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行政村撤并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7:34:50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某村创建“学习型行政村”工作汇报

XX村创建“学习型行政村”工作总结

努力开展学习型行政村创建工作贯彻落实了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强组织领导,抓住有效载体,整合村内资源,形成共建合力,树立和弘扬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增强致富能力,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和村民文明素质。进而推动“学习型行政村”创建活动的开展,也为促进农村经济大发展和创造和谐优美的人文环境奠定了基础。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农村教育组织管理。

加强农村教育管理是开展“学习型行政村”创建活动的基础性工作。在村委会的组织领导下,进一步加强农村村民队伍建设,通过村民分类实施学习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切实提高村民的自身素质。结合本村的实际,制订好学习计划,学习形式多种多样,采用讲课、电教化和信息化、交流化等进行学习和讲解。并制定相关学习制度,督促村民学习,考核学习成果。构建学习的平台,配备必要的学习设施,设立文体活动室等,为村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且充分利用学校教师、医院大夫、民警等人力资源,学校、医院等物质资源,健全村内各类学习实体,完善了各项学习规章制度,形成了完善的农村学习体系。以党员骨干、村民代表为主体组建志愿者小组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文化活动,为村民的学习、活动提供场所,提供方便。

二、全力以赴抓工作。

开展“学习型行政村”创建活动,是为更好地鼓励和引导广大村民热爱学习、享受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从而为农村建设打下良好基础。为此,我们针对全村村民开展了各项教育培训活动,努力营造人人学习、处处学习、时时学习的浓厚氛围,推动了“学习型行政村”创建活动的开展。

一是为村民普及法律知识,组织发放法制宣传资料,播放法制教育片,让村民学法、知法、守法、用法。还为村民举办了讲座、咨询,传播健康教育知识。主要宣传卫生保健及老年养生知识,自救、互救以及防灾知识等,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加强保健、预防疾病”意识,倡导了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是对外来人口的服务管理上,为外来人员建立台账,做到底数清楚,服务管理并举。请工商、计生等部门的领导为外来人员举办讲座,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协助公安部门做好外来人口的登记、接待、咨询、投诉等服务工作,并定期不定期走访,听取外来人员的意见情况,及时提供服务和援助。

三是在特定群体的帮扶上,组织定期开展义务宣传,助老帮困等活动,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加强对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等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基本国策,增强妇女的法律素养。建设领导小组人员还邀请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保健医生讲解健康保健知识,请老教师讲解如何加强未成年人教育,分析青少年犯罪原因及如何防止青少年犯罪,等方面的知识,倡导尊老爱幼,邻里间和睦相处,让欢乐、祥和、文明的新风尚走进每个家庭。

四是在劳动力就业上,积极引导村民学习农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同时还举办了农村自主创业指导讲座等活动,引导有开拓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自主创业,为我村培育了大量实用人才,提高了村民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农村劳动人口就业率明显提高,使农村家庭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为使创建学习型行政村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将其与其他各项工作,充分有机结合起来,突出重点有的放矢,以点带面,扩大影响,打造了农村学习的新氛围,农民群众的知识层次得到了明显提升,农村的社会风气、社会环境得到了明显好转,农村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对照上级要求,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我们将不断探索创新,创造村民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激发全民共同学习的热情,充分发挥我村的优势,带头学知识,努力开拓市场,带领农民群众致富。

推荐第2篇:行政村

行政村2011年“三夏”安全防火责任书

为了防止全乡“三夏”期间不发生焚烧秸杆的现象,确保夏收安全,确保丰产丰收,确保农民财产生命安全,我村保证做到:

1.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三夏”安全防火工作的领导,支部书记为“三夏”安全防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包村干部为具体责任人。充分利用村头大喇叭,把宣传标语、口号、政府通告等张贴到每个自然村,宣传到田间地头,大力宣传“三夏”安全防火知识,让广大村民充分认识焚烧秸秆的坏处和禁烧麦秸麦茬的好处,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强化安全措施,麦收后24小时内清除秸秆,麦茬高度控制在15公分以下,村要与农户签订安全防火责任书。

3.村支部书记和包村干部要组织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组长24小时轮流值班,及时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巡查,确保一旦发生秸秆焚烧现象,立即采取应急措施,迅速扑灭火灾。

4.凡发生秸秆焚烧现象的村,一律进行经济处罚。过火面积1亩以上,经乡应急队处理的,一起罚村500元,扣积分50分,包村干部每人扣100元;发生3—5起的支书降为副支书,主持工作;发生5起以上,支部书记就地免职,班子重新调整。不论发生几起,只要造成经济损失等严重后果的,将对村支部书记及有关责任人依法依纪进行从严处置。

5.在今年农桐间作区域内的村,要保护好桐树,每损毁桐树1株罚村15元,并由公安部门对当事人给予经济处罚和行政拘留。桐树保存率达不到90%的村,支书降为副支书,主持工作,保存率达不到85%的村,支部书记就地免职,班子重新调整。

刘集乡党委、政府:

_____村支部书记:

工作片片长:

2011年6月3日

农户2011年“三夏”安全防火责任书

为了防止全村“三夏”期间不发生焚烧秸秆现象,确保夏收安全,确保丰产丰收,确保农民财产生命安全,我们自愿做到:

1.认真学习“三夏”安全防火知识,提高自防自救能力,听从指挥,按要求把麦秸及时清理出地块,麦茬高度控制15公分以下,不烧麦秸,不烧麦茬,不做影响和破坏“三夏”安全生产的事情。

2.发现秸秆焚烧现象,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扑灭火灾。3.对因焚烧秸秆引燃小麦造成经济损失和重大影响的农户,给予当事人经济罚款500—1000元和行政拘留15天;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法律责任。

_____村___组

农户_____

2011年6月3日

农户2011年“三夏”安全防火责任书

为了防止全村“三夏”期间不发生焚烧秸秆现象,确保夏收安全,确保丰产丰收,确保农民财产生命安全,我们自愿做到:

1.认真学习“三夏”安全防火知识,提高自防自救能力,听从指挥,按要求把麦秸及时清理出地块,麦茬高度控制15公分以下,不烧麦秸,不烧麦茬,不做影响和破坏“三夏”安全生产的事情。

2.发现秸秆焚烧现象,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扑灭火灾。3.对因焚烧秸秆引燃小麦造成经济损失和重大影响的农户,给予当事人经济罚款500—1000元和行政拘留15天;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法律责任。

_____村___组

农户_____ 2011年6月3日

推荐第3篇:鞍子山行政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2011年鞍子山行政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汇 报 材 料

鞍子山行政村位于岱海镇东,距县城3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1010户,3929口人,耕地总面积14800亩。鞍子山村委会办公活动场所兴建于2010年,内设党员活动室、计划生育服务室、图书室、多功能党员远程教育培训中心等。

鞍子山行政村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部署,始终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强全村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加强班子建设,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村支部紧紧围绕“清廉、为民、务实”的工作目标,坚持从干部教育、制度建设和公开监督上寻求突破,把廉政建设与党的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精心安排部署党风廉正建设工作 我村党支部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根据镇纪委工作安排,及时召开了专门会议,对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做了具体安排,党支部书记负总责,纪委委员具体抓的领导体系。认真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建立健全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的配套制度,完善农村基层干部学习培训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制度、村级民主决策制度、

农村民主议政制度、“双述双评”制度、村务监督制度以及建立村级档案管理制度,并根据形势发展和实际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制度,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充分认识开展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农村社会结构、组织形式和利益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的民主意识、维权意识、监督意识明显增强,不仅要求维护自身利益,而且要求更多地参与村里重大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不仅要求村干部廉洁自律,而且要求他们办理村级事务守规矩、重公道、讲效率。农村形势的新变化、农民群众的新期待,给我村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实行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有利于规范农村干部施政行为,有利于规范村级公共权力运作,有利于群众参与管理和监督,有利于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和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三、重点规范村级事务管理流程。

开展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是我村坚持把农民群众关注的经常性村级重要事务作为流程化管理的主要内容,重点是村务公开、财务审批、村集体“三资”管理、惠农资金发放等事项。进一步健全完善重点村级事务的管理制度,规范并严格执行每一具体事项的工作程序,保证村级事务管理按流程规范化运作是我们的主要做法。对涉及农民群众利益的其

他经常性村级事务,如宅基地申请审批、农村公益事业项目建设、最低生活保障费发放、计划生育、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也都纳入了流程化管理。

我村开展的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新制度新机制,正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我村一直注意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不断充实和完善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建立开展这项工作的长效机制,为建设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示范村,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提高村级工作规范化建设水平而不断努力。

岱海镇鞍子山行政村党支部2011年12月1日

推荐第4篇:学校撤并情况汇报

九甲镇中心小学撤点并校情况汇报材料 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坚持发展教育,努力提高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九甲镇中心小学,始终把办好教育,出好人才为根本,努力抓好教育工作。

2013年4,九甲镇中心小学共有学校7所,共有42个教学班,有学生1144人,其中:女生550,苦聪学生459人。总寄宿制学生852人。有学龄人口892人,入学890人,入学率达99.8%,巩固率达99.7%,完学率在97.3%。有教职工93人,专任教师92人,教师合格率达97.3%。全镇小学占地面积36167平方米,有校舍建筑面积8803平方米,其中:框架2615平方米、砖混6188平方米。全镇建有远程教育接收站7个,多媒体教室1个,计算机教室1 个。全镇小学有图书15066册,生均13.1册。

教育布局调整是教育形式发展的必然变革。把学生相对比较少,条件比较差,交通不便的完小或教学点撤并到中心学校,整合资源,让学生享受更优质的教育待遇是发展的必然。因此,九甲镇小学自2010年以来一共撤并学校两所,学生数在20至40人之间。

一、撤校情况

仓房小学于1866年9月建校,2010年7月撤并入九甲镇中心校。 登高小学于1967年9月建校,2011年8月撤并入九甲镇中心校。

二、目前各村小学基本情况

1、九甲中心完小(即九甲中心校)于1846年办学,至今已有167年的办学历史。接受来自全镇各村组、街道、单位、流动人口学生,现有教学班16个,有学生582人,有教职工51人,寄宿制学生 1

440人。

2、和平村小学:1944年9月办学。2006年,响应上级集中办学要求,把五六年级集中到中心校就读。现在有教学班3个,有学生57人,寄宿制学生56人,有教职工5人。建筑面积288平方米。距中心校11公里。

3、三台村小学:该校于1866年建校,至今147年的历史,2009年,把五六年级集中到中心校就读。现在有教学班4个,学生51人,寄宿制学生0人,有教职工5人。距中心校9公里。

4、果吉村小学:1924年办学,2005年学校响应上级集中办学要求,把五六年级集中到中心校就读。现有教学班3个,有学生37人,有教职工5人,宿生6人。建筑面积434平方米。距离中心校3.8公里。

5、文岗村小学:1964年9月办学。现有教学班4个,学生72人,寄宿制学生52人,职工7人,建筑面积270平方米。2009年,把

五、六年级学生并入甸坑小学(家长自愿全部送入中心校就读)。距离甸坑小学7公里,距离中心校24公里。

6、甸坑村小学:1954年9月办学,是九甲镇的第二重点完小,有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数196人,有教师13人,寄宿制学生177人,学校占地面积400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86平方米,接受勐真小学、文岗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就读。

7、勐真村小学:于1955年9月办学,有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数134人,寄宿制学生101人,有教师7人,学校占地面积41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88平方米。勐真村小学距离甸坑村小学17公

里,实际学生到甸坑小学就读路程根据分布情况有所不同。为提高办学效益,五六年级学生并入甸坑小学就读。

三、学校撤并的经验及教训

﹙一﹚、经验

1、达成共识,明确分工。学校撤与不撤是政府决定的,撤哪个学校,撤并到哪里都要有文件、批文。学校是具体操作部门,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向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并逐级上报,作审批。村委会配合镇政府做好宣传工作,召开村民大会,并解决好撤并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到思想统一,看好发展前景。

