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乡镇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6:45:04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乡镇产业发展

长丰片区人大代表小组联组活动发言材料

(胡茂开) 2012年8月8日

尊敬的简主席、各位代表:

你们在百忙之中莅临长丰片区人大代表小组联组活动,是对长丰片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在此,我谨代表长丰乡人大代表,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近年来全乡产业发展情况向你们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一)乡情概况

长丰乡位于德江县城西北部,距离县城32公里,全乡共有14个行政村、1个社区,119个村民小组,共5676户,20262人。有耕地25150亩,人均占有耕地1.2亩。

全乡经济总量小,经济结构不合理,财源结构单一,人民生产生活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乡村公路通行能力弱,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设施落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大,群众增收困难,部分群众尚未脱贫,扶贫开发任务艰巨;科技文化素质不高,消费水平低,发展、建设资金严重短缺;招商引资难度大,投资环境有待改善。

(二)发展状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历届党委、政府的努力,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了“党建领乡,基础稳乡,科教兴乡,产业强乡”的发展思路,全乡各族人民真抓实干,扎实工作,全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11年末,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5631万元,比上年增10.2%;财政预算收入132万元,完成预算数的106.3%,比上年增长7.5%;农村信用合作社各项存款余额2720万元,同比增长30.3%,各项贷款余额2302万元,同比增长27.2%;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比上年增9%。

二、产业发展状况

长丰乡境内属于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15.5,降水量1230毫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由于全乡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化发育程度较低,群众观念落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结构单一,群众增收十分困难。近年来,为有效破解群众增收困难这一难题,乡党委、政府立足自身优势,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在适宜区大力发展烤烟、核桃、畜牧产业,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千方百计加快农业经济和非公经济发展。

(一)烤烟产业

始终按照“提质量、保面积、增效益”的要求,逐步壮大“烤烟”种植基地,强化各项科技,增加投入,精心培育,使烤烟产业真正成为富民兴乡的支柱产业。实行连片轮作,切实加强烤烟大棚育苗管理,严把预整地、移栽质量关。今年,全乡共栽种烤烟3340亩,指令性产量60万斤,预计实现收购总产值825万元。

(二)泡核桃产业

根据县委政府的有关要求,积极宣传泡核桃产业化发展政策和先进典型,强化全民参与意识,始终把泡核桃产业作为富民兴乡的又一支柱来培植。按照“合理化布局、规模化推进、标准化种植、科学化管理”的方针,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在田边地角、荒山荒地种植向适宜耕地种植转变;把泡核桃发展作为家庭副业向培植支柱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转变;注重面积的数量型向高产优质的效益型转变。2012年,全乡累计种植泡核桃603亩,其中,连片种植有500亩。

(三)畜牧产业

1、畜牧总量增长幅度大。2011年,全乡生猪饲养量达1.9万头,出栏1.2万头,实现畜禽总产值1245万元。目前,生猪市场行情较好。

2、动物防疫扎实有力。今年春季防,免疫密度达98.4%,挂标率和建标率分别达95%和100%。一是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春季动物防疫工作的通知》,层层签订了动物防疫目标责任书。二是加大了防疫资金投入为防疫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3、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以米阳山养殖基地为依托,今年发展了养殖大户 23户。今年投放基础母羊4046只,种公羊162只。

(四)非公经济 按照“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效益”的方针,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发展条件,千方百计吸引外商投资。鉴于全乡境内水利资源丰富的实际,近年来,重点突破,成功引进了投资300万元,建成了冷水岩小型水电站。目前,全乡个体工商户已达108户,从业人员115人,私营企业4户,从业人员18人。

三、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成立了由乡人民政府乡长任组长,分管副乡长任副组长的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形成了由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按照“围绕增收调结构、依靠科技增效益”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科学论证、合理规划产业发展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

(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

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同时,加强科技培训,不断增强群众的科技意识,提升产业化水平。

(四)与各项工作有机结合

把产业发展与加强党的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全乡产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受自然、社会等因素的制约,产业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旱灾、洪灾、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着产业化发展。

(二)群众观念落后,市场经济意识淡薄

群众科技意识和文化素质不高,商品意识淡薄,存在着“种粮为糊口、养猪为过年、养鸡为买盐”的观念,“等、靠、要”思想严重;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的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缺乏参与热情,疏于管理,产业发展不平衡。

(三)缺乏必要的投入

由于乡财政困难,上级扶持资金有限,群众经济收入不高,导致产业发展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优质产业化发展水平,使产业的效益与质量大打折扣,缺乏市场竞争力。

五、下步工作打算

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扶持政策,积极调整产业发展思路,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千方百计加快产业发展步伐。

一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依靠科技,加快产业化进程。

二是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培育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提高产业化水平。

三是注重示范引导,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逐步组建产业协会,切实搞好信息、技术、销售等服务,为产业发展创造条件。

四是搞活农产品流通,积极建设产品交易市场,减少流通环节,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各位领导,在上级党委、人大、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下,我们有决心和信心抓好产业发展,当然在工作中肯定存在许多差距,敬请各位领导和代表多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在今后进一步把工作做好做实,真正实现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谢谢大家!

推荐第2篇: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项目

关于做好2016年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

作的通知

各市(州)、省财政直管县经(工)信委(局)、财政局,省直有关部门,有关企业:

为加快推进全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支持重点军民融合项目建设,根据《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国防科技工业局关于印发〈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湘财企〔2015〕18号,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要求,现将2016年我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1.申报项目应属于《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支持范围。重点支持军民两用核能、航空、航天、舰船动力、特种装备、信息安全、特种材料、爆破器材等产业重点项目。

2.国家、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规划的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的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3.国家、省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军民两用科研项目,军民两用技术深度研发及产业化专项(参照《关于发布湖南省军民两用技术深度研发及产业化重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湘经信军品研管〔2015〕415号)),国防科技重大专项成果应用项目。

4.军民两用实训基地重点项目,军工行业人才培训项目。

5.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其它需要支持的重点项目和重要事项。

二、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应符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的申报条件。

2.申报项目应符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的条件,已经办理项目核准(备案)等相关手续,项目资金落实情况较好,原则上必须是已经开工的在建项目。

3.每个项目单位原则上选择1个项目申请支持。凡当年享受过国家或省级财政其他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国家要求配套的项目除外),原则上不重复安排。

4.已申报了中央和其它省财政2016年度专项资金的项目单位,不得重复申报。

5.项目申请单位存在批复项目建设(研制)未达到序时进度要求情况的,或者上年度经审计发现存在违规使用项目资金情况的,不得申报新项目。

三、申报程序和申报数量标准

1.中央在湘企业项目由中央在湘一级单位直接向省经信委和省财政厅申报。每个企业(单位)限报1个项目。

2.省属企业项目由省直主管部门向省经信委和省财政厅申报。每个企业(单位)限报1个项目。

3.市州项目经市州经信部门、财政部门审核,上报省经信委和省财政厅。

4.财政省直管县市项目经县市经信、财政部门审核,上报省经信委和省财政厅,同时抄送当地上一级市经信委和财政局。

各企业(单位)要选择优质项目申报,我们将择优支持。

四、申报要求

1.项目申报资料提交方式:项目申报资料通过网上填报。项目单位必须通过《湖南省财政企业项目资金管理系统》(网址:http://220.168.30.70:28889/mainPage.jsp)填报并提交《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请报告》(产业类项目填报附件1,科研类项目填报附件2)。资金申请报告通过“湖南省财政企业项目资金管理系统”进行网上申报的同时,报送纸质材料2份至省经信委。

2.上报文件要求:各市州、省财政直管县、省属单位及中央在湘单位需上报专项资金申请文件、《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项目汇总表》(附件3)、单个项目的《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请表》(资金申请报告中的第二项,须加盖经信与财政部门或省直主管部门公章)等纸质文件一式4份(分别报省经信委3份、省财政厅1份),以及《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项目汇总表》电子版。

3.申报时间:市州、财政省直管县市、省直单位以及中央在湘一级单位向省经信委、省财政厅申报截止日期12月15日,过期不予受理。

4.申报材料保密要求:请各单位按照相关规定做好保密工作。如资金申请报告含有涉密内容,请脱密处理后再网上填报,上交省经信委的纸质材料无需脱密处理。

省经信委(国防科工局)地址:长沙市迎宾路238号,邮编:410011。产业类项目联系人:夏立斌,电话:0731-84666005;科研类项目联系人:钟年节,电话:0731-84666054。

省财政厅地址:长沙市天心区城南西路1号,邮编:410015。联系人:刘天学,电话:0731-85165299。

项目库系统技术支持电话:0731-85165438。

推荐第3篇: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材料

关于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情况汇报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一、工业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和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融合成为经济系统中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产业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工业作为三次产业互动的核心和枢纽,对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作用愈发突出。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

一、第

二、第三产业协同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可以说,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遵循三次产业演变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协调发展的关系,通过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基础产业,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以良好的工业产业基础支撑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以三次产业的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带动工业乃至整个国民

1 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工业是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济南工业和信息化经济工作思路是:按照“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思路,着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和创新驱动战略,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发展支撑,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构建具有济南特色的高端高质高效现代产业体。201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1352.4亿元,同比增长14.36%;主营业务收入实现4764亿元、利税51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26%和12.01%;汽车、电子信息(含软件及信息服务)、机械装备三大产业均首次突破千亿元,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增幅超过2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1.5%,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288家(按新口径统计,1639家),其中过亿元企业741家。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679.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48.9%,同比增长12.1%。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4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63.8亿元,利税232.8亿元,利润13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5%、17.1%和14.6%。

(二)突出发展信息产业。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其发展水平已成为城市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由于信息及技术的渗透性、带动性、培增性和系统性等特

2 征,信息产业成为加速三次产业融合的桥梁。我市信息产业涉及元器件生产、硬件设备制造、软件、电子信息传输服务等多个领域。软件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70%左右,独立软件规模实力居全省首位。现已形成以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为核心,国家软件产业基地(齐鲁软件园)、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和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等多个国家级园区协调发展的产业布局,山大路科技商务区是长江以北第二大电子信息产品交易市场。拥有电力软件、通信技术、动漫、交通软件、服务外包、射频识别等六大产业联盟,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成国内首个完全基于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构筑的济南云计算中心。浪潮集团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其天梭海量存储器、服务器和浪潮华光激光二极管芯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列第一位。电子信息传输业基础良好,城市信息基础设施规模和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市互联网出口带宽超过400G,居副省级城市第4位,光纤主干网、3G网络和无线宽带网络覆盖市区和县城驻地,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66.2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113.3万户,备案网站3.8万家。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取得积极成效,产品设计周期缩短75%,生产自动控制率达95%,电子商务营销率达30%,信息化对企业效益增长贡献率超过25%。我市被省政府确定为山东省两化融合试验市。

(三)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业是以现代运输业为重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制造业和商业为基础,集系统

3 化、信息化、仓储现代化为一体,服务于

一、

二、三产业的综合性产业。济南作为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和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以提升和完善城市物流服务功能为核心,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优化资源配量,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增强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0年,全市物流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370.8亿元,增长20.1%,增加值占全市GDP和三产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7.8%和14.8%。物流从业人员达31.8万人,占服务业从业人员的20.48%。6家企业入选全国物流百强,盖家沟物流基地已发展成为全国示范性物流基地和全省最大的陆路物流产业集聚区。今年一季度,全市物流及相关产业收入724亿元,同比增长22.2%;物流货物总量8030万吨,增长15.5%,货物金额3092亿元,同比增长15%。

(四)大力推进创新能力建设。一是加快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抓好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和申报工作,全市90%的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了技术中心或研发机构,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204家,其中国家级13家、省级48家。二是推进产学研合作深层次迈进。深化与大专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实施山东大学、济南大学服务济南行动计划,培植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技术中心产业联盟,加快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成功举办5届信博会和6届科交会,搭建了高层次产学研合作平台,累计达成合作协议1100余项,形成了具有济南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三是大力推进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以重点项目为突破口,加大行业服务力度,

4 浪潮、二机床、九阳、时代试金的4个项目被认定为山东省工业设计创新成果。大力支持工业设计软件推广应用,协同科技等部门对中创、华天国产三维CAD软件推广工作给予每年300万元的支持,全市16家重点制造业企业签署应用协议,开创了政府买单扶持工业设计软件市场推广的国内先河。

三、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是工业发展水平仍处较低水平,对

一、三产业发展带动性不足。工业经济是经济网络的主干线,服务业是经济网络的纽带。没有工业的发展,就没有服务业的繁荣。济南作为一个传统工业城市,其城市定位决定了必须把发展工业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一项长期的重大战略任务,但由于政策环境和发展定位问题,工业经济相对其它城市发展缓慢,导致了城市工业竞争力的相对弱化,对

一、三产业的带动能力严重不足。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是在经济发展到工业化后期时,第三产业应居主导地位,但在工业化初级和中级阶段第二产业应居主导地位。目前我国工业化整体发展水平已经进入中后期,济南市工业发展也处在中期后半段,自2006年开始,济南市第三产业总量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三次产业呈现出“三二一”结构,并且“十一五”时期一直保持这一结构。济南市产业结构呈现

三、

二、一的结构并不表示济南市经济进入后工业化阶段,而是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发展不充分而带来的产业结构的\"虚高度化\"的表现。2006年全市工业占GDP的比重仅为39.5%,而同期烟台、青岛分别为55.6%和47.6%,工业对全市的贡献率高于我市16.1和8.1个百分点。2010年全市工业增

5 加值1352.4亿元,列全省第7位,虽然增速较快但总量排名仍有持续下滑的趋势。在工业化进程中,第

二、三产业比例倒挂,表明济南工业落后是真正的落后,三产发达是相对的发达,产业结构演变呈现非均衡性。

二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制约了工业的发展。我市工业化进程已进入中后期阶段,企业正面临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压力,急需提供金融、研发、信息、物流、营销、管理等方面服务,这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步伐较为迟缓,不能满足工业经济发展的需要。突出表现在:一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我市生产性服务业仍以交通运输业和金融服务为主,一些基础性第三产业和新兴第三产业(如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等)发展仍然不足,服务领域狭窄。其中,对

一、二产业发展具有较大拉动作用的现代物流、技术研发、金融保险、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高端服务业发展明显不足。二是生产性服务的内部供给现象严重,外部化、专业化发展不足。工业企业大多将产品研发、市场调查、产品宣传、物流运输和售后服务等非核心业务保留在企业内部,这种“大而全”的企业发展方式严重挤压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导致我市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发展滞后。

四、对策建议

一是加大工业投入力度。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为主攻方向,加快培育新信息、新能源、新医药及生物和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抓好一

6 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培育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以重大项目建设为依托,以大集团大项目为支撑,以产业集群为发展方向,努力打造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形成交通装备、电子信息、机械装备、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抓好重大项目落实。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进一步落实重大项目协调机制和项目责任制,抓好重点工业项目的推进工作。按照产业空间布局和发展规划,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储备力度,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推进企业合资合作,加快推动工业用地分配方式调整,探索建立适合我市实际的工业用地实施办法,最大限度发挥土地使用效益,促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项目落地。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整合物流资源,培育物流市场,建设完善交通网络、信息网络、标准和技术三个技术支撑平台,重点打造“世界交通装备物流之都”、“全国商贸物流总部基地”和“华北钢铁物流基地”三大优势品牌,积极培育机械制造产业链物流、航空物流、保税物流、物流金融四大增长点,大力发展综合、产业链专业化、城乡服务专业化三类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第四方物流,逐步把现代物流业发展成为重要的服务产业。

三是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紧紧把握信息化条件下的生产服务、管理决策、研发创新三大主线,在交通装备、机械制造、建材、冶金、煤炭、电力等10大行业普遍应用CAD/CAM/PDM/CIMS/ERP/SCM等信息技术,建设两化融合技术支撑体系,发展电子商务、工业设计、制造业服务化等生产性服务业,

7 推动企业更加协调地开发利用材料、能源、信息三重资源,培植10家省重点示范企业和30家市重点示范企业,提升行业信息服务能力和竞争力。

四是健全完善新信息基础设施。加快第三代移动通信网、新一代互联网、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网的建设,基本建成宽带、高速、多媒体城域网,形成覆盖全市城乡、具有国内先进水平、适应两化融合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加强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做好新城区网络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加快主城区信息管线的综合改造。推进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完善无线电管理基础设施,加强无线电行业监管力度。继续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扩大信息网络的覆盖面。强化信息安全管理,加强信息安全防御体系建设,加快信息安全评测、应急响应、身份信任和容灾备份等基础设施建设。

8

推荐第4篇: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情况汇报

XX特色小城镇建设中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情况汇报

XX,又名大XX,是雪峰山余脉,地处宁乡县西部山区,与安化、桃江交界,素有长沙“小西藏”之称。全乡共辖8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18242人,乡域总面积81.8平方公里,距宁乡县城75公里,距长沙市区110公里。近年来,XX乡坚定“禅都小镇、生态XX”发展定位,以“打造知名养心地、建设特色小城镇、构建幸福新XX”为目标,干群齐心、砥砺前行、埋头苦干、努力作为,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XX旅游资源丰富

