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研报告

健康产业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9 00:46:17 来源:调研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健康养老产业调研报告

健康养老产业调研报告

健康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广义的健康概念,是随着人们的健康理念的延伸而产生的,它围绕着人的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关注各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和误区,提倡自我健康管理,即不仅有科学的健康生活,更要有正确的健康观念。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健康养老产业调研报告,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健康养老产业调研报告

我国养老产业主要有三种形式: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根据各省市地区的规划,居家养老的形式占比最高普遍在90%以上,其次为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今年8月我们调研了以上几种形式的养老机构,结论如下:

未来三年将是机构养老的一个整合过程。机构养老因其资金的投入周期比较长,其盈利见效也比较慢,是政府政策支持的主要方向。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差异化很大,短期内盈利的机构不足10%,其中盈利超过5%的仅占20%。主要原因是资源的配置没有合理利用,空床率较高的一般都是在地里位置比较偏的郊区。业内认为,未来三年将是机构养老的一个整合过程。

地产养老看好有地产资源优势的企业。地产养老是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相结合为一体的社会化养老形式。地产养老相比于传统地产而言,前期投资较少、土地使用更灵活,政府扶持等便利条件。

除此之外,在业态上地产养老更注重配套医疗、体检、护理等相关服务设施。运营模式主要是会员制或租用,会员制更有利于前提投资的回收。有地产资源优势的企业在地产养老上会节约很大成本。

社区养老的核心是对社区资源的整合和掌控。社区养老是依托老人所熟悉的社区,在得到家庭照顾的同时,由社区为老人提供稳定的活动场所,以及家庭力所不能及的照顾帮助服务,主要包括文化娱乐、健身康复、学习交流、家政、紧急救助、康复护理等。社区养老更看重资源的价值,只有公益性质的组织才能够参与政府的招投标、更易被街道所接纳,对养老产业参与值利大于弊。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对居家养老很重要。居家养老占据90%以上的市场,主要需求是医疗护理、生活护理。生活护理没有太高的门槛,而医疗护理需要具备医疗资质,办理该证件时间需要1年半到2年的周期。目前部分地区对部分人群的居家护理的支出,可以通过医保,未来有望放松到退休之后即可。

推荐第2篇:生态区发展健康产业调研报告

内部资料 妥善保存

工作研究

招商局2012年5月日

浐灞生态区发展健康产业调研报告

编者按:健康产业作为正在崛起的新兴产业,业已成为我国经济产业门类中的“朝阳产业”。而一个区域健康产业的发达程度,正在成为衡量区域社会配套能力、经济结构合理指数的重要依据,这一点也正在成为共识。西安浐灞生态区(下称生态区)成立以来,在生态治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随着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成功举办,生态区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迅速提高,而2011年7月生态区获得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生态区称号,使得生态区的生态标签得到了国家层面的权威认可。鉴于此,生态区紧密围绕“生态”内核、大作产业文章正逢其时。本文试从宏观层面介绍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从经济结构角度解析健康产业的基本构成,通过区域资源禀赋分析提出生态区发展健康产业的具体产业门类的建议,基于招商引资实务操作提出发展健康产业的基础性建议。

一、健康产业概况

(一)名词解释

健康产业是涵盖医药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的新兴产业。一般认为,健康产业由六大基本产业群体构成:一是以医疗服务,药品、器械以及其他耗材产销、应用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二是以健康理疗、康复调理、生殖护理、美容化妆为主体的非(跨)医疗产业;三是以保健食品、功能性饮品、健康用品产销为主体的传统保健品产业;四是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顾问、体育休闲、中介服务、保障促进和养生文化机构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产业;五是以消杀产品、环保防疫、健康家居、有机农业为主体的新型健康产业;六是以医药健康产品终端转化为核心驱动而崛起的中转流通、物流配送为主体的新型健康产业。

(二)产业发展概况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产品的总需求急剧增加。以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涵盖医疗卫生、营养保健、健身休闲等健康服务功能的健康产业成为21世纪引导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产业。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健康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而在我国,健康产业仅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5%,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近十年来,我国健康产业发展十

分迅速,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健康产业也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需要指出的是,保健品行业发挥了主导作用。

(三)产业发展特点与趋势

近年来,健康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呈现出如下的主要特点与趋势。

1.老年健康产业将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65岁以上人口比重呈不断上升趋 势,2004年达到了 7.6%,我国已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老年人口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老年健康产业将成为我国未来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对老年健康的重视必然带动老年健康产品的发展,如保健品、营养食品等,同时未来我国老年家庭病床护理、健康咨询、老年康复中心以及提供医疗护理和保健器材等的服务将是老年健康产业发展方向。

2.营养保健将迎来巨大发展空间

近20年来,我国保健品消费增长在15-30%之间,远远高于发达国家13%的增长率,2004年全国保健品市场容量达到了400亿元左右。在我经济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成为了焦点话题,而当前由于工业、农业污染的严

重,人类对健康营养的索求已转移到营养保健品、绿色食品。在未来,营养保健将成为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巨大增长点,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营养保健市场将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3.健身娱乐成为健康产业新亮点

假日休闲娱乐成为了现代都市人生活的重要内容,相应地,旅游、健身、娱乐等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了健康产业的一大亮点。目前我国各类体育经营企业 2万多家,总投资额约 2000亿元人民币,营业额为 6000亿元人民币。有专家预测,未来体育健身将成为了人类健康产业的核心,由此带动的相关产业的发展潜力是巨大。

二、生态区资源禀赋分析

作为西安最具升值潜力和投资价值的都市型生态区,以及西安创建国际化大都市的引领区和先导区,生态区拥有多项具备比较优势的资源禀赋,深入分析其中独具特色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将会成为生态区发展健康产业的基础与可能。

1.有形资源

(1)空间区位:浐灞生态区是西安市新一轮城市规划中最大的发展区域,规划总面积129平方公里,拥有中心城区和其他区域难以比拟的发展空间。同时,可以借助欧亚大陆桥的联通,通过多种形式的区域合作,拓宽空间广阔。

(2)交通通讯:生态区距西安市中心约8公里,距西安市新行政中心约3公里,距西安火车站约5公里,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约30公里;区内规划有“六纵十二横”的市政路网以及两条城市环线,已经建成运营的西安铁路北客站毗邻生态区,地铁

一、二号线经过区域南部和北部,地铁三号线从生态区中部经过。

(3)产业基础:经过七年多的努力,生态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有了显著增加,产业集群格局初步形成,现代服务

业规模初显,产业投资结构也逐步优化。

(4)公共财政:浐灞生态区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实力不断增强,年度财政收入实现连续翻番,区域财政基础不断夯实。

2.无形资源

(1)生态品牌:生态区北临渭水、南依秦岭,坐拥二水、三塬。区内河流水域湿地面积304公顷 ,河流河漫滩湿地1456公顷,动植物多样性不断优化增强。是中国西北首个“国家级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试点”和西北首个“国家湿地公园”所在地,国家级生态区的获批是区域生态品牌的最好注脚和宝贵资源。

(2)欧亚经济论坛:欧亚经济论坛是促进中国中西部与中亚及俄罗斯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沟通渠道和合作平台,是一个立足高端、务实合作、品牌化运作的论坛,已成为欧亚各国增进相互了解、扩大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和促进亚欧大陆共同繁荣的盛会。

(3)2011西安世园会: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创下多项历届世园会之最的骄人成绩帮助生态区迅速、集中并且有效的提高了生态区的知晓率,而多达32个国家、3个国际组织、24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澳门、台北等地区的踊跃参展则使得这样的影响地域范围足够广泛。

三、生态区发展健康产业的建议

基于上述健康产业的门类构成,结合生态区的资源禀赋

特点,本着务实有效、适用可行的原则,提出生态区发展健康产业的具体建议。

1.产业门类选择

推荐第3篇:2022年中国健康体检产业深度调研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发

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 核心内容提要

【出版日期】2017年4月 【报告编号】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

格】纸介版:7000元

电子版:7200元

纸介+电子:7500元

▄ 报告目录

第一章 健康体检行业相关概述

第一节、健康体检简介

一、健康体检的相关定义

二、健康体检项目及分类

三、健康体检和医疗体检的区别

第二节、健康体检行业简述

一、体检行业发展的必要性

二、健康体检行业发展历程

三、健康体检行业的生命周期

四、健康体检行业产业链简介

第三节、健康体检机构介绍

一、健康体检机构分类情况

二、健康体检机构地位和作用

三、健康体检机构的监管模式

第二章 2014-2016年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医疗服务业运行状况

一、行业发展现状

二、企业运营情况

三、市场特征分析

1

四、运行模式探索

五、政策环境分析

六、市场面临洗牌

七、互联网医疗发展

第二节、2014-2016年中国医疗服务规模现状

一、门诊和住院工作量

二、医院医师工作负荷

三、病人费用情况

四、病床使用情况

第三节、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

一、规划背景

二、规划目标和原则

三、总体布局

四、医疗卫生机构

五、卫生人才队伍

六、功能整合与分工协作

七、实施保障与监督评价

第四节、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分析

一、社会资本在医疗服务领域地位及作用

二、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的现状

三、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的主要模式

四、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面临的问题

五、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的难点

六、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的建议

第五节、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亟待加强

2

二、支付方式有待规范化

三、人均资源相对不足

四、服务质量急需提升

五、“碎片化”问题分析

第六节、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医疗服务监管体制的策略

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手段

三、医疗服务创新发展之路

四、医疗服务体系“碎片化”问题解决措施

第三章 2014-2016年国际健康体检行业发展分析及经验借鉴

第一节、2014-2016年全球健康体检市场总体情况分析

一、行业发展概述

二、全球先进体检设备

三、行业发展趋势

第二节、2014-2016年全球健康体检行业运营状况

一、美国

二、英国

三、日本

四、韩国

五、新加坡

六、其他国家

第三节、2014-2016年全球健康体检主要机构发展分析

一、美国健康体检机构

二、英国健康体检机构

三、日本健康体检机构

四、台湾健康体检机构

3

第四章 2014-2016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经济环境

一、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二、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三、经济结构转型分析

四、宏观经济发展走势

第二节、政策环境

一、健康体检行业管理体制

二、健康体检行业支持政策

三、健康体检行业相关政策

第三节、社会环境

一、人口发展环境分析

二、居民教育环境分析

三、居民收入水平分析

四、健康服务产业分析

第四节、需求环境

一、国民健康素养水平

二、国民健康素养特征

三、国民健康状况调查

四、国民健康风险意识

五、中国健康战略计划

第五章 2014-2016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中国健康体检行业特征分析

一、区域性特征

二、客户群体特征

三、季节性特征

4

四、抗周期性特征

第二节、2014-2016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运行状况

一、市场总量分析

二、市场规模分析

三、市场格局分析

第三节、2014-2016年中国健康体检机构发展状况

一、中国体检机构业务发展状况

二、健康体检机构服务形式分析

三、健康体检机构从业人员分析

第四节、中国健康体检行业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二、劣势(Weaknees)

三、机遇(Opportunities)

四、威胁(Threats)

第五节、中国健康体检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准入标准不完善

二、收费标准不统一

三、工作人员不匹配

四、主体职责不明晰

五、服务行为不规范

第六节、中国健康体检行业的发展策略

一、管理规范化

二、设施配套化

三、人员专业化

四、服务人性化

第六章 2014-2016年中国健康体检机构的运营管理探究

5

第一节、中国健康体检机构运营管理的综合概述

一、健康体检机构存在形式

二、健康体检机构服务内容

三、存在的运营管理问题

四、机构良好运营管理对策

第二节、中国健康体检机构的质量管理方案

一、质量管理基本原则

二、质量管理框架设计

三、质量管理要点工作

第三节、中国健康体检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方案

一、机构信息化建设现况

二、机构信息化建设对策

三、体检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

四、体检信息化效果评估

第四节、建立规范化健康管理模式

一、健康信息采集

二、健康风险评估

三、健康促进管理

第七章 2014-2016年中国农村医疗健康体检行业分析

第一节、2014-2016年中国农村医疗产业发展分析

一、医疗服务建设形势

二、医疗服务状况

三、民营医疗机构发展

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第二节、中国农村健康体检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缺乏优良体检环境

6

二、机构诊疗水平较低

三、农民体检意识不高

四、外出人员大量存在

第三节、中国农村健康体检业重点区域发展分析

一、株洲市

二、重庆市

三、宜城市

第四节、中国农村健康体检行业发展问题

一、准入标准不完善

二、体检环境待改善

三、规章制度不完善

四、基层医疗人员不足

第五节、中国农村健康体检市场发展策略分析

一、建立准入制度

二、规范体检场所

三、加强队伍建设

四、创新组织形式

第八章 2014-2016年中国互联网健康体检行业分析

第一节、中国互联网健康体检市场发展总况

一、行业相关概述

二、行业发展现状

三、与传统模式对比

四、行业发展潜力

第二节、移动互联环境下的健康体检运作方式

一、个性化的套餐选择

二、即时预约与提醒

7

三、有效的健康管理

第三节、“互联网+体检”重点平台发展动态

一、体检客

二、Go健康

三、康康体检网

四、中国健康网

第四节、移动互联环境下健康体检商业模式发展方向

一、移动健康管理

二、社区医疗管理

三、大数据健康管理

四、寻找新的盈利点

第九章 2014-2016年中国健康体检机构市场竞争分析

第一节、2014-2016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一、医疗执业资质壁垒

二、人才壁垒

三、管理壁垒

四、资金壁垒

第二节、2014-2016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竞争分析

一、市场主要体检机构的优劣势

二、健康体检市场竞争模式分析

三、健康体检市场竞争现状分析

四、健康体检市场关键竞争要素

五、健康体检市场竞争模式分析

六、健康体检市场竞争趋势分析

第三节、2014-2016年公立医院健康体检市场竞争分析

一、公立医院市场竞争力分析

8

二、公立医院健康体检市场竞争力SWOT分析

三、公立医院健康体检服务路线

第四节、2014-2016年年民营医院健康体检市场竞争分析

一、民营医疗机构市场竞争力分析

二、民营医疗机构市场竞争力SWOT分析

三、民营健康体检投资合并发展

第五节、2014-2016年疗养院健康体检市场竞争分析

一、疗养院市场竞争力分析

二、疗养院市场竞争力SWOT分析

第六节、2014-2016年门诊部健康体检市场竞争分析

一、门诊部市场竞争力分析

二、门诊部市场竞争力SWOT分析

第十章 2014-2016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营销模式及策略分析

第一节、健康体检行业营销综述

一、健康体检行业营销目的

二、健康体检行业营销体系

三、健康体检行业营销观念

四、健康体检行业营销技巧

第二节、健康体检行业营销策略分析

一、健康体检行业产品策略

二、健康体检行业价格策略

三、健康体检行业渠道策略

四、健康体检行业促销策略

五、健康体检行业服务质量策略

六、健康体检行业品牌竞争策略

七、健康体检行业管理策略

9

八、健康体检行业网络策略

第三节、2014-2016年健康体检行业营销策略案例分析

一、慈铭体检营销案例分析

二、爱康国宾营销案例分析

三、惠普体检高端店营销案例

四、美兆健康体检中心营销案例

五、扬州一二零医院体检康复中心营销案例

第十一章 2014-2016年健康体检行业重点省市投资潜力分析

第一节、2014-2016年上海市健康体检市场发展分析

一、上海市健康体检需求分析

二、上海市健康体检整体状况

三、上海市健康体检机构动态

四、上海市健康体检竞争趋势

五、上海残疾人健康体检服务

六、上海市健康体检发展对策

七、上海市健康体检发展潜力

第二节、2014-2016年北京市健康体检市场发展分析

一、北京市健康体检需求分析

二、北京市健康体检整体状况

三、北京市健康体检行业动态

四、北京市健康体检行业标准

五、北京市健康体检发展潜力

第三节、2014-2016年广州市健康体检市场发展分析

一、广州市健康体检需求分析

二、广州市健康体检市场现状

三、广州市健康体检医院转型

10

四、广州市健康体检项目分析

五、广州健康体检问题及对策

六、广州市健康体检发展趋势

第四节、2014-2016年西安市健康体检市场发展分析

一、西安市健康体检需求分析

二、西安市健康体检市场特点

三、西安市体检市场竞争状况

四、西安体检机构重视个性化

五、西安市体检机构发展潜力

第五节、2014-2016年天津市健康体检市场发展分析

一、天津市健康体检需求分析

二、天津市健康体检市场综述

三、天津市健康体检质量标准

四、天津市防癌体检规模扩张

五、天津市健康体检问题分析

第六节、2014-2016年浙江省健康体检市场发展分析

一、浙江省健康体检需求分析

二、浙江省健康产业发展优势

三、浙江省健康体检相关政策

四、浙江省健康体检发展策略

五、浙江省健康产业发展目标

第七节、2014-2016年江苏省健康体检市场发展分析

一、江苏省健康体检需求分析

二、江苏省居民体质健康状况

三、江苏省健康体检发展新模式

四、江苏省健康体检问题分析

11

第十二章 2013-2016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领先机构综合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美年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企业业务范围

三、企业服务网点

四、经营效益分析

五、业务经营分析

六、财务状况分析

七、企业发展之路

八、未来前景展望

第二节、爱康国宾(iKang Healthcare Group,Inc.)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2013财年企业经营状况

三、2014财年企业经营状况

四、2015财年企业经营状况

五、企业业务范围

六、企业服务网点

七、企业发展动态

第三节、其他健康体检机构

一、北京美兆健康体检中心有限公司

二、普惠体检健康产业集团

三、北京市体检中心

第十三章 2014-2016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投融资与并购分析

第一节、2014-2016年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规模

一、2014年投融资规模

二、2015年投融资规模

12

三、2016年投融资规模

第二节、2014-2016年健康体检行业投融资案例分析

一、新华财富携手爱康国宾

二、爱康国宾私有化融资迷局

三、瑞慈医疗体检获基金投资

四、防癌体检平台获天使投资

第三节、2014-2016年健康体检行业并购案例分析

一、健康业并购特点和趋势

二、爱康国宾并购华检体检

三、美年大健康并购路径分析

四、体检巨头间收购反收购之战

五、迪安诊断拓展高端体检市场

第四节、2017-2021年健康体检行业投资机会

一、健康产业链投资机会

二、细分市场投资机会

三、不同主体投资机会

第五节、2017-2021年健康体检行业投资风险及防范

一、政策风险及防范

二、技术风险及防范

三、供求风险及防范

四、竞争风险及防范

五、人力风险及防范

第六节、中国健康体检行业投资建议

一、健康服务行业投资建议

二、中国健康管理盈利模式

三、健康体检行业盈利性分析

13

四、健康体检行业并购的法律关注点

第十四章 2017-2021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的前景及趋势预测

第一节、中国健康体检市场发展前景

一、市场发展空间展望

二、未来专业市场容量

第二节、中国健康体检发展趋势分析

一、总体发展趋势

二、连锁化发展方向

三、健康管理发展方向

第三节、2017-2021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预测分析

一、中国健康体检行业发展因素分析

二、2017-2021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市场总量预测 附录

附录一:《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 附录二:《健康体检基本项目目录》

附录三:《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 公司简介

中宏经略是一家专业的产业经济研究与产业战略咨询机构。成立多年来,我们一直聚焦在“产业研究”领域,是一家既有深厚的产业研究背景,又只专注于产业咨询的专业公司。我们针对企业单位、政府组织和金融机构,提供产业研究、产业规划、投资分析、项目可行性评估、商业计划书、市场调研、IPO咨询、商业数据等咨询类产品与服务,累计服务过近100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并成为数十家世界500强企业长期的信息咨询产品供应商。

公司致力于为各行业提供最全最新的深度研究报告,提供客观、理性、简便的决策参考,提供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有效工具,也是一个帮助咨询行业人员交流成果、交流报告、交流观点、交流经验的平台。依托于各行业协会、政府机构独特的资源优势,致力于发展中国机械电子、电力家电、能源矿产、钢

14

铁冶金、嵌入式软件纺织、食品烟酒、医药保健、石油化工、建筑房产、建材家具、轻工纸业、出版传媒、交通物流、IT通讯、零售服务等行业信息咨询、市场研究的专业服务机构。经过中宏经略咨询团队不懈的努力,已形成了完整的数据采集、研究、加工、编辑、咨询服务体系。能够为客户提供工业领域各行业信息咨询及市场研究、用户调查、数据采集等多项服务。同时可以根据企业用户提出的要求进行专项定制课题服务。服务对象涵盖机械、汽车、纺织、化工、轻工、冶金、建筑、建材、电力、医药等几十个行业。

我们的优势

强大的数据资源:中宏经略依托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信息中心系统丰富的数据资源,建成了独具特色和覆盖全面的产业监测体系。经十年构建完成完整的产业经济数据库系统(含30类大行业,1000多类子行业,5000多细分产品),我们的优势来自于持续多年对细分产业市场的监测与跟踪以及全面的实地调研能力。

行业覆盖范围广:入选行业普遍具有市场前景好、行业竞争激烈和企业重组频繁等特征。我们在对行业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还对其中重要的细分行业或产品进行单独分析。其信息量大,实用性强是任何同类产品难以企及的。

内容全面、数据直观:报告以本年度最新数据的实证描述为基础,全面、深入、细致地分析各行业的市场供求、进出口形势、投资状况、发展趋势和政策取向以及主要企业的运营状况,提出富有见地的判断和投资建议;在形式上,报告以丰富的数据和图表为主,突出文章的可读性和可视性。报告附加了与行业相关的数据、政策法规目录、主要企业信息及行业的大事记等,为业界人士提供了一幅生动的行业全景图。

深入的洞察力和预见力:我们不仅研究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也一直在进行职业的观察和分析,因此我们更能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我们有多位专家的智慧宝库为您提供决策的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

有创造力和建设意义的对策建议:我们不仅研究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也一直在进行职业的观察和分析,因此我们更能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

15

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我们行业专家的智慧宝库为您提供决策的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

▄ 最新目录推荐

1、智慧能源系列

《2017-2021年中国智慧能源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能电网产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微电网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小水电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氢能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波浪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潮汐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燃料乙醇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太阳能利用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天然气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风力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互联网+”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广告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物流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3、智能制造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工业4.0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16

《2017-2021年中国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4、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视购物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视媒体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影院线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动画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5、智能汽车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汽车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停车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前景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车联网产业运行动态及投融资战略咨询报告》

6、大健康产业系列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健康服务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精准医疗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康复医疗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17

7、房地产转型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房地产+众创空间跨界投资模式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养老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医疗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物流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养老地产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告》

8、城市规划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规划行业前景调查及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深度调研及开发战略分析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9、现代服务业系列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民营医院运营前景预测及投资分析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婚庆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旅游行业发展前景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体育服务行业深度调查与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会展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整形美容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职业教育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职业中介服务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推荐第4篇:玉米产业调研报告

延川县玉米产业深加工项目调研报告

马家河园区办聂开伟

一、玉米产业项目背景

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途广泛,发展前景好。我国的玉米主要用于以下几种产品的生产:一是玉米淀粉,主要用于食品、造纸、纺织、医药等领域;二是淀粉糖,它是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的高级产品,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医药、化工、发酵等行业中;三是变性淀粉,它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食品、饲料、医药、日化、石油等工业,使用量最大的是造纸、食品和纺织品等行业,前景很好;四是酒精,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的燃料酒精价格低廉且环保,而且燃料酒精绝不会引起汽车发动机的不良反应,市场潜力巨大。玉米深加工项目是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项目,产品附加值高,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通过对玉米的精深加工,提高其产品利用价值,延长产业链条,带动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振兴当地经济,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玉米产业项目内容

延川县依托延安地区丰富的玉米资源优势,利用高、新、先的玉米转化技术,形成年深加工玉米30万吨的规模是比

较现实的,重点发展以下四类企业:

(一)淀粉及其衍生物系列产品:玉米淀粉、玉米油、玉米蛋白等;

(二)提取食品、医药添加原料产品;

(三)高品质饲料系列;

(四)工业酒精、食用酒精、调料(味精)等产品。下游产业可以带动玉米秸秆和玉米芯深加工产业:玉米纤维浆加工,饲料加工,板材加工,秸秆压块加工等

三、玉米产业项目建设优势

1、资源优势:以延安地区玉米产业发展来看,玉米种植历史悠久,病虫害较少,易于田间管理,近年来,随着玉米种植新技术和良种不断推广,玉米种植面积稳中有升,特别是延安实施治沟造地工程,未来四年新增土地50万亩,再加上原有种植面积,未来延安未来玉米种植面积将突破300万亩。延川县玉米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年总产量5万吨以上,玉米秸杆年产量可达8万多吨;周边区域玉米常年种植面积200多万亩,产量75万吨,未来产量将突破100万吨,原材料价格低廉,供应丰富,是玉米深加工企业的理想选址。同时,依托延川县周边地区丰富的玉米秸秆和玉米芯资源,引进配套的深加工企业,也可利于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配套的食品加工企业,这样就能形成玉米产业深加工的 “集聚效应”,延长产业链条,使延川县的玉米深加工产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产生强大的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

2、区位优势:延川县地处陕西省北部、延安市东北部,全县东西长74.25公里,南北宽51.5公里,总面积1985平方公里,距延安市80公里,东临黄河与山西省永和县、石楼县隔河相望,西北与子长县毗邻,西接宝塔区,南靠延长县,北与榆林市清涧县接壤。全县辖8镇6乡,346个行政村,人口19万人。延川是延安的北大门,也是延安乃至陕北的交通枢纽,210国道、205省道和渭清线穿境而过,延水关黄河大桥贯通秦晋。

3、政策优势:延川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工业产业项目的引进工作,对引进企业项目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主动为企业提供一流的优质服务。

4、市场优势:玉米产业因高附加值而成为“朝阳”产业和“黄金”产业,发展潜力十分巨大。玉米深加工的主要产品—变性淀粉、淀粉糖、赖氨酸、麦芽糊精等,特别是变性淀粉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食品、饲料、医药、日化、石油等工业,使用量最大的是造纸、食品和纺织等行业,前景看好,经济效益可观。

四、玉米产业项目效益

该项目在延川原料充足,经济效益好,投资回报快,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当地实际,产品为大众生活必需品,切合市场需求,抗风险能力强。

