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自然辩证法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1-15 08:34:21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自然辩证法读后感

自然辩证法读后感

阅读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部分后,我受益匪浅。恩格斯作为一个无产阶级哲学家,在自然辩证法导言部分,精辟地阐述了自然科学从产生到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艰难而曲折进程,并预言了未来科学发展的方向。在今天,纵观历史长河,我们发现,恩格斯的预言与现实的科学发展是如此的吻合。不禁感叹他的智慧和伟大以及对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的指导作用。

恩格斯通过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历程并非一帆风顺。他认为人类认识自然大体上可以分为古希腊哲学家为代表的朴素唯物主义,16世纪、17世纪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自然科学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提出三个阶段。

在希腊哲学家看来,世界在本质上是某种从浑沌中产生出来的东西,是某种发展起来的东西、某种逐渐生成的东西。古代自然观坚持从自然界本身去寻求对自然界的解释,坚持从自然界的总体联系和运动、发展、变化中认识自然界。它一方面在哲学上成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在以后得到发展和证实的天才预见,正如恩格思指出的:“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从十五世纪下半叶开始的时代,欧洲各国在经历了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等认知革命后,促使人们真正发现了地球。教会的精神独裁被摧毁,自由思想愈来愈根深蒂固,自然科学当时也在普遍的革命中发展着,而且许多人为之献身.而后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让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然而,因为依然受到神学的限制,这个时代的特征是一个特殊的总观点的形成,是一些规律的描绘和对周围世界一种静态的分析与研究。这个总观点的中心是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这样一个见解。对于起因,这个时代的科学家们只是简单的解释为由于神秘的“第一推动”而运动起来,并永恒的如此运动下去,而且直到世界末日或万古永世,一切都将和一开始的时候一样。看来能独立于所处的社会之外,不被这个社会的固化思想侵蚀,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是很难的。这也正是我们需要引以重视的地方。我们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有所发现,必须要先学习该专业的基本知识,了解该专业的一般规律及其发展过程,方向,前景。这些专业课程的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培养我们的思维,提高使用合理的科学方法的能力,开阔我们的视野,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学习就是这样一个需要不断地积累,循序渐进,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文中又提到是1755年出现了哲学家康德的《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才在僵化的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之后,又产生了自然科学的一系列重大发现,揭示了自然界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以及这些物质运动形式的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化,消融了有机界和无机界的鸿沟,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可见,哲学并不仅仅是我们从小学到大学所被灌输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很小的部分。哲学更多的是在思考人类面临的感到最困惑无解的问题。而思考这些艰深问题的人便是哲学家。正如苏格拉底对他的弟子们所说:哲学家要做社会的医生。所以说我们要对某一专业更广更深的理解是离不开正确的科学方法和广阔的科学视野的。我觉得这种更一般性的科学方法训练、能力培养以及视野的开阔是由研究自然科学的自然辩证法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知识所能提供的,因为所有的学科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除了专业课的学习,哲学,历史,文学都有我们可以汲取的营养。西欧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那时,差不多没有一个叱咤风云的大师不曾作过长途旅行,不会说四五种语言,不在几个专业上放射出光芒,不以多才多艺之“杂”闻名于世。没有学术上的纵贯和横通,没有一批学识渊博的巨人,就突破不了神权一统天下的局面。杂与专不是对立的,杂就广度言,专就深度而言。杂可以寓于专,专完全可以体现于杂。杂家要具备学、识、才。仅仅这样要求,还嫌缺乏个性。因为任何一个有识之士,都是才多学广的。杂家之所以为杂家,在这些方面还应体现为学不避杂,见识非凡,是达练之才。所以我们应该博览群书,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自然辩证法可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启迪,以帮助和促进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从而改造自然,造福人类。文中提到:“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都一定要灭亡”。而现在面临的生态危机恰恰加速了这个过程。比如大气污染导致的全球变暖使得海平面上升,物种消失,还影响人们的健康等一系列的危害。19世纪,伦敦被称为雾都,污染最严重;1885年,日本足尾铜矿乱开采,导致水土流失、剧毒物质砷化物的蔓延。人类妄自尊大,对自然无限的索取,最终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些事实说明,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生态的问题,有赖于人类文明的转变。即人类应当改变自我中心主义,要从战胜大自然转变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从农业时代的黄色文明、工业时代的黑色文明转变为后工业时代的绿色文明。为了我们的地球,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来指导实践,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最终造福人类。

总之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辩证法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自然辩证法能够使我们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提高整体素质,更加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我们创新意识的树立和能力的培养,并指导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另外,我们要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深入研究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也必须以科学的辩证法来指导。学习辩证法,也是我们探索自然界奥秘,以指导我们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需要。

推荐第2篇:《自然辩证法》 读后感

关于“发明家社会英雄形象的确立与演变”一文的读后感

论文题目:发明家社会英雄形象的确立与演变

论文来源:自然辩证法研究,第28卷,第8期,2012年8月

论文作者:夏保华,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南京

论文简介::历史上,发明家被社会广泛认同,成为社会英雄的时期并不多见,也不久远。发明家不必然是社会英雄,在古代中国不存在发明家的社会英雄形象。发明家成为社会英雄,本身是一种现代性现象,主要出现在19世纪中后期的英美等现代西方社会。在发明家成为社会英雄过程中,企业家-发明家和科学家-发明家这类复合型发明家角色发挥关键作用。

说实话,如果没有老师的要求,我不会知道有中国知网这个网站,同时更不会想到阅读上面的期刊论文来丰富自己的知识量,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但是当我进入这个网站之后,我发现我现在才知道这个网站,真是一种损失。

同样也是在老师的要求下,我在“自然辨证法研究”这本期刊中,找到了一篇让我感兴趣的文章,题目叫做“发明家社会英雄形象的确立与演变”,原因主要是因为我比较爱看网络小说,最近正好在追一本历史题材的小说,它并不像一般的网络小说,以低俗或者粗糙的剧情来娱乐大众,而是在情节中将作者自己的一些观点拿出来与大家探讨。小说大概讲的是一个拥有着现代人思想的满清贵族在腐朽糜烂的晚清时期对社会制度的改变做出的一系列努力。其中就讲到了中西方在那个时代对发明家的态度上的不同。因此我才选择了这篇论文来写一篇读后感。

可能在我们这一辈里,已经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一个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人是值得尊敬的,这一点在中西方同样适用。但是可能对历史有些了解的人会知道,以前的中国并不是这样的,甚至连西方世界也是到了19世纪中后期才渐渐的提高了对科技创新与发明的重视。在中国历史上,技术发明多被封建帝王、知识分子视为“奇技淫巧”,不被重视。在中国古代,发明者的地位是低下的,有时并不会因为一个发明而得到嘉奖,更有甚者还会遭到惩罚,以我个人的观点来看的话,可能是因为统治者要的是只知道恭顺与服从的“百姓”,而不是天天“不思上进”,“不务正业”的发明家。可能有人会说,我国历史上也有一些在当时受到人尊敬的发明家,比如蔡伦,张衡,苏颂等等,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些名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普通百姓,他们在当时都属于统治阶级的一员,都是官,而不是民,因此,他们的发明是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的,受到官方的嘉奖及史书的赞扬就无可厚非了。

比较而言,西方世界直到18世纪中叶,发明家的形象才慢慢开始改善,其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工业革命的开始。工业革命是西方世界科技水平的一次大爆发,人们很多旧有的思想被打破,同时由于在战争中,发明家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像比如罐头的发明,战壕的出现,以及诺贝尔的黑火药的发明,都对战争的胜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战争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给发明家的社会地位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而此时的中国,正是这些新发明的试验场之一。

综上所述,发明家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真正的变为社会英雄,仅仅只是近100年的事。但随着现代社会中科技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重,一项新发明的出现总是会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而且现在的发明并不仅仅指代科技上的创新,管理方式,生产流程等方面的创新,同样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推荐第3篇:《自然辩证法》读后感

阅读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部分后,让我受益非减。恩格斯作为一个无产阶级哲学家,在自然辩证法导言部分,精辟地阐述了自然科学从产生到当时的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艰难而曲折进程,并预言了未来科学发展的方向。在今天,纵观人类历史的长河,不得不让我们发现,恩格思的预言与现实的科学发展是如此的吻合。不禁感叹他的智慧和伟大以及对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的指导作用。

恩格斯通过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历程并非一帆风顺。他认为人类认识自然大体上可以分为古希腊哲学家为代表的朴素唯物主义,16世纪、17世纪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自然科学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提出三个阶段。

在希腊哲学家看来,世界在本质上是某种从浑沌中产生出来的东西,是某种发展起来的东西、某种逐渐生成的东西。古代自然观坚持从自然界本身去寻求对自然界的解释,坚持从自然界的总体联系和运动、发展、变化中认识自然界。它一方面在哲学上成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在以后得到发展和证实的天才预见,正如恩格思指出的:“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从十五世纪下半叶开始的时代,欧洲各国在经历了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等认知革命后,促使人们真正发现了地球。教会的精神独裁被摧毁,自由思想愈来愈根深蒂固,自然科学当时也在普遍的革命中发展着,而且许多人为之献身.而后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让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然而,因为依然受到神学的限制,这个时代的特征是一个特殊的总观点的形成,是一些规律的描绘和对周围世界一种静态的分析与研究。这个总观点的中心是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这样一个见解。对于起因,这个时代的科学家们只是简单的解释为由于神秘的“第一推动”而运动起来,并永恒的如此运动下去,而且直到世界末日或万古永世,一切都将和一开始的时候一样。看来能独立于所处的社会之外,不被这个社会的固化思想侵蚀,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是很难的。这也正是我们研究生需要引以重视的地方。研究生最基本的任务就是研究以有的先进科学理论、技术并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做出新的成绩。我们往往很容易受他人思想的影响,很难提出自己新的想法,新的见解,势必会影响以后的科学研究,论文发表。也就是说没有科学问题的提出,科学假说的形成,哪会有科学理论的创立。而要想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是说可以一蹴而就的。我们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有所发现,必须要先学习该专业的基本知识,了解该专业的一般规律及其发展过程,方向,前景。这些专业课程的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培养我们的思维,提高使用合理的科学方法的能力,开阔我们的视野,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学习就是这样一个需要不断地积累,循序渐进,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文中又提到是1755年出现了哲学家康德的《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才在僵化的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之后,又产生了自然科学的一系列重大发现,揭示了自然界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以及这些物质运动形式的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化,消融了有机界和无机界的鸿沟,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可见,哲学并不仅仅是我们从小学到大学所被灌输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很小的部分。哲学更多的是在思考人类面临的感到最困惑无解的问题。而思考这些艰深问题的人便是哲学家。正如苏格拉底对他的弟子们所说:哲学家要做社会的医生。所以说我们要对某一专业更广更深的理解是

离不开正确的科学方法和广阔的科学视野的。我觉得这种更一般性的科学方法训练、能力培养以及视野的开阔是由研究自然科学的自然辩证法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知识所能提供的,因为所有的学科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也就是说,除了专业课的学习,哲学,历史,文学都有我们可以汲取的营养。关键是看我们能不能从这些专门知识中提取出对我们认识自然,进行科学研究有益的观点。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专家不易,成为一个杂家更不易。西欧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那时,差不多没有一个叱咤风云的大师不曾作过长途旅行,不会说四五种语言,不在几个专业上放射出光芒,不以多才多艺之“杂”闻名于世。没有学术上的纵贯和横通,没有一批学识渊博的巨人,就突破不了神权一统天下的局面,文艺复兴不起来。杂与专不是对立的,杂就广度言,专就深度而言。杂可以寓于专,专完全可以体现于杂。杂家要具备学、识、才。仅仅这样要求,还嫌缺乏个性。因为任何一个有识之士,都是才多学广的。杂家之所以为杂家,在这些方面还应体现为学不避杂,见识非凡,是达练之才。所以我们应该博览群书,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自然辩证法可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启迪,以帮助和促进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从而改造自然,造福人类。文中提到:“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都一定要灭亡”。而现在面临的生态危机恰恰加速了这个过程。比如大气污染导致的全球变暖使得海平面上升,物种消失,还影响人们的健康等一系列的危害。19世纪,伦敦被称为雾都,污染最严重;1885年,日本足尾铜矿乱开采,导致水土流失、剧毒物质砷化物的蔓延。我们人类与天斗,与地斗,在制造了各种各样的敌人后,却发现最危险的敌人竟是我们自己——人类妄自尊大,对自然无限的索取,最终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些事实说明,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生态的问题,有赖于人类文明的转变。即人类应当改变自我中心主义,要从战胜大自然转变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从天人相分、天人对抗转变为天人合

一、天人为友,从农业时代的黄色文明、工业时代的黑色文明转变为后工业时代的绿色文明。人类需要一场深刻的变革,一场绿色革命。我们的价值观应从“人是自然的主人和所有者”、“征服自然”(笛卡儿、培根、牛顿的遗产)——发展为“人仅仅是自然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人是自然之子”。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不再把自然当作永无止境的盘剥的对象,而应看作是人类存在的根基。为了我们的地球,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来指导实践,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最终造福人类。

总之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辩证法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自然辩证法能够使我们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提高整体素质,更加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我们创新意识的树立和能力的培养,并指导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另外,我们要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深入研究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也必须以科学的辩证法来指导。学习辩证法,也是我们探索自然界奥秘,以指导我们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需要。

,在老师的建议下,我非常高兴地阅读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部分。恩格斯作为一个无产阶级哲学家,在自然辩证法导言部分,很好的解释了自然科学从产生到当时的发展过程,并预言了未来科学发展的方向。在今天,我惊奇的发现,他所预言的竟然和现实的科学发展是如此的接近。你不得不佩服恩格斯的伟大,不得不对恩格斯广博的学识,肃然起敬。

从导言部分,我们可以看出,恩格斯阅读了大量的前人的哲学和自然科学著作,并对每一个自然科学的重大发展,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很好的纵观了整个科学的全局,从不武断独立的看待每一个科学发现。每一个科学发现,在他看来都是人类通向真理的一大步。

人类从远古时期的愚昧,到中世纪的崇拜神学、宗教,再到如今科学真理的逐步建立,都是各个时代不断进步的结果。尤其是在现代,依靠更多的严密的逻辑思维,慢慢打开了人类未知的神秘。在古代,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更多的是依靠古代人的自然哲学的天才直觉,向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他们通过思考来认识世界,认识世界的本源,但他们却无法超越当时时代的局限性。在现代,随着科学的越来越深入,天才的自然哲学直觉已经不能再使科学更进一步,因此不得不转向有着更多优越性的严密的逻辑思维。从而产生了像牛顿,林耐等人,他们给现代自然科学奠定了深厚的基石,开创了力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并且发明了微积分,统计分类等科学研究工具。可以说,没有17,18世纪(那是需要巨人并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人类科学的巨大进步,就不会有现在辉煌的科学成就,如果没有那些伟大巨人的产生,也许我们今天可以实现的一切,就要退后几百年。 另一个现象,我们现在认为伟大的哲学家很多都是在17,18世纪产生的,他们属于那个时代,因为时代的关系,他们从崇拜宗教转而信仰科学(开始怀疑宗教宣扬的观点的正确性,如地心说,起源等),又因为科学发展的滞后,他们对于自己所怀疑的东西不能明白其中真正的原因,于是他们便开始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某种现象。其中思考的最多的部分是关于世界的起源,或者说物质的起源。他们开始怀疑上帝的正确性,认为一切都是有一个起源的。正是由于对于起源的思考,便产生了德国那一拨著名的哲学家,向康德,黑格尔等。

