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天桥上当记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8-01 08:37:54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北京五日旅游上当记

北京五日旅游上当记

到北京旅游五日(真正是三日),现在想来,骗子的技俩是真高,防不胜防呀,一环扣一环,不由你不上当。不过还是应了一句老话“上当缘于贪婪”!用导游的一句话说“出门就上当,一当连一当,当当不一样”。

第一当--验身份证

我出门不多,可是经验老到,出长线,当地的导游都会要求旅游者将机票和身份证交给她,可以为旅游者服务,代办登机等手续,可我一般情况下宁愿自己麻烦点,因为,如果旅游途中发生不愉快,而机票和身份证又在导游手中,那可就麻烦了,只能是“人为刀殂,我为鱼肉”。可是这一次,在导游从停车场接团开始,就要求整团人的身份证交给了她。一开始我是不同意的,可是她说是为了办相关的手续用,也要为了防止在北京查验,我也就给她了,因为关于北京的问题,我并不了解。其实他就是为了控制全团的人,身份证在他手上你逃不掉。

第二当--交费用

每人必须交260元钱,不然在北京有空余时间,你只有呆在车里或宾馆里。增加几个景点和一个演出,什么奥运人家、北京胡同游、坐三轮车、珍宝馆和钟表馆、少儿杂技。增加你对北京的了解,你不交一个团队就孤立你。导游提醒你,出门在外必须和导游配合,不然你没法玩。

第三当--带入圈套

第二天,导游把我们带到昌平参观北京最大玉器加工厂和参观水晶展览,非常“好心”地对我们说,她去办相关的手续,让我们在这里逛一下,因为是当地旅游局规定的,必须带团队满几个购物点,为此,这也是没办法的,让我们随便看看,买不买没关系的,只要他签单就行。结果是部分人被出了血。导游偷着乐。

第四当--长城都一样(我们没上当)

车到居庸关导游要求大家在此爬长城,结果大家不同意。到了八达岭后导游又说车子上不去将车停在离长城三公里处,让大家走上去,来回二小时二十分。结果未走四个峰口就要往下走,不然时间不允许,只有疑撼的回头了。

第五当--八菜一汤

提供的廉价忆苦思甜饭菜。八菜一汤胜似猪食汤,(芹菜、豆芽、豆腐、小油菜、圆白菜、花菜、粉条、胡萝卜、葱花汤)。菜都是水煮盐下,没有油,就更谈不上菜是炒出来的。估计一桌饭菜的成本不会超过20元。不管是哪一个团队的,甚至是否是游客,只要每桌凑足十个人就上菜开饭。什么服务、菜品质量、口味就别提了。去的人都说我们可以做大厨了。

第六当--听风水讲座,

“大家知道风水的重要性吗?你们发不发财、走不走运,都是要看风水的”在让所有的游客安静下来之后,这位自称女“大师”对着满墙的照片开始了“解说”。在介绍了一大堆朝向、风水等“理论”后,女“大师”指着一张石雕灵兽的照片称这就是适合请进家里的灵

兽———貔貅,随后她结合中国人民银行、澳门赌场等建筑的设计,反复强调貔貅招财聚宝的“功能”,由于她语速极快,又都是结合“实例”讲解,一些游客不住地点头表示赞同,财是身外物,健康最重要。貔貅能招财又能保平安。最后又有部分人员出血上当。

第七当--土特产

这次的主题是吃。当然离不开北京烤鸭、果脯之类的特产,活灵活现,让人垂涎欲滴。于是,大巴又停到了一个北京特产商店,游客下车领牌逛商场,用牙签品尝各种美食后,少不了大包小裹买回一堆土特产。我看到导游一个人在出口处正偷着乐呢!

第八环--攀老乡(最可恨)

在老北京民营珠宝折扣店,其实每个人心里都不想买玉器回去,用导游话说是在这儿清点人数,同时告诫我们这儿是专门接待外宾的,专门卖给小日本和韩国人,东西很贵,不过是看看,进会议室呆一会。不要购买,大家进去呆四十分钟,签单就走。大家都没有立即“放血”的心思。

我们被热情地引进了一个房间,坐下后,导购人员演讲;这时,,进来了一个经理,听说是淮安的团,忙说正好他们的老总也是江苏人,赶忙请老总来见见家乡人。这时真正的骗子出场了。这个人打扮入时,穿戴适宜,有几分领导的模样,听说团队来之淮安,巧了她老丈人是淮安朱桥人,而且老总本人还是和李*潮是同学,说着一口道地的苏北方言,使你不能不信,一下子拉近了和我们的距离。这时有一个朱桥某村的村支书还热情的和老总握了手;千里见老乡,还是一个大老

板,老板也说,他这里卖的全是贵的,专门卖给小日本和韩国人,暴利,中国人消费不起,让我们不要买他的东西,个个就越发变得激动了,感激啊!还是老乡好,不让我们上当,末了,老板还让部下,给每个人送一个纪念品,你们不要买之类!接着把我们带到了另一个房间,是样品展室,真正的出血开始了,老总开口了,大家既然是家乡人,将他卖给外宾的玉品就以出厂价给老乡吧,400元的卖118元零头免了算老总的帐,老板真慷慨,说全是代理价,还是血本价,权当老乡白送修名了!大家这个感动啊,立马涌上去,看也不看,就抢购起来,唯恐迟了没有买了!

这才想起导游的话:真假不敢说,权当工艺品!这才想起所谓的老乡的话:我这里的东西不要买,全是骗小日本的!也想起了一句古话“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再回头看看,数不清的旅游大巴,正陆续开到所谓的珠宝店、玉石厂、土特产超市、风水院,还不知这些故事要复播多少次! 唉!骗小日本你去啊,怎么也下狠心骗所谓的老乡啊!

这就是北京五日游!这就是北京一角!

末了,想起赵本山大爷的小品:卖拐!真是如出一辙啊,游人自已当了一回真实的老范,可就是不明白,平时那么聪明的淮安人,当时为什么就那么愿意当老范呢,还真如老范一样,受骗后还一味地说:谢谢啊!

二0一二年五月

推荐第2篇:倡议书天桥

倡 议书

---向制锦市分理处学习

做有知识、争第一的团队和员工

各二级支行、分理处、部(室):

在刚刚结束的天桥区支行金融业务知识比赛中,制锦市分理处以初赛、决赛均第一名的好成绩,以200分的绝对优势夺得了冠军,这是她们认真准备、刻苦学习的结果,这是她们为荣誉而战、为团队而战的结果。为此,支行党委倡议全行全体员工向制锦市分理处学习,争做学习型员工、争做一流团队。

市场在变化,业务在发展,竞争在激化,迫切要求我们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总结新经验,不断扩展新视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不断地创新,全程学习,全员学习,网点要做学习型组织,员工要做学习型员工。要用学习点燃创新的智慧,用学习支持创新的平台,用学习指导创新的进程,用学习培育创新的能力。在创新中学习,要学习新知识,掌握新业务,研究新情况,形成新意识,积累新经验,把握新机遇,创造新业绩,为各项业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能力支撑。

一流的工作业绩,源于一流的团队,一流的团队源于“勇争第一”的奋斗意识。“勇争第一”就是在管理中,以人为本,不断改进工作作风,认真细致、精益求精,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提高管理决策水平;“勇争第一”就是在工作中,以创一流的业绩踏实工作,以“创业、创新、创优”为底蕴,永不满足,永无止境;“勇争第一”就是在服务中提高效率,热情服务,优质服务,以良好的形象始终走

在前列;“勇争第一”就是争第一,创唯一,争一流,创先锋,以高昂的斗志推动各项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全行员工同志们,天桥的发展依靠员工,天桥的发展为了员工,天桥的发展会更好。同志们,让我们把一切工作统一到支行新一届党委确立的“一二三”的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上,向制锦市分理处学习,学习他们“善学习、有知识,求上进、争第一”的精神和做法,各专业、各网点都要做出学习规划,抓学习、促学习,创新学习,勇争第一,承继优势、乘胜前进、再创天桥区支行的辉煌明天!

商河支行向全行女职工发出倡议书

作者:王光香 发表日期:2009-03-11 来源:原创 浏览量:148

[字号:大 中 小] [打印]

三八妇女节期间,商河县支行党委主要领导和女工委的同志带着节日的礼物和祝福来到网点,向节日期间工作在一线的女职工表示慰问。

商河农行共有在职女职工40人,占总职工人数的三分之一,大部分女职工工作在基层一线。近年来,通过她们的努力和奋斗,赢得了“巾帼文明岗”、“三八红

旗集团”、“文明家庭”、先进个人等美誉,成为当地服务窗口一道亮丽的风景。今年是农行股改的元年,商河农行的姐妹们更觉自己责任的重大。为此,商河农行女工委向全行女职工发出《倡议书》,号召姐妹们:一要学习新知识,做时代新女性;二要立足本岗位,争创一流水平;三要树立新风尚,共建和谐家庭。广大女职工表示要积极响应号召,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的工作心态投入到“春天行动”中去,投入到农行股改和各项业务发展中去,为农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再立新功。

推荐第3篇:陈天桥

陈天桥

1973生5月生。现任盛大网络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199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专业。并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先后就职于上海陆家嘴集团和金信证券。据其大学同学介绍,陈天桥曾是一个乖小子,似乎与游戏没有太多牵连:全系成绩榜首、上海市优秀学生干部标兵、提前修完学分提前1年毕 业,毕业后进入了门当户对的金融业——陆家嘴集团,第二年便当上副总经理,其后又去了证券公司,甚至曾有通向仕途的途径。然而听说,这都不是他的理想。

1999年,陈天桥和弟弟陈大年在上海的一套三室一厅的公寓里创办了盛大网络。几个月后,中华网出资300万美元,成为盛大网络的投资。如同网易向游戏转型是受困于资本市场的股价一泻千里,并也因此再度风光,盛大网络的未来也与资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00年,陈天桥做出了一个决定,将业务方向从此前的社区游戏转向角色扮演,并在次年,以30万美元价格买下《传奇》在中国的独家代理权,然而中华网却不能接受这一决定,选择撤资。而这也让陈天桥不得不选择背水一战,全心投入《传奇》的运营。

陈天桥后来曾对媒体说,脱离了中华网的盛大一直在等待死神,“2001年之前盛大几乎每天都有可能死去,在2002年盛大每个月都有可能死去,进入到2003年盛大每个季度都有可能死去。”

然而凭借着《传奇》,盛大网络度过了生死玄关,并在2004年获得软银4000万美元融资,这已是当时互联网领域单笔最大的投资。 2004年,被刺破泡沫的经济开始回暖,中国互联网开启上市窗口期,凭着《传奇》,曾几近死亡的盛大网络于当年在纳斯达克上市,虽然其上市的时期刚好赶上 中概股遭遇寒流,但靠着陈天桥和背后软银的资本操作,不久其股价大幅上涨。在盛大网络上市8个月后,软银亚洲成功退出,退出金额高达5.6亿美元。而两年 前还在等待企业死亡的陈天桥也在2005年被新财富评为中国首富,身价达150亿元,当时他也才仅仅31岁。

然而陈天桥却颇有些不屑于游戏这一业务,他的志向在于娱乐帝国,在历尽盛大盒子折损1亿美元失败后紧急刹车公司回暖之后,他再度开 始在娱乐领域下手。收购原创文学网站起点中文网、成立盛大文学公司、战略投资红袖添香网,收购晋江原创文学网,亿元以上美金收购酷6视频,那些年,陈天桥 一块一块地搜索他的娱乐拼图。

然而几年前,画大饼带来的业务繁杂,主体业务衰退的景象再度重演,如今很难想象卖了文学、卖了游戏的盛大曾是仅次于BAT的公司。 不过,相比于运营业务的没落,陈天桥的投资版图已然被拼接完整,2011年,盛大资本从盛大集团的投资部门独立出来,从事投资业务。2015年胡润发布的 点金圣手富豪榜排中,陈天桥紧跟郭广昌,以170亿名列第二,超过张磊、沈南鹏、梁信军、吴尚志、阎焱等众所周知的投资大佬。

盛大或者陈天桥或许是这样的存在:他做什么都会比别人快上一步,他造出了中国第一个网游,第一个说想打造娱乐帝国,甚至造出了这几年才大火的IP等概念,而在几年前又变卖资产转做投资。只是可惜,有的快适逢其时,有的快却超越了时代,无疾而终。 陈天桥曾不止一次对朋友说:网游与他成为社会主流人物的初衷相背。陈天桥有家国天下的情怀,网游承载不了他的梦想,他想转型,想要社会承认他的价值。

转型战略上,陈天桥不屑于复制他人模式,他给盛大描绘了一条宏伟的新路:

游戏不是“正道”,但娱乐是正道,盛大要变成集大型游戏、休闲游戏、电影、音乐以及其他互动内容的综合供应商。

电脑用户少,电视用户多,盛大的服务入口要从电脑转移到电视,将客厅变成全家人的娱乐中心。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盛大要从软件、运营商转变成为软件+硬件供应商,以硬件为入口,靠内容来盈利。

陈天桥的战略,本质是内容整合+智能硬件,也就是乐视、小米现在干的事情。陈天桥2003年开始思考全局,2004年正式实施,比其他人早了十几年。

但那个年代,没几个人看得懂他的宏图,外界只看到手握巨资的陈天桥在资本市场上挥金如土。

2004年上市后,手握大把美金的陈天桥一口气买了很多企业,包括浩方(游戏平台)、边 锋(页游)、Actoz Soft(游戏内容)、起点中文网(小说)等。有一段时间,他还在纠结是买新浪好,还是买腾讯?最终,他斥资近20亿买下新浪19.5%的股份,成为其最 大股东。

中国互联网迎来第一个帝国时代,舆论为之哗然。陈天桥成了第一代“人民币玩家”:别人辛辛苦苦练级打装备,他看中之后,掏钱就拿走了。

借着突袭新浪的舆论势头,陈天桥一改前态,积极抛头露面。他向媒体强调,过去2年内所有努力和投资,都是为了一个首创的理念:打造“网络迪斯尼”,以盛大盒子为核心,包揽PC、电视、手机、电影、音乐、游戏、广告、预付费和电子商务等九大业务。

其中,入股新浪,只是为了给盛大盒子提供资讯支撑而已。

盛大盒子是“软硬结合”中的硬件,也是这一战略的核心。通过盒子,用户可以在电视上玩游戏,看新闻、股票、电影,听音乐。按陈天桥设想,盒子实质是一个三网(电信网、电视网、互联网)融合的产品,其功能比如今流行的各种盒子还要强大。

陈天桥在资本市场上花了几十亿,都是在给这个盒子买内容。

他的理念被媒体广泛传播,却没有收获什么叫好声,因为大部分人压根听不懂陈天桥在说什么!实际上直到今天,仍有很多媒体对“三网融合”、“硬件入口+服务收费”的模式懵懵懂懂,可想而知,当年的陈天桥面临怎样的舆论基础。

天才抵不过天时

外界不懂陈天桥,盛大内部支持他的人也不多,因为盛大没有任何做硬件的经验,胞弟陈大年、总裁唐骏都是反对派。

但陈天桥铁了心,他对外说:“我卖光盛大的股票也要搞IPTV。”内部会议上,他怒拍桌子:“这个事情不是做不做的问题,是谁不做,谁走人的问题。”

此后,盛大盒子成了陈天桥唯一关心的事情,他像当年豪赌《传奇》一样all in,不停地从游戏业务上抽血来供应这个项目。他一口气招了近1100名工程师,以两倍工资的方式,从华为、微软等企业进行野蛮式得挖角。

要钱给钱,要人给人,陈天桥从未在其他项目上投入如此多的心血,在其强大的金钱供给下,盒子计划虽然磕磕绊绊,但盛大终究在2005年拿出了这款超越时代的产品。创造了网游时代的陈天桥,似乎看到并掌控了下一个大娱乐时代。

然而,他虽然看到了这个时代,却未能触碰到。提前降世的盒子,从未绽放。

华商名人堂曾就“创新”问题请教台积电董事长、台湾信息产业奠基人张忠谋,他回答说:“企业必须创新,但又不能太创新。看得太远往往徒劳无功,白费金钱与精力。所谓创新,台积电一般能做到领先3年,最多5年。”

陈天桥领先了多少年?各种盒子近两年才开始兴起,三网融合至今仍未实现。

在创新经验中,有一条著名的“半步理论”:创新不等于创造商业价值,太多先进的科技创新在商业上输得一塌糊涂。考虑一个产品的先进性,一定要结合市场的兼容性,最好领先其他人半步。

市场方面,陈天桥的计划是将盛大的目标客户从1亿电脑用户扩大至4亿电视用户。这个判断本末倒置,因为盛大盒子需要网络才能使用。2005年,全国接入宽带用户总数2833万户,这个数字才是盛大盒子用户数的上限。

技术方面,现在的各种盒子都基于安卓系统,成本低廉。而在当年,陈天桥只能选择英特尔芯片、微软系统,这导致初期的盒子和PC一样大,价格超过6000,对于大部分消费者而言,这个价格缺乏诚意。

盛大销售团队的反馈数据显示,盒子的第一批买家,大部分是《传奇》和陈天桥的“粉丝级”土豪,而非普通群众。

陈天桥也高估了市场对于新兴产品的接受度。他曾在朋友圈里搞调查,结论是大家都对盒子非常感兴趣且乐于尝试,陈天桥因此信心十足。但他似乎忘了,他的朋友圈非富即贵,这些人的想法并不能代表市场。

实际上,2005年的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大家关心的还是哪款MP3质量好,什么牌子的电脑比较耐用。对于盛大盒子这种“黑科技”,绝大部分人持怀疑、观望的态度。

那些勇于尝试的人,也没有得到好的体验。因为盒子只是一个载体,里面的内容才是消费体验的重点。

内容的核心是电影、电视等视频资源,在当年,这些资源很匮乏。优酷创立于2006年6 月,土豆成立于2005年4月,爱奇艺是2010年的产物。盛大盒子的年代,视频资源把控在传统电视台手上,当时广电和电信仍在“内部协商”IPTV的归 属,又怎肯将这些资源转给盛大?

