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农夫和蛇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3-14 18:03:14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农夫和蛇

农夫和蛇

教学目标:

1、诵读这首诗,了解作者克雷洛夫,理解掌握成语“乔装打扮”

2、体会这首诗的寓意,从中感悟人生的道理。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感悟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李寄》一课为我们讲述了一条巨蛇贪婪地残害人民的故事。它无情的吞啮了九个小女孩,其凶残、贪婪的本性可见一斑。但最终丧命于李寄利剑下。《伊索寓言》中两则《农夫和蛇》中蛇更是狠毒,忘恩负义、本性难改。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诗《农夫和蛇》看这首诗中的蛇有怎样的下场。板书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内容。

1、参照注释,了解作者。

课文选自《克雷洛夫寓言诗集》。

克雷洛夫:1769---1844俄国寓言作家。

2、范读课文,使学生体会诗歌的朗读节奏。

3、自由朗读诗歌,并参照注释学习成语“乔装打扮”。

4、指名读,集体讨论评价:

蛇的话应该怎样读,农夫的话要读出怎样的语气?

5、集体朗读,了解诗歌大意。

一句话概括:蛇花言巧语想要骗取农夫的信任,结果被农夫识破,果断杀了。

6、交流、探究诗歌寓意。

①指名有表情的读蛇的话:体会蛇的特征。

②蛇为什么要伪装自己,目的是什么,“蛇”像征什么样的人?③从农夫的语言和动作中可以看出农夫是个怎样的人?

④农夫果断斩蛇说明了什么?

四、迁移应用,拓展升华。

通过学习这篇诗歌,谈谈你对人生的感悟。

提示:可以从“密切联系群众,不能脱离群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等方面谈起。

五、巩固提高

1、乔装打扮:解释并造句。

2、练习背诵。

六、作业:背诵这首诗。

推荐第2篇:农夫和蛇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农 夫 和 蛇》

教学设计:兰少莲

教学内容分析:

《农夫和蛇》(伊索寓言)是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章,它具有古典寓言的特征。把动物的生活和心理与人生的格言式的思想自然结合。通过农夫的善良与蛇的邪恶的对比,把主题突现出来。第一则是揭露恩将仇报的人和告诫不要怜悯恶人。第二则是说不要对凶残狠毒的家伙抱有幻想。这两则寓言结构简单,情节紧凑,语言精练。从动物世界到人间,从动物到人性,既有相异的距离感,又有沟通的惊异感,比较诙谐,比较有趣,适宜学生阅读。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1)了解寓言、伊索和《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2)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目: (1)辨析文体,说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小组合作探究本文的语言表达特色。

情感与价值观:借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写法,理解两则寓言所揭示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了解寓言、伊索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教师结合课前提示进行介绍。 教学难点:体会寓言写作特点,理解作品所揭示的深刻哲理,用教师分析讲解,师生讨论的办法解决。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小时候读过《狼和小羊》、《乌龟和兔子》、《拔苗助长》等故事吗?谁来给同学们讲一讲/ 2.大家从小学到中学,家长、老师经常给我们讲寓言故事,同学们熟悉的《拔苗助长》《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外国寓言如《狼和小羊》《乌龟和兔子》等,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家是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的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伊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则他写的寓言。

二、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课件) 1.寓言:

文学体裁的一种。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大多简短,具有故事情节。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多用借喻手法,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通过虚构的故事,表现作家或人民关于某种生活现象、心理和行为的批评或教训。 2.《伊索寓言》简介: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后代影响很大。《伊索寓言》共收集了

三、四百个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的总结。寓言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寓言作者谴责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负的人团结起来对恶人进行斗争。

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1.自主合作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请同学复述故事内容。

请一个同学复述讲故事的部分,另一个复述农夫的语言。复述语言的同学要做到表情语气准3.复述评价。

全班同学对他们的复述进行评价。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复述时要抓住“血的教训”话的语气沉重一些。 4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明确:是揭露恩将仇报和告诫不要怜悯恶人。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否就限于结尾说的那些话?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明确:其寓意还可作如下理解:①不要怜悯象蛇一样的恶人。②恩将仇报(忘恩负义)是蛇一样的恶人的本性;或,不要指望向恶人施善他会还你仁义;或,“善有善报”不一定适用于恶人。③与中国成语“养虎为患”有类似相通意。

(3)这则寓言里,农夫临终所说的话,作者是否将“恶蛇”误写为“恶人”,为什么? 明确:没有误写。以动物喻人是寓言故事的重要特点。本题意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寓言的这一特点。可以举出过去和课外读过的寓言中的警句、格言加深认识。 (4)说话练习。

你想对这位农夫说些什么?对蛇这样的恶人,你怎样看待他们?

四、探究故事寓意: 1.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明确:是说不要对凶残狠毒的家伙抱有幻想。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否就限于结尾说的那些话?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点拨:寓意还可作如下理解:①对没有改变邪恶本性的仇敌,不要抱有幻想。②在邪恶之人的面前,你的“和解”举动反可能助长他的恶毒气焰。③要看穿似乎头头是道的歪理背后的本质。④自以为比你强大得多的敌人是不会重视你的和解建议的;或向比你强大得多的敌人求和,是不明智的举动;或与中国俗语“老鼠和猫不能交朋友,猫和猫才能交朋友”有某种相通之处。

3.第二则似乎正义的一方不占理,邪恶的一方却说得头头是道,你认为说得有道理吗? 点拨:蛇说的自然是歪理。这个歪理的前提条件就错了。首先是蛇伤害了人,施恶于人,然后才有人的复仇。现在受害的一方主动放弃复仇,施害的一方应当“感激”才是。施恶者反而说,我们和解不了,继续斗下去吧,其原因就是施恶者的本性残忍恶毒以及自以为比对方强大,足以在斗争中压倒对方。如果把那段话改为农夫所说,也就是受害一方说的,那才有点合情合理,也就是受害一方才配有资格、有权利说出这种不和解的话。

五、赏析句子,辨析词语:

比较下面各组句子,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1)①(妻子)劝丈夫丢掉报仇的念头,以防毒蛇纠缠,后患无穷。

②(妻子)劝丈夫放弃报仇的念头,以免毒蛇纠缠,后患无穷。

(2)①于是,农夫按照妻子的意图主动去恳求蛇与他和解。但是,蛇不赞成和平相处。 ②农夫听了妻子的话,就去恳求蛇与他和平相处。但是,蛇不赞成。 参考答案:

第一组句:“放弃”比“丢掉”更具书面语色彩,用在这句中,与后面“以免”“纠缠”“后患无穷”等词语搭配得更为恰当。以免、以防都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以免是表示前半句话的目的是使下半句话所说的结果不至于发生,以防是表示前半句的目的是对后半句所说情况的防备(“防”字没有“防止”之意,而只有“防备”即预先准备以应付攻击或避免受害之意)。显然,此处用“以免”句意清楚得多。

第二组句:第①句中的“于是”是多余的,既是“恳求”,“主动”也多余,“和解”与“和平相处”,此处词意所指相近,显得累赘。因此,用第②句的表述,显得句子比较洗炼和干

六、体会寓言的写法:

1.说说“寓言”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2.总结:①.结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故事情节,另一部分是寓意 ②借动物喻人、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 ③形式短小精悍,语言生动形象

七、总结、拓展:

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正如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所说“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希望同学们读寓言,不仅要读懂故事,更重要的是体公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八、作业:

1.大胆想象,以农夫和蛇为主角编一则《新农夫和蛇》的故事。

2.你还知道不同于课文的其他关于蛇、狼的故事或文章吗?请说给同学听听。知识链接:

1.寓言:

文学体裁的一种。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大多简短,具有故事情节。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多用借喻手法,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通过虚构的故事,表现作家或人民关于某种生活现象、心理和行为的批评或教训。寓言原是民间口头创作,后为文人作家所采用,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中的一种体裁。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相当盛行。有讽刺急于求成、按主观办事的《宋人揠苗》,讥讽只管吹嘘,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以及只相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的《郑人买履》,还有《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都是中国古代优秀的寓言作品。近世民间寓言的主题越来越广泛,诸如教人团结互助、忍让、不要贪多、以及教人不要骄傲、不要挑拨是非和狂妄自大等都是较常见的主题。这种寓言的教育作用,大体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育人民提高警惕,认识敌人的本质,不要上当;另一方面是教育人民掌握事物的规律,提高思想认识和品德修养,更好地做人和处世。它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高尚的道德光芒。

2.《伊索寓言》简介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后代影响很大。《伊索寓言》共收集了

三、四百个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的总结。寓言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寓言作者谴责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负的人团结起来对恶人进行斗争。例如,《农夫与蛇》的故事劝告人们不要对敌人仁慈;《狗和公鸡与狐狸》告诉人们要善于运用智慧,战胜敌人。在《狮子与鹿》、《捕鸟人与冠雀》、《两个锅》等故事里,作者揭露出,当政权掌握在贪婪残暴的统治者手中时,贫苦的人是不可能平安地生活下去的。《伊索寓言》中有些故事还总结了古代希腊劳动人民的生活经验,其中有的长期被后人引用,成了人们熟知的典故。如《龟兔赛跑》、《狐狸与葡萄》等等。但是,《伊索寓言》中也搀杂着一些消极的东西,如宣传乐天知足(《说马幸福的驴子》)、向强者妥协(《芦苇与橄榄树》)等等。

推荐第3篇:《农夫与蛇》读后感

《农夫与蛇》这个童话故事,相信大家都读过或听过,你认同故事里的主人公吗?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农夫与蛇》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篇一:《农夫与蛇》读后感】

我最爱读的文章是《农夫和蛇》,是这样的: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里,有一条蛇被冻僵了,一个好心的农夫看见了就把它带回了家里。回到家后,农夫把蛇放到火灶边给它取暖,蛇慢慢苏醒了,农夫的儿子看见了很感兴趣,就把它抱在怀里玩。这时,蛇开嘴就像咬那个孩子。幸亏农夫眼疾手快,打死了蛇。

读完《农夫和蛇》我就被文中的一句话所震惊了“这时,那蛇张开血盆大嘴就要咬那个孩子。”如果被咬到,那孩子一定没命了。幸亏农夫眼疾手快,一下子打死了蛇。

这篇故事告诉我们:坏人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生活中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了一个陌生人,他给我一颗糖,我想起妈妈说的话,我就对陌生人说:“我不要糖,我家有很多。”

【篇二:《农夫与蛇》读后感】

星期天,我写完作业后,家里停电了,不能看电视也不能玩电脑,我就找了一本寓言故事来看。我被《农夫和蛇》这个故事吸引住了。

这个故事的内容是:一个农夫走在回家的路上,他看见路边有一条冻僵的蛇,然后他把那条蛇揣在怀里,蛇醒来后把农夫咬了一口,结果农夫中毒而亡。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也许你认为蛇是个恩将仇报、无情无义、狼心狗肺、不知道感恩的动物,可是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蛇身上,蛇也是无辜的。因为蛇本来就是冷血动物,具有攻击性,当它的生命受到威胁时就会自卫。