2、提前做准备,矛盾消除在点上。一般情况下,我镇学校撤并目标一年前或半年前就知道,工作也在半年前就做准备,不是临时行事,学校制定撤并计划安排,并实施。碰到问题立刻解决,不回避、不积累,后面的问题就容易了。

3、全力做好交通安全工作,不遗漏其他工作。学校撤并工作中,最大的困难是学生上学的交通问题。虽然学校无法解决,但无可回避,尽最大的努力汇报,协调、想办法,做到村委会、村民小组长帮助协调家长按时接送。

4、成立财务和资产清理领导小组以及撤并学校村工作指导小组。处理好撤并学校的资产及管理,严防遗失,被侵占。加强信息收集,及时反馈撤并工作信息等。

(二)撤并带来的效益

1、通过校点的合并,拓宽了教师的交流学习环境,教师个人的能力素质有所提高,任课负担有所减轻,有更多的时间研究教学,备

课,批阅学生作业,教学效益提高。

2、优化了教师队伍建设,配臵更加合理,专业化更强,对实施素质教育有更大的推力。并校以后,有专业特长的教师能力能够得到发挥,更好的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解决了以往大部分教师无法开展英语、美术、体育等现象,学生的发展更加全面,能力素质相对更高

3、学校对教学软件硬件投入更加集中,基础实施服务教学的效益更加明显。

﹙三﹚、撤并暴露出来的问题

1、撤并后的学生上学路程相对远,有的达二十多公里,交通费用加大,隐性的安全隐患加大。家长精力和负担加重。孩子很小就离家去住校,要常常担心,时常探望教育支出成本增加。

2、学校撤并后留下的闲臵校产无人管理,破烂的D级危房存在安全隐患,学校要为校产的维护支出资金。

3、由于并校,合并后校舍、设备、设施、食宿和教学条件配套不足,带来各种压力。

4、学校撤并后按常理应该教师剩余,可是出现外调,学校教师仍然不足,更不要说是年轻教师补充。老龄教师退不下一线,新任教师进不来,导致了质量不均衡的现状,致使教育质量也出现差距。

四、关于我镇小学撤点并校的一些构想

近年来,九甲镇中心小学在教育发展进程中,没有发生盲目撤并的现象,所收并的校点都依法依规进行,今后也一定汲取成功的经验。

九甲镇地域特殊,山高坡陡,交通不便,“麻雀式”学校的存在,

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较大的限制,可以加大学校的兼并力度,理由是:

1、“麻雀式”学校大多数学生属于寄宿,即使并到中心校点,任然可以寄宿。

2、撤并规模小,学生少,距离中心点近的学校,如和平村小学、三台村小学、果吉村小学,可以避免教师资源的浪费,对开全课程,上足课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起到更好的作用。

3、九甲镇中心小学教师平均年龄较大,并校后,课时负担得以减轻,工作质量和效率会有所提高,消除了在村小学一个人担任一个班级教学,全天候满负荷工作,出工不出力的混课现象。

4、学校编制102人,在职93人,缺编数较大。2013年幼儿园建成,需配备教师,学校的人力资源缺口加大,兼并后,可以减轻缺编压力。

5、兼并学校后,教师工作环境得到优化,年轻教师更进得来,留得住。

总之,学校布局调整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的稳步推进,本着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原则进行布局调整,发挥积极因素,消除负面影响。使之真正成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教育伟业

九甲镇中心小学

2013年4月20日

推荐第5篇:驻大寨行政村工作组3月5日工作汇报

驻大寨行政村工作组工作情况汇报

(2011年3月5日)

一、工作开展情况

1.继续张贴《公告》。大寨村、庙后张在入村显著位置再张贴《公告》,并对群众的询问进行解答,向群众宣传拆迁政策,安抚群众情绪,消除群众疑问。

2.继续制止私搭乱建。大寨村、庙后张、小老营继续高度关注私搭乱建行为,到私搭乱建未停工的农民家中,宣传政策,劝阻施工。

3、公开账目。港区管委会常智谦副主席在小老营村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及工作组碰头会,向村党员、群众代表及村组干部公开了第一期、第二期征地补偿款的账目,并向全村群众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码,鼓励群众直接向自己反映情况及咨询问题,或者将意见投送到意见箱。

4、截止目前,大寨村闲散劳动力报名到富士康工地打零工的共有36人(其中26女10男),多集中在40-55岁之间。工作组正在积极协调,力争村民能够到工地干活。

二、存在问题

1.在劝阻村民私搭乱建中,部分群众以房屋漏雨,要娶媳妇为由不予配合,由于我们对搬迁时间不明确,解释工作不能得到

- 1

推荐第6篇:慈溪市行政村

慈溪市辖5个街道、15个镇,即:浒山街道、古塘街道、宗汉街道、白沙路街道、坎墩街道、龙山镇、掌起镇、观海卫镇、附海镇、桥头镇、匡堰镇、逍林镇、新浦镇、胜山镇、横河镇、崇寿镇、庵东镇、天元镇、长河镇、周巷镇。共有48个社区、27个居委会、297个村委会(2007年4月)。市人民政府驻白沙路街道三北大街655号。

白沙路街道

白沙、二房、八字桥、三洞桥、上周塘、长春、白沙路、西华头、后油车、宏坚、武陵桥、河角、轻纺、高河塘、隆兴、赖王、新横江、墙里、潘余

古塘街道

上傅家、开发、西洋寺、团圈、园丁、青少年宫路、旦苑、担山跟、城北、舒苑、太屺、石桥头、界牌、新潮塘

浒山街道

三碰桥、上叶家、水南、东门、东山、东海、古塘、孙塘、光辉、阳明、寺山路、金山、金南、金东、鸣山、眉山、剑山、施山、南孙塘、浒西、湾底、楼家、新江路、虞波、虞家路、天香桥

坎墩街道

坎墩街、二灶市、三群、三四灶、五塘新、四塘南、孙方、坎东、坎中、坎西、沈

五、直塘

宗汉街道

曙 光、二塘新、马家路、史家、江东、百兴、百两、庙山、金堂、怡园、周塘东、周塘西、高王、联兴、新华、新界、新塘、漾山、潮塘

龙山镇

龙山、三北、新街、山下、凤浦岙、东门外、龙头场、龙山所、西门外、伏龙山、邱王、金岙、双马、田央、东渡、达蓬、施公山、徐福、海甸戎、筋竹、新联、小施山、太平闸、王家路、杨高、方家河头、黄杨岙、淞浦、新西、新东、潘岙

掌起镇

长溪、五姓点、巴里、东埠头、古窑浦、厉家、叶家、戎家、任佳溪、陈家、周家段、洪魏、柴家、裘家、鹤凤

观海卫镇

城南、城隍庙、鸣鹤、上横街、山海、卫东、卫西、卫北、卫南、王叶、五里、天妃宫、方家、东山头、东营、施叶、蒋家桥、锦堂、新泽、福山、三塘头、大岐山、小团浦、五洞闸、东桥头、师东、沈师桥、洞桥、昭十三房、淹浦、塘下、双湖、白洋、杜岙、杜家桥、昌平、昌兴、昌明、宓家桥、南港、鸣兴、湖东、湖滨

附海镇

附海、四界、东海、东港、花木、花塘、南圆、海晏庙

桥头镇

小桥头、上林湖、五丰、五姓、毛三斗、丰潭、烟墩、潭河沿

匡堰镇

匡堰街、王家埭、石人山、龙舌、岗墩、宋家漕、倡隆、高家、乾炳、樟树

逍林镇

逍林街、水云浦、宏跃、林西、逍路沿、桥

一、振兴、破山、联明、新园、福合院

新浦镇

新浦街、上舍、* 下一灶、下洋浦、* 马潭路、五塘南、六甲、六塘南、双庆浦、水湘、西街、老浦、余家路、洋龙、荣誉、高桥、* 浦东、浦沿、腰塘、新闸、黎明

胜山镇

胜山、一灶、二灶、三灶、大湾、上蔡、四灶、胜东、胜西、胜南、胜山头、镇前

横河镇

梅川、子陵、大山、上剑山、马堰、东上河、乌山、乌玉桥、石堰、龙南、龙泉、东畈、伍梅、孙家境、宜青桥、相士地、洋山岗、埋马、秦堰、梅园、梅湖、彭南、彭桥、童岙

崇寿镇

崇寿、三洋、六塘、四灶浦、相公殿、海运、* 海南、崇胜、傅家路、傅福、* 富北、健民

庵东镇

宏兴、振东、元祥、马中、江南、* 兴陆、华兴、宏兴、虹桥、海星、桥南、珠江、振东、富民、* 新东、新建、* 新舟

天元镇

十甲、天元、天潭、元甲、双东、兴柴、界塘、省塘头、潭南、潭东、潭北、潭河

长河镇

长河街、大云、大牌头、云海、长丰、宁丰、沧田、沧北、沧南、贤江、高兴、垫桥

周巷镇

东河、平王、花墙门、周西、海莫、蔡家、二塘、下吴家路、万安庄、万寿寺、大古塘、云城、双乐、城中、湖塘新、路桥、新潮、新缪路、镇东新、小安、三江口、天灯舍、长胜市、双潭、西

三、劳家埭、周邵、建

五、海江、登州街、路湾

推荐第7篇:灵寿县行政村

1、灵寿镇:

大东关、小东关、岗头、安定、胡庄、东合村、南合村、南岗、大吴庄、西关、北关、城内、西托、南托、孟托、东托、北托、相托、安托、北岗、新村、漂里、

2、三圣院乡:

同下、义和庄、三圣院、南纪城、北纪城、东纪城、白马岗、西木佛、东木佛、新兴

3、北洼乡:

北洼、南洼、小韩楼、南湖、北湖、朱食、西孙楼、东孙楼、党家庄

4、南宅乡:

马家庄、良同、院同、南寨、北寨、秋山、青廉

5、牛城乡:

牛城、东王角、中王角、西王角、东洼、西洼、忽冻、倾井庄、牛城庄、南倾井、中倾井、北倾井、东城南、西城南、故城、城西

6、狗台乡

尹凡同、张凡同、武凡同、苏凡同、南朱乐、南狗台、北狗台、南堤下、北堤下、景上、王阜安、南城东、北城东、索阜安、马阜安、程阜安、张阜安、栗阜安、孙家庄、盖家庄、岗北、东蒲北、贯庄

7、青同镇

南青同、韩洼、南贾良、北贾良、马家坟、东青同、西青同、北白石、南白石、上邵、下邵、护驾疃、苗朱乐、杨朱乐、刘朱乐、高朱乐、白朱乐、韩朱乐、甄朱乐、

8、塔上镇:

塔上、马庄、徐家村、贾庄、刘家村、高家湾、北广化、南光化、中菅村、东菅村、桑家庄、李家庄、西菅村、万里、赵庄、东金山、曹庄、索庄、

9、慈峪镇:

慈峪、冯家庄、龙田沟、徐家疃、土头、柳沟、黑山、凤凰楼、申家庄、董家庄、杨家园、卢家洼、岭北、南伍河、北伍河、中伍河、西伍河、东湖社、上下庄、西柏山、东柏山、郝家河、正峪、桥塘沿、东刘庄、西刘庄、苏家村、杨家庄、湾里、石坎、寨里、胡家庄、柳家庄

10、燕川乡:

南燕川、北燕川、官庄、冯官庄、司家庄、鲁柏山、万寺院、营里、白家沟、西庄、东庄、西湖社、南庄、洞里、新湖社、南按、新装、

11、谭庄乡

刘库池、山门口、北谭庄、南谭庄、北文城、南文城、北霍营、中霍营、南杨沟、北阳沟、程家庄、乔家庄

12、谭庄乡:

东岔头、西岔头、大夫庄、板峪、杜家沟、松阳、王家庄、南台头、岸沟、东高阳庄、坡门口、李家沟、胡家坪、大南地、刘家沟、寨南、牌坊、瓦房台、

13、陈庄镇

张家台、贾峪、七祖院、东村、中村、西村、石砠、西坡、大湾、西湾、南沟、长峪、朱家背、王家沟、白家河、下庄、西石门、北庄、鹿沟、高丰台、东庄窝、西柏峪、野鸡铺、李家寨、西庄窝、寒巴、芝麻沟、新开、龙堂、龙门沟、功德、北熬、玉泉庄、大庄上、水泉、后山

