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1 20:23: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数一数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这是儿童进入小学后第一次接触的数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对于学生了解数学学习、建立数学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影响。同时,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初步学习数数,初步接触1~10各数,为后面的认数和计算作一些准备;也可以使人了解学生对10以内的已有认识,从而为有针对性地教学提供依据。这部分教材有如下的特点:

1、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数数的素材。

2、在场景图下面把同类物体或人用“小图”呈现出来,并用“点” 表示相应的个数。 教学理念:

1、帮助学生初步接触数的概念,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联系实际情境数10以内的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在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教学目的:

1、帮助学生初步接触数的概念,初步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初步认识数数的方法。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会数个数是1~10的物体。 教学难点:

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P2-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接触1~10各数,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并在数1~10的过程中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

2、能力目标:能正确数出图中的物体各数。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数一数,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难点:从具体实物过度到抽象的点子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儿童乐园里玩吗?老师前几天就去了儿童乐园,还带回来一张图片呢,你们想看一看吗?(出示图片)带领学生观察图片,进行教学。

二、学习新课

1.让学生数图上的物体个数同学们,儿童乐园里非常热闹,在照片中,你能看到什么?能告诉大家吗?谁能告诉大家,照片中有些什么?(引导学生在表述的时候说清各种物体在图中的位置。)总结: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阴,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花蝴蝶欢乐地飞舞着,小朋友们自由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看!他们笑得多开心呀!学完今天的新本领,咱们也到儿童乐园去玩,好吗?

2.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 (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师启发:小朋友,你能说出XXX有几个吗?(对于说的又快又准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学生喜欢先数什么就让他们说什么,不要限制先数哪一种,保持学习热情。对于比较难数的数目,要引导学生有次序的数,防止重复或遗漏。如果有学生数的角度与书上不同,只要合理教师也应该加以肯定。)

3.总结方法。(1)开展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2)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作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我们再来数一数图上物体,看谁数的最快

4.用点子图表示个数。提问: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哪些符号表示?讨论:我们就先用点子来表示吧!有1个滑梯就用1个点子表示。(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木马、小飞机、蝴蝶、小鸟、气球的个数?(出示点子图)探索:图中什么物体的个数可以用7个点子来表示?8个点子呢?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自己在书上画好)10个点子表示什么?(一个一个让学生完成)

三、、联系生活,进行实践 1.送小礼物说明:只要完成纸上的题目就能得到一个小礼物。题目: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

2.找数活动(1)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和小朋友身上藏着多少个数?(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藏着多少个数?过渡:不但在我们身边藏着很多很多数,其他地方也到处充满着数学。今天回家就请小朋友们找一找自己家里藏着多少个数。

四、总结提升,激发学习责任感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五、、作业设计

找一找自己家里藏着多少个数。 课后反思:

二、比一比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础是儿童在生活中已经积累的一些直接经验。“比较”是常用的思维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也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法,它有助于人们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教学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建立长短、高矮、轻重的观念,而且可以让学生体会比较的基本方法,形成初步的观察和比较的意识,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这部分教材的编写有如下一些特点:

1、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主动进行比较,获得认识。

2、重视比较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判断能力。 教学理念:

1、在认识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含义的基础上,会用比较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

2、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利于学生进行比较。为学生提供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在丰富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时安排:1课时

比一比

教学内容:

比一比:教材第4~6页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

1、取出一把尺子,问:这把尺子长还是短?

2、当学生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拿出分别比它短和比它长的尺子,引起学生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

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教学“长短”、“ 高矮”。 (1)出示第4页情境图,提问: 图中画了些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2)比一比

让学生看图找一找、比一比。同桌小朋友互相交流。

3、练习P4~5。

(1)看图长的画√,短的画O;高的画√,矮的画O;重的画√,轻的画O。

(2)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

4、小结。

比较长短和比较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长短、高矮的,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长短和高矮。

5、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较,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

四、巩固练习

1、课本P5想想做做。

老师读题指导看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并说出理由。

2、请联系你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比一比。

五、质疑

六、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七、作业

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 课后反思:

三、分一分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学习把一些常见的或熟悉的物体按一定标准分类。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是分类摆放的,大部分学生对此都有一些感性认识。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应用分类的思想方法。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对于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有重要的意义。这部分教材的编写有如下特点:

1、联系实际,有层次地引导学生认识和学会分类。

2、让学生体会分类是按一定标准进行的,按同一个标准分类的结果是确定的。 教学理念:

1、通过活动,学会按一定标准和选择标准给事物分类。

2、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使他们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去观察、思考,获得结论。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学会用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课时安排:

1课时

分一分

教学内容:

分一分:教材第7~8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学会用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准备一些学具和文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说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逛商店,高兴吗?

2、出示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商店到了,你们看,商店里的物品太漂亮了,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自己探索

1、商店里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2、分成了几部分?