我认为农夫的死是活该,因为他愚昧无知,不知道蛇是冷血动物,具有攻击性,而且有毒。虽然我们敬仰农夫的爱心,但不敢恭维他的善举。

做为我们青少年,一定要好好学习,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不然就会像农夫一样悲惨。

【篇三:《农夫与蛇》读后感】

假日里,我读了《伊索寓言》这本书,其中《农夫与蛇》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个农夫出门办事,他从早上一直走到中午也没吃没喝,于是,他就在路边休息吃干粮。他突然发现路边有一条冻僵的蛇,善良的农夫将蛇拣起放进自己的怀里。可是他又一想,万一蛇醒来把我咬伤怎么办?想到这,他就把蛇扔了又继续赶路。走着走着,他又想,如果他把蛇救活,蛇会感谢他的,想到这,农夫又回去将蛇拣起,贴着肉放进怀里,就继续赶路。走了好一阵,农夫感觉蛇动了,冻僵的蛇醒过来,然后又在农夫那温暖的胸膛狠狠地咬了一口。农夫疼急了,他把蛇掏出来又将它掐死。蛇毒进入农夫的身体里,不久也死去了。

农夫是个善良的人。他明知蛇会咬人的,但他没有见死不救,一次又一次的将蛇捡起,目的是为了救活这个小生命。可是蛇忘恩负义,不但没感谢恩人,而且把恩人咬死。最终蛇也没有好下场,他也被农夫掐死了。

邪恶本性不会改变的,怜惜恶人,后患无穷。

推荐第4篇:《农夫与蛇》读后感

读《农夫与蛇》有感

(龙潭大房小学

三年一班 于微加

指导教师 宋月)

我很喜欢阅读。如:一些名著、小说、寓言故事等,在我读的所有书籍里面我最最喜欢的就是寓言故事,因为它不仅生动有趣,而且还能告诉我们一些深刻的道理。

《农夫与蛇》是我最喜欢的寓言故事之一。故事讲的是在一个冬天,农夫外出时发现了一条冻僵的蛇,好心的农夫就用自己的身体温暖它。没有想到,蛇醒了后,很快就咬了农夫一口,农夫就死了。这个故事使我的内心感到很震撼。

农夫是一个好心人,他看到蛇冻僵了,起了怜悯之心,救了蛇,可蛇却恩将仇报咬死了农夫。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个歇后语: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作为一个人,要知道报恩,别人对你好,你就要记住别人的恩情,对别人好,不能反过来去陷害别人。别人对你好,你却对别人坏,这不让人气愤吗?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习农夫的精神,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当然如果有坏人向我们求助,我们不能像农夫那样光有同情、怜悯之心,而不明辨是非;这样必将给自己带来不利。

《农夫和蛇》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和人之间要互相帮助、知道感恩,同时我们也要擦亮自己的眼睛,以免上当受骗。

推荐第5篇:农夫和蛇教案

农夫和蛇(两则)

课前准备:

了解作者,预习课文掌握文中生字词。

教学目标 :

1.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2.理解两则寓言的内容及寓意。

3.培养学生概括、判断、想象等思维能力。 4.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寓言。其实同学们对寓言并不陌生,大家从小学到中学,家长、老师经常用寓言故事对我们进行教育。同学们能举几个你听过或读过的寓言吗?(中国的寓言大多凝成四言成语:同学们熟悉的如《拔苗助长》《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外国寓言如《狼和小羊》《乌龟和兔子》等。) 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家是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的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伊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则他写的寓言。

1.寓言及其特点:

寓言是以劝喻性或讽刺性故事为内容的文学形式。

① 短小精悍,内容简单;

②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③ 创作上常用夸张或拟人等表现手法;

④ 从简单易懂的故事中体现深奥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

2.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寓言作家。相传原为奴隶,后获得自由。善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终遭杀害。

3.《伊索寓言》产生于希腊的古典时期。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喻人,教人处事和做人的道理,对后世影响很大。现在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的名字搜集整理,编订而成的。

二、初读课文 ,理解寓意。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复述、概括故事。

这两则寓言通过农夫和蛇的故事说明人的本性不会改变,不能对敌人心存任何侥幸,深仇大恨是难以和解的。

三、细读课文

1、第一则寓言中作者是否将“恶蛇“误写成了”恶人”?为什么?

2、第一则寓言中第一句话“有位农夫,是村里村外有名的大善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探究课文

农夫和蛇

(一)对我们的启迪:

(1)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明确:是揭露恩将仇报和告诫不要怜悯恶人。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否就限于结尾说的那些话?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参考答案:其寓意还可作如下理解:①不要怜悯象蛇一样的恶人。②恩将仇报(忘恩负义)是蛇一样的恶人的本性;或,不要指望向恶人施善他会还你仁义;或,“善有善报”不一定适用于恶人。③与中国成语“养虎为患”有类似相通意。

农夫和蛇

(二)

“我一见到那被你用斧子劈开的石头,就对你没有好感,同样,你一见到你儿子的坟墓,就会想起对我的仇恨,难道不是这样吗?”这一段是蛇不和解的理由,请讨论:这个理由对吗?它说明了什么?

不对,这是蛇的歪理。 首先,是前提错了:是蛇先施恶于人,才有了人的报复;第二,仇恨的深浅不一样,蛇伤人致死后果严重,农夫劈蛇未遂,后果轻微。

现在受害的一方主动和解,施害一方应该“感激”才是施害一方拒绝和解,正说明他本性凶残恶毒,并且自以为强大,能压倒对方。

从农夫和蛇

(二)中得到的启迪:

1、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明确:不要对凶残狠毒的家伙抱有幻想。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否就限于结尾说的那些话?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寓意还可作如下理解:①对没有改变邪恶本性的仇敌,不要抱有幻想。②在邪恶之人的面前,你的“和解”举动反可能助长他的恶毒气焰。③要看穿似乎头头是道

的歪理背后的本质。④自以为比你强大得多的敌人是不会重视你的和解建议的;或向比你强大得多的敌人求和,是不明智的举动;或与中国俗语“老鼠和猫不能交朋友,猫和猫才能交朋友”有某种相通之处。

五、合作探究:

两则寓言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A、寓意方面:都表现出蛇是不可轻饶的罪恶动物,从而揭示出对恶人不要抱有幻想,要提高警惕。

B、语言方面:都是先叙述故事,然后在文章最后点明寓意。

不同点:

A、叙事方面:第一篇表现在形式上,有一定的故事情节,第二篇是以对话的方式。

B、写法方面:都是运用对比的写作方式,但是第二篇在点名寓意时具有一定的诗意。

1、你是如何看待农夫和蛇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2、你是如何理解农夫临终时所说的教训的?

六、课外延伸畅谈

这则寓言也告诉我们:人世间,善人有善人的道德准则,恶人有恶人的处世哲学,正所谓“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宽容和懦弱只会助长本性凶狠残忍的恶人的气焰,我们要时时学会洞穿恶人的处事逻辑,善于用勇敢和智慧同一切邪恶斗争,来保护我们的人身安全,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

测评题:

1.给下列字注音:

冻僵( ) 隆( )冬 怜悯( ) 劈( )开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怜闵 残忍 隆冬 B.砍柴 版斧 放弃 C.苏醒 尹索 守候 D.纠缠 劈开 仇恨 3.《农夫和蛇》选自 , 相传伊索是 公元前6世纪 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4.寓言是以 或 的故事为内容

的文学形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 或 。在创作上常运用 和 等表现手法。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 。

推荐第6篇:《农夫和蛇》doc

题:《农夫和蛇》

课 型:新 授

上课教师:王 大 利

上课时间:10月24日

位:古邵镇中学

农夫和蛇(2课时)

课前预习:

了解寓言、伊索和《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相关课程标准: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1、学习借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写法。

2、理解两则寓言所揭示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美好品德。评价任务:

1.朗读寓言。

2.复述故事。

3.结合教师的讲解进行讨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农夫和蛇》一)

导语

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寓言。其实同学们对寓言并不陌生,大家从小学到中学,家长、老师经常用寓言故事对我们进行教育。同学们能举几个你听过或读过的寓言吗?(中国的寓言大多凝成四言成语:同学们熟悉的如《拔苗助长》《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外国寓言如《狼和小羊》《乌龟和兔子》等。)同学们能否说一说寓言有什么特点?(学生能回答出篇幅短小,故事中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对人有教育作用等,教师应加以肯定。)教师补充,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常用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

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家是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的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伊索,相传伊索原来是奴隶,后来获得自由,他善于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终于遭到杀害。《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之名收集整理的希腊寓言故事。

(一)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农夫和蛇》其一。

2.复述故事。

这则寓言故事比较简单,下面请两位同学上讲台,不看书把故事 复述一下。一个同学复述讲述的部分,另一人复述农夫的语言。要求复述人物语言的同学要做到表情语气准确。

全班同学对他们的复述进行评价。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复述时要抓住“血的教训”话的语气沉重一些。

怎样理解农夫临终所说的话?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否仅仅限于这句话?

农夫临终所说的话,作者是否将“恶蛇”误写为“恶人”?为什么?

你想对这位农夫说些什么?对蛇这样的恶人,你怎样看待他们?

3.讨论寓意。

(二)总结拓展

本文短小精悍,情节完整,耐人寻味,故事告诉我们„„(启发学生说下去)。

第二课时(《农夫和蛇》二)

(一)整体感知

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

1.读出毒蛇凶残的语气。

2.找出故事中矛盾的高潮部分。

(二)合作探究。

刚才在听读时,要求同学们找出故事中矛盾的高潮部分,所谓故事中矛盾的高潮部分,就是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那么这则故事中矛盾不可调和的情况是什么呢?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从哪里可以看出?

