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管理常识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6-19 07:43:53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在今年的第三季度,我把管理的常识这本书读了一遍,也让我学到了许多关于管理这一块的知识,弥补了自己在管理这方面的一些欠缺,书里边的一些东西我们可以直接拿来用到我们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受益匪浅。

一、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管理是一种决策,管理所要求的合格决策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管理中最怕的就是下属去揣摩领导的意图,这说明领导的指令不清,往往忙了半天,工作结果却不一定符合标准。好的管理是靠指令去做更多的事。只有上下岗位都做相同的事,说明这个单位的管理是合格的,但现在很多公司都是做不到的,所谓的没有执行力和效率就是这个原因。领导有时喜欢把自己变得复杂和不易理解,以显示自己卓尔不群,真正的管理只能凭指令做事,不能凭经验、情绪和情感做事。

二、管理没有对与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管理是以结果评价,不是以对错评价,一定要追根到底能否解决问题、获得结果,而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喜欢评判对错。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取得绩效,如果让企业亏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释。不管有什么委屈,有多大约束,有多少无奈,这个责任给了你,你就得承担。

三、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管理的重点是管事,同时也要理解人和尊重人。管理不是管人,如果你不懂得理解人和尊重人,那么你一定不懂得管理。很多管理的问题就出在管理者只关心人们的态度和表现,并没有地界定必须要做的事情,以及做事的标准。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他们并没有清晰的指引应该做什么事情,所以只有凭着兴趣、情绪或者感情做事,这样的做事方法一定是无法评级以及无法控制结果的。界定应该做的事情,就是管理。

四、管理就是让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合二为一

管理没有对错,但有好坏。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个人目标和组织目

标是否合二为一,两者是否一致,是管理中最大的挑战。中国企业大都把忠诚看得很重要,其根本原因是管理水平不够。企业需要关注个人目标的变化,在企业组织目标不断实现的同时,个人目标也不断实现和提升,管理的挑战在于,让优秀人才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达成一致。

五、管理就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企业资源

管理的关键在于,要让企业的一线员工得到企业资源并有权力运用这些资源,要把所有的资源放在一线,并尊重每一个人。中国企业管理中最大的浪费是资源集中在二线管理者手中。

通过读书知道自己需要学习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我争取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之余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充实自己,培养能力,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

推荐第2篇:《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艾伦•默里《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在今年7月下旬本人有幸拜读了公司下发的由《华尔街日报》的副总编艾伦·默里著作的《管理的常识:萃取全球120年管理思想精粹》一书,作者从现存的管理知识、研究和实践中提炼出精华,按照管理者们最常提出的问题组织主题并给予解答,以简单明晰和较为实用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以故事以及其他类似故事里的经验教训,将其中最重要的经验教训整合起来,毫无保留的呈现给我们读者。这本书分为十二章,分别就管理的基本概念、领导力、激励、员工、战略、执行、团队、变革、财务常识、走向全球化、道德、管理你自己等方面,叙述这些方面最具活力和实用性的管理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我对各章节的体会如下

第1章——管理。管理无非是四件事:计划、组织、指导、监管,想在管理岗位上取得成功,你就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对于什么(what)、何时(when)、怎样(how)、为什么(why)四个问题,都不能掉以轻心。这一章多个实例说明:好的管理者必须同时是好的领导者。

第2章——领导力。愿景式(Visionary)、辅导式(Coaching)、亲和式(Affiliative)、民主式(Democratic)、标杆式(Pacesetting)、命令式(Commanding)六种不同类型的领导力,最优秀的领导者不会总是选择某一种方式,而是会在几种方式之间来回游移。哪种最能满足当下的需要,他们就采用哪种方式。成就卓越企业的领导者是谦逊的人格与专业化的个人意志的矛盾混合体,更像是林肯和苏格拉底,而非巴顿或者凯撒。

第3章——激励。卓越的领导者必须了解自己的追随者。什么能对他们产生激励?他们想得到什么?害怕什么?什么让他们坚定不移?你怎样做才能让他们为了事业竭尽全力?要搞清楚这一点,就要回到管理学研究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上来:人们究竟为什么工作?你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的管理风格。若想当好一位领导者和管理者,你心中对这个问题最好有个清晰的答案

第4章——员工。招聘共有三个决定性测试,分别考察人的诚实度、智慧和成熟度。“诚实的人会讲真话并信守诺言。”于智慧,他清晰地表示自己看重的并不一定是教育程度,而是“一种强烈的、带有智慧的好奇心,还有广博的知识,

从而具有在复杂的世界中领导其他聪明人或与其他聪明人共处的能力”。至于成熟度,韦尔奇认为这与人的年龄毫无关系,而是“一种感觉,看一个人能否承受压力、挫折或者走上歧路的风险,能否同样欢喜和谦卑地享受成功”。 业绩评估应该是一种双向的对话。评估者必须承认,老板在员工的表现中也发挥着巨大作用。

第5章——战略。一位管理者最重要的责任:找到你前进的方向,以及你达到目标的方式。管理者要确保团队明确自己的战略、任务以及沿途必须达到的短期目标。

第6章——执行。将你的愿景、战略以及目标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让公司沿着预先设定的路走下去,中途不偏离方向、不停滞不前。

第7章——团队。团队是现代公司的核心单元。现代世界的复杂性意味着需要跨部门的团队合作。作为一位管理者,你经常会发现,如果没有那些不直接向你负责汇报的员工的帮助,你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

第8章——变革。对快速变化的环境所带来的挑战——这是现代管理无法逃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展望了管理的未来,以及管理不得不努力适应那些快速变化的个中缘由。

第9章——财务常识。管理者需要用到一些财务工具并掌握使用。如果你不掌握这些财务工具,你就会反过来受制于它们。

第10章——走向全球化。现代管理者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会面临某些独特的挑战,需要具有全球视野。

第11章——道德。强调做正确的事情和把事情做好一样重要。

第12章——管理你自己。现代公司组织早已不再是终身制、家长制了,管理者要认识到,自己可能不会在同一家公司度过整个职业生涯。这就让管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你的个人品牌变得异常重要。

作为管理者,该如何有效的制定工作计划,如何帮助下属制定工作计划,如何进行计划管理,如何根据计划有效的进行管理的督导和过程执行。管理者,计划一定要依据目标制定,必须要几大要素:工作内容,工作实现,约束条件,步骤,达到的目标等。制定的计划要有可行性,计划不是拿来交差的,而是用来执行的。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没有很好的制定有效的计划。

如何激励下属也是当今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最头疼的问题,很多员工离职往往和这有关系,在具体的激励过程中,往往业绩好的没有被激励,激励了态度好,但业绩一般的员工。在激励过程是,由于企业在设定激励制度是没有与被激励对象深度沟通,导致激励的力度没有效果,无论是正激励还是负激励。例外激励的不是员工想要的,比如员工看重的是精神激励,管理者却用金钱激励,方法不妥。在激励理论是,目标期望激励理论我认为对企业管理者来讲是最有指导意义的。也能够充分的体现管理本质的意义,即把个人的目标和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良性发展。

学习本书,也是希望再次对管理学的基本命题进行思考的过程,本书中一些观点和案例表明其实管理的本质必须要回归简单、回归实践、回归人性的思考,因为管理是科学,有规律可循;因为管理是艺术,面对的是不同性格、价值观的人。

推荐第3篇:《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在总公司的三天培训过程中,我只是粗略的把陈春花教授《管理的常识》通读了一下,回家的10多个小时的路上,我又重新的读了一次,心中的感慨又深了一步,陈教授厉害之处在于,他把管理总结的就像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样,就像数学中的公式和定理一样,我们可以直接拿来用到我们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现将从书中学到的一点小皮毛总结如下 :

一、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管理是一种决策,管理所要求的合格决策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管理中最怕的就是下属去揣摩领导的意图,这说明领导的指令不清,往往忙了半天,工作结果却不一定符合标准。

好的管理是靠指令去做更多的事。只有上下岗位都做相同的事,说明这个单位的管理是合格的,但现在很多公司都是做不到的,所谓的

没有执行力和效率就是这个原因。领导有时喜欢把自己变得复杂和不易理解,以显示自己卓尔不群,真正的管理只能凭指令做事,不能凭经验、情绪和情感做事。

二、管理没有对与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管理是以结果评价,不是以对错评价,一定要追根到底能否解决问题、获得结果,而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喜欢评判对错。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取得绩效,如果让企业亏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释。不管有什么委屈,有多大约束,有多少无奈,这个责任给了你,你就得承担。在我们的管理中,为什么效率非常低,陈教授认为,原因在于 很多人做出决定,不是马上去执行,而是去评判对错。

人会犯错误,但对错在管理中不是最重要的,即使你证明自己是正确的,领导是错误的,也于事无补,最重要的是做事情的结果。

三、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管理的重点是管事,同时也要理解人和尊重人。管理不是管人,如果你不懂得理解人和尊重人,那么你一定不懂得管理。很多管理的问题就出在管理者只关心人们的态度和表现,并没有地界定必须要做的事情,以及做事的标准。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他们并没有清晰的指引应该做什么事情,所以只有凭着兴趣、情绪或者感情做事,这样的做事方法一定是无法评级以及无法控制结果的。界定应该做的事情,就是管理。

四、管理就是让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合二为一

管理没有对错,但有好坏。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是否合二为一,两者是否一致,是管理中最大的挑战。中国企业大都把忠诚看得很重要,其根本原因是管理水平不够。企业需要关注个人目标的变化,在企业组织目标不断实现的同时,个人目标也不断实现和提升,管理的挑战在于,让优秀人才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达成一致。

五、管理就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企业资源 管理的关键在于,要让企业的一线员工得到企业资源并有权力运用这些资源,要把所有的资源放在一线,并尊重每一个人。中国企业管理中最大的浪费是资源集中在二线管理者手中。

通过读书知道自己需要学习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我争取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之余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充实自己,培养能力,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在总公司的三天培训过程中,我只是粗略的把陈春花教授《管理的常识》通读了一下,回家的10多个小时的路上,我又重新的读了一次,心中的感慨又深了一步,陈教授厉害之处在于,他把管理总结的就像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样,就像数学中的公式和定理一样,我们可以直接拿来用到我们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现将从书中学到的一点小皮毛总结如下 :

一、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管理是一种决策,管理所要求的合格决策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管理中最怕的就是下属去揣摩领导的意图,这说明领导的指令不清,往往忙了半天,工作结果却不一定符合标准。

好的管理是靠指令去做更多的事。只有上下岗位都做相同的事,说明这个单位的管理是合格的,但现在很多公司都是做不到的,所谓的没有执行力和效率就是这个原因。领导有时喜欢把自己变得复杂和不易理解,以显示自己卓尔不群,真正的管理只能凭指令做事,不能凭经验、情绪和情感做事。

二、管理没有对与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管理是以结果评价,不是以对错评价,一定要追根到底能否解决问题、获得结果,而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喜欢评判对错。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取得绩效,如果让企业亏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释。不管有什么委屈,有多大约束,有多少无奈,这个责任给了你,你就得承担。在我们的管理中,为什么效率非常低,陈教授认为,原因在于,

很多人做出决定,不是马上去执行,而是去评判对错。

人会犯错误,但对错在管理中不是最重要的,即使你证明自己是正确的,领导是错误的,也于事无补,最重要的是做事情的结果。

三、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管理的重点是管事,同时也要理解人和尊重人。管理不是管人,如果你不懂得理解人和尊重人,那么你一定不懂得管理。很多管理的问题就出在管理者只关心人们的态度和表现,并没有地界定必须要做的事情,以及做事的标准。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他们并没有清晰的指引应该做什么事情,所以只有凭着兴趣、情绪或者感情做事,这样的做事方法一定是无法评级以及无法控制结果的。界定应该做的事情,就是管理。

四、管理就是让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合二为一

管理没有对错,但有好坏。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是否合二为一,两者是否一致,是管理中最大的挑战。中国企业大都把忠诚看得很重要,其根本原因是管理水平不够。企业需要关注个人目标的变化,在企业组织目标不断实现的同时,个人目标也不断实现和提升,管理的挑战在于,让优秀人才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达成一致。