3、每个货架上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4、这样摆有什么好处?

5、集体交流:说说商店里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图中画了那些动物?请小朋友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2、想想做做2 (1)图上画了那些交通工具?它们各自在哪里行驶? (2)分小组讨论怎样分?然后集体交流。

3、想想做做3 (1)学生自主探索怎样分? (2)指名汇报不同的分法。

(3)小结:同样的一幅图,按形状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也可以按颜色不同分为三类。也就是说,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法来分,分得的结果也就不同。

4、小结:把同属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我们就叫“分类”。

5、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分一分,同桌互讲分的结果。

四、作业

1、试完成课本第8页第

4、题,可以怎样分?分成几类?

2、回家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房间,想一想该怎样整理。 课后反思:

四、认位置

教材简析:

本单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物体间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通过教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感知一些简单的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另一方面也为今后认识物体、图形,学会观察,学好数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以及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打好基础。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主要有以下特点:

1、以辨认左、右方位为重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上下、前后的认识有着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清楚地加以辨认,但不少学生对左右往往不太容易分清。

2、精心设计学习活动。为帮助学生正确辨认左、右,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借助对左手、右手的已有认识,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3、恰当控制学习难度。 教学理念:

1、联系生活经验,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

2、在人的帮助与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与兴趣,有喜欢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2、使学生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关系,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体会一个物体的位置是与另一个物体相对的。

课时安排:1课时

四、认位置

教学内容:

认位置:教材第9-10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2、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体会一个物体的位置是与另一个物体相对的。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粉笔盒、书本、尺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观察:小朋友们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 看 到了什么 (黑板、讲台、课桌、小朋友等)

2、设疑: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板书:认位置)

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1、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各组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

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

2、讨论交流。

(1)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刚的什么位置?作业本在书本的哪一面?

(2)组汇报。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刚的前面,作业本在书本的左面。

(3)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刚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作业本在书本的左面,又可以怎样说?

3、分组讨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讨论后汇报:

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小红在小芳的前面,小芳在小红的后面。小明在小红的左面,小红在小明的右面。

4、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如: 在 的前面 在 的后面 在 的上面

在 的下面 在 的左面 在 的右面

指出: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左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右面。

5游戏。

(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 (2)拍手。

上 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你拍拍,我拍拍,上、下、前、后、左、右认得准。

三、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是——。

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

2、“想想做做”第4题。

(1) 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 (2) 小组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

(3) 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

3、应用练习

情景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地赶来了。

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

情景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队。

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 情景3:

小朋友,你能根据冰霜里的物品摆放的位置,用“上”和“下”说一 句话吗? 情景4:最后,小动物们还邀请小朋友去看电视呢! 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交流后汇报。

四、全课 总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哪些本领?

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2、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五、作业:“想想做做”第

5、6题。 课后反思:

五、认数

(一)

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主要包括数数、认数、读数、写数和数的大小比较等。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础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学前生活中初步积累的计数经验,二是在此前经历的“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等简单的数学活动。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一方面可以理解10以内各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的概念,体会数来源与生活并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数与计算打好基础。本单元对10以内各数的认识分四段安排,依次让学生认识1~

5、0、6~

9、10。在认识1~5后,安排了几和第几的认识;在认识0后,安排了=、>和<的认识。在本单元中,教材还安排了两个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并形成必要的技能。这部分教材在编写上有如下特点:

1、把10以内数的认识分段安排。教材把1~5和6~9各分为一段,一方面可以使认数学习相对集中一些;另一方面认识几个连续的数,也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体会数的内在联系,体会数的顺序,加深对数的含义的理解。考虑到0的含义比较宽泛,在生活里的应用也比较广,而对10的认识又是以后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以及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重要基础,因此把这两个数单独作为一段来安排。

2、突出数与生活的联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逐步抽象,有利于理解数的具体含义,形成初步的数的概念。也便于学生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激发认数的兴趣。着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3、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不断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并形成必要的技能。

4、指导学生规范地写数,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写数的技能,培养学生认真写数的习惯和认真学习的态度。 教学理念:

1、采取分段认识10以内的数,有合有分、有扶有放,这样有利于学生体会数与数之间的联系。

2、选择现实生活中学生可能见过的场景和事物,让学生充分积累感性认识,为数的抽象奠定基础。

3、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数交流信息,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以及合作交流等活动,感悟、领会数学知识,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10以内每个数的含义,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2、使学生在数数、认数的过程中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实际意义,认识符号=、>和<,会使用这些符号或语言表示1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数感,具有初步的用数进行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初步养成认真书写的态度与习惯。 教学重点:

熟练地数出数量是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教学难点:

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用一一对用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指导学生规范地写数。 课时安排:共计10课时

第一课时 1-5的认识

教学内容:

1-5的认识,教材第11~13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熟练地数出1-5以内物体的个数,理解1-5每个数的实际含义,会读会写数字1-5。 教学重点:

理解1~5每个数的实际含义,会读会写数字1~5。 教学难点:

规范地书写1~5各数。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数一数”,请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些东西,并数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听。

让学生自由地数一数周围的物体,并进行交流。

生活里经常需要数数,需要把数的结果写下来,这就要认识数。这一节课先认识

1、

2、

3、

4、5。板书:1~5的认识。

二、学习认数

1、初步感知

1、

2、

3、

4、5。

出示主题图,说明黑板上写的是“人节快乐”。

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通过交流知道这是庆祝人节。结合此主题图向学生进行尊敬老师、爱学校、爱学习的文明礼貌教育。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图上有些什么? 让学生自己数一数各有几个?

交流数的结果,并一起数出图中物体和人的个数。

2、认数、写数。

(1)接着用算珠表示数量1—5,对应着出示数字1—5,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

(2)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1~5各数。 (3)让学生按顺序读1~5各数。

你能在周围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的个数在1~5之间吗?找出来数一数并和同学说一说。

(4)你能用

1、

2、

3、

4、5分别说一句话吗? (5)分析字形,指导学生书写。

1像小棒、2像小鸭、3像耳朵、4像小旗、5像秤钩。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看图连线,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连的?

2、想想做做2

看数涂Ο,独立完成,同桌互相交流。

3、想想做做3

看图写数,并分组说一说各有几个?

4、想想做做4

动手操作,排一排,读一读。按一定的顺序把这几个数字娃娃排队。

5、想想做做5

让学生先独立数一数,再写一写。

6、想想做做6 看数补画出缺少的花。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1~5各数,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说说你的收获。

五、拓展延伸

1、从学具盒里拿出1~5的数字卡片,按次序摆在桌上。

2、再数出1个三角形、2个正方形、3个圆片、4根小棒放在桌上,伸出5个手指。

3、你能回家用1~5这五个数和爸爸、妈妈各说一句话吗?回去试试看。 课后反思:

几和第几

教学内容:

几和第几,教材第14~15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观察、活动、交流,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别几个和第几个。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探索规律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几个和第几个的不同含义。 教学难点: 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数一数第一排从××同学到××同学一共有几个小朋友?(5个)

从前往后数,第5个小朋友是谁?这里的“5个”和“第5个”一样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知识—几和第几。板书:几和第几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课:

1、出示排队买票图,谈话,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请用一句话说出来。

2、数一数有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无帽子排第几? 3、排第2是谁? 第5是谁?

4、排在前3个的是哪几个人?排在第4个的是哪个人?

5、谁能说一说刚才排在第一排的5个小朋友和第一排中的第5个小朋友是否相同?为什么?

三、自主探索、应用 新知;

1、指名说说自己座位的一排中有几个人,你的座位在第几个?

2、请5个小朋友站在前面。

前后排,一共几个人?从前往后数,第1个是谁?第4个呢?

左右排,哪边是左?哪边是右?一共几个人?从左边起,第1人是谁?××排在第几?

3、游戏:寻找宝物

人将一个金苹果藏在8个盒子里的第1个,叫学生寻找 人将一个金雪梨藏在8个盒子里的第4个,叫学生寻找 人将一个金钥匙藏在8个盒子里的第7个,叫学生寻找

4、游戏(买东西)

将各种要买的东西排成一行,选一选你要买什么东西。

四、巧妙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1—5题。

2、你能说一句带有几和第几的话吗? 在我们身边找一找。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几和第几的意思是不是相同?要求学生互

相说一说,再交流。 课后反思:

0的认识

教学内容:

0的认识,教材第16~17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理解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

2、掌握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 教学重点:

理解0的具体含义。 教学难点:

按顺序把0写的流畅一些。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直尺实物及图。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故事:有四只小白兔去采蘑菇,老大、老

二、老三都采得很仔细,老大一下子就采了三朵蘑菇,老二采了二朵蘑菇,老三也采了一朵,老四一去到就捉蜻蜓又捉蝴蝶,兄弟们都采到了蘑菇,只有老四什么也没采到。

二、创设情境,探索

1、教学例1:

思考每个小兔采的磨菇可以用哪一个数表示?强调说明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与

1、

2、3一样也是一个数。并强调0就是什么都没有。

2、老四回到家什么也没采到,妈妈严肃的批评了他,妈妈说:“做事三心二意是不能够将事做好的。”小白兔可后悔了,他想明天去拔萝卜的时候一定要改正三心二意的缺点。小朋友们,你们看看,第二天,老四改掉了它的坏毛病。

3、学例2及0的写法。

(1)出示例2图,让学生想、说。 Ⅰ地上一共有多少个萝卜? Ⅱ老四拔走了几个萝卜?

Ⅲ地上还有萝卜吗?用什么表示?

