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心得体会

孔子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6-11 08:36:05 来源:其他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学习孔子教学法心得体会

新前程美语中学

学习孔子教学法

陈灵刚

2015.4.28

学习孔子教学法心得体会

今年4月

15、16日我校聘请闫合作老师来我校手把手的教老师们学习中式教育——孔子教学法。闫合作老师是河南省孔子学会副会长,王屋山道学文化研究会秘书长,研究最深的是《论语》、《老子》、《大学》、《学记》等经典,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式教育理论体系,总结了孔子教学法。给每位教师系统的讲解《孔子的教育智慧》、《跟孔子学教学》、《跟孔子学上课》等中国是教育理论著作,向经典汲取智慧,向圣贤学习教学。特别是在当今课堂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的新时期,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逃出题海战术,牺牲休息时间的战术,孔子教学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用孔子教学法能用提升学生素质的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成绩。闫合作老师把课堂教学分成着几个板块。

(一)开口

(二)学前习

(三)学中习

(四)学后习,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为了能够充分的学习积极性,特意的在上课之始,设立师生互动的开口环节来调动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学习的有兴致,让每个学生都学习的很开心。接着进入学前习阶段,学前习的重点是温故以学习的旧知体系,很自然而然的引入新知的学习,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真正的做到了循序渐进,由表及里,逐步延伸的新的教学理念,使后进生也有了较大的学习兴趣,充分的发挥了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做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学中习的环节,由于前面的铺垫进行了较好的延伸,学生的学习难度就大大减小,使后进生的学习难度大大的减少,从而就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中习的环节里,用闫老师的话说:“就是让学生多说,通过学生的说和练达到记忆的功能,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提高教学的效率。”在学后习环节中老师就布置适当的作业,来让学生多说,多动口的办法来提高学生忆的能力,从而加强了学生知识巩固律,在心理上也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从而就更能调动学生主动的学习积极性,真正的做到了向课堂要效率。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好的形成新知,温故旧知,重新构建了学生的知识体系,重新构建了学生思维体系,是学生学的高兴,学得轻松。解放了教师,解放了学生,使学生脱离了题海战术,真正的做到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课堂变轻松,学习变愉快,师生都幸福的学习氛围。

二、运用孔子教学法真正的做到了教育面向全体

运用孔子教学法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孔子教学法的目的就是让老师做到“心中有学生”,只要老师的心中时时刻刻的做到心中有学生就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老师要重点关注学困生,把知识的起点降低,让学困生有学习的兴趣就更应该做到心中有学生,只有做到了心中有学生,才能让学困生每天进步多一点,而不是让他们把不会的只是一点点的增加而是让他们不会的知识一点点的减少,真正的做到了教育面向全体,知识回归本真,教育回归本真,是学生学得开心,乐学,更有利于克服学困生的厌学心理,进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效果。

三、运用孔子教学法能解决学与习的关系 闫合作老师说过:“学困生”为什么是“学困生”最主要是缺少了“忆”的功能,学困生主要是缺少了忆的功能,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好学生对旧知一下就能忆起,而学困生就需要长时间的去思考甚至翻书才能想起这就大大的减少了他们对新知的接受能力。增加了学习难度,所以通过孔子教学法,让他们反复地说,反复的记忆,就能加强旧知的巩固,从而给新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知识体系,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动性,增加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就解决了为何学,何为学,学而习,习而精的教学体系。从而解决了学和习的本末关系,学是基础,习是延伸,学是为更好的习,习又为学提供了动力和基础,是为更好地学习做好的铺垫。从而解决了学生的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延伸和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了,由老师让学生知识生成和学生通过学习自行生成知识的新的教学理念。解决了学与习的关系就能解决好学生不够吃,差学生吃不下的教学难题,对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对提高全体学生的教学成绩就不再是空谈,就不再是难题,真正的做到了教学面向全体,师生共同提高,师生幸福成长,使教学变轻松学习边愉快不再是空话。让课堂真正的变成了掌握知识的地方,让课堂真正的成为学生素质提高的地方。孔子教学法回归了知识的本真,回归了教育的本真,回归了学校的本真。

四、孔子教学法真正的做到了无为教学

人们都知道读书学习本身就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不愿意主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们总会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老师不会让我起来回答。可是看了闫老师在我们学校七二班上的课,我的这种想法很快就被否定了,闫老师不是和其他老师一样站在讲台上高高在上的给学生讲课,而是走下讲台不停地在教师走动用非常亲切的眼光关注着每个学生,把学生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进行了纠正,包括坐姿,站姿,以及回答问题的语言及表达的方方面面都做到了纠正,使学生能够长时间的保持在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下来回答老师的问题,来随着老师的问题进行思考,解决问题。在热烈有效的氛围中构建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增进了老师和学生的亲和力,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致,增加了学生强烈求知欲,调动了进取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的做到了使课堂变有效,学习变轻松。

总之:通过闫老师的手把手教我们学习中式教育——孔子教学法使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积极学习孔子教学法,践行孔子教学法。俗话说:“备课先备己,要先装备自己的知识、能力、智慧。学·习课堂教学设计,转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心中装着学生,心中有孔子教学法,注重有效备课,勤加践行孔子教学法,提升自己的智慧,知识和能力,是重中之重。从而由衷的感谢闫老师给我们每位教师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机会,给我们每一位教师送来了精神大餐,送来了解决围绕提高学生成绩问题的进步阶梯。

陈灵刚

2015.4.28

推荐第2篇:孔子教学法培训心得体会

孔子教学法培训心得体会

上周,我有幸参加了闫老师的孔子教学法培训, 学习期间收获颇多。

首先,我觉得孔子教学法的课堂是有温度的课堂,师生的每一句对话都是有爱的,真心的,身临其中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被这种氛围给带动—我想成长,我想表达。

万物本无情,因有情心而有情;万物本有情,因无情心而无情。通过此次培训,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应该是脑力劳动,而不是体力劳动,所谓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育的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质,开启学生的智慧。教:开智为教;施善长善;有效有益。育:重生为育,耐心呵护,长期反复,自我成长。

觉呢?觉着呢?学而时习,学,觉悟也。学什么,学觉力,悟力。怎么学?带着觉力,悟力学。作为教师,更是如此。其中,备课就是带着觉力悟力去学习,所谓,备课是为了成长自己的载体。

今后,我要以备课为载体,继续学习,真正地领悟闫老师的孔子教学的精髓。

推荐第3篇:孔子教学法心得体会[优秀]

孔子教学法心得体会

范玉亭

跟着闫老师学习三天孔子教学法,虽然学习时间比较短,但是收获颇多。

闫老师给我们解释了孔子教学法就是中国文化教学法,也是圣贤教学法,闫老师也详细地解释了教育是什么,教育:开智为教,重生为育;施善长善,耐心呵护;有效有益,长期反复;向上向善,自我成长。闫老师把课堂教学分成了四个板块:开口,学前习,学中习,学后习。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让学生先学会开口就变得尤为重要,孔子教学法设立师生互动的开口环节,意在最大限度地调整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学前习以温习旧知识,从旧知识中引入到新知上,让同学们更容易接受,这对后进生也会有很大帮助,使课堂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学后习即布置适当作业,让学生多说,多动口来提高学生忆的能力。孔子曾说:“温故而知新”,学后习充分体现了古人的这种教学方法,学后习也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在这三天的学习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开口即学习,参与即成长。”闫老师的孔子教学法让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也会积极学习并践行孔子教学法。

推荐第4篇:孔子教育思想培训心得体会

孔子教育思想培训心得体会

六盘水市第二十中学

姚滟

2012年6月28日,我到曲靖参加孔子教育思想培训,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更加明白孔子教育思想的精髓。它对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将此次培训心得浅谈如下:

在这次培训中,我对教师的站,立,行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国学是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中国文化。孔子思想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一,孔子的教育思想

深刻认识到,什么样的人可以为师,孔子认为:“学为人师,身正为师,品德高尚的人可以为师 。”教师同时也是君子,君子必须德才兼备,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是君子,君子严于责己,宽以待人。孔子主张讲究教法,因材施教,学思结合,启发诱导,即现在讲的观察,学习,体验三位一体的学习方法,把感性和理性相结合,重视教育工作。

二,孔子的哲学思想。 1,关心入仕。

2,主张天人合一,相信天人感应,普遍和谐的哲学思想。 3,孔子关于人性本质是性相近,习相远。 三,孔子对教育的贡献。

孔子是开创私学合中国教育思想的奠基人。在古代中国,教

育一直被统治阶级所把持,平民是没有受教育的权利,直到孔子出现后,这种状况才得以改变。他推动了古代中国文化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总之,我们今天学习孔子教育思想,就是要吸取其精华,把它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更好的为现代教育服务。

2012年7月5日

推荐第5篇:学习孔子的《论语》心得体会

学习孔子的《论语》心得体会

孔夫子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在教学过程中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理论,这些理论作为他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积累下的经验对后世甚至到今天的教育教学仍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借鉴意义。在教育思想方面,他研究了各个方面的问题,如合格的教师和学生应具有怎样的“教”“学”态度、理想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为何等,所以无论我们考虑孔子对古代还是对当代教育思想的影响,他的贡献都是巨大的。

孔子提到的“学而不厌”,说明学生一方面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学习,另一方面呢,无论他已积累的知识有多少、多广泛,他都要不断地渴望着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与此同时,在《论语》中我还看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则表示,孔子强调学习主要是一种快乐,而且学习的过程中知识的收获和对所学的兴趣都没有以所学为乐这种感受重要。我相信,谁都当过学生,谁都感受过类似的期待;我们个人的发展不就是一天天学会一些新的知识吗?还有,当代的学生一定要考虑到,这种较丰富和严格的思想体系是以学生的意志和志向为主的。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就明确了学习的重点在“愤”和“悱”的意义上:心里想知道而能力不足达到所求的、主动地寻找回答的就可称为“学生”了。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孔子的思想中老师的身份包括学生,可以说当老师的关键在于学习。那么,什么是“学习”?孔子说“多闻”和“多见”。前者为间接从别人或前人得来的经验中学习,后者则为自己直接从现实事物和自身经验中学习,它一面是求得知识的源泉,一面是教学过程的最初环节。这说明“学习”是一种态度,和一个人的身份毫不相关。

《论语》中的“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使上述道理更加明了:孔子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的教师了,但仍然向他的学生咨询,自己是否满足对老师和学生的最基本的要求。关于这种行为,儒家思想特别强调“内省”。通过“吾日三省吾身”这个主张,我们明白学习和思考二者不能偏废,该很好地把它们结合起来。总之,做学生和当老师的关键是一致的。学习就是对万物的一种态度,而并不能把它等同于生活中的一段时光。同时,我觉得孔子思想的最大贡献是对这种态度的推动和尊重,因为它的影响毫无疑问地超过了教了教育的思想范畴,而属于人类具有的最崇高和实用的思想。

推荐第6篇:孔子

《孔子》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孔子》是小学s版课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笫一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是根据《论语》等相关资料简要地对孔子作了一些介绍。文章按照“总起——分述”的思路行文,先介绍了孔子的生平概况,再具体地讲了孔子生平中有代表性的几件事情。通过对孔子语言行为、神态心理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孔子厌恶偷盗、敢于自省、勤奋读书等方面的品德。突出了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设计理念】

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

2.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字句,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1 3).认识“仲、儒、祭、祀”;会写“仲、育、儒、核、厉、粮、祭、祀、覆”;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等词语。3.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通过学习孔子的几个小故事,感悟孔子厌恶偷盗,敢于自省,勤奋读书等方面的品德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引导法,即教师引导适时点拨.学法:合作探究,任务驱动法.即,根据任务小组合作探寻答案,完成任务.三学生课前准备: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教师课前准备:课件:孔子的画像、生平简介等。收集孔子的生平故事和相关图片.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笫一课时:掌握生字新词,感知全文,弄清文章结构,了解课文大意.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2自然段) 笫二课时:理解重点句子, 深入了解关于孔子的四件事。

2 三说教学过程

《孔子》第二课时的课堂结构是: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

质疑导向。同学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先人的光辉思想令人怀想。谁知道中国最有名的老师是谁?生答:孔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于这个对中国文化有巨大影响的古代名人,你了解到了他生平的什么哪些呢?(让学生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等谈谈自己第一课时的收获。) 探究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默读第1——4个小故事,抓住重点的语句去品味,通过孔子的言行,你悟出了什么? 2).小组间交流(2-4人左右)师问:文中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这些内容各在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推荐第7篇:孔子

寂寞圣哲——孔子的一生

——国学小先生第一次集体备课 教学目的:

1.了解掌握孔子的事迹及思想;2.激发同学们对国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孔子的事迹及思想

导语:

有这样一个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他的为人师表;“发奋以食,乐以忘忧”是他的好学求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他的内心坚守。他踏着厚重的脚步,于乱世硝烟之中,踩下串串引领时代、启人心智的印迹。他就是孔子,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智者圣人。他的一生,是一种伟大思想诞生的奇迹,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步入春秋乱世,领悟孔子思想精华。

一、孔子的家世

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小问题,大家都知道孔子名丘字仲尼,这是我们背的特别熟练的,那么大家知道孔子为什么这么叫么?

