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对地灾开展工作汇报6(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7:36:07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镇灾后重建工作汇报

**镇因灾倒塌民房重建工作汇报

县督查组:

今年6月份以来,我镇遭受洪水袭击,广大群众财产损失惨重,镇党委政府迅速行动,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帮助受灾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在这次水灾中,**镇因灾倒塌民房56户,座落在16个村,其中五保户21户,低保户4户,困难户9户,一般困难户22户。到9月8日止,已经开工至正负零51户,已经捣制一层楼面共7户,按照农村习俗,因日子未到而尚未开工的5户。重建工作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一、领导重视。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重建工作,分别于7月16日、7月23日、8月13日召开班子会议,专题研究此项工作,同时在镇干、村干会议上也专题研究部署落实灾后重建工作。

二、落实责任。根据我镇实际,镇党委、政府制定了我镇灾后重建包村工作方案,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村、村干包户的责任制,明确责任,要求每隔10日汇报一次进度。并于8月20日、9月7日将全镇重建进度情况上墙公示,同时进行大力宣传,到11月底捣制完一层楼面的农户每户奖励2000元,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全镇如火如荼地开展灾后重建工作。为了如实反映我镇全倒房重建工作情

况,镇政府多次派出民政办人员到重建点核实情况,保证灾后重建工作按质按量按要求完成。

至9月8日止,全镇56户重建户中,尚有5户未开工,已落实专人跟踪督促落实,确保在9月底前能开工建设。

三、领导、干部到点到位。8月

19、20日,民政办陆主任带领镇干部陈汉成、蒙胜昌、吴安峻三位同志,冒着酷暑,利用两天时间跑遍56户重建户,明确了解他们“想不想建?”、“什么时候建?”、“材料准备得如何?”、“谁帮助建?”的意愿,帮助每户列册建档。9月3日至6日,民政办陆主任再次到沿路村核查重建进度情况。9月7日,镇长、陆主任利用中午休息时间,陪同民政局领导落村抽查重建情况。

四、工作亮点

1、工作落实到位,明确专人跟踪进度,定期督促重建户按要求赶工,进度上墙公开,鞭策后进赶先进。

2、村干部组织五保户的兄弟叔侄帮助重建,如民乐村魏祖芬、魏次堂户;五保户中无兄弟的由村干部承建,如光华村徐庆志、杨尚梅、徐寿宏和等。

3、由党政办出具证明,包村镇干出面担保钢筋、水泥、砖等建筑材料,同时联系砖厂优先供应砖块。

五、重建工作中面临的难题。一是资金方面,全倒户多是贫困户或五保户、低保户,筹备资金十分困难。二是受制于农村风俗习惯,有的因为选址、坐向不合问题未落实,有的因为未选好日子所以未见动工。三是人力问题,五保户、

低保户人单力薄,力量有限,担心不能按时完成而犹豫不决。四是运输问题,有些村交通不便,建筑材料需要经过二度运输,造成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难以快速完成重建。如光华村、镇安村、新中村、兴隆村 ;有些全倒户地处偏僻,也要经过二度运输,因而对重建进度也造成一定影响。

今后的两个多月,镇党委政府将加大力度,强化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重建过程中的问题,保证重建工作快速有序进行,力争在11月底前全面完成我镇灾后重建工作,让受灾全倒户及时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居。

中共**镇委员会

**镇人民政府

2010年9月9日

推荐第2篇:×乡灾后重建工作汇报

灾后红卫更靓丽

今年,红卫乡抢灾后重建和云雾山生态旅游区开发机遇,紧紧围绕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目标、调整思路、转变作风、整合机构、狠抓落实,乡域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乡上下面貌焕然一新,村村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全面完成年初提出的经济工作目标任务

1、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大成果。在2003年“4.24”、“8.29”连续遭受两次特大自然灾害后,为加快恢复重建进程,乡党委、政府决定实施重点突破,使中心小学顺利迁建,政府门口1500米河堤、8座便民桥、226户集中安置点、183户454间到房户和49户三无户建房、3处自来水工程、移动机站、农电网改造为主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已全部完成;恢复水毁农田300亩、堰道15公里,恢复乡村公路80公里,新修组级公路12公里,不仅改善了发展条件,密切了干群关系,而且更加提高了政府公信力。

2、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农业收入4432万元,增长31%;林业95.59万元,同比增长1.7倍;牧业369万元,同比增长1.9倍;粮食产量2620吨,增长65%。全年养蚕1750张,创产值80万元,新建桑圆300亩,推广方格簇501万片,老劣桑改良500亩;生猪存栏4580头,出拦2802头,同比增长58%,大畜牧存栏1137头,出拦376头,同比增长37%;羊存栏2490头,出拦1096头,同比增长27%;家禽出拦0.86万只,同比增长15%;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000亩。

3、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年初,红卫乡党委、政府想方设法抽出3万余元资金对春耕生产进行扶持,使农民喜获丰收,全乡粮食产量达2620.1吨,油料产量65吨。乡党委、政府把劳务输出当作一项产业来抓,先后组织富余劳动力科学技能培训3次,达800余人次。截止目前,全乡共输出1510人,同比增长1.97倍,拒调查以创产值450余万元,同比增长2.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27元,均增430元。

4、退耕还林质量提高。目前,以完成6.5万亩天然林管护,人工造林5800亩,其中荒山造林4300亩、退耕还林1500亩,经县林业局检查验收,获得好评。

5、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乡已完成2所校舍恢复重建,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计划生育工作争创“六好”活动准备就绪,等待验收。

6、群关系更加密切。以贯彻《行政许可法》和中央一号文件为契机,合理重组政府内设机构,整合人力资源,组成6个服务队,进行转变工作作风,处处考虑群众利益,重大工程实行公开招标,重大事项张榜公布,充分接受群众监督,加大工作透明度。同时各服务队长期进村入户给群众宣讲政策,传递致富信息和技术,手把手帮助群众生产,深得群众的爱戴和拥护。

二、2005年工作思路

2005年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枪抓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2005年工作,为加快我乡建设小康步伐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005年全乡工作的奋斗目标是:全乡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300万元,增长25%;完成固定投资650万元,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5万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0元,同比增收13.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计划生育控固在95%以上。

2005年全乡的工作思路是:

1、继续坚持以“云雾山旅游开发区”建设为主线,枪抓机遇,积极做好国家森林公园建设的前期准备、协调、服务性工作,为云雾山旅游开发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围绕两个增长,即财政增长、农民增收,加强农业生产,推广科技含量,是粮食生产稳中有增。同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力争达到一村一品特色乡域经济新局面。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争达到县乡公路黑色化,村级公路等级化。同时对桥涵建设,堰渠的恢复,饮水设施,生态环境治理作为重抓对象。

4、对传统产业蚕桑、畜牧业发展要有新的突破,要丛科技上、规模上、效益上下功夫,充分挖掘我乡传统产业的潜力,使传统产业为我乡支柱产业。

5、继续加大劳务输出这项新型产业的开发,要引导富余劳动力加强科技培训力度,掌握实用技术,为当地经济创收。

6、加大烤烟种植面积的落实,力争全面完成县下达我乡烤烟生产任务。

7、继续加大政府职能转变,激化干部心,团结一致,奋力拼搏,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为红卫经济发展而努力奋斗。实现上述工作思路,其主要措施是:

一、改革现行政府运行机制。

(一)打破干部现行管理制度,实现双向选择、实行工资待遇与各干部工作业绩挂钩,充分发挥干部的聪明才智,避免部分干部整天人浮于事,工作不能深入,影响整体工作积极性。

(二)鼓励部分干部带薪从事企业、产业入股经营,实现产业发展与个人利益相结合,带动相应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到村任职。

二、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以 新的作风开创2005年各项工作。

推荐第3篇:乡灾后重建工作汇报

乡灾后重建工作汇报

灾后红卫更靓丽 今年,红卫乡抢灾后重建和云雾山生态旅游区开发机遇,紧紧围绕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目标、调整思路、转变作风、整合机构、狠抓落实,乡域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乡上下面貌焕然一新,村村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全面完成年初提出的经济工作目标任务

1、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大成果。在2003年

“”、“”连续遭受两次特大自然灾害后,为加快恢复重建进程,乡党委、政府决定实施重点突破,使中心小学顺利

迁建,政府门口1500米河堤、8座便民桥、226户集中安置点、183户454间到房户和49户三无户建房、3处自来水工程、移动机站、农电网改造为主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已全部完成;恢复水毁农田300亩、堰道15公里,恢复乡村公路80公里,新修组级公路12公里,不仅改善了发展条件,密切了干群关系,而且更加提高了政府公信力。

2、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农业收入4432万元,增长31;林业万元,同比增长倍;牧业369万元,同比增长倍;粮食产量2620吨,增长65。全年养蚕1750张,创产值80万元,新建桑圆300亩,推广方格簇501万片,老劣桑改良500亩;生猪存栏4580头,出拦2802头,同比增长58,大畜牧存栏1137头,出拦376头,同比增长37;羊存栏2490头,出拦1096头,同比增长27;家禽出拦万只,同比增长15;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000亩。

3、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年初,红卫

乡党委、政府想方设法抽出3万余元资金对春耕生产进行扶持,使农民喜获丰收,全乡粮食产量达吨,油料产量65吨。乡党委、政府把劳务输出当作一项产业来抓,先后组织富余劳动力科学技能培训3次,达800余人次。截止目前,全乡共输出1510人,同比增长倍,拒调查以创产值450余万元,同比增长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27元,均增430元。

4、退耕还林质量提高。目前,以完成万亩天然林管护,人工造林5800亩,其中荒山造林4300亩、退耕还林1500亩,经县林业局检查验收,获得好评。

5、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乡已完成2所校舍恢复重建,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计划生育工作争创“六好”活动准备就绪,等待验收。

6、群关系更加密切。以贯彻《行政许可法》和中央一号文件为契机,合理重组政府内设机构,整合人力资源,组成6个服务队,进行转变工作作风,处处考虑群众利益,重大工程实行公开招标,

重大事项张榜公布,充分接受群众监督,加大工作透明度。同时各服务队长期进村入户给群众宣讲政策,传递致富信息和技术,手把手帮助群众生产,深得群众的爱戴和拥护。

二、2005年工作思路

2005年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枪抓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2005年工作,为加快我乡建设小康步伐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005年全乡工作的奋斗目标是:全乡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300万元,增长25;完成固定投资650万元,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5万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0元,同比增收;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计划生育控固在95以上。

2005年全乡的工作思路是:

1、继续坚持以“云雾山旅游开发区”建设为主线,枪抓机遇,积极做好国家森林公园建设的前期准备、协调、服务性工作,为云

雾山旅游开发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围绕两个增长,即财政增长、农民增收,加强农业生产,推广科技含量,是粮食生产稳中有增。同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力争达到一村一品特色乡域经济新局面。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争达到县乡公路黑色化,村级公路等级化。同时对桥涵建设,堰渠的恢复,饮水设施,生态环境治理作为重抓对象。

4、对传统产业蚕桑、畜牧业发展要有新的突破,要丛科技上、规模上、效益上下功夫,充分挖掘我乡传统产业的潜力,使传统产业为我乡支柱产业。

5、继续加大劳务输出这项新型产业的开发,要引导富余劳动力加强科技培训力度,掌握实用技术,为当地经济创收。

6、加大烤烟种植面积的落实,力争全面完成县下达我乡烤烟生产任务。

7、继续加大政府职能转变,激化干部心,团结一致,奋力拼搏,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为红卫经济发展而努力奋斗。实现上述工作思路,其主要措施是:

