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基础教育建设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6:22:14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区基础教育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对深化全市基础教育改革,加快实施素质教育步伐,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意义十分重大。我区作为中心城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切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显得更加重要。我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深入研究区情, 优化配置教育资源,认真落实“十一五”基础教育规划,确保我区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强化科教兴区观念,切实把基础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谋划,狠抓落实。科学制定全区基础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全力抓好中小学校建设和管理。优先安排财力,用好教育附加费和各项教育经费。进一步完善教育执法责任制,依法治理农村中小学生辍学,规范中小学校收费,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二、增加教育投入,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按照“财政多投、社会多筹、收费专用”的原则,实行预算内外统筹安排资金,确保教育财政拨款、教师工资和生均教育经费逐年增长。拓宽融资渠道,制定优惠政策,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助教,多方筹措教育经费。加强教育费附加的征收,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把教师工资作为最重要的保障对象之一,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及时足额拨付学校办公经费,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运转。加强教育基建投资管理,支持学校建设。积极推进十四中迁建工程。加强教育设备投资管理,实现教育设备投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三、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大力推进“普九”巩固提高工作在高标准通过省政府“普九”达标验收的基础上,继续加强教育教学设施建设。改革义务教育学制,实行“五四”学制向“六三”学制的过渡,保留九年一贯制学校。以2005年秋季小学一年级为重点,搞好新课程大纲教材的培训实验和教研。在学前教育领域,积极实行公退私进,鼓励社会力量办园,重点加强农村幼儿园的建设,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特殊教育方面,进一步规范****小学辅读班的建设和管理,建一所独立的特殊教育学校,实现特殊教育专门化,2007年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通过城乡中小学对口支援等形式促进城乡教育教学交流,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做到教师、教材、专用教室、课程计划四统一,2006年全区中小学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小学英语课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实现小学全部开设英语课,并做好小学与初中英语课程的衔接。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探索建立新型学生评价体系,小学实行等级制和激励性评语,尝试无人监考和满意考试,中学部分学科实行开卷考试。以信息教育、心理教育、英语教育等课题研究为载体,深入开展教学科学研究。积极构建教育信息网,到2007年,建成一个各校相互联通的区域教育信息网,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以心理教育实验为手段,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广科学的教学方法,大力开展英语教学实验。把现有的社会实践基地建成集学生训练、科技教育于一体的活动中心,深入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

五、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强化学习培训,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化师德建设。全面开展教师职务培训、校级干部提高培训、教师基本功和学历培训,系统学习新教学大纲、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理论、学校管理、素质教育等有关内容。到2006年,全区小学教师专科学历达到98%以上,中学教师本科学历达到98%以上。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对区内国家、省、市、区级骨干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使他们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骨干力量。强化对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改革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和管理体制,实行校长任期制,推行校长职级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编制标准,规范学校内设机构和岗位设置,推行教师双聘制,实现教师职务聘任和岗位聘任的统一。

六、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健全完善基础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年度考核制度、表彰奖励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加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为基础教育的发展出力献策。严厉打击侵犯师生人身安全、扰乱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为师生人身、财产安全提供保证。大力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强化录像厅、歌舞厅、网吧等娱乐场所管理,为基础教育快速发展和青少年成长提供稳定、有序、健康的社会环境。

推荐第2篇:区基础教育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对深化全市基础教育改革,加快实施素质教育步伐,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意义十分重大。我区作为中心城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切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显得更加重要。我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深入研究区情,优化配置教育资源,认真落实“十一五”基础教育规划,确保我区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

强化科教兴区观念,切实把基础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谋划,狠抓落实。科学制定全区基础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全力抓好中小学校建设和管理。优先安排财力,用好教育附加费和各项教育经费。进一步完善教育执法责任制,依法治理农村中小学生辍学,规范中小学校收费,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二、增加教育投入,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

按照“财政多投、社会多筹、收费专用”的原则,实行预算内外统筹安排资金,确保教育财政拨款、教师工资和生均教育经费逐年增长。拓宽融资渠道,制定优惠政策,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助教,多方筹措教育经费。加强教育费附加的征收,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把教师工资作为最重要的保障对象之一,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及时足额拨付学校办公经费,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运转。加强教育基建投资管理,支持学校建设。积极推进十四中迁建工程。加强教育设备投资管理,实现教育设备投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三、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大力推进“普九”巩固提高工作

在高标准通过省政府“普九”达标验收的基础上,继续加强教育教学设施建设。改革义务教育学制,实行“五四”学制向“六三”学制的过渡,保留九年一贯制学校。以2005年秋季小学一年级为重点,搞好新课程大纲教材的培训实验和教研。在学前教育领域,积极实行公退私进,鼓励社会力量办园,重点加强农村幼儿园的建设,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特殊教育方面,进一步规范****小学辅读班的建设和管理,建一所独立的特殊教育学校,实现特殊教育专门化,2007年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通过城乡中小学对口支援等形式促进城乡教育教学交流,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做到教师、教材、专用教室、课程计划四统一,2006年全区中小学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小学英语课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实现小学全部开设英语课,并做好小学与初中英语课程的衔接。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探索建立新型学生评价体系,小学实行等级制和激励性评语,尝试无人监考和满意考试,中学部分学科实行开卷考试。以信息教育、心理教育、英语教育等课题研究为载体,深入开展教学科学研究。积极构建教育信息网,到2007年,建成一个各校相互联通的区域教育信息网,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以心理教育实验为手段,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广科学的教学方法,大力开展英语教学实验。把现有的社会实践基地建成集学生训练、科技教育于一体的活动中心,深入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

五、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强化学习培训,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化师德建设。全面开展教师职务培训、校级干部提高培训、教师基本功和学历培训,系统学习新教学大纲、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理论、学校管理、素质教育等有关内容。到2006年,全区小学教师专科学历达到98%以上,中学教师本科学历达到98%以上。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对区内国家、省、市、区级骨干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使他们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骨干力量。强化对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改革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和管理体制,实行校长任期制,推行校长职级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编制标准,规范学校内设机构和岗位设置,推行教师双聘制,实现教师职务聘任和岗位聘任的统一。

六、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基础教育健康发展

健全完善基础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年度考核制度、表彰奖励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自

推荐第3篇:邯郸市基础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精心绘德育蓝图

细心促和谐发展

——农村中学基础教育管理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代表曲周县第四中学现将学校的发展汇报给大家,也希望各位专家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们曲周县第四中学位于曲周城北20公里,1956年建校,占地80余亩,有标准化教学楼一幢,标准化科技楼两幢,在新教学思想的引领下,08年实现了班班多媒体教学,为教学提供了便利。为了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今年9月份,县局把河南疃镇中学和曲周四中合并为曲周县第四中学,又改造了学生宿舍和食堂,建筑面积由原来的8700平方米增至13000平方米,为农村教育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学校现设21个教学班,在校生1100余名,教职工由原来的64人增至91人,师资力量雄厚,业务技术精湛,教学理念新颖,工作负责,勇于进取。

近年来我校以“厚德树人,博学精深”为校训,正努力创建“德育”、“和谐”、“文化”校园,并于09年4月份申报了“德育文化与和谐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实施满意化教育,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倡导以发展的眼光看教育,以先进的方法搞教学,以不同的标准量学生;培养学生自立自强、

- 1较好,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在学生中有较高威望。

2、制定班级评估细则。学校由德育处制订了五个方面的量化评分细则,即:①文明班级评分细则;②班级公物评分细则;③温馨寝室评选细则;④卫生检查评比细则;⑤班主任工作评价细则。

3、定期进行班主任经验交流,并且把班主任经验交流列入学校对班级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去抓。

三、从“德育”入手凸显学校特色

近年来,我们认识到了德育文化教育对一个学校管理所起的重大作用,下定决心让德育思想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让德育知识凸显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让德育与各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德育伴随着每一名学生成长。在这种思想的引领下,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热心促发展

领导能够做到“学习、自主、务实、创新”,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扬敬业奉献精神。不断树立民主、务实、廉洁、奉公、规范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领导的魅力,转变校长的职能,带动学校管理水平提升。

(二)耐心做德育

我们始终坚信“德育为先”,树立了“成材先成人”的理念。除了从规范入手进行德育教育以外,我们还重点进行了特色教育,即 “礼仪教育”、“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

(三)重心建文化

1、创建环境文化。我们在抓规范和德育教育的同时,更重视学校文化建设。不断改进校园外部文化(文化墙及楼层文化)和室内布置,我们在统一要求的前提下,也注重和张扬自己的个性,这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塑造师生文化。首先,在为了提高教师素质,掌握新理念、新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坚持教师培训和学习制度,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策略。在校内每周进行师生活动,如:粉笔字比赛、课件制作、会操比赛、拔河比赛等。并在学生中积极开展“学你学我学大家”活动,将各方面出类拔萃的学生挑选出来向全校学生讲经验、读做法、相互激励,推动师生工作向更加规范和谐的方向发展。

3、实施文化研究。今年我校被定为“县试验学校”,是县级课题“德育文化与和谐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试验基地,我们要充分利用课题研究的机会,准备在领导的指导下,真正实施这一课题,并不断反思、总结,把我们的实践行动上升到理论研究的高度,要让德育教育之花在四中开放。

四、从“教研教改”入手提升教学质量

(一)具有先进的教改思想和行动

- 4②三布置三不布置:不布置重复作业、惩罚性作业、超过合理限度的作业。布置发展思维的作业、引导探究的作业、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

4、能很好地处理有效课堂的关系

活力课堂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希望,使每个学生每堂课都有收获,使学生每天都有成功地感觉。

近几年,我校积极参与教研教改,在每个学年或学期之初都参与了县级以上的教科研实验课题,如:“三三三教育模式”的研究、“德育文化与和谐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县级课题和“2+1+2”教改实验项目,教改工作能够做到善始善终。

(四)强化课改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坚持以德育育人的原则,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指导思想,每学期教学工作都有新的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教学分工和课程安排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我校业务副校长郭校长到“上海闸北八中”考察回归之后,大力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一方法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并在全县推广。

五、教育实绩丰硕

我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全校教职工精诚团结、艰苦奋斗的努力下,在教育、教学、教研、教改等各项工作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教学成绩也连年喜人。因成绩优异,近几年,我校屡获殊荣, 06年9月被邯郸市教育局、邯郸市语言文

- 6

5、为优化教师办公环境,学校投资五万余元配备高标准办公桌凳。

6、宿舍改造,投入大,效果好。宿舍不仅有浓厚的文化氛围而且学校统一购置了物品柜及学生床单、被罩,实现了干净、整洁、舒适的住宿环境。

7、更新教学设施,方便了教学。学校购置高标准学生桌凳1200套;购置电视机3台;将光纤引入校园,为建设校园网做好了准备。

8、建天桥(和盛桥),为统一管理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9、除以上投入以外,高标准塑胶跑道和餐厅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当然,两所学校的整合不是简单的1+1=2,而应该是1+1=1,是把它们合二为一。新的学校校风需要强化;学生规范与习惯需要强化;社会接受还需要时间与努力;学校定位和发展目标也需重新确立。

为实现学校发展,重树四中品牌,打造曲周均衡教育,我们四中人将在创新与拼搏中努力实现自己的发展,努力让自己的特色教育如:“礼仪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再上新的台阶,让四中的建设再度升级。

七、学校的发展目标及规划

(一)学校建设目标

为了达到最均衡的教育发展,在现今学校建设的基础之上,

- 8

精心绘德育蓝图

细心促和谐发展

——农村中学基础教育管理汇报材料

曲周县第四中学

推荐第4篇:学校基础教育专项督查工作汇报

一、收费及减负情况,学校基础教育专项督查工作汇报。此项工作我们一 直作为学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学区要求各校在收费方面实行公开制,并向学生及社会承诺不乱收费,公布各项的收费标准,严格地按照县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在收取费用时一律打印下发收费卡,并要求家长签名。金塔乡学区没有乱立收费项目、超标收费、搭车收费等现象。 在减负方面,我们也是协调各方,制定相关的制度,尽力减轻学生的心理及经济负担,具体表现在:

1、每学期只组织期中、期末两次,试卷基本上由学校统一制卷,小学的期末试卷由学区统一印制,印制的试卷只收取成本费,平时也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竞赛活动,尽可能地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

2、教学用书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种类订购,不额外订购学生参考用书、教辅资料等,不给学生摊派发放学习用具和书籍等。

3、没有利用假期及双休日乱办班。学区各校都没有私办各种补习班、辅导班等,更没有收取补课费等现象发生。没有给学生及家长造成经济上的负担。

二、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 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方面,我们严格按照原国家教委颁 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金教发第1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实施意见》的要求,认真开展师德师风自查、互评活动

,严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教师惹事生非,有事不按程序,越级上访等现象发生;与教职工签订协议书,禁止参加黄、毒、赌、封建迷信等违反教师职业道德,损害师表形象的活动。几年来,金塔乡学区中小学没有发生上述行为,在社会、群众中树立了较好的形象,工作汇报《学校基础教育专项督查工作汇报》。

三、中小学体育卫生艺术

1、常规教学方面。学区各校严格执行体育、音乐、美术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能开齐开足音、体、美、信息技术课程,并保证了教师、课时、内容的“三全”;另外还加强了音、体、美、信息技术课兴趣活动的开展。

2、设施设备的配备。中、小学体育设施、音乐及美术设施均达到了国家颁布的配备标准。学校的体育卫生及艺术制度健全,课时计划到位,课程内容安排扎实,设有专门的保健室和保健医生,防疫工作由学校与防疫站和乡卫生院配合搞好。学校专门开设了健康卫生课,由各班班主任老师给学生讲授心理卫生等方面的内容。

3、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体育课,中学有专职体育教师3名,大专2人,中专1人,各小学均有兼职体育教师1人,兼职音乐教师16人;美术,中学有专职美术教师1人,全学区兼职美术教师15人。卫生保健:中学学生会设有学生会卫生工作部,由主席兼管此项工作,兼职教师2人。

