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三变改革推进工作汇报材料(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5:58:12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9.13)铜仁市三变改革工作汇报

铜仁市推进“三变”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铜仁市农业委员会 (2017年9月13日)

为深入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7〕1号)、《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黔委厅字〔2017〕17号)和《中共铜仁市委委办公室铜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铜党发办〔2017〕50号)精神,按照省委关于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的工作部署,我市上下联动、蹄疾步稳,以“三变”为路径,以“三社融合”、民心党建以及春晖行动为抓手,以“三权”为基础,以“三金”为指向,以现代农业园区为平台,使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以及春晖行动三者达到功能上的融合,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有力推动了全市脱贫攻坚、同步小康进程。

一、改革工作推进情况

一是建立领导机制,实现高位推进。按照《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黔委厅字〔2017〕17号)精神,印发出台了《铜仁市

― 1 ― 全面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实施方案》(铜党发办〔2017〕50号),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组长的“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行动”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农委。各试点区(县)相应成立了改革试点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行动”改革工作。同时,通过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和牵头部门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全省“三变”改革精神,研究部署“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行动”改革工作。二是建立推进机制,确保有序推进。印发了《铜仁市全面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实施方案》(铜党发办〔2017〕50号),除思南和德江两个省级试点县以外,其余八个区(县)作为市级试点,把农村“三变”改革与民心党建、“三社融合”改革、春晖行动、产业发展在功能上有机结合,丰富了“三变”改革内涵。各区(县)“三变”实施方案均已通过市““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行动”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三是建立督查机制,确保落细落实。按照“三变”实施方案,结合《铜仁市全面深化改革督查工作制度(试行)》,积极开展考评、督查,定期不定期开展督查工作。2017年4月,市政府督查室对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办证以及“三变”改革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四是建立宣传机制,强化改革氛围。认真开展了改革经验成效的总结工作,对“三变”改革亮点进行宣传推介,展示我市“三变”改革成果,并结合“一报一 ― 2 ― 网一台”市级主流媒体平台,开设“三变”改革宣传专栏,增强社会影响率,扩大群众知晓度,营造“三变”改革氛围。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以盘活农村资源为基础,推动资源变资产。一是扎实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截止目前,全市171个乡(镇、街道)已全部部署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成权属调查162个乡镇,占总数的94.74%;完成权属调查的村有2688个,占总村数的95.9%;完成权属调查户数为80.06万户,占总农户数的93.37%;共完成实测面积578.45万亩,占国土二调面积的83.88%。二是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工作步伐。出台了《铜仁市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实施方案》、《铜仁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实施方案》,成立了铜仁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和铜仁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农村产权交易流程》、《铜仁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规则(试行)》、《铜仁市农村小型水工程产权交易管理细则》等规范性文件。目前,各区县和100多个乡镇已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初步形成了市、县、乡三级农村产权交易流转体系,利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林权、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等抵押融资12亿多元。同时,开展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工作。截止目前,共流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1556宗,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面积1667.93公顷,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价款5.7亿元。

― 3 ―

(二)以集聚资金为重点,引导资金变股金。出台了《铜仁市财政专项扶贫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试行)》、《铜仁市精准扶贫“精扶贷”工程实施意见》、《中国铜仁武陵山扶贫投资发展基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一是用好专项扶贫资金。通过“三社一中心”模式,在贫困户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将资金集中投入企业进行产业发展,把专项扶贫资金转变为股金,实现利益分红。中央和省财政共下达我市财政扶贫资金7.73亿元,各区县已批复项目2591个,资金3.31亿元,已全部启动实施。二是用活“精扶贷”小额信用贷款资金。积极创新资金筹措渠道,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广泛参与扶贫开发,营造金融支持大扶贫开发格局。目前,推动小额扶贫信贷创新发展,在率先与国开行合作的基础上,又与信用联社联合开发了“精扶贷”金融产品,破解了贫困户产业发展融资难的机制障碍。全市注入“精扶贷”工程风险补偿基金6032.84万元,覆盖农户2.73万户,受益贫困人口9.5万人。三是创新扶贫融资模式。总额500亿元的中国铜仁武陵山扶贫投资发展基金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分别与浦发银行、交通银行、贵州银行、重庆银行、邮储银行设立了子基金共计343亿元,已到位资金127.5亿元。比如,印江县创新开发性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模式,建立以印江县兴鑫投资有限公司为一级融资管理平台,印江县惠民担保有限公司为二级融资担保平台,县茶业局、畜牧局、食用菌产业办为二级融资管理平台,各乡镇和村按产业成立的贷款信用协会为三级公示平台(即“一会”)的“四台一 ― 4 ― 会”模式,实现对开发性贷款的管理、担保和公示。

(三)以完善机制为保障,推进农民变股东。一是明确工作目标。在全市选取16个试点乡镇、17个试点村,围绕“一年见雏形、两年见成效、三年成体系”思路,积极探新路、摸经验、扩成果,为农村改革提供借鉴。截至目前,积极探索了玉屏温氏“企业+村集体经济+贫困农户”生猪代养户模式,打造出思南县青杠坝村整村综合改革、渔溪沟村资金变股金发展模式,德江县荒山绿化建园区助推精准扶贫模式和万山区九丰山地高效农业综合体“1+N”模式、中华山村“622”贫困农户入股分红模式等一系列改革样板。二是明确工作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把抓“三变”改革试点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招,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破解“城乡差距大、农村三资闲置多、资产利用率低、农村空心化率高,农村机制不活,农民致富不快”等突出问题。三是明确试点内容。市县改革试点方案均明确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试点具体工作内容,确保改革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四是明确试点工作步骤。按照“抓好资源资产股份量化、开展出资财产公示、确定入股合作对象、建立股份合作关系、签订履行合同合约、及时进行信息公开”六个步骤稳步推进试点工作。

通过“三变”,全市种养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增加。截止8月底,全市流转土地184.91万亩,参与流转土地的农户47.55万户,共实现土地

― 5 ― 流转收入6.05亿元,实现打工收入18.91万元;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5家、总数达到73家,同比增长34.25%;新增市级家庭农场290家、总数达到640家,同比增长82.86%;增新农民合作社1695个,总数达到6270个,同比增长27.03%;新增猪牛羊代养户700余户,总数达到1400余户,增长55.6%。从养殖业来看,玉屏温氏的231模式得到复制和推广,全年共发展猪牛羊代养户1400余户,同比增长55.6%,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231模式即:农户投资20万元,每批饲养300头猪(年饲养2批,出栏600头),年收入10万元。231模式实现了代养户的市场零风险,成为了股份制的有效平台。从种植业看,全市茶叶基地面积已突破180万亩,拥有“梵净山茶”、“石阡苔茶”两大驰名商标,“梵净山茶”在全国100强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排名第41位、品牌价值达13.57亿元。茶叶年产量达8.21万吨,年产值达81.14亿元,有各类茶叶加工企业526家,专业合作社381家,带动33万人从事茶产业,茶农户均增收1.42万元、人均增收3550元。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个别试点乡镇存在着对农村“三变”改革方向不明、步骤不解、举措不清等现象。没有认真研读三变改革相关政策文件,对政策的把握不准确,不清楚“变”什么,怎么“变”;个别地方对“三变”改革认识不够,改革氛围不浓,工作推进较慢。

二是基础工作不扎实。对农村“三变”改革的一些基础性工 ― 6 ― 作推进缓慢,如农村产权确权登记、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核查等,个别试点工作推进缓慢,使农村资源还处于“沉睡”之中,无法变为资产产生效益;同时,由于农民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没有得到界定,即使有财政资金注入变成的股金,也不能有效地明确到农民身上,农民变股东在制度设计上还有大量工作需要推进。 三是经验总结不深入。对改革推进过程中涌现的一些较成功的经验措施和改革模式总结、提炼不到位,从而有效地进行推广复制。

四、下步打算

一是加快推进基础性工作。按照“定时间表、定工作量、定路线图、定责任人”的要求,认真做好“三变”改革基本情况统计调查、农村产权确权登记、村集体“三资”清理核查和登记、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及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产业化建设等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完善改革工作台帐,切实把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加大改革培训力度。加强对基层尤其是试点乡镇(村)党政领导、村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等重点人员的培训,形成“三变”改革一线核心力量,引导农民知晓“三变”、参与“三变”、受益“三变”。不断推出可借鉴、可推广的成熟典型,及时总结宣传各行各业的成功案例,提供更多改革样板,推动“三变”改革由“盆景”向“风景”转变。

三是拓展“三变”改革深度。在深入推进“三变”改革试点的同时,强化调研,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力争2017年全

― 7 ― 市“三变”改革全面推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协调配合机制、工作落实机制、业务培训机制和考核机制,构建保障有力、管理规范、考核科学、督查有方的体制机制,确保“三变”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 8 ―

推荐第2篇:六盘水市水城县“三举措”推进“三变”改革

六盘水市水城县“三举措”推进“三变”改革

7日

改革开放以来,水城县的工业快速发展,而农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在经济发展中农村资源限制和发展资源短缺并存。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在发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上下功夫,在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上下功夫。“三变”改革应运而生,“三变”指的是“农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为寻求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加快推进水城县“三变”工作,根据上级及县委县政府会议文件精神,水城县明确目标,三项得力措施,扎实推进“三变”。

一是围绕市场,统筹规划。在项目的选择上要以政策为依托,注意市场导向,寻找路径,把脉问诊。“三变”的模式要灵活选择,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项目采用合适的合作模式,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确保“三变”改革不脱离市场,切实保证农民的切身利益。

二是围绕规模,找准优势。要在土地、资源、人才、地理区位上做文章,找准自身的优势,要因地制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让外出经商、务工的人员返乡创业,发挥当地能人效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规模做大,将产业做强,让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变“要我干”为“我要干”,积极参与到“三变”改革中来。

三是围绕百姓,立足长远。不管“三变”采取何种模式,选择何种项目,都必须以百姓为主体,以百姓增收致富为目标,围绕“决战三年、摆脱贫困”来策划,守住法律、政策的底线,杜绝坑农害农现象发生,维护群众利益,促进共同富裕,全面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水城县是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的示范点,县政府将进一步探索更加完整的“三变”模式,不断创新思路,完善措施,有效推进“三变”改革,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做到土地、村集体、合作社、群众、龙头企业多赢,最终实现同步小康的目标。

推荐第3篇:三变改革(推荐)

农村 “三变”改革六问六答

一、问:什么是“三变”改革?

答:是指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深入开展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三项改革,将农村集体、农民的“死资源”变为“活资产”,让村集体和农民群众享受到入股分红收益,进一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切切实实让农民富起来,简称“三变”改革。

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及“三变”改革,他指出,要通过改革创新,要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2017年2月5日,“三变”改革作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要从实际出发,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有效途径,鼓励地方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改革,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进一步增加群众经济收入,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村改革发展。

二、问:“三变”改革在我国什么地方取得了显著成效?

