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设计教学法之父(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21:41:23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设计教学法

一、什么是设计教学法

设计教学法是通过设计活动来进行的教学。设计教学法,体现了实用主义的教学过程及其理论。

杜威认为,一个设计,便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是学生自己要求,自己计划,自己负责去做,并以至于成的。设计教学法有四个重要步骤:

创造情景,引起动机,确定目的制定计划;实行计划;评价成果。例如:领儿童参观飞机场,看各种飞机起落(创造情景),儿童见直升飞机飞行很有趣,欲制直升飞机模型(动机);经过讨论,研究确定目的,定出计划(计划);根据计划,有组织地实行计划,遇有困难则请教教师或有关专家(实行);做成了,请教师,同学等有关人员评价(评价)。

二、“思维起于疑难”--实用主义的哲学思想,是设计教学法的基本指导思想①疑难怎样产生,疑难产生的意义:经验产生干活动,得之于活动。疑难在活动中产生,没有活动就没有疑难;没有疑难,也就没有思维和学习。学习就是要产生疑难和解决疑难。②疑难怎样解决,解决的办法:提出科学的合理假设;小心而致密地求证。③思维起于疑难和解决疑难的过程是:让儿童从事活动,在活动中遇到疑难(创造背景,引起动机)。明确疑难之所在。提出一种或几种假设(解决疑难的方案)。将各种假设,经过分析,推演,选择一种较好的方案。

在活动中验证“假设”的效果,如果解决了疑难,那么就是对的,否则就是不对。设计教学法的过程,就是以此过程为基础的。

三、设计教学法的特点:设计教学法精神有三:有确定的行动目的;有指导前进的计划;有为实现目的,激励求知,以至于成的动力。

设计教学法的原则有三条:①归纳和演绎联合运用的原则:假设。不是空想,要以旧经验或作必要的学习之后从归纳中得出。假设既立,则又应充分利用演绎和求证。整个过程应是归纳和演绎联系运用的过程。②统觉(类化)的原则:最充分地调动原有经验,解决疑难。利用统觉是教学上最经济的办法,设计教学法强调了这个原则。③自动的原则:体现自主,自动,自决的精神。设计的单元,解决的是与实际生活有关的问题。由于疑难的不断出现,引导儿童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总之,自动的原则,在于重视有目的的活动,在于先行后知,在于发展能力和取得活知识。

四、设计教学法分类:①建设的设计:其目的在制造和完成某种事项。②娱乐的设计:其目的在参加一种活动,以求心意的满足。③问题的设计:为把某一个问题,当作一个设计,谋求问题的完满解决。④学习的设计:其目的在于获得知识和技能。以学科分类如:分科设计棗科目范围内的设计;合科设计棗数科联合进行一个设计;大单元设计棗打破各科界限,不用固定时间表,就学习需要进行设计,如“庆祝五·一”。

二、设计教学法的特点

设计教学法就是采用“设计”方式,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方法。设计教学法具有下列几个特点:

一、设计是有目的的活动;在设计活动中学生对于所要做的工作,有明确目的,强烈的愿望,因而他们对于学习工作,能够自动地专心致志地去从事,而不必要教师强迫他们去做。在旧式教学活动中,儿童是为了教师而读书;在设计教学法活动中,儿童是为了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而工作,例如为扑灭苍蝇而制造蝇拍。这种学习活动,就是一个设计。

一个设计的目的,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也可以由教师提出,由学生采纳,不过要由学生把这个设计当作自己的工作,然后他们才会专心致志地去做。

二、设计是有计划的活动:设计是一种有计划的活动;而且一个设计,要由学生自己用思想去拟订计划。一个工作,举凡所用到的材料,进行的方法和步骤,工作的分配,时间的预算等,都要学生自己去计划妥当。在实行时,他们就依照这个计划逐步推进,有条不紊。

如果学生依照教师的说明,或依照教师预定的工作计划而从事活动,这就不算是设计活动。

三、设计是要在实际的情况中进行:一个设计活动,要和实际的情境相近似,换言之,设计要在自然的环境中去进行。例如教学生种稻,就要在田里去学习;教学生学习自治,就要组织学校市或乡公所,使教学的情境和实际的情境相近似,使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打成一片。

四、设计是手脑并用的:在设计活动中,学生一方面要用手去做,一方面要用脑去想。手脑并用;因而可以获得真实的知识,养成纯熟的技能。在决定学习的工作和拟订工作的计划时,学生要动用思想;在实行工作时,一面要做,一面要运用思想;做完之后,还要运用思想去批评实行的成绩。

设计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的不同之点,就在于问题教学,是属于思考方面的,解决这种问题,只要运用思想,所得到的结果,也只是一个抽象的结论或原则。例如,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要革命?这是一个思考的问题。解答这个问题,只要动用思想,用不着做什么实际工作;学习的结果,只是得到一个合理的结论。“设计教学法”是注重实际的活动,学生不仅要运用思想,而且要用手去做。例如,为庆祝儿童节而编写一张壁报,这就是一个实际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先要计划壁报的内容、编写的方法、需用的材料,工作的分配,然后运用具体材料,实地去做;最后还要得到一个具体的结果棗编成一张壁报。

五、设计是一个完整的作业:在设计活动中,一个学习单元,不是某一章或某一课,而是一个完整的工作。学生做了一个设计活动之后,就可以获得一个完整的经验,而不是零碎的知识。例如学生编辑一次壁报之后,就知道壁报内容应当包括哪些材料,那种材料应当怎样写法,各栏材料应当怎样排列,插图应当放在什么地方,„„以后他们对于编壁报这一件工作,就有了一次具体的经验。

有一种大单元设计活动,更不受学科界限的束缚。在一个设计活动中,可以随时用到各科教材。例如为庆祝“国庆纪念”而做一个大单元设计教学,教师要指导学生排演话剧,练习合唱舞蹈,准备讲演,写标语,布置会场,打扫校内场地„„等,这样,就把国语、音乐、美术、体育、劳作、社会等科材料打成一片,组成一个整个的活动。

六、设计是自动的作业:在设计教学中,从头到尾老师学生自己的活动,要由学生自己决定目的,自己拟订计划,自己实行,自己批评,教师中处于指导地位。

三、设计教学法的种类和一般实行过程

设计教学法有以下几种分类:

一、依照学生的人数分类,①个别的设计:是指一个年级中各个学生各自进行一种设计活动。个别设计,又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各个学生所做的设计工作是相同的。第二种个别设计,是各人所做的工作不同。②团体的设计:就是全级学生或全校学生分工合作,从事一种设计活动,完成一个有意义的实际工作。例如全级学生共同表演一幕戏剧,或是全校学生共同筹备国庆纪念节目。这种团体设计,可以培养学生集体生活习惯,具有很大的教育价值。

二、依照学科的范围分类:①单位设计:单科设计又称“分科设计”,就是以一种学科为范围,采用设计教学,而不牵涉其他学科。采用这一设计方法,学校组织和学级编制都不必改变,分科教学的制度也可以保留,上课时间表也不必变动,不过各科和自拟订单元活动,采用设计教学法进行学习。中、小学的美术,劳作等科,尤为适用。②合科设计:又称“分析设计”,就是联合几种有关的科目,采用设计教学法,进行学习活动。这种分析设计的办法,可以减少各科分立的弊病。例如历史、地理、常识等可以合并为一系。③大单元设计。

三、依照设计教材的性质分类:①建造的设计:这种设计的目的,在于建造成功一件事物,做一件具体的工作,以养成儿童的发表和创造的能力。例如工艺品的制作,文章的创作(写一封信、编剧本、出壁报)等,都是属于建造方面的工作。②思考的设计:这种设计的目的,在于解决一个问题,例如研究日光对于植物有什么影响,蚊虫是不是孑孓变成的等问题。③欣赏的设计:这种设计的目的,在使学生从设计活动中得到美育的熏陶并获得娱乐和满足,例如表演古代人的生活,表演外国的风俗,表演戏剧,表演舞蹈,举行图书展览,都是属于欣赏的设计活动。④练习的设计:这种设计的目的,在于养成学生某种技能或习惯,例如写字比赛,绘制历史年代表,绘制物产地图,为表演而练习演奏乐器等技能的练习(像跳高、赛跑的运动技能,文字的书写技能),方法的练习(像朗读的方法,默读的方法,表演的方法,调查的方法),习惯的练习(像卫生习惯、说话习惯)等,都可以采用设计的方式进行。

设计教学的一般实行过程:

一、决定目的: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学生对于所要做的活动,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强烈的愿望,然后这种活动才算是设计活动。所以设计教学法的第一步,是使学生性实行某种设计活动的需要,然后他们才会专心致志地去实行。

二、拟定计划:目的决定后第二步就要指导学生计划进行的方法。指导学生拟订计划,也是设计中最重要的一步工作。一个设计的计划工作,应当让学生自己去做,使他们从多次思考练习中,养成计划的能力。不过教师也要相机指导,使他们所拟订进行方法切实可行。

三、实施工作:计划订好之后第三步是实行。

学生实行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监督、鼓励和协助。教师要用暗示和建议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实行。他要监督学生不停地工作,不让学生分心或浪费时间。他要时时鼓励学生以免他们遇到困难而灰心。他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示和帮助。不过他不能代学生工作。

四、评论结果:当一个设计活动圆满告成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于实行的结果,予以评论。评论的工作应当由学生自己去做,教师只提示他们评论的标准,并指导他们应用这个标准去评论,因而可以养成他们自我评论的习惯。集体的设计,可以由学生共同评论。有时学生自己的评论不妥当,教师也可以加以纠正。

评论的时候应当注意下列各点①实行时是否依照预定计划?②预定的设计目的,有没有实现?③从设计活动中,学得了什么?④计划和实行方面有什么缺点?⑤下次做设计作业时应当怎样改进?教师在指导学生评论的时候,还要尽量鼓励学生和激发他们对于设计作业的兴趣,以引起他们做下次设计作业的愿望。

设计教学法注重实际,有利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后学生能获得解决一个实现问题的完整经验。其主要问题是:不易使学生获得系统知识,容易遗漏重要的教材内容,学生缺乏练习的机会,浪费时间大,需要较好的物质条件。

四、对设计教学法的评价

教育目的为生活所囿,无高远理想;“做中学”在一定意义上是失误的,爬行的,不能获得人类积累的系统科学知识,不能高速度,大教学量地进行教学;因为忽视系统科学知识,因而难以使学生全面发展,难以形成科学世界观;在学习上缺乏基本功的训练,为进一步提高造成困难;因为作业是自由分配,程度较低生的作业常为优等生所占,故发展不平衡,形成能者更能,弱者更弱。

推荐第2篇:《杂交水稻之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自己读懂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理解课文中某些词语的意思。

3、能从课文中感受到袁隆平搞科学研究的奉献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袁隆平的研究作出的巨大贡献。

教学难点:能从袁隆平的具体事迹谈自己的感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概括介绍袁隆平的生平事迹)

二、进行新课

1、初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讨论回答:

a、袁隆平为什么决心攻克“人工杂交水稻”这一世界难题?

b、袁隆平为了研究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努力?

c、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样的巨大贡献?

