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对接京津冀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4:23:53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接与合作

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接与合作.txt-//自私,让我们只看见自己却容不下别人。如果发短信给你喜欢的人,他不回,不要再发。看着你的相片,我就特冲动的想P成黑白挂墙上!有时,不是世界太虚伪,只是,我们太天真。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接与合作 http://china.toocle.com 2010年08月04日09:48 《中国发展观察》

生意社08月04日讯

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与产业选择

我们这里所讲的京津冀,主要是指京津冀都市圈,该地区作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环渤海区域经济核心所在,是未来中国北方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依托,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对京津冀三地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了明确定位:北京城市功能定位是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以交通运输及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及餐饮业为主。同时,充分发挥大学、科研机构林立,人才高度密集的优势,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型企业相结合,积极发展高新产业,以发展高端服务业为主,逐步向外转移低端制造业。

天津城市的功能定位是构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宜居生态城市。天津主要发展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和轻工纺织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现代商贸、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并适当发展大运量的临港重化工业。

河北省作为原材料重化工基地、现代化农业基地和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域,是京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此外,河北省在第一产业中着重发展农业和牧业,作为京津的“米袋子”和“菜篮子”。

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为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京津冀应该紧紧抓住有利时机,调整区域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缩小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差距,做大做强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

京津冀可实现对接合作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选择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与传统产业紧密结合,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中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同时带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考虑到京津冀地区原有优势产业基础,京津冀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合作可在以下“十大产业”展开:

(一)新能源。2009年,北京八达岭新能源产业基地建成,重点发展风能、太阳能,目前已经汇集了一批企业和研发机构。而天津新能源产业保持了40%以上的发展速度,近年来又聚集了一大批世界级新能源企业,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在风力发电、绿色储能、太阳能光伏等领域很有竞争力。2009年,河北提出“建成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强省,在光伏发电、半导体照明等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取得突破”的发展目标,目前已建成国内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重要制造基地。

可见,京津冀地区在新能源领域已形成明显的上、中、下游产业链。北京具有技术、人

才、机构和市场优势,应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研发。天津具有新能源产业集群优势,重点发展新能源研发与成果转化。河北可以发挥新能源产业制造基地的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产品及相关设备制造。

(二)新材料。北京承担国家新材料领域计划项目占全部项目的40%-50%,已成为我国新材料研发中心,目前在新型半导体、人工晶体、稀土永磁、纳米材料和超导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已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天津在硅材料、钛材料和氟材料等领域具有较强优势,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河北省已建成河北邯郸、唐山等产业基地,形成了以特种陶瓷、光电、化工、纺织、医药、金属、建筑等为特色的新材料产业。

京津冀三地新材料产业可以共同发展具有互补性的领域为合作主线,整合现有产业布局、完善产业链,利用京津已具备的领先技术成果和津冀已有的工业体系,加快形成产业特色和规模化,抢占国内重要位置,引领区域经济发展。

(三)电子信息产业。北京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重点是移动通信、数字电视、软件及信息服务业、高世代平板显示、集成电路、计算机和下一代互联网应用等六大领域。天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一直保持在20%以上,其中移动通信、新型元器件产业和计算机外部设备等在全国居领先地位。河北建成了廊坊、保定、石家庄、秦皇岛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并已初具规模,全省27家重点企业进入2008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

可见,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应着重于研发与转化和联合制造。北京突出研发中心地位,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高端产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信息技术及产品。津冀两地可充分利用较好的制造业基础,提高质量、扩大规模,积极发展成为电子信息产品的规模化研发转化基地,并进行大规模产品生产,完善整个产业链条。

(四)软件产业。北京的软件产业规模、软件人才数量、重点软件企业数量分别占据中国软件产业总量的20%、20%和24%,2009年北京软件产品收入77.8亿元。天津软件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华苑软件园为主,泰达、空港及东丽软件园为辅的特色软件产业发展格局。河北已累计认定软件企业258家,登记软件产品1505个,认证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的企业52家。2009年软件产品收入21.3亿元,同比增长49.5%。

而且,京津冀软件产业的合作大于竞争。天津与北京已建立了京津软件产业共同体(简称京津软共体),河北虽然软件业目前发展水平还不高,但对应用软件技术及产品的需求较大,可积极加入京津软共体,成为京津软共体合作与服务的主要对象。

(五)生物医药。北京中药现代化产业链和疫苗产业链已经基本形成,初步具备发展产业空间集聚的条件。“十一五”期间国家44%的重大新药创新平台落户北京,每年诞生40%的生物医药成果。天津目前拥有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科技产业化基地及众多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河北已建立起包括药品、药材、药械生产、医药经销与服务在内的医药产业体系,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在全国地位突出。

可见,京津冀地区在生物医药方面具有巨大发展潜力。河北拥有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北

京和天津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技术水平。三地应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重点开展在中药现代化、化学合成药和医药生物技术三个领域中的技术交流合作,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影响力的品牌。

(六)生物育种。北京已经启动了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正在重点开展小麦、玉米、蔬菜等新品种的选育,已培育出抗旱玉米、超高产二系杂交小麦等一批新成果。天津在动植物新品种选育、作物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等领域也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实施了100多个技术推广工程,建立了320个科技示范基地,农作物良种率达94%,畜禽良种率达到90%。河北将主要力量集中在粮、棉、油农作物和果蔬新品种选育与开发、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和农业降耗增效技术、畜禽水产高效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增值技术等方面。

河北作为京津冀地区农业大省,面临产品结构失调、产品竞争力较弱、农业发展资源基础薄弱等问题。因此,三地应加强合作,加大京津两地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与应用,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七)节能环保。北京节能环保企业已超过1600多家,2009年全市万元GDP能耗比上年降低5.57%,万元GDP水耗降低8.12%。天津正在建设6个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初步形成5种循环经济模式。2009年天津万元GDP能耗为0.84吨标准煤,同比下降6.03%,“十一五”以来累计下降20.1%。河北作为京津冀地区重工业大省,近年来在节能环保方面也取得明显成效,2009年万元GDP能耗比上年降低5.02%。

京津冀作为中国政治中心,理应在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为其他省市做出表率。因此,首先要对整个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要求能耗多、排污大的企业节约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进行综合利用,根据资源条件和产业布局,合理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间共生组合,推进京津冀地区循环经济大发展。

(八)电动汽车。北京电动汽车产业重点建设“一园、两公司”。“一园”指北京新能源汽车科技产业园,“两公司”是指北京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和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天津以电动车辆研究中心为龙头,优化和集成汽车、发动机、电池、电机等方面的优势力量,已形成混合动力公交车、家庭轿车和纯电动轿车的多品种竞争优势。

京津冀地区应整合资源、分工协作,依托北京和天津的研发资源优势,搭建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平台,推进汽车关键系统研发,同时依托区域内整车企业,积极推动电动汽车的研制及产业化,并加快新能源汽车关键系统及零部件企业建设,形成产业链。

(九)现代制造业。根据“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北京现代制造业的支柱产业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业、石化新材料产业、都市工业(重点在于食品饮料业、服装纺织业、包装印刷业、文体用品业、工艺美术等几个行业)、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天津以滨海新区为主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初步形成,重点发展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冶金、航空航天等产业。河北制造业重点在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食品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业、食品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等产业。

可见,京津冀地区现代制造业发展应注重发挥各自优势和加强分工协作,北京应以新技术研发为重点,力求占据行业和产品的高端,天津应以滨海新区为依托,重点打造现代制造

业研发转化基地,河北应发挥产业规模优势,建设规模化生产及配套设施生产基地,三地共同打造、完善梯次结构产业链条。

(十)新兴服务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其中包括现代物流、金融、旅游、会展、文化创意等。

1.现代物流。2008年北京市社会物流总额达4.1万亿元,近3年年均增长27%。北京将利用3年时间重点打造5大物流基地(顺义空港、通州马驹桥、房山良乡、平谷马坊和大兴京南),力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现代都市物流体系。2007年,天津物流业增加值425亿元,相继推出天津港散货物流中心、集装箱物流中心等12个重点物流示范区。河北物流业将着力打造“一带两通道”格局,即“环京津物流产业带”、“冀东物流通道”和“冀中南物流通道”。

发展京津冀物流产业要充分发挥北京作为全国航空、公路和铁路枢纽和滨海新区天津港的海运优势,加快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同时三地要积极携手推进一体化公路交通、铁路体系建设。

2.金融业。北京坐拥“一行、一局、三会”(央行、外汇管理局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及3家政策性银行、8家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的总部,集中了60%的中国银行业务,80%的货币资金调动总量,70%的保险业务。天津目前拥有15家内资银行、15家外资银行、13家保险公司、两家证券公司和两家信托公司,正在形成多元化金融市场体系,“十一五”规划又鼓励滨海新区发展离岸金融、产业投资基金等业务。

京津冀地区应共同打造北方的金融中心,北京发展定位为金融决策和调控中心。天津金融业可致力于建设面向港口经济和制造业的金融服务体系。河北的金融机构设置和集中程度相对较弱,要发挥区域金融带来的辐射作用,配合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3.旅游业。首都北京不仅有故宫、颐和园等传统旅游景点,还有31个奥运场馆组成的“后奥运游”资源。同时,北京的文化休闲、教育旅游资源等也十分丰富。外国建筑文化旅游资源、民俗旅游资源及工业产业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了天津的特色。河北旅游资源居全国第二位,是全国唯一兼有海滨、平原、湖泊、丘陵与高原的省份,全省拥有各类旅游景区500多处。

京津冀旅游业发展应整合各地旅游资源,突出各地特色优势,全局规划、合理有效开发利用资源,以互利共赢的协作模式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具体来看,北京应突出政治、历史旅游,天津应突出特色、民俗旅游,河北应突出自然风光旅游。此外,三地旅游企业间应加强合作与宣传,做大做强区域旅游品牌。

4.会展业。北京已经具备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重要会展中心城市的条件,国际排名已经从10年前的全球第24位进入“十强”。天津会展业虽然起步晚,发展较慢,公司规模普遍较小,未形成品牌展会,但目前已有80余家注册会展公司。河北的会展业集中于石家庄和廊坊两个城市。2008年,石家庄市共办展会61次,但多数规模较小。廊坊2007年举办各类大型会展86个,同比增长30%,其中大型会展占总数的50%以上。

为促进京津冀地区会展业的发展,政府应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加强监督管理,并在提供硬件设施、城市配套服务等方面多做工作;区域内部应加大行业整合力度,建立一批具有自

主品牌的展览会;会展企业间应加大合作力度,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5.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北京支柱产业之一,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将近1000亿,占全市生产总值7.6%。北京已分两批确认21个文化创意产业区,涵盖了9个行业,覆盖全市13个区县。天津文化产业布局将按照“四带多点”的框架展开,即开发建设中心城区都市、滨海新区开放型海洋、北部山区休闲旅游、周边区县民俗等文化产业带。

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要以京津两地现有的文化资源为依托,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多个垂直关联型产业集群,建立产业战略联盟。同时各个产业集群间采取差异化发展模式,打造具有特色的知名文化创意企业和集聚区品牌。

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着力点

京津冀都市圈在“十二五”期间,只有把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契机,找准自己的产业发展方向,共同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产业链,才能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协调发展,以使京津冀都市圈在环渤海区域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为此,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践中政府和企业应在以下方面用力:

第一,加大京津冀都市圈内部相互合作。京津冀各地区发展阶段不同,资源优势不同,产业结构也存在差异,因此三地之间存在良好的合作基础,各地区应根据自身战略定位和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

第二,完善京津冀都市圈产业链,加快形成产业集群。京津冀地区许多产业尚不具备完整的产业链,大大削弱了产业整体竞争力。各地区应积极整合资源、分工合作,构建合理的产业链,并进一步形成产业集群,是提高区域产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第三,遵循京津冀都市圈产业错位发展的原则。目前京津冀各地区部分产业存在一定程度的同构现象,各地竞相发展同一产业或同一产品势必造成资源浪费并加大内部竞争。因此区域产业发展应注意部门错位、产品错位、功能错位的发展。

第四,注重掌握京津冀都市圈产业发展中的自主知识产权与培育科技创新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产业竞争逐渐前移到原始创新阶段。基于对“微笑曲线”的理解,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应该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占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高地。

推荐第2篇:京津冀协同发展助力申奥工作汇报

张家口市第二医院

京津冀协同发展助力申奥工作汇报

一、医院简介

张家口市第二医院始建于1947年,是以中西医骨科为特色的,集医、教、研、康复、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2011年10月搬迁至高新区长城西大街9号,占地25亩。医院现编制开放床位435张,设医疗医技科室41个,住院病区10个,在职职工501名,中高级职称以上技术人员145名,副高级以上职称技术人员64名,医护人员占职工总数的75%,平均年门诊量6.5万余人次,住院患者4500人次,手术3100人次。是张家口市“骨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张家口市肢体残疾鉴定中心、张家口市首家省级服务行业标准化示范医院、河北北方学院实习医院,是解放军总医院远程医学中心站点医院。

在学科建设上,按照“特色骨科、综合发展”的思路,逐步完善了以骨科治疗为主导的全院综合治疗体系的协调推进和互动发展,主要是三个特点:

1、中西医结合特色治疗,实现了手术与非手术的优势互补。当前,西医骨科是市级重点学科,已基本实现了三级学科分科,主要分为创伤骨科、关节骨科、脊柱骨科、手外科、足踝骨科、骨肿瘤科、小儿骨科及运动医学科等。创伤骨科在四肢骨折及复杂骨折如骨盆、髋臼骨折等治疗上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关节骨科能独立开展人工肩、髋、膝关节臵换,在本地具有良好的声誉;脊柱骨科能够高质量完成脊柱骨折及颈、胸、腰椎退行性变手术,手术治疗例数逐年增长;手外科能够熟练进行断肢断指再植、手部开放骨折及常见皮瓣治疗;足踝外科在治疗跟骨、距骨及足部畸形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小儿骨科及骨

肿瘤骨结核科在学科建设上也获得了长足进步,当前能够开展常见骨折及肿瘤切除手术,是我市唯一专科治疗科室;运动医学科已完成人才储备,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是我院迎接奥运及满足本地医疗需求重点发展学科。

中医骨伤科是省级重点学科,传承并发扬了中医非手术诊治骨伤疾病优势,应用手法正骨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脱位,应用推拿、按摩、熏疗、牵引及内服外用药物等传统中医方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疾病,效果独特,在晋、冀、蒙一带享有很高声誉(每年还吸引不少蒙古国患者前来就医)。

2、骨科与康复医学科一体化发展,有效提高骨科患者治疗效果。目前我院康复治疗中心设施先进,人员专业性强,技术过硬,临床经验丰富,能够对骨科患者在整个围手术期进行全程指导及干预介入,能够有效弥补临床科室在功能锻炼方面的不足,从而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达到良好的临床治疗目标。

3、围绕骨科推进相关科室协调发展,为骨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当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作为我市骨专科医院,承担了大量高龄病人的手术治疗(2012年—2014年收治70岁以上老年骨患者达1635人,其中90岁以上达33人),这些高龄病人不可避免地会同时伴随一些内科疾病,为保障这些病人顺利度过围手术期,达到最大程度的临床康复,我院内、外、妇、儿及其它相关科室的协调发展与通力协作,有益地补充并配合了高龄骨患者的手术诊断与治疗,已成为我院骨科的一大亮点。

二、我院助推申奥工作情况

(一)以申奥为契机,全员学习培训,炼内功强素质

为提高全院医务人员对申奥机遇的认识和把握,增强与奥运需求

接轨的能力,我们把学习培训练内功做为申奥的基础。一是加强宣传,营造申奥氛围。3月份以来开展了礼仪培训、技术竞赛,召开不同层次的“我为申奥助力”主题座谈会,增强了提高业务技术、提升道德修养和提高外语水平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二是强化学习培训,提高技能。

1、每周三做为“全院学习日”,形成制度,严格执行;

2、每月外请专家教学讲座和教学查房一次;

3、每周二组织相关科室参加301医院的远程教学和病例讨论;

4、利用每日晨会和查房时间学习交流新技术、新进展,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三是选派医疗骨干外出学习,培养人才。2013年到2014年共选送90多名医护、医技人员到北京积水潭医院、301医院、北医三院、河北省三院等省级以上三级医院中长期学习培训和参加学术交流,目前进修的部分医疗骨干已成为学科带头人,两年来已引进开展了37项新技术及新项目(关节镜微创手术、脊髓型颈椎病后路单开门锚钉内固定术、粗隆间粉碎骨折并股骨头缺血坏死一期全髋人工关节臵换术等),有些技术及项目还填补了我市骨科领域的空白。四是高标准招聘,储备人才。我院被列入申奥保障医院以来,市政府、市卫生局、市人事局每年为我院增加人员编制,而且帮助我院引进高学历、高职称、外语水平高的人才提供了相关便利,近两年来相继招聘本科以上医务人员50名,研究生6 名,储备了人才,增强了医院发展后劲。

(二)积极参加申奥公益活动,营造申奥氛围,提升我院形象 为提高我院申奥定点保障医院的社会影响力和服务能力,我院积极参与张家口市申奥办和体育局共同举办的张家口首届全民健身大赛,不仅为此次活动义务提供医疗保障和申奥宣传,而且开展了“关爱老年人骨健康”义诊和为全市青少年足病筛查两项公益活动,并为群众提供治疗方案,为全民健身、助力申奥提供了医疗保障。

(三)积极与北京大医院对接,寻求技术扶持

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北京联合申办冬奥会,是张家口面临的一次历史性机遇,也是我院发展的重大机遇。为此,我院积极与北京积水潭医院、北医三院、解放军总医院进行了深度对接,并得到了市政府领导、卫生局领导的大力支持,李宏副市长、市卫生局吕云副局长、梁岩茹副局长与我院一起两次到以上医院进行对接和联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与积水潭医院的对接情况

我院与积水潭医院多年来一直保持良好的技术合作关系,常年邀请专家来我院进行教学查房和手术示教,近几年我院已有20多名医护人员到该院进修学习,目前这批人才已成为我院的专业骨干和优秀管理人员。而且在积水潭医院的技术协作和指导下,我院骨科在张家口市有较前沿的学术和技术。近期积水潭医院领导及相关科室已安排与我院就进一步对接进行深度交流与洽谈。

2、与北医三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的对接情况

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我院积极争取,今年七月份我院被批准为解放军总医院“十院百科”帮扶单位,依托远程医学平台,对我院的医疗技术和管理进行指导,并可优先接受进修人员。与北医三院还在洽谈中,拟申请该院对我院的运动医学科进行人员和技术的帮扶。

三、我院与北京积水潭等医院合作项目需求及可行性、必要性

(一)需积水潭医院支持的项目需求

1、把张家口市第二医院做为积水潭医院的分院或医疗合作体成员,并挂牌对外宣传。专家每月定期坐诊、手术、教学;每月进行2-3个学时的技术讲座,提高医院管理和技术能力。

2、帮带我院规范冬奥会医疗保障的路径管理,并借助此平台规范

我院的管理标准,指导我院与国际、与北京接轨,力争在奥运会前建成三级医院,完成好冬奥会和后奥运重点医疗保障任务。

3、指导我院建成骨科创伤急救诊疗中心,进一步细化骨科三级学科;把我院运动医学科及相关骨科作为重点学科进行帮扶,重点是人员培养、技术支持和规范化管理等,帮助打造创伤骨科和运动医学科成为省级以上重点学科

4、优先接纳我院进修学员,每年接收我院5--10名医护人员到北京积水潭医院免费进修学习,参与查房、手术、疑难病例讨论、学术交流等,加快医疗队伍建设。

(二)项目合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项目合作的可行性

(1)时机优势:北京与张家口将联合申办2022年的冬奥会,张家口市政府已将张家口市第二医院确定为冬奥会定点医院并列入重点扶持单位。依托这一优势,开展技术帮扶、学科帮扶、管理帮扶、设备帮扶等,并利用积水潭医院声誉和技术指导,提高我院医疗服务能力。

(2)诊疗优势:我院是我市骨科专科医院,经数十年的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疾病特色凸显,已基本实现三级学科划分,拥有一批技术较精湛,医德高尚的学科带头人,传统上与北京积水潭医院、北医三院、解放军总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一直有密切联系,我院骨科技术骨干也大多数都曾在这三家医院进修学习过,在创伤、骨病及软组织损伤等方面均有深厚的技术及人才基础,有进一步深度合作的条件。

(3)交通优势:张家口市与北京距离仅有200公里,为助力京张联合申奥,张家口军民合用机场已经通航,国家规划在张家口与北京

建设的城际高铁也可能将于今年正式开工,加上已建成及正在建设的数条高速公路,3-4年后京张将形成一小时都市圈,这大大拉近了京张时空距离。

2、项目合作的必要性

(1)构建张家口市骨科创伤急救诊疗中心的需要

我院骨科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建设,已经成为张家口市及周边地区影响力最大的骨科医院,但因各种原因,当前无论从医院的硬件还是人才培养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还需进一步的提高。这导致我市及周边地区的部分骨科患者不能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治疗。而到北京大医院治疗,不仅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客观上也加剧了北京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困局。成立京张联合的张家口骨科创伤急救诊疗中心,有利于我院骨科技术水平的提升,有利于骨科的精细化和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我院骨科品牌的建设,有利于缓解患者就医困难,有利于缓解北京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现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张家口市卫生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为张家口市长远规划和各项事业发展相匹配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全民滑雪运动和山地运动的普及提供长久可靠的医疗保障。

(2)老龄化社会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当前,老年骨科患者的大量增加,使之成为骨科最为关注的重点,老年病人的特点,要求拥有更高医疗技术条件和更好的医疗设施,因此在充分挖掘内部潜力的基础上,与北京先进的医疗单位合作,提高、发展、壮大我院的技术力量,为老年骨健康提供保障。

(3)申奥助力的需要

冬奥会的医疗应急保障工作,需要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救援经验,

我院作为冬奥会定点保障医院之一,骨科技术水平在我市及周边地区就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仍与我们将要承担的任务有一定差距,成立骨科创伤急救诊疗中心,挖掘潜力、引进人才及经过北京知名大医院骨科专家帮助进行学科建设,利用几年的发展,达到奥运需求保障和后奥运经济的保障。

(4)未来城市定位发展的需要

坚持科学发展、致力跨越赶超、实现绿色崛起、打造强势名城是我市未来发展的定位,特别是申奥和后奥运将使我市成为与世界接轨的城市,在积水潭医院的技术帮扶下,管理和技术达到国际化水准。这将极大地增加我市的社会医疗资源,不仅可以满足群众长久就医需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张家口市卫生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为张家口市长远规划和各项事业发展相匹配打下坚实的基础。

