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地质灾害气象服务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7:47:48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三台县乡村气象服务工作汇报

三台县乡村气象服务工作汇报

一、2011年上半年已做的工作

1、乡村气象服务组织机构已成立,建设目标已明确,示范镇乡已确定,服务内容、对象已落实。

2、今年1-6月已发送防灾减灾预警信息8次,预警信息22544条。为农服务信息5次,14090人(次)收到信息。结合气候特点与农事季节,编写气象服务材料21期4200多份。

3、在花园麦冬试验基地已建太阳能气象自动观测站。

4、针对我县麦冬、崭山米枣特色农业生长发育期,开展针对性服务2次。

5、三台县地质灾害隐患信息库已建立。

6、地质灾害隐患点警示牌已制作安装完毕。

7、已编制完成县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8、已对行政村的兼职信息员进行了培训。

9、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已建立。

10、制订农业气象服务周年服务方案、指标、标准和规范。

11、已开展农业气象专项服务工作。

二、2011年下半年工作打算

1、建设太阳能气象自动监测站8个。

2、建设气象防灾减灾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气象为农服务信息平台,设备、软件等。

3、气象防灾减灾镇乡信息服务站22个示范点建设。

4、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制作。

5、全县22个区域气象自动站维护、维修、换件等。

6、开展应急准备工作论证。

7、开展镇、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二日

推荐第2篇:气象服务

11月3日上午,调研组首先听取了四川省气象局党组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情况的汇报,以及四川省气象局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气象服务情况汇报。11月3日下午,调研组以“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为题,召开了座谈会。11月3日晚,调研组深入到四川省气象台、省气候中心、省人影办和四川省农经网中心等业务一线,详细了解业务服务和科技研发情况,分别与有关专家就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气象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等进行座谈,特别针对“922”暴雨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典型案例,与四川省气象局领导、省气象台领导以及预报服务专家共同剖析案例,查找问题,研究改进和加强灾害性天气预报和防灾减灾公共气象服务的办法。11月4日上午,调研组召开由省气象局领导,业务服务一线人员和部分老专家参加的专业技术人员座谈会,就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提高预报员天气分析和资料应用能力,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水平,加强公共气象服务等座谈和研讨。

推荐第3篇:气象工作汇报材料

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XX县气象局全体职工向前来我县检查指导工作的各级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现将XX县气象预警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前期工作情况

(一)建立完善组织体系

县级人民政府面对重大气象灾害,森林火灾、污染突发性事件人工增雨等都成立了相应的应急组织,气象局为成员单位,明确相应的职责。县气象局根据分工建立了气象应急组织体系,如重大气象灾害预警防御,重大森林火灾、污染突发性事件人工增雨应急领导小组,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业务人员为成员,分工与职责明确。

(二)制定应急预案体系

我县大部分县气象局制定了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重大森林火灾、污染突发性事件人工增雨作业应急预案。预案包括了工作原则、预防预警机制、应急预案启动与响应、流程和组织、实施作业保障奖励与责任追究等内容。

(三)完善应急服务体系和服务流程

1、重大气象灾害预警

——服务方式:电话、传真、书面报告和口头汇报、电视媒体、手机短信等。

——服务对象:县委、县政府、县委办、县政府办、防汛抗旱指挥部、县农办、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电视台、各有关服务单位。

——服务流程:应急预案启动之前,由局领导及时向县委、县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做书面和口头汇报,并向有关部门(或单位)及新闻媒体通报,书面和口头汇报每天不少于两次。应急预案启动期间,当班预报员认真分析,作好灾害性天气持续时间、影响程度等的预报,同时密切注视天气变化,随时向

局领导汇报,在降水集中时段逐小时收集雨量并上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局领导随时向县委、县政府和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汇报灾害性天气最新动态;灾情调查人员及时深入受灾地区,收集上报气象灾情。应急响应结束后,气象局积极配合做好灾害评估、应急服务总结和灾后重建气象服务等工作。

1、重大森林火灾、污染突发事件人工增雨

——服务方式:电话、传真、书面报告和口头汇报、电视媒体、手机短信等。

——服务对象:县委、县政府、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农办、森林防火指挥部、电视台、各有关服务单位。

——服务流程:按照县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和县森林防火指挥部的部署和要求,县气象局启动县人工增雨作业应急预案后,县气象局局长做出相应的工作部署并将有关情况上报县委、县政府、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及市气象局应对重大森林火灾、污染突发事件人工增雨作业指挥中心,同时与新闻媒体衔接,预报人员到位,全程跟踪天气的发展、变化情况,做好当地实时监测、加密观测、跟踪服务。迅速调派应急队伍,进入作业现场,做好相关的作业准备、现场气象监测服务等工作。县气象局及时向社会公布重大森林火灾或污染突发事件所在地域天气监测、预警、人工增雨应急作业等信息。应急响应结束后,县气象局配合做好应急工作总结。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气象应急管理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气象应急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健全,相应的业务、保障流程需进一步完善,应对突发灾害性天气的应急响应能力还亟待提高;二是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之间的应急协作联动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三是气象应急硬件系统及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亟待加强。

二、后期工作意见

(一)围绕“一案三制”,进一步加强应急体系建设

依托法制保障,发挥气象应急管理的体制优势,根据全县气象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进一步健全和细化分灾种的应急预案

体系,做好与上级气象局、县政府以及相关预案的衔接工作,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

(二)基本形成县内气象应急联动机制

充分发挥业务实时性和信息化技术优势,构建以基层应急管理单元为重点,以多灾种综合、多机构联合、分阶段响应的早期预警系统为平台的气象应急处置机制,基本形成多部门合作的气象应急处置机制。

(三)坚持关口前移,做好风险隐患的普查排查工作

按照县政府应急办的要求,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全面准确掌握XX县主要气象灾害的种类、分布情况,为日常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提供依据。

(四)大力开发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加快综合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

进一步完善以社区、农村、学校、企业为重点的基层应急管理单元气象应急信息发布平台,加快气象信息纳入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的进程,通过开发超短波广播、调频副载波和电脑自动唤醒等技术拓宽气象应急信息发布渠道。

(五)发挥先导作用,提高早期预警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

围绕城市环境灾害及人体健康,开展大气成分等监测预警系统,形成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的合力,提高早期预警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

(六)强化科技支撑,提高气象应急科技水平

重点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技术研究,提高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准确率以及对强流天气预警发布的时效性。

(七)积极开展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的气象应急演练

要针对不同的气候背景和地理背景,专门设定台风、强对流天气、雷电以及化学品泄漏等突发事件场景,开展分灾种的气象及相关灾害应急处置演练,

有效提高气象及相关灾害应急处置能力。通过“平战结合”,在气象部门内部做到应急演练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

(八)加强重点任务建设

把移动气象探测系统、城市风险普查、综合灾害信息发布协调建设等作为“十一五”XX县气象规划和建设的重点,推动XX县气象应急工作再上新台阶。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XX县气象部门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好兄弟部门及市州的好经验,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各项措施,认真领会和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依靠科技进步,加强部门联动、不断提高实战能力的应急管理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基层气象应急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推荐第4篇:县气象局汛期气象服务准备工作汇报

县气象局汛期气象服务准备工作汇

县气象局汛期气象服务准备工作汇报

县气象局汛期气象服务准备工作汇报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积极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市局4月18日下发的《关于认真做好驻马店市汛期气象服务准备工作的通知》精神及有关要求,局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召开全局汛前气象服务动员大会,发动全体人员层层抓好落实,做到抓好、抓早、抓实,特别是做好组织、人员、技术、装备、应急气象服务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工作。逐项进行深入细致的检查、落实。对检查中

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解决和自查出的需要市局协助解决的问题即时上报到市局业务科请求协助。得到了市局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我局较圆满的完成了汛前气象服务的自查、准备工作。现将汛前准备工作汇报如下:

一、思想准备

依据省市关于的汛期气象服务工作不能掉以轻心,不能存在任何侥幸和麻痹思想,要扎扎实实从现在做起,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从抓好汛前各项准备工作做起。针对我局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我局于4月22日召开了全局动员大会。会议重点传达学习了四个重要文件:①全市汛期气象服务工作安排意见;②关于认真做好驻马店市气象服务准备工作的通知;③河南省汛期预报服务实施细则;④市汛期气象服务工作考核奖惩办法。会议要求全局同志要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每个岗位都要按照市局文件精神和汛期气象服务工作考核奖惩办法的要求抓好落实,在汛前

及汛期增加业务学习次数,业务人员要熟知各项业务的法规制度,要以\\严、细、实、快”的作风,扎扎实实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各项工作。

二、组织准备

1、建立健全了汛期气象服务领导小组和灾害性天气预报签发小组。

2、明确了一把手负责制和局领导挂牌带班、值班和检查制度,坚决杜绝各类责任性事故发生,确保服务工作万无一失。

三、人员准备

1、业务服务人员各各精干高效,业务骨干人员全部在汛期气象服务第一线上。

2、充分调动业务人员的积极性,解除了一线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汛期气象服务工作上来。

3、遇重大过程,全体人员将全力以赴地汛期气象服务工作中去。

4、市局一旦启动汛期气象服务

应急预案我局将予以积极响应。

四、物质准备

1、我局技术人员配合移动、网通业务人员对我局的宽带网、有线电话、计算机网络、乡镇雨量站网络和四要素区域站网络进行了检测、维护。确保了信息传输畅通无阻,停电时有应急保障措施;

2、各种仪器、备份仪器、器材完备无缺,对超检仪器进行了清理,及时更换;

3、检查了办公楼、机房和观测场的防雷、防静电设施,并填写了防雷检测报告。避免计算机设施遭雷击;

4、为了确保安全渡汛,照明电路得到了安全可靠地落实,各种后勤供给也已落到实处。如维护了发电机、空调。购买了汽油、电池、矿灯、蚊香、杀虫剂等。同时,还要确保气象服务用车需要。

五、技术准备

1、预报部分

组织我局预报人员对本地夏季的气候状况、产生降水的环流特点及影响系统进行了查阅和收集。并召开\\汛期预报技术方法准备会\\,对汛期所用的业务系统、预报方法、技术指标等进行了学习、演练,做到得心应手。

熟练掌握县级业务系统、专业气象服务系统、气象决策服务系统、micaps系统操作、应用。

向县水利局重新调查了解了汝河、奎旺河和下宋水库的重要防汛参数和指标,以及它们的除涝能力、防洪能力、河道泄洪量、各闸口的警戒水位高度、险工地段等,并配合水利局制作了全县防汛图,为汛期决策服务打好了基础。

2、测报部分

认真检查所有仪器的安装、性能、储备、鉴定情况,尤其是自动站采集器和区域站设备不能有带病现象存在,并把自动站设备巡视、区域站网页监视作为每个值班员常规工作内容固定下来,