因为孔子他的母亲出生之前曾在尼丘祈祷,故起名为丘,排行第二,故字曰仲尼。

孔子家世也十分与众不同。历史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华夏族)后裔。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夏邑)。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氏,因为家道破败,无力偿还所欠债务,逼逃至鲁国。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反正孔子是鲁国人啦。孔子的父亲是叔梁纥,注意这里的叔梁为字,纥为名,而不是叔叔什么的意思。叔梁纥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曜英,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嫡长子排行称伯,庶出长子排行称孟),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后来又在外纳颜氏第三女征在为妻,生孔子,《孔子家语.本姓解》上是这样说的,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所以说孔子是这家唯一的继承人,想必也受到了很多的关注。

二、青年孔子

再来说说孔子幼年的事

孔子早年生活极为艰辛,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3岁时,叔梁纥去世,葬于鲁国东部的防山,孔母未将墓的所在告诉孔子。颜氏移居曲阜阙里,将其抚养成人。幼年的孔子常将祭祀用的礼器(俎豆)摆设起来,练习行礼演礼,作为一种游戏。

孔子的母亲在他17岁时去世,孔子希望将父母合葬。为了打听父亲葬处,他将母亲棺殡停于路口(五父之衢),向路人打听。孔子的思想也多受他的母亲影响。 孔子的母亲为孔子付出了很多,这跟天下的母亲一样。谁知道关于孔母与孔子的故事?

下面由我来讲一个关于孔母教子的故事。

(故事由讲者自行删减)为了给儿子提供一个理想的读书环境,她在儿子7岁的时候,变卖了所有家产及首饰从穷乡僻壤,迁至大城市。后来又花掉所有积蓄送儿子上学,是昂贵的重点学校。不仅如此,她还利用一切机会,带领儿子见名人,增长识,参加各种培训班。而她自己除忍受精神上的孤寂、世俗的偏见外,还要承受难以想像的生活压力。为此,她不得不起早贪黑。养蚕、纺纱、织布、种菜、上集市。为了证明这位女性的伟大,我举两个细节。一天,正是秋收,颜徵在病了,卧床不起。孔子见状,天未亮就悄悄下地,在星光下掰起玉米苞谷。天刚亮,母亲便摇摇晃晃地走来,“丘儿,谁让你来的。还不快回去吃饭。好了,上学去。”“母亲,我请两天假吧,让我把这地收拾好。您有病。”结果,颜徵在死不同意,并且说,“你要再不回去,为娘我就生气了。”还有一次,孔子的母亲因高烧昏倒在桑地。面对此,孔子一跺脚:“孩儿不念书了,孩儿只要母亲。”几天后,孔子为母亲买来补品并对母亲说:“我有钱交学费了。”母亲问:“哪来的钱?”孔子说,给街上办丧事的人家当吹鼓手挣来的。结果,颜氏让孔子跪下,说:“丘啊,你知道吗,你这样会让别人瞧不起啊!”“你只有将来成大才,那才真正是给母亲分忧。”母子遂抱头痛哭。(故事由讲者自行删减)

孔母对孔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很多人不明白孔子为什么一心要作官,各位有谁清楚?

他们哪里知道生活的艰难,孔子也是生活逼的。苦难造就了早熟。苦难造就了伟大。可以说,孔子早年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一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她母亲的影响。尤使人痛惜的是,孔子的母亲颜徵在35岁便早早离世。一个女人在风华正茂的、最美的巅峰时刻却突然间香消玉殒。她的一生是如此的短暂,如此的苦,如此的悲。她是幸福少,劫难多。痛苦长,快乐短。对于一个女人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女性却为我们,为中国,为世界生育和培养出了一位千古圣人。 孔子的早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19岁时孔子为鲁国贵族季孙氏做文书、委吏和乘田等小吏,管理仓储和畜牧。娶宋人亓官氏为妻,第二年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该子便名为孔鲤,字伯鱼。23岁时孔子开始在乡间收徒讲学,学生有颜由(颜回之父)、曾点、冉耕等。

大约三十岁左右,最初的一些弟子来到孔子身边。此后,孔子一直从事教育事业,他广收门徒,相传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成为当时学术下移、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故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及“至圣先师”。

三、中年孔子

中年的孔子由于在鲁国受到排挤,不得已逃出鲁国,开始周游列国之旅。 有一次,孔子辞了鲁国的大官之后,走到一条河边,找不到渡口,就让子路去向农民问路,结果这个农民反问子路,你是谁呢?子路说,我是孔子的学生。这人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天下大乱,到处都是一样,谁能去改变他呢?你跟着逃避坏人的孔丘,还不如跟着我这逃避坏世界的人呢!说完继续耕田,不再理他。子路回去,把情况报告给孔子,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我们没有办法与飞禽走兽一起生活,如果不同人群相处又要与谁相处呢?天下若是有轨道,我就不会带你们试图改变了。这句话充分表达出儒家的“淑世精神”,显示出一个知识分子的使命感,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明明知道理想不可能实现,还

要做,为什么?因为逃避不是最好的办法,如果大家全都归隐山林,求得个人自在,那这个社会要怎么办?天下无道,更需要知识分子出来努力改善,即使知道力量有限,再怎么做也无法达到世界大同的境界,但还是不肯放弃,若不如此,则无法安心。所以,儒家不是解脱的智慧。

还有一次,孔子的车队往前走了,子路在后面没跟上。他到处找不到老师,看到旁边有一个老人在除草,就上前请教,请问您看到我的老师了么?老人说:“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你这个人四肢不劳动,五谷也分不清楚,我怎么知道你老师是谁?子路听到老人训他,就拱手而立,站在路边。老人见他表现恭谨,就留他在家过夜,杀鸡作饭给他吃,又叫自己两个儿子出来相见。第二天,子路跟上了孔子的车队,向老师报告了这件事。孔子一听,就知道又遇上了隐居的高人了。他让子路回去转达一段话,“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不从政是不应该的。长幼之间的理解都不能废,君臣之间的道义又怎能废弃呢?原本想要洁身自爱,结果却败坏了更大的伦常关系。君子出来从政,是做道义上该做的事。至于理想无法实现,则是我们早已知道的啊。

由以上的两个故事可以看出孔子思想或孔子儒家思想的本质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所以他的思想的实质是“从政为官”。

孔子一生都在践行他的这一“从政为官”思想,他自己千方百计寻找“从政”的机会,只要一“为官”,就大力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在自己官场失意后,开办私学,向弟子教授自己的“从政为官”之道,怎样才能“为官”?“为官”后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孔子借弟子“为官”来实现和延续自己的理想。

孔子教育思想体现了孔子“从政为官”的核心价值观

孔子在自己“从政为官”的仕途上不得意,便将自己的精力用在教育,孔子教育弟子的目的就是要“从政为官”,以此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孔子携弟子周游列国后,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其中有很多成为各国的高官栋梁,从而间接的达到了孔子教育的目的。 “孔子之努力于教育,也就是为培养自己的实力,作为政治资本,以便更有效地推行他的政治主张。”基于这一目的,孔子非常重视教育,他把“从政为官”的实现作为教育的目的。“孔子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士,他的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士成为他理想的人才,„„从而改善春秋以来‘天下无道’的局面,以实现他的理想社会。”“君子”是孔子所认为的理想人才,孔子的教育目的,主要就是要培养士成为君子

四、老年孔子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天不生仲尼, 万古长如夜 ”。

孔子的一生,胸怀大志,一生周游列国,把自己的学术讲给统治者,但世事弄人,他每每都受现实所累,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 51岁了。孔子治理中都(今汶上县)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的后代,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隳(hui,音辉)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隳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鲁定公13年,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孙氏接受了女乐,君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小结:

孔子,华夏文化的领跑者,人类心灵的指路人。孔子的思想,已经形成了宝贵的思想文化传统,塑造并洗礼着中华民族的根基,历时愈久愈显其光彩。他的“仁”说是一种人类永恒的人道主义精神,是悠悠时光河床上永远闪烁的瑰宝。艺华风雅,曲水流觞。真正令人尊重的,是经历风雨洗刷过后,沉淀出的生命养分。孔子用他寂寞艰辛的一生,换来了后世无限的敬仰与尊重,留下了无法超越的精神财富。

备注:

1.教案中的素材仅供参考,各位同学可以采用师生问答、情景剧、小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目的是让课堂生动活泼 2.课件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自己填补删减

3.试讲时,请同学选取你预想课堂中最精彩的一个片段(导语部分、孔子一段时期的经历等等)呈现,形式多样,可以穿插情景剧等,或请小组其他成员协助 4.试讲时间控制在十到二十分钟之内

5.评委评分标准将从准备充分、语言流畅、情景设置、表现力、教姿教态等方面考察,请同学精心准备

2012年4月23日

推荐第8篇:《孔子》

误读的《论语》 正解的《孔子》

前言:《孔子》的宣传力度恐怕要创下国产电影的一个记录,从演员到出品,从剧情到道具,从开机到首映礼,每一次宣传都吸引了影迷们的眼球,吊起了国人的胃口。可是,《孔子》会不会过高的拉升了观众的期望值而导致心理落差呢?

2009年1月22日,南充两会结束的这一天正好是腊八节,与朋友小聚后,他请我看《孔子》。看完电影出来,朋友第一句话说:周润发演技真好,第二句则说:感觉也没多大意思的。电影途中——后座一位男士的嬉皮、一个孩童嚷着要吃东西的吵闹、前排一个短发男人吸烟被管理员制止,电影最后吸烟男子把自己影子投在银幕上与观众挥手„„直到听了朋友的话才对这一幕幕耿耿于怀的瑕疵稍稍释怀。但是,我从头到尾都是抱着欣赏的态度,并一次次为之动容。这部电影不仅尽量尊重了历史,而且还原了一个真正的圣人形象,编剧告诉我们孔子是要做君子,而不是圣人。

误读《论语》

孔子离世前说了一句话,他说:后人理解我和误会我都会因为这部《论语》。诚然,因为封建统治者为了达到宣传自己主张而假借圣人言,导致了不少人的误解,其中以过度强调礼仪为代表。

礼仪是我辈80后所见的《论语》版本中最为强调的,但是一味的强调礼仪却并非孔子本意,只是历代的政治家和伪儒们断章取义用以愚惑世人的工具而已。有一个我们生活中的例证——孔子曾言: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有人却独独用其前半句来教育世人,要以德报怨,这样天下才能太平。在影片中同样出现了孔子所言《论语》中广为传颂的一些言语所出现的场景,其中道理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孔子教育子路,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是因为子路前去为危机四伏的卫国效力,加上子路性情急躁,所以孔子加以这样的教诲。但同时孔子告诉子路,他并不是很赞成子路此时出仕,因为当时的卫国并非一个“善茬”。虽然子路最后死于内乱,但是他临死都记得孔子的礼教,临死正冠,正是这一幕让我先于剧中的孔子落泪了。师徒之间的情谊和世间公道,莫过于此。

影片中的孔子不仅能文善武,而且仪表堂堂官至国相,与人们从书中读出来的学究、夫子形象稍有差异,但这却是近代以来文学家和考古学家们读史读出的真正的孔子,而不是从删砍增编的《论语》中能够体现出来的。孔子担任大司寇后随鲁君赴峡谷齐鲁之盟,是彰显孔子治国才能的高潮部分。孔子不仅用善射赢得大司空五百乘兵马支持,而且用类似于八路军铁桶放鞭炮的手法镇住了齐国大军,并且兵不血刃的从齐国拿回汶上三城。这为孔子登上代国相位置做下了铺垫,也解决了历代孺人的一个心结:儒者不兵,君子不武。文采固然重要,韬略亦不可缺。

