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乖摸摸头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4-21 07:38:08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乖,摸摸头》读后感

《乖,摸摸头》读后感

你最近还好吗?

听说在每天北上广深的晨曦里你拖着惺忪的睡眼挤进地铁公交,急促的消失在熙攘的人群里常常忘记吃早餐。

在26天制朝九晚五的一线城市拿着每月五千块工资还蜗居在房租八百的出租屋里吗。听说你来这个城市六年了却没交到什么朋友。记得上次跟你激昂碰杯大口喝酒KTV里撕心裂肺的他们还有联系吗,记得公司聚会喝醉酒的你独自一人走在凌晨大街上的心情吗。

你说过人生要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却迟迟没有兑现。你也说过这辈子至少为了爱谁奋不顾身一次,却只把自己爱的伤痕累累。于是你习惯了一个人。没错,每个人都会有段孤独的时光,但我希望这种孤独是一种选择,而不是一种无奈。

你说你想继续留在这座城市,因为只有在这里你才能看到希望,哪怕这种希望是几十年才有一次的星座流星雨。

韩寒说,他所理解的生活就是跟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我不确定现在的一切对你来说是一种生存方式还是生活方式。但我确定你不喜欢现在这种存在的方式。

“请不要那么孤独,请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过着你想要的生活。”,这是《乖,摸摸头》这本书扉页上的一句话。

我喜欢写真实故事的作者。

是的,我要给你介绍的这本书正是有多重身份标签的大冰童鞋给你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12个真实的故事。 大冰,主持人,背包客,作家,歌手,酒吧老板,游牧民谣创始人之一,油画画师,手鼓艺人,禅宗弟子。

从丽江到拉萨,这条经典的滇藏骑行路线是很多旅行爱好者的必经之路。在滇藏线的两端有着两种生活情调,但都远离尘世喧嚣,远离朝九晚五,一个靠近天堂,一个诠释生活。

这个世界上就是有那么一种人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迹天涯。他们不是富二代,钱都是自己一点一滴赚来的。毛毛说他每年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旅行,其他时间在玩命工作,盖了厂子,创造了自己的服装品牌,开了饭店,娶了个漂亮的要死的老婆,还在南京跟厦门有自己的房产。他说旅行跟工作,吃饭,睡觉,一样重要,是可以提升幸福指数的东西。他的旅行从来没有影响到工作,工作也从来没有影响到旅行,他在多元化的生活中找到了平衡。而他一个从技校毕业的人,娶了一个在日本深造学服装设计的高材生美女老婆木头,他是如何做到的?

大冰说:我总觉得,对年轻人而言,没有比认认真真地去“犯错”更酷更有意义的事情了。因为尝试和选择这四个字,是年轻的你理所应当的权利。

是的,年轻的我们可以去旅行,去爱人,去做任何你喜欢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只有在不断的犯错中你才懂得选择,因为越是年轻,“犯错”的成本对你来说就越低,也就更明白,更快的得到。

大冰在此书中讲了12个真实的故事。 而他在某天坐在绿皮火车上看着窗外的风景,打算策划这本书的时候小本子上竟写满了200多个值得记录的过往故事。

这几年他行走滇藏,颇具江湖义气,自然结交了一批同类的友人,这些人虽然跟她没有血缘关系却更像家人,他们都是有善意的人。

“而善良是一种天赋,善意是一种选择。”

在书的后记里他这样写到:这本书完稿后,按照惯例,我背起吉他,从北到南,用一个月的时间挨个儿去探望书中的老友们。

大鹏在拍电影,《煎饼侠》。

我去了西安,坐在“那是丽江”的小舞台上,拨弄吉他,唱了一首写给兜兜的歌。

午夜的北京,赵雷说:大哥,很久不见了,你过得还好吗?我说:我过得还行,你呢?他说:也还行,吃得饱了……马上发新专辑了,叫《吉姆餐厅》。

杂草敏发来一条短信:哥,恭喜你,你要当舅舅了。 ………………

抱歉。我无法告知你书中每种故事的精彩。

他们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都与大冰的生活有过最真实的交集,并一直结交下去。

他们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家人,他们酷爱旅行,喜欢音乐爱自由。 他们在滇西北大冰的小屋唱歌,喝酒,笑看人生。

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圈子。但他们的故事也可以成为你的故事,又或者不是你的理想。 所以,“请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在过着你想要的那种生活。” 愿年轻的你不惧“犯错”重新上路勇敢寻梦。

愿善良的你带着微薄的行李在尘世间遇见最真实的“自己”。 愿你在多元中学会平衡,愿你有旅行也有朝九晚五。有丽江,也有深圳。

愿你有朋友,有生活。 愿你不在孤独。

推荐第2篇:《乖摸摸头》的读后感

其实有一次你的团队还来我们学校做过活动,我忘了是作品宣传还是音乐交流,当时我没有去观看,还好没有错过你的书,很庆幸!

读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世界上真的有人过着这样的生活,完全为了自己而活,我也曾遐想过,可是我不敢,我有太多迈不开腿的理由,不敢说走就走的羁绊,并不是对未知的恐惧,对于我目前的情况是不可能的,可能理由太多最后就没有理由了,你可能会嘲笑我的懦弱,但我相信谁都有牵绊自己的事和人,对于有的事情不能任性,不能冒险,否则对不起就真的会成为还不起,最终成为来不及……

我和豆儿一样都来自女皇故里——广元,和大冰哥哥笔下提到的每个朋友一样,我也热爱旅行,爱民谣,情绪来了,就写一首小诗,还有一个,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爱品茶,虽然目前对茶文化没有涉猎多少,但我对茶有莫名的情愫,它仿佛能洗涤我肺腑的污浊与烦闷,喜欢它苦后回甘的味道,喜欢它在滚烫的水下浮浮沉沉的样子,能给我带来一片宁静和与自在。我喜欢书法,虽然字写的不怎么样,可我喜欢在洁白的宣纸上留下墨汁的香气。你说的很好,那是她们的故事,不是我们的人生。但从她们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事儿,我学到了很多。比如工作和旅行并不冲突,关键在于如何去平衡,当然这并非易事。我从前总觉得爱情就像偶像剧里一样,爱的轰轰烈烈才是真爱,可我看了椰子姑娘和豆儿的故事后,我知道了有时候,爱情是等待,是勇敢,是不求回报的付出,是陪伴,是守候,是放下,爱情里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五味杂陈,也有意外的小温馨。敢于犯错,敢于撞南墙,敢于把自己面对一切尴尬,人生的路要自己走,敢于跳出人生设定的常规圈圈,即使这条路荆棘横生,满是泥泞,但这不正是人生吗?前行总会遇到冷空气,会遇到阻力,然而只有经历过坎坷,才会邂逅心旷神怡的风景,和遇到意外的惊喜和感动!

真实从来不缺乏感动,就像你笔下的故事,之所以让人感慨不已,很大的原因在于它是真真实实发生的故事,我们倾佩那些不问明天,敢说走就走,哪怕在没有伞的大雨里奔跑,在饥肠辘辘的日子里前行,哪怕明天就不在,今天也可以心平气和的做自己。这就是敢于打破常规的勇气,也是努力生存与生活的魅力。就这样,做到知行合一,听从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做自己,毕竟人生不过短短数十载,勇敢一点!做一个独行侠可能孤独了一点,但并不会寂寞,因为自己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勇敢一点,我们目前需要的只是跨出第一步,什么时候才能跨出第一步呢?!我也不知道……

推荐第3篇:乖,摸摸头散文

孩子出生的第一刻,开始的苦痛来自人生中第一次肌肤的触碰;

开始的泪水来自接受自己数年宿命的无奈;

开始的欢乐来自她对你说的,“乖,摸摸头。”

记得在我儿时,她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摸着我的头说:“头发真硬,将来脾气一定也可硬。”

我最讨厌的就是她摸我头发,总把我当小孩儿,每次头发摸的出油。

就像是一种宿命般的,我的个性发展的越来越像她口中的那个人,一点点长大,一步步上学,一次次离家,一声声的说:“没事,一切都过的很好。”

从小我跟外婆在一起的次数最多,跟外婆也格外亲近,小时候遇见事只会躲在外婆的身后,跟她显得生疏了很多。她也不生气,每次总是笑着对别人说:“这是我孙子。”

我很要面子,这个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所以小学的时候特别讨厌碰见她。小时候的我从内心深处觉得我是在镇上长大的,村里面的孩子比我差一个档次。所有的自以为是,都来自内心的不安稳,我就是一个不知道安稳的孩子。

在学校最怕看见她瘦弱的身影,就会觉得跟别人家的奶奶不一样,还少了一只眼睛,一走路显得更加的瘦小,还总是喜欢拉着我走,虽然每次总是紧跟着她,但是内心还是抵触的,她总是喜欢问我想吃什么,每次也总是偷偷塞给我一毛两毛的零花,只有在那时候我觉得我是喜欢她的。

她个子真的很小,但是拉我的时候力气却很大,一回老家就拉着我朝她的屋子里面跑,然后小心的把柜子里面的东西一件一件拉出来然后塞给我,让我赶紧吃,别让别的孩子看见。

一个老太太说话说的谨慎,像是拿了什么宝藏似的,不肯让别人看见,我是真的不在乎那些东西,不过甜食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接下来了。

她的话好像总是很多,在我拿着奖状回家的时候,她尤其的喜欢拿出来看,还让别人来看。在别人的羡慕眼光里,她大气的说:“这是我大孙子,学习可争气了,你家孙子考了多少分?”我每次觉得她话说的庸俗,却尤其喜欢她那是看别人的眼神,我也喜欢看别人嫉妒的眼神,骄傲的显得自己高大无比,村里面的孩子比不了。

到了初中,爸妈总是外出工作,外婆家这边人数太多,照顾我照顾不过来,老妈就把她从老家叫了过来,给我做饭,她收拾了几件衣服就过来了,那几个月是我跟她相处最久的几个月。

她做饭不太好吃,特别是面条,本来就挑食的我每次吃饭的时候都会嫌弃的翻上一会儿,总希望能从碗里面发现一块肉或者鸡蛋什么的,好让这个饭不会那么难吃。

后来她从老妈那里得知我喜欢吃荷包蛋,她就跟我妈学了过来。做了一次明显觉得我吃的多了,于是我的每顿饭里都多了一个荷包蛋。我是个喜欢东西吃一点不喜欢的基本不吃的人,从那之后,饭量明显上来了。

初三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在洛阳市中学生比赛获得了二等奖,证书拿回家的时候,我没觉得多高兴,她倒是乐得不得了,拿着那本证书看了好几遍,每次打扫屋里的时候总是拿出来看一两遍,我想这下她回村里又有什么可以吹嘘的了。

中学之后跟她的关系明显亲密了很多,我也喜欢跟她说话了,只是每次她问的问题千篇1律,吃的好不好?学习累不累?等等,我也练就了一身本领,每次回答都是很好,还不错,嗯,可以……

她去中学看过我几次,每次都给我买上两串冰糖葫芦,粗制的做法一看就不贵。也不知道她从哪儿听说我喜欢吃酸的了,每次拿来给我,我转身就跟别人分了。跟她在学校说话的时间很短,我还总是把时间抽出两分钟回教室,让她先回家,她步子迈的总是很小,看着她离去,让我想起了前两天刚学过的那篇朱自清的《背影》。

后来老妈回来了,可以按时给我做饭了,她也就没什么理由在这里待了,就回老家了。等到她回老家之后,我才发现回家的时候总会少了点儿什么,回家的时候也会问老妈:“我奶奶今天不来啊!”

我回老家的时候真的很少,随着年纪的增大,我也明白我是爱她的,却还是不想回去,主要是学校都在镇上上的,朋友都在镇上,回去总会觉得特别的突兀,不像自己的家,反倒成了陌生人。家那边的人总喜欢看见我说,“这孩子谁家的,长得怪排场(好看),眼睛真大……”我总是回一句:“东边那家的。”

我在不熟悉的地方总会手足无措,陌生的感觉会让我很没安全感。所有陌生的感觉都被我无限倍的扩大,然后内心深处给自己找了无数个可以不用回去的理由,这样显得很安全。

但每次一旦回去,她总会在厨房里面忙活,我总在门口大声的喊一句:“奶奶…..”然后准能在厨房听见她的回声。而且每次不管她做的什么饭,总能在我的碗上面见到煎到五分熟的荷包蛋,咬一口可以看见蛋黄流出来。

上了高中之后回家的次数更少了,每次给她电话的时候,她也总说的很匆匆,我也真的没有多少时间说话,挂电话也总是匆匆。但是每次她电话的最后就会说一句:“川川,记得放假回家啊。”

高中毕业之后,我在家里面算是住上了两天,她跟爷爷每天就像是时针和分针一样,我就是表盘,围着我转啊转啊,看电视坐我旁边,吃饭坐我旁边,出去走一圈她也拉着我去菜地里面,给我摘中午要吃的东西。

那几天,我内心没有烦躁,显得格外的平静,我觉得陪着他俩的时间过的很慢,像是刻意弥补我缺少的时光一样,我看着他俩斑白的头发和充满沟壑的眼神,我知道他们爱我爱的深,我也知道我真的爱他们。

大一初期,她有段时间眼睛突然看不见了,很不舒服。本就一只眼睛看这个世界的她,像是突然被人遮上了窗户,黑的很,黑的可怕。

她电话过来的时候,什么都没跟我说,还是说:“川川,吃好点儿啊,学习累了就歇歇…….”

