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3-11 09:05:51 来源:观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姓名:张锡柯

班级:13计1

学号:20130501114

“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你可以去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里不仅有艺术珍品,还有数不胜数的金银珠宝,那就是圆明园。”

—法国雨果

《圆明园》给我的震撼,无与伦比。我跟着影片走进了圆明园的历史,仿佛自己就是一个世纪老人,身临其境般的参与圆明园筑建的全过程。从一个普通的皇家牡丹小花园变成一个让全世界人都仰慕的万园之园!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修建,凝聚了一个民族所有的智慧和心血,圆明园这座神话般光彩炫目的东方博物馆,是中华民族灿烂的五千年文明的缩影和载体!是伟大的中华文明的艺术宝库!也是属于全人类文明的艺术瑰宝!在观看圆明园是怎样一步步“丰满”、完美的过程中,我为其宏伟和博大精深所震撼!我深深为自己的民族有这样超人类的想象力而感到惊叹和骄傲!也深深为自己体内有着中华民族的血脉而激动不已!那滚烫的血液就像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激起我无限深刻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我是那样深情、陶醉和专注地观看着,欣赏着。

公元1644年,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满族落户紫禁城。这不仅意味着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国——大清的开始,也昭示着一座旷世园林的诞生。

圆明园从雍正登基起,几经扩建达至其最鼎盛的规模。如此浩大的规模,不仅凝聚着雷氏家族的心血,也是帝国建筑艺术的最高峰,饱含了无数工匠的智慧与汗水。圆明园的设计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了几千年的审美情趣,不仅模仿了中国南方迷人的自然风景,也再现了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意境,是自然风韵和艺术加工的完美融合。它不仅体现了雍正在艺术上的深厚造诣,更处处铭刻着雍正的理想和意志。这个渴望权利的帝王将自己的理想,深深地烙在了圆明园上,使得圆明园变成了一个充满了政治象征的帝国缩影。

据史料记载,18世纪中期的大清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帝国拥有世界1/3的人口,粮食产量和工业产值也占到了世界的1/3。然而正是这样的盛世,将乾隆笼罩在一种空前的自豪感中,藐视科学、盲目自大、制度僵化、政治腐败、闭关锁国,所有这一切使得大清帝国在鼎盛的外表下,潜藏着巨大的忧患和灾难,也注定了帝国不可逆转的衰落。

当乾隆还在圆明园中大兴土木时,英国工业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当乾隆陶醉于自己的丰功伟绩时,以科学为先驱的西方文明却蒸蒸日上;当东方的大清帝国依旧按照2000年前的模式运转时,剧烈的变革在西方正发生着:美国独立、法国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英国开拓全球殖民地••变革接踵而至,然而圆明园中的乾隆却并不知道,世界已经变了。

从秦始皇到乾隆,中国走过了整整两千年的历史,保守和自大正在蚕食着这个庞大的帝国。然而仅仅距乾隆逝世40年后,英国就用武力强行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开始堂而皇之的倾销鸦片。从此,西方列强开始了一次又一次对中国的入侵,大清帝国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

不得不说,西方列强的入侵给予了大清帝国一次深刻的觉醒,并且从长远而言,着实是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然而这样的觉醒与进步,却是以自我牺牲为代价的。当然,圆明园也未能幸免于难。当我们叹息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时,当我们目睹整整燃烧了三天三夜的大火时,当我们再次凝望身后无法形容的瓦砾与焦土时,我们却更加可悲地看到了人性中最丑恶的一面。也许你的脑海中很难浮现出一大群各种肤色的军官和士兵,蜂拥而上,在这一座充满了珍宝的城市里为所欲为的场景:凡是能拿走的,一件也没留下,拿不走的,就毫不留情地毁掉,并且脸上还洋溢着一种欢乐的神情。我们还能清楚的听到,爵士说:毁灭似乎是唯一的方法。格兰特将军也说:在撤退之前,我们希望用一些方法来表明,联军已经征服了北京,我们必须留下胜利的证据,以杜绝将来的疑问。正是这样扭曲的行径,更加让我们为圆明园的消失而痛心。

然而我却只能无奈地叹息,永远地叹息!历史留在我们心中的伤痕无法抹掉,可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是那样的严厉醒目不容忽视!我们如若不做些思考,可怕的历史将会重演!是什么将一切改变?是什么将世界缩限?是什么拉悲剧来念?是科学!是发展!是进步!永远都是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只有科学可颠覆世界,只有创新才能站在世界前列!狂妄自大,闭关锁国,停滞不前,只会被历史遗弃!哪怕你曾经再辉煌、再伟大,也会因为落后不思进取而变得瘦弱,暗淡无光,在风雨中摇曳直至消亡在历史的沙漠中。

不管走过的历史是如何,但铁打的事实却摆在我们面前。

圆明园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你可以去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就是圆明园。那里不仅有艺术珍品,而且还有数不胜数的金银财宝。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我们所有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来也抵不上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多么伟大的功绩,多么丰硕的意外横财。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做法兰西和英格兰。

昔日圆明园的辉煌难以再现,而今的圆明园也只剩遗址供后人缅怀和想象。

但是我们不甘消亡,我们痛定思痛,我们要摆脱被侵略者蹂躏的命运,我们要崛起,我们要壮大!于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真理为武器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于是,在不屈不挠的抗争中中华民族胜利了;于是,以伟大复兴为梦想,以和平发展为宗旨的新中国成立了!多么伟大而激动人心的时刻!多少年来,新中国在风雨兼程中成长着,虽然我们遇过一些挫折走过一些弯路,但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始终以史为鉴,时刻牢记教训!我们靠不平凡的勇气,在小心翼翼的探索中艰难地前进着,奋斗着,为梦想努力着!中华儿女要用不枯的志气向全世界证明:中华民族不会消亡!中华民族永不消亡!就像圆明园的辉煌留在世人心中的惊叹一样永不消亡!

推荐第2篇: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

【篇1: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

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

纪录片《圆明园》让我们回顾历史,让我们了解圆明园从前的壮观辉煌,也让我们记住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巨大耻辱。

在看影片前,我们已经学过了《火烧圆明园》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了,对圆明园的历史已有部分了解。看完这部纪录片后,我们对圆明园这座伟大的建筑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在看到皇家画院为圆明园所画的建筑图时,如此美丽,如此壮观的景象使大家为之惊叹,个性是在建造圆明园所花费的人力、物力上,大家不禁感慨道:“这真不愧是在幻想艺术中有着崇高地位的世界奇迹。”可惜的是这个伟大的杰作于1860年10月被毁,从那时开始,这个伟大的杰作消失在地球上。

看了这部纪录片,我感受到了清代全盛时期的繁华与昌盛,脑海中映起了美仑美奂的圆明园倩影,这个集康熙、雍正、乾隆一生心血而建造的伟大建筑此刻只能成为梦影。而原因正是因为清朝末期的衰落,咸丰皇帝的昏庸和朝政的腐败。这让英法联军有机可乘,掠夺与烧毁了这个伟大的建筑。我对英法联军的残暴行径与毫无人道主义、对礼貌艺术的摧残表示强烈的愤慨,对大清国的衰落腐败表示无奈和同情。只能说是弱肉强食,谁叫我们当时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优秀的领导者。所以说,要想强国,则务必强民。[由www.daodoc.com整理]

期望大家在和平年代好好学习,为祖国的昌盛作出自我的贡献。

【篇2: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

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

看了历史纪录片《圆明园》,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圆明园的建筑的确是威严,壮观的。如此宏大,优美的建筑群令我想到了法国的凡尔赛宫以及俄罗斯的圣彼得堡东宫。百年前的帝王们的宫殿都是如此的华丽,如此的奢侈,如此的令人感叹。

然而凡尔赛,东宫都还在,供各国慕名前来的游人赏玩。而这天的圆明园呢?一片废墟而已。空空的杂草地上将近一米高的野草随着微风晃动的,后面的白玉砖基无力地诉说着一世的辉煌。

我陷入了深思。帝王们修建了庞大的宫殿,目的是炫耀他们或文才或武略的不可一世。大清王朝一统中华,巩固藩属国建立了东亚不可一世的霸权,也起了圆明园。当年起楼玩乐的人们很快地不再了,而这些建筑倒是目睹了“看他起高楼,看他楼塌了”的一切。我不禁愕然:历史到底是在叹息,还是在偷笑王朝统治者们的妄自尊大?

我经常想象,如果我是当年劫掠圆明园的军人,我会怎样想?一个几乎不可理解的国度的最高宫殿……也罢!可能我们不就应苛求那些军人去理解这古老而优美文化的好处——他们只是些英国和法国的普通士兵罢了。他们当然没有吟诗作画的闲情逸致,更没有中国文化对帝王权威的顶礼膜拜。他们看到的,只是之前被清政府背信弃义残忍杀害的本国外交官和士兵,只是圆明园中数不尽的可能意味着自我几年工资的无数珍宝。英帝国的士兵或许期望能拿到些好东西回去卖个好价钱,来弥补生计……

这是多么巨大的误会,这是多么巨大的玩笑。

中国人的一个宏伟建筑被外国的“洋鬼子”们一把火烧掉了。

多少中国人真心热爱的国家的象征?但是当时的中国人又是在以什么样的心态在爱着这个国家?外国人所拍的古老黑白照片里,北京的豪华宫殿总是可怜兮兮地被街头的穷人抢占的风头,这是为什么?这个国家有它如此不可思议的伟大之处,而为什么大家看到的和想看的,却仅是这几千亩好地却连一颗庄稼也没有种的,由破坏性消费所建成的地方?

这就是圆明园,万园之园,它的被外国人所毁无疑是一出可怜的杯具。

【篇3: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

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

这个寒假,我观看了一部名为《圆明园》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由雨果观赏园后的诗意评价作为开头,将我们引入一个如同仙境般的世界,然后用大半的时光以一个传教士的角度描绘了圆明园以往的辉煌,紧之后便开始英法联军烧杀抢掠的镜头,这一幕幕让人心痛的景象,虽然很短,但已深深地刻入了我们的心中。最后的镜头便是此刻的圆明园。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悲愤。在观看到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的镜头时,我想说:这是我国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就这样在一片火海中化为灰烬,这圆明园,建造历时150余年,投入的经费更是能够用“无数”二字来形容,而且,圆明园中的更多东西是用钱换不来的,如古老的青铜礼器,精雕细琢的陶瓷花瓶,历代的名人书画……这些东西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了就永远没有了。所以英法联军焚烧的不仅仅是无数的汗水和金钱,还是中国独一无二的文化,更是全世界的一笔不可估量的历史遗产。

在悲愤的同时,我也深思:为什么中国自我的珍宝存放在清皇帝的离宫中,却能被西方人轻易地掠夺和焚烧呢?答案正是清政府太软弱无能,国力太衰败,使得西方列强的铁蹄能肆无忌惮地在中国领土上践踏,如入无人之境。为了不受外族的侵扰,我们的国家就应更加强大,而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此刻要好好学习,长大争取为国家做贡献。

【篇4: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

圆明园纪录片观后pime

这个星期,我看了一部数字纪录片,它的名字叫作《圆明园》。《圆明园》讲述了18世纪,大清帝国由兴到衰,圆明园毁灭的过程。康熙,雍正和乾隆创造了清朝空前的盛世,但是,正是这巨大的财富让后任帝王放松了警惕,豪华的圆明园在英法联军的炮火下化为灰烬。

最让我有感想的片段是:1840年,英国向我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派出了三万人马和英军抵抗,英军只有八千人。清军的武器仍是200多年前的刀剑,鸟枪抬铳。而英军的武器却是那时最先进的来复枪和连发枪。尽管如此,清军士兵仍然浴血奋战,就像一名英国军官说的一样:虽然清军的武器很落后,但是他们的勇气令人尊敬。与此同时,咸丰皇帝却十分懦弱,(lz13)优柔寡断,没有在战争现场指挥战斗,而是逃亡避暑山庄,在那里吸鸦片,由妃子伺候着沐浴。

这两个片段鲜明的比较,让我十分愤怒。我觉得,身为大清帝国的元首,咸丰有这个职责和义务在战争现场指挥战斗,鼓舞士气。可能不管他做什么,都无法改变包括他在内的前几代皇帝保守和自大让帝国落后的局面,无法改变一场早已注定要失败的战争,但是如果他首先当了逃兵,他就没有尽到一个国家元首应尽的职责。在这样的皇帝统治下的大清帝国,就注定要毁灭。

《圆明园》是我国首部大型史诗性数字纪录片。它记录了雍正的努力和志向以及乾隆的自大和对西方工业革命的不屑一顾。《圆明园》让我看到了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和法国传教士王至诚,他们都想让中国皇帝看到科学的力量,但都没有成功。因此,他们只能为皇帝服务。

在康熙和雍正创造的巨大财富下,圆明园怎样会被毁灭呢?因为皇帝的保守和自大蚕食了大清帝国。皇帝认为清朝是天朝,坚不可摧。因此,他们没有与西方交流,根本不明白农业礼貌的时代已经过去,骑兵时代也一去不复返。尽管英国特使送给了清朝大炮和枪支,但是皇帝却没有想到去改善清军落后的武器。中国的皇帝把钱都花在了享乐上,没有花在教育和国防上。因此,圆明园会在地球上消失。

《圆明园》是一部屈辱史,它使我深思!

【篇5: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

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

圆明园的创造是一部人类思维的结晶创造的历史史书,是人类历史上一大不可忘却的奇迹,它是美的化身,然而,它的毁灭也是人类的悲哀,是世界的悲哀,更是中国人的悲哀与耻辱。圆明园的断壁残骸是无声的控诉,这样一部凝结了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巨献就这样成为了一片残骸,它的瑰丽就这样在世界上消失了,只有这种三维技术才能设计才能使我们一览这奇迹般的创造。然而它越是瑰丽,就会越引起中国人的哀叹与惋惜。这部纪录片唤醒了所有沉睡在美梦中的中国人,这是屈辱的历史,这是背叛的历史,也是我们不愿重演的历史。

大型史诗性纪录片《圆明园》为我们重现了辉煌的建筑,也是我们更加了解了中国历史上甚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虽然这一切都成为了历史的画卷。其实火烧的又哪只是圆明园呢,他烧的其实是精细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要比圆明园大得多。然而焚烧的又何止是建筑呢?焚烧的是一个个中国人的骄傲,世界的奇迹呀!

在影片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西合璧的欧洲式水法,它的规模之大与它的神奇是我们所有的人都叹为观止。并且大清的皇帝还能够用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财富去取悦一个自我喜欢的女子,为她建立它喜欢的草原与建筑。它的富丽堂皇就不言而喻了。似乎任何一个建筑都是美的化身。

当时大清帝国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财富,统治者们以此自居,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们目空一切,多次拒绝与其他国家互通有无,视“科技”为玩物丧志的东西,开始了闭关锁国的时代。然而他们却万万没有想到就在此时西方国家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先进的工业革命,正在一步一步地的超越中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因此,大清帝国注定要从瑰丽的天国中坠落,这样杯具性的命运是无法逃脱的!这天的我们只能在满目苍遗、断壁残垣中寻找那份失落的完美。正如那句古谚说的一样,历史的真相往往被繁华所遮掩。

鸦片战争之时,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双方大战,然而清军用的仍然是二百年前的大炮,清军勇士们仍然在用战马和弯刀冲锋。虽然他们的勇气让英法带兵的将军们感到震撼,但结果却是英法联军以五人的微小代价击败了帝国三万大军。最让人深思的是,英使马噶尔尼送来了最好的大炮和枪械,但他们在角落封闭的房间里一睡便是五十年。康熙皇帝是那么的喜欢自然科学,而后世的皇帝却是如此的无视科学的伟大力量,使中国失去了独领风骚的地位。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之后的两次大肆掠夺慰藉了他们饥渴的心灵,每一个战士都获得了丰厚的奖品。当我们看到圆明园中的财务在西方人的手中大肆公开的拍卖的时候,你是否感觉到一种耻辱呢?

