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旅游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2:53:37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旅游工作汇报

2011年度旅游考核情况汇报材料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县旅游管委的具体指导下,镇党委、政府把旅游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把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武术文化做成以旅游为主的大文化,把旅游资源开发和综合农业开发、招商引资列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齐抓共管,使我镇的旅游工作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首先,棘梁山在前期投资300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又投资4200万元,修建了牌坊、游亭、绿色长廊、玉皇庙等,用大理石铺设了上山道路,扩修了停车场,山上栽植了各种名贵树木,果树8万余株,山上绿化面积260亩,在全县旅游景点中居绿化最好的景点之一。整个山上的布局规划,请 北京规划设计院正在绘制图纸,经论证后,可交付实施。

根据我镇沿湖线路长、游客多的特点,把发展农家乐、渔家乐餐馆,当作今年发展旅游的又一大事来抓,经过反复论证、层层做工作,投资600余万元,新上改扩建渔家乐餐馆11家。其中,聚义岛码头附近3家,金山坝码头2家,商贸街4家,棘梁山下2家,棘梁山上9处农家乐,全是以水浒为主题命名,具体位置已确定,图纸设计好后,即可动工。同时,镇党委、政府正在和济宁开发商协商,已达成初步印象,在桑元村西建一处集游乐餐饮、颇具东平湖特色的

大型旅游基地。

为增加旅游的知名度,今年投资180万元,在棘梁山下的司里村,建立了棘梁山工艺品厂,该厂制造各种旅游纪念品、毛绒玩具等,购置加工设备30台套,生产产品60万套,年纯收入120万元。同时,投资360万元,在东金山村建立水产品加工厂一处,今年加工各种水产品420吨,纯收入560余万元,使游客到我镇玩的开心,带的礼品称心。今年我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了3亿3千万元。

为了形成以棘梁山为主的旅游圈,我们引进了浙江宁波腾头付企平的和谐园林公司外商,在棘梁山西投资1.2亿元,流转土地5000亩,建设高标准旅游苗木花卉观光基地,到十一月底,已到位资金8000万元,土地正在平整规划之中。

总之,在今年的旅游工作中,由于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12年,是我镇旅游发展的关键年,在县旅游管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有决心、有信心,用3到5年的时间,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把我镇的旅游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全力打造旅游强镇。

推荐第2篇:旅游工作汇报

在全市上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纵深推进各项改革的重要时刻,市委领导同志抽出时间专门听取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充分体现了市委对旅游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这对我们既是鼓励,又是鞭策。在此,我谨代表市旅游局及全市旅~业广大干部职工向各位领导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将我市旅游业发展情况作以汇报,恳请批评指正。s0100

一、我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我市旅游业起步于1987年,以市委、市政府设立襄樊市旅游事业管理局为标志。但由于种种因素影响,当时我市旅游业发展十分缓慢。2000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旅游才真正进入大发展、快发展时期。特别是自2001年以来,我们紧紧依靠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认真贯彻上级旅游部门关于“大办旅游、办大旅游”的工作思路,坚持“政府主导、旅游主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旅游工作方针,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载体,大力整合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旅游要素,奋力开拓旅游市场,促使我市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整个旅游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旅游经济持续增长,全省排序位次前移。近年来,经过市、县两级共同努力,我市以“三国文化”、“荆山生态”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日趋成熟,旅游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全市旅游景区招徕、吸纳游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0年以来,除~年遭遇“非典”之外,全市旅游经济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递增速度。~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96.82万人次,实现国内外旅游总收入20.43亿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也由原来的全省第五位跃居全省第三位,在同类城市中提升到第二位。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8.9万人次,实现国内外旅游总收入1.26亿元,分别比历史上最好的2002年“五一”黄金周增长20.17%和31.28%。其中,纳入全市假日旅游统计范围内的全市18个重点景区点共接待游客22.46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41.93万元。实现“五一”黄金周接待游客总量位居全省第四,旅游收入位居全省第三的良好水平。

二是旅游产品日趋丰富,精品名牌正在形成。经过多年开发和建设,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康疗保舰宗教朝拜、文化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结构体系。以这些产品为依托,襄樊名城一日游、南、保、谷荆山原始自然生态游等旅游产品,正在成为省内外旅游界内推崇的襄樊精典线路,受到各地旅游者的青睐。同时,以中部名城文化寻古旅游区为主体,以西南部山地峡谷休闲度假旅游区和东北部平原河湖采风揽胜旅游区为两翼,贯通湖北精品旅游线、中华三国文化线和襄樊名景揽胜大循环线的旅游精品正在形成。保康、谷城、南漳3个县以及保康后坪、谷城南河等3镇分别迈入“湖北省旅游先进县(区)”和“湖北省旅游明星乡镇”行列,为树立全市旅游品牌形象奠定了较好基矗

三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张,旅游接待能力日益增强。截止到现在,全市共建成对外开放的各类景区29处。其中,国家A级景区(点)13处,国家4A级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各1处;设立各类旅行社27家,其中具有经营出境游资格的国际旅行社1家;评定星级宾馆52家,其中4星级1家,3星级9家,1-2星级42家,床位4000余张;评癣认定旅游商品84种,在去年省旅游局组织的全省旅游商品征集活动中名列第三,在今年4月省政府举办的“华中旅游博览会”上为襄樊争得了荣誉和地位。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基本能够满足海内外游客的不同需求。

四是旅游合作开局良好,区域旅游地位日渐突出。为适应旅游发展的新形势,近年来,我们立足改变本地旅游产品号召力不强的现实,大胆探索与周边地区进行旅游协作、合作的新路子,致力发展区域旅游。先后联合十堰、南阳、神农架等地共同开发旅游产品,联手开拓广东、山东、武汉、北京等地市场,成功吸引了广东、北京等地旅游专列的到来。今年,我们又积极争取省旅游局支持,想方设法让襄樊挤进了“湖北‘一江两山’旅游精华游”的“笼子”,作为湖北省主打旅游产品向海内外推出。同时与武当山精诚合作,促成了我市龙头景区古隆中与武当山、神农架达成捆绑销售协议。4月30日,成功吸引了南京首架旅游包机来樊,为招徕大型旅游团队打开了新的通道,提升了襄樊在中西部旅游中的区域地位。

五是综合环境明显改善,旅游市场全面规范。2000年以来,结合城市“创优”,围绕实现“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优质服务和游客满意”的总体目标,全市大力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整治旅游环境,全力规范旅游市场,使市、县两级重点景区基本实现了“四通”、“六化”。即通水、通电、通有线电视、通无线通讯和绿化、硬化、美化、净化、旅游厕所标准化、公用信息图形符号规范化,提升了城市旅游硬件水平。在改善旅游硬件环境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又启动了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等为内容的软件建设工程。新年伊始,就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在全市旅~业开展了以“看襄樊、爱襄樊、襄樊人游襄樊”为主题的文明创建活动,把旅~业文明创建、旅游宣传促销、旅游市场规范、旅游商品设计等融为一体,在省内外旅游界引起强烈反响,得到了省旅游局的高度评价。为推动我市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结合迎接“春节”和“五一”黄金周,我们与工商、公安、消防等部门联手开展了旅游安全大检查和旅游市场秩序大整顿;联合宗教、林业、文化等景区主管部门启动了景区环境专项整顿和治理工程,加强了旅游投诉的受理和立案调查等工作,规范了我市旅游市场,防止了重大旅游投诉和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树立了安全、诚信的旅游城市形象。

近年来,我市旅游业虽然发展很快,但要实现旅游业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也十分严峻:

一是景区开发面临各自为阵、盲目建设的挑战。虽然市、县两级都编制了各自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但受旅游业在我市发展时间不长,旅游法律法规不健全,旅游资源分属不同部门管理或所有,旅

游部门缺乏必要的调控职能等诸多因素制约,全市旅游资源仍处于自主自发的开发建设阶段,导致旅游景区、旅游项目不能形成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造成了一些旅游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如南漳一个县,就开发有3个同等规模、同等档次的漂流项目,鱼泉河不到10公里的水面,就有2家企业同时经营漂流项目;保康、谷城两县各自开发风格类同的吊脚楼,等等。这种不按规划盲目开发建设的格局,既造成了恶性竞争和投入分散,又制约了特色优势和品牌优势的形成。

二是有效管理面临体制不顺的矛盾。由于历史、现实的种种原因,当前,全市景区景点分属于文化、宗教、建设、林业、水利等不同部门,旅游处于多头分散管理之中,甚至在个别地区还有同一景点“山”、“水”分属两家管理的现象。由于管理体制不顺,县(市)区之间、部门之间相互制肘,致使规划难实施,管理难到位,宣传难同步,形象难确立,严重影响了我市旅游发展的统一性和整体性,难以凝聚发展合力。

三是加速开发面临投入不足的困难。旅游产业是一项前期投入巨大、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的产业,按照现代旅游科学理论,需要建立“政府导向”型的投入机制引导社会投资,以加强旅游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和增强投资者信心。但是,由于我市两级政府都没有设立旅游开发建设资金,受其制约,各地虽然出台了一些鼓励、支持旅游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但却难以发挥出应有效应。由于缺乏投入支持,我市许多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资源,如习家池、水淹七军、马跃檀溪、邓城遗址等,包括一些已经开发的景区点,如米公祠、鹿门寺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着“有说头、没看头、少玩头”的现象,难以从学术价值转化成经济价值,从论文价值转化成市场价值,从新闻价值转化成游览价值。特别是在一些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的地区,这种矛盾尤为突出,致使旅游开发陷于“无米下锅”的窘境,抱着“金碗”讨饭吃。

四是产业协调发展面临政策扶持不力的局限。旅游包含“食、注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产业关联度高,存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性。为促进旅游业协调发展,2001年,xx、省政府分别以国发[2001]9号、鄂政发[2001]47号文件的形式,通知各地对星级宾馆用水用电政策进行调整,要求“按照工商企业用水的收费标准和类别,调整旅游星级饭店用水价格;将旅游星级饭店用电价格划归非普工业类,取消电价二次综合附加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政策在我市一直未能执行。其他诸如扶持旅游交通车辆发展、减免旅游项目相关规费等,我市一直也没有出台相关政策。由于政策扶持不力,极大地削弱了企业市场竞争和自我发展能力,直接影响了我市旅游业发展。据了解,在海南、云南等地,旅行社取得三星级标准客房价格一般为70元/间。但据我市三星级宾馆介绍,这一价格已明显低于我市三星级宾馆成本;其他如宜昌、十堰等周边地区旅游车辆到我市营运仍有利可图,而我市企业却“养不起”旅游车辆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受这些因素制约,我市旅游产品报价一直居高不下,导致许多外地游客“望价却步”,拉大了我市旅游同周边地区旅游的距离。此外,由于受观念、技术、制度不到位等因素影响,我市许多对游客很有吸引力的工厂、车间在开发、建设时没有设计游客观光通道、观光平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方兴未艾的工业旅游在我市还是一片待开垦的“处女地”。如二汽试车厂这一国内垄断性的旅游产品至今仍拒绝向游客开放。凡此种种,都制约了旅游业健康发展。

二、我市旅游的发展前景

我市有以三国故事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优势,有以薤山、南河为代表的自然景观优势,有以轿车生产为代表的现代工业,再加上十分突出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经过3—5年的努力,襄樊旅游应该也可以发展成为旅游大市、旅游强市。

1、襄樊旅游旅游可以发展成为支柱产业。襄樊旅游发展起步较晚,但~年在全市GDp中已占5.2%,近几年年均增长率为%,再过几年,在GDp中的比重可达8%以上,成为支柱产业。但我们认为,新的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产业更加重视,更加支持,可能用不了年,再过年基本可以发展成为支柱产业。

2、襄樊旅游可以有效拉动就业。我市目前旅游从业人员约有1.2万人,旅游总收入是亿元。按此计算,旅游总收入达到8%,还可以拉动就业人。

3、襄樊可以发展成为人气很旺的旅游城。对全国乃至世界而言,以襄樊的古隆中、水镜庄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古城墙、鹿门寺为代表的其他历史文化是份量很重的旅游产品,有很强的吸引力,非常适合于远程游客在黄金周中与武当山、神农架和三峡的七日游。对武汉、南阳、十堰等周边而言,除以上产品外,还有以荆山生态为代表的大量的自然景观,适合于两日游;对市区游客而言,本市的自然景观,特别是市区的历史文化古迹,汽车工业、高新农业、水上游和南漳、谷城等县市的景区(点)可成为很好的一日游成立。我市如果把这三个空间的客源吸引进来,我市旅游将必然是一种人气很旺的场面。

三、请求市委帮助解决的几个问题

我市旅游发展前景虽然十分广阔,但是,要将目标变成现实,仍需我们加倍努力,仍需市委、市政府继续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为此,请求市委帮助解决好以下问题:

1、指导市、县两级加强旅~政管理队伍和旅游法制建设。借鉴旅游发达地区,包括周边旅游地区如武汉、宜昌、十堰、荆州等地经验,以旅~政管理机构建设和旅游法制建设为突破口,配强班子,配齐人员,赋予旅~政管理部门管理、监督、协调本辖区资源开发、规划实施等权力。现阶段要将市级旅游管理机构人员编制扩至20人以上,将旅游重点县旅游局队伍编制扩至10人以上,确保全市旅游管理机构能够照章理事、有人办事、有办事人。

2、成立综合协调机构,建立定期议事制度。建议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成立由建设、宗教、文化、林业、水利等旅游资源主管部门和土地、工商、城建、公安、消防、旅游、交通、民航、铁路等相关管理服务部门

负责人组成的“襄樊市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每两个月召开一次会议,共同行使对全市旅游发展的最高决策权和执行监督权,解决当前全市旅游发展中各自为阵的问题。此外,为提高综合协调机构的管理权威,建议市委赋予“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对其成员单位班子人员去留拥有一定的建议权。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行业调控和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一是市财政每年要建立不低于500万元的旅游开发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已开发或拟开发的重点景区的水、电、路、厕所等基础设施或重大旅游项目配套,发挥其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二是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力度,落实国家、省对星级宾馆的水电优惠政策。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出台支持旅游商品、旅游车辆发展的优惠政策,推动“食、注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协调发展。