除此之外,2005年宽带用户中,80%的使用者下载速度低于100 kb/s,可想而知,即使游戏和视频资源不成问题,如此网络条件也难以支撑上佳的用户体验。

在上述因素的制约下,盛大盒子出师不利,营收寥寥无几。天才陈天桥的出关之战,没能胜过天时。

10亿美金的教训

在全球企业界,“死”于太创新而没有同期商用价值的例子如恒河沙数,即使缩小到互联网范畴,案例亦是不胜枚举。

美国施乐(Xerox)曾如穿越般连续拿出了鼠标、图形处理系统等“当时没人知道有什么用、现在没了它活不下去”的创新,最后,这些发明成就了乔布斯和盖茨,施乐惨遭富士兼并。同理还有SUN研发的java语言,SUN没能用好java,java则成就了安卓。

强大如乔布斯,也得克制自己的先知欲望。他很早就预见Ipad和智能手机的前景,但直到触屏和无线网络技术成熟并投入大规模商用后,才真正实施。

作为中国互联网霸主,陈天桥一定对这些案例数如家珍。他的前辈、中国互联网的开创者,也给他了警示。

1996年,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瀛海威在中关村竖起硕大的广告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这个广告牌成为当年最受关注的商业事件之一,但这家公司,却在新世纪初便宣告倒闭。

“先跑未必赢”,这个道理大部分人都懂。人杰陈天桥,又为何一意孤行、执意将盒子战略进行到底?

对此,华商名人堂的理解是:陈天桥前瞻了“硬件入口+内容收费”的广阔前景,希望以“早产”的方式,抢占先机。

因此,虽然盒子出师不利,但陈天桥依旧加大投入。他先后同48家企业、单位达成合作,为盒子扩充内容。

同时,盛大也针对盒子本身不断改进。2005年12月,盛大推出了简略版的盒子——盛大易宝(EZ Pod)。这个月,陈天桥出现在北京,他对台下说: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微软另一创始人)都想做这个东西,都失败了。今天,一个中国人做出来了。

EZ Pod只有巴掌大,458元一套,它包含一个遥控器、一个掌机和一套软件。因为价格便宜,第一个月,EZ Pod便卖出了100万套。

受前文所提到的网络、技术和资源的制约,EZ Pod依旧算不上一件好的产品,当时的舆论都在争论这个新鲜事物的性价比和弊端。

但陈天桥很兴奋,因为他的宏图终于有了曙光。此后几个月,EZ Pod的销量始终徘徊于几十万,没有实现突破,但这个新鲜事物,终究被部分市场所接纳。

然而,有了市场的盒子,却触碰到了生死线。有市场意味着侵占了传统利益,EZ Pod是IPTV的产物,是广电和电信角逐的战场。

这是陈天桥的宏伟蓝图中最致命的部分——他轰轰烈烈一统战国的大计,从未得到政策的允许。于是,盒子计划轰轰烈烈得倒下了。

2006年,广电一纸文书叫停了所有IPTV项目,盛大盒子戛然而止。这之后,陈天桥再也没有谈过这个项目。

华商名人堂统计,陈天桥投入了近10亿美金于该项目,仅购买内容就花费了4.5亿美金。这些巨额投入,变成了一个大写的教训。

教训的本质,是陈天桥超越现实的雄心。他的战略超脱了当下需求,又在时机不成熟之际与强敌广电争夺市场。对于企业家而言,雄心必须有,但克制雄心,才是真正的学问。

BAT的“导师”

盒子没了,盛大还在。虽然盒子结局异常惨烈,但并未伤及盛大的根基,陈天桥“网络迪斯尼”的梦想犹在。结合此前收购的资源,他给盛大提出了“视频门户+文学创作+影视IP改编+游戏改编+bambook阅读器”的规划。

很多人并不清楚,除了盛大盒子,陈天桥的“网络迪斯尼”计划还实现了一系列超越:

2003年,他就开始搞电子支付,并在2007年将其平台化。

2004年,他就看到IP的价值,整合以“起点中文网”为核心的盛大文学。

2004年,他先于唱吧、YY直播,制作了在线K歌的游戏《巨星》。

2005年,他创全球先河,宣布旗下所有游戏免费,这种“免费玩、买道具”的模式,在当时被业界所抵制,现在却成了几乎所有网游的“致富之道”。

他还投资了中国第一款语音IM软件TalkBox,后来的米聊、微信都是“参照”其发展起来的。

桥哥的耐心

如果说盒子战略是天时人和之患,那接连失败只能归结于必然。盛大全线失利,和陈天桥有着直接关联。

从结果上看,陈天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投资人,但很难称得上是一个卓越的经营者。他有无与伦比的逻辑整合能力,但往往疏于执行。简而言之,他只负责定项目、要结果,中间环节不怎么过问。

以Talkbox为例。陈天桥是第一个找上门的投资商,为了报答这份“知遇之恩”,Talkbox创始人郭秉鑫拒绝了腾讯。但是投了钱之后,盛大并没有将Talkbox作为核心业务,Talkbox只能眼睁睁看着后来者抄走语音聊天功能,在市场上越做越大。

和Talkbox类似,大部分产业,盛大只投钱,不精耕细作。西装革履的陈天桥,希望靠支票来对抗冒出来的对手、那些夹缝中挣扎过来的“创业狗”,这一策略最终被证明是失败的。

陈天桥虽然也是白手起家,但是他不具备“同类”的心态。他创业路上没有大风浪,其日入百万之时,马化腾们还在为服务器的那点钱寝食难安。对于陈天桥而言,投资项目失败,换一个再投即可。而对于竞争者而言,不成功就是死,两者之间的战斗欲望有着天壤之别。

这种投资心态也注定了陈天桥缺乏“工匠”的耐心,这一点直接左右了盛大创新院的走向。

创新往往非常耗时,涉及基础研究时尤甚,而且不保证出商业成果。盛大创新院3年“烧”掉了数亿资金,立项50多个项目,成果却只有一个bambook。陈天桥开始不耐,慢慢调整创新院的方向。

从自由立项到承担业务研发,再到“一台服务器都必须层层审批”,工程师的自由度越来越小。一位前创新院工程师对华商名人堂说:“2年换了3个队伍,桥哥不坚持,产品半年没起色直接撤掉,团队上下心灰意冷。”

陈天桥的不耐,逐渐从对内转移到对外:他收购酷6,但是视频网站更“烧钱”,酷6营收长期不见起色,盛大开始调整方针,减少投入,酷6因此很快掉落第一梯队,直至今天彻底失去竞争力。

在诸如此类的“无谓消耗”间,盛大的优势不断被磨灭,逐步衍生了侵蚀“驱动核心”、导致帝国陷落的裂变。

帝国失“心”

宏观上看,多条战线失利对于盛大而言并不致命。陈天桥没能将先知能力扩大为辉煌战果,只能算是巨头的小“败局”。

实际上,每个巨头都有败局。Google巨资做眼镜、腾讯在微博和电商“烧”了几年的钱、百度也曾试图搅局电商、阿里至今仍在社交挣扎„„

这些失败,并不能动摇其江湖地位。BAT之所以是BAT,是因为其核心产业。百度有搜索、腾讯有社交、阿里有电商。这些根基,是其开疆拓土的动力之源。

盛大帝国的核心是游戏,游戏利润是盛大横冲直撞多年的资本。但是,BAT的“核”还在,盛大的“心”却丢了。

如前文所述,陈天桥对游戏没什么感情,他一直抽游戏的血来补充其他产业。巨人、网易、腾讯等后来者挖空心思挖老大墙角的时候,陈天桥一边“藐视”着这些小弟,一边集中精力实现充满正能量的抱负(网络迪斯尼),直至失去老大的位置。

盛大游戏的衰败有着清晰的路径。陈天桥之于游戏的态度,决定了盛大的态度。多年间,盛大从未建立起一支行业顶尖的研发团队,《传奇世界》之后,其自主研发的游戏无一生还。

研发不力的同时,因为疏忽和傲慢,盛大代理也持续走下坡路。

在国内,游戏代理是快速崛起的最佳方案。盛大靠《传奇》一步登天,九城曾代理《魔兽世界》,腾讯则崛起于《地下城与勇士》(DNF)。

盛大是国内网游界多年的老大,最初和国外公司谈代理都是“躺着谈”。魔兽、DNF来中国时直奔盛大,但是盛大不愿意支付太多钱,于是便宜了九城和腾讯。

盛大轻视游戏,对手们则如狼似虎。腾讯长年将游戏作为企业的战略重心,在拿下DNF后,他们又相继获得《穿越火线》(CF)和《英雄联盟》(LOL)的代理权。

此消彼长之间,盛大丢失了权杖。2009年,腾讯超越盛大成为国内游戏业霸主。很快,腾讯又发展成为全球最大、最挣钱的游戏公司。2015年的财报显示,游戏为整个腾讯贡献了接近60%的营收。

失去霸主地位后,盛大游戏并没有吹响反攻的号角。经历分拆上市、私有化退市,再到借壳回归A股传闻的盛大游戏,其相关新闻,从游戏变成了资本游戏。

盛大游戏雄风不再、负面缠身,陈天桥决定“丢弃”这个发家致富的老本行。2016年1月,盛大的一份声明证实了外界的传言:2014年起,盛大集团已经不再持有盛大游戏的任何股份。

陈天桥的心情想必很复杂,“电子鸦片制造者”的标签一度令他困扰不已,如今,他可以卸掉这个包袱了。

他缔造了中国的网游产业,又在其最鼎盛时期黯然离开。如今,不仅游戏产业接连创下利润新高,其上下游、外设产业,乃至延伸出的电竞产业都成了金矿,但新一轮的风云际会中,已经没有了陈天桥巍峨的身影。

拆卖最后的版图

剥离游戏业务后,盛大曾经的版图迅速解体。陈天桥开始更多站在投资者的角度,看待这些曾经带给他无限荣光的产业:一旦某个板块的估值从高点下滑,便会被他待价而沽。

陈天桥出手的最后一个板块,是其“网络迪斯尼”计划中最为成功的盛大文学。

盛大文学旗下包括起点中文网、红袖添香网、言情小说吧、晋江文学城、榕树下、小说阅读网、潇湘书院七大原创文学网站以及天方听书网和悦读网。另外,它还拥有三家图书策划出版公司。其行业统治力甚至超越巅峰期的盛大游戏。

盛大文学曾是陈天桥的骄傲。他在2013年分享了一组数据:200万名作家、700万部原创小说、1.5亿个用户、超过7成的市场份额、每天新产生1亿字的作品,按照传统小说哪怕50万字一本来衡量,每天相当于新创作200部传统小说。

过去数年间,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大部分出自盛大文学,就连陈天桥70多岁、从未接触过互联网的父母,都是盛大文学的狂热读者。《鬼吹灯》、《甄嬛传》、《步步惊心》等红极一时的电视剧、电影,都是由其改编而成。盛大还为游戏产业提供了大量网游、页游的题材。

陈天桥对于IP资产的布局与整合,不仅遥遥领先于国内,就连国际巨头都深感艳羡与钦佩。默多克称盛大文学就像“milk”(挤奶),源源不断地为中国文化产业贡献力量。

但是,不断拆卖盛大业务的陈天桥,不想再养“奶牛”了。2015年3月,盛大宣布,腾讯文学和盛大文学联合成立新公司,由腾讯文学CEO吴文辉担任CEO。这个消息变相坐实了此前闹得沸沸扬扬、“腾讯将以50亿元”收购盛大文学的传闻。

在华商名人堂总结看来,陈天桥放弃盛大文学有几方面的原因:过去的几年间,盛大文学4度赴美上市,都未成功;热门小说“变现”时间过长,《鬼吹灯》这样的作品,拖了8年才搬上银幕;盛大剥离游戏产业,文学IP对于集团的价值进一步降低。

最重要的原因则是,陈天桥决定离开互联网。他在一次采访中说:2012年起,盛大开始向投资转型。

出售文学产业后,盛大曾经的版图正式瓦解。其官网介绍也变成了“向着成为一家国际级的投资控股集团而不懈努力”。

随着官网介绍悄然变更,一代互联网霸主、靠游戏和小说为无数少年创造梦想世界的陈天桥,就此告别。

推荐第4篇:天桥工作总结

2015年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河滩北路吉兴巷人行天桥新建工程

项 目 工 作 总 结

一、工程概况

工成本项目位于城市北部,河滩北路-苏州路立交桥与河南路立交之间,河滩北路东侧辅路与吉兴巷交叉口北侧30米位置,在此处新建一座“工”字形天桥。天桥上部结构:天桥主梁为双悬臂等截面钢箱梁,主梁梁高为1.45米,跨径为31.7米+29.6米。主梁顶宽为4米,主梁总长63.8米。下部结构:天桥主梁墩柱为热轧无缝钢管(D630*16),基础分为独立柱基、人工成孔扩底桩基础两种。梯道墩柱为热轧无缝钢管(D426*16),基础分为独立柱基、人孔扩底桩基础两种。天桥和梯道顶部设置雨棚。

1、工程名称:2015年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河滩北路吉兴巷人行天

桥新建工程

2、建设单位:乌鲁木齐市市政工程建设处

3、设计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4、监理单位:乌鲁木齐胜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5、施工单位:乌鲁木齐市荣福筑路有限公司

6、勘察单位:新疆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开竣工日期:2015年6月10日--2015年8月30日。

二、项目监理部工作方法及原则

项目监理部进入施工现场后,以总监理工程师为首的项目监理部各专业监理工程师从工程建设项目实际出发,以贯彻落实有关政策、严格履行《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认真执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各项法规为原则,以建设质量高、投资合理、速度快的工程为控制目标,以“守

胜达监理

服务市政

-1-

法、诚信、公正、科学”为行业标准,以事前指导、事中检查、事后验收等为工作方法,全面的开展监理工作。同时,在工作中,各专业监理工程师严格行驶《建设监理委托合同》中赐予监理工程师的权利,以精干的业务知识、实事求是的敬业精神、一丝不怐的科学态度和公正廉洁的工作作风从严依法监理,在工作中不断加强监理内部组织管理,积极探索总结工作经验,使监理工作真正体现出它的科学性、公正性。在对业主的服务方面,监理部在不超出监理合同规定的监理范围内尽量满足业主提出的要求,努力做好业主的参谋和代理人。

三、监理组织机构

根据《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的规定及本 工程的特点,乌鲁木齐胜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组建了2015年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河滩北路吉兴巷人行天桥新建工程项目监理部即第二项目监理部。

四、监理工作成效

1、测量控制:

进场时对全线的控制点进行闭合,对设计院所交的导线点进行加密复合,结果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在工程前期联系相关单位,对地下、地面管线进行交底,对绿化管线、地下防洪渠等重要管线进行挖探坑,确保地下管线的完好无损。

2、施工过程控制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为确保工程质量,我监理组专业监理工程师及监理员通过现场巡

胜达监理

服务市政

-2-

视、旁站和跟踪检查严格控制整个工程

建设过程,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的方法和实测实量手段严格控制每道工序质量。

1)监理部多次以书面形式要求施工单位在重点部位、关键工序施工前必须将施工工艺和质量保证措施报送专业监理工程师,经监理工程师审批认可后,并在监理工程师监督下方可施工。

2)监理部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进场检查,多次下发监理工程师通知单要求施工单位在材料、成品及半成品进场前必须将出厂合格证、原材料检验合格证,产品检验合格证报监理工程师进行认真审核,并对进场的实物按照委托监理合同约定或有关工程质量管理文件规定的比例采用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方式进行抽检。

3)监理部一直把隐蔽工程列为重点,监理工程师通过现场旁站和巡检,并依据施工单位报送的隐蔽工程报验申请表和自检结果进行现场检查,签字认可后施工单位方可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4)施工质量的重点控制及各工序之间的验收工作,全面掌握施工人员、机械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同时督促施工方及时整理施工技术资料报现场监理。

5)安全方面:针对本工程编制有效的安全监理规划、对施工单位的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安全方案进行审批,对施工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工序采取旁站,巡视等方法进行控制,对现场临时用电、施工机械人员证件及时进行检查,特别对于桩基础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对桩基周围做好安全维护及警示标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下发监理通知单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在项目监理组与施工单位的共同努

