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县柑桔黄龙病防控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7:07:41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题目:柑橘黄龙病防控

《园林植物病害》论文

题目:柑橘黄龙病防控

柑橘黄龙病防控

摘要:桐屿街道从19世纪90年代初开始种植柑橘,到20世纪初,柑橘面积发展到3 000多亩,是当地的主要水果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辖区内发现了柑橘黄龙病传媒木虱,到2002年发现了柑橘黄龙病,该病发生使柑橘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该街道积极采取防木虱挖病株等防控措施,缓解了柑橘黄龙病的发展蔓延速度。但在防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由于柑橘的价格下降,收益比例少,加上在防控人力、资金不足等问题,造成该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前后提出了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广泛宣传、组织培训一支较强的专业队伍等措施,将柑橘黄龙病逐然控制,确保柑橘生产安全。

关键词:柑橘;生产;病害;防控

一、基本情况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桐屿街道地处路桥西路,南临螺洋街道,西接黄岩区,北靠台州绿心地块,东边路桥城区,总面积33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7 710亩,下辖29个村(居),人口3.3万,现有水田面积14 607亩,现有水果面积枇杷4 700亩,柑橘3 300亩,杨梅3 200亩,还有葡萄、青梅、李、桃等水果,柑橘是该街道水果面积较大的一种水果,排列第二。1 柑橘生产和发展情况。20世纪70年代柑橘只在民主、坝头、桐杨等村居小量种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特别联产到户责任制的落实,农户开始在田边地角、河岸、沟渠旁种植,逐渐发展到山田种植,柑橘果开始由黄岩罐头厂收。到1980年中期随罐头行业兴起(1982年当时共和、民主2个乡镇有近十家罐头厂)罐头销路很好,年加工各类水果枇杷、杨梅、柑橘2 000吨以上。收购的价格也比较高,当时鲜销价格也很高。这样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柑橘就大发展,加上政府的支持,改变原来单一抓粮食的常况,提出发展多种经营,低产田成片改种柑橘。如白墙村几百亩棍桔基地,高峰村的无核桔、矮密早丰产基地。随着政府政策进一步放宽,在抓好粮食基础大搞经济作物,接着小稠、凉溪、民主等村在大田开始大面积种植柑橘,大家都认真的管理很快就开始投产,柑橘的收入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是农户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当时面积发展到4 861.5亩,产量达到488,8吨。主要以梗橘为主面积有2 857.2亩,产量3 167.1吨;其次是无核桔1 626.1亩,产量达到1 264.5吨。再者,本地早、桠柑等品种少量种植。

2 柑橘黄龙病发生情况。该病2002年普查中先在后洋金、白墙两个发现,涉及后洋金谢仙妹户,白墙解台才、解台元两户发现。2003年又在高峰、立新、勤丰、桐杨、山羊5个村发现,两年普查中共发现了7个村发病。7个村中有17户农户种植柑橘面积17.7亩,2 066株,其中发病有305株。2004年10月份时全街道又进行一次普查,又在白墙、后洋金、高峰、下岭4个村发病。新增1个下岭村,发病株数1 630株。在2005年3月初全部挖除,2005年又在白墙、后岭、后洋金等村又查到44.3亩发病田块,发病有1 796株。今年又分别在后洋金、高峰、杜岙、白墙等村普查到发病面积20.38亩,发病株数为1490株。从发病情况看发病中心比较明显,如这一片发病,不管管理好坏,多要发病,如白墙村这一片涉及几十户、几十亩橘园管理好,农户认真治虫防病。在发病中心发病率为100%,外围逐渐减轻。从品种来看,不管什么品种多会发病,如无核橘、根橘、本地早、甜橙类等,但发病比较严重还是无核橘。

3 木虱发生情况。该街道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普查木虱,当时温岭的温西发现后。原黄岩植物检疫站多次组织区、镇检疫员和兼职检疫员到现场学习,回来开展普查,但一直没有查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省植检站同志带领下市植检站、路桥区植检站和桐屿街道兼职检疫员一起先在小稠村的梗橘上普查到木虱,后来在全区开展普查,基本上每个乡镇都查到木虱。但当时没有发现黄龙病,在防治上也不是很认真,只在普查作要求,每年都进行普查,但开始几年分布村(居)不多,后来分布越来越广,基本上涉及到每个村(居)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在品种上不管是梗橘还是无核橘及其他品种也都能危害。在这时候开始就要求在防治柑橘的其他病虫害都带上防治木虱的农药,开始使用农药为扑虱灵,以防治红蜘蛛、蚧类为主,兼治木虱。到2000年开始要将防治木虱以提到主要虫害,特别是到2002年发现黄龙病后,就将防治柑橘木虱作为柑橘主要病虫害来防治,在春、夏、秋梢三次作为重点防治。使用的农药都是按农技药的要求统一使用吡虫灵一类农药进行防治,从防治效果来看比较好的。

4 柑橘栽培管理情况。该街道柑橘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是生产最旺时期,橘树属青壮年树,当时柑橘销售价格较高,2元~4元/公斤,也是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当时二三产不发达),管理也比较认真,果品质量也比较好。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罐头行业走下坡路,柑橘以鲜销为主,鲜销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低。加上第

二、三产业的发展,路桥商贸城的快速发展,大多数农户已从农民变成商人,到路桥市场及更大的城

市去搞经商、办厂,就是不能经商的农民也去做粗工,拉手拉车等成为二产、三产从业者,搞二产、三产的收入远比种柑橘的收入高,农民种柑橘占总收入比例逐渐下降。

5 种苗管理情况。该街道种植柑橘以无核橘、梗橘为主,有少量的桠橘、本地早橘等品种。苗木多数以自繁为主,但也有从外地购入苗木。枳壳子种子全部向山东省购入,接穗大都来自椒江三甲农场、浙江省柑橘所、临海杜桥及温岭解放唐农场。该街道是苗木之乡,大量的苗木还是销售到全国各地。检疫工作当然在做,要求到外地引进种子必须经过县检植物检疫开出检疫要求:进来要有检疫证书。在1985年该街道原共和乡、杜岙等村有一批占木进来未经检疫,发现后逐家逐户收去查找,找回来后,再由市植检站、黄岩检疫站来人,在老路桥区农技站人员及有关乡镇兼职检疫员参加在共和乡政府召开现场会议进行集中烧毁。

二、防控工作的经验和教训

柑橘黄龙病该街道在2002年普查中首次在后洋金、白墙2个村发生,后又在高峰、立新、勤丰、山羊等村发现,到2006年止已有10个村居,160户,193.88亩,6 982株。到目前止,已发现的村居,通过努力已全部挖除。

1 领导重视,组织机构。从2002年开始该街道建立以街道主任为防控领导小组组长,

分管农业的主任为副组长防控领导机构;建立了以农业主任为组长,农办主任为副组长的防控实施小组;建立了了以农办主任、乡镇兼职检疫员及农办分管水果等专业人员为普查小组;建立了以农业综合服务站为主各村(居)专业人员的防治服务队,和有挖除经验的专业挖除专业队。

2 宣传发动,组织培训。2002年该街道兼职检疫员与区站负责植物技术干部参加省里放温岭召开的浙江省植物植疫现场考察培训会议,会议期间由省站孟动青等专家讲课,并到温岭横峰熟识黄龙病传播媒体柑橘木虱,回来后又由区农技总站组织到温州的乐清现场参观柑橘黄龙病的植株发病症状及柑橘果子的发病症状,特别是认识柑橘果子的发病症状——红鼻果后,大大的增加直观感觉,后又由市政府召开的柑橘黄龙病防控及标准化建设及市农业局组织的黄龙病防控技术培训。回来后该街道先组织村居负责农业主任、村文书(会计)及技术服务站(配药站)等进行培训,以他们为技术骨干,对全街道柑橘品种、品种及分布情况进行统计。还印发有关黄龙病发生情况及如何开展普查及用药预防等方面的宣传。

3 开展全普查,彻底挖除。2002年在调查统计基础上,对全街道所有的柑橘进行分村填,逐株进行全面核实普查,做到不留死角,普查率达到100%。普查结果2002年在后洋金、白墙2个村发现2户柑橘黄龙病。他们通过做农户的工作,由于当时宣传到位,农户接受较快,于2003年初农户自觉的将病株全部挖除。2003年在普查中又分别在高峰、立新、勤丰、桐杨、山羊5个村发现黄龙病株,2003年一共有7个村17户有不同程度存在着柑橘黄龙病株,这7个村17户农户种植柑橘面积2 066株,发现病株305株,于2004年2月底前全部挖除结束。2004年10月份,区农技总站召开做好黄龙病和一枝黄花的普查会议。会议后该街道组织街道农办及村干部对全街道的黄龙病又进行了一次普查,普查后对在自墙、后洋金、高峰、下岭等4个村发病,新增1个村,共有发病面积1 630株,到2005年3月IO日之前全部挖除。2005年对全街道29个村居的柑橘又进行全面普查,又在白墙、后洋金、下岭、小稠等村查到发病株,发病面积44,3亩,发病株树1 796株,次年3月份全部挖除。2006年11月份全面开展普查,又在白墙、后洋金、高峰、杜岙等村发病,发病面积20.38亩,病株1 490株,次年3月份全部挖除。

4 喷药防控。该街道于2002年发现2个村发病后,一方面对发病户做好全部挖除

工作;另一方面在全街道开展预防挖宣传,要求在全街道所有的柑橘农户对本户的所有柑橘在春、夏、秋三个抽梢季节,全面用药防控,对白墙、后洋金两个发病村居及新龙岙、共和两个周边村居由街道统一组织专业队对所有的柑橘进行喷药防控。这样通过点面结合,对控制黄龙病起到了较好作用,确保本街道黄龙病彻底扑灭效果。

三、存在问题

一是由征地农户青苗赔偿价格较高,高的达200多元,株,而黄龙病赔偿价格较低;二是由黄龙病发病前期橘树还会结果,认为砍了可惜;三是防控较难,集体全面防治经费和防效都难保证,叫农户自己防治,又不愿防治,也不能按时防治,防效差。柑橘不是主要收入,不愿管理,不愿砍伐,发病不发病无所谓,损失不严重,发病后不会马上死亡,到死还有一定过程(3~7年),不愿砍,病树还会结果,不管品质好坏摘点吃吃没关系,去砍还要花工夫。

四、下阶段的防控对策

(1)如何领导重视,加强黄龙病防控工作领导。(2)进一步广泛宣传使发病情况及)危害程度和防控措施家喻户晓。通过电视、图片、横幅及发入宣传资料到每家每户,还要通过现场会等途径提高农民对黄龙病危害程度的认识。(3)组织普查队伍,组建村(居)一支有技术水平、有组织能力的黄龙病防控队伍,对所有柑橘认真仔细的普查,不留死角,发现病株及时挖除。(4)各级领导要加大财政的投入,使黄龙病的防治、普查、挖除、宣传等有经费保障。(5)加强柑橘管理,提高品质,打开销路,增加价格。

参考文献

[1] 宋建英.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2] 费显伟.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李孟楼.资源昆虫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推荐第2篇:浅析龙岩市新罗区柑桔黄龙病发生现状与防控对策

浅析龙岩市新罗区柑桔黄龙病发生现状与防控对策

新罗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林育健

柑桔黄龙病是当前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柑桔生产上发病波及面最广、流行速度最快、危害程度最重、防治最艰难的病害。据调查,新罗区柑桔主要栽培乡镇都有不同程度发生柑桔黄龙病,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才能确保新罗区柑桔产业的健康发展。根据近二年新罗区柑桔黄龙病防控示范区的实践经验,笔者提出今后的防控对策。

一、柑桔黄龙病发生现状

(一)为害程度

截止2007年12月底,新罗区柑桔栽培面积3053hm ,总产3.09万t,是新罗区最主要的栽培水果。根据2005-2007年福建省农业厅组织的柑桔黄龙病田间发病率调查,全区主栽乡(镇)的柑桔园均有不同程度发生黄龙病,个别失管柑桔园已近毁灭,黄龙病已成为新罗区柑桔生产中危害面积最广、危害程度最重的病害,严重威胁到新罗区柑桔产业的发展

(二)、发生趋势及潜存威胁

柑桔黄龙病主要传染源是带毒的柑桔木虱、田间病株、带毒苗木和带毒接穗。近距离传播靠带毒木虱,远距离传播主要靠带毒苗木和接穗,其病害的传播速度和扩散流行主要取决于柑桔木虱发生数量和带毒率,在病原和柑桔木虱并存的情况下,病害将会很快流行。一般桔园发病后3~5年内发病率高达70~100%。从新罗区近年柑桔黄龙病发病势头看:一是毒源面广。目前新罗 1 2

区各乡(镇)都有确诊病株的柑桔园;二是全区各地都有柑桔木虱分布;三是柑桔黄龙病病源从侵入到显症表现出来时间较长,疑似病株难确诊,造成田间病株漏查率高;四是柑桔木虱发生代次多(全年6-7代)、带毒率高、传病毒能力强;五是各柑桔园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六是一部份果农对柑桔黄龙病的危害严重性认识不足。因此,新罗区柑桔产业正面临着黄龙病的严重威胁,潜在发病流行趋势极为严峻,若不高度重视,采取科学有效措施进行防控,将导致新罗区柑桔产业的毁灭。

二、防控对策

(一)、技术措施

1、铲除病株

首先,要做好疫情普查工作,全区各乡(镇)按照“五不漏”(镇不漏村、村不漏片、片不漏园、园不漏块、块不漏株)的要求实行全面普查,进一步摸清疫情及其分布情况,为黄龙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其次,要因地、因园制宜,对株发病率20%以下的结果柑桔园和株发病率10%以下幼年柑桔园,要彻底铲除病树,补种新树;对严重发病的柑桔园,要全部铲除柑桔树,进行全部更新,改种非柑桔类果树或其他经济作物。第三,要宣传发动群众互相监督、互相督促铲除病株,要做到发现一株铲除一株,彻底铲除病株,全力控制病毒源。

2、无病苗木生产和检疫

在摸清疫情的基础上,全区各乡(镇)划定重点保护区域。严格建立无病苗圃,培育无病苗木供应农民,禁止从省内外疫情发生地调入柑桔类苗木接穗,禁止果农擅自调入苗木。同时,健

全柑桔类苗木、接穗检验检疫登记制度,做好苗木产地检疫,加强柑桔苗木市场的检疫检查,严厉打击非法调运行为。

3、防除柑桔木虱

抓好柑桔木虱防治是阻断黄龙病传播的有效措施。首先,要以重点保护区和保护片为中心,全面发动,开展柑桔木虱的联防联治和统防统治,抓住春梢、夏梢、秋梢“三梢”新梢萌发传毒关键期以及病树铲除前的防治适期,全面做好柑桔木虱的持续防治工作。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15%金好年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5000倍液,几种药剂交替使用。采取发动果农自治与组织专业队防治相结合,对失管柑柑桔园组织专业队防治,绝不留死角。对发生柑桔黄龙病的果园,因需喷药防治木虱,不宜采用“以螨治螨”的生物防治措施。

4、实行健身栽培

要谨慎高接换种,确实需要进行的必须选择100%无病接穗。凡在新区发展种植柑桔或高接换种的,在确定种苗、接穗从无病区采入的同时,务必做好种苗、接穗的消毒处理工作,可采用1000mg/L盐酸四环素药液浸种2~5小时进行消毒防病。果园管理上要实施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增施有机肥料,合理搭配氮、磷、钾,钙、镁等各种营养,促进树体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防病能力。春季疏除过密春梢,夏季全部摘除零星新梢,秋季放秋梢前抹梢1~2次,促使抽梢整齐,减少养分消耗和阻断柑桔木虱的食物链,提高药剂防治效果。

(二)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建立组织

柑桔黄龙病对新罗区柑桔产业构成严重威胁,严重影响到果农收入、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要加强领导,把柑桔黄龙病防控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进一步统一认识,齐心协力抓好柑桔黄龙病防控工作。区政府应建立柑桔黄龙病专项防控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领导小组要由分管农业的副区长担任,成员由区农业局领导、植保站、经作站站长组成,统一协调、指挥全区柑桔黄龙病疫情防控工作。技术指导小组由区植保站、经作站等相关单位的农业技术人员组成,指导、检查全区柑桔黄龙病疫情普查与扑疫、监测与防控工作。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机构,领导小组要由分管副镇长任组长,成员由各乡(镇)农技站站长、有关行政村负责人组成,统一协调、指挥柑桔黄龙病疫情防控工作;技术指导小组由各乡(镇)农技站站长任组长,乡(镇)农业技术人员、村级农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组成,全面负责本辖区的柑桔黄龙病疫情普查与扑疫、监测与防控工作,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

2、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结合当地实际,全区各乡(镇)要制定适合本地的防控措施,明确防控目标和任务,建立与落实柑桔黄龙病防控责任制,加强责任制管理,确保全区柑桔黄龙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将防控工作目标和任务列入各级政府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

3、依法宣传,强化培训

柑桔黄龙病防控涉及面广、任务重、压力大,全区各乡(镇)

要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培训工作,大力宣传柑桔黄龙病的危害严重性及防控技术,营造依法扑疫防病氛围,努力提高广大果农的自觉主动防控意识和防控水平,务必使柑桔黄龙病防控工作家喻户晓。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植物检疫条例》及农业部颁发的《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对确认黄龙病的病树,一律无条件予以铲除。

4、增加投入,保障经费

区政府及各乡(镇)要从人、财、物等方面保障防控工作的需要,认真落实柑桔黄龙病的预防、控制、防治经费和物资储备,保障资金的足额到位和使用,确保柑桔黄龙病防控质量和防控效果。

5、加强合作,协同防控。

柑桔黄龙病防控是促进农业生产和柑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又是一项涉及面广、范围大、防控措施复杂的系统工作,全区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全面搞好柑桔黄龙病疫情普查、监测与防控工作。

推荐第3篇: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宣传标语

附件9:

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宣传标语

1、柑橘黄龙病是柑橘的第一大病害!