我那时还是笑着回复她的担心,她说不了什么有深度的话,却总能说出有温暖的话,哪怕每次都一样。

大一暑假的时候我才知道她眼睛的问题,问她。

她笑着说:“没事,只是有点儿担心会看不见……”不过在晚上跟她一起吃饭的时候,她才说出了真心话:“奶奶当时真担心会以后都看不见东西了。”

我只是拉着她的手没有说话,干瘦的手指很多纹路,沟沟壑壑的,满是岁月。

她是个很小气的人,家里面很多东西用了好久都不舍得丢掉。以前每次回家住的时候我会自己带上毛巾,我觉得她的毛巾脏了。现在回家的时候不用带了,因为她早就会准备好了,放在那,要是找不到新毛巾,她就会赶忙从柜子里面拿出新的,把旧的拿开,说脏了,而我却明明刚看她用过。

二十一岁的现在,我有着爱我的所有家人。我觉得我很幸福,我跟大学朋友说话的时候,总是很骄傲家人都还在身边,也很感谢她们无私的爱我了二十多年,几乎宠溺的爱护了我二十多年。

如今,她却躺在病床上,脊椎残损,神经不通,只有手臂能动,身体显得格外的无力,站不起来。而我,两天前跟她通电话时她还笑着跟我说:“奶奶磕着了,老了,身体不舒服了,天冷了,你在学校好好的啊……”

我从来不怪家人骗我她的伤势,我只是心疼她自己年纪大了,孙子也大了,刚准备孝敬的时候,她却躺在了床上。

奶奶啊,你伺候了我爷爷一辈子,这下好了,在床上好好歇歇吧,让他给你做饭,伺候伺候你!

不过,孙子现在很想在你身边,你还是可以拉着我的手,劲大的很,问我大学有没有谈女朋友?有没有吃好?有没有好好学习?

你还记得你小时候最喜欢摸我的头发,说:“头发真硬,将来脾气肯定可硬。”

我多想现在就在你身边,你摸摸我的头,说:“乖,摸摸头,咱不哭……”

孩子出生的第一刻,开始的苦痛来自人生中第一次肌肤的触碰;

开始的泪水来自接受自己数年宿命的无奈;

开始的欢乐来自她对你说的,“乖,摸摸头。”

推荐第4篇:读《乖 摸摸头》有感

读本好书

——《乖,摸摸头》读后感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的阶梯。”作为“书虫”的我,今年暑假就读了一本令人耐人寻味的书。不知道是不是与它有缘,当我拿起这本书时就爱不释手,故事情节仿佛带我走进了一个我所向往的小世界。

“请不要那么孤独,请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许多人过着你想要的生活。”读完这句话,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使我真正体会到前方的路,大胆迈出第一步就好,没必要跟着别人的脚印走,也没必要跑给别人看,走给自己看就好。即使会摔倒,会走错,也要坚持下去;因为疼痛总比苍白好,因为尝试和选择,是每个人理所当人的权利,因为生命应该用来体验和发现。当你在为了飘渺的希望而趋之若鹜追逐的时候,你的内心就会更加困惑和疲惫。当你心无旁贷放松心情追求理想中的奋斗目标时,你会发现每天都是崭新的一天,久而久之内心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不再感到孤单。没错,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孤独的时光,但我认为这种孤独是一种选择,而不是一种无奈。 想到这里,我的心情豁然开朗,原来生命如此美好。

在这本书中主人公发生的故事感动到读者流泪。。。杂草敏,老兵,阿明,大鹏,妮可还有昌宝师弟等,都深深震撼着我,让我知道我不敢做的事,真的有人在做,而且做得精彩,做得漂亮。作者大冰说他写这些故事不是鼓励我们放下学业放下一切去旅行,而是让我们寻找自己,个性中那个率真而热血的自己。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或沉重或自由。我们无权去评论别人的生活怎样,因为我们不知道他发生过什么。心随念走,身随心游,我们只要有梦可做,有梦敢做就行了。

“善良是种天赋,而善意是一种选择”,这本书除了热血与拼搏,还有温暖。十二个故事,十二种善意,十二场感动。从中我体会到什么是仗义,什么是大爱,故事里的每一个小人物都在“无畏的奋斗和孤身的寻找”,给我们带来希望的光芒。在主人公兜兜癌症临死之前,还主动同意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献给那些需要光明的孩子们;在文中的松狮狗遇难时,一个女孩为它遮风挡雨,在冰冷的城市中互相给予对方慰藉......这难道不温暖人心吗?

借大冰的一句话结尾:“愿你我带着最微薄的行李和最丰盛的自己在世间流浪。”世界这么大,生活的方式如此之多,好好做自己才是关键。

者:

王瑞瑾 指导老师:

徐夕刚 班

级:八(6)班

推荐第5篇:读《乖,摸摸头》有感

《乖,摸摸头》

手机时代,微博时代,one时代,带来的是新的文学时代。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周边的故事都变短了, 主角也成了再正常不过的普通人。《乖,摸摸头》即是如此,30万字,12个故事,许多个名不经传的小人物。作者大冰,作为山东人,我最熟悉他的身份是少年时最喜欢的综艺节目《阳光快车道》的主持人,然而在我长大的这些年,他还是主持人,同时他也变成了民谣歌手、酒吧老板、藏漂、“黄金左脸”...然后认识了江湖上形形色色的人,现在将他们的故事打包成卷讲给我们听。我想这些故事有的你听过,你想象过,你向往过或者逃避过,无论如何,这些事这些人有力量,许是能带你走向远方。

最近网上有句话叫做“你有故事,他有故事,谁他妈没有故事”其实在这个年纪开始经历了一些叫人生的东西,开始有了一些直接经验得来的感悟,便是开始相信每个人都有故事。唯一的不同是有的人将故事全盘托出,有的人则把故事化成无言的积淀。成功的人他的故事是普世的,说的话是对的,做的事是值得效仿的,他的经历是可阅的。但是书里的人没有一个是世俗所谓的成功,当然除了大鹏,他是“屌丝男士”,按照世俗的界定,他成功了85。可是里面的每个人都过着自己最喜欢的日子,哪怕流浪,哪怕贫穷,哪怕穷得只有音乐,这也是种成功。老兵是参加过中越边境战争的老兵,在战争中捡了一条命,受伤无数被评定为“二等甲级伤残,被军委嘉奖为一等功臣,终生疗养,享受正团待遇36。可是他把所有的抚恤金捐掉了,在丽江经营一个烧烤摊。当他终于又慢慢积累了一点资产,又是倾其所有以一己之力组建了一只消防救援队,全国唯一一支个人组建的消防救援队维护着丽江的消防安全46.他用自己的方式对抗着全世界。杂草敏,想是爱着大冰的一个姑娘,因为大冰一句玩笑话,辞掉原来工作,考取主持人,一直在大冰身边,从未谈过情爱,却是大冰在爬山险些丧命的情况下唯一的支持和依靠。阿明,一个连小学也没上完的滇西孩子,在经历孤苦,缅甸苦工,居然自学吉他,成了一名民谣歌手。

里面的他们看似不起眼,却都在用力的活着,这才是你我,可我们是不是该向书中那些人一样去随心所欲的活?当普世的价值观是马云,是刘强东,是范冰冰,似乎没钱没名没地位的人都没有脸面活在世上,可是大部分人最终在平凡着。去年朴树的《平凡之路》大火,平凡终于找到了宣泄口,可以光明正大的伟大的存在。可是别忘了,这是朴树的心声,他在常人眼里并不是平凡人,他曾经取得过巨大的音乐成就,有过很多人向往的辉煌,但他的本性使然,不喜喧闹,才拼了命要回归平凡。但是我还没有不凡过,我不懂平凡的好。我现在一无所有,我有什么资格要波澜不惊,现世安稳?所以我怎么能肆意的去流浪,去放逐,去随心所欲?那么多人看完《乖,摸摸头》,辍了学,辞了工作,跑到丽江,跑到西藏,重新拿起吉他„„冲动,说明这本书成功了,可是你有冲动的资本?至少我没有,我不能像他们一样,他们的经历也不能复制,但我体会到一种力量,但这个力量不是流浪,是用力。用力的爱,用力的生活,用力的工作,用力的梦想,用力的行动,淋漓尽致。

近来,心灵鸡汤不再是一句话,一段文,都演变成了一个人和一个故事。因为作为读者,我们更复杂了,要求更高了,其实想想《乖,摸摸头》也是鸡汤,只不过是半成品,让你自己去联想去提炼。全书的文字以短句为多,这个时代如此,手机屏幕横向长度的容纳字数有限,我们的写作习惯也因为阅读习惯而改变了。闲来无事,看看无碍,可说更长远的意义,读这本书很难找,我们爱听故事,谁让我们天性如此,可是自己的故事还是一步步走比较实际些。

推荐第6篇:读《乖,摸摸头》有感

《乖,摸摸头》给我的感触

最近在看大冰写的《乖,摸摸头》,很有感触。这本书不是名著,不是名家名作,就是一个集老背包客、民谣歌手、丽江混混、山东卫视首席主持人等众多标签于一身的80后业余诗人写的十二个其所见所闻的真实故事。这些故事全部来自大冰那令人想要而又无法企及的流浪生活。

给我感触最深的第一个故事是一个似爱情似亲情的故事。故事里的杂草敏是大冰异父异母的妹妹,与其说是妹妹,不如说是从小暗恋他,崇拜他,照顾他的傻女孩儿。大冰脏兮兮的屋子,旅行时被意外砸伤的残体,旅行期间被抛弃的狗狗以及全部家当,都是这个妹妹在照料。十年期间,不能改变大冰的亲情为爱情,杂草敏最终移居国外,嫁为人妇。待大冰明白过来时,早已物是人非。有些话,年轻的时候羞于启齿,等到张得开嘴时,已是人近中年,且远隔万重山水。

人就是这样,在年轻得到时,把一切对自己好的人和事都当做是理所应当,待到成熟失去时,方知曾经那些为自己撕心裂肺的付出是多么难能可贵。爱情、亲情、友情皆是如此。所以,趁自己现在正拥有时,对你的爱人好一些,毕竟全世界几十亿人中目前你只和他四目相对,怦然心动;对你的父母好一些,有耐心一些,你的点滴成长都是他们用额上的皱纹和丝丝白发换来的;对你的朋友真诚一些,在这个世上除了你的父母和爱人,你能分享喜怒哀乐可以依赖的人也只有他们了。 第二个感触颇深的是老兵的故事。故事中的老兵是一个退伍的侦查排长,在丛林中侦查无给养、无后援时,生吃过蛇、毛毛虫、蚯蚓。吃毛毛虫时,用军用雨布一蒙,点起羊油蜡烛灼去毛毛虫的硬毛,整个儿囹圄塞进嘴里,一嚼,满嘴粘稠的汁儿,像鲁菜上勾的嵌。吃蚯蚓时,找根树枝,向翻洗猪大肠一样,把整条蚯蚓从外到里翻起来,翻出来后露出像生猪肥肉一样的雪白,闭上眼睛往嘴里丢,咯吱咯吱地嚼,抻着脖子往下吞咽。1985年5月28日,老兵的军旅生涯结束。在离国境线只有48公里的越南,老兵和他几百人的侦查队遭到越军重火力伏击,枪林弹雨中,全队阵亡,只余他一条人命。胸椎骨断4截,腰椎断2截,左肋骨断5根,右肋骨断9根,左手手腕断裂,右耳缺失,右肺穿透伤多处,右肩粉碎,双眼眼膜灼伤,上下门齿缺失,脑部颅骨变形,3公分的弹孔2处,全身弹片无数。在经历了24次大手术后,老兵时而昏迷时而苏醒,被定为二级甲等伤残,医生笃定地下结论:全身瘫痪,终生卧床。昏迷中,军委嘉奖老兵为一等功臣,终生疗养,享受正团待遇。在床上一动不动地躺倒1988年,老兵奇迹般的站起来了,并将当兵26年来的全部俸禄一分不剩的捐给了希望小学,然后翻过医院的围墙,跑到了丽江,开了一家“老兵烧烤”。一开就开到了现在。老兵烧烤生意十分红火,每天去他家喝酒吃烧烤的人排队到很晚,收入颇丰。有几百万身价的老兵身上穿的仍是破旧的军背心,骑的仍是几年前的破旧摩托车。

03年的丽江,新店铺新客栈一堆一堆地冒出来,不堪重负的老房子接二连三地着火。仅仅因为一个烟头,一根老化的电线,因为救火不及时,许多店铺难于幸免。老兵招募了一堆退伍的消防兵,月薪5000元起,又斥资200万元盖了宿舍营房,还购买了近180万元的专业灭火器材,并计划再购置四辆一吨半的消防车。20几年来靠卖烧烤赚来的钱,被老兵挥霍一空,他以一己之力组建了全国唯一一支个人消防救援队。老兵的消防救援队先后参与了十余次大小火灾的救援,他们和丽江消防支队的官兵几乎同时到达,联手协作。老兵的消防队被几位退伍的老将军得知,要把他这个拥军先进个人的光辉形象树立在《人民公安报》和《解放军报》上,然而却得到了老兵的婉拒。

老兵为了国家在战场上九死一生,他是国家天经地义要养一辈子的人,但他决绝地认为自己既已康复,就不应再占用资源。他选择了一个离他的战友们不算远的小城,吃饭、睡觉、喝酒、做小生意,自力更生,安安静静的生活。待到人民需要他的时候,他倾其所有,用他的方式继续维持着这个世界。朴素而单纯地奉献牺牲着!老兵在战场上的经历,让我这个一直生活在和平年代的80后感到震惊,老兵为人民牺牲奉献的精神让我肃然起敬。

两个看似不相干的故事,却让我对人生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触。用一颗善良、感恩、奉献的心对待周边的人和事,严以修身,谋事、做人要实!

