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民生保障不断增强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6:02:54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借鉴先进经验保障增强民生

借鉴先进经验 助推福民强区

英国被称为社会保障的萌芽国家,是实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最早、改革力度最大的国家之一,不但是世界上第一个“ 福利国家”,而且是一个典型的“福利国家”,在西方国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选择英国进行有关城市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培训活动,是让我们进一步开阔视野、解放思想、寻找不足、理清思路,推动区域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改善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这次境外培训活动虽然时间比较短,但内容丰富,安排紧凑,我收益颇丰,深感差距。

英国严格按照区域功能定位,在保护历史风貌的前提下,规划城市建设各大要素增强城市综合社会服务功能,另外,在部门职能和层级定位方面,由专业部门制定和执行本行业服务规划和方案,层次分明,人员管理效果良好,部门间各司其职,进一步提高了社会服务效率,的确具有独到之处,的确有些地方值得学习,但总体相比我国只能说各具特色,这些方面,并不足以让世界各国所津津乐道,其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当属其公共服务整体构造和社会福利。

英国一整套“制度化、全民化、全面化、均等化”复杂完备的城市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从1601年伊丽莎白的“济贫法”开始,英国城市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经过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奠基历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至今的改革,特别是90年代后,英国提出“立足当前,

1

着眼未来,确保社会保障制度正常合理运行”的改革宗旨,实行统一立法,统一管理,在国家统一立法下,由中央政府所属的社会保障部负责集中统一管理;全民保障,全面保障,不论地域差异或收入高低,每个公民都有权享受社会保障权益,社会保障项目覆盖面广泛;个人账户管理,英国人每人都有一个社会保障号码和账户,账户上记录着每个人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和缴费情况;分类实施,各司其职,在英国社会保障部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不同项目的申请、审查、发放等是分类实施,由各相关机构分级执行,等一系列措施,有力地推动了英国发挥国家、企业和个人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减少了政府提供普遍基本福利项目;彻底转换社会福利财务机制,最终实现基金制度取代现收现支的财务机制;强化企业和个人保险计划,扩大社会保险空间;对享受福利者进行经济调查,确保资金的使用用途;部分管理职能私有化或民营化;调查社会保障支出标准,强化物价上升因素;强化就业培训与失业救济相结合等各项工作的进展,极大地优化了英国居民生活环境。

今年2月,英国上议院终审一致通过,保守党议员克里斯〃怀特提交的《公共服务》提案,这是英国政府顺应新时代、新情况做出的完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又一次深刻变革,其中,社区自我运作,下放社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权力,免费为社区提供土地,由全体社区居民共同制定当地发展规划,并培训居民自我管理社区,自我提供服务;购买公共服务,支持慈善机构和社会企业更多地参与公共服务管理;成立以慈善为导向的公司,公司在社区

2

的规划、建造和管理中承担具体业务,其赢利用于社区各项服务;市场化操作,社区建设项目全部采用竞标形式,开发过程通过市场运作,公开透明,接受全体社区居民监督;大社会银行,激活社会不良资产,盘活死账呆账,用于公共服务;鼓励志愿活动,设立全国性的“大社会日”,把定期参与社区活动作为评价公务员的重要内容;“国家公民服务”计划,让青少年参与两个月的夏季社会服务,使他们在未来成为积极的、负责任的公民;确保政府信息公开,让公民更多地获得由政府掌握的数据,等等做法,有利于提高政府运行绩效,降低公共部门运行成本,确保公共服务的高效率和高质量,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学习和借鉴。

我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政府一直注重民生保障和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保障体系与群众生活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搞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提高民生质量,是同安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省、市有关工作精神;促进经济平衡、持续发展,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调节市场经济中供求关系,促进区域经济良性循环,全面提升综合竞争能力的一件大事,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在学习考察活动中,我把学习到的先进经验与实际情况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下一步如何做好公共服务保障进行了认真思考,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需要有认识的指导。英国之所以能形成当今的公共服务保障体制,首先是因为其经过了400多年的摸索和认识提高。英国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是立足当地政治、经济、社会特色上

3

的,具有自己的特点。纵观英国公共服务保障体制的发展轨迹,有着成功的经验,但目前出现了社会福利费用中的公共开支拉高了英国的劳动力成本;财政负担重;过度追求公平,趋向于“大锅饭”,居民过度依赖,降低了人们的投资热情和工作热情;税务高,无法有效地解决社会上的贫困等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所以,绝不能照搬其做法,要立足于国情和区域特点,去粗取精,借鉴其经验,避免其失误,摸索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具备地区特色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近几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奋斗目标,抢抓机遇,发展经济、建设城乡,坚持以人为本,与民共享发展成果,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目共睹,但与上级和群众的要求仍有很大距离,所以,我区探索公共服务保障之路,必须在强化社会保险核心地位,扩大群体和项目覆盖面,做多保障层次,推进社会化、法制化、适度化,弘扬优秀保障传统上,下功夫,突出公平优先、兼顾效率、权利和义务对应性的原则,正确处理好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公平与效率、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的三大基本关系,在确定保障水准、保障目标的权衡和保障实现手段的取舍上,做好周全考虑,将社会保障水平确立在同安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实力上,逐步向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生活质量转变。

二、需要有落实的推动。英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成功与其扎实落实、推动议案、方针密不可分。英政府因其保障体系的一些弊端而倍感压力,致力研究、制定、落实新的议案,使其社会公共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符合现阶段发展情况。 2010年,英

4

国开始落实“小政府 大社会”社会福利方针,把英国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推向更高层次。长期以来,党和政府致力于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中央、省、市实事求是制定了覆盖各个领域的利民便民政策和项目,包括民生保障中的教育、卫生、就业、工资、社保、社会救助、住房保障,我区在领会贯彻上级政策、方针的同时,因地制宜,创新做法,在促民增收、提升保障、均衡教育、解决群众就医、社会服务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但由于受到资源条件、人文背景等方面的制约,还需继续加大力度狠抓城乡一体化工程、改善教育环境、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住房保障工程、社会救助、社会帮扶、扶贫、城乡居民保险,以及被征地人员全额贷款全额贴息补助养老保险、三大基地和特色农业等项目的推进。另外,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将政府职能更多地体现在公共服务上,使政府真正成为经济宏观调控者、社会管理者、公共服务者;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相关行政审批部门和相近审批职能的归并,减少审批环节,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重视社会信用体系的维护,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降低财政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行政效率。

三、需要有宣传的发动。高层次的社会服务体系需要由广大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监督、政府宏观管理、提供服务来构成。英国倡导富人为穷人服务、能人为社区服务、人与人互相服务,鼓励人们互相接触、沟通、服务,支持建立公民社会组织,非营利社会企业服务社会,除了英国政府提供的必要支持,社区、社会组织、非营利社会型企业、个人之间也开始互相提供服务,拓宽

5

公共服务提供渠道,通过挖掘和利用一切社会资源,做到资源的高效和最大化利用,据英官方统计数字显示,2007-2008年,英国社会服务类的慈善组织最多,且英国每年约有2040万英国人参加志愿服务,各界提供了相当于120万专职人员、价值215亿英镑的工作量,有效地促进了社会服务的发展。多年来,我们以争创文明城区为契机,注重公共服务,持续加大力度充实宣传内容、活用宣传载体、灵活宣传方式、拓展宣传渠道、扩大宣传面积,抓亮点,树典型,鼓励领导干部、基层、社会机构、社会大众拧成一股绳,为社会,为他人服务,群众的支持率、参与率显著提高,市民的荣誉感、责任感大大增强,去年成功争创全省文明城区。目前,共有志愿者(),占人口的 %,服务型组织(),服务力量很小,所以还必须加强志愿服务队伍保障,进一步考虑志愿与岗位相结合,整合、扩充志愿服务队伍,结合“弘扬雷锋精神、争当特区先锋”主题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深化志愿服务,拓展志愿服务内容,让志愿者队伍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骨干力量,不断提升志愿者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四、需要有经济的支撑。经济实力是地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和社会保障全面覆盖的基础。英国从十七世纪开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其社会服务体系和社会福利建立在长期的工业化、殖民地积累和二战后发展的经济基础上,他们的公共服务和福利水平,不是同安目前地区经济现状所能提供的。但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英国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弊端日益显现,其社会福利结构与经济之间的矛盾也逐步被激化,所以,当前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优质环境中,结合实际,以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为

6

主线,抓项目建设、抓政策推动、抓三维招商、抓企业服务、抓人才培养,改善经济发展软硬环境,促投资,增内需,培养新的经增长点,鼓足后劲,壮大工业、旅游、物流三大基地,发展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发展实力,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和社保水平提高提供坚强的经济后盾。

五、需要有法制的规范。只有法律提供强有力地规范,才能保证社会服务和福利制度得到最高效的施行,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英国保守党议员克里斯·怀特《公共服务(社会价值)》提案的通过,意味着英国正式将公共服务体系,从契约形式向法律形式过度,是对英国前阶段社会服务体系的升级。我们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行,多依据政府部门制定的有关条例、章程、规则、命令等。虽然,政府颁布条例推行有关社会保障制度,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的特点,但在某个程度上也存在震慑力不足的缺陷,影响社会保障制度深入推行与改革:例如不少企业与个人拒不缴或拖延缴纳保险费,保险基金的运营渠道混乱,难以保值增值,保险金的支付标准不统

一、随意性较大等等问题,使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步履维艰。这些,都需要实事求是极具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坚决加以改变。

差距倍感压力,形势催人奋进。全区“高速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将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振奋精神,苦干实干,为实现“福民强区”而努力奋斗。

推荐第2篇:思想汇报:不断增强党性修养

敬爱的党组织:

“党对党性要求从来是和党在各不同历史时期所肩负的任务紧密相连的,这正是党性的活力所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怀,要体现时代的要求。”党的性质决定共产党员的党性及进行党性修养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要求,党性修养要求坚持党的性质、纲领、指导思想、宗旨等,通过学习、改进和锻炼,来磨砺自己的品格和意志,以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

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共产党员增强党性修养,最根本的是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对于一个共产党员来说,能否严格要求自己,严于解剖自己,能否自觉地改造自己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确立并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自己能否不断进步的关键,是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共产党员,能否真正实现党性修养体现时代要求的试金石。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是要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就是要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共产党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定共 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而青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青年党员则是祖国建设事业未来的栋梁和接班人的骨干,是祖国未来生产建设的生力军,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我们应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起到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汇报人:好范文

推荐第3篇:永昌县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永昌县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发布者:zuohy来源:中国公共服务中心网发布时间:2014-7-10

永昌县在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社会保障待遇水平连年提高。

截止到6月底,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7%和98%,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由4500元提高到5010元,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分别由271元、101元提高到312元和116元,同时完成了朱王堡镇、东寨镇、焦家庄乡、南坝乡城乡低保并轨工作。

推荐第4篇:民生工作汇报

民生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民生中心1---6月份工作进度汇报

7户,1,贫困家庭疝气,先心病,白血病救治康复计划:申报

等待审批,

2,残障人员“康复工程”:申报3户,审批1户。

3,农村低保第一季度申报168户,等待审批,第二季度申报207户,计划六月底上报。城市低保第一季度申报3户,等待审批。

4,五保户上报4户,审批1户。

5,孤儿上报8户,审批3户。

6, 80岁以上高龄补助上报23户。审批23户

7,重残上报13户,城市6名,农

村7名。审批13户 8,退役士兵及重点优抚对象上报7人,审批7人

9,城乡居民临时救助申请37户,审批25户

10,大病医疗救助上报4户,审批1户。

11,2014年度重残人士项目申请计划受助对象上报82人,等待审批。

2014年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东乌旗劳动就业服务局

2014年在旗委、政府的直接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盟就业暨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和全旗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就业再就业政策这条主线,认真落实创业带动就业政策,切实抓好培训就业工作,大力推进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等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根据《中共锡盟委办公厅 锡盟行署办公厅关于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的通知》要求,就

我旗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4年主要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2014年,在全局干部职工的齐心努力下,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甚至部分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全旗期末从业人员总数达到14977人,全年征集就业岗位8066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6%以内;

全年新安置就业4138人,完成年初3600人安置任务的115%,其中持《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79人,完成年初任务400人的120%,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79人,完成年初150

人任务的119%。

为3户劳动密集型企业、375户自主创业的下岗职工、城镇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和牧区进城创业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514万元,完成任务指标的505%,直接和间接带动1109人实现就业再就业;

培训城镇各类失业人员1363人,

完成任务指标的102%;培训后实现就业1101人,技能培训就业率达到85%以上;

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328人,征缴失业保险费156万元,完成年初目标的120%,2014年新增扩面418人,完成年初目标的105%,为200人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87.97万元;

全旗安置城镇各类失业人员1719人,完成任务指标的107%。转移牧区富余劳动力就业2419人,完成任务指标的121%。培训牧区劳动力2263人,完成任务指标的122%。培训后实现就业1854人,培训后就业率达到85%;

当年发放《再就业优惠证》608本;

对新出现的3户“零就业家庭”和认定的 71户“零转移家庭”进行动态管理,通过送信息、送政策、送培训、送岗位,截止年底,其中的44人实现就业和转移就业,完成安置就业建档的“零

就业家庭”总户数55%的目标任务;