讨论 明明是一种人生格言,为什么不直接讲出来,偏要借助动物来表现呢

下面,我们再来讨论一下,这则寓言的特点,跟上则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一情节上的起伏跌宕,结局耐人寻味。

不同点——第一则借用农夫临终所说的话,点明寓言的主旨即寓意。这则运用了拟人手法,抓住蛇的凶残本性,拟写得逼真神似,以评论的方式点明寓意更耐人寻味。

(三)总结拓展

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正如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所说“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希望同学们读寓言,不仅要读懂故事,更重要的是体公寓意,从中受到教育。教学反思:

1.这是学生上初中以来第一次学习寓言,可以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先简单介绍一下有关寓言的知识。学生在大体了解寓言的基础上,继续阅读课文,体会本文是如何体现寓言的特点。 2.引导学生揣摩想像的合理和巧妙,用善恶比较法理解文章的内容,体味每则寓言所寄寓的道理,体会以动物喻人的表达特点。

推荐第7篇:农夫和蛇教案

菏泽市广州路中学七年级语文学教案

题目:农夫和蛇(克雷洛夫)

教学目标:

1、诵读这首诗,了解作者克雷洛夫,理解掌握成语“乔装打扮”

2、体会这首诗的寓意,从中感悟人生的道理。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感悟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交流、探究、讲读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寓言式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寓”有“寄托”的意思,最早见于《庄子·寓言》篇。

世界三大寓言作家:古希腊 伊索

俄国 克雷洛夫

法国 拉封丹

另有说有世界四大寓言家: 伊索,拉封丹,克雷若夫, 莱辛(德国)

《伊索寓言》中两则《农夫和蛇》中蛇更是狠毒,忘恩负义、本性难改。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诗《农夫和蛇》看这首诗中的蛇有怎样的下场。

二、重要字词: 乔装打扮: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内容。

1、参照注释,了解作者。

课文选自《克雷洛夫寓言诗集》。

克雷洛夫:1769---1844俄国寓言作家。

2、范读课文,使学生体会诗歌的朗读节奏。

3、自由朗读诗歌,并参照注释学习成语“乔装打扮”。

4、指名读,集体讨论评价:

蛇的话应该怎样读,农夫的话要读出怎样的语气?

5、集体朗读,了解诗歌大意。

一句话概括:蛇花言巧语想要骗取农夫的信任,结果被农夫识破,果断杀了。

6、交流、探究诗歌寓意。

①指名有表情的读蛇的话:体会蛇的特征。

②蛇为什么要伪装自己,目的是什么,“蛇”像征什么样的人?

③从农夫的语言和动作中可以看出农夫是个怎样的人?

④农夫果断斩蛇说明了什么?

四、迁移应用,拓展升华。

通过学习这篇诗歌,谈谈你对人生的感悟。

提示:可以从“密切联系群众,不能脱离群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等方面谈起。

五、巩固提高

1、乔装打扮:解释并造句。

2、练习背诵。

六、作业:背诵这首诗。

七、课外拓展及补充:

三言两语话克雷洛夫寓言《农夫和蛇》

松鹰

谚语是一种语言现象,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丰富的谚语 。谚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用字不多,却形象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最主要层面的深刻哲理,比如关于人生、事业、财富、爱情、友谊、生与死、真善美与假恶丑等等。本篇寓言是讲农夫和蛇的,他们永远成不了朋友,当然读者也可以引申去想。这里,我收集了几条关于蛇的谚语,朋友们可以自己去琢磨其中的含义。

蛇咬一口,入骨三分。(中国谚语)

蛇不分粗细,坏人不分大小。(中国谚语) 蛇的本性改不了。(巴西谚语) 蛇可怕在嘴上。(富拉尼谚语) 人不能跟蛇进洞。(祖鲁谚语)

蛇爬过的地方就会使人感到不安。(亚博谚语) 把蛇放在怀里,它醒过来就要咬你。(希腊谚语) 蛇换蛇皮,不改蛇性。(俄罗斯谚语) 蛇死不再毒害人。(沙特阿拉伯谚语) 蛇并不怜悯熟睡的人。(伊朗谚语) 蛇皮华贵,牙齿有毒。(朝鲜谚语)

农夫和蛇

吴岩 译

一条蛇爬进一个农夫的屋子,请求农夫收留它:它不光是在农夫屋里当个食客,不,它还要给孩子们当个保姆,因为只有用劳动换来的面包,吃起来才是最香最甜的。 “我知道,”它说,“人类对我们蛇类都抱着厌恶的看法:一位我们蛇类统统是恶毒之至的。大家总是说我们蛇类不知道感激,对于亲戚和朋友也没有感情,甚至把儿女也当做食物吃掉。假定这些话都是确实的吧,我可恰巧相反,我一生从来没有咬过人,而且对不正当的行为十分痛恨——我可以让人家把我的毒牙拔掉而毫不介意,如果我没有毒牙也能生活的话——不过,我对这一点还抱着怀疑!事实上,你决不会遇到我这养好的蛇了;你倒想想看,对待你的孩子们,我将是多么的慈爱呀!”

“如果这是一片实话,如果我也相信你这一片说话,”农夫说道,“然而我还是不能收留你。一旦我的邻居听到了你做的好事,跟着道德的蛇(就是你!)就会爬来上百条恶毒的蛇,于是我们这儿的孩子们立刻就会统统完蛋在它们手里。我的朋友,为了避免错误,我还要把我们不能相处的另一个理由告诉你:我有一个偏见——即使是顶好的蛇,总不如没有蛇的好。”

有关蛇的成语:

拨草寻蛇: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杯弓蛇影:将映正在羽觞里的弓影误觉得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惹起恐 打蛇打七寸:比喻说话做事务必捉住主要环节。

惊蛇进草:描述草书写得矫健而活泼。

虎头蛇尾: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端时气势很大,到后来劲头 打草惊蛇:原比喻惩甲菟乙。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 笔走龙蛇:描述书法生动而有魄力。

春蚓秋蛇:比喻字写得欠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匍匐的痕迹。

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星的陈设一样曲折。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延绵。

佛口蛇心: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飞鸟惊蛇:像飞鸟进林,受惊的蛇窜进草丛一样。描述草书自然流畅

封豕长蛇:封:大;封豕:大猪;长蛇:大蛇。贪婪如大猪。残酷如蛇。

蝮蛇螫手,勇士解腕

伎俩被腹蛇咬伤,便利即截断,免得毒液延及全身 贪蛇忘尾:比喻只图长远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

龙蛇飞动:似乎龙上涨,蛇游动。描述书法魄力豪迈,笔力劲健。 龙蛇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正在一同。

强龙不压地头蛇:比喻有本领的人也难敷衍盘踞卖地的恶权利。 蛇蝎为心: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描述心肠狠毒。

灵蛇之珠:即隋珠。原比喻价值连城。后也比喻非凡的才华。 蛇欲吞象:蛇想吞下大象。比喻贪欲极大。

牛鬼蛇神:牛头的鬼,蛇身的神。描述虚幻怪诞。

人心不敷蛇吞象:比喻人贪婪不敷,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蛇化为龙,稳定其文:比喻不管方式上怎样改变,本质还是一样。

蛇口蜂针:比喻恶毒的言词和手法。

三蛇七鼠:比喻为害的东西多。

为虺弗摧,为蛇若何:虺:小蛇;弗:不;摧:毁灭。小蛇不打逝世,大了就难办

握蛇骑虎:比喻处境极险峻。

虚与委蛇:虚:假;委蛇:随便应顺。指对人装模作样,敷衍敷衍。 养虺成蛇:比喻放纵仇人,听凭其强大起来。

一龙一蛇:比喻人的处躲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差别而变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比喻正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卖前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一蛇两头:比喻险凶恶的人。

一字长蛇阵:陈设成一长条的阵势。描述陈设成一长

推荐第8篇:农夫与蛇读后感[全文]

《农夫与蛇》读后感

在《伊索寓言》里我读到了一篇很经典的故事,也是大家最熟悉的《农夫与蛇》。

故事的内容是:在一个严寒的冬天里,一位农夫去赶集,在半路遇到了一只快要冻僵的蛇,农夫心想:这条蛇多可怜啊,我得救救它。可他想到蛇很狠毒,又犹豫不绝了。它应该不会恩将仇报吧!于是,好心的农夫千方百计把蛇给救醒了,可农夫万万没想到的是蛇竟然会反咬他一口,毒在全身蔓延,最后毒进了心脏,农夫倒在了雪地上,死了。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非常气愤:蛇不仅没有报恩于农夫,反而还恩将仇报反咬农夫一口。农夫也没有事先想一想,蛇被救活后是否会报恩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明辨是非,三思而后行。帮助别人也要看对象,对于那种狠毒的人千万要思考后再做决定,可别像农夫那样。同情恶人,不分善恶,只会给自己带来伤害和损失。当我们得到别人的帮助和关心,就要心生感激之情,懂得知恩图报,不能像蛇一样恩将仇报!要时时刻刻关注社会,帮助别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同时要回报社会,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农夫救蛇的结局是可悲的,对今人来说也是一个血淋淋的教训,做人一定要是非分明,认清真、善、美,识别假、

丑、恶。要弘扬正气,学会感激;同时对恶人坏事坚决打击,绝不姑息。

在一本美文杂志讲述着这样一则故事:一个贫穷的男孩,为了开学的学费挨家挨户的卖他的商品,他很饿,但他只有几角钱,所以决定到下一家乞讨一顿饭。到了下一家,他按下门铃,开门的是一位美丽大方的女士,男孩突然间不知所措。他仅要了一杯水,那位女士觉得他一定饿坏了,就端给他一杯牛奶,男孩很文雅的喝下了牛奶,然后很绅士的问,我应该付多少钱呢?女士只是笑了笑,说不要钱,妈妈教导过我,不要接受一切为善良的付款。男孩说我从心底感激你。顿时,男孩充满了力量。

多年后,那位女士的了很重的病,当地医生都束手无策,只得把她转到大城市的医院,在那里,专家们集中会诊研究她的病情,男孩也是其中一位,当他听说她来自那个城市时,一种不安袭上心头,他立即站起来,走向病房,从那一刻起,他给予她最好的照顾,并下定决心要救治好她。

经过一段长时间的努力,她的手术终于成功,男孩让护士把最后的账单递给了女士,并在上面写了什么。当她接过帐单时,她很害怕,因为她确信,她将因此负债累累。看过账单,账单下的一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为一杯牛奶的付款”她的眼睛湿润了,泪水夺眶而出。

学会感恩,让微风吹拂世界每个角落;学会感恩,让繁星缀满天际;学会感恩,让爱填满我们之间的缝隙。

推荐第9篇:农夫与蛇的读后感(材料)

农夫与蛇的读后感(一)

我十分喜欢看寓言故事,因为他生动有趣而且能告诉我们深刻的道理。《农夫与蛇》是我最喜欢的寓言故事之一故事说,在一个冬天,农夫外出时发现了一条冻僵的蛇,好心的农夫就用自己的身体温暖它。没有想到,蛇醒了后,很快就要了农夫一口,农夫就死了。看完这个故事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农夫是一个好心人看到蛇冻僵了,起了怜悯之心,救了蛇,可蛇却恩将仇报咬死了农夫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个歇后语: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作为一个人,要知道报恩,别人对你好,你就要记住别人的恩情,对别人好,不能反过来去陷害别人。别人对你好,你却对别人坏,这不让人气愤吗?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习农夫的精神,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当然如果有坏人向我们求助,我们不能像农夫那样生有同情、怜悯之心,而不明辨是非;这样必将给自己带来不利。《农夫和蛇》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人和人之间要互相帮助,知道感恩,就像大地震时我们做得那样,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同时我们也要擦亮自己的眼睛,以免上当受骗。

农夫与蛇的读后感(二)

