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研报告

体育设施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22:24:08 来源:调研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关于我县城区体育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城区体育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以来,我县体育设施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体育设施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与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和人们强身健体的需要相比,与先进兄弟县(市)区相比,我县体育设施还存在较大差距。根据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县领导开展重点课题调研活动的通知》要求,10月31日—11月6日,县体育局组织办公室、群体科有关人员,就我县城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我县城区公共体育设施的现状

据统计,我县城区共有体育场地180处(个),建成了159条全民健身路径,61片篮球场,10余片网球场,兴建了一批文体活动室、乒乓室、台球室等健身场所,极大的缓解了市民参与体育健身的需求。其中占地28197平方米的县体育中心是我县重要的公共体育设施,由400米标准跑道田径场、体育馆、游泳馆三部分组成。田径场占地14500平方米,看台容纳观众3000人。体育馆占地2500平方米,可容纳观众1200余人。游泳馆由室外、室内两个游泳池组成。由于独特的区位优势,县体育中心的场馆对周边体育活动的带动承载作用较大。新投入建成了2500平方米的集健身、休闲于一体的健身中心及7靶位50米的标准射击场。为我县业余训练及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创造了条件。

二、主要做法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体育设施。

为摸清我县体育设施状况,组织了一次大规模体育场地普查,在此基础上,多次衔接规划等部门结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对城区四个街道的体育设施建设发展目标、整体布局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在规划设计上充分体现便民、利民和实用的原则和先进性、创新性的要求对老城区体育设施进行了适度改造,逐步改善,做到了每个社区都有体育健身场所。

(二)加大投入,加快体育设施建设步伐。

近年来,我县体育设施建设坚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量力而行的原则,建设了一批体育设施。2005年投资170万元建造了宁海县健身中心,并在健身中心三楼建成了7靶位的标准射击场,解决了射击训练的后顾之忧,为市民提供了一个高档次的健身场所。投资余万元改造了体育中心田径运动场,城区居民健身环境明显改善。

(三)加强管理,努力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在日常管理中,坚持以公益性为主,加强日常维护,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体育设施管理办法,保证了体育设施合理、有效使用。并通过试点制定管理办法,认真研究逐步开放学校、企事业单位内部的体育场地设施。现我县星海中学、潘天寿小学、华山小学的部分体育设施利用课余时间向社会开放,提高了学校体育设施的利用率。

三、存在问题

(一)人均体育用地较少,场馆设施落后。

我县体育场馆建设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落后于先进县市区。全市体育场地总数为5161个,我县为402个,占全市的7.8%;全市平均每万人体育场地拥有数为8.65个,而我县为7.78个,低于全市平均数;全市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为1.44平方米,而我县为1.1平方米,低于全市值。像义乌体育会展中心、北仑体艺馆、鄞州体艺馆等无论是设施还是功能,都是高规格的,堪称全省乃至国内一流。和我县相邻的新昌县,2001年就建成了15000个座位的体育场,而我县原有的1200座体育馆,设计落后,陈旧、数量偏小、功能不齐全,远远不能满足体育运动的需要,更无法承接国际性体育比赛。体育场馆的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县对外体育文化交流的瓶颈,加快场馆建设尤其是新体育中心建设十分紧迫。

(二)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近几年来,我县的城市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旧城改造、新区建设日新月异,一个个新型的居民小区已在全县逐渐形成规模。随着人们居住条件的明显改善,广大人民群众对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然而在全县新建规模较大的居民小区中,几乎没有一处规模较大、配套齐全体育健身设施,这将给社区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带来很大困难,离营造安定、优美的社区环境还相差甚远。县前兴圃社区由于地处闹市区和老城区,居民没有健身广场和公园,只能到其他社区的健身公园参加锻炼,而一些城市新区,例如华庭社区不仅拥有一个 m2的大型公园,而且还有网球场、篮球场和高尔夫练习场。兴海社区环境优美,拥有近千户居民,但整个兴海社区只有一套10件的健身路径。另外,华山家园、华静小区等新建小区因规划原因,也没有一处体育设施。

(三)体育设施分布不均衡,缺乏体育锻炼场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我县城区体育设施既存在总量不足,还存在分级、分区不均衡的矛盾。在四个街道中跃龙街道体育设施占城区体育设施总数的43%,其它3个街道相对弱一些,在街道本级都没有上规模的健身中心,仅有的健身设施都零星分布在各村,市民缺乏体育锻炼场所。桃源街道有28个行政村(社区),但只有14个村(社区)安装了健身路径,5个村(社区)建造了篮球场,其占有率只达到70%和18%。

(四)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利用率低。

据统计,教育系统体育场地有50处(个),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有40处(个),占到整个城区体育场地的50%,但利用率相当低,2008年没有1处体育场地设施是对外开放的。如圣豹集体的网球场,实验小学、潘天寿小学的塑胶田径场,宁海中学的体育馆、田径场都没有对附近的居民开放,市民锻炼难,这些资源又闲置的确是浪费。

四、对策措施

我县城区体育设施建设的落后局面,无疑将成为制约我县建设体育强县的一个瓶颈,成为影响我县人民综合素质提高的一个障碍,也会成为影响我县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大力加快城区体育设施建设,是建设体育强县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举措。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努力加大对城区体育设施的投入,为切实推进体育强县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一)城区体育设施布局原则与要求

城区体育设施建设应贯彻以县级健身中心为基础,街道本级综合身体活动中心,布局合理,层次分明,门类齐全,综合利用的指导思想。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公园、广场的建设中配体育设施,以相对集中、特色鲜明为目标,将体育设施规划建设纳入各街道的总体发展规划中,启动体育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对将规划建设的健身中心、公园、广场结合绿化,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建设,建成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现代健身场所。

(二)积极启动新体育中心建设步伐。

现有的体育中心场馆已有10多年历史,设施远远落后,功能不全。为了弥补不足,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建议尽快启动新体育中心的建设步伐。根据新修编的县城总体规划,我县城市建设拉开框架,中心北移。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必须要有与之相称的城市标志性建筑,而规划北面的新体育中心就成为城市建设最具特色和亮点的选择。新体育中心建设必须科学规划,适度超前设计,规模和功能定位要与城市发展目标相一致,整体工程必须是高质量的精品工程,能承办省级综合性运动会以及全国、国际上的一些体育赛事。据初步规划,新体育中心占地面积300亩,总投资约2亿元,主体由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健身楼组成,附属设施有训练场、篮球场、网球场等,做到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成为我县竞赛活动、文艺演出、集会展览、体育产业的首选场所。

(三)开发与利用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资源。

从体育资源来看,用于群众体育的资源主要分布在学校和企事业系统。虽然目前建设了很多的体育设施,但要满足群众需求还远远不够,所以如何鼓励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健身设施向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这是迫在眉睫的事。我们要在不影响学校教育的前提下,必须努力使学校的体育设施提供一般体育利用。星海中学的羽毛球场采取承包的形式,由承包者不影响学校教学的情况下适时向社会有偿开放,这是一个很好的先例。我们最好能统一制定一部符合学校实际,不影响教学的、符合地方特点的地方法规,促使学校和企事业体育设施向周边社区开放,这样即能大大缓解体育设施的贫乏,又能节约公共资源,实现共赢。

(四)规划建设社区体育设施。

大型体育场馆主要用于国家、国际性等大型体育赛事和竞技体育的训练,对市民来说还是建设社区、住宅小区的体育设施来得实惠。现已有的、有限的社区体育配套设施,既存在总量不足的问题,又表现出缺乏系统布局,管理维护缺损等问题。城市体育要以社区为重点,在住宅小区、城市公共绿地及公园、广场的建设中按照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的要求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建设、规划部门及开发商在居民住宅区建设中,要按照每户1平方米配建体育健身场地。以逐渐解决市民健身难的问题。

推荐第2篇:小学体育设施调查报告

小学体育设施调查报告

为了了解农村体育教学及体育设施的情况和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安徽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大学生暑期赴石婆镇调研服务团就“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及体育设施”这一课题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综述如下:

一、

结果与分析

通过教师访谈和问卷的分析可以看出,石婆店镇中心小学体育方面师资配备严重不足,学校竟没有一个专业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均有其他科教师兼任,经验有限,各个班体育上课量往往少于3节,另外场地器材配备情况也不容乐观,生均活动空间、场所十分有限,根本达不到器材配备目录的要求。 1. 体育师资不足

在石婆店镇中心小学体育教师的配备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而且有的体育教师的专业还不对口,体育教师队伍远远满足不了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石婆店镇中心小学有教师20余名,6个年级,共12班,有学生600余名,但却没有一个专业的体育教师,仅有4个教师负责全校的体育教学,而且教师老龄化严重,通过对问卷的调查分析,学生在“上课时体育老师会一直都在吗?”一题中,仅有39.8%的学生回答经常在,其教学“成果”可想而知。 2.

教学观念陈旧

小学对学校开展体育课教学工作认识不足,认为体育教学无足轻重,学校虽作出了相应规定,但教师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监督及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就落入把体育变成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认识,使体育教学不能很好地开展,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能得到全面贯彻与落实。通过对镇级人大主席钟主席的访谈中了解到,农村乡镇地区不重视体育课,视其为复刻,通过对问卷的调查分析,所有调查对象中仅有53.8%的同学认为体育课重要,笔者还发现

一、

二、

三、

四、

五、六年级同班的同学在“你们一周上几次体育课”的问题中答案不一样,难道同一个班一个学期还有两张不同的课表?显然不会。这能不能反应出几个问题:体育课学生是否全到了?是不是有些同学很久都没去上体育课他就认为没有这节体育课呢? 3.

教学内容单调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再加上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这就促使现行的体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内容枯燥、形式单

一、选择性小的弊端。体育教学的内容基本上以玩游戏 跳绳 跑步 打篮球 自由活动居多,其中以玩游戏 跳绳 自由活动为主。通过对问卷的调查分析,仅有30.7%的学生认为老师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就“你对目前体育课形式和内容感到满意吗?”一题中有68.2%的学生不满意。 4.

场地器材缺乏 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使场地器材严重缺乏,通过我们此次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石婆店镇中心小学,仅有4台水泥砌成的乒乓球台 一个不足50米的跑道 一个破旧的篮球场,设施十分简陋,学校所拥有的器材也只有一些简单的毽子 跳绳 一个篮球其余的可以说使零拥有,更不用说有专门的体育器材储藏室了。经费的不足同时使学校体育设施不能得到补充,破损器材不能及时维修,体育器材管理不善,常用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跑道坑坑洼洼长年失修,通过对问卷的调查分析,有65.9%的学生对学校体育器材感到不满,正常体育教学情况开展可想而知。

5.