答:2014年以来,六盘水市探索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激活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人力资本,促进了农业产业增效、农民群众增收、农村生态增值,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六盘水市“三变”改革已覆盖65个乡镇、31个社区(街道)、881个行政村、29个省级农业园区。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163.49万亩,整合财政资金7.83亿元,撬动村集体自有资金1.26亿元、农户自有资金5.07亿元、经营主体资金44.98亿元参与入股。共有49.32万农户成为股东(其中贫困户13.97万户),带动162.03万农民(其中贫困人口40.16万)受益。“三变”改革六盘水市“三变”改革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多次对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在全国探索试验推广。2016年8月23日至24日,时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财办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的唐仁建同志(现任甘肃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赴六盘水市,就“三变”改革、农业产业发展等进行考察调研,并撰写了《万变不离其宗:打造“股份农民”》的调研报告,认为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的核心是打造“股份农民”,通过集体资源调动政府资源、政府资源撬动社会资源的“双轮驱动”,有效活化了要素资源,实现了“产业连体”“股权连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三、问:“三变”改革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1.资源变资产。村集体以集体土地、森林、经济林、草地、荒山、滩涂、水域等自然资源性资产和房屋、建设用地(物)、基础设施等可经营性资产的使用权,通过合同或者协议方式,投资入股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享有股份权利和股金收益分红。2.资金变股金。以各级各部门投入到农村的发展类、扶持类财政资金(补贴类、救济类、应急类资金除外),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原则上可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持有的资金,通过合同或者协议方式,量化到村集体和农户,投资入股经营主体,享有股份权利和股金收益分红。3.农民变股东。农民自愿以自有耕地、林地的承包经营权、住房财产权、宅基地使用权,以及资金、技术、自有大中型农机具、设施蔬菜大棚、无形资产等生产要素,通过合同或者协议方式,投资入股经营主体,享有股份权利和股金收益分红。

四、问:“三变”改革是强制性的吗?

答:“自愿自主”是“三变”改革遵循的第一条原则。工作中,各级各部门将充分尊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和农民意愿,把选择权交给农民,依法行政,不搞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

五、问:“三变”改革能为农民带来哪些收益? 答:举个例子,李如明是六盘水市水城县米箩镇的一个普通村民,也是当地知名的贫困户,家中拖儿带老共有6口人,名下3亩田,过去以种植玉米、土豆为主,家庭年收入不足2000元。自从村里实行“三变”改革以来,他不仅用3亩农田入股了当地的一家猕猴桃种植企业,还和妻子一起在猕猴桃基地打工,管理着一片果园,除每年固定领到一定数额的红利,猕猴桃达产后还可以拿到分红。当了半辈子农民的李如明现在有了两个新身份——“新股民”和“职业农民”,去年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三变”带来的经济收益,他彻底实现了脱贫,家里盖起了新房,还有了存款。

六、问:我县“三变”改革试点的主要实施步骤是什么? 答:县委、县政府将按照积极稳妥、试点先行、风险可控的原则,以行政村为基础实施单元开展试点工作,在每个乡镇选2—3个行政村开展试点,主要按照“梳理可变资本、选准主导产业、引进承接载体、带动农户参与、确定受益对象、落实投放资本、协商合作事项、签订合同协议、推进项目实施、抓好总结验收”等“十步走”的基本流程,循序渐进、稳步推进“三变”改革。在不断实践、探索、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简便易行、有序有效、风险可控的规范化操作办法,逐步推广到全县344个行政村,促进“三变”改革深入推进。

推荐第4篇:三变改革工作流程

洛“三变”办发〔2018〕 号

洛南县三变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印发《洛南县“三变”改革工作流程》的通知

各镇党委、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县域工业集中区党工委、管委会,鑫元科工贸公司党委,县委和县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为了有效推进“三变”改革工作有序开展,特制定《洛南县“三变”改革工作流程》,现印发你们,请参照工作流程,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附件:洛南县“三变”改革工作流程

洛南县三变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3月10日

- 12

3.召开第一届股东代表大会,由产改领导小组组长做合作社筹建工作汇报、讨论、表决通过合作社章程、选举办法、监票人、计票人建议名单、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成员,由选举产生的理事长做就职讲话(做好会议签到、会议记录、影像资料留存工作);

4.公示讨论通过的合作社章程,公示股东代表推选结果、理事会、监事会成员;

5.向所在镇政府上报《关于xx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组织机构成立的报告》;

6.取得镇政府关于《xx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组织机构成立的报告》的批复;

(四)登记注册村集体经济组织。1.办理程序

《登记证书》按照下列程序申请、颁发:

(1)完成清产核资、成员鉴定并经村民代表大会商议成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依法合规选举产生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代表的村向所在地镇提交申请材料、证明材料;

(2)镇(街办)在1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证明材料初审完毕;

(3)县三变办在10个工作日内,对经审核符合条件的申请单位给予填写《洛南县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登记证书申请表》;

(4)县农业局同意并在《洛南县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登记证书申请表》上加盖县农业局印章后,县“三变”改革办公室在5个工作日内,将《登记证书》免费颁发给申请单位。

(5)到公安局办理股份合作社公章。 2.申请单位所需提供的资料清单

申办《登记证书》,应提供下列申请材料和证明材料:

(一)《洛南县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登记证书申请表》;

(二)农村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

(三)农村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代表)会议关于选举或任命本组织董事长的决议;

(四)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报告(评估报告)原件;

(五)镇政府对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报告或评估报告的审核意见;

(六)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会议通过的农村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名单及其资产份额清单;

(七)农村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长身份证复印件。

(五)合作社开户办理银行等相关手续 1.统一在县华阳路邮储银行(电信局隔壁) 开户

2.开户所需资料: 股份经济合作社登记证书、合作社公章、单位公章、法人私章印章、法人身份证、经办人身份证。

(六)成立村产权交易中心 1.交易中心管理制度 2.交易的程序和规则

四、推行三变改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详见附表)

(一)摸清可变资本。一是摸清“三资”存量。各镇(办)要组建清产核资工作组,全面开展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自查核实工作,分门别类建立管理台账。二是分清可变资本。从集体“三

- 56

(八)签订合同协议。一是制定合同文本。按照规范的合同样本,就双方达成的合作事项形成正式合同文本。二是签订合同协议。依法约定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三是开展合同备案。由各镇(办)审核通过后将合同送县“三变”改革办公室备案。

(九)推进项目实施。一是制定方案。加强与承接企业的跟踪衔接,制定好实施方案,明确时限、产业、责任,对每个环节进行持续跟踪和衔接,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二是加强管理。各镇(办)要加强对项目的管理,明确目标,倒排进度,做好跟踪服务,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督促合作双方按时间节点稳步有序推进项目实施。三是强化指导。项目涉及各业务部门要加强业务技术指导,派出技术人员,指导帮助项目建设,协调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项目高质量完成。

(十)抓好验收总结。一是及时验收。对属于财政资金项目的,在项目实施完成后,各镇办和相关部门要及时组织相关人员,按照规定、标准、程序对项目进行验收。二是兑现奖补。项目管理单位根据验收结果,按规定程序,兑现项目奖补资金。三是总结评估。项目实施结束后,认真分析“三变”项目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取得的经验。在总结评估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创新,进一步从制度、理论和实践三个方面加强与完善,提出突破难题和瓶颈的建设性意见建议,不断把“三变”工作推向深入。

推荐第5篇:三变改革汇报材料

2018年王家墩便民服务中心郭家庄则村土地

三变改革半年工作总结

一、因地制宜,探索农村“三变”改革模式

2017年郭家庄则行政村成立了由村党支部领导、在村委会支持下独立运行的郭家庄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构建“村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群众(贫困户)”的运营模式,按照“一公告、三公示、一确认、三审核、一登记”流程进行三变改革(一公告:对土地三变领导小组及基准日公告;三公示:对人口核查、清产核资、集体入股进行公示;一确认:股东代表大会对人口核查、清产核资、集体入股的最终结果予以确认;三审核:三变改革方案、清产核资结果、成员大会决议报便民服务中心政府审核;一颁证:由县农业局颁发合作社登记证书),根据《王家墩便民服务中心郭家庄则村三变改革实施方案》,全体股民选举股东代表60名,选举产生9人小组理事会、9人小组监事会。《郭家庄则行政村三变改革方案》、郭家庄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章程》通过股东代表大会。设置合作社名称为:府谷县王家墩便民服务中心郭家庄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最终确定“集体资产变股权、县产业扶贫整合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模式。

二、合理划分股权,确保股民合法权益

郭家庄则村三变改革设“人口股”、“资金股”和“集体股”三种股

— 1 — 权,共计1285股;分别占比60%、16%、24%(其中人口股占比60%(771人),人口股每人1股,共计771股;资金股占比16%(县产业扶贫整合资金40万),每人占0.27股;共计205.6股,集体股占比24%,共计308.4股(其中包含贫困户每人1股共计贫困户优先股13股,在贫困户退出之日起归集体所有),县产业扶贫整合资金及村集体土地和人口作为股权分配基础,折股量化到每名成员,依人定股、人均0.27股、在册贫困户每人在0.27股的基础上增加1股,以户颁证。

三、商定分红,实现收益最大共享

郭家庄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本着“壮大集体、发展公益、实惠群众”原则,将年度利润依次提取12%公积金(集体股),用于发展生产、转增资本和弥补亏损;提取12%公益金,用于全村集体公益性设施建设和农村公益事业、扶贫救助等;其余76%经与全体股东商定分配形式后,一次性分红按成员家庭占股比例分红到户。

四、选对路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郭家庄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依托当地资源优势,选择产业前景良好、投资回报率高、市场风险可控的规模化大红袍花椒种植、中草药种植、羊子养殖两个项目为切入点,与王家便民服务中心的大红袍花、羊肉合作社建立购销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利用当前各类资金、集体资源及成员股金,开垦武家峁村大善沟慌坡土地200亩,种植大红袍花椒8000余株,现已开垦大红袍花椒种植地80余亩,种植花椒2400余株,预计该项目在三至五年后,除去管护、肥料等支出,每株花椒收益达到200元左右。在马连坪村园则峁建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种养殖基地,该项目计划占地600亩,建成以养殖、草场、采摘园为一体的种养殖基地,项目现已平整— 2 — 养殖场建设用地20余亩,建成500平方米羊舍一座,养羊62只。今后用三至五年时间,增加牛、羊、驴的养殖规模,达到1000头(只)。着力建立以集中种植、家庭农场、生产加工为一体的新型农业化发展服务体系。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把种植户对技术的不足进行弥补,随时督促其对技术上进行学习并且把其种植产品当以前种植的传统农作物一样进行关注。把风险通过技术上的支持和种植户的关注当中降为零。

五、项目评估与建议

对各项数据分析表明, 无论是生态效益还是社会效益,发展大红袍花椒、养羊养殖的经济效益都十分可观。不但解决了本村贫困劳动力就业岗位,增加了贫困户和村民经济收入。同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走出一条新路。产、供、销一条龙产业链优势,严把质量关,提升品牌效益,着力建立以集中种植、家庭农场、生产加工为一体的新型农业化发展服务体系。

郭家庄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

2018年5月24日

— 3 —

推荐第6篇:贵州六盘水三变改革

什么是“三变”?具体讲,是“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要是没在农村生活过,读者恐难明白“三变”对农民意味着什么?我不懂神机妙算,有此预感是因为从小长在农村,当过农民。最近看到一份材料,汪洋副总理批示:“三变”有值得从更深层次考虑其价值的意义。是的,对“三变”的研究目前还只是破题,的确值得深入研讨。

三个星期前,我专程赴六盘水调研,从钟山到水城、再到盘州,发现农民谈起“三变”个个头头是道、如数家珍。在米箩乡与农民座谈时我问:“三变”到底有什么好?一位李姓农民说:“以前家里穷,连媳妇都娶不上,搞‘三变’后家里富了,现在不仅娶了媳妇,还买了汽车。”类似的故事所到之处皆能听到,这大概就是“三变”的魅力吧!