以前很不理解,哲学究竟是在研究什么?总以为哲学就是研究那些很玄的东西,现在开始意识到,其实哲学并不是我们从小学到大学所被灌输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很小的部分。哲学更多的是在思考人类面临的感到最困惑无解的问题。而思考这些艰深问题的人便是哲学家。很可惜,只有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人能独立于所处的社会之外,不被这个社会的固化思想侵蚀,使他们有能力去思考这些问题。正如苏格拉底对他的弟子们所说:哲学家要做社会的医生。 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伟大的哲学家,如果可以出现,我预言这个领域应该是在宇宙的起源,或者时间空间物质能量在无限接近或达到光速时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等问题的思考上出现。虽然有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但是人类在认识时间空间物质能量等方面仍然面临非常非常多的困惑,爱因斯坦给未知黑暗擦亮了一道光,如何解开这个黑暗就靠未来的无数的哲学家科学家们去继续努力。

通过对恩格斯的著名哲学著作《自然辩证法》导言部分的阅读,使我对自然辩证法所研究和揭示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里谈谈自己的几点学习体会: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理论体系。恩格斯概括了以往的特别是自19世纪以来的自然科学方面的重大成就,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同时他应用近代科学发展的大量事例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代替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历史必然性,向我们阐明了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关联及由低级向高级转化的思想;恩格斯还解释了自然科学从产生到当时的发展过程,并预言了未来科学发展的方向。

通过学习上述内容我首先明白了所有的学科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拿我们的科研工作来说,要对我们的研究内容有更广阔更深刻的理解就需要正确的研究方法和广阔的科学视野,而方法和视野的培养就需要研究自然科学的辩证法和其它相关学科。我们是研究网络新媒体的,同样需要对其它学科如计算机相关知识、媒体发展历程甚至人文社会学科有所涉及,这样我们才能在学科的交叉融合中得到新的灵感,取得新的成果。纵观我们周围著名的专家学者,他们大都是兴趣广泛、在各方面都有所造诣的,不仅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有精深的见解,对其它相关学科也有独到的理解。恩格斯在导言中也提到,西欧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那时,差不多没有一个叱咤风云的大师不曾作过长途旅行,不会说四五种语言,不在几个专业上放射出光芒,不以多才多艺之“杂”闻名于世。因此对于我们研究生来说,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要学会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学会广泛涉猎。

通过对导言内容的深入学习,我还懂得了自然辩证法可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启迪,以帮助和促进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从而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导言中提到“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都一定要灭亡”,由此我想到了我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思想。在以往的社会发展中,由于人们的错误认识,往往导致破坏性发展,对自然无限的索取,最终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因此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在发展科学技术时也要这样,考虑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利用我们的科学技术协调的与大自然共处。比如发展核技术可以用来发电为人类造福,而不是用来发展核武器破坏人类发明和我们的生存环境。导言还使我深深体会到学习辩证法,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更加紧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通过它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同步,就必须深入研究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而自然辩证法恰恰给我们提供了研究的方法。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我们创新意识的树立和能力的培养,能够使我们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上,提高整体素质,更加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总之,自然辩证法所揭示的内容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同时也是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我们要努力深入学习自然辩证法,掌握它的精髓并用来指导我们的科学实践,以帮助我们科研水平的提高,促进“国家的声学所,国际的科学家”宏伟目标的早日实现。

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恩格斯通过分阶段带领我们回顾人类社会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让我们认识到现代自然研究同以前任何辉煌的研究不同,它唯一地达到了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的发展。通过研究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恩格斯总结出了自然界是运动的、变化的、能量不灭等科学的观点。恩格斯通过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历程并非一帆风顺。他认为人类认识自然大体上可以分为古希腊哲学家为代表的朴素唯物主义,后来以神学为中心的形而上学,直到科学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提出三个阶段。希腊哲学在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上影响深远,在希腊哲学家看来,世界在本质上是某种从浑沌中产生出来的东西,是某种发展起来的东西、某种逐渐生成的东西。甚至到了在十八世纪上半叶,当时在知识上高于希腊古代的自然科学在一般的自然观上却是低于他们。

科学的发展必将推动人类认识的进步、促进哲学思维的发展。正由于此,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通过对自然科学的历史考察,阐述了自然科学发展的规律;同时,恩格斯还以大量的科学史实为依据,说明由于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代替形而上学自然观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在回顾中,恩格斯指出,在大约十六世纪,欧洲各国在经历了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等认知革命后,促使人们真正发现了地球。教会的精神独裁被摧毁,自由思想愈来愈根深蒂固,为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作了准备。恩格斯认为,“这是一次人类从未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在这个伟人云集的时代,在人们开始渴望以科学的自然辩证法正确的认识、解释这个世界,并威胁到神学的时候,一些为了真理而奋斗的先驱为此牺牲自己的生命。自然科学当时也在普遍的革命中发展着,而且它本身就是彻底革命的;它还得为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利而斗争。布鲁诺和塞尔维特等人成为新科学的殉难者,用自己生命捍卫了真知。

哥白尼推翻“地心说”可以说是开创了一个时代,在随后的年代里,在以牛顿和林耐为标志的这一时期末,我们见到这些科学部门已经达到某种程度的完成。一些重要学科建立、一些主要规律被彻底弄清楚了。然而,因为依然受到神学的限制,这个时代的特征是一个特殊的总观点的形成,是一些规律的描绘和对周围世界一种静态的分析与研究。这个总观点的中心是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这样一个见解。对于起因,这个时代的科学家们只是简单的解释为由于神秘的“第一推动”而运动起来,并永恒的如此运动下去,而且直到世界末日或万古永世,一切都将和一开始的时候一样。

这种建立在神学基础上的形而上学,使得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上出现了偏差,这也导致牛顿等科学家们后来发现虽然他们可以解释一些现象和规律,但是却不能找到这些规律的根源,最后只能在神学中迷失自己。恩格斯在《反杜林论》旧序中指出,“十七和是把世纪的形而上学,是一些迷人的障碍。”

在这个关键时刻,哲学发挥了其巨大作用。在这个僵化的自然观上打开第一个缺口的,不是一个自然科学家,而是哲学家康德。他在1755年发表了《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其发现包含着一切继续进步的起点。康德认为地球是某种生成的东西,其上面的生物不仅有在空间中互相邻近的历史,而且还有在时间上前后相继的历史。这样,关于第一次推动的问题被取消了,这就使得自然科学家们不再走无穷无尽的弯路,并节省在错误方向下浪费掉的无法计算的时间和劳动。

这也告诉我们,在今天,我们提供科学方法训练、提高能力和开阔视野的知识很多,哲学,历史,文学都有我们可以汲取的营养。

正确的自然观带来了科学的繁荣。此后的科学家们开始在这条正确的道路上探索前进,天文学、物理、化学的研究都突飞猛进。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是完备了:一切僵硬的东西溶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这样,从太阳系以及地球的起源开始,人们可以解释生物进化,人类产生以及最终进入近代的绝大多数现象。

不过,在当时也有人利用一些荒谬的自然观来欺世盗名。在《反杜林论》旧序中,恩格斯以实证的知识材料抨击了杜林之流鼓吹的“假科学”。他认为自然科学的理论之间有联系的,是系统的,指出“辩证法是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因为只有它才能为自然界所发生的发展过程,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为一从一个研究领域到另一个研究领域的过渡提供类比,并从而提供说明方法。”

另外,恩格斯也发现,社会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正像一般生产曾经在物种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一样。历史的发展使这样的社会生产组织日益成为必要,也日益成为可能。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将从这种社会生产组织开始,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中,人类自身以及他们的活动的一切方面,特别是自然科学,都将突飞猛进,光耀夺目,使已往的一切都黯然失色。但是,“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都一定要灭亡”。另外,恩格斯还高度概括并解释了

物质运动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这对于后来人们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我们认识到:不论在自然科学或历史科学的领域中,都必须从既有的事实出发。

当前,我们国家正在以提倡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科研和经济建设工作。在这个时期,我们再重读恩格斯的这篇传世名著,深感获益匪浅,也帮助我们可以更好的利用他高度概括出的一些自然观,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旧序中指出的那样:“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通过研读这两篇文献,我们了解到学习辩证法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要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同步,深入研究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就必须以科学的辩证法来指导。自然辩证法能够使我们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提高整体素质,更加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学习辩证法,也是我们探索自然界奥秘的需要,有助于我们创新意识的树立和能力的培养,并指导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

推荐第4篇:自然辩证法读后感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在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是一部系统的,科学的,发展的著作。阅读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部分后,我深刻的体会到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同自然辩证法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着的。恩格斯作为一个无产阶级哲学家,在自然辩证法导言部分,精辟地阐述了自然科学从产生到当时的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艰难而曲折进程。通过研究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恩格斯总结出自然界是运动的、变化的,能量不灭等科学的观点。他在导言里运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提供的最新成果,依据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考察了原始星云到星球,从无机物到生命的产生、生物进化和人类起源的过程,并根据物质运动不灭原理,论证了宇宙无限发展的过程,阐明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

从十五世纪下半叶开始的时代,欧洲各国在经历了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等认知革命后,促使人们真正发现了地球。教会的精神独裁被摧毁,自由思想愈来愈根深蒂固,自然科学当时也在普遍的革命中发展着。在这样一个科学开始挣脱神学桎梏而起飞的时代,人们都渴望着以科学的自然辨证思想认识和解释这个世界,当他们伟大的思想和坚定的信念威胁到宗教神学的时候,一些为了真理而奋斗的先驱像布鲁诺和塞尔维特等人便成为了新科学的殉难者,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真理。这无疑是一个勇敢的时代,求知的巨人们不断敲打着腐朽教会的大门。天文学方面,哥白尼发表了那本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让自然科学逐渐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数学方面,笛卡尔确立了解析几何,耐普尔确立了对数,莱布尼茨和牛顿各自独立的创立了微积分;在力学方面,牛顿总结发展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牛顿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是经典力学达到了将近成熟的地步。然而,因为依然受到神学的限制,这个时代的特征是一个特殊的总观点的形成,那就是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

自然辩证法可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启迪,以帮助和促进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从而改造自然,造福人类。文中提到:“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都一定要灭亡”。而现在面临的生态危机恰恰加速了这个过程。比如大气污染导致的全球变暖使

得海平面上升,物种消失,还影响人们的健康等一系列的危害。19世纪,伦敦被称为雾都,污染最严重;日本足尾铜矿乱开采,导致水土流失、剧毒物质砷化物的蔓延。我们人类与天斗,与地斗,在制造了各种各样的敌人后,却发现最危险的敌人竟是我们自己——人类妄自尊大,对自然无限的索取,最终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些事实说明,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生态的问题,有赖于人类文明的转变。即人类应当改变自我中心主义,要从战胜大自然转变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从天人相分、天人对抗转变为天人合

一、天人为友,从农业时代的黄色文明、工业时代的黑色文明转变为后工业时代的绿色文明。人类需要一场深刻的变革,一场绿色革命。我们的价值观应从“人是自然的主人和所有者”、“征服自然”(笛卡儿、培根、牛顿的遗产)——发展为“人仅仅是自然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人是自然之子”。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不再把自然当作永无止境的盘剥的对象,而应看作是人类存在的根基。为了我们的地球,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来指导实践,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最终造福人类。 通过这本书我们更深刻的了解到哲学注重的是在思考人类面临的感到最困惑无解的问题。正如苏格拉底对他的弟-子们所说:哲学家要做社会的医生。所以说我们要对某一专业更广更深的理解是离不开正确的科学方法和广阔的科学视野的。我觉得这种更一般性的科学方法训练、能力培养以及视野的开阔是由研究自然科学的自然辩证法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知识所能提供的,因为所有的学科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也就是说,除了专业课的学习,哲学,历史,文学都有我们可以汲取的营养。关键是看我们能不能从这些专门知识中提取出对我们认识自然,进行科学研究有益的观点。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专家不易,成为一个杂家更不易。杂与专不是对立的,杂就广度言,专就深度而言。杂可以寓于专,专完全可以体现于杂。杂家要具备学、识、才。仅仅这样要求,还嫌缺乏个性。因为任何一个有识之士,都是才多学广的。杂家之所以为杂家,在这些方面还应体现为学不避杂,见识非凡,是达练之才。所以我们应该博览群书,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推荐第5篇:《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

读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序言》有感

首先我先说说我读马克思的《自然辩证法导言》(以下简称《导言》)的经过。我第一次读《导言》时,没读完第一段就放弃了,文字太“晦涩”了,不知所云,我当时怀疑是不是翻译的水平太差了,当时只想睡觉。第二天我又很不甘心的翻开《导言》,这次怎么也得看完,自己鼓励自己,因为我到网上查相关的资料,有人说,“文字很优美”, “读恩格斯的文章就是一种享受”,我想大概是自己的背景知识太少了,很多的术语还有他引用的东西自己不能马上接受的原因吧。这次我坚持读完前两页,就已经有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了。又隔了一天,这次我来到教室里,那天下午我给自己的任务就是读完《导言》,我无论如何也得读完,哪怕自己什么意思也不知道,对自己说。还是从头开始读的,这次大概第一段就明白了一点意思,我这次第

一、二段读了两遍,感觉还行,就接着读,一边读,一边想自己知道的科学巨匠,偶尔还能看到自己熟悉的句子,比如说“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的时代”,“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每当看到这样的句子时,自己总是有一种好奇,或者说激发了自己的兴趣,使自己能继续的读下去。就这样,我读完了这位伟人的《导言》。

现在特别佩服恩格斯的知识的渊博,在他眼里,历史上所有的科学成就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这是一种境界,对知识掌握到一定层次的境界。

文章第一句话“现代自然科学„„„它唯一地达到了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的发展”,说明作者的讨论对象是自然科学。一开始作者高度评价了他自己国家--—德国的巨大贡献。“当市民和贵族还在互相格斗时,德国农民战争却预言式地揭示了未来的阶级斗争,„ 不禁农民登上历史舞台,„而且把现代的无产阶级也引上了舞台。”

恩格斯评价欧洲“文艺复兴”,“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的时代”,这是这一运动,促使人们思维的解放,从而促使资产阶级的萌芽,恩格斯说“给现代资产阶级打下基础的人物,决不受资产阶级的局限”,更突出地说明当时文艺复兴的对自然科学的巨大作用。

恩格斯是这样反思这一社会思潮的,因为“当时的英雄们还没有成为分工的奴隶”,象达.芬奇等,不是在一个领域有所建树,而是在多个学科,多个领域取得很大的成就,没有受到“分工对人的限制”,“分工对人的片面化的影响”。这些巨人们“几乎全都处在时代运动中,在实际生活中生活着和活动着”,促使他们成为“完人”。

自然科学和这些巨匠有相似的特征,“也在普遍的革命中发展着,而且它们本身就是彻底革命的”。自然科学作为“革命者”也不能例外的“为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利而斗争”,斗争就会有冲突,就会流血,但是自然科学没有被禁锢,哥白尼开辟了新的篇章,使“自然科学从封建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得到了一种巨大的成“平方比的力量”。

当时的自然科学的主要工作是“掌握手边现有的资料,„„从头做起”,在这种情况下,“必然是最基本的自然科学”,这一时期的成就就是“一些科学部门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主要在数学方法、钢体力学和天文学领域,而其他领域连这种初步的完成还很远。这一时期形成的总的观点是自然界是永恒不变的,看起来有些好笑,“今天的一切都和开始的时候一样,而且直到世界末日或万古永世,一切都将和一开始的时候一样”。过了这么多年,自然科学发展了这么长的时间,到18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在知识上,甚至在材料的整理上高过了希腊时代,但是在理论地掌握这些材料,在一般的自然观上却低于希腊古代。恩格斯对当时的还是以神学为主导的意识进行了辛辣的讽刺,“猫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吃老鼠,老鼠被创造出来是为了被猫吃”。当时哲学的最高的成就是从斯宾诺莎到法国的唯物主义者坚持从世界本身说明世界,而把细节方面的证明留给未来的自然科学。

