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纳粹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0-20 08:35:32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纳粹掌权》读后感

《纳粹掌权》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一本好书,纳粹掌权——一个德国小镇的经历,这本书从微观的角度,探讨了德国一战后的魏玛共和国为何会被极权野蛮的纳粹所取代。一个出国歌德,贝多芬,巴赫,高斯,包揽了一大票诺贝尔奖得主的国家,为什么会臣服于希特勒一个二流子加流浪汉,最后给自己和世界都带去了毁灭。

该书作为一本偏学术,对普通读者并不友好的著作,在美国成为研究纳粹的必读物和畅销书。但是在中国,这本书显然比较鲜为人知,尤其是和另一本研究纳粹的第三帝国的兴亡相比。在豆瓣上,该书只有九十一个人评分。

即使在纳粹覆灭整整七十五年后,研究纳粹如何崛起,德国如何失去自由,依然非常有意义。德国和日本相比,在二战前虽然都没有成熟议会民主,军人经常会干预政治。但德国的皇帝威廉二世在一战失败后被迫退位,建立了议会制的魏玛共和国。在那个时候,德国显然比意大利和日本有更为自由宽松的气氛,更不该堕落为极权主义国家。

但是历史就是如此残酷,在起源于美国的大萧条的影响下,全球的国家贸易体系接近于崩溃。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和法国的救市措施可谓是南辕北辙,越帮越忙。反倒是苏联这样的国家因为国家贸易占国内经济的比例较小,受大萧条的冲击较小。在飙升的失业率面前,让身无分文,精力充沛又无所事事的年轻人不去信仰强人政治,用自由换取面包显然是不太现实的。尤其是德国经历了一战惨痛的失败,背上了巨额的惩罚性赔款,民族情绪高涨。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年轻的魏玛共和国显然无力抵御野心家的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宣传。

从纳粹掌权——一个德国小镇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纳粹是如何从大多数人眼中的怪人和小丑,一步步成为社会主流的。纳粹分子用了一系列巧妙手段,夺取了政权。利用时代的缺陷,把德意志民族推向了深渊。非常讽刺的是,当时一部分德国人支持纳粹掌权,是因为他们更不愿看到苏联式的共产主义者在德国掌权,因此他们会支持看起来更尊重私有财产,只针对犹太人的希特勒。

对大多数民众来说,在政治上并没多少选择的权力。有时候你只能选择一个更不让你讨厌的政党。比如当时一些德国人在纳粹和共产主义之间选择了前者,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么喜欢前者,而是因为他们更讨厌后者。希特勒,作为一个煽动民族主义和排外的演说者,可以说是完美无缺的。他的公开演讲,门票经常供不应求,让组织者赚得盆满钵满。在当时的德国,一眼就能看出希特勒本质的爱因斯坦这样的智者毕竟是少数。就连爱因斯坦的老朋友,诺贝尔奖得主普朗克也倒向了纳粹。

在群体性的疯狂下,像爱因斯坦这样的智者,只能选择流亡美国。不是爱因斯坦抛弃了德国,是德国抛弃了爱因斯坦。就像不是傅聪和马思聪当时抛弃了中国,而是中国抛弃了傅聪和马思聪这样的爱国者,这样热爱中国文化的人。如果爱因斯坦如果不走的话,留在希特勒统治下,恐怕有生命危险。当民众陷入疯狂,又有多少人愿意冷静思考,听一听智者的声音呢,在这种情况下,智者所能做的,往往也只能是独善其身了。

如果一个民族驱逐了智者,那等待这个民族的,自然只有愚昧和毁灭了。

推荐第2篇:纳粹的经济政策

纳粹的经济政策

1933年,纳粹党正式在德国全面掌权。这一年,席卷整个世界市场的经济危机刚刚结束。经济危机所造成的破坏仍然在折磨着这个饱经苦难的国家。希特勒需要面对包括工业生产下降、农产品紧缺、对外贸易持续下降、高居不下的失业率等严重的经济问题。2月1日希特勒在电台里向全国作出承诺:4年内在德国消灭失业现象。这在当时就像天方夜谈。而事实上,到了1936年底某些产业领域还因为缺乏劳力而影响了发展。要知道当时美国的失业率仍然在20%以上。让我们来看看希特勒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实际上纳粹的经济决策者们都是凯恩斯主义的坚定拥护者。对国家经济的干预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

一、就业问题的解决

1、大兴土木建造公共及军事设施。熟悉经济学的朋友都知道这些措施可以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这些投资在传统GDP的计算中可以被完全反映出来,那么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现在中国各个地方政府这么热衷于基础设施建设了。纳粹政权以一种空前坚定和迅速的态度开展着这项工作。其中很多项目,如高速公路、机场、兵营等在数年后的二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外在工程建设中还规定尽可能使用人力而不鼓励机器操作,明显影响技术进步。

2、鼓励妇女放弃工作。政府规定,只要年轻妇女保证在结婚后放弃工作机会,专营家庭,国家就可以给予1000马克的“婚姻贷款”。 1

这项措施的高明之处在于,既让妇女腾出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又给消费市场注入了百万马克的消费能力,作出牺牲的德意志伟大的妇女。

3、扩充政府公共事业机构和实行义务劳役。官僚体系迅速膨胀,随之而来的是工作效率的降低。力役的实施更是反历史潮流而行之,力役的缺陷可在我之前的王安石变法分析中讲免役法的章节了解。1935年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军队又吸纳大量的劳动力。

这样就业率问题就得到了表面上的解决。

二、卡特尔和经济军事化

国家颁布“卡特尔条例”等法令,加强国家对大型企业的控制,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对国家经济的控制上这和早期的社会主义经济政策有相似的地方,这大概是有人认为法西斯就是社会主义的原因,实际上两者存在本质区别。垄断企业并不归国有,但有权进行局外兼并,政府不加限制。这样生产和资本就可以迅速集中到垄断组织手中。1937年《股份公司改革法》颁布。规定资本不足10万马克的股份公司要予以淘汰,同时规定新建立的股份公司资本不得少于50万马克。随后又强制关闭了大量的手工业企业和小型零售企业。在此我们可以看到,受冲击最大的是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几乎没有生存空间,而垄断组织则完全控制了德国经济。

1933年7月15日,政府成立了“德国经济总会”,该机构由克虏伯、西门子、蒂森等12名大垄断资本的代表和5名纳粹分子主管。该机构控制着德国几乎全部的全国性经济团体、经济协会、工商协会

和手工业协会。负责指导国家经济政策和制定经济法令,具有行政实权,甚至被称为“德国真正的政府”。

11月27日,政府颁布了“德国经济总会”起草的《德国经济有机结构条例》。条例规定在原有企业主联合会和各垄断组织的基础上建立两类经济调节机构,双线交叉管理。一类是部门调节机构,从行业分类进行管理;一类是地区调节机构,按照行政区域进行管理。以上两类机构均履行政府权力,根据德国经济有机结构条例规定从事活动。

1934年1月20日,政府颁布《国民劳动秩序法》,将行政领导原则应用于经济企业内部,对工人实行军事化管理,限制工人的自由。条例规定企业主是所辖企业的最高上司,规定工人是企业主的法定下属,必须对其保持基于生产利益一致的忠诚。1935年2月起,德国又开始实行“工作簿制度”,规定每个工人必须具备一本记载其种族、技能和职业经历的工作簿,作为寻求职业的基本条件。这样,雇主或政府当局就可以通过扣押工作簿阻止工人离职。1938年6月起,当局禁止军工企业的工人离职,1939年2月全国实行强制劳动服役制,规定工人必须到官方就业处指定的岗位工作。

通过强制措施,德国的失业率得到了控制,市场资本得到集中利用,工业生产恢复明显。但是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农产品供给仍然不足,社会矛盾仍然尖锐。

希特勒从上台的第一天起就没有想过通过常规的经济策略治理德国,尤其是对战争的热爱贯穿着他的政治生涯。旨在扩充军备和实现自给自足的“四年计划”(1935——1939)随即被提上日程。该计划由法本公司的经理卡尔·克赫负责实施。备战成为政府工作的主要内容。军费开支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节节攀升,到了1938年军费已经占到了财政开支的50%。这无疑意味着空前的财政赤字,1938年德国财政收入是177亿马克,而支出却高达300亿马克。为避免通货膨胀造成德国马克贬值,政府不可能通过印钞票来解决问题。于是国家银行行长沙赫特把一种1933年创立的商业票据“米福票”引入交换领域。用以支付给生产军火的企业,各个银行必须接受,最后由国家银行保证以后贴现。实际上就是大量发行国债,类似于国库券但是不增值。很快“米福票”就流入市场并迅速泛滥,几乎可以说是帝国的“第二货币”。面对即将失去控制的货币市场,当局不得不停止了这种危险票据的发行。

“米福票”失败后,政府再次祭出强制手段。先是持续提高税收,这样一来由于充分就业和工资提高所带来的消费能力就被税收政策所削弱。没有消费,企业就不会扩大生产,为了保证经济发展,政府采取了限制企业利润分配的政策,规定企业必须拿出一定比例的收入再投资。并且对投资领域进行限制,造成了工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消费品比例远远低于军工原料的比例。然后纳粹又强迫银行和保险公司向政府借出巨额款项,希特勒希望可以通过战争胜利掠夺的战利品来偿还。庞大的军工订单让企业疲于奔命无暇顾忌国际市场因而严重

影响了德国的外贸。不过这难不倒精通经济的沙赫特,由于国家实际已经垄断了对外贸易,国家银行行长与东南欧、中南美的国家签订了用工业品换取农产品和原料的物物交易。这很快使德国外贸成绩斐然。

自第一次大战起,德国的农产品就一直供给紧缺。军备计划又给经济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出口能力已经被发挥到极致,如果无法自给自足,就必须浪费有限的外汇来进口。为了发展农业,纳粹政府可谓费尽心机。1933年9月29日颁布《农田继承法》,规定“世袭地产”不得出售、转让、清算。业主的农户身份也不得更改,并且世袭。这样占全国耕地面积40%以上的富农阶层就得到了稳定,而中下层农民因为缺乏“生存空间”只能进入军队。希特勒向富农鼓吹“血统和土地”,向中下层农民鼓吹“东进宣言”,为了占领新的“生存空间”向东欧进军。随后又出台了调整农产品价格、建设“田园城市”、限制人口向城镇流动等等诸多政策。只是,在整体经济遭到严重损害的情况下,所有为了发展农业实现自给自足的措施都收效甚微。

到了1939年,“四年计划”的效果非常有限,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德国的经济专家们虽然支持重整军备,但是并不希望希特勒以如此激进的方式来进行,包括沙赫特在内的不少政要都提出异议,可惜在独裁政权下,他们的意见是不可能被采纳的。1939年夏天,德国经济再次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希特勒如坐针毡,此时他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下台,要么发动战争。希特勒下令:德国经济必须在1940年以前完成发动战争的准备,只有赢得以扩展“生存空间”的战争胜

利,国内经济中的各种难题才能得到解决。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结果,同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客观的说,虽然德国法西斯进行经济改革的动机主要是为了战争,但是从经济上来说部分改革可说是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至少纳粹政权曾经实实在在地为德国经济复苏做出了努力。这一点远比在亚平宁只会玩政治伎俩的意大利法西斯要强的多。

推荐第3篇:《纳粹高徒》读后感:有罪之人,终难自赎

有罪之人,终难自赎

——《纳粹高徒》读后感

合上书就忘了主角们的名字,姑且称作男孩和老纳粹吧。

《纳粹高徒》体现出了一种复杂的人性。人之初,性不光是“本善”,更是“本恶”。男孩本性中的恶念只是不太明显罢了。从他拿着老纳粹的真实身份去找老纳粹的那一天开始,男孩心中的恶念破土,萌芽,终成参天碧树。

老纳粹隐居在美国一个平凡的角落,屋内一台老电视,锅里煮着美国贫困的老人们常吃的面类食物,上了年纪的老人常得的心脏病。他努力让自己远离过去灰败的月岁。那些年里他的手上沾的孽债何其多,夜里都会有尸山血海翻腾吧。可几十年过去了,他安居于此,却又像是个胀气的气球,只要有一个合适的契机,便有东西将搅乱一方天地。那不是人,是野兽。

那一天,男孩找到了他。那之后的许多年,男孩走到了一条阴森的道路。他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放任“恶”的增长。在老纳粹的讲述中,男孩回到了那个罪恶的年代。他也希望自己成为上位者,对别人的生命任意践踏。在长久的难眠后,男孩杀了一个醉鬼,心满意足地睡了一个好觉。与同被噩梦折磨的纳粹师父,解压方式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杀人以求解脱,恕常人难量这种扭曲的行为。以杀人的快感,稀释对二战罪恶记忆的不安。老纳粹逃了几十年,可最终被男孩用镰刀一点点勾出了当年的残忍教官。

罪恶打开了一张大网,所有有罪之人被困住,终有一日审判会到来。你逃十年,二十年,五十年都没用。有罪之人难以自赎,只好用杀生还债。午夜迫人惊醒的噩梦,找上门揭开不堪过去的男孩,混合了泥土的流浪猫尸,连中数刀死状凄惨的醉鬼,常年弥漫着恶臭的地窖。最后,暗无天日的方寸地牢。

有罪之人,终难自赎。

高二【19】班

方莹

推荐第4篇:企业文化建设:纳粹法西斯现象

企业文化建设:纳粹法西斯现象

来源:中国营销传播网 作者:汪春风

提到希特勒,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这个人间恶魔,在短短几年时间,缔造了一个强大凶悍的纳粹帝国,一个绝对服从的纳粹法西斯政党,一支令人畏惧的党卫军,一个万民膜拜的领袖形象,一个统一意志的日耳曼民族。也还是这个人间恶魔,造成了惨绝人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了亿万无辜民众的死伤,造成了犹太民族几乎灭绝。希特勒和他的纳粹法西斯,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但是纳粹法西斯的鬼魂,并没有随着希特勒灭亡而消失。相反,在今天中国FromEMKT.com.cn的很多企业,却拥有很多坚定的粉丝。这些粉丝没有力量缔造一个纳粹法西斯帝国,却有能力缔造一个纳粹法西斯企业。在一些中国企业里,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都是老板的独立王国。老板在自己的王国里为所欲为,如今还打出了企业文化的漂亮旗号。在企业文化的幌子下,老板把自己个人意志,化作企业核心理念;把自己的人生观,化作企业的价值观;把自己的个人癖好,化作企业的行为规范;把自己的不良习性,化作企业的品格风貌。有些老板甚至表现出心理变态,把一些病态的个人心理,当作自己的企业文化特色。

这样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大家只要用企业文化一词,搜索一下网上视频,就可以看到一些典型案例。其中最有意思的是一个餐饮企业,在训导师的强化训练下,全体服务小姐如同注射了鸡血,步调整齐如同党卫军,口号响亮好似红卫兵,一些奇形怪状的动作让人忍俊不禁,也有些让人悲哀。这些服务小姐未必都是自觉自愿这样做的,但为了一份工作,一个饭碗,不得不屈从于这种近乎屈辱的折磨。久而久之,这些服务小姐的心理也会跟着变态,完全失去了本来的纯真和善良,成为企业的机械工具。还有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抓钱舞,忠字舞,团体操,向钱冲等舞蹈,也反映了企业极不健康的心理。还有一家企业老板,甚至要求所有中高层主管集体剃光头,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逼得一些女主管不得不辞职。有些企业里江湖味十足。深圳某公司在年会上,要求中奖者必须喝足一定量的啤酒才能兑奖,不喝酒不给兑,这让中奖员工难以接受,最后无法兑奖。难怪《没有任何借口》一类的书籍能成为管理的“圣经”,拓展训练一类的方式能成为增强“凝聚力”的杀手锏……还有一些匪夷所思的另类培训应运而生,比如下跪培训、乞讨培训、拥抱异性培训,甚至还有让员工喝冲厕水的培训,这些表面听起来感觉得非常美,其实只不过是打着培养员工应变能力、锻炼员工心理素质之类的旗号罢了。一个比一个变态,一个比一个冠冕堂皇。所有这一切,最终极的目的,无非是消灭员工的个性和尊严,把员工打造成老板得心应手的盘剥工具,培训成企业主的寨主痞子气罢了!不光是小老板们有这类癖好,一些知名大企业家也是如此。如某知名电子商务企业,要求新员工无论胖瘦、高矮,都必须在3个月内学会靠墙倒立。男性需保持倒立姿势超过三十秒才算过关,对女性的要求稍低些,十秒即可,否则只能卷铺盖走人。很多企业所谓的文化,都成了对员工的洗脑工具,企业文化变成纳粹法西斯文化。这样的文化在兼并重组其他企业时,一定会遇到极大的阻力。如当年郑州亚细亚在广州仟村推行军事化管理,就遭到内外普遍抵制和反对。

中国企业为什么如此热衷这类企业文化,说到底还是内心的纳粹法西斯情结在作祟。很多企业缺乏中华传统文化道德修养,骨子里根植着封建君主专制思想基因,以及江湖地痞流氓的血性,还有对纳粹法西斯的盲目崇拜,借着企业文化的洋风而死灰复燃。一些企业不是从企业生存、发展和成功内在道德需要出发,而是为了私利和虚假,推行所谓的感恩文化,忠诚文化,服从文化,愚民文化,专制文化,把企业文化当成束缚员工思想行为的软绳子皮鞭子,把员工当作奴隶和信徒一样折磨摧残。在这样的企业里,员工普遍感到压抑沉闷,精神内心痛苦焦虑,生机活力受到抑制,创新创造得到扼杀。

除了上面的主观因素,客观上也存在问题。从企业文化建设来看,一些企业重视企业文化本身,却轻视企业文化机制的建设,也是导致这种不良企业文化的主要原因。因为缺乏良好的机制保障,使得企业文化走上了邪路。就如同练功一样,功夫是一回事,练功的方法又是一回事。如果没有掌握好的方法,没有好的师傅引导,很容易走火入魔误入歧途。前面那些怪诞不经的企业文化,都是走火入魔的实际表现。武功高强深厚的大师,都明白练功先要练心,从自身的诚意正心开始。只有心正意诚,才能做到手到眼到心到功夫到的境界。没有企业领导员工个人修心养性,一切企业文化都是空中楼阁。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一定是从人本身开始的,一定要建立在一支有文化的现代企业员工队伍上,一个有修养有胸怀有觉悟有境界的老板上。这是企业文化成功与否的关键。凡是不对自己严格要求,只把企业文化当作工具和装饰的老板,永远也不可能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真诚觉悟出来的,而不是强制管理出来的,更不是瞎编乱造出来的。

现在企业文化建设普遍存在三个致病的问题:脱离实际,长官意志,追风猎奇。一些咨询公司已经形成了一套固有套路,不管走进什么样的企业,只要按照这个套路,从提炼理念,编造手册,制定制度,设计形象,都显得轻车熟路谈笑风生。对于这个企业及所在行业,根本就不去研究了解,对该行业该企业生存、发展和成功的内在道德,也就是本质规律要求,不知道也不关心,只要完成合同拿到钱款即可。一些企业老板自己也不顾实际,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当作理念和愿景,要求咨询公司顺着自己的思路做即可。还有一些企业更为省事,只看当前社会上流行什么就模仿什么,一切都是跟着时尚走。今天是以人为本时髦,就要求口号是以人为本。明天是科技领先时尚,就提出科技领先口号。