2、柑橘木虱是柑橘的第一大害虫!

3、砍除烧毁柑橘黄龙病病树,刻不容缓!

4、杀灭柑橘木虱,控制柑橘黄龙病蔓延!

5、一棵柑橘黄龙病病树,害死一村果树。

6、一棵柑橘黄龙病病可连累四邻果园失收。

7、扑灭柑橘木虱,挖除柑橘病树,是可控柑橘黄龙病重要措施!

8、积极行动砍除烧毁黄龙病树,确保柑橘产业健康发展!

9、消灭柑橘木虱,铲除柑橘黄龙病病树,保护柑橘产业!

10、出售病苗,祸害无穷!

11、清理柑橘黄龙病病树利人利己。

12、严禁带病柑橘苗木上市交易。

13、行动起来,消灭柑橘黄龙病,保护柑橘产业!

14、防控柑橘黄龙病,保护我县柑橘产业。

15、柑橘黄龙病---柑橘的毁灭性病害。

16、坚决铲除柑橘黄龙病。

17、除净柑橘黄龙病确保柑橘丰收。

18、柑橘要有好收成,必须根除柑橘黄龙病!

19、综合防控柑橘黄龙病,拒绝购买和种植带病苗木。

20、做好果树冬季清园,减少病虫害。

推荐第4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汇报

**县疾控中心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汇报

自今年*月*日至*月*日,我县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例,超过了去年同期的发病水平,疫情发展的形式不容乐观。为进一步做好我县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及时有效地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传播蔓延,保障全县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县疾控中心在卫生局领导和上级疾控部门指导下开展了大量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疾控中心成立了以中心主任为组长的手足口病防控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全体会议,要求大家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来抓。

二、完善队伍,加强培训

成立了四支包括消杀、流调、采样组的疫情处置应急队伍轮流值班。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并做好值班,保持通讯工具畅通,确保遇到紧急情况,人员及时到位。

开展了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全员培训,并进行了考试,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疫情监测

进一步加强了疫情监测与分析工作,实施24小时网络直报浏览,确保及时发现疫情,坚持疫情周分析、月分析,研判疫情现状和发展趋势,合理调整防控措施。

对县医院报告的手足口临床诊断病例,每月至少采集5份咽拭子样本送上级疾控部门做实验室核实诊断。

四、医疗机构督导

对全县*所乡卫生院和*所县级医疗机构每月进行巡回督导检查。对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管理、病例登记和报告、预检分诊制度、院内感染控制等方面进行检查和指导,确保手足口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五、做好重点人群防控

高度重视重点人群和重点区域的防控工作,疾控中心联合教育部门对全县*所幼儿园和*所小学校进行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指导,督导指导学校和托幼机构严格落实晨检、因病缺勤缺课登记报告、日常消毒等制度,学校疫情报告责任人发现病例要及时报告。

六、做好宣传

上街宣传手足口防控知识*次,面向群众开展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识宣传,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到托幼机构、学校督导时发放宣传材料* 余份,学校和托幼机构也广泛开展了针对儿童和家长的宣传教育活动。

下一步我们还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密切关注疫情动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确保群众特别是少年儿童的健康。

推荐第5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汇报

我们定远寨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多措并举搞好防控工作,把疫情控制在了最低限度。在防控工作中,我们主要抓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健全了领导机构,加强了对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

我们组织成立了由党委书记负总责,政府乡长任组长,

各管区包片领导为副组长,乡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及各管理区总支书记为成员的定远寨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由卫生院院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全面负责我乡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全乡38个行政村也建立健全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形成乡主要领导包管理区,一般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的防控工作管理体系。各村都组织成立了消毒杀菌专业队,定期对疫区进行石灰粉、84消毒液消毒。组织成立了患病儿童出入院护送队,专门负责本村患病儿童出入院的护送工作,确保把患病儿童及时送到医院或直接送回家,防止了他们与健康儿童的接触,为切实搞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搞好了业务人员和乡村干部培训

全县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会议后,我们立即组织召开了乡

政府全体机关干部、各村党支部村委会全体成员参加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动员会,向大家讲清了我乡、我县的手足口病疫情情况和发展形势,使大家对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有了充分的认识。我们还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对业务人员和乡村干部进行了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培训,参加培训的乡村干部达300余人,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了手足口病防控知识,为有效提高大家防控能力,减少儿童患病率,促进全乡社会稳定做好了充分准备。

三、制定了应急预案

我们研究制定了《定远寨乡手足口病防控应急预案》,对防控工作的各个环节均做了具体的安排部署,确保了疫情一旦爆发,我们可迅速有序出击,及时控制局面,为防止大范围的继续传播,有效遏制手足口病疫情继续发展健全了应急机制。

四、加强宣传力度,营造了良好防控氛围

为加大宣传力度,我们在广播电视站开办了手足口病防

控知识讲座,在全乡38个行政村分别召开了儿童家长会议,及时向群众宣传手足口病防控知识。乡手足口病防控领导小组印发防控知识明白纸6000余份,及时下发到群众手中,切实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明白。各村各单位都采取多种形式向群众宣讲,让人们熟练掌握了防控知识,在全乡形成了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的良好的防控氛围。

五、加强监测,及时掌控疫情

我们对5岁以下儿童实行了晨检制度,动员全乡XX多个幼儿家庭,每天对儿童进行晨检一次,定期测量体温,查看儿童有无发热伴疱疹现象。各幼儿园也积极做好儿童的监测工作,发现发热伴疱疹现象,立即上报并及时送儿童入院治疗。目前,我乡共有疫区4个:分别是定寨、南杨、张洼和呼家;有疫点12个,发病25例,已全部送市、县医院治疗,其中门诊15例,住院10例,现已全部病愈出院。我们对10例住院病愈患儿全部实施了挂隔离牌措施,进行了隔离观察。根据疫情发展情况,14日,我们通知全乡所有幼儿园全部停课放假,有效减少了幼儿了密集接触,防止了进一步传染。

六、严格落实了防控工作责任制

我们实行了防控责任追究制度,包片领导、总支书记为本管理区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包村干部、支部书记为本村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逐级签订责任状,并把全乡50余名乡干部全部分派到村,明确了包村职责,落实了包村责任,使人人身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压力,在全乡迅速形成了群防群治的局面,为防止流行性爆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搞好了防控物资的落实工作

我们把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及时落实防控物资,为搞好疫病防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截止目前,全乡已储备、无偿发放84消毒液2297瓶,储备生石灰XX0公斤,下发体温表2297支。组织50余名乡机关干部进村入户,动员全乡10000余名群众,对各村粪堆、垃圾堆进行了清理,对各村街道进行了生石灰撒施消毒,把防控措施落到了实处。

由于我乡防控措施得力,有效遏制了手足口病的大面积传播,把疫情控制在了最小范围内。

推荐第6篇:福建省果树生产与柑橘黄龙病防控经验考察报告

一、福建省的果树生产与品种结构调整趋势

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跨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两气候带,境内山峦叠障,气候多样,主栽有柑橘、龙眼、荔枝、香蕉等果树,是我国重要的水果产区之一。2002年全省水果面积55.4万公顷,总产量424.9万吨,总产值80.8亿元,占种植业产值的20%。其中柑橘栽培面积16.1万公顷、产量191.1万吨。果园面积居全国第6位、总产量据第7位。其中柑橘总产、人均占有量、鲜果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福建也是我国柑橘鲜果出口大省,2000年出口东南亚柑橘鲜果达8万多吨,95%为椪柑,柑橘出口量占全国柑橘出口总量的36.7%。其中永春县达到4万多吨,水果生产已经成为福建省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1997年后随着我国南方主要果品的结构性过剩与滞销,以及受1999年冻害的影响,福建果树栽培面积总体上开始止增回跌。为此,1998年福建省农业厅制定了《福建果业品种结构调整优化指导意见》,今年,福建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局又根据福建省果类分布及产业发展现状,针对品种结构不够合理、产业链发展及不均衡、生产组织化程度低、技术推广体系发展滞后等问题,在分析了优势果类的市场前景、竞争力的基础上,又编制了《福建省优势果类发展规划(2004—2010年)》,提出了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将“闽南—闽东沿海亚热带常绿果树带”、“闽西—闽北低海拔河谷盆地柑桔带”、“闽北—闽西中低海拔落叶果树带”确定为福建优势果类发展的优势区域。通过5年努力实现优势区域内的优势果类产量占全省产量的比重由目前65%提高到80%以上,无公害优质果率提高10%,平均单产较目前提高10%,柑橘鲜果出口量增长100%,达15万吨;晚熟龙眼、荔枝、枇杷以及早熟梨鲜果出口达5万吨。同时,将重点加强优势果类无公害生产、良种繁育体系、采后商品化处理与加工以及相关支撑体系的建设。

同样,柑橘生产也朝着优质化、早、晚熟化方向发展,并逐步向最适宜栽培区集中。福建坐山临海,气候多样,具有发展早、晚熟柑橘品种的优势,闽西龙岩盆地露地栽培的特早熟温州蜜柑在8月底~9月初成熟,早熟温州蜜柑在9月底成熟,相同品种成熟期比浙江提早15~20天。闽东沿海地区受海洋、纬度双重影响,越冬条件好,晚熟柑橘可挂树越冬,晚熟椪柑、夏橙可分别延迟至2~3月、4~5月采收。因此,闽西北的柑橘正逐渐向热量条件较好的低海拔河谷区集中。

二、福建柑橘黄龙病的发生情况

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是一种通过木虱、嫁接在韧皮部传染的柑橘检疫性病害,是引起柑橘低产,橘园衰败的主要原因。福建与广东一样,都是柑橘黄龙病的老病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木虱存活区北扩,越冬成虫在-1℃~-10℃条件下可以存活8个月,其中人类的活动也大大加速了该病的发生与传播,黄龙病在福建分布广泛,几乎遍及全省的所有橘区。柑橘黄龙病表现出南重北轻、低海拔重高海拔轻、老区重新区轻;就品种而言,芦柑、蕉柑发病重,雪柑、福橘次之,温州蜜柑、柚类发病较轻,脐橙发病很少,但没有不感病的品种,并表现出树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的现象。但初结果树和幼龄树最为敏感,在度尾蜜柚的苗圃中也曾发现过黄龙病。1997年由于橘贱失管,引起柑橘黄龙病大暴发。据2001~2003年对各地送检的样品检测,最高的芦柑株发病率达50%~70%,其次为温州蜜柑30%。柑橘黄龙病具有隐症带毒现象,并与缺素症、因水害引起的黄化相混淆。尤其以秋季气温在25℃以下时为黄龙病的显症期,表现为叶小、花多、果小。

三、福建防治柑橘黄龙病的基本经验

(1)确定应对策略。由于柑橘木虱在福建全境普遍发生以及柑橘栽植的广泛性,通过对木虱生态规律的研究考察,认为在现有条件下,从根本上消灭柑橘木虱是不可能的,柑橘黄龙病在福建柑橘产区已与柑橘产业形成长期的共生共存局面,因此在防治策略的制定上也以此为出发点。

(2)实行健康栽培。植株树势的强健培育是控制柑橘黄龙病发生程度和扩散速度的有效

措施。以永春县为例,该县在90年代以来,全面推行培养独立树、培育自然开心型树冠、自然生草栽培、疏花疏果、营养诊断、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整套配套技术,特别重视在防治螨类、粉蚧类、蚜虫、疮痂病、炭疽病、黑点病等病害时兼治木虱的工作。由于实行健康栽培,使柑橘的栽培面积与产量连年上升,2002年柑橘栽培面积14.9万亩、产量20.9万吨,出口4.15万吨,创汇1410万美元。目前柑橘黄龙病株的发生率为1%~2%。

(3)应用营养诊断。柑橘黄龙病的症状与某些微量元素缺乏症近似,因元素缺乏症引起的树势衰弱也会诱使染病植株的发病。因此柑橘黄龙病的检测与防治,可以与柑橘园的土壤营养诊断普查相结合,永春的芦柑园曾连续几年进行过土壤、叶片的分析测试,通过加强栽培管理,使黄龙病的株发病率降到了1%以下。对pH值较低的红黄壤,容易缺素,容易发病,每亩施用30公斤石灰进行矫治。

(4)补植新桔树。黄龙病病株挖除后,在当年或次年再植。但补植时,定植穴应用石灰消毒,添加客土,施足基肥,大苗移植。

(5)强化科研、监测。目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和省农产品检测中心分别建有柑橘黄龙病的PCR快速检测体系,前者还是我国柑橘黄龙病的重要研究单位之一。每年对省内的重点监控区域进行取样检测,及时掌握柑橘黄龙病的发生动态。近年来,还与台湾合作,进行PCR检测及无病毒苗木的试验研究工作。

四、结论与建议

(1)提高对柑橘黄龙病的认识。上一世纪80年代,我省飞云江以南的平阳县龙港镇等局部区域发生了柑橘黄龙病,通过采取挖除病株扑灭措施,有效地控制了该病的发生,但同时该地的柑橘栽培也基本毁灭,这与我们防治该病的初衷是相悖的。本次我省温州、台州、丽水等柑橘主产区更大范围发生的柑橘黄龙病疫情,提醒我们,要扑灭黄龙病,全面、彻底、干净清除菌源,并非一朝一夕能解决的,而是一项长期而又艰难的任务。福建省柑橘业的发展正是在与黄龙病的长期对屿治理中蓬勃兴起的,这一点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考,坚定了我省在积极防控柑橘黄龙病的同时稳定发展柑橘产业的坚定信念。