打开这个僵化的自然观的人不是一个自然科学家,而是一个门外汉,一个哲学家----康德首先站出来反对“自然界永恒不变”的自然观,认为“自然界不是存在着,而是生成着并消逝着”,尽管没有产生直接的结果,后来地质学的产生,赖尔认为地球在缓慢的变化着,但赖尔没有突破当时思想的束缚。后来物理学三巨匠焦耳在曼彻斯特,迈尔在海尔布朗证明了热核机械力的相互转化,格罗夫证明了“所谓的物理力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从而得出了运动着的物质的永远循环的最终结论。拉瓦锡的化学定律,以及达尔文的进化论等等自然科学的不同部门的发展推动了新的自然观的形成,“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此时的自然观又回到了古希腊时代,只不过“在希腊人那里是天才的直觉的东西,在我们这里是严格的科学的以实验为依据的研究结果”,我们不得不承认古希腊哲学家的创立的哲学思想的伟大,他们的哲学思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

天体由于热而运动,当天体上有了水,有了适合的温度,就会产生细胞----有机体的形态的基础,经过分化,就会产生人。恩格斯说“人是由分化产生的”。手和脚的分化有了直立行走,手的专门化有了工具。只有人类有改造自然的能力,动物只能适应自然。有了人就有了历史,动物也有历史,那是人赋予它们的。一开始人还不能我控制自然,但是在最先进的工业国已经降服了自然力,迫使它为人服务。正如恩格斯所说,“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都一定要死亡”,也许经过几万年,几亿年,地球也会死亡,,但可能是重新回到一开始的样子。

物质运动是一个永恒的循环,但是我们确信,物质在它的一切的变化中永远是同一的,它的任何一个属性永远不会丧失,因此,它虽然在某个时候一定以铁的必然性毁灭自己在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而在另外的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一定又以同样的铁的必然性把它重新产生出来。坚持唯物史观,物质是永恒的,运动的,不断发展变化的。

推荐第6篇:自然辩证法读后感 文档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读后感

阅读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后,让我受益匪浅。恩格斯作为一个无产阶级哲学家,在自然辩证法导言部分,精辟地阐述了自然科学从产生到当时的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艰难而曲折进程,并预言了未来科学发展的方向。在今天,纵观人类历史的长河,不得不让我们发现,恩格思的预言与现实的科学发展是如此的吻合。不禁感叹他的智慧和伟大以及对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的指导作用。

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理论体系。恩格斯概括了以往的特别是自19世纪以来的自然科学方面的重大成就,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同时他应用近代科学发展的大量事例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代替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历史必然性,向我们阐明了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关联及由低级向高级转化的思想;

回顾这本书,我们首先看到恩格斯清晰的为了我们展开了整个严谨的论据过程。通过对十五世纪下半叶的一系列的社会现状的描述,我们看到了社会阶层的更迭,新兴资产阶级的悄然萌芽;阶级斗争出现的新的斗争形式以及新的阶层(早期的无产阶级);艺术和文学上新的繁荣,而更重要的是,旧的世界界限开始不足以在圈限人民的思想,航海的进步;对地球了解的深入,为以后的世界贸易以及手工业工厂的兴起,更即日后资本主义的大繁荣都奠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教会精神的瓦解,新思想新观念(民主和自由)的涌入,又为日后十八世纪唯物主义的出现做了准备。正如恩格斯在文章中写到的那样: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自然科学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种学科的交错并进,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心血浇铸,才使得我们能在今天这里看到如此科学的繁荣。我们的已经能观测到几十亿光年以外星系的变换,我们的飞船已经能在太空中遨游,我们生物技术正在改良我们的种植技术以及帮助我们战胜一个又一个的曾经让我们闻言色变的疾病,我们目睹了阿波罗11号的登月,天花不在肆虐,新型高产水稻的面世。我们发现科学的力量正在不断的改变我们的生活,可这种改变确实真正是我们全部需要的么,我们又应该以一种怎样的眼光来看待科学,抑或是科学的发展到底需要遵循怎样的规律来发展来进步才能真正的为我们所用。

恩格斯通过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历程并非一帆风顺。他认为人类认识自然大体上可以分为古希腊哲学家为代表的朴素唯物主义,16世纪、17世纪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自然科学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提出三个阶段。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辩证法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自然辩证法能够使我们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提高整体素质,更加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我们创新意识的树立和能力的培养,并指导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另外,我们要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深入研究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也必须以科学的辩证法来指导。学习辩证法,也是我们探索自然界奥秘,以指导我们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需要。

推荐第7篇:《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

《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

四年前在刚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学科时,我就从心底里佩服前人的智慧,这么高深的东西也能总结出来。因为觉得高深所以感觉晦涩难学,所以也就莫名其妙地产生了抵触。幸亏考研这条路让我又不得不直视这一“高大上”的东西,通过对它深入的学习,更加让我发现了它的不凡之处。于是我在想有没有一篇对它简要概括的文章让我从另一方面了解,满足我的好奇心。终于我遇到了,我满怀兴致地读完了恩格斯写的这篇《自然辩证法》的导言,从中也获益匪浅。

恩格斯作为一个无产阶级哲学家,在自然辩证法导言部分,精辟地阐述了自然科学从产生到当时的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艰难而曲折进程,并预言了未来科学发展的方向。在今天,纵观人类历史的长河,不得不让我们发现,恩格思的预言与现实的科学发展是如此的吻合。同时也不禁感叹他的智慧和伟大以及对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的指导作用。

《自然辩证法》导言告诉我们,每一个科学发现,都是人类通往真理的一大步。从远古时代的愚昧到中世纪的崇尚神学宗教再到如今科学真理的建立都是各个时代不断进步的结果。正如牛顿林耐等人,他们利用他们利用前辈天才的哲学直觉,通过严密的逻辑思维,开创力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奠定了当代自然科学的基石。作为当代的一名研究生,要好好学习前人总结的科学规律,掌握科学严密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推动自然科学继续向前发展。而且,所有的学科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正如马克思哲学中所言:尊重客观实际,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正如导言中所言:“不仅有机界和无机界之间的鸿沟缩减到最小限度,而且机体种源说过去遭到的最根本的困难之一也被排除了。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是完备了:一切僵硬的东西溶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世界的主题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自然辩证法是揭示自然界存在和演变的一般规律。它是自然界的辩证法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辩证法。只有把握认识自然的一般规律,我们才能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

《自然辩证法》导言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巨人”不是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没有一个著名人物不曾作过长途的旅行,不会说四五种语言,不在几个专业上放射出光芒。”同时,也没有一个新的理论是可以顺利传播并被承认的,那是无数为了真理而奋斗的先驱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才换来的。“自然科学当时也在普遍的革命中发展着,而且它本身就是彻底革命的;它还得为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利而斗争。”恩格斯用乔尔丹诺·布鲁诺和塞尔维特等人的事例向我们诠释了这句话。

《自然辩证法》导言还告诉我们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和科学观点。恩格斯运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提供的最新成果,依据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考察了原始星云到星球,从无机物到生命的产生、生物进化和人类起源的过程,并根据物质运动不灭原理,论证了宇宙无限发展过程,阐明了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解释了自然科学从产生到当时的发展过程,并预言了未来科学的发展的方向。同时,阐述总结出自然界是运动的、变化的、能量不灭等科学观点。还有,在导言最后部分,恩格斯为我们描述了从宇宙形成最初,到人类形成,最后到宇宙的落幕,这一段无穷时间我们想想都觉得“头大”,而恩格斯不仅描述它们的过程,而且附带上他所总结的猜想,也就是促使这一发展进行的推动力是什么。当然,《自然辩证法》的导言还告诉了我们很多很多,用我的只言片语是很难描述出来的,而我也只是看到了它的冰山一角而已。

总之,自然辨证法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而且也是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只有深入的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我们才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更加深入地研究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可以很好的与自然和睦相处。通过导言的阅读,也让我明白了哲学的伟大所在。之后,我会多阅读一些哲学方面的书籍,去探索浩瀚宇宙那些未知的知识,来增加自己的精神高度,升华自己的灵魂。即使成不了“巨人”,也要让自己尽可能地接近“巨人”。

推荐第8篇: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

《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

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恩格斯通过分阶段带领我们回顾人类社会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让我们认识到现代自然研究同以前任何辉煌的研究不同,它唯一地达到了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的发展。通过研究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恩格斯总结出自然界是运动的、变化的、能量不灭等科学的观点。我还感受到恩格斯的观点和思想都是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的。他在导言里运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提供的最新成果,依据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考察了原始星云到星球,从无机物到生命的产生、生物进化和人类起源的过程,并根据物质运动不灭原理,论证了宇宙无限发展过程,阐明了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而且,很好地解释了自然科学从产生到当时的发展过程,并预言了未来科学的发展的方向。

通过这次阅读导言,加深了哲学与科学之间关系的认识,我深刻的体会到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同自然科学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着的,互相影响的,自然科学的发展为自然辩证法的哲学研究提供实实在在的舞台,自然辩证法的发展为自然科学的进步提供理论的支持。而且自从进入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而极大地扩大和加深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并远远超过了19世纪自然科学的眼界,对于新时代的我们,更夹需要将自然辩证思想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并且当前我们推动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就必须深入研究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就必须将科学技术置于整个社会大系统之中;尤其对于新时代的我们,更加需要将自然辨证法思想与科学结合起来。文中提到:“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都一定要灭亡”。而现在面临的生态危机恰恰加速了这个过程。比如大气污染导致的全球变暖使得海平面上升,物种消失,影响人们的健康等一系列危害。我们制造了各种各

样的敌人后才发现最危险的敌人竟是我们自己-人类妄自尊大,对自然无限的索取,最终遭到自然的报复。这些事实说明,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有赖于人类文明的转变,要从战胜大自然转变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跟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脚步。人类需要一场深刻的变革,一场绿色革命。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不再把自然当作无止境的盘剥的对象,而应看作是人类存在的根基。为了我们生活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了的子子孙孙,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来指导实践,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最终可以享受美好生活!

《自然辩证法导言》为我们总结出科学发展的全局。从中我们可以知道:每一个科学发现,都是人类通往真理的一大步。从远古时代的愚昧到中世纪的崇尚神学宗教再到如今科学真理的建立都是各个时代不断进步的结果。正如牛顿林耐等人,他们利用他们利用前辈天才的哲学直觉,通过严密的逻辑思维,开创力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奠定了当代自然科学的基石。作为当代的一名研究生,要好好学习前人总结的科学规律,掌握科学严密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推动自然科学继续向前发展。通过对导言内容的深入学习,我还懂得了自然辩证法可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启迪,以帮助和促进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从而改造自然、造福人类。

通过对《自然辩证法导言》的学习我明白了所有的学科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正如马克思哲学中所言:尊重客观实际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正如导言中所言:“不仅有机界和无机界之间的鸿沟缩减到最小限度,而且机体种源说过去遭到的最根本的困难之一也被排除了。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是完备了:一切僵硬的东西溶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

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世界的主题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自然辩证法是揭示自然界存在和演变的一般规律。它是自然界的辩证法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辩证法。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自然辩证法》,把握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提高我们自身科研水平。

导言还使我深深体会到学习辩证法,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更加紧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通过它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同步,就必须深入研究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而自然辩证法恰恰给我们提供了研究的方法。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我们创新意识的树立和能力的培养,能够使我们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上,提高整体素质,更加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总之,自然辩证法所揭示的内容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同时也是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在今后的科研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努力深入学习自然辩证法,掌握它的精髓并用来指导我们的科学实践,以帮助我们科研水平的提高。

姓名:高少宏

学号:2011205002

班级:高级一班

推荐第9篇:自然辩证法概论读后感

自然辩证法概论读后感

摘要:自然辩证法是居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具体学科之间的中介,是连接两者的桥梁。它的主要作用一是为马哲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理论证据;二是以规律、范畴、证据等内容和方式丰富并补充马哲的基本原理及其范畴、三是其他学科为其提供寻找科学问题的线索;四是其他学科为其提供解决科学问题的思路;五是其他学科为其提供进行科学评价的武器。自然辩证法的内容与其研究对象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是关于研究对象的基本观点。

自然辩证法是19世纪中叶由恩格斯在概括和总结当时自然科学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哲学理论。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涉及以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自然辩证法的体系的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通过自然辩证法概论这本书的理论学习,我认识到了无论是学习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或者是社会科学,我们首先要注重的就是尊重客观事实,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研究和认识世界。自然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普遍联系、永恒发展是世界的基本特征,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自然辩证法研究涉及的领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对它的研究必须从辩证的观点,也就是发展的观点,整体的观点出发,并且牢牢抓住系统中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既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成果,又是改变人们的关系,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科学技术是人与自然的中介,也是人与人的关系的中介。在自然辩证法中,研究和揭示的内容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的,即自然界的辩证法;研究和揭示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的,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研究和揭示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从这一方面来说,所谓科学并不仅仅是静态的知识体系,它更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探索过程。

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更加紧密。我们要努力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方

法论只是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但事实上载科学研究中运用的方法远不止这些一般性的方法,还需要哲学这种更高层次的方法的指导,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哲学课程,其核心就是为研究生今后从事科研工作提供一种辩证的思维的方法。科学技术研究方法不只在自然辩证法课上得到学习,在研究生的专业课学习中也有所涉及,专业课上讲方法强调的事方法的工具性,科学技术方法论也强调方法的工具性,但更强调的事方法的批判性。科学技术方法论的这种优势起到了补充、深化专业课方法教学的作用,让我认识到不仅科学知识可批判,科学方法同样有局限,科学知识需要创新,科学方法同样需要创新。

作为研究生,我们更应深刻领会科学技术方法的重要性,注重创新意识的树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自己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相结合,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推荐第10篇:自然辩证法读后感1

《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

理学院10光信2班 张皓翔201030800225

通过阅读自然辩证法导言,我认识到无论是学习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以及社会科学,我们必须尊重客观事实,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研究和认识世界。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

在导言中,恩格斯说“不仅有机界和无机界之间的鸿沟缩减到最小限度,并且过去和机体种源说相对立的最根本的困难之一也被排除了。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是完善了:一切僵硬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种运动着。”因为自然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普遍联系、永恒发展是世界的基本特征,而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自然辩证法所研究和揭示的内容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从这一方面来说我就可以明白自然辩证法可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启迪,以帮助和促进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所以在今后的研究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深入学习自然辩证法,掌握它的精髓并用来指导我们的科学实践,以帮助我们科研水平的提高。

通过学习自然辩证法导言,让我对科技、宗教、人类、社会以及宏观宇宙的演变,有了一个客观的了解。让我认识到自然辩证法对于当今人类的发展任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指导我们的思想及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的能力;使我们能够全面认识和理解科学技术,真正把握科学的核心和灵魂。

总而言之,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辩证法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自然辩证法能够使我们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提高整体素质,更加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我们创新意识的树立和能力的培养,并指导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另外,我们要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深入研究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也必须以科学的辩证法来指导。学习辩证法,也是我们探索自然界奥秘,以指导我们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需要。

第11篇: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读书笔记

一直十分钦佩和仰慕恩格斯,不是因为他伟人的头衔,而是因为他那少有人走的路。他虽然没有念完高中,更没有正式上过大学,但他却对自然科学非常观注。他不仅开展了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还坚持了军事科学和语言学的研究。这绝是一般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智慧。也许正如它在《导言》里说的,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产生巨人的时代,那时,差不多没有一个著名人物不曾作过长途的旅行,不会说四五种语言,不在几个专业上放射出光芒。而马克思也对恩格斯说道:“我总是踏着你的脚印走”。可如果不是这次作业的机会,我极有可能会对《自然辩证法》导言望而却步,因为自己匮乏的背景知识,因为人们口中传说的“晦涩”。不过,我终于还是从网上下载了下来,用了两天时间把它读完,或多或少地增加了自己对《自然辩证法》的理解和进一步丰富了自我。