法国作家雨果以前这样说过: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这一奇迹已经荡然无存。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评分赃物,然后他们手挽着收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格兰……雨果直截了当地揭露了英法联军丑陋的嘴脸与无耻的行径。

【篇6: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

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

圆明园见证了大清帝国的繁荣与衰败。他奇特的建筑与想法是世人所无法想象的,虽然此刻也在重修圆明园,但是永远也无法弥补我们历史上的缺憾!圆明园的毁灭已经成了一段不可改变的历史,我们无法改变历史,但是我们却能够创造未来。在未来,这个崭新的世界里,我们能够建造更加辉煌、更加令人瞩目、更加的新中国。为了不让历史再次重演,为了中国的繁荣昌盛,我们当代大学生必须要谨记“保卫祖国,振兴中华”的誓言,努力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做出一份力量!欣欣向荣

上个学期,我们语文课学了《圆明园的毁灭》课文。文章讲述了美丽辉煌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侵略。让我感到了侵略者的贪婪和残暴。这天,我又一次看了关于这段历史的纪录片《圆明园》,感受到不仅仅是侵略者的残暴,更是当时清朝政府的腐败。

圆明园由康熙、雍正、和乾隆精心设计,着手打造,用了151年的时光建造了一个好比人间仙境,漂亮精美的圆明园。并藏有无数奇珍异宝。圆明园内有数不尽的宫殿和令人陶醉的景点。只忙着建筑园林的皇帝不明白,世界以及功能变了,当乾隆陶醉于自我的丰功伟业时,以科学为先驱的西方礼貌蒸蒸日上!西方列强开始侵入中国,大清陷入风雨摇曳之中。1860年,英法联军这帮可恶的强盗,在中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为所欲为。圆明园就在魔爪下毁于一旦。这帮强盗不但毁了我们中国的文化历史,还毁了我们中国璀璨的礼貌。

我看完片子后,心里对当时为对抗侵略者的军人表示深深的惋惜。他们并不是懦夫。数万勇士英勇地朝着侵略者冲锋,冲锋,以求保全皇帝,保全圆明园,保全中华民族的尊严!但是,再勇猛的铁骑,再锋利的战刀,也无法与先进的来福枪,远程炮相抗衡,可敬可怜的勇士们,举着大万长矛还没有来得及接近敌人,就被远程炮炸了个粉碎,可悲啊!被炸了个粉碎,同时被炸碎的还有大清帝国的防线。他们不明白,当他们还在使用着千百年来一成不变的大刀长矛时,当他们还在使用着两个世纪以来丝毫没有改善的炮时,敌人已经拥有了发达的机器,拥有了强于大刀长矛数百数千数万倍的枪炮!清政府没有让先进的科技进入国门,没有让他们拥有同敌人相同的武器,因为皇上认为“天朝”无所不能,无所不有!

这个杯具告诉我,落后就要挨打!只有不断地进步,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是一名学生,我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强身健体,长大了和千千万万同胞共同用自我的力量去建立自我的祖国,使祖国更加强大。

【篇7: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

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

这是一个闭塞国家最终的结局……

值得我们反思的不仅仅仅是一个园林,而是一个国家的灵魂。

……

影片以一种平实的读白和清晰的画面向我们展示着一个历史上伟大建筑的诞生与灭亡,也在展示着中华民族强大的清帝国的诞生与灭亡。

当看到西方以中式为时尚时,我的情绪是多么激动,我以我做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而感到骄傲,我以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文化而感到自豪。但当我看到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时,我无比的气愤却也无助。要是我能早生一个世纪,我也能够上战场必须会多杀几个敌人。

封闭则代表着落后的到来,“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

所以,最后圆明园的灭亡并非偶然,圆明园最后被灭了,只但是它不是像阿房宫一样是毁在中国自我人手里而以,对于是什么样的人去做的这件事我不想去说什么?你没有别人强大你就无话可说,这不也正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吗?但是人们为什么要毁坏它呢?难道这真的是人们的天性!我不敢想象!然而在提出这些问题之前,容我们更加理性的应对这一切。

圆明园集中了清帝国一百年的精力与智慧,从建筑方面反映了中国人的文化与生活方式,像田字形与万字形的建筑,圆明园多以封闭与隐闭而展此刻我们的面前,这也能够看得出我们的国民是追求和平与安逸的生活的。他们不期望有太多的人明白自我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同样也是这个政府灭亡的包袱

圆明圆不仅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皇家博物馆,展示了我国古代封建文化的精萃。圆明园更像是一个宝库,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等,圆明园还是一座万圆之圆,有着名贵花末数百万株。可此刻已是一片废墟,只剩残壁了。能够体会到,一座皇家园林被外来者侵辱的种种人性场面。应对辉煌的东西,我们总难免有股破坏欲,这个欲望,被侵入者很好的表现出来。

圆明园作为一种向征东方近代礼貌硕果的成果被破坏掉,我感到气愤和怀念。能够想像,当时中国礼貌所到达的世界之峰有多么伟大。我甚至去假想,若没有外力因素,当时的清国经济发展,仍在处在那个时候不错的时期。较为搞笑的是,在中国各个朝代都有非凡的艺术杰作产生,而在这天,我们的艺术成果却很少。

但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东西是世界举世无双的。我不愿过多的回忆过去,只是偶同今感,想想当初的问题,这天是否也遇上了,只但是,这天的状况比过去更复杂,要探研事物的本来面目,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比如我们国家以后到底怎样才能发展最好,又有谁能真正看清呢?一般看中国古代题材的纪录片,会唤起一种民族的自信心,相信我们有一颗十分神奇的脑袋。在世界礼貌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自我有时也能感觉到,中华传统对我的影响,以及我对它的极易适应,这正反映了,民族感情由何而来的源由。这说明,生活在这个土地上的人,有着自我习惯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能够表此刻我们的艺术品,建筑,雅,俗,智,技,当中。如今西方先进物质发展对我们的影响是能够理解的,但我感觉在欣赏的同时,却实有些东西,是只有自我才有的。比如我看中国人玩外国人一些很时尚的东西,老觉得有些别扭,像根本找不着调,似像非像,四不像。但我看公园里的老头们打打太极拳,还是有点味道的,它们也喜欢,而且上手也容易,那种对太极的心性理解,只因“太极”二字便可见一面。老外打太极拳,始终从一个悟字上方去学习理解,而且它们缺少东方人小巧柔情的一面,刘翔跑步的成功,更告诉我们,我们的身体素质,并不以追求

力量为第一要务。我们更能集中体现对整体与局部,对对立与统一的矛盾转换之中。所以说,中国特色,不是指红色,而是黄色。不是让人震悍,而是让人信服。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我们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能保卫好我们的祖国,“落后就会被挨打”,如果你强,就不会怕别人欺侮你,如果你弱,就会被别人踩在脚底。只要我们国家科学发达了,就不会受别的国家的侵越。然而这一切将是我们肩负的历史性使命。

【篇8: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

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

圆明园这个令国人既自豪又痛惜的名字,以前让多少人为之魂牵梦绕……它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树木多达数万株。遗憾的是,经过法国联军和八国联军的两次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一向想去了解这段历史,可仅剩的断垣残壁却令我无法想象……记录片圆明园将这段历史清晰的展此刻我面前!

影片的序以生动的口吻向观众们提出构建一个梦,一个由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构建的梦,以一副副生动的而真实繁荣水墨画为背景,将那个美丽的梦展此刻观众的面前,音乐激昂而雄厚,深深的吸引着观众,调动了我们的心弦。这是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圆明园

在地图中的广阔疆域上透过镜头的拉近让北京一点点成为画面的中心,随即切入一匹匹奔腾的战马,向我们讲述公元1644一个北方民族的故事,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国—清,这个圆明园的主宰!然而半个多世纪后的罗马传教士-朗士宁,在中国50年的经历,见证的圆明园的兴衰变迁。只能故事他的一封封书信一点点记录给了我们回顾着段历史的依据。本片便是以一个外国人的经历为主题进行讲述的,这种手法在观众的眼中真实生动而吸引我们,不仅仅仅了解圆明园,更了解的这段历史,这个帝国,以及这个帝国背后的故事!

这个故事便丛他第一天冲忙的进宫开始了。这是以一个外国人口吻叙述开始的,画面与这种声音相协调一致,几个演员出此刻荧幕里,那一切真实的出现了,仿佛就在昨日!透过外国人的口吻提出问题,随即切入旁白,对关于圆明园的问题进行回答,这些问题往往也是围绕在我们心中的种种问题。郎士宁的经历是那么戏剧性,是许与圆明园无关,但是这却暗含着明园内在的变迁,康熙的爱好天文,宠爱小孩,投其所好进入皇宫。康熙,一个独一无二的皇帝,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有着极大的成就,他对科学的态度在古代帝王中绝无仅有。牡丹园主孙三带的相会,影响了清帝国一个多实际的历史。这个园林就和大清帝国的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一齐。

雍正即位,对圆明园进行扩建,圆明园的设计既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了几千年的审美情趣,又处处铭刻着总设计师雍正自我的理想和意志作文吧wWw。ZuoWen8。Com/。圆明园的尽管来自中国南方迷人的自然风景和在先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意境。这些图纸在此刻看来已经不能成为现实,而这样一个建筑世家创造了这样的奇迹,一个雷姓的家族。这天我门只能从这些图纸来想象当年皇家原先内的建筑盛况。雍正将圆明园建成了一个帝国的缩影,充满了帝国象征。每座宫殿都有着他不一样的含义,建造因为是独特,这些也反映出统治者的统治方式!一幅幅图象是圆明园真实的写照!

乾隆刚刚即位就下令扩建圆明园,扩建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圆明园的东面,扩建工程持续了9年!灿若白玉的台阶依水而建,碧辉煌的宫阙凭水而立,乾隆将东海的龙宫移到圆明园,雍正时期宫殿的外观都比较朴素,而在乾隆心中,不管是人间还是仙境,所有的美丽和奇迹他都就应拥有,圆明园越来越豪华,圆明园追求的和谐境界正在丧失。圆明园中有一个小城,太监们扮演着各种各样繁荣主角,集市上货物琳琅满目,丝绸,瓷器,古董。影片透过演员的表演将这一幕搬上了荧屏,着一切真实的出此刻我们的面前。中国式在欧洲成了时尚的代表。在圆明园建造西洋建筑,用动物12生肖来代替西洋的人体喷泉。透过电脑特技将圆明园的景色重现,一切是那么真实,美丽!罗马式立柱,巴洛克式拱门,勒洛特式的植物造型,五彩斑斓的琉璃瓦,这座中西合璧的花园能够和欧洲任何一座园林媲美。然而在乾隆时期,制度僵化,政治腐败,闭关锁国,使大清在鼎盛的外表下,潜藏着巨大的忧患和灾难!只忙着建筑园林的皇帝不明白,世界以及功能变了,当乾隆陶醉于自我的丰功伟业时,以科学为先驱的西方礼貌蒸蒸日上!西方列强开始了依次有一次的侵入中国,大清帝国陷入风雨摇曳之中,有一个历史的口吻向我们讲述这个故事!

枪支,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清军是那么不堪一击,一面是大炮的狂轰猛炸,一面却是皇帝悠闲的沐浴着,画面是多么另人辛酸,难受。清军的士兵在一个一个的到吓,这是横扫欧洲的蒙古骑兵最后的挽歌,也是大清帝国最后的一道防线。英法联军的进攻随着地图上红色的箭头一点一点的接近圆明园,当进入圆明园的那一刻,它的豪华另人震惊,再也找不到与之媲美的花园了。当英法联军走入花园内,那一个我们的心在滴雪,这是一个怎样的花园,无法形容。占领圆明园的第二天联军们变开始偷走圆明园中的东西,一件件珍宝就这样失去了,这样的场景惨不人睹,凡是能拿走的,一件也没有留下,拿不走的,毫不留情的毁掉。圆明园就这样消失了……

悲清帝国的腐朽无能,痛民族的冷漠和衰落,恨蛮夷的野蛮和无耻……留给我们的只是那一处处的残岩断壁杂草丛生……

【篇9: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

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

在试图透过想象来还原那场掠夺的时候,耳机里响起的是加勒比海盗的插曲。曲调雄浑豪勇,搅得人血脉贲张。但是当我想象当年英法联军耀武扬威的场面时,再辅以这首曲子就显得如此讽刺。在看纪录片的时候,大家对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对英法联军的控诉印象都很深刻,尤其是最后那句充满正义感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做英吉利,一个叫做法兰西”,足能够令我们对雨果凭生敬意。

雨果在这一历史场景中的表现之所以为人称道,在我看来绝不仅仅仅是他所表现出的仗义执言的正义感,更在于他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了自我的祖国。也就是说,尽管他同样是一名法兰西公民,却在法国军队犯下恶行的时候丝毫没有护短之意,反而旗帜鲜明地指责自我那些犯罪的同胞。我想我们不能不深究雨果此举能够带给我们的思索。

我们在那里不妨做一个换位思考,如果当年入侵圆明园的也有一个中国(这个假设自然把圆明园假设到国外去了),并且也犯下了打砸烧抢的罪行,那么中国人民是否会如雨果一般对中国军队犯下的恶行毫不留情地进行声讨与问责?还是因为所谓的民族自尊拒绝承认中国这种行为属于赤裸裸地侵略,是天字第一号的强盗行为?中国人又是不是会在百年之后宣称,如果当初中国不去侵略,那么那个被侵略国便难以走上现代化的国家进程?

如果你问我,作为被侵略国而去假设自我是侵略国,这种假设有什么好处。我的回答是这么一句疑问:中国历史上自然有过极度煊盛的年代,也有过征服邻邦的履历,那么请问,中国历史上在攻击别国的时候,是否亦扮演过强盗,乃至杀手的主角?不要跟我说没有,因为中国人也是人类,不是圣徒,不是清心寡欲六根清净的方外之人,中国人也有欲望,也会抢夺,也有犯罪的资质。而且,中国的历史并不仅仅仅有一个近现代史;我们不是经常自豪于自我辉煌雄强的汉唐风采么?

我之所以提到这些,实在是因为我不觉得我们仅仅记住自我受到的屈辱就够了。因为倘使如此,如果有朝一日历史给我们一个掠夺他人的机会,我们便未见得不会转变为这天我们仇视的掠夺者转生。我觉得,倘若我们能够在记住所受的屈辱的同时,一并记住自我以前给过别人的屈辱,那么我们便有理由自信,我们那里是一个有良知的民族。

写到那里务必补充的是,不难想象,雨果的指控必然与法国政府所期望的背道而驰。然而雨果仍旧能够秉笔直书,这种做法实在需要勇气。我们不妨再做一个假设:如果当时的法国政府对文字管制极为严苛,如果雨果会因为他对法国军政的批评而可能遭到跨省追捕并锒铛入狱,最后因为“躲猫猫”而惨死在监狱之中,他还能够拿出这样大的勇气来留下这段令中国人对其大生亲近的文字么?为了正义,或许他仍旧会写下自我的指责,但是否能够发表出来呢?倘使竟能发表,又会有多少人响应呢?这段文字最后又是否会被法国当局所消除湮灭呢?当然,我们就应为雨果庆幸,因为上述假设在历史上显然没有成立。

所以,雨果能够在这天仍旧令中国人为其勇敢正义而喝彩,恐怕不仅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功劳。

【篇10: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

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

上了半学期的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感觉受益颇深。吴原元老师为我们精心准备上课资料,向我们展示了许多与教学资料有关的电影与《凤凰大视野》的节目视频,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般地目睹了那一段段历史的血汗与眼泪,那一股股为国的热情以及遭拒与失败的无奈。我透过其明白了许多以前中学历史课上没有提及的历史内情,了解了许多历史人物之间的牵连与瓜葛,真正认识了那一位位在历史中为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铮铮硬汉,还有那些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能人异士,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笔笔点睛之处。但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老师最初放给我们看的《圆明园》史诗电影。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从没有听过圆明园历史上最华彩的那段乐章,没有见过圆明园历史上最宏丽的画卷,更不可能亲身游历那座精妙绝伦的“万园之园”。原先,圆明园的历史并不是从1860年开始的。“圆明园”这个名字已然不仅仅仅是一座皇家园林的名字了,它代表着一部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也是让国人最具民族自豪感的“园中之最”,更是让其后千千代代的国人为之神往、抱憾和缅怀的绝代佳作。

《圆明园》真实地再现了大清帝王家族隐秘的生活,创造了一个如梦如幻的世界。它既不一样于故事片,也不一样于传统的纪录片,是一部独树一帜的史诗电影。尤其是清晰而又不卑不亢的旁白描述,此起彼伏的视觉冲击,不快不慢的拍摄节奏,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不仅仅是中国屈辱历史的爱国教材,更是中华璀璨文化的爱国教育蓝本。

在圆明园宏伟壮观的建筑背后,我看到了雍正的艺术情操和治国的雄心壮志,乾隆的狂妄自大和西方艺术科学的不屑一顾。也许任凭我们的大脑如何联想与描绘,都难在那满目苍夷、断壁残垣中,寻找到其300年前的模样,而这部史诗帮我们再现了这场举世瑰造的绚烂多姿,历史也在这滔滔的洪流中更加的惊艳与迷人。

