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研报告

毕业生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1-14 08:36:52 来源:调研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毕业生调研报告

2011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调研报告

一、调查背景

随着07级应届毕业生开始面临毕业走出校园,各种各样的就业情况也摆在了我们面前。针对这一情况,现作一份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二、调查目的

对这一情况进行调查,从而使毕业生能够看清当前社会的就业现象、认清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找工作的时候能有所准备,很好地应对各种情况。

三、调查方法

调查时间:2011年4月28日~2011年4月3日

调查对象:各高校应届毕业生

调查方法:随机抽样调查

调查方式:面谈、电话、邮件

四、调查内容

1、学校待毕业生就业情况有

3月份刚到各大高校就已感到就业气氛了,学校开始向毕业生介绍一些实习单位,并且一些企业进入学校招聘。但一开始的招聘会最终被招走的人很少。通过了解原因有以下几点:

(1)很多人不在意最初的招聘会,认为今后还有很多机会,有货比三家的思想,想等机会。而且有些毕业生经过实习,在工作岗位上的历练,认为还是学校最好,想享受最后当学生的时光。

(2)最初的招聘会对于一些毕业生来说,当做积累应聘经验的一种途径,以了解如何找工作。

(3)对于校园招聘,很多人认为待遇差,薪资低,把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当苦力,不愿签工作。

(4)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家里面可以帮忙找到工作,或是嫌工作地点偏远。还有的就是要有一些考试等。

介于这些种种,学校最终留下的人还是比较多的。

之后各个学校还会继续有大型校园招聘会,以及人才交流中心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就业的一个渠道。

2、社会就业情况

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每年都在增加,而毕业生就业率仅能达到百分之八十左右,未就业的毕业生在以往其实都找到了工作,但好像出于一种无理由的现象吧,毕业生找到的第一份工作90%以上都不会是他们的终身职业,甚至是第二份、第三分……我们都在把第

一、第二当作跳板,然后寻求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如我校一开始出去实习可以签到工作的同学也会陆续返校。而又有时候是毕业生有好高骛远的情结,所以一直处于跳槽状态。而这些毕业生以及下岗职工寻求再就业增多、大批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从而更加大了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推荐第2篇:大专毕业生调研报告

广州回味源蛋类食品有限公司对外营销实习调研报告

摘要: 通过在广州回味源蛋类食品有限公司对外商员职位的实习,熟悉公司的

企业文化,了解公司咸蛋黄、咸蛋清等产品的对外销售情况。其目的是了解中国食品行业国际贸易上业务的开展情况,同时加深英语在商务活动中的普及性与重要性,了解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供需情况,提高英语的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为企业进一步对外发展而刻苦专研,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 商务英语;经济全球化 ;国际贸易;蛋类食品

广州回味源蛋类食品有限公司对外营销实习调研报告

一、前言

对学校课程的学习完毕,我们面临毕业这一大问题,经过众多招聘会的磨练,毕业生无疑背负了很大的压力,三月下旬,我获得了国内蛋制品顶尖品牌的广州蛋类食品有限公司的录用通知,经过入职工作,成功担任该公司对外营销专员一职。

(一) 实习时间:2012年2月10日至2012年6月10日

(二) 实习单位的情况

广州回味源蛋类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的最专业的咸蛋黄生产厂家。

主要产品有鲜鸭蛋、咸鸭蛋、咸蛋、咸蛋黄、蛋清、蛋壳等。回味源产品粒粒精华、起沙出油,香味宜人,蛋白似玉,蛋黄似红橘,咸淡适中,风味独特,具有松、沙、细、油、嫩五大特色。

公司位于全国最大的蛋鸭养殖基地——广州白云区神山,凭着这个优越

的地理位置,企业的原材料优质而又新鲜,再加上采用合理科学的蛋制品工艺流程和先进的现代化设备设施,与科学的生产管理体系。使“回味源”品牌蛋黄品优质超、油露松沙、回味连连,并迅速从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深受一些大型酒店、食品生产企业、月饼加工厂家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回味源已经深刻认识到英语作为打开国际市场的一条沟通纽带,它显著

降低对外贸易成本,显著提高交易效率,为企业挖掘更多新客户,加深彼此之间的联,促进对外贸易经济的增长,实现贸易的全球化。

作为中国蛋类食品行业的领先企业,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历经十几年

的努力打拼与发展,对外业务取得骄人成绩,现在与欧美、东南亚等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发展合作关系。但是现在企业也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特别是如何加深商务英语在国际业务上的应用,提高对外营销团队的核心竞争力,这一迫在眉睫的问题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国际贸易业务的重要问题。

二、调查目的和方法

(一)调查目的

1.经过对广州回味源蛋类食品有限公司对外营销情况的调查,充分了解该企业

的经营状况、发展前景和定位蓝图,在工作岗位中充分运用专业知识,发挥特长,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让本职工作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经过广州回味源蛋类食品有限公司对外营销情况的调查,可以运用商务英语

专业的有关知识与客户进行商谈,在这一过程,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加强交际能力,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子。

3.经过对广州回味源蛋类食品有限公司对外销售情况的调查,可以加深对食品

行业的认识,特别是蛋类食品制造的传统工艺的知识,是需要在相关行业工作才能学到的知识,放眼世界,分析蛋类制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场需要,根据市场数据分析,制定适合企业对外营销的好路子,也为自己创业累积深厚的客户资源,打下坚实的业务基础。

(二)调查方法

1、亲力亲为,献身到工作中去的实践方法。首先,在本职工作上,运用商务英语的专长,做好对外营销业务跟单,促成订单成交等工作,与国际客户及时沟通,根据企业面临的现状,发现不足,刻苦专研努力解决;其次,吃苦耐劳,抽时间到车间中去,了解产品的生产流程,熟悉蛋制品传统工艺,丰富对企业与产品的认知度,切实了解车间把英语应用到产品标签与包装上的使用情况;最后,加强到合作企业参观学习,汲取精华,弥补不足。

2、观察法。无论在办公室还是产品的生产车间,都需要保持勤于观察的习惯,很多自己无法亲力亲为的事情便要经过观察,发现蛋制品生产与销售中面临的问题,总结自己能得到什么样的启发,特别分析整个对外营销团队英语的运用程度,营销能力的高低。

3、网上调查法。外界对企业运用英语打造国际品牌这一情况的认可程度的深浅,外国顾客对产品使用的反馈,竞争对手与合作伙伴的相关动态都是获取调查结果的重要来源。

三、调查发现

(一)通过实践调查发现,广州回味源蛋类食品有限公司对外营销业务上并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多大影响,而是保持着营业额逐年增长,从2007年的1000多万美元到2011年5000多万美元,对外营销人员由2人到11人。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金融危机得到缓解,这两年经济开始好转,对回味源来说,这是提高业务层次,扩大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时期,这对巩固国内蛋制品顶尖品牌,打进国外食品市场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从外贸业务占公司整个业务的份额比可以分析,2007年对外营销业务占总业务的12%,而到2011年止,公司对外营销业务占总业务比已经达到了31%,对外营销人员人数依然在增多,可见,对外营销已经成为回味源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二)通过调查发现,广州回味源蛋类食品有限公司是国内蛋品行业一流的B2B企业,它通过提高商务英语在国际业务上的应用,已经在欧美等地区建立了不少合作关系,从2007年的7家到2011年的23家,其中,这些合作的企业都是稳定和订单比较大的企业,回味源也渐渐在得到外国友的认可。

(三)通过调查发现,回味源加大了企业人员对英语学习的资金投入,从2007年1万美元到2011年的20万美元,不定时会邀请外国专家与行业的专家进行指导与培训工作。

(四)通过调查发现,回味源重视人才的使用,对招聘的人员,唯贤而用,营销团队已经拓展到28人,企业为他们提供稳定而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国际业务上,对外语的运用能力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人才也到了7人,这是公司努力开拓国外市场,打造中国品牌的有力见证。

四、对调查发现的分析及对策

(一)调查分析

1、经过对回味源蛋品国际营销的具体情况调查分析,回味源对外营销呈现良好的对外发展趋势头。随着业务扩大,关于出口产品的安全标准、包装标准与支付标准等都应该与国际接轨,而企业对英语的使用程度已经显出滞后的迹象。

2、从国际合作伙伴上分析,回味源蛋品在对外市场普及面依然不够,很多地方依然是空白的,如何扩大客户圈,让更多数客户的订购,诸多国外市场有待开发。

3、从企业研发与培训的资金投入情况分析,回味源蛋品资金在技术研发与培训

投入力度仍然有待提高。

4、从回味源蛋品人才方面分析,根据目前回味源蛋品的业务开展实况,招聘工作进展缓慢,随着业务的不断增加,人手开始略显不足。

(二)解决有关问题的对策

1、确保企业的生产与销售的英语使用规范,生产方面要符合标准、保证安全与交易合理等;销售团队要专业一体,提高对外人员的英语运用程度,突出企业风貌,增强对外营销力。

2、充分发挥英语国际语言的优势,建立合作渠道,大力开展国外空白市场,始终走在蛋品行业领先位置。

3、加大对传统工艺的改良与国外高新技术的引进,提高企业英语学习能力的资金投入,激发员工们的学习兴趣,提供相应的学习进修机会。

4、拓展招聘渠道,加大对外营销人才的招进,极力提高内部员工对外营销能力,克服人手不足给国际业务带来的弊端,确保企业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前提下,稳步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迈进。

五、调查的启发

通过在回味源蛋品的实习和该企业对外营销问题的调查,我深深体会到:

1、现在是全球经济化的年代,企业要立足国内的同时,学会如何走出去,然而,开展国际业务,企业必须具备坚实的资金基础,坚实的技术保障与全心全意的服务态度;而对外营销人员必须拥有专业的英语沟通能力,通过英语展现自身的营销能力,体现企业与产品的风貌,成功签订合同,达成合作。

2、商务英语专业是一个沟通的专业,它是对一门语言的学习,让我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能与人更好的交流与沟通。除此之外,它也让我们了解和熟悉各国客户的礼仪与习俗,了解各国的企业文化,这成为我们更好深入了解顾客的重要条件。

3、商务英语可以显著降低对外贸易成本,显著提高交易效率,为企业挖掘更多新客户,加深彼此之间的联,促进对外贸易经济的增长,实现贸易的全球化,我们应该发挥英语在商务中的作用

4、调研过程中,要克服困难,保持耐心,做事认真,用科学合理的调查方法得出结果,全面分析问题,及时处理问题。

推荐第3篇:毕业生质量调研报告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计算机工程技术学院

毕业生就业质量

调研报告

2011年

一、调研目的

为了科学预测就业市场,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交流与合作,拓宽招生就业渠道,客观反映我校目前的毕业生素质和社会声誉,及时发现计算机学院在专业设置、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学生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在院系领导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就业市场的调研工作,对毕业生进行了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通过调研,我们获得了丰富的资讯,对我院的人才培养及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调研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计算机工程技术学院2008届、2009届、2010届、2011届信息管理专业的全部毕业生。

三、调研内容

1、毕业生就业率

2、毕业生薪酬待遇水平

3、毕业生就业岗位

4、毕业生就业单位

5、毕业生就业区域

四、调研数据来源

调研数据来自毕业班班主任统计的数据与省中心公布的数据。

计算机工程技术学院

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调研报告

一、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1、就业率分析

为了更精确的掌握毕业生就业情况,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每年进行两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工作,分别为每年5月份毕业前的初次就业率统计和12月份毕业后的最终就业率统计。

200

8、200

9、2010届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共计183人,最终就业率分别达到98.28%、97.26%、98.08%,就业率一直保持稳定(见图 1)

图1毕业生最终就业率曲线图

高就业率说明当前社会需要大量的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信息管理专业的设置符合社会人才需求。

2011年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计算机工程技术学院信息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有61人,目前5月份初次就业率统计数据为95.08%,结合各年初次就业率进行分析后发现,2008届—2011届学生初次就业率逐年上升 (见图 2)

图2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曲线图

初次就业率逐年上升,说明信息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好,毕业生在6月份毕业前就可以轻松找到工作。

2、薪酬待遇水平分析

对2008届—2011届毕业生签约薪酬待遇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毕业生薪酬待遇呈逐年上升趋势,说明社会对于信息管理人才需求量逐年增大(见图3)

图3毕业生薪酬待遇柱形图

3、就业岗位分析

信息管理专业的方向主要有两个:偏重于财务会计的企业管理类和偏重于计算机的信息管理类。

对2008—2011届毕业生就业岗位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有88.7%的毕业生毕业后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其中有53.5%的毕业生从事企业管理类的工作、35.2%的毕业生从事计算机方面的信息管理类工作,(见图4)

图4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图

4、就业单位分析

2008—2011届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选择就业的用人单位主要集中在私营企业,占到65.7%,这与广东省私营企业比较发达的社会经济结构密切相关。而毕业生进入国有企业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则相对比较少(见图5)

图5 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图

5、就业区域分析

2008—2011届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广东省内,其中选择在珠三角(广州、深圳、珠海)就业的毕业生占到了65.6%(见图6)

图6 毕业生就业区域分析图

二、调研结果汇总

综合汇总调研结果可知,近四年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够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符合人才培养要求。毕业生大部分在广东省内就业,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其中在珠三角一带就业的达到65%,说明珠三角地区对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很大,并逐年上升。毕业生毕业后主要是进入私营企业工作,正符合广东的经济发展模式,满足区域经济发展要求。

推荐第4篇:大学毕业生调研报告

2001年以来林管局(森工集团)招聘大学

毕业生工作生活等情况的调研报告

人事处

房鸿超

林管局(森工集团)实施科技兴林、人才强企战略后,林区组织人事部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转变人才培养方式,注重科学合理使用人才,营造了良好的人才吸引、培养和使用环境。特别是近年来引进和招聘来的大学毕业生在林区建功立业情况已经成为林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深入了解招聘到的大学毕业生在基层工作生活的情况,以便下一步更好的做好这项工作提供依据,林管局人事处于2010年10月针对满归、管护局、阿龙山、金河、汗马管理局、莫尔道嘎、额保局、得耳布尔、根河、根河航站、伊图里河和图里河等12个单位开展了本次调研工作。调研主要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走访大学生工作单位和生活住所等方式。结果汇总如下:

一、总体情况分析

1、人才招聘力度逐年增大,结构趋于合理

据内蒙古大兴安岭人才交流中心掌握,2001年以来实际分配到各单位大学毕业生总计为1297人(包括已经剥离单位),其中女生为517人,约占分配总人数的40%;已经列入内蒙古自治

1 区人才储备计划的有6人、列为呼伦贝尔市人才储备计划的有171人;在人才交流中心办理辞职手续的有138人,约占分配总人数的10.6%。招聘学生毕业院校层次较好,区外院校有东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浙江林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和西安科技大学等国家重点院校,区内院校有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财经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

其中,2008年以来实际分配到各单位毕业生总计为369人,女生为183人,约占分配总人数的50%;研究生学历的有8名,占分配总人才的2%;本科学历的有141人,约占分配总人数的38.2%;大专学历的有220人,约占分配总人数的60%;已经在人才交流中心办理辞职手续的有50人,约占总人数的13.6%。

经调研核实,2001年以来共分配到12个调研单位大学毕业生总计为375人,女生为187人,约占总人数的50%,已经剥离和办理辞职手续的有163人,约占总人数的43.5%。其中,2008年以来共分配到调研单位毕业生总人数为175人,女生为78人,约占总人数的45%,已经办理辞职手续的有37人,约占总人数的21%。

2、单位领导重视,大学毕业生工作生活趋于稳定 通过对调研单位大学毕业生座谈和走访了解,发现各单位领导都比较重视,认真落实各种政策待遇,积极努力改善工作生活

2 环境,培养和重用了部分大学生,对大学生在基层工作期间的表现都非常满意,我们也了解到这些大学生目前思想较稳定、工作努力,基本能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

3、通过调研初步认定表现较好的个人

通过调研比较,图里河、得耳布尔、金河、满归、根河航站、额保局、汗马、管护局等8个单位领导比较重视,人才培养使用环境较好;朱显明对计算机知识比较专长,杨天琪、张永崎、刘文光、司爱生、张智博、穆三浪6名大学生综合素质较高。(登记表附后)

二、政策待遇落实情况

1、认真落实政策,严格执行工资标准

调研单位认真贯彻落实林管局(森工集团)关于招聘大学生工作政策,按照 “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培养人才,从制度上保证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专业人才能够学有所用”的要求,采取先分林场和山场一线、多岗位轮换工作、导师带徒等多种方式,让他们亲身感受林区、了解林区,尽快熟悉业务,增长技能,扎根林区。锻炼1至2年后,组织人事部门考核各自的表现,综合素质优秀的人员将被选拔到重要岗位任职。工资标准按专科生每月1000元,本科生每月1200元,研究生每月1500元,在林场工作期间研究生和本科生每月补贴300元,专科生每月补贴200元,工资每年随林业局的增资幅度进行增长。其中,得耳布尔林业局对未分配到林场工作的大学也按在林场工作的大学生工资

