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国崛起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3 04:56: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大国崛起》观后感

大国崛起讲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日本、俄罗斯(前苏联)、美国九个大国的兴衰传奇,他们相继称霸世界,成为超级强国,它们中有的国家并不是人口众多面积广大的国家,却依然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看完《大国崛起》,我深深感觉到没有永远的霸权国家,大国的兴衰交替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法则。同时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不仅是被这些国家的传奇所震撼,更是对我们祖国的深思。

一千年以前的中国令中国人无比自豪,但晚清时,清朝政府的腐败却让中国饱受外国列强的欺辱。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得挨打,人民就会陷入痛苦与愤怒之中。仔细回想那些大国,它们都曾对外扩张,抢占殖民地,进行殖民统治,曾经推翻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进行过资产阶级革命,对工业,科技、教育、文化、军事等方面进行过改革,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然而在过去的几百年间,我国几乎不具备这其中的任何一条,只是大国列强的蹂躏对象和殖民地。

下面我来简单谈谈这些国家都是怎样崛起的: 1、葡萄牙与西班牙,在皇室支持下他们将世界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世界, 他们相互竞争瓜分世界,通过大量掠夺殖民地于十六世纪达到鼎盛,成为第一代世界大国。

为什么最早出现在大国舞台上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而不是其他国家?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两个国家在欧洲最早从封建分裂状态中走出来,形成了自己统一的国家,出现了强大的中央政府。当时,国家统一的形式表现为绝对主义王权 在欧洲所有国家中,这两个国家最早出现这种国家形态。资本主义追求金银财富,绝对主义王权则执行和推动重商主义,两者结合,才使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近代以后世界上最早的“大国”。 但是他们却没有将财富用于发展本国经济却用于挥霍,很快的他们遍没落于世界之林。

2、人口面积天然不足的小国荷兰,凭借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业信誉 ,迅速崛起。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资本市场就此诞生。荷兰也因此成为世界霸主。尽管十七世纪末荷兰由于自身条件限制逐渐失去世界霸权,但它们的商业制度依然在影响世界。

从荷兰的崛起我们看到经济决定政治,一国想要崛起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一个国家能否长期维持经济大国的地位,取决于它是否有商业自由和学术自由,很难想象一个钳制言论、窒息学术的国家,会有真正、持久的经济繁荣。

3、“日不落帝国”和“世界工厂”这两个称谓其实可以概括为国最伟大的成就。首先来说第一个:英国在打败西班牙之后,逐渐开始垄断海上贸易。特别是在伊丽莎白一世的统领下,发展本国经济,进行资本累积成为振兴英国的头等大事。所以在英国发展初期,对殖民地的扩张和侵略从来没有断过,乃至殖民地遍布全球,对于本国国民来说这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以至于有了“日不落帝国”。 但广阔的殖民地也逐渐成为英国的负担,自由经济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十九世纪中后期开始,英国发展逐渐减慢,最终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英国的工业革命对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还处于闭关锁国状态时,英国已经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随着英国殖民扩张的发展和海外市场的扩大,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手工工场的生产无法满足需要,英国颁布《专利法》鼓励发明创造,机器开始代替手工,珍妮纺纱机的出现,瓦特蒸汽机的发明都在一步步的引领着世界走向新时代。受《国富论》的影响,英国在本国强大工业基础的支持下推行自由贸易,不断拓展全球市场。终于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英国除了在经济上引领潮流,在政治上也同样带来了新的改革。《大宪章》的颁布给英国又一次洗礼,乃至对整个欧洲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宪章中首次提到君主的权力不是至高无上的,人民的权力才是至高无上的。这一点在当时世界也是史无前例的。

4、国民的素质和教育对法国的崛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受文艺复兴影响的16世纪宗教改革产生的新教教派与旧教分庭抗礼,他们争夺儿童和群众的手段就是教育。通过这场争夺战,各方在教育方法上重视数学、地理、历史,注意采用实物教学和进行练习,着意发展学生的智力。这使得法国新一代的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19世纪以前,法国的学术水平在西欧是很高的1789-1794年法国革命是继17世纪英国革命和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后的一次更彻底、更深刻的资产阶级革命。在教育方面,资产阶级执政的各派力量都拟订过方案,这些方案虽然在当时都未来得及付诸实行,但对法国教育产生了影响。由此可见,法国曾在19世纪初有拿破仑这样的人物并产生过巨大的能量决非偶然。但法国的教育在拿破仑期间和之后屈服于宗教势力变得越来越保守,宗教势力重新掌握了教育大权。直到进入20世纪后,法国逐步丧失了在国民素质上的优势,尤其是科学,由于与宗教冲突较大被毁于一旦,实在是巨大的损失。