4、协调有关部门支持旅游部门开发创新旅游产品。重点协调有游览参观价值的高新技术企业、工业企业在生产、设计过程中建设游客通道和观光平台,开发工业旅游项目,为发展旅游提供便利。当前,重点协调好二汽试车厂对游客开放,发挥其示范效应,吸引更多的企业加盟发展旅游业。对企业来说,取得游客通过参观增加企业收入、企业通过游客扩大宣传的效果;对旅游来说,形成新的有吸引力产品,拉动其他要素发展,实现互动多赢的效果。

推荐第3篇:旅游工作汇报

旅游工作汇报

在全市上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纵深推进各项改革的重要时刻,市委领导同志抽出时间专门听取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充分体现了市委对旅游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这对我们既是鼓励,又是鞭策。在此,我谨代表市旅游局及全市旅游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向各位领导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将我市旅游业发展情况作以汇报,恳请批评指正。

一、我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我市旅游业起步于1987年,以市委、市政府设立襄樊市旅游事业管理局为标志。但由于种种因素影响,当时我市旅游业发展十分缓慢。2000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旅游才真正进入大发展、快发展时期。特别是自2001年以来,我们紧紧依靠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认真贯彻上级旅游部门关于“大办旅游、办大旅游”的工作思路,坚持“政府主导、旅游主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旅游工作方针,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载体,大力整合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旅游要素,奋力开拓旅游市场,促使我市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整个旅游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旅游经济持续增长,全省排序位次前移。近年来,经过市、县两级共同努力,我市以“三国文化”、“荆山生态”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日趋成熟,旅游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全市旅游景区招徕、吸纳游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0年以来,除2003年遭遇“非典”之外,全市旅游经济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递增速度。2003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96.8

2万人次,实现国内外旅游总收入20.43亿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也由原来的全省第五位跃居全省第三位,在同类城市中提升到第二位。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8.9万人次,实现国内外旅游总收入1.26亿元,分别比历史上最好的2002年“五一”黄金周增长20.17%和31.28%。其中,纳入全市假日旅游统计范围内的全市18个重点景区点共接待游客22.46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41.93万元。实现“五一”黄金周接待游客总量位居全省第四,旅游收入位居全省第三的良好水平。

二是旅游产品日趋丰富,精品名牌正在形成。经过多年开发和建设,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康疗保健、宗教朝拜、文化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结构体系。以这些产品为依托,襄樊名城一日游、南、保、谷荆山原始自然生态游等旅游产品,正在成为省内外旅游界内推崇的襄樊精典线路,受到各地旅游者的青睐。同时,以中部名城文化寻古旅游区为主体,以西南部山地峡谷休闲度假旅游区和东北部平原河湖采风揽胜旅游区为两翼,贯通湖北精品旅游线、中华三国文化线和襄樊名景揽胜大循环线的旅游精品正在形成。保康、谷城、南漳3个县以及保康后坪、谷城南河等3镇分别迈入“湖北省旅游先进县(区)”和“湖北省旅游明星乡镇”行列,为树立全市旅游品牌形象奠定了较好基础。

三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张,旅游接待能力日益增强。截止到现在,全市共建成对外开放的各类景区29处。其中,国家A级景区(点)13处,国家4A级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各1处;设立各类旅行社27家,其中具有经营出境游资格的国际旅行社1家;评定星级宾馆52家,其中4星级1家,3星级9家,1-2星级42家,床位4000余张;评选、认定旅游商品84种,在去年省旅游局组织的全省旅游商品征集活动中名列第三,在今年4月省政府举办的“华中旅游博览会”上为襄樊争得了荣誉和地位。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基本能够满足海内外游客的资者信心。但是,由于我市两级政府都没有设立旅游开发建设资金,受其制约,各地虽然出台了一些鼓励、支持旅游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但却难以发挥出应有效应。由于缺乏投入支持,我市许多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资源,如习家池、水淹七军、马跃檀溪、邓城遗址等,包括一些已经开发的景区点,如米公祠、鹿门寺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着“有说头、没看头、少玩头”的现象,难以从学术价值转化成经济价值,从论文价值转化成市场价值,从新闻价值转化成游览价值。特别是在一些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的地区,这种矛盾尤为突出,致使旅游开发陷于“无米下锅”的窘境,抱着“金碗”讨饭吃。

四是产业协调发展面临政策扶持不力的局限。旅游包含“食、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产业关联度高,存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性。为促进旅游业协调发展,2001年,国务院、省政府分别以国发[2001]9号、鄂政发[2001]47号文件的形式,通知各地对星级宾馆用水用电政策进行调整,要求“按照工商企业用水的收费标准和类别,调整旅游星级饭店用水价格;将旅游星级饭店用电价格划归非普工业类,取消电价二次综合附加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政策在我市一直未能执行。其他诸如扶持旅游交通车辆发展、减免旅游项目相关规费等,我市一直也没有出台相关政策。由于政策扶持不力,极大地削弱了企业市场竞争和自我发展能力,直接影响了我市旅游业发展。据了解,在海南、云南等地,旅行社取得三星级标准客房价格一般为70元/间。但据我市三星级宾馆介绍,这一价格已明显低于我市三星级宾馆成本;其他如宜昌、十堰等周边地区旅游车辆到我市营运仍有利可图,而我市企业却“养不起”旅游车辆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受这些因素制约,我市旅游产品报价一直居高不下,导致许多外地游客“望价却步”,拉大了我市旅游同周边地区旅游的距离。此外,由于受观念、技术、制度不到位等因素影响,我市许多对游客很有吸引力的工厂、车间在开发、建设时没有设计游客观光通道、观光平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方兴未艾的工业旅游在我市还是一片待开垦的“处女地”。如二汽试车厂这一国内垄断性的旅游产品至今仍拒绝向游客开放。凡此种种,都制约了旅游业健康发展。

二、我市旅游的发展前景

我市有以三国故事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优势,有以薤山、南河为代表的自然景观优势,有以轿车生产为代表的现代工业,再加上十分突出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经过3—5年的努力,襄樊旅游应该也可以发展成为旅游大市、旅游强市。

1、襄樊旅游旅游可以发展成为支柱产业。襄樊旅游发展起步较晚,但2003年在全市GDp中已占5.2%,近几年年均增长率为

%,再过几年,在GDp中的比重可达8%以上,成为支柱产业。但我们认为,新的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产业更加重视,更加支持,可能用不了

年,再过

年基本可以发展成为支柱产业。

2、襄樊旅游可以有效拉动就业。我市目前旅游从业人员约有1.2万人,旅游总收入是

亿元。按此计算,旅游总收入达到8%,还可以拉动就业

人。

3、襄樊可以发展成为人气很旺的旅游城。对全国乃至世界而言,以襄樊的古隆中、水镜庄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古城墙、鹿门寺为代表的其他历史文化是份量很重的旅游产品,有很强的吸引力,非常适合于远程游客在黄金周中与武当山、神农架和三峡的七日游。对武汉、南阳、十堰等周边而言,除以上产品外,还有以荆山生态为代表的大量的自然景观,适合于两日游;对市区游客而言,本市的自然景观,特别是市区的历史文化古迹,汽车工业、高

推荐第4篇:旅游工作汇报

富蕴县贯彻执行《自治区旅游管理条例》

情况汇报

富蕴县人民政府

(2012年6月5日)

一、富蕴概况

富蕴县位于新疆东北部,地处阿尔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北与蒙古国接壤。县境南北长413公里,东西宽180公里,行政区域面积3.24万平方公里,边境线长193公里。县辖6乡3镇71个行政村,居住着汉、哈萨克、维吾尔等29个民族,总人口10万余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6%,是一个以矿业经济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边境县。

我县因“天富蕴藏”而得名,矿产、畜牧、水能、旅游等资源得天独厚。一是矿富。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丰,尤以稀有、有色、黑色金属闻名遐迩,已探明矿种92种,占全疆矿种的66.7%。二是水丰。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两大水系横贯县域,年径流量为43.54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为96万千瓦。三是草盛。全县可利用天然草场达7000多万亩,实际利用面积5000万亩左右,牲畜最高饲养量达到130万头(只)。四是林茂。我县森林

- 1 -

面积约60余万公顷,木材积蓄量达3800余万方,林地25.7万公顷,是全国著名、全疆最大的县级山区林场。五是景秀。县境内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按照县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普查资源8大类型全部具备,155种基本类型中拥有30种72处,南有卡拉麦里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硅化木园、五彩城,北有国家级地质公园可可托海、额河源、温泉等景区(点)。

二、旅游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县围绕张春贤书记在阿勒泰调研时“打造新疆最美会客厅”和“打造阿勒泰千里高品质旅游画卷”的总体思路,以建设世界级和国家级旅游精品景区,打造国内外知名的地质旅游胜地为目标,充分整合资源,发掘潜力,把握“扩容、延时”两个重点,进一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对外宣传,完善基础设施,县域旅游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已于2008年7月揭碑开园,并于今年1月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景区,目前正在申报世界地质公园。五彩城景区已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正在申报4A级景区。2011年,全县接待游客73.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倍和5倍。今年,预计接待游客9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1%和14.3%。

(一)旅游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

- 2 -

在完成《富蕴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完成了《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规划》、《可可托海风景区总体规划》、《额尔齐斯大峡谷景区详细规划》、《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我县旅游品位,我县结合县域旅游资源,围绕阿勒泰地区旅游大规划,正在着力打造可可托海、五彩城、沙依恒布拉克和苏普图工业游等4个旅游区。目前,《可可托海5A级景区整体规划和控制详细规划修编》现已完成修编,《富蕴县额河两岸景观改造建设规划》、《富蕴县五彩城景区整体规划和控制详细规划》、《沙依恒布拉克景区整体规划和控制详细规划》、《苏普图工业区整体规划和控制详细规划》等10项规划正在进行编制。

(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宾馆、酒店及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累计投资2.9亿元,完成了可可托海景区主碑广场、景区道路、生态停车场、地质陈列馆、钟山观景台、三号矿脉观景台、地质博物馆暨游客服务中心、快餐服务中心、可可托海综合接待中心、塔亚特新村、景区供电、通讯等项目建设,为保护生态环境,我县在景区开发建设过程中加大对景区内树木、花草的保护力度,做到景区的原生态开发,景区内供排水、垃圾、污水处理也已全部按规划要求实施到位。同时,五彩城景区也已完成招商工作。全县星级酒店达到15家,共有

- 3 -

农家乐64家(星级农家乐9家),牧家乐121家(星级牧家乐3家)。同时,我县从“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要素入手,大力发展特色餐饮、旅游纪念品开发。

(三)旅游业知名度进一步加大。

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的作用,大力推介我县旅游业。结合我县浓郁的哈萨克族文化,将哈萨克族叼羊、姑娘追、赛马等项目作为牧业旅游文化进行展示,在中央电视台、新疆电视台专题拍摄了可可托海景区发展情况及首届寒极冰雪游风情节活动专访,在中国旅游卫视拍摄了《情迷五彩湾》和《寻找汗血马》专题片,在香港大公报、中国旅游网、亚心网、天山网等网络专题报道了我县可可托海景区。利用亚欧博览会、吉林省在广州、珠海举办的冬季冰雪旅游推介会和第六届新疆冰雪旅游节暨首届中国新疆阿勒泰国际冰雪节新闻发布会的机会,全面推介我县旅游资源。同时,联络疆内外各大旅行社,对我县旅游线路进行了踩线踩点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线路推介和合作洽谈,使我县旅游业知名度得到有效提高。

(四)旅游行业得到进一步规范。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强化对导游资格的审查和管理,对于未取得导游资格的,一律不准从事导游活动,同时定期组织我县导游培训,全面学习安全消防、急救、礼貌礼仪、旅游技能、旅游常识等方面的知识。先组织培训30余次,其中国家级培训1次,自治区级4次,地

- 4 -

区级8次,邀请相关专家及内部开展的针对性专题培训达20次之多,全景区培训人数达3000人次。加强对旅游经营者的培训和管理力度,通过旅游、工商、卫生、质监等部门的联动,加强旅游市场执法检查,严格规范旅游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活动,严厉打击旅游市场欺诈、强卖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游客合法权益。

三、富蕴县旅游业发展前景及今后做法

今后,我县将紧紧围绕自治区、地区打造“新疆会客厅”和“阿勒泰千里高品质旅游画卷”目标,加快创建星级景区,提升景区品牌。在现有可可托海国家5A级景区基础上,建设可可苏里湖2A级景区、三号矿脉及陈列馆2A级景区、五彩城3A级景区、恰库尔图镇侏罗纪公园2A级景区和红叶沟2A级景区等5个A级景区。

(一)完善规划,促进旅游业科学发展。根据张春贤书记的要求,在原来规划的基础上,依据《阿勒泰地区旅游总体规划》和我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要求,进一步完善《可可托海风景区总体规划》,完成五彩城景区规划及可可托海旅游小城镇规划。

(二)抢抓项目,完善旅游设施。积极筹措各方资金,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提高景区景点的配套功能,抓好景区道路、绿化、污水处理等硬件设施和接待设备的更新改造,完善景区景

- 5 -

点旅游指示、信息咨询、景物介绍等配套公共旅游服务设施,不断提升档次,改善服务质量。重点要完成10项工程:一是可可托海镇重点小城镇建设工程;二是可可托海景区民俗村建设;三是三号矿脉工业旅游项目建设;四是钟山景区季兰德温泉建设;五是可可托海钟山景区环线公路建设;六是五彩城景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七是露营地设施建设;八是宝石宫及购物街建设项目;九是冬季冰雪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十是牧游线路及家访点项目建设。

(三)挖掘文化,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我们将以可可托海景区为核心,挖掘旅游文化内涵作为提升旅游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创新、推出更引人入胜的旅游文化项目,如一台具有浓郁民俗文化特色的演艺节目、有民俗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各旅游企业普及民族服饰等,在满足人们景致观赏和娱乐的同时满足更多人文化消费、精神享受和审美层次提高的要求,实现文化和旅游经济的良性互动,让更多的人通过旅游文化认同富蕴,不断提高富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四)依托优势,推进牧业游发展步伐。依托我县民俗文化旅游背景及当地历史悠久的游牧文化,按照规范标准推进生态旅游示范区、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开展各具特色的牧家体验性旅游活动,发展特色景观旅游、休闲牧家园等“牧游”旅游产品,来满足旅游业市场不断提升的各项需求。把发展“牧

- 6 -

游”与新农村建设、定居兴牧工程、促进农牧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旅游村镇和牧家乐发展壮大。以创业带就业,以发展促脱贫,加快实施旅游富民工程的步伐。

