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今冬明春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4:12:57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汇报

突出重点补短板 全力以赴抓创建 着力提高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区农业机械管理局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今天市局在这里召开全市农机化工作会议,全面部署2017年农机化工作任务,表明了市局致力推进农机化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不懈追求和坚定信心。近年来,我局在省、市农机局的精心指导和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农机富民惠民政策,以加强农机技术推广为先导、强化农机技术培训为基础、夯实农机安全监理为保障、优化农机管理服务为手段,加快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管理水平,推动了全区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2017年1月,我区通过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建设竞争性立项评审,我们既感到无尚光荣又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将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把创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作为农机工作的总抓手,全力以赴,突出重点,攻坚克难,着力提高**区农机化水平。下面汇报一下我区创建工作打算:

一、强化行政推动,落实工作责任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通过区政府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切实强化工作组织领导。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共同抓的工作机制,按照各自分工共同做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相关工作。二是强化目标考核。主动向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汇报,争取区委区政府对创建工作高度重视,把全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摆在农业发展首要位置,列入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考核内容,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三是明确工作职责。计划2月底以前区与镇、镇与村层层签订责任状,逐级分解工作目标,有效传导工作压力。每季度定期召开创建工作部署会、推进会、交流汇报会、检查考核会,大力推进创建工作。细化并完善工作方案,进一步确定各阶段的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实行倒逼机制,确保每一个阶段农机化工作目标任务按期完成。

二、广泛宣传发动,调动创建积极性

一是经常性与乡镇党委政府进行沟通,让各级政府领导尽可能了解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意义,变我要政府支持为政府主动担当。二是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等各种媒体和召开会议、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意义及作用,2017年内组织召开区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会、观摩会3次以上;印发创建宣传资料20000份,出动宣传服务车10次以上;在各级媒体发布创建信息30条以上;并计划制作系列电视专题片在区电视台播放。三是通过农机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机合作组织和家庭种植农场典型示范带动,让农民亲身感受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先进性和优越性,让农民群体相互宣传,相互促动,使之对发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从心有所动变自觉行动。四是组织技术人员与生产企业联手送机具送技术下乡、赶农机科技大集,设立智慧农业科技展示厅,通过现场演示、发放资料、传授技术、算帐对比,进一步激活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在全区营造浓厚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氛围。

三、加强服务指导,强化技术支撑

区级成立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课题组,研究作物周年技术路线和适宜推广新型机具,大力开展专题技术、现场观摩等农机农艺技术培训,全年计划开展技术宣传16次以上,印发技术手册1000册,培训种植大户、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民代表等1000人次以上。坚持农机与农艺融合与协同配套,优化技术路线,建立完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村社共建、社社联建”的作业服务模式。推行区级专家包镇、镇级指导员包户的“两包干”机制,对重点农户实行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全程跟踪指导。

四、强化精准补短,着力破解难点

在粮食生产六大环节中,水稻机插、粮食烘干和高效植保是我区的薄弱环节,我们将在长板做优做强的基础上,着力精准补齐短板,稳步推进水稻机插,强力推进粮食烘干,示范推进高效植保。一是主推重点机具。依据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镇创建标准,结合全区现有的插秧机、高效植保机、烘干机等保有量,认真测算主要农机具装备保有量的缺口数,制订重点机具推广计划,有针对性地推广普及薄弱环节的机具装备,同时确保布局合理,防止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二是化解重点难题。主动为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解决粮食烘干中心建设用地,在充分利用废旧场地建设粮食烘干中心的基础上,由区政府出台专门针对烘干中心用地备案管理办法,以指导解决用地矛盾,快速提升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加强水稻机插秧督促检查,确保秧池面积早落实、育秧疏土早准备、机具调配早到位。会同区水利局合理调度水源,突出于“早”,立足于“抢”,力保机插秧顺利进行。三是加强机艺融合。与区农委等有关部门协同配合,举办全区机械化集中育秧和高效植保现场观摩培训会,重点加强对创建镇农技中心主任、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指导,组织有关专家在全区范围开展巡回指导,帮助农民开展适时作业。四是出台政策奖补。每年区专项投入不少于300万元,用于粮食烘干、高效植保等机械作业补贴和对典型示范基地的奖励,加大规模化粮食种植主体的扶持力度。五是强化示范引领。积极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镇、示范片建设,先沿海平原后丘陵山区,2017年建成示范镇8个,在城西镇建设1个万亩全程机械化循环农业示范园,并确保在各镇分别建成2-5个千亩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示范方。同时突出集中育供秧示范点培植,着力培植服务主体,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五、强化督查考核,狠抓工作落实

区政府已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作为全区“三重”工作,列入区委重点督查内容,纳入各镇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为了提高创建工作的实效,创建领导小组将出台《关于印发〈**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镇考核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明确考核内容、考核要求和考核办法,并与各镇政府签订目标责任状,采取“自下而上”申报和阶段性考核验收的方式,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六大环节,环环考核,层层把关,加强对各镇示范创建的绩效跟踪、中期检查和考核验收,实行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严格兑现奖惩。年终对目标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向全区通报考核结果,并报区主要领导点评。同时及时掌握各镇中期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督促项目实施进度,对标找差,督促整改,切实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区全程机械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加强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确保专项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新的一年有挑战更有机遇,我们将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中央2017“一号文件”和省市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建设的文件精神,学习借鉴兄弟县、市的先进经验,紧扣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六大环节发展指标,积极探索农机化发展提质增效新路径,全力确保项目建设成效,努力推进全区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推荐第2篇:甘蔗生产机械化 从种植起步

甘蔗生产机械化,从种植起步

吴亦鹏

世界甘蔗生产面积大约在3亿亩,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巴西,中国位居第三,植蔗面积2400多万亩;主要集中在广西、云南、广东、海南等地。尽管种植面积较多,但是,我国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前一个榨季,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约30% 左右,广西是我国甘蔗种植大省,种植面积、产蔗量、产糖量均占全国60% 以上。甘蔗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为35%,其中机械化耕作83%,而机械化种植、收获分别只有6%和0.05%。云南是我国甘蔗生产第二大省,种植面积约30 万公顷,其机械化主要是耕整地环节,机械化播种与收获水平目前近乎零。其它主产区情况基本相仿。

甘蔗是重要的制糖原料,2012年我国食用糖进口400万吨。而且进口糖的到岸价远低于国内糖价。主要原因在于国内甘蔗种植成本偏高,业内人士戏称如果说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需要争论的话,先有蔗后有糖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提高甘蔗产量、降低种植成本迫在眉睫!而推行甘蔗种植机械化是不二的选择。

总体而言,从甘蔗生产全过程来看,机械化整地基本解决,包括开沟、施肥、播种、施药、覆土、盖膜的联合种植机械刚刚起步,而中耕培土植保灌溉也基本解决,机械化收获还有待机械化的种植和规模化的经营等条件的成熟。

目前,国内外甘蔗种植机械化有四种路径。第一是整秆式甘蔗种植机,能够顺序完成开沟、整秆蔗种喂入、铺放、覆土和镇压等工序作业,不需要辅助工人进行操作。第二是实时切种式甘蔗种植机,可以顺序完成开沟、施肥、切种、淋水、覆土和铺膜等工序,整秆的蔗种由人工喂入,其播种量和播种均匀性依赖于喂入工人的作业质量。在印度、泰国等劳动力便宜的第三世界国家使用。第三是预切种式甘蔗种植机,预先切好的蔗段装在种箱内,通过喂入机构和排种机构将蔗段铺放在开好的沟内。可以自动连续完成开沟、施肥、落种和覆土等工序,需要人工少、效率高。在澳大利亚、巴西和美国得到普遍使用。第四是机械开沟人工摆种,开沟机完成开沟作业后,人工进行蔗种摆放作业。这种方式主要出现在劳动力比较便宜的国家,我国目前主要采取这种方式。

尽管有一些自主研发的机型和进口机型在推广使用。目前主要还处于机械(或畜力)开沟、人工摆种作业阶段,《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解决甘蔗种植、收获机械化关键技术问题”。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种植机械化起步,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甘蔗种植机。

(1)开发、推广100马力级拖拉机配套的两行联合种植机,进行开沟、施肥、播种、施药、覆土、盖膜联合作业。深沟宽行种植,适应机械化收割等大规模全程机械化模式;

(2)开发、推广50马力级拖拉机配套的单行联合种植机具,进行开沟、施肥、播种、施药、覆土、盖膜联合作业;

(3)机械化收获是甘蔗全程机械化的终极目标,宽行距是其基本条件,研制适合宽行距有效茎的一沟双行种植模式的甘蔗种植机对推广机械化收获具有重要意义;

(4)我国目前研制和在用的甘蔗种植机都是实时切种式,尽管普遍存在需要人工多、喂入不均匀、容易造成漏播、播种不均匀和行距不均匀等问题。但是,由于其比较经济优势明显,仍然是目前一段时间的推广重点;

(5)提高实时切种式种植机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降低劳动负荷;

(6)农机农艺协同创新,研制适合我国国情的配套动力小、机械化程度较高的预切种式甘蔗种植机是方向之一。

推荐第3篇: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总结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总结

我公司自2010年以来水稻生产在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和兄弟单位的支持下,就开始使用机械插秧、机械收获,不但节约成本,还提高了速度和效率,为分享经验,作如下总结:

一、机械育秧:原来我们采用人工播种,塑料秧盘育秧,速度慢且播种不匀,从今年开始,引进了水稻播种机育秧,从撒工、喷水、播种、覆土一次完成,然后用人直接把秧盘摆入秧田中,采用机械化后播种均匀,而且速度快,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机械整地(水田轮):过去插秧前整地用人、畜整地,至少用一头牲畜两个人加一耙,把地耙平,人、畜都很吃力,而今年使用水田轮整地,不但省工省力,而且整地速度快又平整,利于秧苗返青,还有好处是把插秧后的返青肥提前使用,可施肥均匀。

三、机械插秧:使用机械插秧速度快,均匀,省工省力,大大提高了效率,过去用人工插秧,每人每天最多半亩地,而使用插秧机一台机械顶十几个劳动力并可连续作业。

四、机械收获:机械收获的好处更多了,现在用人工收获,包括割、捆、扛、打四首工序缺一不可,需要费用300-350元/亩,使用机械收割,以上四道工序由机械一次完成,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节省了大量开支。

五、存在问题:

1、插秧机插秧较深,返青较慢,有漏苗现象,需插后补苗。

2、机械收获损失较多,尤其是倒伏稻田易掉粒,损失更大。

六、解决方法:育秧时科学育秧,育壮秧,尽量把稻田整平一些,能逐步克服以上问题。

2014年10月18日

推荐第4篇:甘蔗收获机械化资料

甘蔗收获机械化材料

2014年1月16日,一个署名“金水”的作者在《京华时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危险的糖都》。通过这篇3千五百字的报道,我们大概可以看出甘蔗,这个“甜蜜事业”在国内所面临的艰难而尴尬的境地。甚至,这个处境,远不是农业、糖业等几个部门或从业者努力就能完全解决的。由此,我们不得不深深地忧虑,一个已经濒于死亡的大豆产业的惨剧还没结束,难道,这个关系千家万户生计和生活的甘蔗产业,又将重蹈覆辙?下面,我将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为了节约时间,我对其中部分内容进行删减。如果有兴趣,可以直接百度查阅。

危险的“糖都”中粮崇左糖厂总经理韦志军看了一眼电子盘,国际糖价跌破一磅16美分,相当于每吨2135元,郑州商品交易所的白糖盘面价格已经跌破4600元/吨,而广西白糖价格成本在5000元/吨。韦志军担心2014年是白糖产业难熬的一年。

在广西,几乎两个人中就有一个人从事的事情与白糖有关。广西104家糖厂有30多万产业工人,广西三分之一的土地是甘蔗田,种植甘蔗的农民近2000万,还有依靠白糖财税收入供养的人员。

昔日的“糖高宗”给广西白糖产业和财政带来了滚滚财源。如今,国际糖价已经跌到国外种植成本区间。尽管有50%的关税保护,但如果国际白糖价格持续低迷三年,广西第一大支柱农业甘蔗种植和白糖产业可能全军覆没。这里的种植面积每年都在减少。

中国每年白糖消费量是1500万吨,国内原有白糖产量是1300万吨。其中,广西每年产量就达到80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60%。崇左市每年产量200万吨,占广西白糖产量的四分之一,是中国名副其实的“糖都”。

今年广西甘蔗最低保护价是440元/吨,相比去年475元/吨已经有所下调。但是,在广西崇左,甘蔗种植成本就达436元/吨,农民基本不赚钱。农民不需要种子,自己干活不算钱,最后能省下200块钱的种子和人工费。对于中粮崇左糖厂来说,按照今年440元的最低保护价收购,8吨甘蔗榨一吨糖,一吨糖的原材料成本是3600元,加上各种费用,不含税一吨白砂糖的成本价格已经达到5000元。目前广西白糖现货报价4700元/吨,这个榨季,广西崇左16家糖厂每天都在亏钱。

韦志军去年被派往中粮屯河在澳大利亚收购的一家糖厂鹏利澳大利亚有限公司学习,他把研究重点放在了国外白糖价格为何会如此便宜。经过调研,他发现国内外白糖生产工艺和技术都差不多,唯一的差别是“第一车间”甘蔗的种植成本远远低于国内。“澳大利亚的甘蔗种植成本才114元/吨,广西崇左的甘蔗种植成本是436元/吨,甘蔗种植成本高出国外300多元/吨。”韦志军告诉记者。韦志军调研后发现,澳大利亚甘蔗种植基本是良种良法和机械采收,有专业的育种公司、病虫害防治公司和机械收割公司等服务组织来提供服务;而广西崇左农民基本不重视良种和良法,依靠人工采收,仅人工采收一吨成本就要120元。 广西甘蔗收割和开榨的季节,由于本地劳动力价格上升,人手紧缺,“糖都”崇左出现30万越南民工采收甘蔗的景象,如果没有这些越南民工,甘蔗的成本还会增加,农民还会亏钱。

下一步,中粮屯河还准备引入澳大利亚的机械采收技术来改造农悦锋的甘蔗种植基地,降低人工采收成本。“人工采收加上运输的成本需要180元/吨,而机械采收运输成本只需要60元/吨。”韦志军说,中粮屯河还联合中国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给予扶持的家庭农场信贷等金融支持。但是,中粮屯河自身并没有在支持农业现代化中受益。广西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时代就把甘蔗地划分不同的区的做法,形成蔗区资源的固有化。广西崇左有16家糖厂,甘蔗地也被划成了16片。每到甘蔗的榨季,广西蔗区各市县政府就需调动大量警力和公务员到各处设卡,防止甘蔗跨区流动,划定区域的甘蔗只能卖给指定的糖厂。

今年,广西崇左一家糖厂因为资金链紧张新榨季不得不继续白条收购甘蔗。这家糖厂从去年榨季开始就因为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造成资金紧张开始打白条收购甘蔗,直到今年新榨季前,在政府的敦促下,糖厂才把去年欠下的农民收购款补上。由于今年糖价不断走低,甘蔗价格受到政府最低保护价限制,糖厂不仅没有利润,还可能面临巨额亏损。今年,糖厂资金紧张,新一轮的白条收购又将在广西崇左上演。

韦志军记得上一轮白条收购是1998年开始的糖价低迷,那时各县市80%的糖厂都是国营企业,所有的白条都由政府财政承担下来,那些国有白糖厂后来因为陷入亏损都被卖掉了,农民手中的白条直到2010年才兑现完毕。今天,广西80%的糖厂变成了民营企业,这一轮白条收购可能不会再有政府财政来买单,一旦资金链崩裂,可能的结果是民营企业老板跑路,农民白条无法兑付,摧毁的将是整个白糖产业。

在广西崇左调研的海通证券分析师丁频告诉记者,现在糖厂普遍比较悲观,国际糖价下跌太多把国内糖价带下来了,现在已经到了国外的成本区,种植和生产不太可能继续扩张,国内消费不可能有大的增长,只能期望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国际经济复苏,国际糖价能回升 由于国内外巨大的糖价差,山东、辽宁和江苏等沿海白糖消费区新建了很多进口原糖加工厂,投产和在建的原糖加工产能达到844万吨,加上国内原有的白糖产能1300万吨,总共的产能已经达到2144万吨,而国内的白糖消费量只有1500万吨,产能远远超过了国内市场容量。在广西崇左,这里的白糖产业正在面临一场生死考验

中国农机化协调调研报告简介

2012-- 2013榨季的尾声,即2013年3月至6月,中国农机化协会承担农业部农机化司下达的《甘蔗收获机械现状调研》的项目任务后,随即派员到广西、广东、云南、海南四省开展实地调研。

调研组花了三个月时间,走访三个省甘蔗种植主产区的十余个县(村、场),深入田间与蔗农了解情况,对甘蔗生产机械化,特别是甘蔗收获机械化的现状,有了较为清晰的了,并在调查基础上研究提出我国推进甘蔗收获机械化的一些建议。

下面,我借花献佛,将调研组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向大家简单介绍。本次调研组调研的方向和了解到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方面:

国家发改委“十一五”期间,对中国十大制造业的扶持政策中,有对农机装备制造业的扶持,其中广东省在甘蔗收获机制造方面得到过相应的支持,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10年“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曾刊载《我国甘蔗收割机研发30年难突破》的报告,张德江同志曾对报告作过重要批示。

农业部韩长赋部长曾就甘蔗生产问题向回良玉副总理、温家宝总理、李克强总理做专题报告,回良玉副总理曾做专门批示。可见,甘蔗机械化收获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机械化技术问题,它涉及国家政策、产业战略、农村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并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二 管理方面:

(农机化协会沈瀚补充:韩部长报告的部分内容:韩部长在2011年1月4日给良玉副总理并家宝总理、克强副总理的报名中指出:加大甘蔗收获机械的研发投入。我国甘蔗生产土地条件差,引进的机械价格过高,不适应丘陵山区生产作业,而国内的甘蔗收获机械研发成果不多,可供推广使用的成熟机型很少,机收率低已成为影响甘蔗生产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我在广西现场分别看了国外进口和国内研制的甘蔗收获机作业,鉴于甘蔗收获机械技术研发、制造投入较大,涉及几个部门,建议在国家层面组织甘蔗收获机械联合攻关,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机械研发和试验示范推广。)

调研组走访和认真听取了广西、广东两个省级农机管理部门领导和云南德宏地区农机管理部门的情况。了解了省、地、县农机、农业推广部门在试验示范甘蔗收获机械化中的实际情况和建议,他们提出了许多很现实的问题,并且他们对甘蔗机械化的发展也提出了许多可操作的建议。

二、技术方面:

‘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甘蔗种植与甘蔗机械化专业岗位专家,都是我国研究甘蔗生产技术多年的资深学者。对我国甘蔗收获机械化的发展,专家们一致认为应以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机械为主。当时广东科利亚公司的甘蔗收获机虽然还有一些不足,但却是当时国内唯一能达到批量生产和可以投入应用的设备。 (农机化协会沈瀚:回良玉副总理于一月五日批复:所反映的情况和提出的建议很好。拟请发改委牵头,商同财政部、农业部等相关单位,提出促进糖料生产稳定发展的具体扶持政策意见。报请家宝、克强同志批示。温家宝总理一月六日批示:请发改委按良玉同志批示办。这些足以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甘蔗机械化的高度重视。)

三 设备制造方面:

甘蔗收获机械的研发难度和投入都相当大,其中有不少企业已经濒临破产。 有一家开始研发整杆式甘蔗收获机,以为这样可以适合国情和小地块作业,经近五年的实践已经证明失败。有些科研院所引进国外机型消化吸收,至今都没有见到消化和吸收的产品批量问世,消化不良的样机,还不能顺畅的投入农业生产使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分段式和整杆式甘蔗收获机基本不是方向,切段式收获机应当是今后研发的重点

但是需要研究如何提高效率和运行技术以及与榨糖企业的配合。为扶持民族工业的发展,调研组认为应当对有实力的企业予以政策、技术、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

四 应用示范方面:

调研组实地考察了广西柳州地区的廖平农场、和贵港示范基地、广东湛江农场和云南陇川县示范点。 这几个地方的共同特点:

一是政府以及农机主管部门、糖业部门都十分重视甘蔗产业的机械化推进;二是土地平整和规模、甘蔗品种等具备机械化生产的条件,并已经做了一些试验示范;

三是他们能够认识到推进甘蔗机械化必须多方协同联合推进的思想;

四是认识到高投入低回报的甘蔗收获机械靠农民或某个企业投入不大现实;五是引入信贷金融理念,想方设法启动机械化作业的不等不靠的观念值得称赞。 调研组认为,这些初具规模的示范点,在推进甘蔗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中,应作为首选试点。 四 其他方面:

调研组还考察了两个较大规模的制糖企业,与三个省的糖业管理部门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了解到,制糖企业是蔗糖产业链的重要且关键环节。由于蔗农种植的甘蔗不是农产品而是制糖原料,而且这种原料从砍下来到压榨只能存放很短的时间,所以糖厂收原料成了关节。什么时候收?收多少?收谁家的?品质含杂怎么算都是糖厂定。

从国家糖网了解到,目前我国走私原糖的进口量很大,由于价格较低而吸引一些制糖企业购买走私原糖。据了解糖厂进一吨走私糖比加工一吨蔗糖多600元的利润,我们的生产成本过高也导致走私十分猖獗。调研组在广西防城港实地了解了我国当前白糖走私的一些局部情况。

由于我国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较快,即将出现‘有钱也雇不到劳动力’的趋势。目前我国的食糖99%是由农民一根一根砍下来的,这‘甜蜜的事业’包含了无数蔗农的艰辛和苦涩。虽然大家都呼吁甘蔗收获需要机械化,但是,这上百万元的设备即便国家有补贴,农民也没有经济力量承担其余部分的资金。而糖厂享受不到政策补贴,也不愿意购买收获机,农机合作组织因为上述诸多受制约的不定因素,也不愿意承担。由此可见甘蔗收获机械化问题,不仅是一个技术设备问题,它和国家制糖产业、农业劳动力价格、农村土地规模直接相关。

要想发展我国独立自主的制糖产业,就要在政策上给予认真研究和扶持这一特殊产业的现代化设备,运用适合市场机制的经营模式,推进甘蔗机械化的步伐 为此调研组请教了金融投资部门和工商银行广东分行农业投资方面的专家;金融专家提醒我们的政府部门引起注意和警觉:外国四大银行支持国际农品牌企业打入我国农机制造行业是一个战略性问题,不可掉以轻心。„„外国四大银行支持国际农机品牌企业打入我国农机制造行业是一个战略性问题,不可掉以轻心。金融专家还介绍了一些国外农业企业经营模式:利用银行贷款扶持租赁的方式帮助企业起步,待租赁企业逐步壮大后,向银行还款。这类方式十分值得研究和借鉴。

通过上述调查情况,调研组初步认为:我国的甘蔗收获机械化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三个甘蔗主产省份都存在甘蔗种植土地规模小,组织农民土地连片种植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个过程;适应机械化作业的甘蔗品种也不很成熟; 国产收割机虽有企业生产了近十年,但产品当时仍在中试且尚未通过鉴定;制糖企业对机械收获的原料加工还需要做相应的设备改造;蔗农购买甘蔗收获机资金缺口还很大。

因此调研组认为,甘蔗收获机械化定位为“起步阶段”是有充分依据的。既定为起步阶段,调研组认为需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试验示范的力度。扎扎实实在三个省做出四个“可复制”型的甘蔗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点。以点带面逐步推广。选择示范点要把能与周边糖厂紧密联合作为首选原则。示范点要带动土地形成规模,连片平整;甘蔗品种选育适合机械化作业的高糖品种。

二、扶持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工业企业制造适合国情的可靠的甘蔗收获机械。并对相关配套机械设备综合考虑,在示范期间完成机械设备的适应性测试及改造。

三、建议对示范点同时试验示范“糖厂——农机服务组织——蔗农”三结合的租赁式经营模式。

四、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三年推进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甘蔗收获机械500台,机收率达到10%。

推荐第5篇: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及配套技术

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及配套技术

师市农林牧局

2011年八师机采棉面积171万亩,减少拾花人员21.4万人,增收节支4.99亿元。目前,八师团场、棉花承包职工种植机采棉的积极性非常高涨,机械化给棉花生产带来社会经济效益,推动了社会进步。

一、实施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效益

(一)、社会效益

1、实施机械采棉可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发挥规模经营优势,提高劳动生产率;

2、可以改变职工生产方式,降低劳动强度,推动社会进步;

3、有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职工收入;

4、减少外来拾花人员,促进社会治安工作进一步好转。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

5、缓解三秋阶段农忙局面,保质保量完成三秋任务;

6、带动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7、加快建设农业机械化推广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的步伐。

(二)、经济效益

1.人工采收综合费用:随着植棉技术的不断提高,高产品种的推广使用和劳动力成本的逐年增加,亩产量和人工采收费均有增加的趋势。因此,人工采收费用将会逐渐上升,达到2.2元/公斤(包括采收、田间过称、连队花场装车,送饭和水,水电费,房屋和被褥折旧费等)。

1 2.机械采收费用包括喷洒脱叶剂、机采和复收费用,近几年没有增加的空间或增加的空间很小,分摊费随亩产量每提高1公斤增加0.5元。

3.喷施脱叶剂,机采棉平均减产约5%,造成部分减产损失。4.经综合比较,2011年八师机采棉比手采棉平均增收节支290元/亩。

关于机采棉种植职工承担机采棉生产额外费用的问题

1、机采棉加工时比手采棉增加三次籽清、一次皮清和一次在线烘干及独立烘干,厂房、设备和附属装置需增加投入约350万元。

2、机采棉加工增加的设备和附属装置的维修,增加加工耗能、耗材、人工投入需增加约350元/吨.皮棉。

3、机采棉加工工序比手采棉多,纤维平均长度短1.5毫米,减少销售收入150元/吨.皮棉。

4、机采棉加工的皮棉,杂质和短纤维含量比手采棉多,同级别的皮棉销售价格偏低约400元/吨.皮棉。

二、适合机采的棉花品种:

1、早熟。可以减少因喷施脱叶剂造成的产量损失,提高棉花品质(成熟度一级≥1.6,二级≥ 1.5,三级≥ 1.4 ),实现早收获早轧花;提高采净率,减少清地劳动力。

2、纤维较长( ≥30 毫米),纤维断裂比强大(一级≥30,

二、三级≥ 28)。可减少棉花在采收和加工过程中的纤维长度损失,降低皮棉短纤维含量(

一、

二、三级棉≤12%)。

3、衣分高( ≥ 39%)。

4、成熟期一致。提高一次性采净率,减少清地劳动强度。

5、吐絮畅,不夹壳,含絮力适中。吐絮畅,不夹壳可减少挂枝棉和遗留棉;含絮力适中可减少撞落棉,提高采净率。

6、株型紧凑,最好是筒型。棉枝相对较少,可减少撞落棉和挂枝棉;减少同一高度的棉花数量,实现棉花在棉株上分布均匀,提高采净率。

7、抗倒伏。棉花倒伏将造成产量损失,抗倒伏可减少扶禾器对棉株的碰撞,降低撞落棉;要求棉朵离地高度>20厘米,提高采净率。

三、残膜的问题

(一)、残膜的危害:1.残膜易缠绕摘锭降低采净率,损坏脱棉盘和其他部件。2.残膜混入籽棉中造成皮棉降级(吨皮棉异性纤维含量<0.1克为无,0.1~0.39克为低,0.4 ~0.8克为中,>0.8克为高),影响销售。3.给棉纺企业索赔,造成经济损失。4.损坏棉纺设备。5.增加棉纺产品的次品率。

(二)、残膜回收机具和回收方式

残膜回收机具:1.秸杆粉碎残膜回收机。 2.双列粗齿搂膜机。 3.三列耙齿搂膜机。4.扎膜机

残膜回收方式:

1、秋季机械回收。

2、春季机械回收和人工捡拾

四、机采棉播种的特殊要求

1、适时播种;4月10~20日;过早播种易受终霜危害,重播将给机采造成困难。

2、66厘米﹢10厘米宽窄行栽培,平均行距为38厘米;使用两膜12

3 行播种机播种时,要保证接行(66厘米)准确。

3、株距9~9.5厘米,亩理论株数19490~18470株。

4、滴灌带布置:

△使用五膜20行播种机播种,可采用一膜一管,一管四行,滴灌带布置在大行的中间,滴灌带距边行43厘米。

△使用两膜12行播种机播种,可采用一膜两管,一管三行,滴灌带布置在大行的中间偏外7厘米(滴灌带距边行36厘米,距中行40厘米,滴灌带的滴水口应朝着边行)。由于八师的采棉机绝大部分是五行机,一定要保证接行准确。

△滴灌带应浅埋0.5~1厘米,防止地膜破裂,减少机采棉地膜含量。

五、田间生产管理的特殊要求

由于各团场的气候、土壤、品种选用等情况的差异,田间生产管理的模式也有所不同,各团场应从实际出发,制定详细的机采棉田间生产管理模式。

在田间生产管理中力求做到:

1、最低结铃部位高度≥20cm。采棉机最下面的摘锭离地高度15cm,棉铃高度应≥20cm,可减少采收损失,防止地膜混入籽棉中。

2、棉铃在棉株高度范围内分布均匀。如果单株结6个铃(6台果枝),理想状态下,棉铃上下间距10~11cm,双行合并采收,棉铃上下间距可在5~5.5cm。由于摘锭上下间距4cm,在每排摘锭工作时可确保每朵棉至少有一个摘锭进行摘棉,避免一个摘锭同时采几朵棉,影响采净

4 率。

3、棉株高度在70-75cm。棉株太低,造成棉铃间距过小,影响采净率;棉株过高,造成棉铃成熟晚且浪费养分。

4、不倒伏。棉花倒伏的原因一是品种问题,二是管理问题。倒伏的危害是减产、难以收获。

六、化学脱叶催熟

(一)对化学脱叶催熟剂的特性要: 1.脱叶性能.2.温度敏感性低.3.价格低廉 (二)喷施脱叶剂的利弊

利: 1、促进棉花集中吐絮(催熟上部棉铃)。2、降低籽棉的含杂率(采收时棉叶少)。3、减少棉絮染色污染(采收时绿叶少)。4、提高采净率(吐絮畅)

弊:

1、上部棉铃单铃重降低。

2、衣分下降。

3、籽指降低。弊端大小与用药量、喷药时间、喷药均匀性和棉花成熟度有关。 (三)喷施脱叶剂的要求

1、喷施时间(一般要求) ①9月7日-9月15日(正常年份9月10日开始喷施)。 ②日平均温度18℃以上(日最低温度≥14℃)。 ③棉花吐絮率40%以上(通常均<40%)。

喷施时间过早:脱叶效果较好;对铃重和品质影响较大。

喷施时间过晚:对铃重和品质影响较小;脱叶效果较差。

2、喷施的质量要求:

雾滴要小,喷洒均匀,保证棉株上、中、下层的叶片都能均 匀

5 喷有脱叶剂。

在风大、降雨前或烈日天气禁止喷药作业。喷药后12小时内若降中量的雨,应当重喷。

3、用药量:基本原则

a、正常棉田适量偏少,过旺棉田适量偏多。 b、早熟品种适量偏少,晚熟品种适量偏多。 c、喷期早的适量偏少,喷期晚的适量偏多。 d、密度小的适量偏少, 密度大的适量偏多。

(四)目前脱叶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计划亩用药量喷施到棉花的上、中、下部。由于机采棉田过于密闭,药液无法通过层层叠叠的叶片,大部分的药液附着在上部叶片。造成棉花上部药液过多,中下部药液不足。形成棉花上部减产,中下部脱叶率低。

(五)、喷药机械:

(1)风幕式:风幕式喷雾机喷施脱叶剂,亩施药液可达30升以上,地头地边均可喷施药液,不受高压线和条田林的影响

(2)高弹力吊杆式喷雾机: 喷杆上部、吊杆中部和下部各安装两个喷头,对棉株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喷药,棉叶着药均匀,亩施药液可达35~50升。

(3)喷药机配套的拖拉机:①拖拉机的地隙应在70~80厘米,以免拖拉机的底部挂倒棉花,影响喷药效果。目前全师有高地隙拖拉机445台,其中采用大轮增高的有338台(采用大轮增高的拖拉机优点是

6 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缺点是安全性差)。 ② 拖拉机的四个行走轮必须安装分禾性能良好的分禾器。分禾器的要求:底部距地面高度25厘米,顶部距地面高度80厘米(分禾器的高度55厘米)、圆弧母线与地面夹角60度。

影响脱叶效果的因素:

1、选用的脱叶剤性能较差。

2、脱叶剤用量偏低。

3、脱叶剤喷施后气温偏低或遇雨天。

4、在大风或烈日天喷施脱叶剤。

5、棉花密度太大、长势过旺。

6、棉花倒伏严重。

7、拖拉机地隙低或分禾器分禾效果差,将棉花压倒。

8、喷药机性能差或不适应,棉叶受药不均匀。

七、机采作业的安全问题

1、驾驶员必须持有效的驾驶证。

2、采棉机必须报户挂牌,参加应有的保险。各安全标志应明显。

3、非机组人员不得随意上机。

4、任何人不许在作业区内吸烟。

5、田间地头应备灭火设备。

6、作业时注意避开高压线,采棉机严禁停在高压线下。升起棉箱时要确保棉箱与高压线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7、晚间检查调整和排除故障时严禁用明火照明。

八、采棉机作业条件

(一)国家标准

——棉花种植模式必须符合采棉机采收的要求,待采棉田的地表应较平坦,无沟渠、较大田埂,便于采棉机通过, 无法清除的障碍物应作出明显标记。

——棉花需经脱叶催熟技术处理,经喷洒脱叶剂的棉花,采摘棉花脱

7 叶率应在80%以上,棉桃的吐絮率应在80%以上,籽棉含水率不大于12%,棉株上应无杂物,如塑料残物、化纤残条等。

——棉花生长高度在65cm以上,最低结铃离地高度应大于18cm,不倒伏,籽棉产量在250公斤/亩以上。

(二)兵团规程

——棉花种植模式必须符合采棉机采收的要求,待采棉田的地表应较平坦,无沟渠、较大田埂,便于采棉机通过, 无法清除的障碍物应作出明显标记。

——棉花需经脱叶催熟技术处理,经喷洒脱叶剂的棉花,采摘棉花脱叶率应在90%以上,棉桃的吐絮率应在95%以上,籽棉含水率不大于12%,棉株上应无杂物,如塑料残物、化纤残条等。 ——棉花高度在70cm,最低结铃离地高度应20cm,不倒伏。

九、提高采净率的途径

采净率=100%(可收获吐絮棉质量-采收的籽棉质量)/ 可收获吐絮棉质量

1、选好品种。2、落实好田间管理措施。3、调试好采棉机。4、正确操作采棉机。 提高采棉机作业效率的途径

1、棉田平坦,无杂草,面积较大,地头转弯空间大,不陷车。

2、卸棉及时。

3、及时清理采棉机。4、正确操作采棉机。

通过测试:目前我们使用的五行采棉机,作业速度在5±0.5km/h时,采净率较高。以5km/h计算,纯小时生产率是28.5亩。可是,

8 在作业中时间利用率只有50~60%,卸棉和清理采棉机用的时间太多。 提高机采籽棉外在质量的途径:机采籽棉外在质量一是含杂率,二是含水率。

(一)、含杂率:正常情况下,籽棉含杂率(棉叶、棉杆、棉壳)约在8%,不超过12%。

籽棉含杂率超标的危害:

1、皮棉含杂率高(目前约在2%),降低皮棉等级;

2、短纤维含量高(目前约在14%,要求小于11.5%),降低皮棉销售价格;

3、衣分降低(排除的杂质中纤维多),每降低1%的衣分,全师棉花减少收入1亿元;

4、加工成本高(提高烘干温度、降低加工效率);

5、回潮率低,目前均小于4%,公定回潮率是8.5%,全师棉花减少收入1.56亿元。

降低含杂率的途径:(1)选用棉叶表面毛绒较少且毛绒短的棉花品种,新陆早

26、33号具有该特性。(2)棉花密度不宜过高。(3)提高落叶率。(4)适时采收,防止再生叶片。

(二)、含水率:籽棉含水率在9%以内可安全堆放60天,10-12%可安全堆放30天

籽棉含水率超标的危害:

1、籽棉易霉变;

2、不宜堆垛存储,需加大堆放场地,增加防火、防雨的难度;

3、加大加工成本(预处理、提高烘干温度、风炮堆垛、降低加工效率)。

控制含水率的途径: (1)采收前测定田间籽棉含水率,以确定每日采收时间。(2)不能及时交厂的棉花要有防雨措施,尤其是卸在地头的棉花。(3)对含水率不超标的棉花给予优惠政策。(4)对含水率超标的