圆明园因清王朝的繁盛而横空出世,颇有一种俯瞰世界的姿态,却也随着清朝的腐败趋向消亡。这种消逝好像秋天的落叶,灿烂了一个夏天,终究还是随着夏天一齐走了,走得那样义无反顾。我觉得它的毁灭就应是一种必然。它确实不属于我们,它只属于那个逝去了的大清王朝。它注定和阿房宫一样不属于后世的我们。它留给我们一个美丽的倩影,任凭我们猜测臆想,让圆明园的“一生”多了一丝凄美,让人心生怜爱。圆明园这个华丽的梦,蒙蔽了很多人的眼睛,这其中就包括雍正和乾隆。当梦醒时,也许只有那个时候的咸丰和那个时代的人才真正明白自我身处的世界,直到这个梦变得支离破碎,才看清这个世界。但是即便如此,即便这个梦已经醒了,结束了,还是有人不愿从中醒来,期望着梦的延续。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列强不断入侵与吞占中国的时候,大清皇帝还是从努尔哈赤一向走到了溥仪,这才真正从本质与形式上结束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圆明园在清朝灭亡前被毁,也许预示着什么,但是遗憾的是,清朝的皇帝也好,官员也罢都没能做出改变,也无法改变什么,预示最后变成了现实,船到江心,悔之晚矣。

在欣赏复原后的圆明园何其雄伟壮观、幽静深邃的同时,我的心中不止一次地发出叹息。这个当年大清王朝为自我筑的梦,一个令今人不止幻想过一次的梦被毁,谁之过失?难道真如维克多·雨果所说那样,这座只有在《一千零一夜》中才会出现的仙境是毁于格兰特将军及其士兵之手?如果引燃炸药的是这些面目可憎的侵略者,那么我想,埋藏导火线的必定是是中华大地上最后一个帝国。在一千多年前,中国始终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哪怕是内火战乱、外敌入侵,就算是在最为孱弱的宋朝,中国的国力依然排行第一。

到底是什么让一个以前极度繁荣的帝国在最后倒在了西方的火器之下?我的回答是:落后的科技、僵化的思想。正因为这样,我们拿着弓箭与大刀的士兵们才会在列强的大炮与火枪面前宛如手无缚鸡之力。我仿佛能够听到可恶的老外在骄傲的笑着,笑着他们的胜利,笑着他们的伟大,笑着中国的腐败。中国在“天朝大国”的美号中迷失了自我,封闭了自我,也断送了自我的未来,终将一代圆明园断送在敌人的炮灰之中。“落后就要挨打”,这就是先人给予我们的血的教训。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伯纳·布立赛曾说过:圆明园劫难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礼貌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他一向坚持自我的态度:对于历史上所犯的错误和罪行,能够原谅,但不能忘记。因此,我才不支持重建圆明园,俗话说“好了伤疤,忘了痛”,这一块代表着中国那段屈辱历史的疤痕,就屹立在我们的首都北京,这么的触目惊心,只有这样,才能时不时地提醒与督促着当今中国,发展才是硬道理,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一国不进则退,我们必须要牢记历史教训,国家要全心全意为人民,同人民一齐一心一意谋发展,谨记这为了忘却的纪念——圆明园。

推荐第3篇:《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作者:高明宇 班级:07级园林(1)班

【摘 要】

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是英法强盗做出的无道德、无仁道的烧杀行为,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心和清王朝的腐败无能。

大型史诗电影《圆明园》,第一次全景式的讲述圆明园的历史和真实的皇家生活。电影《圆明园》拥有独特的文化诉说和史诗题材,精致大气的创作手法,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一道文化盛宴。由薛继军总导演、金铁木导演、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发行。 【关 键 字】

圆明园、【引 文】

根据周老师的教学安排,全专业同学对电影《圆明园》进行了集体观看,同学们都由衷地发出了悲叹声,周老师也要求同学们写观后感。看完电影《圆明园》后,我大叫了几声,来发泄内心的不平,之后形成了对圆明园的高度关注。 【正 文】

火烧圆明园无疑是历史上最为恶劣的文化毁灭行动之一,直可与焚烧亚历山大大帝图书馆及哥特部落践踏罗马相比肩。火烧圆明园充分说明了行动的伪善及种族主义根基。作为中国公民,不应该也不可能忘记英法强盗的犯罪行为,同时要吸取教训;作为园林人士的学子,要毫不留情地批判英法罪犯,也要拿起自己的知识来搞好园林建设,让中国园林永葆生机。

一、圆明园简介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圆明园始建于康熙46年,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组成;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

二、圆明园遭遇浩劫

1、抢劫圆明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傍晚,侵略军闯入圆明园大宫门;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

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法军司令孟托邦、英国司令格兰特做出了卑鄙的决定,英法侵略者抢走了圆明园多少宝物、彻底捣毁了圆明园。

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秀丽的圆明园已被毁坏得满目狼疮。

2、火烧圆明园 额尔金、格兰特借口清政府逮捕公使和劣待战俘,10月

18、19日,英军在园内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烟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

3、衰败过程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诸园再遭劫掠。

民国初期,军阀把圆明园作为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场,圆明园废墟凡能作建筑材料的东西,从地面的方砖、屋瓦、墙砖、石条及地下的木钉、木桩、铜管道,全被搜罗干净! 1940年后的日寇占领时期,北京粮食紧张,农户陆续入园平山填湖,开田种稻,圆明园的面目全非。

4、遗址保护及整修

1949年,人民政府重视圆明园遗址的保护,先后列为公园用地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征收了园内旱地、进行了大规模植树绿化。

在十年*中,遗址遭到过一些破坏,但保住了整个园子的水系山形和万园之园的园林格局依然存在,近半数的土地成为绿化地带。

1976年成立圆明园管理处,遗址保护、园林绿化有明显进展。

1983年,明确把圆明园规划为遗址公园,北京市政府修复了长春园的东北南三面2,300米虎皮石围墙。

1988年6月29日,圆明园正式向社会售票开放。

圆明园遗址公园的整修建设工作:继续完善提高了福海、绮春园两景区的绿化美化、园路桥涵和服务设施;园林遗址的清理整理水平有明显提高;择要修复了几处景点;全面补砌了绮春园东半部的河湖自然石驳岸;全面清理整理了西洋楼遗址的西半部;全面整修长春园山形水系

由国家与园内农民联合建园,经数年过渡,全面开辟遗址公园的条件渐趋成熟。

三、园林特色

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是一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里面藏有稀世文物(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

圆明园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王”。

圆明园在精艳绝伦的建筑背后,有雍正的艺术情操和制国的雄心壮志,有乾隆望为自大和对西方艺术科学的不屑一顾。

四、期望

1860年10月18日是我们应该铭记于心的日子,在历史的篇章上,帝国主义火烧了圆明园。圆明园的毁灭,见证了帝国主义的伤天害理,令人发指的罪证,也证明了那时清朝的腐败和“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火烧的圆明园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的屈辱,是我最不愿意面对的,也是作为每个中国人心底最疼的地方。我想,是个中国人,就一定仇恨妄自尊大,毫无避讳的烧杀抢掠的帝国主义。圆明园使我心存骄傲,圆明园集几千年优秀造园艺术之大成,把中国古典园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圆明园为文明古国赢得过荣誉,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圆明园的毁灭是令中国人民所羞辱的,也是令全世界、令全人类所叹息的,同时是历史上的一大遗憾。圆明园的毁灭,已是历史,是不可改变的。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不要再重演圆明园的毁灭,把羞辱的历史铭记于心,成为我们加油的指引标。从现在努力,为了新中国,为了历史不再记录像火烧圆明园的屈辱史,我们应该有奋斗的决心。来!为了中国的以后,我们努力奋进吧! 【结 语】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原为清代举世无双的皇家御苑,有“万园之园”的美称。圆明园的灾难,激起过无数中华儿女的自尊心和自强感,以努力去摆脱受西方歧视的地位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圆明园的建立是伴随着清朝的发展而建立的,可以说是清朝的一个产物吧。可就在圆明园得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清朝变得越来越颓废。从雍正康熙乾隆的励精图治,再到最后一代的不思进取。

“落后就要挨打”,相信在新世纪的中国,会更加富强美好。当历史的尾翼缓缓滑过灰色的年代,勾勒出的,竟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辉煌和难以置信的屈辱。难以想象,作为几代帝王的桃花源,作为清朝的权利中枢,却没有政治上的喧嚣;陈列着文明的瑰宝,却没有利益上的浮华。

鲁迅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还说,只有懂得欣赏悲剧美的人才能在精神上站立起来。 【参考文献】

1.火烧圆明园观后感 2.圆明园印象 3.圆明园的资料 4.圆明园看后感 5.我们回不去了

2010年11月19日星期五

推荐第4篇:“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关键词】 圆明园

辉煌 沦陷 毁灭

【摘要】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饰以琉璃,饰以黄金,饰以脂粉。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

圆明园,一座怀揣着无数奇迹与骄傲的皇家园林,一座铭刻着无数屈辱与愤怒的历史遗迹。历史的画卷徐徐展开,我仿佛回到300多年前。

圆明园最初是康熙帝赐给四子胤禛的园林,“圆明”二字即取自其法号。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园林初成规模之后,康熙帝还亲自视察,园中出现了康雍乾三代人的大团圆场景。四周新花初绽,一家子其乐融融,真是这座伟大的园林给了他们做寻常人的机。雍正继位之后,对此园林充满了感激之情,于是其拓展原赐园,并将听政之处从故宫搬到了这里。究其原因,纵然有气候环境的因素与想要“避喧听政”的目的,但雍正对其的深情也不可忽视。雍正搬到这里,更加夜以继日的工作,似乎是把整个封建王朝都扛在了自己的肩上。他辛勤工作给后来者积累了一笔巨大的财富,顺理成章的,乾隆成了对圆明园改造最大的一任帝王。其在位期间,“对圆明园岁岁营构,日日修华,浚水移石,费银千万。”在其之后的嘉庆、道光及咸丰也或多或少的对圆明园进行了一些改造和拓展。经过6任帝王、一个半世纪的建设,圆明园成了当时举世瞩目的“万园之园”。一代代能工巧匠,将帝王的一个个华丽的梦想变成现实,一座座殿宇亭阁,将古往今来的智慧结晶汇集在一起,这使其艺术成就与价值都达到了一个无与伦比的高度,“即使把法国所有宫殿园林加在一起,也抵不上一个圆明园。”其中不仅有中国智慧,更融合了外国的样式,其中的大水法更是洋为中用的杰出体现。清朝的皇帝完成了王朝的梦想,不论是歌舞升平的开元盛世,还是开疆拓土的广遨元朝,都没有做成这件事。可以说,当时的圆明园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一个缩影,足以让世界所有国家都为我们这个唯一传承下来的文明古国而顶礼膜拜。但正是这种以对农业为基础的成果骄傲,使得中国在雍正后的几十年中固步自封,放弃了对科学的追求,甚至将科学研究视为玩物丧志,这也为后来的屈辱埋下了伏笔。

“夏宫是根据想象拓制出来的一个硕大的模型”,雨果给予圆明园如此高的评价,不仅仅是对中国古代文明与智慧的赞叹,更是对英法联军的罪行的控诉。

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一步步逼近北京,中国的八旗兵虽然英勇无匹,无奈装备实在太落后。他们拿着长矛马刀,对抗着拥有长枪火炮的英法联军。他们的冲锋陷阵,前赴后继,换来的只是咸丰的多一点的享受的时间而已。那些血肉之躯吟唱的,是横扫欧洲的蒙古骑兵的最后的挽歌。英法联军几乎是毫无损失的消灭了清军的四道防线,攻占了北京。慈禧太后与咸丰帝仓皇出逃至承德避暑山庄,只留下了一座只有老百姓的空城。10月6日,英法联军占据圆明园,其中只有20几个太监在抵抗。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圆明园最终沦陷于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当他们踏进这座名扬海外的园林时,那里极尽奢华的装饰,令人眼花缭乱的风景,以及无数价值连城的器物都使得这些欧洲的“文明人”内心一颤。皇帝的宝座用雕刻精美的木料制成,而其坐垫则是用黄金做成的龙来镶饰,这让所有的人都感到羡慕。皇家园林里面的每个房间和客厅都布置得非常漂亮,成卷的丝绸、锦缎和织纱都有极好的做工。贵妇用的装饰带和薄头巾现在穿戴在法国士兵的身上和头上,在这方面似乎沿用了爱尔兰人的风俗习惯。玉器和陶瓷都具有极高的价值,而许多陶瓷肯定会让世界上的古董爱好者们赏心悦目。

圆明园中可抢的物品实在太多,让人们几乎不知道到底该把哪些东西带走。丝绸的数量可以通过下面人们想到的装运方法略见一斑,那就是,皇家使用过的银钵、瓷瓶、罐壶等都使用最昂贵的绸缎来包裹。“面对那奇特的景象,我真是大开眼界,忘都忘不了。人头攒动,肤色不一,类型各异;那是世界人种的大杂烩,他们一窝蜂地向大堆大堆的金银财宝扑去;他们用世界上各种语言喊叫着。”亲历者法国人埃里松描写那些士兵,“一些人埋头在皇后那一个个上了红漆的首饰匣里翻找;另一些人几乎淹没在丝绸和锦缎堆里;有些人胸前挂满大珍珠串,把些红宝石、蓝宝石、珍珠、水晶石往衣袋、内衣、军帽里满揣满掖。还有些人抱着座钟、挂钟往外走;工程兵带着斧头,他们为了把镶嵌在家具上的宝石取出来,就挥斧把家具劈开。还有那么一个人,看见一个漂亮的路易十五时代的座钟,因为表盘上的时间数字是水晶石的,他以为那是钻石,就把那表盘取了下来拿走。时不时有人呼叫:‘救火!’人们慌忙赶过去,东西掉得满地都是,火舌舔噬着宫殿的豪华内壁,大家用丝绸、绸缎床垫和皮货压息火焰,简直是梦魇的一夜„„”。而搬不走的东西就统统砸碎。一群法国人拿着棍子到各房间去搜寻了一遍,打碎了剩下的每样东西——镜子、屏风、面板等等。据说,他们这样做是为了给他们的同胞——也就是被释放的战俘报仇,因为这些战俘受到了对方残暴的对待。联军的宪兵队守卫着一座装有巨量金块和银锭的宝库,这些财宝将由英国人和法国人瓜分。不分青红皂白的抢劫整整持续了3天。

“收藏在这个东方博物馆里的不仅有杰出的艺术品,而且还保存有琳琅满目的金银制品。这真是一桩了不起的汗马功劳和一笔十分得意的外快!有一个胜利者把一个个的口袋都塞得满满的,至于那另外的一个,也如法炮制,装满了好几口箱子。之后,他们才双双手拉着手荣归欧洲。”雨果用如此诙谐的口吻向人们传达了他对英法联军罪行的不齿。显然,英法联军的军官与士兵也有这样的考虑,而他们的方法就是,火烧圆明园,不留下一点证据。

正当清政府对侵略者屈膝退让,答应接受全部“议和”条件,择日签约时,英国侵华头目额尔金、格兰特,为了给其侵华行为留下“赫然严厉”的印象,使清政府“惕然震惊”,竟借口其清政府逮捕公使和劣待战俘,悍然下令火烧圆明园。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军在园内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象征着不祥的黑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一齐付之一炬。事后据清室官员查奏,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自此同时,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犯下了滔天罪行的英法联军,为了掩人耳目,贴出了如下公告,宣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目的:“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诈和暴行以后,都不能逃脱责任和惩罚;圆明园将于(1860年10月)18日被烧毁,作为对中国皇帝背信弃义的惩罚;只有清帝国政府应该对此负责,与暴行无关的百姓不必担心受到伤害。”而当英国侵略军烧毁安佑宫时,就食言了。因他们来得突然,主事太监又反锁着安佑宫的大门,导致当时有太监、宫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烧死在安佑宫。他们的哭喊声被圆明园中的噼噼啪啪的焚烧声所掩盖,足见当时的场景之惨烈。 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额尔金得意忘行地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在这种毫无人性的摧残之下,圆明园苟延残喘了3天,最后其绝大部分化为尘土。一座闻名天下的园林,一座无数艺术珍宝的宝库,一座极富价值的博物馆,在大火后,只剩下残垣断壁在进行无声的控诉。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伯纳•布立赛曾说过:圆明园劫难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态度:对于历史上所犯的错误和罪行,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

在这之后,圆明园又经历了八国联军的抢劫,军阀混战的炮火,日伪占领时的烧杀抢掠,能残留至今的只是其全盛时期的千万分之一了。面对着这深沉的废墟,余秋雨先生写道:走进一个著名的废墟,才一抬头,已是满目眼泪。这眼泪的成分非常复杂。是憎恨,是失落,又不完全是。废墟表现出固执,活像一个残疾了的悲剧英雄。废墟昭示着沧桑,让人偷窥到民族步履的蹒跚。废墟是垂死老人发出的指令,使你不能不动容。是啊,清廷一个半世纪的努力经营,中华民族五千年传承的灿烂文化,无数艺术与历史的珍宝,放到现在也会令人叹为观止的各种美妙风景。圆明园,如今剩下的,只有这残垣断壁了。圆明园记录着民族的屈辱,无数中国甚至是外国的人民都对这种强盗行径表示唾弃,但同时,圆明园也给了沉睡的自我膨胀的中华民族以当头棒喝,人们醒悟过来了,封建的帝制已不足以跟上历史的发展趋势,中国人民必须要捍卫自己的尊严,要反抗帝国主义,推翻封建帝制。为了这个目标,一代代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了解救圆明园,以及和圆明园遭遇类似的中国人民,无数的有识之士站了出来,奏响了民主共和的新篇章。

如今的圆明园,在废墟上开辟了一个遗址纪念公园,在断壁中行走,眼前浮现的依然是那个火光冲天的夜晚,但是心情也渐渐平静了。圆明园以他的毁灭,换来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如果帝国主义的铁蹄来的再晚一些,他们的科技在发展一些,说不定那时候不仅是圆明园,就连整个中华民族都不复存在了。直到现在,这座废墟仍警示人们勿忘国耻,要时刻保持着一种民族危机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圆明园曾经是皇家的财富彰显及权力象征,而现在其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民族精神的寄托。中华民族不会忘记历史,历史的屈辱痕迹不会使我们消沉,它将作为一种鞭策和激励,时刻提醒我们不可松懈,努力进取。

推荐第5篇: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那昔日的光辉哪去了?金碧辉煌的殿堂哪去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哪去了?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哪去了?那热闹的“买卖街”、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哪去了?