今天我在家看了一本书叫《伊索寓言》,里面有一篇文章叫《农夫和蛇》,这个故事为我们讲的是一条蛇知恩不报,而且反咬一口的事情。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在一个冬天的清晨,农夫在路上发现了一条冻僵的蛇,农夫本打算救它,可是又害怕它咬自己。于是农夫就继续往前走。农夫又想,如果我救了它,我就是它的救命恩人,它一定不会咬我的。好心的农夫把蛇放进了自己的怀里。蛇得到了温暖,很快就醒了过来。它张开口狠狠的咬了农夫一口,农夫用力的把它往地上一扔,用力踩死它,自己不久后也死了。

这个故事使我们懂得了,我们不要像故事里的蛇,不报答自己的恩人,反而伤害他,而要知恩必报。

农夫与蛇的读后感(三)

我读了《农夫与蛇》后深有感触。有一条蛇被动僵了。农夫救了它,一般的蛇被人救了之后,都会报答他们,可这只蛇却和别的蛇不一样,这只蛇真是够狠毒的,起码人家还救了它一条命,要不然它就死在这雪地里了。我想这条蛇就不应该这样,人家救了它,它还忘恩负义,是个不好的例子,我们不能学它。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像这样反咬别人一口的人不值得我们去爱护它们、保护它们。这个故事给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救一个人或一个生物,都要看一个人的本性,是好是坏,做好这些,就是最基础的了。还有就是人不能忘恩负义,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受了别人的恩就应该懂得报恩,不然就是没有道德的,就会被很多人唾骂。社会就会变的不道德了,人与人之间就会没有了信任,没有了信任就完成不了大事情了。

推荐第10篇:伊索寓言农夫与蛇读后感

伊索寓言农夫与蛇读后感

篇1:农夫与蛇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农夫与蛇》的故事。讲的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清晨,一个农夫带着儿子去山上砍柴。在回家的路上,他们看到了一条冻僵的蛇,农夫连忙放下柴把蛇抱在了怀里,儿子急的叫起来说:\"它是毒蛇,会咬你的。\"农夫说:\"它也是一条生命呀,不能见死不救啊!\"冻僵的蛇在农夫温暖的怀抱中慢慢苏醒过来,张口就咬,最后农夫中毒而死。临死前,农夫后悔地对儿子说:\"我应该听你的话,那样就不会死了。\"

虽然农夫最终醒悟了,但他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我认为助人为乐是好事,但我们一定要辨别清楚,哪些人能够帮助、哪些人不值得我们去帮助。当看到电视里报道汶川地震、南方旱灾时,我毫不犹豫地捐出了自己的压岁钱;可当我走在街头,碰到一些年纪很轻、身强力壮的人伸手向别人要钱时,我会很愤怒的对妈妈说:\"他们为什么不通过劳动去挣钱呢?咱们不要给他钱。\"我认为这些人就根本不值得我们去帮助。

从这个故事中,我还明白了另外一个道理:在我们决定做一件事情之前,一定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与建议,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篇2:农夫与蛇读后感

最近里我看了《农夫和蛇》的故事。这个故事令我久久心都不能平静下来,使我感到\"怨恨和惋惜\".这则故事主要讲了好心的农夫为了把蛇救活,竟然将已冻僵了的蛇放在自己的怀里,最后蛇是救活了。可蛇却不知农夫的好心,咬死了农夫。有句话叫: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作为一个人要知道感恩,别人对你好,你也要对别人好,可像蛇那样无药可救的人,救了他最终遭殃的也是你。

我想今后不管在社会、还是在生活里,我们做人千万不能想蛇那样,我们要对我们好的人,关心我们的人,要懂得感恩,感谢那些曾经有恩我们的人,我们一定要有恩必报,千万不能恩将仇报,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要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一父养十子,十子养一父。衔环结草,以恩报德。\"

希望大家多读书、多积累,扬起船桨,在大海\"奔波、奋斗、遨游。\"助大家双喜临门,马到成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篇3:农夫与蛇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农夫与蛇》这个小故事,对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冬天,农夫发现了一条冻僵了的蛇,他很可怜它,便把蛇放在自己的怀里。蛇温暖后,苏醒了过来,恢复了它的本性,咬了他的恩人一口,使他受到了致命的伤害,农夫临死前说:\"我该死,我怜悯恶人,应该受恶报。\"

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我们,即使你对恶人仁至义尽,但他们的邪恶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所以我们可不要像故事里的那个农夫一样去对坏人做有所的帮助。这样自己也会受到伤害的。

比如说:有一只大灰狼快要被饿死了,一只好心的小绵羊把它抱回了家,把东西拿给了大灰狼吃,它醒过来之后又恢复了邪恶的本性,就扑过去咬住了小绵羊,小绵羊悲哀的说:\"我真傻,居然去救坏人,最后自己还要被吃掉,我是罪有应得。

所以同学们,我们不能心太软,去救坏人,弄得连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了。

篇4:《农夫与蛇》读后感

今天,天气晴朗刮着轻柔的春风,感觉好舒服。吃过晚饭后,我捧起《伊索寓言》在房间里看了起来。我今天看了一个故事叫做《农夫和蛇》。这个故事很精彩,令人深受启发。我感觉很有教育意义,然后叫来了玏玏,给她讲了起来。

《农夫和蛇》讲的是一个严寒的冬天里,一位农夫出门要去乡下。在路上他看见了一条快要冻僵的蛇。农夫想:这条蛇都快要冻僵了,我得救救它。可他想到蛇很狠毒,又犹豫不觉了。\"哎,我救了它,它应该不会恩将仇报吧!\"农夫自言自语地说道。于是,好心的农夫千方百计把蛇给救醒了,可农夫万万没想到的是蛇竟然会反咬他一口,毒很快地聚到心脏,农夫倒下了。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非常气愤:蛇他不仅不报恩于农夫,反而还恩将仇报反咬农夫一口,它没想想是农夫救了它,是农夫让它能活动起来。哎,不过农夫也有过错。他为什么不先想一下,蛇被救活后是否会报恩呢?是否像他想的那样单纯呢?我告诉玏玏,千万要记住了:救人也要看对象,对于那种狠毒的动物千万要思考后果再做决定,可别像农夫那样,也别像蛇一样恩将仇报哦!别人救了你,一定要报恩啊!你记住了吗?

篇5:农夫与蛇读后感

《农夫与蛇》讲述了一个农夫与一条冻僵的蛇的故事。在一个极其寒冷的冬天,农夫发现一条冻僵的蛇,他非常可怜它,就把蛇放在自己怀里,蛇被温暖苏醒过来以后,恢复了它的本性,便咬了恩人一口,这使他受到致命的伤害。

农夫是一个好心人,把蛇救醒了,可蛇却不顾农夫的好心,咬死了农夫,这不是让人非常气愤吗?有句话叫: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农夫就是吕洞宾,而蛇却是狗,人家对你好,你却对人家坏,让人恼上加恼。而作为一个人,要知道报恩,人家对你好,你就要对人家好。

当然,像蛇这么狠毒的人还是比较少,我觉得更多的是还算善良却也很在意自己是善良的人。你帮助他,他也会帮助你,这样的话,善与善会相得益彰。可是,一旦受到伤害,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善良的本性受到伤害后,羞恼纠集起来,郁积在心灵深处,酿成毒液,埋下仇恨的种子,于是开始制造新的伤害。蛇咬了农夫之后仍旧心安理得,而下一位农夫就会变得和蛇一样了。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习农夫这种精神,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爱的付出是要求等价的爱作为回报,这种爱转化成为仇恨的例子已经数见不鲜了;无私的爱是一厢情愿的,没有暗藏妒忌和怒火的;全然的爱是不要求回报的爱,即使对方以怨报德也无怨无悔,是只问付出,不问收获。

《农夫和蛇》让我们明白:人和人之间要有爱心,但也要知恩图报!这样才会互相帮助,相互关爱。

篇6:农夫与蛇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寓言,名叫《农夫与蛇》。

《农夫与蛇》主要讲了,一天,一个农夫在一个山洞之中发现了一条冻僵了的蛇,于是将蛇带回家,并精心照料着,几天后,蛇苏醒了过来,非但没有报答农夫,反而一口将农夫咬伤,农夫在临死前说:\"我怜悯恶人,我该死!\"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受启发,我十分同情这个可怜的农夫,自己好心好意救了蛇,可是蛇非但没有报答自己,还反咬一口,将毒牙对准了自己。但是通过这个故事,同时我也想到了另外一点。这个农夫不就相当于乐于助人的人,蛇不就相当于恩将仇报的人吗?在生活中,又有多少与文中的蛇的本性一样的恶人,恩将仇报,反咬一口。我认为这样的人是不应该救的。而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有许多善良的人,他们无私的奉献出了自己的善心,可是,他们受到的,却是与他们所付出的善所相反的\"回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用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去对待别人,当然这个\"别人\"是只有良心的人,并不是和蛇同类的人,我们需要付出善良,但也要看清楚这个受善者的心地和本性如何。不要滥用自己的同情心,否则下车也会和文中的农夫一样。

篇7:农夫与蛇读后感

想必大家都看过寓言,也知道其中的道理。我今天就读了一个寓言故事叫《农夫与蛇》。

有一个农夫在山上遇到了一条蛇,但此时外面飘着鹅毛大雪,那蛇已被冻住,农夫出于同情,便把蛇用体温暖醒了,可那蛇却把农夫咬死了。

我在救人时应该分清善恶,不要盲目的救人可能最后把自己害了,如果我们被别人救了,应该知恩图报,而不是反咬一口,把救自己的人害死!

第11篇:农夫和蛇(两则)教案_9

农夫和蛇(两则)教案

东明武胜中学教师

刘永进

一.

导语设计:

同学们:在小学里面我们学习了这样一些课文,如《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狼和小羊》.《拔苗助长》等课文,这些课文有过共同的特点,就是用简单的故事来说明深刻的道理,好!今天我们进入中学后再来两篇有关寓言方面的课文。

二.

出示教学目标:

(1).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2).感悟故事所揭示的深刻哲理。

(3).提高自己明辨善恶是非的能力。

三.学法指导:

(1).这是学生上初中以来第一次学习寓言,可以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继续阅读课文,体会本文是如何体现寓言的特点。

(2)引导学生揣摩想象的合理及巧妙。用精读法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每则寓言的寓意。体会想象及联想的作用。

(3)结合课文后的练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两则寓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四.前提测评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农夫和蛇(两则)》的作者据传是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__(国别)_____________作家。课文选自《_____________》。

2.寓言是用_______________的故事寄寓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给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寓言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了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依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1)怜mǐn(

)(2)坟mù(

)(3)胸脯(

)(4)露(

)出 五.学习第一则寓言. (一)学生自渎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读后,请一位同学复述一下故事情节(略) 2.仔细阅读课文,总结课文每段的文意.学生分组讨论后令一学生回答. 故事(一) 1.