正解孔子

自元代以来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独有宋代赵匡胤的宰相赵普和清朝摇摇欲坠之时从一介书生到封疆大吏的曾国藩把这句话时刻落实于实处。这些政治家所谓的半部《论语》恰恰不是人们所常见的半部,不是老夫子们常常说教的礼教,而是孔子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抱负和入仕技法。读懂了这半部论语的人算是理解了孔子,而没有读懂的对书中道理就有些谬误了。

孔子因为堕三恒失利而周游列国,但这并不妨碍后人用他的这里面的理论成功治理天下。西汉文景、清朝康熙削藩成功后集权于中央,天下太平盛世空前,用的正是堕三恒的手法。只是面临的整治环境不同了,孔子面临的是诸侯割据、相互制约、内忧外患,而文景帝和康熙帝都是在华夏一统、边境稳定的局势下开展的。孔子堕三恒是为了挽救已经日趋微弱的皇权,让天下百姓归于统一并且相对合理的统治之下。却没料到最后一堵藩城土墙,因为地处国界承担着抵御外敌的作用不可拆毁,而使整个削藩进程流产。这也印证了孔子选择合适时机入仕这一理论的合理性。

在经济时代势利横行的当下,年轻人尤为缺乏剧中所体现的“苟以利国,生死以之”的赤子情怀。孔子对弟子冉求的失察差点使他的堕三恒败于事先,最后导致他中大司马之计对鲁君失去信心而开始了周游列国的艰辛历程。由于对自己施政纲领的怀疑致使他在列国只是宣扬礼教,而不再谋求入仕,再一次体现了他的入仕观念。从孔子周游列国十数载的艰辛历程中,我们该学习他为志向而奋斗的坚韧。但同时也发现孔子只是被尊为圣人,实际上他也会看错人、做错事,也有过怀疑和彷徨。

不可错过的历史花絮

孔子与卫国君夫人南子的相遇是很短暂的,影片中只给了他们一次碰面的机会,却让许多男人为之动容了。周润发、周迅二人的出色演技和编剧设计的经典台词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仅仅这一面之缘却让孔子也泪眼婆娑,他在世上拥有除了糟糠之外更懂他的人。可能许多男人都有过这么一个女人,但是也都和孔子一样因发乎情而止乎礼错过了。看着南子为见孔子最后一面在马车上追赶遇刺的一幕,男人们又心动了,默默祈祷着自己的那个南子一定要好好的才行。另外,可能很多人都无法想象万世师表的孔圣人会遭遇这么一场情缘吧。

当年骗孔子心灰意冷远走他乡的大司马临终派儿子迎孔子回到鲁国都城曲阜,编剧给了孔子一个巨大的历史礼遇,这恐怕是孔氏后人对影片大力支持的原因之一吧。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在孔氏后人对制片和演员公开支持之后,一个有趣的事情又发生了:影城招牌上注明,姓孔的观众可以享受半价优惠。影片内外和影片本身,都成为我们不可错过的花絮。

后记:就在几天前,媒体报道说韩三平为保《孔子》票房而禁映《阿凡达》普通版,保留3D版。但是作为一个宣扬仁道、解读历史、讲述万世师表、寻儒教之根的影片题材,一部体现了意志坚韧、报效祖国、励志成才精神的国产影片,广电局不应该支持吗?或许韩三平也有和剧中的孔子一样的苦衷,世人理解他和误会他都因为同一事物,孔子是因为《论语》,韩三平是因为《孔子》。

推荐第9篇:孔子

孔子

一、谈话导入

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孔子的一生,坎坷而伟大,他广收门徒、传播礼道,将复兴周礼作为己任。他教学的言论以及与弟子们的对话被汇集编纂成《论语》一书,千古传诵。这节课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这个中华文化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孔子。

二、复习

课文分成几部分?分别介绍什么?

第一部分(

1、2自然段)孔子的生平概况。这是文章的总起,由此引出后面的故事。

第二部分(3—8自然段)讲了孔子的几个故事。选择了他生平中有代表性的几件事一一分述。)

引导:孔子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其仁爱思想历来为世人所推崇,千百年来孔子也因此而备受中外人民的崇敬。这节课我们通过几个小故事进一步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和他的形象风貌。

三、学习第二段部分

导入:这一段讲述了孔子哪几个故事?请快速阅读课文

(一)第三自然段。

1、思考

(1)、孔子提出了什么主张?你是怎么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2)、这个主张可以用哪句话来概括?“推己及人”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推;推想,推断。就是用自己的心思来推想别人的心思,也即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

(3)、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过“推己及人”的时候?(事例:有的同学闹矛

盾,总是指责埋怨对方的不是,如果这时你能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也许你就会发现原来是自己做的不对。有的同学总是嫌父母唠叨,对父母的教导总是不耐烦,如果你能站在父母的角度,你就会理解父母的心意了。)

(二)第四自然段

1、小组朗读。

2、因为有个盗字,所以孔子宁愿忍受干渴也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通过这件事赞扬了孔子的什么精神?(盗,即盗窃,,不劳而获,是可耻的。赞扬孔子厌恶偷盗的精神。)

(三)第五自然段

1、指一位同学读。

2、这段写了孔子和弟子子路在路上断了粮的时候的一番对话。在这里,孔子是怎样谈论“君子”与“小人”的?(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节操

是一种很高的道德标准。安然的坚守节操。

(君子贫困时仍然安于清贫,恪守节操,不会做出违背良心的事。小人穷困时就会不择手段,为所欲为。)

3、说说哪些德行品质是君子所有?

(信守诺言,诚实守信、谦虚正直,乐于助人,富有爱心严于律己,勤奋好学)

4、哪些品行是小人所有?(偷鸡摸狗、坑蒙拐骗,制假售价,抢劫杀人,盗窃,造谣生事、投机钻营、仗势欺人、狐假虎威、巧诈掩饰、挑拨离间、无中生有、巧舌如簧、甜言蜜语、左右逢源、拍马奉迎、嫌贫爱富、唯利是图 为富不仁)

(四)第

六、七自然段。

1、指小组读。

2、孔子对弟子们说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他为什么这样说呢? 他看到什么?做出什么判断?事实真相却是什么?(孔子看到颜回从锅里抓出一把米饭送入口中,于是认为颜回偷吃。事实真相是烟尘掉进锅里弄脏了米饭,颜回觉得弃之可惜,便抓出来吃了)

3、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话。从他的感叹中,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圣人?(孔子知错即改,有自我反省的勇气)

a、《论语》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每个人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只有不断自我反省,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才能不断提高和进步,逐渐走向完美。B、认识和了解一个人,如果仅从表面看到的现象和一时产生的感觉,去做出判断,常常会出现失误。只有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思考,得出的判断才可靠,结论才正确。

(六)第八自然段

1、孔子是怎样读《周易》的?画出文中描写孔子读《周易》的句子,由此你体会到孔子怎样的精神?(勤奋好学,不断追求的精神)

2、孔子的好学精神是出了名的,他经常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完全是当作一种兴趣,一种乐趣来对待。孔子的学习是很刻苦的,有时还达到如痴如迷的程度,竟忘记了吃饭、睡觉。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3、你能用一些成语和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吗?(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废寝忘食,活到老,学到老。勤学好问,学而不厌

孜孜不倦

手不释卷

、虚心好学、好学不倦。)

四、整体回顾,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以四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味感悟两千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和精神。我们今天所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过去曾有过‘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现在则强调半部《论语》学做人。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让我们试着潜下心来读读孔子的书,读读《论语》。如能把《论语》这本书读懂、读通、读透,就可以深刻把握做人的道理,对于我们思考怎样做人、帮助我们修身养性,是很有意义的事。)

2、读读阅读链接。来自《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的一些言论。

五、布置作业。

孔子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它们都能给人不少启发,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找有关孔子的书来读一读。

板书: 推己及人

厌恶偷盗

安守节操

勇于自省

学而不厌

推荐第10篇:孔子

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育硕士 刘果 P09171018

在《论语》中,孔子的教学方式除集体教学外主要有四种:个别教学、随机教学、无为教学、说记教学。不同的教育思想会形成不同的教学方式,而基本的教学方式是不变的。教学方式不存在好坏之分,而全在运用。传统认为私塾教学是个别教学,现代的班级教学是集体教学。实际上,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不是看学生多少,而只是一种教学方式。针对多个人进行讲授的教学就是集体教学,而针对个人进行的教学就是个别教学。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不只是教师的教授方式,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方式。如集体教学,包括集体教和集体学,不但包括对所有学生教同样的内容,也包括所有的学生同一进度,同一内容的学习。个别教学,也包括个别教和个别学,除了教师进行针对个别学生进行不同教学外,也包括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学习。教和学是有机的组合,不可分离。在一节课中,应将多种学方式综合运用,课堂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一、个别教学

个别教学是为适应学生学习程度、个性特点等存在差异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也可以说,个别教学就是因材施教。因为百人百性,人人不同,个别教学就成为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

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在研究探索优质高效教育方法时发现,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能力跟学习成绩成正向比例关系,成绩优秀者只占群体的20﹪,而在一名教师对一名学生的个别教学 1

中,学生的能力跟学习成绩几乎不相关,98﹪的学生能获得原先只有20﹪学生能获得的优秀成绩。也就是说,无论学生能力的强与差,在老师进行个别教学时,都能获得优秀的成绩。有人认为,现代班级教学中不适应个别教学。觉得个别教学成本高,教学进度不能整齐化一,教学效率相对较低,个别教学增加教师负担等等。其实,这些都不是不能进行个别教学的原因。实际上,在教师进行集体教学时,讲授的内容虽然一样,但是因学生的程度不同,相同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相同。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个别教学,只是这种教学,耗费更大,它是以牺牲众多学生为代价的。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使每一个学生成才,那么,在现代的教学中,如何运用个别教学,发挥其作用,成就每一个学生呢?个别教学,包括两个含义:个别教和个别学。当我们老师无法保证个别教的前提下,尽量地保障学生的个别学,是保障每个学生成才成功的基本底线。个别教学,不是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都一样,而是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学习。有好老师说:“如果谁说不管什么程度的学生,到了好老师的班都能学好,都能考上大学,千万别相信。我只是能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找到自己学习的基点,在自己原有的程度上不断进步。”让不同的学生在自己原有的程度上不断进步,就是个别教学的最佳体现。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练习”的教学模式,就是个别教学的一种形式。现代教育呼唤“个别教学”,如果你无法保障个别地教,就保障学生个别地学吧!