一、改革现行政府运行机制。

(一)打破干部现行管理制度,实现双向选择、实行工资待遇与各干部工作业绩挂钩,充分发挥干部的聪明才智,避免部分干部整天人浮于事,工作不能深入,影响整体工作积极性。

(二)鼓励部分干部带薪从事企业、产业入股经营,实现产业发展与个人利益相结合,带动相应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到村任职。

二、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以新的作风开创2005年各项工作。

《乡灾后重12全文查看

推荐第4篇:7.23灾后重建工作汇报

7.23灾后重建工作汇报

7.23特大自然灾害发生以后,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灾后重建的安排部署,全面落实省、市、县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理念,组织人员对全县地灾隐患点进行了逐一巡查、排查,积极向上争取灾后重建资金,严格履行工作职责,现将在我局灾后重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情况

根据7.23的启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干部群众的防灾应急能力,我局迅速编制了《潼关县灾后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宣传培训活动实施方案》。按照方案安排,积极开展宣传培训活动。

1、利用周例会,先后3次对全局职工进行了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培训,既提高了大家防灾意识,也增强了干部职工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2、根据乡镇、村组人员分散,不便集中的特点,从7月下旬起,由主管领导带队,以乡、村为单位,分组分片进行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同时组织举办了一次全县矿山企业负责人培训班,并邀请了相关成员单位参加,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7.23以来,共计发放宣传资料2000多份,制作横幅4条,设立地灾报警点8个,张贴标语300余张。利用短讯平台向地灾成员单位、责任人以及监测人员发送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短信20余条,通过以上

形式的宣传,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安全素质,增强了防灾避险意识。

二、加强领导,及时排查。

7.23特大暴雨后,我们迅速组建排查队伍,成立了由赵永峰局长任组长,盛刚副局长任副组长的灾后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督导组,兵分两路,分别由贺始峰总工带队的南山乡镇组和马智敏副局长带队的非南山乡镇组,对全县区域展开了地毯式排查。同时,我们先后下发了《关于做好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关于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在矿区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的通知》、《关于开展汛期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百日行动的通知》和《关于防范应对次生地质灾害工作的紧急通知》等8个文件,适时对我县地灾防治工作在时间、任务和工作要求等方面作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

按照逐乡、逐村、逐点的方法,在各乡镇、村组及企业的参与下,深入细致地进行巡排查,重点对学校、医院、集镇、厂矿、施工场地、重要交通沿线、重要工程设施、河流沟口、高陡边坡及陡崖等区域进行详细排查,确保了无遗漏、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尤其加大了对人口聚集地及县域内重要交通干线和重要工程建设活动区的隐患排查。各乡镇按照“包村到户,落实到人”的原则,逐村逐户开展实地排查并落实防灾措施。

局领导相继带队到地质灾害隐患点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加大了全县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上的力度。共开展地质灾害巡排查300余

人次,形成正式地质灾害排查记录30 份,为政府及时有效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决策依据。

同时,按照灾后重建指挥部的统一安排,我局参与了企业自救组和灾区危房统计核查工作。

三、积极争取灾后重建资金。

7.23后,我们一边同全县人民一起积极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一边积极向省市国土部门申请灾后重建资金,目前,已初步落实部分资金。

四、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经排查过程中发现,我县农村多数村寨都存在一个共同问题:靠坡建房、房屋布置密集,排水不当。今后在“实施新农村建设行动计划”中应加以引导,合理规划。

(二)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短缺,这也是老大难的问题,由于国家没有地质灾害防治专项配套资金,地方财力有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因此,建议政府设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把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的学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组织开展辖区内地质灾害防御宣传工作,广泛宣传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和各类地质灾害的典型特征及预防措施,增强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的主动性。

(二)科学防灾,认真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我局与气象

部门密切配合,及时收集气象预报,切实做好应急预防措施,确保防灾工作顺利开展。

(三)常抓不懈,落实地质灾害防灾的各项制度。认真落实汛期值班、险情巡查、灾情及时上报、应急现场调查等地质灾害防灾制度措施。

推荐第5篇:对地税局开展民主评议的情况报告

关于区地税局民主评议情况的报告

区委:

根据《区政协2008年工作要点》的安排,经区政协主席会议安排,9月下旬,组织部分政协常委及政协机关干部,采取听区地税局主要负责人工作情况汇报,看制度建设情况,访纳税人和纳税大厅,与局领导班子成员及中层干部座谈,查行风建设资料等形式,对区地税局的工作及行风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10月10日,区政协召开四届八次常委会,对区地税局的工作及行风建设情况开展了面对面的评议。常委们对地税局的工作和行风建设表示满意,大家一致认为,近年来,区地税局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税,从班子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入手,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形成了班子团结、队伍精干、工作规范、服务快捷的良好局面,在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常委们同时也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地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区地税局党组的高度重视和积极采纳。现将评议情况报告如下:

一、区地税局工作及行风建设成效显著

区地税局始终把组织预算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作为地税工作的第一要务,对上积极争取市局支持,不断拓宽征管范围,壮大我区税源;对外认真开展税源调查,不断夯实税收征管基础工作,强化税收政策管理,突出对重点纳税户的监控和督导,力争做到应收尽收,实现了税收收入持续、稳定、高幅增长;对内积极推进管理创新,全面实行精细化管理,班子及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工作程序不断规范、岗位职责不断健全、绩效挂钩得到落实、和谐税务建设得到进一步深化。实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的可喜成绩。

(一)、行政能力不断提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班子团结、职责明确、绩效挂钩,队伍战斗力不断提升。二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地税工作,通过认真落实各项税收政策,不断加强服务窗口建设,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为招商引资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大局能力不断提升;三是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组织干部技能培训,实行竞争上岗,绩效考核,干部的法纪意识、责任意识得到加强,抵制腐败能力不断提升。

(二)、征管质量不断提升。一是坚持依法治税。通过深化改革,建立了以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税收征管体制,岗位职责体制和岗责规程。二是坚持科技兴税。做到了硬件投入与开发应用同步,把征管核心软件上线作为今年地税系统的头等大事来抓,加大了硬件网络平台建设。三是强化征管督导。在税源管理上,建立了“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强化管理”的征管模式,促进了依法治税和征管质量的提升。

(三)、社会贡献不断提升。数字显现贡献。一是税收收入大幅增长。截止9月底,全区共完成各项税费收入36862万元,占年度计划的97.54%,比上年同期增长47.25%,增收11829万元,增幅居全市第一。二是地税收入占全区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据调查,1994年我区地税收入仅占财政收入的15%,2007提升到了45%。三是地税干部人均贡献大幅提高,由1994年的7万元提高到 2007年的150万元。地税干部的辛勤付出,为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支撑。同时,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党建,开展社区共建帮扶工作,为社区做好事,为弱势群体做实事,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四)、部门形象不断提升。在调查走访中,30多个纳税企业及个人对地税部门的工作和地税干部的形象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几乎是众口一词。公认税务干部工作态度诚恳、热情耐心、廉洁、服务意识强。如纪南镇一企业因会计人员工作差错造成多缴税款5万元,地税局发现后,及时主动与纳税单位联系,全额退还了税款。他们对一时确有困难的企业及纳税户,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采取缓收的灵活方式,尽量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保证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彰显了人文关怀及和谐税收。在作风建设上,他们以“纳税人诚信纳税,收税人诚信服务,共建和谐社会”为出发点,认真开展以“十查十看”为主要内容的自查自纠活动,自觉接受各界监督,切实转变了工作作风,连续三年在全区人民代表大会上被评为“人民满意单位”。

二、有待加强的几个薄弱环节

(一)、少数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调查中,我们发现少数有特殊身份的纳税人尚缺乏自觉依法纳税的意识,不能从“法”的高度认识纳税行为。他们对区委、政府开展的活动热情很高,对人大、政协组织也很热爱,但在依法纳税方面表现得还不够积极主动,对税务部门的工作还不够理解和支持,给税务部门执行政策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某些环节的办事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纳税企业及纳税人反映,每逢缴纳高峰,在办税大厅排队等待的时间较长,很不方便。特别是建筑安装税的纳税人在办税和换领发票时,要跑几个地方,几个来回,既误时又烦琐。

(三)、极少数地税干部的服务意识有待强化。我们在区地税局办税大厅查访时,一纳税人反映,有一次在办税大厅办税时,网络突然出现故障,大批纳税人排序等候,心情十分焦急,工作人员却在那里消极等待,其中一位纳税人问工作人员要等多长时间,工作人员说:“网络出了故障,我们也没有办法。”这时一位纳税局人打电话向地税一位科长反映情况后,故障很快得到排除,此事给纳税人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

三、对地税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税法及税收知识宣传和纳税辅导。可通过人大、政协组织、行业协会等渠道进行税法及税收工作宣传,也可以采取印发宣传资料、举办纳税人培训班、召开专业会议等形式进行税收知识宣传和纳税辅导,还可以利用报纸、电台、广播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依法纳税的先进典型,营造依法纳税、自觉纳税、纳税光荣、贡献社会的良好社会氛围。税务干部要加强与纳税企业的沟通,对他们进行纳税辅导,让纳税人了解国家税收政策,增强纳税意识,自觉依法纳税,积极贡献社会。

(二)、进一步完善办税大厅的服务设施,把“一站式”服务办好办实。开展“一站式”服务既能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又能方便纳税人。地税局要进一步优化窗口设臵,合理归并窗口职能,规范窗口管理,强化干部责任心,使“一站式”服务更加方便、快捷,让纳税人满意。

(三)、进一步加强税收队伍建设。一是要继续抓好经常性学习活动。通过培训、竞赛、考察、交流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让干部职工掌握科学的理论和业务知识。二是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注重一线纳税队伍的建设,在加强绩效考核的同时要更多地关心一线人员的工作和生活,让他们在一线岗位上安心、舒心地工作。

(四)、科学合理地制定年度税收计划。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制约及国际经济形势影响,我区地税税源中的房地产项目减少,重点企业税源呈现疲惫态势,个人所得税因国家政策调整税基萎缩,这些都将影响到我区税源,区地税局要深入细致滴搞好税源调查,全面摸清税源状况,本着从经济到税收,以税收促发展的原则,量力而行,实事求是地提出年度税收计划,为区委、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五)、落实社保征收手续费。根据省政府、省财政厅文件精神,征收社保费手续费按征收额的8‰拨付。目前地税承担的社保费征收任务日益繁重,投入日益增加,经费压力较大,区地税局应积极主动向区政府汇报,尽快将征收经费落实到位。

四、整改落实情况

区政协四届八次常委会后,去地税局积极采纳政协常委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地税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认真进行整改。

(一)、在加强税法和税收知识宣传辅导方面。区地税局开展了“六个一”纳税服务活动,即1套实施方案、1本服务手册、1张服务责任卡、1场税企恳谈会、1期税收政策培训班、1次税法知识竞赛。同时,区局班子成员和分局局长,对口联系重点纳税企业12户,要求每季度至少上门服务一次,从而进一步加强了纳税沟通,密切了纳税关系,增强了税法及税收知识宣传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宣传效果。