原本华丽的圆明园,如今已是一片废墟,那是英法联军一把火烧了的瑰宝与精华呀!好几代帝王的梦想和人民的心血呀!

惋惜之余,问题悄悄爬上了心头,为什么英法联军敢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抢掠、烧杀、毁坏呢?为什么中国人不敢去制止呢?

思考再三,答案是:当时的清政府太弱,太弱,弱到不堪一击。想管?却力不从心。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的毁灭。

1860年8月份,英国和法国联合侵犯我们的首都北京,并到圆明园内把各种奇珍异宝统统掠走,最后竟用大火将圆明园化成灰烬。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掠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我肺都气炸了。我仿佛看到那些前来侵略的敌人们见到园中的奇珍异宝都惊呆了,疯狂地将贵重的物品占为己有,他们的腰包都塞得满满的。要是遇到那些比较重的瓷器,他们拿不走,可恶的敌人就用牲口搬运或用棍子将这些瓷器打碎。他们如此无法无天,就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太落后了,再加上没有什么先进的武器,所以才处处受到各国侵略者的欺负。

让我深深地认识了“落后就得挨打”这一不变的真理。它在时时刻刻地激励着我们:为了我们的祖国,一定要好好读书,让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闭上眼睛,我好似看到了近160年前那火烧圆明园的场面,也看到了法国和英国这两个强盗在肆无忌惮的犯着罪恶。我可以听到他们在骄傲的笑着,笑着他们的胜利,笑着他们的伟大,笑着中国的腐败。

其实,这段历史是我最不愿意面对的历史,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的屈辱,也是作为每个中国人心底最疼的地方。我想,是个中国人。就一定仇恨妄自尊大,毫无避讳的烧杀抢掠的帝国主义吧!这不是我在夸大其词,而是他们的做法真的不能不让中国人气愤,不能不让全世界所苟同.

对于圆明园,我是心存骄傲的。不管它曾经是否被帝国摧毁,也不管它现在是如何的面目!但是可以说,它集我国几千年优秀造园艺术之大成,把我国古典园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当年,凡目睹过其盛况的人,都说它确实是好。一些西方人,对中国园林刮目相看,也正是从圆明园开始的。总之,圆明园为我们这个文明古国赢得过荣誉,曾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抢劫圆明园的时候,随军的神职人员在圆明园被焚毁前居然大言不惭地说:“都拿走吧,再过半小时,所有的东西都将被烧掉。这是拯救,而不是抢劫。”这是令中国人所愤怒的,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么的自圆其说。

我想,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令中国所有人民所羞辱的,也是令全世界,令全人类所叹息的,也是历史上的一大遗憾。

曾经,中国离文明与进步那么接近,但这种接近也是如此转瞬即逝。在当时的中国人关上了对外的大门,独自享受腐朽的繁华时,他们也错过了最后一班与世界接轨的列车。

圆明园,这座始建于康熙的皇家御苑,见证了中国康乾盛世的辉煌,亦见证了鸦片战争的屈辱。历史为她砌上金瓦,又披上黑纱——她默默地承受着一切,像一位老人,静静地站立,缓缓地诉说。

幸运于生活在这个时代,三维仿真动画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我们在大荧幕中看到圆明园当初的样子。大文豪雨果的叙述没有一丝的夸张——“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它荟集了一个人民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被外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遥远的亚洲文明的倩影。”她是中国鼎盛时期的代表,寄托着中国太多的自豪和骄傲。希腊有巴黛农,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巴黎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圆明园,带给我太多骄傲与荣耀,但更多的,是一段令人心酸屈辱的回忆。当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竟只有二十个太监进行抵抗。我不禁叹息偌大帝国的最后荣耀,竟要由二十名太监来保卫!当园中无数珍宝被士兵们洗劫一空,又公然拍卖,当联军火烧圆明园,浑然不知自己将300名宫女太监活活烧死时,我的心被又一次深深刺痛了。我不愿过多苛责英法野蛮的报复行为,只想找寻自身的原因:

为什么这个人口,农业、工业生产总值都曾占世界三分之一的大国,会在短短的百年之间,被西方列强恣意践踏在铁蹄之下?当英法联军打开圆明园的秘密仓库,发现他们送给清帝的欧洲最先进的枪炮,被当作装饰品一样地摆设时,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康熙时期是明末清初改朝换代之后政治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帝国上下一片欣欣向荣之景。这与统治者个人的素质密不可分。康熙在位时期观念开放、善于学习,不仅自己向来华传教士学习代数、几何、天文、医学方面的知识,也重视对皇子们的教育,甚至亲自为皇子们讲解。但他一个人的努力并未对西学在中国的传播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中国的科技还是远远落后于西方各国。圆明园悲惨的命运其实在雍正,乾隆年间已经埋下了伏笔。如果雍正和乾隆能象康熙那样勇于接受新事物,与时共进,那么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王朝也不会在咸丰年间落到那种地步。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国土面积也是从未有过的辽阔,外国以拥有中国的各种物品而自豪,世界各地都流行着中国风。可是很快这个庞大的帝国就逐渐走向下坡。在西方工业革命完成后,清帝国的统治者还以“天朝上国”自居,将西方的科技看做雕虫小技,不以为然。乾隆时期,马嘎尔尼使团来访时,清政府态度轻蔑,将使团赠送的西方先进武器搁置在库房,任灰尘遮蔽,而不是去学习改进。就这样陶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里,清帝国和他的统治者们直到英法联军攻进北京都还没有意识到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面对英法联军的先进武器,清军士兵的英勇抗击只是徒劳无功的自杀式抗争——为了抵抗列强的侵略,也为统治者的愚昧无知付出代价。当强盗们在圆明园内肆意的抢劫时,我们的皇帝只能躲在避暑山庄寻求保命。当圆明园被大火焚烧了整整三天,日月无光时,我们只能暗自哭泣,眼睁睁看着侵略者掠夺园内的财宝,甚至将整座园林付之一炬,而无能为力。一个奇迹,一个神话就这样毁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我咬牙切齿地说:“这些禽兽不如的东西!”他们不仅仅把我国收藏的文物掠走,为了销毁罪证,英、法两国的侵略者还把我国这一园林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化为灰烬。 在圆明园的悲剧发生之后,西方列强得寸进尺,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破坏主权。

今天的我们,所处的时代宣扬和平与发展,但我们要以史为鉴,居安思危,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让悲剧重演。圆明园的遗址将不仅仅使我们铭记屈辱的历史,更是激励我们奋发进取的动力。

推荐第6篇:圆明园观后感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广东省潮州市昌黎路小学五年级⑴班 陈文瀚

今天我读了《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心情澎湃,觉得火烧圆明园是历史上一个莫大的耻辱。文中讲述了1860年8月份,英国和法国联合侵犯我们的首都北京,并到圆明园内把各种奇珍异宝统统掠走,最后竟用大火将圆明园化成灰烬。就当我读到“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掠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时,我肺都气炸了。我仿佛看到那些前来侵略的敌人们见到园中的奇珍异宝都惊呆了,疯狂地将贵重的物品占为己有,他们的腰包都塞得满满的。要是遇到那些比较重的瓷器,他们拿不走,可恶的敌人就用牲口搬运或用棍子将这些瓷器打碎。他们如此无法无天,就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太落后了,再加上没有什么先进的武器,所以才处处受到各国侵略者的欺负。我继续往下读,当我读到“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时,我咬牙切齿地说:“这些禽兽不如的东西!”他们不仅仅把我国收藏的文物掠走,为了销毁罪证,英、法两国的侵略者还把我国这一园林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化为灰烬。读了《圆明园的毁灭》一文,让我深深地认识了“落后就得挨打”这一不变的真理。它在时时刻刻地激励着我们:为了我们的祖国,一定要好好读书,让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星之升学校 罗艺鑫

读完《圆明园的毁灭》后,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心如刀绞,愤怒无比。

圆明园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占地三百五十多公顷。里面珍藏着名胜古迹,奇珍异宝。作为中国人,谁不想亲眼目睹万园之园——圆明园那具有中国特色的精致的亭台楼阁,那珍贵的历史文物,那价值连成的奇珍异宝呢?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只剩下了几根残缺不全的石柱和一片废墟。1860年,英法联军这帮可恶的强盗,在中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随意扫荡,为所欲为。这座举世闻名的艺术瑰宝,就在魔爪下毁于一旦。这些强盗不但毁了我们中国的文化历史,还毁了我们中国璀璨的文明。谁看见这一切的一切不愤怒。作为中国人,谁不想消灭这帮可恶的强盗。这可是我们中华民族多少代人智慧的结晶啊!

这种奇耻大辱何止一次,“落后就要挨打”就是先人给后人血的教训;现在,我们已不再落后,国家慢慢地昌盛起来;科技慢慢地发达起来——“发展才是硬道理”。现在,睡狮已醒,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的斗争,在旧社会的废墟上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巨龙腾飞了!祖国犹如巨人,将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未来将要我们去创造!亲爱的祖国,我回记牢这奇耻大辱,并将它作为我学习的动力,去克服学习中的重重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直到成功!

大家都知道圆明园,它是祖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全园占地350多公顷,浓缩了全中国的代表名胜。

这项工程可用了150多年呀。但是令我们气愤的是,这么宏伟的建筑在三天就灰飞烟灭了,英法联军的罪恶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是不能毁灭的,他们用火把我国花了2个世纪的时间建造好的圆明园给烧毁了,英法联军任意的摧毁圆明园,可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非但不去制止它,而且还去当他们的走狗!我觉得英法联军很霸道、野蛮,他们不择手段的毁了圆明园,圆明园的毁灭就是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烧毁圆明园的最好罪证。

然而,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过去了,现在圆明园已经不是以前辉煌的、灿烂的圆明园了,现在的圆明园是一堆残垣断壁,一堆废墟。当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那一刻将深深的印在人们的心里。

这个世界上的大瑰宝圆明园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英法联军,你们所作所为永远记在我们中国人的心里,虽然现在已经过了很多年了,但是我们依然不辱国耻。当时圆明园被毁灭是因为当时中国人不强大,以后我们一定会渐渐地把中国发扬光大,让别人不能欺负我们! 中国,一个拥有13亿的泱泱大国。拥有那么多的文明古迹,古老的文化,悠远的文化史。圆明园 ,一个可以成为世界上的博物馆,一个可以见证中国文化史的“见证人”。里面有着可以证明我们中国历史的宝物。那些都是无价之宝啊!那些宝物来自全国各地,完全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结晶。但却被那些外侵者抢的抢,烧的烧。

听啊!那些人,烧圆明园的理由竟然是我们中国人不让他们进去偷盗。他们竟然不知廉耻的对我们中国人民大声的说出哪个蛮横霸道的消息。他们的行为让我咬牙切齿,他们的野心大的很。三天就三天,一个那么美的园林就被他们破环的不成样子了。他们抢完了,实在拿不走的,不!应该是抢不走的,就会破环原因是为了破环证据,他们真是可恶至极。

英法联军烧圆明园,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非但不去阻止。还有的随军的人说什么:能拿走的尽快拿走,反正还要烧掉。我们中国为什么到这种地步?再怎样,我们都不能失去仅有的自尊啊!并且还那个不平等的条约。那叫什么。那叫懦夫!圆明园的毁灭是我们的屈辱,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并且我们还会记住“落后就要挨打”。

为了中国人的尊严,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我们祖国能不落后并且立足于全世界,也为了能够抹去那一切一切的耻辱。我们应该站起来。因为祖国需要我们,祖国的未来我们扛的起!

推荐第7篇:圆明园观后感

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

近现代史课上,我们集体观看了名为《圆明园》的纪录片,该纪录片为我们再现了一段真实可感且震撼人心的历史,仿佛我们穿越了历史,亲眼见证了大清帝国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全过程,我们一起为大清的兴盛而自豪骄傲,又一起为其逐渐衰亡悲哀感叹,直到纪录片结束,我的心情依旧久久不能平静。从中也获得了颇多感悟。

雨果于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这样一段屈辱的历史使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是什么造成了大清帝国如此轻易地从兴盛转瞬间步入衰亡?是英法联军的惨绝人性?不,那只是我们欺骗自己的借口,大清鼎盛外表下糜烂的本质才是大型帝国走向衰亡的真正的原因。长期的闭关锁国,不与外界交流,只一味的认为自己的万里河山是不能被其他人毁灭的,却没有发现这个偌大的帝国早已停下了前进的脚步,而西方国家已经后来居上,危机早就到来了。清朝中期,腐败的清朝政府为防止被外国侵略者侵略,维持自己的封建统治,又因为统治者们认为中国地大物博,不需要外国的帮助,下令“闭关锁国”。“闭关锁国”虽然能使统治者暂时不被影响,但中国从此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严重落后于国外,致使后来中国成为半封建统治、半外国殖民地的境界。从历史角度来看,这对中国的影响是极大的。清朝统治者坚持“农本”,推行“重本仰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由于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就严格限制对外经济贸易。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清朝收复台湾后,开放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作出严格限制。后来有英国商船几次到宁波贸易,企图在那里建立长期的商业据点。清朝政府深感疑虑,下令只开广州一处对外贸易,并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广州十三行”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并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政府当然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更加“闭关锁国”了。 明朝以前,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但是,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为止,中国人均粮食仅有二百公斤左右,美国已接近一千公斤;中国年产铁约二万吨,不及法国的1/10,不及英国的1/40。中国的造船和航海业长期以来一直领先于世界,在清代也迅速衰落下去。往日出没于东南亚海面的中国船队,随之销声匿迹,为西方国家的船队所取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明朝中后期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200年。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当时的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西方国家正在工业革命时,中国还是“农本政策”,严重跟不上世界的发展;西方的政治、文化变革,中国还处于封建统治中。当时,外国的武器已是铁船钢炮,中国用的是土枪土炮,远远比不过那些洋枪洋炮,在军事上已经远不如西方的中国,还总是自以为自己是最强的国家。英国曾经送给中国一些最先进的武器模型,中国政府,包括被称为“一代明君” 的乾隆也把它们当成是一堆废品收起来,好久没人去管。中国就是在腐败的封建统治者的统治下,由一个世界强国成为一个整天被压迫的殖民地,还被迫与许多国家签定了“南京条约”、“望夏条约”、“马关条约”等一系列割地、赔款条约,从而走向衰败。

圆明园的灾难不仅是西方侵略者的野蛮造成的,更大的责任应当归咎于盲目排斥科技、不思进取、固步自封的清政府以及被他统治下的愚民,他们散失了创新,失去了对历史前进的深邃的洞察的眼光,被农业文明巨大的成就蒙蔽了双眼,身体停留在狭隘的田间,耕作在几世的原野。这样的原地踏步必定被迅速对外扩张的西方资本主义征服,圆明园的毁灭只是噩梦的开始,只是西方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的警告和宣战的开始。如果说《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那么圆明园的毁灭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优越感骤降的开端。几千年以来,无论是对外开放还是闭关锁国,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一直处于世界前列,是外国学习的楷模,效仿的对象,民族优越感也逐渐加强,但是当拿着长矛的骑兵、挥着大刀的步兵、推着陈旧的大炮的八旗国防军向侵略者的毛瑟枪、先进大炮冲去,大批批倒下,城门被攻破,统治者仓皇逃跑,这时才想起了害怕,变得胆怯。随着侵略的深入,整个社会各个阶层才发现落后西方太多了,差距太大了,中华民族才真正醒来,变法图强。付出的代价多大!一个半多世纪!所以国防是多么重要,保持一种不断进步,审时度势,居安思危的态度更是多么的重要!时至今日,中国总体上依然落后,仍然要向西方学习,但绝对不能散失了民族优越感,不能丢失了自尊!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伯纳·布立赛曾说过:圆明园劫难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态度:对于历史上所犯的错误和罪行,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是呀!那毕竟已是历史,是不可改变的。现在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不要再让这篇历史在以后重演。我们要把这篇羞辱的历史铭记于心。成为我们加油的指引标。历史是不可改变的,它将永远记录在每一代的人心中。但是,它可以改变以后,改变将来我们的生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为了以后中国美好的将来奋斗!