14、寨头:

山神庙、水峪、张家庄、麒麟院、任家庄、沙子洞、杨树沟、石佛、枣园、苏家庄、尹家庄、彭家庄、寨头、牛庄、女庄、女东庄、漆油沟、九岭、

15、南营乡

团泊口、丑泥口、银洞、南枪杆、南寺、黄土梁、车轱辘砣、石猪口、杨家台、张家沟、东槐树沟、东寺岭、西寺岭、南营、北营、木佛塔、抓马、漫山、大地、庙台、油盆

推荐第8篇:撤并学校校长发言稿

布局调整撤并学校家长会发言稿

平湖第五小学校长 蒙贤安

尊敬的各位家长、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广大家长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我校家长会,我向到会的各位家长表示热烈的欢迎,你们支持学校的工作,我向你们表示感谢。根据平塘县教育局《乡镇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工作推进实施方案》的工作的要求,2016年3月,将对全县部分学校进行撤并,包括平湖三小和我们平湖五小,即将撤并到平舟实验小学合并办学,这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再下个学期,我们将拥有崭新的学校,我向在坐的各位家长发出一以下倡议:

1、积极配合工作,及时了解县委县政府的政策,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方向;

2、随时与本班班主任取得联系,及时了解你的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表现;

3、积极响应上级的决策与安排,一如既往的支持学校工作;

4、合并学校以后,做好孩子上学的路线调整,做好接送孩子的准备,确保上学、放学路途上安全。

5、合并学校以后,根据办学需要,两所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可能会打乱,重新分班,所以请各位家长做好心理准备,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

6、遵守新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确保孩子适应教学环境。

新学校的建立,给了我们更加优美、更加功能完备的学校,所以我们还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好教学工作:

一是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在学校管理上,将继续多措并举,齐头并进,有的放矢,尤其是在教学管理上,二是学文件、用文件,用“好”文件,“不谋一时者不足以谋一域”,因此,注重把每一个文件,每一项制度、措施作为学校管理的依据,如:绩效工资,严格执行教育局、制定的绩效工资制度的同时,又把制度进一步细化,极大对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三是注重教师培训,成绩的提高在教师,教师的提高在学习,因此,为教师的素质提高提供平台。外派教师外出学习,使老师业务水平的再提升,进一步增强了他们教学的底气,提高了他们的执教艺术!四是强化校园管理,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层次。坚持“节俭开支”,坚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的理念,美化校园浓厚的育人气息,为学生的成长奠定了基础。确保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五是创新思路,再鼓干劲,谋学校工作新提升! 俗话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校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就新学校今后的发展,一是要创新工作理念,促进和谐全面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二是落实工作主题,紧抓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坚持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的理念,采取骨干带动,—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思路,尽早实现合并办学的良好教学效果。

我的发言完毕! 谢谢大家。

2015年11月19日

推荐第9篇:学校撤并莫忘校史

学校撤并莫忘校史

我曾经到一所名校参观讲学,不由我不嗟叹:真阔气,不愧为名校呀!

不知诸君有无与我同样的感受:时下参观国内名校,犹如观光朝圣。去名校参观,最能提起我兴趣的不是豪华气派的楼堂馆舍,不是“武装到牙齿”的现代化设施设备,不是争奇斗艳的花草树木,因为这些东西有钱就可以买来,谁有钱谁都可以买来。我最感兴趣的去处是为一般人所不怎么待见的校史室(馆),从这里最能看出一所名校的内涵底蕴,能看出一所名校的历史传承,能看出这所名校之名是沽名钓誉,还是名副其实;是假冒伪劣,还是货真价实。

这所名校的校史(档案)馆在装饰上着实下了一番工夫,颇费了一些银两。有那么一瞬间,我曾自问:把这么多钱堆到这上面,值吗?也只是一瞬间就释然了,国人历来好面子,校史馆就是学校的脸面,有粉往脸上擦,有金往脸上贴,这也算擦得、贴得是个地方了。

在介绍该校校史沿革的陈列橱窗前驻足,在一串炫目的灯光下,我发现“学校首任校长”一栏竟然空着,一时好奇心起,便忍不住要向管理员教师请教一番了。这是一名年轻漂亮的女教师,落落大方、彬彬有礼、细声细语地对我说:“是这样的,由于年代久远,学校又经过多次重组整合,虽经多方查证,但最终无果。”“只过了几十年,也算年代久远吗?”这是我心中的疑问,并没有真的说出来。“我想借阅一下贵校历任教师的名册,不知可否?”“真对不起!我校校史(档案)馆尚在不断完善当中,现在无法向您提供。”这名年轻漂亮的女教师依然细声细语地答道,这么看来,我夸她“落落大方,彬彬有礼”是把人家给看低了,还应该加上“训练有素,久经考验”才妥帖,其机敏程度简直可以做“新闻发言人”了。

我不是有意要难为人家姑娘,何况人家对我并无半点失礼之处,而是我真的觉得这个东西对一所学校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学校是什么?只是楼堂馆舍、设施设备、花草树木吗?当然不是。“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的“大师论”闻名天下,虽然说的是大学,但在我看来,对中小学校同样适用。稍有教育常识的人都晓得,学校是靠包括校长、名师在内的广大教师支撑起来的。名校之名不能靠吹和捧,吹出来、捧起来的“名”犹如魔术师手里的七彩肥皂泡,看起来很大、很美,但升不高、走不远,更活不长;归根到底是由包括校长、名师在内的广大教师凭汗水、心血与智慧培育、浇灌出来的,而这一切必然惠及莘莘学子并通过他们充分地呈现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既是受益者,也是建设者,其功不可没。

校史是什么?就是一任又一任的校长,一茬又一茬的教师,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共同承续的学校教育生活。包括两个方面:“文”与“献”。二者是有区别的,人们往往把它们混为一谈。“文”包括文字(图片)记载的纸质档案、视(音)频影(音)像电子档案、各种实物档案等;“献”一般是指还健在的重要历史事件的亲历者、见证人或知情人,如历任老领导、老教师,历届老校友、毕业生等。可见,“献”是人而不是物,这是校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口述历史、自传、回忆录等是对校史的重要补充和最有价值的佐证,这又是常常为人们所忽略的。

校史具有教育及文化意义,自不待说。每一所学校的校史都有为学子们所感到骄傲与自豪的华章;每一所学校的校史都有值得学子们终生为之魂牵梦绕的地方;每一所学校的校史,都是特定历史时期国家教育史的组成部分,说是特定历史时期国家教育史的缩影也不为过。

校史是连续的,不可分割的;是客观的,不容许被篡改的,尤其是不能被强制遗忘的。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说:“多建一所学校,就少建一座监狱。”而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说:“你每关闭一所学校,你就必须开设一座监狱。”这两位大文豪,一老一少,来自不同国度,好像是站在中国的春晚舞台上同台给中国观众表演相声,就是不知道国人能否听出其中的幽默来。现如今国内中小学校撤并已成家常便饭,在这股大潮的强力冲击下,该撤并的与不该撤并的统统撤并掉了,这跟旧城改造式的“强拆”不是一个路数吗?拆掉的、撤掉的是什么?只是看起来有些破旧寒酸的校舍吗?只是被某些人当成包袱累赘的学校吗?不!表面上看,拆掉的是一座座校舍,撤掉的是一所所学校,实际上割裂了历史传承,斩断了文化脐带,碾碎了许多人的梦想。如果老帅彭德怀仍健在,定会顿足捶胸,重复他那句名言的:“崽卖爷田不心疼!”

“撤并”的本义是“撤”与“并”,不能只强调“撤”而忽略了“并”,在我看来,一个“并”字足矣。“并”的意思是“合”,是“汇聚”,而不是消灭、消亡。一所由几所学校合并成的新学校,至于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即便用的是原来某所学校的名字,这所新学校也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那所学校了,截止到眼下这所新学校的校史就是原来每一所学校校史的合集,少了谁都是残缺的,少了谁都不行。一所老校的校史犹如一条大河,正因汇聚了数条涓涓细流才成浩荡之势,流淌的是岁月沧桑,是不朽的教育传说。个中道理,作为合并后新学校的校长必须明了,嫌贫爱富之心不可有,厚此薄彼之为不可取,要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了,懂得珍惜这一笔笔厚重的精神财富,这也许正是再造学校的难得一遇的契机。我们看到有的校长对于并入学校和教师畏惧如虎,整天如防贼一般加以防范,想方设法欲抹掉一切痕迹和影响,要么只字不提,要么极尽贬损之能事。这样的心胸能办好学校吗?这种作为能算得上明智吗?“忘记了历史,就等于背叛”。这样一所连首任校长的名字都能忘记的名校,又会是一所什么样的名校呢?不能不让人浮想联翩。

因此,我在中学任校长的11年间,责成有关部门把学校党政工团组织机构及成员、教师名册及岗位(工作分工及变动情况)、毕业班学生名册、毕业合影及去向等,按学年度详细登记造册,作为校史存档备案。即使许多年以后,要查找相关资料,也可以毫不费力,手到擒来。不幸的是,我原来任职的学校,在我调离以后也“被撤并”,不知道那些被我当成宝贝的校史资料如今可安好?

推荐第10篇:行政村党建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三年来,在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围绕经济建设、解放思想、积极进取,较好地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安全生产、党风廉政建设、为民办实事、森林防火、综合治理等方面有了新的提高,在村两委班子全力协助和广大村民共同努力下,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和乡党委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抓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宣传活动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广大党员干部思想,不断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根据上级文件和乡党委工作会议的安排和部署,我们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了新《党章》的学习活动。认真学习并落实“三项制度”。不断加大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力度,党支部以“三会一课”为载体,以电化教育的有效形式,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施。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开展新时期基层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学习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干部群众的精气神。充分调动了广大干群的积极性,更好地开展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

二、加强班子建设,创新社会化服务机制

村党支部现有党员72名,其中:男党员63人,女党员9人,高中以上文化11人。任职期间发展党员5人,入党积极分子10人。支

部活动正常开展,按照五个好村党支部的要求,狠抓村两委班子建设,村党支部以强化制度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村两委议事制度,村干部廉洁自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坚持定期召开两委会,积极建设文明村落,掀起我村发展的浪潮。

农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积极培养后备干部,发展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村党员,进一步提高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强力推进了农户万元增收工作,为今后农户万元增收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加大经济发展力度,促进农户万元增收

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针对目前村民的文化程度、创业意识相对薄弱,为了进一步提高全体村民的农业生产技术、动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高优品种推广技术,农村专业技术培训、村读书室是广大群众提高增收意识的重要阵地。结合“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我村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现已发展银花800多亩;高端猕猴桃600多亩;养殖土鸡年出栏20000多只。

四、增强廉洁自律,提高群体形象

三年以来,我能自觉遵守干部廉洁自律的规定,要求自己做到按条例自律、用制度自律、以“自身”自律。在实施农村低保工作、分配扶贫救济财物工作、组织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转移工作、发展党员、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工作等方面,秉公办事,杜绝以权谋私。在经济问

题上,一切开支严格要求在村两委会议上讨论决定,并每季度实行村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组织监督。

五、积极筹措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推进农村村庄整治,改善我村环境卫生面貌,彻底改善了村庄的卫生环境;不断完善道路建设,进一步提高全村道路质量。三年来我村筹积资金18万余元新修了三座便民桥及6公里的通组公路。同时加强社会综合治理,积极妥善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六、统筹兼顾,推动全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积极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积极做好为农服务工作。根据上级有关政策,成立了村务公开民主理财小组和财务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开展定期审议,接受群众监督。抓好计划生育、新型合作医疗、城乡基础养老保险工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有效开展;逐步推进城乡基础养老保险工作,把符合参保条件的城乡居民都纳入到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来,做到应保尽保。

经过三年的努力,我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总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