五、管理就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企业资源 管理的关键在于,要让企业的一线员工得到企业资源并有权力运用这些资源,要把所有的资源放在一线,并尊重每一个人。中国企业管理中最大的浪费是资源集中在二线管理者手中。

通过读书知道自己需要学习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我争取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之余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充实自己,培养能力,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是一种艺术的话,那么激励就是这门艺术的核心。营销部门作为企业的龙头部门,如何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首先绩效激励是比较有效的措施。企业最终的竞争力来自员工,在以人为本的经营时代只有通过有效的激励模式,才能使营销发挥出卓越的竞争力。

“涨工资并不会带来满足感,只会降低不满”,合适的激烈手段,让工作变成爱好、乐趣、动力,有很多种办法,其中最常用的是薪酬

和晋升,另外授权是一种激励,分权是一种激励,提升职位也是一种激励。 合理的激励方式,“不是满足需求,而是引导需求”;激励方式是正向激励还是反向激励,是分开激励还是个人激励?满足感并不一定带来高绩效,我们要不断的激发员工的成就需求,而不是满足员工需求,当员工的成就需求被激励出来,绩效就是无限的。 薪酬是最重要的激励措施,但不一定是有效的。这对于急需解决生活问题的基层普遍员工来说是重要的,当然赞赏也同样重要。薪酬奖励并不是发挥作用,尤其在以下三种情况:

1、工作量所造成的疲惫。

2、角色不清、任务冲突。

3、不公平。公平是一种感觉,不公平是绝对的,公平是相对的。管理者认为公平,不见得看法相同,因为我们比较的对象不一样。 授权、分权的激励方式,管理者的需要包括权力需要和成就需要,从工作本身得到满足。授权形成良性激励竞争状态,分权形成相互激励状态,相互协作氛围,另外给予每一个人适合的期望激励,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他所期望的样子。

管理者确定激励方式时,要始终站在对方的角度来做,不能站在自己的方向,要确信激励方式对获得者是有价值的;为了满足不同员工激励的要求,应由管理者设计激励项目,由员工自己选择制定原则。首先要依据企业战略方向明确激励方向,其次逐步建立企业员工相适应的激励氛围,确定激励的效果。根据团队目标确定员工目标,培养激励制度化。

不断更新有效的恰当激励措施,避免激励失效。薪酬、晋升、福利、认可赞赏、员工持股、社会地位成就以及特别的奖励、鼓掌、赞美、鲜花、隆重的仪式等,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激励措施。结合以上措施,我们完全可以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引导员工需求,让激励发挥出有效的作用。 通读管理的常识,真正使我受益匪浅,很有启迪指导意义,可以作为我工作的应用指南。

翻读这本书不久后的一次闲聊中,同事问对这本书有何看法。我答曰:“这本书内容精短,然蕴含颇深,如果只是仓促读之,恐怕收获不大,须细细体会”。试想,作者把自己多年来对管理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凝聚成不到200页的一本小书,很多内容都是精华,而且全书几乎很少用事例加以佐证和引导。倘若有多年管理的经验和实践,读来定会觉得字字珠玑,而如我辈这样鲜少涉足管理的读者,初读颇为枯燥;冥思苦想地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点滴,边读边细思之,方觉其中若干滋味。是啊,即便是《武穆遗书》这样的旷世兵法,也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作者力图用精短的篇幅向读者灌输管理的7个基本概念,也就是最基本的管理常识:管理、组织、组织结构、领导、激励、决策和计划。结合本书所介绍的这7个基本概念,分别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于管理

管理学中对管理的定义是: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的常识》一书并没有从定义的角度阐释和说明管理的含义,而是由实际生活中人们对管理的错误认识说开去,总结了正确认识管理的5大要素,阐述了从绩效角度出发的管理观、管理要解决的3个效率问题、如何有效管理以及企业组织的管理内容。可见,本书不是管理的理论教本,而是一本以管理的目的和作用为核心的实践指南。这一部分所讨论的管理常识,貌似“常识”,却具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非得经过长期的实践才能慢慢体悟。 关于组织

组织是实施管理的平台和环境。因此,正确地认识和理解组织,有助于对管理的理解和实施。书中这一部分所介绍的核心是:组织为目标而存在。理解了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作为企业的组织,其存在的目的是什么了。

关于组织结构

书中提到,组织结构就是权利和责任的关系匹配。可见,组织结构是管理的资源的一种配置方式。我所服务的公司的组织结构,是本书中所谓的“事业部制”结构。书中指出计划管理可以弥补“事业部制”结构中存在的重复和浪费现象。读到此处,我就理解了为什么公司一直很重视各项计划(尤其是生产计划等)的制定和实施。本书后面的计划管理部分,则是详细而具体地阐述了这一点。 关于领导

这一部分介绍了对领导力的理解、领导的艺术和魅力等内容。对于领导的权力,书中提到5点:法定权、专家权、奖赏权、惩罚权和统治权。我认为其核心就是奖赏权和惩罚权。这也就是为什么,《孙子兵法》中提到了“知胜负”的依据之一是“赏罚孰明”。

此外,本书中提到的“向上管理”的观点、技巧和注意的问题,对于中层管理人员来说,这些应该是非常实用而有指导意义的。例如,“利用好上司的资源和时间”,往往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重要而紧急的问题,而且加强沟通也有助于领导者管理目标的有效实施。

“发挥上司的长处”这一点,我个人更是体会颇深。根据我自己的经验,遇到一些重要的工作,打不开思路的时候,集思广益,听听上司的见解和意见,往往能够理清思路、有的放矢。 总的来说,作为中层管理者,如何与直接的和间接的上司配合好,这对于不同层级的管理的有效实施都非常关键和重要。 关于激励

激励是管理过程中,为实现既定目标而采取的必要手段。

本书这部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内容是“激励不发挥作用的情况”。我想,保持适当而正确的激励固然重要,避免激励失效、陷入被动则尤为重要。

此外,书中也提到,除了金钱以外,还有4种其他的激励措施,这些应该都是经过实践检验有效的措施。我们不妨可考虑常用之。 关于决策

“集体决策,个人负责,而非个人决策,集体负责”。作者在书中写下了这句发人深省的告诫。书中提到了集体决策的特点以及影响群体决策的几个关键问题,很是有用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关于计划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此足见计划的重要性。书中提到了计划管理的原理、制定计划的关键、计划的有效性等知识。最后,作者用思辨哲学分析了计划和变化的关系,指出计划要考虑变化;可谓是本书这一部分的点睛之笔。

冒着纸上谈兵、班门弄斧之嫌,写下这些读书体会。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管理的智慧总是无处不在,管理的常识尚须付诸践行。惟愿通过阅读和学习本书,将书中蕴藏的智慧和常识运用于实际工作、解决真实问题,亦不负开篇所述陈老师著此书之心志。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作为学习管理学的职业经理人,一定要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形成自己管理,行为处事的习惯和风格是最基本的要求。去年因偶然的缘故,听过华南理工大学商学院陈春花老师的演讲,很是感动。陈老师作为一名管理学的教授,有很好的企业实践,把管理理论和实战结合起来,而且管理的思路,条理很清晰。所以也非常注意了解陈老师相关的著作和文章。最近几日读过陈老师的《管理的常识》有些感触,就象陈老师所说,读过MBA的也可以把本书当作是一个简要的总结和复习深化。通读一遍,确有如此感想。因为主要的一些理论在《组织行为学》里都有。但陈老师毕竟是具有卓越的实战背景,能够把复杂的理论阐释清晰、简单。而且在对管理的认知上,纠正传统的一些观点。

根据管理一定要有结构化的思维这样的模式去思考问题,我认为本书主要从两个基本面展开。第一是管理的认知和管理的思想和相关理论,第二是管理的技术应用。管理是一种实践,陈老师对德鲁克的管理思想研究的很深,能看到德鲁克管理思想的光芒。作为管理者,首先要做好角色认知,主要有人际角色、概念角色、技术角色。不同的管理级别三项角色所占程度不一样,越往上,概念技能角色越重要。为什么有些员工升职快,往往和这个有关系。因为他的概念能力强。

本书主要告诉我们以下观点,简要如下: 1,管理就是让员工明白什么事最重要的; 2,管理是管事,不是管人;

3,管理就是让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合二位一,这点在员工职业规划和有效激励上是最重要的 4,管理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资源,如销售管理的直线结构,销售代表直接与客户接触,但很多事情没有授权,层级回报,不利于工作开展。或者资源过分的集中在中层,而中层管理不利,也会导致员工绩效不佳。这一点特别要引起管理者注意。

5,管理只对绩效负责。管理一定要有绩效,光有苦劳也没有用,一定要认清效率和效果的关系,管理就要讲效果。

6,关于公司不是一个家的理解。公司是正式的组织,是责任、权利、利益机制相结合并为达到一定目标的组织。不是靠情感来联结的。“以厂为家”的误区,这和一个国家发展背景有关系。

7,领导的理论和应用,特别强调了领导权变理论。这也是陈老师非常推崇的理论。也非常符合现实的管理背景。因为随着更多80、90后的新生代员工走上工作岗位,管理要针对这个年龄代的特点进行,与管理70年代以前的人是不一样的。要支持、鼓励为主。

8,如何决策、制定目标、制定计划、如何激励下属。这是从管理技术应用角度,告诉管理者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管理技能,其实也是最重要的技能。

作为管理者,比如我是主要负责公司的营销管理,该如何有效的制定营销事业部的工作计划,如何帮助下属制定业务拓展计划,如何进行计划管理,如何根据计划有效的进行管理的督导和过程执行。陈老师也告诉了我们管理者,计划一定要结合SMART目标制定原则,必须要有计划的几大要素:工作内容,工作实现,约束条件,步骤,达到的目标等。制定的计划要有可行性,计划不是拿来交差的,而是用来执行的。在实际的营销管理中,我们没有很好的制定有效的计划。

如何激励下属也是当今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最头疼的问题,很多员工离职往往和这有关系,在具体的激励过程中,往往业绩好的没有被激励,激励了态度好,但业绩一般的员工。在激励过程是,由于企业在设定激励制度是没有与被激励对象深度沟通,导致激励的力度没有效果,无论是正激励还是负激励。例外激励的不是员工想要的,比如员工看着的是精神激励,管理者却用金钱激励,方法不妥。在激励理论是,目标期望激励理论我认为对企业管理者来讲是最有指导意义的。也能够充分的体现管理本质的意义,即把个人的目标和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良性发展。

学习本书,也是希望再次对管理学的基本命题进行思考的过程,本书中一些观点和案例可以用在对中层管理者的培训中。其实管理的本质必须要回归简单、回归实践、回归人性的思考,因为管理是科学,有规律可循;因为管理是艺术,面对的是不同性格、价值观的人。

本书的亮点

1,理解管理能力要和经营能力匹配,一般来讲,管理能力千万不要超过经营能力。如何理解呢?经营能力指公司的战略层面,比如确定做什么;管理能力其实也是执行层面,即把事情做对。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比如经营要做低成本模式,则在管理上要做到成本管理和规模管理的工作。

管理做什么,必须由经营来决定;管理水平不能超过经营水平

比如做管理培训,对员工讲领导力,企业战略就是过度培训,这对企业管理是有伤害的。

2,管理只对绩效负责,功劳/苦劳;能力/态度;才干/品德。】 《管理常识》学习

分工,效率,组织特性,让不能胜任工作的人胜任。

关键是分工。组织为目标存在,不是为人存在,目标是有效,能实现的。有吸引力,否则离开。老板要让目标清晰,管理者最重要的是要实现目标,并不是你有多重要。

组织强调人的贡献,组织中人是不平等的,目标权利不一样。 纠正对管理的认识,我们队管理的认识有偏差。管理本义:解决人与资源结果后产出的绩效管理要告诉下属:什么事最重要的,管理不是平对错,而是产生结果。

管理是 一个过程。个人目标与组织保持一致。让一线员工得到使用资源。

推荐第4篇:《管理的常识》读后感800字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800字

李明明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获益匪浅。一个人不仅仅要有能力,更要有让人服从你的能力,这个能力则是管理。当今最著名的管理学教材的作者斯蒂芬。P.罗宾斯指出:管理是通过别人或者和别人一起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这本《管理的常识》主要从沟通、激励、领导、决策、计划、执行等方面讲述如何能成为一位优秀的管理者。

