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教学预案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2-14 08:38:18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教学设计预案

如何提高学生感悟能力

长治市城区一中 程志苗

经过学习,我有了一定的收获。

对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这一问题,有了一定的体会。 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一个学生能说会道,善解人意,勤快热情,送取东西、待人接物都很讨人欣赏。但一说到学习就发愁。成绩也总是平平。这样的学生很是聪明伶俐,但就是不开学习的“窍”。究其原因,不是脑子的问题,而是不会思考。面对一篇文章,他们度过以后不知所云,是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去思考,也不知道该怎样去思考,所以对文章所表达的内容、所蕴含的感情职能是一知半解。对于这样的学生,再读多少文章都不可能在感悟上有明显的提升。所以,很多家长也常常对我讲:“老师,孩子是在没有少读课外书呀!你推荐的好书,我都给他买了,他也都读了,就是一道考试,阅读题仍然做不好。一到写作文就发愁。你说到底是咋回事呀?”本次学习更加启发我去认真思考这一问题。我认为,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学会去思考。面对一篇文章或一本读物,他们只是看过了,了解了其中的情节而已,至于其中的劲舞描写有什么用意,人物的性格特点怎样,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见解,抒发什么样的情感,学生

没有去想,也不知带该怎样去想。这一现象并不只是个别老师在工作中遇到过,其实注明的教育家苏霍姆林基遇到过类似类似的情况。在本次学习中,我结合所学内容,翻阅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艺一书,我深刻体会到教会学生思考,是提高学生感悟能力首要的一环。如果一个学生不会思考,他在学习过程中就会遭到种种困难,在学习这条道路上就会永远没有快乐可言。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去引导学生思考呢?本次学习使我认识到,要让学生学会把文章与生活联系起来,让生活做文章与学习之间的桥梁。《红楼梦》照片没那个有这样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切文章都是来源于生活,或又高于生活的,都有生活中真实的情境、情感和思考。引导学生勤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把生活中情境、情感、愿望、思索与文章联系起来,去体会文中人物的心情和心理。经常提醒学生自己在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下,会感觉阳光特别明媚?什么心态下又会感觉太阳非常刺眼?春天或秋天同样的春风或秋风,什么样的情况下你感到舒坦?什么样的情况下你又感到心烦?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到文章中去,沉浸在文章中,联系生活实际去体味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就容易理解文本的思想情感,就可以体察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其次,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初中学生的省里和心理决定了他们的好奇心强、喜欢新奇等特点。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阅读时有强烈的猎奇心理,满足于了解文本的

故事情节,急于关心的不是作者的思考,而是书中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结果。至于说作者的巧妙构思、新颖的结构、创新的思维、精妙的语言、高潮的写作技能就极少关注,更谈不到去思考、研究、学以致用。往往是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读完后,津津乐道于其中人物的可憎可恶,故事的或惊或奇。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他们根本就想都没想。鉴于这一实际情况,在语文教学中,还要精心引导学生学会阅读。那么,怎样引导阅读才能有利于学生提高感悟能力呢?结合我在实际工作中的感悟和本阶段的学习,我认为应该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程序:无论是一本书或是一篇文章,先读《序言》,或简介(当然有的文章就没有),先答大体了解,然后把文章从头到尾阅览一遍后,不要就以为已经完事了。这时应该静下心来把文本中所写的内容梳理一遍。短的文章一般不用动笔,在脑子里思考条理就行。长的文章还需要动笔整理。梳理什么呢?第一步,梳理文章的内容。写了什么人,什么事,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众多人物,还要搞清他们之间彼此的关系和发生的事情的来龙去脉,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结局。第二步,梳理文章的整体构成、作者的构思、部分之间的关系、首尾的特点。第三步,梳理文章的思想主题:能够点名主题的语句在哪里?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的(有时主题很含蓄),有没有难以理解的语句,这些语句对理解主题有无大碍。第四步梳理语言特点。思考文本的语言是朴实平淡中蕴含深刻道理型的,还是生动形象直接彰显主题型的?还

