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心若菩提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0-07 08:34:39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心若菩提心得

读《心若菩提》心得

董主任找到我:周总送你一把书,《心若菩提》。

说实话,以前像这种人物自传类的书籍,我从来不看。在图书馆或是书店见到这类书都是直接绕过,我总认为这一类书籍特别的枯燥、乏味,空口说大话,净讲大道理,没有意思,这可能跟我急躁、不稳重的性子有关。所以从来没有认真的品读过。(现在回忆一下,我最后一次进入书店,应该是09年刚来到盘锦的时候去过一次。汗颜!)

《心若菩提》这本书很好读,作者将他的经历分为一个个小故事展现出来,有一点看故事书,看小说的感觉,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自传类书籍的概念。这一次,我决定仔细的读一下。

由于工作和家庭因素,此书尚未读完,第五章《铁肩道义》刚刚开始。但前四章,依旧有不少内容给了我很大触动。

少时家贫,辍学后随父做生意,身染重病依然坚持赶了50多公里山路,货物得以保存;工地修车,28天不闻不问,最终得到丰厚的回报——高额的赔偿和追回被扣罚的款项;在连里食堂工作时,机智妥善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等等。。。。。。上述这些,都体现了曹德旺这种不怕吃苦,重在坚持的精神,并且是我们年轻人最应该学习的精神。遇到问题不退缩,身先士卒向前冲,这应该是管理人员心中最基本的理念。曹德旺多劈柴多挑水,就解决了民工热水澡的问题。难道其他炊事员不会劈柴不会挑水么?都不是!甚至有的炊事员比曹德旺提前好久就想到了这个可以解决民工热水澡的方法,只是他们不愿意去多劈柴多挑水不想多干活而不提出这种合理化的建议,不想让自己多出力。这是他们在对自己不负责任。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如何培养员工的责任心,这,绝对是我们管理人员必学的课程。

初次涉猎汽车玻璃行业,曹德旺遇到很多困难——资金问题,厂房问题,设备问题。资金问题和厂房问题依靠政府和银行得以解决,但设备问题是一个难关,所需材料和各种零部件在那个年代并不是你有钱就能买得到的。曹德旺通过努力,依靠自己以前采购界的朋友解决大部分材料,但是压机底座和鼓风机确是两块硬骨头。一个是体积大,加工难度大;一个是制作工期长,时间紧迫,无法按时供货。曹德旺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通过多方渠道,终于按期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通过这个事件我想到了两点:

一、工作不应该拖拉,推脱;如果以施所长和林书记所代表的银行和政府稍微官僚一点儿,腐败一点儿,工作人员再扯扯皮,打马虎眼,曹德旺的资金就不会这么及时这么充足,第一块汽车玻璃也就不会这么早问世。

二、工作中要互相配合、协同合作。在采购设备材料时,空八军后勤部和耀华采购科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在他们的配合下,最难啃的两块骨头得以攻克。在多方合作下,历时3个月,设备所需材料全部到齐,这就造成了石头的大呼“疯子”和老山东进厂后的惊呆。这就是合作的力量。

还有一个小故事给我感受很深。陈居里大学毕业后进入福耀,由于文文弱弱,又不爱说话,在倒班期间经常替人背黑锅,别人做错的事往他的身上推,但他从来不辩解,都默默承担下来。曹德旺问他为什么不申辩的时候,他说,申辩会让您觉得我在推卸责任,很难细究,所以索性就不申辩了。——看到这里,我想到了古人的一句话“吃亏是福”。陈居里很有分寸,在很难细究的问题上他放弃申辩而选择自己“吃亏”,因为他知道即使细究也研究不出个结果,反而会让领导者认为他是在抱怨,推卸,会给领导者留下负面的印象,所以他果断的选择沉默。他真的吃亏了吗?居里的老师跟他们说过:一个人如果现在不打杂以后永远要打杂,一个人现在打杂,以后永远不打杂。居里没有吃亏,他正在用现在的“打杂”为自己积累财富,为以后的“不打杂”做准备,这也应了那句老话“吃一堑,长一智”。从“堑”中学到“智”,真正的智者所为。后来,居里被任命为福耀的副总裁。

眼光,远见,很多事情曹德旺从一开始就能看得很清晰,很透彻。在收购通辽玻璃厂的时候,分析后确定该厂只值6千万,却依然决定用之前谈的3亿元来收购,直到给手下解惑时大家才知道他的用意:

一、如果在通玻厂最困难的时候敲竹杠,通化政府日后必定为难自己;

二、现在拉他们一把,以后也必定会记住我们的仁义;

三、现在我们不买也会有别人来买,万一落到竞争对手手中,一定会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这个决策最后使得他们拿下了东北玻璃市场的定价权,让2个资不抵债的、破产重组的玻璃厂都活了。再次为曹德旺的目光和远见点赞。同时作为企业管理人员,也要学习培养自己对工作的大局观和掌控能力。

最后,以曹德旺的人生准则作为结束语: 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

苯酐车间 张国新 2017.04.13

推荐第2篇:心的菩提读后感

《心的菩提》读后感

林先生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切身感想着笔而写,对人生的思考、领悟以及内心的美好都化作一篇篇清新、哲理的文章,这些文章淡雅、智慧、简朴,使人们尘封已久或蒙蔽已久的心灵在自然流淌的语言中受到启迪、感化与洗礼。

《佛鼓》中写到先生住在佛寺里,佛寺里的木鱼分为两种,一种是整条挺直的鱼,与一般鱼没有两样,挂在库堂,用粥饭时击之,另一种是圆形的鱼,连鱼鳞也是圆形,放在佛案,诵经时敲之。这两种不同形的鱼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眼睛奇大,与身体不成比例,有的木鱼,鱼眼大如拳头。我不能明白为何鱼有这么大的眼睛,或者为什么是木鱼,不是木虎、木狗或木鸟?问了寺里的法师。法师说:“鱼是永远不闭眼睛的,昼夜长醒,用木鱼做法器是为了警醒那些昏惰的人,尤其是叫修行的人志心于道,昼夜长醒。”

与佛结缘,是因家人皆为信徒。林清玄老师的文字,有着淡雅的意蕴。他有一颗佛心,慈悲而明净,如同温柔延展的莲花一般。于细微之中见佛理,以凡间俗事说慈悲。这是我所欢喜的文字,有精致的姿态。品读他的文字,如同是冬日于屋中品茗一盏铁观音,清香袭人,温暖弥漫。

林清玄说:“心若能持平,清静入水,装在圆的或方的容器里,甚至在溪流大孩子中,又有什么损伤呢?水可以包容一切,也可以被一切包容,因为水性永远不二„„”

哦,原来是人心变了,或者说是:失其本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变得越来越滋润。人们不用自己辛苦的下地耕种,布网打渔,这门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可是,事物总有两面性,富贵奢侈的思想,渐渐地使人们脱离了本心。他们开始为了能更好地享受而努力挣钱,钱,似乎成了这个世界上最抢手的东西,但它确实只是一种价值符号,本身分文不值,可笑啊!人们在忙忙碌碌中,只为了寻找自己用血汗钱换来的,也许只有一瞬间的快乐,这又是何苦呢,何必呢?

林清玄老师说,人人都有一颗柔软心,只是有些人尚未得到启发。柔软心使欲念的火气温和,甚至消散,当欲念之火消散了,就是菩提。

很多时候,我们被自己的妄执所缠缚,无法挣脱,因而痛苦不堪。若愿得菩提,则须手刃我执,须历过那痛彻心扉的割与舍,才见清明。

柔软心是莲花,因慈悲为水,智慧为泥而开放。

若能菩提,若得菩提,要有多好。

推荐第3篇:心的菩提读后感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心的菩提读后感。”当我第一次读《心田上的百合花》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文章语句优美,富有人生哲理,读后给人深深的启迪,文中的第一株百合背负了多少讥笑和讽刺而得到果实。那么,我想人生旅途就是这样,莫过于充满荆棘,变幻莫测。人生都必须经历困难和挫折,经受考验,才能雨过天晴,散发出更加灿烂更加美好的光彩!从此我也记住了作者的名字——林清玄。今年暑假里计划买几本好书来读一读,在当当网上搜索发现林清玄菩提系列的书,心里十分渴望读到这些书,立刻邮购了这一套书,书自落户我家就一直放在床头陪伴我。其中最喜欢读的是《心的菩提》《情的菩提》,每当愤怒时、烦恼时、沮丧时、闲暇时我都会拿来读一读,柔美的文字如一阵清风佛过我的心灵,给我带来宁静与沉醉。

菩提就喻指佛教中觉悟的境界。面对世事纷扰,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也常常怀疑自己对职业的选择,工作压力大,而且待遇又差,导致内心迷惘,陷入身心疲惫、浮躁、颓废之中。林清玄以他优美、清醒的文笔结合自身的体验和思考,将佛理修养化作美好心情,把我的心灯点燃。读完后,觉得每篇文章内容寓意深刻,文字精练优美,风格清新隽永。他的语言朴素、浅显,但注重对思想、生活的感悟,追求超凡脱俗,淡泊清静,充满禅境的喜悦,我十分喜欢这些作品。这些好的书籍引领我找到方向,带我一个中年人进入淡定、淡然、丰富、质朴的精神境界。