《导言》开篇说“自然研究同古代人的天才的自然哲学的直觉相反,同阿拉伯人的非常重要的、但是零散的并且大部分已经无结果地消失了的发现相反,它唯一地达到了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的发展”。说明了自然科学的研究与古代认识自然不同,它得出的结论是有科学依据的,而古代则多是靠直觉来发现。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整个近代史一样,以一个伟大的时代为开端。在这一时期德国、法国和意大利都产生了最初的现代文学,而英国和西班牙跟着达到了自已的古典文学。封建贵族被推翻,君主国发展起来,为资产阶级社会的出现垫

定了基础。教会的精神独裁也被抛弃,德意志发展民族接受了新教并同时同时容纳了自由思想,为十八世纪唯物主义作了准备。而自然科学正式在这个时期的普遍的革命中发展着,而且它本身就是彻底的革命,然而它的发展却是举步维艰的,这场革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有不少人为此流血牺牲,像正在发现血液循环的塞尔维特就被天主教徒活活的烧死,读到此处,我心难安。但是自然科学并没有被禁锢,哥白尼开辟了新篇章,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了出来。

当时的自然科学主要是掌握手边现有的资料,而这些资料所包含的科目很少,对很多学科要从头开始做起。这一时期的成就是一些科学部门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主要是数学方法、天体力学和文学。天体力学在这一时期发展最快,主要标志是牛顿的物质的普遍运动规律。其它学科远远滞后甚至没有出现。生物学的观点当时还停留在形而上学的程度。而这一时期的总观点的中心是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都被否认,科学自由在这一时代并未真正实现。

哲学家康德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打破了这个僵化的自然观。他认变“自然界不是存在着,而是生成着并消逝着”,尽管没有产生直接的结果,后来地质学的产生,赖尔认为地球在缓慢的变化着,但他也没有突破当时的思想束缚。再后来物理学三巨匠焦耳在曼彻斯特,迈尔在海尔布朗证明了热核机械力的相互转化,格罗夫证明了“所谓的物理力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从而得出了运动着的物质的永远循环的最终结论,拉瓦锡的化学定律,把无机世界与有机世界联系起来,以及达尔文的进化论等等自然科学的不同部门的发展推动

了新的自然观的形。恩导师的结论是:“物质运动是永恒的循环,在这个循环中,物质的任何有限的存在方式都是暂时的,而且除了永恒变化和运动的物质以及这一物质运动的变化规律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了。”这种成熟的自然观与古代希腊哲学家的观点:整个自然界,从最小的东本到时最大的东西,从沙粒到太阳,从原生物到人。都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的观点是一致的,但前者是有科学依据的,而后者只是一种直觉。

自此,自然科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缺点也一点点的得到弥补。就像天体力学的发展,由于人们对太阳的进一步观察,表明热在这种场合下转变为电和磁。天体由于热而运动,天体越小冷却速度就越快,灭亡也就越快。从中心天体 行星 卫星到流行灭亡速度越来越快。当天体上有了水,有了适合的温度,就会出现细胞,我们知道细胞是有机体存在基础结构,那么在其它适当的条件允许时,生物体就会应时形成,从而产生了最初的生命。最初的生命不断发展形成了无数的纲、目、科属、种,最后发展出有神经系统的脊椎动物的形态,在这些脊椎动物中最有发展意识的就是人。恩格斯说“人是由分化产生的”。手和脚的分化有了直立行走,手的专门分化有了工具的使用。只有人类有改造自然的能力,动物只能适应自然。有了人,自然也就有了人类的历史,动物也有历史,那是人赋予它们的。开始的时候,人还不能控制自然,但是在最先进的工业国已经降服了自然,迫使它为人类服务。正如恩格斯所说“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都一定要死亡”。也

许要经过成万上亿年,但是这样的时期总会到来,太阳的热量会衰竭,黑暗的地球会变得死寂一般,最后落在太阳上。或许它的碎屑会成为其它星球的能源材料。天体的最终宿命是碰在一起,碰撞将产生热量。天文学家告诉我们,新星的突然闪现和已知旧星的同样突然增加光亮同样可以说明这一点。而且我们得出结论:无限时间内天体会永恒重复的先后相继出现再消失,不过是无限空间内无数天体同时并存的逻辑的存在,这是物质在其中运动的一个永恒的循环。

物质运动是一个永恒的循环,但是我们确信,物质在它的一切的变化中永远是同一的,它的任何一个属性永远不会丧失,因此,它虽然在某个时候一定以铁的必然性毁灭自已在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而在另外的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一定又以同样的铁的必然性把它重新产生出来。这是自然的规律。坚持唯物史观,物质是永恒的,运动的,不断发展变化的。

科学的发展必将推动人类认识的进步、促进哲学思维的发展。正由于此,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通过对自然科学的历史考察,阐述了自然科学发展的规律;同时,恩格斯还以大量的科学史实为依据,说明由于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代替形而上学自然观已成为历史的必然。这篇《导言》生动地总结了近代科学的成长和发展,特别是自然观的变化和发展,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本性,指出“自然界不是存在着,而是生成着并消逝着”。 正确的自然观带来了科学的繁荣。此后的科学家们开始在这条正确的道路上探索前进,天文学、物理、化学的研究都突飞猛进。新的自然观

的基本点是完备了:一切僵硬的东西溶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这样,从太阳系以及地球的起源开始,人们可以解释生物进化,人类产生以及最终进入近代的绝大多数现象。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导言部分的过程中,我的思维仿佛被牵扯入那个年代,虽然有些精髓我也许并不能一一深深领会,但是我知道了关于哲学、生物学、数学、化学、地理、历史、天体力学等学科更多的发展史及其之间的联系,我相信这对我以后学习其它自然科学比如我们的医学都是很有帮助的。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感受

自然辩证法也象马克思主义的其他组成部分一样,本身是科学。科学是让人研究的,而不是要让人供奉起来膜拜的。它来源于实践,并且随时受着实践的检验。它不是僵化的教条和空洞的说教,而是实际的行动的指南。它是要使人扩大眼界,活跃思想,而不是要使人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它是自然科学的前哨和后卫,并且要不断地从自然科学吸取养料,不断地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学习,研究,运用,发展。马恩的学说是为了打破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人们思维和意识形态的不合理模式,如果他们想得到他们那些至今研读仍闪烁真知灼见的科学学说被当作教条一样被迷信地传播下去,会是怎样的无奈呢。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却是可以被创造的。在创造历史的活动中,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在不得不学习、背诵、

理解这些学说的社会要求下,有意识的、真诚地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精髓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全面的、联系的、运动地看待社会、自然和我们自己的变化,真正了解了真实的状况,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第12篇:《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读后感

数理学院122200690谷颖强

学位公共课《自然辩证法概论》

-----课后读后感

本学期开始,学校开设了《自然辨证法概论》这门课程,通过近一学期老师对自然辩证法的讲解和自我阅读学习,虽然不能完全理解,却也感觉到学习到了一点儿内容。以前我只是简单的认为哲学是一门跟自己生活无关的事情,只是考研的工具或仅仅是一门选修课,但通过这学期的了解学习,慢慢地发现哲学与自己的学习生活也有指导性意义。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而哲学正是一种高级的思想,让人了解自己,了解自然。哲学叫我们学会一种辩证的价值观,以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去面对社会,生活,人生。它教会了我们如何去认识自然、社会,如何去创新,促进社会发展及完善自己的生活。正如人类对自然千百年来的探索一样,我们对生活及社会的一切也同样充满着好奇,有了这样思想才指挥我们付诸于行动,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需要这种好奇心,需要有这种态度。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自然辩证法学科要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角度研究自然、自然科学和技术,进而从总体上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自然辩证法学科是开放的,它的内容、方法和原理都是不断发展的。

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我认识到无论是学习自然科学还 1

是人文科学,都必须尊重客观事实,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和研究世界。自然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而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自然辩证法研究涉及的领域构成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对它的研究必须从辩证的观点,也就是发展的观点、整体的观点出发,并且牢牢抓住系统中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既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与成果,又是改变人们的关系,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科学技术是人与自然的中介,又是人与人的关系的中介。在自然辩证法中,研究和揭示的内容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研究和揭示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的,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从这一方面来说,我就可以明白自然辩证法可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启迪,以帮助和促进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

当今科技时代,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而科学技术的发展绝不是单一的科学研究探索或实验室里的闭门造车,事实上在科学研究还需要哲学这种更高层次的方法的指导,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哲学课程,其核心就是为研究生今后从事科学学习或科研探索以及工作生活提供一种辨证思维的方法。科学技术研究方法不只在自然辩证法课上得到学习,在研究生的专业课学习中也有所涉及,专业课上讲方法强调的是方法的工具性,科学技术方法论也强调方法的工具性,但更强调的是方法的可批判性。科学技术方法论的这种优势起到了补充、深化专业课方法教学的作用,让我认识到不仅科学知识可批判,科学方法同样有局限,科学知识需要创新,科学方法同样需要创新,科技史上大凡伟大的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难有遵循固有的程式和运用现成的方法,科

学大师往往能在已有的方法中保持必要的张力,或伴随着创造出新的方法。作为研究生,更应该深刻领会科学技术方法的重要性,注重创新意识的树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自己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相结合。

古人有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及探索研究需要有辩证的批判。我们要培养有条理的怀疑主义精神,人类的认知还是有限的,没有绝对的真理,要勇于批判别人和接受别人的批判,不能轻信他人的观点。所以在今后的研究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深入学习自然辩证法,掌握它的精髓并用来指导我们的学习生活。人类社会经过了悠久历史岁月,对大自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奴隶社会时期,古代巴比伦、埃及、印度、中国这四大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由于文化底蕴与信仰不同,逐渐形成东西方不同的自然观。西方文化主要起源于希腊文化,古希腊哲学中有一种对事物本原探求理性精神,而这种理性精神又常常和他们的宗教紧密相连,西方先哲常常把探求事情本原的工作本身当作追求,并从中找到乐趣。而中国的自然观与其对比有相似也有不同,“老庄”的道家思想也注重了对自然的认识和了解。但更强调自然与人的统一,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无为而治”。古希腊把自然作为一个与人的主体并列的客体,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并且他们相信其背后都是有规律的,因此对其研究更大胆,更具体,更深入。而中国文化一直对自然心存敬畏,并把人和自然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用推测类比来印证和解释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缺乏对自然的深入的研究。

另外一方面,人文精神也是一种历史传承精神,经过悠久历史的沉淀,同人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培养我们在实践中追求自

己想要的东西,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尤其是在现在自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物质享受越来越丰富,然而精神享受却相对滞后,而如果一个社会没有精神上的追求,那我敢肯定地说这个社会是病态的,最终会走向灭亡。而一种优秀文化的沉积,是狂沙吹尽剩余的黄金,因此我们应该发扬和珍惜。做好文化传承是我们这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十一世纪,作为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担,我们要更加有理性精神,对待事物我们要用理智做先导,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论,不能像盲人摸象一样片面看问题。包括我们对待人生及生活的态度,如果遇到一点点挫折就退缩,放弃,想到自卑,自杀,这未免得不偿失,首先你失去了生命,其次,你失去了一次成长的机会,再次,你给关心你的人带来了痛苦,“可怜天下父母心”。可见你没有正确认识人生,认识挫折。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看似错误的,可能偏偏是正确的,更何况一件现在公认的事实,放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可能就是谬论,什么都是相对的,我们要辩证的看问题。认识是联系的、发展的,我们不能孤立的看问题,要联系实践,联系一些经验教训,这样才能全面的去分析问题,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重点。

总而言之,自然辩证法让我不再只是简单的、盲目的观察和认识事物,而是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教导我们要培养科学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培养科学的创新能力。与此同时,也要注重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第13篇: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

管理学院2011级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许悦 学号:11210690061

摘要:通过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的研读,学习了关于自然科学发展的进程,以及为什么造成这种进程的原因。思考了人文哲学对于自然科学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及其原因。同时明确了自然科学与哲学并不是简单的谁指导谁;谁验证谁;谁规定谁的关系,也不是简单的相辅相成,互相依靠的关系。并由此展开对自然科学以及哲学关系的思考,以及其在不仅是自然科学方面也是哲学方面的价值。

关键词:自然科学,人文哲学,发展历史,关系,互相影响

最近对恩格斯自然辨证法草草略读了一番,不得不说一开始无非抱着完成作业的目的去的,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不自觉的能感觉到思想的那种被撩拨,被触动,被启发的过程。虽然只是一篇导言,但仍然能看出恩格斯严谨的治学精神,大量资料的查阅,条理清晰的介绍,逐一列出且逻辑严谨细致的论据过程,不由得让人感到钦佩。虽然有些学者,包括一些哲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以及甚至是一些科学家对恩格斯的观点仍存有着不同的看法,例如,爱因斯坦认为:“不论从当代物理学的观点来看,还是从物理学史方面来说,这部手稿的内容完全就是胡说八道、疯人之作”,也有人认为最后八个字应该译作“„„都没有什么特殊的兴趣”,但不管哪种译法,都至少说明了爱因斯坦对恩格斯在自然科学史方面的观点不持肯定态度,只是程度上有所不同。

可当我们回顾整篇文章的时候,我们首先看到恩格斯清晰的为了我们展开了整个严谨的论据过程。通过对十五世纪下半叶的一系列的社会现状的描述,我们看到了社会阶层的更迭,新兴资产阶级的悄然萌芽;阶级斗争出现的新的斗争形式以及新的阶层(早期的无产阶级);艺术和文学上新的繁荣,而更重要的是,旧的世界界限开始不足以在圈限人民的思想,航海的进步;对地球了解的深入,为以后的世界贸易以及手工业工厂的兴起,更即日后资本主义的大繁荣都奠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教会精神的瓦解,新思想新观念(民主和自由)的涌入,又为日后十八世纪唯物主义的出现做了准备。正如恩格斯在文章中写到的那样: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自然科学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种学科的交错并进,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心血浇铸,才使得我们能在今天这里看到如此科学的繁荣。我们的已经能观测到几十亿光年以外星系的变换,我们的飞船已经能在太空中遨游,我们生物技术正在改良我们的种植技术以及帮助我们战胜一个又一个的曾经让我们闻言色变的疾病,我们目睹了阿波罗11号的登月,天花不在肆虐,新型高产水稻的面世。我们发现科学的力量正在不断的改变我们的生活,可这种改变确实真正是我们全部需要的么,我们又应该以一种怎样的眼光来看待科学,抑或是科学的发展到底需要遵循怎样的规律来发展来进步才

能真正的为我们所用。弗兰西斯培根爵士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可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力量?