一、发现才干,因才适应

每一个都有优点和弱点,而我们这不要把注意力只集中在改变人的弱点上,而应该发现他们的优点如何让其发挥到最好。通过制定管理制度和规范来限制人的不良倾向,又通过培训来教人掌握各种技能。但要知道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他不可能将所有的事情都完成。所有与其把时间精力用于改造一个人,还不如顺应人的天性,尊重人与人天性的差异,让其发挥各自独特的优势,让合适的人才在合适的岗位上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目标明确,与之沟通

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没有方向,目标不一定要多远大,只要够明确就可以了。把一个大目标分化成一个个小目标,一个一个的去完成,那样可以激发员工的兴趣从而工作更加有效率。完成目标后会有一定的成就感,而使员工更加积极的去完成其他的目标。所以目标是必须存在的,是可以衡量的,是可以判断的。

管人重在沟通,沟通消除隔阂,沟通激发积极性,沟通提高效率。沃尔玛公司总裁沃尔顿曾说过:\"如果必须将管理体制浓缩成一种思想,那就是沟通\".只有通过沟通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沟通去传递信息,增进相互交流,了解真实情况。如果你不与员工沟通,又怎么能发现其中是否有什么问题,没有发现又如何来解决。

三、化解问题,培养干将

无论是哪里有会存在着不同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则需要我们灵活的化解。就比如同事之间的冲突问题,你要怎么办,你能怎么做?这些都是有一定的技巧:暗中解决矛盾、原则和灵活相结合、有些矛盾不解决比解决好、不是工作矛盾不要轻易介入、对恶意制造矛盾者绝不手软。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重视发现和选拔人才相当重要,同时在发现和选拔人才后的人才培养和管理也相当重要。任何事情都不是只要有一个人去做就可以了,所以这就需要培养出干将,让有才能的人发挥出他的才能。

所以关于管理,你知道的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有常识才是关键!

--总装车间 李明明

2018年6月13日

推荐第5篇:《管理的常识》读后感1000字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1000字

在今年的第三季度,我把管理的常识这本书读了一遍,也让我学到了许多关于管理这一块的知识,弥补了自己在管理这方面的一些欠缺,书里边的一些东西我们可以直接拿来用到我们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受益匪浅。

一、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管理是一种决策,管理所要求的合格决策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管理中最怕的就是下属去揣摩领导的意图,这说明领导的指令不清,往往忙了半天,工作结果却不一定符合标准。好的管理是靠指令去做更多的事。只有上下岗位都做相同的事,说明这个单位的管理是合格的,但现在很多公司都是做不到的,所谓的没有执行力和效率就是这个原因。领导有时喜欢把自己变得复杂和不易理解,以显示自己卓尔不群,真正的管理只能凭指令做事,不能凭经验、情绪和情感做事。

二、管理没有对与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管理是以结果评价,不是以对错评价,一定要追根到底能否解决问题、获得结果,而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喜欢评判对错。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取得绩效,如果让企业亏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释。不管有什么委屈,有多大约束,有多少无奈,这个责任给了你,你就得承担。

三、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管理的重点是管事,同时也要理解人和尊重人。管理不是管人,如果你不懂得理解人和尊重人,那么你一定不懂得管理。很多管理的问题就出在管理者只关心人们的态度和表现,并没有地界定必须要做的事情,以及做事的标准。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他们并没有清晰的指引应该做什么事情,所以只有凭着兴趣、情绪或者感情做事,这样的做事方法一定是无法评级以及无法控制结果的。界定应该做的事情,就是管理。

四、管理就是让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合二为一

管理没有对错,但有好坏。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个人目标和组织目

标是否合二为一,两者是否一致,是管理中最大的挑战。中国企业大都把忠诚看得很重要,其根本原因是管理水平不够。企业需要关注个人目标的变化,在企业组织目标不断实现的同时,个人目标也不断实现和提升,管理的挑战在于,让优秀人才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达成一致。

五、管理就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企业资源

管理的关键在于,要让企业的一线员工得到企业资源并有权力运用这些资源,要把所有的资源放在一线,并尊重每一个人。中国企业管理中最大的浪费是资源集中在二线管理者手中。

通过读书知道自己需要学习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我争取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之余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充实自己,培养能力,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

——涂装车间:冯玉强

2018年9月21日

推荐第6篇:常识读后感

在本书自序《江山不幸诗家幸》里,对书名特地说明了一番,表示绝非有自大之意。他说,一是向前人致意,美国人托马斯•潘恩1776年写了传世之作《常识》,是美利坚合众国独立的奠基文本;二是他认为自己所言皆在常识范围之内,没有故作深刻。如作者所言,“本书所集,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因为是常识,所有公民都应具有的常识,所以通俗好读,才能使其普及于世,以影响这个“常识稀缺的时代”。 书中所涉常识,我觉得大致有三种:政府与民众的关系,政府与媒体的关系,和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如果你想清晰地了解,在一个合理的构架中,政府应当做什么,公民应当怎么做,媒体又该是怎么一个样子。

《常识》通篇在讲最基本却又最容易被忽略的道理,他的文字读上去,既不卖弄聪明又十分睿智,既不语言晦涩又文理独步众生。

《常识》香港社会评论员梁文道近两年来撰写的时评评论集,取名为常识,与美国独立时期的托马斯? 佩恩的撰写小册子《常识》同名,自序中可了解其立意,是向美国作家托马斯佩恩致意,归宗于知识分子的传统。而且在书中可以领悟到,在作者的笔下“常识”就是作者所谓的,“被埋在底下,或者跟我们另一些常识相互矛盾,被我们扔到一边去了,可谓缺失的常识”,比如说“潜规则”;

通过对书中的自序部分的阅读,可看出作者出书的目的与托马斯的《常识》的出发点是一样的,都希望让一些想法公之于世,交给“公众”研判思考,再酝酿出变化社会的土壤。 通过阅读,细细思考,会发现作者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是那么深刻,不过有意思的是回头看书名,真的就会有一种思维开化的感觉,正如里面所说:观点皆不脱常识的范围。

书中自序有一段话是关于时事评论的,文章写到:只有一种情况能使时事评论不朽,那就是你说的那些事老是重复出现。几年前发生过矿难,评论家费煞苦心地分析它的成因,推介善后的处置,指出杜绝它再度发生的方法。结果它不只没有消失,反而更加频密地发生。如果时事评论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现实,那么现实的屹立不变就是对它最大的嘲讽了。任何有良心的评论家都该期盼自己的文章失效,他的文章若是总有现实意义,那是种悲哀。除非他那作者的自我要大于一个知识分子的志趣;

仅仅看完书的自序,就会被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敏锐的洞察力所折服,用词信手拈来,例证丰富却自成结构。字里行间中就能感受到作者理性思维的光芒。

在作者看来,我们社会通用的所有常识之间是断裂的,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点与点之间存在很大的空袭,导致了不同轻重缓急的矛盾。

在文中作者认同人类学家吉尔兹的“常识是一种文化体系”的观点,认为一个地方的人心中的常识不一定也会为其他地方的人所认同,所以作者想力图能用“本地人”的眼光去看、去思考眼前问题,通过这个过程来产生批判的距离,从而唤醒本地人的一些自己可能都意识不到的本地常识。然而读过作者的几篇文章后,能感受到作者仍是以一种略近港台思维方式的角度来观察大陆社会氛围,也许这正是一种反讽吧。

这本书的正文部分分为上下两部分,话题涉及到政治、民主、民族、教育、新闻自由、公民道德等诸多方面。上部分是:理解当代中国的七十张关键切片。将中国的问题分为七十个小切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见解与读者分享。

其中,书中谈到国耻这一敏感话题,作者认为中国人到现在还没有勇气放下以前的悲痛、仍旧怀着一代代留下的盲目的悲痛把怨恨撒向如今的他国,是一种自虐的心理状态。如果要治愈这段创伤经验,最好的方法除了是不断要求日本“认真对待历史”之外,也得自己认真对待一下历史。全面放开抗日战争真相的研究报道和教育,建立一个国家级烈士陵园,是自我疗伤的方法。想要与日本促成全面的历史和解,首先要自己与真相和解,舔一舔自己的伤口。政府在抗战结束这么多年来的低调举动,不但无益于历史伤口的治愈,也落后于民情的要求。这些观点都充满着理性,引导着人们正确对待历史。

对于国人的大局观,中国人好谈政治,往往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政府的位置,常常以当局的利益及视角为“大局”,乃至于诡异地忘却自身,居然很乐于牺牲自己的权益去配合“大局”,十分地无私。中国文人更有当国师的传统欲望,尤其容易养成这种不把自我当回事的“大局

观”,有时还不限于策论,更要主动充当政府发言人,替官抚民。

对于和平年代的反对别国的运动,反对一个国家就是反对那些我们所不满的个体和单元,而反对那些个体与单元就是反对那个国家的全体。对于这种一代表多、多代表一的民族主义逻辑,作者认为这深深影响着我们年轻的一代人的爱国主义观。

这些观点就现在而言仍然具有思维开化之用,当今社会的浮躁之风很需要这些理性的思想来正确引导。„„

尽管如此,这毕竟只是作者本人的世界观,是他的常识,可是起码反映了一些见解,借用作者的话说,“世界的梦想并不是人人都能会说英语,而是人人拥有普遍的共识”。

推荐第7篇:《常识》读后感

读《常识》有感

——思想着配着这个世界

何为“常识”?托马斯·潘恩口中的“常识”是大多数人由于怯懦而不敢发声时被少数人说出来的真相。他通过《常识》告诉人们:皇帝并没有穿衣服!书中用极其激昂、充满斗志的文字讨论了政权的起源及其目的,用极其通俗而深入人心的词句分析了当时北美的形势,指出北美“独立”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无论在当时北美的独立战争中,还是之后北美乃至全世界对自由与民主的探索中,他的思想都存在极其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篇战斗檄文,《常识》无疑是一篇极其成功的文章,其鼓动人心、激励大家拿起武器的作用无异于曾国藩讨伐太平天国前写下的一篇著名的文章——《讨粤匪檄》,曾国藩的这篇文章充满了高度的智慧。太平军中人人互称兄弟姐妹,曾国藩反驳道“这群混帐,不让人们称自己的父母为父母,只能称兄弟姐妹,这是对传统伦理的践踏,人人得而诛之”;至于太平天国“反对孔孟,独尊上帝”的理念,曾国藩则利用这种不迎合中国人几千年来深入骨子里的思想道德观念,从精神上给予重重的一击,同时鼓舞了自己湘军的士气。与曾国藩无异,托马斯潘恩从宗教思想的角度出发,写道“让我们的宪章遵从上帝的话语,以《圣经》为根据,为宪章加冕。在北美,法律就是国王;而在专制政府中,国王就是法律。”多么振奋人心,多么令人热血沸腾的号召啊!

潘恩知道,大炮才是国王的律师。在地位不对等的时候谈自由、谈人权,决定结果的是武力而非正义。且不说双方实力悬殊,在有一定谈条件的实力的情况下,会有人与国王谈条件吗?极少。是思想的镣铐,是狭隘的个人主义导致了鲜有人发声——谈了,是乱臣贼子;不谈,可以奢求封妻荫子。

北宋末年,奸臣当道,政治极其腐败,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深知如此的宋江,却囿于“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的思想,在个人对皇帝的“忠”与对兄弟的“义”之间,在个人“封妻荫子”的理想与救百姓脱离水深火热之间,均自私地选择了前者。再回到曾国藩。他也知道当时皇帝无能,政治黑暗,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集威望、实力于一身的曾国藩,只需振臂一呼,天下间大有人才为其奔走效劳。帝王学大家王恺运奔走其间,左宗棠写下“神所凭依,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用以试探曾国藩意向,曾国藩的部下也多次劝其问鼎。然而他谦抑太过,过犹不及,最终,他成全的只是他自己的“忠”。至此,我们该思考,统治者的“手段与目的”到底是哪个为哪个服务?