农夫救蛇 2.

蛇咬农夫

3.

农夫的教训发人深思.(二).精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农夫救蛇,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②蛇为什么要咬救他的农夫?

③文中的“可怜”“怜悯”能否互换?为什么?

④这则寓言借蛇写人,讽刺了生活中的哪一类人?

⑤寓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迪,小明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也从农夫身上受到了启迪,他认为为人不要做善事,否则就会得到与农夫一样的下场,你同意他的说法吗?为什么? 学上分小组讨论后再回答,师明确总结.

答案:①体现了农夫非常善良,爱管闲事的性格.

②因蛇是一种本性残忍,非常凶恶六亲不认的动物.因此它会咬死救它的农夫,体现了蛇恶毒的性格.

③不能“可怜”可表示一种状态,即“值得怜悯,而怜悯是动词,所以农夫在路上碰到了冻僵的蛇,可以说,觉得这蛇挺可怜,而不能说:觉得这蛇很怜悯。

④作者借蛇写人,实际上就是借毒蛇的恶毒,六亲不认恩将仇报来讽刺那些像毒蛇一样的恶人,告诫人们不要怜悯恶人.

⑤不同意,我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农夫之所以落得丧命的下场,是因为他不能明辨是非.(三)体会寓意: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尽情的说: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绝不能怜悯像蛇一样的恶人.六.学习《农夫和蛇(第二则)》

(一)粗读,感知课文内容。

(二)精读,说出每段的意思。 (1).蛇咬死农夫的儿子.

(2).农夫砍蛇未中. (3).农夫恳求和解. (4).蛇拒绝和解.

(5).深仇大恨,难以和解.

(三)体会寓意(即文章中心)略.(四).研读:

让学生说出两则寓言的共同点.

相同: 情节上的起伏 ,结局而

不同: 第一则:借用农夫临终所说的话,点明寓意的主旨即寓意,这则运用了拟人手法,抓住了蛇的凶残本性,拟人写得逼真神似,以评论的方式点明寓意,更耐人寻味.(四).板书设计:

故 农夫

(蛇本性不改) 蛇

事 咬死

对比 恶 (一) 善

(1).蛇咬死农夫的儿子.(起因) 讲故事(1-4) (2)农夫砍蛇未中

(身体) (3)农夫恳求和解 经过

故 (4)蛇拒绝和解,(结果)

事 明寓意(5)

(二) (灵魂) 深仇大恨 ,难以和解。

七 .课后反思:

(1).这是学生上初中以来第一次学习寓言,可以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师简单借介给一下寓言的知识,学生在大体了解寓言的基础上,继续阅读课文,体会本文是如何体现寓言特征的。

(2).引导学生揣摩的合理及巧妙,用善.恶比较法理解文章的内容,体味每则寓言所寄寓的道理,体会以动物人喻人的表达特点。 八.课后作业:

课后探究与练习一.二.

第七课

农夫和蛇 (两则) 学案

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

依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他在村口遇见了一条冻jiàng( )了的蛇.

②.一条毒蛇从树洞里cuán ( )出来.③.以免毒蛇纠缠,后患无穷 ( )..④.你一见到儿子的坟墓(

).. 2.修改病句

①.我们中学生一定要发扬和继承革命的优良传统.②.

今年,党中央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3.

体会下列各词中加点的词有什么好处: ①.

觉得这蛇很可怜...②.

我因为怜悯恶人,才受到如此的恶报啊...③.

以免毒蛇的纠缠,后患无穷.......

4.

《农夫和蛇 (两则)》中第二则寓言似乎正义的一方不占理,邪恶的一方却说的头头是道,你以为蛇说的有道理吗? 5.

文学常识填空: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_________或__________的故事.其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_________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者非生物.

6.

给下面一段话加标点符号:

伊索寓言□ 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喻人□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后代影响较大□如□狗和公鸡与狐狸□□狮子与鹿□□捕鸟人与冠雀□□两个锅□□龟兔赛跑□□狐狸和葡萄□等□

二.整体感悟:

本文这两则寓言的寓意仅限于结尾的那些话吗? 你是怎样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的.三.判断正误

1.寓言是将生活哲理寄托在一个假想的具体形象的具有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体裁. ( ) 2.寓言里的人物都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和现象.( )

3.寓言主题的表现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把较深刻的道理寄愚于简单的故事之中.( )

4.寓言在艺术手法上的重要特点是夸张.此外,还运用了拟人,比喻等手法.( ) 四.中考衔接题 (一)课内阅读:

读《农夫和蛇》第二则,回答:

1.解词,并说说他们的表达作用.

(1) 窜:______这个词表达了毒蛇__________.(2)

缩:______这个词表达了毒蛇的__________.(3)

恳求:________这个词表现了农夫的__________.2.由文中的内容可以看出农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3.

将第一自然段用“Ⅱ”划分层次.

4.

农夫听了蛇的那番话之后,会怎么做或怎么反驳它,请你续写故事.

(二)课外阅读

依照《伊索寓言》的格式 ,将下面短文的结尾补充完整.

蝙蝠跌倒地上,让一只黄鼠狼给逮住了,它哀求饶命,黄鼠狼不同意,说自己生来就是鸟类的敌人,蝙蝠对它说:“不,我根本就不是鸟,我是老鼠。”黄鼠狼说:“是吗?让我来看看。”于是它就把蝙蝠给放了,没过多久,这只蝙蝠又跌倒地上,被另一只黄鼠狼逮住了,它同样哀求不要伤害它。黄鼠狼说:“我特别痛恨老鼠。”蝙蝠向它证明,它并不是老鼠,而是一只蝙蝠,于是它第二次也逃脱了。

这个故事说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作文:

自编寓言.

题目: a嘴和眼睛的对话 b树和斧子 c筷子和勺子 d画笔和颜料 e蜜蜂和花朵 f猫和老鼠 要求:任选以上题目中的一个来写或自拟题目来写,要求在最后点明寓意.

东明武胜中学教师 刘永进

网易邮箱10周年,技术见证辉煌

第12篇:第七课《农夫和蛇》(2课时)

第七课《农夫和蛇》(2课时)

课前预习:

1.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2.阅读并识记课文及课下注释的词语。3.参阅《语文助学》“预习积累”部分。 相关课程标准:

1、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理解两则寓言的内容及寓意。

2、培养学生辨析词语的能力,能学写简单的寓言故事。

3、让学生做农夫一样有善心的人,警惕蛇一样的恶人,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4.培养学生概括、判断、想象等思维能力。 评价任务:

1.借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写法。

2.结合课后练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就两则寓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农夫和蛇》一)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寓言。其实我们对寓言并不陌生,大家从小学到中学,家长、老师经常用寓言故事对我们进行教育。同学们能举几个你听过或读过的寓言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中国的寓言大多凝成四言成语:同学们熟悉的如《拔苗助长》《南辕北辙》《守株待兔》等,外国寓言如《狼来了》《乌龟和兔子》等。

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家是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的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伊索,相传伊索原来是奴隶,后来获得自由,他善于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终于遭到杀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两篇文章,感受其中蕴含的寓意。

二、了解寓言、伊索及《伊索寓言》的知识。

1、寓言

文学体裁的一种。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大多简短,具有故事情节。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非生物。多用借喻手法,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远喻近,通过虚构的故事,表现作家或人民关于某种生活现象、心理和行为的批评或教训。 具有鲜明的哲理和讽喻性。 寓言原是民间口头创作,后为文人作家所采用,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中的一种体裁。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相当盛行。例如我们熟悉的一些成语故事,《宋人揠苗》,《郑人买履》等都是中国古代优秀的寓言作品。

2、《伊索寓言》简介: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后代影响很大。

《伊索寓言》共收集了

三、四百个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的总结。寓言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寓言作者谴责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负的人团结起来对恶人进行斗争。例如,《农夫与蛇》的故事劝告人们不要对敌人仁慈;《狗和公鸡与狐狸》告诉人们要善于运用智慧,战胜敌人。在《狮子与鹿》、《捕鸟人与冠雀》、《两个锅》等故事里,作者揭露出,当政权掌握在贪婪残暴的统治者手中时,贫苦的人是不可能平安地生活下去的。

《伊索寓言》中有些故事还总结了古代希腊劳动人民的生活经验,其中有的长期被后人引用,成了人们熟知的典故。如《龟兔赛跑》、《狐狸与葡萄》等等。但是,《伊索寓言》中也搀杂着一些消极的东西,如宣传乐天知足(《说马幸福的驴子》)、向强者妥协(《芦苇与橄榄树》)等等。

3、伊索

公元前6世纪希腊寓言家。据历史学家记载,他原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曾被转卖多次,但因为富有智慧,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成为自由人后,伊索四处漫游,为人们讲述寓言故事,深受希腊人民的喜爱。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为希腊人所熟知,希腊寓言开始都归在他的名下。现在常见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廷僧侣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以及后来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本编订的。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共同明确。)

合作探究一:这则寓言故事比较简单,下面请两位同学上讲台,不看书把故事 复述一下。一个同学复述讲述的部分,另一人复述农夫的语言。要求复述人物语言的同学要做到表情语气准确。

明确:全班同学对他们的复述进行评价。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复述时要抓住要点,语气要沉重一些。

合作探究二: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明确:是揭露恩将仇报和告诫不要怜悯恶人。

合作探究三: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否就限于结尾说的那些话?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明确:其寓意还可作如下理解:①不要怜悯象蛇一样的恶人。②恩将仇报(忘恩负义)是蛇一样的恶人的本性;或,不要指望向恶人施善他会还你仁义;或,“善有善报”不一定适用于恶人。③与中国成语“养虎为患”有类似相通意。

合作探究四:这则寓言里,农夫临终所说的话,作者是否将“恶蛇”误写为“恶人”,为什么?

明确:没有误写。以动物喻人是寓言故事的重要特点。本题意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寓言的这一特点。可以举出过去和课外读过的寓言中的警句、格言加深认识。

合作探究五:说话练习,你想对这位农夫说些什么?对蛇这样的恶人,你怎样看待他们?

明确:要求学生理解寓意的基础上回答。要具有针对性。

四、作业布置:

1.用本节课的方法来预习《农夫和蛇》

(二)。2.收集有关人性善恶的名言警句。 达标检测:

1.《农夫和蛇(两则)》的作者据传是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__(国别)_____________作家。课文选自《_____________》 。

2.寓言是用_______________的故事寄寓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给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寓言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了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农夫和蛇》二)

一、复习导入

提问:寓言的特点是什么?

二、整体感知

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出毒蛇凶残的语气。

2.找出故事中矛盾的高潮部分。

三、教师引导,分析课文 讨论探究

探究一: 刚才在听读时,要求同学们找出故事中矛盾的高潮部分,所谓故事中矛盾的高潮部分,就是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那么这则故事中矛盾不可调和的情况是什么呢?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从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学生讨论,谈出自己的看法。

探究二:明明是一种人生格言,为什么不直接讲出来,偏要借助动物来表现呢?