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必定依赖于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机制。对大型企业而言,作为一个已经成功并且具有一定规模,在制定企业文化手册的同时,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机制,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但对中小企业来说,企业正处于发展变动时期,企业文化不可能马上成熟完善。过早的成熟完善,一大堆规章制度,反而约束了企业的发展,限制了企业的创新变革能力,使其失去本来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因此,中小企业与其重视企业文化本身,不如更注重企业文化机制建设。不要急急忙忙去编造《企业文化手册》,而要首先设计一种简单有效的文化机制。在优良的机制引导下,学习如何自发地从发现问题开始,到真诚觉悟,到提炼精神,到达成共识,到落实行动,最后到取得成效,形成这样一个动态循环流程,慢慢积累自己企业文化的精髓,并且保证不会走上邪路。

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机制,应该让企业文化始终切合企业发展的当前现实,解决最紧迫的现实问题,为企业生存、发展和成功提供精神力量支持。这个机制要求企业先寻求最大公约数,

做到绝大多数员工达成思想共识,形成情感共鸣,有了团队精神的基础,再去消除分歧统一思想。不要以自己的长官意志强加于人,牛不喝水强按头,要明白强扭的瓜是不甜的。这个机制还要保证企业文化有相对的稳定性,不能朝三暮四见异思迁。除了这三个基本原则,还应该做到如下几点:第一,不断学习以充实内涵;第二,以点带面并长期坚持;第三,坚守原则又解放思想;第四,集体协作又个人创新;第五,赏罚分明且立竿见影;第六,物质奖励加精神鼓励;第七,严格执行与有效监督;第八,保持沟通并广开言路。关于机制方面的论述很多,最主要的是一定要切合中小企业实际,要让中小企业能够马上学得会,立即能上手,很快见成效,长久能坚持。简而言之,就是要一种生机勃勃、活力永续的机制。只有具备生机活力的文化机制,才能塑造生机活力的企业文化。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综合了上面所有的观点,并结合中小企业具体实际提出了三大纪律——先确定问题,再确定主题;先取得共识,再消除分歧;先稳定当前,再与时俱进;以及八项注意——学痴,洁癖,财迷,会瘾,赏罚,饮食,阴阳,内外。这些都是针对现在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主要问题而提出来的。《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是最好的工作指南,所有中小企业都能够立即上手,快速见效。越是处于发展初期的企业,机制建设越是重要,因为企业文化的根基依赖于此,今后的长治久安也都依赖于此。种种措施里面,最重要的还是“支部建在连上”。即设立各部门的文化督导员,类似军队政委和指导员作用,与主管共担文化督导职责。这是目前许多企业文化建设最为欠缺的。很多企业都是设立一个中心、小组或委员会,没有将触须深入到基层,也没有在机制上确保职责,所以企业文化始终如同油浮水上,而不是如鱼得水。没有文化督导员,就不能形成自下而上的创新激励机制。企业文化就有可能脱离实际,成为文人墨客的纸上谈兵。只有主管和督导形成双轨制,才能实现互相监督促进的良性循环。文化督导员形式最为符合中小企业实际,可以最大限度节约人财物的使用。

一个优秀而成功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一个六有文化:第一,有心,一颗真诚觉悟的内心;第二,有魂,即共同的核心价值观;第三,有情,能够感动他人的故事;第四,有力,可以强化企业管理力度;第五,有人,塑造一支卓越的员工团队;第六,有效,最终产生企业实际效益。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员工放在首位。心诚则灵。凡是真心希望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借此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就按照上述原则进行。如果只是想搞面子工程,名誉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请高价聘请知名咨询公司和顾问大师,保准你的企业死得早,死得快,死得冤,死得惨。

用一句电影台词结束本文: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

推荐第5篇:女儿生日蛋糕上出现纳粹符号

女儿生日蛋糕上出现纳粹符号

An Arizona mother said she hopes cruel birthday cupcakes given to her teenage daughter will become a “teachable moment” about the Holocaust.一位来自亚利桑那州的母亲称,女儿生日的纸杯蛋糕可作为大屠杀的“教材”。

Deborah Muller, of Paradise Valley, said her daughter’s 14th birthday party this month included cupcakes that guests were allowed to frost.Two girls, who Muller said are friends of her daughter, decorated cupcakes with chocolate swastikas, even though the birthday girl is Jewish.来自天堂谷的Deborah Muller称,在女儿14岁生日宴会上有一些纸杯蛋糕,客人可以在上面撒糖装饰。女儿的两个朋友用巧克力在蛋糕上撒了纳粹的万字标志,全然不顾女儿是犹太人。

Muller said in a now-deleted Facebook post that the girls told her they did it to “be funny.” She said the teens all recently learned about the Holocaust in school, and were aware of the symbol’s meaning.Muller在脸书上发文称女孩们只是觉得这样很好玩,不过这条推文已经删除。她还说孩子们在学校都学过犹太人大屠杀,他们都知道这个符号的寓意。

The girls uploaded photos of the swastika cupcake to Snapchat, according to Phoenix New Times.据凤凰新时代报道,女孩们还把带有万字符号的照片发到快拍上。 “It’s not a hate crime,” Muller said.She added she was neverthele “pied off.”

Muller称:“这不是仇恨性的犯罪。”并且自己也“不生气”。 The Huffington Post was unable to reach Muller.赫芬顿邮报未能与Muller取得联系。

Phoenix New Times reports Muller contacted parents of the teens responsible for the tastele frosting, then shared a photo of the cupcakes on Facebook with this comment: 据凤凰新时报报道,Muller曾与两位女孩的父母联系,之后在脸书上发布了蛋糕的照片,并评论到:

I thought long and hard about writing this, but you know, it’s better to lose some aquaintences than remain silent.This is not a political post, but i believe this has EVERYTHING to do with the political environment we’re now living in.I think everyone who knows me knows i don’t “have an agenda”.I’m not part of the mainstream media and I truly hope from the bottom of my heart that our prez elect can bring this cracked country together.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写这篇推文。在这件事上,失去朋友好过保持沉默。这并不是一篇政治推文,但是我认为它与我们目前所处的政治环境有很大关系。我知道每个懂我的人都很清楚我并无恶意。我也不在任何一家主流媒体工作,我打心底里希望我们的新任总统可以将这个支离破碎的国家团结起来。

Incidences of awful racist, misogynistic, anti-semetic, etc.behavior are skyrocketing — you see it in posts that have been forwarded or news stories, but it always happens “somewhere else” or “not in my backyard”.Well how about it happening right in YOUR OWN HOUSE? By your 14 year old daughter’s “friends”.At her own birthday party last night? At what should’ve been a really happy occaion, there were charades, name that tune games, a viewing of the Prince Bride, pizza, gift opening and cupcake decorating.I was upstairs hiding with the dogs b/c I believe 14 year olds don’t need to be babysat while putting sprinkles on cupcakes.种族主义、性别歧视、反教义等行为接二连三出现,不论在推文还是社交媒体上都有报道。不过经常有人认为这些都发生在别人身上,和自己没多大关系。可是,如果这些事是发生在你自己身上呢?如果是一个14岁的女孩的朋友们造成的呢?如果发生在她自己的生日宴会上呢?昨晚本该是一个快乐的夜晚,猜字谜、猜歌名、新娘盛宴、披萨、拆礼物和装点蛋糕。我当时在楼上和狗狗玩捉迷藏,因为我认为14岁的孩子们装点蛋糕不需要大人看管。 Well, this apparently happened (I only found out about it this morning).Let me tell you that I am Jewish, my daughter is Jewish, there was another Jewish girl at the party as well as many other girls of different religions who don’t have a negative bone in their bodies.But then there were the two girls who created this.Why? Is this funny? Is this right? Is this nice to do at another person’s party in another person’s house? Are the lids to human kindne and decency ripped off so permanently that this can happen to YOUR kid in YOUR house? Just something to think about and maybe have a discuion with your children about certain actions.可是,发生了这件事(我也是今天早上才发现的)。我要告诉你,我是犹太人,我女儿也是犹太人,并且在生日会上还有另一个女孩也是犹太人,还有许多各种宗教的女孩们,她们都没有恶意。然后那两个女孩就做出了这件事,这是为什么?这好玩吗?她们做的对吗?在别人的生日会上,在别人家里这么做真的有礼貌吗?人性的善良和高尚就这样在自己的家里,在自己孩子身上被如此赤裸裸的揭露了吗?你们好好想想吧,和孩子探讨一下这种行为。 The girls apologized for their tastele joke, Muller said in another Facebook post since made private.Muller在另一篇脸书私人推文上表示两名女孩已为她们无聊的玩笑道歉。

Using hate symbols in attempts at jokes sends a bad meage, according to anti-defamation advocates.反诽谤支持者称,用恶意符号开玩笑会传达恶性信息。

“When you joke with symbols like the swastika, you begin to normalize them and make it very casual within our society,” Carlos Galindo-Elvira, director of the Arizona Anti-Defamation League, told KPNX.“当你用诸如万字之类的符号开玩笑时,这些符号会普遍化,人们也会逐渐对它们习以为常,” 亚利桑那州反诽谤联盟负责人Carlos Galindo-Elvira说到。

Sightings of swastikas and other symbols of hate have surged since Donald Trump’s election victory.On Nov.12, someone drew a swastika on four dormitory doors at New York City’s New School.Six days later, a Brooklyn park named in honor of Beastie Boy Adam Yauch was desecrated with swastikas and pro-Trump graffiti.自特朗普上任以来,诸如万字等多种恶性符号有增无减。11月12号,有人在纽约新校4个宿舍门上画了万字符号。六天后在布鲁克林,为纪念野兽男孩Adam Yauch而建的公园布满了各种万字符号和支持特朗普的涂鸦。

The day after the election, two swastikas were spray-painted on a building in Philadelphia.大选后一天,费城的一座建筑被喷上了2个万字符号。

推荐第6篇:德国对纳粹历史的反思

文法学院-法学1101-41182012-李林峰

德国对纳粹历史的反思

“对于凡纳粹暴行,德国负有道义和政治责任来铭记这段历史,永不遗忘,绝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但是可以从我们历史上最羞耻的一页中学到很多东西。”——德国总理施罗德

自二战结束以来,德国的历任总统和总理都在不同的场合和时机代表德国人民进行了反思、道歉和忏悔,从来没有为纳粹的侵略和屠杀行径进行过辩解。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上任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宿敌”法国真诚道歉,从而为欧洲和平做出了贡献。1970年,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跪倒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表示自己要“替所有必须这样做而没这样做的人下跪”。1995年6月,德国前总理科尔继勃兰特之后,双膝下跪在以色列的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重申国家的道歉。勃兰特的一跪,对德国的反省,进而走出耻辱走进繁荣,成为当今国际舞台上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起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德国总理跪下去,德国人民站起来”这是对德国的真实写照。战后,德国被宿敌所包围,德意志民族要想重新自立、生存和发展,首要前提是要实现与欧洲各国的睦邻友好。为此,战后德国历届政府都不遗余力地通过实际行动化解了德国与法、英之间的世仇,与以色列建立了正常关系,消除了与东欧各国之间的历史积怨。正是因为德国政治家在历史问题上表现出了勇气和智慧,使德国赢得了欧洲乃至世界人民的信任,也使德国在欧洲合作的框架下“突出重围”,重新成为世界上一个有影响的国家。

德国:反纳粹教育是法律。在德国,承认、反省、铭记纳粹黑暗统治和大屠杀那段历史,绝不允许悲剧重演早已成为主流社会的共识。为了让年轻一代牢记历史,德国还制定了系统、完善的法律和规范,通过学校历史教育,培养学生正视历史、以史为鉴的人生观。教授历史课的目的在于:第一,介绍过去的史实;第二,以人权为标准对历史进行评判;第三,形成民主意识,防止未来再出现独裁统治。而且多视角、争议性、多元化的原则在历史教学中得以执行。视角不同,得到的历史资料则会不同,因而对资料的阐释也可能不同。对于这些不同的阐释,每位学生又可以得出独立的观点。这种历史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事实基础上对历史形成个性化和理性的评判能力。作为配合教学,在历史课之外,老师还会在德语课上安排阅读有关“二战”的文章。学校还经常专门放映与“二战”有关的优秀电影。众所周知的《辛德勒的名单》、《浪潮》都是德国学校首选放映的影片。

在纪念二次大战结束60周年之际,当年的两个加害国德国和日本在反省历史的态度方面出现了巨大的反差,就在德国政府在首都的中心地区建立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的时候,日本领导人仍在顽固坚持其参拜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的立场。日本目前反省二战的态度甚至还不及德国50年代中期流行的“受骗论”。如此迥异的态度正是德国改善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而中日还在不断地努力尝试的根本原因。

推荐第7篇:那些我记忆中的纳粹

那些我记忆中的纳粹

斯世似空蝉,人间有变迁。樱花开复谢,顷刻散如烟。

多年了,我一直固执的喜欢德国。具体表现为:看世界杯欧洲杯,一定支持德国队;看赛车,支持德国选手;买电器手机,尽量买西门子的。对此不可理喻的种种家人早已熟视无睹,听之任之见怪不怪。于我,这种喜欢已经变成了一种深入骨髓的习惯。虽然我那还有冲动和热诚的年纪,已经随上一个世纪一同远去。

一 记忆

很多年前,我还没有上中学,偶然无意和发小在当时的中央2套看了一部老电影《坦克大决战》。电视台播出此等老片当然是为了反法西斯教育,我们两个却深深的被电影中的那位德国上校马丁海瑟勒吸引,由此产生记忆的,不光是作为该电影插曲的那首《德国装甲兵之歌》,还有此后将近10年对于德国一切的狂热喜爱。

那个时代,没有互联网,没有百度图库,没有酷六优酷。我们疯狂的买着每一期的《世界军事》,追着CCTV1的每一期《军事天地》,收集着种种虎式坦克的车模。只为了一件事,喜欢我们喜欢的。没有人在宿命里安排,只是我们的记忆中不知道不觉记取了那些历史烟尘中的面容。

二 名将

他是军事天才,为胜利而生。

说这句话的人是安东尼斯库,而这句话中的“他”,是指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坦因,与隆美尔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三大名将。他,也是我的偶像。

曼帅出身军事名门,学成于柏林军事学院,战略、战役、战术,进攻、防御,野战、攻坚,步兵、炮兵、装甲兵无所不通无所不晓。他的名字永远与战史上最成功的战例联系在一起,这就是\"曼施坦因计划\"。这是速胜法国的基础。第三帝国由此走上巅峰。成为野战部队主官后,他所策划的每一次战役几乎都是杰作,总是令对手惊惶失措,胆战心惊。战役组织方面,仅仅克里米亚战役,就足以使任何一个军事家扬名千古,而这并非他的全部。哈尔科夫反击战,将一场大败后的撤退转换为大胜,使德国的失败延迟了两年;基辅战役苏军获胜,斯大林刚刚发表胜利在望宣言,就又被回敬了一个日托米尔反击,巴尔克和曼陀菲尔大胜的背后就是他的身影。如他少年时所愿,他与他所崇拜的沙恩霍斯特、克 劳塞 维 茨、格奈森瑙、毛奇、史里芬一样,成为德国总参谋部精英、传奇和不朽。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读《失去的胜利》,无数次惊叹于曼帅的才华。曼帅聪明天纵,敏锐而深刻,“一生杀一人是凶手,一天杀十万人是英雄,这是永恒的法则”,没有人比他更明白,也没有人比他对战争的认识深邃。曼帅察察为明,治军严格。即使在克里米亚大

战之际,奸淫平民妇女者格杀勿论,为肃军纪甚至临阵痛斩大将;但曼帅并非全然铁石心肠,极富人情味,身边副官、驾驶员、及参谋战死,多有为之泪下;曼帅不幸,妻弟、长子、舅舅先后战死,却依然秉持骑士风度,拒不执行“政治委员命令”,那枚橡叶双剑骑士十字勋章,于他实至名归。

德国战败,那些从没有在战场上战胜过他的英国人美国人将他送上所谓战犯法庭。面对这煞有介事的审判,曼帅只是淡淡一句:“任何高级军事指挥官经年累月都在希望他的部下为胜利而捐躯,那么当然也不会用他自己的手来造成失败。”然后缄默。或许在曼帅去职当日,南格尔中尉从曼施坦因的专机上拆卸下他辉煌的象征---克里米亚之盾的时候,这一天于他本人,于德国,都已成定局。

我如朝露降人间,和风樱花随春谢。五十九年一朝梦,一期荣华一杯酒。

三 青年

Verloren ist nur, wer sich selbst aufgibt。

只有那些放弃自己的人才会失去信心。

原本应该是传奇中的传奇,可惜金钻石橡叶双剑十字勋章只颁发了空前绝后的一枚。因为胜利永远没有到来。受勋者是纳粹德国空军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王牌飞行员汉斯·鲁德尔,他的战绩包括摧毁了足以组成5个苏联坦克军的519辆坦克,还有150个炮兵阵地,近1000辆其他车辆,70艘舰艇,2架La-3战斗机,1架IL-2强击机,击沉了苏联战列舰“马拉”号,击伤了“红色十月”战列舰,还击沉了另外2艘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同时他还被击落过32次,拥有2530架次的战斗出动记录。而许多战绩是在他失去了一条腿,装着假肢回到蓝天上继续完成的。还有那支空战史上空前绝后的第52战斗机联队。在这个堪称所有时代的传奇之中,闪耀着的那些璨灿的星辰。在世界空战王牌的前十名中,这支联队拥有五席。埃里希·哈特曼,被苏联人称为“南方黑色魔鬼”,机徽为黑色郁金香。从1942年11月至1945年5月止,化为灰烬的352架敌机成为后世几乎永远也无法逾越的高峰;联队指挥官,二号王牌格尔哈德·巴克霍恩,战果301架,在超过1100次出击记录中,有9次被敌机击落,死里逃生后一次次重新回到战场。冷漠高傲的三号王牌G.拉尔,战果275架,曾经受重伤脊椎骨断成三截、下身暂时瘫痪的他,以超人般的毅力和斗志,重返蓝天。德国空军不仅仅有戈林,同样有他们。

年轻的海狼之首贡特·普里恩,德军潜艇最优秀的指挥官之一,到他短暂的生命结束,共击沉船只31艘共计193808吨,击伤船只8艘共63282吨。他长途奔袭,在重兵把守的英国著名的海军基地斯卡帕湾,一举击沉英国战舰“皇家橡树号”,平安归来。这次战斗经历成为二战史中最精彩的海战片段,邓尼茨曾想将其调入训练部门,但普里恩决定留在他的艇上。最后,他与他的水兵一起沉没在冰冷的大西洋底。

在那个时代,无数的德国青年,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以铺就坦途,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以献祭理想。短暂的生命中,青春的光华,让后人不敢正视。

告诉元首我已经尽力,告诉父亲我依然爱他。

直到最后。

四 信仰

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也许,时光会冲淡记忆, 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超越意识形态,成为感动你我的那些东西。

我最初相信信仰可以超越民族和国家,是来自这样一支部队的故事。1944年的切尔卡瑟。一个寒冷的冬夜里。党卫军维京装甲师的故事。

在1944年1月28日,以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为首的苏军优势精锐完成了对突出部德军的合围,史称“切尔卡瑟钢铁口袋”。德军两个军近6万人被困,其中唯一的装甲师是维京师。自2月10日至2月15日,十余万德军与更多的苏军殊死血战。包围圈内外的德军仅距离不到10千米,但是这最后几千米的路程,对外围业已精疲力尽的救援部队而言,是无论如何也走不完的。曼施坦因无奈地电告被围部队:救援部队力量以耗尽,你部只能自行突围。