课外锻炼少

课外锻炼也是学生增强体魄 培养体育爱好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仅有26.1%的学生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15.8%同学不参加课外锻炼,参加的课外活动以玩游戏 跳绳 打篮球 打乒乓球居多,形式和内容相对单调。 6.

测评方式

通过对体育有关负责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学校每学期开学的时候会有一个体育教学大纲,和达标测试的纲要,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均未能具体实施,在一没有专职体育教师或专业不对口的兼职体育教师的学校,在指导思想上,他们认为体育课就是让学生放松一下,让他们玩,学生的任务是学好语、数。因此,对体育教学工作极不重视,想上就上,不想上就上其它课。即使上,也是让学生自由活动。这种体育教学完全处于随意“放羊”的状态,在此情况下,由于无教师的指导及组织,学生只能漫无目的地活动,甚至聊天,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就是“玩”。由于没有一套专门的测试体系,学生的体育成绩也只能老师随便填写。

二、对策与建议

1.

配齐配强师资及体育器材

学校要逐步配备具有体育专业知识的人才,力争使体育教学逐步走上专职化,规范化。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透新的课程标准,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学习领会课标中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目标,充分调动学生体育学习及锻炼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同时希望有关政府机构 教育部门加大体育教育资金的投入,多分配一些年青优秀的教师进入基层教育。另一方面要提高农村基层教师的待遇,不仅仅是工资待遇,也应包括其它各方面的待遇,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评优、评先要重视体育教学工作的成效,为体育教师的发展创设提供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加大资金投入,购置必备的体育用品和器材,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 维修 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 2.

重新设定教学目标

当前要注意的问题是,必须把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意识、能力、习惯的培养 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对体育有基本认识和积极态度,懂得健身的意义,树立终身健身的意识观念。教会他们掌握一定的健身的知识和方法,能运用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进行经常锻炼,同时要具有独立进行健身的能力和习惯。 3.

丰富教学内容

一是在具体的教材内容上,简化教材的技术结构,逐步改变纯竞技式的、成人化的运动项目,渗进一些与教材项目有关又能进行游戏或比赛的内容,如小学的蹲踞式跳远踏板起跳,空中技术就应简化;球类教材也可以简化,篮球的“三人制比赛”,足球的“三人或五人比赛”等内容,简化了规则,简化了活动形式,教学效果很好;二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抓住运动中的主要因素简化规则。还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强的项目,如健美、舞蹈、艺术体操等,根据地域性的特点增加民族传统项目,如武术、毽球、铁环等。总之,在教学内容方面,要突破竞技运动结构的约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 4.

教学模型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重视学生的体育知识、体育技术和技能学习外,更应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们学习体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结构中,注重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发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根据本地实际,采用灵活、多样、有趣的教学组织措施。 总之,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改善,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不断前进,我国乃至惠安县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发展将指日可待,各方面条件将进一步得到改变、完善。体育教学的执行者体育教师更要充分认识了解新课程、新课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新农村,为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认真学习,努力钻研。

推荐第3篇:体育设施情况调查表

福州地区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及使用情况问卷调查表

您好: 我是福大土木工程学院10级的学生。此次使我们为了了解我们福州市区的体育设施的建设及使用情况。需要您的配合给出意见。现设计出以下问卷,请您抽出宝贵的时间完成以下问题。(在所选答案打“√”)

1.您的性别为:

A.男

B.女

2.您目前所在的年龄段为:

A.16岁以下

B.16-25岁

C.26-35岁

D.36-45岁

E, 46-55岁 F.56周岁以上

3.您一周进行体育锻炼的次数为:

A.每天都有

B.一周1-2次

C.一周3-4次

D.一周5-6次

4.您经常从事的体育项目有:

A.跑步

B.散步

C.游泳

D.足球

E.篮球

F.羽毛球

G.乒乓球

H.排球

I.舞蹈

J.太极拳

K.器械类

L.其他

5.您参加体育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A.强身健体

B.减肥瘦身

C.工作需要

D.业余时间的爱好

E.其他

6.您所居住的地区附近是否有公共体育设施: A.有

B, 没有

7.您在平常锻炼时是否有使用公共体育设施:

A.经常使用

B.一般会使用

C.偶尔使用

D.从未使用

8.您对该地区的公共体育设施满意吗?

A.很满意

B.较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9.您认为该地区的公共体育设施存在以下哪些问题(如果选D,请把存在的问题写在第9题下方):

A.公共体育设施太少,供不应求

B.公共体育设施缺少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C.无故收取费用

D.其他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您对本地区的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祝您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推荐第4篇: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方案

合肥市东风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创建体育强市,充分整合和利用学校体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现就做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做出以下计划方案:

一、充分认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民健身运动得到了广泛深入开展,群众体育健身需求不断增长,公共体育设施资源不足与体育设施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日益突出。积极有序地推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功能和作用,对于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体育健身需求,提高办学社会效益,促进和谐社区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充分认识做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克服困难、创造条件,采取扎实有效措施,以良好的健身设施条件和严密的组织管理,做好市民进校健身的各项工作,保证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顺利实施。

二、积极稳妥推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

(一)开放原则

1.因校制宜,主动参与。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相关组织,制订各项制度。要充分利用现有体育设施,服务社区、服务市民,活跃社区居民体育文化生活。周边社区要主动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引导居民利用学校体育设施开展健身运动。

2.以点带面,分步实施。要开展试点工作,探索新机制,落实新措施,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稳步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

1 3.方便居民,安全管理。学校要针对社区的公共体育需求,为居民健身提供便利。学校联合社区共同做好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后的管理工作,做到开放制度化,管理规范化,安全有保障。

4.制度保障,长效运行。建立健全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机制,保障开放工作规范、有序、长效运行。

(二)开放对象

青少年学生、学校周边社区居民和社会团体组织

(三)开放范围

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凡周边社区群众有体育健身需求,且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符合公共场所安全管理有关要求的,要有计划地向社会开放。

(四)开放设施

开放的设施为学校室外体育设施,具体包括: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台,以及其它室外健身器材。

(五)开放时间

寒暑假、双休日、法定节假日和其它适当的时间。具体时间由各学校与秦楼街道、社区(村)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后,报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后向市民公布。

(六)开放形式

采取“分类开放、限时开放、学校申报、试点进行、逐步推广”的形式。体育设施开放学校的操场、球场、田径跑道、健身器材等室外体育设施均应免费向市民开放。

三、努力确保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安全有序

(一)建立持卡准入制度 参加体育健身的居民须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到所在社区(村)办理登记、申领手续,并与有关学校签订安全协议。社区(村)负责审核并发放贴有居民本人近期免冠照片的“居民健身卡”。居民可凭健身卡到学校参加体育健身。居民健身卡的发放数量可根据免费开放体育场地设施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

(二)建立学校安全责任保险制度 报请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确定商业保险公司,为学校办理公众责任保险。投保所需资金申请从市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列支或从上级拨付的的相关费用中提取一定比例参加商业保险。

(三)建立各项管理制度 明确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落实管理责任,加强现场管理,切实维护好开放期间学校体育健身活动秩序。要在体育场地设施周边醒目位置标明设施和器材的使用方法、安全须知,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学校要对体育设施的安全性和管理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

(四)建立安全责任制度 要完善安全保卫的相关规章制度,制订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预案,预防并及时整改各类安全隐患。如遇重大传染病疫情等事件,应立即停止开放。要指定专人检查活动场地、活动器材的安全性,引导居民正确使用体育设施和器材。

四、切实保障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顺利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经研究,成立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协调各项具体工作。

组 长: 王承景 蒋文生 副组长: 方永熙 殷平长

组 员: 张海芹 耿赵生 费德林

(二)明确工作职责

1.学校:在校门显著位置悬挂由省体育局、省教育厅、省财政局统一制作的“山东省体育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学校”标牌;与所在社区(村)组成管理小组,制订具体的管理办法,指定专人负责,并将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设施名称、开放时间和相关规定予以公示;做好开放场地设施的日常管理维护等工作;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预防并及时整改各类安全隐患。

2.街道、社区(村):及时了解学校周边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主动加强与辖区学校的沟通和联系,合理建议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范围、时间和形式等,并做好相关配合工作;负责印制、审核和发放“居民健身卡”;引导社区居民有序参加体育健身活动,遵守管理制度,爱护学校设施,注意运动安全;负责协调解决社区居民与学校的各类矛盾和纠纷,保障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工作顺利开展。

五、考核激励

学校设置专门人员负责管理体育设施开放活动。管理人员在开放日负责开校门,活动结束后,做好清场工作,巡视校园并做好卫生工作。学校每月就此项工作考核,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六、活动规则:

1.居民锻练时交通工具按要求停放在指定位置;2.进入校园内主动出示出入证;

3.自觉维护校内体育设施,活动时注意安全;4.自觉维护校园环境,不乱抛杂物,毁坏花草树木; 5.遵守活动时间,不得无故超时; 6.注意举止文明,服从管理。

合肥市东风小学 2016年6月

推荐第5篇:体育设施开放实施方案

体育设施开放实施方案(试行)

为了充分利用我校的体育设施,为全体师生提供体育健身场所,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第四章第二十八条规定和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学校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体育设施开放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校体育设施为载体,增强教育服务社会功能,满足全体师生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保证我校学生每天锻炼一个小时,丰富师生课余文化生活,提高我校师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二、遵循原则

1.面向社会,统筹兼顾。在确保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学校体育设施面向社会逐步加大开放力度,提高学校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尽可能满足社会需求。

2.立足服务,强化管理。开放学校体育设施以服务社区居民为目的,针对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开放形式,制定相适应的服务管理规程。

3.经费保障,长效运行。建立健全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机制,保障开放工作规范、有序、长效运行。

三、领导小组

成立由市教育局、市体育局联合组成的学校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监督。 都江堰市学校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领导小组:

组 长:李晓明(市教育局局长)

陈 晓(市体育局局长)

副组长:田 充(市体育局副局长)

肖 融(市教育局副局长) 成 员:姚德庆(市体育局工会主席)

喻娅莉(市教育局团工委书记)

周发全(市教研室体育教研员)

四、开放办法

1、开放设施

开放的设施为学校室外体育设施,具体包括: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台,以及其它室外健身器材。

2、开放时间

原则上各校体育设施开放的时间,双休日、节假日每天不低于2小时,寒假不低于10天,暑假不低于30天。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内(周一至周五以及学校在周

六、周日组织活动)不向社会公众开放,开放时间和开放管理办法由学校向社会公示。

3、开放学校

向社会公众开放学校体育场地,首先在北街小学、都江堰外国语实验学校、塔子坝中学、李冰中学、团结小学、友爱学校、奎光小学试点,开放准备工作在10月前完成,10月底向社会公众开放。在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前,请将开放管理办法、突发安全应急处置预案报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审批。