(一)在工作中新思路、新举措不多。对农村工作还是按上级部门的安排进行,自身独创性工作开展不够,工作新局面有待进一步打开。

(二)经济活动能力较弱,发展当地经济不理想。虽然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上做了一些尝试。但总体上由于自己对市场经济知识了解不多,缺少经济操作实践经验,加上本村经济条件所限,因而自己花

在事务性的工作时间和精力多一些,在发展当地经济工作上不甚理想,还有待锻炼提高。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加强群众教育做得不够。农村文化建设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而我村由于经济落后,事务性工作又多,使得我村的农村文化建设欠缺,对群众的教育和业余文化生活开展得不理想。

三年来,本人能够根据上级的要求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较圆满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和全村广大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多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始终保持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的作风,继续发扬优点,不断完善自已,结合本村实情,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力争取得更大的进步,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以更加出色的成绩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11篇:行政村档案管理办法

***县行政村档案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建立健全和加强行政村的档案工作,更好的为农村和农民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省行政村档案工作暂行办法(试行)》,结合我县农村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档案是指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办企事业单位以及其它村级组织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不包括驻在本村的上级所属单位(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它组织)的档案。

第三条行政村档案工作是村民委员会工作的组成部分,村民委员会应将档案工作纳入有关负责人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解决档案安全保管、设备和工作人员等实际问题。

第四条行政村档案在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的监督指导下,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有效利用的原则。

第五条行政村档案工作所需经费应列入村财务预算。 第六条村民委员会应确定人员负责本村档案工作。管理本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以及其它村级组织各种门类、载体的档案,并对村办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进行监督指导。

第七条行政村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应具备初中以上

文化程度,具有一定的档案业务知识。

第八条行政村应建立、健全文件材料立卷归档制度。凡是本村村务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均应立卷归档、集中管理。

第九条行政村的档案作为一个全宗进行管理。全宗名称由乡镇和行政村名称组成。

第十条行政村的档案原则上自行保管不向乡镇档案部门移交,不具备保管条件的可由乡镇档案部门代管。

第十一条行政村应按照国家规定,制定本村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经村委会负责人批准报县级档案行政部门审批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备案后执行。

第十二条行政村应定期对超过保管期限的档案进行鉴定。档案鉴定工作由村民委员会组成的鉴定小组负责进行。应销毁的档案编造销毁清册,经村委会负责人批准,由档案鉴定小组两名以上人员监销。

第十三条行政村每年对档案的接收、保管、利用等情况进行统计,并向乡镇人民政府报送档案工作基本情况统计表。

第十四条行政村应配备必要的档案保管,保护设施、设备,做好防盗、防火、防潮、防虫、防鼠、防尘、防高温等工作,定期检查档案的保管状况,对破损褪变的重要档案及时进行修复,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第十五条档案人员变动工作应办妥档案移交工作。第十六条行政村应加大档案工作力度,逐步建设本村档案及有关资料、图书、信息中心。

第十七条制定切实可行的档案借阅制度,利用者应按规定办理利用手续,村档案主要供本村村组织和村民使用,对外提供利用须凭单位介绍信并经村委会负责人批准。第十八条档案人员应熟悉保管档案的情况,编制案卷目录、全引目录专题目录等必要的检索工具,方便利用,并按照有关规定,采取多种形式,揭示、公布档案内容。第十九条本办法由***县档案局负责解释。

第12篇:十佳行政村总结

北湖区优化施工环境“十佳”行政村工作总结

去年“村级为主、和谐发展”的“一三三”工作新模式的基础上,我区继续在全区14个乡镇128个行政村中开展“十佳”行政村评选活动,充分调动了村民支持项目建设的热情,“一三三”工作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真正起到了企业和当地村民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形成了区、乡、村三方之间的良性关系,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企地氛围。全年村级处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矛盾和纠纷340余起,向上级投诉的只有5件,同比去年减少了80%, 做到了大的矛盾纠纷不出乡(镇),小的问题在村、组得到解决,受到了项目业主的高度评价。

一、提高认识,强化机制,健全相关配套制度

一是健全机制。活动开展后,参评的128个行政村严格按照北办发[2011]20号《中共北湖区委办公室北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北优发[2010]1号《北湖区2010年开展优化施工环境评选“十佳”行政村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本村实际,成立了村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理事会,由村支书担任会长,村主任担任副会长,其他的成员从村民代表中产生。二是建章立制。所有参加这次评选的行政村,建立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理事会章程,制定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责任制、- 1 -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例会制度、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沟通联席会议制度。做得比较好的有郴江镇同心桥村、市郊乡长冲村、华塘镇华塘村、万华岩镇张家坪村等村委会,有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牌子、章子,机构,章程及各种制度上墙公示。三是营造声势,加大宣传力度。为了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凡列入参评的行政村,多次在村委会、村小组张帖标语和悬挂横幅,分别召开村组党员、组长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大力宣传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用相关的典型事例对村民进行正面的引导。如,郴江镇同心桥村为了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同心桥经济和社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制作了4块公示牌,书写宣传标语120条。

二、村、组联动严查项目隐患,力争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

今年落户北湖区的重点项目92个,是近几年来重点项目最

多的一年,施工环境的任务重、压力大。区优化办迎着困难上,顶着风雨走,为了使重点项目顺利施工。一是严厉排查重点项目的矛盾和纠纷。凡是有重点项目的行政村,实行“一个项目一名理事会成员、一个工作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责任制。村、组都配备了信息员,发现对重点项目不利人和事立接通知理事会成员调处。如万华岩镇张家坪村在郴州大道改扩建项目两边道路封口时,村民极力反对,村理事通过细致

的排查,找出了为主的惹事者,进行耐心地说服教育,将随时要发生的重大冲突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了道路封口顺利完成。二是加大了矛盾纠纷的调处力度。过去在处理重点项目的矛盾纠纷的时候,有些村、组干部躲得远远的,即使在场的村干部也是你看我我看你,怕得罪人,加大了处理矛盾纠纷的难度,现在在处理矛盾纠纷中,村、组干部的思想统一,言行统一,敢说敢干,不怕得罪人。如市郊乡长冲村,就项目建设调处纠纷30多件,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据统计,今年全区共排查各类项目建设施工环境纠纷隐患350余起,调处解决340余起,其中区优化办直接参与调处解决70余起,确保了辖区内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三、村情民意有了根本性的好转,重点项目的的施工环境得到有力改善

一是加强关系的协调。过去在重点项目建设上,村与项目业主的联系基本脱节,项目业主在工程的施工中遭到当地村民的干扰,既不与乡(镇)联系也不与当地村干部联系,直接向市里反映。村干部认为多事不如少一事,反正你不与我沟通,我当作不知道,你告你的与我无关,项目业主与当地村民的关系紧张,严重影响工程施工的进程。现在村干部已经,改变了这种观念,现在遇到项目业主施工中遭到当地村民刁难,村理事成员积极主动为项目业主排忧解难。项目业主遇到村民刁难

不再是直接往上告,而是首先与当地的村干部取得联系得到当地基层组织的大力支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如华塘镇华塘村设立了外商投资绿色通道服务站,为落户该村的重点项目,协助办理各种手续,提供便利的开工开业条件,协助开发商招聘员工,协调与有关部门的关系,调处劳动纠纷的问题。还有鲁塘镇同祥村在重点项目的建设上村干部分包项目制度,对项目实行蹲点服务,驻地协调,发挥作用在一线,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为项目建设从前期洽谈,选址征地,办理证照,直至开工生产,全程提供“贴身服务”,“保母式服务”。二是注重教育帮助。过去的几年,在国家、省、市、区的重点项目的建设中,少数的村民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的经济发展,只顾个人利益,不顾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拆迁征地补偿漫天要价,强揽工程,强买强卖,只要项目业主不按自已的意愿就阻工闹事,严重影响了施工环境。现在通过村理事会成员耐心的做工作,村民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识不断提高,长远利益进一步增强,大局观念了明显提升。如万华岩镇雷大桥村,年初在107国道绕城线的工程施工期间,村民强行参工参运,影响工程的正常施工,通过村理事会成员苦口婆心的做工作,这些村民经过反思,认识到了自已的错误。还有石盖塘镇石盖塘村、为了不干扰重点项目的施工,出台了“八不准”原则。即,

1、不准强买强卖;

2、不准强装强卸;

3、不准刁难阻工;

4、不准拦车堵路;

5、不准聚众闹事;6不准敲诈勒索;

7、不准偷抢盗窃;

8、不准损害破坏。

优化施工环境“十佳”行政村评选活动的开展,营造了公平竞争的项目建设施工环境,提高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工作效率,优化了全区重点项目建设施工环境。确保了全区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北湖区优化办

2011年12月9日

第13篇:田庄行政村村史

田庄行政村

田庄行政村位王明口镇东南10公里处,东至直河两岸,与沈丘县莲池乡陈庄行政村刘八庄自然村隔河相望,北与王明口镇大于庄行政村相连,南与官会镇靳庄行政村大陈庄自然村相邻。辖田庄、张庄、小陈庄3个自然村,共10个村民组,总面积1.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77亩,全行政村385户,总人口1720人,均系汉族,有姓氏王、于、张、白、杨、贾、魏、田、郑、耿、陈共12姓,其中于姓、田姓、陈姓为本行政村大姓。2014年10月10日开工新建学校一所,村委会驻地位于田庄自然村村东与田庄小学相邻。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8900元。 【历史沿革】

田庄行政村1960年前隶属于胡寨大队,1960年分开后归大于庄大队管辖。1978年后,为便于管理,又与大于庄分开,成立田庄大队,1983年以后变更为田庄行政村至今。

田庄自然村

田庄自然村位于张庄西南,陈庄东侧,3个村民组,149户,651人,村民均为汉族,总面积0.4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4亩。聚落东西长,南北宽,东西道主街一条,南北十多条小路贯穿村里。现有坑塘5个,农用收割机2部,旋耕机2部,全村村民以务农和外出打工为主,留守村民以养羊为主。村民多盖两层楼房。2015年人均纯收入8580元。

1 【村名由来】

据传,清乾隆(1736—1795)年间,田姓长辈因生计从田老家迁移到官会镇田桥,俗称东老家,后又从田桥迁移到此,繁衍生息,遂成村落,故起名田庄。 【姓氏族谱】

田庄现有田氏人口509人,耿氏50人,郑氏12人,魏氏80人,其中魏氏属在田庄打长工,后落户的人家。 【名人乡贤】

魏思省,男,汉族,出生于1938年5月,小学文化,在前胡寨大队和前大于庄大队先后任村团支部书记、大队党支部副书记。田庄大队成立后,任田庄行政村党支部书记,一直到退休。

田 鑫,男,汉族,1984年生,本科学历,后就读于湖南大学,毕业后在宁波汇丰万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工作。

田锦森,男,汉族,1987年5月生,毕业后在沈阳中科院某研究所工作。之后就读于于北京工业大学硕博连读,现在英国伯明翰大学留学。是田庄第一位留学生。

田 浩,男,汉族,1980年6月生,商丘师范学院毕业,后在商丘实验中学任教。

田维精,男、汉族,1977年7月生,毕业于河南大学,现在河南电视台法制频道工作。

耿军委,男,汉族,1994年3月生,毕业于北京邮电大

2 学,现在北京大学攻读研究生。

田孝生,男,汉族,1955年生,曾在大于庄、田庄、赵公桥任教30余年,小学高级教师。曾被评为项城市模范教师。

田孝友,男,汉族,1957年2月出生,1979年考入信阳师范学院。2004年任项城市交通局局长职务,2008年任项城市水务局局长,2013年退居二线。

田孝志,男,1954年出生,中学高级教师,曾在大于庄学校,田庄学校和王明口三中任教40年。曾被评为项城市优秀教师。

田维亚,男,汉族,1953出生,高级教师,曾任田庄学校校长。曾被评为项城市优秀教师。

张庄自然村

张庄自然村位于直河两岸,西与田庄相邻,北与大于庄相接,南与后王庄相望,5个村民组,164户,691人,总面积0.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7亩,两合土,聚落呈南北长带形,村西有南北主道一条,进村有三条东西路,村内有一条水泥路,贯穿南北,坑塘一个,旋耕机2部,大小车辆数部,大部分村民以打工为主,部分村民从事苇编手艺。2015年人均收入8200元。 【村名由来】