(2)视发生情况区别对待,对确诊为柑橘黄龙病侵染的发病单株,要坚决挖除,迟挖不如早挖,以减少污染源;对发病率较低的柑橘园,挖除病株后,可以在当年或次年补植。但补植时,定植穴应用石灰消毒,添加客土,施足基肥,大苗移植。对发病严重或株发病率在20%以上,以及因失管造成桔园严重早衰、黄化,且木虱虫口密度高的桔园必须弃园重种。

(3)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防患意识。目前,在柑橘生产第一线的橘农、农技推广人员对柑橘黄龙病还缺乏必要的认识,技术推广部门应当加强柑橘黄龙病的识别及防治技术的宣传、培训。

(4)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在提供财政支持挖除发病株的同时,更要鼓励在集中优势产区积极发展新桔园,要尽快改变因发现黄龙病病株而不能再新植的片面做法。要加强对柑橘无病毒苗木繁育工作的支持,加快柑橘黄龙病快速检测体系的建设。

(5)强化区域化栽培。省农业厅出台了包括柑橘在内的《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应当加快实施,以提高我省柑橘产业优势,并将柑橘黄龙病可能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特别是划入柑橘优势区域的县(市、区),要全面推行柑橘健康栽培技术,切实做好木虱防治,控制黄龙病的蔓延。

此外,我们在考察中还了解到福建已经有柑橘小实蝇(Strumeta dorsalis Hendel)的发生,由台湾经广东传入,1997年发现,1999年爆发,为国内检疫对象,危害柑橘类、桃、李、枇杷等250多种果实,以幼虫取食果瓤,引起腐烂,造成大量落果。鉴于闽北宁德地区的发生已比较普遍,传入我省温州、台州的可能性明显增大。柑橘小实蝇被认为是危害性尤甚于黄龙病的柑橘病虫害,严重影响果实的调运、出口。对此,各地要引起高度重视。

推荐第7篇:托县布病防控工作汇报汇报

托县201·6防控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下面我就我县21293-49545年前三季度布病防控工作作一汇报。

一、基本情况:

全县大小畜总头数63.3万头(只),共养殖肉羊45.2万只,其中山羊5.6万只,100只以上的养殖户共有236户。

二、市政府、市农牧业局布病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7月1日全市布病防控会议精神,及市农牧业局布病防控工作培训会议精神,县政府云海龙副县长主持召开了全县布病防控专题部署会议。各镇镇长及分管镇长、畜牧兽医、卫生等部门主要领导参加了会议,会上传达了市政府、市农牧业局会议精神,分析了布病防控形势,研究制定了《托县2011年-2015年布病防控实施方案》。确定了全县布病防控目标及下阶段工作措施。并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杜延峰为组长,政府副县长云海龙、张志林(分管卫生的副县长)为副组长,畜牧兽医、卫生、财政、公安、交通以及各乡镇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布病防控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建立了工作制度,实行了行政、技术双轨目标管理责任制,责任落实到镇、村,并把此项任务作为各镇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对未完成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建立了县、镇二级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将畜间布病免疫补贴、病畜扑杀补贴、基层动物防疫员补助经费,畜间检疫、监管、流调、消毒

等经费列入财政预算180万元。

三、布病防控的总体目标及工作措施

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全县五镇全部达到控制区标准,畜人布病感染率下降至16/10万以下的。完成这个总体目标分两个时间段,即2012年-2013年双河镇、五申镇、伍什家镇三镇达到控制区标准,对三镇10%的羊进行检测,对新营子镇、古城镇全部羊进行检测,检测出阳性羊进行扑杀无害化处理。第二阶段2014年-2015年,双河镇、五申镇和伍什家镇三个镇达到稳定控制区标准,新营子镇、古城镇达到控制区标准。

为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制定了防控措施:一是积极开展溯源灭点工作,每月月底根据卫生部门网报病例和主动普查病例,通过病人追溯畜间疫情,开展畜间布病流行性调查,对病人所饲养的羊及同群羊全部进行检测,发现阳性羊当月进行扑杀及无害化处理;截止9月底,通过溯源灭点共检测3176 只羊,检测出阳性羊239只,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

二是在每月开展溯源灭点工作的同时,对古城镇、新营子镇两镇的羊进行全部检测,对双河镇、五申镇和伍什家镇三个镇10%的羊进行布病检测,由兽医局负责,组织疫控中心、动监所,协调乡镇,抽调精干的防疫人员和单位技术干部,逐村逐户检测,检测出的阳性羊全部扑杀。截止目前,共检测8个村11537只羊,检测出阳性羊476只,三是加大流调和监测力度。对监测扑杀后的村子要及时进行布病灌服免疫,发放宣传资料,限制羊从其它疫区购入,

保证检测一个村,免疫一个村,净化一个村。对检测净化过的村,免疫后6个月再进行抽样检测;四是做好消毒工作,在采血前和全部检测后对圈舍进行压尘清毒。同时结合防疫计划定期对新老疫点、疫区、规模养殖场等进行两次中雨式的集中消毒,今年消毒面积达到了6.33万平方米;五是严格把好流通环节的检疫监管关,在溯源灭点过程中,对疑似染疫动物限制移动,严格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动物布病检疫监督实施办法》和《内蒙古自治区贩运动物、动物产品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运输、饲养等环节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六是认真组织开展宣传和培训工作,加强对一线防控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防控技能和自我防护意识,同时加大对从事养殖、屠宰等重点人群的宣传力度,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达到群防群控。

四、资金匹配情况。

按照市政府“十二五”布病防控实施方案要求,县政府高度重视,对布病扑杀补贴、防疫员工资补贴、布病流调、清毒、监测等匹配经费共180万元安排了经费预算。在县政府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先期拨出布病防控经费20万元。

五、前三季度布病防控成效形式分析

1、新发病例情况分析

前三季度网报病例共100例,经流调确认,有5人查无此人,流调病例共95例,第一季度16例,其中老病例8例、新发病例8例;第二季度50例,其中老病例30例、新发病例20例;第三季

度29例,其中老病例12例、新发病例17例。根据数据显示分析,新发病例第二季度较第一季度明显增加,其原因是在第二季度我县卫生局开展了人间主动普查,新发病例明显增加,第三季度开始下降。与去年同期相比新发病例第一季度持平,第二季度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0%,第三季度下降了53%,前三季度总体来看较去年前三季度新病例下降了36.6%。

2、疫点确认及检测阳性率情况

第一、二季度主要是根据人间病例流调进行溯源灭点,第三季度主要是针对我县的两个重点乡镇的重点村,集中开溯源灭点工作。

第一季度监测5个村,检测羊150只,阳性13只,确定疫点5个,阳性率8.7%;二季度监测10个村,检测羊1732只,阳性150只,确定疫点8个(包括第一季度的5个疫点),阳性率8.6%;第三季度,监测28个村,检测羊12831只,阳性552只,确定疫点15个,阳性率4.3%。

今年前三季度共确定疫点23个,检测羊14713只,阳性715只,平均阳性率4.86%。数据显示根据人间病例溯源,阳性率还是偏高,重点村监测阳性率相对较低。

3、畜人布病感染率分析

畜人布病感染率第一季度6.3,第二季度9.1,第三季度7.4,(前三季度的畜人布病感染率为7.6)。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畜人布病感染率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第二季度一跃升高的原因,主要与卫

生部门开展主动性普查有关(主动普查2000人),人间病例数据相对增高。

六、布病防控工作进展情况

前三季度共监测38村,350户,检测羊14713只。扑杀阳性畜715只,拔出疫点23个,发放补贴资金56.19万元,检测经费13.6万元;消毒面积6.33万平方米,限制移动畜15万只,发放隔离通知书和扑杀处理通知书各 152份,发放宣传材料2万份,培训人员315人次。目前,两个镇的两个村仍在进行布病检测。

七、存在的问题

1、补贴金额偏低,农户有抵触情绪;

2、资金短缺和到位不及时仍是制约大面积开展布病检测的主要因素。

3、检测的数量大,技术性、防护性强,因此工作人员都是各镇防疫员中为数不多的精干人员,一是增加了患布病的危险性。二是人员补贴及防护用品费用增大。

以上是我县2012年布病防控工作情况,工作的不足之处和我们需要下阶段改进的方面,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一定全力以赴,完成布病防控的各项指标任务。

2012年10月19日

推荐第8篇:慢病防控方案

灵宝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

工作方案

预防与控制慢性病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长期任务,需要全社会参与并实施综合治理。为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慢性病防控格局,加强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减轻慢性病给居民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原则

全面推进我市慢病防治工作,提高慢病防控工作质量,认真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强领导,形成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综合防控格局,完善慢性病防控策略,改善环境,控制或减少行为危险因素。

二、工作目标

(一)知识知晓率:全市人群慢性病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自我血压水平知晓率达到70%,自我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知晓率达到30%。

(二)健康行为形成率:成年男性吸烟率控制在60%以下,女性吸烟率有所降低;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低于6克;成人平均每天运动量6000步以上比例达到35%以上。

(三)慢性病早期发现率:高血压、糖尿病登记率不低于本区居民患病率的60%;青少年超重或肥胖率不增加,成人超重或肥胖率下降10%;干预人群重点癌症早诊率不低于50%。

(四)慢性病管理率: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均不低于85%。

(五)慢性病控制率: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控制率均不低于70%。

三、工作任务

(一)慢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通过长期、系统地收集全市居民慢病患病及 1

其危险因素的相关信息,掌握主要慢病患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情况、变化趋势,为分析评价人群健康水平和慢病干预效果提供基础数据。

1.根据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的监测方案,制定我市监测实施方案;

2.组建调查队,接受上级疾控机构的培训;

3.收集辖区人口统计学信息,完成抽样工作;

4.组织和落实现场调查工作;

5.针对现场调查的培训、预约、数据收集、整理、录入、分析、上报等关键环节,开展资料审核和现场督导工作,进行质量控制。

6.开展数据分析与利用工作。

(二)主要慢病发病或/和患病监测:通过长期、系统收集全市居民主要慢病的发病或/和患病相关信息,掌握主要慢病发病或/和患病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分析评价人群健康水平和防治效果提供基础数据。

1.配合卫生局组织指导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慢病报告工作;

2.负责慢病病例报告卡的审核、整理、编码、录入、分析,并按要求按时编制各类统计报表上报;

3.按照国家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对各种慢病发病的原始资料、统计资料等相关资料进行管理与保存;

4.开展疾病诊断核实,实施漏报调查;

5.定期对慢病监测有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6.对各医疗机构的慢病报告工作进行指导和质量控制,及时反馈质控结果,对监测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价;

7.做好全市慢病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撰写年度分析报告并分发给有关部门,做好工作总结。

(三)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活动:提高居民对合理膳食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认识,掌握相关技能,逐渐改变不合理的饮食行为和增加身体活动,从而预防和控制慢病的发生和发展。面向全人群,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活动,推广简便技术和适宜工具,提高居民自我管理健康技能。

1.配合市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促进各部门如食品加工企业、学校、单位、社区、体育,等部门共同参与,开展职工群众群体性健身活动。落实

工作场所工间操健身制度,鼓励群众广泛参与健身运动。建设有利于身体活动的支持性环境,增加全民健身设施和场所,降低或减免收费。积极吸引商业投资建设全民健身设施和场所。

2.督促相关部门推广食品营养成分标签,鼓励并引导食品生产企业开发和生产低糖、低脂和低盐等有利于健康的食品,通过健康教育宣传合理膳食知识,科学指导人民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3.配合健康教育所动员全社会各行各业开展控制吸烟行动,创建无烟单位与场所。

4.积极创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示范社区、示范单位、示范食堂或示范餐厅。

(四)慢病高危人群管理:针对主要慢病的高危人群,强化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和行为指导,增强其健康信念,养成健康行为习惯,预防和延缓慢病的发生。

1.动员促进各单位要定期组织职工体检,及早发现慢性病高危人群和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在有条件的场所建立健康指标自助检测点,提供体格测量等简易设备。

2.各医疗卫生机构落实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提供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糖等服务。

3.对超重或肥胖、血压正常高值、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和现在每日吸烟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实施管理和健康指导。

4.开展以儿童为重点的口腔龋齿检查,对检查中发现患有龋齿的儿童及早进行充填,开展适龄儿童窝沟封闭。

(五)加强慢性病患者规范化管理:减少或延缓主要慢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主要慢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主要慢病患者生命质量,延长寿命。提高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管理率。强化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作用,推广“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和“社区居民健康俱乐部”等模式。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康复期等慢性病人,以社区、工作场所为单元,组织患者学习慢性病知识,交流防治经验,逐步提高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

1.指导乡镇、社区做好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病人管理工作,根据上级计划安排,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组织实施,并进行质量控制、考核和评价;

2.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相关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为社区提供适宜的防治方法和技术;指导社区开展患者登记,患者危险分级和规范管理,指导社区开展患者自我管理并提供技术支持;

3.及时收集、整理、分析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病人管理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六)指导建立和完善社区健康档案:指导乡镇、社区开展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完善和管理工作,健全以社区为基础的慢病信息收集网络,为实施居民健康管理建立基础。

1.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按统一标准为辖区居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2.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培训;

3.定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管理、上报,定期对数据进行分析,并撰写分析报告,为卫生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的建议;

4.对乡镇、社区健康档案工作进行技术指导、督导、质控,撰写工作通报,及时反映评估结果;

5.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开展社区诊断工作,指导社区完成社区诊断报告。

(七)工作督导:促进慢病预防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改善慢病预防控制的工作质量。

(1) 乡镇、社区卫生工作计划及相关质量控制措施实施情况;

(2) 各类报表、工作总结、资料图片、会议通知、会议记录等工作文件的收集和保管情况;

(3) 督导考核报告的上报、反馈、改进情况;

(4)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相关医疗机构在社区的居民建档情况;主要慢病发病(患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情况;患者的发现、随访管理、转诊、自我管理技能培训情况;医务人员接受培训情况。

(5)每年对辖区内所有乡镇或社区组织实施督导检查工作4次。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议政府将慢性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纳入社会与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成立由市政府主抓卫生的副市长任组长,卫生局局长为副组长、市委宣传部、发改委、教育、财政、城管、文体广电、卫生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工作规划与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协调管理、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根据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督促落实相关部门的工作,统筹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各成员单位设立联络员,负责日常工作的处理与沟通。

(二)建立慢性病预防控制补偿机制。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支持的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经费。要充分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做好慢性病防控工作。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向居民提供质优价廉的个体化服务,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慢性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促进慢性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制定出台支持慢性病预防控制相关政策。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将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基本内容包括推动合理膳食,低盐饮食,促进身体健康活动,加强烟草控制,慢性病高危人群干预,患者早诊早治和双向转诊等。

(四)加强慢性病防控能力建设。加强慢性病防控队伍建设,建立指导和培训制度。市疾控中心定期为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规范化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卫生人员慢性病综合防控能力和诊疗技术水平。

五、考核评估

为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实行规划目标考核与评价制度,通过自查和现场考评等办法,对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考核评价,督促指导各项规划目标的贯彻实施。根据考评结果和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和修订完善规划目标及各项策略和措施。

灵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0一四年二月八日

推荐第9篇:布病防控工作

布病防控工作

1、规范流行病学调查,做好疫情控制工作。近年来,我县布鲁氏菌病持续发生。各有关单位(特别是疫情高发、新发乡镇)要提高认识,落实布鲁氏菌病综合防制措施,及时开展疫情调查和疫区处理,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我县布病防治工作水平,普及防制知识,降低布病发病率。对新发病例要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职业暴露人群开展血清学监测和必要的宣传教育工作,并撰写调查报告上报,同时做好新发病例的管理,减少慢性化病例的发生。