4、回答问题。

5、给课文分段,并写段意。

三、总结

四、作业

谈学后的体会

五、教学后记

推荐第3篇:中国航天之父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1911年12月11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因为就在这天,一代伟人诞生了,他就是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钱学森。如果非要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他一生的话,我想那一定是波澜壮阔的。而电影《钱学森》就带我们走进这位伟人的不凡的一生。

“你在一个晴朗的夏夜,望着繁密的闪闪群星,有一种可望不可即的失望吧。我们真的如此可怜吗?不,决不!我们必须征服宇宙”,如果把夜空中的繁星比作一首美妙的诗歌的话,那么这首诗歌的作者一定是钱学森,因为没有第二个人比他更渴望了解星空。他注定是孤独的,因为他是这个领域的领跑者,他就代表着最先进的思想。就像他的夫人说的那样“中国可以没有像我这样的女高音歌唱家,但却不能没有像你一样的科学家”,尽管钱老一生陪伴在夫人和儿女身边的日子并不是很多,但他们却是给予了钱老最大的支持和鼓励。不为什么,只因为他正干着别人所不能的惊天动地的大事。

影片《钱学森》的主演是年轻演员陈坤,而他也是我非常喜欢的演员,尽管这部戏演员年龄跨越非常大,但他还是非常出色的诠释了这一角色,真真正正的打动了广大的观众们。电影是这样展开的。2009年秋,钱学森已近垂暮,总理亲来探望。钱学森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教育制度的弊端,恳请总理能够改变现状。时间追溯到1947年,蒋英接受钱学森的求婚,随其赴美。新中国的建立使无数海外弟子看到祖国崛起的希望,他们纷纷归国,投身于祖国的经济军事建设,钱学森正是其中一员。拳拳爱国之情,让我感动。在这当中,以钱学森为首的尖端人才,却受到美国政府的阻挠。但是如此,他们却从未忘记报效祖国,时刻盼望着回到祖国,参加祖国建设。尽管在美国受到特工的监视,尽管被关进监狱,尽管不能再工作,钱学森都从未忘记回到祖国的怀抱。终于,在一系列斗争之后,海外的 拳拳赤子终于如愿回到祖国。在那年代,原子弹、氢弹、导弹是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象征,国防力量强大,国家就能在国际舞台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否则,只能沦为军事强国的附庸。在电影里,以钱学森为首的科技人才和艰苦奋斗的人民子弟兵,团结奋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最终使中国有了自己的导弹,让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又提升了一个台阶。但是对于那时的新中国来说一切都得从零开始,没零件,还得建造相关的工厂才能行,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却实现了两弹一星的建造工作,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当然在导弹的研究建设当中,不仅有钱学森,还有很多科技工作者也付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半路出家的张工农。军人出身的张工农,勤奋刻苦,通过自己的努力,也成为了一名科技工作者。张工农作为工农阶级的代表,象征着为了祖国的腾飞,无数人都在积极向上地努力着。有这样的干劲,让人对新中国的导弹事业的腾飞,充满了必胜的信念。钱学森,留美博士,在美国生活了20年,曾任加州理工学院终身教授,在美国有着很高的名气和优越的生活条件,然而在祖国建设的召唤面前,他毅然决然的放弃了这样优越的待遇,并且通过了美国政府的重重险阻,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回国之后,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晚年的钱学森对妻子充满愧疚,但妻子的理解让他倍感安慰。在影片的结尾,他对他的妻子没法成为中国的女高音歌唱家而后悔,但是他的妻子说了一句:“中国可以没有我这一个女高音歌唱家,但不能没有你这个科学家。”

从东风二号的发射失败开始,钱学森离开了他的妻子和儿女,但是,他的妻子和儿女对他的理解,成了他工作的动力,也正是这样,他圆满地完成了东风三号的发射。而这时的钱学森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的年轻了,时间夺走了他最宝贵的青春,他把一切都交给了新中国的航空航天,把一切都交给了祖国的蜕变,没有钱学森可以说就没有今天中国的国际地位。

钱学森是爱国的,钱学森是传奇的,钱学森是伟大的。美国海军部次长曾这样说过“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中国去!“但钱学森还是宁可放弃美国的荣誉,还有美国先进的技术,依然坚持回归祖国的怀抱。为此他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美国对他的政治迫害接踵而至。移民局抄了他的家,在特米那岛上将他拘留14天,直到收到加州理工学院送去的1.5万美金巨额保释金后才释放了他。后来,海关又没收了他的行李,包括800公斤书籍和笔记本。他们硬说里面有机密材料。其实,在打包之前,钱学森已叫他们检查过。美国检察官再次审查了他的所有材料后,证明他是光明磊落的。之后周总理进行外交干涉,并且中国政府在7月31日按照中国的法律程序,决定提前释放阿诺维等11名美国飞行员,直到这时,美国才于1955年8月4日同意了钱学森的回国申请。

“在美国期间,有人好几次问我存了保险金没有,我说1块美元也不存 。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好一句因为我是中国人,现在有好多移民去国外结婚生子的,他们似乎早就已经忘记了他们的祖宗了,变成了地地道道的“香蕉人“。然而钱学森却能够不顾美国的各种荣誉和便利,毅然决然的选择回到什么都没有的新中国,这需要何等的勇气,而支持他这一决定的恰恰是他满腔的爱国情怀,恰恰是他渴望报效主国的一颗赤子之心。此时此刻我们还能说什么那?对于一个为了祖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一切的人我们现在能做的只能是缅怀和崇高的尊敬了。

“我姓钱,但我不爱钱“不管你姓不姓钱,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希望大家都能想钱老一样为了中华之崛起而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一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推荐第4篇:音乐剧之父

深圳大学考试答题纸

二○○8~二○○9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程编号 231200150

2学号

课程名称 音乐欣赏 姓名专业年级 主讲教师

张又丹 评分

题目:

音乐剧之父---安德鲁·洛伊德·韦伯

他,是唯一一位有三部作品同时在伦敦西区和纽约百老汇上演的音乐剧作家;他,曾被《戏剧周刊》列为对美国戏剧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之首;他,曾获得四次托尼奖、四次剧作奖、三次格莱美奖、五次劳伦斯·奥利佛戏剧奖和女王受勋爵位„„穿越荣誉的光环,让我们走进音乐剧巨匠安德鲁·洛伊德·韦伯的传奇人生。

1948年3月22号,韦伯出生于伦敦的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是伦敦音乐学院院长,母亲是钢琴教师,姨妈是剧院演员,这样一个充满旋律的环境让韦伯从小就受到了音乐的熏陶。也许是家族音乐天赋的遗传,幼年时期的他就已开始学习音乐创作了,九岁时,韦伯谱出了一首曲,这让他的父母喜出望外,于是便着力加以培养。1964年,16岁的韦伯进入了皇家音乐学院学习管弦乐编曲,经过两年的学习,他已能够熟练的演奏钢琴、小提琴、圆号等乐器。离开皇家音乐学院后,韦伯先后在伦敦市政厅音乐与戏剧学院以及牛津大学学习深造,在牛津大学,韦伯结识了后来事业上的挚友,合作伙伴,剧作家蒂姆·莱斯。在读书期间,这两个有着共同的爱好和追求的年轻人逐渐在音乐剧创作上显露才华并合写了《我们的样子》,虽然这部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奥利弗》的模仿,但标志着他们踏出了音乐剧创作的第一步。1968年,这对二十出头的挚友便创作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部正式作品---《约瑟夫与他的五彩神衣》,这是一部对圣经故事进行改编的作品,它结合了迷幻、乡村与法国小调三种元素,同年该剧在伦敦的学校上演,后又在伦敦西区剧院上演并在1972年的全国性电视节目播出,这部音乐剧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五分钟,但它是韦伯走向辉煌成功的开端。

然而,人生就像音乐剧,充满戏剧性,70年代初期,韦伯曾一度离开音乐剧舞台,转向电影方面发展,他先后为英国电影《侦探》、《奥德萨纵队》配乐,但影响都不大。1971年,在电影发展上遭受挫折的韦伯重回音乐剧的大舞台,与莱斯合写了《万世巨星》,在这部音乐剧中,韦伯创造性地引入了摇滚乐,将史诗与摇滚歌曲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种将一个世人熟知的古代故事用摇滚来表现的方式在当时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创新,虽然该剧在内容上饱受宗教团体的争议,但在音乐上无疑是具有开创性的,该剧于1971年在纽约上演后,获得了七项托尼奖提名,包括最佳原作曲和最佳音乐剧奖,1973年,该剧被拍成电影。

1974年,因为与莱斯在创作上产生分歧,韦伯转与阿兰-艾克布恩合作创作了《吉维斯》,但该剧反响不大。也许这次失败让韦伯明白,他和莱斯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创作整体! 同年,韦伯再次和莱斯联手,倾力于创作根据阿根廷前总统夫人艾薇塔的生平改

第1页共4页

编的音乐剧《艾薇塔》,在这部剧的创作中,韦伯的创作天赋和驾驭音乐的能力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

在《艾薇塔》中,韦伯将一个奇妙的混合体呈现给了观众,讲述了一个超越平凡人

生活的女性如何从一个平民成为了总统夫人,这是一个充满传奇的灰姑娘的故事,极具戏剧性和冲突性的主题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人们内心的共鸣,而且让他有很大的空间和自由度去用音乐将剧情连接起来,剧中风靡全球的热门金曲 《阿根廷,别为我哭泣》更是成为贝隆夫人的传奇故事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该曲情深意重,闻者无不为之动容。除该单曲外,为了在剧中表达出强烈的异国情调,韦伯将风情万种的探戈,旋律动人的轻歌剧和节奏动感的流行音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剧中所有的经典曲目不但起到了渲染剧情的效果并成为《艾薇塔》的标志和象征。1978年6月,《艾薇塔》在伦敦首演大获成功,1979年9月,在纽约百老汇上演,评论界虽然褒贬不一,但在观众中却大受欢迎,创下了连演1567场的佳绩,还获得了纽约戏剧评论界最佳音乐剧奖及7项托尼奖。

《艾薇塔》的成功让韦伯站到了音乐剧创作的另一个高度,但雄心壮志的韦伯还未

满足!就在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他的天才创作的时候,他已经开始构思百老汇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一部百老汇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作品——根据著名诗人艾略特1939年创作的诗篇《擅长创作的老猫经》改编成的音乐剧,《猫》。

确实,《猫》的诞生使韦伯在音乐剧的创作上又上一层楼了,同时也为他赢得了无

数的赞誉。

1981年5月11日,《猫》在伦敦西区新伦敦剧院首演,受到了空前的欢迎,至今,

全世界已有6500万人观看过,同时,《猫》也是在伦敦上演时间最长、美国戏剧史上持续巡回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 1994年9月28日,《猫》在百老汇达到了里程碑式的第5000场演出,至次年九月,《猫》在全世界的总收入已超过20亿美元。正是这部创

世之作奠定了韦伯在音乐剧史上的地位,也让世界所有的音乐剧爱好者永远记住了他。

我们不禁要问,这部创世之作为什么如此受欢迎?