下面,我们再来讨论一下,这则寓言的特点,跟上则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明确: 相同点—一情节上的起伏跌宕,结局耐人寻味。

不同点——第一则借用农夫临终所说的话,点明寓言的主旨即寓意。这则运用了拟人手法,抓住蛇的凶残本性,拟写得逼真神似,以评论的方式点明寓意更耐人寻味。

探究三: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明确:是说不要对凶残狠毒的家伙抱有幻想。

探究四: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否就限于结尾说的那些话?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寓意还可作如下理解:①对没有改变邪恶本性的仇敌,不要抱有幻想。②在邪恶之人的面前,你的“和解”举动反可能助长他的恶毒气焰。③要看穿似乎头头是道的歪理背后的本质。④自以为比你强大得多的敌人是不会重视你的和解建议的;或向比你强大得多的敌人求和,是不明智的举动;或与中国俗语“老鼠和猫不能交朋友,猫和猫才能交朋友”有某种相通之处。

探究五:第二则似乎正义的一方不占理,邪恶的一方却说得头头是道,你认为说得有道理吗?

蛇说的自然是歪理。这个歪理的前提条件就错了。首先是蛇伤害了人,施恶于人,然后才有人的复仇。现在受害的一方主动放弃复仇,施害的一方应当“感激”才是。施恶者反而说,我们和解不了,继续斗下去吧,其原因就是施恶者的本性残忍恶毒以及自以为比对方强大,足以在斗争中压倒对方。如果把那段话改为农夫所说,也就是受害一方说的,那才有点合情合理,也就是受害一方才配有资格、有权利说出这种不和解的话。

四、辨析词语

学生讨论

1、比较下面各组句子,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1)①(妻子)劝丈夫丢掉报仇的念头,以防毒蛇纠缠,后患无穷。

②(妻子)劝丈夫放弃报仇的念头,以免毒蛇纠缠,后患无穷。

(2)①于是,农夫按照妻子的意图主动去恳求蛇与他和解。但是,蛇不赞成和平相处。

②农夫听了妻子的话,就去恳求蛇与他和平相处。但是,蛇不赞成。

教师补充:

第一组句:“放弃”比“丢掉”更具书面语色彩,用在这句中,与后面“以免”“纠缠”“后患无穷”等词语搭配得更为恰当。以免、以防都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以免是表示前半句话的目的是使下半句话所说的结果不至于发生,以防是表示前半句的目的是对后半句所说情况的防备(“防”字没有“防止”之意,而只有“防备”即预先准备以应付攻击或避免受害之意)。显然,此处用“以免”句意清楚得多。

第二组句:第①句中的“于是”是多余的,既是“恳求”,“主动”也多余,“和解”与“和平相处”,此处词意所指相近,显得累赘。因此,用第②句的表述,显得句子比较洗炼和干净。

学生讨论

2、词句品味、积累

联系上下文,体味加点词语的恰切使用。

①觉得这蛇挺可怜。

②我因怜悯恶人,才受到如此的恶报啊!

③以免毒蛇纠缠,后患无穷。 教师补充:

①②“可怜”可以表示一种状态,即“值得怜悯”。而“怜悯”是动词,所以,农夫在路上碰见冻僵的蛇,可以说:“觉得这蛇挺可怜”而不能说“觉得这蛇挺怜悯”。而后一句,用“怜悯”“可怜”均可。不过在这么短的文字中,换一个同样意思的词来表述,自然效果更好。

③“纠缠”就是捣麻烦、麻烦不断,没完没了。此文中,农夫妻子觉得和这种凶狠的家伙结下仇,那这家伙就会给你制造没完没了的麻烦,使你今后恶梦不断,祸害无法穷尽。所以这里用“纠缠”和“后患无穷”是非常贴切的。

五、概括寓言的写法:

结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故事情节,另一部分是寓意 借动物喻人、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 形式短小精悍,语言生动形象

六、作业布置:

1、大胆想象,以农夫和蛇为主角编一则《新农夫和蛇》的故事。

2、完成练习册及助学上的题目。达标检测:

1、你是如何理解第二则寓言中“(妻子)就劝丈夫放弃报仇的念头,以免毒蛇纠缠,后患无穷。”一句中的“纠缠”“ 后患无穷”的?

2、你以前读过哪些寓言故事?列举一二。说出寓意。

3、谨记寓言 学会做人。假如生活中你面对此种情况你该怎么做?

①面对坏同学敲诈你的零用钱。

②面对大街上不时遇到的乞丐。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后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值得肯定的:

1.因为这是学生上初中以来第一次学习寓言,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可以在上课之前布置预习课文的基础上,阅读相关的文章。有条件的学生可以读读《伊索寓言》。简单了解一下有关寓言的知识。学生在大体了解寓言的基础上,学习本课文,体会本文是如何体现寓言的特点。

2.引导学生揣摩想像的合理和巧妙,用善恶比较法理解文章的内容,对比是寓言中较常见的表现手法,在对比中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故事主题更加突出。体味每则寓言所寄寓的道理,体会以动物喻人的表达特点。 用精读法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想象及联想的作用。

3.结合课文后的练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两则寓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但是还有需要补充的是:

1.我们对寓意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表象上,还要深入实际生活,对寓言进行深层挖掘。

2.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辨证思维,从对文本意图的把握到对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正确对待善恶标准的升华。

第13篇:《农夫与蛇》读书笔记

《伊索寓言》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农夫与一条冻僵的蛇的故事。在一个极其寒冷的冬天,农夫发现一条冻僵的蛇,他非常可怜它,就把蛇放在自己怀里,蛇被温暖苏醒过来以后,恢复了它的本性,便咬了恩人一口,这使他受到致命的伤害。农夫临死前说:我怜恶人,应该受到恶报。”

我觉得佛祖恐怕都没有这么慈悲,还替蛇感到可怜,蛇替你感到悲哀,临终遗言算是可悲到无药可救了。殊不知,为善过头,就成了纵容恶人了。有时,冷漠也并非就是坏事:

一,没有戕害别人;

二,保护了自己没有被别人伤害;

三,没有纵容恶人。

当然,像蛇这么狠毒的人还是比较少,我觉得更多的是还算善良却也很在意自己是善良的人。你帮助他,他也会帮助你,仅仅是这样的话,善与善会相得益彰。可是,一旦受到伤害,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善良的本性受到伤害后,羞恼纠集起来,郁积在心灵暗处,酿成毒液,埋下仇恨的种子,于是开始制造新的伤害。这时候,好人就难做了,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怨抱怨,成为一种相对公正,有人把它看成是挽回自尊的必要手段。在恶与恶的“合理”对抗中,怜悯反被视为应得的报应,作为人性证明和良心基础的恻隐之心,成为被谴责的罪行,想起来都令人感到悲哀。于是乎,新一轮农夫与蛇的故事重演的时候,蛇咬了农夫之后仍旧心安理得,而下一位农夫就会变得和蛇一样了。

所以说,爱的给与并不全然都是无私的,而是有分别的,它和恨相反相成,隐蔽着仇恨的危机,爱的付出要求等价的爱作为回报,这种爱转化成为仇恨的例子已经数见不鲜了。无私的爱是一厢情愿的,没有暗藏妒忌和怒火的,全然的爱,不要求回报的爱,即使对方以怨报德也无怨无悔,是只问付出,不问收获。俗语有云:只有瓜连子,没有子连瓜。说的就是这种爱。

第14篇:伊索寓言农夫与蛇读后感_1650字

伊索寓言农夫与蛇读后感_1650字

篇1:农夫与蛇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农夫与蛇》这篇寓言故事。里面写了一位善良的农夫和一条忘恩负义的毒蛇。事情发生在一个冰天雪地的隆冬季节,农夫看到有条冻僵了的蛇,便满怀同情地把它捡了起来,放在自己的胸前,用自己的体温给它解冻。当它身上的热气把毒蛇温暖一后,蛇很快就苏醒过来,并很快恢复了本性,咬了农夫一口,使他中了致命的蛇毒。农夫在咽气时说:我怜悯害人精,活该得到如此报应。

读了这篇寓言故事我知道了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分清善恶。对恶人实行救助,就等于残害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对残暴的恶人不但不能救助,相反,要趁机把他们彻底干掉!

篇2:农夫与蛇读后感

《农夫与蛇》这个故事讲得是:一天下着大雪,一个农夫在路上的雪堆里看到了一条冻僵的蛇,就把它放进怀里,用自己的体温来给它取暖。蛇醒了,邪恶的本性也恢复了,它朝农夫的胸口狠狠地咬了一口,很快的,蛇毒在农夫的身体里蔓延,不一会儿农夫就死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懂得了:我们不能像那条蛇一样,忘恩负义。农夫给我们做了生活的榜样,既让我们懂得了要帮助别人,又让我们有所防备: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帮助、救护的。坏人就是坏人,它们的本性是改变不了的,就像是那条蛇,虽然冻僵了,但一旦醒来,就会恢复凶恶的本性。我们也不能像农夫那样单纯,很容易上当。

篇3:《农夫与蛇》读后感

我读了《农夫与蛇》的故事以后,觉得不要看见别人有困难就去帮助他,就像书里写的:农夫看见了一条在雪地里被冻僵的蛇,就把那条蛇放到自已的衣服里,用自已的身体给蛇取暖,但是那是一条会咬人的蛇,等蛇醒了,却把农夫咬伤使农夫中毒死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用我们的双眼和我们的智慧去辨别真假,分辨是非对错,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所以,我们要认认真真的学好老师教的每一点知识,只有掌握了真正的本领,才不会被那些坏人所欺骗。要不然就会像书里的农夫一样,好心却办了错事,并且付出了自已的生命。

篇4:农夫与蛇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名叫《农夫与蛇》的文章,大家可不要做毒蛇这种恶毒阴险的小人。

从前,在一个春天的早上,农夫遇上了一条毒蛇。毒蛇要和农夫做朋友,农夫听了,一口回绝,并抡起手中的大板斧把毒蛇的头给砍了下来。

有一次,我看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时,灰太狼把自己装成一只羊的样子,想要进入羊村。可是,它终究是一匹狼,那黑尾巴露了出来,小羊们用炮火把它送回了狼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恶毒阴险的小人,无论变换成什么样的嘴脸,其害人之心是不会变的。这个农夫很有见识,也很果断;他彻底看透毒蛇的险恶用心,不被它的话语所蒙骗,而是坚决地把毒蛇砍于大板斧之下。这种不向邪恶迁就的态度令人赞赏。生活是美好的,人群是复杂的。大家一定要时刻提防那些像毒蛇那样的恶人。

篇5:农夫与蛇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叫《农夫与蛇》的文章。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个农夫正在匆忙地赶路,忽然发现了一条冻僵的蛇。:它快冻死了,我得救救它!农夫自己对自己说。于是,他就把蛇放在怀里,不久,蛇就醒了过来,农夫还没来得及高兴,就被蛇咬了一口。临死前,农夫问蛇:为什么我救了你,而你却咬我呢?蛇阴冷地说:别忘了,我是一条蛇。

读完这个故事,我想起了一个成语: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意思是江山是可以移动的,但人的品质是很难改的。我们千万不能轻易相信坏人的话啊!