9 棉花不应进加工厂或加收加工费。

十、采棉机的工作原理

1、摘锭式:采棉—脱棉—输送—装箱

2、梳刷式:采棉—输送—清杂—装箱

一、机采籽棉运输设备和棉模贮运设备

1、兵团机采籽棉运输设备:兵团有8个师推广机采棉,年实施机采面积超过二百万亩,籽棉运输都是采用拖车直接运到棉花加工厂。通常情况下,一台采棉机配4辆拖车(拖车容积约40立方米,可载5吨多籽棉)。

2、国外机采籽棉贮运设备:棉模贮运技术已在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广泛使用,能够大幅度提高采棉机和轧花机的生产效率,贮存时可减少雨雪及火灾对籽棉的危害。

贮运设备的一般配置:2-3台5行采棉机配备一台棉花转运车和一个棉模机;15个棉模机配一台棉模运输车。 十

二、美国棉花生产概况

1、主产区

东南部:阿拉巴马州、佛罗里达州、佐治亚州、北卡罗来纳州、南卡罗来纳州和弗吉尼亚州六个州。占美国陆地棉总产量的22%。播种期是从每年的4月初到6月初。收获从9月底到12月初。

中南部:阿肯色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密苏里州和田纳西州四个州。总产量约占全国的32%。占美国陆地棉总产量的32%。播种从4月中旬到6月初。收获期是从9月初到12月初。

10 西南部:堪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和得克萨斯州三个州。占美国陆地棉总产量的33%。得州南部棉区棉花播种从2月底开始,收获期从7月底到9月中旬。其余地区从4月中旬开始播种,收获从10月中旬到12月底。

西部:亚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亚州和新墨西哥州三个州。总产量约占全国10%。播种从4月初到6月初,收获9月底到12月初。

2、面积

美国2007年棉花种植总面积约6330万亩,皮棉总产量约418余万吨,皮棉单产约66公斤/亩。

其中:陆地棉6000万亩,皮棉单产约66.5公斤/亩。长绒棉约330万亩,皮棉单产约57.6公斤/亩。分别占总面积的95%和5% 。

美国2007年种植棉花6330万亩,使用的自走式摘棉机18162台,平均每台摘棉机收获面积为3500亩。籽棉收获后,2%由拖车运回轧花厂,98%采取棉垛方式运回轧花厂。

3、品种:美国陆地棉品种中,

1、DELTAPINE排名第一,占总面积的42.9%。

2、拜尔公司的FIBERMAX排名第二,占总面积的29.3%。

3、STONEVILLE排名第三,占总面积的15.4%。

4、PHYTOGEN排名第四,占总面积的3.3%。上述四个品种占到美国棉花种植总面积的90.9%。

美国2007年转基因棉花品种占到了92.7%(2003年为73%)。 棉花品种相对集中统一,有利于提高皮棉质量。抗病转基因棉花

11 品种的普及,降低了农药使用量和种植成本。

推荐第6篇:今冬明春安全生产工作汇报

xx乡今冬明春安全生产工作

情 况 汇 报

(2011年1月21日)

想起过去的快乐我很悲伤,因为快乐已成过去。 想起过去的悲伤我很快乐,因为我已战胜悲伤。

尊敬的督察组各位领导:

今冬明春以来,我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整治,狠抓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全乡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平稳局面。现将我乡今冬明春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突出抓好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的落实。按照“凝心聚力谋发展、警钟长鸣保平安”的发展要求,增强工作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和服务,突出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充实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人员情况,合理分工,对全乡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充实,由乡人民政府乡长担任组长,由一名副乡长担任副组长,设立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负责专门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同时,在车辆、经费方面给予保障,确保了全乡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 1

落实干部包村负责制,结合我乡干部职工包村联系抓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的实际,把各村组的机动车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切实加强了境内的机动车辆管理工作。三是主动出警,加大教育查处力度。在每期日街天和重点节假日期间,组织人员上路巡查,对农用车、拖拉机、货车违章载人、无证驾驶、酒后驾车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3、危险化学品及烟花爆竹安全。我乡共有液化气销售点1个、加油站点2个,化肥及农药经营店2个、烟花爆竹店1个,乡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人员每季度对以上单位进行2次安全检查,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要求及时整改,并督促其建立各项管理措施和管理台帐,以确保以上经营户及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4、工程项目安全。我乡通过加大发动宣传、督促施工单位自检自查、全面实施安全检查,从业人员自身安全防护教育着手,切实加强对在建项目的管理。加强对民爆物资的管理,深入到鄂独公路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加强农村在建工程的安全监管,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求及时、限时整改,确保施工安全。目前,鄂独公路工程接近尾声,在施工中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同时,严格执行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

5、消防安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按照消防工作“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指示精神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消除安全隐患,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云南省消防条列》的贯彻实施,乡防火安全委员会对全乡辖区内的责任单位进行专项检查,重点

- 3

乡派出所等重点单位强化值班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保证全天通讯畅通确保上情及时下达,下情及时上报,妥善做好各类安全事故的防范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群众安全意识还仍然较低,使一些责任制度未落实到实处。

(二)安全工作经费紧缺。由于缺乏安全生产整治专项经费,独田乡地广人稀、村组分散,导致一些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或开展还不到位。

(三)摩托车辆不增多,超速、超载等违规驾驶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给安全生产管理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宣传,营造氛围。要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力度,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培训,继续加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生产意识,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

(二)突出重点,加强培训。要以“平安乡”创建作为契机,突出重点,分领域加强培训。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培训,不断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强化对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储存、运输、经营、使用等环节的安全监管,加强对施工业主的培训,确保安全使用和经营、加强对施工业主和作业人员培训,确保安全建筑。

- 5

推荐第7篇:甘薯的全程机械化

甘薯生产全程机械化

第1部分

甘薯的基本知识 第2部分

甘薯在中国的种植情况

第3部分

甘薯的农艺 (甘薯种植、收获的基本农艺要求) 第4部分 甘薯生产全程机械化

第5部分 甘薯机械化种植(起垄-移栽)与富来威的实践 第6部分 甘薯收获 关于甘薯的1234 一个亮点 : 多功效作物

两多两少:“

食用红薯的人多、种植红薯的多、从事红薯生产机械化研究的少、红薯生产先进机具少”

三大薯区(种植区域):南方 北方 长江中下游地区

四大难题:起垄(如何实?)

移栽(无土苗膜上移栽)

切蔓

收获

第1部分 甘薯的基本知识

甘薯各地称谓各异,有山芋、番薯、红薯、白薯、地瓜、红苕等 甘薯很有特点,我总结了几条: 1) 种植面积大,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栽培;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超过500万公顷。

甘薯的作用越来越多!甘薯是重要的经济作物、粮食作物、饲料、工业原料与新能源作物。它可以做淀粉、是酒精的重要原料!最近几年的研究,特别是日本研究表明,她是重要的防癌食品!可能大家注意到:鲜食的红薯越来越多!另外专门食用茎叶的红薯品种—菜薯非常受欢迎! 她是重要的防癌食品!

3) 甘薯的土壤适应性非常好!通俗讲 不挑地方可以种植!

4) 甘薯起源于南美,在中国种植有400年历史,而且甘薯曾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贡献!【网上可以查浙江大学的教授的论文,我不展开】 5) 甘薯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低,发展空间大!

第2部分 甘薯在中国的种植情况

2.1 按照最近的研究,中国甘薯的种植分3个区划:北方薯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薯区!大家注意到没有,与水稻产区很相似。

2.2北方薯区主要包括2部分,一部分是覆膜种植 包括:北京 河北 山西 陕西

2.3 长江中下游薯区:四川省 重庆市 湖北 湖南 江苏 浙江贵州 2.4 南方薯区:广东 广西 福建 江西 海南 此外,新疆也有红薯。

2.5 为什么特别讲覆膜的问题。因为是移栽的难题!【农机到处有 适应特别难】

一般北方铺膜的(目前的情况)南方基本不铺,(有部分铺)

这个是铺膜的图

马代夫老师等有详细的研究 第3部分

甘薯的农艺 (甘薯种植、收获的基本农艺要求)

甘薯是劳动密集型种植,主要生产环节包括:排种育苗、耕整起垄、剪苗、移栽、田间管理(灌溉、中耕、施药等)、收获(割蔓、挖掘、捡拾、清选、收集)等。 行业统计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26%,远低于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其中高性能机械化联合收获与机械化移栽是迫切需要突破的瓶颈。

行业统计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26%,

人工种植 机械化水平很低

机械化移栽

欢迎大家参与进来,讨论,讲述自己的想法,疑问。。 甘薯移栽的农艺各地差异较大,一般采用垄作 与其他作物不一样

红薯的移栽很有特点

)水平栽插法:苗长20-30厘米,栽苗入土各节分布在土面下5厘米左右深的浅土层。

2)斜插法:适于短苗栽插,苗长15-20厘米,栽苗入土10厘米左右,地上留苗5~10厘米,薯苗斜度为45度左右。 一般作物 是直立为主要方式

@湖南湘潭彭水平不是关键

收获群里有专家

3)船底形栽插法:苗的基部在浅土层内的2-3厘米,中部各节略深, 4)直栽法:多用短苗直插土中,入土2~4个节位。

5)压藤插法:将去顶的薯苗,全部压在土中,薯叶露出地表, 红薯 有5种 栽插方式!!!

加快吸热和散热,温差大,还有利于排涝抗旱。凡秋季易涝和适宜密植的地区,双行大垄比单行小垄增产。适时早栽可延长生长期,增产显著。主产区春、夏薯当土温稳定在18℃左右时,每迟栽一天,就会减产1~1.5%;栽种壮苗,发根快,成活率高,结薯早,壮苗可比弱苗增产10%以上。 @上海三久赵波 西南等地方是很难提高全程机械化水平除了通用的设备 目前有进展的 是小小型切蔓机械 第4部分 甘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现状 第第21部部分

甘甘

薯薯

的中

基国

本种

植知情

识 况

第3部分 甘薯的农艺 (甘薯种植、收获的基本农艺要求) 第4部分 甘薯生产全程机械化

第5部分 甘薯机械化种植(起垄-移栽)与富来威的实践 第6

第5部分 甘薯机械化种植(起垄-移栽)与富来威的实践 第6部分 甘薯收获

前面介绍,行业统计甘薯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26%,远低于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其中高性能机械化联合收获与机械化移栽是迫切需要突破的瓶颈。

甘薯机械化四大难题:起垄

移栽(无土苗膜上移栽)

切蔓

收获 目前,借用马铃薯类的收获机械可以实现机械化分段收获,而机械化移栽几乎空白。

移栽机械化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是栽插农艺要求复杂,甘薯一般采用双行大垄或单行小垄。甘薯栽插方法主要有水平栽插法、斜插法、船底形栽插法、直栽法、压藤插法等5种。栽好后,用土压实后浇水。 起垄的难题在于 实!!

尽管技术难度较大,政府的推动力度仍然决定了甘薯种植机械化的水平高低;继水稻、小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取得突破后,中国现代农业甘薯产业体系做了许多具体的研究,初步研究提出《我国甘薯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

我国的甘薯生产机械化研究人员很少

《我国甘薯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分步推进,先平原后丘陵,先大户后散户;农机农艺融合,以利于机械作业为目标,选育品种,改进和规范栽培技术;提升规范现有垄作技术,研发大型和微小型起垄机具;先栽后浇、分段作业、裸苗移栽优先、重视钵苗移栽;切蔓粉碎还田优先、逐步发展整蔓收集饲用;推进提升分段收获、重视开发丘陵机械、加快研发两段式收获、逐步发展联合收获。 农机和农艺又脱节

第5部分 甘薯机械化种植(起垄-移栽)与富来威的实践

在实现移栽机械化的技术路径上,起垄是第一个难题,机械化移栽原则上应采用机械化起垄,以保证垄体、垄距规范,关键是要采用机械化压实,保证土垄具有适当的紧实度。 这个很难的!!!

移栽技术发展到今天,在作物半自动化移栽领域已经比较成熟,常规栽植器进行必要的技术创新可以满足甘薯常规农艺的栽植要求 可以满足甘薯常规农艺的栽植要求”

有一些 还是难题!!例如

垄上 膜上 移栽 红薯

红薯垄上 膜上的移栽 需要 农机农艺联合创新才可以实现 高效移栽 目前包括 日本的技术效率都很低!!

移栽机的选择与配置是一个系统工程,与人机苗田水膜均有关联;结合农艺实践,主要的解决方案有:较大的地块,单垄单行移栽,机械化起垄,单行移栽机,一般先栽后浇水。具备条件的可组配水车同步浇水。具备大型拖拉机的可以配双行移栽机。 膜上移栽,可以采用夹取式移栽机,但是成本较高。大面积膜上移栽,目前还没有合适的解决方案,主要难点是效率低。

我国的土豆种植面积也大,收获应有部份相似相通之处吧?

夹取式移栽机:吃饭的筷子的原理

و与马铃薯有相似的地方 蔓有区别

国家现代农业甘薯产业体系专家组曾经多次组织沙壤土、粘土的移栽试验。试验筛选的是南通富来威公司生产的2ZQ-1型旱地作物移栽机。试验表明,选择适宜的垄距,并通过调节该机的栽植株距、栽植深度、限深机构等,能满足甘薯栽植的农艺要求。

以上是第1代产品

第1代产品 对于垄的要求高

保留了一代机栽红薯苗的优势,同时在根本性上解决了压垄的问题。 可以实现苗在土下任意姿态,实现浅平栽,船底栽等所有栽植方式;采取复式作业,旋耕,移栽,起垄一体化作业。 这个是第2代产品

第2代 产品 包括 旋耕 起垄移栽 研讨会 第2代 产品 包括

旋耕

起垄移栽

一体化 红薯真甜 农民真苦! 旋耕机械需要有适应性 一方面 农机 农艺要融合 农机人自己要合作!!

我们的第2代 复合式移栽机 是合作的结果 一次性旋耕

起垄 移栽农民可以提高效率

第6部分 甘薯收获

6.1 甘薯是土下果实,收获需要挖掘,等工艺。甘薯与其他作物的重要区别是有滕蔓,而且生长茂盛,匍匐缠绕严重,垄沟起伏不定、形状复杂,难以切割干净!目前的现状是基本采用分段作业。

甘薯与其他作物的重要区别是有滕蔓,与马铃薯也有区别!! (1)切蔓机将秧茎切碎还田。(红薯成熟前5-7天)(2).晾晒

3)挖掘收获。【挖掘、抖土、铺放】 4)人工捡拾

很多地方 基本采用这个路径

外皮破损率怎么样

农机化所 (南京)有产品也有检测数据,控制外皮破损率采取了措施

南京农机化所的收获机 可以实现低破损

6.3 切蔓机械的种类与应用:

一种是自带动力的,另外一种是拖拉机带动的。显而易见,大地块用拖拉机带动比较合适。我们最近与南京联合开发的是自带动力的,这种机型国内还没有报道!

山东这边很多还是作饲料

倒是马铃薯秧难以处理

加秸秆共同发酵,可作肥料,也可作饲料 不同地区的薯秧处理有区别

目前 一般提倡 还田 马铃薯秧作肥还田 培养地力 改善土壤结构

目前 一般提倡

还田,培养地力 改善土壤结构 老百姓的话 “ 红薯很消耗地力”连种地力下降特快

直接还田方便。加粉碎的秸秆发酵后还田效果更好! “倒是马铃薯秧难以处理,”但是红薯的是匍匐型

匍匐秧蔓可以用机构挑起处理 这个也是中国

切蔓机械发展慢的原因

刚才这些专家的意见就不一致

马铃薯一般是覆膜的

各有看法

改良土质可是食品安全的大问题

6.4台湾地区以及国外部分地区已经有甘薯联合收获机械的报道,但是,国内的应用比例还是比较低的。

关于切蔓 有一张 图

日本与美国的切蔓

种植中间应该是需要翻蔓的,翻过一两次最后切蔓稍微容易一些 可能首先是 进一步统一 后续用途 企业才可能生产适应的产品 也有专家说翻蔓会减产

貌似的确翻蔓有这个说法

准确的应该是提蔓效果会比翻蔓效果好

还有土质长期破坏,地力下降及板结造成多项难题与不适

我去徐州甘薯所 马代夫所长讲 红薯是穷人的产业,这个行业的整个水平(包括国外)都相对不高

现在,红薯作为杂粮中非常受欢迎的品种,特别在养生方面的有益作用,已经不是穷人的食品了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甘薯救了山东很多人

我对农机、农艺相结合的一点看法,现在某些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存在较大难度,如各种苗的移栽、棉花收获、甘蔗收获、果园施肥等,通常我们农机人总是说农机、农艺结合不好,现在,我认为不应再提这个问题,针对这些难点问题,我们农机人要用系统的方法来解决它,首先我们要学习农学知识,对机具的作业对象有深入了解,其次承包几十亩面积的土地,根据农学知识和机具的需求,设计农作物的载培模式,最后设计相应的机具。这三个方面要不断的更新,改进,方能较好的解决现存难题。我这样提出的理由有二:一是农机和农艺只有在一个单位能较好的结合,二是学农学的学农机难,学农机的学农学易。 四川的薯类

推荐第8篇:棉花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

棉花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

昌吉市作为我国棉花种植的重要产区,其种植面积达40余万亩。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广农业机械化种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棉花种植实践中,部分环节已经实现了机械化操作,而实现棉花全程机械化操作必须与棉花的农机农业发展相结合,通过使用农学科学技术对棉花的品种进行升级,以实现“矮、密、旱、膜”等棉花种植要求为出发点,培育出更多符合机械化操作的品种。经过实践,我们发现适宜进行大规模棉花采摘的品种能够满足成熟较早、进行集中吐絮以及株型紧凑的特点,而且能够抗倒伏、使用脱叶剂后能够及时脱叶等,因此,实现棉花全程机械化最重要的前提是培育适宜机械化操作的品种,提高棉花的品质和产量,激发棉花种植积极性。在棉花全称机械化操作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操作:

1 运用机械进行整地

整地环节的机械化是棉花全程机械化的开始。整地环节的机械化重点是要对秸秆和残膜的处理以及施肥等。一方面,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禁止焚烧秸秆,要不断加强秸秆还田工作,因此,在棉花种植收成以后,要加强棉花秸秆的处理工作,通过利用粉杆机对棉花秸秆进行粉碎,实现秸秆还田的效果,不仅有利于提高秸秆利用率,还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节省劳动力。另一方面,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在使用农膜以后,必须对残膜进行回收,防止残膜危害土壤环境,对农作物生产造成危害等,因此,棉花收获以后,可以通过使用粉杆和清膜的一体的机械,对秸秆和残膜进行处理,达到优化棉花种植效果的作用。此外,现代农业发展中,施肥工作已经成为提高棉花产量的重要路径,因此,棉花全程机械化体现在棉花施肥中,要以土壤养分为出发点,通过机械对肥料进行配方,符合土壤特点和种植状态,施肥中全层施肥,达到耕地深度要求,实现增加棉花产量的目的。