首先,《猫》是一个舞台奇观,从序幕一拉开,它就用开场音乐告诉观众这是一部

非凡之作,当音乐形象地将剧情的戏剧性矛盾和人物内心激烈复杂的情感斗争表现出来时,当衣衫褴褛却充满魅力的格里泽贝拉老猫动情地唱出《回忆》时,观众无不为之震撼,忧伤的情调和动人的旋律把饱受生活摧残,离群多年而又风光不在的老猫的内心世界表达得淋漓尽致,她对美好生活的那份憧憬,对回到猫族中的向往,更是把整部音乐剧剧推向了高潮。每当主题曲《回忆》的旋律响起,观众总是抱以热烈的掌声,仿佛自己也成为了杰里科猫的一员,来共同庆祝格里泽贝拉被选中升上九重天获得新生,“回忆”这个词也描绘出了思归的格里泽贝拉的感情轮廓。其次,为了诉说着爱与宽容的主题,《猫》中的舞蹈场面也是十分壮观的,编导们用了大量的舞蹈场面来表现猫的不同特征和性格,既有轻松活泼的踢踏舞,又有凝重华丽的芭蕾舞,还有充满动感的爵士舞和现代舞,别具匠心,不拘一格,尤其是那段长达十几分钟的《杰里克舞会》的舞蹈,给人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让人看得如痴如醉。

更深一层的是韦伯巧妙地用猫的世界来隐喻人类的社会,借此探讨世界观和人生态

度,引发人生思索。

这部古怪超凡脱俗的音乐剧为韦伯赢得了世界性声誉,可以说《猫》赢得了一切,

留下了永久的《回忆》。

在《猫》之后,韦伯继续着他的神奇创作之旅,先后写出了《歌剧魅影》(1986)﹑《爱的观点》(1989)﹑《日落大道》(1994)﹑《微风轻哨》(1996)﹑《孟买之梦》(2002),其中,《歌剧魅影》是一部折射着后现代魅力的剧作,它改编自盖斯东·勒鲁的原作小说,创作上,韦伯在提升作品的可看性的同时也保留了原作的风格,情节的安排上,巧妙的戏中戏令观众徘徊于现实与虚幻之间,主题曲旋律地反复出现,伴随着罗尔与幽灵对歌曲的不同演绎,韦伯将他们各自对克莉丝汀不同的爱情表现了出来,最后在管弦乐中落下了帷幕——爱情最终战胜了悲剧。而他的新世纪作品《孟买之梦》再一次体现了他不断创新的探索精神,与印度作曲家拉赫曼的合作是他试图将东方文明的魅力引入音乐剧的又一次大胆尝试,评论界对这部剧给出了完全不同的评语,但一切仍需要时间来检验。

如今,年逾花甲的韦伯在收获各种荣誉的同时也在向我们展现着他的人生传奇。韦伯之所以能成为一名杰出的音乐剧作曲家,与其说是敢于创新,不如说是懂得协调古典与流行,这是一种属于他自己的艺术语言,他用他独特的音乐语言开创了一个音乐剧的新时代,韦伯的音乐是流行、摇滚和美声的综合体,正是他开阔的艺术视野,大胆地借鉴各种各样的音乐素材,不拘束于任何公式化模式,只要是能够恰当地表达他的作品,他就将素材融入其中。也许在当时很多大师级人物会觉得这种做法不伦不类,然而,事实证明,这种新的表现手法不但为当时处于低迷状态的音乐剧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由于这种表现方式更贴近大众生活,在客观上,他的作品还帮助音乐剧这种剧场艺术真正走进了大众生活。

作为音乐剧发展到80年代以后在创作舞台上最为活跃的作曲家,韦伯是英国音乐剧进军百老汇的生力军,正是因为他孜孜不倦的创作,才给观众们奉献上精美绝伦的音乐,无论是剧中气势辉宏的交响乐乐段还是温柔倾诉的优美旋律都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倾听者,他的作品将永远影响着音乐剧作曲家,我们也永远可以在韦伯的作品中找到新的素材,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安德鲁·洛伊德·韦伯》

网址:

?tp=1_01

2.范云写,《安德鲁·洛伊德·韦伯的音乐创作特点》,《湘潮》(下半月)2008年第3期

推荐第5篇:南极之父

南极之父

有些故事往往使我们留下特别深刻印象,每隔三数年便有重温的冲动,而每次的震撼力 都没有减弱。笔者也有一个故事-ErnestShackleton 南极内陆探险之旅。

Shackleton 热潮最近在香港作短暂登陆,加上明珠台播放迷你连续剧《南极之父》,让 笔者重温这个振奋人心的故事。看过李志超在本报的大作〈向南极之父致敬〉,笔者效法李 志超的做法,以专栏的棉力向读者推介Shackleton 事迹,对他表示衷心敬意。

这个故事不但记载充满斗志和魄力的求生历险,也是难得的管理和领袖才能教材。今天 跟大家分享故事内容,明天谈论Shackleton 的管理才能。

1914 年,英国人Shackleton 组织探险队,带领二十七名探险队员进行历史上首次横越 南极内陆。探险船在离南极陆地不远处搁浅,后来沉没。探险队员只好逗留在浮冰上等待救 援。后来天气转变导致浮冰变得不安全,Shackleton 带领队员转移到渺无人迹的大象岛继 续等待。面对队员士气渐低和粮食剩余无多的情况,Shackleton 决定带领五名队员乘小艇 往捕鲸哨站找救兵,再回大象岛拯救其他队员。最后全体队员成功获救,噩梦历时二十二个 月。回程时,Shackleton 向家人发电报: “我们到过地狱,但一个人也没有少。 ”

故事有多处特别引人入胜的地方:

一、有关筹备探险之旅的过程已是精采万分,例如Shackleton 在报章刊登这广告: “征求:男性,适合极度危险探险,工资低微,需长时间抵受冰冷和黑暗,安全归来是疑问,成功则可换来荣耀和认同。Shackleton。 ”但仍有数以千计人士报名。

二、故事发生于动盪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巧在探险队出发前夕爆发,Shackleton 曾打电报征询当时任海军大臣的邱吉尔,问探险队应否起程?邱吉尔用一个字回覆: “去”(proceed)。

三、如果用探险队这次旅程的原定目标来衡量 Shackleton 的表现,他是彻底失败,因他并没有达到目标。他仍被世人推崇备至,是因为成功带领全体队员逃出绝险。求生过程应是充满绝望、精神崩溃、疾病及互相残杀,Shackleton 却发挥超卓的领导和管理能力,带 领队员在绝境中凭斗志、服从及团结,战胜二十二个月的非人生活。从队员的日记,可看到 各人从没有怀疑Shackleton 的领导能力,也没有担心Shackleton 能否带领他们安全回家。

在照片中,看到队员在冰上踢足球、庆祝生日等活动,难以想像他们当时正处于死亡边缘。

从探险船搁浅的一刻开始,Shackleton 把探险队的目标转变为带领队员安全回家。

四、Shackleton 的求生记包括一段惊险旅程。当大队离开浮冰抵达大象岛后, Shackleton 发觉白白等待并不是办法,须主动寻求救援;他带领五名队员乘坐小艇向位于南乔治亚岛的捕鲸站出发,身旁只有一个简单的罗盘和仅够三天的干粮。经过十七天惊涛骇浪的航程,小艇奇迹地抵达目的地,这次十七天的怒海求生记,被誉为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历程之一。不幸他们上岸的位置是捕鲸站的另外一端,当时其中三人体力不支无法继续前行,

但Shackleton 没有灰心,连同两名队员不眠不休步行三十六小时后,终于抵达捕鲸站。

五、随队澳洲籍摄影师FrankHurley 为探险队拍摄了大量照片,数百块玻璃底片奇迹地得以保存,所以故事不是单凭记忆叙述,也有照片纪录当时情况。求生过程中,队员宁愿放弃个人贵重物件,也要保存照片,因为他们明白到,相片是这个令人难以至信故事的最有力证据。

回国后,Shackleton 成为英雄。他于五年后再度远征南极,不幸途中心脏病发身亡, 遗体安葬南乔治亚岛,享年四十七岁。

明天谈Shackleton 的管理之道。

《向南极之父学管理》

在 Shackleton 探险队遇险的差不多同一时间,一支加拿大探险队向北极进发,探险船亦在途中搁浅,两队探险队的遭遇相若,但队员的命运大相径庭。加拿大探险队的领袖带同数名心腹拂袖而去,余下队员结成不同敌对阵营,每天为食物、生活、工作互相猜忌、争执打架,队员士气低沉、身体虚弱,获救时已有多人死去。大家同样面对死神,但Shackleto 的队员获救时各人都是身体健康、关系融洽、士气高昂,关键在于 Shackleton 的超卓领袖 才能。

今天向大家介绍南极之父的管理信念,投资者可借此充实自己,亦可用来分析上市公司管理层的领导能力:

一、毫不犹疑改变计划。当 Shackleton 发现探险船被冰块围绕至动弹不得,他即时更改原定目标,由探险变为求生。面对环境易转,当初的决定变得无甚关系,要因应情况作出改变和对策,不应视改变为认输或立场不坚定;相反,固执才是大忌,这种态度对管理人和投资者同样重要。

二、强调领导中的“领” 。Shackleton 拥有丰富专业知识、观察细节仔细入微、坚持自己的权利和责任跟队员是平等。领袖的权力可能来自别人赐予,也可能凭自己的言行使别人信服得来。在危机中,传统权力架构容易崩溃,真正的领袖就靠本身实力,带领他人脱离险境。

三、坦诚沟通。探险船沉没后,Shackleton 面对首个危机的处理方法是,召集所有队员,简略把情况如实告知他们;列出不同解决方案,向队员解释他的选择,要求队员支持他的决定。领袖须在民主与独裁、维持透明度与保密中找到平衡。Shackleton 坚持保留最终 决策权,队员不但没有反对,反而觉得他行事果断和坦诚。

四、保持乐观,由自己掌握命运。Shackleton 在自传中忆述: “我无意中听到两名队员向厨师要求喝茶,一名要求浓茶,另一名要求淡茶;我即时有冲动想责骂他们,大难当前,岂有心情选择茶的浓度;想深一层,他们面对死神,仍有心情择饮择食,正是难得的生活情趣。 ”Shackleton 的乐观态度不期然感染他人,营造信心气氛。

五、让他人一同参与,发挥团结精神。探险船沉没后,Shackleton 把探险队分为三小队,分别拉动三艘救生艇,在崎岖雪地上朝陆地方向行进。雪上行舟明显是多此一举,真正 目的是令队员感到自己是不断进步,继续努力向前迈进,白白等待救援容易令人沮丧,Shackleton 要求队员团结和积极面对逆境。

六、勇于作出一个不容易的决定-什么都不做。队员拖著救生艇, 举步维艰, Shackleton最后决定在浮冰上扎营,足足逗留五个月,被称为耐性营。毕非德也经常说,许多最好的投资决定是什么也不决定。

