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试卷分析在教学中运用(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5-26 08:33:23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分析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包括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愈来愈受到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欢迎,信息技术的运用给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带来很大的变革,成为人们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工具。信息技术如今还在以高速发展,教育也在发展,教育与信息技术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事物,教育离不开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也需要良好的教育支持。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在一起,而单方面的体育教学也需要信息技术教学的辅助才能不断提高质量。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信息技术也是研究的一个课题。

1 体育教学中带入信息技术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本是一个不相干课程,但是,他们之间也有很多的融合点,把信息技术与体育结合,无形中也把其他的学科的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带入到体育学科中去。比如,信息资源是主要的内容之一,再比如人力资源,等等,把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融合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把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的结合在一起,并且使信息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中去,使体育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变,甚至改变传统的老套的教学方法,从教材的局限中走出来,从而拓展教学内容范围,更适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最重要的是体育教学方法变得更加适应于学生的体育学习需要,从而有利于体育教学的重难点得到有效的解决,学生在学习中能以较高的热情参与活动,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体育课也变得更为轻松而活跃,课堂氛围良好,有利于学生参与活动。

2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运用的途径

提高体育学习积极性,形成体育兴趣 学生有了学习的积极性说明对体育有了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更主动的学习动机。心理学研究表明:体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多元化、富有变化、具有情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上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教学方法多元化的趋势开始出现,并且已经替代了传统教学方法,很多多媒体技术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的方式变得简单而有效,比如录像与VCD的运用等。

在足球教学中,已经有了战术的教学,但是战术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是很难理解的,甚至他们在足球比赛中无意中运用了战术也不知道自己是在运用战术。当给他们讲解战术时,他们很难懂。但是,如果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战术教学中去,就可以很清楚地把战术的过程呈示给学生。比如,找一个典型的战术片子让学生看录像,在让学生注意的地方就可以指给学生看,或者对这部分内容进行重新播放,并加以讲解,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战术的配合上,如两队员的配合跑动路线、射门的机会,学生对战术的理解就会加深。当他们在比赛中遇到这样的情况就会灵活处理,而且还能理解其他的战术。当学生在实际的比赛时用到一个成功的战术后,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细化动作,迅速突破动作的重难点 体育教学中运动技术是核心,只有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能后,才能进行科学的体育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到其他不同的体育活动中,在活动中有所创新。在体育课上,当学习一个技术时,很难的动作需要教师去做示范,并对示范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固定而完整的概念。而信息技术可以代替教师,甚至比教师做的示范更好更规范。为了让练习者看到较为规范正确的技术动作,从而让他们掌握完整的技术动作,体育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把要掌握的动作放慢速度,或者暂停进行旋转、定格等,目的是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一个点上。这样做,学生就会更清楚地看到动作的细节,把最难的动作呈现出来,教学过程变得简单有效。很多连贯的、繁杂的动作光凭教师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图像来显示灵活多变的动画,再加上特殊的音乐效果,让学生很容易掌握动作。

利用多媒体进行动作对比,纠正技术错误 学生在进行动作练习时经常发生错误,但是他们对自己的错误动作很难理解,也难做出正确的动作,原因是看不到自己的动作。这时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把练习者的动作录制下来,再与优秀运动员的标准动作进行对比,找出练习者的不足之处,然后分析给他们听。学生会发现自己的动作错在哪里,如何进行改正,从而迅速

改进并掌握。

利用多媒体对优秀学生进行动作创新 很多优秀的学生在一节体育课上很容易就能掌握教师的教学内容,出现吃不饱的现象。这时,教师可以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观看视频,了解动作还需要做得更难、更漂亮。此时多媒体可以提供很多的文字以及图像信息,用快而准的信息把动作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在此基础上就会以更高的要求去完成动作,从而为创新创造条件。

3 信息技术用于小学体育课程的注意事项

加强体育教师自身业务能力 信息技术看起来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事,但是如果把信息技术运用在体育教学中,就需要体育教师学会信息技术,要求体育教师积极参与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实践。如果体育教师不去参与学习,那么,在体育课上运用信息技术就是空谈。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自身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新课程改革要求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变化,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的观念先行,下一步就是学生要适应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所以,信息技术的运用就要在体育课上逐步实施,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授受教师在体育教学课堂上采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并能在学习当中体会到信息技术对自己的帮助,认识到信息技术对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当然,体育教师如果想授受这一挑战,就要具备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不断进行学习,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并乐于运用信息技术的方法、技术进行体育教学。

对信息技术和体育课程要有正确的认识 体育教师不仅可以把信息技术运用在体育教学中,也可以运用它的优势进行理论学习。比如,在网上进行课件的学习,把自己的心得放在网上共享,与其他教师共同学习,通过网络的平台达到所有体育教师共同进步的目的。

总之,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部分,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的工具,利用它来合理地进行体育教学,充分发挥他的优势,让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体育学习,能搜集外界与体育有关的信息来拓展自己的视野,从而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推荐第2篇:分析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分析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转引自“新思考网”

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方法是否科学与正确。学法指导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面向21世纪的学科教学目标之一。也就是说,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注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且要加强学法指导。尤其在新高考与新课程的形势下我们感觉考试主要体现为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和探究问题能力的考查。因此,历史教学必须探究学生如何从“学会”发展为“会学”,历史教学研究也要着眼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让学生初步掌握分析法,不失为学习高中历史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主要从引导学生分析的对象、分析方法指导、学会分析法的效果三个方面进行粗浅探讨与分析。

一、引导学生分析的对象

1.分析历史知识结构

历史知识结构是历史概念的内在联系及其结合方式,是历史学科教育内容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历史知识结构,才算真正掌握了历史学科知识及其体系,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才有物质基础和依托。布鲁纳认为:获得知识,如果没有圆满的结构把它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历史知识结构,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一个高度,让他们从整体上认识历史。历史知识的结构的理解是多种多样的。一个历史事件有时间、地点、人物、过程、起因、结局、影响以及历史意义等等;一个历史阶段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关系、外交国防等等方面构成;一个历史现象同样如此;每一节教材知识都有一个自身的知识结构,在每一节课堂上我们都应该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结构。譬如,我们学习的近代史下册第五章第二节《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就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知识结构:第一是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表现如何?第二我们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如何解决的?第三恢复的表现如何?有什么历史作用?我们在上课时就应该注意指导学生在历史知识结构上进行分析。

2.分析历史显性知识

历史显性知识是学生通过文字表述可以直接感知的。任何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都有其得以产生的原因、其本身的发展过程和对历史产生的影响。分析显性知识,应该把重点放在分析历史因果关系上,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要围绕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历史事件是相互联系的,而在各种关系中,因果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应该创设问题情境,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来龙去脉加以系统分析。如“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教学中,首先从课题分析得出“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历史的显性知识比较明了,我们就从构成历史事件的基本要素掌握知识就行。然后设计问题: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从英国开始?引导学生分析得出: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已经拥有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先进的技术,完全具备了进行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学生通过分析认识到在英国进行工业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分析工业革命的过程时,应该侧重于蒸汽机在纺织部门中的动力作用及其对机器在各行各业普及和发展的推动作用。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时,应该结合教材中的讨论题,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3.分析历史隐性知识

历史隐性知识隐藏在显性知识后面,是对显性问题的深化或对显性问题中若干要素的综合,只有通过显问题才能表现出来。分析隐性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比较艰苦的过程,它需要充分发挥大脑的思维能力。因为,分析隐性问题一般集中体现在对隐含在历史现象背后的理论问题进行剖析。从这个角度讲,分析隐性知识就是进行历史理论分析,可以促使学生思维的升华。因此,揭示隐性知识和分析隐性问题,本身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极好过程。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核心内容是“人类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动摇的人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我们应该站在历史的大背景中分析其进步性,同时要揭示存在于其中的历史的阶级局限性。让学生认识到这里所提的自由和平等是有阶级性的,广大人民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平等。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诸如分析相似或相近历史问题之间的差异,分析历史人物出现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等等。总之,我们要在把握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深挖教材内容,对历史教材中的隐性问题因时因势地加以深入分析,让学生由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真正实现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升华。还有我们的地图里边也存在大量的隐性的知识。譬如我们学习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一节课,我们从中可以梳理总结出英国战后经济发展的原因。因为教材总结了战后西欧的经济发展,我们运用迁移的方法也可以分析。

二、分析方法的提示

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很多,什么时候选用什么具体方法却是件伤脑子的事。选用正确的分析方法,会使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分析方法: 1.首尾呼应法

这种方法多用于分析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背景和历史意义。讲一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时,往往根据革命爆发的原因得出革命胜利后的结果。也就是说,在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背景中已经蕴含着革命胜利后或改革成功后的意义,即以首呼尾、首尾相连。如1640年以前,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触犯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不言而语,革命的胜利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这一方法也可以运用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德意志统

一、意大利统

一、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教学过程中。

2.史料介入法

“论从史出”,史学观点史前人对历史材料经过分析研究得出的。有些历史观点比较抽象,学生不太容易理解,需要引入历史材料帮助说明,通过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去证明历史观点。如世界近现代史(上)第一章第四节中有这样一道思考题:为什么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要以加尔文教为旗帜呢?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联系加尔文教的教义,另一方面应该引用恩格斯的话:“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加尔文的教会体制是完全民主的、共和的。既然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人间的王国难道还仍然听命于君主、主教和领主吗?”这样,学生会通过对史料的认知而明白加尔文教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思想武器作用。

3.纵横联系法

以某一历史事或历史现象为原点,按时间发生的顺序对其前后的问题加以分析,或把某一历史事件发展的过程分成阶段加以分析,这是纵向联系分析法。纵向联系分析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轨迹,揭示历史发展的深度。对某一历史事件参照下的时间相近而空间不同的历史事件加以对比分析则为横向联分析法。横向对比分析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相互联系,揭示历史发展的广度。将某一个历史事件放在历史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的坐标系中进行纵向、横向分析,就是纵横联系分析法。纵横联系分析法,不但能揭示历史发展的深度,而且还能揭示历史发展的广度。纵横联系分析法一般适用于单元小结或阶段性复习的教学中。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就应该把握新航路开辟——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圈地运动——殖民扩张——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殖民争霸斗争——工业革命——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一线索展开纵向分析。同时,还可以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处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法国、普鲁士、奥地利、俄国、日本等进行横向对比分析。这样,学生就能够全面的、立体的了解和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地位和影响等。 4.层次(结构)分析法

不论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还是历史人物的活动过程,都具有多层次的结构形式。层次分析法是循着历史层次结构展开的。进行层次分析,能够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能增强学生理解历史问题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从1789年7月至1793年6月,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由爆发到走向高潮,在整个革命过程中是巴黎人民通过三次武装起义完成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明晰地认识革命过程的层次结构,围绕三次武装起义展开层次分析:1789年7月14日,第一次武装起义,攻占巴士地狱,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制度,君主立宪派掌权;1792年8月,第二次武装起义,攻占王宫,推翻了君主制,吉伦特派掌权;1793年5月底6月初,第三次武装起义,打倒了吉伦特派,雅各宾派掌权,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革命进入高潮。又如评价拿破仑,按阶段可以将他放在督政府统治时期、执政府统治时期、第一帝国时期。就第一帝国时期又可以从他的对内政策和对外政策两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对拿破仑的褒贬抑扬富有整体感和全局感,从而把握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功过。