2 运用机械进行化除

在棉花栽培过程中,土壤的封闭性与棉花的产量具有密切关系,因此需要进行高密度的高产模式的栽培。所以,在棉花播种之前,通过使用机械喷雾剂喷洒氟乐灵、禾耐斯等除草剂对杂草进行清除为棉花高效培植提供基础。

3 运用机械进行铺膜播种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棉花种植中铺膜播种的机械化已基本实现,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精量铺膜播种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因此,要加强铺膜、播种等一次性完成的研发和使用,将播种量和播种深度以及铺膜技术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从而有利于棉花的生长。

4 运用机械对棉花进行中耕

由于棉花属于深根作物,根系分布深广,对土壤要求较高。棉花生长前期地面裸露,容易滋生?s草,通过运用机械中耕,有利于调整土壤状况,减轻杂草危害,因此,运用机械对棉花进行中耕时要注意由浅入深,深度不超过20cm,一般进行3到5次,从而达到有效调节土壤状态的作用。

5 在病虫防治工作要加强机械化运用

棉花的病虫防治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出苗前,通过使用喷雾剂进行喷洒防虫药剂,主要为预防病虫害的发生,第二个阶段是病虫害高发期,通过使用喷雾机喷洒专业药剂,有针对性的进行喷洒,防治和消灭病虫害。

6 运用机械进行打顶整枝

棉花打顶整枝有利于提高棉籽产量,提高种植效益。通过使用专业的打顶整枝机,在棉花打顶期对棉花顶端进行一次性切除,降低棉花高度,有利于降低顶端养分消耗。由于此项技术处于研发实验期,需要不断加强对棉花形状结构的拓展,以达到大规模的应用。

7 运用机械合理调控棉花种植

由于棉花的生产过程具有种植高度矮、种植密度大,耐旱的特点,因此要实现棉花的高效生产和稳定生产,必须对棉花种植进行合理调控,在棉花调控中,需要以“旱、轻、勤”为原则,最终达到棉花调控种植的目的。

8 运用机械对棉花进行脱叶、催熟等

由于棉花具有不同的农艺性状,在棉花种植中,对棉花进行脱叶催熟,有利于增加棉花产量,减少棉花采摘中对棉花的污染以及可以消灭部分害虫对棉花的危害等,因此,在棉花种植中,棉花的脱叶催熟对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传统对棉花进行脱叶催熟的主要方法是使用喷雾剂喷洒脱叶剂,由于喷洒脱叶剂受脱叶催熟的药剂效果以及喷洒时间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因此,时间和环境不同,脱叶的效果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脱叶催熟技术的研发,使棉花脱叶催熟取得更好地效果。

9 运用机械对收获棉花

使用采棉机进行棉花采摘有利于提高棉花的收获效率。采棉机进地采摘需要在使用脱叶催熟剂20田以后,棉花的脱叶率基本达到85%以上,棉花的吐絮率达到90%以上,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采棉机的机械效果,减少彩棉机采摘中对棉花的品质的损害。因此,为了使棉花采摘机充分发挥作用,运用机械对棉花进行采摘之前,需要充分发挥人力的作用,加强对棉花种植田中杂草、地桩、埂子的处理,同时,为了便于采棉机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在棉花种植地中清理出一块25到30米宽的地块,能够使采棉机在棉花地中进行转弯和机器检修等工作。现行的棉花采摘机主要是以色选和气吸为原理进行采摘的,因此,棉花的采净率与棉花的脱叶率、杂草、吐絮率等具有密切关系。为了棉花采摘的高效进行,需要进一步提高采棉机机械化技术。

10 运用机械对棉花进行清理加工

推广棉花全程机械操作,需要在棉花清理加工中推广机械化的使用。由于采棉机在采摘棉花过程中,会出现杂质混入的现象。因此,需要在棉花清理加工中使用机械进行清理,保证棉花的清理质量,提高棉花的品质。

(作者单位:831100新疆昌吉市大西渠镇农机推广服务站)

推荐第9篇:广西甘蔗种植的机械化之路

广西甘蔗种植机械化之路

甘蔗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糖料农作物,以甘蔗为原料的蔗糖产业是广西的优势、特色产业,在广西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近几年由于食糖连续价格下跌,广西连续三个榨季下调甘蔗收购价格,从2011/2012年榨季的500元/吨,下调至2014/2015年榨季的400元/吨。广西蔗农约850万人,甘蔗种植面积约1500万亩,因收购价格下调,全区蔗农3个榨季累计直接损失62.5亿元。

2014/2015年榨季,巴西、印度、泰国等食糖出口大国甘蔗收购价折合人民币约210元/吨。同期,广西甘蔗收购价达400元/吨,价格高出了一倍左右,按照8.3吨蔗产1吨糖计算,在甘蔗一项,一吨糖的生产成本就高出国外约1700元。甘蔗收购价格差距巨大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的甘蔗从种植到收割全程机械化,而广西则全靠人工。从短期来看,当前广西甘蔗种植效益低,人工成本持续升高是制约甘蔗生产稳定发展的瓶颈;从长期来看,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持续转移和劳动力价格的不断提高,甘蔗将面临无人种植的窘境。广西甘蔗种植业在未来能否保住,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甘蔗机械化进程的速度。因此能否突破甘蔗机械化瓶颈,成为事关甘蔗种植业兴亡的主要问题,直接关系着我国糖业的未来的走势。

一、广西甘蔗种植现状

甘蔗是广西的第一大农业经济作物,是广西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2014年广西甘蔗种植面积约1500万亩,产糖量约占全国的65%,被业界称为中国的“糖都”。广西的甘蔗种植生长情况和总产量都直接影响国内白糖的价格,广西糖业的一举一动,是中国食糖供应和价格涨跌的“晴雨表”。

广西甘蔗种植主要分布在崇左、南宁、柳州、来宾、百色、河池、钦州、北海和防城港等地。其中崇左、南宁、来宾、柳州为四大优势产区,它们的甘蔗种植面积约占全区的61%;其次百色、河池甘蔗种植面积约占全区的15%;钦州、北海、防城港甘蔗种植面积约占全区的14%。广西甘蔗种植有如下特点:蔗农户均种植面积小,约为4亩/户、种植分散、品种单

一、种植经营管理水平低、从种植到收割基本都采取人工方式等。近年来,受糖价下跌影响,甘蔗收购价格连续4年下调,从每吨500元下调到457元、440元和400元,蔗农收益随之明显下降。这导致2014/2015榨季广西全区甘蔗种植面积大幅下滑,下滑幅度达10%—20%。2014/2015榨季广西甘蔗单产约为4.20吨/亩,同比下降0.22吨/亩,总产量6006万吨,同比下降1068万吨,减幅为15.1%。

国泰君安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预计2015/2016榨季广西面积下降150万-200万亩,同时新植蔗面积仅为160万亩,这预示着未来广西甘蔗总产量会受到影响,保守估计食糖总产量将下降17.98%,仅为520万吨。结合全国的种植情况分析,种植面积下降大局已定,未来即使气候条件好,总产量依然会大幅下跌。乐观估计2016年全国食糖产量仅能达到900万吨,不排除产量下降至850万吨的可能,产需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二、甘蔗机械化种植的影响因素

(一)土地经营权市场化流转问题

我国现行土地制度规定农户土地的使用权流转只能通过农户转包或者集体调整来实现,这两种流转方法过程繁琐、限制多、流转量少。由于土地不允许进行市场化流转,严重制约了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其结果是市场不能在土地资源的配置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土地整治工作无法大规模开展,农业规模化经营难以实现。土地制度同时导致了农民的分散经营,这种经营模式只适合于人畜作业,靠天吃饭,难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农民使用分散的土地,总体收益低,没有长期投资的热情与价值,对土地的改良、先进生产工具的投入看不到收回成本的可能,导致了农业劳动生产力和生产率始终无法提高。

(二)甘蔗划区规定与糖厂问题

广西一直采用计划经济时代甘蔗划区的规定,地方政府从糖厂利益出发,采取地方保护主义的做法,出面干预甘蔗自由买卖,表面上看这个规定保护了糖厂的利益,实际上这个规定的严重影响了广西蔗糖业的整体发展。这个规定导致糖厂和蔗地(甘蔗)各为其主,糖厂和蔗农之间的关系只能通过以“蔗糖价格联动”为核心的短期合同进行链接,辅以“原料蔗区域管理”的蔗区管理政策维持甘蔗供应。在这一模式下,糖厂是不愿意投入资金开展适合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卸蔗平台和蔗槽改造,也不愿意与蔗农合作创建现代化的甘蔗种植基地。 目前由于机收甘蔗的砍运调度、扣杂、运输等方面与广西糖业的发展要求有较大差距,制糖企业对甘蔗机械化种植,尤其是收割机械化的态度非常消极。农民对机械化收割要求留出机耕道路导致每亩株数的减少、甘蔗产量的下降、机械昂贵、机械收割含杂率上升以及收割的甘蔗能否及时进厂等问题疑虑重重。而农机合作社则非常愿意投资购买收割机械,不过受制于糖厂收购甘蔗含杂率3%以下、甘蔗砍运与进厂压榨需凭票长时间排队等候,糖厂的设备不适应切段式甘蔗含杂率在6%以上、需24小时内进厂压榨的要求,他们对购买甘蔗收割机械同样顾虑重重。

(三)蔗区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基础设施的投入,尤其是机耕道路的建设、水利设施的完善是甘蔗机械化生产的一个重要前提。然而目前蔗区路网建设、机耕道路、配套机械以及糖厂的相关设施等的建设严重滞后,极大的限制了甘蔗机械的使用效率和推广力度。

(四)自然条件的影响

广西是典型的山地丘陵区,蔗地地块小、坡度大、石头多、机耕道路不通畅,能够平整到13°以下适合中型机械作业的面积只有500万亩左右,60%以上的蔗地不适合全程机械化作业。土地“小块并大块”进展速度十分缓慢,大的地块非常少;土地整治水平低,降坡不够甚至没有降坡,没有形成一个机械作业平面,蔗地还有不少石头等障碍物;三面光水渠硬度不够,大型机械无法顺利下地作业;不少机耕道路经不起机械碾压等。

广西常年有秋旱,秋季甘蔗生长时雨水短缺,严重影响甘蔗单产。此外霜降也严重危害甘蔗种植,甘蔗在严重霜降时,不论新植蔗还是熟根蔗都要重新翻种,降低了甘蔗的含糖量。

(五)农艺和机械设备不相适应

由于种植习惯等历史原因,广西甘蔗生产农机农艺融合不够。为满足机收作业要求,需要抗倒伏好、易剥叶的甘蔗品种,且种植行距1.2米以上、种得直。但广西目前大部分主栽品种、现行0.7~0.9米行距的种植方式,均不适合高效机收作业要求。

农机方面,国产甘蔗收获机具尚处于研发试验试收探索阶段,缺乏成熟可靠的产品;进口产品虽然实用可靠、成熟,但价格高,投资回收周期长(一般需要4年以上),且不太适用于丘陵山地。

(六)农机补贴政策

目前我国在甘蔗机械化方面的补贴政策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补贴对象窄,限制了社会资本进入。根据我国农机补贴政策,补贴对象为纳入实施范围并符合补贴条件的农牧渔民、农场(林场)职工、直接从事农机作业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这将农机生产企业排除在农机补贴之外。甘蔗收割机械要根据我国土地实情进行研发,如果没有农机生产企业的介入,单靠甘蔗生产者本身供给收获机械难以适应甘蔗机械化生产发展的需求。二是补贴额度低,加上甘蔗收割机械价格高昂,有能力有意愿购买的农户寥寥无几。根据农机补贴政策,甘蔗收割机最高补贴额度仅为20万元,与动辄百万的机械价格相比,这些补贴难以支撑普通农户和专业合作社来购买机械。

三、甘蔗种植机械化进程的建议

甘蔗生产机械化是一个系统化的立体工程,涉及道路修复、土地流转、地块整治、水利工程、蔗糖产业体制改革等诸多问题,需要多方密切衔接,同力配合。为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进程。

(一)积极推进土地经营权的市场化流转工作,有条不紊的推进广西来宾象州县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争取早日在全区推广象州经验。

只有让土地市场化的流转起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才能根据需求大面积连篇的承包土地,才能实现规模化经营才,才能让土地整治工作顺利的开展起来。另一方面要积极打破甘蔗划区的规定,在糖厂的原材料采购环节引入市场竞争优化资源配置,让糖厂看到与蔗农合作经营种植基地带来的长效收益,使糖厂和蔗农形成长期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才能促使糖厂投入大量资金参与甘蔗种植的机械化进程。

(二)完善利益联动机制,提高机械化各主体的参与积极性,消除阻碍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利益障碍。

第一,鼓励制糖企业进行与机械化收割相适应的甘蔗压榨技术改造。建议国家和自治区财政对进行技改升级的企业提供资金补贴或贴息贷款。第二,建议制定相应提案,修改机收甘蔗入厂收购标准,将甘蔗入厂含杂率标准提高到6%以上。第三,扩大甘蔗农机作业补贴的范围和实施强度。建议提高补贴额度和范围,将机械作业补贴实施范围从示范区向全区扩展,补贴额度增加到每吨60元,中央财政和自治区财政各负担一半。此外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完善监管机制,防止出现腐败、不作为现象,做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三)促进社会化服务发展,调整农机补贴政策,鼓励农机服务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开展甘蔗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社会服务。

首先,放宽专业机械的农业补贴对象范围,提高补贴额度,吸引社会资本进入。鉴于甘蔗收割机械的专用属性,建议对农机服务企业购买大型甘蔗收割机械与专业生产研发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其次,大幅度提高甘蔗收获机械的购机补贴额度。建议补贴比例在国家最高限定的基础上,由地方政府再进行补贴,使补贴额度达到销售价格的60%以上;除享受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外,自治区政府财政再给予甘蔗收获机械销售价格10%~20%的专项资金补贴。

(四)鼓励企业进行机械研发,加快推进适应广西甘蔗生产机械的研发和生产。

第一,由于广西大部分甘蔗生产都在旱坡地,建议研发生产适用于坡地生产小型机械,借鉴生产条件与我国较为相似的日本等亚洲国家甘蔗机械发展经验。第二,充分利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与甘蔗产业技术体系等公益性农业方面的科技项目和地方科研项目,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加快甘蔗机械化研发和成果转化。

(五)加强引导示范,加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

第一,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开展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同时开展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集成研究。第二,设立专项基金,投入蔗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土地流转整治、机耕道路建设、节水灌溉设施建设等,为全面开展甘蔗机械化打好基础。

(六)推动农机农艺融合。

加强高产高糖分、适宜机械化的甘蔗品种选育,加快抗倒伏好、易剥叶的甘蔗品种推广。针对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经营方式,大力推广行距1.2米以上或宽行1.2米以上、窄行0.4~0.5米的宽窄行种植,从品种选育、土地耕整、种植、中耕培土、植保、灌溉、收获等方面,综合研究完善适宜不同类型区域条件下的甘蔗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

推荐第10篇: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会上的讲话

在全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

演示会上的讲话

副县长 王国良

(2011年7月14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青山铺镇洪河村举办全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演示会,主要目的是示范推广农机新机具和新技术,进一步促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切实增强农业综合生

产能力,加快实现我县农业现代化。下面,我讲二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

的重要标志,发展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建设中带有方向性的战略任务。连续8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把发展农业机械化作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明确了发展重点和方向。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一是农机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了主导和引领作用。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实现了三个“解放”,即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彻底改变了多数人靠土地吃饭的局面;把农业从传统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彻底改变了靠人力畜力为主的落后低效的生产 1

方式;把农民从高强度的劳作中解放出来,彻底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可以说,机械化方式在农业生产中已占据主导地位,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二是农机化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中发挥了替代和推动作用。机械作业使农作物收获时间缩短了8—10天左右,确保了水稻及时收获、颗粒归仓,减少稻谷损耗约3%,相当于每亩增产12公斤粮食,具体测算到我县,每年可为农民增加收入2800万元。三是农机化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发挥了领跑和带头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必然要求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发展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造就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他们将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跑者、带头人。因此,全县上下要站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高度,充分认识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扎扎实实把这件事关千家万户的利民、惠民工程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近年来,我县认真落实上级有关政策精神,着力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精心组织农机化作业,拓展农机化服务领域,强化农机安全监管,全县农业机械化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截止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达20.67万台120.46万千瓦,新增0.4万台/4.8万千瓦,分别增加2%和4%;机耕、机收在全县普及,机插得到推广,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4.03%,提高0.85%,在全省已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全县农村处处呈现体面劳动、幸福生活的美好景象。

二、扎实抓好当前农业机械化工作

当前,正值“双抢”大忙季节,同时也是农机具使用的高峰时期。夺取早稻增产丰收,确保晚稻生产计划落实,促进全县农机化发展再上新台阶,是当前农业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切实抓好农机备耕。要积极开展农机作业人员培训,认真组织农机具检修,确保农机燃油供应,确保农机具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双抢”中。要认真组织农机跨区作业,提高农业机械使用效率。同时,要切实加大农机新机具和新技术的推广普及普及力度,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二是认真落实晚稻生产计划。要严格落实“严禁抛荒、严禁双改单、严禁直播”措施,确保61.5万亩晚稻和生产计划落实到村到组到户。要稳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大力推广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切实加强农业防灾减灾,确保晚稻获得好收成。我在这里强调一下,今年我县粮食生产的目标是:巩固省级粮食生产先进县地位,力争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

三是要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生产。要及时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和农机安全检修,县、乡农业部门要切实深入田间地头服务,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同时,要结合“平安农机”创建工作,搞好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切实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强化源头管理,积极防范农机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打牢安全基础。

四是确保购机补贴资金落到实处。要继续扎实做好农

机购置补贴工作。要在充分总结上半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资金、机具的监督管理工作。同时要确保第二批购置补贴资金及时、合理、高效地落实到位,保证补贴机具在“三秋”生产中发挥作用。

同志们,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地方农业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强化措施,切实加大农业机械化发展力度,确保我县现代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11篇:汉中市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发展现状及建议

汉中市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发展现状及建议

何成林王明安王诞

(汉中市汉台区农机管理中心、汉台区农村能源工作站,陕西汉中 723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汉中市水稻生产现实情况的分析,总结了在汉中市开展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水稻全程机械化优势问题措施

农业部《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十年发展规划(2006—2015年)》明确提出,以育插秧和收获两个关键环节的机械化为着力点,带动耕整地、田间管理、烘干等环节机械化,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力争经过5-10年的努力,水稻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到2020年,在全国基本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为此,从2006年开始全市就开展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试验示范,累计汉台、南郑、洋县等县区试验示范面积达到1580余亩。2013年,省农机局又在汉台建立水稻(小麦、油菜)“两茬平作区”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示范园区,建设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创建田2000亩,这是对汉中市全面开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的极大推动。

