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使命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6-17 07:45:38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天赋的使命》读后感

阅读使人明理,阅读使人成长。翻开《天赋的使命》这本书,与你一起分享这段话:“责任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伴随着我们生命的始终。责任会使人变得勇敢坚强;责任是我们懂得感恩;责任让我们珍惜生命;责任会使人走向成功;责任使人学会承担。生命需要用心演绎,尽力尽责走好,才会如花绽放。”

“责任”是什么?作为医生就应该救死扶伤,作为教师就应该教书育人,作为军人就应该保家卫国,作为学生就应该好好学习,每个人,应该说,每个生命的存在上天都赋予了它神圣的使命。小草懂得了责任,它们尽情地释放无尽的生命力,为春天增添绿意;大树懂得了责任,它们努力地舒展自己的枝叶,为夏天送去一片绿荫;金黄的稻穗懂得了责任,它们谦虚地弯下腰杆,为秋天带来丰收的喜悦;蚂蚁懂得了责任,它们从早到晚不停工作,为自己的家园奉献一生。而作为人类的我们,更应该学会承担责任。

“责任”两个字让我想到很多。记得上学期的一节清洁课,因为忽然有家长来访校,老师向同学交代几句就急匆匆地走了。作为班长的我立刻指挥同学拖地,抹窗户,同学们齐心协力,很快就把地面拖干净,我正要吩咐几个男同学摆好桌椅,却发现有同学在指指点点:“你看,摆起架子来了,什么也不用干,当班长真好。”“真威风”……我肺都被气炸了,我全心全意为班级服务,弄得喉咙发干,像只苍蝇一样团团转,却被同学误解,我冲上去对他们说:“这个班长我不做了,由你们来做吧!”我的眼泪也不争气流出来。这时,老师也兴冲冲地回到班里,我连忙躲到课室后面。老师指挥同学们摆好桌椅,然后满面笑容地说:“大家能自觉做好班级清洁工作,老师为你们骄傲。”可我的心却憋得很难受,我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当班长了,我没有这个能力。”奇怪的是老师居然笑了,她走过来把手放在我的肩膀上:“春菲,你今天的表现让我很欣慰。作为班长,你肩上的是什么?你已经知道了,并完成了。困难就是挑战,是勇敢面对,还是逃避?我相信你会选择的。”在泪眼婆娑中我仿佛看到“责任”两个字压在我的肩上,我咬紧嘴唇,下定决心:我要履行我的职责,坚强地面对困难。

对自己尽责,就能享受成功的喜悦。生命的重量,谁也不知道,更掂量不了,你肩上的是什么?请为自己肩上的任务负责!

推荐第2篇:《天赋的使命》读后感

每个人都有责任,这包括生命,你要对你的生命负责,《天赋的使命》读后感。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

在洛阳市新安县的郁山沟里,有个女孩,叫吴红禅。她生下来就少了一只手,左手是个骨包,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她,6岁时她爸爸因病死去,19岁时妈妈也相继去世。而在19岁那年,她得了种无名病,发作起来像疯子似的乱撞。她去了洛阳市擦皮鞋。一天,她又犯病了,被送去医院,检查出她有脑瘤、附带抑郁症。有个老头儿说会针灸推拿,她就每天去扎一次, 老人一分钱不收,说没见过这么忍痛的女孩子,而且又背着这么多病。她的回答是:“我占了人间一条命,就得负责,就不能丢开这条命不管······

读到这里,我哭了。我竟然不知道这个世界上会有如此爱惜生命,如此为生命负责的人。故事中的吴红禅,在遇到人生中的暴风雨时,没有选择害怕、逃避、畏惧,而是勇敢地站出来,迎接这场暴风雨,微笑面对魔鬼,读后感《《天赋的使命》读后感》。 既然占了条人命,就要对生命负责。也许我们遇到和她的情况相同时,一定会成天抱怨,埋怨天,埋怨地,或者让医生打一针安乐死,痛快地死去。而吴红禅没有,面对死神,她总是笑眯眯地面对,忍受着一切痛苦,为自己的生命负责。吴红禅这样的精神这令我十分佩服。可尽管这样,现实中还是有许多人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欠债而又无力偿还,以为无路可走,就去寻死路。如果你就这样活生生地死了,不仅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还对你的亲人不负责任。你的爹妈怎么办?你的妻子(丈夫)怎么办?你的孩子怎么办?难道就这样抛弃他们不管吗?其实对生命负责,不仅仅对自己负责,还要对自己周围的人负责。勇敢地站起来,临危不惧地面对这场暴风雨。

我相信暴风雨后,一定会是天空晴朗的。

推荐第3篇:责任与使命读后感

《责任与使命》读后感——奉献与收获

人,自诞生的一瞬间,时代已赋予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浮生若梦,昭华白首,蓦然回首,已是一片霭霭!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盏明灯,或为自己,或为他人。古代忠义爱国之士,为家、为国、为自己心中的那一片净土,抛头颅,撒热血,最终永远埋没在孤寂与黑暗中。

现如今,我作为一名有志青年,更要以事业为主。公司给予我优越的工作环境,施展才华的平台和创造成才的机会,我需要以最高的价值回馈公司、社会。我作为财务部的一员,虽资历浅薄,但在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有着不同的见解,自当我读完《责任与使命》这本书之后,更使我顿然醒悟:

认为“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一句符合我们财务最基本的职能:核算与监督。所谓的“易”和“细”不外乎就是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一件事一件事去办,一个难关一个难关去过,积少成多,积沙成塔,才是做好工作的根本方法。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要细心、细致入微、细腻、明察秋毫,把小事做细的人,最终才会脱颖而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因此,做大事要从细处做起,解决难事要从还容易解决时去谋划。坚决不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成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令出必行方能立信于人。”给予别人的承诺,你是选择遵守?还是选择践踏?只在于你的一念之间。我认为说与做两者相加,更能让人信服。古代有商鞅徒木:有令必行,取信于人,强力叙述出言出必行的观点,有效的为维新变法奠定了基础,而诚信更是衡量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可以发现,若要树立威信,必须要言而有信,不仅要言必信,还要行必果。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人,从而取得成功。

“善用物者无弃物,善用人者无废人,世上之物皆可利用,用之有度。”现今企业用人,是否将合适的人才放到合适的岗位?但其把握“度”字,它表现在于控制力。有效的控制局面,且不失衡于一方。“度”也可是一个人心中的衡量称,要把握好分寸。我们部门作为一个监督部门,更需要衡量标准:即要有监督的意义,又可保持游刃有余的在每个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作,又要共同进步、不断创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每一位员工都有的责任,也是为公司发展有着积极推动的作用。

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经过流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人生的意义在于付出!付出!再付出!

推荐第4篇:《大学的使命》读后感

《大学的使命》是20世纪西班牙着名的思想家奥尔特加。加赛特在应马德里大学生联合会邀请所作的关于高等教育改革问题的讲演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是一本关于高等教育改革的着作,在书中他分析了西班牙乃至欧洲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些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路。这本书指出实现大学的目标需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归还大学的启蒙功能和呼唤大学精神。

关于弊端:弊端是指那些少见的违背常规的行为,然而,一旦这些行为变得非常频繁,习以为常,根深蒂固,并且被大众普遍默认,那么他们就不能再称作弊端了。这里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弊端可能会自动纠正;另一种是这类弊端已被人们接受,以至于不再被视为偏离常规。为此,需要对常规做法加以分析。按常规方法建立的机构是否健全,一个显着的特点是看他是否有能力容纳大量无严重危害的弊病。高等教育改革要纠正一些弊端,他的整个机构和功能设计必须考虑到他预期的服务职能,换言之,大学改革的实质是为了能够系统地实现其目标,造就教学气氛和民族文化氛围平衡的好学校。

文化与科学:文化是一种信念,一种带有我们时代特征的,文化具有独立性,不是科学。人们曾经把信念寄托在教会身上,因此,文化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会,他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科学对宇宙世界未作出科学的解释之前,生命是不能等待的,作为生活诠释的文化也不能等待。文化是我们生活的一个方面,没有文化的生活是有缺陷的生活,是遭到破坏不真实的生活。但是,科学的内部运作与生命无关,他对我们的生活的迫切需要无动于衷,只是专注于自己的需求。所以。科学的发展永远是无限制的,只是会越来越多样化,专门化,永无止境。

文化不能脱离科学,他的内容大多来源自科学。在大学里,假如文化和专业孤立存在,与蓬勃发展的科学和各种研究没有任何接触,那么,文化和专业无需多长时间就会被日趋严重丧失活力的哲学所代替。文化借助科学解释了我们生命存在的现象。

在大学开展文化教学,实现大学的基本功能涉及教授一些重要的文化学科,如生物学,历史学,哲学等,把普通人培养成有“文化修养”的人,使他们处于时代标准所要求的高度;建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想体系。这是大学一项凌驾于其他一切之上的基本功能。

专业和科学:专业和科学之间既有联系又存在区别。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是某种独立存在的东西,而不是大学直接的基本功能。从严格意义上书,科学单指调查研究,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及其解决办法等。

专业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解决问题的方法。专业不是一门学科,他是实践性的,是有目标的。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他会利用有效的科学研究成果;但同时又把科学研究的其余内容搁在一边,尤其是放弃最具有科学特点的内容——疑难未定的问题的研究,解决等。

大学的一个重要使命是利用人类智慧所发明的最经济,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把普通人培养成为优秀的专业人员。高等教育包括了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两部分内容,但不能把这两项根本不同的任务混为一谈。培养一名律师与培养法学家是不同的。前者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工作者,后者则是从事纯科学的研究工作者。社会需要大量的医生,但只需要数量有限的科学家。因此,在大学教育中,把符合大众需求的专业教育与只为少数人服务的科学研究活动糅合在一起是令人吃惊的。

意志,决心,激情:要完成一件可行的事情,必须要的是意志和决心。但是,任何事情都得视对“意志”该词的理解程度来定。口头上说或者想到要干某事是容易的,但要对所有成为中间过程的事情有决心,做到真正含义上的下决心是很难的。他意味着我们自己要具有能够担负起这项事业的必备决心。而黑格尔在《普遍历史哲学》中明确无误的指出,历史上所有重大成就的取得都需要有这种“冷静的激情”。如果激情仅仅表现为狂热的情感活动,那么这种激情是无用的,任何人都可能变得如此充满激情。富有创造力的激情能够寻求与较冷静的优势因素之间的统一结合,并趋于完善。他能容纳反省性的批评,而同时又不会丧失创造性的力量;而达到炽热程度的激情饱含丰富的热能,不会因冷静的逻辑和钢铁般的意志而冷却下来。但是,要保持这种既审慎又富有创造力的像火焰般燃烧的热情并非易事。

《大学的使命》剖析了20世纪西班牙政治及欧洲社会和大学存在的弊端,认为西班牙改革的根本原因是懒散草率,并提出了大学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及要拥有良好的竞技状态才能顺利进行改革,主张大学教育包括“文化的传授,科学研究和新科学家的培养”三项职能。

推荐第5篇:母亲的使命读后感

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

-------------《母亲的使命》读后感

我是一个打娘胎起,就被赋予基督教信仰的基督徒,从小就经历主日学,做礼拜,参加基督教营会,读经,祷告,团契。然而,在人生的这一路走下来,怀疑,困惑,彷徨,犹豫,排斥,逃脱,弃绝,厌恶,埋怨,离开, 无一不在我的生命当中摇摆自己的姿色。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在社会发展的驱动下,我打着的是“基督徒”的旗号,却丝毫没去好好思想神,思考我的信仰。于是,迷迷糊糊的,跌跌撞撞的,我成长了。与此同时,渴慕“走在他当行的道上,走在耶和华所喜悦的道上”也越发急迫了。在大学团契的时候,我很羡慕那些因着神的拣选,而自己相信神追寻神的兄弟姐妹们。对于每一个人,神都会用特别的方式拣选他,之前的我并没在意,而现在,或许已有些许的领悟了。