推荐第8篇:圆明园观后感

一、看《圆明园》观后感

从前在世界的一方有个奇迹:这个世界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种原则:一种是构思,它产生了欧洲艺术,另一种是想象,它产生了东方艺术。圆明园是属于想象的艺术——维克多.雨果

看圆明园纪录片,是我第一次接触风景园林方面的东西,在我这个外行人开来,却有更多的所得。对我来说,我不懂什么风景园林,但我知道每个人都喜欢美的东西,而风景园林,就是美的事物,是自然的美,而圆明园就是人类幻想中的美妙的仙境。

这部纪录片是以一个外国传教士郎世宁在大清50年的经历来记录的,他目睹了我国旷世园林,圆明园的诞生。圆明园是我国劳动人民和建筑师,设计师们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在看片子的同时也查阅了有关圆明园的一些相关资料,稍稍了解了一点圆明园设计的理念。这理念是电影的叙述者讲述的,我觉得讲得很好:圆明园的设计既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了几千年的审美情趣,又处处铭刻着总设计师雍正的理想和意志。

影片中有一个在平常人看来再普通不过了的场景,但在那样的帝王世家,这样的画面确实无比的温馨,动人,在风景如画的牡丹园里,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人畅游其中,其乐融融,与如画的风景混为一体,可谓,处处景语皆情语,祖孙三人情,在这风景园林的美丽映衬下,更是动人,更是成为了一代佳话。而当时的牡丹园,只是四阿哥胤禛的别院,而当时的情景,仿佛为它以后变为举世瞩目的圆明园,开篇。

雍正登基后,便大规模地扩建圆明园,并宣告天下,圆明园成为帝国的第二离宫。扩建的总设计师就是雍正本人,以及皇家画院的优秀画家,建筑师等,可谓是中国文人的精华啊。影片是这样介绍的,圆明园的设计思路有两个方面:一是模仿中国南方迷人的自然风景,二是再现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意境,这取自著名诗人杜牧《清明》中淳朴的田园情趣。它将现实和想象中的美丽汇集到了一起。就是这样的风景园林,圆明园,它已不仅仅是风景园林,它也是雍正唯一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大清帝国的缩影。

当看到圆明园里有一处凿池观雨的景点时,不由得想起了我们杭州西湖的玉泉观鱼,一阵激动啊,果不其然,圆明园的这个景点就是效仿西湖的玉泉观鱼。而我是看过西湖的玉泉观鱼的,这是脑海中仿佛能想象到圆明园里凿池观鱼这个景点的优美和动人。

看到影片的大半,忽的感觉自己好像就在如诗如画的圆明园中游玩一般,仿佛自己也在跟着设计师们的脚步,规划设计着属于自己心中的圆明园呢。在我看来,圆明园就是一个大型的生活,工作,娱乐,放松为一体的大型住宅区啊,当然绝对是奢华,顶级豪华住宅区,可不是一般人能住的哦。其实我起初不能理解,为什么现代这么发达的社会,就不能再造一个如此美的圆明园呢?后来查了相关资料才发现,圆明园建成的背景是因为大清帝国当时拥有的空前财富和总设计师雍正和乾隆对其特殊的情感,对于现代的人来说,我们可以赞美圆明园,可以欣赏,喜欢,但我们绝比不上两位帝王对其的如痴如醉。就是在那样的背景下,如此宏伟盛大的风景园林圆明园才能建成,虽然它现在已经不存在,但谁能否认,它已永远留在每一个爱美,爱风景园,爱国的人心中呢!

或许,风景园林的建造需要的不是多少的财富,多少的建筑技巧,或许它仅仅需要的是一颗执着而又热情的心,富于它你自己设计的灵魂,它就是你心中的旷世之作,第二座圆明园。

推荐第9篇: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一个神圣的人间天堂,它曾经为我们展现了世界艺术的奇迹,让我们感叹这鬼斧神工的工艺,感叹这无以伦比的创造能力,让我们了解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当时的璀璨的文化底蕴。然而就在1860年10月18日,这个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于心的日子,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并纵火焚烧了北京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圆明园的毁灭,及见证了帝国主义令人发指的罪证,也证明了清政府的落后与腐败,更加证明了“落后就挨打”的道理!

每当我走到圆明园,闭上眼睛,仿佛就看到了1860年10月18日的那场的大火,看到了英法联军这两个强盗的犯罪,仿佛听到了他们骄傲的笑声,在笑着他们的伟大胜利,在笑看中国的腐败无能。狡诈恶毒的英法联军无视中华民族的尊严,就这样放火烧毁了圆明园,就这样,一座雄伟壮丽的瑰宝变成一片焦土。

今非昔比,原来的圆明园是一个诗情画意的皇家园林,有文物雕刻、四库全书、全书荟要、古今图书集成、淳化阁贴、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雷峰夕照、蓬来阁、十二生肖喷泉„„等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林,有名贵花木多达上百万株,可谓“万园之王”的称呼也不为过。流连其中,仿佛身在“极乐世界”久久不愿离去。经历过几代王朝,花费了多少人力和财力,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啊!,可就是那三天的大火,把圆明园烧成了一片废墟,现在的圆明园就只剩下几残柱了。

这段历史是中国史上的屈辱,也是每个中国人心底最疼的地方,记得两年前刚来到北大第一次看到圆明园时,我忍不住流下泪水了,当时我心里一直在呐喊:圆明园啊我爱你,你永远在我的心里。

对于圆明园我是心存骄傲的,不管它曾经是否被帝国毁灭,也不管它现在是如何的面目,但是可以说它集我国千百年优秀的造园艺术之大成。圆明园已经成为我们的过去,过去一个无法磨灭的伤痕,我们可以感叹,可以惋惜,但我们不能就此而低迷 ,因为它是中化民族儿女心血凝结而成的。

推荐第10篇:圆明园观后感

枯草荒烟地,曾为歌舞场

——观《圆明园》有感

“在这个地球的某一处,存在着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做圆明园。”

——雨果

我去过圆明园。虽然已是五月,但极目所及,却尽是荒凉。野草丛生,新鲜的、极具生命力的、从废墟缝隙里迎风摆荡。可是在康熙至咸丰年间,她却是中国园林建筑史上,最繁华荣耀的一笔。而后,那繁华与荣耀却化作烟云,消失在北京西郊的土地上。

影片制作技巧与构思角度

看完《圆明园》,想起自己站在园子里,试图努力想象当年盛景却因面对满眼荒芜而无法将她在心中复原时的无力感。面对那些湖水、断桥、残垣、荒草,还有吆喝叫卖所谓的“纪念品”、“工艺品”的商贩,我是真的想象不出它往日的荣耀与辉煌。正如面对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妇人,在她饱经沧桑的皱纹里,无从想象她年轻时“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风采一样。而现在,这部纪录片电影,借助先进的制作技术,却使我对圆明园的修建、扩建、概貌、价值等有了十分形象的认识。

《圆明园》大规模地使用了电脑仿真动画技术,将一个瑰丽辉煌的圆明园重新带到观众面前。另外,影片采用了大量实景拍摄和电脑动画合成的镜头,真实地再现了大清帝王家族隐秘的生活,使人有一种零距离接触人物的感觉。《圆明园》全片采用了当前最先进的数字中间片技术,创造了一个如梦如幻的影像世界。它既不同于故事片,也不同于传统的纪录片,是一部独树一帜的史诗电影。

将制作技巧层面的特点搁置不谈,导演构思影片的心智和技巧却也都是值得称颂的。以西方传教士的眼见与思绪为线索,使得整个影片保持了一种冷静而客观的世界观和视角。一直以来,说起圆明园,我们都会以一种受害者的姿态表达对列强的愤慨,但是直白的情感表达没有客观的说明更具说服力和震撼力。

导演对于我们中华民族遭遇的耻辱和列强烧毁圆明园的举止,没有旗帜鲜明地表述的立场和愤慨;而是用超过三分之二的篇幅讲述它的美丽,用三分之一的篇幅来讲述它的毁灭。这样含蓄而深刻的痛苦,反而更让人百味俱生。毕竟,不告诉我们这个农耕文明顶峰是怎样的辉煌,又怎能让人有这种切肤之痛。

雍正唯一的精神家园

众所周知,雍正皇帝的继位在朝野上下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这位前半生争夺皇权、后半生强化皇权的皇帝,在影片中却显得十分向往文人自由、淡泊的生活。

雍正执政后,就开始队圆明园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影片中揣测,这是他对康雍乾三位帝王在牡丹园唯一一次会面的怀念。在雍正园居期间,它也成为清帝国的政治中心。雍正三年(1725),雍正开始在圆明园居住。从此,每年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园内度过,直至去世。园内到处都留下了雍正的足迹,西峰秀色、澹泊宁静、万方安和、蓬岛瑶台等景点是他最喜欢居住之处。

2

雍正时期的圆明园山水地形逐渐形成,追求和谐与恬淡的建筑风格;而雍正本人,也经常在圆明园中,将自己打扮成文人的摸样,下棋、打骨牌、读书、休息,表现了雍正作为一个权力中心、掌管天下、平定内忧外患、又无比勤奋的帝王,那渴望自由与闲适,疲于斗争的一面。 另外,雍正对于住在圆明园中的皇子们的教育也十分重视。皇子们天没亮就要在最具名望的老师的教育下,学习满文、蒙文、汉文,以及诸多帝王教育课程。可惜的是,由于雍正本人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皇子们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对科学技术的全面真实的认识,直接导致了乾隆以及随后的皇帝们,在科技问题上观念极度落后。这也使得“天朝上国”在近代被动而落后。

圆明园究竟是怎样毁灭的

闭关锁国的清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对科技的轻视,使得完成了工业革命之后的英法联军,不费吹灰之力地撬开了圆明园的大门。这座皇家园林,无论从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等各方面都堪称“世界奇迹”。

英法都是文化、艺术氛围及其浓厚的国家。大戏剧家莎士比亚令英国人引以为傲,英国人常常被称作绅士;法国是浪漫之都,是许多音乐家、美术家心中的天堂。他们怎么可以“满心欢喜”地将人类世界的遗产付之一炬?

或许正如片中旁白所言,对物品的损坏欲是人类的天性。一旦有这样的机会,就会爆发出内心的野心。平时作战纪律最严明的军队在这样的时刻也会变得毫无次序性。“既然不能拥有它,那就摧毁它,作为胜利的证据”。由于欧洲没有一座宫殿能与圆明园媲美,也许正是出于这种可怕的心理,那个让中华民族铭记千古的额尔金爵士才下令将圆明园付之一炬。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早已“遍体鳞伤”的圆明园又遭一劫,被毁更甚。

然而,其实圆明园当年被英法联军烧后还是保持了大部分原貌的,因为石头砌的房子,火再怎么烧也烧不毁的。只是这100年内持续的破坏,才使得如今的圆明园面目全非。

有资料显示,1917年以后,就一些农民,就进入了圆明园,山形水系就开始遭到了破坏。建国以后进入圆明园的农民就越来越多,破坏也越来越严重。据1980年圆明园管理处的统计,圆明园里边有7个生产队,农业人口2000多人,劳动力700多个,里边的住户有270多家,形成了近20个大小的居住点。这农民进了圆明园以后,他们为了要种水稻,要挖山填湖,因为水深了水稻是不能种出来的,所以是挖山填湖,为了建房屋要挖山取土,为了养猪羊,它们养在圈里,要把它的肥料弄出来,要起这个粪,起了以后又要用土来垫,他要挖山垫圈。所以几十年当中,他们是每天挖山不止,圆明园的山形水系主要是近几十年破坏的,所以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破坏,圆明园终于成为了一片废墟。有的专家就把圆明园的这个遭劫的这个经过,分别地称为“火劫”,“木劫”,“石劫”和“土劫”。

因此,若要保持如圆明园此类的物质文化遗产,必须要得到政策上的支持。老北京城在五六十年代也遭到拆毁,建筑学家梁思成为之痛心不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仅需要民众,更需要政策与法律上的坚定支持。然而现在更多的城市为谋求所谓的发展,竭泽而渔,毁坏优秀历史遗产。这是对文明不可饶恕的亵渎。

科技发展与士兵生命

3

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用的是当时最先进的来复枪、连发枪;而中国军队用的仍然是腰刀和冷兵器。毫无疑问,欧洲人长驱直入,顺利得出乎了他们自己的意料。欧洲人说,“进攻很顺利,只有我们杀中国人,而中国人却伤不了我们。最后,我们一共只牺牲了5位站士。”我们中国人这种自杀式的对敌方式令欧洲的主帅都目瞪口呆。如果我们的士兵拥有更好的武器,在战争时也不会落败到这等田地。

这令我想到了想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的军队以“小米加步枪”战胜了日本。外国士兵打仗要命,而中国人打仗是不要命的。也许这是我们“捐躯赴国难”的爱国精神的重要体现,但这也是我们对生命与人权不够重视的一种表现。如果能够拥有先进的技术,在战争中,就不会有那么多无辜的士兵死去;甚至,就不会有这样受人欺凌的战争。

接近影片尾声的时候从旁白道出,欧洲人马格尔尼曾送给乾隆先进的炮弹和枪支,但大清帝国却从来没有想过改良自己落后的武器。听到这样的话,观影的心情便跟先前不一样了。走过2000多年帝制,在乾隆时期又达到鼎盛。晚清时期的天朝,的确夜郎自大、腐朽落后,之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更是丧权辱国。历史以沉痛的教训证明,科学进步才是硬道理。

最后的沉思:什么是真正的强大

我们已经习惯了用批判的眼光来回望我们的近代史,不厌其烦的阐释闭关锁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可是仔细想想,这样的逻辑是不是有点可笑,或者说可怕呢?落后就会有被人欺负的危险,但是不代表落后就应该被挨打。“落后就要挨打”的逻辑便是“强大就可以欺负弱小”。这其实是一种扭曲的价值观。

不管清朝后期如何腐败和没落,鸦片战争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不可能抹去的耻辱和不公正待遇。那些人是我们的祖先,那些土是我们祖先的土,那些土上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是我们祖先的神圣不可侵犯的财产。我们不能逃避我们的这个民族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演化、发展过来的。如果抛弃意识形态,社会结构不谈,这个民族经历的荣耀和屈辱都是连贯的,都是我们自身的。

一个人20岁发达,30岁被人打,40岁翻身都是他的记忆,都是他的快乐和悲痛,而不因为40岁后他信佛了,硬生生把40岁前和40岁后瓜分开来。这是自欺欺人。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会让人懂得进取而有礼,奋发而谦逊。也只有这样人类才能真的和平,历史才不会重演。

如果那一天我们强大到可以把白宫、白金汉宫、凡尔赛宫毁了,但是我们没有这么做,那么关于圆明园的记忆才有价值。

康熙帝兴奋地拿起郎世宁赠送的望远镜。透过镜片,他可以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但是,透过这小小的望远镜,他却无法看到,大陆另一头天朝上国眼中的“蛮夷”们,正在进行的翻天覆地的革命;他更加无法看到的是,曾在他及儿孙三代手中缔造的无与伦比的盛世帝国,竟也会在熊熊烈火和滚滚浓烟中一步步走向灭亡。

曾经,中国离文明与进步那么接近,但这种接近也是如此转瞬即逝。在当时的中国人关上了对外的大门,独自享受腐朽的繁华时,他们也错过了最后一班与世界接轨的列车。

圆明园,这座始建于康熙的皇家御苑,见证了中国康乾盛世的辉煌,亦见证了鸦片战争的屈辱。历史为她砌上金瓦,又披上黑纱——她默默地承受着一切,像一位老人,静静地站立,缓缓地诉说。

暑假里,和同学又一次来到圆明园的水法前。我看着这片倾圮的废墟,努力想像着她当初的模样。昔日的万园之园,今日断壁残垣,人们登上她残缺不全的身体,可以眺望远方美景。其实,她真正愿意让我们看到的,是压弯她脊背的沉重的历史,和历史之后的思考。