4、开放方式

实行公告制度。各学校要结合季节的变化和学校的实际,及时发布公告,公告内容包括开放的设施、开放时段、值班电话和入校健身须知等有关事宜。如遇校内有大型集会活动或其他特殊情况不能对外开放的,学校应提前告知公众。

实行持卡(证)入校制度。入校健身的社区居民须办理“健身卡(证)”,凭“健身卡(证)”在办卡学校参加健身活动。

五、有关要求

1.学校要把向社区居民开放体育设施作为构建和谐社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努力提高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水平。

2.学校要加强对体育设施开放工作的领导,成立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小组,安排有关干部和教职工负责该项工作的实施。

3.体育设施开放学校要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各学校要建立健全值班、出入登记、活动记录、体育设施定期检查维修等制度,加强对活动过程的管理。结合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完善学校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预案,加强与医疗卫生、公安等有关部门的联系,预防并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提高学校应急处置水平。

4、统一收费和管理。学校体育等设施向社会开放可根据情况实行收费,其收费项目和标准按照《成都市学校体育设施向市民开放使用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执行。

5、加强评估考核。教育局、体育局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工作的监督检查。每年将对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从开放情况、安全措施、管理机制、工作绩效等方面进行评估,对工作开展好的学校进行表彰。

附件:

1、《全民健身条例》

2、《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于学校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文件》

3、《成都市学校体育设施向市民开放使用管理办法》

4、《都江堰市学校体育设施向市民开放使用管理办法(试行)》

二〇一〇年十月十一日

附件1:

《全民健身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保障公民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合法权益,提高公民身体素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城市社区等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均衡协调发展。

国家支持、鼓励、推动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相适应的体育消费以及体育产业的发展。

第三条 国家推动基层文化体育组织建设,鼓励体育类社会团体、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群众性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第四条 公民有依法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权利。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保障公民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权利。 第五条 国务院体育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全民健身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全民健身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体育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体育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全民健身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全民健身工作。

第六条 国家鼓励对全民健身事业提供捐赠和赞助。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全民健身事业提供捐赠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第七条 对在发展全民健身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全民健身计划

第八条 国务院制定全民健身计划,明确全民健身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保障等内容。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制定全民健身计划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应当充分考虑学生、老年人、残疾人和农村居民的特殊需求。

第九条 国家定期开展公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 公民体质监测由国务院体育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其中,对学生的体质监测由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由国务院体育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十条 国务院根据公民体质监测结果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结果,修订全民健身计划。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公民体质监测结果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结果,修订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第十一条全民健身计划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组织和协调,对本行政区域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情况负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任期届满时会同有关部门对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

第三章 全民健身活动

第十二条 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在全民健身日加强全民健身宣传。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在全民健身日结合自身条件组织本单位人员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在全民健身日组织开展免费健身指导服务。

公共体育设施应当在全民健身日向公众免费开放;国家鼓励其他各类体育设施在全民健身日向公众免费开放。 第十三条国务院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定期举办全国性群众体育比赛活动;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全国性社会团体等,可以根据需要举办相应的全国性群众体育比赛活动。

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定期举办本行政区域的群众体育比赛活动。 第十四条 县级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组织开展与农村生产劳动和文化生活相适应的全民健身活动。

第十五条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组织本单位人员开展工间(前)操和业余健身活动;有条件的,可以举办运动会,开展体育锻炼测验、体质测定等活动。

第十六条 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社会团体应当结合自身特点,组织成员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单项体育协会应当将普及推广体育项目和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列入工作计划,并对全民健身活动给予指导和支持。

第十七条 基层文化体育组织、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居民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协助政府做好相关工作。

第十八条鼓励全民健身活动站点、体育俱乐部等群众性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宣传科学健身知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给予支持。

第十九条 对于依法举办的群众体育比赛等全民健身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设置审批和收取审批费用。

第二十条 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和互联网站等应当加强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宣传报道,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增强公民健身意识。

第二十一条学校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规定,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组织实施体育课教学,开展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等体育活动,指导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

第二十二条 学校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有条件的,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远足、野营、体育夏(冬)令营等活动。

第二十三条 基层文化体育组织、学校、家庭应当加强合作,支持和引导学生参加校外体育活动。

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妇女儿童中心等应当为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便利。

第二十四条 组织大型全民健身活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的规定,做好安全工作。

第二十五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健身活动从事宣扬封建迷信、违背社会公德、扰乱公共秩序、损害公民身心健康的行为。

第四章 全民健身保障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的投入。

按照国家有关彩票公益金的分配政策由体育主管部门分配使用的彩票公益金,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全民健身事业。

第二十七条公共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使用、管理、保护和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提供服务,应当遵守《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的规定。

公共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应当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方便群众就近参加健身活动;农村地区公共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还应当考虑农村生产劳动和文化生活习惯。

第二十八条学校应当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公办学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国家鼓励民办学校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

县级人民政府对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给予支持,为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办理有关责任保险。

学校可以根据维持设施运营的需要向使用体育设施的公众收取必要的费用。

第二十九条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的管理单位,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安排全民健身活动场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免费提供健身器材。

居民住宅区的设计应当安排健身活动场地。

第三十条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和居民住宅区的管理单位,应当对该公共场所和居民住宅区配置的全民健身器材明确管理和维护责任人。

第三十一条 国家加强社会体育指导人员队伍建设,对全民健身活动进行科学指导。

国家对不以收取报酬为目的向公众提供传授健身技能、组织健身活动、宣传科学健身知识等服务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实行技术等级制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免费为其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建立档案。

国家对以健身指导为职业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进行健身指导为职业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第三十二条 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并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一)相关体育设施符合国家标准;

(二)具有达到规定数量的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和救助人员;

(三)具有相应的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进行实地核查,做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批准的,应当发给许可证;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申请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应当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相关登记手续。

国务院体育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调整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目录,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

第三十三条 国家鼓励全民健身活动组织者和健身场所管理者依法投保有关责任保险。

国家鼓励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公民依法投保意外伤害保险。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应当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学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六条未经批准,擅自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不足3万元或者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3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者取得许可证后,不再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仍经营该体育项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不足3万元或者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3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 第三十八条利用健身活动从事宣扬封建迷信、违背社会公德、扰乱公共秩序、损害公民身心健康的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全民健身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本条例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附件3: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

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

(教体艺[2006]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体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体育局: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素质,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是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的关键环节。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是一个民族健康素质的基础,是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竞争力。学校体育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健康素质,是学校教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当前教育工作重点的必然要求,必须把学校体育摆在学校教育的突出位置,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紧迫性。

近些年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广大教育工作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是,由于全社会的教育观、健康观和生活方式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由于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学校体育工作还没有摆到应有的位置,学校体育课程、体育活动难以得到保证,使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特别是学生的体能与运动素质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超重与肥胖比例迅速上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的键康成长,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必须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把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作为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切实改变这一状况。

二、切实贯彻落实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要求

认真落实国家对体育课程的规定。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切实开足、开齐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同时,要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要通过调动学生参与课内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有效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建立并坚持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学生的学习、生活、体育、娱乐、课外活动和休息的安排,都要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进行。要依法保障学生睡眠和体育锻炼的权利,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中学生不少于9小时,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学校要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加以公示后,坚决保证实行。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提出安排中小学学期、假期和学校作息时间的指导意见。

广泛开展群体性的学生体育活动。学校要把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作为日常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并纳入教育教学活动安排,形成制度。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将共同组织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群众体育活动,探索学生有兴趣、学校有特色的群体活动形式,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激励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掀起校园青春健身活动的热潮,形成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生龙活虎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体育行政部门要加大依托学校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社区俱乐部工作的力度,组织和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加强对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竞赛活动的指导和支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是普及体育人口和培养、选拔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基础。要把面向全体学生的群体活动与提高课余体育训练水平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更加广泛的群体、竞赛活动形式夯实课余体育训练的基础,通过课余体育训练、竞赛活动带动、促进学生群体活动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要坚决纠正少数地方和学校把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群体活动与培养、选拔优秀体育人才割裂开来的做法。今后,对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评估,必须将学校开展群体活动的情况和形成体育特色的水平作为重要条件。要加强学生运动员的思想品德教育,合理解决学习与训练的矛盾,保证他们的文化课学习。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要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都要从学生的特点和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历史传统出发。在保证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的前提下,低年龄段学生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要强调趣味性、集体性和安全性,通过科学的体育教学和锻炼过程,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并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高年龄段学生的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发展要求,增加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强调活动的多样性,增强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具有时代特点的体育项目,并逐步形成自身的体育特色。农村学校要根据校园环境和地域特点设计体育课程、开展体育活动,并从当地传统体育活动中汲取营养。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应积极开展富有当地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

三、完善学校体育的保障机制

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体育法》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对照学校体育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定期对落实的情况进行检查,找出薄弱环节,切实加以纠正。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并不断改善学校体育的基本条件,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推进科学研究,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要把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体育课时大幅度增加的实际,重新核定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编制数额,保证体育教师的合理配备。各地要通过三年的时间,对现有体育教师进行一次轮训,并纳入教师培训工作规划。对中小学兼职体育教师,实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同时,要保障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参照教育和劳动部门制定的相关标准,落实体育教师室外工作的劳保待遇。

增加学校体育工作的经费投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学校公用经费要按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学校体育工作。要把农村学校体育的条件保障作为学校体育经费投入的重点,纳入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要与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改善农村学校体育条件。同时,体育设施向广大村民开放,充分提高体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要认真执行《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和《中小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配备目录》,做好规划,力争在“十一五”期间配齐体育设施与器材。同时,学校要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各种体育资源,努力满足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需要。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相互配合,积极创造条件,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使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和节假日向广大学生和社区居民开放。

切实加强学校体育的安全保障。要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对体育教师安全方面的培训和对学生的校园安全教育要常抓不懈。完善学校体育设施、体育课程和活动的各项管理制度,保证体育设施的配备质量,明确安全责任,制定安全措施,做好防范工作,确保师生安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立与公安、卫生、交通等部门的配合协作机制。积极提倡和推广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的经验和做法,为学校处理好意外伤害事件提供必要保证。

四、完善学生体质健康和学校体育的评价制度

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测试报告书要作为中小学生成长记录或中小学生素质报告书的重要内容。测试报告书要列入高等学校和高中阶段学生档案,并作为学生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公告制度,教育部定期公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高等学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情况和测试结果。建立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制度,高等学校、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要组织新生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其结果反馈给地方和下一级学校。这一办法首先在教育部直属高校进行试点,而后在全国推广。 改革、完善学生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认真总结各地已有的成功经验,按照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体育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要将学生日常体育成绩、体质健康状况、参与体育活动的表现作为重要评价内容。认真组织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体育考试成绩要按一定比例记入中考成绩总分。积极推进在高中毕业学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的做法,将体育考试成绩作为高校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依据。