(2)今天我们认识了“0”,在什么时候要用“0”来表示?

“一个物体也没有”和“没有了”就用“0”来表示 (3)教写0。

着重说明起笔、拐弯和收笔,拐弯要圆滑。

3、教学例3: 先让同学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直尺开始的地方是几?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请你从左到右依次读一读。

再看看直尺图,找出0,体问:0在1的前面还是后面? 直尺上刻度的起点是几?体会0可以表示起点。

请小朋友按顺序读数,不看直尺,从0数到5,从5数到0。

三、多样练习:

1、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填写,说说最后一题为什么填0?

2、想想做做2 填写后同桌互查。

3、想想做做3

比一比,谁写的最好?两题排列的顺序一样吗?

4、想想做做4

说说你在哪儿见过0,除了书上的以外,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0?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一个也没有用什么表示?0排在谁的前面?

五、作业 练习写0 课后反思:

等于、大于和小于

教学内容:

等于、大于、小于,教材第18~19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符号=、>和<,会用=、>和<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2、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简单概括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符号=、>和<,会用=、>和<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2、写好>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故事:第三天,小兔子们又去采蘑菇了,今天的蘑菇比较少了,他们才采到四朵蘑菇,他们回到家,准备吃了,(出示:四只兔子和四朵蘑菇一一对应。“=”兔子和蘑菇的数量一样多。)这时兔妈妈回来了,有五只兔子了,只有五朵蘑菇,妈妈没得吃怎么办?(兔子比蘑菇多了一个。“﹥”)老大和老二想平时妈妈那么辛苦,应该让妈妈吃,所以老大和老二就偷偷走掉了。(这时兔子的数量比蘑菇少,“﹤”)出示:=、﹥、﹤

二、教学新课:

1、出示“森林运动会”场景。

横幅上的字是 “森林运动会”。你知道图里的小动物是来做什么的吗? 这些小动物都来参加森林运动会,那么你想从这里知道些什么呢? 当学生提出想了解动物只数等问题时,进一步启发:你还想知道哪种小动物的只数多,哪种小动物的只数少吗?你想比较哪两种小动物的只数?

按照大家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学习。

2、教学同样多

贴出小猴、小兔图(上下对着贴)

①1只小兔正好对着1只小猴,一个对一个比,不多也不少,边说边用线连,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呢?

②人示范写法“ = ”。

③学生操作,摆几个○,对应摆同样多△。

3、教学大于

①从图中让学生看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师边说边贴出5只松鼠和3只小熊,松鼠有多余。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叫大于号,5>3,读作5大于3。

②讲评书写。

4、教学小于

①反过来,小熊的只数和松鼠比,又可以怎么说?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叫小于号,3﹤5,读作3小于5。 ②讲评书写。 5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和<,它们写在两个数的什么地方?表示两个数的什么关系?开口对着什么数?尖的一头对什么数?

三、巩固强化:

1、想想做做1

让学生先摆一摆,再填写。集体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

2、想想做做2

说说谁和谁比的,结果是多还是少?圆圈里应填什么符号?

四、作业:适当补充部分习题。 课后反思:

练习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页练习一。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

2、进一步加深对5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记住5以内数的顺序位置。

3、进一步加深对基数和序数的认识。 教学重点:

5以内数的认识、几和第几的认识以及数的大小比较的综合练习。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小朋友回忆一下,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谁能起来说说看?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练习课,看看小朋友学的怎么样。

二、练习(实物投影)

1、练习一1 出示练习一第1题。

要求学生独立填写,交流提问:

(1) 你是怎样填写的,说一说。

(2) 2前面的一个数是几?4后面的一个数是几?„„ (3) 让学生顺着、倒着读一读。

2、练习一2 (1)指名说说图的意思。

(2)分组讨论交流,它们分别套中了几个?你是怎样看出 来的?并给它们排出名次。

(3)汇报讨论结果,并说说是怎样想的,老师给予适当的方法指导。

3、练习一3 (1)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数一数图中花朵、动物的数量。 (3)根据下面的小图说一说谁和谁比的? (4)独立完成比较大小,集体交流。

4、练习一4 开放题,方框里能填几?