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迅速解决,保证做到万无一失。

各种技术文件和法规齐全,针对规范和各种技术规定,特别是夏季注意事项、汛期报类规定进行了反复认真学习。局领导根据夏季天气复杂的特点,进行了一次实际演练,并熟练掌握微机编发报操作。

通过集体学习和自学,强化提高了测报人员对业务规范和汛期业务制度的掌握以及观测员对自动化设备维护、故障处理和在应急情况下人工补测和发报的能力。

积极开展气象观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并在自动站和嵖岈山区域站设立了警示牌,完成了我局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业规划的编制,划定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区,并在我县规划办公室备案。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加强工作责任心教育,坚决杜绝责任性事故发生。同时对汛期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做到

了职责分明,认识清楚。

3、农气部分

根据预报,做到今年三夏、汛期间的农气服务工作,切实做好冬小麦的产量预报工作。

按照农气周年服务大纲的要求,制定出了我局汛期的系列化服务方案,及时提供雨情、墒情,自行编报的农气人员熟练掌握了编发报的各项规定。

我局开展了作物病虫害观测,并以《农气情报》的形式报送各主要部门。

4、现代化传输

认真检查了自动站采集传输、乡镇雨量站、四要素站、局域网络、微机终端、卫星单收站、电话和互联网及电子邮件系统,能熟练操作和应用。用电设备安全可靠,及时解决了发现的问题,保证汛期传输工作正常运行。

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现代化传输工作制度和值班制度,认真做好汛期终端应用值班记录,做好网上调用和上传情况登记,并及时上报月报表。严格执行

有关传输规定,保证有线、无线传输、高频电话畅通无阻。

六、环境绿化

我局从新对观测场进行了绿化整治,并制订了严格的观测场养护责任制。为市级文明单位五年届满重新申请和争创省级文明单位,我局又对局院环境进行了美化。

七、防雷隐患排查

我局由夏明局长带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集中两个月时间对全县企事业单位的防雷安全隐患进行了排查。建立健全了防雷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有力的保障安全渡过汛期万无一失。汛期期间,我局所有人员要密切配合,层层把关,全办以赴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工作。

遂平县气象局

推荐第5篇:气象服务业务流程

气象服务业务流程

在常规天气预报产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用户对气象条件的特殊要求,通过服务系统,加工制作各类专业预报。同时,将常规天气预报、专业预报及指导预报,通过各种媒体,分类向政府部门、社会公众、专业用户发布。气象服务流程如下:

1、决策气象服务

(1)了解天气背景和常规天气预报,明确当前决策气象服务重点。

(2)1-2月春运服务期间,定期发布长期趋势预测和中期天气预报,出现大雾、大雪、冰冻、大风、寒潮、强对流天气时,及时发布补充短期预报,并提出合理化的防御工作建议。

(3)3-4月做好倒春寒、春季连阴雨、低温、春季强对流等天气的预报服务,抓住“冷尾暖头”的最佳适播期,及时发布春播期预报。

(4)5月份重点做好降水天气过程和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服务。做好汛期气象服务的动员准备工作。定时向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等领导部门发送长、中、短期天气预报,天气简报和天气气候分析材料。

(5)6月1日启动决策服务系统,6-7月间做好梅雨期预报和防汛抗灾决策服务是服务重点。定时向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等领导部门发送长、中、短期天气预报,天气简报和天气气候分析材料。有重大天气过程时,发布重要天气预报和专题气象服务。

(6)7—8月份的高温酷热容易使人产生中暑,高温预测是服务的重点。

(7)9-10月鄂西北多雨易引发汉江秋汛。做好汉江秋汛服务是这段时间的服务重点。

(8)11-12月做好冬季冷空气、寒潮预报服务。

(9)收集气象服务效益和意见,总结分析服务情况。

2、公众气象服务

(1)每日通过天门广播电台、天门电视台、天门日报、天门兴农网等媒体发布气象公告、天气预报,为社会公众服务。

(2)每日0

6、

11、16时将最新的天气预报和各类专项预报,通过“121”天气预报答询电话向公众发布;每日06时30分和16时30分通过气象短信编辑平台将天气预报发送到武汉专业气象台为手机用户服务。

(3)遇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时,通过以上途径不定时向社会发布重要天气消息。

(4)答复公众的天气咨询。

3、专业气象服务

(1)了解各类用户对气象条件的要求。

(2)熟悉前72小时专业预报意见。

(3)分析常规天气资料和预报,在服务系统上制作各类专业预报;并分析用户特殊要求修改订正专业、专项预报。

(4)每旬末

10、20、30(或31)日向有关专业用户发布下一旬天气预报。根据季节变化,发布各类指数预报,为专业用户服务。

推荐第6篇:气象服务导论

促进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发展

摘要:气象事业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公益事业,公益性气象服务是气象工作的首要任务。公共气象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我国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发展刻不容缓。 关键字:气象服务;发展;提升服务水平

1.引言

公共气象服务是指气象部门使用各种公共资源或公共权力,向政府决策部门、社会公众、生产部门提供气象信息和技术的过程。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是国家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和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气象部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有效途径,是增强公共气象服务在整个气象业务中主导地位、实现气象综合实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

2.需求与现状

2.1需求分析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气象服务在经济发展全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要求越来越高。首先,有效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公共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其次,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增强我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公共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三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公共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四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农业防灾减灾、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公共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五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此外,能源安全、水资源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对公共气象服务也提出了新的需求。

与此同时,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各界高度关切、人民群众高度关心、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气象事业,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气象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以及计算机、通信网络、新媒体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为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2现状分析

中国气象局党组历来重视公共气象服务,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水平取得长足进步,气象灾害防御能 力不断增强。决策气象服务为各级政府防御和减轻气象及相关灾害、气候变化应对、重大工程建设、气象能源开发利用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其面之广,内容之丰富, 手段之多样,独具中国特色。初步建成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电话、手机短信、网络、警报系统、海洋预警电台等多种传播手段的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平台,气象服 务覆盖面不断扩大。专业气象服务已覆盖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电力、环境、能源、旅游、体育等行业,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气象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气 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较以往大大降低。

但是,当前公共气象服务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抵御能力、减灾能力与国家防灾减灾的总体要求不适应;公共气象服务的定位不 清晰、体制机制创新不够,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不适应;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滞后、科技支撑薄弱、机构不健全、人才匮乏,与发展现代气象业务、建设气象 现代化强国的要求不适应。

2.3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2.3.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气象服务为立业之本的宗旨和“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坚持以提高气象服务社会效益为首要目标,坚持以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和综合气象观测业务为依托,坚持以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服 务为重点,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和开放式发展为途径,坚持以提高气象服务的业务科技支撑能力和延伸气象服务的社会经济链条为突破口,强化气象部门社会管理和 公共服务职能,增强公共气象服务对现代气象业务发展的引领作用,实现公共气象服务又好又快发展。

2.3.2基本原则

需求牵引原则。发展公共气象服务,必须根据各类服务对象特点和需求,发展多种服务模式,围绕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国家经济建设、农村改革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重大需求明确公共气象服务重点。

公益性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明确规定气象事业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事业。因此,发展公共气象服务,必须牢固树立公共气象的理念,坚持气象服务的公益性发展方向。

科学性原则。发展公共气象服务,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手段,不断增强气象服务科技含量,提高气象服务产品的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协助政府、指导公众和生产部门做出正确的决定。

以人为本、普惠公平原则。发展公共气象服务,必须建立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覆盖城乡社区、立体化的气象服务信息发布机制,不断扩大公共气象服务的受众面,显著提高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程度。

2.3.3主要目标

未来五年,气象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明显增强,公共气象服务发展水平与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要求基本相适应。建成功能比较完备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服务业务现代化、服务队伍专业化、服务机构实体化、服务管理规范化,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产品、完善服务体系。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信息覆盖率达到95%以上,气象服务公众满意度达到90%以上,气象防灾减灾效益显著提高。

3.重点服务任务

公共气象服务重点任务包括面向防灾减灾的气象服务,应对气候变化的气象服务,面向公众的气象服务,面向农业农村的气象服务,城市气象服务,海洋、水文、交 通、能源、旅游、卫生等专业气象服务,重大活动和重大工程等专项气象服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气象服务,以及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等。

3.1面向防灾减灾的气象服务 加强气象灾情收集上报和评估。 开展气象灾害普查。 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开展气象灾害影响评估。

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分析服务。 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 建立气象灾害防御队伍。 加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 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宣传。 3.2应对气候变化的气象服务

做好国家级应对气候变化的气象服务。提高我国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 做好省级应对气候变化的气象服务。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气候变化决策服务产品。 3.3面向公众的气象服务

提供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气象服务。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表现形式描述灾害性天气事件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提供暴雨洪涝、台风等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

面向公众普及气象知识。发布公众关心的重大天气、气候、环境和空间气象事件信息及气象新闻,传播和普及天气、气候、气候变化科学知识。

3.4面向农业农村的气象服务

强化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加强农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雷电、大风等气象及其次生灾害防御工作。建立健全农村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工作体系。

加强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探索和发展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业务,积极参与政策性农业保险、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管理。

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气象服务能力。做好农业灾害性、关键性天气预报和各种农用天气预报,提高农业趋利避害的能力。

加强对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气象服务。面向大农业发展,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畜牧业、林业、水产养殖、海洋渔业、生态旅游以及粮食仓储等的气象服务。

3.5城市气象服务

做好城市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针对城市突发气象灾害特点,建立和完善城市突发气象灾害的各类应急预案。

做好城市生命线运行保障的气象服务。主动加强与城市交通、给排水、电力、旅游、航空等运行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及时、主动、准确地将城市最新天气实况、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提供给城市运行部门。

做好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气象评价。开展城市规划和建设、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气象环境评价工作与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合理规划城市防台、防洪排水管网和大型工程建筑防风抗灾基础建设。

做好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气象评价。分析与城市空气质量、紫外线辐射、花粉、人体舒适度、气溶胶扩散等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有关的气象要素,开展城市居民生活气象评价服务。

3.6专业气象服务

海洋气象服务。水文气象服务。交通气象服务。能源气象服务。旅游气象服务。卫生气象服务。 3.7重大活动、重大工程项目等专项气象服务

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重大工程项目气象保障服务。气象能源开发利用的气象服务。国防安全和军事气象服务。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服务。雷电防护气象服务。六个方面全面入手

3.8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气象服务

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的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开展突发公共事件事发点气象条件监测服务。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气象预报服务。

3.9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面向不同的对象,服务的侧重点和发展方向则有所不同。提高决策气象服务针对性、敏感性、综合性和时效性。实现公众气象服务多样性、精细化、高频次和广覆盖。拓展专业专项气象服务领域、延伸服务链条、提升科技水平。

4.业务体系建设

建立功能比较完备的公共气象服务业务体系,重点要做好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公共气象服务业务队伍和公共气象服务业务机构的建设,努力实现服务业务现代化、服务队伍专业化、服务机构实体化、服务管理规范化。