(5)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完善,二级医院的发展定位立足在某一专科领域的精细化发展建设。我院希望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的帮扶和支持下,在全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院的骨科诊疗水平进一步提高,未来飞跃性的发展必须有更高的平台支撑,特别是与积水潭医院合作后,建成骨科创伤急救诊疗中心,更好对接北京乃至全国、全世界医疗,更好为我市人民群众骨健康保驾护航。

张家口市第二医院 2014年8月26日

推荐第3篇:农超对接的工作汇报

农超对接的工作汇报

从2009年开始实施农超对接以来,田森超市集团作为此项工程项目的一员,从2009年—2011年分为三期实施了农产品的采购、物流、零售、配送、批发、深加工的工作。

一期:工程已于2009年3月份正式进入筹建,购置土地40000平方米及厂房,截止2009年底该项目累计投资4000万元,年农产品交易额(销售额)达到4000万元,2009年享受扶持资金100万。

二期:工程已于2010年7月底完成投入运营,冷链设备、加工机具、物流配送设备、农产品检测设备及基础设施初具规模,通过“农超对接”带动农户1000多户,与农村合作社签订合同60多份,农民增收金额8000万元,截止到2010年底两期投资累计达到7000万元,年农产品交易额(销售额)达到1.5亿元,日交易量68吨,完成利税612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00个。主要购置设备有供电、自备井、冷链设备、常温/低温冷藏车、不锈钢分拣包装台、地秤台秤、滑升门、化验设备及其它辅助设备。

三期:2011年3月-12月正在进行农产品深加工:蔬果系列、畜产系列、干货系列、熟食系列、主食系列、中式面点系列、豆制品系列、西式面包系列等1000多个品种。主要有改建车间10000平方米,购置设备有冷链设备1500平方米、常温/低温冷藏车5辆、恒温空调净化系统、进口的先进生鲜加工设备蔬菜清洗机、蔬菜切丝、切丁机、鲜肉吊轨、分割线作业台、切丁机、切片机、锯骨机、绞肉机、真空滚揉机、制冰机、热水回转式杀菌釜、蒸箱、万能蒸烤箱、烟熏炉、蒸汽回转锅、全自动压面机、刀切馒头机、旋转炉、不锈钢分拣包装台、地秤台秤、滑升门、化验设备及其它辅助设备。 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三期累计总投资额达到1亿元。项目建成后年农产品深加工100吨/日,交易额(销售额)2亿元,交易量150吨/日,完成利税1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800个。

根据农超对接的精神,田森超市集团围绕晋中市销售市场的整体目标定位,与基地和农户建立紧密联系,在保障自身效益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流通环节所带来的损耗,使农产品消费卫生安全得到保障,让利于民。

推荐第4篇:京津冀特别行政区

“京津冀特别行政区”猜想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方创琳

城市群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以1个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至少3个以上都市圈(区)或大城市为基本构成单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最终实现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从对国际公认的世界级城市群来看,城市群在形成发育过程中都建立了紧密的政府协调机制,这对京津冀城市群的建设应该有借鉴作用。

国外城市群政府协调机制模式也有所差异。例如,美国东北部大西洋[1.85% 资金 研报]沿岸城市群和五大湖城市群是形成最早、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美国针对城市群发展所面临的区域性矛盾和问题,在区域协调机制方面进行积极探索,适度调整行政区划、建立统一并具有权威性的大都市区政府、组建半官方性质的地方政府联合组织、设立功能单一的特别区及其协调机构、制定政府间服务合同等,实现了城市群的协同发展。在适度的行政区划调整方面,认为适度的行政区划调整,可克服行政分割、有效贯彻实施某些涉及城市群整体利益的决策,“市县合并”是美国所采取的常用方式,这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中心城市的发展范围,满足了城市空间外延需求,同时也对于缓解城郊矛盾起到了一定作用。

在建立统一并具有权威性的大都市区政府方面,美国“双城大都市区议会”和“波特兰大都市区政府”是这方面成功的范例。双城大都市区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东部,是指位于明尼苏达东部两城市圣保罗和明尼阿波利斯及其附近连绵成片的城镇密集区,1986年双城大都市区共存在372个独立的地方政府单元,包括7个县、138个市、50个镇、149个学区、6 个都市组织、22个特殊法院,由于各地方政府均从地方本位主义出发进行无序竞争,降低了该区域城市的管理效率,同时城市不断向外扩张产生了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污染加剧等各种城市问题,严重阻碍了大都市区的发展。双城地区在1967年成立了大都市区议会(Metropolitan United Council)。MUC是双城地区目前主要的都市组织, 由州立法院授权建立,并对其负责。议会共有17个成员,他们由州长提名任命,一般一个市一个代表,其基本职责包括3项:一是对大都市区内的实际事务进行长远规划,对一些长远支出预算进行审查;二是对一些都市组织如交通局、垃圾处理委员会、航空委员会的预算运行进行监督;三是就某些问题给县政府和各市议会提供咨询服务。

双城大都市区议会成功地处理了很多棘手的都市事务,促进了整个大都市地区的发展。在建立半官方性质的地方政府联合组织方面,以南加州政府协会为成功典型。南加州政府协会由洛杉矶县、橘县等6个县政府和100多个城市政府组成,覆盖的区域面积将近1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500万人,是美国管辖面积最大的地方政府联合组织。辖区内城市是否参加协会完全自愿,目前188个城市中有135个参加了协会。协会设有董事会,重大问题由董事会表决决定。现有董事会成员70个,规模较大的城市一市一个,一些小城市则联合推选一个成员。董事会成员必须是民选官员,其职能主要是从事交通、住房、空气质量、水资源等方面的区域性规划。从南加州政府协会的实践看,最成功的工作是编制和实施了区域性交通规划。联邦政府要求协会每三年编制一次区域交通规划,并由联邦政府拨予一定的交通项目补助经费。

除美国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和五大湖城市群外,日本太平洋[2.70% 资金 研报]沿岸城市群通过制定《首都圈整治法》、《首都圈市区开发地区整治法》、《首都圈近郊绿化地带保护法》等立法措施、制定区域规划和成立关西经济联合会等城市群协调机构来实现城市群协同发展。英国通过组建大都市区议会、设立大都市区政府的形式推动城市群协同发展。法国主要采取以大都市区政府为主的组织结构和治理模式,在中央设立协调管理机构,早在1961年便成立区域规划整顿委员会,通过采取有力的协调手段来解决城市群发展的资源整合与配置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

借鉴国际经验,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需要建立一个协同发展的政府协调机制,即从国家层面组建一个协调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的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管理委员会,并相应建立城市群公共财政储备制度,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城市群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京津冀一体化筹措建设资金。强化市场机制在城市群形成发育中的主导作用,推进京津冀城市群市场建设一体化,建设市场主导型城市群;继续把京津冀城市群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核心区与推进京津冀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强化京津冀城市群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核心地位,构建与全球供应链密切关联的京津冀城市群现代产业体系,抓住全球供应链重构机遇,快速融入国际化。

考虑到京津冀地区在建省设市过程中被河北省包围,一开始就形成了行政区划不合理的格局,为日后的行政分割和空间冲突埋下了隐患,发展到今天,北京、天津两个特大城市已经无法变更,为了使得京津两城有一个合理的腹地范围,可以考虑研究调整河北省行政区划,形成京津分治的可能性,也可以借鉴美国、法国、英国等建设大都市区、设立功能特别区等措施,提出研究建设“京津冀特别行政区”的可能性。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推荐第5篇:建湖法院诉调对接工作汇报

关于开展诉调对接工作的情况汇报

建湖县人民法院

近年来,案件数量在逐年递增,各类矛盾一起汇聚在人民法院需司法化解时,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与效率的越来越高需求,成为处于超负荷状态,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的人民法院亟待克服的难题,面对这一形势,建湖法院为有效破解难题、推进科学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于2008年10月在立案庭设立了诉讼服务中心,对外开展以当事人为主导的诉讼服务,对内开展以法官为主导的审判服务,实现以责权为主导的法院模式向法官和当事人为主导的法院模式的转变,真正做到诉讼服务走出门,诉讼调解送上门。审判工作逐步呈现出调撤率上升、案件数下降、社会满意度上升、涉诉信访下降的“两升两降”良好发展态势。

我院诉调对接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发挥主导作用,培育纠纷化解中坚力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建湖法院牢牢把握化解矛盾纠纷的主动权,以打造一支化解纠纷的中坚力量为手段,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1、设立专门职能部门。我院于2008年10月在立案庭设立诉前调解服务中心,2009年12月,根据省高院精神,我院又成立了诉调对接工作领导小组和诉调对接工作办公室,并配备专人负责我院诉调对接工作的协调、管理与考核,不断加强对诉调对接工作的领导。先后妥善化解20多起涉及县内重点工程案件,赢得党委政府大力支持,2010年8月诉讼服务中心被县编办批准为法院独立部门,由附属机构变成指导诉调对接工作的专门职能部门。

2、大力加强人员保障。我院不断加强诉调对接工作的人力保障,将案件调撤率位居全院前列的法官充实到诉调中心,源头预防化解纠纷。诉调中心的法官由2008年的3人增加到目前的5人。

3、努力提高人员素质。每年我诉讼服务中心均组织干警到市中院参加业务培训,每半年组织干警到盐城市其它县(区)法院进行交流取经,并在本院组织干警进行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干警的业务素质。

二、借助外部力量,丰富纠纷化解工作载体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院充分利用工会、妇联、交警、工商、消协等社会力量,构建纠纷化解的网络,丰富纠纷化解的工作载体,切实提高纠纷化解的成效。

1、主动面向社会,开展法官五进活动。通过“法官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活动,主动面向社会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在重点企业设立法官办公室,建立劳动争议纠纷联合调处机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在乡(镇、区)、村(居)委会设立“巡回审判点”和“诉前调解工作室”,构建覆盖乡(镇、区)、村(居)委会联动调解网络;定期赴社区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引导社区居民通过多元途径解决矛盾纠纷,促进社区和谐稳定;举办各种形式的行政执法专题培训,邀请工会、妇联等调解组织介入法院调解和执行工作,形成广泛和谐共建社会网络;选派法官担任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或法律辅导员,举办多种形式的校园普法活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2、丰富工作载体,成立专门调解中心。前移纠纷化解阵地,充分利用行业调解的优势来化解矛盾纠纷,在金融、交警大队、工会等部门成立金融巡回法庭、道路交通事故调解中心、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等专业化合议庭和调解中心;在县信访局设立信访接待窗口和信访调解窗口,全面了解人民群众诉求,2009年以来初信初访案件化解率达95%,成功化解进京赴省上访老户案件4件,连续两年没有新的涉诉信访案件发生;在建湖县经济开发区现场设立巡回调解服务点,专门调处企业的矛盾纠纷,2009年以来,成功调处企业货款纠纷20件,保障企业顺利运营;在重点贫困村组设立“法律脱贫”帮扶点,指导民调组织化解土地使用权、相邻权等各类涉农纠纷,以和谐促进村民发家致富,努力达到纠纷不出村、不出镇,涌现出以庆 2 丰镇东乔村为代表的无讼村。

3、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健全调解网络。积极争取县委支持,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专门出台《关于社会矛盾纠纷调处落实“五调对接”工作的实施意见》,将法院的诉调对接与“公调”对接、“访调”对接、“检调”对接、“纪调”对接一起,成为全县大调解网络的五大组成部分,进一步拓宽人民调解窗口的横向宽度。同时,在全县5个乡镇成立诉讼服务中心和人民法庭共同指导下的5个诉讼服务站和人民调解联系点,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延伸人民调解窗口的纵向长度,并扩大人民调解窗口的调处范围,从起初的以民商事纠纷为主,扩大至行政、自诉刑事案件及群体性事件,只要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均可进入人民调解窗口的调处范围。

三、凸显机制优势,打造纠纷化解知名品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院诉调对接工作的法律性、权威性、有效性、连贯性、便民性等优越性深入人心,使得利用人民调解窗口化解矛盾成为许多纠纷当事人的首选。

1、建立衔接配合机制。建立与县矛盾调处中心、交警、劳动、工会、金融等部门的衔接配合机制,在法院各职能庭明确专门的联络员,在诉前调解服务中心的协调下,同各部门建立起定人、定点、定时的联系制度,对行业性较强的矛盾纠纷全面推行联合调解和委托调解,积极引导矛盾双方选择行业性调解组织调解,使得许多本来极可能诉诸法院的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的分流和化解,使矛盾消化在基层,从源头上减少案件数的上升。2010年9月,我们服务中心人员发挥能动司法功能,深入庆丰、芦沟两镇农户家中,耐心开展释法、疏导和案件的调解工作,使46家农户与县供排水管理处达成调解协议,共近200户农民自觉履行交纳水费义务。2011年4月,我诉讼服务中心在接到30件建湖县沿淮线公路收费站起诉被告冲卡未缴过路费并罚款的案件,我诉讼服务中心主动派专人专车为这些案件送达被告,因被告住址在不同的地方,经过几次往返后,及时与未缴纳过路费的被告联系,经过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最终收费站与被告达成和解协议,被告均已自觉履行,

3 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2、建立诉前过滤机制。充分发挥诉调中心作为职能部门的组织优势,所有简易案件及疑难复杂、群体性、可能引发上访的案件必须由诉调中心先行调解,诉调中心通过调动一切可利用的社会力量及自身的努力,成功化解多起妨碍涉及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群体性纠纷。经我中心调解的案件,有给付内容,尽可能促成当事人当场给付,减轻执行压力。去年8月份仅用4天时间成功化解135名民工讨薪案。

3、建立协调处理机制。积极争取县委支持,出台《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重大群体性案件及时向县委政法委报告,通过县委政法委协调,将重大群体性案件的办理工作纳入县综合治理目标考核体系,涉及县内其他单位的重大群体性案件均召开涉案相关单位联系会议,共同研究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进行联合调解,特别是对一些涉及农村土地征用补偿的群体性纠纷,该补偿按规定数额处理,确保农民利益得到最大程度保护,促进重大群体性案件有效化解。通过县委政法委协调,近期成功化解一起以县、镇、村三级组织为被告的土地承包纠纷,收到原、被告四方均满意的效果。

当前诉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 虽然我们的诉调对接工作运行良好,但诉调对接工作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与构建和谐建湖以及上级领导的要求仍有很大距离。制约诉前调解工作取得突破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1、诉调对接的网络尚未实现全覆盖。我院的诉前调解乡镇工作站的网络尚未全部形成,与社会调解组织和相关行政机关尚未完全实现对接。目前,我院虽在五个乡镇建立了工作站,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调解组织的欢迎,但与社会对我们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致力在(1)县矛盾调解中心和各乡(镇、区)、村(居)委会、县妇联、县工会、县交警大队事故处理股设定诉讼服务站、人民调解联系点。每乡镇形成一个调解小组,由乡镇的首席调解员(司法所长)任组长、妇女主任及各村、组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人民调解员和一些积极热衷于社会调解事务的老干部、老党员,形成 4 一个三级调解网络及三线延伸机制。(2)对一些调解案件,法院可发出委派函委派这些调解组织单独进行调解,亦可派员参与或主持调解。对社会调解组织自行调解的案件亦可参与调解。对法院诉前调解的部分案件,法院可发出邀请函,邀请与案件有关连的调解组织参与调解。如交通事故和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在当事人不认可事故责任划分决定书和对劳动争议事实认定不清时,亦可邀请交警大队事故处理股和劳动部门的人民调解员参与调解,同时对交警大队和劳动仲裁院自行调解的案件法院亦可派员参与指导或主持调解。尽可能将一些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和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化解在初始阶段,减少当事人的讼累。

2、开展诉中委托、协助调解等工作还缺乏社会力量的有力支撑。按照诉调对接的要求,我们要依靠社会力量的直接参与,积极开展诉中委托、协助调解等工作,但目前单纯依靠法院一家的力量是难以打开局面的,所谓“剃头挑子一头热”,其他社会力量虽有党委政府的文件推动,但在实际行动上还不能有大的进展。更主要的是社会力量参与诉调对接,其人员的素质以及法律业务知识尚难以完成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尖锐的责任重担。这些问题还需上级领导进一步重视解决,让社会力量参与的责任加大,使之成为他们一种自觉的意识;对所有参与诉调对接工作的人民调解员统一发聘书,既让他们感到荣誉,也让他们自感压力,特别对一些离退休的法官、检察官、警官及教师等让他们发挥余热,年度对一些先进的人民调解员进行表彰,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人民调解员进行培训,不断更新法律知识,向他们发放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引导他们化解矛盾;建立与他们的沟通、交流的机制;同时还要借助党委政府文件的直接推动把社会业余力量参与诉调对接工作的报酬及经费落实到实处,使开展这项工作尚未基层同志不再为依靠自生力量解决不了的问题犯愁。

3、诉前调解的影响力有待于进一步扩大。社会公众长期形成的争强好胜的意识和现代社会逐步形成的“陌生人社会意识、导致相当多的当事人因为不了解而不愿意选择用诉前调解 5 这种比较温和的方式来解决纠纷。因此我们要克服群众对我们工作还不是十分了解这个这个瓶颈,积极探索宣传途径,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把我们的工作和做法、创新之处多向社会宣传,让知晓诉前调解的受众面不断扩大,让人民群众听到我们的声音。提高人民群众对诉前调解机制的了解和接受程度,努力建立为群众了解、适应、接受、信任的诉前调解机制,引导更多当事人选择诉前调解程序解决纠纷。

4、台帐建设及统计口径还有待于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目前现有的台帐建设工作最主要的依据和标准就是省高院苏高法(2010)134号文件,该文件我们认为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诉调对接的台帐要求尚未公布。二是这份文件中的诉前调解案件的台帐要求已未经宣布就不在使用了,目前使用的是一张单页的统计表,据中院讲是省高院定下来的。三是统计口径比较复杂,尤其是上次全省为开诉调对接工作推进会使用的几张表,不具有可操作性,也没有必要搞的那么复杂,应让具体操作的同志好操作。四是诉前调解卷宗的具体样式和要求目前还没有,建议由省高院统一规定和提出具体要求。五是省高院应提出明确要求,将诉调对接工作的报表统计及态势分析等工作统一交由各法院的审管部门归口管理,目前是多头管理的状态。六是诉前调解的案件管理缺少一个软件的支撑,我院尽管已经开发出一个管理软件,但由于资金原因,该系统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建议管理软件的开发要在省高院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只有这样,各家法院才不会各自研发,浪费经费,也只有这样,才会便于省高院的管理和考核。

今后我院诉调工作下一步打算 诉前调解工作系我院一个品牌,目前在省市层面上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如何提升诉前调解工作,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做大做强是我们今后的重点工作。下一步我们打算:

1、在完善已有五个乡镇工作站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大诉调网络布局,逐步在全县所有乡镇建成人民调解联系点和诉讼服务站,明确相对专职、专业、有从事诉调工作热情的人民调解员参与到这项工作中,确保各乡镇民调解联系点和诉讼服务 6 站成为我院化解社会矛盾的前哨阵地。加强与社会各调解组织的联系,加大诉前调解工作力度,在全县有选择的将一些矛盾易发、多发的部门如环保、妇联、医疗、交警、劳动仲裁等部门纳入诉调网络,参照乡镇工作站的模式,设立诉前调解巡回点,逐渐形成覆盖全县的诉前调解网络;

2、拓展诉前调解工作深度,丰富诉前调解工作内容,提升服务大局、服务人民水平。对当事人有调解意向并且有一定调解基础的纠纷,尽量将其纳入诉前调解程序,低成本、高效率的予以解决,逐步扩大诉前调解化解纠纷的范围和规模。对不适宜诉前调解的纠纷类型在实践中加以明确,以防止诉前调解工作的极端走向。在完善与社会调解衔接的基础上,将诉前调解与立案及信访矛盾化解工作紧密结合,前移矛盾化解关口,利用诉前调解的优势,快速有效的把特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3、强化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诉前调解流程管理机制。既然把诉前调解作为一项机制运行,当然应当建立与之配套的约束机制,对流程、选案要求、调解细则以及各环节期限要求等均应有明确的规定,在诉前调解机制的运行过程中,我们将认真思考,把有关标准、要求进一步进行细化、量化。同时,对所有参与诉前调解工作的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培训,不断更新法律知识,建立与兄弟法院沟通、交流的机制。

4、加强与新闻媒体沟通联系,将诉前调解影响力进一步扩张。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把我们的工作和做法、创新之处多向社会宣传,让知晓诉前调解的受众面不断扩大,让人民群众听到我们的声音。提高人民群众对诉前调解机制的了解和接受程度,努力建立为群众了解、适应、接受、信任的诉前调解机制,引导更多当事人选择诉前调解程序解决纠纷。同时我们还要对工作中好的做法以及经验多总结、多提炼,使诉前调解工作不断得到提升。

5、增加“公告办理”窗口职能,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办理相关服务工作。

6、开设“绿色通道”,对一些原告是年老、残疾、外地人 7 员案件铺设“绿色通道”,快办急办,让当事人感受到建湖法院的人文关怀。

7、探索诉前鉴定机制,针对交通事故和其它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如发现鉴定结论系由原告代理的律师事务所或法律服务所以及交警大队在诉前单方委托鉴定部门作出,在被告书面要求重新鉴定的情况下,可由诉讼服务中心直接委托本院司法委托鉴定中心办理委托鉴定手续并在诉讼服务中心流转,缩短案件的审理周期。

8、制作意见簿。由经诉讼服务中心调解的案件当事人在意见簿上留下意见或建议,以测试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诉调工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满意度。

推荐第6篇: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对接工作汇报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对接工作汇报

2010年以来,我所根据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接情况汇报会精神,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企业用工对接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在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领导下,在淡水街道办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积极做好我所辖区内的劳动力转移工作,建立企业和农村劳动力资源对接合作关系,主动配合政府搭建对接平台,成效显著。现将有关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加大宣传,积极发动。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发现农村青年普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顾虑,集中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怕没有一技之长,难以找到合适工作,而找到工作后又怕短期内胜任不了工作;二是怕工作太忙,家人照应不够及时,到了企业之后不能很好的适应企业的环境和管理模式;三是怕工作强度太大,而辛辛苦苦做完工作,企业却克扣工资或者不发工资;四是怕出了工伤意外没人管,无处申诉。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我所组织相关人员每月定期、不定期把政府的劳务政策及企业用工信息及时宣传到各村、组,并树立起外出务工发家致富成功的典型形象,通过有效信息和典型事例等综合手段引导群众,转变了群众旧的思想观念,消除他们的模糊认识和后顾之忧,大力提高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积极开展调研工作。2009年,我所对辖区内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企业用工情况积极开展调研普查工作。2009年5月,我所组织开展了辖区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派出工作人员深入各村,在各村