推荐第7篇:读《乖,摸摸头》有感2000字

读《乖,摸摸头》有感2000字

万人敬仰与唾弃的

——读《乖,摸摸头》有感

薛月

我曾经小孩迷恋玩具一样迷恋这本书,曾经诗人敬仰海子一样敬仰大冰,大冰有次来过山西,做义务演讲,我纠结了良久,没有去演讲地点,路远途难是一方面,归根究底,还是没有那么喜欢他。

我第一次知道大冰是因为很久以前在韩寒的APP\'One\'上面看了一篇文章《一千万个祝福》,内容是讲大冰的一个好友是同性恋,第三人称讲述他背负着不被世人认可的恋情极尽所能帮助别人的>故事。当初感动的我一塌糊涂,也是长久以来我收藏的第一篇文章,随后顺藤摸瓜,发现了大冰,对他产生了无限的兴趣。

我一直考虑,什么是好书呢?人为什么要去读小说,读散文,读小故事?如果问我,我想大概是书里的人过着你渴望却永远无法企及的生活吧。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一篇真的好文章就是可以让你设身处地的理解文中人的快乐悲伤,让你的心情随之起伏不定。

这篇文章就是这样,我的心跟着主人公忽上忽下,我看过很多书,大部分已经随着时间遗忘,只有大冰的书,每一篇文章我都能清晰的记住,每一次看都是一次新的心灵旅程。

大冰在书的前几页写了一些话,一缕冲破乌云的阳光下,他说,不要那么孤单,你要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过着你想要的生活。

大冰的小屋里有很多背包客,他拍着手鼓说,我总觉得,对于年轻人而言,没有比认认真真去\'犯错\'更酷更有意义的事情了。

他跟他的胖师傅坐在一起,沐浴阳光,他说,无量天尊,哈利路亚,阿弥陀佛么么哒,我心安处即为家。

他说,我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我是真正的快乐。

我看他的微博,他在各大高校巡回演讲,带着他的流浪歌手们,他只要舞台上的一方,舞台上围着他坐满了人,我发了微博,艾特了他,说大冰叔你什么时候来太原啊(哭泣哭泣哭泣),然后11月大冰来太原师范大学,小红兴奋的要跟我一起去红灯笼找他,我又翻了一遍他的微博,看到等待的人乌泱乌泱一片,每个人都汗流浃背,脸上是不耐烦的表情,我觉得为了追随一样东西就付出这些代价,有些不值得,所以归根到底还是没那么喜欢。

后来在微博上看了他的一段即时演讲,没什么感觉,也没有了当初的热血沸腾。

所以这本书对于我的作用,大概也就是让我感动了一把,然后继续自己的生活。

后来在豆瓣上看书评,不低,7.7的评分,评论却几乎清一色的差。装腔作势,过气的文艺青年,高压锅里的鸡汤,我刚开始有点疑惑,看着看着,也有点释然了。

看到文艺青年,我不由得回忆起高中,当初喜欢小四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每个星期必去书店买最小说,在文青的环境里如痴如醉,后来高考完,回头看看曾经沉醉的那些东西,不由得嘲笑自己,这tm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玩意,可是当初真的是那么痴迷过,我想不是人变了,只是心态变了,变得现实,变得不相信浪漫。

现在我想也是一样的心态,说喜欢的那些人,渴望浪漫,希望一直生活的随心随意,却从来没有考虑过社会的险恶,我原来也是那些人里的一个,现在倒是开始考虑现实了。

我跟我妈说,最近喜欢的诗,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我妈不以为然,说,人怎么可能没有闲事,人不是无事还生非吗?

我无言以对。

大冰所说的故事,豪气,侠气,所有适合江湖的词放在这里都合适,让人看的酣畅淋漓,却忽视了他们受的苦难。

我印象十分深刻的是一篇讲椰子小姐的奋斗史,里面草草一句\'她失业,交不起房租,忍痛扔掉自己一米八的公主床,却还是晚上请客庆祝\',当时我很感慨,却没有设身处地的着想,倘若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我绝对不会那么洒脱。道教说,生死平衡,要过上不一样的生活,就一定要付出比想象中多的多的代价。

大饼说,我笔下的故事,与你脚下的人生无关。他只是讲述,旁人没有理由对那些人的生活指指点点,人生这条路,出口不单一,没有那么保守,也没有那么放荡。

我曾经考虑过自己的人生,我就读法学,虽然不喜欢,因为我的性格不适合这样。我记得刚入学时,有个学长问我,你愿意跟在领导后面点头哈腰,端茶递水吗?我说不愿意,他说,那你不适合这份职业,我当初还把此话奉为经典,就是要活成跟别人不一样的角色。

我不努力学习,在别的方面也败得一塌糊涂,有人说,当代青年最悲哀的事情就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却猛烈的抨击完全无错的社会。我现在真想嘲笑当初的我和已经念了一年的学长,真是无病呻吟。这社会本就是妥协与强大的过程,你为何要端茶递水,点头哈腰,还不是因为自己不够强大,有人抱怨,抱怨家庭不好,抱怨父母没有背景,不能为自己安排工作,那么敢问,别人家有钱的父母是从秦始王那一代就步步繁盛的吗?为何你自己不做可以拼的爹?

由此来看,我必须爱上这门学业,钻透,研究,在这条路上走出自己的痕迹,我想去浪迹天涯,看到微博上的很多四处周游的人我也会很羡慕,可是我没有办法,如果我这样做了,我没办法为自己充电,父母我如何养活,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所以前期,我只能让自己强大。我想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跟我一样的,这才开始唾弃大冰的书。只是因为那不现实。

何必呢,我们各自修行在自己的世界里,活成什么样都是靠自己定,如果把这本书当作教科书,偏要从里面找到定义,那注定会失望,活在这样生活里的我们,有多少次把真心当成矫情?

但是真的去回忆,那些感动,确实真真实实的,所以只能说,大冰他是万人敬仰又唾弃的疯子。

我们生活在城市里,终日所想无非是有自己的位置,得名得利是表面获得安全感的方式,遇一人终老也是陪伴的途径,归根结底是希望有度日的理由。人奋斗,忙碌,都是为了活的更好,但是大宗所谓成功,就一定是真的成功吗?

春夏秋冬忙忙碌碌急急匆匆赶路搭车,迷迷糊糊上山,稀里糊涂过河,一切好风景无法享受,回到家里照样按部就班。

这是一般的生活,也是很多人的生活,我们厌恶这样的日子,却在出现了你所期望的生活之后,你无情的抨击他,只是因为你做不到,或许不是你做不到,是你没有想过要如何努力。

曾经我把很多人事封在心里,不靠往事度日,尤其是现实的压力与责任日益沉重,那些曾经的故事显得格外卑微和没有意义,很多年,他们被我封存在心底,落了灰。

可是看了这本书,很多往事被刻意回避的情绪开始探头探脑,他们提醒自己的存在,想要倾诉的欲望比任何时候都要浓烈,我抓住了当时都没有的情绪,内心觉得震撼又惊喜,我开始怀念,怀念曾经把很多事情都要放大的自己,我庆幸,我也是个疯子。

人人都希望在平凡的人生里不活惊喜和壮丽,因此,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做着多项选择,马不停蹄。

然而很多人臆想的惊天动地,大都像烟花一样仓促收场,只不过是一份自我感动罢了。

我想起来昨天看老梁故事汇,来分析为何《花千骨》会那么收人热捧,老梁这么说,第一,浪漫,第二,治愈,第三,卖萌。因为这部剧里有个暖心的男二,有个萌萌哒的虫子,有一场惊天动地又不得好死的爱情,现实与幻想一对比,既满足了自己对浪漫的幻想,又让自己的内心得到一些安慰。

我想这本书,我们看着别人的故事,安慰的也是自己的心灵。

所以我还是要说,这些人啊,都是自在如风的人,丽江西藏背包客,流浪歌手文艺青年,这些词汇在当下的社会环境里显得喧嚣而浮躁,在他的笔下沉寂。

他说,丽江不再是以前那个丽江,可也总是会有故事令人惋惜,总有相似的梦想重逢在路上。

\'该喝醉的时候一定不能少喝,该唱歌的时候一定不能干坐,也许无趣的不是这个世界,而是我们没有坚持应该有的活法。\'

我不知道一个有血有肉有歌有朋友的人写出故事,梦回曾经有多无助,但我看见他笔下的人生,他组织的场景。

他的故事像是一个>剧本排演过的故事,却又真实的发生在我们当中,他是一个万人敬仰的疯子,是一个在风力自由的少年。

推荐第8篇:读《乖,摸摸头》有感800字

读《乖,摸摸头》有感800字

张瑞芳

之前也看了很多书,大多都随着时间而被遗忘,只是在想起来的时候知道我曾经读过这么一本书。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一本好的书就是可以让你设身处地的理解文中人的快乐悲伤,让你的心情随之起伏。

初识这本书,是觉得这书名挺好玩的,顺手拿起来翻了翻,结果就再也丢不开了。目录是一个一个小故事的形式。没有很长很长的故事,也没有复杂难懂的语句,作者简述了12个生动的小故事,每个故事都很暖,暖得如冬日的阳光,让人不想离去,不忍一个故事就这么停笔画句号。

书里触动我最深的一个故事是\"唱歌的人不许掉眼泪\",看这一篇的时候,一直觉得很鼻子酸酸的,有为阿明可怜的身世多舛的命途感到心酸,也为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能靠唱歌养活自己,能唱上一辈子的歌\"而感动。在现实主义面前,有多少人为了所谓的体面和成功,不堪忍受追逐梦想路上的困难和挫折,放弃了自己的梦想。

\"对不起\"这个故事里,我哭了好几次,也许是内心被\"真\"的情感触动了,我不得不在此刻,为那条狗狗祈祷。在我们走过的短短二十多个年头里,曾欠下过多少个\"对不起\"?时间无情第一,它才不在乎你是否还是一个孩子,你只要稍一耽搁、犹豫,它立马帮你决定故事的结局,它会把你欠下的对不起,变成还不起;又会把很多对不起,变成来不及。好好珍惜现在,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看大冰的书,最让人羡慕的不仅仅是他丰富的生活阅历,他的自由自在,更多的是他那一群肝胆相照有义气有个性志同道合的兄弟朋友。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或沉重或自由。我们无权去评论别人的生活怎样,因为我们不知道他发生过什么。大冰在他热爱的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热量。人就是这样,总是会被跟自己的生活态度迥然不同的人所吸引,大概我就是这样的吧,所以我羡慕他、敬佩他、崇拜他,因为我没有勇气放下现在的一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书中的每一个主人公都深深震撼着我,让我知道原来我不是孤独的,我不敢做的事,真的有人在做,过着忠于自己的生活,并且过得很幸福。让我有梦可做,有梦敢做。

参加工作多年,我越来越能清楚地解读自己。简单地生活,用心地工作,心中一直有梦,化梦想为动力,早晚有一天,我会触及到自己梦想的温度。

推荐第9篇:乖,摸摸头的杂文随笔

淅淅零零的雨打破了近几天的沉闷,我却没能感觉到这雨里的一丝丝善意。

突然想起小学的时候老师留过一个半命题作文,以“长大后我要成为_____”写一篇文章,我不记得当时写的什么,只记得上课的时候老师读了几篇写得不错的同学的作文,而后让我同桌读她的作文,我现在还记得,她轻轻的站起来,不紧不慢的翻开作文本,抬头看看我们,然后咳了一声,大声的读了那个我第一次也是唯一听过的一个题目“长大后我要成为一个坏人”!那时候无比佩服散发着光芒的她,能够如此义正言辞的当一个坏人,因为作为一个小学生,她真的差点说服我去做一个坏人,因为坏人的存在目的是为了凸显好人,如果一定要有人当坏人,那么我愿意成为那个坏人!现在想来觉得那时候的想法太稚嫩却又那么耀眼。

连日来,好像一直艰苦的和负能量做斗争,因为工作上无止尽的压榨,因为领导的责问,因为学生的叛逆,因为人心的自私,因为感情里的放不下和忘不掉,一下子感觉怎么都改变不了如今的现状,好像所有的负能量一个接一个,没有一点点喘息。老天就这样一个接一个大嘴巴子的抽在我脸上。让我意识到自己的脆弱是如此火辣辣的烫。

我一直想要把这些负能量尽快消灭掉,却越反抗陷得越深,无法喘息。直到今天中午才意识到,也许就如同小时候我们幼稚的想法一样,如果负能量无法避免,只有负能量的存在,才能突出所谓的正能量,他何尝不是一种正能量存在的依托。只是我自己太过于看重他,把他当做了全部,所以才有那么多寝食难安的日夜和那么多挡不住的痛苦。

终于得到了连日来第一个安心的睡眠,虽然很短暂,却什么都没有梦到。再去上班,依旧没办法避免和别人不小心蹭车,没能避免公开课,没能避免学校的压榨,没办法避免想起种种,不过好像都可以尽量的稳定情绪与他们相处,无非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时候越是排斥,他越如影随形。既然没办法消灭,就心平气和的共存好了!继续发扬阿Q精神好了,毕竟生活对谁都不易,愿我们都能长大后成为一个“坏人”!