一、现状与优势

汉中市常年水稻种植面积120万亩,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75%以上,是陕西重要的粮食生产地区。要保证水稻稳产、高产,降低生产成本,就必须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有效途径。当前汉中市水稻生产正由传统手工生产向机械化生产的过度阶段。全市水稻机械化收获、机械耕整地、水稻产品加工的机械化水平达到75%以上,而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却占不到耕作面积的1%。现阶段农民对各种水稻生产先进农业机具的需求快速提高。同时,国家、省、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力度的加大,提高了水稻生产者的购机能力。2012年全市水稻育秧播种机2台,人力播种机3台,6行高速插秧机3台,4行步行式插秧机18台,完成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面积1580亩。今年仅汉台区已建成机械化育秧示范点6个,投入育秧硬(软)盘5.02万个,育秧播种机8台套,插秧机19台,完成育秧面积30余亩,机械化插秧示范面积可突破2000余亩,其中百亩以上连片机插秧面积可达1900余亩。水稻生产机械急剧增加,农机大户、农机合作 - 1 -

组织逐步发展壮大,在汉中市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条件基本成熟,具有以下发展优势。

(1)水稻机械化播种、育苗方面的优势。利用水稻播种机播种,能够最大化的提高工作效率。以日本“久保田”水稻播种机为例,每小时可以播种400—800盘,铺撒的床土土层厚薄均匀,土面平整。播种量精确、均匀,节省用种量,覆土平整,整个播种过程准确、简洁、操作方便,可以大大地节省生产费用。机插一亩大田仅需硬盘20—25个、秧母田7平方米。同时,根据水稻生长要求,利用拱棚温室育苗,精确控制温度,水稻秧苗不但可以节省育苗时间,而且长势均匀,苗壮增产。

(2)水稻机械化耕整地方面的优势。现阶段随着牛耕田方式的逐渐消退,汉中市的水田耕整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但是先进的机械化水稻秸秆还田技术还没有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资料表明稻草、秸秆中营养含量占干物中的比例为 N=0.63% ;P=0.11% ;K=0.85% ;Ca=0.16—0.44%;S= 0.112%—0.189%。试验结果表明,实行秸秆还田后一般都能增产10%以上。坚持常年秸秆还田,不但在培肥阶段有明显的增产作用,而且后效十分明显,有持续的增产作用。

(3)水稻机械化插秧方面的优势。机械化插秧最大化的提高了水稻插秧的工作效率。近几年在汉台区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试验示范的效果显示,机械化插秧费用每亩为203元,人工插秧费用为550元,每亩水稻插秧生产减少费用支出347元 。机械化插秧能够做到浅、直、匀、牢,水稻返青早、通风效果好、增加光照效果、不易倒伏、增强水稻抗逆性、增加水稻分蘖,十分适应水稻作物生产的农艺要求,达到增产的目的。经过测试机械化插秧与人工插秧比较可以增产10%,增加产值93元/亩。

(4)水稻机械化收获方面的优势。传统收获一亩水稻所需要的成本是:收割120元,运输25元,仅此就需要145元,而且在晾晒、运输过程中,每道工序都要损失粮食,损失率要在5%以上,而且费时费力。机械化收获水稻只需要收割和运输两个过程,收割一亩费80元。因为直接拉稻粒,一公顷运输费只需15元。机械化收获水稻,从收割到粮食运到家只需总费用95元,省下了很多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机械化收获水稻只有3%的损失率,按水稻平均亩产量600公斤计算,相当于一亩增产18公斤水稻,按汉中水稻收购最低价格1.4元/公斤计算,可多收入25.2元/亩,再加上收割省下的50元,一共可多收入75元/亩。另外机械化收获水稻一小时可收水稻6—8亩 (以

久保田PR0488为例),大大缩短了农时,稻米也可以提前上市,这时的水稻价格要比平时高0.2—0.5元/公斤之间,利润相当可观。

(5)跨区作业的经济效益显著。我市位于陕西南部,与四川、湖北、重庆三省市的水稻插秧和水稻收获的时间有10—20天的差距,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水稻插秧机械和收获机械的跨区作业是很可行的。一旦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全面推广,可以借鉴跨区机收的经验,根据当地的水稻作业期的情况,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集中机械组织跨区机插作业,做到水稻生产机械的满负荷运营,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6)社会生态效益显著。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可以解放部分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农村劳动力,使部分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发展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保护地种植业等行业,一部分农民可以外出打工,参加城市建设和劳务,改变农民靠土地吃饭的传统,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促进农村产业调整。同时,在育秧时药剂浸种、秧苗移栽前施用了送嫁药,减少了以后大田的农药施用,甚至达到不用农药防治,降低了粮食的农药残留,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秸秆粉碎还田后,不用焚烧,减少了环境的污染,同时又增强了土壤的透气性能。先进的管理工艺,水田组合机具的研制与推广,实现免(少、浅)耕、施肥、插秧一体化作业,改善土壤环境,生态效益明显。

二、面对的问题

(1)农民的认识不足。传统的两段育秧水稻种植方式在农民的心里已经根深蒂固,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在增产、增收方面又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就突显出来,要经过多年的产量对比。在机械化插秧方面虽然可以明显的体现出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在育秧方面的要求很高,对水稻机插配套措施和技术要求认识不足,仍习惯于“两段育秧”,小苗双株稀植,需要农民部分改变育秧方式。同时,农村土地分散,户均种植2.5亩,一般20—25盘秧插一亩大田,户育秧50—75盘,使用仰天不超过20平方米,加之购置配套播种机、插秧机等,育插秧机械成本太高,没有把农民从繁琐的育秧劳动中解脱出来,使农民主观上接受机械化育插插秧技术有较多顾虑,对购买水稻机械化生产机具怀有观望的心理。

(2)插秧机价位高,使用季节性强,成本回收期长。插秧机一年只作业一季,一季只能作业13天左右,而且必须采用秧盘等育秧方式育出的秧苗。以种植3亩水稻采用机械播种硬盘育秧、久保田SPW—48C手扶式四行插秧机机械化作业为例,在插秧

机享受国家5000元补贴后,农民还需支付14800元,如果将插秧机、播种机、育秧盘按平均5年折旧,扣除10%的残值,这样当年投入的机械价值为:插秧机0.2664万元、育秧播种机0.468万元、秧盘0.0103万元(按照每亩22个秧盘,单价7.8元计算),总机械投入0.745万元,假设水稻亩产1200斤,市场价1.7元/斤,售后收入0.612万元,与一般农户收入不相宜,单家独户投资存在较大风险,制约了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3)水稻品种的限制。水稻机械化插秧目前还处于品种筛选和育秧技术的研究与试验和示范阶段。目前汉中市水稻生产品种多,优质品种、主栽品种不突出,满足机械化种植品种难以确定。由于稻—麦(油)两熟制,前作5月中下旬(油菜)、6月初(小麦)收获后才能插秧,选择全生育期155天的晚熟品种于4月10日左右播种,秧龄和苗高远远超过了机插秧的技术要求;选择全生育期140—150天的中早熟品种于4月20日至月底前播种,不仅没充分利用上4月份的光温资源,而且产量低,与水稻高产创建的要求相矛盾,农民不易接受。因此,确定短秧龄高产优质品种,加快适宜机插秧品种的筛选和审定是推进机械化育插秧的首要任务。

(4)政府扶持力度不强。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虽然加大了在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投入力度,但是还没有达到快速发展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要求。农机推广经费严重短缺,农机技术推广举步维艰。各级政府没有真正意识到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重大意义和历史责任。在购机补贴方面省、市主管部门对水稻机械的倾斜性不强,虽然加大了水稻机械的购机补贴资金份额,但依然没有最大化的满足农民的需求。

三、对策与措施

(1)要加大推广力度。农机推广部门要及时的确定汉中市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模式,提出适宜本地实际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规程或标准,积极推广适应当地水稻生产的机具;大力扶持水稻机械化生产作业大户、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公司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为手段,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培育新的市场主体,推广先进的典型经验,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服务向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方向发展。注重农机和农艺相结合,成立农机与农艺结合的专家组,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做好技术指导,农机推广部门和农艺部门要紧密合作,使农机技术和农艺技术相互适应,发挥优势,加快推动技术普及和应用。

(2)强化宣传信息沟通。加强对水稻生产机械化优势进行宣传,提高农民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认知度和购机欲望;对水稻种植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典型经验进行大力宣传,将市场信息传递给农民,引导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开展经营生产,推动农机服务专业化、社会化、企业化,充分发挥水稻生产机械在汉中市水稻生产中的作用;加强对水稻生产机械购置补贴和扶持政策的宣传,让农民真正的了解国家的政策,增加农民的购机信心,提高水稻生产机械的保有量。

(3)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农机推广系统的职工,要积极的围绕农业生产和农机化发展的要求,及时了解掌握农民的需求,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增强本领,做到素质高、懂技术、会传授、能示范。同时,要不断探索农机化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特别是要深入研究适合汉中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推动汉中市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4)培育机械作业服务组织。引导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和专业服务组织,组织开展水稻育秧,秧苗供应和机插秧一体化服务,推行集中育秧或工厂化育秧,发展插秧合作社、培育育秧大户,实行有偿服务,代育代插,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时,建设稳定地机插秧示范片,逐步整村推进,不断提高插秧机械的使用率和经营效益,调动农民积极性。

(5)加强政策扶持。在国家购机补贴不断增加的同时,各级政府也要增加对水稻生产者给予政策和经济上的扶持,特别是在水稻插秧机械、播种机、秧盘的购置和机械化作业环节上,应增加定向补贴的方式,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发展规范化育秧,设立扶持发展项目,加大水稻育秧工厂的大棚及辅助设施补贴额度,对育秧硬盘给予全额补贴,对农民再补贴,同时,要整合高产创建、特优米基地建设等其它项目资源、形成合力,集中财力,做大做实,为水稻全程机械化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政策保障。

第12篇: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总结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总结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配套栽培核心技术是水稻钵体育苗技术与机械插秧的完美结合,也是农艺和农机科学有机的相结合,更是水稻育秧技术、机插技术、田间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从根本上实现水稻机插省工、节本、高产的目标,进一步提高了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

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为广大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样板,2014年在尚志市河东乡南兴水稻科技示范基地进行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配套栽培技术示范,实施面积1000亩,种植品种为中龙香粳1号,采用448孔塑料秧盘育小、中苗,收到了较好的示范效果,现将该项技术示范效果总结如下:

一、示范方法:

钵体育苗区用人工手推式播种机进行播种,每盘播量为70克芽种,每孔平均4粒左右;对照为常规机插盘育苗,每盘150克芽种,本田采用大区对比不设重复,钵体育苗区应用五菱柳机厂生产的2z-430增产型插(摆)两用机进行摆秧,对照区用常规插秧机进行插秧。其它管理按常规管理同一标准进行。

二、示范结果调查

1、秧苗素质调查(见表1)

通过秧苗素质调查,钵体育苗区株高比对照区矮0.3cm,叶龄钵体育苗区比对照区多0.3叶,钵体育苗区和对照区均没有发病;钵体育苗区根长5.7厘米,比对照区长1.2厘米,钵体育苗区根数比对照区多3.8条,钵体育苗区秧苗茎基宽为0.18cm,对照区粗0.02cm;百株地上干重钵体育苗区为2.5g,比对照区重0.7g;钵体育苗区充实度为0.22,比对照高0.07。从各项调查指标来看,钵体育苗区长势、根部性状、茎基粗、地上百株干重及充实度看秧苗素质要明显好于对照区。

2、育苗进程调查(见表2)

项目区播种时间为4月20日,出苗期为4月23日,齐苗期为4月25日,始通风期为4月27日,大炼苗期为5月15日,插秧秧龄为32天。

3、插秧质量调查(见表3)

插秧质量调查结果显示,钵体育苗区取秧数为4.5株,比对照区多0.5株,漏插率为0.3%,比对照区低0.5%,伤秧率为0.5%,比对照区低0.5%,勾秧率为0,比对照区低1%,漂秧率为0,比对照区低2%,翻倒率为0%,比对照区低3%,比较均匀。就是说机插播体苗插秧质量要好于常规机插盘育苗。

4、群体茎蘖动态和叶龄调查(见表4和5)

从水稻茎蘖动态变化调查结果表4可以看出,钵体育苗区分蘖始期、有效分蘖终止期、分蘖高峰期、抽穗期、成熟期的穴总茎数均比对照区多。钵体育苗区分蘖始期为7.2个,比对照区多0.5个,,有效分蘖终止期为26.8个,比对照区多3.9个,分蘖高峰期为33.5个,比对照区多4个,抽穗期为27.4个,比对照区多3.1个,成熟期为26.8个,比对照区多3.9个。

从水稻各时期叶龄变化调查结果表5中可以看出,钵体育苗区除移栽期外,返青期、分蘖始期、有效分蘖终止期、分蘖高峰期、抽穗期、成熟期均比对照区小,说明钵体育苗区叶龄进程快。钵体育苗区移栽期为3.2叶,比对照区大0.3叶;返青期为3.3叶,比对照区小0.2叶;分蘖始期为4.6叶,比对照区少0.4叶,有效分蘖终止期为8.8叶,比对照区少0.4叶,分蘖高峰期为9.5叶,比对照区少0.5,抽穗期、成熟期均为13叶,与对照区相同。

5、生育时期调查结果(见表6)

钵体育苗区移栽期为5月25日,返青期为5月27日,分蘖始期为6月1日,有效分蘖终止期为6月25日,分蘖高峰期为6月30日,抽穗期为8月8日,成熟期为9月15日,对照区除分蘖始期晚4天、分蘖高峰期早2天外,其它物候期没有差异。生育进程调查结果表明,钵体育苗机械插秧区较常规盘育苗机插地块返青快、分蘖早、有效分蘖时间长。

6、抗逆性调查结果见表7

从稻瘟病发生情况,示范区发生了轻微稻瘟病,危害不重;二化螟危害程度总体上较轻,产生轻微危害;从倒伏情况看,中龙香粳1号抗倒伏性强,且钵体育苗秧苗素质号,没有倒伏现象发生。

7、考种测产结果见表8

从产量结果看,钵体育苗区株高为90厘米,与对照相同;穗长为17.7厘米,比对照长0.6厘米;平方米穗数为528穗,比对照多29.5穗;穗粒数为73.9粒,比对照多0.7粒;结实率为87.4%,比对照低4.1%;千粒重为25.5克,比对照高0.7克,亩产579.7公斤,比对照增产4.9%。

三、示范小结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配套栽培技术即水稻钵育机插栽培技术具有伤根差、不漂苗、补苗用工少、返青快、分蘖早、分蘖多等优点,增产4.9%。

四、存在问题

播种时没有相配套的播种器,每孔内下种量多,一般在5-6粒种子,存在穴内过密问题,因此增产率低。

(作者单位:150601黑龙江省尚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第13篇:周至县果园全程机械化实施方案

周至县猕猴桃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为推广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加快我县猕猴桃生产机械化进程,全面提升猕猴桃果品品质,显著提高机械化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果农收入,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围绕县域猕猴桃发展趋势,依托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以推进猕猴桃全程机械化生产为目标,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和生产经营信息化,着力主攻薄弱环节生产机械化,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化装备技术,形成具有县域特色可在同类区域复制推广的成熟猕猴桃全程机械化发展模式。

二、实施背景

周至县南依秦岭,北濒渭水,地处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属西安市远郊农业大县,截止目前拥有猕猴桃种植面积32.7万亩,被誉为“中国猕猴桃之乡”,猕猴桃种植已成为周至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落后的生产工具及传统的作业模式严重制约了猕猴桃产业的发展,机械化作业程度低、劳动强度大、生产效 -1-

率不高、农机化科技含量少、资源浪费严重,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和价格优势。

近年来我们在猕猴桃生产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通过考察引进、宣传培训、机具推广、示范带动极大的推动了猕猴桃生产机械化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果品产量和品质,实现了果农增收。截止目前全县拥有各类果园耕作机械5872台(件),农户对猕猴桃机械化中耕、除草、施肥、植保等生产技术有了一定的认识,急切需要大规模的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技术以及果园耕作、植保机械化生产技术,以保证我县猕猴桃支柱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实施地点、建设规模与技术内容

(一)实施地点

拟在我县猕猴桃主产区楼观镇周一村依托西安周至周一有机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建设猕猴桃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辐射周边猕猴桃生产区,带动全县果园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推广应用。

(二)建设规模

在楼观镇周一村建设1000亩猕猴桃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推广引进果园耕作机械30台,机动植保机械10台,太阳能杀虫灯10台,果树修剪机6部、枝条切碎机4台,果品分拣机2台。

(三)技术内容

引进耕作、植保、节水灌溉、果品分级等机械进行果业全程

机械化生产作业试验示范,在猕猴桃生产过程中的中耕、除草、施肥、植保、修剪、树枝粉碎、节水灌溉和果品分级、保鲜贮藏等环节使用相应的机械化技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效,生产出优质的绿色产品。

(四)技术经济指标

通过猕猴桃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达到亩均增产猕猴桃170公斤,折合人民币425元。通过优质、高效农药及先进植保机械的使用节约农药30%;果园耕作机械的使用每亩每年可节省劳动日16个,每个劳动日按50元计,共计人民币800元;共计实现亩均增收节支1225元以上。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检查项目执行落实情况,督查项目进度,调配人员和物资,落实项目实施面积,协调和解决项目运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朱建平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苗炜县农业局局长

樊宏斌县财政局局长

成员:王振刚县农业局副局长

刘静县财政局副局长

陈岁民县财政局农财科科长周晓辉县农机管理推广站站长

项目实施技术小组,主要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技术路线、操作规程和技术宣传培训及指导服务等工作,组织农户承担试验示范任务,调查收集试验示范数据资料,编制技术报告等。

组长:周晓辉县农机管理推广站站长工程师 副组长:李春游周至县农技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

王天泰周至县土肥站站长高级农艺师

张鑫周至县农技站站长农艺师

韩养贤周至县植保站站长农艺师

成员:马洪波县农机管理推广站副站长

黄林县农机管理推广站副站长

石东泉县农机管理推广站技术推广股股长

刘三斌县农机管理推广站机具推广股股长

(二)措施保障

1、认真考察,做好机具的选型工作。根据我县猕猴桃生产作业的实际,认真考察,引进适宜本地区果园生产发展要求的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果业生产作业机械。