新创建呼布沁和巴彦额日和图社

区为充分就业社区。北方电器和乌珠穆沁商场为再就业基地,新安置下岗职工32人。新建社区就业实体10个,当年安置就业人员32人;

截止12月24日,为850人发放了社保补贴155.5万,公益性岗位补贴18万元,鉴定补贴19万元,特定政策补贴71万元,累计支出职业介绍补贴28万元,职业培训补贴101万元。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认真落实创业带动就业政策

2014年,为了更好的落实自治区《关于鼓励全民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见》,坚持“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创业培训、政策帮扶、跟踪服务四大体系建设,制定了全民创业的优惠政策,放宽创业者市场准入条件,对初始创业人员3年内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加大税费优惠力度,优化创业环境,并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年内协调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突破千万

元,切实解决了初始创业者资金短缺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形成了创业促就业的新局面。

切实抓好就业培训

积极探索打造统筹城乡就业培训的新格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开展培训就业一体化服务,推行公共财政购买培训成果的办法,支持各类劳动者参加技能提升培训,鼓励企业开展在岗培训,引导牧区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接受正规职业教育,促进培训与就业无缝对接,切实提高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按照培训工作的新要求,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确保了解八项就业重点任务的顺利完成。一是依托地方经济发展,大力培养物流、旅游、餐饮服务等产业需求的技能人才,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和就业稳定性。二是以畜产品生产加工业、矿业开发、三产服务业三大经济产业链条为培训就业工作的落脚点,对新生劳动力、青壮年劳动力和就业困难人员进行中长

期技能培训,最终实现就业有市场、生活有保障。2014年全年累计开展城乡劳动力培训班56期培训学员3516人,培训后就业2955人,就业率达84%。。

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

按照《锡林郭勒盟城乡就业困难人员援助暂行办法》和盟局关于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等通知精神,对全旗“零就业家庭”、“零转移家庭”、就业困难群体开展了“送信息、送政策、送培训、送岗位、送温暖”为内容的“五送”就业援助活动,登记认定“零就业家庭”3户、“零转移家庭”71户、就业

困难人员194人中,对30名就业困难人员兑现社保补贴4.5万元,29名自谋职业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扶持,82人通过参加免费培训实现稳定就业和和转移就业, 向32名大龄、低保对象提供社区灵活就业岗位,为包括残疾人、夫妻双下岗在内的60名生活困难人员送去“双节”慰问卷2.21万元。

大力推动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

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增加牧民收入为核心,转移牧区富余劳动力充分就业为目标,构建完善的牧民转移服务体系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为重点,注重体现转移途径的多样性、政策措施的综合性和牧区劳动力的自主性,稳步扎实推进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一是领导到位。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为组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就业局等多个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层层责任制,强势主导,强力推进,为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措施到位。为牧区劳动力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培训、用工信息以及免费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等服务,使牧区劳动力享受到同城镇失业人员一样的公共就业服务待遇。三是工作到位。全旗57个嘎查均配备了劳动保障协理员,负责辖区劳动力的统计、汇总、上报以及培训、用工信息发布等,实现全

旗各级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接续递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力资源供求不平衡,结构性失业现象突显。由于用工企业

岗位要求与劳动者技能水平不匹配,出现了一方面有大量的失业人员要求就业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另一方面企业用工缺口较大招不到合适的员工现象。年初,对规模以上企业开展了征集岗位推荐就业活动,统计结果表明,对企业而言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却招不上人才或部分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的岗位又留不住员工。对求职者而言,大部分劳动者文化、技术等诸多方面的素质不高,或者部分高校毕业生看不上企业的工作岗位,求职期望太高宁可在家闲着也不去企业工作。

2、部门帮扶未完成序时进度,困难人员就业难。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工作,采取各种措施,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使全

社会都来关心关注困难人员再就业。但由于部门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不平衡,尚未形成流畅的协作配合机制,甚至出现责任推委现象。

3、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与繁重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与“新三化”建设的要求存有差距。社区劳动保障平台无固定办公场所、经费短缺等因素严重影响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基础数据信息库及信息网络建设。

4、个别地区对牧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作的重视不够,苏木镇和嘎查劳动保障工作人员不稳定、工资待遇低,劳动者参加转移就业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等。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继续以宣传《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为重点,全面宣传中央、自治区、盟里出台的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力求劳动者准确理解和掌握各项政策,使其转变择业观念。

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扶持政策,引导鼓励更多的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之路,融入社会经济大发展,积极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

继续开展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紧密结合企业用工需要和劳动力市场需求, 综合运用政府培训补贴政策,力争开创推进 “一村一品”培训品牌,加快牧区劳动力向非牧产业转移和城镇稳定就业,为城乡劳动者提供有效培训和就业服务,提高其就业技能,让广大城乡劳动者成为工业化、城镇化的建设者、支持者,成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成果的共享者。

民 生 工 作 汇 报

民生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经济与社会、城乡协调发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

一.抓根本,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行风建设永恒的主题。我校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工

作作为重要内容来抓,促进了行风的根本好转。

、强化学习、宣传、查处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自我教育活动,在教职工中认真组织学习政治理论、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心理健康等内容。结合教育系统和年度考核工作,开展“师德师风”自查自纠活动,每一个教职工逐条对照“十条禁令”及学校师德细则,认真、彻底地检查和深刻反省自己的从教行为,并写出自查报告,学校认真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状况的自查,深入剖析师德师风问题的根源,认真查找工作中的疏漏和差距,拟定师德师风实施办法和自查报告。贯彻落实绥化市教育局制定的《关于规范教师行为的“七不准”规定》及海伦市教育局关于《规范教师行为的“十条禁令”》的规定,学校要细化师德师风建设条例,把师德师风建设的宣传工作作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活动,贯穿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学习宣

传有关文件精神,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使有关规定入脑入心。针对学校工作实际情况,我们将在师德师风建设年认真落实师德师风“八查”活动,并以此为重点,使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查是否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执教。要求全校教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法律法规,遵章守纪,文明从教。

二查是否爱岗敬业,为校争光。使教职工深刻认识到“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点滴皆楷模”,浓重渲染“重德光荣,轻德可耻,爱校如家”的良好氛围。

三查是否关爱学生,为学生服务。严禁侮辱、谩骂、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树立垂范意识,服务意识,从身心上真正关爱学生。

四查是否苦钻业务,创新教法。教无止境,要求老师们勤学苦练、锲而不舍,使自己的教育技能真正让学生满意,

教育质量让社会满意。

五查是否热情接待家长,主动与家长联系,注重家校结合,沟通家、校、社会整体育人渠道,严禁向学生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钱物。

六查是否谦虚谨慎、平等待人。对待同事要团结协作,和睦共处,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特别关爱困难学生,以高尚的人格熏陶——处处堪为人师。

七查是否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严禁违规、强迫学生购买书籍资料或其他物品,严禁向学生乱摊派、乱收费。

八查是否遵守社会公德、举止文明、严禁赌博、禁说教师忌语,争当守纪楷模,严禁随意停课、调课,违规补课。

每位教职工要联系实际,自觉审视以往的教育教学行为,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自觉接受学生和家长的监督。

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始终是学

校工作的一项重头戏,广大教师必须大力弘扬优良师德师风,坚决制止和纠正各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自觉提高和完善自己,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工作学习、言谈举止等方面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是开展“教师成就学校”主题实践活动。

活动中,我们帮助教师树立“品高学富的教师就是学校未来名片”的思想,要求教师为学校发展献计出力。结合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区,学生家庭贫困的多,家庭教育差的现实。要求教师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帮助一名贫困生或学困生。这项活动得到了全体教师的响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中也涌现了很多优秀的教师。我校青年教师徐松岭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徐老师所教班级学生李鸿鸣,家庭生活十分贫困,一度想放弃学业。徐老师每学期都为他买书、买本、买衣物,帮他度过生活、学习上的一道道难关。每当提起徐老师帮助学生的事,

学生、家长都啧啧称赞,称赞她是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还提倡骨干教师与一般教师,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结成业务帮扶对子,通过帮助备一节教研课,指导写一份教学反思等活动,提高所帮教师的业务能力。这些活动达到了宣传学校,发展学校的目的。

是开展警示教育活动。

在行风建设工作实践中,我们感到:警示教育可以很好地预防教师违纪。因此,我们坚持在教师中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我们经常从早会中挤出时间,给教师介绍发表在各种媒体上的关于教师违纪的典型案例。引导教师剖析案件发生的原因,分析它给当事人及家庭带来的痛苦。可以说介绍的每一个案件,都有很强的代表性。触目惊心的案件,对教师都是一种心灵的震撼,都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同时,我们还注意在收费、复习考试、寒暑假、节假日这些易发生违纪的时间,及时地提出警示和要求,先给教

师打思想上的预防针,真正做到警钟长鸣。

二、抓重点,突出解决实际问题。

在行风建设上,我校始终把规范收费行为,杜绝有偿家教,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等内容作为工作重点,突出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取信于家长,取信于社会。

是在收费工作时,重点在“公开”上下功夫。

学校收费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每学期收费我们都注意增加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在执行政策时,我校已严格按照“综合治理、标本兼治、严格标准、强化监督、从严查处、狠抓落实”的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的具体要求,狠抓治乱工作。坚决做到贯彻实行“减、免、补”标准,明确管理责任,与教职工鉴定治理乱收费责任状,并把此项工作与教师考评、晋级、评模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同时,我们还要以致家长一封信、

家长会等形式让家长明确学校收费标准,以增加收费透明度。对以各种隐蔽方式收费的教师一经发现,决不手软,坚决查处并及时上报教育局。

对其家庭成员和实际收入情况逐项进行调查、核实、民主评议,对申请户家庭成员状况、家庭经济来源情况进行一榜公布。对公布的对象户确认无疑后签署意见,报街道办事处复查、审核进行二榜公布。对二榜公布没有问题的,将低保对象名单报县审核、审批,然后再三榜公布,充分接受社会、群众和舆论监督。经过三榜公布,应享受低保的对象确定后,发给《城市低保金领取证》。

2.建立健全永久式公示,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把好农村低保“入口关”。在全市农村基层统一规范低保公开的形式和内容,在农村低保对象评审过程中,继续完善“4+2”工作法,积极倡导范县创新“三级民委”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职能。例如郸城县就规定,没有村监委会主任签字,

村评议结果不能上报乡镇。认真落实农村低保对象永久公示制度。目前,郸城县所有行政村都建立了农村低保永久式公示栏,借鉴郸城县经验,市民政局于9月初已向全市各县下发了《关于做好农村低保永久式公示栏的通知》,现在各地正在执行中。要加大农村

低保政策宣传力度,把政策交给群众,接受群众监督,着力打造农村低保“阳光工程”、“民心工程”,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3.动态管理,实行“分类施保”。根据“分类施保”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通过对低保对象、内容、标准的科学分类,将各项救助政策和措施与相关的社会保障政策相衔接。针对困难群体的不同要求,实施分类救助,在政策上向最困难的群众倾斜,对低保对象中老弱病残的“三无”人员实施重点保障;对就业年龄段的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完善救助与就业机制。定期开展入户审核,建立评估机制,实现了低保对象的“有进

有出”,维护了低保工作的公正性、严肃性。把低保对象分成

一、

二、三类,入户调查时间分别为一年、半年、一个季度。同时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使入户调查经常化。

4.统筹安排,确保低保资金发放。对低保资金实行了社会化管理和发放,确保低保资金能够准确及时发放到低保对象手中。市、县两级都设立了低保资金专户,实行封闭运行和科学管理,坚持专款专用,严禁截留和挪用。市财政将低保资金下拨到各县,由县财政将低保资金划入专户,民政部门及时通过银行实行社会化发放,确保了低保对象能按月领取低保金。

三、五保供养工作措施

一是根据《河南省民政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认真做好2014年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通知》要求,市本级、各县市区均出台相关文件,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及时下拨,确保五保对象资金全部发放到位。

二是切实加强敬老院管理。认真贯彻《河南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精神,在全市174个敬老院认真组织开展安全工作大排查,市民政局组织检查组,严查“四防”制度落实情况,逐一排查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促进了敬老院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下一步,全市民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力度,开展敬老院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管理水平,同时,加强专项资金的监管,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切实维护好城乡广大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振兴社区民生工作汇报

自大连市开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建设富庶美丽文明大连”大讨论活动以来,保税区领导高度重视,积极部署,充分全面开展大讨论活动,各部门领导下到基层,问计、问需、问政于民。保税区能源港区领导于2014

年7月与我社区形成共建单位。自能源港区与社区开展共驻共建活动以来,能源港区领导定期主动联系振兴社区,帮助社区开展各项工作,涉及扶贫帮困、社区建设、居民服务等方面,使群众真正得到实惠。7月15日上午社区共建单位——能源港区领导一行人来到社区,参观了社区的办公环境、询问了办公设备的使用。看到由于漏雨导致发霉的棚顶、多人合用一台电脑的情况,韩景主任斩钉截铁的说:“这些情况一定要马上解决!”。由于我社区办公经费有限,所以硬件设施很难达到办公要求。回去下拨1万元,用于修复漏雨的屋顶、添臵一台电脑,以及一些办公用品。对社区来说这些办公用品不仅是一份礼物,更代表着一份情谊。我社区位于亮甲店街道街面,人口多、杂,日常工作教多,但办公条件却极为有限,能源港区领导送来的这些办公用品无疑是“雪中送炭”,不仅方便了社区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改变了社区多年来“多人合用