委的配合进行“挨家挨户”、“一人一表”登记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人一表、一户一档、一村一册、一镇一台帐”等“六个一”相关的台帐,全面、详细地掌握了辖区内的农村劳动力情况。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企业用工调查,及时收集了辖区内企业在在需求方面的情况,对于用工需求量较大的企业,我们进行了重点考研调查,详细了解各企业缺工人数、缺工岗位以及招工要求。这些考察调研为我们采取更好的措施以有效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接工作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材料。

三、踏实行动,顺利对接。自09年11月区委、区政府启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企业用工对接工作以来,我所在上级对接办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工作,稳扎稳打,发现了问题就及时调整思路和工作方法,进行正确的处理。为有效做好有关对接工作,我所跟进辖区内用工企业的工作、生活条件,分类指导辖区各村村委要想农民工之所想,切实做好对接人员的思想工作与应用物品准备。

对接前我们专门组织各村待转移劳动力进行了职业道德方面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和加深他们的认识。在送人到企业的对接过程中,我所始终与用工企业保持联系,全程跟踪服务,充分发挥了劳管所的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派出工作人员广泛收集对接农民工在企业生活和工作上的需求,及时向有关职能部门和厂方反映,进而督促用工企业搞好岗前培训,创造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让他们踏实安心工作。另一方面,对参与本次对接的用工企业和农民工所属村镇进行回访,并将收集的情况分类整理,从而既及时跟进对接农民工在企业的

工作表现与生活条件,有针对性地争取用工企业予以相应改善,又为下一轮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对接工作征询用工企业负责人和农民工所属村委负责人的意见与建议,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支持与配合转移对接工作。

2009年以来,我所共联系对接企业xx 家,成功转移辖区内农村就业劳动力xx 人,完成劳动局及街道办下达目标任务的xx %。在本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接工作中,我所以企业用工需求为前提,既发挥了劳管所的联结优势,又在转移对接农村富余劳动力、解决企业用工短缺方面作了有益探索,更为今后的转移对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所负责的转移对接工作赢得了辖区内各村委和用工企业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推荐第7篇:人文地理学.京津冀一体化

张辉:打破分割有效推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

2014年03月03日 17:57

新浪财经讯 2014年“两会”召开之际,新浪财经联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独家推出“两会专家笔谈”栏目,邀请北大的专家教授与各位网友共谈两会热点。张辉在文章中提到在推进环渤海区域一体化进程中,京津冀打破既有行政分割有效推进一体化进程是重心所在,而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又必须依托京津唐(7市)一体化,京津唐(7市)一体化能否有效推进又基本取决

于京津“双头联动发展模式”能否有效形成和实施。

以下是张辉文章原文:

打破分割有效推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

张辉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发展经济学系

“十 一五”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正逐步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动力,经济增长日益从主要依靠东部地区“单一推动”向各大区域“多级推动”迈进。同时,国家也 更加重视缩小区域发展的差距,“十二五”规划建议也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列为重要内容,提出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 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是打破既有分割,推进资源在更广域空间配置,从而全面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与一体化相对应,分割主要是 指地区与周边的联系(主要是经济活动)被某些因素影响乃至隔断了,正如市中心逐渐向外围发展中,我们会观察到城乡经济的显著差距,观察到城乡结合部变动的 经济结构等,这就是显著的分割现象。分割一般会来源于地理、行政区划、国界、洲界、市场、交通、产业、文化等因素,其中行政边界是一种最为直接和显性的分 割因素。

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相比,环渤海经济区及其腹地范围之广阔是前两者难以匹及的,城市群之间的经济差异也最大,发展也最不均衡。环渤海 经济区从北到南涉及辽中南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三大城市群,直接辐射和影响着我国华北、东北和西北三大经济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在以 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以京津冀的一体化为依托来进一步推进从辽东半岛到胶东半岛整个环渤海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进程不仅将是该区域面临的主要问题,而且也是我国 整个北方地区发展的大问题。

从空间发展形态来看,以京津为核心的环渤海经济圈,在未来北京与天津的紧密分工合作中,将通过“双头驱动模式”努力打造北方经济中心以致世 界性的大都市连绵区,这有别于长江三角洲上海单核驱动模式。就目前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来看,环渤海地区涉及京津唐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以及山东半岛城市群 等三个独立的城市群。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首先是京津唐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问题,传统上京津唐城市群一般包括北京、天津、唐山、

廊坊和秦皇岛5个城市。通过市场分割模型研究来看,需要对京津唐地区的范围进行了重新界定,也就是在传统城市群之外纳入保定市与沧州市后,模型的测算更为合理。因此根据近十多年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研究更应该从北京、天津、唐山、廊坊、秦皇岛、保定和沧州7个城市的角度来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

就中心性指数的情况来看,京津唐地区在区域发展中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城市断层,但这一般是由于直辖市与地级市的经济数据在统计口径上不一致所导致的。如果我们将这一影响加以修正,那么区域城市的中心性指数分级会成为214的 结构,第二等级城市的个数严重不足,同时第一等级城市与第二等级差距明显,名义上为第二等级的唐山市从数值来看实则应该为第三等级甚至更低等级的城市,城 市等级存在断层。此外,从中心性研究还可以发现北京、天津两个中心城市的对其余城市存在较强的影响力,中心地功能很强,结合低等级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状 况,不难发现京津两市对其他城市施加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极化效应,核心城市挤占了低等级城市的市场空间,导致区域差异化明显。最后,城镇等级—规模模型显 示京津存在同城化趋势,然而同城化会进一步导致区域内人口分布的不均衡,因此京津的同城化进程切不可脱离周边城市而单独进行,如果缺乏两市间的分工协作, 缺乏对周边城市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同城化所带来的结果将是更强的极化效应,导致更加不均衡的区域经济现状。

从城市中心性指数研究分析来看,距离核心区域即京津地区越远,城市群城市的中心性指数的总体数值也越小。从城镇等级分形模型的实证研究来 看,环渤海经济区极其腹地的城镇空间分布影响因素较为复杂,不像长三角经济区那样以交通因素为主,因此未来环渤海地区区域一体化推进过程中优化交通体系会 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突破口。根据京津地区的产业结构研究来看,北京和天津只有走一体化发展的道路,才能最终克服双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不平衡发展的窘境。天津需通过借 助北京第三产业发展的绝对优势来弥补自身第三产业发育不足的问题,而北京则可通过借助天津第二产业不断增强的发展优势来弥补自身第三产业缺乏二产有效支撑 的问题。也就是说,京津双头联动发展模式下,主要由天津来完成钱纳里所界定的工业化内容,而由北京来完成后工业化以致现代化阶段的主要内容。在北京市工业 化、城市化进程中,从北京产业专业化竞争优势和主导产业的变动趋势来看,1992年以来,北京市全力发展第三产业,目前已经达 到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处于第三产业全国领先和输出的地位,第三产业的专业化程度在第三产业的各个生产环节中都有体现,特别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科学 研究事业等产业;同时,除了部分能源型行业外,北京市绝大多数第二产业都在往外转移,但在全国仍处于技术输出地位。就北京市内来看,第

一、二产业基本位于 郊区县,而第三产业则多位于建成区,产业在各区之间的分布不平衡,在空间上城区与郊区发展不连续,在产业结构上各个区之间差异较大: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建成 区相对专业化水平更高,而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份额更高的郊区县则产业发展更为多样化。当前,北京市前十位的主导产业大多是第三产业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近年来新兴的或获得长足发展的行业也主要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对地方经济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呈现不 断增强的趋势,而第二产业无论是轻工业还是重化工业都处于不断削弱过程中,与此对应天津市特别是滨海新区则基本呈现出与其相反的产业发展趋势。此外,相对 于北京第三产业结构高度快速提升的发展特性,天津市第三产业无论在专业化程度,还是产业效率等方面都明显弱于北京。

总之,在推进环渤海区域一体化进程中,京津冀打破既有行政分割有效推进一体化进程是重心所在,而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又必须依托京津唐(7市)一体化,京津唐(7市)一体化能否有效推进又基本取决于京津“双头联动发展模式”能否有效形成和实施。

习近平总书记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一定要增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新的体制机制的勇气,

继续研究、明确思路、制定方案、加快推进。

协同发展京津冀合力做好大文章(声音2014) 京津冀一体化启航 区域合作经济力量是关键

2月27日举行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业内人士指出,从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来看,京津冀协同发展将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京津冀一体化的大时代指日可待。 解读中央关于京津冀发展安排,实际包含了三个重要含义,一是协调京津冀区域发展,消除环境污染源,促进经济增长;二是解决北京“大城市病”,让北京放下沉重包袱;三是给河北还账,尽快让其摆脱落后局面。

环首都城市群建设将崛起

2月27日举行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

27日的座谈会明确提出,京津冀三地未来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在已经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的基础上,完善防护林建设、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清洁能源使用等领域合作机制。

作为环首都经济圈建设中的一环,生态建设在其中的重要性不断受到学者及政策层面的重视。相关专家指出,河北省张家口、承德两市从西、北两面环抱京津,既是京津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生态屏障,又是京津建设国际大都市不可或缺的腹地条件。干旱、高寒、多风、土地瘠薄等恶劣的自然条件,以及京津生态屏障和水源地功能,给这一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双重抑制,导致出现大面积的环首都贫困带现象。针对环首都贫困带、生态脆弱区的耦合,各界提出了多种解决思路,包括跨区域生态补偿、异地开发、生态移民等。

分析人士表示,在产业协调及治污联动两大主旋律下,京津冀协调发展将掀起城市圈及城镇

化发展的一股洪流,将为京津冀三地诸多产业特别是基础设施、房地产及生态环保产业带来诸多投资新机遇。

业内人士指出,从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来看,京津冀协同发展将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未来,北京把部分产业向周边的河北县市转移将是协调发展的重点工作,这样才能疏散北京人口。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透露,河北省与北京市已经达成一个协议,北京市要疏散500万人口到周边地区。

区域合作经济力量是关键

曾任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的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杨开忠表示,空间一体化首先是一个经济力量的推动,是一个自发的客观的过程,不以政府是否做相应规划而转移。他认为,空间一体化过程中有三种力量在起作用。

有研究报告指出,尽管北京和天津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辐射和扩散能力有限。对此,有专家称:“我们发现北京、天津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还比较小,周边的城市、农村发展不是很快,这一点与长三角和珠三角有不小差距。北京、天津还处在极化效应向辐射扩散阶段的转换阶段。”

河北省扶贫办曾对媒体公布一组数据,2009年,环京津贫困地区的24县的农民人均收入、人均GDP、县均地方财政收入仅为京津远郊区县的1/

3、1/4和1/10。

清华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施祖麟认为,京津冀三地要加快推进一体化进程,一定要打破行政区划僵化的制约,真正做到区域一体化的协作;此外,一定要有一个组织机构,仅靠三地行政部门各自来做事是比较困难的。

大时代指日可待

过去一段时间,在京津冀合作方面,北京、天津都处于“冷淡”状态,只有河北是“投怀送抱”。这是因为,北京和天津尽管有高铁拉近距离,但天津近年来经济增长率高居前列,天津依托港口优势一直想打造北方经济中心。2010年,天津以黑马之势超越了GDP增长八连冠的内蒙古,拔得头筹。而北京作为政治中心,一直没有停滞经济扩张的步伐。这样的背景下,河北这个小兄弟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为做好京津的生态屏障和首都“护城河”,河北一直做着默默的贡献。

现在,新的机会窗口已经开启。

2014年03月03日05:30来源:人民日报

资环2013级地科1班罗赞

推荐第8篇:浅谈京津冀一体化

京津冀—时代的步伐,协同的发展

“打破一亩三分地” 打破三方独立,紧跟时代步伐,协同发展共创未来。

据财经网报道,2014年3月19日上午10点多,一则河北保定被定为“政治副中心”的传闻横空出世,不到1个小时后,沪深股市中十几只股票涨停—它们都与保定有关。当日上午,河北板块股票的整体走势在所有板块中赢得头筹。

这一“惊天动地”级别的传闻,能快速撬动市场,与刚刚不久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一番讲话离不开。此前的2月26日,习近平强调京津冀要抱团发展,要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

3月2日北京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上,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在传达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讲话精神时,提出要推动京津冀医教等公共资源共建共享,控制中心城人口,打造新型首都经济圈。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要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跳出北京看北京,着力推动三地经济继续朝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作用互补、利益相连的路子走下去,着力打造现代化的新型首都经济圈。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保定被定为“政治副中心”的传闻竟然拉动了当天的股市。此则消息随后被发改委和保定市政府澄清,属于媒体误传。然而,京津冀的话题又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何呼喊了多年,至今不见实质性进展?世界上离得最近的两个大都市—北京和天津之间为何没有形成人们想象中的和谐发展、相得益彰、各有特色的发展关系?为何环绕着北京城和天津城的河北至今还存在着大面积的贫困带?

那么让我们查阅近十年来相关各方出台的政府工作报告、规划,以及相关各方负责人的讲话材料、媒体报道等,我们不难发现相关各方表面上看似在协同发展,实际上各个层面都在进行利益博弈,京津冀各怀打算,以至于协同发展的效果十分不明显。

一、根据经济政策的出台总结历史线索

1.发起、实际成效(1986-2003)

主题:环渤海、市长联席会

如果算上早远的1986年,时任天津市市长李瑞环倡导环渤海地区15个城市共同发起环渤海地区市长联席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话题则已持续争论近30年。

矛盾的原因

北京、天津之间各有用心。天津市把自己定位为北方经济中心,希望体现自己在环渤海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北京市则喜欢“首都经济圈”、都市经济圈的规划和实施,不使用“京津冀一体化”概念,在此基础上,愿意与天津市、河北省共同协作治理雾霾等突出问题。

显然,天津市和北京市都想在经济发展中占据核心位置,造成了二者之间的理念冲突、利益冲突,使得所谓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举步维艰。

与京津相比,河北省则在每个方面都表达了积极参与的信息,不争核心地位,只求借势发展,心情最为迫切,只可惜自己做不了京津的主,而在苦苦等待。

在京津竞争、河北苦等的过程中,国家层面是愿意推进京津冀协作发展的,国务院及其职能部门国家发改委做了不少规划方面的准备工作。只可惜,编制了几个版本的规划,几度更改,至今仍未能出台一个完整详细的版本。其中的艰难和利益纠葛可见一斑。从2004年到2014年,历经10年,国务院及国家发改委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最后把“环渤海”、“京津冀一体化”、“首都经济区”等概念都吸收到了规划、报告之中,力求在顶层设计中体现三方共识,兼顾三方利益。当然,在这10年中,京津冀都在积极向上争取自己的利益,都在进行区域规划、政策博弈,才有了一个

1 /

3最后三方利益都兼顾的局面。

2.全面启动和实践(2004-2009)

据网易新闻报道,结合相关新闻的整理,我们可以找到这样的一条时间线索:

2004年2月,国家发改委召集京津冀三省份发改部门在廊坊召开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达成“廊坊共识”。

2004年6月,环渤海合作机制会议在廊坊举行。会议草拟了《环渤海区域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环渤海地区合作机制已从构想、探索进入到全面启动和实践阶段。

2005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规划提出,积极推进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加强京津冀地区的协调发展,要基本形成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两小时交通圈”。

2005年6月,国家发改委在唐山市召开“京津冀区域规划工作座谈会”。

2008年2月,“第一次京津冀发改委区域工作联席会”召开。京津冀发改委共同签署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发改委建立“促进京津冀都市圈发展协调沟通机制”的意见》。 经和讯新闻整理,浅谈“廊坊共识”十年徘徊

2004年2月12日,在国家发改委的主持下,京津冀有关城市的负责人第一次在河北省廊坊市召开“碰头会”,并就推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一些原则问题达成“廊坊共识”。然而,十年当中,“共识”变成了传说,各方分歧依旧,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始终徘徊不前。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的编制意味着京津冀三地合作开始从务虚转为务实。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一规划成为了史上“最难编制的区域规划”。“国家发改委原本要求在‘十一五’期间拿出规划,结果到了‘十一五’末也没能拿出来,到现在则干脆就不提这个规划了。”谈起这些,河北省一位相关专家颇有一些无奈。

河北省最初希望京津冀一体化能从环境开始破题。于是,河北方面率先抛出了“京津冀环境一体化体系”的概念,这一体系主要是指森林生态、水资源等外溢性、公益性资源的共享共建,也就是用资源补偿的形式让京津对河北进行经济辐射、带动。

北京市有关方面也承认,张家口为保护北京的生态环境作出了巨大牺牲。“遗憾的是,北京在补偿方面做得并不够。”前述怀来县官员说。在他们看来,水源地为保护北京牺牲了自己的发展机会,北京应该认真考虑对水源地的补偿问题。

(在怀来县城所在地沙城周边,到处都可以看见葡萄园,当地人说,由于地处半干旱地区,种植玉米等作物基本难有收成。尽管县城之外几公里就是官厅水库,但早在几十年前这里的农民就被告知,他们不能使用这些水。)

3.加速推进(2010-至今)

2011年,国家发改委启动首都经济圈的规划和编制工作,在2012年的区域规划审批计划当中,首都经济圈的发展规划更是位居首位,但进展一直较慢。

2011年3月,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发布,提出“打造首都经济圈”。“京津冀一体化”、“首都经济圈”的概念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成为国家战略。

2 /

32011年12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现在看来,京津冀地区的规划工作还没有完全做到位。”

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这是自2004年提出京津冀都市圈以来,“京津冀”作为一个词组第一次在中国总理的政府报告中出现。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瓶颈的解决就在这个时候,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出面讲话了。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努力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同时提出了7点要求,其中要“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作为具体规划实施的突破口。对于北京市的发展,习近平于2014年2月25日在北京考察时的讲话中指出,北京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要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特别是工业项目选择,突出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有效控制人口规模,增强区域人口均衡分布,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在这些要求中,北京的“经济中心”概念不见了,而且要把一些产业功能分离出去,说明北京要在京津冀政策规划中作出经济方面、产业功能、社会功能方面的让步。这也暗合了天津方面的心意。

2007年,时任天津市市长的戴相龙(他成功推动了津京城际高速铁路的修成。)在人民日报上撰文《天津从渤海走向全球》称,天津要参与和推进京津冀都市圈的规划建设。北京市是祖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天津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

言下之意,可能预示着天津作为京津冀地区经济中心的地位,毕竟天津有海港码头、航空港口,有经济发展的地理优势条件。同时,河北省也可以承接北京市产业转移、人口转移中的一些功能,从而可以获得一些盼望已久的历史机遇。从这个角度看,河北省保定市作为“政治副中心”的传闻也有一定的政策依据。

在国家高层的严格要求下,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了破题的可能,这也反映出中国区域协同发展的特色。当然,国家高层的重视也不是无缘无故的。多年来,北京市的交通拥堵、人口过多、创新能力不强、区域功能配套严重不均衡、雾霾问题严重、生态恶化、房价过高、水土资源短缺、外来务工人员幸福指数低,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展缓慢,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之外的第三个经济增长极的经济总量仅占全国经济总量的约10%,等等问题,都倒逼京津冀三方改变观念,突破制度与体制障碍,着力向着协同发展、产业互助、错位发展的方向努力。

根据发改委官员透露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规划上半年有望出台,这次有中央这个大家长出 面,京津冀的合作没准能推前一步。

在现有的中国政策模式下,可能还是需要国家层面设置一个权威机构,协调京津冀三方的关系,督促三方落实具体规划措施,否则,再有好的意愿、好的口号,一旦遇到利益冲突,可能还是会停下来,或者以各种理由减慢前行脚步。

3 / 3

推荐第9篇:京津冀雾霾

京津冀雾霾

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笼罩在首都上空半年许久的雾霾是北京有相关数据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典型的复合型环境空气质量污染,对居民健康、城市形象、经济发展都造成了相当负面的影响。

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版图的心脏区域和近两年雾霾肆虐的重灾区,有多达1.07 亿、占全国1/

13、占全球1/60 的人口在此生产生活。为了更好地贯彻可持续发展观,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同时也为了人们的健康发展和京津冀城市形象的提高,我们小组五人特进行有关京津冀雾霾的调查工作,希望可以为京津冀的雾霾治理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既然要整理雾霾,就要明白什么是雾霾。所谓雾霾天气是对大气污染状态的一种表述,有关研究已经表明,导致雾霾天气的元凶是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即PM2.5。

据研究,雾霾的产生有三个主要的原因,一是大气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二是大气垂直方向出现逆温现象,三是悬浮细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增加。雾霾 产生的最直接原因主要就是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大量增加。PM2.5可被吸入人体肺部,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极大地伤害,并导致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成倍增长。雾霾还会造成视觉障碍,极易引发交通事故,给群众的生命财产和人体健康带来威胁。并且,根据相关研究报告,全世界范围内大部分地区人口的健康均受到污染物PM2.5的影响,高污染城市中的人口死亡率比相对清洁城市高出15%~20%。

提起雾霾,免不了的一个词汇便是京津冀。京津冀总面积占全国面积的2.26%,却承载了全国10%的人口,过高的人口密度、经济活动产生巨大的能源消耗,因为雾霾,京津冀三地居民社会生活比以往更加紧密地连在了一起。国务院出台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和京津冀实施细则;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明确强调要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一个重大的国家发展战略;李克强2014年两会工作报告“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京津冀已经被拧成一股绳子,并且从治理雾霾、社会生活连同扩大到了城市发展关系。而产生的废气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能源消耗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颗粒物、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所含硫燃烧产生的SOx,以及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在高温燃烧中反应产生的NOx。毋庸置疑,北京的雾霾是由北京当地污染物排放造成的,同时与周边地区天津、河北等的污染物排放也不无关系。从能源消费结构看,北京雾霾天气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燃煤废气排放、油品燃烧废气排放、天然气燃烧排放等途径。

第一,燃煤废气排放。燃煤导致的PM2.5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煤燃烧所形成的烟气中含有细颗粒物,二是烟气中SOx、NOx经光化学作用形成的二次硫酸盐和硝酸盐,三是煤本身含有的挥发性有机物不完全燃烧进入到空气中。2012年,北京、天津和河北煤炭消费量分别为2 365万吨、4 000万吨、2.7亿吨,三地合计3.34亿吨。煤的含硫量一般为1%~3%,工业锅炉每燃烧1吨标准煤,会产生SOx 8.5千克、NOx 7.4千克,小锅炉和分散使用其排放更高。以此计算,京津冀三地每年燃煤排放SOx高达284万吨,排放NOx达247万吨,其二次反应产生的硫酸盐、硝酸盐也是大气污染物中对人体伤害最大的成分。京津冀地区煤的使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钢铁生产。2011年京津冀地区钢材年产量在2.47亿吨(见表1),按1吨钢耗煤650千克计,钢铁生产年耗煤大约在1.6亿吨。二是火力发电和热电供应。按每千瓦时电力耗煤300克计,京津冀地区火电装机容量2011年为5 513万千瓦,估计年耗煤1.28亿吨。三是水泥生产。按1吨水泥耗煤100千克计,京津冀地区水泥产量1.64亿吨,年耗煤在0.16亿吨。以上三项合计耗煤约为3亿吨,占京津冀地区总耗煤量(3.34亿吨)的90%。钢铁、火电和水泥三项每年在京津冀地区产生的SOx为255万吨、NOx为222万吨。