4.1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建设

从公共气象服务基础业务系统、气象灾害防御业务系统、决策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公众气象服务业务系统、专业气象服务业务系统五个方面分布加强。

4.2公共气象服务业务队伍建设

完善公共气象服务岗位设置。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规范管理的原则,发掘气象部门现有人力资源潜力,科学设置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岗位、公共气象服务研发岗位和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协调岗位。

4.3公共气象服务业务机构建设

加强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建设。分阶段、分步骤整合公共气象服务相关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建设国家和省级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5.保障措施

5.1增强气象综合观测、预报预测业务对公共气象服务的基础作用

以公共气象服务发展需要为引领,加强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建设,积极探索气象灾害预报业务,发展气象衍生灾害预报业务,建立满足公共气象服务需求的各类预报预测 业务系统,努力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精细化程度和预警时效。通过气象综合观测、预报预测业务能力的增强,为公共气象服务发展提供强有力信息和技术支持。

5.2提高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的科技支撑能力 5.2.1加强公共气象服务学科建设

鼓励并支持开展公共气象服务的学科体系研究,逐步建设比较清晰的公共气象服务学科体系结构,为公共气象服务的学科发展奠定基础。加强中国气象学会气象服务分会建设,通过全行业力量推动公共气象服务学科建设。

5.2.2推进公共气象服务研究机构建设

积极推进在国家级科研单位建设公共气象服务的研究团队,鼓励省级科研单位立足本地的气象服务需求,明确定位,发展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化气象科研机构,推进公共气象服务研究机构的实体化建设。

5.2.3加强公共气象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与气象高影响行业、国内外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联合,开展关键性以及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服务领域科学研究。加强气象服务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的综合研究,加强 气象灾害的形成机理、灾害性天气的影响评估和预评估等研究。

5.3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的人才机制 5.3.1加强公共气象服务人才培养和引进

培养“专家型”、“复合型”公共气象服务队伍。建立公共气象服务人才引进机制,为引进高层次的服务人 才提供强大的政策保障。

5.3.2建立公共气象服务人才激励机制

科学划分和完善气象服务岗位,明确岗位责任制,推进服务人员的持证上岗;建立合理的服务人员考评、奖惩和晋级机制。

5.4加大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的资金投入 5.4.1建立稳定的公共气象服务财政投入机制

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公共财政投入,建立和完善公共气象服务稳定财政投入机制,实现公共气象服务投入与整个气象事业投入增长相协调。

5.4.2加大公共气象服务工程项目建设的投入

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各类项目的立项支持,并在中国气象局及地方各级政府各类重大气象工程项目和业务系统建设项目中加大公共气象服务建设,保障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建设持续稳定推进。

5.4.3加大公共气象服务科研开发经费的投入 积极通过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等经费渠道,加强公共气象服务理论的研究以及专业气象服务指标、服务制作分发技术、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和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的研发。

5.5加强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的科学管理 5.4.1制定和完善科学的公共气象服务业务规划

各地要根据公共气象服务发展主要目标,因地制宜地制订本地区公共气象服务发展规划,提出本地区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

5.4.2建立和健全运行高效的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管理模式

在省级气象部门机构中合理设置公共气象服务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和职权。建立健全公共气象服务管理规章制度、业务运行规定;建立科学、分类的气象服务目标考核与评价机制。

5.4.3建立健全公共气象服务技术规范标准和法律法规

完善决策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和气象灾害防御管理等方面的业务规定和技术规范。

参考文献:

[1]秦大河,孙鸿烈主编.《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总论卷》.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 [2]马鹤年,沈国权,阮水根,秦祥士等.《气象服务学基础》[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3]许建民,孙家栋.《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第四卷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 [4]郑国光在第五次全国气象服务工作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2008.9 [5]马鹤年.气象服务学基础.气象出版社.2001 [6]姚丽华.气象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meteorological service

Abstract: meteorological service is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national defense constructio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life of a basic public welfare, public welfare meteorological service is the primary task of meteorological work.The public meteorological servi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government public service, so it is urgen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meteorological service in China.Key words: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Development; Improve the service level

推荐第7篇:专项气象服务

专项气象服务

2008(24号)

乌鲁木齐市气象台预报:窦新英签发:王健2008年6月4日

乌鲁木齐市各考点“高考”期间天气预报 预计6月5~9日各考点没有明显降水、大风、高温天气。 各考点气象条件预测:

5-6日晴到多云天气,高温在26~30℃之间,低温在18~22℃之间,相对湿度20-40%,风力3-4级, 比较适宜考生休息;

7日午后至夜间多云有阵雨,上午北京时间9:00至11:30,高温在22~25℃之间,低温在18~22℃之间,下午北京时间15:00至17:30,气温在24~28℃之间,相对湿度40-60%,4-5级西北阵风,天气较为凉爽,不会中暑,非常适宜考生考场发挥; 8日白天至夜间天气晴好,上午北京时间9:00至11:30,高温在25~29℃之间,低温在21~24℃之间,下午北京时间15:00至17:30,气温在28~31℃之间,相对湿度10-30%,3-4级风,天气稍热,一般不会中暑,比较适宜考生考场发挥; 9日白天仍为晴好天气,上午北京时间9:00至11:30,高温在28~31℃之间,低温在24~27℃之间,下午北京时间15:00至17:30,气温在32~35℃之间,相对湿度10-20%,3-4级风,天气炎热,极易中暑,不适宜考生考场发挥;

另外,米东区和新市区9日下午考试散场后,高温将上升至35~36℃,相对湿度10-20%,紫外线强度强,极易中暑,提请考生及家长不要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以免中暑。 南山位于萨尔达坂乡的县二中和位于水西沟乡的庙尔沟二中学校,应尽可能提前在上午安排学生前往城区住宿,以防山区午后阵性降水天气造成局部路段受损,影响学生赶考。 天气:

6月5-6日,天山区、沙区、水磨沟区、新市区、高新区、米东新区等地晴间或多云,3-4级风,气温略回升。

6月7日白天至夜间,天山区、沙区、水磨沟区、新市区、高新区、米东新区等地多云转阵雨,有4-5级西北阵风,各区气温较前两天有所回落。

6月8日白天至9日白天,天山区、沙区、水磨沟区、新市区、高新区、米东新区等地晴有时多云,3-4级风,气温回升。

地址:乌鲁木齐市幸福路27号邮编:830002电话:(0991)2625615传真:(0991)26196

326-9日气温:

天山区日最高气温24~33℃,日最低气温18~24℃;沙区日最高气温23~32℃,日最低气温17~23℃;水磨沟区日最高气温24~33℃,最低气温17~23℃;新市区日最高气温27~36℃,日最低气温20~26℃;高新区日最高气温25~34℃,日最低气温在20~26℃;米东新区日最高气温27~36℃,日最低气温21~27℃。 7-9日生活气象指数:

白天穿衣气象指数,第一天天气舒适;后两天天气炎热,建议广大市民着细棉、沙质地的裙装、短袖衬衫、短裤、T恤或棉衫等;

人体舒适度指数,第一天部份人感觉比较舒适;后两天部份人感觉闷热不舒适; 炎热气象指数,第一天天气舒适,一般不会中暑;后两天天气炎热,容易中暑,提醒广大市民最好使用电扇、空调进行调节,请注意不要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

紫外线指数,第一天紫外线强度中度;后两天紫外线强度强,对人体有害,对人体有害, 提醒广大市民加强防护应使用spf15以上防晒护肤品、遮阳伞、遮阳帽及其它防晒措施,12时至18时尽量避免日晒。(乌鲁木齐市各考点逐日天气预报见附表)。

乌鲁木齐市各考点“高考”期间逐日天气预报

乌鲁木齐市气象台全体员工愿与各族家长共同期待考生:

请相信自己,年轻没有失败!

推荐第8篇:气象服务工作

围绕需求强化服务提升水平加快推进灌南气象事业再上新台阶

灌南县气象局

(2012年2月27日)

过去的一年,在市局党组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局以“转变事业发展方式,建设气象现代化体系”为主线,着力加强四个能力建设,强化各项措施的落实,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取得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展。

一、围绕服务民生,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水平

公共气象服务是气象工作的核心和出发点。面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逐步加大、极端气象灾害逐渐增多的新形势,我们高度重视气象灾害的防范应对,着力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水平,努力实现全民共享气象服务的目标。

一是引导气象工作政府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气象工作,先后出台《灌南县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关于加强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加强气象工作的组织、宣传,将其纳入全县专项规划进行统一管理和实施,为气象工作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县财政每年投入气象经费30-50万元,用于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全县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系统、视频会商系统、信息传输网络、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等不断得到完善加强。

- 1 -

二是开展服务形式多样化。我们时刻关注灾害性天气,及时做好防灾减灾决策服务,努力提高气象服务的敏感性、针对性、多样性;紧贴关键农时,提供精细化指导提醒服务;抢抓重大活动和重要节日,提供及时准确的保障服务。去年,我局共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4万余条,常规气象信息40.6万条,《重要天气报告》31期,电视专访、新闻发布会9次等等,力求做到在时效性上坚持常规天气按时报、灾害天气及时报;在服务方式上实现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声讯服务等随时报;在灾害天气时做到书面材料重点报、新闻媒体公开报。

三是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在已建成由全县各乡镇自动气象站组成的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土壤水份自动监测系统和开通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又初步建成了灌河水上交通气象监测预警服务系统,高清视频会商系统,完成了Micaps系统的升级改造,气象现代化监测预警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四是质量建设规范化。扎实开展业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努力提升质量意识,夯实业务基础,业务平台、业务流程、业务制度、业务学习交流等工作规范化开展,业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去年有四位同志获得百班,获批一个省青年气象科研基金项目,一篇文章获第六届苏皖研讨会优秀论文。

二、围绕三农需求,提高气象为农服务水平

当前,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仍是防灾减灾工作的“短板”。面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气象服务需求,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推进“两个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气象为农服

务能力。

一是打造服务平台。建立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是“两个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2011年,县政府出台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六有”建设标准,并将“建成气象信息服务站”列入各乡镇“三农”工作年度考核,与农工部、农委、卫生、安监等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开展专项验收检查。截止去年12月份,全县14个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全面完成,提前两年实现中国气象局提出的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全覆盖的工作目标。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为了充分发挥气象信息服务站阵地作用,进一步做好农村防灾减灾工作,我们把乡镇气象服务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工作。自2008年组建气象信息员队伍以来,目前已建立起覆盖全县14个乡镇、239个村、总人数达到863人的乡镇协理员,村(社区)、学校、部门、大学生村官气象信息员队伍。定期开展气象信息员培训,在气象信息传播、气象灾害上报、灾情调查、气象科普宣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们还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年终进行检查考核,每年都对气象信息员队伍更新梳理。

