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查报告

地区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1-12 08:37:14 来源:调查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南京地区菜价调查报告

南京地区菜价调查报告

【摘要】利用一些数据反映南京地区的菜价现状,从数据和现实情况分析菜价上涨的原因,在此基础以上分析整理应对菜价上涨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菜价上涨菜价现状平抑菜价

2010年,这是特殊的一年,上海的世博会,广州的亚运会都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与此同时在中国有一件事也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而且关注的程度也远远超过世博会和亚运会,人们几乎每天都要关注它,它便是关乎民生的菜价。伴随着菜价这个话题温度的不断升高有关于它的一些专业名词如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PPI(生产者物价指数,主要的目的在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的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慢慢被人们了解,人们已经想从更专业的角度来讨论菜价这一问题。尤其是CPI,CPI这三个字母被人们所熟知应该是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的。那个时候,随着股市的不断高升,CPI也以高调的姿态不断进入人们的耳朵里。尽管普通百姓对CPI是什么还不熟悉,但当每个月CPI的数据公布出来的时候,人们却已经知道:物价又涨了!

1南京地区菜价现状

“菜价贵啊。”这几乎成了人们在讨论菜价时必说的一句话。据新华社消息,近段时间全国部分省市菜价上涨速度惊人,普遍超过往年同期水平。在南京,一元以下的菜价已经很少见了,某报纸甚至打出《寻一元菜需火眼金睛》的标题来吸引读者。

1.1南京农贸市场菜价现状。

菜篮子拎起来越来越重是人们的共同感受。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7月份CPI比去年同期上涨3.3%,比六月上涨0.4%,蔬菜的价格较去年同比上涨22.3%,粮食价格上涨11.8%,肉禽类价格上涨4.1%。到十一月底南京青菜、白菜、芹菜、西红柿比月初都有所下降,豆腐、土豆价格继续上涨,大米、散装菜籽油仍略有上涨,而猪肉市场走出了价格回落的低迷时期,猪腿肉上涨2.7%,猪五花肉上涨2.5%比去年同期分别上涨14.8%和15.6%。南京菜价今天张明天跌的情况让市民头痛不已。总体而言南京今年的菜价与去年相比还是有很大幅度的提升的,全国的蔬菜价格今年以来也确实一直在高位运行。

1.2南京各大高校食堂价格现状

南京各大高校食堂菜价均有所上涨。我们学校就是典型的例子,一个暑假过来几乎所有的盖浇饭都涨了五毛,一份蔬菜了稍微加了点肉丝就要3元。当然光以一个学校为例是不足以说明问题的。为此我搜索了其他几所高校的食堂菜价情况。

1.2.1南京大学食堂菜价。南大菜价涨幅在8毛左右男生一顿午饭大约7.5元左右,女生大约

5.7元左右。“想要五块钱解决一顿饭的话基本上不大可能。”南大一学生向记者这样反映。

1.2.2河海大学食堂菜价。河海大学的菜价盖浇饭涨得厉害最便宜的盖浇饭要5.5元,类似于香菇鸡块、番茄牛肉这一类盖浇饭要6.5元,与羊肉沾边的盖浇饭都在8元以上,让很多爱吃羊肉的同学望而却步。

1.2.3南师大食堂菜价。南师大快餐每个菜的“涨幅”大约在5毛左右,盖浇饭普遍涨了1元左右。一位南师大的男生说他一月光华在吃饭上就要700多元。

2菜价上涨的原因

现在,食品价格上涨已经成为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而鲜菜、水果等又为食品价格上涨做出了巨大“贡献”。菜价贵到底贵在哪?今年菜价又为什么涨得这么厉害?就这个问题本文列出以下几个观点进行讨论。

2.1自然因素

自去年十一月份,北方的大雪,西南干旱,导致蔬菜正常生长受到干扰,许多蔬菜因为天气原因减产,甚至大面积死亡,菜农遭到重大损失,以蔬菜为首的大米,禽蛋,肉类价格一路上涨,今年四月份北方倒春寒,一场大雪,山东大风,西南干旱,接着又是南方的洪涝灾害,蔬菜长势受到影响,气候原因是导致蔬菜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这也是许多专家的一致看法。

2.2需求增加

过去蔬菜属于副食品,现在很多人为了保持身体健康,用蔬菜替代主食,所以需求增加。人们的消费需求提高,是相关商品价格提高的一个前提条件。但实际上价格是否会提高还取决于市场上对这些产品的供给情况。如果人们的需求提高不能为现有的供给所满足,那么价格将会作出上涨的反应,但如果人们的需求提高可为现有的生产能力所满足,那么就不会给这些商品的价格带来上涨的压力。因此菜价上涨通过影响消费而对物价所产生的影响也要取决于经济中的供给情况。

2.3中间成本

不断上涨的汽油柴油价格使运输费用提高运输工人、搬运工人的工资也构成蔬菜的成本,随着物价上涨,工人工资必定随着长高,据调查,工人工资较去年相比上涨15%左右,

工资构成成本一部分,这些成本最终都体现在菜价上。不同市场间由于场地租金成本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直接影响市场菜价水平。有些地理位置好、设施好的市场,租金水平会高于其他市场,这些市场销售的蔬菜价格往往也较高。生产资料成本的上涨也是导致蔬菜产地收购价上扬的因素。今年以来化肥、农药、种子、人工全部涨价,蔬菜的田间收购价也比去年差不多上涨了20%。除此之外,正常的蔬菜流通方式应该是从产地到批发市场,从批发市场到零售商场的三点一线。但现在大多数蔬菜是从产地到大批发,二级批发到三级批发,三级批发到零售商,环节多一道,价格就加一道,这样到超市的时候,价格就会很高。

2.4生产体制

中国在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之后没有建立起适应包产到户的小生产体制与市场对接的流通体制。蔬菜从生产开始就缺乏市场的引导,因此一直没有改变蔬菜生产乃至整个农产品生产“多啦多啦,少啦少啦”的被动局面,价格也总是高低起伏,农民的收入得不到切实保障,城市居民时常会受到高菜价之苦。而从蔬菜的初次收购、运输、市场交易(可以多达3 道批发环节)、零售(以农贸市场销售为主,超市销售为辅)等流通环节来看,缺乏大型的组织化程度高、负有社会责任的流通企业,大部分以农村的贩运户或从贩运户转变过来的市场交易户为主,绝大部分交易都是现金的无税票的,蔬菜流通主要交易对象的个体性、小规模、多环节和无序化就必然导致蔬菜市场的价格不稳定和投机的可能性。

3平抑菜价的措施

从天气到市场体制导致菜价上涨的因素还有很多,远远不止以上我列举的这些因素,我们在寻找的同时也应当好好思考我们到底该如何平抑菜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应当用何种方法把市场的菜价导入一个合理规范的环境中。

3.1国家采取的措施

要想调整菜价国家无疑是一个最重要的调节者,他能做什么是我们最关心的事。我认为国家应采取以下两点措施。

3.1.1发展才是硬道理。稳定蔬菜市场,归根结底还是要致力于发展和丰富“菜篮子”。它包 括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蔬菜重点生产基地建设、改善蔬菜流通设施条件、完善“绿色通道”政策、提高蔬菜产销的组织化程度、强化蔬菜信息体系建设、统筹抓好当前“ 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等措施。

3.1.2调整流通与税收政策。要从根本上稳定蔬菜的价格必须将蔬菜价格的稳定作为社会稳定保障民生的基础性经济工作,在流通与税收政策上进行调整。在流通政策上要确立以连锁超市为代表的现代零售业态为蔬菜销售的主渠道和主形式,迅速提高超市在蔬菜总销售中的比

重。抑制菜价除了调整流通政策之外,还必须同步地调整税收政策。在税收政策上应当将农业税的免除政策延伸到蔬菜的超市销售环节。

3.2学校的措施

作为一个学生学校能采取什么措施关乎我们自身的利益,让我们来看一下学校可以做哪些事。

3.2.1集中采购。统一招标。进一步降低进货成本。

3.2.2节约办伙,减耗增效。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益。

3.2.3分析物价。坚持创新,进一步调整菜品结构。

3.2.4严格标准.规范操作。进一步稳定伙食质量。

3.2.5多方沟通,积极引导。进一步营造办伙环境。

3.3市民的措施

我们作为南京市的公民,我们可以做什么呢?其实我们可以做很多事。不要囤积物品,不要哄抬物价,合理安排每天的膳食„„只要我们想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平抑物价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范言慧.看不懂的CPI:价格只属于你的生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40-44.

[2]宋豫书.跑赢CPI[M].中国时代经济,2008:01-23.

[3]郝苏霞.从菜价——数据看经济[J].商业文化,2010,(09):08-09.

[4]田皓.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之忧[J].商业文化,2010,(06):26-32.

[5]顾国建.抑制高菜价须调整流通与税收政策[J].商业前沿, 2010,(07):36-37

[6]张玉胜.加快发展才是平抑菜价的治本之策[J].记者观察,2010,(10):77-77

推荐第2篇:张家口地区社会调查报告

张家口是北京最重要的生态屏障,而当前张家口地区生态环境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作为当地环境建设的主体,张家口市民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和认识层次将会对今后京西环境治理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实践队制作了有针对性的咨询问卷,在5天的行程中,我们的队员分别对该地区市区和乡村的居民进行了相关咨询。在对所获资料进行整理后,我们发现当地居民对当前环境治理已比较关注,同时对当地政府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满,认为政府应该提高重视程度,加大对环境治理的投入,并组织更多的活动让群众加入到环境治理的队伍中来。但是,不同阶层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层次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基于对张家口地区环境情况的了解,在此次实践过程中对张家口城乡居民进行了环境方面的咨询,咨询内容分主观和客观两大部分,主观题包括再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并对其中一些观点比较鲜明或争议较大的问题作能力范围内的分析。坝上地区海拔比北京高一千三百米以上,由于人们滥砍滥伐,长期过度开垦和放牧,目前该地区沙漠化土地已近一千三百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近七成,成为居高临下威胁北京的沙源地。坝下地区的典型代表则是黄羊滩地区,黄羊滩位于张家口市宣化县东南部洋河南岸,总面积为14.6万亩,主要由流动、半流动和固定沙丘组成。当西北风较大的时,黄羊滩的风沙就被吹到北京,形成风沙漫天的沙尘暴,严重影响了北京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张家口地区除沙漠化外的主要环境问题是部分地区空气污染严重、水资源污染和极其短缺。尽管在此次考察过程中所经之地的空气状况并没有出现较严重的污染,而且给人的感觉是空气还挺新鲜,但在洋河、桑干河中上游地区由于工业密布,的确存在较严重的污染。参考七月《张家口市大气污染状况周报》可知整个张家口地区大气污染指数为17

5、首要污染物TSp、空气质量级别为Ⅲ级,和北京地区的污染程度相差无几。今年入春以来,张家口地区的降雨量不到25毫米,与往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0%。长期干旱,造成土地龟裂,一方面浮土增多,沙化加剧;另一方面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使得农民的生活压力日益加大。此次咨询的丰富性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在张家口市区我们对不同年龄、工作、阶层的人作了咨询,如学生、个体户、营业员、政府人员、企业职工、下岗职工、退休者等。在乡下不仅拜访了乡领导,还和青边口村的村民进行了亲切的交谈。通过咨询使我们对先前了解到的信息有了对比的认识,同时还了解到一些我们未曾想到的问题。现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并对其中一些观点比较鲜明或争议较大的问题作能力范围内的分析。

一、关于张家口生态环境对北京的影响:被咨询者都明白张家口的地理位置对北京的影响,大部分人认为沙漠化和水资源污染是对北京地区的主要影响方面。同时由于职业环境的影响,一名学校的后勤人员就对水资源污染感受不深;一名收入千元以上的企业职员认为由于化工厂、矿区和金矿过多使得水资源污染比较严重。

二、对当前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的看法:大家都知道造成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破坏,笔者所咨询的前两名群众惊人地一致认为“人为破坏达到70%”。在回答“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时,大家都能够理智地看到不同因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认为只要得到了政府的重视,资金问题就不难解决,之后也就不难引起当地群众的重视,再加上技术上的支持,就可以在环境治理中获得比较好的效果。尽管大家都认可当地群众是维护治理成果的重要力量,但在谈到“保护环境的主要力量”时,大多数人还是认为政府应该处于主导地位。对此,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一位50岁左右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大爷的说法:保护环境主要还得靠政府,而环保组织可能更适合进行宣传。由于当地失业率较高,达到了60~70%,以致于当地群众对自己的生存问题更为关心,如何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似乎比搞好环境治理更有吸引力,也就意味着志愿者的队伍会受些冷遇。再者企业单位存在更多的下岗问题,而事业单位则相对稳定些,所以,在不同单位工作的居民,有不同的想法。他还说:“像我现在还有时间在这和你聊,如果你上大街去找另外的人,他们可能就没这工夫来理你。”关于“对自己生活影响最大的环境问题”的咨询,那位大爷介绍说,风沙的影响使得空气质量大大下降,全市范围内数坝上地区的风沙最严重,而市区里数春、秋季最严重。一位74年入党在地质部门工作的老党员则首先表达了对当地政府对街道及城市建设不重视的不满,街道上随处可见坑坑洼洼,生活垃圾也是随处可见,大家似乎根本不重视城市的形象。他深有感触地说:“正如好的教师能教出好的学生来,好的领导班子也就能搞出好的规划建设,那也就能推动一个城市的发展。”在交谈的过程中,他始终强调政府的重视与否问题,他说这始终是最重要的,同时还需要成套的管理方法。另外他还谈到了公众的环境意识,他认为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位药店的工作人员提到了一点有些出乎笔者意料的建议,她认为过多地饲养狗等宠物也会成为生活垃圾的一个来源。谈到怎样为改善环境状况而出力,一位出租车司机表达了大多数市民的想法:愿意参加植树造林活动;认为应该从保护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做起(笔者注:其实如果大部分人能做到这一点也就够了,我们从中还能体会到承包到人的意味);节约用水;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木筷;爱护绿色生命;积极做环保志愿者……谈到对改善环境状况有什么好的建议时,一位政府干部比较好地整理了其他人的说法:政府一定要加大投入,通过适当的宣传来加强群众保护、绿化和美化环境的意识,同时一定不能忘记对下一代的教育;加强政府的领导和管理职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多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并且不能忽视河水治理。同时法制不是太强有力,应该对一些小的破坏活动(乱折树枝、砸垃圾桶等)也要有所限制。在治理过程中要避免一阵风似的形式主义;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做到齐抓共管。当笔者问到参加过什么环境保护活动时,被咨询者最为尴尬。一位下岗的大叔说:“以前有过,现在由于很少有这样的活动,

环境报道的篇幅占总版面的1.16%,但广告版面在总版面中占到26.02%。这组数据直观地呈现出媒体对消费意识和环境意识引导功能的差异。由于脱离中国资源承受能力,人们过分追求奢侈、享受的生活方式,使中国出现严重的资源透支和惊人的浪费并存的现象,因此大力倡导可持续消费观念对于媒体来说责无旁贷。同时媒体的环境报道多以正面报道为主,为政府的环保工作造舆论、造声势,却对环境问题的监督和批评不足,使得公众对环境变化趋势的认识过于乐观。如果媒体只做片面报道,对生态问题避而不谈,就会导致公众不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真实情况,对环境状况的估计过于乐观,而且会影响政府部门决策的客观性。因此媒体的环境报道需要彻底摆脱政府主导型的模式,充分发挥新闻监督的职能。对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要以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重点,发展垃圾处理这一新型环保产业。建议大力扶植,合理规划,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和法规;加强科研开发、社会监督和广泛宣传。同时加强废品回收和医疗垃圾管理,特别是废旧电池的回收。对于大气污染的治理,针对去年尾气治理的现行法规在北京市引起的争论,建议对现行尾气治理方法的执行情况尽快组织复查,真正使政府指导下的环保工作变为公众行为。对于河湖水系的治理,根据北京水源严重匮乏,污水治理迫在眉睫的状况,建议加紧对洋河、清水河、桑干河等污染严重的河湖进行治理,加快对上游地区生态保护区的建设步伐,加大林木覆盖面积。对于市容环境的管理,虽然过去拆除了大量违章建筑,市容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整治成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巩固。市容破坏现象、违法建筑、非法摊位不断出现,建议完善城市环境监督执法体制,加强监督检查,形成一套长期有效的管理维护机制。针对公共设施的管理和公厕的设置等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部分同学建议引入市场机制,吸引企业参与,加快城市管理社会化、企业化的进程。

[1]

在百度搜索:张家口地区社会调查报告

推荐第3篇:张家口地区社会调查报告

张家口是北京最重要的生态屏障,而当前张家口地区生态环境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作为当地环境建设的主体,张家口市民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和认识层次将会对今后京西环境治理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实践队制作了有针对性的咨询问卷,在5天的行程中,我们的队员分别对该地区市区和乡村的居民进行了相关咨询。在对所获资料进行整理后,我们发现当地居民对当前环境治理已比较关注,同时对当地政府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满,认为政府应该提高重视程度,加大对环境治理的投入,并组织更多的活动让群众加入到环境治理的队伍中来。但是,不同阶层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层次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基于对张家口地区环境情况的了解,在此次实践过程中对张家口城乡居民进行了环境方面的咨询,咨询内容分主观和客观两大部分,主观题包括再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并对其中一些观点比较鲜明或争议较大的问题作能力范围内的分析。

坝上地区海拔比北京高一千三百米以上,由于人们滥砍滥伐,长期过度开垦和放牧,目前该地区沙漠化土地已近一千三百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近七成,成为居高临下威胁北京的沙源地。坝下地区的典型代表则是黄羊滩地区,黄羊滩位于张家口市宣化县东南部洋河南岸,总面积为14.6 万亩,主要由流动、半流动和固定沙丘组成。当西北风较大的时,黄羊滩的风沙就被吹到北京,形成风沙漫天的沙尘暴,严重影响了北京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张家口地区除沙漠化外的主要环境问题是部分地区空气污染严重、水资源污染和极其短缺。

尽管在此次考察过程中所经之地的空气状况并没有出现较严重的污染,而且给人的感觉是空气还挺新鲜,但在洋河、桑干河中上游地区由于工业密布,的确存在较严重的污染。参考七月《张家口市大气污染状况周报》可知整个张家口地区大气污染指数为17

5、首要污染物TSp、空气质量级别为 Ⅲ 级,和北京地区的污染程度相差无几。

今年入春以来,张家口地区的降雨量不到 25 毫米,与往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30%。长期干旱,造成土地龟裂,一方面浮土增多,沙化加剧;另一方面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使得农民的生活压力日益加大。

此次咨询的丰富性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在张家口市区我们对不同年龄、工作、阶层的人作了咨询,如学生、个体户、营业员、政府人员、企业职工、下岗职工、退休者等。在乡下不仅拜访了乡领导,还和青边口村的村民进行了亲切的交谈。通过咨询使我们对先前了解到的信息有了对比的认识,同时还了解到一些我们未曾想到的问题。现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并对其中一些观点比较鲜明或争议较大的问题作能力范围内的分析。

一、关于张家口生态环境对北京的影响:

被咨询者都明白张家口的地理位置对北京的影响,大部分人认为沙漠化和水资源污染是对北京地区的主要影响方面。同时由于职业环境的影响,一名学校的后勤人员就对水资源污染感受不深;一名收入千元以上的企业职员认为由于化工厂、矿区和金矿过多使得水资源污染比较严重。

二、对当前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的看法:

大家都知道造成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破坏,笔者所咨询的前两名群众惊人地一致认为“人为破坏达到70%”。在回答“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时,大家都能够理智地看到不同因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认为只要得到了政府的重视,资金问题就不难解决,之后也就不难引起当地群众的重视,再加上技术上的支持,就可以在环境治理中获得比较好的效果。

尽管大家都认可当地群众是维护治理成果的重要力量,但在谈到“保护环境的主要力量”时,大多数人还是认为政府应该处于主导地位。对此,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一位50岁左右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大爷的说法:保护环境主要还得靠政府,而环保组织可能更适合进行宣传。由于当地失业率较高,达到了60~70%,以致于当地群众对自己的生存问题更为关心,如何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似乎比搞好环境治理更有吸引力,也就意味着志愿者的队伍会受些冷遇。再者企业单位存在更多的下岗问题,而事业单位则相对稳定些,所以,在不同单位工作的居民,有不同的想法。他还说:“像我现在还有时间在这和你聊,如果你上大街去找另外的人,他们可能就没这工夫来理你。”

关于“对自己生活影响最大的环境问题”的咨询,那位大爷介绍说,风沙的影响使得空气质量大大下降,全市范围内数坝上地区的风沙最严重,而市区里数春、秋季最严重。一位74年入党在地质部门工作的老党员则首先表达了对当地政府对街道及城市建设不重视的不满,街道上随处可见坑坑洼洼,生活垃圾也是随处可见,大家似乎根本不重视城市的形象。他深有感触地说:“正如好的教师能教出好的学生来,好的领导班子也就能搞出好的规划建设,那也就能推动一个城市的发展。”在交谈的过程中,他始终强调政府的重视与否问题,他说这始终是最重要的,同时还需要成套的管理方法。另外他还谈到了公众的环境意识,他认为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位药店的工作人员提到了一点有些出乎笔者意料的建议,她认为过多地饲养狗等宠物也会成为生活垃圾的一个来源。

谈到怎样为改善环境状况而出力,一位出租车司机表达了大多数市民的想法:愿意参加植树造林活动;认为应该从保护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做起(笔者注:其实如果大部分人能做到这一点也就够了,我们从中还能体会到承包到人的意味);节约用水;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木筷;爱护绿色生命;积极做环保志愿者……

谈到对改善环境状况有什么好的建议时,一位政府干部比较好地整理了其他人的说法:政府一定要加大投入,通过适当的宣传来加强群众保护、绿化和美化环境的意识,同时一定不能忘记对下一代的教育;加强政府的领导和管理职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多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并且不能忽视河水治理。同时法制不是太强有力,应该对一些小的破坏活动(乱折树枝、砸垃圾桶等)也要有所限制。在治理过程中要避免一阵风似的形式主义;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做到齐抓共管。

当笔者问到参加过什么环境保护活动时,被咨询者最为尴尬。一位下岗的大叔说:“以前有过,现在由于很少有这样的活动,所以很少参加,在下岗以前每年都要参加单位的植树活动。”而对于有一定年纪的市民和上述的差不多,而四十左右的出租司机或者是学生则由于年龄原因而没有参加过。通过对老党员的咨询,我们可以了解到党支部的工作做的还是不够,没有对党员进行一些必要的环保方面的教育。

对于“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综合大家的观点,整理如下:

一是人为的因素。

1、历史上,张家口是军事重地,兵家必争之地,它所受的生态破坏远远多于建设,形象地说“张家口生态先天不足”。

2、坝上地区由于人们滥砍滥伐,长期过度开垦和放牧,目前该地区沙漠化土地已近一千三百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近七成,成为居高临下威胁北京的沙源地。

3、政府的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造林管理不善,只造林而不护林致使种下的树的存活率严重下降,让人对植树造林的实效产生怀疑。

4、工业发展迅速,但很多工厂的许多标准都未达标,乱排污现象严重。

5、人口增长太快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6、生活垃圾多,没有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

7、最终一个限制原因便是全民环保意识稍低,认识层次不够。

二是自然的原因,由于天气变暖和近年降雨严重缺乏而出现干旱,影响林、草等人工植被的成活,从而阻碍了生态环境的改善进程。

三、关于植树造林的咨询:

尽管对植树重要性的调查似乎有些过时,但结果还是有一点新气息。被咨询者除列举了调节空气防沙减风速外,还有人提到了绿树能给人一个好心情,这似乎能看出人们已经有了一种更深层次的享受。同时尽管大家都愿意参加植树,但当提到“为植树捐款的意愿”时,一部分人选择了“不愿意”,原因基本是“经济上承受不起”。我们不得不承认,张家口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较低,不少人还奋斗在温饱线上,这就要求政府主导的环保活动不能脱离市民的经济承受力,宜多组织植树、环保宣传类活动(出工出力型),少要求捐款、摊派使用高成本环保产品等加重人民负担的活动(出钱型)。

而对于农村居民来说,他们所面临的最大一个问题就是水资源的严重紧缺和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张家口地区已经连续干旱三年,这给当地的工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而对于很大程度上都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尽管旱水窖能较好地解决水资源的问题,但其毕竟还只是处在试点阶段,当然我们还是要有耐心去等待旱水窖的推广使用,毕竟这的确是一个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措施。通过同乡领导的交谈可知,今后政府方面将重点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问题,让老百姓安心的投入到环境治理中来。一位老乡告诉我说:“李荣的确很让我们佩服,他能够在非常困难的时候仍然坚持植树造林,可也不是说我们就无心啊!只要政府雇我,让我来护理一片林子再给些苗木,我肯定非常愿意来参加这样的活动。”

四、共同关注退耕还林:

正是由于张家口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笔者在咨询过程中重点询问了大家对退耕还林还草的看法。还是那位老党员给了我们满意的答案:他说:“坝上的环境比较恶劣,坝上四县的沙尘暴可谓来势凶猛,所以退耕还林还草是比较合理的,它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有很大的作用,同时极大的减少了风沙发生几率,对北京地区也非常有利,但因为气候干旱和人为的因素效果只能是一般。”

河北省今年决定在京津以北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计划,张家口坝上地区将在现有二百五十六万亩有林地、五百九十八万亩草场的基础上,退耕还林一百万亩,退耕还草二百万亩,宜林地造林一百万亩,使森林覆盖率由目前的百分之十二提高到百分之二十二,以重现大草原风光。开展退耕还林工作涉及多方面的重大利益,需要中央、地方和有关部门予以具体的政策保障。如,大面积生态林业工程的实施和长期管护间存在矛盾如何解决。大面积生态林业工程建成后,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谁负责长期管护,经费从哪里来,都要认真研究。另外,退耕还林后,群众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间有矛盾怎么解决。退耕还林后,凡是以生态效益为主造林的农户,或者虽然营造了经济林,但由于自然条件的原因,近期得不到直接的经济效益,粮补也已到期,农户生活问题怎么解决,这也是非常现实的问题。经济林总面积那么大,产品成倍增加,如何占领市场以及品种问题、质量问题、深加工问题等,都应有个超前意识,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另外通过这次调查可以发现有些方面有进一步讨论的余地:1.尽管总的适地适树和适地适草要坚持,但考虑到当地农民的效益问题,可能适当的遵从农民的意愿,由农民自己选择种树还是种草,也许更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种草可以发展畜牧业,种果树如杏扁能够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2.部门利益的冲突,正确处理好林业和农业部门的关系对开展整个退耕还林还草有很大好处。3.所给的补助够吗?从我们的咨询中可以知道每亩所给的200斤粮、50元钱和20元零花钱还不是很让当地老百姓满意,有关部门有责任有义务思考当前的补助措施是否需要改善。

三、我们的建议:

首先应该提出的便是政府部门应该反思为什么当地群众基本一致地认为政府是环境保护的主要力量,需要在以后的治理过程中加大投入和重视程度。这起初的确让笔者和同伴非常吃惊,因为在行动前我还特意关照过同伴,我心目中该题的最理想答案是当地群众。而事实似乎给自己上了一堂深刻的教育课,光有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实际情况往往要复杂的多。对于政府也许加大宣传的确很有必要,最起码应该让老百姓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了什么,有什么困难,需要老百姓怎样来支持政府的工作。

另外一个困扰自己的问题便是为什么咨询过程中大多数人都说现在相应的绿化植树或环境保护方面的活动政府组织的太少了,而同时就算有人想为环境保护间接出力如捐钱等也不知该把钱往何处寄,这也许是政府需要反思的另一个问题。政府为什么不成立相应的基金来接纳热心环保事业的当地群众以及企事业单位对环境治理的资金支持?同时政府应该充分利用行政手段来领导群众搞好环境治理工作。按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多渠道筹集环保资金。咨询过程中笔者和同伴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呼声,面对此,政府是该有所行动了。

众所周知,媒体已经在当今社会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但媒体对于公众环境意识的引导就差强人意了。1997年,在全国76种非环境专业报中,环境报道的篇幅占总版面的1.16%,但广告版面在总版面中占到26.02%。这组数据直观地呈现出媒体对消费意识和环境意识引导功能的差异。由于脱离中国资源承受能力,人们过分追求奢侈、享受的生活方式,使中国出现严重的资源透支和惊人的浪费并存的现象,因此大力倡导可持续消费观念对于媒体来说责无旁贷。同时媒体的环境报道多以正面报道为主,为政府的环保工作造舆论、造声势,却对环境问题的监督和批评不足,使得公众对环境变化趋势的认识过于乐观。如果媒体只做片面报道,对生态问题避而不谈,就会导致公众不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真实情况,对环境状况的估计过于乐观,而且会影响政府部门决策的客观性。因此媒体的环境报道需要彻底摆脱\"政府主导型\"的模式,充分发挥新闻监督的职能。

对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要以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重点,发展垃圾处理这一新型环保产业。建议大力扶植,合理规划,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和法规;加强科研开发、社会监督和广泛宣传。同时加强废品回收和医疗垃圾管理,特别是废旧电池的回收。

对于大气污染的治理,针对去年尾气治理的\"现行法规\"在北京市引起的争论,建议对现行尾气治理方法的执行情况尽快组织复查,真正使政府指导下的环保工作变为公众行为。

对于河湖水系的治理,根据北京水源严重匮乏,污水治理迫在眉睫的状况,建议加紧对洋河、清水河、桑干河等污染严重的河湖进行治理,加快对上游地区生态保护区的建设步伐,加大林木覆盖面积。

