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查报告

校园文化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9-03 08:33:26 来源:调查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校园文化调查报告

沐圣地儒风,品文化底蕴

创建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

大学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历史中师生员工共同传承和创造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大学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和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济宁学院在扩大办学规模、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增强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十分重视学校的文化建设。同时,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学校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精心设计,全面部署,整体推进。按照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济宁学院校团委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使学生各方面的文化才能有所表现,大力鼓励社团活动蓬勃开展,组织了“三下乡”“校园十佳歌手”“校园十佳主持人大赛”“大学生社团文化艺术节”“大学生读书节”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并且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调查研究,着重查找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分析成因,提出对策和建议。

本次调研工作主要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资料查询、兄弟高校经验学习等方式进行,其中问卷调查调查的院系包括文化传播系、教育系等8个系,并对大

一、大

二、大

三、大四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2900份收回有效问卷2700份,回收率93.1%,从中抽取500份进行研究,并且进行分析报告,最后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对现阶段我校特色文化建设工作调查数据分析

1.校园物质文化现状

( 1) 大学生对校园活动中的社会实践情有独钟。接受调查的 大学生在回答“你对下列哪些校园文化活动比较感兴趣”问题时,

1 有66.4%的大学生选择了“社会实践”, 有33.2%的大学生选择了“学术科技”,其余依次为“文化艺术”(51.4 %) , “体育竞技”(27.6 %) , “志愿服务”(29.2%) , “创业教育”( 34.8%) “素质拓展”(32.0%)“心理健康”(31.4%)“其他”(0.8%)。可见, 大学生对校园物质文化活动中的“社会实践”情有独钟。

(2) 提升素质,拓展能力是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的主要目的。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在回答“你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目的”问题时,82.0%的大学生选择了“提升素质,拓展能力”,以下依次为: “休闲娱乐,拓展社交范围”占74.4% ,“施展个人特长,才艺”占33.4% , “综合测评加分”占20.0 % , “无聊,打发时间”占11.8%,“交友”占27.6%,“其他”占0.6%。由此可见, 大学生多认为提升素质,拓展能力是参与校园文化的主要目的。

( 3)对于“你参加校园活动情况如何”问题, 大学生的回答多为“不经常”占69.6%,回答“经常”的只占23.6%,回答“从不参加”的占6.8%。这说明还需正确引导同学参与校园活动。

(4)在涉及“相比较而言,你更愿意参加”这个问题上。同学回答学校举办的活动占36%,回答本系举办的活动占30.6%,回答班级举办的活动占18.2%,回答校外活动的占15.2%。

(5)在回答“你对我校组织展开的学科专业竞赛及科技文化活动的评价”问题时。选择很满意的占10.6%,满意的占35.0%,一般的占49.2%不满意的占5.2%。 2.校园精神文化现状

2 (6) 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的需求呈多样化。接受调查的大学

生在回答 “对我校组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的评价”(活动有“三下乡”“校园十佳歌手、校园十佳主持人大赛”“春季田径运动会、大学生足球联赛”“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等)问题时,大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很满意”,绝大部分选择了“满意”,少部分选择了“一般”,只有极少数选择了“不满意”。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 并追求文化活动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所以济宁学院对此展开了调研,调研数据对日后文化活动工作展开形成了莫大的帮助。 (7) 学生对我校校园文化活动现状的评价一般。对于“你对我校校园活动文化现状的评价”这一问题, 10.2%的学生选择“很满意”,32.2%的学生选择了“满意”,48.4%的学生选择了“一般”,9.2%的学生评价“不满意”。从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我笑校园文化活动现状评价一般。

(8) 我校位于孔子故里,文化圣地,有优越的文化底蕴。在回答“你对我校校园文化环境和氛围的评价”这个问题时,很满意的占10.2%,满意的占29.0%,一般的占52.6%,不满意的占8.2%。优越的地理位置也是我校文化积淀的基础。 3.校园制度文化现状

(9)“你觉得我校校园文化活动内容怎样”, 很丰富的占15.4%,一般的占52.2%,比较单一的占29.2%,很单一的占“3.2%”。

(10)“你对我校校园文化活动质量如何评价”,水平和档次很高的占“7.6%”,大部分同学还是觉得“水平和档次还行,有较大的提升空

3 间”占69.8%,相当一般的占“19.8%”,很差的占“2.8%”。 (11)学生社团是大学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大学生自发的具有很强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群众组织。“你对学生会,学生社团的活动组织与管理能力的评价”,有10.8%的同学选择了很满意,27.4%的同学选择了满意,52.8%的同学选择了一般,只有9%的同学选择不满意。

(12)校园文化活动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大学生在回答“你认为目前我校校园文化活动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 多选题) 这个问题时, 41.6%的大学生选择“主题不明确”, 其余为: “宣传不到位,宣传形式不够吸引人”( 63.2%) ,“活动频率不适宜”( 38.85%) , “组织不到位”( 37.2%) , “其他”(4%)。

(13)在回答“你希望学校增加哪些类型的校园文化活动”(多选题)问题时,大部分选择了“社会实践”占59.6%,其余的有:“学术科学”占31.6%,“文化艺术”占39.4%,“体育竞技”占21.4%,“志愿服务”占24.0%,“创业教育”占40.6%,“素质拓展”占35.6%,“心理健康”占35.6%,“其他”占1.8%。

(14)校园文化发展离不开同学们的建议。在回答“你认为校园文化活动应该侧重于哪方面的活动,发挥何种作用”(多选题)问题上,“社会实践、实习活动,以提高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为主”占76.4%,“生动有趣的娱乐活动,以丰富校园生活,放松身心为主”占51.4%,“学术讲座或学术交流,以增加修养,增长知识为主”占49.4%,“特长培新等活动,以拓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主”占57.4%,“其他”

4 占1.4%。

济宁学院校团委专门针对这次问卷调查进行了研究,进一步明确了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使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工作有待加强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应与学校的总体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以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发展目标为基础,确立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前瞻性地提出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并明确责任与分工,落实相应的工作机制。

1.以大学精神为核心的学校精神的凝聚、培育与弘扬不够 大学精神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灵魂,它的核心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价值追求。办学理念主要是以大学理念为基础,反映学校建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和如何建设这样的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这样的人的认识、观念和态度。我校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如何形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认可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与办学定位,形成全校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既是推进学校新时期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目前大学精神在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中彰显不够,体现大学精神、大学理念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还不够健全,未充分重视挖掘、提炼、培育体现我校历史传承、学科特点和办学特色的学校精神,新时期学校的办学理念尚未成为全校上下的共识,相关研究和建设工作比较滞后,精神文化在学校发展中的引领和激励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

2.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大学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在长期积累过程中积淀和创造的。

5 大学文化以知识及其学科为基础,以育人活动为主要功能,这是大学文化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文化的一个根本特征,由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而形成和创制的文化构成了大学文化的主要内容,这就决定了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主体作用的发挥还不够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等活动中没有充分体现,以行政管理为手段的约束性活动和措施比较多,缺少鼓励和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成才,以及培养实践能力和发展个性、兴趣及创新精神的校园氛围。此外,对学生自主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在设施、经费等方面支持与保障的力度不够。 3.学校文化特色不够鲜明

大学的文化特色是影响大学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追求个性、铸造品牌、彰显特色是大学校园文化的内在要求,以特色求创新,以特色促发展,是一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目前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特色不够鲜明,主要表现在:学校的文化特色研究不够、定位不明确,校园环境中缺乏反映学校历史与传统的元素,校园文化的移植和对接比较薄弱;校史校情研究不够,导致学校文脉的传承、宣传不足;学校文化建设与学科文化的结合不够,具有学校特色的学术文化活动培育不足,缺少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品牌和在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与竞争力的文化项目;学校的形象识别系统尚未完全建立;学校文化建设和地域文化的结合也比较欠缺。 4.学校网络文化建设比较薄弱

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型的文化方式,它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人参与到网络文化活动中来。网络文化拓展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空间,提供了新途径,但网络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使校园文化建设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目前学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相比还比较滞后, 6 校园各级网站建设缺少统一的指导和规划,各级特别是各部门的网站建设在人力、物力的投入上还比较少,内容不够丰富,互动性不强,缺少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精品网站和栏目,以网络为平台的网络文化活动贫乏,学校网络的文化影响力还不够强。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步伐

济宁学院正处于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加快建设富有历史传承、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文化校园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同时,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又是时代大背景。大学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负有重任,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贯彻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与时俱进的发展原则,大力开展文化创新。

1.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进一步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校园文化建设要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团委的大力配合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统筹协调,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学校要高度重视建立调动广大师生积极性、充分发挥师生主体作用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与要求渗透到教学、科研活动中,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让最能体现校园文化内涵和实现文化传播的教学、科研及学术活动等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渠道。

学校新时期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就是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中,启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学校确立了“加速发展,创新强校”的新时期发展战略,在大力弘扬校园文化的同时,提出了“更新观念、加快转型、创新强校、特色名校”的发展要求。同时,我们要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 7 发展目标,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加强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树立科学的文化建设理念,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前瞻性研究和系统规划,提出明确的建设目标,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提供政策保障,实现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协调发展。

2.立足于学生视角,保障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大学生为主体,学校要高度重视以大学生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的凝聚育和弘扬,围绕学校的发展要求和办学理念,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重视校史校情研究和优秀传统的继承,重视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特色的宣传与教育,重视学校校风、教风、学风优良内涵的挖掘、培育与弘扬,重视校园先进事迹先进人物的宣传。通过校园精神文化的积极构建,重视大学生的作用,展现校园大学生的独特魅力,充分发挥同学们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

3.实施校园文化品牌工程,强化校园文化阵地建设 继续推行济宁学院式“团日活动”,深化以班集体建设为核心的学风建设活动,积极探索学风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切实培育和增强学生的自主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巩固提高班级学风挑应战、班级学风评估、学风特优班建设等成果,积极打造优良学风品牌。

制定优秀文化品牌评选和管理办法,使优秀文化品牌的评选与建设规范化和制度化,鼓励全校开展具有鲜明特色、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育和建设一批校、系主办的优秀文化品牌活动。鼓励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建设一批优秀科技活动和实践教学活动品牌。扶持和培育一批学生社团主办的社团优秀品牌活动,实现每一个社团有一项品牌特色活动。

8 积极营造学院特色文化品牌。鼓励各院系本着突出特色、有机协调的发展理念,以学科文化建设为基础,加强自身形象设计和宣传,注重品牌专业、品牌课程、品牌师资等优势文化建设,加快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学院文化品牌。

4.加强平台建设,促进校园文化的创新发展与有效传播

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有效的建设载体与活动平台,加强载体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校园文化的创新发展与有效传播。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课堂、网络、校园媒体、学术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学生社团、社会实践等校园文化载体和活动平台的建设,加强规划、指导与投入。特别强调网络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对网络进行合理利用,发掘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方式,利用微博、微信等一系列同学们所熟知的平台,对校园文化进行良好的传播。

也要特别重视强化教育教学环节的文化建设功能,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生培养计划,并使之与专业设置、师资配备、课程开设相结合,重视各级各类素质教育和素质拓展的基地建设,为教师创造更多发挥校园文化建设中教育、引领、示范作用的渠道;要适应大学生生的特点与需求,创新载体,搭建更多寓教于乐的活动平台,加大文化设施的投入,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习总书记在第二次提到“中国梦”时,对文化的作用予以强烈肯定。“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凝聚民族精神的思想内核,就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古老的中华文明曾经为世界作出了独特贡献,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梦的实现”。所以,努力做好学校文化建设这个“小文化”,就能汇成中国梦里的“大文化”,我们更应该进一步明确了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9 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把握校园文化,使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推荐第2篇:校园文化调查报告

校园文化调查报告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活中的主旋律,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活学习。校园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在各种因素的合力下促成的人文氛围与 人文环境。校园文化从 各个方面反映了学校的建设状况。建设积极、健康、活跃、严肃、认真 的校园文化也是大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大学 校园文化建设,对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培养其高尚的的道德品质,提高其综合素质是极为重要的。大学校园 文化建设,不但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扩大视野,个人特长得以 发展得以发展,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还能促进在校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综合素质。

建设和谐、高尚的校园文化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无所不在的,校园 文化也是如此,它存在于全校师生的全部行为以及人与人的人际关系当中。校园文化也可以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制度 文化的等等。所以说校园我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那么,什么是校园文化呢?

在我看来,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氛围,大学四年,同学们为了使自己过的充实,想尽各种办法来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以免使生活无聊。根据校学生会的调查显示,有59%的同学在业余时间“去图书馆或自习室”,有10%的同学“参加校内的科技文艺活动”,6%的同学做兼职,总之大部分同学的业余时间安排还是比较合理的,读书和学习是他们最主要的活动,但科技文艺活动方面参与度较低。另为仍有20%的同学在业余时间“无所事事,经常在寝室”。他们的业余时间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其中的原因可以在作进一步的调查中揭示出来。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校园学生社团。

在校园社团对繁荣和活跃校园文化的作用方面,大多数的被调查者认为学生会发挥着重要作用,认为作用不大的仅占很少一部分,由此看来,在大多数学生心中,认为校园社团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突出的贡献;但是仍有很

少的一部分的被调查者认为学生会在繁荣和活跃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没有作用,认为有负作用的几乎没有,这说明大多数同学支持校园社团对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学校在加强校园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管理使其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还应该发现校园学生社团目前存在的一些缺陷和不足,并及时解决问题,克服其负面效应,扬长避短,使校园学生社团成为有力的推动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媒介。

目前,我校有四十九个学生社团,分为好几大类。其中较大的社团有绿色家园环保志愿者协会和爱心社。绿家是一个环保类的的社团,同时也是我校规模最大的一个社团,由会员三千多人,其中骨干二百多人。下辖实践部,信息部,会员部,外联部,办公室,宣传部,知普部七个职能部门;及农学分会,工学分会,资环分会,生科分会,管院分会六大分会。绿色家园环保志愿者协会每月都有特色的常规活动,如农学分会的绿家美寝,只要你用二十个废弃塑料瓶,就可以换一个精美的小盆景,还有每周一次的文明交通活动,在长江路站台维护上下车秩序。此外,绿家还在每月举行一次清楚校园牛皮癣活动,是我们的校园更加和谐,美丽。爱心社,人数上仅次于绿色家园环保志愿者协会,名列第二,他们也有一些常规的或特色的活动,如义务献血。

大学校园是我们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站,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文化情愫,我们也要为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努力。

09101044 李凯

2010年6月18日星期五

推荐第3篇:校园文化调查报告

校园文化调查报告1

摘要:校园是师生学习、工作的空间,校园文化体现在学校内部则形成其独特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的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它是这一时空存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从文化形态上看,校园文化表现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学校德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政治说教,更应充分发挥德育工作的育人内涵,努力做到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校园环境建设对改善校园学习风气,提升老师和学生的精神生活,起到举足轻重的地步。