三是提升服务能力。开通为农服务工作平台(网站),强化业务技术人员为农服务知识培训,加强与农委、海洋渔业部门等业务技术人员交流,完善为农服务方案,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建设,建立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旱情监测,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去年,我县累计投入 25万元,实施四

次人工增雨作业,有效地缓解了旱情,收到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次在省政府办公厅政务信息中报道;在“三夏”期间,连续第十年组织“三夏”流动气象服务小组,分赴全县14个乡镇,面对面向农民朋友进行服务,这一做法在中国气象报进行了报道。

三、围绕灌河经济,打造气象服务特色品牌

06年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县先后建立了临港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农业示范园区等经济园区。我们立足园区企业对气象的特殊需求,开展特色气象服务。先后形成了《现代农业示范园气象服务调研报告》和《临港产业园区气象服务调研报告》,建立了临港产业和农业园业气象服务系统,园区、产业区的气象服务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服务用户近100家,年发送服务信息达5万余条。为了更好服务临港产业园区经济发展,我局从2010年开始着手建设灌河水上交通气象监测服务系统,打造灌河水上日常运营服务平台。截止去年底,沿灌河沿线已建成5座6要素自动站,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县级气象部门建设的水上交通气象监测预警服务系统,为尽可能缩短货物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和费用,保证运输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提高临港产业的气象服务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立足优化服务 提升防雷减灾管理服务水平

一是不断优化服务意识。大力弘扬“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扎实开展好创先争优、科学发展主题培训、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四治四提升”、“为党旗争辉 为气象添彩”和学习型机关建设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六个活动,努力强化大局意识、

责任意识,效率意识,着力营造便捷高效廉洁的服务环境。

二是不断优化服务载体。进一步完善《关于加强防雷工作管理的实施意见》,开展并完成防雷检测实验室资质认证,优化防雷安全管理工作流程,防雷工作标准化水平和技能进一步提升。强化防雷检测平台和气象法制管理平台网上运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和许可工作更加规范。

三是开展防雷安全标准化建设。全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年活动,深入部门企业提供防雷技术服务,送发防雷安全宣传材料,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大检查,检查企业180余家次,全县的防雷减灾水平进一步提高。

各位领导、同志们,灌南县气象事业发展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上级领导、兄弟单位相比,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下一步,我局将根据这次会议的要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提升四个能力为着力点,积极推进气象工作政府化、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气象管理科学化。突出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一是以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为重点,建立防灾减灾组织,制作印发灾害防御规化,开展乡(镇)、村示范点建设,全力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和公共气象服务工作。二是以加强现代业务体系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升预报业务能力、测报业务能力和现代装备技术保障能力,推进业务体制改革工作。三是以气象监测预警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完成灌河水上交通气象监测预警服务系统项目建设,做好乡镇自动站的升级改造工作。四是以防雷安全监管为重点,全面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推进科学管理。五是以加

强气象工作责任体系建设为重点,努力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年度工作目标管理和考核。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工作协调机制,形成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协作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将气象事业的发展全面融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全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和良好的保障,为我市在苏北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在“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伟大征程中作出新的贡献!

推荐第9篇:气象服务座谈会

5 月27 日 下午,天柱县气象局 组织召开由政府办、交通、水利、农业、林业、安监、建设、教育等相关部门参加的气象服务座谈会。座谈会上就气象服务的内容、方式广泛听取与会者的意见和建议。

座谈会上,局主要负责人向各参加会议的单位领导介绍了近年来县气象局气象服务工作,并对今年夏季和 6 月的天气趋势进行了预测。在听取气象服务工作情况通报后。与会领导纷纷发言,认为近年来县气象局的气象服务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主要体现在:一是现代化水平走在各部门前例,为做好气象服务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气象服务主动热情,预报准确率不断提高;三是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主动及时;四是气象部门在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农业病虫害、森林火险工作中做出了许多突出贡献。县政府办、安监局等领导在会上高度评价了该局 2008 年雨雪冰冻天气、2009 年“ 6.22 ”金矿水患事故、2010 年“ 6.24 ”大暴雨气象服务等,称赞气象部门准预报确,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有关部门争取了宝贵时间,为减少灾害损失作出了很大贡献。

会上,参会人员还纷纷结合本部门情况对气象服务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一是要进一步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更好地开展气象服务;二是要进一步拓宽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渠道;三是进一步加大气象科普宣传力度,扩大气象工作的影响力;四是加强部门协作,做好气象服务信息的沟通与传递,推动气象服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图

一、会议现场。

二、县电视台记者正在摄像。(张万东 龙昭芪)

推荐第10篇:公共气象服务

公共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20091333024陈启龙

09市场营销

一、公共气象信息服务相关概念

马鹤年等根据气象服务的内容把现代气象服务业分为三大类内容:一是气象信息服务;二是气象工程技术服务;三是气象科技综合咨询服务。气象信息服务是以气象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业务;气象工程技术服务是在大气科学研究基础上通过工程技术改变短时小范围内天气气候的影响来服务于社会;气象科技综合咨询服务则是指向客户提供了有关气象科技知识和应用方面信息的综合性的咨询服务。

二、目前公共气象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防灾减灾体系尚未形成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其中又以气象灾害为最多。气象灾害发生频率高、分布广、强度大、损失严重。目前,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仍然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如:灾害种类增多、频率增大、区域扩大、损失急增,生态灾害日益加重。而气象服务部门对灾害的监测手段、服务方式还相当落后,对灾害的预测与防灾、减灾、抗灾能力离社会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各类时段天气气候预报的精度问题有待提高。例如.对大降水和暴雨的落点的顶报、沙尘暴的预报时效、冰雹预报和大风预报等准确性均有待提高。

2、气象服务不能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新农村建设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发展规划不得不考虑气候变化及其可能增加的气象灾害的影响,因此,需要一个功能比较完备、准确、细致、信息化的气象服务系统作为农业结构调整规划的一个重要技术支撑,以方便农村进行天气变化的农业适应对策的分析。目前农民获得气象信息的最主要途径还是电视和广播,尤其是每天的电视天气预报,但是,目前电视天气预报的节日和对象都非常有限,大量的气象信息(比如防灾减灾、农经信息、病虫害防治等等)都不能及时传到农村。

3、气象人才匮乏

以气象灾害频发的新疆为例,2005年全疆仅有专业气象技术人员1028名,气象专业人才极其匮乏,同时人才队伍结构也不尽合理,与气象科技服务快速发发的人才需求不相适应。缺乏高层次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对气象科技服务人员进行的专业培训数量少、层次低、覆盖面小。

4、发展后劲不足

公共气象信息服务未能很好地解决气象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问题:服务产品单

一、产品科技含量较低、技术创新能力较差,无法满足用户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主要靠上新项目和追求产品数量的增加来实现科技服务经济总量的增长。

三、气象部门改进公共气象服务的对策思考

1、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

当前我国特别足农村的防灾减灾体系仍然十分薄弱,而气象等自然灾害呈逐年多发趋势,因此,必须切实加强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加大科普力度,提高广大农村的防灾减灾意识,合理趋利避害,降低自然灾害的损失,尽快建立起综合性的防灾减灾体系。

同时,进一步提高县级等基层单位预报工作的准确率,这项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增加气象监测网点。如建立乡镇自动雨量站,在特殊地形特殊位置建立多要素自动气象站,这是提高预报准确率的基础。另一方面要以省市级气象部门为依托,充分发挥现代化建设效益,开发应用数值大气预报产品,收集气象卫星、天气雷达、自动气象站等探测资料,对重大灾害性人气、转折性人气及关键农事季节人气,要力求报出落点、量级和范国。要延长预报时效,逐步向公众特别是农民朋友们提供3天以上的滚动天气预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对气象信息的需要。

2、建立强大的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随若气象服务对象的增多和用户对准确性要求的提高,气象信息服务系统本身也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针对气象信息服务于社会整个过程而言的,气象服务系统中不仅应包括气象信息的生产和发布,也要包含信息的传输服务、用户使用及最终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公共气象信息服务能否较快、可持续发展,最终决定因素是能否建立一支高效、精干的气象科技服务队伍。制定灵活、可行的气象科技服务人才机制是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重要保障。要以培养掌握现代化气象及相关科技、懂经营、善管理、守法廉洁的科技服务带头人为重点,着力提高科技服务队伍的政治、科技素质以及创业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

4、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各级气象部门应紧密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为各级领导和各行各业、重点工程提供气象科技服务。加强全方面合作,不断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1)加强与电信运营商的紧密合作,依托其先进的技术和高质量的网络平台,大力发展信息资讯业。

(2)加强与电力、交通、保险等气象敏感行业的深层次合作,努力开拓行业气象服务。

(3)加强国内气象工作者之间经常性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提高我国气象服务的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4)加强与外国气象服务公司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其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成功经验。

第11篇:气象服务2

我国气象科技服务现状和问题分析

郭远明 龙新华

新华网北京3月4日电(记者郭远明 龙新华)据有关专家分析,我国气象科技服务,包括气象有偿服务、商业性气象服务以及公益性气象服务产品的附加值服务等的发展比其他很多服务业的发展要晚,但是发展得比较快。

1、从发展领域和手段看:从国家气象局直属事业单位到省、地、县各级气象部门都开展了气象科技服务,服务范围涉及工业、农业、能源、交通、运输、建筑、林业、水利、海洋、环保、旅游、保险、消防、商业仓储、文化、体育等几十个行业和部门,并且针对用户的需要,开发、研制了大量的气象科技服务产品;服务手段也由原来单一的气象专用警报机,发展到电话、电视、计算机终端、因特网、报刊、BP机和移动电话、产品、工程等多种手段。

2、从发展项目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气象科技服务已经形成了一些效益和发展前景比较好的项目。各地气象部门在稳步发展专业气象服务、气象信息电话服务、气象影视及广告服务、寻呼气象服务、防雷服务等气象科技服务支柱项目的同时,也在积极推动和发展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气象专用电视频道、移动通讯气象服务等新项目,从而不断开拓气象科技服务发展领域、丰富服务项目和内容,使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3、从从业人员情况看:由于气象科技服务的快速发展,气象科技服务的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形成了一支气象科技服务队伍。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气象科技服务从业人员(包括专职和兼职)已达1万人左右。

4、从发展的程度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气象科技服务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有的项目在国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如气象影视与广告服务,气象部门制作的气象影视节目和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播出的节目中都比较突出。但从整体上看,气象科技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还不高。

与加入WTO的形势相联系,分析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情况,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气象科技服务没有形成整体规模。气象科技服务虽然已经发展十几年了,但是各地气象部门从组织设置、项目开发到产品营销还基本上是各自为政,处于规模小、层次低、不集中的状态,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程度不高,气象科技服务缺乏“拳头”产品和“龙头”实体。一方面,国家级气象科技服务实体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一些省(区、市)气象部门的气象科技服务在组织形式上也没有成为一个整体。