对于市容环境的管理,虽然过去拆除了大量违章建筑,市容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整治成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巩固。市容破坏现象、违法建筑、非法摊位不断出现,建议完善城市环境监督执法体制,加强监督检查,形成一套长期有效的管理维护机制。针对公共设施的管理和公厕的设置等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部分同学建议引入市场机制,吸引企业参与,加快城市管理社会化、企业化的进程。

推荐第4篇:欠发达地区灌云县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江苏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和亮点,而苏南、苏北县域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又是江苏经济发展中的一大矛盾和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苏北地区不少县(市)出现了“洼地崛起”的可喜现象。在省委、省政府和连云港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扶贫工作队及其后方单位的大力帮扶下,灌云县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发生了“谁都意想不到”的显著变化,就是一个突出的典型。最近,我们怀着敬佩的心情和浓厚的兴趣,到灌云县进行了调查,对“洼地”里奏响跨越奋进的新乐章作了深入的剖析和思考。报告之一:发自“洼地崛起”的最强音灌云因南有大川灌河、北倚名山云台而得名。历史上,这里是一片盐碱地,灾害频发,积贫积弱。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灌云历届县委、县政府怀着崛起振兴的强烈愿望,带领干部群众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但由于受历史原因和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直到XX年底,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仍处于全省洼地中的“锅底”。XX年初,县委领导班子调整以后,这个长期处于洼地“锅底”的重点贫困县,却奏响了“洼地崛起”的最强音,以出人意料的速度三年三大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开始迈入快车道,主要经济指标纵向比连创历史新高,横向比在省、市持续进位,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连续三年跻身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被评为全国民营经济最佳投资县、粮食生产先进县、商品粮基地县、绿化模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省设施栽培先进县、绿化造林先进县、社会治安安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特别是去年在困难和挑战异常严峻的大背景下,经济和社会继续保持高位运行,获得连云港市综合目标考核第一名。三年来,最可惊的变化,是经济发展态势的变化。长期以来,灌云县经济的发展基本处于小步慢跑的状态,甚至一度在徘徊之中。XX年以前灌云各项经济指标都排在全省县(市)后列,有的指标甚至排在全省县(市)末位。到“十五”期末的XX年,财政总收入仅2.49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仅1.48亿元,仅有一个乡镇财政收入过千万元,2/3的乡镇低于500万元,还有7个乡镇不到300万元;人均gdp连续3年、财政收入连续4年、人均财政收入连续5年排全省倒数第一。但近三年多来,灌云县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成绩斐然。一是总量翻番。gdp由XX年的46.48亿元增加到2012年96.72亿元,三年增长了1.1倍,年均递增27.67%,比“十五”期间高1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由XX年的26.2亿元增加到123.6亿元,三年增长了3.7倍,年均递增67.72 %,比“十五”期间高54.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入由XX年的6.5亿元增加到100亿元,三年增长14.4倍,年均递增148.7%,比“十五”期间高136.6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由XX年的1632万美元增加到1.55亿美元,三年增长了9.5倍,年均递增111.7%。二是质态提升。三次产业比重由XX年的36.4∶33.9∶29.7调整到2012年的30.5∶43.8∶25.7,经济结构初步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的转变,工业对gdp的贡献份额三年提高了17.3个百分点;工业入库税金对财政收入贡献率达64.7%,三年提高了54.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17.6%,三年提高了12.2个百分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所占比重达81.1%,三年提高了34.6个百分点,在全省县(市)的排名三年上升了15个位次。三是效益倍增。2012年,全县工业入库税金达11亿元,是XX年的44倍,年均增长14.3倍;财政总收入达17.01亿元,是XX年的6.6倍,年均增长87.0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01亿元,是XX年的4.6倍,年均增长65.73%,增幅位居全省52个县(市)第二,总量排名三年内前移了8位。

三年来,最可叹的变化,是县城面貌的变化。三年前到过灌云县的同志脑海中留下的是这样一种印记:县城破旧、道路狭窄、房屋凌乱,管理不到位,环境不优美。当时全县不仅规划建设混乱,总体框架没有拉开,而且市政设施极其薄弱,城区只有一组不起作用的红绿灯、两部电梯、3条半主干道,交通秩序、市场秩序和卫生环境都很差,“脏乱差”几乎成了灌云县城的代名词,客商不满意,百姓有怨气。如今,城区面积由XX年的22.7平方公里扩大到37.6平方公里,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配套、产业集聚的新县城正在崛起。一眼望去,花园式楼房错落有致、新建马路平坦宽广、市民广场绿树成荫;城市管理、市民生活都井然有序;大自然赐予的大伊山和盐河,展现了“山”的神韵,凸显了“水”的灵气,显现了“绿”的秀美,更把灌云县城衬托得俊朗而秀丽。大伊山旅游经济区晋升为国家3α级风景区;县城的功能、形象、品位和人居环境明显提升。2012年市民广场建成后,开放的第一天晚上,近6万名群众欣喜地涌入广场,争相拍照留影,真切分享城市建设的成果。

三年来,最可喜的变化,是老百姓生活状况的变化。XX年以前,灌云的民生问题困难重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各种社会保障得不到落实,群众怨声载道。据资料显示,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仅为3582元和5885元,排在全省倒数第三位和第四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仅为21.66亿元,排在连云港市末位。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城乡低保覆盖率远远不能达标,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率都很低,城镇登记失业率居高不下。面对这种现状,灌云县委、县政府把改善民生作为加快发展的着重点,同时又作为激发群众创业冲动的着力点,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在发展中改善民生。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33元,比XX年增长40.5%,增幅为全市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10元,比XX年增长53.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8.83亿元,是XX年的2.3倍,三年净增27.2亿元;县财政三年累计投入社会保障配套资金2.04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新增部分的36.7%;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城乡低保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达85%以上,新增各类医疗设备397台(件),较好地完成了县乡镇卫生院基本设备装备任务;三年新铺县乡村(居)道路1416公里,新增安全饮用水受益人口23.2万人,完成水利土方4705万立方米;高标准完成了教育“六有四配套工程”,定点完小以上学校网络接入率达100%,农村有线电视通村率达100%,每个行政村都建立了一个达标篮球场和农民图书室;城镇登记失业率从XX年的4.12%回落到2012年的2.68%,新增城镇就业20128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357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55412人,基本解决了城乡居民家庭的“零就业”问题。三年来,最可贵的变化,是干部群众精神状态和社会风气的变化。过去经济发展长期滞后,灌云人对前途甚感渺茫,因而得过且过、精神萎靡、自甘落后,甚至自暴自弃。很多干部求稳怕乱、无所作为,群众听天由命、无所事事。社会风气不正,治安环境极差,偷盗抢劫时有发生。前几年,一韩国客商就被谋财害命惨死在歹徒之手,周边地区发生了案子也都指认是灌云人所为,即使灌云本地人也不敢随意在外行走,害怕遇到不测。因此,灌云在外形象差,在内也受鄙视。过去,无论是出差在外的灌云干部,还是在外学习、工作的灌云籍人士,大都不愿意讲家在灌云;省、市表彰奖励,基本上没有灌云的份,只在台下为别人鼓掌。然而,近三年来,灌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变化,让干部群众看到了灌云发展的希望,激发了沉寂已久的发展激情,干部群众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全县各级干部把敢思敢想、敢闯敢试,敢做敢为作为行为准则,把事事争第

一、样样争先进、项项争一流作为目标追求,“吃三睡五干十六”、白天基本不开会、晚上大都在加班、节假日经常不休息已经成为灌云干部的工作常态。群众思富求富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现在,灌云人在外再也不用躲躲闪闪,而是以“我是灌云人”为自豪;现在,灌云人再也不仅仅是坐在台下为别人鼓掌,而是充满自豪走上主席台领奖。去年,县长走上主席台领取灌云县获得全市综合目标考核第一名奖项的闪亮镜头已经永远定格在灌云人民心中。由于干部群众精神状态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文明、和谐的社会风气正在形成。以“xxxx”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道德观逐步深入人心;遵纪守法、争做合格公民的法制观念在全社会逐步普及,三年来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了11.2个万分点;特别是感恩社会、关爱社会、回报社会的良好风尚逐步发扬,义务献血、义务保洁、义工助弱已成为灌云人的一种时尚。2012年春节前,灌云县成立慈善基金会,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还较低的干部群众一下子就捐助了350万元。

三年来,最可赞的变化,是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变化。过去,由于长期经济发展落后,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群众对现状普遍不满,上访集访非常频繁,干部遇到问题绕道走,能推则推、能躲则躲,干群矛盾十分突出。灌云县从XX年起连续2年被确定为省信访重点管理县、连续3年信访工作考核全市倒数第一,信访量是连云港其他3个县的总和,从XX年到XX年连续4年县政府大门没有打开过。现在,灌云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领导干部下基层制度、信访接待日制度;XX年县委专门成立民情巡视办公室,及时收集社情民意,直接对县委负责,使群众反映的一些问题能够更加快捷地得到解决;同时开通书记、县长热线,与群众进行面对面、心贴心、跨越时空的无障碍交流。全县信访总量3年下降了68.7%。县委书记唐铁飞同志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习惯,每天晚饭后,都要带领部门的同志走街串巷10华里,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实地解决问题。有的群众早早等在路口,为的就是与书记说说心里话,拉拉家常,甚至拉着书记一起合个影。群众都说:“我们与书记没有距离。”今年高考期间,唐铁飞同志接到一个特殊的信息,一位家长因孩子参加高考,十分紧张和焦虑,希望他能够回个信息,以此舒缓紧张的情绪,唐铁飞同志欣然满足了这位家长的要求。反映普通老百姓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事、烦恼事的信息,唐铁飞同志每天都要收到十多条,他都认真地一一答复。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带动下,各级党员干部都能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智慧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实情,了解民心,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解民之忧,帮民之困。由此带来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深刻变化,县委、县政府在群众中树立了很高的威望。三年快速发展的实绩,各级干部作风的改变,从发展中得到的实惠,广大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县委、县政府给予了高度的信任,也激发了广大群众支持改革、投身发展的巨大热情。

灌云的发展变化是显著的、深刻的,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灌云县的老百姓都说:“三年前谁能想到灌云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在灌云担任过领导工作的老同志都说:“这一届县委、县政府做成了我们过去不敢想、也想不到的事情!”凡是过去到过灌云的或了解灌云的人,看到灌云三年来的变化,也无不惊讶和交口称赞。XX年5月,时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的李源潮同志到灌云调研视察时,对灌云“xxx”以来的发展变化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灌云的变化使我们对苏北的发展、对“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信心更加增强了。省委书记梁保华同志十分关注和关心灌云,充分肯定灌云的发展变化,给灌云的干部群众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连云港市委书记王建华同志把灌云短短三年所发生的显著变化,称之为“灌云速度”。XX年以来,省内外各地到灌云参观考察的人一批接着一批,不仅有苏北的同志,也有苏南的同志,最远的来自重庆,接待50人以上考察团达70多批次。

灌云县三年来所发生的惊人变化再次证明,“贫穷不会生根,落后不会永远,一切全靠奋斗”。洼地崛起,虽然不能跨越发展的阶段,但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大大缩短特定发展阶段的时间和过程。凡是到灌云来参观考察的人,在惊叹之余,都会提出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灌云县在短短三年时间内会发生如此“意想不到”的巨大变化,其奥秘究竟在哪里?为破解这个问题,我们对灌云县三年发展的历程作了深入的剖析和思考。

报告之二:来自科学决策的“主旋律”

剖析灌云县三年来走过的历程,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洼地锅底”奏响的跨越奋进的新乐章,其主旋律就是“发展是执政兴县的第一要务”;其主基调就是“崛起振兴、跨越奋进”。围绕这个“主旋律”、“主基调”,灌云县委、县政府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与灌云县的基本县情结合起来,提升发展理念,理清发展思路,实事求是而又坚决果断地在三个层面上制定了科学的决策,由此,在县域发展的舞台上演绎成为跨越奋进的新乐章。

第一个层面上的科学决策:科学规划全县生产力的总体布局。

灌云县的领导同志认为,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布局生产力,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头等大事,也是县域经济决策的首要任务。灌云资源禀赋充足,背靠陇海铁路,紧接连云港港,高速公路密度为全国县级之最,区位优势独特,特别是拥有39公里海岸线、140平方公里的滩涂盐田,是发展临港大工业、大产业、大物流的理想之地。但长期以来,这些丰富的战略资源由于缺乏有效整合,基本上处于抛荒或浅层次的粗放开发状态,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发展优势。规划就是生产力,抓发展首先要抓规划。XX年初,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入3000多万元聘请深圳规划设计院依据灌云资源优势,对县域经济、港口、县城及重点区域编制了中长期发展规划,据此确立并快速拉开了“一城一港四区”的生产力布局:凸显山、水、城相拥的优势,努力把县城打造成为苏北有位的旅游生态城市;策应连云港市“一体两翼”大组合开发,努力把燕尾港打造成为连云港港重要的组合配套港;以扩张临港产业、现代都市工业和大物流为重点,努力把临港产业区打造成为江苏沿海新兴的产业高地,把县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全市领先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把大伊山旅游经济区打造成为苏北旅游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把杨集物流区打造成为苏北重要的物流中心。融入经济带、产业带和地理空间带概念的“一城一港四区”生产力布局,充分显示了灌云人跨越发展的开阔视野和敢于超越的气魄胆略,特别是规划所显露出来的巨大商机越来越引起了海内外广大战略投资者的广泛关注,投资20亿元的华能风电入驻了,投资15亿元的五洲造船进来了,投资10亿元的汽车轮毂落户了……重大项目集聚的“热岛效应”正在灌云加快形成。

第二个层面的科学决策:正确制定适合本县实际的发展战略。

灌云的领导同志认为,在明确全县生产力总体布局之后,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是,按什么样的总体发展思路即发展战略来实现“一城一港四区”的总体布局。他们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正确借鉴苏南发达县(市)和周边县(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灌云县所处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指导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的三大战略:

一是富民强县战略。这一发展战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规定了县域发展的总目标、总任务。在灌云县提出这样一个发展战略,不仅仅是对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的总定位、总目标的简单贯彻和延伸,而是蕴含了灌云县委、县政府对基本县情的清醒认识和发展任务的深入思考。他们认为,像灌云这样经济发展长期滞后的贫困县存在的主要矛盾就是“民穷”、“县弱”。因此,让全县百万人民逐步富起来,使县域综合实力不断强起来,是灌云现阶段发展的两大任务。而这两大任务,又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富民是强县的目标,民不富,无以称强县;强县是富民的途径,县不强,无以致民富。三年来发展的实践表明,“富民强县”这一在全省带有普遍性的口号,在灌云这一长期贫困的地区发生了特殊的作用。它使各级干部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责任、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它顺应了广大群众长期以来的所期所盼,成了凝聚人心、团结拼搏、艰苦创业、跨越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是工业兴县战略。这一发展战略,体现了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律,明确了现阶段灌云县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战略重点。灌云县的领导同志认为,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就在于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程度低,而市场化、城市化的程度,又取决于工业化的水平。直到XX年,灌云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33.9%,低于第一产业2.6个百分点,还处在以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工业增加值仅11.69亿元,没有一个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处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和发展状态,经济发展的唯一战略选择就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尽快实现由农业为主向工业为主的阶段性转变,使工业经济成为县域范围的主体经济。正是紧紧抓住和坚定实施工业兴县战略,2012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XX年提升10个百分点,仅用短短三年时间实现了建国后56年都未能实现的由农业为主向工业为主的阶段性转变。

三是环境立县战略。这一发展战略,体现了灌云县委、县政府从本地发展阶段的实际出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念和决心。灌云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同志在制定和实施工业兴县战略过程中,认真研究了西方发达国家和苏南发达地区在工业化初期走过的“高投入,高排放”、“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道路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和从中引出的深刻教训,深刻认识到贫困地区要发挥后发优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要求,避免苏南发达地区曾一度走过的曲折道路,在“上项目、铺摊子”的工业化起始阶段,就进入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因此,三年来,他们始终坚持“起步虽然晚,但起点决不能降低”的原则,坚守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底线,明确提出“宁可速度慢一点,也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发展”,决不上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决不引高污染、难治理的项目,决不承接低层次的淘汰转移项目,决不建技术落后、浪费资源的项目,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着力打造绿色企业、绿色园区、绿色海岸,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xxx”以来,灌云先后拒绝了大体量的高污染项目近30个,投入环保和生态建设资金2.83亿元,2012年全县万元gdp单位耗能比“十五”末下降12%,化学需氧量比上年削减了1143吨,占连云港全市减排总量的45.7%。这对处在工业化初期的贫困地区来说,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第三个层面的科学决策:选准战略突破口。

从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合理的生产力布局,正确的发展战略,只有认真实施、落到实处,才能达到预想的结果。而实施和落实的首要关键,在于正确选择战略突破口。选准了战略突破口,才能形成工作重点,有效集聚和配置组合各种优势资源和优质要素,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以初战告捷的实际成效来进一步鼓舞士气、凝聚人心;也才能以此为基础,向纵深开拓,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灌云县委、县政府从本县的资源禀赋和工业化初始阶段的实际出发,选准了三个战略突破口: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上,以园区建设、项目引进为突破口。在实施工业兴县战略时,灌云县的领导同志把灌云的情况与苏南县(市)工业化初期的情况作了两方面的对比分析,从中得到了两个重要启示。一是苏南县(市)的工业化是由当地农民创办乡镇工业起步的,而灌云不具备当年苏南创办本土企业的主客观条件,工业化的起步,必须以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引进外来项目为主要途径;二是苏南县(市)的工业化,经历了一个由分散布点向园区集中的发展过程,而后发地区发展工业,应该也可以超越布局分散、处处点火的发展过程,在工业化的起始阶段,就应该以园区为载体,把引进的外来项目向园区集中。为此,自XX年以来,灌云县抓住全省沿海大开发的战略机遇,果断实施工业东进战略,举全县之力建设临港产业区、县经济开发区;并明确提出“有项目就有希望,没有项目就没有一切”的口号,把抢抓重大项目作为经济工作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三年来,全县新开工投资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519个,其中过亿元的项目174个、超10亿元的12个,新投产项目345个,新增规模企业127家,一大批新的增长点正在加快形成和壮大,产业集聚、资本集约、企业集群的效应明显增强,初步构建了船舶制造、金属制品、机械制造、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2012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比“十五”末增长了4.1倍,工业入库税金比“十五”末增长了44倍,继XX年一举结束十多年来无一家工业企业入库税金过300万元、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历史后,2012年入库税金过百万元的工业企业达69家,三年新增64家,其中过500万元的16家,过千万元的7家。XX年兴办的县经济开发区,到XX年底仅落户11家企业,财政收入仅98.3万元。从XX年开始,按照都市工业园的发展方向和现代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定位,主攻大投入,强攻大项目,集中大会战,强势大推进。到2012年底,进区项目累计达152个,投产企业累计达110家,初步形成了以连云港腾翔金属材料、恒辉轮毂制造、鲜禾制鞋等企业为代表的金属制品、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全区从业人数1.6万人,2012年销售收入41.5亿元,入库税金1.7亿元(是XX年的173倍)。XX年新创办的临港产业园区,三年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6.8亿元,不断强化服务效能,加大项目招引力度,着重从浙江沿海和长江沿岸地区招引船舶制造和船舶配套项目,从长三角地区招引科技含量高、投资体量大、带动能力强的精细化工项目,从珠三角和环渤海湾地区招引清洁能源、机械制造项目。三年累计进区企业311个,其中超亿元项目158个,超10亿元项目11个,竣工投产项目143个。2012年销售收入达80亿元,入库税金在XX年的零起点上突破8亿元。

在推进城镇化上,以加快县城的现代化建设为突破口。县城,是县域范围内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集聚生产要素的有效平台,是承接传递大中城市辐射、带动农村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苏北少有的同时兼具山、水资源优势的灌云县城,有着可资发掘的充足禀赋。古老的盐河穿城而过,绵延的山前河、小鸭河沿城环绕,被誉为华夏第一贤相伊尹隐居的大伊山更是大自然对灌云的赏赐,大伊山上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原始社会墓葬群也彰显出灌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三年前的灌云县城规模小、实力弱、功能缺、形象差,既没有集聚外来资源要素的吸引力,也没有带动农村的辐射力,因而不可能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灌云县的领导同志由此认识到,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首先必须加快县城的现代化建设,合理做大县城规模,着力做强县城实力,积极做优县城功能,精心做美县城形象,提升县城的地位,放大县城的作用。三年来,灌云始终坚持把加快以县城为重点的城镇建设作为优化投资环境、集聚生产要素、推动产业扩张、拉动增岗就业的关键之举,围绕打造“苏北有位的山水生态城市”目标定位,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高水平管理的要求,以规划为龙头,以市场运作为手段,从环境综合整治入手,着力旧城改造,加快新区开发,推进大伊山旅游经济区建设。三年间,县城实施了400多项重点建设工程,拆迁7000多户,其中1900余户的拆违还创造了灌云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零补偿、零事故、零上访”奇迹;新开工建筑面积612万平方米,新建、运营了时代超级购物中心、商贸城、四星级大酒店等一批三产项目;开工建设了总面积达50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和集中安置小区;县文体中心、妇儿活动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图书馆、博物馆、新区高中、小学、幼儿园和医院等一大批民生文化工程正在加快推进之中;新铺城区道路41公里,基本形成了环环相通的路网体系,并快速拉开了10平方公里新城框架;新建了污水处理厂、垃圾集中处理场和管道天然气,填补了灌云城建史上的三项空白;新安装路灯1630组、红绿灯9组,新建交通隔离护栏2.3万米,新铺人行道板4万平方米,集中整治期间清运垃圾1万多吨、疏浚城区河道19公里;城区新植大树3万多棵,新增绿地530万平方米。农村小城镇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突破,三年新开工建筑面积367万平方米。城镇化率提高了6.5个百分点,城镇建设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越来越凸显。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以发展高效规模农业为突破口。灌云是传统农业大县,过去曾受益也受累于粮棉高产,农民饱受了长期丰产不增收的痛楚。灌云县委、县政府在举全县之力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始终没有忘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推进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强县的跨越,把丰富的农业资源转化为致富农民的经济产业,灌云加快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在全县广泛深入开展了“人人走出门、家家忙调整、户户上项目”的创业增收竞赛活动,大力推进以扩大设施栽培、花卉苗木为主攻方向的现代高效农业规模化。从XX年开始实施了三年新扩设施栽培10万亩的高效农业发展规划,通过公司运作、股份合作、能人带动等来培植发展主体。县财政在还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每年都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以奖代补”的形式来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全县三年新扩设施栽培10万亩、花卉苗木2.1万亩,大棚蔬菜热、花卉苗木热、高效养殖热正在灌云蓬勃兴起,不仅使农民在土地上掘到了“金”,而且还拉动了流通业、运输业、加工业,产生了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拉动多渠道增收的联动效应,现代高效农业已经初步成为灌云农民增收的强势产业和最主要增长点,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致使外地企业吸纳劳动力能力明显减弱的大背景下,对农民收入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灌云县委、县政府在三个层面上所作的决策,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或许有人会说,这样的决策思路在苏南县(市)发展过程中都曾有过,许多举措在苏北洼地率先崛起的县(市)也都做过,似乎没有多少新意。从字面上看,确实如此。但对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灌云县的干部群众来说,却都是全新的理念,无不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在实践中也无不显示了灌云的特色。县域经济的发展是有共同规律的,但认识、把握、运用客观规律指导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成效却有很大的差别。三年来,灌云县的主要领导同志提出了许多高人一筹的独到见解和发人深省的精辟观点,但没有订不切实际的目标,没有提哗众取宠的口号,没有做形式主义的表面文章,没有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而是尊重客观规律,尊重民心民意,一切从灌云的基本县情出发,在客观条件许可范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善谋天时之势,善用地利之优,善聚民众之力,谱写了一篇跨越奋进、激动人心的新乐章。这从更深层面上反映了他们开拓创新的领导艺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报告之三:源自解放思想的“大合唱”

剖析灌云三年走过的历程,还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贫困地区要崛起振兴,不仅仅需要有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县情实际的清晰的思路、合理的布局、正确的战略和现实的突破口,而且更需要有执行落实的力度。“不落实,一切都会落空”,在一定程度上实干比思路更重要。只有把科学的决策变成党政机关各个部门和各级干部的自觉行动,化为广大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才能靠全县上下共同谱写崛起振兴的新乐章,形成跨越奋进的“大合唱”。而这一切,又都源自思想的解放、理念的提升和思维的创新。

思想上的差距是无形的差距,也是最大的差距,更是发展滞后的症结所在。由于经济的长期落后,在灌云的干部群众中普遍存在着自卑的心结,导致发展信心不足、观念封闭保守和严重的畏难情绪。灌云县委、县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发展,必须从解放思想起步;希望,只能从转变观念开始”。推进崛起振兴首先必须破除思想上的障碍,加快培育内生增长机制。从XX年开始,他们重点围绕解决“敢想敢干”、“务实苦干”、“善谋会干”等问题,层层递进地推进思想大解放,在全县组织实施了以激发动力为主题的提振信心工程,用“灌云人知灌云事,灌云事靠灌云人”、“路在人走,业在人创,事在人为”、“鄙视平庸,藐视无为”、“无功就是过,平庸就是错”等理念来鼓舞士气,振奋精神;以激活思维为主题的更新观念工程,教育和引导全县上下不为传统的思维定势所束缚,不为既有的发展模式所局限,不为暂时的困难而却步;以激励实干为主题的创新实践工程,着力营造崇尚实干、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社会氛围,为实干者减压、为改革者松绑、为探索者卸担,使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加快走上了推进灌云崛起振兴的舞台。观念变,一变百变;思想新,一新百新。自信不自卑、苦干不苦熬、服气不服输已成为灌云人最显著的精神特色,并转化为负重奋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知耻而后勇”。一旦打开解放思想的“闸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就会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成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详细考察灌云县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的进程,可以发现,灌云县的领导同志不仅善于通过解放思想来扫除存在于全县干部群众中共同的思想障碍,而且十分注重紧紧围绕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决策,分层次地、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人群的思想认识问题,在提升、凝聚、增强、激发“四个力”上下功夫。这无疑是灌云县在解放思想进程中显现出来的一大特色。

在解放思想中,着力提升县级领导班子的指挥力。

县级领导班子特别是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思想解放的程度,事关整个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决定着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水平。三年来,灌云县的主要领导同志在推进全县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的过程中,把统一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放在首要的位置。他们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理念的共识;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中,不断深化对基本县情的共识;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和反复比较、研讨、论证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和战略突破口的共识;在总结过去“醒得晚、下床迟”的教训中,不断深化对强行入轨、强势推进工作方法的共识。正是在解放思想中不断深化上述四个方面的共识,领导班子成员的智慧、才能、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释放出来。县委响亮地提出了“五个看齐”的口号:“基层向机关看齐,机关向班子看齐,班子向班长看齐,班长向更高的目标看齐,全县各级干部向县委书记看齐”。

大家胸怀同一个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极大地提高了县级党政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不仅成为善作决策的司令部,而且成为善抓落实的指挥部。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都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组织实施;事关条线的重点工作、重大工程,都由分管领导分工负责,狠抓落实;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人大、政协的领导班子也都着眼大局、围绕中心,在依法行使职权的同时,积极参与县委、县政府作决策、抓落实的工作。尽管有些决策在实施之初少数人可能会不理解,甚至引起一些非议和指责,但他们始终直面矛盾困难,敢于动真碰硬,在实干中凝心聚力,在实干中突破障碍,让成功的实践来判断;对确定了的工作,立说立干,先干后说,多干少说,不达目的决不罢手,确保说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灌云的实践充分说明,成功的实践,是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最有力的武器。

在作决策、抓落实的过程中,县委、县政府两个一把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灌云县委书记唐铁飞同志,理论素养好,眼界思路宽,思想解放,观点新颖,有长期在贫困地区担任县级领导工作的经验,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既有高人一筹的独到见解,又能正确集中集体智慧,处人处事坚持原则、刚毅果断,光明磊落,又关心同事、体谅下属,充满情义,在干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县长尹哲强同志,思想修养好,工作思路清,情况熟,作风实,能吃苦,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具有很强的组织指挥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和处置疑难问题的能力。他担任灌云县县长职务已有八年之久,不计名利,勤奋工作,既能在县委班子中甘做配角、当好助手,又能在政府班子中当好“班长”、抓好协调,在干部群众中有很好的口碑。最难能可贵的是,素质和能力都比较强的党政两个一把手,相互尊重、相互敬佩,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关心、相互包容,在工作上紧密配合,在私交上感情深厚,真正做到了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公开讲话和私下议论一个样。党政两个一把手如此精诚团结、亲密无间,带领党政领导班子团结拼搏、共同奋斗,在县级党政班子中是不多见的。这恐怕也是灌云县之所以能三年巨变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解放思想中,着力凝聚机关部门的向心力。