4、课外活动开展,每天坚持“两操一活动”,由值周教师和学生会督查组监督落实。

5、文体比赛活动。中小学 均能积极认真地组织学生参加县级及县级以上部门组织的体育赛事和文艺节目汇演。中学每年组织春季田径运动会和秋季球类运动会各一次,举办学区级的体育活动每两年一次,各小学每年均安排两次综合性的体育活动。中学及各小学在每年的“五四”、“六一”、“国庆”、“元旦”分别组织水平较高的文艺节目汇演。

6、其它要求,中学成立了由副校长为组长的体育卫生艺术工作领导小组,各小学由校长负责,主抓体育卫生艺术工作并将此项工作纳入考核范围。以班为单位,各校的体育锻炼每天均达到了2小时,在校学生体育达标率,中学98%,小学100%,中学有田径、篮球、舞蹈、绘画、声乐、器乐等代表队和兴趣小组,中学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也顺利地通过了验收。中小学的卫生保健室均达到了卫生标准。中小学都在加大环境改善力度,中学投资改善了学生住宿条件,能容纳500人住宿;中小学共种植草坪XX多平方米,种植各种风景树2500多棵,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 学校建制及规模:金塔乡学区有中学一所,三年制,教学班25个,在校学

生1161人,教职工79人,专任教师63人,小学实行六年制,14所小学共有教学班85个,专任教师118人,学生2320人,14所小学均设有园,班30个,在校749人。

推荐第5篇:学校基础教育专项督查工作汇报

学校基础教育工作年终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德政镇中学,我代表中学全体师生向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愿!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教育教学

1、常规教学方面。学校每学期开学前一周,学校根据上级要求制定学校学年度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制定出学校的课程安排表和具体实施方案。学校开设的地方课程有“好能力”—综合能力培养和七年级的《可爱的家乡——魏县》,八年级的《邯郸历史与文化》,九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

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报县局审议后,实施了校本课程:《文明礼仪》、《蓝球》、《乒乓球》、《书法、雕刻》《科学小发明》《让地球充满爱》等校本课程。

严格执行体育、音乐、美术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能开齐开足音、体、美、信息技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2、新课堂创建方面

根据我校教师们的探索和实践,经过学校的提炼和总结,我校创建了自己新课堂模式:252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5:2比例划分为10+25+10:10分钟明确目标划分任务学习导学案,25分钟师生互动解决问题,后10分钟展示提高,形成能力。新课堂最为突出的特点在于它是“以导学案突破独立学习”,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以小组讨论教学方式为主,使课堂成为一个基于共同目标的学生的学习共同体。

3、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校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开展丰富多彩综合能力实践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4、教学用书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种类订购,不额外订购学生参考用书、教辅资料等,不给学生摊派发放学习用具和书籍等。

5、没有利用假期及双休日乱办班。学校教师都没有私办各种补习班、辅导班等,更没有收取补课费等现象发生。没有给学生及家长造成经济上的负担。

6、评价机制

(1)、教师评价

学校建有教师教学评估机制,每学期一次,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从职业道德、专业水平、课堂教学、专业发展等方面对教师公平、公正、真实、全面的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年度教学、年终评优、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评价制度的建立促进了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自觉性,尊重学生、尊重家长,同学科、同班任课教师之间团结协作,取得较好教育教学效果。

(2)、学生评价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实施公平、公正、科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学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和文化考试评价相结合对学生进行评价。每学期有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对学生进行评价,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特长,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

二、设施设备的配备。

1、学校体育设施、音乐及美术设施均达到了国家颁布的配备标准。学校的体育卫生及艺术教育制度健全,课时计划到位,课程内容安排扎实,设有专门的卫生室和保健医生,防疫工作由学校与防疫站和乡卫生院配合搞好。

2、学校的卫生保健室达到了卫生标准,学校专门开设了健康卫生课,由各班班主任老师给学生讲授心理卫生等方面的内容。

3、学校加大环境改善力度,改善了学生住宿条件,能容纳500人住宿;学校共种植草坪1000多平方米,种植各种风景树50多棵,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

三、队伍建设

1、学校成立了由副校长张书为组长的体育卫生艺术工作教育领导小组,主抓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并将此项工作纳入考核范围。以班为单位,各班的体育锻炼每天均达到了2小时,在校学生体育达标率98%,学校有田径、篮球、绘画、合唱等校本课程。

2、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专职体育教师3名,专职音乐教师1人;兼职美术教师

1人。卫生保健:兼职教师1人。

四、校园文化

我校大力开展校园的绿化、硬化、净化、美化工作,基本达到了校园全部硬化的标准,并逐步扩大绿化面积,使学校四季常青,绿意盎然,我校也都对各室进行装修,对校园主干道进行了硬化。

高标准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丰富了校园文化氛围,在综合楼门口悬挂了仿古木雕对联——厚德敦行做梨乡楷模,励志笃学融古今学问。在综合楼大厅两侧,制作了学校鸟瞰图、综合楼平面图,让人进入大厅就对我校及整个综合楼布局有个清晰的认识;领导分工,校长寄语以及校训、校旗、校徽、校歌制作了一个版面,彰显我校精神内涵。三层综合楼根据专室布局一层一个主题,一楼选择了袁隆平、钱学森等著名科学家故事,二楼选择了莫言、居里夫人等五育并举的内容,三楼选择了屈原洞中苦读、程门立雪等中华勤学故事,采用有机玻璃材质,选择长方形、椭圆形、扇形等各种形状,制作了综合楼走廊文化,用这些优美的造型,引人的故事吸引激励学生勤学苦读。各专用教室、学生教室、老师办公室文化根据各自功能采用写真布置了相应的文化氛围。

其次就是打造以德政苑为主的乡土文化特色。以“德政”乡土特色打造我校的乡土文化特色。在宿舍楼和餐厅之间修建了优美的休闲花园——德政苑,里面弯曲的漫步小道,还栽种了草坪、松树、柿子树、龙爪槐、桃树等,两个雕像,一个是学生静坐读书雕塑,一个是学生运动雕塑,呼应了我校勤学励志和体育特色校园文化两个方面。在综合楼南面和东面制作了11个文化宣传栏,利用德政镇知名人士——盖宽饶、郑国仕、王时和、大校李振波等名人,激励学生勤学向上,彰显德政乡土文化。

五、学生活动

1、课外活动开展,每天坚持“两操一活动”,由值周教师和学生会督查组监督落实。

2、文体比赛活动。学校能积极认真地组织学生参加县组织的体育赛事各种竞赛。学校在每年的“五四”、“国庆”、“元旦”分别组织水平较高的文艺节目汇演。

3、科技活动。我们还发动教师参加科技创新大赛、自制教具,提高教师队伍的科技素质和技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先后参加了科普知识大赛、科学幻想画大赛、科技小制作等活动。

推荐第6篇:基础教育股工作工作汇报(推荐)

基础教育股工作汇报

非常感谢教体局党委给我这次汇报、交流、学习的机会。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和各位校长同志们汇报。汇报第一项内容为2011年基础教育工作总体要求,第二项内容为2011年上半年基础教育股主要工作,第三项内容为2011年下半年要点工作。请大家多多指教。

一、2011年基础教育工作总体要求

2011年基础教育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实施“12345”工程,努力实现我县教育科学、均衡、内涵、创新、和谐发展。

二、2011上半年基础教育股主要工作

1、进一步推进我县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制定了我县县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向省市政府递交了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推进计划确认书,确认2015年我县县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均衡。

2、根据国务院学前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编制要求,制定了我县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并向市政府递交了张县长签字的我县县学前教育工作承诺书。我县县2011年-2013年计划新建幼儿园130所,扩建42所,共建172所。

3、发展特殊教育,切实保障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权益。4月份,教育股深入基层,对全县三类残疾儿童基本进行了认真调查、统计,撰写了我县县特殊教育调研报告。在各中心校的大力支持下,145名6-15周岁特殊教育儿童信息全部输入电脑数据库。

4、按照省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信息管理要求,健立完善了与省市接轨的我县县普通高中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准确无误地输入了2008级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确保了2011年我县县高考考生的顺利录取。

5、为提高学前教育保教保育质量,对城关中心幼儿园,宜沟第一中心幼儿园,宜沟第二中心幼儿园进行了分级分类验收。

三、2011年下半年重点工作

1、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籍管理,按照市教育局要求建立与市教育局接轨的我县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籍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并上传学生照片,12月份完成。工作思路:以点带面,把实验中学、一实小作为2个试点重点突破。

2、突出学前教育工作重点,督促各乡镇及相关单位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年工作目标。全县2011年新建幼儿园30所,改扩建11所,共41所。

3、狠抓学前教育保教保育质量,充分发挥县直幼儿园市级示范园作用,安排好县直幼儿园对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和送课下乡工作。

4、搞好全县0-6周岁适龄儿童预测,特别是县城区域,当好政府参谋,为学校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我在此对关心、支持教育股工作的各位领导,各位校长,同志们表示感谢,拜托大家一如继往关心支持基础教育股工作。

谢谢大家。

2011年8月24日

推荐第7篇:方山初级中学基础教育调研工作汇报材料

庆阳市基础教育质量督查工作汇报材料

镇原县方山初级中学 何天金

一、学校基本情况及亮点工作

方山初级中学始建于1964年,是一所规模较小的后山农村初级中学,现有教学班9个,学生329名(其中,女生158名)。家长进城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124名,单亲或孤儿15名。

近三年来学校的亮点工作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控辍保学工作成效显著。2013年以前,学校每年都有40多名学生流失,流失率在25%左右,近三年来,我们通过加强大课间及学生体育活动,让学生在校生活丰富愉快;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的轻松快乐;通过多次召开师生及家长大会,提高家长认识,赢得了家长的广泛支持。目前,学生年辍学率下将至2%以内。

2、教学改革初见成效。2013年来,我校结合教情实际,探索实验以“三维互助导学案”为载体的“先学后导,互助达标”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三年的教学实验,我校青年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涌现出了席婉春、张婧婧、刘伟平等一批优秀青年教师。

3、体育工作长足发展。近三年来,我校体育工作以抓好大课间体育活动为突破口,坚持体育代表队训练的长期性和科学性,2013年篮球运动会上我校男队取得亚军,2014年田径运动会上我校取得第八名, 2015年篮球运动会上我校取得女队冠军,男队亚军的骄人成绩,可谓教育体育双丰收。

4、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2012年全县初中毕业会考19名,2014年上升至14名,2015年跃居全县第二,全市第十,2015年毕业的130名学生,105名升入普通高中,10名升入镇原职专,升学率达96.15%。

1

5、办学条件明显改善。2013年来,我校建成了理化生实验室,生均图书达到40本,每个教学班装备了电子白板,自制了羽毛球网架三个,排球网架2付,乒乓球台13个,建成师生餐饮楼一幢,2016年即将修建36套教师周转宿舍楼一幢,综合办公楼一幢,水冲式厕所一幢,硬化篮球场地2个,届时师生的住宿、和教师的办公条件将有革命性的变化。

二、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1、教师的基本情况:我校现有教职工44人,镇原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核定编制58人(含蒲河小学12人),不存在超编现象,专任教师42人,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39人,专科学历3人,学历达标率100%。中学高级教师1人,一级教师10人,二级教师23人,未评8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优秀教师1人,市级教育名师1人,县级优秀教师5人。由于我校地处边远山区,每年新分配的青年教师7人左右,服务期满后就会流动, 30岁以下教师2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平均年龄28岁左右,40岁以上专任教师5人,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2%。有人戏称我校为前沿乡镇学校和县城学校的教师培训基地。根据我校教师队伍现状,近年来,我们通过例会上指导纠正、活动中锻炼提高、实践中跟踪指导、交流中耐心疏导,目前,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够科学、规范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2、抓好师资培训,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一是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开展全体教师技能业务大练兵活动,积极开展上一节优质课、写一份优质导学案(评选优秀导学案奖励)、交一份优质教学反思、申报一个教研课题、发表一篇教学论文的“五个一”工程,学期末对教师的导学案(教案)和学生的导学案(作业)进行了展评,并进行分类定等,对政史地生音体美写字等做的不好的教师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纠错。

二是近三年来先后组织六组30多人次,分赴西峰温泉齐楼初中,

2

庆阳四中、城关初中、马渠初中、华池县柔远初中、西峰彭原初中参观新课改实验,返回后制作了课件,在全体教职工会上播放,促进全体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方位育人的素质教育理念。每期都组织了教师“三维互助导学案”教改研讨会,讨论解决实施中出现的各种困难与困惑。

3、“引强入校,外引内联”

我校与三岔中学、城关中学结成“手拉手”兄弟学校,通过交流与相互学习,促进学校教育管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得到全面提高,学校各项工作有了进一步发展。

三、办学条件及经费投入情况

我校占地面积26亩(其中租赁集体用地11亩,用做操场),校舍建筑面积5003平方米,教学楼一幢,建筑面积1791平方米,其中,教室9个,且每个教室都装备了电子白板,音乐教室1个,美术教室1个,2013年建设理化生实验室3个,总投资15万元。图书室1个,2014年,新配图书12000册,总投资20多万元,生均达到40本,阅览室设在各班,每班设开放图书架一个,学生随读随取,两周同级两两交换阅读,计算机教室1个,1998年配置计算机25台,现已老旧瘫痪,学生计算机课无法正常开展。理化生地仪器室1个,现有教学仪器总价值37万元左右,其中音体美器材总价值2万元左右,每年用于器材购置的费用占公用经费的 18%。校史室1个、心理咨询室及监控室1个,办公室5个,办公电脑5台,教师用自已的电脑备课,没有专用备课电脑,会议室三间,备课室与年级办公室三间,综合使用,体育器材室一间,学生宿舍18间,餐饮楼一幢,900平方米,简易锅炉房一间,简易媒房一间,厕所179平房米,教师宿舍1274平方米,库房及其他用房147平方米,学校租用操场11亩,划有200米环形跑道,设有篮球场地4个,排球场地2个,羽毛球场地3个,乒乓球台17个,单双杠等体育活动设施一应俱全。学校每年义教投