推荐第5篇:养殖产业调研报告

畜草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畜草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畜草产业发展抢抓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推广种植等机遇,按照“做强养殖,做大加工,搞活流通,提升草业,确保安全,增加收入”的总体思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总体目标,坚持走“以种促养、以养带种”、千家万户“小群体、大规模”与养殖专业村相结合的路子,以畜产品深加工和资金投入为突破口,以加快设施畜牧业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以种促养、以养带种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以草食畜养殖为主的畜草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2013年底禽饲养量达到393.16万头(匹、只),存栏达到171.15万头(匹、只),其中马属9.7万头(匹)、牛6.61万头、羊18.01万只、猪16.81万头、鸡120.02万只;出栏达到222.01万头(只),其中马属0.5万头(匹)、牛3.03万头、羊18.03万只、猪20.43万头、鸡180.02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5万吨、0.4万吨、0.8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其中养殖业产值达到4.9亿元,加工业产值3.7亿元,流通业产值达到1.1亿元,草产业产值5.3亿元。畜牧

- 1

经营、科学化管理”的要求,建立起“三大产业带”,以浅山地区小尾寒羊养殖为主的肉羊养殖产业带,此产业带经济基础薄弱,但饲草资源丰富,农户发展肉羊养殖的积极性较高,通过政府扶持、龙头带动,基地示范、协会联动,连片发展的方式重点发展养羊规模户,建立发展良种肉羊生产基地。引进无角陶赛特、杜泊、波尔山羊、萨福克等优良品种,推广羊常温人工授精技术,提高良种化水平。

(二)发展潜力

1.优越的政策环境。一是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提出了创建全省现代旱作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的战略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坚持走“修梯田—调结构—搞养殖—建沼气—肥还田—再种植”的发展路子,把玉米作为首位产业、畜草作为战略升级产业,举全县之力,持之以恒地加以推进。二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将畜草产业纳入***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畜草产业开发协调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畜草产业开发工作。三是进一步明确目标定位。制定了《***畜草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了畜草产业发展的目标,即通过三年努力,把***打造成全省草食畜产业发展大县、全省重要的草产业基地、全省草畜循环经济示范县。到2015年,力争实现“三个过三分之一”,即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畜牧业收入比重、草食畜饲养量占畜禽饲养总量比重均超过30%以上;畜草产业总产值达到22.2亿元,

- 3

策,全县87.67万亩天然草场生态逐渐恢复,红豆草、紫花苜蓿等优质牧草留床面积达79.81万亩,高粱、燕麦等一年生牧草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5万亩以上。特别是通过近几年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今年全膜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到82.76万亩,农作物秸秆及副产品达到240万吨以上。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抓基地、扩规模,着力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大力实施标准化养殖工程。按照在深山区大力培育发展养殖大户,在浅山区和川区布局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在城郊区和乡镇政府所在地扶持发展养殖龙头企业的思路,每年将规模养殖户、养殖场(小区)发展和基础母畜扩群等任务细化分解到各乡镇,着力创建养殖基地,扩大养殖规模。***已发展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235个,培育畜牧养殖、加工、流通企业41个,发展规模养殖户1.56万户。今年,新引进基础母牛659头、累计存栏达2.13万头,引进基础母羊7466只、累计存栏达4.8万只。二是加快秸秆转化步伐。按照“春抓订单、秋抓青贮、全年抓氨化”的思路,扶持引导养殖农户和养殖企业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氨化、揉丝打包、袋装黄贮等饲草资源转化利用技术,年青贮氨化饲草47万吨,饲草青贮氨化利用率达到53%。三是创新发展模式。引导群众积极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并大力推广“合作社+农户”和“投犊还牛、投牛还犊、投母还羔”等养殖模式,有效带动了全县养殖业的发展。截至目前,***共扶持发

- 5

(三)坚持抓融资、解难题,着力强化扶持措施。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先后制定出台了《***牛羊养殖扶持意见》《关于全力推动草畜产业跨越发展努力促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持续深入开展的意见》《***玉米秸秆青贮氨化工作奖补方案》和《***2013年牛羊养殖场建设和玉米秸秆转化奖补办法》等一系列扶持政策,采取“奖、补、贴、借”的扶持政策,对草畜循环经济产业园入园企业、各乡镇规模养殖场(小区)、养殖农户在基础设施建设、饲草青贮、牛羊引进方面给予扶持。2012年和2013年两年,县财政在畜草产业方面累计投资1650万元,并为7951户养殖农户办理贷款2.31亿元,贴息67.5万元。今年制定了《***2014年畜草产业建设奖励扶持办法》和《***金融支持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方案》,对家庭养殖场、规模养殖场和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奖补,并对养殖业贷款实行贴息,进一步加大对畜草产业的扶持力度。二是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引导和帮助养殖企业争取项目资金1227.6万元,扶持企业改造升级。20

12、2013年两年为兴达、大地农牧和博盛等18家养殖场(小区)争取现代农业发展资金400万元,为陇兴争取菜篮子项目资金25万元,为鑫旺、陇峰源、康宁等3家养殖场争取生猪肉羊规模化养殖场建设资金80万元,2014年为三份地、泉生锦和庆业牧业等10家养殖场(小区)申请现代农业项目资金200万元,为鑫旺申请菜篮子项目资金25万元,为陇峰源、永忠和盛源等3家养殖场申请生猪肉羊规模化养殖场建设项目资金65万

- 7

业,并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组织企业申报无公害产品认证和产地认证,使草畜产业发展由产量扩张向产量、质量和效益并重转变。按照“民办、民发、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扶持创建各类养殖合作社82个,逐步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使种草养畜户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和受益者。三是高度重视畜禽品种改良工作,全县畜禽改良点达到29个,其中牛冻配改良点17个、羊常温授精点5个、猪常温授精点7个,累计完成肉牛改良2.99万头,肉羊改良9.23万只,猪、牛、羊、鸡的良种化程度分别达到90%、75%、78%、95%。四是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与各乡镇签订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书;制定了《***引进畜禽防检疫管理实施意见》,对牛、羊引进由县畜牧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统一监管实施,防止输入性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三、存在问题

近年来,***畜草产业发展成绩显著,但从发展实际来衡量,还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内部环境来看,主要有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畜禽饲养总量较小。虽然近几年全县的牛羊存栏量从“十一五”末的9.13万头(只)增长到目前的17.03万头(只),增长率达到86.5%;但与周边发展较好的县(区)相比,分别是陇西和安定的56.4%和69.8%。牛羊养殖户只占到农户总数的27.9%,户均牛羊存栏分别只有

- 9

多基层干部还没有认识到畜草产业对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还没有把畜草产业发展上升到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层面来抓,仍然存在“重种植、轻养殖”的传统思维定势。其次是农民对畜草产业的发展认识不到位。大部分农民仍然把畜草产业当作副业,还只是“养牛为耕田,养鸡下蛋换油盐”的传统观念,没有认识到畜草产业的增收潜力。二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2013年,全县畜草产业投入总资金5.12亿元,与2012年相比增加了119.7%,在群众发展养殖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农民的认识水平逐渐提高的同时,资金的投入目前仍然是畜草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项目和财政资金的投入非常有限,养殖户在金融行业的贷款还存在“贷款难”的现象。因此,资金投入的不足严重制约着***畜草产业的发展。三是产业人才和劳动力严重缺乏。从政府层面来看,技术服务人员严重不足,虽然近几年分配的年轻大中专毕业生48名,基层服务人员的年龄结构基本年轻化,但从农民对畜牧业专业技术的需求来看,还需要进一步系统化的培训,况且人员数额少,不能满足畜牧业发展中全覆盖服务的需求。从养殖场、企业来看,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严重缺乏,导致养殖场企业管理落后,成本提高,效益降低。从农户层面来看,全县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劳动力达到16.4万人,占全县劳动力的83%,多年实施整村推进养殖子项目建设的圈舍,除举家外迁,有户无人的农户外,85%的圈舍得到了合理化利用,畜种主要以小家畜为主,大家畜为辅。家中

- 11

展的畜牧业经营创新机制。根据全县畜牧业发展实际,着力加强家庭经营方式的创新,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兴办家庭养殖场,使之成为新型畜牧业经营方式的主体。同时,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引导农民以资金、实物、劳动力等多种形式入股,大力推行股份透明、财务透明的专业合作社管理制度,试探性的推行股份担保制度,切实加快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使之真正成为带动养殖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

(二)推动养殖业快速扩张。在今后一个时期,要紧抓国家扶持政策、引洮工程供水和“联村联户”等机遇,充分利用秸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牛存栏3头以上或羊20只以上)、家庭养殖场(牛存栏50头以上或羊200只以上)和标准化养殖小区。在经营主体上,以发展家庭规模养殖户和家庭养殖场为主,合理确定基础设施建设和流动资金的投资比例,全县每年发展家庭规模养殖户4000户以上,家庭养殖场150个以上,在养殖畜种上要以肉羊为先,牛羊并举。同时,采取双联帮扶行动,在扶贫重点区域内,理思路,搞协调,筹资金,在扶贫政策上给予倾斜,加大对空圈补栏力度。

(三)推动加工业迅速崛起。把畜草产品加工作为引领畜牧产业化和现代畜牧业的根本途径来抓,使之迅速跟进养殖业的扩张速度,以加工业推动养殖业的快速扩张,以养殖业促进加工业的快速崛起,从而迅速提升畜牧业现代化水平,加快畜牧业现代化步伐。一要提升改造现有加工企业,扩大现有天耀、

- 13

联惠农贷款、小额贷款和省级牛羊蔬菜贴息贷款的大好机遇,加大政府本级财政贴息力度,创新贷款担保方式,增加金融产品,提升诚信水平,努力增加金融机构对畜草产业发展的贷款支持,使之成为畜草产业发展资金投入的主渠道。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住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有利机遇,完善优惠政策,创造优良环境,积极争取县内外资本投入我县畜草产业建设。

(六)加大品种改良,搞好技术服务。在家畜品种改良上,坚持“纯繁与改良结合,引进和自育结合”的原则,按照全县畜草产业发展布局,建设牛羊良种繁育场和扩繁场,依托国家良种补贴项目,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引进适合我县饲养的牛羊良种,加大改良点建设力度,大力推广黄牛冻配、肉羊常温和杂交改良技术,加快全县畜禽良种化步伐。在技术服务上,一要全面加强基层服务队伍建设,提升基层人员服务能力。根据畜草产业发展的需要,还要进一步充实县乡村三级专业技术人员,扩大服务队伍;对所有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乡镇干部,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技术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二要结合科技特派员制度,充分发挥技术服务职能,实行乡镇干部和畜牧系统技术人员包干责任制,从饲养技术到疫病防控、从生产管理到生产销售,实行全程包干服务,把技术服务纳入绩效考核和年终考核,建立健全责任清晰、奖罚分明的技术服务体系,切实为养殖业主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提高水平和经济效益。

- 15

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管理体系,为畜草产业发展壮大做好人力保障。

(九)加大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一要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高度重视疫情监测、预警和防治工作,加强对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建立健全免疫标识、免疫证明和免疫档案,依法实行规模养殖场、定点屠宰厂动物防疫条件许可制度,动物诊疗从业许可制度,兽药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动物疫情测报制度和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疫病预防控制和乡镇畜牧兽医站、村级防疫网络,大力提高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加强畜禽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全县乡镇产地检疫率达到100%,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完善动物防疫应急机制,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及疫情处臵工作。二要建立稳定的动物疫病防治投入机制,将动物防疫经费、乡镇畜牧兽医站办公经费和村级动物防疫员补助经费足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每年保证30万元县级动物防疫经费,每个乡镇畜牧兽医站每年2万元的办公经费,每个村级防疫员每年600元的补助经费。保证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三要加大畜产品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县乡村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大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力度,不断加强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的质量安全监管。依法加强饲料、兽药的市场经营使用监管,坚决查处在畜禽饲养中使用违禁药品、滥用添加剂的行为,努力确保畜产品质量

- 17

推荐第6篇:产业经济调研报告

竹木产业是我们柘塘村的传统产业,为了加快我村竹木产业的发展,作为一名刚刚上任的村官,有义务也有责任对我村的竹木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经过

2010年11月17日至29日,我在村团委书记罗立人的带领下,深入到柘塘村的第六村民小组和相关加工单位,通过听取村民和有关加工厂负责人的情况介绍及建议,召开了小型的座谈会,通过走访竹木加工企业及林农,较为全面地了解了我村竹木产业发展情况。下面将考察调研中各方面对该项工作提出的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建议进行汇总、整理,将调研中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建议提交县政府领导,希望能够得到县政府的大力支持。

二、我村竹木产业发展的现状

本村以竹木器加工销售为龙头,全面带动全村经济的协调发展。XX年年投资800万元对竹木器批发市场进行了第一期改造,总建筑面积达5280平方米,共建成标准门店55个。现在有竹木加工企业18家,从业人员有190多人。藤制品厂一家,有10名技术人员。近年来,我县把竹木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加强资源培育,积极发展竹木制品加工业,竹木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三、我村发展竹木产业的前景

(一)我村发展竹木产业的基础较好。一是竹木产业在我村生产历史悠久,林农对竹木的生长特性有较深的了解,有经营竹木的传统经验,且经营积极性较高。二是有一定的产业基础。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村现有好几家竹木制品加工企业有了一定的规模,它们有一定的资金实力,有比较稳定的产品销售渠道,有条件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

(二)竹木产业是一项“富民工程”。发展竹木种植业,可以直接增加林农的收入。发展竹木加工业,一方面可以促进人员的就业。竹木加工产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而且主要就业对象为妇女。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林农的收入。加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带来原材料需求的增加,需求的增加可以推动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竹木价格的上涨直接提高了林农的收入。如我村收购的圆木材价格从XX年的350元/立方米,上涨到目前的600元/立方米,方木材价格从800元/立方米上涨到目前的1000元/立方米。毛竹价格从22元/百斤上涨到目前33元/百斤。

(三)竹木产业的市场发展前景较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竹木制玩具、家具、装饰品、工艺品等环保用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竹木制品的市场前景广阔。

四、我村竹木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对发展竹木产业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对发展竹木产业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对竹木加工企业发展的引导力度不够,在具体工作中,缺乏主动性、灵活性,合力扶工氛围不浓。二是林农思想观念相对陈旧,以传统的种植方式培育竹木,培育工业原料林积极性不高,对基地投入依赖政府的补贴,(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缺乏主动性。

(二)竹木加工企业发展内劲不足。一是企业规模小。全村近二十家竹木加工企业仅有4家为规模以上企业。企业的产品大都是半成品,甚至有的只是锯木料的加工点。二是产品粗加工,附加值低,资源浪费严重。当前我村林木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着设备简陋,产品粗加工,资源利用率低,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的问题。三是企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缺乏。在竹木制品企业中没有一个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由于技术人员的缺乏,大多数企业的产品都是仿制别人的产品或是来样加工,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同时,由于大多数竹木加工企业是从家庭作坊发展而来,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不高,影响企业做大做强。

(三)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一是缺乏产业长远发展规划。由于没有竹木产业发展的规划,企业分布散乱,运作不规范,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缺乏对产业的引导。二是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大。在学习其他县市区的情况时,我们了解到,那些地区都先后制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而我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台专门的扶持政策。三是部门的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调研中,有些企业负责人反映,少数部门还存在重管理、重处罚而轻服务。

(四)其他严重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目前,我们村的凉席市场虽然已经完成了一期工程,但是上面对二期工程的建设,以及长远是发展没有一个规划。对市场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没有政策上的支持,对项目资金的筹集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门店老板对市场的环境提出了很大的意见,首先就是对市场周边的生活环境问题有很大的看法,觉得应该改善好环境,更有规模,吸引更多的投资。如今这样的情况,企业得不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市场的发展规模受到了限制,使得资金的流入就很有困难,还有就是技术工人很难聘请。一是企业不敢大胆投入固定资产,制约了企业规模的扩大;二是由于企业没有政府支持,不能向银行贷款,许多企业只好向社会融资,提高了企业的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三是企业安全隐患多。由于许多企业的多为搭建的简易厂房,场地狭小,木材和毛竹都是易燃物,而木材、毛竹加工需要烘干,企业安全隐患大。

五、加快我村竹木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树立竹木产业富民理念。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发展竹木产业的重要意义及必要性和可行性,把竹木产业作为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之一来抓,作为资源工业和特色产业来抓,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竹木产业。要加强林农培训,充分激发林农科学培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借鉴其他优秀县市区的一些政策措施,制订出台扶持竹木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竹木产业的加快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要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传引导,统一干部群众对发展竹木产业的认识,营造合力扶工的良好氛围。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查看更多与本文《竹木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相关的文章。

推荐第7篇: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河南省南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大做强黄牛产业的指示精神,由南阳市畜牧局、南阳市黄牛协会、南阳市黄牛科技中心组成的联合调研组于XX年春,先后到邓州、唐河、新野、方城等县市区实地考察了黄牛养殖户、养殖场和加工企业,广泛听取了农户、经纪人、企业经理、科技工作者以及县、乡、村领导对黄牛产业发展的经验、意见、建议和发展对策。并在此基础上,经调研组反复讨论、修改,形成这份调研报告,就我市目前黄牛产业的特点、问题及今后一定时期内的发展对策提出了构思,谨供参阅。

1、目前我市黄牛产业的特点

南阳牛是勤劳智慧的南阳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精心培育而成的一个优秀的地方品种。XX年底,存栏160.1万头,出栏91.9万头,年产牛肉13.1万t,产值达50.8亿元,占畜牧业产值27.7%。南阳牛在南阳畜牧业经济乃至整个农村经济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体表现有六大特点:

1.1、南阳牛的肉用性能已接近国际平均水平

南阳牛经过这些年的系统选育和品种改良,一是它的体型已发生了大的变化,已由原来的役用体型,接近肉用牛的体型;二是规模养殖场的育肥牛日增重一般在0.8一1.5kg之间,已接近国际肉用牛的日增重;三是经过科学育肥后的牛屠宰率达到55-65%,净肉率达到45-55%,已达到国际肉牛的标准。综上所述,南阳牛的肉用性能总体已接近国际肉牛的平均水平。

1.2、南阳牛的用途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昔日养牛为耕田的现象已基本不复存在。从调研看,南阳牛由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使役为主,九十年代的役肉兼用,到目前平均每头成牛年耕役时间不足半月,并主要作为辅助动力,有些地方的黄牛已“不会”耕田。基本上完成了由生产资料向生活资料的转变,南阳牛的用途已完成了历史性的转折。

1.3、规模饲养成为发展的主流

目前,我市养牛规模场、小区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工作新的亮点,在短短的几年中,已达160多个,部分规模场仍在建设中。目前我市黄牛规模养殖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以新野县歪子镇棉花庄、唐河县上屯镇高庄为代表的联户母牛养殖小区。由村组统一协调小区建设用地、牧草用地、牛场及附属设施,统一规划,农户投资。以养母牛,繁小牛为主,多以5-20头繁殖母牛为规模,投资少、风险小、成本低、收益稳。二是以唐河、社旗、方城等县为代表的专业大户养殖。以户为独立单元,统一设计,统一规划。每户饲养规模50-200头,繁育小牛和育肥相结合,规模适度,经营灵活。三是以新野县、邓州市、宛城区等为代表的标准化专业育肥场。饲养规模500-1000头,以架子牛育肥为主,高标准、高投入、高效益,具有较强的示范引导作用。

1.4、区域分布走向科学化

通过调研了解到,城市郊区、交通便利、经济相对发达、人均耕地少的地方黄牛数量在减少,而人均土地多、丘陵地区、浅山区、沿河两岸等地方黄牛数量有所增加,如位于浅山丘陵区的唐河县湖阳镇黄河自然村,户均达到2头牛,位于白河西岸的新野县上港乡小五村户均1.5头牛。这种现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自然表现,是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的一种正常现象。在欧美畜牧业发达国家,一般是城市郊区养奶牛,平原养猪养鸡,山区、浅山区、交通偏远的地方养肉牛。南阳市黄牛养殖的这种趋向,说明了黄牛产业的区域分布正在走向科学化、理性化。

1.5、产品开发已形成燎原之势

目前我市拥有大中型屠宰加工企业10余家,经过这些年的精心经营,开发出的黄牛产品已达100余种,其中分割牛肉产品达40余种,部分产品可替代进口牛肉;深加工熟食产品达60余种,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产品主要销向上海、广州、南京等40多个大中城市和食品加工企业。科尔沁牛业有限公司的人住南阳,必将带动和提升我市整体肉牛产业的大发展。

1.6、南阳牛品牌已经唱晌

南阳牛以体格高大,肉质细嫩,皮板致密,耐粗饲,适应性强等而闻名于世。建国初期,我市建立了第一部分牛产业发展研究及对策全国第一个黄牛繁育及科研机构,开展对南阳牛的系统选育和科学研究工作。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率先在国内推广普及牛的人工授精技术,实现了黄牛繁育史上一次历史性的跨越。八十年代初,第一个在地方良种黄牛上制订并颁布实施了《南阳牛》国家标准,同时,把品系繁育技术应用于南阳牛育种工作中。九十年代,首次在国内提出把南阳牛培育成为我国自己的地方性的专门化肉牛品种。该项目相继列入国家“948”项目和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998年,南阳牛被国家农业部首批列入国家畜禽品种保护名录,XX年又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域名注册,南阳牛将受到世界上143个国家及地区的保护。XX年我市又成功的举办了首届黄牛节。XX年又对南阳牛进行了商标注册。XX年南阳牛的品种选育被列入国家科技支撑项目。XX年南阳牛育种技术创新被列入国家863项目,同时,南阳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的意见》(宛政(XX)74号),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南阳肉牛产业的发展。

2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在这次调研中,大家反映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

2.1、市场问题

所到之处,大部分养殖户,特别是养殖繁殖母牛的农户反映养牛业比较效益低。养繁殖母牛每年它的收入就是一头小牛,6个月左右断奶时的价格一般在2500-3500元之间,散养不计成本还可以,规模养殖从市场上购草、购料就难以赚钱,这也是目前繁殖母牛难以象鸡猪那样大规模饲养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市同全国一样,肉牛产业比较效益低,其主要原因是牛肉的生产成本高,但市场价格低,价格背离价值造成的。牛肉的生产成本高于其它肉类,更高于奶、蛋产品,一般来讲,牛肉的料肉比为7:1:羊肉为5:1,猪肉为3:1,禽肉为2:1。禽蛋为2:1,牛奶为1:2-4,所以说生产牛肉的成本属于最高,一般为猪肉的2倍以上。目前我国的牛肉由于疫情和药残等原因,销不到发达国家去,只能销往俄罗斯、东南亚、香港这些国家与地区,价格与国内差不多。国内牛肉市场由于产品开发跟不上,花色品种单一,绝大部分属于大众化食品,中、高档产品少,这是造成国内牛肉产品价格低的主要原因。

2.2、社会问题

一是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在所调研的村、组中,一般来讲,机械化程度越高,养牛的农户越少,每增加一台四轮或手扶车,要减少2头牛(其中一头繁殖母牛,一头小牛)。二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方面目前外出打工的多为青壮年,他们的转移使养牛环节的“下力气活”无人于。另一方面,目前养牛的农户大部分为中老年人,中老年人的自然减员也影响了养殖黄牛的数量。三是环境卫生及饲养场地。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户建起了楼房,环境卫生的要求也高了,既不养牛,也不养猪养禽。以上现象说明:第一农民对环境卫生的要求在提高,从卫生安全的角度讲要发展养殖,必须考虑入畜分离;第二受宅基地有关规定的影响,有些农户养殖场地狭小,难以扩大规模;第三近几年来,农户散养畜禽有所下降。四是盗牛问题。从调查的结果看,盗牛的绝对数并不大,但它的危害、负面作用相当大。往往是一户被盗,全村养牛户受惊,有的甚至影响到周边十多华里。

2.3、资金问题

调研组所到之处均有要求解决养牛资金的呼声,由于金融政策的原因,现在农村贷款相当困难,几家企业也反映资金不足。农户贷款有四难:一是贷着难;二是数额少;三是期限短;四是利率高。相对于其它行业来讲,养牛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牛个体大,生产周期长,养殖所需的固定投资和流动资。中固鸯牧絮恙XX年增钓金相对比较多。黄牛加工企业也同样需要较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占用。农户困难,无钱养牛,企业无钱,开工不足。目前在养牛业价格和效益回升的形势下,农户和企业呼唤政府协调资金,倾斜养牛业。

2.4、牛自身问题

黄牛相对其它畜禽来讲,繁殖系数低,饲养周期长,产业链上环节多。牛属于单胎动物,怀孕周期长。繁殖母牛一年最多能生出一胎。改良牛饲养到1.5岁左右才能正常出栏(体重450-500kg),纯种南阳牛2.0~2.5岁才能正常出栏,而生猪一般是6个月出栏,肉鸡45天出栏。饲养上包括养母牛、繁小牛、育幼牛,加工上包括牛肉分割、熟食制品生产及牛皮、牛血、牛骨、牛杂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产业链条长,环节多,相对来讲产业化的运作难度加大。

3、建议和对策

3.1、提高认识,增进做大做强黄牛产业的信心南阳是一个农业大市,也是一个养牛大市,推进我市养牛业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我市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适宜养牛,又是国家规划的中原肉牛带核心区域。二是品种优势:南阳牛中外驰名,加上长期坚持不懈地品种选育,品质越来越优,肉用性能越来越好,为黄牛产业的升级打下了良好基础。三是饲草资源优势:我市年产农作物秸秆达800万吨,可利用的草山草坡面积560万亩,黄牛发展的潜力巨大。四是良种繁良体系优势:在品种改良上,我市建成了两个国家级的黄牛制种、供种场,即市黄牛科技中心和市黄牛良种繁育场,拥有比较健全的市、县、乡、村四级改良体系。