2、加强疫情监测、及早发现并规范治疗病人。根据市疾控中心安排,我县在3—4月份对贩运、屠宰及养殖等职业暴露人员开展摸底登记并进行血清学筛查,筛查阳性者送市疾控中心进行确诊,同时对职业暴露人员开展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

3、加强部门沟通协调,落实防控措施。布病防治是一项涉及卫生、畜牧、农业、经济等多部门的综合性工作,针对布病疫情持续上升、疫区逐步扩大的严峻形势,要加强与畜牧兽医部门和动物疫情控制机构的沟通与协调,积极推动政府主导、畜牧与卫生为主、多部门分工协作的综合防控机制。

推荐第10篇:布鲁氏菌病防控汇报

向XXXXX市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督查组

汇报提纲

尊敬的督查组各位领导:

按照XXXXX市人民政府督查室《关于开展布病防控工作督查的通知》(xxxxx督字【20xx】23号)文件要求,现将我乡布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向督查组各位领导进行简要汇报:

一、加强领导,密切协作,科学做好布病防控工作 针对全面落实布病防控工作,乡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农牧业的副乡长任组长、畜牧站站长和卫生院院长任副组长的布病防控领导小组。各相关业务单位分工负责,确保思想认识到位、宣传发动到位、条件保障到位、措施落实到位。按照XXXXX市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关的实施方案,扎实有效地完成强化免疫任务。同时按照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尽快落实布病强化免疫的准备工作。xxx乡畜牧服务中心负责强化免疫工作的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疫病监测、科学免疫档案建立和免疫物资保障,各村要根据目前牛羊实际存栏量计算好疫苗用量,并及时与上级部门联系领取疫苗。建立有效的责任制度,层层签订责任状,层层分解任务,确保责任落实到位,确保免疫密度100%,确保免疫取得实效。

二、广泛深入地开展布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 控制布病重在预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布病防范意识和能力是控制布病的治本之策。宣传教育要以扩大覆盖面、提高知晓率为目标,把村镇、学校以及职业人群集中的场所作为工作重点,着力提高布病防治知识普及程度。宣传工作要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广大群众,我乡卫生院通过散发宣传单,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宣传布病传播途径、流行特点和防护知识,使群众了解如何预防布病,得了布病有什么症状,得了布病去哪里确诊和如何治疗等。

并且与教育部门联合,通过校信通等宣传方式向学生家长发送短信累计1000余条,宣传布病的防疫知识。通过多种形式,针对性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布病防疫真正做到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由于我乡宣传得利,很多群众对布病有了深入的了解,因此今年有很多群众主动去XXXXX市疾控中心进行检查,并且及时发现了病情。

三、加强监管,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做好牛、羊等动物的检疫、免疫,以及病畜淘汰工作是控制布病最关键、最有效的措施。乡卫生院与畜牧中心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布病防治工作的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切实加强牲畜的检疫、免疫、消毒以及病畜和阳性畜扑杀处理工作。重点加强家畜养殖场(区)、牲畜交易市场等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牲畜检疫和消毒措施,严禁疫畜及其产品流向市场。同时要加强对省际和县际间牲畜流通的管理和检疫力度,杜绝传染源输入和输出。

四、加强建设,健全布病防治专业机构和专业队伍 健全的专业机构和专业队伍可以保障布病防治工作良好的开展。乡卫生院进一步充实、稳定了专业队伍,制定了政策,吸引优秀人才。现乡卫生院拥有医护专业人员12人,村医12人,保证每村至少一名村医,并且经常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专业队伍业务素质。乡畜牧服务中心在防疫期间安排业务人员分工包片,组织各村防疫员,积极开展宣传培训工作,重点对养殖户进行布病预防的宣讲。对发现患有疫情的牛羊进行及时捕杀,确保疫情不蔓延。

五、布病溯源灭点工作及免疫档案的建立

目前全乡布病检测羊7230只,其中10%回访检测3160只,待定疫点检测2200只,新购入羊检测1870只。初检呈阳性的羊61只,已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检,确诊后已全部捕杀。在防疫的同时,发现没有或丢失户卡、耳标的及时补办、补带,并详细填写登记免疫台账,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完善。

六、存在问题及建议

1、我乡是布病老疫区,牲畜存栏量大,流动周转快,从业人员多,感染几率大。

2、我乡交通便利,乡畜牧服务中心仅有4名工作人员,无力对所有外来牲畜违规借场放牧进行制止,导致外来疫源传入风险加大。

3、由于我乡是老疫区,许多症状较轻的患者由于受经济条件及其他方面条件限制,一直未被发现登记,随着新农合政策及卫生部门主动普查工作的开展,将有更多“病人”被发现登记网报,因此评价布病防控效果希望上级领导应该多方面的考核。

第11篇:猪病防控新观念

当今猪病防疫新观念

在猪场疫病的防制中,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他人的经验,不要过分依赖疫苗、免疫增强剂的效果,更不应依赖药物保健与药物治疗,同时还要摒弃以前工厂化生产中的一些饲养陋习,重视猪只福利,只要把猪场疫病发生的外部因素拒之场外,把猪场疫病发生的场内因素消灭在摇篮中,猪群的健康才会得到根本的保证 一.猪病流行新动态

近年来,国际国内的种猪或其畜产品流通频繁,加快了疫病的传播,而且在人们追逐商品利润的前提下,又缺乏科学养猪技术及疫病监测能力,造成一些养殖场的传染性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对规模化养猪场,养殖密度很大,环境中一旦有传染病病原侵入,很快就波及全群,造成明显的经济损失。目前流行的蓝耳病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或猪伪狂犬与非典型猪瘟混合感染,在全国各地均有传播,给我国的养猪业造成很大危害。圆环病毒、流感在蓝耳病毒、猪瘟病毒协同作用下不断地发生。总之,当前猪病是以猪瘟、蓝耳病等传染病为主体,尤其是蓝耳病阳性猪场易并发混合感染,如附红细胞体、流感或呼吸系统综合征等。 1.典型向非典型或亚临床型转变:有些猪病,由于病原菌的嗜组织器官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典型向非典型或亚临床型转变。如“温和型猪瘟”就是非典型猪瘟,发病猪临床症状轻、不典型。猪瘟病毒毒力低,通常仅引起温和型猪瘟或隐性感染。但是妊娠母猪感染温和型或低毒力毒株时,可发展成“带毒母猪综合征”,母猪本身食欲和精神状况未见异常。由于病毒侵袭子宫内的胎儿,造成木乃伊、流产、死胎(约占每窝仔猪的1/2~2/3),或者产出弱仔;有的发生先天性肌肉震颤;还有些所产仔猪虽然无明显病状,但是终身带毒和排毒,接种猪瘟疫苗后不易产生免疫应答,可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并且经易感猪群接传几代后,毒力增强。在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中含有的吐温-80成分也能干扰猪瘟的免疫。频繁的免疫下出现猪瘟导致弱毒株感染母猪的现象已大为普遍,出现了所谓的带毒母猪综合征。通过胎盘引起胎儿先天性感染而导致终身带毒。通过胎盘或公猪精液也可感染猪瘟。有的疾病则发生病原的遗传变异或血清型改变,致使原来标准菌(毒)株制作的菌苗免疫注射产生的保护力不强或失败,如大肠杆菌苗、链球菌苗、猪肺疫苗等。

2.老疫病仍然有,并出现新的流行特点。某些细菌产生耐药性、抗药性、变异性,以及毒性累积作用;有的细菌和病毒发生抗原结构变异和血清型复杂多变,这些传染病病原在流行的过程中发生毒株变异,导致非典型疫病流行,使得疫病预防控制变得越来越困难,疫病流行加重,如大肠杆菌病、链球菌病、伪狂犬病、口蹄疫、猪繁殖呼吸道综合征、流行性感冒等。

3.猪群发病的方式由原来的单一感染为主转向混合感染为主的综合征。如大肠杆菌病与肺炎;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或轮状病毒性腹泻共同发生;猪瘟与副伤寒或弓型虫病并发;猪气喘病、巴氏杆菌病或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猪瘟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附红细胞体病与蓝耳病混合感染,或与流感并发!

4.新发生的疾病种类增多:如从国外传进来的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萎缩性鼻炎、猪痢疾、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增生性坏死性肺炎、猪圆环病毒感染(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征、猪皮炎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肺炎、繁殖障碍和传染性先天性震颤)、猪增生性肠炎等病。

5.环境污染、饲料营养与饲养管理不当所致的疾病增多,如关节肿、蹄病、繁殖生殖性疾病、中毒性疾病(霉菌、农药、喹乙醇、铜、砷、药物等)以及应激综合征和遗传性疾病。

二.防制猪病的对策

1 猪场各生产单元必须实行全进全出,空舍消毒,切断疫病的传播

旧猪场不好改造,就另选址再增建一处,以便轮换空舍消毒。新建猪舍必须实行多点式生产,将种猪舍、产房、保育舍和育肥舍分开,分娩舍距离保育舍至少有50米远,减少母猪将疫病传给仔猪的机会。

2 建立起严格的防疫消毒制度

通过生物安全措施,将疫病拒之于猪场之外,加强养猪生产各个环节的消毒卫生工作,降低和消除猪场内污染的病原微生物,减少或杜绝猪群的外源性继发感染机会。应该认识到投药不能代替消毒,且消毒胜过治疗、胜过投药。还必须回避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误区:未发生疫病可以不进行消毒;消毒前,环境不进行彻底大扫除;已经消过毒的猪就不会再发生传染病;消毒剂气味越浓的,消毒效果越好。

3 疫苗的防疫不规范是目前养猪生产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

很多养猪场的经营者和技术人员防疫意识差,只图省时省力,对于感觉危害不是太严重的疫病不做防疫,认为即使发了病,大多数药物都可以控制,结果就会出现“大病少犯,小病不断”的局面,使整个猪场始终处于亚健康状态。当外界环境改变,自身管理又跟不上时,疫病就会蔓延,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针对目前疫病的现状,猪场应重点控制好猪瘟、伪狂犬病、猪气喘病等主要疫病,采取合理的免疫程序。根椐猪场本身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有选择性地使用疫苗。

4 疫苗免疫接种太多,对猪应激太大

疫苗应选择优质名牌产品,质量得过关,不容易出问题,种猪场可考虑用进口疫苗。但不要滥用,尤其是自家苗一般不用,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很难生产出合格的自家苗。猪场一般只要用很少的几种疫苗即可,常用有猪瘟、伪狂犬疫苗(现在发生的许多疾病都与猪瘟、伪狂犬免疫不到位有关,猪场应特别注意加强猪瘟、伪狂犬的免疫工作)等;乙脑、细小病毒疫苗只给头胎母猪和后备公猪用,第二胎都少用;TGE-PED二联苗只在秋冬用;口蹄疫防疫重在冬春。蓝耳病控制住了就不要再用疫苗了。一般仔猪断奶前打好2~3种疫苗就行,并特别要加强猪瘟、伪狂犬的疫苗防疫。

5 做好猪的保健

树立保健和预防观念,在哺乳仔猪、仔猪、育肥猪和母猪四个阶段,应选择性地使用药物,以预防猪群的外源性和内源性的细菌性继发感染。在母猪产仔前后、仔猪断奶和育肥猪易发病的时间之前,阶段性预防给药,不要等发病后再治。盐酸环丙沙星和土霉素都是很便宜很好的预防用药物,应在以上几个阶段及时添加。

6 做好母猪的输液保健

母猪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的一段时间内,机体的消耗很大,抵抗力降低,而且生殖器官须经2~8天才能恢复正常,在3~8天内阴道排出恶露,容易因饲养管理不当招致疾病。我们对分娩中的母猪进行输液保健,可使母猪尽快恢复正常。具体操作过程如下:第一步:5%葡萄糖盐水1000毫升,鱼腥草20毫升,维生素C20毫升。第二步:5%葡萄糖500毫升,抗生素适量(内可加适量ATP、肌苷、辅酶A、地塞米松等)。第三步:10%甲硝唑100毫升。第四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毫升,缩宫素1毫升(2单位左右)。

7 仔猪必须实行早期断奶

不仅能减少母猪把疫病传染给仔猪的机会,还能增加母猪的年产窝数,减少饲料二级转化造成的浪费,仔猪长得更快更好。但是必须有优质仔猪料和好的环境,保育舍第一周的温度应在28℃以上,高于产房温度。

8 产房和保育舍必须干净、温暖、干燥

母猪进产房前要清洗消毒干净,进产房后不要带猪消毒,否则猪舍会湿度大。产房和保育舍都要做好小环境的保温和大环境的通风,给母仔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条件。

9 工厂化猪场一定要做好驱虫工作

否则饲料报酬低,严重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驱虫也不要使用传统的驱虫药物和模式,广东的猪场使用虫力黑等药物,采用四加一的驱虫模式,省力、省钱、驱虫又彻底。

10 霉菌毒素是养猪生产中的隐形杀手

霉菌毒素被认为是近两年猪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养猪生产中的隐形杀手。养殖户对霉菌毒素存在许多的认识误区,比如:只有发霉的饲料需要添加脱霉剂,看不到发霉的饲料不需添加,认为出现霉菌毒素中毒的症状之后再添加脱霉剂还来得及,一直认为霉菌毒素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实际上,每年全国都要暴发大范围玉米发霉现象,直接影响母猪生产繁殖性能和仔猪成活率,造成存栏量、出栏量显著减少,养殖业的损失进而波及饲料需求,造成饲料原料价格飙升,给整个畜牧产业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猪场应该长期进行霉菌毒素的预防工作,避免采购受霉菌毒素污染的原料,并全期在饲料中添加脱霉制剂。

11 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不要随便听信所谓专家和各厂家技术员的片面之辞

这要求我们的养殖户朋友要加强自己的专业学习,学会鉴别,不要用耳朵养猪,而要用心养猪。对于电话咨询别人时必须提供全面的疾病信息,如日龄、体重、体温、眼观症状、解剖病变等基本状况,切忌先糊涂用药,否则会蒙蔽许多表观症状,给诊断带来艰难。还必须认识到以下几个可能存在的误区:抗生素是退烧药;猪只只要发烧就用退烧药;拉稀就止泻,其实动物发烧和拉稀均是排泻有毒物质、保护机体的一种本能反应;打过某种疫苗还有可能发生同种疾病。另外,对治疗价值不高或病情严重的猪只一定要舍得及时扑杀淘汰,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某些养殖户的疾病防疫意识不强或素质不高,随意抛弃病死猪只,使其暴露于环境中,特别是公共河流与水源,是造成疫病传播流行的重要原因。

12 科学合理地购药

对疾病及时进行诊断之后,制订出正确的治疗方案,对因和对症购药用药。购药时要认真阅读其说明书,要明确知道其发挥药效的主要成分,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要针对患畜的具体病情,选用药效可靠、安全、方便、广谱、价廉且易得的药物制剂,不要一味地迷信高档进口药品,许多国产兽药药效也很好,即经济又实惠。在治疗用药过程中,还要正确处理好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的关系。一般用药首先要考虑对因治疗。但也要重视对症治疗,两者巧妙地结合将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对于目前规模化猪场疫病的复杂局面,首先应理清头绪,依据疫病发生和流行的特点、结合临床发病情况,并借助于条件好和技术优势明显的科研院所的诊断实验室,进行病原分离鉴定、检测,对感染和发病猪群进行准确诊断,从而摸清猪场疫病的种类和流行规律,搞清猪场存在的原发性感染和继发性感染疫病的种类,这是疫病预防和控制的基础。当前很多规模化猪场对疫病的控制手段和技术水平,仍然在受到旧的、传统观念的支配,并存在一些技术上的误区,养殖户朋友必须坚决回避。另外,我国目前所用种猪绝大多数来源于美国或欧洲,引猪的同时也引进了相应的营养及饲养标准。但美国和欧洲养猪的生态环境、机械化程度、饲料资源、原料质量等与我国存在很大差异,不顾中国国情,完全照搬“洋标准”、“洋方法”,其结果是行不通的,应与我们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走出养殖怪圈,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养猪业。