3

入约35万元,近三年偿还旧债15万元左右,现负债9万元左右。营养餐及寄宿生生活补助每年58万元,全部用于食堂供餐。

四、学校管理情况

1、更新办学理念,明确办学目标。我校始终以“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为办学思想,以“一切为了山区孩子的成长”为办学理念,以“和谐进取”为校训,树立了“敬业爱生、博学善导”的教风和“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的学风,围绕“爱国、勤学、文明、上进”的校风,力求达到“标准化、高质量、有特色的初级中学”县级示范性初中这一目标。

2、修订各种管理制度。2014年我们修订完善了《方山初中教职工量化考核办法及绩效工资发放办法》等11种制度,制定了《方山初中管理制度汇编》。形成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达到用制度管理的目的。

3、学校推行校长负责下的校务会决策机制,实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树立讲政治、创业绩、树新风的领导班子形象,严格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讨论、研究学校重大问题,做到政务、校务、财务公开,自觉接受全校师生监督,每学期召开教代会和民主生活会一次,在会上向教职工通报学校各项经费使用情况,并广泛征求教职工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上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建立值周领导工作日志和中层领导工作日志,值周领导全面负责一周工作,中层领导负责督查自已分管的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工作日志每周交校长批阅一次,这种“双轨制”有效落实了管理的精细化。

4、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细化值周工作职责,我校青年教师较多,在班级管理中经验不足,因此我校每学期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论坛,论坛中各位班主任将自己的管理方法与经验与全校教职工进行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细化值周工作职责,对值周工作进行定位考核,从而有效保证了学校每天的工作都能够安全有序进行。

4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校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育人的重要一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绘画与书写水平,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形成良好的审美观,达到促进学生全面成才的目的。我们在校园内悬挂古今中外名人画像与名人名言;教学楼楼道张贴师生及本县书画名家作品;对教室定期进行布置;学生每月分类办各种主题的黑板报等方式,校园文化的育人氛围明显加强。

五、德育工作情况

1、我校认真落实德育工作,积极创造德育工作新氛围,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1)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班会,主题班会作为一种学校教育机制,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景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活动理念,使其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道德教育载体。我们根据学生实际,开展了“安全教育”、“青春与理想”、“感恩父母、关爱父母”等主题班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锻炼自理自治能力,对巩固班集体和树立良好班风起到了积极作用。

(2)聘请方山派出所所长包永学为我校法制副校长,每期邀请法制副校长为我校师生作法制报告 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在校外违法家长应付的责任、加强法律学习,提高法律意识等方面, 要求学生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远离犯罪,做一名遵守学校制度和纪律的好学生,做一名知法、守法、懂法、用法的小公民。

(3)学校开设了安全课,并利用每周晨会和星期五放学集会,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主要内容包括预防校园安全事件、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用电安全、课间活动安全、实验室操作安全、出行安全等方面的安全教育。

(4)建立心理咨询室及留守儿童活动室,安排专门的心理辅导

5

老师,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心理辅导员每期就缓解学习压力、处理人际关系、师生交往、与家人沟通、早恋的成因及危害等方面为学生作心理健康辅导,并对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障碍、厌学学生单独进行心理辅导,保证了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5)注重养成教育,“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的行为习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在的班级。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品质乃至命运。我校每期召开班干部会议、学生课代表会,既发放问卷调查表,从管理与教学两个方面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又让班干部在学生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协助教师,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促进班级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2、开展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我校成立了合唱队、舞蹈队、体育训练队,男、女乒乓球队,以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

(2)大课间活动有序开展,根据阳光大课间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大课间活动分为篮球组、足球组、乒乓球组、羽毛球组、跳绳组,每组由两名教师负责,班子成员包组检查,体育教师负责每周各组人员的轮换,值周教师负责学生的安全,使我校大课间活动有声有色,真正做到了每天锻炼一小时。

(3)我校每学年春季学期举办田径运动会,秋季学期举办球类运动会,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凝聚班集体的向心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举行庆祝“七一”文艺展演、元旦猜灯谜、拔河比赛,七年级广播体操表演、开展“爱祖国、爱家乡”、“我的中国梦”主题演讲、“我的平安梦”、“我的中国梦”、“交通安全、从我做起”主题征文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观看了“开学第一课”、及“最美孝心少年”、“感动中国十佳人物”等先进事迹,要求学生书写了观后感,并以他们为榜样,尊敬老师,感恩父母。

6

3、分年级确定德育目标,德育工作初见成效。七年级以学习《守则》《规范》为中心,狠抓习惯养成教育,八年级以预防两极分化为主题,抓好青春期教育及学法指导,九年级以升学教育为抓手。抓牢前途理想教育。目前,我校学生发展势头良好,校风好,学风浓。

六、课程建设与课堂改革

1、开足开齐各级课程

为全面落实“三级课程体系”, 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市、县教育局的有关要求,我校开足了包括阅读、书法、绘画、等校本课程,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按要求开设综合实践课,安全课,并要求教师写安全教案,学生做安全作业。

2、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近三年来,学校以狠抓九年级教育教学质量为突破口,带动

七、八年级同步跟进,以青年教师培养为根本,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基本原则,突出校本教研;2013年开始积极探索生本理念下以“三维互助导学案” (“三维”即:制定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活动的三个阶段:课前自学-课堂导学-课后互学;学情实际的三个层次:好、中、差;)为载体的“先学后教,互助达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依标自学-交流互助-展示点拨-测评提升四个基本环节组织教学),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一是通过每周的集体备课会及教职工例会,重点就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方面进行指导,改变教师上课“一言堂”,课堂练习“一刀切”,课后作业“全班对”的教学怪圈。使大家从思想与自已的教学实际认识到,自己的方法确实落后了,只有改革才有出路。

二是2014年度上学期,通过讨论制定了方山初中“先学后教,互助达标”教学模式讨论稿,倡导老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借鉴“杜

7

郎口模式”:小组合作,当堂板演,当众讲演;“东庐讲学稿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洋思模式”:精讲少讲,当堂达标,使老师从教法上有了明显的改变,2014届九年级教师在复习工作中使用“三维互助导学案”,成绩较2013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年度开始,在语、数、英、物、化五科全面推行“三维互助导学案”在全校各科实行“先学后导,互助达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减少教师的重复无效劳动,实现资源共享,思维共振,教艺共长,业绩都优之目的。2015届中考全面开花,除政治、历史外全部进入了全县前四名,学校中考成绩跃升至全县第二名、全市第十名。创方山初中建校史中考成绩之最。

3、抓好“备课、听课、说课、评课”,提高课堂效率。近三年来,教导处安排了系列听评课活动:一是每期都安排了至少3次骨干教师观摩课,发挥很强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每期各教研组内过关听课2周,人人上一节公开课,达到了岗位练兵的实效。三是组织了“三维互助导学案”教学竞赛、“先学后导,互助达标”高效课堂教学竞赛和电子白板教学比赛活动,有效地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四是根据每次阶段检测成绩组织了青年教师会诊听课活动,对帮助青年教师站稳讲台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五是每年度都组织新分配教师汇报课,帮助新分配青年教师尽快站稳讲台。六是每期都召开了课改经验交流会,让教师系统总结自已课堂教学中的先进经验,全面提升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七、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

1、落实集体备课,落实集体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年级组、备课组管理,落实集体备课制。确定每周五第五节课为教研组活动,进行集体备课,同科教师对本周的教案互相交流,修改互补,资源共享。修订完善“三维互助导学案”,达到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的有机结合;同时同科教师互相交流“先学后导,互助达标”教学模

8

式的实施情况,各学科包组领导实行同步跟踪指导,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坚实的保障。

2、抓好课题研究,注重教研实效 我校紧紧抓住“科研兴教”的宗旨,充分发挥科研的先导功能,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学科课堂教学为基地,我校有何天金负责的《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障碍及对策研究》、《学校课程镇原民俗文化的开发与研究》两项省级课题已结题,现正推广实施,有孙有国、郭武祥等5人申报省级规划课题5个,现正在论证审批阶段。 这些课题研究为提升师资水平,促进教研深化,提升课堂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3、抓实总结计划的制定,要求教师说课写说课稿,评课写评课稿,增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近三年来,我校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及文章30多篇,出有教师论文集一本,为我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可靠支撑。

八、学生发展情况

1、利用充足的活动场地,大力发展体育教育,一是成立篮球队、乒乓球队,有专门的指导老师,并且保持训练经常化;2013年全县中学生篮球运动会中荣获初中男子组亚军,2014年田径运动会我校获得第八名, 2015年全县中学生蓝排球运动会中取得了女子组冠军、男子组亚军的好成绩。二是大力开展阳光大课间体育活动,我们确定了“关爱生命,增强体质”的体育锻炼宗旨,根据现有的活动器材,制定了《方山初中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分级分级安排大课活动。全体师生全员参与,增强了校园活力,增强了学生的体质。

2、我校近三年毕业学生431人,其中2013年毕业学生162人,升入普高87人,镇原职专13人,升学率61.72%;2014年毕业学生139人,升入普高89人,镇原职专11人,升学率72.38%; 2015年毕业学生130人,升入普高 105 人,镇原职专10人升学率96.15%;学生合格率与升学率逐年攀升。

9

3、我校主办了校报《蒲河之韵》,成立了合唱队、舞蹈队、开设了书法、绘画、花样跳绳等校本课程,为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搭建了平台,建有心理健康咨询室与留守儿童活动室,有效地缓解了单亲与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安排有阅读课,且各班设有开放图书架一个,学生随取随读,2014年我校在全县中学生读书竞赛中荣获三等奖。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校园内的劳动和花本载植、修剪为主。

九、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工作

1、加强制度建设,保障教师切身利益

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镇原县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文件,制订、完善了《方山初级中学教职工奖惩制度》、《方山初级中学教职工考勤制度》、《方山初级中学中、高级职称评审办法》、《方山初级中学评优选模办法》、《方山初级中学教职工量化考核办法及绩效工资发放办法》、《方山初级中学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办法》等各项制度,形成了《方山初中制度汇编》,并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方面,纳入教职工年度考核,依据制度,确保了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学校教学质量有了较大提升,2014年教育目标综合考核为全县第十四名,2015年教育目标综合考核位列全县初中部第二名。

2、全面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学校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校制定了《方山初级中学学生综合评价方案》,方案根据县局评价方案,充分考虑我校实际,从学习、纪律、卫生、安全等方面对学生的表现每月综合评价一次,学期四次总评,同时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记录袋记录着学生成长的“故事”,能向教师、家长和学生本人提供丰富的内容,反映了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解决问题和运用策略的能力。

十、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及安全情况

10

加强安全管理,树立“安全不保,何谈教育”的思想,学校通过开展每周晨会上均结合时令特点讲安全管理要求;组织了防震紧急疏散演练和消防安全疏散演练;结合食品、交通、消防等安全检查,全面检修了各种安全设施,提高了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加强门卫管理,每天24小时锁门办学,凡进校园人员必须登记并与相关人员电话联系,由相关人员到校门口接送。添置安全设施,安装了高清校园监控,校门口栽有交通指示牌;细化各种安全记录、台帐、档案;联合乡政府、派出所对校园周边进行环境治理等安全工作,我校安全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师生的安全意识得到提升,无不安全事故发生。

十一、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打算

1、教师队伍年轻人居多,平均年龄约为28岁,其中2009年以来新分配的教师31个(非师范类 10人、特岗教师10人)。加强业务学习,搞好青年教师培训工作是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

2、教师教学经验欠缺,教法传统,身处后山,思想不稳定,部分教师推天度日有混几年调动的思想。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树立向课改要质量的思想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

3、学校办公与生活条件差,教师不安心。教师没有办公电脑,微机室老旧(1998年建)计算机课无法开展,学校没暖气,师生只能是火炉取暖。

4、专业课教师缺乏

学校教师数量多,但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数学、语文、物理课教师短缺,这给后山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5、教师专业化培训的机会需向后山学校大力倾斜。

总之,三年来,我校在县局的指导下,务实进取,扎实工作,学校的整体发展取得了可喜的变化与惊人的进步,相信通过我校全体师生的不断努力,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各种教育设施,努力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以更加敬业、高效、

11

务实的态度,实现我校跨越式发展,以使有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将来为方山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2

方山初级中学 2016年4月12日

推荐第8篇:鸡泽县第二中学基础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鸡泽县第二中学基础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一年来,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文教体局的具体领导下,我校按照制定的总体目标。多措并举,扎实工作,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就我校的基础教育工作向各位领导作一汇报:

一、认真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突出校园特色。一年来,我校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把原来有的旧的校舍进行了翻新修建。学校投资2万余元新建了大型展板,展现了我校的风采风貌。学生作品大量上墙,学生名言大量张贴悬挂,内容丰富,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校广大教师编撰的校刊《创业文化手册》和《教育新干线》充分展现了广大教师的风采风貌,充分展现了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默默无闻,献身教育的无私奉献精神。我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师生的精神生活。我校师生自编自演的相声、小品等文艺节目,定期在学校演出,各种比赛活动的举办,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师生的课外生活。

我校坚持“在阳光中生活,在自信中成长”的理念,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每天升降国旗,每天组织学生收看《新闻联播》每学期组织一次书画、歌咏、摄影、手抄报比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推进“阳关体育”活动,落实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积极开展“太极进校园”活动,今年4月我县中小学太极拳表演汇演在我校举办,我校表演动作规范、气势宏大,受到了与会领导、教练的一致好评。校园文艺活动丰富多彩,每两周一场,轮流汇演,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既培养了组织协调能力, 1

又提高了同学们的文艺鉴赏能力。以“放飞希望”、“雏鹰起飞”、“春花秋实”、“九月欢歌”、“浪漫之夏”等为主题的文艺汇演精彩纷呈,活力四射,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好评。

二、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广大教师业务能力。

我校按要求开启、开足课程,并根据学生需求和学校实际,开设了校本课程《三字经》《弟子规》,开设了《邯郸历史与文化》地方课程,做到教师、教材、计划、课时四落实。为提高广大教职工素质,我校多次争取、创造机会让教师外出学习,今年春天,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分两批赴山东荏平县、全国基础课程改革基地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使全体教师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