人们拥护改革,一定是改革能给他们带来实惠。但应该追问的是,“三变”为何能让农民收入奇迹般增长?近两年报刊推介“三变”经验的文章很多,我也读过一些。可遗憾的是,从学理层面进行讨论的却不多。从学理层面看,“三变”改革的核心要义究竟何在?这些日子天天想,我想到的答案:是增加农民的资产性收入。

我的思考是这样:古往今来,农民一直是低收入群体。农民何以收入低?是农民不勤劳么?非也;原因是农民没有资产。过去地主比农民富?绝不是地主比农民勤劳,而是他们拥有土地,可取得资产性收入。众所周知,经济学讲分配,是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而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的比例,则取决于不同要素的稀缺度。这是说,谁掌握的生产要素稀缺,所占的分配比例就越大。

问题就在这里。土地与劳动力相比,由于土地供给不能增加,而人口却不断增长。比较而言,土地会显得相对稀缺。这样,地主的资产性(土地)收入当然会高于佃农的劳动收入。由此推之,其一般性的推论是:一个人若拥有资产,不论资产为何,只要该资产的供应比劳动力稀缺,则资产性收入皆会高于劳动收入。

对此推论,马克思早就作过论证。《资本论》三大卷最后得出的结论,资本积累将导致两极分化:一极是资本家的财富积累;一极是无产者的贫困积累。无产者要摆脱贫困,唯有剥夺“剥夺者”。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党提出“打土豪,分田地”,依据的就是马克思的理论,目的是要让农民拥有资产。留心观察,改革开放后先富起来的群体,有谁不是靠资产性收入致富的?

回头再说“三变”。前面我说,“三变”的核心要义是增加农民资产性收入。而要增加农民资产性收入,前提就得让农民有资产。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就不难理解政府为何要推动“资源变资产”了。是的,政府的用意很明显,将资源变资产不仅可盘活农村资源;更重要的是,只有将资产确权给农民,资产才能变股金,农民才能变股东。

然而这只是农民增收的前提。让农民有资产,并不等于有资产性收入,有资产与有资产性收入是两回事。举个例子,你投资1000万元办厂,一年下来若利润为零,那么你的资产性收入就是零。同样道理,即便农民有资产,但如果资产不增值,同样也不会有资产性收入。故我的第二个推论是:要让农民有资产性收入,还得让农民的资产增值。

所谓资产增值,通俗地讲,就是让资产涨价。资产怎样才能涨价呢?经济学家费雪说:资产价格是人们对该资产预期收入的贴现。用公式表示:资产价格=资产预期年收入/银行年利率。根据此公式,费雪曾作过这样的分析,他说:由于利率相对稳定,资产价格实际决定于资产的预期收入。于是,资产增值就转换成了提升收入预期。

影响资产收入预期的因素多,不过我认为重要的因素就两个:一是资产的稀缺度;二是资产的当期利润。物以稀为贵。供应稀缺的资产,收入预期当然看涨;而资产当期利润,也会影响人们对未来收入的判断。六盘水的经验可以佐证:政府以“平台公司”为支点,用PPP模式投资农村基础设施,无非是要提升农民资产的稀缺度;而推动规模经营,则是为了提高农民资产的当期收益。 实际效果如何呢?那天在百车河乡考察,水城县王县长介绍说,当地农民的房子之前并不值钱,去年通了公路,农民在自己家开旅馆,现在每平米涨到了3000元。米箩乡的农民也告诉我,过去一家一户种猕猴桃,8分钱一斤卖不掉。现在土地入股实行“标准化”生产,每斤涨到30元却供不应求。

行文至此,读者应该清楚了“三变”的要义。不过这里还有个问题要讨论。在我看来,六盘水的“三变”目前还是资产租赁与股份合作并存。比如从分配看,企业前三年要为入股农民保底分红,三年后再按比例分红。保底分红实际是资产租赁,按比例分红才是入股。经济学“MM定理”说,以负债筹资还是以股份筹资皆不影响企业的市值。可企业为何采用这种“先租后股”的筹资方式呢?

我的解释,是为了节省交易成本。事实上,上面的“MM定理”有个重要假设,即交易成本为零。读者知道,果树栽种不同于其他产业,很特殊,通常要等三年才会挂果。若按比例分红,意味着农民入股三年内不能有收益。倘如此,想让农民入股谈何容易?企业为减少与农民谈判的交易成本,所以就有了现在这样的筹资安排。

六盘水与西安,虽然区位不同、自然条件不同、市情不同,但其解放思想、敢闯敢试、敢想敢干的“三变”改革做法,对我们做好脱贫攻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同样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值得认真借鉴学习。

比如,六盘水有个千年古银杏村落,叫妥乐村,那里有1415棵古银杏树,通过“三变”改革,村子做成了旅游景区,这些古银杏树入股到了旅游公司,农民既能获得门票分红,又能出售银杏果获得增收,还可以在家门口打工。

很显然,这样的有效连接资本和农民利益的“三变”改革做法,就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要通过改革创新,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带动贫困人口增收”指示的生动诠释。

六盘水的“三变”改革经验告诉我们,改革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只要不被陈旧观念局限、不被坛坛罐罐束缚,勇于改革、善于改革,敢想敢试敢创新、敢闯敢干敢担当,我们就能在新时代走好追赶超越新征程。

下一步,我们要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像六盘水“三变”改革一样,坚持“无物不股、无资不股、无事不股、无人不股、无奇不股”,广泛运用“三变+特色农业”、“三变+乡村旅游”、“三变+特色小镇”、“三变+现代金融”等模式,将荒山、土地、林业、水域、闲置房屋、村集体资金等生产生活要素,都盘活起来、运用起来,让更多农村资源实现增值,最大程度地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

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三变”改革在脱贫攻坚、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完善农村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等方面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务实担当、增强合力,在“三变”中求新、求变、求进,努力为大西安大发展贡献新智慧、新举措、新办法!

推荐第7篇:产权制度、三变改革标语

“三变”改革民为先

助农增收美梦先

搞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确保产权归属清晰

权责明确

“三变”改革促发展

产业调整惠民生 推进农村“三变”改革

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

搞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推进集体经济合作社发展 抓好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户户有资本、家家成股民、年年有分红 实行土地入股、培育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

推荐第8篇:“三变”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AA区“三变”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一、AA区“三变”改革工作情况

2017年,AA区在“三变”改革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围绕打造“股份农民”这个核心,坚持以党政主导,农民主体、坚守底线,创新机制、循序渐进,防范风险、重点突破,配套改革、城乡统筹,集聚发展为目标,以全域生态、全域产业、全域旅游、全域扶贫、全域文明为建设方针,以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股权化、联通化、智能化为工作重点,进一步打破资金、环境、空间的制约,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推动城乡一体发展取得新突破,有效激活自然资源、存量资产、人力资本。

截至目前,AA区内参与“三变”人数累计11932户42394人,实现除政策兜底保障外贫困户参与“三变”改革全覆盖,合同书、股权证、分红单到户率均达100?实现分红10820户,占比91?累计分红7846万元。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5093户16113人减少到现在的1697户4741人,减贫11372人,贫困村从22个减少到6个,贫困发生率从9.57?至2.81?2016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9904元增加到2016年10889元。

AA战区按照“4332”(“4”即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先行区、开放式扶贫协同决战先行区、农旅文融合先行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3”即一年改变面貌、两年摆脱贫困、四年巩固提升,“3”即世界的东方田园、中国的南方牧场、凉都的北部新城,“2”即大地一铺牌、建筑中国风)的定位,以党建为引领,以“三变”改革为动力,以“平台支撑、多点作战”的模式,统筹推进战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易扶搬迁、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基层党建等建设,打造开放式扶贫试验区建设新样板。

目前,承包地入股128338亩、集体土地入股5955亩、四荒地入股5882亩、房屋入股3436㎡;截至目前,参与“三变”改革23610户91235人,其中贫困户8757户32072人,共签订合同23610户,合同书签订率100?颁发股权证22980户,股权证发放率97?分红单发放22980户,发放分红金2609.4万元,分红单发放率97?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聚焦城乡统筹抓“三变”

一是促进城乡资源互补。针对部分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产业发展路径的村和不具备脱贫条件的“两无人员”,运用股份制的理念,拓展城市“三变”,按照“三变+城市资源+扶贫”模式,通过异地置业、异地入股等形式,到市区、景区和其他功能配套完善、商业业态丰富的乡镇、村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区财政整合资金5140余万元,在中心城区为全区44个村每个村购置100平方米商铺,交由区物管公司代管经营,预计每年每村可分红10万元。目前,44个村共实现分红220万元,受益贫困农户316户847人,确保了村集体、贫困户有稳定、长期和可观的经济收益,有效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二是促进城乡资金互融。针对农村缺资金、缺资源、缺经营主体的现状,从资金入手、从金融破题,充分考虑到贫困群体较为脆弱、经不起折腾、承担不起颠覆性失败的风险,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城市支持农村”的思路,以城市停车场、特色街区、广告牌等政府“稳赚不赔”的公共资源和优质旅游景区、专业合作社特色产业作为平台,打消金融机构贷款顾虑,变特惠贷“户户贷”为“人人贷”,引导贫困户每人贷款5万元与区平台公司共同出资建设、经营管理获取分红收益。具体为,平台公司与贫困户按6:4的比例投入资金,贫困户按投资金额第一年8?第二年10?第三年12?第四年8?受收益,第五年按出资额1:1.5退出,个人偿还贷款。对各类致贫返贫人员,及时纳入政策贷款享受范围,实行动态管理。通过“三变+金融+扶贫”把广大农村贫困人口变为“股东”,享受“特惠贷”的贫困农户每人每年享有4000元以上的分红收入,脱贫有了保障。目前,全区特惠贷“人人贷”覆盖贫困群众8895人,实现分红2821万元。同时,围绕筑牢“两无”人群兜底保障,借助市农商行增资扩股的机会,投入财政结转扶贫项目资金684万元,为农村“两无”贫困人员542户1086人购买原始股份400万股,每年人均可分红552元。

三是促进城乡要素互动。一方面按照“三变+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在特色街区设置“216”开放式扶贫试验区XX战区特色产品展销平台,建立产、供、销“一条龙”的垂直供销系统,刺梨酒、米洋芋、万寿菊茶、人参果、猕猴桃、芦笙、民族服饰等特色产品走出山门、走进市场。建设营养餐配送中心,辖区学校、监狱食堂食材优先使用贫困地区的农产品,通过“农超对接”“农校对接”“电商订单”“城市特色街区展销”等方式,与各市场销售主体建立长期的供应合作关系,既保障食品安全,又促进贫困地区发展,让“山货”销有门路。建立“保底+分红+销售利润+就业收入”的收益分配机制,平台公司将销售利润的5?还给村集体,让农民获得生产、加工、流通、就业等环节的利润。另一方面激活人力资本。按照“三变+培训+创业就业+扶贫”模式,依托XX区贫困群众培训基地,组织农民和贫困群众进行技能培训,培育引导他们变餐饮服务员、保洁员、保安员、导游、电瓶车驾驶员、产业工人等,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向产业、融入产业、服务产业,真正让农民在城市“有股份、有产业、有就业、有收入”。

(二)聚焦股权合作抓“三变”

一是无物不股。围绕打造“股份农民”这个核心,出台“三变”改革系列方案,对“三变”改革工作运作、资金筹集、整合使用等方面进行规范和完善,整合国家、集体、农民的土地、林地、荒坡、水利设施、房屋等所有可经营性资源、资产,通过村集体与农业专家组成的确权小组、评估小组进行确权登记、评估量化,入股到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使资源资产化、资产财富化、农业品牌化。目前,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已完成第三轮公示,公示面积17.5万亩,完成率为93?完成XX区房地一体外业测绘10835宗;发放林权证1749本,小型水利工程确权颁证688个,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39宗504483亩)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42宗229.8亩)确权颁证已完成;清理资源性资产共48140.04亩,清理经营性资产共1995.84万元,清理非经营性资产共7922.8万元。区内共计承包地入股34812亩、集体土地入股969亩、集体林地入股250亩、房屋入股5700㎡、水域面积入股2300㎡。