3 待遇执行。同时,各单位都按照有关规定,为其办理了“五险”。

2、努力解决食宿,住宿环境逐步改善

在食宿方面,各单位尽可能的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人文关怀,采取租宿舍、招待所安排宿舍、吃住单位等多种途径安排食宿。住宿条件安排较好的单位有图里河、得耳布尔、阿龙山、金河、额保局、管护局、汗马和航站等单位。其中,图里河林业局将将招待所三楼变成集体宿舍,除按规定发放生活补贴外,另外每人每月补助150元生活费。得耳布尔林业局将两间安置房做为大学生宿舍,并且为2009年分配的巴图和王建国两名毕业生安排了棚户区楼房,林业局承诺明年将解决全部毕业生的家庭住房问题。阿龙山林业局专门拿出两套棚户区楼房做为人才公寓,用于解决大学生住宿问题。金河林业局在局址为大学生修建了6间宿舍,并配齐了炉具和各种生活用品。四个事业单位大学生的食宿条件较林业局的更好,他们采取在单位住宿或租楼房的形式为大学生解决食宿问题。

3、签订聘用合同情况

各单位对新分配的大学毕业生在试用期结束后,经考核合格后正式聘用,并与本单位签订聘用合同,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人才交流中心审核备案。目前除2010分配的大学毕业生外,都已经为其办理了聘用手续。

三、培养和使用情况

在政策制定方面。阿龙山林业局制定了《引进、培养和使用

4 人才实施办法》、《人才开发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和《人才资源信息管理实施办法》,规范化的人才选拔、培养和使用的机制。图里河林业局通过建立人才管理使用、人才培训、定期鉴定评价、人才档案管理和调训轮岗等制度,为大学生成长使用创造条件。2010年他们组织了12名大学生参加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根河林业局组织人事部门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对引进高校毕业生的宣传力度和培养办法。各单位正在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人才使用培养方式和相关政策措施,用制度保证了科技兴林、人才强企战略的实施,为大学生的成长发展、贡献才华、建功立业搭建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在领导关心培养方面。图里河林业局建立了大学生所在单位的党总支(支部)书记或本科室的科长帮扶的“一带一”体制,帮助大学生提高工作能力、积累工作经验。今年中秋佳节,得耳布尔林业局全体领导专门到大学生宿舍看望他们,共度中秋佳节。2009年分配到额保局的大学毕业生王斌因严重颈椎病,单位领导得知后,几经周折为他办好转院手续,并从单位财务借给他两万元钱,还倡议全局职工为他捐款,五十名职工一上午的时间就捐款八千多元,现在病人已经完全康复。各单位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以及组织人事部门对大学生从住宿条件改善、工资待遇落实、重点培养使用和亲自走访看望等多种形式,关心他们的成长。

5 在组织选拔重用方面。通过了解,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比较关系他们的成长,经过过期或不定期地了解他们的有关情况,对他们进行定向培训和重点培养。其中,满归林业局对表现突出的硕士研究生王伟达同志,推荐到林管局动保办工作,对表现突出的贮木场检验员张林静同志,以轮岗的方式到林业局宣传部工作。图里河林业局经营林场安排新来大学生担任兼职老师为单位的职工讲解电脑的基本知识等,物资供应科安排新来大学生当好党总支干事。同时对2000年引的大学毕业生潘树财现任森调大队副队长(科级)李理现任旅游开发处主任。得耳布尔林业局专业的毕业生均工作在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的基层单位,今年又安排4名相近专业的毕业生到矿业管理单位和物业管理单位进行培养锻炼,提前为林业局的后续产业部门提前培养、储备技术人才。为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他们局还根据实际情况和人员自身特长,积极为其提供学习锻炼机会,如临时到办公室、信访办、团委等窗口单位进行短期培养锻炼等,丰富他们的社会实践内容。对有培养前途的毕业生,林业局不拘一格,大胆使用,现在已有两名毕业生被破格提为主任助理,正式参与单位的经营管理工作。

四、发现的问题

1、人才战略布局没有形成。近年来,在林区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过程中,林管局进一步实施科技兴林、人才强企战略,招聘一批大中专毕业生改善了林区职工结构,良好的人才环境逐步形

6 成,但由于历史长时间形成的重物资资源利用、轻人才资源开发的观念仍然存在,林区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人才合理使用培养政策有待进一步制定落实。

2、人才流失比较严重。人才流失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林区职工思想相对落后,原有的观念根深蒂固,关心重视人才环境相对落后;其次是林区科技能力不高、生活水平落后,受区域自然环境和林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使得对一些科研项目培养投入不够,部分学历较高、学术科研人员无用武之地,只能选拔向环境较好的地区或单位流失;第三是林区职工工作环境十分艰苦,且职工收入与同一地区或发达地区事业单位收入差距过大,住宿环境较差。

3、大学生工资标准不一致。2008年以来招聘的大学生由于执行特殊工资待遇,他们的工资普遍较老大学生工资要高,影响老大学生工作的积极性。例如2006年分配至根河航站本科毕业生段永清同志,他现在的工资拿到手才900多元,今年新分配到他们单位的本科毕业生工资已经达到1500元,差别很大。同时,大学生没有统一的增资标准,增长幅度难以把握。

4、食宿条件有待改善。各单位没有建立职工宿舍,大学生只能安排在单位、招待所住宿或租房子住,特别是有的单位在山场一线工作的大学生回局林业局址办事,只能住旅店,十分不方便。

5、特殊岗位人员短缺。林业有些行业比如矿业、中文专业、

7 法律、会计等行业或专业短缺。同时,林区各单位管理人员比例较大,加之年龄老化加剧,急需要工勤技能人员补充到森林管护等工作岗位上。

五、今后需要加强完善人才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人才制度建设,形成人才长效机制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动态调控机制、评价发现机制、选拔任用机制、流动配置机制和激励保障人才管理长效体制机制,使人才工作更好地与林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要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意识,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林区人才工作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重点抓好以下这五个环节。要落实责任,加大投入,营造重视人才、关心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氛围;建立育才制度,深入推进继续教育培训力度,构构建起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千方百计吸引人才;搭建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平台,坚持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人待遇留人,把越来越多的人留在林区;建立用人机制,不一拘一格用好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标准,改革人才选用方式,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和创造性。通过以上体制机制的调控,林管局(森工集团)在“十二五”期间,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林区人才竞争比较优势,为全面建设小康林区社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2、逐步改善居住条件,形成良好人才环境

8 各单位应逐步改善人才工作、生活环境,创造条件建设人才公寓,加强人才政策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选拔和使用环境。可采取提高工资标准、发给生活补贴、资助学费、安家费等多种灵活方式加大吸引区内外大中专院校优秀毕业生和高层次人才力度。建立学校教育和基层实践锻炼相结合、单位培养和人才交流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下基层锻炼、轮岗、参与课题研究、派导师等方式进行培养,关心他们的成长,发挥他们的作用。通过举办岗前培训班等方式,使所招聘来林区工作的大学生尽快熟悉林区情况,掌握上岗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在林海日报设立专栏,刊登学员培训心得,以此让林区各方面了解大学毕业生的思想动态和他们投身林区建设的决心。

3、建立人才储备制度。根据林区发展的需要,集团公司每年有计划储备一定数量的紧缺专业人才,对储备人才实行动态管理,关注他们的成长,储备期间引进的人才到基层相应工作岗位培养锻炼,表现优秀的人员逐级提拔使用,工资待遇由林管局支付,用人单位给予适当生活补贴。

4、林区科技研发能力较弱,应加大调研力度,组织人事部门应积极参加林区项目规划建设,组织成立林区科技学会,在引进人才同时,盘活林区现在人才资源,参与林管局项目决策。

9

推荐第5篇:高校毕业生进社区调研报告

高校毕业生进连岛大路口社区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省、市、区党委政府的有关要求,连岛从2010年开始启动了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实施“一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近期对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情况作了一次调研,并形成了报告。

一、大路口社区基本情况:

连岛街道大路口社区成立于2000年8月,位于连岛度假区中心地带,是度假区的旅游窗口地区,面积1.1平方公里,东起白沙小楼区,西至西大堤广场,南起游艇俱乐部,北至大沙湾海滨浴场,辖区内有驻社区单位8家,大小宾馆饭店40余家,有2栋宿舍楼,4个自然居民小组和二十一世纪居民小区,现有总户数253户,763人和二十一世纪小区暂住户数756户,约1590人。社区党员23名。近年来,社区先后获得了省充分就业社区、10年区级文明社区、市级绿色社区、市级民主法治社区、区级廉政文化示范点、市科普社区等荣誉。

从平时了解和考核情况来看,高校毕业生在社区基本上从事一些信息、文书、等工作,他们认真遵守社区工作纪律,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工作态度勤恳、虚心,对环境适应普遍较快,连岛街道和社区群众对他们的工作总体评价都比较满意。

二、主要措施:

选拔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关系到连云港市能否加快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人才保障,也是连云港市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该工作展开以来,市区领导、连岛街道党组织一直高度重视,并从实际出发,通过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健全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该项工作得到了深入推进。

1、统筹领导,协调配合。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连云区区委及时印发了《关于做好选拔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的通知》,形成了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协调、连岛街道具体实施、社区日常管理,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运行机制。强调选拔制度,本次招聘程序跟公务员招考程序一样,分发布公告、组织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选岗、考察、公示、聘用等10个环节,在选拔招考工作中,坚持公开、公平、择优和就近、就地原则,采取“公开招考、双向选择、择优聘用”的方式,确保选聘到社区工作毕业生素质优秀,能力优秀,做到选得优。

2、出台政策,落实待遇。高校毕业生在试用期间薪酬按照所在社区一般工作人员标准确定,在聘用期内的工资奖金按照所在社区副主任标准确定,保险福利待遇按所在社区一般工作人员标准执行,并为其安排所在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助理、社区主任助理等职务。对三年期满后续签合同的,从第四年起为其办理住房公积金。在调整和配备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时,可以在社区工作满三年以上、且表现优秀的高校毕业生中选拔。对于在社区工作三年以上、考核合格且符合各类报考资格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报考省、市级公务员的采取相应加分政策,报考本地公务员的将给予提供一定便利条件。对离家较远的,要求相关街道社区要为其提供相应食宿,必要时报销一定的交通费用。此外,他们还可以参加各类公选,努力为优秀高校毕业生创造发挥的平台,可以留的要“留得住”。

3、完善机制,监督管理。一是建立健全岗位引导制度。围绕社区工作实际问题,明确社区高校毕业大学生要发挥“六员”作用,即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做渔农业技术员;发挥知识优势,做政策法规宣传员;发挥职位优势,做基层矛盾调解员;发挥资源优势,做带民致富领航员;明确责任意识,做社区事务公开的监督员;明确公仆意识,做生产生活的服务员。二是建立健全工作会议制度。区委街道各级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社区大学生工作例会,听取毕业大学生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汇报,促进大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三是建立健全巡访制度。以社区服务为平台,发挥本社区大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深入各村各户开展各种宣传、教育等活动,积极听取群众意见,力所能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四是建立健全民主考核机制。做到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将个人工作述职、同事互评与群众民主评议相结合,按照实际工作目标任务考核与所在社区工作绩效相结合的原则,重点了解其工作实绩,把社区大学生试用期和年度考核结果作为任用、奖惩和是否续聘的重要依据,不断提高高校毕业大学生工作效能,要求做到“干得好”。

4、强化培训,提升技能。一是对选聘的高校毕业生进行岗前和岗位能力培训,通过传教的办法帮助其尽快掌握基本业务知识和工作方法。二是在经过一段时间基层锻炼,对工作有了初步了解后,有针对性的安排大学生到对口岗位培训基地进行深层锻炼,不断拓展业务。三是建立一对一互助小组,通过街道机关单位、村干部“传帮带”及他们的模范行为带动和影响大学生,培养大学生的协作意识,处理复杂问题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实际能力,大学生也可以传输新思想,新知识,创立新方法,形成互帮互助,争取让有能力的,学得快的,做得好的毕业生“上得去”。

三、主要成效:

正是依靠以上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措施,以及积极贯彻落实,大路口社区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促进了人才协调发展。社区大学生学历层次较高,专业较齐全,年龄适中,有效改善了社区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解决了社区人才队伍知识断层的问题。

2、带动了社区事务发展。社区大学生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认真做好社区工作,带动了基层社会事务的全面发展,促进了社区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通过深入社区、群众,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并将新知识、热情带到社区,大学生以实际行动赢得广泛认可。

3、储备了基层人才队伍。社区大学生在服务社区的同时,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提升了能力,逐步成为社区建设中的一支生力军,为以后人才干部队伍建设做好了铺垫。

4、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为解决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引导和鼓励了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营造了社会关注的良好氛围。

四、主要问题:

1、部分就业观念误区。部分毕业生和家长将社区工作当成一个跳板,为以后考公务员积累资本,主观自愿投身社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不强。同时受地域环境、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选聘的社区大学生优秀程度良莠不齐。

2、心态失衡。部分大学生对自身的人生规划过高,定位不清,对工作回报的期望值过高,走上农村岗位后由于条件的简陋和工作环境的复杂、开展工作中的困难不断,会导致心理障碍,产生消极情绪,影响了工作质量。

3、定位偏差。部分社区干部在对实施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的目的意义、对大学生培养定位的认识上存在误差,没有让大学生真正融入到工作中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大学生作用的发挥。

4、能力提升需要相对较长的过渡期。不同于学校,大学生要将丰富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区事务实践中去需要相对漫长的时间,因为社区工作比他们原先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加之社会阅历和经验不足,对基层工作政策不够熟悉,政治纪律和工作规矩知之甚少,能力素质亟待提升。

5、工作出路问题。三年期满后,虽然社区大学生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但仍有部分人在思想上存有忧虑,对三年期满后去向出路没底,思想不稳定进而影响了社区工作的效能。

五、建议和意见:

1、打破常规。一是做好选拔招考工作宣传,及时将文件精神传达至各乡镇及社区(村),通过各种媒体、在社区(村)张贴招考计划,广泛进行宣传动员,鼓励符合条件的大学生积极参加招考活动,确保招考工作顺利进行。二是加大社区大学生在岗工作宣传力度,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大学生积极为新渔农村建设服务。三是除了正常的招聘程序之外,对于符合当地发展的急需人才,应该敢于破格使用,但前提是在法律允许范围之内,请示上级允许,并对外公示。对于高校极力推荐的人选,也应当视作合理应聘人员,经过实际考察后,有能力,有素质的也应当予以起用,争取不放走一个有用之才。

2、留下心思。一是把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把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与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创业结合起来;把制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政策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应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创业。在制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创业的政策时,应充分利用了地方产业特点,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地方创办相关产业项目,发挥当地的产业优势。二是完善激励机制,财政加大投入,提高社区大学生待遇,对表现较出色、个体素质较好的大学生,三年期满后按有关政策安排部分事业编制,或直接聘用到缺编的事业单位,争取留下每一个可用之才。

3、激发斗志。一是实践锻炼。在有关区属部门、乡镇(街道)相关科室开设岗位进行挂职锻炼,支持跨社区、允许跨乡镇进行交流锻炼,并安排他们参加本地拆迁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或者参与解决群众矛盾纠纷事件等进行锻炼。二是激励鞭策。对毕业生个人实行积分管理,激励大学生村官努力开展工作;三是适时监督。明查与暗访并举,多下第一线倾听群众的意见与建议,杜绝新“无为群体”的出现。结合考核结果实行优者奖、劣者惩。四是准确定位。社区对大学生个体发展目标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向和定位,要给他们定岗位、交任务、压担子,分配实质性的工作任务,促使其全面参与社区工作,逐步能独当一面,按规定参加、列席有关会议等。

4、积极扶持。一是竞争淘汰,积极举办大学生村官论坛、参与“网格化管理、协作式服务”先进评选等活动,并积极培养他们进入两委班子、成为社区党委书记或社区主任、列入区管后备干部队伍等。二是鼓励创造。结合大学生的个人特点和专业特长,鼓励创造、创新,争做创新上岗。

推荐第6篇:毕业生顶岗实习调研报告

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前些天,我和机电教研室的王斌老师去南京调研毕业生就业情况,有很大收货。 主要调研了以下几个公司:

1,南京奥特加冷机有限公司

2,统宝光电有限公司

3,南京比艾斯科技有限公司

4,南京广电运通金融设备有限公司

5,南京安运机电有限公司

调研了一家高校: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奥特加冷机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汽车空调用压缩机的台资企业公司。我们系有8个学生在里面,主要是09级机设班的,还有一个是纺机班的。他们主要在质检部,设备维护部工作。由于不是在生产一线,故体力劳动强度不高,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包吃包住,五险一金,实习期间每月拿到手2300—2400元。三班倒,无休息日,关于这一点,学生稍有抱怨。但经过交谈,发现学生的企业忠诚度还可以,一是认为待遇还行,二是认为其所在工作岗位有技术含量,可以学到东西,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能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添砖加瓦。汽车用空调压缩机在前几年比较火,因为前几年我们国家汽车工业发展迅速,汽车市场需求量大。导致该公司产品供不应求,产能不足。所以该公司有计划的扩大了产能。但近几年由于金融动荡,汽车行业有萎缩的迹象。该公司预测到将来车用空压机的需求量可能会下降,所以意图转战飞机、列车等其他特种设备用空调压缩机,所以会引进新的生产线,以及对现有生产设备升级、改造。因此对技术人才需求会维持不变并稳中有升。主要需求机电、机设、电气这三个专业的学生。

