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名词解释方案教学活动(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2:11:04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教学名词解释

一、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 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通常又叫教学设计,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内容: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倪焕之》十七:“她做这些事绝不随便,都运用无可加胜的心思写成精密的教案,先送与级任教师看过,得到了完全的赞许,还不放心,又斟酌再三,然后拿来实施。

二、讲义:对文章(课本)其内容所撰写的总体概要含义,通称为讲课的要义。称其为讲义。

三、备课笔记:又称讲稿,是丰富和细化教案中的具体要求并实现教学设想的实质内容和书面台词,是教案的具体化。

四、专任教师:指具有教师资格,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规定,“专任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即:这些人员一是要具有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书,二是要在统计的时段承担教学工作。具体包括:

1.具有高校教师资格且在统计时段承担教学任务的专职任课教师。

2.具有高校教师资格且在统计时段承担教学任务的“双肩挑”(行政、教学)人员;

3.具有高校教师资格且在统计时段承担教学任务的非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系列人员;

4.具有高校教师资格且在统计时段承担教学任务的分管学生工作的正副书记、学生辅导员;

5.由于学历原因未能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但具有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并一直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同志;

专任教师”必备的两个条件,一是必须要有高等教育的教师资格证书,二是必须承担教学任务,不一定是讲课,承担其它教学任务也可以。过去统计时要求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现在有些放宽,只要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从事教学工作就可以统计在内,也包括行政岗位的教师、实验教师。

已经调离教学岗位不再承担教学工作,专职担任行政领导工作或其他工作的原教学人员以及兼任教师和代课教师均不属于“专职教师”。

五、主讲教师:所谓“主讲教师”是指主讲本(专)科课程的教师,不包括指导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指导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指导实习的教师。所谓“主讲教师资格”,即符合教师岗位的资格。而岗位资格是指具有讲师或讲师以上职务,或者具有硕士或硕士以上学位的人员,二者必居其一。新参加教学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系统的学习培训,经考核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才符合岗位资格。主讲教师按学年统计,一般各学年的主讲教师人数是不相同的。

推荐第2篇: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教学组织形式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结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育教::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程学科课:又称分科课程,它是根据学校教育目的、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 教学方法: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道德意志:是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课程: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 必修课:所有学生都必须修习的课程。 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也称教学计划) 道德行为: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 教育素::是指教育者以及符合规律的教育措施,对新一代素质按现代化需要实现开发、完善、提高和再创造的过程 道德认识::又叫道德观念,它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中包括道德概念、原则、信念与观点的形式以及运用这些观念去分析道德情境,对人、对事作出是非善恶等的道德判断 道德意志:是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 教学计划: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教科书:又称课本,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反映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 显性课程: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隐形课程隐::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 校风:一个学校的社会气氛,也是校内大部分人的一种习惯势力 课课课课堂教学堂教学堂教学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目的、循序渐进地以掌握教材为主的一种教育活动 个体社会化:个体社会化反映着个体与社会的一种关系,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社会文化而胜任社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它认为课程应是一系列由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班级授课制::是指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情境教学法: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方法。他的特点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道尔顿制::::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和方法。其目的是废除年级和班级教学,学生在指导下,各自主动地在实验室内,根据拟定的学习计划,以不同的教材,不同的速度和时间进行学习,用以适应其能力、兴趣和需要,从而发展其个性。 教育影响:教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教育都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即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的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从形式上讲,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素质教育:是指教育者以符合规律的教育措施对新一代素质按现代化需要实现开发、完善、提高或再创造的过程,是一种对儿童修改素质的再生产和再创造的社会实践过程。 道德情感:是伴随首先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慕或憎恨,喜好或厌恶等情感体验。 教育评价::是运用专门的技术手段对教育活动的价值作出评定的活动 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教学策略: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 特朗普制: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的教学组织形。 第一章 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教育影响又可分解为::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方式和教育环境五种成份。社会主义教育育目的的基本特点::

1、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

2、鲜明地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

3、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普通中小学中小学的教育目的包括::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五个组成部分。教育目标体系:第一层次:教育目的。第二层次:教育目标。第三层次:课程目标。第四层次:单元目标。教育目标的分类:一般分为三大类①认知领域②能力领域③情意领域展 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四种:

1、遗传

2、环境

3、教育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哪些规律

1、顺序性

2、阶段性、不平衡性

4、个别差异性。应试教育的负效应:

(一)片面追求升学率

(二)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三)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1、商品性

2、生产性

3、科学性

4、民主性

5、发展性 促进的教育态度可综合成四类:理解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的期待。教师的知识结构

1、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

2、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

3、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中国教师角色行为中的文化传统

1、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

2、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

3、自我修养先于他人教育。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特殊的复杂性

二、强烈的示范性

三、独特的创造性

四、显效的长期性

五、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六、劳动量的隐含性

七、教师劳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八、劳动的协作性 第三章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一)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

(二)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

(三)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

1、生存的权利

2、受教育的权利

3、受尊重的权利

4、安全的权力。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问题:

(一)身心失衡带来的困扰

(二)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三)同辈群体与父母价值观的冲突

(四)自我探索中的迷惑

(五)父母过高期望引起的压力师生关系表现

(一)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

(二)师生间的人际关系

(三)师生间的组织关系

(四)师生间的心理关系(认知、情感)

(五)师生间的非正式关系我国目前中小学存在的师生关系类型:对立型、信赖型、自由放任型、民主型。民主型需(1)在师生相互态度上,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和蔼,公正,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学生尊敬教师,接受指导,主动自觉进行学习;(2)师生感情关系上,需要情绪热烈,和谐,课堂气氛活跃;(3)师生在课堂合作状态上,师生之间呈现出积极的双向的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引导。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四章

一、校园文化建设

二、课堂内的环境

三、微观环境的影响

1、同伴影响。

2、花盆效应。

3、教师的期待效应。家庭的教育功能:首先,家庭在教导基本生活技能方面起重要作用。其次,家庭在教导社会规范,形成道德情操方面起重要作用。再次,家庭在指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和志趣方面起重要作用。其次,家庭群体在培养社会角色过程中也具独特的作用;最后,家庭在形成个人性格特征、个人对社会适应的动力特征等方面,也有着它不可替代的影响。家庭教育特点第

一、家庭教育影响具有先主性。

二、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维性。

三、家庭群体中交往接触的密切性。

四、家庭群体中教育和生活

推荐第3篇:教学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国家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发的带有指令性的国家重要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2、导入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激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

3、提问技能: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考、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及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方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的重要教学技能。

4、讲解技能:讲解又称讲授,它是用语言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讲解的实质是通过语言对知识的剖析和提示,从而使学生把握其内在规律。

5、强化技能:教师在教学中的一系列促进和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和保持学习力量的方式。

6、变化技能: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相互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资料的转换方式。

7、结束技能:是教师结束教学任务的方式,是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等教学活动,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及时的系统化、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8、纸笔测验:指以书面形式的测验工具,主要侧重于评定学生在学科知识方面学习成就高低或在认知能力方面发展强弱的一种评价方式。

9、实作评价:指使用多种工具或形式,评定学生在实际情景下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在情感态度和动作技能领域学习成就的一种评价方式

10、难度:是指试题答对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亦即是指试题正确反应的几率。

11、区分度:是指试题能够区别答对和答错人数的百分比,亦即是指试题能够区别高低不同能力组群的功能。

12、效度:效度即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

13、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14、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教学中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简单地说,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

15、探究性学习: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16、概念图:概念图是一种能形象表达命题网络中一系列概念含义及其关系的图解。它是由节点(概念)和连接节点的线段(关系标签)所组成的。它能形象化地表达某一命题中各概念节点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17、STS:科学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科学知识,增进科学素养,更应通过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作用问题的探究,培养了解社会,致力改善社会问题的科学人才,以及培养了解科学技术及其影响、并能参与科学技术事务决策的公民。这一科学教育的理念被称为STS。

18、试卷分析:是对整个测验的品质作出分析。通过试卷分析确定本测验是否达到测验目的,是否真实有效可信。试卷品质的分析包括试题分析、基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及信度和效度分析。

19、微格教学: 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利用现代的录音、录像等设备,帮助被培训者训练某一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它使师范生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

20、备课:教师为教学活动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可称为备课。备课可以分为长期备课和近期备课、近期备课又可以分为:学年备课;单元备课;课时教学计划

21、说课: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 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

22、中学科学教学论:是研究与科学教学问题相关的学科,它以自然科学、教育学、心理学、技术科学和现代社会学的理论为基础,是一门相互渗透、交叉的边缘学科。它结合科学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规律,并以现代教育技术指导中学科学学科的规范教育和教学工作,又是一门重要的应用学科。

23、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心理学家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对事物进行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学到的是思维方式,即认知心理学家所谓的认知结构。

24、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行为学习理论把学习看作是外显行为改变的过程,是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学习者外显行为改变主要显示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者对原本不反应的刺激而表现出反应,即表示产生了学习。因此,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在教育上主张运用奖励和处罚

25、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个体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头脑中并不是空的,而是由于先前的生活经验在头脑中保存着自己特有的认知图式,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建构新的认知图式,这种新的认知图式是创造性的,在性质上不是原有图示的延续。

26、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发现学习特别强调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主动思考、探索求知,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7、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非人为的,是指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概念的联系不是任意的,而是建立在合乎逻辑的基础上。实质性联系,是指非字面上的联系,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用的表达词语可能不同,但二者是等值的。

28、教研:即教育研究,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以教育理论为依据,用教育科学方法对学科教育领域的实践和理论进行有意识的探索活动。

29、创设教学情景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的专业能力。

30、双向细目表:教师根据测验目的及教学目标的需求,以教学目标为横轴,而以教学内容为纵轴,画出一个二维度的分类表,切片平均分配好试题比重或题数于表中的每一个细目里,并尽量使试题的取材能够充分涵盖所要评价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范围,以作为编拟成就测验试题的设计蓝图,这样的一个二维度分类表成为双向细目表。

推荐第4篇:教育实践活动名词解释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应知应会读本 第一篇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1、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什么? 答: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照镜子”主要是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

“正衣冠”主要是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

“洗洗澡”主要是以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治治病”主要是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对问题严重的进行查处,对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

2、中央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体上是如何安排的? 答: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5月9日,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明确这次活动由中央政治局带头开展,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自上而下分两批进行,2014年7月基本完成。

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为民务实清廉。

4、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中“为民”是什么意思? 答:“为民”,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5、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中“务实”是什么意思? 答:“务实”,即求真务实,出于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持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不图虚名,不务虚功,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决策和工作落到实处。

6、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中“清廉”是什么意思? 答:“清廉”,即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切实做到拒腐蚀、永不沾。

7、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是什么?

答: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

8、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对的“四风”是指什么? 答: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9、“四风”问题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答:“四风”问题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精神懈怠;贪图名利,弄虚作假,不求实效;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负责任;铺张浪费,奢靡享乐,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

10、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达到的目标要求是什么? 答:党员、干部思想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

11、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1)坚持正面教育为主;(2)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3)坚持讲求实效;(4)坚持分类指导;(5)坚持领导带头。

12、各学校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对象)是什么?

答:学校参加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对象包括:学校领导班子及成员,全体党员干部。坚持以学校领导班子和中层以上干部为重点,

13、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三个重要环节是什么?

答:(1)学习教育,听取意见;(2)查摆问题,开展批评;(3)整改落实,建章立制。

14、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切入点是什么?

答:群众路线活动的切入点是贯彻落实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精神。

15、党员干部要学习哪些必读书目?

答:《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等三本书。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还要认真学习《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之江新语》两本书,仔细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的署名文章。

16、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增强哪“两个意识”? 答:宗旨意识、服务意识。

17、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解决哪三个思想认识问题? 答:解决“依靠谁”、“为了谁”、“我是谁”的认识问题。

18、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坚持“五个贯穿始终”指的是什么?

答:把活动总要求贯彻始终,把反对四风贯彻始终,把整风精神贯彻始终,把领导带头贯彻始终,把制度建设贯彻始终。

19、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指的“五个不放过”具体指什么? 答:思想认识不提高不放过,查摆问题不聚焦不放过,自我剖析不深刻不放过,整改措施不到位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

20、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指的“学清立改停”具体指什么? 答:学,就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作风建设的一系列制度规定;清,就是对照中央和省委精神和现行政策法规,对不适宜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立,就是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于法周延、于法有据、于事简便的原则,建立健全务实管用的制度规范;改,就是对不够完善或存在不足的政策制度做法及时改进;停,就是对不符合中央精神的政策制度做法及时废止。

21、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开门搞活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请群众参与、让群众评判、受群众监督。“请群众参与”,主要是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上门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正确对待、虚心接受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受群众监督”,主要是整改任务书和时间表,要向群众公示;整改方案和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布,让群众知道改什么、怎么改、改的怎么样,使整个活动始终处于群众监督之下;“让群众评判”,主要是适时组织党员群众,对解决问题、改进作风情况进行民主评议,使活动成为群众支持、群众检验、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22、毛泽东同志曾向全党发出“两个务必”号召,什么是“两个务必”?

答: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3、中央“八项规定”要求有哪些?

答:

(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

(二)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严格控制以中央名义召开的各类全国性会议和举行的重大活动,不开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会,未经中央批准一律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研讨会及各类论坛;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

(三)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

(四)要规范出访活动,从外交工作大局需要出发合理安排出访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一般不安排中资机构、华侨华人、留学生代表等到机场迎送。

(五)要改进警卫工作,坚持有利于联系群众的原则,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

(六)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

(七)要严格文稿发表,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

(八)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

24、中央的“六项禁令”是什么?

答:严禁用公款搞相互走访、送礼、宴请等拜年活动;严禁向上级部门赠送土特产;严禁违反规定收送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严禁滥发钱物,讲排场、比阔气,搞铺张浪费;严禁超标准接待;严禁组织和参与赌博活动。

25、党的作风建设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答:党的作风建设的内容包括: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

26、思想作风建设的内容和特征?

答: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所形成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是党的思想作风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征。

27、党的工作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答: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工作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

28、党的领导作风的核心是什么? 答: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是党的领导作风的核心,贯穿一切领导活动之中。

29、改进作风要做到“五个反对”,五个反对是什么?

答:带头反对本本主义,端正良好学习风气;带头反对官僚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带头反对形式主义,务求取得实际效果;带头反对享乐主义,保持艰苦奋斗精神;带头反对奢靡之风,弘扬勤俭节约传统。

30、如何保持党的纯洁性?

答:一是思想上要纯洁;二是政治上要纯洁;三是立场上要纯洁;四是作风上要纯洁;五是行动上要纯洁。

31、整风精神的涵义是什么?

答:由一系列具体精神和思想原则组成。一是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用理论武装头脑的精神;二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我们党历次成功的整风都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作为重要指导原则和目的;三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

32、党在九十多年的奋斗中形成了自身的哪些优势?

答:党在九十多年的奋斗中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

33、对党最根本的考验是什么?

答:能不能带领群众走在时代的前列,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不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34、党的最大的政治优势是什么? 答:密切联系群众。

35、党执政后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答:脱离群众。

3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7、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是指什么? 答: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8、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凡是”指什么?

答: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39、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四大考验”是什么? 答: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40、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四大危险”是什么?

答: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41、党的十八大提出反腐倡廉工作的目标是什么?

答: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4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应如何处理好改革过程中的各方面关系?

答:既要强调改革发展,又要以稳定为前提;既要胆子大,又要步子稳;既要继续摸着石头过河,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又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既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也要重点突破,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全面改革。

43、习近平指出,教育实践活动要着眼于四个自我,“四个自我”的内容?

答: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44、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如何定义“中国梦”的? 答: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45、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必须”是什么? 答: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46、习近平同志在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三严三实”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47、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的好干部的五个标准是什么?

答: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48、习近平同志指出,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做到哪三个自信?

答: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49、习近平同志关于“四风”22种表现是如何概括的? 答:形式主义的表现:

1、学风不正,学用脱节。

2、文山会海,空话套话。

3、弄虚作假,欺上瞒下。

4、蜻蜓点水,走马观花。

5、不切实际,不求实效。

6、落实不力,工作疲沓。官僚主义的表现:

1、高高在上,脱离群众。

2、跑官要官,任人唯亲。

3、急功近利,好大喜功。

4、不负责任,不敢担当。

5、吃拿卡要,与民争利。

6、表里不一,纪律松懈。享乐主义的表现:

1、思想空虚,精神颓废。

2、庸懒松散,不思进取。

3、迷恋特权,弄权贪腐。

4、计较待遇,追名逐利。

5、玩心太重,生活腐化。奢靡之风的表现:

1、讲究排场,铺张浪费。

2、大兴土木,违规建设。

3、节庆泛滥,赛事成灾。

4、违规配车,多头占房。

5、巧立名目,挥霍公款。

50、习近平同志关于群众路线的“四个直接关系”是什么? 答:直接关系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直接关系夯实基层基础,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直接关系推动整个教育实践活动健康有序发展。

51、习近平同志关于群众路线的“五个更加注重”是什么? 答:要更加注重发挥群众积极性,要更加强化问题导向,要更加注重严格要求,要更加注重衔接带动,要更加注重分类指导。

52、习近平同志高度肯定的嘉善县的“三句话整改思路”是指什么? 答:常规性问题加大力度解决;遗留问题集中攻坚解决;新发现问题及时跟进解决。

53、习近平同志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的标准是什么? 答:习近平同志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

54、如何正确理解党章?

答: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在各级党组织的全部活动中,都要坚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

55、什么是民主生活会?

答:是指党员领导干部召开的旨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组织活动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

第二篇 党的群众路线

56、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

57、党的群众路线核心内容? 答: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58、党的群众路线要求党的领导保持怎么样的态度?

答:邓小平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本身就要求党的领导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

59、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有哪些重要意义?

答:是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总结;是党的根本宗旨的实现途径;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保证;是党作出正确决策和决策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也是各级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重要基础。

60、“群众路线概念”首次出现在哪个文件中?

答: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出现了“群众路线”的概念。

第三篇 党的群众工作

61、群众工作的宗旨和基本立场是什么? 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

2、群众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第一,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坚持以人为本,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63、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答:走群众路线。

64、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关键和根本是什么?

答:创新,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引导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服务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

65、群众工作的核心是什么? 答: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66、为什么说做好群众工作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

答:群众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核心是通过做群众工作,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协调好干群关系。没有群众路线,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就会失去根基。

67、为什么说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

答:因为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方法。

68、党的根本宗旨是什么? 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9、坚持党的根本宗旨要处理好哪几个关系?

答:第

一、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关系;第

二、物质利益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关系。70、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是什么? 答: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是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

71、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抓两头,带中间;说服教育,积极引导等。

第四篇 群众路线地方篇

72、中共四川省委十届三次全体会议主要精神是什么:

答:(1)全面实施“三大发展战略”:要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构建全省竞相发展新格局;要实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形成“四化”同步发展新态势;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转型发展、跨越提升新动力。多点多极支撑是总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是路径,创新驱动发展是动力,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整体,统一于推进四川“两个跨越”的发展实践。

(2)奋力推进四川“两个跨越”:推动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

73、王东明同志在四川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五点要求”是什么?

答:一是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牢牢把握第二批活动总体要求;二是明确重点任务,聚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三是扎实抓好三个环节工作,认真落实活动安排的各项措施;四是深入开展“走基层”活动,确保活动取得群众满意的实效;五是把握“五个带头”“五个结合”的要求,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促进。

“五个带头”:带头开展学习调研,带头征求各方意见,带头做好对照检查,带头抓好整改落实,带头加强联系指导,领导干部必须把自己摆进去,自觉参加活动,主动接受教育,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五个结合”: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深化“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紧密结合,与落实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各项部署紧密结合,与推动芦山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紧密结合,与解决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紧密结合,与建立健全为民务实清廉长效机制紧密结合,用“中国梦”提振精气神、凝聚正能量,以改进作风、推动发展、改善民生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74、省委组织部部长范锐平同志在四川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提出的“六要”是什么?

答:一是要突出学习教育,打牢思想根基;二是要突出从严要求,认真开展批评;三是要突出聚焦“四风”,着力解决问题;四是要突出开门搞活动,注重群众参与;五是要突出分类指导,搞好上下联动;六是要突出领导带头,坚持真督实导。

75、州委要求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到“四个突出”、“五个一”、“和六个更加注重”是什么?

答: “四个突出”:突出学习教育、突出问题导向、突出服务群众、突出领导示范。

“五个一”学习教育:进行一次专题辅导、组织一次典型宣讲、观看一部警示教育片、开展一次集中培训、搞好一次送学上门。

“六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领导带头、层层示范;更加注重聚焦“四风”、解决问题;更加注重敞开大门、群众参与;更加注重分类指导、有序推进;更加注重上下协力、衔接带动;更加注重严格要求、真督实导。

76、举全州之力推进群众工作全覆盖是州委什么会上提出的? 答:是州委十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提出的。 7

7、我州群众工作全覆盖的载体是什么

答:以“结对认亲、同心同向、爱心帮扶、宣传教育、共建共创、幸福工程”六大活动为载体,

78举全州之力推进群众工作全覆盖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访民情、解民忧、顺民意、促民安、助民富,以“结对认亲、同心同向、爱心帮扶、宣传教育、共建共创、幸福工程”六大活动为载体,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党群干群关系和谐。

79、举全州之力推进群众工作全覆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坚持“党的政策到群众中去、各种道理到群众中去、各种典型示范到群众中去、各种总结评价到群众中去、群众愿望从群众中来、办法措施从群众中来、工作效果预期从群众中来、先进典型从群众中来”的原则。

80、举全州之力推进群众工作全覆盖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1.党群干群关系和谐融洽。干部职工与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干群同呼吸、共命运,平安和谐奔小康局面初步形成。2.群众思想认识得到提升。群众自觉拥护党的领导,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坚决反对民族分裂,切实做到明辨是非和理性信教,守法感恩意识明显增强。3.干部职工作风得到转变。干部职工沉得下去,讲给群众听、带领群众干、干给群众看,联系和服务群众能力明显提升。4.发展环境得到改善。治安环境得到优化,农牧民安居乐业,社会关系和谐,政令畅通,共谋发展。5.群众得到最大实惠。帮扶措施惠及千家万户,发展成果群众共享,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跃上新台阶。6.组织建设取得实效。基层组织晋位升级成效明显,各级党组织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得以提升,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

81、州委要求对群众工作全覆盖“六大活动”的主要要求是什么? 答:一是千山万水认亲戚,确保“结对认亲”全覆盖;二是千言万语做工作,确保“同心同向”全覆盖;三是千家万户铸爱心,确保“爱心帮扶”全覆盖;四是千方百计聚心力,确保“宣传教育”全覆盖;五是千锤百炼筑堡垒,确保“共建共创”全覆盖;六是千辛万苦办实事,确保“幸福工程”全覆盖。

82、县委要求各单位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做到“三严”、“三延伸”、“三坚决”和“四个重点”、“四必去”、“五必进”和“六个结合”是什么?