据传,清康熙(1662—1722)年间,张氏家族从山东枣

3 林庄迁移到此形成村,故名张庄,后因生计张氏迁出,后有于氏族人于大海从老城迁入张庄,后成望族。 【姓氏族谱】

张庄现有于、王、位、杨、白、贾、周、张八姓氏,其中于氏现有人口306人,王氏102人,魏氏93人,杨氏46人,白氏14人,贾氏22人,周氏32人,张氏76人。 【名人乡贤】

王子彬,男,汉族,生于1936年5月,1982年为群众办电不幸以身殉职,生前为田庄党支部书记。

于庆章,男,汉族,生于1853年。清朝末年,本地治安混乱,土匪猖獗,民不聊生,土匪经常到村庄烧杀掠夺。为了广大穷苦百姓,能过上安宁日子,他组织起本村村民,并请了当地有名的武术教练,教村民练武,来抗击土匪的骚扰。有一次,一名土匪失散在本村村西地,他看到后就拿起铁锨直奔西地,结果他用手中的铁锨把土匪打死,事后人们互相传颂他的英雄事迹。

杨金香,男,汉族,生于1968年11月,现任田庄行政村村委会主任,该村与沈丘县隔一条河,交通不便,他慷慨解囊,带领群众在张庄北头的河道上架起桥梁,之后,又带领大家集资把本村的路修好,方便了群众出行。

于连香、男、汉族、1944年出生,原田庄学生校长,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9月份任大于庄学校教导主任,

4 1988年学校搬迁到田庄,任田庄学校校长,2005年退休,在校期间曾多次获县乡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奖。

杨 威,男,汉族,1988年10月生,中共党员,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历,现在中国航天科光集团第三保密设计部工作。

于文涛,男,汉族,1988年3月生,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研究生学历,现在上海外企工作。

于书喜,男,汉族,1930年生,1952年开始教书,1958年后先后在郑郭镇刘楼、陈州营等学校任校长。多次被评为地区和县优秀教师。

杨君喜,男,汉族,1980年8月生,毕业于南昌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历,现在周口农业银行工作。

小陈庄自然村

小陈庄位于田庄行政村西侧,南与西王庄相望,西与官会镇李桥行政村邢庄相邻,两个村民组72户,378人,皆为汉族、总面积0.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6亩,聚落呈四方形55944平方米,主道为东西路,2个大坑,2条沟,小车12部,大部分村民以打工为主。2015年人均纯收入7900元。

【村名由来】

据传,清朝末年,1876年间有一陈姓人家,携全家三儿两女从沈丘莲池乡刘八庄迁此落户,而后又有陈楷从高寺陈

5 庄迁此居住,故成陈庄,因村小,村名为小陈庄。 【姓氏族谱】

陈氏现有人口296人,张氏现有人口49人,王氏人口33人。 【名人乡贤】

陈家领,男,汉族,1949年2月生,中共党员,现任田庄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曾任村办工厂采购员,为村集体积累了不少财富。在2001年换届选举时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至今。

陈明明,男,汉族,1990年11月出生,2013年6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学历,现在北京联想工作。

陈 伟,男,汉族,1985年9月出生,2008年6月毕业于湖南大学,现在三一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工作。

陈红军,男,汉族,出生于1987年7月生,现在辽宁大连中科院攻读博士学位。

口述人:于书喜 田丙伦

撰稿人:田维义

第14篇:刘庄行政村介绍

刘庄行政村介绍

刘庄村位于县城东南16.5公里处,距东明集镇政府1.5公里。北靠长(兴)金(堤)公路,东与本镇文寨村、荆台集村接壤,东(明)鱼(台)河从村西流过。越过河上的东鱼河大桥,有一条东西村级柏油路与2 62省(山东省)道相接,交通便利。全村有548户,2100人,耕地3479亩。多为汉族,另有满族9人,回族8人,苗族1人,有伊斯兰教信徒8人,基督教信徒15人。

据《刘氏族谱》记载:明永乐二年(1404),刘氏祖定基、元基兄弟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定居。此前,已有胡姓在此垦荒居住,定村名为胡刘庄,后刘氏人丁兴旺,胡姓仅余两户,又迁到胡庄,又因大屯镇亦有一刘庄,与本村相距不远,为避混淆,即称该村为西刘庄,彼称东刘庄。1917年,黄河决堤,附近村庄皆被淹没,为方便船只夜间航行,村内有人在自家楼上设置火把,权作灯塔,周边村人又把该村称为“火刘庄”。但村民忌“火”字,此名不久即消失。

西刘庄初为大名府长垣县管辖,1490年该村编入东明县阳进里,1911年属东明县第六乡东明集乡董局,1944年属东明县第二区,1947年后属二区政府驻地,1953年该村隶属东明集区,1958年属东明集人民公社,1984年3月属该东明集镇至今。

该村曾住有28姓,刘姓居首,现有423户1598人,但非一源,除首迁刘姓外,其余各支皆清未民初迁入。吴姓,清末由安徽省逃荒而来,现有18户100人。关姓于1944年由北京市黑塔区随军流落该村。牛姓于1970年由陕西延安随亲迁入。文、陈、程、闫、李、马、王、张、郑、崔、周、杨、郭、袁、袁、岳、武16姓均于清末民初从周边县当佃户迁入。朱姓、胡姓、宋姓无后消失。薛姓于1955年迁往大屯镇薛庄,邢姓于1979年迁往本镇段庄。史姓,1946年外迁地址不详,傅姓1940年外迁到本镇东明集村,任姓于1952年外迁大屯镇龙山集村。

另刘学成1户2人,1923年讨荒落户开封;1956年,刘景顺、刘水荣支边落户青海格木尔;1957年刘大轮、刘书廉、刘春贵、陈双德4户10人落户湖北某农场; 1960年至1963年,刘金娥、刘林祥、李麦亭、刘新元、刘丙言、刘德运、刘言军、刘洪庆、刘伯汉9户24人落户新疆。

刘庄是县南大村,在清末民初在全县有较大影响。村里有“四大院”,即:刘元照、刘黎照、刘旭照、刘树森四大地主的院落。四大院有楼房80间,厅房、瓦房400余间,其中刘黎照的转楼最为壮观,占地2.5亩,26间房子。 “四大院”共有土地110顷,外庄地两处,佃户400余户。首富刘元照,清光绪举人、河南南汝光兵备道刘雨田之子,拥有土地48顷,在新郑烟厂、济宁烟厂、青岛市老刀、炮台烟厂、新兴集烟厂都有股份。村中60%的农户都是他的佃户。佃农有两种类型,一类种 “把握地”,即有把握的分成,三七分成或二八分成;由地主提供土地、种子、肥料和大型农具,佃农仅兑劳动力和部分小农具。一户多者种60亩,少者40亩。再是“赔物地”,也叫种大地,即佃农请种地主的土地若干亩,农具、牲畜、肥料等生产资料全由自己负责,所收兑半分成。种“把握地”的佃农在麦收前大都断粮,要向地主借贷,到秋季再还,一般为借多少还多少,若数额较大,则另算利息。刘元照算是较开明的,平时还多为佃农施舍,1930年,河北闹饥荒,灾民结队来,他在今东明集设粥厂救济,被四邻八乡称为“刘大善人”。解放后, “四大院”或分给穷人,或国家别作他用,或被拆除。

为防匪防水, 1912年左右经当局准许,在村周修了土寨。寨墙高8米,顶宽5米,上有垛口,内有跑道,全长3华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建有岗楼,五个寨门(四方门、小东南门)镶大铁帽钉。寨墙外挖有海壕,宽约30米,水深丈余。寨门上架有大白龙土炮,配长枪20杆,护寨壮丁30人,夜值更伕3人。平素有3—5人绕寨墙巡逻查看,若遇土匪攻寨,男女老少上寨护守。当时曾有民谣曰:“刘庄寨真是凶,铁裹门,帽子钉,耳把炮摆

三层,寨门架着大白龙”。

1942年春,日寇一个小队和宪兵队、皇协军共900余人由队长小田次郎、伪军队长周佐带领闯入该村,在村中间建了一个“日本园子”,强迫村民为他们担水、劈柴、做饭。以此为据点,经常到八路军活动地区王屯、丁嘴、杨庄一带扫荡,所到之处杀人放火,抢掠财物。针对日伪军的暴行,在该村以开药铺为掩护的地下党员刘甫轩(沙窝乡刘口村人),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在村里秘密发展了刘照军、刘孟义、刘进田、李二完等6名青年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秘密开展对敌斗争。只要日伪军一有动静,他们就把情报送到王屯,致使日伪军每每扑空。1943年底,日伪军气急败坏,撤出刘庄,临走放火烧了“四大院”中的“转楼”和部分房屋,并把村民张垅及其两名姨兄弟扔入火中活活烧死。大火着了七天七夜。三个月后,村民在清理残址时,发现里面还有火星。1945年8月5日,日本侵略军投降,国民党东明县夏营镇部开进该村,建立国民党基层组织,两月后迁往东明集。

1949年3月,该村党员身份公开,村里成立了以刘照军为书记的村党支部,在党支部的领导下,陆续成立了农会、共青团、妇联、民兵连等村级组织,并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没收了地主的土地和房屋,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刘庄村人重视教育,崇尚文化。早在明清时期,村里就有私塾,据《刘氏族谱》记载:刘氏先人刘雨田、刘子励、刘坚、刘禹祥、刘德润、刘德朝等都有贡生、举人、太学生等功名,或被列为军功六品,有储备生员16人。1931年后,私塾废止,刘玉坤做董事,在村里办了一所小学,可容四五十名学生,培养出了刘少文、刘明杰等一批人才。同时,刘黎照还出资3000大洋,在东明集村办起了一所新式学校,为周边村庄培养了一批文化人。1950年,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由共青团员突击,伐树做桌凳,在地主刘广尧的大院子里建起了县南第二个完全小学。展营、东西紫荆、段磨营、东明集等十几个村子的学生都在此就读。*中加办了初中学班。到上世纪80年代初,初中改为三年制,设1—8个年级班。多年来,该校培养出不少人才,如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李建伟,留美学生刘勇,山东鲁能集团调度室主任李鹏博,河南焦作铁路集团公司工程处的总工程师刘克明等都是该校走出的学生。

该村文化底蕴丰厚,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抗日战争时期,由村民郑德功领班的小曲子,有演员6人,长期活动在冀鲁豫周边各县农村,演出内容多为《水浒传》、《隋唐演义》里面的故事。刘安仁的评书,则说《杨家将》、《岳飞传》等,为唤醒民众觉醒,积极抗战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解放初期,村里成立了高跷队,其内容有张老头背老婆、旱船、大头和尚秃二翠等。上世纪七十年代响应上级号召,村里成立了文艺宣传队,移植编排了现代戏《红灯记》、《沙家浜》等剧目,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1983年,回乡知识青年陈银生、刘春林、文中军、闫留生、吴志明,在各自家里办起了“有志青年图书室”,在周围村庄很有影响,许多青年纷纷参加。1985年“有志青年图书室”改为乡溪文学社,受东明集镇文化站领导,打印出版《乡溪》文艺刊物,受到了省、地、县文化部门和共青团山东省委、地委、县委的表扬,社长陈银生也被共青团山东省委评为“青年工作先进个人”,被共青团菏泽地委授予“新长征突击手”光荣称号。

刘庄从商者不少。明清时期,该庄有在外的钱号、商号、药铺。其中刘泮书的“德茂隆”钱号、刘焕升、刘同和的布庄,刘忠裕的“宝生堂”药铺,规模较大。刘泮书的钱号设在东明集东街路北,门面三间,伙计3人。刘忠裕的“宝生堂”药铺,设在东明集南街路西,门面3间,后有院落,有司药、采购、勤杂工6人,都曾红火一时。又有刘大信的粮行,刘云举、刘利仁的酿酒店,贸易范围远到菏泽、开封等地。抗日战争时期,刘元照的济宁北洋烟厂,刘黎照的开封商行;解放前夕,有闫家、陈家的粉坊,及一陈家肉铺,也都有相当规模。建国后,这些在外的商号和村里的店铺得到了新生,其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刘忠裕的开封商行,经过公私合营,成了开封市商界的一个大户,但以后国家多有运动,这些商号和店铺陆续衰微,多数不存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复苏,村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空前,