推荐第10篇:《乖,摸摸头》大冰著 读书笔记

《乖,摸摸头》读书笔记

【写在前面的话】

看完了,感动。书中讲的故事都是那么真实,听着又那么辛酸。现在已经习惯了做读书摘录,总得留下些什么。现在更喜欢把原文摘录下来,因为,再多的书评,再多的感悟针对原著来说,始终显得苍白。想用文字表达,但却不够全面,总是会顾此失彼。因而,不如摘录原文吧,这些都是比较喜欢的部分,或许时间会淡化记忆,但是每每看到这些文字,依然还是会感动的吧。

文/清欢

序言

不为“成功”而活像我这样的个体户主持人虽然到处游荡四下接活儿,却并非每到一处每接一档节目都会收获真正的朋友,更多的只是同行同事同僚,节目结束就各走各路了。

大冰是我在山东卫视担任《歌声传奇》节目主持人一年半时间里的搭档,也是我做这个节目最重要的收获之一:一个朋友。

之所以觉得他是个朋友,是因为台前幕后和他的交谈。读书,就是和作者交谈。我相信看完书的朋友,会和我当初一样,在和大冰对话、听他讲完那些故事之后,把他当作自己的朋友。

很多人向往并羡慕大冰在书中描绘的生活,但是有多少人敢于这样去生活呢?尤其在人人都梦想发大财出大名而且要“多快好省”的当下,似乎只有马云、李开复、张朝阳、李宇春和郭敬明才是人生的标准模板,其他人生方式都是吊丝的,都活得“该死”。

所以,大冰的这本书,其实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一段青春记录,而且是一种有形无声的抗议,对这个物质到无耻、贪婪到无聊的当下的抗议——难道只有一种成功活着的方式?难道书中这样的生活不能存在、不能快乐?难道我们不能不为“成功”而活?不管我们自己会选择怎样的生活,我们都会为认识大冰本人及其书中记叙的这些朋友,知道他们别样的人生,而感觉世界的神奇美妙和人生的丰富多彩。哪怕我们自己甘心安居金丝笼中,但是当我们看到那些自由的鸟儿在阳光下尽情起舞冲向蓝天时,也要为它们羽翼的光辉而欢呼。 主持人黄健翔 踏歌而行

大冰的人生是一场流浪式的人生体验。

(一)

《乖,摸摸头》

1.有些话,年轻的时候羞于启齿,等到张得开嘴时,已是人近中年,且远隔万重山水。

2.好好的哦。乖,摸摸头。大冰除夕夜于丽江。

(二)

《我有一碗酒,可以慰风尘》

我有一碗酒,可以慰风尘。我还有一个比烈酒还烈的故事。

(三)

《对不起》

1.人真奇怪,在自己的城市谨小慎微,来到古城后各种天性解放,喝大了个个觉得自己是武林高手,人越多越爱抖威风。想想也可怜,几十岁的人了,抖的哪里是威风,找存在感而已。很多架哪里是为了自己打的,大多是打给别人看的。

2.人有时候真的很奇怪,明明自己不要的东西,狗来讨点儿,不但不给,反而还要踹人家。踹它的也未必是什么恶人,普普通通的小老百姓而已,之所以爱踹它,一来是反正它没靠山没主人,二来反正它又不叫唤又不咬人,三来它凭什么跑来吃我们家的垃圾?

3.客栈老板人不坏,却也没好到随意收养一条流浪狗的地步,婉言拒绝了她的请求,但默许她每天从厨房里端些饭去喂它。

不论她怎么喂它,它都没冲她摇过尾巴,也没舔过她的手,它一直是木木呆呆的,不吵不闹,不咬不叫。

她只听它叫过两次。第一次,是冲一对过路的夫妻。

它一边叫一边冲了过去,没等它冲到跟前,男人已挡在自己的爱人前面,一脚飞了出去。它被踹了一个跟头,翻身爬起来,委屈地叫了一声,继续冲上去。

姑娘惊着了,它居然在摇尾巴。没等她出声,那个女人先喊了出来。那个女人使劲晃着男人的胳膊,兴奋地喊:这不是我以前那条狗吗?哎哟,它没死。男人皱着眉头,说:怎么变得这么脏……

话音没落,它好像能听懂人话似的,开始大叫起来,一声接一声,一声比一声拖得长,一声比一声委屈。

它绕着他们跳圈子,叫得和哭一样难听。

那对男女忽然尴尬了起来,转身快步走开,姑娘走上前拦住他们,客气地问为什么不领走它,是因为嫌它脏吗?

她说:我帮你们把它清洗干净好不好?把它领走吧,不要把它再丢在这里了好不好?

狗主人摆出一脸的抱歉,说:想领也领不了哦。我怀孕了,它现在是条流浪狗了,谁晓得有啥子病,总不能让它传染我吧。

姑娘想骂人,手臂抬了起来,又放下了……她忽然忆起了些什么,脸迅速变白了,一时语塞,眼睁睁地看着那对夫妻快步离开。

狗没有去追,它木木呆呆地立在路中央,不再叫了。它好像完全能听懂人们的对话一样。

(四)

《普通朋友》

我对普通朋友这四个字的理解很简单:我在路上走着,遇到了你,大家点头微笑,结伴一程。缘深缘浅,缘聚缘散,该分手时分手,该重逢时重逢。你是我的普通朋友,我不奢望咱们的关系比水更淡泊,比酒更香浓。惜缘即可,不必攀缘。同路人而已。能不远不近地彼此陪伴着,不是已经很好了吗?

(五)

《唱歌的人不许掉眼泪》

1.人们起点不同,路径不同,乃至遭遇不同,命运不同。

有人认命,有人顺命,有人抗命,有人玩命,希望和失望交错而生,倏尔一生。

是啊,不是所有的忍耐都会苦尽甘来,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换来成功。他人随随便便就能获得的,于你而言或许只是个梦。

可是,谁说你无权做梦?

很多年前,我有几个音乐人朋友曾背着吉他、手鼓、冬不拉,一路唱游,深入西北腹地采风,路遇一老妪,歌喉吓人地漂亮。

做个不恰当的比喻:秒杀后来的各种中国好声音。

2.我问他们同一个问题:若当时在场的是你,你会如何去回答老人的那个问题。“你们这些唱歌的人,都是靠什么活着的?”

一百个人有一百种回答。

(六)

《听歌的人不许掉眼泪》

1.很多事情很难说清,比如一见钟情。有人在熙攘的人群里怦然心动,有人在街角巷尾四目相对,也有些人像兜兜和大树一样,在虚拟空间里一见钟情。

其实世上哪儿有什么一见钟情,所谓的一见钟情,不过是你终于遇到了那个你一直想要的人而已。人海茫茫,遇之是幸,不遇是命。其实每个人都会遇到想要的人,可惜大多数人在遇到对方时,己身却并未做好准备,故而,往往遗憾地擦肩。

万幸,兜兜和大树的故事没有这样的遗憾。二人迅速见面,迅速地老房子着火,火苗不大,焰心却炙热。

他们都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也不是外貌协会成员,岁月已经教会了他们如何去包容和尊重,也教会了他们如何隔着皮囊去爱一个人的心灵,他们遇到的都是最好的自己。

2.乌兰巴托的夜,那么静,那么静听歌的人,不许掉眼泪……

【写在后面的话】

正如,大冰所说“文字是隔空伸出的手。”是的,尽管有时文字很苍白,不能尽抒情怀,但文字确实一种桥梁,它就像是隔空伸出的手,你总会在里面找到自己或者说感悟他人的人生。

看这本书时,并没有太细看。我不是那种会精读文字的人,大略翻翻,喜欢的,就多停留一些时间,感触不深的,也就一翻而过。看书从来不会刻意去记书中的故事,书中的人物名字,留下的就只是情感,无法用文字细说的情感。

在这本书中,确实有很多故事有感动到我。印象比较深的有《乖,摸摸头》,《对不起》,《唱歌的人不许掉眼泪》,《听歌的人不许掉眼泪》。

有些人,因为欣赏大冰去看这本书,有些人,因为书的封面去看这本书,也有些人因为好友推荐抑或是书单推荐而看这本书。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遇见都是幸运的。当然,前提是你有所收获,你喜欢这本书。我相信,喜欢这本书的人,一定会被书中的故事感动,它们足够真实,足够能触动你的心灵。

“一本好书,总会让你有想提笔的欲望。”是的,不能再赞同。我不想用太多文字去叙述我看此书的感悟,有些情感,是说不清的。

附上大冰在后记中写的一句话,“愿你我可以带着最微薄的行李和最丰盛的自己在世间流浪——有梦为马,随处可栖。”

好了,就这样吧。

写于20150502下午

第11篇:亲子读书月《乖,摸摸头》有感1500字

亲子读书月《乖,摸摸头》有感1500字

------周宇晨妈妈

今年11月,我和儿子共读了大冰的作品-《乖,摸摸头》,坦白说,我是第一次听到大冰这个名字,也是第一次看他写的书。

因为此书是我儿子宇晨的极力推荐,也因为宇晨当初在看此书时,书的封面影响到了我的小儿子——书的封面是一位眼睛微闭、衣着沾满污渍的小女孩合手合十的越过头顶。因为我家的小儿子不到两岁,模仿能力特别强,当哥哥推荐这本书给妈妈时,他每天都承担着对封面人物动作的现场展示,只不过,我两岁的小儿子,双手尚不能举过头顶。两个儿子的参与,让我决定用心共读此书。

本书的作者大冰分享了他和12个朋友的故事,每个故事似乎独立却又有着某种关联,而我,对他的---《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情有独钟。显然,从标题上来看,似乎是两个人的名字,没错,就是大冰笔下的主人公---毛毛和他的另一半。

由于大冰开展“百城百校畅聊会”时,为了节省开支,他在微博里找司机,毛毛自告奋勇的承担了大冰的专属司机,驱车万里,拉着大冰跑了大半个月还一毛钱油费都不让他出。当大冰过意不去之时,毛毛说:时间是干嘛用的?---用来做有意义的事情呗。做“有意义的事”是毛毛的口头禅。

从上海到重庆,毛毛时有惊人之举,都是关于“意义”的。他不想让毛毛只给他当司机,每场演讲的尾声都邀他上台来给大家唱歌。他本是个出色的弹唱歌手,不仅不怯场,且颇能引导场上气氛。复旦大学那场是他初次上场,他一上来就说:我上来唱两首歌,让大冰歇歇嗓子而已,大家不用鼓掌。又说:我电焊工出身,没念过大学,能到这么高端的地方唱歌是我的荣幸,要唱就唱有意义的歌,我好好唱......你们也好好听,这才有意义。

因为毛毛只是大冰在微薄上临时呼叫而来的司机,是一个电焊工出身的、有弹唱才艺的、且时刻要做有意义的事的司机,不得不让我被他的故事感动。在当今社会,当你无私帮助他人时,可能另一扇大门已经为你打开,他临时当了大冰的司机,而大冰也帮他在复旦大学展现了自己,实现了他人生的另一个超越;当一个人时刻知道要做“有意义”的事时,应该不会过多的虚度自己大好的光阴,而是怎样才能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儿,我想他已经了解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吧!