答: “三严”:严标准、严责任、严执行。“三延伸”活动:向基层群众延伸、想服务对象延伸、向上级、外部延伸。正风肃纪“三坚决”:坚决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坚决查处党员干部腐败问题、坚决公开曝光一批顶风违纪的典型案例。“四个重点”:一要把学习教育贯穿活动始终;二要大力发扬整风精神;三要依靠群众开门搞活动;四要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四必去”、“五必进”:困难多、问题多、矛盾多的地方必去;工作推进有难度的地方必去;大山深处、出行困难、居住分散的地方必去;重大政策出台后,可能引发利益冲突的地方必去;社会弱势群体家庭必进;涉法上诉人员家庭必进;重大案件当事人家庭必进;重点人员家庭必进;“少生快富”家庭必进。“六个结合”:把开展活动同扎实推进群众工作全覆盖紧密结合起来;同法治丹巴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同基层党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同“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幸福新丹巴”主题教育相结合;同“为民办微实事、聚党建正能量、圆百姓希望梦”主题活动相结合;同发展民生稳定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83、县委要求各单位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做到“十清楚、十明白”是什么?

答:搞清楚群众路线是什么,弄明白怎样践行群众路线;搞清楚为什么要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弄明白活动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变化;搞清楚教育实践活动主题是什么,弄明白怎样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搞清楚教育实践活动总要求是什么,弄明白怎样“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搞清楚聚焦的“四风”问题是什么,弄明白它们有哪些危害;搞清楚教育实践活动的方法步骤是什么,弄明白怎样积极参加活动;搞清楚整风精神的要求是什么,弄明白怎样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搞清楚群众对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什么,弄明白自身存在哪些“四风”问题;搞清楚当前群众最期盼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弄明白怎么为群众办实事;搞清楚党纪国法是什么,弄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84我县教育系统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找问题阶段开展的“四项”活动是什么?

答:“学知识,提素养”活动、“访师生,察实情”活动、“进农家,明需求”活动、“集建议,听民声”活动。

85、我县教育系统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整改阶段开展的五项专项行动是什么?

答:“正风肃纪”专项行动、“管理提升”专项行动、“学校建设”专项行动、“学生减负”专项行动、“师德建设”专项行动。

86、对照“四风”教育系统干部职工需要着力解决哪些问题? 答:形式主义方面:在教育系统干部职工中深入开展“三查”。一查履职不到位、执行力不强,作风漂浮的问题;二查工作不落实,不敢抓、不敢管,见困难就躲、见矛盾就绕的问题;三查服务群众意识不强,办事拖拉,效率不高的问题。

官僚主义方面:在教育管理干部中深入开展“七查”。一查是否存在软磨硬抗、阳奉阴违,不认真落实上级政策和决策,行动迟缓,文件执行不力或不执行,不能大胆管理教职员工等问题;二查是否存在畏难发愁、信心不足,缺乏知耻而勇、知难而进的气魄,甘于平庸、缺乏创新,不靠前不落后、一切工作随大流的问题;三查在遵守组织纪律、工作纪律方面,是否做到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是否能够做到自查自纪,是否将主要精力用在抓教学上;四查是否存在不学习、不思考,胸中无大局、心中无思路,工作效率不高,精神萎靡不振,工作缺乏激情,办事松松垮垮,行动拖拖拉拉的问题;五查是否做到了公道正派,是否存在不顾组织原则划小圈子、拉小团体、任人唯亲;在教职工考核、评先树优、干部任免、职称评聘等关系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工作中,是否做到了民主公开、公平公正;六查是否树立了民主管理、科学决策的观念,做出重大决策前,是否充分调研,广泛征求班子的意见、倾听职工的呼声。是否存在对教职工及服务对象反映的问题听而不闻,麻木不仁。对发生在本辖区学校内的矛盾,不排查、不解决,屡屡引起教师及家长越级上访的问题。七查是否敢于大胆管理,是否存在见了问题躲着走,明哲保身、一团和气的问题。

享乐主义方面:在广大教职工中深入开展“七查”。一查是否存在工作责任心不强、敷衍应付、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问题,是否存在不学习、不研究、观念一成不变、方法缺乏创新的问题;二查是否存在奉献精神缺失的问题,能否做到主动干好本职业务,自愿承担分外工作,不讲条件,不计报酬;三查是否履行了育人职责,能否做到文明得体,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是否存在奇装异服进校、浓妆艳抹上课的现象,是否存在酒后上课、学生面前抽烟的问题;四查是否认真遵守工作纪律,有无上班时间上网聊天、炒股、网游,有无私自缺课、调课、上课迟到早退、使用通讯工具、会客等问题;五查是否做到了潜心钻研业务、精心改进工作,是否存在投机取巧、搞虚假成绩的问题;六查集体观念是否牢固,是否能够做到服从领导、善待同事,有意见提到当面,有问题摆在桌面,不在背后散布不负责任的言论,采取不适当的行动。是否存在对学校安排的工作,讲条件、讲代价、消极怠工、拖沓不办或缓办;是否存在已聘任的中、高级教师不履行专业技术人员职责,不上课或不服从服从学校教学工作安排,不能发挥其专业带头作用的问题;七查是否做到了关心爱护学生。是否存在工作缺乏耐心,歧视、讽刺、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问题。

奢靡之风方面:在教育局机关、直属学校内部深入开展“五查”。一查铺张浪费是否严重、会议是否精简、文件印刷是否存在浪费现象。二查检查评比过多,招生宣传不实,组织活动比阔气、讲排场等问题。三查是否存在招生中“暗箱操作”、以教谋私,乱收费,乱办班,招生条件苛刻、搞有偿家教,强制或诱导学生购买教辅资料,收受学生礼品,接受家长宴请的问题;四查是否存在生活管理员不作为,管理不到位,炊事员乱作为,克扣偷拿学校或学生财产和学生生活物资的问题。五查是否做到了廉洁自律,经费管理中是否坚持民主理财、财务公开,是否存在不作为、乱作为,有无公款吃喝玩乐、挥霍浪费、违规消费的问题。

推荐第5篇:教育实践活动名词解释

教育实践活动名词解释:

中央

1.主题:为民、务实、清廉

2.总要求: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3.“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4.重点任务“三个着力解决”:着力解决“四风”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5.三个重点环节: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

重庆:

6.活动目标:干部受教育、问题得解决、基础更夯实、作风大改善、形象再提升、人民更满意

7.主要方法“六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领导带头、以上率下;更加注重聚焦“四风”、解决问题;更加注重敞开大门、群众参与;更加注重分类指导、统筹推进;更加注重上下协力、衔接带动;更加注重严格要求、真督实导

8.推进办法:统一部署、梯次展开、压茬进行

9.五个专项行动:正风肃纪专项治理行动、提升效能服务市场主体发展行动、优化考核推动区县科学发展行动、干部下访化积案解难题办实事行动、固本强基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行动

10.十个学习专题:一是“中央和市委有关教育实践活动基本要求”学习专题;二是“加强党性锻炼与增强政治定力”学习专题;三是“党的奋斗历程与‘生命线’”学习专题;四是“新形势下坚持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学习专题;五是“新时期群众工作方法”学习专题;六是“基本国情市情和党的思想路线”学习专题;七是“贯彻党的宗旨与办好民生实事”学习专题;八是“党的作风建设有关制度规定”学习专题;九是“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学习专题;十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学习专题

11.增强“六大意识”: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纪律意识;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

12.“五种病”:“特权病”、“冷漠病”、“懒散病”、“享乐病”、“挥霍病”

13.“四面镜子”: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声、先辈先进

14. 对照检查材料“三结合”:把查找问题与个人思想实际、工作实际和工作作风相结合

15.“八讲八不讲”:防止只讲下级不讲自身,只讲别人不讲自己,只讲班子不讲个人,只讲工作不讲思想,只讲虚的不讲实的,只讲现象不作剖析,只讲客观不讲主观,只讲枝节不讲关键

16.“两不三触及”:不提字数和篇幅要求、不提格式和写法要求,但要真正触及思想、触及问题、触及实质

17.“五不放过”:思想认识上不去的不放过,查摆问题不聚焦的不放过,自我剖析不深刻的不放过,整改措施不到位的不放过,群众不满意的不放过

合川:

18.“1+6+2”工作方案:1个意见;6个实施方案;2个保障方案

19.“五好”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

20.“双优”学校、“三好”医院:校风优、教风优学校,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医院

21.“双强六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党建强、发展强,生产经营好、企业文化好、劳动关系好、党组织班子好、党员队伍好、社会评价好

22.“四项学习教育”:理想信念学习教育、宗旨意识学习教育、党风党纪学习教育、清新从政学习教育(道德品行学习教育、社会管理学习教育)

23.听取意见“四访”:座谈听访、集中接访、干部走访、网络询访(民情家访,网格走访、院坝询访,党员走访、个别谈访)

24.教育系统“三进”活动:推动教委机关干部进学校、学校班子成员进年级、广大教职员工进家庭听取意见

25.卫生系统“三谈”活动:问询座谈、病员访谈、义诊询谈听取意见

26.“三对照三查找”:对照党章、廉政准则,查找“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照群众期盼、群众愿望,查找群众反映强烈的切身利益问题;对照上级要求、工作要求和群众要求,查找新形势下服务发展的能力素质问题

27.“三必谈两帮助”:领导班子主要负责同志与班子成员之间必谈,班子成员相互之间必谈,班子成员与分管部门负责同志之间必谈;帮助问题较突出又缺乏认识的同志正视问题、提高认识,帮助平时有隔阂、有误解的同志相互谅解、增进共识

28.村(社区)谈心“五个重点谈”:党组织负责人与“两委”成员重点谈,“两委”成员与离任村(社区)干部重点谈、与村(居民)代表重点谈、与生活困难群众重点谈、与信访群众重点谈

29.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谈心“三线谈”:党组织负责人要与党员交心谈心,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员要与企业业主、管理人员、职工代表交心谈心,党建指导员要与党组织班子每位成员交心谈心

30.对照检查材料“三必写”、“两级审核”:存在的问题必写、问题的根源必写、整改的措施必写;领导班子及主要负责人的对照检查材料由上级督导组审核把关,班子成员的对照检查材料由主要负责人审核后报上级督导组审核把关

31.区级党员领导干部“三带头”、“三表率”:带头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树立勇于查摆问题的表率;带头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树立深挖思想根源的表率;带头谋划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树立解决问题的表率

32.民主生活会“五不开会”:意见没征求的不开会、问题没找准的不开会、谈心不充分的不开会、检查不到位的不开会、认识不到位的不开会

33.“四坚持四防止”:坚持触及实质、防止避重就轻;坚持相互批评、防止一团和气;坚持实事求是,防止无原则纠纷;坚持通报监督、防止闭门无声

34.整改方案“五明确”:明确整改事项、整改措施、整改责任、整改时限、整改效果

35.“十项工程”:凝心聚力工程、服务效能提升工程、节约型机关创建工程、文风会风及考核评比治理工程、行风政风整治工程、信访积案化解工程、后进组织转化工程、生活作风规范工程、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医德医风建设工程

36.“八查四结合”:拉网普查与重点精查相结合、正向顺查与反向逆查相结合、蹲点定查与回访抽查相结合、调阅询查与工作评查相结合

37.“八坚持八严禁”:坚持轻车简从,严禁迎来送往、层层陪同;坚持厉行节约,严禁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坚持尊重事实,严禁主观臆断、歪曲事实;坚持务实清廉,严禁收受红包、接受馈赠;坚持公平正义,严禁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坚持严以律己,严禁以权谋私、泄密漏密;坚持顾全大局,严禁互相拆台、揽功诿过;坚持服务基层,严禁生硬粗暴、故意刁难。

38.“十个一”宣传:开设一批专题专栏,开设一个专题网页,办好一批专报简报,撰写一批综述、评论文章,举办一系列专题访谈,开展一场三级巡回宣讲,宣传一批先进典型,举办一次理论研讨会,创作一批群众文艺作品,编印一本活动成果集

推荐第6篇:基层党建活动名词解释

近年来基层党建活动名词解释

一、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一)中、省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1、中省主题: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十八大。

2、工作要求: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

3、工作目标:通过一年时间,努力转化一批后进党组织,提升一批一般党组织,巩固扩大一批先进党组织,使先进的更先进、一般的争先进、后进的赶先进,实现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进一步提升、党组织书记素质进一步提升、党员队伍生机活力进一步提升、基层基础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全市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1、活动内容:开展强基固本天汉先锋行动(实施党建工作六大工程);

2、活动主题:治软散、增活力、强堡垒、促发展;

3、工作要求: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

4、活动载体:大力实施基层党建“六大工程”,即强基固本工程、素质提升工程、机制创新工程、保障激励工程、品牌示范工程、惠民服务工程。

(三)县委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1、活动主题: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十八大;

2、活动目标:全面消除软弱涣散党组织和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3、活动内容:“十项活动”,即创先争优活动、“分类定级”活动、“升级晋档”活动、“扩面提档”活动、“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带头人队伍建设”活动、“素质提升”活动、“引领示范”活动、“标准化创建”活动、“规范化建设”活动。

二、干部下基层活动

- 1

6、中省市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创先争优载体:“三亮三比三评”,即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群众评议、党员互评、领导点评。

(二)县委要求

1、活动目标:科学发展、强县富民。

2、实践载体:秉承张骞精神、打造坚强堡垒、树立先锋形象、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城固。

3、八大工程: 以“升级晋档、科学发展”为载体,大力实施“强村富民”工程;以“创建文明社区、建设和谐家园”为载体,大力实施“示范社区”建设工程;以“服务科学发展、树立公仆形象”为载体,大力实施“五型机关”(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和谐型)建设工程;以“创先进基层党组织、办人民满意教育”为载体,大力实施“优质教育”工程;以“争创四强党组织、争做四优党员”(四强:政治引领能力强、推动发展能力强、改革创新能力强、凝聚职工能力强;四优:政治素质优、岗位技能优、工作业绩优、职工评价优)为载体,大力实施“扩产增效”工程;以“创服务品牌、树行业新风”为载体,大力实施服务窗口“擦亮”工程;以“联系服务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载体,大力实施“民心”工程;以“打造坚强堡垒、树立先锋形象”为载体,大力实施“桔乡先锋”工程。

四、升级晋档活动

1、活动时间:2009年至2012年,现延至2015年。

2、县委升级晋档四到办法:增收目标到村、增收规划到组、增收措施到户、帮扶责任到人。

五、一个意见、四个办法

1、一个意见:中共城固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学习提高干部素质的实施意见》(城发【2011】21号)

2、四个办法:《城固县加强科级领导干部管理监督试行办法》

- 3

4、村党组织书记“一定三有”:定职责目标,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保障。

5、“四议两公开”:“四议”: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

6、村级党组织与非公企业党组织进行四对接:组织对接、管理对接、活动对接、服务对接。

“两新组织”是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

非公企业党建“两个覆盖”是指:党组织覆盖、党的工作覆盖。

中央提出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两支队伍”建设是指党组织书记队伍和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

7、远程教育“双创双争”活动:创建先进教学服务平台,创建“五好”示范终端站点;争当优秀站点管理员(操作员),争当学用标兵。

8、“三会一课”制度: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党课。

9、“双培双带”活动: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带领群众致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10、“一好双强”型村干部: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致富带富能力强。

11、企业党员“三有三无”: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身边无次品、党员身边无违纪。

12、目标责任考核倒逼机制:目标任务逼压力、时间倒排逼进度、平时考核逼落实、考核追究逼争先。

13、村党组织换届“双推直选”办法:党员推荐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委员,群众对党委批复的推荐对象进行信任投票,召开党

- 56 -

推荐第7篇:语文教学论名词解释

语文课程目标: 语文课程内容:是为各级各类学校实现语文教育目标而规定的语文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个语文素养的提高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语文课程资源:也叫教学资源,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语文课程资源是指能够转化为语文课程并服务于语文课程和教学的各种因素与条件的总称。 语文教材内容: 语文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泛指一切对人的语言文字修养产生影响的书面的、非书面的材料。特指学校所开设的语文课上师生使用的教材。包括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出版的系列。如教科书、练习册、教学用书、挂图等。专指语文课本。

定篇:本身就是语文学习内容,目的在于传承文化,要透彻、彻底地领会文章本身,主要是经典作品。

例文:相当于直观教具,目的在于掌握文中提炼出的知识,如:《济南的春天》的写景方法

样本:即叶老所谓“例子”,在于养成阅读、写作同类文中的放大和能力,是进行仿写或仿读的例子。如学演讲。

用件:提供信息,介绍资料,知识短文,在于获得其中信息

语文教学过程:也称教学程序,教学步骤,是教师根据语文教学目的和要求。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

主体间性对话:读者与作者以文本为媒介发生心灵的碰撞和灵魂的问答,这种碰撞和问答,现代阅读理论称为“主体间性对话”,读者和作者互为主体。 语文教学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途径。

阅读:从文本中获取信息的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是读者对文本信息进行吸收、加工、重构和再创造的过程,是读者通过文本与作者进行心智对话的过程。 阅读能力:指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的能力/指在阅读实践中和阅读后的理解、分析、概括和联想能力。

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展现情境,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播放音乐,扮演角色,让学生走进课文的一种教学方法。

比较教学法: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文要素进行比较的一种教学方法;分横向、纵向、对比和类比四个方面;横向即为同类比较;纵向即为发展前后比较;对比即为相对或相反对比;类比即为反映同一要素的语文知识比较。

点拨教学法:是指充分运用老师的启发、引导、暗示、辐射延伸等作用,启发、引导学生的教学方法。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语感教学法:通过出声朗读、揣摩,咬文嚼字、涵泳、体味、联想和想象来培养语感的教学方法叫做语感教学法。

得得教学法:是指由陆继春提出的分类集中分阶段进行语言训练的教学体系;重点突出“一练一得,一课一得,一题一得,大得与小得。

推荐第8篇: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名词解释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名词解释

课堂设计:

课堂设计是对语言教学相关的内外部因素尽信综合考虑,并对教学的事实进行的全面设计,它涉及教学的计划、实施、评估、管理以及与教学相关的行政管理等多方面内容,主要是对语言学习的性质、目的、过程、评估、教师和学生的作用等问题作出一般的规定和描述。简单地说,课堂设计就是对语言教学的整个过程制定计划方案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干预。

大纲制定:

大纲制定是指对语言教学大纲的一种设计,它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对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实践进行规定和描述,其主要人物集中在语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分级上。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按照教学培养目标和教学目的,喂分解和落实教学内容而划分教学科目、设计课程,是针对课程本身进行计划和那排的一个概念,属于课堂设计的一部分。

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主要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基本要求、修业年限、课程设置、教学进程、总体安排、教学要求和相关说明等几部分,是涉及学习者知识、能力、素质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培养方案。

语言培训:

是为学习者培训与职业工作有关或获得工作所需要地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可以说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一种主要的、典型的类型。相应的,语言培训计划也可以比较典型地反映课程设计的特点。

总体设计: 吕必松认为,语言教学的总体设计就是在全面分析语言的教学的各种内外因素、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错事的基础上制定出最佳教学方案,对教学类型、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远足以及教师的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以便指导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使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互相衔接的、同意的整体,使全体教学人员根据不同的分工在教学上进行协调行动。简单地说,总体设计就是喂全部教学活动选择一种最优化的方案。它既指设计过程,又指设计结果。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具有典型意义的、标准化的教学或学习范式。国外学术界较有影响的观点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选择教材、指导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但国内学者一般把教学模式理解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

测量的信度(Reliability)

测量的信度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程度。也就是说,信度指再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测试条件下,使用同一测验,对同一组被试实施多次测验所得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的程度。

测量的效度(Validity)

测量的效度指测量的有效性或准确性,即测量对它所要测的东西准确测量的程度。一个测验能在多大程度上测出它要测量的东西,或者说该测验能在多大程度上达到预期的测验目的,这就是效度问题。

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

内容效度是指测验的内容对所欲测量的内容范围或行为范围取样的代表性和恰当性程度,即指实际测验内容与预定测验内容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推荐第9篇:体育教学论名词解释

体育教学论是分科教学论的组成部分,是研究和说明体育教学的现象、基本因素、本质以及内在规律的一门科学和学科,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体育教学中的学生、教师、目标、内容、过程、环境、方法、评价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体育教学目标是依据体育教学目的而提出的预期成果。这个预期成果可分为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阶段性成果是体育教学的阶段目标;阶段性成果的总和就是最终成果,即体育教学总目标。体育教学总目标是体育教学目的得以实现的标志。

体育教学过程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计划、实施的,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并接受各种体育道德和行为教育的教学程序。这个程序具有学段、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等不同的时间概念。 体育教学规律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有着密切联系的现象及其有规则的变化。

教师的主导性是对应主体性的概念。主导性表明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地位和主要责任。主导性包括对学生的领导、诱导和指导等

综合作用于责任。 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教授、指导和引导下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有独立性的、有创造性的学习行为。 体育教学原则是实施体育教学的最基本要求,是保持体育教学性质的最基本因素,是判断体育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

体育教学模式是在某种体育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体育教学的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有计划地采用的、可以产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有技术性的教学活动。体育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教学策略、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三个主要层次。 体育教学内容是依据体育教学的目标选择出来、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学条件进行加工的、在体育教学环境下传授给学生的体育知识原理运动技术和比赛方法等。体育教学内容与体育教材的意思基本相同。

体育教材化是依据体育教学目的和学生发展的需要,针对体育教学条件将体育的素材加工成为体育教学内容的过程。教材化的内容包括有: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加工、编排和媒体化等工作。 体育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条件,对某个过程(如学段、学年、学期、单元和学时)的教学所进行的各方面的最优化研究工作和计划工作。 体育教学计划是体育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是根据国家颁发的体育教学指导文件,参照学校所选用的体育教科书,结合学校的体育教学实际而制定的体育教学指导方案和教学过程实施方案。体育教学计划包括学段体育教学计划、学年体育教学计划、学期体育教学计划、单元体育教学计划和学时体育教学计划(教案)等。 体育课堂教学是指在法定的一节课中,针对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由教师和学生在规定的教学地点进行的体育的教授和学习活动。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是指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对体育教育环境、人际关系、教学纪律以及教学反馈等方面进行的设计

与控制工作。 体育教学评价是依据体育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原则,对体育的“教”与“学”的过程及其结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和量评工作。 体育教学环境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影响“教”与“学”的条件的总和,主要包括制度、集体、氛围、物质等方面的条件。 体育教学技能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完成某种体育教学任务所采用的一系列的行为方式。 教学能力是教师驾奴有关知识和技能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体育教学研究是为完善体育教学理论好提高体育教师的质量,以体育叫徐实践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方法与手段,揭示体育教学现象背后的并探索体育教学规律所进行的探究工作。

推荐第10篇:自考【中学语文教学】名词解释

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和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应用教育理论来研究语文教学的应用理论学科。