关键词 :校园文化;诚信体系;校风建设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2.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位哲人也曾说过:“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构筑全员共建的校园文化体系。要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个师生员工都要重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在高校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着它不是单靠学校内部某一部门努力就能收到应有效果,它与学校各方面工作都有关系。

3.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

育人离不开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风格各异、错落有致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小景,宽敞明洁的校园道路,万紫千红的绿化景观,明亮宽敞的教室、图书馆,这些都能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增进了他们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局限于绿化、美化校园,应有重点地搞好校园主要景点的建设,办好宣传橱窗、阅报栏、标语牌等,让校园的每一个景点都发挥育人的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他们形成自律,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学生的行为操守更加规范。

(二)、加强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价值观

加强诚信教育,既要注重发挥典型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辩论等生动直观教育方式的作用,使学生明确诚实守信的意义和价值,更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优势,聘请企业老总现身说法,说明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三)、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表率作用

开展诚信校园文化建设,学校首先要规范自身的办学行为,教职员工也要做好“诚信”的表率,为学生树立诚信的榜样。教职员工在道德品质、文明修养、治学态度、生活方式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诚信品质,对学生树立诚信道德意识、确立诚信价值观能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与学校领导相比,广大教职员工与学生的接触更为密切、更为频繁,教职员工的品质和形象是一种强大的潜在教育力,它容易使学生产生价值认同而自觉地接受和仿效。这种选择是单靠任何外力的灌输和教育所不能比拟的。为此,在建设诚信校园文化过程中,广大教职员工要努力加强诚信文化修养,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在工作上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在学术上要做到勤奋刻苦,严谨创新,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在生活上要做到忠诚老实,不贪不欺;在与他人相处上,要诚实为人、诚恳待人、诚心感人、诚意服人,以良好的诚信道德形象取信于学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做学生的表率。

(四)、建立学生个人诚信电子档案

学生诚信档案内容可涵盖校内外,分两大类摘要:讲诚信言行和不诚信言行。具体可包括诚实记录、信用记录、特别记录,具体内容如诚信承诺书、个人资料、品行说明、助人为乐及学习效果、经济状况等。诚信档案的记录时间始于学生进校,止于学生毕业,并于每学年结束时通知学生本人和家长。到毕业时,还可为用人单位提供该学生在校的诚信记录,供其参考。诚信内容的输入坚持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由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诚信档案内容上网,接受全体师生员工的监督。学生只要输入自己的学号,教师输入教工编号即可进入网站查询、浏览,并可对诚信内容的真假发表看法或提供相关信息。

当然,建立学生诚信档案的同时,还需制定相关的诚信制度与之配合。如把“是否诚信”作为学生入党、评优的一项必要条件,也可制定学生个人和团体在诚信方面表现突出,为学校争光方面的奖励制度,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诚信档案功能的最大化。

(五)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诚信制度

在建设诚信校园文化中,面对不同学生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诚信制度十分必要。这里,我们不妨把引导诚信称为“疏”,把建立诚信制

度称之“堵”,“疏”与“堵”两者是相互依赖、紧密联系的,疏与堵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推动诚信校园文化建设。因为,有堵没有疏,就不能从源头上有效抑制不诚信行为的产生;有疏没有堵,诚信者受不到鼓舞,不诚信者受不到处罚,学生的诚信价值观就难以树立,校园诚信文化氛围也难以形成。为此,在疏的同时,还得在建立和完善诚信制度上下工夫。学校要按照诚信文化建设的需要,修订完善与诚信相关的校纪校规,建立和完善与诚信相关的奖励、约束、处罚机制,公开公正地接受师生与社会的监督,真正使诚信者受到鼓舞和奖励,使不诚信者受到应有的处罚。

(六)、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和校风

校园文化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体现了校园的人文精神,能塑造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一个学校良好的校风,体现在自由的学术氛围、多学科交汇的氛围、宽容失败的氛围、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氛围等几个方面。校园文化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在潜移默化地、有意无意中影响、同化环境中的每一个人,人们都在自觉与不自觉地经受着这种文化的熏陶。在校园文化的作用下,学校的每一个成员,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校园文化是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它把德育的教育思想、理念、教育意图变成一种精神化的形式溶于文化氛围中,出神入化的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是一种高超的德育教育艺术。

(七)、加强社团文化建设

学校要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把德育的功能有机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加强社团组织的管理和建设,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群众性、广泛性、参与性的特点,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各项活动。校园文化经常是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很多活动都需要学生集体参与,需要有相互协作的精神。每个学生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构建一种友好互助的群体氛围。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了师生的心理环境,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围。校园文化为学生追求个性的发展,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适应了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塑造学生形成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空间。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以自身物质因素为基础,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长期积累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精神生活的整体。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能急功近利,要循环渐进,将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统一起来,使之互相促进,真正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1、体现发展的理念,建立创新、竞争为理念的校园文化

建设校园文化,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题,以“人文、协作、创新、实践”的学校精神为指导进行。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承载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使命,必将体现一定的时代特征,从而培养并输送出能适应时代发展,能参与社会竞争与合作,能积极推进、引导社会发展的学生个体。这些学生走上社会,将会用他们的品质影响社会风尚,用他们的人格影响未来的社会道德,使他们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的中坚力量,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

2、坚持创新的观点,创建新型一流的校园文化

要以全新的观念、方法去创建新型一流的校园文化,树立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理念,使校园文化传递融为一体。彻底摒弃“应试教育”,推行“素质教育”,提供创新思维平台,引导学生把梦想变为现实,激发热情,张扬个性,启发创造,

让每一位学生经过多种实践活动,展示特长,体现自我价值,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实践活动的开展,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学习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3、建立校园网络文化,传递先进思想和时代最强音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进入校园,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有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特别是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思想和心理。但网络文化并非一方净土,如何进行引导和实施有效的监管,正成为学校德育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要抢占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弘扬主旋律,突出网络政治性、思想性、导向性、理论性、亲和性、多样性。如何突破,就要加强研究,努力构建健康文明、艺术化的、蓬勃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使学生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既获得信息素养和审美能力,又具有正确的信息价值观和道德观。

4、建立健全文化政策,突出文化建设整体性原则

突出文化建设整体性原则,就要注重“四育人”(教书、管理、服务、文化)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既要传授学生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在管理和服务上提倡“博爱”,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有效保障,在严谨规范的运行轨道中,充分锻炼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环境是育人“土壤”,不但要注重“硬”环境条件的建设,更加突出“软”环境的培植,在学习创新、技能实践、文体竞技、团队精神、思想导向及生活等方面全面营造出良好成长环境。

三、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性原则

突出文化建设整体性原则,就要注重“四育人”(教书、管理、服务、文化)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既要传授学生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在管理和服务上提倡“博爱”,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有效保障,在严谨规范的运行轨道中,充分锻炼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环境是育人“土壤”,不但要注重“硬”环境条件的建设,更加突出“软”环境的培植,在学习创新、技能实践、文体竞技、团队精神、思想导向及生活等方面全面营造出良好成长环境。

总之,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相结合,一定能开出美丽的花朵。也一定能促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培养和造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校园文化调查报告2

概述:学校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 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学校文化一旦成型,就会形成一种场域,产生一种磁性,它具有一种可以纵横辐射的魅力,对身在其中的人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说,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调查背景:大坝中学始建于1978年,现为完全初级中学。现有教职工142名,教学班级28个,学生1263名,是丹江口市在校人数规模最大的一所初级中学。近年来,学校以“成就智美人生,奠基幸福未来”为办学理念,以“求真向善惟美涵养文明素质,修德启智健体奠基幸福未来”的办学目标,形成了以“崇德好学励志笃行”为校训,以“文明勤奋和谐进取”为校风,以“严谨博学善教爱生”为教风,以“乐学多思求真创造”为学风,积极创造净化美化、理化性的人文环境,让学校成为师生愉悦成长的乐园。在我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初步形成了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不仅具有美化功能,更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着隐性教育的作用。

二、调查对象:我校在校学生、部分教师及有关领导。

调查时间:20xx年5月至10月。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口头咨询、座谈会、深度访谈等方式。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满意度,了解学校文化对在校学生素质的影响,以及对学生管理中起到的德育教育的作用,从而为对下一阶段学校文化的建设和层次的提升提供参考。

三、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情况:1、发放问卷调查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为100%。问卷调查题目涉及文明礼仪、道德、心理、以及对学校的满意度等。对于“你能主动跟老师打招呼吗?”的问题,有84% 的学生做的较好,13 %的学生承认做不到。对“看见地上有纸屑,你能主动捡起来吗?”的问题,有92%的学生做不到。对“学校环境你感到满意吗?”有16%的学生满意,73%的学生基本满意,11%的学生不太满意。对“你会主动浏览学校文化墙上的内容吗?”86%的学生能主动看,11%的学生不太注意,3%的学生无所谓。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部分学生关注校园文化建设,对自身文明行为比较在意,并努力提高改善。

2、三个年级两次召开30人座谈会。通过座谈,学生对校园安全、卫生、文化环境的改善比较满意,对目前班级小组学习、导学案学习模式比较赞同,对学校平行班教学非常拥护,对班主任老师爱岗敬业心怀感激,对校园仍然存在乱扔乱丢现象深恶痛绝。份份表示要从自身做起,做文明合格的中学生。

3、多次对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总务处及各科室老师等老师深度访谈。校长认为,我校对校园文化建设不够重视,目前没有明显特色。我校准备借着我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中国水都的势头,以“水文化”为特色,重点宣传丹江大坝重大功能、古均州文化地方特色、宣传水的重要性、历代治水文化、弘扬治水精神,制作大块模型,打造校园文化墙,营造对老师对学生方方面面的校园文化教育氛围。部分老师认为,学校文化氛围不够,各项制度落实不到位,师生活动较少,办学特色不明显。有些科室只为上级检查而存在,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四、做法与成绩:

1、物质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精神文化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是指学校建筑、教学设施、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室、运动场等方面的建设,这些既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塑造优良学校文化的物质基础。是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

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有助于陶冶高雅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开拓进取精神,约束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今年暑假,我校新建标准塑胶运动场一个,全部黑化校园路面,刷新教学楼实验楼外墙,绿化美化校园,将一个全新美观整洁的校园呈现在师生面前,使我校校园硬件建设达到最好程度,为师生营造了一个身心愉悦的外部环境。

2、精神文化。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学校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办学理念、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班风、个性、风貌和学校人际关系上等方面。

(1)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校风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在办学理念、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上。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师生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办学目标:求真向善惟美涵养文明素质

修德启智健体奠基幸福未来

校训:崇德好学励志笃行

校风:文明勤奋和谐进取

(2)教风建设。 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师德水平、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今天全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经济靠科技,发展科技靠人才,而培养人才靠教育。因此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人才的摇篮,而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理应在“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只有在教师队伍中树立起良好的师德、过硬的专业素质、扎实的教风,才能引导和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才能完成教育人培养人、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光荣艰巨任务。总之,没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教风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学风,也就难以完成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更谈不上培养人才了,耽误的可是国家大事了。

我校已形成以“严谨博学善教爱生”的教风。老师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忘职责,坚守师德标准,廉洁从教,敬业奉献。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未来美好的追求,让我们一直坚持在人间这条沧桑的正道上!

文化长廊 历代书法家作品集

(3)学风建设。 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优良学风像校风、教风一样,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义。我校已形成以“乐学多思求真创造”的学风。同学们比学赶优,在导学案模式下,在小组内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已基本成为习惯。良好的学风直接带来中考的优异成绩和各项综合素质考评位居全市前列。

随处可见的名言 学生活动

(4)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和推动力量。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总体来看,我校人际关系比较和谐,没有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现象,学生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一派宁静祥和。

3、制度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通过制度规范学校师生的行为,告诫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师生行为的关键环节,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我校的各项制度基本健全,组织机构建设基本合理,师资队伍基本达标。我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党政一把手,负责全面工作。副校长分管教学、政教、总务、办公室等具体工作。党务工作下设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分工清晰,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共同发展。

五、建议与措施:

1、完善校园文化墙内容,多途径落实校园文化建设,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校本课程中渗透“水文化”的特色,以多种形式给予师生文化熏陶。

2、完善各种校园文化内容,发挥校园文化的显性、隐性作用,努力从精神层面提升师生价值观,确保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纪律法制教育等方面有长足进步。

3、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渗透到课堂教学改革中,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改变,以优秀文化影响人,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4、创新班级文化,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培训班主任,提高班主任综合素质,强化班主任责任意识,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

5、开发校本课程文化,发挥地方特色文化的作用:水文化、吕家河民歌、民间故事、武当武术等文化,让学生了解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校园文化调查报告3

校园文化是一种自觉地以文化为导向的现代教育管理模式。《中国教育改革和基础纲要》明确指出:“要建设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作为一种育人环境和氛围的创设,它在学校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效果。

一、目前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目前,很多学校面临极大的生存危机,教学质量成为学校的生命线,许多学校将大量的精力投入教学质量而无暇他顾,学校逐渐失去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培养目标及常规管理等方面往往盲目随大流。同时,学校领导和教职工缺乏对学校文化本质特征、功能作用、表现形式及方法途径等方面的认识,而将学校文化仅仅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文体娱乐活动,加之学校文化建设无法在短期内见效,学校从实用功利的角度也不太重视。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

1、培养目标不正,思想认识不够。

由于受“质量唯一论”等影响,众多学校一味注重文化课教学,严重忽视学生的技能训练和思想教育。学校领导层的思想认识未形成共识,多数领导认为应该以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质量高低的主要指标,所以在新形势下对校园文化活动的特点、问题和做法等没有积极进行研究与部署。

2、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忽略制度体系的改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学校布局的调整,原本薄弱的教学基础设施越来越不适应发展要求,故学校加大经济投入,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改善校容校貌,但是却忽略了学校软件设施的建设。部分学校没有完整的办学章程,在教学质量的考核中,缺乏科学考核学生全面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使学校的发展很不稳定,起伏跌宕,不能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3、格调上庸俗的社会文化冲击着校园。

由于市场经济促进文化市场的发展,许多格调上庸俗低下的社会文化冲击着校园。学校附近的一些不良网吧、录像厅、卡拉OK厅、桌球室、电子游戏室等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包围着校园,课余时间,学生们成群结队地涌向这些场所,打发着寂寞的时光,甚至通宵达旦,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校园学习生活。

伴随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新课改的有效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在传承的基础上也面临着挑战,只有适应时代的需要,适应当今的教育背景,与时俱进,校园文化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这就要求我们对校园文化进行重新认识,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重建和发展。