还有一个让我仍在感动的是他的另外一个故事---《风马少年》。

那时候的大冰还年轻,浪迹在未通火车的拉萨,白天在街头当流浪歌手,晚上窝在小巷子里开酒巴。有一天,大冰和成子还有二宝在下着冷冷的冰雨的拉萨街头卖唱,被一辆飞驰而过的越野车冲了一身水,一个叫冈日格的小伙子问他们去不去纳木错?只给他们10秒钟的上车时间。

一个蒙古族胖子,一条西北大汉,一个山东人里的L号,他们在10秒钟内,把很神奇的自己、两把吉他、一只手鼓全部塞进了越野车的后座。

上车后开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他们穿的都是单衣单裤,开始享受免费搭车去纳木错的时光,把“寒夜里看雪飘过”改编成“寒夜里被风雪埋过”,当肚子发出咕咚信号时,他们在司机那里摸出来半个带有咖啡色牙印的苹果,轮流着啃苹果,孩子一样的指责对方下嘴太狠。在风雪中高唱“多少次,迎着冷眼与嘲笑,从未有放弃心中的理想.....”

从他们的故事里,看到这群风马少年,是否也是曾经的我们?10秒钟可以获得一个机会,一段经历,又一次叠加的人生阅历,还有那些深值心底的珍贵记忆以及那无法计量的收获。而超过10秒,机会便稍纵即逝。

当吉他冻得像冰块一样凉,琴弦热涨冷缩全部断掉以后,他们唱了十几遍的《海阔天空》,本来穿的单薄却遇到越野车暖气坏了,在海拔五千多米的风雪之中冻了整整一宿,醒来发现车轮60厘米的地方就是万丈悬崖。当看完这一段,实在不忍心再看下去,于是开始和孩子和家人交流。在思维与思维的碰撞里,得到了很多答案:

爸爸抱着弟弟帮我在地图上找出了他们去到的地方--纳木错的位置,让我看到那是一片湖,很大的一个湖,我说很大吗?爸爸找了根尺子量了量,说:这湖大概有200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我们老家县城的大小,为了给我个准确的答案,爸爸帮我查了资料,纳木错是1920平方公里。

早已看过地图的儿子在一旁告诉我,纳木错与拉萨不远,但都是山路,告诉我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是青海湖,海拔最高的咸水湖就是故事中的纳木错!借用大冰的故事,儿子又陪我上了一堂家庭地理课,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成了我的老师。

本是怜惜这群少年在风雪中饥寒交迫,不仅没有等着天踏,反而是他们不畏艰苦,勇于挑战,在追梦路上坚持不懈、坚韧不拔以及野蛮生长,正因为这样,更直接的诠释了人生的真谛。

在这次的亲子读书月里,在大冰的故事里,我们收获了亲子共读,全家参与的另一种特别的味道!

第12篇:摸鱼儿读后感

《摸鱼儿》读后感

辛弃疾,自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两宋存词最多的词人。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说如今已是暮春天气,禁不起再有几番风雨,春便要真的去了。晚春残景,象征作者功业不就,流年匆匆的难堪处境,同时也是风雨飘摇南宋政权的形象写照。“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何况”二字写出作者对春光已去的无限惋惜之情。“落花无数”的暮春景象,象征南宋王朝的领土一片片失去,抗金力量被不断压制打击,国力一天天衰弱,流露出词人的惋惜之情。“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对于正将离开的“春”作者深情地对它呼喊:春啊,你且止步吧,听说芳草已经长满到天涯海角,遮断了你的归去之路!但是春不答话,依旧悄悄地溜走了。“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无可奈何的怅惘作者无法留住春天,还是那檐下的蜘蛛,勤勤恳恳地,一天到晚不停地抽丝网,去粘惹住那象征残春景象的杨柳飞花。蜘蛛象征诗人的执着。上片把“惜春”、“留春”、“怨春”等复杂感情交织在一起,以小小的“飞絮”作结。巧妙地体现出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并通过春意阑珊的描写,借喻朝政昏暗,国事日非的局面已难挽回了。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据史书载,长公主在汉武帝继位上起了很大作用,因此汉武帝立其女阿娇为皇后,是为陈皇后。但陈皇后却骄贵宫中,终于因妒武帝宠妃卫子夫,“挟妇人媚道”,事发被废,贬居长门宫。司马相如《长门赋序》里说,长门宫内的陈皇后整日愁闷悲思,听说司马相如文章天下最工,便送去百斤黄金,求一篇解愁辞赋,即这首《长门赋》。后来汉武帝看到此赋,遂有所感悟,又宠幸了陈皇后。转换时间,以汉武帝陈皇后的故事自喻,托古喻今,比说自己忠而见疑报国无门的遭遇。“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君莫舞”二句的“舞”字,因高兴而得意,忘形的样子。“君”,是指那些妒忌别人进谗言取得宠幸的人。意思是说:你不要太得意忘形了,你没见杨玉环和赵飞燕后来不是都死于非命吗?“闲愁最苦”三句是结句。闲愁,作者指自己精神上的不可倾诉的郁闷。危栏,是高处的栏干。后三句是说不要用凭高望远的方法来排消郁闷,因为那快要落山的斜阳,正照着被暮霭笼罩着的杨柳,远远望去,一片迷蒙。这样的暮景,会使人见景伤情,更加悲伤。

这首词上片主要写春意阑珊,借景抒情,下片主要写美人迟暮,托古喻今。这首词是作者借春意阑珊来衬托自己的哀怨,当然也有作者个人遭遇的感慨,但春将逝更多的是他对南宋朝廷暗淡前途的担忧。作者一生忧国忧民,这里也是把个人感慨纳入国事之中。春意阑珊,实兼指国势如春一样一日日渐衰,并非象一般词人作品中常常出现的绮怨和闲愁。笔法前片全用比兴,后片化用典故。比兴之法可以暗喻象征,化用典故可以借古讽今。委曲读来,意思层层深入,摧人泪 下。

辛弃疾另一首代表作《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是抒发作者对抗战的理想与向往。和这首《摸鱼儿》比较,两者内容相似,而在表现手法上,又有区别。《破阵子》比较显,《摸儿》比较隐;《破阵子》比较直,《摸鱼儿》比较曲。《摸鱼儿》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婉约派。它完全运用比、兴的手法来表达词的内容。但在读这首《摸鱼儿》时,感觉到在那一层婉约含蓄之外,有一股沉郁之情,这就是辛弃疾学蜘蛛那样,为国家殷勤织网的一颗耿耿忠心,以及对国势的担忧。似乎可以用“肝肠似火,色貌如花”八个字,来作为这首词的评语。

回顾辛弃疾,虽一心抗金复国,却被束缚在后方的大小事务上;虽在地方尽

职尽责,准备大有作为,却遭诬陷弹劾,不得不闲居度日。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这怎能不叫他愤恨叹息?他不能像陶渊明那样躬耕田园,悠然自足;也不能像苏轼那样看透宇宙人生,对一切坦然待之。虽然在带湖的生活表面上淡泊平静,但他的内心却时时块垒难平,因为他始终无法忘记国家的危难、人民的痛苦,也无法忘记自己年少时立下的雄伟志向。于是,作词便成了他最好的抒泄方式。他将自己的爱国热忱、英雄情怀,以及壮志难酬的悲苦怨愤,都一并寄托于词中。他的词不是无病呻吟,不是文字游戏,而是他痛苦灵魂的真实再现。尽管辛弃疾在南归后的第一个十年就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词篇,但只有在带湖的十年中,他才真正从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变为了一个文学家。

环境学院11给水2班 殷宝剑学号20111704225

第13篇:乖狐狸读后感一年级1班

读《乖狐狸》有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杨红樱阿姨写的一本童话故事书叫《乖狐狸》,它讲述的是一只乖狐狸离开自己的爸爸妈妈在野外独自生活的故事。

我最喜欢那里面《老鼠拉瓜车》的小故事,讲述的是几只小老鼠偷吃别人的东西,被乖狐狸给抓住了,乖狐狸教他们辛勤劳作,种出了黄瓜丝瓜和冬瓜,他们今天喝丝瓜汤,明天喝冬瓜汤,后天喝黄瓜汤,不用再去偷别人的食物了,生活得快乐极了。小老鼠们为了报答乖狐狸,用这些瓜做成了一个小车,老鼠们跑着在前面拉车,乖狐狸坐在瓜车里开心极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付出就会有回报。要想得到什么东西,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辛勤劳动来得到。

乖狐狸和别的狐狸不一样,她乖巧,可爱。别的狐狸都是狡猾,诡计多端的。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只要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以后,我也要向乖狐狸学习,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自己做,在学校要乐于助人,主动和同学交朋友,做个勇敢的小学生。

第14篇:读后感 《捣蛋双胞胎——老妈乖一点》

读了这本书,真让我有哭笑不得的感觉——一对龙凤胎与他们的小伙伴,精心策划了互相串门的活动,这一串,让他们都迷上了方同同妈妈的优雅,不禁觉得自己的妈妈太贪玩了,决定要重新包装麦豆老妈,可是包装后的老妈可把他们害惨了《捣蛋双胞胎鈥斺斃下韫砸坏恪\"TITLE=\"读后感《捣蛋双胞胎鈥斺斃下韫砸坏恪\" />——老妈就借着优雅的借口,把家务活都推给了他们《捣蛋双胞胎鈥斺斃下韫砸坏恪\"TITLE=\"读后感《捣蛋双胞胎鈥斺斃下韫砸坏恪\" />,读后感《捣蛋双胞胎——老妈乖一点》,读后感《读后感《捣蛋双胞胎——老妈乖一点》》。 其实方同同的妈妈也有缺点,她妈妈从小就没抱过她,而她也从没感受过母爱《捣蛋双胞胎鈥斺斃下韫砸坏恪\"TITLE=\"读后感《捣蛋双胞胎鈥斺斃下韫砸坏恪\" />她都是保姆带大的。

哎,妈妈们都有缺点,我也深有同感《捣蛋双胞胎鈥斺斃下韫砸坏恪\"TITLE=\"读后感《捣蛋双胞胎鈥斺斃下韫砸坏恪\" />。

我也希望妈妈十全十美,可谁又能做到呢?其实妈妈们也是为我们好,只是她们爱的方式不是我们小孩子想要的。

第15篇:爸妈太过分,不当乖小孩读后感

《不当乖小孩》是《爸妈太过分》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是英国人比特·约翰森写的。书中讲述的是一个十二岁但是思想很成熟的小男孩——阿瑟,用日记方式记录着每天发生的有趣的事。

“不管当不当乖小孩,做自己本来的样子就好。”是这本书的中心句。因duhougan为阿瑟他周围的同学门,不管是小男孩还是小女孩都非常淘气,有时候他们会把“丁丁”老师气得双手发抖。而阿瑟却因为自己的心理比较成熟的原因,总是和自己的同学们格格不入。结果阿瑟就被自己的同学们起了好多外号:“乖宝宝”、“呆瓜”、“马屁精”等。有时候,为了不让自己的小伙伴们把自己当成另类,阿瑟也想和他的同学们一样不当乖小孩。不过最后他还是坚持自我,让自己按照自己的样子生活。

这本书告诉我们,不管是坏小孩,还是乖小孩,我们都要活的天真快乐!

爸妈,你们辛苦了。爸妈,别太爱我们了。

第16篇:不乖教师的正能量读后感

不乖教师的正能量读后感

(一)

沈斌

日前,我看了海峡两岸学者共同编撰的、关于两岸30位优秀教师的修炼之道《\"不乖\"教师的正能量》。对这本书有兴趣就是冲着\"不乖\"两个字去的,我要看看这些\"不乖\"教师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不乖\",他们又是在怎样一种\"不乖\"的状态下展现出正能量。编者之一谢云在序言中这样评价\"不乖\":\"不乖\"这一看似不恭敬之词、不和谐之音,其实质,指向鲜明的个性、独立的人格,指向不断的挑战、持续的反叛,指向勇敢的创造、不息的创新——所谓的\"不乖\",并非真的不乖,也不是想要撒娇,而只是为了有所创造。……对教育来说,\"不乖\"的老师,往往是能够坚守常识的人,往往是能够坚持自己的人,往往是真正热爱教育的人,往往是更能尽职尽责的人,往往是更愿意不断开拓创新的人。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些\"不乖\"的老师,其实是一群富有思想、勇于实践、敢于进取、乐于奉献的人,比起那些唯唯诺诺、庸庸碌碌的\"乖老师\",他们更有识见、更有个性、更有胸怀,也更有激情和担当。他们对教育,看得更重,爱得更深,做得更实,想得更远。

\"不妨做个‘少数派’\",这个题目来自于书中的一篇同名文章,作者是江苏的邱磊老师。我把这篇读后感也取这个题目的意思,就是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少数派\",甚至是比\"少数派\"更严重的\"另类\"、\"怪物\"和\"偏执狂\"(甚至有人评价我就是一个脑子已经有点问题的偏执型精神病之类的人)。整本书读下来,30位\"不乖\"老师的经历让我非常有同感,因为他们的一些经历、一些故事、一些做法有很多我也同样经历过、体验过和践行过。从30位\"不乖\"老师的非凡历程中,我深深感到要做一个真正的\"不乖\"教师,要做个\"少数派\",要达到谢云老师在序言中理解的那样:这些\"不乖\"的老师,其实是一群富有思想、勇于实践、敢于进取、乐于奉献的人,就非常需要我们能坚持做到下面这样几点:

第一个点:热爱教育、热爱孩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想一个对教育没有任何感觉的老师是不可能成为好老师的,同样一个对孩子没有任何感情的人也不可能成为好老师的。只有真正热爱教育、热爱孩子的老师才会愿意为教育、为孩子去做一切努力,去付出自己的所有,也才有可能把职业当成事业去用心投入、用心经营。我认为要想做一个\"不乖\"老师,热爱教育和孩子是第一要素,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个点:认准目标、乐于奉献。要想成为一个\"不乖\"的老师,一个个性老师,我想脑袋中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你到底想怎样做,想做到什么程度,在自己的有限教育生涯里,你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只有想清楚了这些问题,你的行动才会方向正确、目标清晰、动力十足。同时,还非常需要注意的是你必须要淡泊名利、不计得失、乐于奉献,一个把什么都跟名利挂钩的人想成为\"不乖\"教师,那是肯定不可能的,因为那种老师脑袋里想着的是如何和上级保持高度一致,如何赢得领导的认可,如何捞取更好的名声等,也就是说一个太功利的老师只可能成为\"乖乖\"老师。

第三个点:遵循规律、默默践行。教育是一个慢的事业,它更需要的是我们有牵着蜗牛散步的心态,一个\"不乖\"老师的所作所为应以不违反教育的基本规律为前提,而且更多时候他都只会默默前行,几乎失语。因为我认为一个整天想着快出成绩、早出成绩的老师他是做不到牵着蜗牛散步,而教育很多时候就是需要我们能静下心,默默践行,静待花开。同时,教育更需要我们有农夫心态,因为农夫深知\"时机\",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浇水,在他心中都有一本账。同样,再也没有像教育那样需要讲究时机的事了,一名顽童,什么时候让他静下心来思考,需要时机,可以说,教育就是选择时机的艺术。另外,在庄稼生长的过程中,农夫始终关注着,正如一个始终关注学生成长的老师,关注孩子,方能真正赢得孩子的心,也才能更好地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展开真正的心灵对话。

第四个点: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教育是一项慢的事业,更是一项需要踏实走好每一步的事业,更是一项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事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拒绝拔苗助长、急功近利、异想天开,我们只有把培养孩子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走得到位、走得接地气,并且能坚持到底,不放弃,不抛弃,不冒进,不激进,那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人,也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不乖\"的老师,一个值得他人尊敬,孩子喜爱的\"不乖\"老师。

第五个点:敢于挑战、有所创造。一个\"不乖\"老师肯定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老师,他肯定是一个敢于挑战、有所创造的老师。教育是一个慢的事业,但更是一个极度动态的事业,因为我们教育的对象不断地在发生着变化,既有纵向的变化(孩子不断长大,身心不断变化),又有横向的变化(教育的孩子不断在调换着,走了一批,又来一批)。一个在上一批学生中用得非常好的教育举措在下一批学生中不一定同样有好效果,同样的,在去年能用得有效的策略在今年有可能就失效了,因为孩子长大了。因此,我认为一个\"不乖\"的教师肯定是一个勇于探索和创新的教师。

\"少数派\"注定是一个群体里的\"异己分子\",\"不乖\"教师肯定是一个团队里的\"另类分子\",但因为教育,因为孩子,我乐意做这样的\"异己分子\"和\"另类分子\",虽然因为异己和另类,我可能会承受更多的心理负担和外界压力,但与我朝着既定目标快乐前行比起来,这点负担和压力还是能够扛得住的。甚至我认定我也许天生就是一个\"少数派\",从教后似乎也没有做过\"乖乖\"老师,一直是一个他人眼中的\"不乖\"老师,呵呵,已到知天命之年,继续认定吧!

不乖教师的正能量读后感

(二)

不妨做个\"少数派\"

寒假时,根据学校工会的要求,每个人必须阅读一本书,并且要写好读后感。我选中的书是海峡两岸学者共同编撰的、关于两岸30 位优秀教师的修炼之道《\"不乖\"教师的正能量》。当初选这本书就是冲着\"不乖\"两个字去的,我要看看这些\"不乖\"教师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不乖\",他们又是在怎样一种\"不乖\"的状态下展现出正能量。

编者之一谢云在序言中这样评价\"不乖\":\"不乖\"这一看似不恭敬之词、不和谐之音,其实质,指向鲜明的个性、独立的人格,指向不断的挑战、持续的反叛,指向勇敢的创造、不息的创新——所谓的\"不乖\",并非真的不乖,也不是想要撒娇,而只是为了有所创造。……对教育来说,\"不乖\"的老师,往往是能够坚守常识的人,往往是能够坚持自己的人,往往是真正热爱教育的人,往往是更能尽职尽责的人,往往是更愿意不断开拓创新的人。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些\"不乖\"的老师,其实是一群富有思想、勇于实践、敢于进取、乐于奉献的人,比起那些唯唯诺诺、庸庸碌碌的\"乖老师\",他们更有识见、更有个性、更有胸怀,也更有激情和担当。他们对教育,看得更重,爱得更深,做得更实,想得更远。

\"不妨做个‘少数派’\",这个题目来自于书中的一篇同名文章,作者是江苏的邱磊老师。我把这篇读后感也取这个题目的意思,就是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少数派\",甚至是比\"少数派\"更严重的\"另类\"、\"怪物\"和\"偏执狂\"(甚至有人评价我就是一个脑子已经有点问题的偏执型精神病之类的人)。整本书读下来,30 位\"不乖\"老师的经历让我非常有同感,因为他们的一些经历、一些故事、一些做法有很多我也同样经历过、体验过和践行过。从30 位\"不乖\"老师的非凡历程中,我深深感到要做一个真正的\"不乖\"教师,要做个\"少数派\",要达到谢云老师在序言中理解的那样:这些\"不乖\"的老师,其实是一群富有思想、勇于实践、敢于进取、乐于奉献的人,就非常需要我们能坚持做到下面这样几点:

第一个点:热爱教育、热爱孩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想一个对教育没有任何感觉的老师是不可能成为好老师的,同样一个对孩子没有任何感情的人也不可能成为好老师的。只有真正热爱教育、热爱孩子的老师才会愿意为教育、为孩子去做一切努力,去付出自己的所有,也才有可能把职业当成事业去用心投入、用心经营。我认为要想做一个\"不乖\"老师,热爱教育和孩子是第一要素,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个点:认准目标、乐于奉献。要想成为一个\"不乖\"的老师,一个个性老师,我想脑袋中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你到底想怎样做,想做到什么程度,在自己的有限教育生涯里,你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只有想清楚了这些问题,你的行动才会方向正确、目标清晰、动力十足。同时,还非常需要注意的是你必须要淡泊名利、不计得失、乐于奉献,一个把什么都跟名利挂钩的人想成为\"不乖\"教师,那是肯定不可能的,因为那种老师脑袋里想着的是如何和上级保持高度一致,如何赢得领导的认可,如何捞取更好的名声等,也就是说一个太功利的老师只可能成为\"乖乖\"老师。

第三个点:遵循规律、默默践行。教育是一个慢的事业,它更需要的是我们有牵着蜗牛散步的心态,一个\"不乖\"老师的所作所为应以不违反教育的基本规律为前提,而且更多时候他都只会默默前行,几乎失语。因为我认为一个整天想着快出成绩、早出成绩的老师他是做不到牵着蜗牛散步,而教育很多时候就是需要我们能静下心,默默践行,静待花开。同时,教育更需要我们有农夫心态,因为农夫深知\" 时机\" ,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浇水,在他心中都有一本账。同样,再也没有像教育那样需要讲究时机的事了,一名顽童,什么时候让他静下心来思考,需要时机,可以说,教育就是选择时机的艺术。另外,在庄稼生长的过程中,农夫始终关注着,正如一个始终关注学生成长的老师,关注孩子,方能真正赢得孩子的心,也才能更好地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展开真正的心灵对话。

第四个点: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教育是一项慢的事业,更是一项需要踏实走好每一步的事业,更是一项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事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拒绝拔苗助长、急功近利、异想天开,我们只有把培养孩子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走得到位、走得接地气,并且能坚持到底,不放弃,不抛弃,不冒进,不激进,那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人,也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不乖\"的老师,一个值得他人尊敬,孩子喜爱的\"不乖\"老师。

第五个点:敢于挑战、有所创造。一个\"不乖\"老师肯定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老师,他肯定是一个敢于挑战、有所创造的老师。教育是一个慢的事业,但更是一个极度动态的事业,因为我们教育的对象不断地在发生着变化,既有纵向的变化(孩子不断长大,身心不断变化),又有横向的变化(教育的孩子不断在调换着,走了一批,又来一批)。一个在上一批学生中用得非常好的教育举措在下一批学生中不一定同样有好效果,同样的,在去年能用得有效的策略在今年有可能就失效了,因为孩子长大了。因此,我认为一个\"不乖\"的教师肯定是一个勇于探索和创新的教师。

\"少数派\"注定是一个群体里的\"异己分子\",\"不乖\"教师肯定是一个团队里的\"另类分子\",但因为教育,因为孩子,我乐意做这样的\"异己分子\"和\"另类分子\",虽然因为异己和另类,我可能会承受更多的心理负担和外界压力,但与我朝着既定目标快乐前行比起来,这点负担和压力还是能够扛得住的。甚至我认定我也许天生就是一个\"少数派\",从教后似乎也没有做过\"乖乖\"老师,一直是一个他人眼中的\"不乖\"老师,呵呵,已近天命之年,继续认定吧!

不乖教师的正能量读后感

(三)

把自己栽培成喜欢的样子

《不乖教师的正能量》是上次到本校参加活动时在\"教育星空\"发现的。也许自己一直不是\"乖\"老师,所以能才饶有兴趣借来翻看。

书中记录了海峡两岸 30 位优秀教师的从教经历和感悟。他们的经历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似的。他们是一群富有思想、勇于实践、敢于进取、乐于奉献的老师。相比那些精心\"育分\"的老师,他们更有识见、更有个性、更有胸怀、更有激情、也更有担当。

福建的王木春老师多年坚持在课堂为学生推荐、朗读课外书籍,分享自己对现实生活的经历与感悟;台湾的叶士生老师创建网络社区,利用数字化技术坚持推广公民教育;山东的纪现梅老师每天坚持\"逼\"孩子读书;江苏的凌宗伟老师\"离经叛道\" 30 年,摆脱学校的统一模式,在课堂上时常忘掉自己的教师之形、忘掉教材之型和课堂之型,将教室打造成师生互动的平台;四川的夏昆老师早在 1998 年就在班级开设了\"诗词鉴赏\",不过每次主讲的不是他而是学生;江苏的沈丽新老师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可以包容他们队伍的不乖、教室的不美观、玩耍时的不规矩;山东的王艳芳老师在人到中年走出\"乖\"自我,为自己的音乐课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的活力;台湾的黄瑞成老师从\"乖\"老师努力变成\"不乖\"的老师,让自己的课堂充满人味。 ……

每个人走过的路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在历经艰难之后,他们将自己栽培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回想自己的从教之路,何尝不是这样?

刚刚入职那会比较\"乖\",认真观察老教师课堂,也的确学到很多看家本领。后来渐渐不满足,开始静悄悄在课堂上玩\"花样\",从为孩子们在课堂上补充新概念英语到后来的剑桥英语、积极英语;从听英文广播与歌曲到名人演讲与著名公开课;从师生课堂共读共赏到学生自主阅读;从课前三分钟汇报到分组辩论和分角色表演的朗读剧场;从课堂汇报到独立授课。正是摆脱了某些羁绊,自己才得以\"怎么想就怎么教(丁老师的书名)\",也没有产生人们所说的职业倦怠。

教学勇气和底气不是来自无所敬畏,相反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职业和所教的学科怀有一颗敬畏之心,遵从规律而不是臣服权威或凌家于他人。通常,我在迷惑或者遭遇困难时,会到书于大家交流,当然也会向同行专家求助。如果自己所坚持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学生和家长自然会接受并支持你,对此,我有深刻的感受和体验。

这个社会需要\"不乖\"的老师来传递正能量以推动它前进的脚步。学校应鼓励师专业化发展的个性化,做有灵性的教育,培养有创新潜力的学生而不是忽略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一味育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人而不是锻造机器。

第17篇:不乖教师的正能量读后感(全文)

不乖教师的正能量读后感

导语:正能量的传染力就像磁场,可以向外辐射积极和乐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欢迎借鉴与阅读!