县级党政机关各个部门是县委、县政府的职能部门,在制定和实施决策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过去,灌云与不少地方一样,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部门中梗阻”的现象。机关各部门基本上是各守各的门、各用各的权、各做各的事、各谋各的利;有些部门遇到“好事”争权夺利,碰到“难事”推诿扯皮,甚至政出多门、相互牵制;有的部门对上看脸色,做表面文章,对下摆架子,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灌云县的领导同志清醒地认识到,机关作风不转变,部门“中梗阻”的现象不解决,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就无法实施、落实到基层。为此,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他们引导机关各部门的负责同志和全体机关干部正确认识机关部门所处的重要地位和所负的重要责任,正确对待改革发展中部门既有权力和既得利益的调整,正确处理条条与块块、管理与服务、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由此带来了机关作风的深刻变化。机关各部门围绕中心、关注大局的意识增强了,服务块块、服务基层的气氛浓厚了,互相协作、配套联动的作风形成了。从而大大增强了机关部门的向心力,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既积极行使各自的职能,又注意相互配合,保证了整个县级机关高效协调的运作。

三年来,经贸部门认真实施工业兴县战略,积极落实新型工业化的各项举措,强势推进招商选资,全力培育规模企业,多策并举拓展服务业,强力推进民营企业在跨越发展中上新台阶,为扩大工业规模,提升发展水平,作出了贡献。外经贸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工作思路,积极发展外贸,着力主攻外贸,开创了灌云外向型经济的新局面,2012年实际利用外资突破一亿美元大关,位居连云港市四县之首。农业部门坚决贯彻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的重大决策,按照三年建设10万亩设施规模农业的目标,编制《灌云县设施栽培基地建设规划》,抓好土地流转,争取项目资金,丰富运作模式,加强科技服务,树立典型引路,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建设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城镇化的总体部署和加快县城现代化建设的决策,以科学规划引领县城建设、以高压靠身的责任保障县城建设,以先进的县城经营理念加快城市建设,保证了400多项城建项目有效实施,很好地发挥了担纲推进城镇化主力军的作用。财政部门以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为首要任务,积极打造发展财政、和谐财政、为民财政、创新财政、阳光财政,努力做好生财、聚财、用财、管财的文章,保证了财政实力稳步增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财政形象不断提升,财政工作多次获得省、市表彰,连续三年获得“全省财政收入增收先进单位”。劳动社保部门和民政部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关注民生的各项举措,切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和各项社会保障工作,关心弱势群体,开展民政帮扶救助,为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作了积极努力。金融、工商、税务、供电等部门积极配合地方发展大局,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政法、组织、宣传、纪检、监察等部门,也都自觉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为崛起振兴、跨越奋进创造了团结安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正确的舆论环境,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部门,深化体制改革,推进事业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和精神动力,为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出了贡献。

在解放思想中,着力增强各级干部的执行力。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全面增强各级干部的执行能力,是贯彻落实科学决策的根本组织保证。三年来,灌云县委在这方面采取了三条坚决果断、卓有成效的措施:

一是推进用人制度改革,把精兵强将放在第一线,为提高全体干部的执行能力树立正确导向。事业兴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三年来,灌云始终坚持“把创业有功的人用起来,把敬业有进的人留下来,把无所作为的人调出来,把败业有余的人撤下来”的用人导向,不看说功看做工,不看资历看实绩,不唯学历看能力,选派有谋事之策、干事之才、成事之能的干部到重点部门、重点单位和基层乡镇担任主要负责人。坚持实绩突出进位制、工作后进移位制、排名末位淘汰制,将干部位置与实绩位次挂钩、干部变动与发展排序挂钩,彻底打破求全责备、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陈旧观念,对实绩突出的干部给荣誉、给实惠、给地位,大力使用敢思敢想、敢试敢闯、敢做敢当的干部,及时调整不胜任现职和不在状态的干部,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格局。三年来,全县评选出“十佳招商能手”、“十佳公仆”等15个“十佳”,并大张旗鼓地表彰宣传;向连云港市委推荐提拔的18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和县委提拔或重用的193名科级干部,大多是在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城市建设一线作出贡献的同志。正确的用人导向,对提升干部的素质、增强执行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是强化教育培训,拓宽眼界胸怀,提升知识素养,为增强全体干部的执行能力打好牢固的思想基础和厚实的知识基础。他们精心组织各级干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和党的xx大以来以xx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组织开展“从我做起,勇争一流;激情奋斗,无悔人生”的主题教育;紧贴跨越发展大局,积极开办“星期六干部学校”,创办“创新与发展论坛”,聘请知名专家教授开设相关知识讲座;先后组织66名科级干部、332名村(居)党支部书记赴韩国考察学习,20名乡镇党委书记和317名党支部书记赴华西村学习培训,100名村干部赴山东、盐城等地参观学习。持续不断的学习、教育、培训,多层次、多方面的参观考察,一方面,使广大干部加深了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的认识,提升了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了崛起振兴、跨越奋进的决心和信心;另一方面,使广大干部提高了理论素养,拓宽了眼界、拓宽了思路、拓宽了知识面,积累了与时俱进的理论智慧,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增强了从本部门、本乡镇、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创造性贯彻实施县委、县政府正确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三是实行倒逼机制,强行入轨、强势推进,为增强全体干部的执行能力养成真抓实干、紧张快干的良好作风。他们在全县干部中深入开展“治假、治浮、治庸”的教育活动,广泛宣传“做官就要做事,做事就要尽责,尽责就要见效”的理念,大力倡导“真才实学、真心实意、真抓实干、真绩实效”的“四真四实”作风。以“高标准、快节奏、严要求、创一流”的工作导向,强力推行责任靠身的“四个一”工作法。按照“要事第

一、一事一列、一人为主、一段一结”的要求,把事关发展的重要事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作为第一位的工作,并量化为具体项目,集中精力重点抓;将发展中的大事、要事一个个地排列出来,定人头、定目标、定时限、定奖惩;一项工作由一个人具体牵头,一套班子全程负责到底;每项工作完成后及时问责问效,一事一清,兑现奖惩不欠账,从而有效地防止和避免了重点不明、责任不清、落实不力现象的发生。严格实行倒逼推进的督查机制,对每项工作都倒排进度、倒排时限、倒排任务,从头开始就以靠身的责任来压、以严格的督查来推、以到位的奖惩来促,“鞭打快牛、棒打慢牛、淘汰懒牛”,环环相扣、步步紧逼,一着不让地狠抓落实推进。县、乡(镇)机关全面推行1/3的人离岗招商、1/3的人服务基层、1/3的人留岗敬业的“三三制”工作机制,把大部分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逼向”园区建设、重点工程、招商引资、拆迁拆违、信访稳定、新农村建设等各项工作的第一线,着力构建人才到基层锻炼、干部从一线选拔的党政干部培养链。灌云的实践又一次表明,在长期贫困的地区,处在崛起振兴的初始阶段,强行入轨、强势推进的做法,虽然是一种不得已的办法,但却是唯一有效的办法。挤压式,“压”出了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紧逼式,“逼”出了干部的创造力和战斗力,从不适应到基本适应,从基本适应到成为习惯,习惯而后自然,进入自觉、自为的状态。在调查中,灌云的许多干部都说了同样一句发自内心的话:“我们现在承受的压力很大,工作实在太紧张,但心情舒畅,身累心不累,看到一件件事在自己手上干成了,确实很有成就感、荣誉感,想到这一点,一辈子也就无怨无悔了!”

三是用培育典型引导民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灌云县委、县政府在作出重大决策、特别是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富民政策后,一方面广泛动员发动,另一方面注重培育典型引导群众。XX年以来,灌云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条主线,科学规划、强势推进农业设施栽培。然而,由于长期的发展滞后,农民对致富的信心不足,不愿下本钱“冒险”,因此,这项政策推行的初期,农民观望的多,参与的少。针对这种情况,县委、县政府果断地采取示范带动和典型引导的办法,让农民真切感受到设施农业看得见、学得来、见效快。XX年,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带头建设蔬菜大棚2600亩,取得初步成效后再转让给农民。同时,县政府每年都安排专项资金,给予新建每个标准日光温室奖补4000-5000元、新建每个标准钢架大棚奖补1-2万元,较好地调动起了一些脱贫致富欲强、经营理念新、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乡镇、群众投身设施农业的积极性,培育出一批带头致富的典型。沂北乡共建设施农业6000亩,获县政府奖励33万元;龙苴镇石门村支部书记王占志不仅带动家家户户建大棚,本人也建日光温室5个,年纯收入超过15万元。周围人富裕的例子层出不穷,农民感受到了设施农业带来的收益,他们开始争先恐后地投身到设施农业的建设中去,设施农业栽培面积和农民手中的钞票,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三年前,许多人对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10万亩设施栽培高效农业的目标持怀疑态度;三年后,县委、县政府提出再扩建10万亩的任务,很快就得到了落实。这一鲜明的对比充分表明,灌云县的广大群众已真正被动员起来了,蕴藏在广大群众中的致富冲动和艰苦创业的精神被激发出来了,全民自主创业的氛围正在形成,并必将会不断提升到更高级的程度。

实事求是地说,灌云县三年来所发生的显著变化,在县域发展的征途上仅仅是良好的开端,打下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它的发展水平还不高,总量规模还不大,综合实力还不强,群众的生活还称不上富裕,在更高水平上解决好民生问题还要作长期艰苦的努力。但是,这三年的显著变化,给人们的启示却是十分深刻的。用灌云人自己的话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既要增强忧患意识,更要坚定必胜信心;“谋划比计划更重要”,既要敢于冒雨而行,更要善于未雨绸缪;“实干比说教更重要”,既要靠思想教育引导,更要靠实干行动引领;“团队合作比个人奋斗更重要”,既要倡导个人激情奋斗,更要倡导团队合作拼搏。从灌云县三年的显著变化,联想到苏北其他县(市)近几年快速发展的实践,可以引申出一个十分重要的结论,洼地崛起、跨越奋进,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一点是,要不断提升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精、气、神。具体地说,就是要有“承认落后,不甘落后”的志气、“自尊自信,争先进位”的豪气、“敢试敢闯,敢冒风险”的勇气、“审时度势,善谋良策”的灵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锐气、“处变不惊,从容应对”的静气、“凝心聚力,团结拼搏”的士气、“求真务实,和谐稳定”的风气。“八气”齐备,焉有不兴之理!

(调查人:顾介康 顾新华 朱采莲 中共江苏省委研究室 江苏省经济学会)

推荐第5篇:欠发达地区灌云县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江苏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和亮点,而苏南、苏北县域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又是江苏经济发展中的一大矛盾和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苏北地区不少县(市)出现了“洼地崛起”的可喜现象。在省委、省政府和连云港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扶贫工作队及其后方单位的大力帮扶下,灌云县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发生了“谁都意想不到”的显著变化,就是一个突出的典型。最近,我们怀着敬佩的心情和浓厚的兴趣,到灌云县进行了调查,对“洼地”里奏响跨越奋进的新乐章作了深入的剖析和思考。报告之一:发自“洼地崛起”的最强音灌云因南有大川灌河、北倚名山云台而得名。历史上,这里是一片盐碱地,灾害频发,积贫积弱。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灌云历届县委、县政府怀着崛起振兴的强烈愿望,带领干部群众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但由于受历史原因和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直到XX年底,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仍处于全省洼地中的“锅底”。 XX年初,县委领导班子调整以后,这个长期处于洼地“锅底”的重点贫困县,却奏响了“洼地崛起”的最强音,以出人意料的速度三年三大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开始迈入快车道,主要经济指标纵向比连创历史新高,横向比在省、市持续进位,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连续三年跻身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被评为全国民营经济最佳投资县、粮食生产先进县、商品粮基地县、绿化模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省设施栽培先进县、绿化造林先进县、社会治安安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特别是去年在困难和挑战异常严峻的大背景下,经济和社会继续保持高位运行,获得连云港市综合目标考核第一名。三年来,最可惊的变化,是经济发展态势的变化。长期以来,灌云县经济的发展基本处于小步慢跑的状态,甚至一度在徘徊之中。XX年以前灌云各项经济指标都排在全省县(市)后列,有的指标甚至排在全省县(市)末位。到“十五”期末的XX年,财政总收入仅2.49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仅1.48亿元,仅有一个乡镇财政收入过千万元,2/3的乡镇低于500万元,还有7个乡镇不到300万元;人均gdp连续3年、财政收入连续4年、人均财政收入连续5年排全省倒数第一。但近三年多来,灌云县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成绩斐然。一是总量翻番。gdp由XX年的46.48亿元增加到2012年96.72亿元,三年增长了1.1倍,年均递增27.67%,比“十五”期间高1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由XX年的26.2亿元增加到123.6亿元,三年增长了3.7倍,年均递增67.72 %,比“十五”期间高54.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入由XX年的6.5亿元增加到100亿元,三年增长14.4倍,年均递增148.7%,比“十五”期间高136.6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由XX年的1632万美元增加到1.55亿美元,三年增长了9.5倍,年均递增111.7%。二是质态提升。三次产业比重由XX年的36.4∶33.9∶29.7调整到2012年的30.5∶43.8∶25.7,经济结构初步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的转变,工业对gdp的贡献份额三年提高了17.3个百分点;工业入库税金对财政收入贡献率达64.7%,三年提高了54.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17.6%,三年提高了12.2个百分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所占比重达81.1%,三年提高了34.6个百分点,在全省县(市)的排名三年上升了15个位次。三是效益倍增。2012年,全县工业入库税金达11亿元,是XX年的44倍,年均增长14.3倍;财政总收入达17.01亿元,是XX年的6.6倍,年均增长87.0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01亿元,是XX年的4.6倍,年均增长65.73%,增幅位居全省52个县(市)第二,总量排名三年内前移了8位。三年来,最可叹的变化,是县城面貌的变化。三年前到过灌云县的同志脑海中留下的是这样一种印记:县城破旧、道路狭窄、房屋凌乱,管理不到位,环境不优美。当时全县不仅规划建设混乱,总体框架没有拉开,而且市政设施极其薄弱,城区只有一组不起作用的红绿灯、两部电梯、3条半主干道,交通秩序、市场秩序和卫生环境都很差,“脏乱差”几乎成了灌云县城的代名词,客商不满意,百姓有怨气。如今,城区面积由XX年的22.7平方公里扩大到37.6平方公里,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配套、产业集聚的新县城正在崛起。一眼望去,花园式楼房错落有致、新建马路平坦宽广、市民广场绿树成荫;城市管理、市民生活都井然有序;大自然赐予的大伊山和盐河,展现了“山”的神韵,凸显了“水”的灵气,显现了“绿”的秀美,更把灌云县城衬托得俊朗而秀丽。大伊山旅游经济区晋升为国家3α级风景区;县城的功能、形象、品位和人居环境明显提升。2012年市民广场建成后,开放的第一天晚上,近6万名群众欣喜地涌入广场,争相拍照留影,真切分享城市建设的成果。三年来,最可喜的变化,是老百姓生活状况的变化。XX年以前,灌云的民生问题困难重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各种社会保障得不到落实,群众怨声载道。据资料显示,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仅为3582元和5885元,排在全省倒数第三位和第四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仅为21.66亿元,排在连云港市末位。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城乡低保覆盖率远远不能达标,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率都很低,城镇登记失业率居高不下。面对这种现状,灌云县委、县政府把改善民生作为加快发展的着重点,同时又作为激发群众创业冲动的着力点,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在发展中改善民生。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33元,比XX年增长40.5%,增幅为全市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10元,比XX年增长53.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8.83亿元,是XX年的2.3倍,三年净增27.2亿元;县财政三年累计投入社会保障配套资金2.04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新增部分的36.7%;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城乡低保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达85%以上,新增各类医疗设备397台(件),较好地完成了县乡镇卫生院基本设备装备任务;三年新铺县乡村(居)道路1416公里,新增安全饮用水受益人口23.2万人,完成水利土方4705万立方米;高标准完成了教育“六有四配套工程”,定点完小以上学校网络接入率达100%,农村有线电视通村率达100%,每个行政村都建立了一个达标篮球场和农民图书室;城镇登记失业率从XX年的4.12%回落到2012年的2.68%,新增城镇就业20128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357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55412人,基本解决了城乡居民家庭的“零就业”问题。三年来,最可贵的变化,是干部群众精神状态和社会风气的变化。过去经济发展长期滞后,灌云人对前途甚感渺茫,因而得过且过、精神萎靡、自甘落后,甚至自暴自弃。很多干部求稳怕乱、无所作为,群众听天由命、无所事事。社会风气不正,治安环境极差,偷盗抢劫时有发生。前几年,一韩国客商就被谋财害命惨死在歹徒之手,周边地区发生了案子也都指认是灌云人所为,即使灌云本地人也不敢随意在外行走,害怕遇到不测。因此,灌云在外形象差,在内也受鄙视。过去,无论是出差在外的灌云干部,还是在外学习、工作的灌云籍人士,大都不愿意讲家在灌云;省、市表彰奖励,基本上没有灌云的份,只在台下为别人鼓掌。然而,近三年来,灌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变化,让干部群众看到了灌云发展的希望,激发了沉寂已久的发展激情,干部群众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全县各级干部把敢思敢想、敢闯敢试,敢做敢为作为行为准则,把事事争第