托马斯潘恩引用德拉格内蒂的话,如是说“政治家的艺术,在于发掘幸福与自由的精义。那些能够找到一种付出最小代价又最大限度地保障个人幸福的政治家,值得人们永远爱戴”。反观宋江、曾国藩,却被帝王可怕的思想统治工具局限于“忠臣”与“道德文章弱冠一代的儒生”。这是文化的差异所致,宋江是传统朝廷的“忠臣”;曾国藩是儒家文化下的硕果,是超凡入圣、太上忘情的产物,他是一个完美的儒生。他们不是西方人眼中理想的“保障人民幸福”的“政治家”,甚至可以说他们都是传统统治思想下的工具。

相比拥有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的中国,美国不过是个建国两三百年的小毛孩,何以成为经济高度发达、实力超群的世界级超级大国?胡适说,美国之所以为美国,全在于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当然,我不是崇洋媚外,中西文化各有优劣。在融汇中西文化精华方面,李嘉诚做得堪称绝妙。他否定全盘“儒家”否定全盘“西化”。儒家重人情却缺乏进取,西方讲求制度、高效却人情味不足。他将二者融合,既严格要求又宽厚待人,于是他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成就了商业传奇。

试想,这本小册子写成之际,机缘巧合之下,被传入了当时的清朝,会引起多大的动荡?是使得人们开始思考作为一个人的权利,开始质疑被长期地、暴虐地滥用的权利的正当性?质疑者会引发捍卫传统的当权者发出可怕呼声从而残暴地平息喧嚣?抑或是深入骨髓的思想镣铐使得天朝的子民对此报以沉默的鄙夷,担心争取自己的正当权利的行为会给他们的和平与安宁带来威胁?潘恩说“君主制是我们自身的堕落与贬损,而被宣称为权力的世袭制却是对我们子孙后代的凌辱与欺骗”。刘皇叔德高望重,赢得了许多能人志士的尊重,但作为他的儿子,刘禅是否拥有继承这种尊重的资格?刘皇叔口中“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诸葛孔明能否先掌权后掌军继而称帝,帮助刘备一统三国、匡复汉室的理想?到底孔明没有称帝是因为忠于刘皇叔还是时机尚未成熟已无从考究。

以上皆为关公战秦琼的不切实际,无论如何,历史已然。我们要做的是以史为鉴,活在当下,展望未来。想想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发,以后该怎么做。

《常识》中认为“对绝对权力的渴望是君主制的天然弊端”。而儒家“德善天子”和柏拉图“哲人王”的政治理想,都有个共同的根本缺陷:人类无论如何具有理性,在本质上都不能完全脱离“异于禽兽者几希”的兽性,即自然本性。人有了权力,欲望就极易得到释放,当欲望泛滥时,德性与理性会显得多么苍白无力?完全被欲望控制的人,无异于穿着衣服的禽兽。因此,对权力的制约是极其重要的。

托马斯潘恩通过《常识》表达出对“独立”、“自由”的渴望,从而改变了北美,甚至可以说影响了世界。有人说“支配着整个世界的是思想”,细想,却也不无道理。

温宇锴 2016年

推荐第8篇:《常识》读后感

警世、警人、警言

——读《常识》有感

中国有多大?真正的社会是怎样的?全世界的信息无时无刻地发生着变化,却只能通过我的一双眼睛来粗略地浏览,只能主观地产生出一种片面的想法。而我们正是需要像梁文道一样的时事评论家、半个文人墨客,去全面地共享资料、观点,去弥补我们稀缺的一个角度。就如这本书《常识》扉页上注明的:

“如若觉得这些奇怪,可谓这是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

——前言

梁文道,时事评论知识分子者是也。其所著的《常识》,一针见血地谈及中国社会种种弊端现象,看完他的资料后,又成了心中不可替代的一位文人。通读全文,不可否认,梁文道是一位用思维贯穿文字的作家,精辟的措辞用得恰当;他充分运用了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高质量知识,去权衡这个社会的各种现象,大到地震,小到一句话。他认为,一名有良心的时事评论家所写的文字,不应该具有现实意义——因为,批评和怀疑才是一位时事评论者的天性。

在字里行间,他没有回避当下热点的问题,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实事求是是他给我最大的印象,从事情的开始到结束,甚至之前的征兆,社会流行说法未及提到的、很能说明问题本质的一条一条透彻得分析,没有避讳,也没有故弄玄虚,反映最真的思考。尽管如此,这毕竟是一个叫作梁文道的人的世界观,是他的常识,可是起码反映了一些见解,借用作者的话说,“世界的梦想并不是人人都能会说英语,而是人人拥有普遍的共识”。

对“常识”的解读

这本称为“常识”的文集来之不易,仅这两个字的立意,不只是向美国作家托马斯佩恩致意,归宗于知识分子的传统,而且“常识”寓意丰富,在梁文道的笔下,就蕴涵有三种层面:第一种意思就是我们日常生活所谓的常识,在生活中基本存在却有不可缺失;还有一种就是作者所谓的,“被埋在底下,或者跟我们另一些常识相互矛盾,被我们扔到一边去了,可谓缺失的常识”,比如说“潜规则”;另外一种常识,可以说是人际关系,或者是公共情怀。

在梁文道看来,我们社会通用的所有常识之间是断裂的,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点与点之间存在很大的空袭,导致了不同轻重缓急的矛盾。的确,政治课本上教育的,要为老幼病残孕妇让座,可是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这么去做,处世较深的人会意味深长地道,这就是社会。所以,未经人事的年轻人往往会怀着一种自卑、毫无底气的态度登上自立的舞台。可是,常识又不能被期待系统化,否则称之为制度、规范,只能期待我们所共识的常识提升其质量、素质。

梁文道力图能用“本地人”的眼光去看、去思考眼前问题,目的是更好地

批判大陆的常识;所幸,他是以一种略近港台思维方式的角度来观察大陆社会氛围,否则我们还真跳不出常识的圈子。

内地共识的略见

中国国情庞杂繁芜,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人物,一举一动如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多种争论。时事评论人,则把握住争端、事件的核心,层层透析,有所防也有所不防——防本质、官方套话,不防批评、建议言语。作者将近七十个主题如人体的关键切片一般,面面分析出来,“虽犹如管中窥豹,亦可检视全体经络的气脉动向”。

谈及国耻这一敏感话题,梁认为中国人到现在还没有勇气放下以前的悲痛、仍旧怀着一代代留下的盲目的悲痛把怨恨撒向如今的他国,是一种自虐的心理状态。从旧时代残留的阿Q精神——把自己国家的可怜软弱转换成神圣慈悲荣光,到如今盲目的自我肯定,其间伴随着中国的成长发展史,现在中国成了大国,历史向我们抛来了难题,我们是否准备好心态去当一名大国?

当今社会漫延的是一种浮躁不安的情绪,听说“中国威胁论”就立马上升到民族尊严的程度,与某位人士难以沟通就动手打人,学者发表的论文被人批评其根本论点就破口开骂等等,这些都被我们长期地忍受、冷漠地对待、以至于事不关己地默认。再比如,作为大国的中国,如若仍放不下百年来受欺负的自卑情绪,总是被这样的梦魇折磨,犹如受伤的童年记忆阴影般得缠绕终身,怎么会有平和得心态?若是一辈辈警醒着,怎么会有健康的未来和下一代?

再谈及教育,也是另作为一名学生的笔者为自身的未来担忧。中国不少的高等学府,颁布各种管理学生的禁令,不准做这、不准做那,试问,已经成人、标志着有独立生活学习能力的大学生为何还需要来自学校的督促呢?大学生“幼童化”是中国发展的悲哀:从“五四运动”、示威游行,逐渐沦落到“啃老族”。社会一直以一种“未来的主人翁”、孩子的态度对待学生,又凭什么抱怨现在的年轻人不成熟呢?

当我发现大学与政府有越来越多的交集,知晓现代大学生要么沉溺、要么乖僻的风格后,曾经深深吸引我的大学生活一下子失去了色彩。从字面分析,“university(大学)”中包含“universe(宇宙)”,表明的应该是“宇宙性”和“普适性”的包容天下,让各种声音都有一席之地,让各种学风都能博得掌声。可悲的是,这些高等学府成了新一轮的压力狂潮。

还有一点,在于阅读习惯。有人说,芬兰的义务教育是个奇迹,几乎一半的学生最常做的休闲活动就是阅读,他们的教育还闻名于具有国际视野——而创造这个奇迹的原因就是,芬兰教师,其地位之高难于人想象。而在这里,偏远地区的老师待遇不好希望被调去城镇,那么就没有多少老是愿意在深山里教书,更何况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们。

诸如此类,梁在方方面面都观察细腻,这些只是其中的两点。他冷

静、理性的观点可以温和地带领我们省视自身,让我们多多思考并决定一下以后言行的方式——毕竟,这些并不是一种标榜。

知识分子的情怀

知识分子,体现的是一种责任,怀的是一份责任感。鲁迅时代的知识分子,是最惊心动魄的——光是笔名就换了好几个——不惜命地去倡导民主,去揭发穷苦人民好与不好的心理素质等等;总而言之,他们是赋予了自己时代进步的责任,作为民族一分子的责任。如今的知识分子普遍地让人打心里尊重,但有时却无端生了一股神秘感隐藏在无知之中。我们没法简单地定义知识分子就是学富五车,但是可以说他们是有一群责任敢说话、建立在自己知识上的言论的人。

比如梁文道。他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除了他敏锐地对社会提出的种种质疑、各种贡献,还能够不断地检视自己。从事于媒体这个行业,需要的是一种急性、活跃、果断的思维速度和方式,这恰恰与“知识分子必须在自己的知识面上长期地思考”相违。

所以,有时候,我们可以拥有一种知识分子的情怀,但是难以转身成为知识分子。

现在的中国经历了世博、北京奥运会,在今年暑假的伦敦奥运会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既是经济强国,又是体育强国,而且马上要从政治大国走向强国——也许“保钓”事件过后就可以证明,但是我们国民的心理素质达到了吗?这三十年是瞄准经济目标、世界地位赶上来的,现在的时代就是需要这些知识分子提出社会弊病,若是一味地“和谐”到底,则人人都是阿Q,颠倒的自我满足。

有几次,我会这样以为,从某个角度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理智不断战胜情感的结果。但是,如今又是一个异常浮躁的时代,想要完成世界的梦想,人人达到普遍的共识,光是独立地搞“中国特色”,可能会“邯郸学步”,把自己原来的也忘了。

又或许,我们应该想得更为简单些,各个部门、各个岗位都尽职尽责,每一条产业链、社会链都关关把住,再多多投入国民的信任——即使被伤得死去活来还要相信的信任,那么“毒奶粉”、“毒大米”、贪污受贿的现象会少很多。这就要依赖我们的国民情怀了——就像是一场情绪和理性的斗争。

推荐第9篇:管理常识

据说,有一位著名的老中医死后留下了一个神秘的偏方,能治若干种病。医界争相追寻,最后终于得以公示,原来不过区区四个字: “脚暖头凉”。这里,为读者的方便,根据我理解的管理常识也开列出一个菜单,无需各位争相找寻:

1.中国决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

2.战略的本质是定位,定位的难点是不做什么。

3.如果你还很不起眼,那你就必须先将你的市场界定得足够小,然后在这个小池塘中,你就是大鱼了。看一家企业的竞争力,不是看它的销售额,而是看它的细分市场的占有率。

4.工业化的主要特征是分工和合作,分工使得每一个人的工作简单化,使普通人都有成为专家的可能。

5.管理的唯一出发点是客户满意,优秀的企业也都是在客户的骂声中成长起来的。

6.管理包括“管”和“理”,“管”是监督和控制,“理”是指导和服务。我们的管理长期以来重“管”轻“理”。

7.管理依靠规则,依靠规则的程度叫规范化。关于事的规则主要是流程、程序,关于人的规则主要是岗位、制度。

8.未经验证的规则是有漏洞的,未经训练的岗位是有风险的。

9.一个组织依靠规则指导下属行为的程度称之为正规化。

10.管理强调“四严”:严格的规则、严肃的执行、严酷的训练和严谨的文化。

11.当我们留下“特殊情况”,我们就给投机钻营者留下了大量的特殊机会;当我们采用“原则上”,我们就已经打算放弃原则。

12.当我们的规则能覆盖我们将要做的所有事情,我们才有做好它的可能。

13.营销不是卖东西,而是为客户解决困难。

14.市场营销的目的在于使推销变得没有必要,未来成熟的企业是没有或极少有销售员的。

15.应该满足客户的普遍需求,但不可以照顾个别客户的个别需要。

16.不要过于迷信客户满意度,客户忠诚才是最关键的。

17.计划你的工作,工作你的计划。如果计划赶不上变化,那一定是你的计划没有考虑到变化或者没有对变化的预测能力。

18.标准是你应该接受的工作最低水平。

19.人的意志力是由责任感决定的。

20.教会说“不可能”的员工说“不,可能”。

21.不要责怪辞职的员工不忠,要诚恳请教他为何离开公司。

22.领导只有为下属所犯错误承担责任的义务,没有发泄个人情绪的权力。

23.一个团队的能力不能超出总经理的个人能力是可怕的,也是可悲的。

24.总经理是管理专家的专家。抓住大事,放开小事,允许错事,防止坏事。

25.管理者要多做选择题,少做问答题,不做论述题。

26.征求多数人意见,找少数人商量,一个人做决定。

27.上级可以越级调查,但不可以越级指挥;下级可以越级投诉,但不可以越级汇报。

28.管理者需要解决类型性问题,对现有错误的纠正不是难点更不是关键,更难的和关键的是及时找到造成错误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29.批评是指出员工尚不自知的错误。

30.每天问一遍:是你解决了问题,还是你成为了问题的一部分?