学生独立填写,再组织交流,指名说一说各自的填法。人对不同的填法要给予肯定。

5、练习一5 比一比,哪个小朋友的书写最工整。

三、小结

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填一填

3>□

1=□

5>□

3<□ □<1

□>2

□=0

□<4 课后反思:

6-9的认识

教学内容:

6-9的认识,教材第21-23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情境中抽象出6-9的各数,初步了解

6、

7、

8、9的实际含义,认识并会读、写6-9。

2、了解1-9各数的顺序,能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3、能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

6、

7、

8、9的实际含义,认识并会读、写6-9。

2、能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书写6-9。

2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学具盒、直尺图、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比大小,并用符号表示。 1比0 _ 3比5 _ 4和4_ 1 □ 0 3 □ 5 4 □ 4

2、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比它们大的还有吗?今天我们再来认一认

6、

7、

8、9这些数。板书:

6、

7、

8、9的认识。

二、学习新知

1、认识6-9。

①出示套圈游戏,观察到什么?小朋友交流汇报。 ②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

6、

7、

8、9个珠子。 ③找数字卡。

④涂色游戏,想想做做第2题。

老师先提出涂色方法,如“6”,就把下面的6个○涂上颜色。其余的学生独立完成,人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2、学写6—9。

分析字形:6像哨子、7像镰刀、8像葫芦、9像豆芽。 3数数填填,想想做做第1题

三、巩固深化

第一关:游乐城,想想做做第3题。

看数继续画,说明做法,学生独立完成,人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交流时指名说说为什么这样画?

第二关:打扑克,比大小。第4题。 第三关:找座位。第5题。 第四关:吃水果。第6题。

四、总结归纳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几?说说你的收获。

五、作业

想想做做第

7、

8、9题 课后反思:

10的认识

教学内容: 10的认识,教材第23-24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学生学会正确地数出10个物体,了解10的实际含义。

2、在交流中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地数出10个物体,了解10的实际含义,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具盒、直尺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小朋友位我们带来了一个节目。《数鸭子》音乐响起,10个小朋友正欢快的在台前跳舞。今天,我不是叫你们数鸭子,我请同学们帮我数一数由几个小朋友在跳舞。

二、自己探索,学习新知。

1、出示挂图,数出10个小朋友。

2、实物操作。(用圆形代替小朋友)摆一摆。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数字是10。

请小朋友数出10个同学、10张桌子、10根小棒。像10个同学、10张桌子、10根小棒,都可以用数字10表示。(板书:10)领读、齐读10。

4、拓展应用,你能用10说句话吗?小组内说一说。

5、写10比赛。

提问:10是由几个数字合成的?左边是几?右边是几?先写几?后写几?10要占几个格?你们会写吗?

比赛开始。

6、总结。

三、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认数,数数。

2、游戏:想想做做2—4题。

四、总结谈话:

在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样想的?

五、作业

想想做做5—7题。 课后反思:

练习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25页练习二。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10以内数的顺序位置。

3、进一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 教学重点:

10以内数的认识的综合练习。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谁来说说?今天我要考考你们,看看小朋友学的怎样。

板书:练习二

二、练习(投影)

1、练习二1 看谁最会说话。 你会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吗?

联系自己身边的事物在小组里说一说,在指名说一说。

2、练习二2 看谁想的最快。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交流后体问: 你是怎么填的?

7前面的一个数是几?7后面的一个数是几? 9后面的一个数是几?9前面的一个数是几? 6离1近些?还是离8近些? „„

3、练习二3 看谁找的最快。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4、练习二4 看谁最会栽花。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5、练习二

5、看谁最会想。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交流时,指名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

6、练习二6 选小画家。 让学生自己画,再互相交流。

你是怎么画的?除此之外,还可以怎样画?(体会答案是多样的) 画的又快又对又好的,选为小画家。

三、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四、作业 适当补充习题。

课后反思:

认识物体

主 备 人:徐丽

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学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在日常生活里,学生一般接触过这几种常见的几何形体,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对一些常见的几何体有明确的认识,使数学学习具有丰富的素材,为学习几何图形奠定初步的基础。同时,学习这部分内容也有利于学生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初步经验,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教材分为两段:先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再安排实践活动《有趣的拼搭》。这部分教材在编写上具有如下特点:

1、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直观认识相应的形体。

2、通过动手实践进一步感知不同形体的特征,获得丰富的感性积累。 教学理念:

1、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感知这些几何形体的基本特征。

2、引导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加深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促进学生乐于参加操作与实践,并获得愉快的体验。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从实物到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和主要特征,能识别这些物体。

2、使学生感受平面与曲面是不同的,体会比较、分类等认识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生活里物体的不同形状,培养观察物体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简单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和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学生能感受平面与曲面是不同的。 课时安排:共计2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物体 第二课时 有趣的拼搭

认识物体2

主 备 人: 徐丽 授 课 人: 备课时间:2006.9.9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认识物体,教材第26~27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通过搭、分、看、摸,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能识别这些物体。

2、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和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能体会平面和曲面。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师生共同准备一些积木。

2、人准备牙膏盒、魔方、球、羽毛球盒等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做房子游戏)

出示一组建筑物的图片:故宫、赵州桥、世贸大厦、东方明珠电视塔等。 讲述:看到这些壮观美丽的建筑都是设计师和建筑师的杰作,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你们羡慕吗?想不想也在做一做,我们今天也来做个小小建筑师。

二、动手操作

1取出自己的积木,设计你自己的房屋 2 介绍自己的作品

3 小组合作建造房子,比赛,看看谁的房子最漂亮。

4、在搭的过程中,哪些物体容易搭牢固?哪些物体不易搭牢固?