5.知识迁移法

这种方法主要在解决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型的问题。我们知道历史事件的构成有一定的要件,历史阶段的特点分析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评价历史现象的方法是一分为二的等等。我们以世界历史的内容为例来分析问题。世界历史重大事件的历史意义的分析应该具有三个层面,本件事情对本国的意义和对本地区的意义以及对世界的意义。譬如,1910--1917年的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分析。我们学习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即三层意义,那么墨西哥的革命历史意义教材没有分析,我们可以引领学生从三方面来分析。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第一,革命推翻了反动的迪亚士的反动统治,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为墨西哥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第二,墨西哥革命的成功为拉美地区其他国家的革命树立了榜样;第三,墨西哥革命的成功极大的打击西方殖民主义的统治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的发展。

6.比较对比方法

因为古今中外历史是相通的,我们可以把类似的事件放在一起通过比较分析异与同,更加清楚明了历史事件的内涵与外延。比如分析德国与日本的历史就比较好体现了这种方法。19世纪末期与20世纪初期,德日两国经济崛起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0世纪30年代为什么德日两国走上共同的法西斯道路?二战后德日两国对待战争的态度为什么同?这种不同对两国产生了什么影响?还有苏联与中国两国社会主义大国走上社会主义的革命方式为什么不同?十月革命胜利与新中国成立的共同历史意义什么?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什么苏联瓦解了,中国成功了?通过比较促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历史与分析历史。

三、分析的效果

为了探索分析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帮助学生形成认识的作用,从2005年开始,我们在认真分析了高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确定了实验班和对比班,依据历史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了有计划的实验。通过几年来的实验,我们的确认识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用分析法效果明显。提高了分析主观性试题的能力;学习的主动性有明显提高,积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了思维能力,学会了思考问题。

推荐第3篇: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分析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分析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在信息时代中,高中生物融入多媒体技术给其带来了新的优势,也是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改变的重要途径。研究了高中生物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情况,分析了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优势以及其应用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高中生物;多媒体技术;教学;优势;应用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重要标志,而以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也日益出现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就是以高中生物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方式,利用图片、影视、文字、声音等图文并茂的形式结合进行教学。高中生物课程是一门研究生物形态、结构等的抽象的学科,运用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高中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高中生物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提高了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高中生物教学结合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1.有效地提升?W生的积极性

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直接改变目前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视频、图片、声音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感观进行刺激,改变枯燥、繁多的口述教学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例如在“细胞的生命历程”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将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以及癌变的过程通过视频进行教学,向学生更加形象地展示细胞的生命历程,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使高中生在上课期间能集中注意力,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还可以使高中生更有效率地接收生物知识。

2.极大地优化了教学内容

第一,使课堂内容更加充实。高中生物知识大都比较抽象、微观,仅依靠教师对课本的讲解很难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教师可以在备课期间利用互联网收集与课堂知识相关的资料,再利用课件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微观现象形象化,从而拓展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结合社会时事进行课堂延伸,丰富课堂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

第二,使课堂知识的重难点得到突破。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微观现象形象化。每节课的教学都有重难点,而且重难点往往是关键性的知识,也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障碍。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中一些生物现象,学生无法看到或者理解,成为教学中的难点。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感官获得多重刺激,从而提高学习和记忆的效果,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染色体变异”是在学习了基因突变的基础上进行的,其教学重难点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染色体组的概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使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直观化、具体化、简单化,从而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二、高中生物教学结合多媒体技术的注意事项

虽然多媒体技术给高中生物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其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讲授课程依然是必要的

多媒体技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是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作用的,课堂讲授还是要依学生为主体,以教师讲课为主导。教师不能全部利用多媒体技术,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学生,要分析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适当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以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工具,在课堂中与学生积极互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课件可以共享

教学课件的制作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因此学校生物科组可以采用课件共同制作,共同使用的方法,当然,各个教师可以进行内容调整,适应班级学生的水平。这种做法既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又极大地节约了时间。

多媒体技术中形象具体的图片、声音、视频等,弥补了高中生物课堂中知识繁多枯燥、内容抽象等局限性,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极大地优化生物教学内容,形成一个系统、生动化、具体化、可操作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构建师生的生物知识体系。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结合多媒体技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业.浅谈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J].新课程(下旬),2017(3).

[2]郭瑞波.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高中生物教学初探[D].河南师范大学,2015.

[3]高翠贤.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科教导刊,2015(16):119-120.

编辑 马晓荣

推荐第4篇:模块化教学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模块化教学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摘 要:随着目前教育事业的不断革新,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进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也逐渐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关注。所以,主要针对模块化教学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的教学问题说出几点经验,希望能为其他模块化教学教育者提供一些参考依据,共同为模块化教学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教育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中职数学教学;探究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国的中职数学教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在看到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一个重要的哲学道理,那就是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有好的一面就一定有不好的一面。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将以往的教育教学弊端转变成现在的教学优势,而针对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我们要做到的还有很多很多。笔者经过多年的经验和教训以及一些专业知识,认为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利用模块化教学,创设氛围,乐于探究

中职教育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团队,在教育上有些时候要比其他一些高校更难以实施。众所周知,中职学生的基础并不十分牢固,在教学的很多时候,中职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接收教育教学内容。所以,在教育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依据模块化教学来实现,创设氛围,乐于探究。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两边长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定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将学生平常学到的一些知识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知识模块来教授。而教师们在教授三角形两边长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定理的时候,就可以将物理中和地理中的一些知识融会贯通。又如,数学中的应用题也常常需要我们利用速度来算出距离或者是所需时间。这种时候,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可以利用物理中常使用的速度等于距离除以时间的定理来计算,这样对于学生掌握起这些有联系的知识就会更加容易。学生在数学课上学习过一遍的知识,在物理课或者是其他课上又可以学到一遍,这样相当于是学了两遍知识点,而且就一些学科中间常用的知识点,可以让学生将知识形成模块,在使用之中更加熟练和便利。这是一举多得的教学方法,也是一举多得的学习方法。

二、利用模块化教学,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在以往的数学教育教学中,主要还是以教师的单方面讲授为主,学生主要负责的是接受信息,然后消化信息,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家庭作业、课后作业以及考试中不断强化自己已经学习到的知识点。这样的教育教学并不适合一般的学生,经过实践和时间的检验,它不仅适合中职院校,也适合普通高校。所以,在教学这条路上,很多的教育者都提供了改革措施和教育转变措施,其中一个很有名的就是素质教育模式的提出和实施。针对中职教育而言,以往的教育教学并不完全适合学生学习,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同时也使得学习的成效十分有局限。所以,中职教育教学之中,模块式教学更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喜爱。在教授数学这门课程的时候自然也是不例外的。

关于利用模块化教学,提出问题,引导探究这一块,我们有必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系统又有条理地学习一些知识点和难点。教师可以在教授数学的时候,首先将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做一个全面了解,然后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举例引出话题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利用班级学生自身的一些学习特点,将班级的学生根据若干的比例来进行分组,让他们在接收了教师的问题以后,自主讨论问题。然后在规定的时间里,让学生小组中的每一组派一个代表讲授自己组员所讨论出来的结果。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出自己组员在讨论中无法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将这些问题集合起来,再进行二次讨论,看看其他有没有哪一组能够解决问题的。最后,剩下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教师统一讲解,并且在课程的最后,教师可以利用模块式教学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把知识点整理一遍,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模块,帮助学生记忆。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讨论的时候牢牢记住知识点,并在后来的实践和时间里学会融会贯通,同时,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学生也可以接收教师的模块整理结果,进行二次回顾和更新知识点,使知识点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复习。

三、利用模块化教学,注重过程,体验探究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最为在意的就是学生在每一次大大小小的考试之中的成绩。但是,却并没有实际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其实是很不积极的。所以,针对这一点,我们就有必要转变目前的态度和观念,将教学方式转变成模块式教学方式。

利用模块式教育教学方式来教授学生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物理知识、化学知识、地理知识等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和贯通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将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相互联系起来,在学习和后来的运用之中能够更好地融会贯通。因为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物理中和化学中有很多需要计算的知识点,而在自然地理之中,像是太阳高度角、时差等都需要学生运用计算来完成。所以,数学是最需要利用模块式教育教学的科目。而且,模块式教育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的过程,能够更好地关注学生们的学习动态,帮助教师教学,也在学生有问题的时候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综上所述,笔者在经过多年教育教学之后,吸取了很多的经验和重要的教训,认为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要求我们做好以下几点:创设氛围,乐于探究、提出问题,引导探究、拓宽途径,整合探究、注重过程,体验探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拓展中职学生思维,实现中职教育的腾飞。

参考文献:

[1]马小菲.邢台市中职数学教学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03).

[2]张春年.浅议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模块式教学方式[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3(08).

[3]张戊春.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模块式教学学习方法[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11).

[4]胡玉华.迁移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模块式学习[J].新课程,2013(06).

编辑 薛直艳

推荐第5篇:体验式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王 凯

在现代教育理论中,体验式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应用前景,尤其在语文作文教学中,体验式作文教学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丰富学生的体验积累,为作文写作打好基础。本文以语文作文教学研究为出发点,以体验式教学方法为研究重点,分析体验式教学与语文作文教学的契合点,提出体验式教学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为今后的语文作文教学提供技术支持。

一、指导学生立体化体验生活

(一)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真情实感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中获取写作的灵感。巧妙地引导学生去关心和发现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从对生活细节的思考中获得丰富的情感感悟,进而将这种感悟转变为文字表达出来。首先,教师发挥引导作用,诱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在对生活激情饱满的状态下获得丰富的感悟;其次,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去观察和发现生活,保持对生活高度的好奇心,才能触发敏锐的生活感悟能力。

(二)利用语文活动深切体验生活

就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而言,写作的本质是将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转化为文字形式,是用文字来记录和描绘生活,这就需要学生有真正的生活体验。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体验生活。体验生活的方式多样,科学合理的语文活动最具有针对性和效率性。在进行语文活动设计时,老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的生活状况,寻求与学生真实生活相一致的主题活动,通过开展综合性语文教学来帮助学生获取作文资源。开展的语文活动要将生活体验与作文学习目的整合在一起,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语文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

(三)通过阅读诱发生活体验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环境是有限的,其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也是有限的,这种情况下可借助书籍来丰富他们的视野和认知,利用书籍中丰富的信息来诱发学生多样化的生活体验方式。阅读能够使学生获得许多无法接触到的事物,冲破个人生活的局限,因此阅读是生活体验的又一重要途径。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可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通常为自由式阅读和指向性阅读两种方式。为了保证学生阅读的质量,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些有用的措施,比如设置一定课时的阅读课,创设阅读交流课,以小组的形式交流阅读体会和阅读感悟等。另外在作文教学中,应重视课本与读本的作用,在老师的引导下运用正确的方法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从而诱发学生的体验。

二、引导学生积累阅读体验和生活体验

(一)读书笔记 刘勰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因此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不能单纯地为阅读而阅读,需要从阅读中汲取知识,从阅读中获得体悟,从阅读中获得写作的资料,这就需要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在培养记读书笔记习惯的初期,老师应该充分考虑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情况,采用合理的方法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记读书笔记的方法和内容,比如规定统一的记读书笔记形式,规定完成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等。读书笔记中可以摘录名言佳句,抄录自己感悟较深的语句,并记录感悟内容,打动自己的原因等;也可在阅读完成后在读书笔记中作一篇自己的读书感悟。

(二)体验日记

体验日记有别于读书日记,读书日记是记录读书感悟和摘录名言佳句,而体验日记则是要求学生专门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感悟,以及对生活中发生事件的描述和体验等。生活体验的主体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在体验日记中,老师可以适当地降低要求,不必要求学生像写作文那样计较章法,可以允许他们自由发挥,充分发挥想象力,心里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然后老师制定一个合理的周期,引导学生同一整理。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积累生活体验和感悟,还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具有极大的帮助。