通过与学生的深入交谈,我们发现该岗位的学生对专业课程、技能培养有以下几点看法:1,熟练的CAD绘图技能,包括机械CAD和电气CAD绘图。2,PLC,生产设备上用到很多PLC,主要是三菱和西门子的,还有部分台达以及欧姆龙的,虽然在学校也学过PLC,但学生希望能有更多的实践动手训练。一些学生认为现在三菱的份额很大,建议PLC课程以三菱系列PLC为载体。3,该岗位学生(来自机电、机设班级)普遍希望能够在学校里考维修电工高级工的证书,重点目的不是证书本身,而是在考该证的过程中得到实际的动手训练,熟悉一个简单项目从无到有的开发过程,锻炼实干能力。

拜访的第二家是南京统宝光电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是台湾鸿海集团(就是大家熟悉的富士康)在南京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主要生产手机,平板电脑用的液晶屏幕。我们有一个04级的应电专业的学生在里面,该生在里面已经是某条生产线设备维护科代理科长,每周休息一天半,经常加班,工资4千多,主要负责设备的维护工作,或者是设备需要升级改造,他们拿着总部设计好的图纸对设备改造更新。比较有趣的一点是,他们的CAD制图是外包给别的公司的,自己只负责审核。该生也反映PLC几乎用在了每台自动化设备上,且以三菱品牌为主。由于是专用生产设备,该岗位要求毕业生机电知识面要广,有对故障的分析排查能力,观察力要好。

接下来的是比艾斯科技有限公司,有一个机电811的学生在那里工作,该公司规模较小,是一家民营的自动化生产设备解决方案提供商,他们根据客户需要自己开发自动化设备,主要研发工业机械手,主要的专业技能要求有机械CAD制图,公差与配合,液压气动技术,PLC与继电控制等方面的知识。该企业对机械工程,模具设计,电气自动化三个专业的毕业生需求较多,同事希望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认真好学,肯动手,吃苦耐劳的精神。

第三天我们调研了一个07应电班的学生,目前就职于广电运通南京分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同时也是目前全中国最大的ATM机生产、服务一体供应商。该生在里面担

任ATM机维护工程师,这个岗位专业性很强,上岗前会得到公司为期半年的培训。该岗位对单片机,C语言,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知识要求较高。

我们造访的最后一家是南京安运机电有限公司,电气912班的一位学生在里面做技术支持,同事也尝试着做项目开发。该公司主要做进口减速机,各种品牌的伺服电机,变频器,由于近年来该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该公司尝试转型为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近期打算开发螺母自动拧紧机,急需时间能力较强的电气专业毕业生。该岗位要求有很宽的专业知识面,具体有PLC,变频器,伺服驱动,人机界面等。该行业发展前景很大,对从业人员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要求很高。同时,该生认为应当适当延长电工高级维修工培训时间,以加强实践动手能力。

总的来说,不同的岗位对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要求差别很大,不能一概而论。比如,从事自动化设备维护,项目开发等岗位的学生对PLC,变频器,伺服驱动,组态软件等知识掌握要求较高,而对C语言,单片机等课程则没什么要求。而从事嵌入式设备开发维护工作的,则对C语言,单片机等课程知识要求很高。

除了对专业知识要求意外,用人单位普遍要求毕业生能够吃苦耐劳,洞察能力强,善于分析思索。

推荐第7篇:电子信息毕业生跟踪调研报告

2012年电子信息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随着我院骨干示范院校建设的步伐,为了做好专业群的人才培养定位、优化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给社会输送优质的人才,同时我们也要与时俱进,充分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从而指导我们今后的人才培养工作,争取为用人单位培养无缝对接的专业技术人才。电子信息专业团队教师再次对毕业生及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进行走访、调研。在2012年初开始我团队教师就亲自到广西各大城市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并且也对不能亲自去的地方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对毕业生进行调研走访。

二、调查对象

这次我们团队调研的主要对象是09级的电子信息技术毕业生和毕业生的用人单位。09级毕业生的工作地点主要是广西、深圳、惠州等地。

三、调查时间

2012年2月至6月

四、调查方式

本次跟踪调查主要通过集中座谈、电话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五、调查情况汇总

1.总体情况

毕业生主要工作地点在广西,这跟以往主要工作地点在珠三角地区不同。随着我区政府对各种电子制造企业政策的鼓励和优惠,吸引更多的大型电子企业到我区办厂,我电信专业学生更多选择在自己家乡就业。有近85%的毕业生在广西就业,其余15%左右的毕业生在区外,也比较集中在广东。用人单位主要是私营企业、民营企业、中外合资等性质。 用人单

位性质 工作 地点

工程师助理、技术员

产品销售员、经理助理

品质检查员、营销顾问等 1000-2500,不同程度购买各种保险。 工作岗位 工作收入 私营、民营、中南宁、北海 外合资企业等 柳州、桂林 深圳、惠州

2.毕业生对于用人单位选择的原则

在被调查的毕业生当中,有大部分毕业生希望用人单位能提供以下这些福利:

1)给个人购买各种必需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2)有更多的进修培训学习机会;

3)能够有固定的休息时间或带薪休假。

一般来说能够提供给员工这些待遇的用人单位会比较受毕业生的欢迎,这样毕业生的离职率也很低,大部分员工都不会有太大流动性,能够安心长时间的干一份工作,这对企业的人员稳定、便于管理等有很好的效果。

3.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

在对用人单位进行走访调研时,大部分用人单位对我专业的毕业生都比较满意。在工作中,我们的毕业生能够吃苦耐劳,不讲报酬,不争名夺利,服从上级主管的安排,不拈轻怕重。有些从事技术工作的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虚心好学好问,得到领导的赏识。但也有些毕业生对 本职工作不满意,工作的热情度不高,经常有辞职换工作的现象。用人单位表示非常不喜欢这样频繁更换工作的人。这对我们学校今后就业的学生也会有影响,所以在校队学生做毕业指导的时候,还要更多的强调这一点。

用人单位还对我们的课程设置及培养给出了不少建议。

1)希望学校加强思想教育和心理指导,少数学生心理素质差,经不起批评和挫折。希望学校加强对学生全面综合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2)有些用人单位反映我系毕业生反应能力和沟通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领会领导的意思,故不能做好工作;并且有些毕业生个人自我意识很强,缺乏团队协作精神,使得其他人很难与其共事。

3)毕业生大部分对电脑的操作没有问题,但在网络通信上出问题之后往往不知道怎样解决,所以用人单位希望在学校能教授一些数据网络通信的基本知识。

4)用人单位还希望我们能培养学生吃苦的精神。现在很多企业都无法避免不加班,有些学生无法适应每天工作12个小时,导致这些学生频繁换工作。

5)有不少用人单位觉得我们的课程教授的知识,特别是专业技术知识过于陈旧,不能与时俱进跟进现代企业的技术,希望学校能及时购入更多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仪器,最好能与企业无缝对接。

4.毕业生对学校的反馈意见

1)教学手法单

一、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有点教学设备仪器落后于企业,导致在学校所学的东西到了企业发现根本都不一样,不会用了。

3)教学设备少,很多设备都无法满足一人一套使用,都要与别人一起轮流使用,这样有时候会落下一些东西来不及做,久而久之不懂的东西就更多了,导致到了后面的学习都听不懂了,厌学情绪更强烈。

4)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没有能够充分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致使一些学习不自觉的学生偷懒不学。希望有些课程要多安排几个老师指导,能辅导到每一个学生。

5)有些知识出去工作都没有任何用处,但在学校又是必修的课程,学生学起来很吃力,但没有用,应该删掉此类课程。

5.调研结果分析及意义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在调研中得到的信息。通过本次调研,我们要认真总结,指导今后的工作。

1)希望今后能够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多多了解企业的生产力技术水平,这对我们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有很大帮助。并且多和企业做好校企合作,将企业作为学校的第一线实训,利用企业的先进设备,培养学生的操作技术水平。

2)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我们只有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才能让学校发展壮大。教师是教学的执行者,教学质量的好换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知识结构、技术水平有重大关系。所以我们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老师要充分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多到企业实习、参加各种专业培训等,让我们的教师真正成为双师。

3)加强学生班风学风的建设。从新生入校开始抓起,让在校学生在一种严谨浓厚的学习氛围下开始他们的求学之路。并且要加强学生的各个管理环节,如宿舍上网和用电时间的规定,不能全天开网,并且对有电脑的学生进行登记,便于后续管理。

4)同一个班上课的老师和辅导员之间要多多沟通交流,充分及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动态,这样我们老师才能在第一时间了解这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及时与有问题的学生进行沟通,解决问题,不会影响整个班级的良好风气。

推荐第8篇:高校毕业生培养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高校毕业生培养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作为公司最主要的新生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的缓解了技术质量管理人员不足的压力,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给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是,他们初入社会,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缺乏足够的人际沟通能力、缺乏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这些都需要通过培训和管理等工作予以提高,将其尽快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为此,分公司一直非常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培养管理工作,将历年来接收的高校毕业生作为技术精英、业务骨干来培养。而就分公司目前人才队伍现状来看,他们俨然已经成为分公司生产建设、经营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现将2000年以来分公司接收的高校毕业生培养管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十年来分公司接收高校毕业生基本情况

由此表可见,自2000年以来,分公司共接收高校毕业生31人,由于工作需要调到公司其他兄弟单位共计5人。其余26人(23男,3女,平均年龄不到27岁)中20人从事技术管理岗位, 6人分布在生产管理、预算管理等其它重要管理岗位。

二、分公司对高校毕业生培养、管理情况

从高等院校招收专业对口的高校毕业生,安排到基层单位培养和使用,是企业造就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几年来,我分公司接收了以油气储运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专业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全部分配到基层进行见习和技术管理工作。一方面,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克服困难,刻苦学习,奋力拼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分公司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另一方面,分公司不遗余力的采取多种措施对高校毕业生进行了培养和再培养,为储备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利用生产淡季进行集中培训学习;二是加强业余时间的学习,逐步提高业务水平,给他们多压担子,多帮助,加速他们的成长;三是通过网络将公司及分公司组织的各项培训学习的内容、下发的通知公告、标准的宣贯学习都传送到每个高校毕业生的手中,给他们提供学习的平台,以此有效提升高校毕业生的综合水平;四是经常开展技术交流座谈,提高分公司的技术水平。同时,加强对他们责任心的教育,使他们在工作中真正负起责任,为分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提供最根本的保证。

除此之外,分公司还将开展老帮新的“导师带徒”活动,贯穿整个高校毕业生见习培养过程始终,通过成效考核进行奖罚,提高学教的积极性。带徒方式主要包括:

1、“一师一徒”制。分公司为每位高校毕业生挑选了一名责任心强、专业技术能力过硬、现场施工经验丰富的专业工程师作为导师,该导师根据毕业生的专业特长、性格特点等,为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并负责指导其见习期间专业技术岗位工作要求、工作规范、工作流程等一般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2、“一师多徒、一徒多师”制。近几年接收的高校毕业生中部分人既是导师,同时又担当徒弟的角色。分公司提倡专业技术人员

在拜资历深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为师的同时也担任新分配的高校毕业生的导师,本着“以师带徒,以徒促师”的原则,切实提高专业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今年 6月,分公司为2005-2009年接收的所有高校毕业生指定了分公司领导、责任工程师以上专家作为导师,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导师带徒合同,旨在使他们在专业能力提高的同时,思想认识、大局意识、生产管理、现场协调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

3、“师徒捆绑”制。即师徒一奖俱奖,一罚俱罚。分公司党委按照公司党委制定的《胜利油建公司高校毕业生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成立了由分公司党政领导任组长,技术、安全、质量、组织、劳资、综治等部门为成员的毕业生见习工作领导小组,由技术部门牵头研究制定了毕业生在见习期间的管理和考核办法,定期对“导师带徒”情况进行考核。对于徒弟学习效果明显、技能提升较快的优秀师徒进行奖励,对于徒弟在规定的期限内考核达不到合格标准的师徒进行处罚。今年7月,分公司举办了2009年高校毕业生见习论文发布会,对评选出的前三名优秀毕业生,分公司分别给予师徒500、300、200元奖励。以此营造了导师乐意教,徒弟努力学的良好氛围。

通过几年的努力,分公司共培养出2名责任工程师,3名专业技术一级师。1名高校毕业生提为副队长,从事生产管理工作。

三、历年来担任高校毕业生的导师基本情况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可见一位好的带路师傅对徒弟的成长至关重要。分公司在为高校毕业生选择导师上可谓深思熟虑、精挑细选。将那些真正负责任、懂技术、重品德、做表率的同志安排在导师的位子上。10年来,分公司共有15人担任了导师,带徒 49人次。张建是2003年分公司接收的高校毕业生,现任分公司工程二队副队长、工程师。由于分公司的重视、培养以及本人的努力,他在海上施工专业技术和施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两年

他开始参与带徒活动,尤其是去年,无论是施工现场面对面的传、帮、带,还是资料整理手把手的教、授、审,他都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自己几年来的所学、所悟、所感传授给了徒弟。在他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徒弟张伟勇完成了自己的专业技术论文,并在今年七月公司举行的高校毕业生见习论文发布会上获得了二等奖,被评为优秀见习生,推荐参加管理局高校毕业生见习论文发布会。而张建也被评为了公司优秀指导老师。

在再培养活动中,分公司针对每位高校毕业生的岗位特点、性格特长、业务水平等相应配备了责任工程师以上的7位领导干部作为导师。这些导师不仅精于业务,而且善于管理,对徒弟的工作方法、发展方向甚至人生观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有实效的建议。在带徒过程中,由于各在建项目的分散性,以及“一师多徒”等因素,分公司不可能把每对师徒都安排在同一个项目上,大部分师徒都分隔两地,他们利用通讯工具互相交流、互相关心。徒弟在工作、生活上遇到的难题和困惑,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向导师倾诉,导师尽可能的帮助分析、理顺、引导,达到共同解决难题的目的。

四、下一步打算及做好相关工作的意见建议

培养和使用高校毕业生是企业自身解决人才紧缺,培养后备技术人才的主渠道,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培养,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要重视稳定大学生思想。首先在政治上去关心。对政治上要求进步的大学毕业生,组织他们学习党的知识,使他们在思想上靠近党组织,把优秀分子及时吸收到党内来。对于表现优秀、有成绩的同志要大力给予表扬和重奖,促使他们事业有成。其次大学生的各项基本保障待遇问题是留住人才很重要的方面,分公司将根据个人的工作业绩,在分配制度上继续加强公正公平地考核,

给予合理的报酬。再者,在个人婚姻上去关心他们。10年来接收的大学毕业生中有个别已是大龄青年了,他们多年在施工一线,社交面狭窄,难于解决个人婚姻问题,分公司将继续抓住有利时机为他们牵线搭桥、做红娘。最后在日常生活方面给予关心。施工一线工作、生活条件较艰苦,分公司将在吃穿住行等方面关心他们。

(二)、要积极创造成才平台。根据高校毕业生的服务意愿和专业特长,创造条件,尽可能让他们全面参与分公司各项工程特别是重点项目的施工,拓宽视野,全面了解分公司施工的实际情况。分公司鼓励高校毕业生大胆工作,勇于承担施工生产的重任。给位子、压担子,为他们成才铺设平台,让他们在火热的施工现场去摸爬滚打,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真正成为分公司生产建设的骨干力量。

(三)、要不断加强教育管理。高校毕业生到分公司工作后,要积极妥善安排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加强教育和管理。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导师的指导和关怀之外,由组织干事及技术部门联系分配到单位见习的高校毕业生,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协同导师一起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增强扎根基层、服务企业、在艰苦环境中锻炼成长的信念。

2、建立见习工作领导小组与新分配高校毕业生定期谈心制度,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强日常具体管理。

3、教育高校毕业生正确定位,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目前的社会现状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立足社会,仅凭一张文凭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即自己的真正专业特长。那种“有了文凭就有饭碗”的想法在当今已行不通了,文凭绝对不是敲门砖。所以分公司要求大学毕业生摆正自己的位置,既不能好高骛远,又不能急功近利,只有正确地评价自己,找出差距,正确定位,才能进步,才能在实践中提高自己。

五、存在问题:

“导师带徒”活动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各单位都十分重视此项工作。但是,一方面由于分公司的施工场地分散,虽然单位尽可能将师徒安排在同一个施工项目上,但部分不在一个项目上尤其两人在不同的外部项目上的师徒,一年下来基本没见过面,虽有沟通,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原因,带徒效果自然不比在同一项目上手把手传授的师徒。另一方面,即使在同一项目上由同一导师指导,由于高校毕业生个人素质有参差,所达到的效果也是因人而异。所以按照管理办法导师激励政策执行起来有难度。

胜利油建公司九分公司

2010年10月21日

推荐第9篇: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调研报告

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省市有关要求,我县于2009年启动了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开始实施“一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计划分三年按“试行、扩面、全面推行”三步走的思路推进,近期对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情况作了一次调研,并形成了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共招聘名社区大学生,分布在全县个乡镇的个社区工作,任职社区主任助理,平均年龄岁,男性名,本科学历名,大专学历名,应届生人数占%,党员(含预备党员)人数占%。涵盖工商管理、现代物流、公共事业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动物医学、市场营销、园艺、英语、法律等专业。从平时了解和考核情况来看,大学生在社区基本上从事一些信息、文书、台帐等内部工作,大多数能比较安心于农村工作,遵守社区工作纪律,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工作勤恳,同时也较虚心好学,工作适应较快,乡镇和社区对他们所做的工作总体评价比较满意。