胜达监理

服务市政

-3-

力下,本工程未发生安全事故。

6)资料方面:对施工前期及施工过程中资料及时收集、整理,做好各工序施工日期及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记录,与业主单位及施工单位做好信息沟通工作。 施工阶段投资控制

1)依据工程图纸、概预算、合同的工程量建立的工程量台帐。 2)审核承包单位编制的工程项目各阶段的资金使用计划。 3)监理部经常检查工程计量和工程款支付的情况,对实际发生值与计划控制值进行分析、比较。

4)通过《监理工程师通知单》与建设单位、承包单位沟通信息,提出工程造价控制的建议。

5)监理部严格执行双方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所确定的合同价、单价和约定的工程款支付方法。

6)监理部坚持在报验资料不全、与合同文件约定不符、未经质量签认合格或有违约的不予审核、计量。

7)监理部对工程量、工程款的审核应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的时限内。

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

本工程施工合同工期目标为2015年6月10日开工,我监理部主要采取了以下进度控制措施:

1)认真审批施工单位报审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进度计划,根据审定的进度计划按工序将进度计划与实际进度绘制成上墙图表,当实际进度滞后于计划进度时,书面通知承包单位采取纠偏措施并监督实施。

胜达监理

服务市政

-4-

2)监理部每日、周、月按时编写进度报表,对人、机、料、法、环进行分析,依据本周进度情况对施工进行协调控制。

3、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和建议

对于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经监理机构部全体监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及时得到了解决,为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提供了监理应有的保证,履行了监理合同规定的职责。

乌鲁木齐胜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2015年 11月26日

胜达监理

服务市政

-5-

乌鲁木齐市会展大道新建道路及配套设施工程(第一标段)

监理工作总结

胜达监理

服务市政

-6-

乌鲁木齐胜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2011年10月17日

胜达监理

服务市政

-7-

推荐第5篇:上当小学日记

我的又一副手套状烈牺牲了,但爸爸妈妈又没有时间领我去买,我只好单将匹马独自行动。

我拿上钱,带上帽子,围上围巾就上街了。虽然已经很冷了,但大街上依旧人来人往,车流不息,商店里放着时下最流行的音乐。

我走进了一家服装店。

“小姑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一个长得挺漂亮的阿姨走了过来,亲热的一句话让我真有点受宠若惊。

我的脸上微微一红,鼓足勇气道:“阿姨,我想买一副手套。”

“哦,手套,过来这边看看吧,你瞧,这‘魅力’多么好看,这个‘比利’也不赖。这……”她指着一排摆的整整齐齐的手套对我说。我指着一副白色的手套问:“这副手套多少钱?”店主收敛了笑容,说:“这幅手套里面是一层毛毛,里面还有一层棉花,特别目暖和,冲你是诚心想买,就十块钱吧。”谢天谢地,没超出我拿的全部“家当”,我暗暗松了一口气。看来,这个老板也不算太狠,不过,多多少少还得还还价。

“十元,太贵了吧,这手套顶多就七块钱吧。”我坚定地说,心中暗想,如果七块嫌少的话,就在加一块。我可不想挨宰。想到这,我不禁面露得意。老板果然面露难色,略想了一下说:“成交。”

就这样,我七块钱就买了一副手套。

回家的路上,我在一个大型超市里看到一副和我一模一样的手套,我为了验证我买的便宜,走进去看了一下标价。

我看了一眼,五块钱,我晕。

推荐第6篇:求职者小心上当

不法手段主要有几种方式:

1、不法机构以XX人才市场分部或分公司的名义致电一些人才网求职会员,以包推荐工作为名,收取求职者100-300元推荐费或押金,但事后并不实践承诺,使求职者受骗上当。

2、不法分子以公司招聘的名义通知求职者前往珠三角一带(东莞居多)面试,再以公司地处偏僻为由主动派车(多为摩托车)接送,在偏僻处假借要与工作人员联系为由,抢夺求职者手机与财物。

3、不法分子与不法医院、医疗所勾结串通,以\"招聘\"、\"体检\"为名,告诉求职者已被录取,要求职者到指定医院体检,再求职者交纳数

十、数百不等的体检费用后,或让求职者等待录用通知或说求职者身体不合格,给求职者带来损失。

4、由于近期刚踏入社会的好范文较多,不法分子会以各种方式骗取毕业生的家庭电话,打电话联系其家长,谎称该求职者在某地发生意外急需用钱,要求其家人将款项汇到某帐号上。

本着对求职者负责的态度,我们郑重提醒求职者:

1、填写个人简历时,请不要在规定的表单以外的地方填写你的联系方式,这样会使所有人都看到你的联系方式,从而导致不安全的情况发生;强烈建议求职者只留本人联系电话并保持畅通,勿长时间关机,若非必要最好不留家庭电话。

2、在接到企业的面试时请特别注意:

(1)在收到招聘单位的面试邀请

电话时,请务必再上人才网站核实一下这个企业的资料;对方如果用移动电话与你联系时,必须索取对方的固定电话,面试前尽量通过对方的固定电话预约面试时间和了解企业信息。

(2)、请认真确认面试地点,正规单位招聘一般会将招聘地点设在单位的办公室、会议室,一些以租用房间作为应聘地点的单位,要警惕;千万别轻信招聘者在指定的街道或酒店接待,应该自己主动找到招聘单位所在办公地址或办事处。

(3)、绝大多数招聘单位不会主动派车去接应聘者,应聘时勿与陌生人到偏僻地方,勿将手机等财物借给陌生人。发现被骗应及时报警。

3、如遇到单位要求必须体检才能上岗的,请求职者注意:单位不应当指定某某医院,而此类医院也不应该是私立医院或者诊所。如遇到此类情况,请求职者不要相信,并及时与我们联系,发现被骗应及时报警

4、拒交各种名义的费用。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服装费、产品押金、风险金、报名费、培训费等行为,都属非法行为。招聘单位培训本单位的职工,也不准收取培训费。求职者遇到此类情况,要坚持拒交,并向招聘单位所在地区举报,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5、不轻信许诺到外地上岗。对外地企业或某某外地分公司、分厂、办事处的高薪招聘,不论其待遇多么好,求职者千万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惕,不要轻信他的口头许诺,一是不去,二是到劳动保障部门咨询,并办理相关的手续,否则会吃大亏,被骗工骗钱甚至被人贩子骗卖,悔之晚矣。

6、掌握劳动法规和相关政策。求职者在求职前或求职过程中,应主动学习一些劳动法规和相关政策,提高自己的求职素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7、多种途径了解公司背景。在求职者正式进入单位之前,想方设法加强对企业的了解以免误入骗子设下的陷阱。比如:注意招聘单位的营业执照等相关证件;

8、谨慎签定劳动合同。与用人企业签合同时,求职者要“三看”:一看企业是否经过工商部门登记以及企业注册的有效期限,否则所签合同无效;二看合同字句是否准确、清楚、完整,不能用缩写、替代或含糊的文字表达;三看劳动合同是否有一些必备内容,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必须签书面合同,试用期内也要签合同。

9、发觉被骗,及时报案。求职者一旦发觉上当受骗,要及时向招聘单位所在地的人事局、劳动局监察大队或公安局派出所报案,寻求法律保护。但由于劳务诈骗往往涉及公安、工商、劳动、人事等部门,求职者应该根据情况选择最有效的投诉部门,若被投诉对象为合法机构,求职者可以找劳动部门;若求职受骗情况特别严重、诈骗金额大,可以到公安部门进行报案

推荐第7篇:天桥爱情诗歌

如若一场春雨后,一切再次苏醒

我站在桥的这端

看着桥那端的你纯洁中残留的妩媚地微笑

心也就飞向了桥那端的你

你身着绿色长裙,如春的领跑者

点缀了这肃穆中的一切,唤醒了归隐得忧伤

就连我赤红的心也快要蹦离出我的身体

而那原本沉着冷静的肃风,也娇柔地在哼着曲子

他牵扯着你的面纱,向过客洒去一阵清香

雨加快了步伐,只为夺你回眸一笑,然后心醉地死去

来往的归客也停下急切的心,目光贪婪地扫视着去往天桥的路

圣女啊,你可知道,我用灵魂为你搭建的天桥地痛楚

你可知道,阴间的门正向我敞开,而我抛弃了那去往天堂的路

待我躯体没入泥沙时,化为你脚下的一方乐土

当你踏风而来时,我即辞去月光化为一缕幽香,邀影同伤

当冰花凋零时,我仍坚信这世上已无不是你的身影

因为:我虽无形,亡魂有意

我虽已归,但爱依存

千年后,你若重温梅花香

我定摆渡伴你享流水年华

推荐第8篇:天桥教育工作之我见

对天桥区中小学整合的几点看法

目前,天桥区中小学随着大幅度的整合,其效果已得到初步呈现,各项工作也平稳良性的向前发展,由此合建,天桥区教育局领导是付出了很大心血的。本人也处于拙成,体以下几点看法,已成添足之势,与不当之处,望以海涵。

第一,一定要做好整合后干部的团结协作工作。其中校长的人选一定慎之又慎,要选正确。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文“车头”的整合后的学校里更加重要。大家明白,两个或几个学校合成一校,其中的关系错综复杂,矛盾多重交织,如果用人不当,今后造成内耗等不良后果。那么,校长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首先要正直,同时还要宽容大度,有容人之量,一句话,一定要有过人的人格魅力才行,而其他则是次要的,自负而又夸夸其谈的人千万不能当整合后的校长。整合后的学校最怕铃铛干部出现互相不服气而分帮结拜的现象,表面唯唯而实际扯皮,因此,校长的任命是非常关键的。

第二,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校长人选慎重选定后,五年内不要随便调动。一初中为例,学生三年一循环,有为的校长会制定出一个三年的短计划或十年的长计划,并且把自己的理念付诸于学校的教育中,一次证明自己的能力魄力,如果时间太短,或者频繁调动,嚣张的教育理念很难实现,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好的现象,一是培养出部分投机者,他们表面做文章,投机取巧,难以扎下根基去,再一个是部分校长有难酬壮志的感叹,这两者对天桥区的教育振兴都是不利的,望领导三思而行。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但是如果前任校长刚刚栽下小树,又匆匆忙忙的调走,他又如何精心培育这棵树呢,而教育这棵大树最终也不能长成。

第三,我们天桥区的教育相对落后,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有一个原因要重点提及,即有相当比例的教师业务水平太差,爱岗敬业的素质不高。怎么办?首先在选拔的源头上要把好关,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让那些真正热爱教育事业而又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教师队伍;教育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不能搞世袭,更不能照顾,否则很危险。其次,对那些已经进入教育行列而两种素质都不高的教师,一定要启动再培训计划,督促他们学习,除充实自己别无他法,对那些消极怠工的一定有明确的处罚措施。据调查了解,我们天桥区小学时有一大批优秀教师,可是,我们又难以否认也有当“平庸”的教师,而学校在安排教室上课时,大多是良搭配的,这就直接损害了学生们的利益,也因此影响了天桥区的教学质量。我们都知道,人才管理学上有一个“木桶原则”。一只木桶城水的多少不再长板而是在于短板。这两年天桥区的教学质量一直徘徊不前,是和这木板过短朽有直接挂你的。

总之,整合的目的是为了集中优势,取长补短,把天桥区的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有一个很大的提升。再次,只希望向领导查漏补缺,使好的措施有一个好的结果。我也把心中的想法写出来,拳拳之心,天地可鉴。如果为此出现一些误会,那么我也只能举止一憾了

十三职专 刘志千2011.6.9

推荐第9篇:老天桥观后感

《老农民》观后感(1) 《老农民》将视角对准了黄河岸边的一个村庄,用波澜壮阔的大手笔书写了一场土地改革所引发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农村变迁史,这是泪水与苦难所铸就的史诗,是一部为农民代言同时又高度还原中国农村的作品。

在数千年漫长的岁月里,农民始终在经受各种苦难。他们隐忍、木讷、还有近乎磨灭的反抗意识,只要还能苟活,他们就能长久承受着,至今仍然如此。他们牺牲最多,付出最多,还有一度沉重的税赋,直到2006年废止了《农业税条例》,不堪重负的中国农民才得以长舒一口气,但,他们的生活品质远远地被甩到了边缘。 土地改革,农民得到了实惠。农民是大多数,为此,共产党战胜了国民党。地主与资本家被打到,地主与资本家的后代受到了无情的折磨,成了历史的罪人。后来虽被平反,但没有补偿,还是恩赐。农民富了之后,远远地胜过了当初的地主与资本家,他们将来有没有被打倒的可能?贫富差距怎样缩小,这些都是留给我们思考的问题。

《老农民》观后感(2)

电视剧《老农民》正在热播。我想六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看后都会有自己的感想、感悟、感慨吧!其实,伴随岁月前行,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变革,世情的变化,都会使历史留痕,刻在人们的记忆

里。从历史留痕与人们的记忆中,我们会找到对人类社会历史最好的诠释。是真理还是谬论,是正道还是邪途,只有经过岁月的洗刷才会让人们看得更清楚。

从1948年土地改革的前夜开始,《老农民》用了60集的超长篇幅记载了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与变革。看上去,这是一部非常忠实和全景式的作品,基于历史,却并不对其作出评价。剧中塑造了一张张生动鲜明的农民面孔,却没有一个会引发观众极端喜爱或厌恶。我们体会到的,是他们作为一个集体的恢弘经历,是他们对幸福的不断追求。

那么《老农民》在新的时代中,最大的参考意义,便体现在了精神的传承。我们发现,那些进城的、开厂的农民,能够在新的领域和新的风浪中实现个体突破,靠得还是老一辈农民身上的那份坚韧的意志,那种敢与天争与地斗的意志。如今的新生代农民,只要传承了这种精髓,就一定可以看淡如今的困境,实现个体的突破,写下新时代的璀璨篇章。

世事弄人,捉弄的是乔月、马仁礼这样的人,而不是牛大胆、杨灯儿这样的人。尽管编剧一而再地往后者的脸上抹粉,为他们著书立传,可怎么看都觉得他们是既得利益者,固然历经苦难才过上好日子,但却一直过得很霸气,是翻身做主人的一代人。只是,这个主人没有当好。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离过两次婚的男人不多,牛大胆却是其中之一。这说明牛大胆不仅胆子大,思想还跟得上形势发展,只是这

样的一个男人为何锢守父亲遗言,不娶从心里看好的灯儿呢?这多少让人怀疑是编剧为了剧情复杂,而故意设置的障碍。不过,经过两任老婆锤炼的牛大胆好像有金钟罩体,本性不变,仿佛没有受到丝毫伤害。这样的人生经历,就是放到今天来说,也是何其复杂,何其不幸,他怎能不为所动呢?仅仅是因为心里有杨灯儿?有一份为乡亲们办事的豪情壮志?篇2:天桥风云观后感 天桥风云全明星赛,给我直接冲击的感觉就是,高端奢华有内涵。随意几块布,简单的饰品,就能搭配成可以上红毯的华美礼服。两季看下来,这些设计师虽然什么人都有,但总的来说,他们敏锐的思维能力,以及不凡的创造力都是不可小觑的。要在短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设计以及裁剪制作,普通的设计师肯定做不到。更别说他们还时时处在压力之下,稍微一个不留神就有可能被淘汰出局。感觉如果是我的话,可能比赛只刚开始,就已经被这种紧张的气氛打倒了,心理防线崩溃,以头抢地,呜呼哀哉云云。不过话说回来,人的忍耐力是可以不断突破的,也许他们也是在相互之间的竞争和比拼中慢慢磨练出了顽强的意志力呢? 看了这许多集,整个设计礼服的流程基本上都已经了然于心了,虽然我知道实际操作起来一定跟用脑子想想毕竟不一样,不过也大同小异吧。这也可以算是本人的一点收获。说实话看这些设计师的草图也是醉了,当然不排除某些画的很精致的完美主义者,但大多数都可以算是„呃„„不堪入目„„@-@当然我不是说他们画得不好,毕竟人家是知名设计师,我一个无名小卒也不大好对他们妄加评论,但真心很难get到他们想要表达的东西。我是说,这也太抽象了吧,难道说设计师的脑袋都跟艺术家一般难以理解嚒??