幸运于生活在这个时代,三维仿真动画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我们在大荧幕中看到圆明园当初的样子。大文豪雨果的叙述没有一丝的夸张——“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它荟集了一个人民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被外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遥远的亚洲文明的倩影。”她是中国鼎盛时期的代表,寄托着中国太多的自豪和骄傲。“希腊有巴黛农,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巴黎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

圆明园的雄伟壮丽,还在于她丰厚的历史底蕴。从康熙到咸丰,她见证着大清一切的兴衰荣辱。她见证了牡丹丛中,垂暮之年的康熙与聪颖灵巧的弘历相会,见证了案牍之后,勤奋治国的雍正把盛世推向顶峰。她也见证了万花阵里,骄奢淫逸的乾隆观看宫女们争先恐后地穿过迷宫,拜倒在他的面前,当然她还见证了,咸丰帝出逃承德的狼狈不堪,还有那场恬不知耻的抢掠和那之后让一切付之一炬的大火。

圆明园,带给我们太多骄傲与荣耀,但更多的,是一段令人心酸屈辱的回忆。当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竟只有二十个太监进行抵抗。我不禁叹息偌大帝国的最后荣耀,竟要由二十名太监来保卫!当园中无数珍宝被士兵们洗劫一空,又公然拍卖,当联军火烧圆明园,浑然不知自己将300名宫女太监活活烧死时,我的心被又一次深深刺痛了。我不愿过多苛责英法野蛮的报复行为,只想找寻自身的原因:

为什么这个人口,农业、工业生产总值都曾占世界三分之一的大国,会在短短的百年之间,被西方列强恣意践踏在铁蹄之下?当英法联军打开圆明园的秘密仓库,发现他们送给清帝的欧洲最先进的枪炮,被当作装饰品一样地摆设时,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当英法联军的坚船利炮将仍旧骑马舞枪的八旗军打得七零八落时,咸丰帝却正在宫中沐浴享乐——这一幕虽有夸张之嫌,却也不失为当时中西方历史发展的缩影。我们关起了大门,沾沾自喜于自己创造的辉煌;西方人却迅速地崛起了: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国已被远远地落在后面,竟又浑然不知。当时的中国,真如马格尔尼所说,是“一艘破烂的头等战舰”。从先进到落后,答案如此地简单,伤痛也是如此地深。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通俗也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要崛起,是为了让屈辱的历史不再重演,惟有自醒与自强才是强国之路。

牢记历史,面向未来。这八个字被很多人当作又一条空洞的标语。圆明园,为它添上了最有力的注脚。孟子曾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现在的中国在崛起,在逐渐赶上发达国家的脚步。我只愿,不管何时,我们都能铭记这一段历史。重蹈覆辙的国家必定会受到历史更沉重地惩罚。

第11篇: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国际政治 陈凤 200900250003 白沙垂首,伊洛呜咽。

圆明园,一个记载光辉和耻辱的名词,它的诞生,给华夏儿女带来的是骄傲;它的毁灭,象征着九州大地的悲歌的开始。它的命运的起伏与一个王朝的兴衰息息相关,这个王朝造就了它,同时也毁灭了它。

正如诗中所言; 再忆当年三世血,万代精髓共和建。 江南名水皆收尽,万方永和天夙愿。 牡丹亭中观奇景,蓬岛瑶台养天年。 瑰丽雄殿依山耸,方壶胜状赞万千。 离宫道尽世人梦,亦幻亦真仍留连。 一俱焚灰终归尽,震人惊醒断心弦。

不想再去叙述它那由生到死的历史,每一次回忆都是一种伤痛。不是因为它是美的化身,不是因为它承载了历史太多的血泪,只是难过,为那么多为它奉献了一生的人们感到悲哀,雍正、乾隆、郎世宁、还有那些不知名的官员和工匠们。说雍正和乾隆为它奉献了一生,是因为圆明园记载着他们父子两代太多的期盼,是他们的一生功过的见证者;说郎世宁为它奉献了一生,那是因为作为一个异国人,他在另一个生活五十年的地方留下了不朽的奇迹。而那些官员和工匠们更是不用说,他们的一生都是在圆明园的修建中耗尽的。圆明园是他们的骄傲,即使在最为平凡的人的心里,也会觉得圆明园会成为他们一生最为自豪的心血结晶。

雨果曾在《巴黎圣母院》里说过,建筑是世界上最能经得起历史沧桑磨练的东西,无数的建筑汇聚成一条历史的河流,沿着这条河流,我们可以找到人类历史的溯源,罗马斗兽场,埃及金字塔,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凭借着这些的建筑,人类可以寻到自己的根,才会觉得我们人类不是那样的渺小,在浩瀚的宇宙中,在与万物竞争中能占有一席之地。

可是圆明园还是也悲壮收尾了。历史也许就是这样吧,凡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不论是人还是物,都要以凄美哀绝终结。秦朝的阿房宫,西楚霸王项羽,清朝的圆明园,无数无数,令人不堪回首。

假如圆明园没有毁坏,而是像长城、故宫一样完整的保留下来,那会是怎样的结果。圆明园的毁灭,人们在叹息的同时,更多的是指责清朝的昏庸腐败、闭关锁国、陈旧落后,给中国带来的无尽的耻辱。那要是圆明园没有毁灭,人们在赞叹的同时,会是感叹古人的智慧和清朝的富足吗?假如圆明园存在至今,清朝的罪孽会减轻吗?不会的,除了圆明园,后人还有更多指责清朝的地方。

可是,谁也不能重写历史,清朝,像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朝代一样,兴衰盛亡,随风而去了。中国百年历史的耻辱,无数华夏儿女的血和泪,炎黄子孙的尊严,无数同圆明园般珍贵的智慧结晶,就这样在列强的侵辱中葬送了。大漠荒原上的莫高窟不也一直在瑟瑟冷风中诉说那段惨白的历史吗?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但是我们真的能把所有的罪过都归根于清朝吗?不能,这不应让清朝来全部承担。

常说,没有人可以阻碍历史的进步。是啊!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可为什么当英国的工业革命进行的如火如荼,海外殖民地日益扩张的时候,古老的中国却停滞不前,沉睡下去?有人把他归结与满人的落后和当时的小民经济。

满族,一个塞外的民族,一个被中原人历来呼之为蛮夷的民族,却能征服了人才济济的中原,这究竟是为什么?小民经济,人类的历史起点基本相似,西方也有过农业时代,甚至还有过中世纪的黑暗时代,可是为什么他们却能摆脱走向新的工业文明,而我们龙的传人却会一直困在小农社会里呢?仅仅是因为朝廷,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吗?朝廷为什么会采用这样的政策,为什么在世人的眼里,商人的地位最低,难入正统。我们中国有着让全世界都羡慕的文明,我们璀璨的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未曾中断。可是我们却仅仅只有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那短短的两百年。后来的文学,基本是都是在注释阐述儒家的经典学说。儒家思想,它的功过,只怕需要无数代人才能定案。但它却一直是中国人思想的主体。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凡夫俗子,无一例外都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就连世居塞外的女真族也不例外。谁的错,谁的过,风轻了,云淡了。圆明园化为断壁残垣,莫高窟依旧在黄沙中低吟。

也许圆明园是幸运的。这世上很多的东西往往是在失去了才知道珍惜。而圆明园,从它诞生的开始,就受人瞩目,虽然它还未来得及向全世界展示它的风采,就告别了世人,但是它成了世人心中的永恒。即使当初毁灭它的罪人,亦为它哀叹。

在某一个圆明园突然醒来的早晨 1840,一场火光,灿烂的挽歌 这一切离昨天并不遥远

一只飞鸟却已在无边的秋草中走入了黄昏 就像记忆,总在来不及转身的背影中消逝

昨日的辉煌,今日的萧瑟,圆明园的一生如梦如幻。不要再让历史重现了,炎黄子孙或许很难再承受这样的悲恸了。和平,是我们最大的渴望!我们渴望的是和平,是永久的和平。

第12篇:圆明园观后感

在安逸中诞生,在危机中消亡 ————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

516030910549 李晋元

说到圆明园,我就想到法国作家雨果对它的最高评价:

“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你可以去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里不仅有艺术珍品,还有数不胜数的金银珠宝,那就是圆明园。”

最近,讲到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原因中,我们在中国近现代史课上集体观看了名为《圆明园》的纪录片,该纪录片虽然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都是基于真实客观的史料,给我们再现了这一段真实可感且震撼人心的历史,仿佛我们穿越了历史,亲眼见证了大清帝国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全过程,我们一起为大清的兴盛而自豪骄傲,又在列强的入侵场景中一起为其逐渐衰亡悲哀感叹。最终,世界的大清终究是少部分人的大清,在这样的社会阶级构成的背景和统治阶级的压迫下,即使有康乾盛世,也不过是在那段大清最幸运的时间里有难得强有力的火车头拉动了大清这匹大马,就如欧洲军略家评论的那样,大清外强中干,如果没有广泛的人民基础,这样的帝国终究不会长久。

圆明园这个名字最先出现是在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帝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并亲题园额“圆明园”。雍正三年,雍正帝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殿衙署,使其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六百余亩扩大到三千余亩。乾隆帝继位后,在圆明园内进行了景观和建筑物的修建,并在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咸丰十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切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大火整整持续了三天三夜,那些千千万万工匠呕心沥血建造出的精致雄伟的建筑也在转眼间消逝。片中再现了英法联军像野兽一样劫掠圆明园的镜头,他们甚至把那些宝贵的艺术瓷器都丢在了地上,把文明的果实付之一炬。面对这一切,我不得不对联军的暴行感到义愤填膺,两个文明竟然会以如此野蛮的方式进行碰撞,但结果却是东方文明在器物上输给了西方文明,这又让我不得不反思中国在封建社会的时代里的种种弊端。

比起外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工业革命,大清鼎盛外表下糜烂的本质才是大型帝国走向衰亡的真正的原因。长期的闭关锁国,不与外界交流,只一味的认为自己的万里河山是不能被其他人毁灭的,却没有发现这个偌大的帝国早已停下了前进的脚步,在世界的前进的浪潮中反而逆流而行,让西方国家已经后来居上,在列强真正入侵之前,危机就早已经到来了。

纪录片中,乾隆帝认为科学是万物,能让人丧志的想法让我不禁扼腕叹息,比起社会变革,有可能器物改革能一定程度上延续帝国的生存,但大清生产力的进步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的国家,无论是保卫江山社稷还是实现国泰民安,这样的发展水平已经远不能让大清这个庞大的机器正常运转。

雨果于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英国和法国是世界上资产阶级革命最早的两个国家,但为什么他们会做出如此的暴行?这些懂得鉴赏崇高艺术的人却丧失了良知,两军最高统帅决定对圆明园发动大规模抢劫以弥补战争损失.在抢劫过程中,英军和法军采用的是不同的方式,英国是有组织,分小队有秩序地进行抢劫,而法军则更多是哄抢,不过由于英军大本营距离圆明园较远,来回的路程较长,其次法军里有文物鉴赏的专家,他们掠夺了大量的卷轴、书画等艺术珍品,而英军更多抢的是金银器皿.所以今天面世的圆明园珍品大部分存于法国国家图书馆和枫丹白露宫. 历史比起悔恨更需要铭记,我们需要做的是从这段历史中吸取教训。圆明园的残垣破壁是中国人记住“落后就要挨打”这一血淋淋的教训的活生生的也是无言的命令。

第13篇:《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这座闻名世界的皇家园林,气势恢宏的博物馆、艺术馆,承载着一个王朝的梦。它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观看了《圆明园》后,我颇有感触。

“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那就是这座名园。”影片的开头引出了雨果的这段话,我穿越了时空,仿佛回到了中国帝国的那个神秘花园,也回到了盛世天朝的那片土地上。

整个影片都是从一个外国传教士的眼光来看圆明园的历史,这就是来自意大利的宫廷画师郎世宁,他服侍大清皇室整整五十一年,并且参与了圆明园最初到最终的设计与建设。电影从始至终都折射出清朝历史。片尾也很是煽情,将圆明园付之一炬的那把大火拍的动情之极,它的毁灭也是如此悲壮,《圆明园》也由此落幕。

影片再现了圆明园里雄伟壮观的建筑,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还有许多奇珍异宝。可是那么美的园林,竟在短短的三天内,就被英法联军用残忍的手段毁掉了。在这三天内,圆明园在英法联军的摧毁下变的不堪入目:他们把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这已经够可恶的了,但是,英法联军为了烧毁罪证,用火把我国花了两个世纪的时间建造好的圆明园给烧毁了,英法联军任意的摧毁圆明园,可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非但不去制止它,而且还去当他们的走狗!我觉得英法联军很霸道、野蛮,他们不择手段的毁了圆明园,圆明园的毁灭就是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最好罪证。

然而,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过去了,现在圆明园已经不是以前辉煌的、灿烂的圆明园了,现在的圆明园是一堆残垣断壁,一堆废墟。当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那一刻将深深的印在人们的心里。圆明园,一个多么熟悉的名字啊,但是从古至今都没有几个人可以一窥它的容颜。古时她藏在深深的宫墙里面,那堵墙似一层密实的帆布,如今它只剩下一片断瓦残垣,这个历史上名震一时的皇家园林,几乎再无人能知道一个真实的它,似乎任谁都无法想象这里曾经的神秘与奢华,这里埋葬了一个盛世天朝的梦。它是大清的骄傲,也是大清的遗恨。

圆明园,它在时间的长河中渐渐地消退、淡忘,最后,竟只是成为我们手中一张小小的门票。这个如今已不大的地方包容了一代王朝的爱恨荣辱,不知当我们满洲人的祖先聚首在这里,回顾爱新觉罗家族走过的辉煌与黑暗,会发出什么样的悲喜感叹?

当时清朝政府是腐败无能,花钱如流水。一顿饭都要花掉许多银子,饭里吃的都是山珍海味;他们穿的衣服都是上等布料做的,也要花掉许多钱;大官人吃喝玩乐„„花掉许多银子。可他们知道,这些供他们吃、喝、玩、乐的银子都是从老百姓身上搜刮来的银子,他们吃着、穿着、用着老百姓的银子,竟然还心安理得!他们根本就没理老百姓们过的好不好,所以,当时我国只有挨打和受欺负的份儿了。 看到圆明园那悲惨的结局,我更理解了“落后就要挨打”,知道了“闭关锁国”的后果。只要能多多向外学习、交流,就会更加繁荣富强,不会为他人所欺。

这个世界上的大瑰宝圆明园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英法联军,你们所作所为永远记在我们中国人的心里,虽然现在已经过了很多年了,但是我们依然不辱国耻。当时圆明园被毁灭是因为当时中国人不强大,以后我们一定会渐渐地把中国发扬光大,让别人不能欺负我们!我了解圆明园内有弯弯的流水,高高低低的假山,湖如明镜,山似叠翠。院内的宫殿建筑,美妙奇特,变化无穷。那无数的名花奇木,数不尽的珠宝玉器,无论是建筑优美,还是五光十色的金珠玉物的珍奇,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圆明园都堪称世界上的杰作。想到这里,我不禁的想到:我们的祖国有光荣的历史,也有屈辱的过去,火烧圆明园便是祖国屈辱的一页。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封建王朝使我们的祖国在许多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资本主义国家,清政府对于外来的侵略者无力抵抗,又不敢抵抗,还是人民的反抗,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惩罚。

放火的主使者把这种行径看作了不起的业绩,而全世界的正直人们却为这野蛮的罪行所激怒。雨果在1861年写道:“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艺术,从中诞生欧洲艺术;一为幻想艺术,从中诞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属于幻想艺术。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萃于圆明园。圆明园如月宫似的仙境,是一个令人震撼的,无可比拟的杰作!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这段话代表着千百万正直人的心声。

看看过去,想想现在,如今我们的祖国就像条巨龙腾飞在世界东方,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名胜古迹重放异彩,祖国的变化,吸引了无数外宾来我国旅游观光,那些高鼻子蓝眼睛在我们中国人面前也会点头微笑了。但我们应永远铭记这片废墟的历史,铭记它带给我们的宝贵!