翻阅这本书,与好多社区里的博友相遇了,虽然他们不认识我,但我仍忘不了他们。忘不了火车老师,忘不了同是福建籍的王木春老师,忘不了严中慧老师,忘不了教出特色音乐的王艳芳老师,尽管他们目前与我并没有什么交集,(稍后继续,吃饭去)(饭吃好了哦)可我还是把他们的名字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对了,还有凌校、夏昆、沈丽新,这三位老师,我也曾不同程度领略过他们的风采。

因为是一刀老师和台湾的陈香吟老师共同主编,所以书中的文章涵盖了大陆和台湾两地老师的文章。很明显的感受到,不同的文化造就不同的文风。也许因为自己也是大陆的,品读大陆老师的文章,有一股熟悉的味道。而台湾老师的文章,我总认为自己有点错觉,或许是先前的一些认知在作祟,认为台湾的教育比大陆先进些,更有欧美发达国家的味道,不知是对是错。因为他们的文笔看起来比较随性,但有些形散而神不散的趣味,这也许是不同体制的影响吧。

书名为《“不乖”教师的正能量》,关键词大概就是“不乖”与“正能量”这两个。30位老师的“不乖”,有异同点。相同的是这些老师都是实践+反思+写作的好手,他们都能给身边的人以正能量,发挥着他们的辐射引领作用。不同的是,他们所用的方法各不相同,却又是殊途同归哦!

其间,第一板块中,刘良华教授的一句话——一个好教师应该始终处于挣扎逃离的境地。如何是“挣扎、逃离”呢,我还没悟出。凭自己的感觉来理解,所谓“挣扎”,大略是指老师活在体制下,不一定要被体制所束缚,应该身在体质内,活出体制外的气度,而这样就是要懂得“挣扎”吧!有了挣扎的理解,我认为刘良华老师肯定不是寓意让我们学着“逃离”吧。待到重新品读第一板块的文章,再慢慢体悟吧!

第二板块——不妨做个“少数派”。“少数派”,大致也就是要求教师敢为人先,有创新、突围的精神。目前来看,我还能与“少数派”撞个擦边球。因为我至少也学着在坚持写作,写很多老师所说的教育叙事,尽管我还没领会到“教育叙事”的真正含义。

看到第三板块——“把自己栽培成喜欢的样子”,我忍不住也想想了自己到底喜欢自己成为什么样子呢?突然想到前面序言,或者是别的地方,有出现这样的话——优秀的老师能掌握学生的喜怒哀乐(原话想不起来了)。好吧,还是乖乖想自己所想吧,因为那毕竟是别人的想法,问问自己才是关键。联想到一刀老师的一个观点“修炼一个绝活儿”,我自己能想到的是自己爱好艺术方面的,舞蹈,听着音乐,那种心随舞动的感觉极其地曼妙,我能结合自己的爱好来修炼绝活吗?

近期,阅读了《“不乖”教师的正能量》这本书。该书中收编了海峡两岸30名教师的教育叙事。从书名中的“不乖”和“正能量”这两个看似相矛盾的关键词就可以意识到,这里的“不乖”必有名堂。读完之后,我明白了,书中所谓的“不乖”教师,是指那些在教育、教学中,不甘循规蹈矩、不甘随波逐流、不甘平平庸庸,而富有教育个性、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具有自己独特教育、教学风格的教师们。这些老师都各自怀揣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对教育有着更多的思考、内心深处对教育有着某种觉醒,他们对教育有着执着而热诚的追求,他们在努力追寻教育的本质,努力去理解并尊重受教育者的生命体验,引领他们追求真善美。

读了这本书,心中既有感动,也有某些共鸣。感动是因为,这些老师们曾在不被理解和认同的环境背景下,依然能淡定地坚定地追求教育的真谛,他们对待教育,不急功近利,不囿于俗成的套路,不盲目跟风,不追求浮华,不扼杀孩子的天性,只是在问心无愧地坚守自己心中对教育的那份虔诚与纯粹。读他们的教育故事,勾起我一些思考。

思考之一:这些“不乖”教师之所以能在被戴上“不乖”的帽子的阴影下,仍能从心灵上挣脱某些羁绊,无视某些压力,一直努力做一个符合自己和孩子们的标准的好老师,把自己的教育世界“折腾”得风生水起,靠的是什么?

我想,这需要足够的勇气。

而这勇气,首先应该来源于他们的教育梦想,他们想着的不是要成为怎样的老师,而是常常思考:我希望我的这些学生成为怎样的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成就孩子的梦想,应该是一个教师应该有的梦。作为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职责,而教师的名、利,其他一切的一切仅仅是自己努力所获的成果所带来的自然而然的附属品。

其次,这勇气来源于他们自己的教育主张。这些教师是有自己明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而且他们认为自己的这些教育方式是更切合孩子们的身心发展的。正因为有这样的主张,才可能有发展的方向和实践操作的路径。也真因为这样,才可能做到不必顾及旁人的眼光。

另外,这勇气还来源于教师足够的知识素养与丰富的内涵。纵观书中所有的“不乖”教师,他们都酷爱阅读、热爱写作。他们的人文素养积淀深厚,这是他们赢得学生认可和推崇的重要资本。在《上课了,请关灯》这一篇文章中,教师最初敢于放手让孩子在课堂上进行诗词鉴赏。后来根据学生的要求,又延伸到电影鉴赏、音乐鉴赏。教师则在古诗文、电影和音乐甚至是战争等各个方面和孩子进行交流,充分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热情与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富有生气与张力。这让我不由地想起我初中时遇到的一位语文老师。那位老师刚从大学毕业不久,很有才华,对教育工作充满了热情。他对我们的语文教学不拘泥于课本,也不拘泥于课堂,他利用自习课和课余时间组织我班同学成立文学社,用蜡板刻印文学小报,这一切全部由我们学生完成,小报上发表的作品都是我们自己写的。他的办公室有一个长长的大书架,里面摆满了各类书籍,他带领我们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如饥似渴地读书,常常和我们交流书中的内容及读书的感受。他还常常组织我们开展诗歌朗诵会、辩论会等。语文课上,有时根据所学的内容,会临时上成一节感人至深的朗诵课,有时会随机上成一节辩论课或者文学赏析课。这位老师的做法在当时其他老师的眼里,一定是不合乎常理的,甚至觉得是在摆“花架子”,我也见过,当我们的老师在办公室指导我们朗诵徐志摩、郭小川等诗人的诗歌的时候,有的老师在不屑地对我们的老师撇嘴。但是,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觉得他是我们最好的语文老师。他调动起了所有同学学习语文的兴趣,上他的课,我们不再是枯燥被动的听与接受,而是一种充满激情的展示和美妙的享受。他能把课内与课外的知识巧妙地联系、揉合起来,我们的课堂不再局限于对一篇课文的来龙去脉、主题思想的乏味剖析,在他幽默风趣的谈吐中总能带给我们那么多新奇的东西,“诱惑”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想读更多的书,想了解更多方面的东西,想接触更广阔的世界……这样的老师能让我们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情,他不着痕迹地在我们的心灵里播撒下梦想的种子。他带给我们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无论是做乖老师也好,还是做不乖老师也罢,我们都需要努力修炼足自己的底气。这是我们得到学生与社会认可的保障,也是我们施展自己拳脚的资本。

思考之二:由”不乖“的老师,让我想到:我们该如何对待“不乖“的学生?在我们的班级里,那些“不乖“的学生,往往是特别聪明、机灵,不爱遵守某些“规则”的富有个性的学生。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是否该更多一些宽容?

我班有两个“不乖”的男生,他们特别喜欢操作计算机,当然是班里的计算机高手。我班刚安装了白板之后,他们一下课就想着要鼓捣这个设备,因为他们特别好奇这个白板是怎么用的,有些什么新奇的功能。由于我担心他们操作不当,会把这个设备弄坏了,所以,经常提醒他们不要乱动。可是,他们总是在下课后自作主张进行操作,忙得不亦乐乎。有一次,我想用白板上课,课间一边想着培训时学习过的操作步骤,一边慢慢地操作研究,这两个孩子一看,不约而同地“刷”地冲上讲台来,三下两下就帮我准备好了,我问他们是怎么会操作的,他们得意地告诉我,就是利用下课时间自学的。然后他们趁着没上课,拿着功能笔,忙着点击那些没有操作过的菜单,每发现一种新功能,两人高兴地相互交流演示一番。看着他们那异常兴奋的样子,我也和他们一起研究了起来,并把我在培训时学到的“本领”演示给他们看,他们更是高兴地跳起来。从那以后,他们两人一有机会就不厌其烦地研究这个白板。有时到了上操时间,他们会不约而同地向我请假说,他们感冒咳嗽严重,不能上操。而我很清楚,他们打得是什么算盘。但我偶尔会“纵容”他们一次。因为,这样的时候,我总会想:谁能料定10年后,这两个“不乖”的孩子不会是IT界的高手呢?而他们的梦想也许就源于小学时接触过的一块曾带给他们新奇和快乐的白板……

最后,我想用台湾黄蕙欣老师的一段话作为结语——一味地依循前规,在陈旧的框架中进行教学,这样乖巧的教师,会慢慢看到危机,不仅会制造出无创意、无活力、无潜质开发的教学氛围,对许多特殊发展的学生,也会造成严重的束缚和制约。在这样的状况下,老师与学生相互不理解不接受,彼此的自尊心都会受到挫伤。

不乖,也许是解除师生僵局的另类模式。

是的,有时形势似乎在逼着我们去做一个“不乖”的教师。那又何妨!“不乖”教师并不是意味着离经叛道,而恰恰是教师个性的体现。

第18篇:摸鱼儿

摸鱼儿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一说“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一说“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

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晚春时节,百花凋零,风雨常至,难免令人伤春。词人对这一切更是敏感。他牵挂着那美丽的春花,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他心绪不宁,为春的匆匆离去惋惜,却又无可奈何。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花是春天的象征。花开得早,自然落得早,春就去得早。词人对春天是这般珍惜,连花儿开早了都会感到遗憾,又怎能忍受落花无数呢。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花儿既然无法迟开晚放,那么就留住春天离去的脚步吧。“春天啊,听说海角天涯并没有你的归处,你就留在这里吧!”情至深处,词人仿佛一个天真任性的孩子。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春天没有理会词人的挽留,她依旧悄然离去。词人只能轻轻埋怨春的无言自去,只能四处寻找一些春的痕迹,给自己一丝慰藉。

他找了又找,最终发现,只有屋檐上的蛛网,沾满了飘飞的柳絮,还留有少许春色。

五彩缤纷的春过后,是绿意盎然的夏。按说生性豪放的词人应该看到这一点。然而,他深深地陷在春逝的伤感中,难以自拔。这是因为触景伤情,落红无数的暗淡让情绪低落的他更加黯然伤神。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被冷落的陈皇后本已有了与汉武帝重聚的希望,但是由于遭到武帝身边其他女子的妒恨,致使佳期无望。这时候,纵使陈皇后千金买得相如的生花妙笔,脉脉真情又能向谁倾诉呢?

词人似为陈皇后而伤感,其实是为自己伤感。

南宋国势日衰,政权腐朽,收复中原的希望渺茫。辛弃疾热爱自己的祖国,却又不免对它痛惜、失望。在词的上片,春的离去,实际上喻指国家的败落。他期望春天长驻久留,但国势却如残春,风雨飘摇。他不愿面对这个现实,然而他又怎能回避得了?他的济世之志、救国理想都寄托在南宋王朝的复兴上,可是事与愿违,眼见这些都落了空,他的心中异常苦痛、矛盾。

爱而不成,则生恨心。他痛恨权奸当道,蒙蔽君主、陷害忠良,痛恨朝廷不思恢复失地,反而排挤抗金志士。所以,他以长门陈皇后自比,哀叹自己遭受小人妒忌,无法大展宏图的悲惨命运。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杨玉环、赵飞燕都是古代著名的美女。一个是唐玄宗的贵妃,“三千宠爱在一身”,后来安史乱中被缢死马嵬坡下;一个是汉成帝宠极一时的皇后,结局是被废为庶人后自杀。

词人对妒恨陈皇后的女子说,你们不要高兴得跳起舞来,须知玉环、飞燕也难免归于尘土,一切成空。实际上,他是在申饬、诅咒那些打击陷害忠良的权贵奸小:你们休要得意忘形,你们难道不知道,玉环、飞燕那样的命运,最终也会降临到你们头上吗?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词人此刻正与同事一道饮酒话别。在这闲暇之时,他的愁,依然是家国之愁、命运之愁。惟其如此,才令他感到“闲愁最苦”,才说道,不要去倚靠高楼,否则会看见斜阳坠落烟柳中,令人伤心断肠。

此词作于淳熙六年(1179)。时辛弃疾四十岁,南归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作者满以为扶危救亡的壮志能得施展,收复失地的策略将被采纳。然而,事与愿违。不仅如此,作者反而因此遭致排挤打击,不得重用,接连四年,改官六次。作者在此借春意阑珊和美人遭妒来暗喻自己政治上的不得意。词里面的玉环、飞燕,似是用来指朝中当权的主和派。现实与他恢复失地的志愿相去愈来愈远。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作者见景生情,借这首词抒写了他长期积郁于胸的苦闷之情。表面上,词人是在伤春吊古,实际上却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词里所流露的哀怨确有对朝廷表示不满的情绪。