1956年,毛泽东接见时任宁乡县委书记张鹤亭时说:“XX是个好地方,有个密印寺,应该好好保护起来。”深入探讨“XX是个好地方”的命题,挖掘XX旅游资源,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较为突出:

一是山青水秀,风景宜人。大XX方圆70余公里,平均海拔700多米,最高处雪峰顶达1100米,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大沩凌云,雄奇险峻、山岭如涛、极目远望、阡陌纵横、屋舍俨然。“日有千人朝贡,夜有万盏明灯”。黄材水库,万亩水面、青山倒映、碧波荡漾,可泛舟击浪,可观鱼垂钓,乐山乐水,尽在其中。仙人桥、镜子石、仙女朝贡、芦花瀑布等三十六景,有秀丽的风光可供观赏,有景点背后

的故事传奇可供玩味。

XX属高山小盆地气候,平均降水1600mm,年均气温12℃,低于宁乡(16.8℃)和长沙(17.2℃),夏天平均气温仅28℃,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无任何工业污染,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每立方厘米可到达87000个单位,为宁乡雨量最多,气温最低,空气最好的地区。2012年,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密印景区创评为国家4A级景区。“密印晨钟”获评市民最喜爱的“长沙十大乡村美景”。

二是千年古刹,名播四方。“敕建什方密印寺”是佛教禅宗“一花五叶”之“沩仰宗”祖庭。灵祐祖师开宗立派,相国裴休上奏敕建,唐宣宗皇帝御赐“密印禅寺”匾额。1200余年间,几经兵火,而屡屡劫后重生,灯传不绝;灵祐之后,慧寂、大安、香严、齐己、慧山,一代代高僧大德云集于斯。中华佛教总会会长寄禅、太虚均住持过该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传印均系沩仰宗传人。

早在晚唐五代间沩仰宗法脉即流布于日本、朝鲜、东南亚,清雍正皇帝还组织编辑了《XX语录》并亲为其序;灵祐所著《警策文》被禅宗学人誉为“佛祖三经”之一。回心桥、御香亭、齐己庵、香严岩、白牛精舍,许多历史遗迹虽几近湮没,却仍向人述说着远古的传奇。密印寺现存建筑有山门,万佛殿,后殿,配殿,禅堂,祖堂等,占地共25000多平方米,其中27米高的万佛殿,三尊金色大佛端坐中央,12988尊金佛镶满四壁,传有纯金佛一尊隐秘其中。2005年

9月20日,首届中国宁乡国际佛文化节在密印寺举办,海内外嘉宾云集,盛况空前,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常务副会长圣辉均亲临“密印佛像开光大典”,再开佛海,梵宇重光。

三是名贤结缘,人文璀璨。自灵祐开宗立派之后,引来了大批帝王将相、名贤俊彦,缘结XX。唐相国裴休奏建密印寺,并和其夫人一道皈依佛教,归葬XX。相传还送其子裴文德代太子出家XX,被授法号法海,后创立杭州金山寺。晚唐尚有连帅李景让奏建同庆寺,相国崔慎由皈依XX,户部员外郎卢求简为灵祐撰写碑文,大诗人李商隐为祖师塔题写墓额,尚书左仆射郑愚为灵祐墓撰写碑铭。还有温庭筠、皮日休、陆龟蒙等一批晚唐诗人登临XX,留下题詠。

宋代抗金名相张浚及其子、大理学家张栻双双长眠于龙塘,以至此处被后人称为“官山”。又有南宋状元易祓,宋淳熙十二年(1182)取进士第一,官至礼部尚书,晚年退归林下,多有诗联题咏。朱熹、陆游XX省墓,作文祭奠名儒。郭都贤、陶汝鼐等均曾隐居XX,留下大批诗词文赋。曾国藩多次为寺院题联;王闿运、杨度、李叔同均留连于此,留下佳话。1917年暑假,毛泽东偕同萧子升游学宁乡、安化诸地,在密印寺与方丈畅谈两天三晚,悟出“救国救民在于找到大本大源,而大本大源在于工农大众”的道理,以至40年后,在长沙列车上接见长沙地区省、市、县负责人时仍念念不忘,感慨“XX是个好地方,有个密印寺,要好好保护

起来”。此外,何叔衡、谢觉哉等“宁乡四髯”以及开国上将甘泗淇也都多次上XX。

四是大唐贡茶,香飘四海。“千山万山朝XX,人在XX不见山”,XX属高山盆地,气候温和,相对湿度大,早晚温差大,环境非常适宜种茶,山民历来有种茶的习惯。自密印禅寺建成以后,僧众讲究“禅茶一味”,初创XX品茗历史,茶业得以发扬。自唐以后,XX茶就被作为贡品进贡皇室,据旧典记载,XX茶被列为全国十大黄茶之一。清同治六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建国之初,毛主席品饮XX毛尖后,托工作人员写信向XX乡致谢。刘少奇主席家中常以XX茶款待中外嘉宾。华国锋曾称“XX毛尖,具有独特风格”。王光美曾题词:“XX毛尖,色美味浓”。1986年XX毛尖获名优产品证书,1988年获评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铜奖;1997年获中国国际茶会金奖。目前,全乡共有茶园基地16000亩左右,除了毛尖外,还开发生产了乌龙茶、红茶、黄茶多种茶品,产品饮誉三湘,畅销全国各地。

二、XX特色小城镇建设情况

2007年开始,随着宁乡创建全国旅游强县号角的吹响,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XX发展步入了大建设时期。2012年9月,XX被确定为长沙市特色小城镇创建单位,在市委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特别是程水泉部长的亲切指导和市财政局、交通局等市直联点单位的鼎力支持下,XX乡按照“把握特色、突出重点、提升规划、乘势而上”的

工作思路,着重抓好旅游资源挖掘、产业培育、管理优化、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有效推进了全乡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1.以规划为龙头,引领发展。我们以筹备创5A级景区为目标,确立“养心胜地、幸福XX”的发展定位,以“打造知名养心地、建设特色小城镇、构筑幸福新XX”为方向,强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理念,并聘请资深专家对XX发展调研论证,坚持以规划引领城乡一体化,在规划中融入生态保护、节能减排、低碳经济,注入旅游品位、旅游理念、旅游特色。修编了2012年-2030年乡域总体规划和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用地总面积554.03公顷,其中集镇建设用地172.11公顷,人口达到1.15万人;编制了万佛灵山、肖家、太阳庙集居区和沩水景观带等修建性详细规划,根据“统一规划,统一风格,统一建设”的标准,以建设好万佛灵山公园、仿古集镇和居民集居区为核心,力求打造国际知名国内著名的佛教文化旅游名镇。

2.以文化为动力,激发活力。XX积淀千年的历史文化是XX旅游发展的根本所在。XX突出禅茶文化研究主线,支持密印寺深化考察研究XX传统禅茶文化,试创密印禅茶十八式,推动禅与茶的结合;研究黄茶生产技术,延续千年黄茶历史,推进黄茶生产试点,试生产黄茶500斤,打响XX黄茶品牌;对接省宗教局,邀请省茶叶协会专家指导,筹备创立禅茶研究院;组织政府、企业、寺庙召开研讨会,

全力筹备了“结缘福米、平安福果、长寿福茶”等XX品牌慈善文化节活动;做反季节文章,广种梅花点缀景区,打造雪中梅花景观,联合宁乡县摄影协会开展以“踏雪寻梅”为主题的摄影竞赛活动,XX摄影基地挂牌成立。

3.以产业为主体,促富经济。一是强化茶叶产业支撑。每年定期开展春季茶叶生产走访调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布臵年度茶叶生产收购和营销计划,开展春茶产前检查;协助茶叶企业提质增效,。二是完善XX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开通了黄材至XX乡村公交和宁乡至XX旅游专线,提高XX旅游可达性、便利性;对接交通部门,勘查研究二广高速连接线仙沩公路XX段立项开工,打通XX高速出口。自来水厂提质工程完成立项;污水处理厂管网正在进行铺设,已完成。三是推动新景点打造。积极进行招商引资,重点引入休闲旅游和符合XX发展理念的精品项目。筹备打造樱花坡、观景亭、裴休墓旅游线,桃花岛、南天门、沩江源旅游线等旅游新线路,解决景区游览时间过短难题。

4.以生态为带动,优化环境。一是打造靓丽生态景观。实施封山育林工程,深入推进“五年绿色家园”行动,按照“镇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总体目标,大力植树造林,投入600万元打造“樱花坡”、“梅花谷”、“桃花岭”3个生态景观基地;大力推进黄祖沩公路沿线裸露地块整治和生态修复,种植梅花、红叶石楠、杜娟、松树

等苗木10万株,花草草籽100公斤,完成19千米公路沿线裸露坡地整治、公路沿线绿化等工作,打造XX绿色心灵生态之旅。二是着力环保文章。鼓励各村推广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节约”为主题的村级环境卫生“6S”管理模式;引导禽畜养殖场规范化管理、无害化生产;建立沩水源头生态保护区,推进沩水河流域治理和生态修复,推广家庭庭院绿化和垃圾分类减量制度;在省内首创“拒塑”品牌,提出“拒绝塑料袋、重提菜篮子、重拎布袋子”宣传口号,全面禁止塑料杯和塑料袋的使用,鼓励村民使用环保袋和竹篮购物。2013年底,XX以湖南唯

一、全国前三的身份,荣获环保领域最高奖项——“中华宝钢环境奖”。XX先后荣获了“国家级生态乡镇”、“湖南省环境优美乡村”、“湖南省两型示范镇”、“长沙市城乡环境十佳乡镇”、“长沙市城乡一体化先进单位”、“长沙市园林绿化先进单位”等国家、省、市荣誉。

5.以作风为抓手,强化管理。强化秩序管理,全力做好环境卫生整治、生态秩序维护、集镇秩序管理、国土秩序整治、旅游市场规范化文章,打造文明景区。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群众工作、党员服务网格化、网络化,通过定岗定责方式,把党员组长队伍建设成为网格管理员、民情信息员、环境保护员、治安联络员、文明传播员。以“五个坚持”、“五个不准”为要求,切实抓好队伍效能建设、作风建设,以市委十

二届六次会议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四比四抓争先锋、两带两为促发展”活动,大力开展“忠诚履职”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增强队伍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提升执行力、战斗力,为发展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三、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现实证明,大开发,让XX这颗千年璀璨之星得以重新熠熠生辉,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摆脱了积贫积弱面貌,百姓逐渐富裕起来。但是,地方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并未直接在税收和经济层面受益,相反债务缠身。纵观XX发展,旅游六要素中,“吃、住、购”三要素发展较好,“行、游、娱”三要素有待加强。特别是“游”存在缺陷,是导致人气不旺的主要原因:

一是特色不显。一方面文化和自然,是XX旅游发展的根本载体。当前,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对佛教文化、禅茶文化、民俗文化的理解不深,产品开发缺乏个性。如《XX警策》、白牛精舍等独特文化资源未深入挖掘;如XX作为唐代第四大高产诗人、第一诗僧齐己的故乡,找不到任何齐己存在过的历史;灵佑、法海、裴休等历史名人都莫不如此。另一方面旅游方式单一,在禅文化、茶文化体验上,游客参与度不够。除了观光、爬山、礼佛抽签之外,无其他活动,停留时间短,游客参与度不高,难以留宿。例如XX美食研发不够,没有像湘菜一样建立标准,未形成规模、特色和品牌,难称得上高档、精致。

二是市场不活。一方面XX乡域内资金流通,以茶叶和餐饮为税收主体,资金流量小,税源有限;操纵资金流的主体,以本土茶企、门店老板居多,本土化明显;本土资本包揽了XX旅游行业吃住行游购娱等几乎所有方面。活跃在XX旅游市场,且属于县域外的资金基本没有。另一方面XX发展的平台小,位臵偏远,景区各相关单位招商引资方面出发点不

一、政策不

一、未形成共识,使招商引资政策没有优势,这直接导致XX旅游市场较为封闭、无竞争优势,同台竞争力弱,招商引资难。

三是宣传太散。近两年,XX的宣传力度逐步增强。XX乡、旅游局、沩管会等单位都立足自身逐步加大宣传力度,以湘茗、XX茶业等为代表的茶叶公司也捆绑旅游茶叶一并营销,使得XX旅游品牌逐步走出宁乡,渐为人知。但是,XX旅游宣传营销呈现各自为战、分散化、多点发力的特点,力度不强、步调不

一、范围很窄、品牌不响。

四是观念滞后。过去几年的开发建设,使XX人睁开眼看世界,意识观念有所改变。但人心教化非一朝一夕之功。目前,XX人思维陈旧、固步自封、目光短浅、自私自利、甚至与发展不协调的现象还比较严重,缺少一种包容之心、一份理解之情,对开发建设形成的合力还不强。如滥砍滥伐、乱采乱挖、乱搭乱建等破坏生态、自毁前程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发生在村干部队伍中;部分党员干部,缺乏一种大局意识、是非观念,对事不关己、毫无利益的事漠不关心,对那

些能够有益于自己的事就抢着去做,甚至讨价还价,人心不齐,合力不足。

四、对策和建议

XX旅游业仍处于起步阶段,这是一个基本的认识前提。思路决定出路。XX旅游发展至今,XX老百姓虽切实受益,但受益面小、受益水平低;XX何去何从,如何打破当前困局,是困扰XX人的难题。今后,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扭转观念是前提。做大做强XX旅游业,要抛弃几个不正确的观念,才能坚定不移地向前发展。首先,转变大佛开光观念误区。要转变开光后未必就马上游客暴增的思想误区,开光只是打破行政上的紧箍咒,让我们的选择更多、支持更多,并不是打开了市场之门。大佛未开光,信仰菩萨的游客仍会信;开光了,不信仰的游客也未必会信。但开不开光,都不影响它已成为XX最具吸引力景点的事实,现在和未来的游客都将是奔它而来。第二,转变后山种大树观念误区。密印寺后山如今生长的是银杏树、桂花树、樟树,是生长期很慢的非本地树种,即使再补种同类大树,再过十年都难以成林。种植大树,仅仅是弥补过去发展中过急过快产生的些许遗憾,皆只能为XX旅游业锦上添花,能有益于创建5A级景区,但并非雪中送炭,解决不了当前人气不旺的困境。当务之急,要补栽一批符合XX本土特征的速生树木,力争五年之内长成茂密树林。第三,转变开发建设观念误区。

很多人认为,XX投入了这么多,发展得这么好,已经是国家级风景区,应该要保护,不需要再开发建设。其实不然。XX是后起之秀,景点单

一、偏居一隅,不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难以挖掘自身潜力,无法与其它景区竞争。密印景区争创5A级景区,也必然要求进一步进行开发建设,越早开发越早受益。由政府对旅游产品进行简单包装,逐一对符合开发条件的景点以低投入方式进行初步保护性开发,将各景点开发的概念做起来,再吸引外来资本进行开发;但大规模开发主体不能为政府,应交给市场。第四,转变密印寺发展观念误区。如今我们介绍密印寺,注重其历史之辉煌及大殿之壮观,忽视了培育经济基础。沩仰宗发源,农禅道场是基础,实现了经济独立才有历史上的辉煌。纵观当今中国佛教,唯有台湾佛教生机勃勃,其发展充分融合了传统佛教与现代生活;而发展寺院经济和主动入世恰是台湾佛教发展的原因所在。因此,密印寺要在发展寺院经济、入世与现代化上多下功夫,要发展大文化、多做大慈善,把文化与慈善打造成为新时代的品牌;要有自己的茶园,恢复农禅道场,做实禅茶文化;要以密印寺慈善文化节为平台,把密印寺推向慈善文化的前台,鼓励密印寺与大企业合作,打造知名的慈善基金会,做响慈善品牌,把文化和慈善推出湖南、推向全国。

(二)战略规划是关键。当前,XX处在人气不旺、文化不活、产业不强的困境之中,直接原因之一是景点单

一、后发竞争优势不强。XX旅游资源丰富,需要我们理清思路,

抓住重点。未来五至十年,从县级层面来看,要拉通XX对接二广高速的快速连接线,突破交通发展瓶颈,助推以XX为龙头打造西部旅游经济区;从XX来看,应以观光、休闲体验旅游为追求,以打造四季XX为内容,实现“春季踏青赏花品茶、夏季漂流避暑养生、秋季摘果登高观叶、冬季滑雪寻梅赏景”的景区建设规划。具体规划:①以打造国家级森林公园为目标,推动生态深度保护。大力植树造林养林造景,建设春游秋游赏林基地,使XX春天花海秋季金色更诱人。②以密印景区创5A级景区为目标,推动密印寺景区扩建,紧靠梅花谷建设禅修院,在普同塔方向建设禅文化体验馆,整体开发打造XX禅茶古镇,建成镇区以禅茶为主题的景观系统。③建设王家湾-XX漂流4A级体验景区。④建设沩水源-九折仑户外体验基地。⑤建设芦花泉4A级观光景区。⑥建设八角溪茶文化体验公园。⑦以祖塔-青洋湖片,打造夜明岛,建设亲水休闲养生区。⑧配套建设回心桥、仙人朝贡、高氏宗祠等小型景点。⑨时机成熟,再恢复同庆寺,建设诗僧齐己纪念园、裴休与法海纪念园等。