(五)强化宣传,扩大我县旅游知名度。充分利用“5.19中国旅游日”等各类旅游节庆、大型经济文化节会以及大型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等机会,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以“做好一个旅游形象宣传标识、写好一支歌、拍好一部影视片、做好一本宣传册、组织一次大型节庆活动”为载体,定位宣传。同时,积极研究创新开发适合我县旅游市场的旅游纪念品,提升我县旅游知名度。

- 7 -

推荐第5篇:旅游工作汇报(定稿)

旅游工作汇报在全市上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纵深推进各项改革的重要时刻,市委领导同志抽出时间专门听取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充分体现了市委对旅游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这对我们既是鼓励,又是鞭策。在此,我谨代表市旅游局及全市旅游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向各位领导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将我市旅游业发展情况作以汇报,恳请批评指正。

一、我市旅游业发展现状我市旅游业起步于1987年,以市委、市政府设立襄樊市旅游事业管理局为标志。但由于种种因素影响,当时我市旅游业发展十分缓慢。2000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旅游才真正进入大发展、快发展时期。特别是自2001年以来,我们紧紧依靠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认真贯彻上级旅游部门关于“大办旅游、办大旅游”的工作思路,坚持“政府主导、旅游主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旅游工作方针,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载体,大力整合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旅游要素,奋力开拓旅游市场,促使我市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整个旅游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旅游经济持续增长,全省排序位次前移。近年来,经过市、县两级共同努力,我市以“三国文化”、“荆山生态”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日趋成熟,旅游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全市旅游景区招徕、吸纳游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0年以来,除2003年遭遇“非典”之外,全市旅游经济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递增速度。2003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96.82万人次,实现国内外旅游总收入20.43亿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也由原来的全省第五位跃居全省第三位,在同类城市中提升到第二位。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8.9万人次,实现国内外旅游总收入1.26亿元,分别比历史上最好的2002年“五一”黄金周增长20.17%和31.28%。其中,纳入全市假日旅游统计范围内的全市18个重点景区点共接待游客22.46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41.93万元。实现“五一”黄金周接待游客总量位居全省第四,旅游收入位居全省第三的良好水平。二是旅游产品日趋丰富,精品名牌正在形成。经过多年开发和建设,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康疗保健、宗教朝拜、文化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结构体系。以这些产品为依托,襄樊名城一日游、南、保、谷荆山原始自然生态游等旅游产品,正在成为省内外旅游界内推崇的襄樊精典线路,受到各地旅游者的青睐。同时,以中部名城文化寻古旅游区为主体,以西南部山地峡谷休闲度假旅游区和东北部平原河湖采风揽胜旅游区为两翼,贯通湖北精品旅游线、中华三国文化线和襄樊名景揽胜大循环线的旅游精品正在形成。保康、谷城、南漳3个县以及保康后坪、谷城南河等3镇分别迈入“湖北省旅游先进县(区)”和“湖北省旅游明星乡镇”行列,为树立全市旅游品牌形象奠定了较好基础。三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张,旅游接待能力日益增强。截止到现在,全市共建成对外开放的各类景区29处。其中,国家A级景区(点)13处,国家4A级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各1处;设立各类旅行社27家,其中具有经营出境游资格的国际旅行社1家;评定星级宾馆52家,其中4星级1家,3星级9家,1-2星级42家,床位4000余张;评选、认定旅游商品84种,在去年省旅游局组织的全省旅游商品征集活动中名列第三,在今年4月省政府举办的“华中旅游博览会”上为襄樊争得了荣誉和地位。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基本能够满足海内外游客的不同需求。四是旅游合作开局良好,区域旅游地位日渐突出。为适应旅游发展的新形势,近年来,我们立足改变本地旅游产品号召力不强的现实,大胆探索与周边地区进行旅游协作、合作的新路子,致力发展区域旅游。先后联合十堰、南阳、神农架等地共同开发旅游产品,联手开拓广东、山东、武汉、北京等地市场,成功吸引了广东、北京等地旅游专列的到来。今年,我们又积极争取省旅游局支持,想方设法让襄樊挤进了“湖北‘一江两山’旅游精华游”的“笼子”,作为湖北省主打旅游产品向海内外推出。同时与武当山精诚合作,促成了我市龙头景区古隆中与武当山、神农架达成捆绑销售协议。4月30日,成功吸引了南京首架旅游包机来樊,为招徕大型旅游团队打开了新的通道,提升了襄樊在中西部旅游中的区域地位。五是综合环境明显改善,旅游市场全面规范。2000年以来,结合城市“创优”,围绕实现“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优质服务和游客满意”的总体目标,全市大力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整治旅游环境,全力规范旅游市场,使市、县两级重点景区基本实现了“四通”、“六化”。即通水、通电、通有线电视、通无线通讯和绿化、硬化、美化、净化、旅游厕所标准化、公用信息图形符号规范化,提升了城市旅游硬件水平。在改善旅游硬件环境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又启动了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等为内容的软件建设工程。新年伊始,就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在全市旅游行业开展了以“看襄樊、爱襄樊、襄樊人游襄樊”为主题的文明创建活动,把旅游行业文明创建、旅游宣传促销、旅游市场规范、旅游商品设计等融为一体,在省内外旅游界引起强烈反响,得到了省旅游局的高度评价。为推动我市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结合迎接“春节”和“五一”黄金周,我们与工商、公安、消防等部门联手开展了旅游安全大检查和旅游市场秩序大整顿;联合宗教、林业、文化等景区主管部门启动了景区环境专项整顿和治理工程,加强了旅游投诉的受理和立案调查等工作,规范了我市旅

游市场,防止了重大旅游投诉和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树立了安全、诚信的旅游城市形象。近年来,我市旅游业虽然发展很快,但要实现旅游业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也十分严峻:一是景区开发面临各自为阵、盲目建设的挑战。虽然市、县两级都编制了各自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但受旅游业在我市发展时间不长,旅游法律法规不健全,旅游资源分属不同部门管理或所有,旅游部门缺乏必要的调控职能等诸多因素制约,全市旅游资源仍处于自主自发的开发建设阶段,导致旅游景区、旅游项目不能形成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造成了一些旅游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如南漳一个县,就开发有3个同等规模、同等档次的漂流项目,鱼泉河不到10公里的水面,就有2家企业同时经营漂流项目;保康、谷城两县各自开发风格类同的吊脚楼,等等。这种不按规划盲目开发建设的格局,既造成了恶性竞争和投入分散,又制约了特色优势和品牌优势的形成。二是有效管理面临体制不顺的矛盾。由于历史、现实的种种原因,当前,全市景区景点分属于文化、宗教、建设、林业、水利等不同部门,旅游处于多头分散管理之中,甚至在个别地区还有同一景点“山”、“水”分属两家管理的现象。由于管理体制不顺,县(市)区之间、部门之间相互制肘,致使规划难实施,管理难到位,宣传难同步,形象难确立,严重影响了我市旅游发展的统一性和整体性,难以凝聚发展合力。三是加速开发面临投入不足的困难。旅游产业是一项前期投入巨大、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的产业,按照现代旅游科学理论,需要建立“政府导向”型的投入机制引导社会投资,以加强旅游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和增强投资者信心。但是,由于我市两级政府都没有设立旅游开发建设资金,受其制约,各地虽然出台了一些鼓励、支持旅游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但却难以发挥出应有效应。由于缺乏投入支持,我市许多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资源,如习家池、水淹七军、马跃檀溪、邓城遗址等,包括一些已经开发的景区点,如米公祠、鹿门寺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着“有说头、没看头、少玩头”的现象,难以从学术价值转化成经济价值,从论文价值转化成市场价值,从新闻价值转化成游览价值。特别是在一些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的地区,这种矛盾尤为突出,致使旅游开发陷于“无米下锅”的窘境,抱着“金碗”讨饭吃。四是产业协调发展面临政策扶持不力的局限。旅游包含“食、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产业关联度高,存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性。为促进旅游业协调发展,2001年,国务院、省政府分别以国发[2001]9号、鄂政发[2001]47号文件的形式,通知各地对星级宾馆用水用电政策进行调整,要求“按照工商企业用水的收费标准和类别,调整旅游星级饭店用水价格;将旅游星级饭店用电价格划归非普工业类,取消电价二次综合附加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政策在我市一直未能执行。其他诸如扶持旅游交通车辆发展、减免旅游项目相关规费等,我市一直也没有出台相关政策。由于政策扶持不力,极大地削弱了企业市场竞争和自我发展能力,直接影响了我市旅游业发展。据了解,在海南、云南等地,旅行社取得三星级标准客房价格一般为70元/间。但据我市三星级宾馆介绍,这一价格已明显低于我市三星级宾馆成本;其他如宜昌、十堰等周边地区旅游车辆到我市营运仍有利可图,而我市企业却“养不起”旅游车辆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受这些因素制约,我市旅游产品报价一直居高不下,导致许多外地游客“望价却步”,拉大了我市旅游同周边地区旅游的距离。此外,由于受观念、技术、制度不到位等因素影响,我市许多对游客很有吸引力的工厂、车间在开发、建设时没有设计游客观光通道、观光平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方兴未艾的工业旅游在我市还是一片待开垦的“处女地”。如二汽试车厂这一国内垄断性的旅游产品至今仍拒绝向游客开放。凡此种种,都制约了旅游业健康发展。

二、我市旅游的发展前景我市有以三国故事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优势,有以薤山、南河为代表的自然景观优势,有以轿车生产为代表的现代工业,再加上十分突出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经过3—5年的努力,襄樊旅游应该也可以发展成为旅游大市、旅游强市。

1、襄樊旅游旅游可以发展成为支柱产业。襄樊旅游发展起步较晚,但2003年在全市GDp中已占5.2%,近几年年均增长率为%,再过几年,在GDp中的比重可达8%以上,成为支柱产业。但我们认为,新的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产业更加重视,更加支持,可能用不了年,再过年基本可以发展成为支柱产业。

2、襄樊旅游可以有效拉动就业。我市目前旅游从业人员约有1.2万人,旅游总收入是亿元。按此计算,旅游总收入达到8%,还可以拉动就业人。

3、襄樊可以发展成为人气很旺的旅游城。对全国乃至世界而言,以襄樊的古隆中、水镜庄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古城墙、鹿门寺为代表的其他历史文化是份量很重的旅游产品,有很强的吸引力,非常适合于远程游客在黄金周中与武当山、神农架和三峡的七日游。对武汉、南阳、十堰等周边而言,除以上产品外,还有以荆山生态为代表的大量的自然景观,适合于两日游;对市区游客而言,本市的自然景观,特别是市区的历史文化古迹,汽车工业、高新农业、水上游和南漳、谷城等县市的景区(点)可成为很好的一日游成立。我市如果把这三个空间的客源吸引进来,我市旅游将必然是一种人气很旺的场面。

三、请求市委帮助解决的几个问题我市旅游发展前景虽然十分广阔,但是,要将目标变成现实,仍需我们加倍努力,仍需市委、市政府继续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为此,请求市委帮助解决好以下问题:

1、指导市、县两级加强旅游行政管理队伍和旅游法制建设。借鉴旅游发达地区,包括周边旅游地区如武汉、宜昌、十堰、荆州等地经验,以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建设和旅游法制建设为突破口,配强班子,配齐人员,赋予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监督、协调本辖区资源开发、规划实施等权力。现阶段要将市级旅游管理机构人员编制扩至20人以上,将旅游重点县旅游局队伍编制扩至10人以上,确保全市旅游管理机构能够照章理事、有人办事、有办事人。

2、成立综合协调机构,建立定期议事制度。建议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成立由建设、宗教、文化、林业、水利等旅游资源主管部门和

推荐第6篇:旅游安全工作汇报

2005年度,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领导下,我县积极加大旅游安全监督管理力度,认真开展旅游安全整治工作,较好地实现了全年旅游工作 “健康、安全、秩序、质量”四统一的目标,为全县的旅游业发展创造了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现就2005年度旅游安全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责任落实

牢固树立“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的观念,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旅游安全管理工作,是确保我县旅游事业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为了达到“健康、安全、秩序、质量”四统一的目标,我县对旅游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县委、政府领导亲自抓,旅游局及各旅游企业属地政府具体抓,责任明确,分工具体,做到了早部署、早行动、早安排。县旅游开发领导小组于年初召开旅游工作会,即对旅游安全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明确了责任,落实了任务,要求对全县各景区(点)切实抓好日常安全检查,对溜索、游船、码头等旅游设施设备随时进行全面检查整修。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我县旅游安全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开展经常性旅游安全检查工作

为确保全县无旅游安全事故,2005年,县政府及旅游局先后多次下发文件并组织旅游安全检查。为确保“五一”、“十一”旅游黄金周期间旅游安全,由县旅游局牵头,先后两次组织安监、消防、质监、交通等部门对全县所有已开放的景区(点)进行了拉网式安全大检查。黄金周期间,旅游局还专门抽调人员到各景点进行现场巡查监管,防止出现安全问题。按照省旅游管理条例的要求,在九岭狩猎休闲中心等景点开业前,我们都组织进行了安全检查验收。经常性的旅游安全工作,为创造我县旅游业的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强化旅游安全意识

为了切实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让旅游企业能正常安全生产,我们按照县安监局的要求,组织各旅游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参加了由县安监委员会举办的安全培训班,使旅游行业安全管理人员在安全生产上得到了更深入的学习和理解,有力的保证了我县旅游安全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

四、建立健全旅游安全管理体系

去年以来,我县从建立健全旅游安全管理体系、充实完善旅游景区(点)安全工作机制入手,切实加强了旅游安全工作。本着“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原则,我们结合庐山等知名景区旅游安全管理的经验,制定完善了十个规范统一的安全管理等工作预案。

2005年,我县的旅游工作虽然实现了“健康、安全、秩序、质量”四统一的目标,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主要有:到神雾山、鲁溪洞等景区道路狭窄,大巴等旅游客车进入景区不安全;部分景区业主旅游安全意识不强;部分景点警示标志不够完善等,这些安全隐患都需要在2006年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00六年元月六日