三、借助情境还原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一)营造情境诱发体验

情境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具有特定的作用,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教师营造情境时,需要了解到学生是否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然后才能运用多种手段营造作文教学情境,有目的地导演情境,有意识地制造材料,为学生制造一种场合、一种氛围,引起他们情感的波动,诱发和唤醒学生曾有的生活体验,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

(二)语文互动中丰富生活体验

交流互动是获得丰富生活体验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巧妙地设计教学模式,引入师生或生生交流互动,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与同学分享和讨论各自的生活感触,这样可以使学生的生活体验更加深入深刻。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创建平等、自由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当好学生的听众和导师,让师生与生生之间始终处于热情、自由、平等的氛围之中,然后引导学生将交流互动的体验和感悟及时记录下来。这种更深层次的感受和认知往往能够成为他们写作的最好素材和资源。

(三)情境结束后指导学生完成作文的全过程体验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因此在完成作文后,对文章的修改、润色是不可缺少的。在作文情境教学结束之后,老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一般来说,作文修改的过程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学生自我修改,自我修改的目的一方面是使学生更为深刻地了解和认知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修改习惯;第二步,学生互评互改,可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每个小组选取一位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讨论和评改;第三步,师生总评,通过师生对作文的整体评价最终完成文章写作。

推荐第6篇:三维软件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三维软件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摘要:机械制图教学是机械工程类学生的基础学科,它是本专业学生进行后续机械专业课学习的入门课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机械教学中三维软件的使用变得较为普遍,使相关机械制图教学简单化。我们常用的机械三维软件有UG、PROE、Solidworks等,它们在机械三维图制作中各有独特优势。本文从常用机械三维软件的介绍入手,对机械制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三维软件教学的应用及意义做相关介绍。

关键词:机械制图;三维软件;教学

引言

机械制图课在机械类专业中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是如何进行机械图纸的阅读、制作,如何对实体零件进行剖视和如何通过剖视图想象实体概念,以及如何对部件进行组装等。然而此课程无论是从教,还是学的角度衡量,都是比较抽象、困难的。过去传统的机械制图课教学只能进行手绘和口头描述,而缺乏实体或相似体,从而造成学生很难进行空间想象,不利于学生理解,效果较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机械教学中三维软件的使用变得较为普遍,使相关机械制图教学简单化。我们常用的机械三维软件有UG、PROE、Solidworks等,它们在机械三维图制作中各有独特优势。

1三维机械软件介绍

UG介绍:UG NX是集辅助设计、辅助制造等于一体的三维软件,是著名的UGS公司(美国)的重要产品,是组成PLM的重要模块。PLM涉及对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数据管理等提供解决方案。UG软件可适用于多种行业,如机械领域、汽车领域、轻工业产品等,为其提供集成化的服务。

PROE介绍:Pro/E是PTC公司(美国)的著名产品,其在三维软件的地位突出,被得到世界级认可,得到广泛推广和使用。Pro/E软件有显著特点,它首次采用参数化设计,模块化分装,进而实用性和便捷性增强。其功能也是较全面,包含制作实体零件、部件或整件的组装、实体的上色等,另外如筋、槽等构建的专用功能较全面。

Solidworks介绍:Solidworks于1995年就被开发出来,创制公司是solidworks公司(美国)。它也是多个模块组成,各模块功能较为独立,操作者可以结合实际需要进行调用。Solidworks具体操作包含草图创建、零件创建、装配、仿真、工程图创建等,此软件操作相对简单,比较容易上手。

2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机械相关专业教学中,机械制图是较为关键的专业基础课,那些新人门的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只能采用手绘或口头方式进行知识描述,偶尔才能借助实体模型,且模型种类不足,这样学生学习较为困难。尤其是在剖视图、零件装配的学习上,传统教学方式缺乏演示,学生常常摸不到头脑,难以消化吸收。

(2)现在社会科技发展较快,相关机械行业大都采用了三维软件进行辅助设计或制造,他们招聘时也多向了解三维软件或三维软件所设计图纸的人才靠拢。因此如果学生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缺乏对三维软件设计图纸的了解,应聘中就缺少竞争力,所以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引入三维软件成为必须。

3三维机械软件教学中的应用

3.1教学中涉及零件图纸时的应用

初学机械制图课程的学生,对课本上的零件图缺少整体概念,也缺乏空间想象,因此引入三维软件辅助教学比较有实际意义。我们拿减速器的轴做例子,教学中可以对轴进行一步步的创建,让学生了解轴的大概生产工序,对倒角、键槽等也做到明白。具体步骤如下:可以先制作圆柱体,再对其进行不同轴径的切削,从而模仿实际车床工序;然后对其两端进行倒角,对齿轮安装处挖出键槽,从而让学生明白倒角、键槽含义。另外,可以将实体零件进行旋转演示,让学生做多角度观察,增加他们对零件的了解。

3.2教学中涉及视图时的应用

机械制图课有三视图、剖面图等的教学,学生只凭想象有时无法达到教学预期效果。这时可以借助三维软件进行多角度视图的呈现,让学生更直观领会。尤其是剖面图,可以进行实际零件的切断,来展示零件断面,从而让学生对剖面图理解更轻松。另外,采用三维软件可以导出零件的各类工程视图,让学生清楚零件到视图的转化。

3.3教学中涉及装配时的应用

装配教学也是机械制图课的基本知识,应用三维软件演示装配过程和装配体,毫无疑问更是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我们仍以减速器为例,通过三维软件对减速器下箱、高速轴、低速轴、齿轮、上箱、螺栓等各类零件进行实际装配,这既能让学生明白减速器的构成,也让学生学得各零件是如何进行配合的,如同轴、对齐、重合等配合方式。另外,三维软件的爆炸图演示,也同样可以让学生理解整个减速器的具体零件结构。甚至仿真功能的演示,让学生对减速器的工作状态有明确判断,反过来有助于学生对减速器的理解。

4结论

机械制图课程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读图、画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便对以后的专业课学习做好准备。在教学中运用三维软件可以使教学活动更轻松,这既表现在教师在知识传达上,也表现在学生的学习理解上。总之,三维软件在机械制图教学上的有效运用,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

推荐第7篇:在作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在作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兰光小学

杨金莲

语文教学中写作训练是最关键、最综合反映学生能力的一个环节。我从事语文教学以来,一直努力探索一条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拓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文途径。随着以计算机、网络为主体的多媒体技术与教育的联姻,新世纪的教学时空如星云一般空前拓展,面对丰富和快捷,前瞻的选择或许就是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冲浪”的阵地。我经过几年将多媒体运用于教学的尝试,深切感受到多媒体犹如一缕春风,一扫以往作文课的枯燥沉闷,给课堂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学生阅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是学习语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是自外而内的表达,是运用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以学习语言为基础,必须通过阅读的内化吸收来完成。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不仅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传统教法中的“读”,主要有教师范读、学生默读、朗读等形式,篇篇课文皆如此,长年累月无变化,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乏味。对教材中一些叙事性较强的记叙文及抒情味较浓的散文,如果采用与教材配套发行的课文朗读录音,其效果就会大不一样。我们知道,播音员的语音平稳和谐,娓娓动听,主持人的语气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令人赏心悦耳。然而,每个人的才能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教师既有播音员的声音又有主持人的语气,而在教学中运用录音媒体便能扬长避短。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自己没有或很少听到过的专家、名人的朗读录音怀有极大的兴趣,注意力会更加

1 集中。用录音作示范和在因条件限制难于表现的伴奏、演唱等的情况下采用录音,可以使学生正确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帮助学生掌握规范的声调,使学生认识改进自己的发声练习,从而达到教学要求应有的意境。录音手段的运用,也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进行启发,指导教学。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再现了艺术形象,引起学生共鸣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普遍患有“畏难症”。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给材料作文,教师在提出写作要求后,尽管反复提示、启发、引导,学生还是不知从何处下笔,常有“无话可写”之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获取写作素材。由于学生平时并未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乱的,面对作文题目自然也就难以下笔成文,而多媒体网络中,浩如烟海的信息,恰恰可以让学生汲取丰富的知识,可以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未知领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阔学习者的视野。

1、要写好作文,观察是第一步。观察是否深刻、细致,直接关系到文章质量的高低。观察深刻,感受、体验就深,就能触发写作动机,发现题材价值。由于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因此很多小学生虽然置身现实生活中,但对现实生活里的人和事、景和物缺乏细致观察,难以发现其间内在的联系和发展关系,以至于出现作文内容重点不突出、条理混乱,不能清楚地写出所见、所闻、所感。因此,需要教师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导学生

2 按顺序、有重点地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而多媒体课件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多媒体可将文字、声音、图像直观形象地显示出来,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把图中的事物作从小到大、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从表面到本质的处理,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反复观察、从而使学生的观察逐步做到有序而细致。如指导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时,先在电脑上显示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再用“闪烁”的方法,按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向学生显示,并充分利用特写镜头、慢镜头、定格、重播等功能指导学生观察,把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时再让学生说一说小白兔可爱的外形,由于学生观察有序而细致,因而他们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2、再现场景,能较好地解决怎样写的难点,为学生描述创设了条件。由于再现场景,使观察的对象比较集中,观察的时间比较充裕,学生有充分的感知过程,还可以在再现的场景中自选画面,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描述事物,这样就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又培养了思维的多向性。我在指导写《美丽的秋天》时,让学生说“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学生想象不出,于是,我播放了有关秋天的一段录像:在悠扬的乐曲中,一幅幅金秋的美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有果园,有稻田,有田野,有庄稼,有水果……看完录像,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争着说,“我到果园里寻找去秋天,我发现了黄澄澄的梨,我认为秋天是黄色的。”“我来到了田野,我发现了红红的辣椒,我认为秋天是红色的。”“我到果园里寻找去天,我发现了紫色的葡萄,我认为秋天是紫色的。”……紧接着我说:“我们大家发现秋天有这么多颜色, 3 我们说秋天是五颜六色的。”学生的思维的到了充实和发展,学生开阔了思路。

3、大量、广泛地阅读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Internet下载与学生作文相关的资料,也可以教给学生如何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方法,指导学生上网去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以往要求学生阅读作文的内容,学生总是显得兴趣不浓,而现在要求学生自己去寻找、下载有关的资料时,那色彩鲜艳的图画、优美动听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内容能深深地吸引学生,唤起他们学习的潜在意识,激发他们的兴趣、情感。改变了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的被动地位,使学生逐渐由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积极的知识探索者,主动的能力构建者。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三、改变评改方式,提高评改质量

评改是学生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它的作用是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以不断提高作文质量。“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大家在多年的作文教学改革和探索中所形成的共识。于是相继出现了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生自改、小组互改及师生综合改等评改作文的方法和措施,但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毕竟有限,且操作程序繁复,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于是,我将作文评改方式由纸上转到电教媒体中,评改方式由针对个人转向面对集体,师生共改,集思广益。具体做法是:学生写成作文后,教师浏览,并按训练重点和作文要求,选择反映共性问题的好、中、差作文数篇,投影在银幕上。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教鞭所指之处,或教师示范改,或师生评议作者改,或学生多人“接力”改,等等,方

4 式灵活。虽均为口头评改,但却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和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无论是肯定作文的成功之处,还是纠正有代表性的错误,均能做到视听结合,集体受益。

总之,多媒体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为学生的作文引来了活水,给作文课堂注入了新的生命。在作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媒体,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与学之间架起科学的桥梁,发挥语言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推荐第8篇: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南漳县武安镇白龙中心小学 尹松刚老师

内容摘要:运用多媒体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改变教学的呈现方式,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本文论证利用信息技术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多媒体 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语文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所以语文教师要尽量运用多媒体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改变教学的呈现方式,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现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其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唇耕舌耘、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教学手段。由于语文本身包罗万象的特性和学生认知心理尚未成熟,课堂里经常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讲台下学生却听得兴味索然的景象。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能把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一个更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这样,直观形象与联想、想象相结合,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体味作品中所创造的意境,迅速而正确地把握文章的内涵。