(二)、在提高办事效率方面。一是加强了办税服务厅硬件建设。更新了11台计算机设备,增设了2个机动服务窗口,增设了政策公示、报刊阅读、茶水供应场所。二是建立大厅服务高峰应急机制。确定了集中申报期和缴费高峰期的应急窗口服务人员。三是实行延时服务、限时服务。实行纳税缴费高峰期取消午休、下午银行停止现金收纳业务后大厅继续开票征收的办法等;同时开展服务大厅优秀工作人员评选活动,大厅平均开票时间从原来的5分钟提速到现在的1分多钟。

(三)、在强化干部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方面。一是集中时间对城镇居民医保实行上门征收。设立10个“流动征收站”,对城镇居民医保实行核定、开票、缴款“一站式”服务,先后开票2万多人,征收居民医保近400万元。二是推动委托商业银行代征个人社保费。经与银行多次磋商,已完成委托协议文本、票证管理等办法的草拟,以及技术和业务等各项准备工作,只待银行软件升级完成后,即可与银行签定委托协议,实现缴费人到就近银行一次性办结所有缴费事项,彻底解决缴费人多处跑、多头跑和排长队等候的问题。此外,该局还简化办证程序和环节,将原先需纳税人在办证窗口和其他科室往返跑的4个程序,简并在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直接一次性办理;简化房地产一体化办税程序和环节,开通网络专线,扩大联合控税场所,将原来纳税人在房管和地税部门3次往返跑,简化为在联合控税点一次性办结。对重点事项,特事特办。先后对荆楚种业上市前有关涉税事项、江南客货和拍马纸业货运发票开票定额事项、天河纺纱退税事项、区直企业改制涉税事项等主动上门服务,现场办公,迅速解决问题,均得到企业和当地党政领导好评。

2008年10月28日

推荐第6篇:某乡灾后重建工作汇报

XX乡灾后重建工作汇报

灾后XX更靓丽

今年,XX乡抢灾后重建和云雾山生态旅游区开发机遇,紧紧围绕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目标、调整思路、转变作风、整合机构、狠抓落实,乡域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乡上下面貌焕然一新,村村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全面完成年初提出的经济工作目标任务

、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大成果。在XX年“4.24”、“8.29”连续遭受两次特大自然灾害后,为加快恢复重建进程,乡党委、政府决定实施重点突破,使中心小学顺利迁建,政府门口1500米河堤、8座便民桥、226户集中安置点、183户454间到房户和49户三无户建房、3处自来水工程、移动机站、农电网改造为主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已全部完成;恢复水毁农田300亩、堰道15公里,恢复乡村公路80公里,新修组级公路12公里,不仅改善了发展条件,密切了干群关系,而且更加提高了政府公信力。

2、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农业收入4432万元,增长31%;林业95.59万元,同比增长1.7倍;牧业369万元,同比增长1.9倍;粮食产量2620吨,增长65%。全年养蚕1750张,创产值80万元,新建桑圆300亩,推广方格簇501万片,老劣桑改良500亩;生猪存栏4580头,出拦2802头,同比增长58%,大畜牧存栏1137头,出拦376头,同比增长37%;羊存栏2490头,出拦1096头,同比增长27%;家禽出拦0.86万只,同比增长15%;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000亩。

3、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年初,XX乡党委、政府想方设法抽出3万余元资金对春耕生产进行扶持,使农民喜获丰收,全乡粮食产量达2620.1吨,油料产量65吨。乡党委、政府把劳务输出当作一项产业来抓,先后组织富余劳动力科学技能培训3次,达800余人次。截止目前,全乡共输出1510人,同比增长1.97倍,拒调查以创产值450余万元,同比增长2.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27元,均增430元。

4、退耕还林质量提高。目前,以完成6.5万亩天然林管护,人工造林5800亩,其中荒山造林4300亩、退耕还林1500亩,经县林业局检查验收,获得好评。

5、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乡已完成2所校舍恢复重建,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计划生育工作争创“六好”活动准备就绪,等待验收。

6、群关系更加密切。以贯彻《行政许可法》和中央一号文件为契机,合理重组政府内设机构,整合人力资源,组成6个服务队,进行转变工作作风,处处考虑群众利益,重大工程实行公开招标,重大事项张榜公布,充分接受群众监督,加大工作透明度。同时各服务队长期进村入户给群众宣讲政策,传递致富信息和技术,手把手帮助群众生产,深得群众的爱戴和拥护。

二、XX年工作思路

XX年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枪抓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XX年工作,为加快我乡建设小康步伐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XX年全乡工作的奋斗目标是:全乡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300万元,增长25%;完成固定投资650万元,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5万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0元,同比增收13.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计划生育控固在95%以上。原创,尽在知音网络.com网。

XX年全乡的工作思路是:

1、继续坚持以“云雾山旅游开发区”建设为主线,枪抓机遇,积极做好国家森林公园建设的前期准备、协调、服务性工作,为云雾山旅游开发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围绕两个增长,即财政增长、农民增收,加强农业生产,推广科技含量,是粮食生产稳中有增。同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力争达到一村一品特色乡域经济新局面。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争达到县乡公路黑色化,村级公路等级化。同时对桥涵建设,堰渠的恢复,饮水设施,生态环境治理作为重抓对象。

4、对传统产业蚕桑、畜牧业发展要有新的突破,要丛科技上、规模上、效益上下功夫,充分挖掘我乡传统产业的潜力,使传统产业为我乡支柱产业。

5、继续加大劳务输出这项新型产业的开发,要引导富余劳动力加强科技培训力度,掌握实用技术,为当地经济创收。

6、加大烤烟种植面积的落实,力争全面完成县下达我乡烤烟生产任务。

7、继续加大政府职能转变,激化干部心,团结一致,奋力拼搏,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为XX经济发展而努力奋斗。实现上述工作思路,其主要措施是:

一、改革现行政府运行机制。

(一)打破干部现行管理制度,实现双向选择、实行工资待遇与各干部工作业绩挂钩,充分发挥干部的聪明才智,避免部分干部整天人浮于事,工作不能深入,影响整体工作积极性。

(二)鼓励部分干部带薪从事企业、产业入股经营,实现产业发展与个人利益相结合,带动相应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到村任职。

二、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以新的作风开创XX年各项工作。

推荐第7篇:供电局灾后重建工程工作汇报

供电局

灾后重建工程管理工作汇报

根据本局农村配网现状,按照农网项目库的轻重缓急,结合灾后重建计划资金,2010年,本局农网灾后重建第一批项目计划资金1994万、第二批项目计划资金130万,共计灾后重建工程资金2124万元。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10kV主线路卡脖子,台区低电压以及线路设备陈旧老化等问题。在上级农电部的精心帮助和指导下,通过我局各级人员的共同努力,所有工作有序推进,目前灾后重建第

一、二批项目已全部竣工完结。

本局辖区面积1321平方公里,多为山区,而灾后重建工作点多面广,较为分散,为确保工作现场安全、规范,我局进一步强化了三级安全保证体系的建设以及对中标施工单位标准化作业的交流和培训,明确了农电科、供电所以及各级安全保证体系人员的岗位职责,明确了工作范围和工作界面,使我局灾后重建工作思路清晰,有安排、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

工程规范管理方面采取的主要办法是:提前谋划,超前控制,定人定责,过程管理。

1、下发电司【2010】38号文件,成立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加强管理,落实责任;

2、设专人对合同、资料、各类手续进行专项管理;

3、加强规范化管理力度,稽查科督促检查资料的归档和完整性;

4、每周组织农电、安监、财务、物资、稽查科对灾后重建的进度、难点进行分析。

施工现场规范管理采取的主要办法是:除了依靠安监科的强力现场监督外,还在农电系统范围内抽出15名技术能力、责任心强的人员,成立了农电现场工作督察小组,其主要目的就是对各施工作

业现场进行全过程、全方位进行指导监督,不走形式,确保安全生产上不出丝毫差错。

一、物资及财务管理方面

灾后重建工程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工期紧张的矛盾突出,物资管理渠道的畅通是加快工程进度的重要环节和基本保障。为此,我局在今年的物资管理工作中,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物资供应部门主动服务,积极协助项目主管部门制定物资需求计划,提前掌握项目物资需求信息,改变过去计划下达后才开展工作的惯例,缩短了物资工作进度,同时避免了计划的不准确造成物资的库存积压,拖延施工进度;

2、稽查科、法律事务人员与物资供应部主动衔接,在物资的采购程序及合同会签等方面紧密衔接,严格把关,确保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严格、规范;

3、强化与局物流服务分中心、供应商、施工单位的沟通和协调,及时做好物资验收、领用、出库等手续审批工作,保障工程物资管理各环节的闭环畅通。

严格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启动款、进度款等资金支付严格执行审批制度,由经办人员、项目负责人、主管领导和局长审核签字,并附相关合同、开工和工程进度报告等相关资料,确保灾后重建资金的使用规范、安全。严格审核资金量与工程量的完成情况,确保工程推进有序。

二、农网灾后重建工程项目管理方面

我局今年农网灾后重建工程项目共两期 2124万元资金,工程量为:新建、改造10kV线路50.5Km,新建、改造低压线路128.8Km,更换、新增配变84台。

一、二批灾后重建工程设计、监理、施工合

同等全部按规范签订。

就农网灾后重建工程要求高、进度快,施工难度大等具体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针对性措施:

1、狠抓施工安全管理,做到三个百分之百。一是灾后重建工作百分之百列入计划,杜绝无计划开工;二是所有工作票百分之百实行双签发,对施工难度大的工作点按照分级查勘制度实行分级查勘;三是所有施工现场农电督察队百分之百全过程蹲守,对不满足施工条件的一律不准开工。

在今年8月份,将我局农网灾后重建工程及相关事宜向县委、政府进行了专题汇报,引起了政府高度重视,并得到了大力支持。县政府专门组织全县21个乡镇主要负责人召开工作协调会,设立乡镇专人负责联系,保证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受农民阻挠,不因青苗赔偿等问题影响施工进度。

2、本局局灾后重建第

一、二批项目编号21个,子项目88个,我们严格按照典型设计与设计图实施,本局局特别要求分子项目单列合计与项目编号汇总,做到项目编号与子项目资料细化准确,查阅可逆层次清晰。隐蔽工程与监理紧密配合,结合图文说明,充分完善竣工资料。

3、加强工程进度管理。按照市局的统一工作进度安排,我局内定工程推进进度表,每周进行全方位过程分析。严格审查施工方的施工计划、人员安排、安全技术措施的合理性,要求施工作业单位倒排工期,每天汇总汇报工作量,当天的工作当天了结,同时对施工单位作业现场的组织、技术措施进行实时掌控,确保灾后重建工

程按时间节点推进。

4、严格废旧物资管理。各项目部门确定专人,每天对施工单位拆除废旧材料进行跟踪,检查督促废旧物资退库情况,物资部门根据当天的拆除计划表,清点退库物资,签字确认,并在库房内划定区域,存放灾后重建废旧物资。严把施工剩余物资及废旧设备、材料的回收入库、登记建卡工作,做到帐、卡、物一一对应,巩固废旧物资管理效能监察的成果,确保国有资产“颗粒归仓”。

5、严把工程质量验收关。配合工程监理,及时组织农电科、供电所、施工单位对完工工程进行工程质量验收,同时完善新投、异动手续,更新运行单位的基础台帐资料。对施工不规范、不符合技术要求、与设计方案不相符的督促施工单位限期整改。

6、工程资料管理。工程资料管理是农网灾后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局认真组织了对相关文件的学习,在过程中比照文件,按要求执行。农电科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从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各环节的资料及时进行整理、归档。特别要求管理人员对工作现场的取证资料完整。做到工程完工,资料档案同步完善。

灾后重建工程管理没有捷径可走,也不需要创新,需要的是按规矩办事,需要的是不折不扣的执行力!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11年是上级攻“功坚克难发展年”,2011年本局局灾后重建以及升级改造工作量是去年的4倍多,面临的任务将更加艰巨,但我们认为更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难的机遇。面对挑战我们不退缩,请领导们放心,我们全局将拧成一股绳,团结一心,不辱使命!