如今,我走上了这条渴慕神的道路,纵然路边荆棘繁多,总也有神恩慈的眷顾。“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所怀的胎也是他所给的赏赐”神赐福与我,让我在2013年年初得一宝贝儿子,接下去就是我懵懵懂懂的走上了母亲这一条路。我知道自己也迫切的希望儿子能够”走在当行的道上,走在耶和华所喜悦的道上”,却没有好好的细想我该如何去实现这样的盼望。在历经多年的社会文化的熏陶下,我不得不承认,我的人生观产生了重大的改变,变的附和顺应这个社会的发展趋势,认为一个女人的价值来自于情感的独立,经济的独立,事业的成功,个人的成就。这样的价值观渗透进入我作为一个全职妈妈的生活里,让我的生活顿时起了波澜。带孩子的苦闷,带孩子的辛劳,带孩子的烦躁,带孩子的劳累,带孩子的枯燥乏味,带孩子的一无所得,一并来袭击支撑起我想做一个好母亲的支架。顿时,我的价值观崩塌了,真的无法将心目中成功女性的形象跟自己心灵深处的追求协调起来,一致起来。于是,我的内心满了愁苦,自我贬低,信心大受打击,而此时出现的《母亲的使命》使我受益颇多。很惭愧,我并没意识到做母亲这个职分是神给我们的一个使命,是回应神对我们的一个呼召------“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也不偏离。”

所谓教养,并不是教导,不是讲讲道理给他听,乃是一个训练他,栽培他,调教他的过程。记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一句书评上讲到:作为母亲,你是把孩子精心教育大了,我其实只是把孩子养活大了。养活易,教养不易,且行且深思。培养孩子的过程,也是作为母亲不断的做功课的过程,作者萨莉在《母亲的使命》中阐述了一个个自己过历经过的功课,其中的艰辛,忍耐,执着,值得我们每一个盼望自己能够完成神给我们使命的母亲好好的去效仿。综合来看,本书经由两大部分,即使命的概念和来源以及母亲的心意,来论述在作者的观念和经历所总结的心得。

关于母亲使命的概念和来源,我们很清楚的了解到,这个缘自神对我们的旨意和呼召。我们既相信神是那独一的真神,就应有由此思想支配而产生的行为,以便成就上帝对我生命的旨意,并且使他得荣耀。上帝创造夏娃的旨意,乃在于陪伴并帮助自己的丈夫亚当,延续生命的存在,使生命得以延续。家,是社会群体生存的一个单位,生命的延续在一个家中产生,而生命存在的意义乃在于荣耀神,为神而活。所以,一个生命的延续,既要得那永恒的意义,就需要在延续的过程中,引领一个个生命体明白领会并

追求旨意的意义。而上帝从创世之初就装备了女人,预备女人这个特殊的角色来将生命带到世界上,并且养育他们。在他造我们的时候,就预备我们成为荣耀的帮助者,对他们设定的首要职责即是建设和维护这个家。综合看来,我们不难知道,是神呼召我们成为一位母亲,和丈夫一起努力为基督建立起敬虔的家庭,这是神对我们的使命。

关于母亲的心意,作者从三方面来论述,即对孩子的心意,对家庭的心意,对永恒的心意。知识发展的匮乏和落后,使得如今的社会不乏有这样的父母,在他们认为,儿女是他们的私有财产,是隶属于他们的。所以,他们想孩子怎样就怎样,并强加自己的思想在孩子身上。对于孩子,这一神秘的个体,他们缺失了解,缺失探索。圣经指导我们说,我们乃是管家,而不是所有者。既然是管家,我们该如何去做呢?首先,管家式做服侍的工作,不管再累再难,势必服侍好自己的主人,放在孩子这事上,即是温柔,忍耐,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满足孩子适宜的要求;其次,一个好管家,是需要琢磨主人的心思的;第三,一个好管家,是一个全心全意尽忠自己主人的,放在孩子这事上,即是一心一意爱孩子;第四,一个好管家是会引领主人走一条正确的道路的,放到孩子这事上,即是指导他们,训练他们,栽培他们,走在耶和华所喜悦的道上;第五,一个好管家,是需要贴心的,聆听主人的心思,为他们排忧解难,具备一个好朋友的角色,放到孩子这事上,即是我们乃是要和孩子成为朋友。作为一个好管家,或许还需要具备更多更美的品格,然而对于作为基督徒的我们来说,一个好管家最重要的还是引导他们得丰盛的生命,引领他们认识神,自己渴慕神的话语,追寻神的话语,并以此为生命的意义。

这些对孩子的心意当中,也时不时投射出母亲对家庭的某些心意。对于家庭,母亲的角色也是至关重要的。《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一书中阐述过这样的一则故事,大致意思是:一个学生,生活相当贫困,但是在学校里生活处事学习都仅仅有条,丝毫折射不出伴随贫穷而来的寒酸落魄邋遢。反而,一个富家子弟,生活的就没个样,整天乱糟糟的,给人的印象就十分的差,也没人因他是个富家子弟而怎么另眼相待。为什么有这样的反差,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个贫穷的孩子有一个消瘦而美丽的母亲。她经常说:生活可以贫穷,但却不可以粗糙。她给孩子做的白衬衫,白边儿鞋,让穿着粗布衣的孩子们在艰辛中明白什么是正解与有序。这个学生说,他母亲的行为让他和他的手足们知道,粗劣的土地上一样可以长出美丽的花。通过这样一则故事,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一个孩子的生活习惯是会或多或少的影响他的学习习惯,他的生活态度等。生活习惯教育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而生活习惯大都是由做为母亲的我们去培养的。因此,一个母亲对家庭的心意,首先创造整洁的环境和安排条理的家务。另外也应营造养育的氛围,设立规章制度来规范时间,物品,信息等。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也似乎从一个面上来反应母亲对于家庭的心意有多么的重要。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而两个民族间的较量就是母亲的较量,这些名言,难道不正是展示了母亲的重要性吗?

在母亲对永恒的心意中,讲述到母亲那舍己的爱。“母爱是最伟大的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些都是赞美母亲的爱是何等的伟大。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词儿都成了陈词滥调,成了一个母亲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末日的开始。一些抱怨,比如生了孩子身材走样,比如因为孩子没有自由时间,比如因为孩子没精力发展自己个人的兴趣爱好,比如因为孩子经济压力大,所有的这些理由,都让最原始的舍己的母爱,渐渐的淡出我们的视线。然而,因着作为母亲是一生的使命,那么我们必然要承袭这样美好的爱,就如耶稣基督为我们所做的,效仿他。他是门徒们的领导,训练他们,教导他们,

栽培他们。然而他也甘心的像一个仆人一样去服侍他们,甚至在门徒背叛自己,不认自己的时候仍旧去爱他们。因此,我们当将虔诚灌入进孩子们的心里,将敬畏灌入进孩子的心里,并且我们当效法基督,以基督的心为心,去爱自己,去爱别人,更是去爱神让我们托管着的孩子。这让我想起非常非常久远之前听的一个故事:一个富裕的老人,因膝下无子,于是想分派自己的家产给乡亲邻里。每一个人来,只要看上什么,就把什么东西拿走。然后一个小孩子过来了,老人很和蔼的问他:孩子,你要什么?这个孩子看了看,看了看,最后,对这个老人说:我什么都不要,我只要你做我的父亲。老人惊呆了,也高兴极了。最后认这个孩子为自己的儿子,这孩子也因此得到更多。撇开心计啊这些话题不说,把这个故事搬到教导孩子永恒生命意义的事上,我们不难发现,要是我们的孩子能意识到,我只要主耶稣,别无所求,这岂不是更可贵?赏赐的事耶和华,收取的也是他。我们的孩子要是得那渴慕追求神,渴慕他成为自己的父亲的心思,那么神加贴他的岂不更多,因为经上也告诉我们说:你们凡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都必成就,叫父因子得荣耀。

培养孩子的过程,就好像是让你雕塑一座雕像的过程。你用的材料,即你用来教养他的一切心思意念,一切行为规范都将决定他未来是否可以承受并度过狂风暴雨的洗礼,作者的24条持家之道,兴许我们也可以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去,然后根据自己家庭的独特属性,来修改,直至找到适合自己家庭发展的持家之道来。母亲,是一个使命,这个使命执行起来是艰巨的,我们得有更多的智慧,更多的恩典才能够妥善的完成,因此我们更需要的是祈求和委身,祈求神给我们抚养的恩赐和智慧,让我们坚定的委身于这个使命之下。

推荐第6篇:管理使命篇,读后感

管理(使命、责任、实物)读后感

——使命篇

管理的第一项任务是为了某种目的和使命,公司要有计划的淘汰不再适合于公司的宗旨与使命,目标的力量和宗旨:目标源于业务,目标要有可操作性,不唯一,是工作安排的基础,各个关键领域都需要有目标,目标需要具体化为各项工作;其次是使工作富有生产率,使员工取得成就;再次是社会影响和社会责任,公司的不是为了自身而存在,不是以自身为目的,是为了给外部做出贡献而存在,为了供给满足“非内部成员”而存在,比如我们公司存在的目的是“让美丽的自然色彩走进千家万户”。

我们的业务是什么,一个看视简单的问题,其实不是那么容易回答,答案也不会简单,比如我们缤纷公司的业务,绝不是种子种苗鲜花盆花那么简单,而且这些不是我们正真的业务。是顾客界定了公司的业务,满足顾客的需要就是公司的宗旨和使命,而公司一般都存在几种顾客,至少有两种或更多的顾客。在不太使其我们的业务是不同的,所以公司知道了我们的业务,还要问将来的业务是什么。

顾客购买的不是一件产品的本身,顾客购买的是一种需求的满足,是一种价值。管理这要不断挖掘在顾客的需求中还有哪些没有被目前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充分满足。

本书度起来感觉不易记,读了部分想不起来讲些什么,回头在读才算清晰了许多,所以到现在本书我并没有读完只读了大概半本。

推荐第7篇:《生命与使命同行》读后感

《生命与使命同行》读后感

用心诠释爱

怀着一种神圣感鼓了这本书,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答案是:“热爱孩子,相信孩子,关心孩子,了解孩子,时刻不忘自己也曾是孩子!”

每一个早上,我都热情的接待幼儿和家长,经常与家长交流,征求家长的意见,一学期下来,家长都非常满意我们的工作,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家长开放日中的表现,在六一儿童节这个特殊日子的表演都取得了较高的满意度。孩子们与我相处愉快,外出学习,他们会想我,天天盼着我回来,我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而感到欣慰!我在心里悄悄的问自己:“我是好老师吗?”回答是:“不全是,离好老师还有差距。”,从表面上看,我在工作中感觉不错。实际上,在我的工作中缺少:动脑、创新、方法等,在一个个教育活动的引导中,我缺乏的是耐心,而且没有做到真正面向全体,完全相信孩子,了解孩子,所以我说我与好老师还有差距。

好老师会受众人的欢迎,好老师会带出更多的好孩子,所以我想做好老师,能得到众人认可的好老师,孩子认可的好老师。怎样才能做一名好老师:首先是热爱着份事业,热爱这些孩子。有了这份爱心就要提高自身素质了,善于学习,勤专一门,创出自己的特长,锻炼自身的胆量,增强自信。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孩子,和孩子说的机会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有很强的语言艺术,语言技巧,这点做到家了就相当于给自己减负了,你会很轻松的引领孩子健康成长。在我们引领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尊重每一个孩子,面向全体的同时不忘注重个别,时刻不忘你是孩子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在孩子面前你永远是他们的好朋友,从不回呵斥他们,做任何事都会征求他们的意见。即便他们做错事情也要理解他们,因为他们还是孩子,绝不能火冒三丈,吓着孩子,给他们正确的概念,让他们知道什么是错,什么是对……好老师做的事还很多很多……

当你把爱洒向绿地,一个个“小精灵”扑向你,一颗颗童心恋着你,最好听的歌儿献给你。当你把爱洒向绿地,一片片风光扑进人们眼里,大自然变得更加美丽,还有你也变得更加美丽!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小诗。是啊,就像爱碧水蓝天的清澈,就像爱阳光雨露的灵动,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生命,我的梦想——幼儿教师,只因为孩子水晶般的童心,珍珠般的童稚,还有那钻石般的童真。如今,我已当上了一名幼儿教师,我说:“挺好的”。

您瞧!我脚穿一双平底鞋,头上束着一把马尾巴,穿梭在小朋友们中间,这就是我,一个幼儿园教师的真实风采。无须为粉雕玉琢大费光阴,也不必为礼节客套而熬费苦心,最棒的还是我不必穿高跟鞋,委屈了自己的双脚。走也好,跑也好,来个踊跃也无防。三毛说得好:“我不穿高