三、

动手摸索:

1、搭积木,分一分。

2、识形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记录探索结果。 分组汇报探索结果。

3、学生动手拿一拿,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相互试一试。(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四、信息反馈:

老师说出名称,请小朋友拿出相应的物体。 同桌小朋友一个说名称,一个拿物体。

五、小结。

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六、巩固认识:

1、想想,做做:1—3题。

2、对应补充习题。

、分

主 备 人:徐丽 教材简析: “分与合”是通过把几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来认识、掌握数的组成,为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打好基础。教材分2-

5、6-9和10三段安排教学内容。

分与合是一种数学思想,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是理解加、减法意义的前提,是掌握10以内加法、减法计算的基础。教材把分与合单独安排一个单元进行教学,便于帮助学生在理解分、合思想的同时,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为教学10以内加、减法计算作充分的准备。

教材安排学生进行大量的分与合的操作活动,并及时引导学生以物体的分与合抽象出数的分与合,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去积极、主动地认识。教材把分与合的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在认识“分”的同时也认识“合”,这样不仅提高了数的组成的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在以后学习加、减计算时,从一幅图中既看到“合”的内容,也看到“分”的含义。

教材在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中有周密的安排:2-5各数的分与合中,着重理解分与合的含义,不追求分得有序;在

6、7的分与合中,引导学生有序地操作学具;在8-10的分与合中,要求学生有序地思考。这样由无序到有序的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理念:

1、重视动手实践,探究发现。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操作中探究发现。

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开展观察、操作、猜测、验证、交流等活动,提倡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分与合的思想,比较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分与合的思想,自己探索并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有序的分一分,有条理地说一说。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具盒、卡片、挂图、多媒体电脑。 课时安排:

2-7的分与合 2教时 练习3 1教时 8-10的分与合 2教时 练习4 1教时

2-5的组成

主 备 人:徐丽 授 课 人: 备课时间:2006.9.11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31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的1-5。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经历

2、

3、

4、5各数分与合的学习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动手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与合的思想。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具盒、挂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

激趣铺垫:

1、设疑——思考——讲述(人拿3朵花拿在一只手上,如果用两只手来拿,每只手都不能空,你打算怎么办?

思考: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讲述:通过自己动手,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数学问题。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10以内的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在自己动手拿一拿、摆一摆中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分与合 二、实践操作:

1、教学4的分与合:

出示桃子挂图,指名说一说有几个桃子?需要分在几个盘子里?可以怎样分?

依次出示4只桃、2只盘子,(图片表示)

学生进行操作活动:这里有4只桃,如果要把他们放在2只盘子里,请你想一想,可以怎样放?

人说明:把4个桃子分在两个盘子里,左边3个,右边一个,我们可以说4可以分成3和1,3和1合成4。

引导思考:根据你的摆法,说一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吗?4有不同的分法吗? 指名说,同桌相互练说。

同桌讨论:你知道4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4?

让学生观察这三幅图,第一次分的时候第一堆几个?第二次分的时候第一堆几个?第三次呢?让学生体会有序思考。

学生说出后人板书,引导学生读出4的分和合。

2、

教学试一试,5的分与合。 让学生自己发现。

交流:5可以分成几和几?一共又几种分法?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可以一个不漏的找出5的所有分法。

(1)

通过摆圆形,探究5得分合。 (2)

让学生四人一组交流得出的结论。 (3)

小组内推荐一名组长说出探索结果。 (4)

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记住5的分合。

汇报后板书,学生读5的分和合,再提问:只要记住哪两组,就能记住另外两组?这两组数的第一个数各是几和几?

3、用数的分合卡片口答4和5的组成,熟记4和5的组成。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1)摆摆、填填。 (2)交流2和3的分与合。

2、想想做做2。

(1)同桌合作做游戏,用小圆片出示。 (2)人出示数字卡片,学生用小圆片出示。

(3)人说4和5,学生口述,脱离操作进行,熟练说出数的组成。

3、想想做做3。

(1)学生独立填数,集体交流。 (2)学生读一读记忆。

4、想想做做4。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想想做做5。指导学生描红。

四、课堂小结。

6-9的组成(1)

主 备 人:董淑成 授 课 人: 备课时间:2006.9.12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33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1-5。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

6、7的组成,能从6和7的一些组成推想出另一些组成。

2、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序地操作学具,写出6和7的组成。 教学难点:学生有序地说出6和7的分与合。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具盒、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

学生说出

2、

3、

4、5的分与合。

2、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2-5各数的组成,今天我们来学习6和7的组成。

二、新知探索。

1、教学6的组成。

(1)人引导学生观察第一幅图,看图想一想:6只气球第一个小朋友是怎样拿的?