猪病防控十二字

——封锁隔离、消毒、免疫、保健、净化封锁隔离

1.1猪场的封锁隔离不能背离人性化管理原则,要坚持敬奉顾客是上帝,员工也是上帝的两个上帝观点。并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猪场设计、人员聘用以及文体娱乐设施设备。

猪场设计最好分为三个区域即接待区、生活区与生产区。

接待区:在设计上要避免进行紫外线照射与喷雾消毒,尽可能体现人性化接待。还要根据时令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接待规程。比如寒冷的季节可以套大白褂、戴防疫帽、套鞋套即可,炎热的夏季可以直接冲凉并备好干净卫生的衣服更换,人走后零时间消毒。内部接待人员出入视同外来人员管理,卖猪卖粪等对外工作在接待区进行。

生活区:为财务后勤管理人员生活活动场所。生活区人员可能与生产区人员随时交叉,因此人员进入生活区进行洗澡并更换消毒好了的衣物,食品带入必须有相关规定。进生产区人员继续在生活区隔离。

生产区:为一线生产技术人员生活、工作的地方,实行常年规定时间封场,所有进入人员必须在生活区隔离三个晚上,药水洗澡后方能进入。所带衣物必须浸泡,不能浸泡物品或熏蒸或喷雾或直接购买有外包装的新产品进行喷雾后带入,但只限宿舍使用。为了体现人文关怀,最好聘用夫妻或青年男女学生,两地分居的单身员工还须确定好“牛郎织女”相会的时间。要配备较为完整的文体娱乐设施,创造向上、欢乐、活泼、和谐的大家庭氛围。

猪病的带入无非引种带进,人员、其它动物、昆虫、鼠类食物及水源带进,猪自身应激表现症状再相互传播等途径。因此只进行人员车辆的消毒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这项工作。

1) 必须要有远离猪舍的隔离舍。从实力雄厚、管理规范的国家级种猪场引种,既要讲漂亮更要讲健康。按引种程序至少隔离60天以上,万无一失时方能入群。

2) 要有专门的病猪隔离舍何疾病监控实验室及死尸处理设施。病猪零时间隔离,病死猪要解剖,解剖后按规程进行无害化处理。

3) 制定好清晰的管理规范。参考封锁管理规范见1.2.

1.2封锁隔离参考管理规范

1.2.1全场实行全员常年封场管理,凡出入接待区、生活区、生产区的所有人员车辆按相应的出入程序进入。非本场员工严禁进入生活区、生产区、要进入必须经场长的批准。进入三个区的门钥匙定专人管理。

1.2.2确定每天的接待、防疫、卫生负责人。并从中选出或另选具有担当总负责资格的人安序担当每天的总负责人管理全场事务。人员不够时可以一兼多职。制定负责人的岗位职责严格履行。

1.2.3场内人员管理

1)进生产区必须先进生活区方可再进入生产区。人员从外进入生活区需在进入生活区洗澡间洗澡并更换上场置备的衣物后方能进入。换下的所有衣物、鞋等需在防疫负责人的监督下全部浸泡再带入生活区,不需要带进生产区的衣物由门卫安排存放。若还需进入生产区则还要在生活区隔离三个晚上以上,通过进生产区的洗澡间洗澡,换上场生产区置备的衣物后进入生产区,需带进生产区的衣物必须在技术场长或其他安排人员的监督下全部浸泡后带入生产区,不需带进的衣物由技术部安排存放。

除门卫外任何人不得越场门一步,一旦跨出再返回需重新按程序进入。

2)进接待区的所有衣物、鞋等物品需在防疫负责人的监督下或浸泡或熏蒸或喷雾。接待区活动人员一旦与外人接触,其外用衣物,鞋每天必须在防疫负责人的监督下消毒或浸泡或熏蒸或喷雾。若穿白大褂且外人在场时不脱下,其当天所穿的(在接待区穿的衣物)衣物可以不消毒、不浸泡、不熏蒸、不喷雾,可继续在接待区使用。

1.2.4场外人员管理

场外人员进接待区在寒冷的季节可以套白大褂、戴防疫帽、套鞋套即可:炎热季节可以直接冲凉更换上场备置的干净衣服后可进入。进入后要有专人陪同并监督执行防疫规范,人走后零时间消毒。

1.2.5车辆管理

1)本场小车进入接待区按清洗、风干、再用百胜-30消毒的程序进入。外来小车进接待区须经场长批准按清洗、风干、消毒再经消毒池的程序进入。

2)拖种猪车辆必须在防疫负责人指定专人的监督下,按先在远离主场的地方清洗干净场大门前冲洗风干 百胜-30消毒 经消毒池进入接待区。

3)拖转商猪、淘汰猪车辆不能进入接待区。需在防疫负责人指定专人的监督下,在远离猪场的地方清洗干净后再回到第一道消毒池消毒并等待。所买猪由我场用拖拉机转出。

4)送货车辆必须要有油布覆盖,否则坚决拒收。门卫进行全方位车辆消毒包括驾驶室。其司机穿上防疫服、戴防疫帽、套鞋套后保证不下车可驾驶进入,需下车按进生活区程序办理。全程要有防疫负责人或指定专人陪同以监督执行防疫规范。

1.2.6有既定程序的 既定程序办,无既定程序的及时上报场长由场长定程序后办理。

消毒

2.1消毒工作时养猪生产重要的一环。只有正确地选择和使用消毒药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反之只会浪费人力物力坐无用功。正确有效的消毒步骤应是①首先要搞好全场内外除杂与清洁卫生工作这一步往往被忽视,其实很重要,即可清除死角,减少蚊蝇,同时也可以减少消毒药的用量及人工成本。②搞好猪舍卫生及猪群饲养管理,做到“人与猪同在,人与粪及一切杂物不能同在。”创造猪舍小气候,使消毒药真正发挥作用。③多选择几种好的消毒药交叉使用,做到因地制宜。④制定好消毒规程。参考消毒规程见2.2

2.2消毒规程

为了提高员工对消毒工作的认识,完善消毒制度,合理使用消毒药,做到消毒效果理想而不浪费,特制定本规程。

2.2.1消毒药与配比浓度

1:400或37.5ml药加水15Kg的百胜-30,1:800的毒菌杀(聚维酮碘)5%福尔马林,烧碱1:1000带猪消毒、3%畜舍消毒(二氯异氰尿酸钠)或选择其他消毒药。

2.2.2生活区消毒

1)前后大门的消毒池使用3%烧碱溶液,并保持15-20cm深,其他消毒池必须每天持湿润的烧碱湿垫,要求每周

一、

三、五更换一次。

2)场部大门前设高压喷雾消毒器。消毒液采用1:800毒菌杀(聚维酮碘溶液),1:1500消毒威(二氯异氰尿酸钠)或1:400的百胜-30交叉使用,重点是消毒车辆的车身、底盘及轮胎。

3)生活区外围、猪场前的水泥路面定期撒生石灰。每天对主要路面用毒菌杀或消毒威进行喷雾消毒。

2.2.3生产区消毒

1)生产区人员生产、生活衣物分开,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胶鞋,鞋底消毒后方可进入猪舍。

2)生产区外围包括青饲料种植地一周二次消毒,之外的大环境每天消毒一次。采用菌杀毒或消毒威。

3)猪舍消毒①消毒时间与方法:每天下午进行一次常规消毒,各类消毒药交叉使用。带猪消毒每天一次,消毒前必须冲洗猪身然后再喷上消毒液。消毒药分别为1:100百胜-30(配怀、产房、保育舍带猪消毒必须使用),1:1000烧碱溶液或1:800毒菌杀(聚维酮碘溶液)。②空栏消毒:猪群转出零时间进入消毒程序,栏舍空置即把栏舍上下及四周清扫干净再用水冲洗后泼洒2-3%烧碱溶液过夜。第二天高压水冲洗干净,周到栏壁、料槽、地面、保湿箱等无粪痕及赃物痕迹,天花板无蜘蛛网时再立体式喷雾消毒。对于产房、保育舍还必须进行12小时以上的福尔马林熏蒸与火焰消毒。

4)母猪哺乳前后消毒

妊娠母猪分娩前一周冲洗猪身一次,有皮肤病的用2%的敌百虫溶液体表喷雾驱虫。赶入产房前再次冲洗猪身。并再次用1:400百胜-30消毒猪身。分娩前用0.1%高锰酸钾消毒产床后部。清洗母猪后躯及乳房。

4) 注射用具和手术用具每天统一用专用消毒器煮沸15分钟。各猪舍下水道每月加烧碱片消毒一次。

2.2.4全场每周进行一次地毯式地除杂及清洁大扫除并在规定区域内撒石灰。

免疫

3.1免疫的重要不必多说有几点仍要注意。①制定好适合自己猪场的免疫程序,原则上不易随便改动,只是根据猪群状态,抗体的检测水平作灵活性的微调。②凭实验室对猪群抗体检测的结论选择适合的疫苗并注意储存。③做好免疫后的保健。比如在饲料中加入强力拜固舒或氨基酸电解多维等抗应激、抗感染能力类保健药物在免疫前后饲喂10天左右。④注意饲料原料、成品料的质量管理,防止霉菌及霉菌毒素、细菌等对抗体的影响。⑤做好影响抗体产生的一类猪病的净化。比如蓝耳、圆环、附红细胞体等。⑥是最容易忽视的一点,要分品种、性别、年龄阶段常年(有点每月)进行抗体跟踪监测,随时关注猪群动态。参考免疫程序见3.2

3.2免疫程序

猪病发生的原因

1.1种猪引繁不慎 不同的猪场其生猪疾病史是不一样的,近年随着品种更新加快,由于引种不慎导致猪场疫病发生已经成为是很多猪场发病的重要途径之一。即使是普遍的大肠杆菌或轮状病毒,随着引进不同的血清型,也会造成对此型抗原无免疫力而造成疾病问题。同样,从不同国家收购种猪时,也会从国外引入新血清型的病原或新的病原。

1.2 生猪、饲料以及人员的频繁流通 生猪及其产品的频繁流通和交易,工作人员、参观访问人员进出猪场不严格执消毒规范,携带病原的饲料原料如肉骨粉、血浆、血球蛋白粉、肠膜蛋白粉、乳制品的大量使用,以及饲料和各种器物购进都会给猪场疫病发生带来潜在威胁。

1.3疫苗问题及微生态制剂的污染 疫苗接种,只能把它看作是一种权宜之计,而不能把疫苗看成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目前疫苗市场管理还很乱,疫苗质量不稳定,特别过度迷信境外疫苗。有的猪场疫苗使用不当,如运输、保存不当或疫苗在免疫接种前受到日光的直接照射,或取出时间过长,或疫苗稀释后未在规定时间内用完等都会影响疫苗的效价甚至失效。另外疫苗与疫苗之间相互干扰、疫苗稀释剂质量问题对免疫免疫效果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弱毒苗,由于使用、保存处理过程中的不当操作往往会成为疫病发生的病源。

1.4饲养管理不当

1.4.1饲养密度过大,空气流通不好,生猪生存环境恶劣,为病菌生存提供条件。

1.4.2全进全出机制不严格,为大猪、小猪交叉感染提供可能。

1.4.3发现病猪不及时隔离,为病原传播提供的时间。

1.4.4空舍、空栏消毒不彻底,给病原存活、流行提供温床。

1.4.5场内饲养的狗、猫管理不善,老鼠、蚊蝇横行,帮助了病原传播。1.4.6一味强调成本,饲料营养跟不上。能量低、劣质蛋白多、维生素缺乏、生长发育差、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1.4.7猪场硬件投入不够,难以达到集约化生产要求。

2当前猪病主要特征

2.1细菌、病毒甚至寄生虫,相互之间交叉感染明显,而且继发感染越来越普遍。

2.2生猪呼吸道疾病依然猖獗,其危害性表现突出。

2.3种猪繁殖障碍性疫病仍是猪场难以破解的难题。

2.4免疫抑制性疾病越来越多,疫病控制难度加大,对养猪生产的危害加重。

2.5混合感染与细菌耐药性导致药物治疗效果会越来越差。

3猪病控制对策

3.1消毒工作制度化

消毒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良好的消毒灭源措施可以很好的切断病原微生物的侵入、繁殖、传播之路,能为猪群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因此,规范猪场消毒行为,形成消毒工作制度化极为重要。

消毒人人都会,但在对待消毒工作上必须消除以下误区:

一是认为消毒药浓度越大越好或认为浓度差点也无妨。认为浓度越大效力越强的大有人在,在生产过程中,有的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消毒液的配制随意性比较大,不能正确认识浓度合理配置的重要性。因此必须加强员工的业务培训,在正常情况下,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只有科学的浓度配比才是杀灭和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的最佳浓度。 二是认为干净的地方病菌一定少,消不消毒无所谓,或者马虎了事。消毒过程中,工作人员常有偷懒走捷径的现象,对场地眼观比较清洁的地方少喷药甚至不喷药,也有的消毒速度快、喷洒不均匀,这些都会造成消毒不到位、不彻底,为病菌存活、流行埋下隐患。

三是认为消毒程序太过繁琐,不按部就班也没关系。有的猪场负责人监督力度不够或对职工的宣传、教育、指导不到位,造成不能彻底的贯彻和落实消毒程序和消毒制度,导致消毒效果大打折扣,给猪场的安全生产埋下隐患。另外必须注意: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应尽可能在大致固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各车间应同时进行同时结束。

四是消毒池作为摆设,对人流、物流、车流的消毒不到位。所有猪场都设置了车辆消毒池和员工消毒脚池,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很大的漏洞,如消毒池消毒药的浓度不够、不定期更换消毒液、消毒池消毒液不干净、员工走消毒池流于形式等。如果这些陋习不杜绝,不能彻底控制好人流、物流、车流带来的安全隐患,猪场出现疫情是必然的。

3.2免疫工作程序化

免疫可以有针对性的净化猪场的疾病和抑制猪场疾病的发生。免疫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的制定,必须以当地疫情的发展规律和猪场猪群的健康状况为依据,忌把其它猪场免疫程序照搬套用。

二要严把疫苗质量关。疫苗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猪场的命运。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疫苗很多,同一个种类的疫苗就有多个生产厂家,但是质量参差不齐,假冒伪劣疫苗也很多。所以,猪场在选择疫苗时必须谨慎,要选择信誉度高、知名厂家生产的疫苗。

三要按规范要求运输、保存疫苗。由于不同猪场的基础设施有差别,在疫苗的采购、保存过程中不规范,可能出现疫苗冷链的中断,造成疫苗质量的下降或失效。如果使用这种疫苗,不仅不能对猪群健康起到保护作用,甚至会导致疫情发生。

四是规范免疫操作。猪场应根据制定的免疫程序,由专人按标准的操作方法进行免疫注射。在操作中往往出现以下情况:疫苗的领取没有做详细的记录;没有按说明进行严格的稀释或在稀释过程中受消毒液污染;针头大小、长度不合适;疫苗没有防日晒、高温,稀释后没有在2小时用完;疫苗在使用前或每次吸苗前没有充分的摇匀;注射时没有做好皮肤消毒,注射深度没保证,注射位置不正确,接种剂量不够,疫苗流出后没有立即用沾有消毒液的棉球檫拭、消毒;打飞针、不是头头免疫、不是一猪一个针头;病猪、瘦弱猪同步免疫等情况,这样势必导致免疫失败。