苏军派来使者劝降,被围德军最高指挥官党卫军上将施特默尔曼,尽可能找来好酒好菜招待了使者后礼送出营,并约定战场上再见。2月16日,暴风雪夜。被困德军丢弃了所有辎重,含泪放弃了两千余名重伤员,布置好突围步骤后,施特默尔曼平静地对部属说:“我将与后卫部队在一起,兄弟们,包围圈外见。”五万五千名德军以骄傲的维京师为尖刀捅开了缺口,但很快就被苏军发现,暴风雪中,腥风血雨,尸横遍野。被围德军在2月17日中午冲到格尼洛伊提基河边,友军就在彼岸——但是,没有桥,也没有船。在放弃了所有重装备后,德军自发组织起来,维持秩序,三万五千人在浅水区成功渡河。尽管后卫部队殊死抵抗,但强大的苏军仍然切断了缺口,没来得及渡河的还有两万多德军没有任何重武器,又累又饿,在冰凉的荒野中经过残酷的白刃、肉搏后全部战死。战后打扫战场时,在战况最激烈的239.0高地上发现了施特默尔曼上将的尸体,手里紧紧握着一枝步枪。他的身旁,横七竖八地躺着维京师的后卫营。他们以尽数战死的代价,换来了大量同胞的生还。

维京装甲师是党卫军38个师里最奇特的一支部队,也是公认的王牌师,在东线的四年血战中,维京师成为最令苏军胆寒的对手之一。苏军战报三次宣称将维京师全歼,然而三次都成为笑谈。该师官兵总共获得55枚骑士铁十字勋章,仅次于帝国师的69枚。这些维京后裔以其凌厉的攻势和强悍的生存力让他国同行无不汗颜。

这是一支由挪威、瑞典、丹麦等地维京人后裔志愿参加的外籍兵团。平均年龄26岁。都是满怀构建美好新秩序理想的青年人。

而他们都不是德国人。

所以我永远无法对贝克施道芬堡舒和兄妹之类的人产生一点点敬意。虽然我知道,在别的意义层面上,他们或许是英雄。

五 黄昏

我一向不喜欢甚至仇视美国文化,本着一种莫名其妙的中国文化优越感,或者说夜郎自大,对美国的文艺作品一贯嗤之以鼻。然而看到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

亡》中的最后那句:“只有第三帝国成了历史陈迹”时,我心中的感慨无以言表。我承认,这是一本好书。

这最后一章的标题是--众神的末日。

正如《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那个章节,众神的末日。

1945年4月21日,在杜塞尔多夫城外的树林里。原第9装甲师师长,第9军团司令,中央集团军司令,西线德军司令,陆军元帅莫德尔,面对剩下的几个幕僚,说出了他一生中最后的话--“先生们,我从来没有现在这样失望过,因为我只效忠于德国。几分钟后,随着一声清脆的枪响,他选择了德国陆军元帅在兵败后的传统道路。

我想,他的遗言也代表了德国国防军中一代人在那时的心情。

这是那整整一代精华的悲剧。

“为了人民,为了大众,为了德意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元首”、“国王征服的,亲王建成的,元帅保卫的,士兵拯救和统一”。他们何尝不是在一个个伟大的口号下去战斗,去尽责,去效死?曾经的辉煌和信念随风飘逝,留下劫灰化蝶漫天飘舞,时间在那一刻凝固,在国破的颠沛离乱中散佚。如果所有的牺牲都如后世的定论那样毫无意义,如果所有的荣誉、忠诚、勇敢换来的是后世的鄙夷和唾弃,这样坚定的勇敢和自我牺牲,为什么要这样真实的存在于历史之中,以至于我每阅读一次,我就不忍一次。

六 现实

“我想看看勃兰登堡凯旋门。”当年一起看电影的发小比我坚定的多。二十年过去了,这个愿望顽固的支持着他考上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德语专业,毕业后进了一家德资公司,到德国工作,娶了一个德国MM,后来有了一个混血女儿。今年刚回来一次,前些天见面的时候告诉我:东德不是人呆的,很穷,特别是柏林,阿拉伯人很多,14%的失业率;现在的德国发达的地方其实是和美国差不多,已经是美国的文化了,德国已经不是原来的德国了。至于德国的元帅们要么是都不知道,要么提都不敢提,德国人一提到那几个字都非常害怕。

我默然无语。

人民是无情的,忘记了历史的功臣。

德国的死敌丘吉尔这句话,不但对他自己有效,对他的敌人一样有效,对所有的人都有效。

“大众是任人愚弄的,毫无判断力的,毫无远见的,而这些缺点,都是源于他们的极端自私。” 一切早不幸而言中。人民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任他是谁,只要给他利益,他就会选择谁。何道义诉求都无法动摇现实利益对所谓人民的诱惑。政治家要想让百姓对自己投票,就得鼓吹福利和减税,要想让百姓参战,就得把人民对利益的失落引向外国,任何政权操纵人民的情绪都是轻而易举的,除了少数理想主义者,其实任何意识形态对于所谓的人民都是不重要的。人民关心自己的福利更胜于民族,知识分子关心自己的抱负更胜于民族。至于谁为自己牺牲了,那都是历史课本的事,甚至还不配上历史课本取得那论述题的那可怜十分。

“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在劫难逃,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或许冥冥之中一切早已经注定,早已不幸而言中。前尘后世轮回中,谁在声音里徘徊,于这个现实的社会都已经毫无意义。

只是在寒冷的冬天悄悄醒过来的夜里,忍不住想起这些人和往昔。想到了这样一些人和过去的一些事。想到了自己曾经莫名其妙的感情和记忆。

他们是一个王朝的背影。

推荐第8篇:德国对纳粹历史的反思[材料]

班级:计1102柳颖超学号:41155051

德国对纳粹历史的反思 “对于纳粹暴行,德国负有道义和政治责任来铭记这段历史,永不遗忘,绝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但是可以从我们历史上最羞耻的一页中学到很多东西。”——德国总理施罗德

在2007年的德国电影《拜见希特勒》中,电影的结尾时有一段十几分钟的真实采访,受访对象是今天的德国年轻人,访问的问题只有一个:“你知道谁是阿道夫·希特勒吗?”年轻人给出的答案千奇百怪,有的人回答说是演员、运动员,也有人模模糊糊回答说是个政客,还有人坦白地说不知道。能正确说出希特勒身份的人还不到整个采访人数的一半。电影以一种调侃的方式表达了忧虑:对于历史的不断“重温”,在任何时候都是一堂必不可少的功课。 战后60年来,德国对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内的纳粹时期历史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通过反思历史和战争赔偿,德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从而走出了耻辱,走进了繁荣,成为当今国际舞台上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德国人的反思真正触及到了民族的灵魂。正如德国总理施罗德所说:“对纳粹主义及其发动的战争、种族屠杀和其他暴行的记忆,已经成为我们民族自身认同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学龄儿童到政治领袖,德国上下已经完成了深层意义的民族救赎。

那么德国是怎样实现不断对纳粹历史深刻反思的呢?

德国领导人的忏悔勇气

在莫斯科举行的欧洲胜利日纪念仪式上,德国总理施罗德和英、美、俄、中等二战的战胜国首脑一道出席纪念活动,并向打败本国军队的苏联阵亡将士鞠躬献花圈,“以德国人的名义”请求俄罗斯人民和其他国家的人民原谅德国对他们所造成的伤害。 事实上,自二战结束以来,德国的历任总统和总理都在不同的场合和时机代表德国人民进行了反思、道歉和忏悔,从来没有为纳粹的侵略和屠杀行径进行过辩解。

德国教科书还原历史真相

德国:反纳粹教育是法律

在德国,承认、反省、铭记纳粹黑暗统治和大屠杀那段历史,绝不允许悲剧重演早已成为主流社会的共识。为了让年轻一代牢记历史,德国还制定了系统、完善的法律和规范,通过学校历史教育,培养学生正视历史、以史为鉴的人生观。

2004年1月26日生效的《柏林州学校法》第一章第一条明确规定:学校的目的是使培养出的人有能力坚决抵制纳粹意识形态和其他追求暴力统治的政治学说,有能力塑造建立在民主、和平、自由、人类尊严、男女平等基础上并与自然和环境相和谐的国家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与纳粹意识形态作斗争的思想观已被明确列入学校教育的首要目的。据了解,德国其他联邦州也都有类似的法律。

德国的教育法明确规定历史教科书必须包含足够的有关纳粹时期历史的内容。1994年,德国议会通过的《反纳粹与反刑事罪法》规定,不准以任何形式宣传纳粹思想,严格禁止使用纳粹标志的行为,即使是否认德国在战时对犹太人进行大屠杀的言论与行为也将受到严惩。德国民众对二战历史的认知转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十年来,德国人全面和深刻地反省了纳粹犯下的滔天罪行,从而使德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国际舆论普遍认为,在对待历史的态度问题上,德国人与日本人截然不同。但是,人们也许并不清楚,对于德意志这样一个战前千百万人曾拥戴过希特勒、战争期间几乎所有男人都上过战场、战后家家都失去亲人的民族来说,要深刻反省战争,正确认识历史,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推荐第9篇:二战纳粹德军的集团军群的番号

二战纳粹德军的集团军群的番号

德国A集团军群

①1939年10月由实施波兰战役的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改编而成,下辖德国第四集团军、第十二集团军、第十六集团军和克莱斯特装甲集群。1940年5月,参加西方战役,担负主攻任务。1941年4月,重新改编为德国南方集团军群。集团军群总司令为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

②1942年7月由在苏联战场南部的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分组而成,下辖罗马尼亚第二集团军、德国第十七集团军和第一装甲集团军。1942年至1943年,先在高加索方向作战,后在苏联战场的南部侧翼作战。1944年3月,改编为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历任集团军群总司令为威廉·利斯特、阿道夫·希特勒(兼)和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1944年9月,改称德国南方集团军群。1945年4月,改编为德国厄斯特马克集团军群。1945年5月,该部投降。参见“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和“德国厄斯特马克集团军群”。

③1944年9月由德国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改编而成,1945年1月,该部改编为德国中央集团军群。A集团军群总司令为约瑟夫·哈尔佩和费迪南德·舍内尔。参见“德国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和“德国中央集团军群”。

德国B集团军群

①1942年7月在苏联战场由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分组而成,下辖德国第二集团军、匈牙利第二集团军二德国第六集团军和第四装甲集团军。1943年2月,集团军群总司令部转为预备役。同年7月,该部解散。历任集团军群总司令为费多尔·冯·博克和马克西米利安·魏克斯。

②1943年8月在德国南部由隆美尔重新组建。1943年底指挥驻北意大利的德军部队。1944年1月,移驻法国,下辖德国第七集团军和第十五集团军以及驻宿兰的德军司令部。1944年6月,参加诺曼底战役。1944年8月,在法莱斯战役中遭到重创。1944年12月,组织实施阿登反攻。1945年4月,该部在鲁尔战役中被摧毁。历任集团军群总司令为埃尔温·隆美尔和沃尔特·莫德尔。参见“德国南方集团军群”。

德国C集团军群

①1939年8月在齐格菲防线组建,下辖德国第一集团军、第五集团军和第七集团军。1940年5月,参加西方攻势。1941年,该部改编为德国北方集团军群。C集团军群总司令:为威廉·冯·勒布。

②1943年12月在意大利南部组建。1943年至1945年,指挥德国第十集团军(后来为第十集团军和第十四集团军)在意大利的作战行动。1945年5月4日,该部投降。历任C集团军群总司令为阿尔贝特·凯塞林和海因里希—戈特弗里德·冯·菲廷霍夫—谢尔。参见“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和“德国库尔兰集团军群”。

德国D集团军群

1940年10月在法国巴黎组建,指挥驻法国、比利时和荷兰的德国部队。下辖德国第一集团军、第六集团军和第七集团军。1944年初,该集团军群总司令部并入德国西线总司令部。历任D集团军群总司令为埃尔温·冯·维茨勒本、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和沃尔特·莫德尔。参见“德国西线总司令部”。

德国E集团军群

1942年与1943年之交在巴尔干地区由德国第十二集团军扩编而成,驻希腊萨洛尼卡。1943年8月,被纳入德国东南总司令部编成之内。1944年10月,撤离萨洛尼卡。1945年1月,由希腊、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南部暂时撤至德里纳河一线。1945年3月,因德国F集团军群总司令部撤销而成为德国东南总司令部所辖的唯一的集团军群。1945年5月,该部在撒往奥地利边界附近后投降。集团军群总司令为亚历山大·勒尔。参见“德国第十二集团军”。

德国F集团军群

1943年夏季在巴尔干地区组建,兼德国东南总司令部,指挥该地区的德国占领军。1944年秋季从南巴尔干地区撤退。1944年冬季,逐步放弃对德国E集团军群的控制。1945年3月,该集团军群总司令部撤销。集团军群总司令为马克西米利安·冯·魏克斯。参见“德国东南总司令部”。

德国G集团军群

1944年5月在法国南部组建,下辖德国第一集团军和第十九集团军。1944年至1945年,在与盟军作战的过程中从法国南部败退德国南部。1945年5月6日,该部投降。历任集团军群总司为约翰内斯·布拉斯科维茨和保罗·豪塞尔。

德国H集团军群

1944年9月在西线北部组建,所辖主要集团军为德国第一伞兵集团军。隶属德国西线总司令部。1945年通过德国南部撤退。1945年4月6日,该集团军群番号撤销,改组为德国西北总司令部。大战期间历任集团军群总司令为库尔特·斯图登特和约翰内斯·布拉斯科维茨。参见“德国西线总令部”和“德国西北总司令部”。

德国中央集团军群

①1941年由德国B集团军群改编而成,下辖德国第六集团军和第十八集团军。其前身为1939年组建的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和1940年由此改编的德国B集团军群。1941年6月起参加侵略苏联的战争,战争初期下辖德国第四集团军、第九集团军、第二装甲集群和第三装甲集群。在莫斯科战役中被击败。1943年参加库尔斯克战役。1944年在维捷布斯克—明斯克地区遭受重创,后通过波兰撤退。1945年1月,重新改编为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在东普鲁士作战。1945年4月2日,该部解散。历任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为费多尔·冯·博克、贡特尔·冯·克卢格、恩斯特·布施、沃尔特·莫德尔和汉斯·赖因哈特。参见“德国B集团军群”、“德国北方集团军群”。

②1945年1月由德国A集团军群(其前身先后为德国顿河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和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改编而成。1945年5月,该部被苏军围歼。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为费迪南德·舍内尔。参见“德国顿河集团军群”、“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和“德国北乌克兰集团军群”。

德国北方集团军群

①1939年8月组建,下辖德国第三集团军和第四集团军,参加波兰战役。1939年10月,该部改编为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为威廉·冯·勒布。

②1941年由德国C集团军群改编而成(德国C集团军群于1939年在齐格菲防线组建)。1941年6月起参加侵略苏联的战争,征服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战争初期下辖德国第十六集团军、第十八集团军和第四装甲集群。1942年1月至1944年,围困列宁格勒并在伊尔门湖地区作战。1944年,撤退至纳尔瓦河—派帕斯河一线。1944年9月,撤退至库尔兰袋形地区。1945年1月,该部改编为德国库尔兰集团军群。1945年5月,该部向苏军投降。历任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为威廉·冯·勒布、格奥尔格·冯·屈希勒尔、沃尔特·莫德尔、格奥尔格·林德曼、约翰内斯·弗里斯纳、费迪南德·舍内尔和洛塔尔·伦杜利克。参见“德国C集团军群”、“德国库尔兰集团军群”。

③1945年4月由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改编而成。1945年4月,该部被解散。历任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洛塔尔·伦杜利克和沃尔特·魏斯。参见“德国中央集团军群”。

德国顿河集团军群

1942年11月由德国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部扩编而成,下辖德国第六集团军、第四装甲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第四集团军,担负斯大林格勒的解围作战行动。顿河集团军群总司令为埃里希·冯·曼斯坦因。1943年2月,该部改编为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为埃里希·冯·曼斯坦因。1944年l3月,该部改编为德国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历任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总司令为沃尔特·莫德尔和约瑟夫·哈尔佩。2944年9月,该部改编为德国A集团军群。历任A集团军群总司令为约瑟夫·哈尔佩和费迪南德·舍内尔。1945年1月,该部改编为德国中央集团军群。1945年5月,该部在波希米亚地区被歼。中央集军群总司令为费迪南德·舍内尔。参见“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德国北l乌克兰集团军群”、“德国A集团军群”和“德国中央集团军群”。

德国库尔兰集团军群

1945年1月由德国北方集团军群改编而成,其前身为德国C 集团军群。德国C集团军群1939年8月在齐格菲防线组建;1940年在马奇诺防线与法军对峙;1941年改编为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在侵略苏联的战争中征服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德国北方集团军群1942年1月至1944年对列宁格勒实施围困并在伊尔门湖地区作战;1944年,撤退到纳尔瓦河一派帕斯河一线;1944年9月,撤退到库尔兰袋形地区。1945年1月,改编为德国库尔兰集团军群。1945年3月,该部向苏军投降。历任库尔兰集团军群总司令为海因里希—戈特弗里德·冯·菲延霍夫—谢尔、洛塔尔·伦杜利克和卡尔·希尔佩特。参见“德国C集团军群”和“德国北方集团军群”。

德国维斯杜拉集团军群

1945年1月25日组建,承担防卫西普鲁士、波米拉尼亚和柏林的任务。所辖部队先为德国第二集团军和第九集团军,后改为德国第二十一集团军和第三装甲集团军。1945年4月,在柏林战役中遭受重创。1945年5月2日,该部向盟军投降。历任维斯杜拉集团军群总司令为海因里希·希姆菜、库尔特·斯图登特和库尔特·蒂佩尔斯基希。

德国厄斯特马克集团军群

1945年4月由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改编而成。其前身为1941年4月组建的德国南方集团军群、1942年2月改编的德国A集团军群、1944年3月改编的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群、1944年8月改编的德方南方集团军群。厄斯特马克集团军总司令为洛塔尔·伦杜利克。1945年5月,该部投降。参见“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德国A集团军群”和“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群”。

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群

1944年3月30日由德国A集团军群改编而成,下辖德国第十七集团军、第一装甲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其前身是1941年4月组建的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和1942年2月由此分编的德国南方集团军群。1944年7月,该部下辖二个集群:由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和德国第六集团军组成的杜米特雷斯库集群,由德国第八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四集团军组成的韦勒集群。1944年8月,该部改编为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历任南乌克兰集团军群总司令为费迪南德·舍内尔和约翰内斯·弗里斯纳。1945年4月,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改编为德国厄斯特马克集团军群。1945年5月,该部投降。参见“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德国A集团军群”和“德国厄斯特马克集团军群”。

德国北乌克兰集团军群

1944年3月由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改编而成,下辖德国第一装甲集团军、第四装甲集团军和肯普夫集群。其前身为1942年11月组建的德国顿河集团军群和1943年2月由此改编的德国南方集团军群。1944年9月,该部改编为德国A集团军群。历任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总司令为沃尔特·莫德尔和约瑟夫·哈尔佩。1945年1月,德国A集团军群改编为德国中央集团军群。1945年5月,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在波希米亚地区被歼。参见“德国顿河集团军群”、“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德国A集团军群”和“德国中央集团军群”。

德国南方集团军群

①1939年8月组建,下辖德国第八集团军、第十集团军和第十四集团军,参加波兰战役。1939年10月,该部改编为德国A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为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参见\"德国A集团军群\"。

