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读后感示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3-09 15:08:46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示儿读后感

示儿读后感

示儿读后感

1.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曾在死前交给儿子一封遗书,读着诗人情不自禁的流露出的爱国情怀,我深受启发,并立下志愿: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回报祖国,示儿读后感。那么这首诗究竟有什么魅力让我下定如此决心呢?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诗人说,人死了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但可悲的是没有亲眼见到自己国家的统一。诗人在临死的时候还记挂着祖国,言语中充满了爱国的赤子之心,充满了对祖国统一的急切渴盼,他对自己将再不能够看到祖国统一感到由衷的失落和遗憾。“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一句写满了诗人的无奈,“儿子,等朝廷的军队统一中原的时候,别忘了上坟的时候告诉我!“诗句耐人寻味。诗人活着看不到祖国的统一,死了也要听到国家统一的消息:“生,是国家的人;死,是国家的魂。”

短短28个字,寄托了陆游盼望祖国统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他,明明知道,死了之后,一切都会与他断绝,可是他却念念不忘自己的祖国,为自己不能看到九州统一而感到悲伤。他对祖国充满信心,相信南宋的军队会有收复被金军占领的失地的一天,希望在那一日,儿子会在祭祀自己之时,告诉他,让他在九泉之下,得以安息,也可以含笑九泉。

读完《示儿》,我若有所思,一个在等待死亡的人,居然还想着自己的祖国,我想:作为一个正在生存的人,我们该怎样为祖国奋斗呢?其实,只要我们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成为国家的栋梁,报效祖国,为祖国奉献,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热爱祖国的心。

屈原有一颗爱国的心,投汩罗江而死;岳飞有一颗爱国的心,背刺“精忠报国”;黄继光有一爱国的心,拼死睹住敌人罪恶的枪眼;刘胡兰有一颗爱国的心,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周恩来有一颗爱国的心,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们也要有一颗爱国的人,永远铭记为中华之强盛而读书!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所做。陆游一生经历了北宋末期和南宋的前半朝。他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也都和这首《示儿》一样,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之情。

这首诗中“死去元知万事空”,说明了作者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表达作者悲哀的是生前见不到自己的祖国统一。但下一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又说明了作者对祖国统一的希望。

想到这里,我又想起岳飞、郑成功、不吃美国救助粮食的朱自清,为澳门回归做出巨大贡献的邓-小-平爷爷等等一大批爱国之情强烈的人。

现在,爱国、护国的任务交到了祖国未来花朵的手上,我们也会像老一代的爷爷奶奶们学习,热爱自己的祖国,保卫自己的祖国!

【扩展阅读篇】

所谓“感”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编辑本段如何写读后感

格式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还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题目,下一行是——《读有感》,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读后感《示儿读后感》。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要符合情理、写出真情实感。

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④禁止写成流水账!

编辑本段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

(1)引——围绕感点 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3)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4)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5)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五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一、先要重视感

感要多 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二、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四、叙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复述原文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五、写景、物的读后感应该怎样写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

(5)简要地说明原文有关内容,重写有感,不要重点介绍,偏离主题。

推荐第2篇:训俭示康读后感

《训俭示康》读后感

本学期学习了司马光的《训俭示康》,读后有很多感触。仔细品来,想着自已,看看周边,浮燥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深深的震憾和荡涤。作为一名直接服务农村的干部,我也象作者一样,本为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少年刻苦,方得跳出“农门”,一心为公,只以薄薪糊口。“近岁风俗尤为侈蘼”,常感困惑,读过此文,困惑顿释,深受鼓舞。

本篇选自北宋杰出史学家司马光的著作《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作者司马光,生活很俭朴,工作作风稳重踏实,更把俭朴作为教子成才的主要内容。据有关史料记载,司马光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十分注意教育孩子不可奢侈,谨身节俭。在生活方面,司马光节俭淳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却“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名”。他常常教育儿子说,“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为了使儿子认识崇尚俭朴的重要,他以家书的体裁写了一篇论俭约的文章。即以亲切的笔调写下了《训俭示康》一文,目的在告诫其子司马康要“以俭素为美”,而不要“以奢靡为荣”。在文章中他强烈反对生活奢侈,极力提倡节俭朴实。小至理家,大到治国,都应倡导勤俭,反对奢侈。

“小家”来说:时至今日,当我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计划生育政策下大部分的家庭均为独生子,不愁吃穿。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时常走进误区,现身为人母,也曾感同身受,孩子要什么就卖什么,特别有祖父母的,更是惯着孙子。所以,教育孩子要学会勤俭节约不浪费的问题确实让我 1

苦恼过一阵,“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因此,我时常带孩子到老家农村去体验生活,去摘摘菜,让她知道和感受做的过程,慢慢体会辛苦滋味,逐渐改变了孩子的很多不好的习惯。

“大家”来看:领导干部更应具备勤俭朴素的美德,因为一个人因为因为俭约而犯过错的是很少的。奢靡往往是一条绳索,只要被它束缚了手脚,就很难再迈步向前,为事业作出努力;奢靡又往往是一条毒蛇,只要沾染上它的毒液,灵魂就会溃烂,精神就会枯萎。君不见:古来有几许纨绔子弟干出了大事业的?

诚然,奢靡的反面就是耐得住清贫,但耐得住清贫,并不是厮守清贫,甘于受穷,而是在特定的情况下,贫贱不移,矢志不改,以清贫养平静的心态,以清贫求发展的空间,以清贫砥砺青云之志,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清贫不是贫困,而是富有。清贫是精神的富有,物质的适中,是物质和精神在一个人心中的协调统一,是摆脱了物欲缠绕,主动放弃对多余物质享受的追求,是自由、充实、舒展、向上的生活理念。

一个人如果想有所为,就决不会竭尽心力去装点自己的生活,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的目的,而必然以勤俭朴素作为自己道德的准则,并且身体力行。

推荐第3篇:教条示龙场诸生读后感

教条示龙场诸生读后感

(一)

金晓阳

立志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惟有不本于志者。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

简单几句话告诉我们立志的重要性,心之所之,心之所向,即个人或团队都要有一个既定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心中有志,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才能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如王阳明先生所讲:心有所思虽然停留在意识中但有着不可小觑的力量,心中所想还要付之于行动,朝着既定的目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一步步接近目标,达成目标。如同团队发展,团队中从上至下都有明确的目标,并且所有人员都向着目标前进,最终团队也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也会取得成功。

勤学

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既然有了明确目标如何实现?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在工作中切勿以过往资历,过往成就夸夸自谈,更不可依仗聪明敏锐优势贬低轻视他人。时刻应以谦虚勤学的态度去他人之长,清自身之短,尤其在现在复杂多变的汽车市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虚心借鉴成功案例才能完成团队志向。

改过

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归于能改过。

在工作中我们应当做的是去清晰认识自己的不足,而不是隐藏不足,隐藏不足只会让我们不能清晰认识自己,影响团队的成长丧失团队的战斗力,我们要通过发现问题然后去改正问题,不断纠错,不断提升才是团队渐循渐进的发展之道。

责善

使吾而是也,因得以名其是,吾而非也,因得以去其非。责善,朋友之道,然需忠告而善道之。

责善当是朋友相处之道。也是职场相互提升之道,在工作中一路扶持,真诚的互相指出错误以求改善。指出错误目的是避免以后再出现,而不是显示威风,尽心尽力体现你对他的关心爱护,采用委婉的表达方式,使团队成员能听劝告并付出行动,自己弄懂道理并能改正,有感触而不发怒,在团队出现错误时切勿当众批评。

以上是这次学习的收获,通过这次学习日后工作谨记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并学以致用。

教条示龙场诸生读后感

(二)

思4林夏苗

1、听导读 《教条示龙场诸生》

2、谈心得

今天开始认真学习阳明先生的思想体系。阳明先生《教条示龙场诸生》这篇文章是他在“龙场悟道”时为龙冈书院的学生所书,读完,感觉如被圣人当面示教一样受教,收获甚多。先生对立志、勤学、改过和责善作了全面的引导。

关于立志。先生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即是说,人如果不立志,就像没有方向的船和没有龙头的马,终究达不到目标,只要立志成为圣人,就可以成为圣人,立志成为贤人,就可以成为贤人。所以,我们来到世上,就应该志存高远,敢于担当,立志为社会为人类作贡献。企业家更应如此,要经常问自己:“你为国家为社会贡献了多少?“公司的使命是什么?”“世间各种美好,哪个由你创造?”

关于勤学。先生说“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说的是人要成为君子,必须虚心学习,勤学好问,善于学习别人,善于查找不足,忠诚守信,乐观豁达,表里如一,即使他的资质略有不足,也可成为贤人。我们现在处于知识经济年代,新知识不断“扑面而来”,不更新知识,很快就会落伍,必须坚持终生学习。

关于改过。先生说:“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意思是大贤大能的人也可能犯错,没有谁能免除,然而过错对贤能之人没有造成不良影响,是因为他们能知错就改。不以没有过错为贵,而以善于改正错误为贵。()所以,我们应该“吾日三省吾身”,要经常看到自己的不足,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适时“归零”,怀有空杯心态,方能达致更高境界。

关于责善。先生说:“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故凡讦人之短,攻发人之阴私,以沽直者,皆不可以言责善。”“谏师之道,直不至于犯,而婉不至于隐耳。”我的理解这段有三重意思,一是说对于朋友,我们应该互相监督、提醒,使对方品格臻于至善。二是说如果直言告诉朋友过错和缺点,痛骂他的过错,让他无地自容,即使他表面服从,但内心抵触,反而达不到效果,所以不要揭别人的短处,攻击别人的隐私。第三重意思则表现了阳明先生的“豁达”,他说在老师面前提意见,直言相谏不能说是冒犯,如果老师做错了,也能够接受和改正错误。这段话体现了阳明先生的大智慧,一是教导了与人相处的道理,人应先自我检讨,洗去自己的污垢才去帮助别人去掉尘埃,且应该以诚相待,婉言相劝。二是对待别人的批评应该有“海纳百川”的心态,在包容心态下不断修正自己,做人如此,做企业更如此。

以上是我学习《教条示龙场诸生》的一些体会,希望得到各位同修的指点。感谢立平老师的导读。

教条示龙场诸生读后感

(三)

我是通过关注集团的“致良知”微信公众号开始,学习和了解明阳先生的文章。通过近期来的学习,感悟颇深。现将读完《教条示龙场诸生》这篇文章的感悟,记录如下:

该文通过: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四个方面阐述了明阳先生对学生的期许和勉励。如今体会,也是包含很实用的道理。第一:感觉类似于我们目前广泛使用的PDCA管理法:计划、实施、检查、改进。不由的感叹我们中国古代学者的惊人智慧。再深入阅读,发现文章的含义不仅于此,他不只是讲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一种人生哲理的深刻阐述,字字触动我的内心。

立志-树立志向

他不仅是要给我们的所做的事情树立一个目标,更是对我们人生的目标进行的一个策划。每个人的人生起点及状况各有不同,当然也不可能树立同样的人生目标,但是我们每个人可以酌情树立一个通过自身努力可以达到的、切实可行的目标,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在目标设立之前,我们的志向要是正确的,也就是我们要有端正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果志向错了,越努力就距离成功越遥远,偏离了方向,将无法到达终点。作为一名远通集团的老员工,要树立与集团共拼搏、共患难、共辉煌的坚定志向,就像我们《远通之歌》里唱的:“远通成长我成功”。再有能力的人,都需要一个好的平台来展示自己,所以维护这个平台,人人有责。只有大家团结一心,志同道合,才能让这艘大船一帆风顺,我们每个在船上的人才能平安前行。有了正确的志向还不够,我们还要将志向付诸于行动进行实施。也就是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在自己的岗位上,设定短期及长期的工作目标,尽职尽责,为整个集团的发展添砖加瓦。作为一名主管经理,除了自我努力以外,还要带着自己的团队勇往直前,带队伍是一个部门负责人的首要任务。我们不能只是超人,我们还要当好一个教练。

1、勤学-即勤奋学习

上面讲到了立志,既然树立了目标,就需要去努力,努力的过程中需要方式方法和经验,同时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充电来完善自己,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在自己提升的同时,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带领整个队伍不断学习,进步。

2、改过-即改正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犯错不可怕,只要勇于面对和改正,错误终究会成为通往成功道路上的经验积累。有的人,永远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整天生活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沾沾自喜中,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人要一天三省,能够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理性的面对是与非的人,才是有大智慧的人。自满自大,娇纵浮躁,只会让自己的错误越来越严重,从而最终铸成大错。还有的人,当听到别人指出的错误时,自己也能认识到自己错误,但是就是不愿意去改正,觉得唯我独大,听不进别人的忠告。以上两种人,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理解集团管理层对我们的监管和指正,所谓旁观者清,集团指出我们的问题,不代表否定了我们的成绩,只是觉得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更完美一些。这时候我们要虚心接受,并认真改正。纠正错误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当我们改正了一个错误时,说明我们又有了新的起点,更高的起点。想想也是一件和令人振奋的事情。

3、责善-即善意的责备

在我们指出别人错误的时候,要婉转一些,最好用一些被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出于好意的提醒,不要因为方式的不恰当,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好事变成了坏事,那就有悖初衷了。在日常的工作中,作为一名管理干部,在指出员工的错误和不足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力求让对方“有所感而无所怒”。力求让员工对于我们指出的错误能够由衷的认知,对于我们的管理工作达到让被管理者“心服口服”。如果只是简单的“以暴制人、以权压人”也许短期内从表面看不出什么,可是时间久了,员工就会爆发出心中的不满,或者不爆发,也会带着情绪工作,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客户满意度。“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客户”。所以,我们要不断的总结和学习管理经验,注意:语言、态度、方式,沟通三要素。

以上陋见,望予指正。

华源租赁 王立群

2017/3/25

推荐第4篇:请 示

请 示

1.请示的概念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请示是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常用的一种请求性上行文。

请示与报告都是常用的上行文,在工作中常常被人们混同、错用,其实这两种文体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现将两者区别概括如下:

(1)行文目的不同。请示是祈请性公文,目的是为解决某一问题请求上级指示、批准;报告是陈述性公文,目的是让上级机关了解、掌握情况。

(2)行文内容不同。请示必须坚持“一事一请示”,且请示事项大都带有迫切性;报告里一事数事皆可,着眼于汇报工作,反映情况,不能夹带请示事项,且内容大多不具迫切性。

(3)行文时限不同。请示必须在事前行文;报告在事前、工作进行中和事后均可行文。

(4)性质要求不同。请示具有请求性,需要上级机关专门给予批复;报告具有汇报性,不需要上级机关答复。

2.请示的种类

请示按内容性质不同,可分为两类:

(1)请求指示的请示

请求指示的请示用于对上级机关的政策、法规不明了、不清楚,需要上级机关做出解释;或是在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而又无章可循,需要上级机关给予明确的指示。

(2)请求批准的请示

请求批准的请示用于必须经过上级机关批准后才能办理的事项,如:人事任免、机构调整等;或是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在资金、物资、人力等问题上需要上级审核批拨或调配来帮助解决问题,如:增拨经费等。

3.请示的拟写

无论哪种类型的请示,它们写法都基本相同,通常包括标题、主送单位、正文、落款四部分,有的请示还有附件。

(1)标题

请示的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及文种三部分组成,其中的“事由”,应当用精简的文字准确概括请示事项。

(2)主送机关

请示必须写主送机关,只能是一个,一般是行文机关的直接上级,请示的事项应是主送机关权限范围内能解决的问题。不相隶属部门的上级用请准函。不能多投请示,不能越级请示,请示不要抄送下级机关。

(3)正文

请示的正文包括请示缘由、请示事项、结语三部分。

请示缘由,提出为什么要请示,请示的依据是什么,一般有理论依据与事实依据两种。写作时要求理由必须充分、实在,具有说服力。

请示事项,重点写明需要上级机关解释、批示的问题,或予以批准的事项,注意应中肯、清楚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方案,以供上级判断、抉择。这部分的写作要求必须明确、具体,方案应具可行性。 结语,常用“以上请示妥否,请指示”、“当否,请批示”、“以上请求,请予批准”、“特此报请核批”等惯用语,一般在请示事项之后另起一行写。

(4)附件

不少请示都有附件,如《××市档案局关于解决干部宿舍楼修复经费的请示》附有《维修预算表》。

(5)落款

请示的落款写上发文机关名称,以及成文时间。

[例文1]

关于荥阳市申报2005年农村沼气国债建设项目的请示

郑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郑州市农业局:

为加快我市农村沼气建设,大力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根据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发[2005]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将“荥阳市2005年农村沼气国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随文呈上。

荥阳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始终把农村能源建设作为发展全市生态农业的重要任务常抓不懈,搞试点、抓典型,使农村沼气建设成为当前农村建设的一个热点,并积累了丰富的沼气建设经验。荥阳市农村能源机构健全,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2004年特批准市农村能源环境保护站为事业全供单位,财政配套资金有保证,同时项目村领导班子健全且组织能力强;农民积极性高,有传统种植、养殖习惯,群众乐意接受并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达到“一池三改”的项目要求,即户用沼气池建设与改圈、改厕、改厨同步设计、同步施工。荥阳市完全具备实施沼气建设项目的条件。

项目规划2005年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2500户,并达到“一池三改”的要求,计划总投资825万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200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40万元,项目区农民自筹585万元。为配合项目顺利实施,我市财政局将确保配套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并作出承诺。

以上请示妥否,请批示。

荥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荥阳市农业局

二○○五年四月二十八日

[例文2]

关于交通肇事是否给予 被害者家属抚恤问题的请示

最高人民法院:

据我省××县人民法院请示,他们对交通肇事致被害人死亡,是否给予被害者家属抚恤的问题,有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被害者是有劳动能力的人,并遗有家属要抚养的,就给予抚恤;被害者若是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或儿童,就不给予抚恤。另一种意见认为,只要不是由被害者自己的过失所引起的死亡事故,不管被害者有无劳动能力,都应酌情给予抚恤。我们同意后一种意见,几年来实践经验证明,这样做有利于安抚死者家属。

是否妥当,请批复。 (××省高级人民法院印章)

×年×月×日

4.请示的写作要求

(1)选准主送机关,单头请示,逐级请示。 (2)规范行文,一文一事。

一篇请示只能涉及一件事情,请示忌一文多事,那不便于公文的及时处理;不要在报告里夹带请示事项,更不要把报告与请示混为一谈。

(3)理由充分,表达明确,要求合理。

阐述理由应有理有据,突出解决问题的必要性、重要性、迫切性;陈述请示事项应直截了当,不可含糊其辞,既要提出问题,又要有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要求合理,实事求是,并具可操作性。

(4)语言表达简洁明了。

既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又不应长篇大论。

思考练习题: 修改下列公文

请示报告

张厂长:

您好!

最近气温日渐升高,我车间位于南面朝西的位置,室内十分炎热,为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特请示安置立式空调一台。此外,申请配备SB2230型数字电阻测量仪三只。

谢谢!祝好!

四车间主任 李××

×年×月×日

参考答案:

关于安置立式空调的请示

××分厂:

最近气温日渐升高,我车间位于南面朝西的位置,室内十分炎热,员工倍感不适,中暑现象多有发生,严重影响工作效率。为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特申请安置立式空调一台,以改善工作环境。

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准。

四车间 ×年×月×日

关于购买冷冻机的请示报告

××地区财政局:

我厂职工食堂就餐人数二千人,一到夏季,副食品不易保管,经常腐烂变质,给食堂管理造成很大困难,严重影响食堂卫生和职工身体健康,为搞好食堂管理和食堂卫生,为保证职工的身体健康,搞好生产,顺利完成全年生产计划,经厂领导研究决定,申请购买GH型冷冻机一台,价格两万五千元。

请尽快答复

××县棉纺厂

参考答案:

××县棉纺厂关于购买冷冻机的请示

××市棉纺公司:

我厂现有职工2500人,在本厂职工食堂就餐人数达2000人,食堂管理和食堂卫生直接影响着我厂职工的身体健康和我厂全年生产计划的顺利完成。时近夏天,副食品不易保存,经常腐烂变质,不仅浪费了粮食,也给食堂管理和本厂职工身体健康带来重大隐患。

为了保证食物品质,加强食堂管理,经厂领导研究决定,申请购买GH型冷冻机一台,价格25000元,请财政部门从我厂的基本建设费中列支。

以上请示,如无不当,请批准。

××县棉纺厂

×年×月×日

推荐第5篇:请 示

因工作需要,我县急需购买小轿车一辆,请批准调拨经费×××××元。

另:我县尚缺专业对口技术人员××名,请在制定明年人员编制时一并考虑。

上述意见与要求如无不妥,请批复。

此致

敬礼!

××县人民政府

××县财政局

2000年6月

答:文稿错误之处有:

(1)文件格式不正确:无主送单位,缺少发文字号,成文日期应当用汉字全称。

(2)违反行文规定:根据《办法》,请示内容必须“一文一事”,而文中有两件事情。

(3)尾语啰嗦:“此致”和“敬礼”由于上面已经有了期复性尾语,故无必要写。

(4)文件内容不恰当:购买“轿车”,对于县政府来说不需要向上级调拨经费,由县财政自身解决。但需要由主管物资控购办公室批准才能购买。购车理由不充分。“人员编制”问题,应届时再办。 修改如下: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县政发〔2000〕××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申请购置轿车的函 地区政府物资控购办公室:

我县是方圆200多公里的大县,•外出办公事宜很多,现县政府原有

的两辆小轿车是十年前添置的,现在经常出故障,已近乎报废,影响我县外出办公。所以,特申请购置一辆小轿车,恳请批准为盼。

附:《购置轿车申报表》一份。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年×月×日

1.据指定内容写作:

某大学化学系,为了使三年级学生了解现代有机化学发展现状,特去信与该市化工研究所联系,希望安排学生前去参观,并请该所著名研究员×××介绍情况。

该市化工研究所见信后,经研究同意该大学化学系的请求,特邀请化学系来人面商参观事宜。

2.应自选文种,拟定公文标题。

3.字数不限,应将要办之事说清楚即可,文字要简洁明了。参考答案

××大学化学系

关于参观××化工研究所的函 ××化工研究所:

当今,化学科学发展速度很快,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提高对学习本学科的重要性的认识,了解当代有机化学发展现状,特请求贵所接纳我系学生前往参观,如有可能,并请安排贵所著名研究员×××先生,为同学们作《当代有机化学的现状与发展》的讲座。

为了培养我国化学事业接班人,望贵所大力支持为盼。

××大学化学系

二○○二年十二月五日

附:

回函请寄本市×××路××大学化学系办公室,邮政编码:××××××。

××化工研究所

关于××大学化学系前来参观的复函 ××大学化学系:

贵系12月5日关于参观我所的来函已收到。经所长办公会议研究,同意贵单位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安排×××先生为同学作报告。

为了办好此次活动,我单位决定由办公室李××通知具体负责,特请贵单位派人前来共同研究具体活动安排。

联系电话:×××××××

××化工研究所

二○○二年十二月十日

×××大学文件

×校发〔200×〕××号

签发人:×××

关于200×年招生计划的申报

市教育委员会:

教委(×发〔200×〕×号)文件《关于申报200×招生专业计划的通知》已收到,我们对文件的精神进行了认真学习,大家一致表示要落实教委的意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办好社会所需要的各种新型专业。经我校各院系研究,决定200×年申报25个专业,招收本专科学生共3000名。特申报给你们。

附:招生计划表。

×××大学

二○○×年×月×日

主题词: ××

×× ×× ××

抄送市人民政府 答:错误之处有:

(1) 标题文种错误。或写请示,要求上级批给指标。这适宜单独申请。或写报告,报送招生计划表。从文中的意思是显然是后者。

(2) 内容应当符合报送报告的特点。

(3)•引述来文不合乎《办法》的规定。应先引述来文标题,再引来文发文字号。

(4) 文件用语,第一人称,不宜用“我们”,要符合法定作者的身份,改为“我校”。

全文修改如下:

×××大学文件

×校发〔200×〕××号

签发人:××× 关于200×年招生计划的报告

市教育委员会:

教委《关于申报200×招生专业计划的通知》(×发〔200×〕×号)已收到。我校决定落实文件的精神,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办好社会所需要的各种新型专业。我校各院系200×年计划办25个专业,招收本专科学生共3000名。现特将《招生计划表》报审,请查收。

附:《招生计划表》

×××大学

二○○×年×月×日

主题词: ××

×× ×× ××

抄送市人民政府

1.据指定内容写作:

某市政公司在该市领导下为该市修建WF大街路面,为期半个月,因影响交通,特向各界告知。

2.应自选文种,拟定公文标题。

3.字数不限,应将要办之事说清楚即可,文字要简洁明了。参考答案

××市政公司通告

为迎奥运,WF大街将全面展开修路工作。为了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经市政府批准,WF大街东口××至西口××,自××××年×月×日上午9:00时至××××年×月×日夜11:00时,禁止各种机动车通行,请车辆绕行。

××××年×月×日 1.据指定内容写作:

某研究所,研究出一新型生物应用技术,有意转让科研成果,或找厂家合作生产。为此,在报纸上刊登信息,决定在××宾馆举行新产品技术洽谈会。 请你据此内容撰写。

2.应自选文种,拟定标题。

3.字数不限,应将要办之事说清楚即可,文字要简洁明了。参考答案

××研究所启事

×××生物制剂是生产××药品的重要材料,我国一直有赖于进口。现我单位新近研究出生产该材料的新型生物技术,弥补了国内空白,并在国家专利局注册了专利。现有意转让该项科研成果,或与愿意合作的厂家共同生产。

为此,我所决定××××年×月×日上午9:00时在本市××区××路××号××宾馆迎春厅举行该项技术转让合作洽谈会。

凡有意参加洽谈会者,请打联系电话或来函,以便于我们安排。欢迎同行和业内人士前来参加。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联系人:×××

×××

二○○二年十二月五日 1.据指定内容写作:

四川成都航空学院,决定在本院邀请有关院校召开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干部座谈会,互相交流管理经验,为期四天,特告知有关高等职业学校。与会要求代表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是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工作三年以上的处级领导干部。

请你根据情况,撰拟文章。 2.应自选文种,拟定公文标题。

3.字数不限,应将要办之事说清楚即可,文字要简洁明了。参考答案

四川成都航空学院

关于召开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干部座谈会的邀请函

_______________院(校):

为了进一步落实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思想,更快更好地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我院研究,特邀我地区友邻院校参加我院组织的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干部座谈会,交流经验,共同研究当前存在的问题,以推动我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望各院校选派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或具有教学、教育管理经验的处级干部参加本次会议。望与会者自带交流资料。

开会地点:四川省成都市×××区××路××号四川成都航空学院招待所。

联系人:四川成都航空学院院长办公室×××同志。邮政编码:××××××,电话:××××××××。

附件:

与会者回执单。

四川成都航空学院

二○○二年十二月五日

推荐第6篇:示儿

《示儿》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学懂„示儿) 的诗意,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

2、体会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情趣。

3、感受„示儿) 诗中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 吟诵古诗 , 通过自主学习, 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 像诗歌民容,陶冶爱美情趣。 教学过程 :

一、温故知新 , 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李白写的一首思念、牵挂故乡的诗——《静夜思 》

过渡语 : 对于陆游,大家并不陌生,他 85 岁临逝世前夕,作了他一生中最后一首诗,也是最感人的诗,这是他名垂千百的遗嘱。我们今天学习他写的一首牵挂祖国的诗 ( 板书课题 : 示 儿) 2.提问:我们在以前学习古诗,请回忆我们是从哪几方面学习的 ? 引导学生回答 ①学习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内容 :②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等

二、揭示诗题,介绍背景 1.读题质疑 : ①说说 " 示 " 的意思 ; ( 告诉、告知 ) ②问 : 根据题目引导学生答出 : 谁告诉儿子 ? 告诉什么给儿子 ? 为什么告诉儿子 ? 2.了解背景 3.引导自学。

(1) 低声自由吟诵。

(2) 以小组为单位议论诗中不懂之处。 (3) 教师点拨,课件出示 : 元:通 " 原 " 本来 , 只。定:平定、收复。同 : 统一。王师 : 皇上的军队。九州 : 全中国。 无 : 匆 , 不要。 乃 : 你的。 翁 :父亲。

(4) 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5) 学生试解释诗句的意思,再了解诗的大意。 ( 6) 思考 : 读了《示 儿》,想想诗人晚年关心的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 统一祖国是诗人毕生的心事,直到临终不忘。由此表现出他的强烈爱国热情)板书 : 渴望收一失地盼望祖国统一(7) 学生质疑。学生针对诗歌的字、词、思想内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 老师引导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较难问题。

三、再现 画面 .吟诵玩味

1.读。熟读全诗,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①听录音机朗读诗歌 , 学生闭目想像 : 陆游病危,日没看到祖国统一而遗憾的情景 : ②学生边渎边想。 ①学生看多媒体屏幕 , 边听边想眩 , 老师用舒缓的语气和着优美的伴奏曲 :我病的很重 , 恐怕很快要离开人世 , 可中原依然战乱不止 , 金兵强盗为非作歹 , 滥杀无辜 , 百姓处在水生火热之中……我们南宋军队应立即向北方堵军 , 收复中原。但我要离开人问了 .看不到我们的军队收复中原 , 看不到祖国统我死不眩目哇 ! ②先听老师范读 , 再点名读 , 最后用自己喜玫的方式读 .要读出老师描述的情感。 2.画。①用简笔画画出作者病危的情景 : ②同桌互相谈谈简笔画的创意 ;@ 学生自由渎 , 读出画画时的感受 : ④看屏幕上老 ; 即选出的较好图画 , 听录音机期读诗歌 : ⑤全班齐读 , 读出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应热情。 ( 板书 : 爱国 ) 3.背。在前熟读的基础上试背。

四、练习延伸 , 落实目标 1.完成课后思考练习。 2.用诗填空。 台湾小朋友 : 中秋节好吗 ? 昨天傍晚 , 我和爸爸在湖边散步 , 夕阳斜照在湖面 , 多美呀 ! 此时此境 , 我想起了自居易的两句诗

( ) 。夜晚 , 清幽的月光照、进我的小屋 , 我在上床辗转反侧 , 联想到了李白写的一首诗 ( ) 。

今天是中秋节 , 家家户户团团锦饮 .我想到了香港、澳门小朋友 , 又想起了王维的一句诗 ( ) 。香港、澳门回到

了祖国怀抱 , 可你们远离祖**亲 , 我们多么盼望你早日回到祖留妈妈身边 ! 这里 , 我只好用陆游的一 -首诗 ( 卜来表 达我这时的感受。我深信 : 以后的中秋节我们会回国的 , 这也是我们全体大陆小朋友的愿望 ! 3 再有感情的读陆游的诗《示儿》_ 。

《谭嗣同之死》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谭嗣同热爱祖国敢于为革命舍身取义的崇高品质,认识这一人物思想上的局限性。

(二)学习课文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和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 分析:全文共有四段,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谭嗣同奉召入京,参预新政,未满十日,便发生政变。

第二部分(第2段),谭嗣同在政变发生前,努力设法挽救危局,终因袁世凯叛变而告失败。 第三部分(第3段),谭嗣同在政变发生后的壮烈行动。

第四部分(第4段),写谭嗣同就义的年龄、时间、地点与当时壮烈的场面。

(二)谭嗣同具有怎样的政治见解,我们应如何评价? 分析:谭嗣同的政治见解,文中并没有作很多正面的述说,但我们从字里行间也能看到一斑。 文章一开头就提到谭嗣同‚奏对称旨‛,回答皇帝的话很合皇帝的心愿。原来光绪想‚行其志‛,即‚欲行大改革‛,却又因‚畏西后‛而‚不敢‛。就是说,这一‚大改革‛是‚西后‛一派反对的,光绪又无权。于是谭嗣同他们考虑该如何‚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谭认为,‚今日可以效我圣主者,惟在足下‛,非袁世凯莫属。他‚密奏‛要光绪给袁世凯‚以恩遇‛,他‚径造‛袁寓‚直诘‛,最后竟至‚相与言救上之条理甚详‛。 这次维新,最终失败了,但是,我们认为这次维新运动是中国最早的一次要求民权的运动,领导运动的知识分子,谭嗣同以及康有为、梁启超他们这些所谓维新派,都是略略有些资本主义思想的士大夫。他们拥护皇帝,提倡君主立宪,主张抵御外侮,挽救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希望中国也走日本‚明治维新‛那样的道路。这样的政治见解,这样的活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是应予肯定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维新运动之失败,乃由于‚西后‛一派的阴谋,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维新派脱离群众,支持他们的社会力量非常脆弱,再加上他们眼光短浅,政治经验不足,把变法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光绪身上,又幻想同拥有军权的袁世凯合作,依靠这些人的力量来成就大事,而没有缜密的计划。另外,谭认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是有一定见地的;当然,一待维新失败,便‚惟待死期‛,以流血‚自嗣同始‛则看法未免又有所偏。 谭嗣同的政治见解,实际就是戊戌维新领导的见解,我们正确评价谭嗣同的政治见解正是正确评价戊戌维新的问题。

(三)谭嗣同这个人物的形象刻画得很生动,性格跃然纸上,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试就本文分析。

分析:谭嗣同刚‚被征‛时,‚适大病‛,待稍愈,竟‚扶病入觐‛,足见他是怀有炽烈的爱国热情的。他‚奏对称旨‛,具有高超的政治见解;而且,30岁出头,就担任相当于‚宰相之职‛的‚参加政事‛,又具有突出的工作能力。

谭嗣同又毕竟是阅历浅、经历少,尤其在政治斗争方面的策略太欠缺。他一进京,就有人告诉他‚皇上无权、西后阻挠‛之事,而到懋勤殿做事以后,他才知道‚皇上之真无权‛。一个‚真‛字说明他长期‚不之信‛的情况。进行政治斗争而不谙政治背景,无论如何是个失策。这就不能不导致以后斗争的失败。 同袁世凯的交往是本文的重点。

先是他认为袁世凯也是个‚力主变法‛的将领,‚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冀缓急或可救助‛。 继而‚径造‛袁寓‚直诘‛,看似怀有十分把握,实则诘责方式太‚直‛、所诘内容太露,经不住老奸巨滑、装模作样的袁世凯的诓骗,他‚直出密诏‛,‚言救上之条理甚详‛。虽然他曾想用动听的美言奉承一番,‚救我圣主者,惟在足下‛,‚天下健者,惟有足下‛;想用耸听的危言反激一下,‚首仆而杀仆‛;还曾对袁世凯与荣禄之间的关系有过怀疑(既有怀疑,怎能不经调查而当面直言!),但都经不住袁及其幕府的三言两语便支吾过去。 事败以后,谭仍在谋划‚救皇上‛,要以死‚酬圣主‛。他千方百计关心同志,帮助同志脱险。对自己,则是‚惟待死期‛,把一些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可说是临危不惧,视死如归。但在捕者‚不至‛,且有人‚苦劝‛东游乃至‚再四强之‛之时,竟‚不听‛‚不去‛。 由上分析可知,谭嗣同坦白直爽、老实迂阔、热爱祖国、关心同志、能够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迂‛,也许可以借用《鲁迅书信集》第306页上‚昧于中国社会情形‛一句来解释,谭是昧于当时社会上的某些情形,老实、固执而又带书生气。 此外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谭的性格和受骗的过程着重通过对话作了具体交代,而其中袁世凯幕府一官员用荣禄耍手段的复杂过程说明袁、荣二人的关系的一段只有几十个字,可见文笔之简练。谭嗣同自己视死如归和对同志的关怀备至运用了对比的方法,突出了谭的风格、精神。

(四)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袁世凯的老奸巨滑、装模作样来?是怎样刻画的? 分析:主要在袁、谭二人的对话。

袁对帝一方表现得似乎感恩戴德,‚旷代之圣主也‛,‚圣主乃吾辈所共事之主,仆与足下同受非常之遇‛,十分忠诚,‚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而且愿效全力,‚竭死力以补救‛,动听得很,一谈到如何为人、如何对待‚圣主‛,立即‚正色厉声‛,何等虔诚端庄、驯顺正直,一提如何看待荣禄、如何铲除障碍,又‚怒目视‛,骂荣禄如‚狗‛,又何等‚疾恶如仇‛、慷慨激昂!待看过‚密诏‛,‚详‛悉‚救上之条理‛以后,立即说‚事急矣‛、‚须急归营‛以如何如何云云,更显得‚救上‛之事重大紧急。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个袁世凯急急去向刚被骂为‚狗‛的荣禄告密,与‚向来不过笼络‛的荣禄勾结。十足的两面派手法。而最滑头的是,当谭问他‚荣禄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袁‚笑而不言‛,让人是非莫辨。

由此不难看出,袁世凯是一个阴险狡猾、玩弄两面派手法的家伙。

(五)一年来读过的人物传记已有好几篇,能否归纳一下关于传记的写作特点?