(三)招商开发是动力。开放化、市场化是XX必经阶段,也是XX旅游走出湖南与全国市场接轨的必然途径。招大引强、商业开发是XX目前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出路。XX已经拥有很好的发展平台,关键在打开招商引资局面。招商引资思路:把旅游产品开发、旅游营销剥离出来抛上全国旅游市场引资,引进大型旅游企业,做大做强;把旅

游配套产业留给XX本地人,带动就业,致富百姓。密印景区创5A级景区,建设芦花泉4A级观光景区、王家湾4A级体验景区等景点,由知名的专业旅游公司做,本地人资金实力小、认识水平有限,无法承担开发重任,但能做好投资小、效益快的吃住娱购等配套设施。

(四)文化体验是内核。体验旅游将是未来旅游业发展方向,谁先抢占体验旅游市场就能抢得先机。要把XX深厚的历史文化,用浅俗的方式展现出来,让游客都能够体验。体验XX,就是体验禅文化、茶文化、养生休闲文化。禅文化体验要以密印寺景区创5A为契机,推动密印寺提质扩建,实现功能分区,开辟专门的禅文化体验区,让游客能在里面吃、住、玩一条龙式的体验禅文化。茶文化体验,可结合禅文化,做精做细,包装大型茶文化实景演出项目,建设高品质茶文化体验园,使游客走进茶文化公园,能体验采茶、制茶、品茶、赏茶、购茶等所有茶文化。此外,结合打造XX禅茶古镇,建设禅茶景观系统。养生休闲体验,以漂流、避暑、生态观光为主,尽早重开XX漂流,打造沩水源-九折仑户外体验基地和王家湾休闲避暑村庄,提质梅花谷、樱花坡、桃花岭等赏花基地,逐步打造水果采摘基地等。

(五)宣传推广是手段。宣传就是生产力,可以提升品牌价值,优化发展区位,倒逼旅游产品形成。旅游宣传也是旅游开发,宣传旅游就是开发旅游品牌。当前,打响XX旅游品牌,做旺人气,最需要做的事就是宣传营销。XX宣传

思路:上下联动,东征西进,远交近攻。上下联动,争取政策支持;即要整合县域内行政、企业资源,抱团宣传、捆绑营销,要齐心协力把XX推上省旅游局,得到省级政策与智力支持,使XX纳入省级旅游发展战略,成为省级旅游推介的重点,力争打造以韶山-岳麓山·橘子洲-XX-安化-岳阳为线路的毛泽东成长主题旅游线路。东征西进,挤进成熟线路;往东与韶山、花明楼、灰汤等捆绑宣传;往西,借道二广高速,与安化梅山、常德、张家界等地捆绑宣传,挤进东西方向的各条省级旅游线路。远交近攻,从时间上和距离上做好重点市场宣传。近攻,时间上指今年起的近两三年每年投入100-200万左右的宣传资金。距离上指重点做好以长株潭、3+5城市群为主体的周末游营销,一年的假期以周末为主,做好周末游是重中之重,也是打破当前人气不足的关键举措。要持续推动长沙人和宁乡人了解宁乡、长沙人和宁乡人宣传宁乡,在把XX打造成长沙对外的“会客厅”之前,必须让长沙人自己先承认这个“会客厅” 的地位。远交,逐步打开武汉和南昌等近省营销,要依托二广高速直达广州的优势,紧抓广东人信佛的特点,打开珠三角市场。

推荐第5篇:乡镇产业扶贫工作汇报

乡镇产业扶贫工作汇报

全市"党员干部进村户,精准扶贫大会战"动员会议召开后,我乡积极行动起来,全力推进全乡精准扶贫工作,下面将我乡前期产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措施汇报如下:

一、产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一)在精准识别后制定了精确规划,市扶贫工作队与乡挂点干部逐户上门采集帮扶对象基本信息,并充分摸清了贫困户的贫困现状、致贫原因、需要帮扶的项目计划,制定并落实了贫困户和贫困村的扶贫工作计划;

(二)乡里多次召集了各村书记、主任就下一步产业发展召开了座谈会,就各村自身的优势和资源与当前国家的扶贫政策和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起来,走出各村符合实际的产业发展路子,真正把资源优势挖掘出来,把扶贫政策的含金量释放出来,做到“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二、产业扶贫下一步具体措施

下一步我乡将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充分发挥各村的优势和资源,挖掘产业特色,做到"一村一法""一户一策":

(一)以井冈山融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入驻XX为契机,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争取2015年在XX新种大棚蔬菜100亩,新种生态蔬菜400亩,通过高效农业的发展来带动XX村、观上村等周边村贫困户在家门口打工就业,增加群众收入;

(二)依托我乡招商帮扶企业XX菌草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带动我乡XX村、XX村和XX村三个村,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发展食用菌种植,实行贫困户统一种植和分户种植相结合,把这三个村的36户红卡户全部吸收到合作社,并要求专业合作社与所有入股的贫困户签订《贫困户入股协议书》,以文字的形式明确规定:“除现金入股外,还可以以土地做价入股,享受相关同等收益,所有入股协议书的签订一律通过公证处公证,从法律上确保了贫困户入股合作社的“两保障”,即本金的保值和利润的保障,这就彻底解决了所有贫困户的后顾之忧。专业合作社确保每户入股的贫困户每年的收益达到股本金的10%以上,让贫困户增收致富;

(三)XX村、XX村和XX村利用自身资源条件,着手发展“水里养鱼、水面养鸭、山里养鸡”的立体养殖基地,目前已有专人牵头,并与农户签好了土地租赁协议,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把贫困户吸收到合作社,基地建成后,可使两个村的所有贫困户通过养殖就地脱贫,每户贫困户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

(四)XX村、XX村具有种植油茶的悠久历史,为提高油茶产量,重点依托每户5000元的产业发展资金着力抓好油茶低改,提高茶油生产质量和茶油品质及出油率,让茶农增收致富。

(五)XX村计划把村里14户红卡户和部分蓝卡户全部吸收进来,利用山场计划种植30亩猕猴桃,让贫困户增收致富。

推荐第6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摘 要】围绕主导产业建立完整产业链,形成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共同,推进不同经营主体契约融合、共同发展,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探索农村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其他有效形式,积极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以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产业功能转型等为核心,促进融合发展;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大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强化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基础作用,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

【关键词】产业链;产业融合;城镇化;新型业态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以农业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为切入点,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支撑,以生产经营合作或农村土地股份合作为主要方式,推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储存、加工、销售一体化融合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附加值,培育农村新业态,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着力探索建立农民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利益共享机制和实现机制。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如何有效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围绕主导产业建立完整产业链,形成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共同

以产业为依托,围绕解决一家一户面临的土地经营零散、劳动力不足、社会化服务难等问题,通过生产经营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等方式,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完整产业链。只有有效的整合土地、劳动力、社会服务、土地股份等要素,才能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才能实现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共享,实现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推进不同经营主体契约融合、共同发展,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围绕有发展潜力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等,通过订单生产、合作协议、产供销对接等方式,强化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形成完整产业链。重点探索形成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农产品购销价格,逐步建立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保护农民利益,让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充分分享产业链增值,价值链提升带来的更多收益。

三、探索农村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其他有效形式,积极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等工作,总结已有的行之有效的实践探索,促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的有机融合,稳步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农业、创意农业、乡村旅游、农家乐、健康养老产业等新业态,既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又弘扬农耕文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四、以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产业功能转型等为核心,促进融合发展

(一)农业产业纵向型融合

通过订单生产、承贷承还、贷款担保、合作协议、产供销对接等多种方式,建立有效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生产经营合作,实现生产、加工、销售、品牌培育等环节的有机整合,增加农业附加价值,促进农业生产、销售、加工管理智能化水平。

(二)农业多元化服务型融合

发展以测土配肥、统防统治、农机服务、产品营销、技术培训等为重点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总结推广农业综合服务站、信息服务平台、粮食银行、产业联盟等社会化服务有效形式,实现服务主体多元化、类型多样化、运行市场化,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多元化服务的融合是农业多元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惠民、富民的重要举措。

(三)产业聚集型融合

建立土地、资金、科技、人才等要素平台,引导从事种植、加工、销售的各类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向优势区聚集,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形成优质产业集群和品牌优势,提高种植效益。积极推进农业内部产业整合型融合,推进粮饲兼顾、种养融合、循环发展。

(四)农业多种功能型融合

通过规划引导,重点围绕打造都市休闲农业带,建设提升一批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农业示范点,开发农业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农耕文化、科技教育等多种功能,拓展农业发展的领域和空间。

五、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中。加强规划引导和市场开发,培育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专业特色小城镇。强化产业支撑,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稳定吸纳农业转移人口。

六、大发展农业新型业态

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鼓励对大田种植、畜禽养殖、渔业生产等进行物联网改造。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改进监测统计、分析预警、信息发布等手段,健全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完善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发展农田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鼓励在大城市郊区发展工厂化、立体化等高科技农业,提高本地鲜活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租赁业务,积极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

七、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效衔接,完善县域产业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通过农村闲置宅基地整理、土地整治等新增的耕地和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形成农产品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展销中心。扶持发展一乡(县)一业、一村一品,加快培育乡村手工艺品和农村土特产品品牌,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研院校和“星创天地”,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应用企业集群。

八、强化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基础作用

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拓展合作领域和服务内容。家庭农场开展农产品直销。引导大中专毕业生、新型职业农民、务工经商返乡人员领办农民合作社、兴办家庭农场、开展乡村旅游等经营活动。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优先承担政府涉农项目,落实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农民合作社、形成资产转交合作社成员持有和管护政策。开展农民合作社创新试点,引导发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引导土地流向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

九、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

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各类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到农村创业,实施鼓励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和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鼓励科研人员到农村合作社、农业企业任职兼职,完善知识产权入股、参与分红等激励机制。支持农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开展产业融合发展的科技创新,积极开发农产品加工贮藏、分级包装等新技术。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探索不同地区、不同产业融合模式。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强化利益联结,保障农民获得合理的产业链增值收益。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征兵.中国农业发展方式应转向精细密集农业.农业经济与管理,2011(5):16~20.

[2]梁晓东.我国的农业经营形式初探.天津社会科学,2013(4):15~22.

推荐第7篇:一二三产业融合 助推转型发展

一二三产业融合 助推转型发展

粮油集团 (2015年3月)

****粮油集团是一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下辖**实业、**食品科技、**生态农业、**种业、**臵业等38个经济实体,公司占地面积800余亩,资产总额12亿多元,现有员工1300多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拥有粮油加工、仓储物流、粮油贸易、商业地产等四大支柱产业,集“科、工、贸、投”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2014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86.3亿元,成为**省农业产业化行业领军龙头企业。

近来年,我们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突破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的重要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树立基地联动、产业推动、品牌带动、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加快科技创新转型,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不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转型的发展目标。

一、夯实一产业,不断创新生态农业模式

(一)稳步拓展“一核两圈”基地。公司大力实施“订单农业”,根据企业自身经营和加工需要,采取自建、共建、订单收购等方式,在县内外建立稳定的优质粮油原料基地,推广绿色无公害有机稻种植技术,探索出了“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经营模式。“一核”即有机稻生产核心区。以**线生态农业走廊为中心线,在现有5000亩有机稻基地基础上,实施倍增计划,3年内创建了10万亩有机稻种植基地。“两圈”即优质稻原料保障圈和补给圈。实施订单农业,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水稻优良新品种,形成了100万亩的优质稻原

料保障圈。进一步拓展县外资源,将“订单农业”面积扩展到**、**、**等周边地区,形成了涵盖周边县(市)的200万亩优质稻原料补给圈,共建成300万亩优质稻高产稳产基地。在“两圈”范围内创建20个万亩高产示范片,组建65个镇级优质粮油种植协会,带动64万个基地农户年增收逾6亿余元,人平增收300元以上,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在农业产业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二)创新生态农业新模式。2013年,**集团在**镇**、**村流转承包土地5000亩作为示范基地,创新种植模式,高标准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目前已在有机稻种植区建成“稻鸭共育”示范基地2500亩,“稻鱼、稻鳖”示范基地200亩;“稻虾共生”示范基地600亩,实行以稻为主,稻鸭、稻鱼、稻鳖、稻虾共生,绿色有机,高产高效。公司将在10万亩有机稻种植示范区逐步推广生态农业新模式,通过基地联结农户,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给农民做示范,让农民有钱赚,带动农民科学致富,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社会受益。

(三)推广再生稻种植新模式。再生稻具有“一种、两收、三高、四省”等优点,即种一次收两次,投入产出高、劳动效率高、经济效益高,省工、省种、省肥、省秧田,是**地区发展高效农业,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再生稻以其投入少、产量高、米质好的优势倍受消费者的亲睐。**集团顺势而为,建立了万亩再生稻种植基地,为强化科技支撑,实现合作共赢,**集团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共建了湖**再生稻院士工作站,推广再生稻栽培新技术模式,实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今年3月16日举行了院士工作站授牌仪式,在**集团举办了**院士学术交流座谈会、报告会,培训农

技人员220多人,并请**院士深入到**村为再生稻种植大户传授新技术,为发展**再生稻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今年,公司将巩固**主产区,发展丘陵副产区,进一步在**等沿长湖地区乡镇发展再生稻种植面积6万亩,并为基地农民统一提供优质、放心、低价的农资,常年聘请**院士专家团队的高级农艺师和省市科技特派员作技术培训指导,扶助再生稻种植区内1万多农户户平增收5000元,亩平增收600元。

二、做强二产业,不断加快转型升级

(一)做强产业推动,舞活产业龙头。公司以**实业为核心,扩大产业规模,提档升级增效。新上了年产10万吨有机稻米及小包装生产线,采用国内领先技术设备、最新工艺流程,生产各类有机营养米、优质米、专用米等系列产品,形成年产50万吨高档大米的生产能力。通过狠抓产品质量,建立了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体系。严格收购标准,确保原粮质量;规范加工流程,确保产品合格。按照国家QS认证质量标准的要求,根据不同大米品种、不同档次的客户对象,科学制定大米加工工艺流程,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了从中档到高档产品的跨越。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全面提升,企业实力的明显增强,有力推动中小粮油企业的兼并重组和优势资源整合,集团所属企业已增加到38家,年稻谷加工能力200万吨、仓储能力50万吨,使农产品加工成为**第一支柱产业。

(二)树立品牌带动,竞进提质增效。我们将食品健康安全作为企业的立业之本,实行从产品开发设计到原料种植,到加工销售,到产品标准的全过程控制管理健康安全工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打造粮油精品名牌,*通过了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多次荣获**省、广东省“消费者满意商品”称号,先后被评为中国国际农博会名牌产

品、全国“放心米”、**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品牌已成为中国农谷“绿色、生态、健康、安全”产品的重要标志。公司积极开展品牌营销,创新营销模式,在**电商运营中心,入驻天猫、京东网开设网店2家,让消费者更加快捷、便利、放心的购买到新鲜粮油,享受到坐在家中买粮油,轻轻一点送到家的体验。通过广告图片、网络媒体的宣传,有力提升了产品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同时在上海、广州、深圳设立了国内大型粮油产品旗舰店,逐步在省内外建立万家食品形象店、专卖店、便民店,形成覆盖全国的市场营销网络体系。知名的品牌效益,为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确立了不可替代的优势,“**”大米、“**”菜籽油等20多个粮油系列产品畅销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

(三)突出创新驱动,助推转型发展。**集团坚持科技创新战略,提高稻谷资源利用率,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延伸以精炼稻米油、米胚芽营养保健系列产品为主线的农业科技产业链,实现稻米加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明确了由普通粮油食品向新型健康保健食品转变的科技创新目标,拟定了从保健功能食品到护肤、护发产品直至生物医药产品的发展规划。公司围绕科技创新重点,加大研发投入,重点突出有机米、稻米油、保健食品等中高档特色主食产品的研发,深化与**农业大学、**轻工大学、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确立了科技合作战略联盟,合作研究开发以纯天然、高质量、稳定化全新鲜稻米胚芽为主要原料,运用自主创新技术,建立工业化联产稻米胚芽抗氧化物和米胚芽多糖提取工艺生产线,生产的“米胚芽多糖”、“米蕈多肽”、“膳食纤维”3个专利保健产品,具有增强免疫能力、平衡人体营养、改善心脑血管功能、缓解视力疲劳、低热减肥、防治“三高症”、防癌抗癌

等功能。产品形式有富含稻米胚芽中优质营养素和生理活性成分的“功能饮料”、“纤维食品”、保健食品等系列产品。研究和开发米糠多糖系列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可广泛用于食品、生物医药、化工等领域,使我国丰富的稻米胚芽资源得到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开发利用,每100吨米糠可生产多糖类活性物质3吨,每吨售价高达130万元以上,使产品附加值提高20倍以上。这将填补我国在米糠深度开发利用领域和稻米胚芽生产营养保健食品的市场空白,极大地改善人们生活品质,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体健康,引领健康养生。