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应是一种基于学校的彰显个性的文化。由于受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区域文化的影响,学校要突出地方特色,立足本土,建设富有乡土气息的特色校园文化。基于以上思考,本人想结合当地、学校实际,开展《挖掘乡土人文资源激发校园文化活力的实践研究》一课题研究。

二、当地深厚的人文背景

学校座落在瀛山书院脚下,瀛溪畔,是南宋瀛山书院的延伸,历史文化悠远而浓厚。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曾多次来此书院讲学著书,留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千古绝唱。在学校教学楼可以远眺到瀛山书院遗址胜景——清风徐来,松柏苍翠,历代修葺过的八角凉亭依旧伫立在瀛山之巅。瀛山书院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史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与众不同的人文精神特点。学校将“瀛山书院”独特的人文资源运用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创建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校园文化,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发掘和利用乡土资源,深化校园文化内涵,拓宽建设校园文化的渠道。本选题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1、通过开发利用乡土资源,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丰富校园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形成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为校园文化建设发掘新的意义。

2、通过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及社区活动的形式,将校园文化建设与新课程实施结合起来,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开拓新的思路和途径,对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充分体现地方和学校特色,探索特色办学道路有着现实意义。

3、在利用乡土资源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过程中,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以师生的发展为目标,打造独特的育人文化环境,并以其培养学生的人生智慧,呵护和滋养学生的情感生命与精神生命,构建起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成为师生的生活乐园、成长乐园和精神家园,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提供一个典型样板。

校园文化调查报告4

一、调查工作概述

(一)、调查概况

笔者于20xx年秋对我实习所在的小学(*县**基金小学)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掌握当前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提高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研目的、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抓手。为加强校际学习联系,进一步探索具有各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子,打开学校德育与教学相互促进的新局面。

(三)、调查切入点:

此次调查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即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为主要切入点展开调查。

(四)、调查时间及对象:

(五)、学校概况

*县**基金小学原名大埠中心小学,是一所始建于1934年的名不见经传的典型山区小学,因条件所限,学校规模极小,校园破烂不堪,当时的校园面积仅有3000多平方米,校舍不足1000平方米,且一半以上还是低矮破烂、阴暗潮湿的一级危房。在校的学生也不过200多人。因为校舍严重不足,周边村庄里的许多学龄孩子都无法入校读书,只能分散在另外几个教学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产队的土仓库里上课。就在这一年,正在寻找资助对象的洪逸挥先生,在赣州市旅游局的牵线搭桥下,与大埠中心小学结上了不解之缘,大埠中心小学也从此更名为**基金小学。

如今,该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面积翻了几番,危房全部被拆除,建起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和宿舍楼,教学环境和设施设备得到大大的改善,学校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目前已拥有学生1167人,教职工46人,且30岁以下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2/3,比原来增加了近三倍。

10年来,逸挥基金会以一种全新的精神理念一直关心学校的成长,使学校管理大大加强,办学质量显著提高,由全县后进一跃进入了先进行列。在20xx年举行的三年级语文、四年级数学抽考中,该校成绩分别名列全县同类学校第一、第二名。20xx年起,在全县抽考中,该校又连续四年取得全县同类学校第一名。师生中还涌现了一大批工作、学业、操行优秀分子,受到各级表彰,其中有一名教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加上学校其他各方面均取得不错的进步,从20xx年起至今,该校连续获得“市文明校园、德育示范学校”、“红领巾示范学校”、“小公民道德建设示范基地”、“文明校园创建先进单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等众多荣誉。

二、调查基本情况分析

*县**基金小学把校园文化建设置于体现学校理念、学校精神、学校品位的高度来积极构建,使其在倡导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过程中,较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支撑。

一、精心设计,构建绿化、美化、知识化的校园环境。

在创建过程中,学校在布局调整、建筑设计、区域划分、小品点缀、绿化配套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构建。尤其在学校内部环境的建设上,以“从新”、“从特”、“从细”来装点布置。目前,校园内教室、宿舍、走廊、活动室都能做到美观洁净,而各式宣传橱窗、画廊、黑板报上丰富多彩的内容成为全校师生经常驻足,翘首以待的一道可口的精神快餐。展现在各区域的宣传标语、校训、名人警句无不体现出师生们的人生信仰或教育理念。教师、学生的一些书法、美术作品的点缀,加浓了学校典雅怡人的文化氛围,给师生提供一个赏心悦目、充满生机的教育空间。学校的校园环境真正成无字的诗、无声的歌、立体的画。

二、规范有序,形成制约、自律、激励的法治环境。

以法治校、以法治教,应是实现学校管理序化优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弘扬校园文化的重要原则。近三年来,学校依据学校章程,建立与健全了一系列具有客观性、稳定性、系统性特点的规章制度,使学校在校园管理、评先荐优、行为规范、考绩考勤等诸方面有章可循。在制定或修改每一项制度时,学校都组织教师或学生积极参与,发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力求各项制度能为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共同接受。

三、与时俱进,倡导开拓、进取、创新的人文环境。

*县**基金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十分重视人文环境的构筑,尽最大限度地把时代信息、时代精神、时代理念融入校园文化之中,使学生能做到“立足校园、关注祖国、放眼世界”。一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直接成为“世纪论坛”。在这“世纪论坛”上,讲话者歌颂改革开放以来的丰硕成果,介绍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畅谈个人的社会责任,描绘献身四化、献身祖国的宏伟理想,所有这些,激发了全校学生爱校爱国、立志成才的热情。

四、以人为本,优化培养特长的活动环境。

校园文化的建设应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它应当以人为宗旨,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校园文化的张扬与渗透,来鲜明学校理念,鲜明教育理念,发展师生个性、陶冶师生情操,增加师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律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近几年来,学校采用“坐标式”来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横向以时间为序,在每学期,每学年中具体规划好面与点的校园文化活动。活动内容的安排主要依据纪念节日、传统节日、学校特点来组织。纵向以空间为序,通过阵地建设来组织安排活动。近几年来,学校充分利用一切文化宣传阵地,音乐、美术、书法等兴趣小组、学校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使教师与学生都有共同参与的空间,都有“露一手”的机会。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开展,既普及又有提高,使全校师生在活动中激发了兴趣,发展了个性,培养了特长,形成了风格。形成校园文化的鲜明特色与风格。

三、调查收获与思考

当代的学生具有“兴趣多样化,生活多色彩,成才途径多”的特点。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满足他们求新知、求技能、求娱乐、求交际、善表现的愿望及要求;能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有利于他们在知识、能力、道德、情操诸方面的发展。因此,全面性、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校园文化建设在陶冶学生情操,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能激发调动他们的创造性,使他们的剩余精力得到渲泄,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利用。

二、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起到自觉维护班级、学校的荣誉,激励他们为全面成长而努力学习、认真探索。

三、校园文化活动能调剂、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轻松愉快的休息,同时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校全方位、多角度为学生成长、成才进行研究和探讨。

四、可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作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学生在接受教师教育的同时,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素质,为将来走向更高一级学校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五、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优秀的校园文化寄托了全体师生的理想、希望、要求,满足了全体师生共同的需要,使学校群体产生强烈的内聚力量和激励力量。同时能够激发全体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个体对群体强烈的归属感、自豪感和使命感。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越发达、愈成熟,群体心理就愈协调、相融的越统一,学校对个体的吸引力、凝聚力、激励力就愈大,群体意识就愈强。另一方面,处于社会中的体现凝聚力、激励力的学校形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扩散、传播,还会使外部公众对学校的信念、目标、育人的有效性也产生认同和信心,这样就可以强化学校内部的自信力,从而将个体目标整合为学校总目标。

校园文化调查报告5

高校校园文化调查的健康氛围,是高校大学生成长的沃土,它通过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从而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巨大的影响。高校校园文化相对于社会的主文化实属“亚文化”的范畴,它与社会的文化相互影响、相互约束或相互促进。在其先进独特的基础上,高校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当高校校园文化发挥其学生勤奋好学、开拓创新,教师敬业爱岗,刻苦钻研的和谐向上的文化,并以此去熏陶和促进社会文化的进步时,它的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是正面向上的。但当高校的教师不务正业,不好好教学,学生不在勤奋好学,大家都变得追名逐利,舍本逐末时,它的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是负面消极的。于是,对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其不足,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矫正措施,从而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校园文化的概念

李晓辉(20xx)指出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建校后的很长的成长历程中,逐渐缓慢形成的由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发现、创建、信奉和遵循的,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校园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以及行为准则等精神成果的总和。高校校园文化包含了:生活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等要素。其中,精神文化是它的核心要素,是一所高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精华。要对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进行调查,可以从高校全体成员的生活态度,学校校园的制度文化,学校校园的精神文化,学校校园的学术和文体活动等方面着手。

二、调查方法及目的

本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的设计、发放、回收以及相关数据的分析,旨在了解和把握当前昆明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设性意见与建议。

三、调查对象

以昆明市呈贡大学城各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主要包括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昆明医科大学等9所高校,并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

四、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所选的调查对象,针对各高校各年级的大学生及教师共发放问卷1800份,回收1764份,回收率为98%,其中学生占85%,教师占15%。根据调查问卷的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的高校成员(教师、学生等)的对校园文化的概念都不是十分清楚,近五层的大学生都不太清楚校园文化的概念,甚至有12%学生不知道校园文化是什么。有六层的大学生都会主动参与各种校园活动(学术、文艺、体育等),而被动参与各种活动占的比例为28%,也有的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与校园活动,也有8%的大学生不愿参与学校的校园活动,而更愿意待在舍里。从高校大学生知识的获取途径来看,绝大多数学生都倾向于通过“教学”(教师的教学、家人的传授或朋友的交流)和网络(视频、课件等)进行获取知识,通过书籍或是凭借自身的经验的相对较少,大学生对书籍仍不够重视。有38%的大学生不愿参加学生会或社团,而另外62%的大学生会选择参加社团或学生会,他们认为参加学生或和社团既能结识不同的朋友,又能提升自己与人沟通、有人相处的能力,此外还能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您对校园文化活动的评价”的回答,58%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学习的校园活动丰富多彩,能很好地迎合学生和教师的需求,26%的受访者认为校园活动比较单调,没有新意,其他1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很少参加,不好评价。

针对学校三风问题的调查,首先,对于学校的学风,2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学校学风良好,学生热爱学习,刻苦专研,5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学校的学风一般,还有18%受访者认为自己学校的学风较差,学生都不爱学习;其次,对学校教风的评价。40%的受访者认为,教师“不务正业”,为了挣钱或搞科研,对教学不够重视,29%的受访者认为,学校教风一般,其他的受访者认为学校教风很好。

有关对学校制度的评价,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学校的制度比较健全,但相对陈旧。近三层的受访者认为学校的制度既严肃又具备一定开放性,比较适合大学生教育,其他受访者人为学校制度对学生影响不大,全靠学生自觉。当问到“您对您的学校有归属感吗?”的问题时,觉大多数学生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对身边学生的评价,其中,认为自己身边的同学勤学上进,有目标的占18%,认为自己身边的同学应付学习,得过且过,倾向于追名逐利的占45%,剩余的都是沉迷于网络,不愿学习和改变的。

五、小结与启示

高校校园文化在引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高校目前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更倾向物资文化建设,精神文化的建设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另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少高校优秀中国传统文化被快餐文化所替代。

要改善和解决以上问题,首先,在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互动过程中,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积极吸取祖先遗留给我们的优秀文化;其次,各高校应该在校内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机构,注重共青团、学生会、志愿服务协会以及社团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指引作用,加强学生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自我管理和服务的意识;再者,加强“三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风气;最后,各高校应该积极培育学校精神,让学生铭记小学,以校为家,此外,还有建设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让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工具。

推荐第4篇:大学生校园文化调查报告.1

大学生校园文化调查报告

摘要: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和科技都十分发达的时代,我们青少年都是心态早早得被各种好的文化精华和坏的文化糟粕所影响着 ,我们的心态都会有好的坏的变化,这种心态也会影响我们的校园生活。我们在校园里是生活最纯真的生活了 。那个时候我们觉得世界就是那么大的,我们的友情,爱情都是发生在这里的。可是现在的学生的校园生活并不是像我们真的想象的那么美好,现在的大学生活充斥着各种拜金 ,打架,抽烟的不文明现象 。我知道这也许是成长的一部分。

关键词:校园文化的不文明现象,抽烟,喝酒,打架,关于正确的校园恋爱观

主体:大学生

在所调查的大学生里,有的是一年级新生,也有的高年级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每人都有着各自的梦想,对未来的期待来到了大学!他们在没上大学的时候,在高中甚至更早就设想着自己的大学是什么样的,大学的学活是怎样的!但,他们一旦在大学里生活上一个月、一年、几年,他们有的人就会失望的说:“现在的大学生活和我当初

所期待的完全不一样,简直是天壤之别!”在我们所调查的人群中有90.5%的大学生说他们的现在的生活和高中时所期待的不一样。有的抱怨说学校环境不好,有的抱怨说学校设施不全,有的抱怨说学校师资水平不够等等,表现出一系列的不满,却他们很少考虑自身的问题。大学的校园生活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各式各样的活动,让他们从中汲取着不同的营养,大学的生活已经很接近社会了,被人们称为“小社会”。在这小社会里每个人都可以尽情的发挥,展示自己的才华与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处理突发事物的能力等等。58%的学生都积极的参加学校里的活动,都认为在活动中,不仅能锻炼自己的勇气,还增加了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交际圈也扩大了!但有近21%的学生却对于这些活动不予理会,认为这些都是些没有意义的事,不如将这些时间用在其他的事情上,如上网、谈对象等。恋爱,在大学里是很常见的事。我常常看见身边的同学的恋爱观十分不正确。我身边的同学可能有的人在大学期间换对象特别的迅速,这种思想是十分不真确的。对待一份感情的不负重任就是 这样的。大学生正处在这个发展迅速的关口,有许多烦恼不能也不愿向长辈倾诉。于是大多数人发现,如果没有一个可互相吐露心声的亲密知己,日子将很难过。到了青年中、晚期,亲密关系的需要进一步发展,此时的朋友已不仅仅是倾诉对象。人格的交流,背景的融会,这些对青年的交友影响都很大。进入大学校园,对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脱离以