跟鞋,这使我步子悠闲”。这样,我总是感觉良好的活跃在小朋友的身边,像鸟儿一样轻盈,像鱼儿一样欢快。人们常说:

“教师是红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

“教师是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

“教师是铺路石,让学生从自己的身上踩过。”

而我想说:

“教师是燃烧自我后的幸福的眼泪。”

“教师是孩子破茧而出后的灿烂的阳光。”

“教师是花儿微笑下的一片绿荫。”

俗话说:“有孩子就有欢乐,”这话一点也不假,你瞧,很多小朋友对我说:“老师像我的妈妈“感动的就像自己的孩子在对妈妈说“妈妈我爱你”一样。他们有时也会跟我脸红脖子粗的,只因为我说了一句:“你们的老师一点儿也不好,明天给你们换一个老师。”他们还会一本正经地对我说:“老师老师,你嗓子哑了,吃草珊瑚含片会好的。”或者一些调皮的在课堂上的吵闹让我生气的停下上课的时候别的小朋友会轻声的告戒他们“不要吵了,老师要生气了”呵!俨然一副关心人的样子。这一切,你或许并不在意,但当你静静地品味这些生活中的小小喜剧、小闹剧时,它会唤起你对美好事物的追思与憧憬,给你带来不尽的乐趣和甜丝丝的回味。

当一名幼儿教师,有这么多的乐趣,我想,选择这一职业,我无怨无悔,用我的真心,换回孩子们的爱心。用自己真诚的爱待他们,用真善美来哺育那一颗颗水晶般的童心。每当我读到那句教育名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我总忍不住感哎这是何等之高的教育境界啊!俗话说:“爱自己的孩子,是母鸡都有会做的事,但是像母亲一样爱别人的孩子,却是圣人的行为。”老师不是圣人,但特殊的职业却要求我们像母亲一样爱每一个孩子,因为他们都有是每个家庭的宝贝,因为他们都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我想这种爱已经超越了责任,它更是为人师者的一种幸福的奉献啊。

我会用我的爱心去了解关注每一个孩子。因为爱是走进童心世界的前提。我知道,了解理解孩子是走进童心世界的基础,也只有这样,我才能用自己的爱留住孩子们的心。孩子从熟悉的家庭来到了陌生的幼儿园,他们离开了亲爱的爸爸妈妈,离开了最亲的亲人,来到了陌生的幼儿园,来到了陌生的老师的跟前,要和原先不相识的小伙伴们在一起,这是多么大的变化啊。你们说,孩子们能不产生分离感和焦躁情绪吗“因此,只有用我的爱来改变他们的不安心态,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会亲手把孩子们从妈妈手中接过来,不断地用最亲切的语言与他们交谈、沟通,使他们感觉到我的可亲可爱。我会带领全体孩子玩一个个精

彩有趣的小游戏,使他们感觉到幼儿园比家里更热闹更好玩;用生动的语言和夸张的动作为孩子们讲美丽的故事,使他们感觉到跟老师学本领真愉快。我会用我的爱心细心照顾好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因为爱是沟通教师和孩子心灵的桥梁,教师只有爱孩子才会产生责任感,才能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才能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我要让我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信心,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孩子的心是纯洁的,在这片美丽的净土上,我起,只要我种下的是爱的种子,那么,我收获的必将是真诚的回报。既然我已选择了幼教事业,那么,我就期待着繁花盛开的一天。不要笑我太平凡,也不要说我太清贫,我愿留给这个世界,一枚翠绿的橄榄和一个难忘的回忆。朋友们,我们是同一条船上的水手,肩负着同样的使命,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了同一个目标,勇敢地向前航行吧!

当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知道教师是一个神圣而崇高的职业。数年以后,走上了讲台,成为千万名幼儿教师中的一员。在初次登上讲台的一刹那,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心中:究竟怎样做才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经过几年的实践,我认识到今天教师的职责是教会孩子学习,教会孩子做人,教会孩子生存。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应该是一个爱岗、敬业、爱孩子的人,才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但任何产品都有保质期,教师呢?在21世纪——网络普及、通讯发达、信息爆炸的今天,合格的教师不是终身的。以前是“不进则退”,现在是“慢进则退”,昨天的合格教师,今天不一定合格。只有与时俱进,努力做一名终身学习型教师,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所谓终身学习型教师,就是要坚持思考和学习,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储备知识,摸索教学方法,尤其要加强学习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时代的脚步已经跨入21世纪,教育观念的转变不容忽视。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一定要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学习,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以孩子为中心,以每个孩子为本,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通过学习和思考,我发现在工作方法上“润物细无声”的小雨可能比“雷霆万钧”的暴风骤雨效果更好。我正在尝试以一个母亲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孩子。因为母亲的眼光有关注,有欣赏,有爱,也有宽容。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关注和欣赏,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爱,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宽容。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爱自己的孩子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种本能,而爱别人的孩子是一种超脱、飞跃,是一种升华。教师的爱是良好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教师的爱是教育工作的灵魂。有了爱,师生就可以无障碍地沟通;有了爱,在师生和谐的氛围中,就可以开展教学互动,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在信息时代,孩子们接触的信息来源很多,教师知识老化的周期很短,更新的速度很快。要面对孩子旺盛的求知欲,只有不断学习,随时更新储备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师者,

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要做到这几点,教师应具备广博的知识作基础。有道是,“根深才能叶茂”,“水厚方能负大舟”。教师 并非人人都博学,但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朝着博学的目标去努力。因此,作为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平常要多读书,常看报,勤上网。总之,要做一只辛勤的蜜蜂,时时处处采摘知识的花粉,酿出合时的蜂蜜。

在教师不再是惟一的信息源的今天,一个好的教师,绝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把自己满腹的学识传授给孩子,而更应该着眼于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以“渔”是也。学会学习是孩子今后走上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学会学习是孩子学习的最高目标。因此我在工作中注重培养孩子联想的习惯、培养孩子动手实践的习惯、培养孩子判断、评价和批判的习惯,同时我要求自己首先做到这几点,还应该具有民主、平等、公正、创新的思想意识,给孩子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孩子学习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教与学是一个双向的交流,一个互动的过程。这些年,科技的进步给教育领域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使用使得教与学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有趣。作为教师,应该注意加强学习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在教学时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培养孩子的兴趣,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相信合格的教师塑造合格的孩子。只有终身学习,只有具备不断追求探索的精神才会厚积薄发,得心应手,才会不负历史的重任。

+究竟怎样做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我想我会用一生去思考,用一生去回答。

推荐第8篇:使命与责任同行》读后感

《使命与责任同行》读后感

看过这本《使命与责任同行》之后,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得触动,对于我这个刚踏入教师这个神圣职业的新教师老说着实上了一课!书本中得这些老师虽然都离我很远,可是她们身上对于教育事业的这份热爱以及高尚的品质却正是我所熟悉的。我觉得他们不仅是在哺育莘莘学子,更是为所有的教师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要融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于一身在幼儿教育中,爱的力量是伟大的。老师的爱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甚至高于母爱的无私的、伟大的爱,它是教师与幼儿之间最有力、最自然的连接点,是打开幼儿心灵的金钥匙。每个孩子都需要老师的爱,尽管他们都有不同的性格,有内向的、外向的、活泼的、大方的、老实的、顽皮的,但他们都是有感情的和思想的。幼儿是一块白板,那就要求每一位老师以爱为核心,细心对待每一个孩子。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要花时间充分了解自己班级的孩子,学会观察,逐步做到对班内的每一个幼儿的情况都了如指掌,例如:饭量大小、依恋什么、有什么习惯,还要逐步了解孩子们的动作或表情,明白他们的肢体语言所表达的意思„„在了解孩子健康状况和心里需要的同时,帮助孩子顺利的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作为一个细心的老师还要管理好幼儿园和孩子的物品,和同班老师一起建立起班级日常生活规则,除了为孩子创设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外,还要帮助孩子逐步形成规则意识,让孩子在幼儿园快乐生活!对待幼儿要有耐心和责任心,幼儿教师所教授的对象是2—6岁之间的儿童,这就要求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对于爱问为什么的孩子,不要打消他们的积极性,要耐心的为他们解答问题并鼓励他们的行为,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是自己的孩子。要有责任心,让每一个孩子都在你的阳光下健康成长。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要与家长做好伙伴,及时交流孩子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就会清楚的了解幼儿的情况。及时与家长交流,要让家长觉得你了解他的孩子,关注他的孩子,这样他们就会尊重你,认可你的工作。当然,你也可以给家长指导一些科学的育儿经验,把家长对孩子的爱和老师对孩子的情纳入同一个健康的轨道,共同培育出身心和谐发展的茁壮小苗苗。

苏霍姆林斯基在做一所小学校张的时候,校园花房里长出几多非常大的玫瑰,全校同学都很惊讶,每天来看这朵玫瑰的人络绎不绝,有一天早上,苏霍姆林斯基照常在校园中散步,看到幼儿园一个4岁的女孩在花房里摘而后拿着它从容地往外走„„故事转述到这里,假设一下,要在我们这里,通常我们老师碰到孩子摘花会怎样呢?(

1、可能会一把夺过鲜花说,大声训斥,这么好看的花你为什么摘,别人怎么看。

2、叫家长来,怎么教育的„

3、体罚)。苏霍姆林斯基没这样做,他俯下身去,亲切的问:“孩子,你摘这朵花送给谁?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的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几朵大玫瑰,奶奶有点不信,我摘一朵送给她看,看后我把花送回来。”苏霍姆林斯基听了小女孩的话,他的心颤动了,他领着孩子回到花房,又摘下两朵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好孩子;这一朵送给妈妈,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对于孩子我们作为教师能做的可以有很多很多,但一座房子的建立,需要的是工程师一砖一瓦慢慢的砌出来,用勤奋和智慧盖出美丽的房子,建造属于孩子的天地!

推荐第9篇:《管理使命、责任、实务》读后感

《管理使命、责任、实务》读后感

《管理使命、责任、实务》是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经典著作,本书围绕经营绩效、卓有成效的工作和有所成就的员工、社会影响和社会责任、管理者的工作、管理技能与组织管理、战略与结构等,系统探讨和揭示了企业使命、企业责任、员工责任、员工资产、知识工作者、目标管理、管理分权、组织设计、规模、多国公司、成长和创新型组织等方面的问题。本书完成于20世纪70年代,书中预言了衡量和提高知识工作的生产率将会成为未来趋势,从事实来看亦是如此,21世纪最珍贵的便是人才和智力资源。20世纪管理最重要、独特的贡献就是将体力工作的生产力提高了50倍之多;21世纪管理所能做的贡献是提升知识工作和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从今天来看,本书依旧有非常丰富的现实意义。本书通过回顾管理学的发展史,吸取管理学热潮的经验教训,总结出热潮衰退后对于管理学的新要求;探讨了管理学的深层意义;运用大量实例对管理学的三大任务:经济绩效、工作富有生产力员工取得成就、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详细说明。我将就这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管理学热潮衰退后对于管理学的新要求 二战结束之后,遭受巨大破坏的经济生产急需恢复,人们开始关注起战争期间英美制造业高速发展的原因,由此开始关注重视管理,引发了管理热潮。随着技术的发展、管理在发展中国家推行,人们渐渐发现以往积累的管理知识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管理面临着新挑战,管理热潮也随之结束。首先是对人事管理和知识型人才的领导,传统的管理思想是要避免人员带来麻烦和问题,想办法杜绝员工内讧不合作或是违抗命令,并没有把人才看做机会,没有发掘员工潜力使其成为企业财富;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意识也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是企业家对已经存在的持续经营的企业进行管理,更多的也是进行技术革新,但是往往社会创新的作用已经超越了技术革新。同时在民主分权观念还不甚明晰的年代,公司主要管理者的意志决定了整个公司的走向,通用、福特等公司的快速发展、安然度过危机,管理者的成功判断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也成了管理面临的新挑战;管理学在发展中国家推行需要适应本国国情,不能生搬硬套。例如九十年代日本的企业文化曾引起欧美许多企业争相模仿,但是其企业文化是建立在社会传统和价值观念上的,与欧美崇尚个人主义自由利己的价值观不甚相符,因此欧美国家也很难复制日本模式;在中国有时情感激励的作用远远超过金钱鼓励,这也和西方经验不甚相符。因此,如何将管理思想与社会意识价值观融合为人所用,也是管理学需要解决的新需求。因此,必须全面理解管理学的含义,从而在三个方面完成任务,才能满足新时期的管理需求。