明确学校校长和教师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责任并作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学校校长作为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把体育工作真正摆上议事日程,认真解决体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切实履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班主任教师负责监督班级落实国家规定的课程要求,防止体育课程、体育活动时间被挤占挪用。体育教师要切实履行职责,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积极营造学校体育氛围,及时向学校、班级和家长报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其他任课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坚持做到不挤占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时间,并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纠正学生不健康的坐姿和用眼方法,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学校体育的督导检查和服务支持

在教育督导工作中强化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督导。在综合督导的评估指标体系中,要加大学生体质健康和学校体育工作状况的权重。定期开展以保证体育课时、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和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重点的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督导结论作为评价各地区、各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体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配合和支持,并根据《体育法》的有关规定,定期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监督。

要把学校体育工作状况作为评价地方和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对地方和学校综合性的教育工作评价必须充分体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在对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层次的合格性评估、示范性评选和先进性奖励工作中,要纳入反映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学校体育工作水平的关键性指标。对不能保证体育课课时和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下降的地区和学校,不能评为示范学校和先进单位,其负责人年终考核不得评为优秀。

鼓励探索学校体育与高等学校、示范性高中招生指标适度挂钩、强化学校体育工作的约束机制。教育部直属高校新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应作为调整直属高校招生计划区域分配方案的依据。示范性高中部分招生名额向初中学校分配时,应根据初中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状况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结果调整分配指标。

积极促进全社会支持学校体育工作,关心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要广泛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口号。通过新闻媒体和举办家长学校,普及科学的人才观、育子观和健康观,并向家长发放通俗易懂的“学生体质健康手册”或“体质健康测试通知卡”,争取广大家长主动支持、配合学校体育工作。

加强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和其他公共服务部门的合作,促进更多的公共体育机构和设施向学生和学校优惠开放,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2006年12月20日

附件:3

成都市教育局文件 成教成〔2010〕4号

签发人:崔昌宏

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贯彻落实《成都市学校 体育设施向市民开放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区(市)县教育局、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市直属学校: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推广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实现资源共享,确保学校资源开放工作的规范性和长效性,2010年1月,市教育局、文明办、财政局、体育局、民政局联合下发了《成都市学校体育设施向市民开放使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2010年2月,市教育局会同市体育局及相关单位对我市六城区部分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开放情况进行了抽查,抽查结果反映学校体育设施向市民开放工作总体情况符合要求,但个别学校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市民进入学校进行体育锻炼。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新学年开学后要认真贯彻落实《管理办法》,切实做好学校开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学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是成都市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举措,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区(市)县、各学校必须高度重视,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二、加强管理,做好服务

学校要按照《管理办法》要求在校门口醒目位置张贴“学校教育资源开放公告”,明确开放项目、开放形式和开放时间,落实开放记载。学校应做好管理工作,确保开放工作顺利开展,在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同时要尽力为市民进入学校进行体育锻炼提供便利,必要时可划分专门区域(如运动场)供市民锻炼。

三、携手社区,确保实效

开展学校、社区携手结队活动,引入社区参与学校管理、监督和评价。学校应与所在社区紧密合作,共同做好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吸引附近社区居民或单位进入学校开展各项活动,提高体育场馆和设施的使用率。

四、加强督查,建立奖惩机制

各区(市)县教育局、高新区社会事业局要对此项工作进行专项督促检查,同时对学校进行评估、考核时应将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学校评优工作中实行一票否决。市教育局也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学校贯彻落实《管理办法》的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并通报抽查结果。

特此通知。

二○一○年九月三日

推荐第6篇:关于蒙山县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和活动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蒙山县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和活动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文物管理所1个,歌舞团1个,乡镇文化站9个,农家书屋27家,文化娱乐经营户13家,印刷企业6家,图书报刊零售店9家;体育馆1个,业余体校1个,各类体育俱乐部1个,现有各类体育场地60多个,全民健身路径14条;村级公共服务中心4个。

二、主要成绩及特点

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也得到较快发展,特别是文体活动开展得比较活跃,在全县已基本形成活动有场所、设施在增加、内容较丰富、形式多样化的良好趋势。

(一)统筹规划,阵地建设有了新的突破

一是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得到改善。近年来,全县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2900万元,加快文体设施建设,一批集休闲娱乐、文化体育活动为一体的文化广场和文化馆、图书馆、体育场(馆)等相继建成或正在建设。

二是乡村、社区基层文体设施不断增加。全县9个乡镇全部建成综合文化站。文体局积极争取资金用于全民健身工程(点)建设,较好的满足了群众的健身需求。目前,我县基本形成了县有图书馆、歌舞团、文化馆和体育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篮球场和健身路径以及在建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城乡文化体育服务网络,构筑了提高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活跃人民群众文体生活的基本阵地。

(二)积极组织,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活跃

一是有组织的活动越来越多。我县坚持以广场文化体育活动为龙头,以重大节假日为契机,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系列文化体育活动。每年,我县都组织举办大、中型文艺体育活动,如2009年与香港五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全区首届象棋大赛等大型文体活动;“文化下乡”活动常年坚持,将精彩的文艺节目送到了农村群众的身边;县、乡镇、街道的“文化艺术节”、“全民健身周”等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学校、机关、企业等系统组织开展各类文艺活动、书画摄影展、各类体育比赛、系统运动会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青少年和干部职工的文化体育生活;城乡广场文化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观众参与人数每天超过2000人以上,各乡镇每年平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50多场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把群众组织参与进来,使人民群众不断感受到现代文明,提高了市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营造了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文化氛围。

二是自发性的活动较为活跃。全县各类群众文化组织已达23支。夕阳红艺术团、新圩彩调团等业余团体每年演出上百场,为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科学文化和活跃农民业余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突出特色,文化创作成绩喜人

一是创作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精品。其中代表作有歌舞《阿哥阿妹赶歌场》(获全国第十五届“八桂群星”文艺汇演区级银奖)、表演唱《我们村的媳妇顶呱呱》、说唱《瑶山飞歌》、小品《喜临门》、相声《城乡乐》、快板剧《死去活来》、舞蹈《岁月》、配乐诗《我站在湄江岸上》、双簧《瞧这一家子》、歌曲《称心如意》、表演唱《农家书屋是我家》(获全区农家书屋讲演比赛“二等奖”)等。另外还有多件小说作品受到各类部门的表彰和奖励。

二是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挖掘、申报、利用工作。目前,全县正在全面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县已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5处,申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6个。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已成为城乡群众性文化的重要内容。我县活跃着相当一批民族民间文化队伍,每逢重大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中秋等,民间传统文化活动普遍担当着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重要角色。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全县在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及活动开展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实际困难。

(一)认识尚需提高,抓文体工作力度还需加强。一些地方对文化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抓文体工作力度不大、措施不多,致使基层文体工作出现滑坡现象;考核体系不完善,考核指标过于笼统,对地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考核中,还没有把文化体育建设纳入进去。

(二)文体基础设施还较落后,投入明显不足。全县城乡的文化体育设施相对陈旧落后,目前尚没有一个具备举办全区性的大型体育赛事的文体活动场所,各乡镇的文体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也参差不齐。有的乡镇虽有文化站,但专职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也无图书、体育器材,更无法组织开展文体活动。

(三)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公共文体服务网络不健全。一是现有公益性文体设施和场所利用效益较差,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作用。二是闲臵场所未有效利用。撤并、合并学校后,腾出的闲臵场所或继续闲臵,或出租,而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基地又没有建立起来。三是县、乡镇、村(社区)、户四级文体服务网络不健全,尤其是乡镇、村(社区)两级的服务跟不上,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滞后。

(四)机制不活,专业人才严重短缺。由于体制与机制的原因,一方面造成文体专干不干专业的问题,大部分文化站干部常年承担乡镇政府的行政工作任务,没有精力组织群众开展文体活动;另一方面,文体主管部门难以在全县范围内调配使用文体专干,造成乡镇文体站人员不能流动,缺乏活力。尤其是文化体育专业人员缺乏。原有的专业人员老化流失,年青专业人员因编制等因素的影响无法进入文体事业单位。全县农村中小学的音体美教师也严重短缺。

(五)文体产业发展规模小,市场化运作水平低。一是专业文艺团体只有1个,而且创收能力不强,地方财政还给予全额拨款。二是民办文化刚刚起步,尚未形成产业群。民间自发成立的舞龙舞狮队、文艺乐队等团体,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规模都偏小,以自娱自乐为主,走村串乡以乐养乐的很少。三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传承、开发、推广重视不够,目前尚没有一个专门的工作机构;研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民俗艺术品的更少。四是文体培训产业发展不快不全,专业协会、社团组织发展慢,作用发挥不够,尤其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篮球、排球、足球协会至今尚无。

四、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文化体育工作。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站在新的起点上,向高标准看齐,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充分认识在新时期搞好文化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将文体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力争使我县文化体育工作在“十二五”有个大发展、上个大台阶。为此建议:一是应科学制定全县文化体育发展目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年年确立文体民生项目,层层分解任务,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密切协作、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文化体育工作;二是应完善考核体系,把文化体育建设纳入地方和各有关部门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三是应建立健全对文体单位的评价机制,将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情况作为文体单位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推动农村文体工作的全面发展;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文化体育建设,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文体建设的积极性,使农民群众成为繁荣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

(二)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切实加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的精神,加大对文体基础设施的投入。要抓住中央对中西部地区文体建设大力投入的历史机遇,积极取得更大的支持,争取更多的项目落户蒙山城乡。要尽快落实在建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配套资金,督促各建设点抓紧开工建设,以实际行动配合上争项目的立项。

(三)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着力改善公共文体服务网络。一是充分挖掘发挥公益性事业单位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作用,加强内部管理,合理调整配臵人、财、物,开展流动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送书上门等灵活、多样、方便的文体服务,以优质的服务吸引群众,扩大服务范围,发挥资源优势;二是加强文体部门与各方面的联系,共同组织策划活动,共建共享文化体育资源;三是有效利用闲臵场所,有条件可以改造为群众性文体活动场所的,应积极改造。

(四)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创新用人管理机制。一是应加快文体事业单位的改革步伐。大力推进文体事业单位劳动、人事、分配等方面的内部改革,增强活力,提高服务水平。二是应重视乡镇文化站的管理体制问题。建议本着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在条件较好的乡镇进行试点,以便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三是要高度重视专业人才的短缺问题。积极鼓励艺术类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到广大农村从事文化信息传播、活动组织、人员培训等活动;编制人事等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因增加农村文化服务内容而需要扩大人员规模和经费等问题,确保农村文化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扩招特岗教师的时候,也应考虑各中小学校对专业音体美教师的需求。