我们就可以说:6可以分成5和1,5和1合成6,还可以怎样说呢?引导学生说出一种很快说出另外一种。

(2)思考:6个气球还可以怎样拿呢?让学生同位先说一说,再观察第二幅图和第三幅图。交流另外的组成,人板书6的分与合,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叙述。

2、教学“试一试”7的组成。

(1)请每个学生拿出7个圆片,把7个圆片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同位相互合作。

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及时说出分的那一种的两种说法。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叙述。

小组交流。在学生叙述无序的情况下,人及时引导,并板书出结果,让学生观察特点。

(2)观察后回答:我们只要记住哪三组就可以了?

(3)请小朋友依次说出7的几种组成,用7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7的形式说。

3、引导学生把32页书中的空白填上去,同位交流,看写的是否有序,并读一读熟记。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学生用线连一连,再用语言来叙述一遍,巩固6的组成。

2、“想想做做”2。

学生同位合作交流,把两个数合起来是7的用线连起来,并叙述一下,巩固7的组成。

3、“想想做做”3。 学生用对口令的形式完成,让学生多说。然后再师生对口令,让学生熟练掌握6和7的组成。

4、“想想做做”4。

先引导学生看图,弄清题意,找出蟹身上三数之间的关系,掌握规律后再完成填空。

5、“想想做做”5。

(1)引导学生寻找木头的排列规律。

(2)学生交流反馈,哪两层的木头合起来是6根?哪两层的木头合起来是7根?巩固6和7的组成。

(3)学生操作认识:

让学生用粉笔来堆一堆体验一下,并回家发现一些家中木头的摆放规律。

四、课堂小结。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的新知识,个别进行辅导。

6-9的组成(2)

主 备 人:董淑成 授 课 人: 备课时间:2006.9.16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36页内容,8与9的分与合。 教学目标:

掌握

8、9的组成,能从

8、9的一些组成推出另一些组成,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能从

8、9的一些组成推出另一些组成。 教学难点:有序地思考

8、9的组成。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具盒、9个一角硬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学生口答。

6可以分成几和几?7可以分成几和几?

说出一组后,提问学生还可以怎样说,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有序地叙述。

2、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

6、7的组成,今天我们来学习

8、9的组成。 (板书课题:

8、9的组成。

二、新知识探索。

1、探索8的组成。

(1)请小朋友从学具盒中拿出8个小圆片,在桌子上一字摆开,按一定的顺序分成两堆,你怎样分?

(2)小组讨论交流,指名练说。

(3)引导学生:如果按照书中说的,“每次移动一个”,你还会有序的操作回答出8的组成吗?

学生操作,人巡视指导,让学生操作一次在自己本子上写出数的组成。 (4)集体交流。

让学生回答,学生有序写在书中,人板书,引导学生读一读,并引导学生观察一组如:8可以分成1和7,很快说出另一组组成,8还可以分成7和1。

(5)小组学生练说。

2、教学“试一试”,9的组成。

(1)思考:9可以分成几和几?你根据前面学的知识你能说出几个吗?让学生大胆地说一说,然后操作验证。

(2)学生操作:拿出9个硬币,让学生一字摆开(正面都朝上),同位学生合作翻一翻。

人巡视观察,引导学生有序地操作与回答。 (3)集体交流。

学生汇报9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9?人板书9的组成。 (4)同位学生按顺序把9的组成相互说一说。

(5)全班学生齐读加深印象。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学生看图,老师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用线连一连,然后说出

8、9的组成。

2、想想做做2。

学生同位用数字卡片进行游戏操作,很快说出

8、9的组成,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的?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忆。

3、想想做做3。

(1)引导学生先看图中的数字规律,然后自己填写在书中,独立完成。 (2)同桌交流。

(3)小组学生之间相互说一说,读一读,可以让一人随便说再说数的组成。

四、课堂小结。

针对黑板上的板书让学生齐读记忆。并对个别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

练习三

主 备 人:董淑成 授 课 人: 备课时间:2006.9.15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页练习三。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巩固

6、7的组成,熟练运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序地、有条理地叙述数的组成。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具盒、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

6、7的组成,小朋友回忆一下,6可以分成几和几?7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6?几和几合成7?

学生小组交流,然后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叙述。

二、完成练习三。

1、练习三1。 (1)学生根据题意,用学具代替操作:摆一摆,说一说。

(2)交流学生各种不同的分法,并在书中画出来,不要求答案统一。根据自己的摆法填写。

2、练习三2。

(1)引导学生看图意,看分的是几?