篇6:《农夫与蛇》读后感

《农夫与蛇》这篇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位农夫,因为天气寒冷,他碰见了一条快要冻死的蛇,他把蛇放进自己的怀里,等到这条蛇醒了,它就把农夫咬了一口,结果农夫中毒身亡。

故事里的农夫虽然很善良,但是不想可能的后果。农夫把蛇救了,但蛇不懂报恩、报答,把农夫咬死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也会发生这类事,就像老太太摔倒了,大家上去扶,但有个别的老太太、老爷爷会把你误会成是你把她、他们撞倒了。有人掉进水里了,有人去救,他们救上来了,有的人会悄悄的跑了,而救他的人却不幸身亡。

我们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让世界充满爱。

篇7:《农夫与蛇》读后感 何奕然

我读过伊索寓言中的很多寓言故事,让我映象深刻的是寓言《农夫与蛇》。

内容是:从前,有一个农夫在冬天看见一条蛇冻僵了,他很可怜这一条蛇,便把蛇捡起来放在怀里,那条蛇渐渐的暖和了,然后慢慢的苏醒了,可是蛇凶恶的本性没有改变 ,不久便把农夫咬死了 。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在做事情之前,要认清事物的本质 ,要先想好事情的后果 ,然后再去做。农夫本来是好心把蛇救起,没有想到结果被咬死了,就是因为没有认清蛇咬人的凶恶本性。

第15篇: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农夫和蛇

2009年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农夫和蛇

在一个冰天雪地的冬天,一个农夫穿着厚厚的棉衣,正从集市往家里赶。他碰到了一条蛇,他见蛇十分可怜,便把蛇救活了。可是蛇却恩将仇报,把农夫咬死了。

农夫的儿子知道后,他悲痛欲绝,决心要把蛇大卸八块。没想到那蛇却自投罗网,拖家带口地把家安在了农夫家旁边。农夫的儿子知道后,天天守在洞边,希望有一天能抓住这条蛇。

一天,蛇从洞里出来找食物,它嘶嘶地爬到农夫地田里,被守在田边地儿子发现,儿子立刻从身边拿起斧子,使出浑身地劲向蛇砍去,或许是因为他砍得太快得缘故,并没有砍中蛇的头,只是砍断了蛇的尾巴。

蛇拖着受伤的尾巴落荒而逃。

过了一段时间,农夫的儿子害怕蛇来报复他,以至于天天担心,他终于受不了这种日夜都担惊受怕的日子。他终于去找蛇求和。农夫的儿子把一些蛇最喜欢的食物放进蛇洞里,并对蛇说了许多好听的话。农夫的儿子站在蛇洞口,等待着蛇的回音。

第16篇:北师大版《农夫和蛇》两则教案

《农夫和蛇》两则

《伊索寓言》

平川区种田中学 苓 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l.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意思。

隆冬

怜悯

纠缠

后患无穷

2.掌握多音字的读音。

3.了解寓言、伊索和《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二)能力训练点

借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点

理解两则寓言所揭示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美好品德。

(四)美育渗透点

本文寓深刻的哲理于生动的故事中,全文玲珑剔透,错落有致,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精巧的构思美。

二.学法引导

1.这是学生上初中以来第一次学习寓言,可以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先简单介绍一下有关寓言的知识。学生在大体了解寓言的基础上,继续阅读课文,体会本文是如何体现寓言的特点。

2.引导学生揣摩想像的合理和巧妙,用精读法理解文章的内容,体味每则寓言所寄寓的道现,体会想像和联想的作用。

3.结合课后练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就两则寓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了解寓言、伊索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教师结合课前提示进行介绍。

2.体会寓言写作特点,理解作品所揭示的深刻哲理,用教师分析讲解,师生讨论的办法解决。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朗读寓言。

2.复述故事。

3.结合教师的讲解进行讨论。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农夫和蛇》一)

导语

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寓言。其实同学们对寓言并不陌生,大家从小学到中学,家长、老师经常用寓言故事对我们进行教育。同学们能举几个你听过或读过的寓言吗?(中国的寓言大多凝成四言成语:同学们熟悉的如《拔苗助长》《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外国寓言如《狼和小羊》《乌龟和兔子》等。)同学们能否说一说寓言有什么特点?(学生能回答出篇幅短小,故事中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对人有教育作用等,教师应加以肯定。)教师补充,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常用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

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家是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的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伊索,相传伊索原来是奴隶,后来获得自由,他善于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终于遭到杀害。《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之名收集整理的希腊寓言故事。

(-)明确目标

1.了解寓言、伊索及《伊索寓言》的知识。

2.重点学习《农夫和蛇》其一,体会寓言特点,理解寓意。

(二)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农夫和蛇》其一 要求①读懂故事,并能复述。

②查字典、词典解决字词。

③体会寓意。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这则寓言故事比较简单,下面请两位同学上讲台,不看书把故事 复述一下。一个同学复述讲述的部分,另一人复述农夫的语言。要求复述人物语言的同学要做到表情语气准确。

全班同学对他们的复述进行评价。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复述时要抓住“血的教训”话的语气沉重一些。

怎样理解农夫临终所说的话?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否仅仅限于这句话? 农夫临终所说的话,作者是否将“恶蛇”误写为“恶人”?为什么?

你想对这位农夫说些什么?对蛇这样的恶人,你怎样看待他们?

(四)总结、扩展

本文短小精悍,情节完整,耐人寻味,故事告诉我们……(启发学生说下去)。

(五)板书设计

(六)作业及词句品味积累

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一 词句品味积累

1.“可怜”可以表示一种状态,即“值得怜悯”。而“怜悯”是动词,所以,农夫在路上碰见冻僵的蛇,可以说:“觉得这蛇挺可怜”而不能说“觉得这蛇挺怜悯”。而后一句,用“怜悯”“可怜”均可。不过在这么短的文字中,换一个同样意思的词来表述,自然效果更好。

第二课时(《农夫和蛇》二)

复习引入(略)

(一)明确目标

1.重点学习《农夫和蛇》二,理解本寓言的哲理性和教育性,体会多重寓意。

2.学习本课想象的新异及以动物喻人手法的运用。

(二)整体感知

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出毒蛇凶残的语气。

2.找出故事中矛盾的高潮部分。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刚才在听读时,要求同学们找出故事中矛盾的高潮部分,所谓故事中矛盾的高潮部分,就是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那么这则故事中矛盾不可调和的情况是什么呢?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从哪里可以看出?

讨论 明明是一种人生格言,为什么不直接讲出来,偏要借助动物来表现呢

下面,我们再来讨论一下,这则寓言的特点,跟上则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一情节上的起伏跌宕,结局耐人寻味。

不同点——第一则借用农夫临终所说的话,点明寓言的主旨即寓意。这则运用了拟人手法,抓住蛇的凶残本性,拟写得逼真神似,以评论的方式点明寓意更耐人寻味。

(四)总结、扩展

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正如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所说“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希望同学们读寓言,不仅要读懂故事,更重要的是体公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五)板书设计

(六)作业及词句品味积累

作业: 完成练习册 词句品味积累

2.“纠缠”就是惹麻烦、麻烦不断,没完没了。文中,农夫妻子觉得和这种凶狠的家伙结下仇,那这家伙就会给你制造没完没了的麻烦,使你今后噩梦不断,祸害无法穷尽。所以这里用“纠缠”和“后患无穷”是非常贴切的。成语用于句子中,将使句子的表达更为洗炼、典雅。 课后反思:

1.这是学生上初中以来第一次学习寓言,可以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先简单介绍一下有关寓言的知识。学生在大体了解寓言的基础上,继续阅读课文,体会本文是如何体现寓言的特点。

2.引导学生揣摩想像的合理和巧妙,用善恶比较法理解文章的内容,体味每则寓言所寄寓的道理,体会以动物喻人的表达特点。

第17篇:第7课《农夫和蛇(两则)》教案

第7课《农夫和蛇(两则)》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理解两则寓言的内容及寓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辨析词语的能力,能学写简单的寓言故事。

3.情感目标:让学生做农夫一样有善心的人,警惕蛇一样的恶人。

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内容及寓意。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寓言。其实同学们对寓言并不陌生,大家从小学到中学,家长、老师经常用寓言故事对我们进行教育。同学们能举几个你听过或读过的寓言吗?(中国的寓言大多凝成四言成语:同学们熟悉的如《拔苗助长》《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外国寓言如《狼和小羊》《乌龟和兔子》等。)

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家是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的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伊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则他写的寓言。

(二)了解寓言、伊索及《伊索寓言》的知识。

.寓言

文学体裁的一种。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大多简短,具有故事情节。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多用借喻手法,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通过虚构的故事,表现作家或人民关于某种生活现象、心理和行为的批评或教训。

寓言原是民间口头创作,后为文人作家所采用,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中的一种体裁。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相当盛行。有讽刺急于求成、按主观办事的《宋人揠苗》,讥讽只管吹嘘,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以及只相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的《郑人买履》,还有《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都是中国古代优秀的寓言作品。

近世民间寓言的主题越来越广泛,诸如教人团结互助、忍让、不要贪多、以及教人不要骄傲、不要挑拨是非和狂妄自大等都是较常见的主题。这种寓言的教育作用,大体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育人民提高警惕,认识敌人的本质,不要上当;另一方面是教育人民掌握事物的规律,提高思想认识和品德修养,更好地做人和处世。它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高尚的道德光芒。

2.《伊索寓言》简介: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后代影响很大。

《伊索寓言》共收集了

三、四百个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的总结。寓言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寓言作者谴责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负的人团结起来对恶人进行斗争。例如,《农夫与蛇》的故事劝告人们不要对敌人仁慈;《狗和公鸡与狐狸》告诉人们要善于运用智慧,战胜敌人。在《狮子与鹿》、《捕鸟人与冠雀》、《两个锅》等故事里,作者揭露出,当政权掌握在贪婪残暴的统治者手中时,贫苦的人是不可能平安地生活下去的。

《伊索寓言》中有些故事还总结了古代希腊劳动人民的生活经验,其中有的长期被后人引用,成了人们熟知的典故。如《龟兔赛跑》、《狐狸与葡萄》等等。但是,《伊索寓言》中也搀杂着一些消极的东西,如宣传乐天知足(《说马幸福的驴子》)、向强者妥协(《芦苇与橄榄树》)等等。