最有趣的是读《猫头鹰人》一文,讲述一个卖猫头鹰人的长相发生变化,由一个普通的人变成了猫头鹰的长相。作者和朋友谈起猫头鹰人长相变异的故事,朋友说:“其实,变得不只是卖鹰的人,你对人的观照也改变了。卖鹰者的长相本来就是那样子,只是习气和生活的濡染改变了他的神色与气质罢了。”听了朋友的话,作者说:“卖猫头鹰的人每天面对猫头鹰,就像照镜子,我们面对自己俗恶和习气,何尝不是在照镜子呢?”读到到这里,引起我的深思,难怪人们常说,环境会塑造人,也会改变一个人,读后感《心的菩提读后感》。 在生活中,每当我走进社会与人交流,别人总会对我说:“一看就知道你是老师。”我不知道,是不是老师的职业让我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长相”吗?那么,这个“长相”是不是受孩子和社会的认可?也许,孩子们就是我们的镜子,要常常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长相”与昨日的不同,才能做到为人师表。

当然,人的长相可以化妆,让你的外表变得永远美丽。一个进入中年的女人,我渴望年轻,渴望美丽,渴望青春永驻。静静的夜晚,躺在床上翻到林先生的《生命的化妆》一文,当时我想化妆一直是我们每个女人渴望改变长相的一个聪明而又无奈的选择。于是,细心品读,文中作者带着好奇心访问著名的女化妆师,交谈中作者把化妆归纳为三个境界: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可是,作者心中最大的疑惑是化妆的最高境界究竟是什么?女化妆师告诉作者最高境界就是两个字“自然”。这几句话让我对化妆有了更深的领悟,原来表相的美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涵。那么,改变一个人表相气质的最好方法,不是在表相上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变。也就是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需要脸上的化妆,但我们更需要的是精神和生命的化妆,用智慧和知识让自己青春永驻,书籍是我们女人最好的化妆品。唯有多读书,多思考,学会欣赏,走进大自然,让自己的心灵时常敏感着,清静着。一个进入不惑之年的女人,我没有一套化妆品,不懂化妆知识。要是与作者讲的三种境界对照,至少可以算是生命的化妆吧!因为我最大的爱好就是闲下来读自己喜欢的书,尽管记忆力减退,记不住了,可是书籍愉悦我的心灵。对文字情有独钟,文字的诱惑常常激励我写日志,写游记等文字,朋友和家人总说我是个电脑迷。除此外还喜欢外出旅游,拍照片,这些爱好都成为我的高级化妆品。

最让我感动的是读《柔软心》一文,作者说:“具有柔软心的人,即使面对的是草木,也能将心比心,也能与草木至诚相见。”最重要的是,使我们自己的柔软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如悉它的意义。 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和谐;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宽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单纯;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越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 软心是包容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 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洋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

作为人师,拥有一颗柔软心是何其重要。我们要用这样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那一颗稚嫩的心灵,去宽容,去呵护。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森林更绿,比大海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的,也是最永恒的。合上《心的菩提》一书,闭眼深思,什么是菩提?菩提就是觉悟,心里的觉悟。我宁静,我淡定,所以我快乐。

是啊,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林清玄的《心的菩提》给了我许多启迪和感悟,在此,我把这本书也推荐给同行朋友们,相信大家也会喜欢。

推荐第4篇:心的菩提 读后感(定稿)

《心的菩提》读后感

崔振鹏

一直想读一读林清玄的书,因为他与古龙的一段趣事。

当年,林清玄是报社副刊编辑,常常向古龙约稿。当日台湾稿费按行计算,古龙常常一个字占一行,“十八个大汉跳下墙,咚,咚,咚……”一连写十几个,每字一行,多赚不少银子。一次,副刊连载古龙文章,本来说好一年结束,可古龙越写越高兴,愣是连载了八百多天,还不肯收尾。

林清玄佯怒,一个电话打过去,逼古龙“赶紧结束”。古龙反戈一击,道:“没办法,我这小说里100多位主角,个个都有生命,我没办法控制他们的生命。”林清玄不甘示弱:“好,你没办法,那我帮你结束吧。”

林清玄的结尾是,100多位主角都到少林寺排英雄座次,却被小人暗算,所有人都被埋在少林寺的地雷给炸死了,一个不留。从此,武林归于平静……古龙大怒,可惜木已成舟,但他另有报复妙法。他在小说中写了一个道长,道长一肚子坏水,自小就偷鸡摸狗无恶不作,长大后放火奸淫掳掠……这还不算,道长最后被砍掉脑袋,挂在武当山上,下场十分悲惨。更惨的是,道长的名字居然叫“清玄道长”。

弄得林清玄哭笑不得,大发感慨:“千万别得罪作家。”

假期到书店,终于看到了林清玄的两本书,分别是《心的菩提》和《情的菩提》。回到家迫不及待的拿起书就读了起来,不禁被林清玄所打动。打动之下觉得再称呼“林清玄”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尊敬,以下尊为“林先生”、“林老师”。 林先生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切身感想着笔而写,对人生的思考、领悟以及内心的美好都化作一篇篇清新、哲理的文章,这些文章淡雅、智慧、简朴,使人们尘封已久或蒙蔽已久的心灵在自然流淌的语言中受到启迪、感化与洗礼。《佛鼓》中写到先生住在佛寺里,佛寺里的木鱼分为两种,一种是整条挺直的鱼,与一般鱼没有两样,挂在库堂,用粥饭时击之,另一种是圆形的鱼,连鱼鳞也是圆形,放在佛案,诵经时敲之。这两种不同形的鱼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眼睛奇大,与身体不成比例,有的木鱼,鱼眼大如拳头。我不能明白为何鱼有这么大的眼睛,或者为什么是木鱼,不是木虎、木狗或木鸟?问了寺里的法师。法师说:“鱼是永远不闭眼睛的,昼夜长醒,用木鱼做法器是为了警醒那些昏惰的人,尤其是叫修行的人志心于道,昼夜长醒。”

与佛结缘,是因家人皆为信徒。林清玄老师的文字,有着淡雅的意蕴。他有一颗佛心,慈悲而明净,如同温柔延展的莲花一般。于细微之中见佛理,以凡间俗事说慈悲。这是我所欢喜的文字,有精致的姿态。品读他的文字,如同是冬日于屋中品茗一盏铁观音,清香袭人,温暖弥漫。

林清玄说:“心若能持平,清静入水,装在圆的或方的容器里,甚至在溪流大孩子中,又有什么损伤呢?水可以包容一切,也可以被一切包容,因为水性永远不二„„”

哦,原来是人心变了,或者说是:失其本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变得越来越滋润。人们不用自己辛苦的下地耕种,布网打渔,这门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可是,事物总有两面性,富贵奢侈的思想,渐渐地使人们脱离了本心。他们开始为了能更好地享受而努力挣钱,钱,似乎成了这个世界上最抢手的东西,但它确实只是一种价值符号,本身分文不值,可笑

啊!人们在忙忙碌碌中,只为了寻找自己用血汗钱换来的,也许只有一瞬间的快乐,这又是何苦呢,何必呢?

林清玄老师说,人人都有一颗柔软心,只是有些人尚未得到启发。柔软心使欲念的火气温和,甚至消散,当欲念之火消散了,就是菩提。

很多时候,我们被自己的妄执所缠缚,无法挣脱,因而痛苦不堪。若愿得菩提,则须手刃我执,须历过那痛彻心扉的割与舍,才见清明。

柔软心是莲花,因慈悲为水,智慧为泥而开放。

若能菩提,若得菩提,要有多好。

推荐第5篇:心的菩提

《心的菩提》读后感

神农架林区实验小学周相桂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当我第一次读《心田上的百合花》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文章语句优美,富有人生哲理,读后给人深深的启迪,文中的第一株百合背负了多少讥笑和讽刺而得到果实。那么,我想人生旅途就是这样,莫过于充满荆棘,变幻莫测。人生都必须经历困难和挫折,经受考验,才能雨过天晴,散发出更加灿烂更加美好的光彩!从此我也记住了作者的名字——林清玄。今年暑假里计划买几本好书来读一读,在当当网上搜索发现林清玄菩提系列的书,心里十分渴望读到这些书,立刻邮购了这一套书,书自落户我家就一直放在床头陪伴我。其中最喜欢读的是《心的菩提》《情的菩提》,每当愤怒时、烦恼时、沮丧时、闲暇时我都会拿来读一读,柔美的文字如一阵清风佛过我的心灵,给我带来宁静与沉醉。

菩提就喻指佛教中觉悟的境界。面对世事纷扰,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也常常怀疑自己对职业的选择,工作压力大,而且待遇又差,导致内心迷惘,陷入身心疲惫、浮躁、颓废之中。林清玄以他优美、清醒的文笔结合自身的体验和思考,将佛理修养化作美好心情,把我的心灯点燃。读完后,觉得每篇文章内容寓意深刻,文字精练优美,风格清新隽永。他的语言朴素、浅显,但注重对思想、生活的感悟,追求超凡脱俗,淡泊清静,充满禅境的喜悦,我十分喜欢这些作品。这些好的书籍引领我找到方向,带我一个中年人进入淡定、淡然、丰富、质朴的精神境界。