(五)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发展文体产业。一是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步伐,走市场化经营之路。二是大力发展民办文体产业。积极扶持热心公益事业的农户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室等,并大力扶持民办剧团的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在政策范围内,以各种形式兴办文化实体。三是加快培养并充分发挥各种文化体育协会的作用,以协会带活动,以活动促产业发展。

推荐第7篇:体育设施维修改造项目可研报告

灵台县田径场、训练馆维修与改造项目

项目名称: 灵台县田径场、训练馆维修与改造 建设性质: 维修、改造

建设年限: 一年(2010年4——12月) 主管单位: 灵台县文化体育局 项目单位: 灵台县体育中心

项目负责人:张俊喜(灵台县体育中心主任) 项目预算: 150万元 申报日期: 2010年3月

灵台县田径场、训练馆维修与改造项目

可研报告

一、项目概况

灵台县辖5镇8乡184个行政村142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06万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体育工作列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使全县体育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先后于1997年、2000年分别建成全省、全国体育先进县,2001年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独店、什字两乡镇分别于199

6、1998年被树立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有10个乡镇被评为全省体育先进乡镇,县体育中心2009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称号。农村体育设施建设显著改善,从2007年至2009年先后在全县农村实施了“一乡(镇)一站”、“一村一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广大群众健身锻炼提供了场地保证。目前,全县上下形成了领导高度重视、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大力支持的良好体育发展环境。

由于我县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较早,县体育中心综合训练房、田径场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因县级财政困难,年久失修,目前训练房顶部老化渗漏,地面开裂翻砂,墙体表面脱落,门窗破损,田径场跑道凹凸不平,积水严重,直接影响了县城群众的健身和业余体校训练工作的开展,急需维修改造。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发展体育事业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体育事业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强身健体为目的,是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开展体育运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体育设施是开展体育工作的基础,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体育集中展现了人类的力量、智慧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具有培养人们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磨练坚强意志、弘扬社会正气、传播先进文化的多重功能。

3.发展体育事业是政府工作的重要服务职能,为社会提供良好的体育设施,让更多人分享体育发展成果,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强身健身意识的不断增强,现有体育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城乡群众健身的要求,建设维修配套完善的体育设施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4.县级基础设施陈旧,急需维修改造。县体育中心综合训练房、田径场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因县级财政困难,年久失修,目前训练房顶部老化渗漏,地面开裂翻砂,墙体表面脱落,门窗破损,田径场跑道凹凸不平,积水严重,直接影响了县城群众的健身和业余体校训练工作的开展。

(二)项目的可行性:

1.该项目的实施,符合县情需要和群众意愿。目前我县体育

设施不足的现状,严重制约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城乡群众要求修建体育场馆的愿望十分迫切,该项目已列入2010年县两代会议案之一。

2.全县体育工作基础较好,体育活动开展经常,篮球、象棋、乒乓球、太极拳、健身舞等群众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开展十分普及,广大群众参与健身锻炼的积极性高涨,为项目实施后发挥最大效益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3.领导对体育工作重视、支持的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全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体育工作,亲自参与体育活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发展体育事业,极大的改善了体育设施条件,为项目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4.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力的逐步增强,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5.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2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29.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94元,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经济基础。

三、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田径场铺设炉渣跑道3904㎡,维修看台1540㎡,更换足球场地草皮6300㎡;训练馆屋面改造、更换灯光设施。

建设期限:2010年3月——2010年12月

四、项目投资概算:概算总投资150万元,其中田径场维修资金105万元,训练馆维修改造资金45万元。现申请中央补助70万元,其他资金解决80万元。

五、经济效益分析

该项目建成后,将为我县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促进群众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为全县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不断满足城乡群众强身健体的需求,进一步凝聚人心、激发斗志,为促进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对提升县城品位、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使体育成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和一支新的产业经济,从而产生强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推荐第8篇:学校体育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体育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护学生在安全情况下合理使用学校体育设施,特制定本制度。

1、合理布局操场上的所有体育设施,使运动场、跑道不存在任何不利于学生人身安全的障碍物。

2、总务处要对学校的体育设施定期检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立即停止使用,及时进行维修,确保体育设施完好无损,安全使用。

3、学生要爱护体育设施,必须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体育设施,在没有体育教师在场指导时禁止使用体育设施,否则出现安全事故责任自负。

4、对故意损坏体育设施者,根据损坏程度进行赔偿。造成不良后果的将追究相关责任。

5、教师在组织教学、训练、竞赛及课外活动时,应认真负责,正确指导,将学生始终控制在视线范围。

6、不能强制要求身体不适的学生进行高强度体育训练。若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并送往医院救治。

推荐第9篇: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汇报

学校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是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深入贯彻《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所采取的一项具体举措。我校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学校体育场地等设施向社会开放后成效显著,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充分发挥了学校体育运动场地等设施的社会效益,推进了全民健身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学校和社区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和社区精神文明的建设。现将我我校体育设施开放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开放工作落到实处

为了认真做好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工作,完成为民众办实事的任务,我校克服资金难、人员管理难、活动安全管理难等多重困难,召开专题会议,学习市、区教育局关于做好学校场地开放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大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对学校财产安全、健身人员运动安全、体育设施及场地的管理与维护、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外来人员的接待与管理、与相关部门、周边社区和邻近单位的联系等做了详细的部署,纷纷成立了领导班子成员分管开放工作的领导小组,对场地开放活动的安全、管理等各项工作进行了具体细化,大家分工明确,各尽其责,协调合作,保证了学校对外开放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把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真正做到了有检查、有小结,专人负责管理,及时协商解决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健全制度、把场地开放工作规范化

对开放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多次进行讨论、磋商、研究,学校制定出《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方案及管理办法》、《学场地开放注意事项》、《场地开放工作安全预案》、《门卫值班制度》、《出入人员登记制度》等多项制度,要求具体、责任到人。在学校门前醒目位置设立了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告示牌,将学校场馆开放内容、时间和要求告知市民,并做好进出活动人员登记工作。此外,学校领导还专程走访周边的社区和大单位,征求他们对场地开放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克服自身困难,积极创造条件,开放校园场地,满足民众需求,力争把开放工作做好做扎实。为了让民众和学生能够安全地到学校运动场地开展健身活动,各校把制定的相关制度落到实处,不仅规范了学校场地对外开放的行为,保障了市民健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加强了管理力度,保障了市民文明健身,推进了社区文明共建活动。

学校从实际出发,根据该项工作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与操作要求。具体的有《场地开放管理制度》,明确了《登记统计制度》、《公示告知制度》、《安全保障制度》、《经费保障制度》、《检查巡视制度》等,尤其是登记统计、检查巡视,要求入校锻炼的居民、学生必须登记入场,而学校的管理人员则对上岗情况、开放时间和参与活动人员情况进行统计和记录;除学校值班人员在每天开放时间内认真检查巡视外,《学校场地开放安排》以告示的形式,使周边居民学生明确了开放时间、开放项目、开放对象、联系方式等。《场地开放管理工作人员职责》对于管理者和值班人员的职责作了明确的规定,如定期进行场地安全和消防安全的检查,消除隐患,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及时修复;采用劝说疏导的管理办法,注意管理者形象,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主动为活动人员做好服务工作等。《学校场地开放须知》要求入校锻炼者做到“进入学校后,要注意人身安全;使用设施前,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和安全注意事项,仔细检查设施是否完好,确定无安全隐患后再使用;遵守学校场地开放的规章制度,听从管理人员管理,自觉保持场地清洁卫生;不在场地内大声喧哗、聚众闹事。 因此,学校同时,学校还出台了《场地开放注意事项》、《篮球场使用注意事项》、《乒乓球设施使用注意事项》等等,尤其是《学校场地开放应急方案》,对突发病症的处理、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等做了比较细致规定和操作指点,如遇到入校锻炼者突然发病,病情轻微或能够通过本人或亲属、朋友确定病情的,可先服用自带药品;病情较为严重且病因不能确定时,管理或巡查人员应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记录拨打时间和救护车达到时间等,并通知家属,做好安抚工作和其他善后事宜……如此以确保工作的落实。

三、以人为本,服务社区服务社会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和市民的要求,加大了场地开放的力度。在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的情况下,为方便各方来校健身的人员,我们简化了来校参加健身活动的手续。在开放时间里凡来我校开展健身活动的人员只需在门卫进行实名登记,便可进校进行健身活动,体现出学校场地开放的诚意。

为了满足市民需求,各校都能及时对设施进行维修,经常更换篮球网,在配合社区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中,我们从参与策划到提供专业指导实行“一条龙”服务;为了照顾广大学生,我们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秉承“服务社区、服务社会”的宗旨,学校的体育设施由原来的闭门谢客变为开门迎客,学校的场地热闹起来了。各校不断涌现出一桩桩感人的事迹,不胜枚举。

1、场地开放期间,校园里热闹极了!瞧,伯伯、阿姨们结伴来到学校,他们有的跟着“老法师”随音乐认真打太极,一招一式展风姿;有的舞动红色的扇子,挥洒自如地打着木兰拳;有的绕场慢跑、有的打羽毛球、有的练健身球、有的弄刀舞剑;孩子们也不甘示弱,篮球场、乒乓球场可是他们的天下,不搞个大汗淋漓是誓不罢休的。

2、在开放的时间里,除了值班人员外,校领导经常到校值班,落实活动场地和活动内容,以及对器材的管理、维护和保养。

场地开放、资源共享,我校是居民们锻炼的乐园,在这里,全民健身成为一道可见可赞的亮丽风景线。

四、一举多赢,学校旧貌换新颜

学校的体育设施面向社会开放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是学校开放校园、走向社会、从学校素质教育走向社会素质教育的起点和开端。事实证明,良好的社会效益的确给学校带来了一举多赢的可喜成果。

同时,学校运动设施的开放工作对于提高公民素质,建设和谐社会也发挥了积极的教育辐射功能。学校开放后,一方面使场地资源共享,方便了市民健身;另一方面融洽了学校与社区的关系,青少年学生也因为有了正当健身场所而疏远了网吧等娱乐场所。社区的治安工作更稳定,学校的周边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然而,校园场地开放后,任何一项 “场地开放”看似方便,只要打开学校大门就行了。其实不然,开放的时间与学校作息时间的协调,进校、离校的管理,外来人员进入学校后校园的安全,入校健身人员的安全等等,都是要重视安排好的,一个环节有问题就会影响工作的推进以及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的开展。

虽然有着种种不利的因素,我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并没有影响教育教学工作,开放活动中也没有出现过意外伤害事故,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顾虑,如学校的绿化管理、校园保洁、场地维护、安全保卫等工作负荷的加重而带来的经费投入困难,体育设施如何有效维护保养以及意外伤害事故如何处理等,这些具体的问题和困难,亟需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市政府的关心、帮助和指导。