(2)学生自己独立填写后,同位交流,然后小组交流,集体订正,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3、练习三3。

(1)师生互动,人拿数字卡片4,学生说:4可以分成1和3,4可以分成3和1,4可以分成2和2,2和2合成4,并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

(2)学生同桌互动。

(3)一名学生说,全班回答,进一步熟练巩固。

4、练习三4。

(1)引导学生理解图意,观察数字的特点。 (2)学生独立填写在书中,集体交流。

(3)学生读一读,加深印象,熟练口述。然后人随意说出几个让个别后进生对答,及时给以肯定,鼓励、激励他们一定能学好的,树立学习自信心。

5、练习三5。

(1)帮助学生弄懂题意,指导学生完成第一幅图,让学生知道:既可以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写,也可以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写,尽量让学生有序地填写。

(2)人板书,直观讲解。

(3)学生独立完成第

2、3幅图的填写。 (4)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读一读。

三、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说出练习的收获,你又见到什么新的内容,回家说给你家人听一听。

的组成

主 备 人:董淑成 授 课 人: 备课时间:2006.9.17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科书37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熟练地掌握10的组成,能从10的一些组成推出另一些组成,培养学生初步的联想、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有序地探索10的组成。 教学难点:有序地说出10的组成,熟练应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挂图、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

学生说出

8、9的组成,要求有序,每一种用两种方法说说。 多让班级中的后进生叙述,人适当板书辅导。

2、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复习了

8、9的组成,今天我们来探索10的组成,你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10的组成)

二、探索新知识。

1、探索37页例题。

(1)出示挂图,人说明题意,你能有序地涂一涂,把每一串来分一分吗? (2)引导学生先观察第一串已经涂了几个红色,从哪边涂的?那第二串你想从哪边涂起?涂几个?

第三、第

四、第五串各应涂几个红色,应从哪边涂起? (3)学生有序独立地在书中涂色,人巡视指导。 (4)集体交流:

让学生按图中分的结果依次填写10的组成,并汇报结果,人板书。人指着板书问学生:看到写出10的组成,你还能想到什么?(如看到10可以分成1和9,还能想到10也可以分成9和1)。

学生练说。并引导第二种说法。 (5)让学生看着黑板上10的组成按顺序用两种方法说一遍,然后同位再互说一说。

2、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10的组成,小朋友要记住它,要能根据一种分法说出两种说法。

三、巩固新知识。

1、想想做做1。

(1)人出示第一题,说出题意,哪两个数合起来是10?你可以任选两个试一试。

(2)同位先互相找一找,说一说:几和几合起来是10?你能找出几种? (3)全班集体交流,多让后进生说一说,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想想做做2。

(1)出示第二题,人说明图意:按数的组成填空。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明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引导学生读一读,进行记忆。

3、想想做做3。

人说明题意:找朋友游戏。

(1)学生拿出数字卡片,同位互相进行游戏说:谁是3的好朋友?7是3的好朋友。

(2)人再与学生合作游戏,互相说,看谁说得快。

四、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又学习了10的组成,到现在为止,我们对10以内的数的组成都探索出来了,课后要互相勤说,记住,后边有很多知识用着它们呢!

练习四

主 备 人:董淑成 授 课 人: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科书38-39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掌握2-10各数的组成,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具盒、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2-10各数的组成,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看小朋友们掌握得怎么样。

二、处理练习四。

1、练习四1。

(1)和学生一起看题目,先让学生说一说蘑菇可以怎样放?然后用学具代替摆一摆,说一说。

(2)集体交流。

说出各有几种分法,要有序操作与口答。

2、练习四2。

(1)让学生用卡片摆一摆、猜一猜,我把10分成了几和几? 操作方法:一名学生摆,另一名学生背对猜,然后互换进行。 (2)学生和人再进行游戏。

操作方法:学生自己记住自己想的组成,然后人猜,猜对的学生请举手,看有多少想的一样,没猜对的继续猜,一直到全班都举手了为止。

(3)小结。

全班按顺序齐说10的组成。

3、练习四3。

(1)学生拿出数字卡片,人讲解操作方法。分小组进行。 (2)集体交流。

人分别拿出数字卡片

6、

7、

8、

9、10让全班学生操作,熟练数的组成。

4、练习四4。

(1)学生独立填写,人巡视个别辅导。 (2)集体交流,指名学生你是怎样想的。 (3)全班齐读一读,记忆。

5、练习四5。

引导学生先看清题目意思,再回答哪两只蚂蚁可以住在一起? (1)先练习说,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2)学生再独立用线连一连。小组在一起交流。

6、练习四6。

(1)人引导学生弄明白题目的意思和要求。 (2)先让学生有序地说说,再填写在书中。 (3)集体交流,齐读理解记忆。

7、练习四7。

学生独立写一写,人个辅导,纠正不规范书写。展示个别学生好的作品,激起学生规范书写。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练习了2-10各数的组成,老师希望每位小朋友要牢牢记住它,它很有用处,下一单元学习10以内加减法时我们就要经常用到它。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加法》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材料)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