一台电脑、歇人不歇机”的状况,为社区居民良好的服务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在大讨论活动期间,能源港区领导与社区居民进行面对面沟通,从社区建设、居民服务、劳动就业等几个方面了解社区居民的真实想法,充分发挥领导下到基层的能动性,以特别的爱心、特别的耐心和特别的责任心扎扎实实地工作,把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和爱护传递给广大居民,切实地为老百姓分忧,解决老百姓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十一期间,能源港区领导一行3人在社区主任的陪同下来到贫困户郑日山等六家,详细询问了他们的家庭生活状况,鼓励他们要树立信心和勇气,乐观生活,争取早日摆脱困境,并送去了米、面、油。

春节期间,能源港区领导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在社区主任的带领下,到社区管辖的7户低保户、残疾户家进行慰问和新春的祝福,并送去了米、面、油以及慰问金等。每到一处,能源港区领

导和社区工作人员都送上诚挚的新春祝福,了解家庭成员的工作、生活、健康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认真倾听他们的诉求,尽可能的给予关心、帮助,让他们迎来吉祥、温馨的春节。

2012年社区计划做的民生工作

一、由于亮化家属区老年人居多,居民区没有路灯,居民夜间出行很是不方便,计划安装路灯至少10盏,方便大家夜间行走。所需资金大约5万元左右,在能源港区领导的协调下,资金有保税区社管局承担。

二、加强社区服务,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拓展社区服务领域,热心做好弱势群体,困难家庭的生活保障工

作。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寻找工作,再就业咨询,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多方面服务内容,努力实现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做好居民和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三、搞好综合治理,抓好信访稳定工作,认真做好户籍管理及外来人口出租户的管理,及时做好民事纠纷调解,做到公平、公正,确保辖区内无重大刑事案件。大力加强社区治安防范,预防和减少各类治安案件发生,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给广大居民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秩序良好,环境优美的生活。

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源港区领导与振兴社区党总支能始终

保持着互利互助、共驻共赢的良好关系。切实做好结对共建工作,各部门充分发挥所长,积极支持和参与社区建设和文明创建等工作。在共建学习中,共同做好服务社区居民、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与城市文明程度工作,为提升辖区核心竞争力,建设和谐社区做出应有的贡献。。

振兴社区居委会

2014年2月6日

~ 26 ~

推荐第5篇:民生工作汇报

民 生 工 作 汇 报

民生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经济与社会、城乡协调发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

一.抓根本,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行风建设永恒的主题。我校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作为重要内容来抓,促进了行风的根本好转。

(一)、强化学习、宣传、查处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自我教育活动,在教职工中认真组织学习政治理论、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心理健康等内容。结合教育系统和年度考核工作,开展“师德师风”自查自纠活动,每一个教职工逐条对照“十条禁令”及学校师德细则,认真、彻底地检查和深刻反省自己的从教行为,并写出自查报告,学校认真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状况的自查,深入剖析师德师风问题的根源,认真查找工作中的疏漏和差距,拟定师德师风实施办法和自查报告。贯彻落实绥化市教育局制定的《关于规范教师行为的“七不准”规定》及海伦市教育局关于《规范教师行为的“十条禁令”》的规定,学校要细化师德师风建设条例,把师德师风建设的宣传工作作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活动,贯穿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学习宣传有关文件精神,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使有关规定入脑入心。针对学校工作实际情况,我们将在师德师风建设年认真落实师德师风“八查”活动,并以此为重点,使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查是否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执教。要求全校教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法律法规,遵章守纪,文明从教。

二查是否爱岗敬业,为校争光。使教职工深刻认识到“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点滴皆楷模”,浓重渲染“重德光荣,轻德可耻,爱校如家”的良好氛围。

三查是否关爱学生,为学生服务。严禁侮辱、谩骂、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树立垂范意识,服务意识,从身心上真正关爱学生。

四查是否苦钻业务,创新教法。教无止境,要求老师们勤学苦练、锲而不舍,使自己的教育技能真正让学生满意,教育质量让社会满意。

五查是否热情接待家长,主动与家长联系,注重家校结合,沟通家、校、社会整体育人渠道,严禁向学生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钱物。

六查是否谦虚谨慎、平等待人。对待同事要团结协作,和睦共处,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特别关爱困难学生,以高尚的人格熏陶——处处堪为人师。

七查是否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严禁违规、强迫学生购买书籍资料或其他物品,严禁向学生乱摊派、乱收费。

八查是否遵守社会公德、举止文明、严禁赌博、禁说教师忌语,争当守纪楷模,严禁随意停课、调课,违规补课。

每位教职工要联系实际,自觉审视以往的教育教学行为,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自觉接受学生和家长的监督。

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始终是学校工作的一项重头戏,广大教师必须大力弘扬优良师德师风,坚决制止和纠正各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自觉提高和完善自己,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工作学习、言谈举止等方面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二)是建立学习型组织,开展读书活动。

“天下万事学为先”。学习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起码要求,是加强师德修养的有效途径。几年来,我们在教师中大力倡导学习风气,喊响“让读书成为习惯”的口号。学校先后为教师购买图书、订阅各种刊物三百余册。并提供学习场所和学习时间,加强对学习的检查和监督。几年下来,大部分教师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上都有了很大的收获,文化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不同程度提高。“腹有诗书气自华”不断的学习丰厚了教师的知识底蕴,提升了教师的思想品位,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是开展“教师成就学校”主题实践活动。

活动中,我们帮助教师树立“品高学富的教师就是学校未来名片”的思想,要求教师为学校发展献计出力。结合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区,学生家庭贫困的多,家庭教育差的现实。要求教师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帮助一名贫困生或学困生。这项活动得到了全体教师的响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中也涌现了很多优秀的教师。我校青年教师徐松岭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徐老师所教班级学生李鸿鸣,家庭生活十分贫困,一度想放弃学业。徐老师每学期都为他买书、买本、买衣物,帮他度过生活、学习上的一道道难关。每当提起徐老师帮助学生的事,学生、家长都啧啧称赞,称赞她是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还提倡骨干教师与一般教师,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结成业务帮扶对子,通过帮助备一节教研课,指导写一份教学反思等活动,提高所帮教师的业务能力。这些活动达到了宣传学校,发展学校的目的。

(四)是开展警示教育活动。

在行风建设工作实践中,我们感到:警示教育可以很好地预防教师违纪。因此,我们坚持在教师中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我们经常从早会中挤出时间,给教师介绍发表在各种媒体上的关于教师违纪的典型案例。引导教师剖析案件发生的原因,分析它给当事人及家庭带来的痛苦。可以说介绍的每一个案件,都有很强的代表性。触目惊心的案件,对教师都是一种心灵的震撼,都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同时,我们还注意在收费、复习考试、寒暑假、节假日这些易发生违纪的时间,及时地提出警示和要求,先给教师打思想上的预防针,真正做到警钟长鸣。

二、抓重点,突出解决实际问题。

在行风建设上,我校始终把规范收费行为,杜绝有偿家教,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等内容作为工作重点,突出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取信于家长,取信于社会。

(一)是在收费工作时,重点在“公开”上下功夫。

学校收费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每学期收费我们都注意增加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在执行政策时,我校已严格按照“综合治理、标本兼治、严格标准、强化监督、从严查处、狠抓落实”的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的具体要求,狠抓治乱工作。坚决做到贯彻实行“减、免、补”标准,明确管理责任,与教职工鉴定治理乱收费责任状,并把此项工作与教师考评、晋级、评模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同时,我们还要以致家长一封信、

家长会等形式让家长明确学校收费标准,以增加收费透明度。对以各种隐蔽方式收费的教师一经发现,决不手软,坚决查处并及时上报教育局。

(二)是杜绝体罚学生,在提高教师“修养”上下功夫。

在小学,教师最容易出现的违纪就是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其后果也是最严重的。因此,我们时时刻刻提醒每一位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恰当地处理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了遇到学生违纪时要冷静一分钟再处理,遇到顶撞自己的学生要学会忍耐,尽可能把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点。为教育青年教师,我们多次邀请离退和在岗的优秀教师介绍自己的工作经验。组织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交流教育学生的方法。由于教师自身修养的不断提高,基本杜绝了体罚和变相体罚行为。

(三)是治理“三乱”工作中,在“惩教结合”上下功夫。

治理“三乱”工作中,我们时时注意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信息,认真加以分析,并做深入实际的调查,认真做好自纠,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教育每一位教师增强法纪观念,依法施教,坚决不做违纪的事。同时我们把治理“三乱”工作与教师考核、评职晋级、评先结合起来,实行一票否决。出现问题,我们不回避、不护短,认真严肃处理。

三、抓落实,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加强对“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群众最满意单位评议活动的行风建设工作管理,完善管理机制是取得政风、行风建设活动效果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在充分分析校情、师情的前提下,逐步建立和完善涉及行风工作的各项机制,确保行风建设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一)是建立师德师风测评机制。

我们认真组织每年一次的师德师风测评工作,使其经常化、制度化。在开展工作中,认真组织,严密程序,扩大参与面。在进行家长测评时,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争取家长的支持,每年家长测评卡回收率在90%以上,保证测评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学生和教师测评时实行回避制度;从几年的测评情况看,测评结果真实反映了教师的师德师风情况,得到了全体教师的认可。测评工作也把学生、家长的期望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二)是建立行风社会监督员机制。

我校在实施“一费制”之后,建立了全校学生家长联系网,学校随机抽查,这个办法对防止乱收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此网的基础上,去年我们又聘请了离退休老领导、老教师及学生家长代表共八人作为学校行风监督员。学校经常和他们沟通各方面信息,自觉接受监督,认真处理反映的情况,赢得了他们对学校的关心、支持和信任。同时也使我校的行风工作自觉置身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确保行风建设工作扎扎实实地开

展。

(三)是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在工作中,我们时时注意信息反馈工作。每当涉及到热点问题时,我们首先通过召开家长会,设立公示栏向学生家长通报。保证家长及时、准确了解有关信息,避免信息不畅给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其次,学校设置了意见箱,公布校长电话,电子邮箱,发放了征求意见函和家长联系卡等用以收集各方面信息。同时,加强与学生家长,所在社区及社会各界的联系,虚心听取各方面的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对群众的来信、来电、来访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做到件件有调查,事事有回音。对情况基本属实又能马上整改的,立即行动。对需要调查和探究的问题,说明情况,平等对话,共商良策。真正使每一位来访者“持问题而来,以坦诚交流,获满意而归。”

回顾“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群众最满意单位评议活动建设工作情况,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工作作风的转变,工作水平的提高,队伍素质的增强,绝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还需要我们常抓不懈,警钟长鸣。我们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努力的工作,把我校行风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推荐第6篇:保障改善民生

底庙中学2013思想品德中考热点专题

保障改善民生

热点材料

1.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2.2012年10月12日,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温家宝总理在会上指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是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截至今年9月底,两项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达到4.49亿人,加上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总计覆盖人数超过7亿人.

3.2012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提出明年经济工作五点要求:改善民生.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做好高校大学生生活困难补助。注重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4.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指出:要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要注意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引导广大霹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使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

5.2012年12月2l 日至22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明年农业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要扎实抓好农业生产.继续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继续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①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②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生产和创造的积极性③有利于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④为了让全体人民同步、同等富裕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要满足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如下边漫画)的要求,最根本的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B.落实分配政策,促进公平正义C.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减轻课业负担D.实行改革开放。满足人民各种期望

5.2012年12月22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讨论稿)》。由此可见()A.解决三农问题有利于实现同等富裕B.“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 C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农民的根本利益D.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三农问题 6.2012年,全国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圆满完成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农村民生有大改善,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三农”发展持续向好、快速推进喜人态势的承接和延续。10年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克服多种困难和风险挑战,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期”。十年来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

①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党和政府践行科学发展观.采取得力措施发展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③落实共同富裕的原则,用科技武装农业发展④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不进口他国农产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使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这说明保障和改善民生()

①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③能使我国迅速跻身发达国家行列④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在央视《你幸福了吗?》的调查活动中,很多受调查者都认为自己生活得很幸福。在党的领导下,人们生活得很幸福的根本原因在于()

A.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D.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9.目前,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截至2012年9月底,两项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达到4.49亿人,加上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总计覆盖人数超过7亿人。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①说明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得益于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财政收入不断增长③体现了对公民生命健康权的保护④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10.材料一:老百姓自创的企盼和谐社会的民谣:“物价上涨缓一点,农民增收快一点.就业机会多一点,资源消耗少一点,孩子消费降一点,看病吃药省一点,国家喜事多一点.煤矿灾难少一点„„”

跟踪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近十年来.党和政府在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方面做了几件大事:全面取消农业税.实行农业直接补贴.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他们称之为“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国家这样做() ①有利于实现同步富裕②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③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④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面对“节节升高”的物价,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保障群众生活,中央明确提出,要把稳定物价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频频“亮剑。”这表明()A.我国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B维护物价稳定比发展经济更重要

C.党和国家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执政理念D.稳定物价能促进人民群众合理消费 3.十八大报告指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经得起颠簸的记忆才叫记忆,经得起诱惑的记忆才叫记忆。因此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欢迎各位同学补充、完善、指正。窦如涛诚助各位考生中考旗开得胜。

底庙中学2013思想品德中考热点专题

材料二:2012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舆论普遍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当选后的讲话,预示中央将继续以保障改善民生,作为日后治国的总路向。

(1)请你结合近年来国家的发生发展情况,续写民谣(至少两句)

(2)从“百姓的呼声”反映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是什么?