②1941年4月由德A集团军群改编而成。1941年6月起由德国A集团军群改编而成。1941年6月起参加侵略苏联的战争,战争初期下辖德国第十一集团军、第十七集团军、第六集团军和第一装甲集群。先后在乌克兰、顿涅茨、克里米亚和罗斯托夫地这作战,在罗斯托夫战役中受阻。1942年2月,该部分编为德国A集团军群和B集团军群。历任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为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沃尔特·冯·赖歇瑞和费多尔·冯·博克。参见“德国A集团军群”和“德国B集团军群”。

③1944年8月由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群改编而成。下辖德国第十七集团军、第一装甲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其前身为1941年4月组建的德国南方集团军群、1942年2月分编的德国A集团军群和1944年3月改编的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群。1945年4月,该部改编为德国厄斯特马克集团军群。历任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为约翰内斯·弗里斯纳、奥托·韦勒和洛塔尔·伦杜利克。1945年5月,德国厄斯特马克集团军群投降。参见“德国A集团军群”、“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和“德国厄斯特马克集团军群”。

④1943年2月由德国顿河集团军群改编而成,下辖德国第一装甲集团军、第四装甲集团军和肯普夫集群,在第聂伯河与顿涅茨河之间对苏军发起反击。1944年3月,该部改编为德国北乌兰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为埃里希·冯·曼斯坦因。1944年9月,该部改编为德国A集团军群。1945年1月,改编为德国中央集团军群。1945年5月,该部被歼。参见“德国顿河集团军群”、“德国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德国A集团军群”和“德国中央集团军群”。

德国东普鲁士集团军群

1945年4月组建,下辖德国第二集团军和第四集团军,在但泽湾地区作战。集团军群总司令为迪特里希·冯·绍肯。

德国非洲集团军群

1943年2月组建,下辖德国第五装甲集团军和德国—意大利第一装甲集团军。1943年5月,该部在突尼斯战役中被歼灭。历任集团军群总司令为埃尔温·隆美尔和汉斯—于尔根·冯·阿尼西姆。

德国第一集团军

1940年,该部参加法国战役。1940年至1944年在法国西南部执行占领任务。1944年,经过法国南部撤退,并在卢瓦尔河与上塞纳河一线作战。1945年初,在萨尔地区作战,经过德国南部撤退。1945年5月,该部在慕尼黑南部投降。历任集团军总司令为埃尔温·冯·维茨勒本、约翰内斯·布拉斯科维茨、约阿希姆·莱梅内森和库尔特·冯·诺贝尔斯多夫、冯·奥布斯特菲尔德和弗尔奇。

德国第一伞兵集团军

1944年初由德国空军第十一航空军司令部改编而成,最初作为训练司令部。1944年秋季,成为作战集团军,在比利时和荷兰作战。1945年初,在荷兰东部作战。1945年5月,该部在德国的奥尔登堡地区投降。历任伞兵集团军总司令为库尔特·斯图登特和阿尔弗雷德·施勒姆、贡特尔·布鲁门特里特和库尔特·斯图登特。

德国第一装甲集团军

1941年10月由德国第一装甲集群扩编而成,始终在苏德战场作战。1939年夏季,作为该部前身的德国第二十二军组建。1939年9月,以德国第一装甲集群的番号参加波兰战役。1940年,先以德国克莱斯装甲集群的番号在巴尔干地区作战,下辖德国第十四装甲军和第十一装甲军,后参加侵略苏联的战争,在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编成内作战。1941年10月,该部扩编为德国第一装甲集团军。1942年6月,该部下辖德国第六十九山地军、第五十七装甲军、第三装甲军、第六十四军、第六十装甲军和第五十二军。1945年5月,该部投降。大战期间历任装甲集团军总司令为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埃贝哈德·冯·马肯森、汉斯·瓦伦丁·胡贝、艾哈德·劳斯、戈特哈德·海因里希和沃尔特·内林。

德国第二集团军

1939年,参加波兰战役。1940年,参加西方战役。1941年,参加巴尔干战役。1941年,该部在南斯拉夫下辖德国第四十九山地军、第五十一军、第五十二军、第四十六装甲军和第一装甲集群(辖德国第十四装甲军和第十一军)。1941年至1944年,在苏德战场作战。1944年秋季,驻守波兰。1945年,在东普士与维斯杜拉地区作战。1945年5月,该部向苏军投降。大战期间历任集团军总司令为马克西米利安·冯·魏克斯、鲁道夫·施密特、汉斯·冯·扎尔穆特、洛塔尔·伦杜利克和沃尔特·魏斯和迪特里希·冯·绍肯。

德国第二装甲集团军

1941年10月由德国第二装甲集群扩编而成。1939年5月,作为该部前身的德国第十九摩托化军组建。1939年9月,参加波兰战役。1940年,参加西方战役,改编为古德里安装甲集群。1941年,改编为德国第二装甲集群,并于同年12月扩编为德国第二装甲集团军。1941年至1943年,该部在苏德战场作战,下辖德国第二十四装甲军、第四十七装申军、第四十八装甲军、第三十四军和第三十五军。1943年底调往巴尔干地区。1944年底,在克罗地亚参战,并在匈牙利与苏军作战。1945年5月,该部在东线的南部投降。大战期间历任装甲集团军总司令为海因茨·古德里安、鲁道夫·施密特、沃尔特·莫德尔和马克西米利安·安格利斯。

德国第三集团军

1939年由德国第一军和第一军区的部队组建,参加波兰战役。1939年底,该部解散,另行组建为德国第十六集团军。集团军总司令为格奥尔格·冯·屈希勒尔。

德国第三装甲集团军

1941年12月由德国第三装甲集群改编而成。1937年,作为该部前身的德国第十五军组建,指挥3个轻型师。1939年9月,参加波兰战役。1940年,先以德国第十五摩托化军而后以德国霍特装甲集群的番号参加西方战役。1941年,以德国第三装甲集群的番号在东线德军编成内。1941年12月,该部改编为德国第二装甲集团军。1941年至1945年,先后在苏德战场中部、波兰、东普鲁士和德国东北部作战。1945年5月,该部投降。大战期间历任装甲集团军总司为令汉斯·赖因哈特、艾哈德·劳斯和哈索·冯·曼陀菲尔

德国第四集团军

1939年,参加波兰战役。1940年,参加西线战役。1941年至1944年,在苏德战场中部作战。1944年,在苏军的夏季攻势中遭受重创。1945年,该部在德国柯尼斯堡地区被歼。苏德战争初期,该部下辖德国第十二军、第四十三军、第九军、第七军、第十三军和第五十三军。大战期间历任集团军总司令为贡特尔·冯·克卢格、路德维希、屈希勒、库尔特·冯·蒂佩尔斯基尔希、弗雷德里希·霍斯巴赫和弗雷德雷希—威廉·米勒。

德国第四装甲集团军

1941年12月由德国第四装甲群扩编而成。1937年,作为该部前身的德国第十六军在柏林组建,指挥数个装甲师。1939年9月,参加波兰战役。1940年,参加西方战役。1941年6月,参加侵略苏联的战争,番号为第四装甲集群。1941年12月,该部扩编为德国第四装甲集团军。1941年至1945年,在东线的中部与南部作战,后通过北乌克兰、波兰和西里西亚撤退。1943年2月,该部下辖德国第五十七装甲军、第四十八装甲军和第二党卫装甲军。1945年5月,该部投降。大战期间历任集团军总司令为埃里希·赫普纳、赫尔曼·霍特、艾哈德·劳斯沃尔特·内林、约瑟夫·哈尔佩、赫尔曼·巴尔克和弗里茨·格雷泽尔。

德国第五集团军

1939年波兰战役期间指挥德国西部边境地区的德军。1939年10月,担负占领波兰的任务。1939年底,该部解散。集团军总司令为库尔特·利布曼。

德国第五装甲集团军

①1942年12月在突尼斯组建,1943年5月在突尼斯战役中被歼。装甲集团军总司令为汉斯—于尔根·冯·阿尼姆和吉斯塔夫·冯·韦尔斯。

②1944年8月6日在诺曼底由德国西线装甲集群改组而成,先后在诺曼底、法莱斯和阿登地区作战。1945年4月,该部在鲁尔战役中被围歼。历任装甲集团军总司令为汉斯一海因里希·埃贝巴赫、泽普·迪特里希、哈索·冯·曼陀非尔和约瑟夫·哈尔佩。

德国第六集团军

①1940年初由德国第十集团军改编而成。1939年,作为前身的德国第十集团军组建,参加波兰战役。1940年初,该部改编为德国第六集团军。1940年5月,歼灭比利时军队。1941年至1943年,在苏德战场南部作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该部下辖德国第四军、第八军、第十一军、第五十一军和第十四装甲军。1943年1月,该部被迫向苏军投降。历任集团军总司令为沃尔特·冯·赖歇瑙和弗雷德里克·保卢斯。

②1943年初在苏联南部重新组建,由德国霍利德集群改编而成。1943年至1944年,在东线作战,先后在下第聂伯河地区和匈牙利遭受重创。1944年9月,该部被围歼。历任集团军总司令为卡尔·霍利德和马克西米利安·安格利斯。

③1944年9月再次重新组建。1945年5月,该部被歼。历任集团军总司令为马克西米利安·弗雷特尔—皮科和赫尔曼·巴尔克。

德国第六装甲集团军

1944年秋季在西线组建。1944年12月,参加阿登战役。1945年2月调往匈牙利,改编为德国第六党卫装甲集团军。装甲集团军总司令为泽普·迪特里希。参见\"德国第六党卫装甲集团军\"。

德国第六党卫装甲集团军

1945年2月在匈牙利由德国第六装甲集团军改编而成。作为前身的德国第六装甲集团军组建于1944年秋季。1945年初,在巴拉顿湖战役中被苏军击败。1945年5月8日,该部向美国第三集团军投降。党卫装甲集团军总司令为泽普·迪特里希。

德国第七集团军

1940年参加西方战役。1940年至1944年,在法国西部担负占领任务。1944年,先后在诺曼底、法莱斯和阿登地区作战。1945年5月,该部在捷克斯洛伐克向美军投降。大战期间历任集团军总司令为弗雷德里带·多尔曼、保罗·豪塞尔和埃里希·布兰登贝格尔。

德国第七党卫装甲集团军

1945年1月在东线组建,1945年3月改组为施泰纳集团军级集群。党卫装甲集团军总司令为费利克斯·施泰纳。

德国第八集团军

①1939年由德国第三集团军群改组而成,参加波兰战役。1940年,该部解散。集团军总司令为约翰内斯·布拉斯科维茨。

②1943年7月在苏德战场南部以德国肯普夫集团军级集群为基础重新组建,1944年2月在下第聂伯河以西地区遭到毁灭性打击。1944年,被迫通过喀尔巴肝山脉东部、下德涅斯特河地区、特兰西瓦尼亚和匈牙利撤退。1945年5月,该部在东线南部地区投降。历任集团军总司令为约翰内斯·布拉斯科维茨和奥托·韦勒。

德国第九集团军

1940年初由德国东线司令部所属一部组建。1940年,参加西方战役。1941年至1944年,在苏德战场中部地区作战。苏德战争初期,该部与辖德国第四十二军、第二十军、第八军、第五军和第六军。1944年夏季,被苏军击溃。1944年至1945年初,通过波兰南部和中部溃退。1945年在柏林战役中被歼。大战期间历任集团军总司令为阿道夫·施特劳斯、沃尔特·莫德尔、汉斯·约尔丹和特奥多尔·布塞。

德国第十集团军

①1939年组建,参加波兰战役。1940年初,改编为德国第六集团军。集团军总司令为沃尔特·冯·赖歇瑙。参见“德国第六集团军”。

②1943年8月在意大利南部重新组建。1943年至1945年,参加意大利战役。1945年5月,该部投降。历任集团军总司令为海因里希—戈特弗里德·冯·菲延霍夫一谢尔和特劳戈特·赫尔。

德国第十一集团军

1940年底组建。1941年至1942年,在苏德战场南部作战,实施塞瓦斯托波尔围困战。塞瓦斯托波尔战役期间,该部下辖德国第三十军、第四十九山地军和第五十四军,除此之外还指挥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辖一个山地军和一个骑兵军)。1942年8月,改赴苏德战场北部作战。1942年11月,该集团军总司令部改编为德国顿河集团军群。1945年4月,在鲁尔合围战役之后,第十一集团军番号恢复,但很快就被盟军击溃。历任集团军总司令为里特尔·冯·朔贝特、埃里希·冯·曼斯坦因和费利斯·施泰纳。参见“德国顿河集团军群”。

德国第十一党卫集团军

1945年2月组建,随后由施塔加德地区出发,向苏联第四十七集团军发起反击而遭到失败。此后在德国北部参战。1945年5月,该部投降。党卫集团军总司令为费利克斯·施泰纳。

德国第十二集团军

①1940年春季组建,随后参加西方战役。1941年,前往巴尔干地区作战,随后驻守该地区。1942年与1943年之交,该部扩编为德国E集团军群。1940年,该部下辖德国第三军、第十三军、第二十三军和第十七军。集团军总司令为威廉·利斯特。参见“德国E集团军群”。

②1945年2月为解救柏林而在哈尔茨山脉地区组建。1945年5月,该部投降。集团军总司令为沃尔特·温克。

德国第十四集团军

①1939年参加波兰战役。1939年底,该部解散。集团军总司令为威廉·利斯特。

②1943年秋季在意大利北部组建,以控制和指挥此前由德国B集团军群指挥的德军部队。1944年2月,参加安齐奥战役。1944年至1945年,参加意大利战役。1945年,该部投降。历任集团军总司令为埃贝哈德·冯·马肯森和约阿希姆·莱梅尔森。

德国第十五集团军

1940年底组建,控制和指挥法国北部和比利时的德军。1944年9月,在西线作战,后撤往荷兰。1944年底,转至亚琛地区。1945年4月,该部在鲁尔战役中被歼。历任集团军总司令为汉斯·冯·扎尔穆特和古斯塔夫·冯·赞根。

德国第十六集团军

1940年春季组建,随后参加西方战役。1941年至1965年,在苏德战场北部作战。苏德战争初期,该部下辖德国第二军、第二十八军和第十军。1945年5月,该部任库尔兰地区被迫投降。大战期间历任集团军总司令为恩斯特·布施和福尔卡默·冯·基兴斯腾巴赫。

德国第十七集团军

1940年底组建。1941年至1943年,在苏德战场南部作战,参加高加索战役。苏德战争初期,该部下辖德国第五十二军、第四十二山地军和第四军。1943年底,撤往克里米亚。1944年4月,该部在塞瓦斯托波尔战役中大部被歼,但总司令部撤出。1944年9月,该部重新出现在波兰的克拉科夫地区,在东线的南部作战。1945年5月,该部投降。大战期间历任集团军总司令为赫尔曼·霍特、理查德·鲁奥夫、埃尔温·耶内克和卡尔·阿尔门丁格尔。

德国第十八集团军

1940年春组建,随后参加西方战役,攻占巴黎。1941年至1945年,在苏德战场北部作战,参加围困列宁格勒。苏德战争初期,该部下辖德国第一军、第二十六军和第三十八军。1945年5月,该部在库尔兰地区被迫投降。大战期间历任集团军总司令为格奥尔格·冯·屈希勒、格奥尔格·林德曼和埃伦弗里德·伯格。

德国第十九集团军

1942年2月在法国南部的阿维尼翁由从1942年11月起占领维希法国的德国第八十三军和费尔贝尔集团军级集群共同组建。1942年至1944年,控制和指挥驻法国地中海地区的德军部队。1944年8月,撤往法国北部。1945年,通过德国南部撤退,在黑色森林地区与美军和法军激战,大部被歼。1945年5月5日,该部在因斯布鲁克投降。格奥尔格·冯·佐登施特恩曾任集团军总司令。

德国第二十山地集团军

1941年与1942年之交,该部的前身德国拉普兰集团军在芬兰北部组建。1942年夏季,该部改编为德国第二十山地集团军。1941年至1944年,在苏德战场的摩尔曼斯克地区作战。1944年秋季,从苏联北部和芬兰北部撤入挪威北部。1944年底,该部合并德国第二十一集团军,控制并指挥驻挪威的全部德军。1945年5月8日,该部投降。

德国第二十一集团军

①1939年,作为该部前身的德国第二十一军组建,参加波兰战役。1940年,作为德国第二十一集群征服挪威。1941年,该部合并德国第六十三军司令部而扩编为德国挪威集团军。1941年至1942年,负责芬兰和苏联北部摩尔曼斯克地区的德军的作战行动,直到德国第二十山地集团军组建而该部改编为德国第二十一集团军。1944年底,该部并入德国第二十山地集团军。集团军总司令为尼古劳斯·冯·法尔肯霍斯特。

②1945年4月在柏林北部重新组建。1945年5月2日,该部在德国的路德维希卢斯特向美军投降。

德国第二十四集团军

1945年4月底在奥地利的蒂罗尔地区组建,旨在阻止盟军从意大利北部向德国南部的推进,但收效甚微。1945年5月,该部在德国南部地区向盟军投降。

德国第二十五集团军

1944年底,在德国第十五集团军移往亚琛地区后,由驻荷兰德军司令部(级别介乎军和集团军之间)在荷兰组建。1944年至1945年,先在荷兰和德国西北部作战。1945年5月,该部投降。

德国利古里亚集团军

1944年8月3日在意大利北部组建,旨在控制与指挥该区的德国与意大利法西斯军队。该部由意大利将军指挥。1945年4月,该部在波河战役中大部被歼。

德国挪威集团军

1940年12月19日组建。1940年至1944年担负占领挪威的任务。1944年12月18日,该部并入德国第二十山地集团军。

德国非洲装甲集团军

1941年6月,作为该部前身的德国非洲装甲集群组建。1941年至1943年,组织实施德国和意大利部队在利比亚和埃及的作战行动,后撤往突尼斯。1943年2月,该部改称德意第一装甲集团军。1943年5月,该部在突尼斯战役中被盟军歼灭。历任装甲集团军总司令为埃尔温·隆美尔、路德维格·克鲁威尔、格奥尔格·施图姆、里特尔·冯·托马、埃尔温·隆美尔和乔万尼·梅斯(意大利将军)。

推荐第10篇:15个纳粹领导人的原来职业(推荐)

15个纳粹领导人的原来职业

1.马丁·博尔曼(1900?-1945)

纳粹党的副首领

原是农场地产经理

2.阿道夫·艾希曼(1906-1962)

盖世太保犹太办公室主任

原是奥地利真空石油公司旅行推销员

3.汉斯·弗兰克(1900-1946)

纳粹司法部长和驻波兰占领区行政长官

原是工业律师及法学教授

4.韦尔海尔姆·弗里克(1877-1946)

纳粹内政部长

原是地方警官及希特勒的告密者

5.沃瑟·丰克

德国国家银行总裁

原是《柏林交易所日报》编辑

6.约瑟夫·戈培尔(1897-1945)

纳粹宣传部长

曾先后做过银行职员、会计、家庭教师、科隆证券交易所场内经纪人、剧作者和诗人

7.赫尔曼·戈林(1893-1946)

空军部长和战争经济委员会主席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战斗机王牌飞行员,曾任瑞典航空公司飞机驾驶员,汉莎航空公司技术顾问

8.鲁道夫·黑斯(1894- )

纳粹党的副首领

原是批发商和出口商,德军军官

9.莱因哈特·海德里希(1904-1942)