分析:传记是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体裁。一般由别人代为记述,也有自述生平的(称为‚自传‛)。

传记体裁在我国产生很早。总的说,传记可分为历史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两大类。前者以记述翔实的史事为主,如《史记》、《汉书》里的一些文章。它们崇尚朴实、雅洁,也有富于文学色彩的。后者用形象化的手法描写各种著名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及其历史背景,以历史事实为根据,不排斥某些合理的艺术加工。 本文是应该属于前者的。 《谭嗣同》这篇传记以叙述为主,也用描写和议论的方法。叙述、对话用得最多,不必举例。用描写的,如‚径‛造、‚直‛诘、‚直‛出密诏、言救上之条理甚‚详‛,揭示了谭嗣同直爽、坦率的性格和迫不及待的心情;临走时‚叮咛而去‛,写出谭嗣同既郑重其事,对袁世册又寄予无限希望;事败,谭对作者‚从容‛而语,表现了他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而袁世凯则忽而‚正色厉声‛,忽而‚笑而不言‛,装模作样。在写谭嗣同等被‚超擢四品卿衔‛以后接着又说‚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也‛,这是作者对谭能力的评论、称道。

叙述是文章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结合使用描写、议论等方法,可以使所写的人物性格突出,形象逼真,作者的观点也更鲜明。

(六)本文语言特点是什么? 分析:‚新文体‛是为了适应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的要求而产生的。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为了号召和动员更多的群众参加改良运动,为了宣传资产阶级变法维新思想,呼吁救国图强,扫荡顽固保守势力,就迫切需要一种最适宜自己大造舆论的文体。于是,‚新文体‛就应运而生。再从文学样式本身发展的趋势来看,也到了文体变革的时候。鸦片战争以后,统治我国文坛的桐城派、阳湖派的古文、骈文,经过冯桂芬、薛福成的‚经世致用‛散文的冲击,王韬、马建忠、郑观应的极力反对,特别是太平天国革命政权‚提倡语体文,反对封建古文‛的进攻,已经是濒于绝境了。正在这个时候,梁启超等资产阶级改良派,高举‚文体革命‛的大旗,扫荡了桐城派古文、骈文、时文和八股文,创立‚新文体‛。梁启超是‚新文体‛的大力实践者和最后完成者,是‚新文体‛的代表作家。他说过:‚至是自解放,多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学者竞效之,号‘新文体’;老辈则痛恨,诋为‘野狐’,然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对于读者,另有一种魔力焉。‛这段话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新文体‛的一些特点。

《谭嗣同》一文语言的通俗化,正是体现了‚新文体‛‚务为平易通达,时杂以俚语‛的特点。这篇文章吸收了不少近似口语的语言。例如‚被征‛,‚遂被逮‛、‚被逮之前一日‛的‚被‛,‚时号为‘军机四卿’‛的‚为‛……‚无不从流血而成‛的‚从‛等等,按照地道文言文的行文习惯,一般是不用的。梁启超用了这些词语就使文章比较平易好懂,近似《三国演义》的浅近的文言,有一定文化水平就能大体看得懂。

新文体‚笔锋常带情感‛的特点,在《谭嗣同》一文中也有所体现。请看文章的最后一段,这里几乎没有什么形容词,也没有特别安排的句法,只有平实的叙述,但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对谭嗣同的深厚的感情,使读者也受到了感染。 ‚新文体‛的语言,在当时就和广大人民的语言有很大的距离,和今天的语言距离就更大了。尽管它在文学史上的进步作用不能低估,但至今还在一些人的文章中留下了半文半白的不好的影响,甚至有一部分学生,也爱写半文半白的文章。这在阅读《谭嗣同》一文时,是值得注意和警惕的。

七)本文写作特点是什么?

分析:其一,它善于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活动或场面,加以着力叙写,笔墨酣畅淋漓,给人以深刻强烈的印象。谭嗣同造访袁世凯和谭嗣同诀别梁启超这两段文字,写得笔饱墨酣,生动感人,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这里首先看出作者剪裁的功夫。谭嗣同挟病入觐的经过,文章一笔带过;谭嗣同任军机处章京参预新政的情况,干脆略而不写;光绪传出‚衣带诏‛嘱康、谭等人设法筹救,文章仅以‚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寥寥几笔渲染形势处境的危迫,而谋划之事语焉不详。但谭嗣同深夜造访袁世凯一节则不惮辞费,双方的对话,人物的神态动作,一点也不放过,写得有声有色,历历在目。又如谭嗣同如何被捕,如何入狱,如何就义,文章则一笔总括;而被捕前谭嗣同与梁启超的谈话、诀别却写得相当具体、感人。作者这些取舍详略的安排、目的就在于抓住具有深刻意义的事件或场面,让人物通过自己的富有特征性的语言和行动,来显示自己思想生活的光辉,从而深深地感染读者。除了善于剪裁外,人物对话的提炼,神态动作的穿插描写,也是这两段文字之所以写得出色的原因。且看谭嗣同试探袁世凯,劈头一句就问;‚君谓皇上何如人也?‛袁答:‚旷代之圣主也。‛接着谭问:‚天津阅兵之阴谋,君知之乎?‛袁答:‚然,固有所闻。‛谭问得何其直率、急切,问话之中将自己的立场、态度和来意和盘托出,毫不隐晦;而袁世凯则沉着冷静,虚与应付,态度若明若暗,为自己留下了回旋的余地,初步展示了他世故、圆滑的性格。谭嗣同此时出示密诏,直截了当提出请袁救驾的要求。他深知干系重大,对袁说:‚苟不欲救,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可以得富贵也。‛意气盈盈,披肝沥胆,忠勇之气感人肺腑,动人心魄!袁世凯‚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俨然是一副忠臣义士的模样!话说得堂堂正正,于反击之中剖白一片忠心,显得胸次颇高。正是这等地方显出袁世凯非寻常狗窃鼠盗者可比,乃是老奸巨猾的奸雄之辈。尤其是当谭问袁:荣禄一向对你有厚恩,你何以处臵?袁‚笑而不言‛。这‚笑而不言‛之中,它是在含蓄地告诉对方,荣禄对他的所谓‚厚遇‛,乃子虚乌有,是表面一套。这是袁对自己与荣禄的关系的开脱和掩饰。这轻轻的一笑,凝聚着阴险、狡诈、机敏的性格,表现了袁世凯瞒天过海的本领,是揭示奸雄本相妙摄神理的一个特写镜头。

其二,作者把爱憎褒贬的态度和论断,寄寓在叙事之中,融化在人物的语言行动之中,顾炎武称赞司马迁的人物传记‚不待论断而序事之中即见其指‛(《日知录》卷26)。梁启超当时是谭嗣同的战友,他写《谭嗣同》这篇传记是怀着深刻的悲悼和崇敬之情来写的。他严格按照史传文学的要求,不自由议论,不作主观抒情,他力求在真实的记叙之中,让事实说话,让形象说话。他把自己的爱憎褒贬流注于笔端,抓住那些最能揭示战友精神品质的言行和场面,作酣畅淋漓的叙写,借以倾吐自己一腔挚爱敬仰之情,借以表达自己对战友的评价和论断。且看诀别互勉一段,坐牢、砍头,已迫在眉睫,谭嗣同从容不迫,同战友筹划谋救圣上之策;继之又以书稿相托,与战友分任生死,互相慰勉:‚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话毕,‚遂相与一抱而别‛。此情此景,包含有作者何等的感慨呵!作者不着一字,痛悼、敬仰、颂赞尽在不言之中。‚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这段话掷地有声,惊天地,泣鬼神,集中地反映了谭嗣同开阔的政治视野,救国救民的热烈情怀,和为变法献身的崇高精神。它出自谭嗣同之口,表达了谭的志向和信念,它又体现了作者对战友的崇高评价,对战友的热烈的礼赞。……它使谭嗣同的形象如同巍峨的昆仑一般矗立于中国近代史的史册上,矗立于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心灵中。这一笔重若千钧,作为谭嗣同一生的总结和评价,表现了作者独到的匠心。

(李春芳:教学摭谈》,《语文教学通讯》1981年第6期)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由前课五人之死意义所以重大,引出舍生取义,导入新课。

(二)指导学生阅读‚自读提示‛,明确自读重点与要求。(略)

(三)学生自读课文

1、2两段。1.利用工具书自行疏通课文。 2.指名解释下列词语:

国是:(国家大计)入觐:(进见皇帝) 少通:(少,同稍)故事:(旧例) 恸:(极度伤心,多指哭的悲伤) 径适:(直接到达)苟:(若)

正色厉声:(声色俱厉,态度端庄严肃) 参劾:(向君主或国家元首告发) 条理:(这里指‚措施‛) 3.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误读。 4.讨论:

(1)课文第1段写光绪与慈禧矛盾紧张,有两个字十分传神,是哪两个字?‚西后及贼臣‛对光绪‚忌益甚‛,原因是什么?

提示:光绪对慈禧是‚畏‛,因手中无权,‚不敢行其志‛,西后对光绪则是‚忌‛,虽然大权在握,但光绪毕竟是皇帝,一旦得势,无可挽救。一个力图守旧,一个意欲维新,矛盾不可调和。

(2)课文写光绪破格提拔谭嗣同有什么作用? 提示:一是表明光绪急切地推行新政,实施变法,二是交代光绪与慈禧之间的矛盾必然激化,三是为谭嗣同自甘牺牲‚以酬圣主‛埋下伏笔。课文第1段为文章的展开作了充分的铺垫。 (3)课文第1段写了哪几件事,哪一件详写?作者大段记叙谭、袁二人对话意图是什么? 提示:第2段写了光绪‚欲开懋勤殿‛、密‚赐衣带诏‛、两召袁世凯、谭嗣同夜访法华寺等几件事。其中‚夜访‛是重点,作了详细的记叙。

大段记叙谭、袁二人的对话,目的是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刻画人物,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言为心声,从二人对话中,我们看到了谭嗣同强烈的爱国之心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和政治上的幼稚,看到了袁世凯的老奸巨猾。以对话写人物,二人性格大异,构成鲜明的对比,相互映衬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四)课堂练习:完成‚思考和练习‛第一题。

(五)学生自读课文

3、4两段,归纳总结。1.学生默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自行疏通。 2.指名解释下列词语:

擘画:(谋划,商量)竟日:(竟,终;整天) 及难:(赶上灾祸)系狱:(被扣押在狱中) 春秋:(年岁) 3.讨论课文内容:

(1)政变发生后谭嗣同做了哪些事?

提示:一是劝梁启超出走以图将来,二是要梁启超设法营救康有为,三是把书籍文稿交托梁启超,四是与侠士(大刀王五)谋救光绪帝。 (2)谭嗣同为什么不肯逃亡?

提示:一为‚酬圣主‛,二为报国家,有强烈的爱国之情。他在狱中曾赋诗一首:‚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临刑前更慷慨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所以,梁启超以一个‚烈‛字作为评价十分恰切。

但他的忠君思想,他在政治上的幼稚也是显而易见,对此应有所批判。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这是戊戌变法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他若逃亡,结局更惨。) 4.归纳课文的写作特点:

(1)以人物对话,用对比法写人。(略) (2)记叙中融入抒情与议论:

‚上畏西后,不敢行其志‛,‚而西后及贼臣忌益甚,未及十日而变已起‛,‚袁正色厉声曰‛,‚笑而不言‛,(谭嗣同)‚卒不去,故及于难‛,‚就义之日,观者万人,君慷慨神气不少变‛,以上诸例都是记叙,但其中明显流露出作者的评论与感叹,值得细细品评与玩味。

(六)课堂练习。1.表情朗读课文。

2.完成‚思考和练习‛

二、三两题。〖小资料〗

(一)注释辨正。

课文第2段有这样一句话:

‚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旋升宁夏道……‛

放,课本注释为‚被调任,被委派‛是不妥的,封建时代官员被贬或调出京城任职称‚放‛。文中‚放‛与‚升‛显然是反义词,两个词都是动词的被动用法。放,被贬。升,被提升。

(二)难句解疑。

课文第3段写谭嗣同入日本使馆与梁启超见面,劝梁东游:‚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 其中加点的句子,运用了‚合叙‛的修辞方法,并且使用了两个典故,作为谭、梁两个人分别承担两种不同职责的比附对象。翻译时,应变‚合叙‛为分叙:一是要分清‚四个人‛各承担了哪种职责;二是要分清‚吾‛与‚足下‛各承担哪种职责。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反映原文所表达的信息。但遗憾的是,课本的注释介绍‚程婴、杵臼‛时,只说二人‚都是春秋时晋国大夫赵朔的门客‛,‚赵朔为屠岸贾所杀害,程婴、杵臼设法保全了赵朔的孤儿‛。不了解古代典故的学生乃至教师,根本无法通过这样的注释分清这二人:谁是‚图将来‛的‚生者‛,谁是‚酬圣主‛的‚死者‛。《教参》中的译文,几乎是原文照录,让不了解历史典故的人,只能是越读越胡涂。《教参》是这样翻译加点的句子的:‚作为程婴、杵臼或月照、西乡,我和您分别担任吧。‛

程婴、杵臼的事迹见于《史记〃赵世家》: 晋景公三年(前597年),晋太夫屠岸贾不请示晋景公而擅自策动众将围攻赵朔的住地‚下宫‛,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兄弟四人杀死,并且将四人的全家老小斩尽诛绝。赵朔的妻子是晋成公(前606年至前600年在位)的姐姐,当时已经怀上了赵朔的孩子,她逃进成公的宫院避难。不久,她生下了一个男孩。屠岸贾听说后,就带着人闯进晋成公的宫院搜索,赵朔妻把孩子隐藏起来。为防止屠岸贾再来搜索孤儿,程婴与公孙杵臼商定,由杵臼谋取其他人的婴儿抱进山中隐藏起来,而程婴把赵氏孤儿隐藏起来,然后再向屠岸贾‚告发‛杵臼藏匿赵氏孤儿,杵臼在被捕时故意大骂程婴出卖朋友,出卖主人的遗孤,以骗过屠岸贾。杵臼和假孤儿被杀,真的赵氏孤儿得以保全。程婴含辛茹苦,抚养赵氏孤儿,孤儿即赵武。过了十五年,程婴又用计劝说晋景公,除掉了屠岸贾,立赵氏孤儿为大夫。

至于月照、西乡两个人的事迹,注解中已作了较详细的说明,月照为恢复天皇的权利而死,西乡活下来终于完成了推翻德川幕府恢复天皇权力的使命。 课文中的‚合叙句‛,若分叙应该变成如下形式: 程婴、西乡,足下任之;杵臼、月照,吾任之。 试译成现代汉语如下:

‚像程婴、西乡那样,活下来以图将来事业成功的职责,您来承担;像杵臼和月照那样为主人赴死的职责,我来承担。‛

(三)译文。今年四月,决定国家大计的诏书下达以后,谭嗣同先生经由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先生的推荐,被(光绪皇帝)宣召,恰巧他生大病,未能成行,到了七月(他)才带病进京朝见皇帝。他回答皇帝的话很合皇帝的心意,(于是)光绪皇帝破格提升他(赏赐他)四品卿的官衔,任用他做军机处办理文书的官员,同杨锐、林旭、刘光第一起参预新政,当时号称为‚军机四卿‛。(他们)参与新政,有如唐宋两朝的‚参知政事‛,这实际上就是宰相的职位。光绪皇帝想重用康有为先生,但皇上又畏惧西太后,不敢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几个月以来,皇上有什么要询问的问题,就让总理衙门传达御旨,康有为先生有什么要禀奏的意见,也只能把它写在他呈给皇帝看的书籍里而已,自从这四位官员进入军机处以后,皇上跟康有为先生之间的想法才能稍微沟通,皇上下大决心要进行改革了。可是西太后和那批贼臣的忌恨也就更加厉害了,不到十天戊戌政变就发生了。

当初,谭嗣同刚刚进京的时候,(有人)对他说了皇上没有实权,西太后阻挠变法等情况,他并不相信这些,等到七月二十七日,皇上想开懋勤殿设顾问官,命令谭嗣同起草上谕,先派太监拿了前几代皇帝的遗训给他,传达皇上的话,说康熙、乾隆、咸丰三代皇帝都有开懋勤殿(设顾问官)的先例,叫他查出来,写入诏书之中,原来(皇上)要带着它在二十八日亲自到颐和园向西太后请示。谭嗣同退朝后,这才对同事们说:‚今天我才知道皇上是真正没有权力了。‛到了二十八日,京都朝廷里人人都知道了皇上要开懋勤殿的事,认为当天诏书就要下达,然而终于没有下达,于是更加清楚西太后和皇上水火不相容了。二十九日,皇上召见杨锐,同时赐给他一道藏在衣带间的密诏,里面有我的皇位几乎保不住了,命令康有为和军机四卿以及维新派的同志们赶快想办法筹谋救驾的话。谭嗣同和康有为捧着诏书痛哭,可是皇上手中没有一点点权柄,毫无办法。当时众多将领中只有袁世凯长期出使朝鲜,研究过中国和外国的国情,竭力主张变法,谭嗣同就秘密奏请皇上拿优厚的待遇联络他,希望他在危急的时候有可能救助皇上,言词极为激动、恳切。八月初一那一天,皇上召见袁世凯,特别赏赐他侍郎的官衔;初二那天,又召见袁世凯。初三的晚上,谭嗣同直接来到袁世凯住处法华寺,直截了当地问袁世凯说:‚您认为当今皇上是怎样一个人?‛袁世凯说:‚是当代没人比得上的圣明皇帝。‛谭嗣同说:‚天津阅兵的阴谋,您知道吗?‛袁世凯说:‚是的,我已经听到些。‛谭嗣同就直接拿出密诏给袁世凯看,说:‚今天可以救我们圣明皇上的,只有您了,您愿意救就救他!‛又用手摸着自己的脖子说:‚如果不愿意救,就请(您)到颐和园去告发我,杀了我,您就可以升官发财了。‛袁世凯板起面孔高声说:‚您把我袁某当做什么人了?皇上是我们共同拥戴的皇上,我和您一样受到了(皇上)非同一般的恩遇,救护(皇上)的责任,不只在您身上。如果您有什么指教的话,我当然是很愿意听的。‛谭嗣同说:‚荣禄的阴谋,全在于借在天津阅兵这件事(来实现),您和董福祥、聂士成的三支军队,都受荣禄指挥调遣,荣禄将依仗武力来逼迫光绪皇帝退位。虽然如此,董福祥和聂士成的两支军队是不值一提的;天下强有力的,只有您袁将军。如果发生事变,您用一支军队对抗他们两支军队,保护圣明的皇上,恢复皇上大权,肃清皇上周围的坏人,整肃宫廷里的秩序,指挥起来稳操胜算,镇定自若,这是一世无比的千秋大业啊!‛袁世凯说:‚如果皇上在阅兵时快速地驰入我的军营,发出号令来诛灭奸臣贼子,那么我一定追随在各位先生后面,竭尽一切力量拼死挽救。‛谭嗣同说:‚荣禄对您素来不薄,您将怎样对待他呢?‛袁世凯笑笑不说话。他的一个幕府官员说:‚荣禄老贼并不是推心臵腹地对待慰帅的。过去有人想增加慰帅的兵员,荣禄说:‘汉人不能给他大的兵权。’原来他一向不过是笼络(慰帅)罢了,就像前些时候胡景桂参本弹劾慰帅那件事,胡景桂是荣禄的亲信,荣禄派他出面弹劾慰帅,又由荣禄自己出面查办,为慰帅昭雪,用施恩惠的办法来换取慰帅的好感。随后胡景桂就被委任宁夏知府,不久又提升为宁夏道员,这就是荣禄老贼用心计十分阴险十分狡猾的地方,慰帅难道不了解他(的为人)吗?‛谭嗣同就说:‚荣禄本是曹操、王莽一类的人物,是世上少有的奸雄,对付他恐怕不很容易。‛袁世凯怒目而视说:‚如果皇上在我的军营里,那(我)杀荣禄就像杀一条狗罢了。‛于是谭嗣同跟袁世凯非常详细地谈了救皇上的具体措施。袁世凯说:‚现在军营的枪弹火药都在荣贼的手里,而且营、哨的各级军官大多是他的老部下,事情很紧急了,既然已经商量好了对策,那我就得赶快回营,更换将官,并且设法储备弹药才行。‛于是谭嗣同再三嘱咐他然后才离去,这时已是八月初三的夜里,打了三更了。到了初五那天,袁世凯再次被光绪帝召见,听说也是领有密诏的。到初六,戊戌政变就爆发了。

当时我正在谭嗣同先生的寓所拜访,(两人)面对面坐在榻上,筹划布臵事情,忽然查抄康有为住处,要逮捕康有为的消息传来了,不久又听到(西太后)垂帘听政的上谕。谭嗣同从容地对我说:‚过去想救皇上而无法救,现在想救康先生也无法救,我已无事可做,只等着死的那一天罢了!即使如此,天下的事情明明知道它很难做,却尽力做到它,您试试到日本使馆,去见伊藤先生,请他发电报给上海的领事来救康先生吧。‛我这天晚上就住在日本使馆,而谭嗣同整日不出大门,等待来逮捕他的人。逮捕他的人结果没有来,他就在第二天进入日本使馆,同我会面,劝我到日本去,并且带着几本他撰写的书和诗文辞稿本,一小箱家信,托付给我。说:‚若没有出走的人,就没有办法筹划将来的维新事业;没有牺牲的人,就没有办法报答圣上。现在康有为先生的生死还不知道,作程婴或是作杵臼,作月照或是作西乡,我和您分别担任吧。‛于是两人一抱而别。初

七、初

八、初九三天,谭嗣同先生又和侠士想办法救皇上,事情最终都未成功。初十那天他就被捕了。被捕的前一天,几位日本的志士苦苦地劝他到日本去,他不听,再三再四劝他,他说:‚世界各国变法维新,没有不经过流血而成功的,现在中国还没有听说过因为变法维新而流血的,这就是国家不能强大昌盛的原因啊。(如果)需要流血的话,就从我谭嗣同开始吧。‛(他)始终不肯离开,所以遭了祸。

谭嗣同先生关进监狱以后,……于八月十三日在北京南城菜市口被杀害。年仅三十三岁,就义那一天,观者达万人,先生慷慨激昂,神色没有一点改变。当时是由军机大臣刚毅监斩,谭嗣同叫刚毅到跟前说:‚我有一句话……‛刚毅走开不听,于是谭嗣同先生从容就义。唉!多么壮烈啊!

《勇气》教案

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从情节入手,了解文章是如何开头、发展、结束的,并从情节中提炼出主题。如何区分两种勇气,让学生理解法国妇女的勇气更为可贵是本文的难点。

教学方法应以学生自读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特别是文章的结束部分,教师必须要把难点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明白作者的用意。 教学目标

1.把握本文采用倒叙讲述故事的结构方式。

2.学习本文用简洁凝练的语言进行肖像、语言描写的特点。3.学习本文通过曲折动人的情节,刻划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难点分析

品味和积累精彩语言。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淮海战役》这部电影吗?在我的记忆里,一幅支援前线的画面尤为深刻。男女老少,众多的人民百姓推着独轮车,冒着硝烟炮火、泥泞暴雨、将家中的所有,自己亲手所做的积极送到前线。

陈毅将军曾深情地说到: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看着这样一幅画面,品着将军的这句话,我们能说什么呢?

人民是伟大的。他们热爱和平,向往和平!为了和平,为了正义,他们甘愿付出一切。

今天,我们将学习的课文《勇气》,便是展示人民的伟大的一篇作品,请大家仔细读,细细品味。 (二)明确目标

1.把握本文采用倒叙讲述故事的结构方式。

2.学习本文用简洁凝练的语言进行肖像、语言描写的特点。3.学习本文通过曲折动人的情节,刻划人物性格的写法。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初读课文

(1)解决生字词

拘 (jǐn)

带(shòu)

生生(qiè)

陆(zhuó)

门(shuān)

呜 (yè)

拘谨——(言语、行动)过于谨慎、拘束

颀qí长——身量高

孔武有力——勇武而有力

熹xī微——日光微明

liáo可数——非常少

悉意——全心全意

(2)把握文章段落结构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文章开头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

第二部分,‚在大规模进攻开始的前一天‛至‚她毫不犹豫地给了他第二次机会。‛讲述勇气的故事。

第三部分,‚我被这真实的故事里的两位主角迷住了‛至文章结束。是‚我‛的感受。

2.再读课文,勾画重点文段、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1)明确文中的重点人物

美国伞兵、法国女人

(2)勾画重点文段、语句,分析两个重要人物。

美国伞兵

‚他胸前闪耀着的勋章绶带,比我记忆中将级官衔以下的任何人都要多。‛

‚他懂得,必须马上找个地方隐蔽起来。‛

‚他看见不远处有一栋小小的、红色屋顶的农家。他不知道住在里面的人是亲盟国的呢,还是亲德国的,但是他总得碰碰运气啊。他朝那房子奔去,一边温习着寥寥可数几句法语‛

‚‘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那伞兵蜷身挤出窗口,向树林奔去。‛

‚对,还有最后的一次机会,伞兵振作起来押了这一注。他往回跑‛。 ‚‘你愿意把我藏起来吗?’他问。‛

这是一个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战士,是法国夫妇给了他宝贵的生命,也是他们给了他更多的勇气。于是,他勇敢拼搏,屡建功勋。

法国女人

‚听到敲门声,一个年约三十岁的法国女人——她长得并不漂亮,不是笑容满面,但是她的眼光是善良而镇定的——开了门。她是刚从做早饭的灶间出来的。‛

‚‘哦,当然啦。’法国女人说,把他带进屋里。‛

‚妻人呜咽‛

‚女人来得很快。她满脸苍白,泪眼模糊。他们面对面的,也许站了一秒来钟,她没有向她丈夫的尸体看上一眼,一直碰也不敢碰他一下。她直直地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的眼睛,他的到来使她变成了寡妇,孩子们变成了孤儿。‛

‚哦,当然啦。快!‛

‚她毫不迟疑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

这是一个爱丈夫,爱孩子、爱家庭的勤劳女人,然而,她懂得‚爱国、爱正义、爱和平‛才是更大的爱。她为和平、为正义甘愿献出一切,她是一位伟大的女性。

因而,她赢得了众多人的敬仰。‚她是一个有福气的女人。

3.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1)反复朗读,勾画重点语句

‚青年伞兵有的是拼命的勇力‛,‚在牢笼里,他看到了而且抓住了惟一的出路。他是勇敢机灵的孩子。但是,那位法国妇女的勇气呢,是经常同你在一起,永远不会让你丢脸的。她是一个有福气的女人。‛

‚她懂得她信仰的是什么。‛

(2)领会文章的主旨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青天。‛

文章的主旨是赞颂为和平、为正义而努力的人们的勇气、信仰。

4.学生活动

试改用美国伞兵的口吻把这个故事复述一遍,然后比较一下叙事角度和表达效果有些什么变化。

用美国伞兵的口吻讲述故事,是第一人称表述,特点是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课文主要是第三人称表述,特点是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的叙述,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旨。

(四)总结、扩展

和平是一种信仰,为了捍卫它,许多人不惜献出无价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珍惜和平、热爱和平,保卫和平,应是人类的共同职责。

请同学们结合时事,各抒己见,畅谈对‚和平‛的理解、认识。 课堂练习

一、字音字义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颀长( ) 熹微( ) 呜咽( ) 掩护( ) 处臵( )

2、掌握下列形近字的字形。

拘谨 绶带 焦虑 碗橱 唯一 审讯 振作苟苟且 传授 憔悴 委婉 维持 迅速 震动

3、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颀长: 孔武有力: 熹微: 寥寥: 悉意: 作业安排

反复阅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 自我问答

质疑:‚勇气‛在文中有哪两种含义?作者更赞赏哪一种?

解惑:一种是美国伞兵的勇气,他既是为自己求生,也是为正义的事业而生存。一种是法国妇女的勇气,她是为了支持正义的事业。而后者在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的情况下仍义无返顾、毫不犹豫地再次接受美国伞兵的求救,后者更崇高,更伟大。作者的态度从结尾时空军将领的话里有所流露。

质疑:法国妇女的勇气主要体现在她的行动上,文章只写了她两句话,你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吗?

解惑:面对美国伞兵的请求,法国妇女前后两次都回答‚哦,当然啦‛。两个‚当然‛表现了法国妇女对正义力量的毫不犹豫的支持和对非正义战争、对侵略者的痛恨。第二次说‚当然啦‛更难能可贵。法国妇女没有计较第一次救助美国伞兵给自己一家带来的灾难与不幸,或许这种不幸更激起了她对侵略者的仇恨,更坚定了她对正义力量的支持。为了战争早日结束,为了让更多的人不再受战争的摧残,她宁愿承受这不幸,哪怕是再多的不幸,她毅然说:‚当然啦。‛

质疑: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

解惑:主人公是那位法国妇女。这要看小说的创作意图来确定,小说的主题是:凶残和暴力吓不倒人民,非正义的战争终究要失败。法国妇女的形象正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痛恨,以及对正义事业的无私支持。

《邓稼先》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积累并理解词语,并学会运用;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过程与方法: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体会语言及句式特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 探究作者写人物传记的独特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教育背景中加以描写,评论及精选横断面以更典型更集中地突出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

2、揣摩语言,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好处。

教学方法: 1. 文献法 2. 讨论点拨法 3. 发现阅读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设疑创境:

多媒体(图片)显示1964年10月,在罗布泊的戈壁滩上,原子弹爆炸时的蘑菇云图片。两年之后,第一颗氢弹又放出炫目的光彩,再次让炎黄子孙欢欣鼓舞,世界各国为之震惊。人们都知道,奥本海默是美国的‚原子弹之父‛,萨哈罗夫是前苏联的‚氢弹之父‛,那么,中国的‚‘两弹’元勋‛是谁呢?请铭记这样一个大写的名字—邓稼先。

二、课前热身

由学生介绍杨振宁和邓稼先事迹(多媒体出示邓稼先和杨振宁画像)

三、整体感知

1、在读课文之前,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多媒体显示)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彷徨 鲜为人知

锋芒毕露

选聘 元勋

鞠躬尽瘁

妇孺皆知

殷红

宰割 筹划

2)解释词语并造句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学生自由发言,明确:

huánɡ xiǎn lù pìn

xūn cuì rú yān zǎi chóu

2、学生读课文,在读课文时,注意勾画圈点、并思考下列问题:(多媒体显示) 1)文章共有六个大段,六大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第一部分,从中国自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时代开始的百年屈辱历史,引出为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邓稼先。第二部分,写出邓稼先的生平,特别是研制两弹、为国尽忠、至死不渝的感人事迹。第三部分,用比较法,把中国的国防科技领导人邓稼先和美国国防科技领导人进行比较,更鲜明地突出了邓稼先忠厚朴实、真诚坦白的品格。第四部分,写作者与邓稼先50年的友情及1971年访华的经历,表达作者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对邓稼先的无比钦佩之情。第五部分,以大漠戈壁的艰苦与艰险,展现邓稼先为了国家利益,不计个人生命的献身精神。第六部分,以书信的形式,用评论性的语言对邓稼先一生的功绩高度赞扬,表达友人对邓稼先的赞颂与悼念。 2)各大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明确:第一部分是引子,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 介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

延伸和扩展,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也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3)在文章中作者对邓稼先有极高的评价,请速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略)

4)根据你们找出的对邓稼先评价的句子,概括一下在你眼中邓稼先是怎样一个人?(教师板书)

四、问读探究

我们对课文的内容整体上有了把握,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想同学们还会有一些疑惑,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就文章内容和形式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请概述两人最本质的区别。

2)为什么说奥本海默‚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3)‚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我所认识的‛能去掉吗?为什么? 4)邓稼先能够说服两派不对吵对打,解围的原因是什么?