如在《大自然的语言》教学中,通过播放歌曲《春在哪里》创设情景引入,随之通过多媒体向大家展示几幅美丽的图片,再用一系列的配音图片(如小鸟的叫声,青蛙的叫声,小河流水声,夜晚中各种昆虫的混叫声等等),描述课文内容,给学生一个听觉、视觉的刺激,让学生知道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好像在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新奇的知识,引起学生学习这一节课的欲望,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学习过程中再播放文章朗诵,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确实存在着语言。这样让学生在自身与课文文字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并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

在长期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了“情景教学”在学习过程中的重大作用,而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看作是“情景教学”的一个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声、形、色

俱备的这种特质,创设模拟各种生活情景,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能全面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对重难点的消化和理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

如在教学《看云识天气》时,由于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介绍了各种云的形状,但对于生活阅历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中学生来说,那一个个生疏的气象名字,那一种种差别不大的云,着实让很多学生难以理解。这时,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查找到了相应的图片,并配以简要的介绍文字,使学生对每一种云都有了直观的认识,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既加深了学生印象,又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扩大课堂容量

语文教学如果仅依靠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信息量是十分有限的,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要。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整合相关的资源,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如在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可以把电视剧《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占据二龙山等片段剪辑下来,应用到教学中,同时引导学生认识鲁智深,会讲述他的故事,还要指导学生观察鲁智深的言行举止,乃至神态变化,分析、思考、讨论鲁智深的形象特征。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好汉歌》等电视剧中的歌曲,并链接后人对鲁智深的评价;还可以同《水浒传》中其他人物进行比较阅读,这样就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了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明了方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而现代信息技术交互性强,反馈及时,这个特点对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认识基础,不同的兴趣爱好及不同的学习情形,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材料,自由地选择合作伙伴,自觉地探究有关问题,对学生把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解决学习疑点,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如在教学《荔枝蜜》一文时,针对本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作者为什么用《荔枝蜜》作为题目,而不用《蜜蜂》作为题目呢?他还写了哪些文章?作品的主要风格是什么?他的这篇文章想告诉人们什么?从作者的这篇文章或其他作品中找出相应的依据。鼓励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寻找答案,去探讨问题,教师只是适时地点拨或提示。

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必然趋势,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努力寻求现代 教育技术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语文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教材

推荐第9篇:在教学中如何运用电子白板

在教学中如何运用电子白板

作为数学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电子白板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电子白板技术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去,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喜欢上这门学科。

一、合理运用电子白板,优化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使得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伴随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电子白板的出现,犹如黎明前的一缕曙光,为数学教师指明了方向。它能为我们带来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以及多变的图像,这样新鲜的学习气息,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促使他们发挥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如:在教学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单纯的画几个平面图形,或空洞的语言解释显得很枯燥,于是设计了这样一个画面:首先出示一幅游乐场的情境图:“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游乐场玩?今天我要带大家去游乐场玩,你们愿意吗?”接着画面上出现了超级大转盘,并伴随着游乐场中人们的尖叫声。所以,学生一下子被这神秘的画面所吸引,欢悦的笑容立刻在学生们的脸上绽开。

二、及时应用电子白板,深化课堂训练,提高学习效率

电子白板在练习课中的应用相当方便、直观,利用电子白板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如:选择、填空、画图、抢答等形式,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练习题型单

一、枯燥的问题,既能使学生巩固新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灵活利用电子白板的存储功能,使课堂教学过程得以再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课堂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需要完整的板书,特别是一些论证题目,为了让学生学会书写论证过程,教师往往需要一边讲解,一边板书,有时候为了发现问题或给学生做示范,往往要进行一些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而传统的黑板只能记录当时发生的教学过程,一些精彩的师生、生生思维的碰撞和学生容易发生的错误无法课后再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而电子白板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可以记录下白板上发生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所有细节,而且随时可以方便快速地回顾讲过的内容,因此借助白板的这一功能,教师和学生在归纳总结时,就再也不是一种空对空的过程,甚至于方便教师在某些环节进行补充和调整。

由此可见,电子白板的出现使数学教学轻松做到数形结合,在视觉和听觉的结合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建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掌握。

在教学中如何运用电子白板

南阳市第七小学

杜春兰

推荐第10篇: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运用

多媒体在聋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张应华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正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就暴露无遗,特别是在聋校体育教学中尤其突出,教师面对的是不能说也听不见的学生,他们只能靠直观感觉。因此,多媒体课件在体育教学中的互补作用更显重要。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既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具体动作的认识和形象性,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动作的技术要领。

关键词:体育教学 多媒体 学习兴趣。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师的原因,有三个不利因素影响体育教学效果。

一、教师的喜好和特长影响教材的选择

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而一个新的运动技能的形成,必须通过教师用精练的言语讲解和标准的动作示范,学生通过听、看来感知技术过程,而且“看”是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这样就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示范能力,否则很难把示范动作做的很规范,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一个失败的示范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因此每个体育教师在具体安排教材时,总是把自己喜欢的、善长的内容安排的较多。时间一长,势必影响学生全面发展。这种现象在传统体育

教学模式中是普遍存在的。

二、教师的年龄影响教材的选择

人们常说:“体育不养老”体育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完成动作的能力一定会下降的,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就会回避那些难以示范,技术性强的动作,也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随着目前经济条件的改善,物质生活的提高,有许多中青年体育教师虽然年纪不大,但已是大腹便便,行动上有一定的障碍,这样实际上也妨碍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造成教材选择上的单一化、简单化。以上现象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是无法克服的。

三、动作技术示范难影响教学进程

大家都知道,在体育教材中有很多腾空、高速、翻转的技术动作。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也就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教师放慢速度又影响动作的完整性及效果。这时教师只能反复示范,重复讲解,最终的结果是影响了教学进程,而且,过多的讲解和示范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认识。这也是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难题。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随着课堂教学手段的巨大变革,多媒体的出现,多媒体课件已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新的教学手段,对于解决上述问题将起到积极作用。

一、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灵活运用、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能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可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主要因素是学习动机和兴趣,这是学生智利发展的重要动力。运用多媒体,通过声、形、动作等因素的交替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控制,激发学生去探索,去创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有密度、有强度、有情感,使学生自始至终在情境交融,兴趣盎然中动情明理。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录像演示跳远的慢动作,从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学生观看以后,他们觉得跳远的动作好像是在空中飞跃,课堂激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全面领会了跳远的全过程。

二、提供直观感受

多媒体教学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通过画面、图片、声音等综合性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生动的、真实的形象,并引导学生发展思维,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向学生们介绍前滚翻的技术动作时,如果用传统的示范、讲解方式来进行教学,效果是不理想的。因为在上课时,老师将完整的动作示范出来以后再进行讲解、分析,所讲的一切都较为抽象,不易让学生理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很难完全掌握。然而,如果在上课时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前滚翻的整个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通过屏幕展示教师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将蹲撑—两手撑垫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滚动—枕骨、肩、臀部依次触

垫—抱小腿团身成蹲撑的文字解释出示在相应动作的旁边,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这样,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练习起来便会更有劲,更主动,对动作要领便能直观理解,掌握技术动作也就更快。这点也符合了青少年对直观、有趣、新奇的事物更容易理解,更具有强烈认同感的这一心理特征。又如:多媒体教学对指出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和纠正方法也有很大的作用。那么我们可以运用画面演示各种错误动作,学生通过认真观看画面,动脑思考。然后,通过教师仔细分析、讲解产生错误动作的根源后再进行改正。另外,还可以将一些优秀运动员的比赛录像剪辑到教学软件中,在上课过程中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对滚翻动作在运动中的应用有个初步认识,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这样对以后在室外继续练习前滚翻动作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准确合理的处理教材,安排教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重要一点,便是如何将教材重点、难点突破,以达到让学生理解、掌握动作的目的。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动作的重点难点都要由教师反复示范,着重指出,一堂体育课中要重复多次。遇到复杂、迅速的运用,不利于学生观察和仔细了解每一动作细节。运用多媒体教学进行授课,就会避免上述存在的问题。教学时教师的运用讲解示范,直接播放给学生看,学会的同学可以进行练习,不会的同学可使用控制按钮重复播放动作的讲解示范。并且,教学

的重点难点的体现也十分明显,用特定的声音、图标显示,提醒学生注意。同时运用得体可行的教法显示,形象地解决重点难点,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全面地掌握动作,提高教学实效。

四、电教媒体,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应当在主体意识支配下的自觉行动,特别聋校学生的自身特点,通过电教手段将现代的动作技术引进体育课,以其绚丽多彩的画面、动作展现给聋生,自始至终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行教学媒体的优化组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我在讲解蹲踞式起跑时,用录像演示:“各就位”、“预备”、“鸣枪”的全过程,它可以引导学生加深起跑,全面领会动作要领。另外利用多媒体画出运动员在100米比赛的四个环节。首先让学生对图中所示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析,并指出运动员在跑的过程中受力部位与易犯的错误和动作的配合顺序,使学生头脑中建立了初步的动作概念,再采用一些有效的练习方法。本节课在教法上与以前明显不同,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体育骨干在学生中的地位,从观察到教师结合图片阐述,到学生的实践体会,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化难为易、化动为静,强化学生的理解力

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阶段。运用计算机把所教学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变动为静,变快为慢,有利于学生理解比较复杂的、抽象的知识。例如:在教学一套完整的单杠联合动作时,如果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在课件的制作时,我们可以先采用从体操大赛

中截取下来的一段单杠动作让学生欣赏,感受来自体操的美,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及信心。接着运用动画效果,把本套单杠的联合动作演示一遍,并穿插上重点、难点,最后,我们把素质好,有一定特长的教师的整套动作拍下来,做进课件,然后演示给学生看,并运用暂停,慢放等手段加强学生的记忆。这样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弥补了教师的自身缺点或条件的限制,从而为教学的全面打下了扎实基础。

在实际应用中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缩短了教学过程,学生也乐于接受。尤其是在示范快速、复杂、腾空等动作时效果更显著。更重要的是多媒体课件能够把老师做不好或帮不清的动作环节表达清楚。如:在教学\"鱼跃前滚翻\"的时候,学生很难把握“跃”的感觉。同时,滚翻时容易塌身,而教师在示范时也只能一气呵成,一放慢,动作就容易失误,所以,如果运用多媒体制作就简单多了。

这样一来,教师就不用“扬长避短”了,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就会从全面发展学生各项素质的角度出发,而不受自身因素的影响。同时制作课件的过程也加深了教师对各项技术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讲解技术要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解决传统教学中解决不了的难题。

参考文献:

1、《创新教育论纲》

2、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3、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设想 体育学刊

4、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模式及发展趋势《中国电化教育》

5、《中国学校体育》,2005年2期

第11篇:角色扮演在教学中的运用

角色扮演在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角色扮演法是一种以教师引导,“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教学方法,以“理论理解―思考与观察―行动体验”为顺序的教学方法。《营销心理学》课程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原理及实务的许多环节都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开展教学。具体操作可分为六步走。

【关键词】角色扮演 教学 营销心理学

《营销心理学》是以市场营销学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一门实践性与操作性极强的应用课程。其重点在于分析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制定具有正对性的营销策略。一方面,各章节内容中部分心理学理论存在重复运用实践,理论知识便于学生掌握;另一方面,学生作为消费者中的一员,便于通过观察和亲自体验来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因此,本课程中运用角色扮演既能提升课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够在实践教学中,使学生会学到并逐步掌握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角色扮演法”全称为“角色扮演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一个真实的、涉及价值争论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对出现的矛盾进行分析,并且让他们扮演其中的人物角色,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逐步学会解决各种价值冲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且养成良好社会行为的教学过程。