3.3饲养管理科学化

生猪生产是个精细的科学的系统工程,管理出效益已经成为大多猪场管理者的共识。

3.3.1坚持自繁自养。引种越频繁,疫病肯定会越多。猪场如果必须引进种猪时,在引种前必须调查猪只产地是否为非疫区,并对该种猪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引进的猪只必须先隔离,只有隔离检疫4-6周,健康合格后方可进场。对购进的苗猪也同样要进行疫病调查,尽可能购同一猪场的苗猪为好。

3.3.2严禁外来人员参观。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如果不是万不得已,尽量拒绝参观。如果非要进入生产区,须先淋浴、更衣、紫外线消毒后方可。如果参观者与其他猪场猪只接触过时,必须3天后方可准其进入。对生猪经销商、其它猪场的工作人员、非本场兽医更要绝对拒绝进入。本场的兽医人员也禁止对外诊疗服务,本场配种人员禁止对外开展猪的配种工作。

3.3.3猪场严禁饲养禽类、犬、猫及其他动物。猪场内部食堂不外购猪肉及生猪产品,场内不准带入可能染疫的畜产品或其他物品。

3.3.4定期更换各个消毒池中的消毒液,保持有效的药物浓度。

3.3.5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应经洗手、换工作服和胶靴,戴工作帽;或淋浴后更换衣鞋。工作服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严禁相互串猪舍。

3.3.6猪场最好饲喂全价配合饲料,禁止饲喂不洁、发霉或变质的饲料,不得喂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泔水以及其他畜禽副产品。

3.3.7坚持每天清扫猪舍,保持舍内干燥,地面、饲槽、水槽、器具干净。

3.3.8保持猪场道路和环境的清洁卫生,因地制宜选用高效、低毒、广谱的消毒药品,定期消毒。

3.3.9每批猪只调出后,猪舍要严格进行清扫、高压冲洗和消毒,并空圈5—7天。3.3.10产房要严格消毒,有条件的可进行消毒效果检测,临产母猪进入产房前进行体表清洗和消毒,母猪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对外阴部和乳房擦洗消毒。

3.3.11定期驱除猪的体内、外寄生虫。搞好灭鼠、灭蚊蝇和吸血昆虫等工作。

3.3.12饲养人员要加强工作责任心,细心观察每个生猪,一旦发现发现猪只不正常,及时请兽医检查,对可疑猪只尽早隔离观察。

在猪场疫病的防制中,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他人的经验,不要过分依赖疫苗、免疫增强剂的效果,更不应依赖药物保健与药物治疗,同时还要摒弃以前工厂化生产中的一些饲养陋习,重视猪只福利,只要把猪场疫病发生的外部因素拒之场外,把猪场疫病发生的场内因素消灭在摇篮中,猪群的健康才会得到根本的保证

第12篇:区疾控中心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汇报材料

区3月24日手足口病疫情上升以来,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发病患儿日趋减少,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完善组织,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面对手足口病的疫情,区委、区政府、区卫生局、区教育局等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快速反应、有效应对、科学防控,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

了显著成效。

3月25日区卫生局召开区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工作会议,会议上局长传达了卫生部、省卫生厅和市卫生局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部署全区的防控工作,重点强调了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贯彻各手足口等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落实责任,完善措施,切实做好各项防控工作。指出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手足口病、麻疹等传染病传播速度快,容易在人群密集场所暴发,群众关注程度高,社会影响程度大,波及范围广,防控工作关系民生。二是加强监测,规范报告,提高传染病预警预测能力。三是强化培训,规范诊疗,努力提高传染病救治水平。四是全面加强能力建设,提高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水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五是加强部门协调,实行联防联控,形成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合力。各级各单位要加强与教育、宣传、农业、工商、安全监管等有关部门合作,完善联防联控机制,确保防控工作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措施联动,要及时通报疫情信息,协同做好联防联控工作。六是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各单位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广播、电视、报刊、宣传画册等各种宣传手段,对公众进行健康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4月25日区委、区政府在雷健民副区长的主持下,召开了有区卫生系统、教育系统、乡镇(办事处)分管乡镇长参加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会议,会议上分析了我区的手足口病疫情,强调了手足口病的防控是当前疾病控制的首要任务,对防控工作进行了明确分工,公布了咨询电话,实行责任包干制。在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中,分管区长靠上抓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现场督导,多次召开调度会,协调各部门防控工作的开展。保障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

迅速调整了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区卫生局调整了区手足口病防控领导小组,副区长任组长,区旅游局局长、区卫生局副主任,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指导小组、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负责全区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指导小组,负责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理的技术指导及相关标本采集的指导;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负责医疗救护的诊断、治疗技术指导。宣传教育指导工作小组负责手足口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消杀组负责疫点的消毒处理.二、落实手足口病防控关口前移措施,防疫情蔓延

落实手足口病防

控关口前移措施,是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关键。我们主要做好了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防病意识。采取专题讲座、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手足口病防控知识。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共向群众发放明白纸23万余份,发放宣传画2万余张,印发宣传彩页1万余份,做到人人明白什么是手足口病,如何传播,如何防控等等。各医疗单位在显要位置开设了宣传栏,同时将手足口病知识专题讲座在区电视节目中不间断滚动播出。部分有条件的乡镇利用电视转播插播手足口病的防病知识,卫生局先后编发了多期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简报。区疾控中心以疫情简报的形式对全区的疫情及时进行通报分析。区疾控中心派专业人员到各乡镇培训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对医务人员、幼儿教师、乡村干部培训达80余场次。通过以上措施把手足口病可防、可控、可治知识传给广大人民群众,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儿童积极预防手足口病。

二是搞好晨检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每天对本辖区内的7岁以下儿童进行晨检筛查,对发现有发热等症状的儿童及时送医院就诊,确保每一名发病儿童能及时到医院进行救治。我们还以村为单位举办7岁以下儿童家长培训班600余场次,向家长传授手足口病防控知识,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控意识,共同做好晨检筛查。

三是做好消杀工作,防止聚集性病例发生。区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统一购买消杀药品优氯净4吨,生石灰30余吨,消毒液5000余瓶,各乡镇成立了消杀队,统一对幼儿园、小学、儿童家庭进行全方位消杀,严防疫情的爆发流行。同时加强对疫情重点村、幼儿园的隔离消毒工作。凡发生2例以上患者的村庄列为疫情重点村,幼儿园列为重点幼儿园,严密监控,签发监督意见书160余份,停园140余所,有效地控制疫情的爆发流行。

四、信息畅通,处置有效。区疾控中心及卫生院对发生的手足口病病例及时网络直报,及时作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标本325份

第13篇:营丘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汇报

营丘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汇报

全县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会议召开以后,我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传达,并作出统一安排,要求各社区、卫生院、教管办等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落实好上级的工作部署,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层层签订责任书,镇政府与各社区、卫生院、教管办签订2010年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责任书,要求社区与村、教管办与各幼儿园及中小学校都要签订责任书,确保责任落实到人。

(二)是加大宣传动员力度,专门印制4万份宣传材料,一是通过教管办发放给学生,主要针对幼儿园儿童和中小学生,家长要签写收到条,确保宣传材料发放到家长手中。教管办并邀请卫生人员对老师做了专门培训,提高师生的防控意识和相关知识。二是充分发动社区干部和村干部通过在村公开栏张贴宣传材料,并对有关未入托和上学的儿童专门走访,发放宣传材料,将手足口防控知识宣传到位。三是各卫生院通过组织专门人员在集市等人员密集场所集中宣传,让社会关注手足口病防控,动员大家共同做好防控工作。

(三)是安排各卫生院落实好对七岁以下儿童的日巡查工作,通过划分单位和村,把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完善相关表格等签字制度,确保巡查效果。要求落实专门医护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对于患病儿童要及时诊断,对于手足口患儿,要立即送至县手足口防治定点医院救治,并积极与县卫生防疫部门沟通联系。

(四)是要求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加大对教室、宿舍、活动场

所的日消毒工作,加强对学生及儿童学习环境的卫生整治。对于有手足口病症状的要及时与卫生人员联系,并对相关教室及时消毒,发生3人以上手足口病的班级和幼儿园,要及时听课,防止疫病爆发。

6月11号,全县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调度会议召开以后,我镇又在前段工作的基础上,立即再动员、再发动,立即行动起来,充分做好宣传发动、巡查等工作,并进一步要求各相关村、单位加大对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为手足口病等流行性疾病防治提供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

下一步,我镇将继续加大对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力度,拨出专门经费,组成相关工作小组,对各村、幼儿园及中小学校等重点区域做一步的督查,强化工作措施,确保不爆发手足口病流行。

2010年6月14日

营丘镇人民政府

第14篇:某医院手足口病防控救治工作汇报

XX医院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小结

今年1-4月份,我院手足口病收治病例呈逐月上升趋势, 4月份病例激增。现将手足口病防控救治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院今年1月份共收治手足口病35例,其中重症2例,无死亡病例。2月份共收治手足口病42例,其中重症1例,无死亡病例。3月份共收治手足口病90例,其中重症3例,无死亡病例。4月份共收治手足口病451例,其中重症15例,无死亡病例。1-4月份共收治手足口病618例,其中重症21例,无死亡病例报告。所有重症病例均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转至上级定点医院救治。其余病情稳定的患儿已痊愈出院。

二、防控措施

1、领导高度重视。

我院召开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会议,成立了以院长、分管院长为组长的“院手足口病防治领导小组”;“院手足口病医疗救治(重症病例)专家组”;“院手足口病疾病控制小组”, 负责对全院手足口病防治的组织领导、专家会诊及决定疫情上报,协调各方关系等工作。制定了《XX医院手足口病防治预案》,认真学习和传达了省卫生厅关于开展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文件精神,《卫疾控秘(2012)277号》。

2、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了多途径分层次有重点的进行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2月23日;4月22日),认真落实《XX县手足口病应急预案》,《XX省手足口病医疗救治方案》,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XX县防治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方案》,贯彻执行县卫生局《关于切实做好以霍乱、手足口病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2012)59。一月到四月在院内共发放皮疹宣传资料5000余份,摆放展板、拉起横幅标语及专题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手足口病防控基本知识。

3、明确责任,采取措施

对全院手足口病防治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采取措施,明确职责,医务科、护理部在防治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全院人员培训及救治的组织协调工作,儿科及感染科等相关科室人员负责具体救治相关病人,防保科做好手足口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病例上报登记工作;院感办积极对控制感染进行技术指导,院办认真做好上传下达和全院手足口病宣传工作。检验、放射、CT、心脑电图、B超等科室负责救治的技术支持。药械、设备、后勤、保卫负责全院的药品、设备安全等保障工作。通过再培训、加强儿科医护力量、零报告制度等措施,加强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少量病人时设相对独立感染病房,大量病人时将单独设手足口病感染科,配备专职救治医护人员。门诊设有发热门诊、疱疹诊断室及预检分诊; “120”负责接诊本县各乡镇医院转院病人。对重症、危重病例,组织专家组会诊,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转诊到上级定点医院救治。

4、加强医疗救治,常规化分类管理

随着手足口患儿的不断增加,我院继续把病房大楼四楼西区作为手足口病房区,并对手足口进行分类管理,分皮疹留观区和临床诊断区,儿科病房每天上午有专家组医生三名以上参加查房,确诊手足口后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填写传染病登记本。

三、防控救治效果

从一月到四月底共诊治手足口病人618例,皮疹留观病人127人,共转诊19例,无一例手足口病患儿在我院死亡。2012年3月8号,经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手足口病已行常规化管理。

四、存在问题

1、宣传工作尚待加强;

2、医疗救治人员紧缺,救治力量急需加强;

五、下步工作

继续加大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传力度。强化防控救治措施,及时掌握发病动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继续加大救治患儿力度,增加手足口病救治力量,按上级专家的指导全力开展救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手足口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第15篇:禽流感防控工作汇报

关于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汇报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重大动物疫病情防控工作的指示精神及区海洋农渔局的统一部署,特别是针对异地散发人患H7N9禽流感疫情,结合我区实际,就近期防控工作汇报如下:

一、组织发动

针对上海、安徽等地发生人患H7N9禽流感多起病例,出现多起危害及死亡病例,并在一些禽鸟样品检出H7N9禽流感阳性禽只,4月5日,市政府召开“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紧急会议和市海洋农渔和水务局的统一部署,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学习动员、认真落实各项措施,并成立以王辉强为组长,张晓粦为副组长,周怀强为技术监督,林卓庭、陈连忠、梁添、李荣、叶海明等为成员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开展全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一方面落实区委、区政府的指示精神,按照上级有关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公共卫生和城市管理各行各业联防联控,坚持科学治理、实事求是、信息畅通、协作有序,推进防控工作“科学性、可操作性”。既要全力以赴做好防控工作,又要注意市民生活和社会平稳如序。另一方面深入各镇街农业服务中心、生产源头、集贸经营单位和畜主,组织动员,通报动态,引导生产经营者高度重视,提高预警预防意识,发现异常情况,严格依照相关制度

1 科学处置,防患于未然。

二、认真部署

(一)结合“春防”,扎实开展动物重大疫病防控 结合辖区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认真开展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特别是H7N9禽流感疫病的防治,做到与“春防”有机结合,按照“六统一五不漏”的工作要求,即统一安排部署、统一疫苗发放、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免疫程序、统一规范管理、统一监督检查的六统一办法,全面组织开展强制免疫,切实做到区不漏镇(街)、镇(街)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针,确保免疫密度实现动态100%。各镇、街农业服务中心及相关单位要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就辖区内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检查应急预案是否完善、应急机制是否健全;是否存在免疫死角,卫生消毒工作是否到位;疫情监测预警工作是否正常开展;建立健全养殖档案、免疫档案和疫情报告制度是否严格执行;养殖、屠宰、加工等场所动物防疫条件是否合格;消毒、无害化处理等防疫制度是否健全。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彻底消除疫情隐患。

(二)加强重点区域重点监控

重点监控畜禽集贸加工和批发市场(前山肉联厂、和坪“三鸟”批发市场和铭海农产品批发市场),密切畜禽动态信息,切实抓好动物重大疫病预警预防。

1、加强经营场所卫生消毒

畜禽经营场所的外围及通道卫生冲洗消毒频率由原来的三天一次提高到一天一次;存养棚舍一天一次提高到每天早晚各清洗消毒一次。严格对进出市场的车辆进行消毒,切实做好各方面的消毒灭源工作。5月1日,根据省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电视电话会议和市政府专题会议精神,组织辖区前山和坪“三鸟”市场和铭海农产品批发市场沟通协调,科学处置和合理安排货品供应,并保障二级市场平稳供给,决定每月固定休市一天进行禽类经营场所的卫生、消毒及加强禽类的防疫防控工作,建立长效监管与预防制度。这次在5月3日实行家禽市场全日休市一天,市场内的所有笼舍清空,进行全面清洁、消毒环境和用具,围绕以下六点切实落实防控工作:①严禁活禽由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发生地区(包括省内的东莞、河源等地)向禽类批发市场调运;②所有从业人员必须佩戴口罩,手套等做好个人防护工作;③禽类批发交易市场必须在5月3日—5日休市停业一天;④经营户档口及所有禽类有关的工具物品每天早晚要清洗消毒,并且消杀不留死角;⑤所有入场三鸟必须持有效检疫合格证明且证物相符方可入场;⑥进场后所有运输工具经清洗消毒后方可离场。

2、科学售养、严防疾病发生传播

对于进入集贸市场销售存养的畜禽数量要求合理控制,有条件采取空栏调节防止过多存养畜禽聚集,科学合理控制存养数量,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和传播。