我吐个槽罢了,继续切入正题。画完草图就该购物去了,30分钟好像是有点短,不过人总是要逼一逼的,我看也没有一个设计师是超时的呀,也都顺利按时完成任务了。就好像那些草图已经印在他们脑海里了,根本无需多想,冲进去就狂买。回到工作室后,他们就开始各管各的整理材料,当然也有结伴合作的。ivy和casanova就是特别友好的一对,他们就像兄妹一样,当casanova淘汰的时候,ivy都哭了,看到这里我也小小地感动了一下,毕竟能看到这样真实的感情特别不容易,在这样一个充满无形硝烟与激烈竞争的舞台上。除了他们,这里的每个人都笑得好假。在单独采访的视频里,我们可以清晰地读到每个人的内心想法,背地里的话总是这样肮脏,就好像那些拥抱都只是逢场作戏罢了。我并没有责怪他们的意思,这些都是很正常的表现。诚然他们是竞争对手,又不是时隔多年未曾相见的故友。

但有一个人,她总是那么友好,她快要成为我的偶像了,那就是uli。她的设计总是那么有条不紊,任何人都休想轻易打乱她的节奏。那一件件设计独特雅致的礼裙总能吸引我的注意力,她的风格与我有些相似,所以我特别仰慕她。这两季的冠军都被我提前预料到了,而且又正巧是我最喜欢的两位男性设计师,mondo和anthony。mondo的设计比较独特,他有一个很厉害的优点,就是把他自己的风格融入到每一件作品中,而又不会重复单一。至于anthony,我觉得他的设计是属于简约优雅型的,特别是他决赛中的一系列作品,给我感触特别深,几乎是震撼。我本认为他和uli不相上下,但不可否认他每一集都在进步,到了最后,拿到冠军自然不为过。

本来还想吐槽一下别的,比如anthony居然是个gay之类的,不过还是算了。总之他们身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暂且不说别的,单是作为一个合格设计师的品质就足够了。

陈楠

高一(4)班篇3:《天桥不见了》影评

大概是茨威格说的吧,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没有什么比置身于人群中却又孤独更可怕的了。在喧闹的广场,不停有车辆和人群来回穿梭的街道,却感受到一股莫名的孤独。没有人会来问你为什么孤独。

不见了,记忆里最清晰和最沉重的那一部分都不见了,天桥不见了,卖表的人不见了,人情味儿也不见了。跟警察说是那样的无力,你问我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这样子的敷衍,你去问他请问你知道天桥是什么时候拆掉的,他还是纠结着那一张身份证,小姐,请你把身份证给我。你不可以去怪他,因为天桥何时拆并不是他所工作的范围,但是一切都是那么的冷漠。就算人再多,就算是从巴黎回到家乡的本地人也会被怀疑国语口音到底是大陆还是台湾,这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而被赋予感情的天桥这时恰好也不见了。

我是有多喜欢天桥呢,大概就是喜欢爬上桥走在桥上看车辆穿过桥身的感觉吧,桥上的两旁总有许多小商小贩,当然,人挤人的桥上也时常混着小偷。但是如果对一个在城市生活了许久的人来说天桥都是他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算再次见到再老再破的天桥都愿意踏上去走走寻找当年的记忆,就像我还记得当年趴在那里看桥下妈妈一把抱住说,喂,小心阿。那个声音仿佛又出现了。

这些虽然与影片没什么关系确实是我自己的一份感受,虽然经历不同,但是感受总该有所相通。

我以前说过,台湾该是什么样子的,台北人说台北,台湾人唱台湾,真正的台北绝不该是晴朗天空下演绎一段浪漫爱情或者嗲声嗲气的跟你说一些有的没的,一切看上去都那么美好,那是偶像剧,不是台湾。

蔡明亮也好,杨德昌也好,侯孝贤也好,台湾影响力最大的三位导演总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能发掘台湾最本质的风土人情,那是一份从心底最真挚的表达。或好或坏,或惆怅或感动,或孤独或热闹都是以一个不起眼的方面努力刻画这样的城市。

台湾不大,人也不算很多,天桥是什么,是这样的小岛上不起眼的一种建筑,台湾有,大陆有,其他国家都有。为什么选择这样不起眼的事物,大概是想说,就算是这样的不起眼,因为它的消失,人潮涌动的台北市都能寻找到一份孤独感,而天桥,人人皆知,相当大众化的建筑也可以成为一个人心中的一种牵挂。

我对后面的停水和应聘a片男主就不多写了。

电影虽然短,甚至连电影都说不上,叫做短片。处处充满了细节,而人常常是被许多不起眼的细节所触动。

孤独,任何时候都可以,绝望也是。篇4:《老上海》观后感

杭穉英

开创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广告公司,1600种月份牌 10张有6张是他的 探求郑曼陀的绘画技巧 创造了团队合作 人脉 不断追求卓越。炭精粉 黑气太重,画面不鲜艳 擦明暗交接线 效率低 成立画室,找人一起合作 广告制作公司,有分工 按劳分成 旗袍美女 他的作品记录了一个城市的变迁 抓住了社会的热点 上海主流文化对他的鄙视 摆脱 有爱国情操 特定时代的结束 月份牌广告的结束 谢之光 与名 搞怪 第一个肖像权官司

庞亦鹏 市民风 报纸广告创意人 插图广告画大师 月份牌广告的更迭者

广告味 创意广告的开始 户外广告 郑曼陀 彩笔水彩画法

原给死人画遗像的 创造了水分

一个特定历史时期诞生了与之相对应符合的产物。老上海的美人妖娆,娇艳欲滴,旗袍包裹下的时尚摩登时代——美女月份牌广告画将老上海的繁荣发展表现的淋漓尽致,它的产生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郑曼陀独创了擦笔水彩画法,引领了美人月份牌的时尚,作为美女月份牌广告画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曼陀先生却没有继续吸收发展他的画技,导致了他的美人月份牌广告画逐渐衰退下去,而这些广告

大师中,最让我佩服的是杭穉英先生,他的成就并不只是改革了曼陀的彩笔技法,更重要的是他身上所焕发的独有广告人的思路:开创了团队合作之路,各有分工,并且按劳分酬,开创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广告公司,在当时环境下,他的这种做法提高了团队工作积极性,并且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了。我认为在广告行业中,很重要的成功法则就是团队合作,个人的力量蚍蜉撼树,而只有团队合作,交流思想,才能得到创意的火花,才能将作品更加完美!

杭穉英在他的广告事业中不断地追求卓越,更让人敬畏的是杭穉英的不畏强权压迫的爱国精神。杭穉英在面对日本军官的威逼诱惑之下,毫无惧怕动摇之心,通过机智的办法逃过了日本人的利用。他的画作代表了的是老上海时代的主流,画的则是社会的热点。而如果他真的为日本人女人画出“中日妇女友好的”的图画来讲,那便会颠覆了上海的基本价值观念,那他真的会背上千古骂名了。

在当时政风飘摇的时代,最让人遗憾的是无论是名噪一时的美女牌月份牌广告画,还是庞亦鹏独创的报纸广告,它们逐渐没落,甚至消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广告是个当下时兴的产物,紧跟社会流行的产物,一旦错过了它最好的发展时期,那它的生命力将是脆弱而短暂的,也将会退出历史的舞台。

不论是突破世俗禁锢与名妓结婚的的谢之光还是拥有上海滩无量福特汽车之一的庞亦鹏,他们在当时的广告界属于大师级人物,但毫无一例的是被上海的主流文化所鄙视,被认为是低级的工作,得不到认可。我认为是有广告的性质决定的,它是为产品代言,如果向消 费者传达出过分或者扭曲的言辞,那它将会被大部分的人所排斥,即使是美女广告画也无济于事,所以通常会对广告的印象不好,那些从事广告业的人他们的声誉也并不怎么样,这些广告大师们毕生的愿望是想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而并不仅仅是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在当下社会还会有人戴有色眼镜看待广告,认为是骗子的法术而已,按照他们的观点,我觉得他们看到的不是广告,而是一种骗术。我觉得广告就是广告,广告是门美学艺术,它的目标是让消费者充满欲望和兴趣,将消费过程变得更加愉快。所以在老上海,广告大师的地位没有得到认可,也是他们对广告的内涵缺乏理解吧。篇5:《返老还童》观后感

虽然命运对本杰明不公,但他一直都在努力。他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工作,他嫖妓,他喝酒,他与有夫之妇偷情,他恋爱??他要和正常人一样地生活。后来他终于和自己所爱的人生活在了一起。也许看到这里,大家都在为本杰明庆幸,为他祝福。可是我们真的“永远不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当黛西怀孕生下女儿后,他却选择了 1 离开。他不愿让女儿因为他有异样的人生,虽然离开的出发点是爱黛西和女儿。命运就是如此戏弄人生,痛苦距离幸福竟然是如此之近。 在《返老还童》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老巴顿的丧妻抛子,奎尼的不育,黛西的纸醉金迷到突然的车祸,四处漂泊船长的艺术家之梦,甚至还有那个总是念叨着“被闪电击中7次”的痴呆老头。似乎没有哪个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曲折遭遇。虽然如此,但活着就要经历,虽然不知道未来会如何。本杰明如此的与众不同,但他毕竟在生活在经历,悲伤过,高兴过,工作过,甚至嫖娼、偷情,他更曾经爱过。他与黛西,一个正常的生长,一个反方向的生长,他们之间的幸福只有“擦肩而过”的那短短几年,但毕竟这段幸福,让本杰明的人生变的完整了,而且他还有了自己的女儿。其实,仔细想想,我们的人生又与本杰明有何不同呢?不管怎样的人生,我们都在痛与爱中经历着,不管怎样的经历我们都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走向沉寂——“平静地放手而去” 而在影片中,更加突出的,则是对人性的演绎。 从本杰明的父亲开始说起。他是抛弃儿子的恶人吗?恐怕不能这么说。他悲痛于妻子的去世,也许就认为是这个怪物儿子害死了妻子,所以就将本杰明抛弃了。可是,他却无法真正的就此置之不问,总是在背后默默地关注着儿子的成长,直到把自己的所有都给了本杰明。老巴顿,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他是被命运所戏弄的那个人吧,在他的身上,铁石心肠和深沉父爱结合了在一起。他,是个矛盾的人。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看看我们的父辈,估计我们都是恨爱交加吧。 2 正如船长说的,父亲就是压制你的那个人。其实,父亲也是爱你的那个人??只是,我们年轻,不觉得罢了。

个性粗豪的船长。他的父亲总是压制他,打击他,认为他天生就是个当拖船船长的料。在船长的内心却总是“不屈”地抗争,想要当个艺术家。他的梦想很美,不是吗?我们每个人在童年的时候,不是都有个属于自己的梦想吗?但现实是残酷的。作为一个拖船船长的儿子,他成为艺术家的几率有多大呢?虽然,船长以在身上的纹身作为向父亲的抗争,但事实是他父亲当年的预见是现实的,当然也是适合他的。我想,潜意识里,船长的内心也是承认的吧。

黛西,不能不说的女主角。美丽,是她人生的本钱。但,是她的一切吗?她能永远年轻吗、即使没有那场看起来很俗的车祸情节安排。她喜欢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是啊,又有几人能抵御那种奢侈的生活呢?也许,在她的潜意识里知道,本杰明是真正爱她的人,但她无法拒绝那种物欲的诱惑。所以,她在与不同男人上床的时候,总会默默地祝福本杰明“晚安,本杰明”。但当车祸让一切的一切失去的时候,她还是选择了本杰明。是她自私吗?是她现实吗?还是她明智?恐怕,谁也不能说得清吧。但,至少对本杰明来说,是件让人喜悦的事吧,因为,他真的爱她。正因为爱她,所以他能够接受她的一切。黛西,是幸运的。同时,本杰明也是幸运的,正是因为黛西的爱,才让他最后走的安详。能在自己所爱的人怀里去世,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吧。

本杰明,一个无法回避的人性教材标本。他是一个生来就很纯洁 3 的人,不是吗?在奎尼夫人的看护下,他从没有接触过这个看起来很污浊的世界。但是,在船长的带领下,他从事了让我们看来很叛逆的行为——嫖妓。在船长看来,这么“老”的本杰明竟然没有过女人,“这是我听过的最丧的事了”船长说。在男人看来,好像还真的有点道理,虽然船长说的很直白。也许在有些人看来船长很粗俗,但是当本杰明恳求他带本杰明和黛西去看大海的时候,他没有拒绝。当发生战争国家需要他的时候,他没有犹豫,而且,他没有阻拦那些贪生怕死的人离开拖船。在我看来,一个无畏,豪爽的船长!你能说他是人性本坏吗?

嫖妓、喝酒、偷情、给自己所爱的人真正的爱情??本杰明这个男主角真的让人感觉很矛盾。但正是因为矛盾,这个人,才让人感觉很真实。不公的命运,难以明确的未来,你觉得应该让本杰明怎么做?我想,本杰明已经做的很好了。其实,很多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犯错的一生,何必去苛求别人?? 很多人无法接受本杰明离开黛西和女儿的那个情节。我要问:你能接受妻子做你母亲,女儿做你姐姐甚至阿姨的感觉吗?你愿意妻子、女儿接受你成为幼童的现实吗?你愿意女儿看着尊敬的父亲成为幼稚的孩童吗?设身处地的想想,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离开。

爱,被警察送回到了已经物是人非的敬老院。他伏在那架钢琴上,向身后投去似曾相识的一瞥。遗失自我的本杰明,丢掉项链的本杰明,日夜饱受失忆的煎熬,最后被丧夫的戴西收养,直到变成一个不会说话的婴儿。

本杰明在襁褓里,在爱人戴西的怀里,结束了自己与众不同的一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用那孩童般探究的目光久久地注视着眼前这个祖母一般的苍老女人,最后轻轻地闭上了双眼。戴西说她知道,本杰明认出了她是谁。

推荐第10篇:天桥竣工总结

xxx人行天桥工程 竣工验收施工总结

xx人行天桥工程,由xx工程设计院设计,xxx工程有限公司承建。本工程为人行天桥建筑,桥梁设计使用年限50年,地震设防烈的6度,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0.05g。天桥工程主体结构形式采用砼柱+钢箱梁结构,采用的基础形式分别为Z

1、Z

2、Z3人工挖孔桩桩基础,Z

4、Z

5、Z6为扩大基础。

人行天桥工程钢箱梁最大跨度16.6m,桥梁全长70.715米。桥面全宽2.5m,净宽2.3m,天桥桥面设置单侧1.0%的横坡,梯道全宽2.0m。天桥主梁、梯道梁均为钢结构,由钢板焊接组合而成,上部结构为等截面钢箱梁。天桥梁高为0.7m,箱梁顶宽2.5m,底宽1.3m。梯道采用全钢结构,梯道梁高0.4m,宽2.0m,踢踏步采用钢板焊接而成。天桥箱梁及梯道钢板均采用Q345C。桥面采用花岗石铺装和不锈钢夹胶钢化彩釉玻璃栏杆。

我单位于2017年3月初正式组织施工人员、设备、机械、材料进场施工,3月我单位完成了本工程基础施工、钢箱梁制作工作,4月完成人行天桥主墩柱的施工,5月钢箱梁吊装和油漆涂装工作、6月完成了桥面铺装、栏杆安装。在施工各个质量控制阶段及节点,及时组织各个参建单位,分别对人行天桥进行了基础验收、钢箱梁及梯道梁隐蔽验收、钢箱梁出厂验收、主体结构验收及各项转序验收,验收结果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基础和钢结构的标高、轴线进行多次复测,均满足要求。基础及地梁施工中钢筋、模板制安完成后,对钢筋、模板制安情况进行了检查,对参建各方提出质量瑕疵进行了整改。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对进场钢材原材料、商品混凝土取样送检,并按照规定对焊缝进行了超声波探伤检测及钢构件的漆膜厚度检测,整个施工过程进行了全程监控,相关技术人员对主体钢箱梁的外观尺寸、焊缝焊接质量、结构垂直

1 度、挠度、进行全程检查,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项目部及时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对整改结果进行了验收。在本工程施工以来,我项目部严格按照JGJ59-2011建筑安全体系施工,未出现过任何安全事故。

在基础桩开挖过程中,在监理单位的见证下进行岩芯抽样送检。本工程基础持力层设计为中风化泥岩;泥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frK≥6.0MPa,根据现场情况及要求,本工程共抽取岩芯试件3组,所有岩芯检测结果均满足设计要求。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还见证钢筋原材料抽样送检7组,钢筋机械连接抽样送检5组、混凝土抽样送检7组,桩身声测3组,钢板原材料抽样送检4组,漆膜厚度检测3组、栏杆水平推力1组,超声波焊缝探伤检查,漆膜厚度检测3组,所有检测报告均全部合格,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根据原材料复检报告、试件及实体检测报告、质保资料以及施工过程自检资料提供的依据,本工程基础和主体结构安全可靠,附属项目美观大方,满足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要求,经我司质检人员现场自检、建设方、监理方及质量检测机构抽测、复核,均满足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的要求。综上所述,我司认为该工程已达到竣工预验收条件,自评合格,特提请业主、监理、设计及参建各方进行本工程的竣工验收。

xxx设工程有限公司 xx人行天桥项目部

2017-9-21 2

第11篇:老虎上当_童话作文

老虎上当_童话作文

老虎是森林里的大王,就天天得意。

狐狸想治治老虎,看见不远有个农民,就说:“农民,老虎最近怎么样?”农民说:“你就别提了,老虎天天骄傲,有一次差点把村里的人给咬死。”狐狸一听,就说:“没事,让我来治它,不过你必须给我一只放了毒药的鸡。” 狐狸拿了鸡,放进毒药,把它放在了村子东面,就大摇大摆地在老虎面前晃。老虎说:“我要吃了你。”狐狸说:“你别吃我,我还带了一只鸡,你把鸡吃完了再吃我。”老虎想:今天可真好,轮到吃狐狸的时候还有一只鸡。于是它说:“快带我去,鸡在哪?”老虎跟着狐狸走,果然看到了村子东边有一只鸡。狐狸说:“这鸡很好吃,快吃了吧。”老虎不知是计,就把鸡给吃了,说:“吃鸡刚吃三分饱,再吃了你刚刚好。”狐狸想:毒药怎么不灵了?突然,老虎倒了下来,狐狸高兴地一蹦三跳,马上把老虎抬进洞里。