推荐第7篇:旅游工作汇报1

湾里区旅游工作汇报

湾里区地处南昌市西北郊,距南昌市中心仅10公里,于1969年建区,全区国土面积238平方公里,下辖4镇2街办,辖区内人口约10万人。境内的梅岭属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为143.5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73.15%。风景区已经建设并对外开放的有洪崖丹井、神龙潭、狮子峰、长春湖、紫清山、梅岭主峰、梅岭漂流、洗药湖避暑山庄等8个主要景点。景区内有各类宾馆、招待所20余家,高、中、低档床位合计3000余张,并有200多家农户从事“农家乐”经营项目,现有旅游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达1200余人。

一、近期所做的主要工作: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山江湖”开发战略部署,集中精力做好山水文章,分别在罗亭工业园区、梅岭景区(农村)、湾里城区和社区,全面启动了总投资达到122亿元的90个各类项目,按照“四区互动,奋力比拼,富民强区,健康湾里”的总体思路,把景区和农村工作统筹安排在一个片区,组成一套专门的班子,狠抓旅游项目建设的指挥、调度、推进和落实,全区旅游业发展呈现了良好的态势。梅岭风景区1—10月份累计接待游客117.17万人次,同比增长26.4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2.77亿元,同比增长23.2%。

(一)以增强景区通透性为目标,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全线贯通并拓宽了红湾大道、兴湾大道(云湾公路)和 1

梅岭旅游环行公路;从安义万埠镇横贯我区太平镇至新建石埠镇的太珂线公路改扩建工程已近尾声;由湾里城区经过樱花谷、中日友谊林场直通洗药湖山庄的一小至团山公路全面动工,推进顺利。同时我区旅游交通网络设施建设顺利完成。二是新建、改造城区道路14条、7万平方米,城区主干道两旁房面装饰工程、洪崖文化公园于9月中旬以全新面貌对外开放。三是梅岭示范镇建设引入省建工集团采取BT合作模式,入口服务区、梅岭学校等子项目已正式启动。

(二)以提高景区接待档次为目标,狠抓服务设施建设。一是与市政公用集团签订了梅岭风景区整体综合开发项目合作协议,该项目总投资50亿,已争取到省级重点重大调度和400亩建设用地指标。作为其中的开篇之作——投资1.2个亿对原洗药湖山庄进行了改扩建,以超五星级的山地酒店模式,在试营业阶段赢得了各界的一致好评。二是引进客商完成了恒茂森林海一期和东方梅岭度假山庄的建设,先后正式开张迎客;三是市“百大重点项目”之一保利半山国际度假酒店项目占地2500余亩,总投资超过50亿元。五星级旅游休闲度假酒店、国际会议中心已具雏形,创意产业总部基地、国际风情商业街、国际学校、生态体育公园等多种功能区建设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

(三)以加强景区管理为目标,狠抓“三整三统一”。由区政府出资组建了梅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强力整治景区散、乱、差的状况,切实加强了景区的管理和经营,并为进行梅岭风景区综合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是整合景区旅游资源,实行了统一收购。目前,投资2700多万元,成功

收回了洪崖丹井等7个景点,仅剩一个景点(梅岭主峰)正在加紧洽谈,将在本月底完成收购;二是整治景区旅游环境,实现了统一打造。先后投入300多万元,对已经收购的景区景点进行环境整治,重点修缮了景点内的各种旅游基础设施,并根据各个景点的不同特点进行了统一包装、科学布局、精心打造,以安全、秀美、舒适的全新面貌迎接了国庆黄金周和“七城会”期间各地游客的到来;三是整顿景区旅游秩序,实现了统一经营。梅岭旅游公司不仅对收购后的景点的人财物进行了统一调度配臵,而且采取了开通旅游直通车、推行联票、年卡等办法进一步规范了经营行为。过去景点间互相哄抬票价、竞争拉客抢客,一到节假日、双休日等旅游旺季市场散乱无序的状况得到了彻底改变。

(四)以提升景区形象为目标,狠抓旅游沿线的打造。一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全覆盖工程,基本完成了15个新农村示范点的建设任务,对旅游沿线村庄进行了环境整治、三清三改和“穿衣戴帽”,制定并实行了长效管理;二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在梅岭旅游环行公路沿线重点打造了以“南源风情”、“桂林茶香”和“西昌竹韵”为特色的3个乡村旅游示范村,新增农家乐经营户60余户;三是引进了客家风情园、梅堡酒庄和卓茵花卉植物园等精品乡村旅游项目落户景区,明年五月将部分开园迎客;四是着力实施“四季花海”工程,按照“一带六片、二树四花”的规划思路,已经完成樱花谷2600亩樱花种植,省店公路、店罗公路等景观道路和梓木坑村等森林村庄的绿化。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区虽然在旅游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标准还有存在很多不足,离市委、市政府对我区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与广大市民和游客对梅岭风景区的期许还有不少距离,这些都需要我们今后加倍努力,不断进取,加以改进。我区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继续按照“山江湖”发展战略的要求和“都市森林公园”的定位,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进一步明确旅游业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和主攻方向,围绕景区,结合农村,加大投资,全力打造,利用3年左右时间创建1-2个4A级景点,使游客接待数量和旅游综合收入比前三年翻一番以上,把湾里打造成为南昌市民休闲娱乐的集中区和省内度假会务的重点区,实现我区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项主要工作:

(一)在《梅岭国家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梅岭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和《湾里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加紧对《景区控制性详规》的编制,以适应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二)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加快发展旅游休闲业的政策和措施,重点包装、打造一批有文化、有特色的旅游项目。并从四个方面着力:着力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着力推进重大旅游投资项目建设,着力引进大型旅游主题公园项目,着力引进100个以上床位,具有超五星级服务配套的旅游接待项目。

(三)做实做活、做大做强梅岭旅游发展公司,支持公司探索建立灵活有效的管理体制,积极融资,在不丢管理权的前提下积极对外合作。

(四)重点做好与市政控股集团的对接服务,大力推进

梅岭旅游综合开发,按照成熟一个,开发一个的原则,完成景点的逐个合作开发建设。

(五)重点推出两条精品旅游线路和五个精品农家乐。开发培育精品特色旅游产品,评选推广一批梅岭特色菜肴,围绕春、夏、秋、冬元素每个季节策划开展1次有特色、有影响的旅游节庆活动,不断推出新的看点吸引游客。

(六)结合新农村建设,集约各方面的资金,围绕梅岭旅游环行公路,按照远、近、高、低的不同角度,对沿线的山头、水系、村庄进行全面提升打造。

(七)加快梅岭省级示范镇建设步伐,把梅岭镇建设成为精品旅游示范镇;把招贤村打造成为江西第一生态村,进一步提升西昌、南源、桂林3个旅游示范村的档次和品位。

(八)按照国家4A旅游景区标准,高品位建设樱花谷、狮子峰、神龙潭等景区景点,精心打造梅岭旅游强势品牌。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一)景区人口压力巨大。目前,在梅岭143.56平方公里的景区内,22个行政村,共5056户,26270人。人口密集,对景区建设、经营管理和森林防火等都带来巨大压力。建议以保护景区为中心,用3—5年时间,实施“百村千户万人”进城工程,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采取政策主导,产业吸引的办法,将一些边远的小村散户迁出大山,或并入中心村,或迁进集镇,或移民进城。

(二)景区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十分突出。52宗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尚需要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新的项

目同样受到“两块金字招牌”双刃剑的制约,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加快景区控规的编制,对项目进行精心策划,科学选址,巧做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文章。同时也请求市委、市政府对历史遗留的52宗土地问题继续给予高度重视,并尽快给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帮助妥善予以解决,启动审批程序,增强投资信心,使梅岭风景区建设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三)景区边缘地带资源分割,景区独立性、完整性难以体现。如位于景区边缘地带的幸福水库、铜源峡、观察水库、梅岭头景区约15平方公里范围均不属于湾里区管辖,严重制约了风景区的保护、管理和总体品位的提升。建议按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要求,从便于管理,利于发展的角度出发,重新调整区划,将环梅岭山麓的新建、安义奉新三县的部分村庄划归梅岭风景区管辖范围,连接西外环、新修至安义的高速南线、万埠至安义古村公路和南安公路形成的一个环山圈,圈内整体划归风景区管辖,真正做大做强梅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11年11月17日

推荐第8篇:区政府旅游工作汇报

江津区人民政府2010年旅游工作汇报

2010年,江津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大项目、大投入、大营销”的部署,实施“大旅游江津”战略,推进“温泉旅游主题年”建设,旅游产业高速发展。全区接待游客391.2万人次,同比增长48.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03亿元,同比增长44.1%。恒大酒店顺利开业,结束了江津无五星级酒店的历史;珞璜温泉出水温度高达52℃,实现了江津温泉零的突破。四面山景区荣获重庆市2010年风景名胜区考核一等奖,区旅游局被评为全市2010年度旅游行业先进单位。

规划策划指方向。编制完善我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四面山西部景区规划》,启动编制《四面山东部景区规划》,策划并申报“东方神秘爱情谷”、三峡库尾江津“花红堡”地标性主题公园等国家和重庆市级储备项目,确保可持续发展。

招商引资促发展。签约项目11个,引资180亿元。引资36亿元建设3个休闲体育度假中心,其中:四面天堂生态休闲公园已完成规划和拆迁工作;引进8个项目144亿元打造渝西南农业生态休闲体验园。新开工项目5个,续建项目12个,投入资金32亿元,其中,恒大、富侨、富麒3家五星级酒店投入12亿元,富侨、富麒主体完工。1

做强项目升档次。市“十大乡村旅游项目”恒大〃金碧天下、市“十大名镇旅游项目”中山古镇保护开发、市“太阳工程”富侨酒店均已完成本年度投资计划,累计投入分别达到21亿元、1.4亿元、3.2亿元,分别占总投资的60%、69%、84%。总投资17亿元的四面山38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部分工程已经完工。投资270万元的七彩四面山大瀑布深受游客喜爱。

加大投入增后劲。投资4.8亿元,完成走马至四面山126公里旅游主干道“白改黑”和灯饰工程,整治两侧4500户农房风貌;投资25亿元的迎宾长江大桥建设顺利,投资14亿元的几江长江大桥即将开工,1.3公里的艾坪山隧道即将贯通,投资80亿元建设3个城市郊野公园,“一江两岸”都市旅游格局逐步形成。启动四面山景区“一隧道、三连线、四出口”(头道河隧道,四面山、中山、柏林旅游循环连线、四面山至贵州习水、寨坝、大坡和四川合江出口)循环路网工程,加快构建渝川黔旅游“金三角”。

联动营销拓市场。参加世博重庆江津周等宣传活动,把江津旅游推上国际舞台;成功举办第3届七夕东方爱情节暨首届大地艺术季、渝川黔龙舟文化节、抗战文化节等节庆活动20余次;协助拍摄完成电影《四面山》、《爱情天梯》,电视剧《天梯》和《拥抱江津》MV,静像电影《梦回江津》荣获“全国旅游电子营销创新大奖”。

整合资源重特色。强化行业管理,四面山、聂帅馆国家AAAA级景区和骆崃山AA级景区顺利通过质量等级复核检查,黑石山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景区。白沙和清溪沟分别成功申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和国家水利风景区,真武古场成功申评重庆市级历史文化名镇。形成了以四面山为代表的生态旅游,以中山、塘河、白沙为代表的古镇旅游,以聂帅馆、聂帅故居、陈独秀旧居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以现代农业园区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四大特色品牌。

2011年,我们将以都市旅游主题年为主线,投资20亿元,全力推进四面山“红石之城”综合项目和天堂坝、双岛湖等6家五星级酒店建设,开业富侨、富麒2家五星级酒店,办好第四届七夕东方爱情节,加强渝川黔旅游“金三角”和都市旅游圈合作,促进江津旅游跨越发展。

推荐第9篇:文化旅游工作汇报

文化旅游工作汇报

城头镇党委政府

一、2013年的文化旅游工作情况 文化工作方面:

一是注重发展文化产业。今年出台了镇党委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城头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结合城头实际,融合湿地文化和豆文化,规划建设了城头文化产业园,引进和注册文化企业4家,注册资金达到2000万元,正组建文化产业集团,前期对接和核名工作已经完成,豆文化展览中心等一批文化项目投入使用;申报了市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各1个;与大唐圣殿影视公司联合摄制的数字电影《情系月亮湾》取得发行许可证,目前正与央视电影频道对接收购和播放工作。

二是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主楼3层的群众文化中心投入使用;新建农家书屋4处、文体广场3处;成立庄户剧团3家,并开展了庆新春戏曲大联唱,举行文化演出7场次,放电影312场,同时结合四德工程在各村主街道设置了文化墙,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三是扎实做好文物保护。对清真寺、观音堂、张家大院等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立碑保护,挖掘整理了《响水河的传说》、《抗日锄奸的“红枪会”》等民间故事和历史事件。

旅游工作方面:

月亮湾湿地开发已累计投资2个亿,自然生态园完成建设,栽植各类水生植物10万余株,自然生态博物馆开工建设,万人沙滩浴场主体完成,打通了月亮湾西部景观绿道,建设了月亮湾湿地标志性大门。城河水利风景区成功申报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月亮湾龙潭度假酒店成为全区乡镇唯一三星级酒店,龙潭家庭农场被评为山东省第二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

二、2014年的文化旅游工作打算

明年,我们将结合西部隆起带关于建设“两个高地”的要求,突出湿地、豆制品产业和四德工程,着力促进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打造“六种文化”。

一是生态文化。结合月亮湾湿地生态资源,完成自然生态博物馆项目,通过现代高科技手段和湿地水生动植物陈列,展示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对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打造湿地生态科普宣教基地。

二是佛教文化。城头观音堂历史悠久、香火不断,曾被金国皇帝完颜雍赐名香岩寺,从本月开始对其进行扩建,新建大雄宝殿、三圣殿、钟鼓二楼、念佛堂、讲经堂及寮房、斋堂、客堂、放生池等附属建筑,打造月亮湾景区重点佛教文化旅游景点。

三是民俗文化。在现有湿地人家基础上,于城头大桥西建设具有本地特色与江南风情的古村落,充分展示当地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着力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村落和影视拍摄基地。

四是水文化。完成水质净化项目新增工程,打造清洁水源,促进人水和谐。引入日照海沙,建成占地150亩的万人沙滩浴场,打造亲水娱乐、亲近自然的体验型水文化乐园。

五是豆文化。适时举办第三届豆制品文化节和第二节中华“全豆宴”名厨争霸赛,开发“全豆宴”特色农家乐,争创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提升豆制品产业发展软实力。