推荐第10篇:《教育常识》读后感

读《教育常识》心得体会

拿到厚厚的一本《教育常识》这本书,先是简单翻了下目录,看见上面诸多对老师的要求,给老师的建议,教育的经验,因此对此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看了一下开篇教育常识是人性的常识,教育常识的原点,就是人性常识,也就是对人的天性的认识。教育建立在互相尊重的人性基础上,即使我们教育的对象是特殊的儿童。在这里我就想到了第179页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章,体会到爱学生的真谛,其实我们教师有几个能做到大爱。难道你就不喜欢听话的孩子,不喜欢学生灵活的孩子,不喜欢干净整洁的孩子,要说不喜欢我觉得就是虚伪。在课堂我们都会为调皮捣蛋的小孩恼羞成怒,回到办公室还会进行激烈讨论与批评。但看了此书,我懂得每个学生其实都有他的长处,我们老师就要去爱他,理解他懂他,进而将其生命的潜能挖掘出来,彰显出来,让孩子得到充分的生长于发展,这是我们对他们的真正的爱。

教育常识还让我知道,孩子是一个“小宇宙”,不要轻视“孩子的宇宙”,它远比“成人宇宙”能量大的多,它每周每天都发生着我们意想不到的变化,教育需要去打破对我们有关孩子的成见,他们都具有潜力的,需要我们去激发:教育引导这我们去凝视与阅读这个小宇宙好奇心与需要及行动。教育提醒着我们要小心翼翼的呵护着每个小孩,尽量让他们保持着一份纯真。其实在教学中,有什么心里过不去的,想想当初的自己,我们可能会换个合适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行为。

看了此书,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学,在课堂上是不是还是满堂灌,有没有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的发挥,还是拐弯抹角的让孩子回到我的教学安排上来。对于课堂的教学突发事件的处理又是否得当,课堂上有没有关注到每个学生的状态,关心孩子的心理变化。行为举止是否得当,家长常常会告诉我,“老师您的话抵得上我们十句话“,尤其小学生模仿能力极强,记忆了也不弱,这也是不能小看学生能力的一方面。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学习教育常识,不断总结反思,不断创新,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

第11篇:《中国历史常识》读后感

《中国历史常识》读后感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中华文明一脉相承,历经几千年的风风雨雨,源远流长。“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华文明这一系没有中断地延续了下来。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和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先人懂得在总结历史中不断开阔进取。

源远流长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无数的历史人物演绎了一幕幕惊天动地,在中华大地上永久传唱。作为中华儿女,特别是对于我们年纪尚轻,对中华历史缺少认识的我们来说,了解中国过去发生的大事,体味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中国历史常识》这本书选取那些最值得叙说的历史概况,使五我们在轻松阅读中,就能了解到历史中的重大事件、经典典故、著名人物乃至文化内涵。

《中国历史常识》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在于通过一个个相互独立又连为一体的故事,将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串联起来,让我们在精彩缤纷的品读中畅游历史,增长知识。

第12篇:《教育常识》读后感

读《教育常识》有感

最初拿起李政道的这本《教育常识》,只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读书笔记,可是当我为了摘抄在书里搜索扫描、一页一页地翻看下来,却越来越觉得这是一本值得看的好书。开始一看到书的名字,以为这又是本介绍教育工作的理论性、专业性较强,读起来晦涩难懂的书,读着读着才发现它是一本对教育教学工作有着很强指导性的教育专著,书中精辟独到的见解,生动鲜活的事例,让我顿觉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本书是专为教师写的“教育常识”,那么,哪些是我们这些教育者不能不知道的有关教育的道理和知识呢?全书共有七个部分,分别是“人性常识、教育理想常识、教育过程常识、教育内容常识、学生常识、教师常识、教学常识”,每个专题分小节进行生动而具体的讲解。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学生是种子,不是石头”这节的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文中李教授用美国2003年“全国年度教师”贝特西·罗杰斯的一句话告诉读者:孩子就像玫瑰花蕾,有不同的花期。最后开的花,与最早开的花一样美丽。他提醒我们:1.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玫瑰花蕾,要赋予孩子开花的希望,学会欣赏他们开花中的天真梦语,领悟他们的童真童趣。2.既然玫瑰花蕾绽放有早晚之别,孩子的成长也有快慢之分。如身体成长的快慢,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的早与迟等。教师永远不要期望每个孩子都在同一时期开花。3.花开的早与迟,不是判断花蕾价值的标准。迟开的花蕾和早开的花朵有同等的价值,拥有同样的美丽,需要教育者同等尊重。对于迟开的花蕾,教育者的工作,就是耐心地守候,等待花期到来,这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和支持。教育者最忌讳的行为是不耐烦地拂袖而去,或者运用各种方法让花期提前,让本应冬天开放的花朵提前到夏天绽放,这种绽放就是对孩子生命最大的伤害和摧残。

由此我想到了有这样一个教育故事:

在一个国际教育研讨会上,一批中国教师与英国教师坐在一起讨论教育问题,自然而然的谈到了学生地位的问题,最后聚焦到“在老师眼里把学生看做什么”这样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上来。

这时,一个中国的教师站起来首先发言,他说:在他的眼中,学生就像一块块玉石,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但玉石需要能工巧匠去雕琢,未经雕琢的玉石只是一块顽石,只有经过雕琢过才有可能成为一块美玉。所以,中国自古就有“玉不琢不成器”的说法。把玉石雕琢成碧玉,那就是教育的功用所在。

听了他的论述,在座的中国教师都觉得这个比喻很形象生动,英国的教师也频频点头。的确,玉石需要雕琢成器。

英国的教师在称赞之后也有一位站起发言,他说:在英国教师的眼里,学生更像是一粒粒种子,是一个个有着很强生长力的生命。教师的使命和天职就应该像一个农夫,把种子播撒到土地上。然后,给种子浇水、施肥,让种子在阳光雨露中自然生长。当然,这些种子撒下去,可能有的长得高壮,有的长得矮弱,但不管怎样,都会长成它自己。 听了英国老师的一番话,大家都陷入了沉思:石头与种子,雕琢与播撒,看似无意,实则有心,折射出两位老师完全不同的教育观与学生观。——把学生看做玉石的,显然还是一种“接受式教育观”,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甚至是绝对权威,把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老师是雕琢者,学生是被雕琢者。我们当前的教育,很多老师不都在拿着雕刻刀,不辞辛苦地日夜雕琢成材吗?——把学生看做种子的,则是一种“自然教育观”,强调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作为一个灵动的生命,有其自身的生长力,只要为他营造一种发展的氛围,把他的脑袋和身心调动起来,在阳光、雨露和空气中,每粒种子都会以他自己的方式发芽、开花、生长。。。。

都说教师是园丁,但园丁不该总拿把剪刀修修剪剪,而要做个导游,带领着学生在书本中遨游世界。我该把学生当成一粒粒种子,他们有生命,有能量,有积蓄的过程,有绽放的未来。把学生看做“种子”,我就该耐心地、细心地、精心地呵护他们。他们需要我的浇灌,需要施肥,也需要在狂风暴雨时有人为其遮风挡雨,需要在弯腰跌倒时有人将其捋正扶起。

如果我们把学生看做是“种子”而不是“石头”,我相信,他们会更加充满远行的力量,彰显生命的活力,教育也会更加焕发人性的魅力!

第13篇:《目标简单有效的常识管理》读后感

《目标》以一家工厂为背景,以苏格拉底式的问题为引线,找出行动与结果的因果关系,从而获得一种适用各种企业的、明了快捷的、简单到接近常识的解决复杂管理问题的方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目标--简单有效的常识管理》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目标--简单有效的常识管理》读后感1

很开心能读到《目标》这本书。虽然我并没有从事过生产制造业的相关工作。确仍感到受益匪浅!

这本书的作者—高德拉特博士是以色列物理学家、举世知名的企管大师、”制约法”(TOC:Theory of constraints)发明者。他用写小说的形式深刻地描述了工厂工作机制的“悖论”(工厂的管理者们正在用“常规做法”毁灭工厂,而“常规做法”就是业界所有的工厂都是这么做的)。这个故事鼓励管理者们“打破复杂的旧框框”和勇于“不断探索、实践和学习”。

故事开始时,故事的主人公罗哥面临着工厂困境、婚姻困境。眼看马上就要成为一个失去事业、失去家庭的“失败者”。到最后他的工厂成了整个集团的救星,他的妻子也和他重归于好。而这中间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

本书的主题就是,围绕着物理学家钟纳和他的学生罗哥两个主角在机场的偶遇,徐徐拉开了帷幕。

当时,罗哥问候了自己的老师以后,简单介绍了工厂以及先进的机器人设备,而钟纳非常怀疑地询问机器人是否真的提高了产能。罗哥当时并没有肯定的表态,事实是他正在为成堆的库存和永远无法按时交货的订单弄得焦头烂额,他根本就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这部工厂最昂贵的机器人和产能之间隐秘的逻辑。他的老板已经给他下了最后通牒:最后三个月!

罗哥和钟纳教授的每一次接触都非常短暂,而钟纳教授也并没有告诉罗哥具体的做法,他每次会用简短而有深意的提问来引导罗哥自己去寻找答案(即苏格拉底的指导方法,只问问题,不提供答案 ,要学生自己思考、摸索、假设 ,以行动印证,最后找出答案来)。罗哥每次经常痛苦地思考,最后得出的结论基本都是“常识”而已。

所以,就像作者自己说的”科学并不高深,常识并不平常“。

《目标--简单有效的常识管理》读后感2

读《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这本书,我最大的心得就是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目标,解决问题抓住关键点:我们的管理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复杂而且多变的问题,这时候我们如果把目光紧紧盯在所遇到的具体问题上,而忽略了全局的思考就有可能陷入被动。《目标》这本书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越复杂的问题越需要简单的解决方法!所谓提纲挈领就是这个意思,千头万绪之中如何迅速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并解决,不仅是一个管理者必备的能力,也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的一种能力!

遗憾的是,我们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却经常陷入诸多复杂的流程和惯例之中不能自拔。一种情况就是典型的本位主义。整个公司的目标与每个部门和单位的目标不一致,导致局部最优却不能保证全局最优。另一种情况就是复杂问题的复杂化,甚至简单问题的复杂化,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把目标量化和分解为具体的衡量指标,也许最初的量化指标是比较能反映目标的需要的,但是随着组织本身的变化和组织所处环境的变化,这些量化指标对组织目标的反映就逐渐背离,久而久之这种量化的指标逐渐变形,以至于演化到最后,量化指标已经与目标背道而驰了。这种情况就是目标这本书中罗哥最初所面对的问题,也是钟纳为他指出的第一个问题。

一个组织中每个局部环节的最优不一定意味着全局的最优!罗哥的工厂里使用了机器人之后,确实在个别工序中得到了优化,但是钟纳却不客气地指出,这不但不能带来全局性的优化,凡而会损害整体的最优。其实道理并不复杂,整个流程中效率最低的工序(瓶颈工序)决定着整个流程的产出,局部最优不能解决瓶颈工序的效率,从而也不能解决整个流程的效率,对整体的产出不会有什么改善。同时,机器人的引入势必使局部最优,局部产出增加,却不能被瓶颈工序有效消化,于是大量库存产生,库存是要支付成本的,于是机器人的引入不但没有增加整体的产出,反而因为增加了固定成本而影响了整体的效率。一个并不复杂的问题却困扰了罗哥很久。有谁敢很明确地说在自己的组织中不存在这种充分优化局部却忽略全局的愚蠢行为呢?