二是无奇不股。把气候资源、山水风光、民俗技艺、名木等稀奇资源量化入股。如:高炉村将梅花山的冰雪、梅林、房屋等资源入股,由村集体的伊梦园公司组织农户梅花山国际度假公园、国际滑雪场、观光牧场、一号观景平台等项目的建设和经营,村集体将所获收益80?于帮扶贫困户18户59人,贫困户人均增收1327元/年,20?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户273户889人实现增收,村集体积累达50万元。又如:大河镇整合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3万元及周家寨村0.6亩土地折价5万元入股,与XX区民族民间文化协会共同打造大河镇民族民俗文化馆,用于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展示、服饰加工销售、歌舞展演、民俗文化体验等,周家寨村占比15?覆盖贫困户88户360人。

三是无事不股。凡是能用股份合作推进的工作,都用股份制的理念推进。如:按照“三变+美丽乡村+扶贫”的模式全面启动区域内20户以上美丽乡村“10+N”升级改造,计划总投资100亿元,分两年推进全区200个改造任务,覆盖群众15579户64052人,实现贫困户全覆盖。由区扶贫旅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与农户签订改造协议和经营协议,农户将满足居住需求外的富余房屋交由公司按照星级标准出资进行改造、装修、统一经营管理或引入第三方经营,发展农家客栈、农家乐、超市等商业业态,在公司经营有效期内,按照约定占比定期向老百姓分红,切实让农村变景区、农舍变旅馆、农民变职员。又如:采取“镶嵌式”的方式,把搬迁户放在一些农业产业比较成型的区域和中心城镇,安置点建设以区扶贫旅游文化投资公司为主体,一楼80㎡至120㎡左右房屋产权办予农户,用于老百姓居住,二楼、三楼产权为旅游公司所有,用于农家客栈经营和发展乡村旅游,同时对搬迁农户原承包地、山林地和宅基地进行“微田园、组团化、生态化”打包开发,搬迁农户按股获取分红收益,不但解决短期脱贫的问题,还解决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确保了贫困群众真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2016年XX区共建设6个安置点,新建住房908套,搬迁安置908户4151人;XX战区2016年共建设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建住房583套,搬迁安置583户2448人;XX区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XX战区共建设2个安置点,新建住房817套,搬迁安置817户3652人。

四是无钱不股。将各级财政投入到农村的生产发展类、农村设施类、生态修复类和治理类、财政扶贫发展类、支持村集体发展类(补贴类、救济类、应急类资金除外)等,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持有的资金,通过合同或协议方式,投资入股经营主体,享有股权权利,变“输血”为造血,变简单的资金支持为资产支持。目前,区内累计投入财政资金8831万元,撬动农户、集体、经营主体、金融机构等社会资金19.21亿元。如:开化居委以产业扶持资金50万元及“一事一议”工程修建的3.18公里通组公路和80盏太阳能路灯折价118.64万元,入股到凉都高原比女街生态园,占股0.855?所获收益辐射全村所有农户,其中贫困户61户195人。同时,创新“三变+(党建、金融、培训就业、美丽乡村、异地置业、特色产业、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城市资源、易地扶贫搬迁、电子商务、文化产业)+扶贫”等十二种模式,积极发展“三变”产业,构建股权平台,围绕全域“三变”、全员“三变”、全要素“三变”不断深化拓展。

(三)聚焦农业经营抓“三变”

一是挖掘生态资源,推动特色产业覆盖带动。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路,以“三变”为引领,以“股权”为纽带,全力推进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提升、园区提质增效、特色品牌塑造、新型农民培育、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业产业“六大行动”,大力实施“3155工程”,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形成了万亩商品蔬菜、万亩特色花卉、万亩中药材、万亩特色经果、万亩竹海等产业带,打造了大河现代都市型农业园、月照双洞休闲观光农业园、大湾乌江源农业园等现代农业示范点,拟创建大河现代农业产业园、北部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了“万亩产业、百里画廊”产业空间格局。粮经比从2014年的39.26:60.74调整为2016年的16.71:93.29;区内发展特色农业产业16.71万亩,XX战区6.125万亩,区内基本实现特色农业产业全覆盖。

二是培育市场主体,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区属投融资平台公司在项目建设、融资贷款、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优势,实施“强弱融合”,让合作社学会了“现代种养”、请到了“职业经理”、学会了“以商招商”,各平台公司将产业作为“实训基地”,通过“三送三促”活动、“四夜工作”(夜学夜访夜议夜谈),实施“统一良种、统一种养、统一培训、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方式,让合作社带领农户通过现代农业技术实现脱贫致富,现已培养出卢凤军等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型人才。如,由区物管公司选派一名懂经营、善管理、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是党员的同时挂任村委会副支书、非党员挂任村主任助理)入驻村集体的股份合作社,有效破解合作社缺“经营能人”、村支两委没有精力和能力抓好生产发展的“难题”和“痛点”。又如:区物管公司帮助青林乡二寨村引入贵州博一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建设青林乡紫鹃茶示范园,区物管公司占股49?贵州博一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占股51?同时,在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对现有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成长为省、市级龙头企业,实现规模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和品牌化经营。截止目前,2017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培育1000万元企业16家。全区参与“三变”改革的经营主体中农业企业共计42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17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实现XX区内每个乡镇都有1个以上龙头企业,44个村都建立了村级合作社,实现村级合作社全覆盖;全区共有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11家、市级龙头企业1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26家,2016年成功申报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3家(六盘水美味园食品有限公司、六盘水钟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六盘水市XX区民润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功申报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家(XX区茂霖农民专业合作社),2017年组织申报省级示范合作社9家。

三是实施示范打造,带动农户发展引导产业升级。今年以来,XX区围绕建设“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的目标,打造三变项目215个,涉及种植养殖、物业、景区建设、特色街区、民宿、文化、服装、加工等领域,打造了集乡村电商(超市)、村寨便民服务中心、干群联系室、洗浴中心、公共卫生间、理发室为一体的“六合一”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基地联农户“产、供、加、销”一体型的青林乡羊圈养殖基地、青林生态土鸡养殖场、青林乡博新牧业有限公司养牛基地、南开乡新发村构树和牧草种植示范点、“凉都记忆☆三线文化”创意小镇;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采摘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观光”型月照下扒瓦扶贫生态园;实现旅游、文化、体育、农业融合发展的凉都高原(温泉)比女街生态园;南开乡新发村种草养畜基地、木果镇牛场村万亩杜鹃植物园、金盆乡天生桥村乌洋芋种植基地、保华镇二道坪村雪凝红核桃种植示范园等示范点,涌现了双洞山泉、“多咔乐”山泉水、乌得爽洋芋、“凉都凤”生态鸡、努比亚羊、西门塔尔牛、布朗李、美味园辣椒、二月春剪纸、钟牌服饰等一批“三变”商品。

三、聚焦机制建设抓“三变”。一是建立财政扶持机制。出台《XX区财政资金入股监督管理办法》《XX区财政资金变股金管理办法》《XX区“三变”改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7年初区财政预算安排“三变”改革专项资金5000万元,支持“三变”改革发展,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农民合作社持有和管护,支持农民合作社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生产、初级加工、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工作。

二是建立实际操作规则。已草拟《“三变”改革教材(试行)》《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操作指引规则》《XX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XX区清理农村集体资产工作指导意见》《XX区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指导意见》《XX区组建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指导意见》《XX区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管理“十二制”》;现正以大河镇为试点,全市范围内率先组织实施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目前已经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6867人(三榜公示数据),下一步将试水7个村集体合营的方式组建集团公司,采取多村联合、交叉持股、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经济(请大河镇完善相关内容及数据)。

三是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出台“三变”改革《法律服务及规范协议实施方案》《合同管理办法》《合同文本》,对5类入股形式以合同文本模版进一步明确;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XX区“三变”改革市场主体资格审查制度》对入股进行主体进行资格审查及“三变”改革入股合同备案;检察机关、法院等开展民生资金保护和服务保障“三变”改革专项工作,为三变改革提供操作路径和法治保障。明确区惠农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万丰源担保公司作为我区“三变”改革投融资担保主体,区级设立“三变”改革专项资金,其中调配4000万元投入区惠农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担保基金,风险补偿基金800万元;区财政局出台《XX区特色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特色农业保险保费补贴400万元,与保险机构进行合作开展特色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对葡萄、梨树、桃林等进行农业特色保险,切实抵御市场风险。

四是创新督促检查机制。区级成立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区委组织部部长、区委宣传部部长“四人小组”强化对“三变”改革工作的督促、指导;同时结合“三变”改革的重点工作制定了工作调度机制、督查机制,建立“以改革论英雄”的制度体系,实行月排名、季通报、年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重要依据,确保“三变”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虽然工作中我们去的了一定成绩,但我们还存在市场主体不够强和培育不够、财政资金整合力度不够、股权结构划分不够合理、风险防控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

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发展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发掘和拓展各地资源禀赋、整合提升特色优势为基本路径,扎实推进XX区和“216”开放式扶贫试验区XX战区“三变”改革工作,把农村建设成为引人入胜的天地、农业成为令人向往的产业、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XX区“三变”改革办公室 2017年10月23日

推荐第9篇:金融办农村“三变”改革推进工作会议发言稿

金融办农村“三变”改革推进工作会议

发言稿

在我省推动实施农村“三变”改革,是破解“三农”发展难题的重大举措。省政府金融办将积极协调金融监管部门和各金融机构,为全省“三变”改革提供坚实的金融保障。

第一,进一步健全金融组织体系,加强对“三变”改革的金融服务。一是引导各银行加快组建普惠金融事业部,恢复或增设县域分支机构,特别是增设乡镇营业网点、行政村“金融便民服务点”,为“三变”改革提供基础性金融服务。二是支持金融机构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发适合农户的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扩展现代化支付系统在农村的辐射范围。三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稳步推进符合条件的行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将信贷资源全部用于支持“三农”。四是支持xx银行和兰州银行强化服务“三农”职能,将金融资源向“三变”改革倾斜。五是大力推进村镇银行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坚持“支农支小”定位,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六是加快设立民营银行,为金融支农提供有益补充。七是加快组建地方法人保险公司,鼓励保险机构在县域设立分支机构,开拓业务。

第二,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加大对“三变”改革的信贷投放。一是积极争取人民银行增加支农、扶贫和支小再贷款投放,为金融支持“三变”改革提供流动性支持,并切实强化再贷款管理,督促落实利率优惠政策,金融机构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资金发放的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加点幅度原则上不超过3个百分点,确有需要且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最高加点幅度不超过5个百分点,运用扶贫再贷款资金发放的贷款利率不得超过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二是支持政策性银行加大对农村路、水、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引导国开行xx省分行、农行xx省分行、省农村信用社、xx银行、兰州银行深入实施产业扶贫专项贷款工程,重点支持“三变”改革。三是鼓励各银行创新开发专门支持“三变”改革的信贷产品,单列信贷计划,并在授信审批、绩效考核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四是结合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积极推广林权、小型水利设施使用权、设施温棚、大型农机具、应收账款、知识产权、动产、股权、仓单、保单等抵押贷款,提高“三变”改革经营主体的信贷可获得性。

第三,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强化对“三变”改革的风险保障。一是积极推动我省特色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力争苹果、中药材产值保险实现全覆盖,积极探索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天气指数保险等创新型保险产品。二是争取加大对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力度,鼓励各地开展“一市一品、一县一品”等各具特色的农产品保险。三是协调各有关方面加强政银保合作,积极推广张掖、临洮“政府+产业联合会+龙头企业+保险+银行+贫困户”的“六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和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发挥保险增信功能,有效控制和分散信贷风险,发挥好保险的“助推器”和“稳定器”作用。

第四,推进涉农直接融资,拓展“三变”改革的融资渠道。一是充分利用《中国证监会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意见》等政策,加强对“三变”改革经营主体的融资辅导和培育孵化,鼓励引导“三变”改革经营主体中的龙头企业在主板上市、新三板挂牌、xx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实现融资。二是鼓励和支持运作规范的“三变”改革经营主体,在完善偿债保障措施的基础上,通过发行多种债务融资工具,扩大融资规模,壮大企业实力,带动农民脱贫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