五、存在的问题

1.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成本付出问题。学校体育设施和活动场所要坚持公益性的方向,不以赢利性为目的,我校始终坚持这个原则。开放过程中学校体育健身设施必然产生一定的损耗,还存在一些不文明人员的人为破坏,维护维修、人员管理都增加了学校办学成本,如何更好的解决值得关注。

2.社会协调机制的建立问题。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要与社区两个文明建设结合起来。现在新型社区,借助场馆向社会开放,可以设计出合理机制,要求社区必须有组织形式,像俱乐部、活动小组的方式来登记,这样就和社区对接,对社会发展是有深层次的意义。而这些工作的协调落实学校是无力承担的。

3.安全风险责任的归属问题。社会人员进入校园,体育健身过程中发生了意外,这个责任应该由谁承担?发生意外的救援机制如何建立?体育器材是否达到安全程度由谁来认定?校园其他设施的安全保障问题等等。

任重道远,我们将会继续在市体育局、花山区教育局的关心和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如既往地把场地开放工作坚持下去,进一步完善开放工作的管理制度及各项措施,进一步摸索运动场地开放工作的经验,把学校的门开好,把学校的场地用足,迎来更多的热爱健身的朋友们,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活动,把学校场馆开放工作搞得更好,让学生和社区市民更加满意。

推荐第10篇: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工作总结

包河苑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工作总结

学校体育设施是社会公共资源,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对于推进全民健身、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现将一年来我校开放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放情况:

我校采用双休日、寒暑假、公休假等形式对外开放,学校开放设施种类主要包括田径场、室外乒乓球室、室外篮球场等体育设施。根据目前学校体育设施适用范围和开放服务管理能力的实际,我校开放面向学区(社区)青少年和社区居民。总活动人数达9000余人次。学校体育设施的开放,实现了体育资源的社会共享,为群众开展体育锻炼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开放具体措施

为保证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校主要采取以下四项举措:

一是制定相关制度,与周边社居委签订开放责任书,同时利用校园宣传栏、LED电子屏进行广泛宣传开放的文件内容精神,为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氛围。

二是成立工作机构,成立包河苑小学体育设施开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由总务处、办公室、学校体育组等部门具体负责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工作的组织实施,制定了管理办法,开放期间,学校有专人值班,负责人员出入、体育设施管理、安全卫生等各项工作。

三是办好公众保险,提供安全保障。

1

三、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和居民的要求,加大了场地开放的力度。在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的情况下,为方便各方来校健身的人员,我们简化了来校参加健身活动的手续。在开放时间里凡来我校开展健身活动的人员需凭健身卡在门卫进行实名登记,便可进校进行健身活动,体现出学校场地开放的诚意。

为了满足居民需求,我校能及时对设施进行维修,经常更换篮球网,为了照顾广大社区青少年活动,我们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四、开放成效与不足

一是顺应民意,满足了广大社区群众的体育需求。二是提供设施,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是运行有序,保证了社区居民健身安全无事故。

四存在不足: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工作虽然开展顺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亟需改进,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面向对象不够广泛,参加锻炼的人数未达到预期;

二、是开放时间有待调整,不符合部分群众的锻炼习惯。

五、今后开放工作打算

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我们将打算采取以下对策:一是扩大开放面向对象范围,继续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更多的群众到校园参加体育锻炼。

二、是适当调整开放时间,增加法定节假日、晨练和晚间开放,以适应不同人群的体育需求。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加强领导,优化管理,汲取经验,不断改进,为进一步做好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工作不断努力。

第11篇: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计划

安庆市第二中学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

工作计划和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安徽省全民健身条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创建体育强市,充分整合和利用学校体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经现就做好安庆市第二中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做出以下计划方案

一、充分认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民健身运动得到了广泛深入开展,群众体育健身需求不断增长,公共体育设施资源不足与体育设施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日益突出。积极有序地推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功能和作用,对于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体育健身需求,提高办学社会效益,促进和谐社区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要充分认识做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克服困难、创造条件,采取扎实有效措施,以良好的健身设施条件和严密的组织管理,做好市民进校健身的各项工作,保证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顺利实施。

二、积极稳妥推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

(一)开放原则

1.因校制宜,主动参与。各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关组织,制订各项制度。要充分利用现有体育设施,服务社区、服务市民,活跃社区居民体育文化生活。各社区要主动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引导居民利用学校体育设施开展健身运动。

2以点带面,分步实施。要开展试点工作,探索新机制,落实新措施,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稳步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

3.方便居民,安全管理。学校要针对社区的公共体育需求,为居民健身提供便利。各学校和社区要共同做好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后的管理工作,做到开放制度化,管理规范化,安全有保障。

4.制度保障,长效运行。建立健全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机制,保障开放工作规范、有序、长效运行。

(二)开放对象

青少年学生、学校周边社区居民和社会团体组织

(三)开放范围

市本级,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凡周边社区群众有体育健身需求,且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符合公共场所安全管理有关要求的,要有计划地向社会开放。

(四).开放设施

开放的设施为学校室外体育设施,具体包括: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台,以及其它室外健身器材。

(五)开放时间

寒暑假、双休日、法定节假日和其它适当的时间。具体时间由各学校与所在镇(街道)、社区(村)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后,报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后向市民公布。

(六)开放形式

采取“分类开放、限时开放、学校申报、试点进行、逐步推广”的形式。体育设施开放学校的操场、球场、田径跑道、健身器材等室外体育设施均应免费向市民开放。室内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可适当收取一定费用,收费标准应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及管理服务等情况合理确定。

三、努力确保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安全有序

(一)建立持卡准入制度。参加体育健身的居民须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到所在社区(村)办理登记、申领手续,并与有关学校签订安全协议。社区(村)负责审核并发放贴有居民本人近期免冠照片的“居民健身卡”。居民可凭健身卡到指定的学校参加体育健身。居民健身卡的发放数量可根据免费开放体育场地设施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

(二)建立学校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对免费开放体育场地设施的学校,由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负责采取招标方式确定商业保险公司,为学校办理公众责任保险。投保所需资金在市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列支;实行收费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要从收取的费用中提取一定比例参加商业保险。

(三)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各体育设施开放学校要明确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落实管理责任,加强现场管理,切实维护好开放期间学校体育健身活动秩序。要在体育场地设施周边醒目位置标明设施和器材的使用方法、安全须知,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市体育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每年对体育设施开放学校的体育设施的安全性和管理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

(四)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联系制度。市体育局指派社会体育指导员联系各体育设施开放学校。社会体育指导员负责与各体育设施开放学校的沟通与联络,协调处理相关问题,对学校活动场地、健身器材的安全性进行及时检查,指导群众正确使用体育设施、科学进行健身。

(五)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各体育设施开放学校要完善安全保卫的相关规章制度,制订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预案,预防并及时整改各类安全隐患。如遇重大传染病疫情等事件,应立即停止开放。要指定专人检查活动场地、活动器材的安全性,引导居民正确使用体育设施和器材。

四、切实保障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顺利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经研究,成立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协调各项具体工作。

(二)明确工作职责。

1.体育设施开放学校:在校门显著位置悬挂由市体育局、教育局统一制作的“全民健身体育场地开放学校”标牌;与所在社区(村)组成管理小组,制订具体的管理办法,指定专人负责,并将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设施名称、开放时间和相关规定予以公示;做好开放场地设施的日常管理维护等工作;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预防并及时整改各类安全隐患。

2.镇(街道)、社区(村):及时了解学校周边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主动加强与辖区学校的沟通和联系,合理建议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范围、时间和形式等,并做好相关配合工作;负责印制、审核和发放“居民健身卡”(样本由市体育局、教育局提供);引导社区居民有序参加体育健身活动,遵守管理制度,爱护学校设施,注意运动安全;负责协调解决社区居民与学校的各类矛盾和纠纷,保障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工作顺利开展。

(三)加强督查考核。领导小组要不定期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进行督 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有关部门每年对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的领导。各市要充分认识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现实意义,成立领导机构,制定操作性强的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方案,明确工作职责、任务、目标和要求。

(二)加强宣传,共同营造全民健身、和谐相融的良好社会氛围。要通过媒体、网络等广泛宣传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引导社区居民、广大青少年了解科学健身知识,明确权利和义务,自觉爱护学校财物,维护学校教学秩序,促进学校教育功能的延伸。

(三)统筹规划,积极探索有利于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的工作机制。教育、体育行政部门要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与财政、公安、民政、卫生、物价等部门加强协作,建立运转顺畅、管理流畅的工作系统,逐步完善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保障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顺利开展。

(四)落实责任,强化对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的考核。各级学校教育部门和体育行政部门要督促开放学校加强规范管理和安全管理,并将开放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对工作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

第12篇:临时占用公共体育设施

临时占用公共体育设施

项目名

设定依

据 临时占用公共体育设施项目类型 行政许可项目 《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办法》

申请条

1、临时占用公共体育设施活动场地开展的非体育性活动,应得到有关主管部门的同意,并取得相应的批准文件;

2、应具有所举办活动所需的组织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该组织机构应当经注册登记,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并具有合法的资产;有独

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

3、有被占用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和建设规划、公安、消防、交警等有关部门同意临时占用公共体育设施举办活动的意见。无限制 审批数

办事程

序 申请-审查-受理-审批

1、上级有关部门同意举办公共社会活动的批文;

2、临时占用公共体育设施的申请书,说明开展活动的性质、内容、规模和时间

3、被占用单位的审查意见;

4、建设规划、公交、消防、交警部门的审查意见;

5、占用时间最多不得超过一个月和及时恢复原有功能的承诺保证书;

6、鸡泽县教育体育局行政许可事项申报材料清单。申报材料

法定期

收费依

联系电

15工作日 承诺期限 10工作日 不收费 7516751

第13篇:华威大学体育设施

WWW.SLL.CN

华威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全球百强名校,英国顶尖研究型大学 ,历年最高排名为全球48名(2015年QS排名),稳居英国国内大学排名前十。位于英国英格兰中部华威郡和考文垂市的交界处。立思辰留学360介绍,华威大学创立于1965年,以其高水准的学术研究和教学质量而闻名,在世界各大主流大学排名中,常居全球前百名乃至前五十名。

华威大学在工、商、政、学各界均拥有良好口碑,克林顿访英时特地到访参观华威。世界闻名的华威商学院(Warwick Busine School,缩写WBS)被誉为英国最顶尖的商学院之一,半个世纪里,华威商学院的卓越表现使其在主要排行榜中稳居英国前5名,欧洲前10名,世界前30名,并处于持续上升的势头。此外,其传媒、戏剧、经济学等专业名列前茅。传媒和戏剧专业更是多次荣膺英国专业排名第一。