(3)近年来,我国在“保障改善民生”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请你列举两项并谈谈这样做的重要意义?

(4)列举你所观察或了解的当地的民生问题(至少两个)。并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你的解决建议:

11.2012年12月21日至22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系统总结了2012年和过去10年农业农村发展成就,深刻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重点研究加快发展现代表王、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全面部署2013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看了上述新闻后,山东省某中学准备围绕“促进中国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准备】

(1)同学们准备搜集本省改革开放后农村取得的成兢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你搜集的途径和展示方法是什么?请各写出两种。

【深度探究】

(2)粮食直补、农具补贴、建设高标准农田增加单产„„近年来,中央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农民收入增速不断加快。据统计,今年前三个季度,全国31个省份农民人均收入增速全部高于当地GDP增速.并有29省份农民人均收入增速超过了城镇居民。

上述材料都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至少三点)

【我来践行】

(3)促进中国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我们责无旁贷。请你为发展绿色、高效农业献计献策。

二、非选择题

10.(1)示例:环境靓一点,收入多一点。

(2)基本国情: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举例:完善和改革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让中部崛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

意义: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均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4)①劳动就业任务依然艰巨;食品安全问题;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医疗卫生价格超出群众实际承受能力;教育乱收费;执法、司法不公问题;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等:(答出两个方面即可)②提示:可从加强立法、执法力度;强化政府责任,加强监督管理;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等方面回答。11.(1)搜集的途径有上网查询、访谈、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等。展示的方法有黑板报、宣传栏、班级宣读等。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生等。.

(3)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高农民素质,培养现代农民;推进农村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C2.C3.B4.A5.D6.A7.C8.B9.C

经得起颠簸的记忆才叫记忆,经得起诱惑的记忆才叫记忆。因此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欢迎各位同学补充、完善、指正。窦如涛诚助各位考生中考旗开得胜。

推荐第7篇:兴修水利 保障民生

兴修水利 保障民生

——莆田市东圳灌区水利冬春修纪实

寒潮涌动,气温低下,莆田市东圳灌区2011年度水利冬春修工作如火如荼全面展开。

莆田市东圳灌区共有干渠89km,支渠242km,分毛斗渠728km,跨越莆田市的城厢、荔城、秀屿三个区,共17个乡镇,受益人口152万,涉及面广。灌区工程经过一年的运行,土方淤积阻水,险工险段影响工程安全,启闭设备需要维护等问题突出,需要进行水利冬春修的全面整治,以确保灌区工程来年安全度汛。

东圳灌区的水利冬春修工作采取管理局经过现场全面核实,编制工作计划,再把工作任务层层下达,最终责任到人的模式进行管理。12月9日停水开始冬春修工作以来,每日均有数千民工克服寒风刺骨,局部渠道积水较深的困难,5到8人一组沿着渠坡一字排开,把清理的垃圾一桶一桶地往上传递,一个断面接一个断面地向前推进。每天共有自卸汽车、挖掘机、推土机等施工机械20多辆分布在渠道沿线紧张有序地清理渠道淤积土方。由推土机在渠底推土成堆,再由挖掘机挖起装车外运。灌区渠道现场机械轰鸣,运输车辆往来如梭,技术人员靠前指挥,把水利冬春修工作推向了高潮。 东圳水库水利冬春修共完成除险加固工程27处,土方清理3万多m3,路面及渠坡清理杂草杂树116km,启闭设备维护148台,约计投入工程资金100多万元。

在东圳灌区水利冬春修期间,东圳局的广大干部职工终日奔波在第一线跟班施工,与现场的民工密切配合,体现了干群鱼水情深,共同掀起了一轮贯彻中央一号文件,保障民生,兴修水利的热潮;谱写了一曲干群一起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谋科学发展,建设宜居港城的慷慨激昂的辉煌乐章。

推荐第8篇:保障改善民生

名言佳句

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2011政府工作报告》 理论表述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要适应我国劳动力结构特点,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小型微型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努力满足不同层次的就业需求。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鼓励自主创业。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快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全国互联互通。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这既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当前的紧迫工作。一是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众的基本收入。稳步提高职工最低工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二是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合理调整税率结构,切实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加强对收入过高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三是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加快建立收入分配监测系统。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尽快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推进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解决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的历史遗留问题,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积极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制度。完善城乡低保制度。继续多渠道增加社会保障基金。将孤儿养育、教育和残疾孤儿康复等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继续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保障管理信息化。发挥商业保险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快健全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长效机制,重点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切实稳定房地产市场价格,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一是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各级政府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大幅度增加投入。抓紧建立保障性住房使用、运营、退出等管理制度,提高透明度,加强社会监督,保证符合条件的家庭受益。二是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制定并向社会公布年度住房建设计划,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单列保障性住房用地,做到应保尽保。重点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严格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调整完善房地产相关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有效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和市场行为监管,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实行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市县人民政府负直接责任。有关部门要加快完善巡查、考评、约谈和问责制度,对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不力,从而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地方,要追究责任。

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今年是医改三年实施方案的攻坚年,要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一是在基层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完善基本药物保障供应体系,加强药品监管,确保用药安全,切实降低药价。二是抓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鼓励各地在医院管理体制、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和监管机制等方面大胆探索。完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改善医患关系。三是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稳定提高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参保率和新农合参合率。四是完成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任务。今年全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25元。加强重大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的预防控制和规范管理。加强妇幼保健工作。认真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大力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五是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放宽社会资本和外资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完善和推进医生多点执业制度,鼓励医生在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合理流动和在基层开设诊所,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参与社会管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完善社会管理格局。以城乡社区为载体,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整合人口、就业、社保、民政、卫生、文化等社会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加快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和纠错机制,加强信访、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工作,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制,提高全社会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加强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完善信息网络管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健全法制,严格标准,完善监测评估、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加强监管执法,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各级政府一定要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核心词汇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鼓励自主创业。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众的基本收入。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城乡低保制度。

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制定并向社会公布年度住房建设计划,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差别化住房信贷、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完善巡查、考评、约谈和问责制度。

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保障供应体系,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完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信访、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工作,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制,提高全社会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加强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完善信息网络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企业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加强监管执法,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顺民意 解民忧 增民利(保障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 《 人民日报 》( 2011年03月01日 02 版)

“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回望“十一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系列惠民政策,一笔笔真金白银,传递着浓浓的民生情怀,展示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丰硕成果。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离开了这个核心,一切发展将会失去目标,没有任何意义。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实现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正是以人为本的题中应有之义。实践证明,只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工作首位,实实在在地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才能抓住执政的根本,才能把握发展的关键。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既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广大人民群众在新的发展阶段希望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与此同时,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收入分配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领域还存在着较突出的问题,迫切需要我们下更大力气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促进公平正义,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和谐因素,促进团结稳定。

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的有效支撑。不注重改善民生,经济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把促发展与惠民生有机结合起来,经济发展才有持久动力。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让老百姓有钱花、敢花钱,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加大民生投入,扩大公共服务,让老百姓的实惠看得见、摸得着,有利于汇聚民心民智民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相互促进,抓民生就是抓发展。

改善民生,枝叶关情。解决好民生问题,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各级党委和政府责无旁贷。我们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认识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始终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冷暖为念,时刻保持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扎扎实实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更加关注和重视民生,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在“十二五”期间绘就更精彩的民生画卷,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推荐第9篇: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作者: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刘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也步入了一个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新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发明和广泛应用,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也引起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进入21世纪,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事业发展。

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只有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这要求我们在科技工作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世界科技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特别是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要紧紧扭住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中心任务,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要在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把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中重点发展、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产业和行业作为重点领域,把在重点领域中急需发展、任务明确、技术基础较好、近期能够突破的技术群作为优先主题,加快突破瓶颈制约,掌握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解决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提高国家安全保障能力。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科技结构布局。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科技结构布局,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继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进一步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具体来说,就是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政府管理科技事业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完善科技开发计划,促进科技创新要素和其他社会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形成科技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不断增加科技投入的良好机制。要完善科技

资源配置方式,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和共享,形成广泛的多层次的创新合作机制,建立健全绩效优先、鼓励创新、竞争向上、协同发展、创新增值的资源分配机制和评价机制。要建立竞争机制,坚持国家科技计划对全社会开放,支持和鼓励国内有条件的各类机构平等参与承担重大计划和项目,为全社会积极创新创造良好条件。要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加强对重要技术标准制定的指导协调。要抓紧制定切实有效的改革举措、激励政策和法律法规,完善鼓励自主创新的金融财税政策,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积极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

三、加强科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完善科技人才结构。

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大国,都把科技人力资源视为战略资源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大力加强科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技事业的前途。因此,要积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坚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完善适合我国科技发展需要的人才结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科技人才队伍。要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要依托重大人才培养计划、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和科技领军人物,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一批中青年高级专家。要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和活力,提高创新效率,特别是要为年轻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

评 论

推荐第10篇:促进社会发展保障民生

以民本为念 为民生护航

近年来,新余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民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惠民政策力度大、惠民项目建设多、惠民资金额度大。为确保党和政府的关爱真正惠及每一个普通群众,我市纪检监察机关积极履行职责,以监督保民生,以服务维民利,以纠风取民信,有效保障了中央、省、市惠民政策在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几年来,我市未出现一起因损害群众利益引发的重大社会事件。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网格式”监督检查保障民生

针对民生工作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我们把对惠民政策、项目资金的监督检查作为履行职责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行“上下左右”网格式检查,即:自上而下检查惠民资金流向,自下而上核实受惠对象,左右横向对照每一道程序,确保不留下一个死角、不遗漏一笔资金、不放过一个环节。三年来,经我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检查的各种民生工程资金总额达21.7亿元。在监督的方式上,我市主要进行了以下探索:一是专项检查项目化。凡是中央、省、市政策规定的、涉及面广或项目金额较大的,均由市纪委监察局立项进行执法监察,组织专门的工作组进行系统跟踪检查。通过查资金流向、查执行标准、查管理程序、查资金与项目台帐、查廉政合同落实,确保各项政策执行不走样。2009年以来,我市在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支农惠农、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领域中开展各类专项监察达73项(次)。二是流程监督嵌入化。为使监督及时有效,我们在落实民生工作的过程与环节中,将公开、公示、评议等监督手段纳入实施程序之中,寓监督于管理。如,

1 我市制定的《新余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中就明确规定:“凡是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行政决策,都向社会公布决策备选方案,征求意见”。在农村低保工作中,我们在对象确定的程序中嵌入了群众民主评议制度和低保对象公示制度,有效防止了“人情保”现象。三是群众监督制度化。民生工程的受益主体是群众,只有充分动员群众参与,监督才有足够的广泛性与针对性。为此,在农村,我们推行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五项监督制度》,使群众对涉及自身利益的村级事务有了明确的监督途径;编制了“三务公开”目录,使村务、财务、基层党务实行了定时间、定内容公开,畅通了群众监督的渠道。我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基层党务公开工作分别在全国性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在城市,制定了《新余市行政听证办法》,规定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进行听证,让群众监督;我市还通过在各媒体开设的行风热线、市长热线、行政投诉热线、发展环境监测点等渠道,形成了立体网络,每年接受群众对各种民生事业的监督5万余次(条),形成了对民生工程落实情况的强大监督。

二、以“阳光式”便民服务维护民利

在保障惠民政策落实、使群众共享社会公共福利的同时,我市还积极将人民群众享受政府提供的行政服务作为保障群众利益、维护民生的重要内容,采取有效措施,实行阳光透明服务,杜绝各种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切实降低了群众的生活成本,维护了群众的正当利益。一是建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全市34个乡镇全部建立了“集中办公、一站式服务”的便民服务中心,所有涉农部门及基层站所都进驻中心开展公共服务;依托便民服务

2 中心,在各村设立了民事帮办点。全市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基层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办事效率明显提高,杜绝了“暗箱操作”,消除了“吃拿卡要” 等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维护了农村的和谐稳定。去年,我市将农民建房收费纳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开展服务,剥离了原先搭车收取的建筑营业税、耕地占用税、耕地开垦费和防洪保安资金等费用,仅剥离建筑营业税一项,每年就能为建房农民减轻负担近300万元。二是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站。全市34个乡镇(办)全部建立了公共资源交易站,所有2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建设、农村集体土地、山林、水库、荒山等出让、租赁等及2000元以上的物资采购,都纳入公共资源交易站进行交易,有效保障了农民集体财产安全和农民利益。2010年,全市各地共交易项目361个,交易总金额6077.01万元,增收节支373.86万元。三是市、县(区)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两集中、两到位”。将市、县(区)直部门的审批权利全部集中到行政服务中心窗口面向群众服务,使行政审批权力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减少了群众办事的隐性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保障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以“定向式”纠风治乱取信民意

市纪委监察局将每年一月份定为“民生调研月”,每名常委负责调研一个民生课题,在此基础上确定执法、效能和纠风等涉及民生工作的重点,集中力量,重拳出击,“定向”解决阶段性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始终坚持把民生领域纪律作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一经发现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立即启动快速反应机制,严肃查办。2009年以来,我市通过纠风、执法、行政投诉等工作