七、避免正面冲突,以平静、理性态度解决纠纷。随队的木匠拒绝听从 Shackleton 的指令,理由是双方的雇佣合约在沉船后已经失效。Shackleton 没有即时跟木匠理论,先让 他冷静下来;当晚 Shackleton 召集所有队员,读出雇佣合约内容,指队员仍受合约约束的 理据,最后木匠乖乖地继续工作。领袖的性格要刚柔并重、情理兼备。

八、不畏惧孤注一掷。离开耐性营,抵达大象岛是队员十六个月以来第一次接触陆地,但Shackleton 觉得此岛不可久留,立即宣布亲自带领小队乘救生艇找救兵。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勇于创新尝试,坐言起行。

Shackleton 认定新目标是要每一名队员安全回家,之后每一个决定都围绕新目标而行。

Shackleton 带领拯救人员返回大象岛时,远远看见队员在岛上兴奋地手舞足蹈,他非常紧张,内心不停地点算队员人数,然后低声地说: “一个也没有少。 ”

推荐第6篇:嫦娥之父

“嫦娥之父”

12月2日凌晨,中国西昌,承载着国人千年追月梦的嫦娥三号,开始了“她”的奔月和落月之旅。

无数人为此而振奋。这将是中国航天器的首次登月,意味着我们离月球又近了一步。

在北京北四环外的国家天文台里,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先生,无疑是数亿国人中最为此刻骄傲的人之一。他连续七年担任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现任探月工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被称为“嫦娥之父”。

中国探月之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荣耀背后有哪些辛酸?我们离登月到底还有多远?嫦娥三号发射之际,搜狐网专访“嫦娥之父”,试图从元老视角,解读我们和月球的故事。

推荐第7篇:计算机之父

2.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ouma, 1903-1957年)

美籍匈牙利人约翰·冯·诺依曼(图1-2)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秘鲁国立自然科学院和意大利国立林且学院等级的院士。1954年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委员;1951-1953年任美国数学会主席。冯·诺依曼首先提出了在计算机内存储程序的概念,使用单一处理部件来完成计算、储存及通信工作。“储存程序”成了现代计算机的重要标志。

1944年,ENIAC还未竣工,人们已经意识到ENIAC计算机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没有存储器;用布线接板进行控制,甚至要搭接电线,极大地影响了计算速度。

从1944年8月到1945年6月,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由冯·诺依曼撰写的存储程序通用电子计算机方案(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EDVAC)报告直到现在仍被人们视为计算机科学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文献。

冯·诺依曼在EDVAC报告中提出了一下三点:

1.新型计算机进位计数制采用二进制(原来十进制)。采用二进制可使运算电路简单、体积小,由于实现两个稳定状态的机械或电气元件容易找到,机器的可靠性明显提高。

2.采用“存储程序”的思想。程序和数据都以二进制的形式统一存放在存储器中,由机器自动执行。不同的程序解决不同的问题,实现了计算机通用计算的功能。

3.把计算机从逻辑上划分为五个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由于种种原因,EDVAC机器无法被立即胭脂。直到1951年,EDVAC计算机才宣告完成,不仅可以应用于科学计算,还可以用于信息检索领域。EDVAC只用了3563个电子管和10000个二极管,采用1024个44bit水银延迟线装置来存储程序和数据,耗电和占地面积也只有ENIAC的三分之一,速度比ENIAC提高了240倍。

1946年6月,冯•诺依曼等人在EDVAC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更加完善的设计报告《电子计算机逻辑设计初探》。以上两份文件的综合设计思想,即著名的“冯•诺依曼 机”(或存储程序式计算机),中心是存储程序原则——程序和数据一起存储。这个概念被誉为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真正开始,指导着以后的计算机设计。

1949年5月,由英国剑桥大学维尔克斯(M.V.Wilkes)制成投入运行的EDSAC(电子延迟存储自动计算器),是真正实现存储程序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由于存储程序工作原理是冯·诺依曼提出的,至今人们把存储程序工作原理的计算机称为“冯·诺依曼式计算机”。

迄今为止,大多数计算机采用的仍然是冯·诺依曼式计算机的组织结构。人们把“冯·诺依曼式计算机”当做现代计算机的重要标志,并把冯·诺依曼誉为“计算机之父”。

推荐第8篇:项目教学法设计

《高层建筑火灾》项目教学法教学案例设计

包珊娜(087083)

项目目标:

知识目标:老师课堂讲述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以及高层建筑消防车道设置的相关规定。学生熟记这些规范。

能力目标:教师带领同学现场参观高层建筑周围的消防车道,强调重点,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能够独立完成消防车道的平面布置。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项目重点:

1、熟记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

2、根据设计需要,灵活运用以前所学知识。

3、学生能根据参观实例,发挥想象力设计出相关作品。

项目难点:

1、如何综合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2、作品设计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讲述法、感官教学法。

一、项目分析:

本节课是《高层建筑》中有关高层建筑火灾的内容。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联系学生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从亲身的感受中学、想、做,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来学习知识。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个人独立设计,实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二、教学策略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以及学习了高层建筑的基本定义等知识,对高层建筑有一个初步了解。

(二)、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学习,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成为知识传播者,问题情境的创设者,尝试点拨的引导者,知识反馈的调整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组合作交流中,利用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新知,自主学习。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师生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在课堂上利用明确、无误的工作表结果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作出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采用这种项目教学法,既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可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

三、教学准备 计算机与投影设备。

四、设计思路

以实际问题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生共同看一段有关上海“11·15”大火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全体学生分析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带着解决问题的目标来学习。

五、讲授新课

1、导入

教师展示一段火灾视频,同学之间进行适当的讨论,在教师的适当提示之下,让学生回答它主要有什么特点。

2、讲解

第一部分: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针对建筑用地日益昂贵和紧张的实际,现代化、大型化、多功能化的高层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日益增多,而且大部分高层建筑都位于繁华的城市中心,一旦发生火灾,势必将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特别是在建高层建筑本身消防设施相当不完善,缺水成了最大问题,扑救相当困难。如2009年“2.9”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央电视台新址附属文化中心在建大楼的30层楼、159米高大火;“4.19”南京市中环国际大厦的50层楼、189米高大火;2008年“2.13”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在建科技业务楼的25层楼、90米高大火;2008年“11.30”上海尚凯商务大厦的20层楼大火;2007年“8.14”上海浦东陆家嘴在建环球金融中心大厦的83层楼、370米高大火;2007年“11.29”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在建高楼的19层楼大火等,火灾教训十分深刻。而2011年11·15上海静安区高层住宅大火更是导致了58人遇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第二部分:

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

(一)火灾特点

1、火势猛烈,蔓延速度快。一旦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大部分呈敞开式燃烧,风力、风向对加快火灾的蔓延,迅速形成立体式火灾。

2、烟气扩散迅速,极易造成人员伤亡。科学试验表明,在火灾燃烧猛烈阶段,由于高温状态下的热对流而造成的水平方向烟气扩散速度为每秒0.5米至3米,但是烟气沿着楼梯间或其他竖向管井扩散的速度能达到每秒3米至5米。一座100米的高层建筑,在无阻挡的情况下,只需30秒左右,烟气就能顺着竖向管井扩散到顶层。由于高层建筑层数多、人员相对集中,高温烟气和有毒气体对被困人员造成的危害极其严重。

3、人员、物资疏散困难。尤其突出的是在建高层内楼梯无扶手,楼面孔洞多,电梯井道口无护栏,楼面穿管预排的凸出物多,物品堆放杂乱无章,易造成坠落跌倒伤害;外围脚手架和防护物多为可燃物,在火灾中易失去承重能力易造成垮塌等,严重影响人员、物资的安全疏散。

4、登高与灭火难度大。随着高层建筑楼层数的不断刷新,火灾发生后,一旦缺少消防电梯及其他辅助登高设备,消防人员不能及时到达着火层展开扑救,各类消防器材也不能得到及时补充,且建筑内部情况复杂、缺乏照明,战斗展开相当困难。

第三部分:

高层建筑消防车道设置

《GB50045-2005》中规定: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当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在适中位置设置穿过建筑的消防车道。

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高层建筑沿街时,应设置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距离不宜超过80m。

消防车道净宽不应小于4m,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净宽与净高均不小于4m。

3、实地参观

实地参观一栋符合规范标准的高层建筑,主要引导同学观察建筑周围消防车道的布置,并让同学分组讨论消防车道的布置要点。

4、设计活动

在学生初步掌握消防车道布置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环形车道设置。展示学生设计作品,调动学生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5、教师总结

对整体情况作出总结,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讲评,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反思

职业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受教育者劳动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能力。不仅是知识能力或专业能力,还包括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能力等。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是中职教学的必然选择,项目教学法的功能是项目驱动,即通过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来带动学生思考、研究;利用资源,操作实践,进行创作,从而达到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本节课通过实例的制作,将知识点融入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交流合作提供技术支持。教学时,首先利用一段视频,给学生创设学习的环境,通过参观之后请学生将知识点运用到设计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协助作用,项目的选取有一定的时效性,能包含所学的内容。

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回到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也培养课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在此进行反思:

1、引导要适度

教师带领同学参观之后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不要压制了学生思维,使很多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不由自主的模仿教师的设计,缺乏创新意识。 2、评价要到位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改革,以过程评价为主,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发展。评价现在成为课堂教学中越来越重要的手段。与学生亲切的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会为每节课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这方面还要注意,要发自内心的去表扬学生,要真情流露,关注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有很强烈的学习意识,关键是教师如何去引导。将书本知识融入实际的运用中,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同时通过讨论、分组等方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推荐第9篇:现代奥林匹克之父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

顾拜旦,全名皮埃尔·德·顾拜旦(Le baron Pierre De Coubertin),法国巴黎人,男爵。生于1863年1月1日,卒于1937年9月2日。他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起人,1896年至1925年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奥林匹克会徽、奥林匹克会旗设计者;顾拜旦终生倡导奥林匹克精神,被誉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不仅是世界著名的国际体育活动家,同时也是卓有成就的教育学家和历史学家。

1894年在巴黎举办了国际体育会议,决定在希腊创办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并规定每4年举行一次。1896年4月6日在雅典大理石体育场举办了首届现代奥运会。1894年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正式成立,当时希腊文学家维凯拉斯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而顾拜旦担任国际奥委会秘书长。

首届奥运会后,1896年到1925年顾拜旦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顾拜旦起草了国际奥委会章程,以历史学家的深邃眼光和文学家的优美笔调,阐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哲学基础、教育和美学意义,他从一开始就规定了国际奥委会的独立自主性和中立性。他奠定的理论基础,使得奥林匹克运动经受住了百年风雨的考验,发展成为一个持久的青年运动与和平运动。

顾拜旦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五环旗是他设计的,运动员誓言是他起草的;他赋予奥运火炬崭新的时代意义,他主张奥林匹克运动是一个“自由超越的领域”。法国一位神学院院长为本校体育协会写下了“更快、更高、更强”的题辞,顾拜旦极其欣赏这句话,经他传播,这句题辞深入人心,成为奥运格言,而它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体育范围。顾拜旦用诗一样的语言,写下了体育史上的名篇《体育颂》。后来,顾拜旦将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哲学思考,写进《奥林匹克回忆录》这一巨著中。