第14篇: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多么伟大的功绩,多么伟大的意外横财,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做法兰西和英格兰。”这是来自雨果对这场不公平侵略的控诉。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很沉重地掀开这段历史,一座空前的旷世奇园,就这么在大火熊熊燃烧三天三夜后化为可灰烬。

150年的修建,耗费了6代皇帝的心血,囊括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精髓,它是东方灿烂文明的代表,是几十万能工巧匠智慧的结晶。它不仅见证了康雍乾盛世的繁荣,甚至一度成为类似罗斯福新政里的那个大坝,是政府花销银两促使货币正常流通的公共工程。盛世危言,但它同样奏向一个王朝的衰亡的挽歌,这颗东方明珠甚至同那个曾经叱咤在白山黑水之间征服了北戎南蛮的那个马背上的民族一起毁灭在了历史的尘埃里。难以想象,血性汉子皇太极的纯种基因世代遗传竟然孕育出了没有脊梁的无能懦夫胆小怕事的咸丰之流;难以想象,一国之君竟然能丢盔弃甲的舍下祖宗几百年开创的基业仓皇四逃;难以想象,英法联军都在使用先进的远程大炮和复枪的时候,我们奋勇的将士却还在拉弓射箭挥刀肉搏;更难以想象,耗费数十万劳力修建起来圆明园竟然最后靠20来个赤手空拳的小太监来保卫,150年财力基业所构建的洪篇巨制的神话世界竟然在三天三夜的焚烧之后化为了灰烬。华夏史上最后一代王朝的历代先王在专门供奉他们画像的庙堂之中冷眼看着这场浩劫,并随着庙堂的焚烧一起化为灰烬,变成了笼罩在北京城上空遮天蔽日挥之不去的黑云。

最后一批来大清帝国使者这么描述:大清帝国好像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沦,仅仅是因为它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的确,大清帝国的自负已经注定了不可逆转的衰弱,他们并不知道世界已经改变,英国的工业革命,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仍只是把传教士从西方带来的望远镜当做一件玩物罢了,我们很难以想象,制度僵化,政治腐败,闭关锁国的大清帝国还能继续延续下去,保守和自大蚕食着这个庞大的帝国,注定了这次的惨败,历史总是波澜壮阔的奔涌向前,而我们更需要拿出自己的魄力和大气,从容地面对历史,平心静气的回顾过去,并淡定自若的面对未来,铭记这段耻辱,勇猛地向前。

第15篇:圆明园观后感

范文一:

从北大到圆明园,也就是一站路的距离。十月的一个上午,在逛完北大的未名湖后,心里突然有了想去圆明园转转的念头,这念头缘于我内心不可触摸的冲动,这念头缘于这些年离开北京后一些莫名的思索。

此次与我同行的是一个回族的同桌,由于他姓马,我称他小马哥,很容易让人想起台湾的马 * 九。因为我姓陈,在谈笑中,他呼我陈 * 扁,我说我也坏不到那个程度吧。他却很认真地说,五百年前是一家子呢,由此想来,有些事真风马牛不相及,但看着眼前秋后的景象,谈起那段战火的屈辱,两颗沉重而又冷峻的心又拧在一起了。

从东门进到西洋楼核心景区,要经过一段很远的路程。进门收费十块钱。我们沿着刚铺就的游步道行走,一边是一个遗弃的厂子家属区,站在小丘上还依稀可以看到当年杂乱的模样。一边是布满残荷的小湖,湖岸边偶尔可见被砍掉的白色高笋墩子,初看已经很难辨认这是当年的圆明园了。只是觉得面积很大,让我内心多有几分侥幸,因为高墙外的土地上已经高楼遍布,在这个不远的京郊,在当下房地产如此猖狂的时节,圆明园能完整地保存下来,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我想在这奇迹里,应该也包含了每一个中国人内心不可磨灭的记忆。

可能是北京缺水的原因,十月的圆明园少了应有的生机。垂柳之下,草地一片狼藉。满园的北风吹痛我的脸颊,我把竖起的领子拉链紧了又紧。一路上,不时有开得飞快的电游车打乱游人的脚步,把我们挤到路的一边,我心里想着,也许他们是让游人在站定的时间里看看圆明园的现状吧,就让他们呼啸着先走吧。偶尔也有停下来拍照的游客,要么是一座断桥,要么是一处遗迹,或许他们有不同的发现。不远处,还依稀可见一些施工的画面,就像一种直观的声音告诉你,圆明园在变美。但这美,全国各地园林都一样的美,美得让我无法接爱,直想放弃。看到这些,我已无语,心里只想朝那残存的远瀛观走去。

果然。人群多了起来,这不得不猜测人们的心思,难道他们的想法也跟我一样?来圆明园只想感悟一下废墟的力量?越猜测越彷徨。进到大门口,小马哥为十五块的门票而纠结,心想着从老远的地方赶来,看望一下祖国他*的伤口,却还让我们自己受了伤。有点赌气的味道,我拦住了他,继续往前走。核心区里已经听到了机器的轰鸣声,我有点绝望了,本着自己做旅游的经验,想着在这样一个庄严的地方,岂能能让他们胡作非为。破就破呗,因为在大多数国人的眼里,圆明园就是一块碎了的美玉,不要还原,不能还原,不能再有修复的痕迹。

走进这处伤心地,我步履艰难。一边走,一边想起以往在京求学的那些年,说每到一个地方,必须给自己留下遗憾,留下下一次再来的理由。看来这一次,我总算如愿了,圆明园,我终于来了,踩着你的肌肤,你的痛还在延伸。而我的手中有隐形的鲜花,我的心中也有没化开的拳头,这鲜花,这拳头,只为祭奠一段难忘的烙印,一段断壁残垣下的余温。圆明园,我还是来看你了,打小的历史课本里读过你的辉煌,正义的雨果文字里感触过你的悲伤。今天,我置身其中,从强盗烈火留下的废墟中读你,读一个帝国的没落,读一个王朝的悲凉,读一个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孤独的几根石柱,诉说着她曾有的荣光。我抚摩古老的石柱,体味历史的轮回,那些石柱依然灼热烫手。

一百年弹指一瞬间,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就这样轰然的倒下。站在大水法的一侧,我久久不肯离去。一对外国夫妇携着一双小儿女进入我的视野,从他们严肃的神情里,我分明看到了一种共有的心跳和怜惜。小马哥忙着给他心爱的宝贝女儿买圆明园的纪念品,而我偷偷地走到一堆乱石边捡起一小块汉白玉,我把它揣在怀中,那斑驳岁月留下的棱角,握在我的手心,我似乎感觉到了一段前所未有的刀光剑影,呼啸着划过天际。不用去思索那些石雕的精美了,还有那些建筑的宏伟,走在横七竖八的乱石丛中,总感觉有一种力量,从废墟中骤然升起。

出园的时候,我俩一句话也没说,十月的天空似乎也知道了我们此刻的心情,我隐约还听见了一只乌鸦振翅的声音,留下的哀号一串,似乎在提醒人们不要忘了那段悲惨的云烟。从圆明园到北大也就一站路的距离,而圆明园似乎占据了我心中更重的地位。你感觉到了吗?你记住了吗?反正我是记住了,因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何况我们也没有找到值得背叛的理由。

范文二:

影片从清王朝同治登基开始,追溯到慈禧进宫伊始,设法取悦于咸丰皇帝,开始干预朝政。时英法联军进逼北京,清王朝昏庸无能,咸丰避居承德,八里桥之战后,英法联军进驻北京,致使举世闻名的圆明园被纵火焚毁。

看完这一部令人惊心动魄的电影后。我的眼在流泪,我的心也跟着留下那苦涩的泪水。我的心灵被那一种耻辱啮噬着,被愤怒的火焰燃烧着。

作为一个中国人,谁不想看看有许多美丽传说、极精美的、举世无双的圆明园呢?那具有中国特色的精致的亭台楼阁,那奇异的花草树木,那价值连城的国宝 然而,这一切都不存在了,留下来的只是几根残缺不全的石柱孤零零地躺在那里,他们好像在向人民诉说着当年的痛苦、耻辱和折磨。90多年前,嗜血成型的八国联军,无视中国人民的尊严,大量的占领中国国土,大肆掠夺圆明园的文物和财宝,推倒圆明园的楼台亭阁,毁坏圆明园的一花异草。为了掩饰其罪行,他们还放活燃烧了圆明园,大伙连续少了三天三夜,大地在颤抖,人们在哭泣,举世闻名的、融艺术和建筑与一体的圆明园在此时此刻变成了一片废墟

啊!这一切的一切--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奇耻大辱!这样的耻辱在黑暗的旧中国,又何止一次呢!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怎能忍受这样的奇耻大辱呢!?

在文学作品中似乎把火烧圆明园的罪过,归咎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无能。听起来好象也有一些道理,但并不确切。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表明,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凌辱、被掠夺的地位。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则再次证明: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要挨打。

我们的祖国这正在发展,祖国的未来蓝天有待我们去描绘!我们一定要把过去的这一种耻辱--永记在心啊!

范文三:

今天,和同学一起去参观了大清帝国的第二大离宫-圆明园,参观后的感觉只能用两个词语来形容:惊讶,愤恨。惊讶那是的古代的建筑设计简直太牛了,还有那些雕刻技术等首屈一指,现在的这方面技术还远远落后于大清。愤恨是为了自己曾经的先人被欺负,自己的神州大地被英法联军肆意践踏,华夏子孙沦落至被人骑。

从康熙皇帝时期就开始建圆明园,但那时康熙没有住在圆明园,而是住在北京海淀区的畅春园。知道雍正年间,雍正皇帝开始扩建,并自己开始搬进了圆明园,在这度过了自己的13年政治生涯。接下来干隆皇帝继位,这时来自法国的传教士看到中国的圆明园后感到很惊叹,因此就开始向欧洲国家写信,尤其,那时英法国家的皇室和贵族们以拥有中国的东西而感到自豪。干隆年间开始大规模的修建圆明园,并且开始采用一些外国的材料,像玻璃等。万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王。据说当时干隆年间,农业工业发展等达到空前绝后的巅峰,可惜银库银子太多干隆不知道怎么花钱,造成货币流通成了问题,所以开始大规模扩建圆明园,总共建造时间为150多年,那只是一座极尽奢华的后花园,承受了千百年的血与泪。

站在圆明园中夕阳下,一抹软光划过,石化了百年前的低声吟唱。我能感受到康熙在盛阳下感受忘却已久的温暖时的那刻喜悦;我能感受到郎世宁在寒冬腊月里雪压发梢时浅浅扬起的微笑;我能感受到太监宫女们在这片土地上嬉戏游玩时那阵阵快乐。只是此情此景也只能在记忆中保存,永远地沦为历史。

那波怒意仅仅是微抚而过,更多的,是我对这的另一种思考。

现在看圆明园,我心中也是愤慨,但不再仅仅是为了中华民族了。我愤慨为什么要以一种摧毁的方式来结束一个自己做不到或是得不到的东西?对于一件自己也为之惊叹的艺术品为什么要以一种暴力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爱?对于这么一件艺术品为什么就不会懂得去珍惜?

有人说,清帝国的历史就是中封建王朝历史的缩影,而圆明园的历史又是清帝国历史的缩影。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必然有一整套科学、完善并有一定自我更新能力的社会制度,崛起正是这种内部力量的外延,而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圆明园却包裹着一个腐朽、衰落、毫无生机的制度。

我觉得应该让我们记住史上圆明园被毁的这一刻,永不忘记,让我们把中国变得更强大,让别人欺负不到我们中国。

第16篇:圆明园 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这座闻名世界的皇家园林,气势恢宏的博物馆、艺术馆,承载着一个王朝的梦。它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观看了《圆明园》后,我颇有感触。

影片再现了圆明园里雄伟壮观的建筑,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还有许多奇珍异宝。可是那么美的园林,竟在短短的三天内,就被英法联军用残忍的手段毁掉了。在这三天内,圆明园在英法联军的摧毁下变的不堪入目:他们把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这已经够可恶的了,但是,英法联军为了烧毁罪证,用火把我国花了两个世纪的时间建造好的圆明园给烧毁了,英法联军任意的摧毁圆明园,可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非但不去制止它,而且还去当他们的走狗!我觉得英法联军很霸道、野蛮,他们不择手段的毁了圆明园,圆明园的毁灭就是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最好罪证。

然而,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过去了,现在圆明园已经不是以前辉煌的、灿烂的圆明园了,现在的圆明园是一堆残垣断壁,一堆废墟。当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那一刻将深深的印在人们的心里。圆明园,一个多么熟悉的名字啊,但是从古至今都没有几个人可以一窥它的容颜。古时她藏在深深的宫墙里面,那堵墙似一层密实的帆布,如今它只剩下一片断瓦残垣,这个历史上名震一时的皇家园林,几乎再无人能知道一个真实的它,似乎任谁都无法想象这里曾经的神秘与奢华,这里埋葬了一个盛世天朝的梦。

它是大清的骄傲,也是大清的遗恨。

圆明园,它在时间的长河中渐渐地消退、淡忘,最后,竟只是成为我们手中一张小小的门票。这个如今已不大的地方包容了一代王朝的爱恨荣辱,不知当我们满洲人的祖先聚首在这里,回顾爱新觉罗家族走过的辉煌与黑暗,会发出什么样的悲喜感叹?

当时清朝政府是腐败无能,花钱如流水。一顿饭都要花掉许多银子,饭里吃的都是山珍海味;他们穿的衣服都是上等布料做的,也要花掉许多钱;大官人吃喝玩乐„„花掉许多银子。可他们知道,这些供他们吃、喝、玩、乐的银子都是从老百姓身上搜刮来的银子,他们吃着、穿着、用着老百姓的银子,竟然还心安理得!他们根本就没理老百姓们过的好不好,所以,当时我国只有挨打和受欺负的份儿了。 看到圆明园那悲惨的结局,我更理解了“落后就要挨打”,知道了“闭关锁国”的后果„„只要能多多向外学习、交流,就会更加繁荣富强,不会为他人所欺。

放火的主使者把这种行径看作了不起的业绩,而全世界的正直人们却为这野蛮的罪行所激怒。雨果在1861年写道:“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艺术,从中诞生欧洲艺术;一为幻想艺术,从中诞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属于幻想艺术。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萃于圆明园。圆明园如月宫似的仙境,是一个令人震撼的,无可比拟的杰作!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这段话代表着千百万正直人的心声。

看看过去,想想现在,如今我们的祖国就像条巨龙腾飞在世界东方,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名胜古迹重放异彩,祖国的变化,吸引了无数外宾来我国旅游观光,那些高鼻子蓝眼睛在我们中国人面前也会点头微笑了。但我们应永远铭记这片废墟的历史,铭记它带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第17篇:《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这个令多少国人自豪又痛惜的名字,曾经让多少人为之魂牵梦萦。它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乾隆皇帝说它:“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法国大文豪雨果有这样的评价:“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让人遗憾的是,经过外国侵略者的两次洗劫,园中的文物被掠夺,建筑被烧毁,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留下的只是残垣断壁。

一直想去了解这段历史,可仅剩的残垣断壁让我无法想象,纪录片圆明园把这段历史清晰的呈现在我面前。

对于圆明园,我是心存骄傲的,不管它是否被帝国主义毁灭,也不管它现在是什么面目。它曾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我心中永远的骄傲。

影片中有这样的一幕,康熙帝兴奋地用郎世宁赠送的望远镜看着远方。透过镜片,他可以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但是,透过这小小的望远镜,他却无法看到,大陆另一头天朝大国眼中的“蛮夷”们,正在进行的翻天覆地的革命;他更加无法看到的是,曾在他及儿孙三代手中缔造的无与伦比的盛世帝国,竟也会在熊熊烈火和滚滚浓烟中一步步走向灭亡。

曾经,中国离文明与进步那么接近,但这种接近也是如此转瞬即逝。在当时的中国人关上了对外的大门,独自享受腐朽的繁华时,他们也错过了最后一班与世界接轨的列车。

圆明园,这座始建于康熙的皇家御苑,见证了中国康乾盛世的辉煌,亦见证了鸦片战争的屈辱。历史为她砌上金瓦,又披上黑纱——她默默地承受着一切,像一位老人,静静地站立,缓缓地诉说。

看着圆明园这片倾圮的废墟,努力想像着她当初的模样。昔日的万园之园,今日断壁残垣,人们登上她残缺不全的身体,可以眺望远方美景。其实,她真正愿意让我们看到的,是压弯她脊背的沉重的历史,和历史之后的思考。

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三维仿真动画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我们在大荧幕中看到圆明园当初的样子。大文豪雨果的叙述没有一丝的夸张——“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它荟集了一个人民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被外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遥远的亚洲文明的倩影。”她是中国鼎盛时期的代表,寄托着中国太多的自豪和骄傲。“希腊有巴黛农,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巴黎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

圆明园的雄伟壮丽,还在于她丰厚的历史底蕴。从康熙到咸丰,她见证着大清一切的兴衰荣辱。她见证了牡丹丛中,垂暮之年的康熙与聪颖灵巧的弘历相会,见证了案牍之后,勤奋治国的雍正把盛世推向顶峰。她也见证了万花阵里,骄奢淫逸的乾隆观看宫女们争先恐后地穿过迷宫,拜倒在他的面前,当然她还见证了,咸丰帝出逃承德的狼狈不堪,还有那场恬不知耻的抢掠和那之后让一切付之一炬的大火。