3 中发现各类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纪现象并立案查处案件79件,占全市所有案件的28.5%。在房地产开发违纪违法问题整治与闲置土地清理工作中,我市把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积极稳妥处理房地产开发历史遗留问题40多个,解决了部分群众长期办证难的问题,办理房产证4805本,土地证3004本。通过纠风治乱,有效震慑了民生领域的违纪违法企图,促进了我市各民生工程顺利推进。(20

11、

3、6)

第11篇: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党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的持久动力。按照提速落实“314”总体部署、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要求,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专题研究了民生工作,决定本届市委任期内,用两年半时间,在解决全市群众最关心的10大民生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

1.建设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解决50多万户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住房是当前头等民生大事。建立市场供给与政府保障并举的“双轨制”住房体系,实现城镇住房“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三年建成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加上近几年旧城区改造中的危旧房、“城中村”、棚户区等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性安置房,力争解决占城镇人口30%的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难问题。所有公租房必须交通便利、设施完善、功能配套,房屋环境和质量不低于普通商品房。城镇住房困难家庭、进城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和外地来渝工作人员,只要有稳定收入,都可申请租住;租金一律控制在同类地段、同等品质商品房租金的60%以内。促进商品房市场健康发展,从政策上鼓励和引导群众自住性购房,抑制投机性炒房和豪宅,综合运用规划约束、土地供给、信贷税收等手段,控制房价过快上涨。

2.实施万元增收工程,使“两翼”95%有劳动能力的农户三年增收万元以上。以深化林权改革为动力,念好“山”字经,支持“两翼”农户发展林果、林下养殖、林业种植、森林旅游等特色产业。政府筹资100亿元投入万元增收工程,推动农村金融创新,引导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户提供种苗,派1万名农技人员下乡从事技术服务,建成100个农产品交易市场和1000个辐射全国的销售网点,解决农产品“销售难”。力争“两翼”农林总产值达1000亿元,95%有劳动能力的农户收入由1.5万元增加到2.5万元以上。“两翼”以外区县要结合自身特点推进农户增收。大力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建成1500个集中、宽敞、舒适、方便的“农民新村”,改造农村危旧房30万户,新建巴渝新居15万户。打造100个特色鲜明、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小城镇。新建和改造集镇自来水厂300座,解决600万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继续给予31个远郊区县城每年3000万元专项支持,加快配齐学校、图书馆、影剧院、体育馆、商业街等“几大件”,全部具备区域性小中心功能。率先实行相对扶贫标准,对低于农民人均纯收入30%的农村人口进行动态扶贫开发。完成1000个村整村脱贫,易地搬迁38万生存环境恶劣的贫困人口。

3.森林覆盖率达到40%,城区绿化率达到35%,建成国家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按照国家中心城市定位,打造西部最优的人居环境。大搞荒山绿化,推进城市增绿,营造良好生态,新增造林1200万亩;新增城市绿地6320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平方米;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1天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85%、70%以上,让市民呼吸清新空气,喝上干净水。全面完成主城区1200万平方米危旧房、“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今明两年综合整治老旧居住区1.2亿平方米,改造主城干道31条,打造一批群众喜爱的特色风貌街区。严格控制城市建筑密度、高度,新建一批大中型广场、公园和文化体育设施,为市民提供更多休闲娱乐场所。着力解决如厕难、过街难、停车难问题。新增轨道交通营运里程120公里,完善换乘系统和公交线网,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市民出行便捷性。

4.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配备校警,建成500个交巡警平台。平安是民生之要、百姓之福。建立校园安保支(大)队、校园民警、保卫干部、保安人员、护校队“五位一体”的校园安全新型警务体制。全市70%以上中小学、幼儿园至少“一校一警”,规模小、人数少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多校一警”全覆盖;每校配备1名保卫干部、2名以上专职保安。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成500个交巡警平台,配备1.3万名交巡警;安装50万个公共视频,监控治安重点部位;在全市社区和公共场所设立5000个阳光警务查询监督终端,方便群众报警和监督办案。继续开展“扫黑除恶”,依法保持对各类犯罪的高压打击态势。加快建设雷锋式警察队伍,推动警风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使全市公安民警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5.提前实现全市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使300多万农村老人老有所养。构建全覆盖、保基本、能转移、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2011年底前,农村养老保险扩展到全市40个区县,农民参保率达到80%以上,确保全市农村所有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领到不少于80元的养老保险金。城乡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建立临时救助专项资金,完善救灾体系。加快区县社会福利中心、区域性儿童福利院、乡镇社区托老机构和残疾人托养所建设,确保老有所养、灾有所济、孤有所靠、残有所助。

6.培养照顾好130万农村留守儿童,解除外出务工群众后顾之忧。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联动,切实解决好农民外出务工带来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新增农村寄宿制学校400所,建立针对留守儿童特点的培养模式,采取代理家长、亲情室、托管中心等措施,让全市留守儿童健康茁壮成长。新建115所中小学,基本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和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逐步推广学生饮用奶(鸡蛋)计划,为非寄宿贫困生提供“爱心午餐”,不断改善青少年营养状况。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行中职免费教育。保持财政性教育投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全市中小学标准化达到60%,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7.以解决农民工户口为突破,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在城镇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200多万农民工及其家属、40万失地农民和70万农村籍大中专学生的户口问题,形成科学有序的人口城镇化机制,力争到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建立转户居民宅基地、承包地和林地弹性退出机制,以合理的过渡期保障合法权益。建立农村土地权益置换城镇公共服务的有效机制,确保农民进城落户后同等享有城镇居民住房、就业、养老、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

8.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让群众看病方便、治病便宜。改扩建150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市实现“一镇一院”、“一社区一中心”。建设13所区县三甲医院,改造升级23所区县医院,全面提升县级医疗服务水平,让农村疑难杂症能够就近医治。对5.5万名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医务人员实行绩效工资,鼓励医疗卫生人才扎根基层。办好药品交易所,抑制药价虚高,在乡镇社区公立卫生机构、村卫生室实行基本药物零利润销售;加快实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比例分别逐步提高到70%、50%以上,降低群众医疗费用负担。以妇女儿童和农村卫生为重点,实施孕产妇保健、儿童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等20项基本公共卫生免费服务,使群众少生病。 9.发展6万户微型企业,新增30万就业岗位。创业是发展之源、富民之要。在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鼓励支持微型企业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重点支持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农转非”人员、三峡库区移民、残疾人、城乡退役士兵、文化创意人员、信息技术人员等群体自主创业,力争新增微型企业6万户。市财政每年出资3亿元,按企业注册资本的30%~50%给予补助,并通过税收返还、融资担保、规费减免等措施扶持创业,让群众有活干、有钱赚。

10.深入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大下访”,深化“三项制度”,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困难。推动“三项活动”和“三项制度”常态化,并不断创新实践形式。区县党政领导干部每人每年下访12次以上,及时化解本地区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研究解决信访问题,确保群众诉求有人听、难题有人解、利益有人维护,两年内基本消化现有信访积案;建立重大事项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减少新的矛盾产生。各级机关干部每年至少7天、新招录公务员和新提任领导干部至少30天“三进三同”。“结穷亲”实现机关全覆盖、干部全部参与,与农村50万贫困户全都结对,结对干部每年深入“穷亲”家不少于2次。村和社区党组织要把落实“三项制度”作为刚性职责和看家本领,严格督促考核,做到接待服务全天候、入户走访全覆盖、办理反馈全落实。

在办好以上重大民生事项的同时,要深入推进“五个重庆”建设,切实加强劳动就业、收入分配、文化体育、物价稳定等工作,努力实现全市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要位置,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做顺民意、贴民心的好事实事,不断提高全市人民的幸福水平。

第12篇: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民生建设

主 要 内 容

一、民生问题日益凸显

二、民生的涵义及特性

三、妨碍民生改善的主要问题

四、历史方位

五、应对思路

一、民生问题日益凸显

民生问题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升级变化的,不断地会面临新的民生问题。我国现在主要面临的民生问题已不仅仅是温饱问题,更是关系国家能否持续发展进步的民生问题,如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养老难、住房难等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改革的成败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重视民生,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是事关改革发展全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问题。因此,解决民生问题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中之重。

民生问题之所以会成为时代主题的原因

第一,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深入人心。

第二,社会成员平等、独立意识在普遍增强。

第四,社会焦虑

正是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我们党现在把改善民生问题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习近平: “中国的发展任重道远。解决发展问题、改善民生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

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五中全会:“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

二、民生的基本涵义及特性

1.民生的涵义及内容

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活状态、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以及基本发展能力,等等。

2.民生问题的特性

第一,刚性需求。民生问题,对于社会成员来说是最为基础的、不可或缺的“刚性需求”。民生需求特别是基础民生需求的满足,是人们其他所有需求得以产生、存在的必要条件。

第二,逐渐增长性。这种增长,既包括为人们对同一类公共服务产品需求程度的逐渐提高,也包括人们对公共服务产品需求相关种类的逐渐增多。

第三,基础保障性 。这主要是针对高档文化娱乐性等公共设施而言的。同时,这一特性也是针对高福利政策而言的。

3.民生内容的基本框架

从民生的含义以及民生的特点可以看出,民生是有严格界定的,不能把民生的外延无止境地扩展,把所有与民生相关的事情都算作民生本身的事情。否则民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国际上通行的可比的民生基本框架一般来说是“3+2”,也就是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另外还可以加上就业保障和住房保障。

三、妨碍民生改善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中国的民生改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其一,社会成员初步获得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其二,民生理念深入人心,并且成为执政党的重要执政理念;其三,“底线”(保底的)民生获得了长足进展。

但是,与经济发展相比,社会发展明显滞后,民生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好转:收入差距过大现象十分明显;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问题比较明显;就业压力突出;社会保障面临很大难题;教育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公共卫生发展滞后;等等。

在中国现阶段,有四个问题直接妨碍着民生的改善。

1.政府的公共服务意识及专业能力仍然偏弱

就民生的改善而言,政府理应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行为主体的角色。为了做到这一点,政府的定位必须是一个公共服务型政府。

在改革开放以前的30年,我们在试图扮演着一个“全能型的政府”,政府几乎包揽整个社会的全部领域,而取代了各种职业群体。在改革开放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又在试图扮演一个“经济型政府”的角色,而取代企业家群体以及相关职业群体的位置。既然定位是“经济型政府”,就必然会过度看重GDP目标,就不可能重视社会公正和民生问题,就不可能将政策和行为的重心放在基本的民生方面,也很难重视自身公共服务专业能力的提高。

2.公共投入优先顺序的明显颠倒

从用于民生的公共投入结构来看,是公共投入存量安排使用的不够合理,具体表现为公共投入优先顺序的明显颠倒。

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就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而言,应当以民众的基本需求为基本着眼点,应当以民生问题为优先。这是一个规律。

30多年来,中国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呈现出一种明显颠倒的状况,很不正常。

主要原因是,政府自身职能定位有误,公共政策重大决策往往缺乏科学化、民主化、透明化和的监督,干部考核指标往往只是重视经济增长而轻视民生指标,中央财政的一些缺位。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具体原因,银行贷款愿意贷给豪华投入,因为有抵押;民生没有抵押,有风险,不愿贷款。

这几年虽然有明显好转,但由于积重难返,根本性改变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

公共投入优先顺序的明显颠倒,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在基本民生方面公共投入的比例较小,处在后列的国家行列。

3.民间慈善事业十分落后

从用于民生的公共投入来源看,是增量拓展不足,具

体表现为公益慈善组织作用发挥得不够。

公益慈善组织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之一。公益慈善组织同现实社会及民众的联系更加密切,专业性更强一些,公益慈善组织对改善民生的针对性及反应力相对要更强、更贴切。如果缺少公益慈善组织这一重要力量,那么民生的改善不可能是扎实的。 2008年,美国全国的慈善捐赠总额是3076.5亿美元,占GDP的2.2%,人均为1620美元 (2006年)。

相比之下,中国过于落后。2014年为1042亿元,仅占GDP总量的0.16%,人均捐款数额仅为76元。

4.与民争利现象比较明显

从民众负担看,是与民争利现象较为明显,特别是税收偏重。

由于政府的职能定位没有完全转为公共服务型政府,由于公共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等多方面的原因,所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公共权力与民争利的现象。 与民争利现象突出表现在:

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幅度远远大于居民收入增幅。

1979-2013年,中国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9%;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只有7.4%和7.6%。 结果是,民众税负负担比较严重。

世界银行提供的数字则显示,2008年中国劳动者平均税率为45%,远远高于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甚至要稍高于欧盟15国的平均水平,高出澳大利亚、美国的平均税率近一倍。

税费政策的出台有时表现出一种明显的随意性

税费政策必须经过必要、严格的法律程序方能出台,用以防止出现失误情形的发生。在法治社会,税收政策的制定应当基于“税收法定”的原则。但是,实际情况经常相反。

四、历史方位

1.历史的必然性

世界现代化的规律说明,时代发展到了类似于中国的这个阶段,无论是在哪个国家和地区,是哪个党执政,都会遇到类似的民生问题及社会矛盾。中国目前的民生问题及社会矛盾,虽然是建国60多年来最为严重的时期,但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属于中等偏下的程度。2.不同类型的典型事例