二、主要做法:

选拔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是我县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也为我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人才保障。该工作开展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从实际出发,加强组织领导,出台优惠政策,健全工作机制,营造工作环境,使该项工作得到了深入推进。

1、加强领导,协调配合。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我县及时印发了《关于做好选拔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的通知》,形成了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协调、县人劳局具体实施、乡镇日常管理、各职能部门(县委宣传部、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农办、团县委等)密切配合的工作运行机制。同时确保经费到位,社区大学生的薪酬、参保等费用由再就业资金拨付,并明确规定不足部分由各乡镇分担。在选拔招考工作中,坚持公开、公平、择优和就近、就地原则,采取“公开招考、双向选择、择优聘用”的方式,通过组织发动、接受报名、资格审查、组织笔试、面试、体检、考察、聘用等必要环节,确保把各方面素质较好的毕业生选聘到社区工作。

2、出台政策,落实待遇。明确选拔到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的职务原则上以安排助理为主,工资奖金按所在社区副主任标准,保险福利待遇按所在社区工作人员标准执行。对三年期满后续签合同的,从第四年起由乡镇统一为其办理住房公积金。从2009年开始,在调整和配备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时,可以在社区工作满三年以上、且表现优秀的高校毕业生中选拔。县、乡镇招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主要从在社区工作满三年,仍在社区工作且年度考核称职以上的高校毕业生中录用。报考县级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笔试成绩加10分,报考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符合报考职位条件的,可直接进入面试等。对离家较远的,要求有关乡镇要为其提供相应的食宿条件,报销一定的交通费用。同时组织人事部门切实加强对各乡镇的督查,要求严格落实有关福利待遇等政策。

3、健全机制,加强管理。一是建立岗位引导制度。围绕社区工作实际问题,明确社区大学生要发挥“五员”作用,即发挥知识优势,做群众的教员;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做渔农业技术员;发挥文化优势,做政策宣传员;发挥职位优势,做信访调解员;发挥资源优势,做发展决策参谋员。二是建立工作例会制度。由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劳动保障局、乡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社区大学生工作例会,听取大学生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汇报,引导大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三是实行“民情巡访”制度。以渔农村社区义工服务站为平台,发挥社区大学生的示范带头作用,引导渔农村青年深入开展各种宣传、教育、培训、调研等活动;建立大学生服务和联系群众制度,要求大学生经常走访群众,并规定走访户数,听取群众意见,力所能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四是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按照定性考核与定量

考核相结合,个人工作述职与群众民主评议相结合,实际工作目标任务考核与所在社区工作绩效相结合的原则,重点了解其工作实绩,对社区大学生进行试用期和年度考核,并把考评结果作为任用、奖惩和是否续聘的重要依据。

4、强化培训,提高技能。切实加强对社区大学生在政治上引导,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帮助他们较快适应社区工作岗位,尽快融入社区、融入群众。一是对选聘的高校毕业生进行岗前和岗位培训,使其尽快掌握基本业务知识和工作方法,适应工作岗位,提高业务能力。二是在对渔农村工作初步熟悉后,有针对性的安排大学生到乡镇对口岗位进行锻炼一到两个月,使他们了解乡镇机关运行特点,掌握有关科室业务,为开展社区工作提供便利。三是与乡镇机关、村干部结对,通过乡镇机关、村干部“传帮带”及他们的模范行为带动和影响大学生,培养大学生的协作意识,处理复杂问题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实际能力,帮助解决大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碰到的困难和问题。

5、加强宣传,营造环境。一是做好选拔招考工作宣传,及时将文件精神传达至各乡镇及社区(村),通过党建网、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在社区(村)张贴招考计划,广泛进行宣传动员,鼓励符合条件的大学生积极参加招考活动,确保招考工作顺利进行。二是加大社区大学生在岗工作宣传力度,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大学生积极为新渔农村建设服务。

三、主要成效:

1、促进了城乡人才协调发展。我县社区基层干部和人才队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较低、视野偏窄等问题,而社区大学生学历层次较高,专业较齐全,年龄适中,来源广泛,能以新的视角审视社情民情,从而解决了社区人才队伍知识断层的问题,有效改善了社区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2、带动了社会事务全面发展。社区大学生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认真做好社区工作,搞好活动策划、课题调研、信息采编、文秘、文化宣传、计算机电子档案、社区服务等,带动了基层社会事务的全面发展,促进了社区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他们深入社区、深入群众、深入企业,了解社情民意,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将新的知识、观念、活力、热情和工作方法带到社区,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干部和群众的广泛认可。

3、储备了一批基层人才队伍。社区大学生在服务社区的同时,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提升了能力,逐步成为我县社区建设中的一支生力军。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的开展为我县社区建设培养、储备了一批了解基层实际、精通基层工作方法、拥有基层工作经验和能力的人才队伍。

4、拓宽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通过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这个载体和平台,引导和鼓励了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营造了社会关注的良好氛围,在加快我县统筹城乡发展进程的同时,拓宽了就业渠道,提高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促进了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机制的建立。

四、主要问题:

1、就业观念问题。部分高校毕业生及家长的就业观念存在一些误区,一部分人是在觉得就业很困难的情况下,才报考社区工作的,或把到社区工作当成一个跳板,为以后考公务员积累资本,主观上投身社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是很强。同时受地域环境、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我县对一些优秀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的吸引力还不是很强,选聘的社区大学生相对来说还不是很优秀。

2、心理障碍问题。部分大学生、特别是刚出校门的学生对自身的人生规划制定较高,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定位不清,走上岗位后农村条件的简陋和工作环境的复杂、开展工作中所遇的种种困难无疑让他们如头泼冷水,年轻的理想遭遇现实的冲击,灰心丧气,产生消极情绪。或者招录到社区工作的大学生有可能与基层工作不适应,参加工作后心理上产生了

落差。

3、培养使用问题。部分社区干部对实施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的目的、意义认识不够深刻,或存在排外意识,对大学生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在使用方面定岗、定责、定权不够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大学生作用的发挥。一些大学生反映,社区把他们当成来学习锻炼或下派人员,没有把他们真正融入,客套中有着疏离,在开展工作中有时感到力不从心。

4、能力提升问题。社区大学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与社区差别甚大,社区工作比他们原先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加之社会阅历和经验不足,基层工作政策不够熟悉,政治纪律和工作规矩知之甚少,打开工作局面办法不多,在短时间内难以独挡一面地承担急、难、险、重的工作,能力素质亟待提升,特别是农业实用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5、今后出路问题。目前,困扰社区大学生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三年期满后的出路问题。虽然对他们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和照顾,但仍有部分大学生思想上存有忧虑,对三年期满后去向出路没底,因而思想不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在社区的工作质量。

五、几点思考:

1、对社区大学生待遇的思考。县、乡镇、社区应加大投入,采取多种方式完善激励机制,提高社区大学生待遇。如可以设想对在艰苦地区工作,且表现较出色、个体素质较好的大学生,三年期满后按有关政策安排部分事业编制,或直接聘用到缺编的事业单位;制定县内事业单位人员计划时,除专业性较强或有特殊规定岗位外,确定一定比例,面向服务期满的社区大学生实行定向考试,单独划线招聘等。

2、对社区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思考。一是关于报考乡镇公务员。在招考形式上,可以参照优秀村干部招考的做法,采取单列的形式,把招考指标单独切出来,在社区大学生内部进行竞争。在指标设置上,可以按乡镇公务员招考适当比例来确定社区大学生的招考指标,但指标不宜过高,过高易造成竞争不激烈,导致形成一些素质一般的大学生进入到公务员队伍的弊端。二是关于报考县级机关公务员。除政策已规定的笔试成绩加10分外,对那些表现突出,通过考核达到优秀等次的社区大学生,或在工作中受到县级以上综合表彰的社区大学生可以再给予适当加分。

3、对社区大学生培养使用的思考。一要加强培养。大力开展岗前、岗位培训和专业性培训,重点培训政治理论、政策法规、政治纪律和工作规矩、相关业务知识和社区工作方法等,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责任意识,进取意识。要进一步完善结对帮扶制度,帮助大学生提高应对和解决基层复杂问题的能力。二要加强使用。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大学生到社区可担任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助理、社区主任助理等职务,要努力使他们真正履行起职责,社区对大学生个体发展目标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向和定位,使其个人奋斗有方向,要给他们定岗位、交任务、压担子,分配实质性的工作任务,促使其全面参与社区工作,逐步能独当一面,按规定参加、列席有关会议等。结合新渔农村建设项目,以乡镇为单位,组织具有相关专业特长的大学生参与项目的策划和实施,根据需要开展各社区大学生交叉服务,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和整体效能,实现人才资源共享。三要鼓励创造。结合大学生的个人特点和专业特长,交给他们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鼓励创造、创新。

4、对社区大学生管理机制的思考。一是完善制度。坚持社区定点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社区大学生管理考核办法。坚持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定期考核与不定期考核相辅,明查与暗访并举,多下第一线倾听群众的意见与建议,杜绝新“无为群体”的出现。结合考核结果实行优者奖、劣者惩,对考核结果优秀者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彰,积极推选进入社区班子,有计划地安排负责社区具体社会事务工作。对考核不合格者实行扣除考核奖、待岗甚

至淘汰退出。二是倾情关爱。经常性地举办谈心、联谊会、座谈交流、演讲比赛等活动,积极营造工作上尊重、生活上照顾、事业上关心的良好氛围,增强大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三是加强宣传。加大对好典型、好事迹的宣传报道力度,让全社会都能认可大学生社区干部,支持他们的工作,推广他们的经验,推动新渔农村建设整体向前发展。

5、对社区大学生工作延续性的思考。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今后能否顺利有效开展,关键在于第一批社区大学生三年后的归宿,这也是很多高校毕业生及家长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除一部分通过公务员招考进入干部队伍外,其余的社区大学生如何让他们对自身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继续安心基层工作。我们认为一方面要完善优惠政策,努力以适当的待遇留住人才。另一方面选择优秀的社区大学生有重点地往乡镇、社区干部的方向培养,努力以事业留住人才。同时要建立优胜劣汰的工作机制,但对那些能力欠缺,不适合担任社区干部或者没有意愿担任社区干部的,也要为其离职后提供相关的配套措施,以便在其他领域或行业能够发挥才能。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投身社区基层工作。

2009年7月15日

推荐第10篇: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并且呈上升发展的趋势。由于毕业生处于毕业――择业――就业的人生转折关头,其思想状态、精神面貌、心理变化均存在着较大的调查意义。通过对就业工作者进行调查和访问,本文对2011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合理对策和建议。

就业是民生之本,作为特殊人群的大学生,其就业更是我国就业的重中之重。然而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如今,又将是毕业季节,大学城中涌现出了这样一类人,他们西装革履,形色匆匆,他们就是在求职路上的大学生。面对当前就业形势,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大学生就业是我们大家共同思考以及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话题。对此,本调查组对洛阳师范学院2011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和分析,并尝试着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大学生就业总体形势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000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05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1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

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就这一数据而言,大学毕业生理应有比较大的就业空间。但我国在疏通渠道和就业服务上有明显不足,也有很大拓展空间。一方面是民营企业、边远地区有很大需要,另一方面是目前的就业服务有很大的局限,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异地求职,信息不畅,成本太高。此外还有就业观念须转变的问题。

二、我校毕业生就业意愿分析

首先,国企成新宠,外企追捧程度下降。根据调查,有34%的应届生最想去国营或者事业单位工作,高出外资(欧美)企业8个百分点,位居第一位。物价上涨导致生活成本增加,而外企薪资却变化不大,甚至有个别外企还在一定程度上缩减薪资;相比较而言,近几年公务员和垄断性国企的福利待遇却在不断地改善。福利好、待遇高又有稳定性,这些诱惑当然会促使大学生改变择业方向。

其次是退出城市,部分学子回乡发展。和多年来“奔向北上广”趋势不同,2011年很多大学生主动选择去三线城市或是县城就业。在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生活压力持续增长的情况下,选择“逃离北上广”也是比较务实、比较理性的选择。

然后是盛行“拼爹游戏”,靠父母找份好工作。有“关系”可走,有“后门”可进,现如今已成为大学生进入社会的资本。据调查,按照就业影响因素从重到轻的排列顺序,列前三位的分别是“工作能力强”、“有相关实习和工作经历”和“学历层次高”,而“亲戚的帮助”只排在第9位。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学识和能力方面,仅凭关系也是不可靠的。

三、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目前社会似乎存在一种将问题根源归因于大学生自身的较为普遍的看法,人们的一般认识是,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制约了他们的就业渠道。具体而言就是,大学生往往只看好工作环境好、薪酬较高并且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职业,而对相对较低的就业岗位则缺乏兴趣。还有一种看法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还与大学的学科与课程设置存在很大关系,并与大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的社会实践、专业实习以及学生干部工作的经历有很大关系。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大学生自身原因

(1)大学生的自身能力素质有待提高。能力素质特别是专业技能是大学生成功进入职业市场的重要保证。很多大学生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仍有欠缺。就业能力与一般意义上的能力概念有所不同,其特指大学生进入人才市场所需的社会实践能力、求职技巧等。同时,很多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有待拓展。

(3)缺乏工作经验也是大学生与其他就业群体相比一个明显的劣势。 (4)就业观念不恰当。很多大学生抱有浮躁、急功近利的就业心态,一毕业就想拿高工资,谋好职位,出人头地,没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工作预期过高,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难状况。

2、社会原因

(1)我国教育产业结构与人才社会需求结构的错位,导致大学毕业生的结构性过剩,大学毕业生供给和需求相对状况改变。

(2)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还很不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充分,给大学生寻找工作带来了困难。

(3)不少用人单位的错误用人观念。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不断扩大,在人才引进上要求十分苛刻,用人“高消费”,追求高学历。此外,用人单位在注重学历的同时还十分看重名牌高校毕业生,对一般的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不屑一顾。造成大学生就业难。

(4)与户籍制度相关的一系列福利制度的存在,对大学生就业选择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在寻找工作时,都希望找到能够解决户口的工作,并进而享受到与户口相关的福利和公共服务。但是,很多用人单位无法解决户口问题,对于想在大城市落户的大学生来说,找到合适的工作更加困难。

3、高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1)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的培养机制脱离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专业课程的设置反映了学校教育的发展思路和教学资源的分配格局,直接决定着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并最终影响大学生的竞争力。

(2)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社会适应能力和其他工作能力是一项基本的就业能力。长期以来,对于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培养问题,学校教育往往采取一种鼓励校内活动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校外活动的做法,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其进入社会后短时间难以适应。

(3)学生就业渠道不畅。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想要解决就业难这一问题也要从多方面考虑。

1、大学生自身方面

(1)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大学生要成功地进入就业市场,必须依靠自身的不断发展,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注重自身专业学习和专业实习,同时,重视校内活动和校外社会活动,通过学校活动来锻炼自身能力,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

(2)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3)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正确认识自我,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眼高手低”, 盲目追求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避免“扎堆”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4)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而不能被动的“等、靠、要”。

2、社会方面

(1)了解和把握大学生就业的实际需求,适时推出鼓励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缩小具体政策与大学生实际需求之间的距离,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结构性过剩的问题。

(2)完善就业市场,建立信息网络。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管制,对于大学生就业市场上的不规范的行为予以坚决惩处。同时,着力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信息系统,加强就业信息传达力度,促进大学生就业。

(3)加强用人单位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用人单位应该消除对应届大学生的偏见,消除人际关系等在求职过程中的不利影响,打造公平、公正、宽松的就业环境。

3、高校方面

(1)使专业和课程设置更趋合理。充分考虑不同学科或专业所面临的不同就业形势,以及专业内部课程设置的差异性,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2)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在积极引导、充分发展校内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向社会学习,实现教学、实践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充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缩短大学生进入社会的过渡期。同时,注重实习机制,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供需伙伴关系,为学生实习提供平台。

(3)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学校也应不断地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做好就业信息的提供和传递工作,确保就业信息的准确和及时传达到每位毕业生,充当好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桥梁。同时,为大学生提供各方面的就业服务,如心理指导、面试礼仪培训、应聘技巧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

五、小结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对其就业问题一直是国家工作的重点。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高校来说,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首要工作。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大学生就业动向和信息,掌握大学生就业心理,采取各种可能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帮助每名毕业生找到自身理想的道路,为国家,为社会,输送更多符合其发展的优秀人才。

第11篇: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调研报告

重庆开县大进镇人民政府 文件——Jimmy撰写 联系996047820

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调研报告

(中共开县大进镇委员会)

按照中组部、市委组织部和开县组织部的要求,近期,我镇结合实际,对大学生进所辖社区工作情况进行了一次较为系统的调研,形成此份报告。

一、基本情况分析

我镇现有大进坝社区、新进社区二个社区,至今,未有高校毕业生进入社区工作。

由于我镇距开县县城近60公里,地处开县北部偏远山区,位于川陕渝三省交界地带,交通较为不便,条件较为艰苦,加上吸引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的相关基础政策和配套政策不够完善,间接制约了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1.缺乏“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相关政策保障。让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是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重要举措之一,只有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才能有效地指导开展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