三、多措并举,全面发展,积极推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为目标,每学期开展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活动,以展现学生特长,彰显学生个性为增强班级凝聚了和向心力。经同学们酝酿推荐,班主任审查,确定一首奋发向上,旋律优美,激发求知的歌曲作为班歌,刻录成光盘,在教室悬挂学生自己的画像和警句,开通校园广播网,成立广播小组,稿件出自学生之手,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播音,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起到了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四、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局颁发的“减负十六条”,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实施实施素质教育。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实施的“减负十六条”。确定周日为初中生“无作业日”,生物、地理等科目一般不留家庭作业,严禁非寄宿制学生到校上晚自习,从而真正实现

学生学习的轻负担、高质量。

五、强化学籍管理,控辍保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我校严格学籍管理制度,坚决做到不让一名学生流失,学校定期对学生就学证进行验签,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由于我校工作扎实,措施得力,被评为“实绩突出单位”,“邯郸市绿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优秀学生社团”等荣誉称号,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各位领导,以上几个方面市我校在基础教育方面做的一些工作,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及时改正。

鸡泽县第二中学

2008年12月8日

推荐第9篇:基础教育综合教研课题研讨会工作汇报

学校党支部:

现将我校参加“湖北省教研室基础教育综合教研课题研讨会”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会议时间、地点:5月13日至5月15日,阳新一中;

二、参会人员:省教研室综合室刘合荣主任主持会议,阳新县副县长致欢迎词,省教研室的杨国金主任讲话,各地的教科院主任、工作人员,各校的校长、教师200多人参加了会议,我校徐之兵、彭平参加了会议。

三、会议主题:湖北省教研室基础教育综合教研课题研讨会

四、会议内容:

(一)14日上午,

黄石市教科院、黄梅县、当阳市、阳新一中、江夏五里界中学、小溪塔三小等10个单位做推进校本研究经验与成果的交流报告

(二)14日下午,

1、湖北省教科所彭敦运先生作专题学术报告——《在探索“心距”中寻求学业负担问题缓解的契机》;

2、省教研室王淑珍教授和5名学校发言人做学科纵横互通——有效教学、减负、防治厌学的研究与实践。

(三)15日上午,

1、三峡大学黄首晶教授作学术报告——《学生学业负担长期过重的深层理论缘由探析》;

2、黄石市教科院邹从容主任作报告——《区域性校本研究的网络教研尝试》;

3、与会代表交流增效减负防厌学等综合性共通课题研究的深化,刘合荣教授作研讨活动总结并布置课题研究工作有关任务。

五、我校参会的收获

1、学习了其他学校的校本研究经验,聆听了专家的报告,拓展了视野,进一步加深了对课题研究的认识,明确了研究的方向;

2、我校的彭平、徐之兵同志先后做了交流报告,展示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

3、在14日下午的交流报告会后省教科所彭敦运先生亲临寝室对我校的彭平、徐之兵同志的交流报告做点评、指导,这是我校在本次研讨会上获得的殊荣。

六、会议后我们的主要任务

1、坚持“小命题、深切入、大文章” 研究方向,调整研究策略,推出校本特色的研究内容,争取申报课题立项;

2、进一步调动教师教科研热情,壮大课题研究队伍,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以研究促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推荐第10篇:迁安市县教育局基础教育工作汇报(推荐)

迁安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工作汇报

2012年10月8日

我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68所。其中,普通高中5所,初中27所,小学108所, “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民办学校1所,特教1所。幼儿园164所,其中民办园23所。全市在校生87913人,其中,基础教育阶段在校生81942人;在园幼儿23065人,其中,民办园4432人。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创建教育强市”的总目标,坚持“幼教抓普及,小学抓调整,初中抓规范,高中抓管理”的整体发展思路,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市基础教育工作呈现出均衡发展、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大投入,扩充资源,加快学前教育发展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推进三年行动计划。针对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现状,我们制定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按照计划,2012年投入5295万元,新建幼儿园7所;2013年投入7187万元,新建幼儿园6所,改扩建8所。为保证行动计划的落实,我们已建议市政府比照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每年530元的标准,在财政预算中增设学前教育阶段公用经费项目,同时分年度补充学前教师缺额。2012年拟增加46名, 2013年增加100名。

2、落实上级文件要求,抓好幼儿园建设工作。根据三年行动计划,城区第三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和第四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改造项目均已完工并正式投入使用。与此同时,启动实施了农村小学增设幼儿园项目11个,其中:闫家店乡于家坎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项目已于2011年已完成路面硬化、厕所改造,幼儿活动室改造、警卫室、道砖、绿化等正准备立项招标;杨店子镇驿南府学校增设附属幼儿园项目已完成预算,准备采购立项、招投标;太平庄乡尚庄小学已列入校安工程,幼儿园建设纳入小学建设工程,目前正在跑办手续;沙河驿北铺小学增设幼儿园项目土建已完工,准备采购 1

设备;扣庄乡陈官营小学、东牛山小学、任庄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项目,夏官营镇五道沟小学、杨各庄镇桲林小学增设幼儿园项目也已开始施工;夏官营镇花庄小学、杨各庄镇徐流营小学已列入校安工程,计划待小学建成后再实施增设幼儿园项目,目前未动工。

利用布局调整后闲臵校舍改建幼儿园11个,其中:迁安镇陈庄村委会旧址和闫家店乡完全小学改建幼儿园项目已完工;闫家店乡东峡口完全小学改建项目2011年已完成食堂、寝室改造,其余楼内装修、建警卫室、围墙、厕所、大门等已开始施工。马兰庄镇印子峪小学改建幼儿园项目已完成招投标。马兰庄镇东马小学、夏官营镇大榆树教学点、迁安镇毛洼学校、迁安镇三李庄小学、五重安乡小崔庄学校、大崔庄镇步步川小学、蔡园镇新庄小学改建幼儿园项目均已开始施工。

二、统筹兼顾,多措并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加快教育资源整合步伐,优化城乡学校布局。新建第三初级中学于2009年9月投入使用;第三实验小学扩建项目已投入使用;第四实验小学续建项目综合楼已经完工;新建第五实验小学于2011年9月投入使用;第六实验小学教学楼主体已完工。蔡园镇中学整合项目和孟官营中心完全小学整合项目已经完工;杨店子镇中学整合项目已投入使用,杨店子镇小学及幼儿园整合项目主体已经完工;马兰社区小学、幼儿园整合工程已于2011年投入使用。2012年,投资1.49亿元的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启动,对24所学校8.65万平方米校舍进行加固改造或新建。

2、开展对口帮扶,促进市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落实城区学校对口帮扶农村学校办法,从硬件建设、班子建设、师资队伍、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对帮扶的学校给予支持,坚持开展送课下乡活动,帮助农村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我们还进一步拓宽帮扶范围,不仅要求每所城区学校对口帮扶一所农村学校,每所优势学校对口帮扶一所薄弱学校,各镇乡内部的优势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也开展了帮扶活动,全市先后有106所学校相互结成了帮扶对子。此外,在全市

组织实施作风建设“双百千”(百名干部下基层、百名校长入课堂、千名教师进家庭)工程,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学校,了解真实情况,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组织校长深入课堂、教研组,研究指导教学工作,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组织教师深入学生家庭,与家长交流,家校共同育人。

3、规范办学行为,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召开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现场会和学校管理工作会议,组织了学校拉练观摩活动,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印发学校管理论文集、班级管理论文集,推广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若干规定》,开展基础教育管理工作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努力提升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水平。截至目前,我市基本消灭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始终保持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99.3%,初中在校生年巩固率达到98.7%。今年9月,我市高标准通过河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验收。

三、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抓好普通高中工作

1、搞好试点,扎实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我们以建昌营高中为试点,在吸收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先进课堂模式的基础上,推行了“三模九步”高效课堂新模式,即:把整个课堂划分为基础训练、能力提升、当堂检测三个模块,将课堂操作细化为明确目标、基础运用、成果展示等九步操作流程,坚持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推进。在实施过程中,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思路,推进校本课程和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完成综合素质测评,更新对师生的评价理念,开展好研究性学习活动,加强教师的校本培训,从而使学校教育教学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

2、严格落实三限政策,规范普通高中办学行为。规范管理,强化检查,在招生、暑假安排及教育教学管理中落实有关规定。各普通高中招生严格执行2012年招生文件规定,按照中考成绩进行统一录取;同时,严格执行“三限”政策。一是“限人数”,201

2年一中招生1277人,其中择校生占招生总数的16.67℅;二中招生1273人,三中招生1280人,其中择校生均占招生人数的17%。二是“限分数”,今年一中公助生最低分543,择校生最低分541;二中公助生最低分465,择校生最低分434;三中公助生最低分数484,择校生最低分453。三是“限钱数”,各校严格执行省、市高中收费政策,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和项目,规范收费行为,切实杜绝乱收费。迁安市内,一中、二中、三中公助生免除学费,择校生每生三年收费9000元。从检查情况看,各校不存在跨范围招生、提前招生、不依据中考成绩录取、单独组织考试等情况。

四、以人为本,促进公平,全面推进其他工作

1、坚持内涵发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以内涵发展为导向,坚持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并重,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创新培养模式。一是认真抓好开放式素质教育试点工作。我们把第四实验小学确定为开放式素质教育试点学校,建立了奖励扶持机制,专门成立了指导组,定期对整个实验教学的计划、过程和结果进行指导评价。在抓好第四实验小学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将开放式素质教育的做法向扣庄学校、马兰庄镇小、闫家店小学、明德小学等学校进行了延伸。试验开展以来,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二是在全市中小学全面实施“一校一品牌、一生双爱好”工程和“阳光体育工程”,广泛开展体育艺术“2+1”和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在唐山市实施“一校一品牌、一生双爱好”工程推进会上,我市的学生课间活动得到与会人员一致好评;选送的“阳光体育运动”案例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在唐山市2012年中学生春季田径运动会及第八届青少年运动会上,我市代表队均获团体总分第一名。三是积极筹办中小学科技节,反映和展示学校科技创新活动的新作品、新成果,提高广大师生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在第2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共获国家级奖励1个,省级奖励24个、唐山市级奖励352个。

2、关注特殊群体,促进教育公平。一是不断提升特教工作水平。为改善特教办学条件,我们实施了特教学校改扩建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411万元,总建筑面积2311.78平方米;与此同时,加强校本培训,采取老带新、结对子的方法,培带新教师;为每名学生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写清成长记录;坚持注重康复、补偿缺陷,培养学生劳动技能。截至目前,全市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特教学校先后荣获“唐山市特殊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唐山市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二是积极开展民族学校、老区村帮扶工作。投资25余万元,为建昌营镇回民小学兴建7间幼儿园教室,缓解了该校幼儿园校舍紧张的局面;投资1053 万元,异地新建徐流营小学,该项目已于 2012年6 月开工建设,预计2013年5月完工;投资40 万元,在徐流营小学增设幼儿园,改造面积 20平方米,该项目已于 2012年8 月开工建设,预计2013年7月完工;投资50万元,实施青山院小学食堂改造项目,改造面积 340平方米,项目于 2012年8 月开工建设,预计2013年7月完工。三是实施义务教育关爱工程 ,依法保障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我们明确规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当地学生享有同等权利,享受平等待遇;安排流动人口子女免试、就近入学,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现了外来务工子女100%就近入学;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落实困难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切实帮助贫困家庭学生接受义务教育; 建立留守儿童数据资料信息库和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全方位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近年来,我市基础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上级领导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今后,我们将认真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为推进我市基础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均衡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

第11篇:“基础教育强县建设”自查报告[推荐]

一、学校概况:

xx乡中心小学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心小学,原隶属于太和区教育局,2011年10月划归古塔区教育局管理。学校座落在古塔区xx乡胜利村,下设3所村小,共计25个教学班,学生585人,在职教师76人,其中中心校有12个教学班,学生380人,教师38人。

二、根据评估标准自检情况:

根据《辽宁省基础教育强县建设督导评估细则》,自查如下。

一、办学标准(满分40分,自查得分33分)

1、教师队伍(满分4分,自查得分2分)

(1)教职工编制。根据太和区1996年编制为73人,现有在编教师87人,超编14人。(太和区一直沿用1996年编制,一直未做调整),自查得分0分。

(2)教师资格。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全部教师取得教师资格证。自查得分1分。

(3)年龄结构。35周岁以下教师共计35人,占总数三分之一以上。自查得分1分。

(4)学科分布结构。教师所学专业与所教学科的一致性比例为96.05%,有三位教师为法律专业。自查得分0分。

2、干部队伍(满分10分,自查得分9分)

(1)校长任职资格:学校现有校长1名,副校长3名。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中学一级以上职称、5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经历,有1人未达到本科学历,有1人正在进行岗位培训。自查得分0分。

(2)校长对教学关注程度:校长每学年听课120节以上,参与教研活动20次以上。自查得分4分。

(3)校长科研能力:有2位校长具有县区级以上立项课题,每年发表论文1篇。自查得分2分。

(4)校长行政素质:校长具有奉献精神、创新意识、团结合作意识、民主作风、廉洁自律;具有共同愿景,民主氛围,分工明确,自查得分2分。

(5)班子建设组织机构:机构健全。自查得分1分。

3、学校管理(满分13分,自查得分12分)

(1)德育管理:学校采用三位一体的德育途径,大力开发社会教育资源,与7路公交车站点、敬老院、解放锦州烈士陵园等建立联系,建立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制度;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完善,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德育工作融入到教学各个环节。自查得分1分。

(2)教学管理:学校全面落实课程计划,开全开齐课程;具有备课、上课、实验、作业批改等制度;实验教学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进行;有教师听评课制度。自查得分5分。

(3)设备管理:各种教学设备分类登记入册,存放科学。自查得分1分。

(4)学籍管理:学校暂时为进入古塔区学籍管理系统中。自查得分0分。

(5)教科研管理:学校设有科研室,建立了校本研训制度,定期开展校本研训活动,100%教师参加教科研。自查得分3分。

(6)行政管理:后勤管理制度健全,有明确的作息制度和管理制度,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自查得分1分。