一、样样争先进、项项争一流作为目标追求,“吃三睡五干十六”、白天基本不开会、晚上大都在加班、节假日经常不休息已经成为灌云干部的工作常态。群众思富求富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现在,灌云人在外再也不用躲躲闪闪,而是以“我是灌云人”为自豪;现在,灌云人再也不仅仅是坐在台下为别人鼓掌,而是充满自豪走上主席台领奖。去年,县长走上主席台领取灌云县获得全市综合目标考核第一名奖项的闪亮镜头已经永远定格在灌云人民心中。由于干部群众精神状态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文明、和谐的社会风气正在形成。以“xxxx”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道德观逐步深入人心;遵纪守法、争做合格公民的法制观念在全社会逐步普及,三年来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了11.2个万分点;特别是感恩社会、关爱社会、回报社会的良好风尚逐步发扬,义务献血、义务保洁、义工助弱已成为灌云人的一种时尚。2012年春节前,灌云县成立慈善基金会,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还较低的干部群众一下子就捐助了350万元。 三年来,最可赞的变化,是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变化。过去,由于长期经济发展落后,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群众对现状普遍不满,上访集访非常频繁,干部遇到问题绕道走,能推则推、能躲则躲,干群矛盾十分突出。灌云县从XX年起连续2年被确定为省信访重点管理县、连续3年信访工作考核全市倒数第一,信访量是连云港其他3个县的总和,从XX年到XX年连续4年县政府大门没有打开过。现在,灌云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领导干部下基层制度、信访接待日制度;XX年县委专门成立民情巡视办公室,及时收集社情民意,直接对县委负责,使群众反映的一些问题能够更加快捷地得到解决;同时开通书记、县长热线,与群众进行面对面、心贴心、跨越时空的无障碍交流。全县信访总量3年下降了68.7%。县委书记唐铁飞同志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习惯,每天晚饭后,都要带领部门的同志走街串巷10华里,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实地解决问题。有的群众早早等在路口,为的就是与书记说说心里话,拉拉家常,甚至拉着书记一起合个影。群众都说:“我们与书记没有距离。”今年高考期间,唐铁飞同志接到一个特殊的信息,一位家长因孩子参加高考,十分紧张和焦虑,希望他能够回个信息,以此舒缓紧张的情绪,唐铁飞同志欣然满足了这位家长的要求。反映普通老百姓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事、烦恼事的信息,唐铁飞同志每天都要收到十多条,他都认真地一一答复。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带动下,各级党员干部都能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智慧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实情,了解民心,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解民之忧,帮民之困。由此带来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深刻变化,县委、县政府在群众中树立了很高的威望。三年快速发展的实绩,各级干部作风的改变,从发展中得到的实惠,广大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县委、县政府给予了高度的信任,也激发了广大群众支持改革、投身发展的巨大热情。灌云的发展变化是显著的、深刻的,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灌云县的老百姓都说:“三年前谁能想到灌云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在灌云担任过领导工作的老同志都说:“这一届县委、县政府做成了我们过去不敢想、也想不到的事情!”凡是过去到过灌云的或了解灌云的人,看到灌云三年来的变化,也无不惊讶和交口称赞。XX年5月,时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的李源潮同志到灌云调研视察时,对灌云“xxx”以来的发展变化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灌云的变化使我们对苏北的发展、对“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信心更加增强了。省委书记梁保华同志十分关注和关心灌云,充分肯定灌云的发展变化,给灌云的干部群众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连云港市委书记王建华同志把灌云短短三年所发生的显著变化,称之为“灌云速度”。XX年以来,省内外各地到灌云参观考察的人一批接着一批,不仅有苏北的同志,也有苏南的同志,最远的来自重庆,接待50人以上考察团达70多批次。灌云县三年来所发生的惊人变化再次证明,“贫穷不会生根,落后不会永远,一切全靠奋斗”。洼地崛起,虽然不能跨越发展的阶段,但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大大缩短特定发展阶段的时间和过程。凡是到灌云来参观考察的人,在惊叹之余,都会提出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灌云县在短短三年时间内会发生如此“意想不到”的巨大变化,其奥秘究竟在哪里?为破解这个问题,我们对灌云县三年发展的历程作了深入的剖析和思考。报告之二:来自科学决策的“主旋律” 剖析灌云县三年来走过的历程,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洼地锅底”奏响的跨越奋进的新乐章,其主旋律就是“发展是执政兴县的第一要务”;其主基调就是“崛起振兴、跨越奋进”。围绕这个“主旋律”、“主基调”,灌云县委、县政府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与灌云县的基本县情结合起来,提升发展理念,理清发展思路,实事求是而又坚决果断地在三个层面上制定了科学的决策,由此,在县域发展的舞台上演绎成为跨越奋进的新乐章。第一个层面上的科学决策:科学规划全县生产力的总体布局。灌云县的领导同志认为,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布局生产力,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头等大事,也是县域经济决策的首要任务。灌云资源禀赋充足,背靠陇海铁路,紧接连云港港,高速公路密度为全国县级之最,区位优势独特,特别是拥有39公里海岸线、140平方公里的滩涂盐田,是发展临港大工业、大产业、大物流的理想之地。但长期以来,这些丰富的战略资源由于缺乏有效整合,基本上处于抛荒或浅层次的粗放开发状态,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发展优势。规划就是生产力,抓发展首先要抓规划。XX年初,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入3000多万元聘请深圳规划设计院依据灌云资源优势,对县域经济、港口、县城及重点区域编制了中长期发展规划,据此确立并快速拉开了“一城一港四区”的生产力布局:凸显山、水、城相拥的优势,努力把县城打造成为苏北有位的旅游生态城市;策应连云港市“一体两翼”大组合开发,努力把燕尾港打造成为连云港港重要的组合配套港;以扩张临港产业、现代都市工业和大物流为重点,努力把临港产业区打造成为江苏沿海新兴的产业高地,把县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全市领先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把大伊山旅游经济区打造成为苏北旅游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把杨集物流区打造成为苏北重要的物流中心。融入经济带、产业带和地理空间带概念的“一城一港四区”生产力布局,充分显示了灌云人跨越发展的开阔视野和敢于超越的气魄胆略,特别是规划所显露出来的巨大商机越来越引起了海内外广大战略投资者的广泛关注,投资20亿元的华能风电入驻了,投资15亿元的五洲造船进来了,投资10亿元的汽车轮毂落户了……重大项目集聚的“热岛效应”正在灌云加快形成。第二个层面的科学决策:正确制定适合本县实际的发展战略。灌云的领导同志认为,在明确全县生产力总体布局之后,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是,按什么样的总体发展思路即发展战略来实现“一城一港四区”的总体布局。他们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正确借鉴苏南发达县(市)和周边县(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灌云县所处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指导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的三大战略:一是富民强县战略。这一发展战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规定了县域发展的总目标、总任务。在灌云县提出这样一个发展战略,不仅仅是对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的总定位、总目标的简单贯彻和延伸,而是蕴含了灌云县委、县政府对基本县情的清醒认识和发展任务的深入思考。他们认为,像灌云这样经济发展长期滞后的贫困县存在的主要矛盾就是“民穷”、“县弱”。因此,让全县百万人民逐步富起来,使县域综合实力不断强起来,是灌云现阶段发展的两大任务。而这两大任务,又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富民是强县的目标,民不富,无以称强县;强县是富民的途径,县不强,无以致民富。三年来发展的实践表明,“富民强县”这一在全省带有普遍性的口号,在灌云这一长期贫困的地区发生了特殊的作用。它使各级干部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责任、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它顺应了广大群众长期以来的所期所盼,成了凝聚人心、团结拼搏、艰苦创业、跨越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二是工业兴县战略。这一发展战略,体现了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律,明确了现阶段灌云县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战略重点。灌云县的领导同志认为,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就在于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程度低,而市场化、城市化的程度,又取决于工业化的水平。直到XX年,灌云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33.9%,低于第一产业2.6个百分点,还处在以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工业增加值仅11.69亿元,没有一个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处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和发展状态,经济发展的唯一战略选择就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尽快实现由农业为主向工业为主的阶段性转变,使工业经济成为县域范围的主体经济。正是紧紧抓住和坚定实施工业兴县战略,2012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XX年提升10个百分点,仅用短短三年时间实现了建国后56年都未能实现的由农业为主向工业为主的阶段性转变。三是环境立县战略。这一发展战略,体现了灌云县委、县政府从本地发展阶段的实际出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念和决心。灌云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同志在制定和实施工业兴县战略过程中,认真研究了西方发达国家和苏南发达地区在工业化初期走过的“高投入,高排放”、“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道路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和从中引出的深刻教训,深刻认识到贫困地区要发挥后发优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要求,避免苏南发达地区曾一度走过的曲折道路,在“上项目、铺摊子”的工业化起始阶段,就进入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因此,三年来,他们始终坚持“起步虽然晚,但起点决不能降低”的原则,坚守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底线,明确提出“宁可速度慢一点,也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发展”,决不上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决不引高污染、难治理的项目,决不承接低层次的淘汰转移项目,决不建技术落后、浪费资源的项目,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着力打造绿色企业、绿色园区、绿色海岸,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xxx”以来,灌云先后拒绝了大体量的高污染项目近30个,投入环保和生态建设资金2.83亿元,2012年全县万元gdp单位耗能比“十五”末下降12%,化学需氧量比上年削减了1143吨,占连云港全市减排总量的45.7%。这对处在工业化初期的贫困地区来说,确实是难能可贵的。第三个层面的科学决策:选准战略突破口。从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合理的生产力布局,正确的发展战略,只有认真实施、落到实处,才能达到预想的结果。而实施和落实的首要关键,在于正确选择战略突破口。选准了战略突破口,才能形成工作重点,有效集聚和配置组合各种优势资源和优质要素,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以初战告捷的实际成效来进一步鼓舞士气、凝聚人心;也才能以此为基础,向纵深开拓,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灌云县委、县政府从本县的资源禀赋和工业化初始阶段的实际出发,选准了三个战略突破口: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上,以园区建设、项目引进为突破口。在实施工业兴县战略时,灌云县的领导同志把灌云的情况与苏南县(市)工业化初期的情况作了两方面的对比分析,从中得到了两个重要启示。一是苏南县(市)的工业化是由当地农民创办乡镇工业起步的,而灌云不具备当年苏南创办本土企业的主客观条件,工业化的起步,必须以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引进外来项目为主要途径;二是苏南县(市)的工业化,经历了一个由分散布点向园区集中的发展过程,而后发地区发展工业,应该也可以超越布局分散、处处点火的发展过程,在工业化的起始阶段,就应该以园区为载体,把引进的外来项目向园区集中。为此,自XX年以来,灌云县抓住全省沿海大开发的战略机遇,果断实施工业东进战略,举全县之力建设临港产业区、县经济开发区;并明确提出“有项目就有希望,没有项目就没有一切”的口号,把抢抓重大项目作为经济工作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三年来,全县新开工投资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519个,其中过亿元的项目174个、超10亿元的12个,新投产项目345个,新增规模企业127家,一大批新的增长点正在加快形成和壮大,产业集聚、资本集约、企业集群的效应明显增强,初步构建了船舶制造、金属制品、机械制造、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2012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比“十五”末增长了4.1倍,工业入库税金比“十五”末增长了44倍,继XX年一举结束十多年来无一家工业企业入库税金过300万元、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历史后,2012年入库税金过百万元的工业企业达69家,三年新增64家,其中过500万元的16家,过千万元的7家。XX年兴办的县经济开发区,到XX年底仅落户11家企业,财政收入仅98.3万元。从XX年开始,按照都市工业园的发展方向和现代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定位,主攻大投入,强攻大项目,集中大会战,强势大推进。到2012年底,进区项目累计达152个,投产企业累计达110家,初步形成了以连云港腾翔金属材料、恒辉轮毂制造、鲜禾制鞋等企业为代表的金属制品、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全区从业人数1.6万人,2012年销售收入41.5亿元,入库税金1.7亿元(是XX年的173倍)。XX年新创办的临港产业园区,三年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6.8亿元,不断强化服务效能,加大项目招引力度,着重从浙江沿海和长江沿岸地区招引船舶制造和船舶配套项目,从长三角地区招引科技含量高、投资体量大、带动能力强的精细化工项目,从珠三角和环渤海湾地区招引清洁能源、机械制造项目。三年累计进区企业311个,其中超亿元项目158个,超10亿元项目11个,竣工投产项目143个。2012年销售收入达80亿元,入库税金在XX年的零起点上突破8亿元。在推进城镇化上,以加快县城的现代化建设为突破口。县城,是县域范围内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集聚生产要素的有效平台,是承接传递大中城市辐射、带动农村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苏北少有的同时兼具山、水资源优势的灌云县城,有着可资发掘的充足禀赋。古老的盐河穿城而过,绵延的山前河、小鸭河沿城环绕,被誉为华夏第一贤相伊尹隐居的大伊山更是大自然对灌云的赏赐,大伊山上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原始社会墓葬群也彰显出灌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三年前的灌云县城规模小、实力弱、功能缺、形象差,既没有集聚外来资源要素的吸引力,也没有带动农村的辐射力,因而不可能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灌云县的领导同志由此认识到,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首先必须加快县城的现代化建设,合理做大县城规模,着力做强县城实力,积极做优县城功能,精心做美县城形象,提升县城的地位,放大县城的作用。三年来,灌云始终坚持把加快以县城为重点的城镇建设作为优化投资环境、集聚生产要素、推动产业扩张、拉动增岗就业的关键之举,围绕打造“苏北有位的山水生态城市”目标定位,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高水平管理的要求,以规划为龙头,以市场运作为手段,从环境综合整治入手,着力旧城改造,加快新区开发,推进大伊山旅游经济区建设。三年间,县城实施了400多项重点建设工程,拆迁7000多户,其中1900余户的拆违还创造了灌云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零补偿、零事故、零上访”奇迹;新开工建筑面积612万平方米,新建、运营了时代超级购物中心、商贸城、四星级大酒店等一批三产项目;开工建设了总面积达50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和集中安置小区;县文体中心、妇儿活动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图书馆、博物馆、新区高中、小学、幼儿园和医院等一大批民生文化工程正在加快推进之中;新铺城区道路41公里,基本形成了环环相通的路网体系,并快速拉开了10平方公里新城框架;新建了污水处理厂、垃圾集中处理场和管道天然气,填补了灌云城建史上的三项空白;新安装路灯1630组、红绿灯9组,新建交通隔离护栏2.3万米,新铺人行道板4万平方米,集中整治期间清运垃圾1万多吨、疏浚城区河道19公里;城区新植大树3万多棵,新增绿地530万平方米。农村小城镇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突破,三年新开工建筑面积367万平方米。城镇化率提高了6.5个百分点,城镇建设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越来越凸显。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以发展高效规模农业为突破口。灌云是传统农业大县,过去曾受益也受累于粮棉高产,农民饱受了长期丰产不增收的痛楚。灌云县委、县政府在举全县之力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始终没有忘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推进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强县的跨越,把丰富的农业资源转化为致富农民的经济产业,灌云加快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在全县广泛深入开展了“人人走出门、家家忙调整、户户上项目”的创业增收竞赛活动,大力推进以扩大设施栽培、花卉苗木为主攻方向的现代高效农业规模化。从XX年开始实施了三年新扩设施栽培10万亩的高效农业发展规划,通过公司运作、股份合作、能人带动等来培植发展主体。县财政在还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每年都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以奖代补”的形式来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全县三年新扩设施栽培10万亩、花卉苗木2.1万亩,大棚蔬菜热、花卉苗木热、高效养殖热正在灌云蓬勃兴起,不仅使农民在土地上掘到了“金”,而且还拉动了流通业、运输业、加工业,产生了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拉动多渠道增收的联动效应,现代高效农业已经初步成为灌云农民增收的强势产业和最主要增长点,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致使外地企业吸纳劳动力能力明显减弱的大背景下,对农民收入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灌云县委、县政府在三个层面上所作的决策,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或许有人会说,这样的决策思路在苏南县(市)发展过程中都曾有过,许多举措在苏北洼地率先崛起的县(市)也都做过,似乎没有多少新意。从字面上看,确实如此。但对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灌云县的干部群众来说,却都是全新的理念,无不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在实践中也无不显示了灌云的特色。县域经济的发展是有共同规律的,但认识、把握、运用客观规律指导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成效却有很大的差别。三年来,灌云县的主要领导同志提出了许多高人一筹的独到见解和发人深省的精辟观点,但没有订不切实际的目标,没有提哗众取宠的口号,没有做形式主义的表面文章,没有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而是尊重客观规律,尊重民心民意,一切从灌云的基本县情出发,在客观条件许可范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善谋天时之势,善用地利之优,善聚民众之力,谱写了一篇跨越奋进、激动人心的新乐章。这从更深层面上反映了他们开拓创新的领导艺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报告之三:源自解放思想的“大合唱” 剖析灌云三年走过的历程,还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贫困地区要崛起振兴,不仅仅需要有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县情实际的清晰的思路、合理的布局、正确的战略和现实的突破口,而且更需要有执行落实的力度。“不落实,一切都会落空”,在一定程度上实干比思路更重要。只有把科学的决策变成党政机关各个部门和各级干部的自觉行动,化为广大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才能靠全县上下共同谱写崛起振兴的新乐章,形成跨越奋进的“大合唱”。而这一切,又都源自思想的解放、理念的提升和思维的创新。思想上的差距是无形的差距,也是最大的差距,更是发展滞后的症结所在。由于经济的长期落后,在灌云的干部群众中普遍存在着自卑的心结,导致发展信心不足、观念封闭保守和严重的畏难情绪。灌云县委、县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发展,必须从解放思想起步;希望,只能从转变观念开始”。推进崛起振兴首先必须破除思想上的障碍,加快培育内生增长机制。从XX年开始,他们重点围绕解决“敢想敢干”、“务实苦干”、“善谋会干”等问题,层层递进地推进思想大解放,在全县组织实施了以激发动力为主题的提振信心工程,用“灌云人知灌云事,灌云事靠灌云人”、“路在人走,业在人创,事在人为”、“鄙视平庸,藐视无为”、“无功就是过,平庸就是错”等理念来鼓舞士气,振奋精神;以激活思维为主题的更新观念工程,教育和引导全县上下不为传统的思维定势所束缚,不为既有的发展模式所局限,不为暂时的困难而却步;以激励实干为主题的创新实践工程,着力营造崇尚实干、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社会氛围,为实干者减压、为改革者松绑、为探索者卸担,使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加快走上了推进灌云崛起振兴的舞台。观念变,一变百变;思想新,一新百新。自信不自卑、苦干不苦熬、服气不服输已成为灌云人最显著的精神特色,并转化为负重奋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知耻而后勇”。一旦打开解放思想的“闸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就会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成为巨大的物质力量。详细考察灌云县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的进程,可以发现,灌云县的领导同志不仅善于通过解放思想来扫除存在于全县干部群众中共同的思想障碍,而且十分注重紧紧围绕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决策,分层次地、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人群的思想认识问题,在提升、凝聚、增强、激发“四个力”上下功夫。这无疑是灌云县在解放思想进程中显现出来的一大特色。在解放思想中,着力提升县级领导班子的指挥力。县级领导班子特别是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思想解放的程度,事关整个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决定着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水平。三年来,灌云县的主要领导同志在推进全县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的过程中,把统一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放在首要的位置。他们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理念的共识;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中,不断深化对基本县情的共识;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和反复比较、研讨、论证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和战略突破口的共识;在总结过去“醒得晚、下床迟”的教训中,不断深化对强行入轨、强势推进工作方法的共识。正是在解放思想中不断深化上述四个方面的共识,领导班子成员的智慧、才能、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释放出来。县委响亮地提出了“五个看齐”的口号:“基层向机关看齐,机关向班子看齐,班子向班长看齐,班长向更高的目标看齐,全县各级干部向县委书记看齐”。大家胸怀同一个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极大地提高了县级党政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不仅成为善作决策的司令部,而且成为善抓落实的指挥部。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都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组织实施;事关条线的重点工作、重大工程,都由分管领导分工负责,狠抓落实;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人大、政协的领导班子也都着眼大局、围绕中心,在依法行使职权的同时,积极参与县委、县政府作决策、抓落实的工作。尽管有些决策在实施之初少数人可能会不理解,甚至引起一些非议和指责,但他们始终直面矛盾困难,敢于动真碰硬,在实干中凝心聚力,在实干中突破障碍,让成功的实践来判断;对确定了的工作,立说立干,先干后说,多干少说,不达目的决不罢手,确保说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灌云的实践充分说明,成功的实践,是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最有力的武器。在作决策、抓落实的过程中,县委、县政府两个一把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灌云县委书记唐铁飞同志,理论素养好,眼界思路宽,思想解放,观点新颖,有长期在贫困地区担任县级领导工作的经验,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既有高人一筹的独到见解,又能正确集中集体智慧,处人处事坚持原则、刚毅果断,光明磊落,又关心同事、体谅下属,充满情义,在干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县长尹哲强同志,思想修养好,工作思路清,情况熟,作风实,能吃苦,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具有很强的组织指挥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和处置疑难问题的能力。他担任灌云县县长职务已有八年之久,不计名利,勤奋工作,既能在县委班子中甘做配角、当好助手,又能在政府班子中当好“班长”、抓好协调,在干部群众中有很好的口碑。最难能可贵的是,素质和能力都比较强的党政两个一把手,相互尊重、相互敬佩,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关心、相互包容,在工作上紧密配合,在私交上感情深厚,真正做到了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公开讲话和私下议论一个样。党政两个一把手如此精诚团结、亲密无间,带领党政领导班子团结拼搏、共同奋斗,在县级党政班子中是不多见的。这恐怕也是灌云县之所以能三年巨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解放思想中,着力凝聚机关部门的向心力。县级党政机关各个部门是县委、县政府的职能部门,在制定和实施决策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过去,灌云与不少地方一样,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部门中梗阻”的现象。机关各部门基本上是各守各的门、各用各的权、各做各的事、各谋各的利;有些部门遇到“好事”争权夺利,碰到“难事”推诿扯皮,甚至政出多门、相互牵制;有的部门对上看脸色,做表面文章,对下摆架子,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灌云县的领导同志清醒地认识到,机关作风不转变,部门“中梗阻”的现象不解决,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就无法实施、落实到基层。为此,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他们引导机关各部门的负责同志和全体机关干部正确认识机关部门所处的重要地位和所负的重要责任,正确对待改革发展中部门既有权力和既得利益的调整,正确处理条条与块块、管理与服务、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由此带来了机关作风的深刻变化。机关各部门围绕中心、关注大局的意识增强了,服务块块、服务基层的气氛浓厚了,互相协作、配套联动的作风形成了。从而大大增强了机关部门的向心力,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既积极行使各自的职能,又注意相互配合,保证了整个县级机关高效协调的运作。三年来,经贸部门认真实施工业兴县战略,积极落实新型工业化的各项举措,强势推进招商选资,全力培育规模企业,多策并举拓展服务业,强力推进民营企业在跨越发展中上新台阶,为扩大工业规模,提升发展水平,作出了贡献。外经贸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工作思路,积极发展外贸,着力主攻外贸,开创了灌云外向型经济的新局面,2012年实际利用外资突破一亿美元大关,位居连云港市四县之首。农业部门坚决贯彻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的重大决策,按照三年建设10万亩设施规模农业的目标,编制《灌云县设施栽培基地建设规划》,抓好土地流转,争取项目资金,丰富运作模式,加强科技服务,树立典型引路,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建设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城镇化的总体部署和加快县城现代化建设的决策,以科学规划引领县城建设、以高压靠身的责任保障县城建设,以先进的县城经营理念加快城市建设,保证了400多项城建项目有效实施,很好地发挥了担纲推进城镇化主力军的作用。财政部门以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为首要任务,积极打造发展财政、和谐财政、为民财政、创新财政、阳光财政,努力做好生财、聚财、用财、管财的文章,保证了财政实力稳步增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财政形象不断提升,财政工作多次获得省、市表彰,连续三年获得“全省财政收入增收先进单位”。劳动社保部门和民政部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关注民生的各项举措,切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和各项社会保障工作,关心弱势群体,开展民政帮扶救助,为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作了积极努力。金融、工商、税务、供电等部门积极配合地方发展大局,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政法、组织、宣传、纪检、监察等部门,也都自觉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为崛起振兴、跨越奋进创造了团结安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正确的舆论环境,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部门,深化体制改革,推进事业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和精神动力,为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出了贡献。在解放思想中,着力增强各级干部的执行力。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全面增强各级干部的执行能力,是贯彻落实科学决策的根本组织保证。三年来,灌云县委在这方面采取了三条坚决果断、卓有成效的措施:一是推进用人制度改革,把精兵强将放在第一线,为提高全体干部的执行能力树立正确导向。事业兴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三年来,灌云始终坚持“把创业有功的人用起来,把敬业有进的人留下来,把无所作为的人调出来,把败业有余的人撤下来”的用人导向,不看说功看做工,不看资历看实绩,不唯学历看能力,选派有谋事之策、干事之才、成事之能的干部到重点部门、重点单位和基层乡镇担任主要负责人。坚持实绩突出进位制、工作后进移位制、排名末位淘汰制,将干部位置与实绩位次挂钩、干部变动与发展排序挂钩,彻底打破求全责备、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陈旧观念,对实绩突出的干部给荣誉、给实惠、给地位,大力使用敢思敢想、敢试敢闯、敢做敢当的干部,及时调整不胜任现职和不在状态的干部,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格局。三年来,全县评选出“十佳招商能手”、“十佳公仆”等15个“十佳”,并大张旗鼓地表彰宣传;向连云港市委推荐提拔的18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和县委提拔或重用的193名科级干部,大多是在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城市建设一线作出贡献的同志。正确的用人导向,对提升干部的素质、增强执行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二是强化教育培训,拓宽眼界胸怀,提升知识素养,为增强全体干部的执行能力打好牢固的思想基础和厚实的知识基础。他们精心组织各级干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和党的xx大以来以xx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组织开展“从我做起,勇争一流;激情奋斗,无悔人生”的主题教育;紧贴跨越发展大局,积极开办“星期六干部学校”,创办“创新与发展论坛”,聘请知名专家教授开设相关知识讲座;先后组织66名科级干部、332名村(居)党支部书记赴韩国考察学习,20名乡镇党委书记和317名党支部书记赴华西村学习培训,100名村干部赴山东、盐城等地参观学习。持续不断的学习、教育、培训,多层次、多方面的参观考察,一方面,使广大干部加深了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的认识,提升了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了崛起振兴、跨越奋进的决心和信心;另一方面,使广大干部提高了理论素养,拓宽了眼界、拓宽了思路、拓宽了知识面,积累了与时俱进的理论智慧,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增强了从本部门、本乡镇、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创造性贯彻实施县委、县政府正确决策的意识和能力。三是实行倒逼机制,强行入轨、强势推进,为增强全体干部的执行能力养成真抓实干、紧张快干的良好作风。他们在全县干部中深入开展“治假、治浮、治庸”的教育活动,广泛宣传“做官就要做事,做事就要尽责,尽责就要见效”的理念,大力倡导“真才实学、真心实意、真抓实干、真绩实效”的“四真四实”作风。以“高标准、快节奏、严要求、创一流”的工作导向,强力推行责任靠身的“四个一”工作法。按照“要事第

一、一事一列、一人为主、一段一结”的要求,把事关发展的重要事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作为第一位的工作,并量化为具体项目,集中精力重点抓;将发展中的大事、要事一个个地排列出来,定人头、定目标、定时限、定奖惩;一项工作由一个人具体牵头,一套班子全程负责到底;每项工作完成后及时问责问效,一事一清,兑现奖惩不欠账,从而有效地防止和避免了重点不明、责任不清、落实不力现象的发生。严格实行倒逼推进的督查机制,对每项工作都倒排进度、倒排时限、倒排任务,从头开始就以靠身的责任来压、以严格的督查来推、以到位的奖惩来促,“鞭打快牛、棒打慢牛、淘汰懒牛”,环环相扣、步步紧逼,一着不让地狠抓落实推进。县、乡(镇)机关全面推行1/3的人离岗招商、1/3的人服务基层、1/3的人留岗敬业的“三三制”工作机制,把大部分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逼向”园区建设、重点工程、招商引资、拆迁拆违、信访稳定、新农村建设等各项工作的第一线,着力构建人才到基层锻炼、干部从一线选拔的党政干部培养链。灌云的实践又一次表明,在长期贫困的地区,处在崛起振兴的初始阶段,强行入轨、强势推进的做法,虽然是一种不得已的办法,但却是唯一有效的办法。挤压式,“压”出了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紧逼式,“逼”出了干部的创造力和战斗力,从不适应到基本适应,从基本适应到成为习惯,习惯而后自然,进入自觉、自为的状态。在调查中,灌云的许多干部都说了同样一句发自内心的话:“我们现在承受的压力很大,工作实在太紧张,但心情舒畅,身累心不累,看到一件件事在自己手上干成了,确实很有成就感、荣誉感,想到这一点,一辈子也就无怨无悔了!” 在解放思想中,着力激发广大群众的创造力。实践表明,要想摆脱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的状况,就必须形成强大的内生机制,而广大群众的创造力是内生动力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三年来,灌云县委、县政府以全新的理念、务实的作风、显著的成绩来凝聚民心、激发民力、引导民众,带领全县人民群众朝着既定的目标奋勇向前。一是用维护民利凝聚民心。民心向背决定了一个地区发展的成败得失,而如何为群众谋求利益是民心向背最直接最实在的尺度。灌云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人民的利益和意愿放在首位,精心打造民心工程,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来凝聚民心,赢得群众对发展的关心、支持和拥护。因此,他们在做决策、干工作时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当发展决策与群众意愿出现分歧时,始终坚持以群众意愿为先;当工作推进力度与群众承受能力产生碰撞时,始终坚持以群众承受能力为先;当干部与群众发生矛盾时,始终坚持以教育干部为先。拆迁工作被喻为城建第一难,三年多来,灌云在城市建设中,拆迁7000多户居民,其中还有1900余户的拆违工作,公共利益和某些个体利益产生矛盾在所难免。面对这种全县发展大局与部分群众利益相冲突的情况,县委、县政府不是居高临下一拆了之,而是俯下身子倾听意见,站在群众的立场作决策,明确要求不能让群众的利益受损,补偿款一分不到位,就不能动群众一片瓦。三年来兴办那么多项目,没有向群众集资一分钱,没有扣干部一分钱工资,而且在连云港市四县中首家将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工作落到实处。县委、县政府的真诚善举,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城建工作中的为民谋利是县委、县政府把人民群众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一个缩影,但凡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政策举措,无不是在倾听呼声、了解民意、为民谋利的基础上形成的,人民群众与县委、县政府的心贴得更近了,这就为县委、县政府一系列重大举措的贯彻实施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二是用关注民生激发民力。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民力是一支坚不可摧的力量。要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付诸于生动的社会实践,只有把已有的发展成果惠及百姓,才能激发埋藏于民间想富致富的强大冲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三年来,灌云县委、县政府本着“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所共享”的宗旨,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有效调动人民群众投身发展的积极性。除了各级干部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作调查研究以外,XX年县委专门成立民情巡视办公室。4名精干的工作人员,以普通百姓的身份和形象,骑着摩托车或自行车,深入到基层企业、深街背巷、田间地头,明察暗访,及时发现、深入了解倾向性、普遍性、敏感性的问题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三年来,4名工作人员平均每人行程3万公里,共察访了20个乡镇、317个行政村、61个部门单位、93个企业,接触干部、群众、客商6000余人次,接待预约来访500多人次,发展民情联络员811人,累计上报重要社情民意418条,提出建议241个,及时办结率达90%以上。设立民情巡视办公室,是灌云县的创造,它已成为县委、县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大量真实的依据,使群众反映的许多民生问题得以及时解决,也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随着县委、县政府关注民生的各项举措的落实,一方面,使广大群众从自身得到的实惠中深深体会到,党和政府是在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谋利益,对党和政府的所作所为充满了信心;另一方面,也使广大群众深刻认识到,只有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增强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才能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有效地改善民生,从而进一步激发了普通百姓支持改革、投身发展、艰苦创业的激情。三是用培育典型引导民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灌云县委、县政府在作出重大决策、特别是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富民政策后,一方面广泛动员发动,另一方面注重培育典型引导群众。XX年以来,灌云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条主线,科学规划、强势推进农业设施栽培。然而,由于长期的发展滞后,农民对致富的信心不足,不愿下本钱“冒险”,因此,这项政策推行的初期,农民观望的多,参与的少。针对这种情况,县委、县政府果断地采取示范带动和典型引导的办法,让农民真切感受到设施农业看得见、学得来、见效快。XX年,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带头建设蔬菜大棚2600亩,取得初步成效后再转让给农民。同时,县政府每年都安排专项资金,给予新建每个标准日光温室奖补4000-5000元、新建每个标准钢架大棚奖补1-2万元,较好地调动起了一些脱贫致富欲强、经营理念新、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乡镇、群众投身设施农业的积极性,培育出一批带头致富的典型。沂北乡共建设施农业6000亩,获县政府奖励33万元;龙苴镇石门村支部书记王占志不仅带动家家户户建大棚,本人也建日光温室5个,年纯收入超过15万元。周围人富裕的例子层出不穷,农民感受到了设施农业带来的收益,他们开始争先恐后地投身到设施农业的建设中去,设施农业栽培面积和农民手中的钞票,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三年前,许多人对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10万亩设施栽培高效农业的目标持怀疑态度;三年后,县委、县政府提出再扩建10万亩的任务,很快就得到了落实。这一鲜明的对比充分表明,灌云县的广大群众已真正被动员起来了,蕴藏在广大群众中的致富冲动和艰苦创业的精神被激发出来了,全民自主创业的氛围正在形成,并必将会不断提升到更高级的程度。实事求是地说,灌云县三年来所发生的显著变化,在县域发展的征途上仅仅是良好的开端,打下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它的发展水平还不高,总量规模还不大,综合实力还不强,群众的生活还称不上富裕,在更高水平上解决好民生问题还要作长期艰苦的努力。但是,这三年的显著变化,给人们的启示却是十分深刻的。用灌云人自己的话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既要增强忧患意识,更要坚定必胜信心;“谋划比计划更重要”,既要敢于冒雨而行,更要善于未雨绸缪;“实干比说教更重要”,既要靠思想教育引导,更要靠实干行动引领;“团队合作比个人奋斗更重要”,既要倡导个人激情奋斗,更要倡导团队合作拼搏。从灌云县三年的显著变化,联想到苏北其他县(市)近几年快速发展的实践,可以引申出一个十分重要的结论,洼地崛起、跨越奋进,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一点是,要不断提升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精、气、神。具体地说,就是要有“承认落后,不甘落后”的志气、“自尊自信,争先进位”的豪气、“敢试敢闯,敢冒风险”的勇气、“审时度势,善谋良策”的灵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锐气、“处变不惊,从容应对”的静气、“凝心聚力,团结拼搏”的士气、“求真务实,和谐稳定”的风气。“八气”齐备,焉有不兴之理! (调查人:顾介康 顾新华 朱采莲 中共江苏省委研究室 江苏省经济学会)

推荐第6篇:潮汕地区的调查报告

潮人国内状况

潮汕人往往以其精明务实的经商本色为外人所熟知。而惟利是图精明过头的商 人,总归招人嫉恨,这也是历史以来血迹斑斑的排犹运动的导火索,东南亚的“排华运动”有着相似的原因。大家都反犹,犹太人内部就更团结,对犹太的传统就更保守,更珍重,因而,犹太正教(Orthodox Judaism)也是今日世界上最保守的宗教之一,他们有的保守到要搞多妻制的程度。在团结保守等方面,潮州人并不见得会逊色于犹太人,这也是一些充满偏见和敌意的外人一直“诟病”他们的地方。

而纵观网上评论,尤其是网易新闻,只要稍微可能跟潮州人有关(甚至有时仅仅是因为主人公有一套功夫茶具),你就可发现当中各类捕风捉影栽赃嫁祸的用语抑或歹毒攻击、妖魔化潮州人的评论。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你常会意外为何几乎没有潮州人对此进行反击,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早就习惯各种无稽的是非排斥,再者则是因了其低调务实的性格特点(详见后章)。

早在1907年,广府名人国学保存会创办人之一的黄节在其出版的《广东乡土地理教科书》上,不经思虑便引用了某位居心叵测的传教士的一句:“客家与福狫,非粤种,亦非汉种”,意即河洛民和客家民不单不是岭南人,连汉人都不是,为此客家人与广府人打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笔墨官司,客家学也由此显端。而作为河洛民系(河即黄河,洛即洛河,河洛即指古时中原一带,但传教士与黄节却说中原人的后裔反而不是汉人,这种贻笑大方的言论是十分滑稽的)之中坚力量的潮州人对此蔑视言论根本就不屑一顾,你吹你的牛皮,反正你一个手指指着我三个手指却指着你自己,随你诋毁吧,我继续赚我的钱,务实不无聊。

综上所述,做为广东少数派的潮州人很多时候由于背负着的是非要远远大于褒美,他们有成绩时人家看不到,但一旦做错了,就会被狂妄无知的外人无限放大,所以在种种“愤愤不平”的言论中,潮汕人虽精明能干,但由于缺乏犹太人的宗教信仰,而单靠其潮州文化来维系,即便现实中他们隐隐有着自己的宗教--德教,但这宗教如今也只能在东南亚一带找寻到确切踪迹。另外在当今汉文化语境大一统的背景下,潮汕本土经济的相比低迷,多少造成了潮州人的或自大或自卑。自大者仔细对比研究后认为潮州文化更为出色,而少数狭隘的自卑者却认为潮汕过于保守,弊病颇多,让他们无辜受累,因而在外竟不敢承认自己是潮州人。

至于在生死刹那,希望渺茫之时刻,信仰缺失的国人唯有求各路神仙保佑。而这也一直是一些潮汕知识分子为其解释的一个理由,他们认为在信仰缺失的国度里,在外人看来是属于迷信的事物,他们认为这仅仅是潮人的一种民间信仰民俗而已。这些民间信仰民俗一方面如宗教起着教人为善的作用,最明显就是这地区的各类潮汕善堂;另一方面也传承了不少潮州文化。比如在地方戏剧日益消亡的今天,潮剧却因为民间信仰习俗的需要,依旧蓬勃发展。当然他们也意识到其中的一些铺张浪费,也在试图求变。另外对于广府的“飘色”可以摆上宣传台面,而潮汕的“营老爷”却受到宣传打压,让他们感觉应该求变。毕竟潮汕知识分子在对比外国民俗如日本的抬神舆中,总觉得缺少包装色彩的舞台。

而在宗法制度的熏陶下,在金钱本位的氛围下,或许我可以不负责任的说,他们更像是一个无政府主义的族群,他们也是一群随机应变小农意识的现实主义者,他们信奉的是自治。如最具特色的潮州善堂是他们带有民间信仰色彩的自治慈善机构。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他们甚至尝试用善堂模式发展教育医院等等,他们也把这些模式带到国外,如泰国新加坡就已取得非常大的成就。而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甚至尝试从风水的角度来治理乡村的环境污染。只是在国内现时语境下,种种的想法受到了限制。

无政府主义表现在民众当中有时会体现出不信任政府,这也是他们以前很少从事政治活动的原因,而这就是他们区别于其它商帮,如政商结合的徽商与浙商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只要威胁到他们的切身生存,他们就不会再做沉默,而是奋起反抗。如明清闭关锁国中严厉的海禁,使靠海上贸易为生的潮州人无法营生,潮州大海盗无奈应运而生,这便是潮汕本土知识分子笔下的“潮州武装海商集团”。

而在当前中国因为农村土地问题而造成的群体性事件中,广东省大部分是发生在潮汕地区。如何结合本地情况妥善处理这些内部矛盾,而不是标签似的简单粗暴处理,是政府人员需要细思的。

无政府主义在文人中的体现更倾向于自娱自乐,在自己的小园地里,钻入故纸堆,怡然自得,有时表现的倒更像个隐士。他们不像如客家和广府的文人那样乐意从政喜欢随意评论。 历史、天生、现实种种原因的激发,加之潮州隔离那表面日渐繁荣的客家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潮人开始意识到防止潮汕族群被边缘化的必要性(潮汕文化虽璀璨多彩,但本土潮汕面积不及广东十六分之一,面对广府文化优越的本土经济条件以及客家文化大肆的自我宣传,潮汕文化时刻泰然于风口浪尖的关键在于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不断投入资金及人力进行潮学研究。虽然时下潮学在全国范围内是地域研究中最出色的一门,但河洛民系故有的保守造成其研究者多少眼界不够开阔(虽然相对其他河洛民系较好),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他们大多局限于本土,不善统战。因而在英文世界里,你很少能看到关于潮汕的论述。如果河洛民始终把眼界限定于自己生活的地域,且不积极参政议政,在未来广东,做为少数派的他们必定吃大亏。

总之东方犹太人这顶光环其实对于潮州人而言是一份沉重也是一种鞭笞,这需要他们以不断努力交出更好试卷来化解未来可能遇到的险情。

性格特点

特殊的地理因素培养了他们拼搏、务实、精细、迷信等特点。毕竟天灾不断,地少人多,你不拼搏不务实不精耕细作就没饭可吃。故潮州人无论做什么事都是”种田如绣花“,这也是解放后各地争相向潮汕老农学习耕作方法的缘由。从精耕细作外延到其文化等方面,举例说明,食客熟知的潮州牛肉丸本来自客家,但牛肉丸到了善吃懂吃的潮人手中,便在精巧的手艺中变成一道与往不同的潮汕美食。

他们总会精心打点自己的每一寸土地,以当中的大县普宁为例,普邑为潮州八邑之一,属非沿海县,其1620平方公里的面积在中国沿海各县偏中,但230万人口足以让这县级市高居全国榜首,境内虽有肥沃的练江平原,但普宁毕竟多山丘陵,在地少人多的情况下如何发展经济,遍观普宁解放至今六十年,其发展特点是:低山丘陵种水果,于是普宁早在60年代便成了中国六大年产百万担水果的大县之一,中国水果之乡闪现着耀眼皇冠,普宁潮人以商业为主注重多元发展,其商界翘楚、文艺巨匠、政坛精英等皆人才济济。普宁是因较居内陆而如此精细打点其江山,那再扩至整个潮汕层面上看,潮阳、澄海较之普宁更是地少人多,但两邑沿海,于是便向海取财(材),以至于今日潮阳、澄海等县海产品及海制品如此鲜美精细,而在台风等灾难的胁迫面前,这些县邑的商界奇才及科坛巨匠又是最突出的,再观海阳、揭阳、饶平等县邑,由