2.未有相关的专门从事“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服务工作的部门。由于我镇没有成立相关的职能部门,使得在知指导开展引导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方面存在诸多的盲区。

3.镇所辖社区重视力度不够。社区在引进高校毕业生方 - 1 -

面主动性不够,在对大学生培训、帮扶,形成科学规范的人事体系和制度,引导其成才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4.在鼓励大学生到社区工作方面宣传动员力度不够。一方面,在选派大学生到社区工作公开招考期间,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党建网、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广泛进行宣传动员,鼓励符合条件的大学生积极参加招考活动,确保招考工作顺利进行;另一面,相关部门也应该为大学生到社区工作创造氛围,形成面向的基层社区就业的良好风尚。我镇在这些方面还做得不够到位。

5.大学生本身的就业观念的问题。目前,很多大学生缺乏科学理性的职业发展规划,期望值较高,不愿意到社会基层去工作,接受历练,主观上对社区的工作积极性和认可度不高。很多高校毕业生也把社区工作为今后事业的一个跳板,为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等积累经验资本。

三、几点建议

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对于改善基层人才结构,充实社区人才队伍,推动新型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县级各机关、乡镇(街道)各部门应该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这项工作,把它作为日常重要工作来抓,以促进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充实基层机关人才为出发点,按照“选的优、留得住、干的好、上的去”的总体要求,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面向社区就业的各项工作。

1.完善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的招考选拔和录用工作。招用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可以采取“公开招考、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方式,采用笔试、面试方式,通过笔试和面试加权计分,择优录取。经过选拔录取后的高校毕业生,通过与所在乡镇(街道)社区签订服务协议。

2.形成科学的到社区工作大学生的培养、考核、任用和提拔制度。按照“谁用人,谁受益,谁负责”和“培养与使用并重,培养与提拔协调,注重考核,选优提拔”的原则做好社区工作大学生的培养、考核、任用和提拔系统制度。一要加强培养。大力对大学生开展岗前、岗位培训和专业性培训,着重培训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社工知识和社区工作方法等,引导他们树立服务基层、脚踏实地的精神,促进大学生提高自身应对和解决基层复杂问题的能力。二要科学使用。可以让大学生在社区担任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助理、社区主任助理等职务,逐步让大学生融入社区,并逐步他们独当一面,做好社区工作。三要严格考核,择优提拔。服务期满考核优秀的大学生经组织推荐和民主选举可以任社区“两委”负责人。

3.提高到社区服务大学生的待遇,为他们提高较为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县、乡镇(街道)、社区应加大投入,采取多种方式提高社区大学生的待遇。可以为在社区工作的大学生每月提供一定的生活补贴、交通补贴,解决基本住宿、提

供良好的办公条件,并根据不同的考核结果给予浮动津贴,为大学生购买社区服务综合保障险,依照一定比例为他们缴纳基本社会保险,从而解决到社区工作大学生的后顾之忧。

4.积极实施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就业的实习、见习制度。对组织体系健全、各方面条件较好且提供较多见习岗位的社区,可以设置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让一些社工专业或者热爱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到各乡镇(街道)社区进行实习(见习),每年安排一定数额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实习(见习)基地,进行为期6个月至1年的实践锻炼,实习(见习)期间由县财政和各乡镇(街道)社区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

5.把鼓励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就业与引导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创业结合起来。鼓励高校毕业生在社区创业,政府通过采取提供小额贷款、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免费提供食宿和创业场地、免费给予创业指导等方式,支持高校毕业生结合社区需要在社区创业。这样做,不仅可以弥补高校毕业生在社区工作服务期满结束人才流失的不足,也能使毕业生扎下根来,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使很多学有所长的高校毕业生在基层社区施展才智,真正形成高校毕业生面向社区基层就业、创业的长效机制。

6.做好在社区服务期满大学生的服务工作。一是对于在社区服务期满考核特别优秀、表现特别突出的大学生可以根

据有关政策,适当征询个人意见,安排部分事业单位编制,或直接聘用到缺编的事业单位。二是服务期满大学生考公务员的可以采取计划单列,专门拿出指标针对社区服务期满的大学生。考核特别优秀的社区大学生,或在工作中受到县级以上表彰的社区大学生可以适当给予加分。三是对于考核合格并愿意面向其他单位就业的大学生,政府为其提供不少于三次的就业岗位推荐。

中共开县大进镇委员会

2011年9月14日

第12篇: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某县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就业问题不仅关系的到个人及家庭的幸福和希望,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一直以来,某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人事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大任务,“从完善政策、搭建平台、加强指导、导畅通渠道”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毕业生充分就业。

一、我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某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某县现有两所高中学校,其中一所职业高中学校,历年从这两所学校考入全国各地的各类大学院校的学生逐年增加,这些考入各类大学院校的某籍学生,通过

三、四年的努力学习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专业技术能力,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才。近年来随着全国高校毕业生扩招,就业形势逐年严峻,某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已有部分高校毕业生失业。由于我县地处自治区中南部,属乌兰察布市前山地区,各种资源贫瘠,经济基础薄弱,在全县范围内大中型企业很少,有一些小型企业,但能够为某籍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的机会很少,因此我县面临的就业形势然不容乐观。

(二)某籍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近年来,某县委、政府认真贯彻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大学生

就业的相关政策,以全区开展人才储备工作为契机,结合我县实际,全面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广辟渠道,多途径吸纳安置高校毕业生,为全县经济的发展积极储备人才,使某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得以缓减。2006年以来,我县共接收各类高校毕业生1537名其中研究生18名,本科490名,专科1029名,通过公开招聘办法,为全县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248名。储备人才18名,大学生村官25名,大学生西部志愿者45名,特岗教师57名。

同时,我县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小额贷款累计达100多万元,这些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为了我县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我县还将加大自主创业大学生贷款,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力争通过自主创业带动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

二、我县促进高校毕业生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形成合力

某县委、政府在总结近年来的发展经验时,认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由于我县经济基础薄弱,长期以来人才流失严重,为吸引人才增强发展后劲,充分抓住大学生就业难得契机,于2004年制定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建立了人才强县战略机制,人事部门更是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作为责无旁贷的任务落实,积极寻求新思路,新举措不断拓展新渠道,解决返乡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同时,呼吁用人单位、社会各界从维护稳定的高度出发,共同为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想办

法、做贡献,引导和鼓励各企事业单位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

(二)完善政策,加强引导,扶持自主创业

为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我县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精神,我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人才培养、使用和引进人才工作的决定》,制定了《某县大学生自愿者管理办法》和《某县大学生自愿者考核细则》,为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制定了行之有效的人事制度。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能提供的就业岗位非常有限,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却出台了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面向基层就业,从2008年起我县开始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贷款,在政策上给予倾斜。

(三)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保证政策措施落实

为了让高校毕业生安心服务基层,召集各服务单位领导明确大学生工作岗位和职责,工作环境达到同单位在职职工一样的水平。同时,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工作情况,加强考核管理,考核内容以德、能、勤、绩为主,重在考核工作实绩,经考核合格的在服务期满后推荐参加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并发给服务期满证书。

三我县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及今后的打算

总体来说,我县在加强大学生就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与发达地区和经济基础好的地区相比,仍有不足,我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不容

乐观。一是返乡的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而单位的吸纳能力有限,所以要广辟用人之道,鼓励大学生到各类企业工作,鼓励我县中小企业接收储备高校毕业生,培养和锻炼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二是转变传统就业观念,鼓励并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在资金、场地上给予尽可能的扶持,特别应将小额创业贷款优先向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倾斜,并成立专门的机构,给他们提供服务,协调各有关部门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帮助,使更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发展之路。

第13篇:毕业生择业创业调研报告 2

毕业生择业创业调研报告

电商五班

131309013

高潇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迅速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的就业政策不断调整,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念不断变化。在新的形势下,了解、分析就业形势和大学生的最新择业心态,对于将来即将面临就业的学生而言,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于此同时大学生创业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我们也发现在大学校园里创业的概念也越来越被广大的同学所了解与接受,创业意识在高校中已不再陌生。大学生创业是目前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和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途.

关键字:择业、心态、形势、创业、现状、建议

一、择业现状

面临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社会对大学生筛选也更加严格,同时,毕业生对职业的选择也更加谨慎和矛盾。大多数毕业生专业兴趣浓厚,对专业发展评价良好且就业目的明确。在择业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目标感和目的性,对社会需求有着较为理智的判断。随着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市场的逐步完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呈多元化趋势,大学毕业生从原来相对集中就业逐渐演变为分散就业,大学生价值取向上的空间更大、自由度更大,他们更能根据社会需求来进行自我培养、自我设计、自我发展,在追求个性发展上特点明显。注重能力培养,就业意识和主动择业意识较强。面对就业形势和市场需求,大学生越来越关注自身能力因素和就业问题。客观评价自我,择业期望较为现实。

二、择业心态

大学毕业生择业是人生的第一次正式求职,这一过程受诸多因素影响,特别是就业形势、社会需求、个人性格与能力、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等对大学生影响较大。从心理角度分析,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主要有:一是焦虑心理。面临人生第一次正式就业,压力巨大,常常焦虑不安,易导致心态失衡、情绪不稳定。二是从众心理。社会舆论压力,以及“经济收入”体现“个人价值”受到过度追捧,大学生容易形成个人价值的从众心理,忽视了个性特点和自身价值追求。三是懈怠、悲观心理。面对严峻就业形势,少数大学生缺少就业信心,特别是女大学毕业生,遇到择业困难时难以及时调适,常有懈怠、不振作或顺其自然的心理。调查发现,我校毕业生做好充分准备的只有20.1%,有30.6%的毕业生准备不充分或不准备。四是侥幸心理。当前人才聘用机制不断完善,择业竞争不断加剧,部分毕业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对择业难度和到艰苦环境就业的心理准备不足。调查中发现,选择到西部地区的学生

仅有3.4%,因不适应或怕挑战而不愿到基层就业的达22.1%。部分毕业生过分强调外在形象包装,缺少专业技能上的准备;部分毕业生过分依赖寄出数量众多的求职材料,期望大海捞针,缺少针对性择业。五是怀疑、犹豫心理。部分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易受其它因素影响,总是犹豫不决,容易错过机会,或造成其它同学失去就业机会。调查中发现,大学生虽然在择业过程中自主择业意识和能力较强,但择业受父母影响巨大,50.7%大学生承认受父母影响最大,而认为受辅导员、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影响最大的仅占16.1%。

上述心理在择业过程中常常随着就业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甚至严重影响正常择业,形成不好的择业心态。主要表现在:一是自我化倾向严重。把自身放在不合适的位置,只追求自我实现,缺少社会价值和责任感,有时不能被招聘单位接受。二是功利化倾向严重。在择业中只重实利因素,不从长远考虑,盲目地以经济收入来决定岗位取舍。三是坐享其成的心态膨胀。部分大学毕业生不愿意下基层,有的不愿到一线工作,怕吃苦、怕挑战。部分毕业生参与学校组织的就业指导与咨询的次数较少,对就业政策和相关制度等缺乏主动深入的了解,“等、靠、要”的心态明显。调查显示,对就业政策和相关制度了解或基本了解的毕业生占47.5%,不太了解或不了解的占20.1%。

当前,随着国家用人机制和人才政策的不断完善,以及对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鼓励和支持,作为刚迈出大学校门的当代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心理障碍和变化的择业心态,一方面要积极主动投身择业竞争,选择理想岗位,追求个人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努力调适心理状态,平衡心理预期和现实的就业形势,选择合适的职业机会,保证成功就业。

三、择业心态的调适与建议

1.加强大学生择业心理教育与辅导。健康的择业心理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教育应贯穿教育始终。我国高校心理教育与咨询是一个薄弱环节,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首先是要加强大学生抗挫折心理教育,通过科学的自我综合评价,平衡大学生择业心理,提高抗压能力。其次是要加强心理咨询和择业心理健康服务,为毕业生多渠道多途径提供心理帮扶,特别是弱势就业群体,要主动介入心理健康服务,提高他们就业信心,教授合理的宣泄方法,帮助他们科学调整心态。

2.开展就业形势、政策和相关制度宣传活动。从调查中发现,虽然大学生对就业形势有着正确的判断,但在就业政策和就业制度方面,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的情况仍然存在,加大就业形势、政策、制度宣传,有利于大学生充分做好就业准备,享受就业优惠,适时调整就业方向,扩大就业面。如当前国家对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对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吸引毕业生到基层实现人生价值。在调查中,毕业生希望学校提供就业指导与服务的项目中,“就业政策及形势分析报告”以22.3%列第二位。

3.加大择业技巧培训力度。大学生是第一次走出校门开始职业生涯,对职业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而招聘单位对大学生应聘能力十分看重,并以此考察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对毕业生来说,不胆怯、勇于竞争、客观真实地推销自己非常必要。加强择业技能培训,可以提高大学生求职能力,充分展示毕业生的长处,保证他们顺利择业。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希望学校提供就业指导与服务的项目中,“求职技巧培训”以26.6%列第一位。

4.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的教育引导。人才流动表象上是以利益需要为导向,但内在因素刚是“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主导。当前,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期对大学生择业心理带来的冲击,他们的就业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也会作相应调整。调查显示,我校2009届毕业生就业观念和择业心态是正常的、积极的、值得肯定的,但在“理想”与“现实”碰撞过程中,他们可能会经受一次次挑战和激剧性的变化,加强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教育,可以更加稳定大学生心理状态,使他们从超前的择业意识到现实的择业心理,再到稳定的工作心态,呈现稳定、连贯的健康变化状态,从而有利于

毕业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适应性,不断提高职业能力和强业素养,增强职业精神和职业角色感。

5.加强“双创型”人才培养,以专业特色开拓就业市场。毕业生是学校生产的“特殊”产品,毕业生质量是决定学校社会声誉和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现阶段,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作为特色鲜明的农业高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和创新、创业能力是检验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指标。我们一是要更新教育观念,研究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未来的发展模式,加强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培养,占据高点,把握先机。二是要推进本科教育质量工程实施,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加大专业实习实践投入,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三是要坚持专业特色发展道路,加强专业分类培养,以专业人才特色求就业发展特色,用专业特色和专业声誉夯实和开拓就业市场。四是要加强大学生终身学习教育,倡导兴趣培养,提高大学生自我培养、自我塑造的能力,激发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潜力。

6、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首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职业活动是人谋生的方式和手段,是人奉献社会、完善自身的必要条件。不应单纯地把就业看成是谋生的手段,更要把就业视为一生所追求的为社会服务的事业,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其次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大学生在择业问题上注重选择“收入高”、“工作舒适稳定”、“名声好地位高”的职业,这从个人主观愿望看,无可厚非。但从现实看,并不能尽如人愿。人选择职业,职业也选择人。考虑就业要切合实际,符合社会需要,把对职业的期望与社会需要统一起来。着眼现实,面向未来,以积极主动的姿态面对就业。

7、求职者应理性择业。职业规划专家认为,目前社会需要大量有知识、懂技术的人才。许多大学生过去认为只有白领工作才是好工作,现在不妨降低期望值,理性择业。要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非公有经济单位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顺应当前就业形势的变化,高校毕业生应该调整就业观念与定位,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到急需他们的地方就业。

四、创业的现状

近年来,由于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举办,增加了大学生毕业生对创业的见识。大学生创业作为目前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和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总的来说,大学生毕业生对创业的认识更多的停留在理论和直观感觉层面,特别是大学生毕业生从事自主创业的还是少数,成功的更是不多。

五、创业的制约条件

学生毕业生创业的制约因素:一是资金不足和没有好的创业项目是目前我县大学生毕业生创业最大的障碍,而实践经验不足是大学生普通存在的问题,这势必对创业产生影响。二是亲人出于对创业存在的许多困难和风险考虑,反对大学生毕业生创业,这是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不够、认识不足的表现。三是大学生毕业生创业对市场变化认识少。因为大学生刚从学校毕业,对市场变化认识少,如果没有敏锐的洞察力,丧失一个关键的机会,对于一个大学生毕业生创业的公司来讲可能是致命的。

六、创业的优势

大学生毕业生创业的优势:一是热情高。虽然大学生毕业生创业者中能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而最终成功创业的屈指可数,但大学生毕业生对创业表现出较高的热情,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生逐步从习惯性的就业观念转变为有选择的就业和创业。二是大学生创业的目的较为明确。无论是挑战自我、解决就业还是获取财富,都将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自身价值的实现。三是创业方式和领域的选择趋于理性。在创业方式的选择上,我县大学生毕业生还是比较理智和谨慎的,都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方式。

七、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涉及大学生本人和千家万户的利益。当代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应面对全球金融风暴的现实,树立符合当前需要的创业观,实践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

1、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择业是起点,创业是追求。一个人选择职业后消极应付,有可能失去已经得到的职业。创业是拓展职业生活的关键环节,创业意识强烈并且思想准备充分,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甚至帮助别人就业。当今社会中出现的新职业,既体现了新的社会需要,又体现了创业者的智慧和贡献。