5)‚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这两句话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1)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他们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性格和为人。奥本海默锋芒毕露,而邓稼先却忠厚平实,从不骄人。 2)因为他才华出众、聪明过人,所以人们佩服他、仰慕他;但由于他经常打断别人的报告、锋芒毕露,所以不少人也不喜欢他。

3)不能去掉。因为作者不可能全部认识一个群体的所有成员,这表现了作者严谨求实的写作态度。

4)因为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5)‚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有着根本的不同。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这两句话流露出作者对老朋友的崇敬与赞扬之情。 第二课时

五、揣摩语言,发现美点,展示美点 1.揣摩精妙词语。

教师提示: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先把你认为比较精妙的词语用‚FK‛标示出来,然后用‚我觉得________用得好,它好在________‛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精彩发言。 同学们阅读课文,然后讨论发言。

生1:我觉得‚任人宰割‛这个成语用得好,它好在写出了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中国遭受到列强的侵略、压迫而不图反抗的现状,读来让人悲痛伤心,更为中国处境担忧。 生2:我觉得‚可歌可泣‛这个成语用得好,它好在写出了使20世纪人类历史发生巨大转变的千千万万英雄人物,他们生得伟大,他们是大写的人。同时与下文‚鲜为人知‛相照应,突出了邓稼先平凡中的不平凡。

生3:我觉得‚鲜为人知‛这个成语用得好,它好在对比鲜明。一位‚贡献巨大‛的科学家却‚鲜为人知‛,这看似矛盾,却恰到好处地表现出邓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不计个人名利得失,将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的做人原则和高尚品德,愈见其人格的伟大。

生4:我觉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成语用得好,作者用凝练的语言对邓稼先兢兢业业、不辞劳苦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光辉一生作了概括性总结,让我们在敬佩中受到教育。 2.揣摩精妙语句。 教师提示:请同学们用跳读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并用波浪线把你认为精妙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然后用‚我喜欢________,因为________‛的句式说话。

生1:我喜欢‚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这一句。它的精妙在于这句话用在第一部分的末尾,显得突出、醒目。作者把邓稼先这位科学家放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背景上,运用长焦距逐步缩短、拉近的特写镜头推到读者面前,形象地表明了对‚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就是邓稼先。是他带来了民族的新生,是他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生2:我喜欢‚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一句。它的精妙之处在于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生3:我喜欢‚我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不知道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这一组句子。它寓已知于未知,更显得含蓄蕴藉,耐人咀嚼,发人深思,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邓稼先的一片深情,对老友的真诚关心和担忧,着实感人至深。

生4:我喜欢‚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这一段。它的精妙之处在于这一段话作者直接发表自己的看法,对邓稼先进行了高度的评价。邓稼先把献身祖国的国防事业作为自己终身的奋斗目标和人生追求,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从来没有彷徨,没有矛盾过,至死不渝,无怨无悔。他执著追求、努力奋斗的辉煌人生将在历史长河中成为永恒,永不磨灭。这样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他是我们永恒的骄傲。

3.赏析文章的修辞、句式、描写手法、结构特征。

教师提示:同学们在修辞手法、句式、描写方法、结构特征等方面也有自己的审美发现,请仿照上述句式,用形象的语言陈述出来。

生1:我发现本文的修辞用得好。运用排比,节奏感鲜明,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如第一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这种紧凑、短促的结构和重复出现的‚强占‛‚租借‛两词给读者强烈的震撼,把触目惊心的历史摆在读者面前,令人惊讶,具有强烈的警示作用。

生2:我发现本文对比手法用得好,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课文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鲜明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生3:长短句结合,使文气活跃,抒情味浓厚,感染力强。如课文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第四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短句交错使用。句式多变,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句式排列整齐,往往造成一种气势;长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生4:我发现文章的结构很有特色,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运用‚板块‛并列的结构,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 4.教师小结:这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写读书笔记的一种模式。阅读形象性的文学作品经常用到它,它能让我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和美趣。

同学们刚才的表现很出色,张扬个性,让鉴赏成为自己的事。希望以后再接再厉,让学习呈现独特的个性,让课堂绽放七彩的花朵。

六、体验与反思,畅谈学习感受

教师提示:请同学们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可以针对内容来谈,也可针对形式来谈。如‚你认为邓先生的哪些品质最值得你学习?邓先生给你最大的震撼是什么?‛,如‚文章以小标题连缀的方式组织文章,有新意,你有尝试的想法吗?‛,如‚作者丰富的人文素养、开阔的眼界和胸襟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你认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应该具备哪些素养?‛,如‚走近大师,你悟到了什么?‛等等。

学生自己发言,畅谈学习感受,有思考、有感悟、有收获,也有反思。

七、整合小结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也是一篇人物传记。课文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年来的民族情结,50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中国人民的儿子——邓稼先。邓稼先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值得我们深思,怎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 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信守我们心中的诺言,让自己更出色,让人生更富有,让生命更有价值。

八、布臵作业

小练笔:以小标题连缀的方式组织材料写一篇人物小传记。 要求:字数在6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居里夫人和一克镭》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识写生字词, 。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2、学习品味文章精练的语言,并把这种语言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去。

3、学习体会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中运用细致的对话,表现细微的人物心理。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外貌描写及烘托的写作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的个性品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弹元勋邓嫁先的一些事例,体会了他那高尚的品质。这节课让我们来体会并学习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上的一丝不苟和兢兢业业的精神,让我们领略这位充满了艰辛与荣誉的伟人的独特魅力。

二、作者简介:华铭,

三、背景资料: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1867年11月7日出生于波兰华沙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境贫寒,1894年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巴黎学院的结业考试,并获得了波兰留学生奖学金。1895年与皮埃尔〃居里结为夫妻。1898年7月,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除发现了新元素外,同年12月又发现了镭。1903年,居里夫人通过了博士论文《放射性物质的研究》的答辩,奠定了在放射形研究方面的基础。1903年12月居里夫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后,皮埃尔〃居里因车祸不幸丧生。居里夫人在强忍悲伤的同时,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事业中,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1911年,居里夫人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1934年7月4 日,居里夫人由于过多接触放射性物质,患恶性贫血症而去世。

四、生字、词

1、给下列生字注音;

雍(

)容坚韧()镭()羞怯(

)心不在焉(

) 惊骇(

诧(

)异

2、解释下列词语;慷慨

倾倒

狂热

鱼贯而入

喧嚣

从容

五、主题全解;本文记叙了居里夫人发现镭后美国政府给予她的嘉奖和荣誉,可是居里夫对巨额财产毫不动心,体现了她不羡荣利,潜心科学研究,质朴、高尚的人格魅力,

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居里夫人神态、心地的有关词语,并说说开头接见记者部分的几个关键词的特定含义。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羞怯、心不在焉、毫不设防、毫不犹豫、柔和、克制、害怕、很小心、立刻。(此处的‚心不在焉‛并非是没有礼貌,因为她的表情还有羞怯、温良、毫不设防;它是指:主人公过于专心于自己的研究,仍沉浸在自己的内心感觉里。‚毫不设防‛表明心地坦荡,单纯真诚、善良。‚柔和‛表示主人公对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后果心境平静、无怨无悔,也显出她雍容、淡泊名利的个性。)

第 二 课 时

一、默读全文并加以分析

1、文章第一段讲了什么内容?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时间(1920年5月的一天早晨) 地点(居里夫人的镭学研究所) 人物(居里夫人、麦隆内夫人)

2、文章第二段描写居里夫人神态的词语有那些?目的何在?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忧郁、雍容、心不在焉,目的是为了从侧面描写居里夫人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

3、文章第四段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说明镭的提炼非常艰难。

4、文中第十段‚平静‛一词说明了什么? 说明居里夫人不为财富而动心。

5、文中第十三段‚毫不犹豫‛一词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说明居里夫人对金钱的态度,为了科学和人类放弃了申请专利。

6、文中第十七段麦隆内夫人想到一个伟大的计划是针对什么而言的?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伟大‛是针对‚一克镭‛而言的。

7、文中第二十三段中三个‚所有‛充分表现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三个‚所有‛充分表现了美国人民对居里夫人访美的重视。

8、文中第二十九段中的‚重大的日子到了‛是指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是指送给居里夫人‚一克镭‛的日子。

9、文中第三十三段中的‚居里夫人很小心的读完‛,‚很小心‛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说明居里夫人工作态度严谨、认真。

10、文中第三十五至三十八段‚说明并体现了居里夫人什么样的品质‛?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说明居里夫人对任何事情都一丝不苟,并且体现了居里夫人不重视金钱的高尚品格。

二、写作手法:

1、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课文在写居里夫人时,多处运用了外貌描写,表现其兀兀穷年、呕心沥血的科学工作态度,塑造了一个为科学工作而忽略生活,忽略梳妆打扮的人物形象。

2、运用烘托手法突出任务个性品质。

3、运用细致的对话,表现细微的人物心理。

三、布臵作业:

板书设计:

居里夫人麦隆内夫人来访→拟定计划送镭对媒体采访不适应对美国人的热情友好感到疲倦拟定赠送一克镭而不拒为己有

“《居里夫人和一克镭》教案”随文赠言:〘受惠的人,必须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则不可记住它。——西塞罗〙

《爱因斯坦与原子弹》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生字词的音﹑形﹑义,知道本文的有关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2、学习文章叙事起伏跌宕、引人入胜的写法。

3、品味文章精练、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精练、生动的语言,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复习旧课

二、学习《爱因斯坦与原子弹》

三、题目解说;

文章以‚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为题,表明本文的内容与爱因斯坦和原子弹有关。全文也以此为线索来组织材料,展开情节,深刻地反映了事情的真实情况,展开了人物的伟大品格。

四、背景资料

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热爱物理学,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物理学的理论研究。他的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人们称他为20世纪的哥白尼、20世纪的牛顿。爱因斯坦也是一位进步的科学家,他有强烈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人民永远纪念他。

秦关根的《爱因斯坦》用传记的形式描写了爱因斯坦的一生,也通俗的介绍了相对论的历史渊源、基本思想和意义。

五、生字、词

1、给下列生字注音;

寒噤( ) 驱( )赶

聒( )噪

敦( )促

禁锢(

港埠(

倦怠(

踱( )

黑黝黝( )蓦(

)地

2、解释下列词语

寒噤 忧心忡忡 聒噪 禁锢 狂妄

倦怠

蓦地 讽刺

慎重 嫌疑

六、这一篇文章的核心是什么?它和《居里夫人和一克镭》有什么不同?

核心是:爱因斯坦在决定人类命运的关头的思想斗争。这和《居里夫人和一克镭》不同,居里夫人所涉及的是她的信念和美国公众的炒作之间的矛盾,而爱因斯坦面临的却是科学家的历史选择和良知之间的矛盾。

七、爱因斯坦无疑是二十一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为原子弹的制造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描写爱因斯坦时,作者再文中显示出那几个特点?

1、文章并没有把他绝对神圣化,甚至也没有把在科学上的成就绝对化。在原子弹已经到了实践阶段,他并没有他的学生西拉德那样敏感,相反一再表示,把他的理论付诸实践,把原子能释放出来,‚那只是理论上的事情‛,‚不是马上能办到的‛,‚太困难了‛。正是因为这样,他的思考聚集在他的‚统一场论‛上。科学史证明,那耗费了他晚年巨大精力的‚统一场论‛并没有获得成功。

2、作者没有把爱因斯坦当作天才的偶像,而是把他当作一个人,一个有心理活动过程的人,十分注意层层深入的表现他的情绪发生变化的过程。文章开头,西拉德和他争论时,作者特别强调了爱因斯坦的沉静,有个细节特别值得留意:

爱因斯坦表述着他对原子弹制造可行性的怀疑时: 一边说,一边用长烟斗轻轻敲着桌子腿。

这说明,首先,他神情并不专注,对问题没有感觉到有多大的重要性,以致这个论题并没有转移他磕烟、装烟的程序;其次,他的心情并不激动,他敲击烟斗的动作是‚轻轻的‛,连说话都是‚低声的‛。

3、得知法西斯德国正在进行原子弹研究,他的心情发生了变化,虽然说话声音仍然‚很低‛,但是神情‚很专注‛。作者强调专注到: 连窗外树上的知了的聒噪声都没听到。

有力的揭示了爱因斯坦专注到听而不闻的程度。这和前面漫不经心地敲烟斗形成的对照,恰恰是心情的对照。

第二课时

一、作者笔下的爱因斯坦是一个有更深的科学良知和责任感的人:

‚ 大自然把原子能禁锢着。我们有权利把它释放出来,用它去杀人吗?‛

西拉德提出了‚自卫‛的理由,并没有减轻爱因斯坦的不安。他担忧如果原子弹制成以后,德国法西斯‚完蛋‛了,原子弹仍然有可能用来杀害无辜的百姓。西拉德提出可以‚永不使用‛,这充分说明他的天真。与之相对照的是,爱因斯坦的老练和深沉:‚能保证做到这一点吗?‛他缓慢地、低沉的说。在西拉德信心十足地回答说‚能‛以后,爱因斯坦仍然警告他不要‚过分聪明‛了。后来的事实证明,爱因斯坦的确比他的学生更有历史远见。

二、直到这里为止,作者一直是从两个方面去表现爱因斯坦:

(一)、是普通的平凡的人,并不是在一切关键问题上,都有先见之明;

(二)、是伟大的科学家,他的似乎是多余的忧虑,恰恰是历史的洞察力。

三、作者刻画爱因斯坦的第三个方面,是他从容的、优雅的、含蓄的、然而又是通俗的文风。他写给罗斯福的信,明明是要促使他下决心制造原子弹,但是,在文字上却没有一处直接提到这一点。

四、作者刻画爱因斯坦的第四个方面是,他的忧虑变成了事实,在德国法西斯已经毁灭,日本法西斯已经穷途日暮之时,两颗原子弹没有必要爆炸了。数以十万计的无辜百姓死于非命。这对爱因斯坦的科学良知已经是一个严重的打击了,文章又强调他偏偏被称为‚原子弹之父‛。这时的爱因斯坦肯定是十分痛苦的,但是文章没有直接写他的内心是如何的痛苦,甚至连痛苦两个字都没有涉及。文章用了两种方法来描写这一点。一是内心痛苦的外部效果;二是他内心的幻觉和想象;

五、写作手法

1、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劝说罗斯福总统研制原子弹并不是一帆风顺,先是费米教授碰了壁,之后西拉德费尽周折,托萨克斯力劝总统成功。起初被婉言拒绝,之后出现转机,最后终于同意。这样写容易抓住读者的心,引人入胜。

2、人物描写符合人物身份。

不论是人物的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均十分符合人物的身份。例如写爱因斯坦‚用拳头托住下巴颌……‛说明爱因斯坦对此事的关注程度;又如写罗斯福总统的话:‚亲爱的亚力克,这件事情由政府出面组织,是不是不太合适呢?‛体现了总统说话的委婉。

教师小结:

本文主角是爱因斯坦,其他人物都是陪衬。一般地说,陪衬人物都不容易写好,但是本文中的陪衬人物,都有各自不同的个性。爱因斯坦他善于公关,当与握有重权的人物交往发生挫折时,精心设计了委婉的进言策略,不是正面进攻,而是拉开时间的距离,讲历史故事,不让对方处于被动的接受,而是进入自己设计的逻辑空白,与自己的意图会合。这样就不是说服对方,而是对方自己得出的结论。

板书设计

爱因斯坦 说服罗斯福总统研制原子弹 费米教授劝说失败

西拉德通过萨克斯劝说成功

与原子弹 原子弹研制成功,爱因斯坦内心痛苦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纪念刘和珍君》及同学们对鲁迅的传统印象引入。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

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集》、《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鲁迅和萧红之间的动人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范,是敬献于鲁迅灵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思考:文中的鲁迅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四)深入研读讨论

1、作者作者选择了哪些生活场景来表现鲁迅的性格的?

萧红的这篇怀人散文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材料与材料之间互不关联,形成某种断裂,有些片断即使倒臵似乎也无碍于文章的连贯。这就表明,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凡属作者感到有诗意潜质和倾诉冲动的内容她就断断续续写出,用感情的红线将素材的珍珠逐渐织成一幅清晰的画面。

2、作者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试从文中找出这些细微处加以分析。文章开头就是神来之笔:‚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这是萧红用自己心灵感受的非常个人化的鲁迅,是一个使常人敢于走近并能够伸手去触摸的可亲的鲁迅。文中尚有多处提到了鲁迅的笑声:有一次萧红去鲁迅家包饺子吃,‚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可见鲁迅绝不是一个不可亲近的人,朋友带给彼此的愉悦由此可见一斑;在校对《海上述林》的间隙,鲁迅见萧红进来,对着几乎天天见面的她,居然说出‚好久不见,好久不见‛这样随便,这样孩子化的语言,透着风趣,透着玩笑;萧红时时受着鲁迅爽朗的笑声的感染,也居然学会了以自己的好心情来回报鲁迅先生,那一次天晴了,太阳出来了,‚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崭然的会心的笑。‛这又是一种如何温馨和谐的其乐融融的景致啊。

萧红还形神兼备地描绘了鲁迅的一些习惯动作,比如走路很轻捷,‚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这些动作表现出鲁迅一往无前、义无返顾的大无畏精神。淡淡几笔,就画龙点睛般地勾画出一个独一无

二、鲜灵生动的‚活的鲁迅‛。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得……‛他自己就从来不注重穿着,但却从不缺乏审美观,那些美学的诊断足见他独到的眼光,那根桃红色的束发的绸条马上引来了鲁迅的严正反对 ‚不要那样装饰她……‛看来自然朴素、庄重严肃还是鲁迅追求的美的境界。 ‚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我一说你该不穿了。‛如此一句简单的语言哪里可见鲁迅的尖锐与咄咄逼人,它体现了鲁迅怎样的人情练达啊。

鲁迅‚欢喜吃硬的,油炸的,就是吃饭也欢喜吃硬饭‛;就是生病的时候也不大吃牛奶、鸡汤; ‚鲁迅先生前面摆着一碗酒,酒碗是扁扁的,好像用做吃饭的饭碗‛,他从不在意用什么精致的东西,简单随意的生活也隐隐透露着鲁迅刚毅倔强的个性。他虽然胃不好,但对着萧红亲手做的点心,就算做的不好,鲁迅也还是在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言辞间自然地流露出对妻子尊重与依赖的爱意,还有更多对小辈的体恤。

描写特别生动具体的是鲁迅在寓所接待并宴请冯雪峰的场面。萧红笔下的冯雪峰开朗健谈,学问渊博,广闻多见,‚走过二万五千里‛,被鲁迅戏称为贩卖精神武器的‚商人‛。冯雪峰——为毛泽东和鲁迅牵线搭桥的人,在触摸巨人心灵的同时,他用自己的思想、学识、胆略,影响着鲁迅,鲁迅亦承认‚还没有人解剖过我像我自己那么解剖‛的。这个部分鲁迅的诙谐风趣,自然随和,当可为我们所见,对于青年人的爱护,对革命的支持在此文中也进一步得到体现。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他强烈地要求着别人,严格地约束着自己,却仍能宽容地对待别人,谁说鲁迅不可亲近?他对于青年人的爱,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鲁迅的可亲的体温,他是那个寒冷年代的一个无可替代的强大的热源。

(五)小结:

阅读鲁迅的著作,读者可以感知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今天又通过萧红的回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鲁迅是人而非神。他有着普通人的心态,他可以对人的穿着品头论足,他可以和年轻人开童心未泯的玩笑,他有普通人一样饮食、起居,他同样可以享受亲情,享受天伦之乐。正如他的诗歌所说的那样:‚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六)课外延伸 布臵作业:

查找有关资料,以《鲁迅真君子》为题写一篇千字左右的文章。 附推荐作品: 唐弢《琐忆》 林语堂《悼鲁迅》 周作人《关于鲁迅》 郑振铎《永在的温情》 孙伏园《忆鲁迅先生》 许寿裳《鲁迅的游戏文章》 施蛰存《关于鲁迅的一些回忆》 藤野严九郎《谨记周树人君》 附板书:

•神态 笑 乐观开朗平易近人 • 穿着审美 自然朴素 人情练达 • 饮食起居 简单随和 体恤他人 •琐事 待人接物 爱护青年 支持革命 • 休闲娱乐 幽默风趣 童心未泯 • 读书写作 博学广识 克已待人

《父亲的退休生活》教案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一代伟人邓小平的退休生活。

2、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在平实的叙述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3、走进伟人的真实生活,学习他们认真、求实的优秀品质。

4、学习文章刻画人物的写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都是描述伟大人物的伟大业绩的。回忆鲁迅的文章虽然主要是写他在病中的情况,但也主要是表现他的‚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这一篇写的也是伟大人物,但不是写这一历史人物的伟大业绩,不写他的叱咤风云、戎马倥戎,不写他拨乱反正的历史宏图,而是他的退休生活。伟大人物离开了历史舞台,卸下了公众的职责,成为家庭的一员,在这些与公众无关的私人琐事中,邓小平将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风貌呢?

二、题目解说;‚父亲的退休生活‛是指父亲邓小平退休之后一些鲜为人知的生活,它反映了父亲邓小平的情趣和思想。本文以此为线索来组织材料,展开情节。

三、作者简介;

邓林,当代画家,邓小平的女儿。1941年出生,毕业于中央美院国画系,现为一级美术师,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副理事长、常任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97年2月19日,一代伟人邓小平的逝世,震惊了中国,震惊了世界。亿万中国人和世界各国的政治家、友好人士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邓小平的深切哀思和无限缅怀。在纪念邓小平逝世1周年的时候,邓林写了《我爱我的父亲》,倾吐了对父亲的缅怀与爱。

四、有感情的诵读全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文中写了邓小平的几种日常活动?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读书报、散步、游泳。读书写的比较一般,比较有特点的是邓小平的散步和游泳。

2、散步太平常了,但文章的妙处在于,连散步也散出邓小平的特点来。试从文中找出关于邓小平散步有特点的句子,并说出他的特点在那里?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他‚十分认真‛,连自己编的一套体操,‚最简单的动作‛,都十分认真。这种认真的精神还表现在:

首先是守时:‚每天大约十点钟‛。

其次是守量:‚每天要走十八圈。‛‚不偷懒‛‚不取巧‛‚不抄近道‛。 (这似乎和他长期的军事家的身份有关。即使是个人休息,也好像要遵守什么绝对严格的纪律似的。)

最大的特点是:不说话。‚他的脑子不休息‛。这就是他政治家的特点了。作者认为,关于‚中国发展的方针大计‛,都和这种不说话的散步有关。

3、作者在描写游泳的时候,似乎倾注了更大的热情,更注意那些富有人格含义的细节,请在文中找出与之相关的语句。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例如,邓小平喜欢游泳,但是不喜欢在游泳池里,因为那里‚水是死的‛,把海里游泳当作一种‚享受‛,因为‚很具有挑战性‛,更喜欢‚顶着风,迎着浪,钻进淡水里,勇往直前,游向大海深处‛。所有这一切,都比较深刻。因为这里有着把大自然的风险当作人生的社会的风险的意味。

幸而,作者强调了邓小平的特殊性。他这时游泳,已经年老了,有一句画龙点睛的话,把年老的特殊感受写了出来:‚他非常珍惜每一次下海的机会‛。对于退休者来说,到大海里去游泳的机会是越来越小了,因而他顺理成章地把每一次游泳当作‚完成一项任务‛。他‚从不偷工减料‛。从不到平台上去休息。写得最有特点的是88岁时,经过批准,最后一次下海。邓小平很高兴,但是护士却对他不放心(怕他过分留恋大海吧),对他说:‚今天下海,咱们表现好一点,少游一会儿,明天就还能批准咱们再游。好吗?‛‚表现好一点‛中的‚好‛字,意味无限丰富,其中有诱惑性,不但诱惑,而且哄骗:‚少游一会儿,明天就会批准咱们再游。‛但是,就是这样的哄骗,邓小平却不买帐,他断然回答说:好不容易下去一趟,我才不呢!

最精彩的一句是:

这时候的爸爸真像个任性的孩子。

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如果不是到了老年,是不会有这样‚任性‛的表现的。文章前面本来充分表现了他的严守纪律、不苟言笑的特点,可是这里却显示了他性格的另外的一面:他对大海的迷恋。深深意识到来日无多,抓紧这生命体验的最美好享受。平时那种为政治家、军事家所压抑的人性(调皮)一下子显露出来了。

4、诠释文章第九段。这一段是本文的重点,介绍了邓小平喜欢在大海里游泳的爱好。邓小平游泳时‚愿意顶着风,迎着浪,钻进水里;勇往直前,游向大海的深处。‛‚从不偷工减料,总是沿着泳区的最大周边环游‛,表现了他认真、求实,敢于挑战,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五、写作手法

1、技法应用:

善于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课文集中体现了父亲的性格特征:认真、不偷懒、不取巧、富有挑战精神。而这些特点正是通过写父亲看书、散步、游泳等日常生活的细节来表现的。

2、语言欣赏:

在平时的叙述中蕴含着真挚的情感。如‚ 爸爸舍不得离开大海‛‚岁月无情‛‚这时候的爸爸真像个任性的孩子‛这些语句中饱含对父亲的深情,表达了女儿对父亲的敬仰、思念之情。

3、写作借鉴:

文章结构清晰,叙事条理。选材上紧紧围绕父亲退休后的日常生活来写,从不同侧面表现了父亲退休生活的特点。这种从日常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值得借鉴。

4、结构条理,层次清晰。

全文从三个方面写了父亲的退休生活,结构一目了然,层次清楚,便于读者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六、教师小结 板 书 设 计

看书:消遣、休息,了解社会,了解世界 高雅的情趣 父亲的退休生活 散步:锻炼身体,思考问题。 游泳:锻炼身体、挑战自然、挑战自我 伟大的人格

《自嘲》教案

一、题目解说;自嘲,是一种幽默的说话方式,一种幽默的生活态度,一种心理调节的方式,一种人生智慧的表现。生活中如果缺少了自嘲,也许这样的人生会很累很累。

二、导入新课: 人生有时候觉得很累,但是学会了自我调节,有一种幽默的生活态度可就不一样了。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鲁迅先生的《自嘲》来看看鲁迅先生是怎样进行调节的。 《自嘲》是鲁迅创作的一首非常有名的旧体诗,其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早已被公认为是鲁迅先生的座右铭,但对于这首诗中的不少词句,一直解释不一。

三、研讨问题: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这首诗中的名句,一直以来,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的,可从诗句含义、体现作者精神等方面谈。(此句中的‚千夫指‛、‚孺子牛‛的所指历来有争议,这个问题既可以帮助正确理解诗句,又能在讨论中加深对鲁迅伟大人格的认识)参考:这两句诗是鲁迅风骨的生动体现‚千夫‛是指一切对他进行诬蔑、造谣、诽谤、压制、迫害、围攻的人,鲁迅对峙一概横眉冷对。而‚孺子‛作者的本意首先当指他的孩子子婴,以及合子婴一样的的千千万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幸福,他自讽自喻心甘情愿做埋头耕耘的牛。郭沫若同志在《鲁迅诗稿序》里赞美这一联道:‚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这句诗是鲁迅爱与憎的高度概括,是他伟大人格的真实写照。

2、鲁迅为什么在这里剖析自己的情怀,他当时交了什么‚华盖运‛?参考:鲁迅先生在北京时,由于坚决支持女师大爱国学生与校方及其后台北洋军阀政府的斗争,勇于和顶头上司教育总长章士钊以及现代评论派陈源等人展开论战,受到打击、诬蔑、围攻,运交‚华盖‛,他曾把自己那是的杂文集干脆定名为《华盖集》。后来他到了南方,同样受到国民党新军阀的压迫,依旧四处碰壁。他的新杂文集定名为《华盖集续编》,意为‚年月虽改了,清新却依旧‛(《华盖集续编。小引》)

3、‚已碰头‛、‚破帽遮颜‛、‚漏船载酒‛是什么意思,表现鲁迅什么态度? 参考:这是鲁迅对当时自己‚运交华盖‛处境的形象描绘和自嘲,表现他面对危难艰险而又从容不迫、潇洒舒展的人生态度。

4、此诗的最后一联‚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解释历来有多种说法,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参考:对这句诗的解释有多种,一说‚最后两句是讽刺当时那些只顾自己舒适自在,不过问政治的人‛。二说是讽刺国民党反动派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迁都洛阳,直到12月才迁回南京,作者写这诗时还没有迁回。三说‚‘躲进小楼’再一次表达了鲁迅一贯主张的‘壕堑战’的思想。‘小楼’是掩体的工事,是前线的战壕。躲进小楼,乘机出击,是为了更好地保存自己,打击敌人,消灭敌人。‛四说‚‘成一统’意思是自成一统,与蒋家王朝针锋相对。‘小楼’虽小,但作为对敌斗争的一个前哨阵地,是与无产阶级整个革命斗争联在一起的。‛ 我认为,当时鲁迅处在反动派的迫害下,经常在躲避,所以躲进小楼成为我的一统天下,管他外界的政治气候有什么变化,这是‚自嘲‛,但又不限于自嘲,也是讽刺国民党反动派只知躲避,不管祖国已经陷在怎样危亡的境地。这两句,既是‚自嘲‛,又是借‚自嘲‛来猛烈攻击敌人,刺中敌人要害的一击,这才显出‚自嘲‛是革命的战斗。这两句跟‚横眉冷对‛一联作了有力的配合。

5、题目《自嘲》该如何理解? 自嘲,是一种幽默的说话方式,一种幽默的生活态度,一种心理调节的方式,一种人生智慧的表现。生活中如果缺少了自嘲,也许这样的人生会很累很累。这类题目的来源,特别讲清鲁迅的自嘲自解痛前人的不同之处,前人是客嘲自解,鲁迅只称‚自嘲‛,这是命题的不同,前人借客嘲以鸣不平,借自解以占身份,鲁迅的诗则表明他对敌人的藐视,表明了他为革命事业战斗到底的决心。这也说明鲁迅在创作上不泥古、善创新。

一、导语

我们学习过鲁迅先生的文章,知道鲁迅先生怀着对祖国前途的深沉的忧虑、怀着对祖国人们的赤诚的爱,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用自己的笔,与帝国主义的附庸、与封建势力的余孽、与一切人民的敌人做不妥协的斗争。因此,他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崇敬与爱戴,当然也遭来了阶级敌人的攻击与谩骂。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的诗歌——《有的人》。

二、熟读全诗

1、教师范读,学生划节奏,标重音,悟语气。

2、教师指导、学生齐读。

三、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臧克家:祥见注释。作者从‚中华民国‛这块招牌高高挂起之后,看到、亲身经历了旧军阀、新军阀的种种罪恶残暴的迫害,也悲愤地目睹了地主阶级和一切达观贵人为非作歹、欺压群众、视人民如草芥的种种情况,他们利用他们的走狗作吹鼓手,替他们歌功颂德,同时,还想在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为自己树碑立传,以期‚流芳百世‛。

鲁迅活着的时候,和逝世之后,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国民党反动派,怕他、恨他,发动攻势‚围剿‛他,造谣侮辱、中伤他,连他的坟头都怕得要命。而人民呢,尊敬他、爱他,把他作为自己的代言人,作为阶级斗争的勇士、文化的旗手伟大的民族英雄。

1949年全国解放,臧克家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的纪念日,全国第一次公开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诗人目睹了人民群众的纪念盛况,深切追忆鲁迅先生,于是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和着以前郁积胸中的感情一齐迸发,就写下了《有的人》这首诗歌,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四、感悟诗歌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有的人‛具体指什么人?诗歌既然为纪念鲁迅而作,为何题目却是《有的人》?

(‚有的人‛指两种人、两种阶级,一种是鲁迅及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另一种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及那些剥削人民的人,诗人赞扬前一内人鞭挞后一种人。因为诗中通过揭露鲁迅的对立面——官僚地主阶级和一切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派,来衬托伟大的战士鲁迅的,因此,用‚有的人‛作标题,对全诗内容做了概括和提示。)

2、诗人写出了这两种人各自的什么特点?

3、全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对比手法表现诗人爱增憎分明的感情。

4、诗人写此文有什么深意?在激起学生求知欲的基础上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揭示了为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五、学习第一小结

1、指名读。

2、完成练习一的第一小问。

3、明确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进行对比的。

六、思考以下内容是怎样对比的。

第二教时

一、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讨论第二至七节是如何进行照应的

二、讨论这几节是从哪些角度进行对比的,是怎样进行对比的,并列表说明

三、深入思考以下问题

1、把第二节改为‚有的人/欺压老百姓;有的人/为人民服务。‛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这样改,两种对立的人生观,两种对人民截然不同的态度表达得不形象,原诗反动者典型的动作和典型的语言非常形象的揭露了反动统治者的残暴无耻。‚俯下身子‛的典型动作加上‚当牛马‛的贴切比喻,准确生动的刻画了鲁迅先生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形象。)

2、第三节中‚把名字刻入石头‛是什么意思?

(为自己树碑立传,妄想流芳百世。)

3、如何理解这一节的最后一句?

(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并以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深信革命的地下之火一定会燃烧起来。)

4、如何理解第六节,‚春风‛,‚野草‛各指什么?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想流芳百世,实际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遗臭万年;鲁迅以野草自比,(因为这一句鲁迅的《野草》)为了荡涤旧社会的黑暗、腐朽,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一但革命蓬勃发展起来,野草就会萌生,到处是一片青绿。)

5、最后一节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反复,起强调作用,评价鲁迅先生的伟大。)

四、分析诗中的议论

1、找出议论句。

2、分析议论的特点。

A、诗中的议论,是通过高度凝练的语言来表达的。

B、诗中的议论,是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现的。

五、总结全文

谈谈你学了这首诗后懂得了哪些道理?

《有的人》教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本组的学习,你对鲁迅有怎样的印象呢?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价他吗? (学生评价)

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事别13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让我们共同分享。

二、初读体会

1、自读课文,读熟读通顺。

你想给这首诗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吗?初次见面,一定要真诚:读两遍,不要忽视一个字。(检查,评价)

2、再读:仅仅准确就够了吗?还必须流畅:把每一句都读流利,再读两遍。

3、你读懂了什么?尝试理解这样几个问题:

A、诗歌前四节中每节有两个‚有的人‛,前后两个‚有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B、首节两个‚活‛与‚死‛有什么不一样的含义呢? 前面的‚活‛是指人活着,后面的‚活‛是指精神活着。 前面的‚死‛是指精神死了,后面的‚死‛是指人死了。

C、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三小节与第六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四小节与第七小节有怎样的联系?

三、听录音,朗读

1、请同学们听录音。

2、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个人读得怎么样?