第二,油品燃烧废气排放。从京、津、冀三地主要炼油和乙烯装置分布看,包括燕山、天津、大港、华北石化公司在内的总炼油能力达3 850万吨/年。三地目前汽车保有量大约1 500万辆(北京500余万辆,天津200余万辆,河北700余万辆),成品油年消费大约在2 000多万吨。目前北京实行京Ⅴ标准(相当于欧Ⅴ),天津2013年将实行国Ⅳ标准(相当于欧Ⅳ),河北实行国Ⅲ标准(相当于欧Ⅲ),即使以硫含量最高的国Ⅲ标准计算,京津冀地区机动车所产生的SOx为6 000余吨,NOx大约在20万吨左右,远小于煤炭燃烧所贡献的污染总量。一般而言,柴油车的PM2.5要高于汽油车,因内燃机燃烧方式不同,柴油车尾气中不完全燃烧的烃类有机物和细颗粒物高于汽油车;低于国Ⅰ排放标准的所谓“黄标车”尾气排放远高于达到国Ⅳ标准及以上汽车,一辆“黄标车”排放可相当于5~10辆达标车的排放;公共汽车排放可相当于50辆以上达标车的排放,而大型卡车则相当于上百辆以上达标车的排放。

第三,其他来源。例如汽车喷漆等工业喷涂,有机物挥发进入大气中,可能形成气溶胶,成为雾霾污染物的来源。餐饮烟气、烧烤等也可能形成气溶胶来源,秸秆焚烧则直接产生大气污染。全市有1.5亿平方米的建筑工地,加上道路扬尘,所直接产生的PM2.5也不容小视。综合来看,PM2.5的产生与能源利用密切相关,能源利用产生的PM2.5估计占PM2.5总量的80%左右,包括直接排放、二次反应产生的硫酸盐和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等,其余为道路扬尘、建筑扬尘和秸秆焚烧等。

事实上,京津冀地区的钢铁行业大气污染排放问题,一直是环保部大气污染监管盯得最紧,但也是最头疼的难题。据了解,环保部各级官员去年以来在不同场合纷纷表达对以京津冀为代表的华北地区钢铁业污染的严厉批评。最近一次表态是在 10 月 23 日,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司长熊跃辉直陈,环保部今年初针对华北近300 家钢铁企业进行排查后发现,其中 7 成以上企业都存在超标排放问题。而颇为无奈的是,目前整个华北地区的钢铁企业均为未通过环评的“黑户”,对其监管一直处于空白状态。据调查了解,近年来针对钢铁企业二氧化硫及烟粉尘等大气污染物排放,环保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标准,排放浓度上限值达到“史上最严”。在此背景下,京津冀地区一些大型钢厂陆续开始加装脱硫和除尘等保设施,以力求达标排放。一方面,全国范围内仍有多达 2/3 的钢铁烧结机未安装烟气脱硫及除尘设施,京津冀地区也不例外。另一方面,据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人士所说,即便是已经加装环保设施的钢厂,为减少运行成本,环保设施也经常不运行,导致污染物排放难管难控。“在目前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规缺位的情况下,这一问题仍将长期考验监管部门的执行效力,企业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现象仍将长期存在。”该人士表示。

京津冀联合治霾的问题有多个方面。第一,利益困局,地区实力不一 联防联控不易。北京雾霾的污染源有 1/4 来自周边地区,这意味着污染防治须联防联控,但利益纠结下的京津冀各方却陷入“各自为战”局面,这一问题也深深考验着各地的决心和智慧。为推进治理,目前京津冀各地都在根据国家层面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京津冀和周边地区实施细则要求,结合自身大气污染源特性制定出台了各自的雾霾治理实施方案。相关重点概括起来便是,河北“减煤压钢”,北京“减煤控车”,天津“减煤改油”。通过在京津冀三地所设的近300 个国控监测点的监测数据比对发现,各监测点的 PM2.5 指标随月份变化总体呈现一致趋势,具有较好吻合性,说明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的区域一致性。这意味着京津冀地区的雾霾治理必须采取联防联控,协同行动,谁都无法独善其身。而且按照实施细则要求,到 2017 年,北京须将 PM2.5 年均浓度控制在 60 微克/立方米,河北、天津则提出要下降 25%,这之间的差距反映出的问题就是,河北、天津下降 25%后,PM2.5浓度可能是 100 微克/立方米,在区域之间空气的自然流动下,北京即便使出浑身解数也难实现60 微克/立方米的目标。“这就相当于经济学上的‘木桶效应’,京津冀地区各相关方必须协调一致,不能让任何一方留下短板,否则雾霾治理的‘木桶’永远都会漏水。”事实上,大气污染防治的区域联防联控,在欧盟、美国过去治理大气污染时已形成了成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国内学界也提出过京津冀、长三角实施这一机制的诸多设想和建议。然而在国内,由于牵涉到各地对自身利益的维护,这些设想和建议要落实到政策执行层面还存在诸多羁绊,也就注定了这场攻坚战从一开始就充满“壮士断腕”式的悲壮。

第二个方面便是资金尴尬。融资渠道不畅 亟待多方合力。在这场高调打响的雾霾“攻坚战”中,各地面临的最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各地治霾的巨额资金该从哪里来。政策画出的万亿“蛋糕”虽让市场垂涎,但对于投资者而言,须看准时机再下手。环保部相关人士此前明确表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未来 5 年的投资需求将达 1.75 万亿元。在环保行业已成为炙手可热的投资板块的当下,这一诱人的“蛋糕”着实吊足了市场“胃口”。因此,今年以来每逢雾霾天气抬头,二级市场上的大气污染治理概念股就会持续“飘红”。但不得不泼的冷水是,尽管“蛋糕”诱人,什么时候能做好,又有谁能率先尝到第一口美味?尚是未知数。因为可能存在的巨大资金缺口,不免影响到人们的信心。目前,在京津冀各地落实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相继出台的同时,除北京高调宣称其未来 5 年治理雾霾的政府投入将达 2000 亿到 3000 亿元外,其他省市均未有明确表态。而如果全面达到各地方案中拟定的目标,其投资需求都将不比北京少。在政策制定方的设想中,解决治霾的资金需求将来自污染企业、社会及民间资本、银行、地方及中央财政等多方面。但据了解,在目前环保行业发展的大环境下,并非各个融资渠道均畅通无阻。国内的环保行业具有很强的公用事业性质,惯例是污染企业每月上缴一笔排污费,具体的治理工作由政府“包办”。尽管近两年来众多地方政府因为财力有限开始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其中,但在环保并未充分产业化的当下,由于体制机制还未健全,未能清晰看到其投资产出效益的民间资本并未抱有充分热情。通过梳理京津冀各地近几年财政支出预算“账簿”,发现其中均未显示具体针对大气污染防治的专项支出,而多是位于节能环保支出分项中,规模均为数十亿元左右。即便是最具实力的北京,其 2013 年安排的 PM2.5 监测及相关治理项目的支出也仅为 20.6 亿元。相较于数千亿元的政府投资需求,可谓微乎其微。其实,解决雾霾治理资金的缺口问题并没那么难。我们可以效仿国内水利建设的投资模式,在中央统一主导下,京津冀地区每年从 GDP 收入或土地出让金收益中计提一定比例,用作治理雾霾专项资金,这一规模可达数百亿元。其中再提出一定比例由中央统筹,统筹资金重点向污染任务重、财力相对有限的省市倾斜。

京津冀协同发展最大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北京集中了太多首都不需占用的产业,津京“双城发展”产业协调不够,河北生态保障、生活服务产业功能严重不足。比如,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年营业额已经超过500亿元,但产自北京的商品不到一半,产品80%以上销往外地,服装生产、销售绝不是首都发展必不可少的功能。除大红门外,北京还有已准备外迁的动物园批发市场,年初北京市西城区已同河北省发改委沟通研究,确定动物园批发市场向河北搬迁,这正是去除首都非核心功能的开端,也是河北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之路。天津是北方经济中心和国际港口城市,快速发展的滨海新区,具有政策优势和产业优势,在首都经济圈中公共服务、交通运输、港口物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那么京津之间就是顶层设计和功能定位的统筹问题。

现在,北京已经率先做出调整,明确要做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国际创新中心。随着首都功能调整,天津原来的一些定位也要随之改变。北京原有的未来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要考虑向天津转移,天津目前北方经济中心、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北方现代制造业基地必定发生变化。京津定位调整必然带动河北发展方向的转变。无论京津定位如何,环绕京津的地理限制无法改变,河北的首要任务将是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继续扮演服务角色,其次是接收京津产业疏解和转移担当受溢角色,最后是转换发展思路坚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支撑角色。

京津冀将不再是雾霾重灾区的代名词。伴有京津冀之间独特的交通优势,首都二机场,京津城际、京沪高铁等高铁线路,京津、京石、津唐、津秦、津沧等高速公路,三地主要城市间已然形成“一小时都市圈”。京津冀三地都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以更大的视野谋划发展,沿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作用互补、利益相连”的思路,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定不负众望。几年后,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城市产业不断发展,京津冀协同作用不断凸显,雾霾将不再出现,那时京津冀就会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典范之作。

那么如何才能让京津冀的蓝天重现呢?第一,抓住污染重点环节,实现清洁煤燃烧。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实现煤的洁净燃烧和集中使用、强制淘汰燃烧效率低下的小型燃煤锅、改变居民传统观念,不断降低城市燃煤、严格禁止秋季焚烧秸秆等。第二,加快推进城市煤改气工程。第三,加强能耗高、污染大的中小型炼钢厂、水泥厂的改造或关停,严格控制新建、扩建高耗能产业。第四,关注重点区域,加快成品油质量标准升级。第五,在北京公共交通加快推广LNG汽车和混合动力车。第六, 区域联动、全社会关注,共同应对雾霾。第七,加强PM2.5成因及控制技术研究。

推荐第10篇:京津冀一体化研究报告

京津冀一体化研究报告

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已到定稿阶段了,最快月底上报国务院。

北京市委研究室副主任余钟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不便透露。“都在进行中。”他说。

值得注意的是,京津冀三地政府在近期公开表态中,均明确提出将“交通一体化、产业链分工合作(产业转移对接)、生态环境建设”三大领域,作为京津冀一体化推进的重点。

天津市委党校经济战略研究所所长臧学英认为,“规划一旦出台,这三个领域会是三地最主要的合作方面,也是各自利益契合点所在。”

三大领域展开合作

三地政府关于“交通一体化、产业链分工合作(产业转移对接)、生态环境建设”三大领域的共识,密集表述于近半个月内。

6月28日,北京市代表团赴河北展开了为期两天的学习考察。座谈会上,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强调:“重点要切实抓好交通一体化、产业链分工合作、生态环境建设这三件事,在规划对接、资源共享、协作机制三个方面加强顶层设计。”

与此同时,河北省长张庆伟在简要汇报中也说,河北要“有力有序推进与北京的对接合作”、“强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积极推进交通一体化规划和建设”。

此后不足半月,7月11日,天津市市长黄兴国主持召开市政府第34次常务会议,会议表示:“要围绕推进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转移对接三个重点领域,尽快组织相关部门研究制定重点任务和项目清单。”

“交通、生态是三地共同利益所在,京津冀一体化首先要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环境治理也需要三地联防联控,而产业作为实现同城化的载体,是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臧学英认为,三地要真正实现一体化,这三大领域符合三地共同利益。

产业转移是难点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近期的确是动作频频,尤其是在交通领域。

由交通部牵头成立的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专题研究组,近日编制了《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并在7月2日至3日,与京津冀三地交通部门负责人,在廊坊就规划内容进行了深度对接。

此外,一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于近日开工或即将上马,如北京至沈阳铁路客运专线河北-辽宁段6月30日正式开工建设。

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贵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产业转移相比,交通一体化更容易些。

而对津冀两地最有吸引力的产业转移对接,一直是呼声和争议最大的领域。

“目前北京也在列一个单子,就是哪些东西要转移出去,但基本上他们想调解出来的和河北、天津想要的东西基本无法对接。”北京市社科联学术部主任程文进在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的《京津冀区域发展报告(2014)》发布会上如是说。

上述报告指出,三地产业转移难度大在于合理的分工体系尚未形成。由于区域内各城市发展目标相似,产业结构自成体系、自我封闭和产业同构现象严重,城市间争项目、抢资源、抢市场等恶性竞争和封闭竞争现象依旧存在。

在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看来,三地产业结构落差大,而产业转移需要在同一个高度才能实现对接,“北京要去功能化,天津去加工化,河北去重型化”。

第11篇:京津冀旅游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对少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区域之间、城市之间、景区之间以及行业之间的合作逐渐形成共识,在一些地区,合作形式不断创新,在当地旅游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明显的作用。处于中国旅游业发展龙头地位的北京、天津、河北三个行政区,长期以来,在旅游业的发展中一直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合作,发挥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在华北地区乃至全国旅游业的发展中充分发挥区域合作的优势。虽然在一些地区和领域已经出现了一些合作的行动,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从总体上说,至今尚未取得突破胜的进展。因此,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的问题值得认真探讨和认真对待。

一、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从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出发,京津冀是国内最早提出区域旅游合作的地区。早在1985年就成立了京东旅游区,致力于京东地区两市一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景区的合作,这个区域包括北京平谷的金海湖,天津的盘山、黄崖关、蓟县和河北省的清东陵等,创造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联合开发、联合营销的合作方式,效果明显。后来由于多种因素,没有能够坚持下去。1987年,由北京旅游学会发起,联合天津旅游学会、河北旅游学会,在北京密云白龙潭召开了第一次\"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研讨会\",与会代表表达了区域旅游合作的愿望,从而使这样的研讨会成为例会,每年大家在一起探讨区域合作问题,而且参与的省市越来越多,一直到后来发展为北方十省市旅游联谊会,并促成了每年-届的\"北方旅游交易会\",由各地轮流举办,2003年河南郑州举办。2003年9月19日至21日,京津冀三地旅游局还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广场举办了\"京津冀旅游宣传周\"活动。应当说,在推动这三个地区的旅游合作方面,三省市的旅游学会和旅游局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是,总的说来,还没有实质性的发展,还停留在形式单-、规模有限、参与不足、随意性强的较低层次上。

二、加强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必要性

(一)中国旅游业大发展的需要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跻身于世界旅游大国的行列,旅游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3年10月13日,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在北京发布了《旅游及旅行业对就业和国民经济的影响·中国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报告,《报告》中特别强调,中国具有成为世界旅游大国的潜力,中国旅游及旅行业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在未来的十年间,\"中国的旅游及旅行业需求将有望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大旅游及旅行业高增长国家’。根据这个《报告》,2004年中国旅游及旅行业总需求预计将达到15367亿元人民币,有望直接创造136000万个就业机会。届时,\"广义的旅游及旅行经济(直接和间接)将创造12736亿元人民币的国内生产总值,或者全部国内生产总值的10.2%。\"虽然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的数据和国内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具有一定的不可比性,但是根据这一报告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国际社会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旅游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北京是全国的首都,天津是最早的直辖市之-,河北是华北的大省,京津冀三个行政区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有着天然、紧密的联系。同样,它们在中国的旅游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三个行政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如果它们合在一起,其在全国的位置则非常突出。京津冀都被列入全国接待入境旅游者30万人以上、接待外国旅游者20万人以上和外汇收入在~亿美元以_上的省市名单之中。京津冀的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外汇收入总额的18%。因此说,在未来中国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的进程中,京津冀应当、也一定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认真探讨京津冀三地发展更加紧密的经济关系,加强旅游发展中的合作与联合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

(二)旅游活动\"无边界行为\"特征的需要

旅游活动的核心是人员的流动。旅游者流动的方向是具有吸引力的目的地。旅游者本身和旅游目的地处于某种行政管理的区划之中,而旅游者在做旅游决策和实际旅游时,并不关心目的地的行政归属,而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从这一意义上说,旅游活动是无边界行为。但是,基于行政管理和地方利益的需要,一些政府机构则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强调行政区划的范围,人为地划定了界限,设置了藩篱,制造了障碍。也许在封闭时代这显得很自然,这些小圈子在不断被加固和强化;也许在计划经济的时代,这样做更能够实现计划,而在市场经济时代,这样做显得是不和时令的,因为它限制了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市场经济就难以正常运行。也许农业或某些制造业可以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范围内会发展得很好,然而旅游业则不行,它的发展就需要打破疆界,多方联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旅游业的大发展,实现区域的多赢。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实践证明了这-点,国内各个省市也都朝这个方向努力,试图打破长期以来计划经济运行的惯性,探索旅游业发展的新路。

(三)旅游活动发展\"内聚外拓\"规律的需要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活动表现出\"内聚外拓\"的规律。一方面,大范围\"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活动将逐渐减少,中小区域尺度的休闲度假旅游逐渐兴时。随着人们出游能力的加强和出游次数的增加,身心愉悦功能会不断增强,走过几个地方很难成为骄傲的资本,人们更加强调为自己而旅游,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方式让人疲于奔命,人们更愿意静下心来,好好体验异地文化和氛围,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区域尺度旅游将会受到人们更多的青睐。另一方面,郊区游的范围将逐渐向外拓展,也会向中小区域尺度的休闲度假旅游发展。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和时间的增加、道路交通设施的完善、信息的丰富和快速传播、私家车的增多,人们一日游、周末游的范围被拓宽了,通过距离的增加人们能够获得更加完整、新鲜的旅游体验。京津冀三地地域集中,区内北京和天津等特大城市是巨大的旅游市场,旅游活动的这种\"内聚外拓\"作用更加明显,对区域旅游合作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旅游业区域竞争态势的需要

旅游业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了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城市竞争,开始进入区域竞争的阶段。从国际上看,欧盟东南亚等区域的旅游合作颇为成功,特别是在欧盟,旅游者的流动和旅游业的经营都实现了无障碍,申根协议的制定和扩展,都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致使欧洲一直保持着全球国际旅游最大的份额。从国内来看,区域旅游合作掀起新的热潮。先是西部旅游投资规划、长江三峡旅游规划、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划等的启动,拉开了我国旅游新一轮区域合作的序幕。随后跨省市区域旅游合作不断涌现:皖赣两省联手推出\"江山风清’旅游线,江浙沪共筑长江三角洲旅游圈,西藏、青海、甘肃开展青藏高原区域旅游合作,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闽粤赣金三角地区的旅游合作等。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区域旅游合作上跨出了很大的一步,以上海为龙头,江苏、浙江等周围地区联合打造旅游品牌,联合促销,大范围内整合资源,甚至建立了\"绿色旅游通道\",实现了旅游投诉无障碍,旅游业的发展有了新的进展。包含港澳粤的珠江三角洲,在促进旅游的联合发展方面也有了许多新的进展,特别在边境旅游方面做出了非常有益的尝试。

(五)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欧盟的出现成为经济一体化的范例,北美、东盟等也是朝着经济一体化方向发展。就国内而言,京津冀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并列为中国三大经济圈。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长三角分别成为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最好的区域。与珠三角和长三角相比,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加强京津冀区域经济融合,加快经济一体化步伐,是这一地区发展的首要任务。区域旅游合作不仅是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对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起重要作用。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可以增加京津冀地区的人员和信息交流,促进交通、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形成良好的区域形象,为区域经济合作营造更好的环境。

(六)提高旅游供给能力的需要

旅游供给涉及多方面的生产要素,区域旅游合作有利于区域生产要素的互通有无,提高供给能力。区域旅游合作,对内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发挥比较优势,实现旅游地域分工;对外有利于整合区域资源,发挥规模优势,提高竞争能力。目前北京已经建设高尔夫球场40多家,河北也拟发展高尔夫项目,极易形成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局面。从比较优势上说,北京具有客源市场近的优势,而河北具有空间广阔、环境条件好的优势,如果从区域合作角度考虑,这时就应该根据具体地形、交通等条件,统筹安排,以发挥最大的效益。再如大型现代娱乐场所的建设,北京、天津甚至河北都在争取,但是与其三地都建,不如选择一个地方建设好,上规模、上档次,成为游客到京津冀地区游玩必去的旅游地,成为游客想到京津冀地区来游玩的旅游地,以此带动整个区域旅游的发展。

三、加强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条件和机遇

(一)地理区位紧密一体

从地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北京、天津和河北省是彼此难分的区域。河北人说,河北省像\"胸膛\",而北京和天津就像河北\"胸膛\"中的\"心脏\"和\"肺叶\"。京、津、冀三地虽然各有疆界,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交叉,或怀抱,在全国来说,这样的区域也是唯一的。这样的格局,对发展区域旅游合作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二)旅游资源类型多样

京津冀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有利于构成相互补充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丰富游客游玩内容。北京是中国首都,又是明清故都和现代国际大都会,无论对于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北京可以说都是最具吸引力的旅游地。北京最著名的旅游景区点包括**、故宫、颐和园、王府井、八达岭长城、明十三陵、北京胡同等。天津从天津卫发展起来,是近代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旅游资源以近代文化、街头小吃、民间文化、欧陆古典风情最为著名。河北则有山有海,著名旅游资源有北戴河、避暑山庄、木兰围场、赵州桥、沧州武术、吴桥杂技等。三地旅游资源各有特色,形成综合效应,有利于区内市场流通和共同拓展区外市场。

(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

京津冀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形成了海陆空交通立体网络,可进入性强,从北京到天津、承德等地均有高速公路,北京、天津以及河北主要城市均在3小时城市圈以内,非常有利于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住宿设施更是门类齐全,各有特色,可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四)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

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是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良好机遇。北京将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投巨资全力改善北京交通拥堵状况,目前463公里的高速公路将发展到890公里,也为天津、河北与北京的无缝对接提供了先决条件。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除了主要举办地北京以外,也离不开河北和天津的支持,服务奥运将京津冀地区更加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必将促进这一地区的旅游合作。