自然科学的发展从最开始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从早期为固定的某一阶层所有(各个相对独立的行业)到后来的为统治阶级所掌控再到后来为神学服务。它一直在磕磕绊绊中缓慢的前行。可当我们把这个阶段与资本主义出现之后那头一百年相比,我们讶异的发现在这后一阶段所产生的发展跨度足以令之前那沉闷愚鲁的几千年汗颜。是什么改变了这一切。你能把这一切仅仅归因于资产阶级这个新的阶层的出现么?恩格斯在详尽的对自然科学其本身其发展过程进行阐述之后,开始为我们解释到底是一种什么力量在背后支持自然科学,影响自然科学,并规划自然科学。以及是否自然科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在再影响着这种背后的力量。

自然界首先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产物,它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以往的古生代的考古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员也是在不断的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进化出来的,当人类开始用自己的能力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学习自然,认识自然,了解自然,自然科学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人们把自己所掌握的规律总结起来,并加以推广和延伸,用以对这个自然,这个世界进行分析。自然科学的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服务人类,让人类更好的生存,它首先需要被人类所接受。尤其是当某些在当时极具颠覆性的科学发现出现时,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世界观,则很难为世人所接受,

以致长时间被压制甚至迫害,反之,则截然不同。人类的世界观,科学家们的人生观,以及社会的意识形态的开放程度(是否足够的开明),终究可归结于人文哲学的研究范畴。与自然科学相类似的是,人文哲学或者简单的说就是哲学,在自然科学的发展进入一个相对滞涩的发展时期经历了一个类似于陷足泥潭的时期(恩格斯: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给神学写了绝交书;牛顿却以关于神的第一次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个时期。)各种思想的交错编织,各种阻碍势力的隐隐绰绰潜移默化。但是哲学思维的一致性以及其坚持性使得它坚守住了最高的荣誉(恩格斯:它没有被同时代的自然知识的狭隘状况引入迷途,它一从斯宾诺莎一直到伟大的法国唯物主义者一坚持从世界本身说明世界,而把细节方面的证明留给未来的自然科学。)

其后的事实也告诉我们第一个在这段僵化的时期上凿开缺口的恰恰就是一个哲学家,而不是一个科学家。(1755年出现了康德的《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关于第一次推动的问题被取消了;地球和整个太阳系表现为某种在时间的进程中生成的东西。)可哲学带给自然科学的又仅仅是这些么,某种良好的社会理念的研究,道德方面问题的检索,科学家们自身人生观的塑造。简单的举个例子,科学家应该有勇于探索,不盲从迷信权威的精神,可是与此同时也应当具备对有生命力的理论的相对谨慎的治学态度。科学的发展研究并不是说,想研究出什么就能得出什么,与此相对应的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很多的科学研究成果往往是在无意识的偶然性的促进下才出现的。例如青霉素药剂的出现,天花疫苗的培植,托里拆利发现大气压强。所有的

这一切显得是那么的玄妙而又不可捉摸,而我们又应当把这些当做是某个造物主的恩赐么,还是当做是某些人意外的福祉。本来严谨的科学却被充斥着不确定性的偶然所推动,对此自然科学又该做何许解释呢?可少了这些实验这些科学家孜孜不倦的研究是否仅凭偶尔的这些所谓的造物主的恩赐而获得科学的进步呢?哲学在此能通过对偶然和必然的分析来帮助自然科学弥补这一漏洞同时对研究方法加以完善。哲学的修正以及指导作用使得自然科学在发展过程中始终能明确自己的目的以及研究的方式是否合理是否能被解释。

自然科学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并非只是单一的被动的接受来自于哲学的援助,哲学本身的特质决定了其具有模糊的特性,这里所说的模糊是指,对于某些哲学原理,抑或是哲学新观点的提出,我们往往很难通过抽象的范式来证明其合理性,而观测往往又会存在着偏差和谬误。各种主观的心理因素和某些来自于统治阶级的干扰使之很难真正被确立。“运动不灭”这个在哲学当中最具有魅力的命题却仅仅只能在纸面上揣摩其端倪。看看希腊哲学的伟大创立者的观点:整个自然界,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西,从沙粒到太阳,从原生生物到人,都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这种仅仅依据直接和保守的生活经验的判断在某种意义上充溢着空洞和不实际。可当我们把自然科学的反馈代入哲学“运动不灭”时,我们发现一些已经得到过严谨科学验证的科学原理:能量守恒;能量转化;能量不会消失只是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对于各种参考系不不同静止无非是一种另类的运动形式,

它们在某些程度上验证着“运动不灭”这一命题。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应该看做是一个物理学原理还是哲学原理呢,还是是二者合作的产物呢。

哲学和自然科学并非单纯的谁指导谁,谁规定谁的关系,但是相辅相成确也略显不当,因为毕竟自然科学偏向去实证,而哲学偏向于纯意识的思考,自然科学需要自己去探索发现自然的规律并对其加以总结,而哲学则观测已有事实的总结和分析以及对未来社会的意识走向的某种推测。你可以简易的说哲学帮助自然科学的研究不偏离自己的初衷,以及帮助科学家们维持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而自然科学则反馈哲学以实证和在某一阶段的可称之为真理的严谨的科学定义来帮助哲学来完善其自身。

参考文献

恩格斯,自然辨证法- 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59 ——386

第14篇:自然辩证法

我们无法忽视真相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可是我们却从未真正意义上地珍惜过;水,几十亿人生命之所系,可是我们却总是在浪费跟污染;荒地变沙漠,却无法阻挡人类砍伐的速度;当我们毫无节制地排放废水废渣,是否也意识到我们正在践踏多少孩子的未来;冰川消融,是否让我们意识到世界环境正在以我们无法预料的速度一步步走向恶劣,这种种现象是否能唤起沉睡中的我们?这些惨烈而又血淋淋的真相,是否能拯救愚蠢的人类?因为我们存在,所以我们有责任,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是我们无法抗拒的责任,作为人,对于这些真相,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这就是我们的事情。 如果我们以旁观者的视角回眸人类成长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对地球资源的掠夺史。自从人类发明火,伴随着我们生存的就是森林火灾了,地球资源在那个时候已经在以一种不可逆的状态消耗着,可是当人类看着熊熊燃烧的烈火时,新鲜和刺激确实占据了所有的视觉神经。森林资源的破坏不仅仅局限于此,为了食物,人类大量砍伐和放牧,致使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的趋势一去不可收拾。这是一种循环的生物链,森林资源严重被破坏,地球生态也在走向深渊,从而导致整个生态的严重失衡,最终直接破坏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持续性。生物链的破坏也带来了人类精神之链的断裂,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人类肆无忌惮地破坏跟毫无节制地利用。极度膨胀的私欲战胜了所有了责任跟道德,在地球的高端正在洋洋得意。可是你是否知道在你欢呼胜利的时候,自然正在以我们无法预知的速度向人类展开一轮又一轮的报复。

许多人受惠于近年来飞速发展的社会与经济变革,但是成千上万的却承受着你我无法感知的痛苦。你餐餐饱食的时候,你是否了解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儿童因为营养不良身体发育和智能发展受到了影响。在你犹如牛饮般饮水的时候,你是否知道世界上约有13亿人得不到最低限量的饮用水。当你每天日升日落,自然醒来,能够享受到世间第一缕阳光的时候,你是否晓得世界上有无数儿童死于肺炎和腹泻从而看不到明天清晨的太阳,你无法了解这样的悲伤,带着这样的悲痛,我们还在挥霍自然资源,作为人,我们的行为是不是过于霸道和自私。你想想,如今环境问题已经变成了全球问题。自然无数次敲响警钟,可是人类依旧无动于衷。空气、水、食物的污染使人们的生存空间不再洁净。全球变暖最终有可能导致两级冰川融化,使人类遭受灭顶之灾。臭氧空洞预示着天然屏障已被破坏,人类将有可能暴露在无情的宇宙射线之下。还有专家预测石油、煤炭的可开采量只可供人类使用约两百年。如今人类受到了来自大自然的种种威胁,也是人类对地球资源掠夺应得的惩罚。 这些真相,我们真的看到了吗?可是为什么在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发展上面,我们很少看到任何努力的行动和呐喊的声音啊。

我很佩服那些为环境保护奔走于世界各个角落的环境卫道士,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希望了吧,虽然自然已经不复当年的光彩,我们也很难恢复它往日的面貌,可是努力的背后,我们总能看到胜利的曙光。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倡议世界环境和平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并让这种倡议变成一种全民行动,这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希望真相是让我们每个人都更加清醒,而不是更加沉沦。未来我们不是掠夺者,而是要做大地母亲的守护者。

第15篇:自然辩证法

一 创立时期

马克思和恩格斯处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时期,这是资本主义上升和形而上学自然观占统治地位的时期。为了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他们进行了三个方面的理论工作,第一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从黑格尔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黑格尔是“第一个想证明历史中有一种发展、有一种内在联系的人”。在历史领域中,他始终贯穿着宏伟的发展的历史观,坚持在同历史一定的的联系中来分析历史材料。他的辩证法是一切辩证法的基本形式,但只有在剥去它的唯心主义的形式之后,才能科学地加以应用。第二批判分析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与方法论。当时自然科学取得了许多重大发现,其中特别是康德的星云假说、赖尔的地质渐进思想、迈尔等提出的能量守恒和转化的思想、维勒从无机物制造出有机物、细胞学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等。马克思恩格斯概括这些自然科学的重大成就,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第三研究了劳动与人的生存及发展和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恩格斯科学地论证了劳动在人类起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了劳动创造了人和整个人类社会的观点,这是从自然辩证法到社会辩证法的过渡,马克思恩格斯从劳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以下极为重要的思想内容:劳动工具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根本标志;劳动工具的不同划分了不同的历史时代;先进的劳动工具代表先进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市场竞争力、经济发展动力之所在。马克思恩格斯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这是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基石。 二 发展时期