消除短板

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流传着一个木桶理论,大意是说,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即使绝大多数木板都很长,只要有一块是短板,整个木桶的盛水量就会显著降低。类似的是整个组织的产出依赖于效率最低的单位。《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这本书中关于健行(远足)的一段就探讨了这个问题。健行中每一个不同的童子军行进的速度是不同的,整个队伍的行进速度取决于行进速度最慢的一个。在大流水线作业的现场也会发现这样的问题,整个流水线的产出不取决于平均速度也不取决于速度最快的工位,而是取决于速度最慢的工位。为了弥补整个流水线的速度,必须设法弥补速度最慢的工位的速度。健行中,罗哥最终通过减轻速度最慢的童子军贺比的负重方式提高了他的速度,从而弥补了整支队伍的短板。

大流水线作业现场也需要解决瓶颈工位的问题。公司的每条生产线编排前,每一个工位的标准工作时间都是经过严格测算的,正常情况下,每个工位的工作效率应该是相同的。但是毕竟工人不是机器人,每一个工人都会有特殊情况,谁也不能保证所有的时间里所有的工人都会以标准时间设定的速度工作,数百人的流水线上只要存在变数的波动,马上就会在后面被放大,最终严重影响整条流水线的产出。这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例如某些日本公司,其员工中都一个很特别的级别“替位”。

替位的职责就是负责清理堵机,哪个工位出现堵机马上过去帮忙,如果有人因为喝水上厕所或者其他的事情比如身体不适等等情况的时候,替位必须马上赶过来帮忙,以避免因为一个工位出现问题影响整个流水线进度的情况发生。替位的使用其实就是为了解决整条流水线上可能出现的影响产出的变数。也就是为了弥补短板。如果没有替位的话,整个流水线的效率会显著下降有时只能达到理想效率的一般,仅仅因为一个替位的使用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一个人的使用就把整条生产线的效率提高了一倍,相当于数百个工人每人的效率都提高了一倍,这就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流水线作业需要解决瓶颈工位的问题,整个公司的运营管理又何尝不需要?如果公司运营中能显著解决掉短板,整个公司的运营情况将会得到显著改观。

普适性真理

“我猜我真正想学的是如何管理,不管是管理工厂、事业部、公司,或任何形式、任何规模的组织。”我迟疑了一下,又加了一句,“如果能学会如何管理我的人生也不错,但是恐怕我要求的太多了。”

管理是一门科学,但管理更是一门艺术,到目前为止,各色管理学派多如牛毛,以至于有人称之为管理的丛林。林林总总的管理学派中只有一个学派的思想很少得到批评那就是权变学派,强调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管理应该强调随机应变,相机而变,而不应该生搬硬套所谓的固定模式。应该说《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这本书作者最初的思路就是这样的,从一开始作者就希望读者能跳出固有的管理概念和模式重新认识管理。

我觉得任何一种管理模式都有它具体的适用环境,脱离固有环境之后,这套模式的生命力到底有多强很不好说。不过约束理论还是有它可取之处的,它提供了一套进行改进和如何最好地实施这些改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原则。

第14篇:管理就是把理论变成常识读后感

管理就是把理论变成常识

----读《管理的常识》

最近读了陈春花的《管理的常识》,只是粗略的了解了一些皮毛,但作者用深入浅出的理论、生动有趣的故事、朴素的语言打动了我,给我一次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管理是“管事”还是“管人”?陈春花 中国著名企业文化与战略专家,用自己的经历和知识给我们答案,管理是人、物、事三者的辩证关系,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管理没有对错,管理就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管理就是让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合二为一;管理就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资源。

经常在工作中听到员工说,领导要求怎么怎么着,什么是领导?领导是不是管理者?通过读书我了解到领导者和管理者有着根本的区别,领导者需要做的是:定立方向、构建团队、促进变革;管理者需要做的是:解决问题,保持稳定、按章行事。换句话说就是领导者对成长负责,管理者对绩效负责。我的理解是领导负责长远规划,管理者负责眼前的具体事务。领导负责用人,管理负责管事。

峨山禅师在庭院里整理自己被单的故事,很有趣,使我们理解禅师的修行与做事是分不开的,一般人对于修行的最大误解,就是把修行与做事分开来看,其实,无论是修行,还是任何其他的事情,如果不能够运用于生活之中,不能够运用于日常行为中,那就不是最好的,作者进一步引申说管理就是把理论变为常识的过程,在普及常识的过程中,做到管理。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大师做心灵的沟通,管理的常识使我对今后如何做人做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谢谢公司提供如此的心灵鸡汤。

第15篇:路政管理常识

路政管理小常识

公路路政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是保护路产,维护路权,保障公路安全和畅通。

公路的路产和路权是指什么?

路产是指公路管理部门依法管理使用的所有有形的和无形的公路财产。它包括公路、公路用地、公路设施、机械设备、料场、科研成果、专利所有权和知识产权等。公路指经交通主管部门验收认定的城间、城乡间能行使汽车的公共道路。公路用地指公路两侧边沟(或截水沟)以外不少于一米范围的土地。公路设施指公路的排水设备、防护构造物、交叉道口、界碑、里程碑、安全设施、通讯设施、检测及监控设施、养护设施、服务设施、花草林木等。

路权是指公路管理部门对公路财产享有占用、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以及对损害路产的行为而拥有的行政管理权和民事权益。

什么是路政强制执行?

指个人、组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路政管理机构依法强制其履行义务的行政行为。

什么是公路两侧建筑红线控制区?

是指公路边沟(截水沟)外缘以外的区域:高等级公路不少于30米,国道不少于20米,省道不少于15米,县道不少于10米,乡道不少于5米。

什么是路政巡查?

指路政管理机构对公路路面、上空、地下、公路两侧进行查验,为及时发现和处理侵害路产、路权,协调处理各种路政案件和交通事故,而实施的公路巡查。

什么是路政许可?

路政许可是指路政管理机构因相对人的申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等法律规定,准许相对人从事某项活动的行政行为。

如申请在路产范围内设置广告、标牌等;在公路建筑红线内建盖构造物、设施等;超限运输车辆申请在公路上行驶等。

通部为什么要发布《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公路上行驶的载重卡车、大型平板车、汽

车列车、集装箱运输车辆的数量急剧增加,公路超载运输现象十分普遍和严重。我国现有公路网中,二级以上的公路里程只有16.4万公里,仅占公路总里程的12.3%,而且公路桥梁等级和设计荷载普遍较低,还有相当部分危桥、涵洞由于资金短缺未得以及时改造。由于大量超限运输车辆在公路上行驶,致使公路、桥梁损坏严重,极大地缩短了使用寿命,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加强对超限车的管理已刻不容缓。

那些运输车辆属于超限运输车辆?

超限运输车辆是指在公路行驶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运输车辆:

1、车货总高度从地面算起4米以上(集装箱车货总高度从地面算起4.2米以上);

2、车货总长18米以上;

3、车货总宽度2.5米以上;

4、单车、半挂列车、全挂列车车货总质量40000千克以上;集装箱半挂列车车货总质量46000千克以上;

5、车辆轴载质量在下列规定值以上:

单轴(每侧单轮胎)载质量6000千克;

单轴(每侧双轮胎)载质量10000千克;

双联轴(每侧单轮胎)载质量10000千克;

双联轴(每侧各一单轮胎,双轮胎)载质量14000千克;

双联轴(每侧双轮胎)载质量18000千克;

三联轴(每侧单轮胎)载质量12000千克;

三联轴(每侧双轮胎)载质量22000千克。

超限运输与我们平常所说的超载有什么区别?

我们平常所说的超载是指车辆所装载的货物重量超过车辆额定载质量。超限运输则是指在公路上行驶的车辆,车货的长、宽、高、总重以及轴载质量超过限制规定值。二者之间有着

十分密切的联系。《规定》对于超限车辆的界定标准为:总高4米(集装箱车4.2米);总长18米;总宽2.5米;总重40吨(集装箱车46吨);轴重单轴车为10吨,双联轴车为18吨。这样规定比较直观,可操作性强,也便于司机和有关人员选择符合要求的车型和行驶路线。

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前,承运人应向哪个部门申请办理审批手续?

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前,其承运人应按下列规定向公路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

1、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进行运输的由途经公路沿线省级公路管理机构分别负责审批,必要时可转报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进行统一协调。

2、跨地(市)行政区域进行超限运输的,由省级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审批。

3、在本地(市)行政区域内进行超限运输的,由地(市)级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审批。

承运人向公路管理机构申请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时,除提交书面申请外,还应提供哪些资料和证件?

还应提供以下资料和证件:

1、货物品名、重量、外形尺寸及必要的总体轮廓图;

2、运输车辆的厂牌型号、自重、轴载质量、轴距、轮数、轮胎单位压力、载货时总的外廓尺寸等有关资料;

3、货物运输的起始点、拟经过的线路和运输时间;

4、车辆行驶证。

超限运输行驶公路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应承担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民事责任主要是承运人进行超限运输时,应当承担超限运

输车辆对公路造成的赔偿、补偿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主要是指承运人未经批准擅自行驶公路造成公路损坏,而应承担处罚的行政责任。交通部《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赋予公路管理机构可以对违法行为处30000元或5000元以下不等的罚款,可以采取责令停驶、卸载等必要的强制管理措施。

该文章转自《绥化公路路政网》——黑龙江省绥化公路路政管理处主办原文地址:http:///Plan/ShowArticle.asp?ArticleID=436

第16篇:03管理常识

1.公务员培训原则的关键是()。

A.学以致用B.讲求实效

c.理论联系实际D.按需施教

2.对国家公务员奖励的原则主要倡导以()为主。

A.精神奖励B.物质奖励

C.记功奖励D;授予荣誉称号

3.某省监察机关请求其他省监察机关提供调查对象情况,是一种()。

A.指导关系B.业务关系C.协作关系D.协调关系

4.()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行使政府职能,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依法拟定井选择方案的过程。

A.行政执行B,行政决策c.行政协调D.行政监督

5.()是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最核心部分。

A.行政决策中枢系统B.行政决策信息系统

C.行政决策咨询系统D.行政决策审批控制系统

6.我国当前党政职能分工()。

A.分工不清B.尚未分开

c.尚未完全分开D.已彻底分开

7.()是政府振出机构中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派出的机构。

A.行政公署B,自治州政府

C.市政府D.区公所

8.()是指政府为维护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外保护国家安全,对内维护社会秩

序的职能。

A.社会职能B,政治职能C.经济职能D,文化职能

9.()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内容。

A.领导职能B.社会职能c.控制职能D,政府职能

10.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是()。

A.政企分开B.强化对企业管理

c.政府职能的内部转移D,行政管理方式转变

11.下列()属于国家行政机关。

A.省政协B.省人大常委会

C.市财政局D.村民委员会

12.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为()。

A.六个月B.两年C.一年D.三年

13.下列应当办理的免职手续中,属于职务发生变动的是 )。

A.离职学习超过一年者

B.因健康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工作一年以上者

C.转换职位任职者

D.退休者

14.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形式是我国现行编制管理工作所采取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适用于() 。

A.包括公安、安全、司法等政府机构在内的政法工作部门

B.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垂直领导的工作部门

C.地方党、政、群机关的大部分工作部门

D.&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的大部分工作部门

15.行政行为撤销的效力可一直追溯到行政行为()。

A.被撤销之日B.被废止之日C.被变更之日D.作出之日

16.()不属于行政给付的内容。

A。 职务方面的权益B.物质方面的权益

c.与物质有关的权益D.救灾扶贫

17.国家教委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之间属于()。

A.平行关系B.不相隶属的关系

C.业务指导关系D.隶属关系

18.受理公民对在国家行政机关中工作的党员的违法乱纪提出的申诉控告,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是()。