1.角色扮演法在教学中的作用

1.1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

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一人独占三寸讲台不停灌输,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方式。在信息快速传播的现今,学生接收信息途径繁多,接收新知识能力提高的同时大学生个性鲜明,表现欲强,课堂中将自学与参与角色扮演方法结合起来,既能增加学生学习主动性,接收更多知识,同时满足学生自我表现需求,获得教师、同学的认可,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1.2增强学生责任感和合作沟通,教师更好把握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在角色扮演中,参与的学生各有分工,个人表现影响团队成绩;本组成员需要分析行为中体现的理论知识,并要评分点评表演组的效果,责任心增强,兴趣更浓,并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会得到培养,教师对学生认知过程的规律以及学生个性特长会把握得更为准确,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目的。

1.3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完善自我人格

现在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完善自我人格,而角色扮演法满足增强学生的社会角色意识、学会互换角度的方式体谅和理解他人,培养价值判断能力、促进自我完善的需要。《营销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其中存在大量互换角度,理解他人心理的内容,学生通过社会场景再现,分析消费者购买心理,并对具体争议问题和矛盾情节进行分析解决,达到自我不断完善的要求。

1.4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通过角色扮演法教学,教师能够更好地从学生在设定社会情境中的外在表现和情绪,增进教师对学生不足和需求的了解,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同时,在角色扮演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甄选知识点,并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情景再现,其中会有大量不确定因素,教师必须提高在教学中的组织能力,不断提高对教师角色的全面认知和自我完善。

2.角色扮演法实施的六个步骤

角色扮演在《营销心理学》课程教学中,从知识点选取到学生实施程序,需要以下六个基本步骤:主题选取――角色扮演小组(成员)评分标准――场景设定――角色扮演人员分配与准备工作――角色扮演实施――学生互动(点评讨论总结)。

2.1可操作性的主题选取

角色扮演教学过程中,主题的选取是整个角色扮演能否成功的关键。用于角色扮演的问题情境可以是:突出的社会现象、社会机构之间的冲突、人际之间的矛盾、个人遇到的困扰或疑惑等。《营销心理学》中具有较多涉及人际之间的矛盾与个人遇到的困扰或疑惑的内容。这些内容的解决方案往往存在多样性,同时这些问题学生感同身受,便于体验与理解,但深入理解又具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也能够实现学生的成就感的需求。《营销心理学》教学中主要可选择的主题见表1。

表1 《营销心理学》教学中的主题选择示意表

主题 设计理论内容 时间安排 建议

顾客个性心理特征与营销对策 顾客气质、性格、能力差异的行为表现;营销对策 课前布置;

扮演时间7―10分钟 可选择2组学生,一组扮演顾客,一组扮演营销人员

不同类型消费者购买行为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消费者消费者行为的差异;现场销售对策 即时扮演;

表演时间:5分钟以内 由小组抽签决定本组表演的消费者类型,由场下学生判断其表演类型

售后矛盾的解决 商品销售与服务心理效应 即时表演;

表演时间:5-10分钟以内 可选择销售服务中的某一段或三个阶段

销售谈判 推销与劝导心理效应 课前布置:

表演时间:8分钟以内 可选择2组学生,一组扮演顾客,一组扮演营销人员

2.2具有指导性的角色扮演小组(成员)评分标准

表面上,评分标准是作为学生角色扮演的激励措施,在实质上它却对整个角色扮演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营销心理学》评分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评分标准在保证团队合作激励的同时,仍需体现小组成员的差异化表现,对个人表现进行激励;(2)主题体现评价,不至于偏离教学目的;(3)创新模式评分,能够激励学生打破常规,采取创新多样的表现方式展现内容;(4)仪容仪表及道具准备评分,体现学生平时观察能力。具体评分如表2所示。

表2角色扮演小组评分标准

评分

项目 主题体现

(3分) 表演技能

(2分) 团队合作

(2分) 仪容仪表(道具准备)(1.5分) 创新性

(1.5分)

小组得分

2.3销售场景设定

角色扮演法在教学中运用时需要为学生界定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场景。《营销心理学》课程中可选择销售场景作为社会背景。一方面,销售场景是本科中重复性较多的具有代表性的场景,另一方面,该场景学生较为熟悉,便于观察、模仿,具有较高的操作性。

2.4多种角色分配方式

对于参加角色扮演的角色分配方式上可采用三种方式,一种由教师根据对学生个性等了解的基础上,与学生沟通选择确定学生角色;第二种方式,将班级学生分组后,由小组成员自主决定自己的角色;第三种,可将角色写在一张纸上,由学生抽签决定,这样具有较高的随机性,对学生有较大的挑战,但也容易出现学生个性不适合角色的情况。对于未参演的学生可以通过提前布置几道观察性问题,让场下学生思考;或者让场下学生为场上学生的表现准备好总结与评价,为下一步的讨论交流做好基础工作。

2.5宽松的角色扮演实施过程

角色扮演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选择主题的复杂性、难易程度决定学生准备的时间。一般主题较为简单的,可在课堂中让学生简单交流后即时扮演;而相对复杂的内容,可提前让学生在课下进行理论知识和角色扮演具体操作方法进行交流讨论。具体时间分配见表1。一般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不必拘泥于场景的限定,鼓励学生采用具有新意和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2.6案例讨论总结

在角色扮演中,场上学生往往对知识点的学习较为全面,但未必深入;而场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明显不足,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场景分析总结将是整个角色扮演中的点睛之笔。在讨论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对不同角色中体现的主题进行界定,引导学生讨论不同角色对问题的不同界定分别导致的差异性后果。这种深入的讨论及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最后,教师要运用营销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对角色扮演内容和讨论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各自角色行为的深层动因和行动方案的理论依据,使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感性认识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以在日后的生活工作中加以应用。

3.结论

角色扮演法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有目共睹。但角色扮演法在操作中具有较大的难度。对学生和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做铺垫就会没有深度,如果教师没有很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就显示不出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优越性。”但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注意:(1)合理安排角色扮演时间。由于每一门课程都需要在有限的课时内来完成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由于角色扮演法中,学生是主体,每一个场景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每一门课程需要合理分配角色扮演的次数和时间,也可在场景布置的同时给学生制定好时间的限制。(2)轻松的课题气氛。学生只有在轻松的氛围下,才能够激发出其潜能。(3)团队的组建。角色扮演中主要是以团队的方式开展,因此,团队组建是否成功将对后续情景教学法的实施是否到位起到关键性作用。团队组建的方式主要有3种:学生自愿组建团队、教师界定组件条件学生自主组建(如限定性别比例分组)、教师随机组建团队。从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第二种方式较为合适。团队人数来说一般为5-6人即可。

虽然角色扮演会花费较多的教学时间,但这种教学方式的问题解决过程和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和进行恰当行动的能力。因此,应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倡导角色扮演法在《营销心理学》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质量都能得到快速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蔡敏.“角色扮演式教学”的原理与评价[J].教育科学, 2004(6).

[2]Robert L.Brennan.Misconceptions about Generaliz-abilityTheory[M].Educational Measurement: Iues and Practice, 2000:93.

[3]刘英.谈谈角色扮演教学法在成人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4]贾焕杰.谈“角色扮演模式”的交际原则和育人功能[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第12篇:数学史在教学中的运用

数学史在教学中的运用

通过学习《数学史概论》,我了解数学历史的变化,研究数学的进步历程,以及熟悉关于外国数学史和中国数学史具体的分期模式,了解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关系。逐步学会运用数学史的资料、数学史的研究成果于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之中。从而丰富了数学教育的内容,活跃课堂,使之趣味盎然。

在数学史这一章中,我掌握了关于数学史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数学史分期的标准。数学是历史最悠久的人类知识领域之一,构成了科学史上最富有理性魅力的题材,认识到“不了解数学史就不可能全面了解数学科学”。人们对数学的理解在不同年代是不同的,如公元前4世纪,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将数学定义为:数学是量的科学。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对数学的定义做出了修正,用“模式”代替了“量”。这种“模式”有着极广泛的内涵,高度的概括性,获得大多数数学家的认同与接受。通过本章的学习,我对数学史有一个总的认识,并体会到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下面按数学史的分期介绍我的学习心得。

说起数学,首先提到的是数学的起源,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人们对数的认识始于原始人在采集、狩猎等生产活动中注意到数量的差异。接着对数的认识越来越明确。于是出现了记数,有石子记数,结绳记数和记痕记数等。直到距今大约五千年前,终于出现了书写记数以及相应的记数系统。通过学习,我掌握了关于书概念的形成,数域的扩展的一般规律,了解古代代数与几何的基本成果,使我对数学的形成与发展有一个重新的认识,更深刻地了解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接着,数学进入了初等数学时期,时间为公元前6世纪到16世纪。在这个时期,首先掀起新的数学浪潮是古代希腊,他们具有典型的开拓精神。现在所知最早的希腊数学家是泰勒斯,他将几何研究引进希腊,发现了许多命题,他获得了第一位和论证几何学祖鼻的美名。希腊论证数学的另一位祖师是毕达哥拉斯,他是继泰勒斯之后将这门科学改造为自由的教学形式,而毕达哥拉斯学派在政治上倾向于贵族制。受到希腊民主力量的冲击并逐渐解体,希腊波斯湾战争以后,雅典成为希腊民主政治与经济文化的中心。希腊数学随之走向繁荣,学派林立,有:伊利亚学派、诡辩学派„„其后,希腊数学的中心从雅典转移到亚历山大城,这一时期史称希腊数学的“黄金时代”。先后出现了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和阿波罗尼奥斯三大数学家,他们的成就标志了古典希腊数学的巅峰。盛极一时的古希腊学术中心亚历山大城,几经兵火,走向衰落,希腊古代数学自此落下帷幕。然后,中世纪数学的主角是中国、印度与阿拉伯地区的数学。中世纪数学表现出强烈的算法精神,其中中国繁荣时期,有《骨髀算经》与《九章算术》,刘徽和祖冲之父子的数学成就,使魏晋南北朝成为中国数学史上一个独特而丰产的时期。而宋元时期达到了中国古典数学的顶峰。自元末以后,受漫长的封建社会影响,中国传统数学表现出日趋严重的停滞性与腐败性,逐渐衰微。最后,在印度和阿拉伯数学的影响下,初等数学进入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阿拉伯在保存和传播希腊、印度甚至中国的文化,最终为近代欧洲的文艺复兴准备学术前提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学习了这个时期的数学史,我明白了一个国家不可能永远处于世界发展的巅峰,有兴盛,也有衰落。同时了解我国在这一时期为数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出现了许多重要文献。可是到了元末,由于“天朝帝国”的妄大,自守,中国传统数学逐渐衰落。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多联系到我国传统教学的特色,让学生了解一些中国古代数学原理,加强了弘扬中华古代文明的意识。

到了17世纪—18世纪,数学进入了近代数学时期,欧洲人在数学上的推进是从代数学开始的,它是文艺复兴时期成果最突出,影响最深远的领域,拉开了近代数学的序幕。近代数学本质上可以说是变量数学,变量数学的一个里程碑是解析几何的发明。了解笛卡尔的事迹,从中悟出人生的哲理,并运用于今后的教学之中。解析几何是代数与几何相结合的产物,它将变量引进了数学,使运动与变化的定量表述成为可能,从而为微积分的创立搭起了舞台。其中,牛顿和莱布尼兹的分析推导最具代表性,微积分的创立也引起过争端,但两位学者却从未怀疑过对方的科学才能,而且是相互独立地完成了微积分的发明。到了18世纪,微积分进一步深入发展,这种发展与广泛的应用紧密交织在一起,刺激和推动了许多数学新分支的产生,从而形成了“分析”这样一个在观念和方法上都具有鲜明特点的数学领域。18世纪末出现的数学悲观主义,使得数学的发展变得相对滞缓和暂时进入低谷。