二、管理学的深层意义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在于成就。管理并不只是适应环境和潮流,管理还可以传递给人们新的理念,创造环境改变环境,而唯一验证管理效果的就是成就。德鲁克认为,管理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只了解管理技巧、灵活运用管理工具的人充其量只是技术人员,真正卓越的管理者需要掌握管理学基本原理并灵活运用于所在机构,推动其完成目标。管理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同时又要有创意和敏锐的嗅觉,是感觉与感性的融合,是经验潜移默化地影响结果的过程,生于经验并应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变化发展。

三、管理学的三大任务 理解了管理学的内在含义之后,就需要探究如何通过实践满足管理新需求。德鲁克在本书中用了大量篇幅说明,同时也对常见的误区进行了纠正。

1、经济绩效

企业使命:利润不是目的而是检验标准

不明白自己是什么、代表什么,不了解自身基本信念和价值观念的企业是无法改变自己的。最辉煌的企业战略、能够改变社会和经济的企业家精神也会很快过时需要因时而变,但企业的使命宗旨是必须坚守的,实现什么样的使命理想是企业的立足之本,不可任意变动也不可肤浅。长久以来,经济学界始终坚持利润最大化,认为生产平衡点是边际成本与边际收入相等之时,这在理论上是完美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并不适用。首先,市场环境不是简单地完全竞争、寡头、垄断等模型,真正的市场要远远复杂,消费者需求更难以估计,并且由于经济消息的滞后性,利润最大化难以实现,企业往往会选择获取足够利润来防范风险。同时,也没有任何一个成功企业是为了单纯获取利润而存在的,因为单纯追求利润会让企业犯下目光短浅、为了追求利益而损害企业长久发展的后果,企业使命需要更加远大而有意义,才能激励员工。因此,利润并不是企业行为决策的解释或原因,而是对其有效性的测量标准。

企业宗旨:创造顾客

长久以来,厂商往往将关注点放在“卖什么,怎么卖”上,以产品为主体,这使它与消费者的联系方面是失败的,导致营销方面的停滞不前。后经济时代,唯一能挽救公司盈利的是以顾客为主体的营销,应将关注点转向“他们为什么会买,怎样创造顾客”,因此企业应当努力将销售转换为市场营销,了解消费者需求,从顾客角度出发,不强调产品有什么功效,而是强调产品可以满足客户需求,与消费者建立长期而稳固的关系,提高品牌忠实度。

业务是什么,谁是顾客

企业遭受挫败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对自我宗旨使命进行充分思考,定位不明确。因此,明确业务是什么,找准定位,准确面向目标市场找到顾客群体就是管理者的首要任务,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西尔斯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对业务定位的思考。企业应当有计划的舍弃业务,试图面面俱到只会导致质量不佳,消费者难以接受,找准业务才能找到目标市场展开营销。反观玉兰油在2012年推出了 “花肌悦”系列,瞄准以在校生为主的年轻女性消费者。对此,宝洁使出了浑身解数,在《女友》或湖南卫视等年轻女性喜爱的媒体平台打广告,到各个城市开展“晨花女孩俱乐部”、“校园精英挑战赛”等。但是年轻消费者对此并不买账,他们觉得玉兰油就是一个妈妈们喜爱的牌子,根本没办法打动90后的心。在投入了足够多的推广资源之后,花肌悦却没收获预期的目标销量,还不到目标的一半。这就是宝洁对于自身品牌定位不清晰的原因,在90后的记忆中玉兰油的味道代表了妈妈的味道,是适合成熟职场女性的品牌,让还在校园的他们难以接受。最近5年中,宝洁几乎没有真正推出让市场及消费者眼前一亮的新品牌,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不够,最近大刀阔斧的改革也是在所难免。

2、工作富有生产力,员工取得成就

20世纪最重要的贡献是大大提升劳工生产力,而21世纪最重要的是提升知识工作的生产力。体力工作者重视效率,知识工作者应当重视效能。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是以做正确的事为前提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前提,正确地做事将变得毫无意义。首先要做正确的事,然后才存在正确地做事。因此,管理者应当把人才的知识创意当做投入,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工作富有生产力,将其转化为财富。

要使一群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事,唯有通过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才能实现,因此要让员工深受企业文化使命的感染,让其意识到责任,重视奉献,以整体绩效为己任。通过薪酬激励、工作安排和提升等“人力资源杠杆”来进行责任激励,利用考评为管理者建立责任评判标准,规定最低的责任要求。在此之前,泰勒的科学管理、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以及X、Y理论都对如何激励员工让其取得成就做出解答,德鲁克对他们进行了中肯评价,找寻利弊,为管理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3、企业社会责任 近年来,有关于企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的报道频繁见诸报端,德鲁克也将企业社会责任列为企业三大任务之一。组织并不是为了自己而存在,它们只是一种工具,每个组织都是用以执行某种社会功能的社会机构。对于组织而言,光是求生存还不够,这点与生物体有很大的不同。组织的目标,应该是对个人和社会作某种贡献。企业作为现代商业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经济人”的特点,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本质是价值创造,同时,企业活动是以整个社会发展为背景的,不能脱离社会孤立存在,企业又必须以一个“社会人”的身份将其自身行为、目标、利益置于社会道德规范的限制之中,因为社会是企业利益的来源,社会的根本利益就是企业的长远利益,如果单纯为了效益的增长而背离社会基本准则,则会被消费者抛弃。因此,企业在从社会中谋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为之付出回报。

企业首先应履行基本社会责任,例如保障员工基本权利、提供质量合格价格公正的产品、自觉纳税等、遵守法律规定等经济法律责任,然后再去履行慈善公益等高层次社会责任,以求达到树立良好企业形象,鼓舞员工士气的目的。现今企业往往更为在意慈善等较高层次、一次性花费较多却不需要长期投入的社会责任,只是为了博取良好声誉而非单纯的履行责任,但却忽略质检员工权益等基础,这样舍本逐末的行为给企业形象带来了巨大伤害。

四、辩证与思考:明茨伯格vs德鲁克 明茨伯格提出,高管不应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制定战略,而是应当设法使组织高效的执行战略。而彼得德鲁克在本书中简明扼要地指出:效率和效能不应偏废,我们希望同时提高效率和效能,但在二者无法兼得时,我们首先应着眼于效能,然后再设法提高效率。正确地做事是让我们更快地朝目标迈进;做正确的事则是确保我们的工作是在坚实地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正确地做事是以做正确的事为前提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前提,正确地做事将变得毫无意义。首先要做正确的事,然后才存在正确地做事。

其实,二者的观点的不同是源于立足点不同。德鲁克认为决策的制定要满足五个要素,要求策略方向是第一位的;而明茨伯格更偏重于手艺方向,他主张在行动中纠正战略的不足之处,最终的执行中还会根据环境改变,因此最初的方向就没有那么重要,高效执行更为重要。虽然二者出发点不同结论也截然相反,同时也各有道理和挑战,我们不知道它们能走多久,最终会不会被其他理论取代,但两人积极探求战略制定方法,努力解决问题的精神是非常可取的。这样的探索精神和探索过程远比结论更加珍贵。市场模式在变化,适应的战略和制定方式也随之变化,终有一天当科技达到顶峰市场稳定之后,效率与效能可以实现平衡,二者之争会湮没于历史尘埃,但因时而变、积极谋求突破的精神始终是制胜法宝。在技术高速发展、市场瞬息万变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这种精神,能够根据消费者需求和市场变化不断改进技术服务,推动战略变化,魄力与坚守相呼应,将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发挥到极致,才是致胜之道。

推荐第10篇:《管理使命、责任、实务》读后感

《管理使命、责任、实务》读后感

最近一直和同事们学习德鲁克先生的著作,受益的同时更多的是看到了他背后的功力,此书充分的表达了作者的智慧、知识、艺术、和经验,有很强的理论知识。不仅有与环境无关的普通知识描述和与环境有关的知识,更清晰的阐释了特定环境下的知识,把商业社会的管理特性勾勒的淋漓尽致。这本书只对功能而言我认为和佛学很像,佛学开悟对自然规律的理解,自然界万物的存在和活动状态,本书发表了管理的环境和规律,描绘了管理世界的存在和活动状态。

自03年读过人力资源管理师以后,开始技术性的用了很多年,在不同的公司做过《人员编制分析》、《部门职能说明书》、《职位说明书》、《人力资源规划》《绩效与考核》《薪酬与福利》等人力资源六大模块,但看完此书,我终于明白做这些东西的内涵,准则,书中的精神如人力资源六大模块的灵魂,让人力资源生动起来。本书的第五部分详细的说明了《人力资源规划》及《职位说明书》、《部门职能说明书》,《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第七部分详细的描述了《人力资源规划》,其实就内容而言他的其它书中是有提到很多同样的思想,但这次感觉是对以前论著的总结、梳理、概括和升级。我想特别提一下感受比较深的,可能是我的主要注意力放在了书中的部分,作者称其为“关键活动”,是我思想的“关键活动”点。

架构:①此书让我看到了很多管理思想的源头,也看到了按源头管理的准则。以前作组织架构图的时候我更多的是在想什么样的架构会产生顺畅的管理运作,虽然想到了不顺畅的架构会产生内耗,但从没想到不科学的架构是公司前进的瓶颈,严重点说决定企业生存的年龄。②以前喜欢清晰架构,认为这是保证组织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现在我明白了:组织的一条基本规则就是使用权组织层次尽可能少、指挥线路尽可能短,同时我也知道了组织中一个问题刚刚被认为已经“解决”了,它立即又以一种新的形式重新发生其中的症结点是结构不当;③机械的构建组织,而不是有机地构建组织的结果,就会让企业关键人员的注意力放在不恰当的、不相关的次要问题上,而不是放在重大企业决策、关键活动和绩效与成果上。

绩效:引用作者的话“任何想要形成强烈的绩效精神的组织,都必须把“人员”决策,工作安排和工资报酬、晋升、降级和解雇,看成是可供组织利用的真正的“控制手段”。。。。。。,这是因为:各项人员决策可以向组织中的每个成员表明“管理当局真正需要、重视和奖励的是什么”。它和我一直遵守的①“发生事情,公司的处理方式和态度,直接教育往哪个方向去想,去发展;②我一直在想激励的方法,虽然也想到了科学的薪资制度也是一种激励手段,但没有把它当作控制手段,在本质上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产生的结果也不同;

①科学的薪资制度是绩效的另一个支撑因素,绩效考核与薪资福利的结合点,让我更清楚的看到了人力资源六大模块的关联性和配合性。而绩效的本质是把下属及团队的视野提到更高的水平,把绩效提到更高的标准,使下属或团队的个性超越平常的限制条件。

②削弱绩效:在有些情况下,为了强化系统,可能是削弱系统中的某个要素,使其精确性或效率降低,这是因为在任何一个系统中,重要的是整体绩效,这是成长和动态平衡的结果,是调节和整合的结果,而不只是技术效率的结果。在整个管理科学中(主要指在文献和实际工作中),重点是放在技术上,而不是放在原则上,是放在措施上,而不是放在决策上,是放在工具上,而不是放在成果上,其中尤其重要的,是管理科学把重心放在了局部的效率上,而不是放在整体的绩效上。

③我一直以为管理活动中是以“使风险最小化”或“清除风险”是管理的最终目标之一。原来企业的本质就是制造和承担风险,试图消除企业中的风险是不可能有效的。试图消除风险或使其最小化,都只能因使风险变得不合理而无法承担。解决的方法是:提供对其他各种风险和期望的知识和理解、确定获得预期成果所必需的各种资源和努力、动员做出贡献的各种力量、对照预期目标来衡量成果并进而为及时改正错误或修正不恰当的决策提供手段。

靠突击来管理:这是很多企业都经常用的,虽然我一直认为这种管理不公没有效果而且还会产生误导,记得作者的另一本书有提过改变,其实是一个道理,击没有持久性。但另一个声音说做了总比没做好,而且突击在短时间是可以看到效果的,当事情多的时候认为突击一下这个再突击一个那个,认为短时间解决了一些问题,其实这种做法不但会生出很多问题,而且会产生误导。

职位说明书设计错误:最常见是职务范围设计得太小,我以前认为是设计适当,原来设计太大不会造成很大害处,因为这个错误会很快发现容易纠正,但太小就不易发觉,使个人或组织都麻痹起来,很快就学会了其中的各项事务,然后就会感到失望、烦恼并不再认真工,就会抵制任何变革、任何创新和任何新的思想,因为对这些人来说变革只能是变得更坏并威胁到他们自已的安全。更不好的是这个职务其实不能算一项真正的职务,而只是“助理”职务,助理职务肯定是需要的,但不能把其它职务变成这一职务。

另外书中还提到了沟通、决策、培训、管理开发等等,从管理者的定义开始——到管理活动——然后到分权——最后到管理者和预算,回忆起来总会有种想再翻一翻的冲动,此书是管理大师经过很多年积累的结晶,理论知识很强,如果想用得很好是需要从其它相关书籍吸收营养的,它增加了我对管理知识的兴趣,我要吸收更多的管理知识,来结合与检验我学到的虽然有一定年龄但仍然充满智慧的书《管理使命、责任、实务》篇。

衷心的感谢公司的用心良苦,感谢德鲁克先生!最后我用作者的话来勉励自已“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

第11篇:《教育的使命》读后感1000字

《教育的使命》读后感1000字

原创: 蓬莱大柳行李晓明

读完约翰.霍特的《教育的使命》,合上书,我深深地思索: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对孩子做了什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做?难道真的像卢梭在《爱弥儿》中说的那样,这个既是奴隶又是暴君的儿童,这个充满学问但缺乏理性、身心都脆弱的儿童,投入社会,暴露其愚昧、骄傲和种种恶习吗?