四、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虽然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意义重大,具备非常好的条件和机遇,但是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也较多,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区域旅游合作主体看,主要是企业自发行为,还没有上升到政府间合作的层次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三地的旅游合作一直没有间断,只是这些合作主要是旅游企业自发的行为,是出于本身业务和利益的考虑而进行的,规模小,层次低,随意性强。例如旅行社之间的相互代理,景区之间的联票互惠等。在政府层面上,在旅游资源整合、重大项目的协调、联合促销等方面,没有看到突出的进展。更多的是旅游研究工作者的良好愿望和情感,政府并没有真正的介入,或者说,相关决策机构并没有真正把这个问题放到议事日程上。

(二)从区域旅游合作运行机制看,主要是市场推进,还没有进入到政策协调的阶段

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主要是企业间的交易行为,主要依赖企业间的经济纽带联系。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上步于北方交易会,河北省提出京津冀合作,天津市提出环渤海合作,都没有最终实现。政府合作停留在口号上,没有出台实质性的政策,没有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没有为企业合作创造更好的环境。

(三)从区域旅游合作支撑系统看,交通、通讯等相关部门还缺乏协调

在公路交通方面,还存在关卡林立、互设障碍的现象,在海上交通、机场等方面还缺乏相互协作,没有形成流畅的区域交通格局。在通讯网络、旅游信息设施建设等方面,还仍有画地为牢的现象存在,没有真正成为一个整体。

(四)从区域旅游合作运营基础来看,跨区域经营的连锁企业、旅游集团还非常欠缺

京津冀整个地区还缺少在资产、资金、人事、管理、运作、品牌等方面联系密切的旅游连锁企业和企业集团,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多为一次性或短期的,旅游企业之间缺乏长期、规范、稳定、深入的联系,区域合作微观基础并不牢固。虽然三个地区都有各自颇具规模的旅游集团,但集团之间似乎没有形成合作的机制,没有真正合作的行动,没有做到强强联合的态势。

(五)从区域旅游合作认识基础看,互利互惠的\"共赢\"观念还没有形成

各地政府没有充分意识到区域旅游合作的意义,没有形成区域旅游合作互利互惠的观念,没有意识到区域旅游合作最终可以形成\"共赢\"局面。落后观念制约着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一是面子观念。北京作为首都,总有一种\"老大\"的派头,事事不求人,而津、冀也觉得必须保持\"尊严\",有必要自成体系,没有必要依附于人。虽然口头上唱合作,心里头也觉得应当合作,但一落实到行动上,架子就放不下来。二是自利观念。自觉不自发地强化了自己的山头,有意无意地为对方设置障碍,而不是主动地为对方提供方便。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河北提出\"河北人游河北\",北京就提出\"北京人游北京\",那么\"天津人\"也就自然强调\"游天津\"了。在相互设立办事处方面都强调属地管理,很少讲实行互惠互利,为对方提供方便;原本很通畅的一条路,处处设卡,不断地提醒游客在跨越\"疆界\",不断地要客人留下\"买路钱\",执法人员当然对外来人更是铁面无私。三是攀比观念。在交通上,你有个机场,我也必须有个机场,你有航空公司,我也要有自己的航空公司;在景点建设上经常是相互攀比拼杀,你有的我也要有,你建的我也要建。四是求全观念。恪守\"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的祖训,结果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

(六)从区域旅游合作利益机制看,存在条块分割的财政体制和区域发展不平衡

条块分割的财政体制使得各地必然将本地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为了增加本地的财政收入,造成资源利用、道路交通、企业发展等很多方面的障碍,而区域发展不平衡又加剧了这些障碍。特别对于区内市场合作来说,河北、天津都希望在北京旅游市场占有更大份额,但是北京对河北、天津却缺乏相应的依赖,这种不平衡使得三地区域旅游合作从一开始就处于一种不平等的位置,不利于区域旅游合作的长期和深入发展。

(七)从区域旅游合作产品基础看,缺乏区域旅游凝聚力

京津冀作为一个整体,缺乏一个统一的形象。北京是中国旅游最发达的城市,但却很将河北、天津和北京的旅游资源整合在一起,缺乏一种区域旅游凝聚力。河北、天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却处在北京的阴影之下。旅游者到北京来,冲的就是故宫、颐和园、**、长城,要他再跑到赵县看赵州桥,跑到天津看盘山,基本上不太可能,因为这些景区点和故宫等不是一个层次上,如果没有故宫,可能游客就冲着赵州桥、盘山来,因此故宫的存在对这些资源反而起到一种屏蔽作用。再如北戴河等海滨旅游资源,也很难和北京都市旅游资源组合在一起,前者以度假为主要功能,后者以观光、商贸为主要功能,二者针对的市场不一样,难以组合进同一旅游产品当中。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很难通过北京旅游产品的延伸,带动河北、天津旅游发展。

五、加强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的对策和措施

京津冀在旅游方面的合作已经有了基础,也进行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当务之急是更新观念,提高层次,寻求突破。所谓更新观念,就是不要仅仅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谈合作,要站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角度谈联合,看自己能够为此做出什么贡献,实现共同受益;所谓提高层次,是要各级政府决策层来共商旅游发展的大计,实现政策的协调,决策的落实,真正见到成效,而不是说说而已,也不是只是在老停留在企业一对-的具体业务合作上;所谓寻求突破,就是要有新的理念,大的动作,真正能够使合作的结果影响全局,把区域旅游的全盘棋走活。在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今天,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外部环境,我们国家都在努力和外国合作,实现更大区域的贸易自由区,而京津冀这样天然的邻居,难道在联合与合作的步子不能更快一点吗?如果说其他行业或领域在这方面的障碍更大一些,那么,在旅游方面我们为什么不能率先跨出一步呢?

(一)利用行政手段拆除制约旅游发展的藩篱

目前,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在发展区域旅游方面都有很多成功的典型。但其中非常重要的做法就是,区域内的各级政府主动拆除制约旅游发展的藩篱和障碍,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发展的大环境。例如,是否可以首先在京津冀或在京津冀三个行政区域内最紧密的范围内,撤销公路分散收费的关卡,使公路交通通达通畅?是否在京津冀范围内主要的城市设立联合旅游信息中心,相互为到访的或潜在的旅游者提供整个区域的旅游信息,甚至做到联合提供旅游服务设施的预订,而不必各个城市各自设立单独的旅游办事处?是否在京津冀的范围内旅游企业经营全部开放,取消企业经营的属地限制?是否三个行政区联合颁发一定数量的导游证,导游人员可以自由受聘于各个旅行社而不受行政区划限制?是否为旅游经营部门创造条件,使旅游车专线的经营更加合理、方便?是否制订统一的旅游者投诉程序,实现区域内处理投诉的联合机制,提高整个区域旅游形象和可信度?总而言之,要从拆除制约整个区域内旅游发展的障碍入手,为旅游长期发展的合作\"搭桥铺路\",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

(二)利用规划手段进行总体布局

最近几年以来,大家都非常重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因为有了科学的发展规划,才能够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优势,创造出适合市场需求、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实现旅游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旅游发展规划主要是依据行政区划的范围制订的,一个城市制订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一个县(或区)制订一个县(或区)域的发展规划,虽然在一些规划中也考虑了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和产品,但是多从竞争的角度采取应对策略,而很少从联合的角度整合资源。实际上,一个行政管理机构也不可能来整合别人的资源。所以,尽管规划上提及了,也很难实现,这样做的结果,虽然看起来在这个行政区内资源和产品的开发、产业布局有很好的合理性,强调了数量的\"多\",品种的\"全\",而在更大区域的范围内看,则会出现重复建设,布局失衡,造成相互抵消、形不成比较优势。因此,尤其是像京、津、冀这样地域关系如此紧密的区域,非常有必要联合编制一个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从全局发展出发,而不是从地域均衡的角度,对产品开发进行合理布局,科学安排开发时序。其中非常重要的是突出和强化该区域内的骨干城市的特点和形象,利用一个纽带使这些城市群的形象在全国乃至世界旅游市场上凸现,形成吸引力。这样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最好请独立的专业规划机构来编制,充分借鉴国内外大都市圈发展旅游的经验和教训。这件事宜早不宜迟,以避免宏观决策上的失误。

(三)利用资本手段实现利益共享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发布的公报中特别指出,\"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并强调,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建立归属清晰、责权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还提出,\"要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健全产权交易原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转\"。中央这一决定,必将大大推进现有旅游企业的改制进程,也为京津冀提供利用市场机制加强联合发展旅游的新契机。在政府层面联合编制规划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资本手段来整合资源,联合开发,集团化经营,扭转旅游发展中各自为战的局面。首先要在重大旅游项目的开发和经营上入手,例如在大型或超大型的主题公园的建设、大型综合性景区的开发、大型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等项目上,可以在这三个省市区范围内融资,利用资金的纽带把大家联系在一起,实现利益共享。其次,在旅游的经营上,也要创造条件,协调政策,利用资本的手段,打破所有制的界限,充分发挥国家和民营经济的积极性,促进建立跨行政区域的旅游企业,并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旅游经营体系,向更大的区域范围扩展。这样做才能把旅游做大,这样的合作才可能形成真正的利益相关、休戚与共的合作,而不是\"同床异梦\"的\"拉郎配\",也只有做到利益共享,联合和合作才够持久。

(四)利用特大型项目带动津冀地区参与合作

特大型项目对于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最著名的例子如美国奥兰多的迪斯尼世界。从区域旅游合作角度看,为了将天津、河北从北京的阴影中解放出来,在这两个区域上特大型项目比在北京要好,可以用特大型项目带动这两个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使它们具备真正能够和北京联合构成产品的项目,在区域旅游合作中取得更为平等的地位,解决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和区域旅游凝聚力问题。基辅号航空母舰落户天津,在天津旅游业发展和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进程中走出了很好的一步。天津、河北两地除了争取建设类似环球影视城的特大型现代娱乐项目,也应该选择将合适的传统旅游产品做大,如天津的\"五大道\"地区以及毗邻的和平路、多伦道一带,汇聚了风格独特的西洋建筑230多栋,完全可以建成\"欧洲城\",演绎欧洲风情,成为与北京风格迥异、外国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都向往的旅游区。

(五)利用区内市场合作带动区外市场合作

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首先要解决区内市场合作问题,通过互相开放市场,促进区内旅游者和旅游业资金、资产、人才、知识、管理、品牌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形成一个生动、流畅的区域旅游发展局面,通过区内市场合作,为共推产品、联合促销、进行区外市场合作创造条件,最终实现京津冀区域旅游业整体发展的目标。各个地区要为旅游者在区内旅游活动创造条件,给予一视同仁的区域公民地位,不要人为设置障碍;要为旅游企业在区内业务拓展创造条件,鼓励开设分支机构或特许经营机构,鼓励兼并、收购以及各种方式的联盟和合作,做到资源共享、产品共推、互为市场、互相提供产业支持。

结束语

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市场机制是基础,但是政府行为也可以起到推动或阻碍的作用。京津冀在旅游发展上都有联合与合作的愿望,也有实现区域合作的良好基础,还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重要的是大家要有诚意,要下决心,寻找突破口。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确定京津冀旅游发展合作的新起点,政府的作用最为关键。因此,现在非常有必要组织专门的队伍,对京津冀旅游发展区域合作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大家统工思想,拿出真正的行动,促进合作,这毫无疑问对整个地区旅游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12篇:对接报告

疃里二中与国家数据库对接处理情况的书面报告

省平台学生人数:761,全国学籍省级交换库学生数:760,全国 学籍省级正式库学生数:758。

学生对接情况:

2011370829050220213 李君菲、2012370829050220243 张令泽 校验未通过,校验结果是学校班级ID在ZXXS_XX_BJXX表中不存在。在对这两个同学调班时,发现2011370829050220214 李信也未分班,并及时进行了调班。

班级对接情况:校验通过。 年级对接情况:校验通过。

嘉祥县疃里镇第二中学 2014年3月4日

第13篇:银企对接

市开发区召开银政企专场对接会

为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工作,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9月28日上午,市开发区召开银政企专场对接会。会议邀请了工行、建行等10家商业银行、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参会,区内12家有融资需求的企业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到会。

会议由管委会副主任李迎庆主持。会上各企业负责人介绍了企业经营状况和存在的资金短缺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各金融机构负责人针对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提出了融资方案,并将有关中小企业的贷款产品进行了推介。对接会上六家企业和商业银行进行了签约,签约金额达1.51亿元。最后,李迎庆副主任就加强银企合作提出几点建议,一是目前企业和银行间信息不对称,制约了企业融资发展,因此政府要搭建平台,加强双方信息交流与合作。二是企业财务人员加强金融知识的学习,及时与各银行信贷部门沟通,了解银行的信贷产品,选择适合本企业的贷款种类。三是各企业要关注国家政策的调整,审时度势,在目前的银根紧缩的情况下,企业面临融资困难,要转变思路、调整战略,确保有序、健康快速发展。

此次开发区组织召开的银政企专场对接会,本着服务企业力求实效的原则,旨在搭建对接平台,促进银企双方加强了解合作,缓解企业融资压力。为开好这次会议,管委会领

导高度重视,开发区经发局与财政局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根据前期对76家规模以上企业上门服务问题的汇总情况,针对其中21家企业提出的资金短缺问题,进一步逐户了解企业融资现状、存在的个性问题,同时将企业需求情况汇总反馈至市各商业银行,由银行上门与企业深入洽谈,最终促成银企合作取得良好的进展

在沐川县银政企对接会上的讲话

中共沐川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副县长 周明德

(2011年9月22日)

同志们:

今天,工行乐山分行、政府、企业三方相聚在这里,共叙友情,共话发展。借次机会,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在座的各位嘉宾和多年来关心、支持沐川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位企业家及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刚才,工行乐山分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雷涛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希望同志们结合沐川实际认真研究、认真领会。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强银政企合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金融工作贯穿于整个经济工作之中,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做好银政企合作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全县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为强化银政企合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银企要加强合作,共同渡过艰难时期。银企双方必须坚持唇齿相依,共生共荣,银行把服务企业作为重点,企业也要把支持银行发展作为己任,通过对信贷资本的供需行为来满足各自经营需求,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二)企业要以诚为本,积极争取信贷支持。要注重提高企业资金信用度,提高企业诚信度,注重与金融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主动地加强合作。

(三)银行要主动服务,大力提供信贷支持。金融机构是货币经营企业,经营目的是要通过市场行为实现利益最大化。近年来,沐川在交通城建、生态产业、社会事业等方面加大了建设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为银行开展经营活动提供了广阔市场。银行要不断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率,从而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

(四)政府部门要加强服务,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今年,我县围绕“重点建设招商年”工作主题,签约年产10万方薄型中纤板、日处理1000吨铜矿选矿、城市综合体等22个项目,总投资超过42.45亿元。科学论证储备重大项目40个,投资额达49亿元。但是,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国家实行稳健货币政策的影响,全县企业和开工项目融资难问题日益显现,我县企业和重点项目的资金缺口在10亿元左右。这需要县政府各部门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完善银企合作服务体系,突破项目建设的资金瓶颈,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

二、突出重点,增添举措,不断提高银政企合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银政企合作是新形势下突破瓶颈制约、破解发展难题的一个十分有效的路径,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金融、企业的沟通和联系,优化金融要素配臵,实现三方共赢。

一是要加大对金融工作支持力度。相关领导和部门要切实承担起金融政策执行者、地方金融管理者、金融环境创建者、金融改革推进者、金融安全维护者的职责。认真学习金融法律法规和政策,科学研判当前金融形势,提高新形势下做好金融工作的能力。要修订和完善信贷投入考核激励机制,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加大信贷投入。

二是要找准项目做好衔接。要积极引导企业技改升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不断开拓市场,促进企业做大做强。要向金融机构推荐一批有市场、前景好、潜力大的项目,在项目推荐上要向交通城建、生态产业、社会事业等领域进一步倾斜,积极争取银行的支持。

三是要强化部门联动服务。各有关部门要全力以赴搞好协调服务,想方设法为项目和企业落实贷款创造条件,为银行开展信贷营造环境,不断提高签约项目履约率,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积极引导银行找准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结合点,增加信贷有效投入。要主动向金融机构通报经济发展形势和各个阶段的重点项目和投资方向,给项目和企业反馈金融政策、资金投向、重点贷款运行质量等信息,既要宏观指导,又要牵线搭桥。

三、健全机制,强化保障,确保实现银政企三方共赢 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是优化和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是县政府的重要职责。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和金融机构的沟通与联系,健全机制,提高效率,尽心尽职为企业和金融机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一是健全银政企信息共享机制。定期召开由金融机构、行业企业代表和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或银政企座谈会,交流信息,听取意见建议,制定措施规划,为加强银政企合作创造良好条件。

二是健全项目融资推介机制。成立银政企项目融资推介领导小组,经常性开展银政企项目融资推介调查与研究,深入各金融机构和企业了解资金供需情况,及时组织银政企项目融资推介、洽谈、签约,并跟踪银政企签约项目贷款发放情况。

三是健全融资担保机构运作机制。切实加强沟通协调,多方筹资,多措并举,不断壮大信用担保机构实力,规范担保机构运作行为,提高市场化、规范化水平,充分发挥担保机构在中小企业融资上的保障作用。

四是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机制。进一步增强信用观念,规范政府信用行为,指导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融资管理机制,坚决杜绝各种恶意逃避金融债务行为,支持金融机构依法维护金融安全。

同志们:沐川要发展、要突破,离不开金融业的大力支持;金融事业要繁荣,要效益,也离不开活跃的经济支撑。

当前,我县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银政企合作要求迫切、潜力巨大。希望我们能以此次对接会为契机,团结拼搏,埋头苦干,努力开创银政企合作新局面。

在金融服务小企业银企对接会上的讲话

各位银行业领导、老板、同志们:

今天我们邀请省、市银监局领导、市县银行业机构负责人、主要部门负责人、泾阳工业园区企业老板欢聚一堂,在这召开金融服务小企业银企对接会,目的就是进一步加强银企沟通交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共铸银企诚信基础、密切银企鱼水关系、实现银企互利双赢、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到会的银企双方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祝贺!上面省银监局一处领导作了重要讲话,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金融机构要加大投入力度,改进服务,支持企业发展

近年来,全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努力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工业经济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已迅速壮大。特别是规划建设的泾阳工业密集区,已入驻企业项目66个,总投资130亿元;建成投产企业32户,在建项目31个, 2009年规模工业营业收入10.2亿元,规模工业产值13.4亿元,上缴税金4000多万元,成为县域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极。2008年泾阳工业密集区

被列入省级100户重点县域工业园区,2009年泾阳工业密集区又被纳入西咸一体化泾渭新区,发展优势更加突出,发展后劲更加明显。这个特殊的发展阶段,既为银企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对银企合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在全面把握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正确认清当前我县银企合作面临的形势,一如继往地予以大力支持,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和优秀中小企业的发展,最终实现“双赢”的目标。

一要正确处理好存贷关系。各商业银行要克服“零风险”信贷意识,转变观念,抓住目前良好的政策和市场机遇,积极开拓客户市场,加大对优势客户的信贷支持,在发展中防范风险,降低风险,释放存差,提高银行自身的投资回报率,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二要建立有利于增加信贷投放的工作机制。各金融机构要本着 “工业发展我发展、我为工业作贡献”的原则,切实转变作风,经常深入企业,对企业有效的资金需求主动帮助解决。

三要进一步优化贷款结构。从目前全县银行的信贷投放情况来看,存在存贷比例失调、信贷投放结构单一。各银行在继续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重点发展工业企业的信贷业务,在银企合作中,不仅要支持“顶天立地”大企业,更要关注扶持“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要适时向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倾斜,通过细分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差别化、个性化服务,有针对性

地出台中小企业的授信管理和贷款管理办法,千方百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二、企业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积极争取银行支持 一要注重提高企业的资信度。企业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严格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遵守与银行签订的协议承诺,千方百计落实贷款条件,树立良好的市场信誉和诚实守信形象,不断提高企业在银行的信用等级,克服管理不规范、经营决策随意性大的现象;有关财务要透明,不能做糊涂账或口袋账,以争取金融部门的更大投入和长久支持。

二要注重提高企业的诚信度。信用是企业的名片。只有讲诚信,才能赢得扶持。对银行的借款要严格按规定使用,自觉接受银行监督,按时还本付息。遇重大经营事项要及时与银行沟通,及时反馈信息,定期反映生产经营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发展策略。

三要增强盈利能力。企业要注重产品结构调整,努力创新,开发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切实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努力提高自身效益和整体素质,增强金融机构对企业投放信贷资金的信心。

三、密集区管委会办公室要在服务上创新,搭建平台,为银企双赢创造条件

一是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满意为标准,进一步增强服务意思,提高服务能力,努力把管委会打造成企业的娘家人。

二是做好项目的储备论证工作。抽出专人帮助企业做好项目筛选、论证和建设上,依托专业咨询机构,策划论证一批高质量的投资项目,加强对企业的调研,及时了解企业的资金需求,定期向银行推介企业。

三要推动银企合作活动深入开展。工业密集区管委会要不定期地举办银企洽谈会、恳谈会、联席会等,组织各银行机构负责人与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以及部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负责人面对面地座谈,以此增进互相了解,确保银企关系在市场导向下更加融洽,促进银企良性互动。

最后,希望银企双方以此为新的起点,增进信任,加强沟通,互利双赢,不断巩固和扩大对接成果,努力开创我县银企合作的新局面。

在全县政银企座谈会上的主持词

同志们:

在这阳光明媚、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我们在此召开全县政银企座谈会。这是县委、县政府在我国经济遭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背景下决定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目的就是通过政府搭台,邀请全县金融界、企业界和各有关部门(单位)的同志参会,共同分析当前企业生产中遇到困难和

问题,共同商讨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加快发展的良策,共同研制银企合作机制,增强银企合作,努力促进我县工业企业和金融事业共同繁荣。县委李书记对今天的会议非常重视,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参加今天的座谈会,并将作重要讲话。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县四套班子挂点企业的县领导,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金融机构、部分县直单位及省市驻县单位、县32户重点企业的主要负责人等。

今天政银企座谈会共有四项议题:一是请金融机构负责人发言5-10分钟,发言的主要内容为通报2010年度本行对企业的支持情况、传达上级金融部门今年的金融政策及本银行对企业支持方面的安排;二是请园区党工委副书记、县担保公司总经理方x同志介绍县担保公司的组建、运行及操作程序等有关情况;三是请企业老总们自由发言;四是县委李书记作重要讲话。