六是群众文化。新成立3家庄户剧团,争取上级演出设备道具,结合四德工程开展常态化文化演出。同时完成文化产业集团注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事业建设。

推荐第10篇:旅游指挥部工作汇报

XX县

文化旅游建设指挥部

工 作 汇 报

今年以来,县文化旅游开发建设指挥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县文化旅游工作实际,在学习、探索和实干中,不断理清发展思路,快速推进旅游开发,切实发挥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主力军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工作机制有序。指挥部积极履行统一指挥、综合协调的职能,坚持县领导牵头项目推进制度,指挥长和每名副指挥长都分包2-3个项目,切实发挥牵头指挥作用,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明确工作分工,细化目标任务,成立了项目融资、环境保障、督导考核和项目推进四个工作组,项目推进组下设XX、景区东大门、创建旅游强县和景区规划编制、XX广场、XX抗战纪念馆、XX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山体修复、现代林业观光园、XX文化园等11个项目推进工作小组,每个工作组都明确了组长、副组长和成员,制定了严格的工作制度和流程,层层落实责任。全体成员现场办公、分线作战,随时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全力全速抓工作落实。

- 1 -

二、思想认识统一。以加强学习研究和宣传教育为抓手,着力解决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问题,层层统一思想、提升境界。指挥部先后七次组织工作成员和周边村居干部群众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通过对照找差距,增强紧迫感,坚定信心。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宣传县委、县政府开发大旅游、建设大产业的发展理念,提高了全县上下参与支持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挥部全体成员抛弃临时性组织的观念,全心全意投入到文化旅游开发中,以思想的高度统

一、能力的有效提升促进了工作的全面展开。

三、工作推进快速。指挥部充分发挥集中会战的组织优势,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精神,全局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各项工作步入紧锣密鼓、有条不紊的轨道,特别是“百日会战”活动以来,更是掀起了背水一战、大干快上的热潮。X书记、X县长多次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进一步增强了指挥部全体成员加快文化旅游开发的士气和信心。在XX扩建工程中,指挥部统筹安排,征地清障、土方开挖、施工设计等压茬进行,工作组每天早晨6点集中组织工作人员分赴一线,晚上7点集中召开调度会汇总情况、制定下步措施,每天工作达17小时,70余万方土方调运、防渗护坡施工等三个多月的工作量都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完成,确保了XX顺利蓄水。面对大量的征地、拆迁、清障工作,指挥部组建工作小组,领导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包户人员和村干部,登门入户走访、座谈,反复平衡利益关系,

耐心细致地为群众解疑释惑,坚持政策宣传、法规执行、有情操作、示范带动等多种措施,让领导、群众和投资商多方满意,依法、和谐地解决了热点难点问题,确保了社会稳定。

四、督导考核有力。指挥部建立了目标责任制,细化节点任务,强化包保责任,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工作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严格落实考勤制度,每天早八点集中点名,加强人员到位在岗督查,严查重罚无故缺勤、擅自离岗的行为。强化督查督办和跟踪问效,及时进行工作调度,不断查摆问题并立即整改,使每项工作都有人负责、有人落实、有人督促。坚持公正科学的用人导向,让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担当重任,让一线成为锻炼培养干部的主阵地,特别是县委本次调整干部,对在XX指挥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给予提拔重用,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比学赶超的热情。

旅游产业是新兴的创意型产业,我们没有既定的模式可用,只能在不断地学习、总结和摸索中前进。XX旅游是一篇大文章,我们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发展负责的态度,按照高水平整合资源、大手笔描绘蓝图、高标准打造精品的原则,委托XXX、XXX等规划大师亲自操刀,并多方征求意见,不断调整完善,不妄下定论、不急于求成。同时,坚决尊重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规划未经确准,绝不启动建设。此外,我们也遇到了资金匮乏、拆迁困难等发展中常见的问题,但通过积极想办法、做工作,使发展路子越走越宽。

下一步,文化旅游开发建设指挥部将围绕全县发展大

局,以县委、县政府安排的重点项目为抓手,进一步解放思想、破解难题,继续盯紧靠牢、强力推动,全力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确立规划定位。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能力,积极跟进督促规划专家,尽快完成景区开发建设总体规划和几大重点项目详细规划,明确XX旅游的发展定位、空间格局、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为加快开发夯实基础。二是实施项目引领。突出重点,打造景区东大门、停车场、水路通道等亮点工程,力争在全市科学发展现场观摩时为全县争光。全面推进和加快XX文化广场、抗战纪念馆、现代林业观光园等重点项目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三是加大融资力度。积极包装项目、推介项目,分析市场、融入市场,研究政策、对接政策,特别是深化市场运作,做活经营土地的文章,拓宽融资渠道。四是完善产业要素。以旅游强县等品牌创建为抓手,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完善旅游配套服务,改善城市游览环境,提升区域整体形象。

各位领导、同志们,振兴XX文化旅游,是县委、县政府确立的大项重点工作,是全县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各级领导关注的重点,XX开发建设指挥部全体成员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本次大会精神,以创新的精神、战略的思维和超常规的举措,开创文化旅游工作新局面,为加快我县“转方式、调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第11篇:上半年旅游工作汇报

南湖区2011年上半年旅游工作汇报

今年上半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和市旅游局的正确领导下,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休闲嘉兴〃时尚南湖”主题,致力于做大、做强、做精旅游产业,打基础、寻突破、谋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今年1—6月份,我区旅游总人数达到156.4万人,旅游总收入达到17.07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0.06%和3.07%。现将半年工作汇报如下:

一、重点旅游建设项目稳步推进。

(一)、旅游项目展现新姿。

2011年以来,我局按照“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的理念,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各类重点旅游项目为12个,总投资达到29.7亿元。一是以市区“两湖”(南湖风景区、湘家荡旅游度假区)为引领,安排水上线路考察,积极促成“两湖联动”;二以创建“A级景区”抓手推进梅花洲景区、中港城商贸旅游综合体做大做强购物、休闲旅游产业。

1、6月18日,经过四年休整的梅花洲景区正式开园,重建后的梅花洲景区规划面积达12000亩,总投资达到了5亿元。景区对各院落进行了合理的功能规划,结合万亩桃园、农业基地、水乡风光,以“灵动水乡,写意江南”为核心思想,实现了休闲观光、养生度假、祈福禅修、商务会谈等多重功能。

2、中港旅游商业综合体包含奥特莱斯购物中心、超级市场、嘉饰茂居家生活广场、金悦王朝国宴中心、超五星级酒店、俪都中港大酒店、中港国际会展中心、美猴乐园等大型项目,开创国内第一个游乐式购

1 物广场,打造4A级景区型购物广场,其强大的品牌磁场更能产生出出巨大的商业升值效应。三是以创建“百千万富民工程”、“农家乐特色点(村)”为依托,指导七星镇参加浙江省经济旅游强镇的创建,指导新丰清园农庄参加省、市两级旅游特色点的创建。

2、酒店发展打破格局

2011年,我局积极引进高星级酒店、特色餐饮项目,引导形成高星级酒店、商务宾馆和高端餐饮、特色餐饮多层次发展的格局。现有亿元以上在建星级酒店7个,总投资达21.5亿元。积极打造南湖船菜品牌,形成月河客栈、南湖国际俱乐部、中港名都大酒店、湘家荡国际会议中心等一批高水准酒店,提升接待能力。推进星级酒店的品质化管理,针对现在市本级三星级酒店的不足,今年上半年,白云等四家酒店已向我局递交了评星申报书,根据酒店的实际情况,我局也针对其不足下达了整改通知书。

(一) 以活动为载体,宣传促销成绩显著。

在全国全党喜迎建党90周年之际,整合红色旅游资源,打响红色旅游品牌,深挖红色旅游文化,红色之年唱响红色主旋律。

1、一镇一品活动,热热闹闹。

近年来,强化突出“一镇一品”的特色节庆活动的发展,以节促旅。3月27日,由嘉兴市旅游局等单位主办,南湖区三产发展局等单位承办的2011嘉兴市文化旅游节暨南湖桃花节在嘉兴市凤桥镇梅花洲景区盛大开幕。本届生态文化旅游节以“美丽田园、生态南湖”为主题。由六大具体活动组成,同时,开通了与上海集散中心,杭州

2 集散中心的一日游活动。整个活动期间接待了5万名游客;在7月15日举行的新丰镇第四届汉塘文化节开幕式上,“新丰生姜”原产地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正式启用,今后,“新丰生姜”将成为独一无二的生姜品牌。文化节期间,新丰镇还举办了姜文化趣味运动会、小猪快跑赛猪会、汉塘美食节、休闲购物周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民众参与;7月22日,第四届江南葡萄文化节启幕。在开幕式上,农业物联网项目启动,十多项“葡萄盛会”同时进行,近万名村民热情参与。

2、红色之旅交流大会,友好合作。3月4日,中国〃嘉兴“红色之旅”合作与发展交流大会在南湖区举行,嘉兴、瑞金、遵义等十大红色旅游城市代表共同签订合作宣言,一条串联起十大“红色之城”的“红色之旅”在南湖启航。在此次“红色之旅”交流推介活动期间,约300家旅行社、景区、宾馆等旅游企业代表在参观嘉兴七一广场、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月河历史街区等景点后,与当地景区、旅行社签下了50多份旅游协议书。与此同时,“万名市民生态游”、“万名党员游圣地”等活动也将在十大“红色之城”互动开展,每个城市再拿出千人优惠名额让利游客,最大限度地集聚人气。

3、红色旅游高峰论坛,精英汇萃。3月31日,中国旅游合作联盟2011红色旅游高峰论坛暨全国旅游采购交易大会在嘉兴国际中港城召开。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家成员单位的近500名旅游精英参加了大会,其中全国百强旅行社接近半数。这次大会开展了“中国红色之旅精品旅游线路发布会”等专场论坛,设计推出了“寻先辈光辉之旅,览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景区(湖心岛、南湖红船、

3 南湖革命纪念馆)等24条红色线路,并就这些红色旅游线路的宣传促销和市场推广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此次大会签约成交总额达1.2亿元,其中地接总额约2000万元。

4、红色旅游商品创新设计,惊喜连连。从5月19日开始,由南湖区人民政府主办,南湖区三产局承办开展2011〃中国(嘉兴南湖)红色旅游商品创新设计评选活动。本次活动共收到各类红色旅游商品29件。活动从5月上旬至6月上旬,由市民的网络投票和专家根据作品创意、收藏纪念、制造工艺、方便实用、批量生产性这五方面对参赛作品进行了评分及讨论。经过评选最具有嘉兴特色的南湖红船船模获得了一等奖。活动结束后,我们将得奖作品在戴梦得、中港购物中心等地进行巡展,拓宽商品的知名度。

5、旅游交易会,美誉外扬。组团参加了中国国内(西安)旅游交易会,义乌旅游商品博览会,2011浙江省(江苏南京)旅游交易会。通过利用走出去的机会,进行直接、集中、全方位式的旅游宣传,大大提升南湖区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强化治理,旅游市场秩序逐步规范。

我局加大了日常行业管理力度,紧紧围绕“旅游行业管理提升年”和“安全生产年”主题活动,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重点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排查整治安全隐患,促进行业管理规范化,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行业管理水平。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年初与各旅游企业法人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做好旅行社日常业务和安全监管工作,组织开展安全生月产月活动,强化夏季安全管理,共

4 开展旅游安全大检查3次。二是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做好《侵权责任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旅行社服务质量赔偿标准》等新法律法规的宣贯。开展了旅游广告、旅游合同、服务质量、旅行社责任保险和质量保证金缴存等检查,上半年开展集中性的检查活动3次,检查企业40家次,发放整改通知书3份。三是推广使用新版旅游合同,规范了旅行社合同的签定。上半年,区旅游质监所共受理有效投诉12件,为游客挽回经济损失3918元。三是规范经营管理,督促旅行社及时补缴质量保证金,对不按时补足的企业,下发整改通知,保证全区旅行社均足额缴纳质保金;做好服务网点(门市部)的备案工作和委托代理招徕的备案工作;加强导游人员管理,积极组织导游人员参加初级、中级、高级导游员考试及出境旅游领队资格考试。四是注重星级饭店的培训与品质提升,根据饭店业的市场发展形势,借新版“饭店星级评定标准”出台之际,组织属地饭店参加了市局组织的“新版饭店星级评定标准”培训班,同时加快酒店星级评定与绿色旅游饭店的推广步伐。五是做好服务管理工作。加强新旅行社申请的前期审批服务工作,上半年新设立旅行社5家,现我区属地旅游社已达到33家。

下半年旅游工作将紧紧围绕全局中心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工作思路,着力在提升质量,提升效益上做文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做好品质提升指导工作

加快推进旅游重点项目的开发建设,在红色经典旅游的基础上,

5 推进景点景区改造提升和深度开发,加快休闲旅游项目发展,拓展乡村旅游、水上旅游、农家乐等,形成多元化、且特色突出的休闲旅游格局。一是对中港城旅游商贸综合体、梅花洲景区等项目,按照4A旅游景区标准,加快配套设施建设,争取年底前完成创建工作。二是推进中港名都大酒店、龙跃大厦、南湖国际俱乐部二期等一批高星级饭店建设进程,完成白云宾馆、光明大酒店等酒店的三星级评定。三是加强指导,年底前完成清园农庄省级农家乐特色点和七星镇省级旅游强镇的评定。四是加强世合新农村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参与配合,将其建成长三角现代农业的示范地、健身养老的目的地、高端商务人群的休闲地。

(二)建设集散中心平台,加快我区旅游集散辐射力。9月份,嘉兴市南湖区旅游集散中心即将开业,我们将以建设旅游集散中心为平台,建立起一个散客旅游客运网络体系、车辆调度网络体系和旅游咨询服务体系。通过集散中心的建立,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其他集散中心的合作互动,互送客源,资源共享,实现无障碍旅游和一体化进程。策划南湖水上旅游产品,包括船游嘉兴、夜游南湖、特色餐饮、会务旅游、船游演艺、节日喜庆等各种水上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包装,打造南湖水上旅游项目,满足全市和外来游客的需求。开发市区旅游线路,包括环城河游、南湖景区夜游、月河古街及场馆游和嘉兴一日游、二日游线路。加快完善旅游接待设施,加强旅游信息咨询点、公共信息标识等旅游信息咨询服务,提升南湖区集散、中转、购物、休闲等旅游服务功能,将南湖区打造成大嘉兴乃至长三角游客