(感情处理得比较好语速把握恰当

语气语调抑扬顿挫

重音恰倒好处读出了诗歌的层次等等

读出了对前者的恨,对后者的爱……)

诗歌重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仅仅靠听朗读录音是远远不够的。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设计朗读。 自由朗读。

3、我们齐读这首诗。

要想更好地诵读,还必须深刻领悟诗歌内容。

下面,以各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读各小节,而后在班级交流心得。同学们如果能够引述课外在网上或其他传媒上获取的纪念鲁迅的文章、资料进行评点的话,就更好了。 讨论、合作、交流。

A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世界上两种截然相反的人,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的命运呢? (1)理解课文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

化用鲁迅《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幻灯补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在最艰苦的生活和最险恶的环境中,不管国民党的天下是‚冬夏‛还是‚春秋‛,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工作。

(2)理解课文第三小节与第六小节

〘幻灯补充《野草?题辞》〙‚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革命,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

D比人生观,比价值观:学习第四小节与第七小节

师:妄想流芳百世的人,灵魂早已死去,而‚野草‛生命力却极强,正像白居易所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对这两种人的回报也一定是爱憎分明的。 小结:鲁迅先生虽然已经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复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早在鲁迅逝世的那一年,臧克家就写下了《喇叭的喉咙──吊鲁迅先生》,其中有这样一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

四、有感情背诵

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鲁迅先生: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让我们怀着对鲁迅先生深深的敬意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五、拓展

诗歌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却不用‚鲁迅赞‛或‚纪念鲁迅‛为题,而是以‚有的人‛进行反复咏叹。这首诗的前四节一连用了八个‚有的人‛,语言极为凝练。同学们能不能试着动笔写一写,用自己的语言将它们具体化,将‚有的人‛替换为某一种人或某一类人。 互相交流

让我们看看集体的智慧能产生怎样的结晶。先请四位男生四位女生,一人说一句,不可以重复。(同学或老师评点)

〘评:以读代讲,结合大量课程资源,结合本组所学课文,边读边悟,体会诗歌内容的同时更加了解了鲁迅为人。〙

《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惠特曼与《草叶集》,学会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初步了解外国诗歌特点,继续提高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3、了解《啊,船长,我的船长》的思想内容、掌握其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啊,船长,我的船长》的思路与结构是怎样的?

2、《啊,船长,我的船长!》表现了对林肯总统的崇敬和哀悼。歌颂林肯的功绩,实质是赞美、肯定什么精神?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讨论法、诵读法 〘教学设计〙

一、导语设计

二、知识积累

1、作家作品

惠特曼(1819—1892),美国诗人。他性格自由散漫,喜欢游荡并和船夫、舵手、渔民、杂役、马车夫、机械工等结交朋友,自称是美国的‚吟游诗人‛。1855年出版《草叶集》第一版,收诗12首。南北战争期间,他自愿到华盛顿看护伤员,战后曾先后在政府部门供职多年。1873年身患瘫痪症,以后始终没有恢复健康,直到逝世,卧床达20年之久。但他的乐观主义,他对生活的热爱,他的民主理想至死不渝。

首创后来称为‚自由体‛的新诗形式。在他生前,《草叶集》再版多次,每次都有变动,现在通用的全集,是所谓‚临终版‛,即1892年出版的第九版,收诗383首。1865年,诗人还出版了《桴鼓集》及其续集,内有一首悼念林肯的名篇《最近紫丁香在庭院里开放的时候》。1882年,诗人出版了他的散文集《典型的日子》,其中包括《民主远景》一文。《草叶集》中最长的《自己之歌》,表达了作者毕生的主要思想。‚草叶‛象征一切平凡普通的东西和平凡普通的人。诗的背景是纽约的街道和长岛的海滩,反映了劳动阶层人民的生活。诗采用日常生活的语言,表现了诗人对人的肉体、灵魂和宇宙间关系的认识。他的泛神论思想,他对无罪的肉体的歌颂,在当时都是惊世骇俗的,而他的自由奔放的思想感情,以及像大海波涛一样气势豪迈的诗歌节奏,都是对传统诗体的创新。毫不掩饰地表现出诗人胸襟开阔、勇于进取的个性。惠特罗为建立美国自己的文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2、基础积累

3、写作背景

这是诗人惠特曼为纪念林肯而写下的著名诗篇。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在任期内他为维护国家统

一、摧毁蓄奴制而领导了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农奴。在美国人民欢庆胜利的时候,反动势力雇用的刺客杀害了他。惠特曼为此极度悲痛,写下了许多诗纪念这位伟大的英雄,这首诗是最著名的一首。

三、整体感知

1、朗读

2、你认为这首诗歌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抒发对南北战争的领导人林肯的崇敬和赞颂

四、合作探究

1、阅读第一段

思考:在这首诗中‚船‛、‚船长‛、‚航程‛分别象征什么? 明确:诗人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把美国比作一艘航船,把林肯总统比作船长,把维护国家统一和废奴战争比作一段艰险的航程。

问:‚锦标‛指什么?‚港口就在前面‛指什么? 明确:维护国家统一和废奴战争的目标。

林肯领导北方资产阶级战胜了南方的农奴主,他领导南北战争刚刚胜利结束。

思考:港口是沸腾的,船长‚鲜红的血滴‛‚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形成强烈的对比,英雄倒在了胜利之时,诗人在这里用对比表达了强烈的悲痛。 讨论:诗歌为什么每一节的末尾都写‚他已浑身冰冷,停止了呼吸‛?

师明确:人们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但又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在反复的咏叹中加剧了悲剧气氛。

2、阅读第二段

‚旌旗招展,号角长鸣,无数的花束和花环,人群挤满了海岸‛表明什么?

明确:这一节描写的欢庆胜利的场面极为壮观,用‚无数‛‚挤满‛写出了人民群众对林肯的爱戴、敬仰之情。

第二节的诗的称代发生了什么转变?对表达感情有什么作用?

明确:表达出人民对林肯的崇敬,‚船长,亲爱的父亲‛,把他当作最亲近的人,这比上节只称林肯为船长感情更近一层。表现了人民对总统高尚人格的敬重。

对林肯直接称为‚你‛,这第二人称与‚父亲‛的称呼相配合,直接与林肯对话,感情热切而真挚。

3、阅读第三段

‚可怕的旅程‛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林肯所领导的维护国家统

一、废除蓄奴制的事业的艰难。

分析本节:‚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一边是胜利的欢呼,一边是英雄的的倒下,这样的对比突出了英雄伟业,也突出了伟大人物的牺牲价值,增添了悲剧色彩,有强烈的感染力。

4、你认为本诗歌的基调是怎样的?

明确:悲壮的基调,表达出对总统的崇敬和赞颂。 讨论: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

明确:两位诗人都是有正义感的战士。诗人都抒发了英雄的敬重之情,他们的诗歌都在赞颂高尚的人格。《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是鼓励战友的诗篇,悲壮中充满了乐观;《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是悼亡,基调是悲壮而忧伤的。

五、课堂小结

这首诗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讴歌人物,诗人用航船战胜惊涛骇浪到达港口比喻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的胜利结束,以领航的船长象征了创造了丰功伟绩的林肯总统,在万众欢腾中,以一曲悲歌赞颂一位伟大的人物。表达了诗人对领袖之死的悲痛之情以及对领袖深深的崇敬之情。

六、作业布臵

1、朗诵诗歌

2、完成导学

《黄河化险》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课文通过记叙毛泽东带领中央纵队在黄河边遭遇敌人包围,以过人的胆识带领大家顺利脱险的故事,歌颂了革命领袖过人的智谋、胆识以及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课文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强调‚毛泽东是人不是神‛,在死里逃生的危急时刻他表现出常人应有的一面,但最终毛泽东镇定自若,指挥有方,立场坚定,最终黄河脱险。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借助环境描写,体会险情的紧急。

二、感受毛泽东在危急关头的慎重思考,体会作者把思考转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的表达。

三、学习毛泽东在困境中逆流勇进的英雄气概,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教学重点:

表现历史伟人在万分危急的重大关头的思考。 教学难点:

作品如何将毛泽东看不见、摸不着的思考变成生动可感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能坐在这里享用精神食粮,能回到家中享用幸福安康。这些被我们习惯了的幸福生活,却曾是一代革命者半个世纪浴血奋战的伟大理想,多少个前赴后继的身影、多少次生死关头的抉择,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安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革命万分危急的关头,我们的伟大领袖是如何临危不惧、机智化险的。(板书:黄河化险)

2、解题

同学们,要想用较少的时间把握文章的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文眼进行阅读是一条捷径。本文的文眼应该是哪两个字?(化险)对,文章的重点就是化险,‚黄河‛给我们交代了地点。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快速阅读课文,勾画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或小组内解决。

2、感知课文内容,文中革命队伍遇到哪些‚险‛情?思考、勾画并进行概括。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

1、自然条件之险 (前有天堑)

2、军事形势之险(后有追兵)

三、品‚化‛

在前有天堑,后有追兵,形势万分危急的时刻,大家把希望寄托在谁的身上?他在做出重大决策前的思考,是复杂的、激烈的、也是惊心动魄的。文章是如何来描写这一不可感的过程的?试结合相关语段进行评析。

教师引导: ‚吸烟‛是把无形的复杂的思索过程转化为生动可感的具体形象,给人以清晰的认识,表现出伟人在危急关头的慎重思考。

四、论‚智‛

毛泽东是用什么计策化险为夷的?通过任弼时和毛泽东的辩论并结合文中相关的内容,说说你是怎么评价毛泽东的。

预设答案: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善用计谋,且是一个有脾气、有点固执的平常人。 板书设计

黄河化险

权延赤

《卜算子 咏梅》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字词,当堂背诵两首《咏梅》。

2、品味毛泽东《咏梅》含蓄生动的语言,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感悟梅花形象的意义,学习毛泽东善待逆境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

1、从比较两首《咏梅》研讨毛泽东的‚反其意‛,学习毛泽东善待逆境的精神品质。

2、品味毛泽东《咏梅》词含蓄、明丽的个性语言。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毛泽东对陆游《咏梅》词之‚意‛的‚反‛。

2、学习毛泽东《咏梅》词语言含蓄、明丽的个性。

四、教学时数和基本思路

1、教学时数:1课时。

2、基本思路:根据文体特点,你采用‚猜诗谜-研诗谜-写诗谜-找诗谜‛的环节安排,让学生认识语文丰富多彩,语文就在身边,培养语文兴趣。研讨中,注重教法和学法指导。

五、教具

小黑板或幻灯片、录音机、《红梅赞》乐曲等。

六、教学过程

(一)猜诗谜——兴趣导入。我知道同学们都喜欢猜谜,都是猜谜高手。这节课我们就来猜谜。请猜下面这两个诗谜。(出示小黑板或幻灯片1)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打一化学物质(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打一树木( )

“谜底:石灰;柳(树)” 这是两个诗谜,都出自古代诗人之手,作为谜,含蓄又耐人寻味;作为诗,读起来琅琅上口。下面请大家再猜两个诗谜。(出示小黑板或幻灯片2,内容是陆游和毛泽东的《咏梅》词) (播放朗读录音,再猜诗谜。谜底:梅花。然后补写词牌和题目、作者等,简单解释‚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二)研诗谜——合作探究。

1、研读陆游词。(1)整体感知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一生孜孜以求的收复中原,报效国家,却屡遭主和派打击、排斥,晚年甚至受到好友杨万里的诗讽。他一生很爱梅花,因为梅花象征着气节。他的这首咏梅词正寄寓了他忧国伤时、坚守节操的情志:在孤独和寂寞中,他坚守心灵的恬定;面对悲剧性的消亡,他矢志不渝。 (2)师生互动

①再听范读或放录音。要求轻声跟读,体会停顿、节奏、重音、语气、语速。 ②自读三遍,看谁能背诵。 ③男生齐背一遍。

④结合注释,自己疏通课文。

⑤学生就疑难提问,其他学生解答,教师提示补充。(预估词语有‚断桥、群芳、妒、零落、故‛等。)串通文意:“上阕”在寒冷的驿站附近的断桥边,有一株梅花孤独地开放着,没有人培护欣赏它。已是黄昏时候了,梅花独自含愁,遭受着风雨的侵袭。“下阕”梅花不想跟百花争春斗艳,任凭百花来妒忌。即便它凋零飘落,成泥作尘,那芳香也像原来一样,永不改变。

⑥品味词句,体悟感情。请一个学生作答,其他学生补充,教师适当提示,完成‚陆毛《咏梅》比较表‛中‚陆词‛部分。(出示小黑板3或放幻灯片,见下表)

陆、毛《咏梅》比较表

陆 词 毛 词

生长环境

驿外断桥边,黄昏风雨 悬崖百丈冰,飞雪 拥有感受 寂寞,独自愁

自得、自在、自信、自豪

命运结局

无主,著风雨,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香如故 花枝俏,迎春,不争春,报春 山花烂漫时,丛中笑

精神气质

洁身自好,坚贞不渝, 九死不悔,壮志难泯 坚贞不屈,昂扬乐观, 无私坦荡,大气洒脱

⑦总结陆词,开启对毛词的研读。陆游以心读梅花,梅花融入他的心中。陆游化为梅花,花艳人亦艳,花香人亦香。我们已无须辨何处为梅花之质,何句为陆游之情。他身处逆境,报国无门,却不改恢复之志,为人为诗,骨气奇高,难能可贵。毛泽东处于1961年国际局势的逆境中,却对陆游的格调有所不满,‚反其意用之‛,反在何处呢?

2、研读毛泽东词。(播放《红梅赞》乐曲) (1)整体感知

1961年,正值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有意挑起中苏论战,对中国施加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压力。内忧外困,新中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面对这‚悬崖百丈冰‛的逆境,毛泽东逆流勇进,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他的《咏梅》托梅言志,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决心。‚花枝俏‛在于装点江山,温暖人间,在于‚不争春‛只报春,在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不正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洒脱、大气、无私坦荡吗?正因此,他赢得了世界无产阶级的尊敬和爱戴。 (2)师生互动

①老师朗读或放录音,学生轻声跟读,体会停顿、节奏、重音、语气、语速。 ②自读三遍,看谁背得快。 ③女生齐背一遍。

④结合注释,看彩图(或放幻灯片),自己疏通课文。

⑤学生就疑难提问,其他学生解答,教师提示补充。串通文意:“上阕”风雨刚把春天送走,漫天飞雪又迎接春天到来。悬崖上已结下白大坚冰,却还盛开着俏丽的花朵。“下阕”这花朵虽然俏丽,却不与百花争夺春光。她只把春天的消息报告人间。特到山花灿漫的时候,她在花丛中摇曳含笑。

⑥品味词句,体悟感情。请一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教师提示,完成‚陆毛《咏梅》比较表‛中‚毛词‛部分。(参考答案见前表) ⑦总结毛词之‚反‛。(出示小黑板4或放幻灯片)

毛泽东‚反其意‛,第一,反在所面临的环境、局势不同,‚悬崖百丈冰‛比黄昏风雨严峻多了。如此逆境,既更加表现出作者对当时形势的清醒估计,又更加衬托出梅花及全词的乐观昂扬的风貌。第二,反陆词中的孤独、寂寞、愁苦感,写出了梅花生命的旺盛,傲视逆境、顽强挺拔、自得自豪之感。第三,反陆词的悲剧感。陆词的悲剧感层层加浓,最后梅花成泥成尘,只留下了香气,保持了高洁的灵魂,但事业失败了。这是志士的悲歌,报国无门的长叹。毛词着眼于梅花的迎春、不争春、报春、‚山花烂漫‛‚丛中笑‛。这是多么浪漫的诗意啊,多么乐天自得啊!第

四、超越陆词洁身自好,坚贞不渝,九死不悔的情怀,创造了无私坦荡、大气洒脱的新形象。总的来说,历代咏梅难有独辟蹊径之作,陆游已添悲剧新意,而毛泽东‚反其意用之‛,独创逆境之花,报春之美,刚柔并济之神(百丈冰中一俏丽),气宇非凡之韵,堪称超越百代咏梅之极品。好,让我们齐背毛泽东《咏梅》。 ⑧齐背毛泽东《咏梅》。

⑨品味词句,加深认识毛泽东的精神性格和文字功夫。

比较课文与原稿‚已是悬崖百丈冰,独有花枝俏。梅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思考:为什么用‚犹‛‚俏‛好呢? 明确:‚独‛虽能显示梅花不畏严寒的英雄气概,但毕竟有孤独的色彩。改为‚犹‛,不但没了这个感觉,反而多了生命旺盛、顽强、不屈、自豪自得,与前句语气的衔接也更连贯的感觉。上阕隐‚梅‛不露,下阕如言梅,既不必要,又少了几分含蓄之美。改为‚俏‛,至少有三点好处:一是与上句尾字‚俏‛形成顶针修辞之美,读来韵味更浓;二是既增添了前头温暖、告慰人间的贡献,又强调了下文不居功自傲,只望万花竞放、万山红遍的坦荡情怀;三是俏字重用,一再强调,平添独特美感。‚俏‛为俊俏,形容女性体貌姣好,为女性专用,和‚悬崖百丈冰‛对抗,就有了阳刚之美,或说刚柔相济之美。

3、达标反馈(与后边的‚巩固练习‛一起打印好,课前发放) ①下面诗句节奏划分有错误的一项是(D)。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B、已是/悬崖/百丈冰。C、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D、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②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D) A、犹有花枝俏(还) B、咏梅(歌咏) C、更著风和雨(遭受) D、无意苦争春(苦难) ③下面对句子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犹有花枝俏:还有开放的俏丽的花朵。

B、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驿站附近残破的小桥边,有一株梅花开放着,没有主人。 C、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没有心思竭力争夺春光,任凭百花来妒忌。

D、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花飘落之后化成泥尘,只有香气的缘故。

④‚犹(独)有花枝俏。俏(梅)也不争春。‛加点字换成括号内的字好吗?为什么?(答案见上) ⑤用《咏梅》中的词语和句子填空。陆词中的梅花形象是: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无意苦争春、香如故。毛词中的梅花形象是: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丛中笑。 ⑥陆、毛《咏梅》都托梅言志,陆词中的梅花象征了洁身自好、坚贞不渝、九死不悔、壮志难泯的主战派。毛词中的梅花象征了逆流勇进、无私坦荡、大气洒脱的中国共产党人,及其坚贞不屈、昂扬乐观的精神品质。

4、学习小结

①内容总结:从《黄河化险》,我们看到了毛泽东的无上英勇:善待逆境、逆流勇进、充满自信、迎接挑战;从俏立悬崖百丈冰的梅花,我们除看到他上述精神品质外,又领略了他的自得自豪、无私坦荡、大气洒脱。

②方法归纳:理解诗意,要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要善于抓关键性词句。陆毛《咏梅》中都没有出现‚梅‛字,却字字句句都写‚梅‛,这就是诗歌的含蓄美。象这样的咏物诗,暂时去掉题目就成了谜语,所以老师把它们叫做‚诗谜‛。你能写个诗谜让大家猜吗?请动手吧! (三)写诗谜——延伸拓展。

1、可以写成新诗谜。可以写黑板、粉笔、橡皮、蓝球、水、石头等。写后请几个同学读给大家猜,教师也可读自作诗谜让学生猜。

2、巩固练习。读下面的两个诗谜,回答问题。 甲:左看右看/越看越觉得/你是一条站起来的河滩/抗不住地心引力/才改变从西往东的方向/从上往下流着/不幸/不再流向热情呼唤的大海/却溅落到又聋又哑的古潭/乃由新鲜而入永恒/一日有如几千年/几千年又有如一日/更在永恒中保持新鲜/你为智慧的李白留下了悬念/相信更大的引力属于太阳/会不会有朝一日你竟跃出/原来狭隘的轨迹/突然转身向它飞去/沿着彩虹拐个弯与银河汇合/流向无限丰富的混沌/流向烟波浩淼的无情空间/再没有新鲜/也再没有永恒/只在太阳的燃烧里/投入了最后销魂的一闪 乙: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香禅师)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即唐宣宗) ①请写出这两个诗谜的谜底:瀑布。

②甲诗谜中‚你是一条站起来的河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答:比喻。好在十分贴切地揭示了瀑布的外形特征和神韵。) ③如何理解‚在永恒中保持新鲜‛?(答:水落进古潭不走了,是‚由新鲜而入永恒‛;水虽然不再流走,却仍在不断地流,所以是‚在永恒中保持新鲜‛。) ④以‚你为智慧的李白留下了悬念‛,你想到李白的哪两句千古绝唱?(答: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⑤甲、乙两诗谜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甲说明人即使走在狭小的天地里,也要开拓进取;一旦有了机遇,则要冲出狭小天地,让有限的生命向无限的时空延伸,哪怕只是一瞬,也是有意义的。乙表达了排除万难、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答案不唯一)

(四)找诗谜——泛舟诗海。

课下搜集四首咏物诗,作简要分析,背给同学猜。(下面几首供参考)

1、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李峤《风》

2、佳色从容至,凌波一枝红。

身虽污泥里,冰洁吟高风。——《咏荷》

3、夜里照时金琐碎,清风拂处玉玲珑。

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王吉《咏竹》

4、钢铁骏马不停蹄,日夜前进不休息。

蹄声哒哒像战鼓,声声催人争朝夕。——《时钟》

5、胸中荷花,西湖秋英。晴空夜明,初入其境。 长生不老,永远康宁。老娘获利,警惕家人。 五除三十,假满期临。胸有大略,军师难混。

接骨医生,老实忠诚。无能缺技,药店关门。——曹操‚中草药‛诗

(穿心莲、杭菊、满天星、生地、万年青、千年健、益母、防己、商陆、当归、远志、苦参、续断、厚朴、白术、没药。)◇

《沁园春〃雪》教案

目标:

1、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2、理解诗歌中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重点: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过程:

一、导学、预习

1、资料助读

学生查找关于毛泽东的资料及写作背景,课堂汇报。

2、给加点字注音。

二、探究、学习

1、听范读(录音):

(1)给句子标上停顿标记;

(2)给读不准的字做上标记,范读完后查字典注音。

2、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准确断句。

3、大声朗读诗歌,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4、词义理解

(1)词的上阕前三句写什么内容?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2)作者对雪景的具体描写由哪个词领起?它统摄的宾语包括哪些句子? (3)末尾三句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字可以看出? (4)下阕开头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5)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 (6)谁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7)词的下阕又是如何评论历史英雄的?表达了词作者怎样的伟大政治抱负?

5、艺术特色

(1)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2)动静相衬,虚实相生。

(3)用词准确、精练,形象鲜明。

(4)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

三、延伸运用

1、背诵这首词。

2、比较阅读,鉴赏提升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一九二五年

比较本词和《沁园春.雪》在写景抒情方面的异同。

3、积累文中字词。

《闲话章太炎》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章太炎其人

2、学习文章精心选材、组材的特点

3、学习文章书面语、口语、文言词语交融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章太炎的个性特点

2、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具使用: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光绪皇帝、康有为、袁世凯、孙中山、蒋介石,这些人大家都知道吧?他们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可是,有一个人,他批驳过康有为;大骂过光绪帝;痛斥过日本政府;戏谑过袁世凯;反对过孙中山;谴责过蒋介石。他就是‚七被追捕,三入牢狱‛,张之洞驱逐他,清政府传讯他,袁世凯软禁他,众军阀排挤他,却被鲁迅赞为‚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的章太炎。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人物。

二、出示目标

1、了解章太炎的性格特点

2、学习文章‚闲话‛的写法

三、检测预习

1、《闲话章太炎》一文的作者是

2、章太炎,中国 家, 家,著名学者。

三、授新课

1、题目是‚闲话章太炎‛,也就是说章太炎这个人的,老师读课文,你注意听,并在文中找出最能概括章太炎的特点的一个词。明确:名士气

2、写了哪些事来表现他的名士气(什么是名士气)

明确:为陪朋友聊天吃饭而结束了绝食

纵酒骂袁以致误车

打算身穿麻衣,痛哭国门

扇柄坠大勋章见袁世凯

逢酒则醉,醉了则怒骂袁世凯

写无数诅咒袁的纸条予以焚烧

挥杖驱逐宪兵,大骂‚袁奴滚走‛

自认为医学第一

章是大人物,是革命家,是学者,但作者所写的都是些小节,其意义自然不及写大事,作者之所以要写,原因就在于,从这些小事中可以见出大人物的个性和精神风貌。

评价:革命家、学者、真名士

3、书面语的运用:大诟、包藏祸心、并世、楷范、是非曲折、谈资、称帝、故事、轶事、雄风犹在、礼遇、囚徒、太炎殁、草檄一文、安得、谗言、倒戈、纵饮、大嚼,等等

口语词汇有:正经八百、眼红、大话、这是一场很好看的戏、不过瘾、伺候、送了命、书呆子兮兮的、酒喝多了,骂袁也骂痛快了,上车的时间也误了、干脆,等等。

好处是:(1)、这两种词汇是正常的现代书面文章中较少用的。如某篇中用多了,就很自然造成文字表达的新异现象,因而带来趣味。

(2)、使用这些词汇时,作者往往会故意造成使用不当,或大词小用,或褒词贬用,而实际意思大家心照不宣,因而发生趣味。 (3)、两种词汇同时使用,就构成亦雅亦俗的趣味。三种词汇同时出现,更给人语言丰富,自如转换的趣味。

3、小结

4、练习

《闲话×××》

要求; 100字作右,写出人物特点个性1 比较下面词语在语境中的不同含义

(1) 闲话

A 注意一点,面得让人说闲话 ________

B 闲话少说,讨论具体问题吧 ________

C 《闲话章太炎》 _______

(1) 胡乱

A 快上班了,她胡乱吃几口就走了 ________

B 他话还没听完,就胡乱批评一气 ___________

C 我平时喜欢胡乱看书,……忍不住就想说给别人听_________

2

(1)人们敬佩章太炎,主要原因是什么?作者在本文中写的是章太炎的那些事?

(2)本文题为《闲话章太炎》。主要写了章太炎的哪些事

(3)本文写的都是关于章太炎的一些小节,作者不谈大师而写这些小节,为什么?

(4)本文的语言雅俗交融,从本文中找书面语和通俗的现代口语

《论逆境》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议论文的相关知识,能够认识议论文的三要素。

2、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教师适当点拔 导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有目标才有行动的方向!)

二、课前热身

知识链接:(补充的知识是学习课文的关键,我们要用心理解哦)

1、议论文相关知识

1、定义: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3、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论据可分为: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

2.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如:名言、警句、俗话、谚语、定理、公式等。

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与论点的关系:证明与被证明

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增强文章说服力,体现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通过___与___对比,突出观点。更突出强调地证明了观点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用___来比喻___,使观点形象生动,浅显易懂。

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

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 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也即: 引论 本论 结论

论证方式:

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2、了解作者(简要写出你对作者的了解)

三、课堂探究(本节课的重点,认真思考,积极参与,你会掌握的很好)

(一)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以下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你能找出或者概括出来吗?

2、文中写道:‚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会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二)合作研讨(交流能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展示讲解(展现自己的时候到了!)

一个小组的学生在黑板前展示并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可以补充提问质疑。

四、巩固提升

试概括出下面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

责任常常是双向的。父母对子女有抚养的义务,子女又对父母有赡养之责任;个人对社会有奉献的责任,同时社会也有对个人的责任。比如,社会有对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的责任。

能够承担责任的被称赞为勇者。古人常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训,才有历史上种种惊天动地之举,而不能承担责任的是懦夫。要承担责任,光有勇气是不够的,还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不信,让我讲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将邻居家的玻璃打碎,邻居愤怒不已,向他索赔12。5美元。这12。5美元在当时可谓是天文数字,足够买下125只生蛋的母鸡了。男孩儿把闯祸的事告诉了父亲,并且忏悔。见儿子为难的样子,父亲拿出了12。5美元,说:‚这笔钱是我借给你的,一年后要分毫不差的还给我。‛男孩赔了钱之后,便开始艰苦地打工。终于,经过半年的努力,他把这‚天文数字‛分毫不差地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罗纳德•李根。他还回忆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到底什么是责任。‛

责任是诚信的表现。尽管它有苦有甜,但是,该承担的我们都必须承担。让我们承担起肩上的责任时,高呼一声:‚扛起来吧,做一个坚强的勇者!‛ 中心论点:

五、课堂反思

我们刚接触了议论文这种新文体,你有什么样的想法和思考,请写下来。

《海燕》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初步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2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 文中的运用。

3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

赏析海燕形象,领会作品的象征内涵。 教学难点

在反复诵读中,揣摩作品的语言和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 研讨点拨法 对比阅读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 学 流 程(第 一 课时)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导入

介绍《海燕》的深远影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它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高尔基所写的一首散文诗。它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有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自问世以来,它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它的读者,超越国界、超越时代,超越年龄、性别、种族。它属于过去、属于未来、属于全世界。它是美的典范之作。 学生听讲

激发学生情趣,引入新课。 整体感 悟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交流听后感受,谈自己在听读时候的所感所想。

3、这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散文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画。以时间为序,文章着重刻画了几个 场面?在不同的场面中海燕都有些什么样的表现? 4、讨论明确:(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出示三幅场景画面以及相 关文字) 课 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大的场景画面: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 暴风雨将要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 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风击浪,迎接暴风雨。

暴风雨即临之时,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姿态呼唤暴风雨的到来。 学生听读时不看书,凝神细听

学生再进一步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和讨论 疏通文意,通过诵读初步感知课文。 品味探究,赏析海燕形象。

1、自主品味,进行个性化解读。

读了此文后,你心目中的海燕形象是什么样的形象?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联系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初步把握海燕形象的特定内涵

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这本是自然现象。因此‚海燕‛一词在俄文中含有 ‚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高尔基在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塑造了海燕这个‚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精灵‛般的艺术形象,旨在呼唤即将到来的革命风暴,为登高一呼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高唱赞歌。

3从文中找出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海燕的段落或者句子,朗读、勾画、体会和品味其形象给人带来的美感 4、齐读课文

学生思考回答课题,讨论探究合作。 师生共同评析。 深入体会。

学生通过诵读揣摩感悟诗情、画意和理趣,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评,评中读。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背诵、默写这首诗;

2.深入理解课文,学习象征手法,体会文中‚波浪‛的象征意义;

3.领悟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崇高的人生观。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象征手法,体会文中‚波浪‛的象征意义;

2.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崇高的人生观。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毛泽东面对‚悬崖百丈冰‛的‚犹有花枝俏‛革命乐观高尔基的那只《海燕》迎难而上、不屈战斗的英姿,让我们深受感染、激励;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个永不屈服的自由宣言——蔡其矫的《波浪》。

2.学生交流作者作者资料,老师补充:

蔡其矫,现代诗人。上世纪50年代,蔡其矫主动放弃仕途,保持诗人身份。‚大跃进‛时代,当人们争相写颂歌之时,蔡其矫却另辟蹊径,写出了直面历史沉痛与生活艰辛的《雾中汉水》、《川江号子》等作品,在这一时期,他屡遭批评,原因是他对现实的这种清醒态度,是他诗中表现的所谓的‚不健康‛情调,是他大量采用的自由体形式。 这期间的作品分别收集在《回声集》、《回声续集》《涛声集》三个诗集里。

上世纪60年代,极左思潮当道,蔡其矫却在诗中‚憎恨强权‛。随后,他一再被‚边缘化‛,甚至被流放和投进监狱。1962年后,他从事自由诗、民歌体和古典诗词研究。这一时期,他的诗很少。打倒‚四人帮‛之后,他又重新焕发了创作的活力,成为新时期中国诗坛的先驱人物。诗集《祈求》是他写于上世纪70和80年代的作品。在这里依然可见其积极的生活态度,对现实的关注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

他的诗歌题材和形式多样化。诗人对理想、自由、爱情和生命的追求,在心灵与时代的相撞击中,激溅出诗的火花,成为20世纪的一份见证。其诗歌精神影响了几代诗人。蔡其矫先生无疑是我国当代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诗人。

二、整体感知

波浪在诗中有什么特点?作者对它的态度是什么?

(明确:它是大自然有形的呼吸,它让世界生动,没有它,大海和天空将单调寂寞。它温柔却也凶猛。作者对他的态度是羡慕、赞美。)

三、合作探究 1.‚波浪‛‚对水藻是细语,对巨风是抗争‛,谈谈你的理解。(可用原文回答)

(明确:波浪是一个美好的理想的形象,他有温柔善良的一面,同时,有勇于为自由、正义而斗争。)

2.作者为什么称波浪为‚我英勇的、自由的心‛?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的理解。(明确:因为‚波浪‛厌恶灾难、憎恨强权、拥有英勇的、自由的心。) 3.诗中的人称由第一人称转为第二人称有什么作用? (明确:表明波浪就是作者的心,表达了诗人的追求。) 4.波浪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追求?

(明确:把波浪作为一种自由的象征,他爱憎分明、不屈服于‚强权‛的统治,不服从‚邪道‛的压制,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追求。)

四、拓展延伸

1.阅读蔡其矫的《灯塔》谈谈你的看法和认识》(可以从主题、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 灯塔

作者:蔡其矫

高举彻夜不熄的光明,

照临四周深不可测的阴影,

使荒漠的海域不再死寂,

在黑暗中心激起海之恋情。

那幽光从波浪与巉岩远射出去,

无视于大海汹涌咆哮的警告,

像飞流一般倾泻出狂喜的爱,

感染每一个夜航中海员的心。

仿佛是作为自由的报信者

闯进这萧索的时代, 为了播送欢乐

忍受暴风骤雨的袭击

挺身和苦难斗争

生活是由愤怒和对人的热情构成。

五、小结升华

‚汹涌三万诗行都成海上波浪,起落九十人生不老风中玫瑰。‛人生不是梦,人生也并不清晰,我不知道路为什么这样崎岖,也不知它引向何方,我总是一个平常人,过普通的生活,爱和恨都不掩饰,这就是我的诗。蔡其矫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创作了一首首伟大的诗篇,留给我们无尽的精神财富,希望同学们也能学习诗人的精神追求,不断进取。

六、作业布臵 1.背诵《波浪》

2.阅读蔡其矫诗集,初步感知其艺术特色,做好笔记,进行交流。

《愚公移山》教案

一、设计思路

自主学习落实文言词句,反复朗读感知故事情节,合作学习探究形象寓意。

二、教材分析

本文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愚公移山的成功,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它告诉我们要克服困难就要下定决心,坚持不懈。本文描写生动、形象,善于运用对比手法。

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顺畅朗读,了解故事大意。

2.分析愚公这一艺术形象,领悟其思想意义。

3.拓展思维空间,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的阅读。

四、教学重难点

1.积累常用文言实词,了解文言虚词‚之‛‚其‛‚而‛的用法。 2.准确翻译、理解课文。

3.拓展思维空间,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借助工具书及书本注释自读课文,通过生生、师生的合作,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导入新课

1课前可让学生欣赏歌曲《愚公移山》。

2这支振奋人心的歌曲,歌名叫《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是一则长期在人民中间流传的寓言故事,相信在座的不少同学就熟知这个故事,有谁愿意给我们讲一讲这个故事呢?(学生讲好后,教师从鼓励角度进行评价,板书课题,介绍相关知识:《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名寇,又名列御寇,战国前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俗话说,吃菜要吃原汁原味,读文学作品也是如此,要多读原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的原文,希望大家能从中品尝出独特的滋味。

(二)自读感知

1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同座组成学习小组相互听读,根据要求相互评价。)

2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逐字逐句读懂课文。(自读中,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书上打上问号,准备向同学、老师求助。教师巡视,随时了解学生自读的进展情况。)

(三)合作解疑

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应该尽量要求他们自己查工具书解决,或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教师只解答学生经过努力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

(四)检查自读(可用投影,也可课前打印)

1给加点的字注音:

万仞(rèn)

惩山北之塞(chéng)(sè)

荷担者(hè)

箕畚(jī)(běn)

河曲智叟亡以应(wú)

一厝朔东(cuò)(shuò)

始龀(chèn)

无穷匮也(kuì)

雍南(yōng)

2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3辨析多义词:

(1)焉 且焉臵土石(哪里)

有子存焉(呢)

(2)而 而山不加增(可是,表转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表修饰)

何苦而不平(表承接)

(3)其 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

其妻献疑曰(他的,指愚公的)

惧其不已(他,指愚公)

4翻译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甚矣,汝之不惠

(3)其如土石何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五)小组评价

学习小组内,学生相互批改作业,教师巡视,解决学生争执不下的问题。

(六)诵读巩固

(七)布臵作业

1整理文中的通假字。

2完成‚思考与练习二‛。

3反复诵读课文,给自己的父母复述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的解读,巩固文言知识,了解不同人物对移山的不同态度,把握愚公这个艺术形象,领会寓言的教育意义。

(一)诵读导入

(二)研读新课

上一堂课,同学们认真自读,提出了不少问题,许多问题由于大家积极动脑,都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可见只要大家积极思考,学习上的许多事是自己可以做好的。今天老师将提出一些问题,大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看看对课文理解得怎么样。

1这篇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人物?