盖世太保副司令

曾任德国海军军官,因同一位10多岁少女发生性关系而受到军事法庭的审判,并被撤职和开除军籍

10.海因利希·希姆莱(1900-1945)

盖世太保和党卫队司令

原是养鸡场主

11.阿道夫·希特勒(1889-1945)

第三帝国的元首

曾做过建筑工程制图员、商业美术师、德国陆军下士

12.鲁道夫·赫斯(1900-1947)

奥茨维幸集中营司令

曾是陆军中士、杀人犯、刑满释放犯、农场工人

13.乔切姆·里宾特洛甫(1893-1946)

纳粹外交部长

原是葡萄酒及烈性酒进口商、自由记者。

14.恩斯特·勒姆(1887-1934)

纳粹冲锋队队长

原是德军军官

15.阿尔弗雷德·罗森贝格(1893-1946)欧洲占领区行政长官

原是艺术家,建筑师及记者

第11篇:一位纳粹学生写的期末语文考试作文

一位纳粹学生写的期末语文考试作文

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诗意的怀念、它是一种信念、它是对未来世界一种美好呼唤和对历史的应答,生活中有一些东西是不可缺失的。我们的内心一定会怀念一个人或者一段动人的故事,历史常常是沉睡着的、甚至让人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但当我们怀念他时,我们的激情,我们的人生坐标,会在瞬间明朗起来,人生也会等到提升。

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以“怀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见解。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

以下是文章(原文记不太清了、我大概修改过了、增加了字数)

也许德国人民不该忘记他

我已经不想再去和那些盲目的人争论,二战是谁的错,希特勒是人还是恶魔。

我只记得,卡拉扬在死前和别人去鹰巢,他孤独地看着元首最后的地堡,低声说,是不是没有人把你们好好埋葬。

邓尼茨元帅在纽伦堡审判上,依然骄傲而坚定,他的肩膀有不动声色的忠诚和镇静,他说,如果我可以回去,我依然会这样做,我们都没有后悔,我们依然要义无返顾,全力以赴地走下去,他没有欺骗我们,我们也不会欺骗我们的心。

那些申称客观的书忘了太多,

他们忘了说,1945年的5月,在德军投降的那一刻,全世界的德国潜艇凿艇自沉,那个名为彩虹的行动,无言地代表了多少军官士兵的忠诚勇敢的心,他们的骨骸在深海里下沉,而魂魄却亮丽地升上天堂,他们的灵魂是不是最终回到柏林,在勃兰登堡门下拥抱。

他们忘了,诺曼底登陆盟军杀死的敌军,都还是孩子,那些SS青年师的男孩,相信着他们自己的祖国,坚信着,不惧怕地走向灭亡。如果说你们都觉得,这一切都是元首的错,那么谁来拯救德意志

三十年代初的经济危机,元首的统治才使失业人数大量减少,也就是那个时候德意志才开始振奋而觉醒。

我的确一直看不起法国,贡比涅森林福煦列车刻着永远无法磨灭的屈辱的字迹,1918年11月11日,以罪恶为荣的日尔曼帝国在此屈膝投降。而他们号称最伟大的撤退,无非是元首不屑而嘲讽地说的,没有看过逃得那么快的国家。

只要还有一丝渺茫的希望他就要抵抗,他痛苦着,幻想着,固执顽抗地相信着,从拉斯登堡的狼穴,到巴特诺海姆的鹰巢,甚至是柏林总理府地堡那一个一个阴沉昏暗,盟军空袭不断的日子。他依旧还是梦想着他的帝国,从未明白,他的子民正带着他们共同坚信的荣耀和忠贞,毫不犹疑地走向灭亡,而他颤抖地为青年师的孩子带上铁十字,苍老的记忆里只记得,自己曾站在哪一年的柏林中心,向这整个德意志许诺,要带给他们一千年的幸福。

而我还在这里,我的元首,依然一个人,没有人说话,没有人拥抱,甚至没有一个人可以说一句话让我温暖。

我依然无法为你们做什么,为了能荣耀地死去

他看着远处的艾菲尔铁塔,纳粹的党旗已经在上面飘扬, 他说,

你看,巴黎是不是很漂亮。

是。

柏林呢?

柏林永远是我心里最美丽的城市。

但不是这个世界上公认的。

......

等战争结束,我们就重建柏林,找世界上最好的设计师,用最好的材料,重建国家美术馆,收集世界上所有著名的画作,重建柏林爱乐大厅,重建国家歌剧院,柏林将会是这个世界上最骄傲最美丽的城市。

很多年以后也还一直记得元首那天的脸和话语。

在巴黎的天空下,某一个不为人知的黄昏,夕阳零碎地撒在地上。周围葱郁的树木偶尔被风吹起沙沙的响声,远处的艾菲尔铁塔上德意志的旗帜张扬着它的辉煌。

他是记得的。

你在哪一年柏林的中心说你要为整个德意志带来一千年的幸福。

你在哪一年巴黎的街道说你要把柏林建成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

即使所有人都背叛了,走开了,失散了。

即使我们败了,被审判了,被唾骂了,我却依然记得。

我们是错了还是胜了,是复仇了还是荣耀了。

你是虚情的还是真心的,是疯狂的还是忠心的。

到最后我们悲伤了还是坚定了,我却固执的依然记得。

我相信我是见过了你最深情的脸和最单纯的热情,在千万里的战线上,风雪还是烈日,绝望还是杀戮,给我们永不悔改的信念,奔赴不同的远方,死生不渝。 这年十月,我们站在华沙的中心,正如站在一个世界的起点,德意志的挣扎和呐喊,你听见了吗?

使命在召唤。

这无关于复仇和权力,无关侵略和背叛。这种声音仅仅是一个民族的优越感与被荣耀的光环赐予的震惊与感动。

这个瞬间,在那年的华沙,在我们的一生,在帝国的历史里,在日益沉沦被遗忘的时间里,一切都如尘土沉寂,却在刹那间成为了我们对于这个国家,永恒不朽的誓言。

我们是德意志的军人,背负了整个德意志的幸福。告别了之后,天涯海角的战场,相隔千里的战线,我们都要去战斗。

未来依然是天寒地冻,举火燎天。 柏林办公室壁炉里的的火在熊熊燃烧,不时传出木柴烧焦断裂的劈啪声。他平静地面朝窗户,看着窗外凛冽的风卷起残留的枯叶,而天有浓重的灰色,云层厚重,低沉而阴郁。

他低头,发觉自己修长泛白的手指因寒冷而僵硬。

你在萨克森豪森看见的阴霾天空,有着柏林所没有的苍凉沉默。

想起曾经梦想过的生活,在远方渐行渐远,而自己的手,已经僵硬成再无法挽回的残忍姿态。

已经多少年了,已经多少个昼夜。

再也没有关系。

几十年以后的今天,所有的战争和杀戮,消亡和新生,都被遗忘。帝国在那年灭亡。没有一个人留下来,倾听我们的哭泣。没有人愿意提起,那些死去的人。

他们走过的路,他们的付出,他们的挣扎,他们辗转的路途,奔赴的战场,都如施普雷河最深处的沙石般寂静。

施普雷河缓慢却坚强地流淌,穿越我们的记忆,穿越所有的冰冷眼泪。

我们还在这里,平静地坚信着,他们曾经辉煌,未来终将辉煌。

第12篇:德国总理默克尔:德国对纳粹罪行要永远负责

德国总理默克尔:德国对纳粹罪行要永远负责

对于纳粹的罪行,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受害者,特别是大屠杀的受害者,德国应该承担起永恒的责任。这种反思要一代一代保留下去。

面对历史,我们不会隐瞒和压制任何事,德国必须正视事实,确保未来能成为极佳和值得信赖的伙伴,就如我们现今一样。 ——德国总理默克尔

26日是大屠杀纪念日的前一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德国对纳粹罪行负有“永恒责任”。1月27日,全球将举行犹太人大屠杀纪念日活动。1945年的这一天,苏联红军解放了位于波兰境内的奥斯维辛集中营。

“确保种族主义不卷土重来”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至今已有80年。1月26日,在一场反思活动上,默克尔说:“对于纳粹的罪行,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受害者,特别是大屠杀的受害者,德国应该承担起永恒的责任。这种反思必须一代一代保留下去。”

默克尔同时强调,“只要有勇气、有道德,人人都可以做出贡献,确保种族主义和反犹主义无法卷土重来。”

80年前的1月30日,希特勒和纳粹党开始掌权,今年这一天默克尔将参观位于柏林的恐怖地带展览中心。这个纪念中心在原盖世太保和党卫军总部的地址上竣工,用于提醒德国人记住纳粹曾经犯下的罪行。

反纳粹教育成为法律

这已经不是默克尔第一次表明德国勇于承担责任的态度了。2008年,默克尔在以色列访问时就强调,德国将牢记对纳粹大屠杀承担的历史责任,并参观了位于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

去年10月24日,在“信德人和罗姆人受难纪念园”的落成仪式上,默克尔说:“这座纪念园铭记着成千上万遭受纳粹迫害的罗姆人和信德人,他们是长期被忽视、且不被多数公众承认的受害者。”默克尔强调,每一名受害者的命运,都让她充满悲伤并感到羞耻。

罗姆人和信德人通常称为“吉卜赛人”,历史学家估计,1933年至1945年纳粹统治期间,22万至50万信德人和罗姆人,因被纳粹视为“劣等民族”而惨遭杀害。

不仅总理积极反思纳粹罪行,反纳粹教育在德国已经成为法律。德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历史教科书中必须包含足够的有关纳粹时期的历史内容。纳粹时期的黑暗统治成为了历史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与纳粹意识形态作斗争的思想观念,已被明确列入学校教育的首要目的。

■ 盘点

德首脑反思纳粹罪行

二战结束以来,德国多任总理都曾在不同场合代表德国,对纳粹的侵略和屠杀罪行进行了道歉、忏悔和反思。

1970年 勃兰特

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的勃兰特在访问波兰时,跪倒在华沙犹太人遇害者纪念碑前,表示自己要“替所有必须这样做而没有这样做的人下跪。”

1995年 科尔

前总理科尔在以色列的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双膝下跪,再次代表德国向受害者道歉。

2004年 施罗德

前总理施罗德在华沙向死难者纪念碑鞠躬。他说,“在这片代表波兰骄傲和德国罪行土地上,我们期待宽恕与和平,德国再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 背景

联合国设立大屠杀纪念日

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波兰境内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这座纳粹最大的灭绝集中营。二战期间,有15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在此遭到迫害。

2005年11月1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1月27日定为大屠杀纪念日,以“提醒世人牢记大屠杀的教训,对于这一特殊罪恶,不能简单地让它成为历史并被遗忘。”

此后联合国每年都会举行纪念活动,2013年缅怀大屠杀受难者纪念日的活动将围绕“关怀的勇气”这一主题进行,对那些冒着生命危险帮助数以万计犹太人、吉普赛人和其他弱势群体免于纳粹迫害的勇敢者,表达敬意和缅怀。

第13篇:一位二战中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写给每位老师的信

一位二战中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写给每位老师的信

标签:情感2011-06-07 17:00 星期二

一位二战中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后来当上了美国一所学校的校长。在每一位新老师来到学校时,他都会交给那位老师一封信。信的内容完全一样,里面写的是:

“亲爱的老师,我是集中营的生还者,我亲眼看到人类所不应该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由学识渊博的工程师毒死;妇女和幼儿被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们枪杀。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因为,只有在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

第14篇:读后感

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

响水县实验小学嵇建军

有效教学最需要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数学等)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科学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有效教学最需要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有效教学最需要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有效教学最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

响水县实验小学嵇建军

“有效教学”已经成为教师追求的一种教学常态,成为人们达成教学目标的最佳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力求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师生的无效劳动,已经成为新课程教学推进中有思想、有追求的教师的一种普遍共识。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实施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因此,我们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应充分认识和了解有效教学最需要关注的问题、有效教学最需要关注的细节、有效教学最关键的步骤、有效教学最重要的因素、有效教学最核心的取向,从宏观和微观准确把握“有效教学”实施的关键,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达成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那么,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实施“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

一、需要研究学生的“思维”

在课堂研究中我们发现,导致教师课堂教学效益不高的关键原因是学生的思维缺席。如果教师在课堂内的教学思路是没有经过精心梳理的,就会导致学生思维的混乱;如果教师的思维方式是线性的、单向的、机械的,就会导致学生思维的固化和定势。其实,我们要教给学生的绝不是学会做几道题,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一种思考的方式和路径。因此,如何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激活学生思维,是教师在了解学情后进行教学设计和方法时需要重点思考的内容。

二、需要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

希望成功、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希望学得轻松是儿童学习的一种积极心理。教学中顺应这种心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太简单缺乏挑战性,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身心处于松懈状态。同样,教学内容超越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会失去探究的信心。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都有成为探究者、发现者、创造者的愿望。因此,教学时必须留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感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慰。出示课题后,让学生探究一番,想想课题要解决的问题,猜一猜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带着好奇和疑问进入学习的过程之中,教学过程围绕学生的问题展开,这样的学习是有意义的。

学习例题时,应先让学生先尝试一番,让学生感到老师不讲我也能正确解答,这就要求教师坚持先练后评,先探究后点拨,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有思考和感悟的机会,并获得成功享有成就感;揭示规律时,让学生思考一番,找出问题的本质特征,感受到我的想法与书本一样。这对学生无疑是一种激励和肯定,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练习以后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比较,找出解题的关键和题与题之间的异同,让学生感到我能行。

学生对自己的解答总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因此,教学评价必须及时、准确。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性,当学生回答问题独树一帜、有创

新时教师要毫不吝惜地加以肯定、表扬,当学生的回答还不够完整时老师要热心指点、积极鼓励。当学生学习有困难时更应该冷静分析问题的关键,找出教师教的问题和学生失败的原因,想出补救的措施。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充满活力、充满智慧、充满欢乐。

三、需要放大有价值的生成点

学生是一个个充满灵性的人,他们由于生活经历、知识基础不同,对问题的认识也各有千秋,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甚至超越教师的预设。因此,课堂始终是动态变化着的。了解学生的学情,就必须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见解,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

要了解学情,首先要给学生搭建表现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而教师则应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洞察学生的言行,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及时加工筛选,放大生成点,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高的层次。

尊重学生的见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操作,探究问题。操作后,要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发现,及时点拨。对新颖独特的方法引导学生研究分析,放大其价值,激发他们的自豪感。

尊重学生的选择。教学提倡开放,即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以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而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同样重视多中选优,优中选简,让学生从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选择。

当然,尊重学生不是一味地迎合学生,把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都当做资源,这需要教师从课堂的实际出发,从学生基础出发,从本节课教学目标出发,用智慧的眼光审视学生的“创造”和发明。努力放大有价

值的生成点,舍弃封闭的、无关紧要的问题。

就我们而言,首先要不断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专业书籍,增长知识,拓宽眼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素养。其次是不断专研。积极主动的探究本门学科的教学方法,课堂授课能力是关键。一个教师最重要的是课堂教学水平,只有具有了较高的课堂教学水平,我们教师才能真正的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是我们教师值得骄傲的资本。

第15篇:读后感

永恒的心灵财富

宜昌市夷陵区龙镇中心完全小学:杜阳萍

怀着一种期待,在静谧的夜晚一夜一夜地读者这份久违的感动。那一个个小故事,一句句小哲理,如一缕缕轻风,就那样不经意地飘到了你的心田,让你的心那么微微一颤,又如一丝丝阳光,就那么悠然地洒在你的心田,让你那潮湿的心感到了一丝丝温暖。

《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这本书就是这样拨动了我的心弦,让我如饥似渴地读完,又迫不及待地想写下心底那涌起的阵阵思潮。

回想自己的教师生涯,已有十二载,当教师是我儿时的理想,当踏上工作岗位时,也曾是激情满怀,神采飞扬,虽分配在边远山区的学校,但从未因条件的艰苦阻挡我青春的热情,在那里,留下了我青春最美好的记忆:带学生野炊,热心给住读生炒菜,放假了一个人窝在寝室里改作业,走几里山路到集市上买菜、假期和学生一起编练节目,放学后和男老师在操场上赛球······忘不了教师节时,寝室里堆满的学生送来的野花,忘不了临走时学生依依不舍的身影······是什么让我愿意付出?是爱!正如这本书里所说的: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你,应该爱你的工作,并从这份热爱出发,去领悟其中美好的诗意,如此一来,你的学生也就成了栖息在这片诗意花园中的幸运儿。

岁月悠悠,一晃,我已青春不在,已过而立之年的我似乎厌倦了这份工作,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一成不变的工作对象,把我的热情消磨的越来越少,对学生总是忍不住埋怨,每天总是忍不住生气,生活似乎是一片灰暗,看不到光明。而这本《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一

书,就像一股涓涓细流,打开了我冰封已久的心灵,唤醒了我一度麻木的心。

回想起2006年,我在龙泉中学教学时,那时我带一个初三的班级,面对升学的压力,在课堂上我总是苦口婆心地教导他们要如何的爱学习,也想方设法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无论哪位同学在某一方面有进步,我都会及时的表扬;在语文比赛活动中,我也常常自己掏钱买奖品奖给活动中取得名次的同学。让我难忘的事发生在我过生日那天,晚上我去上晚自习,下课了我在办公室里对另外一位教师抱怨道:“哎,今天是我生日,还要上自习!”没想到说者无意,听者有意,这句话刚好被一位交作业的学生听到了。上课铃声响了,我走向教室,当我快走到门口时,发现我们班的教室里一片黑暗,心想:又是哪个捣蛋鬼把教室里的灯闸关了。正当我怒气冲冲地准备进教室批评学生时,教室里突然亮起了一片烛光,我脚刚踏进教室,学生们一起站起来异口同声地说:“祝杜老师生日快乐!”随后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那一刻我被孩子们纯真的心所感动。那年,我班语文中考成绩在学校里是最好的。如今,这些学生已高中毕业,还有学生记得我的生日,放了假到学校找我聊天,给我买蛋糕······

还想起2007年我刚来龙镇小学时,有一次我感冒了,嗓子疼得不能大声讲课,但我没有请假,坚持上课,记得那天我刚踏进教室时,孩子们突然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您辛苦了!”手里还拿着一张学生们自己制作的标语,上面写着:“老师,您辛苦了!”下课了,有学生塞给我一盒感冒药,还没等我说“谢谢”就飞快地跑掉了······

这些温馨场面我怎能忘?原来我在付出爱的同时我也收获了学生的爱啊!正如诗人汪国真所说: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难道我还不幸福吗?有了孩子们这份纯洁无暇的爱,我还奢求什么?其实我一直都生活在阳光之中,只是我没发觉而已呀!

在这本书的《给心灵种梦的人》一文中写道:爱像一颗缀在叶尖的露珠,也许它很小,却可以滋润一朵花,让它美丽绽放。所以当我忍不住抱怨时,忍不住生气时,我会记住这本书里所说的:课堂教学中,让我们用欣赏的目光去看每一位学生,用无私的爱去浇灌每一颗幼小的心灵吧,这样就能让他们拥有自己的春天。

这本书的名字叫《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我想:鸡汤只能美味一时,而这本书送给我们的心灵财富才是永恒的!