2、气象科技服务效益和科技含量不高。尽管气象科技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是从总体效益来看,应当还有比较大的效益空间。从气象科技服务的人均产值来看,仍然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很多气象科技成果没有转换为现实的生产力;气象科技服务产品的科技含量校低、创新不够,并且没有切实地根据用户的需要开发气象科技服务产品,有的还以公益服务产品代替商用服务产品,缺乏进一步发展的后劲。

3、气象科技服务的市场竞争能力不强。目前气象科技服务的开展主要是以气象部门为主,并且一些项目只补偿性地收取费用,不是完全的市场行为,而商业性气象服务还没有发展,所以气象科技服务的市场有待于培育和发展;由于气象科技服务业非常“幼稚”,国内的气象科技服务市场也没有形成,综合实力和市场能力非常薄弱,所以还没能向国外发展,在国外气象服务市场上还没有任何占有份额。

4、气象科技服务的管理法规不健全。为了推动气象科技服务的健康、顺利发展,在气象科技服务管理工作中,特别是气象科技服务管理法规还存在着空白。虽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明确了“气象台站在确保公益性气象配套的气象无偿服务的前提下,可以开展气象有偿服务”,但是与之相配套的气象科技服务如气象有偿服务管理、商业性气象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单项法规没有制定实施,这就使气象科技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监督管理不力和某些行为不够规范等问题。因此,必须结合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实际,对已经出现和将要出现的许多情况和问题,制定实施有关法规,用以规范、引导、保障气象科技服务的健康发展。

5、气象科技服务实体对于WTO及有关国际服务贸易规则的了解程度和适应能力较差。一方面,这些实体不熟悉这些规则,不能熟练地应用这些规则,所以如果在国际服务贸易中遇有歧视性待遇时,很难借助于WTO的协议条款保护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服务贸易自由化与标准化的结合,使竞争力相对较差的我国气象科技服务在资格认证和服务产品标准化方面处于劣势,包括在国内的市场中,这些实体的综合竞争力也不占优势。因此,气象科技服务实体必须尽快熟悉WTO及国际服务贸易的有关规则,以便更好地适应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完)

第12篇:气象服务方案

2012年全国铁人三项锦标

赛气象服务方案

威海市气象局

二零一二年七月

2012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将于9月22日至23日在威海市举行,为确保比赛顺利进行,按照锦标赛组委会的工作部

署,结合我市的气候特征,特制定气象服务实施方案如下:

一、组织与分工

锦标赛期间各保障组及相关单位的职责及负责人如下:

二、提供气象服务产品内容和时间安排如下: 9月19日开始提供制作到9月23日的天气预报。 (产品模版见附件

1、附件

2、附件3)

三、服务安排

服务产品由分管局长把关。

预报形式:预报产品主要以中文形式发布,通过传真和手机短信的方式向组委会和相关部门提供。

四、其他

对参与此次活动的组委会成员和其他有关领导,建议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发送重要气象预报信息,手机号码由组委会提供。

五、应急方案

9月20日下午,将移动气象台的各种设备、仪器等修检完备,随时待命,一旦需要,立即启动。

9月21日下午,由气象台组织一次大会商,参加人员:局领导以及气象台、专业台全体预报员。将最新、最准确的预报结论及时发布给锦标赛组委会。

短时临近预报的服务在此次气象服务中也将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9月22日早上8点30分,气象台台长将准时到达气象台大平面,分析最新的观测资料,严密监视云图、雷达等的监测信息,一旦发现有可能出现与预报不一致的天气变化,立即电话和传真向组委会服务,同时通过决策短信息服务平台向这次活动的主要领导发送短信服务,尽一切可能确保这次活动的预报服务质量,为锦标赛的最终成功提供可靠的气象保障。

附件

12012年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气象服务专报

威海市气象局第XX期YYYY年MM月DD日hh时

当前天气预报

签发:某某某

附件2 锦标赛预警信号发布(变更、解除)模板

2012年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气象服务专报

(预警)

威海市气象局第XX期YYYY年MM月DD日hh时

威海市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有效开始时间:2012年9月22日16时00分 预警信号有效结束时间:2012年9月23日08时00分 预警信号描述: 24小时内威海市最高温度将升至40℃以上。 防御指南: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采取防暑降温应急措施;

2.停止户外露天作业(除特殊行业外);3.对老、弱、病、幼人群采取保护措施; 4.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特别注意防火

签发:某某某

附件3 预警信号解除:

2012年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气象服务专报

(预警解除)

威海市气象局第XX期YYYY年MM月DD日hh时

威海市高温红色预警信号解除

威海市红色预警信号自2012年9月**日**时**分解除。

签发:某某某

第13篇: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总结会发言材料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服务工作总结会发言材料

气象台

曾欣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株洲市气象局与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在这里联合召开2010年山洪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服务工作总结会,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对气象台的关心与厚爱,给了我们汇报工作的机会。

2010年汛期我市遭遇了7轮大范围、长时间的大暴雨的袭击,全市4~6月总降雨量为834.7(株洲)~1120.4mm(醴陵),各县市均偏多或异常偏多,其中株洲、茶陵、炎陵偏多42%~49%,攸县、显著偏多73%;醴陵异常偏多84%。强降雨主要集中在5~6月。强降水导致我市各类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据株洲市国土资源局统计,由于受强降水的影响,在我市引发了大小不一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达720多处,呈现出了点多、面广、规模小、危害大的特征。我市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服务工作在今年的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各级政府与国土资源部门接到气象预警预报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应对,多次成功避险,使损失减少到了最低的限度。总结2010年我市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服务工作成功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早部署、早准备

我市汛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始于2004年,由于株洲市是我省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地点之一,特别是我市南部多年来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比较严重。为此,2007年中国气象局与湖南省政府共同投资建设湘东南暴雨山洪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工程,其中株洲市地质灾害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就包括在这个项目建设范围之内。2008年年初,株洲市山洪地质灾害气象监测与预警项目开始启动。筹积资金,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雨量站,研究预报预警技术方法等多项工作按计划进行,到2010年,全市范围内建成区域自动雨量站达160个,全市地质灾害易发点,隐患点所在乡镇均安装有区域自动雨量站。与此同时,我台开始着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技术方法的研究,2008年与2009年由气象部门根据强降水的情况,结合我市山洪地质灾害发生的概况进行预报,发布范围较小,主要针对决策机构进行气象方面的服务。2010年3月,株洲市国土资源局与株洲市气象局联合发文,强调加强全市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服务工作,

1 并通过两家联合发布山洪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工作方案;4月开始,强降水发生时,两家联合正式对外发布山洪地质灾害预警预报。

二、国土、气象联合,科学预警

株洲市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是建立在全市地质环境背景条件下开展工作的。国土资源局相关的技术专家对全市地质环境背景、全市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地质灾害易发区等比较了解。我台专业技术人员针对株洲市国土局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大量的统计分析,结合我市强降水的发生发展规律,研究出株洲市地质灾害发生发展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模型。每当有强降水将要发生时,根据模型对气象数据进行处理,将得到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与国土资源局的专家进行会商,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消息;地质灾害出现后,国土资源局相关部门把收集到的信息及时进行反馈,我台专业技术人员在得到反馈的信息的时候进行总结分析,修改模型进行参数调整,力争地质灾害科学预警预报。两个部门的专家在今年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服务工作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强势联合,尽职心尽责,为地质灾害的科学预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敬岗爱业,工作严谨、操作流程规范

国土、气象两家都有一支技术素质过硬,工作作风扎实的干部队伍,他们敬岗爱业,工作严谨,讲求高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我局的易局长、周局长、鲁局长等领导高度重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服务工作,多次专题会议进行布臵安排。在今年两家单位合作的过程中,国土局的伍海主席、监测站的傅坚站长等同志的工作作风感染着我台的干部职工,促使我台全力把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服务工作做得最好。 年初,两家为了把今年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服务工作做好, 于3月份联合制定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方案,根据方案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制度了预报会商制度,预报签发制度,预报呈阅制度,制定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流程等,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服务工作的顺便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预报预警准确及时,服务与宣传到位

2010年全市出现7轮强降水,经双方专家会商后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呈阅件20期,这20期地质灾害预警消息准确预报出了2010年汛期我市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这20期预报预警信息我们均通过电子邮件与传真,送纸质文件的方式传送到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与决策机构领导的手中。每当地质灾害预

2 报预警消息发布或者强降水出现有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发生时,我们均以双方的名义,通过湖南省气象手机短信平台发布手机短信,提醒公众注意防范地质灾害的发生。整个汛期通过全省手机短信平台共发布手机短信多达520万人次;另外通过株洲市气象局短信平台向全市地质灾害预警用户发布预报预警、传达重要应急措施等达8000人次;通过株洲市气象局固定电话96121主叫平台进行主叫服务,全年达410万门次;通过株洲市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法制频道、生活频道等媒体发布强降水消息与山洪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消息达60余次;通过株洲市电台新闻综合频道、交通频道发布强降水消息与山洪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消息达40余次。准确及时的预报预警,多方位多渠道的宣传报道与服务方式,使我们的预报预警信息能及时送到各位领导或决策者手中,及时送到灾害易发点居民手机,充分地发挥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五、应急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面对今年一轮紧接一轮的强降水与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株洲市气象局与株洲市国土局采取了多项措施确保今年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的开展。我台在汛期均执行了24小时值班制度,领导带班制度,每当有强降水发生时,气象部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运行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模型,启动应急预案,根据强降水出现的情况及时与国土资源局进行会商,发布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消息;国土资源部门每当有强降水发生时,除了与气象部门进行会商,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以外,他们还加强了地质灾害隐患点,易发区域的巡查与排查,每当收到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时候,气象、国土、防汛及各级政府部门立即作出联动反应,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各种应急措施,有效地发挥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在地质灾害防御与防灾减灾中的作用。由于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及时,各部门应急措施得力,2010年株洲市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群测群防,成功地避让了多起地质灾害发生所带来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

典型避让事例一:醴陵市国土资源部门“成功预警山体滑坡,安全撤离无一伤亡” 。继2010年6月19-20日全省性的特大暴雨之后, 6月23—24日我市又迎来一场特大暴雨,强度大范围广,来势凶猛。由于前期降水多,土壤含水率高,株洲市气象局准确预报出这一轮强降水的时候,敏感地觉察到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很大,23日下午强降水来临前,马上与株洲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商,根据会商结果,联合发布第十五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消息,23日晚强降水如

3 期而至,24日凌晨,双方再次发布地质灾害短时临近预警。根据6月23日下午16时及24日凌晨与气象部门联合发布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相关单位与部门领导认真履职,及时安排人员对西山街道办事处万宜村耿塘组23户116人进行疏散,成功躲过一场中型泥石流灾害,有效避免了群死群伤事件发生。