二、无为教学。

无为” 就是不为直接的目的而直接去做,而是采用迂回战术。“无为而治”,就是不为治而治。要想得到天下大治,不要用刑治而

使天下大治。就像我们想让一个人学习,不能天天用逼迫的手段来使其学习,可以采用引导、激发兴趣等多种方式来得到目的。这种不用直接手段来达到目的,就是“无为”。孔子在政治上提倡“无为而治”,在教学中也提倡“无为而教”。“无为而教”,就是不把知识只是作为单纯的知识放在课堂上来传授。而是把知识溶在游戏和生活中,利用其他活动形式让学生没有学习的感觉而学到知识。从而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趣,不致产生厌学情绪。老子说: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无为教学,就是不为直接的教学目的而进行讲授。不经意的学习往往产生最好的效果。用间接的方式教学,不让学生感到是在学习而学到了知识,这就是无为教学。

不为直接目的而进行教学,就是无为教学。李阳说:“记句子就是记语法。”就是无为教学。如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往往将文章分解开来,划分层次,解析句子。这种方法,是在教学生阅读文章的知识,却培养不出阅读的能力。实际上,采用无为教学,让学生多读几遍文章,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从读文章中读出层次,读出句子的优美和精彩来,同样可以得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着痕迹地渗透将来要学的知识,使学生在学到时有似曾相识之感,而容易接受,这也是无为教育。不教育也是一种教育。惩罚是一种教育,不惩罚也是一种教育,而且是一种更好的无为教育方式。例如当学生犯了过错时,看到就当没有看见,不要立马就上火,进行喝斥批评。可以放一放,等自己心情平静了,再去处理。这时你会发现,学生的过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很多过错只是一时的疏忽大意,只要让学生知道就行了。不教育,也是一种教育。让学生会自觉地改正,没有惩罚,不教育也是一种教育,是无为教育。

教育要成绩,但不能盯着成绩。无为教学就是教者有心,学者无意,让学生不经意地学习,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中国有个成语叫“空中楼阁”,说有一个富人想建一座楼阁,可以使自己登高望远。因此他觉得建一二层是浪费,于是要求工匠只建第三层,不要一二层。结果可想而知,只落下笑柄。当我们嘲笑这个富人的时候,实际我们都在做着那个富人做的事。我们想要的成绩,实际就是富人所要的第三层楼阁。第一层是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第二层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这两层,我们却想建成第三层的“空中楼阁”,因此只能徒劳。这就是现代教育失败的主要原因。

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有了幸福感,学生有了学习的能力,想不让学生学好都难。而我们现在只是盯着成绩这个“空中楼阁”,把老师学生努断筋,也不可能做好教育,因为“空中楼阁”是建不成的。无为教学就是着力于建好第一层第二层楼,那么第三层楼阁很自然就能建成。这第一层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生有一种幸福感。在幸福的学习中,培养能力,学习知识,这样才是真正的教育。

三、随机教学

随机教学是随时随地地根据当时的情势,对教学内容做相应的调整,进行有针对性教学的教育方式。课堂教学有“预设性”,也有“生成性”。根据生成性进行教学,就是随机教学。随机教学就是根据课堂教学情况,教师随时调整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不要不管学生情况,只是根据自己的备课进行盲目的教学。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可以不讲,而针对学生随时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更正,对学生的出色表现进行奖赏鼓励。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突发事件,而对这些突发事件进行良好的处理,借用这一突发事

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就是随机教育。因为此时此境,加上教师的巧妙引导,最易触及学生的心灵,而不需教师苦心孤诣地创设情境,教育的效果最好。

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备课,而在教学过程中,决不能完全遵循自己的备课情况,而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随机教学。教育最好的形式是创设教学情境,有意创设的教学情境,毕竟是人为创设的,而随机教学,则是利用自然现成的教学场景,学生的参与感和现实感更强,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教育效果会更好。老师要关于运用身边的场景、事件进行教育,借用学生当时能看到的、听到的现场感受的物件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生动有效的教育。而很多教师不注意随机教学,不善于利用课堂的生成资源,错失了大量良好的教育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了错误,是最佳的随机教学的机会。这时要充分利用这一情境,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会这样想,说出原因,供所有学生借鉴。这时的教学,现场感较强,可以使学生记忆深刻。而我们的很多老师往往在学生答错了时,只是简单地评价说你错了,再找其他同学来说出正确的答案。错误的出现,大部分都有它的共性原因,这时找出来,对所有的学生都是一种警示。“处处留心皆学问”,随机教学,将对学生的教育贯穿到学生的生活中,而不只是进行课堂讲授。一来使学生容易接受,有感性的认识;二来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生活化,从生活中感受知识,将知识应用于生活。

四、说记教学

说记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讲说知识,或学生给学生讲说知识,通过讲说这一手段来记忆知识、养成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5

孔子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讲说能力的培养,他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自从拜师学习以来,我从不曾不告诉别人。《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虽然有美味佳肴,不吃,不能知道它的鲜美;虽然有极好的学识,不学,不能知道它的精妙。因此,学习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才会明确自己的困惑。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就可以自己再学习,知困惑,这样才会去加强自己。所以说:“教人与学习是互相促进的。”“教学相长”,指教和学相互促进。现在也有人把教学相长理解为师生之间的相互推动,共同提高。运用说记教学,就是因为教学相长,能促进学生学习,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尚书·兑命》曰:“学学半”——学只是学习的一半。那一半是什么?就是教,指能够讲给别人听。我们常说学习学习,学习就包括学和习两部分。“学”是从无知到有知,是知识获得的过程;“习”是对知识的运用,是知识运用的过程。只有能够将知识熟练地运用,才算真正掌握了知识。讲说知识也是对知识运用的一种形式。

好老师的教学成绩好,除了他注重育人外,他的课堂教学方式也非常独特,不知好老师是否有明确的意识,他的教学方式,刚好暗合孔子注重学生讲说的教学形式。在好老师的课堂上,贯穿始终的是学生讲说。一上课,学生口头作文,进行讲说练习。出示教学目标后,学生读文章,然后是学生复述课文;学生划分层次,学生赏析文章;课后题也是学生相互讨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让其他 6

解决了的同学回答;最后是学生自结,在座位上七嘴八舌地讲说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在整节课中,学生单独说问题的很少,基本上都是学生集体讲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讲说能力的锻炼。好老师的学生知识扎实,素质较高,与好老师采取的课堂教学方式有很大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讲说知识,自己给自己讲说,学生之间相互讲说,可以有效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又可以巩固知识,提高课堂效率。课堂说记教学,就是用能提高学生素质的方法来掌握知识。班级教学不等于集体教学,并非课堂教学就不能进行个别教学。个别教学、无为教学、随机教学、说记教学这四种教学方式,不是单独实行的,需综合运用才能发挥出教学的最佳效果。也就是说,在一节课中,这几种教学方式都可以运用,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最好状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都能得到最适宜的教育,每个学生都能学得轻松愉快,当堂掌握,提高课堂效益。

在班级教学中,尽量减少集体教学,尽可能地增加个别教学,使每个学生课堂学习效益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利用随机教学,将教学生活化,针对性强,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生活即课堂,处处有学问。运用无为教学,使学生学得有趣,在学习中增长能力,提高素质。辅以说记教学,训练表达能力,巩固课堂知识。这样就可以真正使我们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成就全体学生。

第11篇:孔子

1 为什么孔子自称是“殷人”?

知识链接:《诗经》里说:“天命玄乌,降而生商”,商人真的和鸟有关系吗?

2 鲁国大贵族孟僖子为什么说孔子是“圣人之后”?

知识链接:尧舜禹为什么实行禅让制?

3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大力士吗?

知识链接:古书中有著名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古代的武士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

4 有人说孔子是私生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知识链接:古人是如何求婚的?

5 孔子的名字到底有什么来历?

知识链接:麒麟送子的传说与孔子有什么关系? 6 孔子到底是哪一天出生的?

知识链接:民间俗语为什么说“七十

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 7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他为什么姓孔? 知识链接:古代姓与氏有分别吗?

8 孔子和他的孙子子思真的都没长胡子吗? 知识链接:孔氏有无家学传统? 9 孔子有特殊的相貌吗?

知识链接:释迦牟尼的“相好”是指什么?

10 最早的孔子像是哪个时代的?谁画的孔子像最流行? 知识链接:孔府有什么世代相传的传家宝? 11 孔子小时候游戏玩什么?

知识链接:礼器的种类和用途是什么?

12 孔子为什么将父母合葬在一起?为什么修坟? 知识链接:清明扫墓修坟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13 孔子走向社会遭受的第一个挫折是什么? 知识链接:士为什么居四民之首?

14 孔子为什么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叫“鲤”? 知识链接:被誉为“母教一人”的是谁?

15 孔子与妻子离婚了吗?

知识链接:古人什么情况下可以离婚?什么情况下不可以离婚?

16 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他是美食家吗?孔子都有哪些日常生活习惯呢?

知识链接:孔府菜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有哪些特点?

17 为什么说孔子“学无常师”?

知识链接:六艺是指六种技艺吗?

18 孔子与两小儿辩日,为什么回答不了两小儿的问题?

知识链接:孔子时代关于太阳的知识有多少?

19 孔子拜七岁神童项橐为师,真有其事吗? 知识链接: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神童? 20 孔子、老子两位天才见过面吗?

知识链接:“金人铭”为何能引发出大道理?

21 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为什么将音乐和肉联系在一起? 知识链接:春秋时期有哪些肉食?肉食的烹饪方法是什么? 22 孔子为什么说“学在四夷”? 知识链接:什么是夷夏之辨? 23 孔子赞赏什么样的女性?

知识链接:孔子有心中的偶像吗?

24 孔子是创办私学第一人吗?为什么他被奉为“万世师表”?

知识链接:古代学校名称和今天一样吗?

25 孔子说“白行束惰以上”,是说孔子收学费吗?

知识链接:古代对入学的弟子都有哪些要求?

26 孔子是否真的曾在“杏坛”讲学?

知识链接:“杏园”与科举及第的进士有什么联系?

27 孔子教育儿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是说不学《诗》就不能说话吗?

知识链接:古代的启蒙教育教什么?

28 孔子真有“弟子三千”吗?年龄最大和最小的弟子是谁?父子同为孔子弟子的又有谁?

知识链接:孔子为什么不收女弟子?

29 孔子弟子中有“贤人七十二”,为什么是“七十二”,有特殊含义吗?

知识链接:古人是怎么借孔予和《论语》开玩笑的?

30 孔门“四科”是什么?

知识链接:中国古代有没有大学?

31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谁?

知识链接:儒家为什么称人生的最高境界为“孔颜乐处”?

32 孔子弟子中最有政治才干的是谁? 知识链接:卫懿公如何因好鹤而亡国? 33 孔子弟子中最有军事才干的是谁?

知识链接:周代为什么盛行车战?车战时代兵力的计算单位是什么? 34 孔子弟子中最有外交才干的是谁?

知识链接:战国时代的纵横家是怎样的人物? 35 孔子弟子中最有钱的是谁?

知识链接:先秦时期著名的商人有哪几位?

36 孔子为什么将女儿嫁给了身陷牢狱的弟子公冶长?将侄女嫁给了南宫适?

知识链接:孔子时代青年男女可以自主婚姻吗?

37 孔子反对樊迟学稼、学圃,说明孔子轻视农业劳动吗?

知识链接:中国的农业是何时产生的?

38 孔子说“朽木不可雕也”是指谁而言的?

知识链接:古代庙里供奉的土地神“社主”是用什么木料制作的?

39 孔子为什么说子路已经“登堂”却没有“入室”?

知识链接:古代的五音六律是指什么?

40 孔子做过哪些官,最大的官是什么?

知识链接:鲁国有什么样的官制?

41 孔子做官时,最高俸禄有多少?

知识链接:古代做官的俸禄有哪些形式?

42 有名的齐鲁“夹谷之会”是怎么回事?

知识链接:古人为何要进行盟誓?什么是“执牛耳”?

43 子游治理武城,孔子为什么说“割鸡焉用宰牛刀”?

知识链接:孔予的孙子子思是鲁穆公的老师吗?他为什么到卫国做官?

44 孔子为什么要辞职周游列国?

知识链接:为什么说齐鲁是甥舅之国?

45 孔子周游列国的第一站为什么选择卫国?

知识链接:周代是怎样分封诸侯国的?共分封了多少个诸侯国? 46 匡人为什么拘押孔子?

知识链接:成语“养虎为患”是怎么来的? 47 “子见南子”是怎么回事?

知识链接:“子见南子”引发了什么案件? 48 孔子化过妆吗?

知识链接:古人是怎样化妆的?

49 郑人称孔子为“丧家之狗”,孔子为什么欣然接受?

知识链接:古人养狗之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狗、犬、獒有何区别? 50 孔子在陈蔡绝粮,又在路途中差点病死,真有其事吗? 知识链接:古代忠谏被杀的典范都有哪些人? 51 孔子为什么赞赏民歌“沧浪之水”?

知识链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什么意思?

52 孔子为什么不听隐士长沮、桀溺的劝告,放弃改造社会的责任? 知识链接:什么人才是真正的隐士? 53 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吗? 知识链接:“五谷”指哪几种农作物?

54 孔子周游列国“干七十余君”而不遇,他真的去过那么多的诸侯国吗?

知识链接:周代诸侯分几个等级?

55 孔子晚年回国担任“国老”是荣誉职位吗?

知识链接:古代也有退休制度吗?

56 孔子有怎样的交友之道?

知识链接:为什么称朋友为“足下”?

57 “六艺”与“六经”和孔子有关系吗?

知识链接:古代有竞技比赛吗?

58 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为什么孟子又说他“作《春秋》”?

知识链接:“春秋笔法”在记戡历史人物和事件上有什么特色?

59 孔子删诗书,是破坏文献的罪人还是保存文献的伟人?

知识链接:古人往往称赞某人“饱读诗书”,“诗书”是指哪些书?

60 孔子晚年喜欢《周易》,他用《周易》算命吗?

知识链接:古代有哪些算命术?算命术的祖师是谁?

61 儒的本义是什么?儒家是孔子创立的吗?