最有趣的是读《猫头鹰人》一文,讲述一个卖猫头鹰人的长相发生变化,由一个普通的人变成了猫头鹰的长相。作者和朋友谈起猫头鹰人长相变异的故事,朋友说:“其实,变得不只是卖鹰的人,你对人的观照也改变了。卖鹰者的长相本来就是那样子,只是习气和生活的濡染改变了他的神色与气质罢了。”听了朋友的话,作者说:“卖猫头鹰的人每天面对猫头鹰,就像照镜子,我们面对自己俗恶和习气,何尝不是在照镜子呢?”读到到这里,引起我的深思,难怪人们常说,环境会塑造人,也会改变一个人。在生活中,每当我走进社会与人交流,别人总会对我说:“一看就知道你是老师。”我不知道,是不是老师的职业让我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长相”吗?那么,这个“长相”是不是受孩子和社会的认可?也许,孩子们就是我们的镜子,要常常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长相”与昨日的不同,才能做到为人师表。

当然,人的长相可以化妆,让你的外表变得永远美丽。一个进入中年的女人,我渴望年轻,渴望美丽,渴望青春永驻。静静的夜晚,躺在床上翻到林先生的《生命的化妆》一文,当时我想化妆一直是我们每个女人渴望改变长相的一个聪明而又无奈的选择。于是,细心品读,文中作者带着好奇心访问著名的女化妆师,交谈中作者把化妆归纳为三个境界:三流的

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可是,作者心中最大的疑惑是化妆的最高境界究竟是什么?女化妆师告诉作者最高境界就是两个字“自然”。这几句话让我对化妆有了更深的领悟,原来表相的美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涵。那么,改变一个人表相气质的最好方法,不是在表相上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变。也就是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需要脸上的化妆,但我们更需要的是精神和生命的化妆,用智慧和知识让自己青春永驻,书籍是我们女人最好的化妆品。唯有多读书,多思考,学会欣赏,走进大自然,让自己的心灵时常敏感着,清静着。看看自己素面朝天,一个年近半百的女人没有一套化妆品,不懂化妆知识,也有不自信的时候。要是与作者讲的三种境界对照,至少可以算是生命的化妆吧!因为我最大的爱好就是闲下来读自己喜欢的书,尽管记忆力减退,记不住了,可是书籍愉悦我的心灵。对文字情有独钟,文字的诱惑常常激励我写日志、写游记、常常写心情文字。除此外还喜欢外出旅游,拍照片,这些爱好都成为我的高级护肤品。

最让我感动的是读《柔软心》一文,作者说:“具有柔软心的人,即使面对的是草木,也能将心比心,也能与草木至诚相见。”最重要的是,使我们自己的柔软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如悉它的意义。 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和谐;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宽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单纯;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越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 软心是包容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 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洋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

作为人师,拥有一颗柔软心是何其重要。我们要用这样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那一颗稚嫩的心灵,去宽容,去呵护。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森林更绿,比大海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的,也是最永恒的。合上《心的菩提》一书,闭眼深思,什么是菩提?菩提就是觉悟,心里的觉悟。我宁静,我淡定,所以我快乐。

是啊,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林清玄的《心的菩提》给了我许多启迪和感悟,在此,我把这本书也推荐给同行朋友们,相信大家也会喜欢。

推荐第6篇:《心的菩提》读书笔记

相信每个人都被感情伤害过,不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还记得曾经有人问我,什么感情对我来说最重要,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亲情,她说那是因为我还没有尝试过爱情的甜,我说是吧!心里却想着难道亲情、友情就不甜?难到爱情就不苦了?

后来想想,其实我们不管选择什么都没有错,因为我们遇到的人不同,经过的事不同,感到的情不同,受过的伤不同,所以我们的感情观念自然也不同,但这,并不能贬低任何一种感情的价值。

我不愿去评论一段感情的好坏,在我看来,感情像茶,爱喝的人说他甜,不爱喝的人说它苦,但茶就是茶,它并没有改变,而我,不愿意做哪些不懂茶却故意装作懂茶的人,除非,这段感情我亲身经历过,我懂它的滋味。

有些人在情感道路上跌过一次就爬不起来了,有些人会为之动容,说他重感情,有的人则鄙视他,说他懦弱没骨气。我呢?则介于两者之间,就如林清玄说的:“心若寒冷,则结成冰,可以割裂皮肉,甚至冻结世界。心若燥热,则化成烟气消逝,不能再觅,甚至烫伤自己,燃烧世界。”所以,我选择顺其自然。

看着那些在感情道路上迷茫、徘徊的人,我想去拉他一把,却又制止了自己,因为我知道,谁也救不了他,除了他自己。他在打仗,和自己打仗,他在挣扎,在苦和痛的边缘挣扎。我可怜他,因为他的痴情世间少有,本应幸福的人,现在却如此狼狈;但又讨厌他,因为可怜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他本可以让自己活的快乐,茫茫情海,这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挫折,他又何必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感情本是自由的,谁也限制不了,或许,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所以,我们不要刻意去改变它。也许,放开一段感情,便是给自己一段重生。有的茶是苦的,但也不要嫌弃它,毕竟它给了你如何品茶的经验,也许下一秒,你会觉得它变甜了,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要苦一阵子!

“让锦瑟发声,让飞花落下,让春蚕吐丝,让蜡烛流泪,让时光的河流轻轻流过生命里伤心的渡口吧!”

推荐第7篇:《心的菩提》演讲稿

《心的菩提》

读了林清玄的许多作品,他的《心的菩提》是我最喜欢的,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华丽选美的词藻,没有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就像一条静远流深的的小溪,就像一面映照着人世的镜子,字里行间透露着清雅和娓娓道来的散淡以及那种充满禅意的心境,含蓄内敛的语句,平淡而隽永。

曾读到《心的菩提》中有这样一篇描写化妆的文章——“化妆有三个境界,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师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这是我最喜欢的文字,如此简单的三句话不仅揭示了化妆的三种境界,更突出了人生的三种境界。我们需要脸上的化妆,但是更需要精神和生命的化妆,用智慧和知识让自己青春永驻。唯有多读书,多思考,学会欣赏,学会接近自然,让自己青春永驻,让自己的心灵敏锐而清净,用自信作为最好的化妆品,将自己妆点为最美丽的人。

曾读到《心的菩提》中有这样一篇《柔软心》,“在人间寻求智慧也不是那样难的。最重要的是,使我们自己的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如悉它的意义。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柔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 那最

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

这样一段富有深意的话语,告诉我们拥要拥有一颗柔软心,若我们每个人都有如此水晶般的心灵,去宽容,去爱护彼此,那么世间将变得多么美好。人人都有一颗柔软心,只是有些人那颗柔软的心还没有得到启发。柔软心使欲念的火气温和,甚至消散,当欲念之火消散了,那便是菩提。

读林清玄的书,总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触动,那些或宁静或激昂的文字,给予我太多太多。 不得不说,林清玄的文字是值得去捧一盏清茶细细品味的。在我们紧张的学习之余,静下心来,读读林清玄的《心的菩提》,品品这清净淡泊的文字,为繁杂的心灵找一处安静的栖息地,在如水的文字中,使心灵得到净化,在睿智的表达中,找寻心底的知音。

若能菩提,若得菩提,《心的菩提》。

推荐第8篇:林清玄 《心的菩提》读后感——蓦然回首,柳暗花明

蓦然回首柳暗花明

我们总是在不停地前行、前行,总是在不停地奋斗、奋斗!我们在茫茫世界中追求着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许一个人,或许一件事,或许,只是已习惯了的机械的前行。我们不愿意、回头,害怕回头,害怕被人笑话,害怕因回头而前功尽弃。

机会总是溜得很快,于是我们总是错过。其实有的时候,我们所追求的东西就在我们身后,我们总是不经意间与她擦肩而过,所以,我们总是在后悔,但是,却不肯悔过,所以,我们开始怨天尤人。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怎样的一种惊喜,这是怎样的一种觉悟!我们很容易“众里众里寻他千百度”,却很难做到“蓦然回首”,而往往,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

当我们失望的时候,当前方没有希望的时候,不要绝望,不要盲目地向前,回首看看,也许会柳暗花明。不要以为一直勇往直前才是强者,学会回首,正如学会低头一样,这才是真正的智者。敢于回首,敢于挽回,这才是真正的勇者,智勇双全,这才是真正的强者!

成功不只是靠拼搏,还要靠悟性,蓦然回首便是一种悟性,在适当的时候蓦然回首更是一种幸运。然而,我们总不能每次都那么幸运,但我们不能放弃。我们无法不再错过,但我们可以尽量避免过错。唯一的办法就是回首,不断地回首,不断地,为自

己找机会,不断地,弥补自己的过失。

回收很简单,其过程就如反省自己,但却很少人做到,因为这事关到一个人的尊严。自尊心强却又不屑于回首的人,往往成了自负的人;自尊心但又善于回首的人,往往成了自信的人。所以,不仅是回首后的结果重要,回首的过程也十分重要。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探索的道路上,人们也不能存在侥幸的心理,不能一味的回首,也许我们正经过了“山重水复”,接着就是“柳暗花明”,我们不能因为回首而错失良机,所以人生是一条充满了考验的道路,适当的勇往直前和蓦然回首则是我们成功的秘诀!