推荐第8篇:岷县抢险救灾灾后重建工作汇报

众志成城抗灾救灾 万众一心重建家园

——岷县抢险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成效显著 岷县位于甘肃南部、定西市西南部,地处陇中黄土高原、甘南草原和陇南山地接壤区,总流域面积3578平方公里,山地和半山地占88.8%。辖18个乡镇、310个村(社区)委会,总人口48.4万人,有回、藏、东乡、撒拉、裕固和满族等6个少数民族共1.5万人。全县总耕地面积62.7万亩,人均耕地1.5亩。境内海拔2040—3754米,年平均气温5.7摄氏度,降水量600毫米左右。雹、洪、旱、涝、霜冻、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十年十灾,是典型的暴雨中心和山洪泥石流灾害易发区。

5月10日17时32分至18时15分,岷县境内发生大范围特大冰雹及强降雨,由于降水时段集中、降雨量大、范围广,全县18个乡镇均遭受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袭击,共造成35.8万人受灾,因灾死亡47人,失踪12人,受伤114人,应急转移13.54万人;因灾倒塌房屋4080户19445间,严重受损8097户40489间,进水10839户50179间;农作物受灾面积36.4万亩,交通、水利、电力、畜牧、农业等基础设施受损严重,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86.32亿元。

“5〃10”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给我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这次灾害降水强度之大、山洪来势之猛、受灾范围之广、灾害损失之重,在我县历史罕见。然而,面对“百年一遇”的自然灾害,县委、县政府紧紧依靠上级党委、

推荐第9篇:灾后倒房重建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今年夏季,嵩县因雨受灾严重,给灾区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灾后倒房重建工作汇报(。嵩县的灾后重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民政局的精心指导下,嵩县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政府主导、社会互助、灾民自救”的方针,严格按照《2010年洛阳市灾区倒房重建工作方案》要求,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严密组织,精心施工,从9月初开始兴建,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努力,市政府下达我县的953户、2404间重建任务已全面完成。11月中旬,县委、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各乡镇灾后重建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安排部署受灾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了由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其他4位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直有关单位、各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嵩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全县灾后重建工作。县委书记马振宇、县长李大伟、主管副县长王洋多次深入灾区看望受灾群众,检查、指导灾后重建工作。9月份全市灾后重建会议之后,我们及时召开会议传达市里精神,研究部署我县灾后重建工作,制定出台了《嵩县2010年灾区群众倒房重建工作实施方案》。9月至11月的3个月里,我们根据市里对灾后倒房重建工作的新要求以及全县工作进展情况,先后召开4次倒房重建专题会和1次倒房重建现场会,相互学习交流经验,适时研究解决各个阶段的问题。我县的灾后倒房重建工作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受灾初期临时救助阶段。根据各乡镇受灾情况的轻重不同,第一时间安排好帐篷、衣被、米面等生活必需品,把倒房灾民采取集中安置、分散安置等方法妥善安排,实现了“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及时就医、有必要的文化生活、有组织管理”的工作目标。第二阶段为倒塌房屋重建阶段。根据市灾区倒房重建工作方案确定的标准,在全县16个乡镇逐户排查,确定出符合条件的953户、2404间灾后倒房重建任务。从9月初开始兴建,在各乡镇、县直各职能部门的精心组织下,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努力,至11月15日全部完成建设任务。

二、严格建房标准,规范审批程序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我们以《2010年洛阳市灾区倒房重建工作方案》为依据,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对因灾造成的无房户以及受灾的低保户、分散供养五保户、优抚对象、残疾人家庭予以优先安排。在安置中,我们根据灾民自身财力、受灾严重程度、受灾群众负担能力,具体进行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在建房标准上,按照一口人补助1间、二至三口人补助2间、三口人以上补助3间,每间按建筑面积15平方米的标准掌握。为了确保灾后重建工作的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在确定建房对象时,我们严格按照“个人申请、民主评议、张榜公布、村委审查、乡镇审核、县局批准”的工作程序进行,保证确定的每一户都是符合条件的。同时,各乡镇认真建立和完善了灾后重建的有关审批手续和档案资料,灾后重建档案表上粘贴建房前和建房后的对比照片,做到一户一档,工作汇报《灾后倒房重建工作汇报(》。

三、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为了使全县灾后重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县广播电视台在嵩县一套、二套节目上制作灾后重建专题片,在灾后重建工作的起步和关键阶段,多次深入建房现场和灾民家中采集典型事迹进行宣传报道,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灾后重建工作的良好氛围,提高了全社会关心支持灾后重建工作的积极性,加快了建房进度。二是把灾后重建工作确定为县委、县政府2010年全县重点工作,纳入县政府对各乡镇年度目标考核内容,逐级签订责任书,确保按期足额完成建房任务。三是整合部门资源,为倒房重建工作提供快速便捷服务。县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结合倒房重建优惠政策,在项目立项、用地审批、扶贫开发、资金投入、税费减免、配套建设等方面给予照顾,切实帮助倒房户加快重建进度。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结合新农村建设,搞好重建房屋的整体规划,建设部门负责重建房屋技术质量指导服务,财政部门负责补助资金的筹措、供应和管理,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宅基地的审批和调整,审计部门负责建房补助资金的监督和审查,保证了灾后重建工作的稳步推进和协调发展。四是加大资金投入和资金筹措力度。为缓解物价不断上涨,建房资金短缺的压力,县财政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足额落实建房补助资金95.3万元,比中央、省市配套比例高出11.3万元。与此同时,县、乡政府积极协调银信部门,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帮助危房改造的困难家庭解决资金困难。据统计,全县灾后重建工程共投入建设资金2410万元,除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承担1089.3万元外,政府协调银信部门调剂贷款460万元,建房改造对象自筹建房资金和建房材料共折款572万元,亲友暂借款和无私援助298万元。在上级建房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乡、村积极协调和担保,各建房材料销售供应单位先后赊销钢材、门窗、水泥等价值300万余元的物资,有效地保障了危房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五是做好督促检查工作,确保建房质量和工程进度。在建房过程中,为了加快进度,保证质量,除县领导分包乡镇外,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多次对全县灾后重建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每次检查情况,在县政府《政务督查》上进行通报,表彰先进,督促和鞭策后进;县灾后重建领导小组每周召开一次督查例会,了解各乡镇建房进度,解决建房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民政局班子成员带领局机关干部分六个督查组定期深入乡村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上措施有力促进了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几点工作体会一是领导重视是根本。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各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县委书记马振宇、县长李大伟等领导多次深入灾区看望受灾群众,检查、指导灾后重建工作,及时解决建房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各乡镇党委政府和村组干部在整个灾后倒房重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旧县镇党委书记张新强同志,为了让灾区倒房群众尽快住上新房,整天巡回在各个建房工地,在建房的关键时刻,母亲有病住院,弟兄几个都在医院侍候,他本人竟没有抽出一天时间到医院照顾母亲,他说:“母亲有其他儿子可以照顾,但旧县镇几万口人就我一个党委书记,关键时刻我怎么能舍弃工作不管。”在他的带领下,旧县镇的重建工作进度快、质量高,提前完成了灾后重建工作任务。张新强书记心系灾区群众的实事迹在嵩县传为佳话。白河镇栗札树、上河等村支部、村委一班人时刻把灾区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在建房中,班子成员每人包1至2户建房对象,主动为建房对象联系工程队,组织劳力帮助倒房群众建房,在资金没到位的情况下,村干部自己出资8万余元,并协调银信部门贷款13万元,缓解建房户资金困难。二是群众主动参与是基础。灾倒房群众既是灾后重建的主体,也是直接受益者。今年的倒房群众有相当一部分系孤老病残或憨傻痴呆户,政府足额补贴本人也根本没有能力建房,对于这部分对象,完全要靠乡村组织群众帮建和邻里援建。据统计,嵩县今年灾后重建,群众义务出工帮建12300人次,达36000个工日。三是加强督促检查是关键。今年灾后倒房重建期间正值“三秋”农忙时节和物价上涨的高峰期,受灾群众又多是贫困户,重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种困难和问题不断出现。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安排下,县委、政府两办督查室定期到各乡镇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研究解决办法。9月至11月的3个月里,我们根据市里对灾后倒房重建工作的新要求以及全县工作进展遇到的新情况,先后召开4次倒房重建专题会和1次倒房重建现场会,适时研究解决各个阶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位领导:今年我县受灾比较严重,灾后倒房重建期间又正值“三秋”农忙时节和物价上涨的高峰期,尽管有因灾倒塌房屋多、建房成本高、施工队紧缺等诸多不利因素,我们仍积极克服各种困难,并按时完成任务。但在工作中也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不足,请各位领导多提宝贵意见。

推荐第10篇:灾后重建资金管理工作汇报

灾后重建资金管理工作汇报

青川县地处川、甘、陕三省结合部,震惊全国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全县带来了毁灭性灾难。灾区百废待举,群众充满期待,灾后重建资金管理任务十分繁重,资金保障的时效性要求极高。面临新的形势,青川财政干部职工发扬自强自立、顽强拼搏精神,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履行职责,积极主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确保灾后重建资金使用管理快捷、