3.2、加大宣传,进一步唱晌南阳牛这一品牌

3.2.1、引进“牛文化”:“牛文化”一词最早见于一位印度教授撰写的《中国应该引进“牛文化”》一文。文章的大意为:中国为全球吃的大户,但中国人主食淀粉过多,肉类猪肉统治,缺少营养丰富的牛肉、牛奶。他建议中国应引进“牛文化”多吃些牛肉,多喝些牛奶,少用些补品,一则提高民族素质,二则促进农户养牛,让农民增加收入。南阳是黄牛的故乡,养牛历史悠久,应大力引进和弘扬“牛文化”,宣传传统饮食的弊病和吃牛肉、喝牛奶的好处,逐步改善膳食结构,启动消费,拉动内需。

3.2.2、扩大宣传渠道:应多渠道、多方位、多形式的加大对南阳牛的宣传工作。可采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形式,宣传南阳牛的形成、品种特征、研究成果及牛产品;宣传典型的养殖户、养殖场、专业村、专业乡(镇)及加工企业;宣传养牛优惠政策以及为养牛业做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等等。总之通过宣传,进一步唱响南阳牛品牌,使南阳囚黄牛而名,畜牧业因黄牛而兴。

3.3、制定政策。扶持黄牛产业大发展

从宏观上讲,制定政策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产业政策,含产业规划、财政支持、融资贷款、贴息补助、减免税收、土地使用、企业改制等;二是技术政策,主要指良种推广、产品开发、标准法规、产业开发立项等;三是产品促销政策,主要指品牌保护、公益广告、媒体宣传等。从微观上讲,近几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推动了农业、畜牧业大的发展。作为肉牛产业,投资大、周期长、繁殖系数低,理应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一是实施肉牛良种冻精补贴;二是加大对保种场和保种区的扶持力度;三是对实施良种登记的公母牛及其后代进行补贴;四是对性能测定站和育种中心进行补贴;五是对规模养殖母牛户、小区进行奖励或补贴;六是扶持肉牛加工企业的发展。

3.4、培育龙头,逐步把牛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起来

我市目前加工企业虽然不少,但大都生产规模小,加工能力弱,产品档次低,养殖与加工环节脱节,第一部分牛产业发展研究及对策也很难起到龙头带动作用。这种状况导致南阳牛有名,而牛的产品没有名气。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是抓好对唐河肉牛产业集团公司、南阳市肉类联合加工厂、南阳市甲林清真肉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重点畜牧加工企业的扶持,并鼓励这些企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形成具有竞争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二是抓招商,年加工屠宰10万头肉牛的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期工程全面启动实施。新野县已建成科尔沁牛业5000头育肥场1个,千头育肥场9个。下一步重点是落实配套措施,是企业能稳步向前发展。三是促进和培育大型交易市场以及经纪人队伍,保证养殖、买卖、加工环节的良性循环。

3.5、健全体系。

积极推进南阳牛的标准化生产切实抓好良种繁育体系和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应以南阳黄牛研究所和南阳黄牛科技中心为龙头,健全市、县、乡、村四级良繁体系。一方面加大南阳牛的品种保护力度,扩建保种场,增大保种区,有效地提高纯种南阳牛的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通过良种登记、性能测定、人工受精、开放式基础育种群和核心母牛群的建立等措施,加快南阳牛肉用新品种的培育步伐。在牛肉产品安全体系建设上要把好“六关”。一是入口关,加强对兽药、饲料使用管理,确保畜牧业投人品的安全;二是生产关;三是出口关,搞好检测和榆疫监督工作;四是产品的认定认证关;五是准入制度关;六是质量追溯制度关。

3.6、建好基地,使农户真正从黄牛的产业中富起来

应走千家万户养牛为摹础,以专业场、户、小区为骨干的发展路子。平原地区养牛应以千家万户为基础,特别是繁殖母牛,这样不计投入,比较效益高。专业场、户、小区应以青年牛肥育为主,利用青年牛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特点,一可以加快资金周转,增加收入,提高效益;二可以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杀青”问题;三可以通过育肥,提高牛肉的品质。有条件的地方,每户可以饲养3-5头繁殖母牛,入驻小区,组成小规模大群体。在山区、浅山区、丘陵地区以及沿河两岸有草地的地方,可通过增加投入,加大人工种草的力度,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品质。增加载畜量。有条件的地方可直接办家庭牧场或联户牧场、股份制牧场等多种形式,以规模饲养繁殖母牛为基础,犊牛可以一直饲养到出栏,直接进入市场。在基地的建设上,应重点抓好规模养殖。规模场建设要按照有关规定,统一规划,重点扶持,个体投入,规模经营,技术服务,种草养畜,生态发展的原则,依据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地引导黄牛产业的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3.7、加大投入,建立多元投资体系

目前,制约我市养牛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投入不足。俗话讲“穷养羊,富养牛”,说明养牛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的资金量大,周期长。建议南阳市及黄牛发展基地县市区设立南阳牛发展基金,用好小额贷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贫项目,秸秆养畜项目等,向基地县、乡倾斜,逐步有序地放开民间融资渠道,广开财源,以利支持龙头企业、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大户等发展黄牛业。

3.8、创新机制。

改革黄牛产业经营模式在黄牛产业化中,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但技术并不能自动延伸到产业,技术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产业化,产业的发展更需要有效的机制和体制创新,从这点来认识,机制和体制往往比技术本身更重要。我市目前绝大多数牛肉加工企业与农户两者之间存在的是简单的“买断”式购销关系。这种简单的购销关系很不牢固,由于是两个生产单位利益主体,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很难协调,一旦出现市场波动,发生利益冲突,这种关系便告解体,如产品畅销。中固蠡牧东志XX年增刊时,企业之间竞价抢购牛源;产品滞销时,企业减价收牛或不收牛。这样导致农户还是企业都急功近利,只顾眼前利益,影响产品质量和对市场的稳定供应。加工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改革,重点是通过经济关系把农户或养殖场连结为企业经营范畴的一部分,组织生产合作社或专业协会,以此把黄牛加工企业同农户的经济利益联结在一起,合作社的成员既承担风险又分得利益,成员所生产的商品必须全部出售给合作社,利益的分配和成员同企业当年的交易数量与质量挂钩。合作社把所有成员的利益联结在一起,集中每个成员的力量和智慧。我们的加工企业可借鉴发达国家合作社的有效形式,通过资产的重组和股份改造,将企业同农户的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

3.9、优化环境,保障养牛产业的顺利发展

要认真贯彻落实《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的意见》(宛政(XX)74号)。发改部门要加大对肉牛产业发展项目扶持力度;各级财政和金融部门要按照肉牛产业发展的投入政策,抓好资金的落实与管理;土地部门要把肉牛产业用地列入总体用地规划,按农业用地管理;电业、水利部门要认真落实豫政(XX)37号文件规定,对用水用电按照农用标准收费;税务、工商、环保等部门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思想,放宽收费政策;保险部门要开辟险种,解决肉牛养殖的风险问题;城建部门对新上的肉牛产业生产、加工项目,在收费上给予适当减免;公安部门每年要开展1-2次专项行动,集中打击农村盗牛行为,解决农民养牛的安全问题;纪检监察部门和农民负担监督部门要认真落实整治企业经营环境和减轻农民负担的有关规定,为肉牛产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畜牧部门要搞好发展规划,抓好技术服务和行业执法,促进南阳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

推荐第8篇:肉牛产业调研报告

肉牛产业调研报告

时间:2012-2-1 来源:宜宾市畜牧兽医局

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宜宾市现代特色畜牧业调研组

摘要: 绿色、生态肉牛产业是特色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山区农村经济主导产业之一,加快肉牛产业发展,对于促进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本次调研在摸清周边地区肉牛资源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趋势,研究当前我国发达地区肉牛产业发展经验,探索宜宾如何依托乌蒙山区良好的地域生态环境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新思路和新措施,为我市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发展,实现我市绿色、生态肉牛产业新跨越提供参考。

一、调研活动的基本情况

(一)调研组织

由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委农办、市畜牧、商务、招商、统计、科技等部门抽调专门人员组成肉牛产业调研组。分为资源及基地建设调研、企业招商调研、市场调研三个专题组开展工作。

(二)调研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研以实地考察为主, 2010年8月16日-9月5日,资源及基地建设调研组赴云南昭通市、贵州毕节地区和省内毗邻的自贡、乐山、泸州三市,对当地肉牛资源、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考察;企业招商组赴河南、内蒙古、吉林等省区,对我国现代奶牛、肉牛业深加工龙头企业——蒙牛集团、科尔沁牛业、皓月集团等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考察;市场调研组赴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对国际国内、长三角、珠三角、我市周边地区畜牧产业发展市场现状及其趋势进行了调研。此外,调研组还采用了专家座谈、个别交流、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国际国内畜产品消费市场结构、发展趋势、宜宾市特色畜牧业的特点等进行了调查分析。

(三)调研结论采信建议

本次调研通过实地考察,收集了大量数据和资料,分析了肉牛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市场需求和变化趋势以及宜宾现有地方品种特点,鉴于我市肉牛品种个体偏小、产肉率低、杂交牛比重不大等客观因素,优质肉牛出栏量尚不足以满足一个年屠宰5万头牛的规模化精深加工企业需求,以及同国内知名肉牛加工企业的前期沟通情况,在目前引进一家知名畜产品加工企业条件暂不成熟。

我们目前需要做的工作是:一是依托现有筠连好牛旺等肉牛加工企业,给予大力扶持,积极发展牛肉食品加工业,开发休闲牛肉制品、军需罐装牛肉制品和清真牛肉制品,做大生产规模,做响产品品牌,带动肉牛养殖发展。二是依托良好的生态条件、充足的饲草、农作物秸秆和酒糟等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养殖发展模式,加强养殖基地建设,加大品种改良,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力争3-5年内,我市年出栏肉牛20万头以上,优质牛肉牛出栏量在5万头以上,达到引进发展国内知名企业所需要的资源基础,同时,加强项目的包装推介,继续与国内其它龙头企业对接,争取早日实现肉牛精深加工招商项目的新突破。

二、现代肉牛业发展现状

(一)肉牛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1、全国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⑴肉牛品种。我国有着丰富的品种牛资源,其中秦川牛、晋南牛、南阳牛、鲁西牛和延边牛为我国五大著名品种,其牛肉品质上乘。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由国外引进了海伏特、安格斯、肉用短角、夏洛来、利木赞等肉用品种和西门塔尔等兼用品种牛,用来杂交改良当地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⑵养殖情况。2000年以后,随着我国屠宰加工业的崛起,我国五大黄牛体系品种牛的存栏量逐年下

滑,到2009年底存栏总量仅200万头左右,占全部肉牛存栏量1.89%。我国肉牛养殖多为分散饲养,大型肉牛育肥场和规模饲养场出栏量仅5%左右。在肉牛饲养育肥过程中,缺少专用的添加预混料,饲料混杂、年龄混杂,导致育肥期长、育肥效率低、牛肉的质量差、产品缺乏竞争力。同时,肉牛养殖缺乏成熟的经验和技术,散养者过度强调节粮,忽视了肉牛的品质差异;而集约化饲养条件下牛日粮的50%以上是精料,不再是“节粮型畜牧业”。

⑶牛肉制品生产加工。在屠宰加工方面,出现两种极端:一是屠宰设备极其简陋,对肉牛的加工利用能力差,资源利用率低;另一方面是屠宰设备先进,屠宰能力很强,但肉源供不应求,设备大部分时间处于停工状态。在牛肉产品加工方面,多年来我国的牛肉主要是以未经处理的鲜肉、冷冻牛肉和熟食的形式进行销售,而经过排酸熟化处理的冷鲜牛肉很少,产品未进行适当的分类、分级和处理,造成产品的价格降低,销量受阻,加工厂利润下降,甚至亏损。熟牛肉大多是由家庭作坊生产,未形成批量生产,加工方式简单,品种单一,技术含量低,缺少精加工产品,牛肉制品转化率较低仅为3%-4%,而肉牛业发达的国家牛肉制品转化率为30%-40%。

2、毗邻地区肉牛业发展现状

(1)云贵山区肉牛业现状

云南昭通市、贵州毕节地区是以山地为主,草山草坡资源丰富,肉牛养殖历史悠久,肉牛养殖役肉兼用,相对来说侧重于役用,商品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相对较低。

品种资源:拥有列入《地方畜禽品种志》昭通黄牛、威宁黄牛地方畜禽品种。

生产规模:2009年牛存栏分别为53.65万头、92.7万头,出栏分别为16.2万头、15.8万头,出栏率分别为31.8%、17.6%。

养殖方式:以分户散养为主,适度规模养殖比重分别为4%、8%。

产业化水平:肉牛加工欠发达,目前尚无1家上规模加工企业,肉牛加工仅毕节赫章县有1个作坊式企业生产“郎都”牌牛肉产品,以制作牛肉干为主,年产值仅数百万元。在地域品牌方面毕节地区已推出集中打造“乌蒙”系列农畜产品。

(2)川内毗邻地区牛肉业现状

自贡、乐山、泸州三市养殖规模相对较小,肉牛养殖役肉兼用,但侧重于肉用,商品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相对较高。

品种资源:拥有列入《地方畜禽品种志》川南山地黄牛地方品种。

生产规模:自贡、乐山、泸州2009年牛存栏分别为8.55万头、11.741万头、31.92万头,出栏分别为5.75万头、10.06万头、10.69万头,出栏率分别为82%、67%、34%。

养殖方式:以分户散养为主,适度规模养殖比重分别为48%、15%、18.6%。

产业化水平:肉牛加工企业规模较小,产品以休闲牛肉制品为主,自贡“火边子”牛肉年加工产品351吨,产值440万元,乐山罗城牛肉公司加工外销牛肉产品700吨,产值2810万元。泸州古蔺高源食品公司加工牛肉干系列产品550吨,实产值4500万元。

表宜宾毗邻地区肉牛业有关情况比较表(2009年)

单位:公斤、万头、个、万元

市名 品种资源平均体重 头平

产肉量 牛存栏 牛出栏 牛出栏率 规模养殖比例 规模以上肉牛加工企业 规模以上 肉牛加工 企业产值

云南

昭通市 昭通黄牛 236 100 53.65 16.2 31.8% 4% - -

贵州

毕节地区 威宁黄牛 235 102 92.7 15.8 17.6% 8% -- -

自贡市 川南山地黄牛 290 120 8.55 5.75 82% 48% 2 440

乐山市 川南山地黄牛 290 120 11.41 10.06 67% 15% 1 2810

泸洲市 川南山地黄牛 290 120 31.92 10.69 334% 18.6% 1 4500

宜宾市 川南山地黄牛 290 120 28.26 16.12 61% 20% 1 3300

3、牛肉制品市场需求分析

⑴从肉类产品总体需求来看,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年人均肉类消费40公斤以上,农村居民年人均肉类消费20公斤左右,而台湾年人均肉类消费已达到87公斤,北京城镇居民年人均肉类消费60公斤。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年人均肉食需要80-110公斤。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人口自然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对畜禽产品的总体需求也将持续增加。

⑵从居民消费结构中畜产品比例来看,目前我国仍是以猪肉消费为主,占畜产品消费总量的60%以上,牛羊肉消费量不到肉类总消费量的25%;而国际上以牛羊肉为主,牛肉在30%以上,羊肉在20%以上,猪肉在30%左右。随着我国居民对畜禽产品的消费习惯逐步改变,消费结构也由过去的单一品种,向牛羊禽肉、奶制品产品转变,未来牛肉消费将保持较快的需求增长。

⑶从世界牛肉消费的发展趋势来看,根据世界经济一般规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1500美元时,就会出现牛肉消费热的现象,而我国2009年人均GDP已经达到 3678美元,表明我国已进入牛肉食品需求的快速增长期,牛肉消费总量和牛肉价格逐年递增。目前,我国人均牛肉占有量仅4.8公斤,而世界平均水平为15公斤,发达国家高达30-60公斤左右,我国牛肉的需求量仍然有比较大的上升空间。

三、我市肉牛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一)发展肉牛产业的基本条件

1、需要量大质优的畜禽资源。由于牛的生产周期较长、产仔较少,但凡规模化的畜牧业深加工企业,都需要有稳定和充足的牛源保障。以双汇集团为例,双汇曾经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投资建设一座肉牛屠宰加工厂,设计规模为年屠宰10万头牛,但是由于该地区牛源不足,生产了不到1年时间就出现无牛可杀的现象。再如,科尔沁牛业公司的产品定位于高端冷鲜牛肉生产后,由于优质牛源不足,导致其生产规模上不去,公司发展受到影响。早在2002年,“中国酒业大王”五粮液集团与“新西兰畜牧业大王”阿福科公司合作项目“五粮液阿福科金牛实业有限公司10万头肉牛屠宰加工项目”在成都开业后,也因优质牛源不足等因素而停产。

2、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高端的肉牛加工企业发展对原料基地及生产基地环境的要求都非常高,除加工条件要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屠宰和肉类加工企业卫生规范》要求规划建设外,牛源基地也大多处于无工业污染地区,特别是皓月集团和科尔沁牛业,为保证牛源的质量,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小区,集中育肥,从饲料、饲养管理、防疫等方面严格把关,确保从农场到餐桌的绿色无污染。

3、需要大量的前端投入和政策扶持。肉牛产业对当地财政的贡献率不高,却是一项民生工程、富民工程。以皓月集团为例,公司通过“公司加基地带农户”模式,带动210个乡镇,形成牧业小区,带动了20万农户,上百万农民从事养牛业,每年转化粮食秸秆750多万吨,农民养牛增收10亿元以上。因此在政策扶持上需要加大投入,除了在项目建设、税收减免方面给予最大扶持外,还需要在产业链前端加大投入,例如集中育肥小区建设的投入,搭建投融资平台,帮助农户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积极性。以科尔沁牛业南阳工厂项目为例,该项目由南阳市政府先期投资5000万元,征地200多亩建设年屠宰5万头肉牛生产线后,直接转送给科尔沁牛业公司,同时还设立养殖基金为农户提供购买犊牛担保,解决农户规模化育肥资金不足问题,对按照标准建设统一育肥小区的农户给予一次性60万元的补贴。

(二)我市发展肉牛产业的有利条件

1、产品销路不愁,发展前景看好。我市的活牛除少量在本地市场鲜销和供市内几家小规模牛肉加工企业作为牛肉条、牛肉干加工原料外,大量活牛被贩运外销到成都、重庆、广州等地。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今后牛肉消费市场不断扩大,肉牛业利润空间大。西南地区目前暂无大型牛肉屠宰及深加工企业。在加快肉牛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优质肉牛出栏有较大增长情况下,发展肉牛加工业的市场前景看好。

2、具有发展肉牛产业的资源和基础。我市南部山区草山草坡资源较为丰富,粮食秸秆和酒糟产量大,山区农民养牛历史悠久,牛的年饲养总量和出栏量居川南四市之首,全市2009年末存栏28.26万头,年出栏

16.12万头。特别是筠连、珙县、兴文三个山区县地处乌蒙山脉、生态环境良好、无工业污染,具有发展绿色、生态牛肉的环境条件,年出栏肉牛8.19万头,占全市出栏量51%;同时,随着以翠屏、江安、长宁、高县、宜宾县为主体的酿酒高粱基地的扩大,每年高粱秸秆有10万吨以上,也具备将高粱秸秆作为饲料发展生态化、规模化肉牛养殖的条件。

3、肉加工业开始起步。具有多年历史的翠屏区兰香斋的牛肉干系列、南溪的金丝牛肉也深受本地市民喜爱。筠连好牛旺公司2007年起步生产牛肉条,年产值仅400多万元,2009年已开发手撕牛肉、卤汁牛肉、麻辣牛肉干等十三个产品,90%产品销往省外,年产值已达3300万元。

4、宜宾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的独特区位,肉牛加工业可以辐射和吸纳毗邻昭通、毕节的部分牛源。

(三)我市发展肉牛产业的不利因素

1、部分地方对畜牧业发展认识不够,投入不足。各级长期以来把畜牧业作为农村家庭经营副业对待,没有认识到产值已占农村经济半边天的畜牧业已成为新农村建设重要支柱和农民收入重要来源,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每年对畜牧产业发展没有固定投入,对肉牛产业投入太少。而这次调研的贵州毕节高度重视畜牧产业,仅一年投入肉牛产业财政资金达1亿元以上。河南南阳为促进肉牛产业发展,由政府投资5000万元,征地200多亩建设年屠宰5万头肉牛生产线后,直接转送给科尔沁牛业公司,对养殖户实行免费配种、免费防疫,引种和建圈给予一定补贴。

2、地方品种不适宜规模化的分割肉牛加工。我市肉牛品种川南黄牛体型较小,属小型役肉兼用型品种,成年牛平均体重300公斤左右,平均产肉量120公斤左右,肉的品质也达不到生产优质冰鲜牛肉分割的标准。而国内五大品种之一秦川牛成年牛平均体重400公斤以上,平均产肉量210公斤。国外的品种西门塔尔成年肉牛平均体重600-1000公斤以上,平均产肉量300-500公斤,肉质具有大理石纹路,适合精细分割加工。

3、短期内产业资源量不能迅速扩大。肉牛养殖业属投资大、生产周期长的产业。发展1个存栏100头养殖场,包括圈舍建设、引种、品改、防疫、饲料等方面的投入至少需要50万元的投入,全市一年若要新增2万头饲养量,需投入资金1个亿。母牛初配年龄一般在1.5岁以上,从母牛配种、产犊、犊牛生长、架子牛育肥、肉牛出栏这个周期,需要3年以上,一头母牛终生仅能产犊7-10头,在相对较短的期间养殖规模迅速扩大难以做到。

4、规模化程度较低,生产方式落后。我市主要以散养为主,80%以上为零星散养的农户,规模养殖场尤其是规模养殖母牛数量较少。饲养管理方式落后,优质饲草饲料不足,饲料配合不科学,圈舍建设改造滞后,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平较低。

5、我市肉牛加工企业规模偏小。现有几家牛肉加工企业规模小、缺乏精深加工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总产值仅4000万元左右,要赶超省内、国内龙头难度大。而省内的牛肉休闲食品加工业,全省20强牛肉加工龙头企业2009年加工销售产品3.5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4亿元。其中,目前省内市场上成都“棒棒娃”、成都“遛洋狗”、阆中“张飞”牛肉、通江“灯影”牛肉等主打品牌,其加工销售产品1.2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1亿元,分别占到20强加工销售产品和销售收入的36.5%、60.7%。以冷鲜牛肉加工、销售为主的国内龙头长春皓月肉业集团年屠宰肉牛能力10万头,产值达6亿元、内蒙古科尔沁牛业年屠宰肉牛能力10万头,产值达5亿元。

6、周边地区竞争激烈。云南昭通、贵州毕节地区肉牛养殖总量远大于我市,品种改良起步早,政府扶持力度大,已开始重点打造肉牛养殖。毕节地区已开始申请“乌蒙山”系列产品区域品牌商标注册,正在筹建一条年宰杀牛3万头的肉牛生产线。乐山市把肉牛产业作为三大特色畜牧业之一重点发展。而我市在肉牛产业方面扶持政策薄弱,投入力度较少。

四、发展我市肉牛产业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充分认识畜牧产业是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重要来源,把畜牧产业发展摆到农村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和领导,为畜牧产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特别是要把肉牛产业作为特色畜牧业的发展重点,给以足够重视,加快发展。

2、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为了进一步促进肉牛业的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应制定有利于肉牛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一是在基地建设方面。要制订涵盖从优质牧草种植、饲草青贮和秸秆氨化到基础母牛保护

和引种、品改站点的建设、杂交改良以及规模养殖小区圈舍建设等方面的奖补政策;二是要在技术培训、养牛专合社发展等方面加强扶持和补助;三是对加工企业在用地、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每年市、县财政争取投入1000万元,拉动社会资本1亿元以上,不断增加对肉牛养殖、加工的资金、物质和技术投入,扶持和促进肉牛产业快速发展。

3、完善肉牛良繁体系,加大品种改良力度。每年在生态资源优越、养牛基础较好的山区鼓励发展500户适度规模的母牛养殖户,建立肉牛繁殖基地,加快肉牛种源的繁殖。完善黄牛品改站点,加大牛品种改良力度,每年利用西门塔尔牛细管冻精2万粒杂交改良本地黄牛,扩大杂交肉牛比重,提高肉牛出栏率和产肉率。

4、加强饲料饲草资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促进生产方式转变。每年新增种植人工牧草1万亩,大力推广黑麦草、紫花苜蓿、苏丹草等优质牧草种植和秸秆氨化、青贮及利用技术,确保养牛饲料的供应。根据宜宾酒糟资源丰富的特点,推广酒糟养牛技术以鲜酒糟或酒糟粉饲养肉牛,降低养殖成本。根据我市山区的实际情况,采用“母牛分户繁殖,肉牛集中育肥”的生产方式,每年发展存栏100头以上标准化养殖小区100个。通过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积极推广“借牛还牛”等生产模式,提高养牛生产组织化程度。

4、着力引进和培育肉牛加工龙头企业。将大力发展肉牛加工龙头企业作为推动肉牛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依托现有筠连好牛旺等肉牛加工企业,给予大力扶持,发展特色休闲食品加工业,带动肉牛产业发展。引导建立“公司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肉牛生产模式,提高肉牛生产专业化水平,推动优质肉牛基地建设,为引进发展国内知名企业奠定产业和资源基础。适时邀请科尔沁牛业公司等龙头企业来宜考察投资。此外,加强项目的包装推介,继续与国内其它龙头企业的对接,争取早日实现肉牛精深加工招商项目的新突破。

推荐第9篇:肉羊产业调研报告

2011年肉羊产业调研报告

根据国家肉羊技术体系东营综合试验站《关于搞好2011年示范县肉羊产业调查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局高度重视,成立了肉羊产业调研小组,并严格按照通知的提纲要求,对辖区内养殖(场)户的肉羊饲养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2011年肉羊养殖基本情况

2011年肉羊存栏90669只,出栏124468只,同比分别增长为2.9%、3.3% 。其中繁殖规模舍饲存栏数为50-100只的养殖户560户,100-200只的养殖户67户,200只以上的养殖户8户。

二、肉羊舍饲大户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目前,我市的肉羊舍饲养殖大户还比较少,饲养管理水平还相对较低,科学饲养意识比较单薄,发展速度较慢。肉羊舍饲大户在养殖过程中主要遇到以下困难:

(一)资金缺乏,政府扶持政策少。尽管我市每年都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扶持肉羊产业发展,但其数额较小,很难满足农民发展规模化养殖肉羊的需要。而我市在养殖方面又无扶贫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导致养殖户贷款难,从而无法大量引进优良品种,扩大养殖规模。

(二)生产管理水平落后,经济效益差。我市在肉羊养殖业发展过程中积极引导养殖户改建暖棚圈舍,推广应用秸秆综合加工利用技术,但大部分养殖户受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养殖观念

1更新不及时,还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管理粗放,繁殖率低,生产速度慢,羔羊发病率、死亡率高。同时由于缺少完善的销售网络体系和畜禽交易市场,养殖户的销售方式比较原始,无法得到满意的出栏市场价格。

(三)羊群结构不合理,品种质量不高。一是养殖户饲养技术不够先进,缺乏科学的管理和系统的选种育种措施。二是肉羊市场价格较好,羔羊肉走俏,养殖户不重视选留后备母羊,把部分适作后备母羊的羔羊用于育肥出售,造成适龄母羊偏低,周转速速慢,出栏率低。

(四)兽医技术人才缺乏,养殖技术落后。绝大部分养殖场的规模化程度低,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不高,且选址大都在郊区或远离市区的偏远农村,很难留住专业人才,导致兽医技术力量薄弱,阻碍肉羊养殖产业的发展。

(五)土地紧张,改扩建养殖场困难。我市大部分养殖场的规模较小,占地面积少,由于受国家土地政策的制约,很难进一步改扩建养殖场。

三、肉羊舍饲大户的迫切要求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实施肉羊养殖补贴和提高商业贷款额度。近年来,国家对生猪和奶牛产业的扶持力度很大,有能繁母猪补贴和奶牛良种补贴政策。肉羊产业至今还没有国家补贴政策出台,在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应对肉羊产业也实施养殖补贴政策。再就是希望国家和政府引导鼓励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

等金融部门加大对肉羊养殖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二)做好土地规划,鼓励广大肉羊养殖户改扩建养殖场。希望政府做好土地规划,实行宽松的养殖用地政策,划出专门的土地供广大养殖户改扩建养殖场。

(三)加大肉羊品种引进改良力度,切实提高肉羊品质。依据市场需要,以品种改良为核心,实行引进良种和改良土种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原种场和繁育场,制定选种育种方案,严格进行选种选配,提高肉羊品质,带动产业升级。

(四)搞好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畜牧局等业务部门围绕标准化生产场(区)设计、生产工艺、饲养技术、疫病防治技术、环境控制技术和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等问题,开展专题讲座,对养殖户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2011年12月9日

我市畜牧局

推荐第10篇:养蜂产业调研报告

蔡坊乡发展养蜂业的几点思考

——安远县蔡坊乡蔡坊村工作组调研报告

蜜蜂是人类最珍贵的饲养昆虫之一,蜜蜂可以为作物和果树授粉,提高产量,改良种子和使品种复壮,促进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蜂蜜产品的药用价值也很大,蜂蜜以其营养保健和绿色安全的特点成为一种传统的保健食品,含有非常丰富的营养物质,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有机食品;蜂王浆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均起到营养、保护、调整、治疗作用,同时也是一种珍贵的美容用品,长期食用,皮肤红润、光泽、倩丽。蜜蜂养殖可使农林业产量大幅提高。据统计,利用蜜蜂授粉可使油菜增产30-50%,棉花增产5-12%,果树增产55%,向日葵增产30-50%,在新疆曾出现果农抢租蜜蜂进行受粉的情况。

蔡坊乡位于安远县城中北片,东北邻天心镇,西连版石镇和重石乡,南接高云山乡。国土面积96平方公里,距县城38公里,至安(远)赣(州)公路13公里(通水泥路),下辖四个行政村,人口5992人,全乡乡风淳朴、山清水秀,客家文化源远流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森林覆盖率达到80%,境内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和矿产资源,美丽的大脑河穿境而过,水流清澈,果树自然生长密度大,绿色植被覆盖率高,同时也是(林果)乡镇,果树花也是很好的蜜源;蜜源的植物好,蜜源丰富远离闹市区,没有污染、气候温和,特别适合蜜蜂养殖。为准确掌握蜜蜂养殖业成本利润情况,2010年12月10日,蔡坊乡“三送”活动工作组干部对蔡坊乡部分蜜蜂户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成本利润情况

养蜂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特点;以箱为单位进行计算,其成本构成主要包括:购置蜜蜂投入、饲养费用和人工运费及其他费用;一

箱蜜蜂大约有1.6-2万只,购买价在()元左右,蜜蜂可自行繁殖;休闲期饲养及采蜜期补助饲养用白糖、蜂蜜等一年需 () 元,人工及运费等其他费共计();一箱蜂整个采蜜期大约7个月,可采蜂蜜斤左右,采蜜多少受天气状况影响很大,按照正常年份原蜜的收购价格()/500克,一箱蜂整个采蜜期销售收入可达()元;由于蜜蜂自身可无限期繁殖,购置费用暂不计入年成本,因此一箱蜂整个采蜜期的净利润大约在()元左右,一般饲养户的饲养规模在50箱甚至更多,如果饲养规模按50箱计算,那么其一年的养蜂收入应在()元左右,利润还是比较可观的。

蜂养殖业存在的问题

(一)饲养人员普遍饲养技术缺乏。采蜜期一般不进行补助喂养,管理不到位,饲养模式以师徒式的家庭模式为主,对养蜂场地的选择随意性大,缺乏科学依据,蜜蜂的采蜜效能没有达到最大化。销售渠道单一,销售价格受制于中间商,不能达到最佳价格,市场信息奇缺;

(二)对蜜蜂品种缺乏选择性,没有优质品种;

(三)原蜜的纯净度不够,需要进一步提纯;

(四)缺乏流动性,采蜜范围小,采蜜时间短,蜂产品品种少,效益没有达到最大化;

三、建议

(一)选择优良蜂种,增加产品品种;

(二)科学饲养、科学管理;采取补助饲养、奖励饲养、饲喂花粉相结合;

(三)科学选择放养场地;场地宜选择在南向的近山坡地,阳光充足,背有高山为屏,上有自然遮荫,夏季通南风,冬季阻北风,且土质肥沃,蜜源植物生长旺盛,花期长,水量充足,交通较便利;

(四)加强与外界的信息沟通,广开销售渠道,选择最佳价格;

(五)对原蜜进行深加工,争取效益最大化。

蔡坊乡“三送”活动驻蔡坊村工作组

执笔人:唐华

2011年1月26日

第11篇:林业产业调研报告

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随着国家林业体制的改革,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林业各级部门都把产业发展纳入到重要的工作日程,只有不断的发展,壮大林业产业工作,才能切实增加林场职工的收入,从而提高职工的人均生活水平,下面就我局的林业产业发展情况做如下说明:

一、森林资源现状。

延寿县林业用地面积142477.4公顷,林业用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101403.4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71.2%,宜林地面积11.6公顷,公益林面积97824.8公顷,商品林面积23534.6公顷,林木总蓄积8229214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7.6%。

二、加强领导、积极组建专业合作社。

在年初的林业工作上,针对我局各林场的专业合作社。各林场相继成立了12个合作社,即将成立的有6个合作社。从合作社的形式上多以林下养殖、种殖为主的林下经济合作社,规模上看,规模大小不一。目前,较为成型的有桃山林场的苗木培育专业合作社,吸纳股金170万元,培育各种绿化苗木138万株,占地面积1360亩;再有是胜利林场成立的金成养殖专业合作社,2017年初,新改建猪舍,总投资700万元,预计年出栏生猪两千至参千余头,年纯利润40万元。另外,其它林场的合作社规模虽小,但现在都以相继成立,总的势头是好的,只有通过这样以点带面的形式才能使各林场合作社的规模逐步得到发展壮大。

三、依靠龙头企业,带动林场职工增收。

延寿县鼎鑫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于2013年成功入驻延寿工业园区,项目占地27560平方米,计划投资1.18亿元,现以投资1.16亿元,今年林业局已经同鼎鑫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沙棘种植合同,其中五七林场今年已栽植沙棘6千余亩,由于苗木缺乏原因,全局还有3万余亩待明春栽植,全局预计栽植面积4万亩,通过沙棘栽植这项工程而增加了林场和职工的收入,同时,也使林地得到恢复,增加了林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谓双效共赢。个体民营企业的发展给林场职工提供了致富增收的新途径。

在我县安山乡个体民营企业张培远地产果的示范引领下,各林场职工意识得到提高转变,相继由种植农作物向栽植培育经济林方向转变,如五七林场现有进入产果期大榛子面积近百亩(87亩),种苗繁育苗圃地28亩,计划发展扩大平欧耐寒大榛子种植面积400亩,其它林场经济林栽植也有不同规模的发展。

综上所述;各林场在典型示范户的引领下职工创建合作社的积极性非常高,各林场都在积极为职工创建合作社提供创造条件,不远将来,林业会呈现一个多彩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多形式的专业合作社团体,会给职工带来可观的收益。

四、发展林下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缺乏对国家发展林下经济政策和发展模式、技术的了解,对国家发展林下经济的政策和申报发展林下经济产业项目的要求和条件不了解,故难以得到政策扶持,难以加快产业发展。

2、缺乏林下经济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和打造品牌的发展思想和认识,又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故难以将项目做大做强,带动千家万户发展产业大户。

3、缺乏资金,由于启动资金的缺乏是影响林场及职工发展林下经济的前提因素,资金的缺乏使职工对发展林下经济心存顾虑,尽而瞻前顾后,不敢大胆去做。

4、缺乏方便的交通,林区交通不便也不同程度影响各林场发展林下经济。

五、林业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延寿县发展林业产业具有良好的基础,优势比较明显,全县蕴涵着巨大的林业产业发展潜力。为挖掘潜力,解决困难和问题使林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通过调研,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1、建立和完善林业产业扶持政策,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环境。

2、进一步强化林场职工希望在山,潜力在山,出路在林的意识,真正确立,“以林兴场、以林富民”的发展战略。

3、大胆创新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以创新求发展、以创新解决促进林产业大发展的“瓶颈”问题。

4、抓住机遇,顺势而谋,乘势而上,使林产业的发展融入到省、市的产业布局和产业导向上来,争取更多的林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及投入扶持。

5、调整产业结构,整合项目资金,突出重点和优势,力创名、特、优、新品牌,提升林产业的带动辐射作用。

6、高度重视科技兴林,建立健全科技支撑体系,使林业产业健康发展建立在提高科技含量基础上。创办多形式的专业合作社模式。(如:基地+职工+农民+院校…等)

总之,延寿县林业局发展林下经济相对比较分散,利益主体较多,积极组建大型林下经济合作社,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经营者适应市场的能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组织化程度,要进一步拓宽林下产业,结合林区实际情况,自主创新,自谋发展,逐步发展一批迎合市场需求符合职工意愿,发展有收入的林菜、林禽、林果、林菌等模式的林下产业经济不断壮大产业发展规模,加大林地综合开发利用,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使职工致富增收,进一步加快产业发展步伐真正实现“产业兴林、产业兴场、产业富民”;尽快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迎接林业又一个美好的春天。

延寿县林业局

2017年6月20日

第12篇:产业扶贫调研报告

2018年产业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产业扶贫是帮助贫困群众甩“穷帽”、去“穷根”的根本路径,是精准扶贫的关键所在,也是从“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的重要体现。今年以来,鄠邑区农业局为全面抓好产业扶贫工作,确保全区具有产业发展意愿和发展能力的建档立卡户实现稳定产业增收。根据我区实际,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生产发展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以政策为保障,充分调动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专业合作社等带贫主体支持农户增收致富积极性,通过龙头企业(园区)带动的“公司+基地+建档立卡户”的形式,以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的“专业合作社+建档立卡户”的形式,采取“捆绑式”参与、“链条式”带动、“项目式”推进、“整合式”投入,加强政策和服务保障,进一步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全力推进产业扶贫,为建档立卡户增收搭建平台。结合日常产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及入户走访、座谈情况,现将调研报告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鄠邑区辖13个镇街、1个景区管理局,1282平方公里,240个行政村,耕地面积58万亩,总人口57.7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6.5925万人。全区现有省定贫困村51个、市级重点村33个(两者重复11个),未脱贫贫困村11个,在册贫困户2329户6282人,今年计划退出贫困户1627户,贫困发生率为1.3%。产业兴则乡村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实施,我区坚持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思路,立足地域特色优势,构建大产业扶贫格局,

- 1业扶贫路径,进一步培育壮大各具特色的脱贫支柱产业,拓宽贫困户增收产业体系,实现对全区2329户贫困户全覆盖。

(二)明晰产业发展路径 1.秦岭北麓沿山地区产业脱贫

(1)产业扶持内容。主要发展景区旅游、乡村民宿旅游、中蜂产业,同时大力推进秦岭北麓葡萄产业发展,建立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一是通过引导对贫困户开展技能培训,提升改造室内外整体环境,配备厨房、住宿用品等措施,落实帮扶计划;二是通过农家乐、民宿产业带动农产品销售拓宽贫困户就业渠道,达到增收目的;三是引进中蜂养殖龙头企业,向贫困户提供蜂箱、蜂王,三年技术跟踪服务,产品兜底销售,打造中蜂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四是通过葡萄品种改良、创新栽培模式、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投入品使用控制、有机质提升等集成技术,帮助贫困户实现优质绿色生产。

(2)产业扶持对象。重点扶持景区理局、草堂镇、石井镇、蒋村镇等镇贫困户536户1319人。

2.中部平原地区产业脱贫

(1)产业扶持内容。发展以设施大棚西瓜、蔬菜、草莓、苗木花卉、特色养殖业为主的增收产业。一是对苗木购置、新技术推广、管护、基础建设等方面进行扶持;二是通过对贫困户提供种苗、实用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制定产业发展方案等措施,提高贫困人口技能素质,增强其脱贫致富能力。

- 3部门发放金融贴息扶贫贷款5万元入股工商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园区),确保帮扶贫困户入股分红享受上不封顶,使贫困户实现稳定分红增收。同时,鼓励工商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园区)、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务工,获得工资性收入。贫困村驻村工作队、联户帮扶干部、街办包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协助贫困户与入股的龙头企业(园区)签订产业脱贫股权合同或协议,保证贫困户享受到股权分红。目前,已落实帮扶企业26家,吸纳入户资金1735万元,计划每年分红138万元,覆盖贫困户1735户。

3.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贫困户+产业项目资金扶持模式。

按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贫困户+产业项目资金扶持”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带动贫困户学习种养殖产业技术和市场知识,为贫困户提供种苗种畜、技能培训、动物防疫等服务给予特殊帮助,区政府将给予合作社建设标准化种植和养殖基地、发展山林经济、开发乡村旅游等产业项目资金扶持。带动10-15户以上给予10-20万元产业项目建设资金扶持;带动15-20户给予20-30万元产业项目建设资金扶持;带动20户以上给予30-50万元产业项目建设资金扶持。

同时,鼓励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入社务工,获得工资性收入。贫困村驻村工作队、

- 5前置条件和硬性约束,按照下达资金量每10万元带动1户贫困户的标准向每户贫困户分红2000元,带动贫困户户数在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及项目验收拨款时予以落实,每户贫困户只能享受一次农业项目扶贫带动。同时引导现代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标准化养殖场通过订单生产、土地托管、股权合作、吸纳就业等方式,与贫困户形成稳定的产业带动关系,建立帮扶共赢机制。

6.其它模式。

各镇(景区管理局、街办)可根据辖区产业发展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其他产业脱贫模式。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产业发展,以上模式可叠加享受。

(四)统筹规范使用资金

1.贫困户产业扶贫资金主要用于对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及其它增收产业所需的设施等费用的补助。

2.贫困户产业扶贫资金不可使用的方面包括:不能用于家庭个人直接生活性消费,固定性建设,非产业发展的其它用途。

3.贫困户产业帮扶资金,可多批次、多时间段根据贫困户家庭个人实际情况使用。

4.产业扶贫资金的管理:各镇(景区管理局、街办)是贫困户产业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主体,对辖区贫困户产业扶贫资金安全运行和使用负总责。

5.各镇(景区管理局、街办)可以根据辖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整合贫困户产业扶贫资金,统筹安排能帮助贫困户增收的项目,建立贫困户联帮机制,带动贫困户共同发展。

- 73.实行网格化管理,加强技术服务保障。一是持续做好产业扶贫110服务,组建11支技术服务队,实行产业培训网格化管理模式,对全区51个省级贫困村、33个市级重点村产业布局情况,开展“一对一”、“点对点”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产业技术巡回培训及指导工作,实现了产业脱贫全方位跟踪帮扶。截止目前,产业扶贫110技能服务共接诊群众问询19次318人次。二是投入产业技能培训项目资金50万元,采取农业系统技术单位与委托第三方培训机构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开展“十百千万”产业脱贫户技能培训、贫困村产业发展培训、四个一乡土人次培训及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目前共举办技能培训36期2138人次。

4.加强“四个一”乡土人才培育。在51个省级贫困村、33个市级重点村,按照“四个一”(每个贫困村培育一名产业引领村干部、一名互助合作带头人、一名农林技术骨干、一名农产品流通服务人)标准培育产业领军人才,共计291人,实现51个省级贫困村、33个市级重点村发展脱贫主导产业有人领、技术需求有人教、互助合作有人带、市场销售有人跑的良好局面。

三、典型经验

一是全力聚焦12345,用好六个一工作法。为坚决打赢“十百千万”产业扶贫工程这场硬仗,鄠邑区农业局提出了“十百千万”产业扶贫工程“12345”目标,即:“1”——“收入过线”:建档立卡户通过产业带动,工资性收入、生产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各类收入总和必须过线,增收户年人均收入必须达到3600元,示范户年人均收入必须达到5000元;“2”——“一业一技”:建档

- 9行了“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模式,与85户产业发展户建立了利益联结关系,按照新时代农业、新产业发展理念,发挥科技示范引领作用,不断促进贫困户产业发展增收;西安渭河家禽育种有限公司带动景区管理局辖区内70户中蜂养殖户发展中蜂产业,并签订了产品收购包销协议,全面解决了农户产品卖难问题; 西安东山果品专业合作社引入“党建+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与蒋村镇青三移民新村联姻,采取“三带一帮”扶贫模式,即:务工带动、入股带动、销售带动、全程跟踪帮扶,东山合作社创新扶贫模式,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另外,玉蝉镇孙家硙村采用“民营企业+帮扶企业+贫困户”模式,建立了“花草种植”和“净菜检测加工”两个产业链;余下镇灵山寺村成功创建了300亩温室果蔬产业园。通过不断打造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树立样本示范,切实发挥了先进导向作用,引导更多的社会企业和贫困户投入到产业脱贫攻坚战中。

三是抓技能培训,提高农户经营能力。为全面提升建档立卡户中有产业发展意愿及产业发展能力的户产业经营水平,不断提升群众致富能力,确保产业脱贫户实现稳定增收产业项目。区农业局派遣11支产业脱贫技术服务队,实行产业培训网格化管理模式,持续发挥产业脱贫技术服务110指挥体系作用,对全区51个省级贫困村、33个市级重点村产业布局情况,开展“一对一”、“点对点”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产业技术巡回培训及指导工作,实现了产业脱贫全方位跟踪帮扶。今年投入财政专项资金50万元,采取农业系统技术单位与委托第三方培训机构相结合的方式,

- 11宿旅游、中蜂产业、葡萄产业、设施大棚西瓜、蔬菜、草莓、苗木花卉、特色养殖业、休闲农业,打造无公害蔬菜基地等特色产业,栽下产业这棵“摇钱树”,确保农民(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2.产业脱贫是脱贫攻坚的必由之路,也是精准脱贫的必然选择。

坚持以项目扶持为主要手段,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把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与贫困农户、脱贫资金有机结合起来,使新型经营主体成为项目实施和资金周转的有效载体,促进产业脱贫工作市场化。坚持“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就是扶持农民(贫困户)”的理念,构建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创新“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项目资金扶持”的产业化脱贫体系,推动经营主体和贫困农户双赢,才能进一步提高户县产业脱贫成效,

3.产业脱贫需要多部门联动。

产业脱贫不单单是农业部门的工作,涉及农业局、财政局、金融办、经贸局等相关部门,必须建立产业脱贫联席会议制度,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共同推进产业脱贫工作。

4.“三变”改革是产业脱贫的希望之路。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集体产权越明晰的村,“三变”改革基础越好;积极进行“三变”改革探索,已经有一定变革基础的村,农民经济收入普遍高于未进行三变改革探索的村;产业项目越成熟、越大的村,在

一、

二、三产业融合方面越全面,融合程度越深;“三

- 13紧围绕培育产业、促农增收核心,引导贫困群众转变传统种植模式,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优势种植业,增加群众收入。

2.用活土地资源。有条件的村可以探索实施土地股份合作社。将没有劳动能力进行耕种的农户土地集中起来,采取入股、租赁、转包、互换、托管等多种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式给有劳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农业园区进行产业发展。

3.延伸产业链条。要积极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单项产业集中连片发展到500亩以上的区域或附近要相应建成加工企业,同时要采取加大扶贫贴息贷款发放数额和覆盖面及落实有关税费优惠政策等措施,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扶贫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建成一批大型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解决老百姓“卖难”和“贱卖”的问题。

4.打造亮点抓好示范带动。要在产业扶贫建设中,选择3个以上增收项目明显,覆盖面广,群众易接受的种、养、加工项目,作为特色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做强做大,做出成效。培育10家以上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园区参与扶持,辐射带动发展100户以上增收示范户,带动1000户以上有产业发展需求的贫困户脱贫增收。

5.强化技术支撑。加强与农业院校及相关科研单位联系建立科研基地,请他们派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撑,开展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和农业产业化技能培训,同时围绕各个地方的产业发展

- 15

第13篇:家具产业调研报告

正定家具产业调研报告

调查者

学号 吴捡军

410104000225 李策

410104000

杨洁茹

410104000119

目录

调研目的 .............3 调研对象 .............3 调研内容 .............调研方法 .............调研情况汇总 .........总结与思考 ..........我们的建议 ..........参考文献 ............

3 3 4 12 13 14 正定家具产业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

1、全面调查了解正定县家具产业发展情况

2、重点考察了解正定家具产业发展的产业现状、产业特点、历史经验、未来规划、招商引资政策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调研对象

为了使整个调研工作更具代表性,我们首先走访了正定家具产业发展相对比较成规模的家具协会、大型家具生产企业、家具市场和相关政府部门;

调研内容

1、正定家具产业的特点、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战略规划;

2、正定家具产业链现状:主导产业、产业集聚状况、产业层次水平;

3、正定家具市场(含家具原辅材料市场)的开发规模、特殊优势、区域布局、产业概况;

4、正定家具市场(含家具原辅材料市场)的基础设施:现状、规划、收费标准等;

5、正定.家具市场(含家具原辅材料市场)的优惠政策:土地、税收、财政、招商、人才、金融、行政审批、企业服务等;

6、正定家具市场(含家具原辅材料市场)投资开发与管理模式:完全政府主导,完全企业主导,政企合作开发,政府支持引导、企业投资开发;

7、正定家具市场(含家具原辅材料市场)的开发与招商进展情况。

调研方法

1、文献和资料查阅法:通过网站查询、关键字搜索、分析和整理,提取相关有益信息。部分资料来源于相关书籍、政府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年鉴。

1、实地考察调查法:通过各种渠道拜访当地政府领导、家具产业相关管理部门、家具行业协会组织、家具生产企业;实地考察当地家具生产工厂、家具市场,了解工厂和市场的实际生产、经营、销售状况、硬环境建设、软环境特征等情况。为进一步收集整理资料,提出结论提供事实依据,这是本次调研采用的主要方法。

调研情况汇总

一、正定县家具产业集群现状

正定县板材家具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集原材料生产、深加工、配套产品、家具制造、专业市场于一体的特色产业格局,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2012年8月,正定板材家具被河北省政府确定为“十二五”重点支持的特色产业,将重点支持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为提升传统产业,创新增长方式注入了活力。

正定县现有板材生产企业170家,家具制造企业1100家,从业人员4万余人,其中中盐银港、腾飞木业、平安家具、森通木业、三友门业等较大规模生产企业200余家,年营业额过亿的企业10家,年产值五千万以上的20家,年产值三千万以上的企业有50家。板材产品主要有胶合板、贴面板、密度板、细木板、木质地板等装饰用板;家具门业产品已形成包括卧房套装、办公、宾馆、沙发、优质实木复合套装门、仿古红木家具等系列产品700多个品种。板材家具产业链已形成集原料采购、家具制造、专业市场、物流配送、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集群。1996年被河北省中小企业局命名为“板材家具产业集群”,从而也带动了周边县市相关产业发展。初步统计,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年产板材300万立方米,产值56.6亿元;家具系列产品100万套(件),家具制造业产值20亿元;流通市场年销售额超过80亿元,其中恒山板材市场年销售额达到38亿元,金河家具基地年销售额15亿元,三才家具市场年销售额10亿元,其他市场、门店等形式的年销售额达到17亿元。

正定恒山板材市场、三才家具市场、金河家具批发基地,以及正在建设中的石家庄·正定木都工业园,是河北省板材家具消费重要的采购批发地,营销范围已经辐射北京、天津、四川、山西、陕西、内蒙、河南等多个省市自治区。正定恒山板材市场荣获“全国文明市场”、“全国竞争力百强市场”、“河北省发展县域特色产业知名市场”,“河北省生产资料十大市场”等荣誉称号。三才市场、金河家具基地入住有四川全友、顾家工艺、左右沙发、年年红红木、北京强威、邢台蓝鸟、河北平安、香港诺丹及玉虎、帝罗兰、顺豪、乖乖虎等一大批地方名优品牌,市场入驻率达100%。正定板材家具制造业与产品销售市场互动,形成了北方著名的板材家具基地。