推荐第9篇:心的菩提读书报告

《心的菩提》读书心得交流

林清玄的《心的菩提》,不同于其他作者的一些作品,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菩提”本是佛家语,是觉悟、智慧的意思,即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这本书就像一条静远流深的的小溪,就像一面映照着人世的镜子,字里行间透露着清雅和娓娓道来的散淡以及那种充满禅意的心境,含蓄内敛的语句,平淡而隽永。

第一次接触林清玄的散文,是在我儿子的高考模拟卷中以原文阅读的形式出现,当时,就被文章清净淡泊的意境所吸引。

作者简介:林清玄,台湾高雄人,著名散文作家。8岁立志成为作家,17岁正式发表作品,就受到文坛瞩目。32岁遇见佛法,入山修行。35岁出山,四处参学,写成的“身心安顿系列”,是90年代的畅销作品。40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是当代具有影响力的书。50岁完成“人生寓言系列”三百篇,被称为青少年最佳读本。52岁完成写作奥秘三部曲:《林泉》、《清歌》和《玄想》。他从文学到佛学,悲智双运,情境粮容,不断创造新局,自成一家之言。他的文字魅力风靡华人世界。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

内容简介:菩提系列原书共有十册,这些作品写于80——90年代,是作者写作生涯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其思想和风格形成的代表作。本书是作者菩提系列散文精选集。菩提喻指佛教中觉悟的境界。面对世事纷乱,人心迷惘,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和思考,将佛理修养化作美好心情,把读者的心灯点燃。文章内容寓意深刻,文字精练优美,风格清新隽永。追求超凡脱俗,淡泊清净,充满着禅境的喜悦,引领着人们进入一种质朴寻常、自主尊严的精神境界。

心得评论:作品清净淡泊,语句含蓄内敛,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人世,不断地观照、感悟,不断丰富自我。“菩提”本是佛家语。读林清玄的散文最大的感受就是恬淡自然,就像品一杯绿茶,幽香而致远。《心 1

的菩提》讲了许多故事。一个个的小故事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能让你浮躁的心灵变得平静如水,让自己的内心充满宁静和温暖。

一、我读《生命的化妆》

《生命的化妆》是我喜欢的一篇文章。化妆一直是我们渴望改变长相的一个聪明而又无奈的选择。希望在各种瓶瓶罐罐中青春美丽常驻。文中说“化妆有三个境界,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他说最高的化妆就是无妆。”我们一直刻意改变着自己的外表,原来那是最苍白无力的改变,有时光鲜的外表下也许并不美丽,我们需要脸上的化妆,但我们更需要的是精神和生命的化妆,女人唯有智慧和知识让自己青春永驻。唯有多读书,多思考,学会欣赏,学会接近自然,让自己的心灵时常敏感着,清静着,方能让自己呈现给世人一个平和的表相,一个自然的表相。

二、我读《云水》

《云水》一文说及云水僧,名为云水,意一为这游方行脚的僧人如行云流水,自在无碍。二为他们如云在天,如水在瓶,自然地生活着。“云水”的意象竟如此有意思,它呈显了一个人从心灵到生活无可比拟的自由与高洁。云水本身就有禅的本质:自由自在、单纯朴素、身心调柔、流动无滞。它们的生活简单朴素,接近了最真实的生命。他们从容面对生活,行云流水的心灵世界都是我们现代人急切需要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它让我们明了我们除了一个叫“身体”的东西,还有一个叫做“心”的东西存在。云和水才是心的实相,身体只不过是云的影子和水的浮沤。

身为人师,除了让自己拥有云水的心灵空间外,更主要是怎样让孩子们也拥有一个如云水的空间,明了自我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唯有让孩子们面对学习从容了,自由了,无碍了,他们就会发挥自己最好的潜力,以最好的状态进入学习和生活。

三、我读《送一轮明月给他》

《送一轮明月给他》令人难以忘怀。文章语言简约,意蕴隽永。禅师以其独特的行动和语言,唤醒了小偷沉酣的良知,照亮了小偷幽

暗的心灵,也享受了成功的悦乐——“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禅师了了片言,却饱蕴了极其深刻的育人之理、护生之道,也给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一些启示:送一轮明月给我们的学生吧!尊重,宽容你的学生,你将收获更大。

四、我读《柔软心》

最让我感动的是《柔软心》,“在人间寻求智慧也不是那样难的。最重要的是,是我们自己的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如悉它的意义。 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 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 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

作为人师,拥有一颗柔软心是何其重要。我们要用这样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那一颗颗水晶般的心灵,去宽容,去爱护。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摹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具有柔软心的人,即使面对的是草木,也能将心比心,也能与草木至诚地相见。

在林先生清澈如水的文字间,渗透着对人生,对灵魂一次次不懈的苦索和对生命本身质疑的广博情愫。他说:“在一壶茶里,每一片茶叶都不重要,因为少了一片仍然是一壶茶。但是,每一片茶叶也非常重要,因为每一滴水的芬芳,都有每一片茶叶的生命本质。”合上《心的菩提》一书,闭眼深思,什么是菩提?菩提就是觉悟,心里的觉悟。我宁静,所以我快乐。我认定,如果要做春蚕,也不要到死都吐着幽怨的丝;如果要做蜡烛,也不要永远流着悲伤的泪。守望这方净土,今生今世,我无怨无悔!

推荐第10篇:读《心的菩提》有感

读《心的菩提》有感

一本好书,应该如一池澈水,静人心弦;

一本好书,应该如一壶清茗,沁人心脾;

一本好书,不应仅仅为读者呈现一场视觉盛宴,更应该引领读者走进作者所呈现的世界,使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全身心的投入到每一个情景中去,用心聆听作者的心灵感悟;一本好书,应该让读者看到一个不同的世界,发现藏匿在身边的每一个小幸福,勇敢鞭挞生活中的不公与邪恶。

读林清玄的《心的菩提》,不同于其他作者的一些作品,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华丽选美的词藻,没有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菩提”本是佛家语,整本书都充满了佛家的禅味。这本书就像一条静远流深的的小溪,就像一面映照着人世的镜子,字里行间透露着清雅和娓娓道来的散淡以及那种充满禅意的心境,含蓄内敛的语句,平淡而隽永。

第一次接触林清玄的散文,是在高考模拟卷中以原文阅读的形式出现,当时,就被文章清净淡泊的意境所吸引,发现原来喧嚣繁华的写作界,还有这样一个安静参禅,淡泊名利之人,还有这样一颗柔软慈悲的心,还有这样一种如雨露般滋润人心的文字。

《心的菩提》讲了许多寓意深刻的故事。比如说僧鞋的六个破洞是要出家人“低头看得破”。低头是虔诚有礼,看得破是要看破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是要看破色香味触法六尘,以及残破六道轮回,堪破贪喷痴慢疑邪见六大烦恼,甚至也要看破人生的短暂,人身的渺小。简易浅显的表达,很好的道出了佛中的智慧,从新颖的角度引导人们的思维。

书中还有这样一篇描写化妆的文章,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先天条件无法改变,化妆变成了女性渴望改变长相的一个聪明而又无奈的选择。文中这样禅师化妆,“化妆有三个境界,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师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这是此书中我最喜欢的一段文字,简单的三句话阐释了化妆的三种境界,阐释了人生的三种境界。改变表相最好的办法,不是在表相上下功夫,而是要从内在改革,我们需要脸上的化妆,但是更需要精神和生命的化妆,用智慧和知识让自己青春永驻。唯有多读书,多思考,学会欣赏,学会接近

自然,让自己青春永驻,让自己的心灵敏锐而清净,用自信作为最好的化妆品,将自己妆点为最美丽的人。 《云水》一文说及云水僧,名为云水,意一为这僧人如行云流水,自在无碍。二为他们如云在天,自然地生活着。它呈显了一个人从心灵到生活无可比拟的自由与高洁。云水本身就有禅的本质:自由自在、单纯朴素、流动无滞。它们的生活简单朴素,接近了最真实的生命。他们从容面对生活,行云流水的心灵世界都是我们现代人急切需要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它让我们明了我们除了一个叫“身体”的东西,还有一个叫做“心”的东西存在。

林清玄的作品字里行间透露着清雅和娓娓道来的散淡以及那种充满禅意的心境,最让我感动的是《柔软心》,“在人间寻求智慧也不是那样难的。最重要的是,使我们自己的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如悉它的意义。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 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 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

富有禅意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颗细腻的柔软心。告诉我们,拥有一颗柔软心是何其重要。若人世间颗颗皆为如此水晶般的心灵,去宽容,去爱护彼此,和平于整个世界不再可望而不可即。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叶子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具有柔软心的人,即使面对的是草木,也能将心比心,也能与草木至诚地相见。

看完此书,我闭眼深思,顿悟。正因为一直保持着一颗参禅悟道的虔诚心境,林清玄才能写出这些充满哲理,干净励志的文字。正如佛家称“佛在心中”,心中充满阳光,眼里看到的便全是阳光,心中有佛,书中自有佛。紧张的学习之余,潜下心来,读读林清玄的散文,品品这优美淡静的文字,为繁杂的心灵找一处安静的栖息地,在如水的文字中,使心灵得到净化,在睿智的表达中,找寻心底的