可怜的老虎上当了,谁叫它那么骄傲呢!同学们,知道骄傲的下场了吧。下次,再给你们讲一讲狐狸骄傲是什么后果,怕是比老虎还要惨。

qusi

第12篇:《黄雀记》读后感

【篇1:黄雀记读后感】

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较量,好像一向都有——比立意、比销量、比影响、比受众、比成功,在眼下的语境里,最后比的还是哪个更功名成就。因此,先不管话题是否有逻辑、是否有可探讨的空间,单就任何论题而言,放置在今日中国的社会环境里,都难免乱成一片狼藉。

按照某种社会价值观来说,会营销的郭敬明和获奖的莫言自然能够拿来比较,二人谁更成功,便成了一桩可探讨的话题,可这种话题本身的荒诞和无知正好对应了这个蠢相外露的时代。拉郭敬明和莫言出来,哪个更有销量,哪位更是成功人士,这种虚妄的比较只能诞生在盲目而急功近利的国度吧。

对成功的解读当然不仅仅限于获奖的莫言和畅销的郭敬明,还有看上去在地位和销量上都属“掌权派”的余华、苏童等。有人会因作家过多摄入现实生活,而批判其浮皮潦草地被现实玷污,但苏童当然知道现实的力量以及如何摆脱现实的困窘,他在新作《黄雀记》中写道:“风一吹,旧社会的桂花与竹子在摇曳,新社会的花草和蔬菜在摇曳,他们在一齐,正好是历史在摇曳。”如此动人地撇清了历史与此刻进行时的勾连,也使一个小说家拥有了就应有的视角。

【篇2:黄雀记读后感】

终于买到苏童的“黄雀记”了,在珠江路书报亭,15元,“收获”这样一个大型的纯文学杂志,居然跑遍南京都无法买到,只能靠邮购了,一口气读完,停了一两天,来回味苏童所想表达的信息,苏童写三角恋爱,结局又是悲剧性的残杀,让人接受不了。

我是苏童的铜丝,收集了他好几本书籍,一直关注着他,本来我找苏童的书看,是为了给我小说起个头,定一种格调,只要开好头,就能顺利的走到底,苏童一直说要和现实拉开一段距离,虽然这样保险,可看看泰囧的轰动,我又要说苏童是中年的危机了。

“黄雀记”是苏童的一个新阶段,意思是螳螂扑蝉黄雀在后,本来他准备给书起名为“小拉”他企图把香椿树街搬到南京来,想融入南京的大环境,甚至想让他的人物跳小拉舞,殊不知南京的小拉是从吉特巴演变过来的,面对面的走不如手拉手的跳,跳的是那么的充满了激情,一拉一松,最适合表达男女之间的协调和愉悦,一转一跳,都是那么充满了节奏感,比三步华尔兹激烈,比四步有活力,而且能不停的换舞伴,不必死去活来的相爱,就是出一身汗而已。

所以外地人很难理解南京人的性格特征,也很难理解小拉为什么流行,用小拉来形容书中人物的关系也是不确切的,就是他引用了几个南京的地名,扫帚巷,(东)井亭医院,箍桶巷,这些都是南京有历史渊源的地名,就是这样,也无法描述南京的地域文化,看来从苏州运河走到南京,还需要一段距离。

其实我看苏童的小说,一般是不仔细看其中的内容的,苏童不是个善于讲故事的人,我在欣赏他优美的文笔,每一篇都可以当做散文读,他对于人物心理的把握是很深刻的,我没有用到位这个词,是因为苏童已经超过了这个底线,他能超越时空的了解人的本性,不管是善,是恶,都用文字描述的很贴切,这是不容易的,需要下很多年的功夫,不断的在人的内心中探索,如果说苏童是个心理学家,也是能说的通的,就是不用巩俐,何赛飞这样的一流演员,普通的演员也能通过对白,剧情上演妻妾成群。

所以我一直坚持认为,莫言捧红了张艺谋,苏童成就了张艺谋,他们三人都是中国文化界大师级的人物,其他两人已经到了他们艺术的最高峰,而苏童还有潜力,仍然有粉丝,他的作品仍然有生命力,没有必要说他是南京作家,他就是苏州人,用吴侬细语弹唱着新的开篇,描述他心底深爱的慧仙,只有女人的滋润才让他成长,苏童是属于我们江苏的童男子,魅力无限。

【篇3:《黄雀记》读后感作文】

作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先锋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苏童曾写出《妻妾成群》、《我的帝王生涯》、《河岸》那样惊世骇俗的小说。而在近期出版的《黄雀记》中,苏童通过香椿树街上的一个精神病院,一些小人物,以及一些事件的描述,讲述黄雀在后的残酷青春。

《黄雀记》延续了苏童惯常的小人物、小地方的叙事风格和节奏。故事并不复杂,就是一桩上世纪80年代发生的青少年强辱案。小说分三章,“保润的春天”、“柳生的秋天”和“白姑娘的夏天”,三章的标题已经暗示了三个不同的叙事视角,每一章内亦分成诸多带标题的小节,如“照片”、“去工人文化宫的路”、“兔笼”、“水塔与小拉”等等。标题的背后是这个时代的变迁,或者说是这三个受侮辱与损害的人的命运,包括他们后来的成长,和不停的碰撞。

很多人认为苏童不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作家,可《黄雀记》却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小说写的是三个人之间的关系,两男一女,他们的成长时期发生的一件错案对三个人人生的影响。少年时期的保润和柳生,因为和仙女的邂逅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最终,保润在监狱里呆了十多年,柳生一直“夹着尾巴做人”,仙女则化身为白姑娘,沦落风尘……小说结尾,丢失了魂灵的保润祖父与仙女,在逃命中生下的孩子最终巧合般地相遇,这是苏童对整个世俗世界的反讽,也反映了他的人文关怀。

苏童不动声色地描摹了一幅似曾相识、却又宛若梦境的浮世画卷。这里有少年的残酷青春、香椿树街上的众生百态、市井生活,弥漫着南方的湿润、幽暗。保润在十多年后出狱了,苏童一连串的拷问也来了:保润要不要复仇?怎么复仇?原来做了错事没有受到惩罚的人又是怎么忏悔的?苏童把这个过程写得非常细腻。他在小说里把整个时代的变化,和每个人的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块,拷问的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对整个民族的心理进行了很细、很深入的发掘。

苏童笔下的井亭医院,贯穿了整部小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荒诞符号:疯子与正常人之间没有界限。精神病院里有青春时光里的成长、放浪与残酷,也有成人社会里的欺骗、背叛与贿赂。这是一个展现众生相的舞台,当疯癫的荒诞一旦被常态化之后,这部小说所书写的其他巧合、偶然似乎都够不上荒诞了,苏童恰是力图以这种力透纸背的荒诞,来揭示世俗中不同人性最隐蔽的一面。

作为最初以先锋小说出名的苏童,如今的《黄雀记》里依旧渗透着一种先锋的精神。一个真正优秀的作家,他永远会在他的作品里透露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在表达生活、人物、人性与现实、与世界、与生活的关系时有一种特殊的方法。在《黄雀记》里有大量隐喻的细节,在精神病院里的爷爷就是一种象征,他未必是真正的疯子,而是与外界的一种远离、疏离。舞蹈“小拉”就是时代的一种隐喻……通过这些隐喻,过去与现实交织在一起,一种特别复杂的、扭曲的人性被展现了出来。

小说里没有写到黄雀,可为什么起名叫《黄雀记》呢?对此,苏童解释说,黄雀象征着在阴影中潜伏的危机,对人们的命运虎视眈眈。整个故事讲的就是一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戏:柳生做了保润的黄雀,但最后的黄雀还是保润……似乎有些纠结,但一切却自然而然,小说中的每个人物、每个细节都处理得很细腻,伴随着苏童优美舒缓的叙述语言,读起来没有丝毫不适应。

苏童曾说:“作为一个写作者,我始终渴望一种会流动会摇曳的小说风格,渴望对每一篇未竟的新作有挑战性的新鲜陌生的心态。”苏童的目光越来越务实,在《黄雀记》里,他考虑人要怎么活下去,每个人物和历史、现实、世界以及自己内心的关系,这来源于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感,更来自于对底层人群的悲悯与关怀。《黄雀记》让我看到了当下真实的苏童。

【篇4:黄雀记读后感】

著名作家苏童在继小说《妻妾成群》《米》《碧奴》《河岸》……之后,推出了又一部长篇力作《黄雀记》。全书训戒隐忍,缕罗细节别致,无论是家族生命的倔强和衰颓,懵懂的青春形态和变态,局促的现实尴尬和纠结,都被苏童用诗性起兴开衿,把一个嚣嚣时代的芸芸众生还原得鲜活饱满,均衡严谨。

《黄雀记》是一部关于罪与罚、关于自我忏悔与救赎、灵魂的寻找与安放,关于绝望与期望的复杂故事。书名的隐喻与文本中诸多的隐喻、象征相呼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少年保润将仙女捆绑在水塔之上,但没想到最终对仙女实施强暴的却是他的朋友柳生。《黄雀记》分三章,“保润的春天”、“柳生的秋天”和“白姑娘的夏天”,三章故事情节的推进和展开,就好像那些照片与照片之间胶水粘连的痕迹,横贯于整幅壁画之上,正因条理分明,更显得生硬触目。整部小说的叙述结构亦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感觉。虽然三章是从三个人物的不一样视角叙事的,但它更侧重证明了“白姑娘的夏天”所影射的当下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如果说《河岸》写的是过去,《黄雀记》写的则是当下这个时代。作为一部写“当下”的长篇小说,《黄雀记》的故事性十分强。这个故事的引子是“照片”。保润的祖父每年执意要去香椿树街的照相馆照一张相片,这种举措引起了儿媳妇的不满,在反复争执中祖父变成一个丢了魂的人,住进了精神病院——井亭医院。在精神病院里,保润遇到了改变其人生轨迹的两个人——柳生和仙女。于是,三个人保润、仙女、柳生围绕着祖父寻找灵魂的过程上演了一系列的罪与罚的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故事中诸多隐喻的物象和情节。守信的名言

首先是“小拉”。“小拉”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南京流行的一种舞蹈。从吉特巴演变过来的,应对面地走不如手拉手地跳,跳得充满激情,最适合表达男女之间的协调和愉悦。在《黄雀记》里,苏童让“小拉”成为一种时代的象征,给每个人物留下深刻印记。作者透过“小拉”这个象征,拷问的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每个人在这天,如何应对自己、应对历史、应对内心?这种关于民族心理的深刻拷问一向蕴含在小说里,让读者去细细体会。

其次是隐喻的书名。一提到“黄雀”,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谚语。《黄雀记》整个故事讲的就是一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戏:柳生做了保润的黄雀,但最后的黄雀是保润,抑或是其他——吉祥、完美当中总是带有某种假象?历史是只诡异的黄雀,任何人都逃不脱缘定的宿命。

当然还有超多隐喻的细节,在精神病院里的爷爷就是一种象征,他未必是真正的疯子,而是与外界的一种远离、疏离。保润、仙女、柳生,一个杀人、一个失踪、一个丢了性命,唯有祖父活得长久、活得不朽,与自己的魂灵——红脸婴孩耻婴(怒婴)安静地偎依。还有仙女手中的兔笼和最终自己成了笼中的小兔,保润的绳艺最终捆缚了自己,精神病院以及里面的的水塔、菩萨祭台,住在一二号病房的司令和郑老板……透过这些隐喻,过去与现实交织在一齐,一种个性复杂的、扭曲的人性被展现了出来。苏童作为先锋作家与现实主义作家有很多不一样,他总是会尽可能地拓展一个人物、一个细节内在的好处,使之最终成为一种精神性的象征。

【篇5:黄雀记读后感】

继先锋文学代表作家余华推出长篇小说新作《第七天》之后不久,另一先锋文学代表作家苏童也推出了长篇力作《黄雀记》。有人曾评论说苏童不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作家,但在这部《黄雀记》里,这个“不善于讲故事”的帽子可能要被摘掉了。苏童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发生的一个错综复杂的青少年强辱案,通过案子三个不同的当事人的视角,组成三段体的结构,背后是这个时代的变迁,或者说是这三个受侮辱与损害的人的命运,写他们后来的成长,和不停的碰撞。

在《黄雀记》中,少年时期的保润和柳生因为和仙女的邂逅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最终,保润背上强辱犯的罪名在监狱里待了十多年,真正的罪犯柳生一直“夹着尾巴做人”,仙女则化身为白姑娘,沦落风尘。小说的结局是保润用刀子捅了柳生,又重新回到监狱,白姑娘则出走,留下了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

这部小说无疑是苏童很重要的一部小说,它做到了历史和当下的紧密结合,引申出最终的拷问,拷问的是关于民族、关于人性内在的一些问题。“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反省、没有拷问的话,很多问题是不会被发现的,而这样浑浑噩噩混过去是不可以的,我们很多问题需要一个正面的回答。”《收获》杂志副主编程永新这样评价《黄雀记》。小说中的故事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将对生活的思考推到了一种极致的地步,可以说《黄雀记》是一部充满灵气的作品,是苏童用他独有的叙事方式对这个世界、对当下社会生活复杂性进行的全面拷问。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面临着一个相似的困境———如何战胜每时每刻从他们身边或是内心丝丝缕缕流逝的时间,而这又是一个谁都无法摆脱的困境。

小说要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文学人物也是很难创造的,然而,当代生活所提供的现实,却使原本需要依靠强大想象力才可能催生的人物,可能轻易地降临到文本的深处。保润、柳生、小仙女,就像是一个三脚架,既搭建起一个演绎生活的平台,同时也成为情感和“危险关系”的命运枷锁。一个人被另一个人所绑缚,一个人无法给另一个人以信赖,无所倚傍,无法寄托,最后惨相连连。我们虽然不能够对生活失去信心,但也无法立刻做出判断:我们应如何处理我们灵魂深处的精神病灶。

一个优秀的作家,不会居高临下地概括、抽象和引导生活,但是,他一定能透过生活的表象和乱象,剥离掉现实和存在的种种假象,在繁华鼎盛时暴露颓势、潜在的苍凉,而在凋敝哀婉时,静静地储备、蕴藉生机。苏童通过文本,延伸了我们所面临的对于当下社会的追问:这个时代的人们究竟崇尚什么,是财富还是真实的情感?人们的灵魂归属到底是物质还是精神?我们的精神自觉如何才能够实现?