6 集散服务的城市客厅。

(三)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注重旅游服务质量监督。

我区坚持“管行业必须先管行风”的方针,加大“依法治旅,依法兴旅”的工作力度,认真做到“整顿与防范中,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下半年主要做到一是将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特别在对外宣传广告、经营网点备案、出境代理资质等方面进行专项整治。二是强化旅行社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树立企业品牌,创建星级旅行社。三是加强各岗位的培训,针对近段时间事故频发,拟进行导游应急救护培训、旅游企业应急预案演练、旅游社电子商务运用等多项培训班。四是开展旅游诚信活动,努力争创文明窗口形象,通过对旅游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积极倡导诚信旅游。五是严格旅游市场的日常监督管理,打击“无证经营、消费不明”的企业行为和“无证导游、随意导游、欺诈导游”的导游行为,继续深化行风评议活动,健全投诉整改机制,严格制止违法违规经营。

(四)抓住重点,实现“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

重点谋划好全区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规划,做好《南湖区“十二五”旅游规划》,以市区“两湖”(南湖风景区、湘家荡旅游度假区)联动为战略,充分利用大嘉兴旅游资源,做强市区旅游服务功能,将南湖区打造成为大嘉兴游客集散服务的城市客厅。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每年在3000万元服务业产业引导资金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旅游业,重点加大对地接、酒店、会展等方面的扶持引导力度。

(五)积极拓展商务会奖旅游市场。积极走出嘉兴市场,举办“嘉兴会奖产品北京(上海)专场对接会”,充分整合和利用我区已建高星级酒店的资源优势,努力拓展宁波商务会奖旅游。

第12篇:旅游安全工作汇报

旅游安全工作汇报

今年是奥运年,也是安全年。单位对安全工作特别重视,为教育引导单位职工增强做好奥运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结合“安全生产月”和“安全万里行”活动,对单位职工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规定各部门每周一对各自的安全工作自查一次,单位每月

1、

11、21号为安全检察日,检查各部门安全工作落实情况。针对奥运年重新制定了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和各种安全应急预案,在海事所的指导下,对游船进行了水上救护应急演练。在技术监督局的指导下,对陆地游乐设施出现故障、停电等因素造成游客被困的情况进行了救助演练,增强了单位职工对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对所有的船只,由市交通海事局进行检验,并核发了检验合格证。对陆地游乐设施,请厂家进行维修保养,更换了不合格的零部件,由市技术监督局特检中心进行了检验,核发了检验合格证。由于准备比较充分,以至于在5月3号天气突然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疏导游客,将所有船只上的游客安全转移到岸上,也是对应急预案的真实演练。同时在海事部门的协调下,到十渡拒马乐园进行参观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还参观了颐和园防恐、防火、人员落水施救演练,学到了发生事故后处理突发事件的先进经验,增强了安全意识。

第13篇:宜川旅游工作汇报

宜川旅游工作汇报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积极实施“旅游强县”发展战略,把发展旅游经济放到突出的位置,按照“发展大旅游、开发大市场、建设大产业”的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围绕“景点开发,文化挖掘,宣传推介,行业管理”工作重点,大力实施旅游项目建设,积极进行旅游宣传推介,深入开展旅游环境整治,着力推进以壶口瀑布为龙头的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经济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旅游工作回顾

2011年,随着青兰高速路壶口段的贯通,加之世园会在西安召开,截至7月份共接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实现经济收入??万元。旅游重点项目蔡家窑接待中心、县川口接待中心、禹王宫以及景区供水工程等基础设施改造项目顺利完成,提升了景区的基础服务设施水平,丰富了景区游览内容。以“稳定省内,巩固周边,拓展东南沿海和长三角、珠三角”为宣传推介重点,提升壶口旅游品牌,先后在内蒙、东北、四川和山东等地进行了旅游产业考察和宣传推介。依托旅游景点开发,发展旅游文化综合服务产业,实施了龙王辿和二战区长官司令部旧址恢复项目,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和红色旅游文化,进一步提升了我县旅游文化品位;组织专家挖掘整理了宜川胸鼓、壶口斗鼓、蒲剧、剪纸、布艺等民间文化产品。强化旅游行业管理,认真做好行业服务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旅游环境大整治活动,结 - 1 -

合“双创”工作,对城区、景区及旅游沿线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治理。组建成立了宜川县旅游质量监督所,定期深入涉旅经营单位进行检查指导,对全县星级宾馆饭店、农家乐等涉旅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有效促进了星级饭店和农家乐接待户的服务质量的提升。

二、2011年主要工作

2011年预期目标:围绕申报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5A景区目标,以景点建设、宣传推介、文化挖掘、行业管理为抓手,做强宜川旅游产业。力争全年接待游客65万人次,门票收入4000万元。

1、以发展为核心,做好旅游开发的战略定位工作。以大思路谋划旅游,把宜川旅游置于全省、全国的战略高度来统筹思考,准确把握宜川旅游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机遇,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和方向,结合宜川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制定宜川旅游开发的发展战略,为今后宜川旅游的发展进行准确的定位。

2、以规划为龙头,做好旅游开发规划策划工作。坚持先策划后规划的原则,着手制定《宜川县旅游产业开发总体规划》和《壶口景区开发详细规划》,做出具有可操作意义的规划。探索景区开发市场化模式,在景区开发建设上进行市场化运作模式,按照“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多方投入、企业主体、有序开发、错位发展”的思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实现多元化投资。

3、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做好精品景区建设工作。加大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实施龙王辿、县川口重点项目和蟒

头山、二战区长官司令部续建工程,组织开展重点景区申报A级景区工作。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主要抓好县川口接待中心外网工程、景区旅游公厕改造、寨子沟供水管道改造、科考路、壶口景区沿路山体加固等工程。组织实施壶口景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立壶口电子票务系统和监控系统。

4、以旅游品牌为依托,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我们要抓住世园会在西安举办的有利时机,以巩固国内客源市场为目的,将今年的宣传重点放在西安。在西安公交车投放车体广告,在陕西电视台气象与导游栏目参播壶口,宣传宜川旅游,给我们争取更多的客源。壶口管理局在西安建立壶口景区宣传营销窗口,还要利用青兰高速路通车的机会,选择沿线重点城市,召开推介会、大篷车宣传、举办壶口摄影展等,努力开拓新的客源市场。举行“宜川学子壶口行”宣传促销活动。

5、以内涵挖掘为突破,提升壶口文化的吸引力。坚持“政府主导、文旅联姻、企业经营、市场运作”的思路,加快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不断丰富壶口旅游的文化内涵。编排一系列反应黄河文化、黄土风情特色浓、游客反响好的文艺节目,为游客提供具有文化震撼力的视觉盛宴,使游客在领略到壶口壮丽景色的同时,能体验到当地浓郁民俗风情,展观壶口景区旅游文化内涵。

6、以乡村旅游为特色,延伸旅游产业链。我县的乡村旅游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青兰高速路通车后,给这高柏和壶口两个乡镇带来了非常好的机遇,今

年主要扶植这两个乡做好乡村旅游发展工作,发挥财政资金的投资导向作用,投入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旅游环线重点乡镇的环境综合整治、旅游新村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三、县川口服务区项目简介

按照国家建设部批准的“ 黄河壶口风景名胜区建设规划”,由南向北分别是县川口、圪针滩、孟门山、大桥西、主景区、龙王辿、蔡家窑七个点,其中县川口、圪针滩、龙王辿、蔡家窑四个点为开发性项目,孟门山、大桥西、主景区为三个保护项目。近年来,我县依照景点建设、文化挖掘、宣传推介的旅游开发思路,景点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县川口服务区功能定位为接待服务区,也是景区的南大门。旅游接待中心,建筑面积4817.27㎡,内容包括:超市、银行、邮电、医疗、商务、休闲餐饮以及票务服务、贵宾接待、展览厅等。该项目于2010年3月开工, 11月底完成了主体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200万元,今年6月10日通过了县城建局组织的初步验收。2011年,将实施县川口服务区二期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接待中心内饰工程和室外工程,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完成建设内容。项目建设资金全部到位,其中开发银行贷款164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935万元,按照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依据项目建设进度支付建设资金。

县川口服务服务区建成后,即成为壶口景区重要的游客集散地之一,对于增强壶口景区的接待服务能力,增加壶口旅游内涵,提升景区整体品位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14篇:市旅游工作汇报

**市旅游工作汇报

九台是清代柳条边上的百年古镇,是著名的“中国萨满文化之乡”、“中国满族剪纸艺术之乡”和“中国鹰猎文化之乡”。幅员面积3375平方公里,辖12个建制镇、2个民族乡、4个街道,人口85万人。2013年,我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县域综合发展实力跃居全省前列,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82亿元,居全省第4位;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25.8亿元,居全省第3位;本级财政收入实现16.8亿元,居全省第4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居全省第1位。固投和两个财政收入指标均位列长春市外县第1位,在长春地区外县市绩效考核中,我市获得唯一的一等奖。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实施“三城并进,二三产业并举”的发展战略,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新兴产业,我市将其定位为实现镇域突破、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这一战略部署主要是基于我市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综合优势:

优势一:良好的生态环境。我市地表结构大体上是“三山一水六分田”的形态,境内拥有一江三河(第二松花江、饮马河、沐石河,雾开河)、一脉五峰(大黑山脉、大楞山峰、马大山峰、马达砬子峰、八台岭峰)和大小水库20余座。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一定数量的野生经济动植物和水产资

1 源。2013年11月6日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吉林九台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长春空港经济开发区域内的龙嘉湖和仙茗山正创建省级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县级名胜古迹21处,自然山水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很大。

优势二:便捷的交通条件。在九台域内,长吉高速公路、长吉城际高速铁路、长吉北线公路、长图铁路和长春国际机场等构筑了立体化交通格局。这种密集的立体交通网络与区位优势的融合,既能满足大运量、低成本的要求,又能适应便捷、快速的需要,有利于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资源的流动,为发展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优势三:优越的地理位置。我市在吉长两市之间,西距长春城区43公里,距长春市最近距离8公里。东距吉林市76公里,距吉林市最近距离30公里,正处于长吉两大中心城市之间的交通走廊地带和长吉经济圈的核心位置。绵长的区域将长春、吉林两大中心城市紧密地连接起来,是长吉图、长吉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最重要结点和经济的集聚区。

优势四:厚重的文化积淀。我市有丰富的萨满文化遗存,是全国唯一的“中国萨满文化之乡”。省文联、省社会科学院、省博物馆、省民族宗教研究中心、长春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等分别在我市设立了萨满文化研究、教学和展示基地。锡克特里氏(石氏)家族被省文联、省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吉林省首家“民间文化保护传承优秀氏族”。2012年,

2 莽卡满族乡、胡家回族乡被命名为吉林省满族民俗文化保护传承基地和吉林省鹰猎文化保护传承基地。莽卡满族乡石氏家族石氏家族祭祖习俗及萨满传承仪式是2008年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已经列入2013年吉林省申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为我省颇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遗存,多年来受到了各级相关研究部门的关注重视。我市是著名的满族剪纸艺术之乡,王挺起、关云德等都是国内外闻名的剪纸大师,多次亮相农博会、民博会、世博会等各大知名展会。 优势五:顺畅的体制机制。九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在旅游业发展上,集全市之力多措并举,实施政策带动,营造制度优势。2012年初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支持镇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与国家A级旅游景区创建评定工作相结合,通过政策引导促进旅游项目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为加快庙香山项目建设,2012年由市政协关星主席包保,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积极推进滑雪场项目建设。为提升景区的可入性和通达性,我市投资2000余万元,修建了由206省道通往庙香山的旅游公路,并开通了雪期运营客运班车。长春市政府和旅游局也非常重视旅游项目建设,市政府桂广礼市长和市旅游局的各位领导多次到我市调研指导,给予政策扶持。

3 优势六:明显的后发优势。我市空港新城的建设,将通过对城市的历史人文、环境风貌、地区特色、产业和社会发展、建筑功能和形态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使人、建筑、环境的关系实现最优化,不断提高旅游业集群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的水平,加强对新兴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体系,优化旅游产品结构。

立足于上述优势,三年来,我市积极发挥综合效应,使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乡村旅游业态活跃,品牌节庆活动丰富,旅游经济贡献力明显增强。目前,我市初具规模的景区(景点)有15个,其中国家水利风景区1个(石头口门水利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庙香山度假区),3A级景区4个(石头口门水利风景区、八台岭生态文化旅游区、卡伦湖度假村、碧水庄园度假村),2A级景区3个,1A级景区6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数量列全省各县市区第一位,被列为吉林省旅游标准化试点县(市)。旅行社3家,旅行社营业部5家;吉林省金穗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1家(碧水庄园度假村),吉林省银穗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3家(平安堡村乡村旅游合作社、龙福缘度假村、金穗山庄);旅游饭店50余家,三星级宾馆1家(杏花山宾馆),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3个(波泥河镇平安堡村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上河湾镇双顶村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鸡冠山回乡旅游专业合作社),“农家乐”民俗旅游接待户200余家。2013年我市接待

4 游客约416.4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2亿元。

旅游产品日臻丰富,培育开发一日游精品线路2条(“石头口门——马鞍山”生态一日游和九台上河湾采摘一日游),接待组团游客约3万人次。庙香山冰雪旅游、石头口门冬捕、上河湾采摘节、波泥河特色“农家乐”、土们岭户外运动都已经形成了规模、形成了品牌。由长春冰雪旅游节组委会主办、九台市人民政府承办的首届中国长春庙香山滑雪音乐节极大丰富了我市旅游产品,提升了我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2014年旅游重点工作

2014年,按照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建设旅游支柱产业的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关于加快实现吉林省旅游产业升级的实施意见》和“长春旅游增加一日”的工作要求,务实做好旅游项目建设和产品开发,将我市打造成为长春近郊休闲度假胜地。

(一)加强规划引领,全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和产品开发

一是开展九台市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整合域内旅游资源,做好《九台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完成《吉林省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实验区规划》和《长春空港经济开发区旅游产业规划》编制工作,以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引领我市旅游产业发展;二是依托长春空港经济开发区域内吉林九台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龙嘉湖湿地公园、仙名山森林公园、