就改善民生成功与否而言,分为成功者,不成功者,一般成功者这样三种情况。其中,成功的典型事例是台湾地区,不成功的典型事例是阿根廷,一般成功的典型事例是美国。 (1)台湾:最为成功的典型事例

台湾起飞最基础性手笔是向共产党学习,成功进行进行了整党和土地改革。接着,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重视改善民生。推动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的普及,重视农民的利益,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推动公共卫生,保护劳工权利,鼓励中小民营企业发展。

台湾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基尼系数始终没有超过0.4,创了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历史的纪录;社会相对比较稳定,很少出现激烈的社会抗争。

1985年11月11日,蒋经国就台湾经济起飞的原因,回答美国《读者文摘》编辑芮德说:“贯彻均富政策,缩小贫富差距,增进社会福利,提升生活品质,建立公平而和谐的社会。”

台湾地区20世纪50-70年代的经验说明:改善民生不但有助于社会的安全运行,而且会增加一个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使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同步进行,相互促进。台湾与大陆同文同种,台湾发展的不少经验,值得大陆借鉴。 (2)阿根廷:最为失败的典型事例

阿根廷在20世纪初期曾经是全世界经济最领先的国家之一,排名第六。

20世纪30年代以后,开始落伍。社会层面的原因:民生问题长期得不到改善,贫困问题凸显,贫富差距过大。造成民粹主义与威权主义之间的恶性互斗。

阿根廷20世纪之初至30年代的经历提醒人们:民生如若长期得不到应有的改善,则会使国家长期陷入起伏度较大,前景不确定的状态。

(3)美国:一般成功的典型事例

罗斯福以前,美国的民生问题及社会矛盾问题比中国严重得多。

如:腐败;民生问题;劳动保护;贫富差距;社会矛盾(特别是劳资矛盾)。 罗斯福采取的主要办法是,底线保障,大规模救济,大规模公共工程建设,以工代赈;制定劳动保障法;激活中小企业;激活银行。有名的炉边谈话。罗斯福的这些做法,不但有效地改善了民生,缓解了社会矛盾,而且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美国的经历(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时期及之前的20年)告诉我们,在早期市场经济的丛林法则运行很长时间,造成大量社会矛盾之后,只要开始注重民生,仍有可能使国家发展进入较为正常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状态。

五、应对思路

1.从战略的高度看待民生问题

在中国现阶段,改善民生对于中国民众的极端重要性,类似于当年土地改革对于民众的极端重要性。

只要我们拿出类似于当年进行土地改革的劲头来改善民生,将民生指标作为重要指标列入各级政府考核体系当中,那么,我国的民生状况就会迈上一个巨大的台阶。

2.改善民生必须有利于而不能妨碍人们的自由发展

从民生基本定位的角度看,民生问题不是一个独立的领域,它必须从属于社会公正这一基本理念。

社会公正有两个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基本价值取向:第一个基本价值取向是,要让全体社会成员能够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第二个基本价值取向是,要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由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其中,前者的主要功能是“保底”,确保并不断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底线,以求得社会团结;后者的主要功能在于“不限高”,以充分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

改善民生属于社会公正问题当中“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所关住的基本内容,但决不是社会公正的全部内容。这就提示人们,在改善民生问题时,不仅不能妨碍、而且还应鼓励和推动人们差异化的自由发展,否则社会便会缺乏活力和创造力。

并非民众所有的利益诉求都是公正合理的。比如,南锣鼓巷拆迁补偿款项问题。再比如,同样是改善民生,希特勒与罗斯福不相同的做法就很能说明问题。

准确把握这一规律,对于防止平均主义的复活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现在中国的复杂情形是,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同潜在的某些平均主义因素有时是交织在一起的。这一切,使得平均主义有时会借改善民生的名义而抬头。而平均主义一旦抬头,便会对公平正义、市场经济以及人们的自由发展形成严重的破坏。

3.注重“加法”,慎用“减法”。

从技术操作层面上看,民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这就是宜作“加法”,不宜作“减法”。对于民众来说,如果普遍地增加了一些利益,自然是皆大欢喜。但是,如果对一些已经实施的民生政策,发现不尽合理而试图矫正的话,那么就往往会引发民众的广泛抵触,甚至会引发某些社会不稳定现象的出现。

4.要特别关注几个群体的民生保障

由于民生问题不仅事关社会公正的如何,还事关社会安全状况的如何。从这个角度看,需要重点关注几个重要人群的民生问题。这几个群体的民生状况一旦出现大问题,会直接引发社会的不安。

我们现在可以预判一下,假如中近期未来的某个时期,一旦出现社会骚乱,主要参与者是哪几个人群的成员?恐怕这样三个人群当中成员的可能性比较大:

一是失业大学生。

二是80后农民工。

三是草根精英。

所以,要特别解决好这几个人群的民生保障及公平对待问题。

第13篇:保障和改善民生

热点专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

【背景材料】

1.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

2.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及“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多项改善民生的举措。3.2011年1月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2011年年主题:消费与民生。 “消费与民生”有3方面含义:一是强调消费需求是保持经济增长的恒久动力,是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二是强调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制定消费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强调消费维权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力抓手。

4.2011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即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首个关于水利的综合性政策文件,是新世纪以来中央关注“三农”的第8个“一号文件”。

5.2011年的全国“两会”,网络在其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代表们通过网络搜集社情民意,利用电子邮件、博客、微博等渠道加强与民众的互动;民众通过网络表达自己对“两会”的看法,积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温家宝总理与网民在线交流,网络问政成为中国民主新符号。

【热点与教材的结合】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就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表现,就是关注民生,体现了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体现了党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

3.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具有强制性;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维护消费者的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等权利,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

6.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人身权利;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行为,情节严重的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未成年人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给予了特殊的保护,未成年的生命健康权更应受到保护。

7.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社会的奋斗目标。

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社会负责,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8.正确看待竞争,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道德和法律,是我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9.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10.我们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1. 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主要职权有:立法权、监督权、任免权、决定权。

13.党和政府千方百计丰富民主形式,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14.中国共产党是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5.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16.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P34。我国目前的小康:P114

17.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18.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19.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只有正确得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关系,才能保证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

20.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了党始终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1.现阶段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2.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2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24.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设计问题】

1、民生问题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①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P35

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P35

2、民生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根本原因: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均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根本途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民生问题关系你我他。解决民生问题,我们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①我们青少年要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关注国计民生 ②为弱势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③自觉维护公平正义,自觉遵守法律;④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⑤立志成才,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作出自己的贡献。

4、重视、关注民生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什么? P93

5、我国目前的小康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康水平?P114

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是什么? P116

7、我们身边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与和谐有关的问题)?

①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③就业难,物价上涨快、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8、.列举近年来我国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举措说明了什么?保障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措施:①分配: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②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③养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④教育:在全国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义务教育学费全免 ⑤就业:实施下岗工人再就业工程。⑥住房: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⑦物价:采取措施限制房价、药价、菜价 ⑧三农问题:废除农业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在全国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抗旱措施措施 ⑨安全:重视校园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等)

说明:①我们国家关注民生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我国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

保障了:公民的生存发展权、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劳动权等。

9、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着力解决重视民生问题? ①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 ②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需要。

③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 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⑤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只有改善民生,才能维护人民利益;

10、为什么说“公平正义比太阳有光辉”?

(1)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充分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 (2)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3)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4)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

11、怎样构建和谐社会? (怎样做?)

①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②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重视解决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与人的和谐

③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和谐文化,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

12、党和国家应如何解决民生问题?(怎样做?)

①最根本的途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臵,使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④政府部门要依法行政,努力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13、就民生问题的某个方面谈谈解决措施。(请提出可行的解决建议)(怎样做?) 例:(1)就教育问题而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免;贯彻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扶持薄弱学校;等。

(2)就食品安全问题而言:①相关部门完善立法,加强检查监督管理;②生产者应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生产合格产品;③销售者应诚信经营,杜绝假货; ④消费者应增强

自我保护意识,配合执法部门与制假售假行为作斗争。

(3)上学难:在全国城乡全部免除义务教育的学杂费,在高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

(4)看病难,看病贵: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让人人享受到医保的便利。

(5)住房难,房价高:依法惩治房地产开发商的违法违规行为,推进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和廉租房制度的改革。

(6)就业难:实施再就业工程,鼓励自主创业等。

14、对于改善民生,你有什么建议?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根本途径)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③优先发展教育,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④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⑤实施再就业培训,增加就业岗位;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15、怎样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推进公平正义?(怎样做?) (1)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氛围,诚实守信,平等友爱,团结互助,融洽相处;

(3)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关爱弱势群体,实现共同富裕等。

16、中学生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做点什么?(怎样做?)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身的和谐

②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团结同学,助人为乐。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主动为班级服务,实现学校的和谐

③文明礼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自觉遵守法律和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崇尚公平,维护正义,实现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

17、塑造文明城市形象,建设和谐河北,我们该怎么做?(怎样做?) ①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②遵守社会公德和秩序,不说脏粗话,不乱扔垃圾,文明过马路 ③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加各种文明创建活动 ④坚决反对和制止有损城市文明创建活动的不良言行

18、有关民生,和谐,小康的宣传标语或口号或一句话感言(怎样做?) “关注民生,和谐发展”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是大事”;和谐社会,人人共享 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新河北;促进和谐,人人有责 小康建设你我他,节约环保靠大家

19、政府解决民生问题体现了教材哪些观点?

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④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关系;⑤党和政府致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20、“两会”召开前夕,总理通过互联网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问政于民,倾听群众声音,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①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有权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③人民享有监督权和建议权;④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⑤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⑥党和政府重视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互联网是党和政府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是广大群众诉求意愿、反映疾苦、维护权益、谏言纳策的新途

21、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国家应采取哪些有力措施? ①政治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保证公民平等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②经济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③文化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④生态方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⑤社会方面:关注民生,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医疗、住房、教育等事关百姓生活质量的问题。

22、谈谈怎样才能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要求政府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③要求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④要求政府履行社会责任

23、畅谈你“心目中的尊严生活”。

答: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对人权更加尊重:老有所依,学有所教,人人过着和谐、自由、快乐的生活等。

24、温家宝总理强调。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请你阐述这段话所包含的思想品德课的基本观点.

①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让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④党和政府致力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5.我国“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有何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②有利于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③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秩序,构建诚信社会;④有利于促使人们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

26、“消费与民生”这一2011年年主题的公布说明了什么?

①我国非常重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 ③是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7、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水利建设”,你认为体现了教材哪些观点? (1)我国面临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损失严重; (2)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我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5)水是生命之源。

(6)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生命健康权、财产所有权。

28、请运用课本知识,说明国家聚焦水利建设、重视水利的重要性。(1)有利于保障民生,关注民生,建立抗旱减灾机制,增强忧患意识; (2)有利于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有利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保障百姓生活水平; (5)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等。

29、山东、安徽、江苏、河南等地干旱天气的频发给人们敲响了什么警钟?

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水资源严重不足,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必须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0、请你为上述干旱省份或地区提几条节水措施

(1)积极宣传我国水资源形势的严峻性,营造节约水资源的良好氛围;

(2)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建设节水型城市。

(3)适当提高水价,增强公民的节水意识。

(4)一水多用;使用节水龙头;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菜水、洗脸水冲厕所等

31、为尽快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做点什么?