2012年12月30日,以“蜕变·升级·赢未来”为主题的2012年正定县家具协会年会在正定县国泰假日酒店隆重召开。

正定县副县长崔庆朝在发言中高度评价了正定县家具协会自成立以来所做出的工作,同时,他表示,正定县在十八大之后面临的机遇和形势前所未有,而“正定家具生产基地”目前也正在立项过程当中,同时也在申请为河北省重点项目。他表示,希望在正定家具协会的带领下,正定县家具行业能够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上,涌现出更多的知名品牌。 河北省政府已经批准正定县设立河北正定现代服务产业园区,纳入省级开发区管理序列。依靠业已成型的“正定板材家具产业集群”,发展板材家具生产性服务业,建设“一区多园”很有必要。为此,正定县将以省级园区为统领,利用好河北正定现代服务产业园区各种优惠政策,规划建设国际板材家具产业出口基地。

重点加快板材木都工业园建设,规划投资15亿元建设正定红木文化产业园,发挥金河家具、三才家具两大龙头市场辐射作用,建立成龙配套的销售体系,引进上、下游相关配套项目,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以物联网形式,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木业产品国际采购中心,使正定板材家具产品与国内、国际两大供市场接轨。到“十二五”末,省级园区入驻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年产值突破30亿元,重点企业的年生产能力、销售收入、上缴税金分别占整个行业的65%、80%和85%以上。

二、正定县家具产业集群形成过程

经过多年的发展,石家庄市已经形成了六大核心工业园区,16个县城周边产业聚集区和39个特色产业聚集区,产业集群已经初步形成,而正定县的家具产业正是其中的重点发展和扶持对象。

按照集群、集约、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定重点培育家具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集群升级提档,突出建设特色产业体系,同时加快了家具研发和设计的巨大发展,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外处于先进水平的成果。此外,还成立了多个家具产业的研发中心和民间协会。

近三年,国家、省、市三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支持正定县产业集群核心企业资金达到400万元。因此家具产业也水涨船高,取得跨越发展。

近年来,正定县加大了为民营经济服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从研发服务、融资服务、商务服务等多个方面着手,扶持平台体系建设,家具产业的企业借助此次机会,积极与政府沟通合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积极搭建了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工信局与驻正定金融机构合作,帮助企业与金融机构沟通形成银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推动家具企业担保机构建设,注册公司十几家,注册资本金上亿元,此项工作居全省前列。对运作规范的家具企业担保机构,国家、省、市扶持风险补偿金达到了750万元。财政扶持中小企业专项资金6000万元以上。另外,周转金贷款贴息、技改项目贷款贴息、对标、淘汰落后产能等扶持资金对家具企业升级的引导资金达到2亿元以上。

搭建了法律服务平台。主动地为家具企业提供政策和法律咨询,依法维护家具企业合法权益。

搭建了电子商务平台。在《正定县电子商务发展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充分发挥政府在电子商务中的引领作用,为国内外企业、公众、投资者提供完整、准确的信息,为本地居民提供网上消费等服务,为政府部门的行业管理提供便捷渠道。

“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出台民营经济利好政策,河北省大力实施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正定县抓住机遇,在落实国家和河北省民营经济政策措施的同时,进行了民营经济管理机构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规范家具产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家具产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正定县政府先后出台了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种政策和法规。 指导思想上把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协调发展作为三大战略任务,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创建和谐社会,而家具产业自然也就成了支柱产业。

各级各部门也确实把家具产业的发展摆在重要位置,2003年以来,每年对有关部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和综合排队,每年奖励70万元以上。2011年,石发【2011】9号文件,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简称“50”条,从放宽民营经济准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财税支持、金融支持、土地资源支持、科技支持、人力资源保障、组织领导等九个方面措施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企业界备受鼓舞,感到振奋,营造了大发展、快发展、全民创业的好环境。正定家具产业正是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才有了今天的产业集群,并带动了正定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正定县家具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

1、能够抓住各种时机大力推广正定家具区域品牌。

只有“正定家具”这个整体品牌塑造好,正定家具企业才能在这个平台上受益,也只有正定家具企业发展好,“正定家具”这个整体品牌才有价值和影响力。所以,协会积极利用各种活动推进正定家具整体品牌的塑造推广工作。3月份组织企业参加广东家具展;4月份利用正定采购会之机,组织企业进行大力度宣传推介;在北方最具规模的青岛家具展上,正定家具企业也大放异彩,彰显了正定企业的综合实力;同时,在哈尔滨家具展、香河家具采购节、郑州家具展览会、苏州家具展、成都、大连、石家庄、济南、西安、山东临沂等地家具展会和行业活动上,正定家具积极参展参与,扩大了正定家具的影响力,树立了良好的整体品牌形象。

2、组织企业参展,集中展示品牌形象。

为了组织企业拓展渠道,寻找经销商,协会与各地家具协会、家具展览会进行了对接沟通,争取有利条件组织企业参展。尤其是北方一些省市展览会,是拓展渠道很好的平台。2012年4月,协会组织十余家家具企业走进了哈尔滨家具展览会,各家企业都对展会给予了高度重视,展位装修大气磅礴,参展人员精神抖擞,展出产品精雕细琢,充分展示了正定家具产业的制造优势,集中展示了正定家具的整体品牌形象。

在5月举行的郑州家具展,6月举行的苏州家具展,7月的成都、大连家具展,8月沈阳、石家庄家具展,9月胜芳采购会,10月西安家具展上,正定家具企业大胆拓展、积极参展,充分体现了正定家具产业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在行业内留下了极好的口碑,大家一致认为,随着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衰退,北方家具企业的发展后劲突显出来,尤其是适宜三四级市场的正定家具产业,将会迎来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正定家具依靠近三十年发展沉淀,累积了一些优秀的品牌,形成了丰富的家具上下游产业链,在这个利好时期,一些优秀企业定会崛起,正定也必将会形成一个极具竞争力的家具产业基地。

3、与多家协会及金融单位建立了合作及联盟关系。

协会自成立以来,一直把同各兄弟协会的良好沟通做为发展之本,整体资源,广泛合作是正定家具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措施。2012年,协会对多家协会进行了走访,建立了良好的外围关系,其中与哈尔滨、辽宁、胜芳等协会建立了战略联盟关系,协会之间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不仅同兄弟行业协会建立了合作,在与家具企业经营过程中经常需要的金融部门,协会也进行了广泛外联,并与工商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帮助企业融资贷款,使企业扩大了规模,提高了生产水平。目前,协会正积极拓展范围,与多家金融机构洽谈合作,力争为家具企业争取更多资源,助力企业腾飞。、

4、组织企业整体入驻卖场或筹备正定名品馆

抱团出击,集体拓展渠道,打造富有特色的正定家具名品馆,是塑造整体形象的有力举措。企业整体入驻卖场,既突显整体品牌,又可节约成本,是向消费者推广正定家具的很好方式。在此模式的驱动下,协会与企业一起同香河家具城、胜芳博览中心积极洽谈整体入驻事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另外,结合正定家具的产品定位,着眼于未来最具潜力的三四级市场,协会对各重点县市进行了走访洽谈,先后走访了冀州、安平、安国、饶阳、定州、无极、元氏等地,寻求合作商机。目前,这种整体入驻卖场进行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包装、整体推广的方式将是未来渠道整体的一大亮点,通过尝试也必将摸索一条适合正定家具企业的渠道模式,从而提升企业销售。

5、组织协调正定春秋两季展销会

正定做为家具生产流通基地有着丰富的产业基础,十年以来,每年春秋两季的家具展销会已经形成了以三才家具市场、金河家具市场为主要支撑,以众多家具企业积极参与,覆盖家具上下游产业的行业重要活动。自活动举办以来,规模逐年扩大,参与群体越来越多,每次活动到会人数可达几万人,覆盖北方地区各级市场采购商,成交量节节攀升。家具协会以产业基地整体繁荣为己任,整合资源,积极协调市场和企业,融各方之力,把活动办成正定家具人的大节日。目前,正定家具企业已经把春秋两季家具订货会做为全年的重要活动来准备,协会也在会议期间就企业活动策划、宣传推广、产品展示等方面给予会员企业大量的支持和帮助,发挥联盟才智,助力企业发展。

6、会刊编辑和信息服务

着眼于华北地区重要产业基地的定位,协会编辑出版了协会会刊《华北家具》杂志,双月刊出版,发向会员企业、上下游厂商、全国行业协会、卖场、经销商、设计服务机构等,截至目前,已经出版了两期。为了更及时快捷地报道会员企业的情况,扩大发行量,协会将会对会刊进行改版,结合区域品牌诉求点,会刊将更名为《正定家具》,并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压缩版面,以新闻资讯为主,扩大发行范围,新一期报纸将于元月中旬与大家见面。

在做好杂志的同时,协会也开通了正定家具网和正定家具手机报,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式传媒结构,多角度、更快捷的报道行业资讯,传播正定家具品牌,推广先进经验。

7、会员征集和筹备专委会

协会成员在走访市场的过程中,积极推介协会,宣讲协会服务职能,吸引企业入会,扩大组织队伍,不完全统计,全年累计新增会员30余家。同时,为了更专业化对接与服务,协会筹备了木门专业委员会、家具半成品专业委员会等,协会将视进展情况,择机举行成立仪式。

8、企业一对一服务

协会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和行业研究,对个别企业进行了深入帮扶,从品牌定位、产品定位、营销策划、渠道管理、人才招聘等方面给予会员企业一对一服务,取得了会员企业的认可。在今后的工作中,协会将在全国整合更优秀的智力资源与企业对接,真正将“重点扶持,带动全面”落到实处,聚焦资源帮助几家大的企业率先发展壮大,从而带动整个正定家具产业的集体繁荣。

各位会员朋友,虽然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挑战,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步子可能放缓,但2012年不是世界末日,中国14亿人的内需市场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小康社会,人民收入翻一番,城市化将达到70%多,还会有3亿人走向城市,这样庞大的市场需求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千年不遇的历史机遇,未来广大的三四级市场会成为主流市场,充满活力的正定家具产业要抓住机遇、全力创新、做大做强、赢得未来,把正定打造成一个家具产业新高地。

9、政府的大力支持

河北省政府已经批准正定县设立河北正定现代服务产业园区,纳入省级开发区管理序列。依靠业已成型的“正定板材家具产业集群”,发展板材家具生产性服务业,建设“一区多园”很有必要。为此,正定县将以省级园区为统领,利用好河北正定现代服务产业园区各种优惠政策,规划建设国际板材家家具产业出口基地。

河北省政府重点加快板材木都工业园建设,规划投资15亿元建设正定红木文化产业园,发挥金河家具、三才家具两大龙头市场辐射作用,建立成龙配套的销售体系,引进上、下游相关配套项目,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以物联网形式,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木业产品国际采购中心,使正定板材家具产品与国内、国际两大供市场接轨。到“十二五”末,省级园区入驻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年产值突破30亿元,重点企业的年生产能力、销售收入、上缴税金分别占整个行业的65%、80%和85%以上。

四、正定县家具产业集群的优势

1、产业优势

正定拥有全国最大的板材市场、油漆市场和家具配件市场,是家具生产基地,家具企业能够就地取材,就地销售,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系,减少了中间环节和运输费用,大大降低了成本。

正定家具市场,租金远低于同类卖场,市场设有完善的管理部门,对商品的质量、环保标准、售后服务,商场环境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质优、价优、服务好”的市场特色,保证了市场的发展活力,吸引着全国各地的顾客和厂商。

市场以泛正定区域为中心,依托中西部面向全国,在未来五年内全力打造百万平米家具产业园,打造华北一流的家具交易平台。

2、区位优势

( 1)正定家具市场坐落于驰名中外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正定,与全国最大的板材、油漆、装饰材料、五金配件集散地——正定恒山板材市场毗邻,坐拥家具生产、加工、销售的龙脉风水宝地。正定地处河北腹地,环渤海经济圈,距北京、天津260公里。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正定凭借独特的地域资源和文化优势,在经济社会中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家具行业是带动正定经济发展“引擎”之一,河北三江家具集团有限公司正定家具市场是正定家具行业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快速发展,为这座古城赋予了更新的生命力。 (2)交通和物流:正定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京港澳高速公路、京广铁路、107国道贯通南北,京昆高速公路、石太高速穿境而过。距石家庄民航机场仅需15分钟车程。

正定物流仓储业发达,市场配套设施建有50000平方米的仓储库房,距市场5公里有占地近2000亩的北方国际物流园区,物流配送通达全国各地。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紧邻北京、天津和唐山…

五、正定县家具产业集群的新举措

河北省政府已经批准正定县设立河北正定现代服务产业园区,纳入省级开发区管理序列。依靠业已成型的“正定板材家具产业集群”,发展板材家具生产性服务业,建设“一区多园”很有必要。为此,正定县将以省级园区为统领,利用好河北正定现代服务产业园区各种优惠政策,规划建设国际板材家具产业出口基地。 重点加快板材木都工业园建设,规划投资15亿元建设正定红木文化产业园,发挥金河家具、三才家具两大龙头市场辐射作用,建立成龙配套的销售体系,引进上、下游相关配套项目,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以物联网形式,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木业产品国际采购中心,使正定板材家具产品与国内、国际两大供市场接轨。到“十二五”末,省级园区入驻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年产值突破30亿元,重点企业的年生产能力、销售收入、上缴税金分别占整个行业的65%、80%和85%以上。 园区融入完整的家居文化新概念,集家具、家居用品的生产、设计、经营、展览、科研、信息为一体,形成“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多元化”的现代园区格局。为营造优良的投资经营环境,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尤其在税收方面实行“低税赋,免收费”政策,对家具生产经营者购地自建,,除建筑企业劳保基金减半收取、工商注册登记费只牧工本费外,其他费用全免。园区内的经营者,只交税,不交费。税收按最低档次征收。另外,园区内还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经营。“多家事一家管、多家费一家收”。提供从物业管理、市场营销到货物运输、信息中介等全方位、一流的服务。为此政府和民间共同努力,将会采取以下措施来提升正定家具的竞争力:

1、领导重视,重点支持。正定县将板材家具业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给予重点扶持。在沿羊曲线两侧筹建了石家庄·正定木都工业园,总体规划土地1520亩,第一期为企业提供土地300亩。园区聘请专家进行了规划方案设计,园区内建设了两纵、两横四条公路,同时完善了水电暖等配套设施,成立了管委会,统一规划园区建设和服务入园企业。通过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对园区建设优先安排土地,完善基础设施,鼓励企业向园区集中。对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一条龙服务,将重点项目列入县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实行领导分包责任制,明确任务时限和考核指标,加强指导,确保顺利实施。目前园区建设已经初具规模,河北金吉祥木业有限公司搬迁改造项目、正定县佳美装饰材料加工厂搬迁改造项目、年产8万吨的甲醛生产线等13个项目已落户园区。

2、强化投入,科技先行。板材家具业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科技投入的重点领域,在政府投入的同时,引导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通过开展新产品研发、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河北银港人造板有限公司拥有高中密度纤维板、刨花板进口生产线3条,其中进口连续平压THDF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20万立方米,引进的两条全自动连续平压刨花板生产线,年生产能力为50万立方米,成为全国最大的板材加工企业之一,企业研制开发的木塑复合材料、生态门、波浪板、吸音装饰板、免漆木线等新产品,高效能二次浸渍干燥机、塑钢暖气罩等产品获得国家专利授权。无醛胶细木工板通过国家人造板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获得《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证书》和《十佳绿色品牌证书》。

3、整合资源,建立联盟。按照“整合资源,广泛合作,重点扶持,带动全面”的发展战略,积极引导企业加强合作,实现强强联手,通过组建正定名品联盟,有效地对区域家具行业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配置,带动正定家具企业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化地进行市场拓展,促进成员企业和区域家具行业的快速发展,实现联盟成员间的相互合作、优势互补,树立正定家具整体形象。

4、培育市场,搞活流通。如政府为了支持金河家居基地,出台了优惠政策,规定在市场开业之日起,三年内免受任何税费、第四至六年减半征收,允许客商凭授信证明不定期办理贷款以及对于商户的户口迁移、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帮助等。

5、提供信息化服务。按照省商务厅有关建立县域特色产业电子商务网站的工作部署,由县商务局牵头,召开会议,做出安排,着手筹建正定北方板材家具电子商务网,内容包括政策法规、供求信息、企业名录、产品库、价格行情、行业动态等,依托和链接正定信息港、正定科技网、正定板材信息网、正定恒山板材市场、金河家具基地、三才市场等门户网站,通过信息整合,实现资源共享,着重为板材家具制造和流通企业提供技术信息、人才信息、技能培训、技术推广,为企业提供信息发布、网页制作、市场信息等服务,促进线上市场与线下市场的有机结合。

同时把正定作为一个品牌进行整体对外宣传推广。包括在国内各专业媒体上投放广告,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加强交流,利用他们的资源对外宣传正定等;

同时,打造正定家具的品牌效应,提升正定家具的知名度和产品附加值。

促进正定家具展会的建设,并组织本地企业参与全国各项重要展会与交流活动; 强化市场管理,推行集体诚信品牌体系。除了加大力度打击市场欺诈行为,巩固市场秩序,还会提高产品的准入门槛与加强产品检测,保证市场上产品的质量;

优化产业构成。目前正定有家具制造企业上百家,政府要取缔无证照经营的小企业,淘汰低端产能,同时培育龙头企业,推动家具制造业向高附加值产品转移。 引入外来优秀品牌(包括卖场),丰富市场品牌聚合度,促进本地市场的自我改造;

建设家具物流园区,实现商贸分流。该园区规划用地规模约500亩,将集中布局50条仓储、配送、发货运输等家具物流专线,并建设面向家具厂商和经销商的家具公共仓储,还有家具物流管理运营中心和电子商务平台。

打造专业的电子商务平台。行业将构建集家具设计、展示、资讯、采购功能于一体的家具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尝试与网上银行以及“支付宝”等独立第三方支付模式等各种手段,形成特色家具电子商务模式。商家可借助互联网直接面向消费者来销售产品和进行售前、售后服务。

打造一流的家具研发创新平台,引进国内外研发机构和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培养家具业高端人才。

大力扶持有助于提升正定县形象与产业档次的重点项目,促进市场的升级换代。

据了解,正定县已实行先行赔付制度、诚信店认证授牌、诚信物流等诚信系统措施。目前已有几十家企业通过诚信店认证。 而产业升级项目方面,东港家居集团投资建设的“东港家居总部大厦”就是市场向高端发力的一个最佳例子。该项目将汇聚家具研发、创意设计、展示中心、采购物流、私家收藏、家居体验等功能于一体。 正定县县政府在家具专业市场优化升级上可以说是不遗余力的,不仅提升硬件,也着力改造软环境,全力扶持产业的升级。除了以上措施,政府还投入巨资改善交通要道的环境,为消费者构建舒适购物环境;对家具市场开展专项整治,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等等,得到了商户的称赞。

六、正定县家具产业集群的未来发展

1、加快园区建设。省政府已经批准正定县设立河北正定现代服务产业园区,纳入省级开发区管理序列。依靠业已成型的“正定板材家具产业集群”,发展板材家具生产性服务业,建设“一区多园”很有必要。为此,正定县将以省级园区为统领,利用好河北正定现代服务产业园区各种优惠政策,规划建设国际板材家具产业出口基地。重点加快板材木都工业园建设,规划投资15亿元建设正定红木文化产业园,发挥金河家具、三才家具两大龙头市场辐射作用,建立成龙配套的销售体系,引进上、下游相关配套项目,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以物联网形式,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木业产品国际采购中心,使正定板材家具产品与国内、国际两大供市场接轨。到“十二五”末,省级园区入驻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年产值突破30亿元,重点企业的年生产能力、销售收入、上缴税金分别占整个行业的65%、80%和85%以上。

2、提高品牌意识。家具是木材加工及人造板的终端产品,能提高人造板、装饰人造板及木制品的附加值。“十二五”期间,正定县将指导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生产线,加快家具的工业化、标准化进程,大力发展厨房、办公等板式家具,发展拆装家具、待装配家具及自装式分体组合家具,逐步淘汰落后的手工生产,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加强与国际著名设计公司的合作,引进国际最前沿的设计理念,提高家具的研发、创新能力,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出口创汇。着力推行质量体系认证,增强产品质量意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由规模效益向品牌效益的转变。创建一批人造板和家具制造领域的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到2015年,拥有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30个,“平安”商标争取认定为国家驰名商标,全国知名品牌突破30个。

3、推动产业升级。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在行业发展中的调控作用,明确鼓励与限制发展的产品和技术,确定项目发展规模,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开发设计、检验检测、技术培训等环节,延伸产业链,打造带动力强的大中型板材加工及人造板企业集团,推动产业升级。依托市场优势,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不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成功能齐全、特色突出的面向全省、全国的大型交易市场和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抓紧正定板材家具电子商务网站的各项筹建工作,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宣传企业,推介产品,搞好服务,繁荣正定,为实现“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目标作出重要贡献。

4、使家具材料结构更加合理。由创业之初单一的实木产品发展到现在拥有多种材料合成的家具同登市场,实现了一个关键性的重大转变。近年来正定县家具已形成以中纤板为主要材料的“板式家具”、以皮、布为原材料的“皮件布艺”家具、以金属、玻璃为主材料的“五金玻璃”家具、以藤竹为原材料的“藤竹家具”、以实木为主的实木家具等五大类,而且实木家具正在逐年减少,非实木家具正在迅速上升,已占正定县家具成品市场70 %以上的销售份额。特别是薄木和微薄木与人造板的结合,制造出各种款式、品种和高档次的现代化实木家具,花色种类齐全,很好地适应了国民经济和广大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这种多元化材料的变革,有利于家具产业冲破材料束缚,朝着更高档次的方向发展,也将给正定县家具产业的后续发展带来更广阔的前景。

5、拓宽家具销售渠道。近年来,正定县家具企业加强了产品营销,努力拓宽销售渠道,在全国各大省、市设立销售点,变“前店后厂”、地产地销的半封闭销售形式为多层次、多渠道、跨地区大流通的现代开放式经营,为开拓家具市场,促进家具工业的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家具生产逐步向工业现代化方向过渡,带来了销售了范围的扩大和销售方式的多样化。如东港等企业在各大省市设立销售点达20多个。目前,正定县家具市场年销售额在两亿元以上,产品已销往全国各地。主要市场集中在河北、山西、山东和陕西等省。值得指出的是,成品家具已占正定县家具销售总额的85 %以上,完全改变了过去以半成品为主的局面。

6、不断完善产业配套。正定县家具产业已完全形成配套,家具从材料供应到木工机械、家具五金、油漆、包装、运输、物流以及产品销售市场所有产业环节配套都已建立,这就给产业发展的规模化提供了一条龙的生产服务,也为产品成本控制打下了基础,进而大大增强了正定县家具产品在外市场的竞争力。

7、不断提高家具质量。近年来,正定县家具企业加快了原材料结构、工艺结构、技术装备和专业化生产等方面的变革,先后引进人造板生产设备、家具生产线成套设备,在表面装饰材料上做文章,高薪聘请专业技术人才,产品质量不断提高。雅梦居等家具品牌产品先后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表示该产品能顺畅进入国际市场。家具产品档次开发齐全,分高、中、低三个档次,这些产品定位分别符合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高档产品主要销往大中城市。中低档产品主要面对工薪阶层和普通居民及农民。

总结与思考

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正定县家具产业集群的高速发展与以下条件是密不可分的:

1、政府和民间高度重视:正定县成立了一个专门为引导、推动家具产业发展服务的高规格机构—正定家具行业协会,全面负责家具产业发展规划、指导、服务和协调等工作。会长都是由行业内最成功的家具公司领导担任。与此同时,政府通常都会专门针对家具产业的发展制定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措施,以促进家具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2、政策开明开放:在家具产业发展的初期,“放水养鱼”是正定政府采取的政策策略。不管是在土地使用、税费征收方面,还是在金融政策、林木政策等方面,正定政府在企业发展初期,都是采取一种宽容、包容、支持、扶植的政策思路,让企业在一种非常宽松的经济环境中不断成长。

3、企业及时把握发展机遇:从改革开发之初发展到现在,伴随着整个世界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发展,正定家具产业也经历了坎坎坷坷的几十年风雨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的。纵观我们考察过的这些地方,发展的好的家具公司总是在恰当的时候把握住了发展的机遇,及时升级或调整结构,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正定家具产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政府和企业对国家政策的充分运用和大胆创新。近两年又及时对整个产业实行布局调整和结构调整,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更新、产业升级,实现产业集群的有效构建。

4、从产业集群高度构建发展战略:一个产业要长足发展,政府必须从集群的高度进行引导。没有集群优势的产业是很难做大的。这一点也是我们此次调研得出的深切感受。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许多产业集群还包括由于延伸而涉及到的销售渠道、顾客、辅助产品制造商、专业化基础设施供应商等,政府及其他提供专业化培训、信息、研究开发、标准制定等的机构,以及同业公会和其他相关的民间团体。 因此,产业集群超越了一般产业范围,形成特定地理范围内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构成这一区域特色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考察一个经济体,或其中某个区域和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我们的建议

1、鼓励开发商兴建工业标准厂房,对家具用地给予一丁点优惠政策。

1、降低工业用水用电价格。对家具行业的相关企业的用水用电降低一定额度,以吸引家具公司的投资。

1、放宽家具产品放行手续。对家具企业生产的板式成品家具以及消耗少量木材的皮质、布艺家具,在县内流通免予办理木材运输证,运输出县的,凭家具生产和经销企业的销售税务发票和购货人身份证件办理出县木材运输证。

1、加大对非家具耗材企业的清理整顿,确保家具产业的原材料供应。政府应尽快完成对本县木材加工企业的清理整顿,保留优势家具生产企业,对小规模分散的木材加工企业进行整合,关闭非法木材加工企业和部分非家具木材生产企业,力保家具企业的原材料供应

1、减轻规费负担。切实减轻县内企业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负担,使得家具企业的成本能够降低,也有利于其专注于企业的生产运作。

1、加大人才智力支持。由有关部门牵头,每年至少免费为企业举办1次以上各类人才大型招聘会,并根据企业需求开展人事、劳务代理服务;对专业技术人员申报和评定专业技术职称与本县其他非国有企业一视同仁。

1、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推进银企合作平台建设,每年至少召开1-2次银企合作恳谈会,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积极创造条件,支持鼓励创办小额贷款公司,进一步优化信用环境。金融机构要创新信贷品种,建立转移企业金融需求目录;支持企业依照国家规定,发行企业债券;允许企业以股权融资和项目融资筹集资金。