提示:愚公、(其)妻、(其)子孙、遗男、智叟。(板书) 2愚公多大年纪了?智叟是哪个年龄阶段的人?那个‚遗男‛多大了?

提示:愚公——‚年且九十‛,将近九十岁。(‚且‛,将近,快要。)

智叟——老年人。(‚叟‛,老头。)

遗男——‚始龀‛,七八岁。(‚始龀‛,刚刚换牙,七八岁的光景。)

3愚公为什么要移山?山移走了有什么益处?

提示: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益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阴‛:水的南岸,山的北坡;‚阳‛水的北岸,山的南坡。)

4有哪些人参加了移山劳动?总共几个人?

提示:参加移山的人有愚公、‚子孙荷担者三夫‛——儿孙中能挑担的三个人、遗男;总共五个人。

5移山的任务艰巨吗?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了任务的艰巨?

提示:(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面积大,高度高,可见土石工程之艰巨。(2)愚公‚年且九十‛,遗男‚始龀‛,‚荷担者三夫‛——移山者,老的老,幼的幼,总共还只有五个人,就移山这项巨大的工程而言,劳动力极弱,可见要完成任务极其艰巨。(3)‚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叩‛‚垦‛‚箕畚‛,可见劳动工具落后,完成任务谈何容易。(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一年),才回家一次,可见运送土石的路途遥远,劳动何其艰辛。……

(学生只要能结合文本的解读,体会到移山的艰巨,言之有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亦无须拘泥于上述提示。)

6在如此艰巨的移山任务面前,愚公的妻子、子孙、遗男、智叟他们分别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引导学生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由此可见他们各自持怎样的态度呢?

提示:(板书加点的字)

(1)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献疑‛——关心、担心。

(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笑而止之‛——轻视、嘲笑。

(3)(子孙)‚杂然相许‛;(遗男)‚跳往助之‛——支持、参与。

(愚公的妻子和智叟讲的话差不多,态度似乎也很接近,这是一个教学的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可以通过揣摩朗读的语气,结合‚献‛与‚笑‛,‚君‛与‚汝‛,‚如……何‛与‚其如……何‛等字词及句式的比较,来实现教学目的。)

7愚公认为山一定能移掉的理由是什么,他是怎样驳斥智叟的呢?

提示:汝心之固……何苦而不平?

8这段话念起来让人感到特别有力,这是什么原因呢?

提示:(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顶真‛的修辞作用)这段话,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方法,一句顶一句,层层紧扣,增强了语言的力量,充分说明了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的道理。

9小组讨论:同样是面对移山这件事,可为什么愚公和智叟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呢?

提示:愚公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他有克服困难的决心,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有奉献自己造福后人的美好愿望,所以对移山充满信心;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畏惧困难,怀有私心,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及获利,从而断定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就应该给予肯定,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概括。)

10这样看来,愚公和智叟到底哪个人聪明,哪个人愚笨呢?

提示:愚公不‚愚‛,是一个大智大勇的人,这叫‚大智若愚‛;智叟不‚智‛,是一个鼠目寸光的人。(板书加点字上的引号)

11追问:作者为什么在这两人的名字中将‚智‛和‚愚‛反过来使用呢?有何用意?

提示:作者在两人的名字中将‚智‛和‚愚‛反过来使用,不仅加重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的效果。

12故事结尾,两座山还是靠了神仙的相助才搬走的,有人说,愚公到底还是无能的人。大家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依据)

提示:‚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可见愚公移山的决心行动,使山神都害怕了;‚帝感其诚‛——表明愚公的精神连天神都感动了。所以,故事以神话结尾,更加突出了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感人至深。同时故事的结局也照应了故事的开端。

(三)延伸拓展

讨论思考:以现代人的价值观来看,你认为愚公的做法可取吗?为什么?如果你是愚公能不能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此题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进行多元思维,教师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对于学生的明显偏频的观点,教师应该引发学生相互评点或辩论。)

(四)布臵作业

以《‚愚公移山‛外传》为题,写一则小故事,表明自己对某些问题的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七年级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自主学习易错字、注释实词,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2)、网上搜集关于孟子及其著作《孟子》的相关资料; (3)、网上搜集关于孟子的名言警句及其名人故事。 教学课题

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了解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亚圣‛——孟子的雄辩、善辩的风格,引导学生从历史和现实生活中认识到艰苦奋斗的生活对人的磨砺作用,并从中获得启发以砥砺自己的人生。因此确立本课的目标为:

1、知识目标:学习有关文言文知识,分析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

2、能力目标:学习文章中用于叙述和议论的排比句式,理解文章说理的方法,体会文章逻辑严密而富于辞采的特点;

3、德育目标:领会人处于困境才会奋发有为,国无忧患往往遭灭亡的道理,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三、教材分析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一章是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十课《二章》中的第一章。孟子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尊称为‚亚圣‛。所以学习此文时,要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课程标准语)本文是历代传诵的议论文经典名篇。它阐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了‚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的观点,文章感情强烈、文采斐然、论述严密、思想深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八年级学生刚接触文言议论文,且部分语句比较晦涩,这就给学习本文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把重难点放在:

1、教学重点:

(1)、熟读并背诵课文,理解使动用法,积累文言词汇弄清论证方法的种类与作用; (2)、学习文章中用于叙述和议论的排比句式,领会人处于困境才会奋发有为,国无忧患往往遭灭亡的道理。

2、教学难点:

(1)、了解孟子的雄辩、善辩的风格,学习本文摆事实讲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的写法; (2)感知逆境成才、多难兴邦的道理,现实中学会在困境中奋起。

四、教学方法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采用读——议——析相结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理清结构,找出文章的论点、论据,把握文章是怎样用事实和事理论述观点的。鼓励学生展开讨论,畅所欲言,教师适当点拨、分析。文中关键性的字词或语句,可利用上下文和课文注释加以揣摩、掌握。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按文章结构来记忆、背诵课文,培养一定的文言语感。在认知阅读环节中主要是让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掌握一些文言词汇。在理解阅读环节中主要是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学习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方法。拓展阅读环节中,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注意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积累的结合,结合实际领会人处于困境才会奋发有为,国无忧患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本教案设计以学生读议为主,教师适当点拨为辅,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标要求。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中可以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掌握阅读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究学习,能够使学生结合文本和生活等方面的学习资源,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本文有个别语句较晦涩,词语活用现象较多,使学生理解课文有一定难度,教师可适当作一些讲析。学生对孟子的思想不可能深入理解,只要他们能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即可,切忌旁征博引。议论文的学习一般比较枯燥,教学时可适当插入一两个短小的故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学目标:

1、注重朗读,整体感知;

2、抓住关键实词理解文意。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由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导入新课

越王勾践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呢?今天,就让我们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来学习孟子的一篇散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板书课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自学导航: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播放录音视频。注意朗读节奏,教师巡回指导。

2、齐读课文,加深印象。指导共同存在的朗读节奏问题及学生易错字。 傅说(不是悦)

;管夷吾举于士、百里奚举于市(两个shì的区别);劳其筋骨(筋下面不是助);曾益其所不能(不是增);人恒过、衡于虑(两个héng的区别)

3、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三、合作精讲

(一)

学生圈点勾画出疑难字词,并且学生之间自由讨论,共同解决;也可以让学生举手示意,老师再加以疏导,共同解决。

1、重点掌握注释中的实词。(1)、词类活用:

劳(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劳累)其筋骨 ;饿(使……饥饿);空乏(使……穷困缺乏)所以动(使……惊动)心忍(使……坚韧)性;行拂乱(使……受到阻挠)其所为

人恒过(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犯过失);入则、出则(动词活用为名词,国内、国外)

(2)、一词多义:(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被起用);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发出)(2)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在);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由于)

(3)、古今异义

①所以 古义: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②入 古义:在国内;今义:进入。 ③出 古义:在国外;今义:出去。④举于士(今义:士兵 古义:狱官)

(4)、通假字

①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③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④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

合作精讲

(二)

1、赏析第一段:

指名读第一段,探究问题:

(1)、本段列举了六位圣贤的典型事例,那么,这六位圣贤的共同点是什么呢?这在论证中属于什么论证方法?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师生评议。展示六位圣贤的相关资料。 教师小结: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六位由卑微到显贵的历史人物,说明担负重任的人,事先必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炼,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观点提供了事实根据。

2、研读第二段

学生朗读第二段,(可自主朗读)探究问题:

(1).理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句话的作用?学生讨论后明确:

(‚故‛收束上文,归纳论证。‛也‛表句中停顿,引起下文,此句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造就人才所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这是从哪些方面来概述其艰难困苦的状况的? (学生回答后归纳: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这是从思想、生活、行为三个方面来概述其艰难困苦的状况的。) (3)‚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交流后归纳:一是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二是能发展一个人的才能)

过渡:文中在例举古代圣贤事例(人要担当大任,应当先受艰苦磨炼)之后,作了进一步的阐述,看第三段。

合作精讲

(三)

(1)为什么人在犯错以后才能改正?(经过了主观思想斗争) (2)文中哪句话是形容这种斗争的情形的?(用于心、衡于虑) (3)这种思想斗争的情况可以通过什么来了解?(色、声)

教师归纳:由引可见,孟子关于造就人才的观点,不仅重视客观环境的影响,也强调人的主观因素。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可以设想: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严格执法,直言敢誎的臣子,那国君就会怎样?(生畅所欲言:胡作非为,独断专行……)国外如果没有邻国的侵扰,那国君就会怎样?(生畅所欲言:安于享乐,骄奢荒淫……)如果这样,那国家必将怎样?(灭亡)所以,国君想把国家治理好,就得怎样?(生齐答: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即经过艰苦的磨炼。

过渡:经过以上分析论证,作者推出最后的结论,齐读第四段。

3、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理解。

三、知识梳理:

1、文章中为了论证论点列举了六位古代圣贤,你能沿着作者的思路在列举几例吗?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多次被炸伤发明炸药;居里夫人历尽千辛万苦发现了镭;张海迪高位截瘫自学成四国外语……

2、孟子认为造就人才需要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但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也经历了许多磨练却没有成才,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畅所欲言,师生评议,归纳:经历艰苦磨难只是一个人成才的客观条件,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主观努力;经历了磨难又没成才,说明他主观努力不够。

3、作为一名现代中学生,面对当代飞速发展的社会,你如何理解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至理名言?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观点的实质是以时刻坚持积极进取的精神为人生目标,本着这种精神,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可以积聚智慧,砥砺意志,跨越艰难,提高精神境界,以民族的繁荣和祖国的昌盛为己任,追求高质量的人生。所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4、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要不要有忧患意识?我们能不能耽于安乐?我们该忧患些什么?

学生热烈讨论交流,总结: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仍要有忧患意识,不能耽于安乐。我们该忧患:个人价值的实现,民族大业的完成,人类美好的理想……

(四)、布臵作业:

1、完成阅读浏览题

2、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并结合社会现实写篇500字左右的感悟,题目自拟。附板书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得结论(中心论点)

摆事实:六位圣贤(排比)—→逆境出人才(客观条件) ↘ 生于忧患

讲道理:个人—→处忧患能进取——正面论证(主观因素)↗

国家—→处安乐国恒亡——反面论证(主客观因素) —→ 死于安乐 学生活动

《精卫填海》教案

一、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读课文,读出精卫的勇敢坚定和大海愤怒的语气。

2、发挥想象力,表演精卫和大海对话的情景。

3、结合自己的想法评价精卫填海行为的意义。

二、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1.师: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精卫填海》是一个神话故事。生2:我认识了这一课的生字。

生3:我知道了精卫是炎帝女儿变成的一只美丽的小鸟,为了填平大海,她每天衔石头和树枝。师:同学上节课的收获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一学这篇课文,说不定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品味课文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你认为哪个自然段写得最精彩?

[在上节已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会主动学习。] (生自由读,有的读一遍,有的读两遍……)

生1:我最喜欢第4自然段。因为这一段写了精卫和大海的对话。 生2:我最喜欢第4自然段,因为从这段看出了精卫非常勇敢。 生3:我最喜欢第2自然段。因为这一段告诉了我精卫是怎样来的。

生4:我最喜欢第5自然段。因为这一段告诉了精卫的子子孙孙的仍然在填海。 (学生争先恐后表达自己的喜好,大部分喜欢4自然段)

2、师:很多同学都喜欢第4自然段,那么喜欢这一段的同学愿意读一读吗? (大部分生起立朗读)

3、师:喜欢其他自然段的同学,把你们认为精彩的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 (一名同学读第2自然段,几名学生读第5自然段。)

4、师:刚才许多同学都认为第4自然段的对话非常精彩,很喜欢读。我们再读一遍,怎样?(师读旁白,男生读大海,女生读精卫。) 师:你们来当当评委,你认为自己读得怎么样?

男生1:我认为我们读得很好,声音响亮,读出了大海的气势。 男生2:课文中大海是‚愤怒地问‛,愤怒的感觉我们没有表现出来。 师:你怎样理解‚愤怒‛呢? 男生2:就是很生气的样子。

女生1:我们的声音太轻了,没有读出精卫的坚定。 师:你认为怎样是‚坚定‛呢?

女生2:就是下了决心,一定要做到。

师:对了,大海的愤怒,精卫的坚定,该怎样读呢?(生踊跃举手)

5、师:我们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试一试吧。(生四人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师巡视指点。)[‚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以读来体会、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愤怒、坚定。本来晦涩难懂的词语,学生在朗读的体验中领悟到了,较比起传统的查字典解释,这样的方式更适合学生的认知心理,更符合人文性。]

6、师:哪个小组推荐组内读得好的同学来试一试?[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生1:我认为自己读大海读得很棒,我推荐自己。

生2:我推荐我们组的刘映璇,她读精卫读得很棒。(两名学生分角色读,一名学生读旁白,一名学生读到大海愤怒的语句时,许多学生不禁为她鼓掌) (三)体验课文

1.师:刚才大家把大海、精卫的语气读得很精彩,我想如果我们再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情和想像,肯定更能够表现出大海和精卫,你们愿意试一试吗?(生上台表演,师分发大海精卫头饰,课件1:配以背景音乐——大海波涛声,鸟叫声。)[继续加深对角色的理解,表演的方式既活跃课堂气氛,又锻炼胆量。] 生1:(饰大海)你这只可恶的小鸟,每天往我海里扔石头,树枝干什么? 生2:(饰精卫)我要填平你!

生1:填平我?休想!我这么大,你填得平吗? 生2:我就是填一百年、一万年,也要把你填平! 生1:我跟你有什么样的仇?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2:因为你淹死了我,为了不让你再夺去别人的生命,所以我要填平你! 生1:你就别白费力气了!

生2:我填不平你,还有我的子子孙孙,只要我努力,一定会填平你的!

[在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自由发挥,创设情境,体验角色,对精卫填海坚定的信念理解得更为透彻。] 2.师:从同学们的表演来看,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你有兴趣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生复述故事,展开了适当的想像,加上了一些课文中没有的情节。) (四)反思课文

1.师:《精卫填海》这个故事中,出现了精卫,大海这两个角色,你欣赏谁呢?(生展开了一个小小辩论会)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思维火花的相互撞击,相互融合,创新在求异中进行。] 生1:我欣赏精卫,因为她很勇敢。

生2:我喜欢精卫的善良,她为了别人去填海。

生3:我喜欢大海,我认为大海不是故意要淹死精卫,可能是刮大风了,精卫才掉进海里的。

生4:我也喜欢大海,大海非常美丽。

生5:我喜欢精卫,她即使遇到困难也不放弃。

生6:我喜欢大海,如果大海真的填平了,地球不是变成沙漠了吗?……(生各抒己见)[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地读书,深入地思考,积极地表达,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发展了辩证思维能力,提高了对作品的理解、欣赏能力。] 2.师结:同学们既欣赏精卫的勇敢善良,又欣赏大海的宽广美丽,为人类造福。 3.师:如果你是勇敢善良的精卫,运用你21世纪小学生的智慧,你会怎样减少洪水的发生呢?[开放求异后的归纳、整合、评价和提升,思维和语言互为表里的训练,真正达到人文浸润,语言积累的目的。] 生1:我要建立一个海滩监测站,预测洪水的到来。

生2:我要设计一个大型的吸水管,水涨了就吸进大海的水,不漫出来。 生3:我要衔种子洒在海边,植树造林,就不会发生洪水了。

生4:我要驾着飞机把许多种子洒播在大地上。……(生联系科学,展开想象,想出了许多办法。)

4.(课件2)师:大家为精卫想了这么多办法,精卫一定很感谢大家。让我们学习精卫的勇敢善良,一起来保护地球,减少灾害的发生

《夸父追日》教案

〘教材分析〙:《夸父逐日》是一则文言神话,被编在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探险篇中。本单元集中了古今中外的探奇故事,旨在激发学生探求的兴趣,学习探险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情感的培养。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掌握‚逐走、欲、河、道‛等词语的含义、用法,积累文言知识。

2、背诵课文,了解神话的相关知识。能力目标:

1、会辨析文言文中的词语省略现象,正确翻译理解课文。

2、反复朗读,提高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3、深刻领悟故事蕴含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激发、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

1、熟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深刻领悟故事蕴含的意义,多角度理解课文的内涵;

3、体会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教学方法〙:本课时拟采用如下教法:

1、朗读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2、讨论探究法。新课标十分注重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讨论合作的能力,学生能在 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然导入,我来猜

1、同学们,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张精彩的图片,大家想看吗?边看边猜猜每张图片讲了哪个故事?

女娲补天、女娲造人、嫦娥奔月、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二、经典神话,我诵读

1、听配乐朗诵,注意生字读音和句中停顿

2、跟读课文

3、全班齐读

4、同桌交流,译读课文,学生展示翻译结果

学生可能提出的理解障碍及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教师予以点拨。

(1)疑难字词:逐走:赛跑 河:黄河 欲:想要 大泽:大湖 邓林:桃林 (2)词语省略现象:(夸父)弃其杖,化为邓林。

5、根据译文,背出原文。

6、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画面栩栩如生,你认为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逐日?

与日逐走——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弃杖化林

三、神话精髓,我探究

1、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夸父逐日》,它与课本在叙述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你更欣赏哪一种?

2、教师示例:扩写‚化为邓林‛, 学生分组扩写其他画面。

3、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4、《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你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

四、夸父魅力,我感受

1、多媒体展示:学生齐声诵读积累:

巴金《日》:‚我怀念上古的夸父......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九》

人们常以‚夸父逐日‛ 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2、神话故事中还有夸父一样的人物吗?说说看。

神化中的‚夸父‚形象:《精卫填海》中的精卫、《女娲补天》中的女娲、《大禹治水》中的大禹、《后羿射日》中的后羿、《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的共工、《愚公移山》中的愚公 ……

3、自我反思:心中的太阳,我去奋力追逐了吗?

五、结束语:

青春,因为创新而美丽;

生活,因为神话而神奇。

愿你们打开想象的翅膀,让生活飞向远方。

六、作业布臵

1、扩写《夸父逐日》,不少于300字。

七、板书设计

《老虎捕虎》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解纪昀及《阅微堂笔记》的有关常识;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熟读课文,整体把握结构;学习本文语言简朴流畅,富有表现力的特点;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3、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一切技巧皆从‚习‚中来的道理。

教学重点及难点: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一切技巧皆从‚习‚中来的道理。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走近作者:

纪均(1724-1805),清代学者、文学家,字晓岚,一字春帆,乾隆年间进士,官到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达。能诗文,多宣扬封建伦理观念及歌功颂德。晚年著《阅微草堂笔记》,全书着重宣传封建道德及因果报应,且议论说教过多,但文字质朴简明,涉猎面广,多方面表现了作者的学问和见解。有《纪文达公遗集》。

三、题目解说:

文题‚老翁捕虎‛概括了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这是一篇著名的、寓意深刻的故事。唐家打虎的人,无论老幼都身怀绝技,擅长打虎,而其绝技又是数十年苦练的结果。

四、关于笔记小说:

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或其只言片语。在故事的叙述、人物性格的描写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作品的数量也相当可观,但就作者的主观意图而言,还只是当成真实的事情来写,而缺少艺术的虚构,它们还不是中国小说的成熟形态。在这一时期,文言小说的主要形式有志怪与志人小说。前者如干宝的《搜神记》,后者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五、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二)课文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

3、学生齐读;

4、分小组读。

六、疏通文意:

1、学生对照注释,小组讨论疏通,划出不理解的句子的字词。

2、学生质疑,教师答疑;

3、指名学生翻译;

4、教师强调翻译。

七、作业:

熟读课文,掌握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重点字词

二、感知课文:

1、复述课文中所记叙的故事。

2、根据小说的情节结构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层意。

三、研读赏析:

1、作者写‚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的用意是什么? (为了增加悬念,即跌宕有致笔法,同时也为下文老翁打虎一节作铺垫。)

2、‚乃遣吏持币往‛和‚乃厚赠遣之‛分别说明了什么?

(前者说明知县对唐氏打猎寄于厚望,后者说明知县对一老一少杀死老虎的由衷敬佩和感谢。)

3、文章中哪些地方表现出老翁对自己伏虎本领的自信?(用原文回答)

(A、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B、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

4、本文对捕虎过程写得简短而详尽,我们应如何理解? (文中简短而较为详细地写捕虎过程,目的是在于突出唐老翁的自信、从容和超群的捕虎绝技,与上文中的‚大失望,姑命具食‛形成对比。)

5、作者为什么不惜笔墨引用《庄子》的话及史嗣彪、励文恪的事?

(揭示捕虎者身怀绝技的原因,说明熟能生巧、练能生巧的道理。)

6、为什么写‚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以及捕虎的老翁和童子? (为下文唐翁捕虎埋下伏笔。)

四、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记叙‚唐打猎‛祖孙俩不费太大力气就制服一只凶猛老虎的经过,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正直、淳朴和智慧,说明一切技艺皆从‚习‛中得来的道理。

五、写法探究:

说说本文写作上有何特色。

1、用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2、语言简朴流畅,富有表现力。

3、熔叙事、说理于一炉。

4、简洁的描写与叙事,使故事给人以跌宕之感。

六、拓展延伸:

这篇文章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1、一个人的能力有高低,绝不能凭外表来判断;

2、熟能生巧;

3、天才出于勤奋。

《只有五条横街口的距离》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生字词及具有哲理性的语句。

2、理解夏里宾的生活哲学。

3、领会课文阐述的深刻哲理。

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夏里宾的生活哲学,领会课文阐述的深刻哲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走近作者:

雷因:原名雷因〃伯吉斯,美国作家。著有《远方星辰下》等奇幻小说。

三、题目解说:

文题‚只有五条街的距离‛蕴含深意。事实上是在0条横马路口,很远,但把它分解了就显得近了,因此本文标题是针对‚我‛与夏里宾先生要走过60条横街口的距离面引起的,它暗含了夏里宾的生活哲理。

四、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二)朗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述故事内容。(不超过45个字)

2、划分课文层次,并概括层意。第一部分(1-2)我当时的处境。

第二部分(3-14)到达目的地并提示哲理。 第三部分(15)夏里宾人生哲理对我的影响。

五、研读赏析:

1、本文重点部分是在第二部分,请给这一部分划分层次并写出层意。

2、本文的题目是《只有五条横街口的距离》,而文中实际是走了60条横马路。为什么这样命题呢?

3、用‚______‛画出夏里宾先生充满生活哲理的一句话。并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4、‚我走了许多路,原该筋疲力尽的了。可是奇怪得很,今天反而比往常好些。‛这句话究竟要告诉人们什么?

5、本是一次极其平常普通的‚长距离‛步行,却被作者选中,并赋予了深刻的哲理。我们把这种表现手法叫做什么?在你以前学到的课文中出现过这种手法吗?请举例说明。

六、拓展延伸:

谈谈夏里宾生活哲学对你的启示。 板书设计: 背景:‚我‛失业后四处碰壁

到射击游艺场

只有五条街的距离 经过 到中央公园看猩猩 以小见大

回到百老汇路

到达宾馆 结果:影响深刻

《成功的秘诀》教案

教学重点:通过典型事件、细节表现人物精神气质的手法,

一、作者介绍: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和评论家。他出生于维也纳一个工厂主家庭,少年时代爱好文学,青年时代攻读哲学和文学。茨威格的作品,早期受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影响,推崇唯美主义。一次大战中他流亡瑞士并结识了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加入了法国作家巴比塞创立的国际进步作家组织光明社,从事和平运动。茨威格是一位多才而多产的作家,他擅长写小说,写人物传记,也善于写诗歌和戏剧。其著名作品有传记文学《三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传)、《三大诗人》(卡萨诺伐、斯汤达和托尔斯泰传)。小说有《混乱的感觉》《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等。晚年写过描述一次大战前夕奥地利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回忆录《昨天的世界》。茨威格的作品有些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但他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他渴望出现一个各民族和睦相处的世界,但他的幻想在二次大战中破灭了,他感到我自己的语言所能通行的那个世界对我来说业已沉沦,我的精神故乡──欧洲,业已自趋毁灭。由于极度失望,1942年他与妻子双双自杀于巴西。

二、背景:《成功的秘诀》节译自茨威格的回忆录《昨天的世界── 一个欧洲人的回忆录》。在这本书中,作者描写了一次大战前奥地利的社会和文化生活,回忆了自己长大成人至胡须变白这‚半个世纪之内所发生的急剧转化和变化‛。《成功的秘诀》选自该书第五章《永葆青春的城市──巴黎》,写作者年轻时游历巴黎的经历。他得以‚重温1904年的巴黎,用全部感官和心灵去体验亨利四世、路易十

四、拿破仑和革命时代的巴黎,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艺术家,因此深深陶醉在法国自由浪漫的文化氛围当中。在本文描写的片段中,他经由比利时法语诗人、剧作家维尔哈伦的介绍,有幸亲眼见到了当时已经享誉巴黎的雕塑艺术家罗丹。作者谦逊地回忆了自己初见罗丹时的拘谨,对大师的崇拜,以及从他身上得到的启发。通过作者细腻传神的描写,我们也仿佛目睹了罗丹朴实亲切、忘我工作的大师风采。

三、课文分析:全文由三个部分组成:提出问题,叙述事件,回扣问题。

(一)第一部分(第1段)

1、作者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明确:那就是自己‚发表的文学作品,已有不少人赞美;其中有些连我自己也很喜欢。但在我的内心深处,总觉得还可以更加完美一些,虽则自己不能决定短处究竟在什么地方。‛

2、作者提出这个问题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从年轻时在文学事业上的追求和困惑说起,引出罗丹的工作精神对自己的影响。这个问题引起了读者的关注,也明示了文章发展的线索,

(二)第二部分(第2-16段)

1、文章第二段起什么作用,有什么好处?明确:作者用两句话作为过渡,将提出的问题和后文引用的事实联系了起来。这一过渡的妙处就在于将问题单刀直入地引向了深入。

2、‚极大的教训‛‚一生写作生活的转捩点‛:极言罗丹工作精神对自己影响之大,点出‚小小际遇‛的意义。

3、这篇散文叙事的重点以什么为顺序叙述了和罗丹的哪几次见面?明确:以时间为顺序。作者先说拜访罗丹的缘由,然后略写第一次见面,初步展现罗丹的性格,再写第二次见面,浓笔重彩地描绘罗丹专心工作的形象。

4、文章第

三、四段写的是什么内容?明确:肯定罗丹的杰出成就,可见对罗丹的钦佩敬慕,说出见面的缘由。

5、第一次见面时,罗丹的态度是什么样的,这样写的作用何在?明确:‚那位大艺术家是十分和善的‛,写罗丹善解人意,十分和善,使下文记述的交往过程显得十分自然。

6、第一次见面时,‚我‛的表现是什么样的,这样写的作用何在?明确:‚我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们两位老朋友谈天说地,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不必要的旁听者。‛以自己的局促和敬畏反衬罗丹这位大艺术家的和善。

7、第二次见面为什么‚立刻使我忘记了局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明确:这里用‚立刻使我忘记了局促‛烘托罗丹的慈祥、平易近人。

8、作者在描写罗丹工作时用了哪些方法?分别有什么艺术效果?明确:肖像描写‚罗丹套上一件白布外衣,立刻变成一个工人的样子。‛ ‚这身体魁梧、肩膀宽阔、一脸灰白胡子的老人‛。显示出罗丹老当益壮的精神风貌。神态描写 ‚眼睛里放着光芒‛、‚有时他欣然微笑,有时他眉头紧皱,有时捏了一点泥,加到像身上去,又轻轻抓掉一些。‛描写工作中罗丹的神情,生动的表现了他的全神贯注,写得很传神。 动作描写,用动词‚拂‛,写罗丹工作的精细入微。 细节描写��写他工作室里的许多小模型,‚显示出它的主人一生在不断研究,不断工作‛;写他端详自己作品时的神态、动作,反复审视,自言自语,眼睛里放出光芒等等,不仅细腻传神,而且令人十分相信这就是真实的工作中的罗丹。其中极为感人的是写罗丹完成雕像后走到门口时,‚忽然发现了我,他一惊。直到这时候他才想起了我,刚才的失礼使他非常过意不去。……感觉到我的情绪,所以微微笑着,举起膀子围住了我的肩头‛,通过这一系列举止神态的描写,罗丹工作专注、待人诚恳的形象跃然纸上。

(三)第三部分(第17-19段) 第17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照应第二段所说的‚一个极大的教训‛。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第18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议论点题。把成功的秘诀概括为‚聚精会神‛四个字,准确凝练。对四个字的解说,具体精辟。

3、文章末尾‚我悟到遗忘一切其他事物,集中意志以求工作完美的这种热忱,就是我过去所缺乏的。除了工作,好像自己都不存在,这是成功的秘诀‛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这是文章的升华极其重要,它不仅是对罗丹成功经验的总结,也揭示了干好一切工作的一个普遍规律。

4、这个升华在文章最后出现是否显得生硬,为什么?明确:这个升华在文章最后出现显得十分自然而不生硬,就在于作者前面的铺垫,作者是结合自己的困惑和这次与名人的见面经历受到启发来谈的,而不是把道理生硬地灌输给读者,这就尤为使道理深入人心。

5、‚悟到‛一词在文中的作用?明确:‚悟到‛用作动词。用自我反省的口吻议论,呼应开头,启迪读者。

五、艺术特色:精心选用典型事件和细节表现人物精神品质,刻画人物形象,也是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比如写罗丹为修理一座已经完成了的人物雕像,竟把特意邀请来的客人都忘在了一边。这个情节说明罗丹对艺术极其投入,追求完美,以至于到了忘我的境界。作者经历这一切,非但没有觉得受冷遇生气,反而‚受到空前绝后的感动‛,由此也可见出作者对大师的理解、尊重,以及对艺术的纯真热爱。

“《成功的秘诀》教案”随文赠言:〘受惠的人,必须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则不可记住它。——西塞罗〙

推荐第7篇:示儿

《示儿》教案

一、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能力:

1、收集、交流这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了解诗句的内容,并能从诗的内容想开去。

2、通过自学掌握生字“祭、乃”等字,理解“九州、王师、家祭”等词语的意思。

3、在理解古诗中字词含义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古汉语中通假字。

过程与方法:

1、学生依据学法自学掌握生字,理解词意,了解诗作的内容

2、运用创设情境、激活想象、朗诵体味等形式去体会作者写下这份遗嘱时深沉丰富的感情。

3.学生在情境中以陆游子孙的身份表述自己心中的话;联系今天祖国还没统一,深化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的爱国悲情,深情,产生对陆游的敬佩之情。

2、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示儿》是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雪洗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悲之切的爱国深情,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准备:

1.音乐《悲魂曲》

2.资料准备:教师收集陆游的生平资料、《题临安邸》诗文背景资料;陆游诗《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不久于人也。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的声音交待遗嘱。这遗嘱就是《示儿》,这位老人就是陆游。

(二)读诗,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示儿》,把这首诗反复读,读反复,一直把诗读顺口、读清爽。

2、学生个别读,老师指出节奏。

3、师生合作读,老师后三字,学生前四字。反之亦然。

4、学生齐读,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

(三)再读《示儿》,理解诗意。

1、读诗不但要读出诗的节奏,诗的味道,更要去体会诗句带给我们的那份情绪和那种感觉。假如现在老师请你用一个字来形容、来表达你读完《示儿》这首诗后的感受、感觉和情绪,你会选哪个字?

2、谁来用“悲”字组词。

3、作者“悲”的是什么?“悲”从何来?

