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示儿

发布时间:2020-03-02 12:20: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4、古诗两首(导学案)

主备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同学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三、展示词语

师:小组内,帮对之间相互检查一下学案,看看生字是否认识了,词语是否查字典了。

师: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蓟北 涕泪 衣裳 漫卷 纵酒 巫峡 襄阳 洛阳 家祭 师指导:所谓读词想景,我们在读词语的时候,要学会边读边想象与词语相关的情境。

四、展示读书

(落实读正确、读流利,读不正确、不流利的,老师要及时纠错、指导,实在差的,要赛读。)

师:每小组的4号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同学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其他同学仔细听,帮对针对出现的错音、停顿不当、读的不流畅的句子等要及时纠正。

五、了解课文梗概

师: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谁能说说这两首古诗的梗概? (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杜甫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他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于是写下了这首诗。《示儿》一诗,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五、写字

师:好,同学们,课文我们已经读正确、读流利了,那么生字会写了吗?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课后生字,想想怎么记住它,怎样才能把它们写好。

师:好了,同学们,请看“涕、洛”这两个字。“涕、洛”都是左窄右宽,写匀称。书写时应注意。

1、请同学们在课后题中描一描。

2、描完后,在后面的田字格里仿写这两个字,每个字两遍,看哪个字写的好?学生仿写这两个字。教师巡视。(起笔、顿笔、大小、间架结构是否美观。)

师:我发现同学们不仅书读得好,而且写的字也越来越漂亮了。 师:再仔细看看这几个生字,看看能不能记住它?

3、小检测。

听写本课生字,对子之间相互改一改,错的请及时更正,错一改三。

师:通过课前老师对学案的了解,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同学们请看:

六、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两首古诗思考: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哪些诗句写出了作者的高兴之情?在《示儿》中,哪些诗句写出了诗人的“悲痛”?请同学们用心读一读有关句子,看句子中的哪个字或词触动了你的心弦,选择一两处,把自己的读书体会或感受写在旁边空白处。

七、分配展示任务

1.搜集杜甫和陆游的相关资料和两首古诗的写作背景。 2.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哪些诗句写出了作者的高兴之情?抓住具体的词语,谈谈你的理解。 3.在《示儿》中,哪些诗句写出了诗人的“悲痛”?抓住具体的词语,谈谈你的理解。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注意节奏。 5.搜集爱国的诗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朗读课文。

2.了解两首古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背诵并默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 教学过程:

1、教师抽查古诗读背情况,看哪个组读得最好,教师随机点评。

2.速读古诗,讨论这两首古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小组内先交流,一会儿展示。其他小组可纠正可补充。

3.展示对诗句的理解

(1)让学生说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题的意思。其他小组可纠正可补充。

(2)参照学案,不懂的可查字典,小组内交流合作,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教师适时点拨。

预设:

“剑外忽传收蓟北”:“剑外”剑门关外,指诗人当时所在的四川。“忽传”忽然间传扬。“收”收复。“蓟北”指现在河北省北部,是安史之乱的巢穴。这句的意思是:那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间在剑外传扬。

“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刚刚听到。“涕泪”指因喜极而泪下。这句的意思是: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却看”再看。“妻子”夫人和孩子。“愁”忧愁,忧伤。“何在”哪里还有?这句的意思: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愁?

“漫卷诗书喜欲狂”:“漫卷”胡乱卷起。“欲”将要。这句的意思是:我随手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放歌”放声歌唱。“纵酒”纵情饮酒。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畅饮美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这句的意思是: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即”就。“巴峡”四川境内的一段山峡。“巫峡”三峡之一。这句的意思是: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

“便下襄阳向洛阳”:“襄阳”在现在的湖北省。“洛阳”在现在的河南省。这句的意思是: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了洛阳。

(3)小组展示说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教师预设:

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了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一听到这激动人心的消息,泪水湿透了衣裳。再回过头来看看妻子、孩子,他们心中的忧愁也不知哪去了。我随手把诗稿和书本胡乱地卷起来,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在大白天里,也要高声唱歌,开怀畅饮,春天的美景将伴随着我回家乡。马上就要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巫峡直奔襄阳,再从陆路回到洛阳。

(4)抓住词句,指导感情诵读。

“喜欲狂”是什么意思?你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的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杜甫“喜欲狂”的心情?

预设:

“喜欲狂”是高兴得几乎要发狂了的意思。先写诗人“初闻”时“涕泪满衣裳”的反常情态,接着写诗人狂喜的情态:“却看妻子”、“漫卷诗书”、“放歌”、“纵酒”写出了狂喜的场面,然后写此后的美好打算,是对“喜欲狂”的进一步描绘。

(5)指导背诵: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注意诗歌的节奏。可先听教师范读,学生再练习范读。

预设:停顿和重音提示: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解题:

(1)看到诗题《示儿》你是怎样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 预设:“示”使人知道。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示儿”可以说告诉儿子,也可以说给儿子们看的诗。

(2)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读这首诗,想一想陆游逝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之后集体交流。

(3)结合学案,试试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得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补允,可纠正,教师适时点拨。预设:

“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这句诗是说: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但悲不见九州同”:“但”只。“九州同”指全国统一。这句的意思是: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王师北定中原日”:“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中原”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这句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那一天。

“家祭无忘告乃翁”,“家祭”祭祀祖宗。“无”同“勿”,不要。“乃翁”你们的父亲。这句的意思是:家祭的时侯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4)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有的地方还要增加一些词语,使句子的联系更紧密。 预设: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本来就清楚地知道,人死了世上的什么事都和我没有关系了,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到了宋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日子,你们祭祀祖先时,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个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5)指导背诵:以小组为单位,反复吟诵,读出感情,背会后试着默写。请同学们带着作者看不到祖国的统一无限牵挂之情朗诵古诗,让我们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爱国热情。

预设:停顿和重音提示: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集体交流)你能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到这种思想感情的?

预设: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热情。从诗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和“家祭无忘告乃翁”可体会到作者的爱国之情。尽管他清楚地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可他还是嘱咐儿孙们在他死后,不要忘记把收复中原的消息告诉他。这种矛盾说法,说明了诗人看不到祖国统一死了也不甘心的爱国热情,表达了诗人看不到祖国统一死不瞑目的思想感情。

5、拓展延伸:《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联系诗的内容说说你的体会。(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爱国之情,这一点是相同的。但《示儿》是绝笔,是遗嘱,通过“悲”(“但悲不见九州同”)盼望祖国统一表达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通过“喜”,听到祖国重归统一“喜欲狂”表达的。)

6、小练笔。任选一首本课的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板书: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教学反思:

示儿

示儿

《示儿》

示儿

示儿

示儿说课稿

陆游《示儿》

示儿教案

示儿读后感

示儿教案

示儿
《示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示儿解析 示儿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