推荐第10篇:各领域之父

中国的两弹之父是邓嫁先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圆舞曲之父施特劳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中国激光照排之父:王选中国环保之父:曲格平中国3G之父:李世鹤中国博客之父:方兴东中国石油之父:孙健初中国海带之父:曾呈奎闪盘之父:邓国顺

中国钻探之父:刘广志中国营销之父:刘永炬中国民法之父:佟柔中国汽车业之父:饶斌中国并购之父:王巍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

中国流行音乐之父:黎锦晖

中国交响乐之父:李德伦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中国Internet之父:钱天白中国摇滚之父:崔健中国儿科之父:诸福棠

中国人造石油之父:赵宗燠中国红军之父:朱德中国杨树之父:陈章水中国酒店业之父:卢鸿炳中国苹果之父:李善祥中国炮兵之父:朱瑞

第11篇:现代营销学之父

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

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博士生于1931年,是现代营销集大成者,被誉为\"现代营销学之父\",现任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终身教授,是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国际市场学S·C·强生荣誉教授,具有麻省理工大学的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及苏黎世大学等其它8所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现任美国管理科学联合市场营销学会主席,美国市场营销协会理事,营销科学学会托管人,管理分析中心主任,杨克罗维奇咨询委员会成员,哥白尼咨询委员会成员。除此以外他还是许多美国和外国大公司在营销战略和计划、营销组织、整合营销上的顾问。同时他还是将近二十本着作的作者,为《哈佛商业评论》、《加州管理杂志》、《管理科学》等第一流杂志撰写了100多篇论文。

科特勒博士见证了美国40年经济的起伏坎坷、衰落跌宕和繁荣兴旺的历史,从而成就了完整的营销理论,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美国大型公司的企业家。他多次获得美国国家级勋章和褒奖,包括 \"保尔·D·康弗斯奖\"、\"斯图尔特·亨特森·布赖特奖\"、\"杰出的营销学教育工作者奖\"、\"营销卓越贡献奖\"、\"查尔斯·库利奇奖\"。他是美国营销协会(AMA)第一届\"营销教育者奖\"的获得者,也是至今唯一三次获得过《营销杂志》年度最佳论文奖--阿尔法·卡帕·普西奖(Alpha Kappa Psi Award)的得主。1995年,科特勒获得国际销售和营销管理者组织颁发的“营销教育者奖”。

他亦曾担任许多跨国企业的顾问,这些企业包括:IBM、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AT&T、默克(Merck)、霍尼韦尔(Honeywell)、美洲银行(Bank of America)、北欧航空(SAS Airline)、米其林(Michelin)等等。此外,他还曾担任美国管理学院主席、美国营销协会董事长和项目主席以及彼得·杜拉克基金会顾问。

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思想

科特勒博士一直致力于营销战略与规划、营销组织、国际市场营销及社会营销的研究,他的最新研究领域包括:高科技市场营销,城市、地区及国家的竞争优势研究等。他创造的一些概念,如 \"反向营销\"和\"社会营销\"等等,被人们广泛应用和实践。

尽管科特勒的名字和市场营销紧紧联系在一起,但他却是从经济学起步的,在相继获得芝加哥大学的硕士学位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后,他重返芝加哥大学从事行为科学的博士后研究,并在哈佛大学钻研数学。1962年,他受邀加盟凯洛格管理学院,从此开始了令人尊重的执教生涯,他从营销学助教开始,一步一步走向营销学的顶峰。

菲利普·科特勒的主要著作

科特勒博士著作众多,许多都被翻译为20多种语言,被58个国家的营销人士视为营销宝典。其中,《营销管理》一书更是被奉为营销学的圣经。

他的《营销管理》(Marketing Management: Application,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1967第一版,与凯文·凯勒合著)不断再版已是第十二次再版,是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营销学教科书,该书成为现代营销学的奠基之作,它被选为全球最佳的50本商业书籍之一,许多海外学者把该书誉为市场营销学的“圣经”。在大多数学校的MBA项目中,这本着作是市场营销学的核心教材,它改变了主要以推销、广告和市场研究为主的营销概念,扩充了营销的内涵,将营销上升为科学。彼得·德鲁克是敦促管理界重视市场营销的第一人,市场营销不仅仅是推销术的华丽版本,和创新一样,它是企业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在科特勒之前,市场营销是4P营销组合(product:产品,pricing:价格,place:地点,promotion:推销)的同义词,随着市场营销概念的不断拓宽,重新定义4P成为当务之急,本书的中心思想就是企业必须积极地创造并滋养市场。“优秀的企业满足需求;杰出的企业创造市场。”这是他的名言。

市场营销学涉及市场安排、市场调查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等,科特勒曾经写到,市场营销是“创造价值及提高全世界的生活水准”关键所在,它能在“赢利的同时满足人们的需求。”他一直试图将有关市场营销的探讨提升到产品与服务之上,1987年出版的《高度可见性》(High Visibility,1998)就是围绕着市场营销的地点、理念和知名度展开的,他的一些论著专门针对特殊的听众,其中包括了非营利性机构、宗教、甚至博物馆等。他深信世界上最有成就感的市场营销工作应该“带给人们更多的健康和教育,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根本的改观。”

从《营销管理》面世到现在,商业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4P的本质也几经蜕变,科特勒认为虽然它们仍然是市场营销中重要的基础材料,但每一项都发展出自己的工具子集,如今不仅有市场组合,还有价格组合和定位组合等等。市场和媒体日益复杂深奥,品牌的力量与日俱增,生产商及供应商也不断发明新的方法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今天的市场营销已是一项全球化的活动,市场营销的世界充满活力。

科特勒曾致力于研究互联网对市场营销概念的影响,这在他的最近新书《科特勒营销新论》(Marketing Moves: A New Approach to Profits, Growth and Renewal,2002)中有深入的阐述。他为全方位营销下的定义是“„„公司将创业资源的安排、供应链的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信息能量整合在一起,以换取市场上的更大成功。”这就需要利用互联网、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组合成合作网络以取得发展,它将是全方位的,因为市场营销不再被看作是以各个部门为单位,不相往来的活动,它还必须成为“企业中供销链和合作网络的设计师。”

市场营销必须成为商业活动的中心,它的重点必须是在客户身上:“在一个产品泛滥而客户短缺的世界里,以客户为中心是成功的关键。”他审视了亚马逊等公司,亚马逊似乎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因为它没有庞大的固定资产,但是它必须在市场营销上下功夫,以建立品牌形象,维系客户的忠诚度。

市场营销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被引入中国,但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二十多年后,中国市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企业面临巨大的市场困境和竞争压力时,科特勒作为营销学的教父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如今,中国陆续出版了科特勒著作近10种,累计印量超过50万册,几乎每个MBA毕业生都研读过科特勒式的“百科全书”。

其它也被采用为教科书的还有:《营销管理》、《科特勒营销新论》、《非营利机构营销学》、《新竞争与高瞻远瞩》、《国际营销》、《营销典范》、《营销原理》、《社会营销》、《旅游市场营销》、《市场专业服务》及《教育机构营销学》。去年又出版了《亚洲新定位》和《营销亚洲》。

第12篇:“联邦快递”之父

“联邦快递”之父.txt我退化了,到现在我还不会游泳,要知道在我出生之前,我绝对是游的最快的那个“联邦快递”之父——弗雷德·史密斯

财富档案

开创了一个崭新的行业——隔夜快递,是全球最大快递企业——美国联邦快递公司的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业务遍及全球211个国家,拥有超过660架货机及约9.5

万辆货车,并且在全球聘用超过21.5万名员工和独立承包商,每天平均处理500万件货件,2001年世界500强公司之一。

企业类型

快递业。

成长记录

他曾经骄傲地说:“我们是电脑时代的赫尔默斯。”(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信使)的确如此,最早的时候他们只是传递包裹和信件,而发展到今天,已经无所不包:缅因州的龙虾,日本樱桃,夏威夷的鲜花,各种药品,心脏起搏器,隐形眼镜,新鲜血浆,发动机,减震器,还有欧洲香水和瑞士钟表,凡是你所能想到的,都可以传递,这个伟大的事业,这个从来没有人干过的事业就是隔夜快递,它的创始人就是弗雷德·史密斯,他是一个创新家,是一个企业家,更是一个伟大的冒险家。

热爱飞机的少年

1944年8月11日,弗雷德·史密斯出生在美国孟菲斯市郊马克斯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是当地的著名人物,靠着勤奋工作创办了迪克灰狗巴士公司、“托德尔酒家”餐饮公司等其他产业,而弗雷德是父亲最宠爱的小儿子。

1948年,年仅53岁的父亲因病去世了,这时他已是个大富翁,留下的财产足以让后人衣食无忧,但为了不让自己的小儿子将来成为依靠祖业、游手好闲的人物,他在遗产中专门将自己的财产成立一个专门的基金会,只有弗雷德长到了21周岁,才能动用其中属于自己的股份。

虽然弗雷德家境富裕,但他天生身体就有缺陷,因为髋骨变形,小时候必须戴着背甲,拄着拐杖。让弗雷德难忘的是自己的母亲,她一直在旁边不停地鼓励,她让小弗雷德相信自己和正常人一样,建立起他的自尊和自信。除了帮助儿子接受最好的治疗,她还让弗雷德尽力参加各种各样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母亲的苦心没有白费,等他上中学时,不仅战胜了这种先天性的疾病和身体的虚弱,还参加了学校的篮球队和足球队。

弗雷德在学校的成绩一直很好,同时,他还十分喜欢飞机,为此他15岁就拿到了私人飞机的驾照。1962年,他进入了著名的耶鲁大学,攻读经济学和政治学。但据弗雷德自己后来说,他并不是一个优秀学生,因为他更感兴趣的是社交活动。在这里,他对飞机的爱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他报名参加了海军陆战队后备役军官训练班。随着飞行兴趣的加深,史密斯参加了耶鲁飞行俱乐部,并就飞行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他还当过一阵子农用飞机驾驶员,整日盘旋于农田上空。

从那时起,飞机和运输就成为弗雷德毕生思考的问题。大学三年级的时候,他写了一篇学期论文,对当时包裹不能直接运送到目的地,而必须经由多家航空公司转运的问题提出了质疑。他提出,对一个能够直接运输“非常重要、讲究时效”的货物的公司来说,可能存在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但弗雷德的教授并不这样认为,虽然他认为这篇论文有一些可取之处,但因为当时美国政府对空运航线的诸多管制,所以这个设想太过于想象力丰富了,难以实现,评分时只给了一个“C”。

但这位教授没有想到的是,后来这个设想确实成功了,因为美国正处于技术的扩展期,世界是向前进的,社会的功效是变得更轻松,而不是更艰苦,虽然这个过渡的过程充满了艰辛,是任何一个不想重复别人的路的创业者所必经的。