前的群体进入新环境。青年必须重新建立各种关系。烦恼、寂寞、通过交流完善自我等等多重目的使青年对亲密关系的需求空前强烈。亲密关系发展的顶点就是爱情。除了父母,青年恐怕不会承认有比恋人更亲密的人,而且恋人间的亲密在某些方面是父母子女间关系所比不上的。因此,对亲密关系的追求把孤独的大学生引向恋爱是极其自然的事。调查中有很多同学,认为恋爱在大学的校园生活里占有重要的地位,让不少大学生走进恋爱的大河。但也有部分人反映说,是“随风”走的,看见别人搞对象,自己也想搞一个,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同于紧张的高中生活,大学的生活是十分宽松的、自由的,很多时间成了学生的课余时间,他们对于这些时间,有不同利用方式。有的的学生选择去做家教或兼职,这样不仅可以减小家庭的负担,还可以增加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一部分的学生选择上网(玩游戏、聊天等),他们一旦闲下来,就觉得生活很空虚没意思;还有极少的学生选择学习,他们解释说:“一切都是虚的,只有自己学到了真本事,那才是真的!”当然还部分人会选择做些其他的事情来打发这些课余时间。总之,不管怎么利用这些时间,只要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过的充实,那么你就做的就很成功。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在入学时开始,大学生从大一起就应该思考个人所学专业未来的发展,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能力,掌握这门知识,能到哪些行业和企业去,自己是否喜欢未来的这个职业,而不是简单地根据教学安排和教材开始自己的大学学习和生活。在所调查的人群中很少的一些人有明确的规划,但有大部的人想过规划,但都没

有做出来,还部分人根本就没规划过。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对自己的发展规划不明确,不能运用职业设计理论,规划未来的工作与人生发展方向,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就业的提前准备和准确定位,甚至影响对工作的适应性。另一方面,大学生也应该自觉到去做,不应产生依赖的心理,什么事都地别人帮忙,要学会自立!对于大学生的心理需要,主要的都集中到情感沟通、人际交往、学习升学压力、职业选择四个方面。青春期冲动引发各种各样的情感冲击与困惑,被潜在地、不大愿意言明地提出来。因为由情感问题引起的各种心理问题涉及个人隐私,不愿和家人同学说,造成内心承受过大的情感压力,影响正常的学业。对于刚入学不久的新生,问题大多集中在由高中向大学的心理转变与适应,以及在大学中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等方面。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与逃避,使一些学生留恋网上聊天,寻求网络刺激,借以排解心中的苦闷,再加上琐事劳神,用来学习的时间就被分散了。一向存有的自信经历一次次的失败,就开始产生怀疑、焦虑与恐惧,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厌学,甚至辍学的事发生。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考研与择业的未来设计也使得一些同学很困惑。一方面,可能专业不是自己感兴趣的,没有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自我设定的目标很高,加上大学生自身群体竞争又很激烈,使得一些学生难以承受心理重负。产生巨大的学习升学压力。现在,大学校园里流行的一个词语就是“郁闷”。“郁闷”就像一面镜子,反映了大学生心理世界,表达出许多大学生上下求索的徘徊和朦胧情感的困惑。如果这种郁闷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和释放,必然会影

响大学生心理健康,从而产生心理疾病。自杀仅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极端方式,有的同学抽烟,喝酒来解决自己的烦恼事不对的。 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公民道德修养建设的重要阵地,但在这被称为净土的校园里,却存在着许多不文明的现象。大学生不文明行为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这一代人浮躁的心理状态。不文明行为,不是因为大家不知道那样做是不文明的,而是那些人发现这样做了之后付出的代价是可以接受,而去做的。比如践踏草坪,草坪坏了,对他来说,可能的代价有环境美观(说环境破坏还不够)和众人的谴责,前一条的代价很小很小;而后一条,在当今社会里,约束力也越来越小。这些不文明行为是整个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映,近些年来,各种思想文化的冲击,人们传统的文化道德思想的认同受到冲击,同时有没有新的公认的道德体系出现为大众接受,法律对于这些行为又是鞭长莫及。 在当代文明社会随地吐痰和乱扔垃圾是极不文明行为,不符合社会要求的,那么就更不应该发生在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身上。他们的观念和习惯是很难在短期内改过来,虽然大家都知道什么是不文明行为,什么是一种陋习,但是大家还是在保持着这种陋习。目前,在校大学生抽烟、喝酒者为数不少,且呈逐年增多趋势。抽烟者绝大多数都伴饮酒,饮酒而不抽烟者略多;有的养成了烟酒习惯;少数人醉酒后易做出不理智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严重后果。这既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和学校的医药费支出。 摆脱烦恼、解乏提神、消遣、社交需要等心理和社会原因是大学生吸烟的主要原因,“社会交往需要”、“同学的影响”、“心情好”、“个人喜

好”是大学生饮酒的主要原因。社会环境和烟酒文化是大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将经常吸烟者与其他吸烟者的吸烟原因进行对比发现,经常吸烟者吸烟原因较复杂,是由较多项原因组成;现在饮酒者与其他饮酒者的饮酒原因对比,也发现此现象。可能与吸烟饮酒原因是不断积累的过程,随着吸烟饮酒原因或影响因素的积累,吸烟饮酒行为的程度也随之加深有关。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是降低大学生吸烟率的重要途径。

大学是梦开始的地方,我们真的是处在最美好的岁月,所以真的别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充斥的烟酒 的味道。我们真的应该珍惜自己的大学生活。当代的大学生要珍惜自己的日子,把青春放在最美好的岁月里畅游。

推荐第5篇:关于校园文化的调查报告.doc

关于校园文化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2年4月1日~2012年5月1日

调查地点: xxxxxx大学

调查对象:全体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走访,问卷调查,查询相关资料及文化建设的校新闻.调查人员:xx

前言:校园文化作为一所高校的软实力,其在高校双创型人

才培养得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校园文化同时作为一所大学精神食粮的主体,它是高校是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渠道.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发展了个人特长,同时它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补充课堂教学不足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主体:什么是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伴随着学校的出现而产生的。它是指大学的校园人在大学教育理念导向下,在特定的大学教育活动中所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校园文化。而在我看来校园文化作为高校的一种精神面貌,它包含很多方面,其中在我校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就包含班级文化,寝室文化,社团文化,网游文化,恋爱文化等等。 据我校学生会的有关校园精神文化的问卷调查显示:我校的在校生中,有59%的同学在业余时间会“去图书馆或自习室”,因为在图书馆

或是自习室,他们可以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或是自习,及时预习或复习相关课本内容,毕竟在大学课堂上,老师的授课不像在中学阶段那样,面面俱到,一堂课的内容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课余时间去加以消化和巩固。大学里,我们更多的是要自学的时间和钻研的精神,要知道老师系统的授课是建立在学生的高自觉性的基础之上的。

有10%的同学乐意“参加校内的社团等科技文艺活动”,我校在学生的素质拓展上大费苦心,通过让学生参加素质拓展活动而加素质拓展学分这一措施,极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参加各类活动的积极性,一方面,学生可能是本着加分的目的参加各类活动,但参加的过程中还是有不少学生的确是收获并掌握了一些课外知识及技能的。另一方,不乏部分同学抱着发展个人能力去参加各类活动的,他们想通过参加各类课外活动积累个人经验,锻炼自己的口才或是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这一方面来说,个人觉得我校在学生素质拓展这一块做的还是不错的。这是校园社团文化上的一大特色。

再者6%的同学在做兼职,这一数据显示出当代大学生勤工助学的良好风气,在我校勤工助学管理中心的协助下,不少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一是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二是通过在兼职可以积累很多社会经验,从而为以后的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有20%的同学则选择呆在寝室上网或在网吧打游戏或是无所事事。这一部分学生没有前进的目标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不参加各项活动,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深渊中无法自拔,与此同时,他们旷课几率也

是相对较高的。总的来说一方面他们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毒瘤,另一方方面,正是他们的存在让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显得更为重要与急迫,我们的校园需要多元文化共同渗入,这不乏就会有网游文化等非积极的校园文化的混杂,本身网络文化并不是一个错误,但不正当的使用网络而形成的网游文化就需要我们积极地去抵制它!

正如最近微博盛传东北大学基础学院主楼西侧,材料和冶金学院

2011级挂出了一个紫色条幅,白字标着“DotA毁一生,网游穷三代,天天上自习,必成高富帅。”这样的横幅很有新意,因此也吸引了很多人的围观!!与此同时,应该引起我们深刻地思考,大学里我们到底该怎样渡过?天天呆网吧打游戏?或是谈谈恋爱潇潇洒洒?抑或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总结:“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文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阶段。而作为高校这一社会群体,高校在积极响应国家文化建上需走出自己的道路,展现出自己的特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方面是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另一方面也是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而我校要在传承弘扬学校历史文化和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总结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中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凝练新时期农大精神,构建符合农大实际的文化体系,把校园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提升办学质量、推进“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硬实力。

在校园文化相对繁荣的今天,我们需要积极地体会各种文化的同

时,更不能被非积极的文化所左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需要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将极大的拓宽学校的文化层面,为学校注入新的活力。产生更多先进的思想,文化。而这些又会逐渐的辐射到社会中。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解决大学教育不和谐问题过程中,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将是根本的手段和方法。也是解决社会非积极文化的基础。

推荐第6篇:关于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A县B乡学校园文化建设的

调查报告

一、学校概况

B乡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因条件所限,学校规模小,校园条件差,

如今,该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面积大幅度增加,危房全部被拆除,建起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和宿舍楼,教学环境和设施设备得到大大的改善,学校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目前已拥有学生C余人,教职工C人.

近年来,教体部门以一种全新的精神理念一直关心学校的成长,使学校管理大大加强,办学质量显著提高,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全县前茅。

二、调查基本情况分析

在均衡发展过程中,B乡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置于体现学校理念、学校精神、学校品位的高度来积极构建,使其在倡导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过程中,较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支撑。

一、精心设计,构建绿化、美化、知识化的校园环境。

在创建过程中,学校在布局调整、建筑设计、区域划分、小品点缀、绿化配套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构建。尤其在学校内部环境的建设上,以“从新”、“从特”、“从细”来装点布置。着力打造我校的特色文化“龙”文化。目前,校园内教室、宿舍、走廊、活动室都能做到美观洁净,而各式宣传橱窗、画廊、黑板报上丰富多彩的内容成为全校师生经常驻足,翘首以待的一道可口的精神快餐。展现在各区域的宣传标语、校训、名人警句无不体现出师生们的人生信仰或教育理念。教师、学生的一些书法、美术作品的点缀,加浓了学校典雅怡人的文化氛围,给师生提供一个赏心悦目、充满生机的教育空间。学校的校园环境真正成无字的诗、无声的歌、立体的画。

二、规范有序,形成制约、自律、激励的法治环境。

以法治校、以法治教,应是实现学校管理序化优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弘扬校园文化的重要原则。近三年来,学校依据学校章程,建立与健全了一系列具有客观性、稳定性、系统性特点的规章制度,使学校在校园管理、评先荐优、行为规范、考绩考勤等诸方面有章可循。在制定或修改每一项制度时,学校都组织教师或学生积极参与,发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力求各项制度能为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共同接受。

三、与时俱进,倡导开拓、进取、创新的人文环境。

B乡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十分重视人文环境的构筑,尽最大限度地把时代信息、时代精神、时代理念融入校园文化之中,使学生能做到“立足校园、关注祖国、放眼世界”。一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直接成为“世纪论坛”。在这“世纪论坛”上,讲话者歌颂改革开放以来的丰硕成果,介绍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畅谈个人的社会责任,描绘献身四化、献身祖国的宏伟理想,所有这些,激发了全校学生爱校爱国、立志成才的热情。

四、以人为本,优化培养特长的活动环境。

校园文化的建设应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它应当以人为宗旨,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校园文化的张扬与渗透,来鲜明学校理念,鲜明教育理念,发展师生个性、陶冶师生情操,增加师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律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近几年来,学校采用“坐标式”来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横向以时间为序,在每学期,每学年中具体规划好面与点的校园文化活动。活动内容的安排主要依据纪念节日、传统节日、学校特点来组织。纵向以空间为序,通过阵地建设来组织安排活动。近几年来,学校充分利用一切文化宣传阵地,音乐、美术、书法等兴趣小组、学校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使教师与学生都有共同参与的空间,都有“露一手”的机会。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开展,既普及又有提高,使全校师生在活动中激发了兴趣,发展了个性,培养了特长,形成了风格。形成校园文化的鲜明特色与风格。

三、调查收获与思考

当代的学生具有“兴趣多样化,生活多色彩,成才途径多”的特点。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满足他们求新知、求技能、求娱乐、求交际、善表现的愿望及要求;能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有利于他们在知识、能力、道德、情操诸方面的发展。因此,全面性、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校园文化建设在陶冶学生情操,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能激发调动他们的创造性,使他们的剩余精力得到渲泄,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利用。

二、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起到自觉维护班级、学校的荣誉,激励他们为全面成长而努力学习、认真探索。

三、校园文化活动能调剂、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轻松愉快的休息,同时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校全方位、多角度为学生成长、成才进行研究和探讨。

四、可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作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学生在接受教师教育的同时,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素质,为将来走向更高一级学校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五、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优秀的校园文化寄托了全体师生的理想、希望、要求,满足了全体师生共同的需要,使学校群体产生强烈的内聚力量和激励力量。同时能够激发全体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个体对群体强烈的归属感、自豪感和使命感。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越发达、愈成熟,群体心理就愈协调、相融的越统一,学校对个体的吸引力、凝聚力、激励力就愈大,群体意识就愈强。另一方面,处于社会中的体现凝聚力、激励力的学校形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扩散、传播,还会使外部公众对学校的信念、目标、育人的有效性也产生认同和信心,这样就可以强化学校内部的自信力,从而将个体目标整合为学校总目标。

推荐第7篇:关于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县**基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工作概述

(一)、调查概况

笔者于2009年秋对我实习所在的小学(*县**基金小学)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掌握当前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提高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研目的、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抓手。为加强校际学习联系,进一步探索具有各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子,打开学校德育与教学相互促进的新局面。

(三)、调查切入点:

此次调查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即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为主要切入点展开调查。

(四)、调查时间及对象:

调查时间:2009年9月20日-2010年1月20日

调查对象:*县**基金小学及该校部分教师、学生

(五)、学校概况

*县**基金小学原名大埠中心小学,是一所始建于1934年的名不见经传的典型山区小学,因条件所限,学校规模极小,校园破烂不堪,当时的校园面积仅有3000多平方米,校舍不足1000平方米,且一半以上还是低矮破烂、阴暗潮湿的一级危房。在校的学生也不过200多人。因为校舍严重不足,周边村庄里的许多学龄孩子都无法入校读书,只能分散在另外几个教学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产队的土仓库里上课。就在这一年,正在寻找资助对象的洪逸挥先生,在赣州市旅游局的牵线搭桥下,与大埠中心小学结上了不解之缘,大埠中心小学也从此更名为**基金小学。

如今,该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面积翻了几番,危房全部被拆除,建起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和宿舍楼,教学环境和设施设备得到大大的改善,学校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目前已拥有学生1167人,教职工46人,且30岁以下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2/3,比原来增加了近三倍。

10年来,逸挥基金会以一种全新的精神理念一直关心学校的成长,使学校管理大大加强,办学质量显著提高,由全县后进一跃进入了先进行列。在2003年举行的三年级语文、四年级数学抽考中,该校成绩分别名列全县同类学校第