A.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B.党的基层组织

c.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D.监察部和地方各级监察厅、局

19.报考国家公务员并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人可以是()。

A.中学教师B.在职国家公务员

c.外籍华人D.在狱人员

20.马克斯·韦伯所创立的官僚模型的组织管理理论()。

A.仅适用于政府机构组织B,适用于中小型社会组织

C.适用于庞大的、复杂的社会组织D.仅适用于企业

21.下列对村委会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我国最基层的人民政府

B.为基层群众性的自治组织

C.村委主任由民主选举产生,报乡政府批准

D.也可以由上级机关任命

22,决策方案的抉择,取决于()。

A.专家的多数意见B.方案制定的数学模型

c.决策者的决断D.专家意见和领导意见的一致性

23.()是人事行政管理的总原则。

A.任人唯贤B.党管干部C.德才兼备D.两官分途

24.我国行政机关实行()。

A.首长负责制B.委员会制C.议会制,D.混合制

25.依据决策的条件不同,决策可分为()。

A.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

B.战略性决策和战术性决策

c.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D.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非确定性决策

26.H省审计厅内设各处,上与国家审计署各司,下与各市县审计局各股相对应,其上下对应的部门业务性质相同,其管理幅度随级别升高而扩大,这种体制是按()类型而设定的。

A.职能制B,层级制C.分级制D.分权制

27.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的原则是()。

A.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发挥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积极性

B.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中央尊重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c.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

D.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依法明确中央和地方的不同职权

28.下列国家行政机关中不属于同一行政层级的是()。

A.直辖市人民政府监察局B.省人民政府监察厅

C.自治县人民政府D.设区的市人民政府

29.属国务院直属企业单位的是()。

A.国家档案局B.中国工程院

C.中国纺织总会D.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

30.当前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重点是()。

A.精兵简政B.提高办事效率

C.转变政府职能D.理顺关系

31.()标志着行政职能的横向广度。

A.职能体系B.职务范围c.职责深度D.职权方式

32.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

A.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B.处理好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C.中央与地方分权D.政企职能分开

33.行政管理体系的核心系统是()。

A.结构体系B。运行机制c.权责体系D.规章制度

34,领导者是权力的()。

A.委托者B.所有者c.拥有者D.委托行使者

35.计划生育属于政府的()。

A.政治职能B,经济职能C.文化职能D.社会职能

36.公务员在受到何种惩处后若在年度考核定为“称职”还可以按时晋升工资档次?

()

A.记过B.撤职C.警告D.降级

37.2002年1月.国家计委公开举行全国首次铁路价格听证会,各界人士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这表明

()。

A.民主与法制要紧密结合B.人大代表的作用在增强

C.政府决策进一步民主化D.人民可以直接行使权力

38.()不能成为行政监督的主体。

A.国家机关B,社会组织c.行政主体D.公民

39.下面关系中,()在省建委和市建委之间不存在。

A.领导关系B.指导关系C.上下级关系D.协作关系

40,()是领导者的影响与被领导者自愿接受其影响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控制社会的现实力量。

A.领导权力B.领导权威

41.行政决策在整个行政管理中处于()地位。

A.领导B.决定C核心D.支配

42.行政监督的对象是()。

A.行政相对方B.行政主体

c.国家行政机关D.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

43.我国公务员有八项权利八项义务和()条纪律。

A.十三B。十四C.十五D.十六

44.行政机关在作出影响相对方权利义务决定时,要说明作出决定的事实原因和法律依据,这是行政程序的()制度。

A.辩论B.通知C.说明理由D.咨讯公开

45.相传,古代楚国大将伍子胥过昭关时,由于过分忧虑和担惊受怕,一夜之间须发皆白。这主要是他()造成的。

A.性格内向B.情绪调节不够

c,意志不坚强D.没有高雅的情趣

46.权力是存在于人们之间的一种支配与服从的()。

A.生产关系B.生活关系C.工作关系D.社会关系

47.领导班子合理的年龄结构应该是由不同年龄段的领导者所组成的()。

A.梯形年龄结构B.扁平年龄结构

c.塔型年龄结构D.树型年龄结构

48.关于行政效率,总的原则是()。

A.效率第一,公平第B.效率为主,公平为辅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D.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49,现代领导班子,不仅要求每个成员具备良好的个体素质,而且还要求整个领导班子具备()。

A.合理的群体结构B.优化的群体结构

c.科学的群体结构D.团结的群体结构

50.目前属国务院议事协调和临时机构的是()。

A.国务院外事办公室

B.国务院法制局

c.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

D.国务院办公厅

51.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

A.人民代表大会B.人民代表大会制

c.民主集中制D.政治协商制度

52.下列职务中不属于领导职务的有()。

A.直辖市市长B.乡长C,巡视员D.司长

53.一些同志只看到周围熟悉的一些入,总在原来的一些人中打圈子,不会深人到群众中去选拔人才,这也是一种()。

A.形式主义

54.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行政首长进行决策最重要的关键环节是()。

A.领导本级政府工作

B.召集和主持本级政府的全体会议和常委会议

c,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

D.同工作部门首长负责制以及工作责任制相结合

55.财务行政,是指国家各级政府为履行(),依法对国家各种资金的收支进行管理和监督的行政管理活动。

A.国家经济职能B.国家统治职能

c.国家行政职能D.国家财务职能

56.在行政管理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叫做回避原则,父子、夫妻等凡是具有直系或较近的旁系亲属关系的不得在同一地区或机关工作,涉及亲属的事件处理要由他人

代为执行,实行这一原则的原因不可能包括()。

A.为了保证公平、公正B.为了防止家庭腐败

C.为了行政活动能够顺利进行D.为了行政人员专心于工作

57,我国的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标榜的文官“政治中立’具有本质区别的是()。

A.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C.坚持为人民服务D.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58.领导的实质是一个()。

A.社会组织系统B.行政组织系统

C.经济组织系统D.干部组织系统

59.领导者依靠专家按照一定的科学程序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所进行的决策是()。

A,战略决策B.科学决策C.集体决策D.个人决策

60.轮换又称()。

A.转任B,调任C.挂职锻炼D.轮岗

1.D2.A 3.C4.B5.A6.C 7.A 8.B 9.D10.A

ll.C 12.C13.C 14.B 15.D16.A17.C 18.C19.A

20.C21.B22.C23.B24.A25.D26.B27.C

28.C29.D 30.C31.B32.D 33.C 34.D35.D36.C

37.C 38.C39.D40.B41.A42.D43.B44.C45.B

46.D47.A48.C49.B50.C 51.B 52.C53.B 54.B

55.C 56.D57.B58.A59.B60.D

第17篇:装修管理常识

装修管理常识

一、装修申请手续

(一)业户向物业服务中心办理装修申请手续具体程序如下:

1.由业户填写《 装修申请表》交物业物业服务中心客户服务部,同时附交以下资料: *装修施工图纸及相关说明;

* 如装修内容涉及到防火设施更动,须有市消防局批文或准许施工的临时手续; *如装修内容涉及到房屋建筑格局,须有市规划局批文;

2.物业物业服务中心客户服务部在收到上述文件后,由工程部进行审核幷给予答复;如不批准,将作出具体说明;如予批准,则发给《装修施工许可证》。业户同物业服务中心签署《装修管理规定》承诺书,装修单位应作为第三方会签,保证遵守一切有关装修规定,由客户服务部进行审核。一式二份,各自留存备查。

(二)施工单位向物业服务中心办理进场手续具体程序如下: 1.同物业服务中心签署《装修管理规定》承诺书。

2.向物业服务中心财务部缴纳装修违约赔偿保证金,其计收标准为每单元1000元。 3.向物业服务中心客户服务部缴验施工单位资质证书及施工人员身份证,填报施工人员名单幷交纳1寸照片1张。

4.向物业服务中心财务部缴纳办理出入证工本费(每张 元)和押金(每人 元) 5.客户服务部验证、核实人数,发给施工人员出入证(每卡一人,不得转借),完工时应全部证件收还、注销。

二、施工人员管理

(一)施工人员出入园区必须佩带出入证,无证人员不准入内。

(二)施工人员只能按装修电梯使用方法规定乘用。

1.施工人员如确定装修工作时需要在装修房屋内暂住,经由房屋业主向物业服务中心提出书面申请,幷应持有派出所签发的暂住证。

2.施工人员只能在限定的有关区域内作业,不得任意窜户。

3.施工人员应遵守物业服务中心对装修施工工作作出的一切规定,幷接受安保人员的管理,如有破坏或盗窃等违法行为,须负法律责任。

4.施工队(或承包人)必须加强施工管理和对施工人员的教育: *不酗酒闹事,不打架殴斗,不参与赌博或从事其它违法活动; *不得在建筑物上乱张贴、乱涂写、乱刻划,禁止随地便溺;

*不得乱扔垃圾杂物,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剩余食物,不在小区内晒衣物; *不准在室内动用明火操作,或用木块、刨花煮饭、取暖,幷禁止吸烟;

*不得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冒险操作;从事机电安装、电焊等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上岗证应在管理员要求之时向物业物业服务中心出示。 5.应急处理

如施工现场突发事件(水淹、煤气泄漏、火警或民工殴斗等),现场人员应做到: *保持镇静,不要慌张。

*在自身安全条件下,采取可能采取的措施,阻止事态发展或减少不良后果。 *尽快通知物业事务部秩序维护员或物业服务中心前来处理。 *撤离现场,并劝阻无关人员不要进入现场。

三、材料管理规定

(一)、装修材料进入园区,必须接受检查,是否有违章材料进场,幷在物业事务部规定的时间、指定的路线运行。

(二)、业户如运送大宗装修材料,应事先联系联系客户服务部,以便妥善安排电梯(二期)和提供配合服务。

(三)、材料一经卸下,应立即搬进业户的单元内,不准占用公共区域堆放。

(四)、在材料运送的过程中,应注意对所经之处(包括道路、阶梯、进厅、走道、电梯厅、楼梯间及电梯轿厢内等)的地面、墙面、顶面、转角处及突出的把手等部位妥加保护;严禁在广场地坪、楼厅、大理石地面上拖拉;严禁超高对象进入电梯轿厢。

(五)、材料应集中堆放,整齐有序,并应远离走道口、电梯厅(二期)等公共信道,不得侵占任何公用部位。

(六)、如装修材料的数量较大时,应设定专门区域作为堆放处,材料应远离易燃、易爆物,配置有效灭火机,有专人负责,有专门的管理制度。

(七)、施工结束后,剩余材料应尽快搬离现场,搬离过程中同样要注意以上各事项。

四、装修工程管理

(一)、装修单位必须按申报批准的图纸施工。

(二)、进场施工,必须严格遵照核定的项目和具体要求进行装修,规范施工,保证质量。不得擅自变更设计或超越提交的装修方案进行违章施工。

(三)、要认真处理厨房与卫生间的防水,确保排水系统安装完好,如因施工问题造 成渗水或其它破坏,业主须负一切责任。

(四)、业主在安装卫生间吊顶时,必须在排水、排污管道的积水弯处预留适当检修口,室内管弄井的检修口不得封堵,否则日后由于排污管检修而导致的吊顶拆装等费用由该业主承担。

(五)、空调室外机须安装在指定的位置,须将冷凝水管插入统-的引流管道内或阳台内适当的排水地方,不得悬挂在任何外墙部位,以防漏水扰人及污浊墙面。

(六)、对装璜垃圾要及时清理,袋装后堆放到指定地点;

(七)、不得将水泥浆、碎砖、砂石、油漆、溶剂、硬件物等倒入下水道,不得在走廊、电梯厅和楼梯走道堆放材料、工具或垃圾以免堵住信道;

(八)、不得将装修垃圾倒入生活垃圾桶(箱)内,不得向外抛垃圾;