到了18世纪后半叶,数学内部悄悄积累的矛盾已经酝酿新的变革。到19世纪初,数学发展进程中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变得越发尖锐而不可回避,它们引起数学家们集中的关注和热烈的探讨,并导致了数学发展的新突破,数学跨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突飞猛进的历史时期,即现代数学时期。其中,代数学的新生、几何学的变革、分析的严格化尤为重要。到了20世纪,数学呈现出指数式的飞速发展,现代数学不再仅仅是代数,几何,分析等经典学科的集合,而是成为分支众多的、庞大的知识体系,并且仍在继续急剧地变化发展之中。大体说来,纯粹数学的扩张,数学空前的广泛应用,以及计算机与数学的相互影响,形成现代数学研究活动的三大方面。同时,认识了现代数学的十例成果。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与孪生素数猜想都依然作为未决猜想而被带入了21世纪。

以上是我对数学史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自学,我体会到数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双向的,一方面,数学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环境受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数学的发展又反过来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推动作用,包括对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大方面的影响。今后我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知识点和数学问题的讲解要多联系数学的发展历程,适当向学生介绍数学家们一般的传统故事,也可以对讲一些有趣的奇闻异事,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更加热爱数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学生能多了解一些数学故事和名人,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的课外知识,不仅仅是为了计算加减乘除为学习数学。因此,数学史在教学过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多思考,多发掘,多运用,多研究,使数学史走进学生的学习中,增强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数学知识,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第13篇:一体机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体机在教学中的运用

首先,一体机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的特性,提高了教师制作、使用课件,利用网络资源的自觉性。上课仅需拿笔记本电脑或优盘便可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改变了过去较为烦琐的多媒体使用程序,而且没有投影屏的闪烁和辐射以及电子白板的强光污染。液晶显示屏无辐射、无闪烁,且色彩清晰,甚至不用遮蔽窗户,并且可以边看边批注讲解,不再像以前那样“弯腰教学”(弯着腰操控电脑),所以广大教师使用频率很高,效果良好。

其次,减轻了教师备课负担,既可以直接利用网络资源,又可以将本节课所用所学内容存储再用,或作为下节课复习导入用,或留做以后复习用,十分方便有效,可以见证师生成长经历:互联网上英语课件、视频、讲座等资源极其丰富,教师下载课件后导入一体机可以边用边改,边改边用。利用一体机互动软件上的荧光笔、艺术笔、魔术笔、遮蔽功能等特效可以更好地使用下载的课件。如英语教学中电子书的下载使用,可以配以音频边看边听,随时画出需要注意或讲解的短语、重点句型;可以直接播放视频,倾听英语名师的讲解、授课,并予以保存,以便再用。

第三,一体机除了调动教师积极性,减轻教师备课负担之外,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积极性,使英语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一体机的使用可以成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据笔者观察,使用一体机时,学生小动作明显减少,注意力集中,听课认真,主动参与性增强。

(2)针对英语学科特点,一体机的运用更有利于英语学习氛围的创设。英语教学中最常用的听说法、情境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在一体机的配合下使用会更加直观生动,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如听说法中音频视频相结合,停顿、讲解,反复模仿操练;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更是如鱼得水,可以很轻松地找到相关情境,不断变换情境,为学生创设更加逼真的语言环境。如在练习“how to get to someplace”时,可以变换学生喜欢的场景;在练习“how to buy something”时,可以随学生心愿设置、变换物品等等;更可以将情境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融会贯通,创设情境,设置任务,学练统一,学以致用。如名胜古迹的学习与导游任务的设置融于一体,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者变成始终保持高度学习兴趣的主动参与者,就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了,它是对学生独立思维、组织语言能力的锻炼,也有利于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培养,更是文化交流与推介的一种方式。

(3)一体机的运用改变了传统教学设备的单向展示功能,更有利于师生互动。试想一下,学生在羡慕好奇心驱使之下,亲手在触摸屏上完成句型转换或完形填空,亲自体验一下高科技,对学生会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它改变了学生不愿上黑板做题的历史,也使英语教师不再弯着腰操控电脑,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接受状况,使师生可以更好地互动交流。

(4)一体机的运用使英语课堂更加和谐高效。和谐是因为英语学习氛围的提高和各种逼真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更易于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与教师互动交流;使听、说、读、写各种技能培养有声有色,有机融合。高效是因为一体机的便捷、实用节约了大量时间,丰富了课堂内容,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运用能力。

(5)一体机的使用丰富了学生的课内课外生活。一首首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穿插于课前课后,成为大家共同的期待。自习或课后,看看原版电影或动画更是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校生活的佳肴。

最后,一体机是教学的好帮手,但它毕竟是工具,而不是全部,切不可寄希望于“一机在手,一切全有”,教师只有更好地强化自身素质,做好学生教育工作,才能更有效地使之为教学服务。

第14篇: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运用

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 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其共性则是在教学环节中都包含有情境创设和协作学习, 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 开始建立一种能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适应的全新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关键词:建构主义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内容:

一、建构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构建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 其最早 提出者 可追溯至 瑞士的皮 亚杰,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 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 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 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 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皮亚杰指出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 认知个体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 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 他是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 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 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 ( 即顺应) 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 并在 “平衡— —不平衡— —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在皮亚杰的上述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维果斯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这正是两种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最根本的分歧点,构建主义

1 也越来越成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优先考虑的教学方法。这主要是因为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认识到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总之,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更好的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要求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扬弃,从而整理处一套新的适合当下学生并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 学生定位

建构主义强调的学习是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方法。学生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也就是说,学生应该发挥自主能动性,在老师教学之前,可以通过教材、媒体之类的方法获得更多和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扩展关于课程知识的了解。学生也不能抱着“自己不用管,老师会给答案的”这种心态。学习是一个双方互动的过程,学生必须投入进去,然后在老师的帮助下构建出一个大体的知识框架,便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完成这些准备工作后,我相信在课堂上对于老师所传授的课程一定能够更好的进行吸收。

(二) 教师定位

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构建主义指导下的学习模式,教师可以更多的采取激励式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编造多种情景,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展与学习内容息息相关的小组活动,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相互交流、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尽量避免权威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的学习套上框架,限制他们的自主思考。教师在建构主义的学习模式中更多的是一个引导者的作用,而不是主导者。教师要和学生多沟通,对学生进行积极有利的指导。

(三) 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非常强调学习环境在学习中的作用, 认为情景、合作、会话和 意义建构是学习环

2 境的四大要素。

学习环境,是指支持学习者学习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狭义地讲,就学生的学习环境可分为学校学习环境、家庭学习环境和社会学习环境。在这里我们着重强调的是学校学习环境。当人处于一定环境中,难以避免的会被环境影响到,而对学生来说,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尤为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古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应该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应该要吸引学生参与进来,积极的讨论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提升。 一个合格的学习环境,应该有一套好的学习体系。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合作和会话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 其作用是可以做到使每一个学习者的智慧为整个学习团体所共享,更多的实现资源共享,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意义建构是指较深刻地理解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通过长期的对学习方法的改进总结,去拥有优化的学习方法。

三、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产生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即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在整个教学环境中是促进者、组织者、发起者,学生能动地利用各种条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建构, 形成了以下几种主 要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1) 支架式

是指在教学中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 以便把学生对该问题的认知, 按照先小后大的步骤,逐步建构起整体的概念,从而达到深刻全面的认知, 最后,撤走脚手架其优点是化繁为简, 使所学易于理解与掌握。比如我们要对一所大学进行评价,那我们可以先去了解他的文科发展、理科发展、工科发展,然后再综合的来对它进行客观的评价。这种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先了解局部,然后再集合,从全局去把握事物。 (2) 随机进入式

是指对同一教学内容通过不 同的途径、用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与环境下、针对不同的目的开展教学, 从而使学生获得对同一问题或同一事物的多方面认知。其优点是不像传统教学方法那样去简单而机械地重复同一内容, 而是对同一问题达到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3) 情景式

3 或抛锚式,也叫实例或案例式教学。形象地比喻为像轮船被抛锚固定 一样,是指以具有感染力和代表性的实例( 或案例) 为基础,使学生对事物的性质规律及其与它事物的联系达到深刻的理解,从而灵活运用于同一类知识点。

四、建构主义对教学的启示

(1) 发挥积极主动性,注重创造性。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自觉性、对知识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积极的开展思维活动,使学生能够独立的获取知识。

(2)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潜移默化的。孟母三迁就是很好的例子。

(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爱生尊师、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实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结束语:近二十年以来,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于把学生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随着建构主义的普遍流行,我想越来越多的学生和老师将会参与到其中来,一起提炼出一种最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1] 王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的启示[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2]苏春景 《教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8 [3]]王华容.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热点冷观[J].当代教育科学.2005(22)

第15篇:PPT在教学中的运用

PPT在教学中的运用

传统的教学中, 都是老师一支粉笔,刷刷一黑板,两黑板的写过去,那时学生比较那个老师好,还要评价老师的板书是否多,要是多就是好的很负责的老师,如果老师,一堂课在黑板上写不了几行字,只用嘴讲,讲的好就罢了,如果讲的很枯燥,那就肯定是很不好的老师了,你不负责嘛——字都不愿意写的!记得那时我有个最厉害的数学老师,每堂课都会写至少三黑板的,一边写一边擦,一堂课下来,地上的黑板灰都有一层。现在想想其实蛮有道理的,如果老师一直用嘴讲,同学听听就会听觉疲乏,很难在20分钟后还集中精神,那么一堂课至少有一半浪费了,如果只减让学生抄抄笔记,发发言什么的,就会使学生的精神再度集中起来,直到下一个疲乏期的到来。

这是以前,那么现在呢?这篇文章要写的是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我想在老师中运用的最多的就是ppt了,所以其他的就不详细讲了,毕竟对我们大学生来说ppt是最熟悉的课件了,也有老师运用word,excel,但是其实都是差不多的形式。

在ppt上,老师可以运用多种形式,比如图片,可以调动同学们的视觉因素,而且,你如果教地理的话,讲到黄山,你放几张雾云缭绕犹如仙境的图片,比空讲黄山怎么美,怎么地势险奇都直观多了。还有录像,向我们学招聘,老师甚至可以把一些知名企业的招聘录像给我们欣赏研究,在这一点上,汪玉弟老师就做的最突出,关于对话什么的栏目一直给我们看的。还有ppt的条理性,因为是事先做好的,所以条理性和准确性方面会比凭记忆讲的要好,而且,老师有时候也会忘记讲些什么重要的东西,如果在ppt上坐上标注,写上几个关键字,会比较不会遗漏。还有,我们有时候上课会来不及记很多东西,如果老师把ppt拷给我们,关于老师上课的东西就可以了解的更全面了,最后,老师不用在黑板上写字也节省了时间,可以多讲些其他的东西,提高了上课的效率,而且老师也不用当心粉笔灰吃的太多而得职业病了。

总之,ppt带来的好处就是:第一,使老师讲的课更形象更生动;第二,更好的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可以使老师上课的效率更好;第三,不会遗漏重点,学生也有也更完整的资料可以复习;第四,有益于老师学生的身体健康。

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既然有这么多好处,那么就会有它的不足,高科技就是一个双刃剑,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陋习。比如,有了ppt,有些老师就不会再认真备课,反正打出来让学生抄ppt就可以了,甚至有些老师一套ppt可以用多少年,不做任何改动。这样就明显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你想如果你发现老师的ppt上打着三年前的日期,引用的是五年前老的不能再老的数据,你会怎么想?还有,有些同学认为上课抄ppt太累了,干脆拷下老师的ppt用word形式导出,再打印下来就可以了,上课时也不会认真听了。

所以,对于ppt的认识,既要看到它的好处,也要看到它的弊病。老师们运用了ppt提高了效率,丰富了课堂生活,还是很值得肯定的。而且,我相信任何有职业道德的老师,肯定是不会因为ppt的运用而产生偷懒思想,反而是更会努力搜集各方面的资料,尽量丰富自己的课堂生活的!我想我们的老师肯定会这样的!