典型避让事例二:炎陵县国土资源局6月21日和24日,在接收到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以后,积极组织人员加强巡查和灾险情调查,分别发现三河镇星光村潘小林和水东村井湾霍友生、邓学林等5户26人受到了灾险情严重威胁,分管副县长和局领导亲自带队到现场,组织动员受灾险情严重威胁的群众转移到安全区避险。

典型避让事例

三、株洲市国土局石峰分局6月23日接到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消息后,加强巡查,24日发现株洲海利化工(原市烧碱厂)职工大楼后石峰山山体滑坡,严重威胁了滑坡体下方100名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和石峰分局应急机构和相关技术人员立即出动,认真勘察。在随后区政府组织的应急处理会议上,国土资源部门提出的一系列应急处理建议全被采纳,并及时转移和安臵了100多名群众。

六、存在不足的地方

1、株洲市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服务平台尚未建成。从2008年开始我市着手建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服务平台,但由于资金,人员技术等问题,平台一直处于筹建阶段。因此现阶段我市的预警产品仅限于文字描述,图形输出缺少统一的软件平台的支持。

2、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很难做到定量细化。2010年地质灾害的特点是点多、面广、规模小、损害大,地质灾害预报预警要定量细化到隐患点或灾害点,技术上很难实现。因此我们的预报预警仅限于面上的等级预警,起到一个提醒预防的作用。地质灾害预警发挥作用必须各级联防,群测群防,结合相应的应急措施才能有效发挥起它的作用。

3、缺少对地质灾害的综合评估。由于缺少对灾害的评估,气象部门与国土部门意见分岐的时候,我们多采纳国土部门的意见来发布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多渠道进行预防,确保损失降低到最低,这样的话势必导致空报的次数增多,从而导致决策过程中,人力与物力的投入浪费。

2010年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服务工作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发挥了气象预警在

4 地质灾害防治中防灾减灾的作用。但这仅仅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离领导及社会对气象预警的需求还有很大的距离,任重道远,今后的工作中,我台将发挥自身的科技优势,加强预报技术方法的研究,加强与国土资源局的进一步合作,创新举措,上下求索,把我市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服务工作做得更好。

谢谢大家!

第14篇: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

关于落实当前防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

的报告

市国土资源局:

7月5日,四川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对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也对泸州市共同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会后国土分局认真贯彻省、市国土资源部门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和有关文件精神,针对近期出现强降雨天气的具体情况,积极采取措施,全力以赴做好全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1、及时传达上级会议精神。7月5日下午,国土分局在参与四川省汛期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之后,分管领导分局副局长对相关业务股市人员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及时专题学习和贯彻省、市对近期暴雨防范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地质灾害防治有关文件精神,并对当前我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研究和部署。分局将工作落实情况形成文字材料上报市国土资源局及区政府有关部门。

2、组建防灾机构和队伍。区分局把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成立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组,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中心所所长为成

员,加强对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明确各自工作责任。另外前期区分局还成立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由局长任指挥长,分管副局长任副指挥长,指挥部成员包括各股、室、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应急分队。

二是落实防灾措施

1、建立预防和预警机制。在汛期各隐患点严格执行以预防为主的汛期地质灾害点监测、预防和预警体系,明确各地质灾害点监测人和负责人,建立群防群测网络,负责监测的单位和个人,广泛地收集整理与汛期地质灾害预防预警有关数据和信息,并及时逐级上报监测结果。

2、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在汛期国土分局将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汛期地质灾害检查和巡查工作,监督“地质灾害群防群测明白卡”的发放,建立汛期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及时上报地质灾害险情和灾害等级。要求如果地质灾害发生后,各中心所及地灾监测点在30分钟内将灾情电话报告区分局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区指挥部1小时内电话报告市国土资源局,同时率领应急分队赶赴现场组织调查、作出应急处置,并在2小时内形成书面报告,报区政府及市国土资源局。应急处置结束后,5日内向市国土资源局报处置工作总结报告。

3、建立和执行汛期地质灾害汛期值班及险情巡查制度。区分局2012年汛期值班从4月15日起至10月15日止,实行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带班、各中心所及地灾监测点均严格执行汛

期地质灾害汛期值班。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制度:地灾监测点监测责任人(人员)非汛期半月巡查监测一次,汛期每天至少巡查监测一次,雨天随时加密巡查监测。区分局、中心所不定期进行巡查。

三强化督查考核

1、明确防灾责任。7月5日,江阳区国土分局在参与四川省汛期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之后,分管领导副局长对相关业务股市人员作出重要指示,根据研究和部署。对分局各股室、各中心所的工作责任、工作任务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和要求、重申了地质灾害防治相关工作制度以及前期签订的2012年地质灾害防灾责任书内容。

2、加强督查考核。区国土资源局纪检监察部门、地矿股对各中心所人员在岗在位情况进行督查、要求国土资源中心所班子主要成员带领工作组深入灾情严重的乡镇现场进行检查指导和督查。

下一步,分局将继续抓好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和巡查制度的建设,汛期遇有险情及时处理,落实好汛期各项制度,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损失。对落实责任不到位、发生地质灾害事故并造成损失的,要通报批评,取消先进单位评比资格,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因人为诱发地质灾害事故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从严从重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012年7月5日

第15篇:汛期地质灾害自查工作汇报

汛期地质灾害自查工作汇报(精选多

篇)

为了加强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始终坚持不懈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各项防灾工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国务院防灾减灾会议精神,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市国土资源局 分局《转发 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开展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检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文件精神,国土所认真开展本年度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检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编制全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明确了201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的主

要任务、责任分工和保障措施。

根据我镇地质环境条件、工程建设活动的强度,结合汛期气象趋势的影响因素,预测我镇地质灾害多发时段主要集中在5—10月。5—10月为汛期,当降水达到一定强度时,极易诱发堆积层滑坡、黄土滑坡和公路、农村道路边坡的掌子面、废弃矿点及施工现场的崩塌等地质灾害;7—9月为主汛期,强降雨过程较多,由此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

我镇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位于川龙公路所经地段, 水电站建设工程所在地段,因路基开挖,削坡等有可能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村等村社部分砖厂取土、砂石厂取砂范围形成的陡崖,汛期易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威胁附近耕地、水渠等农业生产安全。 村等部分村庄位于较高处的土崖之上或者之下,在强降雨的作用下,有诱发黄土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确定的全镇

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继续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工作,切实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合理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查、治理和搬迁避让,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全镇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明确了责任分工。制定的地质灾害防治的保证措施包括: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健全机构,强化管理;整合资源,建立政府主导,多元化、多渠道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资金投入机制;加强汛前险情巡查,坚持汛期值班制度;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社会和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二、严格落实汛期值班制度,确保应急系统信息畅通,信息报送及时准确。

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巡查、速报和应急处理等制度,做好地质灾害巡查、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确保政令畅通、信息快捷,防灾、避灾、救灾、治灾措施及时有效。在主汛期来临之前,各村和有关部门对本辖区内的地

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构造复杂的建筑物、交通线路、水利设施进行一次现场实地检查,对各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出分析评价,提出具体防范意见和可行的防灾减灾措施,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汛期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一旦出现险情灾情,能立即组织应急处置,确认险情灾情,启动预案,及时消除。

三、建立制度,落实责任,加强汛期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

建立和完善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工作制度,层层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强化相关措施。各村和有关部门按照“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原则,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分工负责、协调一致、反应灵敏”的应急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预防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镇上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镇政府镇长 任组长,分管副

镇长 、国土所长 任副组长,人武部、派出所、水管所、安监站、财政所、民政所、卫生院、电信所、供电所、办公室、村镇建设和环境卫生管理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建立健全“统一管理、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四、认真开展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及时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

各村和有关单位对本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构造复杂的建筑物、交通线路、废弃及采砂、取土区进行一次现场实地检查,对隐患部位提出具体防范意见和可行的防灾减灾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使之覆盖到有灾害隐患点的每一个行政村;对规模大、危害严重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组织实施群专结合的重点监测,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明确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定监测责任人及日常监测措施,落实

群测群防责任制。

在基层的地质灾害防治实际工作中,我们目前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缺乏科技支撑。基层国土所缺乏科学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技能,只能仅凭常识判断是否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和程度如何,没有科技支撑,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建议上级部门能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群测群防人员的素质。

2、缺乏经费支撑。基层国土所缺乏人员、车辆、经费的保障,外出巡查没有交通保障,到达实地缺乏科技仪器,不能正确系统对地质灾害隐患予以定性和排查。建议上级部门加大经费投入以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扎实推进。

3、缺乏宣传材料。基层国土所缺少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地质灾害防治宣传资料,没有好的教材和文本,对农村中小学和村民的宣讲缺乏生动性、趣味性,宣传效果不好。建议上级部门编制录音带、视频光盘、彩色折页等资料,

便于开展宣传。

地质灾害防治,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严格落实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值班、灾情速报等制度,各村及各有关部门,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认真研究,行动上狠抓落实,力争使我镇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

xx镇关于对汛期在建工程地质灾害

防治工作情况汇报

为切实做好汛期在建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防止和减少各类地质灾害事故发生,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汛期在建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专项督查的通知》文件精神,我镇坚决贯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

则,对辖区范围内的在建工程进行认真自查,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目前,我镇在建工程有xx村整村搬迁和兽医站办公楼建设,兽医站办公楼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基本完工。xx村整村搬迁共有107户,355人,涉及的住户多,人口多,建房面积大。

二、加强领导,周密部署。镇党委、政府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抽调责任心强、工作扎实认真的业务骨干,具体负责地质灾害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做到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

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当前正值汛期,根据我镇地质环境条件、工程建设活动的强度,当降水达到一定强度时,极易诱发公路、农村道路崩塌等地质灾害。为此,我镇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制订了周密、细致、科学的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并加

强宣传。并成立了抢险救灾应急分队,确保灾害发生时,召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即胜,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做到宁可备而

不用,不可用而不备。

四、落实责任,时刻警惕。对全镇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明确了责任分工,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巡查、速报和应急处理等制度,做好地质灾害巡查、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确保政令畅通、信息快捷,防灾、避灾、救灾、治灾措施及时有效。同时对交通线路、废弃及采砂、取土区进行现场实地检查,对隐患部位提出具体防范意见和可行的防灾减灾措施,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状态,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和防患意识。

五、存在问题。通过自查,辖区范围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面落实,目前尚未发现隐患。但在实际工作中,国土所缺乏科学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技能,只能仅凭常识判断是否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和程度如何,没有科技支撑,存在很

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缺少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地质灾害防治宣传资料,没有好的课本对农村中小学和村民宣讲,宣传工作缺乏生动性、趣味性,宣传效果不好。

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安全防患长效机制,落实安全责任,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工作,努力形成群测群防的良好局面,为我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关于落实当前防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