安全、有效,把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在的刀刃上,着力解决群众最急、最需、最盼的事情,推动全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立足主动及早谋划面临繁重的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财政部门积极主动,制度靠前建设,人员及时培训,监督全面跟进。一是及时建立恢复重建工作机构。成立了县财政局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管理领导小组,明确了机构职责,为管好、用好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及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在“5.12”后,县财政局及时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抗震救灾资金管理的通知》、《抗震救灾捐赠款物管理暂行办法》、《青川县浙江援建补助类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加强灾后重建资金管理,出台了《青川县灾后重建项目及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试行)》、《青川县财政投资评审管理办法》等文件,从制度上规范了重建资金的归集、使用和监督。三是及时研究政策,为县委、县政府提供决策依据。针对资金到位情况,提出了统筹安排重建资金的基本原则、保障重点。中央灾后重建资金控制数下达后,积极与发改部门配合,明确项目资金使用范围,做好预算资金与项目对接工作,对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及时进行梳理、分类,做好资金、项目平衡工作。四是及时落实内部监管责任。完善了局内部目标责任制,把灾后重建任务纳入目标考核,实行局领导、股室联系乡镇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督促检查救灾资金管理和账务管理,实行一定三年不变。五是及时抓好人员培训。10月,县财政局组织全县财政系统职工开展了救灾资金管理暨财会业务培训会。,又先后聘请专家对各乡镇、各项目单位财会人员、项目管理人员进行了项目资金管理业务培训,为进一步规范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管理奠定了基础。认清困难重点切入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的特点是数额大、项目多,管理上主要有“三难”:一是统筹组织、平衡安排难。表现在资金渠道多,数额巨大,是以前年度县级财政支出的十数倍,另一方面资金在总体需求上仍存在较大缺口。目前,调整后灾后重建项目总投资238亿元。已落实重建资金154亿元,其余84亿元,只能通过银行贷款、自筹解决。二是组织实施、项目管理难。目前,调整后全县灾后重建项目总个数有920个。由于项目多,资金渠道多,形成管理部门多,不同项目类别资金安排标准难以相互衔接、相对统一,同类性质的项目因管理部门、实施主体的不同而难以有效地整合实施。省委、省政府提出“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目标后,要在两三年内统筹组织好资金,并安全有效用出去,困难大、责任重。三是全面跟进、有效监督难。庞大的资金、项目,单独靠一个部门、以日常监督形式不能实现有效监督。由于专项监督工作量剧增,必须建立健全部门间联系协调机制,才能确保灾后重建有序开展。多措并举强化管理针对这些特点,县财政局按照上级有关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管理要求,努力实现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围绕规划保障资金。一是坚持以重建规划为依据,科学制定筹资方案,多渠道筹措资金,做到筹资规模与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使年度筹资计划与重建时间进度相匹配,使专项资金安排与专项规划实施相统一。二是结合全县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全力做好国家、省、市对灾后重建各项投入的政策研究,全力以赴做好项目申报和衔接落实工作,最大限度争取上级财政对全县灾后重建支持。三是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大力压缩一般性开支,严格控制非应急性专项支出,挤出财力支持恢复重建。四是全力做好投融资平台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效应,广泛吸收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恢复重建。五是整合各类资金,搞好资金统筹平衡。大力整合财政贴息、税收减免、国债投资、转移支付等多种财政政策,创新财政投资管理和资金运作方式,全力支持恢复重建。“三专”“三严”强化管理。一是坚持“三专”管理原则。项目资金的使用注重绩效、快捷方便,坚持“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重建项目资金统一在“灾后重建资金专户”中进行核算、实行直接支付。细化了重建资金到项目具体实施单位,明确资金拨付方式和办法,规范资金申报流程,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二是资金监管实行“三严”。严格资金使用方向,确保灾后重建资金根据项目规划落实到位,不得随意更改资金用途,不得任意改变或扩大资金使用范围;严把拨付审核关,申报资金时应前期规划落实、手续齐备、程序规范,确保资金安全运行;严明资金拨付时效,做到资金跟着进度走,既保证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又避免资金闲置浪费。对于不按规定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或 []

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各项规定,不按批复的建设规模和标准进行建设,不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相关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财政坚决不予拨款。坚持财政投资评审制度。在加快重建过程中,把灾后重建工程纳入财政投资评审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监控关口前移,扎实开展项目(概)预算的评审工作。确定预算控制价,作为招投标的最高限价,使项目预算更为节约合理。二是

加强现场监督,对工程量实行现场查看,实地测量记录,有效地控制人为提高工程造价的行为。截至目前,送审总投资20.48亿元,评审金额为18.29亿元,审减金额为2.19亿元。严格实行政府采购。一是加强年初保留预算管理。在编制预算时,应该列入预算的项目和资金全部编制政府采购预算。二是严格追加预算审核,在对单位和项目办理政府采购预算追加时,积极与分管业务股室核实,将应当用于政府采购的资金追加到项目和单位。目前,我县政府采购金额达到5537.6万元,节约资金1038万元,节约率15.8%。开展资金监督检查。为确保每一分财政资金规范使用,我们陆续组织了全县“小金库”治理清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对乡镇抗震救灾资金、涉农“惠民”政策资金、教育系统固定资产、灾后恢复重建资金项目进行清理检查,开展了乡镇财务清理。及时纠正了存在的问题,杜绝了违规现象发生。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和信息公告披露制度。一是政府投资重建项目实行公示制。对项目批准单位、建设规模、总投资及资金、施工进度计划等情况,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予以公示。二是财政部门将有关项目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定期予以公示,强化社会监督,确保项目资金分配使用公开、公平、公正。创新机制突出成效灾后恢复重建对财政工作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在资金管理中我们打破常态思维、打破常规办事、打破按部就班,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办法,以满足灾后恢复重建的需要。创新评审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项目联审、专家评审、领导会审、集中审批、限时办结等制度。县上成立了县项目评审专家组、项目领导集体会审组、项目联审办公室、项目财政评审中心等专门工作小组。实现了灾后重建项目的科学规划、民主决策和规范操作。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根据不同的项目,明确不同的补助方式和补助方向、重点。明确了中央基金对居民个人、项目投资、企业贷款贴息支持原则,政府投资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全额使用中央基金。对城镇建设、农村建设、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公益设施、公共服务、防灾减灾、精神家园以财政直接补助为主。对产业恢复重建资金,主要采取贷款贴息、担保金、以奖代补、项目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吸引和引导金融、社会资本投入。建立农房担保机制和良性的银企合作机制。制定了《青川县地震灾区困难农户灾后住房重建贷款担保基金管理办法》,筹措资金1亿元成立了永生担保公司,承担农房重建贷款担保业务。累计投放农房重建贷款2.7万户6.7亿元,其中担保贷款2.3万户6亿元;城镇住房重建贷款138户1438万元。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1.23亿元。统筹整合各类资金。一是灾后重建项目资金按照“统筹安排、分类控制、突出重点”的原则安排。财政部门会同发改部门分类研究制定灾后重建资金匹配原则和平衡方案。加强各项政策、资金渠道的衔接,找准恢复重建政策与现有政策的结合点,发挥政策的协同效应。统筹整合各类资金,杜绝重复安排项目资金,做到重建资源均衡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强化资金整合,统筹安排中央基金、浙江援建资金、社会捐赠资金,用好信贷资金,用活企业资金,激活民间资金。三是加大项目整合力度,充分整合县、乡两级政权设施建设和农业、工业、旅游、交通、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创新资金监管机制。一是落实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监管体系,纪检、监察、审计、财政、民政等部门密切配合协作,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方位、多层次监督体系。二是通过建立内部联系乡镇制度,落实监管责任,做到重建资金流到哪里,财政的监督管理就延伸到哪里。三是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报表体系,各类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实行半月报、月报、季报和年报制度,要求各项目主管部门、各乡镇要及时收集统计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向县财政局等部门报送分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表,加强了对项目资金的日常监管。

第11篇:白河镇灾后重建工作汇报

白河乡灾后重建工作汇报

今年入汛以来,白河乡连续遭受3次特大暴雨(“7.3特大暴雨”、“7.19特大暴雨”和“7.23特大暴雨”)袭击,降雨量总计达到612.3mm,全乡12个行政村均严重受灾。

灾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直相关委局密切关注,特别是财政、民政部门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帮助。乡党委、政府按照“自力更生为主,争取扶持为辅”的原则,积极组织群众开展灾后自救,妥善安置灾民,切实加强卫生防疫、社会稳控等方面的工作,使全乡的灾后重建工作及时、有序、有力、有效,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现将我乡灾后重建情况汇报如下:

一、已紧急发放救灾粮款137万元,对急需救助的群众实行了临时生活救助。

二、我乡于2010年7月3日受灾以来,倒房166户436间581人,造成严重危房1076户4094间。灾情发生后,乡党委、政府紧急转移安置群众435户(其中发放帐篷150顶,用彩条布搭建临时窝棚97个,在村部、学校、投亲安置188户)。进入灾后重建以来,我们对倒房户进行详细统计,根据实际情况,全乡共有126户327间需要分散建房,40户109间需集中安置。截止9月29日,原址重建的126户现已动工89户,已 - 1 -

建成6户,购房10户。剩余21户由于道路不通无法购料,现在道路正在抢修。根据我们现在的进度,除道路不通的农户,其他80%的原址重建户于11月20日可全部竣工。

三、由于我乡因灾造成的危房,涉及户数多,损坏严重,加之群众居住分散,修缮难度大。目前仍有大部分危房户现仍在亲属或帐篷中居住,严重影响了受灾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认真进行研究,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各村对危房户逐一排查,并安排进行加固、除险、修缮。保证10月底全乡危房户安全入住。

在灾后重建工作中我们的措施是:

一是成立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乡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任副组长,党委副书记、分管民政的副乡长及其他乡领导为成员的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民政、城建、土地、财政、扶贫等相关单位参与。各村也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任组长的相应组织机构,强化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实施,明确具体的责任和任务,确保灾后重建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实行领导包村,乡干部包组,村干部包户的工作机制。对于两个集中安置点,分别明确有一名党委副书记和一名副乡长具体负责,抓协调,抓进度。现征地工作已基本结束,规划设计正在进行,主体工程有望于年前结束。针对分散建房户,由乡长和主抓民政副乡长专门负责,包村乡干部驻村包组,村

干部包户,给重建户协调联系建筑队,帮助解决建房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使灾后重建工作有序开展。

三是乡党委、政府为了保证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按时完成重建任务,乡每周进行一次检查评比,村长三天汇报一次进度,对乡、村干部实行工作进度和任务完成情况与干部工资和年终奖金挂钩。对于工作不力,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村和干部进行通报批评,使灾后重建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白河乡人民政府

二0一0年九月二十九日

第12篇: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汇报

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汇报

中共青川县委 青川县人民政府

(2011年4月)

“5.12”特大地震发生近三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尤其是浙江人民的倾力帮助下,在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下,全县人民大力发扬“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全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青川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一、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大胜利 面对特大自然灾害,不屈的青川人民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付出了超乎寻常的努力。一是克服了县城重建时间紧迫的特殊困难。县城选址2009年5月底才正式批复,比其他灾区晚了近一年时间。二是克服了建设用地不足的困难。青川是典型的山区县,农民建房找不到宅基地,城镇建设缺少平坝地。靠开山劈地、围河筑坝寻找建设用地,全县新增建设用地3255亩。三是克服了重建任务繁重的困难。青川灾后重建面广量大,全县36个乡镇全部受灾,需恢复重建;全省38个重建重点集镇中,我

- 12生活困难。广电通讯实现全覆盖,农业基础设施、农村居民点配套设施加快建设,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农村“五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对农村“三孤”、“五保”人员实行集中供养,城乡低保对象进一步扩面,1.6万城市低保对象、2.5万农村低保对象全部实现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建立城乡困难群体贷款担保基金,有效解决困难弱势群体贷款难题。筹集各类教育基金575万元,2920名贫困教师和学生受到资助和救助。着力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公租房、安居房、廉租房全部交付使用。二是各项社会事业成效显著。深入开展就业援助行动,支持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376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连续保持较低水平。农民工转移输出就业5.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86亿元。竹园“智慧岛”教育园区和全县52所学校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县级医院和35所乡镇卫生院设施设备、医疗水平实现整体跨越,230个村级卫生站全部建成,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新农合参保率达97%以上。三是扶贫攻坚工作扎实推进。集中连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投入各类资金2.4亿元,启动实施生态小康示范片1个、生态小康新村107个,统筹推进住房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套、风貌改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扶贫攻坚改造,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农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四是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深入开展县级领导大下访、乡镇大接访和联系领导包案活动,妥善解决了征地拆迁、安臵补偿、住房保障、质量安全、劳资矛盾等事关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社会总体保持和谐稳定。