于多遗留人文古迹等原因,这类县邑则是以儒雅的文艺才子见著。

当代潮人

承上所述,事实上,走出他们团结的方阵,细分地域看潮汕我们会发现,潮州人还以榕江为界限,南北分出两种不同性格的人群。

就以现当代潮人而言,榕江以北的潮州人,如潮安,汕头,澄海,揭西,饶平,揭阳、丰顺等县市。耕土文化的影响显著一些,他们的语言也相对细腻婉转,性格温文尔雅,相应的,其性格相对保守,有时显得不够大气。以潮安人为代表,潮北大文人学者辈出,其如当代首屈一指的国学大师饶宗颐,当代大学者、北大中文系主任陈平原,岭南大诗人曾习经,著名作家许地山,当代著名教育家、哲学学家、历史学家杜国庠,当代著名学者洪子诚,国画大师杨之光,画坛寿星孙星阁,著名学者罗宗强,岭南词宗詹安泰,现代中国唯一真正哲学家赵汀阳,散文大家秦牧,文妖哲学家张竞生,香港四大才子之不羁才子蔡澜,当代著名剧作家郭启宏,被历史所遗忘的第三种人杨邨人,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著名画家黄独峰,著名地质学家杨遵仪,当代著名学者罗宗强,当代著名学者饶芃子,国画大师许钦松,著名雕塑家唐大禧,著名舞蹈家陈翘,著名画家林墉,当代著名翻译家梅益,当代历史学家陈春声,当代语言学家林伦伦等名家数不胜数。其它在本土一直默默耕耘保育潮州文化的学者文人也是很多,如戏剧名家姚璇秋,潮学界学者孙淑彦,潮剧界学者林淳钧等等。

而榕江以南的潮州人,如潮阳,普宁,惠来及海陆丰,海洋文化的影响相对显著一些,故语言相对粗重,而随之性格也较豪爽大气,讲究义气。其粗犷豪迈的英歌舞便是在这样的土地上培育出来的,再加上古时潮普一带民风剽悍,他们是香港所谓“潮州怒汉”的原型(当然这其中民风更为剽悍的海陆丰人也贡献了不少力量,如海陆丰人占多数的香港黑帮新义安。)这种怒汉性格更多时候表现为不畏强权,敢于拼搏,另外信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信条。这种气魄易造就许多的悲情英雄,如中共英烈杨石魂、抗日名将翁照垣、保钓英雄陈毓祥、农民革命领袖彭湃等。他们也是外人所谓的“潮州大男人”的原型,不过这种大男人更多时候表现为对家庭的负责以致独断而带来悲情。脍炙人口的新加坡电视剧《潮州家族》就很好的反映了大男人小男人大女人小女人种种

悲情的爱恨情仇。与此相对来说也多出巨贾大商人,如鞠躬尽瘁、山高水长的华侨领袖庄世平,丽新集团总裁林百欣,泰国京华银行创始人郑午楼,泰国首富黄子明,金狮集团总裁钟廷森,香港鹰君集团创始人罗鹰石,新加坡大华银行创始人连瀛洲,瑞安集团总裁罗康瑞、国美创始人黄光裕,茂业集团总裁黄茂如,腾讯集团总裁马化腾,163创始人张静君,世界粮食大王张锦程,侨鑫集团总裁周泽荣,香港大亨陈伟,香港工商银行、泰华银行创始人,泰中促进投资贸易商会主席李景河,香港彩星集团陈大河,新恒基集团总裁黄俊钦,香港四洲总裁戴德丰,新加坡金味总裁庄坤平,康美集团总裁马兴田,鳄鱼大王杨海泉,益丰集团总裁林世铿,晨光笔业总裁陈升平,泰国“影业大王”辜炳标,香港日丰、欧亚机器工程、高中地产、北京金业畜产董事主席倪少杰,法国零售业巨头陈氏兄弟,等等不胜枚举。而科学巨匠也非常显眼,如仅潮阳一邑就有吴国雄、陈运泰、林尊琪、郑儒永、马大猷、周国治、郭予元、周福霖、畲畯南、唐希灿、范上达、郭慕孙、林励吾等十三位两院院士,以及刘遵义这样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林垂宙这样的外籍院士。

当然这只是一种笼统的分析,像榕江以北也有李嘉诚,陈弼臣、蚁光炎,谢易初,谢慧如,谢国民,杨授成,陈伟南,李东生,杨启昭,杨贤足,梁国湛等商业巨贾,而榕江以南也有方汉奇、郑正秋,蔡楚生,罗铭,陈小奇、郑寿麟,马思聪,赖少其、吴齐、郭任远、钟敬文、李锐俊、许浅林、方楚雄、许南明、陈绍荣、陈政明、方土等艺坛或文坛大师。潮汕人杰地灵,有着其独特充满魅力的潮州文化,而其光荣与梦想则需要各位潮人一同努力。/锦轩

推荐第7篇:安庆地区环境调查报告

安庆地区环境调查报告

安庆生态优良,是国家园林城市。安庆城北枕龙山,南临长江,西依皖河,东接石塘、破罡诸湖,狮子山、凤凰山、菱湖、秦潭湖等镶嵌其间,整个就像是一座大园林。城北的大龙山—石塘湖风景区,山景、水景、石景、树景、洞景融为一体,别具特色;城西的陈独秀陵园,林郁山静,幽雅肃穆,令人叹止;城南沿江岸建设的外滩公园、桥头公园绵延近十公里,形成一条靓丽的风景线;城内的“世太史第”、“探花第”、“太平天国英王府”等古建筑,保持了典型的明清建筑风貌;特别是历史悠久的菱湖公园与近年建设的莲湖公园、皖江公园、菱湖风景区已连成一片,总面积近五平方公里,堪与杭州西湖媲美;建设在景区内的文化广场、黄梅戏艺术中心、邓石如碑馆、黄梅阁、血衣亭、日本樱花园、徽派盆景园、黄镇纪念馆和科技馆、体育馆、图书馆等建筑物,以及程长庚、邓石如、严凤英、邓稼先、陈延年等塑像,增添了一层文化的氛围。目前,城区绿化覆盖率已达38.26%,绿地率达35.6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8.03平方米。但是,由于过去50年来一直实行“牺牲环境要经济利益”的粗放型

经济增长方式,导致安庆整体生态环境每况愈下。

一、安庆市迎江区龙狮桥一带生活环境污染问题

一是安庆一枝梅油化有限公司环境污染问题;二是新

河环境污染问题。

安庆一枝梅油化有限公司为国控水污染源。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2005年改制为私营企业,2002年新建一条油化生产线时,通过了安庆市环保局环境影响审批,但该生产线因故未投入生产,至今未通过“三同时”验收。企业目前生产工序仍沿用原有老生产线,主要产品为香皂和甘油,近两年,生产状况不佳,一直处于半停产状态。2004年前后,该公司周边企业均已开发成居民住宅,其中银桥小区、华棋小区紧邻公司围墙。由于规划、建设等部门未进行严格把关,这些居民区建设之前,均未按《环评

法》要求进行环境影响搬迁评价,一枝梅油化有限公司生产经营期间产生的恶臭气体、噪声、烟尘等对附近居民产生一定影响。2006年后,公司经过改制在原有生产条件下逐步恢复生产,但始终处于时停时开的生产状态。对于恢复生产后的环境污染问题,安庆市环保局督促企业投入资金对周边居民反映的煤堆场粉尘及生产噪声等污染问题进行了治理。经过治理,该公司噪声和烟尘污染有所改善,但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再加上粗放式生产方式,生产工艺中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污染无法从根本得到解决。2007年8月2日,安庆市局依法对该公司做出处罚决定,责令其完善污染防治设施,并处以罚款5万元。自2008年5月以来,

该企业又一直处于停产状态。

目前,安庆一枝梅油化有限公司制定了企业计划。整体搬迁工作计划分两期进行,一期投资4800万元,将锅炉、熔炼油、大锅皂化、油脂水解、脂肪酸蒸馏、中和制皂、真空干燥、甘油生产搬迁进安庆市工业园区内;二期投资4000万元,将香皂成型、包装、液洗、化妆品、工业油酸、硬脂酸项目搬迁进安庆市工业园区内。一期预计完成时间为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一期完工即可消除对周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二期预计在2009年底前完工。企业在搬迁之前,产生恶臭污染的油化生产工序将不在生产。

新河曾经作为安庆市主要排污口之一,长期以来,承担着老城区23万人生活污水和近十家工业企业生产废水的排放任务,进入新河的污水主要以生活污水为主,沿线还接纳了华林人造板、华茂集团等近十家工业企业生产污水,

生产污水经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达标排放。

2007年3月份,安庆市城东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12万吨的一期工程项目已建成并开始投运,新河排污口也已同步截流,进入新河的所有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

后排放,新河污水不再直排长江。

安庆市城东污水处理厂安装了废水在线监控设施,并实现与省、市环保部门联网,目前已满负荷运行。 2008年6月,安庆市城东污水处理厂通过了我局组织的环保验收。原经新河排入长江的城区生活污水和部分达标生产废水截流进入污水处理厂,新河污染问题目前已逐

步得到改善。

关于安庆市大观区安庆石化厂等企业污染问题

一、安庆市大观区安庆石化厂污染环境的问题

该问题是安庆市环保局局近几年来高度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几年来,在安庆市局的积极推动下,安庆石化先后投资 2000 余万元对其生产过程中的恶臭污染进行了分期治理.

(一)恶臭污染源及治理情况 该公司恶臭主要来自于炼油系列的\"三废\"处理装置:初级污水处理厂无组织排放的硫醇、硫醚及硫化氢气体,碱渣处理装置无组织排放、开停车及检修时产生的酚类、硫醇、硫醚,硫磺回收装置不完全反应产生的硫化氢.近几年,安庆石化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实施了以催化燃烧技术为主要工艺路线的炼油初级污水处理场恶臭一期工程,工程总投资约550 万元,目前已投入使用,每天处理50000Nm 3左右恶

臭气体.一期工程主要是处理隔油池、浮选池、贮存池等构筑物含高浓度挥发性烃类有机物和少量硫化物的恶臭气体,即首先将总进口、隔油池、浮选池、贮存池等构筑物表面用水泥盖板封闭,累计加盖 2500Nm 2,进行臭气收集,再经管径分别为Dg150-Dg400 的管线抽到催化反应装置.高浓度臭气进入装置后先经分液罐脱水、风机升压,再进脱硫均化罐进行脱硫及总烃浓度均化,最后进入反应器进行催化燃烧反应,反应后生成含CO2 及H2O 的无害烟气由烟囱排出,但生化曝气池、吸附—再生池散发的含低浓度硫化物的恶臭气体对周边的居民仍有一定的影响.安庆石化通过慎重对该臭气治理技术调研的基础上,二期工程采用生物滴滤处理技术进行二期臭气处理,工程投资620 万元.目前该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臭气经处理后达标排放,改善了污水场及周边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碱渣恶臭气体主要来源于汽油碱渣处理装置,汽油碱渣经酸化、精馏提取粗酚,恶臭气体收集送焚烧炉焚烧.生产工程中无组织排放、开停车时会产生一定的酚类、硫醇、硫醚等恶臭气体,安庆市局要求该装置区必须加强管理,减少开、停车次数,加强对设备及管线阀门的维护,杜绝跑、冒、滴、漏,保证焚烧炉的高效运行,最大限度的减少恶臭气体的影响.硫磺回收装置尾气中含有二氧化硫和少量硫化氢.安庆石化正在建设硫磺回收尾气处理装置,采用 SSR(中石化硫回收工艺)+胺吸收工艺.制硫尾气先经过捕集器分液,将尾气加热至300℃后混氢,在尾气加氢专用催化剂的作用下,尾气中全部非硫化氢的硫化物,如SO

2、SX、COS、CS2 等被加氢、水解为硫化氢.加氢还原后的尾气进入尾气急冷塔降温后进入尾气吸收塔与溶剂再生单元送来的MDEA 逆流接触,尾气中的硫化氢被MDEA 吸收,净化后的尾气进入焚烧炉,在650℃条件下,残留的硫化氢经氧化反应成二氧化硫,处理设施投资1080 万元.目前该项目也已建成并投产使用,能有效减少含硫化氢恶臭气体的排放.(二)安庆石化扩建问题 安庆石化扩建项目是中石化与安徽省、安庆市共同推进的项目.目前拟建的项目,不仅有利于资源配置的效率,而且能也有效地解决历史遗留的环保问题.例如:新建的30 万吨/年的气分装置,是将液化气中丙烯提炼出来,进行资源优化利用;新建的220 万吨 /年的蜡油加氢装置,是为了降低该公司的主要产品汽油、柴油的硫含量,保证生产出合格的清洁产品,减少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 SO2 排放量,同时也能降低催化装置再生烟气中的SO2 含量;新建的 4 万吨/年的硫磺回收装置,是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是将废气中H2S转化成硫磺,进一步提高原油中总硫转化率,据估计,这些项目有望在2008 年底至2009 年初建成并投入使用,届时有望进一步减少 SO2 排放量.该公司所有新建项目均按照规范要求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安庆市局今后将加大对安庆石化的监管力度,加强巡查和暗访,监督其污染设施正常运行.将安庆石化环境问题作为一项重要课题来研究.已将该问题相关情况回复投诉人,投诉人基本表示满意.

二、芜湖市弋江区凤凰山采石厂污染环境的问题 经调查,凤凰山采石厂位于火龙岗镇新山村境内,现名为芜湖市新山采石厂,法人代表为王永虎.该厂始建于1984年,当时周边为一片荒地,后来陆续有一些村民在附近自建起了住房.2008 年9月20 日,针对该厂因爆破而产生的粉尘和噪音污染问题,弋江区政府组织安监、国土等部门对该厂进行了联合执法检查,要求该厂实施局部爆破,同时减少爆破用药量,严格在爆破安全距

离范围内实施爆破.针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污染问题,弋江环保分局也曾多次到该厂进行现场检查,并提出整改要求.目前该厂正在积极进行整改.一是对破碎机进行封闭,同时严格带水作业,减少扬尘;二是自制了洒水水箱,并聘请了专人负责对厂区范围内和附近道路进行洒水,确保不因为车辆行驶而造成二次扬尘;三是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确保周

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同时加强内部环境管理,确保防治措施落实到位.

推荐第8篇:株洲地区饮用水调查报告

株洲地区调查报告

一. 调查目的:

通过对株洲各类超市、小卖部的矿泉水的实地调查,对株洲市面上的各种矿泉水有个详细了解,为明月山矿泉水进入长株潭市场,提供真实的市场信息,从而做出行之有效的决策。

二. 调查对象:

株洲各大超市及小卖部

三. 调查结果:

(一) 大型超市

家乐福 沃尔玛 步步高 兴盛 珊珊 旺和株洲百货大楼 天元购物广场 株百芦淞超市 株百荷塘购物广场 株百石峰超市

出现次数从高到低排列:娃哈哈、康师傅、农夫山泉、怡宝、统

一、冰露、百事冰纯、汇源、乐百氏、景田百岁山、屈臣氏、昆仑山天热雪矿、格莱雪、西藏冰川5100、麒麟纯净水。(铺货面积排列类似)

出现的高端水品牌

依云

品牌广告语:Live young

产于法国阿尔卑斯山,经过最少15年冰川岩层过滤而成,含有多种矿物质 格莱雪冰川水

品牌核心:低氘更健康 纯净

取自天山中国一号冰川

西藏5100

品牌广告语:巅峰之水 圣地之礼

念青唐古拉山冰川之圣水

昆仑山

品牌广告语:问鼎昆仑,谁与争锋

源自海拔6000多米青海省昆仑山玉珠峰;是世界稀有的小分子团水

小结:

1.大型超市一般都有瓶装水的大片铺货面积,品牌多样,规格齐全。

2.价格普遍在1.5元~3元之间的娃哈哈、农夫山泉等普通瓶装水占据货架2/3以上, 3到5块的矿泉水不多,5到18块的高端水品种少,铺货面积小。

3.高端水品牌有依云、格莱雪、西藏5100、昆仑山等七八个国际国内品牌,包装设计别致,多打水源、概念牌。

4.高端水销售量小。以西藏冰川5100为代表的高端矿泉水销售额仅占瓶装水总销量的5%左右,高端水的另一主要消费是商务会议用水,销售大概占总量的15%左右。

(二)小卖部

小卖部一般仅提供几种畅销的普通矿泉水:娃哈哈、康师傅、农夫山泉、怡宝、统一。没有看到高端水。

四. 建议

1.株洲的高端水市场处于成长阶段,尚未形成稳定格局,有市场潜力,有待充分挖掘。

2.优化公司的门户网站,体现出高品质形象。

3.重新设计产品包装,让外观更显品质。

4.积极进行公关活动,提高在新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推荐第9篇:普兰店地区产业调查报告

普兰店地区产业报告

大连地区

“一岛十区”,

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

15年内开发面积129.7平方公里,由港口区(21.1平方公里)、产业区(71.7平方公里)和居住及旅游区(36.9平方公里)组成。 招商重点

重大装备制造—港口机械、重型(电力、石化、冶金、矿山等)机械、大型工程机械、大型制冷空调成套设备。

船舶制造及配套—造船、修船、机车、汽车零部件及配套产业;游艇制造,船舶配套产业及船舶配套物流企业。

石化工业—重点发展天然气、煤(气化)、石油、三大产业链的下游精细化工产品;同时发展以天然气、煤(气化)为原料的基础化工产业。

新材料工业—造船、装备制造业所需精品钢材品种以及现代制造业中所需的高新技术材料 现代服务业—运输及物流、旅游、建筑、医疗卫生、教育、保险、金融 基础设施—港口、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固态废弃物处理、热电。

大连花园口经济区

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起步区15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 重点发展新材料和新能源、精细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承接国际国内重大产业转移项目和大连城市大中型企业搬迁改造项目。

大连旅顺经济开发区

规划面积19平方公里。分为港口区、工业区、居民生活区、商贸经济区和旅游文化区五大功能分区。

功能定位 重点发展船舶制造、船舶配套、重大装备制造、港航物流和汽车零部件等产业 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的“三位一体”

大连双岛湾石化工业区

港口建设条件优越 双岛湾位于渤海湾口

占地面积5.47平方公里,项目计划投资427亿元人民币,主体工程包括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和港口及附属设施。

功能定位 以大型炼油、乙烯生产为龙头,有效整合石化资源,拓展精深加工领域,重点发展乙烯及下游产品,建成我国重要的石油加工和石化产品深加工基地。

招商重点 重点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新型材料、专用化学品及精细化工等石化后续产品,以“油化一体化”大型石化项目为主。

大连营城子工业园区

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一期开发5.07平方公里。园区划分为产业加工区、综合服务区、物流中心区。

大连三十里堡临港工业区

三十里堡临港工业区位于金州区三十里堡镇青岛村。总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一期规划建设17.6平方公里。功能区划分为大连台湾工业园、装备制造园、物流园和港区,其中大连台湾工业园面积8.09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 重点发展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并重点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和市区大中型企业搬迁改造项目。招商重点 现已入驻的项目有大连信捷阿曼特(阿联酋)、锡灿金属(韩)、大连船舶重工等;重点发展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并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和市区大中型企业搬迁改造项目。

大连登沙河临港工业区

总规划面积为50.55平方公里,共分三期开发。一期规划面积9.12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总投资23.3亿元,主要作为精品钢材基地、汽车及其零部件基地。二期规划10.08平方公里,主要作为港口物流基地。三期为配套用地。目前工业区已完成土地整理回填4.8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 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装备制造、精品钢材等产业,成为大连市工业企业搬迁改造的承接地。

招商重点 现已入驻的项目有东北特殊钢铁集团大连基地搬迁改造工程项目、大连坤达铸造项目以及热电厂项目;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精品钢材等产业。

大连海湾工业区

总规划面积35.09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面积25.99平方公里,一期规划面积15.6平方公里。

招商重点 重点发展机械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仪器仪表和高新技术等产业。

产业优势 工业区以普兰店市服装纺织、机电制造、农产品加工三大优势产业和完善的工业体系为依托,初步形成了机械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仪器仪表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并已纳入大连市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邻港产业体系。

政策优惠 入驻项目享受省级开发区优惠政策,高新技术项目和税收贡献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一事一议。

大连松木岛化工区(大连化工产业基地)

按照大连市产业布局调整,大化集团主体装置搬迁到我市炮台镇松木岛,瓦房店市依托大化项目为龙头,规划建设大连化工产业基地,

功能定位 以无机、海洋、石油、精细和农用化工为主体,化工环保、化工制造、化工生产服务业为辅助的化学工业基地。

已有16家化工企业正在积极考察,准备进入,投资总额约为75亿。现有大连染化集团、大连绿源新化学股份公司、大连瑞泽农药股份公司、大连铭源公司4家企业正在与瓦房店市积极磋商,已签定协议,总投资额约为20亿元,年销售收入可达50余亿元。

大化项目占地1.7平方公里,主产品为化肥、纯碱、硝酸等系列,总投资28亿元,计划2007年末完工投产,全部投产年产值可达28亿元,可实现税收2.3亿元,解决就业5000余人,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目前大化厂区回填工程基本完工,二期回填工程已进入招投标程序,同时,基地引水工程及热电厂工程也将开始。

松木岛化工区位于瓦房店市城区以西40公里,西临渤海湾。规划建设面积35平方公里,建设期为11年。一期建设7.8平方公里,建设期2006年至2007年。二期建设5.2平方公里,建设期2008年至2010年。三期建设22平方公里,建设期2011年至2016年。

招商重点 已有12家企业入驻化工区,协议投资额达50亿元人民币。大化集团等企业正在紧张进行基础设施施工。主要承接石油化工、海洋化工、医药化工、精细化工等化工项目。

大连瓦房店工业区

轴承瓦房店工业区位于瓦房店市新城区的西部,成立于2003年3月。总占地面积20.6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工业用地面积12.6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 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精密机械加工、电子电器、生物医药、服装纺织、包装及建材业。

投资优势-工业基础雄厚 瓦房店市有工业企业8000余家,主要有轴承、建材、食品、纺织、汽车配件、机械加工、化工等15个门类,是“中国轴承工业的故乡”,全市有大小轴承厂300多家。

大连皮杨陆岛经济区 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经济区由皮口临港产业区、大杨国际服装工业园两部分组成,重点发展服装和食品加工两大主导产业。

大连金州经济开发区: 列入省级经济开发区

大连炮台经济开发区:

大连太平中小企业工业园区:

大连太平中小企业工业园区规划区域面积15.6平方公里

土地开发情况。目前,该工业园区已开发整理土地5平方公里,尚有10.6平方公里土地待开发,其中,80%(8.48平方公里)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已纳入普兰店市城市建设储备用地,农用地中没有基本农田保护区。

庄河临港工业区、

黑岛循环经济区。

大连市重点工业园区介绍

“十一五”期间,大连市政府在大力支持开放先导区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上,又规划、投资和扩建了重点工业(园)区,提出了“一城、一岛、十区”的产业分布规划。一城(以开发区、金州区为主的大连新城区)、一岛(长兴岛)、十区(旅顺经济开发区、双岛湾石化工业区、营城子工业园区、三十里堡临港工业区、登沙河临港工业区、海湾工业区、松木岛化工区、皮杨陆岛经济区、瓦房店工业区、花园口工业区)。2006年初,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和大连花园口工业区分别被辽宁省纳入沿海“五点一线”对外开放重点发展区域,成为辽宁省对外开放的新窗口和承接产业转移升级的新载体,享受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管理权限和辽宁省、大连市给予的特殊优惠政策。

“一岛、十区”,远期总规划面积达422.41平方公里。目前,除皮杨陆岛经济区、双岛湾石化工业区尚未启动外,其它9个总规划面积260平方公里的重点工业(园)区都已启动。大连市政府采取市财力投资牵动和申请国家开发银行软硬贷款两种模式推动重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近两年多的投资规模几乎相当于1992年工业(园)区建立至2003年间的投资总额。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已达到“五通一平”或“六通一平”,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交通四通八达,分别处在沈大高速公路、丹大高速公路、哈大铁路以及即将建设的哈大客运专线、东北东部铁路通道和烟大铁路轮渡沿线上,都处在大连一小时经济圈之内。

关于大连太平中小企业工业园区

1.区域位置。大连太平中小企业工业园区距黄海大道入口10公里,距大窑湾港35公里,距周水子国际机场70公里,距沈大高速公路10公里,距滨海路6公里。产业定位为家具制造、食品加工、机电制造等都市型产业。

2.规划范围。大连太平中小企业工业园区规划区域面积15.6平方公里,范围为东至普兰店市太平办事处姚家社区姚家河,南至金州区与普兰店市交界,西至普兰店市太平办事处矿洞社区尖山村,北到普兰店市太平办事处龙山村龙山路。 3.土地开发情况。目前,该工业园区已开发整理土地5平方公里,尚有10.6平方公里土地待开发,其中,80%(8.48平方公里)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已纳入普兰店市城市建设储备用地,农用地中没有基本农田保护区。

4.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目前,已累计完成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亿元。其中,修建柏油路75公里,建设220KV一次变电所、66KV二次变电站各一座,架设高压电线路50公里,铺设供水管网27公里、排水管网20公里,铺设通讯管网15公里并配备了通讯设施,平整场地266.7万平方米。

2008年,大连太平中小企业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6600万元,完成以下8个工程项目:

(1)污水处理项目。计划投资3000万元,新建占地3万平方米、日处理能力5000吨级的污水处理厂1座,铺设污水管网28公里。 (2)园区油路工程。计划投资1000万元,新修宽9米的园区路3公里。

(3)电力工程。计划投资1000万元,完成园区矿洞段、虫王庙段、唐房段、龙山段电网改造工程,架设输电线路3000延长米。

(4)绿化工程。计划投资500万元,完成园区绿化面积3万平方米。

(5)园区照明工程。计划投资200万元,安装路灯160基。

(6)垃圾处理工程。计划投资300万元,新建垃圾处理中转站一个。

(7)场平工程。计划投资500万元,平整工业用地66.7万平方米。

(8)河道治理工程。计划投资100万元,完成唐房河上游500延长米的河道治理。

5.产业发展情况。目前,大连太平中小企业工业园区共有企业210家。2007年,GDP完成20亿元,实现税收3亿元。 6.招商引资情况。截止2007年底,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产值80亿元,上缴税金5亿元,出口创汇8000万美元。东宜木业、爱丽思木制品、大一互、世福机械的投资均超亿元。以爱丽思木制品、东宜木业为龙头的家具制造业已经成为普兰店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2008年重点支持项目情况:

(1)新科家具项目。占地2万平方米,投资总额3000万元,在建内资项目。

(2)鑫森宏利木业项目。占地4万平方米,投资总额5000万元,在建内资项目。

(3)通宝液压油缸项目。占地2.7万平方米,投资总额4000万元,在建内资项目。

(4)宏佳金属制品项目。占地5.4万平方米,投资总额8000万元,在建外资项目。

(5)龙盛木业项目。占地0.3万平方米,投资总额6000万元,在建外资项目。

(6)金世化工项目。占地2.3万平方米,投资总额3000万元,内资项目,计划2008年4月开工。

(7)诚硕环保科技项目。占地3.3万平方米,投资总额4000万元,内资项目,计划2008年4月开工。

(8)长青木业项目。占地2.4万平方米,投资总额3000万元,内资项目,计划2008年5月开工。

(9)宜霖家具项目。占地2.4万平方米,投资总额3000万元,内资项目,计划2008年4月开工。

(10)于家窑矿泉水项目。占地2.3万平方米,投资总额3000万元,内资项目,计划2008年3月开工。

(11)旭格建材项目。占地3.3万平方米,投资总额6000万元,内资项目,计划2008年3月开工。

(12)达伦特工艺品项目。占地6.7万平方米,投资总额1亿元,外资项目,计划2008年3月开工。 建材家具为主

7.区域管理体制情况。大连太平中小企业工业园区设有园区管理委员会,享受大连市“一岛十区”的政策,其级格应按大连市的副局级管理。

8.发展地位。大连太平工业园区是大连市经济发展“两区一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自2003年成立以来,发展势头迅猛,发展潜力巨大。园区内的电流、电压互感器已经形成产业集群优势,35KV及其以下的电流、电压互感器在全国同行业中居领先水平,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从目前发展情况看,园区投资规模、基础设施、项目招商等方面都具备了作为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重点支持发展区域的条件,也应将其纳入其中,享受辽宁省“五点一线”的全部优惠政策。

一、大连海湾工业区(辽宁省普兰店经济开发区)

1.区域位置。大连海湾工业区(原名辽宁省普兰店经济开发区,1992年6月经大连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2年10月31日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晋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被大连市人民政府列入大连市重点开发建设的“一岛十区”之一),距大连市中心及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60公里,距大窑湾港50公里。黑大铁路、沈大、丹大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滨海路0公里,在“五点一线”的线上。其产业定位为:机械装备、汽车零部件(含轮胎)、服装和食品加工。

2.规划范围。大连海湾工业区区域规划面积23.7平方公里,其中普兰店经济开发区5平方公里。范围为东至铁西办事处国营农场社区,南至鞍子河,西至铁西办事处枣屯,北至铁西办事处二道岭村、张店村。