此词的写作手法颇似屈原《离骚》,同样是以香草美人为比兴,来抒写自己的政治情怀。风格上,一变辛词常见的豪放,偏向柔美一路,委婉含蓄,却又与一般写儿女柔情和风月闲愁的婉约词大有不同。

总起来说,这首《摸鱼儿》的内容是热烈的,而外表是婉约的。使热烈的内容与婉约的外表和谐地统一在一首词里,这说明了辛弃疾这位大作家的才能。今人夏承焘评之曰:“肝肠似火,色貌如花。”

这首词内容包括:第一,对国家前途的忧虑;第二,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和哀怨;第三,南宋当权者的不满。

上片写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词以“更能消”三字起笔,在读者心头提出了“春事将阑”,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摧残这样一个大问题。表面上,\"更能消\"一句是就春天而发,实际上却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势而言的。 “匆匆春又归去”,就是这一形势的形象化写照,抗金复国的大好春天已经化为乌有了。这是第一层。但是,作者是怎样留恋着这大好春光呵!“惜春长怕花开早”。然而,现实是无情的:“何况落红无数!”这两句一起一落,表现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落红”,就是落花,是春天逝去的象征。同时,它又象征着南宋国事衰微,也寄寓了作者光阴虚掷,事业无成的感叹。这是第二层。面对春天的消失,作者并未束手无策。相反,出于爱国的义愤,他大声疾呼:“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这一句,实际是向南宋王朝提出忠告,它形象地说明:只有坚持抗金复国才是唯一出路,否则连退路也没了。这两句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明知春天的归去是无可挽回的大自然的规律,但却强行挽留。词里,表面上写的是“惜春”,实际上却反映了作者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急切心情,反映了作者对投降派的憎恨。这是第三层。从“怨春不语”到上片结尾是第四层。尽管作

2 者发出强烈的呼唤与严重的警告,但“春”,却不予回答。春色难留,势在必然;但春光无语,却出人意外。所以难免要产生强烈的“怨”恨。然而怨恨又有何用!在无可奈何之际,词人又怎能不羡慕\"画檐蛛网\"?即使能象\"蛛网\"那样留下一点点象征春天的“飞絮”,也是心灵中莫大的慰藉了。这四句把“惜春”、“留春”、“怨春”等复杂感情交织在一起,以小小的“飞絮”作结。上片四层之中,层层有起伏,层层有波澜,层层有顿挫,巧妙地体现出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

下片借陈阿娇的故事,写爱国深情无处倾吐的苦闷。这一片可分三个层次,表现三个不同的内容。从“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是第一层。这是词中的重点。作者以陈皇后长门失宠自比,揭示自己虽忠而见疑,屡遭谗毁,不得重用和壮志难酬的不幸遭遇。“君莫舞”三句是第二层,作者以杨玉环、赵飞燕的悲剧结局比喻当权误国、暂时得志的奸佞小人,向投降派提出警告“闲愁最苦”至篇终是第三层,以烟柳斜阳的凄迷景象,象征南宋王朝昏庸腐朽、日落西山、岌岌可危的现实。

这首词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一是通过比兴手法,创造象征性的形象来表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时局的关切。拟人化的手法与典故的运用也都恰到好处。第二是继承屈原《离骚》的优良传统,用男女之情来反映现实的政治斗争。第三是缠绵曲折,沉郁顿挫,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词风。表面看,这首词写得“婉约”,实际上却极哀怨,极沉痛,写得沉郁悲壮,曲折尽致。[2] 鹊 踏 枝

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其词渗透着一种时间意识和生命忧患意识。他在词中时常感叹人生短暂、生命有限、时光易逝。表现人生短暂的生命忧患意识,成为诗歌中常见的主题。冯词写愁的最大特点,是忧愁的不确定性和朦胧性。他词中的忧愁,具有一种超越时空和具体情事的特质,写来迷茫朦胧,含而不露。艺术特色,一是空间境界比较阔大,常以大境写柔情,如“将远恨,上高楼。寒江天外流”(《更漏子》);“楼上春寒山四面”(《鹊踏枝》)等。阔大无限的空间境界,表现出愁思的深重。二是善于用层层递进的抒情手法,把幽深的情感表现得一层深似一层。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层深”之法。三是在情景的配置上,善于用逆向配置法(以乐景衬哀情),常常喜欢用明媚灿烂的春景来写悲哀的情绪。

赏析“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二句是如何表达出情感的境界的。 杜甫《曲江》诗中写道“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久入唇”,面对易落的春花,作者怎能不以酒浇愁,即使喝多伤身也在所不惜。“日日”写出非酒无以度春日。“镜里朱颜瘦”则是“日日病酒”的结果,说“镜里”,自有一份反省惊心之意,而上面依然用“敢辞”二字,表达了一种殉身无悔的情意,表达出了情感的境界。 4.赏析“河畔青芜堤上柳”写景句的作用。

“河畔青芜堤上柳”七字是承上启下,意兼比兴的,使上、下阕的过渡在若断若续之间,上半阕所写的难以抛弃的“闲情”及还依旧的“惆怅”都在这七个字之中得到了具体的呈现。萋萋芳草再加上千丝万缕的柳条,惆怅的增长也正如此之纷杂。为下文“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正是触景生情。贺铸的词曾说:“欲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与此相类。

5.层深之法最典型的是“泪眼问花花不语,隔墙飞过秋千去”。清人毛先舒云“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

3 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其他词作也屡用此法。请结合此段赏析,分析下片“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所用层深之法。 “独立”二字,寂寞已是不可而知,再加上“风满袖”,“满”字写出风寒袭人,更是凄凉可知。又用“小桥”二字,则其立身之地的孤零至无所荫蔽如在目前。此境之中寂寞孤零凄寒侵扰,心情之凄苦已是不堪忍受。再加上“平林新月归后”,“平林新月”,则树梢月上,夜色渐起,又说“人归后”,是寂寞人定之后了,孤立的时间之长就可想见。用此景作结,将上文“闲情”之苦之深之久之难以排遣,写得层层深入。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 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 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 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 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 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 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在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 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 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 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 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 而,在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 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 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 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 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 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 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 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 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 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 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 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 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 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 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在这暮春天 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

4 逝,而 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 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 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 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 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 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 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 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 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 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 在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 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 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 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苏轼词的突出特点是“以诗为词”,他“以词的躯壳而赋予诗的神气”。“以诗入词”是苏轼对词体解放的巨大贡献,在词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以诗为词”,简单说来,就是用写诗的方法写词,把诗的题材、形象、意境、创作方法浸入词,使词“诗”化成为新的独立词体。苏轼从理论上提倡词在表现深厚的情感内容时,要有高远的立意和豁达的境界,他的词学理想是崇尚唐诗的气象和境界的。苏轼用唐诗之审美标准以衡词,其用意自然是希望宋词能具有唐诗高华浑厚之美,这正是他一贯的“以诗为词”观念的体现。他还明确指出:“清诗绝俗,甚典而丽,搜研物情,刮发幽翳,微词宛转,盖诗之裔。”(《祭张子野文》)这就是说,词只是诗的“后裔”,词即是诗。在他看来,词之于诗,既是相对诗的不同文艺体裁,又是诗的产物,更是诗人不同创造形态的创造物,即词来源于诗,与诗同质异体。

苏轼注重以词陶冶情性,是其倡导词的诗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他把士大夫的情性志趣与市民喜好的通俗文艺形式结合到一起注入词中,改变了五代以来词的狭隘性,开拓了词的抒情功能,予词以诗的清高,提高了词的品位,也增强了词的生命力。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作者熔铸了磅礴的诗的意境和诗的气韵,令人耳目一新,心胸振奋,全词如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谴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作者在词的上阕写围猎场面,渲染出词人的外在“狂”态,特别是“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朗”。词人与孙权相比,同典自然。这里更含蓄地显现出他勇武胆壮和有所作为的品格,从而使词充满了诗的豪情,诗的韵致。词的下阕则写作者内在“狂”态,结语表现作者要求保卫边疆,为国效命的决心。

第一次尝试将诗的言志与词的缘情结合起来。

词本来的内容是很狭窄的,多为应歌而作,其语言风格柔媚纤巧。在文人的观念中,诗庄词媚,词为艳科(指词所具的柔软性、绮艳性、婉媚性)。被视为纯娱乐性的“小道薄技”。

词在苏轼手中创新一变,他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成为豪放词风的开创者。

苏轼手上,词的审美完成了由女性化的柔婉美向男性化的力度美的转变。 内容上,开拓了词的境界和表现内容,不仅可以用词来写传统的离愁相思,还将悼亡引入了宋词,将农村题材引入了宋词,还用词的形式抒发文人士大夫的襟怀抱负。

!赋;把古文引进了赋体的创作,他的《赤壁赋》与欧阳修《秋声赋》同为文赋的代表作。 !书法:擅长行书、草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为“宋四家”。

!绘画: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传世,同时在画论上主张“神似”、“传神”,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很有影响。

看苏轼的词需要注意两点

第一是他对人生的挫折苦难始终有一种超脱的心态。第二,他对自己的理想始终有自己的坚持,他始终固守着本心。

温庭筠词 第一,就是他的词往往标举精美的名物,做感性的呈现,而不做肤浅的理性的说明。第二有意无意当中用了一些给人深刻联想的语码,一些承载着文化传统的意象,使得其词又显得比较深刻。 第三个特点,就是他的词是比较客观的,他没有在词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与韦庄比较)

总结:张惠言式解读温词可不可以?

首先,谭献,他说“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复堂词录·序》)

其次,中国文学史也有这种以美人来表现寄托的传统

第三,温庭筠内心深处确实是有一份政治的不得意,政治上的被摒弃之感的。

6

第19篇:摸鱼儿

摸鱼儿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簷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擬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这首词委婉曲折,一变辛词常见的豪放,反映出辛弃疾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在上阙中,写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作者心绪不宁,是哀惋,是叹惜,更是一种迷惘与无可奈何。万紫千红的春,离我匆匆而去,一时万树枝头,落花飞红。这凋零衰败的景色本就够惨淡的了,它怎么能再经得起风风雨雨的几次摧残呢?花是春天的象征,我生怕花落春去,而希望花儿迟开晚放,但这只不过是我的一厢情愿,一种幻想而已。然而尽管如此,我仍心有不甘,向春反问:“你且留步!听说海角天涯并无你的归处,你能去哪里呢!”春默默无语、依旧悄然离去。如果说,在人间还有什么春的痕迹,那只有画檐蛛网上沾着些的柳絮,给我们一丝慰藉。

下片借陈阿娇的故事,写爱国深情无处倾吐的苦闷。这一片可分三个层次,表现三个不同的内容。从\"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是第一层。这是词中的重点。作者以陈皇后长门失宠自比,揭示自已虽忠而见疑,屡遭谗毁,不得重用和壮志难酬的不幸遭遇。\"君莫舞\"三句是第二层,作者以杨玉环、赵飞燕的悲剧结局比喻当权误国、暂时得志的奸佞ning4小人,向投降派提出警告?闲愁最苦\"至篇终是第三层,以烟柳斜阳的凄迷景象,象征南宋王朝昏庸 腐朽,日落西山,岌岌可危的现实。

这首词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一是通过比兴手法,创造象征性的形象来表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时局的关切。拟人化的手法与典故的运用也都恰到好处。第二是继承屈原《离骚》的优良传统,用男女之情来反映现实的政治斗争。第三是缠绵曲折,沉郁顿挫,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词风。表面看,这首词写得\"婉约\",实际上却极哀怨,极沉痛,写得沉郁悲壮,曲折尽致。

第20篇:摸彩球

第一讲 摸彩球

【典型例题】

【例1】当口袋里放着1个白球和1个黄球时,眼睛不准偷看,任意从袋子里摸一个球,可能是什么颜色的?请你试试看。

【试一试】当口袋里放着1个白棋子和1个黄棋子时,任意摸一个,可能摸到什么颜色的棋子?

【例2】当口袋里放着3个白球和1个黄球时,眼睛不准偷看,任意从袋子里摸一个球,会出现什么情况?请你试试看?

【试一试】当抽屉里放着5个红球1个白球时,任意取一个球,很可能是什么颜色?不太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

【例3】桌子上放着三只箱子,如下图,里面都装着10只球。如果任意摸一个,要想摸到黄球,从几号箱里摸?

【试一试】猴妈妈有4个布袋,里面各放着8个苹果,小猴要想拿到一个红苹果,从几号袋里拿?

【例4】盒子里放着3只红袜子,一只蓝袜子,任意取一只,可能是什么颜色的袜子?任意取两只,可能是什么颜色的袜子?

【试一试】布袋中有2只红球,1只白球,任意摸1只会是什么球?

【*例5】盒子里放着3只红袜子,1只蓝袜子。如果要确保拿出来一双(颜色一样的2只),至少要取几只袜子?

【*试一试】盒子中装有红珠子4只,白珠子1只,至少拿出几只就能保证有两只颜色是一样?

乖摸摸头读后感
《乖摸摸头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