第16篇:电子白板在语文教学中在运用

电子白板教学运用心得体会

——四川省安岳县东方红小学 罗毅

“听说要换新黑板了。”“好像每个班都可以用电脑上课。”“到底好不好用?”面对新搬进教室的一个大铁桌和悬挂在讲台上方的投影仪等,老师们议论纷纷。数日后,数字化教室安装成功,这让教师们喜忧参半。喜的是以前在电视中才能见到的大城市多媒体教室模式终于来到我们农村小学,忧的是凭着自己那一点“半灌水”的电脑知识,又如何能操作这么复杂的设备,将数字化教室的功能使用最大化,最优化?培训时,年轻的老师在显示屏上轻轻一点,屏幕马上变成一块“白板”。接着,一个个不同的模式经过老师的手指呈现在我们面前。大家被吸引住了,目不转睛地看着。就这样,经过学校多次专题培训,再加上近一学期的实践摸索,老师们由陌生、怀疑、好奇到主动尝试,交互式白板得到了大家的肯定。现在,白板已经成为老师的助手和朋友,为语文课堂增加了无穷魅力,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一、信息容量大,让课堂变轻松。

首先,它就像一块有着更大容量的黑板,一支无线电子笔就代替了鼠标。只需要轻轻一点,便能找到我想要的东西。当一年级的小孩子们见到这一切时惊得目瞪口呆,我告诉孩子们《神笔马良》的故事,并宣布老师拥有了一支“神笔”。有了这支笔,我不用再拿着粉笔在黑板上费力的耕耘,不再受到粉尘的包围。“神笔”在白板上写下板书,重点的词句进行批注,颜色千变万化,令学生感到十分神奇。更让他们想不到得是老师的“神笔”轻轻一点,所有的内容居然消失。一节课下来,学生被我深深吸引,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综合运用电子白板,课堂的容量无疑加大了许多,能任意把文本、图形、语言、音乐、视频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打破常规的方式方法,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电子白板教学给我们提供了极好的平台,形成“老师善教,学生乐学”的良好局面。

二、图片功能让课堂丰富多彩;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让学生们更快乐的学习,我下足了功夫。自从有了电子白板,它的绘图、图片功能让学生喜欢的不得了,更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记得第一次给孩子们用电子白板上的课是《雨后的森林》,上课时,我先点出森林的图片,并配上漂亮的蘑菇、老树上的木耳、再依次放出红果绿叶、滴着水珠的葡萄。。。。。。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告诉我:“老师,那蘑菇多像小伞呀,小兔会打着它躲雨的。”“老师,红红的果子好香哟,我想吃!”“老师,葡萄的颜色真漂亮!”“老师,森林里的小动物生活在这么美丽的地方,太幸福了!”。。。。。。电子白板拖动图片的操作非常简单,只需要直接选中图片就可以拖得屏幕的任何位置。我请上一位学生上台点出蘑菇的图片,孩子们立刻诵出“雨停了,雨停了,蘑菇撑开小伞。”游戏继续,图片的拖拉回访功能,同学的亲手操作,让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高涨,说的比我还多,知识点掌握极好,真正达到了“教师为引导、学生是主体”的理想课堂模式。

三、运用白板的现代技术,让课堂更生动。

在课堂中,我也充分运用白板的现代技术,一次次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众所周知,语文课堂的情景创设非常重要。利用交互式白板的技术手段,实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效果,学生们很快就会被带入到课文当中去。例如在公开课《地震中父与子》中,我就运用白板的图片,音乐,视频技术,为学生体会地震的残酷创设情境。当聚光灯出现在白板上,孩子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教室里静悄悄的。我又开始轻轻地转动电子笔,接着慢慢拉开聚光灯,一张张地震后的惨烈画面一一呈现在学生们面前,悲壮的音乐缓缓响起。通过图片和音乐的渲染,学生们犹如身临其境。当看到一位父亲跪在残砖破瓦上,血肉模糊的大手紧紧拉着废墟中小手的画面出现时,悲情的音乐引起孩子们的共鸣,许多孩子潸然泪下。可以看出,学生们此时的情绪已被白板的独特功能激发出来,对人物的理解更加透彻。不同的情境创设,会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感悟。这个环节的成功运用,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经常去发现,去探索,在白板中找到适合自己是资源,并大胆的运用到教学中去。

四、白板的播放视频功能,让孩子们受益匪浅。

我和孩子们有个约定:在每周五下午最后一节活动课时,为孩子们播放一段童话故事或者适合儿童看到影片。直到现在,孩子已经看了许多中外著名的动画片《白雪公主》、《功夫熊猫》、《藏獒多吉》、《花木兰》等等。还有描写自然界的世界大片《迁徙的鸟》、《海洋天堂》、《地球生灵》、《大脚日记》等等。孩子们随着影片中的角色高兴着,悲伤着,发表自己的见解,范围可以拓展到地球的环境保护,人与动物的平等相处,中国如何在世界屹立等话题,让我佩服不已。这样做既达到了增长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为以后的作文教学打下基础。现在,每一堂课,我都会用到电子白板,虽说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但希望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更多知识。

五、利用白板技术,整合积累资源。

语文书上的知识是比较简略的,特别是对名人的介绍和历史事件的背景描述。怎样才能让学生了解更多?利用白板技术,就可以把互联网上丰富的知识进行整合积累。如教《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时,我要求学生收集相关的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然后保存到资源库中。上课时,由学生打开资源库,选择其中的资源进行汇报,通过孩子们的讲解,既丰富了知识,也培养了能力。现在,我班的资源库已经积累了一些内容,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由于自己对电子白板的钻研、了解还远远不够,上课时的一些现象还需要去改进。比如:1.白板使用方式比较单调,对白板功能的挖掘不够 。在课堂上,我能经常使用的是切换、书写、图片拖移、视频等少数几个功能,这并未体现出白板的独特优势。并且有时感觉过多转换屏幕,很难在学生脑海里留下对所学知识的深刻印象,也就达不到所期望的教学效果。2.缺乏在使用时对时间的恰当把握。 我认为在使用电子白板时,合理的把握时间是很重要的。不然,会使孩子们容易视觉疲劳,并且对白板教学也会由新鲜到乏味。平时,我会回到传统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提问方式,让学生真正更好的掌握知识。但有时仍然觉得处理不是很好,还需要加强。

电子白板的好处数不胜数,它让我们从传统的教与学模式中转变过来,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的平台。我们教育人要做到的就是充分发挥这个新交科的真正突破。

第17篇:最近发展区在教学中的运用

最近发展区在教学中的运用

孟宪秀

“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一是儿童可能将要达到的发展水平,即儿童在他人帮助下能够达到的发展水平。由于在他人帮助下,儿童表现出了更高的智力水平,与其已经达到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一段差距,维果斯基将这一差距称之为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它意味着儿童在最近的将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包含着儿童发展的潜能,可以用来标志儿童发展的趋势。而潜能正是发展的可能性,代表着发展的蓓蕾,正是教学可以利用的、来自儿童发展内部的积极力量。如果教学能够按照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和实施,也就必然能促使儿童获得“原则上为新的东西”,从而使教学既不仅仅跟随儿童已有的发展成果,也不是对儿童的简单机械灌输,而是真正建立起教学与儿童发展之间的桥梁,所以维果斯基曾特别指出:“我们至少应该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如果不了解这两种水平,我们将不可能在每一个具体情况下,在儿童发展进程与他受教育可能性之间找到正确的关系”。

维果斯基认为“教学要想对儿童的发展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就必须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他指出,儿童发展任何时候不是仅仅由成熟的部分决定的。为此,我们必须首先确立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

第一个是现有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地、自如地完成教师提出的智力任务。第二个是潜在的发展水平。即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而必须在教师的帮助下,在任何活动中,通过模仿和自己努

1 力才能完成的智力任务。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幅度则为“最近发展区”。 这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我尽量考虑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努力使教学的难度、进度与学生们现有的智力水平相当,而略微加深一些层次,细化一些语言语法技巧。

在维果茨基看来,“最近发展区”对智力发展和成功的进程,比现有水平有更直接的意义。他强调,教学不应该指望于儿童的昨天,而应指望于他的明天。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因为它使儿童的潜在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依据“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最近发展区”是教学发展的“最佳期限”,即“发展教学最佳期限”。即在最佳期限内进行的教学是促进儿童发展最佳的教学,教学应根据“最近发展区”。“如果只根据儿童智力发展的现有水平来确定教学目的、任务和组织教学,就是指望于儿童发展的昨天,面向已经完成的发展程”。这样的教学,从发展意义上说是消极的,它不会促进儿童发展。教学过程只有建立在那些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上,才能产生潜在水平和现有水平之间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又可引起儿童心理机能间的矛盾,从而推动了儿童的发展。也就是说作为老师的我们随时要给孩子们创造跳一跳能够得着苹果的机会。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教学中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学生整体而言,比如一个班,教学应面向大多数学生,使教学的深度为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所能接受。这就得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他们整体的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正确处理教学中的难与易, 2 快与慢,多与少的关系,使教学内容和进度符合学生整体的“最近发展区”。如遇到较难的章节时,教师可以添加一些为大多数学生所能接受的例子,以便各有所获。对于个体学生来说,有的学生认识能力强,兴趣广泛,思维敏捷,记忆力强,他们不满足按部就班的学习,迫切希望教师传授给他们未知的知识,要求更有深度的广延。教师应根据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的特点,实施针对性教学。所以教学应根据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进行相应的教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在初中七年级英语教学中,这样的教学方法较好:很多学生小学学过英语,基础比较好,他们好像觉得英语比较简单,感觉平时普通课堂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感觉不到新鲜知识,但是做起习题来却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是因为小学英语学过了,但是没有强调单词拼写细节上,会认读就觉得会了,真的落到纸上,就出现了拼写麻烦。所以,应该讲解一些语法技巧,因为语法教学既可以把他们已有的口语水平展示出来,又加深句型结构的理解,给他们带来新的东西;既帮助他们更加准确地运用语言,又巩固了基础的词汇和短语。对于部分零起点的同学也是一件好事,争取时间记忆单词的同时,又能够学到语言组合诀窍,促进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果努力,这两类同学们的最近发展区会越来越接近,经过一年左右的学习,他们的水平会越来越高,几乎分辨不出小学基础的差异。

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现有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向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请谨记“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

第18篇:趣味篮球运动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趣味篮球运动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初中篮球教学逐渐被重视起来。不同的学校在篮球教学上会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效的篮球教学法能够使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培养体育锻炼意识。本文探究了趣味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以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热情,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教育体制改革推动了体育课堂教学的不断更新,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得到应用。不少中学甚至是小学在体育课堂上都已经开展了篮球教学。但由于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女生都是初次接触?@球,因此,教师在篮球教学方面要采取更有趣味的教学方式和更高效的教学方法,以便让学生认识篮球并进一步热爱篮球,提高学生的篮球学习质量。