【篇6:黄雀记读后感】

终于买到苏童的“黄雀记”了,在珠江路书报亭,15元,“收获”这样一个大型的纯文学杂志,居然跑遍南京都无法买到,只能靠邮购了,一口气读完,停了一两天,来回味苏童所想表达的信息,苏童写三角恋爱,结局又是悲剧性的残杀,让人接受不了。

我是苏童的铜丝,收集了他好几本书籍,一直关注着他,本来我找苏童的书看,是为了给我小说起个头,定一种格调,只要开好头,就能顺利的走到底,苏童一直说要和现实拉开一段距离,虽然这样保险,可看看泰囧的轰动,我又要说苏童是中年的危机了。

“黄雀记”是苏童的一个新阶段,意思是螳螂扑蝉黄雀在后,本来他准备给书起名为“小拉”他企图把香椿树街搬到南京来,想融入南京的大环境,甚至想让他的人物跳小拉舞,殊不知南京的小拉是从吉特巴演变过来的,面对面的走不如手拉手的跳,跳的是那么的充满了激情,一拉一松,最适合表达男女之间的协调和愉悦,一转一跳,都是那么充满了节奏感,比三步华尔兹激烈,比四步有活力,而且能不停的换舞伴,不必死去活来的相爱,就是出一身汗而已。

所以外地人很难理解南京人的性格特征,也很难理解小拉为什么流行,用小拉来形容书中人物的关系也是不确切的,就是他引用了几个南京的地名,扫帚巷,(东)井亭医院,箍桶巷,这些都是南京有历史渊源的地名,就是这样,也无法描述南京的地域文化,看来从苏州运河走到南京,还需要一段距离。

其实我看苏童的小说,一般是不仔细看其中的内容的,苏童不是个善于讲故事的人,我在欣赏他优美的文笔,每一篇都可以当做散文读,他对于人物心理的把握是很深刻的,我没有用到位这个词,是因为苏童已经超过了这个底线,他能超越时空的了解人的本性,不管是善,是恶,都用文字描述的很贴切,这是不容易的,需要下很多年的功夫,不断的在人的内心中探索,如果说苏童是个心理学家,也是能说的通的,就是不用巩俐,何赛飞这样的一流演员,普通的女人也能通过对白,剧情上演妻妾成群。

所以我一直坚持认为,莫言捧红了张艺谋,苏童成就了张艺谋,他们三人都是中国文化界大师级的人物,其他两人已经到了他们艺术的最高峰,而苏童还有潜力,仍然有粉丝,他的作品仍然有生命力,没有必要说他是南京作家,他就是苏州人,用吴侬细语弹唱着新的开篇,描述他心底深爱的慧仙,只有女人的滋润才让他成长,苏童是属于我们江苏的童男子,魅力无限。作文

【篇7:读《黄雀记》有感】

坐在电脑前,利用工作间隙断断续续二十余天,终于在网上读完了电子版的《黄雀记》。起初读它,只因为它刚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我有个习惯,只要是获奖作品,我总是要在网上留意一下。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共有五部,我最熟知的作家自然是王蒙和苏童。看到苏童的《黄雀记》书名,让我忽地想起成语“螳螂铺蝉,黄雀在后”,兴趣一时而起,就在网上一搜,还好有电子版,可以随时阅读。

作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先锋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苏童的《妻妾成群》被张艺谋拍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小说《米》被拍成电影《大鸿米店》,还有小说《红粉》被拍成同名电影,他的小说《我的帝王生涯》、《河岸》、《碧奴》我也读过。而他的《黄雀记》中,苏童通过香椿树街上的一个精神病院,一些小人物,以及一些事件的描述,讲述黄雀在后的残酷青春。

《黄雀记》延续了苏童惯常的小人物、小地方的叙事风格和节奏。故事并不复杂,就是一桩上世纪80年代发生的青少年强辱案。小说分三章,“保润的春天”、“柳生的秋天”和“白姑娘的夏天”。小说写的是三个人之间的关系,两男一女,他们的成长时期发生的一件错案对三个人人生的影响。少年时期的保润和柳生,因为和仙女的邂逅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最终,保润在监狱里呆了十多年,柳生一直“夹着尾巴做人”,仙女则化身为白姑娘,沦落风尘……。保润对仙女的爱意和幻想,是朦胧的。想看电影,不顺利,想跳个上世纪八十年代流行的“小拉”,她不肯。后来,本是柳生强辱了她,但在收买之下,她让保润做了替罪羊,锒铛入狱。十年后,仙女回返,身份是郑老板的公关“白姑娘”。后来,她和台商庞先生游欧洲,意外怀孕,他自是不爱她的,这回的答案是粗糙的。进退为难之际,她有过一闪念:把这辈子交给柳生,而他躲开了。最终,在柳生的大婚之夜,刑满释放了一段时间的保润捅死了他。

看完小说,心里五味杂陈,说不清什么滋味。保润最终还是复仇了,柳生自始自终没有真正忏悔,可爱的仙女沦落风尘,生下一个“红脸婴儿”,然后下落不明。

还有苏童笔下的井亭医院,贯穿了整部小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荒诞符号:疯子与正常人之间没有界限。精神病院里有青春时光里的成长、放浪与残酷,也有成人社会里的欺骗、背叛与贿赂。像保润的爷爷似乎是真疯子,丢了魂;;康司令,老红军老革命老领导,在精神病院里同样占了一席,能持枪、开枪,并曾用枪指着乔院长……

在《黄雀记》里有大量隐喻的细节,在精神病院里的爷爷就是一种象征,他未必是真正的疯子,而是与外界的一种远离、疏离。舞蹈“小拉”就是时代的一种隐喻……通过这些隐喻,过去与现实交织在一起,一种特别复杂的、扭曲的人性被展现了出来。

整个故事讲的就是一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戏:柳生做了保润的黄雀,但最后的黄雀还是保润……似乎有些纠结,但一切却自然而然,小说中的每个人物、每个细节都处理得很细腻,伴随着苏童优美舒缓的叙述语言,读起来没有丝毫不适应。

【篇8:《黄雀记》读后感】

《黄雀记》的故事并不复杂,用苏童自己的话来讲,“这部小说在风格上是‘香椿树街系列’的一个延续,所谓街区生活。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发生的一个错综复杂的青少年强辱案,通过案子三个不同的当事人的视角,组成三段体的结构,背后是这个时代的变迁,或者说是这三个受侮辱与损害的人的命运,写他们后来的成长,和不停的碰撞”。全篇小说分为三章:宝润的春天、柳生的秋天、白姑娘的夏天,暗示了三个不同的当事人的视角,组成三段体的结构,写他们后来的成长和不停的碰撞,或者说这三个受侮辱与被害的人的命运,背后是这个时代的变迁。

主题涉及罪与罚,自我救赎,绝望和希望,在小说中都以“魂”的形式出现。丢魂成为香椿树街居民普遍处境的一种隐喻,一种精神无所依托的焦虑和空虚。这种失魂落魄的状态也暗示了当下人面对现代危机时灵魂失缺的状态,恐惧、疏远、隔离和排斥。

罪,也分与生俱来和后天的,究竟哪一种罪大或者说更为深刻是无从论知的。有了罪有没有惩罚也是看阶段的,也或许罪与罚相继出现让你措手不及。绝望和希望也是相互依存。犯了罪,就要受罚,惩罚就是种自我救赎,在绝望中渴望找到希望,但这条路毕竟是昏暗无尽头。祖父家的祖坟不在了,祖宗的照片也不在了,留有两根骨头的电筒也没了,所以魂丢了,开始受罪。为了寻找自己的魂,挖遍了香椿树街的所有冬青树,渴望这样就是自我救赎,在一片的混乱中奢求绝望和希望能把魂给喊回来。祖父年复一年的拍遗照,是为了让死后能有个依据,就是这年复一年的举动让儿媳妇粟宝珍十分介意,挖树的举动也惊扰了整个街道,粟宝珍认为自己嫁进这个家就是一种罪,在后来为宝润操碎了心,看见丈夫死去就是在受罚,回到娘家寻找活下去的寄托,这似是让她从绝望中找到了希望。

一个独孤绝望的生命体,丢了魂,在不尽的黑暗中尝尽人间百苦。为自己的后事操碎了心,最后却真的不得送终;与家庭不和,搬入精神病院;孙子看管,却身陷囹圄;白发送得黑发人,却落得不认亲人。有人说老人是最能看透世间万事的,什么都瞒不过老人的那双眼,故事的最后也大概会如了祖父的“愿”——“一个人无法张罗自己的葬礼,身后之事,必须从身前做起。”“如果你站在照片的左侧,会发现祖父的笑容透出某种邪恶与阴森;如果你站在照片的左侧,就会发现那笑容比孩童更加纯洁和调皮;如果是正对着祖父的照片,那诡谲的笑便消失了,你看见的是最寻常的祖父,一张枯瘦如刀的面孔,一双忧愁而焦灼的眼睛,一种戒备多疑的表情,两片嘴唇咬着他一生一世的金科玉律,小心一点儿,小心一点儿。”

苏童的作品既是迷人的,又令人感到不安。习惯用少年、暴力、女性、历史、现实和宿命等元素,去探索人性中最为隐蔽的状态和心灵上最为焦灼的时刻,创造出独特的文本。仙女就是这样被创造出来,经历生命中太多坎坷起伏,最后想安安定定的陪着一个男人到老,最终也是落得让人生怜的下场。

在新奇与欲望的世界,她依然是那个仙女,大胆,任性,不知世事的深浅,在自己的领域中张牙舞爪。电影票,旱冰鞋,水塔,兔子,绳子把仙女、柳生和保润连在一起,一个稳定的三角关系,一方的违规让两方承受伤痛。年少纯真懵懂的爱,年少羞涩不敢承认的爱,年少张扬贪婪的爱,一起葬送了三段美好的青春。“她看见了自己绛紫的魂,一绺一绺散开的魂,一绺一绺绛紫色的魂,它们缓缓上升,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死神并不接受白姑娘的堕落寻死,也许还是因为她是仙女。仙女,在文中指那个老花匠的孙女,也是后来风光一阵的公关白姑娘,再后来又出现了另一种称为“仙女”的职业。

上天似乎对仙女充满眷顾又充满狠心,满满的纠结让她始终不得敞开内心。“她的泼辣是有稚气堆砌赏赐,她的愤怒因为来历不明,显得有点脱俗,也异常尖利”上天给她一对呵护关心他的爷爷奶奶,却也让她在封闭狭隘的环境中长大,贫困与寂寞让她紧挨着富裕的柳生,从小就是在金钱的现实中成长。一向封闭,她是唯一的环境中养出了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刁蛮姑娘。倒也是羡慕她的,从小就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也是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她吞了保润的钱,保润也是没有按耐住自己年少青涩的爱,用威胁的方式乞求在仙女身上的到认同,可惜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切都被柳生看在了眼里。

再离开又进入,反复纠结曲折,逃不掉离不开这个城市,这个街道,以及那个水塔。食言是一个未成年少女的专长,也是她的权利。“他记得很清楚,当年仙女亲口向他母亲发过誓,永远不会回到你们这个可恶的城市,永远不想见到你们这些人肮脏的嘴脸,我就是死了变成骨灰我的骨灰也不会往你们这里飘。”受了这么大侮辱的女生,最终被金钱所搞定,能用钱解决的事情都不是难事,又怎么相信这样的女生所说出的誓言。

很多人很难在当先生活中找到灵魂的栖息地,精神的麻醉剂也只剩利物的诱惑。仙女靠送牛奶争取零花钱;在柳生的欺骗下去和保润看电影,“罗医生的那一辆最漂亮,最威风,白色雅马哈,进口的,就停在花园里,你认识罗医生吧?去找罗医生借一下”暴露了她对物质的虚荣,收下了柳生家的钱去颠覆真相,指证保润才是施暴者;郑老板的姐姐用钱满足弟弟对女性的需要,将公关姑娘直接在医院内办公,更是召集三十个妓女为弟弟庆祝三十岁生日,再有甚者在医院内大兴香火庙,嫌弃医生的没用,说要试试香火的力量。

苏童直面淋漓鲜血和惨淡人生,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体验和总结,透过人物看似荒诞的生命历程,揭示人生悲剧和残酷现实。保润在整个情节发展中看似并没有什么参与,却是一切的推动器和导火索以及整个故事的终结者。去医院照顾爷爷遇见了勾人心魂的小仙女,与她在井亭医院各种撕,一个关于水塔里的故事让保润坐牢,仙女远走,柳生夹着尾巴做人。本以为故事就这样结束,却是真的忘了总有出牢的一天,仙女说的话也总是玩笑之间,柳生同住一个街道又怎么会再无交接,人生就是一个玩笑,你总想躲过的终究还是会回来的。柳生和白姑娘在保润不在的这段时间里,看似相处融洽,却不知柳生是否真的已经陷进去了。为她要债,逼死瞿鹰。再将仙女带入保润的家,这下感觉故事的主导者又转入柳生的手中。

莫名奇妙的就像为什么保润一出狱就会出现在柳生的后车厢里,为什么柳生要带她去保润的家中,为什么这样百般对仙女好,为什么最后却选择和别的女生结婚,保润的手臂上“君子报仇”究竟是什么意思,当他对柳生施刀的时候在想什么,仙女对于身边的一切是不是真的没有任何感觉。

保润为爷爷定制各种绳结,这是真的把爷爷拴在了井亭医院让他乖乖的,还是也栓住了其他病人院长和其他护工对他充满赞赏,还是把仙女拴在了水塔得到了补偿。最后他拴住的都是自己的人生。让

有关这段故事的人最后都不在了,留下一个见证—怒婴。人还是认真过的好。哪天魂不在了可怎么办。

第13篇:捕鼠记读后感

捕鼠记读后感(一)

在这部电影当中,形式上是以路易斯兄弟的夸张为辅,描述老鼠为主。实际却是描写人的某种哲理,每个情节环环相扣,耐人寻味。

哥哥热衷于烹饪,而弟弟却喜爱着父亲留下来的工厂,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爱好是这电影的主要动力,若不存在这个,那么一切的事情都不会发生了。

电影首先给我们呈现的是一间破旧的造线厂在进行工作,办公室的凌乱,之后工厂的机器却因为一个小小的变故而使整间工厂的运作停止下来。这完全是在暗示观众们这间工厂不再具有太大的价值。在哪狭小的办公室中,兄弟们听着遗嘱,显然哥哥并不在乎这间公司,或者很讨厌这间公司。在清点遗产后,哥哥拿走了唯一的一件物品急急忙忙地走了——要为市长一家做顿饭。哥哥很用心努力地去准备这次难得成名的机会,在春风得意之时,一声尖叫,市长吃出了一只蟑螂——从工厂带出来的物品里走出来的蟑螂。市长被吓得心脏病发,哥哥的事业前途也被完全抹杀掉了。

后来有其他公司愿意出资一百万去收购这工厂,这就是路易斯兄弟受到的第一个诱惑,也就是在诱惑他们自己卖了结尾当中的那个路易斯兄弟的热情与梦想实现的地方。

弟弟看着父亲遗留下来的第一根线很果断地拒绝了第一个诱惑。因为如此,被势利的妻子知道后,赶出家门。

夜晚,在一间不起眼的餐店,兄弟相遇了,没有钱,从而想到父亲留下那个兄弟们都不在乎的旧房子。

就在这时,铺垫基本结束了。

其中,大哥去找过曾经想买他们工厂的公司,因为偶然,认识了两个发型异人的女孩但也是破坏了他们之间的约定失去卖掉工厂的机会。

后来发现者房子的设计者很出名,也就是说,这房子可以卖到个好价钱——对于他们来说是天价!就在这个时候开始,人和鼠之间精妙绝伦的斗争便开始了。兄弟俩有去找恶猫,有找专业的捕鼠人,最终都惨败。没办法,最后只能自己亲手出马,但也是落了个狼狈不堪。不仅自己被弄得不堪忍睹,还将房子破坏得淋漓尽致,最后两天了,兄弟正为这个儿大吵大闹,互相出手时,正巧砸到了老鼠,就是这么不经意间,老鼠被他们捉到了。

不知道是出于电影效果还是编导落于俗套,他们都没有狠下心去杀掉这只比人还聪明的老鼠。只是把它打包邮寄出去。也是因为这个,悲剧性的一面出现了,因为超重而被退回来,还是在房子拍卖的时候。

兄弟俩被愤怒失去了理智,为了不想让老鼠破坏他们的拍卖,就想用水去淹死它,便把水龙头开到最大。期间,老鼠跑到了拍卖现场,让现场混乱起来,那两个女孩的头发被烧掉,弟弟的老婆也跟着别人走了,一切的混乱就在水从墙壁里面涌出来,然后在哥哥说:我保证它不会倒!话毕,房子轰然倒塌。

就这样,兄弟俩的发财梦就此结束。离开的时候也在不经意间带走了无家可归的老鼠。也在他们无奈悲伤的时候,给了他们灵感——用工厂做奶酪线。

我觉得这很多地方有着许多电影惯用的情节,像装修房子时,差点就可以把老鼠干掉,却也是在最后一刻停下来,虽然惊险,但也知道那结果是如此。还有,那根线是做暗线的话,那它似乎完全没有做线索的前因后果,就这样出现,又不知道为何出现。

一开始不懂这部电影的意义是什么,只是替主角懊恼那一次又一次金钱滚滚来临时,就快到手边,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是现在想明白了,意外的横财有时会给你带来很多,但是那不一定是好事,或许没有去接受这些横财才过得开心快乐些,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假如让他们得到那笔钱,不是有到了豪门的经济恩怨,有怎么来的最后的两兄弟分别做自己喜欢的事,有共同的去创造财富!