(1)积极向周围群众宣传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营造抗旱防灾的良好氛围; (2)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不浪费水; (3)使用节水龙头,防止长流水;洗完手、脸后及时关闭水龙头;

(4)制止、举报那些破坏水资源的行为,积极向当地政府建言献策,坚决同破坏浪费水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第14篇: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生问题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问题。总结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解决民生问题的经验可以看出,个案式的努力和一事一议的方式虽然可以解决一些眼前问题或局部问题,但难以收到持久成效。这就要求从制度设计的角度考察和研究民生问题,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建立健全与民生相关的各项制度,可以将政府及其他主体的行为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有利于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科学设计制度。民生问题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需要科学的制度设计。如果制度设计科学合理,即使不能一下子解决所有民生问题,也能得到人们的支持和理解。比如,当前我国正在逐步建立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尽管不能解决农民看病的所有问题,但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科学设计制度,应坚持正确的价值理念,其中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以人为本理念,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二是公平正义理念,做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协调运行制度。民生问题大都是影响面广、牵涉面大、关联度高的问题,不可能依靠某一项制度就得到解决。就业、教育、收入分配、住房、社会保障等各项民生制度是一个有机统一体,不能割裂开来。如果缺乏统一协调的制度体系,就很容易产生不同制度之间的脱节甚至冲突,影响制度运行

成效。比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绝不仅仅是医疗制度本身的问题,而同时牵涉到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问题。如果不能有效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提高人民健康素质、提升社会保障能力,恐怕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协调运行制度,一方面应加强统筹规划,做到通盘考虑,避免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各项具体制度之间相互脱节;另一方面应加强沟通交流,做到密切配合,及时解决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认真落实制度。再好的制度如果无法落实,也等于一纸空文。当前,一些好的民生制度之所以没有收到应有成效,主要是受官僚主义、地方保护主义、既得利益群体阻挠等因素的干扰,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偏差、变形或者落实不到位。比如,经济适用房制度是面向我国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制定的一项制度,目的是满足这一群体的基本居住需求。但在制度运行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出现了拥有多套房产者购买经济适用房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这项制度的公正性,也对政府的公信力造成损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应进一步加大对制度运行的监督力度,提高制度运行的透明度,严惩各种干扰和影响制度落实的行为,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第15篇:保障和改善民生

——关于中共河南省委创先争优活动征文

征文题目 从多元的角度看我省民生 姓 名 屈建军 学 院 政法学院 专 业 法 学 年 级 2009级

2011年10月

从多元的角度看我省民生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要想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切实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实现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提供动力和保障,就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目前 ,党和政府提出的很多改善民生的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总结党和国家以及省内近些年的新政策、新措施,我得出以下总结。

总体而言,要想应该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着手,在经济上,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河南人民共同富裕;在政治上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执政为民,促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在文化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公民价值体系,提高全省人民素质。另外,在生态建设上应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法杖与自然保护相协调,实现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问题。在教育方面,强调优先发展教育,逐步建设人力资源强省。制定中长期规划,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基本解决农村“普九”债务问题,落实、完善好国家助学制度,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发展职业教育,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督促地方财政增加收入,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全面加强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鼓励大学生、师范生到基层、农村任教。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

2、就业问题。我省市人口大省,在就业方面,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以创业带动就业。为了实现就业公平,强调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并加强全面培训劳动者、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2 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取向;在分配方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全省城乡居民收入。

3、社会保障问题。要加快建立覆盖全省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从我们的省情出发,可以是低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但要实现全覆盖,不漏一人,不让一人因生活窘迫而绝望。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主要是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特别是要落实好我省国家级贫困县的社会保障制度。

4、医疗卫生问题。在医疗卫生方面,着眼于提高全省人民的健康水平,强调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近年来国家快速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积极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验,可以预期,一个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将在近年内得到确立,它将从根本上免除全省人民疾病医疗的后顾之忧,切断疾病与贫困之间的链条。

5、文化体育问题。文化体育方面,积极发展全省文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扶持文化产业,积极发展省内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事业。加强网络文化管理。加强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发展体育产业。

6、收入分配问题。主要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增加全省人民的财产性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要通过改革和发展,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防止两极分化,使全体社会成员逐步共同富裕 。

7、社会管理问题。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及时合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坚持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处理群众来信和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健全社会稳定预警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工作措施。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总而言之,解决全省民生问题在当下,我们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收入分配等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3 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第16篇:保障和改善民生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纳入制度化轨道

2013-06-07 民生问题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问题。总结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解决民生问题的经验可以看出,个案式的努力和一事一议的方式虽然可以解决一些眼前问题或局部问题,但难以收到持久成效。这就要求从制度设计的角度考察和研究民生问题,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建立健全与民生相关的各项制度,可以将政府及其他主体的行为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有利于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科学设计制度。民生问题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需要科学的制度设计。如果制度设计科学合理,即使不能一下子解决所有民生问题,也能得到人们的支持和理解。比如,当前我国正在逐步建立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尽管不能解决农民看病的所有问题,但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科学设计制度,应坚持正确的价值理念,其中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以人为本理念,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二是公平正义理念,做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协调运行制度。民生问题大都是影响面广、牵涉面大、关联度高的问题,不可能依靠某一项制度就得到解决。就业、教育、收入分配、住房、社会保障等各项民生制度是一个有机统一体,不能割裂开来。如果缺乏统一协调的制度体系,就很容易产生不同制度之间的脱节甚至冲突,影响制度运行成效。比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绝不仅仅是医疗制度本身的问题,而同时牵涉到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问题。如果不能有效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提高人民健康素质、提升社会保障能力,恐怕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协调运行制度,一方面应加强统筹规划,做到通盘考虑,避免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各项具体制度之间相互脱节;另一方面应加强沟通交流,做到密切配合,及时解决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认真落实制度。再好的制度如果无法落实,也等于一纸空文。当前,一些好的民生制度之所以没有收到应有成效,主要是受官僚主义、地方保护主义、既得利益群体阻挠等因素的干扰,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偏差、变形或者落实不到位。比如,经济适用房制度是面向我国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制定的一项制度,目的是满足这一群体的基本居住需求。但在制度运行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出现了拥有多套房产者购买经济适用房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这项制度的公正性,也对政府的公信力造成损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应进一步加大对制度运行的监督力度,提高制度运行的透明度,严惩各种干扰和影响制度落实的行为,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17篇: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扩内需战略重点转移

作者: 时间:2011-12-20 浏览次数:25 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来。这是中央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社会的现实情况,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提出的、体现了“稳而进”发展精神的新的战略决策,是新阶段经济社会战略的重点转移。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保障和改善民生”理顺了经济建设与民生及人民幸福的正确关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但我们在推动经济建设和取得经济建设重大成就的同时,或多或少地忽视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造福人民,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这种忽视“根本目的”的发展,其后果轻则产生大量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制造腐败和浪费,破坏生态与环境;重则让人民较少分享改革开放及经济建设的成果,使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离心离德,从而酝酿重大的社会矛盾。而提倡“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来,万事民为先,就理顺了经济建设与民生及人民幸福的正确关系。

“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双稳定”

从经济方面讲,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较大,服务于外向型经济的投资比重也很大。这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很容易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而呈现不稳定态势。而“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内需市场,经济大头在国内,就不会过于受国际经济环境的牵制,从而保证经济发展的相对稳定。从社会方面讲,“保障和改善民生”则能直接提高普通百姓的收入,增加普通百姓的福利和社会保障,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矛盾,从而促进社会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发展的科学转型首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积极实施发展的民生战略,解决目前存在的医疗、教育、就业、住房、养老等民生问题,会直接提高居民消费率,促使经济发展由投资、出口拉动型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型转变,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在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基础上稳步转型。其次,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就是突出了以人为本,将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及社会发展统一了起来,将民生目标和社会进步统一了起来,将民生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建设统一了起来,促进从“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发展导向的转变。由此,也就推动社会走向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和财政开支体制改革,激活与释放社会的创业潜力

怎样才能“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来,具体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厚待民生。要迅速研究出台系统的经济、社会改革措施,尽快扭转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长期偏低的现象,逐步并快速提高居民收入的增幅及其占GDP的比重。具体措施如推行“工资与GDP同步增长制度”,制订“财政收入与公共服务支出均衡保持规章”等等。

二是优化财源配置,改革陈旧的“花钱”体制。可以说迄今为止,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只改了一半或者说还不到一半,即只改了经济体制中“赚钱的体制”(如产权体制、流通体制、用工体制等),却没有改经济体制中“花钱的体制”,即财政开支的体制。我们现在仍然沿用30年以前的财政开支“事后报备体制”和“整体预算制”,不是现代社会、现代国家普遍实行的财政开支“事先核支体制”和“个案核支制”。“事后报备制”和“整体预算制”导致乱花钱,不负责任地花钱,年底突击花钱,甚至贪污腐败,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无法弥补。“事先核支制”和“个案核支制”可以很好地避免上述弊端。“花钱”的决策比“赚钱”的决策更重要,“花钱的体制”改革比“赚钱的体制”改革更重要。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尤其如此。因此,广东要率先进行财政开支体制改革,率先实行财政开支体制的“事先核支制”和“个案核支制”。

三是为富民开路,激活与释放社会的创业潜力。首先,在民生创造的增量方面,要改变现有不合理的民间资金投资门槛和管制,充分放开民间的投资领域,让民间资金有宽广的投资渠道和增值路径,从而直接推动民生水平的提高。其次,在民生创造的存量方面,要发挥现有产业领域中企业家的才能,让市场和企业家而不是政府来负责进行投资的决策,大幅度减少政府在经济领域的投资项目,让企业家在市场经济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整个社会创造财富,从而也间接为全体居民的民生水平作出贡献。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消费与市场研究中心主任

第18篇: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国之根基、民之福祉,将进一步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将社会服务与参政议政、自身建设相结合,巩固成果,拓展领域,打造社会服务的新品牌,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坚持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行使职权,确保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二是彰显为民情怀,各项工作都紧贴民生热点,回应民生关切,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属性。三是弘扬法治精神,着力提高立法质量,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四是强化民主意识,发挥代表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

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一、这一制度体现了我们国家的阶级本质,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宪法规定,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的这一规定,反映了社会各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体现了我国的阶级本质。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结成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共同执掌政权,对极少数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国家的这种阶级本质,要求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权力。

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议行合一”的制度,国家权力统一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全国人大是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它的常设机关,它们行使国家立法权,讨论和决定全国性的重大事项;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县级以上设立常委会,它们讨论和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这说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政权机构体系中,居于全权性的首要地位。它除了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以外,不受其他任何国家机关的制约。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必须坚持的原则,是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国家制度的根本标志。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这一原则的实现,宪法第3条作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规定:一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表明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高度民主的人民代表机关;二是“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即人民通过代表大会集中统一地行使国家权力;三是“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这三点,规定了人民与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中央与地方的正确关系,把高度民主与高度集中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得到充分体现。

四、这一制度体现了间接民主同直接民主相结合。无论是国家形态的民主,还是非国家形态的民主,都有一个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问题,即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直接民主,是指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对国家事务的民主管理。间接民主,是指人民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代替自己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对国家事务的民主管理。我国现行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结合。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体现了这种结合。这首先体现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上。按照宪法规定,我国自治州和设区的市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自治州和设区的市以上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不仅是在间接基础上进行的,而且本身具有某些直接民主的性质。因为在间接选举中,各政党、各人民团体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代表10人以上联名推荐代表候选人,一般都经过自下而上的反复协商,广泛征求了人民群众的意见。其次还体现在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按照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受理人民群众对本级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申诉和意见。各级人大代表必须同原选举单位或者选民保持密切的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并接受原选举单位或者选民的监督。

第19篇:五、保障改善民生

潍坊市2015年新课程高

考备考二轮研讨会材料

五、保障改善民生

安丘一中 潘文海 安丘青云学府 国建平

2015年3月27日

(一)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潮”与科技“创新潮”双潮涌动

【重大背景简释】

材料一 就业创业:大众“创业潮”与科技“创新潮”双潮涌动

近年来,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超过700万,毕业人数增加与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构成双向挤压,‚就业难‛成为政府面临的严峻课题。

今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谈科技创新。近日,李克强总理又强调‚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动起来‛。大众‚创业潮‛契合政府经济转型的‚创新潮‛,共同汇聚成一股充满活力的时代洪流。新华网网民‚乐天派‛表示,‚创业带动创新,编织‘小我’梦想的同时,也在实现大时代的希望。‛如何营造更好的‚草根‛创业环境,推动科技创新,将备受关注。

材料二 让各类主体创造潜能充分激发释放出来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动局面 2015年1月9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18项成果、8位科技专家和1个外国组织。在大会上李克强总理指出,创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秉性、发展进步的动力,人民是创新的主体。我国现代化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必须依靠创新支撑。国家繁荣发展的新动能,就蕴涵于万众创新的伟力之中。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创造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人皆可创新、创新惠及人人,在全社会兴起万众创新的热潮,使中华大地处处充满无限生机和创造活力。

材料三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青岛高新区重金支持“创客”

2015年3月5日,‚创客‛一词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工作回顾中说,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新业态快速成长,众多‚创客‛脱颖而出,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青岛高新区一直以来牢牢抓住平台建设,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引入高端创新要素,着力打造全市创业服务中心,人才资源、研发平台、创业载体、科技融资、国际合作平台等创业服务全面推进,区域创新能力和产业承载力显著增强。

据了解,规划到2016年,青岛高新区将建设软件与信息技术产业载体500万平米,人才公寓200万平米,科技商务总部200万平米;到2020年,实现产业产值2200亿元以上,成为山东半岛蓝色跨越的创新引擎和通往全球的创新港湾。

【时政术语提炼】

1.创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秉性、发展进步的动力,人民是创新的主体

2.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创造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人皆可创新、创新惠及人人,在全社

2 会兴起万众创新的热潮,使中华大地处处充满无限生机和创造活力。

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带动创新,营造更好的“草根”创业环境,推动科技创新

【热点题目回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 9月30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

(1)请从政治生活角度,简要分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治生活依据。

材料二 李克强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关键是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目前,我国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2)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科技创新在促进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三 文化科技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某地大力推进文化科技攻关、文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文化标准化建设、文化品牌打造四项行动,组织实施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文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文化科技企业培育、文化数字化建设、现代传播体系建设、文化、科技人才集聚六大工程。重点支持数字、网络、云计算、虚拟现实与仿真、新型显示、新型广电传输、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重大文化科技攻关项目,发展壮大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产业。 (3)结合材料,分析材料三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4)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但是,仅靠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就能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吗?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加以分析。

答案:(1)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党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科学执政的具体表现。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③政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履行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职能,也是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的具体体现。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2)①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有利于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能帮助农民掌握农业生产新技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能为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 (3)①在文化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大力推进文化四项行动,组织实施文化六大工程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组织实施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在示范中得到推广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抓好典型示范作用。③重点支持数字、网络等重大文化科技攻关项目,体现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④发展壮大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产业体现了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

(4)①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需要企业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掌握新技术,吸引人才。②在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的同时,国家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支持企业的发展创新。③劳动者要努力学习,提高劳动技能和素质,发挥劳动者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人翁精神。④坚持对外开放,引进、消化和创新国际先进技术,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 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重大背景简释】