知音。

好书,或即如此。

第11篇:心若晴时

心若晴时 雨也晴

著名诗人汪国真的诗句: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说明了一个人心情好的时候,下雨也是美好的,心情不好的时候,便觉得雨下得好烦。心情差的时候,,即时是晴天,心也象下雨一样,不愿做事,只愿发呆。看来做任何事情都与人的心情有关,我常常用这句话来勉励我的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努力学习。

作为一名高中生来说,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保持一个好的心情,学习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通过学习能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诗词的美妙,公式的对称美,能够体会到探索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虽然学习繁忙,学习很累,但并不觉得苦。抱着这种心态的同学,常常将自己的学习和过去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比较;和辛勤工作,为社会为家庭辛苦付出的父母比较,通过比较发现自己不算辛苦。于是学习时苦中作乐,享受学习,体验进步的喜悦,享受成功的快乐。 也有的同学心态不好,把学习看成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觉得学习非常痛苦,苦思悯想还常常解不出一道题,背了很多遍,还不能记住一篇经典古文。感觉整天坐在教室里学习比打工苦,比工作累,学习还不如做个小生意赚钱,整天埋怨自己的出身不好,埋怨父母为什么不把自己生在土豪的家庭,为什么自己做不成富二代。这样的同学整天怨天忧人,学习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最后荒废了学业,一事无成。

其实没有拼搏的人生不精彩,没有拼搏的人生会被社会所抛弃。回想自己20年的工作生涯,我从小热爱教育事业,大学毕业后如愿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参加工作后,怀着美好的心情,一心扑在工作上,教书育人,勤勤恳恳,从不觉得苦和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加入中国致公党后,我积极做好党派工作,作为政协委员我积极参政议政,帮助弱势群体,看望留守儿童,做好社区服务。顿时我找到了我的存在价值,我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虽然这些工作都是牺牲休息的时间的去做的,但我并不感觉到苦,感觉到累,相反每一次做过社区服务,帮助过困难群众后,心情格外舒畅。多年来的努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连续多年获得过市教育局嘉奖;获得过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教科研优秀成果奖;省基础教育优秀成果奖等等。

本职工作是一个平台,只有站在这个平台上,才有能力做好社会服务工作。于是我更加努力工作,并主动承担更多任务,班主任工作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工作,很多老师避之不及,我既做班主任又有四个班的课务,工作量是很大的。再加上有的同学不懂事,不理解老师的辛苦,烦恼是常有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我一直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以苦为乐,努力做好都做好每一天的工作。“痛,并快乐着;苦,并幸福着。”这就是我现在的工作状态。

第12篇:《心若淡定,便是优雅》读后感(版)

《心若淡定,便是优雅》读后感

刘倩倩

提到“民国”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五四运动还是战火纷飞?想到以文章作为工具的鲁迅先生,还是让人心惊胆战的谍报工作?我想这些都是民国时期的特色,但是提到民国时期就不得不提到那一时期的才女们,《心若淡定,便是优雅》这本书就介绍了26位奇女子,她们大多出生在民国时期,她们或幸福、或不幸,但她们的生活中所经历的那些精彩和他们自身的才气都是令我们不得不由衷赞叹的!

说到民国时期的才女,就不得不提到林徽因,《心若淡定,便是优雅》这本书介绍林徽因用的章节名是:我的心是一朵莲花——用一辈子的飞翔,换来世人仰望,我想这也是大多数人对林徽因的解读吧,林徽因有很多人无法企及的才气,她家的书房不知去了多少才子佳人,当然,不得不承认以才子居多。这正说明林徽因的人格魅力,很多人都羡慕林徽因一生拥有让人艳羡的爱情,又有人为了她苦等一生。她对丈夫之言爱上他人,却留在丈夫身边,与携手到老,这是林徽因的智慧也是她的人格魅力,一位女性最该知道自己最想要什么,也要知道自己为此要舍弃什么?

与林徽因形成鲜明对比的可能就是萧红了吧,萧红有才情,但是一生却不能离开男人,无论身处何地都要依附于男人,这可能是萧红人生中很悲哀的一点吧,如果她能跳开这个思维方式,她可能会有更好的人生,她一方面跳出了父母安排的婚姻,却一生依附男性,这可能是她的思维没有完全解放吧!但如果萧红未能经历如此多的苦难和坎坷,也不会有那么些好看的作品流传于世吧!

张爱玲为爱一再容忍,却也不得选择放手;冰心温婉聪明,与爱人携手前行;潘玉良遇到包容她、爱护她一生的人,却未能与爱人携手终老……喜欢杨绛的才气,也喜欢林青霞的拿得起放的下,一段好的婚姻能成就一个人也能让一个人伤痕累累。

一个女性的美丽不仅仅指的是容貌,《心若淡定,便是优雅》说三等美女,是外表美;二等美女,是气质美;一等美女,是心态美。每一个女孩都能成为女神,永远独立的人格和积极阳光的心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为之努力,你就会成为自己人生的女神。

心若淡定,便是优雅,拥有强大的内心,才会拥有优雅的人生。

第13篇:《草世界花菩提》读后感

风渐渐起,月光冷冷而下,一树的花静默不语,兀自在风中守望,月色清浅,有缕缕暗香浮动……

虫声喁喁,星子闪亮,伴着丁立梅的《暗香》缓缓沉入梦乡,梦里。闲花摇落,暗香浮动。

草木无声,始终静默于自己的岁月。时光浅许,岁月悠深,就这样驻守一方天地,寂寂老去,青春不再。奔波忙碌的世人不会惦念它们渺小的存在,亦只有轻轻叹一声生命的离逝。可这世上,是超出人们想象的,谁知道,一棵草的心里,怀着怎样的梦想,谁知道一个卑微的灵魂下,有着怎样的爆发力?生命的奇迹,由此诞生。

草木有着它们的坚韧。生活,或许是苦涩的,挣扎的,但心,仍然可以向着美好奔去。犹记家中曾置一盆吊兰。吊兰初时爬得翠绿满枝,阳光琳琅,自蓬勃着一派明媚。日渐逝,却愈发憔悴。它的生命还未蓬勃绽放,尽展芳华,却就要沉沉睡去。心下,一阵荒芜。数月相隔,却唯剩惊叹。它最终长成繁茂的一大捧,撑不住了,松松的,倒垂下来,表现得随意而疏离。蓬勃的绿意,在它饱满的枝桠上旋转跳跃。明明是草的命,却偏要做花的梦,不舍不弃,默默积蓄,终于于某天,疼痛绽放。直至它生命的最后一刻,是谁唤醒了它?我想,真正唤醒它的是它骨子里的坚韧与不息。这样一种不屈的力量,终将陪伴它走过人生漫漫长路,迈步迎向人生的完满与旖旎。生命就是这样神奇,在千回百转后,总能迎来明媚。

草木不忘初心,活在当下。你知道时,它开着花,你不知道时,它亦开着花,它,住在自己的美好里,它们,有着自己缤纷与旖旎。浅淡岁月里,总有欢喜相守。它们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我自轻盈我自香,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罢,也许,当我们奔波于人生漫漫长路,蓦然回首,眼眸初见了浅笑依然的它们,便会找寻到初始的热情和梦想,寻回梦的依始。

草木从不曾远离背叛,远行的游子日暮归家,夕阳西下,黄云凝暮,恍若曾经,可昔日的村庄上空却早已不见那盘旋而上的袅袅炊烟,成一堆废弃的瓦土。游子凝眸,望得心里爬满悲伤,再一望,却望见了从前的那棵老槐树,它仍站在沉沉暮色中,载着悠悠青绿,在碧波荡漾的河畔边,亭亭而立。他的泪,在那一刻落下,他知道,有老槐树在的一方土地,便是故乡,岁月便静好着,所有的记忆,此时汇聚到一个地方,那个地方,是从前,从前的人,从前的事,从前的老槐树,从前的碧空蓝天,游子知道,那是灵魂的故乡。感谢草木,让人的灵魂找到归宿。

一草一世界,一花一菩提,有暗香几许,我将其荐与君,君且随意。

第14篇:《情的菩提》读后感[全文]

《情的菩提》读后感

《情的菩提》是著名散文作家林清玄写的,他先后出版过一百多本著作,且本本畅销,被海内外誉为最有影响力的当代华语散文作家之一。《情的菩提》也是林清玄的菩提系列散文精选集。菩提系列散文原书共有十册,是作者写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其思想和风格形成的代表作。作者从中选文一百四十篇,分编为《情的菩提》和《心的菩提》两册。

菩提喻指佛教中觉悟的境界。面对世事纷乱,人心迷惘,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和思考,将佛理修养化作美好心情,把读者的心灯点燃。使那些命运多舛、意志消沉、心浮气躁的人们重新充满希望和信心,如拨云见日把读者的心底照亮。文章内容寓意深刻,文字精练优美,风格清新隽永。追求超凡脱俗,淡泊清净,充满着禅境的喜悦,引领着人们进入一种质朴寻常、自主尊严的精神境界。

文中详细描写到一个生活细节。有一回,他母亲说故事到一半,突然叫起来说:“呀!真美。”他回过一看,原来是他家的狗相互追逐跑进芒花丛中,栖在芒花里无数的萤火虫哗然飞起,满天星星点点,衬着在月下波浪一样摇曳的芒花„„他摘抄了铃木大拙的一段文字:在一只猫追逐一只老鼠的时候,在一条蛇吞食一只青蛙的时候„„读到这里,我便想到了其他的这样的句子,在一只羊津津有味的吃草的时候,在天上的云悠闲的舒展肢体的时候„„自然界中有残酷竞争的一面,也有自在闲适的一面,随心流转。既要渴爱,又要随缘。我在读林清玄先生的散文集,好文字,好意境。我的心是清明的,能够看到晚空的圆月,能够感受清凉的风,能够看到秋天的白云,能够感受碧蓝的高远,课间活动时,在学生队伍之后,随音乐做操、起舞。享受生命,享受自然。然而太过华美,总让我有一种在心门外徘徊的不真实感,就像太美的女子反而让有意的男子退避三舍。唯有读到“青山元不动,白云自去来”时,终于有了怦然心动的感觉。

一座好庙,一位得道者,就是林清玄先生心中的青山,而他十分谦虚的自鄙为任尔飘过的白云,能够偶尔造访青山,得到心灵的点拨与救赎已是幸事。当然,我们这些芸芸众生更是一片在风中飘荡的白云,远处青山的棱角,朦朦......