原来有唯一的一处代销点,今已有百货商店。特别是近年来,吴保富、刘金牛的大棚养鸡、养鸭,刘学印的规模养猪,文中军的养兔,年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村民刘玉龙在济南开木业公司,拥有固定资产百万元。

解放初期,村里粮食产量很低,亩产多在百斤左右,群众生活相当困苦,土地虽多,但旱不能浇,涝无法排,脱不开“靠天”二字。为根治旱涝问题,1960年,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苦干一春天,打砖井6眼,1966年,又从西公路到东公路开挖了2.5公里的引水渠, 1972年多方争取资金打机井8眼,并于1975年引高压电入田,解决了动力问题,1976年修大型扬水站4座, 1979年开挖沟渠3000米,1988年开挖沟渠5400米,2000年,修整沟渠6000米,2002年,再建桥涵闸10座,新打机井30眼,农业生产达到了排灌自如,旱涝保收。 1995年开始,党支部村委会规划实施了农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建林场、果园80亩。推广西瓜种植,并与其它粮食作物套种间作,目前人均种植西瓜1.2亩,仅此一项人均年增收800元。

昔日刘庄,富在少数人,如今家家房屋敞亮,耕作都用机械,照明用电,出行有车;徜徉在村里村外的柏油路上,他们大概想象不出先辈佃农的生活情状,他们在想明天的辉煌。

第15篇:扶贫行政村规划

XX省XX市XX县X个行政村

村级规划

(2011-2015年)

规划上报单位:XX市XX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编制时间:二○一二年二月

前 言 ...............................................1

一、县域基本情况和面临的形势 .........................2

(一)基本情况 ....................................2

(二)“十一五”整村推进取得的成绩 .................2

(三)存在的困难和挑战 ............................6

(四)发展环境和有利条件 ..........................7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9

(一)指导思想 ....................................9

(二)基本原则 ....................................9

三、规划目标及建设任务 ..............................10

(一)布局和范围 .................................11

(二)规划目标和建设期限 .........................11

(三)建设任务 ...................................14

四、技术标准和投资概算 ..............................15

(一)技术标准 ...................................15

(二)投资概算 ...................................15

五、资金筹措及效益分析 ..............................16

(一)总资金来源及分类 ...........................16

(二)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分析 .......................17

(三)社会扶贫和企业赞助情况 .....................17

六、保障措施 ........................................17

I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18

(二)整合资源,增加投入 .........................18

(三)突出重点,扶持产业 .........................19

(四)加强管理,强化监督 .........................20

(五)广泛动员,群众参与 .........................20

八、附图、附表和附件 ................................21

(一)附图

附图1:XX县三十二个行政村区域分布图 附图2:XX县县域产业布局图

(二)附表

附表1:XX省XX县规划行政村列表 附表2:XX省XX县基本情况汇总表 附表3:XX省XX县规划项目建设一览表 附表4:XX省XX县规划投资估算汇总表

(三)村级明细表

II

前 言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做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2011-2015年)‡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开办发„2011‟75号文件)、省扶贫办•关于编制我省村级规划(2011-2015年)的预通知‣、•关于编制我省村级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X贫开办发„2012‟5号)和市扶贫办•关于编制村级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X政贫办发„2012‟3号)的要求,我县有32个行政村被列入XX省89个县2800个行政村村级规划的编制范围,“十二五”期间,中央、省、市将加大对该地区的投入扶持力度,以提升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劳动力素质、保护生态环境为重点,促进贫困行政村物质发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同时,国务院扶贫办将对扶持成效开展专项重点督查和专项绩效考评。为此特制定本规划,以指导我县32个行政村扶贫开发工作,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本规划期为五年(2011—2015年)。规划分为七个部分,即:

一、县域基本情况和面临的形势;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三、规划目标及建设任务;

四、技术标准和投资概算;

五、资金筹措及效益分析;

六、保障措施;

七、附图、附表及附件。

— 1 —

一、县域基本情况和面临的形势

(一)基本情况

XX县地处XX省……,位于……,其中山区面积占97.1%,有耕地面积108.27万亩、林地面积381.56万亩。境内最高海拔2875.9米,最低海拔608米;年平均气温14.9度,年平均降雨量1256毫米。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60.43%,活立木总蓄积量达1577万立方米。全县辖5镇8乡124个行政村(社区),有汉、彝、傣、苗等8个世居民族,总人口34.7万,其中,农业人口31.5万人,占91%,非农人口3.2万人,占9%,少数民族人口3.9万人,占11%。是全国首批优质茶叶基地县、糖料商品生产基地县、名优特林产品(泡核桃)基地县、造林绿化百佳县,全省烤烟种植示范县、无公害茶生产示范县、商品肉牛(羊)基地县、竹类生产基地县、茶文化创作基地县。特殊的地理气候、发展基础、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造就了我县山区农业县的特征,形成了以粮食、林果、烟草、茶叶、甘蔗和畜牧为支柱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同时,XX县又是一个集山、少、边、贫为一体的贫困县。

(二)“十一五”整村推进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XX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认真贯彻落实•XX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紧紧围绕“一体两翼”扶贫开发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 2 —

完善思路、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强化措施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累计解决了4万多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贫困山区基础设施不断加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事业有了新的发展,扶贫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的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圆满完成了“十一五”扶贫开发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二五”扶贫开发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村居民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物价指数的变化,将全国农村扶贫标准从2005年的944元逐步提高到2010年的1274元。以此标准衡量的农村贫困人口数量,贫困人口从2005年底的19.48万人减少到2010年底的15.24万人;农村贫困人口占农业人口的比重从2005年的62.7%下降到2010年的48.3%。

贫困地区经济全面发展。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从2005年至2010年,我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4562元增加到10003元,年均增长17%;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196元增加到966元,年均增长37.6%。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1853元,增加到2010年的3653元,年均增长14.5%。

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国家不断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面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从2006

— 3 —

年至2010年,我县共实施整村推进项目231个,投入各类资金10696.6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3465万元,完成种植经济林果44637.5亩,经济作物15897亩,养大牲畜4932头;建设农村道路338.358公里;架设人畜饮水管道572.366公里,建水池2456立方米,共解决14851人、6050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支砌农田灌溉沟渠(管道)46.886公里,修建机耕路13.1公里,建小水窖143口;架设输电线路103.35公里;建安居房487户,墙体粉刷2521户,地板硬化1807户,改厨28户,改厕3606户,改圈3155户,烤房148座,蚕房31间;建教学楼2幢,卫生室6个,活动室4个,安装广播电视接收设备200套;建沼气池1508口,节能灶2257眼,安装太阳能21套,建公厕6个,垃圾池7个;培训农村劳动力44392人次;建工程标志碑225个。贫困地区农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贫困地区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农村义务教育得到加强,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到2010年底,我县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1%;农村劳动力文盲、半文盲率0.08‰,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7.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到2010年底,参加新农合的农户比例达到99.5%,乡乡建有卫生院,56.9%的行政村设有卫生室。贫困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得到加强。

— 4 —

扶贫工作水平全面提升。“十一五”期间,通过大力实施扶贫开发项目,我县扶贫开发工作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扶贫开发工作机制体制不断完善,整合资金能力不断增强,部门、社会、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程度提高,群众自我发展愿望强烈,“大扶贫、大发展、大变样”的扶贫开发工作格局日趋形成。

工作体制不断创新。一是转变扶贫观念,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参与、社会帮扶的工作机制,使贫困人口真正成为农村有效反贫困主体的重要参与者。二是政府通过制度改革和创新,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提供制度保障和共享改革成果。三是动员和鼓励社会、企业采取社会行为和企业行为参与扶贫工作,使农村贫困地区的政策优势与社会、企业的资本、技术和生产经营等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在社会经济组织与贫困群体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使扶贫开发各方利益最大化。四是政府在继续对农村贫困人口提供直接经济援助的同时,特别重视提供社会服务,并对贫困人口生计能力进行培训,加强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五是引进外资扶贫理念,全面推广“参与式”扶贫开发,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组织化程度和自治化程度,使扶贫攻坚成效和扶贫开发效益显著提高。六是建立整合协调机制,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形成全社会参与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使贫困人口扶持面

— 5 —

广,覆盖率高。

(三)存在的困难和挑战 1.贫困村选定困难

由于我县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全县124个行政村中,较贫困的有68个行政村,这些行政村贫困状况基本一致,基础设施普遍滞后,整体发展水平较低,自我发展能力较弱,整村脱贫难度较大,迫切需要得到上级的大力扶持。但省市分配给我县列入规划指标仅有32个,为行政村总数的26%,需求不足,给贫困村选点增加了难度,反映出我县扶贫工作的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2.规划水平有限

一是机构改革后,县扶贫办由政府议事协调机构调整为部门管理机构,协调能力减弱,协调部门工作难度加大,整合项目资金能力有限;二是扶贫办单位小,人数少,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缺少综合规划知识,达到上级规划要求有一定困难;三是规划思路还够开阔、措施还不到位、针对性还不够强,探索创新力度还不大。

3.投入与需求差距较大

近几年来,各级都逐步增加了扶贫开发投入,但是由于历史、地理、自然等多种因素,贫困行政村仍然存在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行路难、饮水难、就业难、增收难、发展难的问题较为突出,急— 6 —

需建设的项目多,需要投入的资金量大,目前的投资数量及补助标准,远远满足不了项目建设内容和脱贫发展的需要。由于投入不足,导致建设标准不高,质量难以保证,项目资金缺口较大,一个行政村补助资金100至150万元,显然不够,对需要建设的内容来说,更是杯水车薪,项目实际投入与需求差距较大。

4.规划工作稳步推进

根据省扶贫办•关于编制我省村级规划(2011-2015年)的预通知‣和市扶贫办行政村规划会议要求,我县高度重视,立即成立XX县行政村村级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村级行政村规划工作。2011年11月14日,召开了全县行政村村级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全面安排部署了规划编制的各项工作。各乡镇抽调人员,组建规划工作班子,深入村组,采用参与式的方法进行规划,形成初步规划上报县扶贫办审核汇总。2011年11月我县将汇总审核后的表格数据上报市扶贫办。2011年12月对上报市级的表格数据进行了修编、完善、认定,正式上报省扶贫办。2012年2月,按照省扶贫办•关于编制我省村级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X贫开办发„2012‟X号)和市扶贫办•关于编制我市村级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X政贫办发„2012‟X号)文件要求,完成了•XX省XX市XX县32个行政村村级规划(2011-2015年)‣编制上报工作。

(四)发展环境和有利条件

— 7 —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支农、惠农政策,在采取普惠性政策的同时,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加对贫困地区的投入。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为“十二五”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指明方向。同时,让贫困农民分享我国改革开放成果,早日摆脱贫困共同奔向小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是经过“十五”、“十一五”扶贫开发,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十五”、“十一五”以来,我县认真组织整村推进工作,不断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积极推动社会扶贫,切实抓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努力做好科技扶贫,圆满完成“十五”、“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为顺利实施“十二五”村级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贫困群众参与整村推进项目实施的愿望非常强烈。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帮助贫困乡村脱贫致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贫困村群众对现行的居住环境、生产和生活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产生活条件已成为广大贫困农民的强烈愿望。参与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建设美好家园已成为贫困群众的自觉行动。