4、我们知道,作者面对生死大限极其豁达,他告诉儿子:人死之后,万事皆空,再无牵挂。然而,即使豁达如斯的出游,也仍然难以斩断最后一根情丝。

5、师过渡:诗人能对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唯独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之心至死不渝,在即将离开这个战乱频仍、山河破碎的世界时,诗人念念不忘的不是生的留恋,而是中原的恢复、祖国的统一,他什么都放得下,唯独放不下流血流泪的故土和故土里那望眼欲穿的遗民。

(四)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老师出示《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

1、学生自由读诗,用心去读,注意诗的节奏,体会诗带给我们的那份情绪和那种感觉。

2、读着这样的诗句,此时此刻,你就是陆游,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展开想象,闭上眼睛,伴着音乐,用心感受那画面,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把感觉到的画面用笔写下来并与同学交流。

4、受尽了奴役的大宋百姓,盼望着大宋军队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可这一盼就是„„

5、百姓盼啊,望啊,等啊,一等就是65年,整整65年啊,同学们,

65年中,我们的百姓要忍受多少的折磨啊——

65年中,我们的百姓要承受多少的苦痛啊——

65年中,我们的百姓要流下多少的血泪啊——

6、此时,陆游的心情你懂吗?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这份心情呢?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此时的心情。

7、学生读“但悲不见九州同”。

师过渡:中原的恢复、祖国的统一,靠谁呢?(王师)那些受苦受难、欲哭无泪的百姓需要谁去拯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中呢?(王师)可此时的王师在做什么呢?老师出示《题临安邸》。

8、学生结合注释自由读诗,理解诗意并思考:这时的统治者在做什么?

9、学生个别谈对诗的理解。

10、老师出示当时的背景资料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升华学生的情感。

11、就知道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权贵们,西湖歌舞几时休?读到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12,学生个别质问统治者:西湖歌舞几时休?

13、一起指着鼻子骂醒这群寻欢作乐的权贵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14、带着这份愤怒读好:但悲不见九州同。

15、生命即将结束,作者始终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是悲伤,是悲痛,是悲愤。

生读:但悲不见,但悲不见,但悲不见九州同。

师过渡: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放不下这件事。因此,他告诉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6、并且一再叮嘱,一再叮嘱,一再叮嘱„„

生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家祭无忘,家祭无忘告乃翁,告乃翁„„

(五)教师小结,升华感情。

陆游去了,他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儿子再也听不到父亲的声音了,一切的一切都伴着陆游长眠于地下,唯独留下一腔遗恨和满怀“悲”意的《示儿》。

学生再读《示儿》,升华感情。

诗人的一腔遗恨化作不死的精气充盈天地,诗人的满怀信念,激励着后来的仁人志士为民族、为正义前赴后继,九死而不悔。一个民族总会有兴亡,总会有盛衰,然而只要这个民族的主体精神不灭,这个民族就不可战胜。陆游身后66年,南宋终于灭亡,我们不知道陆游的后人该怎样去告慰先人,中国历史有太多的无法源说,然而即使八百余年后,当我们再读陆游的《示儿》,却仍然能够感受到我们的先人对神圣事业的坚定信念、超越生死的精神意志和不畏牺牲的壮怀激烈。

学生再读《示儿》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六)作业布置

1、积累有关爱国的名言警句或诗句。

2、试想:当陆游后人得知南宋终于灭亡时,在家里举行祭祀的时候会怎样告诉陆游的呢? 《示儿》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充实体验

针对这样的一首古诗,学生的体验也只是停留在诗句“但悲不见就州同”中的“悲”,根据词语手册与书本上的注释,能够体会的就是诗人陆游因见不到国家统一的那份遗憾,与自己不能参与抗金复国的悲哀。学生作为个体经验不丰富的,情感却极其敏锐的一个群体,让他们在学习时,走进文本,走进能引起他们情感共鸣的情境中,往往比枯燥的、生硬的反复朗读更能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性。如在上述片段中:当学生有了初步体会到诗人的“悲哀”的心情,我就选取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题临安邸》作为补充材料。在过渡引导后,学生能根据当时的背景,诗文的内容,了解陆游当时还有“悲痛”、“悲愤”之情。如此一来,学生对句子“但悲不见就州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引导朗读,巩固体验

感情朗读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如上述片段中的陆游对儿子的最后遗嘱“家祭无忘告乃翁”,体现的是一个爱国诗人的最后一段话,对儿子的千叮万嘱,让学生朗读时犹如自己就是诗人,怕儿子忘记自己的话,所以一遍又一遍的反复吟诵;感情朗读,还借助一定的朗读设计。在本案中,我适当的改变了诗句的原有句式,采用了排比的句式“但悲不见,但悲不见,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被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家祭无忘,家祭无忘告乃翁!告——乃——翁!”,这样的朗读,不但有新意,而且对文本也更有加深,甚至还增强了学生朗读时的气势,效果下来不错。

三、展开想象,丰富体验

学生学习文本的过程,就是凭借语言文字对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理解过程,而这都需要学生丰富的想象。儿童时期是一个充满想象的时期。古诗的内容虽然短小,但是情感却不亚于抒情散文。古诗的教学,忌讳的是过多的教师语言,死板的用教师的教取代学生的学。而在上片段中,为学生呈现的两幅截然不同的诗文画面,(两首诗都是学生所没有学过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想象诗人所看到的画面。在上述片段一中,我问学生:“你能看到陆游所看到的画面吗?”有的学生说:“看到的是百姓生活在金人的铁蹄之下,听到哭泣、呼喊着宋王朝的名字”;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了胡人骑着马从大宋百姓的身上踏了过去,这些百姓在喊叫着。”„„丰富的想象,唤起了学生内心的体验,加深了学生对诗人心情的理解。

四、抓住情感主线,整合文本

我们把这首诗中的“悲”拆成了很多份,如果就此打住,那么课堂中就没有生成。

诗是散的,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散的,我们的课堂也是散的。于是,我还是以这一个“悲”,把诗串起来,把学生的情感串起来,把我们的课堂串起来。在片段三中,我用了很感性的教师引导语言,为的是抓住学生已有的情感,来提升感悟。如:“因为陆游的爱国,看不到大宋统一,陆游遗憾啊”“ 因为陆游的爱国,想到那些望眼欲穿的北方百姓,陆游悲痛啊”“ 因为陆游的爱国,想着那些花天酒地,苟延岁月的南宋权贵们,陆游悲愤啊”。有了这样的教师语言,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同时也自然的把内容归结在了我们的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这时,学生的情绪还在激昂之中,所以继续教学后两句诗:王师被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因为陆游的爱国,他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国家,于是他对儿子千叮万嘱,我们的课也在学生们一次又一次的叮嘱中,一次又一次的抒发心中陆游爱国感慨的朗读中结束

推荐第8篇:启 示

六三班

高翔

“丁铃铃”“丁铃铃”放学了,我和同学在回家的路上玩走到了垃圾桶旁,我的同学突然踩到了一堆垃圾,差一点倒在地上,我哈哈大笑起来,可是又觉得太脏了,就去捡起来放回垃圾桶,我同学问我;“你在干吗?连垃圾也玩。”我回答:“我是把垃圾放回桶里啊!不是在玩垃圾!”“哦,可是你那么多事干嘛。反正垃圾又不是我们丢的,走吧!”我同学回答到。我又说:“你真是不文明。”同学听了我的话,脸红通通的。他从书包拿了一支笔,还拿了一张纸,不知道在写什么?我没去理他,我把垃圾捡完了,看了看我的手脏的要命,看见旁边有水就在那里洗手。

朋友写好了,原来他写的是几个字,“文明不止差一步”。

这个事让我得到的启示是;人不能没有文明,我想每个人都很文明,可是我的猜测是不对的。如果每个人都很文明,那么这个世界上的空气多么美好啊!我们一定要做文明的人,就算自己不丢,也要劝别人不要丢,这样才是真正的文明。

人如果不文明,就会让整个城市变得很脏,因为你如果乱丢垃圾,垃圾就会堆在一起,而越来越多,有可能会堆的像山一样,到时候大罗神仙也救不了你了!

评语:

优点:作者能够从一件小事中得到启示,真值得我学习。文章结构完整,条理清晰,文面整洁。结尾的启示引人深思。习作是一篇佳作哟!

评改人:李爽

4月3日

推荐第9篇:《示儿》

古诗《示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熏陶。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

3.结合学诗,培养学生的自学、想象、表达、创新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发兴趣

1.中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博大,出现了一批批杰出的诗人。你们都知道我国古代的哪些诗人?(李白、杜甫、陆游等)(板书:陆游)谁知道陆游,我们来聊聊:(板书:南宋诗人)

是啊,陆游他的一生共写了九千多首诗,在他的一生和他的九千多首诗里,始终贯串和洋溢了然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了他的诗歌创作最显著的特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在临终前写的一首诗《示儿》(板书)

2.谁来读课题?(指名一生,读得真不错,字正腔圆。)你知道“示儿”是什么意思吗?(给儿子看)

(不会说没关系,哪位同学来帮助他?同学们可以去看看课文的注释。谁来呢?看注释是学习古诗的一种好方法,等会儿学习古诗时,我们还要运用)

二、初读,自学质疑

1.学生自学古诗

(1)陆游在这首诗里,这封临终前的遗书中到底写了什么?嘱托儿子什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点击课件,出示《示儿》)

在读的时候,老师要给同学们一个温馨提示:(1)要读准字音;(2)可以结合下面的注释理解诗句的内容,试着将这首诗读懂。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找同桌讨论。

(2)学生自学,同桌可以交流。

2.交流自学情况

(1)读通

同学们自学得非常认真,有的将古诗反复诵读,有的联系注释读懂古诗。谁来读读这首诗,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呢?

预设:

①指名读

A读得字字正确,而且声音响亮,真不错。不过„

B真服你勇敢,第一个站起展示,而且字字正确,教师奖励你,这两个字你会读好吗?板书:祭乃,指导书写“祭”字。

②齐读。

(2)读懂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都能,同学们就能将这首诗读正确,读得流畅,而且读得有滋有味,真好!我们会读了,那是否读懂了呢?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

①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人死了,本来就知道什么都没有了,只是悲伤没有不到祖国统一。

你从哪里读出来的?人死了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存在了。什么都应放下了,作者知道吗?(从哪个词知道(原知),但作者难放的是什么呢?唯一牵挂的,临终感到可惜的是什么?指导读出悲痛的心情。(板书:悲)

②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在朝廷的军队向北进军,收复中原的那一日,你在拜祭祖先的时候,一定得将这个音讯告诉我。

北定是什么意思?不知道没关系,教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段提示,同学们看看,可能对北定的理解有帮助。

向北平定收复中原,一个85岁的老人在临终前千叮咛万嘱咐。(板书:告)读诗句。

你一定不要忘记拜祭时告诉我,这是一个怎样的临终心愿呢?再读。

在大家的朗读,我们也仿佛听到了一个85岁老人的殷殷叮嘱,殷殷期望。

三、品读,入境悟情

读到这里,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要问一问老师?问一问同学或问一问诗人陆游吗?

预设:

1.为什么陆游在临终前不嘱托一些家庭琐事,而是嘱托在“王师北定中原日”时,家祭无忘告乃翁呢?

2.陆游的心愿实现了吗?

质疑、解疑、存疑

1.老师有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忙,陆游在临终前不嘱托自己的身后事,不嘱托自己的财产该如何分割,而是嘱托“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为什么?

谁会回答?

但悲不见九州同,祖国不统一,陆游是万分的悲痛,至死牵挂,读。

2.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这岂止是陆游一个人的悲痛,这也是千千万万被遗弃人民的悲痛啊!出示,教师配乐读。

同学们被遗弃的南宋人民悲痛什么呢?

是啊,他们为自己悲惨的生活而悲痛,为祖国的河山破碎而悲痛,他们盼望王师一年又一年。他们的悲痛更是陆游的悲痛,他们的盼望更是陆游的盼望,这一望,陆游整整望了84年日日夜夜哪!(出示《示儿》)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带着自己的情感,诵读。

3.出示《题临安邸》

整整84年个日日夜夜,仍不能盼来王师北上,收复失地,统一中国,南宋军队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呢?(出示《题临安邸》),读诗。

学生交流体会。

南宋王朝忘了失地,忘了汴州,忘了被遗弃的泪民,整天寻欢作乐,莺歌燕舞,醉生梦死,叫诗人是何等的悲痛啊!但是我们的诗人他绝望了吗?他对朝廷丧失信心了吗?没有,人在临终前的几分钟,什么都放下了,唯独放不下的是不见九州同,想到的收复失地,统一中国。(出示《示儿》,配乐诵读)

读到这里,这仅仅还是一封遗书吗?这仅仅还是一篇古诗吗?他蕴含着什么?(板书:至死不渝)

四、拓展,引发思考

陆游的心愿实现了吗?南宋军队北上平定中原了吗?

没有,就在陆游去世66年后,苟且偷生的南宋王朝不但没北上平定中原,反而被蒙古大军灭亡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同学们收集那一时代的故事以及古诗词。

板书设计:

示儿

南宋陆游 悲告 至死不渝

推荐第10篇:请 示

公司领导:

由于做工资表需要,需申请A3打印机一台,打印复印一体机一台。电话两部 妥否?请批示

李雅庄物业站

2011年11

现场办公汇总报告

1、人员问题:

机关物业站:办公室人员不足 ,门卫及环卫人员不足 李雅庄物业站:保安力量薄弱

白龙物业站: 缺少男正式工及保安人员 机厂物业站: 门卫及环卫人员不足

云夏物业站:职工老龄化问题严重 缺少保卫人员及专业电工

辛置物业站:保卫人员不足 门卫缺少8人 巡逻队缺少10人 曹村物业站:保卫人员不足 门卫缺少6人 男员工少及专业电工

下庄物业站:保卫人员不足 门卫缺7人

汾东物业站:临时门房缺少3人

大门少3人 保洁人员缺10人 护楼护院缺4人

团柏物业站:缺专业电工及绿化养护人员

现场答复:环卫人员由张经理跟局劳资处协商解决;保安人员待集团公司87人调拨后解决;专业人员如电工、绿化工由各站发觉合适人员政工统一安排岗前培训

2、安全工程方面

机关物业站:

1、小区垃圾道封闭

2、树木的修剪,草坪更换时间

3、楼宇门、监控设施及电子屏安装(正在解决)

4、冬季用电安全 线路混乱存在安全隐患

5、小区车辆进出通行

证(正在制作中)

6、晾衣架的修复问题

7、消防器材配置(保安部负责解决)

8、广场喷泉、水泵需要大修(上报业主单位)9公厕需要增设暖气(李红生解决)

李雅庄物业站:

1、小区未改造工作难度大

2、门禁系统不正常,

3、学校接送学生混乱难以管理

4、菜市场混乱

5、树木、草坪修剪(由工程部绿化队统一解决)

白龙物业站:

1、公改楼后水沟盖板缺少6块

2、甲型区库房的修建(与业主单位沟通

3、小区线路凌乱 业主要求整改.4、地下室的卫生问题(物业站做出预算,上报业主单位) 机厂物业站:

1、机厂太阳能路灯,因冬季阳光不足,照明不亮

2、北区路灯线路存在问题 大部分路灯不着

3、雨后南区阳台下大量积水(无雨水井)5医院四合院需要安装楼宇门(待机关物业站楼宇门安装后,借鉴此模式进行考虑) 云夏物业站:

1、西区路灯全部损坏,线路需要更换

2、地下室卫生问题(物业站做出预算,上报业主单位)

3、大门挡车栏经常损坏

4、马路路灯大部分损坏(水电公司处理)

5、小区内无垃圾存放点

6、商业小区无门房 大门

7、冬季员工无休息点

8、污水处理站归属问题

辛置物业站:

1、大食堂小区垃圾道需要封闭 并配备垃圾桶2库房的建造(物业站选址,积极与业主单位沟通) 曹村物业站:

1、需要安装监控设施(与业主单位沟通)

2、物业办公室、公厕新建问题(物业站设计图纸,上报公司及

业主单位,积极争取由业主单位修建,新办公室投用后现办公室作为监控中心)

3、需要安装楼宇门(待机关物业站楼宇门安装后,借鉴此模式进行考虑) 下庄物业站: 汾东物业站:

第11篇:示儿

4、古诗两首(导学案)

主备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同学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三、展示词语

师:小组内,帮对之间相互检查一下学案,看看生字是否认识了,词语是否查字典了。

师: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蓟北 涕泪 衣裳 漫卷 纵酒 巫峡 襄阳 洛阳 家祭 师指导:所谓读词想景,我们在读词语的时候,要学会边读边想象与词语相关的情境。

四、展示读书

(落实读正确、读流利,读不正确、不流利的,老师要及时纠错、指导,实在差的,要赛读。)

师:每小组的4号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同学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其他同学仔细听,帮对针对出现的错音、停顿不当、读的不流畅的句子等要及时纠正。

五、了解课文梗概

师: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谁能说说这两首古诗的梗概? (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杜甫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他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于是写下了这首诗。《示儿》一诗,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五、写字

师:好,同学们,课文我们已经读正确、读流利了,那么生字会写了吗?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课后生字,想想怎么记住它,怎样才能把它们写好。

师:好了,同学们,请看“涕、洛”这两个字。“涕、洛”都是左窄右宽,写匀称。书写时应注意。

1、请同学们在课后题中描一描。

2、描完后,在后面的田字格里仿写这两个字,每个字两遍,看哪个字写的好?学生仿写这两个字。教师巡视。(起笔、顿笔、大小、间架结构是否美观。)

师:我发现同学们不仅书读得好,而且写的字也越来越漂亮了。 师:再仔细看看这几个生字,看看能不能记住它?

3、小检测。

听写本课生字,对子之间相互改一改,错的请及时更正,错一改三。

师:通过课前老师对学案的了解,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同学们请看:

六、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两首古诗思考: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哪些诗句写出了作者的高兴之情?在《示儿》中,哪些诗句写出了诗人的“悲痛”?请同学们用心读一读有关句子,看句子中的哪个字或词触动了你的心弦,选择一两处,把自己的读书体会或感受写在旁边空白处。

七、分配展示任务

1.搜集杜甫和陆游的相关资料和两首古诗的写作背景。2.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哪些诗句写出了作者的高兴之情?抓住具体的词语,谈谈你的理解。 3.在《示儿》中,哪些诗句写出了诗人的“悲痛”?抓住具体的词语,谈谈你的理解。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注意节奏。5.搜集爱国的诗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朗读课文。

2.了解两首古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背诵并默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 教学过程:

1、教师抽查古诗读背情况,看哪个组读得最好,教师随机点评。

2.速读古诗,讨论这两首古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小组内先交流,一会儿展示。其他小组可纠正可补充。

3.展示对诗句的理解

(1)让学生说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题的意思。其他小组可纠正可补充。

(2)参照学案,不懂的可查字典,小组内交流合作,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教师适时点拨。

预设:

“剑外忽传收蓟北”:“剑外”剑门关外,指诗人当时所在的四川。“忽传”忽然间传扬。“收”收复。“蓟北”指现在河北省北部,是安史之乱的巢穴。这句的意思是:那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间在剑外传扬。

“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刚刚听到。“涕泪”指因喜极而泪下。这句的意思是: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却看”再看。“妻子”夫人和孩子。“愁”忧愁,忧伤。“何在”哪里还有?这句的意思: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愁?

“漫卷诗书喜欲狂”:“漫卷”胡乱卷起。“欲”将要。这句的意思是:我随手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放歌”放声歌唱。“纵酒”纵情饮酒。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畅饮美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这句的意思是: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即”就。“巴峡”四川境内的一段山峡。“巫峡”三峡之一。这句的意思是: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

“便下襄阳向洛阳”:“襄阳”在现在的湖北省。“洛阳”在现在的河南省。这句的意思是: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了洛阳。

(3)小组展示说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教师预设:

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了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一听到这激动人心的消息,泪水湿透了衣裳。再回过头来看看妻子、孩子,他们心中的忧愁也不知哪去了。我随手把诗稿和书本胡乱地卷起来,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在大白天里,也要高声唱歌,开怀畅饮,春天的美景将伴随着我回家乡。马上就要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巫峡直奔襄阳,再从陆路回到洛阳。

(4)抓住词句,指导感情诵读。

“喜欲狂”是什么意思?你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的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杜甫“喜欲狂”的心情?

预设:

“喜欲狂”是高兴得几乎要发狂了的意思。先写诗人“初闻”时“涕泪满衣裳”的反常情态,接着写诗人狂喜的情态:“却看妻子”、“漫卷诗书”、“放歌”、“纵酒”写出了狂喜的场面,然后写此后的美好打算,是对“喜欲狂”的进一步描绘。

(5)指导背诵: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注意诗歌的节奏。可先听教师范读,学生再练习范读。

预设:停顿和重音提示: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解题:

(1)看到诗题《示儿》你是怎样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 预设:“示”使人知道。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示儿”可以说告诉儿子,也可以说给儿子们看的诗。

(2)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读这首诗,想一想陆游逝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之后集体交流。

(3)结合学案,试试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得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补允,可纠正,教师适时点拨。预设:

“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这句诗是说: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但悲不见九州同”:“但”只。“九州同”指全国统一。这句的意思是: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王师北定中原日”:“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中原”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这句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那一天。

“家祭无忘告乃翁”,“家祭”祭祀祖宗。“无”同“勿”,不要。“乃翁”你们的父亲。这句的意思是:家祭的时侯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4)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有的地方还要增加一些词语,使句子的联系更紧密。 预设: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本来就清楚地知道,人死了世上的什么事都和我没有关系了,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到了宋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日子,你们祭祀祖先时,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个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5)指导背诵:以小组为单位,反复吟诵,读出感情,背会后试着默写。请同学们带着作者看不到祖国的统一无限牵挂之情朗诵古诗,让我们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爱国热情。

预设:停顿和重音提示: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集体交流)你能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到这种思想感情的?

预设: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热情。从诗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和“家祭无忘告乃翁”可体会到作者的爱国之情。尽管他清楚地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可他还是嘱咐儿孙们在他死后,不要忘记把收复中原的消息告诉他。这种矛盾说法,说明了诗人看不到祖国统一死了也不甘心的爱国热情,表达了诗人看不到祖国统一死不瞑目的思想感情。

5、拓展延伸:《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联系诗的内容说说你的体会。(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爱国之情,这一点是相同的。但《示儿》是绝笔,是遗嘱,通过“悲”(“但悲不见九州同”)盼望祖国统一表达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通过“喜”,听到祖国重归统一“喜欲狂”表达的。)

6、小练笔。任选一首本课的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板书: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教学反思:

第12篇:请 示

公司领导:

由于做工资表需要,需申请A3打印机一台,打印复印一体机一台。电话两部 妥否?请批示

李雅庄物业站

2011年11

现场办公汇总报告

1、人员问题:

机关物业站:办公室人员不足 ,门卫及环卫人员不足 李雅庄物业站:保安力量薄弱

白龙物业站: 缺少男正式工及保安人员 机厂物业站: 门卫及环卫人员不足

云夏物业站:职工老龄化问题严重 缺少保卫人员及专业电工

辛置物业站:保卫人员不足 门卫缺少8人 巡逻队缺少10人 曹村物业站:保卫人员不足 门卫缺少6人 男员工少及专业电工

下庄物业站:保卫人员不足 门卫缺7人

汾东物业站:临时门房缺少3人

大门少3人 保洁人员缺10人 护楼护院缺4人

团柏物业站:缺专业电工及绿化养护人员

现场答复:环卫人员由张经理跟局劳资处协商解决;保安人员待集团公司87人调拨后解决;专业人员如电工、绿化工由各站发觉合适人员政工统一安排岗前培训

2、安全工程方面

机关物业站:

1、小区垃圾道封闭

2、树木的修剪,草坪更换时间

3、楼宇门、监控设施及电子屏安装(正在解决)

4、冬季用电安全 线路混乱存在安全隐患

5、小区车辆进出通行

证(正在制作中)

6、晾衣架的修复问题

7、消防器材配置(保安部负责解决)

8、广场喷泉、水泵需要大修(上报业主单位)9公厕需要增设暖气(李红生解决)

李雅庄物业站:

1、小区未改造工作难度大

2、门禁系统不正常,

3、学校接送学生混乱难以管理

4、菜市场混乱

5、树木、草坪修剪(由工程部绿化队统一解决)

白龙物业站:

1、公改楼后水沟盖板缺少6块

2、甲型区库房的修建(与业主单位沟通

3、小区线路凌乱 业主要求整改.4、地下室的卫生问题(物业站做出预算,上报业主单位) 机厂物业站:

1、机厂太阳能路灯,因冬季阳光不足,照明不亮

2、北区路灯线路存在问题 大部分路灯不着

3、雨后南区阳台下大量积水(无雨水井)5医院四合院需要安装楼宇门(待机关物业站楼宇门安装后,借鉴此模式进行考虑) 云夏物业站:

1、西区路灯全部损坏,线路需要更换

2、地下室卫生问题(物业站做出预算,上报业主单位)

3、大门挡车栏经常损坏

4、马路路灯大部分损坏(水电公司处理)

5、小区内无垃圾存放点

6、商业小区无门房 大门

7、冬季员工无休息点

8、污水处理站归属问题

辛置物业站:

1、大食堂小区垃圾道需要封闭 并配备垃圾桶2库房的建造(物业站选址,积极与业主单位沟通) 曹村物业站:

1、需要安装监控设施(与业主单位沟通)

2、物业办公室、公厕新建问题(物业站设计图纸,上报公司及

业主单位,积极争取由业主单位修建,新办公室投用后现办公室作为监控中心)

3、需要安装楼宇门(待机关物业站楼宇门安装后,借鉴此模式进行考虑) 下庄物业站: 汾东物业站:

第13篇:示儿

S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出塞题临安邸示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认的4个字和会写的5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这三首诗,默写《示儿》。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感受诗歌的意境,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歌的情绪和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两首诗的大概意思。(教师板书诗题:题临安邸示儿)

2.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这课还有两个生字,你能记住吗?

4.全班齐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不同的地方。读后交流: 相同:

①作者都是南宋的诗人。随机让学生说说对南宋的了解,教师随机补充南宋王朝贪图安逸、屈膝求和、不思收复失地的史实。

②都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不同:

①一个写的是南宋的权贵,一个是北宋遗民——诗人 ②一个借写景来表达情感,一个直接诉说自己的心事。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学习《题临安邸》 (1)过渡:就在诗人直到死还盼望统一时,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王师干什么去了?(男生齐读《题临安邸》)

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权贵干什么去了?(女生齐读《题临安邸》) 那个令人心凉的南宋皇帝又干什么去了?(全班齐读《题临安邸》)

(2)讨论: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陆游至死没有盼到祖国的统一?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在对话交流中重点引导:

①体会“暖风熏得游人醉”

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想像:这些权贵成天灯红酒绿,烂醉如泥,如行尸走肉。 引导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的后两句。 ②体会“直把杭州作汴州” 插入资料:《清明上河图》,汴州又称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荣的城市。你们看,这里的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车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气象啊!但是,这繁荣盛世毁于金人肆意践踏的铁蹄。

像他们现在这样,杭州不久也会成为第二个汴梁。(板书:醉生梦死丢江山) ③朗读古诗

三、体会情感,总结全课

1.当这两首诗同时摆在我们面前,一面是权贵们寻欢作乐一面是做为遗民的代表——诗人临终还盼望祖国统一,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同时出现在你的眼前,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感想?(自由畅谈。)

2.有感情读两首古诗。

①当北方大片领土被匈奴人践踏,百姓们在匈奴人的铁蹄下或背井离乡,或被奴役,过着悲惨的生活时,西湖边还是一派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学生齐读《题临安邸》。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

②诗人在金兵的铁蹄下65年如一日,苦苦期盼、度日如年,临终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学生齐读《示儿》。透过这临终嘱托,你感受到诗人一颗怎样的心?

③这是两首各不相同的古诗,最大的相同点是什么?那颗忧国忧民的心是完全相同的。(板书:忧国忧民)

3.升华情感:

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死不瞑目、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作业:背诵古诗。默写《示儿》。

第14篇:公 示

公 示

基层处 2011年12月1日 (点击:4215)

根据市司法局《关于开展争当“人民调解能手”活动的通知》(渝司办〔2011〕48号)精神,经各区县司法局推荐、市司法局审核,拟向市司法局党委推荐康强劲等116名人民调解员为“重庆市人民调解能手”,现予以公示(推荐名单附后)。

公示时间为:2011年12月1日至2011年12月7日。

如对拟推荐单位有异议,请以书面、电话或来人等方式反映。(书信、电话来访需报署真实姓名)

受理单位:市司法局基层处 受理电话:6708651

1市司法局监察室 受理电话:6708603

5 重庆市司法局

二○一一年十二月一日

“重庆市人民调解能手”推荐名单

(116名)

万州区

康强劲 万州区司法局百安坝司法所所长

百安坝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 陈志刚 万州区牌楼街道万安社区书记、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

李德芳 万州区五桥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黔江区

舒润华 黔江区司法局城东司法所所长

田发铭

文政清 涪陵区

郑 杰

李 赟

郭德强 渝中区

陈玉容 员

吴建琼 会任

李德兵 员 大渡口区 城东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黔江区城东街道石城社区居委书记 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黔江区正阳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涪陵区司法局珍溪司法所司法助理员 珍溪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涪陵区增福乡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涪陵区新妙镇玉泉村主任、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渝中区司法局驻渝中区人民法院人民调解工作室调解渝中区平安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人民调解委员

渝中区解放碑街道司法所所长、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陈文军 大渡口区建胜镇四胜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陈孝平大渡口区春晖路街道柏华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邓开国 大渡口区九宫庙街道锦霞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江北区

余光荣 赵 军解员

潘 勇沙坪坝区

余 霞解员

王远菊 艾启伟员 九龙坡区

吴传健副主任

王国伟 胡晓霞 江北区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江北区司法局华新街司法所所长、华新街道人民调委会调

江北区石马河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沙坪坝区司法局歌乐山镇司法所所长、人民调解委员会调沙坪坝区曾家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沙坪坝区回龙坝镇四龙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九龙坡区司法局金凤司法所所长、金凤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九龙坡区石板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 九龙坡区杨家坪街道前进路社区党委书记 前进路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南岸区

廉 河 南岸区司法局迎龙司法所所长、迎龙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刘红英 南岸区弹子石街道石桥社区居委会党委书记 石桥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周 洪 事

北碚区

何 礼

刘正江

唐 敏 员 渝北区

杨永洪

邓光明

李天纯 巴南区

彭光万

罗武勇 解员

王鹏宇 任 重庆烟草工业有限公司重庆卷烟厂工会专职调解干北碚区歇马镇东风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北碚区童家溪镇同兴党委副书记、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书记 北碚区天生街道碚峡路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渝北区玉峰山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渝北区回兴街道金果路社区物业纠纷调解员

渝北区木耳镇石鞋村党总支书记、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巴南区南彭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巴南区司法局界石司法所所长、界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巴南区花溪街道民主村党委委员、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长寿区

余 光 长寿区司法局云集司法所所长、云集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向小云 长寿区凤城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唐 放 长寿区江南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江津区

罗永智

丁文斗

韩治林 解员 合川区

姚富顺

刘乾宏

丁 勇 永川区

张 荣 主任

高崧哺

李 君 南川区

淳贵金 江津区龙华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江津区永兴镇新桥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江津区几江街道大西门社区党委书记、人民调解委员会调合川区狮滩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合川区沙鱼镇庙堡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合川区大石街道观龙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永川区司法局板桥司法所所长、板桥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永川区红炉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 永川区南大街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 南川区石莲乡拱桥村主任、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卢国进 南川区司法局水江司法所所长、水江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邱 彬 南川区南城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綦江区

周永莲 綦江区三江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叶晓波

杨代发

付敬良 潼南县

李红国 主任

李真明

蒋光英 铜梁县

魏华江

张鸿昌 任

陈明高 大足区

陈 敖 副主任

王 洪 綦江区新山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綦江区扶欢镇人民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綦江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潼南县司法局田家司法所所长、田家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潼南县上和镇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潼南县梓潼街道接龙桥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铜梁县巴川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

铜梁县安溪镇龙峰村村委会主任、人民调解委员会主铜梁县平滩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大足区司法局邮亭司法所副所长、邮亭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大足区龙水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 文 红 大足区棠香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大足区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陈永忠 大足区司法局通桥司法所所长、通桥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荣昌县

李建雄 主任

郗钱苹

吕继泽 璧山县

吴 晓

谢 蕻

钟克彬 梁平县

蓝建学

刘明庆 解员

袁智平任 丰都县

王泽坤 副主任 荣昌县司法局广顺司法所所长、广顺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荣昌县昌州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荣昌县综合调处室调解员 璧山县青杠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璧山县璧泉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璧山县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梁平县柏家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梁平县司法局屏锦司法所所长、屏锦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梁平县合兴镇护城村村委会主任、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丰都县司法局三合司法所所长、三合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 秦光林 丰都县暨龙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

孙兴文 丰都县兴龙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 垫江县

高 政 垫江县司法局高峰司法所所长、高峰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

李大荣 副主任

史德平武隆县

邓安文 解员

刘德超

豆春元 忠 县

成自力 任

易江徽

邓玉明 任 开 县

李天科 垫江县翡兴镇高石村党支部书记、高石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垫江县桂溪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武隆县司法局鸭江司法所所长、鸭江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武隆县桐梓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武隆县江口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忠县司法局忠州司法所所长、忠州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忠县金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

忠县官坝镇固国村党支部书记、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开县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廖桂林 开县司法局厚坝司法所所长、厚坝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牟之清 开县温泉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云阳县

施春禄 云阳县司法局南溪司法所负责人、南溪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张明源

余其清 奉节县

雷 博

李远富

胡 果 巫山县

张佑兵

卢成禺 主任

余志华 巫溪县

范洪荣 主任

张成权

龚方清 云阳县人和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云阳县江口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奉节县兴隆镇庙湾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奉节县公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奉节县永安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巫山县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

巫山县司法局大昌司法所所长、大昌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巫山县县重大矛盾纠纷调委会调解员 巫溪县司法局通城司法所所长、通城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巫溪县上磺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 巫溪县尖山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 石柱县

余文峰 石柱县金铃乡银杏村党支部书记、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陈珍洋 石柱县三河镇万寿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马 进 石柱县司法局联合调解中心主任 秀山县

杨通成 秀山县司法局膏田司法所所长、膏田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

谭 训 秀山县平凯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

杨 文 秀山县中和街道人民调委会调解员 酉阳县

王军明 酉阳县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向洪明 酉阳县司法局龙潭镇司法所所长、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冉碧玉 酉阳县司法局派驻县重大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调解员 彭水县

洪 明 彭水县司法局保家司法所所长、保家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田景文 彭水县桑柘镇太平村党支部书记、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王光平彭水县铜锣村党支部书记、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城口县

焦定权 城口县蓼子乡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黄 波 城口县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周木文 城口县城口县重大矛盾纠纷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第15篇:示儿

S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出塞题临安邸示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认的4个字和会写的5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这三首诗,默写《示儿》。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感受诗歌的意境,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歌的情绪和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两首诗的大概意思。(教师板书诗题:题临安邸示儿)

2.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这课还有两个生字,你能记住吗?