1966年,弗雷德从耶鲁大学毕业,因为大学里接受过预备军官训练,接着他就应征入伍,成为海军陆战队的一员,参加了越南战争。战争让弗雷德走向了成熟,也锻炼了他,从腥风血雨中走来,他更加珍惜和平了。弗雷德说:“我对破坏和炸毁东西感到如此厌恶,以致回来后决定要做一点建设的事情。” 充满冒险意识的创新者

1969年,弗雷德从越南战场回到了美国,鉴于自己对飞机的爱好和了解,他购买了一家叫阿肯色航空公司的飞机维修公司,使之变为收购和销售旧飞机的交流中心,两年就赢利25万美元。但飞机零件递送的糟糕经历让弗雷德十分不满,因为它总不能按时到达。

这时,弗雷德想起了大学时那篇论文,虽然当时已经有美国邮政管理局及一些私人的公司提供包裹传递,但服务都不是很好,不能按时到达,招来了客人的许多不满。凭着特有的直觉,弗雷德预见到一种隔夜传递服务将是十分重要的。1971年6月28日,“联邦快递”公司正式成立。

创业之初,弗雷德寻求与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合作,因为当时的联邦有许多票据需要在银行间传输,是一个极大的客户。在与联邦储备系统进行谈判的同时,这个冒险家就已经信心十足地购买了两架飞机,还投资35万美元,为一笔360万美元的银行贷款做了担保,把购得的客机改装成货机以适用于运送包裹。

可是,几周以后,弗雷德得到的却是联邦储备系统拒绝接受“隔夜快递”服务的消息,原因很简单,长期以来,联邦储备银行系统内部各区银行自立山头,靠多年的苦心经营才形成了各自的势力范围,用飞机隔夜快递银行票据虽可以省时省力,但却阻塞了太多人的财源。

计划失败了,特地购买的两架飞机被闲置在机库里动弹不得,刚刚建立起来的联邦快递公司和年仅26岁的弗雷德面临着首战失利的沉重打击。与此同时还有舆论的压力,他们说:“这种服务没有市场,民用航空委员会决不会批准的。你不可能找到可靠的送货员。此外,如果这种服务有市场,主要的航空公司早就干了,还轮得到你吗?”

然而,弗雷德没有气馁,正如联邦快递公司的一个雇员所说的:“在联邦快递公司成立

后的最初三四年里,它本来会破产五六次,但弗雷德·史密斯不愿放弃。”

从1972年到1973年初,弗雷德投资75000美元组成了由专家、飞行员、技师、广告代理商等组成的高级顾问小组,再次进行市场研究,制订营业计划。通过对市场潜力更深入的可行性分析,他们明显地发现,随着新兴技术的兴起,使美国传统的工业重镇日趋没落,而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正在迅速崛起,旧有的货运系统正在改变,现在流行的是包裹托运。

这个计划比以前的更详细了,但也需要更多的资金。为了调动资金,弗雷德几乎动用了一切手段,包括自己的遗产、华尔街的金融大亨、亲戚的积蓄,终于筹得了9600万美元。同时,他把公司的地址搬到了家乡孟菲斯,因为那里的天气更适合飞机降落,然后定购了33架飞机,到1973年4月,几经周折,联邦快递终于正式营业了。 梅花香自苦寒来

开业之初,联邦快递向25个城市提供服务,但不出所料,公司开始亏损。第一天夜里运送的包裹只有186件。在前26个月里,联邦快递公司亏损2930万美元,欠债主4900万美元,随时可能倒掉。公司的投资者开始怀疑,他们想撤走自己的资本,免得最后血本无归。史密斯一边照看公司的业务,一边极力争取更多的资金,并设法安慰那些越来越心存疑虑的投资者,忙得焦头烂额。

可是,公司还是在负债累累。为了抵偿公司的债务,弗雷德卖掉了自己的私人飞机,甚至居然伪造律师签字,从家庭信托基金中提取本属于他两个姐姐的钱;为了改善经营情况,弗雷德竭尽全力争取客户,开拓市场;为得到美国行政总局的合约,联邦快递公司在西部开辟了6条航线,在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中,他把价格杀得很低,以致使人怀疑是否还有利润。但弗雷德做这一切都是为了更长久的利益,他认为尽管这笔业务并没有很高的利润,却可以用来充当公司的门面,公司可以借这笔业务向外界表示:“看啊,连邮政总局的合约都能拿到手,对联邦快递公司的服务还有什么不放心的。这样做不仅让投资者放心,还可以争取更多的用户。”

他的不屈不挠、他以对前途的无限信心和十足的勇气,吸引了联邦公司的雇员,他们心甘情愿、同舟共济来渡过难关,他们为了公司的利益做出了许多令人感动和别具一格的事迹。送货人可以抵押自己的手表来购买汽油;当执法官来查扣鹰式飞机时,职工把飞机藏起来;面对公司一度达到的每天80万件额外包装件,数千名雇员们自愿在午夜之前来到货仓,连夜清理堆积如山的货物。

深受感动的弗雷德曾经在报纸上用整整10个版面表达对工人们的感谢,并用军人的敬礼来结束这份感谢词。他说:“你们的工作非常出色,你们对自己的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这无疑是对员工的最高嘉奖。后来,弗雷德对工人更是给予了更大的物质报答,不仅这样,他还承诺不裁员、最高工资、利润共享、管理人员的股份权等政策,使得自己成为最好的公司之一。

现在,还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业人士愿意支付250美元,花几个小时参观联邦快递公司在孟菲斯的总部。即使是那些认为合作信义精神已经不复存在的悲观者,在那里也会被那些热情诚恳、士气高昂的雇员们所感动。

皇天不负苦心人,形势的发展终于开始朝着有利于联邦快递的方向发展。随着航空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一些主要的运输公司严重地缺少运载工具,所以集中力量开展主要城市,而放弃了许多小城市的运输业务。结果是,这些公司不能再为自己原来的小型货物客户提供服务,从而为联邦快递公司填补空缺铺平道路。另外的一个好运气是,1974年,由于老对手联合包裹运输公司的员工长期罢工,终于使铁路快运公司破产。这两件事都为联邦快递公司提供了发展公司业务、改善公司状况的好机会。

1975年,公司的经营状况开始好转,7月份是联邦快递公司第一个盈利的月份,全公司创利5.5万美元,当年的营业收入达到了7500万美元。这时候的联邦快递公司,已经拥有3.1万个固定客户。联邦快递公司为全国各地的客户运送零件、血浆、移植器官、药品等各种需要迅速运递的物品。联邦快递公司在130个城市和75个机场提供隔夜快递服务。联邦快递公司的紫色飞机,在每天的夜晚运载着数不清的包裹在通往全国各地的航线上穿梭。

1978年,联邦快递上市。到1980年,公司收入高达4154万美元,利润达到3700万美元。1983年,公司的年度营业收入达到10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家创办不足10年,不靠收购或合并而超过10亿美元营业额的公司。从此,联邦快递一路顺利地发展。到1999年时,联邦快递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24小时快递公司,每天为210个城市的300万名顾客服务。

联邦快递公司终于走出困境,并创造了奇迹。1977年,弗雷德·史密斯被纽约一家杂志评选为全国十大杰出企业家,1979年12月的《幸福》杂志称联邦快递公司是“70年代最成功的十大企业”之一。《邓氏商业月刊》称联邦快递公司是“1981年管理最佳的5家公司”之一。联邦快递公司还被誉为“美国100家工作条件最佳的公司”之一。1990年,联邦快递公司因服务完善获得了极负盛名的“马尔科姆·鲍得里奇奖”,联邦快递公司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这项大奖的服务性企业。

在美国企业的发展史上,联邦快递公司是几个发展最快的公司之一,而弗雷德则是企业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精神的代表。正如1978年8月《骑士报》文章中所说的:“在艰难中仍然屹立不动摇,凭借不屈不挠的意志与战斗力去抵抗阻挡在前进道路上的任何横逆,他卓绝的表现不仅是企业家的楷模,更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效法的。”

成功秘诀

第一个从“时间就是金钱”中发现商机的敏锐。

“诚、信、快”的工作宗旨。

第13篇:交流电之父简介

交流电之父 尼古拉·特斯拉,与爱迪生同时代的天才却被打压

提到尼古拉·特斯拉 你会想到什么? 红警里的特斯拉线圈? 俄罗斯的通古斯大暴炸? 交流电之父?

或者

你根本不知道他

那么就来了解了解这个近代最伟大的科学家

尼古拉·特斯拉(1856-1943年)是美籍南斯拉夫人,他和爱迪生是同时代人,和爱迪生一样是一位多产的大发明家和科学家.谁人不知爱迪生?却很少有人知道特斯拉,他是一个被遗忘的天才.尼古拉·特斯拉是一位发明了交流发电和供电系统的天才发明家。这位古怪的发明家还发明了无线电的基本装置:荧光灯、遥控制导装置、可调机械振动装置、短距离无线电输电装置等。

尼古拉· 特斯拉不仅是一位发明家,而且还是一个具有特异功能并力图解释其功能现象的人。

科学界有一个普遍共识,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两个公认的旷世天才:达·芬奇和尼古拉·特斯拉。尼古拉·特斯拉是电气化领域的先驱,是他发明和创造了交流电系统,发明了电机和高压变压器,对现代世界工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的家之所以能有灯光也要感谢特斯拉。特斯拉创造出了第一台无线电遥控的机器、机器人工程学原理和太阳能驱动的发动机、X光设备、电能仪表、汽车速度仪表、冷光灯、电子钟、电子治疗仪……他在科学和工程学领域取得了大约1千项发明。而当今世界的科学发明体系仍然建立在特斯拉留下的遗产之上。特斯拉率先提出的概念有电子显微镜、激光、电视、移动电话,互联网和许多其他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事物。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旷世奇才,却一生坎坷,备受同行和巨商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对他的肆意打压,以至于他在科学史上的地位,长期都未能得到公正的评价。

第14篇:现代管理学之父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95岁高龄辞世(图)

http://biz.163.com 2005-11-15 11:14:50 来源: (广州)文字:渡渡

“假如世界上果真有所谓大师中的大师,那个人的名字,必定是彼得·德鲁克”———这是著名财经杂志《经济学人》对彼得·德鲁克的评价。11月11日,有着“现代管理学之父”之称的德鲁克在美国以95岁高龄辞世。

德鲁克于1954年首次提出“管理学”的概念。无论是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格鲁夫,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还是通用电气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他们在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方面都受到了德鲁克的启发和影响。(本报综合报道)

“建造金字塔时,监工根本不会关心那些毫无技能的、只会搬运石头的工人们的士气,也不会想到要建立激励机制。但现代管理却不同,它的目的就是要使人们进行有效的合作,充分发挥积极性。”———彼得·德鲁克,《公司概念》,1946年。

“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效率和效能不应偏废,但这并不意味着效率和效能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我们当然希望同时提高效率和效能,但在效率与效能无法兼得时,我们首先应着眼于效能,然后再设法提高效率。”———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1966年。