是激情飞扬附有感染力的......作者为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是否运用了修辞方法,是否运用得恰到好处?第五步,是否了解作者的背景和文章产生的背景就更好了,更有利于深悟文本的思想内涵。最后,一定要纵观文本的题目,联系刚才的梳理,立即额题目大含义。我们常对学生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而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那么透过题目就能看到文章的主题了。所以,能否在梳理的基础上联系文章的题目做进一步的思考是整体把握文章主体的关键。其实,只要有前面五步的认真梳理,联系题目思考主旨时,自然而然的就会有所感悟,因为已经有了思考的基础,就不至于离开文本,凭空乱想;更不至于读过文体却不知所云。也学有的同学会说,这也太复杂了。其实细细想来并不难操作,也不繁复。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有意引导学生几次,他们就能自己去操作,然后坚持下去,让学生形成这样条理踏实的阅读习惯,最后上升为阅读能力。也许有的同仁会说,我们要求学生课内课外那么大的阅读量,都要这样去练,是完不成课标要求的。其实,不必要求学生读什么文体都如此,我所指的是精读的文本。不同的文章要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程序,一些不必精读的文本是不需要如此细致的,可以略读、浏览的文本只要能抓住主要信息就可以了。比如杂志刊物、报纸、流行读本只要浏览一下,扩大一下视野就完全可以了。对于课本中的范文,经典作品我认为是必须要按照一定程序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达到提

升学生感悟能力的目的。

最后引导学生写日记。写日记或随笔也是提升学生感悟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只思考不写会逐渐使得思维浮躁,因为很多感悟只在落实到写这一环节时才能做进一步的思考,才会有更高更深的感悟;而且是把实际生活和内心世界联系起来的桥梁,最有利于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和思考生活。“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是我经常讲给学生的一句话。生活是语文的源,语文是生活的流,活生生的生活对学生最有说服力,也最能大洞他们的心。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就是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在生活中感悟的习惯。

如果在教学中能做好以上三点,我认为对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一定会有帮助的。

推荐第2篇:教学设计预案

教学设计预案

具备自我控制能力是人的智力发展成熟的标志,它是个人解决问题、相互交往、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是个体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保证。特别是在人类社会向知识经济发展的信息时代,自学能力、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创新能力、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能力等已成为人所必备的素质,因此,自我监控能力是人的发展中最核心的任务之一。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呢?我从下述几个方面做工作:

一、保证学生的自主活动

实践活动是关键。只有通过实践得出真理,但学生主动参与自然重要,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和通过实践活动获得发展。

就当前的教学实际来说,多数人只注重教,而忽视对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对语言表述和解题方法的优化以及对问题进行推广的意义,许多教师没有真正意识到。事实上,一个人对解决问题的体验是有时效性的,如果不及时进行总结,这种体验就会消退,失去了宝贵的思想方法的训练机会。学会了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反思和有效的自我调节,是思维成熟的标志,因而活动过程的自我意识就越显得重要——活动的自由度越大,对活动过程的监控和调节就越重要。

在设计教学情境、安排教学过程中,努力反映知识的创造产生过程。教师设计出适当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自己去猜想、发现真理。在教学中采取组织学生讨论的办法,调动起他们的经验、意向和创造力,然后从逻辑上把它们整理成系统,这不但使学生真正理解学习材料,也会使他们的自我监控能力获得较快的发展。

二、使学生经历知识活动的真实过程

我们认为,教材仅仅提供了知识的一种逻辑体系,在知识的认识过程中,不仅仅涉及分析、综合、抽象和演绎的逻辑思维过程,归纳、类比、联想、化归、审美等形象思维活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还涉及到学生的情感、兴趣等精神过程。