捕鼠记读后感(二)

今天,我读了昆汀·布莱克写的经典绘本《捕鼠记》。这本书讲的是猫和老鼠成为朋友的故事。

磨坊主为了捉住城里成百上千的老鼠,买了一只大花猫,但是这只大花猫知道自己不是捉老鼠的料子。磨坊主又是一个吝啬又暴躁的人,所以常常拿脚踹它,不让它吃饭。结果猫儿整天闷闷不乐,这事让死对头看见了,老鼠没有幸灾乐祸,反而通过商量制定方案,来帮它回复自信心,猫儿的生活很快就变的刺激起来。有时候,老鼠会坐在风车的叶子上望着它。有时候,老鼠会从货架上往猫儿身上丢面粉。这些招数在猫儿的身上很快就起了效果,它先是拿了螺丝刀当老鼠,然后偷偷摸摸过去,一个猛扑抓住了螺丝刀,感觉像自己抓住了真老鼠一样,很得意洋洋。

猫儿一天比一天生龙活虎,老鼠们一天比一天更兴高采烈。但好景不长,磨坊主嫌猫儿捉不住老鼠,就想把它丢到河里淹死,这次又是老鼠们想办法把猫儿就了。从此,它们成为了真正的好朋友,永不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了。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两个道理:一个是不管是谁都没有永远的敌人,都可以成为朋友;另一个是人一定要有自信心,只要自信,没有干不成的事。

捕鼠记读后感(三)

《捕鼠记》,情节荒诞搞笑,带给观看者很多欢乐。欧尼、拉尔斯为了捕捉工厂里的一只不平凡的小老鼠,费尽心思,不但最终老鼠没捉到,最来拍卖的老房子终于被折腾得倒塌了。在兄弟俩无奈下回到造绳厂,没成想老鼠也跟来了,并且用芝士造出了可以吃的绳子。两个人终于发现了新的生机,也开始和老鼠和平共处。一个新的老鼠美食家也由此诞生,父亲的遗像也微笑了。

捧腹大笑之余,是否能从中获得某种启示?一只老鼠损害了他们的切身利益吗?虽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然而灭鼠工程过于巨大必然会影响到房子的生存。譬如下棋,一着已经走错,就已经没必要再在意下错的那步棋了,如果过于在意那步错棋,想方设法挽回过失,到最后很可能全盘皆输。有句话偷鸡不成蚀把米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为了小小的琐事而放弃整个大局,就显得不太运筹帷幄,不会分主次矛盾了。因此,做任何事情,一定要衡量主次、分析后果后再采取行动。

第14篇:更衣记读后感

(更衣记读后感)——衣架下的窥探

对于张爱玲的作品,其实我们并不是很陌生,她犀利精辟的语句,往往有一语惊醒梦中人的功效。以其独特的观察视角,挖掘事物本质的起源;用其精辟的语言,揭露社会的现实;凭其冷酷的作风,流露内心的狂想与不羁。仅是如此瞟一眼,便让人印象深刻。

《更衣记》,在未深入了解文章时,对于题目的理解就是可能写女人频繁的更换衣物来展现自己的美态。读完整后,写的主旨是通过更替的时代,瞬息万变的政局,窥探衣着的变化,冷眼看待这个社会······

社会就是大熔炉,锻炼不同的百宝瓶,瓶颈上不同的雕饰是每一个人所谓的个性吧。光是衣装的的转变满足不了作者的视角,服饰的变化折射的是社会的动荡。“更衣”,“更”即变更,指的是中国现代服装风潮的演变。文章以时代背景为线索,写衣香鬓影的世俗繁复与风情,详尽而不失风趣的调侃,犀利而不缺乏理性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的便是“盛妆下的素颜”。然而不管你的外形如何千变万化,都离不了你的本性——时代背景,政制时事与衣妆服饰每每相互关联。从作者的文章中就有很多体现的,时代背景的烙印通过时装的转变而委婉表达自己,如:“政治与家庭制度的缺点突然被揭穿;一向心平气和的古国从来没有如此骚动过。在那竭斯底里的气氛里,„元宝领‟这东西产生了”, “头重脚轻,无均衡的性质正象征了那个时代”,“军阀来来去去,马蹄后飞沙走石,跟着他们自己的官员,政府,法律,跌跌绊拌赶上去的时装,也同样地千变万化”,你能明白吗?“政治上,对内对外陆续发生的不幸事件使民众灰了心。青年人的理想总有支持不了的一天,时装开始紧缩”,现实与时装巧妙地链接,吐露青年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服饰的联系。

服装与社会的联系,以及后文对于男女不同服饰的解说,透露着双方难以独立分离而又相互缠绵的关系。在社会的炼炉里,没有一个能做到所谓的“遗世而独立,羽化而登仙”的境界。对于社会,可能有太多的无奈愤慨亦或时激情,革命,然而作为卑微的一份子,在观察之余,显得冷清,残酷。

在张爱玲的言辞中,我体会到更多的语言巧妙之处,同时,我想说的,同样是女性,在有些方面有着致命的共同点。女人对服装难以言喻的迷恋之情,缺少的便是张爱玲那样对于服装若轻若重的态度,冷静客观的对待,生活中的我们是对于服饰的狂热,因此文中写道: “如果当初世代相传的衣服没有大批卖给收旧货的,一年一度六月里晒衣裳,该是一件辉煌热闹的事吧”,实际上没有比一年一度晒衣裳的场景更能展示一个普通女人与服装的关系了。那本是烦琐的家务,却偏偏让我们乐此不疲,就好像:“你在竹竿与竹竿之间走过,两边拦着绫罗绸缎的墙”,然而“你把额角贴在织金的花绣上。太阳在这边的时候,将金线晒得滚烫,然而现在已经冷了。”置身于缤纷衣袂中的女人亦或我们这些懵懂的少女对于服装的莫名之心,非女性不能体味快乐亦或悲哀。悲哀什么?快乐什么?一切又显得虚无缥缈,衣裳上的灰尘在黄色的太阳里飞舞,回忆里是樟脑味道的香,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思绪的展开,回忆的弥漫,带领我在盛世下感受当时的环境。

当然我没经历过那个时代的血雨腥风,在作者的笔触中让我印象深刻并且引起我自己思考的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文章中提到的:“因为一个女人不该吸引过度的注意;任是铁铮铮的名字,挂在千万人的嘴唇上,也在呼吸的水蒸气里生了锈”,以铁生锈喻名字被玷污,刻薄清醒的灵魂载在这个句子上。女人要相处中一点,连这样堂而皇之的途径都有人反对,何况奇装异服,自然更是伤风败俗。是世俗人眼里无法容忍的女性悲哀,也是社会悲剧的局限。女人与名声的生死相依,与服装的缠绵悱恻,与世俗的争论不休。如大观园的女人又该以何种姿态与社会相依相偎?衣服点缀了人,把人分成了所谓的三六九等,同时却也是累赘了中国的女性。里三层,外三层的包裹,是否能绑住一个真实的灵魂?有可能又是一个个的行尸走肉,衣架下的你是否如喇叭裤般得夸大悬浮?男性与女性的不等,西方的渗透,从中

透露的又是怎样的点点滴滴?

然而,时装的日新月异并不一定表现活泼的精神与新颖的思想”、“在政治混乱期间,人们没有能力改良他们的生活情形。他们只能够创造他们贴身的环境——那就是衣服。我们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衣服构造女性的殿堂,一幅盛世下的镇定剂,清醒地无声地诉说着对于人生、对于服饰的看法······衣服装饰的了你的外在,点缀不了你的精神,对于这个“贴身的环境“我们太过于执着,难道是因为对于无法改变的这个”外在的环境“而存取内心的安稳?住在衣服里,有人可以对于现实充耳不闻,有人可以通过衣服的标新立异而寻求解脱,有人通过衣服表达现实的冷清,住在不同的衣服里,感受不同的环境,思绪的沉淀,灵魂的升华或者沉沦。男女的分离对立,是不是从中也在流露着作者对于现实中的男女观的不认同通过对于服饰的差异来表达?

卑微如女人:刘备说过这样的话:„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可是如果女人能够做到„丈夫如衣服‟的地步,就很不容易”,很让人会心解颐。是女性的劣根性还是女性注定的命运?在让我们对于爱情幻想的同时,活生生地撕裂爱的城堡,充斥的还是一缕清醒,一丝理智。有时候,感到最多还是矛盾,让我想到一种关系:对立统一。现实与理想,女人与男人,真是剪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结尾是点睛之笔,“人生最可爱的当儿便在那一撒手罢?”有时候随心所欲的轻松比衣饰更迷人。率性而为比外在的固定让人感到惬意。这是怎样的心态呢?一种偷窥的本能,一种雕刻的悬浮,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衣架下的是奴隶还是天使,是相框固定了我们的微笑,还是我们的微笑只是在相框瞬间的停留?

第15篇:《学记》读后感

仔细读完《学记》,感触颇深,作为教育专业的我们,应该更早一点读这篇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先人的智慧,短小精悍,句句都值得我们斟酌,讲述了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等等,这些经典,穿越了历史,也将指明未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记》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篇一:学记读后感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能发现人的价值;教育能发挥人的力量;教育能发掘人的潜能;教育能发展人的个性。

《学记》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关于教学方法、为师之道的阐述。它文字言简意赅,比喻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务,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上学时,对于为师者的理解就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当自己真正选择站在三尺讲台上,才知道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素质教育遍地开花的今天。评价一个好教师的标准有很多,我想为师之日,就是重任在肩之日。〈学记〉里讲:“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作为一名教师,在知道自己责任的基础之上,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

《学记》里还阐述了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当具备的品质,里面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法。如果还是满堂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情况,不因材施教,不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就达不到目的。作为教师,要按规律办事,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多与他人交流,这样才能解决问题,获得更多的知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其大意是“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是啊,这世间的知识学问自己又能知道多少呢?那么多的精神食粮我为什么不去吸取?会不会有一天我答不出学生提出的问题?会不会有一天因为不学习根本跟不上这个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这些问题在我读完后一遍遍问自己。确实,还可以利用很多的时间来读书学习,我还可以学习更多知识,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这一点至关重要。现在科技发展迅速,知识更新的很快,我们必须常学习,多学习,来适应学生的要求,适应社会的要求。

学记中的第二段开头就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意思是: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它有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教师是启发者,是引路人,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而非给予者、灌输匠。教学的真谛是如何激发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和接受知识。

学生的质疑时时冲击着老师已有的知识储备,是促进老师不断学习的外部力量。《学记》中写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就是说:单靠死记一些零碎的知识,不能做个好老师,一定要有渊博的知识,随时准备根据学生的提问并给以圆满的回答才行。这样才能“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客,然后尽其声”。

教学之路像一条长河,要想保持河流的清澈和活力,就必须有众多的支流来滋润它、充实它。所以想做一个合格的老师,应该先是一个积累丰厚的人。在阅读中积累,在反思中积累,在实践中积累……读书可以让我们体验不同的人生,延长自己的生命;读书可以为我们添一些厚重的质感,读书可以为我们添一些文化的雅致;为我们的工作增添一些巧妙与机智;除了读书,我还要学会反思。反思,实际上就是与心灵对话,学会反思,可以让我们的头脑更清醒、思想更进步。厚积方可薄发!

《学记》还提供了另一个教学原则,即“继志”。它认为:善于唱歌的人让别人接续其音调,善于教人的人让人继续其志向。如果教师的教学能够做到言辞简约而意思通达,道理精微而说理完善,论证虽少却意旨明白,就能够让人领会其意图,从而让学生将自己的志向继承下去。

教学相长。《学记》要求教师\"教学相长\",不断地求得自身业务的进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求教师受严格的训练,遵循教育与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纯熟教学技巧,\"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要求教师深刻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恃征与差异,\"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充分的修养,\"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社会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引导学生自觉地跟着自己所指引的方向前进,\"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这反映了《学记》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促进学生的知识、智慧与能力的增进,更重要的是要用社会理想与道德情操去深深地影响学生、吸引学生。

是学生在促我们“长”,学生即我们身边最可宝贵的资源。有时候学生的独到理解为教师大脑吹进一股清风,启发着教师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方法是最好的朋友。这样,学生有了对知识的渴求、乐于学习的动力,又掌握了适宜的方法,一切自然迎刃而解。

篇二:学记读后感

在寒假期间,我仔仔细细的阅读了《学记》。

这是我国最早乃至世界上最早的较有系统的教育学着作。这里面包含了许多老祖宗的智慧和宝贵的经验。这篇文章对教育的目的、学校制度、教育的原则、方法,以及教师的作用等问题,都做了非常全面系统的论述。对我国古代教育影响深远。它的经验和思想原则,并没有因为时间而过时,很有现实意义。

学习后,我认为他特别对老师的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它里面囊括了教育的目标、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效果。这里面的内容对我们现在的教学非常有实际意义!其中我最赞成的它所论述的教育原则、方法。其实也就是如此!好的老师主要要看他的和教学效果。没有效果还谈什么教学?在我的体育这一块也一样!在我刚毕业时!感觉的自己理论多深!总有一种不服的感觉!有一点点高傲!其实到工作岗位以后才发现!在教学方法方面你连一个当教几年学的兵的都不如。刚上课时你设计的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但到实施时,学生东跑西跑,打打闹闹。他们真的不把你当老师看!尽管你喊破喉咙,他还是挤空说他该说的。做他该做的,真让你没有办法!这有可能有点书中所说“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总结自己的经验!就我在近期教学中!每节课都认真真的准备,不断地变换花样!就二三班与二四班是选用不同的教法!因为三班学生较贪玩,不易管,象崔国冲、裴佳康、管照伦等孩子!你就必须慢慢的引导,花较多的时间去培养他们的习惯!而四班的孩子就好说多了!像武硕文、童亚博、梦晨遥等广播操稍微一指点就做的非常漂亮!有时做的比老师还好呢!根据这种情况两班决不能用同样的教法。所以我在三班一般以老师的教为主。而四班更多的是带动优秀学生的积极性。自己作主较好其他的小朋友!有时四班在体育委员的带领下也能做好一堂课!读到文中的大学教的方法。也给我带来了许多启迪!就像文中所说“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现在在教学中我也能做到这四点。针对孩子性格及时的预防!特别是本学期刚上课我先做的施教于严。让孩子们知道学习过程中的规矩!如主抓不好好站队的、上课说话的。

这就及时避免了孩子们懒散、不专心听讲的毛病!特别是本周学习广播操!为了让孩子不枯燥,故意的编排各节的相互穿插!适时抓住了孩子的才能和年龄特征。还上他们结对子,进行互帮互助!通过那个上课也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总之,通过学习《学记》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其实里面不但但是这些。只要我们再细细品味里面还有许多财富呢!

篇三:学记读后感

最近,学校组织学习了《学记》这篇古代教育文献,感觉受益匪浅。虽然语言艰涩难懂,但仔细读来,平时教学中的疑惑顿觉释然。《学记》不愧是我国教育史上的经典精华,在我们二十世纪才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其实在《学记》中随处可见。它如一位博学的长者,在谆谆教导我们教学应该如此来教,学习应该如此来学。

一、以学生为本,启发诱导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学记》中的这句话教导我们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也就是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学习的动态情况去引导、督促、提高。教学的关键是要使学生懂得、明白。一、注重引导,但又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师生关系才会融洽;二要督促勉励,但又不强制压抑,以学生为本学生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顺利的进行教学;三要打开思路,但又不提供现成答案,学生才能独立思考,智能得到发展。这点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在教学中起的是引路人的作用,引路人要善于引领而不能压抑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道”“强”“开”,才能达到“和”“易”“思”的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设计问题要依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而定。

二、以学生为本,循序渐进

“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教师时时观察学生,发现有疑难时先不要讲给他听,让学生多思考,年幼的学生只听讲,不提问题,学习不逾越进度。这与人本主义提倡的需要论相一致。人的需要有七个层次,这几个层次有一定的次序,只有满足了上层的需要才能继续下面的需要。而《学记》所说的学不躐等,就是按照人的生理发展顺序,设计教学内容。学习的知识都有一个系统性,教学不按部就班,就会“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陷入混乱的境地。前面的知识如果掌握不够好,后面的知识就更不会很好的掌握。因此教学不能逾越进度。

三、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

“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教师不是诚心的教育学生,不考虑学生才能的高低而因材施教,学生求学也不能顺利。人本化教育主张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具有创造性的人格,能创造性地做任何事,并能总处于创造的过程中。主张课程内容应建立在学生的需要、生长的自然模式和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应体现出思维、情感和行动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应该和学生的生长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这与《学记》所提倡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多么相似,他们所追求的理想真是殊途同归。中西文化的碰撞实际上就是建立在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基础之上。

教学就是教师研究怎样教,研究学生怎样学。《学记》里所彰显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我们教育者应该时时遵循的。面对《学记》我们应该常读常新,让我们时时记起那些精辟理论,记住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吧!