知识链接:为什么齐鲁医生也称儒生?两千多年前鲁国医生已经掌握了什么样的精神疗法?

62 “儒”有特殊的服装吗?孔子为什么说自己“不知儒服”?

知识链接:古代改朝换代为什么要“改正朔,易服色”?

63 孔子晚年悲凉吗?

知识链接:为什么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64 孔子临死前唱了一首什么歌?

知识链接:“孔子歌”是孔子写的吗?

65 孔子去世后,鲁哀公亲致悼词,悼词中是怎么称呼孔子的? 知识链接:我们今天的悼词是怎么来的?

66 弟子们为孔子守丧三年,为何子贡独独庐墓六年? 知识链接:古人服丧要多长时间? 67 孔子为什么“敬鬼神而远之”?

知识链接:中国的鬼神崇拜是怎样形成的?

68 孔子信命吗?他为什么说“五十而知天命”?

知识链接:古人为什么称以暴力推翻旧王朝为“革命”? 69 什么是“乡愿”?孔子为什么讨厌“乡愿”?

知识链接:“乡”、“县”这些行政单位名称起源于何时? 70 《论语》中最难读的一句话是什么?

知识链接:在我国采用新式标点符号之前,人们是怎么读书的? 71 孔子认为君子、小人的标准是什么?

知识链接:古代清官拒绝贿赂都是出于公心吗?有无计算之心?

72 孔子为什么称赞管仲?

知识链接:为什么称赞朋友之间的友谊为“管鲍之交”?

73 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小人”是指小孩吗? 知识链接:中国古代妇女遵从怎样的行为规范? 74 孔子有继承人吗?

知识链接:什么是“巨子”制度?

75 孔子去世后,弟子们散游诸侯做什么? 知识链接:“儒分为八”是怎么回事? 76 孔子的孙子子思做过孟子的老师吗?

知识链接:历史上是否存在过“思孟学派”? 77 墨家、道家、法家为什么批评孔子?

知识链接:“诸子百家”、“三教九流”各指什么?

78 司马迁为什么在《史记》中把“布衣”孔子列入“世家”? 知识链接:古代史书的体裁分为哪几种? 79 孔子为什么称“素王”? 知识链接:什么叫谶纬之学?

80 纬书为什么说孔子是“黑帝之子”? 知识链接:什么是五德终始说?

81 历史上第一位祭祀孔子的皇帝是谁?

知识链接:两千多年来共有多少位皇帝莅临曲阜祭孔? 82 孔子获得过哪些封号?最高封号是在哪个朝代? 知识链接:古人的谥号有什么讲究? 83 最早的孔子庙立于何时?

知识链接:历史上博士是什么官?汉代五经博士指哪些人? 84 孔庙大成殿配享孔子的“四配”、“十二哲”是哪些人? 知识链接:国立孔庙为什么称文庙? 85 世界上都有哪些国家设孔庙?

知识链接:周代立庙的原则与规定是什么? 86 一年几次祭孔?祭孔有哪些程序? 知识链接:太牢、少牢分别指什么?

87 孔子九世孙孔鲋为什么参加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知识链接:孔子后裔为什么分南宗、北宗? 88 内孔、外孔是怎么回事?

知识链接:“赵氏孤儿”讲的是什么故事?

89 历史上第一位受封的孔子后裔是谁?其后都有哪些封爵? 知识链接:孔府有哪些机构和属官?

90 第一位“衍圣公”是谁?衍圣公究竟是个什么角色? 知识链接:古代的官阶都有哪些?

91 朱元璋即位之初为什么急忙召见衍圣公?

知识链接:朱元璋为什么把孟子撤出孔庙? 92 孔府为什么被称为“天下第一家”? 知识链接:乾隆为什么将女儿嫁到孔府?

93 《论语》是什么时候成书的?是谁编辑而成? 知识链接:《论语》的编排是杂乱无章的吗? 94 《论语》最初的书名叫《孔子》吗? 知识链接:古人书籍的命名方式都有哪些?

95 《论语》在汉代为什么被称为“传”不称为“经”? 知识链接:儒家十三经是何时形成的? 96 孔子故宅壁中藏书是怎么发现的?

知识链接:儒学对古代的书法有何影响? 97 《论语》最早传播到哪个国家?

知识链接:“儒家文化圈”包括哪些国家和地区? 98 “五四”时期人们为什么要“打倒孔家店”?

知识链接:太平天国为什么反孔?它反孔又造成了什么后果? 99 历史上为什么有所谓“真孔子”和“假孔子”的说法? 知识链接:康有为为什么要建立孔教?

100 宋代宰相赵普是否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

知识链接:国人不可不知的《论语》经典有哪几句?全球公认的两条伦理中,哪一条是出于《论语》?

101 日本“资本主义之父”涩泽荣一提出“《论语》加算盘”的含义是什么?

知识链接: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儒商是谁?

第12篇:孔子

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他和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几年。一直未曾放弃的是礼义仁和。

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连同他身后的弟子一起,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但你感觉到的必定是如海涛般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周润发饰演的孔子是影片的主线和灵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终坚定淡定的眼神,礼义娓娓道来的神韵,仿佛孔子转世。

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他死得那一幕,有很多人给出了负面的评价:矫情、假、搞笑。但我被感动了,我相信颜回不顾生命,甚至都没有想到生命,反复潜入水中挽救竹简的那一刻,很多观众也落泪了,我也相信当孔子一直抱着死去的颜回不肯放手的那个场面,震撼了万千人。

周迅演出了南子的神韵,她天生就是一个好演员,扮演的角色能逼真到骨子里。南子这个角色也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重要的角色是它存在,你觉得可有可无,它一旦不存在,你会觉得缺了很大一块。孔子其实是惊艳和动心于南子的美貌的,但他终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决然截断了即将升华为暧昧的一种情愫。南子让世人看到了孔子并非神,孔子同时也是一个普通人,南子虽然简单出场,寥寥的情节铺陈,但巧妙地反射出人物在本性和信仰之间的取舍,实为一个看点耐人寻味,又怎么会是可有可无呢。 孔子说:后人理解我,后人误解我,都因为—《鲁。春秋》

不难预料,《孔子》也一样,会在不同人心里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内心埋下不同的种子。 但不可否认,胡玫是成功的,他抓住了孔子的神,抓住了那个时代的症结点,表现起来就不会像看历史书一样晦涩难懂和索然无味。这部影片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好的,故事情节和表现手法都没有打水漂。 孔子》观后感

今天,抢先在首影前观看了《孔子》,不能说闷,也没有十分激动,总体上还有点失望,所以要写观后感,真的让我久久不能下笔。

作为一部人物传记片,电影《孔子》选择了最为严肃的处理方式,并没有像一般的电影那样,用名人拍出一幕激情四射的通俗剧,它几乎没有娱乐片的特质,可以称得上是“严肃的商业片”,大段的半文对白,繁琐礼法的悉数呈现,春秋五霸的权势关系,都需要观众做好“备课”的准备。我虽然在此前已恶补了一下,但还是有不少话语听不明白;而且很多剧情很快地一下带过,对历史没有相当了解的人,是会完全看慒的。感觉导演在这方面的处理,是比较文艺化了,考验观众的智慧啊!

故事从孔夫子五十多岁,得以实现梦想,踏上仕途开始,感觉开场有点突然,接下来就是孔子运用计谋,抗衡齐国、三桓,然后平步清云,连升几级,做到代相国之职,剧情很紧凑。精彩的辩论,让人精神一振,不过不失的特效,也带来了一点视觉刺激。不过,总觉得有那么点不明所以,在半知半解中努力往下看,头上冒出的问号越来越多:作为三桓之首的季孙氏,为何让孔丘当代相国?孔丘推行堕三都的时候,季孙氏又让旁边的人推动此举,任由孔丘拆他的城墙?这此似乎都是他的计谋,但看不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了对他有什么好处,电影对此没有交待清楚。接下来与公山狃一战,也挺振奋人心的,不过其中的万剪齐发,而孔子“无懈可击”,然后又出现“诸葛连弩”,真的有点说不过去。 中段的“子见南子”也让人印象深刻,美色与权势摆于前,孔夫子还是选择了仁义道德,不得不佩服他的理智,圣人也! 不过那一幕想要表现南子的美艳,我却感觉不出有任何的吸引,同是周迅,比起画皮里的小唯真是差远了。

再到后面,让我有印象就是的就是颜回落水,来回多次在冰水里抢救竹简一幕,虽然他的行为很伟大,我也有那么一点感动,但转念再一想,这样是不是有点迂腐呢?不管怎样,他是为这些孔子最爱的书简献身了,导演让他死得很唯美。

最后,孔子与弟子们得以回鲁国,一众人喜极而泣,及孔夫子在城门前跪拜,老泪纵横,那时候我也哭了,不过不是为故事本身而哭,而是被演员的入戏所带动。 总的来说,“就这样吧”! 看电影《孔子》有感

时间飞逊,转眼间已到2010年。但是,我们这些后代,需要了解前代的光荣历史。

《孔子》主要讲了公元前六世纪,屹立数百年的周室王朝不保夕,各诸侯国割据一方,为了达到称霸的目的,而相互战争,老百姓是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孔子就生活在这一历史时期。电影只截取了他51岁到去世,前一半讲他的政治生涯,后一半讲他周游列国。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在电影中……

孔子是一个有爱心的人。鲁国季相国的葬礼上,有一个叫漆雕弓小男孩被指定陪葬,他是季相国生前最喜欢的小奴。他因为不想死,就趁看守不注意时逃跑,被发觉后季孙斯派了还有很多士兵进行抓捕。 逃跑的的路上,他被孔子的弟子冉求救回了夫子家里。在一次朝会上,孔子向君上请求赦免这个小男孩,并在朝会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孔子向这种惨绝人寰的殉葬制度发起了犀利的攻势,最后他战胜了世俗偏见。

孔子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孔子任中都宰的一年,鲁国大治,引起邻国齐国的不安,试图通过相约会盟的方式挟制鲁国国君。孔子深知这是一次不可告人的政治阴谋,于是求季孙斯援兵五百乘。但当鲁国国君和孔子到达夹谷时,兵车并没跟来。当齐国准备发动军队挟制鲁国国君时,孔子设计的第二方案是让一百牛车在后方扬起了灰尘,让敌人以为有千军万马,硬生生收了兵,还归还了之前被抢的汶上三城。这一战充分展示了孔子的足智多谋。

孔子是一个有军事指挥才能的人。鲁国一直被“三桓”所把持。当孔子代理国相时,立即提出堕三都(即拆毁三家所建城堡)的举措。政令下达后,公山狃带头起兵反叛,孔子率领众弟子保护国君登上武子台。武子台下,公山狃一声令下,无数弓箭射向武子台。孔子最后以十二条熊熊火龙将叛军彻底制服。但堕三都的行动因种种阴谋阻挠半途而废,随后鲁定公和季桓氏开始迷恋齐国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并且在郊祭时没有送给孔子祭肉,这也直接导致了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

在孔子周游列国时,齐国再次发兵攻占鲁国。年迈的季孙斯想把孔子迎回鲁国。但最终只让孔子的弟子冉求回国。冉求在齐鲁大战中率军取得大胜。垂暮之年的季孙斯幡然悔悟,希望在临死前得到孔子的原谅。他交代儿子一定要把孔子接回鲁国。最终孔子决定启程归鲁。归鲁后的孔子不再参政,只专心讲学,一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

我从电影《孔子》中感受到,我们应当学习孔子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一个有学问、正直、光明磊落、对国家有用的人。

当你被迫离开鲁国时,磅礴大雨敲打你的身躯时,你在想什么呢?是在怨恨吗?你似乎知道这是大司徒的阴谋,可又似乎不知道。看着手中的„决玉‟,你是否心酸不已?大雨中的大笑声,是你的心声么?努力,不让眼泪流下,你的心,也变的沉沦了么?是否后悔当初说的那句:“我的道,在人间。”…… 你在想什么呢?孔子。