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学科自我监控能力,教师应该改变教材从概念到概念、从定理到推论、处处强调逻辑演绎的严格性,为学生提供概念、定理的实际背景,设计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使他们有机会自己决定学习的目的、制定学习方案、独立收集资料、独立发现有效信息、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领悟知识过程的本质。使学生在对概念形成过程的分析中,在对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的总结讨论中,领悟寻找真理和发现真理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我监控能力。

三、在学习过程中加强交流合作

通过交流,可以使思想清晰、思路明确、因果分明、逻辑清楚,更便于检验、修正和完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学生的交流习惯和技能。例如,在具体实施交流之前,要求学生反思今天学到的东西和不明白的地方,这就给学生理清自己的思想,判断自己理解的正确性提供了机会,从而能锻炼学生的自我检验、反馈和矫正的能力。

就自我监控能力发展来说,学生尽力寻找证据所作的证明,比单纯的推演书本上的定理所作的证明,其意义要大得多。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争议、讨论,可以带来更进一步的、修改和补充。显然,这是一个发展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很好途径。

四、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检验意识和技能

检验是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核心。坚持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强调随时对思维过程进行检验和反思,是提高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关键措施。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检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自我评价水平,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如何训练学生的检验技能又是教学情境设置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学生解决问题时,为了提高解题质量和效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思想,使解题的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在反思问题设计时,就应该考虑让学生对具体方法进行再加工,提出提炼学科思想方法任务。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本质进行重新剖析,在将问题由个别推向一般的过程中使问题逐渐深化,从而使思维的抽象程度不断提高。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使学生通过反思而更加深刻的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总之,通过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归纳,让他们寻找思想方法、思维过程的差距,在思维由特殊向一般的过程中,体验学科思想方法对解题的指导作用,来形成自我监控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

推荐第3篇:教学设计预案

教学设计预案 《图形的旋转》

团溪镇中学 黄玲

一、本节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平移和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小学阶段还是第一次引入平移、旋转的内容。其目标在于让学生尽早地了解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平移和旋现象,经历从现实背景中抽象数学模型的过程,认识数学的价值与应用。平移、旋转内容分两个学段实施。第一学段要求“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并在具体案例中提出组织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如“方向盘的转动”、“水龙头开关的转动”、“电梯的上下移动”、“钟摆的运动”等。在第二学段,对图形的平移、旋转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这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图形的平移、旋转的认识,以及运用这方面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就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学段知识的基础上,把简单的平面图形进行简单的旋转,由此达到空间与图形的完美结合。本课教材在编排上力求体现以下特点: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得到的。教材所展示的正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2)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感:

教材一开始就出示一组图案让学生欣赏,并让学生思考这些图案的特点。然后将这些图案进行分解,并取出其中的一小部分进行旋转,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要求学在每一次旋转后,都要能说出是什么图形绕着哪一点旋转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教学中把旋转的过程在多媒体上演示出来,这样,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图案形成的全过程。

2、教材内容的核心数学思想:

培养学生的空间感,感受图形在生活中的必要性,充分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数学思想。

3、我的思考:

《课标》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成为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引人注目的特点,而且日趋活跃。结合具体数学内容编制各类软件,借助计算机快速、形象与及时反馈信息等特点,配合教师教学,使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特点,为了更好的突出旋转的动态特点,我制作了配合教学用的软件,并选择在多媒体计算机教室进行教学,使数学教学与信息技能达到完美的整合。在课件的设计上,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自已探索数学知识奥秘的特点,在教学探索

1、

2、3的过程中,我选择每名学生自已上机操作的方式,而不是已往由教师演示,学生看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体验

1、2的过程中,我制作了学生可以单机操作,并可以任意输入数据并演示的智能课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计算机,把图形旋转的过程及旋转的结果,都形象、生动的演示出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水到渠成的接受并学习了知识,有效降低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度,改进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最终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学生已掌握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的知识,在第一学段已初步感知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特点,但让图形在平面上旋转的立体思维能力不强,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空间感。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