(九)、如弱电线路因装修施工造成线路中断或破坏的(包括电话线、宽带网络线等),请及时向物业服务中心客户服务部报修,由专业人员进行维修,收取相应的材料及人工费。

(十)、装修过程中使用电锯、电刨、电锤等大功率设备时,要注意每户的额定最大功率

第18篇:船舶管理常识

1、《国际安全管理规则》(ISM)

频繁发生的海难事故,给旅客和船员生命、财产和海洋环境造成巨大损害。1994年5月17日至24日,国际海事组织在《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内新增了第九章“船舶安全营运管理”一章,ISM规则是这一章的附件。“ISM规则”,全称是“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是在海上安全和防止污染方面加强管理的一项国际标准,适用对象为国际航运公司和国际航线船舶。凡是建立和实施符合ISM规则的安全管理体系(SMS)的船公司将得到一份符合证明(DOC)。同样,船舶将得到一份安全管理证书(SMC)。

ISM规则采用国际质量管理原理,将公司安全运行活动归纳成一套安全管理体系,实现活动规范化、工作程序化和行为文件化,从而将一切安全和防污染活动置于严格控制之下。ISM规则的侧重点在于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公司人员和船员的素质,来防止或减少由于管理不当或操作不慎而引起的海难事故。管理重点由船舶、船员转向公司,由海上转向陆地,由硬件转向软件,被国际航运界称为海上安全管理的一场革命。国际海事组织已通过若干决议,在全世界建立港口国监督网络来督促各缔约国政府履行实施ISM规则的义务,我国是SOLAS公约的缔约国,自《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公约第四章于1998年7月1日生效以来,到2002年7月1日,我国170家船公司的1300多艘国际航行船舶已全部纳入ISM规则所规定的管理体系。ISM工作开展近6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自2000年中国旗船舶全面脱离美国、欧洲和亚太地区港口国监督重点检查“黑名单”以来,中国船旗逐步进入了各地区的优秀船旗“白名单”。

2、《国内安全管理规则》(NSM)

《国内安全管理规则》(NSM)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简称。是交通部应用《国际安全管理规则》的原理,为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保护水域环境情况而制订的,适用对象为国内航运公司及船舶的一项强制规定。

1997年交通部海事局开始着手立项研究ISM的国内化问题,探索把这种全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国内公司及其船舶的安全管理。2001年4月“ISM规则国内化研究”课题通过了交通部科教司组织的专家评审,并于2001年7月发布了《关于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试行)的通知》(交海发〔2001〕383号)。目前,推动实施《国内安全管理规则》(NSM)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进行。

3、NSM规定的生效时间

第一批适用船舶,包括国内跨省航行载客定额50人及以上客滚船、旅游船和高速客船,150

总吨及以上的气体运输船(液化气船)和散装化学品船,为2003年1月1日起。第二批适用船舶,包括载客50人及以上所有跨省航行的客船(内河客渡船除外)和500总吨及以上的油船(港内作业除外),为2004年7月1日起。适用船舶及其所属公司要通过海事部门审核并取得相应证书,即公司取得“符合证明”(DOC),船舶取得“安全管理证书”(SMC)。各地海事机构将禁止未获得SMC的船舶离港。对其他船舶的具体生效日期另行通知,原则上对油轮不迟于2003年7月1日生效。

第一批

包括国内跨省航行载客定额50人及以上客滚船、旅游船和高速客船,150总吨及以上的气体运输船(液化气船)和散装化学品船。

2003年1月1日起

第二批

包括载客50人及以上所有跨省航行的客船(内河客渡船除外)和500总吨及以上的油船(港内作业除外)

2004年7月1日起

第三批

其它船舶

生效日期另行通知,原则上对油轮不迟于2003年7月1日生效。

4、安全管理体系(SMS)

SMS即,系指能使公司人员有效实施公司的安全与环境保护方针的结构化和文件化体系。

5、“符合证明”(DOC)

系指发给符合规则要求的公司的文件。

6、“安全管理证书”(SMC)

系指发给船舶,证明其公司和船上管理已按照认可的安全管理体系运作的文件。

第19篇:村级管理常识

年度村官/三支一扶考试复习资料 更多考试资料欢迎详询QQ:907208006 OR exam163 QQ:962468996 2012村官/三支一扶考试复习系统电子书.exe系列之农村政策专项 欢迎详询.QQ:907208006 or exam163 QQ:962468996

村级管理常识

1、什么是村民自治?

村民自治,简而言之就是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村民自治要遵循哪些原则?

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是基层直接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实行村民自治,坚持两条重要原则: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二是必须坚持依法办事。

3、村民自治的主要成效有哪些?

一是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二是促进了农村的社会稳定;三是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四是推动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4、村民委员会的性质是什么?

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民委员会具有自治性、群众性、基层性的特点,由此决定了它不是政权机关,也不是政权机关的“腿脚”

5、怎样才能设立村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根据村民居住状况、人口多少,按照便于群众自治的原则设立。村民委员会的设立、撤消、范围调整,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提出,经村民会讨论同意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6、村民委员会如何组成?

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3~7人成。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3年届满应当及时举行换届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可以连选连任。

7、村民委员会选举要遵循的基本持续是什么?

一是分级成立选举工作机构;二是依法进行选民登记;三是提名确定候选人。

8、村民委员会的任务是什么?

村民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办理本村的公共事物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同时,村民委员会还要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教育和推动村民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维护村民的合法和权利和利益,发展文化教育,普及科技知识,促进村和村之间的团结、互助,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9、什么是村民会议?

村民会议是由18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村民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提议,应当召集村民会议。

10、村级民主选举指什么?

村级民主选举,干部的选任权交给了村民。就是按照宪法、村委会组织法、实施村委会组织办法和村委会选举办法等法律法规,由村民直接选举或罢免村委会干部。

11、村级民主管理指什么?

村级民主管理,就是把日常村务的参与权交给村民。

12、村级民主监督有哪些内容?

村级民主监督,就是把对干部的评议权和村务的知情权交给村民,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干部和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由村民监督村中重大事物,监督村委会工作和村干部行为。民主监督的重点是村务公开,凡是村里的重大事项和村民普遍关心的问题,都应向村民公开。

13、村务公开的内容有哪些?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要求公开的事项,如计划生育政策落实、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宅基地使用、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使用、村干部报酬等。村务公开的重点是财务公开,所有收支必须逐项逐笔公布明晰帐目,让群众了解、监督集体资产和财务收支情况。

14、村务公开的形式有哪些?

村务公开应该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在便于群众观看的地方设立固定的村务公开栏,同时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明白纸”、民主听证会等其他有效形式公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创新村务公开的形式和手段。

15、村务公开的时间有何要求?

一般的村务公开事项至少每季度公开一次,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事项要及时公开。集体财务往来的村,财务收支情况应月公开一次。要推进财务事项从办理结果的公开,向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公开延伸。

16、村务公开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村民委员会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依照法规和政策的有关要求提出公开的具体方案,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对方案进行审查、补充、完善后,提交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联席会议讨论确定;村民委员会通过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及时公布。

17、农村土地家庭经营承包中承包方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

承包方的权利:

(一)依法享有承包地使用、收益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利,有权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臵产品;

(二)承包地被依法征用、占用的,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补偿;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承包方的义务:

(一)维护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用于非农建设

(二)依法保护合理利用土地,不得给土地造成永久损害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18、农村土地承包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一)按照规定统一组织承包时,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平等地行使承包土地的权利,也可自愿放弃承包土地的权利;

(二)民主协商,公平合理;

(三)承包方案应当按照本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依法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同意;

(四)承包程序合法。

19、申请宅基地的条件有哪些?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使用宅基地:

(一)具有农村户口的村民无宅基地的;

(二)具有农村户口的村民确已分户,现有宅基地低于分户标准的;

(三)集体经济组织招聘技术人员在本村落户的;

(四)回原籍经批准落户需要建住宅而无宅基地的;

(五)因公共利益需要,原宅基地收回后无宅基地的。

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20、什么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由各级政府组织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重点解决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至贫、返贫问题。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农民经济承受能力和医疗费用需要相适应,坚持自愿原则,反对压迫命令,实行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农民为参加合作医疗,抵御疾病风险而履行缴费义务不能视为增加农民负担。有条件的地方要为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进行一次常规性体检。

21、什么是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化?

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管理形式来管理农业的过程。基本要求是:①有计划的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水平,科学地合理地组织农业生产力;②大力发展对农业技术措施的经济评价工作,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③根据现代化农业生产的特点,改进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④逐步利用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手段以及现代经济教学方式,来加强管理;⑤逐步建立一支有高度政治觉悟、具有农业现代化管理技能的队伍。

22、什么是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绿色食品应具备的条件:①绿色食品必须出自优良生态环境,即产地经监测,其土壤、大气、水质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②绿色食品的生产

过程必须严格执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即生产过程中投入品(农药、肥料、兽药、饲料、食品添加剂等)符合绿色食品相关生产资料使用准则规定,生产操作符合绿色食品技术规程要求;③绿色食品产品必须经绿色食品定点监测机构检验,其感官、理化(重金属、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和微生物学指标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④绿色食品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要求,并按相关规定在包装上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23、什么是“一村一品”?

即一个村子创一个品牌,是日本平松守彦1979年提出并倡导的一项发展农村经济的活动,在日本成功实施。该活动秉承“立足本地,放眼全球,自立自主,锐意创新,培养人才,面向未来”的原则,旨在扶持欠发达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地区经济,加快脱贫致富。“一村一品”模式目前已推广到中国、泰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收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12村官/三支一扶考试复习系统电子书.exe系列之农村政策专项 欢迎详询.QQ:907208006 or exam163 QQ:962468996

第20篇:管理的常识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在总公司的三天培训过程中,我只是粗略的把陈春花教授《管理的常识》通读了一下,回家的10多个小时的路上,我又重新的读了一次,心中的感慨又深了一步,陈教授厉害之处在于,他把管理总结的就像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样,就像数学中的公式和定理一样,我们可以直接拿来用到我们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现将从书中学到的一点小皮毛总结如下 :

一、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管理是一种决策,管理所要求的合格决策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管理中最怕的就是下属去揣摩领导的意图,这说明领导的指令不清,往往忙了半天,工作结果却不一定符合标准。

好的管理是靠指令去做更多的事。只有上下岗位都做相同的事,说明这个单位的管理是合格的,但现在很多公司都是做不到的,所谓的没有执行力和效率就是这个原因。领导有时喜欢把自己变得复杂和不易理解,以显示自己卓尔不群,真正的管理只能凭指令做事,不能凭经验、情绪和情感做事。

二、管理没有对与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管理是以结果评价,不是以对错评价,一定要追根到底能否解决问题、获得结果,而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喜欢评判对错。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取得绩效,如果让企业亏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释。不管有什么委屈,有多大约束,有多少无奈,这个责任给了你,你就得承担。在我们的管理中,为什么效率非常低,陈教授认为,原因在于,

很多人做出决定,不是马上去执行,而是去评判对错。

人会犯错误,但对错在管理中不是最重要的,即使你证明自己是正确的,领导是错误的,也于事无补,最重要的是做事情的结果。

三、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管理的重点是管事,同时也要理解人和尊重人。管理不是管人,如果你不懂得理解人和尊重人,那么你一定不懂得管理。很多管理的问题就出在管理者只关心人们的态度和表现,并没有地界定必须要做的事情,以及做事的标准。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他们并没有清晰的指引应该做什么事情,所以只有凭着兴趣、情绪或者感情做事,这样的做事方法一定是无法评级以及无法控制结果的。界定应该做的事情,就是管理。

四、管理就是让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合二为一

管理没有对错,但有好坏。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是否合二为一,两者是否一致,是管理中最大的挑战。中国企业大都把忠诚看得很重要,其根本原因是管理水平不够。企业需要关注个人目标的变化,在企业组织目标不断实现的同时,个人目标也不断实现和提升,管理的挑战在于,让优秀人才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达成一致。

五、管理就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企业资源

管理的关键在于,要让企业的一线员工得到企业资源并有权力运用这些资源,要把所有的资源放在一线,并尊重每一个人。中国企业管理中最大的浪费是资源集中在二线管理者手中。

通过读书知道自己需要学习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我争取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之余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充实自己,培养能力,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

管理常识读后感
《管理常识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