第五,优化农村金融环境,支持“三变”改革顺利推进。一是大力推进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信用企业建设,建立健全适合“三变”改革特点的信用信息征集和信用评级体系,强化信用宣传,提升企业和农户信用意识。二是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沟通协调,督促金融机构健全风险防控体系,突出农村金融风险排查预警,强化风险应对处置。三是协调有关部门强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村互助资金组织等机构金融属性业务的风险管理,促进规范运营,重点防范非法集资向农村渗透,维护农村金融稳定,为全省农村“三变”改革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推荐第10篇:推进农村“三变”改革 发展田园综合体专题

推进农村“三变”改革 发展田园综合

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步伐,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县积极探索“三变+集体经济+田园综合体+农户”、“三变+精准扶贫项目+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发展模式,通过抓实清产确权、招引龙头企业、壮大产业基地等举措,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和办法,打造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激活农村发展要素,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实力,助力脱贫攻坚,拓宽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东寨镇按照河灌区发展节水农业的思路,走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土地规模流转的新路子。采取“三变+土地流转+经营主体+农户+特色产业+休闲旅游”模式,将二坝、新二坝等村共10000亩土地入股永昌县养生三宝食业有限责任公司,建成藜麦种植、加工、旅游基地。实现年销售额达3000多万元,解决当地贫困户就业50余人。农户以入股流转费的20%分红,年均分红约100元/亩。同时,通过种植藜麦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建设三宝养生体验馆、藜麦产品展示馆和电子商务平台;建成婚礼田园风景园、摄影、婚礼以及藜麦文化节诗文朗诵会等场景和400平方米的观景台、停车场,年接待游客约

- 129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28人已完成搬迁安置工作。甘肃元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将在该园艺场建设成为一个集生态养殖、有机种植、精深加工、文化旅游、科普教育、创新创业、健康养老、扶贫开发等为一体的新型田园综合体,打造集有机蔬菜水果种植区、传统有机食品加工体验园区、以羊文化、土佛寺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警示教育文化等旅游区,真正让贫困群众搬进来、住得好、能致富。

今后,我们将以清产核资为基础、优势产业为平台、经营主体为核心、合作项目为支撑、整合资金为抓手、乡村旅游为突破,通过发挥资源优势,整合资金力量,抓住重点环节,稳步推进我县农村“三变”改革,着力发展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为打赢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11篇:“三变”改革脱贫资料卷

“三变”改革脱贫资料卷

(一)

秦宝现代肉牛

西河光伏发电

武家村光伏农场

陕西瑞杰生态

第12篇:用“三变”改革之智慧

用“三变”改革之智慧 创“弱鸟先飞”之神话

——大河镇民润合作社案例

大河镇周家寨社区位于大河镇北部,距市中心城区24公里,距镇政府15公里。全社区总面积10.5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组748户2882人。周家寨社区是全省的一类贫困村(社区),是大河镇最边远、交通最落后的社区。2014年之前,农民都把土地当成“命根子”,把种包谷、种洋芋看成致富的唯一路子,为改变社区现状,帮助群众增收致富,2014年,由政府“搭桥”,村民任龙勇等致富能手共同组建了民润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积极探索产业化、市场化的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完善“三变+合作社+基地+扶贫”模式,让所有参与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在农业规模化经营中受益。目前合作社拥有资产1600多万元,种植葡萄2810亩。

一、做法

(一)土地经营权入股分红金。周家寨社区70户农民以843亩土地20年的经营权入股民润合作社发展葡萄产业,合作社对入股农户采取“保底+分红”的方式进行收益分配。在无效益产生的年份,农户每年可获600元/亩的保底分红;合作社盈利后,可按入股土地面积获30%的实物分红(以每亩种植200株葡萄计算,农户可分得60株葡萄的果实),也可按股参与分红,预计年人均增收1200元,其中贫困群众14户63人可实现脱贫致富。如:村民曹和平,夫妻俩长期在外打工挣钱,孩子成为留守儿童,长期性格孤僻,成绩也不好,民润合作社成立后,他把自家近20亩土地全部入股到合作社,并因为在外地打工时学到一些知识,被聘用到合作社葡萄庄园工作,每月工资收入5000余元,每年11000多元的土地分红和其他收入,一年可获近80000元的收入。

(二)以技术管理入股挣薪金。6名蔬菜种植技术员用技术、5名管理人员用管理才能入股合作社,占合作社0.8%干股,每年保底分红4.8万余元,合作社蔬菜、葡萄效益追加分红1%,分红约为2万元,每个技术或管理人员年底可分红6.8万元左右。如:周家寨二组股东曹天奎,患有慢性病,缺乏劳动力,但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现在被聘用在种植基地从事管理,每月工资3000元,加上年底分红,每年可收入10万余元,已于2015年实现脱贫。

(三)以村集体资产入股获股金。周家寨社区将管理粗放、收入不高的200亩茶叶林入股合作社,占股3%,由合作社采摘销售,统一经营管理,社区每年可获保底分红5万元,全部用于27户86名贫困户的帮扶,人均可获分红500余元。

二、成效

一是促进了企业和群众联股连心。群众入股后成为了股东,身份由路人、旁观者变成了合作社的参与者和经营者,与合作社的利益捆绑起来,融为一体,共同发展,实现了合作社和农户双赢利的良好局面。

二是强化了合作社扶贫济困责任。用工上优先使用入股农户特别是入股的贫困户,使贫困户就地转化成为工人,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不仅增加贫困户收入,还从根本上解决了留守儿童问题。合作社常年可提供120余个就业岗位。

三是带动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合作社已注册了嘎尼葡萄、火腿、土鸡、茶、腊肉、绿壳蛋等系列地理性商标,并与电商贵州汇丰美发展农业有限公司签署了产品销售协议,实现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2015年合作社共支付工人工资186.6万元,人均收入达1.4万余元;年底分红128万元,人均分红1313元,带动了36户166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第13篇:某镇三变改革工作总结

XX镇“三变”改革工作总结

XX镇人民政府 (2016年12月4日)

根据工作安排,现就我镇“三变”改革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XX镇基本情况

XX镇由原XX镇和纸厂彝族乡合并而成,位于XX县南部,东经104°46′,北纬26°29′,距市中心区9.5公里,镇政府驻地距市中心约18.6公里,距县城32公里,是一产、二产、三产聚集和共同发展的综合性乡镇。全镇辖11个村(居)。82个村民组,总人口14137户57216人,其中,贫困户2338户、7152人。辖区居住有汉、彝、苗、布依等民族,其中主体少数民族彝族占总人口31%。全镇总面积288.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8.5万亩,林地面积约23.5万亩,森林覆盖率约54.26%。

2015年,全镇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5.39亿元,农业总产值4.2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4.8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20元,财政总收入3.79亿元(任务数3.67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0.32亿元(任务数0.25071亿元)。

二、“三变”改革工作开展情况

自“三变”改革工作开展以来,XX镇积极主动按照市县 有关会议文件精神要求,努力推进全镇“三变”工作开展。

(一)成立工作机构,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人大主席、镇长、分管副书记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涉及股室站所负责人、村支书和主任等为成员的“三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在党政办,分管副书记兼任工作室主任,办公室明确两名同志作为成员,具体专职负责“三变”改革工作所有事务。

(二)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镇“三变”办负责拟写XX镇“三变”工作方案,并征求各分管领导、股室站所意见建议,修改完善后,经镇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通过后实施。

(三)加强宣传教育,学深“三变”业务。邀请市、县“三变”改革工作指导组,到XX镇给全体领导干部、职工和村居干部宣传讲解“三变”工作理论;会后,由各包村领导和驻村工作人员再次到村组织全体村居干部进村入户开展“三变”改革工作宣传,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和困难。

(四)强化工作措施,全力推进“三变”。一是要求各村居开展了农村“三资”清理工作,摸清家底,为“三变”改革提供良好基础。二是积极用好上级财政可变资金。带动了前进村桃李种植、大田村葡萄和蔬菜种植。三是11个村居成立了11个村级合作社作为“三变”改革推进的载体。为“三变”改革工作进入市场化打下坚实基础,为贫困户全 覆盖工作创造了条件。四是积极寻找企业,努力推进“双找”工作制度,2016年,一方面,镇政府以劳务和协调服务入股XXX公司,每年由公司分红5万元,镇政府以此作为全镇贫困户分红资金,实现了全镇2338户、7152人贫困户的全覆盖;另一方面,镇政府与XXX管委会的公司积极对接洽谈旅游观光小火车项目,计划以每户贫困户通过“脱贫贷”5万元入股到公司,年底按照相应比例分红,从而让政策叠加,为贫困户脱贫提供有力保障。

三、“三变”改革工作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是财政可变资金短缺,无法扩大“三变”改革范围,希望扶贫项目资金增加;二是群众对“三变”改革没有足够信心,部分保持观望态度,这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三是村级固定资产缺乏竞争力和较高的市场价值,企业不愿意接受固定资产入股;四是村级集体资源存在权属不清的情况,影响了村集体“三变”工作开展,需要对权属进行确权。

四、2017年“三变”改革工作打算

一是充分利用今冬明春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大好时机,加大“三变”改革宣传引导,能力促进“三变”改革工作落到实处、落到深处;二是充分挖掘各村居现有“三资”整合、包装使用,增强镇“三变”改革吸引力,将“三变”改革推向市场,风险股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努力实现“三变”改革的市场化,促进“三变”健康有序稳步发展;三是围绕 野玉海景区,积极培育市场主体,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引导、合作社配合、农户参与的思路,大力推进“公司+合作社+农户”等“三变”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变农产品为旅游产品,变农民为服务员等,全面推进第三产业发展。

五、XX镇“三变”改革示范点创建

根据县级要求,结合XX镇实际,2016年,我镇决定以“XX村”作为“三变”改革示范创建点,同时全面推进XX村作为XX镇股权村示范点工作,目前已经实现贫困户“三变”全覆盖。

(一)XX村基本情况。XX镇XX村位于六盘水市东南部,距市中心城区23.6公里,距XX镇政府驻地7公里,平均海拔1920米,由原来的XX、XX、XX、XX四个小村合并而成。全村总面积18.5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组,748户、3045人,贫困户1190户、629人,现有党员66人,预备党员2人,居住着汉族、彝族、苗族三个民族,彝族人口占总人口77.8%。耕地面积3216亩(习惯亩),林地19000余亩,森林覆盖率为68.5%,自然环境优越,属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与XX国家级森林公园接壤,两水线及通往森林公园主干道贯穿全村,杭瑞高速匝道距村委会2公里,有彝族文化园一个,传统的彝族文化底蕴比较丰厚,属全省100个旅游景区之一的核心区。XX村旅游资源优越,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旅游业取得较好的发展,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普 遍提高。XX村依托景区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积极开发旅游资源,村境内有彝族文化园一个,彝族风情街、美食文化街、九重宫殿、土司庄园;正在建设中的千户彝寨、旅游观光小火车等。2015年人均占有粮350公斤,人均纯收入7980元。

(二)主要做法

1、明思路、详规划,绘就发展蓝图

XX村海拔较高,土地贫瘠、雾多阴雨重,又无矿产资源,但其在生态、区位、交通、民族方面又独具优势。镇村两级形成了依托XX国家级森林公园和XX彝族文化园,以发展镇村旅游为主线,建设凉都六盘水休闲、度假、体验彝乡风情、重温镇村风光的新农村的发展思路。一是建立以XX为中心的观光农业和民族民间文化旅游区,主要以蔬菜园、果园为主,同时发展特种养殖;二是以噜巫、银沟、长山为主要养殖区,主要以养猪、养牛、养羊为主;三是建立以海姑塘、XX15度以上坡地为主的经果林、经济林基地,主要以种植核桃、板栗、花椒为主。确定了近期和中长期的建设目标,规划“短长相配、远谋近施”,突出了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2、建村寨、保特色、构建和谐家园