5 石头口门国家水利风景区、庙香山度假区等自然山水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三是积极推进庙香山度假区、八台岭生态文化旅游区、碧水庄园度假村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和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并纳入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布局;四是培育庙香山、八台岭、马鞍山、碧水庄园等特色生态旅游营地建设,力争使庙香山纳入吉林省示范营地建设;五是强化旅游项目策划和包装,加大项目招商和推介力度,加快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步伐,力争使全市A级景区数量增加到18个以上,新创建2个4A景区和2个3A级景区,使旅行社行业单位增加到10家,拓宽旅行社业务范围;六是投资2000余万元,为八台岭景区修建长22公里的旅游公路,该项目已列入省公路局计划;七是积极争取省局政策扶持在长春空港经济开发区内建设九台市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实施九台“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提升九台旅游信息化水平,提高旅游接待服务能力。

(二)积极创建吉林省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实验区 我市将围绕长春空港和庙香山度假区,依托南部卡伦、龙嘉、东湖、波泥河、土们岭五个乡镇和西营城街道办事处(区域面积1125平方公里),谋划将该区域打造为吉林省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实验区。该区域现有国家水利风景区1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处,3A级景区3个、2A级景区2个、1A级景区5个,省级和长春市级旅游名镇各一个。正在建设

6 和规划的超亿元旅游产业项目10余个(详见附件),已建成和正在规划建设的旅游项目总投资超过500亿元。我市将以推进九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为切入点,以创新旅游管理机制和体制为突破口,以县(市)域为载体进行旅游综合改革与实验,参照江苏省丹阳市的模式,在旅游产业创新发展方面先行先试,实行系列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大力推进旅游与城市建设的深度融合,把整座城市和整个区域作为一个大的旅游产业来抓,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通过在体制、机制、项目投资、规划、金融等方面的先行先试,探索出一条以旅游业统筹城市建设、特色城镇化及民营经济发展的创新之路,争取把这个区域打造为吉林省旅游综合改革的先导区、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项目的集聚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特色区,从而在产业融合、产品供给、公共服务上在全省率先取得突破和做出示范,为吉林省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积累经验。

(三)统筹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旅游惠民富民工程

一是培育开发果蔬采摘、徒步露营、休闲垂钓等乡村旅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着力发展特色“农家乐”,创建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4个(沐石河镇桦树村、土们岭镇马鞍山村、上河湾镇套子里村等),逐步实现乡村旅游集约化发展和经营;二是争创国家级、省级、

7 长春市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5个(土们岭镇、沐石河镇、波泥河镇、波泥河镇平安堡村、上河湾镇双顶村等),提升镇域旅游影响力;三是以评促建,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进程,创建吉林省金穗级、银穗级和铜穗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6个(红豆杉庄园、金穗山庄、上河湾镇双顶村林果采摘基地、龙福缘度假村等);四是在重点旅游乡镇设立邮游乡村服务示范点10个,为农民提供国内旅游业务、机票预订、火车票预订等便民惠民服务;五是依托九台特产、生态农产品、剪纸、农民画等,培育开发九台旅游商品10种,争创吉林省旅游名牌产品2种(天景玉米、九台剪纸);六是围绕石头口门水库、庙香山、八台岭、马鞍山、上河湾双顶村林果基地、波泥河镇平安堡村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等生态民俗旅游资源,与省、长春市旅行社合作开发九台一日游、两日游线路,努力实现区域增景色、乡村增人气、农民增收入、镇域增财力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四)丰富旅游文化内涵,积极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我省《关于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旅游与文化等相关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一是与长春市电视台做好《美在九台》大型纪录片拍摄工作,完成《美在九台》大型摄影画册编辑工作,强化九台旅游宣传推介力度,提升九台市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继续举办有影响力的“发现九台之美”系列文化旅游活动,以惠民乐民为宗

8 旨,创新办节方式和理念,策划开展好庙香山滑雪音乐节和蒲公英音乐节、上河湾采摘节、马鞍山徒步节、冰雪文化旅游节、萨满冬捕节等系列特色旅游节庆活动。三是依托九台剪纸、其塔木农民画等,培育开发有九台特色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提升我市旅游商品文化内涵。

(五)创新旅游工作体制机制,强化旅游安全和市场监管

一是成立九台市旅游协会,把国家A级旅游景区评定和星级宾馆饭店评定权利转交给协会,强化旅游行业自律和监管;二是强化旅游行业安全发展监管职责,指导旅游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构建旅游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三是成立九台市旅游执法大队,认真贯彻《旅游法》,严格依法治旅,加大旅游市场检查力度,净化市场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三、需省、长春市旅游局支持和帮助解决的问题 多年以来,我市旅游也正由于得到了省、长春市旅游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才得以快速发展。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旅游业发展还存在很多不足:一是旅游产品总量不足、规模档次不高;二是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景区通达性、可入性不优;三是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大,区域影响力还需扩大;四是乡村旅游发展基础薄弱,过于分散,品质不优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

9 决,更需要省、长春市旅游局继续给予关心帮助。

(一)在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吉林省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实验区创建工作上给予支持,在吉林省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实验区的体制、机制、规划、金融、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给予先行先试政策扶持。

(二)帮助搭建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平台,拓宽招商引资渠道。通过借助省和长春市的媒体活动资源,加大对“九台旅游”宣传推介力度,帮助开拓省内外旅游客源市场。

(三)对九台市县域旅游经济突破发展给予指导和支持,帮助提升九台市旅游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对我市旅游公路、空港新城游客咨询服务中心、旅游道路标识系统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政策资金支持。

(四)加大对我市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的扶持力度,在规划指导、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训、旅游专线开通、宣传促销、政策性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

第15篇:旅游工作汇报[全文]

界头庙镇旅游工作汇报

首先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向前来检查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欢迎!对关心支持我镇工作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将我镇旅游发展情况作以简要汇报,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及各级部门、单位的关心支持下,全镇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稳步实施“生态立镇、产业强镇、项目兴镇、旅游活镇”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我镇旅游业的发展。

一、旅游资源概况

(一)自然基础:

界头庙镇位于黄龙县城南20公里处,全镇总面积198平方公里。南临澄城、白水,西临洛川,是黄龙县的南大门。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璀灿。无论是战国时期魏长城、侠客义士荆轲墓,还是彭德怀将军指挥所,都在讲述着这块土地的凝重。6万亩的草场,地域广阔,风景优美,气候宜人。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历史和自然条件。

(二)景点分布:界头庙地区人杰地灵,现存众多人文古迹。现代的壶梯山战役彭总指挥所、两颗玲;古代的荆轲

墓、三姑庙、老君山、曹溪寺、不益池、孟良寨、卧虎崖、庞涓墓、孙膑洞景点应接不暇。黄龙古八景中的“南岭望远”、“云门素练”“罗谷丹霞”等分布在草场之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旅游发展现状

经过多方努力协调,目前界头庙镇风都草场的规划草稿已经初步形成。风都草场东部以201省道为界,西部以石堡川水库为界,南部以景家塬为界,北部以界头庙镇政府为界。建成后的草场将以“风都感悟风之韵,草场畅享草之趣”为主题形象,形成“一轴五区”的空间格局,打造紫槐休闲观景轴、“两棵铃”文化体验区、草场生态观光区、乡村民俗风景区、水岸休闲度假区、“界头庙”综合服务区。重点项目建设包括入口形象大门、游客服务中心、两棵铃红色文化演艺舞台、红色大地艺术、云门素练高空观景平台、草原骑射游乐体验项目、草原主题庄园、小峪旧村遗址等。

未来草场将形成以草场生态为本底,以历史文化、地方传承、原生态村落为载体、以典型的气候特征为特色、形成以“风”为主题、融汇草场生态观光、运动体验、文化感悟、乡村休闲等多样化功能的草场旅游综合体,成为黄龙县旅游标杆项目、陕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近郊型乡村旅游新空间、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截至目前,通往风都草场的水泥路已经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道路两侧的香花槐也已初具规模。

三、旅游发展措施

为实现这一发展目标,我们必须抢抓机遇,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保障:

1、高起点编制规划,准确定位开发。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找准坐标,定点定位,邀请专业规划团队对我镇的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了解,通过科学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旅游规划。按照我镇总体规划布局,紧扣时代主题和消费热点,高起点编制详规。

2、优化政策环境,拓宽投资渠道。旅游开发建设,需要大笔资金,由于我镇经济基础薄弱,必须优化环境,聚集各方力量,争取政策扶持,一方面发挥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的作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另一方面治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个人参与投资开发,利用市场手段,逐步形成多元化融资投资体系,拓展投资渠道,加快景区开发步伐。

3、强化精品意识,提高景点档次。在景点开发上,要突出特色,在“奇”、“新”、“精”上做文章,在质量档次上下功夫,力求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全面提高景点档次,塑造界头庙旅游新形象。

4、加大宣传力度,拓展客源市场。“酒香也怕巷子深,好酒更需勤吆喝”。我镇高度重视旅游资源宣传,通过报纸、电视报道等形式,不断提升我镇旅游发展的知名度,从而吸引从多的游客。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我镇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存在旅游资源开发不够,旅游产品缺乏策划,旅游产品整体形象不够明显。基础设施比较滞后,由于投入不足、宣传的形式不多,规格不高,没有形成大投入、大宣传、大市场的营销体系。

我镇将在今年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思路,扎实工作举措,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继续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乡村旅游发展物质基础。

二是继续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进一步优化、净化旅游环境。

三是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做好对特色旅游生态项目的扶持。

四加大宣传力度,帮助农民转变思想,主动接受配合产业结构调整,加入到旅游业中,使我镇的旅游业逐步发展壮大。

五是强力打造亲和的旅游软环境,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第16篇:乡村旅游工作汇报材料

乡村旅游工作汇报材料

(2014年11月4日)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旅游、文化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我镇立足本镇实际,着力挖掘利用镇域内旅游资源,同时加强与周边镇(街道)的交流联系,整合打造“两河”旅游景观、农业观光、遗址收藏三大乡村旅游景点,全镇旅游业发展开始破题上路,实现了较快发展。

一、我镇发展旅游业做法

1、打造“两河”风情游

一是依托我镇紧靠黄河的地理优势,以、、、、景区为着力点,争取有关部门指导和支持,打造以观光旅游、采摘和黄河餐饮为重点的百里黄河风情游。在、、、景区推出了推石磨、石碾、太平车子、挑水等趣味活动。依托、、、蔬菜基地打造具有、、、特色的蔬菜瓜果采摘基地,依托黄河淤备工程桑园种植打造桑葚采摘基地,并学习刘春模式,在沿黄村庄开发渔家乐旅游项目。二是利用小清河治理和南水北调工程竣工的契机,推出小清河徒步游、自行车骑行游,在后刘村、圣寺村等小清河沿岸推出休闲垂钓游等。组织游客在黄河游后到小清河游玩,观赏体验小清河治理后的发展变迁。

2、打造农业观光游

我镇远离城区、生态良好,发展农业观光游优势突出,在促进农业游方面,我镇打出了“珑珺葡萄熟了”、“杨家苹果红了”、“山东黑牛发源地”等宣传用语,并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一是发展珑珺观光、采摘、餐饮一体游。近几年,珑珺葡萄庄园渐成规模,珑珺葡萄通过有机验证,产生了一定的市场效应,并同时发展鱼类、散养鸭养殖,具备了延长产业链和拓宽发展思路的条件,也具备了发展一体化旅游的条件。二是瓜果蔬菜采摘游。我镇以杨家富硒苹果为代表的经济林果种植向周边村庄辐射。镇内成规模的蔬菜大棚基地3000余个,但一直没有脱离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我们为此专门组织成立了 55 家农民合作社,发展瓜果蔬菜采摘游。三是依托布莱凯特基地的带动作用和全镇 18000头奶牛养殖的规模化效应,打造我镇观牛、品牛肉、饮奶等旅游线路。

3、打造遗址文化游

2007年,考古人员在我镇胥家庙挖掘出一座南北朝时期的寺庙遗址。另外我镇还有临济城遗址,王恒村农民王树青建起我县首家个人收藏博物馆。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挖掘镇内遗址文化资源,对其历史安排专人进行调查了解,编撰黑里寨文化遗址资料,并整合现有遗址资源,在进行保护的基础上,会同县内有关部门研讨可行的旅游发掘思路,将各遗址进行连串整合,精心打造古城遗址旅游线路。

二、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我镇旅游存在景点少、景区小等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对县内同类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同时打破区域界限,实施“走出去”战略,与周边相邻区县共同建设打造旅游景点。比如,黄河游、小清河游等。

2、我镇位置相对偏远,交通也不是很便利,给旅游发展带来的不利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80后旅游主题大部分为自驾游,交通的不便导致他们选择其他地方出行。下一步,我镇将加大力度整修道路,增加公交车次,为游客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第17篇:旅游开发处工作汇报

旅游开发处工作汇报

自管委会成立以来,旅游开发处精诚团结、锐意进取,主动领会领导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旅游项目招商工作,积极协调编写旅游区总体规划,并按照管委会要求完成旅游区绿化工程,现就具体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编写旅游区总体规划

为了旅游区协调发展、控制项目建设,我处邀请北京绿创景规划设计研究院为我旅游区210平方公里的范围囊括两乡、两镇的地域撰写总体规划。2011年8月中旬请来8位专家及省市相关部门领导对总体规划进行了可行性的论证。2012年3月遵化市规委会组织了旅游区总体规划可行性论证,原则上同意,并已报唐山市市委市政府审批。

旅游区总体规划将整个旅游区在空间上划分为“一轴、两核、两心、五区、三镇”的结构。一轴:马兰河绿色长廊;两核:清东陵观光旅游核和汤泉度假旅游核;两心:旅游集散中心和度假接待中心;五区:清东陵核心景区、东陵堪舆文化博览区、清文化体验区、农业生态休闲区、温泉度假区;三镇:东陵文化小镇、历史文化名镇和汤泉新镇。按照旅游区总体规划又编写了汤泉的控制规划,即为 “一城、两镇、三园、三区、四场、八村”。

(二)项目招商进展情况

在建项目:一是福泉宫,今年预计总投资1亿元,包括度假公寓装修6000平方米、主楼在建10000平方米、度假合院新开工面积10000平方米。二是龙泽汤泉宫,目前已完成立项、国土、环评、规划等前期手续,正在组织发放土地及附着物补偿,征地完成后进入施工。该项目计划今年投资完成2.0亿元,完成建筑面积22038㎡。重点建设龙泽汤泉宫建设养生水疗中心、餐饮会议中心、康复疗养中心、乡村别墅。三是御湖度假村,目前已投资1.0亿元。规划面积550亩的人工湖开挖已初具规模;湖内7000多平方米的水上会议中心已完成三层主体框架;1800米的防洪景观渠已经完工;南侧山脚两栋亲水别墅已经完成主体工程和外装修工程;御湖度假村至邦宽公路的道路已基本完成路基铺垫。