(四)实现了重建项目和援建工作的预期目标。截至目前,全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累计完工852个、完工率93%,完成总投资215亿元、占规划任务的90.7%,“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目标如期实现。同时,加大了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全县共排查出124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完成重大地质灾害治理79处、排危除险168处、避让搬迁434处,完成监测预警网络建设492处,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浙江举全省之力援建青川,全体援建干部克服重重困难,发扬“四个特别”、“四不怕”精神和“五干”作风,坚持科学援建、高效援建、安全援建、廉洁援建,为重建美好新青川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洒下了辛勤的汗水,累计完成援建项目547个,完成投资86亿元,援建项目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浙江对口援建工作圆满完成。浙江省及其44个市县与我县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援建长效机制逐步建立。

(五)实现了经济持续向好发展。2010年,全县GDP实现15.94亿元、增长17.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41亿元、同比增长14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1%,农民人均纯收入新增507元、达到3871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新增1506元、达到11723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8%。一

- 56坚决查处各种危害软环境的行为,大力营造企业发展良好氛围。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农业强县战略。大力推进山珍食用菌、茶叶、生态水产、干果油料等特色产业发展,做大做强产业基地。瞄准大城市,以富民为目的,大力发展风景林产业,强力推进“银杏富民”工程,农村群众每人栽植10株银杏树,力争两年内全县完成220万株银杏树栽植。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提升示范带动,促进农民长期持续增收。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通过美化县城、完善功能、开发竹园、活乡强镇,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均衡发展。二是建成生态旅游强县。坚持“突出生态特色,打造精品景点,开发旅游产品,完善服务体系”的思路,注重旅游资源开发的民族性、地域性及独特自然山水风貌,优化旅游产业布局,加快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开发旅游特色产品,形成产业开发链,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促进旅游产业跨越发展。三是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诚信社会,做到政府带头讲诚信,企业自觉讲诚信,社会人人讲诚信;提高社会文明素质,开展“感恩奋进、回报社会”主题教育;建设廉洁政府、廉洁社会。

(三)发展措施。一是坚持产业支撑。突出项目工作,多上大项目好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二是坚持基础先行。全力支持广甘高速、青川到平武高速公路建设,加快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建设,争取在3年内实现所有乡镇通油路目标。切实解决好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配套问题,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改革行政运行机制,优化政务环境,解决办事拖拉、服务欠佳、从政不廉的问题。四是坚持改善民生。在全面落实省、市各项民生工程的同时,切实抓好青川“贫困救助、司法救助、白血病救助、火灾救助、基层干部因病返贫救助、贫困党员救助和老党员定补制度”等各项救助制度,推进各项社会事业上新台阶。五是坚持党建保证。以县、乡换届和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富民惠民安民”党建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使全县各级领导干部争做“政治坚定、勤奋工作、真心为民、廉洁从政”的表率,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

- 9 -

第13篇:广元市卫生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汇报

广元市卫生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汇报

广元市卫生局

(二O一二年六月二十六日)

“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全市医疗卫生人员死亡11人,受损医疗机构1239个,受损房屋面积894784m²,经济损失92670万元;受损医疗设备11041台(件),价值12164万元;药品器械损失2567万元;其他基础设施及财产损失4038万元。直接经济损失共111439万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卫生厅的指导下,在兄弟省区市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中央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要求,全市卫生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了预定的任务:

一、重建规划

全市卫生灾后重建规划以极重灾区青川县、剑阁县为重点,市直属、四县三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期规划调整后项目850个,其中:乡及乡以上医疗卫生机构303个(拉动内需2个),村卫生室547个(拉动内需35个)。规划总投资22.63亿元,建筑总面积884670平方米。

二、项目进展

截止目前,全市卫生系统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已开工850

-1-

个,开工率100%,竣工849个,竣工率99.9%。其中:乡及乡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竣工303个,竣工率100%;村卫生室已竣工547个,竣工率100%;拉动内需项目竣工37个,竣工率100%。全市已落实各类卫生灾后恢复重建资金208600万元,占总规划的92.1%,其中乡及乡以上医疗卫生机构203500万元,占规划的92%;村卫生室4763.2万元,占规划的100%;拉动内需374万元,占规划的100%。

其中市直属医疗卫生单位12个项目,规划建设面积220834平方米,总投资64976万元,现已竣工6个(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职工医学院、市中心血站、水电五局医院);正在建设中的6个(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二期、市疾控中心、市妇幼保健院、市执法支队、市紧急救援中心)

市中心医院新建业务用房47323平方米,购置设备21台件,总投资20500万元,资金来源:中央资金8154万元,捐赠资金7000万元,到位率74%,土建部分中标11397万元,目前主体已完工,进入装修阶段和设备采购。

市第一人民医院改扩建业务用房63636平方米,购置设备5台件,总投资11080万元,资金来源:中央资金900万元,中海油资金8758万元,到位率88%,维修部分中标275万元,中海油项目全额,目前中海油项目已竣工,维修加固部分已竣工决算。

市第二人民医院新建业务用房16125平方米,总投资5500

-2-

万元,资金来源:中央资金1500万元,土建部分中标2530万元,目前进入竣工决算。

市第三人民医院新建业务用房23856平方米,购设备26台件,总投资3945万元,资金来源:中央资金1800万元,土建部分中标1558万元,目前进入竣工决算。

市中医院拉动内需新建外科大楼10000平方米,购置设备40台件,总投资3148万元,资金来源:拉动内需资金1250万元,地方债券1485万元,土建部分中标1448万元,目前项目已进入竣工决算;第二期新建住院制剂综合楼15000平方米,总投资4500万元,资金来源:中央资金3000万元,到位率67%,土建部分中标3428万元,目前主体已完工,进入装修阶段。

市妇幼保健院购置设备60台件,维修设备10台件,新建业务用房14475.3平方米,总投资5633万元,资金来源:中央资金1633万元,捐赠资金4000万元,到位率100%,土建部分中标3428万元,目前主体已完工,进入装修后期、手术室装修、设备采购及环境绿化、污水处理等。

市疾控中心购置设备91台件,维修设备60台件,新建业务用房8709.84平方米,总投资4725万元;市卫生执法监督支队购置设备55台件,维修设备10台件,新建业务用房3000平方米,总投资1409万元;市紧急救援中心购置设备41台件,新建业务用房1252平方米,总投资689万元。上述四个单位统一建设,

-3-

资金来源:中央资金7013万元,红十字会捐赠资金4000万元。土建部分中标2477万元,目前主体已完工,进入装修后期、实验室装修、设备采购、信息平台建设等。

市中心血站购置设备15台件,改建业务用房3296平方米,总投资498万元,资金来源:中央资金290万元,到位率59%,土建部分中标124万元,目前已竣工决算。

广元职工医学院新建业务用房10858平方米,总投资3169万元,资金来源:中央资金3169万元,到位率100%,土建部分中标2338万元,目前已进入竣工决算。

水电五局中心医院购置设备15台件,改建业务用房3303平方米,总投资180万元,资金来源:中央资金80万元,到位率40%,目前已完成维修加固和设备采购。

三、主要措施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重建中坚持以农村为重点,注重当前与长远,标准与实际,重点与一般。农村卫生与城市卫生、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国家医改与区域卫生规划,标准建设与能力提升,地方人文特色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统筹建设。在总的项目中,农村占96%,市级占4%,估算投资中,农村占71%,市级占29%;建设规模,农村占75%,市本级占25%;规划床位数中,农村占70%,市级占30%。市公共卫生中心、市精神卫生中心等项

-4-

目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功能适用,得到上级和人民群众的充分认可。

(二)、抢抓机遇,争取资金。规划调整后,重建需资金226300万元,而中央只安排了75400万元,占规划的33.4%,缺口达150000万元。卫生系统发挥抗震救灾精神争取资金,以真心、真情、实绩感动援建者,争取到援捐建资金115400万元,加上单位自筹部分,使到位资金达到92%以上。

(三)、突出重点,力求突破。一是突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建设为重点,在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上求突破;二是突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为重点,在能力建设上求突破;三是突出医疗、卫生流程合理、科学、便民为重点,在标准化建设上求突破;四是突出夯实市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重点,在提升上求突破;五是突出建筑结构设防为重点,在建筑风格上求突破;六是突出统筹规划布局为重点,在可持续发展上求突破。

(四)、落实措施,强化监督。一是将重建纳入政府的目标考核,二是实行领导包片,办事人员包项目跟踪督导,三是定期通报项目进展,以通报促进展,四是现场办公解决难点问题,五是部门联动,协调配合,六是严格程序,加强监督,严把八个关:即项目选址关;工程设计关;工程招标关;施工质量关;用材用料关;资金使用关;竣工验收关;廉政纪律关。

四、存在的问题

-5-

(一)、存在资金缺口:全市规划资金226300万元,已落实资金208600万元,有约17700万元的缺口。

(二)、个别项目存在低价中标、清单漏项、设计变更、工程量增加、价格调整及材料的变化,给项目的顺利实施带来一些难度,要求项目单位按照合法程序进行申报和变更。

五、下一步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督导,在保证灾后重建项目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全面完成重建任务。

二是加强已竣工项目的财务决算、结算及审计工作。三是根据国家、省的安排,做好项目单位的设备采购,人员的技术、管理能力的培训。保证房屋、设备的充分利用,达到房屋、技术、人才、设备、管理五配套。

四是加强项目单位规范化管理,提高医疗业务及管理水平,使项目建成后能充分发挥作用,服务于人民。

-6-

第14篇:富蕴县灾后房屋恢复重建工作汇报

富蕴县2010年灾后房屋恢复重建工作汇报

(2010年10月23日)

自去冬以来,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入侵影响,富蕴县遭遇了60年一遇的持续性强降温暴雪天气,县城平均积雪厚度达1.4米,后山积雪厚度达3米,暴雪造成8.8万人受灾(其中因灾伤病人员3人,紧急转移安置5250户21009人);倒塌房屋180户541间;损坏房屋564户1431间等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21万元。同时,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山区积雪融化较快,两河流域流水量迅速增大,额尔齐斯河最大流量达740m3/s,乌伦古河最高流量为499 m3/s,峡口水库最高泄水量为600 m3/s。融雪性洪水致使31126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人口2290人,居民房屋倒塌412户1334间,损坏居民房屋2212户5589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900万元,潜在性经济损失6000余万元。为切实保障受灾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灾后房屋恢复重建工作,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有力地推进了灾后房屋恢复重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截止目前,全县385户灾后房屋恢复重建工作第二阶段已经完成, 326户基本完工(已打现浇),41户主体已完成,18户正打地基。

一、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

- 1 -

成立了由县委常委任组长的富蕴县灾后房屋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召开全县灾后房屋恢复重建工作会议,与各乡(镇)主要负责人签订了责任状,对全县灾后房屋恢复重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科学制定具体工作措施,实行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部门具体抓的分片责任制,制定了县四套班子领导和县直部门包乡(镇)制度,确保每个乡都有2名四套班子领导、多个部门蹲点包乡,指导、督促所驻乡(镇)灾后严格做到“包安全、包技术、包质量、包验收”。确保房屋恢复重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严格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及时足额兑现到户 按照《富蕴县2010年雪灾暨融雪型洪水灾后房屋恢复重建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严格做到专款专用。按照“户报、村评、乡审、县定”的程序,全县确定了共有385户符合灾后房屋恢复重建标准,县财政对符合抗震安居标准的重建房屋每户补贴3.5万元,并根据工程进度,分别按启动基础、修建墙身、盖房三个工程段付给建房资金,要求村委会、包村领导、联系领导根据工程进度层层签字认可后方可支取,既保证了工程进度,又确保了民房恢复重建资金真正落到实处。截止目前,全县协调牧民定居、抗震安居资金192.5万元,争取上级灾后重建资金1000万元,合计1192.5万元,按照工程