2、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召开现场会,印发宣传资料,出动宣传车和利用多媒体等多项措施,广泛开展果园生产机械化技术

宣传,扩大影响,提高果农应用机械从事生产作业的意识。

3、加强培训,做好技术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服务活动,积极联系生产厂家加强对农民、机手技术培训,使其正确掌握操作技能;实行技术人员跟踪服务,帮助果农检修、保养机具,解决技术难题,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引导农民自觉地应用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

4、开展技术模式创新研究,探索新的技术组合。完善技术模式,提供技术支撑,重点在猕猴桃生产环节和收获贮藏环节争取新突破,努力形成成本低、效益好、群众易接受的猕猴桃生产全程机械化利用技术体系,探索形成具有我县特色、完整的果业全程机械化发展模式。

五、进度安排

1、宣传培训阶段。2013年1月至4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考察选择项目实施地点,做好前期宣传工作,考察引进适宜的果园生产机械设备。

2、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5月到10月,积极做好技术培训及宣传工作,指导机具安装调试,帮助机手解决疑难问题,安排专人做好示范作业的各项记录和测产评估分析等工作。

3、自查验收阶段。2013年11月至12月,组织人员对示范完成情况及机具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完善资料和总结各项工作,做好上级主管部门检查验收准备工作。

六、经费概算与筹资方式

项目实施计划投资60万元,其中:申请专项资金40万元,合作社自筹20万元。专项资金40万元,主要用于示范园区建设10万元,技术作业补助5万元,技术对比试验5万元,机械设备购置10万元,宣传培训6万元,专家咨询服务4万元。

七、预期目标

通过猕猴桃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向农民展示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加快猕猴桃园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从而实现节本增效,促进周至猕猴桃生产作业全程机械化发展,改善猕猴桃园生产作业条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增产增收。

周至县农机管理推广站

二〇一三年四月二十二日

第14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工作总结

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省农机局和泰州市农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位专家的关心指导下,我市统一思想认识,细化目标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加大工作力度,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工作有序推进。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上下联动抓推进。市政府成立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切实强化工作组织领导。同时,把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摆在农机化工作首要位置,将机插秧、烘干机等列入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考核内容,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精心研究工作方案,召开了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推进会议,出台了《泰兴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施意见》、《泰兴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乡镇(街道)创建实施方案》,确定了各阶段的重点工作、目标任务、考核细则,实行倒逼机制,确保每一个阶段工作目标任务按期完成。各乡镇(街道)也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把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进一步细化到村,形成了市、乡、村三级联动创建机制。

2、找准薄弱环节,补齐短板促提升。组织对全市农业机械现状进行了认真调查,全面统计水稻、小麦两种主要农作物生产环节的机械保有量、在位使用情况,摸清了家底,确定了机械化种植、高效植保和粮食产地烘干3个薄弱环节。同时,结合农机装备在役情况和机械化作业能力,列出各乡镇(街道)薄弱环节机具缺口指导计划,有针对性地指导各地加大高性能、低能耗、大马力复式多功能作业机具推广力度,加快优化农机结构,全面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今年,全市新增高速乘坐式插秧机100台,3亩以上秧池面积达5216亩,水稻机插面积达48.13万亩,机插率达79%,13个乡镇(街道)实现了机插秧整镇推进;新增大条播机145台,小麦机播水平达75%。新增烘干机147台,产地烘干能力达47.7%;新增高地隙式喷杆式植保机95台,担架式植保机50台,高效植保机械化水平达62%;新增80马力以上大中拖配套秸秆还田机187台套,全年秸秆还田率达58%。

3、突出示范引领,重点突破促全面。坚持典型引路,先易后难,由点及面,梯度推进,全面加快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选择滨江、张桥、姚王、济川等4个基础条件好、机具保有水平高的乡镇(街道)作为首批创建乡镇(街道),力争2016年在全市率先创建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乡镇(街道)。这四个乡镇(街道)已经建立了工作班子,制定了创建方案,明确创建目标、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组织开展了技术指导、培训和服务,分类汇总相关资料,已做好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印发了《泰兴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标准》,明确了每个乡镇(街道)必须以泰州市现代粮食产业园区、粮食高产增效示范片或土地流转比重较高村为重点,建成1000亩以上的核心示范区,我市建成一个2000亩以上的市级核心示范区,努力打造一批管理水平高、经营效益好、示范带动强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

4、强化培训指导,优化服务提质量。突出农机与农艺结合,根据我市特点的土壤、气候等因素,制定了适合我市不同区域特点的技术路线,因地制宜推广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小麦机条播技术,实行推进良法良机配套。制订了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培训方案,因时因地开展各类技术培训,通过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等方式,加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重点技术推广,抓好农机大户、种田大户和社会化服务组织跟踪服务。今年以来,共召开现场会、举办培训班16次,培训技术人员1500人次。

5、加大扶持力度,督查考核求实效。在省级项目支持的基础上,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专题用于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今年,市财政已下拨财政专项资金1420万元,对机插秧按25/亩的标准补助,机插秧整镇推进补助10元/镇,烘干机根据烘干量补助省补资金的一半。同时,还将集中整合粮食高产示范创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等项目,向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倾斜,进一步放大项目资源要素效益。依据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考核验收办法,采取“自下而上”申报和阶段性考核验收的方式,对完成创建目标并通过考核验收的乡镇(街道),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进行扶持奖励。首批创建示范乡镇(街道)考核工作将于近期集中开展,考核达标后下达以奖代补创建资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作不平衡性较大。由于今年项目实施时间紧,加上前段时间镇村换届选举集中开展,少数乡镇存在工作脱节、不到位等现象,制约了面上整体工作开展。

2、粮食生产受自然和市场等因素影响较大。受今年自然灾害影响,加之种粮比较效益下降,部分农场主和种粮大户积极性不高,有的地方出现种粮大户“跑路”现象,影响了广大群众持续投入农机装备的积极性。

3、配套设施建设没有统一规划。少数地方对机库等农机配套设施建设缺少统一的规划引导,项目实施前未进行充分论证,随意性较大,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

三、下一阶段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省农机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听取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意见与建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节奏,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按期建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1、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市政府将组织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工作,通过现场观摩、督查互评等多种形式,定期开展工作“回头看”,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加速推进。同时,组织专家组和第三方核查机构,加强对示范乡镇(街道)创建的中期检查、考核验收和绩效跟踪,着力推动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2、加大装备提升力度。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装备是基础。我们将在巩固优势环节的基础上,突出薄弱环节,查漏补缺,补足机具。特别是要根据今年机具购置情况,对照创建的目标任务,将机具缺口任务落实到种粮大户、农机合作组织,确保机具购置指导计划落到实处。通过省级项目引导和市乡两级财政扶持,统筹规划建设农机综合服务中心,不断提高农机配套服务能力。

3、加大载体培育力度。围绕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秸秆处理六大环节,因地制宜发展土地集中型、合作经营型和统一服务型等各类规模经营,推广育秧、机插、植保、机收、秸秆还田及粮食烘干等托管式或专业化服务,加快组建农机服务合作联社,努力培育一批服务态度好、群众满意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机专业化服务品牌,以农机作业服务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带动粮食生产的全程机械化,着力提升农机化的社会管理与服务水平。

4、加大培训指导力度。进一步完善适合我市特点的技术路线和作业标准,加强新农机、新农艺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实现主要农作物耕作技术与机具推广的同步协调。适时开展集中育秧、机插秧、秸秆还田、机植保、烘干等技术培训,加强作业的指导与服务,及时帮助解决各类技术难题,提高农机作业的质量和效率。

第15篇:山东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实施方案

山东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实施方案

多年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我省农业机械化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3%。同时应当看到,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一是粮食生产机械化与全程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玉米机收仍是薄弱环节;传统低端播种机仍然占据主流,播种质量不高;粮食机械化干燥发展严重滞后;机械化植保、秸秆处理水平不高。二是经济作物机械化总体水平较低。高效、适宜机械相对缺乏,部分生产环节机械化还是空白。花生联合机收率低,棉花机采刚刚破题。为进一步加快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工作,各地要因地制宜,找准工作定位,聚焦薄弱环节,明确主攻方向,确定发展目标,深入开展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全力以赴抓好落实。

一、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目标任务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技术,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综合产能和效益,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可持续发展。力争到2020年,

1 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4%,其中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98%,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56%,农业机械化发展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在小麦、玉米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方面,主要是提高小麦和玉米机播机收质量,解决粮食干燥问题。确保到2017年粮食干燥机械保有量达3000台套,粮食机械化干燥作业量达400万吨,小麦免耕播种覆盖率达45%,玉米贴茬直播率达90%;到2020年粮食干燥机械保有量达6000台套,粮食机械化干燥作业量达800万吨,小麦免耕播种覆盖率达50%,玉米联合机收率达85%,玉米贴茬直播率达95%。

在花生、棉花经济作物机械化方面,主要是提升发展花生、棉花两大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到2017年花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2%、棉花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8%,到2020年,花生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棉花耕、种、管等环节实现机械化,机械采收取得大幅进展,花生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5%,棉花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5%。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坚持规划先行,基础好的区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鼓励大面积推广;其他区域,加强试点工作,由点及面,逐步推开。突出重点作物、重点区域、重点环节,进行集中攻关、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

2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生产实际出发,根据各地土壤状况、种植制度、经济水平、经营规模,确定适宜的技术路线和主推机型,坚持农机农艺融合,完善技术模式,推动技术集成和标准化。

3、创新驱动,持续发展。坚持产学研管推用相结合,自主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着力加快农业机械化技术与机具研发创新、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由环节化、低端化向全程化、高端化升级。鼓励和支持农业机械报废更新,推广保护性耕作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进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

4、政策扶持,市场主导。综合运用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农机深松作业补助、农机研发创新计划、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农机规模化作业推进工程等政策、项目,不断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农业机械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效益。

二、工作重点

(一)着力推进小麦、玉米粮食作物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

重点区域:菏泽、德州、聊城、临沂、济宁、潍坊。 主攻方向:围绕推进小麦和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重点提升产前种子加工、产后干燥机械化水平和产中机械化作业质量,主攻高效低损收获、宽幅精量播种、干燥机械化、保

3 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和精准施肥、高效植保。

发展路径:大力推进机械化干燥,菏泽、德州、聊城、潍坊、临沂、济宁辖区内每个县(市、区)建立粮食干燥机械化示范基地4个以上,基本解决规模在100亩以上的种植主体粮食干燥问题。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报废更新政策,加快推进小麦、玉米播种机、联合收获机升级换代,宽幅精量播种机、大喂入量小麦联合收获机、带扒皮功能玉米联合收获机在平原地区成为主流机型。努力提升玉米机收水平,在菏泽、潍坊、临沂等地着力发展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在滨洲市阳信县、聊城市临清市、泰安市肥城市、潍坊市临朐县等畜牧养殖重点地区积极推进粮改饲,大力发展青贮玉米收获机械化。在鲁西北沿黄灌区、鲁中高产井灌区、半岛和鲁南山丘旱作区积极推广适宜当地特点的保护性耕作机具和技术模式。积极推进以机械化还田为主的小麦、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在机场周边、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大力推广带有秸秆切碎装置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推行小麦、玉米机收、秸秆切碎还田、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模式,在泰安、滨州等地大力发展玉米秸秆青贮收获机械化,在东营、淄博等地积极发展食用菌种植,在聊城等地积极探索利用秸秆造纸、发电等利用途径。开展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种肥同播、统防统治,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现代植保机械,提高施肥、植保机械

4 化、精准化水平。

在抓好小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同时,注重突破水稻、马铃薯生产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瓶颈,补短板、上水平,实现全面发展,全程推进。

(二)加快推进花生、棉花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

1、花生。

重点区域:主要包括三大区域,即以胶东半岛、鲁东南为主的春花生种植区,以鲁西、鲁西南为主的夏花生种植区和以鲁中地区为主的花生套种区。

主攻方向:机械播种、联合收获。

发展路径:在推进耕整地、机械播种、灌溉、植保、施肥等环节机械化技术的基础上,加速推广应用分段收获机械,同时研发创新和示范推广多行高效多功能花生播种机和两段(捡拾、摘果)收获机械。从区域分布上,胶东半岛、鲁东南等春花生种植区为花生生产机械化发展核心区。重点是加快推广普及多垄多行大型花生精确播种联合作业机械、联合收获机械和两段收获机械,全力推进花生种植与收获的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到2020年,该区域春花生规范化机播400万亩;高效收获机发展到4000台,完成花生联合机收250万亩。其中,平度、胶州、招远、莱阳、诸城、高密、文登、莒县、莒南、临沭、沂南、沂水等12个重点县(市、区)全程机械化程度达到85%以上,带动整个发展区域达到

5 75%以上。

鲁西、鲁西南为主的夏花生种植区为花生生产机械化发展示范区。重点推广夏花生直播与收获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推进种植与收获机械化扩大发展规模,实现花生机械化种植、收获新突破。到2020年,该区域实现夏花生规范化机播150万亩以上;夏花生高效收获机发展到600台,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试验示范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其中,台儿庄、邹城、泗水、冠县、东明、鄄城等6个重点县(市)全程机械化程度达到65%以上,示范带动整个区域达到50%以上。

鲁中地区为主的花生套种区为花生生产机械化发展辐射区。重点开展机收花生种植的示范引导,进行花生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探索试验,带动花生种植模式机械化、现代化的转变。到2020年,该区域花生规范化机播50万亩;花生高效收获机发展到600台以上,完成机收花生30万亩。其中,济阳、莱城、新泰、宁阳等4个重点县(市、区)全程机械化程度达到50%以上,示范带动整个区域花生生产机械化实现根本性改观。

2、棉花。

重点区域:主要包括以滨州、东营、潍坊为主的黄河三角洲一年一熟区、以聊城、德州为主的鲁西北一年一熟与两熟区和以菏泽、济宁为主的鲁西南一年两熟区。

6 主攻方向:机械播种、植保化控、机械采收。 发展路径:在普及应用机械深耕深松、中耕施肥、机械植保的同时,重点推广应用规范化播种机械,引进示范国外摘锭式先进采棉机,研发推广适合黄淮海地区棉花采收的中小型自走式采棉机和大型高地隙对靶施药高效植保机械以及秸秆处理机械。加强棉花加工企业技术改造,选育适于机采的棉花品种。黄河三角洲一年一熟区作为机械化发展核心区,重点推广应用规范化播种和机械采收。到2020年,该区域实现按机采棉模式种植50万亩;大型采棉机发展到30台,完成机采棉14万亩;大型高地隙高效植保机械作业达到20%,秸秆处理达到30%,全程机械化程度达到65%以上。其中利津、河口、寿光、昌邑、无棣、滨城等6个重点县(市、区)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达到75%以上。

鲁西北一年一熟与两熟区作为机械化发展示范区,重点推进按机采棉模式种植与收获试验示范,加快引导机采棉种植规模扩大发展,实现棉花机械化采摘突破。到2020年,该区域实现按机采棉模式种植10万亩;采棉机发展到5台,完成机采棉2000亩;机械播种达到80%;大型高地隙高效植保10%,秸秆处理15%。其中夏津、武城、高唐、临清等4个重点县棉花全程机械化程度达到50%以上。

鲁西南一年两熟区作为机械化发展辐射区,重点开展机采棉机械化种植模式探索试验,示范引导机采棉种植,辐射

7 带动棉农加快转变棉花种植模式。到2020年,该区域实现按机采棉模式种植1万亩、采棉机发展到2台,完成机采棉1000亩;大型高地隙高效植保和秸秆处理技术实现良好起步。其中金乡、嘉祥、巨野、成武等4个重点县率先在这一区域实现突破,并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通过花生、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点突破,积聚经验,探索路子,带动蔬菜、茶叶、林果等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保障措施

(一)推进农机装备创新示范。以推进大宗粮食和战略性经济作物育、耕、种、管、收、运、贮等主要生产过程机械化为核心,以实施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和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为抓手,整合农机生产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农机推广机构等各类社会资源,进一步加大先进农机装备研发创新、示范推广力度。鼓励农机生产企业自主创新,以雷沃、五征、时风、常林等大型农机骨干企业为重点,打造一批集大型拖拉机、高效联合收割机等高端农业装备研发、生产、销售、培训于一体的农业生产全过程解决方案服务商。以大华、国丰、巨明、金亿、工力、宁联、东泰、弘盛等企业为主,建设一批致力于土地深松、免耕播种、联合收获等关键环节复式作业机具研发生产的农机企业。以山东农机研究院、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高校科

8 研单位为主,建设一批关键核心农机部件研发基地,加强农机基础和应用研究,着力提升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以省、市、县农机推广机构、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基地或示范园区为主,进行品种、栽培、机具和加工等技术集成探索、试验示范,打造一批可看、可学、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以点带面,不断加快先进成熟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普及应用。

(二)培育农机新型经营主体。围绕“扩大规模、规范管理、提升能力、增强后劲”,进一步加强以农机合作社为重点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农机作业规模化推进工程,加大对农机合作社奖补力度,加强农机合作社农业装备、库棚设施、办公条件等硬件建设。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充分发挥我省农机装备制造业的优势,鼓励开展“企社共建”活动,加大对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经理人、财务人员培训力度,引导农机合作社加强建章立制,提高规范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积极探索带机、带地、带资或技术入社的资本合作方式,完善农业生产过程“作业标准、服务价格、技术模式、生产资料”等“几统一”的劳动合作方式,建立合理公平、效率优先的分配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含供销社农机合作社)和农机作业能手作用,鼓励和支持开展土地全程托管或主要生产环节托管、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推动农

9 业生产向装备智能化、种植规模化、过程机械化、服务社会化方向发展。

(三)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成立农机农艺融合协调小组和农机农艺融合专家组,发挥省政府农业专家顾问团的作用,构建农科教、管推用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机械化农艺体系、作业规范和质量标准,培育适于机械化作业的作物良种,强化农机从业人员农艺知识培训,组织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实施高效农机化规模生产示范引领工程,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农场建设。

(四)提高农机信息化水平。开展“互联网+农机”推进行动,建设农机管理服务信息化指挥调度平台,通过互联网、移动通讯、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手段,加强农机管理部门、科研单位、生产企业、农民和农机手的互联互通,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和农业机械化的深度融合,形成面向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提升农机管理服务科技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突出补贴重点,对花生、棉花联合收获机、深松机、免耕播种机和配套大马力拖拉机以及水稻插秧机、干燥机等重点机械,实行应补尽补、有购就补,进一步向粮食和大宗经济作物主产区倾斜,提高补贴的指向性、精准性和实效性。鼓励

10 有条件的市、县对粮食干燥、秸秆还田、花生和棉花联合收获等机械化作业实施补助。积极开展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加快老旧高耗能机械更新步伐,促进农机装备结构“腾笼换鸟”、优化升级。鼓励和支持大型农机企业开展农机金融租赁服务。