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阐释语文教学基本理论的学科,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2、中学语文教学法任务:中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学语文教学规律。中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学语文教学方法。传授语文教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训练学生从事语文教学的基本职业能力和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培养大家从事语文教育的兴趣和信念以及不断改革教学的意识。

3、红领巾教学法:是1953年北京师范大学苍岑教授接受苏联普希金的建议,在师大附中指导实习生试教《红领巾》(小说)注重用谈话启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指出朗读,复述,分析课文时语文课的主要因素,不能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对改进语文教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4、理论性:把语文教学一切现象作为研究的客体,解释其内在规律获得指导语文教学实践的普遍法则。

5、实践性:表现在从生动丰富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探源穷理进行科学抽象,做出理论的概括,同时把科学抽象出的理论,有用来指导语文教学实践,并受其验证。

6、综合性:表现在研究的对象与多种学科有着血缘关系,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美学,哲学,都是相关的基础学科,他拥有了广泛而深厚的科学基础,但它们都指统摄与本学科研究对象之中,而不是简单的相加。

7、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是教师以一定的语文知识武装学生,训练学生的语文技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构建学生完美的人格品质,从而实现语文教育的目的的过程;

8、过程:就是指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多种因素而统一开展的过程。

9、教授法:是教师以口述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它是传统教学方法,至今仍被广泛采用,它的最大价值在于传授知识的系统性,高效性,示范性等方面。

10、议论法:是师生学生之间进行多向交流信息的教学法,议论法一般有提问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组成,是普遍受到重视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但运用时要防止论题以偏概全,讨论放任自流,对于要学生幸福的基本知识,不宜滥用讨论法。

11、语文教学媒体:是储存和传递语文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用来直接或间接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情感信息的材料,工具和设备积极、合理地运用教学媒体开展语文教学,往往能够促使语文教学过程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法效果。

12、语文学法指导:要求教师按照中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习特点,指导学生了解学习心得,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和技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13、兴趣:兴趣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客体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趋向性和选择性的体现,语文学习兴趣是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基础上产生的认知倾向。

14、语文学习理论:是指导学生迅速,高效地学习语文理论依据,也为教师成功地教学提出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和方法上的重要参考。正确掌握语文学习理论不仅有利于促进语文学过程的优化,而且有利于推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5、阅读是阅读主体以文学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理解,从中提取信息领悟意义并获得感受,以适应社会及自及特定需要的复杂的心智活动。

16、阅读能力:是读者借助视觉器官,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了解文字符号所表达的内容的一种心理特征,根据对阅读过程的纵向考察,阅读能力是由认读、理解、鉴赏,活用四种基本能力构成。

17、文学作品教学:是指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各类文体的教学,文学作品的教学,除了应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原则,服从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外,还应重视文学作品自身的特点。

18、散文:是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形式,又是一种意蕴丰厚,益智陶情,具有弹性力度的一种文体。

19、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兼容文字,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因素,具有多种艺术相交叉,互为渗透的多重性特征。

20、文言文:是和白话文相对而言的,是以先秦典籍所反映的古代语言为基础,至秦汉以后逐渐形成的一种定型化的古代书面语言。

21、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是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的能力,是学生一辈子要用的一种能力,是他们表达思想服务社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能力,作文教学一旦形成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形象力的主要途径。

22、听话能力:是指一切语言的听知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话能力,不但能更直接的,更广泛地吸收信息获得知识,开拓事业,更能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23、口头辩论:是一种高级的话语训练形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座谈讨论或辩论的形式发表自己的主张和见解,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4、思想品德教育:简称为德育。德育的内涵和实质,及时把统治的人生观、世界观、政治立场,态度及道德规范,通过教育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一种社会活动。

25、政治素质:是指政治觉悟和政治理论的教育,,其主要任务是教育学生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和共产主义信念。

26、理解能力:是指读者把感知的阅读材料联系起来,运用自己原来的知识和经验,经过想象与联想分析和综合归纳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等思维活动,领悟并把握其基本含义的能力。

27、鉴赏能力:是指对阅读材料的思维内容表现形式、风格特点及审美价值等进行鉴别欣赏的评价能力。

28、活用能力:就是指读者能够把通过阅读理解,鉴赏而储存起来的各种知识和信息,根据需要灵活提取使用的能力。

29、导读法:是教师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征,诱导学生阅读思考,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并养成自读习惯的教学方法。

30、设疑教学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以设疑解难,激疑促思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

31、情景教学法:是通过朗读,讲解,影像等手段,展现生动的场景,抒发强烈的情感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

32、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和说明事物、事理的文章,它或对事物的特征、性质、状态、构造、关系、成因、功能进行介绍说明,或对事理的规律、本质进行剖析,解说,让人有所知。

33、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逻辑推理来阐明道理,揭示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文章体裁。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内容的说理性、结构的逻辑性、语言的论辩性三个方面。

34、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体材。

35、语文素质:是指正确的理解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提高文言素质与开发学生智力,是相互依存地辩证统一体,学生语文素质地培养,不是纯粹讲授,字、词、句段篇章等基础知识,也不是单纯地训练听说读写语文技法,而是把观察、想象思维同理解,表达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地能力。

36、想象力:是在客观事物地影响下,在言语地调节下,人脑中已有地表象经过构造和组合,而产生新表象地心理能力。

37、教学原则是为了保证教学目的的实现,根据教学规律确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法则。

38、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师在教学大纲指导下组织安排自己的教学内容以实现教学任务的最重要的材料,它是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活动之间的中介物,是对学生进行读、写、听、说全面训练的凭借物。

39、发现阅读法:在正确理解读物原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读物在特定情境中所产生的新意义的一种读书方法。

40、阅读教学过程:在教学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对于教材(课文)的认读、理解的过程,就是阅读教学过程。

41、略读:对精读中所获得的技能技巧的熟练运用,是培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一种训练方法。

42、朗读:在对书面语言达到一定的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有声语言,并能表达得准确而连贯,这就是朗读。

43、导入:在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往往要从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出发,运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并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

44、

45、语文教科书:是依据《中学课程计划》《语文教学大纲》和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编写的专供语文学科教学和语文活动课程使用的教学用书。

46、课程:为实现学校教育总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份量、安排,进程和时限总和。广义的课程包括教学大纲和教材。

47、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倾向而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

48、语文教学原则:是依据语文教育教学目的和语文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针对语文教学活动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倾向,而制定的指导语文教学实践的基本原理和要求。

49、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50、教学研究论文的构成:论题即论文题目、引论、本论、结论。

51、“泛指”的语文教材是一切对别人的语言文字修养产生影响的书面的,非书面的材料。

52、“特指”的语文教材是指学校开设的语文课上师生使用的教材。

53、“专指”的语文教材是指语文教科书。

54、“精要”就是教学要抓住重点,把各项知识中最关紧要的、切合实用的部分教给学生,力求做到精选内容,要言不烦。

55、体态语:指表情、手势、身势等言语表述的辅助手段。

56、学业考试又称“成绩考试”,考查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状况。

57、水平考试如果用于选拔,又称“选拔考试”,高考就属于选拔考试。

58、学能考试用以了解学生的潜在能力,又称“潜能考试”、“预估考试”。

59、诊断性考试用以了解考生能否使用某种知识或是否具有某种技能。

60、所谓整体优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相同的时间内,使学生学的好一些、多一些、快一些。6

1、语文教材:语文教师在教学大纲指导下组织安排自己的教学内容以实现教学任务的最重要的材料,它是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活动之间的中介物,是对学生进行读、写、听、说全面训练的凭借物。6

2、助读系统:旧式的文选型读本,常文末加一些注解,或在文中加一些评估的话,这些文字,对读者理解选文有助益,因此可称为助读材料。

63、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6

4、心智技能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认识活动来完成的。

65、语文教学法则:根据教学规律确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法则。6

6、智力:智力是人对客观事物进行辨别、判断、想象、推理等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等,其核心是人的思维能力。

67、综合讲评:讲评的基本方式,这种讲评要求教师根据作文指导时提出的训练要求,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全面的概括分析,肯定优点,指出缺点,并举例说明。

68、典型讲评:教师先出有代表性的几篇作文进行深入分析,用典型指导一般。

69、专题讲评:抓住作文中一两个主要问题结合原有语文知识集中进行讲评,重点突破。70、查读法:指的是运用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的一种助读方法。

71、猜读法:指的是在阅读过程中用文中的和自己脑里的已知知识法推测文中的末知部分,从而理解文意的一种阅读方法。

72、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指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特质——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

73、鉴别力:在教育测量学中被称为“区分度”,区分度指试题对应试者水平差异的区分能力。7

4、提问:就是教师有目的地设疑,以引起学生积极的、定向的思考。

75、命题作文:是由教师直接出示作文文题,规定题材体裁,规定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的具体要求的一种作文训练方式。

76、单项作文训练:也叫片断训练,又称小作文,是指为培养写作的某一种能力而进行一些局部的,片断的练习。

77、自由作文:是指那些不由教师出题目,给材料,没需要而由学生自主进行的作文练习。7

8、情景作文训练:教师有意创设一个可看见的“影”或一种可感受的“情”,让学生自处其中,观察、思考、想象、议论、触景生情或据情拟景,然后写成作文一种作文训练方式。7

9、知识短文:指教材中用一定篇幅专门介绍语文基础知识的文章。80、标准参照考试:又称“目标参照考试”,它用以测量考生是否达到某种事先决定的目标或标准,学生考试一般都属于标准参照考试。

81、常规参照考试:把一个考生的成绩放在考生团体来衡量。也就是与其他同类考生的成绩相比较,从而判断该考生的水平。

第11篇:课程与教学名词解释

1.名词解释

1、课程 :课程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在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受教育与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全部教育。

2、教学 :教学是为实现教育目的,以课程内容为中介而进行的教与学相统一的共同活动。 传统教学论 P17:

3、现代教学论 :杜威主张以儿童的需要为基础设置课程,倡导活动课程;倡导“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主张通过制作、社交、艺术、探究等动手操作活动进行教学。其特征可概括为新 “三中心论” :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以他为代表的教学理论形成所谓“现代教学论” 。

4、三大新教学论流派P18: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教学论”、以德国教学论专家瓦根舍因何克拉夫基为代表的“范例教学论”

1、课程与教学政策P32: 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为调整课程与教学权力的不同需要并调控课程与教学运行的目标和方式而制定的行动纲领和准则

2、课程共有P42:包含3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课程权力的共有,即各种不同主体在课程权力分配上的一种理想的关系——国家、地方和学校之间,教育行政人员、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之间以及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在课程与教学权力及其相关问题上

1、课程与教学目标P59 :指在课程与教学的设计、实施和开发过程中所体现的教育价值的基本要求

2、教学目标(P60) :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

3、课程与教学内容(P70):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它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指导下,对学科知识、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对有关知识经验的概念、原理、技能、方法、价值观等的选择和组织而构成的体系。

4、超越论:认为学校课程与其他社会生活经验的关系就是一种对话、交往、超越的关系。学校课程应主动选择社会生活经验,并不断批判与超越社会生活经验,而且还应不断地构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受非理性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认为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这两类主体通过交往而形成的共同体。(P72)

第12篇:体育教学中名词解释

体育教学中名词解释

1.体育: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正社会活动。体育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2.竞技体育:指为培养优秀运动人才,创造优异成绩而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和竞赛。3.社会体育: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4.社区体育: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5.终身体育:是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的进行体育的总和。

6.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7.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8.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9.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和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10.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有人际交往,合作,友情,尊重,名誉,及取得成就的愿望和需要,所有这些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与个体的社,同时,他们又能促进个体的社会适应。个体社会适应包括一系列自主的适应性行为,通常表现为顺应,自制,同化,遵从,服从等具体的顺应方式,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其社会适应能力会提高,作为学习领域的社会适应,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11.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可以培养和发展对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活动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参与,要求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掌握科学健身的知识与方法,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12.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技能,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13.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分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其中一些体能成分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所需的体能。

14.学习领域: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等学习范畴。15.领域目标: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16.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

17.地域性运动项目:指流行于某些区域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它包括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和文化等原因在某些特定地区或民族中流行的运动项目。

18.体育教学:指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加下,按照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

19.体育课程:指教师在学校课程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大纲规定内容,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形式。

20.体育教学要素:也称“体育教学因素”,是指构成体育教学活动的几个相关的部分,通常分为教师、学生、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教学手段(物质条件和组织方法)。

21.体育教学方法: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技巧与艺术的表现。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语言法(动作讲解)、直观法(动作示范)、练习方法(完整法、分解法、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法、循环练习法)、游戏法、比赛法、综合法、电化教学法、自学自练法、预防与纠错法、“尝试错误”教学法。

22.体育教学原则:指体育教学必须遵循的准则,它反映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基本原则有:自觉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身体全面发展原则、合理运用运动负荷原则、巩固和提高原则。

23.体育教育风格:指不同于一般文化课教学的一些特点: (1)需要有学生进行的身体活动。 (2)身体活动和脑力活动紧密集合。

(3)能掌握锻炼身体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简单的体育活动形式,提高身体素质。 (4)一定的运动量,达到一定的强度。 (5)室外活动组织。 (6)师生之间交融关系。

24.体育教学组织:指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特点、任务和实际情况,对学生、场地、器材等进行合理安排的各种措施。

25.课堂常规:指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对师生双方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属教学管理的一项具体规定。

26.分组教学:指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将全班同学,按一定条件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领导下分别进行练习的一种指形式。

27.教学分组:指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为了方便教学,按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体育基础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28.分组不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统一领导下,按内容安排的顺序,依次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29.分组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长的协助下,各组学生分别练习不同性质的内容,按预定时间互相轮换练习内容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30.体育教学内容:指为实现体育教学任务而选用的体育基本知识和各种身体练习总成。31.教材排列:指将教学内容按一定方式处理后,排出一种程序式系列,以教材内容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按年级依次出现的,称为直线式排列;同教材在各个年级反复出现的,称为螺旋式排列,用直线式和螺旋式混合交错的,称为混合式排列。

32.学年教学计划:指以年级为单位,按照体育教学大纲和学校实际情况,将该年级的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式的排列。33.学期教学计划:又称教学进度表,它是把年度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两个学期的各项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式文件,是教师编制教案的依据。

34.单元教学计划:又称单项教学进度。它是把某年级的某项材。按课次顺序订出每次课的教学任务,要求和组织教和教学进度,保证各项组教材有重点,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教学。

35.课时计划:又称教案,它是教师根据学期和单元教学计划,结合班级具体实际,编写出的每堂课的具体执行方案。

36.教学目的:是用普通语言表达出来的关于教育意图的一种广泛的陈述。

37.教学目标:指学习者在教学终结时应做到什么或获得什么特定能力和一种明确的陈述。

38体育基本技术:指合理完成体育动作的基本方法。

39.体育基本技能:指人们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所获得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技能。

40.体育课的结构:指组成一堂课的几个部分,以及各个部分教材内容和组织工作的安排顺序与时间分配等。按认识规律和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一般由准备,基本和结束三个部分组成。

41.队列练习:指全体学生按一定的队形,在教师口令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协调一致的动作,其内容包括整队,原地转法,进行间转法,各种走步,跑步,立定,集合,解散以及队列练习中的队形变化。

42.队形练习:队列练习基础上所做的各种队形,图形的变化。

43.准备活动:指进行较剧烈运动前所进行的一系列身体练习。目的是在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各系统,器官机能的能力,克服生理惰性,预防运动创伤。

44.一般性准备活动:是指采用一般发展的身体练习。

45.专门性准备活动:指主要是与完成基本部分主教材有关的肌肉,关节,韧带和器官,系统做好准备的身体练习。

46.诱导练习:是指为了正确掌握动作技术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特点是在动作的结构,肌肉用力的顺序和机体所承受的内外刺激等方面,与所学动作大体相同但较简易。

47.辅助练习:是指为了发展某一动作所需的身体素质,或为了达到积极性休息而采用的身体练习。48.稳定状态:指人体活动时的一种机能状态,人体进入工作后,各种生理机能惰性的逐步克服,各系统,器官活动功能和工作效率提高并超稳定称为稳定状态。

49.整理运动:指体育活动后为了使精神和身体都得到放松而采取的练习。

50恢复过程:指体育活动结束后,人体各种机能活动仍处于高的水平,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到活动前的状态,这段期间内的机能变化,称为恢复过程。

51.超量恢复:指体育活动的后,在恢复阶段,人体内被运动时所消耗的人员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内还能超出原来水平,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

52.积极性休息:也称活动性休息,即在体育活动时,通过转化运动练习或插些放松动作作为积极休息手段。以谋求更有效地消除疲劳,使体力尽快得到恢复。

53.运动:指从事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包括旨在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充分发展身体运动能力的各种锻炼方法和活动项目总称。

54.体质: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目前国内外对青少年学生体质的测定,大致包括:身体形态(身体,体重,胸围);身体机能(肺活量,血压,脉搏);身体素质(灵敏,速度,耐力,力量,柔韧)。

55.体格:人体外表的形态结构,包括人体生长发育的水平,身体的整体指数与比例,以及身体的姿态。

56身体素质: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机能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弹跳,柔韧等。

57.力量素质:是指身体或身体某部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它是完成一切动作的基础。

58.耐力素质:指人体在长时间活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是人体健康和体质脆弱的标志,分一般耐力素质和专项耐力素质。

59.速度素质: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它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启动速度,加速度,最高速度,高速耐力等。

60.灵敏素质:指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快速、协调、准确、灵敏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它取决于掌握动作技术,技能的多寡,熟练程度,以及大脑皮层放映的灵活性。

61.柔韧素质:指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肌肉与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62.体育手段:是指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的总称。

63.身体练习:是指各种体育手段的具体动作。专指为了实现体育目的和任务的条件反射活动,由身体姿势,纤细的轨迹、时间、速度、力量、节奏等基本要素综合构成。

64.身体姿势:指身体及身体的各部分在练习的各个阶段所处的状态。一个i额完整练习的技术过程,包含开始姿势,练习过程中的姿势和结束姿势三个部分。

65.开始姿势:指用来为做后面练习的主要部分创造有利条件的身体姿势。分静力性和动力性两类。

66.练习过程姿势:指身体在完成练习主要部分时的活动状态。67.结束姿势:指练习结束时身体及各部分处的状态。

68.练习轨迹:指在体育活动中,身体及身体某些部分的移动路线,分轨迹形式、轨迹方向和轨迹幅度三个方面。

69.练习时间:也称练习的“延续时间”,指完成某一练习所需要的全部时间。时间长短与练习效果和机体的负荷有直接关系,分练习的总时间与练习的各部分时间两种。

70.课的密度:指教师在一节课中合理运用的时间和这一课总时间的比例。它又可分为一般密度和专项密度。

71.专项密度:也称运动密度,是指学生做练习的密度。计算方法是一节课中,某项练习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72.运动负荷:指学生在体育课中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由速度、数量、密度、时间和项目特点等因素构成。

73.心理负荷: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的内容、形式、方法、组织、练习等对学生心理机制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就是体育课的心理负荷。

74.人格:指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外在行为表现形式,包括智慧、道德、意志三要素。

75.逆反心理:它是一种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产生与一般人对立或者相反情绪体检的较稳定的行为倾向。

76.氧债:在剧烈运动中,机体的需氧量超过最大摄气量,能量供应靠无氧分解代谢所造成的氧亏。氧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在运动开始时,由于氧运输系统具有一定的惰性,使摄氧量不能满足需氧量的要求;二是在从事剧烈运动的过程中,摄氧量始终不能满足需氧量的要求,这两部分氧亏需要在恢复期来偿还。人体负氧债的能力与无氧耐力有密切关系,所以氧债是评定一个人无氧耐力的重要指标。一般人从事剧烈运动时,其负氧债的量约为10升左右,受过良好训练的运动员可高达15—20升。 77.表象训练:是指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回顾,重复,修正,发展和创造自己的动作,就好像在头脑中“放电影一样”,也称念动训练,想象训练,心理演练等等。表象训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苏恩教授首先提出的。

78.归因及影响归因方式的因素: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推论出这些行为的内在原因的过程。最早进行归因研究的是美国心理学家Fritz Heider海德,他认为人类有两种需要,即对周围世界的一致理解和控制环境,满足的手段是得知人们行动的原因,并语言人们将如何行动,这就是人们进行归因的内在原因。归因可以分为: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内归因是行为者内在的原因,如人格、情绪、努力程度等,外归因是产生行为的环境因素,如工作设施、任务难度、机遇等,一般内在的稳定的归因较易于预测行为的再次发生,外在的非稳定的归因使归因这对行为较难预测,影响归因方式的因素有:1)自我2)运动项目特征3)社会文化背景4)性别5)凝聚力6)运动结果的不确定性等。

79.目标方向:指一个人能否积极参加活动时多依据的成就目标倾向。它不是具体要达到的行为数量标准,而是内心中指追求的成就取向,如有些学生上体育课以掌握动作、提高能力为目标,意在发展个人能力;有些学生则视他能否显示自己高人一筹的能力,认为有炫耀机会就积极,可能显示“低能”时就逃避,甚至投机取巧。前者的目标定向成为任务参与型,后者的定向成为自我参与型。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前者而非后者,不要过分强调成绩的名次。

80.运动心理效应:由运动训练和比赛产生的积极或者消极的心理作用。它与运动成绩有关,当运动成绩良好时,一般会带来积极的心理效应,反之则会带来消极的心理效应。正确地评价一场运动比赛或训练的价值,应既考虑它的客观成绩,又考虑它的心理效应,后者虽是无形的,但对以后的运动和心理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

81.悬垂:是指握器械时,人体肩轴低于器械轴并对握点产生拉力的动作。82.支撑:是指握器械时,人体肩轴高于器械轴并对握点产生拉力的动作。

83.克托莱指数:是评价人体充实度与匀称度的指标,它通过体重与身高的比例关系(体重/身高×1000)

84.平衡:人体相对地球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85.极点:是指进行一定强度和一定持续时间的运动时,在运动开始后的一段时间里,运动员常感到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率急增、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想停止运动等反应,这种状态称为“极点”。86.队形:指学生共同动作时,按教材规定排成的队伍的形式。 87.列:指学生左右并列成一线。 88.路:指学生前后重迭成一行。

89.翼:指队形的左右端。右端叫右翼,左端叫左翼。 90.正面:指队列里学生所面向的一面。 91.后面:指与正面相反的一面。

92.间隔:指学生单个的或成对的彼此之间相隔的间隙。93.距离:指学生(包括成对的)彼此之间前后相距的间隙。 94.队形宽度:指两翼之间的横宽。

95.队伍纵深:指从第一个(或第一列)学生到最后一个(或一列)学生的距离。96.纵队:指学生前后重迭组成的队形。在纵队中,队形的纵深大于队形的宽度或相符。 97.横队:指学生左右并列组成的队形。在横队中,队形的宽度大于队形的纵深或相符。 98.伍:指二列或者二列以上的横队中前后重迭的两个以上的学生。 99.排队:指位于纵队之首或横队右翼的学生(一个或几个)。 100.排尾:指位于纵队之尾或横队左翼的学生(一个或几个)。 101.基准学生:指集体做动作时,按教师所制定的作为目标的学生。