(7)财务管理:学校管理制度健全,严格执行政府规定的开支范围及标准,做到“收支两条线”管理,没有“小金库”,定期公布审计结果,学校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定期参加财务管理及其相关法律培训。自查得分1分。

4、教育质量(满分10分,自查得分10分)

(1)普及率与合格率:学校残疾儿童辍学率为0,学生合格率100%。自查得分4分。

(2)体育、卫生、艺术:按照要求做眼保健操、广播体操,阳光体育运动一小时;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95.8%,不低于95%。学校每学年组织一次体育节;按照要求开设心理健康课;每学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常见病发病率低于2%,近视眼发病率低于4%。自查得分6分。

二、办学条件(满分40分,自查得分13分)

(1)学校占地面积:学校占地面积14400㎡,生均占地面积36㎡。自查得分2分。

(2)学校建筑面积:学校建筑面积2450㎡,生均建筑面积6㎡。低于10㎡/生的标准。自查得分0分。

(3)普通教室装备建设: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有11个教室,一个班级暂时在语音教室上课。教室内具有广播系统,不具备闭路电视接收功能,不能上网查询资料。自查得分0分。

(4)专用教室级辅助用房、公共教室装备建设

A、科学教室及辅助用房:学校有科学教室1个,面积54㎡,教学仪器库1个,面积18㎡;无其准备室、科学活动室、科学园地等辅助用房;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环境布置体现学科文化和学科教育。自查得分1分。

B、音乐、美术、书法教室及辅助用房:学校有音乐教室1个,面积72㎡,无美术、书法教室及辅助用房。自查得分1分。

C、语言教室及辅助用房:学校有语言教室1个,面积72㎡,现被改作学生普通教室。自评分数0分。

D、计算机教室及辅助用房:学校有计算机教室1个,面积54㎡,有2000年配置的电脑20台,生机比19:1。不能达到7:1的标准。自评得分0分。

E、综合实践活动教室及辅助用房:学校没有综合实践活动教室及辅助用房。自评得分0分。

F、多功能电化教室及辅助用房:学校有多功能电化教室1个,面积72㎡,教室内设有大屏幕投影多媒体系统及卫星接收系统。管理科学化,专业化。自查得分1分。

G、图书室:学校无图书室。自查得分0分。

H、科技活动室:学校无科技活动室。自查得分0分。

I、心理专用教室:学校无心理专用教室。自查得分0分。

J、体育场所及辅助用房:学校无体育活动室,田径场地、跑道设置、篮球场地、排球场地均为简易设置,操场未实现塑胶或硬铺盖;体育器材库管理达标。自评得分0.5分。

(5)办公用房装备建设

A、卫生室:学校有卫生室一个,面积18㎡,有基本设施,管理科学化、专业化,学生健康档案齐全,环境布置体现专业化。自评得分1分。

B、多媒体录播教室:学校无多媒体录播教室。自评得分0分。

C、卫星接收教室:无专用卫星接收教室,与多功能电教室在一起。只能接收远程教育信息资源和中央教育频道节目。自评得分0.5分。

D、教学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广播室、会议接待室、德育展览室、总务仓库、维修管理室、传达值宿室等:学校有教师办公室一个,面积36㎡,校长办公室兼会议接待室1个,面积54㎡,副校长办公室1个18㎡,主任室2个,18㎡,广播室兼体育教师办公室1个,面积18㎡,传达值班室1个,面积18㎡,无德育展览室、维修管理室。师机比4:1。自评得分1分。

(6)生活服务用房装备建设

学校无宿舍、食堂、浴室、开水房、汽车库、配电室用房。自评得分0分。

(7)教育技术装备

A、科学实验教学仪器:仪器种类齐全,数量不足,未达到标准,账物相符。自评得分1分。

B、体育教学器材:体育器材种类齐全,但一些大型户外金属器材已经腐烂,不能使用;自评得分1分。

C、小学图书(纸介、电子):图书数量严重不足,可供学生阅读的读书仅有5000册,尚缺少7000册。无电子图书及电子期刊。未及时更新、填入。藏书内容、质量、结构不符合要求。各种账目齐全。自评得分0分。

(8)校园卫生条件、环保、及安全

A、校园卫生条件、环保及安全:校园布局科学合理;绿化达标,艺术化建设有特色;室内环境符合标准;室外各种布线、管道符合标准;消防设施设备符合标准。自评得分2分。

B、校园安全监控系统:设备设施齐全,功能完备,重要场所和出入口无盲点。自评得分1分。

(9)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无全省统一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软件。自评得分0分。

三、促进基础教育信息化(100分)

1、学校信息化要求。(满分75分,自查得分39分)

(1)学校有信息化领导小组,每学年召开会议不少于2次,研究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形成规划方案,有指导性、可操作性、可评估性。自评得分1分。

(2)学校把教育信息化工作列入学校教学计划。自评得分1分。

(3)每学期有对技术人员、中青年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校内教育技术培训计划,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措施,并纳入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计划中。自评得分1分。

(4)学校每年有能保证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经费投入并落实到位。自评得分3分。

(5)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安全规章制度。自评得分1分。

(6)各类信息化设施设备完好率到达95%以上。自评得分2分。

(7)学校校园计算机网络接入传输速率为2M,未达到10M标准,络信息点未能覆盖全校所有场所。自评得分1分.(8)学校具有智能广播系统,有卫星接入。无有线电视接入,无有校园闭路电视。自评得分0分。

(9)能利用移动多媒体设备进入课堂,未实现教室班班通。自评得分0分。

(10)学校根据需要设置有计算机教室、多媒体综合教室,无科技活动教室、音像教材资料制作室等专业教室,能满足一般教学活动的需要。自评得分2分。

(11)学校有网站,发布学校信息和校务公告。自评得分1分。

(12)教研组有BLOG,班级未建立BLOG,暂未实现教师、学生、家长的三方网上互动。自评得分0分。

(13)无学生自建的跨学科的班级学习型主题网页。自评得分0分。

(14)学校无管理功能的软件系统,未实现基于网络教学管理、教务管理、课程管理、学生管理、学校行政后勤管理、图书管理等功能。自评得分0分。

(15)学校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有学校自主开发的教育资源,未与辽宁省基础教育资源库互联。自评得分1分。

(16)学校校本资源不足1T,基本满足各项教育活动,能保证所有教师正常使用,每学期整理更新教学资源至少一次。自评得分1分。

(17)学校的学科电子音像教材与学科文字教材配套,总量不少于500小时,三年内补充更新率达到15%,满足学科教师正常使用。自评得分2分。

(18)未订阅现代教育技术书籍和报刊。自评得分0分。

(19)学校管理者有较强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每年至少参加1次县以上教育信息化相关培训与学习,暂时未达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管理人员》要求。自评得分0分。

(20)学校配备大专以上学历的兼职人员,具备少量教育技术专业知识。自评得分0分。

(21)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未达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技术人员》要求,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教学应用与日常维护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自评得分1分。

(22)学校各学科教师暂未全员参加《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教学人员》培训,大部分已经通过初级考试,还未参加中级考试。自评得分0分。

(23)学校主要学科教研组具有1-2名教育技术骨干教师,能够组织本校教师开展教育技术能力发展项目,多渠道的校本研究(包括网络教研),每学期活动不少于2次,活动要求有计划、有组织、有记录、有成果、形成制度。自评得分3分。

(2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科覆盖率达到100%。自评得分2分。

(25)每周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学科数达到60%以上。自评得分2分。

(26)普通和专用教室信息技术设施平均周使用时数达到周学时的50%以上。自评分数1分。

(27)学校学科教师能够应用网络进行集体备课和教研,能够进行教学设计。自评得分2分。

(28)教师能够熟练掌握教育技术并应用信息资源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互动,有效教学,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每学期撰写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2篇以上,积极参加各种信息化活动和比赛。自评得分3分。

(29)每学年组织学生进行网络道德与安全教育至少1次。自评得分1分。

(30)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学校,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学校未学生提供条件看展正式或非正式的信息技术活动,做到定时、定点、定内容、定能力要求。开展常规性的信息技术相关的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学生会制作电子组品,积极参加电子作品比赛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特长。自评得分4分。

(31)学校有激励教师参与校级以上的课题研究的机制。每学年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实验至少1次。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相关课题研究。自查得分2分。

(32)改革经验、科研论文在市级以上的报刊杂志、教育网站上发表,或在同级竞赛中获奖。自查得分2分。

合计自查得分:85分

以上根据辽宁省基础教育强县建设督导评估细则(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信息化)进行的自查情况,由于在太和区历史欠账比较多,硬件设备大量缺乏,希望上级主管部门在均衡教育发展中给与政策与资金倾斜。

第12篇:基础教育

基于民族地方特色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

——以宁夏花儿进校园为例

摘要:基于民族地方特色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的民族文化传承功能,而且有利于实现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更有利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转型与发展。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可以通过挖掘优秀民族文化的内涵和丰富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表现形式,采用理论教学加实践教学的基本教学形式,实现多元文化的教育目标。回族花儿是宁夏地区优秀文化成果,将其引入校园,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宝贵资源,不仅能实现宁夏地区教育模式的多元性、科学性、名族性,而且能很好的对宁夏花儿这一民族艺术瑰宝进行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民族、文化、校本课程

近年来,民族文化尤其是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受到重视,民族地区的课程政策也随之发生着变化,民族文化课程不仅在比例上而且在内容广度上都有所增加,从语言文字的内容扩大到整个民族文化的范围,进而形成新的课程模式:国家课程+民族地区地方课程+民族地区校本程。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着力从民族文化入手,以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为基础,以地方学校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前提,充分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及各种表现形式,力求实现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

一、正确理解校本课程的含义

校本课程是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以学校为基地、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由校长领导、教师做主力、课程专家做指导、包括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既可以是一种崭新的创造性课程,也可以是国家课程的一种改造。校本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即校本课程大多属于实践性课程,它不以系统知识为基本内容,也不以读书、听讲为主要学习方式,而是围绕学生需要研讨和解决的问题来组织具有多样性、动态性的课程资源, 引导学生在调查研究、讨论研究等活动中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基于校本课程的这一特点,开发校本课程时必须要注重学生的需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切不可生搬硬套。

在民族地区,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着眼于民族特色文化,把民族文化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和传统课程结合起来,形成民族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毫无疑问,宁夏地区的校本开发,应着力于回族优秀文化,宁夏花儿进校园,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二、“花儿”作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可行性

(一)有利于“花儿”的传承和发展

宁夏花儿是宁夏地区一大民族特色浓厚的文化艺术,以其独特的演唱方式而蜚声中外,但随着现代文化以及流行元素的渗透,这一传统民族文化在人们生活中,尤其在广大青少年的意识当中已渐行渐远。从目前对花儿的研究来看,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以宁夏花儿作为素材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并逐渐把“花儿”这一艺术纳入到中小学的课堂当中,通过理论学习,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花儿”的历史,了解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树立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教学,使得很多同学会唱原生态“花儿”,培养年轻一代的“花儿”歌手,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宁夏花儿。

(二)是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和有效途径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宁夏花儿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是宁夏地区各级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对宁夏中小学校音乐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宁夏花儿进课堂也是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途径,通过宁夏

花儿进课堂,音乐教师可以累积“花儿”方面的相关素材,为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丰富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目标多元化

校园文化建设,也应当是校本课程开发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民族地区,校园文化应当充分体现民族文化特色。宁夏花儿进校园,不仅很好地拓宽了学校音乐教育的空间,更重要的是为校园文化建设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主题班会、海报制作、成立“小小花儿”演唱团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理解“花儿”更加深刻的内涵,使“花儿”这一民族艺术在校园里生根发芽,成为丰富校园文化、丰富教学内容的重要元素,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多元化。

(四)顺应基础教育改革,凸显素质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民族文化进校园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启了另一扇窗户。传统课堂多是基础知识的传授,加之应试的压力,很难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基础教育改革也很难从传统课堂入手来实现素质教育。把民族文化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能使学生比较容易从传统课堂中走出来,回归校园文化当中,并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使基础教育改革有了改革的动力与需要,也使素质教育有了科学、可行的载体。

三、宁夏花儿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建议

作为课改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如何在新课改理念下与国家课程更好的配套,体现课程间的一致性、互补性,使之成为立足现实、与时俱进,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体现自身特色的地方校本课程体系已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着力解决的问题。宁夏花儿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应当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 正确理解校本课程含义,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在民族地区,有些学校由于条件薄弱,认为无力开设校本课程,更有甚者认为:教材就是校本课程。诸如此内的观点,是对校本课程开发狭隘的理解,甚至是一种误解。我们知道,校本课程是以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前提下,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民族地区有其丰富自然的社会文化,而这些文化就是非常宝贵的课程资源。将“花儿”艺术作为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对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的宁夏地区来讲是民智而又科学的选择。宁夏花儿表现出的宁夏人民淳朴的民风、对生活的热爱以及“花儿”优美的演唱形式,对于实现课程目标以及发展学生感受和表达美的意义具有很大的意义。我们不能把校本课程看做是“奢侈品”,同时要摒弃一直以来认为教材就是唯一的教育资源的狭隘挂念,营造一种多元化的教育教学环境与空间。正确理解校本课程的深刻内涵,才能从思想上,观念上为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提高理论平台。

(二)校本课程要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国家课程最大缺陷在对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习俗、不同学校背景、不同学生素质结构等很难全面兼顾。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恰到好处地弥补这一缺口,就必须以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以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为背景、以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经验为切入点辐射到课程创造中,从而体现课程的乡土化和生活化。民族地区学生只有从可感知、可熟悉、可触模的事物出发,才能消除教育与生活知识与实践的隔阂或对立,提升他们在所处当地社会中获取信息知识的技能,并学会尊重、理解这种认识方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培养他们自信、自主和独立批判的精神。宁夏花儿所表现的内容大多来源于民间生活,体现人们真实的生活场景和内心情感。以“花儿”为素材的校本课程,就必须要从民间去汲取养分,获得最原始的材料,学习“花儿”所包含的最真实、最自然的民族文化。同时,学生学习不能仅仅局限在校园里,生活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学校要组织同学走出校园,走向生活,去体验原始“花儿”艺术,

听民间艺人讲有关“花儿”的故事、听民间艺人唱原生态花儿。基于此,校本课程开发要 直面民族地区社会形态、直面具体的生产生活领域、直面广大学生的心灵深处,让学生体验到不仅仅是在读书,更主要的是在读社会、读生活、读人生。

(三)民族地方校本课程开发要体现大众化、民主化、科学化。

校本课程要体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精神。学校须以社会人的眼光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良好环境。广泛邀请行政人员、专家、教师、社区代表以及学生代表等参与课程研究。从准备,酝酿,设计,启动到实施必须精心组织,反复论证,多方征求意见,保证学校与各社会群体间保持不断的对话,使课程标准与各有关项目研究得以在开放、民主、科学氛围中得到深化和提高。宁夏花儿是宁夏地区一大区域特色鲜明的文化艺术成果,它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就必须邀请多方人员参与进来,包括相关政府机构、文化单位、民间团体、专家学者、民间艺人、教师代表、家长以及学生代表,多维度、多方面进行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只有这样,校本课程才能更加大众化、民主化、科学化。

在新课改背景下,在民族、城乡、语言、文化日渐增多的交流和融合中,我国的少数民 族的校本课程必须反映多元文化所倡导的平等、尊重、宽容、理解等价值观念。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校本课程主要是将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精华或特色融人学校现有的课程中,以反映文化多元的特点,并以少数民族学生为对象,通过融人学校整体课程,发展学生认知、技能、情意等方面的能力与态度。在宁夏地区,回族花儿应该是,也必须是作为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王景.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8(5).