(六)加强组织领导。把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主动协调有关职能部门以及农业系统各相关单位,形成高效工作推动机制。选择现代农业示范区、粮棉油生产大县作为建设示范重点,积极创建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努力打造一批模式优、机制好、效果佳的全程机械化亮点,典型引路,梯度推进。支持基础好、有条件的地区,实施整市推进。搞好统筹规划,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落实工作任务,构建上下联动、多方协作、合力推进的工作责任机制。制定评价科学的工作考核机制,把推进全程机械化纳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考核内容。

11

12

第16篇: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示范区创建项目实施方案

附件1

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 示范区创建项目实施方案

小麦为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生产在全省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经多年发展,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水平已较高,但在植保、烘干等环节仍较薄弱,为进一步全面提升我省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建立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示范区,采用先进适用的小麦机械化耕整地、播种、植保、收获、烘干及秸秆处理等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形成科学合理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模式,优化配置各生产环节机械设备,健全和完善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规范和作业质量标准;补齐短板环节,充分体现农机化技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作用,突显小麦生产机械化集成技术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的优势。

二、基本原则

1、广泛参与、突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探索建立农机推广长效机制和长期稳定的推广示范基地。项目承担单位的选择上要实事求是、以能为先,要向县、乡推广机构、乡村集体组织、贫困乡村专业合作社倾斜。

2、规范选型、把握“六好”。与当地立地条件和农艺要求的适应性好;与项目建设内容的一致性好;与当地广泛使用的技术装备的差异性好;与全省农机推广试验示范类技术装备同步性好;与优质、高效、先进、环保要求的契合性好;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导向性好。

三、实施内容

1、示范区建设

在襄汾县和稷山县建设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示范区2万亩。分别为:襄汾县1万亩、稷山县1万亩。

2、新购置机具选型考核

在省、市站的指导下,做好主要机具的选型和技术的集成配套研究,依据当地生产实际,引进植保、收获、烘干及秸秆处理等薄弱环节机具;对新购置的机具开展试验选型考核,并提交考核报告。

3、开展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应用示范 建立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示范区,进行小麦机械化耕整地、播种、植保、收获、烘干及秸秆处理等技术集成应用示范;通过引进植保、收获、等配套机具,形成适合当地生产、可复制、可推广的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模式、机具配备方案和技术路线。

4、开展示范演示活动

适时开展技术培训、示范演示等推广活动。

四、资金使用计划

在临汾市襄汾县、运城市稷山县组织实施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示范区示范项目,每个县(市、区)支持资金为15万元。用于新装备购置补助12万元,单台装备购置补助比例不超过机具价格的80%;项目实施及技术推广费3万元,包括机具对比试验选型考核、新技术试验风险补助、试验示范装备维修费用、试验示范所需物料购置补助、试验示范区标志建设补助、技术培训和现场示范演示等推广活动。

项目资金使用要做到专款专用、不挤占、不挪用,在项目实施中,严格按照资金使用计划和规定支出,并要有相关发票凭证,杜绝超范围、超标准支出和虚列支出等情况。

五、技术规范及要求

1、播前准备

①小麦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生产实际,选用适宜种植的小麦品种,如济麦

22、鲁原50

2、鑫麦29

6、良星66等。

②种子处理。小麦种子质量应达到:纯度≥99%、净度≥98%、发芽率≥85%、水分≤13%。提倡选用包衣种子,播前采用药剂拌种方法进行处理,拌后堆闷24小时,待麦种晾干后即可播种。

③田块准备。一是秸秆处理。前茬作物收获后,对田间剩余秸秆进行粉碎还田,要求粉碎后85%以上的秸秆长度≤10cm,且抛撒均匀。如采用灭茬、旋耕、施肥、播种、覆土(镇压)联合复式机具作业,秸秆留茬高度应≤30cm。二是旋耕整地。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土壤含水率应控制在15%~25%,旋耕深浅一致,旋耕深度应达到8cm以上,耕深稳定性≥85%,耕后地表平整度≤5%,碎土率≥50%。为提高播种质量,提倡播后应及时镇压。每隔3~4年应深松1次,打破犁底层,深松整地深度一般为25~30cm,稳定性≥80%,土壤膨松度≥40%。深松后应及时合墒。三是保护性耕作。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地块,如田间秸秆覆盖状况或地表平整度影响免耕播种作业质量,应进行秸秆匀撒处理或地表平整,以确保证机械播种质量。

2、机械播种

①适期播种。根据气候、品种类型、土壤墒情确定适宜播期。具体确定小麦播种适期时,还要考虑麦田的土壤类型、土壤墒情和安全越冬情况等,旱地小麦可在适宜播种期前后抢墒播种。

②适量播种。一年两熟区小麦每亩播种量20-25kg。但应根据播种时土壤墒情、整地质量、土壤质地和种子发芽率等情况适当增减。在干旱年份和晚播条件下,应适当增加播种量,但也要避免盲目加大播种量,导致基本苗过多。

③提高播种质量。采用机械化播种技术一次性完成施肥、播种、镇压等复式作业,播种深度为3~5cm,要求播量精确、下种均匀,无漏(重)播,覆土均匀严密,播后镇压效果良好(如土壤湿度较大或粘重土壤,亦可不需镇压)。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地块,播种时应保证种子与土壤接触良好。调整播量时,应考虑药剂拌种导致种子重量增加的因素。

④播种机具选型。根农业生产实际和农艺要求,提倡选用带有镇压装置的播种机具,一次性完成灭茬、旋耕、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复式作业。

3、田间管理

①冬前管理。一是查苗补苗。出苗后应及时查苗,发现漏播应及时补种。二是苗期病虫草害防治。根据病虫草害发生情况选用适合的药剂及用量,按照机械化高效植保技术操作规程进行防治作业。三是冬前促弱控旺。在小麦3叶期前后,对基肥不足、麦苗瘦弱、群体不足田块,根据苗情,适量追施平衡肥,每亩追施尿素3~5 kg。

②春季管理。一是化学除草。对冬前除草效果不好或未及时化除的麦田,待气温回升后要及时进行化学除草。二是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控策略,重点防治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在小麦生产中后期搞好“一喷三防”,应加强植保机械化作业指导与服务,根据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选择适宜的药剂和施药时间;在示范区采用无人植保机、高地隙植保机械进行作业确保达到安全施药技术规范的要求。

4、机械收获

目前小麦联合收割机型号较多,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为提高下茬作物的播种出苗质量,要求小麦联合收割机带有秸秆粉碎及抛洒装置,确保秸秆均匀分布地表。收获时间应掌握在蜡熟末期,同时做到割茬高度≤15cm,收割损失率≤2%。作业后,收割机应及时清仓,防止病虫害跨地区传播。

5、机械烘干

对收获的小麦,籽粒含水率大于20%时,采用粮食烘干设备进行烘干处理,使含水率降到15%以下,达到粮食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六、实施进度安排

1、1-2月,下达计划任务,做好物料准备。省局下达全省推广项目计划任务,项目县做好物料、油料、作业机械保养等准备工作。

2、3-4月,制定实施方案,开展示范区建设。各项目县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报省总站备案,方案中要明确工作目标、进度安排和工作措施等;做好示范区的规划建设工作。

3、4-5月,开展中耕植保作业。引进高效植保机械,做好安装调试工作。开展小麦中耕、植保作业,以及多种形式的高效植保机械现场演示和推广活动,并进行高效植保机械试验考核工作,形成试验考核报告。

4、5-7月,开展小麦机械化收获作业。开展小麦机械化收获作业,引进机械化烘干设备,并做好安装调试工作。

5、8-9月,开展小麦机械化烘干作业。开展小麦机械化烘干作业,以及机械化烘干现场演示和推广活动,并进行烘干机的试验考核工作,形成试验考核报告。

6、10-11月,开展小麦机械化播种作业。开展小麦深松整地和机械化施肥播种作业。

7、11月15日前,进行项目验收、全年工作总结和绩效考评。各项目县要完成年度工作总结报告(主要内容:项目概况、实施范围、实施面积及机具完成情况,试验示范、宣传培训、资金使用情况,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采取的主要措施以及总结出适合该地区的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模式、机具配备方案和技术路线等),提交植保机、烘干机的试验考核报告以及项目绩效自评报告,并接受市站绩效考评。省站将适时对项目进行绩效考评抽查。

七、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市农机推广站要监督指导全市农机推广项目实施。有关市、县农机主管部门要争取当地政府和财政的大力支持,把项目的实施纳入农机工作的重要议程。

各项目县要成立项目领导组和技术指导组,领导组要协调和指导项目实施工作,责成专人负责项目实施,同时要及时了解和报道工作进度。技术指导组要负责制定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包括项目概况、工作目标、进度安排和工作措施等内容,要明确采取的技术模式、技术路线、技术内容、实施范围、工作步骤、组织措施、领导组技术组等),制定项目技术规范,实地监督指导项目实施和解决项目实施中有关技术问题,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做好新机型的试验考核工作。 各县局要高度重视项目推广工作的重要性,确保技术人员及时到位,推广站要全力以赴做好此项工作,站长负责,责任到人,深入田间地头组织实施。

2、落实项目任务。

省站根据省局项目建设计划任务清单的要求与各项目县农机局签订项目建设任务书,各县局要依据项目建设任务书认真做好项目的安排和落实工作,同时,要与项目具体承担单位(个人)签订项目协议书,明确各方责任、权利、义务等,明确项目机具用途和管理等。

3、设置推广标识。

各项目承担单位要选定核心示范区设立或悬挂项目示范标志牌,项目资金补贴购置的机具要喷绘“NJTGSFYJ2018-XX”字样进行管理。

4、搞好技术宣传、培训、指导服务。

各项目县要开展技术操作培训,规范作业质量标准。在作业期及时深入田间进行技术指导,组织开展作业示范。同时,积极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对新技术进行宣传报道。要及时将开展项目有关工作的相关信息向省推广站反馈,同时将相关信息上传至《山西农机信息网》和《山西农机推广信息网》,报送项目实施动态信息2篇以上。

5、严格项目监督管理,做好档案留存工作。相关市站要认真做好项目的安排和落实工作,督导各项目县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项目完成后将所有项目资料装订成册。包括项目县编制的实施方案,县研究落实项目的会议文件,机具票据(复印件),协议书,总结,试验报告,引进机具照片,机具作业现场、考核现场照片和影像资料,验收表,验收报告,绩效考评报告,资金支出明细(复印件)和票据(复印件)等。市站在项目实施期间适时到各县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省站要组织开展技术指导和抽查。

6、做好项目实施,认真进行检查验收、绩效自评。各项目县要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开展项目实施工作,认真记录项目实施过程,积累相关的数据记录、影像记录。每月报送《农机新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实施动态情况报表》(见附件18),6月30日前报送半年总结。项目实施结束后,一是要撰写相关报告材料,包括项目工作总结、项目技术总结报告、项目机具跟踪考核报告、推广效益分析报告和项目绩效自评报告。二是要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全面验收,形成规范的验收表、验收报告。三是验收完成后,项目县要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自评,并向市农机局提出绩效考核申请。各市对所辖县项目完成绩效考评。

第17篇:甘蔗生产汇报材料

XX乡甘蔗生产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在我将我乡本年度的春植甘蔗生产和秋植甘蔗工作打算向大家作个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2010年春植甘蔗生产任务及生产措施

2010年我乡甘蔗生产任务是:

(一)目标面积3.5万亩,其中,新植面积1.87万亩,宿根面积1.63万亩,基数面积3.07万亩,其中新植1.57万亩,宿根面积1.5万亩;

(二)产量:目标产量:单产5.6吨,总产18.77万吨,基数产量,单产5.4吨,总产15.08万吨。

为搞好本年度的甘蔗生产,使甘蔗产业得到巩固和持续健康发展,我乡采取了一系列生产措施:一是成立了由党委书记XX为组长,人大主席XX、乡长XX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甘蔗生产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制定了甘蔗生产意见,将生产任务分解到村,并要求各村也要制定生产措施,将生产任务分解到村民小组进行落实;三是将乡干部分片到各村抓甘 1

蔗生产,并出台了责任面积考核办法,规定书记、主席、乡长,责任面积每人100亩,乡副职班子成员,责任面积每人70亩,村支书、主任、驻村乡干部,责任面积每人50亩,副支书、副主任、后勤乡干部,责任面积每人30亩,村民小组长责任面积每人20亩,乡、村、组干部共完成任务面积7050亩,完不成任务的,不得参与年终考核;四是制定奖惩措施,由公司对村组按实际种植面积和产量进行奖惩。

二、春植甘蔗完成情况

通过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和乡、村、组干部的共同努力,2010年度我乡共种植春植甘蔗13165.93亩,其中田蔗7813.33亩,地蔗5352.6亩,完成区委政府下达面积任务的83.8%,有8个村完成了乡党委政府下达的任务,有6个村没有完成任务。现在全乡的甘蔗总面积为26148.4亩(含宿根面积12982.5亩),其中田蔗12790.9亩,地蔗13357.5亩。

三、秋植甘蔗工作打算和措施

为坚决完成区委政府下达给我乡的秋植甘蔗面积任务,我乡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工作。一是回去后及时成立秋植甘蔗生产领导小组,加强工作领导;二是制定出台秋植甘蔗生产意见,结合各村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分侧重点将面积安排到

各村;三是按乡党委政府领导班子的挂片、挂村和驻村干部分配情况,由乡干部督促各村采取相应的生产措施,力争完成秋植任务;四是对乡、村干部制定相应的考核措施,以促进秋植甘蔗生产。

总之,为搞好秋植甘蔗生产,我乡将按照创先争优、“三查三看”的要求,以“转方式、调结构”为着力点,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坚决完成秋植甘蔗生产任务,促进我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第18篇:镇甘蔗生产情况汇报

*镇2012年甘蔗生产情况介绍

今年以来我镇紧紧围绕年初县委、县政府下达的甘蔗生产任务,按照要求,充分利用我镇有限耕地资源,结合各村交通、水利等条件进行科学规划,狠抓扩大甘蔗种植面积,推广甘蔗种植新技术,发展壮大蔗糖产业。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2012年我镇的甘蔗生产任务是5.48万亩(其中新改种1.38万亩,翻蔸新种0.94万亩,留宿根3.16万亩),入厂原料蔗21万吨。截止9月11日,全镇已落实新种面积*亩,其中翻兜新种*亩,新改种*亩;已备耕*亩,其中翻兜新种*亩,新改种*亩;已完成新种*亩,其中翻兜新种*亩,新改种*亩,占新种任务的*%。

二、工作措施

(一)“早”字当头。早谋划,早安排。去年12月13日,也就是县委县政府召开甘蔗动员会的次日,我镇召开了2012年甘蔗生产动员会;在去年10月份各村进行大宣传、大动员、大排查、大摸底,掌握各村情况。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将全镇任务层层落实到村屯,细化到人。抓好示范片的典型带动。三套班子主要领导和分管每人要落实连片100亩以上示范片,其他班子领导每人50亩以上连片,一般干部和村委干部每人30亩以上连片。特别是注重发挥村两委、经济能人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全力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及时与糖厂协调联系,为种蔗村屯群众做好联系机耕、蔗种、地膜、肥料和蔗路维修等服务工作。田间生产期间组织技术员深入各种蔗村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科学种蔗水平。

(四)抓好督促检查。重点是做好示范片,以点带面。结合蔗价提高的契机,将甘蔗种植的重点放在*等村,重点抓好木薯地、玉米地改种。组织强有力的工作队,落实好*村500多亩的木薯地改种示范片、*村2100多亩的玉米、黄豆地、望天田改种示范片、*村1600多亩的木薯地、玉米地改种示范片等,通过以点带面,带动周边群众

种植甘蔗。目前全镇已落实或正在种植的20亩以上的示范片有58片共10690亩,200亩以上的示范片有16片共9200亩、500亩以上的示范片有10片共6350亩。

(五)实行奖励机制

我镇制定出台了2012年甘蔗生产工作奖励办法,实行风险抵押金制度,村级干部缴纳100—500元的抵押金,完成的实行双倍奖励,不完成的的不返还抵押金,作为本镇甘蔗工作经费。

虽然*镇甘蔗生产也面临许多困难,比如香蕉、木薯与甘蔗争地等问题,但我们有信心完成县委下达的任务,坚决完成本年度的甘蔗生产任务。

第19篇:甘蔗生产五年发展规划

广西来宾东糖石龙有限公司

甘蔗生产五年发展规划

(2009-2013年)

一、前言

甘蔗生产是我县主导产业之一,蔗糖生产目前仍是我县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企业增效的有效途径。而作为制糖企业,原料蔗生产能否供应充足的原料,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原料蔗种植的主体是蔗农,政府是引导和服务,糖厂农务是对外的第一窗口,农务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担负着原料蔗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服务工作。蔗糖实行联动价,是通过市场来联系的,糖厂与蔗农实际上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整体。为了加大加快蔗区原料蔗的发展,我们提出了未来五年石龙公司甘蔗生产发展规划。

二、石龙公司蔗区概况

根据象州县土地资源的统计,公司蔗区两个乡镇的耕地面积为136960亩,其中旱地面积为94924亩,水田面积为42066亩。潜在的甘蔗面积主要依赖开发荒岭、荒坡、残次林、果园地,以及采取相应的激励的补贴政策和高质量的砍运种服务感动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争取把象州镇、运江镇8个村委蔗区划归我公司,通过宣传发动蔗农可增面积3万亩。

目前蔗区辖内有石龙镇、马坪乡两个乡镇,蔗区总人口为58534人,其中农业人口为52687人,非农业人员为5847人。蔗区有18个村民委176个自然村队,其中石龙镇有7个村民委,76个自然村队,马坪乡11个村民委,100个自然村队。成立广西来宾东糖集团有限公司以来,石龙公司种蔗面积最多的是2008年,面积为12.2万亩,最少的是2004年,面积为8.8万亩。进厂原料蔗最多的是2007/2008年榨季,产量是58.2万吨,进厂原料蔗最少的是2005/2006年榨季,产量是24.9万吨。蔗糖份最高榨季的是2003/2004年榨季,为15.83%,蔗糖份最低的榨季是2007/2008年榨季,为13.99%。2008/2009年榨季进厂原料蔗为46.7万吨,2009年种蔗面积为11.5万亩,种蔗户数8456户。近几年户均产蔗60吨,百吨种蔗户有900户。