102.预令,动令:口令分预令和动令,口令的前部分,使听口令者注意并准备做动作叫预令。口令的后部分,是听口令者立即做动作叫动令。预令和动令之间一般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103.动作要领:动作要领指身体练习的技术基础,它包括身体练习的主要缓解及其动作顺序。

104.重点:体育课教案中重点的涵义有两种,其一是教材重点,它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教材的重要是客观的。它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改变,其二体育课的重要。它是指一节课的主要任务或主要教材。一般而言,短短的一节体育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完成所有教学任务。它仅仅是学期或单元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一节体育课应该有一个重点,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的重点一般是指新,难,险的教材及其要达到的目标。

105.难点:教材的难点是指学生对某教材在技术上不易掌握的部分。教材的难点具有主观性,它不仅与教材及其要达到的目标。

106.练习:一般性练习指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或充分全面调用动学生的机体,使之进入良好工作状态而进行的活动,一般性练习多用于一般性准备活动和课课练的教学活动。

107.专门性练习:专门性练习指为了学习某项基本教材而选用的身体练习。它包括诱导性练习。辅助性练习。专门练习多用于专门性准备活动。诱导性练习是指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较难动作而采用的技术结构与所学身体练习相似,技术又较简单的练习,这种练习多是通过调整身体练习的要素,降低所学身体练习的难度,从而有利与学生较快,较顺利地学习运动技术,辅助性练习是指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而采取的相关身体素质练习。学生进行这种练习多是因为他们专门的身体素质储备不足。从而影响顺利学习某项技术,辅助性练习应该在学习某项技术以前一段时间进行,不一定在临学习某项技术之前进行练习,因为人在某方面的身体素质的储备需要一定的时间。

108.社会体育团体: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体育自身的规律,按照不同人群,不同的志趣爱好需求,自愿组织起来,以开展体育,健身和娱乐为宗旨的民间体育团体,他是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和不可替代的有利助手,是团结,联系广大体育爱好者的桥梁和纽带。

109.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经常从事锻炼,健身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密切相关的,具体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它是以体育为重要特征并具备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别三要素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亚人口。

第13篇:《教学系统设计》名词解释

第一章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缓解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系统方法

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

指出了以什么样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教学的设计,是关于设计过程的理论。

主导—主题教学系统设计

第二章 教育目标

教学目的

一定的行为指向、意图、意愿,对活动结束时的结果有特定的构想。

教学目标

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选出来的课件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达,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到达的丙炔能够用现有技术手段测量的教学结果。

第三章

认知结构变量

对于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与保持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最为直接意义的因素。

概念图

知识结构的表现方式。

学习动机

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学习风格

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映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第四章 教学模式

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

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教学策略

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教学方法

广义: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人物,而采用的一切手段、途径和办法的总称。即某种教学理论、原则和方法及其时间的统称。

侠义:教学方法的知道思想,是指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实现既定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所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和措施,既包括教室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

第五章 学习环境

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动态的组合。

教学媒体选择 教学媒体:以传递教学信息为最终目的的媒体,用于教学信息从信息源到学习者之间的传递,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

认知工具

支持和扩充使用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

学习资源

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支持学习的人、财、物、信息等。

第六章 形成性评价

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

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活动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

一对一评价

对教学系统设计成果的诊断性评价阶段。设计人员往往需要3名或者3名以上具有代表性的学习者一起工作,从耽搁的学习者身上采集数据并修正教学材料,其目的是确定并改正教学中存在的明显错误,并从学习者那里获得对教学内容最初的使用数据和反馈。

小组评价

由8-20个目标人群的典型代表组成学习小组,利用教学材料自行学习,然后通过对他们的测试来采集所需要的数据。

实地试验 执行人员(通常是指教师)要在一个与教学材料最终使用环境尽可能相像的学习环境中进行评价。

进行中的评价 在教学实施后,就教学对学习者的学习、工作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效果所进行的评价。

简答: 第一章:

1简述教学系统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以及这些理论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影响。P12-14 2举例说明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的三个不同层次。P10-11 3以教为中心、以学为中心、主导—主题教学设计模式p19

第二章

1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p38 2各种教学目标分类理论p34-39 3教学目标的分析方法,及其使用范围p42-51 4学习目标有何优缺点

第三章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p59 2奥苏贝尔的学习动机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教学的启示p60 3学习风格常见的类型,以及不同学习风格对教学的启示p69 4成人学习者与儿童的不同特征p70 5网络环境对教学有那些影响?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有哪些新的特征?p72

第四章

1说明一下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概念和步骤: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p83 情景—陶冶教学策略p89 发现式教学模式p90 抛锚式教学策略p92 支架式教学策略p91 角色扮演p100 Cscl p101 2简述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及注意事项p106 3简述在教学策略选择和学习活动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p113 4以教为中心ID、以学为中心ID、主导—主题ID

第五章

1学习环境的概念,及其演变p123-125 2教学媒体的选择 主要方法p130 3影响教学媒体的因素p129 4简述学习资源设计应遵循的心理学原理及基本原则p134

5创设良好的人际学习环境的方法和影响因素p139

第六章

1概念辨析:

教学评价和教学系统设计结果评价p1

53、p156 形成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p16

9、2教学评价类型和功能p155 3分析比较诊断行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各自的特点 4分析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及个体内差异评价的优缺点 5分析一对一评价、小组评价、实地试验的特点

6在教学系统设计评价中,需要哪些数据?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有哪些 7教学评价目前发展的主要趋势

8计算机在支持新的教学评价理念方面的作用

第七章

1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的一般过程p193 2网络课程设计的原则p210

第14篇:名词解释

1.第一次文代会: 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824人,开幕式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先后讲话;最后,大会通过了《宣言》,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后又成立了全国文联下属的各个协会;这个大会揭开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新的一页,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2、百花文学: 1956年和1957年上半年,文学思想和创作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革。这在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中,是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在中国,毛泽东在1956年5月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给潜在于各个领域的强大的变革要求以推动和支持。

3、潜在写作:指17年和*期间,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利的作家们的创作,包括他们当时不能发表的作品和本无发表预期的日记、书信等。如丰子恺的《缘缘堂续笔》,食指的诗,沈从文的家书等。“潜在写作”的相对概念是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两者一起构成了时代文学的整体。

4、“七月”派: “七月”派诗人曾卓、牛汉、绿原等人这一时期的创作,则强化了生命意识,在其名诗《悬崖边的树》、《半棵树》、《重读圣经》等作品中,他们超越了自己40年代的作品中的强烈的社会功利意识,而思考在重压之下的生命、死亡与背叛等主题。曾卓的《悬崖边的树》与牛汉的《半棵树》显示出处于逆境中的生命的不屈的意志。

5、写实文学: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题材有相应的真实性,作者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艺术抽象和艺术反映,溶新闻性与哲理性于一体,是新时期文学的一大贡献。刘亚洲的《黄植诚少校》、郑义的《冰河》刘心武的《5.19长镜头》等均是写实文学的优秀作品。

6、归来诗人:粉碎“四人帮”以后,一批在新中国诗坛上一度被冤屈而消失了的诗人重返诗坛,唱起了“归来”的歌,他们被称为“归来诗人”,其名得之于艾青诗集《归来的歌》。

7、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它具有着注重个人情感及内心冲突的抒写,更多带着诗人主体的感觉、印象,呈现出内向的特点。它并不偏重对客体的描摹,具有20世纪艺术倾向的美学特征。在内容上,朦胧诗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倡人性的改善和人的自由发展。在艺术品格上,他们注重借鉴西方现代文艺,注重汲取我国古代诗歌美学中的营养,采多种现代主义文学惯用的表现。舒婷、顾城等是朦胧诗创作的主要人物。

8.朦胧派:一九八〇年开始出现于诗坛。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后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如北岛、舒婷、顾城、杨炼等人。

9、“新生代”诗人: 80年代中期,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发生了新的转移,加上“朦胧诗”的讨论和新潮诗歌长时间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一些“归来”诗人的创作渐趋沉寂。与此同时,推动新潮诗歌的一批青年诗人的后期创作,也更加热衷于艺术实验,迷恋抽象观念,因而也愈来愈远离现实生活和读者的感性经验。加上其中的一些骨干力量先后脱离国内诗坛,或转向其他体裁的文学写作,“朦胧诗”的创作和讨论的浪潮也开始消歇。在这期间,从新潮诗歌内部孕育生成的一股新的更年轻的创作力量,开始登上诗坛。他们被称之为“新生代”诗人。

10.伤痕文学:自1977年始,一大批反映十年*给人们心灵带来创伤的小说相继问世,这些小说沉痛地揭露出十年*给我们民族带来的灾难,带给人的悲惨遭遇和内心创伤,深刻地提出了一系列与千百万群众命运休戚相关的社会问题,并引导人们去思考悲剧的原因。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是伤痕文学开先河之作。

11、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因表现出对于社会历史痛定思痛的反思特点而得名。其把揭露与批判的文学承担前溯至五十年代甚至更前,具有较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但理想主义的理性色彩,使反思文学失去了“伤痕文学”刻骨铭心的忏悔与绝望,在某种程度上回避了揭露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性实质。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的《布礼》、《蝴蝶》,方之的《内奸》等。

12.改革文学:兴起于1981年前后,这类作品从各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改革的热潮,形象地刻画了各条战线改革者的精神风貌和鲜明个性。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是改革文学的发韧之作,柯云路的《三千万》、张洁的《沉重的翅膀》等都是改革文学的重要作品。

13、寻根文学:于1985年勃然兴起,是对自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之美学质地的一次整体性超越,是一次质的飞跃。作家们把思想解剖的笔锋伸入到民族历史的传统文化质地中去,力图开掘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审美优势,在历史的长河延伸透视本民族的生存状态,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艺术反思。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贾平凹的《浮躁》等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

14、“寻根小说”: 80年代中期由一部分青年作家有意识地发起和自觉推动的一股创作潮流,其直接动因是前一阶段以反映改革为主的中短篇小说创作,由于在艺术上面临着诸多难以处理的现实问题和改革本身的发展艰难曲折、复杂多变,迫使作家由现实问题转向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希望在一个更深层次上寻找现实问题的答案、吸取现实变革的精神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对“寻根”作家的影响极为深远。因此,以“寻根”为宗旨的小说创作,就意味着当代文学开始了一个对于民族的历史文化的重新发现和重新铸造的艺术追求过程。在这过程中,以寻根为宗旨的小说创作,从根本上改变了当代小说长期以来从社会政治的角度观照现实的艺术视角,追求小说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从此成了小说创作主要的艺术旨趣。这种追求同时也扩大了当代小说艺术表现空间,对小说艺术革新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5、先锋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学与西方现代文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合流撞击的产物。它的创作摆脱了传统小说的写法,或运用意识流结构手法,通过联想进行时间空间对比;或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描写人物精神深处的荒诞性;王蒙的《夜的眼》是先锋文学的发韧之作,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张贤亮的《临街的窗》、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等是代表作。

16、先锋小说:中国当代文学中先锋精神的源头一直可以追溯到*中青年一代在诗歌与小说领域的探索,但是直到80年代中叶才形成了强大的阵容和声势。马原、莫言、残雪等人的崛起可以当作先锋小说的真正开端。稍晚于他们也被人们看作是先锋小说家的有格非、孙甘露、苏童、余华、洪峰、北村等人。到90年代初,当初被人们看作是先锋的作家们纷纷降低了探索的力度,而采取一种更能为一般读者接受的叙述风格,有的甚至和商业文化结合,这标志了80年代中期以来的先锋文学思潮的终结。所谓先锋精神,意味着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先锋小说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与生存探索这三个层次上的推进,对以后文学创作的影响大。

17、新写实小说: 1989年3 月,《钟山》杂志隆重推出了\"新写实小说大联展\"的专刊,从而使一些早已在默默创作的年青作家被推到了众人瞩目的前台,其中的代表有池莉、方方、刘震云、范小青等。\"新写实\"三个字从此成为众多理论者经常提及的一个名词。以往传统的现实主义往往被赋予了过多的政治和教化责任,经过了\"典型化\"、\"理想化\"的变形,而成为一种\"伪真实\"、\"伪现实主义\"。为了纠正这种倾向,\"新写实主义\"的倡导和实践者开始追求生活的本来面目,力求不再对生活作人为的矫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热衷于进行近乎自然主义的\"生活流\"细节描绘,并刻意避免在叙述中掺杂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在这种主张之下,他们的创作呈现出新鲜的气息,一时成为读者喜爱的新的小说形式。其创作特点概括为“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

1、潜在写作:

指17年和*期间,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利的作家们的创作,包括他们当时不能发表的作品和本无发表预期的日记、书信等。如丰子恺的《缘缘堂续笔》,食指的诗,沈从文的家书等。“潜在写作”的相对概念是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两者一起构成了时代文学的整体。

2、反思文学:

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因表现出对于社会历史痛定思痛的反思特点而得名。其把揭露与批判的文学承担前溯至五十年代甚至更前,具有较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但理想主义的理性色彩,使反思文学失去了“伤痕文学”刻骨铭心的忏悔与绝望,在某种程度上回避了揭露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性实质。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的《布礼》、《蝴蝶》,方之的《内奸》等。 3.伤痕文学: 自1977年始,一大批反映十年*给人们心灵带来创伤的小说相继问世,这些小说沉痛地揭露出十年*给我们民族带来的灾难,带给人的悲惨遭遇和内心创伤,深刻地提出了一系列与千百万群众命运休戚相关的社会问题,并引导人们去思考悲剧的原因。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是伤痕文学开先河之作。

4.第一次文代会:

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824人,开幕式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先后讲话;最后, 大会通过了《宣言》,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后又成立了全国文联下属的各个协会;这个大会揭开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新的一页,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5.朦胧派: 一九八○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后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如北岛、舒婷、顾城、杨炼等人。 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毛泽东同志于1956年5月2日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二次会议上提出来的,是促进文艺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双百”方针提出后,文艺创作百花齐放,文艺理论与批评十分活跃,尽管受到各种干扰,在一年左右时间里,文艺创作的主流还是健康的,可惜,文艺界的这种现象,很快被反右斗争扩大化化掉了,直到粉碎“四人帮”后,“双百”方针才被写进“宪法”。 7.先锋派:

当代的“先锋派”虽然不是一个有组织的流派,但最低限度的意义是指马原以后出现的那些具有明确创新意识,并且初步形成自己的叙事风格的年轻作者。他们主要有:马原、洪峰、残雪、扎西达娃、苏童、余华、格非、叶兆言、孙甘露、北村、叶曙明等人,此外还有一些正在崭露头角且颇有潜力的新秀。 8.《九月寓言》:

对田园乡村文明的向往与挽歌。

1、乡村愚昧与落后的故事。如第六章\"首领之家\",写村长赖牙在乡村的无限权威或淫威。同赖牙老婆大脚肥肩虐待儿子、媳妇的惨剧——大脚肥肩虚待儿媳三兰子致死;金友虐待妻子小豆。全村生活的极端贫困,所吃或赖以活命的食物,就是地瓜糊。

2、小村的浪漫与传奇故事。如流浪汉露筋与瞎眼女闪婆浪漫野合的故事,农民金祥千里买鏊子改变了小村的食物方式的故事,独眼义士三十年寻妻的传奇,庆余要饭被金祥收留。对乡村那种自由、充溢生命力、执着的生命形态的张扬。

3、小村产生、发展以至消亡的故事。而当小村边煤矿的开发后,小村便不存在了。体现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反思,所谓乡村文明的挽歌。

9、写实文学: 写实文学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题材有相应的真实性,作者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艺术抽象和艺术反映,溶新闻性与哲理性于一体,是新时期文学的一大贡献。刘亚洲的《黄植诚少校》、郑义的《冰河》刘心武的《5.19长镜头》等均是写实文学的优秀作品。

10、“七月”派:

“七月”派诗人曾卓、牛汉、绿原等人这一时期的创作,则强化了生命意识,在其名诗《悬崖边的树》、《半棵树》、《重读圣经》等作品中,他们超越了自己40年代的作品中的强烈的社会功利意识,而思考在重压之下的生命、死亡与背叛等主题。曾卓的《悬崖边的树》与牛汉的《半棵树》显示出处于逆境中的生命的不屈的意志。

1、潜在写作:

指17年和*期间,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利的作家们的创作,包括他们当时不能发表的作品和本无发表预期的日记、书信等。如丰子恺的《缘缘堂续笔》,食指的诗,沈从文的家书等。“潜在写作”的相对概念是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两者一起构成了时代文学的整体。

2、反思文学:

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因表现出对于社会历史痛定思痛的反思特点而得名。其把揭露与批判的文学承担前溯至五十年代甚至更前,具有较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但理想主义的理性色彩,使反思文学失去了“伤痕文学”刻骨铭心的忏悔与绝望,在某种程度上回避了揭露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性实质。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的《布礼》、《蝴蝶》,方之的《内奸》等。 3.伤痕文学:

自1977年始,一大批反映十年*给人们心灵带来创伤的小说相继问世,这些小说沉痛地揭露出十年*给我们民族带来的灾难,带给人的悲惨遭遇和内心创伤,深刻地提出了一系列与千百万群众命运休戚相关的社会问题,并引导人们去思考悲剧的原因。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是伤痕文学开先河之作。

4.第一次文代会:

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824人,开幕式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先后讲话;最后, 大会通过了《宣言》,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后又成立了全国文联下属的各个协会;这个大会揭开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新的一页,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5.朦胧派: 一九八○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后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如北岛、舒婷、顾城、杨炼等人。 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毛泽东同志于1956年5月2日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二次会议上提出来的,是促进文艺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双百”方针提出后,文艺创作百花齐放,文艺理论与批评十分活跃,尽管受到各种干扰,在一年左右时间里,文艺创作的主流还是健康的,可惜,文艺界的这种现象,很快被反右斗争扩大化化掉了,直到粉碎“四人帮”后,“双百”方针才被写进“宪法”。 7.先锋派:

当代的“先锋派”虽然不是一个有组织的流派,但最低限度的意义是指马原以后出现的那些具有明确创新意识,并且初步形成自己的叙事风格的年轻作者。他们主要有:马原、洪峰、残雪、扎西达娃、苏童、余华、格非、叶兆言、孙甘露、北村、叶曙明等人,此外还有一些正在崭露头角且颇有潜力的新秀。 8.《九月寓言》:

对田园乡村文明的向往与挽歌。

1、乡村愚昧与落后的故事。如第六章\"首领之家\",写村长赖牙在乡村的无限权威或淫威。同赖牙老婆大脚肥肩虐待儿子、媳妇的惨剧——大脚肥肩虚待儿媳三兰子致死;金友虐待妻子小豆。全村生活的极端贫困,所吃或赖以活命的食物,就是地瓜糊。

2、小村的浪漫与传奇故事。如流浪汉露筋与瞎眼女闪婆浪漫野合的故事,农民金祥千里买鏊子改变了小村的食物方式的故事,独眼义士三十年寻妻的传奇,庆余要饭被金祥收留。对乡村那种自由、充溢生命力、执着的生命形态的张扬。

3、小村产生、发展以至消亡的故事。而当小村边煤矿的开发后,小村便不存在了。体现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反思,所谓乡村文明的挽歌。

9、写实文学:

写实文学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题材有相应的真实性,作者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艺术抽象和艺术反映,溶新闻性与哲理性于一体,是新时期文学的一大贡献。刘亚洲的《黄植诚少校》、郑义的《冰河》刘心武的《5.19长镜头》等均是写实文学的优秀作品。

10、“七月”派:

“七月”派诗人曾卓、牛汉、绿原等人这一时期的创作,则强化了生命意识,在其名诗《悬崖边的树》、《半棵树》、《重读圣经》等作品中,他们超越了自己40年代的作品中的强烈的社会功利意识,而思考在重压之下的生命、死亡与背叛等主题。曾卓的《悬崖边的树》与牛汉的《半棵树》显示出处于逆境中的生命的不屈的意志。

第15篇:名词解释

1.广告主:进行广告者,是指提出发布广告的企业、团体、个人。

2.广告学:是研究广告活动的历史 理论 策略 制作与经营管理的科学。

3商品销售广告:以销售商品为目的,从中直接获取经济利益的广告形式。

4广告诉求: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并促使其采取购买行动的广告表达方式。

5理性诉求广告:采取理性的说服手法,有理有据的直接论证产品的优点和长处,让顾客自己判

断并进而购买使用的去求广告

6感性诉求广告:采取感性的说服方式,向消费者诉之以情使他们对广告产品产生好感并进而购买使用的诉求广告。

7速效广告:指广告发布后要求立即引起购买行为的一种广告又叫直接行动广告。

8企业形象广告:已建立商业信誉为目的的广告,他不直接介绍商品和宣传商品的优点,而是为了增强企业的自身形象。

9IAA(亚洲广告协会联盟)国际广告行业组织的出现是现代广告业的重要标志之一。IAA成立于1978年,由亚洲地区的广告公司协会、与广告有关的贸易协会和国际广告协会在亚洲各国各地区的分会组成。亚广联是一个松散型的组织,各个分会按国家或地区先组成亚洲广告联盟国家委员会,然后以国家委员会的名义加入亚广联。国际性广告行业组织的出现,对于协调、促进各国广告界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广告业务水平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0市场营销:从宏观角度出发对市场营销进行的定义。市场营销是个人或组织对商品劳务或观念的构想、定价、促销和分校计划执行过程。以实现达到个人或组织目标的交换。从微观角度讲,所谓市场营销,是指企业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主动适应和利用外界环境,通过市场达成交易,满足现实或潜在需求的综合性经营活动。

11消费者行为:是人类进行生活中各方面的交换时表现出来的情感,认知行为和各种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的动态行为。

12目标市场营销:企业只能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状况把整个市场划分成许多分市场,然后选择其中适应自己的一个或几个分市场作为营销开发的对象。这种做法市场营销学成为目标市场营销

13市场细分:所谓市场细分,就是调查、分析不用消费者在需求、资源、地理位置、购买习惯等方面的差别,然后把基本特征相同的消费者归入一类,使整个市场变成若干“细分市场”

14广告的真实性原则:主要指广告的经济信息和文稿内容要真实准确,不虚夸更不能伪造。真实性是广告的生命,也是现代广告事业最基本的原则。

15广告的思想性原则:所谓思想性,是指广告的内容和形式要健康向上,符合党的方针路线政策,要自觉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16广告的艺术性原则:主要指广告活动要运用艺术手段,借助于音乐、会滑、摄影、文学等艺术表现形式来加强广告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对消费者的感染作用。以期提高整个广告活动的效力,进而增强广告作品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心里效益。

17广告的计划性原则:是指开展广告活动时必须哟计划有步骤有条理的进行,在进行广告活动之前,必须对未来的广告活动作出全面的科学的安排,以保证广告活动有条不紊的顺利开展。