体育设施

由于承办了2012伦敦奥运会的部分运动员训练设施(游泳池和网球场),华威大学的体育设施被认为是全英最佳之

一、亦是世界级。2013年,学校花费150万英镑用于运动中心的翻新,包括设施配置最顶级的健身房,25米六泳道泳池、壁球馆、曾举办过英国室内攀岩锦标赛的攀岩中心、以及两个体育馆。此外,华威大学还投资250万英镑兴建了4场地的室内网球中心和配有照明设施的室外场地、田径场、多功能室外运动场地和超过60英亩的足球场和板球场。

第14篇:学校体育设施调查(版)

上师大体育设施与华东理工大学体育设施的比较

小组成员:吴熔陈慜铭

在停课的13周到14周之间,我们小组分别调查了上师大的体育设施配备情况以及华东理工大学的体育设施配备情况。经过我们对两所学校之间的比较,我们对这两所学校的体育设施的配备情况与使用情况进行了一次评估与分析。

首先我们去的是华东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的建筑面积并不是很大,我们在进入校园之后步行了一段距离发现了一个主要的体育场地:足球场,华东理工大学的足球场很漂亮,给人的第一印象很好,我们随机采访了几个周围的学生,他们也表示大一刚到学校报到的时候看到华东理工大学有这么漂亮的一个足球场地非常开心,但是后来经过调查我们又发现,原来华东理工大学能踢足球的也就这么一个场地,而且开放的时间非常有限,可谓是僧多粥少,我们问到其中一个正在踢足球的同学,他表示:他已经大三了,可是在校期间,他总共踢足球的次数不超过10次。可以了解到华东理工大学的足球场地的开放规定并不是很让同学们满意。其次,我们来到了华东理工大学的篮球场附近,发现篮球场地也并不多,虽然不多,但是每个场地上几乎都有学生或是分队比赛,或是投篮,我们发现篮球作为一个高普及的运动项目,在华理也很有体现。我们采访了一个正在场下休息的同学,他说:篮球场地虽然也不多,要是自己勤快一点还是可以有机会的。在大学最多的运动就是打蓝球了,我们班的氛围也好。曾经组织过5个寝室的循环赛,现在几个比较爱好的寝室还在打比赛。之后我们又发现在华东理工大学的二食堂前有两块排球场地,但是球网已经明显脱落,地面的界线也画的不是很标准。经过询问与调查,我们了解到,这两块排球场原来是两个篮球场地,学校为普及排球运动,将其改成了排球场。但从实际情况可以看出,虽然学校方面的这种想法是好的,但是从场地的维护情况来看,学校做的并不是很到位。最后,我们还走访了华东理工大学的乒乓球馆,羽毛球馆,以及网球馆,可是这三个运动场馆大多大门紧闭,唯有乒乓球馆还有星星散散的人在运动,我们讯问后得知,这三个场馆都是收费的,尤其是网球馆面对与大部分人来说运动成本太高。临走时,我们还去了华东理工大学15楼的底楼的一个健身房,这里的氛围倒是很好,虽然设备比较陈旧,但还是能吸引不少学生前来锻炼。

作为上师大体育学院的学生,我们对上师大的体育设施的情况也最有发言权。第14周的双休日,我们小组在上师大各个运动场所都调查了一圈。首先,从上师大东门进来步行5到十分钟,一个宽阔的篮球场与田径场会出现在你们面前。这里的篮球场俗称“灯光球场”,所以,一到晚上,这里的场灯会开启,喜欢傍晚运动的同学可以到这里来打球,而且球场数量够多,共有8个篮球框架,可以同时保证60~80人进行篮球运动。灯光球场的隔壁就是一个很大的塑胶田径场,俗称“南操”,其中有一个足球场地,但是上面满是杂草,且表面坑坑洼洼,并不适合进行足球活动。南操再往南边便是上师大体育馆,里面配有篮球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排球场,游泳池,且对于体院的学生免费开放,晚上羽毛球场地也对其他学院的学生开放,且收费也并不贵,所以一到晚上,这里的运动氛围很好,体育馆三楼配有体操房与健身房,体操房平时的主要用途为体院学生上体操课已经其他学院的同学上选修课,也是免费的,与体操房相邻的健身房则主要在下午与晚上开放,对体院学生免费开放,对其他学院学生收取一定的费用,且经过调查采访,健身房大多器械已经有不同程度的损坏,跑步机就坏了一半,这

让很多其他学院的学生感到很不满,他们也希望能尽早修复好。体育馆一楼是外配有一个25*50的游泳池,但只在夏季且只对体院学生开放,我们随机在校园里问了几个外院的同学,他们表示他们也非常希望能够在上师大的游泳馆游泳,哪怕是收取一定的费用。在上师大的北面还有一块标志性的运动场地,俗称“北操”。北操是一个很好的足球场,全天对外开放,很多同学会在这里踢足球,且每逢双休日,外面的足球爱好者也喜欢成群结队的来这里踢球。足球场的隔壁也是一块篮球场,俗称”鸟笼“,这里的篮球场虽然没有夜晚的照明设施,可是白天来这里打球的学生还是很多,而且场地表面也不是单纯的水泥地,表面会有一层涂料,保护学生摔倒时的擦伤不是很严重。北操上来是一块涂鸦墙,再往西面走会发现一个乒乓球馆,这里的乒乓球馆很精致,也很干净,相对于南操体育馆内配有的乒乓球馆,我们调查发现,更多的学生喜欢到这里来打乒乓球。

通过以上对上师大与华东理工大学的走访调查,我们发现,上师大的体育设施的使用情况与普及情况远好于华东理工大学。

第15篇: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安全协议书

锦林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安全协议书

锦林小学本着我运动我健康的理念,遵循“安全第

一、自愿参与、科学锻炼、互帮互助、热爱环保、低碳生活”的原则,锻炼者必须对自己的安全负责,运动中如发生意外,锦林小学有义务组织救援,但不承担任何法律和经济责任,特此声明!协议书签署后此声明自动生效并表明你接受本声明。

免责条款: 1.本免责声明适用于法定节假日、暑假、寒假到我校进行体育活动的外来人员。

2.如在活动受伤或活动中因器械使用不当产生的损害后果,赔偿责任锦林小学不承担,由受损害人依据法律规定和本声明依法解决,凡已签署的人员均视为接受本声明。

3.该免责声明必须进入学校活动的人员自己签名,代为签名者视作已沟通并被授权,否则代签者承担后果。

4.有心脏病、高血压、以及一切不能从事剧烈运动的疾病的客人,进入学校前将您的身体情况告知值班人员,如在运动中发生意外情况,锦林小学有义务组织救援,但不承担任何法律和经济责任。我已阅读并同意上述声明

同意免责条款监护人签字(真实姓名): 联系号码: 身份证号: 紧急联络电话:

石嘴山市锦林小学

年 月 日

第16篇:学年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工作总结

2017-2018学年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工作总结

平罗县黄渠桥中心学校

2018年8月

1 黄渠桥中心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工作总结

学校体育设施是社会公共资源,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对于推进全民健身、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现将一学年来我校开放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放情况:

(一)具体负责人

张旭贤(副校长)

联系电话:13995362083 仇宁伟(教务主任) 联系电话:13895068216 高

伟(保 安)

联系电话:15209664006

(二)开放时间

采用双休日、寒暑假、公休假等时间对外开放。(8:00—17:00)。

(三)开放场地

学校开放设施种类主要包括田径场、室外乒乓球室、室外篮球场等体育设施。

(四)开放情况

根据目前学校体育设施适用范围和开放服务管理能力的实际,我校开放面向社区青少年和社区居民。总活动人数达1000余人次。学校体育设施的开放,实现了体育资源的社会共享,为群众开展体育锻炼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开放具体措施

为保证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校主要采取以下四项举措:

2 一是制定相关制度,与周边居委会签订开放责任书,同时利用校园宣传栏、LED电子屏进行广泛宣传开放的文件内容精神,为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氛围。、

二通过家长会和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科学健身,文明锻炼”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让辖区居民了解学校体育设施,引导居民进入校园运动健身。

三是成立工作机构,成立黄渠桥中心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由教务处、办公室、学校体育组等部门具体负责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工作的组织实施,制定了管理办法,开放期间,学校有专人值班,负责人员出入、体育设施管理、安全卫生等各项工作。

四是加强管理,提供安全保障。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和居民的要求,加大了场地开放的力度。在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的情况下,为方便各方来校健身的人员,我们简化了来校参加健身活动的手续。在开放时间里凡来我校开展健身活动的人员凭身份证在门卫进行实名登记,便可进校进行健身活动,体现出学校场地开放的诚意。

为了满足居民需求,我校能及时对设施进行维修,经常更换篮球网,为了照顾广大社区青少年活动,我们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三、开放成效与不足

一是顺应民意,满足了广大农村群众的体育需求。二是提供设施,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是运行有序,保证了社区居民健身安全无事故。

四存在不足: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工作虽然开展顺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亟需改进,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3 一是面向对象不够广泛,参加锻炼的人数未达到预期; 二是开放时间有待调整,不符合部分农村群众的锻炼习惯; 三是有个别素质较差的社区及周边居民对学校的体育设施进行破坏,影响活动的开展。

四是年龄不同的人群活动在一起可能造成矛盾和伤害,以及因设施、场地问题时造成伤害事故我们学校承担不起这一责任。我们担心因此带来麻烦不断。

四、今后开放工作打算

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我们将打算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扩大开放面向对象范围,继续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更多的群众到校园参加体育锻炼。

二是适当调整开放时间,增加法定节假日、晨练和晚间开放,以适应农村居民的体育需求。

三是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对设施的投入及维修维护,以确保可持续性的发展。

四是制定统一的法律文书(锻炼者职责权利义务)。学校将一如既往地把场地开放工作坚持下去,进一步完善开放工作的管理制度及各项措施,用好场地,把校园开放工作搞得更好,让社区和周边群众更加满意。

第17篇: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加强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管理和保护,充分发挥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功能,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基本需求,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是指由各级人民政府举办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的,向公众开放用于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公益性的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站)、体育场(馆)、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等的建筑物、场地和设备。

本条例所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是指负责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维护,为公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社会公共文化体育机构。

第三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充分利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传播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从事危害公共利益的活动。

第四条 国家有计划地建设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对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予以扶持。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维修、管理资金,应当列入本级人民政府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

第六条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举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

国家鼓励通过自愿捐赠等方式建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社会基金,并鼓励依法向人民政府、社会公益性机构或者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捐赠财产。捐赠人可以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享受优惠。

国家鼓励机关、学校等单位内部的文化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

第七条 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负责全国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监督管理。