1

三、东糖石龙公司甘蔗生产发展总体目标

县委、县政府把大力发展甘蔗生产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决策,提出抓好一条蔗,搞活象州经济一盘棋,我们相应吃透政府制定的文件精神,紧抓机遇,咬紧甘蔗生产不放松,扎扎实实做好砍运榨种各项服务工作,搞好与各级政府和蔗农关系。结合公司蔗区的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市场环境等实际情况,明确提出公司甘蔗生产五年发展总体目标:甘蔗生产健康持续发展,到2013年,公司蔗区甘蔗种植面积达到13.2万亩。2013/2014年榨季进厂原料蔗达到65万吨,工业单产达到5吨,蔗糖份达到15.2%。

2

四、目标实现的有利因素分析

1、优越的自然条件。象州县位于东经109.25°到110.06°,北纬23.14°到24.18°之间,公司蔗区地处广西中部偏南盆地内缘,气候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显著的湿润农业气候带。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20.8摄氏度,年均日照时数1736小时,年降雨量是1300毫米,实际有霜日数平均5天。具有光、温、水资源丰富,光热雨同季,夏长冬短、四季宜耕,有利于甘蔗的生长和蔗糖份积累。辖区内地形多为丘陵地形、旱地居多,适宜于种植甘蔗。

2、优越的地理位置。209国道线贯穿蔗区石龙镇境内,省道20134线贯穿马坪乡境内。公路水路交通便利,公司距来宾市52公里,距柳州市55公里。距象州县23公里,公司蔗区处在四县交界,蔗区内甘蔗基本上连片种植,种植密度大。蔗区平均运距短,平均运距为20公里,可以有效降低运输成本。

3、国内外食糖形势转好。首先国家储备糖和地方储备糖可以平稳市场食糖价格;其次,消费方面,目前对食糖的需求保持高增长;其三,国外主要产糖国,如巴西、印度连续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甘蔗产量严重下滑,使国内食糖供应处于平衡趋紧的状态,国际食糖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所以,受此影响,国内外食糖形势转好,食糖价格上涨,进厂原料蔗价格也会联动上涨,就可以利用这个价格杠杆的作用,提高蔗区蔗农种蔗积极性,扩大种蔗面积。

4、象州县被国家列为蔗糖生产基地县,政府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并已付诸实际行动。

5、东糖集团实力雄厚,有足够的资本扶持蔗糖生产。07/08年榨季累计发放各类种蔗贷款941万元,补贴各项甘蔗生产资金173万元。2009年发放各类种蔗贷款908万元。榨季甘蔗款平均7天结付一次。

五、目标实现的不利因素

1、与甘蔗竞争的作物日趋增多。目前甘蔗生产已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种植,而且当地劳动力少,旱地多,如果种植经济作物过多,势必会增加劳动力和增大劳动量,所以种植甘蔗的习惯还将会延续下去。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甘蔗竞争的作物会日趋增多,主要有玉米、水稻、蔬菜,还有速生桉树、果树。种植玉米财政补贴10元/亩,牛奶场收购鲜玉米价格在280-300元/吨,种植水稻补贴80元/亩,种植果树亦有补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这些作物必将与蔗争地,甘蔗的土地占有额度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3

2、甘蔗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力成本高,甘蔗生产成本偏高。当前农资价格较高,而且很不稳定,劳动生产力日益匮乏,农村青壮年多数往城镇务工。在甘蔗生产的管理过程中,人工成本一年比一年增高的情况下,甘蔗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又低,尤其是甘蔗砍收的机械化发展相当滞后,在原料蔗价格和单产不变的情况下,部分蔗农愿意改种其他作物或种植速生桉树、果树等,以减少甘蔗种植面积来减轻这些方面所带来的压力。

3、蔗区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规划,蔗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这也是制约甘蔗生产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4、工业用地日益增多,种植甘蔗的土地被大量征用。属石龙公司蔗区的石龙镇是象州县一个重要的工业集中区,近年来大批的客商纷纷到石龙投资考察。据统计,目前已有26家企业到石龙投资创业,被征用土地面积3900亩,90%征用到甘蔗地。目前拟征用土地5000亩。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用地和城镇化建设还会有很多蔗区土地被征用,从而减少蔗区甘蔗种植面积。

六、目标实现采取的主要措施

1、继续制定甘蔗发展的激励政策,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根据经济发展的趋势,结合公司蔗区的实际情况,适时适地制定各种甘蔗发展的激励政策、扶持措施,以此引导和提高蔗农种蔗的积极性。还要通过制定各种奖励制度,调动各级政府配合搞好甘蔗生产的信心和决心。并根据蔗区甘蔗发展程度,相对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对蔗农的扶持政策主要倾向采用机械新增种植、高坎田改种、良种繁育、地膜覆盖、尾茎种植,翻蔸重种、种蔗贷款扶持等方面。

2、增加蔗区甘蔗种植面积。

根据调查,公司蔗区尚有部分低坡可开垦种蔗的低产林地,低产果地约1万亩,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的土地约有1.5万亩,高坎旱田部分约有3000亩,可种蔗的土地存量约2.8万亩,目前蔗区种蔗面积有11.5万亩,减去每年蔗地轮作面积约9000亩左右,那么蔗区种蔗面积可发展到13.2万亩左右。我们要抓住蔗糖形势朝良好方向发展的趋势,努力在这几方面挖掘潜力,增加蔗区种蔗面积。另外,从机耕、种子、肥料、技术、服务、蔗区道路等方面重点扶持新开发种植的蔗农,鼓励经济能力整合土地资源承包经营。如今年秋植蔗马坪乡石社村的一片20亩旱田就被经济能人整合承包种下秋植蔗,石龙镇大蒙村的一片

4

90亩的荒地也是被经济强人承包,并种下秋植蔗。

3、提高甘蔗单产。蔗区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当蔗区甘蔗面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一味追求增加种植面积来增加进厂原料蔗产量那是不现实的。目前公司蔗区甘蔗工业单产一直徘徊在3.6吨-4.2吨,历史最高的是07/08年榨季,为4.84吨/亩,所以在提高单产方面,我们还有相当大的潜力。现在就蔗区面积而言,甘蔗单产平均提高0.1吨/亩,总产量就增加1.23万吨,所以,通过提高甘蔗单产,增加原料蔗总产量是一条有效途径,同时又可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蔗农收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甘蔗单产主要有以下几点:

⑴积极推广机械深耕深松。公司蔗区拥有各种机型的中拖约有180台,其中80型以上约有50台。目前蔗区蔗地机耕的机械化程度可达98%,但以使用60型,654型机耕的居多。我们要推广使用80型以上的大型中拖犁耙整地,深度要达35公分以上,这样就可以增加蔗地蓄水保水能力,提高甘蔗的总体耐旱抗旱能力,增加甘蔗产量。

⑵提高科学种蔗技能,推广良种良法。

采用深耕、深行、浅种、宽行密植;基肥足,追肥足,肥类搭配合理;立足“早”字进行中耕,除草、培土、防病虫害;及时进行深破垄松蔸;及时进行地膜覆盖;重视和加强砍收质量,对甘蔗的产前、产中、产后进行科学化、程序化管理,努力提高甘蔗单产。

目前公司蔗区甘蔗品种97%为新台糖22号,并且已有10年的种植历史。为夺取甘蔗高产高糖,必须抓好甘蔗品种改良,优化品种种植结构,改变蔗区品种单一,良种的良性退化,病虫害增多的局面,则必须加快良种引进和繁育。从2007年开始,公司逐步开始引进部分良种到蔗区试种,现在重点推广有潜力的品种有:柳城03/18

2、台糖92/266

8、福农22号、赣蔗18号,新台糖22号脱毒健康种苗等品种。实行种植这些品种给予良种推广补贴200元/亩,以此加快推进蔗区良种化的进程。

⑶改良蔗地土壤、推广滤泥还田、蔗叶还田。

由于蔗区甘蔗常年连作,常年施放无机化肥,造成蔗地土壤板结,微量元素缺乏,甘蔗病虫害增多,甘蔗宿根性差、产量低。糖厂滤泥是一种完全型肥料,含有有机质比较丰富,肥效较高,能较好较全面地满足甘蔗生长对营养的需求,同时可以改变土壤性能,易于耕作,具有培肥地力,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据调查甘蔗采用滤泥还田技术模式栽培,可提高甘蔗单产20%—30%,效

5

果非常显著。所以要向蔗农免费供应滤泥,提高蔗农应用滤泥还田的积极性,提高甘蔗单产。

蔗叶还田同样含有丰富甘蔗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和有机质,具有增肥地力,保水、保温、防寒防霜的作用。蔗叶还田覆盖50%的蔗地面积,可节省50%的破垄费用,50%的除草费用及部分人工费用,对提高单产也很显著。该项技术措施,也可实行一定的补贴政策。据实验,连续4年实行蔗叶还田,每年每亩可提高甘蔗产量1吨以上。

⑷大力推广蔗尾作种的种蔗技术。蔗尾留种既可以节约蔗种,又可增加进厂原料蔗的品质。降低蔗农种蔗成本,增加蔗农收入,提高甘蔗出苗率和整齐度,从而提高甘蔗单产。所以要及时出台优惠政策支持、鼓励蔗农蔗尾留种。力争用几年时间,推广蔗尾作种种植冬春植蔗面积达到60%以上。

⑸加强甘蔗抗旱保苗,保丰产的措施。由于气候的变化、常常出现春旱和秋旱,春旱影响甘蔗出苗率,秋旱影响甘蔗生长。所以要加强甘蔗保苗、保丰产的措施,一是抓住有利时机适时下种;二是采取“三湿下种”;三是种植沟淋水、复土后盖膜;四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山塘、水库、水利渠道进行抽水淋灌甘蔗,保证甘蔗有旺盛的生长力。所以,扶持补贴蔗农购买小型抽水的设施和设备,一定程度上提高蔗农对甘蔗抗旱的积极性。

4、加快推进甘蔗生产农业机械化程度。

公司蔗区使用大马力中拖进行机械深耕、深松作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程度。现在关键是引进中耕机和甘蔗砍收机。争取国家采取更为倾斜、优惠的政策,在财政上增加对甘蔗机械资金的投入,突出抓好适用型甘蔗中耕机、收割机的科研推广项目攻关;集团公司实行蔗农购机补贴政策;建立甘蔗农业机械应用示范基地,充分发挥效果辐射带动作用。

5、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目前蔗区水利基础设施较差,灌溉能力逐年减少。因此,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蔗区水利灌溉能力,逐年递增水利灌溉面积,促进蔗区甘蔗高产稳产。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做到:企业要加大对甘蔗种植业的反哺力度,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修复渠道,恢复原有的水利灌溉功能;扶持蔗农做好水利微喷或滴灌样板示范。

6、其他方面采取的措施。

⑴企业要积极与气象部门联系和合作,实施全面的人工增雨作业,缓解甘蔗

6

旱情,促进甘蔗生长。

⑵蔗区公路与甘蔗生产密不可分,增加蔗区道路维修资金,确保有路就有蔗和有蔗就有路,协助政府部门升级蔗区道路为柏油路或水泥路,为提高蔗区原料蔗的运输能力和通达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⑶提高对蔗农的服务质量和满意度。及时发送有关甘蔗生产的管理和技术信息,维护好砍运秩序,甘蔗做到快砍快运,减少蔗农损失,切实解决好蔗农在甘蔗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⑷做好与政府、村委、村小组等各级部门的沟通、联系,发挥他们在甘蔗生产过程中应有的作用。

七、争取象州县河西片蔗区回归我公司。

象州县河西片蔗区辖内有象州镇4个村委、运江镇4个村委,其中有两个村委没有种植甘蔗。象州河西片蔗区现有甘蔗种植面积约1.15万亩,可发展种蔗的面积约有2.8万亩,甘蔗发展的潜力较大。河西片蔗区甘蔗虽经博华公司多年扶持,但由于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原因,至今甘蔗仍发展不起,县委、县政府已有意向将该片区划归石龙公司发展,我们拟抓住这一大好机遇,扩宽公司的蔗区范围。我们将大力争取象州河西片蔗区回归我公司,主要有三大优势,一是河西片蔗区距离我公司较近,我们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这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改善该片区的砍、运、种等方面的服务,以确保该片区现有的种蔗面积;二是利用我们公司蔗区拟定的、强有力的甘蔗生产扶持政策,来辐射影响州县河西片蔗区的蔗农,并以此来触动县委、县府尽快把象州河西片蔗区划归我公司管理的信心和决心;三是如回归后,我们将在机耕、良种、肥料、深耕改土等多方面扩大对该片新种甘蔗的扶持力度,特别是投入大量资金改变该蔗区落后交通运输状况,蔗种哪里,路通到哪里,以激发该蔗区蔗农的种蔗热情,加快该蔗区原料蔗的迅速发展。

综上所述,东糖石龙公司五年内要实现甘蔗种植面积13.2万亩,进厂原料蔗65万吨,确实还有许多相关工作要做好,还需要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引导蔗农实行科学种蔗和管护,在甘蔗良种良法上下功夫,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降低制糖生产成本。在目前多种产业市场相互竞争,产品价位走低的情况下,强烈片面追求甘蔗种植面积扩大化已不是蔗糖生产发展的根本之路,还要努力提高甘蔗单产和蔗糖份,以实现总体目标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这样才能使蔗农种蔗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促进社会和谐发

7

农 务 科 2009年9月25日8

展,共享蔗糖生产带来的成果。

第20篇:白水县苹果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项目

白水县苹果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为推广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加快我县苹果生产机械化进程,全面提升苹果果品品质, 显著提高机械化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果农收入,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围绕县域苹果发展趋势,依托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以推进苹果全程机械化生产为目标,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生产 模式,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和生产经营信息化,着力主攻薄弱环节生产机械化,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化装备技术, 形成具有县域特色可在同类区域复制推广的成熟苹果全程机械化发展模式。

二、实施背景

白水县南依秦岭,北濒渭水,地处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属西安市远郊农业大县,截止目前拥有苹果种植面积32.7万亩,被誉为“中国苹果之乡”,苹果种植已成为白水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落后的生产工具及传统的作业模式严重制约了苹果产业的发展,机械化作业程度低、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不高、农机化科技含量少、资源浪费严重,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和价格优势。

近年来我们在苹果生产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通过考察引进、宣传培训、机具推广、示范带动极大的推动了苹果生产机械化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果品产量和品质,实现了果农增收。截止目前全县拥有各类果园耕作机械5872台(件),农户对苹果机械化中耕、除草、施肥、植保等生产技术有了一定的认识,急切需要大规模的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技术以及果园耕作、植保机械化生产技术,以保证我县苹果支柱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实施地点、建设规模与技术内容

(一)实施地点

拟在我县苹果主产区楼观镇周一村依托西安白水周一有机苹果专业合作社建设苹果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辐射周边苹果生产区,带动全县果园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推广应用。

(二)建设规模

在楼观镇周一村建设1000亩苹果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推广引进果园耕作机械30台,机动植保机械10台,太阳能杀虫灯10台,果树修剪机6部、枝条切碎机4台,果品分拣机2台。

(三)技术内容

引进耕作、植保、节水灌溉、果品分级等机械进行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试验示范,在苹果生产过程中的中耕、除草、施肥、植保、修剪、树枝粉碎、节水灌溉和果品分级、保鲜贮藏等环节使用相应的机械化技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效,生产出优质的绿色产品。

(四)技术经济指标

通过苹果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达到亩均增产苹果170公斤,折合人民币425元。通过优质、高效农药及先进植保机械的使用节约农药30%;果园耕作机械的使用每亩每年可节省 劳动日16个,每个劳动日按50元计,共计人民币800元;共计实现亩均增收节支1225元以上。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检查项目执行落实情况,督查项目进度,调配人员和物资,落实项目实施面积,协调和解决项目运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刘 卓 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王世军 县农机局局长

武师民 县财政局局长

成 员:唐 洪 县农机局副局长 县农机管理推广站站长

项目实施技术小组,

主要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技术路线、操作

规程和技术宣传培训及指导服务等工作, 组织农户承担试验示范

任务,调查收集试验示范数据资料,编制技术报告等。

长:周晓辉

县农机管理推广站站长

工程师

副组长:李春游

白水县农技中心主任

高级农艺师

王天泰

白水县土肥站站长

高级农艺师

白水县农技站站长

农艺师

韩养贤

白水县植保站站长 农艺师

员:马洪波

县农机管理推广站副站长

县农机管理推广站副站长

石东泉

县农机管理推广站技术推广股股长

刘三斌

县农机管理推广站机具推广股股长

(二)措施保障

1、认真考察,做好机具的选型工作。根据我县苹果生产 作业的实际, 认真考察,

引进适宜本地区果园生产发展要求的先

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果业生产 作业机械。

2、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召开现场会,印发宣传资料,出动 宣传车和利用多媒体等多项措施, 广泛开展果园生产机械化技术 -5- 宣传,扩大影响,提高果农应用机械从事生产作业的意识。

3、加强培训,做好技术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 技术咨询服务活动,

积极联系生产厂家加强对农民、机手技术培 训,

使其正确掌握操作技能;实行技术人员跟踪服务, 帮助果农

检修、保养机具,解决技术难题,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 , 引导农

民自觉地应用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

4、开展技术模式创新研究,探索新的技术组合。完善技术 模式,

提供技术支撑,

重点在苹果生产环节和收获贮藏环节争 取新突破,

努力形成成本低、效益好、群众易接受的苹果生产 全程机械化利用技术体系, 探索形成具有我县特色、完整的果业

全程机械化发展模式。

五、进度安排

1、宣传培训阶段。2013 年 1 月至 4 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 考察选择项目实施地点, 做好前期宣传工作, 考察引进适宜的果 园生产机械设备。

2、组织实施阶段。2013 年 5 月到 10 月,积极做好技术培 训及宣传工作,

指导机具安装调试,帮助机手解决疑难问题, 安

排专人做好示范作业的各项记录和测产评估分析等工作。

3、自查验收阶段。2013 年 11 月至 12 月,组织人员对示范

完成情况及机具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完善资料和总结各项工

作,做好上级主管部门检查验收准备工作。

-6-

六、经费概算与筹资方式

项目实施计划投资 60 万元,其中:申请专项资金 40 万元, 合作社自筹 20 万元。 专项资金 40 万元,

主要用于示范园区建设 10 万元,技术作业补助 5 万元,技术对比试验 5 万元,机械设 备购置 10 万元,宣传培训 6 万元,专家咨询服务 4 万元。

七、预期目标

通过苹果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向农民展示先进适

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果业机械化生 产技术,

加快苹果园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从而

实现节本增效,

促进白水苹果生产作业全程机械化发展, 改善

苹果园生产作业条件, 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解放劳动力,

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增产增收。

白水县农机管理推广站

二 〇

一三年四月二十二日

今冬明春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汇报
《今冬明春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