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圆明园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2 10:17: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那昔日的光辉哪去了?金碧辉煌的殿堂哪去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哪去了?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哪去了?那热闹的“买卖街”、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哪去了?

原本华丽的圆明园,如今已是一片废墟,那是英法联军一把火烧了的瑰宝与精华呀!好几代帝王的梦想和人民的心血呀!

惋惜之余,问题悄悄爬上了心头,为什么英法联军敢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抢掠、烧杀、毁坏呢?为什么中国人不敢去制止呢?

思考再三,答案是:当时的清政府太弱,太弱,弱到不堪一击。想管?却力不从心。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的毁灭。

1860年8月份,英国和法国联合侵犯我们的首都北京,并到圆明园内把各种奇珍异宝统统掠走,最后竟用大火将圆明园化成灰烬。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掠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我肺都气炸了。我仿佛看到那些前来侵略的敌人们见到园中的奇珍异宝都惊呆了,疯狂地将贵重的物品占为己有,他们的腰包都塞得满满的。要是遇到那些比较重的瓷器,他们拿不走,可恶的敌人就用牲口搬运或用棍子将这些瓷器打碎。他们如此无法无天,就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太落后了,再加上没有什么先进的武器,所以才处处受到各国侵略者的欺负。

让我深深地认识了“落后就得挨打”这一不变的真理。它在时时刻刻地激励着我们:为了我们的祖国,一定要好好读书,让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闭上眼睛,我好似看到了近160年前那火烧圆明园的场面,也看到了法国和英国这两个强盗在肆无忌惮的犯着罪恶。我可以听到他们在骄傲的笑着,笑着他们的胜利,笑着他们的伟大,笑着中国的腐败。

其实,这段历史是我最不愿意面对的历史,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的屈辱,也是作为每个中国人心底最疼的地方。我想,是个中国人。就一定仇恨妄自尊大,毫无避讳的烧杀抢掠的帝国主义吧!这不是我在夸大其词,而是他们的做法真的不能不让中国人气愤,不能不让全世界所苟同.

对于圆明园,我是心存骄傲的。不管它曾经是否被帝国摧毁,也不管它现在是如何的面目!但是可以说,它集我国几千年优秀造园艺术之大成,把我国古典园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当年,凡目睹过其盛况的人,都说它确实是好。一些西方人,对中国园林刮目相看,也正是从圆明园开始的。总之,圆明园为我们这个文明古国赢得过荣誉,曾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抢劫圆明园的时候,随军的神职人员在圆明园被焚毁前居然大言不惭地说:“都拿走吧,再过半小时,所有的东西都将被烧掉。这是拯救,而不是抢劫。”这是令中国人所愤怒的,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么的自圆其说。

我想,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令中国所有人民所羞辱的,也是令全世界,令全人类所叹息的,也是历史上的一大遗憾。

曾经,中国离文明与进步那么接近,但这种接近也是如此转瞬即逝。在当时的中国人关上了对外的大门,独自享受腐朽的繁华时,他们也错过了最后一班与世界接轨的列车。

圆明园,这座始建于康熙的皇家御苑,见证了中国康乾盛世的辉煌,亦见证了鸦片战争的屈辱。历史为她砌上金瓦,又披上黑纱——她默默地承受着一切,像一位老人,静静地站立,缓缓地诉说。

幸运于生活在这个时代,三维仿真动画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我们在大荧幕中看到圆明园当初的样子。大文豪雨果的叙述没有一丝的夸张——“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它荟集了一个人民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被外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遥远的亚洲文明的倩影。”她是中国鼎盛时期的代表,寄托着中国太多的自豪和骄傲。希腊有巴黛农,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巴黎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圆明园,带给我太多骄傲与荣耀,但更多的,是一段令人心酸屈辱的回忆。当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竟只有二十个太监进行抵抗。我不禁叹息偌大帝国的最后荣耀,竟要由二十名太监来保卫!当园中无数珍宝被士兵们洗劫一空,又公然拍卖,当联军火烧圆明园,浑然不知自己将300名宫女太监活活烧死时,我的心被又一次深深刺痛了。我不愿过多苛责英法野蛮的报复行为,只想找寻自身的原因:

为什么这个人口,农业、工业生产总值都曾占世界三分之一的大国,会在短短的百年之间,被西方列强恣意践踏在铁蹄之下?当英法联军打开圆明园的秘密仓库,发现他们送给清帝的欧洲最先进的枪炮,被当作装饰品一样地摆设时,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康熙时期是明末清初改朝换代之后政治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帝国上下一片欣欣向荣之景。这与统治者个人的素质密不可分。康熙在位时期观念开放、善于学习,不仅自己向来华传教士学习代数、几何、天文、医学方面的知识,也重视对皇子们的教育,甚至亲自为皇子们讲解。但他一个人的努力并未对西学在中国的传播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中国的科技还是远远落后于西方各国。圆明园悲惨的命运其实在雍正,乾隆年间已经埋下了伏笔。如果雍正和乾隆能象康熙那样勇于接受新事物,与时共进,那么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王朝也不会在咸丰年间落到那种地步。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国土面积也是从未有过的辽阔,外国以拥有中国的各种物品而自豪,世界各地都流行着中国风。可是很快这个庞大的帝国就逐渐走向下坡。在西方工业革命完成后,清帝国的统治者还以“天朝上国”自居,将西方的科技看做雕虫小技,不以为然。乾隆时期,马嘎尔尼使团来访时,清政府态度轻蔑,将使团赠送的西方先进武器搁置在库房,任灰尘遮蔽,而不是去学习改进。就这样陶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里,清帝国和他的统治者们直到英法联军攻进北京都还没有意识到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面对英法联军的先进武器,清军士兵的英勇抗击只是徒劳无功的自杀式抗争——为了抵抗列强的侵略,也为统治者的愚昧无知付出代价。当强盗们在圆明园内肆意的抢劫时,我们的皇帝只能躲在避暑山庄寻求保命。当圆明园被大火焚烧了整整三天,日月无光时,我们只能暗自哭泣,眼睁睁看着侵略者掠夺园内的财宝,甚至将整座园林付之一炬,而无能为力。一个奇迹,一个神话就这样毁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我咬牙切齿地说:“这些禽兽不如的东西!”他们不仅仅把我国收藏的文物掠走,为了销毁罪证,英、法两国的侵略者还把我国这一园林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化为灰烬。 在圆明园的悲剧发生之后,西方列强得寸进尺,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破坏主权。

今天的我们,所处的时代宣扬和平与发展,但我们要以史为鉴,居安思危,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让悲剧重演。圆明园的遗址将不仅仅使我们铭记屈辱的历史,更是激励我们奋发进取的动力。

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