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梯形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0-03-02 10:53: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梯形的认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二节的第2课时,教材通过两个例题和两段文字呈现了四部分内容:梯形的特征和定义、梯形的底和高、梯形的分类,四边形之间的关系,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实践活动继续认识梯形的特征、高,各部分名称,掌握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为以后学习梯形的面积和四边形的其他知识打基础,在整个小学阶段属于最后一类直线型平面图形,与前面已学的各种图形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新课标指出:这一学段的教学,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形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二、学情分析:

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和平行及平行线间的距离等有关内容,为本课教学作好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准备。梯形虽然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图形,但在生活实际中,学生已建立了一定的表象。只是很难准确的抽象出它的本质属性,另外对于梯形高的概念的理解和作法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学重难点:

四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积累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经验,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会作平行四边形的高,但在学习中对知识系统的整体掌握并不到位,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理解梯形高的概念,会作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梯形的特征和定义。

三、教学思路: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我沿着“初步认识梯形—→操作体验,了解特征—→操作探究,深化新知—→巩固练习,拓展新知—→交流评价,总结升华”的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并适当地应用课件辅助教学,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目标。

四、教具、学具准备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和学生学习活动,为完成教学任务,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准备的教具有:课件、各类图形、剪刀、三角板。学生的学具有:各类图形、剪刀、三角板、作业纸、钉子板。

五、教法学法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围绕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本节课我运用:引导学生采取“分类、比较、操作”等方式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直观演示等教学方法。

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找一找、做一做、猜一猜、练一练、分一分等一系列活动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实施

教学中,我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改思路,力求体现教学中的主动学习原则、最佳动机原则、阶段渐进原则及直观性原则。本节课的数学学习活动将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实施:

(一)分类比较,初步认识梯形

我首先组织教学,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特征是(揭示:两组对边平行) 然后引出画面(找出不是平行四边形的四边形):请找出你看到的平面图形,并分为两类,说明分类依据。(同中求异: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然后(课件演示例3)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有一个面类似于梯形的物体? 引导观察比较,激发探索动机,培养发现意识。从而揭示课题:梯形的认识

我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结合生活画面引入新课,并通过两次递进式分类比较直逼梯形的特征: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形成梯形特征认知的基础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经验,让学生体验数学源于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操作体验,了解特征

本环节我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较、交流和讨论,从中认识梯形,发现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梯形的高,认识等腰梯形。更清晰的展示出梯形的主要特征,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既符合直观性原则,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做梯形

我提出要求:你能做出一个梯形来吗?然后学生用纸折、画、钉子板围等做出一个梯形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我适时指导,然后学生汇报,展示学生结果。

2、说特征

我提出问题:刚才你们在做梯形的时候发现梯形有什么特征吗?然后指名3-4人回答,小结并板书: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3、比较异同

我引导学生思考: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比较,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先小组说,再指名2—3名学生回答,得出: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4、认识梯形各部分梯形的名称。

我首先要求学生引导自学课本第66 内容页,教学梯形各部分名称指明:上底、下底、腰、高。学生自学交流中我进行指导,明确高的意义指的是两底间的距离;并明了两底间的垂线段(高)有无数条。

然后让学生画一画,量一量:画出一个梯形,指出各部分名称并作高。

我出示等腰梯形,用折一折、课件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等腰梯形的特征。 然后让学生完成第66页教材中间的做一做,下面那些图形是梯形,画出每个梯形的高,分别指出它们的上底、下底和高。让学生独立完成,首先让学生用三角板验证每个图形是否是梯形,然后再做高,我重点指导,第一个直角梯形,第4个等腰梯形。

5、探讨四边形间的关系。

(1)首先我提出问题:我们认识了哪些四边形?

学生汇报后得出: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这些图形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根据学生的回答我用课件出示相关的图形。

教师接着提问: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请说一下你的理由,然后分小组讨论,交流讨论结果。

那么我们学过的四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交流汇报,我及时给与评价指导,交流互动中得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属于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成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2)我归纳小解:我们可以用这样的集合图直观地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我用课件出示集合图,然后请学生说一说图示的含义。

(3)我出示小组合作要求,用学具摆一摆,弄清四边形间的关系。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操作,然后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共同理解含义。

(三)操作探究,深化新知

活动一:我出示活动要求:利用手中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任选其一,沿直线剪一刀,变成一个梯形。学生操作汇报说明:破坏一组平行线。我适时板书:直角梯形

活动二:首先出示活动要求:利用三角形,沿直线剪一刀,变成一个梯形。学生完成并汇报交流,说明:创造一组平行线

活动三:利用一条类似于长方形纸条,沿直线剪一刀,变成一个梯形。 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小结:等腰梯形 我说明: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是梯形的两种特殊形式。本环节,以小组合作、操作探究为主,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转换,进一步加深了对梯形本质特征的理解,同时又认识了“直角梯形”及“等腰梯形”的独特属性。

(四)巩固练习,拓展新知

有效的练习是学生巩固,拓展所学新知的必要手段,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

认识梯形

梯形的认识

梯形的认识

说课稿:认识梯形

梯形的认识

中班认识梯形

《梯形的认识》说课稿

梯形的认识 说课稿

梯形的认识说课稿

认识梯形的说课稿

梯形的认识
《梯形的认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