参考文献

《搜狐家居》 《木业信息网》 《石家庄新闻网》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正定县板材家具产业大发展》(定县商务局)

文章来源:正

第14篇:竹产业调研报告

解放思想,赶超跨越

——关于我县竹产业发展的调查与研究

我县现有竹林面积51.4万亩,占全县森林面积的20.7%。其中,毛竹林面积50万亩、立竹量7500万根,年产竹材1400万根,竹产业产值6亿元,居广西之首。2006年荣获“中国竹子之乡”。虽然我县竹产业获得了可喜的成就,要想长足发展,做大做强。依然还存在着很多突出的困难和问题,所以必须秉承“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活动的精神推进我县林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跨越发展。

一、竹业发展现状

兴安县种植发展竹类历史悠久,品种有毛竹、撑杆竹、麻竹、粉单竹、黄茅竹、吊丝竹、苦竹、慈竹、方竹等30多个竹类品种。其中毛竹林50万亩,立竹量7500万根,年产商品竹材1400多万根,年加工竹材1000万条,年产鲜笋1万吨、竹业年产值6亿元,是全县林业经济、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毛竹种植遍及全县10个乡镇,六大产区,其中华江乡、溶江镇的金石林区占92%,竹业收入占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90%以上,竹业已成为是山区林农致富奔小康的希望所在。但与竹业开发领先的浙江、福建等省相比,无论是加工利用、生产规模、产品种类,还是经济效益,都有相当大的差距。

二、竹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企业规模过小,资源利用率低。加工企业虽近千家,

但大部份是私人企业和个体加工户,从事生产加工竹凉席、竹筷、竹胶合板、竹工艺品、竹地板坯板和竹编胶合板,年产值低,生产规模小,很难形成规模效益。此外由于企业规模小,无法对加工剩余物进行综合利用,导致竹材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

二是设备不配套,技术装备差。我县绝大部份企业设备陈旧或新购质次价廉的低档设备,并且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设备严重短缺。

三是产品单一,研发能力弱。目前,我县竹材加工企业仍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产品为主导产品,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偏低。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一味仿造人家的产品,新产品少,造成产品链断裂,严重影响了企业的造血功能。

四是产品质量不稳定,质量信得过的产品少。由于企业不愿意使用先进合理的设备及技术,导致加工精度、含水率、油漆等质量不合要求,影响了产品的销售和出口。而因为质量差导致品牌跟不上,只能人为地降价销售来冲击市场。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大力建设生态林业,加快竹产业化进程,坚持以培育壮大竹林资源为基础,以中低产林改造为重点,以先进科技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竹产品开发利用为龙头,开发竹产业,弘扬竹文化,发展竹经济,建设新农村,逐步建立现代化竹产业体系。把

竹产业建成绿色支柱产业,境内实现山川秀美,成为全国竹业名县。

(一)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实现我县竹业产业新繁荣。在“十二五”期间,全县扩种毛竹5万亩,完成毛竹低产林改造20万亩,毛竹丰产林比例达到70%以上;到2015年,全县竹林达到57万亩,其中毛竹林55万亩,毛竹立竹量达到1亿根,年产毛竹1500万根,竹笋年产量5万吨。全县竹业年产值达到8亿元以上。

(二)加大竹产业精深加工,精品工艺、环保产业的投资力度,继续扶持规模大,效益高,产品质量好的加工企业,重点建设2家生产规模大,除生产主导竹产品外,大力发展竹类环保、竹子加工、竹类药业、竹纤维服装等高科技产业,以提升竹产品的附加值。

(三)加快竹产业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大竹产业园区的招商引资力度,延长产业链,引进与竹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油漆、胶水、包装等配套加工企业,集竹文化展示、竹类经营、竹产品生产加工和观光旅游、科研一体的综合性、高档次竹产业生态工业园区。

(四)实施品牌战略,帮助竹加工企业进行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抓好条形码登记,为产品准入市场领取“通行证”,引导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

(五)切实加强竹业内部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交流合

作。重组和完善现有竹文化、竹产业协会组织,担负企业建立信息灵、反应快,能应对市场变化,业务素质高的营销重任及提高组织协调能力,有效抗击市场风险的队伍。

(六)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鼓励竹产加工企业对产品进行广告宣传,编印竹产品专刊画册,政府做好服务工作,引导、组织竹加工企业积极参加各种博览会和商品交易会,大力推介、充分展示兴安的竹产品,自己的品牌。

(七)开发毛竹资源旅游,做强做活竹文化森林、生态旅游,依托猫儿山、2000多年历史的灵渠文化底蕴、兴安的人文资源、文化产业建设以竹林风光的休闲观光园区、生态旅游园区、农家乐园、生态文化教育基地,提升兴安旅游名县品位。

第15篇:蔬菜产业调研报告

2014黄梅县现代蔬菜产业发展

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

近年来黄梅县在蔬菜产业的发展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巩固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成果,进一步推进我县蔬菜产业的发展,提高蔬菜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保证蔬菜总量的供应均衡,发挥蔬菜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主导作用,增加菜农收入。在结合我县蔬菜产业发展实际情况以及上级的要求下,展开了此次调研活动。主要以参观考察典型,总结相关经验,探索新机制、新模式、新路径,力求蔬菜产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争取使我县蔬菜发展更加提升一个档次。

调研宗旨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和确保城区蔬菜稳定供应为目的,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科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突出抓好蔬菜布局区域化,蔬菜生产标准化、产品质量安全化、蔬菜产业企业化四大工作重点,促进蔬菜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加快我县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

二、发展目标

1、在巩固完善上一年的蔬菜生产基地的同时按照县政府要求黄梅镇即周边乡镇,新建无公害蔬菜基地5000亩,其中发展设施蔬菜2000亩,产量增加1.3万吨,为农民人均增加收入160元。

2、每个乡镇新建一个100亩连片的蔬菜基地有,大力培育蔬菜专业合作社并支持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增强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实力和经济实力,提高蔬菜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

3、依托小池(国际)物流港蔬菜批发大市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及交通便利的优势,重点抓好黄梅镇、孔垅、小池、分路、刘佐等5个乡镇蔬菜基地建设,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探索新模式,培育一批重点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和蔬菜生产大户,引导大户发展订单生产和规模生产,创建自己的品牌。调研内容

主要以走访调查、下乡考察以及数据汇报的方式开展此次的调研活动,现结合调查情况和数据说明总结如下:

1、黄梅镇在程白马村新流转蔬菜基地500亩(其中50亩设施)及育良与现代经典合作社加强设施建设300亩,黄梅镇将许铺和苗咀村新增400亩蔬菜基地(程白马村,成立千禾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亩种植露地蔬菜,其中有40亩大棚西瓜,新增蔬菜基地已部分完成,预计今年底达到预期目标)。该村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势条件,当地菜农有较大的积极性,结合我县蔬菜产业政策与方针,蔬菜产业发展前景相当不错,在全县具有典型性。

2、独山镇在高岭村新建500亩基地(其中设施100亩,水生蔬菜200亩)。将新增100亩蔬菜基地(独山高岭村流转200亩土地种植白参),发展现状非常良好,但因其地域面积、蔬菜种植农户分散、经济条件受限等诸多因素影响,目前以稳定现有基础为主要目标,进一步再将重点转移,进入产业化发展。

3、杉木乡流转土地500亩,已新增100蔬菜基地,完成了预期计划。下新镇流转土地500亩(其中水生蔬菜400亩)。下新镇将新增400亩水生蔬菜基地,已基本达到三至四季度的计划目标。发展情况稳定,在种植技术上有了一定的改进,在已有种植经验上不断总结和摸索,引进先进栽培方法和管理方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4、大河镇新流转土地500亩(戢畈村150亩,赵畈200亩),今年下半年已新增200亩蔬菜基地(赵畈村,广文冲村各流转土地100亩)。苦竹乡流转土地800亩(其中高山菜基地600亩),苦竹乡已新增200亩蔬菜基地,11月份完成预期计划。以上两个乡镇具有一定的蔬菜产业化发展潜力,目前正大力倡导和推广蔬菜产业化,在今后的发展中将会快速成长。在种植技术指导和基础设施建设上需要改进,今年下半年计划已基本完成,共待下一步发展。

5、黄梅镇、孔垅、小池、分路、刘佐等几个个乡镇蔬菜基地建设(黄梅镇蔬菜基地建设情况在前面已作描述)为全县重点发展对象,相对于黄梅镇周边其它乡镇蔬菜基地建设发展情况,孔垅、小池、分路、蔡山、刘佐、新开等六个乡镇有一定的蔬菜发展基础。在乡镇面积、技术、交通等方面优势,另外设施蔬菜大棚骨架由传统的竹架大棚部分变为钢架大棚,灌溉方式普遍采用喷灌,管理模式得到一定改进。蔬菜基地面积并未有太大变化,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萝卜、胡萝卜、番茄、辣椒、红茄、苦瓜、冬瓜、豇豆、苋菜、西葫芦等为主的时令蔬菜种植,目前部分规划已在进行中,但并未完全达到预期目标。

6、濯港、五祖、停前、柳林等乡镇由于地势、交通等综合因素限制,蔬菜基地建设未有大规模发展,在已单独农户蔬菜种植为基础的模式下,建设了部分蔬菜基地。在经过详细调查以及科学考察后,进一步规划已完成,结合当地特色和实际情况发展,针对性的统筹规划将会在今后起建设性作用。 建设规划

1、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小规模农户“模式,发展”外销+内保“的市场空间,形成”时鲜+加工“产业链。提升蔬菜产业的经济比重。

2、依托小池、分路、孔垄、新开、蔡山、刘佐等乡镇面积、技术、交通等方面优势,建成县级外销蔬菜商品规划区。依托黄梅镇、下新、杉木、大河、独山、苦竹等城乡结合部区位优势。新建城区内供蔬菜规划区5000亩,以本地蔬菜市场为目标,大力发展辣椒、番茄、瓜果类、根茎类、水生菜、姜、葱、蒜等常规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满足本县人们需求。将濯港、五祖、停前、柳林等乡镇列为常规蔬菜规划区,在主要公路沿线建设示范基地,发展常规蔬菜品种的种植,五祖镇重点开发高山蔬菜的种植。

3、突出区域特色,调整蔬菜生产区域、品种布局,将五祖、苦竹、柳林、大河等乡镇的山区作为雨花菜、野竹笋等野生蔬菜重点生产基地,培育重点野生菜生产专业大户,发展绿色蔬菜品牌。

4、完善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设施、设备,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和农产品超市、交易市场和生产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方案措施

1、以土地流转承包促规模效应

发展农业产业土地流转是瓶颈。各乡镇要把发展以蔬菜为主的产业农业的土地流转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采取转包、转让、置换、出租、股份等合作方式,规划好一个百亩以上钢构大棚或千亩以上连片的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

2、以基础设施建设促产业发展

主要解决规划区内的通路、通电、通水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地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发展现代节级、环保、循环型蔬菜生产能力。

3、以项目资金投入促规划实施

县政府将继续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扶持新增蔬菜大户和规模蔬菜基地,发展大棚建设和蔬菜病虫绿色防控等设施(亩平1200元、且钢构大棚连片50亩以上),共安排补贴资金150万元。

4、以蔬菜产品物流促产业增效

在农产品交易市场开辟小农户蔬菜绿色通道直销区的同时。在批发物流市场建立农残检测室和蔬菜冷藏系统、市场信息网络以及电子交易系统,实现蔬菜销售的电子化、信息化和物流化。

5、以优质技术服务促品牌建设 一是县农业局成立一支技术服务队伍,负责蔬菜生产中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服务。

二是编制一套技术推广资料,结合我县气候、土壤、季节、病虫害等因素,适时编制生产技术资料,指导菜农的生产。

三是上好系列技术课程。依托农民阳光培训工程和有关农民培训项目,聘请和邀请县内外专家,学者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为蔬菜种植户传经授道、解惑答疑,提高农民蔬菜种植技术。

四是重点培育野生菜、地方菜等蔬菜体系的深加工产业链,充分发挥我县蔬菜资源优势,增强蔬菜产业后劲。

6、以目标管理考核促持续发展

建立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奖励基金3万元)。评选3个蔬菜生产目标管理综合考核先进单位(重点考核乡镇完成目标任务面积、产量、新增设施蔬菜基地建设情况,以统计表数据为准,分别给予1.5万、1万、0.5万元的奖励)。

第16篇:黑木耳产业调研报告

关于群英村木耳产业的调研报告

一、群英村地理人文、人口结构的基本概况

群英村位于孟家岗镇东北部,距孟家岗镇1.7公里,全村总面积1平方公里,全村340户,分6个自然屯,全村人口1470人,11000亩土地,现有木耳养殖户153户,年种植木耳达到1700万袋,春耳1500万袋,秋耳200万袋。近年来,县、镇两级党委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措施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群英村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2006年到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6000元增加到8000元以上,年均增长20%;从调研掌握的情况看,群英村农民的收入水平要大大高于统计数据,其中不少农民的实际收入高于上报统计数。群英村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以食用菌生产为主,来自食用菌产业的收入占比达到70%。另外,粮食生产和林牧业收入占20%、二三产业收入占9%、其他收入占1%。

群英村地理位置优越,人口较聚集,气候适宜,通往乡镇各村的交通比较便利。具备良好的食用菌发展条件。经过多年来的发展,食用菌生产已经成为群英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现有

153户从事袋料食用菌生产,种植黑木耳1700万段,种植面积1133亩。总产值2000万元,纯利润1300万元。全村农民直接来自木耳生产的收入人均达到8843元。

二、群英村农民生产、增收面临的主要问题

黑木耳产业是群英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黑木耳产业的兴衰,直接关系着群英村农民收入的增减。当前影响群英村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也就是黑木耳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总体上看,群英村和全县一样,黑木耳产业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和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是,随着产业发展形式,和市场的变化。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示出来:一是外销市场壁垒森严。以前,日本是我国食用菌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出口量占全国食用菌出口量的50%以上,然而日本于2006年5月29日起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把进口农产品和食品中的化学物质的范围从原来的288种限量标准物质,扩大到现在的799种,新增511种,给我国出口的食用菌制造了更高的技术壁垒,外销市场急剧萎缩。二是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目前群英村的食用菌几乎靠外卖商贩,造成中间环节太多,致使商品流入市场时产品质量大幅下降。同时,导致减少很多木耳产业收入,群英村缺少专业开拓自己市场的专业人员。以至于群英村木耳产业在十几年的时间里面没有自己的主打品牌和市场。外在依赖性较强,抵御市场波动风险的能力较弱。由于市场需求、气候条件、技术水平、原辅料质量等各种因

素的影响,食用菌生产的风险仍然较大。过多的中间环节木耳的价格仍然能够逐年上涨,五年的时间里从每斤15元左右的价格增长到现在每斤25元的价格,如若减少中间环节有自己的品牌市场进行直销利润空间还能够上升一个等级。三是新品种开发缓慢。和我县的其他乡镇一样,群英村的黑木耳生产品种以黑29,一品黑和长白山7号等品种为主,由于栽培多年,各品种都不同程度出现种性退化现象,多种性退化特征明显。四是生产成本的增加。1.用料成本增加;由于近几年来林业部门加大了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生产木耳的原材料木屑成本在逐年增加,在五年的时间里木屑成本由14元到15元不等的价格直至增加到现在规格在80×1.20一袋木屑的成本为28元,其辅料麦麸子豆饼粉等价格也在逐年上升。2.设备更新缓慢;现有设备过于陈旧,要购置新设备每套需要五万余元(蒸锅、接菌器、装袋机、割口机、筐、架子、水设备等)一套设备可两家购置,这样可以减少成本造价,降低农户成本,一套设备每天生产效率为5000袋,生产春耳50万袋。这样两家连购一套设备可在两年时间赚出来设备成本。3.人力资源紧缺;现全村人口1470人,但劳动力只有300多人,木耳产业是个“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高效益,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每年木耳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输入,随着木耳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用工量的数量逐年增加,生产成本的增长,务工费用也飞速递增,五年的时间里由原来的20元到30元一天的费用现在增长到了每天70元以上的费用,并且冬季

期间的务工费为每天100元以上。在如此高的价格上劳动力数量仍然达不到生产所需。

三、群英村发展木耳产业有利因素及技术同国内外的综合比较

虽说一系列的瓶颈制约因素导致群英村木耳产业发展缓慢,但十几年的摸爬滚打,群英村不断的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现在有相对较成熟的技术,种植户能够互帮互带,共同探讨生产上的问题。群英村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在十几年的期间不断摸索经验,搞了很多实验。如:充分利用本地农作物下脚料资源,在保证袋料黑木耳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在配料中减少木屑的含量,增加稻糠或豆秸的含量,以减少木材的消耗,减低生产成本,促进黑木耳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应用袋料黑木耳机械化生产技术,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黑木耳的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应用小木棍插孔,塑料盖封口接菌法为重点的封口接菌新技术,简化生产程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菌丝体品质和成品率。应用黑木耳雾灌技术,选用配备雾灌设备,提高品质和产量,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另外,十几年来“滚雪球式”的积累,群英村固定资产对现有生产规模来说已基本完成投入,新增农户可减少固定设备的投入。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就发展新种植户有良好的基础。

根据我县的寒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有利生态环境,群英村大面积发展袋料黑木耳生产,调整种植业结构,研究推广寒地袋料黑木耳高产综合配套新技术,是提高农民收入的一条新途径。与当前国内外同类研究、同类技术的综合比较,其发展方向适应我国及世界对黑木耳生产需求的要求,可在北方寒温带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袋料黑木耳栽培采用改进培养料、小木棍插孔接菌、配备雾灌等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保证了袋料黑木耳的产量和品质,可在袋料黑木耳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四、食用菌类延伸产业所面临的困难

群英村在搞食用菌产业十几年来,以现有的经验,非常想搞产业延伸,虽以现有的成熟技术来看时机已成熟,但想搞菇类食用菌必须先解决市场问题,菇类与黑木耳产业的不同之处在于菇类需要保鲜,打入市场必须卖新鲜的产品,才能提高利润,而黑木耳产业则是干货,农户保存容易,可以先生产再去打开市场,以现有的条件,一方面群英村虽乡村路四通八达,但不靠近主要交通要道,另一方面铁路运输也无法实现,所以要搞其他食用菌类很难使新鲜的菌类打入市场。并且现在生产的菌类只是粗放型的生产,没有能力对产品进行深加工。搞延伸产业在成本投入上也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面临以上情况在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新鲜菇类无法打入市场。资金不足的同时,单靠村民的力量很难

实现延伸产业的发展。

五、促进群英村农民可持续增收的对策思考及发展思路与设想

一要政府积极引导,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实践证明,加快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加强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组织开展新技术培训指导。帮助农民群众可持续发展增收,是我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全社会共同责任。一方面,党委和政府要加大种殖户的扶持力度。结合群英村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帮扶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有力的保障。要加强金融支农的力度,继续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农村信用担保体系,缓解农民创业资金短缺的问题。要进一步深化“一户一策一干部”等结对帮扶工作机制,落实领导定点帮扶、部门驻村帮扶、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措施,努力形成扶贫帮困的强大合力。以此来带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仅靠政府补贴和农户自身的力量还是很难实现增收致富的明显效果,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真情帮扶。另一方面,农民群众要树立自力更生的意识,破除“等、靠、要”思想,找准适合自身实际的致富路子我们要引导农民通过品种改良和新品种开发,扩大优质农产品生产,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走优质精品规模发展的路子。要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发挥带头和辐射作用,与农户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走“公司+基地+农户”的

产业化经营,通过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来带动生态农业的发站,促进农民可持续增收。

二要选优汰劣,优化食用菌品种结构 目前,我们的食用菌品种单一,以黑木耳普通菌类为主,经济效益不高,规模不大,而且各品种都不同程度上出现种性退化现象。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很多村民只得采取一些省时省力的工艺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种植规模。今后,我们要根据寒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加大对食用菌新品种的研发和引进的力度,选育优质量、产量高的食用菌品种,以保证食用菌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要切实加强生产和营销环节的管理和监督,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伪劣菌种和原辅材料行为,严禁劣质食用菌产品进入市场。要坚定不移的严格把握好食用菌质量安全关,促进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确保食用菌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对群英村而言,可以有选择行地发展菇类等新品种,加快珍惜类和草腐类食用菌开发,培育新型菌种生产体系,逐步调整食用菌品种结构,以填补市场空缺,提高经济效益。

三要签订单农业生产,提高黑木耳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黑木耳是一种传统的保健食品,经常食用黑木耳可降低人体血液凝块,缓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防止血栓形成。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20%,软骨病人经常食用黑木耳,对人体骨骼有积极作用。代料地栽黑木耳是食用菌栽培上的一次重大改革,代料地栽

黑木耳于1989年起始于黑龙江省林口县,我县从1993年就开始种植,是农民发家致富的好产业。为了发展黑木耳产业,2004年县里把做大做强黑木耳产业做为重点工作来抓,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确保农民利益,改变零散销售的弊端。县里扶持黑木耳种植户成立了桦南县群英木耳协会木耳养殖协会。协会从木耳的生产、销售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对种植户实行“四统一”服务,即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定订单、统一市场价格。上挂公司,下联农户,把小木耳带入到大市场,为木耳产业注入新的活力,“群英”黑木耳已经成为三江平原知名农产品。到2010年孟家岗镇群英村种植面积1133亩,1133亩总收入2000万元,获纯利润1300万元,是大田作物的45倍以上。黑木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要做大木耳产业规模,努力发展木耳旅游业

我县 “五山半水四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素有“地上林和粮,地下黑(煤炭)、(白石)、黄(黄金)之称。我县盛产特大白瓜籽,故有“白瓜籽之乡”的美誉;以牛、猪、羊、禽为主的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被国家列为秸秆养牛示范县;资源开发潜力巨大,被列为国家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

我县境内泡沼密布、河网纵横、向阳山水库是三江平

原上的大型水库。多种多样的地形,肥沃的黑土,平坦宽阔的耕地,配套齐全的农业设施,为各种作物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由于开发晚,污染较小,是生产绿色食品的理想之地。

我们要借助这个平台,做优做强黑木耳旅游文章。一是要开发木耳旅游产品,制作开发适合旅游销售的木耳产品及相关纪念品,创新营销模式,与旅游紧密结合,即促进茶产品的营销,又提升旅游内涵;二是要开辟1~2条木耳旅游观光线路,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强大旅游线路,吸引游客关注黑木耳,宣传黑木耳;三是开发休闲观光木耳园,配套相应的供游人采制设备、研究一套木耳菜系,积极拓展木耳休闲观光游。要科学规划建设一批文化味浓、品味高、富有特色的木耳餐馆,增添城市休闲内涵,延伸旅游产业链,促进黑木耳儿文化、黑木耳旅游、黑木耳产业的和谐发展。

第17篇:香椿产业调研报告

xxx香椿产业的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发展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今农业的国际竞争已经不是单项产品、单个生产者之间的竞争,而是包括农产品价格、质量、品牌和农业经营主体及经营方式在内的整个农业体系的综合竞争。因此,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档次和卫生安全水平,提高农户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是蔬菜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根本。

在XXXXXX村任职大学生村官已经三年,工作中也对XXXXXX村香椿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围绕着香椿产业发展进行了学习与研究,并且到香椿标准化生产基地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香椿产业基本情况

xxx村地处xxx山区,海拔最高处1290米,最低550米。土壤为砂质,呈红紫砂岩地貌。土质肥沃,富含铁、锰、锌等多种矿物。

xxx红头香椿深受世人所青睐,明清时期红头香椿,即以成为宫中贡品。至清朝晚期,当地香椿树已繁衍近千亩,年产数万斤。新中国成立以后,香椿的栽培面积有所减少。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XXX村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帮助下,大力扩展香椿的生产面积,发展香椿的多种经营。1997年,在区镇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XXX村大力发展香椿种植,2005年建立了500亩香椿示范基地,2009年建成1300亩有机食品香椿生产示范基地。

目前,香椿由XXX香椿种植专业合作社统购统销,年均销售40000斤香椿,销售总收入118万元。XXX村香椿“头大抱拢、红润光亮、香味浓郁”,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和农药,是无公害绿色食品。自2002年开始,XXX红头香椿进入中南海,恢复明清时期“宫中贡品”之称,名声远扬,召著全市。

现XXX村的香椿种植业已走上了科学、规范、规模化生产的道路。每年4月底5月出,XXX村千亩香椿竞相长出紫红嫩芽,遍布山坡、山丘、沟谷每一个角落。到处都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椿特有的芳香,令每一个来到XXX的人都为之陶醉而流连忘返。

为此,XXX香椿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获得了很多的荣誉。2005年被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农业局和市园林绿化局授予北京市农业标准化基地称号。2006年、2007年、2009年、2011年先后被区农委、人事局、保障局、农村工作委员会授予农村先进经济组织。2012年5月成功获得XXX香椿地理标识认证。

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XXX村呈南高北低态势;田庄、苇子水等村呈东高西低态势;海拔最高处1290米,最低550米,落差740米;依山修建梯田,土壤为砂质,透气性好;土壤呈中性,pH值6.5~8.5;土质肥沃,富含铁、锰、锌等多种矿物,加之当地特殊的红紫砂岩地貌,为香椿生长提供了独特的气候与地质条件,极适合“XXX红头香椿”的生长。

(2)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外在感官特征:XXX红头香椿株高

5.5米左右,株型直立,主茎灰褐色,侧枝白灰色,从下向上看,呈放射状;香椿嫩芽呈红色或紫红色,色泽光亮,其头大抱拢,呈小径1-2厘米,大径6-8厘米的锥形,椿叶长椭圆形,叶柄有小绒毛,香气浓郁,开红花结实,以分蘖繁殖为主;内在品质指标:据测定,100克早椿(头茬)的香椿中,含有蛋白质6.67g,粗纤维1.7g,钙58.7mg,胡萝卜素184ug,维生素C45.8mg,总维生素E6.95mg。