的报告

市国土资源局:

7月5日,四川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对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再动员、

再部署、再落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也对泸州市共同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会后国土分局认真贯彻省、市国土资源部门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和有关文件精神,针对近期出现强降雨天气的具体情况,积极采取措施,全力以赴做好全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1、及时传达上级会议精神。7月5日下午,国土分局在参与四川省汛期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之后,分管领导分局副局长对相关业务股市人员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及时专题学习和贯彻省、市对近期暴雨防范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地质灾害防治有关文件精神,并对当前我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研究和部署。分局将工作落实情况形成文字材料上报市国土资源局及区政府有关部门。

2、组建防灾机构和队伍。区分局把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头等大事

来抓,成立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组,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中心所所长为成

员,加强对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明确各自工作责任。另外前期区分局还成立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由局长任指挥长,分管副局长任副指挥长,指挥部成员包括各股、室、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应急分队。

二是落实防灾措施

1、建立预防和预警机制。在汛期各隐患点严格执行以预防为主的汛期地质灾害点监测、预防和预警体系,明确各地质灾害点监测人和负责人,建立群防群测网络,负责监测的单位和个人,广泛地收集整理与汛期地质灾害预防预警有关数据和信息,并及时逐级上报监测结果。

2、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在汛期国土分局将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汛期地质灾害检查和巡查工作,监督“地质灾害群

防群测明白卡”的发放,建立汛期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及时上报地质灾害险情和灾害等级。要求如果地质灾害发生后,各中心所及地灾监测点在30分钟内将灾情电话报告区分局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区指挥部1小时内电话报告市国土资源局,同时率领应急分队赶赴现场组织调查、作出应急处置,并在2小时内形成书面报告,报区政府及市国土资源局。应急处置结束后,5日内向市国土资源局报处置工作总结报告。

3、建立和执行汛期地质灾害汛期值班及险情巡查制度。区分局2014年汛期值班从4月15日起至10月15日止,实行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带班、各中心所及地灾监测点均严格执行汛

期地质灾害汛期值班。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制度:地灾监测点监测责任人非汛期半月巡查监测一次,汛期每天至少巡查监测一次,雨天随时加密巡查监测。区分局、中心所不定期进行巡查。

三强化督查考核

1、明确防灾责任。7月5日,江阳区国土分局在参与四川省汛期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之后,分管领导副局长对相关业务股市人员作出重要指示,根据研究和部署。对分局各股室、各中心所的工作责任、工作任务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和要求、重申了地质灾害防治相关工作制度以及前期签订的2014年地质灾害防灾责任书内容。

2、加强督查考核。区国土资源局纪检监察部门、地矿股对各中心所人员在岗在位情况进行督查、要求国土资源中心所班子主要成员带领工作组深入灾情严重的乡镇现场进行检查指导和督查。

下一步,分局将继续抓好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和巡查制度的建设,汛期遇有险情及时处理,落实好汛期各项制度,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损失。对落实责任不到位、发生地质灾害事故并造成损失的,要通报批评,取消先进单位评比资格,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对因人为诱发地质灾害事故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从严从重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014年7月5日

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市政府近期《关于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有关文件要求,我乡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列为当前重点工作来抓,坚持“以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水平。现就我乡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机构

为加强对我乡地质灾害工作的领导,结合我乡实际,及时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乡长和各挂村领导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国土所,由国土所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各村、城建、水利、交通等部门按照统一管理、

分工协作的要求,认真做好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一是制定了《xxxxxx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急预案》,为了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努力减轻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制定了详细的汛期地质灾害处置工作预案,成立了地质灾害应急分队,以便解决汛期各种突发的险情和灾害。各村主任、村民小组长分别为本级应急机构负责人,其职责:第一时间上报汛情,包括起因、性

—1—

质、涉及范围,目前现状及采取的措施,快速启动本级预案,落实好乡应急指挥机构的相关部署。二是严格值班制度,明确每天有一名科级领导带班,实行24小时负责的汛期值班制度,要求值班人员坚守值班岗位,详细记录当班情况,遇到情况及时报告。

三、主要工作措施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科学防灾减灾能力。

加强地质灾害的监督管理,减少和消除引发地质灾害的人为因素对可能引发和加重地质灾害的工程活动,及时给予制止、纠正和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对已发生造成危害的依法督促责任单位负责治理。

加强监测预报,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根据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层层落实地质灾害点的群测群防组织和工作任务。依靠社会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对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和防治,达到防止地质灾害发生和减少灾害损失的目的。

保障地质灾害防灾工作必须的投入。乡有关部门切实保障汛前、汛期、突发性及日常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

报、抢险、救灾所必须的交通、通讯、物资器材和工作经

—2—

费,以保证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正常进行。

xxxxxx人民政府

2014年8月8日

—3—

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材料————————宿州华丰矿业公司

一、矿井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为确保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矿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应急抢险队。领导小组组长有总经理担任,实行总工程师负责制,领导小组的职责是按规定制定防治水规划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按规定和实际需要配齐备足物资,出现险情时必须深入现场,科学组织,合理调配,确保矿井安全;定期每月召开全矿防治水工作平衡会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成立了防止水

应急抢险小分队,队长由原在山东大矿担任过救护队长的现安监处王现忠处长兼任,抢险队成员有安监、技术地质、救护、调度、机电等单位有关人员。要求抢险队必须服从指挥、统一行动,消除险情。

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正常工作由矿总工程师负责,机构设置在技术地质科,有一名副科长分管,具体专职人员李吉华负责:每旬对井下地质情况检查监测一次。、每月会同通防人员监测一次井下密闭墙的积水情况。、每月对地面斑纹、煤层走向地表变化情况、钻孔检查一次并形成书面报告。、及时向采掘单位提供各种地质灾害预告,在现场监督检查先探后掘的落实情况。、设置和管理矿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台帐。

二、汛期地质灾害防治进展情况汇报

1、汛期来临之前对地面防洪沟和沉淀池全部清挖,达到防洪排洪要求。

2、在矿西南低洼处安装了20m3/h

排水泵一台,确保雨季无积水。

3、副井口周围地面垫高垫平,消除雨季积水。

4、主井、副井口存放黄土袋,防止雨水进入井口。

5、准备充足的防洪设备、配件、材料,确保安全渡汛。

6、采煤地点设置安装了备用排水设备。

7、制定下发学习了井下老塘水或突水危胁应急方案。

8、三月份清挖了-380内外水仓,-250大巷开宽主水沟150米,

水沟清挖实行了科室责任制,每周检查验收一次,严格奖罚。

9、6月上旬对三台大泵进行了检查,泵完达到好。

10、机电科5月上旬组织机电工区、运转工区对井上下供电线路和设施进行了全面检查检修。

11、运转工区在汛期期间每旬对矿区的避雷针和高层建筑的设备、设施的

固定进行检查1次,并填写记录备档,确保矿井不受雷电和大风影响。

三、制定了管理制度

1、严格汛期矿领导的值班制度,24小时不离岗、不脱岗、不酗酒、不关手机,出现险情及时到位,并组织人员抢险。工区值班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严禁替岗、代岗、脱岗,对汛期问题作为头等大事对待,对于调度汛期命令只有“服从”二字,没有任何借口,否则按渎职处理。

2、汛期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备用物资、设备严格责任制,分片挂牌管理,“三防”备用物资、设备不准私自调用和搬用,否则严肃追究责任,备用物资、设备要定期检查,供应站确保材料、工具等100%的合格,运转工区确保设备的100%合格。

3、对汛期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小隐患在每天生产调度会议上平衡解决,对危及矿井安全的由调度通知随时召开三防专题会议,确保

措施到位,组织到位,人员到位、材料到位。

4、对采掘施工在接近或通过老区及其它有可能发生水患地域时,严格执行领导盯岗制度和现场交接班制度要求领导不在或脱岗,工人有权不施工。

5、汛期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工作中安排的工作要有安排有考核、有兑现,每月由调度室对工作进行考核一次,落实负责人的责任。附:汛期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五项制度

第16篇: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工作汇报

长治县关家村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施工情况汇报

一.关家村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长治县西火镇关家村位于老雄山南麓,距县城35公里。全村136户,569口人,占地783亩,其中村庄占地197亩,总耕地586亩。

关家村地质灾害的形成主要由村庄北部的关家煤矿采煤造成。该矿长期开采造成村庄大部分民房墙体出现裂缝,严重倒塌,耕地、林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地陷、地裂缝,浅层地下水疏干,村民饮水困难。

2007年,关家村被省政府列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村。工程总体规划有村民住宅、村委大楼、学校、幼儿园、文化休闲广场、老年服务中心、卫生所、商铺等,配套设施有沼气站、供热站、水源井,建筑面积38026.7m。 2

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进展情况

我村在被列为农村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村后,干部群众信心倍受鼓舞,积极进行筹措规划,努力做到当年立项、当年选址、当年设计、当年开工、当年搬迁。项目批准后,干部群众齐抓共管,一边规划办理用地手续,一边搞新村规划,一边先行筹措资金。工程建设采取集体统一规划,统一

招标,统一施工。这种办法促使了各项工作的快速进展。开工后,各项保证措施得到及时落实,施工质量、施工进度都得到了有效保障。在上级政府的支持和集团的帮扶下,共投资8500万元,到目前为止,建成了欧式别墅91栋、支村委办公楼、寄宿制振兴小学、卫生所、商业集贸市场、文化广场、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敬老院,新村内实现了“三化”(道路硬化、院内绿化、村中亮化),农户实现了“四供三通”(四供:集中供热、集中供气、集中供水、集中供电;三通:通网络宽带、通数字电视、通程控电话)。同时,进行旧村拆迁、土地复垦,可复垦土地197亩,同时对耕地、林地的地陷、地裂缝进行了治理,并进行植树、种草,实施绿化。

现在剩余30余户村民住宅和养老院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当中,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成,预计在今年年底完工,实现30余户村民的搬迁工作,完成全村136户,569人的整体避让搬迁。

西火镇关家村党支部、村委会二○○九年九月二十五日

第17篇:苍南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

苍南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

(2011年5月6日)

苍南县位于浙江南部,濒临东海,境内三分之二面积是山区,素有“七山两水一分田”之称,是地质灾害多发区,是台风主要登陆地之一。苍南县也是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县之一。苍南县现有人口130万,面积1258.18平方公里。区划调整前,36个乡镇中有31乡镇处在地质灾害易发区,总面积1174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总面积820平方公里,占全县64%,易发区内人口约35万。全县经认定有163个地质灾害点,其中滑坡91处,崩塌43处,泥石流28处,地面塌陷1处,分布于全县28个乡镇,直接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1410户,人口6706人,房屋333幢1525间。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地质灾害防治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健全和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积极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做法

(一)积极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总体部署和省国土资源厅的具体要求,我县高度重视“十有县”创建工作,把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以及推进我县地质灾