第16篇:《学记》读后感

《学记》

——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葩 摘要:《学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经典文献,它的历史意义和理论价值都是十分显著的。师范生在阅读它的过程中,就是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运用它提到的好的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来指导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教育

目的

作用

原则 方法

《礼记》中有这么一篇著作,它是古代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主要论述教育的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关系。这就是《学记》——中国教育学的雏形。

虽然只有一千两百多字,但《学记》在这有限的字数里却传达了颇为丰富内容,不仅包括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还包括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等内容。在此,我就从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来谈谈我在阅读完《学记》后的感受。

《学记》本着儒教的德治精神,认为“化民成俗”是实现良好政治的最佳途径。其中“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如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说的就是要兴办学校、推行教育、培育人才,以教化人民群众遵守社会秩序,养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美好和谐的民俗。这里不难看出《学记》对教育的作用于目的的基本看法:教育是实现良好政治的最佳手段(这也是先秦儒家的一贯思想)。之所以要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是因为《学记》中说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玉材不会自然成为美器,人也不会自然懂得立身处世之道。如同对玉的雕琢一样,教育通过对人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使每个人都形成良好的道德和智慧,懂得去维护国家的利益和社会安定。它将教育与政治高度结合起来,是教育成为政治手段被我们现在所谓的“现代学者”所批评,认为这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力量,它给人们带上了沉重的镣铐,如此等等。的确,《学记》所阐述教育作用和目的是与我们现在推行的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教育是要启发人的潜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些出入。但它既然存在,就一定有它合理的地方。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现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的。就当时小农经济为基础,封建王朝统治为上层建筑来看,《学记》所阐述的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是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的。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阶级原因,也由于生产力水平不高,科学技术不发达等原因。学校主要是培养“统治术”的官吏,因此《学记》的作者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家,只能从建立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以这种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关系、思想关系来考察教育的职能。我们现在通行的教育目的和作用,也是因为符合现在社会的发展才被我们承认的。俗话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学记》提出的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比较符合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这是《学记》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被后人所继承并发展,对我国的教育的科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必须很好地继承这份珍贵的教育遗产。特别对于我们师范生来讲,如果真的能理解并运用好《学记》中所说的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这对我们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是有百利的。

读了《学记》后我了解到了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事先估计学生可能产生的种种不良倾向,预先采取防止措施。否则当不良倾向已经发生甚至积习已深再作教育引导,就会感到非常难过困难。要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教,否则过了最佳时机,学习或教学就会倍加辛苦而且还可能没有多大的成效。这涉及到教学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准备、教学内容和顺序等问题,要求寻找各个因素的最佳结合点。教学一定要准寻一定的顺序,如果杂乱施教而无合理的顺序,其效果将适得其反。当然作为教师一定要知道,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四种缺点:贪多务得、片面专精、浮躁轻心、畏难不前。这都是学生的心理状态造成的。求知欲过强,必然盲目贪多;学习中谨小慎微,就超脱不了老师所讲的内容;争强好胜,就容易这山望着那山高;智力稍差,就可能产生畏难自卑的心理。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教育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使学生在进步中成材,这是教师的职责。

如果一味的让学生死记硬背,或者频繁发问,只顾赶进度,而不顾学生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和学习的效果,学生就会认为学习是苦差事,甚至怨恨老师,并很快地把所学的东西丢弃得一干二净。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学就要注重启发诱导。有才德的老师是会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手把手地牵着学生走;是会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而不是遏制学生的学习热情;传授学业时是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而不是把答案直接交学生。既有安排有计划的正课学习,又安排课外活动和自习,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最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课程改革实践中探索最为广泛、最有成效的课题。许多人都觉得这种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最现代的教学理念,因为这种学习方式符合现代西方“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学记》就有非常精彩的理论总结。《学记》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做到指导学生在学习中要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集体中学习,借助集体的力量进行学习。否则就会“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学记》对一些教学的方法也有精当的阐述,如:讲解法,它提出要语言简约而意思要通达,义理微妙而说得精善,举少量典型的例证而使道理明白易晓。问答法,指教师的提问应该先要容易简单,再逐步变成困难的的问题,要遵循问题的内在逻辑。而回答学生的提问则要随着学生的提问,有针对性的作答,恰如其分,适可而止,无过与不及。其中也提到了练习法,根据学习的内容,来安排必要的练习,当然这个练习也是需要有规范,并且要逐步地进行。

《学记》是十分尊师的,把为师、为长、为君作为一个逻辑过程,这就与《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以及封建社会秩序的“天地君亲师”取得了一致。

“教学相长”是《学记》对教学功能的深刻而独到的理解。学生需要发展,教师同样也需要发展。作为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教师与学生是没有差别的。只是教师要比学生知道的要早一些(闻道有先后)而已。人的生存每时每刻都是有价值的。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此时的生命价值就体现在课堂的教与学中。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活动的主要“生命场”,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学记》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 学生“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就能够自强不息、勤勉于学,从而使学业不断长进,同时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得以提升;教师“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反求诸己,深入研究,从而使自己的学识得到增长,并且在提升学生生命价值的同时,也使教师自己的生命价值得以实现。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加美好的生命存在方式。学生也不仅仅是一种身份,而是生命存在的一种暂时状态,一种使自己和人类都将变得更加美好的生命存在状态。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共同生长,是教育的最佳境界。《学记》“教学相长”的观点深刻地揭示了教学活动的意义,对于我们今天创造有利于生命成长的和谐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认识价值。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学记》是教育科学宝库中的一件珍品,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葩。它较全面地阐述了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为中国教育理论发展树立了典范。其中“尊师重教”“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豫时孙摩”的教学原则 ,“长善救失”的教学追求,“教学相长”的价值判断,对于辨别我们今天新课程改革一些理念的源流,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为师范生我们应该珍视这份教育遗产,认真研究,汲取其精华,用以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从而构建我们民族自己的教育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 刘震编著 学记释义[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 [2] 孙培新 中国教育史[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 洪 梅 孙景龙 学记教育思想解读[J] 文化研究 2010.1

第17篇:《学记》读后感

《学记》读后感

《学记》是收集在《礼记》中的一篇教育论文,也是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虽然仅有1700余字,但是却包含许多内容。它系统而又精辟地阐述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教育制度与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等各个方面。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能发现人的价值;教育能发挥人的力量;教育能发掘人的潜能;教育能发展人的个性。教育的作用就是就是为国家社稷培养人才。“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但是,教育也并非一件简单的事儿。作为教师,应该注意教学方法与教学原则。《学记》中提到的教学原则有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启发诱导、藏息相辅、长善救失等。另外还包含了教学成功与失败的经验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启发诱导原则是《学记》中最基本的一个教学原则。“君子之教,喻也”就说明教学要注重启发。《学记》中认为教师教学的基本特点是要善于启发诱导,进一步说:“能博喻然后能为师”。只有善于多方启发诱导的人才能当教师。可见把启发性原则提到了很高的地位。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观而弗语、开而弗达”。就是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经常要加以检查指点,启发诱导,但不要灌输,更不要包办代替,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学记》中对于启发诱导原则提出了三个要求: 一是“道而弗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而不要牵着学生走;二是“强而弗抑”,激励学生而不要压抑学生;三是“开而弗达”,指点学生而不要代替学生作出结论。这三条就是对启发诱导原则的具体要求。这些要求说明,教师在教学中起的是引路人的作用,引路人就要善于指引,善于鼓舞,善于启发学生。所以教学必须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多阶段的分析综合活动,使其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学方法与教学原则的合理使用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好的教师会注重教学方法与实际相结合。下面是对《学记》中记载的部分教学原则的一些剖析。

教学相长是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的关键原则。有人或许会对此嗤之以鼻,但事实就是这样。《学记》中记载“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它的大概意思就是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好的味道;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哪里理解的不透。知道自己有所欠缺,然后才能刻苦地钻研;知道自己有困惑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导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教育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才能不断地进步。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不断的获取知识,解决自己的困惑,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学与教是一件事儿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因材施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规律。《学记》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其大意是今天的教师,单靠朗诵课文,大量灌输,一味赶进度,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致使他们不能安下心来求学。教人不能因材施教,不能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的方法违背了教学的原则,提出的要求不合学生的实际。这样,学生就会痛恶他的学业,并怨恨他的老师,苦于学业的艰难,而不懂得它的好处。即使学习结业,他所学的东西必然忘得快,教学的目的也就达不到,其原因就在这里啊!学生是一个大群体,每一个学生都不可能是一样的,教育更不是工厂车间的生产流水线。所以,学生之间是存在差距的。作为老师,不应该用有色眼睛看待学生,应该不抛弃不放弃,对待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因材施教对于教学来说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成功地应用这种教育规律是一个好教师不可缺少的标准。

藏息相辅实际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记》中这样说到“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大意是大学的教育活动,按时令进行,各有正式课业;休息的时候,也有课外作业。课外不学杂乐,课内就不可能把琴弹好;课外不广泛运用比喻,课内就不能写好诗句;课外不学好如果做好家室,课内就学不好礼仪。不喜欢那些才艺学问,就不可能乐于对待所学的正课。所以,君子对待学习,课内受业要学好正课;在家休息,要学好各种杂艺。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再用理论来解决,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找出失误,这样实践与理论就会实现统一。

长善救失是学生能否实现自己的关键。“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简单说就是学生在学习上有四种过失,是施教的人必须要了解的:人们学习失败的原因,有人是失于贪多务得,有人是失于学习过于偏狭,有的人失于见异思迁不求甚解,有的人失于学习上不能持久,浅尝辄止。这四点,是由于学生的不同心理和才智所引起的。教师懂得受教育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教育的作用,就是使受教育者能发挥其优点并克服其缺点。

教育自古以来就是国家的大事。无数先贤圣人总结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学记》中关于教学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是“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hàn)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意思就是说大学施教的方法:在学生的错误没有发生时就加以防止,叫做预防;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叫做及时;不超越受教育者的才能和年龄特征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互相取长补短,叫做相互研讨。这四点,是教学成功的经验。错误出现了再去禁止,就有产生抗拒而难以克服;放过了学习时机,事后补救,尽管勤苦努力,也较难成功;施教者不按不按教学内容的一定顺序传授知识,打乱了条理,就不可收拾;自己一个人瞑思苦想,不与友人讨论,就会形成学识浅薄,见闻不广;与不正派的朋友来往,必然会违逆老师的教导;从事一些不正经的交谈,必然荒废正课学习。这六点,是教学失败的原因。教师认识到教学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就能很好地把握教学,并及时、合理的加以改正。

当然上述的只是《学记》中的部分内容,作为一部中华民族教育智慧的结晶,它包含了丰富的教育内容,这些内容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只有在不断地探索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与教师的角色都在发生改变,但这些根本的的理论不会失效,我们应该牢记经典,结合现实才能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毕竟,国家的发展说白了还是要依靠人才,人才要仰仗教育。只有不断的完善教育理论,才能才能促进中国教育的不断成长,从而推进社会发展进步的进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18篇:《学记》读后感

读《学记》有感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虽说是几千年前的精神产物,但我们今天来读,仍然可以受到很多启发。尤其是书中所阐述的教学方法对我们教育工作者帮助还是很大的。

《学记》在肯定教育作用的前提下,能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要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读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正是我在平日里所遇到的困难。前不久,为了写观察日记,我除了给孩子们布置作业外,还专门带着孩子们在班里进行“泡黄豆”实验,引导学生一步步观察,从看、摸、听、闻等各个方面来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从而使学生有东西可写,有话可说,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我对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了深深地佩服。

《学记》还主张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教学,因材施教„„《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引导而不威逼,劝勉使学生增强意志力而不严加管教,适当启发而不将结论和盘托出。引导而不威逼则师生关系融洽,劝勉而不严加管教则学生会感到学习是件轻松愉快的事,适当启发而不将结论和盘托出则学生会用心思考。这句话有效的道出了有效教学的关键。注重引导,师生关系才会和谐。

《学记》学记所言“督促勉励,但又不强制压抑,学生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到比较容易,只要是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学生就能独立思考,发展智能。”“和易以思”,从某种程度上让我们明确了作为一个教师真正的角色,教师是启发者,引路人,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而非给予者、灌输着。

第19篇:《印度记》读后感

印度这个国家,我一直不是很了解,不过现在我读完了于坚写的印度记,我又更多的了解了印度。

读完这本书,最让我难忘的,就是印度的街道,那里的街道五颜六色,人山人海。大家挨挨挤挤,互不相让,大街一会儿是红色,一会又变成了黄色。大街两边全都是小摊、杂货铺、破旧的楼房。

印度的恒河,是他们的圣河。他们认为河里的水是圣水,印度的人们都会来到恒河边洗澡,人们主要用的水也来自于恒河。

可是,水那么脏。我也是第一次知道,有人喝这么脏的水,而且还是生水。虽然书里留给我的印象是脏乱差。可是,印度还是有美丽的地方,比如说泰姬陵。在书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泰姬陵的美,和建造它的不容易。

我去过十三陵,可是它绝对没有这个漂亮。建造这个泰姬陵用了22年,而且还花了差不多2万人。远看泰姬陵,就像一个大城堡,它全都是用白色的大理石造的。

每个石柱上的花纹,美得让人瞠目结舌!如果这是一个城堡,那我想进去住一住,可它却是一个陵墓,我可不想住到墓里去。

在印度人们是有分种姓的,最高的种姓是婆罗门,最低种姓的人就是贱民。这个世界还是很不公平的,有些人生下来,命运就被安排好了。

印度的人们,一般吃的东西都是以豆类为主的,他们是玉米、小麦,还有一种叫做恰巴的饼。在印度,有许多苦行僧,他们用残忍的方式来折磨自己。

他们认为,这样做了就能去到天堂的极乐世界。读完了印度记这本书,我对印度又增加了一点好感,如果有机会,我想去印度看一看,也许哪里,并没有我想的那么脏,那么乱。

第20篇:《上学记》读后感

导语:读后感是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以后的感想(多指书面的)。亦指读完作品后写下的心得体会或评论文章。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上学记》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参考。【篇一:《上学记》读后感】

近日,阅读了《上学记》,印象深刻。何兆武先生在《上学记》里,对最精彩的回忆留给了西南联大。那一代人成长在内忧外患的年代,学子的理想都很单纯,那就是赶走日本鬼子,建立民主的新中国。单纯并不代表没有生机,单纯也不是简单的代名词。建国后出身的人,特别是70后、80后,更是无法体会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和情怀。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理想,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历史责任。

从《上学记》一书中,我触摸了70年前我们中国学子的理想和追求。近百年来,伟大的中国人一直都渴望自由,渴望解放,争取民族的发展空间。有思想、有理想的人,越在艰难坎坷的环境里,越会振作精神,积极思考。像何兆武这样一代的中国知识分子,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我们这片古老而焕发活力的土地!

你说,能不使人感动不已吗?想想前辈们舍生忘死的付出,才换来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难道不应该更珍惜自己的生活吗?我们能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这更是一种来之不易的幸福啊!

【篇二:《上学记》读后感】

在电视上看到一档节目,正好在介绍何兆武先生的《上学记》,通过介绍知道这本书现在已经风靡整个知识界,想想一定很有看头,于是去书店买了这本书。

《上学记》是部口述作品,仔细阅读《上学记》这本书后,也越发认为这是一本好书。因为是通过何兆武先生的口述,所以语言表达直白、生动、真实,描述的不仅仅是他上学的一些事情,更多的是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貌。虽说这是一段口述历史,但我觉得更象老人的自身经历,是他对当时社会的所见所闻、对当时社会的亲身感受的一个回忆录。尤其是对那一代知识分子的求学经历显得格外真实。何先生在书中反复地提到“幸福”,然而实际上,何先生求学的时代,正是中国最痛苦的时代。五四退潮以后的中国是一连串的战争,烽火岂止连三月!战乱的生活是艰苦的,可是他们那一代人却处处洋溢着振奋的精神,许多人宁愿选择颠沛流离的生活,而不愿做亡国奴。他们自然而然把追求国家富强当作自己的理想,把民族的整体崛起看作个人幸福的基础。而我们现在对幸福的理解却总是那样庸俗现实,每天习惯于抱怨,抱怨不涨的工资,抱怨不畅的交通,抱怨不好吃的饭菜,抱怨不通情的领导,但是却从来少有人抱怨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太低。通过读《上学记》,我才清晰意识到曾经被自己下意识深深隐藏的挑剔和浮躁,那种自惭形秽的感觉便随着纸页的翻动而慢慢增加,然后感动到甚至想流泪。

很先生在书中强调读书不一定非要有目的的去看书,而且最好是没有任何目的,读书本身就是目的。读书本身带来内心的满足,好比一次精神上的漫游,在别人看来,游山玩水跑了一天,什么价值都没有,但对我来说,过程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那是不能用功利标准来衡量的。其实,求知的乐趣不正是为了更多的了解世界,读书真正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在了解一件事物时,又发现了另一件自己不知道的事物,前方似乎总有未知在等着自己,越想去了解,就会发现更多的自己不了解的东西。这无穷尽的未知才是求知的乐趣,让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吧。

何先生求学历经战争年代,之后又是*,对于多数人来说,这个回忆总不尽然是美好的,可是何兆武先生依然能用轻快幽默的语言婉娩道来,让人读起来有时心酸,有时好笑,有时振奋,有时颓唐,使人仿佛也融入到那个时代,沉醉在何先生的回忆以及那一个是非年代里了。

【篇三:《上学记》读后感】

何兆武的《上学记》是一部与众不同的书,在于它是由何先生口述,由他人记录整理的。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种形式的书,刚开始读的时候,我还以为是由于何先生过世了,只能有旁人帮写。其实不然,我想何先生是有意而为之,这种写法有一种妙处,那就是有一种亲切感,平易近人,感觉就像是和作者本人面对面的交流,听老人讲着他独有的美好故事。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当属何先生在西南联大时的上学生活了,这也是《上学记》的核心、精华所在。西南联大的学习氛围非常好。其一,是自由的学术氛围,当时的学生,各持己见,但是面对分歧,他们最多争辩,绝不会将情况恶化成吵架。然而,为什么会有如此自由自在的环境呢?我想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学生之间的友谊良好。何兆武先生这里指出,人的创造力由求知自由、思想自由和个性发展组成,而个人的独创能力实际上才是正真的第一生产力。自由的环境造就了学术的多产!其二,就是西南联大的教学状况了,何先生对此有否定,但大体上是肯定的。这些教授们表现的也比较“自由”,很多教授上课不像现在的老师一样兢兢业业,讲义都不带,高兴讲到哪就到哪,更有甚者,像现在的学生一样,来上课还得看心情。我觉得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教授的个性不应该在讲台上发挥的这么淋漓尽致。

西南联大出了很多大家,这是毋庸置疑的。对于其原因,我想有这么几点。首先,西南联大的生源较之其他大学,不能说最好,但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其次,西南联大的周边环境比较偏僻,学生们除了在学校一心向学,毫无其他去处。然后,教授们虽然有点喜欢耍性子,但他们的水平非常不错,他们能传给学生知识,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这对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认知水平高了,在学术上才能有更高的造诣。最后,西南联大的教学规模属于小班教育,众所周知,这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有利,学生和老师能处于更活跃的互动之中,很多新创意、新想法也随之迸发而出。

《上学记》为我们了解近代生活提供了一个平台,若是何先生能再写一部《上班记》之类的书讲述一下工作的生活那就更好了。

天桥上当记读后感
《天桥上当记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