2、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创业艰苦而且磨难很多。仅有创业的思想准备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创业勇气。勇于创业已经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为促进就业,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应主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破除大学生的依赖心理和胆怯心理,使之勇敢地接受创业的挑战。

3、要提高创业的能力。大学生创业具备很多优势,比如朝气蓬勃、对未来充满希望,有着较高层次的技术优势,富于创新精神,善于学习等。但也存在明显的弊端,主要是社会经验不足,对创业的理解较为抽象化和理想化,对挫折和失败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市场观念淡薄等。因此,大学生创业要有立足创业、勇于创业的思想准备,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创业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创业既要不拘泥于程式,又要充分考虑自身条件、创业环境等各种现实因素。来过、走过、经历过的感受固然浪漫,但苦过、累过、成功了的收获才是宝贵的。提高自主创业能力,是大学生就业亟待破解的难题。

八、创业的建议

1、树立全新的人才观,重视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从前面所讲,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创业者具备一些核心的主要特质和次要特质,要有创业观念、有才、有胆、有识,同时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克服创业过程中的困难,这些高要求决定了当代大学生想走上创业之路,就必须按照创业者素质的培养规律,重视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锤炼自己的胆子,同时培养自己的创业人格、创业者思维和创业意识与技能,克服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积累型”、“继承型”,掌握的死知识多,运用的知识少,胆子小,生存能力差的人才类型。

实践证明,创业者素质的培养是有规律的,其成长也是有过程的。而从实践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之都是创业者成长的捷径,中国有句俗话:“一年学成个庄稼汉,三年学成个生意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注意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锤练自己。要树立自信、自强、自主、自立意识。自信就是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条件去开创自己未来的事业。自信赋予人主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进取精神,相信自己能够成为创业的成功者,尤其在遇到失败和挫折时更需要自信。自强就是在自信的基础上,通过企业的实践,不断增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进一步磨炼自己的意志,建立起自己的形象,敢说敢当,敢作敢为,不贪图眼前的利益,永远进取,使自己成为强者。自主就是具有独立的人格,具有独立性思维能力,不受传统和世俗偏见的束缚,不受舆论和环境的影响,能自己选择自己的道路,善于设计和规划自己的未来,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自主还要有远见、有敢为人先的胆略,能把握住自己的航向,自立就是凭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建立起自己生活和事业的基础。

3、广泛获取创业经验。如今,不少大学都开设了创业指导课,教授创业管理、创业心理等内容,帮助大学生打好创业知识的基础。大学图书馆也提供创业指导方面的书籍,大学

生可通过阅读增加对创业市场的认识。其次,创业是目前媒体报道的热门领域,无论是传统媒体,如报刊、新书、广播电视、还是网络媒体,每天都提供大量的创业知识和信息。一般来说,经济类、人才类媒体是首要选择,比较出名的有《财富人生》、《创业家》、《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以及“中华创业网”、“中国创业论坛”等专业网站。此外,各地创业中心、大学生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机构的网站,也蕴藏着丰富的创业知识。通过这种途径获得创业知识,往往针对性较强。

4、注重自身能力的综合培养。大学生要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创业。创业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与不同的人和事打交道,对人的能力要求很高。从事创业的人既要懂经营,又要善管理,既要能协调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又要当机立断,临危不乱,指挥若定,既要能言善辩,又要能谈判公关,既要能开拓创新,又要不怕挫折、困难。因此,创业能力的综合性很强,其中要有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造能力、经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公关能力、应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把握机遇的能力、谈判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作为21世纪教育的4个支柱”,并把其作为开启未来人生大门的四把“钥匙”。“学会认知”就是教人掌握认知的方法,学会学习的方法、手段,培养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做事”就是要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驾驭处理复杂突发事件、危机的能力。“学会共同生活”就是要培养人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人的竞争意识和管理能力。“学会生存”就是要不断增强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的责任感,培养人的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等等。因此,大学生要主动树立“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意识,提高创业能力,从而使自己在创业时“走得出”,“站得住”,“干得好”。

5、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实践环节能使大学生在校期间积累创业经验,培养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要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如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大赛等。其次,大学生还可通过参与社团组织活动、创业见习、职业见习、兼职打工、求职体验、市场和社会调查等活动来接触社会,了解市场,并磨练自己的心志,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第三,商业活动无处不在,大学生平时可多与有创业经验的亲朋好友交流,甚至还可通过Email和电话拜访自己崇拜的商界人士,或向一些专业机构咨询。这些“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往往比看书本的收获更多。通过这种人际交往途径获得最直接的创业技巧与经验,将使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受益无穷。其四,投身于真正的创业实践。在毕业前后进入创业启动阶段,可以单独或与同学轮流租赁或承包一个小店铺,或加工、修理、或销售、服务等,在真刀真枪的创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这些活动成为大学生步入社会大课堂的第一步,同时大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既为他们将来开展创业活动积累了经验,也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为大学生提供应对挫折,面对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促进大学创业成功。

九、创业是最好的就业

1、众所周知,劳动力过剩,就业难在我国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随着大学扩招,毕业生的迅速增加,而社会需求基本上保持在扩招前的水平,而且许多单位希望应聘者都能有几年的工作经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这种形势,受过高等教育并具备一定创业能力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既可以为自己寻找出路,又是可以为社会减轻就业压力。

2、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到各个高校都热情鼓励,支持大学生毕业自主创业,各级政府为大学毕业生创业制订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各高校为大学生创业也积极创造各方面的条件,对有条件的大学生来说,自主 3.大学生创业的路子相当的广泛。许多大学创新意识强,

有自己的专利或开发项目,创办高科技企业,是创业的一条理想之路。

3、当然,先就业再创业也不失为明智之举。有些立志创业的毕业生或由于缺乏创业的经验,或由于缺少创业的资金,先加盟与自己创业目标相符的公司,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积累了经验,积蓄了资金,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再独立创业,这对许多要创业的毕业生来说,也许是更理智,更稳妥的选择。

通过研究提升自身“硬件”与“软件”。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而言,自己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业能力。外在环境的变化,使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就业的艰难,进而通过各种手段提升自身“内功”,最终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改变旧有的择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就业面,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我们希望能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富有建设性意义的调查结果与信息,普及创业理念,弥补大学生长期呆在校园里对社会缺乏了解的不足,增加日后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第14篇:大学毕业生创业现状调研报告

一、现状

近年来,由于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举办,增加了大学生毕业生对创业的见识。大学生创业作为目前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和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已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肯定和鼓励。但总的来说,大学生毕业生对创业的认识更多的停留在理论和直观感觉层面,特别是我县大学生毕业生从事自主创业的

还是少数,成功的更是不多。

二、大学生毕业生创业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大学生毕业生创业的优势:一是热情高。虽然大学生毕业生创业者中能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而最终成功创业的屈指可数,但我县大学生毕业生对创业表现出较高的热情,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生逐步从习惯性的就业观念转变为有选择的就业和创业。2002年,我县大学生林某因父亲车祸去世接手某某南星针织厂,目前公司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年产值3000万元,产品远销东南亚、西欧、东欧、香港、日本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我县陆某等4名刚迈出大学校门的年轻人创办的某某海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他们的平均年龄才23岁,但是由于市场、生产经营等原因,目前海芯公司已改做软件。二是大学生创业的目的较为明确。无论是挑战自我、解决就业还是获取财富,都将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大学生潘某创建澳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博鑫电力设备有限公司,从事气力输送环保设备生产、安装,年产值500万元,2007年度被评为象山县科技型中小企业。三是创业方式和领域的选择趋于理性。在创业方式的选择上,我县大学生毕业生还是比较理智和谨慎的,都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方式。2005年,我县留英博士王一鸣放弃了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带着自己研制的新能源项目创立了宁波锦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发了“并网式屋顶小型风力发电系统”,该项目具有环保、节能等特点,在国内外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目前企业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同年,大学生盛陈总创办象山泓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象山生活信息网,专注于企业海外市场网络行销研究,通过与全球著名的b2b平台、行业平台、搜索引擎的合作,为出口企业客户提供领先的网络行销解决方案及服务,以显著的效果、适中的价格、完善的服务受到了广大出口企业的欢迎和关注。

大学生毕业生创业的制约因素:一是资金不足和没有好的创业项目是目前我县大学生毕业生创业最大的障碍,而实践经验不足是大学生普通存在的问题,这势必对创业产生影响。二是亲人出于对创业存在的许多困难和风险考虑,反对大学生毕业生创业,这是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不够、认识不足的表现。三是大学生毕业生创业对市场变化认识少。因为大学生刚从学校毕业,对市场变化认识少,如果没有敏锐的洞察力,丧失一个关键的机会,对于一个大学生毕业生创业的公司来讲可能是致命的。

三、我县对大学生毕业生创业的政策措施

针对大学生面临的创业形势,我县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出台了各类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

一是做好舆论引导。每年在象山广播电台和象山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阳光政务专访,介绍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有关政策,宣传市、县关于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创业的方针政策。

二是实行宽松户籍政策。不管是否自主创业,大中专毕业生都可以在城区落户,亦可回到生源地落户。

三实行普通高校本科以上毕业生社会保险等补贴制度。企业为毕业生交纳的养老、失业、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五项保险,县财政补贴80%,一补3年。具有学士学位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在工业企业工作满5年的发给2万元住房补贴。自主创业期间获得mba、emba证书的奖励1万元。

四是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实行规费优惠政策,规定除从事国家限制的行业外,给予自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优惠。

五是县科技人才俱乐部每年选择部分自主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人才成为会员,通过俱乐部活动,使自主创业学生与企业老总接触,丰富创业阅历。建设爵溪街道和宁波天安集团等2家市级毕业生实习基地,对大中专毕业生进行技能培训,帮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获得创业技能。

六是积极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象山科技创业中心创业:向进驻企业提供与项目相适应的用房,免第一年租金。对海外留学生或国内高层次人才带资金或项目的视具体情况实行一户一策,按其实际购置生产设备资金的30%予以配套支持。协助申报国家、省、市各类科技项目及国家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按实际到位资金在高新技术风险中按1:0.5予以配套。对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项目和企业,优先申请县科研经费和列入县科技型中小企业考核对象。享受县工业示范园区优惠政策及技改贴息政策外,生产设备资金享受银行基准贷款利率贴息一年

第15篇:山东政法学院毕业生就业调研报告

政法就业招聘会报告

姓名:

学号:

学院与专业:

2012年4月8日,山东省2012年春季高校毕业生政法专场招聘会暨山东政法学院2012年毕业生就业双选会在山东政法学院体育场举行。来自省内外的380余家用人单位参加了招聘会,其中不乏中国石化集团、中国平安金融集团、浪潮集团、山东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金日集团、山东三星集团、齐鲁制药、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修正药业集团等省内外知名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1万余个,吸引了校内外9000余名应往届毕业生参加了双选会,初步统计达成就业意向2000余人次,这天学校在桃李餐厅举办了一次校园招聘会,我去的时候正赶上招聘的高峰期,因此我看到了别人所说的人山人海是什么状况

在现场看着,发现应聘者的打扮各不相同。有的同学蓬头垢面,有的香气冲鼻,有的随随便便,有的花枝招展。我想,这多少会影响自己的第一印象。我们在应聘的时候,应衣着严谨,不要过于随便。尤其是女同学,打扮入时并不是一件好事,公司看重的是你的能力,而不是你的外貌

作为一名大一的学生,我参加招聘会的原因仅是因为去感受一下那是的气氛和现在工作岗位的需求程度,但是我发现,即使我没有抱着要应聘成功的心态,可是会展的那种紧张气氛仍然深刻的影响了我。同时,这次的招聘会也给了我许多复杂的感受。

第一,我还需要更加认真的去多学点知识。在每张招聘桌的上方都有一份招聘岗位及要求,通过这次参与我知道我所学的专业的热门性,但是当我看到要求时,感觉里自己好远。就英语而言,许多公司都要求有熟练的听说读写能力,可是我所掌握的是不够的,就这一点就需要更加努力的去练习。另外,虽然我们有学习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我们还需要在市场中找到与我们所学专业有关知识点,因此我们还需要学习好多。

第二,虽然我们现在有学专业知识,可是他们都是理论上的,缺乏实践能力让大学生只能成为纸上谈兵的高手。而实践是只能靠自己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的,我们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将自己投入实践的操作,这样才能在出校门之前有一个丰厚的底子。说到底,我们大学生应该多考虑一下自身原因,没有机会要学会创造机会,我们所缺乏的不仅是真正的时间,缺乏的更是一种主动能动性、自觉性。

第三,在没有足够资本之前要尽量的放低身价。在呈四方形的现场,我们不难看到“厚此薄彼”的现象。 在许多知名企业前很多时候是有人在排队的,但是相比其他就明显多几分冷清。穿梭在应聘人群中,我体会到最主要的问题是当讨论到工资问题时,往往不能达到共识。大学生中有一部分过高的估量自己,低层实践在他们眼中好比

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而对于企业而言,他们所需要的人才正是那些能够放下架子从基层干起,合理定位自己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如果大学生太过于看重自己所谓的高等学历,却不能理智的自我定位,在就业中必定要吃亏的,那么所谓的高学历就只是等于失业,这也许不是任何一个大学生希望看到的。

最后还有一点感受到的是,招聘单位的负责人会注意所修科目,特别是与应聘职位相关的科目。虽然我们已经学过很多专业课,但与专业课相关联的科目拓展的太少,甚至没有任何拓展。多修一门课,就意味着多一些知识,多一些见解,理解问题的层次也会加深。因此,我们在选修科目时,不妨修一些相关专业的专业课,让自己多一分胜出的把握。

对我来说,现在是奋斗的最好时期,因为我年轻!开头肯定会吃苦,会碰钉子。但每个人都需要经历过沉重的,或者沉痛的人生阶段。经历风雨,方见彩虹,只有经历了沉重,才会有轻松。幽默与轻松自如地应对一切,是需要资本的。而资本唯一的办法,就靠闯荡与积累。年轻正是支付一切代价的最好成本。

通过这次去人才市场了解到的情况看,我们以前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等,还存在很大差距。学习知识一定要扎实,这是工作之本,立足之本。有了很强的专业知识加上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我们就能应付激烈的竞争压力,如果我们的专业知识不够,连起码的知识都答不上,那就没办法去和其他高校的学生竞争了。所以我们现在能为将来

所做的就是积累知识,储备能力,同时扩展自己的视野,掌握市场动向,并且能够以敏锐目光抓住一切机遇发展自己,只有以主动形式对待才能避免自己被招聘洪流所淹没。

第16篇: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2009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报告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我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领导参阅编辑部的访谈提纲,我校做出如下报告。

一、让毕业生如何实现从“校园人”到 “社会人”的转变?

1、注重实践环节 缩短过渡周期

实践环节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不断增加的实践环节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要拆掉横在校园与社会间的屏障,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就直接介入社会,与社会零距离相融。理论来自实践,实践加深理论,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大学生在未毕业时就已深知社会对人才在品格、技能等各方面的所需和所求,心态和知识结构都已得到了应时的调整,为毕业走向社会已做好了充分准备,极大地缩短从“半成品”到“成品”之间的路程。

2、加强教育引导 拥有良好心态

从“校园人”到 “社会人”角色的转变,其核心是心态的转变。具体来说就是要教育好学生做到三个结合。首先,要教育学生将个人的发展与服务单位的发展结合起来,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集体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其次,要教育学生将个人情感与职业要求结合起来,学会用职业要求来指导自己的工作,约束自己的张扬个性。第三,要将学习成果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把工作中积累的想法和经验转化成行动和经济效益,为服务单位的发展尽力。

二、关于定向培养

学校开展多方合作,部分专业实行“订单式”培养。

多年来,学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开门办学方式,积极探索为基层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实行“订单式”培养。近年来,学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实现了“实习、实训、就业”一条龙人才的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校企强强联手,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之路。

三、如何开拓就业市场?