(3)水文情况:XXXXXX等6个自然村水资源由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组成。地下水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永定河河谷沿岸滩地,埋深在20米以内;深层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基岩区,埋深在300-450米以上;碎屑岩或岩浆岩出露区有溢出地面的裂隙水,但出水量不大。XXX等六个村的雨水资源约6600万m3。按径流系数0.17计算,地表年径流量约1122万m3(不包括过境径流量)。由于降雨量变幅大,缺少有效的蓄水工程,地表径流利用率低。

(4)气候情况:XXX村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燥寒冷。年平均气温11.5℃。最高气温一般在7月,月均气温28.7℃;最低气温一般在1月,月平均气温-7.1℃。

区域内光照丰富,全年总日照时数多年平均为2730小时。全年以春季最多,夏季因雨季而减少,秋季少于春季,但较夏季多,冬季最少。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62.2%,秋、冬季最高,夏季最低。绝对湿度9.5~11.8毫巴,平均为10.8毫巴。相对湿度55%~67%,平均为

60%。冬季湿度小,最低值在1月,夏季湿度大,最高值在7月。

全年降雨日数一般70天左右,年均降雨量600毫米,年际变化较大,各月降雨量分配不均。7月~8月降雨量多,占全年降雨量75﹪以上,12月和1月降雨最少,不足全年降雨的1﹪。降雪期一般在11月中旬到3月中下旬,多年来平均初雪日12月1日,终雪日3月20日。无霜期年均179天。 (5)人文历史因素

XXX村盛产香椿,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山区小气候环境,XXX红头香椿具有“头大抱拢、色泽红润光亮,味香浓郁、汁多鲜嫩、食后无渣”的优良品质。当地保持只采顶芽,不采侧芽的传统采摘方式,使其品质更为嘉良。其更为独特之处在于刚采下的顶芽香椿具有丁香花的清香。使人深感大自然的造化之功力。

三、香椿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XXX香椿基地基础设施投入仍有不足,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新规划建设的香椿基地缺乏资金扶持,水、电、路、沟渠等公共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很难适应香椿大规模生产的需要。由于香椿的批量种植投入高,所以在生产方面缺乏有力资金支撑,更难以有资金投入到公共基础设施中去。政策扶持力度比不上种植水稻的扶持力政策,这些都严重影响和制约了XXX香椿产业的发展。

2、XXX基地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技术推广力度不够,劳动力素质难以适应现代香椿产业发展的需要。香椿种植技术要求有较高的技

术水平,村农民普遍没有科学种植香椿的经验,在标准化基地内普遍缺乏有经验、懂技术的香椿专业技术人员,虽然目前正在逐步进行学习实践,但科技推广经费仍严重不足,加之目前我村劳动力多为留守老人,其文化程度较低,科技意识不强,技术掌握程度差、接受速度慢,香椿生产的先进实用技术难以及时有效地传授到千家万户。积极探索新的香椿生产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现代香椿产业,是当前加快香椿种植基地建设的重要课题。

3、香椿营销队伍建设发展滞后,香椿生产与市场营销衔接不够紧密。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市场营销与基地生产相结合的平台,销售渠道不畅,香椿协会产销脱节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我市虽有许多菜市场,但香椿在本市市场难进现象突出;三是营销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营销手段和管理办法相对落后;四是对香椿营销组织建设缺乏政策引导和有效的扶持,导致生产、营销信息不能及时、准确、有效地应用于香椿品种的研发和市场运作。缺乏市场预测和长远种植、规模化生产的意识。

四、香椿产业发展建议

第一,应当积极改善标准化生产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化服务手段。依托椿芽交易市场和香椿专业合作社作用,围绕做大做强优质香椿特色产业,在扩大基地规模、创建名优品牌、拓展鲜活椿芽销售市场与提高农民收入上狠下工夫。

第二,有效整合退耕还林、生茶基地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等项目与资金,为香椿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依

靠科技知识,发展特色产品,建设反季节生产设施农业。

第三,积极开展品牌注册、营养元素测定与网络平台的搭建,为广泛宣传全村香椿产业,有效开拓销售市场创造良好外部条件。

第四,切实加大香椿实用技术的研发与培训,培育新型农民,为有效推动全村香椿种植规范化、管理科学化、产品市场化、效益最大化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

五、结论

综上所述,XXX村山多平地少,发展农村经济的潜力在山,希望在山,突破口在山。因此,充分利用XXX村山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做好香椿产业发展文章,提高山地资源利用水平和产出效益,可以有效地促进XXX村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巩固升级XXX红头香椿特色产业。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及以发挥生态功能为主的公益性事业,在“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战略实施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目前,XXX区发展定位为“生态涵养区”。因此,发展和壮大香椿产业,增加森林资源总量,优化林种树种结构,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林业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增强林业自身发展能力,更能促进全村以及全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013年12月23日

第18篇:新型建材产业调研报告

黄石市新型建材产业“十三五”发展

调 研 报 告

建材产业调研组

一、我市建材产业发展现状

建材工业在我市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黄石被称为是湖北省的水泥生产基地及我国的“水泥之乡”。目前我市共有建材企业110家左右,其中水泥制造企业7家,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69家,非金属矿开采加工企业20余家,非金属矿加工企业10余家,现有开山塘口400多处,主要分布在大冶市和阳新县,建材工业已经形成以水泥工业为主,兼有新型墙材、建材装备、石材、非金属矿及传统建材产品的产业体系。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建材企业106家,完成产值224.8亿元,同比减少20.3%,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0.45%;完成主要产品产量水泥熟料1415.4万吨、同比增长3%,水泥1629.1万吨,同比增长7.3%。

(一)细分行业情况

1、水泥。水泥工业在我市建材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产值约占到整个建材工业总产值的90%。黄石市现有水泥生产企业7家,分别是华新水泥黄石分公司、华新水泥大冶分公司、华新水泥阳新分公司各2条生产线,大冶尖峰水泥有限公司、黄石飞云水泥有限公司、阳新娲石水泥有限公司和黄石成美建材有限公司各1条生产线,7家企业10条生产线熟料设计能力1394.

51 万吨/年,水泥粉磨设计能力1530万吨/年,生产能力约占全省的15%。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07年,被誉为“中国水泥工业的摇篮”。是中国建材行业第一家A、B股上市公司,是我省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生产的全部15个品种水泥均为国家首批质量免检产品,“华新堡垒”为中国驰名商标,在全国水泥质量评比中始终名列前茅。北京50年代的十大建筑、北京亚运村、葛洲坝、京珠高速公路,长江中下游数十座公路和铁路大桥、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均选用华新水泥。华新水泥集团近几年来在湖北、湖南、江苏、云南、西藏、河南、四川、重庆等地及中亚的塔吉克斯坦,拥有100余个分(子)公司,年水泥生产能力突破8000万吨、商品混凝土生产能力2500万立方、骨料生产能力1000万吨/年、水泥设备制造能力5万吨/年、水泥包装袋4亿只/年,废弃物处置能力达到500万吨/年,员工12000人,位列中国制造业500强和财富中国500强企业。

2、非金属加工及石材。我市非金属矿的资源比较丰富,已发现的矿种有硅灰石、膨润土、高岭土、瓷土、方解石、白云石、石膏、长石、硫铁矿等三十余种。目前从事非金属矿开采的企业在二十家以上,非金属矿加工的企业也有十多家(冯家山硅灰石、鑫溢矿产、陈家山钙业、同发冶金原料等骨干企业)。其中硅灰石、硫铁矿、方解石等产品通过各种销售渠道已远销日本、台湾及欧洲等地。这些企业的环境治理、安全生产管理手段需进一步增强。

2

3、墙体、装饰材料。目前我市从事新型墙材生产的企业已有70多家,年产新型墙材能力达到20亿块标砖。对于改善城市建设的环境污染,节约包装材料十分重要。我市新型装饰材料制造行业非常薄弱,目前除松本钙板及几家作坊式的工厂生产涂料以外,我市装饰材料的生产几乎是一片空白。

(二)主要特点

1、行业规模逐渐扩大。全市建材行业规模工业总产值由2011年的216.5亿元发展到2014年的224.8亿元,年均增长1.4%;全市规模以上建材行业企业由2011年的59家发展到2014年的106家,年均增长22%,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15%;产值过亿元企业37家,百亿元企业1家(华新143亿元全口径)。

2、品牌建设不断加强。华新水泥公司生产的全部15个品种水泥均为国家首批质量免检产品,“华新堡垒”为中国驰名商标,在全国水泥质量评比中始终名列前茅。鹿峰水泥公司的“鹿峰”牌水泥是湖北省著名商标。拥有“华新”、“堡垒”、“华新堡垒”、“尖峰等湖北名片产品。同时,华新水泥公司凭借良好的企业形象和水泥主业的显著优势,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成为“第一个”中国水泥企业走向海外的成功案例,并一兴趣成为塔吉克斯塔最大的水泥企业,随着进军柬埔寨等海外项目的拓展,成功打造了中国水泥工业的“丝绸之路”。

3、循环经济效应初显。华新水泥公司自主开发了第三代国际先进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技术,已成为国际最大的水泥窑协同处置环保集团,获得15类危险废物的处置经营许可和专利67项,已建有城市生活垃圾、市政污泥、水域漂浮物、工业危废

3 物、市政污染土五大废弃物处置平台,累计处置各类废弃物71万余吨,有的生产线使用废弃物处置后的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10%,初步显现循环经济效应。华新水泥还实现智能移动IT技术的使用,先进技术的运用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建成了采购供应商一站式便捷提货物流处置系统和包装水泥新产品可朔的物联网查询系统。

(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行业内水泥所占比重偏大

在我市建材工业中各门类的发展很不平衡,水泥工业在整个建材工业中比重偏大,并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呈现出水泥工业“一枝独秀”的现象。上个世纪80年代,我市水泥工业的总产值在我市整个建材工业中的比例只占70%,到了90年代,水泥工业的比例就占到80%,然而随着我市水泥工业的快速发展,“十一

五、十二五”期间即使是在我市关闭淘汰约400万吨立窑小水泥产能的情况下,水泥工业的所占比例仍然达到了90%以上。如果其它类别的建材产品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我市水泥的所占比例还会更高。

2、水泥的延伸加工发展不够

我市水泥工业的产能目前已经发展到了1500万吨,近几年的实际水泥产量也都在1200万吨以上,而我市水泥的年使用量只有400万吨左右,其余的水泥主要销往武汉地区及黄冈市。虽然我市拥有生产水泥预制品所需的水泥、石料、粉煤灰、河砂、钢材等丰富的资源,也拥有我市工业园区建设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较大需求。然而我市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些条件,大力发展

4 水泥制品行业,尤其是发展大直径的水泥预制管。目前我市水泥的延伸加工还停留在制砖及规模小档次不高的预制管上面,档次高、规格大、附加值较高的大口径水泥预制管及特殊水泥制品用件均需要从武汉等地购进。

3、非金属矿的深加工能力不足

我市非金属矿的资源比较丰富,已发现的矿种有硅灰石、膨润土、高岭土、瓷土、方解石、白云石、石膏、长石、硫铁矿等三十余种。目前从事非金属矿开采的企业也有20多家,非金属矿加工的企业也有10多家。其中硅灰石、硫铁矿、方解石等产品通过各种销售渠道已远销日本、台湾及欧洲等地。尽管我市有着丰富的非金属矿产资源,有众多从事非金属矿开采及加工的企业,大部分停留在开山放炮炸石头,生产石料、冶金灰等初级产品,而利用非金属资源开发生产终端产品、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不多。同时,由于这些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开采方式简陋,加工设备落后,形成了大量开山塘口,破坏了生态环境。

4、装饰材料领域接近空白

新型建材是我市建材工业发展的一个薄弱领域,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市先后投资兴建的一批玻璃钢、马赛克、建筑陶瓷、色釉料、石膏板、竹木地板、白水泥等新型建材生产企业,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均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目前,我市的新型装饰材料产业非常薄弱,装饰材料领域接近空白状态,因此“十三五”期间,新型装饰材料制造领域应成为我市大力发展的一个新领域。

二、建材产业面临的形势和环境

5 一方面,行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一是一系列重大战略的历史惠顾。“十三五”期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中部崛起战略、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等重大战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各项改革措施红利的释放,为我市新一轮发展提供了多重叠加的难得机遇。二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相继出台《两计划两工程》、《黄石市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实施方案》和《振兴黄石制造加快工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新型建材产业,促进建材产业向节能环保的新兴建材方向发展,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市场需求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如水泥行业,当前国家投资结构正处于调整阶段,拉动水泥需求增长的动力也处于变化之中,未来全国水泥需求将步入低速增长的新阶段,水泥行业也将进入一个生产平稳增长,结构调整继续深化的周期,未来的发展方式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为建材行业创造着持续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也面临新的挑战。一是由于国民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主要靠投资拉动的建材市场需求增长将非常有限。特别是资源能源和环境约束倒逼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制约发展质量效益提升,新的增长点短期内难以显现,产业转型任重道远。二是行业门槛不断提高,国家相继分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修订水泥、混凝土产品标准和相关设计规范,通过提高行业准入、环保、排放等指标倒逼一批落后产能淘汰,提升行业准入和企业生存门槛。三是市场竞争秩序失范。建材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是环保执法重点。一些大企业为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通过技术改

6 造采用清洁能源并配套上马脱硝、除尘等环保设施,加大了生产成本。而一些小企业并未完善环保设施,也未受到处罚,导致不公平竞争。

三、建材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

(一)总体思路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思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节能减排及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快发展我市新型干法水泥、新型墙体材料、新型装饰装修材料及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等“四新”建筑材料的发展。继续推进水泥产业集群建设,延伸产业链条。针对建材行业能耗高、污染大的突出特点,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及余热利用工作,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资源,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努力实现生产过程中的“零排放”与“生态化”,提高建材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

我市建材工业2016-2020年的发展目标是:

1、新型干法水泥产能 2000万吨

2、新型建筑墙材 30亿标砖

3、非金属矿深加工产品 15万吨

4、发展新型装饰材料产品 5-10个

5、建材装备制造销售收入 15亿元

6、实现建材工业总产值 500亿元

(三)主要任务

7 按照 “控制总量、调优存量、延伸下游、绿色发展”的思路,改造提升传统建材行业,突破发展新型建筑材料行业。通过“等量或减量”置换技术改造,提高高标号水泥比重;全面实施窑炉烟气治理、余热发电等节能环保改造工程,推广普及水泥窑无害化协同处置城市和工业废弃物;加快发展水泥制品、商品混凝土、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大力发展高档陶瓷和名优石材产品。围绕改善建筑功能和推进住宅现代化,加快发展系列化、配套化、标准化的新型建材产品。大力培育发展特种玻璃、特种陶瓷、高附加值石墨和云母制品等高端新材料产品。

1、新型干法水泥

充分利用我市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基础雄厚的条件,支持华新(黄石)公司万吨生产线(迁址重建)及大冶尖峰二期等新型干法水泥的项目建设,努力实现全市新型干法水泥产能达到2000万吨的目标。

2、新型墙材

大力推进墙材革新,加快发展新型材料制品,积极开发灰砂砖、江砂砖、选矿尾砂砖、混凝土轻质墙材及石膏建材制品,加快形成具有特色的砖、块及整体墙板齐头并进的墙材体系。

3、新型装饰材料

积极争取发展高档建筑铝材、铝塑复合材、石膏板、发泡板、复合板等新型多功能建筑装饰材料。尤其要充分利用我市铜、铝的冶炼及加工优势及模具钢的制造优势,大力发展高档装饰铝件、装饰铜件、装饰合金件等高附加值的装饰装修配件,使我市的建材工业由水泥生产基地向高档装饰材料生产基地转型。

8

4、非金属新材料

以我市丰富的非金属矿资源为依托,大力推进石灰石、硅灰石、方解石、白云岩、石膏、膨润土等非金属矿产品的生产及延伸加工,积极开发活性石灰、高档炼钢灰、超细非金属矿粉、摩擦材料等系列产品。力争使全市非金属矿的深加工年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

5、新型建材装备

重点支持华新集团进一步开发生产先进的大型水泥技术装备,在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同时,鼓励更多地进入国内和国外市场。加快发展大型水泥包装和包装系列产品、气力输送设备及装运机电一体化。积极引导我市的建材设备制造企业向新型墙体材料设备、建材节能环保设备、高效干燥设备、超细粉碎设备等新的领域转移,并形成具有竞争能力的拳头产品。

四、建材产业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一)推动行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企业的竟争力。加强对全市建材工业的骨干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鼓励企业使用新设备、推广新工艺、采用新技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在推进技术改造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促进一批重点建材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逐步实现计算机控制和自动化生产,实现决策、管理信息化。大力发展水泥产品延伸加工,扩大新型建材、建材装备规模。

(二)实施扶优扶强政策,着力培育重点企业和品牌产品。以华新水泥为龙头,抢抓“一带一路”机遇,实施海外拓展战略,加快“走出去”步伐,做强水泥工业品牌。鼓励水泥行业兼并重

9 组,提高新型干法水泥单线生产规模,提升协同处置能力生产线比例,重点支持华新通过技术创新和项目推广,加快实施环保转型战略。加大对名优品牌产品的培植,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努力实现把“尖峰”牌水泥、“鹿峰”牌水泥创建成为国家级名优精品产品。

(三)坚持招商引资,大力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领域,坚持外资、内资并举,积极寻求与国际国内500强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引进战略投资者来我市参与企业改组改制。加强对重点项目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实行领导挂点跟踪督办。大力调整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着力提高建材工业出口产品的比重,努力扩大出口。鼓励企业利用技术、人才优势低成本扩张,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四)加强人才建设,提供人才保障。积极引进吸收国内外优秀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来我市创业发展,壮大人才队伍。努力培养一大批熟悉市场经济规律,具有科技创新能力,又懂法律、外贸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的作用,为我市建材工业提供人才支撑。

(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建材工业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章、规范、技术标准,营造良好的经济秩序和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突出加强企业间的协调与服务,共同维护行业市场秩序,促进企业共同发展。建立和完

10 善推进建材工业“十三五”规划的落实机制,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规划体系,制订工作措施,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调研组召集人:方农丰

执笔人:陈煜

11

第19篇:园艺产业调研报告

园艺产业调研报告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蔬菜、水果在食物构成中的比例愈来愈大,在补充人体营养、增进人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他园艺产品(例如花卉等)也越来越多地走进了寻常百姓的生活。2011年仅食用药用花卉销售量就达到9987.9万kg,销售额17.18亿元;据悉,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2009年启动“喝营养”,向公众推荐“喝健康水”、“喝水果”、“喝粮食”等,并计划将其列入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园艺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志。

1园艺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园艺产业发展现状

园艺产品不仅是人体主要食物来源,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园艺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从2001年开始,蔬菜产值超过粮食成为种植业第一产业,此后所占比重呈逐年上升的态势(蔬菜播种面积由1992年的571.22万hm2发展到2005年的1772.07万hm

2、2006年的1821.69万hm2)。如果计算上果品(2005年果园面积1003.52万hm

2、2006年1 004.23万hm2)和花卉(2006年种植面积72.2万hm2),则园艺产业在种植业中的比重更大,园艺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日益稳固。此外,园艺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效益高,有利于解决就业、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

1.2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弱

我国的园艺生产多为个体分散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弱。小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的矛盾十分突出,由于土地分散,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加之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很难控制园艺产品的种植面积,使园艺产品种植计划性不强,面积变动大,从而造成价格波动过大,过剩“卖难”问题十分突出。

1.3园艺产品利用形态多为生鲜状态。运输途中损失大

园艺产品利用形态多为生鲜状态,一般含水量在90%以上,又由于园艺产品产后处理相对落后,园艺产品的加工程度不高,产后处理链尚未形成或很不规范,造成运输途中损失严重的现状。据统计,我国蔬菜每年在地头和流通过程中损失浪费率高达产量的1/3。

1.4品牌化率低

虽然我国是世界果品、蔬菜、花卉生产大国,苹果、梨产量为世界第一,柑橘产量仅次于巴西和美国,且2007年蔬菜和水果的出口均为增长,但我国的园艺产品大多以原料或半成品的形式出口,没有龙头品牌,没有高附加值或精深加工的产品,我国的园艺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将只能赚取廉价的劳务费。而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正在迅速上升,过去园艺生产中的成本优势将逐渐弱化。

1.5 园艺产品的安全生产重视不够

一方面是人们对食品安全高度敏感,另一方面是对生产环节的控制和监管很难到位。虽然我国是世界果品、蔬菜、花卉生产大国,但由于农药、化肥残留超标,仅有5%能够参与国际竞争。许多发达国家出于对食品安全性和贸易保护主义考虑都相应出台了越来越多的技术贸易限制措施,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准入门槛。2006年5月29日日本《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通常简称“肯定列表”制度)的出台和实施,就是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对进口农产品、食品的药物残留监控。2007年日本扣留我国农产品、食品共439批次,其中因农药残留超标被扣的蔬菜120批,占被扣产品的27.33%。

2园艺产业发展趋势

2.1 正在向适度规模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

园艺产业在政府引导、企业带动、重点户示范等多项措施的共同作用下,正在向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生产的现代化农业方向发展。通过培养园艺产品经纪人、加强流通环节管理等措施,正在形成各环节有机结合、利益共享的产业结构,有望实现园艺产品的种植、加工、销售等一体化经营。通过园艺经纪人跑市场、摸行情,哪里市场紧缺就把产品运往那里,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农民种植一些价格高、市场潜力大的时令园艺产品。通过建设具有区位优势和重要集散功能的批发市场,增强大流通枢纽,以及商流、物流、信息流等方面的综合功能,来加强流通管理。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2.2 各地优势园艺产业和品牌发展迅猛

我国有丰富的名特优园艺资源,例如新疆的哈密瓜、葡萄,山东菏泽的牡丹,宁夏的枸杞、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潍坊的萝b等等。政府正在通过大力推进“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和“一村一品”工程,

来挖掘和发挥各地的资源优势,近年来,各地的优势园艺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目前,我国的园艺产业正朝着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方向加速发展,城乡居民对安全优质园艺产品的消费需求也呈快速增长的态势。提倡无公害、绿色、有机园艺产品的生产,有品牌、有商标已成为发展趋势,“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质量体系正在建立,因此无公害、绿色、有机园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

2.3观光、休闲园艺发展迅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城郊等许多地方,以观光、旅游、采摘等为主的休闲园艺、生态餐厅等迅速发展,都市农业提上发展日程。生态餐厅又叫温室生态餐厅,餐厅有充满绿色的自然环境,综合运用建筑学、园林学、设施园艺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以设施园艺调控技术、农艺栽培技术来维护餐厅的优美环境,形成以绿色景观植物为主,蔬、果、花等植物合理配置,结合假山、瀑布、小桥流水等园林景观,全方位立体展现绿色、优美、宜人的就餐环境。发展生态餐厅要有较好的地理优势和客源潜力,目前我国已有生态餐厅200多家。

都市农业是由“城郊农业”发展派生而来,把现代农业展示、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走的是果、菜、花综合经营发展的道路,集农业生产、生态建设和愉悦身心于一体,实现了城乡互动,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都市农业具有保障生活、发展经济、平衡生态、旅游休闲、出口创汇、教育示范、致富农民等作用,可以有参与体验(采摘等)、展示示范(观摩教育)、休闲疗养等形式,如今已经日益成为大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前景

国内外设施园艺的发展都朝着结构材料现代化、环境调控自动化、经营规模大型化的方向发展。设施园艺产业是农业中率先导入高科技的部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具有快速、小型、无人、自动、省力、轻量和信息化、检测化、精量化的综合特性,能极显著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环境,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这种技术又能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追求安全、卫生、健康而富有营养需求。总结国内外设施园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预测今后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前景为。

3.1朝着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和大生产方向发展

我国北方将以发展高效节能日光温室为主.南方则以塑料大棚多重覆盖和夏季简易设施栽培为主。现代加温自控温室。在能耗少或能源便宜的经济发达地区作为都市农业、外向型农业和军工特需农业定位发展。总之我国当前将仍以普及节能型设施为主,在技术上按普及与提高结合的方向发展:今后的长远发展方向则必将随着世界设施园艺发展的潮流.实现现代温室园艺向冬季光热资源丰富的黄淮地区、亚热带南方地区和能源资源特别丰富的某些北方地区集中。在市场经济导向下.目前小农经济分散经营的方式,将向规模化、专业化大型企业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方向转变。

3.2因地制宜优化设施结构.建立计算机环境自动控制系统

不论日光温室和引进温室,都要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优化结构设计并实行标准化生产.例如荷兰温室适于北欧冷冬暖夏气候型.在我国亚热带冷冬夏热气候条件下,宜增加高度容积.提高热容.增加抗风强度和通风换气效率,附加防虫网、遮阳帘等.向冬夏兼用开放型的温室结构方向优化;日光温室同样要向高大化、装备化、提高土地利用率等方向改进,并实现结构性能的标准化。同时要全力提高我国园艺设施的环境控制水平.研究适合我国气候特点的主要设施作物的现代温室环境优化智能控制系统。从经验的、定性的、传统的管理技术转变为定量的、智能型的精细管理.做到标准化管理,提高设施作物的生产力。

3.3培育设施专用品种

发展设施栽培作物种类和利用方式多样化.缩小与设施园艺先进国的差距,加速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耐弱光、耐低温、耐高温、抗病虫、单性结实性强、优质高产的设施专用品种。克服长期依赖国外进口价格昂贵的设施专用品种的现况。要重视具有高附加值、反季节上市的保健型的、具有品牌优势的特种园艺作物的生产,还要在西部大开发的种苗生产、沙漠改造、都市和室内绿化、草坪生产。直至今后将要发展的植物工厂、宇宙农场等方面,全面推广应用设施园艺技术.实现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的生产目标。

3.4 经营管理技术现代化

建立温室作物生产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进行现代农业企业管理,以最少的投入.获最佳的效益。总之,世界经济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加速了全球化进程。我国由于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维系着人民食品

安全保障体系的基础农业。也加速了现代化的进程。其中以蔬菜设施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业.由于其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高。在全国新一轮农业结构中成为优选项目而得到了高速发展。

第20篇:产业园区调研报告

产业园区调研报告

产业园区>调研报告

(一)