18广告运作:只在现代广告中,广告发起、规划和执行的全过程。广告运作是广告主体的主要行为

19广告运作的内部环境:是直接影响和制约广告运作的条件和因素,它又称围观或可控环境。

20销售百分比法:按照这种方法来确定下一年度的广告预算,就是用企业本年度的产品销

售总额或对下一年度销售总额的预测乘上一个广告费用的百分比一次得到下一年的广告预算。

21广告调查:是围绕着广告活动而展开的所有调查工作,他从属于市场调查。是市场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22直接信息:指用通用符号所传达的广告信息

23发散创意法:以广告主体为圆心,通过想象联想幻觉等心理思想过程,诱发各种新思想和新观点,发散创意法的特点是求异性,它不受已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使思维在同一圆心朝着不同的方向拓展,从而产生众多的方案。

24形象创意法:是广告创意人员在广告策略的指引下,运动分析综合比较类比等逻辑方法对已有的意念进行改造加工组合拼接最终建立新的意念形象

25广告构图:是在预定的规格、版面内按照美学原理将广告标题、插图正文等构成要素,以符合信息传递规律和广告目标要求的方式加以布局组合,以实现最好的视觉效果。

26户外广告媒介:是指运用室外的传播手段进行广告信息传播的媒介方式,霓虹灯、路牌、招贴车船等都属于户外广告媒介的范围。

27流动性媒介:依靠媒介本身的流动,把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如报纸发送到受众手中,广播、电视通过无线电波发送信息,流动性媒介适用于手中相对固定的广告信息传播。

28想对流动性媒介:媒介本身处于静止状态,但受众却是经常不断流动的,如路牌橱窗金属造型等

29媒介计划:为把广告信息最有效的传达给目标受众,根据广告目标的要求,在一定的费用内,对广告媒介进行的策划就是广告媒介计划。

30媒介组合:所谓媒介组合,实际上是对媒介计划的具体化就是在对各类媒介进行分析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状况,受众心理媒介传播特点以及广告预算的情况,选择多种媒介并进行有机组合,在同一时期内,发布内容基本一致的广告。

31拖拉推出策略:既广告推出的时间早于商品进入市场的时间,用广告拖拉出商品,目的在于事先制造声势,先声夺人。

32受众:从狭义上说,受众是大众传播的信息受传者,从广义上说,一切在信息交流活动中的信息接收方,都可以称为“受众”

33消费者:是指物质资料或劳务活动的使用者或服务对象,从狭义上理解,消费者就是消耗商品或劳务使用价值的个体,而从广义上看,产品或劳务的需求者购买者和使用者都是消费者。

34广告效果:广告作品被广告受众接触,并产生各种各样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带来相应的变化,这种影响和变化就是广告效果。广告效果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下一的广告效果是指广告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及广告传播促进产品销售的增加程度,也就是广告带来的销售效果,广义的广告效果则是指广告活动目的的实现程度,是广告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所引起的直接或间接的变化的总和,包括广告的经济效益,心里效益,社会效益等。

35视听率:是收看收听某一时间段或者某一节目的个人或坚挺数占拥有电视机收音机的个人或家庭数的百分比。

36广告完成稿:是指已经设计制作完成,但还未进入媒介投放阶段的广告作品样本,如电视广告样片报纸杂志广告样稿等。

37广告的经济效果:又称销售效果,是指广告活动促进产品或劳务的销售增加企业利润的程度。 38广告组织:是承担广告经营活动任务的主体机构。包括各类专业广告公司,企业广告部门,媒介单位广告部门以及广告团体组织。

39综合型广告代理公司:即一般人所谈及的广告公司,这种广告公司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服务,包括市场调查,广告计划拟定与执行,广告的设计与创作,选择媒介,制定预算,广告

效果预测,信息反馈处理,公关服务等。

40专项服务型广告代理公司:只承担广告活动中的部分工作,如有的广告公司只负责承担广告的创作制作和发布,不承担或只承担简单的广告策划与广告调查。这类公司只能帮助企业广告部门解决某些特别的需要。

41广告代理商:也是专业广告组织的组成部分之一,他们本身不承担广告的创作和制作任务,只承担广告主与广告媒介之间的联系工作,负责为广告主寻找广告媒介,或为广告媒介寻找广告主,从中收取佣金,他们就是通常所说的广告经纪人。

42广告制作机构:一般是一些美术社,摄影社,装潢社等,他们只负责广告的设计创作和制作,而不负责广告的策略和发布,只收取制作费用。

43广告行政管理:是指国家广告管理机关依照广告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或通过一定的行政干预手段,对广告行业和广告活动进行的监督、检查、控制和指导。

44广告审查制度:是指广告审查机关在广告交付媒介发布前,对广告主的主体资格,广告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和有关证明文件或材料进行的审查,它是目前世界各国所普遍采用的一种重要的广告管理制度

45广告业务档案制度:是指广告经营者(包括广告发布者)对广告主所提供的关于主体资格和广告内容的各种证明文件材料以及在承办广告业务活动中涉及的承接登记,广告审查,广告设计制作,广告发布等情况的原始记录材料,进行整理保存并建立业务档案,以备随时查验的制度。

46广告公司的客户代理:指广告公司全面代理广告客户的各项广告活动。广告客户必须委托有广告代理权的广告公司代理其广告业务,不得经行与广告媒介单位直接联系发布广告(此限定不包括分类广告)

47实费制:指按实际的成本支出和劳务支出计算广告代理费,而不以一定比率支付代理佣金。 48效益分配制:是指广告公司从其代理广告的实际销售中,按一定的比例获取利润,如果广告不能产生实际的销售,则得不到相应的利润回报。

49国际广告传播一体化策略:即以统一的广告主题和内容,统一的创意和表现,在各目标市场国实行一体化传播。

50国际广告传播当地化策略:即针对开展广告活动的不同目标市场国的特点,制作不同广告诉求 创意和表现的广告作品

第16篇:名词解释

填空题

1.鲁迅是中国新文学的伟大(开拓者和先驱者)。

2.阿Q是鲁迅小说(阿Q)中所塑造的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形象。

3.前苏联著名的作家(法捷耶夫)(论鲁迅)一文中,高度赞扬鲁迅是“属于作为人类明灯的作家之列的。„„是中国文学的骄傲”。

4.鲁迅在小说(《彷徨》)的扉页上引用的屈原的《离骚》诗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诗句是广为流传的鲁迅名言。

6.《秋夜》一文出自鲁迅题为《野草》的散文诗集中。

7.“立义在反抗,指归在动作”是鲁迅对(摩罗诗人)的总体评价。

8.鲁迅对民族心理的探讨,特别是在前期,偏重于解剖国民性中的(劣根性)。

9.鲁迅也是中国比较文学的伟大先驱,他的《摩罗诗力说》被认为是比较文学的不朽之作。

10.《域外小说集》是鲁迅与他弟弟周作人合译编的一部外国小说集。

11.鲁迅一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是与对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而分不开的。

12.孔乙己是鲁迅小说(《孔乙己》)中所塑造的一个旧时代知识分子的形象。

13.鲁迅的杂文是植根于时代生活的,但从杂文的历史线索来看,它又是对(我国古代散文)的承传与发展。

14.1911年,鲁迅用(文言文)写了一篇题为《怀旧》的小说。

15.在鲁迅的后期,他更加集中精力从事(杂文)的创作。

16.鲁迅曾说他的哲学都包括在他的“(《野草》”里面。

17.“(宁信而不顺)”是鲁迅整理古籍所采取的基本方法。

18.与正视现实的人生哲学相联系的是鲁迅强烈的爱憎情感和对(奴才)哲学的否定。

19.鲁迅也是研究中国小说史的著名学者,他的《中国小说史略》被认为是研究中国小说发展历史的杰出之作。

20.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狂人日记》、《药》等小说的发表,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

21.1927年,(巴特勒特)教授在美国《当代历史》上发表的(《新中国思想界领袖鲁迅》)一文,高度赞扬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台柱”。

22.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高度称赞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家。

23.“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诗句是广为流传的鲁迅名言。

24.“拿来主义”是鲁迅主张的对外来文化所采取的态度。

25.鲁迅认为“真实”是“讽刺的生命”„„。

26.《汉文学史纲要》是鲁迅研究中国文学史的一部学术著作。

27.鲁迅曾称《野草》是“废弛的地狱边沿”的“惨白色小花”。

28.鲁迅主张对外来文化采取“_拿来主义”的态度。

29.《中国小说史略》是鲁迅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一部学术著作。

30鲁迅小说《狂人日记》,由于“表现的深刻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

31.杂文是鲁迅一生文学革命中的主要艺术形式。

32.《阿Q正传》是鲁迅要写出一个沉默的、现代的国民“灵魂”,暴露国民弱点的小说。

33.“象征主义”是鲁迅创作散文诗《野草》的主要艺术手法。

34.鲁迅评价“摩罗诗人”的特点是“立意在反抗,旨归在动作”。

35.“兴感怡悦”是鲁迅美学思想的基本特点。

36.鲁迅一向主张“翻译”的路子要宽,一是选材不宜过严,二是批评要慎重。

37.1928年,创造社、太阳社中的部分人曾指责鲁迅是落伍者和封建余孽。

38.瞿秋白于1933年写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是鲁迅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39._《坟》是鲁迅的第一本杂文集。

名词解释

1、“匕首”、“投枪”——这是鲁迅对杂文的社会作用的认识,他认为杂文应该针砭时弊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具有独特的战斗性。

2、“过客”——这是鲁迅在散文诗《野草》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他是鲁迅反抗黑暗,反抗绝望的精神象征。

3、“吃人”——这是鲁迅在小说《狂人日记》中对中国历史所作的形象化的总结,其内涵是指封建专制统治对人的精神控制和毒害。

4、真的猛士——这是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所提到的。一种“敢于正视现实、正视人生”的人生态度,也是鲁迅的理想人格的精神象征。

5、《摩罗诗力说》—。这是鲁迅早期撰写的一部介绍外国文化、文学的论文,从中反映了鲁迅对外国文化、文学的基本态度,是研究鲁迅的美学思想、比较文学思想的重要文章。

6、“社会相”是对鲁迅杂文的形象概括。体现出鲁迅杂文是一部活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社会史,更是对社会各种现象洞幽烛微的精辟见解的诠释。

7、“精神胜利法”是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中主人公阿Q最突出的思想性格特点。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国民劣根性的揭露和批判。

8、“超人”哲学是指鲁迅早期曾接受过的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主张。其理论鼓吹所谓超人是人的生物进化的顶点,一切历史文化都是由他们创造的,而普通群众则是低劣的庸众。

9、“中间物”是鲁迅自己的说法。他在《坟》的后记中说,在进化的链条中,一切都是中间物。这是鲁迅对自己身在传统与现代之中的体验,也是他自我否定意识的体现。

10、“油滑” 即“古今杂揉”的手法,鲁迅称之为“油滑”的手法,是直接从中国传统戏剧里借用来的既为作品真实地展现的古代人物、环境、生活所吸引,又因现代语言情节、细节不断插入,提醒而冷静思索作品的现实意义,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作品所描写的一切。从而使小说获得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

11、“媚态的猫” ,是鲁迅杂文中社会相的一种。“媚态的猫”实际上是以物喻人,不仅指现代评论派的资产阶级文人,也勾勒了一切反动黑暗势力的共同特征

12、“民族魂” 是对鲁迅的崇高评价。他是我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转折到新民主主义的历史关头,用文学来思考时代的要求,记录时代的步音,参与和鼎助时代发展的旷世巨人。鲁迅是现代中国“民族魂”的代表,也是现代“民族魂”的塑造者之一

13、“为人生” 鲁迅创作的文学主张,而且要改良这人生“的主张,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用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14、“叛逆的猛士” 是鲁迅对自己的期望。鲁迅先生作为一个觉醒者,他毅然肩负起了唤醒民众的责任,希望能打破黑暗世界建立光明之中国

15、《坟》是鲁迅最早的一部杂文集是作者对五四后中国历史国民性的解剖。题目含有埋葬过去开拓未来之意。

16、“叭儿狗”是鲁迅杂文中议论形象化的典型,社会相的一种。指中国社会中奴才的嘴脸

17、“宴之敖者” 是鲁迅的《故事新编》中《铸剑》中的人物。是向残暴的统治者反抗和复仇的形象。寄托着作者的理想。

18、“进化论”是鲁迅在南京求学时开始接受的进步思想。他采取批判的继承态度最终在四。一二政变后彻底放弃了此思想。

40._杂文_是鲁迅一生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艺术形式。

41.鲁迅认为“知事论人”是“研究文学或某一作家”的好方法。

42.在《野草》中,和战斗的人生哲学相背离的另一种人生态度是_(奴才哲学)。

43.伯夷是鲁迅小说《采薇》中的人物形象。

44.鲁迅在《药》的结尾中添上一个(花环),增加了作品的“亮色”。

45.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 (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46.茅盾先生认为,在《故事新编》中,鲁迅“将(古代和现代)错综交融,成为一而二,二而一”。

47.鲁迅创作小说的目的曾经说过:“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人生)”。

48.在鲁迅看来,杂文应该“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

49.“革命被头挂退的事很少有的,革命的完结,大概只由于投机者的潜入。也就是内里蛀空”。这段文字出自鲁迅杂文《铲共大观》。

50.鲁迅认为好的讽刺手法,应该“词微而显,旨博而深 ”。他称赞《儒林外史》的“蹙而能谐,婉而多讽”。

51.鲁迅一生共创作了杂文集16本,其中三本是以(且介亭)为题。

52.在《野草》中的《立论_》中,鲁迅批评了是非不分、圆滑虚伪的处世态度。

53.《野草》运用自由联想的方法,寻找感情的(对应物),使诗意显得富有(暗示性)和多层次性。

54.鲁迅在《野草》中,竭力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化为“_意象”,以具有物质感的形象来抒发感情。

55.鲁迅认为《诗经》中,《风》诗是“闾巷之情诗”,最有价值。

56.鲁迅说:“屈原是‘楚辞’的开山老祖,而他的《离骚》,却只是_(不得帮忙)_的不平”。

57.鲁迅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_(唐)_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

58.鲁迅说:“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

59.鲁迅认为唐诗发展的原因,是和唐人重视(文化)_的观念分不开的。

60.鲁迅在研究古代文学中,写了断代的中国文学史《_汉文学史纲要_》和小说史《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61.鲁迅对待文学艺术遗产主张“拿来主义”,他说:“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_,或(毁灭)”。

62.鲁迅从事古代小说的学习、整理和研究,辑录了《古小说钩沉》、《小说旧闻抄》和《唐宋传奇集_》三部书。

63.鲁迅推崇的唐人小品文《谗书》的作者是(罗隐)。

64.鲁迅赞扬拜仑:“苟奴肃立其前,必衷悲而疾视,衷悲所以(哀其不幸)_,疾视所以(怒其不争)。

65.鲁迅《孤独者》的主题与阿尔巴绥夫的小说《工人绥惠略夫》有内在联系。

66.鲁迅的《摩罗诗力说》是中国近代第一篇系统评介西方文艺思潮的论著。

67.鲁迅在谈到芥川龙之介的《鼻子》等作品时写道:“那些古代的故事经他改作之后,都注进(新的生命去),便与(现代人)生出干系来了”。

68.鲁迅将(拜伦)作为摩罗诗宗的宗主。

69.鲁迅翻译了日本(鹤见佑辅)_的《思想·山水·人物》。

70.鲁迅在谈到阿Q时,曾说他要“画出这样的沉默的_国民的灵魂。单项选择题

1.(史家)手法是鲁迅杂文创作常用的艺术手法。

2.鲁迅在南京求学时,主要受到(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3.鲁迅认为“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是(《儒林外史》)的主要特点。

4.在天物、思理、美化、神思等艺术美的要素中,鲁迅特别强调的是(思理)这一要素。

5.鲁迅认为,文学总是(环境)的产物。

6.(《中国小说史略》)是鲁迅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一部学术著作。

7.鲁迅指出,幽默应“(有倾于对社会的讽刺)”。

8.(《摩罗诗力说》)被认为是中国比较文学开创时期的杰出之作。

9.鲁迅一生共创作了(16)本杂文集。

10.在欧洲,从事鲁迅研究并有较大影响的是(普实克)。注;史沫莱特、巴特勒特是美国人。

11.鲁迅小说的悲喜剧交融的特点,既表现了作家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具有深刻的透视力,同时也表现了他所一贯坚持的(为人生)的创作主张。

12.鲁迅的文学史研究著作,主要有(《汉文学史纲要》)。

13.鲁迅的叙事性散文集是( 朝花夕拾)。

14.在《呐喊》、《彷徨》中,鲁迅着重描写的是两类,即一类是农民和农村生活、另一类(是知识分子和他们的命运)。

15.鲁迅认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16.主要收入“五四”时期“随感录”的杂文集是(《热风》)。

17.鲁迅的杂文向来有形象与逻辑相统

一、(抒情与议论相统一)的特点。

18.鲁迅早期的翻译,曾受(严复)的影响。

19.在谈到文学翻译的信达不可兼得时,鲁迅早年主张(宁信而不达)。

20.鲁迅的抒情性散文集是(野草)。

21.鲁迅认为,(喜剧)是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我国第一部杂文集——鲁迅的《坟》。

我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鲁迅的《呐喊》。

我国第一部散文诗集——鲁迅的《野草》。

22.收入鲁迅早期用文言文撰写最多的杂文集是(坟)

23.在欧洲,从事鲁迅研究并有较大影响的是(普实克)。

24.1923年,茅盾,沈雁冰在《读〈呐喊〉》一文中,称读鲁迅的小说简直感到“犹如久处黑暗的人们骤然看见了绚丽的阳光”。

25.鲁迅认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26.主要收入“五四”时期“随感录”的杂文集是( 热风)。

27.鲁迅的学术著作(汉文学刚要)是我国第一部用新观点写成的文学史。

28.鲁迅认为,诗歌起源于(劳动)。

在《摩罗诗力说》中,鲁迅通过介绍摩罗诗人的创作,竭力鼓吹(浪漫主义)。

29.鲁迅指出(兴感怡悦)是一切艺术美的本质。

30.鲁迅的杂文创作塑造了一系列(象征性)的形象。

31.鲁迅说,《故事新编》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

32.鲁迅认为幽默的审美特征是(C)。

A.婉而多讽 B.哀而不伤 C.笑中多苦,幽默含讥 D.乐而不淫

33.鲁迅评价雪莱的诗歌创作具有“(理想主义)”的特点。

34.鲁迅的比较文学观反映了(辩证的进化的)观念。

35.在日本求学时,鲁迅主要受到(尼采的“超人”哲学)思想的影响。

36.《野草》的第一篇《秋夜》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诗。

37.鲁迅小说在形式上不拘一格,但却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精粹凝练、深广浑厚)。

38.鲁迅认为,(知事论人)是“研究文学或某一作家”的好方法。

39.鲁迅整理古籍的态度十分严肃认真,到了“(废寝辍食,锐意穷搜)”的地步。

40.鲁迅的杂文作为一部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

41.鲁迅在《野草》中着重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创作了富有诗意的(思想分析)的散文诗篇。

42.(《摩罗诗力说》)一文是鲁迅早期美学思想的价值表现。

43.鲁迅整理古籍的基本方法是(实事求是)的方法。

44.鲁迅认为陶渊明的诗风是(自然飘逸,和平冲淡)。

45.鲁迅的比较文学观反映了(CA)的观念。

A.辩证的进化 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不断进化

46.鲁迅在一篇小说的结尾中写道:“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篇小说是(故乡)。

47.“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否则,此辈当得永远的诅咒!”这段文字出自鲁迅杂文《灯下漫笔》。

48.赞扬《野草》“内含哲理,用意深邃”的作家是(许寿裳)。

鲁迅把清代小说分为若干类,其中属于讽剌小说的是《儒林外史》。 简答题

1.鲁迅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有哪几个突出的方面? .

答:艺术格局的丰富多彩、简洁深厚,悲喜剧交融,白描传神。

2.《野草》中哪些篇章体现了鲁迅的这种态度,他又是怎样揭示奴才性格的核心的?

答:主要有《复仇》、《求乞者》等。以讽刺的笔触,揭示其苟活的人生,对中庸哲学的否定。

3.鲁迅的悲喜剧观有哪些特点?

答:鲁迅将“人生有价值”的观念引入对悲剧和喜剧的认识之中,使“悲剧”、“喜剧”与有“价值”意义的内涵相联系。鲁迅揭示了悲剧就是要以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的悲愤感来感动读者、观众的心,激发他们强烈的爱憎情感,而喜剧则是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使人们在诙谐、幽默中认识人生、认识社会。

4.哲理与诗情是鲁迅杂文艺术的一大特点,,大致可以分成哪几类,各类的特点是什么?

答:两大类。第一类的特点是叙述与抒情相互渗透,第二类是以说理为主,理中见情,在哲理的诗化中做到情理交融。

5.创作《野草》时,鲁迅正处在世界观矛盾而复杂的时期,思想变化有哪些特点?

答:1)揭露社会的黑暗和病态;(2)歌颂韧性战斗精神;(3)严于解剖自我,真诚坦露心胸。

6.鲁迅的杂文创作有哪些艺术特色?请简要说明之。

答: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要点:(1)逻辑性;(2)形象性;(3)讽刺性;(4)抒情性;(5)多样性;(6)常用曲笔。

7.鲁迅的比较文学实践,具有哪些作用与意义?

答:鲁迅企望通过翻译的作品来唤醒和激发中国人民的斗争意识,体现出一位旧民主主义革命者的思想。,所以他的比较文学实践《摩罗诗力说》是鲁迅站在被压迫人民的立场上,为中国介绍控欧洲积极浪漫主义文艺思想,文艺作品的第一篇论文。

8.鲁迅是怎样概括白描艺术手法的?其要点又是什么?

答:鲁迅尤其重视运用白描手法。鲁迅曾给白描下了一个精到的蜀说:“‘白描’却没有秘决。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作文秘决》,《南腔北调集》) “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9.鲁迅对悲剧的认识是什么内容?请简要说明鲁迅的悲剧观。

答:鲁迅的悲剧观。鲁迅曾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首先,鲁迅认为,悲剧反映的对象是实体性的,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着的。其次,鲁迅指出悲剧是一个“毁灭”的过程,毁灭的对象是“人生有价值的东西”。鲁迅对悲剧的论述,涉及面广,他从以上对悲剧内容的美学特征的理解出发,还在许多方面对悲剧创作提出了一系列主张。

10.鲁迅在杂文《坟·写在〈坟〉后记》中提到,“中间物”概念的内涵指的是什么?

答:是鲁迅自己的说法。他在《坟》的后记中说,在进化的链条中,一切都是中间物。这是鲁迅对自己身在传统与现代之中的体验,也是他自我否定意识的体现。

11.鲁迅在“五四”时期写的“随感录”有哪些特点?