材料一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

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有关规定,在总结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居保)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决定,将新农保和城居保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材料二 山东省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4连增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文件,自2015年1月1日起我省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85元。

据悉,此次提高标准实现了我省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4连增,直接惠及1353.4万参保居民,是我省继统一缴费标准、建立丧葬补助金、提高缴费补贴、实行个人账户余额全部继承、调整个人账户计息后的又一惠民举措,对引导广大城乡居民‚早参保、选高档、连续缴‛,进一步推动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材料三 中国政府网2015年1月14日下午公布《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改革机关事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要按照国家规定切实履行缴费义务,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形成责任共担、统济的养老保险筹资和分配机制。

材料四 春节期间,备受关注的《山人民政府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

员业工享筹养单作受互

东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省人社厅厅长韩金峰对意见进行了详细解读。据悉,我省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留出10年过渡期,期间退休将确保原有待遇水平不降低。意见自2015年10月1日起实施。

养老保障‚双轨制‛引发制度改革。改革的范围涉及全省三类工作人员, 离休人员除外。缴费方式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待遇水平:老人老办法 新人新办法 中人逐步过渡。建立职业年金制度,退休后按月领取年金待遇。个人缴费与退休待遇不挂钩将返还。

【时政术语提炼】

1.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使全体人民公平地享有基本养老保障。

2.推动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3.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按照国家规定切实履行缴费义务,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形成责任共担、统筹互济的养老保险筹资和分配机制。

4.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 5.养老保障“双轨制”; 建立职业年金制度 【热点题目回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老年产业也称银色产业,是指生产老年人的用品以及与老年人相关的保险、老年住宅、医疗护理、文体健身、旅游咨询、再就业服务等方面的产业。目前,居民消费严重不足原因主要是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落后于经济增长,收入水平长期低下。中国老年人由于受到生理、心理因素的制约与影响,消费能力通常要低于成年人,同时中国老年消费市场尚处于发育阶段,还不完善,这也造成了当前老年消费需求的严重不足。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消费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政府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1)①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国家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经济,为老龄化社会提供丰富多样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要重视老龄化带来的机遇,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调整产业结构以促进经济发展。

②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国家可以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老龄居民的消费能力。

③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还有物价水平、消费环境和主观因素等。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的相对稳定、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增强老年人的消费信心。

材料二近段时间,网络上关于质疑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声音较多,尤其是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后,部分网民还出现了恶语中伤的言论。事实上,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也是目前诸多发达国家所采用的,如在美国,法定退休年龄到2027年将延长至67岁;在日本,政府1986年就已经颁布了《高龄者雇用安定法》,为老年人就业提供立法支持,2004年又对该法案进行修订,提出对于自愿继续工作的劳动者,允许企业将退休年龄从60岁延长到65岁。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公民参与政治的认识。

5 (2)①公民依法享有政治权利和依法履行政治义务。公民具有言论自由权和监督权,可以就相关话题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监督权,但也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不能恶语中伤。

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坚持和遵循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和义务相统

一、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坚持这些原则保证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三)关注教育公平,实现理想人生

材料一 2015年2月22日,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2015年40项工作要点。其中之一要深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公平配置教育资源。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

材料二 2015年3月1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时表示:‚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是本届政府的三大任务。‛如何促进社会公正?首先捍卫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甚至被称为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社会公平。欲促进或实现教育公平,应输送更多的教育资源,比如让贫困孩子读上书,读好书。

【时政术语提炼】

1、深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2、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公平配置教育资源。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

3、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社会公平。【热点题目回顾】

2015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他说,我们要保证投入,花好每一分钱,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纵向流动的通道,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国家推进教育公平的依据。

答案:①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府的性质决定的。教育公平是政府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②这是公民权利具有真实性的体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推进教育公平有利于广大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实现。③它符合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公民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有利于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④这是政府更好的履行文化职能的需要,教育公平更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原创新题演练】

一、选择题

1.2015年3月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决定将新农保和城居保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样做能够

①推进城乡的均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②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城乡收入差距 ④加快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城镇化建设

6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按照我国《最低工资规定》,各省每两年至少要调整一次最低工资标准。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10月27日,全国共有19个省市区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后,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全国最高,分别达到了1820元和17元。此举

①旨在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比重 ②有助于促使企业走出经营管理的“低成本陷阱” ③是为了更好发挥财政作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④有利于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公平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14年12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回答3—4题。 3.《意见》明确提出“全科覆盖”“不分文理”“严格公示”等措施。这些措施

①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及就业市场的客观实际 ②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对人才不同需求 ③有利于增加劳动力供给和调整就业总规模 ④可以转变劳动者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针对《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有专家指出,考试招生制度,特别是高考制度,是中国教育改革的“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从哲学角度来看,上述材料旨在强调

①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能够决定整体的功能 ②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③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 ④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抓住事物性质和主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14年10月1日,一张能让消费者享受山东文化消费便利与实惠的山东文化惠民卡在山东剧院演出现场正式对外发行,市民凭卡观看商业演出可以享受5折到8折的优惠。这一举措

①有利于实现文化惠民,保障人民的文化权益 ②目的是放大文化的经济功能,增强文化市场活力 ③能促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培育扩展演艺市场 ④变革了文化传播方式,满足了人们的多元文化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14年10月28日,北京市发改委召开公共交通价格调整听证会。本次听证会参加人员由消费者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等组成。相关部门认真分析听证参加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价格调整政策,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这表明

①依法行使表达权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 ②获取民意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前提 ③公民的参与权和表达权得到了尊重 ④公民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管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 7.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许多重大部署和改革方案陆续出台,这些部署和方案能否落地生根,取决于推进过程中的“最后一公里”能否彻底打通。下列与“最后一公里”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A.欲速则不达 B.行百里者半九十

C.知之非难,行之不易 D.君子耻于言而过其行

8.2014年7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该条例最大的转变是,把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确定为“合同关系”,打破终身制,通过岗位来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这一转变

A.表明劳动合同制度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保障 B.说明当前我国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互为前提 C.有利于劳动者树立竞争意识,提升个人素质 D.说明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针对严峻经济形势,我国继续调整经济政策,发展企业,惠及民生。回答9---10题。

9.在现行对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营业税的基础上,我国从2014年10月起,将月销售额2—3万元的也纳入暂免征税范围。这是因为小微企业

①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支柱 ②可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③免征税增强了公有制主体地位 ④免征税能调动生产积极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国务院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限制;不再限制公司设立时股东(发起人)的首次出资比例和缴足出资的期限。这一改革表明政府

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创业政策 ②保证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③要降低创业成本,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④要减少对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宏观干预,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逐步进入新常态,如何提高服务水平推动科技创新,成为一道彰显政府智慧的考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科技创新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成立科技服务中心,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取消和下放科技类行政审批项目,简化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向社会力量购买科技服务,扩大科技服务覆盖面。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要适应新常态,这就是我国经济必然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结构不合理转向结构优化,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我们要增强信心,积极应对新常态,创造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辉煌。

8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为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政府应如何提高服务水平。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财政应怎样支持科技创新以适应经济新常态的。

1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潮”与科技“创新潮”双潮涌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超过700万,毕业人数增加与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构成双向挤压,‚就业难‛成为政府面临的严峻课题。

今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谈科技创新。近日,李克强总理又强调‚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动起来‛。大众‚创业潮‛契合政府经济转型的‚创新潮‛,共同汇聚成一股充满活力的时代洪流。新华网网民‚乐天派‛表示,‚创业带动创新,编织‘小我’梦想的同时,也在实现大时代的希望。‛如何营造更好的‚草根‛创业环境,推动科技创新,将备受关注。

材料二 2015年1月9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18项成果、8位科技专家和1个外国组织。李克强总理指出,创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秉性、发展进步的动力,人民是创新的主体。我国现代化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必须依靠创新支撑。国家繁荣发展的新动能,就蕴涵于万众创新的伟力之中。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创造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人皆可创新、创新惠及人人,在全社会兴起万众创新的热潮,使中华大地处处充满无限生机和创造活力。

(1) 结合材料一,从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角度分析如何实现个人的“草根”创业梦想?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要“使人人皆可创新、创新惠及人人,在全社会兴起万众创新的热潮,使中华大地处处充满无限生机和创造活力。”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表1为2001-2013年我国与美国最终消费率变化对比情况

注:最终消费率又称消费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的最终消费占当年GDP的比率。最终消费率反映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大小。多数发达国家消费率在70%-80%之间。

图表2为2001-2013年我国与发达国家部分经济数据的对比

材料二 为促进我国居民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专家支招有三:第一,让居民‚有钱可花‛。要提高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第二,让居民‚有钱敢花‛。要建立高水平、高层次、高保障力的社会保障体系,让百姓敢于消费。第三,让居民‚有钱共花‛。这并不是要搞平均主义,而是要缩小收入差距,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

(1)分别说明材料一中图表

1、图表2反映的经济信息,并指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2)据材料二,运用“收入对消费的影响”的知识,谈谈专家支招的合理性。

一、选择题 1—5 CCAAB 6---10 CBCDB

二、简答题 11.(1)加强经济调节,加大财政投入,提升服务能力;转变政府职能,通过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服务体系,同时通过购买社会服务,扩展服务空间;坚持简政放权,提高服务效率。

(2)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国家减免科技创新税费,有利于调动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加大科技创新财政投入,有利于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和劳动者素质提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12 (1) 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实现个人创业梦想要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发展才能,全面提高素质;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坚定理想信念;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在奉献中实现个人创业梦想。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享有广泛真实的民主;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是政府的责任;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创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秉性、发展进步的动力,人民是创新的主体,国家繁荣发展的新动能,就蕴涵于万众创新的伟力之中。(本小问若答出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有据,可酌情给分)

13、(1)①图表1表明2001—2013年,中国消费率呈总体下降趋势,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呈减弱趋势;美国消费率除在08年有较大下降外,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我国消费率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远低于发达国家。②图表2表明2001—2013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远超过发达国家,但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低于发达国家。③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低于发达国家,是导致我国消费率低于发达国家的重要原因。

(2)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通过调整分配政策,增加居民收入,让居民“有钱可花”,从而增强居民消费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②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建立高水平、高层次、高保障力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居民后顾之忧,让居民“有钱敢花”,能够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注重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

第20篇:关爱民生 保障健康

关爱民生

保障健康

——卫生局长谈发展

2011年又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卫生部门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下,广大卫生干部职工以较强的政治觉悟性和社会责任感,面对改革发展的重任,面对严峻复杂的局面,在一个个不平凡的事件中,经受了思想、意志和能力上的锻炼与考验,在一次次战胜困难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长了本领和才干,忠实地履行了“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卫生职责,形成了一个团结有为、人心思变、人心思干的卫生领导班子,涌现了一批好干部、好医生、好院长,打造了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湛、奋发有为的卫生干部队伍,全县的医药体制改革、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爱国卫生、合作医疗、应急处置等各项卫生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2011年,我县各项卫生工作成绩突出:

一是项目建设及争取资金完成较好。占地面积100亩,建筑总面积36330平方米,总投资9800万元的华县人民医院扩建项目即将完成主体施工。华县中医医院门诊楼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卫生综合楼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并正在进行内外装修。合计争取合疗补助、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助资金7502万元。

二是疾病防控、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工作成效明显。开展了以手足口病、艾滋病防治为重点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儿童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达99%以上。住院分娩率达99.63%,母婴保健、儿童系统管理工作均位居全市前列。卫生监督工作卓有成效,所长唐红洲同志被评为全省卫生监督工作先进个人。

三是农村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四月份我县分别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评估验收,被评为“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先进单位)”、“省级农村中医药工作达标县”;县中医医院也被授予二级甲等医院。

四是爱卫工作不断深入。开展了卫生单位、卫生村镇创建活动,申报创建了华县交通局等3个省级卫生单位、华县工商局等9个市级卫生单位,华州镇崖坡村、马斜村2个省级卫生村以及华州镇大街村、杜堡村等7个市级卫生村。已累计建成双瓮式无害化卫生厕所21006户,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洁活动的开展,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五是新农合参合率稳步提高,受益面不断扩大。2011年我县农业人口26万人,参合群众25万人,参合率96.58%。全年共补偿住院群众32965人次,总补偿4637.91万元。门诊统筹补偿3465人次,补偿3.33万元。为3247名65岁以上老人开展了全口2012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卫生工作:

(一)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建立健全绩效工资考核机制。

(二)加大农村改厕力度,按时完成改厕任务。

(三)在全县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面实施药品三统一的工作。义齿修复工作。

(四)加快医疗重点建设项目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支持资金,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医疗服务环境。

(五)加快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培养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拟招聘和引进人才,以解决我县各医疗机构人才短缺的问题。

(六)继续加强定点医院的监管管理,落实好合疗三级公示制度。

(七)在全县范围内启动门诊统筹工作,扩大参合群众受益面,使全县的群众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服务指标。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和健康涉及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我们切实履行统筹规划、政策研究、督促指导和行业监管的职责,推动卫生改革工作逐步深入。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卫生人才队伍。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履职尽责能力,着力提高认知力、执行力、操作力、创造力和破解难题的能力。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民生保障不断增强工作汇报
《民生保障不断增强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