第16篇:读后感A

读钱钟书《窗》有感

读钱钟书的散文需要慢慢的品,仔细得回味,有时候会不自禁的跟着他哑然,也会不自觉地跟着他饱略各种文字的魅力,印象之一是知识渊博。之二是文字娟美。之三是智慧的隽永。“才气纵横,学贯中西”的评价恐怕惟有先生莫属。

说博,无论他写什么文章总能把中西古今的各种知识巧妙的融会贯通,在《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中,弥尔顿的《失乐园》、但丁的《地狱篇》、歌德的《孚士德》,却能与在五百年前的大闹天宫相连“我少年时大闹天宫,想夺上帝的位子不料没有成功,反而被贬入寒冰地狱受苦”,就算忍俊不住,却也要佩服先生的看则是信手拈来而实则表现出惊人的知识广博和语言锤炼功夫。

说美,先生写了《论快乐》、《说笑》、《读伊索寓言》、《窗》简单的寥寥数语却是经典 。

《论快乐》“譬如快活或快乐的快字,就把人生一切乐事的 飘瞥难留,极清楚地指示出来。所以我们又概叹说:欢娱嫌夜短!因 为人在高兴的时候,活得太快,一到困苦无聊,愈觉得日脚像跛了似的,走得特别慢。”“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几分钟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痛苦。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

《说笑》“真有幽默的人能笑,我们跟着他笑;假充幽默的小花脸可笑,我们对着他笑。小花脸使我们笑,并非因为他有幽默,正因为我们自己有幽默。”

《窗》“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刘熙译名说: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 双瞳如小窗,佳景收历历, 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眼睛往往跟着心在转。”

说隽永,先生的散文,既有学术著作中论述的旁征博引和认识的博大精深,又有语言的风趣幽默和文笔的精炼简洁。每一篇都能散发每一篇的魅力,而绝无哗众取宠的言论,既没有个人的感叹与牢骚,也从不谈及家事,不以己喜,不以物悲,只将逻辑与聪慧与渊博蕴藏于看似简单的纵论和优美的文笔之中,从而使他的文章立意高远,充满着蓬勃的生命力。描摹人生,活灵活现;讽刺世态,淋漓尽致,文笔幽默而涵蕴深刻,令人回味不已。

文章大都写于几十年前,魅力却远远超越了时间的界限,只能是让你更加的回味。

在我来说,以前对先生的大名虽有耳闻, 也充其量一篇《围城》而已,而今让自己在假期里从容的欣赏,慢慢的回味,逐渐的深入到每一篇文章的内涵。尽管每篇文章篇幅都不算长,却耐人回味,绝不是那种读罢掩卷似曾相似的大路货。

三年级王琳

2 0 1 1-2-1 5

第17篇:读后感

鞋匠与总统

这篇文章讲了林肯当选美国总统第一次上台演说时,有人嘲笑他个鞋匠的儿子。但林肯并没有退缩,而是非常自信地说自己确实是鞋匠的儿子。林肯用自己对父亲的尊重和赞美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在这个故事中,我有两点感想。

首先我认识到了一个十分自信;一个尊重自己父亲;一个赞美自己父亲林肯。说真的,我是十分佩服他。他并不因为自己的爸爸是个鞋匠就看不起自己的爸爸;就低估了自己,就瞧不起爸爸,而是为他爸爸是个鞋匠感到骄傲,自豪。林肯啊!您是多么的伟大啊!

第二,一个人要认识自己,充分肯定自己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有所作为。虽然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命运,但可以像林肯那样,正视自己的价值,不理会别人的诋毁和嘲讽,勇敢地去做自己。

过火

勇气在人生中是极为重要的,读了《过火》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

文章是对作者他在儿时因弟弟去世而失去勇气,变得很胆小、懦弱,他的父亲为使他获得胆魄,让他赤脚走“炭火堆”,最后重获勇气的叙述。

文中感人的地方不计其数,其中最感人的是其中一小段话:“启步之初,无人知道是否可安全到达火堆的另一侧,我们会害怕,会无所适从,会畏惧,但人生的火堆一定要过,有失败的‘火’,有悲伤的‘火’。”它的内部含着很多道理,人生中难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火堆”,它们看似不可逾越。碰到了,心中都会有惧怕的心情,这会阻碍着你前进的步伐,有的人会想方设法绕开它,但有的人则会一咬牙,心一横,迈出第一步,踏上火堆,因为有了这一步的领导,后面的步子就好多了,所以他们不仅拥有了勇气,还比别人快一步。

在我的人生的道路中也碰到过大大小小的火堆。一次,我要去星海音乐厅表演,这是我第一次演出,我在后台准备时不知所措,心中极不想去表演。不过,没有办法了只能上场了,于是我心一横,一步踏上舞台,这时全场人的目光一齐向我看来,我被这样一看,愣了一下,好像舞台是火堆,脚被烫了一般。我想:既然迈出了第一步,那继续下去也不怕了,于是我的演出成功了。这次演出就是一个火堆,它令我得到勇气,如果没有它,也许我就再也不敢上台了。

所以,生活中没有“火堆”的磨炼就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火堆”也是重要的。“火堆”并不可怕,只要迈出第一步,就能成功,还能磨炼自己使自己不再害怕人生随处可见的“火堆”。让我们勇敢面对它吧。

思想的天鹅

人的思想究竟像什么呢?有没有一种具体形象的事物可以来形容我们的思想?

偶尔,我觉得思想像彩色的蝴蝶,在盛开的花园中采蜜,但取其味时,不损香色。而这蝴蝶不能在我们预设的花园中飞翔,它随风翻转,停在一些我们考察的花丛中,甚至让我觉得,那蝴蝶停下来时,有如一株花。

偶尔,我觉得思想犹如海洋,广大与深度都不可探测,在它涌动的时候,或者平缓如波浪,或者飞溅如海啸,或者反映蓝天与星光。只是,思想在某些时候会有莫名的力量,那像是鱼汛或暖流、黑潮从不知的北方到来,那可能就是被称为“灵感”的东西。

偶尔,我觉得思想像是《诗经》中说的“鹞飞戾天,鱼跃深渊”的或是鱼。上至飞鸟下至渊鱼,无不充满了生命力,无不欢欣悦豫,德教明察。鹞鸟的眼睛最锐利的,可以在一千公尺以上的高空,看见茂盛草原中奔跑的一只小鼠;鱼的眼睛则永远不闭,那是由于海中充满

了凶险,要随时改变位置。

不过,蝴蝶的翅力太弱,生命也太短暂;而海洋则过于博大而不能主宰;呢?太过强猛,欠缺温柔的性质;鱼则过于惊慌,因本能而生活。

思想如果愿意给一个形象,我愿自己的思想像天鹅一样。天鹅的学名叫鹄,是吉祥的鸟,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中的那种两翼张开有六尺长的大鸟。它生长在酷寒的北方,能顺着一定的轨迹越过高山大河到达南方的温暖之地,它既善于飞翔,也善于游泳;它性情温和而仪态优雅;它善知和群,能互相守望;它颜色分明,非白即黑;它能安于环境,不过分执著。。。。。。天鹅有许多的品质,它的耐力、毅力和气质,都是令人倾倒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中,对情感至死不渝的天鹅,不知道使多少人为之动容。

我愿意自己的思想浩大如天鹅之越过长空,在动荡迁徙的道路上不失去温和与优雅的气质。更要紧的是,天鹅是易于驯养的,使我不至于被思想牵动,而能主引自己的思想,让它在水草丰美的湖滨自在优游。

在我的心灵之湖泊,有一只时常起飞的天鹅。我看它凌空而去,心里充满对生命的探索的无限热诚。我让那只天鹅起飞,心里一点也不操心,因为我知道,天鹅有一个家乡,它的远途旅行只是偶然的栖息,它总会飞回来,并以一种优雅温柔的姿势,在湖中降落。

《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通过一系列富有哲理的故事,讲述了如何让人欢喜的道理。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是浮澡的,人们常常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本书通过一系列富有哲理的故事,讲述了如何让人欢喜的道理。全书包括三十年的承诺、三进士、以忍为铠、糊涂的哲学、不争一时的风光、智者深明、知其一还是知其

二、人格圆熟的法味、五十年的等待、玫瑰和松树、留一只眼睛看自己、尊重包容、容忍止净、婢女与羊、善眼看人、龟与雁等众多智慧小文。

我们总是看到心外的财富,没有发现心中无穷尽的财富;总放着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去窃取外在有形的宝藏。聪明的人儿!何不用心将自心的慈悲、忍耐、智慧偷到手,成为一个真正富有的人。

意大利画家莫迪里阿尼所画的肖像画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许多成人只有一只眼睛,当别人问他是何用意时,画家的回答耐人深思:“这是因为我用一只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用另一只眼睛审视自己。”“用另一只眼睛审视自己”,多么富有创意的见解。我想莫迪里阿尼在说这番话的时候,不独是说自己吧。在画家的眼里,是不是所有的成人都该具备一只审视自己的眼睛呢?为不得罪天下所有的男人起见,莫迪里阿尼只是换了一种说法。而当我在思索着画家这句话的时候,也跟他一样不自觉地审视起自己来了。由我自己,再来看看周围生活着的人,进一步印证了画家此言不虚。不然,作者在画儿童画的时候为什么不这样子呢,那是因为儿童有着纯真的天性,他们眼中的世界就是自己所看到的世界。我不知有没有人做过这方面的调查,不过可以相信的是,卢旺达儿童看到的是杀戮,坦桑尼亚儿童看到的是饥饿,而瑞士和奥地利儿童看到的一定是纯洁和友爱„„他们的心灵是和自己看到的这个世界融为一体的,这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类。然而,当慢慢长大之后,对人类社会的了解深刻一些了,那么,眼里的世界也就既有美好的一面,又有丑陋的一面。不幸的是,随着年龄渐长,也只是把眼光放到周围的这个世界中去了,从来也不会甚至没有意识到应该折射回来一点光,看看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有人会说:不对啊,人人都知道自己的位置啊!这话听起来似乎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当我们具体做起来的时候是不是真的有所省悟呢!我想未必。莫迪里阿尼说的没错,看世界,一只眼睛就足够了,它会把记录的信息丝毫不少地传递回自己的中枢神经,但如何取舍,却需要另一只眼睛了。所以,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人与人的性情各不相同,理解问题的方式千差万别,除了个性差异之外,如何用另一只眼睛过滤获取的信息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自己常说这人不行那人不中,这人有缺点那人有毛病,总而言之

没有哪一个人是完美的,没有哪一件事是值得称道的。可轮到自己,也就找不出哪怕一丝一毫的不足之处来。如此看来自己应该是完美的了吧?可是还不行,自己既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积善行德、助人为乐的事也并不比别人做得多,可就还是看着人人都不顺眼。如果冷静审视一下的话,也就不难理解,人类社会跟动物世界没什么区别。我们总是把虎豹豺狼看作是凶猛的野兽,可我们吃起这些野兽来比它们要野蛮地多。兽类之间不过逮过来就吃掉,而人类逮到它们之后,却要温火慢慢煲出它们的汁来,然后敲骨吸髓。当我们津津有味的吃着各类动物香喷喷的***的时候,有几个人在乎过它们临终前的哀嚎意味着什么?我这么说可能残酷了些,更像是不合道理的胡搅蛮缠。那么,拿到我们人类自己呢?恐怕比动物界的搏杀温柔不了多少。每一次战争的血腥味都会使善良的人久久透不过气来,而行凶者却披上一层人道的外衣,合理合法地大行其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本身就是一条残酷的法则,没有谁能改变这个法则。我们在埋怨周围的这个世界的时候,最好自己先拿出一点温良恭俭让来,不要事事都以为自己就是对的;即使心里明知自己是不对的,也不愿改正既成事实的错误。更多的时候,为了面子,甚至露出丑态百出的嘴脸,玩弄卑鄙无赖的手段。出现这种情况,自然也与周围人的生活准则有关。其实,人人缺乏的,正是正确审视自己的那只眼睛。佛印应对苏东坡有一句颇具禅意的话:“心中有佛,满眼皆佛”,有了佛之心,就有了佛的眼睛,有了佛的眼睛,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这个世界;更重要的,是能看清那个真正的我自己。留一只眼睛看自己,才能走进灵魂的芳草地,才能看到郁郁葱葱的丛林,布满山坡的野花,才能看清朗朗晴空中的悠悠白云„„我们的心里才是一片空明澄碧的世界,才能从内心里感受到我们生存的世界是多么美好,也才能发自心底地热爱自己生活的这片热土,珍爱自己的生活,珍爱整个人类,珍惜我们的生存环境。如果每一个人都具有了这只眼睛,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奇妙无比。

或许,当我们自己看到自己同样也不够完美的时候,才觉出这个世界是完美的,自己就生活在这个真实的世界中,眼中的世界也就那么自然而然地存在着,所有的灰暗心理都荡然无存。

其实,人的另一只眼睛,就是人固有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态,就需要一只不断审视自己的眼睛。

《黄昏的沙堡》

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人与人之间的城堡,总要被海浪冲平,而孩子们握手言和的欢笑,却和海浪一样,永远留在人们心间。

人们要留下点什么呢,留下的是你争我夺的吗?在生命的界线中创建的许多城堡,看来真实,却是虚幻,自私自利的人最终确如黄昏的沙堡,冲淡在时光的海浪中,不留任何痕迹。

黄昏的沙堡容易坍塌,很快眠灭在时光之中,岁月不留痕迹。而生活中的城堡又何偿不是如此呢,黄昏的沙堡告诉我们,留下的不是昙花一现的繁荣假象。最终留下的,是和平与关爱、真情与真意。人们记住的只是海浪沙滩,这些不朽的东西,因此,我们要做海浪,一声声的倾诉,一声声的潮声,从而没有哪一天停歇,给人们送去安宁与梦想。平白世间的纷争。以诚相待,用心爱人,才能永远恒,不被时光所隐没,不被海浪冲刷得无影无踪。

广厦万间、夜眠八尺,黄金万两、日食三餐,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们的眼光要长远,为了一点琐事而斤斤计较,弄得鸡犬不宁,侧目而视、怒目而视,生

活显得那样的沉重。我们要用心的海浪去冲淡人世间隔膜的城堡,用时间去抚平忧伤。正如林清玄所说:只有平静的海滩才是开阔而永恒的存在。

《活珍珠》

这篇文章讲的是:在夏威夷的夜间市场,有一些卖活珍珠的摊子。每个珍珠贝卖七元美金,买完了就当场挖开珍珠贝拿珍珠。运气好的摸到很大的珍珠,旁边的人就会热烈地鼓掌。小贩说,这些珍珠都是同一时间种在海里的,但有的很大,有的很小,有的很圆,有的歪歪扭扭,连种珍珠的人也不知道原因何在。

人要遇到挫折才能在成长的更美,更成功。如果要把珍珠贝和人比较,那么珍珠贝每一次不小心吞进的沙粒就相当于人的每一次磨难。磨难是生活为我们设置的障碍,也是上天馈赠的珍贵礼物,就看自己怎样去面对。其实每一个人就是一颗珍珠,如果忍受艰难与痛苦,不断的努力,就会成为那颗最耀眼的珍珠,焕发出闪闪光彩。但是自暴自弃,不加努力,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什么都得不到。“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是啊,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得起挫折、经得起磨难,才能看到成功。

这篇文章告诉我,如果想做一个优秀、成功的人,那你就要多经历点磨难。如果既想成为优秀的人,又想远避磨难,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的。若是把磨难看做是一种锻炼,你就可以战胜磨难;若是把磨难看成无法战胜的敌人,那你就不可能战胜磨难,只能做一个一事无成的人。

寻找幸运草

传说,找到四叶草就是找到幸福,当我带着我的一切,行走在路上,我相信,即使找不到我生命中的四叶草,我也是幸福的。

——题记

已经忘了是何时听说四叶草的传说,也忘了是从何时开始寻找,只知道每次看到旺盛的苜蓿草,总会忍不住停下脚步,那一片绿色,仿佛是世上最纯净的颜色,渲染在你的眼中,缓缓地流淌,触动你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读到了林清玄的《寻找幸运草》,短小的篇幅,简单的文字,却充满温暖的气息,暗暗惊奇,这是怎样的心境,怎样的洒脱,才能带给人如斯感动?

作者和我一样,深信四叶草的传说,更用了数十年的时间去找寻,虽然也曾疑惑,也曾失望,却还是一次次的驻足,俯身。然而,上天并没有眷顾他,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愿望,也无法得到许诺。他从未找到过幸运草,却因此将它更深的埋在心中。

如果是我,我能吗?呢喃着抬起头,阳台上的苜蓿草正接受着阳光的洗礼,那应该是它的幸福吧?

可是,真能看到幸运草吗?十万分之一的机遇真的能被找到吗?还是这一切都只如它的传说一样,美丽却虚幻。幸福,是遥不可及的吗?

低下头,视野中出现了一行字:“幸运草多出来的一片,确实不在草里,而在我们的心中。”刹那间,如醍醐灌顶,这才是我一直寻找的“幸运草”啊!

人们总说, 找到了四叶草,就找到了幸福。那是因为四叶草的第一叶代表希望 ,第二叶代表付出 ,第三叶代表爱,而珍贵的第四叶,才代表人们寻找的幸福,我们苦苦寻觅四叶草,苦苦追求幸福,却从未发现幸福根本不在草中。

苜蓿草,它们的小叶片通常是三片.只有极少数在基因变异的情况下才会长出第四片叶子,所以它有了特别的寓意,也因此变得难以找寻,但是,我们注定是幸运草的守护者,也注定会被幸运草守护,如果心够宽广,爱够美好,又怎么会找不到“幸运草”?

其实,小小的幸运物,承载的只是人们向往幸福美好的心愿,但若能让更多人感到自己是幸运的,那么它就能带来幸福。

此刻,我终于明白,作者为何能把文章写得如此动人,我相信,他已经找到他的“幸运草”了。

也许有一天,我会背上行囊,去寻找我的“幸运草”,亦或者去找寻那个相契的人,不过,相契的草一旦宛然,相契的人自然也就宛然了。

《宝蓝的花》读后感

《宝蓝的花》是林清玄先生的一篇儿童散文,这篇散文严格来说是一篇出色的状物写景散文,其对景色的刻画之细致让人有种乐此不疲去阅读的魅力。“宝蓝色的萝卜花,又是一望无际,心情为之震慑不已,那蓝色的萝卜花,花形有如蝴蝶,随风翻飞,蓝得像是天空或是大海。”这一段的设想有些天马行空,从儿童的眼光开始对这一片的萝卜花开始展开想象,突然意境大开,一片萝卜花怎么会是大海怎么会是天空,其想象凸显的大胆让人觉得有种孩子的顽皮性。一腔童趣跃然纸上。

“我走入萝卜田里,屏住呼吸,感觉自己快要被一片宝蓝色融化了,这时,看见几只嫩黄色的蝴蝶正在蓝花上飞舞、采蜜,使我有一种天鹅飞翔于蓝天的想像。”这一段将自己开始融入情境之中,朦胧地引导我们的开始走向一个审美的角度,开始让我们学着去审视这片景色的美。但是又显得并不是那么深奥,就对意境构成的要素而言采用蝴蝶,蜜蜂等让孩子们熟悉可以想见的意象构建美的图画,再引领孩子去了解,这样一个情境如何的美,自然这样的美是让我们有一种翱翔于蓝天的感觉,而且是一只天鹅。就孩子的角度看,显然迎合了孩子想象的需要。从文学角度,他有表现了儿童散文的理趣性。

这些审美角度让孩子在读的时候逐步深入,从童趣,理趣这个一感性一方面理性的方面发现其中的趣味性,对眼前的景色,林先生给孩子一步一步的台阶引导他们遨游在幻想的天空,显然本文的趣味性紧紧扣住孩子喜欢幻想,开始展开,让人越读越想读。

然而,没有思想中心的文章不称之为散文,没有知识性的散文不称之为儿童散文。本文给孩子传递的是什么样一个知识呢?这点是让本人实在喜欢的一点。其实给孩子传递知识,不仅仅如现在一些文章传递的全是一些科普知识,一个技术上的知识。这种知识使得孩子思想僵硬化。是将孩子完全当做一个储物袋,讲一本又一本的字典,十万个为什么塞给孩子。而林先生给孩子传递的是一种方式,是一种学习,乃至以后生活的方式。要去思考,只有思考,每一天的生活学习,都是有意义的。自然林先生又没有那么故卖关子,让孩子迷茫。孩子们在幻想的天空遨游之后,至少得有收获,得有着陆点。于是林先生,直接告诉了他们的目的地。那就是“惟有寻求美的心和真正的美相撞击,我们才会在平凡的萝卜花上,看见蓝宝石、天空与大海的光辉呀!”