一、第二名。2004年起,在全县抽考中,该校又连续四年取得全县同类学校第一名。师生中还涌现了一大批工作、学业、操行优秀分子,受到各级表彰,其中有一名教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加上学校其他各方面均取得不错的进步,从2001年起至今,该校连续获得“市文明校园、德育示范学校”、“红领巾示范学校”、“小公民道德建设示范基地”、“文明校园创建先进单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等众多荣誉。

二、调查基本情况分析

*县**基金小学把校园文化建设置于体现学校理念、学校精神、学校品位的高度来积极构建,使其在倡导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过程中,较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支撑。

一、精心设计,构建绿化、美化、知识化的校园环境。

在创建过程中,学校在布局调整、建筑设计、区域划分、小品点缀、绿化配套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构建。尤其在学校内部环境的建设上,以“从新”、“从特”、“从细”来装点布置。目前,校园内教室、宿舍、走廊、活动室都能做到美观洁净,而各式宣传橱窗、画廊、黑板报上丰富多彩的内容成为全校师生经常驻足,翘首以待的一道可口的精神快餐。展现在各区域的宣传标语、校训、名人警句无不体现出师生们的人生信仰或教育理念。教师、学生的一些书法、美术作品的点缀,加浓了学校典雅怡人的文化氛围,给师生提供一个赏心悦目、充满生机的教育空间。学校的校园环境真正成无字的诗、无声的歌、立体的画。

二、规范有序,形成制约、自律、激励的法治环境。

以法治校、以法治教,应是实现学校管理序化优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弘扬校园文化的重要原则。近三年来,学校依据学校章程,建立与健全了一系列具有客观性、稳定性、系统性特点的规章制度,使学校在校园管理、评先荐优、行为规范、考绩考勤等诸方面有章可循。在制定或修改每一项制度时,学校都组织教师或学生积极参与,发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力求各项制度能为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共同接受。

三、与时俱进,倡导开拓、进取、创新的人文环境。

*县**基金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十分重视人文环境的构筑,尽最大限度地把时代信息、时代精神、时代理念融入校园文化之中,使学生能做到“立足校园、关注祖国、放眼世界”。一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直接成为“世纪论坛”。在这“世纪论坛”上,讲话者歌颂改革开放以来的丰硕成果,介绍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畅谈个人的社会责任,描绘献身四化、献身祖国的宏伟理想,所有这些,激发了全校学生爱校爱国、立志成才的热情。

四、以人为本,优化培养特长的活动环境。

校园文化的建设应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它应当以人为宗旨,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校园文化的张扬与渗透,来鲜明学校理念,鲜明教育理念,发展师生个性、陶冶师生情操,增加师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律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近几年来,学校采用“坐标式”来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横向以时间为序,在每学期,每学年中具体规划好面与点的校园文化活动。活动内容的安排主要依据纪念节日、传统节日、学校特点来组织。纵向以空间为序,通过阵地建设来组织安排活动。近几年来,学校充分利用一切文化宣传阵地,音乐、美术、书法等兴趣小组、学校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使教师与学生都有共同参与的空间,都有“露一手”的机会。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开展,既普及又有提高,使全校师生在活动中激发了兴趣,发展了个性,培养了特长,形成了风格。形成校园文化的鲜明特色与风格。

三、调查收获与思考

当代的学生具有“兴趣多样化,生活多色彩,成才途径多”的特点。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满足他们求新知、求技能、求娱乐、求交际、善表现的愿望及要求;能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有利于他们在知识、能力、道德、情操诸方面的发展。因此,全面性、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校园文化建设在陶冶学生情操,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能激发调动他们的创造性,使他们的剩余精力得到渲泄,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利用。

二、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起到自觉维护班级、学校的荣誉,激励他们为全面成长而努力学习、认真探索。

三、校园文化活动能调剂、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轻松愉快的休息,同时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校全方位、多角度为学生成长、成才进行研究和探讨。

四、可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作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学生在接受教师教育的同时,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素质,为将来走向更高一级学校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五、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优秀的校园文化寄托了全体师生的理想、希望、要求,满足了全体师生共同的需要,使学校群体产生强烈的内聚力量和激励力量。同时能够激发全体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个体对群体强烈的归属感、自豪感和使命感。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越发达、愈成熟,群体心理就愈协调、相融的越统一,学校对个体的吸引力、凝聚力、激励力就愈大,群体意识就愈强。另一方面,处于社会中的体现凝聚力、激励力的学校形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扩散、传播,还会使外部公众对学校的信念、目标、育人的有效性也产生认同和信心,这样就可以强化学校内部的自信力,从而将个体目标整合为学校总目标。

推荐第8篇:重庆财经职业学院校园文化的调查报告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校园文化的调查报告

前言:我是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商贸旅游系物流管理专业1103班的李丹丹,本周我班为了更好了解校园文化特做了有关于校园文化的实践调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 活动内容

校园文化丰富多彩,作为大学生校园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学校是我们的第二个家,校园文化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有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街舞社、英语俱罗部、爱好体育者协会、搏澜文学社等社团活动,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 活动原因: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物流管理03班为了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了解同学们课余活动特布置了了解校园文化的实践活动。

二:调查资料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简介:

学校建校于1956年,始名江津专区商业职工学校。1983年,学校更名为重庆第二财贸学校;1999年,重庆第二财贸学校与重庆市第一商业技工学校合并,两块牌子并存;2004年,重庆第二财贸学校与重庆商业职工大学合并办学,进入高等教育序列,举办成人高等教育;2007年,经重庆市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转制为高等职业院校。

三、学院文化的普遍资料

在这种由大学生自己为主体营造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有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以及由大学生参与的报刊、讲座、社团及其他科学文化体育活动和各类文化设施会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特征充盈着大学校园的各方面建设,从而使得大学校园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校园文化活动是自发的,也是自觉的,是受社会生活影响也受自我心灵主宰的,是无处不在的,是充满现代意识的,也是反映大学生复杂心态的;是心灵的自然流露,也是充满创造力的;是受着时代文化潮流影响的,也是苦乐兼备的。人生与社会、理想与追求、情与爱,都会在校园文化中表现出来。扰人心怀,催人思索,引人前行或诱人堕落。

四、调查结果

(一)我院社团多达22个,其中理事500多人,会员更是上千,可谓是一个庞大的集体,在还没有调查之前我一直以为理事与会员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可调查之后我才发现其中多数会员只在进入社团之前见过其中一些人,可谓是花了钱却没有做到事。

(二)据我们调查,大多数同学在周末并没有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课外活动而是在寝室里睡懒觉,上网,由于长时间坐着或躺着所以大多数同学属于亚健康,身体状况有待加强。

五、调查体会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自己为主体营造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我们在学校只有短短三年时间,校园文化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哪怕在我们出身社会后也是我们心中美好的回忆。

六、调查所发现的问题

(一)社团理事与会员沟通少,在有活动的时候会员大多不知道。

(二)同学们不积极参与学校、社团等组织的活动。

(三)同学们形成了懒散的性格对学校生活漠不关心。

(四)学校有些地方做的不够全面。

七、我的建议

(一)健身竞技是校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进一步的争强了学生们的强生健体的意识。也为全面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走出了重要的一步。

(二)校园文化中文体活动最具有蓬勃多元、异彩纷呈。大多数同学都喜欢文体活动,让文体活动形成最具校园文化特色,达到锻炼同学们的积极度。

(三)加强干部与学生的沟通、加强理事与会员的沟通。共同组建和谐校园,做到人人有人做,事事有人做。

(四)学院加强多同学们的管理,多多关心同学们的心理,对同学们的心理变化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积极与同学沟通。

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良好的校园环境给他们带来的是温馨、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你可以想象一下,那种漫步林荫大道,与同学们一起端坐在草地上,仰望苍天,激扬文字那种豪迈之情;走进古香古色而又富有现代气息的图书馆内,那种宁谧、神圣的氛围让你融入到书海的世界里,享受那五千年的人文情怀;一方池塘,芬芳的花香,让我们感受那花园般的清新。对校园文化进行改造就是对校园的整体布局进行调整,以及对校

园环境进行升华,让学子们有着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物流管理1103班

李丹丹、张才平、蓝朝钏、彭玲、陈莉悦、李倩宜、魏安庆、李国瑾、张琴、余霞、张萧竹

推荐第9篇:校园文化

校园是每个孩子学习生活的地方,是他们成长的摇篮,也是实现他们理想,放飞梦想的地方!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良好的校园环境给他们带来的是温馨、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你可以想象一下,那种漫步林荫大道,与同学们一起端坐在草地上,仰望苍天,激扬文字那种豪迈之情;走进古香古色而又富有现代气息的图书馆内,那种宁谧、神圣的氛围让你融入到书海的世界里,享受那五千年的人文情怀;一方池塘,芬芳的花香,让我们感受那花园般的清新。对校园文化进行改造就是对校园的整体布局进行调整,以及对校园环境进行升华,让学子们有着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它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各种各样的形式对学生价值观念、道德情操、思想内涵和行为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较深的影响。校园文化多种多样,其主要形式:一是宣传教育,即以形势政策、爱国主义主旋律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各种报告、讲座、媒体宣传等。二是各种文化活动,即知识讲座、辩论赛、讲演赛、各种征文比赛、读书工程、学术讲座等等。三是社会实践,即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四是社团活动,既有大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的社团组织,在学校有关部门指导下开展活动。五是社区文化活动,即以社区为单位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包括宿舍文化活动等。六是心理咨询,即心理测试、心理咨询等。校园文化的推行除了对内加强宣传,也要加强对外的宣传方式,这样才能达到将校园文化的精神传递到每个人的脑海里。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1)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校园人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2)教风建设。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要抓好校风建设首先必须抓好教风建设,因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人才的摇篮,而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只有在干部职工中树立起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勤政廉政、团结协作、高效严谨、服务周到、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和在教师中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才能引导和促进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的形成。

(3)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优良学风像校风、教风一样,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义。

(4)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

推荐第10篇:校园文化

(二)拓宽德育途径,以德育活动为契机,进行思想教育。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单凭空洞说教不行,必须有道德情感的渗透。因此要经常进行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优良品德。本学期学校在实施德育过程中,以多种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铸就品德。三月份大队部开展“全校学生护蛋”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母亲孕育孩子的艰辛历程,从而理解父母,体贴父母;“三八”之际,各班开展了“感恩母亲”主题活动,教育学生从小关心他人,学会感恩;为提高师生环保意识,培养绿色文明行为习惯,学校开展了“校园绿化,美化周”活动;在学“雷锋月”,“学雷锋,送温暖”主题活动的开展,使一大批“活雷锋”涌现出来,学校呈现的好人好事举不胜举,使孩子们真正体验到了爱的真谛。四月份结合各地区出现的不利于学生安全的因素,各中队开展了“安全教育日”“生命教育”等主题活动,使学生从小懂得珍爱生命,学会自我保护;为了在新时代继续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优良传统,学校开展了“革命传统教育”主题活动;五月份,各班开展的庆“五一”主题队会,使学生从小全面认识劳动,热爱劳动,懂得尊重劳动人民。端午节“传统教育”主题活动,使学生穿越时空,与伟大的爱国诗人对话,洞悉诗人的爱国情怀,接受爱国主义熏陶。为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学校开展了“防邪教”宣传教育活动,并特邀请法制副校长向全校师生做“法制教育”专题讲座,使学生从小知法、懂法、守法。六月份“礼仪常识”竞赛活动,“学规范,树新风,见行动”演讲比赛活动的开展,将本学期学《规范》、《守则》活动推向了高潮,见证了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的成长与进步,同时展示了我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七月份“队旗跟着党旗走”活动的开展,使孩子们了解历史,认识社会,明白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更倾注了对党的满腔热爱之情。“九九重阳节”大队部组织少先队员随党支部书记赴老年公寓与老人共联欢,深得老人欢心,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同时在孩子们稚嫩的心灵里从小播下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种子,使其爱幼敬老。

(五)加强校园建设与管理,创造良好育人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沃土,有益的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的适宜土壤,更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在校园建设方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精心设计校园环境文化,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学校创设校园文化“主题教育墙”——一楼的习惯墙、二楼的名人墙、三楼的法制教育墙等,为学生搭建了人文、科学、艺术、经典等多个平台,使其真正成为启迪师生思想的窗口,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善行实践”、“见贤思齐、追求卓越”、“热爱科学、创新发展”,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构成了优雅、美丽的校园文化风景线。注重校园网络建设,确保校园网络畅通,扩大教育资源共享面;新增图书两千八百册,规范图书仪器管理,有效利用教育资源;换新篮球架,粉刷旧教学楼,为教育教学工作优化环境。

五、服务育人、优化环境,着力提升学校的办学实效

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开展有时代精神的校园文化,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物质基础。我校历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本年度我校狠抓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创建工作,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一)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育人。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儿童时代是美好人生的开端,远大的理想在这时孕育,高尚的情操在这时萌生,良好的习惯在这时养成,生命的辉煌在这时奠基,为让全体儿童过一个欢乐、祥和、难忘的节日,我校开展了庆“六一”系列活动。其一学生书画展精彩纷呈。这是我校“打造书画特色,构建书香校园”的新举措。此次参展的近千幅优秀作品,风格迥异,立意新颖,绚丽多姿、异彩纷呈、感情充沛。有泼墨淋漓的写意花鸟,兼工带写的青绿山水、笔力稳健的楷书、遒劲洒脱的行书、形象生动的儿画、活泼动人的漫画、栩栩如生的色彩画,也有意犹未尽的抽象画等佳作,带给人以美的享受,为活动增添了动感而多元的色彩,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感染力。每一幅作品都摇曳着孩子们如阳光般绚丽、月光般洁静的童心,蕴涵着小艺术家们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生命、热爱和平的赤诚情怀和对书画艺术的追求、探讨、创新精神,展现了我校学生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不凡的艺术水平。其二广播操比赛适时有效。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塑造完美的体态,树立我校良好的形象,值此六一来临之际,我校隆重举行广播操比赛。本次活动全校1313名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参赛。赛场上同学们精神振奋,斗志昂扬,队列紧凑,步伐整齐,口号振天,队形转变迅速有序,做操动作有力,整齐化一,显示了较高的队列和做操水平。通过广播操比赛,以团结人心,凝结集体,促进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同时使师生由衷认识到健壮的身体是我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基本保障。尤其是少年儿童正值身体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重视体育锻炼,做好广播操是锻练身体的最佳途径。教育同学们以本次比赛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养成重视做操、自觉做操、坚持做操、认真做操的良好习惯,促进健康,增强体质,努力让广播操成为展示我校师生精神风貌的靓丽风景,达到真正健体的目的。其三文艺汇演精彩纷呈。为欢庆佳节,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出版局,市人事局主办的“和谐之音”进校园,庆“六一”主题活动在我校举行。活动中,师生在绚丽的舞台上载歌载舞,沉浸于欢乐的海洋,吸行了众多家长前来观看。该活动的开展,为我校注入了新鲜血液,提高了家长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及欣赏品味,加大了家长对我校艺术教育的支持力度,有效促进了我校艺术文化发展。同时学生竞赛活动丰富有效。一至六年级规范汉字书写比赛,一个个小书法家脱颖而出,使学生由衷认识到从小练就一笔好字终生受益;三至六年级作文竞赛,使师生体会到作文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一二年级口算比赛使师生充分认识到口算在数学学习中至关重要;英语口语竞赛,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总之各项活动成绩喜人,促进了师生和谐全面发展。