19世纪末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自由竞争阶段走向垄断阶段,自然辩证法有了新的发展。首先是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由于马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建立 赫兹关于电磁波的实验的成功 爱迪生工业研究实验室的创建 开始了科学 技术与生产一体化的过程 在此之前 技术决定着科学 从此以后 科学走在技术的前面 决定生产的方式与方向 形成了科学 技术与生产紧密相结合的过程 它最突出的表现是科学的技术化与技术的科学化 一方面 现代科学必须依靠一定的技术手段才能进行深入的研究 像基本粒子物理学必须借助于高能加速器 另一方面 现代技术的发展又必须以现代科学为基础 在内容上 技术要应用科学研究的成果 在形式上 技术要应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其次是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进入 世纪 科学 技术与生产的一体化大大地加速了科学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过程 从而加强了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 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 决定它的发展方向 许多新的生产工具 新的工艺 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 一系列新兴的工业如高分子合成工业 原子能工业 电子计算机工业 半导体工业 宇航工业 激光工业等 都是建立在新兴科学基础上的 科学不仅是生产通过技术得出的概括性的结果 而且是生产的前提条件 这意味着在现代 科学技术系统已经成为生产力系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了再其次 技术创新即开发研究成为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技术创新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中心环节 在这个意义上它既是一国经济 政治 社会与文化发展的动力 也是企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主要源泉 所谓技术创新 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结合 从而产生新的产品或提供产品的新质量 形成新的生产方法 开辟新的市场 获得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 实行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它的重要意义是 发明成果产品化 商品化经济决策与经济行为的创新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 必然会对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直至意识形态产生重大的影响 正是在这个观点指引下 发达国家开拓了对科学技术进行社会学与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科学社会学 年苏联科学史家赫森在第二次国际科学史大会上 作 牛顿 原理 的社会和经济根源 的报告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科学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报告认为 牛顿 原理 并不是牛顿个人天才的产物 而是当时社会经济条件的必然结果 在赫森的影响下开创了科学社会学的研究方向不久 默顿受赫森的启发 写出 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 一书 该书以 世纪的英国作为研究对象 从社会学的角度 考察了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及军事技术之间的关系 以及宗教对科学的影响 提出了社会文化与科学之间相互作用的模式 默顿的一系列研究工作被认为是美国科学社会学的发端科学学 贝尔纳是马克思主义者 他在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 革命的力量 的思想指引下 阐明科学是为人类服务的#科学有巨大的社会作用#如果有计划地加以利用#科学可以大大改善人类的命运%贝尔纳以科学的方法全方位地研究科学本身#开创了科学学这一新的研究领域% 这门学科探讨科学的社会性质$作用和发展规律#以及科学的体系结构$规划$管理和科学政策等问题"它受到科学家和科学管理工作者普遍重视%技术社会学% 奥格本受唯物史观的影响#在(社会变迁+,’(##-中提出&文化滞后论’% 他认为#在现代社会变迁中#物质文化的变迁最快#随之而来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变迁则慢得多#因为社会变迁的动力来源于技术的发明$积累$传播和调适#如果物质文化飞速发展#传播#特别是调适跟不上#便会发生文化滞后%在现代#对科学技术全方位的研究#正在形成科学技术学这一广阔的领域#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范围拓宽了三 世纪的新发展进入 世纪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人类历史处在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新时期 自然辩证法又有了新的发展 在即将出版的 由教育部社政司领导 主持与组织编写的 自然辩证法概论 以下简称 概论 一书中反映了这一特点自然辩证法的理论框架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自然辩证法 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方法论与价值论 它概括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伟大成就 自然科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因而自然辩证法是认识与改造自然 社会及思维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这一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主要著作是 自然辩证法 反杜林论 资本论 等 其主要内容是以哲学为指导 在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 阐明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科学观 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进入 世纪 自然科学革命 新技术革命和社会变革层出不穷 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成为变革社会的决定性的力量 这充分证明了马克思的论断 科学技术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 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的性质和特点就在于 它把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同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 一方面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概括总结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与新问题 另一方面又向科学技术研究 现在是一门新兴的 有广阔研究领域的科学技术学提供观点与方法 因而自然辩证法学科必然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改变它的形式 丰富它的内容在我国 建国以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反映在这门学科的体系 结构与内容上 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 以 年 自然辩证法讲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为标志 该书受教育部委托 有十几所高等院校参加 这部书概括总结了建国以来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成果 它的主要功绩是首先 它确立了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学科地位 因为它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并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当时研究的主要问题 把 自然辩证法 分为三大块 自然观 自然科学观和自然科学方法论 并用 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新成就 阐明自然界的辩证发展 四大演化 自然科学的性质与社会职能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自然科学的方法 观察和实验 逻辑方法 数学方法系统方法等其次 它推动了自然辩证法学科的体制化 自然辩证法从此正式成为高等院校一门思想理论课程 这门课具有其他思想理论课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讲义 被公认为一本示范教材 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培养出一大批专业队伍第二阶段 现在 以 年 自然辩证法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为标志 该书是国家教委社科司组织编写的 有十所高等院校参加 年又出了修订版这部书概括总结了 年以来自然辩证法的教学与研究成果 它的主要功绩是首先 它坚持与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根据世纪系统科学的新成就 它阐明了自然界的存在方式与自然界的演化发展 在理论上加深了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理解和认识其次 它丰富与发展了自然辩证法的内容 针对 世纪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它在 自然辩证法 的三大块中增加了技术的内容 即 自然观 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 特别是针对 世纪人类面临的新问题 提出了两大关系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这本示范教材在提高自然辩证法教师队伍的思想理论水平扩大视野方面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课在教学中获得同学们普遍的好评 认为这门课信息量大 有启发性 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新阶段的到来世纪 年代以来 科学 技术与社会又有了飞速的进步 突出表现在 从简单性科学到复杂性科学 从计算机技术到网络技术 从经济区域化到经济全球化等等 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空前巨大的作用 把人类社会推向一个新的历史时代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哲学学科 必须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就是 要体现时代性 把握规律性 富于创造性 十六大报告 为此 自然辩证法学科必须在继承前两个阶段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前进 有所创新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 针对世界发展的新情况 新问题 考虑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概论 作了如下的修订绪论 在坚持第一 二阶段两本示范教材的基本观点与基本内容的基础上 提出了如下的观点与内容在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 中 自然辩证法对象突出了 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领域增加了 它的思想与观点开拓了科学技术学这一广阔的研究领域在 自然辩证法的性质 内容与范围 中 提出了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是科学技术研究 即科学技术学 的思想理论基础 提出了由于系统科学 生物科学 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发展 系统自然观与生态自然观丰富与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 自然辩证法与中国现代化建设 中 提出了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在于 把自然辩证法的观点 方法 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结合 回顾了建国初期 工业化时期与改革开放时期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思想理论课所起的作用 并着重指出这门课是培养有深厚理论基础 有战略眼光 具备文理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的必修课体系结构 根据技术的特点 即 它同科学既互相联系 但又互相区别 技术是现实生产力 科学是精神生产力 概论 的体系结构从三大块改为四大块 即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重点 由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根据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的观点 必须加强第四篇科学技术与社会 的研究 这是一个极为广阔的领域 国外称之为 科学技术与社会 或 科学技术研究 他们的特点是 一 侧重于反映发达国家的情况 他们的研究成果对发展中的我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但必须有分析地加以吸收 二 脱离了自然观 只从认识论 方法论与价值论 社会学 方面进行分析 这表明了他们在哲学的立场与观点上同我们的分歧借鉴国外研究成果 考虑我国科技发展战略 针对当前我们所处的历史时代 在 科学技术与社会 这一内容极其丰富的领域中 概论 选取了四个问题 即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科学技术与中国现代化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基石 是概论 第一篇的内容 对此可能有同志认为 自然观是主观的 要讲客观的自然界 我们认为第一 自然观是主观的抑或是客观的 这不取决于讲自然界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自然观认为 自然界是本原的自然界是不依赖任何哲学而存在的 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 费尔巴哈论 因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自然观是唯物主义的 是客观的黑格尔的辩证自然观认为 精神是本原的 自然界是绝对理念的外化 他的 自然哲学 虽然也讲了自然界的存在和它的辩证发展 但黑格尔的辩证自然观仍然是唯心主义的 是主观的第二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观 认识论 方法论与价值论是它的基本内容 讲自然观 当然要讲观的对象 自然界 在 概论 的第二章中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系统思想 根据当代系统科学的成就 第二节讲了 自然界的系统存在方式 第三节讲了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第三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哲学学科 它并不直接研究自然界 那是自然科学的任务 自然辩证法是以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为指导 在概括 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来阐明自然界的辩证发展的 因此不可能脱离自然观 脱离自然科学成就来讲自然界的存在方式与演化过程 在自然辩证法教学研究讨论会上 同志们根据教学经验 提出要着重讲自然观 不要把自然辩证法变成高级科普系统自然观系统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对系统自然观的提法有同志可能认为 自然辩证法讲的自然观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提系统自然观不妥 我们认为 自然辩证法是开放的 发展的理论体系 更何况第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本来就有着极为深刻的丰富的系统思想 马克思把社会看作是一个有机体 把生产 分配 交换 消费看作是社会有机体的不同要素 马克思认为 每一个有机体的要素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马克思的系统思想在 资本论 中得到了充分的 具体的与科学的体现恩格斯把自然界看成是一个系统 他说 我们所面对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 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 他指出 由于自然科学的进步 整个自然界是作为种种联系和种种过程的体系而展现在我们面前 系统中各个要素 各个过程的 相互作用是我们从现代自然科学的观点考察整个运动着的物质时首先遇到的东西这些相互作用是事物运动的真正的终极原因第二 系统自然观是在现代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辩证自然观的一种形式 它的科学基础是现代系统科学 从 世纪 年代起 在短短的 多年内 系统科学迅猛发展 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 与日俱增的材料 证明了自然界是系统地存在着的 并揭示了自然界的系统演化过程系统科学的诞生与发展是在 世纪 年代 一般系统论 运筹学 控制论 信息论 系统工程 系统分析管理科学 它们相互渗透 相互融合 形成了系统科学 在这一时期内 它的应用范围和研究领域从自然界扩展到人类社会 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 成为一门富有旺盛生命力的新兴科学年代 耗散结构理论 协同学 超循环理论和突变论等的提出 标志着系统自组织理论的诞生 把系统科学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系统自组织理论从宏观与微观以及二者的联系上研究了系统自己走向有充分组织性的有序结构的基本问题 从而形成了系统自组织的世界图景和系统自组织演化论年代以来 兴起了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研究 大大推动了系统科学的发展 复杂性研究是一种跨学科 跨领域的研究 它提出了不同于从牛顿肇始的经典科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问题 因而系统科学的诞生是划时代的 它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 认识论 方法论与思维方法 国内学者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系统思想的指导下 在众多领域内对系统科学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研究 推广和应用 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当前我们面临许多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诸如可持续发展 经济全球化 科技发展 西部大发展 教育改革等 都迫切需要系统科学的观点 理论 方法与技术 这已经成为广泛的共识 提出 系统自然观 正是适应新形势 回答新问题的需要生态自然观马克思恩格斯本来就有着极为深刻的 丰富的生态思想 他们认为 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中 自然界始终处在优先地位 因为自然界是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 没有自然界 劳动者就什么也不能创造 自然界中的植物 动物 石头 空气 光等等 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一部分 人在物质上只有依靠这些自然物 才能生活因此 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 自然界是本原的 自然界 是不依赖任何哲学而存在的 它是我们人类即自然界的产物本身赖以生长的基础 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生态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它的科学基础是现代生物科学特别是生态学第一 生态学研究了人类生态系统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生态系统形成于大约 万年前人类的出现 有了人才有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人类生态系统的特点是 人类为了自身生存而进行的物质生产活动 工业革命后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对自然界的巨大冲击带来了事关人类命运的生态危机问题 人与自然的矛盾突出地摆在人们的面前一方面是人口数量与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 人口不可能无限增长 因为地球的容量有限另一方面是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 因为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时面对着三种自然一是自然环境 这是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 它包括人类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各种资源二是人工环境 这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活需要而创造出来的 这就是以乡村与城市为中心 人们兴建起来的建筑 道路 运河 水库 工厂 供水设施 供电设施等三是人工自然 这是人类为了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取得预期的 有效的成果而创造出来的生产资料 如林场 草场 农田 机器 电子计算机等等第二 生态学研究了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工业生产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是以建造人工环境的方式加深了人与自然的矛盾这表现在 城市化的急速发展 城市中人口 生产 消费高度集中 由此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消耗成倍增长 城市中的各种活动及其产生的废弃物破坏城市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 形成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二是以创造人工自然的方式加深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工业生产通过科学技术 掠夺 消耗自然资源 并排放大量废弃物 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不仅威胁人类而且威胁各种生命的生存和发展第三 生态学研究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年联合国环境会议报告指出 人类生活在两个世界里 一个是自然世界 自然环境 另一个是人类为自己而建立起来的文明世界 人工环境与人工自然 在这后一个世界里 人类用自己制造的工具和机器 自己的科学发明以及自己的设想 来创造一个符合人类理想和意愿的环境会议通过的 人类环境宣言 指出了人类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中所处的地位 认为由于当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其规模之大是空前的 人类是破坏生态的一个主要因素 因此人类必须担负起地球管理员的责任 在环境的开发和利用中必须尊重生态规律现在可持续发展观是全球达成的共识 生态自然观是它的哲学基础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分析了以培根为代表的经验主义以笛卡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和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对科学的本质特征 科学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作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概括与总结 在他们看来科学精神包括 批判精神 也就是怀疑精神 有怀疑 才有批判 有批判才有创造 求真精神 科学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真理 创新精神 人们的认识总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 因而科学真理是相对的 暂时的 科学必须不断进行新的探索 人文精神 科学是为人类服务的 科学的人文精神表现在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上科学方法 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 比较 分析综合 演绎 归纳 实验就是理性方法 理性方法与经验方法在科学认识中是不可分割的科学分界 科学是实验的科学 实验是检验科学真理的标准 也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 区分科学与伪科学的标准世纪末 在数学革命 逻辑学革命和物理学革命的影响下 科学哲学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规范认识论方向 逻辑经验主义把实证主义观点与逻辑分析方法结合 以数理逻辑与现代物理学为科学理论的典范 提出科学理论中的经验与理性的关系 是观察语言与理论语言的关系 可以通过对应规则把二者联系起来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建立过程 是经验 假说 证实这个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原则是归纳主义与实证主义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认为 假说是理性的猜测 它不是通过经验的归纳 而是通过猜测与反驳得来的 在科学认识过程中就是 从发现问题开始 提出猜测性的解答然后通过实验证伪 即 问题 假说 证伪 这个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原则是演绎主义与证伪主义库恩的历史主义认为 科学理论的发展不能单纯归结为证伪的过程 还必须有证实的过程 前者是科学革命 后者是常规科学 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是 常规科学 科学革命 循环往复的过程 由新范式引起的科学革命必须由认同新范式的科学共同体来完成拉卡托斯的历史主义赞同波普尔的科学理论可错论但补充与发展了它的否证论 认为一次经验证伪并不能否定成熟的理论 因为 科学史上一个成熟的理论就是一定时期的科学研究纲领 它包含四个互相联系的部分 硬核 基本假设 保护带 辅助假设 反面启示法正面启示法 科学研究纲领的进步表现在它比以前的研究纲领有更多的预言和更多的证实 否则就是退步的另一是实证认识论方向 科学理论的发展问题 主要是如何提出新假说 以及新理论的问题 规范的科学哲学用概率论的方法 对假说的经验证据的支持度与逼真度进行度量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证的科学哲学重点研究新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问题爱因斯坦 彭加勒 波尔 海森堡等著名科学家根据他们自身的科学研究经验 探索创立新理论的方法 过程 价值与目标 特别是探索新理论提出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问题他们的研究还涉及科学社会学 科学伦理学与科学美学等方面创造性思维问题是规范的科学哲学无法解决的 爱因斯坦指出 从经验上升到基本概念 基本假说 没有逻辑通道 必须借助于 思维的自由创造 即借助于创造性思维 直觉 想象 灵感 顿悟等 他认为 从特殊到一般的道路是直觉性的 他相信直觉和灵感 他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技术哲学几乎与科学哲学同时发展 技术哲学的研究传统和科学哲学研究的传统有密切的联系理性主义传统 主要是德国与法国 其中有哲学 社会学 工程学等方向实证主义传统 主要是英国与美国 其中有哲学与社会学方向马克思主义传统 主要是前苏联 东欧 它的基本观点认为第一 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 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第二 物质生产活动中使用的劳动工具 是劳动者用来影响 控制和改变自然界的手段第三 劳动工具的使用和创造是人类独有的 它标志社会发展的阶段新的劳动工具电子计算机的出现 人类进入了新技术革命时代 新技术革命比工业革命深刻得多 前苏联与东欧集中研究的问题是 科学技术革命引起的产业革命的问题科学技术与社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 因而科学技术研究是极其重要的问题 国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哲学的方向 如卡尔纳普 赖欣巴哈 波普尔等的科学哲学 埃吕尔 海德格尔 马尔库塞等的技术哲学社会学 历史学的方向 如普赖斯的科学计量学 贝尔纳的科学学 默顿的科学社会学 库恩的知识社会学 萨顿 科瓦雷的科学史科学技术教育改革的方向 如斯诺提出的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对立世纪 年代末 上述研究方向汇合成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科学技术与社会 其研究对象是整体的科学技术 研究范围是科学 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革 这就是出现了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的新模式 它是以研究与发展为基本过程 以创新为动力 以效率与效益为目标 进行的集体化 产业化与体制化的社会活动 因此 在科学技术与社会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第16篇:自然辩证法

浅议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及防治

一、雾霾天气状况

相关研究的统计数据表明,近些年来我国的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持续性雾霾的次数增加显著。从空间分布看,雾霾日数呈现东部增加西部减少趋势。其中,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增加最快。从去年冬天开始,我国中东部地区逐渐出现轻雾天气,随着时间的推移,轻雾、雾和霾的范围逐渐加大、程度逐渐加剧;在这场遍及全国的雾霾中,北京污染尤甚。今年1月份北京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无论城区、郊区还是交通环境评价点,其代表的全部区域被意味着最严重污染的“深褐色”覆盖,pm2.5指数达到340到446之间,属六级严重污染。不仅北京的空气质量被称为史上最脏,甚至于小半个中国都是处于这种状态的。在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部分检测站点检测数据超过300,即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造成了北京口罩甚至一度脱销;多地的PM2.5濒临“爆表”,山东、湖北等省份的高速公路封闭,北京至武汉的动车被雾霾“拦停”等等一系列影响。对此,外媒称这是“最严重雾霾”,“雾情令人窒息”;坏消息还上了新闻联播头条,央视很罕见地就雾霾做了很长时间的报道。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

既然现在雾霾天气如此的频繁,尤其是现在即将入冬,按照往年的经验,北京的冬天大部分时间都将处于雾霾天气当中,我们首先应当了解雾霾天气的成因。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出现饱和。如果水汽多于饱和量,多余的就会凝结出来,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形成小水滴或冰晶,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成为雾。气温愈低,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愈少,越容易形成雾霾。据气象专家介绍,雾霾污染天气的形成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污染物排放量大。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这些污染源排放量大,是造成严重污染的根本原因。大型城市,城市运行带来的各类污染物排放量非常大,当污染扩散条件不利,污染源排放污染物难以扩散,空气污染随之加重。特别是近几年的冬季,整个华北地区处于极端低温天气,同比温度比往年要低,由于低温导致燃煤采暖排放量相应增加,这个影响也比较大,所以根本原因还是污染物排放大。

第二,扩散条件不利。近期极端不利的污染扩散条件是形成污染过程的直接原因。由于地面闭合低压控制,地面风速减少,湿度加大,并且逐渐形成了进风逆温和大雾极端天气扩散,持续积累造成本次污染过程。

第三,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贡献叠加。由于PM2.5污染区域性以及相关联区域污染传输,也是形成重污染的重要因素。近期,周边地区污染水平明显高于我们城区,特别是大范围,大区域尺度内污染物的输送排放污染物相叠加,使PM2.5污染物浓度水平进一步升高,也客观上加重了污染水平。

此外,大气污染涉及还到工业结构、能源结构、城市规划等方面。以北京地区为例:一是最远达到几百公里之外的植被遭到破坏,裸露的表土大量增加,沙尘远距离运输到城市;二是城乡结合部继中心城区之后大兴土木,五六环外尘土飞扬;三是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污染物排放,包括燃煤锅炉、机动车尾气、炒菜油烟、加油站和家居装修的挥发物等;四是周边城市重化工业污染物排放,如周边城市对北京PM 2.5排放的贡献度接近四分之一。

而除了以上这些比较主流的雾霾原因之外,近年来,又有一些对于雾霾成因的新观点被提了出来,其中就有“烹饪加重雾霾”这一理论。

其实,烹饪对雾霾贡献率不小并非空穴来风,早在2012年夏天,中科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之“大气灰霾溯源”项目组报告执笔人、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就曾发布其研究成果,他认为,北京冬季霾的形成主要来源是一次污染物,罪魁祸首是供暖燃煤产生的污染气体,而夏季和冬季不一样,烹饪源的影响比冬季更大,“这是不可忽视的”。王跃思认为,在夏季北京城区PM2.5污染源中,烹饪源能占到15%-20%左右,汽车和相关产业占到40%-50%,外地污染传输占30%,扬尘占的比例少于10%。公共环境研究中心马军认为,烹饪影响PM2.5“听似没有道理,其实是有道理的”,跟西方和日本不同,中国人烹饪更多的是用“炒”,产生的油烟是要多一点。他解释说,在扩散条件好、居住稀疏松散的情况下,烹饪排放的油烟很容易扩散,对PM2.5不会有太多影响。但在扩散条件不好,人口密度很大的时候,适当建议绿色餐饮,对减轻雾霾天气还是有好处的。马军说:“在重污染日的时候,其实可以适当倡导绿色餐饮,建议市民少用炒、煎的方式做饭,可采取蒸煮、凉拌的方式,减少油烟排放。” 网友纷纷质疑说:中国人几千年都是这样烹饪,以前天怎么是蓝色的而不是灰色的?马军回应说:“现在北京市的环境容量非常有限,所以只能各方都做出努力。”但是他强调说:“从长期看,机动车、燃煤、工业扬尘这些主要污染源需要加大治理,通过控制这些污染源将PM2.5降下来之后,就可以腾出较大的环境容量,减少空气治理对市民生活方式的影响。”马军认为,如果政府部门在做好排污企业监管的同时,发出倡议呼吁市民绿色餐饮,市民的积极性会更高。 王跃思同时提出治理对策,他认为,“烹饪源的控制只要加强监管就行”,如对居民油烟排放进行集中管理,对餐馆油烟过滤系统加强制度化监管,可减少很大一部分PM2.5。其中并不涉及市民减少烹饪行为部分。