望着茫茫无尽的沙漠,你额前的几缕发丝轻轻的在飞舞。此时的你,在想什么呢?是在思念远方的亲人么?是在诅咒那姓季的么?还是在担忧自己的未来……颜回来了,你却不愿他跟随与你,你望着无垠的沙漠,说:“前面的路不平坦,也没有荣华富贵,你怎能走呢?”殊不知,颜回的的话,却让你改变了主意,“如果改变不了世界,那就改变自己的内心吧。”这,曾是你对颜回说过的话…… 你在想什么呢?孔子。 你弹琴数日夜,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弹琴,成了你唯一的事情——在这荒凉的山谷里。指尖抚琴,一个个音符飞舞出来,这是否是你想说的话,你那紧锁的眉头,是在思考吗?在抱怨命运的不公,在伤心自己的遭遇,还是在……就像南子说的:“人们都只是领悟了孔丘那痛苦,却未真正体会他那痛苦的境界……” 你在想什么呢?孔子。

抱着颜回那冰凉的身体,听着子路战死的消息,你,落泪了。你曾经面对齐国几百乘战车,没落泪;在武子台上面对血流成河,你没落泪;自己被迫离开鲁国,你没落泪„„可如今,你却落泪可敬啊 孔子》:“观众看完不后悔”

1月27日,是史诗巨片《孔子》以2500个拷贝特大规模投向市场的第6天。片方表示,影片投资1.5亿元“赌的就是观众看完不后悔”。《孔子》上映6天来,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等各大中城市的主要场次均有爆满现象,上座率整体在八成以上。

《孔子》以高超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展示了我国春秋时期鲁人孔丘

跌宕起伏的一生,呈现出一个有战争、有阴谋、有圣人、有枭雄、有美人、有思想的恢弘大气的春秋乱世。影片以孔子在鲁国执政为开端,周游列国后回归故里为结束,始终以孔子的个人经历为线索,艺术地将春秋时期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既有鲁国庙堂之上讨论“堕三都”时的明枪暗箭,又有“夹谷会盟”中的金戈铁马,既展现了孔子及弟子们的师生之情,又有“子见南子”的千古谜情。汤一介、张颐武、孔庆东、陈来、彭吉象、孙钦善、钱逊、顾青、张卫等学者近日对电影《孔子》各有点评。

节奏张弛有度,情节引人入胜

春秋乱世,正是战火频仍、动荡不已的时期,圣人孔子应世而生。在孔子51岁任职鲁国中都宰后,先后有“夹谷会盟、武子台平叛、堕三都以及齐鲁大战”等战事、争端发生,而这些正是在《孔子》里重点表现的“四大战役”。“夹谷会盟”的凶险、“武子台平叛”的火攻、“堕三都”的浩壮、“齐鲁大战”的惨烈,为观众呈现出宏大壮观的视觉盛宴。

孔子的政治生涯大起大落,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宣扬儒家治国之道。史书上所记载,众弟子一路追随老师,无论艰险窘困,始终不离不弃。孔子师徒行经冰河,冰面暴裂,书籍全数跌入河中,孔子最疼爱的门生颜回不忍老师的书册毁于一旦,奋不顾身扑入冰河救书;门生子路为实现孔子的理想,前往卫国为官,卫国发生政变时,为了保卫自己的主公而舍生取义……这一幕幕震人心目的画面,一桩桩感人至深的事迹,为我们展现了圣人孔子所奉行的思想与教义的现实意义。

《孔子》全片节奏张弛有度,情节引人入胜,高潮扣人心弦,虽然时长两个小时,但是依然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认为,电影《孔子》的诞生,是国产史诗巨制的一个里程碑,它将中国大片的标准提升到了圣贤这一步,实现了一个大的突破,也让中国文化走上了一个新的平台。与同期的《阿凡达》相比,《阿凡达》展现了电影技术的一个新高度,而《孔子》则是为中国大片指引了新的方向,中国人不需要再吊在威亚(特技)上讨好外国人,中国文化将成为代表中国的最强音。

画面大气磅礴,镜头质感浓重

电影《孔子》中表现到武子台平公山不狃之叛时,孔子登上高台鼓振士气,布下陷阱诱敌深入后以火油覆之,掀起全片第一个高潮。此节人物线索一分为三,一方三桓密议,一方夫子御敌,一方是反叛军从集结至正面对战的碰撞,三线并行,文戏武戏混搭。对于这一情节,导演胡玫拍帝王戏的经验派上不小用场。以帝王之势为圣人裁衣,用熊熊烈火烘托一个高高在上、寂寞而专注的擂鼓人,一如孔子以德识、才智对世人振聋发聩却始终曲高和寡的一生。北大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孙钦善教授看完《孔子》后认为,多线叙事考验的是导演的基本功,但整体氛围掌控才是电影的关键,《孔子》选取的每个场景都非常有气势,并较为巧妙地在各大场景中穿插进孔子的重要思想。

氛围的整体感也体现在全片大气的摄影上:“夹谷会盟”山雨欲来,彰显圣人箭艺和智谋;“堕三都”短兵相接,明快的节奏营造紧张氛围;“武子台平叛”夫子亲自擂鼓挥兵,展现军事才华和大将气度;“齐鲁大战”是影片场面最为壮阔的一幕。该片摄影鲍德熹说:“我们用电脑制作出了十万人的视觉效果,„齐鲁大战‟真的是最大的场面,《孔子》会把我们的胸襟拉阔,把我们的所有想法提高。”

长期从事影视美学等学科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北京大学教授彭吉象表示,影片中数字艺术营造出的大场面、大背景,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历史语境。他不同意部分学者提出的“此类影片最好不拍”的观点,而是认为,拍些精品是有好处的,许多年轻人和海外的中华文化爱好者都需要直观的艺术,而不仅仅是严谨的学术。

孔子从政失败后离开鲁国,在外漂泊,先后经过7个国家:卫、曹、宋、郑、陈、蔡、楚。在今天看来,孔子并未出山东河南二省,但已足够展示两千多年前的社会风貌。电影《孔子》为重现春秋时代的实感,从布景陈设、笔刀碳粉、夫子慢车的沉重书简到衣履饰物都经过反复考究。《孔子》全片使用的道具多达3000件,此外人物的称谓、生活中的礼仪习俗,也是经过权威历史顾问团队多次考证论证,务求细节完美、一丝不苟。

清华大学教授钱逊也对影片画面质感给予肯定:“影片中的每个细节都渗透着礼乐文明的厚重、庄严、肃穆和意味隽永的儒家思想。而对于有人提出的《孔子》思想性不强的意见,中华书局总编审顾青则提出了不同观点,他认为,如果太散文式地去讲述孔子的一生和他的思想,必然会造成公众理解上的困难。“不能用专家的视角看电影,适合专家学者们去看的电影不见得适合普通观众去看。《孔子》的观赏性很强,达成了与公众的沟通,不乏味,不说教,不干巴巴,该紧张的时候紧张,该感动的时候感动,给了大家一个很生动的孔子。”顾青说。

人物刻画生动,塑造英雄孔子

耗资1.5亿元,历时3年,聚集了堪称“华语梦之队”的强大幕后阵容,周润发、周迅等巨星加盟,首度将2500年前中华圣人的传奇生涯搬上大银幕,这些无疑让影片亮点纷呈。孔子是中国人的骄傲,如今更成为了全球偶像。从影片上映情况来看,大部分观众都认为《孔子》是近年来极具诚意、整体质量很高的中国电影。

影片壮观唯美的画面、有史可据但又剧力万钧的剧情、真材实料精细周到的道具,令全片极具观赏性。演员的表演也备受称道,周润发大气传神的演出堪称“演活了几千年前的圣人”,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张卫更描述周润发塑造的是“叱咤风云、临危不惧的英雄孔子”。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认为,周润发塑造的孔子形象生动、有力量,让人看到了孔子为了理想目标坚韧不拔去奋斗的精神。整部电影宏大、有追求、有历史感,对白自然流畅,最重要的是适度、得体。中华孔子学会会长、北大哲学系教授汤一介认为,影片《孔子》尤为可贵的是对于孔子的“礼”给予了很高的重视,这是为许多现在写孔子、说孔子甚至研究孔子的人所忽视的重要内容。

周迅饰演南子一角也相当出彩,只是在这样一部男人戏当中篇幅略短。而陈建斌饰演的大反派季孙斯也十分“耀眼”,令观众大感惊喜。“颜回殉道”、“子路就义”、“孔子回鲁”等经典场面更是成了“杀伤力”十足的“催泪弹”。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教授说,拍摄这类影片,能够对古代文化传统与人物抱着“温情与敬意”是最根本的原则,在这点上,《孔子》做到了。这部凝聚着电影界以及学者心血的影片认真演绎了这位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学者,没有陷入“戏说历史”的圈套,这一点着实难能可贵。

第13篇:像孔子一样教书育人之心得体会

像孔子一样教书育人之心得体会

2013年12月份,我有幸参加了青浦进修学院第二轮骨干班的开班仪式。黄海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而又倍受启迪的课程-----“像孔子一样教书育人。”

《论语》博大精深,作为精神食粮滋养了我们民族两千多年;《论语》的内容包括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观念、道德修养、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等。其中孔子的教育思想给我留下颇深的印象,得到很多的启示。

正如黄老师讲道:“安人守礼,重视德育,注重全面发展。”这和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所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是相一致的。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理应对学生进行仁、义、礼、智、信、直、勇等全方位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将健全的人格培养放在第一位,然后才传道授业解惑。

与此同时,他还讲到:孔子善于因材施教,善于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法。殊不知,在教学实践中,孔子把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因事而教,因教启事,收到了相当好的效果。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他的不同,是解释的方式、举例的深浅因人而异,最终目的是要使每个学生循序渐进,都得到应有的发展,成为社会各个方面的有用之才。

这对于身居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学思做相结合是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于我,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面对班上存在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的现象,我一方面积极引导优等生去探讨、思考并解决学习问题;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优等生的自主能动性,实行“一帮一,快乐你我”的结对活动,旨在帮助那些基础薄弱的后进生。除此之外,针对那些极个别的智障学生,则从最简单的字母、单词拼读入手,给予鼓励和掌声,使每一个学生在不同层次上,都有所进步,从而增强自信心。

我们都知道,孔子是“言传身教”的第一个倡导者和实践者。孔子认为自己的行为能够成为别人的榜样,这比说多少道理都有用,也更有意义,因此他时刻提倡“身正”。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应该记住“身教重于言教吗”?真正做到公平教育。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过这样一句话:“人,可以有近视眼、远视眼,做教师的千万不可有歧视眼。”这正是要求教师要公平、公正的去对待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感染学生。

这正让我想到班上那些木讷、反应迟钝的孩子,甚至那极个别智障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我从没有忽视过他们。相反,他们的一个细微的举止,一点小小的进步,我都会慷慨的放大这些闪光点,给予他们足够的鼓励和褒扬。我想,教师要做的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种无限制无止境的接力赛,靠的就是我们要用自身的言行举止去感染给那些可爱纯真的孩子们,去不断的认可接纳他们。这也正是孔子“爱人之心,推己及人”的真实写照吧。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不仅是对教育工作者最高的评价之一,也是对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激励和鞭策吧。也许,教师的一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却如同星辰,远望是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努力照亮着学生前行的路,用最大的热忱去温暖每一个心窝,并一步一步朝“教育无痕,润物无声”的目标奋进,真正做到像孔子一样教书育人。

第14篇:《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心得体会

读《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心得体会

这些天晚上,我仔细读了《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这本书,读后对于孔子的精神世界、为师之道有了深刻的认识。孔子——这位万世师表,虽然离我们已有两千多年,但他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已经成为中国教师精神的象征。 首先让我们感知孔子的“教学之恋”。 孔子对教学一往情深,他痴恋着教学,教学也没有辜负他的痴恋。孔子没有工作单位,没有奖金荣誉,没有广告宣传,生前只是个平民知识分子,去世后却被敬仰朝拜,成为万世师表,甚至他的学生竟在老师的墓地边结庐守孝,陪伴老师长达六年,连做官和做生意都弃之不顾,原因是什么?正是由于他对教育的痴迷、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无限倾情,才让他成为世人眼中的“圣人”。

和孔子相比,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热爱教师这份工作呢?不仅要喜欢,还要付出我们的真爱!倘若有幸成为孔子式的教师,便可以体会到饱含人间至情的教学之恋,那是至高境界,做教师的终极命运。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二、学第一,教第二

学第一,教第二。很早就流行这样一个比喻: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意思是说,一个老师如果想教给学生一点知识,自己就要有许多许多的知识。且不说这个比喻是否恰当,只要我们都明白,它的意思就是希望老师能成为一个博学光识的人,能在学生面前成为知识的权威。一桶水只是一个比喻,只有一桶水当然不够,我们更希望它是一股泉,源源不断地涌现新的水源。这就需要我们像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

反思自己从教之后的学习之路,从教以来,自己除了忙于应付式的学习,早已忘了学习的乐趣。只不过是在教学中承受被迫的学习,回想自己以前课堂教学中也有很多被迫学习,都是因为自己的相关经验和素养没有达到一定的要求,但当时还总是把课堂不生动、学习效率低归结于教材难教,学生水平低,而不去审视自己的不足。

三、爱心。“大教教心”。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仁心”。要有一颗慈悲之心。因为在你的学生中,有像子路那样的学生,子路的成绩不好,但他朴实、耿直,没有坏心眼,所以孔子依然会把子路当成最贴心的学生,而子路也因为这种贴心被孔子感化成了真正的君子。因此,子路虽没有学术文化方面的荣誉,却是最把孔子的君子人格当回事的弟子,随时都敢“舍生就义”。也有像颜渊这样的学生,虽智力平平,却诚心好学。而其他的学生更让他的教学色彩斑斓、趣味盎然! 因此,老师的爱心,是对学生的等待,是对学生的宽厚之心,是能包容学生一切的仁厚之心。同时,这颗爱心,还包括“授人以渔”。做老师的要研究教学。教学其实是喜欢将自己积累的“学”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也能走上自己喜欢的为学之道,用自己的努力求学与不息探索,为学生做求学、正心的榜样与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术与人生道路。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读了《跟孔子学当老师》,明白了孔子式的教学之恋本有的恬静、感动与美好!就像一个人无论爱什么,亦只有在尝尽了甜酸苦辣、悲

欢离合之后,才可以说自己真的爱过!让我们一起记住《论语》中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吧!