(二) 构建文化生态,打造书香校园

阅读是人心灵深处的渴望,是点亮世界的火种。一个人知识的丰富,精神的陶冶,智慧的启迪无不来源于阅读,阅读能给人带来终身发展的幸福,能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为此,学校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开展“读经典作品,创书香校园活动”,构建文化生态,锻造学习型人才,让师生在氤氤书香中发展。

开学初,学校隆重启动了“读经典作品,创书香校园”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学校为每位教师新添了《论语》《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等书目上千册。在活动中,为保证全体师生每天有可阅读的图书,图书室做到全天开放,并在每班开展“献一本,读百本”读书活动,以此建立班级书香角,保证图书数量为班级人数的三倍以上。学校一至二年级开展“大手拉小手”读书活动,三至六年级开展阅读兴趣小组,每周三利用一节课时间在教师的辅导下进行阅读,学生每人设置“优秀片段”摘抄本,在阅读中摘抄诗词,精美文章,让学生在宽松,自由,静雅的环境中接受知识的熏陶,学会与书本对话。读书节来临之际,学校开展了“桃李杯读书”演讲比赛;“六一”儿童节,学校开展了“创意读书卡”展示活动,以系列活动展示师生读书成果,并表彰了二十四名“阅读之星”,六个“书香班级”,进一步调动全体师生热爱读书,喜爱学习的积极性,在学校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书香飘满校园。与此同时,学校还在校园“强制”教师读书,每周抽出一个半小时集中学习,组织教师开展“三个100”学习活动,每位教师做好读书笔记,写出心得体会,在“读中做,做中读,读中写”的过程中提高能力。此活动的有序开展,有力地提升了学校品位,增强了文化底蕴,营造了浓郁的读书氛围,激发了师生读书的兴趣与热情,让每一位师生都亲近书本,喜爱读书,学会读书,让每一位师生在读书活动中沐浴文化的恩泽,接受传统的洗礼,享受阅读的快乐,使学生从小以读书打好生命底色,为终身发展做好积累,使良好的读书习惯成为成就学生未来的有力因素。使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质,锤炼道德操守,提高思想境界,坚持在读书学习中把握人生道理,领悟人生真谛,体会人生价值,实践人生追求,努力做人民满意教师,办人民满意教育。

第11篇:校园文化

以“打赢”、“求真”、“军魂”、“一流”为内容建设军

校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有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等社团活动,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

哈佛、剑桥、牛津等世界顶尖的名牌大学,一直以来都为各国学子所向往。翻开它们的历史,我们会被那一串串闪着金光的数字所震撼。哈佛涌现的商界名流,剑桥诞生的诺贝尔奖得主,牛津培养的政坛风云人物。众多的杰出校友逐渐构成了一个个“精英集团”,在世界舞台上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根据调查发现,这些人的成功或多或少都源于当初学校对他们的塑造和影响。

军队院校是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摇篮,军校文化对于塑造军校学员的品格,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军队院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

军队院校校园文化在归属上既属于校园文化,同时又是军营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校园文化的某些共同点,而军营特色则是其有别于普通校园文化的地方。军校是按照培养合格军事人才的需要和学员身心发展规律而组织起来的有机系统环境,其校园文化作为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广大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种独具军营特色的人文氛围和育人环境。

二、军队院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

(一)着眼“打赢”,铸造军校的尚武精神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最集中地体现着学校的个性和发展。军校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突出一个“赢”字,铸造军校的尚武精神。在学校的一切活动中,要想打赢、谋打赢、学打赢、练打赢,为了打赢而教,为了打赢而研,为了打赢而学,为了打赢而办学,为了打赢而兴学。引导师生爱军习武,把党和人民对军队敢打赢、能打赢、必须打赢的要求内化为军校的意识、意志,以此来教化学员。军校学员具备了敢打赢、能打赢、必须打赢的意识和意志,就能够将这种军校文化和军人意志辐射到部队官兵,我军在未来战争中就能无往而不胜。

(二)着力“求真”,培育军校的科学精神

科学求真,讲的是研究、认识和掌握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并按照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办事它解决的问题是“是什么”、“为什么”一切违背科学的行为必遭失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战斗力,军校校园文化铸造尚武精神,完成打赢历史使命,必须以科学精神为基础。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敌我客观情况怎样,差距和优势何在?仗怎样打,不同军校培养何种人才?为培养人才和创新装备,设置哪些学科群和科研课题?如何实现中国特色军事教育的变革如何实现中国特色军事教育跨越式发展,等等。这此都只能靠科学精神去解决,通过现代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去解决。

(三)咬定“军魂”,打牢与党同心同德永不变质的意识

军校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作为“化

人”、育人的校园文化,其灵魂必须由党的先进性铸就,形成强烈的以党的纲领为纲领,以党的宗旨为宗旨,以党的灵魂为灵魂的政治意识。只有在这样的先进性及战无不胜的文化母体滋养中,才能使所育之人具有先进性和战无不胜的品格。目前,在此问题上,要力成“迷”、“浅”、“乱”现象。“迷”,就是为西方所谓军队国家化、非党化思潮所迷惑而产生的淡化党的领导的现象;“浅”,就是把党的领导只是肤浅地理解为有党的组织存在,理解为党的文件的上传下达,而不是研究党的领导本质上是其先进性领导;“乱”,主要表现为权利和价值主体的错乱,认为党的领导就是以党的各级组织为权利主体和价值本位的领导。

(四)争创“一流”,强化军校校园文化开放的世界意识

校园文化的根本功能就是激发、规范校园人主体性的发展。交往和开放是主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文化就是人的活动,因而交往和开放也是先进文化的内在要求和永葆先进性的根本所在。在交往全球化的今大,军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确立强烈的开放交往的世界意识,以世界性眼光,吸收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开放交往是主体生成、发展的根本条件,军校文化建设必须把确立开放交往的世界意识和实现世界一流的追求摆在突出的地位,成为一种军校精神和意志。

三、加强军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举措

(一)以筑牢军魂为核心,加强军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军校应紧紧围绕“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使命任务和“打得赢,不变质”的历史性课题,突出蕴含其中的军校特质,在爱国教育、忠诚教育、荣誉教育、使命教育等方面上使狠劲,筑牢军魂;结合经常性教育,讲清我党我军的光辉历程和院校的光荣历史,深入解读军魂、军史、校训、校史,夯实思想基础,把优良传统不断注入学员的肌体,锻造他们钢铁意志。在教学科研人员中广泛开展弘扬“敬业、勤业、精业、创业”精神的话动,教育大家热爱三尺讲台,忠诚教育事业、立足岗位成才,大力倡导甘为人梯之风、严谨治教之风,形成良好的教书育人风气。

(二)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加强军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环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着自接或间接的影响。一个院校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它的物质文化,军队院校必须积极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工作,要把作为文化载体、育人平台的物质环境建设好,在硬件设施上体现出文化、文明,发挥它对人才成长的潜移默化作用,营造出一种显示自身文化特色的氛围。要做到军营特色与校园特色相统一,军校特色与高校特色相统一,校园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统一,美观与实用相统一,绿化美化与环境保护相统一,确保校园建设的科学性和时代气息。漫步今日国防大学,一股浓烈的校园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在从校门口由东向西的主干道两旁,矗立着一个个间隔有序的灯箱,刘邦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韩愈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范仲淹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名人哲言镶嵌其中。在分隔办公教学区和生活服务区的南北主路东侧,依次竖立着“龙江书院”、“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南京军事学院”、“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大型宣传画和“国庆大阅兵”等巨幅照片,象征着国防大学同我军一起成长壮大的光辉历程。

(三)以规章制度为基础,加强军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严格的组织纪律,高度的政治觉悟,良好的军人索质是每一个学员所必需的,而这一切都必须以严格完整的规章制度为基础。加强军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就

是要围绕制度育人的目标,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规范性,为文化育人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军校要始终坚持从严治校的方针,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依法治校。狠抓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对教学、科研、生活和管理制度及群体行为规范、习俗等进行深层改革、调整,形成竞争、开放交流、鼓励冒尖的制度,创造有利于军事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便于人才汲取各种文化知识的营养。军校教育者要严格要求自身,处处以身作则,为人表率。

第12篇:校园文化

阜阳市一职高德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一、德育建设

近年来,我校德育工作遵循“以人为本、立足发展、贴近实际、注重实效”的教育理念,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创建德育特色校为目的,强化制度管理,努力把德育工作做“实”、做“活”、做“亮”,使我校德育工作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深入开展“四风”建设主题教育

为全面提高整体师德水平,根据2012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从2012年2月初到2012年4月底,我校深入开展了以“抓党风,正校风,促师风,兴学风”为主题的“四风”教育活动。重点抓好师德师风建设,依据学校制定的“四风”建设主题教育方案,通过三个阶段的学习、讨论、整改,取得了良好成效。

(二)以人为本,激励为先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教育要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以“依靠人、为了人、服务人”为基本出发点,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塑造学生大爱、和谐的心灵。工作中,我校以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为指导思想,遵循青少年个性发展的特点,着眼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1、“礼仪教育”正行为

学校以“礼仪教育”为先导,引导学生学习文明礼仪,学会以礼待人,经常开展“文明礼仪专项主题班会”、“学习文明,鞭鞑丑恶”演讲活动;“守则规范知识竞赛”等各种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并坚持活动经常化、制度化。

2、“法制教育”明纲纪 针对学生特点,开展“以案说法报告会”、“街头宣传”等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来教育学生知法、守法,这不仅使校风校纪得到大幅度的改观,也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识,而且还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潜移默化中把遵纪守法变成自觉的行动。

3、“心理教育”润心灵

现在的中学生普遍存在心理脆弱现象,我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日程,建设心理咨询室,设专职心理教师,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同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设立心理咨询室,通过心理咨询,使学生的消极情绪得以释放,顺利摆脱心理压力,排除心理障碍,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和行为,提高心理平衡能力与承受能力。

(二)转换方式,注重实践。

要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但要使师生置身于德育特定环境,而且要调动其主体精神,主动地参与到德育实践中。我校摆脱以说教为主的枯燥方式,开展校内外结合的德育活动,使德育工作由原来的“自外而内”,转变为以“内”为主,“内”、“外”结合的教育方式,让师生在实践中体验高尚品德的魅力,进而自觉提高道德修养

1、“美化环境”造氛围

“校园美”是学校规范管理的重要标志。我校特别注重德育环境建设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把学校的教学设施、人文景观、校园风景与学校潜在的精神意念有机地统一起来,和谐地融为一体,真正形成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格局。

2、“德育科研”导方向 德育科研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标志,是德育工作科学化的保证,也是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为使学校的德育科研工作深入开展,由校长亲自挂帅,德育处具体负责,承担了省、市级德育研究课题。同时开展了“德育课题研讨会”、“科研经验交流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德育科研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果。

3、“开展活动”上水平

师德的影响力是非常深远的,可以说教师的师德水平决定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为了加强师德建设,我们经常组织教师开展“教师公开承诺和签名活动”、“一帮一助学活动”、“名、优教师社会服务日”活动、“师德建设论坛和征文活动”、“个人师德总结汇报会”等一系列“树师德、为师表、塑师魂,做人民满意教师”的主题教育,以此来陶冶情操,锻炼意志,提高教师整体道德水平。

(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温总理在座谈会上强调: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归根到底就是要与时俱进,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教育。在德育工作中,我校始终关注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趋势,加强德育科研,根据学校实际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更新德育观念,更新德育手段,摆脱一成不变的单纯凭经验的德育管理思想,让德育工作在不断创新中更具实效。

正是因为有了明确的德育理念,有了科学有效而富有活力的德育策略,才使得学校德育工作不断取得进步,令我校发展成为校风严谨、学风浓郁、校容整洁的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学校,依法治校先进单位。

二、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优秀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魂,对师生起着导向、凝聚、激励和约束的作用,有利于师生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我校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全校师生上午共同努力,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以文明风采竞赛为契机、推动德育工作

为把教育部及相关部门关于《第九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通知》文件精神落到实处,以“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为载体,在全校师生中进行了广泛动员,把竞赛项目的内容和标准作为课程的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入平时的课程教学中,并作为课程学习的考核内容,从而促进了学科和专业的教学改革,为提高学生文明素养奠定好了基础,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今年六月初,我校成立了“文明风采”竞赛组委会,召开了“文明风采”竞赛动员大会。学校竞赛组委会经过三轮评选,三轮指导,三轮修改,共选出五大类十三项72件优秀作品参加省级复赛,有43件分别获得省级

一、

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9件,二等奖13件,三等奖21件。最后经过国家级评选,我校选送的参赛作品有18件获得国家级大奖,其中一等奖2件、二等奖4件,三等奖8件,优秀奖4件,这也是我校参赛历史上的首创。

(二)环境文化建设

1.完善了室内外标语、文化墙、校园内各种提示牌,处处提示、警醒学生。让墙壁也说话是我校的一大特色。另外花坛内有“花草有情,脚下留青”等诸多温馨提示;树木认领牌让学生学会了关爱;教师办公室、各班教室都有凝聚人心的标语。

2.校园设有文化长廊、作品成果展示栏、及时更新已有的阅报栏、光荣榜、学生活动宣传栏、校务公开宣传栏等。

3.关爱学生健康,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文明习惯,校园干净、整洁、地面不见垃圾、无卫生死角;教室窗明几净,布置典雅,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4.完善了校园绿化地带,创设了优美的校园环境。校园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建筑物协调和谐;校园环境宁静优美,树木花草相映成趣,道路平坦整洁。师生员工沉浸在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之中。

(二)校园文化活动

1.学校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项目有:以“晨诵”、“晨练”的形式开展阅读和锻炼;下午第三节课作为全校性的活动课,各兴趣小组的活动丰富多彩,如体育组组建了篮球队,音乐组组建了合唱团、舞蹈队,英语组组建了英语兴趣小组。

2.学校以教师为主体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项目有:长期进行集体教研,教学观摩课、定期举办教师基本功大赛,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我校专业教师在省、市级各类技能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以展示为主体的特色文化活动项目:运动会、文艺汇演、演讲比赛、主持人大赛、特色教室布置等各类文化展示活动,都推动了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