第15篇:心若清净,快乐自来

心若清净,快乐自来

儿子为一次小游戏做文一篇,内容大略为一家三口人用石子摆图案并猜内容。其中谈到了一幅图案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并且以“原来没有玩具的游戏也很好玩,而且还能学到知识。”作为结尾。

短短的一篇文章,忽然让我回到孩提时代。儿时的我们没有因为玩具的缺失而缺失快乐,如今每一栋房子里恐怕最不缺少的就是儿童玩具,眼花缭乱的玩具真的给孩子们带了快乐么?我不止一次问过自己。

我最为欣赏苏东坡《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 倩叔游南山》中“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句,我且浅薄的理解“清欢”为清净的快乐,我们如何在当下的所谓精彩纷呈中寻找真正的“清欢”,或曰:旅游、K歌、喝茶、饮酒、交友云云,这些真的可以找到答案么?想起林清玄先生《紫色菩提》中的几句评语:“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耳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鼻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的确,那份真正的清欢在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里淹没。我没有用消逝而用淹没,是因为我认为真正的快乐不会消逝,只要我们愿意找寻还是可以得到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满于海,如是而以。

那么我们可以到哪里寻找清净的快乐呢?名山大川皆人满为患,都市的噪声令人烦躁不堪,如是看来我们便无处可寻。

其实我们何必去寻,清净的快乐就在于我们自己的心中,心无旁骛时,况人声鼎沸且关我何事?苏东坡来到庐山诗兴大发,然而面对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千古绝唱,并不犹豫地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东坡换了一个角度,便把庐山的大美表达的淋漓尽致,并没有因为不能超越李白而失掉乐趣,东坡守住了自己得的小小天地,找到了他的清欢,因为那一缕清欢赫然在他的心中。我们固然不能与前辈相提并论,但是我想效仿他们的风姿也许是他们乐意的。

然则,守住心中的小天地不是能够效仿得来的。为什么儿童的笑容比成年人的真诚而灿烂,清代画家盛大士在《溪山卧游录》中说到:“凡人多熟一分世故,即多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即少却一分高雅。”我想借用并修改一点:凡人多熟一分世故,即多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即少却一分清欢。哲学家们说儿童时期是人们最具哲学性的,他们看问题容易看到本质,因为他们没有世故只有纯真,没有机智只有慧心。所以要守住心中的小天地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说困难是因为,我们舍不得的东西太多,苏格拉底面对琳琅满目的物品说原来我不需要的东西这么多,倘使我们拥有先贤的这种智慧,那么清欢自至,其实,我们根本不需要也不可能拥有先贤的智慧,但是我们拥有儿童的纯真和慧心,只不过他们也被我们心中的名山大川、功名利禄所淹没,找一找吧,一定能够寻得到。

寻回我们那颗清净的心,真正的快乐随之而来。

第16篇:心若向阳,便是晴天

心若向阳便是晴天

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的心里便会涌动起一种难以名状的欣喜和快慰,无论何情何境,我都会毅然撇下手头的活,驻足、抬头、瞥向东方的明媚,这似乎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金科玉律了。

漫步在商大校园中已将近一载了,自问相比偶尔思想的空洞,还是坚持务实的作风在我的生活中较胜一筹。初为freshmen的青涩、懵懂早在数月之前已被我的一片新奇之心给偷偷拐走了,留下来的是在成长后渐渐蜕变来的日益趋于完善的成熟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情到深处难以抑制,情不自禁想吟上一句:大学犹如小社会,人生百态在此间。诚然,人人都有烦恼、忧郁、不开心,想必同样走过大学岁月的你,此番感受我不细述君也当自知吧?但是,千金难买心情好,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却是长久发展的亘古真理。既如此,何不抛开昨日的三千烦扰丝,独自静坐在镜湖边上,独诵心曲、暗叹心声,寻求一方清净呢?仰在蓝天下、俯在青草旁,不仅满目葱茏、一派生机,更有微风习习相伴,桃花竞相逐妍,生活在如此雅境之中,岂不当自叹连连:美哉美哉!那些闲暇之余滋生的不悦情愫那还会有栖身之地呢?

世人皆言人生如梦,犹白驹过隙之瞬,不禁慨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殊不知又有多少人就是在这叹息之中又亲手葬逝了本属于他的晨辉和朝阳。既已知叹也已晚,何不清心而寡欲、淡然笑之以待晨曦?如今的社会,甚至是大学校园里,不乏物欲横流之象,忙于各种事物的人,所谓的“忙碌”让他们丧失了从来没有被注意过的美好。不妨问问自己,是不是好久没看过黎明的晨辉了?多久没有为心灵放牧了?云淡风轻的日子里你仰望星空了吗?心灵需要恬静和淡然的滋养,朋友,累了就歇歇脚吧,也给久置于世俗凡尘的心一次晨风的沐浴。记得常驻足,看看黎明的日出、落日的余晖、洁白的云彩、妩媚的彩虹、诡异的星系······

其实大学四年很短,短暂的有些可怕,就像一位微博写手所写“世事纷繁,时光终是无言,所谓的执念也许只是虚妄,所谓的抵达也不过是终点。再多绮丽精致的绚烂,都不过是一瞥惊鸿”。若不抽出一段忙碌去填补心灵的白单,整天在流俗世故的阴霾下无绪奔波,你的大学、你的世界哪会有缤纷斑斓的色彩呢?当生活出现空洞的时候、当心里疲倦的时候、当迷失自我的时候、当要被世俗物欲侵染的时候······告诉自己:心若向阳,便是晴天!

明天依旧会日出东方,你的心找到航向了吗?

第17篇:若以我心付童心

若以我心付童心

——如何读懂儿童心理的知识讲座

许兴娥

有一则寓言:三个园丁都分别种树,干旱时节,小树为了减少水分蒸发,把叶子蜷缩起来。园丁A看到了,及时补水,小树吸足水分,叶子展开,生机盎然。园丁B什么也不管,他认为这是自然现象,果然,小树熬过干旱等来雨季活下来了。园丁C知识丰富,他会诊断树的健康特征,认为树叶伸展是健康的正确的,所以不辞辛劳把叶子一片片掰开,结果可想而知。这个寓言故事给作为老师的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还有一个故事,三个孩子都曾经对自己的母亲说过同一句话:“妈妈,这只小狗好可爱啊!”,一个孩子的母亲这样回应:“妈妈看到了,真可爱!”,另一个孩子的母亲说“你作业写了没?”,第三个孩子的母亲说“报纸上刚报导一个人因为狂犬病死了!”同一句话,但三个母亲的回应不一样,大家知道这三句不同的回应对童心的影响吗?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读懂童心,保护童心,根据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孩子的先生。”熟练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曾说:“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儿童的心灵。”

儿童有哪些正常的心理特征呢?