目前,公司正在**经济开发区建设中国首家米胚芽多糖保健食品工业园,园区占地300亩,一期计划总投资3亿元,现已建成3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正在进行设备安装,今年6月投产后,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并可新增就业200余人,成为**集团转型发展中新的增长极。

三、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公司以**生态农业走廊**村为中心,着力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智慧农业观光园,高起点、高品位、高标准建设“一心两轴四区”,即一心(综合服务中心)、两轴(**公路现代农业展示轴、滨水休闲轴)、四区(综合服务区、有机稻种植区、标准化花木种植区、产学研示范推广区),公司投入1200万元,已在位于**镇**集村,地处**智慧农业项目区荆襄高速、沙河路交汇处建设“稻鸭、稻虾、稻鳖、稻鱼”示范基地600亩,开挖稻鳖共养生态沟6000米。2015年重点建设综合服务中心、产学研数字农业中心、产品展示中心、稻香中心广场、育苗工厂、有机水稻公园等主要景点。目前,**智慧农业示范园区规划正加速实施,已建成占地8000平方米的育苗工厂。在标准化花木种植区栽植红梅200株、树型月菊10000株、玫

瑰种苗基地200亩,同时实施玫瑰文化创意旅游园计划,规划**公路沿线建设10000亩规模化种植基地,结合玫瑰高产示范基地建设形成的玫瑰景观,发掘玫瑰文化旅游元素,建设玫瑰风情园、玫瑰婚庆园、玫瑰餐饮、玫瑰洗浴、玫瑰美容、休闲度假、玫瑰风情小镇等项目设施,将玫瑰高产示范基地打造成为玫瑰文化创意旅游园区。用3年时间(2015年~2017年),以“公司+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完成种苗基地、育苗基地、高产示范基地建设,组织周边农民发展玫瑰订单种植10000亩,实现年产玫瑰鲜花5000吨生产能力,公司以玫瑰花为原料生产玫瑰精油等系列产品,带动当地玫瑰种植加工产业发展,带动玫瑰健康、美容、养生、养老等项目发展。玫瑰文化创意旅游园区作为“**”的现代农业产业核心区与百里“**”休闲观光农业环的重要节点,以自然山水、优美农田风光为背景,结合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和农家乐生活,创造新的休闲生活模式,让游客观垄上之山水、体健康之田园,在宁静、清新和优美的田园风光中观光休闲,享受农家乐趣,体验回归大自然的情致。通过玫瑰文化创意旅游园区的建设,打造不同特色景点,将观光游览路线串联起来,并与**油菜花海休闲区等项目联动,形成**沿线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大板块。

推荐第8篇:蚕桑产业发展工作汇报

精选范文:蚕桑产业发展工作汇报(共2篇)尊敬的刘副市长,各位领导: xx镇党委、政府及全镇各族人民对各位领导莅临我镇检查指导蚕桑产业发展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地感谢。现将xx镇蚕桑产业的发展情况作简要汇报,敬请各位领导予以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2008年,上级规划我镇新植蚕桑11500亩,在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全镇干部群众真抓实干,艰苦奋斗,组织、购进桑苗1155.87万株,截止5月10日已全部移栽结束。

二、主要做法 2008年是我镇蚕桑产业发展任务最为艰巨的一年,主要是因为之前绝大部份山地已种植了蚕桑,今年85%以上的蚕桑都要种植在水田上,而我镇农户“有粮心不慌,无米睡不安”的思想极其突出。鉴于此,我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二是高位推动,强势推进。根据《土地承包法》和《云南省农村工作守则》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不能强行要求农户种植蚕桑,但是,2008年我镇的发展任务重,同时,蚕桑产业的发展也有其特殊性,最主要是防止药害,必须连片种植。镇党委、政府经过反复调研认为,只有产业发展了,绝大多数群众增收致富了,才是最好的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社会也才能和谐,而不能片面地理解以人为本,片面地理解和谐。于是,我镇统一以村“两委”提出规划,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确定塘图,连片推进,使想种的群众放心种,犹豫的群众跟着种,困难的群众大家在后推着种。为使工作得到落实,我镇领导班子成员都一一挂村,副主任科员以上在职干部也挂村,每个村都派出工作队员,每个队员都挂到塘图;同时,加大奖惩力度,书记、镇长责任制押金每人4000元,副职(含副主任科员)每人2000元,工作队员每人1000元,完成任务退还押金,同时等额奖励,完不成任务则不退还押金。 三是加大扶持提质增效。一方面是小额信贷资金扶持,解决群众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是技术扶持,从种植规范、中耕管理到蚕房建盖等都有辅导员全程指导,如结合多年的种植经验,我镇推行了宽行窄株的种植模式,每亩种植1300—1400株,蚕房标准上,要求新建蚕房都要建地火龙等,以促蚕桑产业迅速提质增效。

三、存在困难的问题

1、群众的产业投入能力低,抵御风险的能力低,阻碍产业的迅速发展;

2、种养技术水平低,影响产业效益的提升;

3、物价、工价上涨幅度较大,种桑养蚕的比较优势不如前些年明显;

4、各级干部敢于为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负责的信念亟待树立和加强。

四、今后打算

1、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加大对蚕桑产业的投入提升产业效益;

2、创新工作,以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找到激发党员的自豪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着力点;建立充分发挥党领导下的青年、妇女、老协等组织作用的工作机制,形成聚精会神谋发展的氛围;探索新时期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行之有效的路子,为蚕桑产业规模化打下基础;

3、进一步健全细化责任制,在广大基层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强化勇于、敢于为xx经济社会发展负责的信念;

4、发展节水农业,支持工业园区建设;

5、在未来5年,将xx打造成全县依靠农业产业增加群众收入第一镇。

[蚕桑产业发展工作汇报(共2篇)]篇1: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调研组

2011年10月14日

为全面了解我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找准存在困难和问题,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政策、措施,培养壮大龙头企业,促进蚕桑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不断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经济板块”,根据县委的安排部署,2011年10月13日至14日,县委办、县委政研室、县蚕桑办和相关单位组成课题调研组,以听取汇报、交流座谈、现场走访等方式深入部分乡镇和企业开展调查研究。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2008年以来,我县紧紧抓住被列为“云南省蚕茧核心基地县”的战略机遇,严格按照“围绕市场建基地、突出规模抓重点、集中连片上水平、依托龙头带农户、创新技术求突破”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种养质量,不断巩固提升老桑园,稳步拓展新桑园,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持续推动蚕桑产业健康发展。

(一)蚕桑产业发展情况

2011年,全县累计种植桑园面积****亩,涉及****个乡镇****个村民委员会****个村民小组****户农户;累计新建大蚕房**** —1—

座****平方米,改建大蚕房****座****平方米,新建小蚕房****3座****平方米;累计开展技术培训2*******场次****人次,发放资料121827份;率先实现生产技术“四个100%”,即100%栽植嫁接苗和地膜覆盖,100%实现黑暗袋收蚁,100%实现小蚕共育,100%使用纸板方格蔟具上蔟;预计全年可完成养蚕****张,实现产茧量****吨,实现农业产业****万元。其中分年度发展情况为: 2008年,全县计划新植面积****亩,产茧量151.5吨;实际完成种植面积11190亩、占计划任务的111.9%,累计养蚕2503张、实现产茧量95.46吨、占计划任务的63.01%,蚕茧综合均价达20.31元/公斤,实现农业产值1****万元。

2009年,全县计划新植面****亩,产茧量267吨;实际完成种植面积25036亩、占计划任务的100.14%,累计养蚕4504张、实现产茧量158吨、占计划任务的58.18%,蚕茧综合均价达20.82元/公斤、比上年增加0.51元/公斤、同比增长2.51%,实现农业产值****万元。

2010年,全县计划新植面积****亩,低改面积****亩,产茧量****吨;实际完成新植桑园****亩、占计划任务的125.27%,完成低产桑园改造****亩、占计划任务的105.3%,累计养蚕9127.66张,实现产茧316.8吨、占计划任务的52.8%,蚕茧综合均价达24.06元/公斤、比上年增加3.24元/公斤、同比增长15.56%,实现农业产值****万元。

2011年,全县计划新植面积****亩,低改面积****亩,产茧 —2—

****吨;实际完成新植桑园面积****亩、占计划任务的99.26%,完成低产桑园改造4038亩、占计划任务的100.95%,预计可100%完成年度计划产茧任务。截止目前,已完成养蚕12170.66张,收购蚕茧403.13吨,实现农业产值1390.17万元。其中,实现张产茧****公斤,张产值达****元,上茧均价****元/公斤。

(二)龙头企业发展情况

****欣盛恒茧丝有限公司是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东桑西移”、“浙商入滇”等发展战略背景下,到我县投资开发建设蚕桑基地和丝绸加工业的首家股份制企业,是一家集蚕种繁育、蚕桑生产、蚕茧收烘、茧丝绸加工销售一体化、全县唯一具有鲜茧收购资格的公司。该公司位于****,于2008年7月22日正式注册成立,其前身为2007年11月26日成立的云南保山利根丝绸有限公司驻****办事处,公司注册资本金达200万元,在册股东2人,其中,自然人股东****,现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法人股东为****有限公司。公司下设办公室、质检部、采购部、销售部、财务部和生产技术部,拥有蚕桑基地5.05万亩,职工70人,建成中心茧站1座,占地面积9330.36㎡,建筑面积7500㎡,建成投产自动烘茧设备1套。

该公司自成立以来,不断探索企农“风险共担、利益均占”的利益联结机制,尤其是在鲜茧收购过程中,严格执行“随行就市、优质优价、劣质低价、不打白条”的收购政策,认真与农户签订《蚕茧生产收购合同》,明确蚕茧收购最低保护价为每公斤鲜 —3—

上茧23元,有效保障蚕农的实际利益。2010年,鲜上茧实际收购价为26.20元/公斤;2011年,春茧实际收购价为36元/公斤。

(三)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

按照“重点建设蚕桑核心乡镇、走蚕桑生产专业化道路”的发展原则,2011年,全县共打造****个蚕桑生产核心乡镇,建设****等蚕桑生产重点村28个,成立****酒药蚕桑专业合作社等蚕桑专业合作社6个,建立蚕桑生产记账户28户。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薄弱。我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由高渐低,形成山坝南北纵列、高山坝谷相间的地貌状态,山区面积97.05%,境内年平均气温14.9℃,极端最高气温40.4℃,山高坡陡,交通不便,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滞后,大部分桑园都建在坡陡谷深的山地中,生产、灌溉等基础条件较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高优桑园基地建设难度较大。

二是产业矛盾突出。一方面,由于各乡镇产业较多,产业生产时间、生产要素大体趋同,导致产业之间互相争地、争劳力情况现象十分突出。产业规划布局未能较好落实,桑园新植时间与小春种植时间冲突,多数桑园只能向“两荒三边”、山边水尾地块发展,连片种植规划难,种桑不养蚕的农户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由于蚕桑产业一次性投入成本较大,群众普遍难以承受。以2011年为例,农户每新植1亩桑园,当年投入成本大约需700元,而每亩养蚕可产生效益1000元,扣除成本后直接收入仅300元,虽 —4—

然以后的投入成本逐步减少、效益逐年上升,但由于当年的对比效益不明显,群众积极性普遍不高。

三是桑园面积不实。老桑园统计面积与养蚕面积差距较大,养蚕户与种植户不配套,部分地块有效桑株严重不足,所有乡镇都不同程度上出现了挖桑弃管现象。实际调研中发现,全县统计面积43710.8亩,现存有效面积26800.4亩,仅占61.3%;养蚕面积为22268.7亩,占50.9%;低产桑园10103.4亩,占23.1%;不养蚕及毁桑面积面积16910.4亩,占38.7%。

四是桑园管理不到位。部分蚕农对桑园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重视桑树修剪、肥培和病虫害防治,只求产出、不重管理的现象较为严重,各乡镇都不同程度发生褐斑病,还有部分乡镇发生红蜘蛛病,导致桑园桑树长势差、产叶量低、质量差,影响养蚕量的增长。根据专家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施肥不当,偏施氮肥,少施磷钾肥,以及修剪不及时、枝条过密等管理措施不到位。

五是科技措施不力。部分蚕农的科技意识、质量意识淡薄,技术落实不到位,养蚕批次较密、消毒意识差、重治不重防、消毒不彻底等现象较为普遍,导致蚕的抗病能力较弱、蚕病发生严重,蚕茧产量低、质量差,经济效益不高。公司所聘请的技术人员没有经过专[蚕桑产业发展工作汇报(共2篇)]业化培训,大多是半路出家,培训学习的机会少,技术更新缓慢,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很难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六是基础建设滞后。由于大蚕房建设一次性投资较大,导致农户投入严重不足,标准化程度较低,普遍缺乏地火龙、对流窗 —5—

下页 余下全文篇2:关于蚕桑茧丝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中共宜宾市委宜宾市人民政府

关于蚕桑茧丝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多年来,在各级党政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行业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宜宾蚕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区域优势、质量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正在逐步显现,发展势头良好。现将有关情况:

一、我市蚕桑产业发展现状

蚕桑产业一直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重要特色产业,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每年以市政府名义分别召开生产、收购会议,分管市长、各区县分管区县长、农业、农办、经贸、科技、工商、物价、质监、企业负责人及市级相关部门领导参加会议,布置生产目标任务,明确蚕茧收购政策。尤其是近年来市上出台了各项政策措施:蚕业发展被列入全市“十二五”发展现代农业的“145”工程建设规划, 2011年,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宜宾市10万亩蚕桑循环经济产业带工作方案》,每年配套安排蚕桑发展专项资金,正式启动了高效蚕桑示范基地建设。同时,从2009年以来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每年均出台了蚕业生产考核目标的文件,对各区县政府、市级相关管理部门、茧丝绸龙头企业实行单项目标管理考核。各区县政府尤其是产业重点县如高县、珙县、兴文县等把蚕桑生产发展列入了全县农业工作的重要议程,强化领导,落实措施,根据实际安排一定资金用于生产发展和培

育壮大产业。这些政策有力地推进了我市蚕桑产业的良性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生产稳定发展。2011年,全市发放蚕种35万张,产茧24.76万担,发种产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仍位居全省

投入力度,在产业带公路、水利、人行便道、沼气池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新的进展,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带建设,10万亩高效循环蚕桑产业带初步形成,极大的提高了我市蚕桑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水平。

二、我市蚕桑产业发展的规划目标

按照“把蚕桑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带动全市蚕桑茧丝绸产业发展,努力打造蚕业强市”的发展思路,围绕“桑蚕种主产业良性发展、桑蚕茧附产物利用开发和桑园种养殖立体开发”三大循环开发内容;着力于夯实川南茧丝绸原料基地的基础,抓好生丝出口基地建设,全面推进茧丝绸产品综合利用,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茧丝绸深加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创建知名品牌,拓展市场空间。到十二五末,全市实现年产茧40万担,蚕桑丝绸行业综合产值达35亿元以上;蚕农售茧收入4.5亿元,丝类产品产量1500吨,丝织品产量200万米,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打造20万亩高效循环蚕桑示范基地,其中重点配套完善高县、珙县“10万亩高效循环蚕桑产业带”建设,夯实蚕桑蚕茧生产基础,全面提升蚕茧质量;丝绸工业质、量并举,推进品牌建设;扩展国内外市场,实现外贸内销齐头并进;努力把我市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桑蚕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示范基地,川南最大的茧丝绸加工、贸易与现代茧丝绸文化交流中心,蚕桑产业整体势力确保川南

全省

拓上做文章,努力实现我市蚕桑产业高效循环可持续发展。

四是抓好龙头壮大。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市场调整,实现资源和资产的优化与联合,进一步推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打造产业“排头兵”。打造企业品牌,拓展国内外市场,促进企业效益提高和产业结构升级。

五是抓好行业管理。坚持行业管理和生产管理紧密结合,依法依规强化蚕种供应和鲜茧收购管理,优化服务。要加强对取得蚕种供应、蚕茧收购资格的持证单位的管理和监督,提高依法从业意识,切实维护好蚕农和企业的合法利益,特别是蚕农的利益。

六是抓好政策扶持。市、县两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蚕桑产业工作的领导,加大管理、考核奖惩和政策支持力度,认真做好产业发展项目包装和争取,用好、用够各级各部门对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力量重点推进现代蚕桑产业基地建设。市、区县财政用于扶持产业发展和龙头企业的资金,要继续按照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确保资金渠道、性质、用途不变,突出“两个带动”,有效整合使用,既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又充分调动企业、社会资本投入的积极性。

四、重点建设项目

(一)标准化蚕桑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按照宜宾市蚕桑生产技术规范地方标准,重点落实“栽桑一步成园化,小蚕共育化,大蚕室外省力化,上簇纸板方格簇自动化,消毒防