4.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如“安全教育周”、“心理健康教育周”等;坚持每周一升旗制度,并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课堂、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持续开展了“文明礼仪伴我行” 系列教育活动;举行了“珍惜青春、远离网吧”等主题教育。

总之,学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干净、整洁、优雅了,师生展现的是积极、自信、勇敢,呈现的是积极建康、团结进取、民主和谐的校园风貌。

第13篇:校园文化

护国镇中心小校2014年 校园文化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学校文化品味,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护国镇中心小学校校园“四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强化领导、全员参与、以评促建、注重长效”的原则,切实加强学校生态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大力营造优美整洁、绿色高雅、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努力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环保生活习惯,从美化校园环境着手,美化每一名师生的一心灵,积极构建以校园“净化、绿化、美化、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四化”建设长效机制,为打造和谐、魅力校园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1、抓好校园净化,创建卫生校园。广泛开展随时捡、随地捡活动,全面整治校园卫生环境,清理校园内的土堆、草堆、圾堆,校园及周边没有卫生死角,地面干净、墙面整洁、窗明干净;积极开展学生卫生知识教育,更换成分类垃圾桶,教会学生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分类处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

2、抓好校园绿化,创建绿色校园。绿化校园现有的空地,做到长年有绿、四季有花、层次分明、布局巧。

3、抓好校园硬化。

校门通道重新装修墙壁,做到墙壁平整并编印一版学校简介\\校

点分布图、荣誉、招生范围等于其上。

4、抓好校园文化,创建文化校园。经典文化墙、体卫艺文化墙,增设感恩阵地、红色阵地,同时,教室、办公室布置美观,体现育人功能,真正实现“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学校广播站,定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校园充满欢歌和笑语,让学习生活充满阳光和活力;学校标识性文化建设得到加强,学校有校歌、校徽,师生人人会唱校歌,人人都能说出校徽的象征意义,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要在学校酲目处彰显;学校主要道路、体现教育意义;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得到加强,管理制度完善、科学,形成体系且可操作性强、执行率高,各项管理制度在相应位置得到彰显;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得到加强,校园各处展示性的文字端庄、规范,师生人人说普通话,写规范字。

三、组织机构为加强校园美化工程实施的领导,保证工程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决定成立校园美化工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领导组 组

长:黄河

副组长:卢维玉

张世维

陈忠伟

员:曹娟

舒达辉

李镜

王仕均

石树成

万吉刚 工作组 组

长:卢维玉 副组长:曹娟

员:王俊

各班班主任

四、措施要求

1、加强宣传,提高意识学力度,校加大对实施校园美化工程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板报、宣传栏、简报、广播,积极向广大师生宣传校园净化、绿化和文化的重要意义和相关要求,让广大师生了解卫生环保、爱绿护绿、文明言行等方面的常识,提高他们积极参与校园美化活动、做文明师生的意识,营造实施校园美化工程的良好氛围。

2、深化教育,培养习惯紧紧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充分结合各学科的特点和学校实际,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卫生环保、植树造林、爱绿护绿、文明言行等方面的教育。结合重大纪念日,有针对性的开展卫生、安全、环保等方面的专题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师生的卫生环保意识和文明素养。要特别重视对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知识与言行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开展专题教育、组织社区活动、实施课题研究等方式,让学生从小树立卫生观念和环保珵念,自觉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维护环境卫生、保护生态平衡的行为习惯,争做校园净化、绿化、文化的建设者和小卫士。从而抓好《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及法制教育。

3、加大投入,建立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卫生设施改造、植树绿化、环保教育宣传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资金投入力度,使校园环境大改善、校园面貌大变样、校园文化大发展,为广大师生创设一个优美整洁、绿色高雅、文明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开展活动,确保实效

(1)开展\"绿色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责任意

识、爱心意识,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

(2)展出学生书画作品,开辟兴趣小组活动等。

(3)结合本校实际,通过制定校训、校歌、校徽、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建设良好的校风。

(4)实施特色大课间活动,集安全演练、文明礼仪、体质锻炼于一体,努力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5)积极开展“文明之星”、“先进班级”评比系列活动。积极开展“文明之星”、“先进班级”等评比活动,进一步抓好校园卫生面貌的改善,将校园美化工程推向深入。同时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让学生做到仪表端庄、举止文明、大方得体,让每一个教室更加雅致、宜学,让每一个寝室更加温馨、宜居,让每一个办公室更加高雅、宜教。

五、具体措施

1、优化校园内部环境。校园环境规划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合理设计各景点。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校歌将以不同方式在校园内呈现,引领师生的教育行为,对外彰显学校的教育品质。班级教室的布置要兼顾共性与个性,各班师生可根据各自的特点创设不同风格与追求的黑板报,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通过班风、学风、教风的建设来体现隐性文化,让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优化个性的场所。

2、努力构建信息化校园。我校拥有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及技术过硬的计算机管理人员,在开展教学、科研和管理过程中,要运用教育资源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校管理的水

平。学校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精心设计网页,经常更新网站内容,丰富信息流量,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搭建一个交流平台。

3、打造“团结、勤奋、守纪、创新”的团队精神。学校的团队精神最能反映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程度。好的团队精神能使学校全体员工敬业爱岗、尽职尽责,能使全体学生爱学乐学、爱校护校。

4、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强化校园治安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维护校园秩序。加强门卫管理,把好校园治安第一关。维护校园安全秩序,避免事故发生,使车辆停放整齐有序。加强检查制度,维护校园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落实安全责任制,确保师生活动安全。

护国镇中心小学校

2014年2月

第14篇: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

放眼社会,大千世界,文化多彩多姿,社会文化,习俗文化,礼仪文化等等。让人眼花缭乱,数不胜数。

然而,如今发展最快且日益更新的要当数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向导,以精神文化,作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在封建社会,私塾就意味着一种文化。孔子思想教育和封闭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的思想,知道明清时期出现了敢于抨击儒家思想的思想家。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种理想的弊端,他们认为“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这种错误的思想将整个封建社会带入了深渊,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大批的中国思想家纷纷开始觉醒,开始认识这个世界,这个民族,他们经过不懈努力,抗争,最终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政权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而此时北大的教授蔡元培先生提出了大学的校园应实行兼容并包的新理念,学生代表自己的意愿,代表广大工人阶级的理念,勇合法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想法。自此之后,校园文化日异月新,不断地以新的面孔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它成为一种新的时代潮流,和新时代的号角,随着准备吹起的时代号角。校园文化具有导向,规范,筛选,凝结,塑造作用。尤其是大学的校园文化,对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是极为重要的。大学生的人生追求是高品位的精神生活,他们的社会地位,知识永不放弃的心理素质等等都会成为使他们在向往高尚的文化生活,寻求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校园文化是校园本身形成和培养和发展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地方,因而校园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的含义,即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学习习惯,行为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校园对于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培养良好的校风,培育“四有”新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校园文化活动是自发的,自觉地,是受社会生活的影响,也受者自我心灵的主宰的,是无处不在的。是充满现代意识的,也是反映大学生复杂心态的;是心灵的自然流露,也是充满创造力的;是受着时代文化潮流的影响的,也是苦乐兼备的,人生与社会理想与追求,情与爱,都会在校园文化中表现出来,扰人心情,催人思索,引人前进。

第15篇:校园文化

学校是人才培养和人才成长的基地。面对新世纪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学校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培养和人才成长,既要通过课堂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和专业教育,也要通过建设高水平校园文化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当前,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全社会的关注。各学校也都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并结合各自实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使校园文化在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校园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又常常被人们进行片面地理解,存在不少问题。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对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不仅如此,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的隐性课程,是加强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理想道德、精神追求、行为习惯、言谈举止等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概念界定:校园文化的理论阐释

什么是校园文化?如何从理论上作以界定呢?“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主体,以校园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文化的多学科、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节奏为基本形态,具有时代特点的一种群体文化。”

二、现实分析: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主要问题

1.学校只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2.校园文化协调性有待改善,人文精神淡薄

3.学校校园文化中的传统色彩浓重,现代意识淡薄

4.校园人际交往不和谐,诚信文化缺失

三、经验借鉴:国外著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启示

1.物质文化及建筑设施风格独特,环境优美

2.制度完善严格,管理科学民主

3.兼容并包,重视校际交流合作

四、简短结语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校园与社会的互动日益加强,由此在很大程度上带来的各种文化的碰撞、冲突与融合,而校园文化所遭遇的碰撞和冲击便首当其冲。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正确认识校园文化的冲突及其不和谐表现,成为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建设和谐校园,必须首先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十分丰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以培养和形成良好的校风为主要目标,形成有鲜明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吸收先进的国外先进文化,特别是要以战略的眼光、理性的思维,面向未来进行具有前瞻性的建设。

第16篇: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心得体会

2010-06-30 19:11:21| 分类: 资料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校园文化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外部环境。它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是一个对外宣传的窗口,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成长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具体包括: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课程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通过这些对这些内容的宣传、促进学校发展,保障办学规范,丰厚师生素养,彰显办学品位,展现学校的文化风貌。

学校文化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如:教学楼上镶嵌着金色的校训标语,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还有校园中央的雕塑及高高飘扬的国旗,这些标志性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巨大的精神力量,道德力量和感召力量,影响着学生的理想世界。学校文化还潜在着育人、调控、凝聚、充实、创新、激励的功能。再比如,走廊上贴的标语“水是生命之源,请节约用水”“May I come in?(我可以进来吗?)”“I wish you good health.(祝您身体健康)”等等,这些标语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贴近现实生活的环境,体现了校园文化的多样化与生活化,为学生的言行举止做了很好的引导和教育。

我校的校园文化还有独特的一面,如:在每个班级的门口贴着每个班的班级成员的照片、班名、班名的寓意、班主任的寄语。每个班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的班名,这体现了班级的特点,这些寓意及寄语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孩子们的行为习惯;优美的图片让人看起来赏心悦目,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影响着学生的审美观。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很重大的作用,所以我们要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设,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做人”。加强“爱校”的教育,培养母校意识。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热爱母校的情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要求我们教师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学识水平到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生活起居方面都应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

校园文化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师生的思想品德的水平,推动学校的文化内涵;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坚持“育人为本,质量为根,特色为翼”,精心打造学校的特色品牌,遵循“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校风,“敬业、乐业、业精于勤”的教风,让我们师生共同为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而做出自己的贡献吧。

校园文化建设心得体会

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总是引领着地区文化甚至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因此,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就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结合,联系学校发展实际,在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从制度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方面,构建校园文化体系,坚持师德与师风并行,建设严谨、善诱、灵活、高效的教师文化,坚持自由与合作统一,建设个性完善、人格健全的学生文化。

大力倡导学习文化。我校根据学习文化的特征,在物质上、制度上、精神上创设有利于学习的场景,使教师在个体学习、组织学习中重新创造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并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楷模,使校园文化成为具有生命活力,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创造的学习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文化,是以形成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互相帮助,相互尊重,彼此信赖,团结合作,乐于争鸣的文明氛围为出发点和归宿,而精神文化的核心也不是名言警句,而是名言警句的生成过程和良好氛围的形成过程。它体现于学校各成员的各种行为和现象之中,是学校的生命和灵魂,是学校长期发展的物质、制度、文化和行为的积淀,是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同和维护并随着学校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校园文化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做细节上的一点一滴的经营和积累,而不是将外在的文化细胞移植于学校体内,我们结合时代要求、学校发展目标、办学特色而逐渐生成。如在文化建设方面,我们不仅注意了文化内容的思想性、教育性和实用性,同时在字词和字体的选用上也注重了对其文化内涵的挖掘。如在语音室内我们选用了培养民族气节的传统文化词句;在微机室内我们选用了警示文化词句;而在阅览室的门口,则选用了充满温馨气息和诗情画意的情感文化语句。对校风、学风、教风我们选用了庄重严肃、规范大方的隶书,意含全校师生应规范言行,严格遵守,不懈追求之;学校文化建设方面,以“学习”为主题词的篇幅就有十几处,在环境建设方面,我们始终遵循了“文明、和谐、协调、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方针,精心设计,耐心经营校园中的每一个角落,让师生与顽石对话,与花木交流,让墙壁开口说话,使环境处处育人。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积累于学校发展的滴滴点点,体现于师生员工的一言一行。根据这一点,我校师生员工全员参与,整体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

学校作为大众教育的重要基地,作为人与人打交道的文化场所,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先进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大众认同的观念,形成具体可操作的目标,让不同领域的知识在交流中相融,让不同观点的思想在碰撞中升华,让不同种类的文化在沟通中趋同,真正成为从事文化的传承、积累和创新的地方,成为思想与思想交流、情感与情感沟通、生命与生命对话的心灵家园。

总之,我校通过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有力的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铸就了“竞争、合作、求是、创新”的校风,增强了学校内功,保证了办学方针和办学理念的贯彻落实,为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第17篇:校园文化

论大学校园文化

工商管理2班周璐学号P080511349

【摘要】大学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一个学校的精神之所在,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对师生的道德人格、伦理规范、思维方式等产生深刻影响,又能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增强学校的创新能力,对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极为重要的;能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掌握更多的生存与竞争的本领,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极为丰富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一种优良的适合学生要求的文化氛围,作为思想教育的手段与补充,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大学校园校园文化内涵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社区,因而校园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即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

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

大学校园文化是在大学广大师生员工中通行的规范准则、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体系,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重要标识。它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行为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

1.校园物质文化也叫做外显文化,它是以某种文字符号为载体,将大学精神显现于校园的各种标记物之中,如:以标志化的外化形态表达办学理念和精神的校牌、校徽、校服、校歌、校刊校报、橱窗、板报、雕塑、学校建筑、教学科研设备设施等。

2.校园制度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一切文化活动的准则。它包括与大学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学校管理体制及其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及其运行机制、特定的行为规范等。校园制度文化从根本上决定着大学的正常运行和创新发展。

3.校园行为文化指学校在创造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文化行为,它包括学校的组织管理工作、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以及后勤保

障工作等。它的具体形式是多样的,如文化娱乐活动、科技学术活动、社会实际活动等。

4.校园精神文化是大学的内隐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内涵,是在长期的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行为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难以用文字、符号或程序化的组织活动显现于外。它包括学校所有成员的群体意识、精神风貌、舆论氛围、心理素质、人生态度、人际关系、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教风学风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内核,没有文化或文化认识低的民族是没有发展前景的。 学校没有优秀的校园文化,起发展前景也是岌岌可危的。特别是大学校园文化,大学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其本质是一种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但是目前很多大学的校园文化底蕴不够深厚,这就需要我们改变,需要纠正的是现在这一要做到这些,拯救失落的校园文化,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建设主体缩小