进度,目前已为全县385户灾后房屋恢复重建居民拨付685.5万元。

三、严格标准,切实保障工程质量

针对灾后房屋恢复重建工作的特殊性,严格落实灾后重建工作的安全质量监管人员,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要求,由责任人充分考虑节约利用土地、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地质灾害等因素,按照抗震安居房的标准要求负责协助建房户作好选址规划、地基挖掘、建材选购、施工过程监督与管理等工作,每户住房不得低于80m2,水、电、路、卫、浴等基础设施健全,通过加强对工程质量、进度的管理,确保工程的进度与质量,切实抓好倒房重建这项民生工程。

四、加强监管,确保工程进展顺利

各乡(镇)包村领导、包村干部进村入户随时掌握重建进度动态,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按时、准确上报灾后重建数据。县委、政府定期组织民政、财政、建设、水利等部门每半个月对各乡(镇)灾后重建工作进行督导,每十天向县领导汇报灾后重建情况,随时了解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一批不符合标准的住房进行了及时整改,确保了重建工程的有序进展。

第15篇:夏新林学校灾后自救工作汇报

2016年夏新林学校灾后自救工作汇报

2016年6月以来,在连续几天大雨之后,麻城市遭受了近些年来较为严重的水灾,我们新林学校整个校园都浸泡在一片汪洋之中,这是建校以来学校第一次遭受的最严重的灾情,水深最深处高达1米多,学校平房各个教室、办公室、功能教室、库房、楼房一层、锅炉房、发电机房等均灌满洪水。

6月30日晚上,水位上涨之初,学校领导便投身岗位,夏和建校长亲自在学校指挥抗洪,切断电源,疏通水流,尽最大努力保护校产;7月1日早上凌晨4点,大水持续了上涨到1米多,整个校园一片凄凉的景象:操场内淤泥层层,积水成渊,各种动物粪便臭不可闻。镇政府领导、中心学校领导也亲自视察灾情,询问是否有人员伤亡。好在全部学生都放假离校,没有人员伤亡,但是财产损失不小。直到7月4日早上,水位开始下撤,在夏校长,刘校长和涂主席的带领下,组织总务人员、生活老师、后勤员工进行自救,清理道路淤泥和各个教室、办公室等处存积的淤水和淤泥,从7月4日早上6点到晚6:00,奋战12多小时,才初步清理完备。

但是,受洪水浸泡,塑胶操场、发电机组、锅炉房等已经严重损坏。在这次无硝烟的战斗中,涌现了一批勇敢、智慧、乐于奉献的先进个人和事迹:夏和建校长身先士卒、躬亲示范,面对灾难及时向上级汇报,同时对指挥抗洪救灾运筹帷幄,甘于奉献。涂军民主席从6月30日晚上直到7月4日晚一直坚守在学校,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深深感动每一位教师。

这样的事迹很多,每一位教职工在接到通知后,都没有任何条件来到学校,投入到救灾工作,摔倒了爬起来,碰坏了不抱怨,正是这些老师,把教书育人当天职,更把学生的安危记心头,毫无私心,乐于奉献,才使我校抗洪救灾取得了胜利。

为了保证开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夏校长组织学校领导召开灾后自救的专题会,会上指出,本次洪灾,整个湖北省受灾面积很大,我们不能等上级的救援,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展自救。后勤主管涂主席迅速联系施工单位,对受灾的地方进行修缮。到目前为止,各个工程进度基本完工,可以保证开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汇报如下:

1、首先联系防疫站,对全校进行了全面消毒。

2、联系发电机厂家,对发电机组进行检查维护,更换损坏设备,现已经能正常使用,保证 了学校的供电。

3、联系施工队,对学校排水系统进行了清理和维修,总排水里程1000多米,目前已经全部完工;

4、联系施工队,对遭受洪水浸泡的篮球场进行维修,破损的进行了修整,篮球场地重新喷刷户外油漆,目前工程接近完工,正在进行收尾工作;

5、联系施工队,对破损道路进行了重新政治维修。目前已经全部完工。

6、联系电信部门,对网络进行了重新布线,更换设备。目前工程正在进行之中。

7、厨房设备进水后不能使用,全部更换新的设备,包括锅炉房设施。目前已全部更换完毕。

麻城市新林学校

2016年8月25日

第16篇: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作汇报材料

四川汶川大地震给汶川及周边地区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抗震救灾成为灾区当前及以后相当长时期内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随着抗震救灾中救援阶段的结束,灾区居民安置已经成为目前最紧迫的工作和任务,并且,关于灾后重建的一系列工作也已开始谋划。在目前灾民安置任务非常紧迫的情况下,关于农村灾区灾后重建的方向、目标、形式、以及方式方法

等问题在现在仍然还处于思索阶段,对于农村灾区灾后重建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还处在探查和预测之中,但这些问题必须在全面的灾后重建开始之前就已形成一套系统的解决预案,这是农村灾区灾后重建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灾区重建更加美好家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因此,系统地研究、科学地预测灾后重建中可能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预案是当前理论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于四川省成都市而言,它辖下的都江堰、彭州、崇州也是此次地震的重灾区,特别是都江堰还是成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一些城乡统筹改革试点工作受此次地震影响在当前被迫中止,一些已经开始的城乡统筹改革试点工作也因为地震而面临新的问题,比如,对于一些已经对农村房屋和土地使用权已经进行了确权登记,而房屋或土地又在此次地震中损毁严重,其权利是否还继续有效?或对受损权利是否应该补偿,以及怎样补偿等?这些都是在灾后重建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受此次地震的影响,灾区是否还具备进行城乡统筹综合试点改革的条件,城乡统筹是否应该继续推行,以及怎样推行?城乡统筹能否成为解决农村灾区重建问题的一种全新模式等?都是大家非常关心和灾后重建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于灾区的灾后重建,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灾区的社会经济设施及功能的建设,不应该是简单的恢复,而应该是一种全新的重构,为灾区的重建和发展构筑更高更好的起点。我们认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城乡统筹的理念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是实现这一构想的有效路径。

一、灾区灾后重建中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

1、农村灾区房屋修建方式问题

目前对灾民的安置仍然是采取的搭建帐篷、活动板房等临时安置措施,对灾民居住房屋的重建将在未来2—3年内成为救灾工作的重点。虽然灾区农村的房屋损毁及其他个人财产、经营资产损失情况还在进一步统计之中,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确切数据,但一些重灾区农民房屋损毁情况是十分严重的,农民的永久居住房必须大面积地重建。在这次地震中,成都市市区80年代以后修建的具有防震措施的房屋经受住了地震的考验,损失情况非常轻微,而成都市周围郊区的农民自建房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损毁情况,尤其是在都江堰、彭州等重灾区,农民自建房损毁情况严重。这种情况表明,农民的自建房受其资金技术等的限制,其安全质量不能满足抗震要求,在灾后重建中,如果仍然由农民自行修建房屋,将可能留下安全隐患。因此,由政府出面,由农民参与,综合利用各种渠道的重建资金,在严格质量控制下进行的灾区房屋修建工作应该是灾后重建中农村房屋修建的主要方式。但是,如果仍然在过去四川农村单家独院的宅基地基础上重建农民房屋,一是会造成房屋建设速度的迟滞,影响灾民安置的整体进度,由此也会影响其他灾后重建工作;二是会造成人力、资金使用的分散,房屋修建的安全质量标准可能因这种资金、人力的分散而被迫降低,同时也会房屋修建过程中的安全质量监控带来困难。因此,由政府对农民居住社区进行统一规划,集中资金、技术和人力,按片修建农民集中居住房屋,将是灾后重建中比较有效率的房屋修建方式。而在此之前,成都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实行的农民向新型社区集中的做法也能为此次灾后重建的提供较为成熟的经验。

2、农村基础设施重建问题

在此次地震灾害中,除了农村房屋损毁严重外,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村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这种情况甚至对救援工作的及时展开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说明,在过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薄弱,不仅基础设施的数量规模有限,而且十分脆弱,无法经受住像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的考验。因此,在灾后重建中,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能是简单的设施修补和功能恢复,而应该对农村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设施的质量等级等进行全面评估,利用灾后重建的机会,使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水平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从而为促进灾区灾后重建的全面开展,为今后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震后农村房屋及土地使用权问题

此次地震对农村房屋及土地使用权的影响在于:一是原有房屋或土地损毁,原宅基地或承包地遭到毁灭性破坏(如房屋或土地被泥石流掩埋),不能在原地恢复房屋或承包地使用权;二是由于地震而使房屋、土地移位,一些土地消失,而另一些新生地出现,这些情况都会造成原有房屋或土地的使用权产生混乱。在成都一些已经对土地和房屋使用权进行确权登记的城乡统筹综合

第17篇:镇灾后民房恢复重建工作汇报

镇灾后民房恢复重建工作汇报

镇灾后民房恢复重建工作汇报

由于受到初的冰凌雪灾及“5·12”汶川地震的影响,造成我镇522户民房倒塌,100户民房严重受损,范围遍及全镇25个村,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另有50户属扶贫安居工程。灾情发生后,得到了上面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划拨了大量物资及专项资金,用于我镇的灾后民房恢复重建、加固以及扶贫安居工程。我镇按照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立即组织启动了灾后民房恢复重建工作,根据我镇实际,在灾情较严重、集中的玉笋、新春、云荞三个村各设立了一个集中安置点,为:玉笋大石26户,新春大树21 户,云荞荞棚49户,其余均为零星散户。迄今为止,

历时两个月余,恢复重建工作已取得了较大成效,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有五十余户已迁入新居。其他建设户正在建设中。现就我镇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

镇党委政府成立了灾后恢复重建领导组,党委书记任组长,作为第一责任人,镇长为副组长,作为直接责任人,分管新农村建设、扶贫工作的副镇长作为具体责任人。

领导组下设灾后恢复重建办公室。分管新农村建设的副镇长为办公室主任,项目办负责人为副主任,成员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负责日常事务的处理工作。

成立了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监督检查领导小组。由镇纪委书记熊洲斌任组长,党政办主任吴中云、纪委办董国萍任副组长,项目办、民政、财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项目工程质

量、干部作风、工程进度等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检查。

成立了物资采购组,负责灾后重建所需建材物资的联系和协调,确保物资及时就位。

二、工作措施

规范修建程序。为确保此次灾后恢复重建工程按期完成,镇党委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对此次重建工作,规范修建申报程序,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即:由农户先写出修建申请,经包村工作组和村两委班子签字认可,由镇四班子领导研究审核后,农户再写修建保证书,承诺按时按质完成修建任务,才能开工建设。

明确职责。各挂钩领导、包村工作组、村两委班子、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具体实施细则、建设任务、标准、时间要求帮助农户如期完成工程建设。

强化包扶制度。根据我镇地震灾后新建302户的实际,认真落实了镇领导、

干部职工、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村两委班子成员实行“一对一”的包扶帮建对象;

实行风险金责任制和问责制。严格按照党委政府制定的《灾后民房恢复重建奖惩办法》,镇领导每人交纳保证金1000元、干部职工200元、村两委班子每人100元,提前完成的给予一定奖励,不能按时完成的不但扣除风险金外,对工作懈怠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员责任,且年终考评为不称职。