[蚕桑产业发展工作汇报(共2篇)] 下页 余下全文

推荐第9篇:蚕桑产业发展工作汇报

尊敬的刘副市长,各位领导:

xx镇党委、政府及全镇各族人民对各位领导莅临我镇检查指导蚕桑产业发展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地感谢。现将xx镇蚕桑产业的发展情况作简要汇报,敬请各位领导予以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xx镇辖16个村民委员会,96个自然村,164个村民小组。2007年末,全镇共有

人口40227人,总耕地面积30192亩,其中,水田18238亩,山地11954。多年以来,镇党委、政府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抓牢“三农”工作,结合xx的地理区位特点,初步形成了“烟上西山,东植蚕桑,集镇招(经)商,做强畜牧,做大劳务输出”的发展思路和产业框架。2007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1992.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36元。

在蚕桑产业发展方面。从2001年开始,经历了由农户的不接受到接受的反复历炼,终于在2007年,打造成全市的两个“万亩蚕桑基地镇”之一,实有桑园11276亩,其中,丰产期桑园3200亩。2007年养蚕14572张,产鲜茧量46.3万公斤,产值突破1千万元。

2008年,上级规划我镇新植蚕桑11500亩,在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全镇干部群众真抓实干,艰苦奋斗,组织、购进桑苗1155.87万株,截止5月10日已全部移栽结束。

二、主要做法

2008年是我镇蚕桑产业发展任务最为艰巨的一年,主要是因为之前绝大部份山地已种植了蚕桑,今年85%以上的蚕桑都要种植在水田上,而我镇农户“有粮心不慌,无米睡不安”的思想极其突出。鉴于此,我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针对群众怕养不好,怕价格低迷,怕有风险,怕无粮食的“四怕”心理,我镇相继召开了镇村干部会,村“两委”、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会,户长会,向全镇10245户农户发了《致xx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公开信》,并发出了《致xx镇共产党员,离退休干部家属,国家在职干部家属,困难群众的一封公开信》,让群众理智看待猪价、粮价上涨,分析蚕桑产业的发展前景和2007年后两批养蚕收益低的主客观原因,要求共产党员、离退休干部家属起好带头、带领致富的作用,鼓励困难群众克服困难,发展蚕桑产业。

二是高位推动,强势推进。根据《土地承包法》和《云南省农村工作守则》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不能强行要求农户种植蚕桑,但是,2008年我镇的发展任务重,同时,蚕桑产业的发展也有其特殊性,最主要是防止药害,必须连片种植。镇党委、政府经过反复调研认为,只有产业发展了,绝大多数群众增收致富了,才是最好的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社会也才能和谐,而不能片面地理解以人为本,片面地理解和谐。于是,我镇统一以村“两委”提出规划,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确定塘图,连片推进,使想种的群众放心种,犹豫的群众跟着种,困难的群众大家在后推着种。为使工作得到落实,我镇领导班子成员都一一挂村,副主任科员以上在职干部也挂村,每个村都派出工作队员,每个队员都挂到塘图;同时,加大奖惩力度,书记、镇长责任制押金每人4000元,副职(含副主任科员)每人2000元,工作队员每人1000元,完成任务退还押金,同时等额奖励,完不成任务则不退还押金。

三是加大扶持提质增效。一方面是小额信贷资金扶持,解决群众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是技术扶持,从种植规范、中耕管理到蚕房建盖等都有辅导员全程指导,如结合多年的种植经验,我镇推行了宽行窄株的种植模式,每亩种植1300—1400株,蚕房标准上,要求新建蚕房都要建地火龙等,以促蚕桑产业迅速提质增效。

三、存在困难的问题

1、群众的产业投入能力低,抵御风险的能力低,阻碍产业的迅速发展;

2、种养技术水平低,影响产业效益的提升;

3、物价、工价上涨幅度较大,种桑养蚕的比较优势不如前些年明显;

4、各级干部敢于为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负责的信念亟待树立和加强。

四、今后打算

1、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加大对蚕桑产业的投入提升产业效益;

2、创新工作,以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找到激发党员的自豪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着力点;建立充分发挥党领导下的青年、妇女、老协等组织作用的工作机制,形成聚精会神谋发展的氛围;探索新时期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行之有效的路子,为蚕桑产业规模化打下基础;

3、进一步健全细化责任制,在广大基层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强化勇于、敢于为xx经济社会发展负责的信念;

4、发展节水农业,支持工业园区建设;

5、

在未来5年,将xx打造成全县依靠农业产业增加群众收入第一镇。

推荐第10篇:蚕桑产业发展工作汇报

尊敬的刘副市长,各位领导:

xx镇党委、政府及全镇各族人民对各位领导莅临我镇检查指导蚕桑产业发展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地感谢。现将xx镇蚕桑产业的发展情况作简要汇报,敬请各位领导予以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2008年,上级规划我镇新植蚕桑11500亩,在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全镇干部群众真抓实干,艰苦奋斗,组织、购进桑苗1155.87万株,截止5月10日已全部移栽结束。

二、主要做法

2008年是我镇蚕桑产业发展任务最为艰巨的一年,主要是因为之前绝大部份山地已种植了蚕桑,今年85%以上的蚕桑都要种植在水田上,而我镇农户“有粮心不慌,无米睡不安”的思想极其突出。鉴于此,我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二是高位推动,强势推进。根据《土地承包法》和《云南省农村工作守则》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不能强行要求农户种植蚕桑,但是,2008年我镇的发展任务重,同时,蚕桑产业的发展也有其特殊性,最主要是防止药害,必须连片种植。镇党委、政府经过反复调研认为,只有产业发展了,绝大多数群众增收致富了,才是最好的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社会也才能和谐,而不能片面地理解以人为本,片面地理解和谐。于是,我镇统一以村“两委”提出规划,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确定塘图,连片推进,使想种的群众放心种,犹豫的群众跟着种,困难的群众大家在后推着种。为使工作得到落实,我镇领导班子成员都一一挂村,副主任科员以上在职干部也挂村,每个村都派出工作队员,每个队员都挂到塘图;同时,加大奖惩力度,书记、镇长责任制押金每人4000元,副职(含副主任科员)每人2000元,工作队员每人1000元,完成任务退还押金,同时等额奖励,完不成任务则不退还押金。

三是加大扶持提质增效。一方面是小额信贷资金扶持,解决群众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是技术扶持,从种植规范、中耕管理到蚕房建盖等都有辅导员全程指导,如结合多年的种植经验,我镇推行了宽行窄株的种植模式,每亩种植1300—1400株,蚕房标准上,要求新建蚕房都要建地火龙等,以促蚕桑产业迅速提质增效。

三、存在困难的问题

1、群众的产业投入能力低,抵御风险的能力低,阻碍产业的迅速发展;

2、种养技术水平低,影响产业效益的提升;

3、物价、工价上涨幅度较大,种桑养蚕的比较优势不如前些年明显;

4、各级干部敢于为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负责的信念亟待树立和加强。

四、今后打算

1、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加大对蚕桑产业的投入提升产业效益;

2、创新工作,以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找到激发党员的自豪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着力点;建立充分发挥党领导下的青年、妇女、老协等组织作用的工作机制,形成聚精会神谋发展的氛围;探索新时期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行之有效的路子,为蚕桑产业规模化打下基础;

3、进一步健全细化责任制,在广大基层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强化勇于、敢于为xx经济社会发展负责的信念;

4、发展节水农业,支持工业园区建设;

5、在未来5年,将xx打造成全县依靠农业产业增加群众收入第一镇。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11篇:林业局产业发展工作汇报

我局是1987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农村林业改革试验区,1998年被黑龙江省政府确定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示范示区。享有企业主管部门和省、市的特惠政策。 沐浴着改革的春风,这些年苇河林业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建职工住宅楼拔地而起 宽阔的水泥马路主街道两侧鲜花锦簇、绿树成荫。林业局主要以木材的采伐为主业,但近年来由于森林的大

面积减少,现以多种经营为主。主要是以国有经济为主体,集体经济为辅助,个体、私营经济、中外合资经济、港澳台经济及其它经济为补充。它即有生产经营单位,又有社会服务,同时兼容文教、卫生、公检法等事业单位。是一家以木材采运、木材加工、营林生产为主营,基本建设、农副业为附营的多种经营形式的国家二级工业企业。现就我局产业规划建设做以下汇报:

一、林区产业发展基本情况介绍

(一)基本情况

1、木材生产

木材生产是苇河林业局主导产业,伴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而逐渐退位,木材采伐量逐年减少,由1997年的16.7万立方米减产到现在8.8万立方米,减产幅度47.3%。苇河林业局下设10家林场,现合理定产为8.8万立方米,从业人员1,185人。实现销售收入7346万元,平均售价861.63元。苇河林业局林相属复层异令林,树种以阔叶为主,主要有色木、水曲柳、柞木、桦木等。产生的主要产品有直接使用的原木、特级原木、加工原木、胶合板用原木等优质木材。苇河林业局是森工总局木材主要生产地之一,建局以来为国家提供1254.2万立方米的木材,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营林生产

苇河林业局施业区总面积191,417公顷,有林地面积162,604公顷,疏林地面积6,026公顷,灌木林地面积30公顷,未成林造林地面积3,666公顷,苗圃98公顷,无林地677公顷,非林业用地18,316公顷。森林覆被率为85.0%。

自1958年开始人工更新造林,年均实际造林面积3.2万亩,年均保存面积2.1万亩。森林抚育3.9万亩,育苗面积400亩,产苗量约3,000万株。其中:可供上山成苗600万株。森林抚育总面积192万亩次;总产苗量达3.01亿株,森林病虫害防治总面积达到1,686,236亩次。现有国家级林木良种繁育基地一处,经营总面积2,458亩,母树经营面积7,479亩。2006年从业人员1,233人,实现产值1,188万元,更新造林6,023亩,森林抚育1.3万亩,育苗生产250亩,森林病虫害防治8.1万亩。现有部级标准化苗圃一处,省级二处,换床苗圃六处,其中:国家级无检疫对象苗圃二处。三站(病防站、气象站、种子站)基础建设完善。

3、多种经营

我局多种经营单位29个,有“三资、个体私营”等不同形势为主体的,形成了种植业、养殖业、林副业、加工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等多种经营产业。从业人员11,801人,固定资产投入4,000万元,现有耕地面积是106,608亩,主要产品:有大豆、水稻、玉米、药材、食用菌、养牛、养禽、石材、山副产品等。2006年全局多种经营产值完成26,300万元,实现利润3,084万元,从事多种经营人员年平均收入10,312元,在全局十个林场中,有5个林场产值超2千万元,有4个林场产值超1千万元。产值占居了苇河林业局经济的半壁江山。

4、林产工业

苇河林业局林产工业现有人造板厂、木材加工厂、电工层压木、龙森木业四个厂家,固定资产投资9,626万元,共有职工873人。主要产品:有胶合板、纤维板、画板、锯材、电工层压木等。龙森木业公司已实行承包经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林业工业企业发展滞后。2006年全局实现林产工业总产值5,015(含集体产值)万元,利润亏损95.7万元。完成纤维板6,500吨,胶合板800立米,画板300立米,木材加工完成2,646立米,电工层压木完成700吨。

5、旅游产业

苇河林业局具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几年来建成了八里湾国家森林公园、龙凤源旅游区、种子园漂流等景区。累计投资982万元,从业人员85人,占地面积为4.1万公顷。到目前为止已接待客人数累计为11.6万人次,旅游收入累计为556.4万元,2006年接待游客2.87万人次,旅游收入187.3万元,发展前景良好。

(二)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1、取得的成就

苇河林业局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的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加强领导、深化改革、强化措施、“五大”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森林资源保护卓有成效

“十五

”期初苇河林业局有计划的调减了木材产量,比“九五”期少采24.6万立方米,少消耗森林资源37.7万立方米,活立木总蓄积1,160万立方米,期末增加到1,249万立方米,五年间净增长89万立方米,有林地公顷蓄积也由期初的67.6立方米上升到期末的72.7立方米,用材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蓄积由期初的占总蓄积的14.4%上升到期末

的20.7%。森林覆被率由84.95%提高到85%,提高0.05个百分点。实现了森林资源年生产量大于年消耗量。森林资源稳步增长。

(2)营林事业发展效果显著

继续坚持以营林为基础的林业建设方针,加大森林资源培育和管护力度,有林地面积持续增加,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来,开展了公益林建设,实行了森林分类经营,停止了对禁伐区森林资源的采伐,严格实行了“三总量”控制,杜绝了超限额采伐的现象。大力加强了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工作,严厉打击了乱砍滥伐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积极进行了清理被占林地工作,实行退耕还林。到2006年更新造林保存面积1,040,598亩,比2000年958,040亩,增加了82,558亩。

(3)林产工业稳步发展

面对市场疲软,机制不活、资金短缺、设备老化、工艺落后、人才匮乏、管理不善的困境,我局及时调整了产业发展思路,进行了体制改革,进行一步深化了股份、租赁、委托、承包等多种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盘活了闲置的厂房、设备等优良资产,努力生产适销对路的林工产品,使林产工业绝处逢生,我局林产工业的厂家基本上扭亏为盈,取得了明显效果,

(4)多种经营发展迅猛

在巩固好农业产业同时,依托林区多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接续产业,初步建成了六大基地。

----地栽木耳基地形成规模。2006年全局地栽木耳达到5,777万袋,产量达到1,938吨,创产值7,590万元,纯收入3,947万元。

----平贝基地稳步发展。全局平贝基地达到3,933亩,产量达到800吨,产值实现1,239万元,纯收入完成495万元,

----建成朝阳奶牛养殖公司。现存栏澳大利亚奶牛229头,母犊37头,和尚志蒙牛乳业集团签订了供货合同,发展前景较好。

----建立五味仔基地。到2006年建成五味基地共560亩,三年后预计可生产五味仔60吨,可实现产值321万元。

---建立野生药材,山野菜保护生产基地。总面积58,335公顷,其中野生药材335公顷,山野菜58,000公顷。

----建立粮豆种植基地,全局粮豆达到71,317亩,产量18,128吨。

(5)生态旅游初具规模

建成了以八里湾国家森林公园为主,及龙凤源漂流,种子园生态观光有等一批旅游项目,到目前为止累计已接待游客11.6万人次,旅游收入累计为556.4万元年,森林旅游已经成为我局最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

2、成功经验及做法

(1)始终把资源培育、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确保森林资源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林区产业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3)始终坚持政策引导,利益驱动,吸引和调动林区职工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增加产业发展的活力。

(4)依靠各级党政领导才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林业建设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5)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产业再造和结构调整,实现生态效益和企业经济的协调发展。

(6)我局不仅存在较多的历史遗留问题,而且还面临体制转换和快速发展的双重任务,因而,在部署工作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发展这个题,把维护林区职工稳定摆在重要的位置,千方百计做好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工作,化解矛盾,平息事端,保证林区产业顺利发展。

(三)存在问题

1、可采森林资源枯竭问题。目前我局有30%以上的林场已无林可采,可采资源蓄积已不足64万立米,可采资源枯竭、木材采伐断档已成定局。现木材生产产量8.8万立米,其中人工林2万立米,由于天然林可采资源枯竭,划定的商品林区内已没有过熟和成熟天然林,现在采伐的几乎都是采自中龄林、幼龄林,严重的削弱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能力。一方面我局森林资源不足,别一方面,森林资源利用率低,两方面方因素制约了我局基础产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制约以资源为主导产业的发展,基础产业成为我局发展的瓶颈。

2、企业的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产品缺乏竟争力。目前的林产工业厂家传统的初级产品较多,只是简单的粗加工形成了林产工业产品,科技含量较低,而切林产工产厂家规模较小,精深加工产品少,没形成集团优势和规模效益。多种经营虽然有所发展,但缺少拳头产品,缺少龙头企业,缺乏产业化、规模化。当今我们面对着国内国外两大市场,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导致林产工业产业素质低下。

3、非林非木及替代产业发展滞后。由于木材生产、营林生产等传统产业经营观念的影响,非林非木及替代产业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林区的多种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在产业调整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至造成以旅游、林区综合服务等产业发展体系严重滞后。

4、科技进步水平低,企业创新能力弱。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我局从事林业各尖专门人才仅占职工总数的12.3%,远低于其他行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对新技术、新设备和利用程度差,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产业科技投入小,尚未形成长期有效的科技投入机制。

5、管理体制落后,产业发展的机制不健全。林业产业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不适合市场经济的新形势,现在的企业,政企不分,企业经营自主权不足,尚未建立起具有完全意义的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投入小,企业包袱沉重,技术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不够。财政、信贷倾斜力度普遍不够,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已成为产业发展中非常突出的问题。

二、产业发展的意义及有利条件。

(一)产业发展的意义

1、加快林区产业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林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是为林区长远发展奠基,为子孙后代造福的明智之举。林区产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我们的产业的产品科技含量还比较低,经济效益仍然赖于原木资源,资源利用率还不高,加快林区产业发展,对科学建设现代化林业体系具有更大的意义。