校园文化的建设主体是全体大学人。但从学校本身的校园文化建设看, 领导、组织管理主体往往只局限于少数校领导、学工部门、宣传部门和教育部门,参与主体则往往只局限于大学生群体,广大教职工往往不在其中。原因可以归结为:首先,大学人对自身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认识不足。其次,教师不重视对学生第二课堂的指导;师生间缺少必要的交流,潜移默化作用减弱。最后,在校园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新生受到老生身上所具有的校园文化“烙印”的熏陶,没有很好的创新。

2 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不协调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包括建筑、雕塑、教学、科研、师生活动与生活设施等。校园精神文化主要包括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伦理道德、团队精神和习惯传统等,表现为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两种形态。学校在规划和设计上现代氛围较浓,未能深刻地反映出学校本身厚重的文化风格和精神风貌,体现出自己特有的大学精神。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和提炼而成的校训、校风及师生员工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精神文化的传承还需要有个过程。

3 制度文化建设不够完善

大学的制度文化,是大学行为文化的结果。它一方面构成了大学人的行为规范,培育着大学人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也制约或主导了大学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建设。它可分为静态和动态的制度文化,静态的大学制度文化是指由高等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学校管理体制及其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及其运行机制、特定的行为规范等构成的规范体系。这种规范体系一经产生,就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因而具有“静”的属性。动态的大学制度文化是指制度的制定、修改与运行。大学制度文化应是这两种状态的有机统一,但是到目前为止,制度文化未形成科学的规范体系,未能将学校的办学理念等一系列深层次精神层面的文化通过制度建设转变为广大师生员工的行为实践,没能完善大学制度文化建设。

4 行为文化不明显,个性不鲜明

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动态层面。大学校园的行为文化是大学人在一定的大学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熏陶下,内化为个人素质后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形式。大学物质文明的建设与创造,大学精神的创造与承扬,大学制度的制定与运行,都是大学人的行为活动。大学校园行为是大学校园文化的表现。有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就会在大学人的行为中表现出来。现在学校在朝着“研究型、综合型、国际性”的国内一流大学努力,表现的学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的与其他高校雷同。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大学校园文化应当是一种个性文化,没有个性文化的共性文化是不可能存在的。正是有了自己大学的个性文化,才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把握的主旋律:

要解决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展:

第一 ,开展主题思想教育活动,以增强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意识。校园文化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旋律,开展主题鲜明、思想性强的纪念活动。通过演讲会、辩论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的民族文化,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民族情感,

第二, 开展科技创作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创新素质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校园文化活动也必然要以此为重点,鼓励他们利用所学大胆地进入科学技术的前沿阵地,并掀起开展科技学术创作活动的热潮,引导他们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培养大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科技创作氛围,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必定逐步提高。

第三, 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学校应根据大学生内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的需要,有计划,分系列地开展专题性的学术讲座、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活动,为大学生们增长知识,拓宽视野,活跃思维提供宝贵的信息渠道、活动空间和自我实现的途径,更重要的是通过学术活动让大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第四 ,开展美育教育活动,以提高大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可以大力扶持校内的艺术团的建设,把军乐队、舞蹈协会、话剧社等建设好,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大型文艺演出及各类文艺竞赛活动,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鼓励他们创作和生产思想性、导向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文艺精品,这不仅陶冶了他们的思想情操,同时也提高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现在,社会上的物欲横流,利己主义泛滥。爱国的民族的献身精神,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敬业精神等等,已被争名逐利者践踏弃之如泥了。要治理这个社会,法律是起抑制警戒作用的,但教育的作用更不可轻估。在教育工作中,是包括诸多形式的,而学校的教育(包括文化建设)作用是巨大的。由此可见,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就是教书育人的工作,教师们是责无旁贷的,故只有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目的。我们切忌急功近利,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否则,这与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相去何远!要搞好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按“三个面向”去工作,使校园文化建设向高层次发展,获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1]浅谈大学校园文化建设[2]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3]寿韬。大学校园文化的设计与实践〔M〕[4]张德,吴剑平。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M].

第18篇: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载体

——观摩市区初中学校文化建设展示有感

海门实验学校初中部 崔 忠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通过近日观摩市区初中学校文化展示活动,对先生的教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功能,在通过课程设置让孩子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更是承载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终身学习兴趣的重任。

实验学校初中部的“缔造精致文化,关照终身发展。”将学校管理、教师培养、学生进步以及环境育人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充分发挥了学校文化的综合功能。通过多年的坚持在保持了教育质量高位走强的同时也让孩子得到了心灵的愉悦。精致文化培养精致人才,高素质人才需要精致文化的熏陶。

能人中学的打造以“能”、“仁”为核心理念的文化,秉承了百年名校——海门中学的文化底蕴。通过系列学校文化活动的开展,让孩子走出了课堂,培养了孩子的多重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潜能,从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能仁学校的展示活动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在“能、仁”文化理念熏陶下的孩子有了更强的自理能力,有了更多的爱心,有了更广泛的学习兴趣。

班级文化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在两校的展示活动中,无一例外地都有班级文化的展示。无论是实验学校初中部初二(3)班以“向日葵”为主题的文化展示还是能仁中学“点点班”的展示,都让我们看到了班级文化的营造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通过精心组织,孩子们在良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活动的参与度增强了,从而使得孩子有了更多的愉悦感。

作为学校文化的亲历者,我们在努力提高素质的同时,应积极参与到学校文化的建设之中,为自身素质的提高也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不断努力。

(海门实验学校初中部崔 忠)

第19篇:有关大学校园文化现状及对策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校园文化现状及对策建议的调查

报告

摘要:学校不仅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场所。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如今的大学校园,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均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了解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基本情况,找出利弊,可以更好的对学校的校园文化进行建设。

关键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学校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又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校的壮大的过程中,校园文化的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质量的提高,会影响到一个学校多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影响学校内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影响校园内各项活动的开展以及文化和物质方面的建设。所以,关注校园文化建设关系到整个学校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规划的设定。

一、当今大学校园文化的现状

1、校园文化活动趋于自发性和盲目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完善和发展,作为一种动态文化形式的校园文化必然会染上市场经济的许多色彩。其活动的自发性也会逐渐加强,如果这种自发现象一旦出现而又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就很容易地产生一定的盲目性,在一些大学校园中,这种不良状况已经出现并且正呈蔓延之势:特别是一些学生的是非、真假、善恶等分辨力相对较低,抵御各种错误文化思想渗透和侵蚀的能力较差,崇尚“跟着感觉走”的非理性主义文化、“潇洒走一回”的享乐主义文化、“金钱万能”的拜物主义文化,进而出现政治淡漠、道德失范、精神虚无、价值错位、自我膨胀等现象。

2、校园文化内涵相对贫乏。

校园作为文化传承和创造的主要载体,其文化内涵理应十分丰富,然而现实却不容乐观:(1)通俗文化流行,高雅文化较少。大多数学生社团的活动情趣品位不高,学生课余活动单调,许多学生的文化生活仅限于唱流行歌曲、玩电脑游戏、QQ聊天等,对中国传统文化不以为然,尤其是高雅文化活动较少。(2)娱乐性内容多、启迪性内容少,科技文化建设、学术活动没有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支柱。学术气氛不浓,学习劲头不足、科教结合不够、科研成果不多。在社团这个第二课堂活动中,绝大部分为知识型、文体型、娱乐型活动,学术型、科技型或带有科研性的社团及其活动较少。(3)只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层次上,并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

3、校园文化缺少有效的机制

(1)没有处理好“主”和“次”的关系。校园文化活动的类型、层次和要求不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起的作用和育人功能也不同。在指导的过程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有主有次。课内与课外,以课内为主;校内与校外,以校内为主;教师与学生,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主;不同层次中,以中高层次为主。(2)校园文化主体的片面性。在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文化的主体局限于大学生群体和少数几个部门,而把校园中的其他成员排斥在外。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各种文化活动往往靠“组织”进行了,喊口号、唱高调、走过场、流于形式,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而且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4、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造成消极影响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它容易使学生接受网络上的一些消极的信息,使原有的价值观产生动摇、倾斜;对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影响,在网络中发表意见和选择信息、接受信息,完全跟着感觉走,这会阻碍青年学生认知、逻辑能力的发展,同时容易使学生想象力过于虚幻而背离生活实际;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对周围环境的感受力和参与意识下降,导致孤僻、冷漠、不合群、缺乏责任感,因而经常独来独往,对现实生活缺乏应有的热情,漠视教师的权威,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缺乏归属感。

二、大学校园文化所存在的问题

1、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缩小

校园文化的建设主体是全体大学人。但从学校本身的校园文化建设看, 领导、组织管理主体往往只局限于少数校领导、学生部门、宣传部门和教育部门,参与主体则往往只局限于大学生群体,广大教职工往往不在其中。原因可以归结为:首先,大学人对自身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认识不足。其次,教师不重视对学生第二课堂的指导;师生间缺少必要的交流,潜移默化作用减弱。最后,在校园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新生受到老生身上所具有的校园文化“烙印”的熏陶,没有很好的创新。

2、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不协调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包括建筑、雕塑、教学、科研、师生活动与生活设施等。校园精神文化主要包括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伦理道德、团队精神和习惯传统等,表现为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两种形态。它标志的不仅仅是高校的发展方向与目标,更重要的是全校师生的价值追求。精神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积淀过程。学校在规划和设计上比较科学,注重以人为本, 有一定的历史性建筑、标志性等有形物质文化,但其未能深刻地反映出学校本身厚重的文化风格和精神风貌,体现出自己特有的大学精神。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和提炼而成的校训、校风及师生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精神文化的传承还需要有个过程。由于当今学校的迅速发展,学生规模逐年加大,对精神文化在学校发展中认识的偏差和价值取向的差异等,导致学校精神文化的建设滞后于规模的扩大和发展的速度。这种离开了大学精神文化,单纯的大学物质校园建设就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意义,只能流于形式与肤浅。

3、制度文化建设不够完善

大学的制度文化,是大学精神文化的产物,是大学物质文化的工具,是大学行为文化的结果。大学制度文化是大学一切文化活动的准则。它一方面构成了大学的行为规范,培育着大学人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也制约或主导了大学的物质

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建设。就目前形势来看,我校的制度文化未形成科学的规范体系,未能将学校的办学理念等一系列深层次精神层面的文化通过制度建设转变为广大师生员工的行为实践,没能完善大学制度文化建设。

4、校园行为文化不明显,个性不鲜明

大学校园的行为文化是大学人在一定的大学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熏陶下,内化为个人素质后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形式。大学物质文明的建设与创造,大学精神的创造与承扬,大学制度的制定与运行,都是大学人的行为活动。大学校园行为是大学校园文化的表现。有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就会在大学人的行为中表现出来。现在我校在朝着 “培养具有全面创新精神和与国际接轨的实用型、国际型、创造型、复合型人才”的国内独立院校努力,表现的学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与其他高校相似,没有真正突出其自身特点。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大学校园文化应当是一种个性文化,没有个性文化的共性文化是不可能存在的。正是有了自己大学的个性文化,才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文化。我们要实践这一理论才能发展得更好。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的\"主体\"作用一般应当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其一校园文化对学生而言,一定要满足他们的需求,使他们真正受益。没有了学生的认同和参与,任何校园文化都是残缺的或者说是没有价值和没有意义的。学生应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 其二要使校园文化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 真正使学生受益,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者最好应该是学生自己。校园文化的开展更多的是在课外活动中进行,所以,它不能有太多的说教与约束,而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依靠学生自己为自己尽情得创意、尽心得组织和尽力得参与。学生是针对自己的校园文化的组织者主体。所以,今后必须切实重视和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不断受益中,依靠自己真正促使校园文化不断地多样化、丰富化和有效化。

2、要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以课堂教学渗透校园文化建设,以重大活动助推校园文化建设,以先进典型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即:广大教师要以端庄的仪表风范、科学的教学方法、良好的职业道德,孜孜不倦地教书育人,大力营造清新的教风和浓厚的学风,促进学生心智和能力的全面发展;要精心策划和组织开展突出时代主题、尊重师生主体地位、增进身心健康的重大活动,既活跃校园文化建设,又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工作是愉快的、学习是轻松的”浓厚文化氛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大力发现、总结、推介和树立各类先进典型,让身边的人说身边的事,以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使广大师生见贤思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道德情操的洗礼,充分发挥典型宣传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3、要努力彰显校园文化建设的鲜明特色

大学的特色是指在一定的办学思想知道下和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特、优质和富有开创性的个性风貌。大学精神是大学生命的源泉,它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既继承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又有明显的时代变化气息。培育大学精神,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校园文化建设要在尊重学校发展历史,传播先进发展文化的基础上,继承与发展相结合,接受历史馈赠的同

时不忘开辟和创新,以形成古今融合的特色文化体系。二是从实际出发,根据办学优良传统、学科特点、办学优势特有人才类型和人才结构,确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我们师范院校应以师德、师范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积极培育出色的教育工作者。三是弘扬富有学校个性和时代特色的校训。校训代表着自己独特的大学精神,体现出积极进取、群策群力、团结互助的良好校风,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提升学校的办学精神,培育特色的大学精神。

参考文献: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

第20篇: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研究课题优秀调查报告获奖名单

附件1: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研究》课题优秀调查报告获奖名单

特等奖(1个)

福建省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福建师范大学

一等奖(1个)

2007“廉洁教育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课题调研报告福建农林大学

二等奖(2个)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系列论文 仰恩大学 社会环境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和对策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三等奖(3个)

大学生思想状况及对策研究泉州师范学院 福州大学城校园环境建设调查与分析报告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省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优秀奖(9个)

完善高校社团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文化龙岩学院 校园文化活动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华侨大学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以及理性思考

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

校园网络建设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福州大学 妈祖信仰对福建沿海高校学生思想的影响莆田学院 校风、教风、学风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华南女子学院 加强高校“三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厦门理工学院

高校校园环境建设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探析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州市大中小学德育工作与和谐校园调查报告福州市教育局 附件2:

《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研究》课题优秀调查报告获奖名单

特等奖(1个)

福建省高校推进和谐校园建设调研报告福建师范大学

一等奖(1个)

高校安全稳定与和谐校园建设集美大学

二等奖(2个)

维护高校安全稳定,构建和谐校园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高校管理与和谐校园建设情况调查三明学院

三等奖(3个)

思想政治教育进院校网络的对策思考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网络与和谐校园建设”调查报告武夷学院 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优秀奖(9个)

和谐校园的制度建设福建中医学院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发展与和谐校园建设漳州师范学院 论高校德育社会化趋势与和谐校园建设黎明职业大学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探析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特殊群体与和谐校园建设闽江学院大学生特殊群体与和谐校园建设福建教育学院 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应急管理研究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校园周边环境与和谐校园建设福建工程学院 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周边社区文明发展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对和谐校园建设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校园文化调查报告
《校园文化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