[2] 罗绍辉.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建议[J].教育科学.2010.

[3] 姬*.对宁夏花儿进课堂的几点思考[J].体音美教学.2009.

[4] 陈巧妹.对我国少数民族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J].西南大学学报.2010.

第13篇: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工作汇报

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工作汇报

我们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苏、鲁、豫、皖四省八县交界处,辖20个乡镇,502个行政村,总面积1661平方公里,耕地147万亩,总人口114万。全县共有普通高中10处,初中52处,定点小学168处,在校中小学生190536人,教职工9149人。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教

育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单”战略,加快了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特别是全国和省、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之后,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基础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明确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理清了发展基础教育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意见和措施,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解决教育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力求把全国和省、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真正落到实处。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重点坚持了“五个统一”:

一、统一筹措发放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和公用经费。教师工资是教师生活最基本的保障。它涉及到教师的根本利益,影响着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认真解决好教师工资问题,我们按照中央提出的“一保二控三监管”的原则,从去年七月份开始在全市率先实行了“教师工资资金专户”管理。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管理权限收归县管,设立了“教师工资资金专户”。县乡财政用于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发放的部分统一集中到县财政,由县财政局根据核定的编制和现行的工资项目标准,通过银行拨入教师在银行开设的个人账户。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实行统管后,全县没有出现拖欠教师工资现象。今后在教师工资发放方面,县委、县政府研究确定,不管财政有多大困难,也不管党政人员工资有多大缺口,都要坚定不移地确保教师工资的按时发放。为保障必要的学校公用经费,县政府注重了充分发挥财政主渠道作用,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在县乡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了调整,逐年提高教育支出与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优先保证了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对教育费附加也加强了征收和管理,确保了足额征收和专款专用。

二、统一搞好中小学的规划、布局、建设和管理。按照省市要求,我们对中小学校实行了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配置教育资源。几年来,我们采取了切实有效措施,集中进行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工作。县成立了党政主要领导挂帅,六大家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成立了强有力的专门队伍,全面负责对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工作的部署、检查和督促。我们制定了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工作措施,实行了定期调度、定期检查评比、定期通报进展情况的工作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在广播、电视和其他新闻媒体开辟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专题栏目,及时报道进展情况,推广先进经验,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为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我们立足实际,科学制定了规划方案。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县地理环境、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确定了初中和定点小学的处数、规模及方位。在资金投入方面,我们一是管好用好国家和省市划拨的危房改造专款,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了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为防止教育资金的挤占和挪用,我们在县、乡、村都建立了农村教育资金管理小组,负责教育资金的征集、管理和使用,并实行政务公开,增加透明度,确保专款专用。在校舍建设中,我们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严把工程质量关。全县统一建筑设计,统一用料规格,统一施工标准,统一检查验收,使所有的新建校舍都成为高质量的“放心工程”。今年,我县共向教育投入资金2321万元,拆除、废弃了所有d级危房,维修了所有b、c级危房,新征建校用地407亩,新建校舍51700平方米,改扩建校舍16793平方米。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了办学效益及整体办学水平。

三、统一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和调配管理。一流的教育需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来支撑。因此,我们十分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队伍管理,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首先把好入口关。通过人才市场,从大中专毕业生中公开招聘,真正把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教育教学第一线。凡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不论什么情况,一律不准进入教师队伍。其次,大力推行了以“教育干部选聘制、教职工聘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结构工资制”为主要内容的“四制”改革,优化了教师队伍,建立起了精简高效、优胜劣汰的运行机制,增强了学校的活力。第三,按照国务院颁布的新的编制标准,核定编制,定岗定员。计划今冬明春集中搞好教职工的统一调配,解决教师分布不合理的问题,促使城镇教师向偏远乡镇流动,超编单位教师向缺编单位流动,师资强的学校教师向师资弱的学校流动,同时搞好学校内部教师结构调整,以真正合理配置师资资源。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激励机制,使每个教师都有压力感、紧迫感和责

任感,努力在全县教育系统营造出一种人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四、统一选配管理中小学校长。按照国务院和省、市要求,我们理顺了中小学校长管理体制,并对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办法进行了改革。由原来的任命制改为选聘制。去年和今年,对全县中小学校长通过报名、审查、考试、答辩、考核、考察、公示等程序进行了选聘。通过选

聘,全县有230名学校干部继续或新任中小学校长,有62名中小学校长在竞聘中落聘。一大批政治、业务素质都比较好的中青年教师走上领导岗位。全县中小学校长的年龄、学历结构得到改善,整体功能得到增强。这项举措,得到了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五、统一管理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牢牢抓住教育教学这个中心不放,从宏观上加强了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县政府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定期检查教育情况。责成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和县教委多次组织业务人员到各级各类学校进行教学视导,现场办公,及时解决学校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相继召开了全县高中、初中和小学教学工作会议,总结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研究部署了教育教学工作。县乡教育部门和各学校都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多次举办了全县素质教育研讨会、展示会,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活动,全县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都有了明显提高。今年高考,我县本科上线人数突破千人大关,位居全市第一位。

在积极推行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中,我们还明确要求乡镇政府要按照县统一部署,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强化管理,千方百计关心教师生活,努力提高教师待遇。村委会要继续发挥发动群众办教育的作用,配合县乡政府加强定点小学的建设和管理。通过上述措施,有效地防止了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后,乡、村对教育工作领导力量削弱、经费减少、管理放松等现象的发生,确保了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在基础教育工作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应该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自己同自己比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全县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我们的工作离省、市要求,与兄弟县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要进一步落实好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做好“五个统一”的巩固、完善、提高工作,以促进我县基础教育工作再登新台阶,再上新水平。

第14篇:农村基础教育调研材料 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教育调研材料 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我市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与全省乃至全国教育发展的大形势、大环境密切相关。1986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之后逐步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1993年国家开始进行“两基”评估验收,2004年我省开始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在每个历史时期,我市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均发挥了积极作用,极大推进了我市教育的全面提升发展。

早在2002年,孝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大办教育,办大教育”的战略口号,教育基础设施投资连年增长,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等一系列专项工程。农村学校校舍标准由低到高,由随意性建设到标准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以2002年办学情况为例,我市共有农村中小学402所,其中小学365所,中学37所。37所中学包括完全中学1所,高级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初级中学30所。小学总占地面积102991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2089平方米,在校学生42602名。中学总占地面积5983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6400平方米,在校学生21765名。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当时我市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平均水平低于国家标准。小学生均占地24.2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4.97平方米,而国家标准分别为30平方米和6平方米左右,低于国家标准20%,中学情况基本类似。农村中小学生均占地面积不足主要表现在运动场

地不达要求,生均建筑面积不足主要表现在单间教室面积低于国家标准,实验室、专用教室和生活辅助用房短缺。框架结构占全部校舍的比重很低,仅为10%左右,个别学校仍有土木结构校舍在使用,存在安全隐患。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我市现有有农村中小学97所,其中小学74所,中学23所。23所中学包括完全中学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初级中学16所。小学总占地面积54547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6041平方米,在校学生21612名。中学总占地面积43657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3562平方米,在校学生12315名。小学生均占地25.2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9.5平方米,中学生均占地35.5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14.9平方米。框架结构校舍占全部校舍比重为61%,砖混结构校舍均进行抗震加固,D级危房全部消除,学校成为周边最安全的场所。

10年来,我市农村学校建设的发展变化不仅仅是数字指标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走上了科学发展的良性轨道。新建学校精心规划,规范建设,从选址、设计、施工各个环节均遵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新建校舍功能完善,教学、办公、生活用房齐全,运动场地、绿化用地配足配齐。

孝义市农村中小学校建设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的契机,集中力量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水平提高。其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房面:

一、学校布局日趋合理,教育资源科学配置

我市结合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了中小学布局调整,把初中向城区及其周边集聚,小学向乡镇所在地和中心村集聚。10年间,全市共撤并农村中小学305所,新建学校34所,改善了农村学校布点多、规模小、办学效益不高的状况。学校布局、教学效益大幅提升,布局调整取得成效。

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教育功能大幅增强

制定资助扶持政策,健全完善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和投入保障机制,下大力气配齐配足学校建设用地、教学用房、专用教室和教学装备。根据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标准等国家规范,提高基础设施配置水平。“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财政性教育经费17.12亿元。其中投入7亿元,实施了以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为主的校舍建设工程,完成建筑面积50.52万平方米;投入1.7亿元,建成标准理化生实验室177个,建成标准图书馆(室)12个。校舍建设和校园环境规范整洁,设施设备充实完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三、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整体水平稳步提升

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把均衡化发展作为义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在进一步办好一批优质学校的同时,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四、办学标准深入人心,操作流程严谨周密

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已经成为固有观念,全市上下达成共识,今

后教育发展所作的一切工作都要在国家、省、地一些列政策指引下规范开展。

我市中小学布局覆盖全部行政区域,校容量、班容量符合国家标准。学校建设设计科学,施工规范,实行严格的监理制度。生均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满足要求,新建学校功能齐全。解决了部分地方存在的学校规模过小、学生过多、班容量过大、学校严重超负荷运行的状况,具备规范的实验、阅读、活动场所和条件。

第15篇:结合实际谈谈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

结合实际谈谈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

重庆市永川区张家初中 肖兰辉

[关键词] 基础教育

经费

建设

[摘 要] 由于地方经济之间的差异,农村地区学校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如何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首先应解决经费问题。其次是学校要制定出适合学校发展的计划,根据计划逐年实施硬件建设。再次是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使教师能够熟练地操作和应用这些设施,发挥硬件的最大效益。条件相对好的学校可以建设资源网络平台,以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在建设校园网时,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规模,以有利于学校整体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农村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学校的信息化进程推进了不少。但由于我国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学校信息化发展极不平衡,中西部地区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之间的差距明显。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孕育时期,正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在这样一种状况下,学校要走信息化之路,学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要立足于我们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要一点一点的去实现,哪怕是购置一台计算机,进行一次信息技术培训,都为学校的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农村学校该如何推进信息化发展,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些自己的浅见。

一、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这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第一阶段,也是起步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强调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与规模,并对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作了有益的探索。一言以蔽之,就是强调教育信息化硬、软件基础设施在数量上的快速发展。 从21世纪初开始到现在——这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第二阶段,是逐步深入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强调教育信息化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并要通过这种应用有效地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的综合素质。简而言之,就是强调要通过教育信息化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实现教育质量的显著提升(也就是要实现教育在质量提高方面的跨越式发展)。

从我国高等教育的情况看,自1998年以来,在发展速度与规模上我们已经通过教育信息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校的校园网、数字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学支撑平台、信息发布与信息管理平台、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等教育信息化的软、硬件基础设施,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基本普及。这表明,我国高等教育这几年已经基本完成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从2003年开始,我国教育部启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中,通过教育信息化与精品课程建设大力提升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质量工程”是该项计划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教育部高教司领导还多次讲话,要求把教育信息化的重点放在促进高校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上面。可见,就高等教育而言,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开始迈入第二个发展阶段。

再从我国基础教育的情况看,教育部在2000年10月提出:从2001年起,用5至10年左右的时间,要在全国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要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200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又以很大力度和上百亿元的投入,开始实施面向我国中西部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简称农远工程),到2008年底,该工程已为中西部地区30多万所农村中小学配置了“三种远程教育模式”的设施(DVD光盘播放器、卫星教学收视点和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共65万多套。随着“校校通”工程和“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快速推进 我国中小学(包括农村中小学)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与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迅速普及;

广大教师(包括农村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全国范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成为现实。

——这就使农村校和薄弱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也得到明显的改善,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使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也开始迈入第二个发展阶段。

二、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在新阶段面临的严峻挑战

尽管教育信息化在显著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能力素质方面,从理论上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令人鼓舞的美好前景但是,多年来国内外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应用实践,却与这种理想境界之间有很大的落差,这种现象在基础教育信息化领域显得尤为突出。

仅以美国为例,早在 1966年费城学校委员会就曾对计算机在费城公立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做过评估。当时的结论是“计算机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并引起学校教育的变革”。但是40多年过去了,人们看到的是,新技术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不仅早年的案例说明了这个问题,21世纪以来的新鲜事例更是让人记忆犹新:

这里应当指出的是,2001年是美国开始在全国中小学真正实现网络化的一年(在这一年美国中小学的网络化程度达到了99%);到2003年美国中小学校的生/机比已达到5比1,从而为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创造了非常有利的环境与条件,但是他们的基础教育质量并未因此有所提升。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国际上确实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真正通过信息技术环境来实现教育质量的显著提升(即在质量方面实现蛙跳式或跨越式发展);这就难免会在广大教师中、乃至在部分学者中出现一些悲观论调。