=1= 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任务来抓,要求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认真抓好。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创建工作过程中,我县逐步健全机构、规划、预案、制度,落实经费、明确职责任务、加强宣传培训、完善地灾治理工作和避让搬迁项目的管理,获得了“十有县”的创建称号。

(二)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县委、县政府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统一部署,分级负责。一是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各乡镇也针对本辖区情况成立相应组织。二是及时与各乡镇政府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将其列入县政府年度目标考评,形成层层抓、层层落实的工作局面。三是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经费保障,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纳入经常性财政预算,每年安排6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三)认真组织开展汛前地质灾害检查排查和地质灾害再排查工作

每年汛期来临之前,我县积极组织各乡镇和县有关部门单位开展汛前地质灾害检查,全面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全县确保每个地质灾害点落实地灾隐患点监测人员到位,及时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制订完善单点应急预案,制作安装温馨提示牌等。去年7月,按照上级部署,及时动员部署开展全县地质灾害再

=2= 排查工作,各乡镇共上报地质灾害隐患点355处。对上报地质灾害点,我县及时会同省第十一地质大队专家小分队进行核查确认。

(四)认真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及时印发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确定霞关、矾山、石砰等15个乡镇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乡镇,石砰乡学校后山滑坡、霞关镇瑶洞路崩塌等2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为重点防治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都落实了监测、预防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明确了防治措施要求。

(五)大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工作 充分利用“6.25”全国土地日、“4.22”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同新闻媒体通力合作,大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工作。组织举办全县地质灾害监测人员业务培训会,对乡镇分管领导和城建办主任、地灾隐患点监测人员、县各有关部门的业务科室负责人,以及国土资源所(分局)分管所长进行了业务培训。

(六)积极推进地灾搬迁避让工作

搬迁避让是切身关系民生一项工程,我县积极推进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作。全县共需搬迁避让的地质灾害点有46处,691户,2784人。已全部搬迁的有21处302户1285人;部分搬迁的有5处138户577人;已认定搬迁尚未验收的有4处45户155人;合计搬迁30个点485户2017人。2011年计划列入搬迁

=3= 避让5处X户X人。

(七)加强地质灾害工程勘查、治理工作

到目前,我县已对35处地灾点进行应急排险处理,共投入资金205万元,减轻387户2245人安全威胁。目前,全县已经治理包括灵溪镇公园山滑坡、宜山公园山崩塌等6个地质灾害点,共投入资金1072万元,消除277户2147人安全隐患。正在治理的有石砰学校滑坡主体工程和霞关瑶洞路崩塌2处,筹划进行治理的有观美镇大路村十字路口滑坡、桥墩镇云仙村滑坡、莒溪镇大坪村大山脚滑坡3处。

(八)加强动态监测,搞好预警预报

及时升级监测系统,大力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系统建设,提前预警预报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尽量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目前该系统已初步完成建设,计划于6月中旬进行试运行,7月份投入使用。

二、两个较具代表性的地质灾害点治理情况

(一)桥墩镇凤岭村滑坡地质灾害点治理情况

该地灾点由乡镇于2003年发现上报县国土局,当年例入地灾点管理,2004年确定为重要地灾点。该点在暴雨等不利条件下,有发生滑坡的可能,易滑体约16000m3。如果发生滑坡,将直接对附件44间房屋144人的安全造成危害。2005年委托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勘测设计,并列入苍南县“万户避险移民安置工程”,2007年由省列入欠发达地区地质灾害点搬迁项目

=4= 计划。该地灾点治理范围大,治理较困难,费用高,且居民较多,威胁大。因征地难、补助低等原因,该项目还没实施到位,目前决定该项目安置到在树村金山小区,并已进入筹建阶段。在未完成搬迁前,我县切实做好监测工作,灾户由县国土部门和乡镇出钱临时外租避让。

(二)桥墩云仙村滑坡地质灾害点治理情况

该地质灾害点位于苍南县桥墩镇云仙村,由桥墩镇于2007年上报县国土局,当年列入地灾点管理,并由温州市国土局地质监测站委托浙江地质院安装滑坡位移远程监测仪对地灾点进行实时监控。该点由于岩土较松散,修建民房时对山体进行开挖,存在滑坡隐患,隐患体方量约15000 m。2009年8月11日,受“莫拉克”台风影响,山体有滑动现象,造成村民的房屋开裂以及屋后的引水槽断裂,同时发生了小规模的崩塌,堆积于村民的屋后,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约30000元。乡镇政府和当地国土资源所十分重视该地灾点防控,积极做好避灾宣传工作,采取了划定灾害影响范围,设置警戒线,对威胁区内的居民进行了紧急避让。

经专家调查,该地灾点在在暴雨及长期降雨的作用下,滑坡会进一步移动,将会对滑坡危险区内的49人约70万财产造成严重的威胁和破坏。目前,我县已通过招投标由浙江省第三地质大队开展勘察设计,近期将交付文本。根据勘察结果,我县将采取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5=

3

第18篇:心理气象员工作汇报

你们好,我是来自教技1312班的心理气象员

作为心理气象员,最方便的便是我也曾担任心理委员,对于心理气象员的任务及重要性都很了解。我们与心理委员积极配合,经常在宿舍里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除了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之外,我们职务称呼中的“气象”二字,赋予了我们“及时识别周围同学的异常行为”这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大学不同于中学,无论是班主任还是辅导员都无法与大多数同学多加交流,更遑论及时地了解同学的心理动向了。这时,身为朝夕相处的同班同学、舍友的我们,就更易融入同学之中,以更加直接的视角把握同学内心所想,及时发现问题,反映问题,请专业人士解决问题。

我于我们班,除了上述的每周心理小贴士外,还会根据实时发送天气小贴士;又以我本地人的身份发送旅游小贴士;每逢考试前,会发送一些祝福的话语,考试后,会按成绩分层发送激励,安慰,戒骄戒躁等调整心态的短信。综上我想强调的是,心理气象员,不仅仅要去着眼于负面动向,更要在平时从细节着手,潜移默化地以积极的心态影响身边的人,希望在我们心理气象员和心理委员的努力下,让同学们感受到班级的归属感,从心里体会到他人的关怀,感受到温暖。同时对广大同学加以正确的引导,消除对心理学的误解,打破心灵的桎梏让大家真正的快乐成长,健康成长。

第19篇: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方案

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方案

一、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指导思想

我旗汛期天气气候复杂,属灾害较多地区,境内有飞机航线、铁路、国道、自治区道和重要通讯干线,所以防汛的任务非常艰巨。因此汛期气象服务工作要坚决克服麻痹大意思想,提高警惕,增强敏锐性,充分认识汛期气象服务工作的重要性,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气象服务准则,牢牢树立“三气象”理念,按照 “保安全、多蓄水、防大汛、抗大旱、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的方针,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分级管理、互相配合,主动、及时地做好气象服务工作,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技术装备到位、岗位责任到位、规章制度到位、领导值班到位”五到位。确保汛期气象服务万无一失。

二、组织领导

成立汛期气象服务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和检查指导全旗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承办市气象局汛期气象服务领导小组交办的工作。

组长:赵金华 副组长:范永刚

成员:赵春亮、李兄莲、张思文

三、共同职责

㈠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工作。严格汛期各项业务和行政值班制度,加强教育,增强值班人员的责任感、事业心,保证值班电话全天候值守,不断岗。工作人员回答电话询问天气或有关气象服务内容时,要做到文明用语,体现优良素质,杜绝有损气象系统声誉的事件发生。负责网络通信的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规定和微机操作,确保各类气象资料的观测、编报和传输准确无误,确保自治区、市气象局指令及时上传下达。

㈡单位主要领导和主要岗位人员汛期一般不安排休假。主要领导确有原因不能坚守岗位的要向市气象局领导请假,主要岗位人员确有原因不能坚守岗位的要向单位领导请假。

㈢认真执行重大天气应急机制,当发生严重气象灾害或其它紧急情况时,要按照直接隶属关系统一指挥,一定要做到指令畅通、行动迅速。确保市气象局下达的指挥调度通知能立即送交局长并回执业务科。

(四)汛期值班人员必须熟悉值班的所有业务平台及操作规程,每个平台或软件都要有专人负责,确保业务的正常运行。

四、具体职责分工 气象台

1、负责本旗的预报服务工作,遇有重大天气过程要及时为旗委、旗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提供天气预报、雨情服务和过程跟踪服务,当好参谋,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工作。

2、严格执行汛期气象服务值班规定,明确本单位汛期联系电话,保证24小时通讯不间断。

3、加强对加密自动站的管理,提高资料收集的质量,主动、及时为我旗各级领导提供服务。

4、加强仪器设备的检修维护,保证仪器设备完好和通信正2 常。制定和落实应急措施,备份仪器设备和后备电源一定到位。加强对房屋、电源、车辆等检修维护,确保汛期后勤保障工作运转正常。

5、根据自治区、市气象局指令和雨量加密观测发报规定,组织本局进行雨量加密观测和发报。确保汛期气象资料特别是雨量的准确无误。

6、本区域内有重要天气过程迹象时,要立即向市气象台报告,并及时为地方政府做好服务,同时通知下游台站,搞好联防。

7、制定出现严重洪涝灾害应急措施,增强针对突发性事件的应变能力。要确保人员和资料的安全、预报服务不中断、基本业务不中断、通讯联络不中断。

防灾减灾中心

1、负责在有天气现象的情况下,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2、负责全旗境内的区域站维护维修,保证出现故障在24小时维修完成,不能维修完成的要在6小时内上报赤峰市装备保障中心,申请技术支持。

3、负责全旗境内的矿山、加油站、建筑物等地的雷电防护工作。

第20篇:春季气象服务实施方案

XX气象局2011年春季气象服务实施方案

1、3月份向XX委、政府农口有关单位发布“xxXX旗2011年气候趋势展望与年景预测”和“XX旗2011年大田播种期预报”

2、服务人员从3月8日开始,每旬逢8日对全旗非水浇地农田进行墒情普查并形成有针对性的墒情评估报告,第一时间送达XXX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手中。做好第一场接墒雨、转折性天气的预报工作。

3、值班预报员负责干旱、大风、沙尘、低温、终霜 等灾害性天气预报制作、发布预警、服务、灾情调查及撰写服务总结。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电话、手机短信和互联网等各种渠道及时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挥气象助理员、信息员的作用,及时把各种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送到广大农牧民手中。

4、为森林草原防火提供气象服务

值班预报员负责每天定时制作发布森林草原气象火险等级趋势预报,遇有高级气象火险等级时,及时向有关单位发布火险警报。

5、继续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值班预报员负责监视天气变化,提供人影作业指导预报,有作业资质证的人员负责适时开展人工增雪作业。

XX气象局

2011-1-5

地质灾害气象服务工作汇报
《地质灾害气象服务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