学生绝大多数来源于城市,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动手操作,有初步的计算机常识,能够独立完成上机操作。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在教学的最后,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利用图形的旋转设计精美的图案时,可能有的同学设计的图案与自己预想的图案有差别,需要经过反复实验。

4、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习,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直观感悟能力强。

5、我的思考:

通过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清醒地认识到,如何让学生认识图形旋转的整个过程,创设什么样的问题情境,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我这节课应该关注的焦点。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创设情境,感受旋转形成的图案的美。

数学的表现形式具有抽象性,但数学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只是让学生记住数学事实,还应当让学生形成数学意识,建立数感,了解数学的价值,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提供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数学,探索数学模型应当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重点。 因此,上课伊始我就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同学们创设了同学们喜爱的生活情境,就是“六一儿童节”带着同学们到游乐场去玩。通过回忆游乐场里的游乐项目,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平移和旋转”的数学问题,这样可以更加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2)动手操作,探索奥秘

小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基于这个原因,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电脑上点击自己想看的东西,自己输入想输入的数据,通过电脑演示自己观察旋转的结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现代性,达到自主学习。 (3)开放式教学模式

设计图案的要求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生要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不仅是数学方面和知识,更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相关学科的知识。而且这个过程是开放式的,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设计方案,体现学生学习上和个性品质上差异。学生可以从一个或几个简单有图形出发,将图形通过若干次对称、平移、旋转得到一列的图形,形成一个图案,这对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十分有利。

三、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1)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动手操作,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设计简单的图案。(2)通过学习,学生能说出图形旋转的变化过程。

2、过程方法:在经历简单的电脑操作、演示、观察结果的过程中,学习图形平移和旋转的数学知识,并能应用于生活实际。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索、体验、观察、创造、展示等活动,体验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难点:图形旋转的过程与结果

5、教具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二、新授

1、首先我们来一起欣赏一组美丽的图案,(出示图片)谁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形成的?(学生边说教师边演示) 欣赏图案,激发兴趣

2、看来,简单的图形,通过旋转就能变成一幅精美的图案,那么旋转到底和什么有关呢?同学们可以大胆的猜一猜。(生猜)同学们猜测的是否正确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探索验证”。

3、师生共同进入探索1:说明图形的旋转与旋转的度数有关。通过探索1,使学生认识“图形的旋转”与度数有关。 仔细观察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呢? 让我们来一起验证一下。(演示)

通过验证,说明图形的旋转与什么有关呢?

刚才谁猜对了?其它同学谁和他的想法一样?恭喜你们通过我们的验证,你们都猜对了!那么其它同学的猜测是否正确呢?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进入探索2和探索3,进行验证。

4、同学们自己进入探索

2、探索3,自己动手验证猜测。

通过探索2和探索3,使学生认识“图形的旋转”与旋转的方向和点有关。 探索2:图形的旋转与旋转的方向有关。

刚才探索1说明图形的旋转与什么有关?(度数)

也就是说只要旋转的度数变,图形就变?是吗?(学生疑惑)

(演示探索2)旋转的度数变没变?图案变了吗?为什么没变?(方向不同) 说明什么?(图形的旋转与方向有关) 探索3:图形的旋转与旋转的点有关。 通过探索3.,你发现什么?说明什么?