3.土地开发情况。目前,大连海湾工业区拥有“熟地”15.6平方公里,已开发整理土地8.2平方公里,用于产业项目建设和道路、广场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该区域尚有15.5平方公里土地符合土地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已纳入政府城市建设储备用地,其中废弃盐田8平方公里,占储备用地的51%,其余为农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农用地中没有基本农田保护区。

4.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大连海湾工业区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1.4亿元。建设主次路网21条,总长36.46公里,现已完工10条,总长22.67公里。完成桥梁建设3座,总长340米。完成配套安装5.7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污水、雨水、给水、中水工程。建设66kv、80000kw变电所1座及13公里长输电线路。治理改造河道4条,总长11.38公里。完成美化、绿化面积31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81基,完成通讯网线铺设120公里,平整土地8.2平方公里。

2008年,大连海湾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84160万元,开发面积8.3平方公里。新建道路8条:兴华街2.35公里,纳水南路0.4公里,纳水路1.8公里,滨海路北段1.7公里,海珠路1.5公里,纳水街0.95公里,海涛路0.65公里,海洋路0.8公里,总长10.15公里。新建桥梁四座,新建污水泵站1座(供水管线长22公里),新建66KV变电所2座(架设10KV供电线路总长22公里),新建热力管网15公里,绿化、路灯安装面积5.7平方公里。

5.产业发展情况。目前,大连海湾工业区共有企业120家,其中规模企业51家。2007年,GDP完成66.8亿元,实现税收2.3亿元。

6.招商引资情况。截止2007年底,大连海湾工业区共有产业项目35个,总投资额156.65亿元。其中,已投产项目16个,总投资30.55亿元;在建、续建项目10个,总投资额23.6亿元;已签约项目9个,总投资额102.5亿元。 2008年重点支持项目情况:

橡胶 (1)固特异轮胎项目。总投资73亿元 ,一期投资36.28亿元,本年固定资产投资6亿元。计划2008年6月开工,2010年3月投产。

(2) 大型机械: 全进重工专用汽车项目。总投资24亿元,一期投资7.3亿元,本年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计划2008年3月开工,年底前部分投产。

(3)智云机床辅机项目。总投资1.5亿元,本年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计划2008年4月开工,2008年9月投产。

(4)洁仕清洁用品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本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计划2008年3月开工,2008年10月投产。

(5)尚良生物科技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本年固定资产投产5000万元。计划2008年5月开工,2009年9月投产。

(6)鸿缘电器项目。总投资2亿元,本年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计划2008年3月开工,2008年7月投产。

(7)九圆热交换设备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本年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计划2008年3月开工,2008年12月投产。

(8)机械刀片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本年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计划2008年3月开工,2008年12月投产。

(9)天福线型片材项目。总投资2.5亿美元,本年投资2亿元,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基础部分),计划2009年3月投产。

(10)旭日新材料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本年投资4000万元,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计划2008年6月开工,2008年12月投产。

(11)松辽游艇项目。本年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计划2008年年底前投产。

(12)巅峰橡胶输送带项目。本年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计划2008年年底前投产。

(13)中美亚新材料项目。本年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计划2008年6月投产。

(14)多岚多化纤制品项目。本年固定资产投资9600万元,计划2008年12月投产。

(15)东信大型轴承滚子项目。本年固定资产投资3300万元,计划2008年12月投产。

(16)昌丰气体设备项目。本年固定资产投资4500万元,计划2008年10月投产。

(17)恒阳精密铸造项目。本年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 计划2008年8月投产。

(18)世纪鼎盛仪电园回填项目。总投资3亿元,本年投资1亿元,预计回填面积100万平方米。

(19)帕克岚德服装项目。总投资4.8亿元,2008年增资6000万元。

(20)贺奇玻璃项目。总投资1亿元,2008年增资3000万元,计划2008年11月投产。

(21)中粮麦芽项目。总投资10亿元,2008年增资4500万元,计划2008年9月投产。

(22)中信汽车零部件项目。总投资5亿元,2008年增资1.9亿元,计划2008年12月投产。

(23)地拓重工项目。总投资1.1亿元,2008年增资5200万元,计划2008年12月投产。

(24)华亿电力电器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2008年增资2000万元,计划2008年11月投产。

(25)丰和电力电器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2008年增资2900万元,计划2008年6月投产。

(26)山口制作锻压部件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2008年增资3000万元,计划2009年1月投产。

(27)热电厂技改扩容项目。投资6000万元,计划2008年10月投产。

(28)船机厂增资扩建项目。投资2000万元,计划2008年5月投产。

(29)中川新型材料项目。总投资1192万美元,2007年12月投产。

(30)金懿服装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2007年9月投产。

(31)北方船舶项目。投资2亿元,2007年9月投产。

(32)旺大重工项目。投资1亿元,2007年6月投产。

(33)海升片冈果业项目。投资6000万元,2007年10月投产。

(34)世平机械项目。投资1.5亿元,2006年8月投产。

(35)万欧流体控制设备项目。投资5000万元,2006年9月投产。

7.区域管理体制情况。大连海湾工业区设有园区管理委员会,按大连市“一岛十区”的政策,管委会级格应按大连市副局级管理。在开发政策上比照辽宁省“五点一线”政策执行。

8.发展地位。大连海湾工业区已列入大连市重点开发建设的“一岛十区”之一,是大连市经济发展“两区一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连市产业转移和配套加工的承载区,特别是投资13亿美元的美国固特异项目的进入,将大大提升园区的运行质量,对我市的经济发展将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从目前大连海湾工业区的发展情况看,其投资规模、基础设施、项目招商等方面都具备了作为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重点支持发展区域的条件,应将其纳入其中,享受辽宁省“五点一线”的全部优惠政策。

大连三十里堡临港工业园区

一、区域位置

大连三十里堡临港工业区(以下简称工业区)工业区处在辽宁省“五点一线”的“一线”上和“两区一带”的“一带”上,是大连市规划建设的“一岛十区”临海临港工业区之一。位于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西北部三十里堡街道的渤海沿岸,距规划建设中的渤海滨海路15公里,毗临普兰店湾,东至石北线(一级公路)三十里堡段;西至原金州盐场三道湾分场盐业堤坝、青岛山西与养殖区交界处;南至三十里堡龙口河入海口北侧盐业堤坝和三十里堡空军机场西谷山北侧淡水河交界处;北至三十里堡三道湾村双坨子山。

工业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物流条件优越,海陆空交通十分发达,是大连连接东北腹地的必经之地,哈大公路、哈大铁路、沈大高速和即将修建的哈大客运专线等交通动脉临境穿越。工业区距大连市中心45公里,距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40公里,距即将建设的大连新机场18公里,距大连港40公里,距大窑湾集装箱港口29公里,从沈大高速公路大连后盐到三十里堡出口只有20分钟车程,处于大连市“一小时经济圈”的辐射半径之内。工业区海域条件得天独厚,距海岸线1700米海域是天然水运航道中心,滩外海域自然水深-8~-15米。正在规划建设的专用杂货码头已经被确定为大连港辅助的中小港站之一,是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规划情况

2003年国务院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明确提出将大连建设成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按照大连市的总体规划,金州区是未来大连新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城区工业企业搬迁承载地,是大连市西拓北进空间发展战略的主战场。为了牢牢把握城市发展机遇,尽快实现城市发展目标,在大连市批准的《大连市金州区城市总体规划》中做出了建设三十里堡分城区的规划。计划用10—20年的时间把三十里堡发展成为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的新城区。规划近期到2010年人口规模为10万人,远期到2020年人口规模为40万人。

根据国务院2003年《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03]11号文件)精神,2004年6月金州区政府抢抓发展机遇,利用原国有盐场废弃盐地及临海资源优势,经大计工发【2004】191号批准,投资建设三十里堡临港工业区。

为贯彻落实《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国办[2005]36号文件)和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关于开发建设„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发展临海临港产业”的指示精神。2005年,金州区委、区政府决定举全区之力建设临港工业区,并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两大中心工作。2007年7月大连市委、市政府做出《关于充分发挥临港临海优势,加快“两区一带”建设的意见》,金州区进一步明确了园区发展的地位和产业定位,提出大力发展船舶配套工业,形成与长兴岛、旅顺、营口互为依托、错位发展的思路,聚集船舶配套企业,打造船舶配套产业集群。

2006年7月,区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正式成立三十里堡临港工业区管理委员会,为区政府派出机构,正处级规格,核定编制12人,并明确了工业区管委会职责。

根据《大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大连城市发展规划》、《大连市金州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大连市金州区城市总体规划》,工业区总规划面积为53.4平方公里,分二期进行建设。其中一期占地面积17.6平方公里,集中发展以船舶配套为主装备制造产业和机械电子产业;二期占地面积35.8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机械、电子、港口、物流产业。

截至目前,工业区先后完成了市发改委立项;区域环境评价、市环保局审查批准;工业区地质普勘;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研究院所做的《大连三十里堡临港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并经专家评审通过;港口立项已经批准,规划、初可研、海域使用环境评价等工作正在办理中。

三、产业定位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连市委、市政府对工业区的产业发展做出了明确规定,工业区的产业定位为:以船舶配套为主的装备制造工业园和机械电子工业园,园区主体发展方向是争取更多的船舶配套企业入驻园区,努力打造船舶配套企业集群。

四、基础情况

金州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举全区之力发展临港工业区,为工业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工业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引进工作进展顺利。 ㈠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净水厂

占地12万平方米,总投资2.85亿元人民币,总日供水能力12万吨。其中一期工程日供水5万吨,已于2007年12月15日开工,目前正在进行场地平整和给水及配水管线线路施工,到2008年5月末完成上述工程,2008年年底全部竣工投入使用。 2.变电所

占地2万平方米,220千伏变电所一座;66千伏变电所五座,目前,一个66千伏变电所即将开工建设,2008年年底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 3.主要道路

规划道路路网31条,总里程61公里。现已完成20公里,石北线、主一号路竣工通车,今年还将完成主二号路和石北线延长线等主干路建设,总里程近20公里,其余支路路网将随着项目进驻跟进建设。 4.港口

港口规划5000吨泊位7个,总投资3.7亿元。截止到目前,项目立项、初步规划已经完成,专家评审已经通过,正在进行港口规划设计、海域使用环境评价等工作。年内将投资2500万元启动港口一期工程建设。 5.集中供热(汽)

近期投资1.2亿元建设2台80吨锅炉房,现选址已经结束,大连供热公司在进行设计,年内将开工建设;远期筹备建设热电厂。

6.通讯:

通讯程控电讯总装机容量为10万门,可提供国际、国内直播电话、电传、传真等各类通讯服务。区内企业可申请ISDN、ADSL、DDN等通讯系统,区内有线电视可直通用户。

㈡项目进展情况: 1.已开工建设项目:

华一精密机械:台湾独资企业,台湾华一集团投资建设,总投资6000万美元,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主要生产各种精密弹簧,该项目已于2007年12月奠基,2010年8月全部生产线投入使用,预计达产后可实现产值约7亿元,利税2700万元左右。 2.即将开工建设项目:

⑴大连船用柴油机厂三十里堡制造基地:总投资15亿元,规划占地面积56万平方米,主要生产大型船用低速柴油机,国家发改委立项,国债项目,目前正式合同已经签订,海域回填手续、土地供地手续已经完成,厂区土地和海域回填工作正在进行,企业正在进行地质钻探和厂房规划设计,计划今年5月份开工,该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38亿元,税收3亿元。 ⑵大连船用推进器厂:总投资10亿元,规划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该项目属于国防科工委高新项目,主要生产船用推进器。目前项目已经完成了立项、环境评价等批准手续正在进行详细规划设计,供地手续也正在办理当中,计划年内投入建设。该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1亿元左右。

⑶大连海跃船舶装备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规划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该项目是为船用柴油机厂配套项目,主要生产船用柴油机缸盖和功能部件。目前已完成立项和环境评价工作,正在办理供地手续。计划年内投入建设,该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利税6000万元。

⑷大连金州船机厂:投资1.5亿元,规划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该项目是船用柴油机配套项目,主要生产船用柴油机扫气箱和排烟管,该项目属于搬迁项目。目前正在办理立项、环评、供地等手续,计划年内开工建设,该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利税2000万元左右。

⑸大连瑞星船用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规划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该项目也是船用柴油机配套项目,主要生产船用柴油机活塞环。目前各种手续正在办理当中,计划年内开工建设,该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6000万元,利税1200万元左右。

⑹大连东澳机械有限公司:投资1.02亿元,规划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该项目是船用件配套项目,主要生产各种船用标准件。目前项目立项、环评已经完成,正在办理供地手续,计划年内开工建设,该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利税1600万元。 3.在谈项目

⑴韩国STX配套分段制造项目:韩资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主要为韩国STX造船厂船体分段制造进行配套。目前谈判已经进行了两轮,初步选址已经确定,韩方正在上报集团批准投资计划。

⑵韩国玄海集团船体分段制造和集装箱项目:韩资项目,计划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主要生产5-10万吨位船体分段制造和集装箱制造。目前,韩方初步选址基本确定,正在等待韩方集团公司批准投资计划。

⑶大连船舶重工三十制造基地项目:估算总投资200亿元左右,占地面积7平方公里,生产建设内容是船舶制造,这个项目属于大连造船厂搬迁项目,从大连市长远规划看,无论从城市发展需要还是造船厂发展空间上,造船厂都需要搬迁,前期造船厂进行了选址可行性分析研究,由于这个项目巨大而且涉及各个方面分析研究比较复杂,我们正在做争取工作,从大连市角度,希望大连造船厂搬迁至三十里堡临港工业区。

⑷大连船舶重工修船项目:计划总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四个30万吨修船坞修船。目前正在等待北京中船重工集团批准。

⑸松辽船厂铝合金大型游艇制造项目:计划总投资3亿元,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主要生产40米船长铝合金游艇。目前项目正在进行可行性分析。

⑹信风海运修造船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主要生产制造3-5万吨船舶。目前项目正在进行可行性分析。

⑺大连船舶重工集团舵轴项目:计划总投资40亿元,占地面积150万平方米,主要生产船用舵轴制造。目前项目初步达成入园意向,正在做可行性分析和落户园区的方案论证。

⑻大连船用金属配件制造项目:计划总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该项目是为船用推进器厂配套项目。目前企业正在等待船用推进器厂的建设计划,以便于其跟进建设。

⑼船用电缆项目:美国投资企业,计划总投资2500万美元,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主要生产各类船用电缆。目前美方正在确定投资建设计划。

上述已经开工、待开工项目以及在谈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1.6平方公里。

㈢经济规模情况:

工业区自2005年开工建设以来,基础设施初步具备承接产业项目入驻的能力,目前产业项目正处于建设期间,尚未形成产出能力。按照一期规划要求,如果园区实现项目满园化,预计可实现产值300亿元左右,税收20亿元左右。

五、土地资源

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园区一期规划17.6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土地资源16332亩。目前已完成回填面积7.2平方公里,按照一期规划,如果我们前述这些项目得到落实,加上园区基础设施配套用地,园区一期可利用土地将处于满园化的状态,急需扩容。如实施二期规划将使园区达到53.4平方公里规模,我们的基本想法是在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土地政策的前提下,将大连市政府管理的原金州盐场剩余的周边2万亩废弃盐田移交金州区政府管理,以满足园区建设用地需求。我们希望在大连市城市规划修编时,对园区二期规划扩编和土地调规方面省市领导能给予支持。

六、发展地位

工业区地处省市确定的“两区一带”中以发展造船业为重点的船舶和海洋工程配套产业带的中心位置,目前,随着大连船用柴油机厂、大连船用推进器厂等船舶配套企业的进驻和开工建设,正在形成船舶配套企业产业集群,从“两区一带”的产业布局看,具有衔接沿渤海造船业“一带”产业发展的突出地位,使沿营口、长兴岛、金州三十里至旅顺二羊头“一带”互为依托、错位发展,极大的丰富了造船业“一带”的产业内容,成为船舶制造业的重要支撑和配套生产基地。

推荐第10篇:广东地区薪酬调查报告

广东地区薪酬调查报告

经历金融危机的洗礼,整个广东地区2009年薪酬状况如何?中国南方人才市场、广州人力资源管理学会、广州市人才研究院联合发布了《2009年度广东地区薪酬调查报告》。报告显示,金融行业薪酬回升最快。广州平均月薪3942元,高于全省3420元的平均水平,但与深圳4263元平均月薪相比,有321元的差距。

深平均月薪4263元高于穗

据介绍,本年度薪酬调查报告涉及8个城市地区,33个行业,302个职位,数据由中国南方人才市场下属6个子公司及广州人力资源管理学会、广州市人才研究院联合提供,调查样本总量达到93万个。和去年相比,金融行业平均薪酬回升较快,重新占据鳌头,信息咨询/事务所/人才交流行业有较大增长,排名第二。交通运输/物流、五金矿产/金属制品、快速消费品、文娱体育/办公用品等行业平均薪酬水平有所下降。从薪酬分布情况来看,金融/保险行业平均薪酬最高,为4774元,同时进入“4000元俱乐部”的还有信息咨询/事务所/人才交流、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贸易等行业。

调查发现,城市薪酬比较中,深圳平均月薪最高,为4263元,其次是广州,达到3942元,中山、佛山超过珠海,潮汕地区水平仍较低。全省平均水平为3420元。

本科生平均薪酬3967元

从学历来看,高中生平均薪酬为1909元,中专生2027元,大专生2406元,本科生3967元,硕士5082元,博士月薪则为6125元。平均薪酬与学历呈现正比。

工作年限也与薪酬成正比。入职0-1年的新员工,月薪为2688元,而工作10年以上的老员工平均薪酬达到了6640元。

本年度报告在以往调查项目的基础上,加入了企业薪酬水平与求职者薪酬期望的对比内容,对企业和求职者都具参考意义。数据显示,求职者的薪酬期望总体上与企业的实际支付水平差异不大,个别存在明显差异的职位是:总裁/总经理/CEO,营运总监,CFO/财务总监,总工程师,策划总监,市场总监,行政总监,设计总监,总裁/总经理助理,营运经理,财务经理,技术经理,策划经理,市场/营销经理,产品/品牌经理,采购经理,生产经理/车间主任,项目经理,工程经理,工程主管,外贸/贸易主管,经纪人。统计数据显示,在除去绩效考核对薪酬的影响后,诸多影响因素中,职位、学历、年龄是影响企业薪酬支付水平以及求职者薪酬期望的主要因素。

第11篇:广东地区薪酬调查报告

广东地区薪酬调查报告

经历金融危机的洗礼,整个广东地区2009年薪酬状况如何?中国南方人才市场、广州人力资源管理学会、广州市人才研究院联合发布了《2009年度广东地区薪酬调查报告》。报告显示,金融行业薪酬回升最快。广州平均月薪3942元,高于广东省3420元的平均水平,但与深圳4263元平均月薪相比,有321元的差距。

深平均薪酬4263元高于穗

据介绍,本年度薪酬调查报告涉及8个城市地区,33个行业,302个职位,数据由中国南方人才市场下属6个子公司及广州人力资源管理学会、广州市人才研究院联合提供,调查样本总量达到93万个。和去年相比,金融行业平均薪酬回升较快,重新占据鳌头,信息咨询/事务所/人才交流行业有较大增长,排名第二。交通运输/物流、五金矿产/金属制品、快速消费品、文娱体育/办公用品等行业平均薪酬水平有所下降。从薪酬分布情况来看,金融/保险行业平均薪酬最高,为4774元,同时进入“4000元俱乐部”的还有信息咨询/事务所/人才交流、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贸易等行业。

调查发现,城市薪酬比较中,深圳平均月薪最高,为4263元,其次是广州,达到3942元,中山、佛山超过珠海,潮汕地区水平仍较低。广东省平均水平为3420元。

本科生平均薪酬3967元

从学历来看,高中生平均薪酬为1909元,中专生2027元,大专生2406元,本科生3967元,硕士5082元,博士月薪则为6125元。平均薪酬与学历成正比。

工作年限也与薪酬成正比。入职0—1年的新员工,月薪为2688元,而工作10年以上的老员工平均薪酬达到了6640元。

本年度报告在以往调查项目的基础上,加入了企业薪酬水平与求职者薪酬期望的对比内容,对企业和求职者都具参考意义。数据显示,求职者的薪酬期望总体上与企业的实际支付水平差异不大,个别存在明显差异的职位是:总裁/总经理/CEO,营运总监,CFO/财务总监,总工程师,策划总监,市场总监,行政总监,设计总监,总裁/总经理助理,营运经理,财务经理,技术经理,策划经理,市场/营销经理,产品/品牌经理,采购经理,生产经理/车间主任,项目经理,工程经理,工程主管,外贸/贸易主管,经纪人。

统计数据显示,在除去绩效考核对薪酬的影响后,诸多影响因素中,职位、学历、年龄是影响企业薪酬支付水平以及求职者薪酬期望的主要因素。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第12篇:广东地区薪酬调查报告

2009年度广东地区薪酬调查报告

中国南方人才市场、广州人力资源管理学会、广州市人才研究院联合发布了《2009年度广东地区薪酬调查报告》。报告显示,金融行业薪酬回升最快。广州平均月薪3942元,高于全省3420元的平均水平,但与深圳4263元平均月薪相比,有321元的差距。

金融业薪酬再居榜首

和去年相比,金融行业平均薪酬回升较快,以平均薪酬最高重新占据薪酬排行榜首,信息咨询/事务所/人才交流行业有较大增长,排名第二。交通运输/物流、五金矿产/金属制品、快速消费品、文娱体育/办公用品平均薪酬水平有所下降。据悉,金融保险行业即使是在去年受金融危机最大影响的时候,其行业薪酬也从未低过前五。交通运输/物流行业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大,目前以2575元的薪酬水平排名末位。

工作超10年月薪6640元

数据显示,工作0-1年月薪为2688元,而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月薪水平也随之增长,工作10年以上的月薪水平达到6640元。高中生与中专生的平均薪酬水平相差不大,分别为1909元和2027元。大专生则为2406元,本科3967元。硕士、博士的薪酬水平则比较高,分别为5082元、6125元。什么因素影响薪酬待遇?数据表明,在除去绩效考核对薪酬的影响后,诸多影响因素中,职位、学历、年龄(体现工作经验)是影响企业薪酬支付水平以及求职者薪酬期望的主要因素。

调查薪酬包括公积金

该报告涉及8个城市地区,33个行业,302个职位,调查样本总量达到93万个。在城市薪酬比较中,深圳平均月薪最高,其次是广州,中山、佛山超过珠海,仍然是潮汕地区水平保持较低。据了解,在去年的调查中排名前三的城市为深圳、广州、珠海三城市,而月薪水平均在2500-3000元区间,而今年排名前三的城市月薪均在4000元左右。这是否说明今年经济增长较快?对此,专家解释,去年的月薪是纯粹税前月薪,并没有包括公积金,而此次调查的薪酬包括了公积金。

地区平均薪酬

深圳 4263元

广州 3942元

中山 3761元

佛山 3756元

珠海 3737元

东莞 3694元

惠州 3594元

广东省 3420元

潮汕地区 3411元

深平均月薪4263元高于穗

据介绍,本年度薪酬调查报告涉及8个城市地区,33个行业,302个职位,数据由中国南方人才市场下属6个子公司及广州人力资源管理学会、广州市人才研究院联合提供,调查样本总量达到93万个。和去年相比,金融行业平均薪酬回升较快,重新占据鳌头,信息咨询/事务所/人才交流行业有较大增长,排名第二。交通运输/物流、五金矿产/金属制品、快速消费品、文娱体育/办公用品等行业平均薪酬水平有所下降。从薪酬分布情况来看,金融/保险行业平均薪酬最高,为4774元,同时进入“4000元俱乐部”的还有信息咨询/事务所/人才交流、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贸易等行业。

调查发现,城市薪酬比较中,深圳平均月薪最高,为4263元,其次是广州,达到3942元,中山、佛山超过珠海,潮汕地区水平仍较低。全省平均水平为3420元。

本科生平均薪酬3967元

从学历来看,高中生平均薪酬为1909元,中专生2027元,大专生2406元,本科生3967元,硕士5082元,博士月薪则为6125元。平均薪酬与学历呈现正比。工作年限也与薪酬成正比。入职0-1年的新员工,月薪为2688元,而工作10年以上的老员工平均薪酬达到了6640元。

本年度报告在以往调查项目的基础上,加入了企业薪酬水平与求职者薪酬期望的对比内容,对企业和求职者都具参考意义。数据显示,求职者的薪酬期望总体上与企业的实际支付水平差异不大,个别存在明显差异的职位是:总裁/总经理/CEO,营运总监,CFO/财务总监,总工程师,策划总监,市场总监,行政总监,设计总监,总裁/总经理助理,营运经理,财务经理,技术经理,策划经理,市场/营销经理,产品/品牌经理,采购经理,生产经理/车间主任,项目经理,工程经理,工程主管,外贸/贸易主管,经纪人。

统计数据显示,在除去绩效考核对薪酬的影响后,诸多影响因素中,职位、学历、年龄是影响企业薪酬支付水平以及求职者薪酬期望的主要因素。

第13篇:广东地区薪酬调查报告

经历金融危机的洗礼,整个广东地区2009年薪酬状况如何?中国南方人才市场、广州人力资源管理学会、广州市人才研究院联合发布了《2009年度广东地区薪酬调查报告》。报告显示,金融行业薪酬回升最快。

深平均薪酬4263元高于穗

据介绍,本年度薪酬调查报告涉及8个城市地区,33个行业,302个职位,数据由中国南方人才市场下属6个子公司及广州人力资源管理学会、广州市人才研究院联合提供,调查样本总量达到93万个。和去年相比,金融行业平均薪酬回升较快,重新占据鳌头,信息咨询/事务所/人才交流行业有较大增长,排名第二。交通运输/物流、五金矿产/金属制品、快速消费品、文娱体育/办公用品等行业平均薪酬水平有所下降。从薪酬分布情况来看,金融/保险行业平均薪酬最高,为4774元,同时进入“4000元俱乐部”的还有信息咨询/事务所/人才交流、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贸易等行业。

调查发现,城市薪酬比较中,深圳平均月薪最高,为4263元,其次是广州,达到3942元,中山、佛山超过珠海,潮汕地区水平仍较低。全省平均水平为3420元。

本科生平均薪酬3967元

从学历来看,高中生平均薪酬为1909元,中专生2027元,大专生2406元,本科生3967元,硕士5082元,博士月薪则为6125元。平均薪酬与学历成正比。

工作年限也与薪酬成正比。入职0—1年的新员工,月薪为2688元,而工作10年以上的老员工平均薪酬达到了6640元。

本年度报告在以往调查项目的基础上,加入了企业薪酬水平与求职者薪酬期望的对比内容,对企业和求职者都具参考意义。数据显示,求职者的薪酬期望总体上与企业的实际支付水平差异不大,个别存在明显差异的职位是:总裁/总经理/ceo,营运总监,cfo/财务总监,总工程师,策划总监,市场总监,行政总监,设计总监,总裁/总经理助理,营运经理,财务经理,技术经理,策划经理,市场/营销经理,产品/品牌经理,采购经理,生产经理/车间主任,项目经理,工程经理,工程主管,外贸/贸易主管,经纪人。

统计数据显示,在除去绩效考核对薪酬的影响后,诸多影响因素中,职位、学历、年龄是影响企业薪酬支付水平以及求职者薪酬期望的主要因素。

地区平均薪酬

深圳 4263元

广州 3942元

中山 3761元

佛山 3756元

珠海 3737元

东莞 3694元

惠州 3594元

广东省 3420元

第14篇:蚌埠地区名胜古迹调查报告

蚌埠地区名胜古迹调查报告

中四班赵曦公劲哲王耀王斐亚

李阿茜申翔周洁

指导教师刘建尧

摘要蚌埠——淮河流域的一颗明珠,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许多古代的英雄曾在此留下足迹,许多美丽的故事曾传遍淮河两岸。可如今,英雄的足迹几尽磨灭,美丽的故事已被人遗忘。作为淮河儿女,我们有必要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有责任宣传它,并使之重新焕发光彩,为蚌埠的腾飞作出贡献。关键词蚌埠历史文化

一、调查目的:

众所周知,蚌埠作为淮河流域的一颗明珠,地属中原腹地,也是联结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的枢纽,交通十分便利。蚌埠虽是个新兴城市,但这块土地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蚌埠市的中学生,为了更好的了解故乡悠久的历史、文化,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它,并让她为蚌埠的腾飞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开展了本项调查。

二、调查方法:

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我们不但查阅了大量资料,而且做了实地考察。 研究初期,我们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掌握了一部分资料,对蚌埠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蚌埠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几处古迹——禹王宫、卞和洞、白乳泉、汤和墓、明中都皇城和明皇陵,做了更深入的实地考察。

三、调查研究过程:

⒈第一阶段(2001年10月):

在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如:《中国文化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安徽风光•皖北风光》。 通过网络查寻。相关网址:历史博物馆(http:///travel/)。

通过查阅,初步掌握了蚌埠地区历史文化起源和发展的有关情况,为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提供了线索。 ⒉第二阶段(2001年11月——2002年2月):

实地考察蚌埠地区历史文化遗迹,以验证所查资料的真实性,了解这些古迹的现状。 重点考察对象:

①禹王宫(蚌埠与怀远交界处的涂山上)

②白乳泉、卞和洞(怀远荆山上)

③汤和墓(蚌埠东郊龙子湖畔)