下面进行会议第一项议程:请各金融机构负责人发言。

首先请县人民银行行长孙永昌同志发言(大家欢迎!)。 ……

下面请县银监办主任陈建新同志发言(大家欢迎!)。 ……

下面请县工行行长x同志发言(大家欢迎!)。

……

下面请县中行行长x同志发言(大家欢迎!)。

……

下面请县建行行长x同志发言(大家欢迎!)。 ……

下面请县农行行长xx同志发言(大家欢迎!)。 ……

下面请县农发行行长x同志发言(大家欢迎!)。 ……

下面请县信用联社理事长x同志发言(大家欢迎!)。

……

下面进行会议第二项议程:请园区党工委副书记、县担保公司总经理方x同志介绍县担保公司的组建、运行及操作程序等情况。(大家欢迎!) ……

下面进行会议第三项议程:请各企业老总自由发言。(大家欢迎!) ……

刚才,各金融机构负责人和企业老总都积极认真地作了发言,大家谈得都很好。归纳起来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政策讲清了。各金融机构都围绕国家的金融政策,结合各自实际,把政策都讲明白了,这样有利于企业及时了解和掌握

有关投融资政策和信息,有利于加强银企沟通合作;二是困难摆明了。就是指各企业在当前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已经说清楚了。我认为,大家遇到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受金融危机的冲激,企业普遍出现了经营困难,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制约和影响企业着发展;三是问题说透了。仔细分析,我认为目前影响企业发展的问题较多,较为突出的是发展环境不够优,尤其是园区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中的治安环境存在较大问题,还有就是有少数单位仍然存在未经批准就进入园区企业收费处罚等行为,当然还存在少数挂点企业县领导和单位跟踪服务、协调不到位,解决问题不及时等情况;四是建议说准了。大家提出的意见很诚恳,很有见地,对加强银企合作,促进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整体来看,今天政银企座谈会议开的很紧凑,很热烈,也很有成果。只有问题和困难找准了,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只有政策吃透了,我们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这也是今天座谈会所要追求的效果之一。

下面进行会议第四项议程: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县委书记李x同志作重要讲话。 ……

刚才,李书记作了非常重要的讲话。李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语重心长,精辟深刻地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我县经济发展面对的现状,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的要求,体现了加快我县赶超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科学经营理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各金融机构和单位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好李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要对准企业所提出的问题,认真分析本部门是否存在以上问题,并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实际,迅速提出具体的工作措施,狠抓落实到位。

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具体强调几点:

1、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力度。各金融机构要紧紧围绕县里总体部署,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转变经营观念,发挥好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和带动作用;要正确理解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处理好宏观与微观、促进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改善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投入;银行要与企业和政府各部门相互沟通,在政府部门积极做好牵线搭桥工作、企业做好项目论证工作同时,金融部门要在转变经营理念和拓宽服务领域上下功夫,共同建立起互信、互利,互助的良好合作关系;要积极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优化金融市场环境,强化银行内控监管,全面加强信用工程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人民银行作为金融“牵头人”,要发挥好调控引导作用,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协调和引导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把银企合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提速、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2、企业要积极争取各金融机构支持。目前,国家金融信贷政策取向已转变为扶优限劣,企业必须把争取银行信贷支持的着力点放在强素质、树形象上。我看主要做到如下四条:一是要加强学习。提高与银行合作的本领。企业负责人要利用多种方式,主动学习金融知识,了解金融业务,研究国家金融政策,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货币政策导向,抓住机遇,主动沟通,促进了解,达成共识,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二是要选准项目。为金融部门介入创造好条件。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牢固树立大投入、大发展的意识,把上项目、上大项目作为扩大规模、提升实力的关键措施来抓。要瞄准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变化趋势,从企业长远发展出发,根据本行业的发展状况和企业自身实际,筛选一批有市场、前景好、潜力大的项目,及时上报有关部门,积极向金融机构宣传推介,争取获得金融支持。三是要规范管理。把融资贷款的基础搞扎实。我县有些企业在融资贷款手续、财务和用工管理等方面还不够健全,这些与求贷有较大矛盾。因此,各企业负责人要在规范财务管理,加强成本控制上狠下功夫,千方百计降低资金占用,提高资金利用率。要尽快健全企业融资贷款的各种手续,配套企业健康发展的必备设施。要尽快建立有利于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科学规范的公司运转机制。要规范财务报表,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内部融资管理机制,正确处理借贷关系,克服管理不

规范、经营决策随意的现象。今后,凡是融资贷款手续不健全、财务报表不真实的企业,县里不给支持,不协调贷款事项。四是要讲究诚信。信用是企业的名片。作为企业,只有讲诚信,才能赢得客户,赢得扶持。因此,各企业一定要有长远眼光,要视信誉为生命,自觉做到诚实守信,守法经营,主动接受银行的监督。向银行借款,要真实反映自身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认真履行借款协议,按时还款付息,自觉维护金融安全,以良好的信誉赢得银行的支持。

3、全县各级各部门要不断优化服务。促进银企合作是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地方经济的有效举措,责任重大。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把加强银企合作作为加快我县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来完成,加强指导,强化调度,为加快推进银企合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对企业的服务,要自觉主动,协调配合。对企业服务本来就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是我们政府的各个部门的主要工作之一。现在是特殊时期,所以对企业的关注要特殊、采用的手段要特殊、实施的政策也要特殊。我想,对企业服务,总的要求是“三有、四能”,即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出人,能予则予、能减则减、能免则免、能缓则缓。最终达到三个“一批”的目标,即通过出台一些相关政策,促一批企业上水平、保一批企业渡难关、上一批企业增后劲。

同志们,当前银企合作的要求迫切,潜力巨大。希望大家以

加快发展为己任,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解放思想,求实创新,加强协调,共同推动银企合作关系协调、健康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011年南昌县银企对接会主持词

(2011年10月13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银行家,企业家,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在这硕果飘香的金秋十月,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11年 县银企对接会,这次会议的主题是:“银企对接诚合作,携手并进促发展”。今天的对接会既是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县强化中小企业服务,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接会的顺利举行,必将增进银企相互了解,推进银企互惠合作,为实现“拼争全国五十强县市、建设现代化综合新城”的战略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出席今天银企对接会的领导有:

参加今天银企对接会的有: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开发区(新区)、银三角管委会主要负责人及分管领导,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委宣传部、县工信委、县财政局、县金融办、县人民银行、县银监办、驻县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中小企业负

责人,还有准备入驻南昌县的三家金融机构负责人。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和来宾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天的银企对接会共有六项议程:一是请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致辞;二是大会发言;三是请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 宣布2011年南昌县银企对接活动开始;四是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杨斯代表县政府与各银行签订支持县域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意向书;五是各银行与企业进行现场签约;六是银行与企业现场交流、互动、对接。

今天参加会议的人员较多,请大家自觉遵守会场纪律。

下面,进行第一项议程:请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杨斯致辞,大家欢迎!

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大会发言:先请银行单位代表中国银行南莲支行付志军行长发言,大家欢迎!

下面,请中小企业代表南昌市草珊瑚科技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国勇发言,大家欢迎!

下面,进行第三项议程:请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陈匡辉宣布2011年南昌县政银企对接活动开始,大家欢迎!

下面,进行第四项议程:请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杨斯代表县政府与各银行签订支持县域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意向书,大家欢迎!(签约时奏乐)

请农业发展银行南昌县支行、工商银行南昌支行上台签约;

请农业银行南昌县支行、中国银行南莲支行上台签约;

请建设银行南昌支行、交通银行南莲支行上台签约;

请邮政储蓄银行南昌县支行、招商银行南昌昌南支行上台签约;

请南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南昌银行南昌县支行上台签约;

请九江银行南昌县支行、南昌大丰村镇银行上台签约;

请民生银行、北京银行上台签约;

下面,进行第五项议程:银行与企业进行现场签约,签约分两批进行,第一批6家银行,12家企业;(签约时奏乐):

请农业发展银行南昌县支行与南昌蓝鱼实业有限公司、江西天禾糖业发展有限公司;

请工商银行南昌支行与江西佳能新能源发展有限

公司、江西双实药业有限公司;

请农业银行南昌县支行与南昌宝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直方数控动力有限公司;

请中国银行南莲支行与南昌市鸿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南昌县供水有限责任公司;

请建设银行南昌支行与江西海浩鄱阳湖水产有限公司、江西百通物流有限公司;

请交通银行南莲支行与江西赣发农机制造有限公司、江西金沙彩印包装有限公司负责人到签约台签订银企合作协议。

下面进行第二批, 6家银行10家企业。 请邮政储蓄银行南昌县支行与南昌县华罗食品有限公司、江西天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请招商银行南昌昌南支行与江西人民输变电有限公司、福建亿发南昌有限公司。

请南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与南昌市鄱阳湖农牧渔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西金鼎食品有限公司。

请南昌银行南昌县支行与江西金鹰扑克有限公司、江西航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请九江银行南昌县支行与江西一汽解放销售有限公司。请南昌大丰村镇银行与南昌县丰慈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到签约台签订银企合作协议。

各位领导,各位银行家,企业家,同志们,朋友

们,由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直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银企双方的积极参与,今天的银企对接会取得了圆满成功,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据统计,刚刚14家金融机构与政府签订的支持中小企业资金承诺:今年第四季度安排7.65亿元,明年1-6月安排29.6亿元,总计36.25亿,请全县有资金需求的中小企业规范企业管理,主动与银行对接,落实发展资金。此次对接会,是我县银企对接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我县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实实在在的行动。让我们以本次银企对接会为契机,携手并肩,同心合力,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尽最大限度地实现政、银、企三方共赢,为实现我县“拼争全国五十强县市、建设现代化综合新城”的战略目标添砖加瓦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下面,进行第六项议程:请主席台各位领导参观金融产品展,请各银行、小贷公司、担保公司与企业进行交流、互动、对接、洽谈。

谢谢大家!

中国建设银行银企合作协议(中、英文参考文本)

【颁布单位】 建设银行

【颁布日期】 19961111

【实施日期】 19961111

【章名】 银企合作协议书(中文参考文本)

甲 方

合作协议书

中国建设银行 行

甲方(企业):

乙方(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行

为建立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促进银企双方的共同发展和长远合作, 甲乙双方本着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经充分协商,达成如下协议,并 承诺严格遵守本协议中的各项条款,履行各自的义务。

一、乙方愿意将甲方作为重要的基本客户,在法律和金融政策允许的 前提下,优先为甲方提供各类信贷资金支持和其他优质金融服务。

二、乙方将根据贷款条件和贷款程序向甲方提供全面的信贷服务,包 括流动资金贷款、基本建设贷款、技术改造贷款、储备贷款、房地产贷款、票据承兑和贴现等。

三、乙方将尽力满足甲方合理的流动资金贷款需求。甲方保证保持良 好的财务结构,流动比率控制在 %以上,应收帐款周转率控制在 %以 上,资产负债率控制在 %以下。

四、乙方将积极支持甲方进行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对甲方的被国家 有权部门列入计划的项目,将尽快给予评估;对乙承诺的项目,将在年度 信贷计划中优先安排,并保证资金及时拨付到位。

五、当甲方建设项目的储备资金周转发生困难时,乙方根据储备贷款 条件,优先给予安排。

六、乙方将积极支持甲方开展进出口等国际经济往来业务,为其提供 全方位的国际金融服务。

七、甲方愿意将乙方作为主办银行,在乙方开立 帐户,并将 %的 产品销售收入通过该帐户办理结算。

八、甲方保证存入乙方 帐户的资金不少于乙方贷款在甲方的所占比 例。

九、甲方保证不拖欠乙方贷款本息。如有特殊原因贷款需要展期的, 由甲方提出申请,经乙方审核,对符合贷款展期条件的给予展期。

十、甲方保证不挤占、挪用流动资金贷款搞固定资产投资。

一、甲方保证每月向乙方提供财务报表,并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负 责。

十二、甲方同意其国际结算业务、代发工资、信用卡业务、职工住房 基金、工程预决算审查、项目评估咨询、开发银行贷款和其它银行的委托 代理等金融业务,交乙方办理。

十三、本协议生效后,双方应通知并监督所属机构认真执行。

四、本协议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或需要对协议中的有关条款 进行修改、补充时,双方应本着平等互利、互谅互让的原则友好协商解决 。

十五、甲乙双方在协议有效期内,不得单方终止协议或违背协议条款

十六、本协议经甲方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和乙方负责人或其委 托代理人签字并加盖双方公章后生效,有效期为 年,协议到期后是否续 约由双方商定。本协议正本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副本份,甲乙 双方各执 份。

甲方(公章): 乙方(公章):

代表(签名): 代表(签名):

年 月 日

第14篇:完美对接

让初高中数学完美“对接”

林家坊学校 阳海华

自2008年开始,我省使用新教材进行国家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试验。新教材将融进近代、现代数学内容,精简整合传统高中数学内容,与现行教材相比,教学内容将增多,教材明显变厚,与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课程相比,其教学容量和教学难度大为提高,而高中新课程的课时数还将比现在减少。如何研究新教材,按照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方法,以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初高中数学衔接学习,培养学生自学、探索和创新能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原则精神,将十分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为适应新教材,搞好衔接教学学法指导的研究,必须研究设计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变传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不仅达到“学会”而且实现“会学”,为此我提出了实施“有轨尝试学习”这一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本文将就实施“有轨尝试学习”进行初步的思考和探索。

一、有轨尝试学习的涵义

有轨尝试学习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下,按照一定的步骤、程序,让学生有轨道、广泛主动地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亲身体验、发展个性。实施有轨尝试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这里“有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尝试学习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具体的操作学习材料、有效的练习反馈材料、规范的目标形成训练、及时的小组议论和教师的精讲点拨,这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尝试学习可分为自学启导式、探求发现式、类比迁移式等主要形式。总之,有轨尝试学习可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生活,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

二、实施有轨尝试学习的有利因素

从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分析,实施有轨尝试学习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1.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相比,注意力更加集中,自觉性更强,他们善于阅读分析,乐于自行钻研。所以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指导学生进行有轨尝试学习,使学生对所要讲授的内容提前在头脑中形成兴奋点,真正做到带着问题听

讲,可以明显地提高教学效率,适应强度较大的高中新教材的学习。

2.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相比,认识事物更加全面,他们善于分析思考,勇于质疑探索。因此,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让学生完成值得深入思索的尝试问题,并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可以增强学生思维的科学性和批判性。

3.中学生与初中学生相比,学习目的更加明确,独立意识更强。从而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通过有轨尝试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4.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相比,更加自尊自爱,对成功充满信心。根据这一特点,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通过尝试问题的解决和目标形成问题的完成,使每个学生均获得成功的机会,体会到胜利的喜悦,以激发学生不断进取的欲望和信心。

三、有轨尝试学习的教育价值

国家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对学生进行有轨尝试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需要,同时也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

有轨尝试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有轨尝试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在有轨尝试学习中,学生会遇到一个一个的尝试问题由他们去解决,同时学生在教师所创造的问题情境中参与归纳发现新知,建构知识体系,从而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有轨尝试学习能促进认知水平的发展有轨尝试学习是一个包括诸多认知因素的心理活动的过程,阅读自学和解答尝试问题过程中,学生要不断地同化和顺应新的数学概念、术语、符号,不断地进行假设、预测、检验、推理、想象,不断地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便能得到有效发展。有轨尝试学习能促进学生数学语言水平的发展在有轨尝试学习中,离不开阅读自学课本,实现了学生与课本标准语言的交流,规范了学生的数学用语,增强了数学语言的理解力,提高了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语言水平的发展,提高了合

乎逻辑、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数学思想和观点的能力,从而也就能避免出现那种不能正确、有序、逻辑合理地书写解题过程的学习困难。

四、有轨尝试学习的实施要点

在实施有轨尝试学习中,应充分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展示教学目标,优化学习动机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或者是预期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教学活动是以教学目标来定向控制的,教学目标通常具有指导教学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指引学生学习等三方面功能。教师要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把握教学中各知识点的深浅度,找准重点、难点、关键的知识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按照整体性、一致性、针对性、可测性等原则,准确恰当地制定出教学目标。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均印制在有轨尝试目标教学实验教材上,展示给每个学生,使整个学生的尝试学习活动始终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克服了一般意义上的阅读与自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习行为变得明确、具体、可测,优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是符合教育规律和心理学要求的。

2.揭示知识形成过程,优化思维品质

现代教科书及新教材所表现的是经过逻辑加工的严密的演绎体系,表现为“概念——定理(或性质、公式)——范例”组成的纯数学系统,往往看不到概念的形成,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解题的探索过程,只看到完善的结论,新教材在更适合学生阅读上作了大幅度的改革。鉴于此,我们通过自编实验教材,设计尝试学习提纲,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用尝试问题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逐条有步骤、有层次、有轨道地完成,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外显化地表露出来,切实地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我们编制尝试问题的原则是:

(1)目标性。即所设计的尝试问题应是本课时教学目标的具体分解和直接体现,要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2)启发性。所编制的尝试学习问题要有较深刻的启发性,能充分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头脑的兴奋点,诱导学生的求知欲,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3)自主性。素质教育要求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广泛地让学生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4)渐近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

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因而所设计的尝试学习问题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多训练、快反馈的方法,使学生认识活动划分为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若干递进层次,使学生逐步的多次的获得成功,保护学生的旺盛的学习积极性。(5)科学性。所设计的尝试问题应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全面地符合和体现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使设计规范、科学,便于操作。

3.通过目标形成训练,优化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有轨尝试目标实验教材中,每课时均设计了“目标形成训练”这一教学环节。其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新授知识,形成能力,达成目标。作为可操作性很强的形成性训练,是“训”和“练”这一动态矛盾相互依托、激活、渗透、转化直到统一的活动。(1)从知识点的角度看,首先是对数学概念、法则、定理、公式等的训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推理,从而理解数学的原理和方法。(2)从能力点的角度看,包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应用能力的训练。应特别指出,在这里所说的应用能力,不仅是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还应包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社会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就其形式来说,目标形成训练,要以科学为指导,遵循教育学、心理学规律,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手段进行。

此外,在实施有轨尝试学习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学生贪多求快,不求甚解;有的学生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不能稳定持久;有的顺利时洋洋自得,遇到挫折时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做好有轨尝试学习的方法性指导。高一开始实施时,教学进度应适当放慢一些,对学生的尝试学习方法要经常进行调查研究,对尝试学习的填写结果要经常检查反馈,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要善于引导,以确保有轨尝试学习健康稳定的进行,使学生尽快形成自觉规范的尝试学习习惯。

以上对有轨尝试学习的研究还是浅层次的,它有待于我们在使用了高中新教材后,进一步结合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作更加具体的深入细致的研究,为学生较快适应高中新教材的学习、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发挥更大作用。

第15篇:对接情况

洪洞县政务大厅管理中心审批项目与市审批项目对接情况

根据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要求,我政务大厅于2011年8月1日起,对全县现行依法实施行政许可项目和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进行了清理对接,要求各窗口与市政务大厅窗口行政审批项目上下对接,确保衔接顺畅。通过为期一个月的清理对接,原审批项目总计403项,其中即办件72项,承诺件248项,上报件81项,联办件2项。现清理对接后审批项目总计381项,其中即办件68项,承诺件238项,上报件73项,联办件2项。我大厅进驻的41家单位中,有11家窗口单位审批项目完全与市政务大厅吻合,其中包括残联、文体局、编办、计生局、科技局、统计局、档案局、地震局、粮食局、盐务支局、烟草专卖局;有30家窗口单位项目与市政务大厅基本对接,其中有煤炭局、安监局、人社局、民政局、交通局、农机局、畜牧局、商务局、经济局、房管中心、建设局、国土资源局、文物旅游局、农业局、质监局、发改局、气象局、广电中心、卫生局、林业局、水利局、环保局、工商局、财政局、公安局、交警分厅、人防办、中小企业局、宗教局、教育局。

后附:项目变动基本情况

洪洞县政务大厅管理中心审批服务项目公示栏

项目变动基本情况

第16篇:市农机局关于银企对接落实情况工作汇报

市农机局关于银企对接落实情况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局大力扶持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引导其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使各项制度更加具体完善,切实符合运作要求,并在农机优惠政策上对合作社予以倾斜,全力做好各项服务。目前,我市共累计注册成立农机合作社10个,固定资产1500万元,入会会员56人,入社机具达372台,其中,动力机械80台配套机具240台,其它机械50台,年总收入可达到400多万元。今年,我市的振录农机专业合作社还被确立为全国示范点,这标志着我市基层农机合作社建设和社会化服务工作已走在了全国前列。但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筹集资金还比较困难,特别是购买先进农用机械和农机具,进行农机场院、车库棚标准化建设资金普遍缺乏。而从银行获取贷款又比较困难,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缺乏足够的财力支持。

为贯彻落实省农机局农机化银企合作对接工作精神,按照新乡市局要求,抓紧做好农机专业合作社与金融部门融资对接工作。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研究如何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支持,针对农机合作社融资难问题,认真谋划,积极工作。

一是召开银企对接座谈会。我局为使银企对接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专门召开了由全市部分金融机构负责人,重点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以及相关单位领导参加的座谈会议。会上,各农机合作社分别介绍了当前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提出了信贷融资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金融机构负责人也分别就各自的信贷模式、扶农政策、申办流程等情况,向各合作社作了详细的介绍。表示下一步将在农机合作社贷款上加大工作力度,争取有效实现银企对接,并希望农机合作社在规范财务管理,提高财务人员工作素质上有进一步提高。会上,大家一致认为,银企对接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体现,也是农机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支持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是各级各部门的共同职责。

二是积极营造舆论氛围。为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能够有良好的金融环境,我局将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规划、取得的成果和经验,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手段,进行广泛宣传。让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充分了解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成为现代农业和基层服务的重要力量,是农机化发展的主要载体,是整合农机资源,实现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的主要渠道。关心、支持我市农机合作社的建设,是服务三农的体现,是繁荣经济的需要,是践行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市农机银企对接工作才刚刚起步,由于农机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贷款担保还得不到明确,以致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还没有有效实现银企对接。为此,下一步我局将切实发挥职能作用,一方面,要积极协调上级政府,确定带动能力较强、经济效益较好且急需发展资金的合作社作为推荐对象,帮助尽早获得贷款担保支持。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能力,改善信贷环境。同时,要求农机合作社要主动加强与农机主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联系和沟通,自觉接受监督和指导,抓好信贷支持项目的落实,努力使银企对接工作走上健康化、规范化发展轨道。

一、县情概况

依兰县西距哈尔滨市251公里,东距佳木斯市76公里。位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脉三山聚首之地,松花江、牡丹江、倭肯河、巴兰河四水交汇之处,幅员面积分布于松花江南北两岸、牡丹江东西两岸,地貌结构为“五山一水四分田”,总面积4616平方公里,实有耕地345万亩。辖6镇3乡、132个行政村,总人口40万。1991年因“哈依煤气”而由佳木斯市划归为哈尔滨市所辖。