例如,近年来,美国教育界有一些学者提出了一种新观点:“信息技术对于学科教学起不了多大作用”;甚至有些来自西方名牌大学的著名教授还提出了一种更为极端的主张:“不应该让小学生过早使用电脑和上网,以免产生负面影响”。由于网络本身是把“双刃剑”,所以这种极端的主张也并非全无道理,但总是给人一种“因噎废食”的感觉。

国际上的悲观论调,不可能不影响到国内。例如,近年来国内学术界也开始流行这样一种看法:“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整合于传统的课程似乎已走到了尽头”。这种看法本身并没有错,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还反映了国内的客观现实。

凡此种种,说明当前国内外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确实面临一场极为艰巨而严峻的挑战,这场挑战的实质就是要求我们对“教育信息化能否显著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的能力素质”这一问题作出明确的回答;并要为此找到相关的对策(即有效的解决途径与方法)。可见,能否找到通过教育信息化来显著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能力素质的途径与方法(即能否找到相关的对策)——是能否赢得这场挑战的制胜法宝,也是当前教育信息化能否健康、深入、持续地开展下去的关键所在。

三、推动农村学校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首先要解决经费问题

目前,信息化发展已被每个学校高度重视,但为什么发展不一样,除了一些其他原因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经费问题,学校的硬件上不去,软件就无法配套。目前学校的经费来源都是国家拨付的义务教育保障经费,除去学校必要的开支,用于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经费明显不足,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学校的预算要尽量向信息化建设倾斜,必要时可以压缩一些其他开支,以保证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另外,学校要尽量争取一些项目经费、个人或单位赞助,能争取到这些资金,信息化建设将有大的飞跃。

四、推动农村学校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 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发展规划,有序推进信息化进程,这样有利于学校的快速发展,也避免建设过程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和重复性。在购置硬件设备时,我认为应考虑以下问题:

1、当前要购置的设备是不是学校急需的,是不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备。学校先要满足教师的办公和教学,如添置教师用计算机或学生用计算机,添置打印机、扫描仪、一体机等设备。如果这些设备都基本够用了,再考虑网络建设设备,如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如果校园网络建立起来了,在网络运行、硬件升级等方面就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以保证学校整体系统的全面发展。

2、硬件配置以实用为主,避免过高或过低。硬件配置低虽然节约资金,但是设备淘汰快,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出现设备性能太低,无法兼容,无法升级等问题,实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如果配置太高,从长远来看是好的,但造成了资金紧张,购置设备少等问题,不利于学校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推进。因此,选用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硬件配置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硬件购置外,学校还要制定出教师培养、培训计划,使这些设备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五、推动农村学校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要着力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是和硬件建设同步进行的,要分能力、分层次的进行培训。首先,学校要培训1——2名信息技术专干,主要负责参与学校规划的制定,硬件购置,设备安装、维护,校本培训等工作。其次是要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养的提高,目前,学校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普遍较低,要根据教师实际情况,可将教师分为几个层次,进行不同的能力培训。要以骨干教师带动其他教师的方法,通过信息技术能力竞赛,多媒体课堂竞赛,优秀课件竞赛等活动,促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通过培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熟练掌握各类教育教学软件,如办公系列、课件制作、图片处理、音视频处理、班主任管理、教导教研、教育教学管理等软件。

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了,信息化的推进就有了人力保障,学生才可能从中受到最大的益处。

六、推动农村学校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加快资源网络平台的建设 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对于教师而言,大量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够有效节约教师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首先,有条件的学校要接入互联网平台,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教育动态,下载教育资源。有计算机教室的学校要将互联网接入到机房中,将计算机教室建设成信息技术学习、教师培训、电子图书阅览、绿色网吧为一体的多功能室。其次,有条件的学校要建设校园网络平台,建立学校资源库,教师资源包等,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有条件的学校还要建立学校自己的网站,一方面,教师能够通过网站快速的浏览学校资源和远教资源,教师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网站和其他学校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对学校也起到了宣传作用。

校园网络的规模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以后的增补和升级。

只要做到了以上四点,农村学校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也就有了初步的发展,但做到这几点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长远计划,做好长期准备,特别要注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掌握,及时总结。另外,要积极引导教师投身于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和探索中来,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要关注周边学校的信息化发展,经常进行学习和交流,要勇于走在其他学校的前列,不断完善,不断超越,只有这样,学校信息化建设才能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第16篇:基础教育专网建设使用情况汇报

宜君县高级中学

基础教育专网建设使用情况汇报

教育信息化是实施教育强市的重大举措,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现我校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我校教育实践活动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它既是整个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和先导。

我校位于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属经济贫困地区。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教育部和陕西省教育厅关于《陕西省基础专网建设》系列文件的要求,突出重点、协调推进,积极实施“资源中心”工程和“数字教育”工程,使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基础设施从无到有,不断完善;教育专网覆盖了全校所有科室,资源中心建设初具规模;教学资源库容量超过100G。高中开展了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应用逐步普及;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协调机制和各项制度初步建立。教育信息化的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实现我校教育跨越式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看到发达地区相比,我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建立促进发展的保障体系 基础教育专用是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基础

硬件设施的配置、课程与资源开发、传输、使用及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资金投入等多个方面,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为了做好指导、协调、实施和监督工作,我们从组织、人员、制度等方面建立促进发展的保障体系。

1.组织保障。2009年,我校成立了基础教育专网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校领导和有关科室的负责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校电教室,负责具体的实施工作。在深入学习和理解教育部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实质和任务以后,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找准工作的定位,提出了“加强领导,统一认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高起点、低投入、重实效,利用教育专网建设我校校园网,构造教与学的信息化平台的工作思路。

2.人员保障。技术是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的工具性要素,技术只有为人所使用才能转化为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动力。从 2009年开始,我校每年都安排一定的信息技术教师参加省市级培训,为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和智力的储备。

3.制度保障。一是建立组织协调机制。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涉及教育系统与社会、教育系统内部的各个部门以及教育系统内部的各种人员之间的组织与协调,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利益与责任共存的工作机制,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有力保障。我们无论在工程建设,还是在高考监控、常规成绩统计、高中地理、生物网上考试等信息化应用方面,与相关部门建立协商机制,形成了关系融洽、步调一致、优质高效的工作群体。我校建立了高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制度,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通过建立督导评价制度,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二是建立了常规管理制度。如机房值班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信息发布管理制度等。

二、从实际出发,适度超前,夯实基础教育专网使用 1.电脑室的建设。

2009年,为保证学生上课一人一机,我校多方筹措资金,在原有微机室的基础上又建成一个微机室,同时,建成一个学生微机组装室,把原有配置较低导致速度缓慢、开机等待的时间太长、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死机、软硬件兼容性差的微机淘汰,大大教学的效率,我们本着“保护现有硬件资源,节约开支,优化软硬件环境,完善管理,拓展应用”的原则进行改造,并组织我校的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学习,自己动手实施升级改造。现在,改造后的电脑室较好地解决了以前存在的问题,使教育专网的使用,、息技术课堂教学、计算机兴趣小组、各种计算机培训,高中报名得以保障.2.网络和网络安全建设。

在使用教育专网建设方案的时候.我们就注意到网络和信息安全的问题。我校局域网己经覆盖到每一间教室和办公室,同时可以链接到INTERNET和教育专网,使教师能更好的在教育专网平台上传和下载资源,在光纤终端我校使用的双功能路由器上安装多功能防火墙,同时在学生机上安装还原软件,使电脑的维护率降低,学生使用时可以自己撑握更多的资源获取的方法.3.多媒体教室的建设。

多媒体教室是使用教育专网资源的重要场所,在教室中安

装多媒体教学平台,是信息技术进课堂最基本的设备。2009年,我校自筹资金,为学校建设了三个多多媒体教室,2010年,我们申请资金,为15个教室配备了投影仪,同年为课任教师配备的笔记本电脑,为基础教育专网资源使用提供了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环境。

三、统筹安排,分类推进,建设教育信息资源库 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教育专网建设的核心任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校自定了,教育资源使用和管理办法, 具体工作如下:

1.网上众多的教育网站是自建资源库重要的资源来源。特别是有些教学学科类的教师个人网站,对于某一门学科的资料收集比较全面,教学资源、教案和课件都有,这些网站对教学资源都进行了整理和分类,将这些资源导入资源库比较方便。可以将这些网站的有关资源下载,然后加入资源库中。

2.各类教育光盘是由各出版社出版的正式电子出版物,品种较多,比如教育论文、多媒体课件等多有涉及,而且比较权威。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育光盘,将其中的资源导入资源库。

3.每所学校都积累了大量的电教资料,如教学示教录像片、教学音带和各种扩展学习的音像资料等。平时,由于受学习场地和时间的限制,这些音像资料的利用率是比较低的,现在可以将这些音像资料转制成数字文件加入到资源库中,教师通过校园网就可以随时地调用这些教学资料供教学中使用,学

生也可以在个性化的学习中随时使用这些音像资源。

4.教育软件主要分成辅助教学软件和教学管理软件两大类,对于其中的一些资料性软件可以将他们的教育资料导入资源库。比如,有一个英汉词典类的教育软件,其数据是保存在文本文件中的,那么,将文本文件转换成资源库的数据库格式,这样就可以导入资源库了。

5.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必须由全体教师共同完成。通常学科教师是这类资源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经过教育技术理论与技术培训,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再结合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可以制作出教学所需的各类课件。例如我们学校对青年教师定下每学期“五个一”要求,即“一篇论文”、“上一节网络课”、“一个优秀课件”、“一张试卷”、“读一本名著”,这样资源的选择也就多了。

四、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我校基础教育专网使用仍然存在较大的困难,很多问题还需要我们继续下大力气切实加以解决。一是使用教育专网后期的经费投入不足。教育专网建设使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硬件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包括信息资源等软件建设。二是师资队伍素质偏低,不能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实施者,教育专网的使用对师资队伍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我校现有的师资队伍还不能完全适应这一新的要求。一方面,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很深,

要接受新的思想观念还有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教育专网的使用对教师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信息化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善于将网络上新的信息与课本上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了解和掌握教学的新动向,以新的信息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

2011年9月27日 6

第17篇:基础教育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示范研究

基础教育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示范研究 王磊,支瑶,胡久华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100875

*Email: wangleibnu@126.com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主持承担了教育部化学学科基础教育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的示范研究项目。经过与实验区教学团队合作开展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高中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课程及教学理念;构建了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构成要素和评价指标体系;探索了基础教育精品课程的建设模式及方法;设计了精品课程资源成果的网络平台;开发了较为系统、完备的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和化学与生活模块精品课程资源库。高中化学精品课程资源包括模块课程整体设计、核心内容的学科解析和教材分析、核心内容的学生学习与发展分析、模块课程重难点教学问题研究、单元及课时教学设计和课件、单元及课时教学录像、教师说课教学反思和专家点评、同步作业及评价设计、学生学习档案和实验室及教学资源使用等十项基本要素,覆盖化学反应原理和化学与生活模块的所有核心内容。基于模块的精品课程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特别是对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和深入改革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基础教育; 高中化学;精品课程 关键词一;关键词二;关键词三(五号宋体,关键词个数不超过5个)

参考文献

[1] 王磊主编,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分析与实施,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王磊,化学教育,2010,31(1)

Basic Education Chemistry Excellent Course Construction

ao , Hujiu Hua

1College of Chemistr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Xinjiekouwai Street 19,Beijing,100875

The chemistry excellence course construction for basic education and demonstration research project led by Chemical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has achieved fruitful research results: the guiding ideology for construction of high school chemistry excellent course, basic education course resource elements an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e basic education courses construction mode and method; quality curriculum resources results in the network platform; systematic and complete courses resources of Chemical Reaction Principles and Chemistry and Life course modules.

第18篇: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基 础 教 育 调 查 报 告班级:美术学国画一班姓名:杨小平学号:111014070

在2014年新学期的开始学校安排了实习课程,我实习的地点是洛阳市涧西区第9中学。学校领导和各位老师的帮助下,我完成了由学生向老师的华丽转变。这一路走来颇多留恋,诸多感慨。在实习期间,我既是学生又是教师。作为学生,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作为教师,我兢兢业业,倍感骄傲。我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洛阳市九中美术高考班而言的。

为了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我费了一番心思。首先我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了洛阳市九中高二(3)班和高三(5)班他们对于美术学习状态是否满意,这些调查结果对于我以后从事教师职业有很大的帮助。洛阳市九中的教学重点是音体美,以艺术类教育为重点。所以,他的教学模式便注重在艺术高考。因为我实习的是美术高考班,所以我只针对美术这一块调查。其次,我又采用的调查形式是文化调查,根据交谈内容来获得调查结果。我随机问了高三几个同学,也问了我的指导老师,同时了解了一下高一高二的美术课模式。 调查问卷统计及结果分析

调查项目:

1、你在高中以前接触过美术学习吗?

A、接触过90%B、没有接触过4%C、一点点6%

2、你喜欢上美术课吗?

A、非常26%B、喜欢65%C、不喜欢9%

3、对于学校安排的美术课程的量你满意吗?

A、相当满意10% B、不满意20% C、还行吧30% D、非常不满意40%

4、你喜欢什么类型的美术课?

A、鉴赏型30%B、实践型30%C、两者结合的40%

5、你的家长支持你学习美术吗?

A、支持45%B、不管52%C、反对3%

6、对于艺术高考你了解的多吗?

A、很多20%B、很少20%C、一般60%

7、你选择艺术高考的原因是什么?

A、喜欢艺术20%B、文化课成绩差50%

C、父母要求10%D、其他20%

8、现在的美术高考模式你们满意吗?