开展公开承诺制。各村向群众公开建设户名单、资金的补助标准、建设内容、建设时间要求、包扶人员的联系方式。

坚持跟踪督查制。恢复重建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对各村的恢复重建工作的进度、包扶人员到位情况等进行跟踪督查,及时收集情况向相关部门汇报。

实行倒计时工作安排。要求各村及

包村工作组提高紧迫感、责任感,实行倒计时工作制,定期向镇领导组汇报工程实施及进展情况。

三、材料物资的采购

地震恢复重建所需物资按镇统一协调,根据群众意愿以建设户自购自建为主,政府协调帮助采购为辅的方式,进行物资采购。

四、工程进展情况

迄今为止,全镇302户“5·12”地震灾后民房恢复重建。主体完工的280户,竣工验收65户,迁入新居14户,完成基础工程22户。

220户冰灾。主体工程完工的220户,已竣工验收145户,已迁入新居45户。

100户地震加固。墙体粉刷完工76户,正在启动的24户。

50户扶贫安居。主体完工21户,加固改造完工19户,启动改造的10户。

五、工程质量

修建中,严格按上级设计的图纸,

要求的面积、质量、时限等修建,建设计划安排合理,工程质量符合标准。

六、资金使用及管理

资金到位及发放情况

截止9月3日,上级财政下拨到我镇专项资金万元。其中,地震恢复重建资金万元,冰凌恢复重建110万元。到8月31日,已发放“5·12”地震资金万元,发放冰凌雪灾资金77万元。

资金管理:实行专户存储,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严格按专项资金财经管理制度执行。由镇政府在信用社统一为重建户办理存折,把该户重建资金存入信用社;由村两委、包村工作组根据重建户工程进度决定资金发放时间,发放标准按4:3:3比例进行发放。

镇纪委对资金的使用、发放进行监督,定时不定时到财政所查看资金的到帐、出帐;询问农户领取资金的情况和使用情况。

七、主要存在问题

1.建材紧缺,建材价格上涨。

2.农户贫困面大、程度深,贷款和经济自筹能力较差,从而影响到工程进度和质量。

七、下步工作打算

1.加大领导力度,帮助、协调解决好建材的及时就位。

2.主要做好墙体粉糊、室内外硬化、美化工作。

3.建档立卡,完善档案资料。

第18篇:某乡镇灾后工作开展情况

xx镇灾后工作开展情况

5月12日下午的大风天气,给我镇带来了很大破坏,截至13日上午的统计,我镇共有837个冷棚、42个温室共2142.1亩棚室不同程度受损,2001.3亩小麦倒伏,451亩陆地葡萄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60万元。

灾情发生后,我镇党委政府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镇党委书记xx同志冒雨深入灾区一线了解灾情,各村村干部第一时间到五保、低保户家了解房屋受损情况,主管环境卫生的副镇长xx同志第一时间联系车辆,清理阻碍交通的道路上的倒伏树木。

一、冒雨了解灾情,组织群众

5月12日下午大风过后,天空还下着小雨,镇党委书记xx同志第一时间和镇长xx、镇人大主席xx、党委委员副镇长xx深入各村棚区了解灾情,组织指导群众进行生产自救,帮助群众联系棚膜、竹竿等所需材料。

二、清理树木和垃圾,恢复交通

大风过后,我镇辖区xx路、xx沿线多处出现树木倒伏,阻碍交通情况,副镇长xx同志第一时间联系铲车、装载机等大型车辆,立即组织清理倒伏树木,恢复交通,仅用了两个小时就清理树木160多棵,我镇辖区主要道路就恢复了通行。我镇组织各村清理道路上的垃圾、树叶、树枝,巩固卫生清理成果。截至13日下午,共出动人员300余人,车辆20多车次,清理垃圾、枝叶30多方。

三、关心弱势群体,了解情况

风灾发生后,镇党委书记xx、镇长xx第一时间通知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令其立即到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家中查看房屋情况。各村村干部一直转到夜晚8点,了解到五保户、低保户均无房屋漏雨情况。

四、认真统计灾情,指导自救

12日傍晚,我镇主管农业的副职xxx、民政所长xx就通过微信群发布表格,让各村着手进行灾情统计;13日上午,我镇放弃休息日,于早晨六点半组织机关干部紧急会,安排部署灾情统计和组织群众进行生产自救工作,各包村镇干部、包村干部深入田间棚区、五保户低保户家中,掌握第一手资料,确保及时上报灾情。并组织群众立即进行生产自救,加固棚架、尽快更换大棚膜,将损失降到最低。

五、加强防范意识,降低风险

为有效应对灾害天气,将设施农业的风险降到最低,我镇利用此次风灾,加强群众防范风险意识要和保险意识,镇主管副职xxx积极联系保险公司,以全镇推进的方式,引导群众入农业保险,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风雨无情人有情,虽遭遇多年不遇的大风天气,灾情严重,但我镇干部群众响应迅速、齐心协力,为生产自救赢得了时间,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损失。

第19篇:打通镇开展地灾隐患排查

打通镇开展地灾隐患排查

近段时间,打通镇组织国土办、建管办、民政办等部门工作人员,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高陡坡建房户、危房户开展拉网式排查,入户进行防灾知识宣传,提高群策群防意识。

据悉,该镇编制了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充实了地质灾害应急小分队,充实了辖区地质灾害点及隐患点监测人、防灾责任人,落实制订了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制度及巡查、险情速报制度。

该镇完善镇、村、社三级群策群防体系,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积极性,做到有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努力把地质灾害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同时,该镇还组织人员入户开展防灾自救宣传,向群众发放防灾明白卡500份、避险明白卡200份。

第20篇:对地方人大开展跟踪监督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地方人大开展跟踪监督工作的思考

人大监督形式多样,如何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则是改进和完善监督方法、增强监督效果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跟踪监督是人大监督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是增强人大监督实效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举措。本文结合工作的实践,谈谈对地方人大开展跟踪监督工作的认识和思考。

一、跟踪监督的法律依据

跟踪监督是人大监督方式的创新。所谓跟踪监督,是国家权力机关为提高监督实效对其他国家机关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人大决议、决定等情况的监督。跟踪监督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的一大显著特点。《监督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对专项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研究处理。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将研究处理情况由其办事机构送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征求意见后,向常务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时,可以对专项工作报告作出决议;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在决议规定的期限内,将执行决议的情况向常务委员会报告”。

吴邦国委员长2009年4月24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闭幕会上就进一步做好人大监督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搞好跟踪监督。跟踪监督是这些年我们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一个好办法。这是因为,人大确定的重点监督事项,都是一些事关全局而又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抓住这些重点难点问题,综合运用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开展执法检查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跟踪监督,督促有关方面抓紧整改,力争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石泉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为推动跟踪监督工作的开展,分别在石泉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第八次会议上对有关规制度进行了完善,把跟踪监督的内容列入了《石泉县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石泉县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中,为踪监督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

二、跟踪监督的重要意义

1、实施跟踪监督,有利于增强“一府两院”的责任意识。跟踪监督是围绕一个议题进行连续跟踪、不间断监督,可以有效克服人大决议、决定落实情况无人问津、没有落实也无人问责的状况,从而有效地增强“一府两院”积极履行职责、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实现人大监督的预期目的。

2、实施跟踪监督,有利于推进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跟踪监督能针对监督的问题,围绕中心、突出重点、一抓到底,形成连续不断的推动力量,促使“一府两院”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问题,从而在接受人大监督过程中,也加快了对重点难点问题解决的进程。

3、实施跟踪监督,有利于提高人大监督的实际能力。跟踪监督是进行连续、不间断的监督,持续比较长,从而更全面地掌握工作的推进过程,更容易把握监督的关键环节,使人大监督由“虚”变“实”,监督更具体、更到位,更有利于积累监督经验,增强监督能力。

三、跟踪监督的程序

1、拟定跟踪监督的计划。县人大常委会各委室每年年初上报年度工作计划时,一并提出跟踪监督工作计划,由主任会议对进行筛选和并确定定跟踪监督工作计划。

2、制定跟踪监督方案。相关工委跟踪监督工作计划,制定跟踪监督工作方案,报分管领导审核同意后提请主任会议讨论审定。

3、现场调研。针对跟踪监督的内容,由县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牵头,相关工委和办公室人员参与,深入乡镇、部门工作现

场,全面了解第一手资料,召开人大代表群众座谈会,听取人民群众对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办理落实情况的意见。

4、会议评议。通过召开座谈会或主任会议对承办单位落实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情况,进行面对面的评议,必要时请县政府领导参加,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形成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直至落实结束。

5、结果公开。对政府和部门执行决议决定、审议意见及对跟踪监督意见的办理落实情况,要向人大代表、“一府两院”及相关部门和承办单位通报,并向社会公开。

四、跟踪监督需要把握的原则。

1、突出跟踪监督重点,选好跟踪监督议题。跟踪监督选择涉及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等重大事项,法律法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重点地进行“跟踪监督”,会前充分准备,精选跟踪监督议题,而不是对过去常委会例会上形成的所有决议决定、审议意见落实情况逐项“跟踪监督”,做到了有的放矢。

2、深入现场检查,确保落到办理实效。为了确保跟踪监督见到实效要组成检查组,深入现场和相关部门,对有关数据进行核实,并召开群众座谈会,听取群众、代表对审议意见落实办理的反映和看法,全面掌握审议意见的落实办理情况。

3、认真评议,力求监督到位。依据会前调查掌握的情况,召开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对已经办结的审议意见进行认真评议,对应该办结而未认真办理的,会上当场询问原因,限定办理的期限,个别问题限于特殊原因一时无法办理的,也要向县人大常委会说明原因。

4、既监督又支持,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县人大常委会在跟踪监督过程中,要抱着既解决问题又促进工作的态度,真心听取部门在办理决议决定、审议意见过程采用的办法和措施,诚心促成问题的解决。部门工作中确是存在困难,需要上级解决的,人大常委会检查组带队领导还可以向有关领导进行呼吁,共同促成

问题的解决。

五、对进一步搞好跟踪监督工作的认识

1、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不断增强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素质是保证人大跟踪监督取得实效的基础。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机关要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在观念上与时俱进,在知识上不断更新,适应时代要求;在能力上逐步增强,提高跟踪监督水平。

2、强化责任意识。跟踪监督需要强烈的责任心,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工作者要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和高度负责的态度,理直气壮地对“一府两院”进行跟踪监督。对跟踪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督促实施到位,提高人大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的权威性,增强人大监督的实效性。

3、跟踪监督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跟踪监督落实是根本,选题是关键,要本着“少而精、抓重点、该监督、能监督、有用有效”的原则,从关系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中选题,切实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为进一步提高跟踪监督实效奠定基础。

4、强化跟踪监督措施。要把跟踪监督作为提高监督水平的捷径。凡是通过法定程序,向“一府两院”交办的整改问题就不能只在会上讲一讲,议一议了事,而要全程跟进,一抓到底,否则,监督就容易流于形式,甚至失去监督实效。搞好跟踪监督,要注重五个方面:一是跟踪问题整改的责任主体;二是跟踪问题整改的时间;三是跟踪问题整改的计划安排;四是跟踪问题整改落实的地点;五是跟踪问题整改落实的效果。对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采取有力的监督措施,明确信息反馈制度,做到环环相扣,务必抓出实效。(石泉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张守卫)

2010年9月23日

对地灾开展工作汇报6
《对地灾开展工作汇报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