4.全班齐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不同的地方。读后交流: 相同:

①作者都是南宋的诗人。随机让学生说说对南宋的了解,教师随机补充南宋王朝贪图安逸、屈膝求和、不思收复失地的史实。

②都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不同:

①一个写的是南宋的权贵,一个是北宋遗民——诗人 ②一个借写景来表达情感,一个直接诉说自己的心事。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学习《示儿》

①过渡:边塞自古多战事。宋朝,匈奴人终于攻破北宋首都汴梁。北方大片土地沦陷,谁了解这段历史?在这片土地上,北宋遗民在做什么?

②指名朗读《示儿》,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③指名说说诗的大意。 ④想像,体会诗的意境。

再读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展开不同想像:

满头白发的诗人在重病中,费力地爬起来,想着不能亲眼看到满怀悲愤,用颤抖的双手写下这首诗。

诗人重病在床,临终前费力地说出这首诗,作为遗嘱,说完就带着遗憾死去,但死不瞑目。

看到、听到这,你会怎么读?

⑤教师引导: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同学们,65年啊,780个月啊,近二万四千个日日夜夜呀! 诗人从20岁,一直盼到85岁。这65年每一天作为北宋遗民是怎样度过的呢?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读一读,你看到什么?

重点体会;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人就是这样,在眼泪中,一年又一年地盼望着,一直到死,还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板书:死不瞑目盼统一)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什么?你又怎么读这首诗?

⑥小结:

这首诗,作为一份遗嘱,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一个人在病榻弥留之际,回首平生,百感交集,环顾家人,儿女情深,要抒发的感慨,要留下的话语,是千头万绪的。而诗人却不说别的家常话,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只叮嘱儿子们家祭时别忘了把“北定中原”的胜利消息告诉他。让我们满怀激情地齐声背诵这首古诗。

三、体会情感,总结全课

1.当这两首诗同时摆在我们面前,一面是权贵们寻欢作乐一面是做为遗民的代表——诗人临终还盼望祖国统一,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同时出现在你的眼前,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感想?(自由畅谈。)

2.有感情读两首古诗。

①当北方大片领土被匈奴人践踏,百姓们在匈奴人的铁蹄下或背井离乡,或被奴役,过着悲惨的生活时,西湖边还是一派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学生齐读《题临安邸》。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

②诗人在金兵的铁蹄下65年如一日,苦苦期盼、度日如年,临终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学生齐读《示儿》。透过这临终嘱托,你感受到诗人一颗怎样的心?

③这是两首各不相同的古诗,最大的相同点是什么?那颗忧国忧民的心是完全相同的。(板书:忧国忧民)

3.升华情感:

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死不瞑目、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作业:背诵古诗。默写《示儿》。

第16篇:公 示

宝塔学区全体教职工:

我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试行)》在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经“教代会”和“绩效工资考核领导小组”多次研究予以通过,并于2009年12月11日在中心校全体教职工大会上进行了详细讲解,现将具体内容公示于后。望全体教职工仔细阅读,如有异议请在2009年12月11日------12月17日内向学校“绩效工资考核领导小组”提出书面建议。

特此公示

开江县普安镇宝塔中心小学

2009年12月11日

附:《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实施方案》(试行) 开江县普安镇宝塔中心小学奖励性绩效工资

实施方案(试行)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力求做到评价体系导向明确,科学合理,激励性强,以人为本,使学校工作在和谐的氛围中有序地开展。

二、实施范围

符合国家规定的我校在职在编在岗的正式教职工。

三、基本原则

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遵循以下原则:

1、尊重规律,以人文本的原则。

2、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的原则。

3、激励争先,促进发展的原则。

4、客观公正,简便易行的原则。

四、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包括全体教职工的德、能、勤、绩等方面和班主任考核两大项。

五、考核程序

1、个人自评。教师对自己一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和自评,填写宝塔中心小学教职工绩效考核自评表。

2、民主测评。在全校教职工范围内每人对每位教职工进行民主测评,以便广泛争取群众意见。

3、综合评定。在个人自评和民主测评的基础上,学校绩效工资考核小组按照学校考核量化办法,综合确定教职工的考核结果。

4、校内公示。考评小组的考评结果在校内公示7个工作日。

5、确定考核结果。如公示无异议,则报文教局备案,按照考核结果兑现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和班主任津贴,如考核有异议,首先由教职工向学校考核小组提出书面复核申请,学校考核小组对有异议的部分予以复核和再次确认,如教职工对学校考核小组确认的考核结果仍有异议的,可以向文教局书面提出再次复核的申请,文教局受理后进行复核和考核结果的最后确认。

六、考核结果的运用

考核结果作为教职工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班贴、晋升职务、晋升工资档次、评优、评先、评职称、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七、奖励性绩效工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及其职责

长:刘颂坤(全面负责考核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副组长:谭吉福(负责政教、安办、后勤的考核监督,同时负责“岗位津贴”的考核)

曾德见(负责教学方面教职工“工作态度”、“能”、“工作量”、“绩”的考核监督 )

员:郑

蒋培俊

贺佳俊

张兴兵

王琼芳

李开海

蒋光玖

李志斌

王元林

肖学义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主

任:蒋光玖(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协调办公室全方位工作) 成

员:谭吉福(负责政教、安办、后勤的考核监督,同时负责“岗位津贴”的考核)

曾德见(负责教学方面教职工“工作态度”、“能”、“工作量”、“绩”的考核监督)

荣(负责“工作态度”、“能”的考核)

蒋培俊(负责“工作量”、“绩”的考核)

贺佳俊(负责“政治思想表现”、“师德修养”、“班主任”的考核)

张兴兵(负责安全方面的考核)

王琼芳(负责“出勤的考核)

李开海(负责算绩效工资,绩效工资表册的报送、审批)

八、奖励性绩效85﹪部分考核办法

奖励性绩效85﹪部分分配公式:

个人奖励性绩效工资=(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85﹪ -各种奖励-各种岗位津贴+各种惩罚)÷全体教师考核分之和×个人考核得分 考核总分为100分,具体考核细则如下:

(一)德(15分)

1、政治思想表现(5分)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领导,不得有违反四项基本原则、不利于社会安定、影响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言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维护社会公德,做遵纪守法的模范,不得有违法乱纪行为,涉外活动中不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忠于职守,乐教敬业,无私奉献,未经组织批准不得从事第二职业和经商活动.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将分别扣分,直至此项分扣完为止。

(1)、不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超计划生育的扣2分。 (2)、巧立名目向学生乱收费、乱罚款的每次扣2分。 (3)、教职工在校内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的每次扣2分。 (4)、私自向学生推销、定购教辅资料受到学校及有关部门查处属实的,每次扣5分。

(5)、参加邪教组织经查处属实的和参加不法游行的扣5分。 (6)、一年内有2次或2次以上无故不参加政治学习的扣2分。 (7)、越级上访的每次扣2分。

(8)、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司法处罚的此项不得分。

2、工作态度(5分) 保持政令畅通,服从工作安排,工作积极主动,不消极怠工,努力完成本职工作并按时完成学校所交付的其它工作。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将分别扣分,直至该项分扣完为止。 (1)、无故不服从教务处排课造成该班、该科有两节及两节以上无人上课的每次扣3分。

(2)、无故不服从教务处临时调课而造成该节课无人上课的每次扣1分。一学期内旷课两课时以上(不含两课时)者,扣5分。

(3)、工作不在状态,被有关部门查处或通报的每次扣2分。

3、师德修养(5分) 教育思想端正,言行品德堪称师表,关心爱护每个学生,自觉教书育人,坚持正面教育,处处以身作则;关心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不得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坚持教书育人,做到自尊自重,为人师表, 不得私自以补课、辅导、复习等各种理由收受学生和家长钱物;不得利用学生家长的关系为自己谋取私利;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不得歧视残疾、弱智和后进学生;文明执教,举止端庄,服饰整洁得体,朴素大方,注重职业形象,不得语言粗俗,训斥家长,不修边幅或浓妆艳抹,不得在教学活动中吸烟和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不得坐着上课;坚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参加积极健康的社会公益活动和文体娱乐活动,不得参与赌博和变相赌博、酗酒、封建迷信等不健康的活动。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将分别扣分,直至该项分扣完为止。 (1)、不尊重学生人格,侮辱、辱骂学生经学生或家长反映经查属实的每次扣1分。

(2)、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经学生或家长反映经查属实的每次扣1分。

(3)、利用职务之便向学生或家长索取财物经学生或家长反映经查属实的每次扣1分。

(4)、男教师夏天穿背心上班、女教师穿吊带裙和超短裙上班的以及穿拖鞋上班经查受到通报的,每次扣1分。

(5)、在教学活动中打接电话经查受到通报的每次扣0.5分。 (6)、因家庭纠纷造成亲属到学校闹事、扯皮,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每次扣1分。

(7)、歧视、排斥差生的每次扣1分。 (8)教师私自向县外学校有偿推荐、组织生源经查属实的扣5分。

(二)能(15分)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治学严谨,精益求精,坚持业务进修,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理论水平,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不得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误人子弟;坚持做到教学常规六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考核,不得有敷衍失职和舞弊;认真落实“一岗双责”,踏实做好本班的安全稳定工作。

A、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将分别扣分,直至该项分扣完为止。

1、不按课表上课的每次扣1分。

2、不按时交教学计划和各种突击性资料的的每次分别扣1分。

3、上课不备课的每次扣1分,一学期内经查有两次(不含两次)不备课的扣15分。

4、教学质量差受到上级通报批评的每次扣2分。

5、教学不认真受到上级查处或通报批评的每次扣2分。

6、安全管理不到位造成学生一般性伤害事件,经查老师应负责任的每次扣2分。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扣15分。(负责人:张兴兵)

7、在教学过程中不渗透德育教育,所教班级班风差、学生或家长反映强烈的扣5分。

8、继续教育不合格的每次扣1分。

9、未达到《教师法》规定学历的扣2分。

10、任现职以来,无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在校及以上交流或发表的扣1分。

11、一学期内经查有两次以上(不含两次)不认真批改作业的扣15分。

12、一学期内没有一节运用现代技术教育手段上课的扣2分。(凭教案和课件认定)

13、在考试中顶考、代考者,每人次扣2分,不让差生参考, 家长举报后经查属实的,每人次扣2分。

B、有下列情形的予以奖励

1、代表学校参赛奖:

①、诗歌朗诵赛和演讲比赛:市级及市级以上一等奖200元,二等奖150元。县级一等奖100元,二等奖80元。镇级一等奖50元,二等奖30元。(指派及一个人代表学校参赛的折半)

②、赛课奖:

市级及市级以上一等奖200元,二等奖180元。县级一等奖100元,二等奖80元。镇级一等奖50元,二等奖30元。(指派参赛的折半计算)

③、艺术、体育奖(凡是以学校名义组队):

学校根据工作量、参赛人数及获奖情况给予100----1000元的一次性奖励。

④、宣传报道奖

国家级200元、省级100元,市级50元,县(局)级30元,

2、先进奖

在工作中受到各级表彰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先进个人等按得奖级别予以奖励。

国家级500元,省级400元,市级300元,县(局)级200元,镇级100元,校级50元。(以上人员如果颁奖单位给了奖金的,学校不再重复奖励,若只给荣誉没有给奖金的学校按照以上规定予以奖励)

(三)、勤(40分)

1、出勤(10分):

能模范遵守学校规定的出勤制度,坚持出勤。一学期内事假在3天以内不扣分,一般病假在7天以内不扣分(以学期为单位计算),国家规定的法定假(婚假、丧假等)不扣分(以学期为单位计算),超出规定期限的,事假每超一天扣0.5分,一般病假每超一天扣0.2分,直至扣完为止; 一学期内病假累计三个月以上,或事假累计八天以上、或课堂教学迟到、早退3次以上、或请“霸王假”者,此项不得分。其他情况按照学校请假制度执行。

教职工因事、因病、因公(在请假制度规定的请假范围内)需要学校请人顶课的,每节课补助顶课者5元。

2、工作量(30分):

(1)、根据学校工作需要安排的所有教职工,在完成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可得30分,若未完成本职工作,视其情况酌情扣分,直至扣完为止。

(2)、有下列情形的将分别加分

①、教语文或数学的教职工工作量加2分。 ②、包班上课的教职工工作量加4分。

③、担任学校校务领导工作的教职工(副校长、主任、副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工会主席、工会副主席、会计、出纳)加2分,如上述人员含有上述①、②、③中的多种情况的,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选取一种加分。

(四)、绩(30分)

凡是按质按量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所教班级没有出现重大安全事故者均得30分。

但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鼓励一线教职工兢兢业业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本着激励争先的原则, 对下列情形予以奖惩:

1、接受文教局教学质量检测年级奖惩办法

以文教局教学质量抽测评估为依据,设立年级教学质量团体奖。

(1)奖金设置

一、

二、三等奖,分别奖年级现金5000元、4000元、3000元。(2)评奖办法

以文教局评估的年级总分参与全县同类学校评比,名列第一名者为一等,名列第2~3名者为二等,名列第4~5名者为三等。

(3) 奖金分配方式

以教务处教学质量评估分为依据,按分值多少进行分配(一个年级的语文分配份额数为1,数学分配份额数为1,一个年级的英语分配份额数为语文或数学的1/

3、一个年级的品德与社会分配份额数为语文或数学的1/

3、一个年级的科学分配份额数为语文或数学的1/3)其分配公式为:

①、年级单科奖金分配公式:

单科奖金总额=总奖金÷年级奖金分配份额数之和

②、教师个人得奖分配公式:

教师个人奖金额=单科得奖总额÷全年级该科教师质量评估分之和×教师个人质量评估分

(4)、惩罚办法

以文教局评估的年级总分参与全县同类学校评比,团体位于全县倒数

一、

二、三名者,分别惩罚该年级2000元,1500元,1000元,惩罚金分配办法如下:

①、年级单科惩罚金分配公式:

单科惩罚金总额=总惩罚金÷年级惩罚金分配份额数之和×单科分配份额

②、教师个人惩罚金分配公式:

教师个人惩罚金额=单科惩罚金总额÷全年级该科惩罚分之和×教师个人处罚分

③、教师个人处罚分=(该年级该科教学质量评估最高分+1)- 教师个人教学质量评估分

2、接受本校教学质量检测年级(含接受文教局教学质量检测年级)奖惩办法

(1)、冠军奖(以学期为单位计算) 以教务处教学质量评估分为准,语数教师凡获得该年级该科第一名者奖励该教师300元。英语、品德与社会、科学各按语数的1/3奖励第一名。

(2)、普通质量奖(以学期为单位计算)

各年级语文、数学按每科每生2元的标准投入总资金,英语、品德与社会、科学按语(数)的1/3投入总资金,以教务处教学质量评估分为分配依据,其分配公式为:

教师教学质量奖=所教年级该学科投入总额÷该年级该学科所有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分×教师个人教学质量评估分

(五)、岗位津贴

对从事学校服务性工作的教师发放岗位津贴。(学校校长、支部书记由文教局考核发放)

1、校务领导津贴

学校校务领导包括:副校长、主任、副主任、工会主席、工会副主席、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会计、出纳等,以上人员津贴平均对待,其岗位津贴总额为中心校班主任津贴的平均数,经费来源为两部分:班贴中发50﹪,奖励性绩效85﹪中发50﹪。

2、主任教师津贴 村小主任教师津贴分为基本津贴和超人数津贴两部分。基本津贴每人每期400元,超人数津贴计算办法是:以学生人数最少的学校学生人数为基数,每超1人,津贴1.5元。村小主任教师津贴经费从奖励性绩效(85﹪)中发放。

3、其他津贴

(1)、教务员、政教员、女工委主任、幼儿园园长每人每期津贴200元,津贴经费从奖励性绩效(85﹪)中发放。

(2)、年级组长、教研组长、课间操组织人员每人每期津贴50元,兼任的每人每期津贴90元。

九、班主任津贴(奖励性绩效总额的15﹪)考核办法

班主任是班务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学校校务领导是学校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根据“担任行政工作的教师工作量不低于班主任工作量”的原则,把学校校务领导津贴部分纳入班主任系列进行考核。其具体办法是:

校务领导津贴标准为中心校班主任津贴的平均数,且津贴只在班主任津贴中发放50﹪,其余50﹪在奖励性绩效(85﹪)中发放。计算公式为:

①、中心校学生总数(含幼儿园)÷中心校班主任总数=班平均学生数

②、校务领导人数×班平均学生数÷2=校务领导津贴学生数 ③、中心校学生总数(含幼儿园)+校务领导津贴学生数=班贴分配总学生数

④、(班贴总额±奖惩费-优秀班主任总金额)÷班贴分配总学生数×该班学生数±本班奖惩费=班贴

A、班主任考核办法:

1、村小班主任考核由村小主任教师考核。

2、班主任实行坐班制。班主任必须提前20分钟上班,下午推迟20分钟离校。

3、班主任允许一个月请假1次,班务工作自行调解。但迟到、早退每次扣2元,无故缺席每次扣20元,如果每月超过一天,不但每天扣10元,而且按照请假制度扣分。 班主任考核分为四部份: (一)、政教处的常规考核

1、班主任手册

(1)、每学期能按时填好班主任手册,并在规定时间内上交政教处者奖3元。

(2)、正式上课一周内选好班队干部,并在周五前上交政教处者奖2元。

(3)、每学期至少与学生谈话15人次,与家长联系(家访、来访)不得少于10次,并做好记载,一次奖1元。

(4)、学期结束前,能及时撰写班主任工作总结,并按时上交政教者奖3元。

(5)、记录:每月1元。

2、其它:

(1)、学生放假前整理好学困生档案,按时上交政教者奖2元。 (2)、班上桌凳、电器、门窗、玻璃等开学初统一交给班主任,期末验收,损坏的(自然磨损除外)木桌按30元/张、凳子按6元/条、玻璃按4元/张计算,其它公物照价赔偿,保管完好者奖30元。

(3)、期末考试结束后填写好通知书,检查合格者一次性奖3元。 (4)、教室美化、包括卫生角、图书角、小学生守则、国旗、警句条幅、名人画像等能按要求布置,每检查一次合格者奖2元。

(5)、每月至少办2次,(3至6年级学生主办,1至2年级教师可代办)内容健康、色彩得当的黑板报或学习园地,每月检查改办者奖4元/次。

(6)、

一、

二、

三、四年级为一个段,五至六年级为一个段,每周分别评选流动红旗班,流动红旗班每次奖3元,连续三次得流动红旗另奖4元。

(7)、班主任必须按时参加学校召集的有关会议、学习、交流等活动,无故不参加者每次扣3元。

(8)、每期放假前写好一篇班主任交流文章并上交政教处,奖3元。

另:加、减分项

(1)、学生好人好事受到学校表扬得1元/次,受到社会相关部门或组织表彰得5元/次。

(2)、每次课间操、集会班主任必须到场跟班每次给2元。 (3)、午睡安静、无人走动,否则视其程度扣2元/次。 (4)、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者发现一次扣2元/次。

(5)、每天上、下午预备铃响后组织学生唱歌,不唱歌班级发现一次扣2元。

(6)、有“三乱”行为反映到学校扣5元/次,反映到上级扣10——20元/次。

(二)、安全管理考核

班主任是班级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因此必须强化责任。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将分别扣出,直至班贴扣完为止。

1、未对学生进行食品卫生安全教育,造成学生食物中毒者,一般性事件扣30元,严重事件扣100元。

2、不积极排查班级的安全隐患造成后果的,一般性事件扣20元,严重事件扣100元甚至“一票否决”。

3、班级学生课间时间在教室、楼道内追逐、打闹或玩危险性游戏的每次扣5元。

4、学生集会时不到场的每次扣2元。

5、积极动员学生参加“平安保险”,班级保险率低于95%的扣5元。

6、班级发生打架斗殴事件交给学校处理的每次扣5元。

7、班级内发生火灾或爆炸事件视其情节扣20---50元。

8、教师因上课迟到、中途离开或提前下课、放学导致出现一般性伤害事故扣10元,导致出现严重性伤害事故,一票否决。

9、严格执行学生请假制度。班主任接到任课教师告知学生没上课的信息不及时处理,学生发生一般性伤害事故扣5元,导致严重性伤害事故扣20元。

10、教师上课时要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应及时做出合适处理,如因教师没有及时处理导致学生发生一般性伤害事故扣5元,导致严重性伤害事故扣50元。

11、教师组织学生外出活动,没有告知学校扣5元;因管理不善导致学生发生一般性伤害事故或严重性伤害事故,一票否决。

12、每天上午和下午最后一节课的任课教师要按要求开展课后一分钟安全教育且有记录,每少一次扣2元。

13、严禁组织末经审批的家教活动,如因教师组织家教,在此期间导致学生出现伤害事故,一票否决。

(三)值周检查考核:(以每天公布为准)

(1)、此项主要检查清洁、纪律,1分1元。 (2)、大扫除班主任在场每次给3元,否则扣2元。

(四)、少先队日常管理考核

以少先队检查得分,扣分为准。 (五)、班主任的奖惩:

根据期末得分高低评5名优秀班主任,给予30元/人的鼓励。

十、本方案从2009年元月1日起执行。

十一、解释权归宝塔中心小学绩效工资领导小组所有。

开江县普安镇宝塔中心小学

2009年12

第17篇:第七节 请 示

第七节

一、【习题预览】

请阅读下文,指出其毛病,并写出修改稿。

盛达公司关于盛达制衣厂翻建房屋的请示报告

总公司:

我公司下属盛达制衣厂于2005年10月开始翻建汽车库,且已经拆除了司机、装卸工宿舍、武装部办公室、基建科办公室等共计510平方米。因为以上办公用房的拆除,以致汽车无处停放,有关职工无处办公,严重影响正常工作。为缓和厂区占地紧张状况及结合全厂长远规划,故决定一层为汽车库,二层为办公用房。

为解决当前办公用房之急需,决定把已拆除的510平方米面积加在汽车库顶层,资金由本公司自行解决。

妥否,请批示。

盛达公司(公章)

二○○五年十月三十日

关于交通肇事是否给予被害者家属抚恤问题的请示

最高人民法院:

据我省××县人民法院报告,他们对交通肇事致被害人死亡,是否给予被害者家属抚恤的问题,有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被害者若是有劳动能力的人,并遗有家属要抚养的,给予抚恤。另一种意见认为,只要不是由被害者自己的过失所引起的死亡事故,不管被害者有无劳动能力,都应酌情给予抚恤,我们同意后一种意见。几年来的实践经验证明,这样做有利于安抚死者家属。

是否妥当,请批复。

××省高级人民法院

××××年×月×日

【提示】

这是一篇请求指示的请示。正文内容简洁明了,请示事项单一明确。以“据„„报告”作行文依据、背景,然后对交通肇事致被害人死亡是否给予其家属抚恤的问题提出两种不同意见,同时表明行文单位的倾向意见,最后,请求上级单位给予指示。

【例文2】

关于申请对外承包劳务经营权资格的请示

××建工集团:

我公司是经国家建设部核定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一级资质企业,成立于××××年×月。公司注册资本××××万元,现有职工××××人,其中高级职称××人,中级职称×××人,机械设备1000多台,总功率2.2万KW。公司在区内外设有土建、设计、装饰、机械施工、设备水电安装、房地产、建筑工程监理、电脑软件开发等10多个分公司。在几内亚、冈比亚等国家设有经理部和全合资企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司生产经营实现跨越式发展,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位居××省内同行业前列,被评为我省最大经营规模建筑企业十强第一名、中国500家最大规模和最佳经济效益施工企业,连续9年被评为“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荣获“全国先进建筑施工企业”、“全国施工技术进步先进企业”、“全国工程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两次荣获中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公司现年施工能力可完成工作量××亿元,竣工面积××多万平方米。

前年,我公司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在工作质量方面,取得了走向国内外市场的通行证,企业管理已与国际接轨。为拓展经营渠道,搞活国有企业,提高国有资产增值率,我公司现申请对外承包劳务经营权资格,申请对外经营范围为:

1.承包境外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及境内国际招标工程。

2.建筑材料(产品)、设备出口。

3.对外派遣实施境外工程需要的劳务人员。

特此请示,请批复。

××建工集团第×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年十月二十五日

【提示】

这是一份请求批准的请示。正文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句通过陈述公司的历史、设施设备以及获得的各种荣誉,以表明实力,作为申请事项的依据、原由。目的句之后提出申请的事项,即对外承包劳务经营权资格及对外经营范围。结语以请示习惯用语提出请求。

本文主旨鲜明,将写公司的实力作为行文重点,思路清晰,结构合理。语言明晰、简洁。

【例文3】

关于改向日本伊丹市赠建风景亭的请示

省人民政府:

去年,我市政府曾以佛府[1989]040号文上报《关于向日本伊丹市赠送一座风景塔的请示》,并获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粤办函〔1989〕245号《关于向日本伊丹市赠建风景塔、赠送花岗岩石问题的复函》同意。在我市与伊丹市就建塔的具体事宜商谈时,伊丹市提出,由于日本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在建筑上受建筑标准法等法律的制约,经作可行性调查后认为,建造风景塔是不可能的,因此,向我市提出希望能改为赠建一座风景亭。考虑到建风景亭比风景塔工程量小,所需建筑材料少,耗资相对也少,经我市研究,决定同意伊丹市的要求,把原赠建的风景塔改为赠建风景亭。当否,请批示。

附件:

1.《关于向日本伊丹市赠送一座风景塔的请示》(佛府〔1989〕040号)

2.《关于向日本伊丹市赠建风景塔、赠送花岗岩石问题的复函》(粤办函〔1989〕245号)

3.伊丹佛山两市友好交流第八次会谈备忘录

佛山市人民政府

一九九○年一月十七日

【提示】

这是一份请求批准的请示。虽然是一份“老文”,但仍具借鉴价值。正文以四句话说完请示的内容。第一句交代事件的原由:佛山市给伊丹市赠建一座风景塔,去年已获批准。第二句陈述伊丹市要求改赠风景亭的理由:建塔受建筑标准法制约。第三句说明佛山市同意伊丹市要求的理由。第四句话使用了请示的惯用结语。

最值得注意的是文章附了三份文件,说明拟稿人拟文注重技巧。附件可以有效地节省正文的篇幅,而且方便上级机关查阅相关文件。

全文陈述有据,文字简洁清楚。不足之处是首句中两个文件的文号均应加圆括号并移至各文件书名号之后。另,“当否,请批示”该另起一段。 【例文4】

关于解决救灾贷款规模和救灾资金的紧急请示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

今年入汛以来,我省连续遭受大暴雨、飑线风、冰雹袭击,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4月1日至6月27日,全省平均降雨量981毫米,有36个县(市)降雨量超过1000毫米,最高的达1736毫米。仅6月1日至27日,全省平均降雨量461毫米,比历年同期增加1倍,接近建国以来雨量最多的1954年,部分地区超过1954年同期雨量的122毫米。这次降雨来势凶猛,突发性强,持续时间长,暴雨过程多,降雨集中,强度大,致使山洪暴发,江河水位多次猛涨,大幅度超过警戒水位。信江、乐安河、修河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其中袁河宜春站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99米,赣站水位也达建国以来第二位。因长江洪水来得早,水位高,致使××湖水位已超过历史同期最高水位,许多地区多次受淹遭灾。

严重的洪涝灾害,给我省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截止6月28日,全省有85个县(市)、1696个乡(镇)1519.13万人不同程度受灾;有29个县(市)城区进水受淹,2915个自然村、114.27万人被洪水围困;冲毁自然村22个、1184户;因灾死亡202人,伤4835人;受灾农作物面积103.58万公顷,成灾面积72万公顷,其中绝收面积32.65万公顷,毁坏农田 41043公顷;倒塌房屋12.46万间,8.18万人无家可归;死亡大牲畜33万头;毁坏公路路基面3217.26公里,10

5、

316、320、20

6、

318、323等六条国道通讯线路1091公里、广播线路1928公里;2.3万家企业(含乡镇企业)受灾,其中:4221家因灾停产,5167家部分停产。据初步统计,全省因灾直接经济损失97.33亿元。

近日,我行已尽最大努力紧急调剂3000万元贷款规模投入重灾区。由于信贷资金十分紧张,6月中旬,我行备付率仅5.54%,扣除“汇出汇款”须在人民银行存人保证金(特种存款)的因素,实际备付率仅5.02%。本月下旬归还总行借款0.3亿元;尚需清算占用农行资金0.84亿元;以及由于灾民一方面支取存款增多,另一方面农行发放救灾贷款,预计本月下旬将出现贷差0.6亿元,仅此三项6月下旬就要运用资金1.74亿元,月末备付率将继续下降。因此,救灾资金确实无力解决。

为了尽快支持灾区灾民和使企业尽快恢复生产、生活,恳请总行解决我省年度救灾贷款规模6亿元、救灾资金3亿元,其中:银行救灾规模2亿元;信用社救灾规模4亿元。

专此请示,恳请批复。

中国农业银行××省分行

××××年×月×日

【提示】

这是一则请求上级机关支持、帮助的请示。标题写“紧急请示”,是因为情况紧急。正文前三段依次介绍了受灾情况、严重的洪涝灾害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本行现在的救灾资金已无力解决困难等实情。这是请示的背景,也是请示的原由。在此基础上,第四段于目的句式之后很自然地就提出了请示事项,即需解决的资金的类别及数量。全文以惯用语“专此请示,恳请批复”作结。

文章在陈述困难及事实时,注重用统计数字说明问题,显得理据充分,要求合理,本文的行文富于节奏,并有适度的与主旨相适应的感情,语言得体。

三、必备知识

(一)请示的涵义和用途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请示是常用的上行文。

具体而言,请示的适用范围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属超出本机关的工作职权范围须经请示批准才能办理的;

2.对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或上级机关的有关规定、决定等不甚了解或有不同理解,需请上级机关解释或重新审定的;

3.工作中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处理却又无章可循,无法可依,有待上级机关批示的;

4.遇到本机关职权范围内很难克服或无力克服的困难,需请上级机关支持、帮助的。

5.属涉及全局性或普遍性的而本机关无法独立解决的工作困难和问题,必须请示上级机关以求得到上级机关的协调和帮助。

(二)请示的特点

1.事前行文性。请示一定要在工作开始前行文,得到上级机关批准后才能付诸实施,不可“先斩后奏”或“边斩边奏”。

2.请求批复性。请示行文的目的非常明确,即要求上级机关对请示的事项作出明确的批复。

3.一文一事性。即一份请示只能请求指示、批准一件事或解决一个问题。

(三)请示的类型

1.请求指示的请示。这类请示所涉及的是下级机关对政策、方针,在认识上不明确、不理解,或对新问题、新情况不知如何处理的问题。

2.请求批准的请示。这类请示所涉及的,是下级机关限于自己的职权,无权自己办理或决定的事项。

3.请求支持、帮助的请示。这类请示所涉及的,是下级机关遇到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已很难克服或无法克服的困难。

四、请示的结构和写法

(一)标题

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构成。标题中的事由要明确,语言要简明。由于“请示”本身就含有请求、申请的意思,所以标题中应尽量不再出现“申请”、“请求”一类词语。

(二)正文

请示的正文由请示的缘由、事项和请示惯用结束语三部分组成。

1.原由。即请示的理由或根据。这部分内容既要实事求是,有理有据,说明充分,又要条理清楚、开门见山。原由是写作请示的关键,直接关系到请示事项能否成立,关系到上级机关的审批态度。如果原由比较复杂,还必须写明必要的事实和数据,不能为追求简要而作简单化处理,而要让领导知晓批准或不批准这个请示,将分别出现什么局面。

2.事项。即请求上级机关给予或指示或批准或支持和帮助的具体内容。事项要具体,所提的要求要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如果内容比较复杂,则分条列项写。用语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辞。语气要得体。

3.结语。请示用结语表达要求,通常使用“妥否、请批复”、“特此请示,请予批准”、“请批准”、“请审批”、“请指示”等惯用语。这是请示结尾必不可少的惯用语。

五、注意事项

1.注意报告与请示的区别。

其区别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

(1)行文时间不同。请示须在事前行文;而报告在事前、事后及事中皆可行文。

(2)行文的目的、作用不同。请示旨在请求上级批准、指示、支持和帮助,需要上级批复,重在呈请。报告旨在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询问,不需要上级答复,重在呈报。

(3)主送机关数量可以不同。请示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在遇到灾情、疫情等紧急情况需要多级领导机关尽快知道时,报告可写多个主送机关。

(4)写法不同。报告的内容较杂,容量可大可小,侧重于概括陈述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形式多样,表述灵活,体现报告性。请示则内容单一,一文一事,侧重于讲明原因,陈述理由,表述事项、要求体现请求性,篇幅较小。

(5)结尾用语不同。报告的结束语一般写“特此报告”、“以上报告,请审阅”,或者省略结束惯用语。请示的不能省略结束惯用语,一定要写“以上请示,请批复”一类惯用语。

(6)受文机关处理方式不同。请示属办件,收文机关必须及时批复。报告多数是阅件,除需批转建议报告外,上级机关对其余各类报告不必行文。

报告和请示最大的相同之处是均属上行文。

2.请示只送给直接的上级机关,不越级请示。

3.不能一文多事。

4.不得抄送下级机关。

5.语言得体。不能使用指示性语言。

⒍不滥用请示。凡在自己职权范围内经过努力能够处理和解决的问题和困难,都应尽力自行解决,不能动辄请示,矛盾上交。

三、判断题

1.原由是否有理有据是请示事项能否得到上级机关批准的关键。 (

2.凡必须得到上级机关批准和指示后才能办理的公务,都可用“请示”行文。(

3.请示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和领导人。

6.请示不得下发给下级机关。

7.为提高办事效率,同一份请示可请求指示或批准若干事项。 (

四、多项选择题

1.适合请示的事项有(

)。

A、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请求上级指导

B、下级无权解决的问题,请求上级机关作出指示

C、下级无力解决的问题,请求上级机关帮助解决

D、按规定不能自行处理,应经上级批准的事项

E、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涉及面广而下级无法独立解决必须请求上级机关协调和帮助的问题