四是地方财政投入能力逐步增强。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8 —

现代化不断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不断深入,地府各级政府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财力不断壮大,以工哺农的能力增强,各级的政府的可用财力逐年增加,能够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建设投入提供进一步的保障。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大扶贫的要求,以提升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高农民劳动力素质为重点,坚持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人居环境改善与自然生态修复相结合、产业发展与社会事业配套建设相结合,统筹规划,通过水、田、路、电、气、房,教、卫、文、就、保、林全面治理,促进贫困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对有一定发展基础、具备开发条件的村,要着重加大产业开发和生计建设;对发展基础差、经济落后的村,要着重抓好基础条件的改善;对因灾返贫的村,要突出防灾减灾工作;对地处偏远,生存条件恶劣的村纳入易地扶贫规划。

2.先难后易、突出重点。切实瞄准最贫困区域,确保最贫困

— 9 —

的村得到优先扶持,让最贫困群众优先受益,使扶贫项目真正体现“雪中送炭”,避免出现“锦上添花”。

3.分级负责、地方为主。分级组织编制•规划‣,县级负责汇总编制总体规划,做好规划编制指导工作,开展规划编制培训;乡(镇)级负责调研摸底工作,汇总编制详细规划,具体组织实施规划;村级负责提供基础数据,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协助乡镇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4.集中连片、统筹兼顾。以乡镇为单位,行政村为单元,优先对贫困程度较深、贫困自然集中的行政村,进行统一规划,连片推进。同时兼顾将相对分散、单个零星的贫困村纳入规划。

5.全面动员、群众参与。充分发挥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组织贫困群众参与•规划‣的编制、组织实施、评估验收和后续管理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尽量避免贪大求全,搞“形象工程”,造成建设资金的缺口。扶贫资金实施的项目严格控制在资金规模范围内。整合各行业部门的项目必须是已纳入各行业部门“十二五”规划的拟建项目,或者是当地党委、政府、行业部门已做出承诺的建设项目。尚处于争取阶段,还未明确的建设项目不要纳入规划范围,以确保在下一步的实施过程中不出现资金缺口。

三、规划目标及建设任务

— 10 —

(一)布局和范围

依据省扶贫办2800个行政村指标分解表,分配给我县编制32个行政村规划指标,我县按照规划村选择原则,采取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办法,选定出32个贫困行政村进行规划。规划村涉及全县……个乡镇,覆盖农户……户…………。具体为:……。

规划区域为全县13个乡镇中较为集中连片的行政村,每个行政村规划实施10个自然村(组)。规划村贫困状况为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返贫率高,致贫原因复杂,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民族性、特殊性”的特征。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条件差,自然灾害频繁,产业发展困难,产业化程度低,资金投入不足,建设难度大,成本高,区域性整体贫困与分散性个体贫困并存,特殊性贫困与民族性贫困并存等是致贫的主要因素。面对贫困现状,村组干部和群众穷则思变的意识较强,盼脱贫,思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迫切希望上级给予扶持,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二)规划目标和建设期限

1.总体目标:通过5年的努力,使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有明显改善;特色增收产业基本形成;农民健康生活水平、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升;贫困村人均收入增幅达到或超过全县的平均水平,为实现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 11 —

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围绕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把民生工程作为重点:一是以贫困村内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着重解决贫困村内行路、饮水、用电、就学、看病等民生问题,使贫困村基本民生状况有明显改善;二是以产业发展为重点,因地制宜,注重特色,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积极培育发展特色增收和防灾减灾产业,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农林业产业化进程;三是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大贫困村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技能培训,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四是坚持贫困村综合治理,全面发展,加强贫困村乡风文明和村级班子建设。

2.2011—2015年分年度建设内容: 2011年计划建设2个行政村,具体建设内容:(1)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架设饮水管道85.5千米,新建饮水蓄水池(窖)4168立方米,计划解决或改善安全饮水2250人、大牲畜1378头;安居房建设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村内道路硬化80140平方米。(2)增收产业培育项目:养殖大牲畜676头;种植经济作物1570亩;种植经济林果(木)10625亩;加工业(深、精、粗)项目1个。(3)环境与生态建设项目:建沼气池245口;建节能灶13口;其他生态建设项目1个。(4)社会事业建设项目:村级文化活动场地60平方米;学校校点建设项目1个。(5)其他项目5个。

2012年计划建设7个行政村,具体建设内容:(1)基础设— 12 —

施建设项目:新建饮水蓄水池(窖)4272立方米;安居房建设建筑面积9400平方米;通村公路10公里;村内道路硬化205858平方米。(2)增收产业培育项目:养殖大牲畜3495头;种植经济作物4730亩;种植经济林果(木)16251亩;加工业(深、精、粗)项目2个。(3)环境与生态建设项目:建沼气池162口;建节能灶257口;其他生态建设项目1个。(4)社会事业建设项目:学校校点建设项目1个。(5)其他项目5个。

2013年计划建设7个行政村,具体建设内容:(1)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架设饮水管道86.25千米,新建饮水蓄水池(窖)8380立方米,计划解决或改善安全饮水2202人、大牲畜3696头;安居房建设建筑面积6220平方米;村内道路硬化232871平方米。(2)增收产业培育项目:养殖大牲畜6555头;种植经济作物9260亩;种植经济林果(木)10560亩;加工业(深、精、粗)项目2个。(3)环境与生态建设项目:建沼气池66口;建节能灶30口;其他生态建设项目1个。(4)社会事业建设项目:村级文化活动场地1140平方米。(5)其他项目5个。

2014年计划建设8个行政村,具体建设内容:(1)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架设饮水管道21.5千米,新建饮水蓄水池(窖)7699立方米,计划解决或改善安全饮水723人、大牲畜345头;安居房建设建筑面积9660平方米;通村公路11.5公里;村组公路12.7公里;村内道路硬化219365平方米。(2)增收产业培育

— 13 —

项目:养殖大牲畜4870头;种植经济作物6089亩;种植经济林果(木)19557亩;加工业(深、精、粗)项目1个。(3)环境与生态建设项目:建沼气池365口;建节能灶254口;太阳能22套;其他生态建设项目1个。(4)社会事业建设项目:村级文化活动场地840平方米;学校校点建设项目1个。(5)其他项目5个。

2015年计划建设8个行政村,具体建设内容:(1)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低产田改造1100亩;架设饮水管道59.7千米,新建饮水蓄水池(窖)1694立方米,计划解决或改善安全饮水2167人、大牲畜3280头;安居房建设建筑面积8900平方米;通村公路6.2公里;村内道路硬化303812平方米。(2)增收产业培育项目:养殖大牲畜7172头;种植经济作物6510亩;种植经济林果(木)13682亩;加工业(深、精、粗)项目2个。(3)环境与生态建设项目:建沼气池43口;建节能灶80口;其他生态建设项目1个。(4)社会事业建设项目:村级文化活动场地2470平方米;其他社会事业建设项目1个。(5)其他项目5个。

3.建设期限:2011年—2015年。

(三)建设任务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低产田改造1100亩;架设饮水管道252.95千米,新建饮水蓄水池(窖)26213立方米,计划解决或改善安全饮水7342人、大牲畜8699头;安居房建设建筑— 14 —

面积35680平方米;通村公路27.7公里;村组公路12.7公里;村内道路硬化1042046平方米。

——增收产业培育项目:养殖大牲畜22768头;种植经济作物28159亩;种植经济林果(木)70675亩;加工业(深、精、粗)项目2个。

——环境与生态建设项目:建沼气池881口;建节能灶634口;太阳能22套;其他生态建设项目1个。

——社会事业建设项目:村级文化活动场地4510平方米;学校校点建设项目3个;其他社会事业建设项目1个。

——其他项目5个。

四、技术标准和投资概算

(一)技术标准

产业发展、道路建设、人畜饮水、农田水利、生态能源、社会事业、安居房、卫生厕等严格执行各行业部门技术标准及西部大开发有关要求,卫生圈、墙体粉刷、地板硬化、节能灶等执行扶贫部门标准。

(二)投资概算

1、总投资概算

32个行政村规划概算总投资19888.094万元,其中: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4800万元,整合行业部门资金7688.714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献料折算7399.38万元。

— 15 —

2、2011—2015年分年度投资概算

2011年概算总投资1440.197万元,其中: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300万元,整合行业部门资金576.937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献料折算563.26万元。

2012年概算总投资4224.06万元,其中: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1050万元,整合行业部门资金1680.9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献料折算1493.16万元。

2013年概算总投资4482.74万元,其中: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1050万元,整合行业部门资金1727.81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献料折算1704.93万元。

2014年概算总投资4744.3万元,其中: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1200万元,整合行业部门资金1798.11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献料折算1746.19万元。

2015年概算总投资4996.8万元,其中: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1200万元,整合行业部门资金1904.97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献料折算1891.83万元。

五、资金筹措及效益分析

(一)总资金来源及分类

规划总投入19888.094万元,其中: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占24.1%;整合行业部门资金占38.7%;群众自筹及投工献料折算占37.2%。

— 16 —

投向分析。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占46.2%;增收产业培育占38.4%;环境与生态建设占2.2%;社会事业建设占3.7%;其他占9.5%。

(二)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分析

“十二五”期间,32个行政村共计划投入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4800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占63.4%;增收产业培育占18%;环境与生态建设占0.4%;其他占18.2%。

(三)社会扶贫和企业赞助情况

省、市、县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在社会扶贫工作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部门工作职能和行业特点,从贫困乡村和农户的实际出发,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实行结对帮扶,做到贫困户不脱贫,帮扶单位不脱钩。“十一五”期间,共有1个省级、11个市级、38个县级单位帮扶32个行政村,协调、落实帮扶资金484.28万元,捐物折资48.63万元,帮办实事143件。“十二五”期间,要按照村级规划,结合联村入户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完善对口帮扶机制,创新帮扶形式,拓宽帮扶渠道,丰富帮扶内容,增强定点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支持和鼓励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结对活动,提升扶贫开发工作水平。

六、保障措施

扶贫开发是长期的历史任务,县乡村要抓住机遇,切实加强

— 17 —

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努力转变发展方式,创新扶贫开发模式,提高扶贫工作水平,用足用好各级的优惠政策,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建立责任明确,分类规划实施的机制,科学、有力、有序、有效的推进规划实施,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加强组织领导,是保障村级规划实施的前提,县乡村和各部门要从科学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扶贫开发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和完善规划实施的保障体系,确保如期实现规划目标任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和“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县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机构和管理机构。负责项目的总体指挥和协调。各乡镇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并配备工作人员,明确职责和任务,加强组长领导,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二)整合资源,增加投入

在扶贫项目资金落实到位的基础上,采取党委政府统筹协调,整合资源,集中力量,纵向联动,横向协同,整村推进的方式,按照“统一规划、各司其职、捆绑使用、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工作要求,加大项目资金的这整合力度,重点整合以工代赈、农业、林业、水利、教育、卫生、交通等各行业— 18 —

的项目资金和挂钩帮扶资金,集中投入使用,使每个规划行政村投入项目整合资金不少于300万元,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来源。要以财政扶贫资金为“粘合剂”和“启动器”,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引导各部门在制定政策,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向贫困村倾斜,努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投入机制。

(三)突出重点,扶持产业

基础设施是贫困村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发展产业是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的重要途径。实施规划,要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扶持产业放在首要地位,着力提升发展保障能力,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和“六到农家”的要求,以提升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高劳动力素质为重点,通过产业扶持和水、电、路、能源、房、教、卫、文、就、保全面治理,使贫困村特色优势产业基本形成,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明显改善,贫困群众的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升。一是以贫困村产业发展为重点,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推进贫困村产业化进程,努力实现“户有脱贫产业,村有增收产业,乡有特色产业,县有支柱产业”。二是以贫困村基础设施为突破口,着力解决道路、农田水利、人畜饮水等民生问题,使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三是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大引导性和技能培

— 19 —

训力度,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四是坚持贫困村综合治理,全面发展,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四)加强管理,强化监督