简简单单地告诉孩子,怎么样在一片普普通通的萝卜园里去畅想遨游的快乐,那就是有寻找美的心,和真正的美。所以要孩子保持那种对美的幻想,开朗的性格。

可以说这篇文章既体现了文章的思想性,又体现了趣味性。既不让文章肤浅没有内容,又不至于让孩子看不懂文章真正的含义。所以我对于本文可以说是乐此不疲的读了一遍又一遍。

第18篇:读后感

读《皇帝的新装》有感

今天我读了《皇帝的新装》这篇故事,他来自小朋友耳熟能详的《格林童话》.这篇文章讲了皇帝爱穿新衣服.一天来了两个骗子,自称织出的衣服不但漂亮,而且能看出哪些大臣是苯或不称职.为了表示自己聪明,称职大臣都装做看见了.皇帝给了骗子好处,穿上’衣服’出去了.百姓都夸耀皇帝的新衣,一个孩子的一句话让皇帝明白自己被骗了.读完这篇童话,我不禁问自己,作为一国之君怎么会被骗呢? 毫无疑问全是因为虚荣心,全天下的百姓.大臣甚至皇帝都心甘情愿地被别人骗,也心安理得地骗别人.骗子之所以得逞,是因为他们看清了人们心中的弱点---甘愿被别人利用,为的只是满足他们可怜的虚荣心.实际上虚荣心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孩子的心是单纯的,随着长大虚荣心也会越来越深.读了童话后,我想提醒人们:保持一颗真诚的心.不要为了虚荣.放弃那颗真诚的心.想想自己其实也这样.看见别人拿出很贵的溜溜球玩真羡慕,怕爸爸妈妈不同意买,只能看着人家玩,可真正买了又觉得别人的更好,总觉得永远满足不了自己的虚荣心.当我读完文章后,我明白了虚荣心是永远不可能满足的,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虚荣心,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从今天起我要做一个知足的人.

读《钓鱼的启示》有感

读完《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和父亲在小岛上钓鱼,在离鲈鱼捕捞的时间仅剩两个小时的时间,作者钓到了一条又漂亮、又肥美的大鲈鱼,他又兴奋、又得意。可父亲看了看时间,豪无商量地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去。“我”只好依依不舍地跟大鲈鱼道别。但是,这件事使“我”受益匪浅,因为这是一份金钱买不到的人生财富。

这篇课文让我想起了一件事。那次,因为一个男孩在学校走廊上玩耍,在进行跳远的动作时,口袋里突然跑出五元钱,他还没有发现,就上课了。我捡起五元钱,得意地想着,这五元钱,对于我来说可不少啊!我可以用它买五十根棒棒糖或是五十支铅笔,我的文具盒就都要塞满了!可是我又想,用这五元钱,我会很快乐吗?不知什么力量鼓励着我,让我迅速地把钱还给那个男孩。虽然我再也没有见过那个男孩,也没有得到一句表扬,可我,为自己的所做所为感到自豪。

现在的社会五彩斑斓,令人眼花缭乱。只要克制自己,就不会被物质财富所诱惑。要从小受到严格的训练,才能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轻轻的合上书已经很久了,《鲁滨逊漂流记》中曲折连环的故事情节与鲁滨逊的自立、自信、自强的精神却深深地在震撼着我。

鲁滨逊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中,但睿智的他不甘平庸,对父亲的忠告-----不要去航海全然不顾。在一次航海中,船在南美洲海岸的一个荒岛附近触礁,船身破裂,水手和乘客都丧生了,只有鲁滨逊坚强的活了下来。海浪把他卷上了岸。

这座小岛荒无人烟。鲁滨逊在这里独立生活了24年,一次偶然,他解救了一个俘虏-------“星期五”。过了四年,他们一起克服重重困难回到了祖国。

鲁滨逊不屑守成,不甘平庸,有实干精神,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更令我佩服得是鲁滨逊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造出了桌子、陶器等物品。当面对食物危机时,他种植出了大麦和水稻,并靠这些仅有的农作物制造出了粗糙的面包。这一点就是我们不能相比的。现代的我们都是生活在温室里的花朵,是家里的“小太阳”、“小皇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一个个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记得有人做了一个实验:一个日本的孩子和一个中国的孩子分别放在同一座有野兽出没的山中。中国的孩子很害怕,没有坚持下来。而日本的孩子却凭着坚强的意志和勇敢的斗争精神顽强的坚持下来。简简单单的实验说明一个不简单的道理:中国孩子在自立自强和意志力上需要很大的提高,我们不能总是沉浸在父母和社会的溺爱之中,要报效我们的祖国要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我们不能再这样逍遥自在,碌碌无为,难道我们不应该做点什么吗?鲁滨逊机智勇敢,会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创造条件,这正是我们所缺乏的。同学们,为了我们的祖国明天更加美好,快快从我们自身做起,坚强刚毅、机智勇敢、不怕困难。只有这样,我们才对得起父母、社会、国家。

鲁滨逊聪明机智而又坚强,我喜欢这个人物,更敬佩他身上的精神。

《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是一部古老的神话故事,我非常喜欢这部书。

《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大家都十分了解。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啦!因为他总是聪明过人、助人为乐、能分辨好人与坏人,来守护唐僧和弟兄们。他就像我们现在的人民警察一样,火眼金睛,抓坏人救好人,时刻保卫着我们。或许由于唐僧遇到麻烦的事情就不动脑筋,盲目地接受别人的帮助的缘故吧,有时才会不听孙悟空的好心劝告,掉入妖怪的手中。这足够说明了遇到麻烦的事情要动脑筋,如果不动脑筋,听了别人不好的意见,反而会更糟糕。不过我还认为唐僧过于善良,哪怕对待坏人也十分好,因为他只看表面,不了解人的本质。

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 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毕竟他在西天一路上披荆斩棘,当开路先锋,不辞辛苦污臭,所以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特别是他的很多小聪明比孙行者强,这也是孙行者做梦也不想不到他认为的呆子居然是这么一个“阴险”“狡诈”的家伙,可是在唐僧眼中,他还是一个老实人,是个好徒弟,这也是行者的聪明不如猪八戒的地方。猪八戒还是一个好人,没有害人之心,并且终于坚持到最后的胜利。写一个弱点很多的人能讨人喜欢,让人记住,是很不容易的。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遇到的种种困难在我看来就像是一个人在人生路上的挫折,这本书告诉我们,人生有许多的困难,这些也许不是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克服的。所以我们需要朋友,需要有知心人一起分担,这些困难也许是自己能克服的,所以我们在此就要锻炼自己不怕困难,以及坚定的不后退的信心。

《塔顶上的猫》读后感

《塔顶上的猫》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阿姨写的《笑猫日记》中的一部分,由明天出版社出版。写了一只高傲的虎皮猫整天呆在塔顶仰望天空,以及发生在塔下面的一系列故事。

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笑猫在这个春天,遇见了一只美丽的虎皮猫,每次见到虎皮猫,笑猫都会听到自己的心跳声。笑猫喜欢的人杜真子说,他恋爱了。每次,虎皮猫都会独自在塔顶上幸福地发呆。她是那么神秘,那么高贵。但是,笑猫只能在很远的地方,默默地注视着她。

很久以前,虎皮猫的爸爸妈妈就一直想爬到那座白塔的塔顶上,但是他们不像以前那样年轻,没有能力爬上去,他们就让自己的孩子虎皮猫练习爬。她白天睡觉,晚上练习轻功,经过一次次的失败,她终于练成了。每天都要爬上高高的塔顶,望着天空幸福地发呆。她的姿态非常优美。

有一天,地包天和笑猫去看云彩,发现塔顶上有一只虎皮猫望着天空,这件事传到了所有猫的耳朵里。他们非常愤怒,因为这座白塔的塔壁是用汉白玉做成的,他们都没有能力爬上去。他们每天都在森林里开会,他们忌妒得不得了,还愤怒地游行。这时候,老鼠们高兴了,狡猾的老老鼠看到猫们如此嫉妒和自负,就帮助他们出了很多歪点子和损招,让这些狂热的猫们上当,不知被老鼠们玩了几回!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嫉妒别人,不要自己觉得自己了不起,过于自负。嫉妒别人对自己没有好处,只有坏处,这就叫损人不利己;自负就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是自己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泪水立刻弥漫了我的双眼。

圆明园是我国一座着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分万春园、长春园、圆明园组成的,周围还有许多星罗棋布般的小园如众星拱月般围绕着圆明三园。圆明园里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亭台楼阁„„还融入了西洋景观,收藏了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历史文物,还有各种奇珍异宝。

可惜,现实是如此残酷!因为清政府腐败无能。1870年,英法联军进入了风景秀丽的北郊。他们疯狂地夺走这些奇珍异宝,名人书画,历史文物。他们把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再不然就毁灭!这些猪狗不如的侵略者,竟下令火烧圆明园!大火烧了三天三夜,这座用了一百五十多年时间才完成的瑰宝,东方的“凡尔赛宫,”就在侵略者手中毁于一旦!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

读《谁动了我的奶酪》,有些想法。

当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时,总要经历许多事情。难免的,有时我们会在生活、工作、学习、爱情等等许多方面遭遇挫折、受到打击。

于是有人开始抱怨,上天是如何的不公平,并且不知是哪个黑心贼偷去了本属于他自己的“奶酪”。

我们很多人,在身处困境时,都会表现出上面的情绪。他因为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丢了或是被别人拿走了而感到愤怒或者沮丧。然而,却很少有人去思考,为什么自己的“奶酪”会没有了呢?

实际上,机会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均等的,就好像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块相同的“奶酪”,而别人也并没有要抢走你的“奶酪”的意图。真正失去“奶酪”的原因,不是外在因素的干预,而是因为我们自己的疏忽:是我们自己把“奶酪”给丢了。

有时在机会面前,我们显得无动于衷甚至有些麻木不仁;而有时又过分狂妄自大、好高骛远,对一些到来的机会不屑一顾。就这样,到手的鸭子飞了,我们的“奶酪”没有了。

我们每个人,都在社会上拼命地寻找着“奶酪”。只要对现实能够有正确的认识,并且采取积极的行动,那么我们就将得到“奶酪”或者重新找回失去的“奶酪”。 人们都说“穷则思变”。每一个困处逆境中的人都应该冷静地想一想,自己在思想上、行动上需要做出怎样的改变。

最后,让我们每个人都记住书中的这样一句话:“随着奶酪的改变而改变。”

第19篇: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 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枉凝眉》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爱得最深。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无视世俗的传统规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经受了无数摧残之后,生命尽头到来之际,封建社会的狰狞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陨。看过《红楼梦》,我们不会忘记黛玉临死前的那个场景,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去办理。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无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诵。什么地方有一个干净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现在所处的现实社会都是污浊不堪的,我要找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黛玉至死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我们为之揪心,为之愤懑,一对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锁之下生离死别。“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带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处?甜在这个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获得理解和亲爱,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虽然最后她成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

1

《悲惨世界》读后感

《悲惨世界》是法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雨果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描写了法国大革命前夕社会各阶层人民的不同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重重矛盾,歌颂了人性的善良与纯真,鞭挞了统治阶级和上流社会的相互倾轧的丑恶现象。虽然是在这样一个黑暗不公的社会里,却有一个始终与丑恶势力相抗衡的人——冉阿让。也许正是他的博爱、宽容及其高尚的灵魂,又重新唤回了人们内心深处的良知。而他又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

在他25岁时,就因为打破一块玻璃偷拿了一个面包而被判19年的苦役。而当他经历长期牢狱之苦,终于获得自由时,却由于他曾经是个苦役犯而无法被社会所接受。但他却以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他——一个苦役犯的伟大!博爱,每个人都有爱。但有的人只爱自己,爱自己的亲人,爱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而冉阿让的爱却是给世上所有可怜的人、贫穷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的。他曾经是一个拥有无数财产的市长,可他却把绝大多数的钱都捐给了慈善机构和穷人们。以至于他往往出门时口袋里装满了钱,回来时又都空了。除此之外他还经常把面包送给挨饿的人,把衣服送给挨冻的人;到处访贫问苦。对于穷人而言,他就像一顶保护伞,一个正义的化身。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对芳町与珂赛特母女的关爱。为了实现芳町临死前能见一面自己亲生女儿的愿望,他不惜再一次越狱(而这一次越狱,对他来说则是终身苦役犯的代价)。虽然最后芳町还是没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就死去了,可他却始终坚持不渝地完成他对芳町——一个毫不相干的死人的诺言……最终他救出了珂赛特。并用毕生的精力把她当作自己女儿一样细心地照顾着。是什么力量促使他去对那么多毫无血缘关系的人,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呢?因为他已经把这个世上所有贫苦、可怜的人都看作自己的亲生儿女一样,以“父亲”的义务与责任感去照顾每一个“子女”。这种爱才是至高无上的,才是博爱!高尚的灵魂。这个世上,凡是伟大的人都有一个高尚的灵魂。而冉阿让,正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人。有一位老人,他被别人冤枉顶替冉阿让被捕。当身为“马德兰市长”的冉阿让知道后再一次犹豫了。因为他知道真正的冉阿让就是他自己!但如果他不承认的话,没有第二个人会知道。况且他还是一个了不起的“市长”。而那位老人只不过是个年过半百、毫无用处的人而已。可就在宣布那位老人有罪的时候,他竟公然承认自己就是冉阿让!为此他放弃了一切已得到的地位与荣华,以再一次进那已经呆了19年的牢房为代价,救下了那位又是毫无血缘关系的人!看到这里,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与当时黑暗、丑恶的社会现象相对应的,竟是一颗如此善良、无私的心;以及那么高尚的道德品质。为了使一些陌生人不受到伤害,他竟然一次次地挺而走险,甚至甘愿付出自己的生命。要知道这是要付出多么巨大的勇气和力量啊!这一切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灵魂的高尚!

当然我也隐约地感到一层悲剧成分:在那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即使你再高尚、再伟大,在与命运、与社会丑恶现象的搏斗中总显得有点孤立、单薄。不过我认为就是这种差距悬殊的对抗,才更凸现出主人公冉阿让英雄的本色。

有一句话说的不错:时代造就英雄。我们从小也学过董存瑞、雷峰之类的英雄人物的高尚品德。可当今社会难道就不需要英雄了吗?答案是:人类需要发展,需要下一个英雄!然而他在哪儿?他又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老师、家长总教导我们:我们是新世纪的人才和栋梁!而此话的言下之意则是:若干年后,世界的美好与和平就要靠我们去创造、维护了。

可在我看来,我们这代人还是相当自私、利己、冷漠、麻木的!什么青少年入室杀死八旬老太;什么骑车撞伤他人而逃之夭夭;什么看见伤者见死不救……都已经屡见不鲜了。而这些都是我们这一代人和整个社会都应该反省的!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社会将变得更美好,世界将变得更和平!”但愿我们这一代人,能够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

读了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 很心酸、很振奋、但更多的是无奈。 觉得总该对此做些什么,至少自己该反思了。美国人写过《丑陋的美国人》,该书被作为他们行动的参考。日本写过《丑陋的日本人》但作者被惩治了。

我承认中国人的丑陋,所有民族都有他们丑陋的地方,读着书那些丑陋的面貌时心里也有着羞愧和痛心。这毕竟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事实。只是目的不在揭露和批判我们的丑陋,承认和接受丑陋之后去根除丑陋或是改变丑陋。我想,这也是柏杨先生不计褒贬做这篇讲演的初衷。作为一个中国人不易。做一个不甘于丑陋的中国人不易,做一个不太丑陋的中国人尤其不易,还需要莫大的否定自己认识自己剖析自己的勇气和胆识

丑陋并不可耻,正象犯错并不可耻一样。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们面壁思过的时候,怀揣着的是一颗敢于承认丑陋的坦诚心,而不再是只查别人错失却见不到自己污秽的自欺欺人。作个不再丑陋的中国人?真的需要我们沉下心来好好的反思反思了。中国人真的很丑陋吗?凭良心说话,中国人算不上野蛮,野蛮的话就不可能统一,至今仍然四分五裂且各自闭关自守,虽背贴背、胸靠胸,却老死不相往来。 中国人虽然不算野蛮,丑陋总是有的,在这本书中把中国社会形容成一个大酱缸,而那些思想僵化、阻碍社会进步、处处与时代步伐相悖的人被“誉为”:酱缸蛆。也许有些过了,但值得思考。

文章不是药,而只是处方。医生开出处方,是针对你的病症的,至于你承不承认你有病,去不去开药,开了药吃不吃,吃药坚不坚持……这些都是你自己的事情。如果你是顽症难症,医生开的只是温补的药,那么你吃了也无济于事,但是如果医生开的是猛药很药,你不吃,不承认自己已并入膏肓,那么又能怪谁呢?! 我们所以丑陋,我认为也许是太爱面子,以至于几千年来都没有勇气去面对自身的病症,哪怕有恶化的趋势,却依然蒙着眼睛自诩为“泱泱大国”、“礼仪之邦”,尽一切可能与手段来掩饰自身的缺陷——你说中国有缺点,是因为你生活的环境不如中国,你嫉妒罢了;或者是你担心中国崛起了会吞了你们那可怜的小国,所以想在此之前尽一切办法来打击我们龙的传人的信心而已。

中国人不愿意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自我批评的观念,精于揭露和批评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我相中国人其实很有正义感的,一般来说能够分清楚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所以当网上有不良社会现象的报道时,总是骂声一片,恨不得用唾沫星子淹死那些犯错误的当事人。可为什么每年却少有人捐助希望工程、捐助大熊猫救助机构、捐助贫困阶层……呢?!问问自己,是否会作这样的回答,“生活是现实的,哪儿有那么多闲钱呀!”没有闲钱你坐摩的上学,没钱你渴了就喝可乐,没钱你上网就打魔兽就玩完美。如果中国20-50岁这个年龄阶段的男子每个人少抽一包烟,拿出5元钱捐献给希望工程,也就不会再有那么多记录着贫困山区孩子们没有课桌而跪在地上上课的照片了——而这些照片总是有很多人跟帖批判那些大腹便便、山吃海喝者,难道帮助别人的前提就是家财万贯吗。我们每个个不是都能做很多吗?要相信自己过的总比那些孩子好!中国人在国外总是受欺负,我们在国外抬不起头,为什么?内呢?常有小偷偷包而众旁人孰视无睹者,常有……中国人,如果自己都不爱护自己的同胞,难道还指望美国、日本之流爱护我们吗!柏杨所作的《丑陋的中国人》在20年前已出版,揭露的很多现象是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并没有因为中国的强大而改变,很多都已成为了我们思维方式的一部分。热爱祖国,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有的情感;振兴中华,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青年立则国立,青年强则国强,青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请记住我们的责任,努力拼搏!热爱祖国,振兴中华,从我做起。掌握好本领,为祖国明天的辉煌,牢牢把握今天,努力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让了不起的中国这面大旗永远高高飘扬!作个不再丑陋的中国人!为自己,为国家!