我所教的班级里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特别懒,懒得动脑,懒得回答问题,懒得做家庭作业。我一直搞不懂的是,家庭作业并不多,为什么孩子要找各种理由不完成?

0

1拿她没辙

班里有个叫盛丹的孩子,四年级刚分到我班,她之前的班主任就说她从来都不写家庭作业。我当时不以为意,懒病好治。但实践告诉我,懒病并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她果然不完成家庭作业,一样都不写。

我打电话给孩子的母亲,她刚开始还接我的电话,说是家里孩子多,没空管她,后来就不接了,甚至处于停机状态。这个孩子并不笨,但就是懒,脸皮厚,还撒谎,反正不写作业,老师也不能把我怎么样。

是呀,我能把她怎么样?打么?不可以,学校不允许,法律不允许。我一开始的做法是罚写作业,罚了她更不写,作业太多了,写不完,反正写不完,索性不写。后来我改成补作业,中午吃完饭补,仍然不补,反正我是拿她没辙。

0

2无果的谈心

有一次,我把她叫到跟前,问她:\"爸爸关不关心你学习?\"答:\"关心。\"我再问:\"爸爸工作辛苦吗?.\"答:\"辛苦。\"我接着问:\"家里几个孩子?\"回答:\"五个。\"我继续追问:\"你在家里是老几?你都有哥哥姐姐还是弟弟妹妹?你的哥哥或者姐姐是多大了,都做什么工作?\"通过她的回答,我得知,她家里兄弟姐妹五个,老大是女儿,27了,外出打工,老二也是女儿,在河南上大学,她在家里是老三,下面还有一个上幼儿园的弟弟和一个1岁多的弟弟。最后,我问:\"周末的作业写了吗?\"答:\"写了。\"可是,收作业时,她并没有交。我再把她找来:\"作业写了吗:\"答:\"写了。\"我问:\"写了,在哪里?\"不回答。

我不知道这样的孩子到底是怎么炼成的。这样一个精神正常,智力正常的孩子,却不爱学习,不写作业,自暴自弃,那她来学校又是为了什么?这难道是学校、老师在逼她吗?如果真的如约翰·霍特所说的那样,不去逼迫他们,而让他们自由地成长,帮助所有的孩子成为具有良好品质的人,而不是只会知识的人,我们该如何做?如果适合孩子学习的、最好的学习环境是他们周围的世界,是成年人的生活,那我们学校到底应该做些什么?

我想,卢梭在《爱弥儿》中或许给了我们答案:他们傻头傻脑地要显示聪明,因而就遏制他们的学生,……不仅不能这样地损伤青年人的勇气,反而应该不惜一切力量提高他们信心,要使他们并驾齐驱,以便使他们能够变成同你相匹敌的人;如果他们现在还达不到你这种水平,你自己就应当毫不犹豫、毫不怕羞地下降到他们那样的水平。

第12篇:生命与使命同行读后感

《生命与使命同行》读后感

寒假期间读了《生命与使命同行》这本书,作为一名毕业后将步入中学讲台的师范生,我深有感触。“教育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不仅可以影响一个学校的孩子,还可以影响整个社会。”这既是对教师职业的肯定,更是一种要求。在这个物欲横流,利益至上的社会里,更多人把这仅仅当成一种神话。看了《生命与使命同行》一书,才知道这并不是神话,至少有人在创造神话。

书里介绍的汪金权老师的事迹,他被誉为“大别山师魂” ,从书中我了解到他当年师范的好友同窗各奔前程,坚守在山区讲台的唯有他一人而已。22年来,汪老师几乎把所有工资都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多年来资助了200多个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汪金权老师自己却过着无比清苦的生活:没有房子,多年来租住在学校宿舍;工资全部帮助学生,自己只能借钱吃饭;七旬老母妻儿至今还住在大山深处的老屋里。许多老师都资助过学生,但像汪金权老师这样的,我想一般人做不到。凭汪金权老师的资历、能力和声望,应该有很多改变命运的途径与机会,但他没有这样做。他用22年来的坚守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平凡中的伟大” 。40多岁的风华正茂之年,已是白发苍苍。汪老师的事迹带来的不仅是感动更多的一种心灵上的触动。但在汪老师自己看来,他的所作所为只是在履行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仅凭这一点汪金权老师无愧“大别山师魂”的称号!也许我不能做到像汪

金权老师那样,但当我处在教育战线时,我会像老师那样为学生付出我最大的爱!当然,书中还介绍了很多坚守在平凡岗位却又不平凡的老师,像于漪老师,她说:“我上了一辈子课,教了一辈子语文,但还是上了一辈子深受遗憾的课。”一个老师做到像于漪老师这样还“不满足”,我想这就是她不断取得成功的原因吧。还有,王生英—中国版的乡村女教师,黄金莲—特教孩子的“校长妈妈”„„

生命与使命同行,看了这本书后,在大学期间我要更加努力学习各类知识,为三年后肩负起我的使命而努力奋斗!

第13篇:《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着肖川的这本书,受益匪浅。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是肖川教授的教育随笔集。他认为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担当的教育是轻薄的。真正的教育不仅应该具有效率和效益,更重要的是要的要具有灵魂,具有坚定而明确的价值追求。使命与责任赋予教育以高度和灵魂。肖川教授在凝练的言说中表达深邃细密之思想的风格,不禁让我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触摸到了教育的时代主题。我感到这本书值得一读。

“让课堂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让生命的活力充分地涌流,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应该成为所有教学的自觉追求。生命教育强调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这是我在读肖川教授《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这书中,认为他对生命教育解读时最精彩的话语之一。

在新教材的教育的理念中,学校领导反复强调要提高课堂效益。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可以提高课堂效益呢?其中的一个方面那就是生命的课堂。在课堂上把“感悟亲情”、“善待生命”作为最重要的话题和学生讨论,努力让学生学会感动,让学生学出意义,让学生有思想,让学生学得快乐。把生命教育融入到教育之中。作为一名有追求的教师,我们该如何用生命的角度来看待教育,来看待学生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再思考:教育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真情的互动,灵魂的对话,当然也是对人生的诠释。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的学生不再是盲从,也不再是遵从,他们更多的是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生存。

作为学校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每天所面对的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体,是一个个对世界充满新奇感的心灵世界。我们有责任,也有使命把人性最善良、最美好、最纯真的东西植入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在渐渐成长的过程中凝聚“人情味”,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尤其是在当今的社会教育背景下,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成为“作业训练”、“成绩提高”等应试东西的代名词。这正如肖教授在书中表明的“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

肖教授指出:生命教育应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即为人道的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第二个层次应当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第三个层次是指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实践领域,应当涵盖着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

读了肖教授对生命教育的三重解读,我思忖着,如何在我们的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中、在校园中激昂起生命的欢歌呢?

首先我想应让我们的孩子能够主动地、快乐地生活。让他们在我们教育中,受到关注,得到关怀,哪怕是我们班中的任何一名暂困生,都应当成为我们教师心中关注的对象。所有的学生,教师都要一视同仁,永不言弃。让他们平等地、自由地生活、学习。没有强制、没有苛严,也没有功利,更没有压抑,但要有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崇尚兴趣,热衷读书,关注生活,思考教育现状。

其次在我们的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还应该教会学生理智的生活控制。正如肖教授所言,儿童激情有余,而理智不足。我想通过我们的教育,要让孩子能够正确面对生活,面对挫折,学会合理的安排时间,劳逸结合,在现实与幻想的冲突中,思考生活和学习。

再次,在我们的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更应该让学生创造性地生活,让我们的学生富有灵气。我们要为孩子们创设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体验场所,让孩子们不断地去改变、去尝试、去思考。要让他们有一种不满足于现状的感想,力争上游,积极进取,作为教师要努力地去创造新的环境,创设新的机遇,从而提升自身的生命教育质量。

通过学习,我对生命教育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内心世界迸射出了无穷热情。我期待着,通过对生命教育的实践,让学生变得越来越可爱,我自己也越来越受学生的喜爱;让我的教育变得更富魅力,让学生变得更具活力。

第14篇:《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

读了肖川先生的《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一书,心里颇有感慨。它让我明白了民主和自由的教学氛围对于培养学生自由灵魂有多么重要的作用;它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一堂好课,真诚、丰富、深刻;它告诉我,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怀(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它提醒我,要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因为快乐是一种美德;它提醒我,要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人生和事业;它提醒我要不断扩充自己的学识,要手不释卷,阅读让自己一步步成长;它提醒我,要用一生的知识来备一节课。

教育是有灵魂的,教育是有使命感的,在教育越来越追求效益和效率的今天,触及这样的话语总能让人警醒而又感觉亲切。作为学校教育,我们每天所面对的是一群群鲜活的生命体,是一个个对世界充满新奇感的心灵世界。我们有责任,也有理由把人性最善良、最美好、最纯真的东西植入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在渐渐成长的过程中凝聚人情味,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尤其是在当今的社会教育背景下,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成为训练、成绩等应试教育的代名词。这正如肖教授在书中表明: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则构成生命教育的目标。作为一名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面对何人何事,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并本着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信念,力争做到以下几点:一要以人为本,奉献真爱。当好一名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做人生的最大乐趣。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为孩子创造一个均衡发展的教育环境,使孩子享受到平等的教育,使我们的教育面向所有的孩子,面向孩子的一切。二要加强学习,学为人师。树立学无止境、学高为师的思想,要向实践学,要向书本学,要向同行学,要向孩子学,让学习变为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在素养。要崇尚科学精神,严谨笃学,潜心钻研,做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要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科学、新技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要积极投身教学改革,运用最先进的方法、最现代的理念,把最宝贵的知识传授给孩子。三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孩子心灵的健康和成长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我们要加强师德修养,为孩子树立起学习的榜样,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去教育和感染孩子,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家长和全社会的尊重。

一种使命,孩子的人生,家庭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都系于教育一身,每天我们接过来的,不只是孩子,而是一双双期待的眼睛,一颗颗期盼的心。教书育人,我们责无旁贷!让课堂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让生命的活力充分地涌流,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应该成为所有教学的自觉追求。那么就让我们怀着执着的情怀,带着生命上路,以生命唤醒生命,以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让学生的生命因我们的生命更加丰满旺盛,我们的生命因学生的生命而充满活力与激情。

本温暖的书为我们带来了一个美好的教育世界,展现了一幅完美的教育状态和生活样式。沉浸在这个阳光的教育世界里,是一种身心的净化、一种精神的洗礼、一种心灵的澄澈、一种人性的升华,这就是教育的力量,这就是爱的力量!