④明中都皇城、明皇陵(凤阳县境内)

⒊第三阶段(2002年2月):

筛选、整理资料、图片,总结成果,撰写论文,反复修改,打印成文。

四、初步研究成果:

蚌埠是淮河流域的一个新兴城市。最初是一个小渔村,因盛产河蚌而得名。古书有云,此地乃早期祖先“採珠之地,繁衍生息之壤”,直到清末,才演变为凤阳县西北边陲的一个小镇。短短一百多年,如今,蚌埠已发展成为安徽中部的重要城市,成为祖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默默地做着贡献。

蚌埠城市的历史虽然不长,可这一地区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上至中国历史上原始社会末期的大禹,下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都在此地留下过足迹,并在此留下了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朱元璋坎坷的经历,创业的艰难;„„

我们怀着对历史的崇敬,摸着历史的脉搏,开始了调查。

⒈禹王宫

禹王宫地处蚌埠与怀远交界处,位于涂山之上,是为纪念大禹治水而

造福百姓的丰功伟绩所建。涂山海拔337.2米,隔淮河与荆山相峙,相传

为夏禹娶涂山氏女和会诸侯之地,也是夏朝第一代帝王启的诞生地。涂山

古称涂山氏国,并留传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传说涂、荆

二山原为一体,大禹治水时,劈山引水,疏通淮河,形成峡谷,并使之分

离,今二山间尚有断梅谷遗迹。涂山顶建有禹王庙,始建年代不晚于唐代。

庙有禹王殿、启母殿。两侧厢房陈列历代修建的碑刻。庭内有一株古银杏

树,曾被雷火击伤,树中长出两株桃树,蔚为奇观,人称“树中树”,有

诗赞曰:“山外有山都如画,树中生树不知年”。庙西南有一石矗立,极

目远眺,宛如妇人正襟危坐,人称启母石,又称望夫石。相传大禹治水,

终年奔波在外,其妻涂山氏女(启母)登山望夫,朝思暮想,化而为石。

山上还有圣泉、灵泉、聚仙台、卧仙石等景点。山下有禹会村、防风冢等

遗址。历代文人曹丕、柳宗元、苏轼、苏辙、欧阳修、黄庭坚、梅尧臣、宋濂等都曾到此游览,留下大量诗文。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为纪念夏禹诞辰,当地均举行盛大庙会,延续至今。

⒉卞和洞

卞和洞又名抱璞岩、抱玉岩,位于怀远县荆山东北麓。相传为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献玉归隐之处,唐代诗人李白有“抱玉入楚国,风疑古所闻。良宝终风弃,徒劳三献君”的诗句咏其事。石洞由巨岩覆盖,天然巧成。洞内宽阔如屋,可容数十人。岩壁刻有“青螺石帐”四字。夏日暑气不侵,冬季温暖如春。古人有“白璧连城无双产,古洞青螺有旧题”诗句。洞口有亭,匾题“抱璞岩”,建于明万历年间。

⒊白乳泉

白乳泉又名白龟泉,位于怀远县城南荆山北麓,因传说泉内有白龟而

得名。宋元祐年间,苏东坡偕子出游至此,见泉水浓白似乳,四时不竭,

水满杯而不溢,颇为奇特,誉为“天下第七泉”并留下“荆山碧相照,楚

水清可乱”、“龟泉木杪出,牛乳石池漫”的诗句,后人遂改名白乳泉。

经水质分析,泉水富含矿物质,表面张力大,故能满出杯口而不溢。泉左

侧有望淮楼,匾额为郭沫若手书,楼内四壁镶挂历代名流书写的楹联。泉

右侧有双烈祠,为纪念辛亥革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怀远籍烈士宋玉琳、

程良而建。祠侧有亭,名为半山亭。白乳泉现已辟为“乳泉公园”,成为

蚌埠地区主要名胜之一。

⒋汤和墓

汤和(1326 ~1395)是明朝开国名将,字鼎臣,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幼与朱元璋为同乡好友。元至正十二年(1352)参加郭子兴农民起义军,后以功授千户。后应朱元璋之请,出巡山东、浙江沿海备倭,筑卫所城59处,征兵民5.8万余戍守,倭寇不敢轻犯。二十一年,还居中都(今安徽凤阳)新第,将所得赏赐分送故交。晚年益加恭慎,终年70岁。汤和墓位于龙子湖畔,地处曹山之上,坐北朝南。墓前有陵道,道旁立有石马、石羊若干,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陵道尽头立一祠堂。祠堂内供有汤和灵位,下通汤和墓地宫。地宫石门前卧有墓志铭和汤和将印碑刻。石门内即主墓室,正中为汤和灵柩。若干小型人物石刻位于灵柩四周。主室旁有一侧室,陪葬一童女。墓内原有大量陪葬物品,后因墓室被盗,文物大量流失,但仍存有部分有价值的文物,如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全国仅存三件的明青花陶瓷花瓶。墓室因年代久远和盗墓破坏而塌陷,后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建。

⒌明中都皇城

明中都皇城位于安徽省凤阳县城西北凤凰山之南,这里三山相连,向阳高亢,淮水萦回。明洪武二年(1369年),太祖朱元璋决定在他的发祥地临濠(今凤阳)建中都。中都皇城具有我国宫廷建筑的基本格局和形制。城有三道:外城是中都城,城围25公里;第二道砖城为皇城,城围7.5公里;内城为紫禁城,城围3公里,四周设午门、玄武、东华、西华四门。主要建筑有正殿——奉天殿,其左右各建楼台。交泰殿、奉先殿、柔信殿、春和殿、文渊殿等散布其间,此外皇城内还有太庙、太社、大都督府、御史台等皇家建筑,整个建筑成为后来北京故宫的蓝本,后历经沧桑,殿宇宫阙尽毁。现仅存残破的午门和西华门一段城墙。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⒍明皇陵

明皇陵,位于凤阳县西南7公里的太平乡,距明中都城西南5公里,明皇陵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父母及三个哥哥、三个嫂子、两个侄子的坟墓。皇陵陵势若岗阜,列以石人石兽,气势雄伟。主要建筑有皇城、砖城、土城三道,内有正殿、金门、碑亭、华表、石人石兽36对,神路,宫厅等建筑。现仅存墓冢、华表、《皇陵碑》等。虽残缺断裂,仍巍然屹立。特别是神道两侧的石雕群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皇陵石刻是明代皇家陵寝中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刻工最好的石雕艺术珍品。《皇陵碑》系朱元璋御撰,是研究朱元璋的重要史料。皇陵石刻与明中都皇城一同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收获与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我们对家乡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从夏朝之前的禹王宫到明朝开国皇帝的中都城,从春秋时楚国的卞和隐居之处到被誉为天下第一泉的白乳泉,都是很有价值的人文景观。面对着我们拍摄的一张张照片,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家乡的历史再添光彩!

同时,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⒈有些部门对古迹的保护不够。

有的古迹虽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却管理不善。如:凤阳明中都城遗址出土的文物损坏严重,甚至遗失。有的古迹甚至无人管理,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只有无奈地任凭雨打风吹去。如:汤和墓孤零零地“废弃”在龙子湖畔,上层墓室破损严重,墓前碑文已完全消失,游客已根本无法了解有关汤和的经历。

⒉政府对古迹的宣传和开发利用不够。

由于有关部门的疏忽,古迹年久失修,破坏严重,游客数量越来越少。我们在市内进行了小范围的调查,令人吃惊的是很多人竟不知道还有这些文化遗迹。由此可见,政府对这些古迹的宣传、开发、利用还远远不够,投入资金太少。这不仅会直接导致游客减少,旅游业衰落,甚至会使一些古迹彻底消失,我们的子孙后代很可能再也见不到它们了。这是多么大的遗憾!将来如何向后人交代!

鉴于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了解蚌埠地区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提高它的知名度;并加大资金、人力的投入,对家乡的历史文化古迹进行保护、修整;还应大力发展旅游业,充分开发利用这些文化遗产,使它重新焕发光彩,为蚌埠的经济腾飞做出贡献。

六、备注:

由于本次活动时间紧迫,我们只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更深入的研究有望在本学期完成。在此,我们对为我们的研究活动提供帮助的刘建尧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15篇:承德地区旅游调查报告

承德地区旅游状况调查报告

报告名称:承德地区旅游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承德市区重要景点(避暑山庄及普宁寺)

调查方法:市区及景区内外随机访问调查

调查人数:50人

前言:

承德素以“紫塞明珠”的美称而扬名于天下,是和皇室有着神奇关系的旅游城市。现已集“七项桂冠”于一身: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

一、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

一、中国44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

一、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

一、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

一、全国十大文明旅游景区示范点之一。1994年12月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作为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承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身为承德人,我也为此而感到骄傲,值此暑期调查实践之机,我就对自己故乡的旅游状况做了一份调查。

(一) 承德的旅游发展现状

1、根植于优质丰富的旅游资源

在我所设置的问卷调查中,95%以上的游客来承德旅游的目的都是为了参观避暑山庄。而几乎100%的游客都知道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在此大兴土木,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建成36景。雍正朝代暂停修建。乾隆六年(1741年)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又继续修建直至完工,建成的避暑山庄新增加乾隆36景和山庄外的外八庙,界墙内占地564公顷,其规模壮观,举世罕见。特别注意的是,避暑山庄的轮廓实际上是当时中国版图的缩影,这正体现了清帝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宏伟愿望。

除避暑山庄外承德还有许多享誉国际的人文、自然景观。到2007年底,承德拥有正式开放的旅游区(点)50余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处,5A级旅游区(点)1处,4A级旅游区(点)4处,3A级旅游区(点)4处,国家旅游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省级森林公园10处。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蜚声海内外;普宁寺深入挖掘佛文化内涵,建成我国北方最大的佛教活动中心;塞罕坝林场和京北第一草原突出生态特色,得到越来越多国内游客的青睐。承德市四周8县3区内还有多处旅游胜地,多以奇峰异景著称,鬼斧神工,形态各异,令人叹为观止。如:木兰围场、棒槌山、蛤蟆石、罗汉山、僧冠峰、双塔山、雾灵山、白云古洞、水下长城、辽河源森林公园、蟠龙湖等。

2、具有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

承德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毗邻京津,北靠内蒙,东连辽沈,南与秦皇岛、唐山相邻,是燕山腹地的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也是京、津、唐经济中心主要城市之一,具备优越的地理位置。

(1) 旅游腹地广阔,提供大量的游客资源

在我所设置的问卷调查中有近40%的游客来自北京,15%的游客来自天津,10%来自辽宁,8%来自秦皇岛和唐山,还有部分来自我国南方城市的游客是在北京旅游之后顺路来承德旅游的。承德已初步形成了以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为中心,以京北黄金旅游线和京东朝阳旅游线为纽带,连结木兰围场、京北第一草原、金山岭长城、辽河源森林公园、雾灵山、蟠龙湖六大景区的京北黄金旅游带。

(2 ) 优势互补,互利双赢

承德几乎具有除海洋景观外的所有旅游资源,而据承德较近的秦皇岛则弥补了承德的不足。有近8%的游客表示他们已经去过或将要去秦皇岛旅游。承德地区以山地为主,工业不发达。大量的旅游和生活消费品来自北京天津辽宁等地。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举世瞩目的2008年北京举办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召开,又为承德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3、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高

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市拥有各类旅行社70余家,其中国际社3家,旅游星级饭店30余家,其中四星级12家,三星级16家,,饭店总床位1万余张。其它各类宾馆、饭店300余家。全市现有各类餐馆2000家,既可使游客品尝到御膳、野味等美味佳肴,也可供应标准西餐、大众餐饮和特色小吃。这些解决食宿问题的基础设施的完善,极大的提高了旅游质量。

(二) 制约承德旅游发展的瓶颈

来过承德旅游的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承德的旅游是“一流的资源,二流的服务,三流的设施”。在我的调查问卷中有也有近30%的游客表示他们来承德有一定的失望感。 究其原因如下:

1 经济发展落后,资金力量薄弱

承德是贫困山区,农业发展制约较大,加之多年为保障京津用水,许多工业企业、重点项目都被搁置。财力不足,资金短缺必定将造成旅游业发展缓慢。

2、交通条件制约

在我的调查中设置了一个问题“您认为来承德旅游您最不满意的是什么”其中有过半数的人回答是交通。交通发展滞后,是承德旅游发展的一大瓶颈。从承德至北京坐普通的火车需要近6个小时,汽车也需要3-4 个小时。而且承德至今没有民用机场。景区之间公路较差,难以形成网络,直接制约了承德旅游业的发展。

3、景区开发维护不合理,票价偏高,旅游线路过于陈旧。

(1) 历史原因很难弥补,人为破坏防治困难

承德避暑山庄是承德旅游主推的旅游景点。然而由于日本的侵略战争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当年的康乾72景多数致残,至今虽有55景已被修复,但还有些景致的修复工作很难完成。

(2)票价偏高

我在调查过程中设置了关于景区票价的问题,绝大多数人都认为票价偏高。承德地区重要景区票价如下:避暑山庄90元,普宁寺(大佛寺)50元,普陀宗乘之庙(小布达拉宫)40元,磬锤峰国家森林公园(棒槌山)索道40元,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 50元。 部分景区“景中含景”还需要另收费。

4、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环境细节问题影响游客心情

在我的问题“你认为来承德旅游您最不满意的是什么”中,还有15%回答城市环境较差。景区内和周围的卫生间很难找而且卫生条件不好。这些细节问题也直接关系到游客心情从而影响着旅游质量。

通过对承德旅游优缺点的综合分析,在调查完成之后我思考并初步拟定了提升承德旅游竞争力的方案规划,具体如下:

1、改善交通主必须占主导地位

京承高速公路已于2007年正式通车 ,这给承德带来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各个景区之间的交通网建设还应成为以后交通工作的重点,只有各景区之间交通便利才能带动整个承德旅游业。

2、加大景区开发规划保护力度,加设特色旅游路线

(1)引进资金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在旅游淡季进行景区的维修和保护,早日重现避暑山庄康乾72景的辉煌。承德以山为特色,以奇山为景观,加强山区的绿化工作,改善景区环境。

(2)承德的旅游打皇家牌,决定其旅游线路开发必须突出清文化内涵。生态旅游渐盛的大趋势,决定承德旅游开发必须做“绿色”文章。游线安排以周末两日游为基础,辐射到三日游及黄金周的七日游直至带薪假日和暑期活动的10日以上度假游。 除此之外还应该增设一些较为新颖且利润较高的旅游项目。例如自驾车旅游和商务旅游。较早开发设计出这样的旅游产品可以取得较大的利润空间。

3、扩大宣传力度,打造承德旅游名牌

在我调查的人群中很多人认为承德的旅游宣传力度不够。大多数人了解承德只是知道避暑山庄而不知道承德的其他景区,没有形成旅游名牌。对此问题,我拟定了一些措施:

(1) 加大广告投资,媒体宣传打头。在中央电视台和京津等旅游腹地地区的强势媒体上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承德的旅游资源。

(2) 联合全国知名旅行社,突出承德旅游名牌。我所调查的旅游者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旅行社来承德旅游的,因此与旅行社合作将承德推向全国,推向世界必将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3) 利用网络宣传。承德目前已有了一批网络宣传网站,但网站水平不高,缺乏特色。应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宣传力度。

4、改善城市环境,加强城市建设

大多数来承德旅游的人都认为城市的环境有待改善,绿化偏少,建筑混乱是其中的突出问题,对此应加强市容监察力度,做好城市规划;可以向大连等城市取经,借此做出自己的城市特色。同时还要加大对城区空气和噪音污染的治理力度,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结语:

通过此次调查实践活动,我不仅得到了锻炼也从询问走访和查阅资料中对家乡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热爱自己的家乡,并以身为承德人而自豪。

最后特别对河北大学工商学院的于永淼同学在完成调查工作的过程中给予的帮助表示感谢。

1、通过什么途径来承德旅游的?自发还是通过旅行社?

2、来承德旅游最满意的地方是什么?

3、来承德旅游最失望的地方是什么?

4、对承德市城市发展状况,消费水平及风土人情的评价。

5、对承德市旅游资源的评价,及开发程度的评价。

6、您认为承德旅游资源的价值与其门票价值相符吗?

7、您觉得来承德旅游的投资与收获的精神享受相符吗?

7、除了避暑山庄外还了解承德的其他旅游景点吗?

8、来避暑山庄前后还去了哪里,还打算去哪里?

9、来承德旅游最大的动力是什么,最大的不便又是什么?

10、对承德旅游的发展提一些意见和建议。

第16篇:地区旅游品牌调查报告

“十二五”时期,我县将进入发展的“高速时代”,同时伴随着“休闲时代”到来,大力发展以休闲养生产业为主的生态旅游业迎来历史新机遇。在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县委提出了“全力打造矿产品精深加工和产业承接的重要基地,粤港澳优质农副产品的供应基地,休闲养生的生态福地,赣粤边际宜居宜业、文明幸福的精致新城的‘三地一城’”的奋斗目标,其中打造休闲养生的生态福地,将促进旅游产业真正地由弱势产业向强势产业、向战略性支柱产业转变。

一、我县发展休闲养生旅游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休闲时代,改变了人们的旅游消费方式,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融休闲健身、养生求知等于一体的轻松、快乐而富有意义的休闲旅游已成为消费主流。旅游业作为低碳产业,国家、省、市都非常重视,在政策上也予以多方面倾斜。从市场需求看,旅游消费已经从旅游观光转向文化体验、休闲养生,把休闲养生融入旅游,是旅游产业多样性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县具有发展休闲旅游业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在县委、县政府对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下,今后一个时期,将是我县休闲旅游业加快发展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期。我们要顺应旅游业的内在发展规律,寻找比较优势,实行错位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休闲旅游业作为一项综合性产业,其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我县旅游业加快发展需应对以下挑战。

(一)财力支撑的有限性。随着旅游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区域旅游市场的竞争加剧,城市品牌形象竞争已处于白热化状态。特别是周边县市先后将旅游业列为优先培育的重点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相对于周边县市,不论是设施建设、宣传促销,还是政策奖励,我县在资金投入上存在明显差距,难以为我县休闲旅游业加快发展提供财力支撑。

(二)产品结构的滞后性。旅游消费已经从旅游观光转向文化体验、休闲度假,需要我们更加注重旅游产品的多元化、特色化和软硬件配套发展,以满足不断提升的旅游消费需求。我县的旅游产品还处在以观光为主的发展阶段,还没有完成结构升级,现在提出发展休闲养生的生态旅游,还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

(三)品牌知名度较低。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品牌化经营已成必然趋势。我市赣县、龙南的“客家牌”,瑞金、兴国、于都的“红色牌”在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而我县提出的生态休闲“养生牌”才刚刚起步。

(四)旅游人才严重不足。旅游行业的发展依赖于人力资源,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县旅游正面临人才短缺的严重挑战。无论是管理人才,还是服务人才,都与我县发展旅游的大格局不相称。我县旅游业人力资源总量不足,旅游专业人才不足,旅游企业管理观念落后等都有待提升。

二、我县发展休闲养生旅游产业的比较优势

围绕发展休闲养生旅游产业,综合分析我县旅游现状,我县旅游产业具有以下比较优势。

(一)区位优势

珠三角地区相对集中且发达的城市群,对于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现代旅游业休闲养生的特点日趋明显,城市紧张生活中的人们普遍希望能够就近就便放松疲惫的身心,因而出现了近年来全国各地城市周围农家乐的普遍兴起。我县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和生态优势,是发展休闲养生产业的独特优势。根据近年客源市场分析,珠三角游客仍是来我县旅游的主力军,所以做大做强珠三角地区休闲养生“后花园”这块旅游“蛋糕”具备一定条件。

(二)生态优势

我县环境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优良(二级)以上,空气质量三项主要指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有200天以上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境内主要河流桃江、黄田江水质常年保持在Ⅲ类水质标准以上,其源头及众多支流水质更是经常达Ⅰ类、Ⅱ类水质标准,可直接饮用。

(三)资源优势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旅游资源丰富,宗教旅游胜地天龙山、国家级森林自然保护区车八岭、形态多样的客家围屋(祠堂)、南迳温泉、仙师宫、龙兴湖、狮子寨、瑶山寨等等,都是旅游观光、休闲养生的好去处。

天龙山寺历史悠久,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有四百多年历史。传奇的佛教文化,历代均有名士慕名前往,题名刻碑。明代理学家王阳明曾登山览胜,留下“四季不凋青春色,人杰地灵出英豪”的千古佳句。南迳温泉水质类型为碳酸钠型,矿化度1158.85毫克每升,pH值为6.6,水温63℃,日流量为1512立方米,温泉中含有丰富的氡元素,其含量之高为国内罕见,对于治疗关节炎、风湿病、麻痹症等病状具有良好的疗效。古老的客家围屋,朗朗的客家话,火辣辣的客家山歌,独具特色的客家饮食,构成一幅幅浓郁的客家风情画。境内有全省唯一的瑶族行政村和2个少数民族聚居村落。独具特色的瑶族风情让你留连忘返。座落在群山环抱之中的县城,梅子山翠绿,桃江河清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无不尽情的享受着这份宁静,祥和。

第17篇:某地区房地产调查报告

2006xx地区房地产调查报告(下)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房地产

调查地点:xx地区

调查时间:5月11日-5月13日

样本数量:387个

调查报告内容:

调查访问从5月11日开始5月13日结束历时近3天,共取得样本387份,几乎覆盖了xx地区具有较高的代表性的区域。本次访问内容涵盖了城市居民现实居住状况、xx地区房产市场走势判断、居民的需求状况及心理以及目前的物业管理状况等方面的内容,大部分选题围绕着市民和房地产开发企业较为关心的问题展开,特别是与市民的关切吻合度较高。调查样本中,男性所占比例为31.0%,女性为69.0%。

第一章 市民现实的居住情况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住房体制改制改革,实行住房商品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伴随着改革的进程,xx地区的住房体制、居民的消费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促使房地产业较快发展。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发现xx地区大多数市民的居住水平是很低的,远未达到一定的标准。结合目前xx地区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宏观经济形势,我相信xx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在未来一个相当的时期仍将有一个巨大而潜在的需求空间。

一、xx地区市民家庭目前的住所仍以小户型为主

在回答“您目前居住的房屋类型是?”时,25.4%的被访者选择了一房一厅,在所有选项中比例最高,选择比例超过10%的还有两房一厅。我们注意到,被访者对包括两房一厅、一房一厅、平房或单间等小户型的选择比例超过了60%,这说明xx地区市民居住条件仍以小户型为主。进一步分析,至少从居住环境方面来看,xx地区市民的生活水平也仅为温饱有余的水平。

二、四成以上的家庭居住面积在60平方米以下

在被问到“请问您目前正在居住的住房面积?”时,选择60平方以下被访者比例达到了44.1%,选择60—90平方米中等户型的被访者比例为35.1%,被调查者对100平方米以上大户型选择比例为20.8%。这一结果与前面户型的选择比例相匹配,这表明本次调查结果协调性较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三、绝大多数xx地区市民只有一套住房

在被问到目前家庭有几套住房时,75.6%的被访者认可有一套,10.7%认可两套,表示有三套以上住房的被访者比例仅为2.5%,还有11.2%的被访者表示自己目前仍租房或借住,没有自主产权的住房。

四、面积太小、户型结构不合理是目前郑州市民对住房最不满意的地方

在回答“您对目前正在居住的住房最不满意的是哪个方面?”时, 27.0%的被访者选择发“面积太小”,25.5%选择了“房型结构不合理”,13.8%选择“小区周边环境不好”,11.9%选择“小区内环境不好”。被访者对其他选项的选择比例均在10%以下。

第二章 对目前xx地区房地产市场走向的基本判断

统计分析表明,近年来,伴随着xx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在拉大城市框架,发展四马路新区,搞好旧城改造,优化投资和居住环境,加快城市化进程步伐中,xx地区房地产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时期。通过本次调查我们看到xx地区居民普遍看好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多数居民认这xx地区房地产市场将会维持平稳发展的格局。但面对不断上涨的房价,许多人也发出无奈的感叹。

1、多数被访者表示2006年xx地区房价仍将保持上升的势头

在回答“2006年xx地区商品住房房价会出现什么走势?”时,认同“平稳的基础上将会有一定幅度上涨”的比例最高,达到了52.0%,认同“将会有大幅度上涨”的被访者比例也达到了8.2%。认同有下降走势的被访者比例仅为13.6%,远低于认同上涨的被访者比例。有14.7%的被访者认同“保持目前价格水平,涨跌的可能性不大”,还有11.4%的被访者表示不知道或说不清。

从宏观经济形势看,目前xx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处于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上升期,旺盛的经济增长势头不可能在短期内逆转。且从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出发,政府也不可能有急刹车的政策选择。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目的就是使其健康稳定发展,不期望其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房地产市场的供给主要来源于房地产开发。但在目前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依然过大,开发投资进一步加快也是不现实的,因此供给状况近期内难以有大的改观。由此来看,居民住房需求旺盛与供给短缺的矛盾仍是今年的主旋律,房价不会出现下降。

2、大多数被访者认为未来一段时期房价将继续保持上升的势头

在被问到“xx地区的房价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5—10年)会是什么走势?”时,41.5%的被访者认同“有升有降,但总体保持上升的趋势”,21.1%的被访者认同“稳步上升”。也就是说认同未来房价上升的比例在60%以上。调查显示,只有

11.4%认同有下降的走势,还有9.2%的被访者表示不知道或说不清。

从根本上说,这一调查结果与xx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走势是吻合的。从长期看,未来几十年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城市化加速时期。据有关报道: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超过55%,城镇人口将增加2亿人以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一间住房,户均一套住宅已成为多数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的第一需求。在2020年以前的15年内,住宅使用面积大约相当于目前商品住宅(房)竣工面积的2.5倍左右。从本次调查的结果看,在xx地区近八成的市民对自己目前的住房不满意。所以房地产业的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将不可逆转,大趋势是供给不足,价格不断的上涨,主要矛盾是供给如何满足需求。

3、多数xx地区市民认为xx地区房价高。

在被问及“您认为目前xx地区的房价高吗?”的问题时,75.8%的被调查者持肯定的回答,有35.8%有被访者表示“太高了,根本无法承受”,40.0%表示“高,勉强可以承受”。有17.7%的被调查者认同“房价处于正常水平”,仅有1.5%的被调查者认同“房价偏低,还应该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这一调查结果与目前xx地区脆弱的承受能力明显相关。从居民对房价的期望值曲线来看,期望值与市场差距渐行渐远,差距不断扩大。目前xx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恩格尔系数还比较高,这更加大了工薪阶层购房的难度。另外,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量入为出,还不习惯去花将来的钱。

4、市民对造成xx地区目前房价过高的原因认同分歧较大。

在被问到“造成xx地区目前房价过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时,被访者认同比例最高的是“政府调控措施不得力”,达到了26.6%。有25.2%的被访者认同“城市化进程加快,购房需求增加”,20.7%认同“开发商联手控制房价”。被访者对其他因素的认同比例则均未超过10%。调查中许多被访者表示政府缺乏对房地产市场的有效监管,经济适用房投放力度不大,且明显存在有暗箱操作。商品房的户型大、档次高,与居民的期望还存在有不小的落差等。

5、多数郑州市民认同郑州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

在回答“您认为目前郑州的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吗?”的问题时,八成以上的被访者持肯定的态度,更有25.9%的被访者认同“有较大泡沫”。只有5.2%的被访者认为没有泡沫,14.1%的被访者表示不知道或说不清。

解析这一调查结果,目前在理论上学术界还存在不小的争议。有人参照国际上的经验,认为房价/GDP增长率如果大于3即表明房地产市场存在有泡沫成份,xx地区未达到此水平。但近几年xx地区房地产市场发展较快,在一定时期存在有商品房大量闲置的情况,如2002年空置面积首次超过了90万平方米,同比增

长了121.8%,说明xx地区房地产在一定的发展时期有一定的泡沫成份。

第三章 xx地区居民住房需求特征

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快速增长,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购房者的行列。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xx地区约有两成左右的被访者在近期有购买住房的计划,他们中的大部分购房目的还是为了改善其目前居住条件,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是他们最为理想的选择。

1、二成左右的xx地区家庭今年有购买住房的计划

调查显示,表示2006年有购买住房计划的市民达到19.3%,没有购买计划的被访者比例为78.1%,2.6%的家庭目前还不能确定。

数据显示,中等收入群体占购房人群的46.8%,位居榜首,高收入群体占31.4%,低收入群体仅占21.8%。

2、购房群体更多地是伺机待购。

据调查,13.1%的购房者表示在下半年购房,选择在上半年购房的比例仅为

5.7%。调查数据还显示,更多的市民是伺机待购。43.1%是伺机而动。而38.1%的购房人则选择的是不一定,如果条件不成熟今年就不买了。这一结果显示出购房计划与现实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真正要使计划落到实处,在供需衔接上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

3、大多数xx地区购房户是为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

在回答购房目的时,83.2%的购房户认同“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这部分人主要是对自己目前的居住条件不满。10.3%选择了“投资增值”,这部分人多为中年父母,虽然自己已有住房,但会为子女考虑买房。还有6.4%是为了首次置业,主要为年轻群体。他们年富力强,虽然收入较低,但负担较轻,正是成家立业时,但他们的财力有限,不是以一次付清房款,但如果开设多种住房贷款方式供他们选择,会刺激其消费欲望。

5、绝大多数xx地区购房户更愿意购买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

调查发现,接近半数的xx地区购房户打算购买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只有2.6%的购房户选择购买二手房。