2、加快林区产业发展,是增强林区经济,实现林区全面振兴的心然选择。我局木材产量大幅度下调,计划到2010年将调减到8万立米,如果调减到位,我局木材生产这一产业的地位就会动摇,主财源将会大大减少,如果我们不加快林区的产业发展,不尽快把各类加工产业壮大起来,把各种基地建设起来,我局的经济实力只能是严重萎缩,路子越走越窄。面对产量调减和森林资源减少的不利因素,必须是未雨绸缪,抓紧利用现有的资源和财力优势,尽快把替代产业发展起来,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培育和充分的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

3、加快林区产业发展,是构建和诣林区,实现富民强企的必然途径。建设新林区,构建和诣社会,实现富民强企,产业发展是前提,是基础。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和诣社会就难以构建。只有林区产业的快速发展,才能有条件、有能力搞好林区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才能不断提高林区职工的生活水平。目前,职工收入还比较低,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途径,就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产业快速发展,把林地和土地资源的潜力挖掘出来,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林木、林副产品基地建设和精深加工以及森林旅游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壮大,不断扩大职工就业,提高职工收入,以产业发展促进富民强企。

(二)有利条件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中国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最近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以加快我省新型工业化进程为主题,出台了《关于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决定》。全国林业产业大会对建设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进行了全面部署,国家7部委联合出台制定了《林业产业政策要点》。党中央、国务院曾经出台了《关于林业发展决定》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规划》的战略部署。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林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我们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尽快取得林区产业发展的新成效。

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林产品的社会需求日益增长,刺激产品与服务的价格上升,从而为生产者提供更大的利润空间,促进林业产业必须快速健康的发展,为市场提供更多的、优质的林产品和综合服务,满足社会对林业产业的要求,给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

第12篇:蚕桑产业发展工作汇报

蚕桑产业发展工作汇报

尊敬的刘副市长,各位领导:

xx镇党委、政府及全镇各族人民对各位领导莅临我镇检查指导蚕桑产业发展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地感谢。现将xx镇蚕桑产业的发展情况作简要汇报,敬请各位领导予以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xx镇辖16个村民委员会,96个自然村,164个村民小组。2007年末,全镇共有

人口40227人,总耕地面积30192亩,其中,水田18238亩,山地11954。多年以来,镇党委、政府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

政府,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抓牢“三农”工作,结合xx的地理区位特点,初步形成了“烟上西山,东植蚕桑,集镇招(经)商,做强畜牧,做大劳务输出”的发展思路和产业框架。2007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36元。

在蚕桑产业发展方面。从2001年开始,经历了由农户的不接受到接受的反复历炼,终于在2007年,打造成全市的两个“万亩蚕桑基地镇”之一,实有桑园11276亩,其中,丰产期桑园3200亩。2007年养蚕14572张,产鲜茧量万公斤,产值突破1千万元。

2008年,上级规划我镇新植蚕桑11500亩,在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全镇干部群众真抓实干,艰苦奋斗,组织、购进桑苗万株,截止5月10日已全部移栽结束。

二、主要做法

2008年是我镇蚕桑产业发展任务

最为艰巨的一年,主要是因为之前绝大部份山地已种植了蚕桑,今年85%以上的蚕桑都要种植在水田上,而我镇农户“有粮心不慌,无米睡不安”的思想极其突出。鉴于此,我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针对群众怕养不好,怕价格低迷,怕有风险,怕无粮食的“四怕”心理,我镇相继召开了镇村干部会,村“两委”、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会,户长会,向全镇10245户农户发了《致xx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公开信》,并发出了《致xx镇共产党员,离退休干部家属,国家在职干部家属,困难群众的一封公开信》,让群众理智看待猪价、粮价上涨,分析蚕桑产业的发展前景和2007年后两批养蚕收益低的主客观原因,要求共产党员、离退休干部家属起好带头、带领致富的作用,鼓励困难群众克服困难,发展蚕桑产业。

二是高位推动,强势推进。根据《土地承包法》和《云南省农村工作守则》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不能强行要

求农户种植蚕桑,但是,2008年我镇的发展任务重,同时,蚕桑产业的发展也有其特殊性,最主要是防止药害,必须连片种植。镇党委、政府经过反复调研认为,只有产业发展了,绝大多数群众增收致富了,才是最好的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社会也才能和谐,而不能片面地理解以人为本,片面地理解和谐。于是,我镇统一以村“两委”提出规划,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确定塘图,连片推进,使想种的群众放心种,犹豫的群众跟着种,困难的群众大家在后推着种。为使工作得到落实,我镇领导班子成员都一一挂村,副主任科员以上在职干部也挂村,每个村都派出工作队员,每个队员都挂到塘图;同时,加大奖惩力度,书记、镇长责任制押金每人4000元,副职(含副主任科员)每人2000元,工作队员每人1000元,完成任务退还押金,同时等额奖励,完不成任务则不退还押金。

三是加大扶持提质增效。一方面是

小额信贷资金扶持,解决群众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是技术扶持,从种植规范、中耕管理到蚕房建盖等都有辅导员全程指导,如结合多年的种植经验,我镇推行了宽行窄株的种植模式,每亩种植1300—1400株,蚕房标准上,要求新建蚕房都要建地火龙等,以促蚕桑产业迅速提质增效。

三、存在困难的问题

1、群众的产业投入能力低,抵御风险的能力低,阻碍产业的迅速发展;

2、种养技术水平低,影响产业效益的提升;

3、物价、工价上涨幅度较大,种桑养蚕的比较优势不如前些年明显;

4、各级干部敢于为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负责的信念亟待树立和加强。

四、今后打算

1、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加大对蚕桑产业的投入提升产业效益;

2、创新工作,以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找到激发党员的自豪感,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着力点;建立充分发挥党领导下的青年、妇女、老协等组织作用的工作机制,形成聚精会神谋发展的氛围;探索新时期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行之有效的路子,为蚕桑产业规模化打下基础;

3、进一步健全细化责任制,在广大基层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强化勇于、敢于为xx经济社会发展负责的信念;

4、发展节水农业,支持工业园区建设;

5、12全文查看

第13篇:乡镇发展农村党员工作汇报

乡镇发展农村党员工作汇报

镇关于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汇报

中共镇委

镇辖76个行政村,4.6万人,有中共党员2318人,其中农村党员1891名,村支部书记76名,委员232名。一年来,镇党委始终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重加强农村党员的发展工作,基层组织建设出现了良好局面。全镇76个农村支部班子健全,凝聚力、战斗力强。2014年全镇共发展党员36名,转正54名,确定入党积极分子80名,其中新发展35岁以下党员16名,同比2014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新发展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党员16名,同比

增长9个百分点,发展女党员6名,占总发展人数的17.1%。

一、加强领导,建章立制,从根本上保证党员发展工作顺利开展。

省委组织部《关于在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行教育活动中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的通知》下发后,镇党委在县委组织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对全镇农村党员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在掌握底数的前提下,重点对农村党员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从业状况和支部发展党员制度程序等4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根据总结出的现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今后重点在培养35岁以下中青年生产经营骨干力量中重点培养,加强对女党员的发展工作,进一步加强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等3个方面加强工作。对《镇发展党员工作规划》做了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在制度上确保党员发展工作的系统性和规范性。

镇党委书记赵春江同志作为镇党

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十分重视党员发展工作,要求各村发展党员必须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和镇发展规划开展工作,务必做到高标准确定发展对象,高标准培养,严格发展程序,坚决禁止搞派系斗争,每发展一名党员,都严格把关。特别重视对后进支部的党员发展工作,指出发展好党员,是后进支部转化后防止反复的根本,他每次入村检查,都将党员发展工作作为重点检查内容之一。

二、多措并举,强化培训,开创党员发展工作新局面。为加强对农村党员发展工作的领导,镇党委专门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主管副书记和组织委员为副组长,组织办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发展党员工作联系点。做到?三定期?,即:定期培训,每个月安排一部分的村书记参加发展党员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对新当选的支部书记的培训,每个村的支部书记保证每年轮训两次;定期交流,每个月组织部分村书记同镇相关领导交流党员发展情况,倾听他们的问题和困

惑,积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做好思想工作;定期检查,每个季度检查一次各村在确定积极分子,培养、发展党员的情况,对表现好的支部进行表扬,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批评指正,并限期整改。通过上述措施,2014年发现问题5起,主要集中在发展程序和放松培养上,都进行了有效的整改,表彰工作开展好的支部7个,对3个支部提出批评,并限期改正。

针对个别两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村,镇党委在对支部书记批评教育的基础上,着力在制度和奖惩机制上解决问题,并选派专

人负责解决。首先,加大发展党员工作在村干部考核分中的所占比例,从原来的4%提高到6%,将党员发展工作直接同村干部工资挂钩,同时采取一票否决制,规定两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村不得评优评奖。第二,凡两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村,由片长牵头,包村干部负责,采取驻村帮扶的方式,重点培养政

治素养强,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懂技术善经营的中青年为发展对象,解决村中长期不发展党员的问题。全镇两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个村,经过各方努力,今年都发展了党员。

我镇在村?两委?换届后,于6月下旬利用一周的时间对新一届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以及?两委?干部和部分党员代表进行了集中培训。内容主要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文明生态村建设、土地管理、依法行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12个方面。培训结束后,还分别到重点村进行走访,座谈,同村干部,党员交流学习体会,检查培训成果,并依据各村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同时,我镇积极鼓励村干部参加学历教育,已有15名村干部参加了村干部?素质工程?大专班的学习,2014年还有12人参加学习,不断提高我镇农村干部的科学文化水平,改善村干部知识结构,为我镇农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

持。

三、严格程序,保证质量,不断吸纳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2014年,各建制村提交入党申请书的160人,确定入党积极分子80人,对已提交入党申请书的,都进行了?推优?工作。在确保发展数量的同时,严格坚持党员标准,决不允许降低质量、

降低标准、突击发展党员的情况发生。为此,镇党委定期调度,加强督导,严防年底考核前搞突击入党,一旦发现此类问题,支部书记年终考核时党员发展工作按不合格论处。

为保证发展党员质量,镇党委为各村确定发展对象竖起了三条?高压线?:政治素质必须高,道德品行必须好,业务能力必须强。为此,镇党委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开展了?三看三学?活动,一是?看先进性教育活动相关书籍、资料,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组织积极分子认真阅读先进性教育《简明读本》、老党员学习体会,学习

党的基本知识,并重点学习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入党积极分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端正入党动机,真正做到在思想上首先入党。二是?看文明生态村建设成果,学习创建中的先进事迹。?安排新积极分子分期分批参观了孙田庄、上荆子、柳河北山、驼骆营等文明生态村建设中成绩突出的村。让他们在感受这些村的巨大变化同时,学习各村在创建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党员典型,体会党员在创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使其切身感受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其发展意识和创造意识,鼓舞干劲。三是?看新型农业发展新成果,学习先进农技知识。?为增强新积极分子自富、带富的能力,组织从事农业生产的骨干分子参观孙田庄设施蔬菜基地、柳河圈酒葡萄基地等全镇一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典型。

在发展程序上,镇党委严格按照卢龙县《农村发展党员操作

规程》的要求,各村支部都建立了

入党申请人和入党积极分子台帐,镇党委同时建立了各村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审批预备党员和转正工作以及两年以上未发展党员村台帐,做到镇村两级实时动态掌控。各支部发展党员严格履行各项程序,实行严格的公示制度,发展党员会镇组织办人员和包村干部必须到场,认真做好会议记录,从每一环节上确保党员发展工作的公开、公正。

通过不懈的努力,2014年党员发展工作呈现申请入党人数多,新发展党员质量好的可喜局面,全镇上下做到了制度全,实行严,风气正。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党员发展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战略工作,事关重大,比照该项工作开展优秀的地区,我们还存在诸多不足,还要面对农村党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致富带富能力不够强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在县委组织部的领导下,着重在制度完善和落实、提高整体素质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加强党员发展的各项工作,为全县的跨越式发展,为镇

的超前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014年1月

第14篇:乡镇发展农村党员工作汇报

乡镇发展农村党员工作汇报

一、坚持把发展重点放在高素质的青年农民中

认清形势调思路。近年来,县委对农村党员队伍整体结构现状和近五年发展党员工作的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分析,发现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年龄老化、文化偏低,致富能力偏弱的问题比较突出。为此,研究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发展工作的意见》,把发展重点放在年纪轻、文化高、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的群体中。

立足实际订规划。在明确发展重点之后,县委提出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发展农村党员3000名,其中年龄在35岁以下占80%,高中以上文化的占60%,拥

有一技之长的占90%,种养大户和致富能手占70%,并具体制定了年度计划,加强对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宏观调控和指导。

明确分工定职责。建立了发展农村党员工作责任制,明确乡镇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分管组织工作的党委委员是具体责任人,要经常抓。常委会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发展工作不力,一年考评不合格的,党委书记实行诫免谈话,二年考评不合格的予以免职。

二、增强农村青年教育引导工作的针对性

深入调研,建立台帐。我们对农村青年进行了“拉网式”的摸底,全面掌握农村高素质青年的分布、数量等情况,发现农村高素质青年主要分布在外出务工人员、“两新”组织的从业人员、农村生产经营大户和退伍网军人中。在此基础上,乡镇建立管理台账,特别优秀的还单独建立了个人档案。县委组织部实行

宏观管理,每半年检查一次台账的建立情况。

教育引导,激发热情。由于受市场经济和生活方式多样化等因素负面效应的影响,农村青年特别是部分外出务工青年对党组织的认识不高,缺乏政治热情。为破解这一难题,我们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增强凝聚力、吸引力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和激励。一是大力宣传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基层党员干部典型,增强他们对党组织和党员的认同感。二是强化服务进行引导。我们在劳务输出部门和培训中介机构建立党组织,及时收集他们的诉求信息,积极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对他们进行感召。三是广泛开展联谊活动。基层党组织指派专人长期联系,利用集中返乡机会召开座谈会,在流动人口集中地举办联谊会,广泛宣传党的政策理论和宗旨信仰,鼓励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通过教育引导,近三年来,全县有1700多名外出务

工青年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注重源头,实行对接。抓好农村中学生的教育培养,对发展高素质的农村党员有事半功倍之效。为此,我们将目光前移,实行了农村党组织与学校党组织的有效对接,在全县20所乡镇中学中成立了业余党校,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定期考评,毕业返乡后及时移交村党组织,继续培养。近三年来,全县重点培养农村中学生2500多名,有700多人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三、切实解决发展农村青年党员工作的突出难题

创新教育方式,解决培养难的问题。一是择时集中培训。利用大部分外出农村青年返乡的冬季农闲时节,以乡镇为单位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县委派出党性教育讲师团,逐乡(镇)授课。培训对象经考试合格后,才能作为发展对象。二是联系帮带培养。我们建立了多层次的联系帮带体系,乡镇班子成员包片联村,乡镇干部包村联系重点对象,

村干部和优秀共产党员联系到人,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联系帮扶,了解情况,沟通思想,解决成长中的各种具体问题。三是跟踪委托培养。对外出务工人员实行跟踪管理,明确专人进行联系,定期了解思想学习状况。同时,积极与外出务工人员所在的当地党组织联系,进行委托培养。

创新发展方式,解决支部难通过的问题。一是设立乡镇团委党支部。在乡镇团委中建立党支部,把宗派严重、党员思想保守等原因阻碍青年入党的村的优秀农村青年纳入乡镇团委党支部培养和发展。近三年来,依托乡镇团委党支部共发展120多名农村优秀青年入党。另外,我们还建立柑橘协会、马头羊公司等新经济组织党支部,大力发展其中的优秀农村青年入党。二是配备发展党员工作组织员。县委组织部对二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村,下派发展党员工作组织员,参与发展党员工作的全过程。调查研究发展党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协助村

党支部挑选培养对象,帮助村党支部共同实施培养,督促村党支部及时进行纳新,监督发展党员工作制度落实。三是利用节假日召开支部大会。我们在“国庆”、“五一”、春节等重大节假日,利用外出人员返乡的机会及时召开支部大会,解决了入党积极分子不能按时到会的问题。

第15篇:乡镇旅游产业发展调研

乡镇旅游产业发展调研

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加速了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旅游业已逐渐发展成为第三产业龙头。目前,国家已明确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推进,针对镇党委、政府以“南山竹海”为中心和龙头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建设华东知名旅游休闲观光区的决定,全镇坚持“生态立镇,旅游兴镇”战略,按照“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原则,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逐步形成特色生态旅游新格局,而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游客越来越新、越来越奇、越来越高的欣赏品位,让我们这一新兴的旅游镇不得不立足镇情,正确分析旅游业现状,从而一步一步走好开发路,走上品牌路,这样才能逐步培育壮大旅游产业,为全镇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一、发展旅游业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地理位置优越 xx镇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是溧阳南部丘林山区开发特色镇,全镇区域面积85平方公里,山林面积10万亩,辖10个行政村,1.8万人口。交通便利,距市区30公里,距宁杭高速入口20公里,境内戴横公路(xx—xx)和平横公路(xx—xx)贯穿南北。虽身处深山,但便捷的交通使其对接于各大城市旅游黄金通道网络之中。