三、雾霾天气的危害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日益增多,危害加重。出现雾霾天气时,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60%以下,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盐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因此对人体和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

1、对人体的危害:雾、霾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其中直接有害人体健康的主要是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由于雾霾中混有大量的这种有毒有害的小颗粒,人在呼吸的时候,这些颗粒就随着空气进入呼吸道和肺部,轻者会引进气管炎、肺炎等疾病,重者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疾病。并且,在雾霾天气时,城市中空气污染物不易扩散,空气中往往会带有细菌和病毒,极易导致传染病扩散和多种疾病发生。雾霾对人体的影响不仅限于在生理方面,更会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消极影响。专家指出,持续大雾天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从心理上说,大雾天会给人造成沉闷、压抑的感受,会刺激或者加剧心理抑郁的状态。此外,由于雾天光线较弱及导致的低气压,有些人在雾天会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的现象。

2、对经济发展的危害: 2013年是全民开始为雾霾买单的一年。根据淘宝网数据:在这一年里,淘宝上购买口罩的人已经比2012年多了181%,购买空气净化器的也多了131%。全年全国网友友花了8.7亿元在对抗雾霾的用品上,共下单450万次。2014年十一过后,根据京东商城数据显示,空气净化器的销售同比增长400%以上;淘宝数据显示,口罩最近七天的成交指数环比上涨70.5%,与2013年同期相比上涨103.5%。有评论说:一场雾霾拯救了一个产业。但仔细算来,雾霾经济学实际上并不“经济”。口罩、空气净化器等销售数字大幅增长的背后是老百姓钱包里真金白银的加速流失,同时由于空气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基于疾病成本估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2%,基于支付意愿估算则高达3.8%。而据测算,过去5年大气污染仅致公众健康损失一项就超过6000亿元。

2.1、雾霾对交通运输影响

因大雾天气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最为常见,高速公路、民航机场因强浓雾的出现而实施封路和停班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甚至还造成恶性交通事故。据相关统计的数据表明,由于大雾天气所造成的交通事故,相对于其他灾害性天气要高出 2.5 倍,人员受伤、死亡的比例更是占到了交通事故受伤、死亡总数的 29.5% 与 16%。而在城市交通中,因大雾天气会使城市上班高峰时段的交通流量增加 20% 左右,同时交通事故也上升30% 左右。

2.2、雾霾对电力设施影响

大雾也是导致电力供应而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线路输电过程中,吊瓶、瓷瓶等绝缘设备表面若附有大量雾滴则会大大降低绝缘的性能和安全系数,使高压输电线路出现跳闸或短路,即污闪灾害。据资料显示,华北地区出现的某次罕见的大雾现象,导致输变电设备的绝缘性能大幅度降低,造成京津唐电网中的 51 条输电线路共发生跳闸事故 147 次之多,使城市供电处于紧急状况,仅北京就有约200家大型工厂和工业单位因限电而停止生产2天,其造成的经济损失无法估量。

2.3、雾霾对农业生产影响

雾天对于农业生产同样有着危害,其主要表现:农作物光合作用减弱,光照时间减少。在通常情况下,雾天会导致光热资源供应不足,其光照时间一般会缩短 3~4 小时,严重的可达6~8 小时,使光合作用的效能显著下降,大大减少了光合产物。因此,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和能量得不到充分满足,从而影响其正常生长和发育。仅水稻而言,充足的光、热、水资源是水稻增产高产的必备条件,但若在水稻发育的关键时期出现了长时间的阴雨和雾天时,将直接影响水稻后期产量。

四、雾霾的防治

对雾霾的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PM2.5等微粒,是污染大气的主要物质,也是很好的凝结核。而大气中的水分,具有吸收、粘结、固定这些类似的微粒的功能。因此,人工向空中输送“水分”,改善区域小气候,是净化大气、影响成云致雨的天气形势,是治理区域大气污染的有效方法。

人工主动干预生态天气系统,以大气运动为条件,水分为因子,从水循环的‘水分’开始调控;降落地表的宏观水分,增加地表面的湿度,固定粉尘;水汽蒸发的微观‘水分’,增加大气的密度,改变空中大气的物理状态;地理空间的宏观、微观‘水分’,加大天地之间的‘物理量’,形成天地之间降水的‘同位素’条件交互耦合反馈成云致雨的天气系统。 人工水汽,随着气流上升运动,紊乱扩散混合,增加空间大气的密度,水分发生随机性的自组织的混沌的内外潜热的交换,复杂多变的温度、气压的变化,连续的物质、能量的转化,混乱的热力结构、动力结构和势能、动能的改变,通过涨落,空气中水分在“露点”饱和、凝结、相变,沾附在凝结核上,产生云滴或冰晶,涌现出新的“信息”物质的云层结构,水分子从无形体的微观气态水混乱运行的形态,到宏观实体物质降水粒子的状态转化。

以人工主动干预的科学技术手段,空中水分降尘,成云致雨、降水净化大气的机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空气中总悬浮颗粒数,改善雾霾天气,达到治理的目的。

对政府而言,加强环保立法,完善法律制度才是解决包括雾霾在内的大气污染的根本途径。可以修改《环境保护法》及《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环保法律。改善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力推广新型能源,提高环保意识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从能源消耗产业结构的关系考察,2011年我国能源消耗总量为34.8亿吨标准煤,其中70%是工业部门消耗的,24.3亿吨,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为61.9亿吨。其中,冶金、建材、火力发电、石油炼化、化工、重型装备制造等六大行业消耗的能源又占工业总能耗的79%。所以工业废气排放是形成雾霾的主要源头。为此,国家一定要加大对工业部门的监管力度,在保证经济高效快速发展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或加大对燃料燃烧废气的加工和处理,降低化石燃料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增加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

从工业布局考察,我国的重化工业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华北地区高耗能的钢铁工业的比重过高,仅河北省的粗钢生产能力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而且中小钢铁企业数量多,能耗高。所以,必须优化钢铁工业布局,减少华北地区的钢铁产能,逐步关停那些能效低,污染大的中小型钢铁企业。提高燃料使用效益,从而降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废气排放。减少空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以减轻雾霾对城市和人体的影响。

另外对于汽车废气这一污染的主要原因,强制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可以明显改善尾气排放对大气造成的的污染。其中三效催化剂(TWC)法是净化汽车尾气的有效手段。贵金属(Pt、Pd、Rh)搭载在Al2O3或蜂窝陶瓷上,添加适当的助剂,如La、Ce、Ba等能够同时除去机动车尾气中的HC、CO和NO三种污染物的催化剂称为三效催化剂。其中Pt、Pd对CO、HC的氧化脱除具有高活性,而Rh具有对NO优良的催化还原作用,它能选择地将N0还原为N2而抑制NH3的生成。目前有91%的Rh用于三效催化剂的制备,Rh资源相当匮乏,所以无Rh催化剂是现今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口引。要使三效催化剂同时有效地脱除HC、CO和NO,必须把空燃比A/F控制在氧化还原计量比14.6附近,此时三种污染物的脱除率可达9O%以上。当空燃比较低时,CO、HC净化不完全,空燃比较高,导致NOX的转化率下降。尾气的处理同样治标不治本,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出行,使用清洁能源汽车才能从源头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对于最近几年提出的“烹饪加重雾霾”的说法,也有专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今年的APEC马上将在北京雁栖湖举办,北京市政府外事办主任赵会民说,将采用控制人口、控制机动车等八项措施。他说:中国人习惯的烹饪,对PM2.5的贡献也不小,希望市民配合做好清洁空气的工作。但是对此网友们并不买账,有微博评论称,“这是要全民吃凉拌黄瓜来配合?”更有网友调侃,“建议买灶具采取摇号的方式,做饭要以身份证第二位采取单双号限制。”还有网友认为,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期间北京再度遭遇雾霾侵袭,机动车在此次天时地利的“实验”中“刚刚洗脱嫌疑”,此观点是将烹饪当作“替罪羊”而已。

五、总结

治理雾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在治理雾霾的过程中探寻人类社会与自然地和谐相处之道,运用科学的自然辨证法观点来看待和处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妥善解决人与自然地矛盾。本文通过对雾霾天气的状况、成因、危害及防治的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对当前如何建设好绿色、环保和美丽的中国、保护我们绿色的家园、实现人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建议。治理雾霾,根治大气污染,让城市充满清新的空气,才能让百姓更加健康幸福地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呵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家园,已刻不容缓。虽然防治大气污染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课题,虽然我们面对的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但有政府有效应对,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各界共同担当,人类的未来必将是光明美好的。

第17篇:自然辩证法

1.简述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基本内容,并说明其意义。

基本内容: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确立了他的“太阳中心说”的宇宙体系,即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而包括地球在内的行星都绕着太阳转动。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其次是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和土星。恒星则在离太阳很远的一个球面上静止不动。为了表现地球的轨道,哥白尼用了圆的中心与太阳不对应的偏心圆。书中哥白尼叙述了月球运动的理论以及计算日食和月食的方法。

意义:哥白尼日心学说的创立,给当时的宗教势力以有力的打击,是世界上自然科学捍卫唯物主义的一次胜利。确认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行星之一,从而掀起了一场天文学上根本性的革命,是人类探求客观真理道路上的里程碑。哥白尼的伟大成就,不仅铺平了通向近代天文学的道路,而且开创了整个自然界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从哥白尼时代起,脱离教会束缚的自然科学和哲学开始获得飞跃的发展。

2.简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背景及基本特点。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背景: 17乃至18世纪的自然科学,还处于近代科学发展的初期阶段,限于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在自然观和方法论方面造成了这一时期人类认识自然的局限性。哥白尼的“日心说”既为近代自然科学全面系统发展开辟了道路,也是人们观念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刻卜勒在第谷·布拉赫观察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行星运动三定律;牛顿则在伽利略等人成果的基础上,集经典力学之大成,完成了经典力学体系,实现了近代物理学第一次理论大综合。这一时期除了力学,还有数学有了较大发展以外,其它学科还刚刚起步。力学由于它的成功应用而被无限推广,当人们面对新的自然现象而缺乏这一方面的知识时,往往就用已有的力学知识来填补现有知识上的空白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机械论的观念。与这种科学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研究方法也是形而上学的。在近代早期搜集材料阶段,为了认识自然事物,首先必须认识它是什么,不是什么,然后再弄清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和运动发展规律,于是把它从现实的普遍联系中割裂开来,暂时将它看作是孤立的、静止的、与周围事物没有任何联系的对象,由此而在人们思想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后经哲学家的总结和概括并上升到哲学世界观的高度,于是就形成了18世纪具有广泛影响的形而上学自然观。所以,形而上学自然观是与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相对应的。

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特点:孤立,静止,片面的看问题。看不到事物的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特别是其运动,变化,发展的内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3.谈谈对科学发现中机遇的认识。

机遇是一种偶然性,但并非所有的偶然性都是机遇,只有那些对主体发展有利的偶然性才能称为机遇。偶然不等于机遇,只有当这些偶然被紧紧把握并被充分利用时才成为机遇。偶然性变为机遇体现了人的主动性和进取性。为了能够正确地认识和更好地把握机遇,对于机遇的把握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和努力:(1)树立积极正确的机遇意识

人们在从事社会实践的活动过程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发的、不自觉的;一种是自觉的、有理论指导的。自发的活动,显然也能取得成功。但往往会走很多弯路,会丧失很多有利的条件和机会。而自觉的活动,因为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可以避免走很多弯路,能够更好地利用有利的条件和机会。

(2)创造机遇形成的有利条件

机遇具有偶然性的非确定性,因此,我们不能通过直接地创造机遇来把握机遇。但是,我们在实践中能够创造机遇形成的有利条件,使我们多一些把握机遇的可能。首先,机遇存在于运动之中。没有运动,就没有活力,就不可能产生机遇,而运动是可以推动和促进的。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这里“人挪活”的精神实质就蕴含着机遇的增加。“挪”就是运动。 例如,对于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来说,经常参加学术研讨会之类的活动,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挪动,也可以为人们提供许多机遇。其次,机遇存在于矛盾之中。邓小平说:“我们可利用的矛盾存在着,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善于把握。”

(3)提高把握机遇的自身能力

能够抓住机遇,把握机遇,最重要的还是要求主体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主体把握机遇的能力既具有专业方面的要求,又具有综合素质的要求。就专业方面的要求而言,当然是越专越好,这是毫无疑问的,也是无需赘述的。但仅有专业方面的优势还不够,把握机遇还应具备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的要求。

第一,眼界开阔,思想解放 第二,目标明确,意志坚定。第三,直觉敏锐,思维灵活。第四,反应快捷,决策果断。 总之,机遇的把握,要求我们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著名学者贝尔纳说:“机遇只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对机遇的把握必须要把头脑准备好。

(3.谈一谈科学发现中机遇的认识?

答:①在观察和实践的过程中,人们往往由于某种偶然的机会发现了出乎意料的和未曾见过的意外自然现象,并由此导致了科学技术的新突破。这种意外的发现,通常称为机遇。它是相对于原来预定的研究计划和目的而言的。②机遇的最大特点就是意外性。按意外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机遇分为完全意外的机遇和部分意外的机遇两种类型。完全意外的机遇是指在观察、实践过程中发现了与预定目的完全不同的现象。如观察、试验的目的是为了发现某种现象A,但却意外的发现了另一种完全

不同的现象B。部分意外的机遇是指试验观测的结果虽然是意料之中的,但发现这种现象的方式或场合却是意外的。③机遇的具体表现形式虽然千差万别,但都毫无例外的具有意外性。机遇的意外性特点,常常能使人们获得意料之外的成功,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异乎寻常的影响,因而具有特殊的意义。机遇的意外性特点,往往使人们感到神秘莫测,,似乎只有幸运者才能碰到它。④其实不然,任何机遇的出现都有其客观和主观认识上的根源。机遇产生的客观依据在于自然界本身就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辨证统一。偶然性以必然性为根据,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当偶然性出现时,如果能捕捉住它,并进一步揭示其背后的必然性,就一定能得到科学发现或获得技术发明的成功。⑤机遇产生还有其认识论的根源。实验和观察虽然是人们在一定的思想理论指导下金星的,因而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但思想、理论、目的和计划等等却是主观的东西。在人的认识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如此。因此,在观察和实验中,意外性的事件总是大量存在的,这是正常的现象。只要主观和客观的矛盾存在,就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意外事件出现,这是符合认识规律的。⑥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说“在观察领域里,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所谓“有准备的头脑”,意味着研究者要具有良好的哲学素养;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识别能力;要有敢于创新的科学勇气和不懈追逐的科学精神。

6.综合所学专业说明现代科学技术一体化趋势的表现。

科学和技术的一体化是在科学和技术各向对方渗透和融合的基础上出现的。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就是蕴含在这种一体化中的两种相反相成的趋势。科学技术化主要是指科学越来越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并且向技术转化的速度愈来愈快。技术科学化是指20世纪中叶以来出现的一群高技术都是以最深厚的现代科学理论为基础的,具有极高的科学含量或知识含量。科学和技术的一体化则是指科学和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以致界限越来越模糊的现象。

进入新世纪,国际国内环境科技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特点:(1)研究手段更加先进。环境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与相互转化更加迅速。以长期连续观测、探测和实验资料的积累与分析为基础,环境科学诸多前沿研究与高新技术的发展融为一体,新兴学科不断涌现。

(2)研发与应用结合更加紧密。围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到消化吸收再创新,环境科技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与成果应用转化等纵深层面同时展开,研发与应用结合更加紧密。一批本属于基础研究的成果,如基因工程、纳米材料等,在研究初期就快速进入环境应用研究领域。

(3)研究视野更加开阔。环境科学已由传统的单一关注污染物质的环境效应和生态影响研究,转为更加关注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关注人类生产方式的转变,关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关系、人与自然等人类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和谐问题等,环境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导向作用愈加显现。