第15篇:21.孔子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仲、儒、蔡、祭祀”等字;会写“仲、育、儒、仁、核、怨、粮、祭祀”等字;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等词语。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

难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重要地位。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名人?(适当引导)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位伟大的名人,孔子。为什么是伟大的呢?学习了课文大家自然会知道。

2、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下。(学生可从孔子的生平、著作、言论、小故事等方面去谈)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春秋时代,走近孔子。(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从名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出示朗读提示,提醒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对于难读,难认或难理解的词语重点理解。(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全文,用笔画出自己认为难读,难认或难理解的词语、句子。)

2、交流学习成果(学生发表自己的收获) 预设及准备资料:

(1)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 读音:如仲(zhòng)儒(rú)祀(sì) 笔画:如怨(夕)祭(夕)祀(巳) (2)需了解的词意

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学说内容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它的经典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

高教条,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亲爱。 祭祀:旧俗备供品向神、佛、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隐晦:不明显,不容易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3、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学习读课文,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生字和词语,扫清阅读障碍,为理解课文作铺垫]

三、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同学们,学习一篇文章,首先要理清文章的文路,写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对于这节课说的更明白一点,就是文章先怎么写了孔子的什么,又怎么写了孔子的什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

文章具体的写了孔子的几件事情?(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互相交流) 预设及准备资料:

(一)(

1、2)孔子的生平。(二)(3-8)讲述孔子的几个故事。 (1)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不喝盗泉水

(3)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 (4)晚年读《周易》

[设计意图: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使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默读

1、2自然段,读完之后,说说你都知道了关于孔子的哪些信息? (指导学生一边默读思考,一边画下关键的词句)默读

1、2自然段 主要把握:

(1)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么为人处世。因此,人们称他为圣人。

四、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引导,学习第一个故事

(1)“同学们,哪个自然段写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三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想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蕴涵这什么人生道理。

点拨:段落中,那个词高度概括了这个道理(推己及人)。联系你的生活,你还能用哪些词语进行理解呢?(将心比心、宽以待人„„)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自主、探究,学习第

二、

三、四个故事。温馨提示:(1)认真仔细的默读4-7自然段。 (2)用“”画出描写孔子的语言的句子,再读一读。

(3)小组讨论:孔子为什么这么说?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交流。

(4)由此,你对孔子有怎样的认识?在适当的地方做好旁批。(课件展示) 学习“提示内容”,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交流预计及引导思路:

(1)“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课件展示)(通过这句话,学生可以学习第二人故事,启发学生理解“安守节操”。) 核心问题: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这是怎样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呢? (厌恶“盗”字,认为偷盗不是君子所为。人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盗”是可耻的,因此对“盗泉里的水反感,不喝盗泉里的水。)

谁能读出孔子在困难时安守节操的高尚品质(安守节操、君子自律„„) (2)“我刚刚梦见了我的父亲。我想用这干净的米饭来祭祀他。”(课件展示) 核心问题:为什么说这句话?(认为颜回偷吃了米饭,假装试探弟子颜回。但颜回并没有偷吃米饭。)

让学生理解孔子的心理活动准备理解下一句话。

(3)“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课件展示) (通过理解,让学生体会孔子“善于自省”的处世准则。)

核心问题: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知错就改、善于自省、肯于反思、„„)

想像着孔子当时的心情,读读他对弟子们说的话,再指名读,带着理解朗读。 (4)“如果我能多活几年,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课件展示)

核心问题:孔子是怎样读《周易》的?试用一些成语或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

引导思路:抓住故事中的重点词,“晚年”、“喜欢”、“翻来覆去”、“韦编三绝”等来理解。(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活到老,学到老,学而不厌„„)再进行朗读和体会。

“孔子的这种学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而且,他还告诉了我们很多的学习方法”(课件展示“学习链接”)(学生一起朗读,进行了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学习感悟,体会难懂句子的含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善于质疑的学习精神。在体会了课文深刻含义之后进行的朗读,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

五、整体回顾,拓展升华

1、后世为什么这么推崇和尊敬孔子呢?

2、同学看看老师的板书,你又发现了什么?(每一个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为人处世的准则。

3、其实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却都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仁)

4、同学们,孔子的故事还很多,蕴含的为人处世的准则也还很多。(课件展示)“不耻下问”(学习、体会、展示、交流) 你们还搜集了哪些关于孔子的故事呢?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与习作指导,体现了儒家的核心思想—仁,整体回顾全文。然后进行课文拓展,扩大学生的认识。]

六、总结全文

简单的真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让我们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也让我们的心灵被唤醒,我们今天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课后请同学们„„

七、布置作业

1、学而时习之——复习本课的生字、摘抄成语。

2、学而不厌——再找一篇论语的故事读一读,想想这个故事给自己带来什么收获,准备下节课讲给同学听听。

[设计意图: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巩固与拓展]

课后习题

1、学而时习之——复习本课的生字、摘抄成语。

2、学而不厌——再找一篇论语的故事读一读,想想这个故事给自己带来什么收获,准备下节课讲给同学听听。

第16篇:《孔子》寓言故事

(1)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其他诸侯国中做奴隶,有能把他们赎出来的人,可以到国库中领取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一个诸侯国中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给他的赎金。孔子说:“赐(子贡的名)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圣人所做之事,可以改变风俗习惯,影响老百姓的行为,不只是个人的事情。现今,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你收回国家的赎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的赎金,(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子路救起一名落水的人,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说:“这样鲁国人一定会有许多救落水者的人了。”

(2)孔子还有一个弟子叫颜回,很有名的一个。当时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是鲁国人,就是现在的山东人。战乱纷飞的当时,一个国家俘虏了别国的士兵就将他们脸上刺字变成奴隶使用,鲁国有很多战俘在别国当奴隶。鲁国政府为了解救这些奴隶就出台一个优惠政策,如果人们将鲁国籍的奴隶赎回的话,不但可以到政府报销赎金还可以领赏。但是颜回在齐国赎回了很多奴隶既不去报销也不去领赏,赢得了人们的称赞,但是孔子却很生气地告诉他,你这个举动将鲁国的俘虏们害苦了,以后么有人敢赎他们了。颜回很吃惊,孔子说,你是富有阶层能有大批的钱赎奴隶不要报酬,但是大部分的鲁国人没有这些钱,如果他们以后赎回奴隶后去报销领赏的时候人们肯定会拿你作比较会瞧不起他,但是如果不去报销领赏的话经济上又负担不起。颜回醒悟后马上去报销领赏了。

(3)两小儿辨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4)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 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装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 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 入甄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饮之。\" 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寓意:要真正识别一个人是很不容易的。不要轻易地用自己\"亲眼所见\"来为一个人下结论。 (5)《苛政猛于虎也》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翻译: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孔子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第17篇:孔子事迹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老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热衷于从政,但他的主要成就在教育方面。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孔子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

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他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第一位教育家。他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

春秋时期天子失去了权利、也没有了权力。各诸侯国为扩大自己的地盘,增强自己的实力,互相征伐,人民失去了安全富庶的生活状态。所谓礼崩乐坏,天下大乱。孔子提出“仁”的主张,即以“爱人”为核心,以“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为内容,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为方法,以“克己复礼”为目的的道德范畴,被后世儒者采用为核心思想,成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二十世纪,在人们对人自身问题的深度思考与反省时,他的思想学说引起了各国专家学者们的注意。

姜广辉认为,“面对春秋时期诸侯争战不休、人民困苦不堪的现实,孔子不是象宗教家那样,创造出一个外在的超越的全知全能的救世主,通过天启和神谕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是回首历史,到上古“圣王”那里去寻找智慧。

孔子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

⑴ 在政治思想方面:孔子关心人民的疾苦,他提出“仁(包含一切美德)”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暴政 。

1 ⑵ 在教育方面: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不分贵贱。开启了平民教育,打破了“学在官府”的贵族教育。他提出一系列宝贵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温故知新”提倡启发式教学等等

〔3〕 整理古代文化典籍:编成《春秋》一书,修订《诗》、《书》、《礼》《易》等经典文献。他的言论被收录在《论语》里。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局限性:但是,孔子轻视实际生产劳动,鼓吹求学为做官。

影响:孔子的学说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利用,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成就有哪些?

思想上: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罚。

教育上:⑴、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

⑵、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⑶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⑷、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从清朝末年的慈禧开始,不再用儒学治世,而后民国乃是后来的共和国,都不再重视儒学。导致中国近代社会几百年的受列强欺凌的耻辱历史。今天的尊孔是从国际传回来的。

孔子创立的儒学及其所代表的的中华传统文化,不但对漫长的中国历史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也深刻地影响了周边国家并波及...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前,中国一直是亚洲最强盛的大国,对周边国家,尤其是对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与巨大的影响力。如《论语》对日本、朝鲜甚至欧洲一些国家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据统计,日本现存德川幕府时期的《论语》研究论著就将近九十种。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创业者”的涩泽荣一(1840-1931),在从事实业的四十余年里,一直坚持亲自向企业员工讲授《论语》。

《论语》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遗产,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产生过巨大影响。孔子学说在国际上受到极大重视,联合国将世界最高教育奖命名为孔子奖。各国在不到十年的时间成立了300多家孔子学院。孔子被评为世界名人等各种世界级顶级荣誉称号。儒家学说将来必会被确认为世界文化的主流形式。

在韩国,孔子的名字家喻户晓。韩国儒教最权威的教育机构“成均馆”馆长崔昌圭说:“孔子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韩国有将近80%的人信奉儒教或受过儒教思想的熏陶。”时至今日,儒教在韩国仍占据主导地位,孔子“为国尽忠,敬信节用,爱民如子,人伦之中,忠孝为本”的思想已融入韩国人的血液,成为国家发展和人生道路的精神能源。

韩国在推行“文化立国”的国策中,最成功的经验之一,是挖掘儒教的精髓,把传统文化的背景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走出了一条具有韩国特色的“韩流”新路。韩国电视剧以生动细腻地反映现代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而见长,在有着相似文化背景的亚洲国家和地区赢得了大批观众的喜爱。剧中的情节之所以让人感动、产生共鸣,其灵魂所在便是儒教的八德核心:忠、孝、诚、信、礼、义、廉、耻。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日本受中国汉字、儒学、佛教、科技和生产工艺的影响,其社会发展与中国密切相关。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文化,是日本文化受中国影响的重要方面。

现代日本文化的渊源可以说是中华文化,而对日本影响最大的是中国的儒家学说。当然,中国的儒家文化传到日本以后,是经过改造后接受的。

中国儒学以“仁”为核心,日本儒学以“忠”为核心。由于日本文化中“仁”的缺失,使得中日之间在许多问题上无法理解无法沟通。每当中日关系又掀波澜,隐痛的现实与创伤的历史便狭路相逢。