XX村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工作后,2010年被列入全市50个特色民族文化村寨(社区)建设推进村之

一、2012年列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之

一、2013 年被列为“国家民委特色文化村寨”和“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之一。同时被纳入省100个旅游景点“野玉海”景区建设之一,投入2500余万元对原海平彝族文化园进行升级打造,设计面积约21500㎡,由火把广场、十月太阳历广场、祭火广场、文化广场和附属停车场等彝家风貌的建筑组成,彰显民族特色。另外,XX村结合野玉海景区发展机遇,在景点打造过程中,XX村集体获得土地征地补偿款900余万元,为盘活资金,让这笔资金在集体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XX村仅仅抓住六盘水第二届旅游发展大会这个机遇,将900余万元征地补偿款以股金入股的方式用于XX彝族饮食街打造,由园区管委会统一规划设计建设饮食街门面43个、5100平方米,全部划转作为XX村集体固定资产自行管理和经营,用于发展景区旅游、餐饮、住宿、旅游商品及农产品展销等,借助景区旅游产业发展,带动部分贫困群众就业,有效地解决了XX村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大大提高了经济收入。2016年,XX村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股比为1:3:6,将2015年饮食一条街房屋租金10万元用于分红,村集体分红1万元,贫困户成立的合作社分红3万元,其他农户共分红6万元,户均分红120元以上,顺利完成股权村的示范创建工作。

3、突特色,创成果,文化引领脱贫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软实力。XX是一个彝族村寨,彝族文 化底蕴浓厚,在旅游业发展中注重彝族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创新、继承和发扬。开发彝族农家乐2家,组建了20人的XX彝族舞蹈队、彝族山歌队,排练具有彝族文化特色的彝族酒令舞、跳脚舞、唢呐、山歌培训表演,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XX旅游村寨的知名度。彝族特色村寨打造以来,省、市、县民委大力投入民族打造经费300余万元,实施村庄整治、民族文化综合陈列室、民居改造、通组通寨公路硬化、实用技术培训、计生帮扶等,为XX特色民族村寨建设和发展民族生态文化旅游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第14篇:深化“三变”改革工作要点

XXX公司深化“三变”改革2016年

工作要点

2016年是“十三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资源变股权、资金变古股金、农民变股民”(以下简称“三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XXX公司将结合“三变”改革,按照立足优势、激活资金、盘活资源、扶持就业的理念谋划,打造成高质量、有品位、上档次统筹发展的旅游综合体、实现跨越发展,将将山地特色大健康旅游打造成盘县的支柱产业。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关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领导有关批示和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全省扶贫开发大会精神,充分发挥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优越性,进一步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推进“三变”改革向广度、深度和精准度迈进,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促进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形成,助推“决战三年·摆脱贫困”、全面小康,打造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和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城市,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二、工作思路

结合XXX涉及“三变”改革工作实际,明确目标任务,细化涉及“三变”改革工作的具体项目,加强“三变”改革工作领导、壮大企业经营主体、丰富“三变”承接载体、建立改革发展平台全面深化“三变”改革工作。

三、重点工作

(一)抓机制,加强组织领导

为有效推进各旅游景区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的工作,根据2016年公司人事变更情况,调整“三变” 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公司董事长XXX任领导小组组长、公司副总XX、徐XX,公司总工程师XX任副组长,总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及子公司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XXX办公室,XX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抓好具体事务,实现组织机构全覆盖。

(二)抓培训,加强业务学习

组织公司人员学习“三变”政策和相关业务知识,每月不少于一次,掌握开展“三变”工作的方法步骤,提高推进“三变”改革的能力水平。全面开展、学深学透农村产权改革、土地流转、确权颁证、适度规模发展意见,中央、省、市、县领导重要批示和讲话,以及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三变”改革的相关文件等,让干部职工懂“三变”、抓“三变”。

(三)抓实效,开展清产核资

对我公司实施项目覆盖的行政村的村集体的资源、资产和资金(简称“三资”)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摸清村集体“三资”的存量、结构、分布和运用情况,确实盘活村集体资源,将景区项目建设与推进“三变”改革有机融合,今年的实施重点项目。

(四)以融资为突破,加强平台建设,

1、在2015年6月以前,以旅文投公司为融资平台,将村集体“三资”打包在我公司项目中进行融资,融资金额算着农户资金入股公司项目建设,实现资金变股金,2016年在重点建设的哒啦仙谷景区、沙淤农业园区、妥乐古银杏景区、娘娘山景区、乌蒙大草原景区五大景区五大景区覆盖区域实现村集体“三资”融资3000万元,实现入股分红400万元以上。

2、2016年扶持注册村集体经济占有股份的集体建筑公司、劳务公司20家以上,指导规范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将项目业务细化下放合作社。强化全域覆盖,整合各类资金,加大县属平台公司的投资力度。

(五)创新分配方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1、保底分红,土地流转费、房屋租金正常支付;

2、入股收益,“三资”折价按股本参与项目经营建设;

3、从公司总收益中拿出部分进行二次分配,全力提高群众增收受益程度。

(六)抓典型建设,实现辐射带动

1、旅文投公司与曲靖万隆公司协议,旅投公司以流转土地入股药用牡丹种植项目,占股30%。在旅投公司的每年股份收益中抽出40%作为流转土地农户分红,除每年分红外,700元/亩/年的土地流转费正 常支付农户。

2、依托虎跳峡“生态”优势,盘活资源、激活闲散资金,抢抓贵州大力发展山地特色旅游业的机遇,结合“三变”改革,开发“虎跳河”水上乐园项目与村集体共同管理,购置乌篷船、冲锋舟、游艇,建游客码头、游艇客栈。每年预计为村集体增收110万元,将闲置的水面资源变成集体增收的“摇钱树”,实现资源变股权,助推村集体经济跨越发展。

第15篇:谈三变改革与农民增收

摘 要:农业在“四化”进程中成为短板,农民增收困难,农民拥有的生产要素缺乏有效的社会组织,不能形成增收来源。“三变”改革解决了农民土地、劳动力、技术等资源成为增收的主要来源。

关键词:生产要素;“三变”改革;农民增收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532139

农村改革近40a,农民增产不增收状况日益凸显,投入大,生产成本高,产品销售难等使农民处于市场中弱势,缘自于农民经营主体分散,生产规模小,缺乏组织性和抗风险能力差,信息不对称等。农民和农村发展滞后,使农业在“四化”进程中成为短板,表现为农村落后于城市,农业落后于工业,农民增收缓慢,这种局面背离了协调发展理念。

1 三变改革的意义

六盘水市地处山多、地少、沟深,土地碎片化严重,自然条件不利于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市委市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出一条适合城乡、区域、工农业协调发展之路,并加以实施。这条路就是“三变”改革之路,这条路切合了习总书记在《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一文中所提出的那样:“我们要通过深化改革,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 源泉充分涌流”应该有重要的前提,就是政府搭建产业平台,推进“以股权为纽带、以农民为主体”的体制机制创新,“三变 ”改革适应六盘水农业发展实际,让农民拥有的土地、山林、沟塘等生产要素涌流起来。

“三变”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为农民增收找到切实可行路径。“三变”改革,将激活农村资源,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整合支农资金及闲散资金,为六盘水农村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农民增收也有了保障。

2 三变改革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成为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骨干力量”“三变”。改革将把现行的农业经营主体众多,经营分散,无力掌控市场的多个个体引导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经营或公司化经营,最大限度地整合农村土地、荒山、森林等资源,集中连片规模化投入;“三变”改革更将现行农户家庭为主的生产单位转变为资源或资金入股规模化经营主体。从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生产活动角度分析,“三变”改革符合生产资料的公有性、生产主体的共建性、生产收益的共益性;“三变”改革突破了实施近40a“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为个体与集体,集体与规模化生产找到结合点,农民不再是个体应对市场。

农民的付出与收获之所以不成正比,归根结底是由于缺乏社会有效组织,导致生产效率低、交易成本高,农民无法融入国内国际2个市场,因此弱化甚至丧失农产品在流通、交易环节的收益。

随着农村的积累,农民拥有的闲置房屋、山地、森林、生产技术、资金等不能转化为生产要素和扩大再生产要素,农民就无法增收,农村面貌也无法改变。“三变”改革,让农民拥有的上述生产要素形成效益找到出路,生产要素和生产要素拥有者灵活、自愿、有效结合。

“三变”改革打破了农村在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较低的生产社会化和现代化体系,从而建立起尊重和保护农业生产者、生产要素所有权、保障农业生产者劳动投入和其它生产要素投入的收益体系;“三变”改革将农民个体的生产要素组织为集体(或公司)生产要素,进入规模化生产,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股分配,实现既保证农民生产者个人权利和权益,又取得组织起来扩大生产、提高生产社会化程度的双重收益。农民既可以用土地或其它资源入股集体(或公司),又可在集体(或公司)打工,既得股红收入又得工资收入,这种双重收益可以克服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劳动者与资金分离,劳动者陷入打工地位,只能取得相当于或通常是低于劳动力价值的收入,而剩余价值全部为资本占有的根本矛盾,使劳动者真正成为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

3 结语

不难得出“三变”改革,使农民成为生产要素受益者,从而实现全产业链收益,继而扩大农民工资性收入和家庭财产性收入。

第16篇:官元镇“三变”改革实施方案

官元镇“三变”改革实施方案

为切实抓好我镇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根据《岚皋县三变改革实施方案》(岚办发〔2017〕56号)经镇党政联席会研究决定,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建设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和产业基地为平台,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核心,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以市场化运作为导向,通过开展农村“三变”改革,整合城乡资源要素,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底线,尊重各方意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住房财产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确保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充分尊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和农民意愿,依法行政,把握正确方向,发挥好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以改革为动力,凝聚各方共识,既要有条件、按程序、分步骤审慎稳妥推进,又要鼓励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积累经验,靠改革破解难题,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试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民主协商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接受群众监督,切实防止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少数人侵占、支配集体资产,防止外部资本侵吞、控制集体资产,真正让改革成果惠及广大农民。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形成改革合力,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统筹考虑农业和农村发展,统筹考虑城乡改革发展,统筹考虑公平和效率,始终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的政治保证,提高依法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的能力和水平。

三、目标任务

以官元镇团兴村为农村“三变”改革的试点窗口,全面推动全乡农村“三变”改革。整合盘活各类资源和资金,变资源为股权、变资金为股金、变农民为股东。以产业发展为载体,采取政府主扶、村支两委主抓、企业运作、群众参与的发展方式,实行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发挥资源聚集效应,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四、工作措施

(一)切实抓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稳定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和长久不变的政策,进一步明晰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强化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全面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经营、使用和收益等权利,为扎实推进我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二)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要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按照“稳制、分权、放活”,“依法、自愿、有偿”,“集中、规模、增效”,“管理、规范、有序”四原则的工作要求,加强指导各村开展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切实解决“流不动、转不出”的问题,确保全镇土地流转工作顺利进行。

(三)培育新型农业市场经营主体,促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培育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是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农民有序转移、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举措。合作社是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是农村“三变”改革的主力军,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切实加强指导各村组建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监督合作社依法、依规、规范运行。为保障合作社成员的合法利益,合作社必须在村支两委的领导下运行,自觉接受村支两委和合作社成员的监督。建立健全合作社管理长效机制,切实增强发展意识和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水平,确保合作社运行合法化、规范化,经济效益最大化,真正发挥合作社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引领示范作用。