圆明园,带给我们太多骄傲与荣耀,但更多的,是一段令人心酸屈辱的回忆。当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竟只有二十个太监进行抵抗。我不禁叹息偌大帝国的最后荣耀,竟要由二十名太监来保卫!当园中无数珍宝被士兵们洗劫一空,又公然拍卖,当联军火烧圆明园,浑然不知自己将300名宫女太监活活烧死时,我的心被又一次深深刺痛了。我不愿过多苛责英法野蛮的报复行为,只想找寻自身的原因。

为什么这个人口,财富总值都曾占世界三分之一的大国,会在短短的百年之间,被西方列强恣意践踏在铁蹄之下?当英法联军打开圆明园的秘密仓库,发现他们送给清帝的欧洲最先进的枪炮,被当作装饰品一样地摆设时,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当英法联军的坚船利炮将仍旧骑马舞枪的八旗军打得七零八落时,咸丰帝却正在宫中沐浴享乐——这一幕虽有夸张之嫌,却也不失为当时中西方历史发展的缩影。我们关起了大门,沾沾自喜于自己创造的辉煌;西方人却迅速地崛起了,中国已被远远地落在后面,竟又浑然不知。当时的中国,真如马格尔尼所说,是“一艘破烂的头等战舰”。从先进到落后,答案如此地简单,伤痛也是如此地深。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通俗也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要崛起,是为了让屈辱的历史不再重演,惟有自醒与自强才是强国之路。

牢记历史,面向未来。这八个字被很多人当作又一条空洞的标语。圆明园,为它添上了最有力的注脚。孟子曾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现在的中国在崛起,在逐渐赶上发达国家的脚步。我只愿,不管何时,我们都能铭记这一段历史。重蹈覆辙的国家必定会受到历史更沉重地惩罚。

掠夺者注定被唾骂与谴责,不论他们扯什么淡。

与历史进化发展之潮流相悖的做法总归会失败,这句话不止适用于被评论者,同样适用于评论者,没有例外。

第18篇:《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学院:管理工程学院 姓名:成琳 年级:2016级电子商务 学号:20160760102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上,我们观看了纪录片《圆明园》。从初中的历史课开始,对“圆明园”这座承载着一个王朝的梦,闻名世界的皇家园林,气势恢宏的博物馆、艺术馆印象很深,刚好今年暑假去北京参观了圆明园,书本的描述、纪录片的叙述再加上身临其境的感触,对于圆明园,产生了更深的感悟。

暂且先不论圆明园的历史背景以及是否奢华。如果有人能重建圆明园的话,我相信只有上帝能够办到。“美”,无须用如何华丽精致的字眼,当你被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景色震撼的时候,你能想到的也许就是这一个“美”字,甚至你虽然想到了,却无法发出声音。当人的某种情感达到极限的时候,越是简单原始的字眼,越能表达人的内心真实。无论恢宏壮丽、清新淡雅、金碧辉煌、山明水秀,还是人文之极、自然之天成,到了圆明园这儿都只能归结为一个字:“美”。

除了美,圆明园的规模之大,组建筑之多,都足够使人瞠目结舌。建筑式样之繁复多变,简直已非人力所及。人的想象力真是恐怖的东西,怪不得上帝要把具有好奇心的人类赶出伊甸园。试想一下,600个足球场一个挨一个的拼接起来是什么概念,在这片土地之上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美景,人工的,自然的,东方的,西方的,甚至是穿越时空纵贯古今的,但并无些许的杂乱,而是如此的和谐,仿佛那片土地天生便是如此。集所有想象力、建筑智慧、诗意与艺术和庞大的物质财富于一体,世界上确实曾经真有这么一个地方,它的名字便是圆明园。当两个强盗扔下火把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再也不会有如圆明园这样的东西出现在人世之间。

“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那就是这座名园。”影片的开头引出了雨果的这段话,我仿佛回到了那个神秘花园,也回到了盛世天朝的那片土地上。

康熙皇帝是如此的喜爱自然科学,以致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便投其所好进献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望远镜以求得到皇帝的接见,却为什么他的后世子孙却如此的不好此道,以致使帝国失去了一个继续引领风骚的绝佳契机。雍正登上皇位之后,不知是出于感思亲情还是攀比好胜之心,开始大肆扩建圆明园。加上乾隆的长期建设,以致在半个世纪之后,圆明园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奢华、最完美的皇家园林,其实亦可称之为桃源仙境、紫宫天府。世界上最勤奋的皇帝非雍正莫属,在他统治帝国的十三年间,平均每天休息不到四个小时,为大清盛世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在乾隆继位之后,他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财富。国库中的银两多得以致于影响了市面上正常的货币流通。圆明园便是在这样一个鼎盛的时代逐渐完成。乾隆听说法国的水法享誉欧洲,便吩咐传教士们在圆明园中修建了一个更大规模的水法,一个中西合璧的水法。

历史的真相,往往被繁华所遮掩。大水法建成三年之后的一件小事,便已预示着帝国的最终命运。乾隆皇帝下令废弃大水法的机械提水装置,而改用人工提水。历史与文化的惯性竟然如此不可阻挡,连一个小小的喷泉装置也保不住。也许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在现代文明面前一旦失去了强有力的掌舵者便会毫无疑问的沉没。更为让人深思的是,英使马噶尔尼送来了最好的大炮和枪械,但他们在角落封闭的房间里一睡便是五十年。鸦片战争之时,清军用的仍然是二百年前的大炮,清军勇士们仍然在用战马和弯刀冲锋。虽然他们的>勇气让英法带兵的将军们感到震撼,但结果却是英法联军以五人的微小代价击败了帝国三万大军。谁都没有想到,奇技淫巧竟有如此的威力,不知逃亡途中的咸丰皇帝作何感想。如果说第一次鸦片战争还没有让帝国真正尝到教训的话,那么这一次,便是对皇室信息的毁灭性打击。

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之后,上万人进行了两天公开的大抢劫,充分暴露了人性的弱点与卑劣。能拿走的全拿走,不能拿走的全砸烂。为了公平起见,将军们号召士兵保持绅士风度,把文物财宝重新上缴然后进行了三天的公开拍卖,。最终每个普通士兵平均得到了大约4磅重黄金的奖赏。格兰特将军于额尔金勋爵商议,为了彻底打击清廷信心,以便在条约谈判中取得最大的利益,决定彻底毁掉圆明园。并借此向世人宣告,他们曾经来过北京,他们是胜利者,以免他们的伟大功勋被后人所遗忘。三千五百名士兵开始有组织的有条不紊的焚烧圆明园,海淀一带的其他几座皇家园林也随之焚灭。当联军把大炮架在安定门城门之上对准紫禁城的时候,战争结果已可想而知。

圆明园见证了大清帝国的繁盛与衰败。清帝国的命运已不仅仅是其自身的命运,而是代表着更为宏观更为深层的整个中华古代文明的命运。从大秦帝国到大清帝国,2000年的时光,是如此的漫长,虽饱经风霜曾屹立不倒;却又是如此的短暂,在三枪两炮声中大厦倾颓。可圆明园何罪,竟离此劫,永不超生。然而,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过去了,现在圆明园已经不是以前辉煌的、灿烂的圆明园了,现在的圆明园是一堆残垣断壁、一堆废墟。当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那一刻将深深的印在人们的心里。圆明园,一个多么熟悉的名字啊,但是从古至今都没有几个人可以一窥它的容颜。古时她藏在深深的宫墙里面,那堵墙似一层密实的帆布,如今它只剩下一片断瓦残垣,这个历史上名震一时的皇家园林,几乎再无人能知道一个真实的它,似乎任谁都无法想象这里曾经的神秘与奢华,这里埋葬了一个盛世天朝的梦。它是大清的骄傲,也是大清的遗恨。

一座绝美的园林;一帮野蛮的强盗;一段屈辱的历史,而这段历史,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

第19篇:圆明园 观后感

《 圆明园》观后感

这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国家必然的结局„„

值得我们反思的不仅仅是一个园林,而是一个国家的灵魂。

圆明园这个举世无双的稀世珍宝在两个强盗的的一把大火中成为了灰烬,这是多么的可悲可叹,可悲的是这两个强盗怎么忍心毁掉这个人类历史上这么伟大的奇迹:可叹的是那时的我们为何如此的腐败懦弱,连自己那么可爱的孩子都保护不了„„

影片以一种平时的读白和清晰的画面向我们展示着一个历史上伟大建筑的诞生和灭亡,也展示着中华民族强大的清帝国的诞生和灭亡。

当我看到中国的瓷器在西方是多么的受欢迎时,当我看到中国的香料赚了大笔的西方钱财的时候,当我看到西方以中国为时尚时,我的心情是多么激动,我以我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而感到骄傲,我以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而感到自豪。但当我看到那些吸着外国向我们贩卖的鸦片的时候;当我看到西方列强的坚船厉炮可以在中国畅通无阻的时候;当我看到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时候,我是无比的气愤却又那么的无可奈何.我知道“落后就要挨打”,封闭代表着落后这都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所以,圆明园的灭亡并非偶然,只不过他不是像阿房宫那样毁在中国人自己手中而已,弱肉强食这一点我无话可说,但是为什么要摧毁一座毫无反抗能力的园林呢?我无法理解,这难道是人类的天性吗? 圆明园集中了清帝国一百年的精力与智慧,从建筑方面反映了中国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圆明园多以封闭与隐蔽而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也可以看出我们的国民是追求和平和安逸的生活的。圆明圆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皇家博物馆,展示了我国古代封建文化的精萃。圆明园更像是一个宝库,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等,圆明园还是一座万圆之圆,有着名贵花末数百万株。可现在已是一片废墟,只剩残壁了。可以体会到,一座皇家园林被外来者侵辱的种种人性场面。面对辉煌的东西,我们总难免有股破坏欲,这个欲望,被侵入者很好的表现出来。圆明园作为一种向征东方近代文明硕果的成果被破坏掉,我感到气愤和怀念。可以想像,当时中国文明所达到的世界之峰有多么伟大。我甚至去假想,若没有外力因素,当时的清国经济发展,仍在处在那个时候不错的时期。

但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东西是世界举世无双的。我不愿过多的回忆过去,只是偶同今感,想想当初的问题,今天是否也遇上了,只不过,今天的情况比过去更复杂,要探研事物的本来面目,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比如我们国家以后到底怎样才能发展最好,又有谁能真正看清呢?一般看中国古代题材的纪录片,会唤起一种民族的自信心,相信我们有一颗非常神奇的脑袋。在世界文明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自己有时也能感觉到,中华传统对我的影响,以及我对它的极易适应,这正反映了,民族感情由何而来的源由。这说明,生活在这个土地上的人,有着自己习惯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表现在我们的艺术品、建筑、雅、俗、智、技当中。如今西方先进物质发展对我们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但我感觉在欣赏的同时,却实有些东西,是只有自己才有的。比如我看中国人玩外国人一些很时尚的东西,老觉得有些别扭,像根本找不着调,似像非像,四不像。但我看公园里的老头们打打太极拳,还是有点味道的,它们也喜欢,而且上手也容易,那种对太极的心性理解,只因“太极”二字便可见一面。老外打太极拳,始终从一个悟字上面去学习理解,而且它们缺少东方人小巧柔情的一面,刘翔跑步的成功,更告诉我们,我们的身体素质,并不以追求力量为第一要务。

我们能做的只有学好我们该学的东西,将来才能保卫好我们的祖国,“落后就会被挨打”,如果你强,就不会怕别人欺侮你,如果你弱,就会被别人踩在脚底。只要我们国家科学发达了,就不会受别的国家的侵越。然而这一切将是我们肩负的历史性使命。

100904119 刘思源

第20篇: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怀着激动的心情看了历史纪录片《圆明园》,当已经成为废墟的圆明园像梦一般突然恢复她昔日的壮丽,出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惊叹不已,我们惊叹她远比我们想象中要豪华、壮观的多,可以堪称世外桃源,但是随后,当我们发现,这所有的壮美都要化为泡影,都要被摧毁,我感到无比的愤怒和无限的惋惜!是啊,纪录片中的圆明园是那么的壮观、那么的豪华,建筑式样之繁复多变,简直已非人力所及。在这片土地之上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美景,人工的,自然的,东方的,西方的,甚至是穿越时空纵贯古今的,但并无些许的杂乱,而是如此的和谐,仿佛那片土地天生便是如此,它集所有想象力、建筑智慧、诗意与艺术和庞大的物质财富于一体,简直是无比绝伦。

圆明园的豪华不仅震撼了当代的人,在当时也引起了许多西方国家的注目,当外国的传教士们把一封封家书寄回去的时候,也把圆明园的壮观与美妙绝伦淋漓尽致的描述出来,它的豪华、它的奢侈同样震撼了无数的外国人,他们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凭借着传教士心中的描述,想象着那是怎样的一个世外桃源。

当我们还沉浸在圆明园的美景中的时候,一声枪响惊醒了所有的人,外国的军舰打到了紫禁城,中国将士虽说有几十万,远远多于西方的几万人,但当外国军人拿着洋枪洋炮攻打中国的时候,中国将士只能手握长矛,中国将士的长矛挡不住外国的洋枪洋炮,终于他们攻进了紫禁城,面对圆明园如此繁华的景象,他们惊呆了,他们的野心再次膨胀,对圆明园进行了公开的抢劫,上万人进行了两天公开的大抢劫,能拿走的全拿走,不能拿走的全砸烂。甚至为了公平起见,将军们号召士兵保持绅士风度,把文物财宝重新上缴然后进行了三天的公开拍卖,最终每个普通士兵平均得到了大约4磅重黄金的奖赏,格兰特将军与额尔金勋爵商议,为了彻底打击清廷信心,以便在条约谈判中取得最大的利益,决定彻底毁掉圆明园,并借此向世人宣告,他们曾经来过北京,他们是胜利者,以免他们的伟大功勋被后人所遗忘。人性的贪婪在这时完全显现出来了。于是,在将军们的领导下,三千五百名士兵开始有组织的有条不紊的焚烧圆明园,大火烧了整整三天三夜,淹没了所有人的心,烟雾弥漫了整个紫禁城,雄伟壮观的圆明园从此毁于一旦。

那么圆明园为什么会有被劫掠与焚毁的结局呢?时间倒回到清王朝,当外国的工业革命进行地如火如荼的时候,中国的政府却自认为天朝大国无所不有,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使得中国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当西方帝国的野心得不到满足时,他们把矛头指向了中国,当外国用大炮、火枪进攻的时候,中国的士兵们还是手握长矛,大喊杀贼,结果显而易见,清王朝的勇士们一批批的卧倒,而外国则以几乎零损失战胜了清王朝,几十万的同胞就那样惨死在外国的大炮之下,有谁不为他们感到可悲呢?

熊熊大火淹没了所有人的心,一代名园圆明园,就这样毁灭了。它毁于英法侵略者之手,也毁于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现在回想起影片,在抢劫过程中,外国军队那狰狞的面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到眼前的美好而庞大的东西时,他们眼中流露出想要带走却又带不走的无奈,于是,高举起手中的武器,重重地砸下去,剩下一堆堆的碎片,看着让人伤神;而那些能带走的,被所谓的有素质的、纪律严谨的却野心膨胀的外国军人全部带走……他们砸碎的不仅仅是瓷器,他们砸碎的还有中国人民的心。

圆明园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又是文明古国落后了也会挨打的证明。现在,当年圆明园中的部分珍品在国外的博物馆被人参观,还有一大批的珍宝不知下落,看到本该属于我们的东西却被别人占为己有,我们中华儿女的心情又怎能平复呢?我们的强国运动又怎能停止呢?

圆明园的遭遇是中华历史上巨大的耻辱,是祖**亲心口上永远的伤疤,历史不能重来,但历史也不能忘记,圆明园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避免挨打,我们不能让历史重演,那么是什么将一切改变?是什么将世界缩限?是什么将悲剧酝酿?是科学!是发展!是进步!只有科学可颠覆世界,只有创新才能站在世界前列!狂妄自大,闭关锁国,停滞不前,只会被历史遗弃!哪怕你曾经再辉煌、再伟大,也会因为落后不思进取而变得瘦弱,暗淡无光,在风雨中摇曳直至消亡在历史的沙漠中。

圆明园已经给过我们一次教训了,我们不能就此沦落,我们不甘消亡,我们要痛定思痛,我们要摆脱被侵略者蹂躏的命运,我们要崛起,我们要壮大!党和人民始要始终以史为鉴,时刻牢记教训!我们凭着不平凡的勇气,在小心翼翼的探索中艰难地前进着,奋斗着,为梦想努力着!中华儿女要用不枯的志气向全世界证明:中华民族不会消亡!中华民族永不消亡!就像圆明园的辉煌留在世人心中的惊叹一样永不消亡!

新世纪,我们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强国富民的使命,我们要始终牢记教训,始终勿忘国耻,努力学习好专业,积极创新实践,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为逐渐强大中国贡献出自己绵薄的力量。这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应有的行动,也是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

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