《飘》读后感

米切尔一生只发表了《飘》这部长篇小说,却获得了惊人的成功。《飘》在1937年获得普利策文学奖,1938年拍成电影《乱世佳人》又荣获奥斯卡奖。这部小说和电影都成为经典作品传遍全球。

《飘》的广泛关注,斯嘉丽和维西礼巴特勒之间的九个和恩怨早已经是世界人们口耳相传的新版民间爱情故事。《飘》不简单是南方和北方之间战争的时代画卷,事实上它是需写战争,实写战争对人类心灵的影响。也不简单是对上个世纪的美国生活的生动刻画,或者南北关系的历史探讨。其关键是通过几个活生生的认为来完成对人类美好生活的探索。

喜欢斯嘉丽的勇敢坚强,喜欢瑞特的机智果断,喜欢梅兰尼的外柔内刚。斯嘉丽,她是一个矛盾体,她一生中爱上了两个男人,却没有一个她说了解的,如果她了解阿西礼就不会爱他,如果她了解瑞德就不会失去他,她一直以为都辜负了瑞德,却只是不停最寻着阿西礼。她认为阿西礼拥有所有让她爱上的特质,事实上她只是做了一件华丽的衣服让阿西礼穿上,之后便爱上他。

可是对于斯嘉丽,我们不得不说佩服,佩服她的坚强,佩服她对热土的执着,佩服她能放下以前所受的教育能下地干活,佩服她不顾社会的言论开创自己的事业,她生命的几个灵魂,一个是她最敬佩的母亲,可是母亲却因为救人染上风寒去世;另一个是她十几年来的最爱阿西礼,她能在逆境中重生,很大部分原因是阿西礼,还有梅兰尼,这个和她一起奋斗十几年的伙伴,也已成为她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斯嘉丽对想要的东西异常执着,却对自己拥有的东西不屑一顾,一面拼命让自己幸福,一面又把幸福推开,把爱人推向深渊。瑞德,可以说是这部小说的第二个灵魂人物了,他勇敢、执着,深爱着斯嘉丽十几年不变,他给予斯嘉丽无微不至的关怀,却被斯嘉丽所拒绝,当女儿意外去世离开他时,他无比绝望地离开了斯嘉丽。瑞德是个复杂的人,他拥有良好的家世,却和旧世俗格格不入,他有锐利的眼睛,可以在乱世中找到自己的出身之道,他对国家有热情,即使知道失败的结局,却毅然决然的参了军,为国家献出自己的力量。

《飘》绝对是部值得您看的好书,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读完之后,相信你会有所领悟。

《哈姆雷特》读后感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代表作品,这个创作于1600~1601年的剧本整整被推崇了几个世纪。就是现在,我们依然可以感觉到它的震撼人心。而这震撼不只来源于情节,也不仅仅是出色的文学手法,更重要的是它所体现出来的问题。

它在思想内容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深刻的揭示出封建末期社会的罪恶与本质特征,同时,它还提出了一个关于命运的问题:命运这种东西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它既像影子一样和我们形影不离,又似阳光一样温暖人心,但更多时候,,像梦魇一样深邃而可怕。霍拉旭在戏剧的第一幕、第五场 露台的另一部分有这样的一句话\"上帝的意旨支配一切\",这句话,无疑,相当精辟。

本剧是围绕着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故事:他在德国的威登堡大学学习时,国内传来噩耗,父王突然惨死,叔叔克劳斯迪篡夺王位,母亲改嫁克劳斯迪。哈姆雷特回国奔丧,在一天深夜,他在城堡里见到了父亲的鬼魂,父亲的鬼魂告诉了他自己是被其叔克劳斯迪所害的真相,并要求儿子为他报仇,但不许伤害他的母亲,要让她受到良心的责备。哈姆雷特知道真相后,精神恍惚,他整天穿着黑色的丧服,一心想着复仇。一天,他去见自己的恋人首相的女儿奥菲利娅,他又想求爱又想复仇,行为怪诞。奥菲利娅把王子的情况告诉了首相,首相又报告了克劳斯迪。克劳斯迪虽然不知道老国王鬼魂出现的事,但他心中有鬼,派人试探哈姆雷特。哈姆雷特一方面想复仇,一方面又碍于母亲的面子,同时他也不十分确定父亲鬼魂的话,非常苦恼。哈姆雷特决定要证实克劳斯迪的罪行,正好这时宫中来了一个戏班子,他安排了一出戏,内容是一个维也纳的公爵被他的一个近亲在花园里毒死,不久这个凶手还骗取了公爵夫人的爱。戏演时,他在旁边注意观察克劳斯迪,见克劳斯迪坐立不安,中途就离去。哈姆雷特确认了父亲鬼魂的话,决定复仇。一天,克劳斯迪独自一人的忏悔,哈姆雷特本可以杀死他,可又觉得忏悔中的人被杀后会进入天堂结果罢手。克劳斯迪派王后劝说哈姆雷特,哈姆雷特与母亲发生争执,误杀了躲在帏幕后偷听的首相。克劳斯迪以首相的儿子要复仇为由,要将哈姆雷特送往英国,准备借英王之手除掉哈姆雷特。哈姆雷特识破克劳斯迪的诡计,中途返回丹麦。当时,奥菲利娅受刺激发疯,落水身亡,哈姆雷特回国时,正赶上她的葬礼。克劳斯迪挑拨奥菲利娅的哥哥同哈姆雷特决斗,并在暗中准备了毒剑和毒酒。哈姆雷特第一会合获胜,克劳斯迪假意祝贺送上毒酒,但哈姆雷特没喝。哈姆雷特第二回合获胜,王后非常高兴,端起原准备给哈姆雷特的毒酒喝了下去。决斗中,哈姆雷特中了对手的毒剑,但他夺过剑后又击中了对方。王后中毒死去,奥菲利娅的哥哥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5 揭露了克劳斯迪的阴谋。哈姆雷特用最后的一点力气用手中的毒剑击中了克劳斯迪,自己了毒发自亡。

在人物刻画上,莎翁可谓是煞费苦心。剧中人物的语言充分表现出了人物鲜明的性格。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性格和环境是相矛盾很有复杂性的。他从\"时代脱臼了,真糟糕,天生我要把它板正过来\"这句豪言壮语,到\"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这句绝望的叹息的全部心里背景。他一系列的语言表明他是一个纯洁,高尚,有道德,有知识,有决心,只能以思想代替行为,不可能成为英雄的人。歌德说过:\"这是一株橡树给我栽在一个只应开放娇嫩的花朵的花瓶里。\"而他就是那个\"花瓶\",那项他承担不起,几乎连渺茫的希望都没有,但又决不可推卸的复仇重任,就是那株\"橡树\"。

一旦\"橡树\"的根须膨胀开来,\"花瓶\"就非给挤破不可,这就是悲剧。在哈姆雷特身上,人的脆弱性和环境的残暴性是如此的相反而又相成,以至这个独特的性格在内涵方面显得致密而厚重,在外延方面也显得博大而深广。正因如此,有的专家便声称,哈姆雷特并不是一个客观的过时的角色,而是我们每个人自己。

本剧表现得并不只是那个年代的某个故事,也不只是那个时代矛盾的缩影,更是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为我们指引航向。所以说: 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全世纪,他的戏剧就象灿烂星空中的北斗,为人们指引着方向。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着名作家雨果写的。雨果在搜索圣母院时,在一座尖顶钟楼的阴暗的角落里发现墙上有几个大写的手写的希腊字母——“‘AN’ARKH”,因受雨水的侵蚀,字已经黑黝黝的,完全陷入石头里。这几个字母形状奇特,呈现峨特字体的特征,仿佛是为了体现这些字出自中世余某个人的手迹,这些难以名状的符号,尤其是这几个希腊字母所组成的词蕴藏的宿命、悲惨的寓意深深地打动了雨果。于是,雨果就以古老的圣母院为线索,挖掘下去,从而完成了《巴黎圣母院》这部举世闻名的文学巨着。

这本书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在巴黎圣母院的钟楼里,神甫弗罗洛收养了一个孤儿,他长得奇丑无比:独眼、驼背、跛腿、断牙,叫卡西莫多(译)。他日复一日地为人们敲着钟楼上的大钟。卡西莫多虽然外表丑陋,却有着一颗常人都不一定会有的善良而向往美好的心灵。卡西莫多的丑与美正好与那外表风度翩翩,内心阴险狡诈的神甫弗罗洛形成鲜明的对比,因为某种原因卡西莫多与养父闹矛盾。本以为女主角爱斯梅哈达(译)的出现能使他们关系缓和,然而却没想到就因为爱斯梅哈达使得他们的父子关系愈演愈烈,最后到爱斯梅哈达惨遭神甫毒手,卡西莫多从此便憎恨神甫而神秘失踪。

大约是在一年半或两年后,人们在一个隐秘的山洞里意外地发现了一对相拥的骷髅,姿势十分奇怪。一具是女的,身上还残留着几片白色衣袍的碎片,紧拥着这一具骷髅的是男的。他脊椎歪斜,头压在肩骨里,一条腿比另一条腿短。而且发现这具男的不是与女的同一时间死亡,因此可以断定,这具尸骨生前的那个人是自己独自一个人来到这里,并且死在这儿的。而当人们要将他(她)们的骨骼分开时,他刹时化为了尘土......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感人,它形象地讲述了在旧社会人们的不平等与劳苦的奴隶制社会的黑暗,似乎作者要以这个题材牵引着人们的思绪往哪里去。从这本书里反映出了人世间各种各样的人生,而一个人一生能够体验的多少种酸甜苦辣,雨果都把它诠释在这一本书中,而故事的来源仅仅是那几个发霉的希腊字母。

我觉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点、个性鲜明,看后让我真正体验到人类非比寻常的善与恶。卡西莫多奇丑无比,本来可以讲话,但因为不和人接触,人们也不敢与他接触,到后来就只能“哇—哇”地乱叫了。可他并没有就此厌倦人世、憎恨所有人,他依旧为人们任劳任怨地服务,一心为好人做好事。他一次次把爱斯梅哈达从罪恶的手中救回,一次次把爵士送回安全地带,他甚至还在一次事故中就了全镇所有人......他图什么,他什么也不图,难道就为了让人们不惧怕他吗?不可能。人们永远也不可能对这个丑陋的大怪物好。

故事的结尾是个悲剧,这个悲剧似乎想告诉人们:真理在人们面前永远只能是悲剧!同时这个悲剧也在劝诫人们不要以貌取人,要学会在复杂与不安的世界中寻找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毕竟,真理往往掌握在明白事理的人手中!

《人性的弱点》读后感

《人性的弱点》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它就像一面镜子,帮助我熟悉自我,了解自我。至于完善自我,驾驭自我,成就自我,在我看来并不是那么轻松,那么重要了。在每一个浓浓的黑夜里,它让我汲取到了光明。漫漫人生路,它让我在看清来路的同时,更清楚自己在面对怎样的未来。

《人性的弱点》是卡耐基思想与事业的精华,全书通过栩栩如生的故事和通俗易懂的原则,从人性本质的角度,挖掘出潜躲在人体内的60大弱点。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熟悉自己,不断改造自己才能有所上进,直至成功!卡耐基写得并不是很深奥的,写的都是平常的小事,但书中又嵌进了卡耐基的艺术灵魂。先生以他对人性的洞见,利用大量普通人不断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通过他的演讲和书,唤起无数陷进迷惘者的斗志,激励着我们后人不断取得辉煌的成功。

书中的提示与建议又有着极强的可操纵性,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认清人性中的弱点,当我们办事的时候针对这些弱点下手,就会事半功倍,顺利成功。再次读《人性的弱点》,让我领悟到:这弱点,既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了解的他人身上的弱点,就可以使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的交往中顺利进展;了解了自身的弱点,可以使自己扬长避短,凸现自己的上风,从而建立美好的人生。然而我们更多的时候是不要自作聪明,随意揣测他人的心意,于人于己都是好的。

卡耐基说:“人就是这样,做错事的时候只会怨天尤人,就是不往责怪自己”。当你用一个手指指着别人说这句话的时候,也许另外的手指正指着你自己!卡耐基一语道破人的这一劣根性。我们总是喜欢高高在上,谈论别人的是非对错,为什么就不能对照他们,审阅一下自己呢?别人做的不好时,是否自己做的就完美无暇呢?当你熟悉到自己也会出错误的时候,你又会上升到一个高度,总结出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病源是由于人们之间缺少理解和宽容。当我们天天挤公交车别人不小心踩到你的脚时,当我们天天走在路上别人不小心撞到你时,你是怎样的态度呢?怨气十足扬声恶骂还是饶恕别人善待自己?我们考虑事情总是习惯于站在自己的态度上往思考,于是,别人所做的一切与己相异时都是错的,同时对于别人来说,岂不亦然!可是假如双方都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审阅一下自己的话,结果定会截然不同的。站在别人的角度审阅自己是需要理解和宽恕别人的素质和修养的。只有不够聪明的人才批评和抱怨别人——的确,很多愚蠢的人都这么做。我们只有学会真诚地关心身边的朋友,才能赢得朋友们最大的信任。

有一则古老的格言,希望与大家共勉:“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任何能贡献出来的好与善,我们都应现在就去做。不要迟缓,不要怠慢,由于你就活这么一次。” 爱默生说过:“我遇见的每一个人,或多或少是我的老师,由于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东西。”假如这话对爱默生来讲都是正确可行的,那么对我们每个人则更是如此。让我们不要总是想着自己的成就、需要,而应尽量往发现别人的优点,然后,不是逢迎,而是出自真诚地往赞赏他们。要“真诚、慷慨地赞美”,而人们也会把你的言语收躲在记忆里,终生不忘。

正如卡耐基先生所言:“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回结于他的专业知识,还有85%回于他表达思想、领导他人及唤起他人热情的能力。”尽信书不如不读书!真理究竟是来自于实践的,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漂洋过海来到东方必然也就产生了时间空间上的间隔,我们也要重视它的缺憾,任何深沉的人都不会故作深沉,而活泼的人要他深沉也是不能长久成功的。假如你要借助于书籍而成功,那么你必将成为书籍的奴隶。我们不必把它视为足以供奉的经典,它是一本轻松的读物,是一本放在床头,反思自己,修正路线的一面镜子。如此而已。

《骆驼祥子》读后感

《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所轻力壮,正当生命的黄金时代;又勤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在强烈的信心的鼓舞和支持下,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换来了一辆洋车。但是没有多久,军阀的乱兵抢走了他的车;接着反动政府的侦探又诈去了他仅有的积蓄,主人躲避特务追踪还使他丢了比较安定的工作;虎妞对他的那种推脱不开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都带来磨难。迎着这一个又一个的打击,他作过挣扎,仍然执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来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愿望。

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积蓄买了一辆车,很快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他的这一愿望“象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在经过多次挫折以后,终于完全破灭。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原来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盘辗得粉碎。这个悲剧有力地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行。

小说还细致地描绘了祥子为了实现自己的生活愿望所作的各种努力。作为一个没有觉悟的个体劳动者,尽管他怀有改善自己生活地位的迫切要求,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才是解放自己的正确道路,他从来没有想到应该大家团结起来进行斗争,而仅仅是执拗地幻想凭借个人的要强和努力去达到这样的目的。他的人生理想是狭小的,他的斗争手段更是错误的。结果,使自己远离了周围的朋友,孤独无援,更加无力抗拒一次又一次的打击

祥子出身于旧社会的下层劳动人民家庭,自幼家境困苦.他是京城里一个普通的车夫,像一棵树一样挺拔而又健壮,沉默而又有生气.祥子不怕吃苦,开始根本没有一般车夫的那些可以原谅而不便效法的恶习.祥子有小生产者所共同的积极进取的求生意志和人生理想.虽然自己理想不算高:有一辆自己的车,自食其力,能娶上一个健康`年轻`能吃苦的穷苦人家的女儿过日子.他要强,希望能\"凭本事吃饭\".但生于那个黑暗的世道,在经历了好不容易买来的新车被抢`委曲求全地娶了自己并不爱的虎妞`卖车安葬难产而死的虎妞`自己喜欢的小福子被卖到白房子后又自杀等一系列事情后,他对生活的企望和信心以及要强的性格都在生活中一点点丧失.他变的懒惰狡猾,极端自私,还耍无赖,慢慢地滑向堕落的深渊.

祥子的一生,一路的风景.有明媚美好的开始,可最后是黑暗慵懒的结果.祥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次次地去要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而又一次一次屡遭失败他有着美好的信念`不懈的努力和兴奋的等待,但是呢.

不会成功,祥子再努力又有什么结局?运动员参加奥运会,训练再苦再累,又有谁会在意? 生活中最需要的其实就是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前进的动力;有了希望,就有了可能步向成功的路.祥子是生活在一个腐朽的社会,一开始不断经历挫折,又每次都是从那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但是受当时社会的影响,祥子最终是没能扛的过社会的黑暗,但如果他生在我们的社会呢...一定会有所作为的.正是祥子心中的希望和他的不懈努力支撑着他走过了很多的道路.

我们现在在学校,在生活中,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努力,应该学习祥子身上的一种精神,他可以为着自己心中埋下的理想而向着一个目标去实现它,我们也可以给自己心中种下一片希望,但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要勇于克服一切的困难,才能看见我们的希望抽枝`发芽`茁壮成长`结出果实.祥子虽然最后还是渐渐堕落,但是我们的社会和他的不一样,我们的条件很好,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付出去让心中的愿望实现.一道难题,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去解决,在人生的道路上跌倒,我们可以凭着自己的力量站起来继续勇往直前!

第20篇:读后感

《这绝对不是真的——幻影光轮》读后感

什邡市朝阳小学三三班:张芃杰

指导教师:张清琼

当我打开《这绝对不是真的——幻影光轮》这本书看到目录时,就对这些题目很感兴趣,并被深深地吸引了。这本书以问题作目录,以答问作内容,向我们介绍了平常生活中不解或没有发现的问题。

这本书将我们带入一个非比寻常的交通王国尽揽各种惊人真相,如:人们认为笔直的道路是安全的,事实上却是危险的;人们认为桥是不动的,但桥是可以移动;人们认为汽车冒黑烟就是着火了,可不是这样的;有的人认为汽车轮胎的花纹是为了酷,这就错了;人们认为大块头的汽车能耗更大些,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人们认为汽车不会交流,这也错了,人们酒喝多了就会最醉,可是有一种酒精汽车就不会醉。诸多之类,人们否定的东西确实真实吗? 阅读这本书时,我就踏上了一场与众不同的发现之旅,让我开阔了视野,知道平常生活中别人不知道的东西,特别是了解了许多科学,交通方面的知识,更激发了我的阅读兴趣,我现在除了喜欢阅读故事书外,还喜欢阅读工程方面、旅游方面、自然景观方面、军事方面的书籍,我还想发明很多种类威力十足的炮弹呢。

现在我感受最深刻的是一个人只有多读书,多积累,多思考才能使自己变得更聪慧。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积累中再创造而成的,更是百分之百的勤奋努力换来的。科技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我们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所以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太深了,我太喜欢这本书。

纳粹读后感
《纳粹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