第四章 物业服务的基本状况

小区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小区管理得好,人们能够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社会则和谐安定,政府则工作效率更高,否则,小区脏、乱、差,人们难以安居乐业,给社会安定、和谐,以及政府管理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本次调查的结果

显示,目前xx地区大多数小区仍未配备正规物业,一些小区虽然有物业,但管理水平仍是初步的,低层次的。

1、目前xx地区的大多数小区没有正规的物业管理

调查显示,目前在xx地区的小区有正规的物业管理的仅占46.8%,53.2%的小区还没有正规的小区管理。

2、安全问题是小区物业管理的核心

小区物业的哪个方面最重要?本次调查选择有小区物业的业主中,有83.0%的被调查者选择发安全,在问卷所列示的四个方面名列榜首。对其他三个方面的选择大致都在一个水平上,差异不大。

3、缺乏服务意识仍是小区物业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

在被问及“您认为当前小区的物业存在哪些不足?”时,43.5%的小区业主选择了“缺乏服务意识”,比例最高。我们注意到,业主对问卷所列示的其他方面的选择比例也均在30%以上。但所有这些问题均可以解释为小区物业缺乏服务意识所衍生。这说明xx地区目前小区物业的管理水平仍处于初级水平。

通过本次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到xx地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状况的不足,政府政策的着力点应该在保持宏观调控措施稳定的前提下,保持房地产开发投资适度的增长速度,增加普通住宅尤其是经济适用房的市场供给,保证足够的商品房供应量,保护和引导合理的房屋消费需求,抑制投机性住房需求,也要适当控制城市拆迁和旧城改造引起的居民对住房的被动需求。进一步深化各项与房地产行业相关方面的改革,为实现房地产市场供求基本平衡、稳定房地产市场心理预期、稳定商品房价格创造有利条件。

第18篇:河源地区建材市场调查报告

河源地区建材市场调查报告

河源地区建材市场调查报告

河源地区建材市场初步调查,主要是源城区,集中就目前建材市场在市场终端的销售情况以及河源地区建材市场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市场调查。

一、河源地区建材市场基本概况

2015年上半年,河源地区将陆续有住宅批准预售套数3291多个楼盘投入使用,预计其中住宅批准预售面积43.12万m2,建材产品及相相关销售在X亿元以上,卫浴洁具的销售同比将达到X亿元,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商机吸引了众多商家的目光。

目前河源地区的主要建材品牌在终端的主要销售渠道和经营模式有以下几种:专业建材市场内的自营专卖店或加盟专卖店(分销商)、综合卖场,进建材超市内联营等。其中专业建材市场专卖店是多数建材品牌产品的主流销售渠道,也是品牌资源在终端竞争最为激烈的渠道,而建材市场里的综合卖场和建材超市经营的品牌多数都以大众化、低价位的产品为主。

源城区:各主要建材品牌在源城区的终端分布较为集中,尤其是中、高档品牌在源城区的专卖店位置的选择上主要集中在源城的几个主要建材市场内,如河源市德高防水、河源市嘉莱士、河源大鹏建材城、河源市源城区宝江建材、河源红星建材超市、河源市米兰风尚布艺、河源泰安居建材河源店等等。

二、市场调查分析

1、建材市场调查情况

河源地区建材品牌的主要销售,专业的建材市场是重点调查目标。根据建材市场中建材品牌所占的位置、面积、品牌影响力以及销售氛围,又分别对几个建材品牌销售的代表性建材市场: ①、河源家福五金建材批发广场(紫金) ②、河源大鹏建材城(河源高新区) ③、河源乐安居建材市场(老隆) ④、河源红星建材超市(源城) ⑤、河源好百年家具广场(源城) ⑥、河源新兴建材市场(龙川) ⑦、河源红太阳家居建材城(源城) ⑧、河源泰安居建材河源店(源城) ⑨、河源联安居建材超市(源城) ⑩、河源德泰居建材超市(源城) ⑪、河源欧雅壁纸河源店(源城) ⑫、河源市大中天建材(源城) ⑬、河源居安居装饰家居商行(源城) ⑭、河源居好莱客衣柜(源城)

河源地区:

河源家福五金建材批发广场-----河源家福五金建材批发广场JiaFu Building Material wholesale market ,雄踞河源城南,地处河源和紫金交界、紫金发展新型工业和实施\"西部带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基地---临江工业园,是由深圳新概念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经营的大型五金建材批发广场。家福五金建材批发广场实行市场化经营、商业化管理,从规模、环境、品质、服务等方面均成为河源五金建材市场的领跑者,引领河源区域五金建材流通领域走上整合与规范之路。

河源大鹏建材城-----项目扼守城市对外主干道205国道,雄据河源城市门户——钓鱼台片区,离粤赣高速市区出入口近在咫尺。位于粤赣高速南入口的五站合一的客运中心即将投入运营,是深圳、广州、东莞等经济发达的城市来河源的第一站,集火车站、客运站、公交站和码头站等多站一体。规划中的惠州至河源城市轻轨即将正式启动。总造价约6.5亿元迎客大桥建设中,预计2015年年初建成投入使用。项目所在钓鱼台片区,主要围绕商务、居住、产业园规划建设,商贸物流发达、设施配套完善、人口密集度高,拥有发展大型商贸物流业无与伦比的优势。

河源乐安居建材市场-----河源乐安居商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经营装潢材料、精品家具连锁超市为主业,兼顾房地产开发、物业、百货、酒店业等商业项目的独资公司,公司资金实力雄厚,自建物业自主经营,现金流稳定充足,企业作风稳健务实,以“创新”著称业界,在各领域均有不俗的成绩。在诚实、守信的经营思路指引下,不断开拓新的经营项目与领域。

河源红星建材超市-----河源市红星建材超市位于广东省河源市中山路西、红星路北的A、B、C、D、E栋商住楼。展望未来,我们将充分把握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我们站在高速发展与创新的今天,创意将一如既往延续创意精神打造一流品牌,与客户共进退,与市场共发展。时刻谨记以诚信之心取信于社会、以诚实之为取信于市场、以诚恳之情取信于客户、以诚挚之行取信于同仁,深知人才、诚信、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从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竭诚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完善的售后服务。

河源好百年家具广场-----位于源城区河源大道白岭头,位置比较好,停车方便,品牌比较全,旁边还有建材馆。购物环境不错,感觉售后服务也很不错,买东西心里踏实有保证。

河源新兴建材市场-----河源新型建材市场坐落在河源市龙川县,地理位置很好,停车很方面,服务人员的态度也很好。

河源红太阳家居建材城-----河源红太阳家居建材城位于河源市东华路80号,是一连锁的大型建材城。红太阳家居建材城是一家集陶瓷、卫浴、家具为一体的大型建材销售公司。公司先后引进了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冠珠陶瓷、斯米克陶瓷、鹰卫浴、健威人性家具)等开拓市场,以良好的服务与过硬的产品质量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且销售网络覆盖了河源市区等。公司一直以人为本的理念,特别注重人才的培养,充分挖掘员工的潜能,让每位员工都有自己的发展平台,现本公司因重装修升级须储备人才及市场业务扩展需要诚招社会各界销售精英共创未来。

河源泰安居建材河源店-----河源泰安居建材超市位于河源中山大道三友苑首层,近万平米的大卖场,容纳着地板、门窗、瓷砖、地板、卫浴、五金、墙纸、灯饰等近万种家居建材产品,自由选购与自助式的轻松购物带给了消费者全新的购物体验。

河源联安居建材超市----是一家销售高档厨房三件套、精品卫浴、节能环保时尚灯饰三大家居主题专业商家,于2010年5月20日开业,现阶段主要经营康宝canbo厨房(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消毒柜行业标志性品牌等荣誉)、诗尔曼卫浴(诗意享受、浪漫关怀。荣获中国知名品牌、绿色环保首选产品)、朗能lonon电工灯饰(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广东著名商标)三大名牌主题精品,厂价直销,让名牌普及大众。

河源德泰居建材超市----河源德泰居建材市场是一家主营瓷砖木地板、建材门窗、照明家具、五金电料、油漆园艺、厨房卫浴的一家建材超市。德泰居建材超市是河源市德利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下属企业,德利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为河源市房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信心有保证。

河源欧雅壁纸河源店----欧雅壁纸,1980年创立于台北.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壁纸品牌之一,欧雅壁纸以推动行业发展为己任,并致力于改善13亿国人的家居生活品。

河源好莱客衣柜----作为衣柜行业中的领跑者,好莱客建立了专业的服务体系:率先与专业软件企业合作开发先进的软件设计系统,为顾客提供个性化、体验式设计服务;业内先行推出产品保修保养及使用说明手册,并明确甲醛等有害物质的限量说明;较早开通 400服务热线,以完善的售后服务为顾客解决后顾之忧。在业界,好莱客以高性价比、为消费者提供卓越品质及更低价格而著称。做整体衣柜领跑者,带给广大消费者最优品质、最佳服务及最具性价比产品选择,是好莱客人持续永恒的动力源泉。

河源市大中天建材----主营:陶瓷,卫浴,室内装修等建材!马可·赛图企业气魄大,立志成为生产仿古砖的王者。马可·赛图以“质量不是100分就是0分”的理念严格要求全体员工,致力于为消费者生产出高品质的仿古砖产品,做到品质好,服务好,信誉好,追求客户、公司、员工和社会的共赢。

河源居安居装饰家居商行----厨卫一站式服务、数码定制整体家居、配套专业装饰安装。本公司在河源市于一九九二年成立至今。凭着“一切从服务开始”的宗旨;赢得消费者的接受。属下有经验丰富的家居设计师、熟练的安装工、、专业指导顾客购买的导购;为河源市的新装饰顾客家里厨房、卫生间、家具更加时尚、新潮、舒适视为已任!

2、竞争品牌调查情况

建材竞争品牌是本次调查的核心,而作为对于建材材料构成竞争力的中、高档品牌中,好莱客衣柜、高斯(COSO)卫浴、马可·赛图、阿波罗、英皇、浪鲸、欧神诺陶瓷等为代表性。其表现上都有以下特点:在当地主要建材市场的显著位置设立大规模的专卖店。

源城区:在源城区,阿波罗无论在品牌形象和市场份额上都是一枝独秀、遥遥领先于其他品牌,据悉在14年零售总额在X万之间。

3、终端促销方式情况

建材产品各品牌结合自身的品牌定位和销售策略,在终端都以不同形式的促销方式在扩张市场份额,扩大品牌影响力。而大多数的促销方式都比较单一和雷同,同时旺季、节假日的促销又是其中重点。

在终端销售过程中,各品牌都会积极搞好同当地装修修饰公司的关系,以高回扣吸引装饰公司。

各个品牌产品也会参加当地的团购、集采等活动。

另外品牌产品将折扣促销与会员制度的结合也正成为一种趋势,利用会员制度来稳固消费群体,增进二次消费,同时也能提升品牌形象。

三、市场调查总结

1、走高端路线的建材产品品牌不断涌现,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肯定成为一种趋势,无论是以装修的建材为主导产品的品牌还是以修饰的建材推进的品牌,对于市场的冲击力度不断加大。

2、产品的配套完善不一定代表品牌的实力,不能一味追求配套产品的齐全,更应突出主导产品和拳头产品,在主导产品和拳头产品上投入更多资源,下更多工夫,使产品线更加清晰和优化,形成以点带面的品牌效应。

3、在市场推广上,目前河源建材产品完全是以经销商地区代理的方式,而经销商也只是负责做好本地区的品牌形象推广和产品售卖,基本上没有分销;不存在厂商联合或厂家设仓的方式。

4、在促销形式上,传统的促销手段依然有其生命力,关键是形式和表现方式上更加体现一个成熟品牌和高端品牌的手法。同时组合促销和会员促销是重要的手段,产品的搭配和组合是发挥整体效果的重要方式,因此促销的源头应从产品本身的资源入手,在开发和设计的环节中就融合进去;而会员制度是品牌化路线的必由之路,完善的、合理的会员制度能成为很好的促销资源发挥的平台。

河源最少大大小小最少有上百家装修或装饰公司,其中还不包括没有设立,办公室的包工头和师傅。据不完全统计:632家!如此可见建材产品的销售量。

第19篇:客家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客家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华南师范大学经管学院06级国贸班粤东北(客家地区)小组

改革开放30年的春风让我们粤东北地区的经济有了稳步、健康、长远的发展,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袭击,梅州政府积极应对,08年8月召开全市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贯彻全省经济形势分析会议和市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总结分析全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研究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市长李嘉在会上强调,要以“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为统揽,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力以赴做好各项经济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经济发展任务。河源地区也积极紧抓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努力贯彻省政府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战略,强化创新意识,加大创新力度。我们粤东北客家地区调研组的5个成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召开讨论会、个案分析等方法进行调研,形成了综合调研报告。

一、客家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粤东北客家地区的经济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和地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带领下,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主要的梅州、河源等客家地区,都是以发展旅游和文化产业为主,同时,积极做好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08年梅州市GDP为483亿元,增长率达到10.2,在全省排名17,占全省GDP的1.35%梅州全市生产总值477.88亿元,占省比重1.33%,其中第一产业104.75亿元,第二产业202.99亿元,第三产业170.14亿元,三次产业构成为21.9∶42.5∶35.6,分别占省比重

5.32%1.10%1.1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604元,占省比重30.87%

2008年河源全市生产总值394.13亿元,占省比重1.10%,第一产业52.76亿元,第二产业216.57亿元,第三产业124.80亿元,三大产业结构13.4:54.9:31.7,分别占省比重2.68%1.18%0.8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860元,占省比重36.87%

2007年兴宁市完成生产总值42.88亿元(当年价),比上年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11.95亿元,比增2.1%;第二产业13.63亿元,比增10.0%;第三产业17.30亿元,比增10.2%。人均生产总值3798元,比增6.9%。工农业总产值59.67亿元,比增8.0%。固定资产投资

8.86亿元,比增19.1%。地方财政预算收入1.24亿元,比减1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57元,比增7.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950元,比增3.1%。城乡居民储蓄余额45.99亿元,比增2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1亿元,比增9.0%。

二、客家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劣势级解决办法:

梅州地区——优势

●文化优势

旅游经济是特色经济,特色是旅游的基础,而文化又是特色的灵魂。旅游归根结底是追求文化的综合体验,文化是旅游的核心吸引要素。广东省依托三大文化资源—广府文化、潮 汕文化和客家文化,建成文化大省。梅州的客家文化一直保存着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的遗存,是梅州发展旅游的核心优势。

●环境优势

在绿色旅游、健康旅游成为潮流的背景下,梅州的自然环境优势十分显著。梅州“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特征和没有大规模工业污染,使梅州具有良好的旅游产品开发背景,符合绿色旅游的时尚。梅州的热泉热矿泥量多质优,疗效显著,适合开发康体健身产品。 ●潜在市场优势

梅州处在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界的地方,是粤东的门户,有多条交通干道与福建、江西和省内地区相连。背倚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潮汕经济区。梅州旅游业的发展拥有潜力巨大的市场优势。梅州是侨乡、客家之乡,众多的海外侨胞、客胞是梅州可以争取的客源群体。

●社会资本投入优势

目前梅州市己出现社会资本、民营资本积极参与旅游开发的强劲势头。民营企业投资开发和经营管理的景区,富有活力,没有旧式国有企业的弊端,己成为梅州旅游开发的强劲推动力。 ●政策优势

梅州市委、市政府、各县(市、区)的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当作一大产业来抓,有利于确立旅游业的产业地位,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全方位的支持。

梅州地区——弱势

●原生旅游资源规模小、特色不浓

梅州的旅游景点规模较小,缺乏具有视觉冲击力、强大带动力作用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经济规模较小

梅州市经济实力比较弱。旅游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宣传营销等政府的引导性投入较少。 ●区位与交通制约

梅州地处粤东边陲,离珠江三角洲较远。相邻的闽西南和赣东南地区经济比较落后,现实的客源产出量较少。从粤港澳主要客源产出地来的客流受到层层拦截,与主要客源城市相连的高速公路还处在规划或建设当中,旅游的可进入性比较差。

河源地区——优势

●丰富的自然资源

无论是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还是森林资源都是位于省内前列的,适宜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

●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

拥有许多美丽的旅游观光景点,拥有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空气和一流的森林,

被誉为“珠三角的后花园”。同时,河源市作为一个客家聚集地,拥有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名胜古迹众多,拥有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特别是龙川县是一座具有2222年的文化名城。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劳动力成本低廉,特别适合实施承接珠三角的“双转移”政策。

●具有成本优势

劳动力成本的低廉,可以更好的减少产业的生产成本,加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投入,从而更好的延长产业链,加大产品附加值。

河源地区——劣势

●经济发展起点低

投入和积累能力明显低于省内其他较先发展起来的地区,财政收入和支出远低于珠三角地区。人均存款只有3000元左右远低于珠三角地区,积累能力不强。

●劳动力素质较低

河源市这些年在文化教育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文盲、半文盲劳动力还是占有相当的比例,远高于珠三角地区。

三、进一步加强客家地区承接“双转移”政策:

(一)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

1、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贯通阳春全境的云阳高速公路正在进行施工前期准备,可望在今年底动工兴建;贯穿阳春东西境内的湛汕高速公路已列入规划,计划于2020年动工建设。这两条高速公路建成后在阳春境内有多个出入口,是粤西地区交通便利的黄金地带。

2、丰富的资源优势。一是土地资源,二是矿产资源,三是电力资源。

3、低廉的成本优势。随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的改善,我市低成本优势将会更加明显。

4、优越的投资环境。近年来,全市坚持“以实为首,以和为本,以干为乐,以廉为荣,以绩为准”的办事准则,弘扬“团结务实,开拓创新,干净干事,奋发图强”的阳春精神,努力打造了“讲法治、重信用、低成本、高效率、好服务、可持续”的一流投资软环境。在土地使用、税费征收、人才引进、发展环境等方面制定了更加优惠的政策,给投资者以最大的优惠。

(二)承接产业转移的障碍:

1、观念上的障碍。珠三角地区GDP占了全国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且继续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财富来经营。我市和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差距表面看在经济上,但根源却在思想观念上,特别是抢抓机遇的观念。珠三角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抓住发达国家和地区第一次产业向外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在20世纪90年代,又抓住第二次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制造业,并朝“世界工厂”迈进。相比之下,我们却观念创新不够,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以及发现机遇、把握机遇的能力,更缺少抢抓机遇意识,一些地方和部门仍不同程度的存在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落后观念。

2、政策上的障碍。目前,我市出台了很多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企业税费负担过重,对企业的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到位;土地使用缺乏科学规划,利用粗放,经济环境不优,部分单位优化环境意识淡薄,服务不到位,存在乱罚款、乱收费、门难进、脸难看、手续难办的现象,给外来投资者在项目申报和手续办理方面带来诸多不便。

3、机制上的阻碍。由于我市与珠三角地区政府间密切合作沟通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致使承接产业转移缺乏稳定有效的服务和政策依据,缺乏对外来投资者积极、灵活的对接措施。

(三)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重大意义:

1、有利于实现加快发展目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小,总体上还是一个后发展、欠发达、“两化(工业化、城镇化)”落后的城市,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制约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症结是“工业太弱且发展不快”。因此,我市要抓住“双转移”机遇,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园区规划建设,集中、定向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提高产业聚集度,打造特色经济,推动跨越发展。

2、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市属于欠发达地区?熏在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的同时,更多的应该思考如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内生增长机制,通过强筋健体,加快发展。阳江市委五届五次全会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市也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加快阳春跨越式发展的工作重心。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引进产业上下游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的重大项目,对于发挥全市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进一步壮大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有利于财政税收稳步增长。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大力引进省内外大项目、知名企业,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带动和培育自己的支柱产业与企业集团,形成一批利税大户;还可以带动与之协作配套的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财税稳定、较快增长。

4、有利于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珠三角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给国有企业改革带来了机遇,创造了条件。通过买断产权、转让土地等形式,既可以让部分国企职工实现平稳就业,也能使国有资产最大程度保值增值,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推进。

(四)加快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建议:

1、加快观念对接,增强竞争意识。一是要破除“守株待兔”的思想,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培养和形成善于抢抓机遇的意识与能力;二是要树立“市场竞争不让人,敢争敢抢是能人,不争不抢是庸人,错过机会是罪人”的新观念,养成抓机遇的敏捷性,强化抓机遇的主动性,进一步增强对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能动性;三是要看到自身的劣势,更要找准自身的优势,努力克服“自卑”情绪,增强招商引资信心,采取切实有效举措抓,努力开拓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新局面。

2、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激励机制。一是加强领导。实行承接产业转移“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专门抓,落实专人具体抓;二是建立联动机制。健全党委、政府、部门、企业之间与上下级之间工作联动机制,形成承接产业转移的整体联动;三是完善激励机制。把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成效与干部选任、奖励激励有机结合起来,对在引进重大项目、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创新等方面业绩突出的镇(街道)、部门、企业,给予物质和精神双重激励。

3、加快园区建设,精心打造投资载体。一是破解用地难题。要严格项目用地管理,既抓增量的供给,更抓存量的盘活,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二是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运用政策和市场的手段,建立和完善投入机制,鼓励和吸引多种投资主体,多渠道筹集资金,大力推进以道路、供水、供电、排污、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入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三是大力缓解资金制约。要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争取融资成本低的政策性资金,激活民间资本。四是创新园区建管机制。建立健全以资金融通、信息服务、人才培训为主的园区配套服务体系,对转移项目实行一个机构管理、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

4、创新招商方式,突出招商工作重点。一是充分利用已有的招商平台。要发挥好广州、佛山、东莞、江门、中山等地的促进会和招商小分队的作用,加强与当地政府、民间组织和企业沟通联系,熟悉情况、密切感情、掌握信息,推动产业转移;二是积极开展经贸、科技、教育、人才等交流活动。争取与珠三角地区城市结为经济合作区(市),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交流、沟通、协调机制。三是建立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工作格局。

5、优化服务环境,营造投资兴业的良好氛围。一是打造高效的政务环境。加快投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开辟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绿色通道”,确保项目“零障碍进入和零障碍实施”。二是加大政策创新力度。要尽快研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意见》,完善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的规费减免政策,以更优惠的政策、更有力的保障和更低的运作成本吸引企业到阳春落户。三是创造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继续深化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加大对企业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确保投资客商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让客商投资放心、经营安心。四是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继续深入实施“城乡清洁、绣美阳春”工程,落实长效机制,努力做到山清水秀地干净,把“城乡清洁、绣美阳春”工程开展成为企业的信心工程,进一步增强承接产业的吸引力,加大产业转移的力度和梯度,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20篇:张家口地区社会调查报告(优秀)

张家口是北京最重要的生态屏障,而当前张家口地区生态环境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作为当地环境建设的主体,张家口市民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和认识层次将会对今后京西环境治理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实践队制作了有针对性的咨询问卷,在5天的行程中,我们的队员分别对该地区市区和乡村的居民进行了相关咨询。在对所获资料进行整理后,我们发现当地居民对当前环境治理已比较关注,同时对当地政府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满,认为政府应该提高重视程度,加大对环境治理的投入,并组织更多的活动让群众加入到环境治理的队伍中来。但是,不同阶层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层次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基于对张家口地区环境情况的了解,在此次实践过程中对张家口城乡居民进行了环境方面的咨询,咨询内容分主观和客观两大部分,主观题包括再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并对其中一些观点比较鲜明或争议较大的问题作能力范围内的分析。

坝上地区海拔比北京高一千三百米以上,由于人们滥砍滥伐,长期过度开垦和放牧,目前该地区沙漠化土地已近一千三百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近七成,成为居高临下威胁北京的沙源地。坝下地区的典型代表则是黄羊滩地区,黄羊滩位于张家口市宣化县东南部洋河南岸,总面积为14.6

万亩,主要由流动、半流动和固定沙丘组成。当西北风较大的时,黄羊滩的风沙就被吹到北京,形成风沙漫天的沙尘暴,严重影响了北京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张家口地区除沙漠化外的主要环境问题是部分地区空气污染严重、水资源污染和极其短缺。

尽管在此次考察过程中所经之地的空气状况并没有出现较严重的污染,而且给人的感觉是空气还挺新鲜,但在洋河、桑干河中上游地区由于工业密布,的确存在较严重的污染。参考七月《张家口市大气污染状况周报》可知整个张家口地区大气污染指数为17

5、首要污染物tsp、空气质量级别为

级,和北京地区的污染程度相差无几。

今年入春以来,张家口地区的降雨量不到

2

5毫米,与往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30%。长期干旱,造成土地龟裂,一方面浮土增多,沙化加剧;另一方面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使得农民的生活压力日益加大。

此次咨询的丰富性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在张家口市区我们对不同年龄、工作、阶层的人作了咨询,如学生、个体户、营业员、政府人员、企业职工、下岗职工、退休者等。在乡下不仅拜访了乡领导,还和青边口村的村民进行了亲切的交谈。通过咨询使我们对先前了解到的信息有了对比的认识,同时还了解到一些我们未曾想到的问题。现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并对其中一些观点比较鲜明或争议较大的问题作能力范围内的分析。

一、关于张家口生态环境对北京的影响:

被咨询者都明白张家口的地理位置对北京的影响,大部分人认为沙漠化和水资源污染是对北京地区的主要影响方面。同时由于职业环境的影响,一名学校的后勤人员就对水资源污染感受不深;一名收入千元以上的企业职员认为由于化工厂、矿区和金矿过多使得水资源污染比较严重。

二、对当前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的看法:

大家都知道造成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破坏,笔者所咨询的前两名群众惊人地一致认为“人为破坏达到70%”。在回答“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时,大家都能够理智地看到不同因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认为只要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严重下降,让人对植树造林的实效产生怀疑。

4、工业发展迅速,但很多工厂的许多标准都未达标,乱排污现象严重。

5、人口增长太快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6、生活垃圾多,没有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

7、最终一个限制原因便是全民环保意识稍低,认识层次不够。

二是自然的原因,由于天气变暖和近年降雨严重缺乏而出现干旱,影响林、草等人工植被的成活,从而阻碍了生态环境的改善进程。

三、关于植树造林的咨询:

尽管对植树重要性的调查似乎有些过时,但结果还是有一点新气息。被咨询者除列举了调节空气防沙减风速外,还有人提到了绿树能给人一个好心情,这似乎能看出人们已经有了一种更深层次的享受。同时尽管大家都愿意参加植树,但当提到“为植树捐款的意愿”时,一部分人选择了“不愿意”,原因基本是“经济上承受不起”。我们不得不承认,张家口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较低,不少人还奋斗在温饱线上,这就要求政府主导的环保活动不能脱离市民的经济承受力,宜多组织植树、环保宣传类活动(出工出力型),少要求捐款、摊派使用高成本环保产品等加重人民负担的活动(出钱型)。

而对于农村居民来说,他们所面临的最大一个问题就是水资源的严重紧缺和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张家口地区已经连续干旱三年,这给当地的工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而对于很大程度上都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尽管旱水窖能较好地解决水资源的问题,但其毕竟还只是处在试点阶段,当然我们还是要有耐心去等待旱水窖的推广使用,毕竟这的确是一个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措施。通过同乡领导的交谈可知,今后政府方面将重点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问题,让老百姓安心的投入到环境治理中来。一位老乡告诉我说:“李荣的确很让我们佩服,他能够在非常困难的时候仍然坚持植树造林,可也不是说我们就无心啊!只要政府雇我,让我来护理一片林子再给些苗木,我肯定非常愿意来参加这样的活动。”

四、共同关注退耕还林:

正是由于张家口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笔者在咨询过程中重点询问了大家对退耕还林还草的看法。还是那位老党员给了我们满意的答案:他说:“坝上的环境比较恶劣,坝上四县的沙尘暴可谓来势凶猛,所以退耕还林还草是比较合理的,它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有很大的作用,同时极大的减少了风沙发生几率,对北京地区也非常有利,但因为气候干旱和人为的因素效果只能是一般。”

河北省今年决定在京津以北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计划,张家口坝上地区将在现有二百五十六万亩有林地、五百九十八万亩草场的基础上,退耕还林一百万亩,退耕还草二百万亩,宜林地造林一百万亩,使森林覆盖率由目前的百分之十二提高到百分之二十二,以重现大草原风光。开展退耕还林工作涉及多方面的重大利益,需要中央、地方和有关部门予以具体的政策保障。如,大面积生态林业工程的实施和长期管护间存在矛盾如何解决。大面积生态林业工程建成后,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谁负责长期管护,经费从哪里来,都要认真研究。另外,退耕还林后,群众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间有矛盾怎么解决。退耕还林后,凡是以生态效益为主造林的农户,或者虽然营造了经济林,但由于自然条件的原因,近期得不到直接的经济效益,粮补也已到期,农户生活问题怎么解决,这也是非常现实的问题。经济林总面积那么大,产品成倍增加,如何占领市场以及品种问题、质量问题、深加工问题等,都应有个超前意识,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另外通过这次调查可以发现有些方面有进一步讨论的余地:1.尽管总的适地适树和适地适草要坚持,但考虑到当地农民的效河湖进行治理,加快对上游地区生态保护区的建设步伐,加大林木覆盖面积。

对于市容环境的管理,虽然过去拆除了大量违章建筑,市容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整治成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巩固。市容破坏现象、违法建筑、非法摊位不断出现,建议完善城市环境监督执法体制,加强监督检查,形成一套长期有效的管理维护机制。针对公共设施的管理和公厕的设置等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部分同学建议引入市场机制,吸引企业参与,加快城市管理社会化、企业化的进程。

地区调查报告
《地区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