答:尖锐而深刻、巧妙而生动的独特个性。

12.鲁迅在创作《野草》象征主义表现艺术的手法

答:象征手法的运用使《野草》大放异彩。《野草》正是以各种具有物质感的意象,赋予鲜明的象征主义色彩,从而独特地表现某种抽象的思想情感或寄寓某种哲理性的思考。其途径有以下几种:其一,自然景物的象征;其二,突出自然景物或者某种事物的自然特征,从而引申、阐发其精神实质;其三,直接诉诸于人和事,赋予某些人物或故事以象征的意义。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使《野草。中不少篇章能够以短小的篇幅而取得含蓄凝练、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13.对于讽刺艺术的论述,鲁迅提出了哪些精辟的观点?

答:其一,夸张;其二,反语;其三,摹拟;其四,谐趣。

14.鲁迅杂文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有哪几个突出的方面?

答:鲁迅的杂文展示着“时代的眉目”,是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值得后人认真研读的一代“诗史”。首先,鲁迅的杂文形象地记录了当时社会的主要动向和重大的历史事件。其次,鲁迅的杂文中活现着一批栩栩如生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再次,鲁迅的杂文形象地描绘了许多社会世象和心态。

15.简述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意义。

答:从祥林嫂的悲剧中,不只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残酷地钳制着劳动者的命运,并且还戕害人的精神,把人变得迟钝、麻木和愚昧。

16.《影的告别》如何表现作者的内心矛盾?

答:现实生产中形影相随,不能分开。鲁迅在《影的告别》中巧妙地构想出影形告别的场景,从影的告别词可见,它既想决别,又对形留恋,但最后是决绝而去。影和形的告别象征着鲁迅一个自我向另一个自我的诀别。“影”的形象是鲁迅内心思想矛盾的化身,“影”的告别词也正是鲁迅当时内心矛盾的坦露。

17.“自然,‘喜怒哀乐,人之情也’,然而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那会知道北京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象阔人的老太爷一样。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说明鲁迅这段话所包含的美学内容。

答:(1)说明在阶级社会里,由于存在着阶级压迫和阶级剥消,存在着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因而在爱憎美丑的认识上,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对立。(2)说明属于不同思想体系的人,也不可能有共同的美感,共同的“喜怒哀乐。

18.鲁迅关于唐、宋传奇两者区别的看法。

答:传奇小说,到唐亡时就绝了。至宋朝,虽然也有了传奇的,但就大不相同。因为唐人大抵描写时事;而宋人则多讲古事。唐人小说少教训;而宋则极多教训。

19.简述鲁迅对《聊斋志异》艺术上的评说。

答:鲁迅认为《聊斋志异》艺术上特色有二:一是描写详细而委曲,用笔变幻而熟达;二是说妖鬼多具人情,通世故,使人觉得可亲,并不觉得可怕。缺点是“用古典太多”,使人不容易看下去。

论述题

1.试分析论述鲁迅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答:①以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美的本质;

②美的本质离不开现实社会和时代的制约;③美的本质具有人类文化的共性,也有民族文化的个性

2.试分析论述鲁迅在《野草》中所体现出来的人生哲学思想。

答:①体现了鲁迅正视现实、正视人生的思想②体现了鲁迅“反抗黑暗、反抗绝望”的人生哲学思想。③体现了鲁迅自我剖析、自我反省和自我牺牲的思想特点。

3.结合对《野草》的阅读理解,试分析论述《野草》“反抗黑暗,反抗绝望”的思想特点。

答:(1)揭露社会之黑暗犹如地狱(《失掉的好地狱》);(2)嘲讽“中庸”和奴才哲学(《立论》、《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求乞者》);(3)抨击精神麻木的“戏剧的看客”(《复仇》、《复仇(其二)》);(4)鞭挞青年空虚无聊、忘恩负义的灵魂(《我的失恋》、《颓败线的颤动》);(5)揭穿“正人君子”虚伪的假面(《狗的驳诘》、《死后》)。

《野草》对韧性战斗精神的歌颂:(1)为刚强不屈的战斗者唱赞歌(《秋夜》);赞美坚忍不拔的探索精神(《过客》);(3)颂扬无私无畏的献身品格(《死火》);(4)热情歌颂叛逆的猛士(《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中》)。

《野草》确实是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用诗的激情和诗的形象来展现自我内心世界矛盾和斗争。这种自我解剖、渗透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人生哲理探索意味。

4.鲁迅对中外文化遗产采取什么态度? 试论述鲁迅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历史贡献。

答:鲁迅基于中国社会现实的考虑,特别注意提倡现实主义精神,但作为艺术表现的方法,鲁迅则在提倡现实主义方法的同时,也兼容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多种多样的创作方法。鲁迅一向认为,介绍外国文学作品,“不但输入新的内容,也在输入新的表现法”,只要有利于更好地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有利于写出成功的作品,对任何表现方法都可以采用“拿来”的办法。鲁迅在这方面的主张以及创作实践,对于今天的文学创作仍是非常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的。

5.试分析论述鲁迅所提出的“兴感怡悦”是一切艺术美的本质的美学思想。

答:鲁迅解释什么是美?“由纯文学上言之,则以一切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文章为美术之一,质当亦然,与个人暨邦国之存,无所系属,实利离尽,究理弗存。”③美的本质是超功利的,并非致用。他在另一处说:“主美者以为美术目的,即在美术,其于他事,更无关系。”④这便是文学上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所主张的。他说美术有三要素,一曰天物,二曰思想,三曰美化,“美术云者,即用思想以美化天物之谓。”⑤他强调“神思”,即发挥想象力达到理想境界。美的社会功能就是“涵养吾人之神思”⑥。我们欣赏美术作品,便受到薰陶,使人气质受到影响。鲁迅打了一个比方:“如游巨浸,前临渺茫,浮游波际,游泳既已,神质悉移。”⑦我们欣赏美术作品好像在大海中游泳,。而且科学知识给人的启迪和艺术作品并不相同,科学知识靠推理,艺术作品靠直觉,直接能感受到人生的哲理,能接触到人生的真理的隐密幽深之处。这是美术供人享乐功用的一方面。

6.结合你对《野草》的理解,试论述《野草》的哲理性和文化意识。

答:象征手法的运用使《野草》大放异彩。《野草》正是以各种具有物质感的意象,赋予鲜明的象征主义色彩,从而独特地表现某种抽象的思想情感或寄寓某种哲理性的思考。其途径有以下几种:其一,自然景物的象征;其二,突出自然景物或者某种事物的自然特征,从而引申、阐发其精神实质;其三,直接诉诸于人和事,赋予某些人物或故事以象征的意义。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使《野草》中不少篇章能够以短小的篇幅而取得含蓄凝练、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野草》的文化意识:《野草》的语言文字显得特别优美和瑰丽。《野草》的语言精炼而警拔,往往精炼得近于浓缩,有的成为警句。《野草》的语言又是含蓄而曲折的。《野草》中的对话往往也寓意深警,不管是讽刺还是抒情,常常闪现着诗意的光彩。《野草》的语言还富有音乐美,常用排比句式,多结构相似的短语,关键性句子尤其是警句每见重复等等。

7.试以《狂人日记》、《阿Q正传》两篇小说为例,论述鲁迅小说的现代特征

答:鲁迅小说对我国传统小说艺术实现了大突破,创造了崭新的中国现代小说艺术。首先,在人物与故事关系上,鲁迅的小说突破了传统短篇小说的格局(他的小说淡化情节,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完成了从情节小说向性格小说的转化);其次,在艺术手法上,鲁迅“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他的小说综合运用了中西方小说的艺术技巧,从作品内容出发灵活而多变,充分显示了鲁迅丰厚的中西方艺术素养和艺术上的独创性;再次,在小说语言上,鲁迅小说彻底地摆脱文言,改用白话,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鲁迅小说在形成我国现实主义文学主潮方面的贡献与特点:鲁迅对我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流派的形成起了主帅作用,他是这一文学思潮、流派的奠基者与旗手。鲁迅小说犹如涉世很深者向人们讲述世态和人心,简约而严谨、冷静而深沉,读后既发人深思,又感人肺腑,可谓理深情挚。鲁迅的小说,成功地刻画了阿Q等一群出色的人物形象,他们性格鲜明、独特而又有极大的普遍意义。鲁迅小说所特有的质朴、清醒、深沉,使他的现实主义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大放异彩,影响及于几代作家。

8.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基本特征大致可归为哪几大内容?请结合鲁迅的小说创作特点,分析论述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特征。

答:理性精神 反映生活的深刻性。

9.结合你对鲁迅杂文的阅读理解,试论述鲁迅所刻划的“叭儿狗”、“媚态的猫”、“挂着小铃铎的山羊”等一类形象的典型意义。

答:脖子上还挂着一个小铃铎,作为知识阶级的徽章。

10.结合鲁迅的美学思想发展,试论述鲁迅“崇高阔大”审美趣味的特点。

答:五四“以后一直到30年代,鲁迅对文艺本质的认识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对社会认识的日益深刻,鲁迅对文艺本质的认识也日臻成熟、深刻,并且也更具有系统性和明确性。首先,鲁迅突出发展了”五四“以前对文艺的社会功用的见解,并且在理论上对之加以深刻的阐发、论述,形成了作为鲁迅文艺思想核心的革命功利性的文艺观„„对于文学的社会性问题,鲁迅更是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革命的立场,对之做了深刻透彻的阐述。鲁迅从文艺的社会功利性出发,对艺术的起源以及制约着文艺的发展的时代性问题,作了深刻的研究和阐述。从功利性的文艺观出发,鲁迅也很强调文艺的时代性。

鲁迅对艺术美的基本形态所作的阐释:从文艺的功利性和文艺的审美性出发,鲁迅还对艺术美的几种基本形态作了颇为精到的论述。(1)关于崇高,深为鲁迅所喜爱。鲁迅在批评30年代的一些作家、作品时,就常常从这一美学偏爱出发。(2)关于优美,鲁迅不免过于偏激。他抑优美,扬崇高,是从他革命的功利主义文艺观出发的。鲁迅认为,对优美这一艺术美形态的欣赏,是必须有余裕的,“花呀月呀”不出于啼饥号寒者之口。那种心地晶莹的雅致,是必须有与之相应的好境遇

11.近二十年来鲁迅小说研究的主要进展。

答:(1)从读后感式的单篇分析进入到综合性的系统研究。 (2)从单一的视角进入到多角度多侧面的研究。(3)从单纯创作技巧的分析进入到从美学和文艺心理学的高度来评价。 (4)对单一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进入到“多种创作方法”的争鸣。(5)从单一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发展到运用多种研究方法。

12.谈鲁迅早期美学思想中的“真美”的内涵。

答:鲁迅的“真美”的内涵,主要是反对以“观念的真实”来代替“感情的真实”,也就是说以“移人情”的观点来对抗“持人性情”的封建主义的传统美学观。

所谓“持人性情”,是从孔子流传下来的诗论,目的是要以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德伦理观念来束缚人的个性的发展。

鲁迅提出的“移人性”说,则是要求文艺创作具有真实感情的形象,来启发人的个性的发扬,亦即个性解放。

双项选择题

1.1933年,鲁迅在谈到他的创作主张时,曾说他为什么写小说,是抱着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改良人生)。

2.鲁迅称自己创作的小说特点具有(表现的真切、格式的特别)的特点。

3.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其基本特征大致可以归纳为(反映生活的深刻性、描写内容的历史纵深感)。

4.(解剖民族心理、挖掘社会病根)是鲁迅杂文创作的一大特点。

5.散文诗《野草》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其特点主要表现在(追求表现内心世界的真实、追求表现上的蕴藉、含蓄)。

6.茅盾先生在评价《故事新编》时指出,(演绎历史)、(将古代与现实错综交融)是其一大特点。

7.1933年,鲁迅在谈到他的创作主张时,曾说(为人生)、( 改良人生)是他的创作主张。

8.中国现代小说的大多数样式,包括(幽默小说)、(讽刺小说)、写实小说等,都可以从他的小说中找到典范性的先例。

9.鲁迅的杂文是适应“五四”(“文学革命”)以至(“文体革命”)而问世的。

10.鲁迅重视杂文的批评(社会批评)、(文明批评)。

11.鲁迅力主抗争的美学思想,主要内容有(主张发扬真美、移人性情)、(提出“不用之用”的观点)。

注:第三“兴感怡悦”是一切艺术美的本质。

12.鲁迅整理的古籍,主要有《会稽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沉》、《稽康集》。

13.在《呐喊》、《彷徨》中,鲁迅着重描写的是两类(一类是农民和农村生活)、(一类是知识分子和他们的命运)。

14.外国文学对鲁迅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学术研究)。

15.在1928年前后所发生的“革命文学”论争中,创造社、太阳社中的部分人由于受“左倾”思想的影响,指责鲁迅为(落伍者)、(封建余孽)。

16.1933年,鲁迅在谈到他的创作主张时,曾说抱着(启蒙主义)、以“为人生”,而且要(改良人生)是他的创作主张。

17.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其基本特征大致可以归纳为(理性精神、反映生活的深刻性)。

18.鲁迅说自己杂文创作的任务是(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予反响与抗争、针砭时弊。

19.鲁迅要求的美,主要是_____、_____和“有力”与“愉快”,(而非狂欢和粗暴。。真挚,却非固执、美丽,却非淫艳)。

20.鲁迅整理的古籍,主要有《稽康集》、《古小说钩沉》。

21.鲁迅说,在他看来,中国文学可分两大类,一是____、二是____.(写实文学、抒情文学)

A.廊庙文学 B.山水文学C.写实文学 D.山林文学E.抒情文学。

22.对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介绍,鲁迅突出了他的_____、_____特点。(AD)

A.理想主义B.英雄主义C.对理想的锲而不舍的追求 D.浪漫主义E.乐观主义

23.鲁迅一向来主张翻译的路子要宽,一是___选材不宜过严/批评要慎重。

24.鲁迅小说创作特点。表现的深切/“格式的特别”。

25.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其基本特征大致可以归纳为(理性精神、反映生活的深刻性)。

26.(解剖民族心理)和(针砭时弊)在鲁迅杂文创作中占据相当大的篇幅。

27.散文诗《野草》着重表现了鲁迅(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具有(追求表现强烈的理想主义精神)的特点。

28.鲁迅介绍的摩罗诗人,主要有(拜伦)、(雪莱)。

29.鲁迅整理古籍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有(EB)。

A.古代史地 B.古代小说C.《诗经》D.神话传说E.《史记》 简答题

1.鲁迅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有哪几个突出的方面?

答:艺术格局的丰富多彩、简洁深厚,悲喜剧交融,白描传神

2.《野草》中哪些篇章体现了鲁迅的这种态度,他又是怎样揭示奴才性格的核心的?

答:主要有《复仇》、《求乞者》等。以讽刺的笔触,揭示其苟活的人生,对中庸哲学的否定。

3.鲁迅的悲喜剧观有哪些特点?

答:鲁迅将“人生有价值”的观念引入对悲剧和喜剧的认识之中,使“悲剧”、“喜剧”与有“价值”意义的内涵相联系。鲁迅揭示了悲剧就是要以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的悲愤感来感动读者、观众的心,激发他们强烈的爱憎情感,而喜剧则是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使人们在诙谐、幽默中认识人生、认识社会。

4.哲理与诗情是鲁迅杂文艺术的一大特点,,大致可以分成哪几类,各类的特点是什么?

答:两大类。第一类的特点是叙述与抒情相互渗透,第二类是以说理为主,理中见情,在哲理的诗化中做到情理交融。

5.创作《野草》时,鲁迅正处在世界观矛盾而复杂的时期,思想变化有哪些特点?

答:1)揭露社会的黑暗和病态;(2)歌颂韧性战斗精神;(3)严于解剖自我,真诚坦露心胸。

6.鲁迅的杂文创作有哪些艺术特色?请简要说明之。

答: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要点:(1)逻辑性;(2)形象性;(3)讽刺性;(4)抒情性;(5)多样性;(6)常用曲笔。

7.鲁迅的比较文学实践,具有哪些作用与意义?

答:鲁迅企望通过翻译的作品来唤醒和激发中国人民的斗争意识,体现出一位旧民主主义革命者的思想。,所以他的比较文学实践《摩罗诗力说》是鲁迅站在被压迫人民的立场上,为中国介绍控欧洲积极浪漫主义文艺思想,文艺作品的第一篇论文。

8.鲁迅是怎样概括白描艺术手法的?其要点又是什么?

答:鲁迅尤其重视运用白描手法。鲁迅曾给白描下了一个精到的蜀说:“‘白描’却没有秘决。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作文秘决》,《南腔北调集》) “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9.鲁迅对悲剧的认识是什么内容?请简要说明鲁迅的悲剧观。

答:鲁迅的悲剧观。鲁迅曾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首先,鲁迅认为,悲剧反映的对象是实体性的,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着的。其次,鲁迅指出悲剧是一个“毁灭”的过程,毁灭的对象是“人生有价值的东西”。鲁迅对悲剧的论述,涉及面广,他从以上对悲剧内容的美学特征的理解出发,还在许多方面对悲剧创作提出了一系列主张。

10.对于幽默艺术的论述,鲁迅提出哪些精辟的观点?

答:有倾于对社会的讽刺。

11.鲁迅在杂文《坟·写在〈坟〉后记》中提到,“中间物”概念的内涵指的是什么?

答:是鲁迅自己的说法。他在《坟》的后记中说,在进化的链条中,一切都是中间物。这是鲁迅对自己身在传统与现代之中的体验,也是他自我否定意识的体现。

12.鲁迅在“五四”时期写的“随感录”有哪些特点?

答:尖锐而深刻、巧妙而生动的独特个性。

13.鲁迅在创作《野草》象征主义表现艺术的手法,

答:象征手法的运用使《野草》大放异彩。《野草》正是以各种具有物质感的意象,赋予鲜明的象征主义色彩,从而独特地表现某种抽象的思想情感或寄寓某种哲理性的思考。其途径有以下几种:其一,自然景物的象征;其二,突出自然景物或者某种事物的自然特征,从而引申、阐发其精神实质;其三,直接诉诸于人和事,赋予某些人物或故事以象征的意义。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使《野草》中不少篇章能够以短小的篇幅而取得含蓄凝练、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14.对于讽刺艺术的论述,鲁迅提出了哪些精辟的观点?

答:其一,夸张;其二,反语;其三,摹拟;其四,谐趣。

15.鲁迅杂文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有哪几个突出的方面?

答:鲁迅的杂文展示着“时代的眉目”,是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值得后人认真研读的一代“诗史”。首先,鲁迅的杂文形象地记录了当时社会的主要动向和重大的历史事件。其次,鲁迅的杂文中活现着一批栩栩如生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再次,鲁迅的杂文形象地描绘了许多社会世象和心态。

16.简述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意义。

答:从祥林嫂的悲剧中,不只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残酷地钳制着劳动者的命运,并且还戕害人的精神,把人变得迟钝、麻木和愚昧。

17.《影的告别》如何表现作者的内心矛盾?

答:现实生产中形影相随,不能分开。鲁迅在《影的告别》中巧妙地构想出影形告别的场景,从影的告别词可见,它既想决别,又对形留恋,但最后是决绝而去。影和形的告别象征着鲁迅一个自我向另一个自我的诀别。“影”的形象是鲁迅内心思想矛盾的化身,“影”的告别词也正是鲁迅当时内心矛盾的坦露。

18.“自然,‘喜怒哀乐,人之情也’,然而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那会知道北京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象阔人的老太爷一样。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说明鲁迅这段话所包含的美学内容。

答:(1)说明在阶级社会里,由于存在着阶级压迫和阶级剥消,存在着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因而在爱憎美丑的认识上,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对立。(2)说明属于不同思想体系的人,也不可能有共同的美感,共同的“喜怒哀乐。

19.鲁迅关于唐、宋传奇两者区别的看法。

答:传奇小说,到唐亡时就绝了。至宋朝,虽然也有了传奇的,但就大不相同。因为唐人大抵描写时事;而宋人则多讲古事。唐人小说少教训;而宋则极多教训。

20.简述鲁迅对《聊斋志异》艺术上的评说。

答:鲁迅认为《聊斋志异》艺术上特色有二:一是描写详细而委曲,用笔变幻而熟达;二是说妖鬼多具人情,通世故,使人觉得可亲,并不觉得可怕。缺点是“用古典太多”,使人不容易看下去。

论述题

1.试分析论述鲁迅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答:①以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美的本质;

②美的本质离不开现实社会和时代的制约;

③美的本质具有人类文化的共性,也有民族文化的个性。

2.试分析论述鲁迅在《野草》中所体现出来的人生哲学思想。

答:①体现了鲁迅正视现实、正视人生的思想。

②体现了鲁迅“反抗黑暗、反抗绝望”的人生哲学思想。

③体现了鲁迅自我剖析、自我反省和自我牺牲的思想特点。

3.结合对《野草》的阅读理解,试分析论述《野草》“反抗黑暗,反抗绝望”的思想特点。

答:(1)揭露社会之黑暗犹如地狱(《失掉的好地狱》);

(2)嘲讽“中庸”和奴才哲学(《立论》、《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求乞者》);

(3)抨击精神麻木的“戏剧的看客”(《复仇》、《复仇(其二)》);

(4)鞭挞青年空虚无聊、忘恩负义的灵魂(《我的失恋》、《颓败线的颤动》);

(5)揭穿“正人君子”虚伪的假面(《狗的驳诘》、《死后》)。

《野草》对韧性战斗精神的歌颂:

(1)为刚强不屈的战斗者唱赞歌(《秋夜》);

(2)赞美坚忍不拔的探索精神(《过客》);

(3)颂扬无私无畏的献身品格(《死火》);

(4)热情歌颂叛逆的猛士(《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中》)。

《野草》确实是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用诗的激情和诗的形象来展现自我内心世界矛盾和斗争。这种自我解剖、渗透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人生哲理探索意味。

4.鲁迅对中外文化遗产采取什么态度? 试论述鲁迅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历史贡献。

答:鲁迅基于中国社会现实的考虑,特别注意提倡现实主义精神,但作为艺术表现的方法,鲁迅则在提倡现实主义方法的同时,也兼容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多种多样的创作方法。鲁迅一向认为,介绍外国文学作品,“不但输入新的内容,也在输入新的表现法”,只要有利于更好地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有利于写出成功的作品,对任何表现方法都可以采用“拿来”的办法。鲁迅在这方面的主张以及创作实践,对于今天的文学创作仍是非常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的。