进一步加强扶贫项目和资金管理,确保项目发挥作用和效益。一是严格执行财政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二是严格实行扶贫项目科学选择、论证、实施、验收、考评、后续服务全过程监管,着力提高项目效益。三是继续实行公告公示制,对项目建设地点、内容、资金、项目扶持户等进行公告公示,规范公示的内容和形式,接受全社会广泛监督。四是层层签订项目实施目标责任书和廉政承诺书,实行项目法人制、责任制、廉政评议制、廉政评议员制,认真执行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加强项目质量和安全监管。五是严格执行扶贫资金专户、专帐、专人管理和报账制、审计制、责任追究制。六加强监督检查,实现项目中期监督检查制、项目分级验收制、项目后续管理责任制和项目效益评估制,加强对项目、资金、物资等使用环节的监督检查,确保项目资金和物资合理使用,保证项目建设一个,成功一个,巩固提高一个,真正把项目建成民心工程、富民工程和廉政工程。

(五)广泛动员,群众参与

充分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广泛调动贫困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扬自力更生、— 20 —

艰苦奋斗精神,立足自身实现脱贫致富,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自己的事业自己办,自己的产业自己干,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的主人翁责任感,最大限度的调动群众参与项目实施、管理的自觉性。在具体工作中,确定整村推进贫困村,主要看贫困村农民群众的意愿和积极性;编制规划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确定项目,要看群众是否受益;建设项目,邀请群众参与;工程质量,请群众监督;工程验收,请群众代表参加。对扶贫项目计划、将要实施的项目等内容及时在村务公开栏中进行公开公布,广泛接受项目实施农户和受益群众的监督,力求做到公开、公正、透明。在实施项目建设过程中,既要整村推进,又要把现有贫困人口作为特殊人群进行重点扶持。要有针对性地逐户制定详细的方案,每户要有一项稳定增收的产业,使其尽快脱贫致富,真正使村级规划的各项措施全面落实,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八、附图、附表和附件

— 21 —

第16篇:地洛河行政村

地洛河行政村2014年“三问三解”

包扶评估自查报告

包扶单位: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尉发昌 党组书记主任

一、基本情况:地洛河村位于吉子现镇西南部葫芦河川7.5公里处,全村总户数36户,总人口118人,劳力58人,总耕地面积634亩,果园面积143亩,其中挂果面积73亩,核桃面积381亩,党员10名,其中女党员1名,全村班子健全。

二、包扶工作基本情况:

根据县扶贫办,包扶低收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于我村近几年来,按照目标责任书,五年发展规划,助民增收,美丽乡村建设,基础设施办实事、办好事,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作以报告如下:

1、帮扶进展情况:

2012年到村6次,走访农户36户,召开群众座谈会3次,举办培训2次,解决饮水工程,自来水入户100%,总投资13万元,地膜洋芋扶持给予15000元,给予肢体残疾人,杨秀林办日常用品代销点5000元,先后慰问特困户20户,每户给予500元,米、面、油各一份,重阳节慰问70岁以上老人5人,每人给予500元,2012年总投资17万元。

2013年到村3次,走访农户36户,召开群众座谈会1

1

次,给予灾后重建户,高永明灾后重建补贴5000元发放到手,先后慰问特困户10户,每户给予500元,米、面、油、各一份,慰问困难党员、老党员、优秀党员6人,每人给予500元,米、面、油各一份。2013年总投资30000元,由2012年人均收入1970元提升到2013年人均收入2970元。

2014年到村2次,来访农户36户,召开群众座谈会1次,给予我村产业调整,以核桃为主导产业,新栽381亩,每亩给予100元的补贴,基础设施,新修办公室一座,总投资23.6万元,正在修建中,给予扶持养殖业。周义栓养鱼为主导,给予扶持新挖鱼塘发放鱼苗8万元,整修2013年洪水冲坏河滩耕地面积200亩,给予扶耕整治投资2万元,2014年前季总投资37万元落实到位。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扶持计划:

经群众民意调查,我村一二组之间1.8公里的砂石路,现目前还处于不便状态,准备在今后两年争取资金给予整修。

2015年准备继续扶持核桃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014年5月15日

第17篇:青山行政村工作计划

青山村2012年度工作计划

为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结合我村年度工作实际,制定我村2012年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加强建设、促进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二、工作目标

1、推进创先争优,搞好党建工作

2012年继续以创建“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五个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农村建设、农村管理和农村服务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促进我村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本年度进一步完善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推进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设,促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发展。

2、抓好重点项目、推动经济发展

在经济发展中,我村面临着很多困难和先天不足的条件。为改变我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状况,确保今年各项经济指标的落实,做到群策群力,寻找新突破口,大力引进新项目,营造全民创业氛围,探索村级经济多样化发展途径,谋求村级经济发展新空间。大力发展烟叶生产,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增加群众收入。

3、完善组织网络,做好综合治理

认真做好户籍管理及外来人员出租户的管理,完善综合治理组织网络,形成群防群治,及时做好民事纠纷的调解,做到公平公正,确保我村村民安居乐业。

4、加大排查力度,维护社会稳定

深入贯彻上级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以及县政府和镇政府提出的大稳定、大防控、大调解、大服务、大保障的工作要求。深入到群众中去宣传、去发动,不断加强社会治安防范,扎实排查社会矛盾,加大调解力度,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5、坚持长效机制,搞好环卫整治工作

进一步完善院坝整洁长效机制,坚持环境卫生自查制度,每月自查2次,做到全村内净化、绿化、确保环境整洁干净。

6、以民为本,强化为民办实事力度

继续抓好“为民办实事”工程,努力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7、做好征兵工作,推进双拥进程

做好冬季征兵宣传、部署。

青山村村委会

二0一二年二月二十五日

第18篇:合作社行政村证明

***农业专业合作社住所使用证明

一.专业合作社名称:*******农业专业合作社。

二.住所:*******产权证明:本土地产权归*******所有,同意将位于**********9.43亩土地使用权以合同租借的方式提供给*******农业专业合作社,作为该合作社住所,合同期限为15年。

产权所有人签字(盖章):

本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承诺,租借的*********9.43亩土地用于合法经营,不得从事非法经营活动,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

***农业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

产权单位(盖章):

2018年7月25日

三.其他需要证明的意见:

证明意见:以上证明属实

证明单位(公章)

2018年7月25日

说明:1.另附产权证复印件1份(签字此件与原件一致)。

2.产权使用期限不得少于一年。3.产权提供方式指无偿或者租赁等。

第19篇:撤并学校财产处置措施

一、组建工作专班

(一)市政府成立以分管教育的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教育局长、财政局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撤并学校资产处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由叶勍兼任。抽调教育、财政、土地、房管、物价、审计、监察等部门人员组成工作专班,具体负责撤并学校资产清理、核查、评估、处置工作。

(二)各乡镇(办、场)按照市政府要求。具体负责辖区内撤并学校资产清理、核查、评估、处置工作。

二、撤并学校资产处置方法和步骤

(一)处置方法。

1撤并学校可动资产(包括课桌椅、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远程教育设备等)移交给并入学校。

2撤并学校不动资产(包括校园土地、房屋等)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阳光操作。

3撤并学校勤工俭学基地无偿划拨给并入学校。

4没有办乡镇成校的乡镇在撤并学校资产处置时可优先考虑将个别撤并学校闲置校舍和勤工俭学基地用于创办乡镇成校。

(二)处置步骤。

第一步:对撤并学校资产进行清理、核查、评估。

1以乡镇(办、场)为单位。对辖区内撤并学校资产逐校进行清理、核查、评估,提出资产处置建议方案,报市撤并学校资产处置领导小组审批。

2由市政府牵头。提出资产处置建议方案,报市撤并学校资产处置领导小组审批。

第二步:对撤并学校资产进行处置。

1各乡镇(办、场)和城区撤并学校资产评估处置方案经市撤并学校资产处置领导小组审批同意后。

2市撤并学校资产处置领导小组对乡镇(办、场)撤并学校资产清理评估处置方案未批复的由市撤并学校资产处置领导小组牵头组织专班公开进行处置。

3市政府组织撤并学校资产处置前已将撤并学校资产处置的须将学校资产处置详细情况报市撤并学校资产处置领导小组审查。并由专班人员依法进行处置。

三、撤并学校资产处置收益使用

全部用于偿还辖区内学校债务和改善办学条件。乡镇(办、场)所辖撤并学校资产处置收益全部用于偿还各撤并学校债务,撤并学校资产处置收益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结余可用于改善乡镇学校办学条件(含学前教育和成人教育)城区撤并学校资产处置收益用于偿还撤并学校债务,结余用于城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

四、工作要求

(一)学校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否则将追究单位和个人的法律责任,并追缴处置所得。

(二)专班人员在撤并学校资产处置过程中要深入调查。依法处置,既不得暗箱操作,也不准随意作价处置。

(三)撤并学校资产处置工作时间紧、任务重。12月底前完成已撤并学校资产处置工作。

www.daodoc.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20篇:关于农村撤并学校问题

关于农村撤并学校问题

内容 各位教育部门领导你们好:

我们梅州五华县从去年开始,大规模的撤并学校开始了。学生就近入学的学校被撤并了,不得不跑很远的路去“求学”,所带来的负面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一是加重了农民负担。虽然如今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温饱解决了,义务阶段的学费也不收了,但一些边远山区由于交通落后,信息闭塞,致富无门,往往单靠种些粮食养猪养鸡弄点零花钱很难富起来,最多也只是解决了个温饱问题。尤其一遇到天灾人祸,很快就又陷入了贫困之中。尽管这几年(义务阶段)不收学杂费了,对群众来说减轻了一点负担,可让他们孩子到很远的地方去上小学,虽然实行了寄宿制,但还要人陪读,学生生活和学校管理成本陡增,这部分负担大部分被转嫁到了学生家长身上,许多家长不堪重负,叫苦连天:一个月下来没

四、五百元的开支是不行的。这样,一年下来也得

五、六千元。这点钱对那些有固定收入来源的人来说,当然不在话下,但对那些没有经济来源的农民来说太难了。要知道,这是在贫困山区在落后的农村,还是上个小学

一、二年级就得付出的代价!如果一直这样上下去,得有一个人专门挣钱供养学生恐怕还不够。否则,就只有放弃上学了。好在现在一个家庭最多只有两个孩子,为了下一代不再当农民,为了摆脱贫困面貌,就是砸锅卖铁也得供孩子读书。

二是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由于孩子太小上学太难,一些偏远贫困山村,一些教学点、村小被撤并后,学生只能出村上学。加之交通不便,有的孩子每天甚至要步行往返几十里路,虽然这样锻炼了孩子的吃苦精神,但会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难以磨灭的创伤。还有,许多适龄儿童因路途遥远,家长无法专门接送,无奈推迟入学时间。这样,孩子的学习时间缩短了,学习成绩上不去,将来到了更高一级的学校,也会产生不小的压力。另外,虽然大多数地方都实行了寄宿制,但孩子从小离开了家,得不到父母的呵护,失去了家庭的爱,亲人关系淡薄,心理上肯定有负面作用。加之没钱,生活过得紧巴巴的,孩子会产生自卑等心理。

三是有些孩子被迫辍学而造成新的文盲,甚至走向堕落。由于学习费用增加,路途遥远,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孩子的成绩肯定跟不上。这样,孩子对学习会产生厌倦情绪,恰恰家庭也没有经济来源供养,加之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

四是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许多村小、教学点被撤后,校舍闲置,维护保障工作无人负责,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因为这些地方有的是国家投资建设的,属于国有资产,学校不能轻易卖掉。有的属于集体财产,许多村还希望重新把学校办起来,因此不想处理掉财产,只有闲着,慢慢等待改变政策。另外,把教师都集中到一个学校去了,许多人无事可干,少了进取之心,这样也浪费了资源。

早在2011年12月1日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强调,“不能寄宿的农村留守儿童要就近入学,不能提供校车服务的地方不能随意撤并学校,以免造成因为路途遥远等原因使农村留守儿童安全得不到保障,甚至因此失学。”

2012年5月21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高洪介绍说,“目前,农村中小学数量依然存在下降趋势,要重点遏止盲目撤点并校现象。要把保障学生就近入学当做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而且如果撤并学校的数量比较多,要报上一级政府审批,凡是要撤并学校的,必须征求群众意见,特别是农民群众、家长的意见,如果没有这个程序,坚决不允许撤并学校。

行政村撤并工作汇报
《行政村撤并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