(四)整合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有效促进农村“三变”改革。通过整合土地、技术等资源要素,将资源变为资产、资金变为股金,投入企业抱团发展分红,促进农民向股东身份的转变。

(五)进一步深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农村“三变”改革内生动力。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是新时期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要内容,也是我镇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

(六)加强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投资环境。修建和完善产业路与生产机耕道建设,在产业发展规划区修建产业路和机耕道;通过加强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风险能力,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投资环境。

五、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平台优势,利用广播、宣传栏、黑板报、悬挂横幅、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对农村“三变”工作进行广泛宣传,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为切实抓好我镇农村“三变”改革工作,成立由镇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镇党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站、所负责人、各村工作组长和村两委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指导各村抓好抓实农村“三变”改革工作,切实做到责任、人员落实到位。

(二)建立支持保护机制。创新财政资金资源配置机制,整合涉农、扶贫等相关项目和资金,用好国家政策举措,发挥整体合力。逐步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农业综合开发、基建投资等涉农项目规模。允许将财政投入到农村的涉农资金量化为村集体的股金(补贴类、救济类、应急类资金除外,扶贫开发资金可量化到贫困农户),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集中投入到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按投资入股股比例分红。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允许将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量化为村集体资产转交给农民专业合作社持有和管护。鼓励农民以承包土地经营权或者资金、技术等入股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分享发展成果。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民以多种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以及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托管等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村集体、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建立合作共赢、风险共担机制。采取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等措施,加快培育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运作市场化。

(三)建立确权颁证机制。大力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此基础上,按照不动产统一登记原则,加快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农民房屋所有权、集体林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一步厘清和明晰农村资源资产权属,做到四至清楚、面积精准、产权清晰。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原则上确权到户到地,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也可以确权确股不确地。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禁止以农业为名圈占土地从事非农建设。分类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对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重点是将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更多权利,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引导农村集体所有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使用权有序流转。鼓励将农村集体各类资产进行清理核实,经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同意,确定权属关系,折价入股农业经营主体,并按入股比例分红。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和收益分配制度。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

(四)建立产权交易机制。建立符合实际需要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保障农村产权依法自愿公开公正有序交易。制定农村产权流转的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文件,完善交易规则和流程。建立交易监督机制,强化监管,确保产权交易规范透明运行。创新农村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分级建立农村产权综合交易平台,形成市、县、镇三级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以市场化方式组建农村产权及其他权益类资产评估机构,满足农村资产和权益评估需求。在农村产权评估市场的培育阶段,通过采取扶持补贴政策和适当降低民营评估机构行业准入条件等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评估、会计等中介机构进入农村产权评估市场,让农村集体资产和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以及资金、劳动力等入股投资平台。村集体和农民以承包土地经营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入股农业经营主体,需要评估作价的,可以协商确定,也可以委托法定评估机构评估。加强评估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业务指导、讲座培训、考核颁证的方式,培养一批专职从事农村产权评估业务的专业队伍。 (五)建立融资担保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创新,完善农村信贷损失补偿机制,探索建立地方财政出资的涉农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稳妥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创新和完善林权抵押贷款机制,拓宽“三农”直接融资渠道。坚持社员制、封闭性原则,在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的前提下,以具备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稳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引导其向“生产经营合作+信用合作”延伸。

(六)建立权益保障机制。政府部门把保护农民产权利益列为重大事项进行督查,确保土地流转的合法性,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对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的监管和风险防范,建立健全资格审查、项目审核、风险保障金制度,对租地条件、经营范围和违规处罚等作出规定。实现村民到股东的转变,保障入股村民获得长期稳定收益。建立股份联结机制,引导农民、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承接经营主体依法订立合同或协议,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股份联结机制。建立股权分红机制,入股主体和承接经营主体按照合同确定的收益分配方式进行分配,在集体资产评估量化、资金量化、合理划分股权结构的基础上,入股主体和承接经营主体合理确定入股主体股金所占股比及收益分配办法,通过签订股权分红协议约定相关事宜。探索建立灵活多样的股权收益分配机制和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合作制原则完善股权结构和治理方式,确保村集体和农民履行股东的职责、行使股东的权力、参与重大的决策。

(七)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村基层党组织是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工作的核心。因此,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心,坚持开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三严三实”等主题教育,全面推广“四议两公开”,组织进行村党支部负责人届中考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干部威性,确保农村“三变”改革取得实效。

第17篇:某镇“三变”工作推进总结

xx镇“三变”改革工作推进情况总结

一、xx镇基本情况

xx镇全镇总面积222.9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47707亩,其中水田5550亩,旱地42157亩,荒山荒坡面积2.15万亩,林地面积20.5万亩。全镇辖9个行政村,162个村民组共11631户45304人。其中,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2667户8228人,低保贫困户为1320户3376人,五保贫困户88户100人。

二、xx镇“三变”改革工作情况

自推动“三变”改革创新工作以来, xx示范点以 “三变”模式带动农旅一体化休闲旅游景点项目为载体,按照“三变+三合”改革路径,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社会组织和企业,立足旅游旅游资源开发,完成土地确权面积105466.37亩;盘活集体荒山5998.63亩、林地13989.58亩参与“三变”改革,创建产业示范基地3579.93亩(流转土地);截止到目前,全镇参与“三变”的农户共有4323户16528人,其中贫困户2667户8228人,实现股权证,合同书全覆盖,实现分红419.2万元,(其中脱贫贷分红298.8万元)。

(一)“三变”+金融助推脱贫攻坚

为进一步推进贫困户“三变”改革全覆盖工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根据县委和县政府的方针和指导,根据水党办发〔2016〕128号文件精神,全镇完成xx村成立xx县xx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xx县xx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所有贫困户,xxxx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可进行“脱贫贷”贫困户共498

- 1农林投公司及村委以资金入股,农户以土地入股或是流转的形式参与“xx”景点打造;分红方式采用固定分红加收益分红两种形式,项目产生收益前每年每亩400的固定分红;在项目产生收益后,农户、农林投公司、xx村委会按照4:1:5的比列进行分红。预计6-8年进入盛产期,盛产期预计每年总产值约达587.36万元,除了各种费用支出62万元后,余下525.36万元,按照股权比例:预计农户收益210.144万元(农户收益户均4041.23元),公司收益52.536万元;村集体收益262.68万元。

(四)“三变”+特色农业

围绕“更规范、更扎实、更有效”目标,通过培养示范、宣传引导等方式,在xx村投资291万元建设2000亩红香椿基地,其中1600亩农户种植,合作社种植500亩示范基地,按照“三变”的思路,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村集体进行管理,除合作社自主种植500亩示范基地以内的贫困户,其他的贫困户将种植好的红香椿经合作社销售,将所得得到的利润按5:15:80的比例分配,其中村集体占股5%,合作社占15%,贫困户占80%,通过实施此项目,可有效带动村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推进全村贫困户脱贫进程。

xx村红香椿种植项目覆盖全村329户贫困户共1091人。种植2000亩预计2017年4月份开始产生收益,按现在市场价新椿芽约在15元每斤,2000亩首批约产25000斤,共收益375000元,贫困户每户可分到1140元,且每年产量逐渐增加,3-5年每户贫困户收益在3500-4500元不等。 在xx村实施特色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野菜、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农户以土地入股,通过在示范基地打工,加上

- 3管理体系, 确保合格产品流向市场,产品覆盖,画师绘画完成后,将作品交合作社理事鉴定价值,然后放到固定的销售点或展示厅根据定价销售,收益按股进行分红,其中画师占股80%,5%用于合作社发展扩大资金,15%用于反哺贫困户。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我镇在“三变”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整个工作的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困难:

1、宣传不力,群众被动接受,态度消极,思想上不统一,应付性强。

2、农村中最重要的资源就是土地资源。资源要变资产,存在对界定的产权进行定价,土地资源分配不合理。

3、基层经济组织缺乏创新,没有固定增加收益的方式方法,没有龙头企业和能人带动发展,需要具体扶持,全力帮扶,村级集体经济管理人才缺乏,制约了“三变”改革的长效发展。

4、我镇采用“三变”模式发展特色产业,种植核桃、精品水果共85212亩,但是没有按技术标准种植,简单、粗放,管护差,一时难以产生效益。

5、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扶持资金和政策较少。各级各部门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上给予了一些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但由于点多面广,资金投入有限,政策扶持仍然不足。

6、示范点打造不标准,带动性不强。

四、下一步计划

1、抓紧实施在xx镇全镇范围内实施贫困户桃花鸡养殖14.6586羽,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生产方式,增加贫困户收入,达到共同富裕目的。

- 56 -

第18篇:推进林长制改革工作汇报

推进林长制改革工作汇报

推进林长制改革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xxx各级党委、政府认真学习贯彻省、市林长制改革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聚焦“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大任务,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优化林业发展环境,取得明显成效,现将xxx林长制改革推进情况总结如下:

一、林长制改革推进情况

(一)坚持高位推动,完善林长制改革的组织体系。xxx高度重视林长制改革工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听取林长制改革情况汇报,定期召开县级林长会议、县级林长专题会议等,研究部署xxx贯彻落实省、市林长制改革会议精神,并结合xxx实际,制度出台《xxx建立林长制的工作方案》,明确建立林长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组织体系、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各乡镇(开发区)、村(社区)严格按照省、市、县三级林长制工作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分别制定林长制工作方案,并逐步将林长制改革推深做实。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成县、乡镇(开发区)、行政村(社区)三级林长制组织体系,成立县、乡镇(开发区)林长制办公室,设立三级林长478人,其中县级总林长2人,副总林长2人,县级林长13人;乡镇级林长59人;村级林长404人。

(二)坚持协助联动,明晰林长制改革的责任体系。xxx为进一步压实县、乡、村三级林长责任,强化三级联动,部门协同,划清责任边界,明细责任内容,根据xxx森林、湿地资源现状和生态区位状况,一是划分13个县级林长责任区。分别由13名县委、政府负责同志担任县级林长和所在乡镇、行政村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乡级和村级林长;二是划分29个乡级林长责任区。分别由各乡镇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乡级林长和所在行政村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村级林长;三是除县、乡两级林长责任区外的所以森林、湿地资源设立村级林长。此外,印发了《县级林长会议成员单位职责》,明确各成员单位承担林长制改革的具体职责。按照“分级负责、协助联动”原则,构建县乡村三级林长制体系,各级林长负责督促指导本责任区内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工作,协调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重大问题,依法查处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今年以来,各级林长开展巡林调研活动,诸多影响和制约森林、湿地资源保护发展的问题得以进一步解决,“林有人管、事有人做、责有人担”的网格化管理格局已经形成。

(三)坚持规矩意识,健全林长制改革的制度体系。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结合xxx实际,xxx研究制定了林长制县级会议制度、林长制工作督察制度、林长制县级考核制度、林长制信息公开制度等配套制度,县林长办印发了《xxx林长巡查制度》、《xxx林长制改革“一林一警”责任制度》,全县林长制改革制度体系已基本健全。