教育的路还很长,我们正在路上,用自己的坚强与耐力、理想与信念、意志与汗水去浇灌事业之花。

第15篇: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读着肖川的这本书,受益匪浅。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是肖川教授的教育随笔集。他认为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担当的教育是轻薄的。真正的教育不仅应该具有效率和效益,更重要的是要的要具有灵魂,具有坚定而明确的价值追求。使命与责任赋予教育以高度和灵魂。肖川教授在凝练的言说中表达深邃细密之思想的风格,不禁让我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触摸到了教育的时代主题。我感到这本书值得一读。

“让课堂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让生命的活力充分地涌流,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应该成为所有教学的自觉追求。生命教育强调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这是我在读肖川教授《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这书中,认为他对生命教育解读时最精彩的话语之一。

在新教材的教育的理念中,学校领导反复强调要提高课堂效益。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可以提高课堂效益呢?其中的一个方面那就是生命的课堂。在课堂上把“感悟亲情”、“善待生命”作为最重要的话题和学生讨论,努力让学生学会感动,让学生学出意义,让学生有思想,让学生学得快乐。把生命教育融入到教育之中。作为一名有追求的教师,我们该如何用生命的角度来看待教育,来看待学生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再思考:教育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真情的互动,灵魂的对话,当然也是对人生的诠释。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的学生不再是盲从,也不再是遵从,他们更多的是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生存。

作为学校的一名教育工a>者,我们每天所面对的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体,是一个个对世界充满新奇感的心灵世界,读后感《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 我们有责任,也有使命把人性最善良、最美好、最纯真的东西植入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在渐渐成长的过程中凝聚“人情味”,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尤其是在当今的社会教育背景下,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成为“作业训练”、“成绩提高”等应试东西的代名词。这正如肖教授在书中表明的“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

肖教授指出:生命教育应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即为人道的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第二个层次应当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第三个层次是指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实践领域,应当涵盖着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

读了肖教授对生命教育的三重解读,我思忖着,如何在我们的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中、在校园中激昂起生命的欢歌呢?

首先我想应让我们的孩子能够主动地、快乐地生活。让他们在我们教育中,受到关注,得到关怀,哪怕是我们班中的任何一名暂困生,都应当成为我们教师心中关注的对象。所有的学生,教师都要一视同仁,永不言弃。让他们平等地、自由地生活、学习。没有强制、没有苛严,也没有功利,更没有压抑,但要有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崇尚兴趣,热衷读书,关注生活,思考教育现状。

其次在我们的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还应该教会学生理智的生活控制。正如肖教授所言,儿童激情有余,而理智不足。我想通过我们的教育,要让孩子能够正确面对生活,面对挫折,学会合理的安排时间,劳逸结合,在现实与幻想的冲突中,思考生活和学习。

再次,在我们的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更应该让学生创造性地生活,让我们的学生富有灵气。我们要为孩子们创设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体验场所,让孩子们不断地去改变、去尝试、去思考。要让他们有一种不满足于现状的感想,力争上游,积极进取,作为教师要努力地去创造新的环境,创设新的机遇,从而提升自身的生命教育质量。

通过学习,我对生命教育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内心世界迸射出了无穷热情。我期待着,通过对生命教育的实践,让学生变得越来越可爱,我自己也越来越受学生的喜爱;让我的教育变得更富魅力,让学生变得更具活力。

第16篇:教育的使命和责任读后感

《教育的使命》读后感

读了朱永新先生的《教育的使命》,我受益匪浅。使命,多有分量的词语!作为一名教师——“教育工作者”这一称号赋予我的是怎样的使命?朱永新教授说:“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的教育是轻薄的。从事教育这么多年,虽兢兢业业但却未能理解教育的真谛,朱永新先生给了我探讨教育生命的意义,体味做教师的幸福。

一、筛选“教育”的关键词

朱永新先生书中概括说:“基于我的教育探索,基于我对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如下应该是理解 “教育”的关键词:学习领域、学生的发展、生命教育、公民教育、经验课程、有效教学、课堂互动、知识建构、教师成长、学校文化。”这里我选定了“生命教育”、“有效教学”及“教师成长”,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和领悟。

有效教学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征:学生非常明确学习的意义;有明确的学习主题和任务;对于教学过程学生有实质性的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背景;将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作为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关注点。

教师成长—在学校教育情境中影响学生发展水平的最重要因素是教师。实践证明通过校本培训来促进教师成长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其模式为“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

这些知识的获得更进一步诠释了“肖川先生的书是为教师写的。本书反映教师的需要与趣味。”

二、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朱永新先生书中为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今天,我们怎么做教师?”身为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并不仅仅限于对错误行为的矫正,更在于关注学生心灵和健康人格的成长。做个什么样的老师,那就先要求自己从简单做起:

1、用心。用心不是技能,是态度,是想做好一件事情的心情。只要用心了就没有做不好的事情。用心做复杂的事情,很简单;用心做简单的事情,很不简单。简单中蕴藏着精髓......在简单中成长。

2、智慧。智慧是一种思考力,是课能上好的基础。教育需要智慧需要反思。用智慧启迪我们的学习、思考与提升,这些可以表现在课堂上,可以与学生共同分享。

三、给教师的建议

1、让心灵变得丰富和深刻

朱永新先生在书说道:“让心灵变得丰富和深刻是一个近乎奢侈的话题。好的教学是一个精神漫游的过程,正如登山,只有当我们最终登上山巅,俯瞰登山时所走过的路时,我们才会有一种成功的感觉。不知自己什么时候能体会到这种感觉。”

2、捕捉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

朱永新先生在书说道:“我想一个易于被感动的人一定是幸福的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纯洁的人,一个过着真正的人的生活的人。真正的成熟是以一颗感恩的心去接纳一切,包容一切,并学会重新去热爱,热爱一切美好和充满希望的人和事。”

3、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朱永新先生在书说道:“给生命一种向上的力量。我们需要经常对自己说:‘我是重要的!我是能行的!我是快乐的!我是唯一的”。我自己要学会笑,学会微笑,学会在受挫折时还能够笑得出来。要学会拥有一个乐观的积极的心境。”

4、给予学生更多真诚的鼓励

朱永新先生在书说道:“我相信每个成功的人的经验之中,都一定具有最初的鼓励所给予他的温暖和力量。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就更需要老师的鼓励。有时候家长给我打电话,说今天孩子回家说老师表扬我了,我高兴了一天。我们应该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多给予学生真诚的鼓励,在鼓励中建立学生的自信,在鼓励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阅读《教育的使命》,让我有一种逐渐从层层困惑中走出来的感觉,有一种从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的感觉。虽然,我暂时还不能深刻领会书中的理念和观念,但至少使我明白了许多之前模棱两可的概念。它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一堂好课——真诚、丰富、深刻;它告诉我,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怀。它提醒我,要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因为“快乐是一种美德”;它提醒我,要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人生和事业;它提醒我,要不断扩充自己的学识,要手不释卷,阅读让自己一步步成长;它提醒我,要用一生的知识来备一节课„„

柯敏巧

第17篇: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

读了肖川教授的教育随笔《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受益匪浅。《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延续了肖教授在凝练、舒展的言说中表达深邃、细密之思的风格,让我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触摸到了教育的时代主题。

在一个民主、自由和文明的社会中,写作是源于一种生命、对人生的一种感悟,源于对世界、对人类的一份惊喜,源于对自身经验、自我情感的一种珍惜。而对肖川教授而言,写作是“源于分享的需要,表达和自我表现的需要”,是为了“呼吁、呐喊以引起世人对某一问题的关注”,是为了“诱导、劝说、鼓舞和激励更多的人朝着在我看来更正确、更光明、更人道的方向共同努力”。阅读肖川教授的这本教育随笔集,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的这份“使命与责任”。

肖川教授提倡“想大问题,写小文章”。他说,所谓大问题,就是那些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想大问题会“使得我们超脱世俗的名缰利锁,使得我们超越琐屑和平庸,使我们从根本上确立起对世界与人生的态度”。所谓写小文章,就是写随笔。随笔是最自由的文体,没有一定之规,可长可短,可文可白,可叙事可抒情,可感叹可议论,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随笔“能够培养我们的一种趣味,一种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品质,一种细致思考的习惯”。作为思想者,肖川教授对教育领域中一些大问题进行了系统思考,然后用随笔的文体表达出来。在他看来,随笔

不仅是一种写作的风格,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人生理想的自然流露。他说:“在我的文字里,不仅表达着我的教育理想,也表达着我的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正如《教育的使命与责任》的书名所揭示的,他力图在字里行间溶渗着理想、信念、智慧、真情、使命与责任,这也正是辉煌灿烂的教育大厦和自由幸福的美好人生的基石。

同时,阅读《教育的使命和责任》让我有一种从层层困惑走出来的感觉,有一种从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的感觉。虽然,我暂时还不能深刻领会书中的理念和观念,但至少使我明白了许多之前模模糊糊的概念。它让我明白了民主和自由的教学氛围对于培养学生自由灵魂有多么重要的作用;它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一堂好课——真诚、丰富、深刻;它告诉我,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怀(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它提醒我,要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因为“快乐是一种美德”;它提醒我,要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人生和事业;它提醒我要不断扩充自己的学识,要手不释卷,同感哦阅读让自己一步步成长;它提醒我,要用一生的知识来备一节课……

第18篇:《生命与使命同行》的读后感

有时候,我常常会问自己:当教师幸福么?有的人可以将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业看做是一件碌碌无为的事情;有的人可以将孩子所犯的一点点的错,影响着自己一天或者几天的情绪。在读了《生命与使命同行》这本书之后,让我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幸福感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既然选择从教,就必须正视自己的位置,它不但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中,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师自己的思想上和行为里。

现在作为教师的我们,并不缺专业知识和专业修养,但是很多人却找不到这份职业的幸福感,当我读了这本书之后,发现我们其实缺的正是一种对生命真谛的认识,我们很多时候只是把上课当做一种任务去完成,并没有发觉教育的真谛。“每一堂课的质量,都影响着孩子生命的质量。站上讲台,我就要用生命来歌唱”于漪老师用她的一生去践行着自己生命的价值,她的每堂课都是花了10小时、20小时去准备,一遍又一遍地完善每节课的教案,她的教育行为都已经不是一个普通老师能负荷的,但她就能做到,而且是日复一日,如蜡烛般点燃自己照亮生命!虽然她的做法我无法做到,但却要学习她认真备课的态度,遍遍不同,立足“教在今天,想在明天”的理念,追求完美,努力“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不断反思,“从经验与感悟走向理性与科学”,培养自己的教学特色,就像她说的“只有教师教出自己个性的时候,才是学生收获最大的时候”。她的这种付出让我这名刚踏入教坛不久的教师也为之感动。

王生英,中国农村教师的杰出代表,说她杰出,只因她的坚持与付出,很多本不该普通老师所需要承担的责任被她们所捡起肩负。王生英老师与学生的风雨兼程,困难中家家户户的上门教学,在学校塌荒时义无反顾地将自己家变成学校。这样只为学生未来的行为,很少有人能做到。看了王生英老师的事迹后,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了这么一句话:当一名人民教师,学生就是你的儿女,付出就是你的责任!这份坚定的责任心就是教师生命中最神圣的使命。

或许从前的我在困难面前会选择低头,在诱惑面前会被拐走。但正视自己是一名教师的时候我就应该学会坚持,对教育知识的坚持,对行为规范的坚持,因为很可能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能改变一个学生,所以时刻坚持一名教师应有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无论遇多大的困难都不能放弃对教育的初衷,就像王生英老师一样,在走出大山走进大城市新开始新发展的诱惑面前能把持住,依然陪着大山里的孩子同甘共苦,依然带着一份平凡的心走出一条属于她自己不平凡的大路!何为坚持?在王生英老师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她对教育事业的这份坚持,仅仅是从心出发的一种简简单单想教好学生的想法。这世间的千般算计,终究都抵不过一颗简单的心。作为一名教师,或许就是教育道路上永恒的持有一颗简单的心——它是甘于付出、不求回报的!