一、采用趣味运球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

运球是学习篮球最初开始的一项锻炼,它是所有篮球项目的基础,只有学好运球,其他的篮球练习才能顺利进行。首先,教师应该先给学生传授有关运球的基本技能,第一步教导学生如何使自己的手正确接触篮球,让学生正确地练习拍球的技巧,对如何掌握篮球与地面的距离、打球时篮球应该控制在自己身体的哪个方向等进行示范教学。由于运球技术有不可复制的特性,熟练地掌握运球技巧是学生进行大量

第 1 页 练习后才会得到的,因此有教师在对学生的运球教学上只注重学生的训练时间,而非练习技巧和教学方法。其实在运球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结合趣味运动元素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这样自然而然地就会使学生喜爱运球,从而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球技巧。教师可以在学生练习运球时应用多种小型教学指标,使学生在运球时不会感到枯燥。例如,教师在教导学生运球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地上放一片树叶,要求学生的球必须要落在树叶上,直到最后把树叶打碎。这样能使学生在练球时尽量转移注意力,也使得学生更稳固地练习把球落在同一位置。另外,运球的时候学生时常会感到胳膊酸,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换手练球,这能有效提高学生运球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练球速度。

二、经常转换训练方法,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除了对学生进行运球教学以外,教师要合理分配各项篮球动作的训练时间。教师在让学生练习运球之后要逐渐加强运球方式的难度,使学生不会长时间练一种运球动作。比如,可以让学生先练习走着运球,然后再让学生练习跑着运球,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不用眼睛去看,而是只靠手掌去感觉进行运球,培养其对篮球的感觉和掌握运球的技巧。学习篮球需要学生坚持锻炼,并常常进行运动,但同样也需要学生自我感受篮球,所谓的“有球感”大概就是指对篮球有一

第 2 页 定的感觉,能够根据自己的感觉很好地把握篮球动作。不过,相对的球感也是可以训练的,在对学生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球感,或者是更有感觉地感受篮球的方向,教师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训练篮球感觉的运动,这样就能使学生对篮球的学习更有效率。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篮球教导要有方向、有规律地进行,并且要清楚学生的学习进度,合理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学习。教师可以先给学生示范,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练习,或者是给学生分配任务,让其互相监督学习,这样就免去了教师顾不了全部学生训练的问题。只有教师在对学生的教导上有明确的指标,学生才能够高效地学习体育课堂上的篮球教学内容。

三、适当娱乐,劳逸结合

想要学生在课堂上高效地学习,就必须要让学生劳逸结合,和谐融洽的课堂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放松学生的思维并提高其学习效率。但另一方面,课堂上的娱乐并不是指让学生完全放松去玩耍,而是要适当结合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学习的乐趣并使学生得到短暂放松。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关于篮球的友谊赛等,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就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比赛中的热情,这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由投篮,或者在学生之间组建一个小比

第 3 页 赛,让学生依次投球,加强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同时,这也是一种活跃学生学习氛围的有效办法。在课堂教学方面,这样的方法有很多,教师要积极应用课堂趣味教学法,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得到身体上的锻炼和心理上的愉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体育课堂的篮球运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许多有趣的教学方法,结合篮球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主要以体育课堂中的趣味教学为讨论点,提出了篮球教学有效进行的策略,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趣味教学法,合理分配训练项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 4 页

第19篇: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分析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分析

【内容摘要】初中生对情境的联想能力比较强,往往对感兴趣的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初中阶段的教学要抓住孩子的这个特点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加强对历史年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记忆和了解。而历史故事本身比较形象、生动,如果在课堂中合理利用历史故事,或者利用多媒体来展现历史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可以优化课堂教学。但在运用历史故事的过程中要讲求一定的策略,既要老师去讲述,又要学生自己讲述甚至是编演历史故事。

【关键词】历史故事 初中历史教学 运用策略

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理解特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概念。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历史学科,如果没有合适的历史教学方法,会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而历史故事往往叙述历史事件或人物,语言比较通俗、形象、生动。如果在历史课堂中合理的运用历史故事,或者利用多媒体来展现历史故事,即可以让学生感悟历史,重新认识历史,又可以激发他们对历史的热爱,让活生生的历史走进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让他们在学习历史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也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让老师和学生一起沉浸在学习历史的欢乐海洋中。

一、将历史故事引入初中历史课堂的必要性

1.是由学生的学情决定的

现在的历史教学往往与学生的自身情况脱节,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甚至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怎么样才能克服这种厌学情绪呢,在教学中引用历史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叶小兵教授曾经指出“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教学情景,提供不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情境活动的过程中将知识潜移默化的掌握”。而历史故事“在情景教学的过程中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因为历史故事本身“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历史教学情境”,通过历史故事“引发学生的探究活动也是历史教学的一中常见的方法”。而且初中阶段的孩子,大脑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对情境的联想能力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变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我们的一线教师可以抓住孩子的这个特点,通过引用历史故事,入手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历史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中历史教学标准》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而且也要求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得到提高。而通过历史故事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比如在学到《三国鼎立》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引用三顾茅庐的故事,让学生们明白刘备当时何等的求贤若渴,是怎样对待人才的。同时让学生们悟出,做任何事情,只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最后就会有好的结果。

二、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学生利用多媒体讲历史故事,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彰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在课堂中让学生自己利用多媒体讲历史故事,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知、解读能力。另一方面,也能?⒎⒀?生,从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果。例如在讲《华夏之祖》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讲一下“仓颉造字”,“神农尝百草”等故事,并且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仓颉”、“神农”这些先祖的图片,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孩子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2.学生编演历史故事,让学生走进历史

编演历史故事是学生对历史情境的一种重新的解读。编演之前学生必须大量查阅、搜集历史资料,这就锻炼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能力。编演的过程也是历史重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参与的学生身临其境,用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动作来诉说历史,而观看的学生也能受到他们的感染,自觉的进入这种历史情境之中,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观看历史剧中,掌握了历史知识,理解了历史概念和现象。

3.教师借助多媒体方式讲述历史故事,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为了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引领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老师也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借助多媒体的方式讲述一些短小精悍、形象生动、趣味性强的历史故事。比如在讲述《科学和思想的力量》一课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一方面展现牛顿的图片,另一方面或者展示有关牛顿的小视频,来讲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有一天牛顿正靠在一棵苹果树下休息,突然一个苹果掉了下来,砸在了他的身上。正在他疼痛之时,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往地上掉,而不是往天上飘呢?是不是有一种力量作用在了苹果身上,才使得它落在地上。根据这个思路,牛顿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之上,终于推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也奠定了他在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地位。通过讲述这个故事,孩子们不仅可以记住是牛顿通过一个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还可以鼓励孩子们从日常生活出发,去探索自然,做一名小小科学家,以便将来有更大的能力去建设伟大的祖国。

【参考文献】

[1] 叶小兵.历史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罗茜琴.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J].学科教学,2012.

[3] 牟英华.历史微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鲁东大学,2015.

[4] 田润亭、杨树芳.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

[6] 王维利.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3.

(作者单位:山东省沂源县沂河源学校)

第20篇: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摘 要:近几年来,信息技术在各大领域被广泛应用,多媒体的同样也被大众广泛地认识,在教育领域,新课改要求与新的技术配合,实现课堂的革新,那么多媒体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下面,本文将分析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由于中国汉字的历史悠长,经过很多年的沉淀才形成今天的汉字体系,因此,汉字相对其他语言来说较为复杂,但语言具有其特有的学习方式,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生在中国的一般都能讲汉语,但是如果在书面上进行运用就需要良好的语言教育,而小学教育就是这个教育中的重要的一步。因此,将小学语文识字教育质量提升起来是非常重要的。

一、多媒体主要特点

1.定义:多媒体是近代兴起的新技术,它依托于互联网的支持,可以实现多种媒体的综合,一般包括文本,声音和图像等多种媒体形式。在计算机系统中,多媒体指组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媒体 。使用的媒体包括文字、图片、照片、声音、动画和影片,以及程式所提供的互动功能。

2.多媒体的特点:多媒体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可以实现很多我们以前不能实现的。它主要有一下几个特点:

第一,互动性,它可以形成人与机器、人与人及机器间的互动,互相交流的操作环境及身临其境的场景,人们根据需要进行控制。人机相互交流是多媒体最大的特点。

第二,信息的全面性和提取的方便性,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多媒体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资源共享也更加便捷,人们不仅能花费很小的成本就能提取需要的信息和资源,而且资源非常丰富和专业。

第三,集成性,它能够对信息进行多通道统一获取、存储、组织与合成。

二、多媒体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1.利用多媒体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生的教育一直是人们所重视的,在识字教学中,识字的个数与学习的习惯相比,我们更加看重如何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学习的习惯一旦形成,一本可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习惯,甚至跟随他的一生,因此,识字教学的先决条件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有其特有的心理特点,他不明白识字对他将来有多么的重要,只要他开心,他就愿意学,他如果不开心,他就不愿意学,那么问题是,如何让他们对我们的识字课感兴趣呢?在多媒体的支持下,我们可以发现,这其实很简单,首先,我们需要抓住学生贪玩、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我们需要选择适合学生胃口的东西,然后跟我们的识字教学相结合,例如,我们可以将需要学习的生字加入到学生们爱看的童话故事中,通过动画片展示给学生,然后将生字提取出来,进行教学。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填字游戏,将学生各分小组,组织相应的竞赛,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2.利用丰富的资源,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

多媒体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各种资源应有尽有,在传统的识字课堂上,老师将生字列出,让学生跟着读,然后识记,这样就非常的枯燥,学生很容易注意力涣散,上课不认真。在多媒体的识字课上,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丰富的资源,寻找关于这节课的相关资源,老师将资源进行一定的筛选、组合、整理之后再进行识字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的老师,也可以帮助我们的课堂 。其次,老师也可以在互联网上学习新的教学知识,借鉴名师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在识字课堂上,我们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学生能想到的东西,在多媒体的支持下,马上就可以寻找到相关的文本、图片、视频资源,这样就能弥补我们传统课堂教学资源的不足。

3.多方面呈现字义,将课堂交给学生

新课改的理念指导我们,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而老师只是加以引导,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知识,而不是传统课堂中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一点在识字课堂上同样重要。那么,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积极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开口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课堂上尽量引导学生去寻找、思考这个生字、词的读音、意义等内容 。在字义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这样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例如,教学会意字“休”时,先在屏幕上出现一棵大树,旁边有一个人坐着,问学生“这个人坐在大树旁干什么了”孩子们都说在休息,于是引出了“休”字。在教学“男”字时,出示一个男人在田地里用力干活的动画,问他们,什么人在田地里干活最有力气,从而引出“男”字。在教学“林”“灭”等字时,也是运用这种方式进行,让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识记生字,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4.注重评价机制,重视学生心理变化

小学生因为其特有的心理特点,在小时候的教学中很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而且在这一阶段,孩子对老师和家长的肯定非常渴望,给予他们肯定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同样,如果不适当的批评或者遭遇重大的挫折可能给孩子形成严重的心理阴影。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建立合适科学的评价机制,经常肯定和鼓励孩子进行识字的教学,同时注意惩罚和批评的方式,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动态,对于学习相对较差的学生,要进行适当“特殊待遇”,例如降低作业难度,及时鼓励和支持等等。

三、结语

多媒体的运用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虽然多媒体集方便、便捷、灵活、有趣、丰富于一身,但是它并不是全能的的,我们的教师不能过于依赖多媒体和互联网,在教学中还是需要不断创新和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给我们的学生更好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赵财经. 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0(04) .

[2] 庞光辉,秦锡纯. 识读结合 识写一体――新编小学语文第一册《影子》教学述评[J].黑龙江教育.2000(09).

[3] 唐小为,李佳,宋乃庆. 课堂科学辩论实施探究――以中美中小学科学课堂案例比较分析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2(05).

试卷分析在教学中运用
《试卷分析在教学中运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