已签约即将开工项目:一是葫芦峪纪念性公园,目前项目已完成立项、国土、环评、规划等前期手续,正在组织发放土地及附着物补偿,补偿金额为1200万元。该项目今年计划投资完成1.5亿元,重点建设清东陵民俗文化馆、隆福寺佛学区、墓葬区工程、道路绿化、配套设施及滨水景观、祭祀坛景观等。二是龙宝山纪念性公园,已准备开工建设。

正在筹备签约项目:一是清文化产业园,总投资为217812.23万元,由北京龙脉千禧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二是汤泉乡土地一二级联动开发,由永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香港)投资建设。

积极洽谈的项目:一是海尔集团地产公司有意向在上关湖水库山地建设欧洲风情小镇。二是北京东方演艺集团有意向在汤泉建设明清文化演艺中心。三是广东中颐集团有意向在汤泉建设集理疗、健身、养老为一体的休闲度假生态城。四是深圳永丰硕实业开发有限公司有意向建设旅游商品一条街及复建皇家寺庙隆福寺。

(三)基础设施建设及绿化工程

金星山游客服务基地及生态停车场已建成投入使用,总投资2.36亿元。

石门口绿化工程、接待中心和休闲广场绿化工程、金星山北侧绿化工程、荒山绿化工程、道路两侧绿化工程及桥下荷花绿化工程都已基本完成,总投资7000万元。

第18篇:旅游学院工作汇报[推荐]

旅游学院工作汇报

一、学院基本情况

旅游学院目前在校学生1176人,设有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文化产业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三个系;旅游管理、旅游管理(蒙授)、旅游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会展经济管理、文化产业管理、旅游管理服务与教育6个本科专业;烹饪工艺与营养1个专科专业。在校班级30个,其中本科生1115人,专科61人。学生分布在东西两个校区。学生层次有二本生、三本生、蒙授生、蒙授预科生、专科生,男生342人,女生834人。

二、学团工作

(一)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学院充分发挥团学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把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利用团组织联系学生方面的优势,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过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活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帮助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院开展的活动有: “中国梦”主题团日活动、新生军训歌咏比赛、新生篮球赛”、田径运动会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的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鼓励和宣传先进,我院从2011年开始,每年在年终对学生工作、学习成绩、文艺活动、体育活动、军训工作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先进集体和学生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分别授予 “文明宿舍”、“优秀学生干部”、“学习之星”、“科技之星”、“文艺之星”、“体育之星”、“文明之星”、“军训工作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并在下一年的综合测评附加分中为受表彰的先进集体成员和先进个人每项加1分,以此来树立先进典型,激励广大同学。

(二)文化素质教育

结合我院专业特色特色,2013年至今,我院已经举办了两届 “学术文化节”,通过为期两个月的时间,开展酒店服务技能大赛、旅游线路设计大赛、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会展策划大赛、导游员技能大赛等,深受学生欢迎。

学术文化节的举办,旨在促进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加强理论知识运用,寻找自身差距,不断提升操作技能。在以赛促学,帮助学生增长实际操作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并通过举办这些比赛为学生参加国家级的专业技能大赛奠定基础。2013年和2014年,我院分别有学生参加全国性专业大赛获奖。

此外,我院还积极承办了团委民族团结进步月系列活动中的“民族服饰展”和“团支书达人秀”两项活动。并取得2013年度民族团结进步月优秀组织奖。

(三)心理健康教育

学院学生工作者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派出团总支书记进行了培训并取得了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团总支书记还担任着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值班任务。

我院成立了班主任、辅导员、各班心理委员、宿舍信息员五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并开展着各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电影展播,心理主题班会活动等。

(四)学风建设

为了加强学风建设,我们制定了《旅游学院学风建设方案》,并在全院学生中下发了《旅游学院学风建设倡议书》,班主任老师、学团办老师、学生会干部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学生上课出勤率。学生上课秩序好,旷课率低。对班主任工作,我院提出了“两进一沟通”的工作要求,即班主任每周进一次课堂、进一次学生宿舍、与学团办沟通一次,通过这种机制,加强我院学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院还建立了学生学习预警机制,每学期都及时的给学生家长寄发家长通知书,使家长能更好的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并能及时的与学院沟通;制定了《班级上课出勤统计表》,每个班级每节课结束后,都由学习委员将出勤统计表交于任课老师处签字,以此促进对学生上课出勤率的监督。

(五)宿舍管理

学院多年来一直贯彻执行宿舍安全管理检查制度,并在学生中广泛宣传安全教育知识。我院团总支专门印制了宿舍安全管理公益宣传海报,张贴在学生宿舍,引导和教育学生保护公物,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受到学生积极响应和好评。我院在公寓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学生宿舍违纪、卫生检查通报三天更新一次,宿舍环境整洁,秩序井然。我院在2010年、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三年获得宿舍管理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三、就业工作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涉及到社会、家庭、学生本人方方面面的事情。学院领导深刻认识到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历年来都将就业工作作为学院年度工作的重点。学院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就业,促就业、跑就业。

(一)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积极的开展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通过对就业形势的分析,就业政策的解读,引导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观念。

学团办积极开展就业咨询服务,及时为毕业生解疑答问。并邀请相关老师和往届毕业生介绍情况,交流经验,鼓励动员毕业生报考研究生进一步深造,或参加各级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多方开拓就业渠道。

为了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我院每年都要召开毕业生座谈会和就业指导讲座。通过以上几种形式,构建对毕业生思想教育的长效机制。

(二)市场开拓与培育

我院全体老师积极联系就业单位,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经常组织开展就业洽谈会、专场招聘会,就业效果明显。

我院非常重视就业市场的培育,以实习带动就业,广泛联系实习单位,开拓就业市场。目前,我院的实习基地已经达到19个,其中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实习基地 9个,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基地 10个。 今年,我院在春雪四季、宾悦酒店、新城宾馆、博曼海航实习的学生在实习时就与实习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对于蒙授专业学生,根据学生特点和市场实际需要,主动与经营蒙餐的“巴音浩日娲”、“西贝腾格里塔拉”联系人才招聘,发挥蒙族学生的语言优势,解决他们的就业难问题。

(三)“就业导师责任制”

多年来,我院一直实行“就业导师责任制”,在毕业生毕业当年,由学生的论文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的就业工作,通过导师积极和毕业生取得联系,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就业心态,解决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确实存在就业困难的学生,导师积极联系就业单位,帮助他们就业。实践证明,“就业导师责任制”在促进学生就业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分流的冲击

学校实行的专业分流制度,对我院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造成了我院学生在校期间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态度较差,学习成绩不理想,这种现象在三本班级中尤为突出。

(二)毕业生有业不就的现象较为突出

来我院招聘的企业很多,但是大多数毕业生不愿意从事旅游行业。如何稳定毕业生就业思想,使毕业生愿意、乐于从事旅游行业,降低企业流失率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我们将通过调查研究,认真总结,解决企业流失率较高的问题;

第19篇:年度旅游安全工作汇报

2017年度旅游安全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2017年,我委按照省旅发委、市委、市政府及市安委会的部署和要求,认真抓好旅游安全工作,加大检查和隐患排查力度,进一步巩固了旅游安全监督管理。下面,就全市旅游安全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7年度全市旅游安全工作开展情况

2017年,我市旅游安全管理总体形势稳定,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实现了全行业“零事故”。

(一)以落实安全责任为抓手,确保旅游安全监管工作组织到位。我委切实把旅游安全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始终贯彻“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方针,将旅游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年度全市旅游工作目标,切实加强旅游安全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旅发委主任为组长,各副主任为副组长,由市旅发委机关科室和二级单位负责人、各各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全市旅游行业安全监管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市旗两级旅游部门、旅游企业逐级签订责任状, 层层落实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不断强化旅游安全责任意识。一是强化制度

- 12见》、《省党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的活动,树立新发展理念、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二是扎实开展安全宣传;认真组织开展“5.19”旅游日、“安全生产月”和“食品安全宣传周”、《安全生产法》宣传周等系列宣传活动,通过开展咨询日、进景区、宣传周等系列活动,加大宣传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旅游法》、《安全生产法》、《食品安全法》等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在景区、饭店、重要街区、社区等人员密集场所悬挂宣传横幅*余条、摆设宣传展板*处、张贴海报*余张,LED播放*余次,发放宣传单*万余份,接受咨询群众*人次。三是狠抓安全教育培训;把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知识纳入旅游培训,今年*月底,市旅发委举办全市旅游执法、安全管理和质监员培训班,对市县两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分管领导和行政执法业务骨干、旅游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负责人等*多人进行旅游安全培训,有效提升了行业安全水平。

(四)以抓安全预警工作为抓手,全面强化了旅游安全应急管理。一是实施旅游安全预警;进一步完善了旅游安全预警机制,与气象部门合作,密切关注国内国外重点旅游目的地社会治安和气象动态,建立极端恶劣天气预警机制,利用微信平台、官方网站等,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传送至各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和广大游客。全年发送市外旅游目的安全预警信息*条、本市极端气象安全预警信息*条。二是强化特殊时期、重要时段应急预案;针对年初H7N9疫情,及时制定印发H7N9疫情防控方案和专项应急预案。三是重新修订应急预案;按照市委、市人民政府要求,*月底,重新修订了《市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全市旅游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四是保障应急通讯畅通;建立全市旅游安全应急联络微信群,能够第一时间将旅游安全应急信息传送到各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安全管理负责人,迅速安排落实。提前部署节假日和重点时段旅游安全工作,加强应急值班值守,安排落实24小时全天候在岗在位,领导干部带班值班,确保旅游投诉电话24小时畅通,做到出事故有人发现、有人负责,保障旅游市场安全有序运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我市旅游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严,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二是安全教育培训开展不平衡,软件资料不全。

三、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继续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着重抓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 56

第20篇:旅游景区环境保护工作汇报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工作汇报

三年来,我区紧紧围绕“重保护、拓市场、优服务、上品位”的工作方针,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拓展旅游市场,强化规划建设工作,大力实施景区生态旅游建设及风景林定向培育,完成了景区总体规划调整、入口处配套改造工程等的规划设计,种植绿化面积达580多亩;抓好景区内部管理,加大了执法检查力度,查处各类案件50件

;在各项创建活动评比中,分别被授予县级“文明单位”、省级“青年文明号”、“十佳巾帼文明示范岗”、“县三八先进集体”、“省最佳休闲度假胜地”、省级休闲渔业基地的评定验收。2004年,我区共接待游客96万人次,较2003年同期增长10.1,实现旅游收入6.528亿元。三年来,景区管委会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强化宣传促销,积极拓展旅游市场我区地处江、浙、沪三大城市辐射圈的中心地带,区域位置非常优越,交通便捷,按照“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的宣传思路和“立足本地,主攻上海,拓展苏杭,走向世界”的市场定位,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的宣传,加强宣传促销,抢占市场。近几年来,景区针对旅游目标市场,积极组织人员去旅行社、进社区、走高校,通过广场促销,召开旅游推介会等各种形式,深入实地地宣传;其次,精心策划节庆活动,突出“创新、特色、品位、实效”,以人为本,贴近百姓,融入文化,亲近自然,精心打造一系列富有独特创意、群众广泛参与的旅游文化活动,成功地举办了2004年旅游节及金秋风情游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景区的对外影响力。其三,为树立景区新形象,拓展景区客源市场,近年来,我们不断增加景区宣传投入,制作景区形象片,积极借助媒体力量,利用网络平台,做足宣传文章。截止去年10月,网站点击率9375761次,同比增长95,不断扩大景区影响,树立景区品牌形象。第四是通过整合景区资源,挖掘特色,推出一系列休闲旅游产品,如“七一红色游”、“巾帼风采游”,“生态之旅”等,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2、强化科学规划,打造精品旅游景点为适应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科学合理的指导风景区开展工作,在1992年版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我委于2001年开始对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并于2003年初步完成了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下一步,将根据发展需要作局部调整后,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作为新一轮发展的科学依据。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了景区性质、范围、功能分区、保护内容及保护措施,制定了相应的专项保护规划,确定保护重点和保护措施。同时我们根据景区总体规划的要求,分别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中国美院风景园林所分别编制完成了环湖景观概念规划、西湾渔庄、入口景观等景点的详细规划,并严格按照详细规划加以实施。为确保总体规划的贯彻实施,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我们严格按照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的有关要求,严格执行景区建设项目“一书二证”制度,对景区内建设项目严格把关,确保了总体规划及各景点详细规划的严格实施。

3、强化环境保护,营造舒适旅游环境风景名胜区的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为此我委积极做好风景名胜区及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不断加大对景区山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水资源、古树名木的保护,以保护风景名胜资源。同时加强对景区内各宾馆、饭店集污外排治理设施的常效管理,加大对水域监察力度,严格控制污染源。对景区路面保洁和垃圾清运实行社会化管理,加强监督管理,制订了《风景区保洁员考核管理办法》,形成重点区域重点管理和一般区域长效管理的机制,健全了保洁检查考核制度。为使环境保护工作更趋科学化、规范化,着手建立了ISO14004环境管理体系,强化景区的环保工作。同时加强景区环境建设,实施风景林定向培育,已收归国有山林900余亩,实施封山育林,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植绿护绿,绿化美化环境,营造风景林景观,塑造优美、清洁、有益身心健康、令游人留连忘返的旅游环境。

4、强化规范管理,提升景区整体形象景区越是发展,管理越要跟上。在加强宣传促销的同时,必须强化管理,以保证市场的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近几年来,我们强练内功,狠抓内部管理,规范旅游秩序,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以提升景区整体形象。一是出台制度,规范管理。我们对景区从业人员定期组织教育、培训及考核,制定文明服务规范和标准,不断提高景区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出台管理制度,制订了《员工管理制度》、《景点门楼考核办法》、《保洁员考核管理办法》、《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与景区内各单位及从业人员签订安全、卫生责任状,进一步完善内部交通管理系统,通过制度建设,规范了管理行为,增强了诚信服务理念,改善了服务态度,提高了服务

旅游工作汇报
《旅游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