孔子在东南亚

儒家思想早在秦汉时期便传入越南。历史上,越南出了不少大儒。 在越南尊孔崇儒的中心是首都河内。河内孔庙也叫国子监,它兼祭祀与教育两项功能。庙内的大成殿、奎文阁、东西庑及进士题名碑与中国相同。越南社会科学院的阮才书教授、政治学院的阮鹏教授也都是

五、六十年代到中国山东大学、北京大学留过学的老研究生,他俩与何步明被称为越南三大儒。

3 越南人把汉字称作儒字,平时交往用越文,但对祭祀、求福等活动,必须用汉字写成祝文。越南民间许多人信奉儒家思想,称作儒教,或良教。意思是学习和奉行儒家思想后,人就会变好。

马来西亚华人约占36%,他们长期以来一直奉行着儒家提倡的仁义道德。吉隆坡有座尊孔中学,就已建校九十多年。在印尼、菲律宾同样是这样。

孔子在西方的300年

孔子思想在西方流传至少已有300年的历史。孔子学说被介绍到西方后,孔子就与希腊古代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一样享有盛名。他和莎士比亚一样,相信和谐、等级、社会秩序和奉行爱国主义。绝大部分西方人对孔子尊敬有加。

德国柏林得月园的入口处,矗立着两米多高的大理石孔子塑像。塑像花岗石基座上刻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孔子名言。

不仅在德国,而且在整个西方,孔子也备受推崇。西方出版的“100个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中,排名第五的是孔子,美国人还尊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当罗马传教士来到中国,看到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时候,他们震惊了,因为耶稣也曾说过:“你们想让别人怎么对待自己,就应该怎么对待别人。”但是,耶稣比孔子要晚整整5个世纪!正因为如此,西方人对孔子更是尊敬有加。这两句名言在西方也都被称为“黄金律”。

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在他的书中说,“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孔子的书中全部是最纯洁的道德,在这个地球上最幸福的、最值得尊敬的时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在主题为“面向21世纪”的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的新闻发布会上,最精彩的是汉内斯·阿尔文博士(瑞典,1970年物理学奖获得者)的发言。报道开头的第一句话是“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孔子论水:水滋润万物,哺育众生,像君子一样无私仁厚;水和顺温柔,像君子温文尔雅恬淡的性情;水穿山岩、凿石壁,胸怀志向,像君子具有百折不挠的坚贞情操;水能荡涤污垢,还万物本真洁净的姿态,像教人求真求善求美的君子风范。

第18篇:孔子拜师

《孔子拜师》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介绍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我们现在有多少的教育思想乃至生活理念都是来自孔子的。要让学生了解孔子拜师的事情,也要补充关于孔子的生平的,关于孔子的《论语》的。课文简短通俗,有几个词语,如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及止境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孔子了解甚少,必须在上课前介绍关于孔子的一些资料,尤其是他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激发他们学习孔子精神的热情。课后也抄写一些孔子的语录给学生背背。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养,但是还有一些孩子没有形成,所以,像划句子这样简单的学习能力,还需要对学生巡视指导。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教学重点】

1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咱们班听课,你们的心情怎样?这让我想起了孔子曾经说过的一句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希望你们能用你们积极认真的学习状态来欢迎所有听课的老师和领导们。好吗?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生齐读)《孔子拜师》。 3.让我们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孔子和老子那令后人敬佩的品行 。

二、品读课文,感受拜师诚恳虚心。

(一)、体会拜师的诚恳。

1、自主学习。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特别让你觉得孔子拜师诚恳的句子。

2、反馈指导。

(1)重点句中品诚恳。

A、出示: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我们先读这一句,哪些词语让你特别感动,用小圆圈画出来

2 相距上千里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我们在读一个词语的时候要眼前出现画面,这样才把词语读活了。再读这个句子,读出表现远的画面。

生读句子

B、当你读到风餐露宿和日夜兼程这两个词语时,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先说两个。

出示:孔子顶着炎炎烈日,冒着狂风暴雨。饿了就( ),渴了就( ),累了就( )。

生发挥想象。

C、就这样,上千里的路都是孔子用双脚一步步走出来的。几个月后,最后——生接读(终于走到 洛阳) 一心拜名师,哪怕千里路遥遥,再读。 (2)、两人对话中显诚恳

过渡:凭着求学的信念,凭着坚强的毅力,孔子终于来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洛阳,在这里,他见到了一心要拜访的大思想家,那位身穿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的七十多岁的老人老子。

A、初次见面,两个人说了些什么呢,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后边的内容,用“ ——”画一画孔子说的话,看能体会到孔子的什么品行。

B、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抽一名学生读出本自然段中孔子的话。出示:

3 “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C、师:千里迢迢,终于见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思想家,孔子的言行又表现出他怎样的品行呢?

D、让学生谈体会。指导结合具体词语说,板书。 (引导体会“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表示:板书“学无止境”,实际上,学无止境这个词就是孔子说的。你知道什么叫做学无止境吗?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谈谈吗?正因为学无止境,所以孔子才不远千里前来拜访(板书)老子,正因为学无止境,孔子三十岁了还要日夜兼程地赶到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E、你对哪句话体会更深刻,就起来读给大家听。相机指导。 F、面对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当时已经赫赫有名的大思想家老子是怎么说的?

出示老子的话: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师:谁来读老子的话?从老子的话中,你能体会到老子的什么品行?

4 抽说。哪个词最能表现老子的谦和有礼?“迎候”的意思是什么?(板书:迎候)是的,一个鼎鼎大名的思想家,对一个来向自己讨教的三十来岁的年轻人说“迎候”,这是多么的谦逊、大度、有礼。相机指导“迎候”和“等候”区别。

师:有学问的人就是不一样,说话彬彬有礼。我们一起来用心读一下他们的话。

G、分角色朗读。

师:咱们来读好这段对话,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和老子的谦逊有礼。(出示整段对话) 师:一个谦虚好学、尊敬老师,一个博学多才而又谦和大度,这一老一少的话多有意思,想读好这段对话。你可以自由请人和你对话。

师:体会得太好了,你们同桌也学他们的样读读吧。 (同桌对读,再分大组对读。)全班分成两个大组。一组读孔子说的话,一组读老子说的话,师读叙述语。

H、同学们看,一段精彩的对话描写就生动地刻画了两位大师的美好品行。

3.孔子和老子是这样说的,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呢?请读第三段。

出示:从此,孔子每天……传授给他。 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1)老师听到你们把每天,随时,毫无保留这几个词读得很重,为什么?

5 (2)正因为他们具有高尚的品行,所以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佩服,崇拜。在我国,说起孔子家喻户晓,在外国他同样受到人们的尊重。

三、升华情感

课件展示有关纪念孔子的社会活动。看完之后你有没有对孔子和老子说的呢?

出示

: ( ) 我想对老子说:( )

四、总结课文,子曰登场,运用拓展。

孔子拜师已成为一段佳话,传为美谈,孔子以老子为榜样,成为比老子更有名的大思想家,他的话语被弟子编在一起,就是我们熟悉的《论语》。 出示:子曰:温故而知新。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齐读。

课堂教学结束了,学习并没有结束,让我们继续这“中华古文化”的旅程。布置课外作业:收集周围的传统文化,语文活动课交流。

【板书设计】

6 孔子拜师

孔子 老子

谦虚好学 谦逊大度

孜孜以求 诲人不倦

第19篇:三字经,孔子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子不学,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人不学,不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非所宜

器 知义

礼仪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竿头,一步

耳听为虚为实

金无足赤完人

更进眼见,,人无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鼠 寅虎 辰龙

午马 申猴 戌狗

丑牛 卯兔 巳蛇未羊 酉鸡 亥猪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明月松间照泉石上流。维)

江碧鸟逾白,山

清王,(青花欲燃(杜甫)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王安石)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第20篇:言“孔子”

学 院:杭州幼儿师范学院专 业: 学前教育 姓 名: 姚嘉柔 学 号: 13950437 授课教师: 王冰冰 提交时间:2014年6月6日

成 绩:

《大学语文——论孔子》

言“孔子”

行迹、事迹、心迹,孔子是个奇迹,今天,我们如何读孔子,与其误会,不如重读。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孔子可以说是一个文化的标志,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孔子创建的儒家学派,对后世印象颇深,激励代代人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短短三十八个字,孔子如此叙述了自己的一生。此可谓史上最短的一篇自传,后来几乎成了每一个中国人心向往之的完美人生,孔子所达到的人生高度、宽度和深度,两千五百多年来,不断被阐发······ “死而后已”曾用来赞颂诸葛亮,可又有多人了解“死而后已”也是对孔子一生最好的概括呢?很早很早以前就在《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中看到了诸葛亮,佩服他的精忠报国,精忠于刘备的品格,而对孔子的了解却甚少,那是只知道他是一个总把“之乎者也”挂在嘴边的。

孔子做人很成功,孔子做事也很成功,他是一个好老师,好学者;他是一个满怀理想的政治家,更是一个功在千秋的思想家,他也失败过,最失败的时候,他曾被人嘲讽为“累累若丧家之犬,”而他欣然接受。但“知其不可而为之”,正是孔子伟大的救世精神的最好表达,孔夫子不再是高大的圣人,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喜有乐,有悲有愤,有成功有失败,有时当大司寇威风凛凛,有时候困于陈蔡惶惶然如丧家之犬。

看十五岁的孔子发奋“致于学”想想自己也快到十五岁了,像自己一样的追梦的少年,意气风发,充满理想,虽然我们与孔子之间有着两千五百多年的时间距离,却丝毫没有感到陌生与遥远,现在的我刚刚上大一,以后要奋斗的时间还很长,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习惯,习惯注定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举止投足之间,都透露了一个人的修养,孔子三岁丧父,生活在单亲家庭,他的成长环境在今天看来也丝毫没有优越与优势,相反,“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生活的磨砺让他的成长之路充满了艰辛。最终,孔子从一个贫贱少年,成长为一位“诲人不倦,学而不厌”的至圣先师,他和他的三千弟子一群颠沛流离、安贫乐道的知识分子,在春秋的时空里,气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之间,守护着自己的激情与理想,创造和传承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生产和承担了一个民族的价值,写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使命与感叹。

“人的伟大不是因为他的什么聪明,人的伟大往往是因为他的坚定。道德只能保证我们成人,而不能保证我们成功。有时两者甚至矛盾:我们必须在不成功中成人,也就是说,在世俗功业的失败中成人。”“君子以成人为最高追求,小人往往不择手段地去追求成功。其实孔夫子当年所说的子曰,也都是普通的大白话,只是被当成经典以后,变得神秘了起来。孔子主张仁,仁爱精神,注重礼乐制度。在孔子还没有取得首创私塾讲学和整理文献的伟大成就之前,又有多少人相信这个其貌不抒的人会在今后作出如此惊天动地的贡献呢?当时的人们,更多地是对他的讽刺,对他的不理解。但孔子却“知其不可而为之”,即使是成为当时人们的笑柄。而那些大多数的人却自认为自己不是在逃避社会,逃避现实。其实真正值得讽刺的却是他们自己。而孔子则勇于担当自己的责任,其中之一则表现在他那悲剧性的执着上。

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被陈﹑蔡两国的士兵围困在陈﹑蔡间的郊野中,好多天没有食物可吃。随从的弟子有的饿得站不起来,可是他依旧不停地给大家讲学﹑朗诵﹑唱歌﹑弹琴。他总是坚定地面对困难,不言放弃。《论语》中也有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就如“有教无类”,孔子不会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对谁都一视同仁。又如“诲人不倦”,孔子对于学生的提问,总是孜孜不倦地予以回答,直到学生明白为止。

在我们所处的现实生活中,经常面临着“两难选择”。而孔子面对此类情况的观点是“义然而取”“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而我们,则应借鉴于此。其实,关于孔子的成就是数不胜数,是一篇文章索不能列举的。可见,孔子的地位确实很高,值得我们学习的也确实很多。对于我们,则应用孔子那些积极﹑正确的态度,学习方法等来不断武装我们的头脑,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指导我们进行各种实践活动。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今日的中国和世界,与控制时代也有着类似的环境,都面临着社会和文化的巨大转型以及价值观的构建,认识孔子,理解孔子,读懂孔子,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这个时代,古老而年轻的孔子,一直在影响着我们的历史,一直用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学前教育

13950437 姚嘉柔

孔子心得体会
《孔子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