2.下列事项中,应该用请示行文的有(

)。

A、××县教育局拟行文请求上级拨款修复台风刮毁的学校

B、××县政府拟行文向上级汇报本县灾情

C、××集团公司拟行文请求上级批准引进肉食品加工自动化生产线

D、××海关拟行文请求上级明确车辆养路费缴纳标准

E、××市政府拟行文向上级反映农民负担增加的情况

3.“请示”应当(

)。

A、一文一事

B、抄送下级机关

C、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

D、不考虑上级机关的审批权限和承受能力

4.下列标题中正确的有(

)。

A、××分公司关于请求批准开发新产品的报告

B、××县人民政府关于解决我县高寒山区贫困户移民搬迁经费的请示

C、××县人民政府关于请求将××风景区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请示报告

D、××公司关于解决生产用地的请示

E、××省移民办公室关于对移民区域作适当调整的请示

5.请示的下列结语中,正确的有(

)。

A、特此请求,请批复

B、当否?请批准

C、可否,请批复

D、请审批

第八节

一、【习题预览】

阅读下文,试分析其存在什么问题。

关于修建新办公大楼请示的批复

××厂:

有关请示已悉。关于修建新办公楼一事,经研究,还是以不建为宜。此复。

××××有限公司

二○○五年五月五日

二、例文借鉴 【例文1】

×××总公司关于同意拨款修建地下消火栓的批复

××食品公司:

你公司《关于提请拨款增设地下消火栓的请示》(××食字〔××××〕×号)已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同意你公司在仓库库区范围内修建四处地下消火栓,有关手续请尽快同消防部门联系办理。

拨款3万元作为你公司修建消火栓专项包干用款,要求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不足部分请自筹解决。

××××年×月××日(公章)

【提示】

本批复正文先引叙来文标题,然后用“经研究批复如下”引出批复事项,即同意拨款修建地下消火栓,并对有关办手续、款项的筹集和使用等问题提出了要求。全文针对性强,态度明确,要求具体。

【例文2】

××县人民政府关于××乡人民政府兴建砖瓦厂问题的批复

××乡人民政府:

你乡××××年4月16日《关于兴建砖瓦厂的请示》(××发〔××××〕×号)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盖房使用砖瓦量确实明显增加,因此各乡纷纷兴建了砖瓦厂。据调查,我县已经有40%的农户盖了新房;约30%的农户近年内不拟盖新房,砖瓦需求量相对趋于缓和。其余拟盖房户所需砖瓦的数量,我县现有砖瓦厂完全可以满足。因此,凡申报新建砖瓦厂的请求一律不予同意,以免供过于求,出现新的问题。

特此批复。

××县人民政府(印)

××××年四月二十日

【提示】

这是一则不批准请求事项的批复。正文首先引叙请示标题及文号,以“经研究,现答复如下”引出否定新建砖瓦厂的理由。全文以“特此批复”作结前,还附带对同类请示作了表态,具有很强的工作导向性。

这份批复由于不同意请求事项,因而重点放在表述不同意的理由和根据。以调查了解的数据作为理由和根据,针对性强,令人信服。

【例文3】

××省教育厅关于对××××学院引进社会资金

创办应用技术学院××校区的批复

××××学院:

你校《关于引进社会资金创办应用技术学院××校区的请示》(××院〔2005〕6号)收悉,经研究同意你校请示,并提出如下具体要求:

1.同意你校应用技术学院(民办二级学院)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合并为应用技术学院,兼办国有民营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以举办多层次、多类型的职业技术教育为主,充分发挥学院专业特色和办学优势,为××地区培养装备制造业人才。

2.你校应用技术学院规模暂定为××××人,200×年达到规模。

3.鉴于你校办学条件紧张,而且目前办学资金紧张,同意你校与××××有限公司合作,在××市开发区创办新型教学区。从200×年起招生,试办三年,规模暂定为××××人。

4.望你校加强教学管理工作。我厅将对你校的办学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由此评估合作办学的情况和教学质量。

以上意见,请遵照执行。

(印章)

二○○五年××月××日

【提示】

这是一份在同意下级单位请示事项的前提下重在提出工作要求的批复,体现了上级机关的领导意图和领导权威。文章思路清晰,主次分明,语言得体。值得指出的是段前的阿拉伯数字应改为汉字。

三、必备知识

(一)批复的涵义和用途

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先有请示,后有批复。批复是下行文。

(二)批复的特点

1.被动性。批复依赖下级机关的请示而被动行文。

2.针对性。针对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批复内容必须紧扣请示的内容,请示什么就批复什么;二是批复的主送机关是请示的下级机关,即是谁请示就给谁批复。

3.权威性。批复是上级机关领导意图和领导权威的具体体现。批复对下级机关具有行政约束力。有了批复,下级机关便明确能否得到上级机关的支持和帮助;准许怎样做,不准许怎样做;应该怎样认识和理解,不应该怎样认识和理解。

(三)批复的类型

1.请求指示性批复。即对下级机关领会不准或不甚了解的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或上级机关的有关规定、决定,作出的解释性、指示性的答复。

2.请求批准性批复。即对下级机关请求办理或请求处理的事项表明态度的答复。

3.请求支持、帮助性批复。即针对下级机关在遇到难于解决或无力克服的困难时而提出请求支持或帮助的请示所作的答复。

四、批复的结构和写法

(一)标题

批复的标题比较复杂,有的批复标题还比较长。通常有下列几种写法:

1.由发文机关、批复事项、行文对象和文种构成。如《××总公司关于扩建业务大楼给第三分公司的批复》。

2.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构成。如《国务院关于编纂中华大辞典问题的批复》。

3.由上级机关态度、事由和文种构成。如《关于同意人文社科系举办秘书训练班的批复》。

4.由发文机关、请示标题和文种构成。如《××市人民政府对〈关于处理沿江路3号商业大厦失火事故的请示〉的批复》。

(二)正文

正文一般由批复引语、批复事项和批复结语组成。 1.批复引语。批复引语的写作规定:先引请示标题,再引发文字号,发文字号应加圆括号。如“你公司《关于„„的请示》(××〔19××〕×号)收悉。”引叙来文是为了说明批复根据,点出批复对象,使请示机关一看批复的开头,就明白是因何事而作的批复。

2.批复事项。这是批复的关键部分,需针对请示事项给予明确答复或具体指示。一文一批复,做到态度鲜明,语言简明,绝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以免下级无所适从。

一般来说,对常规事项、例行工作的批复,特别是同意有关请示的批复,不必阐述批复理由,表明同意态度即可。

若不同意请示事项,或对下级机关要求的支持和帮助难以满足,则除在批复中表明态度外,一般还需要适当说明理由,以使对方能较好地接受,并及时作出相应的工作安排。

3.批复结语,一般在正文末尾写上“特此批复”、“此复”等。有些批复在批复事项之后还另提出有关执行要求。

五、注意事项

1.要核实请示事项的真实性,研究请示所提方案的可行性,以及下级机关提出问题的背景。

2.一个批复针对一份请示。有时数个下级机关联合请示同一件事,经研究后,应分别给各个下级机关行文批复。

3.要有理有据。批复下级的请示,不能违反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不能超越本机关的职权。

4.态度要鲜明,意思要明确。同意或不同意,立办还是缓办,绝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让下级机关不得要领。切忌使用“似属可行”、“酌情办理”、“最好去做”之类的词语。

5.若批复内容涉及其他部门,应进行协调,根据协调结果行文。

6.及时批复,以免贻误下级机关的工作。

三、判断题

1.批复应一文一事。 (

2.如果同意下级单位的请示事项,可以不必说明同意理由,表明同意态度即可。 (

3.如果不同意下级单位的请示事项,一般还要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4.批复内容若涉及其他部门,为了体现上级机关的权威性,起草批复时不必与有关部门协商。

第18篇:读书示小妹

1《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每课一练

学习指津

贾平凹 (1952—)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著有小说集《商州散记》、《腊月·正月》、《天狗》,长篇小说《浮躁》、《秦腔》,散文集《月迹》、《心迹》等。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自然。

《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是作者为妹妹过生日而写的信。妹妹比他小十岁,幼时靠他照看,兄妹俩有很深的感情。在“小妹”十八生日时,作者没有给她物质的馈赠,没有一般地致信问候、祝贺,而是给她写了一封长信。从信的内容上看,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段为第一部分:作者在回忆读书、借书、偷书被打这些往事的过程中,向妹妹讲述了自己喜欢读书的原因、读书的体会和兄妹之情。第二到第三段为第二部分:作者阐发自己对生活方式和人生境界的理解,在记叙穿插议论,表达抚今追昔的感慨。第四段为第三部分:具体阐发读书的方法。第五段为第四部分:回到现实,表达对妹妹的期盼之情。显然,这封信不只是一般家书的私人话语,也是一个当代知识分子对人文传统的一种捍卫与坚守;不只是作者对小妹的教诲,也是作者面对社会状况所作的一种价值宣言。

作为书信体散文,本文语言的特点首先表现为简练、多短语,畅达有力,富有内涵。作者有很强的文字功力,如:“从那时起,我就羞于在人前走动,背着你在角落玩耍;有话无人可说,言于你你又不能回答,就喜欢起书来。”这样的叙述文字很简练,有感染力。内向,含羞,孤独,而只能以书为寄托,这读起来真让人难过!而议论说理之处,简要凝练,具有格言般的力量。如:“但是穷不是咱们的错,书却会使咱们位低而人品不微,贫困而志向不贱”,“这不是狂妄,这正是知其长,知其短,师精神而弃皮毛啊!虚无主义可笑,但全然跪倒来读,他可以使你得益,也可能使你受损,永远在他的屁股后了。”

其次,语言自然、率真、鲜活。率真便自然,自然便鲜活。作者善于捕捉和再现精微与传神之处,于生动的生活琐事中传达真挚的情感。如:“书中的人对我最好,每每读到欢心处,我就在地上翻着跟斗,你就乐得直叫,读到伤心处,我便哭、你见我哭了,也便爬在我身上哭。”再如:“我便将你放在磨盘顶上,教你拨着磨眼,我就抱着磨棍推起磨盘转,一个上午,给人家磨了3升包谷,借了3本书,我乐得去亲你,把你的脸蛋都咬出了一个红牙印儿。”

沙场点兵

一、文学常识练习1.贾平凹,陕西丹阳人,原名 。著有长篇小说 《 》、《 》等,散文集《 》、《 》等。

2.文中写了借书的艰难,初中课文《 》也写了类似的内容。 3.《红楼梦》的作者是 ,《西游记》的作者是 。

二、课内阅读

兄在外已经10年,自不敢忘了读书,所作

一、二篇文章,尽肤浅习作,愈使读书不已。过了2月21日,已到了而立之年,才更知立身难,立德难,立文难。夜读《西游记》,悟出‚取经唯诚,伏怪以力‛,不觉怀多感激,临风而叹息。兄在你这般年纪,读书目过能记,每每是借来之书,读得也十分注重,而今桌上,几上,案上,床上,满是书籍,却常常读过十不能记下四五,这全是年龄所致也,我至今只能抄写辅助强记,但你一定要珍惜现在年纪,多多读书啊。

既有条件,读书万万不能狭窄。文学书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读。若读书面窄,借鉴就不多,思路就不广,触一而不能通三。但是,切切又不要忘了精读,真正的本事掌握,全在于精读。世上好书,浩如烟海,一生不可能读完,且又有的书虽好,但不能全为之喜爱,如我一生不喜食肉,但肉却确实是世上好东西。你若喜欢上一本书了,不妨多读: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又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你真正爱上这本书了,就在一个时期多找些这位作家的书来读,读他的长篇,读他的中篇,读他的短篇,或者散文,或者诗歌,或者理论,再读外人对他的评论,所写的传记,也可再读读和他同期作家的一些作品。这样,你知道他的文了,更知道他的人了,明白当时是什么社会,如何的文坛,他的经历、性格、人品、爱好等等是怎样促使他的风格的形成。大凡世上,一个作家都有自己一套写法,都是有迹而可觅寻,当然有的天分太高了,便不是一时一阵便可理得清的。兄读中国的庄子,太白,东坡诗文,读外国的泰戈尔,川端康成,海明威之文,便至今于起灭转接之间不可测识。说来,还是兄读书太少,悟觉浅薄啊!如此这番读过,你就不要理他的,将他丢开,重新进攻另一个大家。文学是在突破中前进,你要时时注意,前人走到了什么地方,同辈人走到了什么地方?任何一个大家,你只能继承,不能重复,你要读他的作品时,就将他拉到你的脚下读。这不是狂妄,这正是知其长,知其短,师精神而弃皮毛啊!虚无主义可笑,但全然跪倒来读,他可以使你得益,也可能使你受损,永远在他的屁股后了。这你要好好记住。

在家时,逢小妹生日,兄总为你梳那一双细辫,亲手要为你剥娘煮熟的鸡蛋。一走10年,竟总是忘了你生日的具体时间,这你是该骂我了。今后一入夏,我便时时提醒自己,要到时一定祝贺你成人。邻居妇人要我送你一笔大钱,说我写书,稿费易如就地俯拾,我反驳,又说‚肥猪也哼哼‛,咳,邻人只知钱!人活着不能没钱,但只要有一碗饭吃,钱又算个什么呢?如今稿费低贱,家岂是以稿费发得?!读书要读精品,写书要立之于身,功于天下,哪里是邻居妇人之见啊!这么多年,兄并不敢侈奢,只是简朴,唯恐忘了往者困顿,也是不忘了往昔,方将所得数钱尽买了书籍。所以,小妹生日,兄什么也不送,仅买一套名著十册给你寄来,乞妹快活。

4.作者在第一段写夜读《西游记》有何作用?

5.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世上好书我们不可能读完,所以要学会精读。

B.精读就是要把书读上三遍,叫做享受、吟味和深究。 C.精读要多读一个作家的作品,还要知其人,知其世。 D.精读一个大家之后,就要丢开他不理,然后超过他。 6.联系语境,解释下列三中读书的方法。

①拉到脚下读书: ②虚无主义的读书: ③全然跪倒来读书: 7.作后一段中“妇人之见”是指 , “肥猪也哼哼”的意思是 。 8.第二段中,作者对读书之道做了阐发,具体可归纳为:

素材积累

1.贫穷不影响读书,读书也不失为富贵。贾平凹说:‚贫困倒是当作家的准备条件,书是忌富,人富则思惰。‛少了浮华,少了物质的牵挂,人往往会专心于读书。贾平凹又说:‚但是穷不是咱们的错,书却会使咱们位低而人品不微,贫困而志向不贱。这个社会,天下在振兴,民族在发奋,咱们不企图作官,以仕图之路作功于国家,但作为凡人百姓,咱们却只有读书习文才能有益于社会啊。‛

2.诚心和毅力是追求知识不可缺少的两翼。

贾平凹说:‚夜读《西游记》,悟出‘取经唯诚,伏怪以力’,不觉怀多感激,临风而叹息。‛他就是从西天取经的故事中悟出了读书求知在‚诚‛、‚力‛二字。没有诚心便得不到真正的知识,而没有恒力则会半途而废。

拓展延伸

《爱书小语》导读

能憎能爱才能文。《爱书小语》表达的是作者自己坚持日日读书、充实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体会。因为作者爱书,感悟深刻,所以才有开篇情真意切的呼告,才有‚清贫而不寒伧,小康而不俗气,关键是要有书卷气,而不是市俗气‛的隽语,才有尼克松、基辛格及西方哲人的名句的引用。作者对读书人越来越少的世俗的感叹,对只爱物质财富,失去物质财富便一无所有的人的规劝,都鲜明地表达出自己的爱憎。

如果想为自己风风火火的都市生活或是疲倦重复的农家生活打开另一扇窗,徜徉在另一个世界中,那么,读书吧。当基辛格不再担任美国国务卿时,他曾说过:‚卸职以后最大的喜悦是不需要整天再看文件,可以读自己喜爱的书。‛想不到,书籍对他竟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在标新立异的现代生活中,与书本竞争的对手太多太强了。人们可以轻松地敲着电脑键盘,打出一行行大小均匀的文字,研读诗书的人越来越少;人们可昼夜不停目不转睛地关注股票的张跌,却不爱翻阅唐诗宋词元曲;人们有了痛苦烦闷宁愿上麻将桌下舞池去发泄,却不愿静下心来反思以寻求心灵的澄明……他们疏远了让他们返璞归真的心灵殿堂——书籍。他们宁愿用焦油和酒精来麻醉自己,却不屑光顾这片乐土。他们的精神家园在何方?他们的理想、情感寄托在哪儿?

随着社会的发展,书的范围也在日渐扩大,不仅指狭义的书报杂志,还包括教育性的电视和广播等等。说真的,现在坚持日日读书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其实,现代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读书。衣着能赋予你外在的美,读书能给你气质的美。人不能事事靠直接经验来感知世界,读书获得的间接经验能使你大大加快走向世界、了解世界、融入世界的进程,读书能使人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能使人的心灵摆脱尘俗的纷扰,飞升到一个绚丽神奇的世界。只有在这个世界里,你才能超越时间的限制,去感知、探求人类的一切。惟有读书能够让我们在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两极中保持宁静与平衡。16世纪一位西方哲学家说:‚当我有些钱的时候,我买书,剩下的钱再去买食物和衣服。‛物欲就像茫茫沙漠,没有一条路可以寻到绿洲,而精神的财富却像曲径通幽,妙趣通无穷。与其花钱买到名牌时装美一时,不如投资书籍终生受益。

清贫把持不当,就会变成寒伧;小康处理不妥,便会陷入俗气。清贫而不寒伧,小康而不俗气,关键是要有书卷气,而不是市俗气。如果你热爱知识,即使失去财富,你还是富有的;如果你只爱财富,失去它你会一无所有。

尼克松说:‚所有我认识的伟大的领袖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们都是伟大的读书者。‛有人说,一本好书是不会寂寞的。实际上,读者更不会寂寞。一卷在手,神游天地,俯视苍穹,与那些伟大的心灵对话,和自然界的万物沟通与交流,那才是世上最美的享受。 读书,是充实生命的有效途径,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书中自有黄金屋‛已不是对知识宝库的科学估价。因为书籍不是名利场,所以在书海中漫游,不用费心计算美钞英镑与法郎。因为书籍不是物欲角逐圈,所以,在书山上攀登,只有需尽心享受自然与恬静即可。

【点拨】

《爱书小语》是读书人的心灵话语,这篇导语言简意明,层次井然。首段简要介绍本书的内容,作者的爱憎。接着引用基辛格的话语,印证了书籍竟有如此大的吸引力。然而在标新立异的现代生活中,与书本竞争的对手太多太强了。作者在这里列举了网络、投资、娱乐等对于读书的竞争,表达了对精神家园失去和理想、感情无法寄托的担忧。第五段指出:“其实,现代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读书。”作者指出了读书的多层价值。读书能给你气质的美,能使人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让我们在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两极中保持宁静与平衡。然后通过正反对比,阐明读书可以使人“贫而不寒伧,小康而不俗气”。最后引用尼克松话,进一步阐明读书可以充实生命,提高境界,读书与功利无关。

尼克松在《领袖们》中告诫未来的领导人要多读书,特别提倡读历史、哲学和文学方面的书籍。他说:“看电视是消极接受,而读书是积极吸收。”他认为读书可以开阔眼界,深化思考,摆脱眼前事务的干扰,使领导人提升到应有的高度来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

本文在语言上句法整饬,有隽语。如:“物欲就像茫茫沙漠,没有一条路可以寻到绿洲,而精神的财富却像曲径通幽,妙趣通无穷。与其花钱买到名牌时装美一时,不如投资书籍终生受益。”“清贫把持不当,就会变成寒伧;小康处理不妥,便会陷入俗气。清贫而不寒伧,小康而不俗气,关键是要有书卷气,而不是市俗气。”这些语言也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

1《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每课一练

一、文学常识练习

1.贾平娃。《浮躁》、《秦腔》,《月迹》、《心迹》 2.《黄生借书说》 3.曹雪芹,吴承恩

二、课内阅读

4.告诉小妹读书为文需有诚心,有毅力,并叹息自己觉悟太晚,意在告诫小妹趁年轻多多读书。

5.C 6.①知其长,知其短,师精神而弃皮毛 ②全部否定作者

③全部肯定作者(意对即可)

7.我写书稿费易如就地俯拾,有钱的人还说没有钱 8.读书要广泛,万万不能狭窄;

读书不要忘了精读,真正的本事在于精读; 读书要知其长,晓其短,师精神而弃皮毛。

第19篇:示教作业

单个军人徒手队列动作

示教作业教案

内容:正步行进与立定

单个军人徒手队列动作 正步行进与立定示教作业

作业准备

一、整队,清点人数,整理着装。

二、进行训练编组。

三、宣布示教作业提要。

课目:单个军人徒手队列动作示教作业。

目的:通过示教,统一单个军人徒手队列的教学程序,明确教学方法,提高班长组训能力,为一下步组织队列训练打下良好基础。

内容:理论提示示教

讲做示范示教

组织练习示教

小结讲评示教 方法:讲、做、研、练 时间:2小时 地点:队列训练场

要求:

1、认真听讲,刻苦训练,进一步规范教学程序。

2、积极讨论,踊跃发言,归纳和掌握教学方法。

3、互帮互助,能者为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作业实施

班长组织单个军人徒手队列训练,通常按照作业准备、作业实施、作业讲评的步骤进行。下面我们着重研究作业实施的方法和步骤 。

作业实施是教练员指导受训者,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使受训者自身素质的现有水平逐步达到训练目标要求的具体过程,是整个训练的核心阶段。

队列训练的作业实施通常按照理论提示、讲做示范、组织练习,小结讲评的步骤进行。我们以“正步的行进与立定”这个内容为例,进行逐一示教。

一、理论提示

我们首先进行研究作业实施中的第一个内容:理论提示 【理论提示】

理论提示就是提示与训练内容有关的理论,使士兵明确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指导单兵动作训练,各班长考虑一下,正步行进与立定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班长回答:正步主要用于分列式。

(其他班长补充后小结)

正步主要用于分列式和其他礼节性场合。那么提示这一理论的方法有哪几种呢?

1、直述式。即班长直接讲授或自问自答。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理论基础较差的士兵。

2、提问式。即班长提问题士兵回答。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基础较好的士兵。

3、归纳式。即士兵研究讨论,而后班长进行总结讲评、归纳概括。

4、诱导式。班长利用实物、教具和情况,使士兵获得感性认识,更好的理解理论概念。

这四种方法,班长要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和训练内容,灵活运用。 下面我充当班长,各班长充当班员,进行理论提示示范。各班长注意看我采用了哪些方法。 【教学示范】

同志们,正步是三大步伐之一。现在我提问,正步主要用于哪些场合呢?第XX名同志由你回答。

(XX名同志回答后小结)

对,正步主要用于分列式和其他礼节性场合。

————示范完毕 【讨论研究】

现在分组讨论一下,我在理论提示示范过程中采用了哪些方法?还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各组开始讨论。

——班长回答:主要采用了直述式和提问式。

(讨论后归纳)

以上示范我采用了直述式和提问式,在组训过程中还可采用诱导式、归纳式或多种方法相结合。 【组织练习】

下面进行组织练习,练习方法有:个人体会,分组练习,集体练习和抽测检查等。

我们以分组练习为例,进行训练。

各组带开。

(教练员纠正各组长在理论提示和语言表达中是否有误,并指明正确的方法。) 【归纳小结】

下面我进行小结,好的方面:大部分班长在理论提示中,声音比较洪亮,条理清晰。不足之处: 理论提示的过程中没有突出重点,未体现出形象直观的效果

班长在理论提示时还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语言要精练,通俗易懂。

2、归纳问题要尽量口语化、口诀化。

二、讲做示范

下面我们来研究作业实施中的讲做示范。 【理论提示】

讲做示范就是班长以精练的语言,规范的动作,向士兵传授动作技能的教学过程,是实施训练的重要环节,目的是通过讲做示范,使士兵迅速掌握基本动作要领,那么讲做示范都有哪些方法呢?

——班长回答:先讲后做,先做后讲,边讲边做。 (班长回答后小结) 对,但是不够全面。

讲做示范通常有五种方法:

1、先讲后做。即先讲解理论和要点,后示范动作。这样可以使受训者首先明确其动作的基本结构,而后再观看示范动作时,领会动作要领。

2、先做后讲。即先示范动作后讲解要领。这样即使动作比较复杂,在理论讲解时,也能使受训者理解和接受。

3、边讲边做。即教练员讲一动做一动。对难度较大的动作可进行慢动作讲做或进行重复讲做,加深印象。

4、分段讲解。即将一个复杂动作分几个部分讲解示范。

5、教练员讲示范兵做。事先培训好示范人员,由教练员讲解动作要领,示范人员做动作。

下面由我充当班长,各班长充当班员,进行示范,各班长注意看,我采用了什么方法。 【教学示范】

实施方法:先进行一遍连贯动作演示,尔后进行边讲边做要领讲解,最后再进行一遍连贯动作演示。

————示范完毕。 【讨论研究】

下面进行分组讨论,刚才我在示范中采用了什么方法?各组开始讨论。 (班长讨论)

对,我采用的是边讲边做的方法,各班长在组训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

【组织练习】

下面进行组织练习,练习方法有:个人体会,分组练习,抽测评比。 我们以分组练习为例,进行训练。

各组带开。

(教练员纠正各组长在讲做示范时的语言表达和动作标准。) 【归纳小结】

下面我进行小结讲评,好的方面:班长对动作要领掌握比较牢固,声音洪亮,边讲边做协调一致。 不足之处:个别班长动作不够规范,标准不高。

班长在讲做示范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思路要清晰,动作要准确

2、讲做结合要紧密,使士兵听得懂,看得清。

三、组织练习。

接下来我们来研究作业实施中的组织练习。 【理论提示】

组织练习是班长有计划有步骤地运用各种训练方法,组织全班人员进行动作练习。目的通过训练,指导全班人员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

组织练习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个人体会。

2、分组练习。

3、集体练习。

4、分解练习。

5、连贯练习等。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练习,都应该善于发现和纠正问题,下面我充当班长,各班长充当班员,示范组织练习的方法。各班长注意看,我是怎样发现和纠正问题的。 【教学示范】

(动作实施:充当班长体现组织个人体会、分组练习、集体练习、分解练习、连贯练习等方法训练正步和纠正问题的方法。) (教练员充当班长后,组织班员进行训练并纠正班员的队列动作) ————示范完毕 【研究讨论】

以上是我充当班长进行了组织练习的示范,在纠正问题时我采用了哪些方法,还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呢?现在以组为单位,各班长开始讨论。

(各组组长回答,讨论后归纳)

大家讨论的都很好,现在我将纠正问题的方法归纳为以下三种。

1、直接纠正。这种方法主要针对训练基础较差的士兵。

2、口令纠正。这种方法主要针对训练基础较好的士兵。

3、正误对比纠正。这种方法主要针对重点和难点的解决。 【组织练习】

下面我们以组代班对组织练习的方法进行练习,各组成员轮流充当班长,进行训练,重点练习纠正问题的方法。

各组按划分场地,跑步带开。

(教练员纠正各班长的组训方法。注:不是纠正组成员的队列动作) 【归纳小结】

下面我进行小结,好的方面:班长在组训过程中纠正问题及时、准确。不足之处:组训方法单一较为死板,没有很好的训练效果。 班长在组织训练时,还应着重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1、班长组织练习时,要多样性灵活性。

2、不能只注重方法练习要多注重训练效果。

3、组训前,班长要弄清重点和容易出错的环节,及时把握。

四、小结讲评

最后我们来研究作业实施中的小结讲评。 【理论提示】

小结讲评是对每个训练内容的归纳总结。是组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内容包括:重述训练内容,评价训练效果,表扬好人好事,指出训练中才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等。

下面由我充当班长,各班长充当班员,以组织练习为例进行示范。 【教学示范】

讲评:刚才我们共同练习了正步行进与立定,同志们在训练中认真听讲仔细揣摩动作要领,刻苦训练取得了良好的训练效果。好的方面:大家能克服天气带来的不良影响,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尤其是(第几名XXX)帮助他人,气氛很好。不足之处:个别同志的动作不熟练,踢腿摆臂不够协调,没

有达到训练标准。希望大家在课后刻苦训练,进一步巩固提高。讲评完毕

————示范完毕 【研究讨论】

现在分组讨论一下,我在讲评示范中的步骤?各组开始讨论

对,很好。我是按照:重述训练内容,评价训练效果,表扬好人好事,指出不足,提出整改措施的步骤进行的。 【组织练习】

下面进行组织练习,分组班长轮流实施。各组带开。 (教练员纠正班长讲评的方式方法、语言和语调。) 【归纳小结】

下面我进行小结,好的方面:班长在讲评的练习中,总结的比较全面。不足之处:讲评没有突出重点,针对重点没有讲清楚讲明白。 班长在讲评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讲评首先要回顾训练内容,使士兵有印象,有回顾。 2讲评时要确实点到存在问题,针对问题讲透彻。 3讲评中要对下一步的训练指明方向和提出要求。

作业讲评

以上我们利用了两课时,共同研究了单个军人徒手队列的示教作业,目的是统一单个军人徒手队列动作的教学程序、内容和方法,提高大家组训能力,为一下步组织队列训练打下良好基础。通过示教,基本达到了预期训练目的。

在整个示教作业的过程中,我运用了多种方法。总之教学方法种类很多,望各班长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形成一套适合本班特点的组训方法。作业中大家认真听讲,善于动脑,刻苦练习,踊跃发言,基本掌握了队列动作训练的组训方法。课后大家要认真整理笔记,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案。

讲评完毕!

编写人: X X X XX年XX月XX日

第20篇:申示体会

在“申示”过程中成长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非常感谢各位领导给我提供的这次交流、学习的机会。下面,我就对我园本学期的工作作如下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去年6月,我园成功申报“县级示范幼儿园”,从那以后,中心学校主管领导和我园全体教职员工心中就萌发了下一个目标——申创“市级示范幼儿园”。在本学期初,接受了区教育局的初评,我园就将“申示”评估工作作为本学期工作的重点。在5月9日,正式接到区教育局的通知:6月接受“市级示范幼儿园”评估。接到通知后,我园领导班子深入讨论,时间紧任务重。但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旅程”摆在面前,也是我园接受全面检阅的过程,我们不知所措。我们想:梦想、探索、发现、革新,在这之前已悄悄萌动,在这之后,一定会慢慢蜕变。所以,全体教职员工鼓足勇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迎接这次挑战。

首先,认真分析了当前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1、我园的发展速度与家长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我园地处农村,家长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家长认为他们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不管老师在不在把孩子放在教室门口就行。对园所的规范管理不理解、不支持。如入园的晨检工作,部分家长不理解,认为他的孩子没有病,为什么每天入园要晨检,麻烦不说,还耽误了他们的时间,动不动就在园所大门骂大吼。为了丰富幼儿的区角活动,教师安排幼儿带自己收集的废旧物品,家长认为是增加幼儿和家长负担,不支持。

2、幼儿园的发展速度与师资能力的不对应。我园41名教职工(含教师、保育员、门卫、厨房工人),公办教师仅有12人,临聘人员29人,教师中年轻教师居多,平均年龄22岁,临聘人员流动性大,工作任务多了,要求高了,她可以随时走人,就在评估前两天有两位教师辞职,不管园领导同不同意,撒手就走。

3、我园行政管理人员5人,去年9月才走上管理岗位的就有2人,有1人刚休完产假回来。我们都年轻,又全是女生,经验不足,要应对这样的考验,可谓压力山大。

其次,理清思路,分步实施。

1、根据市级示范幼儿园的各项指标要求,我们针对自身存在的薄弱环节,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不断加强硬件建设,努力创建舒适的环境。硬件方面,我园打造了2个功能室,一是美术资源室、二是教师资源室,定制了一大批体能训练器材,室内区域大调整(区角布置),总园领导多次来园进行现场办公,到各班现场指导,反复整改,直致近于完美。

软件方面,我们班子积极倡导一讲奉献,二讲创造性开展工作,三讲团队协作的三讲精神,并始终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坚持学习与交流。教师是现代教育中最活跃的因素,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保教队伍是幼儿园开展工作的核心。我们首先耐心做好每个教师的思想工作,不断改造教师的主观世界,做到敬业、爱业、精业、创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其次,我们从优化教师个体素质入手,采用多种形式鼓励教师坚持学习业务,提高技能技巧。这次能够顺利通过评估验收,我非常感谢我的团队,我的教师们,他们这一个多月来,除了完成个人和班级资料,还有完成园所的相关资料,每天加班到深夜,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6月

15、16日两天,专家组通过查阅资料、入室进班进行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就“申示”的办园条件、园务管理、卫生保健、教育工作、教育成效、家长工作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指出我园在学校食品安全卫生、基础设施、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都体现了自己的办园特色,有自己的办学理念;老师的安全意识强,安全措施到位,膳食搭配科学合理;健康检查有记录、有分析、有评价;校园文化创建和课内外活动的开展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体现本土特色,能提高孩子的创造性。管理工作规范、有序。教师精神面貌好,勤奋好学,力求上进,对孩子照顾周到。孩子的礼仪教育做得好,孩子们不怕生人,大胆表达自己,自信心强,让孩子们的智力和潜能得到了发挥。按照市级示范性幼儿园的标准进行对照,办园条件基本符合市级示范性幼儿园的办园标准。希望我园要以“申示”为新的起点,增加设施设备、加强管理,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积极开展幼教课程改革和科研工作,提高办园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并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推动地方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通过这次申示工作,我们收获的不仅是申示的成功,还有以下方面的东西,一是行政班子走向成熟,包括管理的技巧,资料收集和整理,开展工作应注意的关键环节。二是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的总园和其他幼儿园参观学习,在参观环境、观摩活动、与同行的交流中反思自己的不足;接受检查、培训也是学习的好时机,总园领导以专业人员的角度提出意见,有助于更客观地反思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工作的调整和改进;教师们有选择地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得到快速的提升。三是得到广大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中来,使家长和幼儿老师成为共同育儿的合作伙伴,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针对部分家长对幼儿园的管理不理解,我们主动与家长沟通,通过家访、召开家长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向他们宣传家园合作的重要性,使家长明白言传身教对孩子具有重要影响,从而主动承担教育责任,真诚的请他们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共同为孩子的健康发展而努力。

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此,也非常感谢各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我想:只要凝聚正能量,众志成城。定能为尚嵇镇的教育事业谱写新篇章!

最后:

我们曾相持走过,现在将继续前行。

这是我们一生的事业,是我们的使命,更是我们的荣誉。 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就是:为了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读后感示范文
《读后感示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