1、独立性与依赖性。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在你牵着他的手走的时候,也许他会挣脱你的手自己踉踉跄跄地走,但跌倒了总会回头看看你是否有人帮他,甚至用哭声寻找帮助。小学生也一样,只要是

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他们都想亲自体验,不管是在竞技场上还是在教室里,只要是有一点本事,他们都想露一手。他们需要在同龄人的群体中找到自信,他们也需要老师的关心、教育和帮助,但正像在家一样,父母的过多唠叨他们会厌烦,在学校有时候过多的这说那说,这不放心那不放心也会让他们厌烦。再说任何一种知识和概念在大脑中形成都离不开独立的体验。有一个童话故事(《鱼牛》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不是也给我们一些启示呢?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独立体验同样重要。

2、记忆与遗忘。不只是儿童,人类大脑袋的记忆是有一定规律的,重复出现的事物记忆就很深,学习某一种知识或某一项技能也要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达到熟练或永久的记忆。除非一些特殊事件让人永生难忘。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学生学习记忆一些规律,他把这个规律叫做“学习效益金字塔”这个金字塔依次递增,我用文字描述如下:

是第一种, “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记忆效率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用“声音、图片”同时展示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也就是“演示”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 “探究获得知识”可以达到75%。

第七种,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我们现在全县都在实践的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倡导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也正符合儿童记忆与遗忘这种心理发展特征。

3、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活跃,因此我们尽量采用直观性教性教学原则,比如教具演示等。

4、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人类的注意分配都有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儿童的有意注意就更不能持久了。比如我们不能一节课都要求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话而不去受任何影响,这是做不到的,他们会无意间就转移了注意,看别的东西或想别的问题了。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不能为意志所改变的。要想他们特别注意你的说话除非你特别会吸引他们,让他们对你说的话很感兴趣。所以教师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是一项基本技能。有时候学生上课不想听课了,开小差了,不能全该学生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许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比如教学生大家读书,学生没兴趣,不想读了,我们可以分组竞赛读,或许他们的兴趣就调动起来了。教师范读没那么好,语气平淡,没有抑扬顿挫,学生听着昏昏欲睡,那么用录音机来播放录音范读,也许学生喜欢一些,注意就能注意就久一些,效果就好一些。

5、好奇与好动。小孩子对新鲜事物都好奇,有时候问到大人烦,“小鸡是怎么从鸡蛋出来的?”“孩子是怎么生出来的?”差不多所有的小孩都问过妈妈这句话吧。你正上课的时候,窗外有陌生人走过,或有什么与平时不同的响动,学生都会把脖子伸长去看,有些甚至忍

不住站起来,如果你的课堂纪律特别严,他们不敢站起来,但你绝对不能杜绝他们在心里渴望知道窗外发生了什么事。好动也是儿童的天性,不给儿童运动就等于不给植物生长的阳光。我们常常见到一些儿童特别好动,表现为小动作特别多,一会儿玩文具,一会儿抓耳挠腮;听课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别人批评后,仅能安静一会儿,不到几分钟又像“猴子”似的。对这种现象,我们家长或老师往往训斥他,“你是不是有多动症”?其实这个帽子是不能随便“扣”的。据有关专家讲,儿童多动症是 “轻度脑损伤”或称为“轻度脑功能障碍”,多发于5—10岁儿童中,发病率约3%左右,孩子是否有多动症应由医院医生确定,我们家长和老师千万不要随意给孩子下多动症结论,以免引起孩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好动不等于多动症,根据西医的划分,患有多动症的儿童的行动常常没有明确的目的,表现为幼稚、任性、克制力差,容易冲动,不顾后果,遇到一点小事就叫喊哭闹。

孩子好动大部分是正常现象,是孩子活泼顽皮的天性,教师和家长大可不必大惊小怪。

专家建议家长:

1根据少年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好动,精力过剩的特点,选择○一些适合孩子发展的体育项目释放他的多余精力,每天都有一定的时间让他运动,这样按照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交替运行的规律,兴奋过后就转化为抑制,神经系统通过体育运动进行调整,孩子听课时会安静些。

2家长和教师不要动不动就拿孩子好动说事,反复批评,让孩○子有逆反心理。而是应该讲清集中精力才能学好东西的道理。让他明白“老要张狂少要稳”的道理,明白注意力集中大脑才会有良好的记忆和思维活动。

3家长和老师要适当对小有进步的孩子予以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逐步养成自我控制能力。

常见心理问题:

厌学、做事磨蹭、拖沓、情绪不稳、计较、乱发脾气等。

儿童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多动、.焦虑、恐惧和失眠、攻击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新教育》2007年第12期)

1、学习问题。学习缺乏计划性,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焦虑,○厌恶学习,逃学、旷课。

2 人格问题。多愁善感,害羞,自卑,粗心大意,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定。

3家庭问题。贫困家庭、留守儿童、破碎家庭,父母希望值过○高。

4 社会与道德问题。说谎,不礼貌,小偷小摸,打架,欺负弱○者。

这些儿童心理特征我们都了解,关键是如何保护童心童趣,善于看到并巩固发展儿童身上所有好的东西,如何克服不利因素有效地开

展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

根据儿童心理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哪些策略?

1、谈话交流。(课件案例1,课件案例5)

2、组织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鲁迅也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举吴瑞玲老师开展“运动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实验的例子)

3、用心倾听。(引用《窗边的小豆豆》中小林一茶校长和小豆豆的故事)

4、认同接纳,用宽容安放焦躁和不安(课件案例2 ) 教育是慢的事业,我们走在漫漫长路,有时充满希望有时也感到失落,有欢喜也有无奈,有时看到孩子走得慢,就像鸟儿飞不高,我们想鞭他几下或给他安上翅膀,但最终我们也要尊重儿童,保护儿童心灵,给他们最好的成长机会,更要给他们最美好的童年。请老师们一起观看绘本《失落的一角》

第18篇:若以我心付童心

若以我心付童心

——如何读懂儿童心理的知识讲座

许兴娥

有一则寓言:三个园丁都分别种树,干旱时节,小树为了减少水分蒸发,把叶子蜷缩起来。园丁A看到了,及时补水,小树吸足水分,叶子展开,生机盎然。园丁B什么也不管,他认为这是自然现象,果然,小树熬过干旱等来雨季活下来了。园丁C知识丰富,他会诊断树的健康特征,认为树叶伸展是健康的正确的,所以不辞辛劳把叶子一片片掰开,结果可想而知。这个寓言故事给作为老师的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还有一个故事,三个孩子都曾经对自己的母亲说过同一句话:“妈妈,这只小狗好可爱啊!”,一个孩子的母亲这样回应:“妈妈看到了,真可爱!”,另一个孩子的母亲说“你作业写了没?”,第三个孩子的母亲说“报纸上刚报导一个人因为狂犬病死了!”同一句话,但三个母亲的回应不一样,大家知道这三句不同的回应对童心的影响吗?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读懂童心,保护童心,根据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孩子的先生。”熟练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曾说:“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儿童的心灵。”

儿童有哪些正常的心理特征呢?

1、独立性与依赖性。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在你牵着他的手走的时候,也许他会挣脱你的手自己踉踉跄跄地走,但跌倒了总会回头看看你是否有人帮他,甚至用哭声寻找帮助。小学生也一样,只要是

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他们都想亲自体验,不管是在竞技场上还是在教室里,只要是有一点本事,他们都想露一手。他们需要在同龄人的群体中找到自信,他们也需要老师的关心、教育和帮助,但正像在家一样,父母的过多唠叨他们会厌烦,在学校有时候过多的这说那说,这不放心那不放心也会让他们厌烦。再说任何一种知识和概念在大脑中形成都离不开独立的体验。有一个童话故事(《鱼牛》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不是也给我们一些启示呢?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独立体验同样重要。

2、记忆与遗忘。不只是儿童,人类大脑袋的记忆是有一定规律的,重复出现的事物记忆就很深,学习某一种知识或某一项技能也要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达到熟练或永久的记忆。除非一些特殊事件让人永生难忘。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学生学习记忆一些规律,他把这个规律叫做“学习效益金字塔”这个金字塔依次递增,我用文字描述如下:

是第一种, “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记忆效率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用“声音、图片”同时展示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也就是“演示”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 “探究获得知识”可以达到75%。

第七种,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我们现在全县都在实践的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倡导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也正符合儿童记忆与遗忘这种心理发展特征。

3、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活跃,因此我们尽量采用直观性教性教学原则,比如教具演示等。

4、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人类的注意分配都有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儿童的有意注意就更不能持久了。比如我们不能一节课都要求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话而不去受任何影响,这是做不到的,他们会无意间就转移了注意,看别的东西或想别的问题了。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不能为意志所改变的。要想他们特别注意你的说话除非你特别会吸引他们,让他们对你说的话很感兴趣。所以教师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是一项基本技能。有时候学生上课不想听课了,开小差了,不能全该学生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许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比如教学生大家读书,学生没兴趣,不想读了,我们可以分组竞赛读,或许他们的兴趣就调动起来了。教师范读没那么好,语气平淡,没有抑扬顿挫,学生听着昏昏欲睡,那么用录音机来播放录音范读,也许学生喜欢一些,注意就能注意就久一些,效果就好一些。

5、好奇与好动。小孩子对新鲜事物都好奇,有时候问到大人烦,“小鸡是怎么从鸡蛋出来的?”“孩子是怎么生出来的?”差不多所有的小孩都问过妈妈这句话吧。你正上课的时候,窗外有陌生人走过,或有什么与平时不同的响动,学生都会把脖子伸长去看,有些甚至忍

不住站起来,如果你的课堂纪律特别严,他们不敢站起来,但你绝对不能杜绝他们在心里渴望知道窗外发生了什么事。好动也是儿童的天性,不给儿童运动就等于不给植物生长的阳光。我们常常见到一些儿童特别好动,表现为小动作特别多,一会儿玩文具,一会儿抓耳挠腮;听课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别人批评后,仅能安静一会儿,不到几分钟又像“猴子”似的。对这种现象,我们家长或老师往往训斥他,“你是不是有多动症”?其实这个帽子是不能随便“扣”的。据有关专家讲,儿童多动症是 “轻度脑损伤”或称为“轻度脑功能障碍”,多发于5—10岁儿童中,发病率约3%左右,孩子是否有多动症应由医院医生确定,我们家长和老师千万不要随意给孩子下多动症结论,以免引起孩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好动不等于多动症,根据西医的划分,患有多动症的儿童的行动常常没有明确的目的,表现为幼稚、任性、克制力差,容易冲动,不顾后果,遇到一点小事就叫喊哭闹。