(4)国际合作主题更加突出。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国家水域、臭氧层损耗、土地退化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一系列重大环境问题,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世界各国环境科技合作与交流的主题和基点。

7.结合所学专业说明现代科学技术一体化趋势表现。

答:科学与技术之间有彼此日益紧密的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加强地发展着。现代科学和技术的相互作用,也就是两者之间的相互创造;这种创造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呈现出科学和技术综合化、一体化的趋势。

科学技术一体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一方面,科学日益技术化,现代科学的发展也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依赖于现代技术为它提供的研究手段,科学研究活动中技术操作的成分和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技术日益科学化,现代技术的发展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依赖于现代科学为它提供的理论基础,技术开发活动中科学探索的成分和难度增加。(2)科学技术一体化还表现在科学与技术的相互交叉。在自然科学的知识体系中,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的门类日益充实,向技术延伸;在技术构成的体系中,工程知识的内容日益条理化和系统化,向科学靠近。(3)科学技术一体化还表现在现代条件下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再到技术开发的周期缩短,以及它们之间的协同和并举。现代的科学技术研究包括高科技和前沿领域的研究,常常在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应用目的性,其管理也类似工程技术,而在技术开发时仍有很高的知识密集性,其管理又类似学术研讨。 正确认识科学和技术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对搞好科学技术工作有重要的意义。只有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实现科学和技术的相互转化,才能满足社会需要,真正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社会生产力的作用。

2 .如何理解科学实验在现代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答:以科学实验为基础,是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标志和主要特点。实验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中获得经验材料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实验包括观察和观测,近代自然科学的实证性源于它,扎根于实验,是实验的科学,实验方法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实验是检验(即证实或反驳)在科学认识中得到的各种学说、观点的真理性的标准,是证实科学知识的手段;(2)实验是获得新假说、新理论的直接来源,是发展科学知识的手段。这两方面的作用常常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即在证明某种科学知识的同时,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这种科学知识,而发展某种科学知识的同时,往往也就证明了这种科学知识。

4.如何理解科学实验在现代化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实验是人们根据研究目的、利用科学仪器灯物质手段,在人为的变革控制或模拟认识对象的条件后,通过实验观察获得科学事实,探索、研究其本质和规律的方法。科学实验就要三个主要特点:①科学实验可以简化和细化研究对象;②科学实验可以强化和激化研究对象,在极端条件下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③科学实验可以缩短或延长自然事物的进程。科学实

验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在科学研究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至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在现代化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实验是获得新假说、新理论的直接来源,是发展科学知识的手段;二,实验是检查在科学知识中得到的多种学说观点的真理性标准,是证实科学知识的手段。

10.如何理解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答:直接关系,人与居住环境协调,人与其他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其他生态系统和谐发展。间接关系:人与自然雨文化需求相结合,人工自然与文化传统相结合,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1)自然界为人类及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物质资料,自然界影响社会发展的速度,自条件制约生产发展的方向和经济结构。另外人对自然又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改变自然,根据对自然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来创造自然。

2)在自然生态系统或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系统中,自然界具有再生能力和自我修复的调节能力。但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对生态系统中的变动乃至缺损一旦超出自然的再生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时生态系统则会朝向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演化。因此,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全人类面前的迫切任务,要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使人类生态环境的演化向着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要通过人的干预和利用自然本身的力量使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18篇: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考查题

食品工程 陈训 1250931002

1、联系自己知识结构的现状,谈谈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何实际意义。答:(1)提高哲学修养,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提供给我们关于自然、自然科学总的看法、总的观点,是任何科学无法代替的。(2)能够使我们获得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知识。(3)学习自然辩证法可以使我们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拓宽思路,增强科学创新力(4)有利于理解、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5)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

2、自然界物质演化的基本方式及其特征?

答:

3、科学问题的来源和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

答:科学问题是指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未解决的矛盾。科学问题从以下几方面而来:(1)从新经验事实的解释中提出;(2)从科技的空白区和结合部中提出;(3)从新事实与旧理论的冲突中提出;(4)从相互并存的多种假说中提出;(5)从科学理论内部中提出;(6)从不同学科理论观点之间的矛盾中提出;(7)从追求理论的普适性和逻辑的简单性中提出;(8)从证实假说或事实的可靠性中提出;(9)从某一学科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向其他领域移植中提出;(10)从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推广和应用中提出;(11)从社会需要与现行的生产技术手段不能满足需要的矛盾中提出。

科研选题是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决定性环节。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

(1)需要性原则(首要原则):要满足社会实践或科技自身发展的需要。

(2)科学性原则:要有科学事实根据和科学理论依据。

(3)创造性原则:要求课题具有先进性、新颖性和突破性。

(4)可能性原则:课题有可能完成的主客观条件。

4、星野芳朗的技术体系更替模式述评。

答:星野芳朗的“三次技术体系更迭”理论:(1)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蒸汽机技术时代;(2)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电气化时代;(3)20世纪40年代微电子技术时代。

第19篇:自然辩证法

浅谈科学技术引起伦理异化的缘由及其表现

(自然辩证法)

浅谈科学技术引起伦理异化的缘由及其表现 摘 要: 科学技术的应用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道德问题, 造成了一些较为深远的负面影响, 但是我们绝不能因此说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与伦理道德背道而驰,

关键是如何正确理解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只有借助于伦理道德的正确引导, 才能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健康发展。要全面深刻地把握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复杂关系, 使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共同促进、协调发展。

在古代,技术是以生活为指向的。为了生存,古代社会的人们也会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去获得食物和必要的生活物资。但如芒福德指出的,早期人类的发展是建立在所谓的“身体技术”之上的,所依靠的仅仅是人们积累的经验和灵活的身体机能。这种方式的技术活动,并不会过分地改变自然的原貌。但是,现代技术与古代社会的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它对自然的改造不只是面貌的巨大改变,还在本质上消解着自然。【1】

一、科学技术引起伦理异化的表现

(1)科技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

科技的应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 环境的污染、生态的污染和气候的恶化。环境的污染主要是指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污染。主要是由工厂排除的废水、废气及废渣, 汽车的尾气, 日常的生活垃圾, 农药等造成的。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 环境污染大有蔓延的趋势, 不仅从陆地扩展到海洋, 从平原扩展到高山, 而且从赤道扩展到两极, 从地球扩展到太空。其实, 环境污染还远不止这些。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 电脑和手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 辐射污染已初露端倪; 转基因食品的盛行, 已在悄悄地孕育着基因污染; 而人们夜生活的日益丰富多彩, 使光污染也尽显风流。纳米技术给我们带来何种污染, 目前尚有还手之力; 对于未知的污染, 人类只有招架之功。环境污染使很多物种濒临灭绝, 这使本来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生物圈正在走向单一。更可怕的是, 这种恶性发展往往是不可逆的。如果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逐渐单调, 生态日益失衡, 那么人类今后的命运也可想而知。因为水圈和大气圈的污染, 生物圈的失衡, 以及各种开采活动对岩石圈的破坏, 气候恶化也在所难免。气候的恶化主要表现在由温室气体而导致的变暖, 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全球性的疾病传播, 如目前流行的禽流感, 这或许大自然在关键时刻向人类敲响的一次警钟。

(2)科技对人的生活方式的改造

对物质的依赖, 以及对物欲的追求使科学技术的应用必然涉及到人、人与人之间的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科学技术的应用不是科学技术自发产生, 而是由于人的参与才实现的。【2】所以, 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和社会后果的产生, 并不是科学技术单一因素的结果, 更重要的还在于把科学技术作为手段和工具的使用者自身。人本身的生存要依赖于自身的能力及掌握的技术能力来获得并占有更多的物质资源, 人们的幸福感日益变成不是自身精神的满足和富足, 而是以掌握和控制的物质资源为衡量尺度, 人的欲望在科技的推动下无限地膨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以科技知识为主体的知识经济具有很强的竞争性, 要想在竞争中获胜, 就要不断创新, 稍有不慎就处于劣势, 这种危机感无疑将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 如不少人在双休日仍加班加点。长期以来, 人们的精神必将处于一种紧张状态, 生活得特别压抑。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坐上了急速奔驰但不知驶向何方的科技之车, 想下也下不来。人类创造出科技, 本想生活得更舒服, 却受

[3]到了科技的奴役, 这似乎是一个悖论。

(3)、科技对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强大物质手段, 它是人类借以对自然施加影响和作用的中介。人类在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通过科学技术从理论上认识自然规律并在实践上对自然加以对象性的改造, 利用自然力为自己服

务。科技的状况决定着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科技越发展, 它在社会发展

[4]中的作用也就越突出。纵观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 在我们所经历的渔猎文明、

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等各个阶段上, 无不露出科学技术的锋芒。特别是20 世纪中叶以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科学技术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所起的主导和决定作用也越来越显著。今天, 提高劳动生产率已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 凭借自然资源优势致富的时代已成为过去, 科学技术已经是社会经济赖以发展的基础。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科技的价值将愈来愈受重视。科学技术代替了宗教、神学以及其他形式的文化, 成为人类真理标准的中心。我们以科学的范式为唯一标准, 其余的非科技( 除伪科学和假科学外) 都被认为也是非科学的、非真理的, 被科学排除在外。然而, 科技理论并不能做到完全、正确反映客观世界, 它能提供的只是范式, 每一理论和每一个仪器都只选择了在质和量上均为无限的总体世界之一定侧面。难道我们不是在进入了另一个迷信 , 形成了唯科学技术决定论的观念?

(4)科技对人类文化伦理的挑战

科技的发展, 为人类全球的文化、伦理等方面提出了挑战。人类文化和人类的伦理道德观念是在历史当中形成的, 有其地域性、民族性、种族性、伦理性的要求。但是随着科学技术这把利刃的袭击, 人类的伦理、道德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 地域性的文化习俗正在被全球化的文化所侵蚀( 尤其是指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俗) 。发达国家自身的文化侵蚀伴随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别的国家也在进行着渗透。难道全球的人类有着共同的生活习俗和方式才是科技应该带给我们的吗? 难道不应该在这科技发展过程中对文化习俗进行捍卫?

二、科学技术引起伦理异化的缘由

按照马克思的说法,科学技术是历史上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活跃在历史发展舞台上的科学技术蕴含着一种对旧传统,旧思想的怀疑和挑战的精神力量,正是由于这种精神力量,使得作为理论形态的科学技术常常成为社会意识领域(包括道德观念和道德理论) 里思想解放的先导。伦理道德在社会发展中具有稳定性的特

[5]征。一方面,道德的稳定性以保守性表现出来。当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发生变化后,旧道德还要保留相当长的时间。旧的道德观念和伦理学说还在许多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并且渗透到各个领域约束人的行为。另一方面,道德的稳定性还表现为历史继承性,使得历史上各类道德中优秀的因素能够延续下来。道德具有稳定性的原因在于:就个人来说,任何个人都是在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定势的基础上,自觉地然而又习以为常地以相对稳定的价值尺度评价善恶,以确立自己行为的方向;就群体而言,道德是通过群众性的传统、风尚、习俗转化为民族心理而起作用。传统、风俗、风尚和民族心理都具有很强的延续性,从而使道德具有很大的稳定性。道德稳定性的特征导致了道德观念和理论形态的发展相对于社会其他领域常常处于滞后状态。

科学技术的活跃性和伦理道德的稳定性客观地造成了两者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发展的结果使得科学技术不断地向传统的伦理道德发起冲击,也使社会道德活动不断改造自己的形式和内容,以适应社会历发展的需求。另外,在历史上,无论东方和西方社会都有严禁人体解剖的道德规范,普遍认为这样的做法会带来干扰死者灵魂的后果。当时,许多医学家为了弄清人体生理的奥秘,冒着受公众谴责,甚至引来杀身之祸的危险,偷偷地进行人体解剖实验。当代科学研究表明,人死后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灵魂的时候,这项道德禁令也就自然消失了。现在,人体解剖实验在医学界普遍开展,没有人认为这是不道德的,而自觉捐献

遗体和器官为医学研究服务的行为却被人们看作是道德品行高尚的表现。当前,伴随着现代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和遗传基因学等学科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正在探索和提出有关领域中新的伦理学说和道德规范。它们在调节人、社会与自然三极协调发展和增进人类自身自由的程度,将发挥重要的功能。

三、结论

科学技术的应用强烈地冲击着人们传统的道德观念,促使道德观念的发展和变化。从一定意义上说,科学开辟着新的道德领域,创造出新的道德观念,确定新的道德原则。这些道德观念和道德原则反过来会促进和指导科学技术更好地造 福人类。所以,我们要正确看待科学技术的应用,反对那些认为科学泯灭人的本质,科学使人堕落,强烈否定科学对于人类进步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反科学主义”的观点,同时也要反对那种把科学仅仅看成是工具和牟取利益的手段的观念。在科学技术的应用中, 要牢牢地把握住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内在关系,从而实现科学发展的道德目标。

如何理智地驾驶科学的发展和成果, 使其更有效地为人类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应该服务于全人类,服务于世界和平,服务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不能危害人类自身。科技工作者应该建立和保持高尚的科学伦理, 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利用应该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科技工作者以外的伦理工作者也应该以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作为其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 打破科学技术阻碍伦理道德发展或者是伦理道德阻碍科学技术发展的束缚, 改变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疏离的局面,改变理性与价值分裂的状态,形成崇高的、先进的价值理念。

参考文献:

[1]林平1克隆震撼[M ]1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2]余谋昌1高科技挑战道德[M ] 1天津: 天津科技出版社, 2000﹒

[3]施春华.心灵本体的探索神秘的原型[M]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2.

[4] 现代人的焦虑和希望[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95.

[5] 华勒斯坦.开放社会科学[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97.

第20篇:自然辩证法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收获

说实话刚知道学校给我们开这门课的时候,我有点迷惑。我觉得对我们专升本的来说,来到本科院校最大的目的就是考研,一切和专业课、考研无关的课程都是无意义的。可当我听到老师讲的第一节课时,我觉得自己的想法很肤浅。自然辩证法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让人记忆的知识,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的发展、科技发明乃至宇宙探索等诸多领域得到应用。

学习过自然辩证法后,使我看到自己从前思考的直观性、片面性,促使我对待周围的事物进行重新审视。。

在课程的学习中我了解到西方文化来源于希腊,古希腊哲学中有一种对事物本原探索理性精神,而这种理性精神又往往与其宗教信仰紧密相连,西方先哲常常探求事情本源的工作本身当作追求,从中找到乐趣。另一动力来源于宗教,西方很多学者通过探求事物背后的规律来证明上帝造物的伟大。而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主流则为入世,从而使得中国人对科学技术追求的动力常常来源于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如古代四大发明中的火药,很少的人为追求科学的理念本身去探索。这种背景使我们失去了科学上的先机,并使我们流失了很多科学文化技术。最近,莫言很火,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在这之前,诺贝尔奖就像中国人的软肋一样。而中国人的科学技术为什么一直落在西方国家的后面呢。科学是思想的总结,是辩证的言论,它是人们对人在社会中的行为、现象的规范。我想中国人对事物真理的探索理性精神还是少的,而且中国现在的教育制度也存在着一定缺陷。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事物的对立性,如同西方宗教促使西方先哲探求事物证明上帝的伟大,但又因其浓厚的宗教信仰导致一些真理的发现遭到迫害。西方的科学技术过剩又不得不让人们惊警其带来的潜在危机,如核武器等先进科学技术。

其实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明白科学技术的如何利用其关键在于人类自身对道德伦理的感知。而这又让人们不得不去关注人性中善恶的对立性。

总之,在学习了自然辩证法后,使我学会了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用系统的思想构建模型,使事物的阐述得到完善,并应用在各种知识的学习中,从而增加我的知识储备。

自然辩证法读后感
《自然辩证法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