A、不满意60%B、一般30%C、满意10%

下面我将总结五点,这五点是我调查中的主要问题

一、跟同学们交流,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是自己喜欢美术还是纯粹为了高考”。同学们没有让我失望,都异口同声地回答“为了高考”。在很多家长眼里,高考是个独木桥,过去了,以后就会顺顺利利,也不用吃太多的苦,所以家长就很注重孩子的高考。如果孩子的文化课成绩没有那么好就会选择让孩子选择一个相对喜欢的艺术学习学习参加艺术类高考。不错,这也是家长没有办法的选择。但是,我想说的是,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本身喜欢再加上不错的培训肯定可以考一个好的学校,如果一味地灌输孩子“为了考试”的观念则会适得其反,甚至可能让孩子厌学。

二、高中美术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高一高二的美术课为欣赏课与实践课同时进行,高三美术为专业培训。不少学生认为时间根本不够,虽然高一高二每周有2到4节可以画画素描、简单接触水粉,但只是兴趣,并不以高考为目的。而到了高三,才分出艺术班和文化班,多数同学认为这样半路出家,太过荒唐。

三、美术教材没有统一规范。美术专业学生和老师,没有一本相应的由教育局认可的专业书籍教材。本校三个美术高考班,用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教材,而这些教材也都是一些个人出版的,自己画风味道太浓,不利于教育。不过,综上所述,最大的为题还是学校对美术训练课程安排上的失误。想一手抓专业,一手抓文化,两手抓,两手牢,这样的安排导致文化老师和专业老师两边对学生施压,学生成了夹心

饼干,爹不亲娘不爱。每天为了完成老师们布置的文化作业和专业作业天天都要熬夜到2点左右,白天的两节文化课便成为了他们补觉的时间。这是我调查中最严重的问题。

四、美术高考制度及考试方式不合理。近几年来,美术高校盲目扩招,使美术考生急剧增多,为了减轻考生的负担,很多省份实行了艺术类专业统考,但还有一些省份没有实行统考,即使实行了省内统考,其成绩也不被省外院校所采用!这应该是一个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美术高考方式也越来越趋向简单化,很多美术高校为了省事和减少考试费用,大多数学校考默写、画照片。因此,出现了很多考生只会默写而不会写生、只会画头像而不会画静物、只会画照片而不会画模特等现象。而九中的高考班同学,全部采用默写教学,就算有静物摆在那里,也只是看有什么静物,其他的构图啊,光源啊全部自行设计。这样的教学方法不得不引人深思。老师所给出的解释是在这样的高考制度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升学率、本科线。

五、高中美术教育指导思想不正确。现在的美术,只有差生学,文化成绩好的 老师不让学,家长不同意学。学美术已经成为成绩差的学生考取大学的捷径了,由于美术高考文化分数要求低,为了提高升学率,让成绩差的学生学美术也是近几年来美术考生急剧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而20中,虽然是以艺术类专业为中的教学,但是高三艺术班的学生。而文化成绩相对而言好点的同学,都任坚持文化学习,不走美术这条路。

总之,以上就是我在这次实习期间调查的有关情况以及自己在实习过程中老师、学生、教学上的一些想法。其中有些看法也许不尽正确,但毕竟这是我通过实际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会从中吸取一些老师认为优秀的做法,结合自己实际的水平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我只要我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坚持下去,多了解当下的教学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但愿我的想法能变成现实。

第19篇:基础教育工作总结

基础教育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2011年6月)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发展

对全县各乡镇学前教育情况进行摸底,全面了解公办幼儿园及民办已批幼儿园的基本情况,出台了《临泉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临政办【2011】5号),以县政府名义下发。为保证《临泉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实施,制定了《临泉县学前教育发展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了学前教育发展工程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学前教育发展工作。

(二)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制定了《临泉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年实施方案》,成立领导组织,明确工作目标,强化措施,落实责任。

2、深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召开专项会议,布置落实结对帮扶工作。全面总结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把好的做法全县推广。继续落实《临泉县学校结对帮扶实施办法》(临教[2010]401号)和《临泉县学校结对帮扶评估方案》(临教[2010]402号),城区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制定帮扶计划,签订帮扶协议,落实帮扶经费,开展"手拉手"等活动,积极指导被帮扶学校的学科教学、校本培训、教学研究等工作,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学校的共同发展,促进薄弱学校教学理念的更新,管理经验和办

学水平的提高。

(三)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

制定《临泉县义务阶段学校办学标准化工程实施方案》,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调整确认义务教育相关规划进度的通知》(皖教基函【2011】17号),对我县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规划进行调整,到2015年,全县永久保留的学校达标比例达到93.2%。为保障标准化学校建设的顺利实施,加大投入力度,公用经费剩余部分向实施标准化建设的学校倾斜,集中用于校园配套设施和设备添置。

(四)扎实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

一是下发了《临泉县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成立组织,负责对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情况进行总体部署、指导和监督。二是召开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全面布置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三是开展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集体和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课教师、优秀德育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共表彰三好学生352人,优秀学生干部223人,先进集体115个,优秀班主任126人,优秀德育课教师51人,优秀德育工作者48人。四是为庆祝建党90周年,开展了以“爱党、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的感恩教育征文活动。

(五)加强教学质量监测

1、出台了《临泉县教学质量提升管理年实施方案》,分别下发了《临泉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质量监测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临教[2011]156号)、《关于做好2011年小学毕业学业水平监测工作的通知》(临教[2011]226号)、《关于做好2011年八年级地理、生物学业考试的通知》(临教[2011]227号),开展了教学常规调研和课堂满意度调查,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相关依据。

2、成功举行了全县小学毕业监测和乡(镇)中心小学、村小四年级学生的抽测工作。2011年是我县“教学质量提升年”,根据工作安排,6月28日上午,县教育局对全县小学毕业班所有在籍学生进行教学质量监测和四年级语文、数学两科的抽测。为确保监测、抽测结果的可信度,县教育局组织32个工作组赴各乡镇实地指导监测工作(每个监测组选派一名局机关人员任组长,从其他乡镇中心校选调业务校长、教导主任和两名教研组长为成员,共计162人)。监测组组长具体负责小学毕业班监测的监督和指导,监测组成员具体负责四年级教学质量抽测。小学毕业班监测考场设在乡镇中心校或乡镇中学。为确保此次监测、抽测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县教育局制定了安全预案。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县教育局长章颜青同志任组长,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崔峰、杨玉侠任副组长的巡查组,他们带领四个巡查组分别到32个乡镇中心校进行督查、巡视。

此次监测共抽调异地监考人员700多人,县教育局将组织统一阅卷、评分。此次监测和抽测将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完善评价机制,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严格实施课程计划,认真落实课程标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圆满完成2010年“国培计划”工作

2010年“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已于6月底结束,我县“国培计划”工作,由于领导重视、组织有力、工作扎实,措施得当,教师参加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很高,都能按照要求参加培训,参与率、学习率都达到了省市要求,实现了上网率、学习率100%,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合格率为98.23%,在阜阳9个市县区中排名第一,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具体培训内容及人数:骨干教师派训,参加国家级培训2人,省级培训者4人,市级培训者11人,县级培训者培训62人;班主任培训,参加国家培训计划—2010年“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培训500人;国培计划,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培训,参加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9人,短期集中培训学科骨干46人,紧缺学科集中培训22人,留守儿童关爱心理教师培训11人,远程培训辅导者培训11人,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1213人。

二、下半年主要工作安排

1、指导幼儿园做好招生工作,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配合县委、县政府做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各项措施的落实工作。

2、开展“德育示范校”创建、庆祝“建党90周年”优秀教育案例征集等活动。

3、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工作,召开校际间结对帮扶经验交流座谈会。

4、制定《2011—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调整规划表》,指导各乡镇做好标准化学校达标验收工作。

5、指导各校做好今年毕业生审批、变动学生和新生学籍上报工作。

6、组织开展全县初中部分学科抽测工作。

三、近期主要工作

1、做好小学质量监测成绩反馈、汇总分析,撰写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常规指导。

2、做好2011年城区招生工作

一是组织开展城区学区调研工作,初步掌握今年我县城区适龄幼儿情况;二是召开城区校长和学生家长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对公办中小学学区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制定《临泉县2011年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并以县政府名义下发;三是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教育工作委员会;四是做好城区招生工作,8月中下旬对我县城区招生进行监督、指导,严格做到“六公开”:公开招生政策、公开招生计划、公开招生范围、公开招生程序、公开录取方式、公开录取结果。

3、做好教师培训和派训工作

一是开展继续教育全员培训,8月中下旬,对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二是做好20名省级骨干教师和3名“有效评价”(命好题)专题骨干培训者遴选和派训工作;三是开展“走出去、请进来”,近期打算组织全县中心校教务主任到外地参加封闭式专题培训,下半年还将邀请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到我县开展班主任、骨干教师培训。

第20篇:基础教育工作总结

基础教育2015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们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南,以教科体局工作思路为重点,坚持立德树人,强化素质教育;坚持教育创新,强化课程改革;坚持减负增效,强化规范管理;坚持狠抓质量,强化高效课堂;坚持统筹兼顾,强化协调均衡,认真开展教育质量活动,积极落实工作重点,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前教育

1、制定了《平昌县学校附属幼儿园工作考核细则》。组织人员对全县学校附属幼儿园保教保育工作进行了专项考核。

2、3—4月,完成了全县幼儿学籍信息和办学条件信息的采集、录入工作。

3、9月对县城民办幼儿园办园行为及保教保育工作进了督查。

4、印发了《平昌县教育科技体育局关于规范学前教育管理的通知》(平教科体办„2015‟43号)

5、全县幼儿在园人数达22000人,学前一年入园率达92%,二年入园率达72%,三年入园率达68%。

二、义务教育

6、深入开展《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的学习,在全县中小学校长中开展了“学标准、强管理”征文比赛活动,评选一等奖10篇,二等奖15篇,三等奖20篇。

7、切实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制定了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工作措施,把江口六小、金宝思源学校、泻巴星光实验学校纳入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阵地,确保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

8、加强教学工作督查。认真落实《平昌县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实施方案》,深入雷山小学、坦溪小学、南风小学、元石小学等学校开展教学管理督查,加大学校教学环节管理的力度,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全县收集教学环节督查通报650余期。

9、组织城区学生参加了四川省中环“精英杯”作文大赛,3名学生获得省级特等奖,7名学生获得省级一等奖。

10、3月开展了小学特级教师示教活动。

11、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合力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建立学困生帮扶、辍学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了适龄学生全面接受义务教育。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有小学生52429人、初中学生31027人。小学、初中入学率均达100%。

12、修订并印发了《平昌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办法》。

13、强化了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管理。一是分片区组织了六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小学语文全县平均分为74.92分,优生率38.59%,及格率达92.05%。小学数学全县平均分为68.52分,优生率41.79%,及格率达68.76%。。二是义务教育阶段出口质量稳中有升,中考文化科成绩总分合格人数达4194人,占53%,比201年增加了5.89个百分点,优秀人数达1267人,占16%,比2014年增加了5.46个百分点。

14、全面落实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努力为残疾儿童提供良好教育服务,推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3.78%。

15、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阅读素养监测。

三、普通高中教育

16、加强高三工作督查,编写督查通报8期,组织高三教师3次参加了四川省高考备考研讨会,编辑了《四川省高考备考研讨会资料汇编》。

17、组织高三学生参加了成都二诊、三诊,绵阳三诊及县零诊考试,召开分析会对考试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

18、加强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管理,组织实施了四川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19、组织高完中校长及部分学校高三分管领导赴宁夏银川一中、银川九中对高中课程改革及高考使用全国卷如何组织备考进行了学习考察。

20、加强高中招生管理工作。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引导高中由规模向内涵发展。2015年普通高中招生5553人。

21、印发了《平昌县高中2016届高中毕业班工作意见》(平昌教科体„2015‟279号)及《关于加强高中2016届毕业班工作督查的通知》(平教科体„2015‟278号)。

22、高中教育质量稳中有升。2015年普通高考上线1454人,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其中文科一本37人,二本274人;理科一本212人,二本783人;艺体148人。全市理科前10名我县占4名,平昌中学夏园园、郑钞月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县教体局被巴中市教育局表彰为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估先进单位。

四、青少年科技教育

23、4月中旬,聘请省科技馆专家来县进行了历时三天的“争当小实验家”和智力运动“飞叠杯”等系列科技实践活动的培训。

24、10月成功举办了平昌县首届智力运动“飞叠杯” 及“争当小实验家”实践活动。

25、参加第30届全国和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展评会,5件作品获国家级奖励,其中实验小学刘书嫚《探究南瓜天然创可贴的奥秘》、江口二小任思贤《大巴山山竹笋处理器》、信义小学刘京宜《超级玉米--乙醇提炼加油机》三件作品获全国一等奖,金山中学何垚《多功能高精度圆规》获全国二等奖,响滩小学谢尧《天然染料三颗针的初步研究》获全国三等奖。32件作品获得省级奖励(其中一等奖12件,二等奖9件,三等奖11件),县教科体育局受到省科协、省教育厅等单位的表彰。

26、在四川省第六届“争当小实验家”少儿实践交流活动中,19名学生获得省级一等奖,21名学生获得省级二等奖。县教科体育局被省科协、省教育厅、四川省少先队工作委员会评为“先进单位”。

27、在四川省第八届飞叠杯挑战赛中,87名学生获得省级奖励,其中一等奖21人,二等奖34人,三等奖32人。

28、举办了平昌县第三十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选县级一等奖310件,二等奖273件,三等奖344件。

29、在四川省第二十三届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中,星光实验学校李明才的《让信息技术为科学教学提供正能量》、民兴小学谷晋安的《整合、创新小学科学教学——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获省二等奖。星光实验学校彭春林的《浅谈新课程形势下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有效运用》、凤凰小学李代万的《信息技术助力青少年科技教育》、平昌中学周平儒的《浅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笔山职业中学赵元珍的《信息技术应用在科学教育中的运用》、佛楼小学王金平的《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创新借力信息技术刍议》获省三等奖。

30、在巴中市第二十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科技项目一等奖20件、二等奖19件、三等奖19件;科幻画一等奖41件、二等奖67件、三等奖35件;实践活动一等奖8件、二等奖8件、三等奖10件;科教作品一等奖7件、二等奖17件、三等件14件;科学微电影一等奖3件、二等奖4件、三等奖5件,教科体局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31、7月组织学生赴北京参加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夏令营活动。

基础教育建设工作汇报
《基础教育建设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