(四)坚持目标导向,精准林长制改革的任务体系。严格按照“扩总量、促质量、增效益”的总体要求,聚焦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林地面积、林业效益等核心指标,坚守“防控森林火灾、防治林业有害生物、防范破坏林业资源行为”等底线,高质量完成“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大任务。一是聚焦增绿,扩面提质。坚持工程化造林与社会化造林相结合,成片造林与四旁植树相结合,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与义务植树相结合,积极拓展增绿空间,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去冬以来,全县各乡镇结合林业生态扶贫,完成造林8699亩,占省市下达任务(6000亩)的145%;完成森林抚育12000亩,占全年任务的100%;新增创建1个省级森林城镇和4个省级森林村庄。二是聚焦护绿,固本强基。积极开展森林资源管护和生态修复,加强生态公益林和古树名木保护,严守生态红线;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并全面完成美国白蛾工程化飞机防治工作;坚持森林防火24小时值班制度,重点林区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结合精准扶贫,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200名生态护林员。三是聚焦用绿,多措并举。坚持绿色发展、改善民生、精准扶贫和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木材加工、家具制造、苗木培育和林下经济等林业产业,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多重功能与多种效益,全方位拓宽“用绿”途径。四是聚焦管绿,守土护源。进一步加强林业执法,严格林地定额管理,严守使用林地审核审批制度,依法查处非法侵占林地行为;严格执行林木采伐限额制度;大力宣传,积极推广优良乡土乔木树种,扩大商品用材林资源,不断提升森林质量,提高森林生态效益。五是聚焦活绿,深化改革。2018年,xxx为贯彻落实省林长制改革会议精神和《关于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优化林业发展环境的意见》,针对xxx实施的薄壳山核桃基地建设和省县道两侧绿化提升工程,采取“包、保、联”的方式,由县财政包干土地租金和苗木采购费用,中标绿化公司保证造林成活率,经营主体联合有经营能力和管理经验的社会力量签订经营托管合同,采取投入入股的方式融入社会资本,注入林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为切实增强林农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降低林业经营风险,让各类经营主体共享改革发展红利,xxx积极开展森林保险工作,对全县502314亩的商品林和23431亩的省级公益林全部进行投保,协助保险公司对因水灾、虫灾等自然灾害造成受损的林木进行定损理赔,2018年,保险公司共受理森林保险理赔案件50余宗,理赔资金近百万元。

(五)坚持舆论引导,拓展林长制改革的宣传体系。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xxx积极拓展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刊、今日头条、工作简报、手机短信、宣传标语和林长制公示牌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今年以来,在宣传媒体宣传林长制改革工作10余次,编发林长制工作简报2期,全县范围内群发短信1次,树立三级林长公示牌503块,其中县级林长公示牌49块,乡镇级林长公示牌116块,村级林长公示牌338块,并通过扫描公示牌二维码浏览县政府信息公开平台的方式向社会公开林长制改革相关信息。

二、林长制改革中存在问题

虽然xxx林长制改革总体上呈现出进展快、步子稳、效果好的工作局面,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

(一)技术力量薄弱。林长制改革工作作为党委、政府一项重要改革,涉及组织、宣传、编办、发改、教体、公安、财政、人社、国土、环保、城管、水利、林业等23家部门和单位,涵盖了全部林业工作,林业部门承担着组织、协调和绝大部分工作的落实任务,但xxx林业局直属事业单位仅3个,编制共13人,在岗人员仅6人,乡镇也缺少负责林业管理的独立机构,现有人员难以组建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专业队伍,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林长制改革的整体推进。

(二)林长制改革总体推进力度不大。xxx虽然出台了县、乡、村三级林长制工作方案,建立了林长制体系,但一些乡镇和单位,对确定的林长职责、目标任务和责任区域的森林资源情况了解不深不透,对责任区域进行定期巡查和开展宣传工作开展的不及时,各乡镇、村还未制定推行林长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三)改革经验不足。由于林长制改革是我省在全国率先推行的一项重大改革,没有前车之鉴,只能自行摸索,势必会在林长制改革过程中走弯路,出错误。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协调解决人员编制不足问题。建议xxx根据xxx林情现状,协调恢复乡镇林业站建制,增加基层林业站人员编制,同时通过人才引进、招录等方式配齐配足基层林业站和局直事业单位的人员缺口。

二是编制林业保护发展规划。根据xxx森林资源现状,聘请有资质、有实力的林业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县级林长责任区“一林一策”实施方案,制定全县林业发展的近、中、远期规划。

三是进一步优化林业发展环境。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研究制定《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优化林业发展环境实施意见》,进一步优化林业发展环境,不折不扣完成林长制“五绿”目标任务,真正把灵璧好山好水保护好,把绿色富民产业发展好,开辟林业成为全县林农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四是加大监督考核力度。建议xxx加大对推进林长制改革的监督考核力度,将考核结果纳入xxx对乡镇年度考核范围,并作为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坚持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和干部离任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制度,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严肃追责问

责。

第19篇:某年村(居)“三变”改革调研报告

XX年村(居)“三变”改革调研报告

近年来,xx村为加快贫困村改革步伐,大力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实践经验,依托省、市、县的倾力支持和帮助,以脱贫攻坚助推“三变”改革,探索推进深度贫困村改革发展。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乡东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2公里,距县城所在地110公里,海拔2300米。全村总面积11.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80亩,林地面积13400亩。辖5个村民组259户974人,其中苗族249户922人,彝族10户52人,贫困户68户232人,属少数民族村。其中党员27人,长期外出务工130人,具有一定专业技能人员59人,大专以上7人,高中学历12人,初中学历21人。村境内山高坡陡,土地破碎,25度以上陡坡耕地占90%,xx人民在“不具备人类基本生存条件”的乌蒙贫困山区,探索出一条人与自然、人与资源、人与环境相协调的和谐发展新路子,铸就了“中国反贫困的典范”。

二、主要做法

榜样带动强化示范引领。一是强化精神引领,发挥模范作用。xx是xx村原党支部书记,彝族,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2岁。他几十年来带领村民自力更生、决战 贫困,植树造林1200余亩、种植杂交玉米、脱毒马铃薯、兴修学校等。改变了“风一刮黄沙漫天,雨一来泥沙俱下”的现状,森林覆盖率从原来不到5%飙升为现在的70.4%,万亩林场经济价值达4000多万元,人均近4万元,为村民们留下了一座“绿色银行”,让xx实现了生态与经济“双赢”。把一个“苦甲天下”的地方彻底改变了模样,被人们誉为挖掉贫穷大山的“当代愚公”。铸就了“中国反贫困的典范”,先后被中央组织部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央宣传部追授为“时代楷模”,树立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愚公移山、改变面貌”的精神,文朝荣“群众工作六法”被评为全国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法100例优秀案例之一。在xx村组建了文朝荣精神绿化队、文朝荣精神服务队等,全力打造文朝荣精神干部教育实践基地,形成“家家是文朝荣精神实训地、人人是文朝荣精神宣讲者”的氛围。二是强化支部引领,发挥“领头雁”作用。在走村串户、摸底调查、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前提下,将xx村、老街村、花泥村组建为xx村党委。组建后的xx村党委辖1150户4847人,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充分发挥片区经济拉动作用。以第十届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按照政治素质、经济条件、工作能力、群众基础、廉洁自律“五过硬”标准选优配强“领头雁”,4名致富带头人进入村“两委”班子。三是强化返乡农民致富引领,发挥带动作用。利用返乡农民工的技术等优势,由xx 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垫资近3万元对xx村老年公寓近200平方房屋略加改造作为加工用房,另投入扶贫资金6万元,购进平车缝纫机8台,绷缝锁边机和熨烫机各1台,购进原材料一批,并从xx县民族文化有限公司调配三个师傅进行指导,xx村安排7名手工艺人参加培训,展厅布置完工,办公室布置完毕,已投入试生产,截止目前,已加工60套苗族服饰产品。

扶贫带动抢占发展高地。一是坚持将产业化扶贫作为推进“三变”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产业化扶贫,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按照“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原则,引进公司大力发展山地特色农业,提高群众经营土地理念。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成立村级合作社,发展种养植业,其中,种植大蒜300亩、脱毒马铃薯种薯5000亩,新增黄牛养殖200头、蜜蜂养殖100桶;已建成100亩绿化苗木基地一个;建成20万羽蛋鸡养殖场,切实推进群众早日脱贫致富。二是坚持将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三变”的重要支撑。认真执行《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XX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令》,以道路交通、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通组路硬化建设6公里;立面改造工程覆盖所有农户;完成xx水库主体工程量20%;三是坚持将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作为推进“三变”工作的重要原则。对全村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规划实施退耕还林,大力开展森林抚育 等工程,启动生态补偿项目建设工作,招募护林员4名,人均年工资收益10000元以上。截至目前,全村林地面积已达13450亩,森林覆盖率上升至70.4%,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xx村的重要后发优势之一。曾经“苦甲天下”的xx村创造了“党政主导、社会参与、群众主体、自力更生、苦干实干、科学发展”的“xx扶贫模式”,被评为“全省生态文化村”“贵州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实现生态效应与经济发展“双赢”。

产业带动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发展种植业。采取“合作社+”的模式建成脱毒马铃薯种薯种植基地,XX年共种植1000亩,由xx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牵头负责管理销售及培训,占10%,政府负责购买种子,农户具体负责实施,占90%。XX年由农户自行提供种子种植1000亩,由合作社收回销售,共销售1000余吨,实现了产值翻番,农民人均收入达7360,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17.7万元。争取项目资金55万元,建成100亩的绿化苗木基地一个;二是发展养植业。引进xx生态养殖公司建成20万羽的生态蛋鸡养殖场,通过流转土地、争取扶贫资金与养鸡场合作,每年可分到20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争取扶贫资金600万元代贫困户入股到公司,到年底全村进行利益分红,每户可分红2727元,本金由公司五年归还给村。新增能繁母牛养殖200头,覆盖贫困户84户,与农户签订协议,由合作社争取项目购买牛犊分给农户 养殖,产子后收益合作社占2%,2年后收回牛本;争取资金20万养殖蜜蜂60桶,覆盖30户贫困户,每户2桶,村集体每年进行5%的利益分红。由合作社管理,即第

1、2年农户学习养蜂技术,收入归合作社;第3年农户自行养殖,收入归农户自己所有。三是发展民族服饰加工业。扶持返乡农民工将原木材加工厂改扩建为民族服装加工厂,村委会用厂房及厂房用地参与入股,占10%的股份,产权归村委会,解决当地农户40余人的就近就业问题。

三、取得的成效

村民收入明显增加。农民从原来的仅获得土地种植收入转变到土地流转、务工收入、股份分红兼得的效果,引导农民变成了股东,全村人均纯收入从1985年的33元增长到现在的7360,增长了200多倍,贫困人口从XX年的600余减少到现在的232人。

村居环境明显改善。通过从村规民约、村组干部示范带动、卫生评比等措施,改变了“人畜共居”“脏乱差”现状。结合“五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完成民居改造全覆盖。

村级实力明显增强。通过三变改革,盘活了大量闲置的资源、资金,全面消除了“空壳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7.7万元。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打算

虽然xx村在改革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贫穷落后的面 貌仍未彻底改变,在新阶段改革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部分群众思想观念还较为落后,再加上历史原因,群众平均受教育程度较低,经济意识、市场意识不强,生产组织化和社会组织化发育程度低。二是由于海拔高,气候冷凉,土地坡陡贫瘠,发展种养殖业等受到很大制约,主导特色产业还未形成,缺乏产业支撑。三是群众精神文化素质不高,文明卫生习惯有待进一步改进。在下步工作中要弘扬一种精神、

围绕一个中心、发展一种产业、建好两个基地,实现深度贫困村改革发展。

第20篇:以三变改革促乡村振兴(推荐)

以三变改革促乡村振兴

2018年,中心探索盘活利用现有资源,扎实推进农村土地三变改革,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精准助力脱贫攻坚,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值。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我中心在两个贫困村先行试点,其他5个村全面铺开的方式,大力推进农村土地三变改革,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路径。

“乡村振兴正当时,追赶超越谋新篇”,我中心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初步形成了花椒、养羊、中药材、食用菌、传统酿酒“五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通过农村“三变”改革,不但解决了本村贫困劳动力就业岗位,还增加了贫困户和村民经济收入,真正实现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发展转变,进一步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通过围绕羊肉、花椒等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农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建立起牢固的利益联结机制,使三变改革真正成为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脱贫攻坚的有效抓手,为全中心为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小康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1 —

三变改革推进工作汇报材料
《三变改革推进工作汇报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