2、气候适宜 xx镇隶属天目山脉,属丘林山区,大小山岭17座,吴越第一峰海拔541米。境内四季分明,水源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湿,季节特征明显,年平均气温15.4℃,年降雨1200—1300毫米,无霜期为235天。土壤为黄棕壤,呈微酸

性,植被丰富,有常绿阔叶林、落叶林、常绿针叶林、毛竹林等广泛分布。自然条件适宜,形成发展生态旅游独特优势。

3、自然资源富足作为xx南部丘陵山区开发特色镇,茶、桑、栗、果、竹五大优势产业成为我镇特色农业支柱与主导,在占全镇总面积70的山林中,共分布着4万余亩翠竹、3万余亩板栗、1万余亩桑园、1万余亩茶园、5千余亩果园,正在建设的南山农业生态观光示范园更是前景喜人。

3、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国家4A级天目湖——南山竹海旅游度假区,风光秀丽,景色怡人,凭借2万余亩翠竹这一自然景观,该景区被外界称为“天然养吧”,其他还有古松园、南山寿泉、古兵营遗址、古石桥等20余处特色自然景点,与此同时,结合李家园中心村建设,投资6000万元的田园风光区和投资8000万元的乡村旅游区的规划工作正式启动,以“农家乐”的形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成为不断提升xx旅游档次和内涵的重要内容。

4、旅游商品开发潜力大境内有野竹笋和板栗等真空包装食品系列,有李子、樱桃、水晶梨、柿子等四季鲜果系列,有香峰寿眉、南山寿眉、南山黄茶、珍稀白茶等茶叶系列,有土鸡、竹鸡、野鸭、野山羊等野味火锅系列,有竹席、竹帘、竹雕、竹鞋等竹制品系列,这些农副产品及特色食品已逐步成为各地游客购物和餐饮的首选,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竹木业、珍稀花卉苗木、新品瓜果、畜牧业、蚕桑业等壮大发展,将为旅游食品、纪念品开发提供很好的原材料市场。

5、政策优惠国家已经采取一系列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政策措施,对旅游业升温具有极大促进作用。我市多次召开旅游工作会议,详细研究全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相应出台。我镇全力以赴以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为主要项目广泛招商引资。这些都为我镇旅游业发展奠定基础。

6、旅游投资热潮高涨凭借2004年初南山竹海风景区与天目湖旅游公司的成功联营,为全镇旅游产业开发注入了新的活力,到目前为止全镇旅游产业开发累计投资近亿元,国内外许多客商纷沓而至,积极加入旅游业及相关产业投资开发,推动了xx旅游业快速发展。

(二)、劣势浅析

1、旅游软环境亟待改善。一是景区所在地群众和景区经营者之间在土地、山林征用及工程项目承建方面矛盾突出;二是旅游从业人员观念较为落后,对旅游业的认识还未能真正到位,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三是旅游经营、管理人才缺乏,不能满足旅游业日益发展的需要;四是全镇群众普遍对旅游产业开发特别是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开发信心不足,旅游经营意识较差,这已成为制约我镇旅游业发展重要因素。

2、旅游硬环境较差。一是对现有景点完善开发投资力度不足,资金投入不到位;二是仍有多处鲜为人知的自然景点景观尚未开发;三是通往景区公路等级、通讯等基础设施比较差,部分景区(点)未通公路或通讯不畅;四是配套设施如宾馆、饭店少且档低次。

3、旅游资源开发迟缓,很难形成整体优势。我镇境内除南山竹海等少许景点具有接待能力外,其他如古松园、宋朝古兵营遗址、唐代古石桥、清风山等一大批自然、人文景观景点由于种种原因至今还未得到充分开发,尚不具备接待能力,旅游文化内涵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形成横涧旅游业“资源富集、但亮点少”的格局。

4、旅游宣传力度不够目前旅游业宣传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地方特色,宣传广度、深度不够,缺乏创新意识。

5、旅游商品开发不力。旅游商品、纪念品开发经营比较落后,缺乏新、特、奇等地方特色,缺乏集中的旅游商品经营店和购物区域。

6、资金投入不够 R>xx镇是常州市级贫困乡镇,财政收入往往只能解决全镇机关干部生活和一些小投入的公益事业,而无力拿出更多资金用于旅游业投入,这也是制约横涧旅游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二、对策建议围绕“生态立镇、旅游兴镇”的战略目标,

以生态旅游为龙头,形成“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项目带动、整体推动”的生态旅游新机制,高起点做好xx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工作,并认真按照xx镇旅游产业开发总体规划的要求,认真进行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和景点建设工作,加大对全镇群众的旅游产业开发意识的宣传教育,逐步形成人人盼望旅游资源开发,个个愿意开发旅游资源的良好氛围,努力把横涧镇建成华东线上生态、文化、休闲、度假旅游新亮点。

1、提高认识,加强发展旅游业是一个涵盖

一、

二、三产业的综合性产业,具有拉动投资和消费双重效应,能够刺激经济增长,解决社会就业等社会问题,是发展生态经济、富民强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产业突破口和结合点,同时,旅游业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部门、各行业大力配合支持,因此我们要加强旅游宣传和引导,从而形成全社会都支持配合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旅游管理机制建立一个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又兼备宏观调控手段,并有利于对旅游

产业开发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又利于旅游业向大规模、深层次方向发展,符合镇情的旅游管理体制,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关键。为此,针对横涧镇情,成立专门旅游产业开发管理机构,负责对全镇旅游工作实行宏观管理,制定旅游发展战略并监督其实施,制定旅游开发规划并审批实施,同时,协调处理旅游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重大问题,并监督有关部门执行。

3、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政府应制定专门政策,从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对旅游业扶持。如安排一定财力用于旅游基础设施改善和旅游宣传工作等,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4、深挖旅游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竞争力文化在旅游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着旅游业发展方向和兴衰。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是没有灵魂的旅游。我镇旅游资源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挖掘潜力很大。因此,必须加强旅游文化内涵发掘、提炼、利用,提高旅游文化内涵,形成横涧旅游独特亮点,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从而提高xx旅游的档次及市场占有份额。

5、加快旅游环境建设,提高横涧旅游业整体形象一是加快以公路、通讯、电力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快以宾馆、饭店、旅行社为龙头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三是加强旅游人才引进和现有从业人员培训工作,为旅游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四是加强旅游宣传工作,提高xx旅游知名度。

6、大力开发旅游商品一个地区旅游商品开发与状况,代表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兴衰。结合我镇实际,目前应重点抓好特色农副产品等旅游食品深度开发。同时,立足横涧资源优势,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旅游纪念品,提高旅游商品竞争力和吸引力。

7、加强行业管理,坚持依法治旅一是加强旅游产业开发制度

建设,促使我镇旅游业走“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这一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二是依照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妥善处理和协调旅游产业投资经营者和景点所在地群众之间的矛盾;三是做好旅游市场整顿和规范工作,严厉打击欺客宰客等违法行为,创好旅游业发展良好外部环境;四是加强涉旅安全工作,强化安全意识,落实旅游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营造良好的旅游安全氛围,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8、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实现优势互补加快与天目湖旅游区、平桥石坝、蓄能电站等景点串成一线的速度,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本地旅游观光,使我镇成为集旅游、度假、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华东知名旅游胜地

第16篇:乡镇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文章标题:乡镇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尊敬各位领导:

你们在百忙之中莅临XX乡检查指导产业发展情况,是对XX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在此,我谨代表乡党委、乡人民政府,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近年来全乡产业发展情况向你们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一)乡情概况

XX乡位于XX县东南部,辖区国土面积251.95平方公里,全乡共有13个村委会,222个自然村,290个村民小组。2006年末,全乡居民9913户,其中农业户数8807户;全乡总人口35746人,其中农业人口34860人,人口密度141人/平方公里;有耕地26483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76亩。

全乡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化发育程度较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总量小,财源结构单一,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人民生产生活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乡村公路通行能力弱,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设施落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大,群众增收困难,部分群众尚未脱贫,少部分群众还没有解决温饱,扶贫开发任务艰巨;市场体系不健全,城镇化水平低,农副产品流通不畅;自我发展能力弱,群众思想观念陈旧,科技文化素质不高,消费水平低,发展、建设资金严重短缺;招商引资难度大,投资环境有待改善;“普九”、小集镇建设方面的负债压力大;水土流失严重,人地矛盾突出,经济发展滞后。

(二)发展状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历届党委政府的努力,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了“党建领乡,生态立乡,基础稳乡,科教兴乡,产业强乡”的发展思路,全乡各族人民真抓实干,扎实,全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6年末,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9774万元,比上年8865.58万元增908.42万元,增10.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7万元,完成预算数259万元的126.3%,比上年235万元增92万元,增长39%;农村信用合作社各项存款余额2720万元,同比增长30.3,各项贷款余额2302万元,同比增长37.2;农民人均纯收入1536元,比上年的1414元增122元,增8.6%。

二、产业发展状况

XX乡境内干湿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季、霜期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年降雨量平均在1250毫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由于全乡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化发育程度较低,群众观念落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结构单一,群众增收十分困难。近年来,为有效破解群众增收困难这一难题,乡党委、乡人民政府立足自身优势,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在适宜区大力发展烤烟、泡核桃、茶叶,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千方百计加快工业经济和非公经济发展。

(一)烤烟产业

始终按照“稳基础、建支柱、创品牌、增效益”的要求,逐步壮大“红大”种植基地,强化各项科技,增加投入,精心培育烤烟产业,使烤烟产业真正成为富民兴乡的支柱产业。坚决贯彻“双控两提高”方针,实行连片轮作,切实加强烤烟大棚育苗管理,严把预整地、移栽质量关。2006年,全乡种植烤烟6600亩,实现收购总产值1003.61万元。今年,全乡共栽种烤烟6700亩,指令性产量183万斤,预计实现收购总产值1050万元。

(二)泡核桃产业

根据《XX县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积极宣传泡核桃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和先进典型,强化全民参与意识,始终把泡核桃产业作为富民兴乡的又一支柱来培植。按照“合理化布局、规模化推进、标准化种植、科学化管理”的方针,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在田边地角、干沟箐边和荒山荒地种植向适宜耕地种植转变;把泡核桃发展作为家庭副业向培植支柱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转变;注重面积的数量型向高产优质的效益型转变。层层举办样板,以点带面,规模发展,到2006年底,全乡累计种植泡核桃9万亩,2003年到2006年全乡共规范化、科学化种植泡核桃7.15万亩,提前一年实现了人均2亩的目标。其中,500—1000亩的连片种植有18片,1000亩以上的有3片。今年预计实现产量400吨,产值1000万元,户均收入达1135元,人均收入达286元。

(三)茶叶产业

XX是全县茶叶种植大乡,茶园面积位居全县第一,但群众商品意识淡薄,栽培技术落后,疏于管理,多年来大部分茶园效益低下。对此,乡党委、乡人民政府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紧抓住普洱茶走红、晒青毛茶价格暴涨的机遇,着力加强茶园建设;把招商引资、茶园低改、品种改良、生态茶园建设及发展精深加为茶叶产业培植的重点,全面

加快全乡茶叶产业化进程。先后完成华山茶场、小古德茶场、大比舍茶场、小比舍茶场无公害生态茶园建设4100多亩。建成以德安阿比庄为中心的700多亩无性系良种生态茶园。同时,完成低产茶园改造3000多亩。2006年末,全乡茶叶面积达20680亩,可采摘面积17233亩,茶叶总产量79.8万公斤,实现茶叶产值1197.9万元。今年,预计全乡茶叶总产量80.6万公斤,预计实现茶叶总产值2760万元,仅春茶一项就实现茶农收入1520万元,最高茶农收入突破8万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365元。由于茶叶市场前景看好,茶农种茶积极性空前高涨,县下达的1000亩低改面积和2700亩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叶面积,已无法满足群众需求,群众自主发展面积预计500亩左右。

(四)工业经济和非公经济

按照“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效益”的方针,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发展条件,千方百计吸引外商投资。鉴于全乡境内林业产业开发空白和水利资源丰富的实际,近年来,重点突破,成功引进了投资1000万元的华庆公司茶叶生产加工台资企业、投资300多万元的XX乡林产品开发公司和投资200万元的马街河小型水电站。切实做好“安商”,着力解决引进的林产品开发公司原料收购、运输成本较高的发展“瓶劲”问题。根据县人民政府制定出台《XX县松脂采割管理办法》的要求,我乡可采割面积达1.5万亩,全面实现采脂预计产量600吨,产值360万元,仅松脂采割一项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100元。目前,全乡逐步启动了松脂采割。非公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2006年末,全乡个体工商户已达271户,从业人员350人,私营企业9户,从业人员202人,注册资金达860万元。投资13.6万元建成1个乡级农家店和21个村级农家店。2006年末,全乡实现工业总产值1749万元。今年,预计增加1315万元。

三、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成立了由乡人民政府乡长任组长,分管副乡长任副组长和实施组长的产业发展领导组和实施组。形成了由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

(二)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按照“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科学论证、合理规划产业发展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

(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

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同时,加强科技培训,不断增强群众的科技意识,提升产业化水平。

(四)与各项有机结合

把产业发展与加强党的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党员人均发展两亩以上的特色产业。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全乡产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受自然、社会等因素的制约,产业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旱灾、洪灾、雹风灾、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着产业化发展。

(二)群众观念落后,市场经济意识淡薄

群众科技意识和文化素质不高,商品意识淡薄,存在着“种粮为糊口、养猪为过年、养鸡为买盐”的观念,“等、靠、要”思想严重;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的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缺乏参与热情,疏于管理,产业发展不平衡。

(三)缺乏必要的投入

由于乡财政困难,上级扶持资金有限,群众经济收入不高,导致产业发展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优质产业化发展水平,使产业的效益与质量大打折扣,缺乏市场竞争力。

五、下步打算

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扶持政策,积极调整产业发展思路,不断创新方式,千方百计加快产业发展步伐。

一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依靠科技,加快产业化进程。

二是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对现有产业实行农、工、贸一体化经营,培育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提高产业化水平。

三是注重示范引导,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逐步组建产业协会,切实搞好信息、技术、销售等服务,为产业发展创造条件。

四是搞活农产品流通,积极建设各类产品交易市场,减少流通环节,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各位领导,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下,我们有决心和信心抓好产业发展,当然在中肯定存在许多差距,敬请各位领导多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在今后进一步把做好做实,真正实现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谢谢大家!