彼得·德鲁克于1909年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维也纳,祖籍荷兰。其家族在17世纪时就从事书籍出版工作。他的父亲为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曾创办萨尔斯堡音乐节。他的母亲是奥匈帝国率先学习医科的妇女之一。

德鲁克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学位。他于1937年移民美国,1943年加入美国籍。德鲁克在美国的一些银行和跨国公司任管理顾问,还曾在贝宁顿学院任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并在纽约大学研究生院担任了20多年的管理学教授。尽管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但德鲁克一直认为自己首先是一名作家和老师。

1942年,德鲁克受聘为当时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对公司的内部管理结构进行研究。他于1946年将心得写成《公司概念》,“讲述拥有不同技能和知识的人在一个大型组织里怎样分工合作”。德鲁克于1954年首次提出“管理学”的概念。

在90岁生日时,德鲁克曾说过:“我的工作很简单,我关注的是人,而不是机器和厂房。”

简单地说,德鲁克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以成就与道德为中心的管理价值观,以自我控制为主的管理目标论,以实践为核心的管理本质论和以高层战略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战略观等。德鲁克重视人的作用,“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他最主要的观点。此外,德鲁克强调成就,指的是企业的经济成就和员工的个人成就,企业是为了取得经济成就才存在的,经济成就在企业机构中是合理的;而要使员工具有成就感,就必须按照人的心理进行管理,从不同角度满足员工的需要。

在长达6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共出版了超过30本管理学方面的著作,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2004年德鲁克还有新书问世。当有人问他这些著作卖出多少册时,他满不在乎地回答:“大约五六百万册吧。”此外,德鲁克还是日本艺术的爱好者,并写过两本小说和一本叫做《旁观者的冒险》的自传。

去年,在《福布斯》杂志的一篇访问中德鲁克被问到,在他漫长的写作生涯中,有没有什么希望做而还没有做的事。

德鲁克说:“是的,相当多。我本应该写出许多更好的书,我最好的一本书应该叫做《管理缺失》,但很遗憾我还没有写出来。”

在欧洲经历了二战的残酷,并目睹了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德鲁克感到那些优秀的领导者才是那个世纪的英雄。德鲁克在他那本发人深省的自传《旁观者的冒险》中写道:“我和其他维也纳的小孩一样,都是胡佛总统救活的。他推动成立的救济组织,提供

学校每天一顿午餐。

这顿午餐的菜色,清一色是麦片粥与可可粉冲泡的饮料,直到今天我仍然对这两样东西倒胃口。不过整个欧洲大陆,当然也包括我在內的数百万饥饿孩童的性命,都是这个组织救活的。”一个“组织”居然能发挥这么大的功用!从德鲁克活生生的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德鲁克强调“透过组织这种工具,尽量发挥人类创造力”观念的根源。

此外,德鲁克在预测商业和经济的变化趋势方面显示出了惊人的天赋。德鲁克30多年的老朋友、慈善家埃利·布罗德说:“彼得能看到细微之处,他说的事情似乎很简单,但其实很深刻,他能够看到未来。”例如,早在1969年德鲁克就预言将有一种新的类型的劳动者出现———知识员工,他们的职业将由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决定,不再依靠出卖体力来养家糊口。

1987年10月,美国股市大崩盘。仅10月19日一天,美国全国损失股票市值5000亿美元。对此,德鲁克说,他早就预料到了,“不是因为经济上的原因,而是基于审美和道德。”德鲁克将当时的华尔街股票经纪人称为“完全不具有生产力的一群,但又能很轻易地大把捞钱。”

德鲁克说:“当事情达到了这样一种地步:经纪人比投资者更能赚钱,股市当然要崩盘。一个肥皂泡的平均寿命是26秒,随着泡沫越来越大,表面张力增加,最后只有破裂。而一次投机狂潮的持续时间大约是18个月。”

此外,德鲁克还预见到,20世纪70年代是通货膨胀的十年,而日本制造商很快在全球范围内成为美国人的最大竞争对手。

但德鲁克并不想成为一个巫师式的预言家,不久他宣布不再发表类似的预言,而是将精力投入推动社会进步的活动中去。

德鲁克认为,对20世纪的所有社会组织来说,管理都是必不可少的,不仅对企业至关重要,对医院、工会和慈善组织同样如此。随着年龄的增加,德鲁克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竞争压力使得一般的公司根本无法实现他一直以来提倡的许多东西,例如最低工资保障和终身雇佣制。后来德鲁克对被他称为“社会部门”的非赢利组织越来越感兴趣。德鲁克为“女童子军”这样的非赢利组织免费担任顾问,指导他们怎样更好地“改善妇女和儿童的生活”。1990年,在不少仰慕者的支持下,德鲁克在纽约成立了“彼得·F·德鲁克基金会”,继续通过非赢利组织推广自己的理念。

“大师中的大师”著作影响盖茨最深

“早在1981年,我对通用的初步核心理念,就是来自彼得·德鲁克。德鲁克曾说,如果你还没有准备好,你今天就要进军这个行业吗?如果不是,你又打算怎么办呢?这些话虽然简单,却难以置信地有力。”

———11日,通用电气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得知德鲁克去世的消息后说。德鲁克简单的问题成了韦尔奇在通用电气公司工作的座右铭:如果通用电气公司的某一部门在相应的领域不是数一数二的,那么就将被淘汰。

“除了彼得·德鲁克的书外,还有哪些书可以看呢?在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影响最深。”

———当记者问比尔·盖茨都读哪些经营管理的书籍时,他如是回答。

“德鲁克是我的英雄。他以无比清晰的逻辑思考、写作,绝对不同于那些浑水摸鱼、专搞流行理论的学术贩子。”

———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格鲁夫说。

“德鲁克清理了我的脑袋。每次和他开完会,他都会提醒我———不要告诉我,你对这次会议有多满意。只要告诉我,下周一你会采取哪些和以往不同的行动。”

———可口可乐前总裁奇奥夫说。(本报综合报道)

第15篇:“童话之父”安徒生

“童话之父”安徒生

This year is the 139 anniversary of Andersen, father of fairy tale.He paed away on August 4th, 1875, at the age of 70.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was a Danish fairy tale writer and poet noted for his children’s stories.These include The Steadfast Tin Soldier, The Snow Queen, The Little Mermaid, Thumbelina, The Little Match Girl, and The Ugly Duckling.

During his lifetime he was acclaimed for having delighted children worldwide.His poetry and stories have been translated into more than 150 languages.They have inspired motion pictures, plays, ballets, and animated films.

Born in the small town of Odense, Denmark in 1805, Andersen’s life was not easy.His father was a sickly man and his mother washed clothing for a living.His mother wasn’t highly educated, she introduced Andersen to folklore.This encouraged his love of stories, plays, and the theater at a young age.These hobbies, which were combined with Andersen’s love of literature, eventually helped him become a famous writer.

Andersen was forced to start working after his father paed away in 1816.For a time, he worked as a tailor, and then in a tobacco factory.At 14, he moved to Copenhagen to become a singer.However, after his voice changed, a director at the Royal Theater arranged for Andersen to go back to school.Andersen began his writing career by writing plays and poems for a local journal.

Then, in 1835, Andersen broke into novel writing with The Improvisator.The plot of this novel is the basis of many of Andersen’s works.In general, Andersen’s stories are mostly about a main character who has to face many problems while he or she is pursuing happine.Despite his succe in novel writing, it was children’s tales that eventually brought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fame.

今年(2014年)是“童话之父”安徒生去世139周年。他于1875年8月4日逝世,享年70岁。

汉斯?克里斯蒂?安徒生是一位丹麦童话作家和诗人,以其童话作品闻名于世。代表作有《小锡兵》《冰雪女王》《小美人鱼》《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安徒生因为“给全世界的孩子带来欢乐”而被高度赞扬。他的作品已经被翻译为150多种语言。安徒生童话故事还激发了大量电影,舞台剧,芭蕾舞剧以及电影动画的制作。

安徒生在1805年出生于丹麦的欧登赛小镇,那时的他日子过得并不好。父亲体弱多病,而母亲则靠洗衣服维持家计。安徒生的母亲没受过高等教育,她带给安徒生许多民间传说。这使得他在小小年纪就热爱故事、剧本和戏剧。这些爱好与安徒生对文学的热爱相互结合,最终助他成为著名作家。

安徒生的父亲于1816年过世,那时他便被迫开始工作。他曾一度以裁缝师为职,之后又在烟草工厂工作。14岁时,他搬到哥本哈根,成为一位歌手。不过在安徒生变声之后,皇家剧院的一位导演便安排安徒生回到学校读书。安徒生为当地一家杂志社撰写剧本和诗作,从而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

1835年,安徒生以《即兴诗人》一书进入小说领域。这本小说的情节是安徒生许多作品的基础。大致上,安徒生的故事都描述主角在追逐幸福的途中面临了许多困难。尽管在小说写作上颇为成功,但最终带给安徒生荣誉的还是童话故事。

第16篇:“苹果之父”辞职信

“苹果之父”辞职信

乔布斯辞职信

The following is the resignation letter (n.辞职书)from Steve Jobs to the Apple board(n.董事会):

CUpERTINO(n.美国地名,古柏蒂奴,苹果公司总部所在地), Calif.–August 24, 2011–To the Apple Board of Directors and the Apple Community:

I have always said if there ever came a day when I could no longer meet my duties and expectations as Apple’s CEO, I would be the first to let you know.Unfortunately, that day has come.

I hereby resign as CEO of Apple.I would like to serve, if the Board sees fit, as Chairman of the Board, director and Apple employee.

As far as my succeor goes, I strongly recommend that we execute our succeion(n.继任) plan and name Tim Cook as CEO of Apple.

I believe Apple’s brightest and most innovative days are ahead of it.And I look forward to watching and contributing to its succe in a new role.

I have made some of the best friends of my life at Apple, and I thank you all for the many years of being able to work alongside you.