5.试分析论述鲁迅所提出的“兴感怡悦”是一切艺术美的本质的美学思想。

答:鲁迅解释什么是美?“由纯文学上言之,则以一切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文章为美术之一,质当亦然,与个人暨邦国之存,无所系属,实利离尽,究理弗存。”③美的本质是超功利的,并非致用。他在另一处说:“主美者以为美术目的,即在美术,其于他事,更无关系。”④这便是文学上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所主张的。他说美术有三要素,一曰天物,二曰思想,三曰美化,“美术云者,即用思想以美化天物之谓。”⑤他强调“神思”,即发挥想象力达到理想境界。美的社会功能就是“涵养吾人之神思”⑥。我们欣赏美术作品,便受到薰陶,使人气质受到影响。鲁迅打了一个比方:“如游巨浸,前临渺茫,浮游波际,游泳既已,神质悉移。”⑦我们欣赏美术作品好像在大海中游泳,。而且科学知识给人的启迪和艺术作品并不相同,科学知识靠推理,艺术作品靠直觉,直接能感受到人生的哲理,能接触到人生的真理的隐密幽深之处。这是美术供人享乐功用的一方面。

6.结合你对《野草》的理解,试论述《野草》的哲理性和文化意识

答:象征手法的运用使《野草》大放异彩。《野草》正是以各种具有物质感的意象,赋予鲜明的象征主义色彩,从而独特地表现某种抽象的思想情感或寄寓某种哲理性的思考。其途径有以下几种:其一,自然景物的象征;其二,突出自然景物或者某种事物的自然特征,从而引申、阐发其精神实质;其三,直接诉诸于人和事,赋予某些人物或故事以象征的意义。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使《野草。中不少篇章能够以短小的篇幅而取得含蓄凝练、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野草》的文化意识:《野草》的语言文字显得特别优美和瑰丽。《野草》的语言精炼而警拔,往往精炼得近于浓缩,有的成为警句。《野草》的语言又是含蓄而曲折的。《野草》中的对话往往也寓意深警,不管是讽刺还是抒情,常常闪现着诗意的光彩。《野草》的语言还富有音乐美,常用排比句式,多结构相似的短语,关键性句子尤其是警句每见重复等等。

7.试以《狂人日记》、《阿Q正传》两篇小说为例,论述鲁迅小说的现代特征

答:鲁迅小说对我国传统小说艺术实现了大突破,创造了崭新的中国现代小说艺术。首先,在人物与故事关系上,鲁迅的小说突破了传统短篇小说的格局(他的小说淡化情节,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完成了从情节小说向性格小说的转化);其次,在艺术手法上,鲁迅“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他的小说综合运用了中西方小说的艺术技巧,从作品内容出发灵活而多变,充分显示了鲁迅丰厚的中西方艺术素养和艺术上的独创性;再次,在小说语言上,鲁迅小说彻底地摆脱文言,改用白话,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鲁迅小说在形成我国现实主义文学主潮方面的贡献与特点:鲁迅对我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流派的形成起了主帅作用,他是这一文学思潮、流派的奠基者与旗手。鲁迅小说犹如涉世很深者向人们讲述世态和人心,简约而严谨、冷静而深沉,读后既发人深思,又感人肺腑,可谓理深情挚。鲁迅的小说,成功地刻画了阿Q等一群出色的人物形象,他们性格鲜明、独特而又有极大的普遍意义。鲁迅小说所特有的质朴、清醒、深沉,使他的现实主义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大放异彩,影响及于几代作家。

8.结合鲁迅的美学思想发展,试论述鲁迅“崇高阔大”审美趣味的特点。

答:五四“以后一直到30年代,鲁迅对文艺本质的认识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对社会认识的日益深刻,鲁迅对文艺本质的认识也日臻成熟、深刻,并且也更具有系统性和明确性。首先,鲁迅突出发展了”五四“以前对文艺的社会功用的见解,并且在理论上对之加以深刻的阐发、论述,形成了作为鲁迅文艺思想核心的革命功利性的文艺观„„对于文学的社会性问题,鲁迅更是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革命的立场,对之做了深刻透彻的阐述。鲁迅从文艺的社会功利性出发,对艺术的起源以及制约着文艺的发展的时代性问题,作了深刻的研究和阐述。从功利性的文艺观出发,鲁迅也很强调文艺的时代性。

鲁迅对艺术美的基本形态所作的阐释:从文艺的功利性和文艺的审美性出发,鲁迅还对艺术美的几种基本形态作了颇为精到的论述。

(1)关于崇高,深为鲁迅所喜爱。鲁迅在批评30年代的一些作家、作品时,就常常从这一美学偏爱出发。

(2)关于优美,鲁迅不免过于偏激。他抑优美,扬崇高,是从他革命的功利主义文艺观出发的。鲁迅认为,对优美这一艺术美形态的欣赏,是必须有余裕的,“花呀月呀”不出于啼饥号寒者之口。那种心地晶莹的雅致,是必须有与之相应的好境遇。

9.近二十年来鲁迅小说研究的主要进展。

答:(1)从读后感式的单篇分析进入到综合性的系统研究。

(2)从单一的视角进入到多角度多侧面的研究。

(3)从单纯创作技巧的分析进入到从美学和文艺心理学的高度来评价。

(4)对单一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进入到“多种创作方法”的争鸣。

(5)从单一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发展到运用多种研究方法。

10.谈鲁迅早期美学思想中的“真美”的内涵。

答:鲁迅的“真美”的内涵,主要是反对以“观念的真实”来代替“感情的真实”,也就是说以“移人情”的观点来对抗“持人性情”的封建主义的传统美学观。

所谓“持人性情”,是从孔子流传下来的诗论,目的是要以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德伦理观念来束缚人的个性的发展。

鲁迅提出的“移人性”说,则是要求文艺创作具有真实感情的形象,来启发人的个性的发扬,亦即个性解放。

36.鲁迅一向主张“翻译”的路子要宽,一是选材不宜过严,二是批评要慎重。

37.1928年,创造社、太阳社中的部分人曾指责鲁迅是落伍者和封建余孽。

38.瞿秋白于1933年写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是鲁迅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39._《坟》是鲁迅的第一本杂文集。

40._杂文_是鲁迅一生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艺术形式。

41.鲁迅认为“知事论人”是“研究文学或某一作家”的好方法。

42.在《野草》中,和战斗的人生哲学相背离的另一种人生态度是_(奴才哲学)

43.伯夷是鲁迅小说《采薇》中的人物形象。

44.鲁迅在《药》的结尾中添上一个(花环),增加了作品的“亮色”。

45.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 (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46.茅盾先生认为,在《故事新编》中,鲁迅“将(古代和现代)错综交融,成为一而二,二而一”。

47.鲁迅创作小说的目的曾经说过:“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人生_”。

48.在鲁迅看来,杂文应该“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

49.“革命被头挂退的事很少有的,革命的完结,大概只由于投机者的潜入。也就是内里蛀空”。这段文字出自鲁迅杂文《铲共大观》。

50.鲁迅认为好的讽刺手法,应该“词微而显,旨博而深 ”。他称赞《儒林外史》的“蹙而能谐,婉而多讽”。

51.鲁迅一生共创作了杂文集16本,其中三本是以(且介亭)为题。

52.在《野草》中的《立论_》中,鲁迅批评了是非不分、圆滑虚伪的处世态度。

53.《野草》运用自由联想的方法,寻找感情的(对应物),使诗意显得富有(暗示性)和多层次性。

54.鲁迅在《野草》中,竭力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化为“_意象”,以具有物质感的形象来抒发感情。

55.鲁迅认为《诗经》中,《风》诗是“闾巷之情诗”,最有价值。

56.鲁迅说:“屈原是‘楚辞’的开山老祖,而他的《离骚》,却只是_(不得帮忙)_的不平”。

57.鲁迅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_(唐)_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

58.鲁迅说:“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

59.鲁迅认为唐诗发展的原因,是和唐人重视(文化)_的观念分不开的。

60.鲁迅在研究古代文学中,写了断代的中国文学史《_汉文学史纲要_》和小说史《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61.鲁迅对待文学艺术遗产主张“拿来主义”,他说:“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_,或(毁灭)”。

62.鲁迅从事古代小说的学习、整理和研究,辑录了《古小说钩沉》、《小说旧闻抄》和《唐宋传奇集_》三部书。

63.鲁迅推崇的唐人小品文《谗书》的作者是(罗隐)。

64.鲁迅赞扬拜仑:“苟奴肃立其前,必衷悲而疾视,衷悲所以(哀其不幸)_,疾视所以(怒其不争

65.鲁迅《孤独者》的主题与阿尔巴绥夫的小说《工人绥惠略夫》有内在联系。

66.鲁迅的《摩罗诗力说》是中国近代第一篇系统评介西方文艺思潮的论著。

67.鲁迅在谈到芥川龙之介的《鼻子》等作品时写道:“那些古代的故事经他改作之后,都注进(新的生命去),便与(现代人)生出干系来了”。

68.鲁迅将(拜伦)作为摩罗诗宗的宗主。

69.鲁迅翻译了日本(鹤见佑辅)_的《思想·山水·人物》。

70.鲁迅在谈到阿Q时,曾说他要“画出这样的沉默的_国民的灵魂

填空题

1.鲁迅是中国新文学的伟大(开拓者和先驱者)。

2.阿Q是鲁迅小说(阿Q)中所塑造的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形象。

3.前苏联著名的作家(法捷耶夫)(论鲁迅)一文中,高度赞扬鲁迅是“属于作为人类明灯的作家之列的。„„是中国文学的骄傲”。

4.鲁迅在小说(《彷徨》)的扉页上引用的屈原的《离骚》诗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诗句是广为流传的鲁迅名言。

6.《秋夜》一文出自鲁迅题为《野草》的散文诗集中。

7.“立义在反抗,指归在动作”是鲁迅对(摩罗诗人)的总体评价。

8.鲁迅对民族心理的探讨,特别是在前期,偏重于解剖国民性中的(劣根性)。

9.鲁迅也是中国比较文学的伟大先驱,他的《摩罗诗力说》被认为是比较文学的不朽之作。

10.《域外小说集》是鲁迅与他弟弟周作人合译编的一部外国小说集。

11.鲁迅一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是与对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而分不开的。

12.孔乙己是鲁迅小说(《孔乙己》)中所塑造的一个旧时代知识分子的形象。

13.鲁迅的杂文是植根于时代生活的,但从杂文的历史线索来看,它又是对(我国古代散文)的承传与发展。

14.1911年,鲁迅用(文言文)写了一篇题为《怀旧》的小说。

15.在鲁迅的后期,他更加集中精力从事(杂文)的创作。

16.鲁迅曾说他的哲学都包括在他的“(《野草》”里面。

17.“(宁信而不顺)”是鲁迅整理古籍所采取的基本方法。

18.与正视现实的人生哲学相联系的是鲁迅强烈的爱憎情感和对(奴才)哲学的否定。

19.鲁迅也是研究中国小说史的著名学者,他的《中国小说史略》被认为是研究中国小说发展历史的杰出之作。

20.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狂人日记》、《药》等小说的发表,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

21.1927年,(巴特勒特)教授在美国《当代历史》上发表的(《新中国思想界领袖鲁迅》)一文,高度赞扬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台柱”。

22.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高度称赞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家。

23.“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诗句是广为流传的鲁迅名言。

24.“拿来主义”是鲁迅主张的对外来文化所采取的态度。

25.鲁迅认为“真实”是“讽刺的生命”„„

26.《汉文学史纲要》是鲁迅研究中国文学史的一部学术著作

27.鲁迅曾称《野草》是“废弛的地狱边沿”的“惨白色小花”。

28.鲁迅主张对外来文化采取“_拿来主义”的态度。

29.《中国小说史略》是鲁迅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一部学术著作。

30.鲁迅小说《狂人日记》,由于“表现的深刻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

31.杂文是鲁迅一生文学革命中的主要艺术形式。

32.《阿Q正传》是鲁迅要写出一个沉默的、现代的国民“灵魂”,暴露国民弱点的小说。

33.“象征主义”是鲁迅创作散文诗《野草》的主要艺术手法。

34.鲁迅评价“摩罗诗人”的特点是“立意在反抗,旨归在动作”。

35.“兴感怡悦”是鲁迅美学思想的基本特点。

第17篇:名词解释

目 录

——中央“八项规定”……………………………………1 2 ——中央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意见…………………………………………………3 ——省委“双十条”………………………………………4 ——全省双联行动目标任务…………………………………4 ——省委省政府“3341”项目工程………………………5 ——全省“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6 ——甘肃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目标…………………7 ——甘肃省农民收入倍增计划(2012-2016年)…………9 ——王三运在全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精神……………………10 ——中共临夏州委 “五要十不准”规定…………………12 ——临夏州“111533”总体发展思路和发展布局……13 ——临夏州“4+5+5”项目行动计划……………………14 ——临夏州“1137”工作要求…………………………16 ——“临夏精神”………………………………………16 ——“151”工作…………………………………………17 ——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快富民产业培育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若干政策规定……………………………………17 ——临夏县2014年的工作………………………………18 ——临夏县“122336”扶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19 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

的“八项规定”

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

二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严格控制以中央名义召开的各类全国性会议和举行的重大活动,不开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会,未经中央批准一律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研讨会及各类论坛;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

三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

四要规范出访活动,从外交工作大局需要出发合理安排出访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一般不安排中资机构、华侨华人、留学生代表等到机场迎送。

1 五要改进警卫工作,坚持有利于联系群众的原则,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

六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

七要严格文稿发表,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

八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

中央纪委“六项禁令”

1、严禁用公款搞相互走访、送礼、宴请等拜年活动。

2、严禁向上级部门赠送土特产。

3、严禁违反规定收送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

4、严禁滥发钱物,讲排场、比阔气,搞铺张浪费。

5、严禁超标准接待。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参加会议、检查工作等,要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有关要求执行。

6、严禁组织和参与赌博活动。

中共中央办公厅

关于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的指导意见

总体要求: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主题:为民务实清廉。

主体:市、县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延伸部门和乡镇、村、社各级干部。

目标:改进工作作风。

焦点: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着力点:着力解决“四风”突出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和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步骤: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大体安排8个月时间,2014年9月基本完成。

(一)学习教育、听取意见;

(二)查摆问题、开展批评;

(三)整改落实、建章立制。

方法: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分类实施、有序推进和发挥行业系统指导作用,突出针对性,鼓励探索创新。

组织领导:一要落实领导责任;二要加强督促检查;三要抓好宣传引导;四要坚持统筹兼顾。

甘肃省委常委会

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

的“双十条”

一、勤俭意识要牢固树立。

二、各类会议要简约俭朴。

三、节庆活动要从简安排。

四、公务接待要狠刹浪费。

五、慰问活动要严格规范。

六、“三公”经费要全面压缩。

七、楼堂馆所建设要从严控制。

八、节俭措施要落实见效。

九、监督检查要切实强化。

十、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

全省双联行动目标任务

“八个全覆盖”:一是实现小额信贷业务全覆盖。二是实现融资担保服务全覆盖。三是实现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四是实现贫困家庭劳动力输转全覆盖。五是实现乡村公路建设全覆盖。六是实现公共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全覆盖。七是实现“两委”办公服务场所全覆盖。八是实现村级商贸综合服务社全覆盖。

“五件实事”:一是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着力解

4 决好农村“两委”软弱涣散问题;二是力争使特困户的危房全部得到改造;三是推进闲臵土地合理有偿流转;四是关心村内孤寡老人的生活和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五是为贫困村0-3岁的儿童捐赠营养包。

“六项任务”: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强基固本、推广典型。

省委省政府“3341”项目工程

“3341”即:“打造三大战略平台,实施三大基础建设,瞄准四大产业方向,力争到2016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

打造三大战略平台,就是打造以兰州新区开发建设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为重点的经济战略平台、以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为重点的文化战略平台、以国家生态屏障建设保护与补偿试验区为重点的生态战略平台。

实施三大基础建设,就是要深入实施交通提升、信息畅通和城镇化建设,重点建设一批事关当前和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

瞄准四大产业方向,就是要把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富民多元产业、区域首位产业,作为全省各地因地制宜、齐头并进、共同发力的产业方向

5 和工作格局。

力争到2016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以强劲的投资支撑转型跨越发展。

全省“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

“365”即:着力打造三个国家级示范区,壮大和提升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强化五大支撑,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村长期繁荣,农民持续增收。

着力打造三个国家级示范区,就是要着眼于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打造国家级旱作农业、高效节水农业和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壮大和提升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就是着眼于实现布局区域化、园区特色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经营产业化、循环高效化,壮大以草食畜牧业为主的循环高效农业、以设施蔬菜为主的节水高效农业、以优质林果为主的区域性特色高效农业,提升马铃薯、中药材、现代种业和酿酒原料等特色产业。

强化五大支撑,就是强化农业设施装备和科技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政策支持和保护。

6 甘肃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目标

“1”即:紧扣持续增加收入这一核心。确保扶贫对象年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到2016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到2020年达到12000元以上,进一步缩小与全国的收入差距。

“2”即:做到不愁吃、不愁穿。无论丰年灾年,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都有可靠保障,吃穿条件有明显改善,基本实现家里有余粮,手头有余钱。

“3”即: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三个保障。到2016年,所有片区县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到91%以上;完成“空白村”卫生室建设,建制村标准化卫生室覆盖率达到80%;80%的贫困户危房得到改造。到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到95%,建制村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所有农户住无危房。

“6”即:在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金融资金支撑、能力素质提升、公共服务保障六个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到2018年所有贫困村通沥青(水泥)路、通班车。到2016年,贫困地区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0%以上;解决现有1.84万户8.3万人的无电问题,实现动力电到所有贫困村。到2020年,贫困地区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以上;适宜地区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7 得到普及。

富民产业培育方面。到2016年,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劳动者有增收技能,农民从非农产业中获取的收入超过50%。到2020年,初步建成种养加、产供销协调推进的多元富民产业体系。

易地扶贫搬迁方面。到2017年,力争对有搬迁条件和意愿的23.7万户112万人完成搬迁,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金融资金支撑方面。到2016年,实现金融机构对空白乡镇的全覆盖。到2020年,新增存款可贷资金85%以上用于支持当地发展,形成覆盖所有贫困村的多层多元金融服务体系。

公共服务保障方面。到2016年,50%的建制村有标准文化活动室;农村低保、五保供养、新农保和临时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确保所有困难群众生活标准高于国家扶贫标准;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到2020年,基本实现每个片区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建制村有综合性村民活动中心,农村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能力素质提升方面。到2016年,实现新增两后生培训全覆盖。到2020年,实现所有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拿到技能资质证书。

8 甘肃省农民收入倍增计划(2012-2016年) 增收目标:到2016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从3909.4元增加到8001.1元,年均增长15.4%,保持快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势头。

增收渠道:一是稳定粮食生产,粮食生产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保持在8%左右。二是做大做强草食畜牧业,全省畜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为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1600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左右。三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设施农业面积、产值达到200万亩、200亿元,蔬菜产业为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达到8%以上。四是做精做强区域特色产业,以林果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为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达到8%以上。五是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500亿元,增加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贡献。六是发展农村服务业,使更多农民实现就业和增收。七是发展农村劳务经济,使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占到人均纯收入50%左右。八是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保障措施: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向农业和农村倾斜。二是拓宽农村融资渠道,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民资金互助组织。三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大对农业资金和资源整合。四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农民增收的考核、奖励制度。

9 王三运在全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

上的讲话精神

王三运强调,第二批活动任务艰巨繁重,全省各级各单位要认真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统筹谋划中精心部署、扎实推进,确保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好头、起好步、见实效。一要准确把握中央要求,就是要始终坚持主题不变,把牢为民务实清廉这个活动主题,不断强化为民靠民、务实求实、廉政勤政的意识;始终坚持镜头不换,把牢反对“四风”这一核心任务,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抓住要害,不走神、不散光;始终坚持程序不减,把牢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三个环节,确保切实改进、真正提高。二要准确把握基层特点,就是要深刻认识基层的特殊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在此基础上科学谋划、周密部署。从基层性质来说,要从提升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基础的高度,从联系群众“桥梁纽带”、服务群众“一线阵地”、凝聚群众“战斗堡垒”的定位,来充分认识开展第二批活动的重大意义和作用。从活动开展来说,第二批活动涉及范围更广泛、覆盖人数更庞大、活动要求更细致、面临情况更复杂,工作难度更大、担子更重、任务更艰巨。从突出问题来说,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列举的市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市县直属单位、执法监管部门和

10 窗口单位及服务行业、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等其他基层组织存在的“四风”问题表现,在我省各级各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地方和单位还相当突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对号入座、全面查找,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和克服。三要准确把握科学方法,更加注重领导带头、层层示范,更加注重敞开大门、群众参与,更加注重分类指导、有序推进,更加注重上下协力、衔接带动,扎实有序推进教育实践活动。四要准确把握重点任务,突出学习教育、在升华思想上求实效,突出问题导向、在改进作风上求实效,突出群众关切、在为民服务上求实效,突出基层基础、在强基固本上求实效,确保活动成果群众满意、组织满意。

王三运强调,开展好活动必须加强领导,在从严要求中把关定向、务求实效。要确保领导责任落实到位,主体责任要严格落实,直接责任要细化实化,第一责任要主动承担,切实把教育实践活动紧紧抓在手上;确保指导督查力度到位,督查要严、指导要深,敢于唱黑脸、当包公,有力督促各单位整治“四风”顽疾;确保舆论引导跟进到位,主题宣传要注重实效,典型报道要大张旗鼓,揭短亮丑要不留情面,反映呼声要客观及时,努力营造干部倾心投入、群众普遍参与的浓厚氛围;确保活动单位统筹到位,在巩固第一批活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统筹不同层级活动、做到协调推进,统筹活动开展与当

11 前工作、做到两手齐抓,以群众满意的实效抓好教育实践活动,以优良的作风奋力谱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崭新篇章。

中共临夏州委常委会

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

的“五要十不准”规定

五项要求: 一要深入调查研究。 二要精简会议文件。

三要减少检查考核和应酬性活动。 四要热忱服务群众。 五要厉行勤俭节约。 十条不准:

1、不准在执行上级决定时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2、不准在研究全局性问题和重要事项时,搞“一言堂”,个人说了算。

3、不准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发包、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重大项目投资等事项。

4、不准借各种名义用公款相互宴请,不得参加用公款支付的高消费娱乐活动,不得用公款报销或支付应由

12 个人负担的费用。

5、不准脱离实际、弄虚作假、虚报工作业绩。

6、不准大办婚丧嫁娶事宜,或借机敛财,不得参加封建迷信和赌博活动。

7、不准在执行政策中以权谋私、优亲厚友、吃拿卡要。

8、不准借考察、学习、培训、研讨、招商、开会、参展等名义用公款旅游,特别是出国(境)旅游。

9、不准违反规定配备、购买、更换、装饰或者使用公务用车,不得私驾公车。

10、不准在调研、检查、考核时搞边界迎送、铺设地毯、摆放鲜花、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得赠送礼金礼品。

临夏州“111533”总体发展思路

和发展布局

临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十二次党代会和州十一次党代会精神,高举一面旗臶,紧盯一个目标,围绕一个统揽,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加快建设三大基地、三个经济带、两个示范区,努力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稳定、生态优美的幸福美好新临夏。

13 一面旗帜,就是高举民族团结进步的旗臶。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认真落实党的基本民族理论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一个目标,就是力争到2020年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个统揽,就是以创建国家级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区为统揽。