依兰历史悠久,是黑龙江省六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唐代设铁利府,是史料记载的黑龙江省乃至全东北最早、最古老的城镇之一,是渤海国建制设府之所。辽灭渤海后,沿松花江下游两岸依次形成了生女真五大部落集团,史称五国部,依兰称“越里吉”又名“五国头城”。1125年,金以北宋毁约不及时出兵灭辽为由,发动了“靖康之变”。1126年将宋徽宗、宋钦宗及皇后、皇妃、皇子、公主、驸马、宫女、大臣等14000余人劫掠到金国。1130年徽钦二帝被押至五国城,开始了“坐井观天”的囚禁生活,依兰便成了“伏龙”之地。依兰原名“三姓”,是满语“依兰哈喇”的汉译,“依兰”即三,“哈喇”为姓。依兰是满族的故乡,既是金代完颜皇室祖先勃兴之所,又是清代爱新觉罗氏祖宗发祥之地。明清时期享有“声闻塞北三千里,名贯江南十六州”之美誉。

二、全县共青团组织概况

全县共有青年7万余人,其中团员10,110人。全县下设33个基层团委,24个基层团总支,辖634个基层团支部。全县团委书记平均年龄36周岁。团县委机关共有行政编制4个,目前在编在岗4人。具体职位设置是:书记1名,副书记1名,干事2名。内设两个职能部门:组宣办(组织、宣传、办公室)和青年部(城乡、学少、权益部)。团县委下辖依兰青少年宫,青少年宫编制7个,现在职4人。2006年以来,依兰团县委连续5年被团市委授予“哈尔滨市红旗团委标兵”荣誉称号。

三、前阶段工作完成情况

年初以来,团县委在县委和团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团省、市委的工作部署,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特色、叫响品牌,创造性地开展共青团工作,推动了共青团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强化载体活动,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紧紧抓住庆祝建党90周年、建团89周年、五四运动92周年等契机,广泛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载体活动,努力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在3月5日,组织全县各中小学团员青少年集中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主题系列活动;在4月5日清明节到来之际,组织全县10所学校的教师及学生代表共计500余人到县革命烈士陵园,集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珍惜幸福生活”祭扫烈士墓主题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4月10日,在县第三中学举行“我与祖国共奋进、我与依兰同发展”主题团课活动;在“六一”前夕,联合县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少先队组织中开展“鲜红领巾太阳花,四好少年心向党”庆祝建党90周年主题系列教育活动的通知》,安排部署全县少先队组织在“六一”当天开展“红领巾心向党”主题队日活动。

6月10日,组织全县少先队员在县政府礼堂集中观看了红色影视剧《闪闪的红星》,进一步引导全县广大青少年了解党的革命历史和发展进程。6月30日,在依兰县第一小学开展“在光荣的旗帜下--团队员话成长”小学优秀毕业生入团仪式。全县近百名优秀毕业生参加宣誓活动。7月1日,组织县回族希望小学在依兰县政府礼堂举行了庆祝建党90周年“红领巾心向党”《在感恩中成长》主题德育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更加懂得要好好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暑假期间,组织开展了“红领巾心向党”为主题的网络作品征集活动,激发广大少年儿童歌颂家乡、热爱家乡从而热爱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二)叫响品牌工作,充分展现共青团时代特点。重点叫响了五张品牌:一是叫响青年文明号品牌。为充分发挥青年文明号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加大青年文明号的创建工作力度,我们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青年文明号的考评、监督和管理工作。自去年以来,我县先后有7家单位被评为省、市级青年文明号,其中2家单位被评为省级青年文明号,5家单位被评为市级青年文明号。同时,为深化青年文明号主题活动,开展了“青年文明号献爱心”“青年文明号便民万家行”系列活动,在社会上树立了青年文明号良好形象。二是叫响青年志愿者品牌。今年我们规范和完善了青年志愿者的申报、注册和管理工作,积极宣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已招募注册青年志愿者1000名。在3月份,以“3·5”学雷锋活动为契机,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青年志愿者深入街道社区、敬老院和孤寡老人家中开展学锋活动,帮助清洁卫生、宣传政策知识和消防安全知识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4月8日,团县委全县团干部和青年志愿者开展了主题为“爱环境、讲卫生、倡导低碳生活”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县中央大街两侧进行清理白色垃圾、卫生死角和乱贴乱画小广告等,为广大居民树立了爱护环境卫生的榜样,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在植树节期间,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依兰县东山公园义务植树1000余株。在第三届中国‘五国城’旅游文化节暨中国移动第十二届依兰漂流节”期间,团县委围绕“做广、做专、做实”三篇文章向全县范围公开招募40名优秀青年志愿者,集中为“两节”提供会场布置、礼仪迎宾、礼仪引导等综合性服务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赢得了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同时,这次志愿者服务活动在中国共青团网以标题为团依兰县委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五国城旅游文化节”给予信息报道。在9月份,我们将再次招募一批青年志愿者为即将召开依兰县全民运动会进行志愿服务工作。三是继续叫响“五四”品牌。为深入做好“五四”青年节,今年我们提前谋划,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于4月27日在县政府礼堂成功举办“给力青春纪念五四运动92周年文艺庆典”活动,并表彰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县委书记王春生,县政府主席刘凤仁等在家四个班子领导观看了整场庆典活动,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各乡镇团委和县直团委也结合“五四”青年月活动方案要求及工作实际相继开展各种特色活动。四是叫响青少年维权品牌。

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普法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大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广大青少年和中小学生的法律意识、权益观念和自护能力。5月份,团县委在县政府广场开展了“关爱生命关注青少年成长”主题教育宣传活动,活动期间共发放宣传单500份,精心设计制作了宣传展板一块,组织三名工作人员发放宣传单和现场咨询,共接待咨询人员130余人次。五是叫响服务中心工作品牌。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团县委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认真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临时性和突击性工作任务。今年4月24日,依兰县发生“饮用水污染事件”后,团县委临危受命第一时间组织召集了50余名团干部和青年志愿者,成立了“依兰县保证饮用水安全突击队”,先后深入依兰镇8个社区,为五保户、贫困户和孤寡老人等110余户送去生活饮用水,并在全县各个供水点专门安排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在全县特殊极贫户保障工作中,团县委承担了依兰镇晨光村赵文厚一家2口的包扶工作,接到县里工作任务后,团县委立即与包扶户进行了对接,并为老人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七一”前夕团县委又为老人送去生活必需品和现金1000元。团县委在经费拮据的情况下,出资20000元启动了特殊极贫困户保障性住房工程,目前,保障性住房正在建设之中。

第17篇: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蔡 奇

《 人民日报 》( 2017年11月20日

06 版)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这是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动员令。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京津冀区域的发展问题,多次深入三省市考察调研,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调研时提出,要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戴河主持研究河北发展问题时,明确提出了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并全面系统阐述了其重大意义、推进思路和重点任务。2015年2月和4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思路和方法。2017年2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分别就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和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北京冬奥会筹办等作出重要指示。显而易见,京津冀协同发展从战略构想到顶层设计,再到基本思路、方式方法和重大举措,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推动的。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以大历史观来谋划这一区

1 域未来发展,果断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充分体现出了强烈的使命担当、深邃的战略眼光和高超的政治智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京津冀地域面积21.6万平方公里,人口1.1亿,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2016年,京津冀以全国2.3%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8%的人口,贡献了全国10%的国内生产总值。全国有25%的外商直接投资落地这一区域,研发经费支出也占全国15%。当然,京津冀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北京“大城市病”突出,水资源匮乏,人口规模已近天花板,京津两极过于“肥胖”,周边中小城市过于“瘦弱”,区域发展差距悬殊,发展不平衡问题严重。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于破解首都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有利于破除隐形壁垒、打破行政分割,实现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提供经验;有利于优化生产力布局和空间结构,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增强对环渤海地区和北方腹地的辐射带动能力,为全国转型发展和全方位对外开放作出更大贡献。进而言之,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新两步走”的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3年多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有力领导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精心指导下,京津冀三省市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规划纲要》,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良好开局。编制实施全国首个跨省级行政区“十三五”规划,出台了产业、交通、科技、生态环保等12个专项规划和一系列政策,落实《规划纲要》的“四梁八柱”基本建立。北京认真对接落实疏解非首都功能控增量、疏存量

2 两个政策意见,严格实施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大力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推动一批区域性批发市场、一般性制造业企业、学校、医院等有序疏解,带动常住人口连续两年增量、增速“双降”。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取得重要进展,河北积极对接京津服务京津,率先打通一批瓶颈路、断头路,深入实施“6643”工程、禁煤区建设及各种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以北京为中心、“半小时通勤圈”逐步扩大,京津冀PM2.5平均浓度2016年比2013年下降33%,“4+N”产业合作格局加快构建。同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入开展,北京向津冀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增长超过30%,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初见成效,京津两市助力河北张承保地区脱贫攻坚扎实推进。

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任务

今后一个时期,京津冀要着力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到2035年,北京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大城市病”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首都功能更加优化,城市综合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架构和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区域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区域,在引领和支撑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坚定不移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重点是继续疏解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等部分第三产业,推动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等有序迁出。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到2035年承接北京中心城区40万—50万常住人口疏解。北京要把疏解功

3 能与改善环境、控制人口、提升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统筹腾退空间利用,推动老城重组,优化提升首都功能。

(二)着力优化京津冀城市群空间格局。按照《规划纲要》确定的“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骨架,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重点是充分发挥北京“一核”作用,强化京津“双城”联动和同城化发展,共同发挥高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沿京津、京雄(保)石、京唐秦等主要交通廊道建设产业发展带和城镇聚集轴,形成区域发展主体框架;提高区域性中心城市和节点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有序推动产业和人口聚集,形成定位清晰、分工合理、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现代城镇体系,走出一条绿色低碳智能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三)统筹推动重点工作持续突破。共建“轨道上的京津冀”,完善便捷畅通公路交通网,打造“一小时通勤圈”,构建现代化机场群、港口群,提升交通运输组织和服务现代化水平。建立一体化环境准入和退出机制,强化大气、水等环境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进燕山—太行山生态安全屏障、京津保湿地生态过渡带、环首都国家公园等建设,扩大区域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按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顺三省市产业发展链条,建设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张承生态功能区、滨海新区等战略合作和功能承接平台,打造立足区域、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优势产业集聚区。深化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推进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做好北京原始创新、天津研发转化、河北推广应用的衔接,集中力量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形成协同创新共同体。推动金融、土地、技术和信息等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完善行政管理协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保护联动、产业协同发展、科技创新协同等机制,打造区域体制机制高地。建立交界地区协同管理长效机制,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

4 管控。完善共建共享、协调集约的能源、水资源等基础设施体系,营造京畿特色、多元活力的文化体系,建设设施均好、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落实京津两市对口帮扶河北省张承保环京津相关地区任务。

(四)共同办好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这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有着强有力牵引作用。准确把握筹办冬奥会定位,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奥理念,科学实施筹办工作总体计划,确保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加强筹办工作协调,确保主要竞赛场馆和基础设施2019年底前建成、2020年测试赛成功举办。统筹赛事需求、赛后利用和环境保护,坚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确保各项设施成为值得传承、造福人民的优质资产。高水平做好赛会运行保障和服务,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彰显民族和文化特色,促进中外文明对话交流。把普及冰雪运动贯穿筹办工作始终,以青少年为重点,与全民健身相结合,扩大冬季运动覆盖面。共建京张文化体育旅游带,打造体育、休闲、旅游产业集聚区,提升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审议《规划纲要》时就提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把握“多点一城、老城重组”的思路;要深入研究论证新城问题,可考虑在河北合适的地方进行规划,建设一座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化新城。2016年3月和5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北京城市副中心和设立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有关情况汇报,强调这是历史性的战略选择,要坚持用大历史观看待这件事情。2017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实地考察河北省安新县和白洋淀生态保护区,就雄安新

5 区规划建设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雄安新区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要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的水准设计建设。2017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个县及周边部分区域。这是综合考虑区位、交通、土地、水资源和能源保障、环境能力、人口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经过多地多方案比选、科学研究论证后所作的决策,凝聚了各方共识。

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规划建设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使之成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实践。按照中央部署,雄安新区要抓好建设绿色智慧新城、打造优美生态环境、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七大重点任务,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党中央明确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目标,到2020年,雄安新区对外骨干交通路网基本建成,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框架基本形成,白洋淀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取得明显进展,新区雏形初步显现;到2030年,一座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新城将绽放光芒。

第18篇: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提纲

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浅析

工业工程1班 王彬 20112901

一、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区域交通一体化

1.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京津冀区域未来发展的对策

3.案例——东京圈的交通一体化

二、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建设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京津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京津冀区域交通现状

3.三大区域经济社会与交通运输发展比较

4.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三、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的发展对策

1.明确发展目标

2.遵循发展模式

3.坚持发展思路

第19篇:京津冀一体化体会文章

学习习总书记讲话精神

充分发挥京广传媒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的作用

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概念的提出及核心思想

1957年 ,地理学家戈特曼首次提出大都市圈概念,提出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1)目前,全世界出现了六个相对大的城市群,其中有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北美五大湖城市群;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以伦敦为中心的英伦城市群;以巴黎为中心的欧洲西北部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将迅速推进世界第七大城市群的形成速度 。

京津冀一体化概念出现之前,京津冀的发展一直是新中国几代领导人密切关注的问题,早在建国初期,第一代国家领导人就十分重视这个课题,只是受当时的条件和认知限制,那时还仅仅局限于农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层面。改革开发以后,北京区域管理面积虽然没有进一步扩大,但是北京的教育、工业等部分功能有计划的开始分散到天津、河北区域,进一步加大了京津冀的协同发展程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并为此提出了七点要求:加强顶层设计、明确三地功能定位;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

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会议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京津冀协调发展的顶层设计终于浮出水面,“协同发展”成为了今后一段时间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核心主题。

二、文化传媒产业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的作用

习总书记七点意见中的最后一点至关重要,提出不能再“穿新鞋走老路”,寄希望于通过中央一个命令、一个文件就解决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而应更多通过市场的力量来解决三地之间资源要素的平等交换和顺畅、无障碍的流动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这种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文化传媒产业发挥作用提供了宽广的舞台。京津冀三地的协同发展需要在各有特色基础上进一步文化融合,形成一体化城市生活氛围和接纳力,促进京津冀人才的无障碍交流。如何发挥好文化传媒产业的作用,重点应该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建立健全京津冀三地的文化联动的市场机制

2、建立完善京津冀三地文化信息共享平台

3、进一步促进三地文化的共同发展又互有特色

三、京广传媒集团在一体化发展中的定位和努力方向

1、凭借北京歌华有线的独家广告代理的经验和资源优势,进一步整合京津冀三地的有限电视等广告资源。建成一个以北京为核心,辐射三地的非实时在线广告龙头企业。

三地机场广告互动、城市坐标建筑物户外广告互动、O2O线上线下三地网络信息共享无障碍,形成京津冀三地大社区概念。

2、进一步加强与津冀文化传媒企业的合作力度,建立完善三地文化传媒企业互动平台,积极参与三地文化传媒产业园区联盟的筹建。

北京:北京国家广告产业园区、1949国家创意设计产业园、798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大兴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宋庄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天津:意库创意产业园区、聚力梅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园区、天津6号院文化创意园。河北:唐山市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北戴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3、在服务好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这一知名会展品牌的同时,为津冀地区的会展品牌做好服务,共同提升三地的文化类会展影响力。

河北有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天津有中国(天津滨海)国际文化创意展交会等知名的会展品牌,应积极走去北京,将所具备的国际性会展的优质服务辐射延伸至津冀两地。

注:(1)见百度百科。

京津冀三地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29日讯(记者 张静)28日上午,北京市文化局、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河北省文化厅三方在天津签署了《京津冀三地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协议指出,京津冀三地应在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统一开放的原则下,推动三地文化发展实现同城化谋划、联动式合作、协同化发展。以下为协议全文:

京津冀三地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是我国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特色鲜明、文化发展最具活力的重要地区之一,具有广泛的合作前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京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于谋划京津冀地区文化领域协同发展大局,以整合优势文化资源为重点,以构建跨区域文化战略合作机制为抓手,推动京津冀三地文化交流与合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在各省市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经北京市文化局、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河北省文化厅三方协商,达成以下框架协议: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统一开放的原则,通过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多方参与、资源整合,政策引导、互利合作,在整合区域文化资源、提升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力和辐射力等方面开展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合作,推动京津冀三地文化发展实现同城化谋划、联动式合作、协同化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优势互补原则。充分发挥三地在资源、市场、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快形成以政府规划为先导、以协调机制为动力、以比较优势为基础、以分工协作为方式、以市场运作为手段的文化协作发展新模式。

(二)共建共享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三地加大在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演艺、动漫游戏、艺术品业、民俗节庆、非遗保护、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商务、文化消费、文化金融等领域具体项目的沟通与对接,共建共享,稳步推进,加快形成合作共赢的新机制。

(三)统一开放原则。坚持以开放的理念、开放的机制、开放的市场推进三地文化合作,打破区域限制,促进文化市场要素合理流动,统筹资源,优势互补,加快培育统一开放的现代文化市场,推动京津冀区域文化一体化。

三、合作内容

(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区域文化发展布局

推动建立三省市文化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在文化部的指导下,与“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前期研究和制定工作相结合,共同开展专题调研,系统研究三地文化协同发展整体规划,对接专项合作规划和实施方案,共同出台推进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建立信息互通和情况通报制度,推进区域文化一体化发展和规划协作的有关重大事宜,推动有关合作项目的具体落实。

(二)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交流机制,共同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入、建设、运行、管理的新办法、新机制,相互借鉴,互通有无,共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构建辐射毗邻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京津冀三地公共文化设施水平。搭建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充分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推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推动跨区域文化交流,以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天津市合唱节、运河文化艺术节、河北民俗文化节等活动为依托,组织举办三地群众文化的展演展示、研讨交流等活动,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三地联合制定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措施,对京津冀地区符合条件的文化单位一视同仁,打破地域限制,促进三地公共文化资源流动和共享。

(三)推进演艺文化交流与合作

建立舞台艺术精品剧目交流演出机制,加强艺术院团交流与合作,鼓励和推动三地艺术院团共同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舞台艺术精品,整合艺术创作力量,挖掘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加强艺术创作交流与合作。在三地河北梆子巡演活动成功举办基础上,积极支持京剧、评剧、曲剧以及曲艺等开展京津冀三地巡演活动。推动跨区域文化交流,以“圆梦中国-春苗行动”北京市优秀少儿题材舞台剧目展演、北京国际戏剧-舞蹈演出季、天津市名家经典演出季、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中国评剧艺术节等品牌文艺活动为抓手,引导支持三地演艺团体参加,互动交流,资源共享。加强三省市演艺业协同发展政策研究,推动三省市文化系统的演艺机构、文艺院团在政府购买服务、政策支持、活动参与、资源利用等方面互惠互利。以市场机制推进剧院院线建设,推动三地演艺业联动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建立互通互联的演艺信息共享平台,统一发布京津冀地区的演艺信息。三地共同出台艺术院团演出补贴政策,鼓励各类所有制艺术院团在三地惠民演出。

(四)加强文化产业协作发展

加强三地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对接产业规划,明确各自文化产业发展定位及特色,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协同研究文化企业在政策指导、市场要素、信息服务方面的需求,重点加强动漫游戏、艺术品产业、广告会展等领域的深度对接和项目合作。依托各自文化资源优势,共同打造文化产品综合展示交易平台,充分利用“动漫北京”、“艺术北京”、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中国(天津滨海)国际文化创意展交会、河北省特色文化产品博览会等专项产业门类交易展会,为三地文化企业在企业融资、授权交易、人才培养、市场拓展等方面搭建平台。发挥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海空两港的区位优势,以及中新生态城国家动漫综合示范园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带动作用。鼓励各自文化企业到对方地投资兴业,并相互给予便利。

(五)加快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

联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重点针对在三地具有广泛基础的河北梆子、评剧、泥人张彩塑、相声、京剧、京韵大鼓、冀中笙管乐等非遗项目,拓宽交流渠道,促进活态传承。打造三地非遗文化活动品牌,利用每年的文化遗产日,联合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非遗展览、演出、讲座、论坛以及咨询服务等活动;利用民族传统节日,联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活动,展现与节日主题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探索三地非遗生产性保护方式,推动非遗项目单位与高校、研究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帮助一批具有京津冀特色的非遗项目扩大市场。

(六)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坚持以文化为魂推动旅游项目的文化创新,推动实现文化旅游互为目的地和客源地。围绕三地具有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推动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农业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打造文化旅游精品。

(七)培育统一开放的区域文化市场

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共同评估体系、文化市场综合管理和执法联防协作机制,进一步净化区域文化市场,促进区域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三地文化生产要素市场联网,鼓励组建跨区域经营的现代文化企业,支持打造一批文化自有品牌,提升地区文化品牌影响力。

(八)加强文化人才的交流培训

着眼区域文化长足发展,建立文化人才信息资源库,积极推进人才资源信息互动和引进交流。实施三地文化人才联合培养工程,拓展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渠道,通过支持课题研究、学术研讨、国际交流、著述创造和舞台表演等手段,发掘一批懂文化、知经营、善管理、跨领域的文化高端人才。建立京津冀地区文化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党政管理人员等挂职、交流机制。发挥各自文化艺术门类优势和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中国北方曲艺学校的人才优势,为三地提供培训服务。各自选派舞蹈、声乐等青年人才到对方艺术院校或院团进行培训。共同建设集剧目创作、艺术交流、人才培养为一体的文化交流基地。

四、战略合作组织机制

(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三地文化部门同意就加强和扩大京津冀文化领域协同发展建立高层协商机制和具体工作层面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就文化区域协同发展的重大事宜进行协商交流,提出推进合作的指导意见,做出重要决策。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由三地文化部门轮流筹办。

(二)成立合作协调工作小组

合作协调工作小组由三地文化部门主管厅(局)长牵头,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参加,负责落实联席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定期通报合作进展情况,及时研究合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并推动解决,促进各项合作具体措施的落实。

五、其他事项

(一)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提出合作协议落实细化方案,经三部门协商后,共同或各自推动落实。

(二)本协议一式三份,自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第20篇:京津冀都市圈1

京津冀都市圈:

1、城市及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 “城市”的提法本身就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城”为行政地域的概念,即人口的集聚地;“市”为商业的概念,即商品交换的场所。而最早的“城市”(实际应为我们现在“城镇”)就是因商品交换集聚人群后而形成的。而城市的出现,也同商业的变革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最初城市中的工业集聚,也是为了使商品交换变得更为容易(可就地加工、就地销售)而形成的。在城市中直接加工销售相对于将已加工好的商品拿到城市中来交换而言,则正是一种随着工业城市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商业变革。城市包括有城市规模、城市功能、城市布局和城市交通,而这几方面所发生的变化,都必然地会对城市的商业活动带来影响,促使其发生相应的变革。