《乡镇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来源于网,欢迎阅读乡镇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WRD

第17篇:乡镇棉花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乡镇棉花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立足资源优势做优做强棉产业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提出“一白一黑加一绿”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按照南棉北粮的格局发展壮大第一大产业。镇党委、政府紧紧按照县委的安排部署,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的,立足资源优势,加大棉花种植规模,引进优良品种,加强对

棉间的管理,建立棉花加工收购点,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网络,为我县成为棉花基地提供了保证,也加快推进了我镇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一、基本情况

**镇地处县城以南,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接壤,气候干燥,四季少雨,适宜棉花的生长。全镇土地总面积为912平方公里,适宜耕种面积达18.5万亩。截止到2005年未,棉花种植面积14.5万亩,其中亩产皮棉在130公斤以上的种植面积达13.5万亩,棉花总产量达45万担,比2004年增加3万余担。

二、发展棉花产业的优势

1、领导重视,形成合力

棉花产业是我镇的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镇党委坚持把发展棉花产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真正抓到手上,坚持“改良品种,优化布局,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思路,形成科学合理的棉花生产区域布局,坚决退出低产低效棉田,向高产高效棉田集中。加快棉花向优质产业化发展的步伐,以提高单产,增加收入为重点,调整棉花产业内部结构,把棉花种植引向优质高产,增强市场竞争力。不断巩固其主导产业地位,在确保粮食安全前提下,稳定棉花种植面积,防止棉农盲目种植及低效种植。

镇党委高度重视在有关会议上,多次研究解决棉花种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坚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党政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深入现场,进行实地调研。领导分片包干,与村(场)干部密切协调,以棉花相关环节实施量化管理与年终评先评优挂钩,引起村干部重视,形成有机的管理局面,为全镇棉花丰产提供了保障,把握了方向。

2、重视技术

技术服务指导与培训始终是棉花产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我镇2005年选送部分村干部及种植能手共28名到县党校学习种植技术。广泛开展村(场)内“种植能手”“致富能手”经验交流,大大提高了棉农民的操作技能。以及利用“科技之冬”、“科技下乡”等活动,组织广大棉农进行先进管理技术的培训,共举办培训班40余场次,提高了棉农的专业素质和全镇棉花管理总体水平,为先进种植技术的推广奠定了基础。全镇14.5万亩棉田全部采用宽膜高密度栽培技术,并实现集中连片种植模式。

3、因地制宜,选用良种。良种是棉花增产增效最有效、最直接的技术途径。我们选用株型紧凑、丰产性好、品质优良、抗病性强的中棉所35号、长绒棉(新海21号、14号)为主栽品种。从中优化了种植模式,使生产趋向优质、高产、高效区域发展

4、优化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根据我镇土壤养分含量和棉花目标产量要求,进一步优化配方施肥,及时补充所需微肥,在盛蕾期、盛花期实施两次叶面喷施锌、硼等微量元素,同时认真实施氟乐灵化措施,防止草荒,提高肥料利用率。

5、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维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人均收入。镇党委、政府认真分析当前棉花市场形势,结合**县经济发展战略,依托棉花产业优势,立足提高农民收入,在降低棉花收购成本上下功夫,牢牢的把握“久玖棉业”对全县经济的拉动作用,通过“招商引资”这一有效途径,引进了一批“龙头项目”,带动了全镇棉花产业的发展。2003年、2004年两年先后与疆内大型企业纵横集团、香港百隆集团久玖棉业等达成协议,引进资金近2000万元在“塔南片区”建成了棉花收购站3处,有效地解决了多年以来塔南棉农售棉难的问题,实现销售旺季日均收购量达300吨以上的良好景象。此外,还引进资金1000万元在镇中心区域修建了日收购量达到200吨以上的“富丽”棉花收购站。通过收购点片的合理布局,有效的降低了售棉成本,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一批大型企业的引进,也带动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了二产、三产的增长比例,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又增添了新的渠道,农民增收也进一步提高。

6、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切实将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春季为广大棉农提供棉种、地膜等农业物资信息,而且有效杜绝了假冒伪劣农资的销售渠道,也保证了农资质量,有效降低了棉花的投入成本,仅此一项就为全镇棉农节约投入成本上百万元。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2006年我镇棉花生产将沿着“面积求稳定,产量求突破,效益上水平,套种上档次”的发展方向。以优质、高产、高效、创新为发展目标,确保棉花生产的稳中求增。同时,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前提下,保持主导产业地位坚

第18篇:海南陵水 乡镇产业发展

关于在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背景下加快

陵水乡镇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全省经济社会

发展呈现出各市县你追我赶的局面的背景下,加快推进陵水乡镇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强乡镇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对促进全县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十二五规划”开局伊始,海南提出了建设旅游风情小镇,今年陵水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提出打造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因此,我们应主动抢抓机遇,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推进乡镇产业的持续、健康、科学发展。

从当前陵水各乡镇发展特点看,乡镇产业普遍存在规模

小、收入偏低、结构性矛盾等问题。首先,乡镇产业主要集中在基础农业、渔业、农产品粗加工、小手工业等基础行业上,高新科技型、现代服务业型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其次,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由于过低的资产和过小的经营规模,技术含量低等导致乡镇产业赢利能力普遍不高,竞争能力不足。 其三,由于地域性、配套设施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乡镇间发展差异较大,特别是沿海乡镇与山区乡镇、旅游开发与未开发的乡镇间差异明显,如群英乡以橡胶产业为主,黎安镇以渔业生产为主,而沿海开发区新村镇、英州镇则以旅游房地产与当地基础农业或渔业若干单一产业为

以旅游地产产业为主。各乡镇间的产业发展方向、规模、速度等也是存在较大差异。其四,产业持续发展能力低,优势特色产业或镇区特色没有凸显,产业经济发展配套不足。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规划水平落后,至尽为止,全县没有一个特色风情小镇,大部分的乡镇镇区建设非常滞后,如英州镇镇区建设与毗邻的清水湾开发区相比就显得极为不相称。其五,乡镇产业发展缺乏高素质人才,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不高,岗前培训基本没有,加上大部分乡镇产业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难以吸引优秀人才,而人力资源的匮乏也成为制约乡镇发展的一大因素。

加快培育和发展乡镇产业是实现陵水建设国际旅游岛,推进陵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根本途径,陵水必须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为促进乡镇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和条件。发展乡镇产业,应着重从以下六方面入手。

一要加强组织协调。县政府要成立培育和发展乡镇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乡镇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根据重点产业领域发展需要,落实相关责任,全方位、全过程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建立统计、评估和考核机制,定期对乡镇产业发展状况、目标进行分析、评价。成立专家咨询小组,聘请科技、经济、法律等专家,对乡镇产业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等重大决策进行论证和咨询。

二要大力发展和完善乡镇产业结构,加强规划引导。

根据陵水县“十二五规划”及未来中长期的发展规划,根据各乡镇自然环境、资源优势等特点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对发展乡镇产业的引导,优化区域布局,突出发展重点,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乡镇产业协调发展格局。陵水具有做精农业、做大海洋渔业的区位、资源优势,同时,陵水毗邻三亚、保亭、万宁等市县,旅游资源丰富,之间互补性强,按照“三做一加”的发展战略,未来一段时间内,第

一、第三产业仍将是陵水经济发展的“双核驱动”。乡镇产业发展要抓准大方向,形成小特色,逐步使乡镇产业向现代型、科技型、高效型、利润型发展,用“混合动力”拉动乡镇经济发展。

三要进一步加大对乡镇产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完善乡镇产业发展必须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各种配套政策。县政府应从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乡镇支持,对于乡镇产业架构调整,积极给予强有力的引导和指导,使广大群众自觉地参与到调整乡镇产业结构上来。根据各乡镇的资源、区位、民俗等实际,有重点、有区别地打造各具特色的风情小镇,尤其是要选择已具备一定建设风情小镇的乡镇,科学规划,加大投入,重点建设,如可以选择地处沿海、初具小城镇框架的英州镇从市政道路、商贸市场、镇区小巷道路等基础设施、沿街房屋立面同一改造等方面着手,将其真正打

造成为“两湾两泉后花园,休闲旅游风情镇”,使之与清水湾开发区相匹配。另外,要制订具体的实施办法,落实各项关于乡镇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帮助乡镇产业拓展融资渠道,形成、壮大乡镇产业经济。

四要完善各种服务网络建设, 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为居民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满足乡镇产业发展的服务建设要求。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重视发展科技信息化服务产业,为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便捷的市场、技术、政策信息,为群众提供全面的政策解读、技术培训、资讯引导。县政府要在坚持“大企业进驻、大项目带动”的方针下,提供高新技术支持、便捷行政许可、畅通融资渠道、营造良好发展氛围等,急民所急,想民所想,解决企业后顾之忧,为乡镇产业发展提供一条龙服务。以英州镇为例,通过加强技术指导、建立健全经济合作社管理机制、加大设施补贴力度、规范农资市场管理、扩大热带特色瓜菜批发市场,推进热带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等服务举措,切实的推动了当地农业发展, 2011年,英州镇设施农业发展规模同比增长将近一倍,农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9.8%,英州豇豆、苦瓜、哈密瓜、芒果等热带特色瓜果生产基地逐渐形成。

五要大力发展乡镇特色产业,做足“特”字文章。特色产业就是要以“特”制胜的产业,是一个地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积淀、成型的一种或几种特有的资源、文化、技术、

管理、环境、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从而形成的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的产业。特色产业规模化生产可以降低生产、运营成本,形成品牌,获得规模效益,提高产品附加值。如近几年旅游行业发展迅速的保亭县三道镇,以“绿色生态旅游文化”为发展主题,利用旅游业发展优势,发展旅游观光特色农业,极大的带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提升了产品品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三道镇的发展正是突出特色产业,发挥规模优势,将“三农”与旅游业相融的“新三农”建设典范。近年来,陵水着力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例如武山村圣女果、英州哈密瓜等已形成市场品牌,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分界洲岛、清水湾、黎苗文化园等旅游品牌逐渐形成,旅游产业迅速提升。未来一段时期,陵水应在原有特色产业上“加大功夫”,在潜力特色产业上“下大功夫”,在产业综合发展,形成县域特色经济上“做足功夫”,发展特色十足、独一无

二、无可复制的陵水乡镇经济。

六要吸收高级优秀专业人才,加强乡镇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养一批业务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优秀创新型人才队伍。政府要善于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创办乡镇产业创新所急需的各类专业服务队伍,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身乡镇产业发展,鼓励自主创业等发展形式,吸引一批想干事、敢干事的实干型人才。在吸引外来优秀人才到陵水发展、投

资的同时,注重培养乡土人才,树立乡镇致富能手典型,丰富农民培训形式,壮大人才队伍。同时,突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培育乡镇产业组织,加快产业技术交流,增强产业黏结度,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乡镇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陵水打造“珍珠海岸”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乡镇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状况则是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在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发展、壮大各具特色的产业,对实现“科学发展,改善民生,保护生态”三大历史任务具有极大促进作用,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第19篇:乡镇白酒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乡镇白酒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乡镇白酒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镇名镇,酿酒之乡,在县东15公里处的北岸,辖10个村委会,面积平方公里,万人,可耕地面积万亩。向南4公里与省道相接,公路穿镇而过,水陆交通便捷,地理环境优越。全国知名企业双轮集团酒厂就坐落在镇,由于该集团的带动镇民营企业发展迅速,特别是白酒产业的发展尤为突出。 “汉三杰闻香下马,酒十里飘香”是对酒的真实赞誉,也因美酒名声远扬。镇党委、政府充分依托这一酿酒优势,积极发展白酒相关产业,大力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建成了占地1380亩的多功能的工业聚集区,内有民营企业32家,其中规模企业16家,主要分布在迎宾大道两

侧,以生产名酒系列及配套产业为主,形成了以酿酒、酒精、印务、包装、制瓶、玻璃制品、瓶盖等相关产业为辅助的产业链。年产值达15亿元,成为我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带动安置就业7000余人。6月份,镇又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150个扩权强镇之一”,抓住这次契机,加大了对工业聚集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多方筹措资金,铺修了迎宾大道、开放路等高标准水泥路面,更新了迎宾大道、双轮大道的太阳能路灯。铺设了6公里长、6米宽的工业聚集区内双型中心水泥道路、开挖了下水道、道路两侧栽植广玉兰树木,新建了一个垃圾处理厂使园区内的环境焕然一新,园内通水、通电、通网线,为我镇下一步招商引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筑巢引凤、引凤还巢。今年上半年,镇规模企业总产值4亿元,仅白酒产量就达3万吨,产值亿元,与去年相比同比增长%,工业园区内的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达7400万元,与去年同比增长108%。

存在问题:

企业发展规模扩大用地、新进企业用地难。

企业发展融资困难。

工业聚集区功能有待完善。 几点建议:

一、尽快落实扩权强镇的有关政策措施,特别是落实培育工业产业聚集,壮大特色经济的有关政策。

二、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1.企业因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的扩大涉及的用地问题, 2.资金扶持方面,企业因发展需要需要贷款,可否优先审办,提高贷款发放效率即加快融资服务;

3.尽快出台促进白酒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如严厉打击白酒产业不正当竞争行为,严打制假贩假行为。下一步打算:

二、保障工业用地需求,通过土地置换置换出的土地指标向工业用地倾斜,加大对工业园区白酒特色产业的扶持力

度;

三、进一步做大做强镇白酒产业,唱响系列品牌,走品牌化战略,积极扶持省内外有影响力的品牌,鼓励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向产业链高附加值产品发展,形成规模品牌效应;

四、大力支持聚集区内资源整合,建立面向白酒服务的技术创新平台,开展产品研发、成果转化,检测认证,技术服务人才引进与培训等服务,同时积极鼓励和扶持白酒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链,节约成本,发挥产业聚集效应。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大型项目落户。

第20篇:融合发展

融合发展,发挥兵团特殊作用的重要途径

——贯彻落实兵团党委六届十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述评四

本报记者潘若愚沈元赓

兵地融合发展,既是兵团作为自治区组成部分的重要体现,更是发挥兵团特殊作用的重要途径。兵团党委六届十三次全委(扩大)会议明确指出,要发挥好兵团“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功能,就一定“要在深化兵地融合,探索完善融合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思想,从国家战略和新疆大局出发,处理好兵地关系,主动融入新疆工作大局。

兵地融合,携起手共发展

自成立之日起,兵团就坚持“不与民争利”,与地方各族群众共同开发建设新疆,共同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进步。

尤其是“兵地融合发展”概念正式提出后,兵团与地方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在新疆维稳戍边、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兵地融合发展呈现出令人欣喜的局面:

——1994 年,十三师与哈密地区率先提出“融合各方优势,寻求共同发展”“打破条块分割,淡化模糊界限”“加强内部联合,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思想,走出了一条变力量型融合为利益型融合的融合发展之路,创造了“哈密经验”;

——2007 年,兵团和乌鲁木齐市政府分别批准了《兵团十二师与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及《实施细则》,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师分区随即成立,乌鲁木齐市和十二师融合发展迈出重要步伐;

——2011 年6 月,克拉玛依、塔城、阿勒泰、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等4 地州与五师、七师、八师、九师、十师5 个师的领导,齐聚克拉玛依,共同探索深化融合发展大计。这次研讨会决定,今后4地州和5 个师要建立区域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每年在北疆西部经济合作区域内,定期召开区域融合发展研讨会;

——2012 年5 月30 日,自治区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查批准了《奎屯天北新区管理条例》,从法律上肯定兵地融合发展模式,为兵地融合发展保驾护航。七师与奎屯市统一建设、共同管理、互利互动、融合发展、共建共赢的全新发展模式,被称为“天北模式”;„„

在长期的实践中,兵地双方逐步建立起互派干部挂职锻炼、相互交流学习走访、战略会商合作、共同参与维稳等机制,融合发展的共识不断凝聚、力量不断汇集、内容不断丰富,基本形成了“边疆同守、政策共用、资源共享、经济共融、和谐共建、优势互补、成果共享、共同繁荣”的生动局面。兵地融合发展,已成为推动新疆配置优势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

时代呼唤,新内涵新高度

今年4 月29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疆和兵团考察时指出,“做好新疆工作尤其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必须把兵团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发挥兵团“调节社会结构、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协调、优化人口资源”的特殊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深入推进兵地经济、文化、社会、干部人才、维稳等方面的融合”,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促进兵地融合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深入推进兵地融合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兵团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委张春贤多次在讲话中提出:“良好的兵地关系,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兵地共融才能合力推动跨越发展,兵地一体才能有效促进长治久安。”

新形势下,深入促进兵地融合发展,既是中央治疆战略的具体落实,也是自治区党委的要求;既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需要,也是新疆各族人民群众求发展、谋富裕、盼和谐的现实需要;既是兵团职责所在,也是新时期发力重点,是当务之急。在兵团党委六届十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在工作报告中,把促进兵地融合发展的重要性提到了新高度。

在解读车俊政委的工作报告时,兵团党委政研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时期,兵地双方推进融合发展要实现联系更紧密、系统性更强、层次更高、内容更丰富。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打破守好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率先示范,主动作为,以更宽的视野和胸怀、更大的力度,谋划和推动兵地融合发展。要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兵地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努力形成兵地经济融合发展、文化交融共建、维稳责任共担、民族团结共创的局面。”

推进兵地融合发展,兵团人使命重大、责无旁贷。 探索实践,新起点新征程

按照兵团党委六届十三次全委(扩大)会议部署,在深化兵地融合,探索完善融合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兵团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主动作为,推动建立兵地各级联席会议制度和战略规划实施协调机制,加强内部对兵地融合发展工作的考核。全力推进兵地在经济、文化、社会、干部人才和维稳等方面的交流协作,实现与地方利益同体、感情相连,更好地使兵团改革发展成果落实到改善兵团职工群众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周边地方各族群众上,落实到增进兵地团结和民族团结上,落实到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上。

有关人士分析认为,要促进兵地深度融合,必须要在深化产业企业融合上做文章,发挥经济的催化剂作用;主动与地方建立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联手机制,统筹兵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在自治区党委统一领导下的维稳指挥和常态参与机制。

在经济发展上,要加强重大生产布局、市场体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统筹规划,主动加强与地方在发展规划、重大生产力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衔接协调;在社会治理上,利用兵团自身优势先行先试、辐射带动周边,探索促进民族团结、兵地团结的途径方式,探索加强宗教管理、促进宗教和谐的措施办法,探索建立兵地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资源联手服务机制;在维护稳定上,主动加强与地方配合互动,共同做好社会全面联防联控;在干部队伍建设上,要在提高兵团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的基础上,促进兵地干部交流任职、挂职兼职,让干部融合成为兵地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

站上新起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和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部署,在事关根本、基础、长远的问题上发力,兵团上下推进兵地融合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兵团各级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步履更加坚实。

“没有地方党政和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没有兵地融合发展,兵团就很难进一步壮大屯垦戍边实力。”九师政委周新军表示,九师要进一步深化兵地融合,与额敏县共同打造区域经济中心、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优美宜居城市,共同在建设工业园区、开展招商引资、打造人才高地、建立沟通协调机制等方面发力,努力实现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开创兵地融合发展新局面。

十二师头屯河农场政委吴春云表示:“我们要树立兵地‘一盘棋’的思想,从国家战略和新疆大局考虑,牢固树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思想,兵地携手共建美好家园,共促民族团结。”

乘势扬帆逐浪高。在天山南北,兵地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谋划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共同推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向心力和聚合力正释放出巨大能量。

乡镇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汇报
《乡镇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