为认真贯彻落实好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精神,有效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研究探讨推动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思路措施,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5月3日至5月15日,市工信委王松平主任率领工信委分管经济运行、节能降耗、工业>投资、园区建设、中小企业发展等委领导及有关科室负责人共21人到全市9个县(市)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投产企业达产增效、竣工企业投产达产情况;工业园区重大项目推进情况;受环评限批影响项目环评限批解除后项目备案及推进情况;招商引资在谈项目落地情况;50户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以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需要市工信委帮助解决的问题进行调研。调研组采取现场调研、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等形式开展调研工作。从总体情况看,我市12个工业园区建设日益提高,工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园区管理体制基本健全,发展后劲和活力进一步显现,园区经济在工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支柱作用更为突出,已成为工业经济主要增长极。

一、园区发展基本情况

(一)管理体制

为抢抓“桥头堡”建设机遇,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去年8月25日,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中国共产党曲靖市委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决定》(曲发?2011)21号)(以下简称《决定》),要求每个县(市)区成立工业园区管委会,作为同级政府的议事协调机构,全权管理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九个县市区的工业园区管委会专兼职副主任选配到位履职,管委会内设“一室三局”人员除马龙还没有选派到位外,陆良、师宗、罗平、富源、麒麟、沾益、会泽7个县市区的“一室三局”机构设置及人员选配到位履职,宣威工业园区同宣威开发区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内设机构没有重新设置。管委会机构设置,人员选派和基本到位。

(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一季度全市12个工业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69亿元,同比下降4.13%,其中工业投资24.04亿元,同比下降3.03%,基础设施投资2.48亿元,同比增长25.51%。标准厂房建设完成投资1.8亿元,同比增长30.43%。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加,但总体讲,园区固定资产投资欠季度目标数较大,工业投资只完成了季度目标数的50.24%,欠23.81亿元。完成较好的是宣威、富源、会泽、麻黄,分别完成目标进度数的101%、99.76%、95.53%和85.83%,完成不足30%的是越州、马龙、罗平、师宗、南海子,分别为23.53%、20%、16.47%、7.06%和3.3%;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只完成了目标数的35.94%,欠4.42亿元。完成较好的宣威,完成目标进度数的105%。越州、煤化工、陆良没有基础设施投入。

(三)经济运行

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工业园区6个,市级重点工业园区6个,规划面积374.7平方公里,总体上形成了由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园区和市级园区组成的多层次园区体系,培植和构建了以新材料、化工、冶金、机械装备、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为主体的六大支柱产业体系。“十一五”期间,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1.37亿元,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6.94亿元。2011年,全市工业园区已开发面积达59.44平方公里,实现工业总产值693.2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5.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的43.8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7.4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63.01亿元,基础设施投资14.93亿元;上交税金21.35亿元;园区内企业总数达到414户,从业人员8.49万人。今年一季度全市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77.97亿元,同比增长20.51%,完成季度目标数215亿元的82.78%,欠37.0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78亿元,同比增长12.07%,完成季度目标数的69亿元的57.65%,欠29.22亿元;上缴税金3.8亿元,同比下降

44、63%,完成季度目标数的49.71%,欠3.845亿元。全市12个工业园区没有一个园区全额完成季度目标。

(四)招商引资

20**年1-3月,全市共有国内合作实施项188项,项目总投资1894亿元,合作方总投资1883亿元;筹建项目21个,在建项目139个,完成项目27个,签约项目1个;其中工业项目128个,优势产业127个。我市各工业园区一季度工业园区累计新签约项目20个,在谈项目40个。

(五)规划修编

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意见》(云政发 [2011]185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曲靖市在省要求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城镇近期建设规划进行调整的基础上,按照“靠城不进城、发展有空间、相互有依托”的要求,对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工作,规划修编各项工有序进行。我市麒麟、宣威、富源被列为国家级利用低丘缓坡荒滩试点,陆良、师宗、罗平、马龙、会泽、沾益被列为利用低丘缓坡荒滩省级试点县,20**年2月9日,市政府授权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市国土、规划、工信、林业四部门对我市九个县市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近期建设规划、林业保护利用规划和工业园区规划四个规划衔接成果进行了市级联合审查,并已以通过。到目前为止,罗平县、会泽县修编后的规划已经通过县、市两级组织的评审,待修改完善后报省工信委评审备案,马龙园区修编后的规划以及轻工基地规划已经完成并通过了县级评审,待市级评审后报省评审备案,其他园区规划修编工作正在文本编制过程中。

二、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去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决定》,园区管委会作为同级政府的议事协调机构,虽人员除马龙外,基本配齐,也已授权,但实际工作中难于充分行使职权。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还停留在为了项目而建设,没有真正做到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先行,园区开发力度能力较弱,只有

陆良、罗平、马龙、会泽开展了土地预收储工作。现已开发建设区电力配套没有协调一致,所到县市区多反映现有企业用电的问题。

(三)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较少。我市工业园区现有具备招商的储备项目95个,再谈项目只有40个,不足储备项目的一半,签约项目只占储备项目的五分之一,而开工建设大项目没有。

(四)经济运行情况和投资情况堪忧。曲靖的加工制造业,除烟草外,主要是以重化工和冶金两大支柱产业为主,受世界金融危机、希腊债务危机和我国调控>房地产也的影响,我市的煤炭、焦化、钢铁等产业的产能、产量、价格大幅下降,严重影响了我市工业园区经济运行和投资。从调研的情况和一季度的报表情况分析看,同比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同比是两位数的增加,但固定资产投资降低3.03个百分点;上缴税金大幅降低,减低38.74个百分点;企业利润除西城、师宗、会泽、罗平没有出现亏损外,其它园区出现亏损。

(五)产品结构单一。我市12个园区的规划布局非常雷同,基本上都是围绕化工、冶金两大产业进行发展,没有真正形成依靠资源,错位发展的格局。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绝大多数园区还停留在原料的初级加工上,产品附加值不高,没有形成园区产业链的延伸和循环经济发展格局。

三、当前的困难

(一)建设资金短缺。特别是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缺口较大,各级政府投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与园区发展那的实际需求差距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

(二)企业融资贷款困难。受宏观政策和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货币政策任然偏紧,中小企业资金紧张,大部分中下企业融资尤为困难,资金链绷紧甚至有可能出现断裂的风险。

(三)项目支撑不够。由于目前招商引资政策不够完善,加之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项目签约率不高,项目落地不多,项目推进不快。总体上看,园区大项目不多,主导产业不突出,特色产业未形成,园区经济总量小、层次低、竞争力弱。

(四)用地成本增加。去年9月,省委、省政府实施“工业上山,城镇上山”的政策,按照新的土地政策,需要征收坝区耕地质量补偿费,据不完全统计,我市需增加的用地成本麒麟麻黄达37万元/亩,南海子达28万元/亩,其它地区达18.7万元/亩,用地供给成本大大增加,项目推进、落地更加困难,有一部分再谈项目推进较为缓慢或停止。

四、建议和意见

(一)强化考核。根据《决定》提出的要求,我市工业园区实施“三年倍增,五年翻两番”行动计划,要对各工业园区实施考核,建议尽快促成市政府出台园区考试实施办法,逐一落实《决定》的有关政策,激发园区活力,掀起园区发展新景象,以工业园

区的“三年倍增,五年翻两番”推动我市工业的跨越发展。

(二)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建议市委市政府督促各部门和县(市)区尽快出台加快园区发展的实施意见,落实省委省政府今年3月17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跨越发展决定》和市委市政府去年8月25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决定》的相关对园区建设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特别是园区新增税收部分留给园区作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从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园区的承载力。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是园区发展的生命线,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筑巢引凤的基础上,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议市委、市政府促使各县(市)区出台招商引资相关激励机制,确保招商引资取得突破。

(四)召开园区用电工作协调会。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多,当前已经出现的电力配套设施的滞后等问题,建议由我委主持,邀请市供电局;县(市)区分管领导、园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工信局分管领导;县供电公司是就园区规划修编后和近几年发展的情况,电力配套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当前急需解决的等问题召开专题座谈会进行协调。

产业园区调研报告

(二)

一、李庄乡铝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商丘神火铝厂投资10亿元,于20**年成立,目前年生产能36万吨,年销售收入54亿元;商丘阳光铝材有限公司成立于20**年底,总投资16.7亿元,设计年生产能力15万吨,其中铝坯料10万吨,装饰用带材1万吨,ps版基材3万吨,空调泊1万吨,项目完全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9亿元。目前,一期5万吨铸轧生产线已建成并投产,一期5万吨冷轧生产线已基本建成,马上即可试车生产;商丘东南铝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年,总投资4000万元,20**年正式投产运营,目前日生产各种型号铝棒材300吨,可实现年销售收15亿元;河南鑫源铝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年,目前,日生产铝棒材150吨,可见现年销售收入7亿元。

另有已签约落地园区的商丘广源运输有限公司即将开工建设,投资5.6亿元的商丘广宇石墨有限公司正在做落地前的各项准工作,投资10亿元的电解铝阴极项目正在洽淡之中。

随着市、区两级政府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是制定了专门的铝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力争把铝加工业作为我市的支柱产业等相关政策出台后,园区的发展后劲更加有力,园区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各种配套设施更加齐备,园区功能更加完善。

二、当前我国铝加工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及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对作为现代经济和高新技术发展支柱性原材料的铝材更加需求旺盛,同时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对铝行业的进一步限制,使我国的铝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快速壮大起来,特别是在广东佛山,短短一年多时间,竞猛增了400多家铝加工企业,**年来, 全世界铝材加工总。量为3000万吨,而我国铝产量为1300多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0%还多,但我国的铝加工企业多属于高能耗,低附加值的加工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强,很多高精铝产品仍需进口。同时铝加工企业存在重复建设,盲目建设情况,出现了局部的产能过剩,真正的高精度铝板带,高强度汽车铝轮,精密铝铸件,泡沫铝、高压电子铝箔,优质彩色涂层板、铝塑复合板管、特种铝型材、微细球型铝粉等产品严重供不应求,市场缺口仍然很大。

三、铝工业发展趋势:

以美、日、德发达国家为代表,铝加工业在20世纪已完成了优胜劣汰,兼并重组的整合过程,并成立了跨国集团,进行全球性的选择、生产和经营。其中美铝公司在全世界设有分支、囊括了高精铝加工的全部行业,年加工能力为200万吨,在铝加工技术上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通过对全球铝行业纵向、横向比较,多行业、多角度的分析论证,总体上讲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电解铝需求不会增长太多,铝加工企业数量也不会有太大变化。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铝产品需求将猛增。因此未来的铝加工企业在加工工艺上,应向着更加精细化方向发展,在铝加工装备上,应向着更加智能化方向发展,在企业建设上,向着更加大而强和专而精方向上发展。

四、金融危机对铝行业的影响:

**年底,**年初,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下滑,电解铝下游行业发展后劲乏力等影响,我国铝加工企业受到了严重冲击,单就我乡铝工业园区内几家企业来说就损失惨重:神火铝厂的销售严重下滑,库存压力陡增,最后不得不停止过半生产线,直到我省加大战略储备和国家率先实现企稳回升,才使神火铝厂逐步渡过难关;商丘阳光铝材有限公司生的铝板也出现了滞销现象,面对正在建设的冷轧项目,公司高层个别人士基至出现了犹豫思想;商丘东南铝业的客户需求减少80%,使其无法正常生产;河南鑫海铝业公司干脆停产来应对危机。**年底至**年上半年上述四家企业共减少销售收入近60亿元,它们经历了一次非常严重的经济寒冬。随着**年下半年我国经济率先实现企稳回升,同时全球需求开始增长,**年第>四季度及今年第一季度,它们的销售收入分别比09年第三季度增长了10%和17%,目前已基本恢复到危机前的生产销售水平。

五、当前梁园区铝加工企业存在的问题:

1、铝工业园区还没有形成规模,产品还比较单一。

2、铝工业园区的道路、电力、排水等各种配套设施还需更加完善。

3、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企业少,个别企业存在高能耗与污染。

4、园区内中小企业多,成规模的大企业少,真正深加工、精加工的企业更少。篇2:创业产业园调研报告~ 创业产业园调研报告

调研对象:基地调研 武汉天地实地调研 案例调研 调研时间:2012年5月

教学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土建学院

专业班级:建筑学0902 学生姓名:罗璇

学生学号:0120906220220 摘要:创意产业园是大量诸如艺术、设计、广告等以创意为主的个人工作室或服务性公司的创意设计类企业聚集在一个特色区域,形成多元文化生态和创意服务产业链。同时带来了配套产业餐饮、娱乐、购物、休闲及旅游业等等的发展,他们共同形成城市中心独立而具影响力的新社区。本文通过四部分——基地调研、天津济南地区创业产业园调研、武汉天地实地调研、总结,对创业产业园区的空间组织形式、功能划分、空间节点景观处理、新老建筑改造、细部处理、城市氛围做出详细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创业产业园、历史建筑、空间组织、功能划分、景观处理、城市氛围

第一部分:基地调研 1基地环境

基地位于武汉市洪山区街道口,临接武汉理工大学东院,用地面14259㎡, 主入口位于基地西侧,与外部存在2m的高差。基地西临主干道珞狮路,北面是基地公共绿地和住宅区,南面是与基地4m高差的绿地区,东临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材料与土木学科群。

北面住宅基地周围厂房 入口处设计院大楼 材料学院楼

第二部分:天津济南地区创业产业园调研

天津地区:天津六号院创意产业园 济南地区:泉乐坊创意产业园 天津桥园创意产业园

天津六号院创意产业园 1.园区简介 1.1基本概况

天津6号院创意产业园因位于和平区台儿庄路6号而得名,曾为英国怡和洋行的仓库,始建于1921年,总面积一万平米。2000年开始,有艺术家在此集聚;2007年,园区投入近千万元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申请各种政策支持,实现了从传服务业向创意产业的转型,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项目落户园区,动漫、设计、艺术成为园区的三大业态。 1.2历史背景

6号院的前身是英国怡和洋行天津分行仓库。坐落在台儿庄路6号,这里曾经是贩卖鸦片和茶叶的英国怡和洋行的仓库,由5座英格兰风格的建筑组成,距今有90多年的历史。19世纪60年代建造的这个仓库,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东临海河,交通方便,为其商贸进出口创造了条件。解放以后,怡和洋行被天津市人民政府接收,“6号院”成为一商集团天津文化采购供应站的库房,如今的“6号院”面对天津的母亲河海河,背靠天津市有名的金

融街,与殖民地时期建造的美国花旗银行、利顺德大酒店比邻,矗立在整体欧式血统的建筑群中。 1.3环境背景

泰安道 :英伦风情街

自1860年至1903年的40余年间,英、美、法、德、日、俄、比、意、奥九国先后在天津设立租界,并依照本国风格,建起了“国中之国”。泰安道地区即为当时的英国租界,开辟于1860年,是外国在天津设立的最早租界,也是遗存最多,保存相对完整的外国租界。 德式风情街:海河西岸展新姿

德式风情旅游区坐落于原德租界内,总占地面积近1.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由11栋纯德式风格别墅组成。

在这片区域里,11幢坡顶风情建筑正紧张施工,简洁流畅的建筑线条,经典的褐色与醒目的红色穿插,德式建筑简约风格在这里已初步成形 天津湾

天津湾位于天津市河西区中环线与南北大街交口,毗邻海河,占地面积近30公顷,总建筑面积为120万平米,将五星级酒店、甲级写字楼、城市公园、购物中心、休闲娱乐、亲水公寓等六大业态融为一体,成就天津湾生活、工作、休闲、购物等为一体的国际化滨水生活圈。 津湾广场

津湾广场是天津第一座24小时不夜城,是融合现代化、欧式建筑于一体的开放、和谐、生态、智能的高端商务商业聚集区。项目建筑面积17.1万平方米已经建成,汇集了剧场、影院、高端餐饮娱乐、时尚购物中心等业态。 意风区

意风区全称为天津市意式风情区,是意大利本土以外最大的意式风格建筑群,该区域的由来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对天津市进行了割地赔款。

泰安道津湾广场

意风区德式风情街六号院地理位置 2.空间组织 “6 号院”建筑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占地近六亩。为长条型的院落,地面平整视野开阔,周边环绕矗立着五座独立的四层楼库,各座之间都有通道可以穿行。分为a、b、c、d、e 五个区,五个区成环抱状分布。

园区为入驻的创意企业提供了专业的服务、大量的共享空间和休闲场所——展示厅、会议室、咖啡吧等;

另外,其高大的loft建筑空间更容易激发艺术家或设计师的创意灵感和激情。同时,可以任意分隔的宽敞空间,使艺术家和入

驻企业能充分 发挥自己的个性。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四层平面图 3.造型及细部处理

跨院楼座间有造型独特的悬空楼梯,层叠交错形成两个“之”字型十分抢眼。台儿庄路6号院的建筑物已建成了86 年,虽年代久远,但其严谨稳重、体量宏伟的建筑特色依然能清晰辨认,尽管经过了大地震的考验和海河景观拓路拆改的洗礼,仍然留有欧陆式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明显痕迹。篇3:全市县域产业园区调研报告

全市县域产业园区调研报告

4月8日,在市委十一届第108次常委会上,明玉书记要求,要强力推进县域产业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激发产业园区发展活力,打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并明确志勇部长牵头开展调研工作,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会后,志勇部长立即召集组织部、政研室等相关部门同志研究确定调研方案,成立15家市直部门共同参与的专题调研小组,深入到9个县(市)区13个产业园区进行实地考察,并多次召开县(市)区、产业园区主要负责同志及驻园区企业负责人座谈会,面对面地听取意见与建议;同时,安排调研小组赴外地考察,直接或间接地借鉴吸纳外地经验。在此基础上,形成全市县域产业园区调研报告。

一、全市县域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

目前,经市编办批复的县域产业园区共有13个,即:黑山的庞河、胡家、八道壕,北镇的沟帮子,凌海的大有、双羊,义县的七里河、九道岭,古塔的士英,凌河的紫荆,太和的汤河子,滨海新区的西海,松山新区的南站。总体规划面积28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6平方公里。

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全市产业园区在总体上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第一,基础设施得以完善。2010年至2014年,全市产业园区全口径固定资产投资实现900亿元,预计2015年可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83亿元。义县七里河、黑山庞河“七通一平”分别达到7平方公里和4.4平方公里,北镇的沟帮子形成产城融合的发展格局,等等,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明显改观。第二,产业发展逐步明晰。全市产业园区已经形成三个产业体系,即以装备制造、新能源、精细化工、冶金材料、高新技术产业等为主体的产业体系;以种业、畜禽加工、农产品加工、果蔬饮品等为主体的产业体系;以物流、文化旅游为主体的产业体系。第三,企业入园持续增加。全市产业园区已建成工业企业346户,完成投资603亿元;在建企业106户;今年意向入园企业75户。第四,骨干作用有所增强。全市产业园区企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162.6 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 357.8亿元,增长2.2倍 ,占地区企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8.8 %提高到38.9 %,提高了10.1个百分点。

实践证明,产业园区已经成为促调整的重要力量,县(市)区级产业结构从2009年的19:45:36调整为16:49:35;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平台,仅从财政收入情况来看,从2010年的10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25.5亿元,增长2.55倍,年均增幅26.4%,园区收入占比从15.4%提高到22.1%,提高了

6.7个百分点;成为保就业的重要渠道,吸纳就业人员10万人。 通过调研,我们更感到,产业园区的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一是体制机制亟待创新,有的园区依然沿袭着行政管理模式,缺乏经济管理思维与经济运行架构。二是规划科学性亟待提高,就全市而言,缺乏市域产业园区整体统筹规划,县域产业园区各自为政,造成功能冲突,产业雷同,互补效应弱。就县域而言,相当一部分园区的整体规划、产业规划不清晰,缺乏对要素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招商引资平台建设滞后甚至是缺失;有的园区总体规划是在2011年以前编制完成的,与国家和省市的“十二五”规划要求不符;有的园区没有编制总体规划,规划建设与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之间脱节。三是集群效应亟待增强,突出表现在没有实现全产业的“闭环招商”,产业链条不配套,综合竞争力不强,缺乏能够带动行业发展的大型企业,中低端产业类的企业较多,产业发展层次低,主导产业瘦弱;尤其是自主研发能力较弱,园区内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项目仅占15.4%,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企业仅占9%,企业内部有研发机构的较少,公共研发平台尚未建立。四是“瓶颈”制约亟待解决,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融资渠道狭窄,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不快;土地规模矛盾突出,比如,滨海新区到2020年的规划指标均已用尽,目前还有2600亩在建及待建项目的土地规划需要调整。五是人才引进亟待突破,缺乏专业的高水平的各级各类优秀人才。此外,还存在园区收入与地方实得财力不匹配、扶持

园区发展的优惠政策较单一等问题。

二、全市县域产业园区的发展建议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看到了产业园区的发展,看到了产业园区存在的问题,更看到了产业园区的潜力与优势。着眼于全面建设辽西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总体格局,我们必须把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深化改革与创新,以产业园区发展的“爆发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力。

第一,要切实解决思想认识的问题。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思路决定出路,思想认识的高度决定着发展的高度。严峻的问题在于,受总体形势的影响,以及取消gdp考核指标、优惠政策和激励政策的淡化或者刹车,在相当程度上造成对产业园区发展的积极性减弱,精神不振,信心不足,有的劲头放松,慢作为甚至是不作为;有的瞻前顾后,不敢作为。而且,在部分地区和部分干部的思想观念中,对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还存在着“三个等同于”的认识,即等同于行政性的管理区域,以行政化的思路与方式而非经济化、市场化的思路与方式来管理和运作产业园区;等同于常规性的经济工作,突出表现在没有形成具有园区特色的目标体系与考评体系;等同于一般性的招商引资,缺乏明晰的产业招商规划与途径,演变成事实上的“企业扎堆”而不是“集群联动”,呈现的是单体企业而不是全产业的链条式发展。

我们认为,市委市政府之所以决定设立产业园区,就是要赋予产业园区特殊的定位、特殊的使命、特殊的政策,推动经济社会实现突破性发展。建议市委市政府明确产业园区是“四位一体”的总体理念和功能定位,换而言之:就是明确,产业园区是改革创新的试验区,只有这样,才能冲出桎梏与苑囿,以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的突破带动建设与发展的突破;才能形成允许试与闯、敢于试与闯的浓厚氛围。就是明确,产业园区是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只有这样,才能以科学发展的视野来审视与破解规划、定位、招商、服务、土地集约利用、融资平台建设等诸多问题,真正做到棋高一招、

先人一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是明确,产业园区是特色产业的集聚区,只有这样,才能突出产业链招商、全链条发展,以集聚集群提高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才能形成强影响力的品牌效应,以特色特点争市场赢发展。就是明确,产业园区是现代化城市功能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产业化、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统筹发展。

尤为重要的是,要强化规划意识,强化规划的科学性与法制性。就全市而言,要编制统一的产业园区发展指导规划,明晰产业导向,确定各个产业园区的产业发展重点,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县(市)区做到产业发展重点与考虑企业入驻积极性相协调相结合。就县域而言,要结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锦州发展全局,进行新一轮的总体规划修编,强化特色特点和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产城融合,同时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完成与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推动园区建设成为各具特色、错位发展、强竞争力与强生命力相结合的产业高地。规划确定之后,要按法定程序报人大和政府进行审议与批准,使之具有法律效力,确保规划的刚性约束。

第二,要切实解决领导体制的问题。通过这次调研,我们调研组所感受到的,基层干部和企业负责人也普遍提到的,在领导体制上突出表现为两个问题:一方面,是缺乏市级层面的统筹;另一方面,是产业园区的“行政化”倾向。

关于市级统筹。目前的状况是,产业园区各自为战,或者是县(区)自为战。这种状况所带来的影响,就是没有建立统一的规划体系,形成功能定位的重叠和产业结构的雷同;没有形成统一的考评体系,造成产业园区尤其是产业园区主要领导缺乏竞争的活力与动力;没有形成统一的解决问题体系,条条、块块的问题纠结在一起,迟滞了产业园区建设速度。因此,建议市委市政府加强市级层面的统筹,成立市级的产业园区领导小组,统筹全市产业园区的体制机制创新与规划、招商、建设、目标考评等各项工作,并在职能部门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同时,领导小组肩负审批委员会职能,对产业园区的重大项目,实行集中的、一次性会议审批,提高工作效率与效能。市级层面的统筹还

要把握产业园区的数量,突出质量,针对发展实际适时整合或扩面;要注重提振县(市)区及产业园区领导干部对产业园区发展的信心与勇气。

关于去“行政化”倾向。我们认为,产业园区的首要功能,就是经济功能;产业园区的核心色彩,就是经济色彩。而目前的状况是,部分产业园区的行政功能、行政色彩较浓并有越演越烈之势。同时,我们也感到,产业园区的经济化、市场化进程还必须要有行政职能相配合。因此,建议市委市政府对产业园区实行“一区两制”,对经济功能与行政功能进行区别定位。所谓的“两制”,就是经济功能实行市场化管理,行政功能实行服务化管理。

具体建议:一是调整完善产业园区区划布局,坐落在产业园区规划区域内的乡(街)成建制划入产业园区进行管理,并将所辖乡(镇)改建成街道办事处,产业园区及新城新镇实行合署办公,并建立产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党政合一体制,管委会主任兼任党工委书记。二是突出产业园区经济功能,剥离所辖街道的经济职能,街道只承担社会管理职能,重点配合产业园区做好土地动拆迁、社会稳定工作;产业园区内设机构实行“扁平化”管理,只设一个管理层级,即根据需要设立的专业局和街道办事处,并在核定人员编制和干部职数的限额外,可按公司化运作方式自行确定内部机构名称和人员配置。所在县(市)区委政府只对产业园区管委会进行经济指标与工作绩效的考核,不再对街道进行单独考核,形成产业园区集中精力抓经济建设、街道全心全意抓社会事业、重大问题由管委会统筹决策的运行机制。三是强化目标管理绩效考评导向,将全市产业园区全面纳入目标管理绩效考评体系,强化对产业园区产业规划、产业定位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考评,重点考评营业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引进域外资金、实际利用外资、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五税”收入地方留成部分等指标,定期对指标增速和计划完成进度进行统计排名和情况通报,并设立资金奖励、职务奖励和末位退出、责任追究等制度。

第三,要切实解决责权统一的问题。

健康产业调研报告
《健康产业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