孩子好动大部分是正常现象,是孩子活泼顽皮的天性,教师和家长大可不必大惊小怪。

专家建议家长:

1根据少年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好动,精力过剩的特点,选择○一些适合孩子发展的体育项目释放他的多余精力,每天都有一定的时间让他运动,这样按照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交替运行的规律,兴奋过后就转化为抑制,神经系统通过体育运动进行调整,孩子听课时会安静些。

2家长和教师不要动不动就拿孩子好动说事,反复批评,让孩○子有逆反心理。而是应该讲清集中精力才能学好东西的道理。让他明白“老要张狂少要稳”的道理,明白注意力集中大脑才会有良好的记忆和思维活动。

3家长和老师要适当对小有进步的孩子予以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逐步养成自我控制能力。

常见心理问题:

厌学、做事磨蹭、拖沓、情绪不稳、计较、乱发脾气等。

儿童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多动、.焦虑、恐惧和失眠、攻击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新教育》2007年第12期)

1、学习问题。学习缺乏计划性,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焦虑,○厌恶学习,逃学、旷课。

2 人格问题。多愁善感,害羞,自卑,粗心大意,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定。

3家庭问题。贫困家庭、留守儿童、破碎家庭,父母希望值过○高。

4 社会与道德问题。说谎,不礼貌,小偷小摸,打架,欺负弱○者。

这些儿童心理特征我们都了解,关键是如何保护童心童趣,善于看到并巩固发展儿童身上所有好的东西,如何克服不利因素有效地开

展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

根据儿童心理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哪些策略?

1、谈话交流。(课件案例1,课件案例5)

2、组织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鲁迅也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举吴瑞玲老师开展“运动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实验的例子)

3、用心倾听。(引用《窗边的小豆豆》中小林一茶校长和小豆豆的故事)

4、认同接纳,用宽容安放焦躁和不安(课件案例2 ) 教育是慢的事业,我们走在漫漫长路,有时充满希望有时也感到失落,有欢喜也有无奈,有时看到孩子走得慢,就像鸟儿飞不高,我们想鞭他几下或给他安上翅膀,但最终我们也要尊重儿童,保护儿童心灵,给他们最好的成长机会,更要给他们最美好的童年。请老师们一起观看绘本《失落的一角》

第19篇:心若向阳,何惧忧伤

心若向阳,何惧忧伤

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痛快或是快乐,完全取决于你的心态,再不如意的生活,微笑着撑过去了,那就是胜利,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换个角度,微笑面对。

人生本无常,得失皆自在。要想过得幸福,就要学会以平常心对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盲目攀比、过于执着只不过徒增烦恼罢了。你要记得,你的人生没有那么多观众,你在别人眼里也没那么重要,何必把自尊建立在别人的认可之上,到头来,在别人眼里或许你也只是一个小丑,何必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人生本就该自己做主。

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自幼家道中落,经历连年战乱,背井离乡,从而忧国忧民,励志辅佐明君,匡扶天下。然而“猛志逸四海,大济于苍生”的立志宏图并没有给陶渊明带来快乐,几度出仕,终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放弃趋炎附势。污浊的官场让他开始重新定位自己的生存方式,他大胆决定“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开始了他弃官归隐,隐居田园的人生道路,开创了“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优美田园诗派。

黎巴嫩作家纪伯伦感叹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很多时候,人们或迫于生活、或盲目攀比,只顾执着的往前走,已经忘记了自己最初的理想,忘记了沿途的美丽风景,再苦再累,都学会了自己一个人扛,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默默流泪。其实何必呢,人生在世不就图个快乐吗,干嘛不学着知足,不停下来回头看看。当你想通了,期望少了,失望就会减少,悲伤少了,快乐就会增多。

朋友们,当你累了烦了,那就学学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怎么开心怎么活吧。记住,无论人生是阴天还是雨天,只要你以平常心看待,心中总会阳光灿烂。

第20篇:佛教扬州菩提寺心开法师

清净光明菩提寺同体大悲菩提行

—记江苏省扬州市菩提寺(原万福禅林)

住持释心开

心开法师,又名德悟,原籍江苏省东台市。法师一生经历丰富,后因缘和合,又有殊胜法缘,走上了皈依的道路。之后,通过精进修行,心开法师终于证悟。中年的心开法师于安徽九华山出家为尼,并曾举行过两次坐床仪式,获得了佛教界的公认。(听说汉地有坐床证书的尼师少之又少,几乎没有)

心开法师早年在地藏王菩萨道场九华山出家,后又去藏地修行,法师精进修行,为证菩提心,曾肉身供佛,用自己鲜血书写佛经并书观世音菩萨佛像。西方三圣,地藏王菩萨,达摩主师多种观音像等。后拜惟印法师为师,惟印法师是心开法师的根本上师,当年也是在惟印法师的安排下,心开法师于四川白岩山闭关修行三余载。惟印法师为心开法师修建了白岩山灵鹫茅篷2号,供其修行。闭关三年中,心开法师不食人间烟火,饿了,只吃水果三只,树叶,渴了就喝露水。等到出关的时候,心开法师瘦的让人不忍视之,体重72斤,致命的是,当她想再食人间烟火时,却是想吃也吃不下了。直至巧遇当时九华山的一位主持大师,经大师指点,心开才逐渐可以进食。出关后,心开法师毅然决定燃脂供佛,法师当时发了重愿:做地藏菩萨弟子,度尽一切众生,誓证菩提!

1996年农历7月30日,地藏菩萨生诞那天,宏法法师通知心开法师前往镇江金山寺协助燃指事宜,心开法师早有此愿,一直在等候机缘,正好时机成熟。宏法法师与心开法师二人同天于金山寺的祖师堂燃指供佛,燃指时间持续长达40多分钟,并邀请了众多居士护法, 得到了菩提加持,不可思议地圆满成功!一颗佛子的赤诚之心实在让人赞叹!

2004年,江都市宗教局礼请心开法师任万福禅林的住持。(现菩提寺)寺庙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陈甸村,建于明朝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寺院环境清净优雅。

心开法师发弘誓愿利益众生,建毗卢遮那佛道场。2005年11月16日,菩提寺举行毗卢遮那宝殿奠基仪式。在江都市宗教局及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心开法师和广大居士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几年的建设,菩提寺已初具规模。寺院占地面积共80多亩,现有一座双层大殿、双层观音殿、地藏殿、往生堂、双层祖师堂、放生池以及数间供居士的宿舍。其中,双层大殿的一层供奉有长11.6,高3.6,宽1.8米的缅甸玉卧佛像,甚为稀有。2006年6月18日,举行毗卢宝殿的上梁法会;2011后10月5日,菩提寺举行了隆重的十五尊观音像开光法会,前来参加法会的信众不计其数,热闹非凡,佛曰增辉。

近几年来,心开法师为了弘扬佛法、广度众生,筹建菩提寺,东奔西走,四处奔波,走遍了祖国各地,为筹集资金吃尽了千辛万苦。虽然居住与饮食环境很艰苦,但法师带领寺众都坚持了下来,心开法师甚至抱病主持法会,引导四众弟子修行。在她修道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可思议的神话般的事迹,在大众中传扬,受到了信众一致的爱戴与尊崇。

心开法师言传身教,以实修为根本,深入经藏,以戒为师,以修禅修净土为体,刻苦钻研,勤修戒定慧,以苦为乐,修头陀行,勇猛精进,引导教化一大批信众皈依了佛门。心开法师告诫众道友谨记“时间不留人,时间不等人,呼吸时中修妙身。”她要求大家进道场就念佛,不闲言碎语,不将懒散作风带入道场,影响道风,当以精进修持为入寺庙规矩。心开法师愿众道友齐心协力共证菩提,相互勉勤。以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一起把菩提寺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实修道场。

心开法师坚持每天超度亡灵及堕胎婴儿(一次大蒙山,六至八小时,二次三时系念,六至八小时,若有特殊情况则只有增加)。因为心开的坚持已使相当多的恶道众生受大利益得以解脱恶道之苦,法师的很多弟子都从中得到感应和益处,法师多年来一直坚持月月超度,凡听有灾之时,她都带头超度难友,以祈祷消除灾难,世界和平为最终目的。

心开法师曾在汶川地震期间为死难的众生举行了49天的超度法会。为国难至诚祈祷,不食五谷,只吃少量水果三只,心开法师用一颗慈悲心,处处点醒着信众的智慧和本心。她怀着与宇宙万物同体的空性之光,散发出的精进和慈悲的力量能促使凡夫成圣贤。

心开法师真正把“三门”的内涵—空无相、无作落实到日常言行上,做到了菩萨的真修行。

诸弟子感恩心开法师慈悲与恩德,纷纷出力出资助法师筹建寺庙,但建庙资金毅然严重短缺,若能在建寺极度困难之时,伸出援助之手,无疑是雪中送炭,其功德不可限量。心开法师恳请十方信众,社会贤达,同发善心,各界人士,因法善缘,广集福田为菩提寺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心开法师以真诚之心邀请更多的护法菩萨,前来一同护持这稀有难得的清净道场。在心开法师的住持下,菩提寺的未来也将更加壮观美好。

中国佛教文化促进会初整资料

2012年2月

心若菩提读后感
《心若菩提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