读完《生命与使命》,我领略到的不单单是那一篇篇文章,一段段故事和一个个人物,更是那背后折射出的朴实无华的对教学的热爱和执着。读完《生命与使命》,我感受到的并不是那流转于眼球的文字,而是浮现在脑海中的思索。

第19篇:《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精选多

篇)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

读了肖川教授的教育随笔《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受益匪浅。《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延续了肖教授在凝练、舒展的言说中表达深邃、细密之思的风格,让我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触摸到了教育的时代主题。

在一个民主、自由和文明的社会中,写作是源于一种生命、对人生的一种感悟,源于对世界、对人类的一份惊喜,源于对自身经验、自我情感的一种珍惜。而对肖川教授而言,写作是“源于分享的需要,表达和自我表现的需要”,是为了“呼吁、呐喊以引起世人对某一问

题的关注”,是为了“诱导、劝说、鼓舞和激励更多的人朝着在我看来更正确、更光明、更人道的方向共同努力”。阅读肖川教授的这本教育随笔集,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的这份“使命与责任”。

肖川教授提倡“想大问题,写小文章”。他说,所谓大问题,就是那些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想大问题会“使得我们超脱世俗的名缰利锁,使得我们超越琐屑和平庸,使我们从根本上确立起对世界与人生的态度”。所谓写小文章,就是写随笔。随笔是最自由的文体,没有一定之规,可长可短,可文可白,可叙事可抒情,可感叹可议论,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随笔“能够培养我们的一种趣味,一种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品质,一种细致思考的习惯”。作为思想者,肖川教授对教育领域中一些大问题进行了系统思考,然后用随笔的文体表达出来。在他看来,随笔

不仅是一种写作的风格,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人生理想的自然流露。他说:

“在我的文字里,不仅表达着我的教育理想,也表达着我的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正如《教育的使命与责任》的书名所揭示的,他力图在字里行间溶渗着理想、信念、智慧、真情、使命与责任,这也正是辉煌灿烂的教育大厦和自由幸福的美好人生的基石。

同时,阅读《教育的使命和责任》让我有一种从层层困惑走出来的感觉,有一种从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的感觉。虽然,我暂时还不能深刻领会书中的理念和观念,但至少使我明白了许多之前模模糊糊的概念。它让我明白了民主和自由的教学氛围对于培养学生自由灵魂有多么重要的作用;它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一堂好课——真诚、丰富、深刻;它告诉我,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怀;它提醒我,要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因为“快乐是一种美德”;它提醒我,要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人生和事业;它提醒我要不断扩充自己的学识,要手不释卷,同感哦阅

读让自己一步步成长;它提醒我,要用一生的知识来备一节课……

最近我读了《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读着肖川的这本书,受益匪浅。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是肖川教授的教育随笔集。他认为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担当的教育是轻薄的。真正的教育不仅应该具有效率和效益,更重要的是要的要具有灵魂,具有坚定而明确的价值追求。使命与责任赋予教育以高度和灵魂。肖川教授在凝练的言说中表达深邃细密之思想的风格,不禁让我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触摸到了教育的时代主题。我感到这本书值得一读。

“让课堂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让生命的活力充分地涌流,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应该成为所有教学的自觉追求。生命教育强调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

这是我在读肖川教授《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这书中,认为他对生命教育解读时最精彩的话语之一。

在新教材的教育的理念中,学校领导反复强调要提高课堂效益。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可以提高课堂效益呢?其中的一个方面那就是生命的课堂。在课堂上把“感悟亲情”、“善待生命”作为最重要的话题和学生讨论,努力让学生学会感动,让学生学出意义,让学生有思想,让学生学得快乐。把生命教育融入到教育之中。作为一名有追求的教师,我们该如何用生命的角度来看待教育,来看待学生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再思考:教育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真情的互动,灵魂的对话,当然也是对人生的诠释。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的学生不再是盲从,也不再是遵从,他们更多的是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生存。

作为学校的一名教育工a>者,我们每天所面对的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体,

是一个个对世界充满新奇感的心灵世界,读后感《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 我们有责任,也有使命把人性最善良、最美好、最纯真的东西植入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在渐渐成长的过程中凝聚“人情味”,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尤其是在当今的社会教育背景下,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成为“作业训练”、“成绩提高”等应试东西的代名词。这正如肖教授在书中表明的“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

肖教授指出:生命教育应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即为人道的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第二个层次应当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第三个层次是指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实践领域,应当涵盖着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

读了肖教授对生命教育的三重解

读,我思忖着,如何在我们的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中、在校园中激昂起生命的欢歌呢?

首先我想应让我们的孩子能够主动地、快乐地生活。让他们在我们教育中,受到关注,得到关怀,哪怕是我们班中的任何一名暂困生,都应当成为我们教师心中关注的对象。所有的学生,教师都要一视同仁,永不言弃。让他们平等地、自由地生活、学习。没有强制、没有苛严,也没有功利,更没有压抑,但要有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崇尚兴趣,热衷读书,关注生活,思考教育现状。

其次在我们的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还应该教会学生理智的生活控制。正如肖教授所言,儿童激情有余,而理智不足。我想通过我们的教育,要让孩子能够正确面对生活,面对挫折,学会合理的安排时间,劳逸结合,在现实与幻想的冲突中,思考生活和学习。

再次,在我们的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更应该让学生创造性地生活,让我

们的学生富有灵气。我们要为孩子们创设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体验场所,让孩子们不断地去改变、去尝试、去思考。要让他们有一种不满足于现状的感想,力争上游,积极进取,作为教师要努力地去创造新的环境,创设新的机遇,从而提升自身的生命教育质量。

通过学习,我对生命教育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内心世界迸射出了无穷热情。我期待着,通过对生命教育的实践,让学生变得越来越可爱,我自己也越来越受学生的喜爱;让我的教育变得更富魅力,让学生变得更具活力。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

读了肖川先生的《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一书,心里颇有感慨。它让我明白了民主和自由的教学氛围对于培养学生自由灵魂有多么重要的作用;它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一堂好课,真诚、丰富、深刻;它告诉我,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怀;它提醒我,要让

学生快乐地学习,因为快乐是一种美德;它提醒我,要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人生和事业;它提醒我要不断扩充自己的学识,要手不释卷,阅读让自己一步步成长;它提醒我,要用一生的知识来备一节课。

教育是有灵魂的,教育是有使命感的,在教育越来越追求效益和效率的今天,触及这样的话语总能让人警醒而又感觉亲切。作为学校教育,我们每天所面对的是一群群鲜活的生命体,是一个个对世界充满新奇感的心灵世界。我们有责任,也有理由把人性最善良、最美好、最纯真的东西植入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在渐渐成长的过程中凝聚人情味,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尤其是在当今的社会教育背景下,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成为训练、成绩等应试教育的代名词。这正如肖教授在书中表明: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

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则构成生命教育的目标。作为一名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面对何人何事,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并本着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信念,力争做到以下几点:一要以人为本,奉献真爱。当好一名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做人生的最大乐趣。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为孩子创造一个均衡发展的教育环境,使孩子享受到平等的教育,使我们的教育面向所有的孩子,面向孩子的一切。二要加强学习,学为人师。树立学无止境、学高为师的思想,要向实践学,要向书本学,要向同行学,要向孩子学,让学习变为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在素养。要崇尚科学精神,严谨笃学,潜心钻研,做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要如饥似渴地

学习新知识、新科学、新技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要积极投身教学改革,运用最先进的方法、最现代的理念,把最宝贵的知识传授给孩子。三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孩子心灵的健康和成长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我们要加强师德修养,为孩子树立起学习的榜样,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去教育和感染孩子,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家长和全社会的尊重。

一种使命,孩子的人生,家庭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都系于教育一身,每天我们接过来的,不只是孩子,而是一双双期待的眼睛,一颗颗期盼的心。教书育人,我们责无旁贷!让课堂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让生命的活力充分地涌流,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应该成为所有教学的自觉追求。那么就让我们怀着

执着的情怀,带着生命上路,以生命唤醒生命,以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让学生的生命因我们的生命更加丰满旺盛,我们的生命因学生的生命而充满活力与激情。

本温暖的书为我们带来了一个美好的教育世界,展现了一幅完美的教育状态和生活样式。沉浸在这个阳光的教育世界里,是一种身心的净化、一种精神的洗礼、一种心灵的澄澈、一种人性的升华,这就是教育的力量,这就是爱的力量!

教育的路还很长,我们正在路上,用自己的坚强与耐力、理想与信念、意志与汗水去浇灌事业之花。

又是一年总结时,趁着月休,把在心头收藏已久的肖川教授的《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仔细地研读了一遍,用他的“教育智慧与真情”,抒写着他教育的惬意人生,诠释他对“教育理想与信念”的

不懈追求,肩负起“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感触颇丰,启发多多,受益匪浅。

使命、责任,多有分量的词语!作为一名教师——“教育工作者”这一称号赋予我的是怎样的使命?肩负怎样的责任?肖川教授说:“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担当的教育是轻薄的。使命与责任赋予教育以高度和灵魂”,读完此书我似乎为这些年在特殊教育学校能力工作的教师们找到了一丝安慰。从事教育3多年,虽然兢兢业业但却未能透彻理解教育的真谛,肖川教授给了我悦心明智的启迪,指引着我去追寻真实的生命状态,探讨教育生命的意义,体味做教师的幸福。

一、筛选“教育”的关键词

肖川先生书中概括说:“基于我的教育探索,基于我对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如下应该是理解 “教育”的关键词:学习领域、学生的发展、生命教育、公民教育、经验课程、有效教学、课堂互动、知识建构、教师成长、学校文化。”这里

我选定了“生命教育”、“有效教学”及“教师成长”,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和领悟。

生命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界的一面旗帜,原因在于:只有能够关注生命、促进生命成长并进而成全生命的教育,才是真正具有“善的目的”的教育。肖川先生书中注明了他理解的生命教育有三个层次: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这是生命教育的第一层;生命教育的第二层是作为教育的存在形式——它关注学生当下的生命状态,努力创造生命化的校园,生命化的课堂。生命教育是一个有着明确价值追求而又涵括着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领域,其中包括:安全教育、信仰教育、感恩教育、死亡教育、人权教育、和平教育等等。这是生命教育的第三层。

有效教学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征:学生非常明确学习的意义;有明确的学习主题和任务;对于教学过程学生有实质性的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背景;将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作为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关注点。

教师成长—在学校教育情境中影响学生发展水平的最重要因素是教师。实践证明通过校本培训来促进教师成长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其模式为“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

这些知识的获得更进一步诠释了“肖川先生的书是为教师写的。本书反映教师的需要与趣味。”

二、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肖川先生书中为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今天,我们怎么做教师?”身为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并不仅仅限于对错误行为的矫正,更在于关注学生心灵和健康人格的成长。做个什么样的老师,那就先要求自己从简单做起:

1、用心。用心不是技能,是态度,是想做好一件事情的心情。只要用心了

就没有做不好的事情。用心做复杂的事情,很简单;用心做简单的事情,很不简单。简单中蕴藏着精髓......在简单中成长。

2、智慧。智慧是一种思考力,是课能上好的基础。教育需要智慧需要反思。用智慧启迪我们的学习、思考与提升,这些可以表现在课堂上,可以与学生共同分享。

三、给教师的建议

1、让心灵变得丰富和深刻

肖川先生在书说道:“让心灵变得丰富和深刻是一个近乎奢侈的话题。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文化底蕴。好的教学是一个精神漫游的过程,正如登山,只有当我们最终登上山巅,俯瞰登山时所走过的路时,我们才会有一种成功的感觉。不知自己什么时候能体会到这种感觉。”

2、捕捉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

肖川先生在书说道:“我想一个易于被感动的人一定是幸福的人,一个善

良的人,一个纯洁的人,一个过着真正的人的生活的人。真正的成熟是以一颗感恩的心去接纳一切,包容一切,并学会重新去热爱,热爱一切美好和充满希望的人和事。”

3、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肖川先生在书说道:“给生命一种向上的力量。我们需要经常对自己说:‘我是重要的!我是能行的!我是快乐的!我是唯一的”。我自己要学会笑,学会微笑,学会在受挫折时还能够笑得出来。要学会拥有一个乐观的积极的心境。”

4、给予学生更多真诚的鼓励

肖川先生在书说道:“我相信每个成功的人的经验之中,都一定具有最初的鼓励所给予他的温暖和力量。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就更需要老师的鼓励。有时候家长给我打电话,说今天孩子回家说老师表扬我了,我高兴了一天。我们应该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多给予学生真诚的鼓励,在鼓励中建立学生的自信,在