5、德意志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完成了统一,其经济得以迅速发展。铁血俾斯麦带领军队以三场王朝战争于1871年完成了统一,他的大国均衡原则为德国带来了宝贵的和平发展空间。

一直以来的对教育科技的高度重视使德意志站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沿,最终成为欧洲第一 世界第二大的经济强国。二战后德国再次分裂, 但最终以和平方式完成了国家的再次统一。迄今,和平中的德国不断创造这经济的奇迹。

从德国的故事中我们深深感觉到了和平统一对一个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要性,只有在统一的市场、和平的环境下 才能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不断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国家的繁荣富强。

6、日本的明治维新统一了全国的货币,废除了各藩之间的关卡这些措施无疑为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但是天皇制埋下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隐患。原子弹结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美梦。

可是为什么日本能够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从一片废墟中重建自己的国家?这之中付出的努力 又有谁能正真明了呢 。不过这与日本重视教育是绝对分不开的,日本的重视教育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至今日 日本任凭借高科技在世界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7、俄国沙皇彼得一世用野蛮的方式推进了俄罗斯的文明进程,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无法触动农奴制但她使俄罗斯成为地跨亚欧美的大国,并成为欧洲事务中的重要角色。俄罗斯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明。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诞生,在探索从未有人实践过的社会主义道路时,列宁带领苏联经济复苏,斯大林带领苏联完成了工业化,作为一次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苏联为全人类提供了很多经验和思考。也正是这一勇敢探索 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指明的道路。

8、独立战争使北美的13个殖民地宣布成立美利坚合众国,两年后建立了中央政府,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美国迅速发展,而奴隶制问题最终在1860年导致了一场内战,国家统一后中央政府也逐渐壮大,在政府推动下,历时一个多世纪的西进运动成果斐然。1894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这个年轻的国家站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头。自由竞争是美国迎来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黄金年代,垄断出现但问题很快暴露,后来美国开始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行动。随后一战的订单进一步壮大了美国经济。1929年经济危机波及全球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同样损失惨重。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走出困境也开创了混合经济模式。 二战成为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美国在各个方面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并由此开始主导世界。

在美国的崛起之路上 推动美国不断前行的力量 就是重视教育。 美国早在殖民地时期就十分重视教育, 为了普及教育他们引进了英国、普鲁士的教学制度,大力宣传欧洲教育家的思想 ,采用最先进的教学制度。南北战争之后 美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更快,

成立了二百余所院校,推行教育平民化, 造就了一批敢于冒险和创新的人才, 成为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力量。时至今日美国依然凭借众多高素质人才领先于世界。

由此观之,每个大国的崛起原因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特点 。不过 仔细想想, 他们还是在一些重要方面是相同的,在此 ,我谈谈我对大国崛起的必要条件的认识。

首先、一个国家要想强大 ,必然要进行思想上的解放。 英国工业革命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新教在英国确立了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被禁锢的僵化思想,产生了一批伟大的科学家,英国可以为出身低微的牛顿举行国葬,皇室成员亲自为他抬棺,这在当时等级森严的欧洲国家是不可想象的,更不用说中国。当时英国相对开放的宗教环境为优秀的科学家的诞生提供了空间,若是伽利略的悲剧落在瓦特身上,那英国还能有工业革命吗?

其次、一个国家只有进行体制改革才能不断进步。 中国与日本同样被打开国门,但日本人迅速认识到幕府体制的僵化,建立君主立宪制,日本的明治维新让自己成为世界经济第三强国。俄罗斯废除农奴制后,为自己的工业化和对外扩张提供了充足的劳力和兵源,让自己成为欧洲事务的最后仲裁者。

第三,对人才、教育和科技成果的重视是国家发展的关键。科学人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关键,若是不能不断创新就会被历史淘汰出局,所以只有居安思危、不断创新的国家 才能不断前进。英国对专利的重视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支持,德国注重国民素质的培养,普及教育,使其今后的发展充满后劲。二战时日本虽败但其科学技术尚存,才使其重新进入强国行列。美国对教育的重视确立了其在世界的地位

现在的中国终于像巨人一样从世界舞台的底端再次站了起来,但我们却没有一千年以前的中国人的那份骄傲与自信,因为,我们还没有站在最顶端。怎样才能使中国在历史的大舞台上再现雄风? 我想 以史为鉴 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这也许就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之一。

大国崛起观后感

大国崛起观后感

大国崛起观后感

大国崛起观后感

大国崛起观后感

大国崛起观后感

《大国崛起》观后感

《大国崛起》观后感

大国崛起观后感

大国崛起 观后感

大国崛起观后感
《大国崛起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