3.伊索

公元前6世纪希腊寓言家。据历史学家记载,他原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曾被转卖多次,但因为富有智慧,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成为自由人后,伊索四处漫游,为人们讲述寓言故事,深受希腊人民的喜爱。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为希腊人所熟知,希腊寓言开始都归在他的名下。现在常见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廷僧侣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以及后来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本编订的。

(三)学习生字新词,辨析词义

【自如】活动或操作不受阻碍。

【致命】可使生命丧失。

【怜悯(mǐn)】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窜】乱跑;乱逃。

【纠缠】有意寻事,制造麻烦。

【本性】原来的性质或个性。

【自如】〖自然、自在〗

这三个词都有不受拘束、不受限制的意思,但使用上各有不同。“自如”主要用来形容人或其他事物的活动能随自己的意愿进行。“自然”的词义比较丰富,与“自如”相近的意思是指人或其他事物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自在”主要侧重于形容人或动物的表现或感受,有自由、不受拘束,安闲舒适的意思。

【恳求】〖请求〗

恳求:恳切地请求。

“恳求”和“请求”都是向他人说明自己的要求,态度也都较郑重,但“恳求”更为诚恳、急切。

(四)学习《农夫和蛇》

(一)

.指名朗读课文。

2.复述故事。

请一个同学复述讲故事的部分,另一个复述农夫的语言。复述语言的同学要做到表情语气准确。

3.复述评价。

全班同学对他们的复述进行评价。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复述时要抓住“血的教训”话的语气沉重一些。

4.讨论以下问题:

(1)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明确:是揭露恩将仇报和告诫不要怜悯恶人。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否就限于结尾说的那些话?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参考答案:其寓意还可作如下理解:①不要怜悯象蛇一样的恶人。②恩将仇报(忘恩负义)是蛇一样的恶人的本性;或,不要指望向恶人施善他会还你仁义;或,“善有善报”不一定适用于恶人。③与中国成语“养虎为患”有类似相通意。

(3)这则寓言里,农夫临终所说的话,作者是否将“恶蛇”误写为“恶人”,为什么?

明确:没有误写。以动物喻人是寓言故事的重要特点。本题意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寓言的这一特点。可以举出过去和课外读过的寓言中的警句、格言加深认识。

(4)说话练习。

你想对这位农夫说些什么?对蛇这样的恶人,你怎样看待他们?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方法概括:

.朗读课文。

2.复述故事。

3.问题研讨。

(六)布置作业:

用本节课的方法来自学《农夫和蛇》

(二)。提示:初步解决课后“阅读练习•探究”的第一题和第三题。

第二课时

(一)自学反馈

.指名朗读课文。

2.复述故事。

请一个同学复述讲故事的部分,另一个复述蛇的语言。复述语言的同学要做到表情语气准确。

复述评价: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复述蛇的语言要振振有词的,甚至可以有一点儿傲慢的神态。

(二)讨论探究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明确:是说不要对凶残狠毒的家伙抱有幻想。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否就限于结尾说的那些话?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寓意还可作如下理解:①对没有改变邪恶本性的仇敌,不要抱有幻想。②在邪恶之人的面前,你的“和解”举动反可能助长他的恶毒气焰。③要看穿似乎头头是道的歪理背后的本质。④自以为比你强大得多的敌人是不会重视你的和解建议的;或向比你强大得多的敌人求和,是不明智的举动;或与中国俗语“老鼠和猫不能交朋友,猫和猫才能交朋友”有某种相通之处。

3.第二则似乎正义的一方不占理,邪恶的一方却说得头头是道,你认为说得有道理吗?

蛇说的自然是歪理。这个歪理的前提条件就错了。首先是蛇伤害了人,施恶于人,然后才有人的复仇。现在受害的一方主动放弃复仇,施害的一方应当“感激”才是。施恶者反而说,我们和解不了,继续斗下去吧,其原因就是施恶者的本性残忍恶毒以及自以为比对方强大,足以在斗争中压倒对方。如果把那段话改为农夫所说,也就是受害一方说的,那才有点合情合理,也就是受害一方才配有资格、有权利说出这种不和解的话。

(三)辨析词语

.比较下面各组句子,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1)①(妻子)劝丈夫丢掉报仇的念头,以防毒蛇纠缠,后患无穷。

②(妻子)劝丈夫放弃报仇的念头,以免毒蛇纠缠,后患无穷。

(2)①于是,农夫按照妻子的意图主动去恳求蛇与他和解。但是,蛇不赞成和平相处。

②农夫听了妻子的话,就去恳求蛇与他和平相处。但是,蛇不赞成。

参考答案:

第一组句:“放弃”比“丢掉”更具书面语色彩,用在这句中,与后面“以免”“纠缠”“后患无穷”等词语搭配得更为恰当。以免、以防都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以免是表示前半句话的目的是使下半句话所说的结果不至于发生,以防是表示前半句的目的是对后半句所说情况的防备(“防”字没有“防止”之意,而只有“防备”即预先准备以应付攻击或避免受害之意)。显然,此处用“以免”句意清楚得多。

第二组句:第①句中的“于是”是多余的,既是“恳求”,“主动”也多余,“和解”与“和平相处”,此处词意所指相近,显得累赘。因此,用第②句的表述,显得句子比较洗炼和干净。

2.词句品味、积累

联系上下文,体味加点词语的恰切使用。

①觉得这蛇挺可怜。

②我因怜悯恶人,才受到如此的恶报啊!

③以免毒蛇纠缠,后患无穷。

参考答案:

①②“可怜”可以表示一种状态,即“值得怜悯”。而“怜悯”是动词,所以,农夫在路上碰见冻僵的蛇,可以说:“觉得这蛇挺可怜”而不能说“觉得这蛇挺怜悯”。而后一句,用“怜悯”“可怜”均可。不过在这么短的文字中,换一个同样意思的词来表述,自然效果更好。

③“纠缠”就是捣麻烦、麻烦不断,没完没了。此文中,农夫妻子觉得和这种凶狠的家伙结下仇,那这家伙就会给你制造没完没了的麻烦,使你今后恶梦不断,祸害无法穷尽。所以这里用“纠缠”和“后患无穷”是非常贴切的。

(四)概括寓言的写法:

结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故事情节,另一部分是寓意

借动物喻人、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

形式短小精悍,语言生动形象

(五)作业:

大胆想象,以农夫和蛇为主角编一则《新农夫和蛇》的故事。

第18篇:《农夫与蛇》教学反思

《农夫与蛇》教学反思

1.寓言篇幅短小,易于理解赏析,以动物喻人饶有兴味,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让学生讲寓言故事《画蛇添足》并告诉人们的道理导入,入题明快;以“蛇”字为中心,运用想像和联想,列举成语词,列举制服蛇的办法,反驳蛇的歪理,说出得到的不同感受和启示,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手段;置预设参考答案于不顾,注重学生课上交流和讨论的结果,使以学定教得以体现。较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2.教学设计的欠缺之处是还没能达到“短文长教”的高度,拓展运用的广度和宽度不够,需增加引入故事写出寓意的训练,增加从不同角度不同角色看问题讨论问题的设计,还需要大面积的关注学生,增加“读、写、听、说、思、议、做、行”的训练,教其是什么,更教其为什么,把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语文学习规律、每一个语文学习技巧,都落实在“眼看、耳听、口诵、笔默”的行动上,培养语文学习的素养和习惯,使人人会学,人人学会。

第19篇:读《农夫与蛇》有感

读《农夫与蛇》有感 曹雪影

《农夫与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在暑假中,我看了《农夫与蛇》让我受益匪浅。 那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位农夫匆匆往家赶。在冷清的大街上,农夫在这空荡荡的大街上,发现了一只冻僵的蛇。农夫想把它打死,可又心生怜悯,就把它放到了自己的怀中,让它尽快解冻。他又急忙地向家跑去,因为他也被冻坏了。

当快要到家的时候,蛇突然苏醒了。它警惕地望了望四周,突然从农夫的怀中挑出来,咬了农夫一口。农夫在还未知情况下,被毒蛇绝情地咬死了。而蛇却警觉地望了望四周。扬长而去。农夫是以个心向善的人,但却不知道蛇是冷酷的无情的。农夫现在一定会后悔,蛇是没有情感的动物,救了它就等于害了自己。农夫最终抱着终天之恨,含着后悔的泪光,躺在冷冷清清,无人顾问的大街上。

《农夫与蛇》这一则故事让我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农夫善良热心无论如何也化解不了这冷酷无情的冰心,蛇是害人之物,如果救了它,自己就可能会失去宝贵的生命,蛇是不可能像童话中那样,会回报救它的人,这只是安慰人心而已,蛇是冷若冰霜的残酷动物。

如果农夫不就蛇,蛇就不会害死农夫,但如果没有这样热心的人,我们社会上就不会再有这样的农夫,就会是这则故事冷酷的蛇。

农夫值得我们向他学习,而这种蛇也值得我们憎恨。这篇《农夫与蛇》真是令人受益匪浅

第20篇:农夫与蛇读书笔记150字

农夫与蛇读书笔记150字

今天和孩子一同读了农夫和蛇的故事,读过以后,和孩子一同交流,使孩子明白了在帮助别人之前,一定首先要分清是好人还是坏人,然后还要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这样才能让自己不像文中的农夫一样受到伤害。

当然,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要懂得知恩图报,而不是恩将仇报,否则,就与文中恶毒的蛇没有区别啦。

农夫与蛇读书笔记150字

今天我读了一篇寓言作文《农夫和蛇》,主要讲的是一位好心的农夫为了救一条冻僵的蛇,竟然把它放在了怀抱里,但是等蛇醒了之后,却咬了农夫一口,然后农夫瞬间就死掉了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恶人施行仁义,就好比是助纣为虐。

农夫与蛇读书笔记150字

说着就把它放在袖子里暖,蛇被暖活了。蛇一口把农夫咬死了。这个故事说明:坏人就是坏人,永远改不了它的邪恶。

农夫与蛇读书笔记150字

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名字叫《农夫与蛇》里面讲的是一位农夫去赶集,他看见一条快死的蛇,他就说如果我救活了他。他不咬我,说不定还会报答我。

农夫与蛇读书笔记150字

农夫可怜一条冻僵的蛇,把蛇揣在怀里,蛇得到温暖,醒过来咬了农夫一口,农夫就中毒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蛇是害人的东西,一切害人的东西都不值得怜悯,否则最终害了自己。

农夫与蛇读书笔记150字

我读了(农夫和蛇)冬天来了,天气很冷,农夫出远门,发现一条蛇,正要救活,想蛇会伤人,就扔了,他想:蛇是会伤人,我是它恩人,它就不伤害我了,于是吧蛇放进衣服里,蛇很快就可以活动了,张开口吃了农夫一口,他连忙扔掉,踩死。

农夫后来死了。对恶人绝不能怜悯啊!

农夫和蛇读后感
《农夫和蛇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