按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和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来看,城市分为集市型、功能型、综合性、城市群等类别,这些类别也是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

• 集市型城市,属于周边农民或手工业者商品交换的集聚地,商业主要由交易市场、商店和旅馆、饭店等配套服务设施所构成。处于集市型阶段的城市在中国主要有集镇;

• 功能型城市,通过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优势产业的集中,开始发展其特有的工业产业,从而使城市具有特定的功能。不仅是商品的交换地,同时也是商品的生产地。但城市因产业分工而形成的功能单调,对其他地区和城市经济交流的依赖增强,商业开始由封闭型的城内交易为主转为开放性的城际交易为主,批发贸易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这类型城市主要有工业重镇、旅游城市等;

• 综合型,一些地理位臵优越和产业优势明显的城市经济功能趋于综合型,金融、贸易、服务、文化、娱乐等功能得到发展,城市的集聚力日益增强,从而使城市的经济能级大大提高,成为区域性、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的经济中心和贸易中心(“大都市”)。商业由单纯的商品交易向综合服务发展,商业活动也扩展延伸为促进商品流通和满足交易需求的一切活动。这类城市在中国比较典型的有直辖市、省会城市。

• 城市群(或都市圈)。城市的经济功能已不再是在一个孤立的城市体现,而是由以一个中心城市为核心,同与其保持着密切经济联系的一系列中小城市共同组成的城市群来体现了。如美国大西洋沿岸的“波士华”城市带,日本的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城市圈,英国的“伦敦-利物浦”城市带等。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实际上也正在形成一个经济关系密切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其整体的经济功能已在日益凸现。

2、什么是都市圈

都市圈是指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和与其有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临近城镇依托交通网络组成的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协调发展区域。

3.国际五大都市圈

 纽约都市圈

纽约都市圈,世界五大都市圈之首,其中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和华盛顿5个大城市,以及40个10万人以上的中小城市。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其制造业产值占全美的30%以上,被视为美国经济的中心。作为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的神经中枢,纽约占据了区域内的核心地位。其他核心城市也都根据自身的特点,寻找着与纽约的错位发展之路。区域内的产业分布呈现出多元和互补的格局。而这些城市的发展 始终离不开纽约金融中心的辐射作用。

纽约都市圈形成与演化经历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870年以前的各城市孤立分散阶段,这一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各城市均独立发展,城市之间联系相对薄弱,众多小城市呈松散分布状态,地域空间结构十分松散。第二阶段是1870-1920年的区域性城市体系形成阶段,这一阶段随着美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城市规模急剧扩大,数量显著增加,以纽约、费城两个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区域城市发展轴线形成,区域城市化水平提高。第三阶段是1920-1950年的大都市带雏形阶段,这一阶段美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城市建成区基本成型,中心城市规模继续扩大,在单个城市中的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心集聚达到顶点的同时,城市发展超越了建成区的地域界线,向周边郊区扩展,逐渐形成大都市区。第四阶段是1950年以后的大都市带成熟阶段,这一阶段科技迅猛发展,交通和通讯发生革命,城市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换代,城市郊区化的出现,导致都市区空间范围扩大,并沿着发展轴紧密相连,大都市带自身的形态演化和枢纽功能逐渐走向成熟,波士顿、纽约、费城和华盛顿四大都市群横向蔓延,相互连接,最后发展为跨越数州的大都市圈。

 伦敦都市圈

伦敦都市圈,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包括伦敦、伯明翰、谢菲尔德、曼彻斯特、利物浦等数个大城市和众多中小城镇。这一地区是产业革命后英国主要的生产基地和经济核心区。由伦敦城和其他32个行政区共同组成的大伦敦是这个都市圈的核心。其发展由工业中心慢慢演变成金融和贸易中心。在近10多年里,凭借着每年210亿英镑的产出值,大伦敦的创意产业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伦敦第二大支柱产业。不少评论都把世界最酷城市的桂冠送给了伦敦。

伦敦都市圈由封闭到放射,最后形成圈域型都市圈;创新的金融工具不仅满足了投资者进行产业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资本需求,也使城市发展得以顺利进行;由内伦敦、大伦敦、标准大城市劳务区和伦敦大都市圈四个圈层构成的圈域形都市圈,说明伦敦都市圈在建设过程中坚持了始终如一的基本指导思想;在伦敦城市规划过程中,政府运用法律手段予以支持起到了重要作用。

 巴黎都市圈

巴黎都市圈覆盖了法国巴黎、荷兰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比利时安特卫普、布鲁塞尔和德国的科隆,包括4个国家的40个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其中由7个省组成,有“法兰西岛”之称的大巴黎地区是这个都市圈的核心,是欧洲人口最密集的都市地区。巴黎都市圈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强化均衡发展,城市之间应合理竞争,大区内各中心城市之间、各大区之间应保持协调发展;其次将大区内部划分为建设空间、农业空间和自然空间,三者兼顾,相互协调,均衡发展;第三明确了政府不干预规划的具体内容,但是要对重大项目的决策负责。

 北美五大湖都市圈

五大湖城市圈分布于五大湖沿岸,从芝加哥向东,经过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它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都市圈共同构成北美制造业带。

五大湖城市圈的中心芝加哥都市区已经成为美国中西部的最佳投资地区,许多著名企业将总部设在这里,其中世界500强中就有15家,包括波音、美国联合航空、摩托罗拉、英国石油公司等等。该区域除了呈现产业多样性的特性,同时其也是北美的主要金融中心,美国最大的期货交易市场CME就坐落于芝加哥。近年来,芝加哥都市区生产了大量的电信设施,电子产品、钢铁、手机以及工业资本物资。在2007年,该区域在美国地铁新建和发展设施的数量上排名第一。

 东京都市圈

东京都市圈主要指日本东海岸太平洋沿岸城市带,从东京湾的鹿岛开始经千叶、东京、横滨、静冈、名古屋、大阪、神户和长崎,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占日本总面积的26.5%,人口近7000万,占日本总人口的61%,全日本11个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大城市中有10个在该大都市圈内。在东京都市圈内,又包括东京、大阪、名古屋三个城市圈。东京作为三大城市圈之首,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聚集体之一。

东京都市圈的综合性城市功能十分强大。作为金融中心,全日本30%以上的银行总部、50%销售额超过100亿日元的大公司总部都设在东京;作为交通中心,区域内拥有日本最大的港口群体和航空网络,时速达200公里的新干线和地铁几乎能到达所有重要地区。铁路、公路、航空和海运组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通向日本全国及世界各地。

中心城市东京为整个城市群体的中枢管理城,它的主要功能是对整个城市群体的政治、经济活动实行集中统一的组织管理,在文化娱乐方面主要增强它对其他城市的吸引力。其他城市的活动是在中心城市的统一规划下展开的,这些不同类型的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工业过度集中带来的住房紧张、环境污染和交通拥挤等问题,从而形成了中枢管理活动“点”的高度集中和生产、生活活动“面”的水平分散的这种空间分散和内在联系相结合的有机整体。

4.世界主要都市圈的特征

①大都市是城市圈的核心,是人口与产业集聚的引力中心。世界各个都市圈均由大都市和众多中小城市组成。世界上已形成的城市群均由数个都市圈(或大都市)组成。如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波士顿-华盛顿城市群就是由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等5个大都市和40多个中小城市组成的超大型城市群,日本的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就是由由东京、名古屋、大阪三大都市圈组成。

②城市群大多均呈带状分布,又称城市带。城市群一般以都市圈(或大都市)的中心城市为核心,沿经过中心城市的最主要干线交通向外拓展,所以空间体系结构形态大多沿长轴呈带状拓展;城市群处于同一条交通干线(河流、海岸、铁路等)旁边,使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的交通非常便利,利于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从而促进城市群的发展。如美国大西洋沿岸、太平洋沿岸两个城市群、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等均沿铁路等交通干线及海岸延伸,呈现出带状的空间结构特点。

③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国外城市群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国外城市群大多拥有由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道、通讯干线、运输管道、电力输送网和给、排水管网体系所构成的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其中发达的铁路、公路设施构成了城市群空间结构的骨架。不论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形态如何,城市群总是有一条产业和城镇密集分布的走廊,通过发达的交通、通讯网络相连。

5、京津冀都市圈的概况

京津冀都市圈是指以北京市和天津市为中心,囊括河北省的石家庄、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和唐山八座城市的区域,该区拥有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曾经的近代中国经济中心。

国家发改委于2004年11月正式启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官员认为,历经五年时间调研、编制,京津冀都市圈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区域经济规划蓝图,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极”。

6、京津冀都市圈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对比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深圳、上海浦东试点开发的带动下,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大区域加速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两次腾飞式发展。相比之下,在经济总量、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化进程和区域合作一体化等方面京津冀都市圈与长三角、珠三角都市圈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从经济总量上看,京津冀地区明显落后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近,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明显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从经济外向度来看,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方面京津冀地区均落后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从市场化改革进程来看,国有经济比重较高,城市化率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平均水平;从区域合作一体化来看,受行政体制约束影响,京津冀地区一体化进程缓慢,效果不理想。

7、京津冀都市圈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分析

1) 优势:

 独有的政治、信息、科技和人才优势。首都北京作为核心区是京津冀都市圈最显著的优势之一

 自然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京津冀都市圈云集了发展现代化工业所需的能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原料、建筑材料等矿产资源;  产业体系完整,初步形成了产业结构梯度。拥有信息传媒、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文化体育等高端产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医药制造等现代制造业;铁矿、煤矿、石油开采,黑色冶金、石油加工、综合化工以及农业生产等基础产业。 2) 劣势:

 京津“空吸空吸作用。京津冀三地都是在相对独立发展,北京对津冀的辐射作用微乎其微,拉动效应未能充分发挥。比如,虽然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的概念已经提出很久,但是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 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的差异。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的不重合,是中国都市圈发展的最大障碍,京津都市圈在发展过程中也深受影响。

 产业同构和产业链断裂并存。京津冀都市圈内,北京和天津两个核心城市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产业同构。两市主要同构产业集中在冶金、机械、电子、医药制造等部门。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两地在资源、能源、项目等方面的争夺。并至今还没有形成由占据高端并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本土企业建立的区域完整产业链。

3)机遇:

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开始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并带来了新的国际分工、生产格局和外部环境,也为位于东北亚区域中心的京津冀都市圈带来了战略发展机遇。  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将京津冀地区列入优化开发区域,其国家战略定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区域,全国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

4)威胁:

 资源环境出现危机。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制约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一个瓶颈

 国内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一定的区域竞争可以加速产业升级,但同时也会压缩竞争主体的市场空间,形成对资源、资金、项目的争夺并有可能演化成恶性竞争

8、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展望

如果将当前的中国定位为工业化的中后期,那么我们将无法忽视城市化在这一时期扮演的重要角色。对比美国和日本在该时期的城市化进程,可以发现两个趋势:一是区域之间的城市化差异缩小,区域经济渐进式均衡的局面开始扩散;二是大都市与大都市圈的形成,城市化下移的趋势明显。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方面,中国的城市化趋势也会遵循此规律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城市化可能更类似于日本的发展,以更加集约的方式推进。

◆就拿人们津津乐道的“美国梦”来说,是国人永远也“消受”不起的。“美国梦”的典型模式是:郊外的私宅(My home)加私车(My car)。然而,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学者指出,汽车社会是“现代社会最大的噩梦”,其代价是城市住宅区的低密度化、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城市交通阻塞,人们通勤时间的不断拉长、能源的大量消耗,严重的环境污染。试想,在13亿人口的中国,如果人人拥有一辆小汽车和郊外带草坪的住宅,恐怕我们所有的耕地都用来修公路和建住宅都不够,与美国相比,日本比较经济地建立起大规模、高密度的城市社会,在大城市以轨道交通为骨骼的城市交通体系,不但大幅度地提高了大型城市的人口规模和密度,还提高了日本的经济效率。

东京的发展提示我们,解决首都的城市化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单纯某一个城市的问题,需要中央政府、首都政府以及邻近地区政府等的密切合作。要根据城市化不同阶段适时调整城市结构,首都过于复杂的功能必须疏解,应寻求宏观区域上的分散布局。后工业化时期,金融商务等第三产业功能的集中发展同样会强化城市中心的集聚,应注意综合疏解中心城的各项功能,培育多中心结构。要注重城市经济功能以外的多功能综合协调发展,防止出现单纯追求经济发展,忽视社会、环境等其它方面的倾向。

以东京市区为中心,半径80公里,东京都、崎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共同组成了东京都市圈。东京都市圈总面积1万3千4百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3.5%;人口则多达34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7%;GDP更是占到日本全国的三分之一。城市化水平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全世界最密集的轨道交通网托起了整个东京都市圈。地铁和电车,也就是电气列车,是绝大多数人每天要依赖的交通工具。快速、准时的轨道交通,能把你送到都市圈的每个角落。整个东京都市圈,就是在这些轨道上融为一体。轨道交通输送人流,港口码头则承载物流,比起堪称城市融合楷模的轨道交通,东京都市圈的港口一体化,在日本人孜孜不倦的头脑中,还是一个正在酝酿中的划时代的梦想。

东京都市圈绝大部分的客运依赖轨道交通。根据东京都都市整备局的数据,东京都市圈每天上班上学的人中,轨道交通的乘客占到86%,在高峰时段,这一比例更是高达91%,居全球首位。

 建立“京津冀都市圈”产业转移工业园。产业转移工业园由政府推动,促进产业转出地与转入地联手,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使产业转移充分考虑到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求以及区域资源、环境等因素,实现两地的合作双赢,是“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高度结合的新模式。

 构建京津冀都市圈“三小时”交通经济圈。以北京、天津为核心,半径500公里的区域以内,共同构成了京津冀都市圈的“三小时”交通经济圈。这就需要两市三地共同统筹规划道路交通建设;共享已有基础设施建设;共同开发新的资源。在建的京津第二高速、京承高速、京包高速等陆路建设,渤海湾枢纽港群海洋运输体系的建立和协调等水路建设,将会促进“三小时”交通经济圈的形成。

本报讯 (记者李立强)昨日,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张工表示,北京的地铁线路将有望延伸至周边河北的城镇,这是北京市首次明确表示地铁将出界。两地通地铁规划将在马上到来的“十二五”时期实现。

着力打造“一小时都市圈”

今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中提出,要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发展,抓紧制定长三角、京津冀都市圈等区域规划。对此,昨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张工表示,根据扩大内需项目的安排,将推进京张、京承、京唐、京石客运专线高铁的建设,打造一小时都市圈,从人流、物流支撑区域发展。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着力推进京石二通道合作,这些交通通道将直接为十二五期间两地合作“铺路”。

既有线路外延是主要方式

张工特别提到了“城市群”的概念。他表示,北京地铁将一直通到河北,目前正在做前期的调研工作。此前,北京市规划部门曾表态,地铁是解决城市内的交通问题,城际间的交通会考虑用城际铁路等方式连接,地铁不是最优选择。

昨日,张工未透露具体线路,但他认为相较新建地铁而言,既有线路的外延将成为地铁连接河北的主要方式。据业内人士分析,北京正在建设的郊区辐射线路很有可能成为连接周边城市的地铁线路。

张工认为,此举意在考虑河北周边城市承载力,结合北京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带动新城发展需要,通过交通连接最终实现两地优势互补。他表示,两地通地铁规划将在马上到来的“十二五”时期实现。

此前,与北京接壤的河北省多个市县的地方官员均表过态,希望北京的某条地铁线路延伸到河北,这些城市主要包括涿州、廊坊、燕郊、保定等。

9、香河发展展望 ◆香河概况

香河位于京津之间,隶属河北省廊坊市,幅员面积458平方公里,人口31万人,2004年综合经济实力排在河北省第11位,城市化率排在河北省第10位,素有“京畿明珠”之美誉。 香河距北京市中心45公里,距首都国际机场60公里;距天津机场70公里,距天津新港110公里,距京唐港150公里。从香河出发, 30分钟可达北京市中心或天津市区,1小时就可以“上天下海”。 香河境内及周边交通网络密集,拥有京秦、京山、京津铁路和京哈、京津、京福、京广四条国家级公路干线,以及京沈、京沪、京津塘、京开、津保、京石六条高速公路干线。北京市目前正在规划建设“大七环”和第二条京津高速公路。而这两条公路恰好从香河穿过。届时,香河与北京周边县区的交往会更加方便,与天津的距离也会大大缩短。

全县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达到37%。全县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空气质量好于二级以上标准的天数超过330天。

香河县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县境全长155公里,其中122公里与京津接壤,素有“京畿明珠”之美誉。距北京市区45公里,距首都国际机场60公里;距天津机场70公里;距天津新港110公里;距曹妃甸港180公里。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发展布局,中心人口和产业将在15年内实现东移,在东部的通州区规划建设70-90万人的新城,并预留百万人口规模的发展空间。届时香河到北京市新中心距离将缩短到15分钟车程。

境内及周边有4条干线铁路,6条高速公路,4条国家级公路通过,京沈高速公路在县城北侧设有“河北第一出口”,京津轻轨铁路和第二条京津高速公路已经开始建设并在香河西侧通过。正在筹建中的首都第二机场极有可能选址在天津太子务一带,而新的选址距离香河不足30公里。以香河为中心,500公里为半径的区域内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11座,总人口近2亿人,完全具备了国际上通行的“一小时工业区”的最佳条件。

◆香河中国的新泽西

9、世界都市圈的发展启示

 自然环境和区位条件对于都市圈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大都市圈绝大多数发育于沿海地带或者大河中下游地区,区域城市化与工业化水平较高。其优势在于:以平坦广阔的用地和综合产业、人口集中的腹地为立地基础;拥有良好的港口,交通运输条件便捷;基础设施优越,资源丰富,环境良好,为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必要条件。

 在一定领域形成的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是集中体现都市圈功能的主导部门

各都市圈均有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部门,如纽约都市圈的生产者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伦敦都市圈的金融保险业、制造业,巴黎都市圈的现代制造业、服装业,东京都市圈的金融服务业和制造业等,其中纽约、伦敦和东京作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对全球经济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 都市圈内部应该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体系,这是衡量都市圈发育成熟程度的核心指标

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都市圈内各城市根据自身在区域背景下的优劣势条件而承担不同的职能,在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共同发挥了整体集聚优势,形成整体的区域竞争力。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其核心职能的类型和服务层次应该和圈内其他区域形成一定的区别。纽约和波士顿的金融业都非常发达,但是它们服务的范围和对象却不相同,分别在不同的领域具有强大竞争力。

 都市圈应该是科研机构和高素质人力资源集中之地,科技创新能力和高端服务业越来越成为体现都市圈竞争力的主要内容

科研机构和人才集中的优势对于都市圈科技创新体系和国际竞争力的形成具有很大贡献。发达都市圈不仅具有强大的科研力量,而且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机制和发达的相关服务业,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很高。

 各大都市圈都十分重视交通网络的构建和强化,区域交通运输体系是都市圈高效运行的重要载体

建立圈域内的快速交通体系是提高经济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东京都市圈内高密度的轨道交通网络使得人们能够很方便地从居住地到东京市中心,由地铁公司及多家私营铁路公司等所形成的城市轨道公共交通系统为东京形成半径50公里的密集城市化地区,并向半径100公里地区范围进行辐射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撑。有统计表明,在东京城市中心及副中心工作的人员中有近90%是利用轨道公共交通上下班的(欧美国家70%以上的通勤人口是利用私人汽车上下班)。

 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变遵循着相似的过程,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面临着不同的问题

都市圈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演进过程,都市圈人口的迁移代表着用地、就业、产业、基础设施、环境等变化趋向,故成为都市圈发育的标志,一般模式中所划分的各个阶段,已经不同程度的在国外各大都市圈的发展过程中得到确认。随着都市圈经济的发展,各种要素的流动及要素间的重组将必然发生,这些改变必将导致综合结构的变化。

 大都市圈也呈现出一定的类型分异,不存在京津冀都市圈完全可以照搬的发展模式

(1)欧美国家类型:聚集适度 (2)日韩东亚类型:高度集中 (3)发展中国家类型:无组织问题突出

大都市圈是有组织的大城市区域的发展模式。我国对大都市圈的研究过去太强调学习日本大都市圈集约化发展经验而忽视了吸取教训,而对借鉴欧美都市圈的经验重视不够。

10、世界都市圈对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启示

京津冀城市群必须制定良好的发展战略和多种可能的发展模式,才能满足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迫切需要。

 核心城市“有机疏散”与区域范围的“重新集中”相结合,实施双核心/多中心都市圈战略。

对核心城市无序的过度集中进行“有机疏散”,缓解空间压力;与此相配合,在区域范围内实行“重新集中”,努力使区域发展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形态转变,形成完善的城镇网络,在展拓城市发展空间的同时,促进区域整体均稀发展。

区域的空间结构从“星形结构”(指只从一个中心城市向四周放射)向“双核心/多中心”转变,在发展中谋求多方面动态的相对平稀。

以京津双核为主轴,以唐保为两翼,根据需要与可能,疏解大城市功能,调整产业布局,发展中等城市,增加城市密度,构建大北京地区组合城市,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实现大北京地区土地整体利用,综合平衡,强化生态建设。

土地是大北京地区最为有限的、共同的资源,其利用必须兼顾短期与长期的需要,兼顾地方局部利益和区域共同利益,实现大北京地区土地利用的综合平衡与总体管理。

以环境容量为前提,大力保护生态环境敏感区与生态服务功能重要区,明确划定保护地区或限制发展地区,进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流域综合治理,保护缺水地带的农田和林地,发展生态绿地,改善地表覆盖状态。

结合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沿燕山与太行山山前、滨海、交通干线,开拓城镇发展地带,优选城镇走廊。

 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组发展空间。

区域交通技术的进步带来城市之间时空观念的更新,为地区空间结构调整带来新的可能性。要积极推进城际快速轨道网络建设,强化通道 运载能力,为城市布局的扩展和城市体系的组织创造新的条件。

京津两大枢纽进行分工与协作,实现区域交通运输网从“单中心放射式”向“双中心网络式”的转变。

加强航空港、海港、信息港等交通通信枢纽与区域及城际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的有机联系。留出足够的发展余地,建设国际枢纽机场。沿海港口加强协作,合理分工,形成港口体系。

 采取“交通轴+葡萄串+生态绿地”的发展模式,塑造区域人居环境的新形态。

沿交通轴,在合适的发展地带,布臵“葡萄串”式的城镇走廊。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葡萄珠”的大小和内容,并为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在适当的地点,布臵科技产业园区等新的城市功能区。

对接京津冀工作汇报
《对接京津冀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