Steve

乔布斯致苹果董事会的信函如下:

我一直都在强调,如果有一天,我无法再履行身为苹果 CEO 的职责的话,我会第一时间让你们知道。

很不幸,这一天到来了。

在这里,我提出辞呈,从苹果 CEO 的职位上退下。如果董事会、高层、以及苹果员工认可的话,我愿意担任董事会主席,继续为苹果服务。

至于继任者,我强烈建议继续执行当前的成功计划,并提名 Tim Cook 成为苹果的新任 CEO。

我相信在他的领导下,苹果的未来将会更加光明,更有创新能力。我也期待着在新的岗位上见证,并为苹果的成功添砖加瓦。

在苹果,我结识了很多人生挚友,感谢你们这么多年以来的陪伴。

Steve

第17篇:计算机科学之父

2004年6月7日,是英国数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的阿兰-图灵(Alan Turing)去世五十周年的日子。1954年的6月7日,42岁的图灵过早离开了人世。图灵的过早去世,至少对当年的世界计算机科学领域来说,是一个难以估量的巨大损失。

计算机科学发展到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当这门科学已经如此广泛深刻的影响到全世界的文明进步和绝大部分人的工作与生活的时候,人们理应衷心的感谢象图灵这样做出开创性贡献的人。正是归功于图灵、冯-诺伊曼等人的才智和辛勤工作,让人们更早的享受到了电脑技术的神奇和效率。可以这么说,最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计算机科学界的重大进步,离不开图灵等人的理论奠基作用和多方面的开创性研究成果。图灵是当之无愧的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之父。

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大学生都应该知道,在计算机基础理论中有著名的“图灵机”和“图灵测试”。这些理论简洁的概括了图灵伟大贡献的一部分:他是第一个提出利用某种机器实现逻辑代码的执行,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科学家。而这一点,成为了后人设计实用计算机的思路来源,成为了当今各种计算机设备的理论基石。当今计算机科学中再常用不过的程序语言、代码存储和编译等基本概念,就是来自图灵的原始构思。

了解世界计算机科学发展进程的人也应该知道,美国计算机学会

(ACM)的年度“图灵奖”,自从1966年设立以来,一直是世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最高荣誉,相当于计算机科学界的诺贝尔奖。图灵奖已经被先后授予给了47位计算机科学界的杰出人物,其中包括关系数据库理论的开创者Edgar Codd、程序语言和算法理论的知名科学家Dijkstra、UNIX操作系统的开创者Dennis Ritchie、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理论的奠基人以及苹果个人电脑基于鼠标的GUI界面(也就是WINDOWS图形界面的最原始来源)的首创者Alan Kay、Fortran语言的设计者John Backus、IBM-RISC体系结构的创立者John Cocke等大名鼎鼎的计算机科学家。这个以图灵的名字命名的大奖,代表着几十年来世界计算机科学的重大进步和创新,代表着计算机科学和相关技术产业的一次次质的飞跃,同时,也代表着计算机科学界对图灵的崇高敬意。

图灵的诞辰和去世纪念日,都在六月份。然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去世纪念日更显得特别。图灵的诞辰,只是象其他无数普通人那样,来到这个世界上。而图灵的过早离世,却是当年愚昧落后的社会观念导致的。对同性恋者的无知和偏见,正是杀害图灵的幕后凶手。如今的英国以及世界上其它很多地方,已经从半个多世纪前的落后观念和政策中改变,走向了尊重、平等和反对歧视的现代社会。今天,人们在纪念图灵的同时,除了敬仰和感佩图灵为计算机科学做出的杰出贡献之外,更应该懂得尊重和珍视每一个不同的人。正是每一个各自不同的善良的人,在以不同的方式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假

如图灵能够快乐的多活在世上十年、二十年或者更久,凭着他的才华智慧和探索精神,说不定,我们当今世界的计算机科学以及所有被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的方方面面,都会更加向前推进。歧视和偏见,只会阻碍社会的文明进步,尊重和包容,才能带来社会的繁荣美好。这方面的思考,正是我们纪念图灵去世五十周年的意义所在。

作为个人,图灵是一个同性恋者。不论你在个人观念上是理解或不理解同性爱,有一点是无法否认的:图灵是一个有深邃思想和敏锐智慧的人,图灵是一个勤奋工作和勇于探索的人,图灵是一个广受世人尊敬的人,图灵为我们的社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应该对所有为人类做出伟大贡献的人表达敬意,包括其中的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包括阿兰-图林。

阿兰-图灵(Alan Turing,也被译作阿兰-图林)生平简介(部分资料参考自Andrew Hodges所著的图灵传记“Alan Turing: the Enigma”):

1912年6月23日,出生于英国伦敦。

1931年-1934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学习。

1932年-1935年,主要研究量子力学、概率论和逻辑学。1935年,年仅23岁的图灵,被选为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士。

1936年,主要研究可计算理论,并提出“图灵机”的构想。1936年-1938年,主要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博士研究,涉及逻辑学、代数和数论等领域。

1938-1939年,返回剑桥从事研究工作,并应邀加入英国政府破译二战德军密码的工作。

1940年-1942年,作为主要参与者和贡献者之一,在破译纳粹德国通讯密码的工作上成就杰出,并成功破译了德军U-潜艇密码,为扭转二战盟军的大西洋战场战局立下汗马功劳。

1943年-1945年,担任英美密码破译部门的总顾问。

1945年,应邀在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从事计算机理论研究工作。1946年,这个时候,图灵在计算机和程序设计原始理论上的构思和成果,已经确定了他的理论开创者的地位。由于图灵的杰出贡献,年轻的他被英国皇室授予OBE爵士勋衔。

1947年-1948年,主要从事计算机程序理论的研究,并同时在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领域做出开创性的理论研究。

1948年,应邀加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从事研究工作,担任曼彻斯特大学计算实验室副主任。

1949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把计算机实际用于数学研究的科学家。

1950年,发表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为后来的人工智能科学提供了开创性的构思。提出著名的“图灵测试”理论。

1951年,从事生物的非线性理论研究。年仅39岁的图林,被选

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952年,在当年保守愚昧和冷战的时代,当警察得知图灵与同性朋友密切交往的消息之后,同性恋倾向的图灵被逮捕入狱。在法庭审判过程中,图灵明确告知人们,他认为自己没有做错什么事。在那个观念落后的年代,为了避免被判刑入狱,图灵被迫选择了为期一年的雌性激素注射的所谓“治疗”,才得以重新返回研究工作。

1953年-1954年,继续在生物和物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被迫承受的对同性恋倾向的“治疗”,致使原本热爱体育运动的图灵在身心上受到极大的伤害。

1954年6月7日,图灵被发现死于家中的床上。死因是氰化物中毒,警方调查结论是自杀。一代英灵,就此过早离去,成为人类科学史上的一大遗憾。

第18篇:地球日之父(整理)

“地球日之父”:丹尼斯·海斯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地球日”,是1970年4月22日,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的一个刚满25岁的学生——丹尼斯·海斯在校园发起和组织的。他被誉为“地球日之父”。

丹尼斯·海斯,生长在美国华盛顿州环境幽美的哥伦比亚河峡谷,他从小养成爱好大自然的个性。到了大学时代,他虽然读的是法律,却始终没有放弃对环境问题的关心。

第一个“地球日”活动之后,被称为“地球之父”的海斯先后到史密森尼恩研究所和伊利诺州政府任职,研究制定有关能源方面的政策。以后又得到美国当时的能源部长施莱辛格的赞赏,担任了由能源部经办的太阳能研究所的所长。海斯一直从事环保活动,1988年,他同朋友们一起讨论筹办纪念地球日20周年的活动。他的倡议很快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联合国的支持。

鉴于丹尼斯·海斯在环保事业中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他曾荣获Sierra Club、联邦野生动物协会、美国慈善协会、美国太阳能协会、远离战争组织和Interfaith Centerfor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的最高荣誉奖项。丹尼斯·海斯还荣获了1978年度,35岁以下杰弗逊最佳社会服务奖,还曾被形象杂志(Look Magazine)评为20世纪100个最具影响力的美国人之一,并被国家奥杜邦协会评为100个最杰出的环保人士之一。在2000年又被著名的时代周刊(Time Magazine)提名为100个“地球英雄”之一。

第19篇:《“计算机之父”童年的故事》教学设计

24*“计算机之父”童年的故事

授课教师

杨学良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3、知道阿兰•图灵成为计算机理论的奠基人与他小时侯勤于动脑、勇于实践是分不开。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2、理解小阿兰童年的“怪”与长大成为“计算机之父”有没有关系。

三、教学准备: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家里有计算机吗?那你们知道是哪位科学家最早提出利用机器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的吗?

他叫阿兰·图灵,是计算机理论的奠基人,被人们誉为“计算机之父”。[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词

2、出示小黑板,认读。

(三) 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要求:自由读课文,把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自己解决。自己思考或查字典后,仍不理解的词句意思,课文内容,用笔画出来,做简单批注。]

2.检查读书,全班质疑。

[要求:读书时,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质疑时,认真听同学提问,不重复别人的问题。](他的童年和一般人的童年有什么不同?从哪看出他“怪”?他的童年和长大成为“计算机之父”有关系吗?)

3.默读课文,自己解疑。

[要求:全班同学带着问题,再次默读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小阿兰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内容。]

(三)小组交流,检查自学。

[意图: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注意倾听的能力,思辩能力。]

1.轮流读文,读准字音。

[要求:画出读错的字词句,读完订正,再练读。]

2.提出疑问,讨论解决。

[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后仍不能解决的,小组讨论帮助解决。个人说出答案后还要谈理由。]

(四)全班讨论,检查自学。

1.轮流读书,了解全文。

[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断好句。]

2.讨论问题,解决疑问。

师:通过自学,小组讨论,谁愿意代表小组发言,帮同学解决难题?

[意图:以学生为主体,他们想先交流哪题,就交流哪题。]

(1)表现阿兰“怪”的语句。

[要求:读书上有关语句后,再谈自己的理解。]

(从埋木头水手,用花草制饮料、台阶粉,写书,研究爱因斯坦的理论,做小实验这五件事,让学生抓住描写小阿兰的语言、神态、动作来交流。)

问:小阿兰这么怪,你们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爱钻研,肯动脑,喜欢动手操作的好孩子。)

(2)他童年的“怪”和长大成为“计算机之父”有关系吗?

(①想象力丰富,独立思考,有创新精神,使他长大能够提出有关计算机理论。②童年对科学的兴趣和勇于实践的态度,使他长大能敢于提出别人没有提过的设想,并加以实践。)

问:阿兰•图灵长大成为“计算机之父”,除了刚才同学们分析的两种情况,还有哪些原因?

(他坚持不懈,不断开拓;家长的理解和认可等。学生说的合乎情理,师应加以肯定。)

(五)总结升华,知识拓展。

1.生谈收获体会。

2.交流课外资料。

[意图:培养学生搜集、使用课外资料的能力,丰富学生知识面。]

(六)作业。

摘录自己认为好的词、句。

第20篇:《计算机之父的童年故事》教学设计

《计算机之父的童年故事》教学设计

1、认识8个生字。

2、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3、知道阿兰图灵成为计算机理论的奠基人与他小时侯勤于动脑、勇于实践是分不开。

1、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2、理解小阿兰童年的怪与长大成为计算机之父有没有关系。

一课时。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最喜欢上哪门课?大家非常爱上计算机课,那你们知道是哪位科学家最早提出利用机器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的吗?他叫阿兰·图灵,是计算机理论的奠基人,被人们誉为计算机之父。

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1.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2.检查读书,全班质疑。

3.默读课文,自己解疑。

小组交流,检查自学。

1.轮流读文,读准字音。

2.提出疑问,讨论解决。

全班讨论,检查自学。

1.轮流读书,了解全文。

2.讨论问题,解决疑问。

师:通过自学,小组讨论,谁愿意代表小组发言,帮同学解决难题?

表现阿兰怪的语句。问:小阿兰这么怪,你们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他童年的怪和长大成为计算机之父有关系吗?问:阿兰图灵长大成为计算机之父,除了刚才同学们分析的两种情况,还有哪些原因?

总结升华,知识拓展。

1.生谈收获体会。

2.交流课外资料。

作业。

摘录自己认为好的词、句。

设计教学法之父
《设计教学法之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