3、严格查验进入流通市场的畜禽产品

各驻场(厂)检疫组必须坚守岗位,确保24小时不脱岗不漏岗,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要驻岗及通讯工具24小时畅通,其他人员待命,遇到突发事情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及时应对、科学处置,确保各项工作平稳有序。严禁疫区、异似畜禽产品进入,各派驻点检疫组要围绕六个要点(①进一步加大验证检疫工作力度;②进一步加强消毒灭源工作力度;③进一步强化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力度;④进一步落实岗位责任制工作力度;⑤进一步完善信息报告纪律工作力度;⑥进一步提高督查问责工作力度)严把肉类食用产品的质量安全,确保广大市民吃上“放心肉”。

(三)突出抓好动物疫病的依法科学处置

要求各镇街农业服务中心及相关单位坚守岗位,加强巡查,提高预警预防,发现异常、疑似禽只和接到动物疫情举报后,第一时间派人前往现场,认真开展临床诊断。疑似动物疫情的,要立即报告,并严格按照动物疫情分级规定控制相关区域,采取严格措施,果断处置,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疫病情报告制度,不得私自对外发布有关畜禽疫病情情况,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将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对病死的畜禽必须按“四不准一处理”原则,监督或协助畜主进行彻底、全面无害化处理。

(四)加强巡查、排查,提高抽样监测频率

加强生产源头、协调相关部门对流通区域的动物重大疫病巡

4 查、排查,对饲养户、集贸市场提高畜禽抽样监测频率,增加抽样范围,及时掌握畜禽动态信息,且于4月15日当天全面启动动物饲养以及集贸批发市场应急日报告制度,确保畜禽生产与产品质量安全。

根据市海洋农渔局和水务局《转发农业部关于动物H7N9禽流感紧急监测方案和动物H7N9禽流感应急处置指南的通知》(珠海农渔水函[2013]225号)文件精神,近期,多次组织专项对和坪“三鸟”批发市场和铭海农产品批发市场共抽取禽类血清205份(其中鸡60份,鸭60份,鹅50份,鸽35份),咽肛拭子195份(其中鸡60份,鸭50份,鹅50份,鸽35份)汇总报市分别送珠海检验检疫局和省农业厅检测,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未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上周组织专人每天对辖区进行畜禽禽流感专项排查,共出动108人次,随机巡查68个养禽场和8个生猪养殖场,重点场所排查禽类43972羽,生猪3497头。

(五)加大经费投入,保障物资供应

适当加大“人、财、物”投入,确保组织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所需疫苗、药物和相应的物资采购和储备工作。截止今日,共发放消毒药3吨多,口罩1200多个,手套800多双,鞋套1200多双,水鞋200多双等防控物资。

三、加强宣传引导,确保市民工作生活有序

近期,联同市海洋农渔和水务局和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组织珠海市电视台等有关媒体深入辖区界涌和坪“三鸟”批发市场,正

5 面宣传报道我区禽类及其产品的经营和防疫检疫等情况。近日,根据市人感染H7N9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由市海洋农渔和水务局牵头,市委宣传部组织、中央电视台和珠海相关媒体通过现场报道进出禽类及其产品的检验检疫、批发市场各经营户的禽类销售、加工产品、经营环境卫生状况、消毒措施、异常应对和经检验检疫不合格的禽类及其制品进行无害化处理等过程,全面宣传报道有关我区禽类及其制品的检验检疫、生产、销售,更进一步使人民群众对禽类及其制品的质量安全有个详细的认识,理性看待此次异地的禽流感事件,无须“谈虎色变”。

近日,组织专项开展对辖区大型禽类批发市场(界涌和坪“三鸟”批发市场和铭海农产品批发市场)禽类从业人员宣传引导、并派发《禽类养殖屠宰销售人员H7N9防护技术指南》150份,提高禽类从业人员对H7N9的防护意识,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努力确保生产、经营与自身的生活平稳、身体健康安全。

四、不足之处

(一)禽类从业人员防疫和自身防护意识薄弱

加大力度宣传、引导辖区禽类从业人员预警预防意识,切实改变过去传统对饲养家禽,提高科学与自身防范,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禽类从业人员的预防预警意识,防患于未然。

(二)检疫人员配备不足

目前我区驻场(厂)检疫人员共20多名,其中肉联厂12名(牲畜),界涌和坪“三鸟”批发市场5名,铭海物流“三鸟”

6 批发市场5名,担负着辖区年生猪上市30多万头和禽类近3000万羽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每天24小时循环上岗,人员少,工作量大、强度高,设备设施配置有限,其中小部分检疫人员已经迈入中老年阶段,招聘待遇由于工资待遇较低,较难招到新的检疫员进入队伍。能否更好解决劳动保障,实行政府雇员制管理,改除后顾之忧,努力工作,更好地确保畜禽及其产品的质量安全。

(三)无害化处理极需加强

09年由市海洋农渔和水务局组织建立珠海市动物卫生处理厂,主要应对市各种病死畜禽及其不合格产品的无害化处理。全年无害化处理量达牲畜560多头,病害废料18多吨,病死禽33.22万羽,有效消除病死或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但由于使用多年,设备陈旧,能否加大改善,扩大处理厂设备、规模或增置备份配套。

2013年5月6日

第16篇:传染病防控工作汇报

辛庄小学传染病防控工作汇报

自从经历了非典、手足口病,到去年的甲型H1N1流感,传染病的防控工作越来越重要,不但是学校卫生工作的头等大事,也是我校各项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校现有76个教学班,教职工180人,学生3120人。学生人数较多,加之家长在高校工作者较多,经常去外地、国外交流情况频繁,家长的流动性大,这些不利的因素都给我校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带来了困难,然而由于全校师生的大力协作,我校从未发现重大疫情。尤其是目前肺结核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对结核病的防控更为重视,我校还未发现一例结核病病例。下面将我校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健全组织、落实制度、明确职责

1、领导重视,成立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副校长和总务主任为副组长,校医、班主任及相关人员为组员的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防控工作第一负责人,建立校长、校医、班主任三级负责的传染病防控体系。我校校长非常重视传染病防控工作,绝不是名誉上的传染病防控第一负责人,在去年甲流流行时期,校长、副校长亲力亲为,现场指导工作,大会小会强调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性,经常过问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上级部门多次来我校检查传染病防控工作,均给以高度评价。

2、明确职责,签订传染病防控责任书

学校于07年、09年先后两次与校医、班主任及相关人员签订传染病防控责任书,明确责任及职责,确保认识到位、职责到位、制度到位、检查到位、奖惩到位。学校每学期会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卫生工作领导小组会,制定本学期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并将防控工作计划纳入全校总计划中,同时在全校教职工会上加以强调,明确工作思路、程序、步骤,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遇到突发事件能分清轻重缓急去处理。

3、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突发疫情应急预案

学校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规定,制定、完善各项制度、工作方案、预案,像《疫情报告制度》、《学生晨午检制度》、《师生定期体检制度》、《主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学校卫生清扫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肺结核疫情登记、报告、转诊制度》、《可疑肺结核病例发现、登记、报告流程》、《可疑结核病人诊治结果的追踪制度》等,使学校传染病防控的管理体系完善,责任更加明确,确保了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

二、建立监测网络、加强日常监测、明确报告程序、及时应对疫情

1、建立监测网络,明确疫情报告程序

校医为学校疫情报告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学校建立了学校-班级-宿舍三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监测网络。班主任负责晨午检检查,住宿部老师负责住宿学生晚间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校医,校医进一步核实,发现疫情立即上报海淀教委保健所、北大校医院保健科、海淀结核病防治所,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

2、落实班主任责任制,加强日常监测

班主任老师是做好结核病等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力量,负责每日晨、午检,在早晨、中午对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住宿老师每晚对住宿学生进行检查,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了解学生健康状况、登记因病缺勤情况。通过观察、询问做好发热、咳嗽、腹泻、皮疹、结膜充血、皮肤黄疸等症状的检测;尤其是发现咳嗽、咳痰超过2周或有咳血、血痰症状者,要及时报告校医,同时做好晨午检检查和因病缺勤记录。由于我校平时注重责任落实,在非常时期就充分体现出重在平时落实的优越性,在这次甲流防控期间,由于晨午检检查、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已形成班主任老师常规工作,在那段时间虽然缺勤情况明显增多,但班主任老师基本上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信息报告医务室,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

3、及时上报,应对疫情

校医负责将每日各班上报的晨午检情况和因病缺勤情况,进行进一步核实、整理,之后择情上报。根据上级部门要求,我校从2008年5月开始通过传染病早期预警网上报散在发热病例、传染病疑似及确诊病例,一直坚持网上上报至今,对于发现集中发热、传染病确诊病例,在网上上报和做好登记的同时,立即电话上报教委保健所及北大校医院保健科,并以电传及邮件形式写明情况说明,同时在上级部门指导下,做好疫情处理,消毒、隔离、应急接种以及严格掌握病愈学生复课标准等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扩散。

4、结核病发现、登记、报告、管理及疫情处理

虽然我校未出现过结核病病例,但由于结核病病程长、传染性强,对患病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影响严重,加之目前结核病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所以学校高度重视结核病的防控工作,要求校医、班主任老师严格掌握结核病的监测症状、上报流程、疫情处理等标准和规定。一旦校医发现有结核可疑症状者,及时通知学生家长,督促其到结核病防治机构进一步检查诊断。校医对可疑肺结核患者要及时进行追访,密切追踪检查情况,了解诊断结果,一旦确诊或怀疑结核病在做好传染病登记的同时,立即(24小时内)电话上报海淀区教委保健所、海淀区结防所、北大校医院保健科,配合上级部门做好病例调查、密切接触者筛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做好继续上学患者抗结核治疗和单纯性PPD强反应者预防性治疗的督导管理,严格掌握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的复学标准,需凭结核病防治机构开具的病情诊断证明方能复学。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做好预防工作

1、经常性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利用广播、宣传栏、观看录像、举办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材料、家长信、学生自制手抄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每学期学校都根据不同季节开展预防传染病系列活动,如在冬春季节进行呼吸道传染病的宣传,夏季进行肠道传染病的宣传等等。如遇到特殊情况,适时进行调整。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学生们了解了日常的卫生保健知识和传染病防控知识,增强了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去年

5、6月份我国甲流疫情日趋紧迫,学校作为人员密集的场所,防控工作更加严峻,我校适时与海淀疾控中心配合,在全校范围开展“远离甲型H1N1流感,我们能做到”大型宣传活动,通过现场疾控中心大夫普及防控知识、小品展示、知识抢答、具体操作等生动形象的方式,使学生们进一步了解防控知识,印象深刻。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我国确定的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口号为:“遏制结核,健康和谐”。所以在纪念日前后我校开展了防治结核病宣传活动,在全校卫生专题广播中宣传结核病防控相关知识,倡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经常开窗通风、湿式扫地、加强锻炼、合理营养、按时接种卡介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因结核病防治已纳入六年级健康教育教学计划中,每学期学校安排1课时的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内容,有计划地开展结核病防治宣传活动。今年配合授课,还进行了结核病防控知识的答卷,同时在六年级还进行了“遏制结核,健康和谐”结核病防控知识手抄报展览,同学们积极性非常高,通过网络、报刊查找大量材料,制作出一幅幅精美的手抄报。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更加全面地了解结核病防控知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防病能力。

学校还重视学生日常防护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上养犬人数的增多,流浪狗和流浪猫数量的增加,我校同海淀区教委、海淀区公安局、海淀区预防医学会等部门共同开展了“文明养犬从我做起,做有爱心的小公民”——共同努力,让狂犬病成为历史活动。这次活动通过专家讲授、警犬现场表演、有奖知识问答等生动活泼有趣的形式让学生们在娱乐中掌握了如何科学养犬、文明养犬,如何自我保护远离狂犬病。

2、预防接种是传染病防控的最有效措施

做好预防接种和应急接种是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内容。每年新生入学,都要求家长将

预防接种证上交医务室,自从2007年上级部门要求对一年级新生进行查漏补种工作以来,医务室每年对新生接种证逐本检查麻风腮、白破、乙肝、脊灰、乙脑、流脑A+C等疫苗是否漏种,并做好统计登记,对有漏种的学生发家长信告知到北大校医院接种,接种后再将接种证交回学校并登记。尽管查漏补种是一项比较繁琐工作,几年来,我校都能及时准确为学生进行补种。我校每年一类疫苗(一年经查漏补种、四年级流脑A+C接种)接种率基本上能达到100%。应急接种同样重要,一旦有传染病确诊病例,根据传染病的类型确定应急接种范围,及时发家长信进行应急接种,我校虽然也出现过传染病散在病例,均因处理得当未造成蔓延。通过宣传让每个家长和学生都知道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3、校园清洁卫生是传染病防控的保障

为了避免病菌滋生,保证校园环境卫生,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学校制定了卫生责任制度。各班教室天天清扫,每月进行彻底大扫除,卫生间、楼道、宿舍等公共区域工人师傅每天清洁两次。学校定期对教室、宿舍、食堂、楼道、校园操场等环境卫生进行检查,重点场所定期消毒,室内经常通风、清扫保洁,消除卫生死角,对传染病防控起到保障作用。

4、做好学生、家长思想工作,最大可能地避免交叉感染.

患上传染病的同学都要痊愈后凭医院诊断证明,经学校医务室同意后方能上课。这种硬性规定,会使有的学生和家长有一种被歧视、被疏离的感觉,有的家长怕耽误课程,总想提前来上课。所以,我们对一旦感染上传染病的同学都会给以更贴心的关怀,校医会主动与家长联系,了解病情,安慰学生,给予建议性治疗意见,向家长解释隔离治疗是教委的统一规定,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按规定在家休息。班主任也会根据课时计划布置自学内容,读书内容,让孩子的生活充实起来,病愈后各科老师也会单独给学生辅导,打消了家长怕孩子功课落下的顾虑。由于我们的工作细致,管理得法,即使是家长自检出来的传染病,也都会及时告之学校,主动配合自觉隔离。隔离传染源是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措施。

师生“健康第一”一直是我校的指导思想,为了确保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我们会不断努力做好结核病等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第17篇:麻疹防控工作汇报

篇1:麻疹防控工作总结 麻疹防控工作总结

根据《卫生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和省卫生厅、市卫生局的加速麻疹消除相关要求,针对我市麻疹疫情,为切实做好我市消灭麻疹工作,为了更加科学、规范、有序地做好我市麻疹预防控制工作,我中心制定相关实施方案,落实各项麻疹预防措施。现把麻疹防控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各部门密切配合,及时部署麻疹防控工作 根据《关于开展2012年茂名市脊髓灰质疫苗应急免疫和麻疹疫苗查漏补种督导检查的通知》要求,市卫生局召开全市医院和各镇区卫生院院长会议,会议要求各院长要高度重视疫苗接种,特别是麻疹疫苗;要求各院长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确保麻疹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同时,根据茂名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麻疹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我中心召开各镇区防疫组人员会议,要求各防疫组落实好该通知要求,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

二、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民防病意识

各乡镇卫生院通过宣传墙报、标语、单张和宣传车等多渠道进行社会宣传动员活动,提高社会参与防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公众的防病意识,为消除麻疹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麻疹疫苗常规接种工作

我中心认真根据各乡镇实际情况和要求,做好麻疹疫苗的运输分发,并且做好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并做好相关设备的后勤保障,确保疫苗按质、按量分发到各个镇卫生院。同时,于2012年5月22日至6月17日疾控免疫规划股相关人员对我市云潭等7个乡镇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其中各镇麻疹疫苗接种情况如下:

1、基础接种率:仅有荷塘、谢鸡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云潭、平山、深镇、顿梭、沙田均未达到95%,其中顿梭接种率最低,为78.95%。