1、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努力拓宽就业渠道。

我校每年都坚持到省、市、区人才交流中心、用人单位进行调查、了解人才需求情况,了解用人单位的性质、规模、效益、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等信息,并据此制定我校的市场开拓计划。同时,我们也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向用人单位介绍学校办学规模、特色、专业、毕业生生源信息等情况,向用人单位推荐适合条件的毕业生应聘。通过“走出去”,不仅使学校了解了社会,也让社会了解了学校,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目前+++、+++学校等多家用人单位连续多年招收我校毕业生,成为我校毕业学生稳定的就业基地。我们还积极拓展省外就业基地,++与++学院建立长期稳定的就业实习基地,连续多年接收++的毕业生;++专业与++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建立了稳定的就业实习基地,为学生解决就业岗位;++及++专业的学生被推荐到北京和青岛等地就业。

我们还通过“请进来”的方式,广泛邀请省内外各用人单位到我

校举办各类讲座、人才招聘会和推介会,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机会。

2、充分利用校友资源 ,不断拓宽就业渠道。

学校关心毕业生的发展,校友关注着学校的变化。为了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更好地为毕业生就业服务,我校注重挖掘校友资源,与校友建立长期的联系。今年,我校召开了“叙感情、议发展、促就业”校友座谈会。校友们提出了诸多的有关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如何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如何培养出与社会对接的应用型人才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议,为学校的发展建设出谋划策。+

四、我校与国家促进就业的配套政策

我校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宣传、落实国家和省、市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在严格执行国家鼓励毕业生到基层,社区,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服务、应征入伍、参与科研,帮扶困难家庭等政策的基础上,制定了鼓励毕业生服务西部的政策。我校规定:凡参与西部计划的同学在享受国家政策规定的全部优惠的同时,学校额外颁发每年+++元人民币的奖励。

五、关于“创业”和“就业”

“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点为多数学生所接受。

对我院毕业生而言,现在要想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越来越困难。就业观念及就业定位如何往往成为能否及早顺利签约的关键。在调查中有这样的问题:“如果你目前仍未签约,你愿意到待遇、条件相对

差些的单位就业吗?”近三分之二的毕业生选择了“愿意,先就业再说”,同时三分之一多一点的学生选择“不愿意,继续找自己理想的单位”,不达愿望不罢休的心理在同学中仍有一定的市场。

在回答关于创业的有关问题中,有半数以上的同学有创业的打算,但其中的80%,又感到茫然,表示不知道如何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

六、关于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偏差大的问题

我校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有些专业市场需求不大,但招生不少。如,师范类毕业生人数大大超过市场需求。我校师范类毕业生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5%,而目前公立学校用人是逢进必考,每年在公办校就业的学生人数不足百人,大量的学生处于面临改行、进私立学校或待业的尴尬境地。而对旅游与酒店管理、计算机、软件工程等专业学生的需求却很旺盛,目前社会急需的销售、机电、数控等方面的人才,而我校并未开设相关专业。

造成该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师资、体制和观念等。以师资为例,招生多但就业差的专业,往往在历史上是学校的金牌专业或功勋专业或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专业。在鼎盛时期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师资,如果突然减少招生,必然要造成教师工作量减少,进而造成人才流失的不良结果。不能立即开设社会急需的专业,还是因为缺少必要的师资。而长盛不衰的专业是没有的,如果用盲目引进师资的办法,急功近利地开办热门专业,容易造成恶性循环。

对学生的建议还是要他们更新观念,“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

七、关于“高分低能”的问题

“大学生学习成绩参考性不高”应该是个别想象。多数大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可以作为其综合能力的参考的。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高分低能”想象的出现,我校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实践环节的内容,有效地锻炼了这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

八、关于就业指导讲座

我校拟于下学期将就业指导课列为必修课。

本学期进行的就业指导讲座30多场。其中,就业指导中心举办18场,学校与新晚报联合举办的“百姓讲坛”2场,与哈尔滨市人才服务局联合举办讲座6场,与团市委联合举办讲座1场,二级学院分别举办讲座多场。内容涵盖了职业生涯规划、自我分析、营销理念、如何创业、社会潜规则、牛刀初试、人际交往、领导艺术、步入社会、实战模拟、如何参加公务员考试等内容。

九、到目前为止,++++的就业情况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我校本着“为基础教育服务和基层、生产一线培养基础扎实、专业精、能力强、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兼备,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形成了“++++”的办学传统,为哈尔滨市的基础教育及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的优秀毕业生。毕业生思想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到目前为止,学校形成了 “+++”的就业工作格局,通过加强专业建设,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坚持“实习、实训、就业”一条龙的人

才培养模式,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实行“订单式”培养,帮助学生实现就业。近三年,我校共有毕业生+++多人,08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4%。目前,由于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我校受到的冲击较大,学生的签约率较历史同期有所下降,但我们依然充满信心,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实现初次就业率达到80%,年终就业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

总结起来,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有如下的特点:

1、面向+++,为+++服务。+

2、面向++++一线,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3、面向社会,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综上所述,尽管就业形式严峻,任务艰巨,我校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教育部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主动应对新形势,努力把我校毕业生就业这项事关广大毕业生切身利益的工作完成好。

+

第17篇: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调研报告

一、项目背景

1.xxxx大学南国商学院是一所由xxxx大学举办、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于2006年9月正式招生,秉承xxxx大学的校训,明德尚行,学贯中西。在众多的本B院校中,南国商学院以外语特色见长。作为教育事业,学院的生源直接与学院的管理、设施、师资及各种综合指标挂钩。而毕业生就业的问题更是重中之重,是每位学子经过四年的学习生活的验证,毕业生的就业率直接影响了学院的竞争力,06届的本科学生即将面临着就业,能否取得首届毕业生就业率的开门红,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院的各项政策的支持。

2.作为涉世未深的好范文,面临着毕业的压力,如何选择,在剩余的时间如何取舍,将影响着日后的工作情况。是继续接受教育考研,选择报考国家公务员,还是在每年的毕业生人海中寻觅一份称心的工作,每一种选择,都是一种机遇,如何选择就成为了关键。俗话说的好,选择不对,努力白费。作为本次调查的旨意就是了解本B院校的毕业生与其他层次毕业生的差距,学院的扶持政策,学生的就业心态以及社会对于本B院校毕业生的认可度,做一个综合性的调查分析。为即将毕业的同学做一个探索,帮助大家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找到一席工作之地,并为后面的毕业生提供一个具有建设性的参照对比。

二、项目目标

计划绩效与实际绩效:

计划——完成调查问卷90%的实际使用率,确保每份问卷调查者以客观的态度填写。

日期(2009年)

里程碑

10.01-11.0

1问卷资料收集整理,制作调查问卷200份

11.02-12.1

5调查问卷派发和回收的实际使用率达到90%

12.16-12.31

调查问卷总结分析

实际——实际回收调查问卷的使用率为68%,低于原计划90%的目标。

综述:实际绩效低于计划绩效,未完成计划。

三、组员分工

人员

职责和理由

xxx

负责整个项目进度的监控,调查问卷的策划者与执行者之一;该项目的组长。

xxx

负责问卷的资料收集和制作;文笔较好。

xxx

负责问卷的派发和外联工作;有较好的沟通能力与推广构思。

xxx

负责问卷的回收工作;有很好的沟通能力。

xxx

与苏杰文一起负责调查问卷的分析总结

四、项目回顾

在项目实施的三个月中, 我们项目小组根据毕业生的在校特点,进行了几次比较集中的活动:

1.抓住各系拍毕业照的机会,进行派发问卷

结合06届的学生都需要拍毕业照这一重要时刻,在2009年11月-12月期间开展了针对各个系返校学生最集中的时间,我们项目小组到学生宿舍进行问卷派发活动。

问卷派发效果明显,十一月份的问卷派发数量达到140份,大部分的问卷都是在拍毕业照的学生在宿舍停留的时间派发,由于事前准备的比较充分,进行了详细的时间和人员的安排,派发的数量是项目实施最集中的。但仍存在不足的是:由于一次性派发的数量比较多,造成回收的难度加大,许多问卷可能漏收或者被扔弃。

2.在每个月的中旬(

10、

11、12月),组织到宿舍进行派发

由于06届的学生的在校时间的不确定性,我们集中在中午饭后(13:00-14:30)和晚上(20:00-21:00)的时间到学生宿舍进行问卷派发,由于是娱乐休息时间,有一定的人数基量,但许多同学都在休息或忙于自己的事情,部分同学有些许反感情绪,对同学的生活状态造成不便,这是派发问卷最大的阻碍,最后通过分阶段的派发,调查问卷全部拍完。

截止到2009年12月20日,制作的200份调查问卷派发完,根据实际情况,项目进行到收尾阶段,由问卷总结的负责人进行分析总结,完成项目总结报告。

五、经验总结

回顾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本项目始终坚持了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的统一,全组成员同心协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在有限的时间与预算内共同完成项目(未达到计划目标)。所有团队成员在这次活动中不仅加深了对项目管理课本中理论知识的认识,同时还将理论运于实践之中,达到理论实践相结合,提高个人的实际运用能力。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计划不充分

尽管项目小组会定期召开讨论会,总结前期工作,并对后期工作作出安排,但仍然存在计划太粗、制定计划不严谨及随意性太大等问题,会导致可操作性差,在实施中无法遵循,也就失去了计划作用。

改进的方法应该是先制定全盘计划,再每月制定详细计划,当月快结束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下个月计划,这样既有了较长期把控,也有了和项目目标对比,同时也不会把自己陷入无止境修改计划中。

2、工作量估计过低

在项目前期,小组成员轻视问卷派发工作,曾出现工作量估计过低的现象。工作量估计不足会直接导致项目延期。但所幸的是,我们很快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及时调整了策略,通过开展多次有针对性的问卷派发活动,使问卷全部派发出去。经验证明,对每项任务甚至整个项目给出个合适工作量估计需要综合人员工作效率、工作复杂程度、历史经验等多种原因,不能仅凭个人经验个人,否则很有可能导致项目延期甚至失败。

第18篇: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4-01-06来源:调研报告网

摘要

学前教育是专门培养幼儿教师的一个专业,一般认为,幼师毕业生非常好就业,社会需求量很大。那么,我们学校的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如何,很值得进行全面了解。本文在对xx区及市区部分幼儿园近几年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展开调研分析之后,了解了毕业生就业后情况以及社会上用人需求形势,同时也可以对我们学校幼师的专业素质结构进行再认识,并以此为依据,建议要尽快提高生源质量和办学水平,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特色办学、校本课程研发、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

关键词:毕业就业调研分析幼师发展

一、调研目的与意义

学前教育专业是师范类学科里特有的一门专门培养幼儿教师及幼儿教育管理研究人才的学科,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幼儿教育专业,或者叫幼师,他们主要学习的专业课程包括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管理学、家庭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环境美化与布置、钢琴、美术、舞蹈、视唱、乐理、书法等。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数对口就业单位是各类幼儿园及一些新兴的早期教育机构如幼儿早教中心、幼儿智力开发中心、幼儿家庭教育机构等。其专业特点在于:较早地确定了从事学前教育的专业发展方向,学校所设置的课程、安排的教学活动都有针对性,学生将来的发展方向除幼儿教育外,还可向艺术类方向迁移。

当前大学生普遍面临着择业难、就业难的现象。而一般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优势就在于:由于目前幼儿教育远未真正普及,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幼师毕业生需求量将会很大。但是现实是否真的如此,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到底是多少,现在都在何处就业,就业情况如何,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是什么等等,我们都知之甚少。因此,对近几年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及前景值得去做调查研究。

xxxx年xx月—xx月,学校分管领导、招生就业办以及教务处等部门人员于对xx区及市区部分幼儿园进行了关于毕业生本人就业情况及各幼儿园、及早期教育机构用人需求和满意度进行了调研,使我们初步了解了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了解了社会上的用人需求形势;使我们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及职业素养进行了再认识,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与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建议;本次调研也试图从幼师毕业生跟踪调查中所获得的情况,对幼师的现行培养模式以及社会关注的问题进行研究,为探索学校建设和幼师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提供依据。

二、调研对象

调研单位:xx小学幼儿园、xx实验学校幼儿园、xx幼儿园、xx花园幼儿园、实小幼儿园、二附小幼儿园、xx幼儿园、xx外国语实验学校幼儿园、xx小学幼儿园、xx中学幼儿园、xx小学幼儿园、xx九年制幼儿园、xx小学幼儿园、xx小学幼儿园、xx九年制幼儿园等。

调研对象:主要为xx区教师进修学校xxxx年以来的部分职高幼师毕业生。

三、调研内容和方法

调研内容:幼师毕业生就业情况。

调研方法:深入用人单位,采用访谈法、登记法等。

四、分析与讨论

(一)毕业生就业情况

1、毕业生市场占有率及目前就业率

通过对近二十个幼儿园的调研发现,这些单位的xx%以上员工是我校的幼师毕业生。但是,这些员工很多都是xxxx年以前的毕业生,近几年的毕业生占有率很低。其原因分析如下:(1)用人需求接近饱和;(2)待遇低下,学生期望值过高;(3)心理不稳定,耐挫能力差,这山望着那山高;(4)不愿踏实做事,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这就说明毕业生还应该从自身入手,严格要求自己,努力的调整自己以尽快适应市场需求。还有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譬如有的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没有理想的单位就不急于就业,宁愿做啃老族;一些经济境况不太好的毕业生即使是收入等各方面条件都不是太好的农村幼儿园,她们也乐意去就业。

2、幼师毕业生缺乏一定的从业资质

不管是以前的毕业生,还是近几年的毕业生,大约有xx%没有幼儿教师资格证,但是一般都持有育婴师证,这就限制了这些教师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再加上现在获取教师资格证较难,更是增添了她们的悲观情绪。

3、幼师毕业生的待遇普遍较低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大多数幼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较低,大部分1200元—1500元间,使得部分幼师思想不稳定,甚至有转岗的想法。有部分毕业生毕业后直接就放弃了从事幼教事业,而是从事其它行业,也有自主创业的。

4、幼师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不是太高

有部分用人单位反映,一部分幼师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不是太高,包括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实践技能、教学技能以及公共关系能力。社会对幼儿教师需求量增加的同时,也在逐渐对幼儿教师的整体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调研了解到,各幼儿园渴求“热爱幼儿教育、学历较高、资质齐全,有一定教科研能力、幼儿教育理念新、教学基本功扎实、技能全面、心态好、愿意长期在本园工作”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这充分说明社会对具有高素质幼儿教师的需求还是旺盛的,幼儿教育市场前景依然广阔。

(二)思考建议

1、抓住机遇,增强社会影响力

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学前教育得到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空前关注。国务院颁布了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国十条”,其中的第三条,专门针对师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各地在根据自身的实际制定规化,扩充建设公立幼儿园,增加用人编制等。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广为宣传,增强社会

影响力,吸收更多更好的学生,为提高幼师素质打基础。同时也要积极为毕业生更好的就业做好准备工作,比如在大专学历进修、普通话培训、教师资格考试课程(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正常开设等方面予以考虑,多为学生完善自身条件、顺利就业做好铺垫工作。

2、勇于创新,办出特色

根据幼儿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当今幼儿园的特点,研究幼师生的培养方案,深化师资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努力培养高质量的幼儿师资。中国人缺的不是知识而是素质,要提倡学生们多学习书本以外的知识,比如素质修养。作为一个人,尤其作为一个女生,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需要良好的仪态和修养。应该多开些礼仪、心灵鸡汤等类似的课程,多开设户外内容,要打开眼界,走出社会,扩展思维。要将我校的淑女才女行动在理论和实践上向纵深发展。

3、重视大范围、高质量的专业实践

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课程,加大幼儿园见习和实习力度,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是要积极构建和不断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更新实践教学观念;二是要丰富实习内容,拓展实习功能,分散见习与集中见习相结合,不仅只是教学观摩、备课上课、制作教具等内容,还要组织幼儿活动以及幼儿园各领域教学工作实习、幼儿班级管理实习、卫生保健工作实习和幼儿教育调查研究活动。既让实习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也可以为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实践依据;三是应该积极联系建立大范围、高质量的教育实习基地,并要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四是要严格实习管理,制定制度和措施,狠抓教育实习和见习的各项工作。

4、尝试改变单一性别环境

长期以来,人们的观念就是带孩子是女人的事,男性青年基本不报考幼儿师范,幼儿园招聘教师更是鲜有男性应聘,从而导致幼儿园师资队伍性别结构严重失衡,许多幼儿园长期无男教师。“十二五”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师资队伍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和保障。要形成良好的幼儿教育生态环境,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更好地培养幼儿刚毅和勇敢的品质,进一步提高民族素质,切实解决幼儿园师资队伍性别结构失衡问题,就是要鼓励优秀男生当幼儿园教师,因此幼师招男生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当然对于培养幼师的学校来说,如果招收了男幼师,就在原来清一色的女生中加入了男生,就意味着加大了日常管理的难度。学校是否愿意尝试,值得考虑。

5、适度控制招生规模,严控生源质量关,严抓培养质量关,增强幼师毕业生的综合市场竞争力。

现今以初中生为招生对象的职高幼师,招生分数线大多在普高以下,生源大部分是普通高中升学无望的学生,甚至无分数也可录入。再加上降低了入学面试要求,从而把本应关在“门外”的生源纷纷招了进来,而且每年招生在中考成绩颁布之前就已经宣布结束,这样就将很多尤其是城区学校的后来想进入我校就读的优秀生源挡在了门外。这样的生源状况就使得学校想要轻易地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个应该引

起同行和社会更多的关注。建议学校适度控制招生规模,招生时适当划定录取分数线,扩大面试内容和加大面试难度,如加入朗诵、模唱、形象、身体比例、开度、软度、动作模仿和弹跳力等,严控生源质量关,这样才能做到严抓培养质量关,培养出来的幼师毕业生才能具有较强的综合市场竞争力。

在幼教市场需求从数量的补充到质量的竞争的过程中,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是增强市场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同时,根据市场需求趋势,具备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如艺体、英语、计算机等证书以及高学历证书也是很有必要的。俗话说: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特,充分说明了学校更应该理性地分析就业形势,超前预测,准确判断,才能牢牢的抓住就业市场。要及早对学前教育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教育,鼓励学生尽早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者行业资格证书,如:幼儿教师证、育婴师证、营养保健师证、舞蹈教师证、早教开发教师证等,为学前教育学生全方位、高层次、多渠道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19篇: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摘要