鼓励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5、有意味地言说

肖川先生在书说道:“教师教学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其实传达的是一种趣味和境界。很深奥的一句话!是啊,我们要是真正的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就需要自己不断的读书进步,修炼自己的课堂语言。让自己的语言来感染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

阅读《教育的使命和责任》,让我有一种逐渐从层层困惑中走出来的感觉,有一种从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的感觉。虽然,我暂时还不能深刻领会书中的理念和观念,但至少使我明白了许多之前模棱两可的概念。它让我明白了民主和自由的教学氛围对于培养学生自由灵魂有多么重要的作用;它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一堂好课——真诚、丰富、深刻;它告诉我,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怀;它提醒我,要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因为“快乐是一种美德”;它提醒我,要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自己的人生和事业;它提醒我要不断扩充自己的学识,要手不释卷,阅读让自己一步步成长;它提醒我,要用一生的知识来备一节课??教育的路还很长,我们正在路上,用自己的坚强与耐力、理想与信念、意志与汗水去浇灌事业之花。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是肖川教授的一本教育随笔集。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担当的教育是轻薄的。“我们不停地跑,争取领先,但总是有一刻需要停下来想一想:这条路是通向梦想还是通向深渊?”真正的教育不仅应该具有效率和效益,更重要的是要的要具有灵魂,具有坚定而明确的价值追求。使命与责任赋予教育以高度和灵魂。作者在凝练、舒展的言说中表达了细密之思的风格,不禁让人在

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触摸到教育的时代主题。读肖川的教育随笔,你会感叹道:有一种美,叫教育! 人是万物之灵,人不仅具有可教育性,而且有对教育的需要性。教育是对人的成全。教育

使一个生而软弱无助的个体逐渐成长为自立,自强,自尊,自重,自信,自助的个体,因此,教育为任何社会中健

全的个体所必须。

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则构成生命教育的目标。

学校的教育应该是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教育的真正内涵,就是价值引导和自主构机建的统一。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激发、内心的敞亮、主体性的弘扬和个性的彰显。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和灵魂的感召。教育源于生活,并从生活中获得向前发

展的动力。

生命教育应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即为人道的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

命质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第二个层次应当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第三个层次是指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实践领域,应当涵盖着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

一个真正的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深刻的,不只关注其今天,更要关注其明天,不只关注其智力,更

关注其情感;不只关注其基石,更关注其创造。

教学是学校教育服务于学生成长的主要的途径和最中心的工作。教育必须服务于完整的人的成全。教师必须创造丰富的课堂,带给学生广博深厚的文化浸染。教学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学,并且帮助学生形成认知框架。教学必须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以问题引导教学的进程,通过问题

的解决而进行学习。

我想应让我们的孩子能够主动地、快乐地生活。让他们在我们教育中,受

到的关注,得到是关怀,哪怕是我们班中的任何一名暂困生,都应当成为我们教师心中关注着的所有。所有的学生,教师都要一视同仁,永不言弃。让他们平等地、自由地生活、学习。没有强制、没有苛严,也没有功利,更没有压抑。

崇尚兴趣,热衷读书,关注生活,思考当下。

我们的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还应该让学生理智的生活。正如肖教授所言,儿童激情有余,而理智不足。我想通过我们教育,要让孩子能够正确面对生活,面对挫折,学会合理的安排时间,劳逸结合,在

现实与幻想的冲突中,思考生活,思想学习。

“让课堂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让生命的活力充分地涌流,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应该成为所有教学的自觉追求。生命教育强调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

这是我在读肖川教授《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这书中,认为他对生命教育解读时最精彩的话语之一。

在新教材的教育的理念中,学校领导反复强调要提高课堂效益。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可以提高课堂效益呢?其中的一个方面那就是生命的课堂。在课堂上把“感悟亲情”、“善待生命”作为最重要的话题和学生讨论,努力让学生学会感动,让学生学出意义,让学生有思想,让学生学得快乐。把生命教育融入到教育之中。作为一名有追求的教师,我们该如何用生命的角度来看待教育,来看待学生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再思考:教育不仅仅是人与人之

间的对话,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真情的互动,灵魂的对话,当然也是对人生的诠释。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的学生不再是盲从,也不再是遵从,他们更多的是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生存。

作为学校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

每天所面对的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体,是一个个对世界充满新奇感的心灵世界。我们有责任,也有使命把人性最善良、最美好、最纯真的东西植入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在渐渐成长的过程中凝聚“人情味”,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尤其是在当今的社会教育背景下,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成为“作业训练”、“成绩提高”等应试东西的代名词。这正如肖教授在书中表明的“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

肖教授指出:生命教育应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即为人道的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第二个层次应当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第三个层次是指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实践领域,应当涵盖着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

读了肖教授对生命教育的三重解

读,我思忖着,如何在我们的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中、在校园中激昂起生命的欢歌呢?

首先我想应让我们的孩子能够主动地、快乐地生活。让他们在我们教育中,受到关注,得到关怀,哪怕是我们班中的任何一名暂困生,都应当成为我们教师心中关注的对象。所有的学生,教师都要一视同仁,永不言弃。让他们平等地、自由地生活、学习。没有强制、没有苛严,也没有功利,更没有压抑,但要有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崇尚兴趣,热衷读书,关注生活,思考教育现状。

其次在我们的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还应该教会学生理智的生活控制。正如肖教授所言,儿童激情有余,而理智不足。我想通过我们的教育,要让孩子能够正确面对生活,面对挫折,学会合理的安排时间,劳逸结合,在现实与幻想的冲突中,思考生活和学习。

再次,在我们的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更应该让学生创造性地生活,让我

们的学生富有灵气。我们要为孩子们创设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体验场所,让孩子们不断地去改变、去尝试、去思考。要让他们有一种不满足于现状的感想,力争上游,积极进取,作为教师要努力地去创造新的环境,创设新的机遇,从而提升自身的生命教育质量。

通过学习,我对生命教育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内心世界迸射出了无穷热情。我期待着,通过对生命教育的实践,让学生变得越来越可爱,我自己也越来越受学生的喜爱;让我的教育变得更富魅力,让学生变得更具活力。

人是万物之灵,人不仅具有可教育性,而且有对教育的需要性。教育是对人的成全。”教育能使一个生而软弱无助的个体逐渐成长的自立、自强、自尊、自重、自信、自助的个体,因此,教育为任何社会中健全的个体所必须。每个人都需要接受完整的教育。

“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是精神

~ 26 ~

的唤醒、潜能的激发、内心的敞亮、主体性的弘扬和个性的彰显。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和灵魂的感召。”我觉得还有思维的碰撞、信息的交流。教育源于生活,并从生活中获得向前发展的动力。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教学对象都来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这样的教育才有根可溯,才会蓬勃发展,有个灿烂的明天。

老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只关注其今天,更要关注其明天;不只关注其智力,更要关注其情感;不只关注其基石,更要关注其创造。学生的幸福才是教育的目的。

让孩子们在我们的教育中受到的是关注,得到的是关怀,哪怕是我们班的任何一名暂困生。所有的学生,老师都要一视同仁,永不放弃。让每一个孩子平等、自由地生活、学习。没有强制、没有苛严、没有压抑,没有被鄙视的目光,没有被嘲笑的话语。看到他们的进

~ 27 ~

步,表扬他们的每一次成功,哪怕是微小的。相信他们明天一定会进步,就算明天不能后天一定能。其实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好只是评价学生的某一个方便,我们更可以让他们热爱生活、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让每一个学生崇尚兴趣,热衷读书,关注生活。

“儿童激情有余,而理智不足。”我们要通过我们的教育,让学生能够正确面对生活、面对挫折,在磨练中成长,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劳逸结合,快乐生活,快乐学习。

~ 28 ~

第20篇:《中国虎》读后感:觉悟与使命

觉悟与使命

--《中国虎》读后感

曌儿

逃过千百年劫难,苟延残喘到今天,山中之王中国虎,依然难逃灭绝下场?要命的不仅是人类的愚昧,还有觉悟了的人类爱心? —— 题记

并不陌生的段落,文中震人心魂的描述,拥有着自然形成的独特的霸王之气。一种不屈于牢笼的控制,一种不羁性情的喧发,一种无所畏惧的气质,正是华南虎所突显出来的王者风范,所突显出来的炽热的生命力。让一度自高自大的人类,不得不臣服于这种威慑之中,自然而然的感受到了一种人格的堕落。

即使有人感受到了人格的卑微,但卑微的人类依然在将卑微延续,人们对于王者,更多的是邪恶的贪念,以至于,现实中所在不断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很多时候,却是在将文明不断倒退。唯一庆幸的是,手边的这本《中国虎》,清楚完美的记叙了华南虎的苦难,但愿它,能多少唤回些中国人的良知。

一点都不能否认,李克威的文学魅力,他能够用那种刻画入微的笔触,就这样带你进入百山祖的梦幻地带,时沉时浮的笔触,险象迭生的情景,着实让你身临其境,心随其动。强有力的数据体现,也在同时让你的心灵为之颤动,让你不得不正面的去接受中华民族之精神象征——华南虎,即将灭绝的现实。

但全书的精髓,却又并不仅仅只是这些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它所向你描述的并不仅仅是那么简单,可以说,全书的大部分笔墨是用来刻画了一个不屈的灵魂,不确切来说,不止一个,而是一群,一种,从骨子里透露出来的不羁与不屈。无论是与敌人的经久周旋,所体现出来的耐力与镇静,还是对山怒吼的豪情与气派,亦或是临死前的傲然挺立,所挥发的一种永久伫立的高大形象。无时不刻的渗透出森林之王的气概。末了,还有一种,威武雄壮背后的点滴柔情,知恩图报的感恩之心,含辛茹苦的千里寻情,默契加倍的双双狩猎,劳神费力的哺育幼崽。感人之处,往往会自然而然的催人泪下。或许常人所难以想象,这似人,更赛人的柔情竟然会展现在看似极端冷酷的老虎身上,然而事实说明,作者,运用了他强有力的描写,解开了多年来世俗对华南虎的不公。

华南虎不屈又满怀柔情的灵魂崇高而纯洁。相较而论的,人类很多时候充当了极具讽刺意味的戏谑的负面角色。凶残的人手,罪恶的弹药,开始在质疑,为什么上帝要赋予人类如此完美的智力系统,却如今用于伤害完美精神的象征——华南虎。撇开它是生物链的顶端不谈,也暂时不去考虑它是森林生命力的代表。就单单从它是我国所仅有,又是老虎之祖先,难道炎黄子孙就忍心看它重走巴里虎、爪哇虎、里海虎的灭绝之路吗?或许事实就是这么残酷,可恨的人类,不仅不因为它的珍贵和稀少施加保护,更就\"稀少、珍贵\",大做文章,希望就此获得不少的暴利。为华南虎的巨减感到可悲,其实,我们更要为人类的自己感到悲哀,植被的大量稀少,物种的急剧下降,不久的未来,或许,我们人类也会登上濒临灭绝动物的名单。如今的人类,其实是在自掘坟墓罢了,只图眼前之财,却无长远之计,这就是全人类最大的悲哀。

\"逃过千百年劫难,苟延残喘到今天,山中之王中国虎,依然难逃灭绝下场?\"难道我们真要面对如作者所说的状况吗?50年不见野生华南虎的期限尚未来到,野生华南虎也并没有就这样被判了死刑,一切的挽救都还来得及,或许,正如作者所言\"连以灭绝的华北虎都能复苏\".

迷途的人类是应该觉醒了,为了挽救自己,挽救这些不屈的灵魂,人类该有所行动了,不要等到他们灭绝了,才懂得珍惜,也不要在世界末日来临了,痛哭流涕。或许,这也就是作者所要写这本书的目的。

望着封面上的那只威风凛凛的华南虎,迷茫了,真的,什么时候,才能见到此般野生,自然,充满霸气的华南虎啊?人与自然的纠纷,究近怎样才能有一个了结?生态的破坏,能否就此复原?一切的茫然,继续感受着书对心灵的颤动,惟有继续注视着那华南虎澄澈的瞳孔,默默感受它不屈的灵魂……

使命读后感
《使命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