五大战略,就是深入实施农牧稳州、工业强州、商旅活州、科教兴州、生态立州战略。

三大基地,就是把临夏打造成依托兰州面向藏区的物流集散基地,全国乃至世界穆斯林群众生活用品、宗教用品和手工艺品生产加工基地,兰州都市圈休闲度假的旅游基地。

三个经济带,就是打造沿黄、大夏河、洮河——广通河以线串点、三个特色产业经济带。

临夏州“4+5+5”项目行动计划

“4+5+5”行动计划即:打造四大战略平台、推进五大项目群建设、发展五大重点产业。

打造四大战略平台:一是国家级“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区建设。二是国家级“黄土高

14 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带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建设。三是临夏民族民俗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四是甘肃中南部省级民族经济协作区建设。

推进五大项目群建设:一是推进交通项目群建设,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二是推进水利项目群建设,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三是推进城乡基础设施项目群建设,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水平。四是推进生态项目群建设,建立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五是推进社会事业项目群建设,实施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一揽子”项目工程。

发展五大重点产业:一是持续发展以特色种植、草食畜牧为主的传统产业,推进特色农业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品质绿色化、经营产业化。二是全力发展以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为主的区域首位产业,努力把临夏打造成兰州都市圈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和特色文化州。三是做大做强以清真食品、民族用品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努力把临夏打造成穆斯林群众生活用品、宗教用品和手工艺品生产加工基地。四是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非公经济为主的富民多元产业,使之成为带动城乡居民创业就业、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五是培育发展以水电能源、装备制造为主的战略新兴产业,努力把临夏打造成全省重要的水电能源基地和装备制造基础件加工基地。

15 临夏州“1137”工作要求

第一个“1”就是要扎实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第二个“1”就是要严格贯彻执行中央、省、州各项纪律规定。

“3”就是要扎实开展好项目争取招商引资年、发展环境优化年和“实干苦干巧干落实年”活动,全力抓落实、干到位、创一流、争上游。

“7”就是要进一步强化7个方面的要求:一要进一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二要进一步加大科学谋划、抓主抓重、统筹协调和整体推动力度。三要进一步加大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力度。四要进一步强化打民族牌、走特色路意识,大力发展清真产业。五要进一步加大城镇化建设力度。六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七要进一步加强“两个共同”示范建设和151工作。

“临夏精神”

爱国守法、重商敬业、讲信包容、团结和睦

“151”工作

“151”即:一项维稳五项安全一项防灾减灾(简称

16 “151”)。一项即维护社会稳定,五项安全即强化交通、消防、校园、生产、食品药品,全力抓好一项防灾减灾工作。

中共临夏州委 临夏州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富民产业培育促进城乡居民收入

倍增若干政策规定

一、加大对玉米地膜饲草种植补贴力度。

二、实行能繁母牛母羊补贴。

三、扶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

四、建立养殖业保险制度。

五、扶持设施蔬菜基地建设。

六、支持优质林果基地建设。

七、支持发展育苗产业。

八、支持发展药材种植。

九、实施职业培训转移就业工程。

十、实行劳务输转激励政策。

一、支持商贸旅游加工业。

二、实施创业就业激励政策。

三、完善企业工资宏观调控体系。

四、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增长机制。

五、拓宽居民投资理财渠道。

六、减少居民公共消费支出。

17 十

七、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

八、推进农村产权流转。

十九、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十、建立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二十

一、做大县级融资担保平台。

二十二、压缩“三公”经费,用于富民产业和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

二十三、整合各方面的涉农资金,集中用于富民产业培育和农民增收。

二十四、本规定涉及补助资金坚持“摸清底数、造册登记、奖补新增、防止虚报冒领、公平公正、有序推进”的原则。

二十五、本规定自通过之日起执行,根据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作调整。

临夏县2014年的工作

奋斗目标是:到2014年底,实现生产总值31.06亿元,同比增长14.5%;固定资产投资42.22亿元,增长4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亿元,增长18.5%;大口径财政收入1.89亿元,增长15%;财政总支出25亿元,增长1.2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6571元,增长18.5%;农民人均纯收入4769元,增长19.5%,各项指标略高于

18 州上指导额度。

发展支撑是:坚持上争支持、外扩开放、内生动力相结合,统筹推进经济开发区和中部川区、北部塬区、西南山区发展,确保完成40亿元以上的建设体量。临夏经济开发区依托蒙牛产业园、厦门工业园等项目和招商引资,完成10亿元以上的投资规模;中部川区依托县城、黄泥湾物流园区、新集教育园区、临夏砖雕文化艺术产业园等项目,完成10亿元以上的投资规模;北部塬区依托生态文明小康综合改革示范区、农业综合开发县、水利重点县、十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引黄济临、土桥镇综合开发、北塬塬头综合开发等项目,完成10亿元以上的投资规模;西南山区依托全省扶贫攻坚试点县、三大流域综合扶贫开发等项目和双联惠农贷款,完成10亿元以上的投资规模。

临夏县“122336”扶贫攻坚行动

实施方案

总体要求:三年重点突破、五年整体脱贫、八年全面小康

目标任务:

紧扣一个核心,即持续增加群众收入。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20%以上,确保扶贫对象年均纯收入增

19 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以上。到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到2020年达到12000元以上,达到或超过全省收入平均水平。

做到两个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无论丰年灾年,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都有可靠保障,吃穿条件有明显改善,基本实现家里有余粮,手头有余钱。

落实两个保障,即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到2016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到91%以上;完成“空白村”卫生室建设,建制村标准化卫生室覆盖率达到80%以上。到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到99%以上,建制村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

争创三个全省一流,即农村道路、安全饮水和住房建设。到2016年,乡、村、社全部通沥青(水泥)路、通班车,农村道路通畅率、安全饮水普及率、自来水入户率、管网覆盖率均达到100%,对危旧房和土坯房全部进行改造,结束群众住危房和土坯房的历史。

实现“三个转变”。到2016年,实现分散扶贫向集中扶贫转变、整村推进扶贫向整流域连片开发扶贫转变、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实现“六大突破”。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到2016年,贫困村动力用电实现全覆盖,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得到普及。

富民产业培育方面。到2016年,实现村有主导产业、

20 户有增收门路、劳动者有增收技能,富民产业对城乡居民收入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到2020年,初步建成种养加、产供销协调推进的富民多元产业体系。

易地扶贫搬迁方面。到2016年,力争对有搬迁条件和意愿的群众应搬尽搬,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金融资金支撑方面。2013年底,实现所有建制村村级产业互助社全覆盖。到2016年,实现乡镇金融机构全覆盖。到2018年,实现村级便民金融服务网点全覆盖。到2020年,贷款资金占群众创业资金的50%以上,形成覆盖所有贫困村的多层多元金融服务体系。

公共服务保障方面。到2016年,实现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户户通广播电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9%以上。农村低保、五保供养、新农保和临时救助四项制度全面落实,所有困难群众的生活标准高于国家扶贫标准。到2020年,农村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能力素质提升方面。到2016年,实现新增两后生培训全覆盖。到2020年,实现所有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拿到技能资质证书。

21

第18篇:名词解释

2、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是稳定的道德行为需要与为满足这种需要而掌握的稳定行为方式的统一体。

3、内部归因:是指人把失败归因于能力、性格等自身因素,认为只是自己不能控制行为结果,因而出现个人的无力感。

4、学科渗透式教学:是把学习策略教学与具体学科知识的教学结合起来,这种途径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但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需要教师全员参与。一般来说,较为具体的、使用于某类材料和学习情境的学习策略是用于在第一种教学情境学习。

5、实验法:是指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对其引起的某种心理及行为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根据实验情境的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两种。

6、测验法:是指运用某种测验测量人的某种心理现象,使之数量化并加以研究的方法。

7、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通过被观察者的外部行为表现,从而了解其心理现象的规律和特征的一种研究方法。

8、记忆:是人们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环节。根据记忆的有无目的性,可将记忆分为有益记忆和无意记忆;根据记忆的不同方式可把记忆分为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按照信息在头脑中记载和表示的方式可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

9、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而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或间接的反映,是认识活动的高级阶段,它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中。

10、社会性: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与社会存在相适应的一切特征和典型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11、自我意识:是主体对其自身的认识,是其社会性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方面。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集中体现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12、认知方式:也称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它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13、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

14、观察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或称\"榜样\")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15、顿悟:也叫领悟,学习就是一种突然的领悟和理解,领悟是对情境全局的知觉,是对问题情境中实物关系的理解,也就是完形的组织过程。

16、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指示,或者说成是关于\"是什么\"的指示,它包括事实、规则、发生的事件、个人的态度等。

17、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程序性知识也可以被称之为\"技能\"。

18、概念学习:就是学习者把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集合在一起并冠以一个名称,把不具有此类属性的事物排除出去。

19、动作技能:又称运动技能,指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照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如书写、体操、游泳、舞蹈等。动作技能主要是借助于骨骼、肌肉和相应的神经过程来实现的。 20、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利活动方式,它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智力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它是一种按照客观的、合理的、完善的程序组织起来的认知活动方式,是一种内隐的智力操作,没有明显的外部动作。

21、学习策略:就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的学习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

22、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标,主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它强调学习者能够积极激励自己拥有与调用适当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

23、学习迁移:是在某一种学科或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对在另一学科或情境中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的获得的影响。简单地说,学习迁移就是指一种学习活动对另一种学习活动的影响。

24、产生式:就是有关条件和行动的规则,简称C---A规则。

25、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

26、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进行学习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或指激发、定向和维持学习行为的心理过程。学习动机支配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27、成就动机:指个体为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力。

28、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释和评价。

29、习得性无力感:简指无力感。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30、自我效能感:指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31、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是稳定的道德行为需要与为满足这种需要而掌握的稳定行为方式的统一体。

32、道德认识:是指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

33、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及其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憎、喜恶等情感体验。

34、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

35、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之下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它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道德认识和其他心理成分的外部标志和具体表现。

36、意义障碍:是指学生头脑中存在的某些思想或心理因素阻碍他们对道德要求及其意义的真正理解,从而不能把这些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

37、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由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规划和组织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

38、学习准备:是使新的学习成为可能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条件,是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教学的起点。

39、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与在有能力的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方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之间的区域。

40、发现学习: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

1.教育结构:指教育机构总体的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及组合方式。

案例解析: 有一位教师说:孩子是在犯错误中成长起来的。她的言下之意就是:任何一个学生不可能不犯错误,而 是在犯错误中成长起来的。这句富有哲理的话告诉我们,学生犯错误是不可能避免的,作为教师不要大惊 小怪,应正确对待。 那么,学生犯了错误应怎样对待呢 我们认为: 首先,弄清楚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在未弄清楚原因之前,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一顿或指责一番, 这既无济于问题的解决,学生也不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改正错误。 学生犯错误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如不仔细调查了解往往会被一些表面现象所遮掩,找不到其真正 原因,而作出错误处理。学生犯错误大致有如下几种原因: 第一,缺乏经验而犯错误。由于学生年纪轻,知识浅,特别是缺乏经验往往导至犯错误。例如,他 们要求粉刷教室的墙壁,由于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结果不但没有把墙壁刷白,反而刷得更难看,甚至,把 教室的地板流了一滩滩水,把教室弄得更脏,严重的,刷墙的水还流到楼下教室里去了,把别班的教室搞 得很脏,闯下了“大祸”。诸如此类由于缺乏经验犯上错误是屡屡可见。这就要求教师事前尽可能教给他们 做某一件事的一些简单方法,或者在旁加以指导,这样,就可能避免错误的出现。 第二,由于好奇心而犯了错误。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本来是件好事。可是也往往由于好奇心 而犯错误。例如,对某一件物品,对某一件事产生了好奇心,他不管可看 不可看,可玩不可玩,可拆不可 拆,结果看起来了,玩起来了,甚至于拆起来了,导至了犯错误。 第三,是非观念薄弱导至了犯错误。由于他们道德评价能力很低,对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 美,什么是丑等等分辨不清,把坏的当好的,把丑的当美的,结果犯了错误。“江湖义气”是封建义气,这 是不好的东西,但他们却认为这是“够朋友”,把它当作好的东西,结果导至了犯错误。 第四,别人促成了犯错误。这是指孩子本不会犯错误,在别人促成下犯了错误。例如,有两个同学 在打架,他跑去制止,结果自己挨了一拳,他吃了这一闷拳,顿时火气上升,也打起来了,形成“二打一”, 结果犯了错误。 第五,外界不良诱因。在坏人、坏事等外界不良诱因下犯了错误。 根据前述,可以看出,学生犯错误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因此,只有弄清犯错误的原因,然后有的 放矢进行教育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的乱加指责和批评不可能收到教育的效果,更不利 于学生对错误的改正! 其次,学生犯了错误后,教师要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一道我原因,启发他们勇于讲清事实,承认错误。 当他们承认错误后,就应该原谅他,给予改正的机会,不要老是揪住不放,动不动就当众“揭粑”。这样做, 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效果:一是会使学生产生自卑感,感到犯了一次错误就永不得翻身,抬不起头来;再是, 今后犯了错误再也不敢承认了,因为他承认了反而成了老师“整”他的把柄,那就只有不再承认了。因此, 教师正确的做法;允许学生犯错误,也要允 许学生改正错误,决不能揪住不放。 再次,学生犯了错误,只要有一点点改正,即使改得不彻底,教师也应给予鼓励。 最后,学生犯了错误,教师既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和批评,但也不能漠然视之。既是错误,就 必须认真对待,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个契机,当作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次机会。这样,既可使犯错误的学 生受到教育,也可使其他学生防患于未然。当然,这就需要班主任的机智和艺术了。

第19篇: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科研设计

2全面调查

3测验法

4教育经验总结法

5归纳

6内在效度

7直接观察法 8定量研究 9科研课程

10随机性的原则 11描述记录法 12事实性的问题 13个案法 14科研报告 15定性研究 16应用性课题 17研究计划 18整群抽样 19外在效度 20标准化测验 21教育经验总结法 22纵向研究 23课题论证 24因变量 25教育经验 26样本

27事件取样观察法

28科学研究 是人们探索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规律的一种认识过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有系统地在前人已有认识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客观事实加以掌握,分析,概括,揭露其本质,探索新规律的认识过程。

29假设 是对问题的假定的解释,是运用思维,想象,对所研究的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的初步摄像和推测,是对所研究的课程提出的可能的答案和尝试性设想。

30历史研究法 也称资料研究和文献研究法 31观察法

32叙述性观察法 33事件取样观察法 34教育实验法 35经验总结法 36行动研究法 37文献综述 38分层抽样 39测验法 40个案法 41抽样 42总体 42样本

43儿童发展研究 简答题

1简述学前教育研究计划的主要内容。

2简述影响问卷有效率的主要因素。

3教育实验中来自主试的无关变量主要有哪些?

4简述个案研究法的优、缺点。

5简述教育科研成果表述的基本步骤。

6简述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原则。

7学前教育研究活动的过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和步骤? 8进行课题论证时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9简述确定观察内容的要点。 10简述教育测验的主要类型。

11在学前教育研究中,教育实验法有哪些优势和局限性? 12简述个案法常用的研究手段。

13简述学前教育研究中贯彻教育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14简述选择科研课题一般包括的步骤。 15简述抽样的基本步骤。

16简述编选测试题目时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17简述教育实验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18简述运用行动研究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19简述贯彻学前教育研究中的伦理性的原则的要求。 20简述文献综述的内容。

21对要访谈的问题进行表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2简述测验法的特点。

23简述影响教育实验外在效度的无关变量。 24简述教育研究成果表述的基本要求。

第20篇: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cDNA与cccDNA:cDNA是由mRNA通过反转录酶合成的双链DNA;cccDNA是游离于染色体之外的质粒双链闭合环形DNA。

3.CAP:环腺苷酸(cAMP)受体蛋白CRP(cAMP receptor protein ),cAMP与CRP结合后所形成的复合物称激活蛋白CAP(cAMP activated protein )

4.回文序列:DNA片段上的一段所具有的反向互补序列,常是限制性酶切位点。

5.micRNA:互补干扰RNA或称反义RNA,与mRNA序列互补,可抑制mRNA的翻译。 6.核酶: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在RNA的剪接加工过程中起到自我催化的作用。 8.信号肽: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N端有15~36个氨基酸残基的肽段,引导蛋白质的跨膜。

9.弱化子:在操纵区与结构基因之间的一段可以终止转录作用的核苷酸序列。

10.魔斑:当细菌生长过程中,遇到氨基酸全面缺乏时,细菌将会产生一个应急反应,停止全部基因的表达。产生这一应急反应的信号是鸟苷四磷酸(ppGpp)和鸟苷五磷酸(pppGpp)。PpGpp与pppGpp的作用不只是一个或几个操纵子,而是影响一大批,所以称他们是超级调控子或称为魔斑。

11.上游启动子元件:是指对启动子的活性起到一种调节作用的DNA序列,-10区的TATA、-35区的TGACA及增强子,弱化子等。

12.DNA探针:是带有标记的一段已知序列DNA,用以检测未知序列、筛选目的基因等方面广泛应用。

13.SD序列:是核糖体与mRNA结合序列,对翻译起到调控作用。 14.单克隆抗体:只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起作用的抗体。

15.考斯质粒:是经过人工构建的一种外源DNA载体,保留噬菌体两端的COS区,与质粒连接构成。

16.蓝-白斑筛选:含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该酶能分解生色底物X-gal(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产生蓝色,从而使菌株变蓝。当外源DNA插入后,LacZ基因不能表达,菌株呈白色,以此来筛选重组细菌。称之为蓝-白斑筛选。

17.顺式作用元件:在DNA中一段特殊的碱基序列,对基因的表达起到调控作用的基因元件。

18.Klenow酶:DNA聚合酶I大片段,只是从DNA聚合酶I全酶中去除了5’ 3’外切酶活性

19.锚定PCR:用于扩增已知一端序列的目的DNA。在未知序列一端加上一段多聚dG的尾巴,然后分别用多聚dC和已知的序列作为引物进行PCR扩增。

20.融合蛋白:真核蛋白的基因与外源基因连接,同时表达翻译出的原基因蛋白与外源蛋白结合在一起所组成的蛋白质。

1.质粒——质粒是染色体外能够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单位,包括真核生物的细胞器和细菌细胞中染色体以外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现在习惯上用来专指细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等生物中染色体以外的DNA分子。在基因工程中质粒常被用做基因的载体。

2.启动子——是DNA分子可以与RNA聚合酶特异结合的部位,也就是使转录开始的部位。在基因表达的调控中,转录的起始是个关键。常常某个基因是否应当表达决定于在特定的启动子起始过程。 3.信号肽: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N端有15~36个氨基酸残基的肽段,引导蛋白质的跨膜。

4.核受体——细胞内受体分布于胞浆或核内,本质上都是配体调控的转录因子,均在核内启动信号转导并影响基因转录,统称核受体。

5.hnRNA——核不均一RNA,即mRNA的前体,经过5’加帽和 3’酶切加多聚A,再经过RNA的剪接,将外显子连接成开放阅读框,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就可以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了。

6.分子杂交——互补的核苷酸序列通过Walson-Crick碱基配对形成稳定的杂合双链分子DNA分子的过程称为杂交。杂交过程是高度特异性的,可以根据所使用的探针已知序列进行特异性的靶序列检测。

7.基因组文库——将某种生物的基因组DNA切割成一定大小的片段,并与合适的载体重组后导入宿主细胞,进行克隆。这些存在于所有重组体内的基因组DNA片段的集合,即基因组文库,它包含了该生物的所有基因。

8.密码的简并性——由一种以上密码子编码同一个氨基酸的现象称为密码的简并性

三.简答题(每题12分,共52分) 1.简述乳糖操纵子的正负调控机制

答案要点:包括正负调控两种(—)阻遏蛋白的负调控①当细胞内有诱导物时,诱导物结合阻遏蛋白,此刻聚合酶与启动子形成开放式启动子复合物转录乳糖操纵子结构基因。②当无诱导物时,阻遏蛋白结合与启动子与蛋白质部分重叠不转录。(=)CAP正调控①当细胞内缺少葡萄糖时ATP→CAMP结合,CRP生成CAP与CAP位点结合,增前RNA聚合酶转录活性。②当有葡萄糖存在时CAMP分解多合成少,CAP不与启动子上的CAP位点结合RNA聚合酶不与操纵区结合无法起始转录结构基因表达下降。 2.简述转录的基本过程? 答案要点: 转录的基本过程包括:模板的识别;转录起始;通过启动子;转录的延伸和终止。

要求叙述各过程设计到的因子。

3.简述原核和真核细胞在蛋白质翻译过程中的差异.答案要点:(1)起始因子不同;

(2)翻译过程(肽链延伸)因子不同; (3)终止因子不同。 要求详述其差异。

4.试比较原核和真核细胞的mRNA的异同.答案要点:①真核生物5‘端有帽子结构大部分成熟没mRNA 还同时具有3’多聚A尾巴,原核一般没有;②原核的没mRNA 可以编码几个多肽真核只能编码一个。③原核生物以AUG作为起始密码有时以GUG,UUG作为起始密码,真核几乎永远以AUG作为起始密码。④原核生物mRNA半衰期短,真核长。⑤原核生物以多顺反子的形式存在,真核以单顺反子形式存在。

三、选择题

1、DNA复制中解开双螺旋的酶是(

) A.拓扑酶 B.解螺旋酶

C.DNA结合蛋白

D.连接酶

2、原核生物基因组中没有(

) A.内含子 B.外显子 C.转录因子

D.插入序列

3、mRNA中的遗传信息可来自(

) A.RNA B.DNA C.RNA或DNA D.蛋白质

4、决定大肠杆菌RNA聚合酶识别启动子特异性的是(

) A.RNA聚合酶的σ亚基

B.RNA聚合酶的β亚基

C.RNA聚合酶的β'亚基

D.ρ因子

5、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转运氨基酸的RNA是(

) A.tRNA

B.mRNA C.rRNA D.hnRNA

6、翻译是从mRNA的(

) A.3'端向5'端进行

B.5'端向3'端进行 C.N端向C端进行 D.C端向N端进行

7、Western杂交用于下列杂交技术中的哪一个(

) A.DNA-DNA B.RNA-RNA C.DNA-RNA D.抗体-抗原结合

8、T4 DNA连接酶(

A.是一种分子质量为74kD的单链酶

B.既能催化平末端的连接又能催化粘性末端的连接 C.既能催化单链DNA的连接又能催化双链DNA的连接 D.催化连接反应时既可以ATP为能量又可以NAD为能量。

9、下列关于噬菌斑筛选法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噬菌斑颜色变化

B.对IPTG的分解能力的变化造成噬菌斑的变化

C.cI基因失活造成噬菌斑的变化 D.对X-gal的分解能力的变化造成噬菌斑的变化

10、构成染色体的基本单位是(

) A.DNA B.核小体 C.螺线管 D.超螺线管

名词解释方案教学活动
《名词解释方案教学活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