学前教育是专门培养幼儿教师的一个专业,一般认为,幼师毕业生非常好就业,社会需求量很大。那么,我们学校的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如何,很值得进行全面了解。本文在对xx区及市区部分幼儿园近几年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展开调研分析之后,了解了毕业生就业后情况以及社会上用人需求形势,同时也可以对我们学校幼师的专业素质结构进行再认识,并以此为依据,建议要尽快提高生源质量和办学水平,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特色办学、校本课程研发、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

关键词:毕业就业调研分析幼师发展

一、调研目的与意义

学前教育专业是师范类学科里特有的一门专门培养幼儿教师及幼儿教育管理研究人才的学科,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幼儿教育专业,或者叫幼师,他们主要学习的专业课程包括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管理学、家庭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环境美化与布置、钢琴、美术、舞蹈、视唱、乐理、书法等。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数对口就业单位是各类幼儿园及一些新兴的早期教育机构如幼儿早教中心、幼儿智力开发中心、幼儿家庭教育机构等。其专业特点在于:较早地确定了从事学前教育的专业发展方向,学校所设置的课程、安排的教学活动都有针对性,学生将来的发展方向除幼儿教育外,还可向艺术类方向迁移。

当前大学生普遍面临着择业难、就业难的现象。而一般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优势就在于:由于目前幼儿教育远未真正普及,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幼师毕业生需求量将会很大。但是现实是否真的如此,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到底是多少,现在都在何处就业,就业情况如何,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是什么等等,我们都知之甚少。因此,对近几年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及前景值得去做调查研究。

xxxx年xx月—xx月,学校分管领导、招生就业办以及教务处等部门人员于对xx区及市区部分幼儿园进行了关于毕业生本人就业情况及各幼儿园、及早期教育机构用人需求和满意度进行了调研,使我们初步了解了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了解了社会上的用人需求形势;使我们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及职业素养进行了再认识,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与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建议;本次调研也试图从幼师毕业生跟踪调查中所获得的情况,对幼师的现行培养模式以及社会关注的问题进行研究,为探索学校建设和幼师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提供依据。

二、调研对象

调研单位:xx小学幼儿园、xx实验学校幼儿园、xx幼儿园、xx花园幼儿园、实小幼儿园、二附小幼儿园、xx幼儿园、xx外国语实验学校幼儿园、xx小学幼儿园、xx中学幼儿园、xx小学幼儿园、xx九年制幼儿园、xx小学幼儿园、xx小学幼儿园、xx九年制幼儿园等。

调研对象:主要为xx区教师进修学校xxxx年以来的部分职高幼师毕业生。

三、调研内容和方法

调研内容:幼师毕业生就业情况。

调研方法:深入用人单位,采用访谈法、登记法等。

四、分析与讨论

(一)毕业生就业情况

1、毕业生市场占有率及目前就业率

通过对近二十个幼儿园的调研发现,这些单位的xx%以上员工是我校的幼师毕业生。但是,这些员工很多都是xxxx年以前的毕业生,近几年的毕业生占有率很低。其原因分析如下:(1)用人需求接近饱和;(2)待遇低下,学生期望值过高;(3)心理不稳定,耐挫能力差,这山望着那山高;(4)不愿踏实做事,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这就说明毕业生还应该从自身入手,严格要求自己,努力的调整自己以尽快适应市场需求。还有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譬如有的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没有理想的单位就不急于就业,宁愿做啃老族;一些经济境况不太好的毕业生即使是收入等各方面条件都不是太好的农村幼儿园,她们也乐意去就业。

2、幼师毕业生缺乏一定的从业资质

不管是以前的毕业生,还是近几年的毕业生,大约有xx%没有幼儿教师资格证,但是一般都持有育婴师证,这就限制了这些教师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再加上现在获取教师资格证较难,更是增添了她们的悲观情绪。

3、幼师毕业生的待遇普遍较低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大多数幼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较低,大部分1200元—1500元间,使得部分幼师思想不稳定,甚至有转岗的想法。有部分毕业生毕业后直接就放弃了从事幼教事业,而是从事其它行业,也有自主创业的。

4、幼师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不是太高

有部分用人单位反映,一部分幼师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不是太高,包括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实践技能、教学技能以及公共关系能力。社会对幼儿教师需求量增加的同时,也在逐渐对幼儿教师的整体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调研了解到,各幼儿园渴求“热爱幼儿教育、学历较高、资质齐全,有一定教科研能力、幼儿教育理念新、教学基本功扎实、技能全面、心态好、愿意长期在本园工作”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这充分说明社会对具有高素质幼儿教师的需求还是旺盛的,幼儿教育市场前景依然广阔。

(二)思考建议

1、抓住机遇,增强社会影响力

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学前教育得到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空前关注。国务院颁布了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国十条”,其中的第三条,专门针对师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各地在根据自身的实际制定规化,扩充建设公立幼儿园,增加用人编制等。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广为宣传,增强社会影响力,吸收更多更好的学生,为提高幼师素质打基础。同时也要积极为毕业生更好的就业做好准备工作,比如在大专学历进修、普通话培训、教师资格考试课程(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正常开设等方面予以考虑,多为学生完善自身条件、顺利就业做好铺垫工作。

2、勇于创新,办出特色

根据幼儿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当今幼儿园的特点,研究幼师生的培养方案,深化师资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努力培养高质量的幼儿师资。中国人缺的不是知识而是素质,要提倡学生们多学习书本以外的知识,比如素质修养。作为一个人,尤其作为一个女生,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需要良好的仪态和修养。应该多开些礼仪、心灵鸡汤等类似的课程,多开设户外内容,要打开眼界,走出社会,扩展思维。要将我校的淑女才女行动在理论和实践上向纵深发展。

3、重视大范围、高质量的专业实践

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课程,加大幼儿园见习和实习力度,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是要积极构建和不断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更新实践教学观念;二是要丰富实习内容,拓展实习功能,分散见习与集中见习相结合,不仅只是教学观摩、备课上课、制作教具等内容,还要组织幼儿活动以及幼儿园各领域教学工作实习、幼儿班级管理实习、卫生保健工作实习和幼儿教育调查研究活动。既让实习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也可以为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实践依据;三是应该积极联系建立大范围、高质量的教育实习基地,并要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四是要严格实习管理,制定制度和措施,狠抓教育实习和见习的各项工作。

4、尝试改变单一性别环境

长期以来,人们的观念就是带孩子是女人的事,男性青年基本不报考幼儿师范,幼儿园招聘教师更是鲜有男性应聘,从而导致幼儿园师资队伍性别结构严重失衡,许多幼儿园长期无男教师。“十二五”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师资队伍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和保障。要形成良好的幼儿教育生态环境,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更好地培养幼儿刚毅和勇敢的品质,进一步提高民族素质,切实解决幼儿园师资队伍性别结构失衡问题,就是要鼓励优秀男生当幼儿园教师,因此幼师招男生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当然对于培养幼师的学校来说,如果招收了男幼师,就在原来清一色的女生中加入了男生,就意味着加大了日常管理的难度。学校是否愿意尝试,值得考虑。

5、适度控制招生规模,严控生源质量关,严抓培养质量关,增强幼师毕业生的综合市场竞争力。

现今以初中生为招生对象的职高幼师,招生分数线大多在普高以下,生源大部分是普通高中升学无望的学生,甚至无分数也可录入。再加上降低了入学面试要求,从而把本应关在“门外”的生源纷纷招了进来,而且每年招生在中考成绩颁布之前就已经宣布结束,这样就将很多尤其是城区学校的后来想进入我校就读的优秀生源挡在了门外。这样的生源状况就使得学校想要轻易地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个应该引起同行和社会更多的关注。建议学校适度控制招生规模,招生时适当划定录取分数线,扩大面试内容和加大面试难度,如加入朗诵、模唱、形象、身体比例、开度、软度、动作模仿和弹跳力等,严控生源质量关,这样才能做到严抓培养质量关,培养出来的幼师毕业生才能具有较强的综合市场竞争力。

在幼教市场需求从数量的补充到质量的竞争的过程中,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是增强市场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同时,根据市场需求趋势,具备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如艺体、英语、计算机等证书以及高学历证书也是很有必要的。俗话说: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特,充分说明了学校更应该理性地分析就业形势,超前预测,准确判断,才能牢牢的抓住就业市场。要及早对学前教育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教育,鼓励学生尽早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者行业资格证书,如:幼儿教师证、育婴师证、营养保健师证、舞蹈教师证、早教开发教师证等,为学前教育学生全方位、高层次、多渠道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20篇:广东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为加强对广东省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切实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组织评估组于3月21日至29日对全省17所高校进行检查评估。本次评估是该省职能部门首次开展对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大检阅,局领导高度重视,人才服务管理处精心组织策划;在高校自评的基础上,由局领导、处领导、处内工作人员和院校代表参加的评估组分赴各校,通过听取高校汇报、查阅有关文件资料、实地查看场地、设备等方式,对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检查。通过检查评估,基本摸清了该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现状、成绩和存在问题,达到了“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的目的。检查评估工作圆满完成。

一、该省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日臻完善

全面、客观地评价该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为了适应毕业生就业工作市场化的需要,进一步规范新形势下该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引导、激励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和就业指导体系建设与完善。本次评估设定的指标体系为三级,其中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3个、三级指标25个,能够基本反映我省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就业工作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本次检查反映出该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日臻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该省各高校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充分认识到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各高校均成立了以书记或校长为负责人的校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定期听取就业部门的工作汇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就业工作,把就业工作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要点;分管领导经常研究、部署就业工作。校级党政领导不仅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给予鼎力支持和倾情关注,而且还经常出实招,抓成效;强调就业工作要“年年抓,月月抓,日日抓;校内抓,校外抓,点滴抓;一抓到底,抓出成效。”部分院校的领导还亲自组织开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利用各种机会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一把手工程”的有效实施,充分保证了该省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各高校还均成立院系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依托学工系统开展,部分院校设立了基层就业专职工作人员或就业联络员,同时注意并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营造了全员关心、参与、支持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氛围,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和工作机制。

二是工作条件进一步改善。该省各高校均设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有的是成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和学生处合署办公;有的是在学生处下设就业办;有的是成立招生就业处。各高校基本上都配有专职就业工作人员,从事毕业生日常就业管理、就业指导服务和就业市场开拓。重视就业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积极派出专职工作人员参加省级以上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或各种会议交流、考察活动,提高就业指导服务能力,努力实现就业指导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全省各高校共有15人获得职业指导资格证书,其中高级资格6人,中级8人。一些院校在加强专职人员配备的同时,还聘请企业家或成功校友等兼职就业导师,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社会联系广泛的就业指导队伍。

大多数高校特别是本科院校都将就业工作经费列入年度预算,或从保证就业工作开展的角度,实行按需拨款的方式。各院校就业工作经费近几年都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尤其在就业市场开拓方面投入了较多的经费;部分院校的就业工作专项经费投入已经达到或接近教育部规定的比例(即达到当年学费总额的1%以上)。

多数高校设有专门的就业工作场所,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长途电话、音像设备等;尤其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设备、场地比较齐全。除了专门的就业工作场所,各高校均

能充分利用校内各类设施,保障校园招聘会和就业指导活动的开展。大多数高校都开通了本校毕业生就业网站并且能够和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互通;部分院校还设专人管理、维护毕业生就业信息网,致力于就业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三是工作内容进一步充实。各高校注重完善制度,不断充实工作内容,实行规范化管理。各高校建立了相应的就业管理制度,制定有校一级就业工作文件,如“毕业生就业工作规程”、“毕业生管理实施细则”等,在毕业生就业推荐材料、就业协议、聘用合同书、毕业生登记表的填写和使用等方面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各院校校级专职人员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有详尽的工作进度计划;执行政策及完成任务情况良好,能够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的就业工作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就业工作程序,管理科学、规范。院校实施了就业与专业设置、招生、培养、投入等挂钩制度,建立就业工作的奖惩机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市场建设。积极举办综合性或专业性的校园招聘会,逐步形成校一级就业市场。部分高校通过长期的努力,初步构建了“综合性”、“专业性”和“常设性”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院校,通过与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的合作,举办省级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既发挥本校的特色和优势,同时也充分拓宽了就业渠道,适应了人才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各高校积极开发省外就业市场,鼓励毕业生到省外寻找就业机会,特别是广东珠三角地区,部分院校已与当地企业、人才市场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各高校在不断完善“有形市场”的同时,注意建立“无形市场”即网上就业市场,部分院通过与国家级人才市场的合作,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教育部等部委组织的网上人才招聘会。

普遍将就业指导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必修或选修),同时通过专题讲座、报告等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就业指导活动,就业指导服务得到加强。积极为毕业生编印就业指导手册,如工作日程、政策咨询、形势分析、求职技巧、注意事项等资料,为毕业生提供专业职业倾向测试服务等,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专业化、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在就业信息的发布和查询方面,能够及时收集和发布就业需求信息,并通过专门的就业信息栏、网络等,运用多种渠道及时、公开发布就业信息,为毕业生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

积极开展就业调查研究,部分高校建立了完善的就业调查制度,开展在校生情况调研、毕业跟踪调查、用人单位情况调查和毕业生需求预测调查,在充分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对本校就业工作和人才培养具有指导意义的调查报告。仅2005年,全省高校就业工作者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了论文10多篇。

四是工作绩效稳步提高。就业率保持基本稳定。2005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合计12422人,初次就业率78.7%,高于04年1.7个百分点(04年为77%)。各院校年底就业率均在80%以上。大多数高职院校毕业生年底就业率在90%以上。

工作满意度逐步提升。根据对高校的抽样调查,05年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满意度均在70%以上,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满意度在80%以上。

二、该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通过多年的努力,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各高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把就业作为学校的“生命线”,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逐渐成为共识。各高校普遍实施了“一把手工程”,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使就

业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保持了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基本稳定,保持了高校校园和社会的基本稳定,最大限度维护了广大毕业生及其家庭的利益。

(二)各高校初步建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基本上能够为毕业生提供较为周到、细致、规范的服务。各高校均努力落实机构、人员、经费“三到位”,积极向“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就业指导迈进,部分院校已经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三)各高校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真抓实干,敬业奉献,创造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如一些院校大力推行双证制度、“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等,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上升。由于该省就业市场较小,且高校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大力开拓省外就业市场已成为全省高校的共识,部分院校甚至将目光投向国外就业市场,通过与国外相关机构的联系和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选派毕业生到国外开展支教活动和志愿服务。

三、查摆问题,明确方向,努力提升就业工作水平

该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通过检查评估,也发现了诸多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为:

(一)就业工作发展不平衡。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普遍管理比较规范,制度比较健全,但大部分新升格的专科院校在管理方面普遍存在问题,就业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工作职责不明确,就业指导不科学,就业市场急需进一步开拓和完善等等。新升格院应加强与省就业指导部门以及其他院校的联系,积极吸收先进管理经验,进一步健全制度,建立和完善本院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二)就业工作“三到位”程度有待提高。全省高校没有一所高校设立独立建制的就业工作机构,一般为合署办公或为学生工作部门的下设机构,或与招生工作合并;就业工作专职人员到位情况不理想,兼职的多,专职的少,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大部分院校就业工作专项经费远没有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比例。“三到位”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根本保障,各高校要按照教育部和海南省的有关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落实,通过一定时间的努力,争取达到评估指标的要求。此外,部分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就业场所不达标,就业工作设备缺乏的情况,急需进一步整改。

(三)就业规范化管理尚需进一步加强。部分院校在就业管理原始资料的收集、积累和保存方面急需加强,平时做了很多工作,但疏于整理和保留,尤其是就业工作的会议纪录材料严重缺乏。建议相关院校尽快建立就业工作资料档案库,进一步加强管理的规范化。

(四)就业工作信息化程度不高。各高校都设有本校就业信息网,但大部分停留在网页的层面上,尚未形成网上人才市场;服务功能不健全、站点维护不完善、信息资源更新缓慢、缺乏个性特色等。建议各高校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建立集教育、管理、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就业信息网站,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五)就业市场体系不完善,就业渠道单一。相当部分院校校一级就业市场比较单一,缺乏特色和吸引力,校园招聘不活跃。省外就业市场开拓流于形式,尚未建立毕业生就业基地。建议相关院校结合自身实际,发挥优势,注重效果,努力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招聘品牌,增加对用人单位的吸引力,进一步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六)就业指导服务水平较低。部分院校尚未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就业指导仅限于毕业阶段,未能将毕业生就业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与就业指导的全员化、全程化要求差距甚远。相关高校应加紧整改,尽快将就业指导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并尽量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七)就业调查研究急需加强。全省高校就业调查研究工作组织化程度急需加强,部分院校尚未建立就业调查研究制度,毕业生就业对教学改革的反馈机制尚未建立,就业工作与招生、专业、投入等挂钩的制度流于形式,部分院校全校就业工作人员甚至未发表过研究论文,这方面的工作急需加强。各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加强课题立项,整合资源,力争每年出一批能够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规律性的成果。

针对上述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检查组在检查过程中,根据各院校的情况及时反馈整改意见,达成共识,使各院校明确了今后努力方向,不断提升就业工作水平。

本次评估得到各高校的大力支持和配合,由于是第一次开展这样的工作,尽管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前瞩性和时效性尚需进一步完善,但基于“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的目的,希望能引起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切实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完善和加强就业管理和就业指导体系建设,促使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毕业生调研报告
《毕业生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