2、加强接种率:荷塘、沙田均达到100.00%,其余镇均未达到95%,其中深镇接种率最低,仅有37.04%。对未达到95%以上镇区指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四、全市各镇区麻疹疫苗查漏补种督导 根据茂名市《关于开展2012年茂名市脊髓灰质疫苗应急免疫和麻疹疫苗查漏补种督导检查的通知》要求,我市卫生局成立领导小组和督导小组,于3月13日至21日对全市脊髓灰质疫苗应急免疫和麻疹疫苗进行现场督导检查以及接种率快速评估,领导小组以市卫生局党组书记、局长龚小炎为组长,卫生局副局长邹胜源、疾控中心主任李志式为副组长,组员由卫生局和疾控中心相关人员组成,督导小组由相关专业人员组成。接种完成情况如下: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应种8994人,补种完成8763人,接种率为97.43%。根据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麻疹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再次开展麻疹查漏补种工作,为使工作顺利进行,市卫生局于6月25日至28日组织有关人员对有关单位的查漏补种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督导工作由邹胜源副局长、李志式主任、邹中荣副主任分别带队,组员由卫生局和疾控中心人员组成,分成三组对28个镇区卫生院进行督导检查。

五、麻疹监测,疫情处臵

根据《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要求,我市积极做好麻疹监测工作,截至2012年6月30日,我市报告17名麻疹疑似病例,其中7名麻疹实验室阳性病例(3名高州户籍,3名电白,1名广西)。

六、存在问题

1、个别卫生院对免疫规划工作不够重视,防疫人员配备不足,防疫人员积极性不够,致使工作开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2、个别卫生院未能做到先查漏后补种,致使查漏补种工作未抓到重点、难点,影响查漏补种工作的进程。

3、个别接种门诊对辖区内因特殊情况未接种儿童的本底资料管理不够完善,未注明漏种原因。

4、个别接种门诊儿童接种相关信息未能及时登记入接种册,未做到证册一致。

七、工作建议

1、卫生院要高度重视免疫规划工作,按要求配足防疫人员,发挥防疫人员的积极性,使免疫规划工作顺利开展。

2、近期要特别抓好脊灰、麻疹、乙脑的查漏补种工作,按照疾控中心制定的脊灰、麻疹、乙脑查漏补种工作要求,突出难点,抓好重点,稳步推进脊灰、麻疹、乙脑查漏补种工作。高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〇一二年七月二日篇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自查工作总结 xx县疾控中心

2012年麻疹疫情自查工作总结

为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扎实推进消除麻疹工作,及时发现麻疹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按照xxx卫生局《关于开展麻疹疫情报告工作专项督导的通知》要求,我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对我县麻疹疫情报告工作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工作总结于后: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消除麻疹是我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为此我中心高度重视麻疹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对麻疹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抽调专人负责麻疹疫情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建立工作责任制,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二、加强麻疹疫苗的常规接种和查漏补种工作

做好麻疹疫苗的常规接种是减少麻疹疫情最根本的保障措施。我县通过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严格掌握目标儿童,提高目标儿童麻疹疫苗的接种率,同时利用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等手段,搜索漏种儿童并及时做好补种工作。2012年1-5月我县麻疹疫苗基础免疫应种179人,实种178人,接种率99.46%;加强免疫应种165人,实种164人,接种率99.39%。

为继续保持我县的无脊灰状态,力争2012年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按《xx省卫生厅关于开展2012 年脊灰及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活动的紧急通知》(xx卫办〔2012〕80 号)和xx办发[2012]12号《xx人民政府关于开展2012年脊灰强化免疫及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的紧急通知》要求,我县于2012年2-3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脊灰强免和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本次活动第

― ―― ―识的知晓率,增强防病意识,为消除麻疹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0一三年六月二十九日

―- 3 - ―篇3:麻疹防控总结 儿童医院麻疹防控工作总结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消除麻疹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关注民生”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一项中心任务。我院高度重视麻疹防控工作,加强对麻疹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认识到麻疹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进一步明确了我院预防接种门诊防控区域,建立了工作责任制,坚持预防接种门诊为责任区域内麻疹病例第一责任人的原则,确保我院麻疹防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二、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

减少麻疹疫情,做好麻疹疫苗常规接种是最根本的保障措施之一。我院预防接种门诊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在册儿童麻疹接种工作进行管理,以提高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同时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搜索麻疹漏种儿童并及时做好补种工作,特别是流动儿童的主动搜索、摸底登记、宣传接种工作,完成流动儿童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

三、加强麻疹监测,做好疫情处置

我院切实加强麻疹疑似病例及麻疹疫情监测,及时做到麻疹病例早发现、早处理,避免暴发流行。定期分析麻疹疫情,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于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要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监测采样要求,做好疑似病例血样和咽拭子的采集,确保疑似病例48小时完整个案调查率、血标本采集率、血标本3日内送检率均要达到100%。

四、开展宣传教育,增强防病意识

充分利用医院宣传阵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播放麻疹防治知识短片、张贴醒目的防治知识画报、给就诊者发放宣传页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宣传,提高公众的防病意识,为消除麻疹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18篇:传染病防控工作汇报

上品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汇报

一、组织领导

成立了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园长任组长、副园长任副组长、保健医和各班级班主任为成员,负责幼儿园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

二、宣传教育

根据“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利用多种渠道和形式向师生宣传各类传染病防控知识。

1、班级每学期给幼儿上传染病预防为内容的健康教育课,各班健康课教师为主讲教师。

2、每月更换保健之窗宣传栏内容,向广大家长和幼儿宣传健康教育知识。

3、通过发放资料、手机APP、家长及保教讲座、培训等宣传防病知识。从根本上了解传染病的症状和预防措施。

三、预防接种

1、开学前完成新生、插班生接种平台信息录入工作,及时查漏并督促补种。

2、每学期查阅接种系统,对全园幼儿进行查漏。向相关家长发放预防补种通知单,要求家长带孩子到指定医院进行补种。

四、健康检查

实行健康检查制度,建立幼儿和教师健康体检档案。

1、每学年初完成新生入园体检工作,体检合格方可入园。

2、按要求全园职工每年组织全身体检一次。坚持持证上岗。有传染病的治愈后方可上岗,必要时调离教师岗位。

五、严格晨午检与报告制度

1、早晨入园时做好晨午检工作,不漏查一位幼儿。班级做好二次检查。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处理。

2、每天至少2次到班级巡视,了解老师、幼儿情况。对发烧、长期咳嗽等幼儿,必须经医院治疗痊愈方可入园。高烧幼儿,痊愈后两天方可入园。

3、确诊手足口、水痘等传染病的的患儿严格隔离3周,凭复课证明入园,做好登记。

4、门卫做好来访人员询问与登记。

六、环境卫生

个人与环境卫生是影响人感染疫情发生、蔓延的关键。

1、做好饮用水卫生。不吃生水,做好保温桶、开水器的保洁工作。

2、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营养员、师生、保育员均规范操作。

3、做好班级与校园公共环境卫生,正确配置与使用消毒液。

4、做好 “除四害”工作。

七、做好传染病应急预案

实行疫情报告制度,园内一旦发现疫情,必须第一时间向疾控、教育局等部门报告,报告内容详细不隐瞒。并协助相关部门收集疫情信息,积极落实措施,防止传染病蔓延。

2018.10.09

第19篇:防控禽流感工作汇报

防控禽流感工作汇报

防控禽流感工作汇报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的悉心指导下,严格贯彻落实省、市、区指示精神。防控禽流感工作已初现成效,截止到3月5日街道总共存的98000余只禽类,其中鸡88200只、鸭2300只、鹅2200只、鸽5300只,仅剩15户规模养殖户46235只禽类,禽类全部免疫。在

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中,我街道已做了以下具体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区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紧急会议会后,街道于11月5日立即召开街道社区书记、主任会议,全面部署、贯彻落实

省市区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街道调整充实了街道防控高致病禽流感指挥部,进一步细化了防控高致病禽流感办公室责任分工。严格落实防控责任制,街道、社区、民户三级层层签订责任状,将各项防控责任分解到基层;机关干部、社区干部、规模养殖户也与街道签订责任状,确保责任落实到相关责任人,真正做到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干。加强督导督查,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督查组对各社区工作情况及时进行明查暗访,并将检查结果直接向指挥部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万无一失。

二是加强宣传力度,营造防控氛围。针对群众饲养条件落后,点多、面广、量大的特点,特别是群众防范意识薄弱的情况,街道加大宣传力度,自行印制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宣传资料2万余份和领取宣传图画300余份,通过在集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处集中张贴发放,还通过包社区干部到户发放等方式,把

宣传材料送到居民手中,从而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11月8日街道举办了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培训班,对规模养殖户、街道包社区干部、各社区应急预备队员进行了防疫、消毒技术培训,并在11月10日进行防控禽流感应急演练,确保他们及时正确地掌握禽流感的防控知识和方法。

三是完善应急体系,积极筹备物资,。针对防控形势的不断变化,街道办事处进一步细化应急预案,落实各项应急保障措施。成立了由8人组成的专业技术队和200余人组成的应急预备队,落实病禽运输车辆4辆、挖掘机2台、病禽掩埋点4处。筹集资金40余万元购买防护设备、消毒药、消毒用具、掩埋用具等应急物资,建立物资储备库。并预存部分资金应对紧急情况的发生,做到资金、物资、队伍三到位。健全完善疫情监测监控网络,特别是加强对规模养殖户的监测,实行疫情零报告制度,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确保信息渠道

畅通。

四是突出重点,采取果断措施。街道防控指挥部结合防控形势,每天向各社区和机关干部下发防控指导意见书,确保防控工作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对散养户,街道首先强化免疫消毒,并于11月9日决定对街道860多小型散养户饲养的家禽进行扑杀,街道给予补贴。对规模养殖户,实行强化免疫消毒制度,调集万毫升h5n1亚型禽流感疫苗。并扎实落实日消毒制度,每日上午9点、下午3点两次消毒,要求包社区干部、包户干部和社区两委成员在现场监督指导规模养殖户的消毒工作,并将消毒情况签字上报;完善封闭隔离设施,要求各规模养殖户于11月12日前必须安装隔离网、设立消毒带,割断与外界候鸟接触,封闭达不到要求者将采取必要措施,强制捕杀,11月11日街道专门组织召开规模养殖户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会议,与16户规模养殖户逐一签定责任书,责令16户规模养殖户限期改正存在问题。

街道联合工商等部门加强集贸市场的管理,坚决杜绝乱宰乱杀禽类现象,在进出街道的主要路口设卡管理,要求养殖户不外出采购幼禽,严防外疫传入。发动护林员加强对候鸟迁徙地的监控。认真抓好消毒灭源工作,街道对各社区养殖地带和街道主要马路定时消毒。

第20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总结

岱岳区2010年3月24日手足口病疫情上升以来,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发病患儿日趋减少,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完善组织,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面对手足口病的疫情,区委、区政府、区卫生局、区教育局等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快速反应、有效应对、科学防控,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3月25日区卫生局召开区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工作会议,会议上王笃峰局长传达了卫生部、省卫生厅和市卫生局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部署全区的防控工作,重点强调了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贯彻各手足口等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落实责任,完善措施,切实做好各项防控工作。指出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手足口病、麻疹等传染病传播速度快,容易在人群密集场所暴发,群众关注程度高,社会影响程度大,波及范围广,防控工作关系民生。二是加强监测,规范报告,提高传染病预警预测能力。三是强化培训,规范诊疗,努力提高传染病救治水平。四是全面加强能力建设,提高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水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五是加强部门协调,实行联防联控,形成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合力。各级各单位要加强与教育、宣传、农业、工商、安全监管等有关部门合作,完善联防联控机制,确保防控工作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措施联动,要及时通报疫情信息,协同做好联防联控工作。六是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各单位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广播、电视、报刊、宣传画册等各种宣传手段,对公众进行健康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4月25日区委、区政府在雷健民副区长的主持下,召开了有区卫生系统、教育系统、乡镇(办事处)分管乡镇长参加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会议,会议上分析了我区的手足口病疫情,强调了手足口病的防控是当前疾病控制的首要任务,对防控工作进行了明确分工,公布了咨询电话,实行责任包干制。在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中,分管区长靠上抓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现场督导,多次召开调度会,协调各部门防控工作的开展。保障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 迅速调整了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区卫生局调整了岱岳区手足口病防控领导小组,副区长雷建民任组长,区旅游局局长张义岭、区卫生局王笃峰副主任,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指导小组、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负责全区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指导小组,负责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理的技术指导及相关标本采集的指导;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负责医疗救护的诊断、治疗技术指导。宣传教育指导工作小组负责手足口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消杀组负责疫点的消毒处理.

二、落实手足口病防控关口前移措施,防疫情蔓延 落实手足口病防控关口前移措施,是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关键。我们主要做好了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防病意识。采取专题讲座、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手足口病防控知识。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共向群众发放明白纸23万余份,发放宣传画2万余张,印发宣传彩页1万余份,做到人人明白什么是手足口病,如何传播,如何防控等等。各医疗单位在显要位置开设了宣传栏,同时将手足口病知识专题讲座在区电视节目中不间断滚动播出。部分有条件的乡镇利用电视转播插播手足口病的防病知识,卫生局先后编发了多期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简报。区疾控中心以疫情简报的形式对全区的疫情及时进行通报分析。区疾控中心派专业人员到各乡镇培训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对医务人员、幼儿教师、乡村干部培训达80余场次。通过以上措施把手足口病可防、可控、可治知识传给广大人民群众,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儿童积极预防手足口病。 二是搞好晨检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每天对本辖区内的7岁以下儿童进行晨检筛查,对发现有发热等症状的儿童及时送医院就诊,确保每一名发病儿童能及时到医院进行救治。我们还以村为单位举办7岁以下儿童家长培训班600余场次,向家长传授手足口病防控知识,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控意识,共同做好晨检筛查。 三是做好消杀工作,防止聚集性病例发生。区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统一购买消杀药品优氯净4吨,生石灰30余吨,消毒液5000余瓶,各乡镇成立了消杀队,统一对幼儿园、小学、儿童家庭进行全方位消杀,严防疫情的爆发流行。同时加强对疫情重点村、幼儿园的隔离消毒工作。凡发生2例以上患者的村庄列为疫情重点村,幼儿园列为重点幼儿园,严密监控,签发监督意见书160余份,停园140余所,有效地控制疫情的爆发流行。

四、信息畅通,处置有效。区疾控中心及卫生院对发生的手足口病病例及时网络直报,及时作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标本325份,特别是对群集性爆发疫情在对患儿采集标本的同时,及时对密切接触者采集标本。每天下午5点前及时将疫情信息上报市疾控中心、区政府办公室、区卫生局。

三、建立及时救治机制,维护患儿生命健康安全 对医院门诊、病房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组织精良的设备、优秀的人员和充足的物资全力投入到了手足口病救治工作中。健立并完善了一系列手足口病救治规章制度,设置了手足口病救治流程,对就诊患儿预检分诊、留观、门诊报告卡填写、门诊日志填报、网络直报都进行了规范。为手足口病患儿提供比较完善的救治服务。卫生院在救治工作最前沿,确保对每一名发病住院儿童都能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治服务。

四、加强督导检查,群策群力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在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中,区卫生局、疾控中心放弃星期天和节假日,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保持通信畅通,每天下午5点前负责乡镇防控工作的人员要向主要负责人汇报当天的工作开展情况,并写出调查分析材料,随着工作的深入区政府要求,包干人员每天下午5点前向区政府办公室汇报一天的工作开展情况,为指导全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目前,我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推进之中,防控措施到位,疫情日趋平稳,救治规范,门诊量稳定下降,出院患儿日渐增多。截至6月6日全区共发病523例,其中北集坡90例,累计康复480例,无死亡病例发生。特别近期手足口病例已明显下降。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高认识,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密切关注疫情动态,不断提高预防诊治水平,采取有效措施,整合卫生资源,打好防控手足口病的攻坚战,确保儿童的生命健康安全。

县柑桔黄龙病防控工作汇报
《县柑桔黄龙病防控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