第八条 对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管理和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给予奖励。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九条 国务院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将全国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十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数量、种类、规模以及布局,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环境条件以及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统筹兼顾,优化配置,并符合国家关于城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的规定。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会同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一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选址,应当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原则。

第十二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设计,应当符合实用、安全、科学、美观等要求,并采取无障碍措施,方便残疾人使用。具体设计规范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三条 建设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使用国有土地的,经依法批准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

第十四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预留地,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用地定额指标,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并依照法定程序审批。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预留地或者改变其用途。

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预留地的,应当依法调整城乡规划,并依照前款规定重新确定建设预留地。重新确定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预留地不得少于原有面积。

第十五条 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划和建设相应的文化体育设施。

居民住宅区配套建设的文化体育设施,应当与居民住宅区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项目和功能,不得缩小其建设规模和降低其用地指标。

第三章 使用和服务

第十六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完善服务条件,建立、健全服务规范,开展与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功能、特点相适应的服务,保障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用于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

第十七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根据其功能、特点向公众开放,开放时间应当与当地公众的工作时间、学习时间适当错开。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开放时间,不得少于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最低时限。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应当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学校寒暑假期间,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增设适合学生特点的文化体育活动。

第十八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向公众公示其服务内容和开放时间。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因维修等原因需要暂时停止开放的,应当提前7日向公众公示。

第十九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标明设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十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提供服务可以适当收取费用,收费项目和标准应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

第二十一条 需要收取费用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根据设施的功能、特点对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免费或者优惠开放,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第二十二条 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可以将设施出租用于举办文物展览、美术展览、艺术培训等文化活动。

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单位不得将设施的主体部分用于非体育活动。但是,因举办公益性活动或者大型文化活动等特殊情况临时出租的除外。临时出租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0日;租用期满,租用者应当恢复原状,不得影响该设施的功能、用途。

第二十三条 公众在使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时,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损坏公共文化体育设施。

第四章 管理和保护

第二十四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将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名称、地址、服务项目等内容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县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公众公布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名录。

第二十五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依法配备安全保护设施、人员,保证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完好,确保公众安全。

公共体育设施内设置的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的体育项目,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服务技术要求。

第二十六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的各项收入,应当用于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维护、管理和事业发展,不得挪作他用。

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收支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因城乡建设确需拆除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或者改变其功能、用途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在作出决定前,应当组织专家论证,并征得上一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涉及大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在批准前,应当举行听证会,听取公众意见。

经批准拆除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或者改变其功能、用途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择地重建。重新建设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符合规划要求,一般不得小于原有规模。迁建工作应当坚持先建设后拆除或者建设拆除同时进行的原则。迁建所需费用由造成迁建的单位承担。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文化、体育、城乡规划、建设、土地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依法查处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侵占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预留地或者改变其用途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作出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按照规定的最低时限对公众开放的;

(二)未公示其服务项目、开放时间等事项的;

(三)未在醒目位置标明设施的使用方法或者注意事项的;

(四)未建立、健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的;

(五)未将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名称、地址、服务项目等内容报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

第三十一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5000元以下的,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开展与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功能、用途不相适应的服务活动的;

(二)违反本条例规定出租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

第三十二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挪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的各项收入或者有条件维护而不履行维护义务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国家机关、学校等单位内部的文化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的,由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本条例的原则另行制定管理办法。

第三十四条 本条例自 年8月1日起施行。

第18篇:增加体育设施建设请示报告

关于都斛镇小公园居民自费增设体育设施

和娱乐设施的请示报告

都斛镇政府负责人:

体育设施建设,不仅关系到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体育运动的普及和提高,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因此,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体育设施建设。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镇的体育场地设施得到一定发展。

由于我镇人口基数大,体育场地人均占量低,小公园附近居民已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减轻镇政府的财政负担和群众体育需求,我们深信会得到镇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现我为居民代表自费在小公园增设公共体育设施项目建设请示如下:

一、在小公园东南区增设乒乓球台一张,我们对体育充满激情和热爱,进一步提升我镇群众体育运动,特别乒乓球水平的提高,让更多中青少年有兴趣并参与进来,打造一支业余有专业水平的队伍,为都斛镇体育事业发展争光。

二、在小公园东南区增设棋牌台四张,我镇老年人越来越多,老人需要是社会更多的关爱,让老人晚年有个更快乐的日子。上述报告请政府领导给予批复为盼。

此致

敬礼!

都斛镇小公园热心居民

2014-7-16

第19篇:约克大学体育设施和社团

WWW.SLL.CN

立思辰河北留学360郝晓静老师介绍说,约克大学(University of York),是一所位于英格兰约克郡的顶尖研究型大学。作为罗素集团,世界大学联盟,N8大学联盟,白玫瑰大学联盟,欧洲大学工会(EUA)的重要学术成员,约克大学不仅科研实力雄厚,教学质量也与剑桥大学并列教学联盟的首位。从1617年人们向詹姆斯一世国王发出建校请愿失败后,到1963在罗宾斯报告催生下与华威大学、苏塞克斯大学、兰卡斯特大学等平板玻璃大学一同建校至今,约克大学已发展成欧洲前50强的学术组织。

体育设施和社团

立思辰河北留学360郝晓静老师介绍说,约克大学的体育设施完备,主校区有室外体育场,University of York Sports Centre 和 York Sport Village 两个体育馆,内含室内游泳馆,室内网球馆,室内壁球馆,室内多功能馆(main hall)羽毛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各类健身器械和运动设施完备。

体育社团活动频繁,学期内每周三都是约克大学各个体育项目与其他大学的比赛日,约克大学是英国大学体育联盟成员,British universities & Colleges Sport(BUCS)。还有每年一届的白玫瑰联盟比赛也很热闹.学校成立由羽毛球队,篮球队,网球队,足球队等每年都会获得各个级别的比赛荣誉。

第20篇:某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工作总结

为充分发挥我校体育设施的效能,同时也为周边居民提供良好的锻炼场所,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在市、区教育局统一部署下,我校从2007年起,被确定为无锡市体育场馆对外开放首批试点学校。多年来,我校坚持将校园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校园周边社区居民一致好评。现将近几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明确思想,统一认识

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教育现代化的高度发展,学校教育的空间、功能和资源已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室和课堂教学,逐步向教育社会化方向发展,由此不断融入社区、融入社会,从而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三者互为服务、互为制约、互为促进的新型的多元办学模式。有了这种认识,学校从大局出发,克服困难,科学合理安排,确保校园体育设施有一定的时段向社区开放。

二、制定方案,完善制度

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此项工作,学校专门成立了对外开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浦继丰(校长),副组长:方文东(副校长),组员:邵东(总务主任)、杨国项(副总务主任)、吴德志、周雪伟、冯利明、赵晓春、张大发、顾韵(体育老师)、李治国(少年宫)、王丹丹(少年宫)、保安(二人)、门卫(二人)。同时还制订了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值班表,每天由学校行政和教师检查巡视开放情况。

为促进学校体育设施有组织、有秩序地向社区开放,学校制定了《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管理制度》,规定了开放的设施为学校大操场、篮球场、露天乒乓球台、单双杠等联合器械和羽毛球馆;规定了开放对象为社区居民、学生和其他相关人员;同时对开放的具体时间和具体要求作出了相应要求和规定。学校指定专人和部门负责,加强与所属辖区派出所、社区居委会工作联系,与社会签订了开放协议,争取通过学校、社区的共同努力,做好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工作。

三、硬件投入,改善环境

学校领导不仅思想上高度重视开放这项工作,行动上立即跟进。开放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召开会议,分析学校实际情况,商讨开放细节。我校属易地新建,至2007年6月底还没有完全完工,这给开放工作带来了困难。更重要的是存在一些实际问题,一是操场周边没有厕所,厕所全部在教学楼的最西面,离操场较远,很不方便;二是教学区和活动区没有隔断,活动时会影响到教学区。为了给来校活动的居民提供方便,为了避免活动区对教学区的影响,也为了学校财产的安全,学校投入近十万元,增加实施三大工程:一是在操场东南角,建了厕所;二是在操场西面,建了物理隔断;三是在教学楼的所有楼梯口,安装了电动卷帘门。

四、严格管理,成效显著

我校针对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工作,严格加强了门卫和校园安全管理措施,对节假日所有进入校园活动的人员均要求出示相关证件,并做好登记和活动情况记录,同时告知学校场地开放的有关规定。学校保安、门卫和值班老师加强了校园巡查和设施监管,后勤部门定期做好了设施检修。几年来,先后进入我校活动的人员达十五万余人次,由于我校坚持了场地开放管理和人员值班制度,没有发生过一起校园安全事故或不文明行为事件。学校场馆对外开放为社区居民提供了良好条件,受到了广大居民学生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五、政府支持,充满信心

为了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做好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工作,今年年初无锡市政府专门召开了相关部门协调会议,同时决定在对外开放工作上投入了专项资金,为所有开放学校安装物理隔断和电子刷卡机。我区教育局专门召开会议,传达了市会议精神,要求开放学校进一步做好开放工作,我区开放的开放学校也增加至九所(六所小学和三所中学)。今年暑假所有开放学校的物理隔断已全部安装到位,我校利用专项资金,在开放区域安装了三只360球型摄像头,做到了开放区域全覆盖,还增加了两只硬盘录像机,对开放区域进行全程动态摄像,保存时间在一个月以上,这样使安全工作得到了较好的保障。相信随着市政府专项资金的进一步到位,电子刷卡机的安装,对外开放工作的管理将会更有序。从今年开始,市体育局、教育局和财政局将联合对开放学校进行考核,采用以奖代拔的形式,促进开放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长效化。

六、存在问题,协调解决

1、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成本付出问题。学校体育设施和活动场所要坚持公益性的方向,不以赢利性为目的,我校始终坚持这个原则。开放过程中学校体育健身设施必然产生一定的损耗,还存在一些不文明人员的人为破坏,维护维修、人员管理和卫生保洁都增加了学校办学成本,如何更好的解决值得关注。

2、安全风险责任的归属问题。社会人员进入校园,体育健身过程中发生了意外,这个责任应该由谁承担?锻炼谁来指导?校园其他设施的安全保障问题等等。

3、社会协调机制的建立问题。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管理的工作量相当大,学校和社区如何进一步加强沟通,采取有效的措施,扎实推进开放工作。社区也可招募志愿者参与开放工作的管理,这样就和社区对接,对社会发展是有深层次的意义。而这些工作的协调落实学校是无力承担的。

开放工作任重道远,在市教育局、市体育局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校将会一如既往地把开放工作坚持下去,进一步完善开放工作的管理制度及各项措施,进一步摸索开放工作的经验,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活动,为创建和谐社会、和谐社区而努力。

体育设施调研报告
《体育设施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