5、逐一进行汇报。

6、总结:通过刚才的探索,我们能发现图形的旋转与旋转的点、方向和度数有关。

7、面我们就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一下图形的旋转。请同学们进入体验一和体验二。动手操作,新身体验

五、练题设计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让学生当小小设计师 利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动手设计一个精美图案。把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习题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复习巩固的过程,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由其是最后一道拓展练习题,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有利于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小结: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新课程标准》中新增加的内容,图形变换内容主要包括平移、旋转和对称的认识。这些内容对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对图形美的感受与欣赏都十分重要。这些内容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学生通过运用平移、旋转和对称构成有趣的图案,既有利于学生了解图形的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联系,又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基于以上原因,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审美的教育。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是让学生认识图形平移和旋转的知识,为了更好的体现图形旋转的动态感,我结合本节课教学任务的特点,制作了教学课件,并带着学生在多媒体教室中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自己动手操作,自己演示图形旋转的结果,形象直观的学习相关的知识,有效降低学习难度,加强学生学习的效率。

推荐第4篇:教学设计预案

教学设计预案

一段时间的学习已在默默提升中走过,在《作业一》中,如何根据现行教材,结合地区实际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开发体现地域特色的《校本教材》这个问题,我通过《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理念及方案介绍、《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初中美术“造型?表现”内容解读与教学策略》、《初中美术“综合?探索”内容解读与教学策略》、《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教师职业道德解读与实践导行》等课程的学习,感觉有了很大提高。

对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借鉴国培中优秀教师典型案例和专家的精彩点评,结合本人的实际教学体会,经过认真的思考,现在有了初步的解决方案。结合南疆实际情况和本人特长,在动手和动脑的有效结合方面,我选择制定《版画校本课程》。具体预案情况如下:

一、背景: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版画教学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现,成为美术课程的重要内容。在亲身的版画实践中,还能够不断地提高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我们在贯彻落实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大纲教学要求,利用我校的教学硬件和师资条件,我们提出在美术课堂和课外兴趣活动中推广版画教学的美术教学思路。将全套美术教材中版画课程内容整合,融入实践。

版画的概括洗练、单纯明快的效果最能表现出青少年天真烂漫的性格,并以其媒介材料的多样、制作手段的丰富而特别适合于天生具有游戏本能的青少年。而从生理现象上来分析,版画教学在创造力的提高、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养成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版画的设计和制作是对学生心智教育、动手实践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另外,版画在用作课外美术课程开发的载体在教学中具有很大优势,归纳如下:

1、制作简单,在技艺和设备条件的要求不高。

2、适应性广,作品能呈现出各自的个性和艺术特色。

3、趣味性强。材料使用的特殊性和活动过程的特殊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制作的技巧,创作自己较满意的作品,体会学习的快乐。

4、安全、经济。材料容易购置,制作安全,有效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等。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1、总体目标::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陶冶情操。

2、分层目标:

(1)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版画的基本知识和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并能创作出一批满意的作品,从而感知自然事物和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内容美,发展学生观察、想象、创新思维能力。

(2)在版画教学中,探索加强与其它学科整合的有效方式,促进学生全面身心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3)在版画创作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计划性,坚持性,养成耐心细致有序的学习习惯,增强自信心,获得不同层次的成功感。学习合作与交往,促进人格完善。

三、主要内容 根据美术大纲的要求和青少年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的教学遵循循序渐进,由深入浅的原则,设置了以下几个教程。

1、基础教程,是学习版画的一些基本技能和色彩知识的课题,并尝试不同的材料、工具,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单一教程,学生所表现的内容是单个物体。其中应引导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应用不同的工具、材料、通过形、色、肌理等美术语言来表现,学会寻求变化和发展。

3、组合教程,是把单个物体组合在一起,使画面更加生动丰富。组合课题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构图大小,疏密,高低,前后关系以及理解对比协调,对称均衡等美学法则。

4、想象教程,想象课题是青少年绘画的较高层次,是学生通过某一主题经自己的想象进行自我个性化创作。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选择自己所熟悉的内容,身边的事物,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感悟、去表现,充分展现个人对世界和生活的感受。 教程有“造型·表现”内容、有“欣赏·评述”内容、也有“综合·探究”等实践内容。以吹塑版画、纸版画、KD版画、木刻版画等创作形式融入本土文化资源的古建筑、古民居、戏曲、饮食、传说故事、宗教、礼仪、历史名人等,最终以单色、粉印、水印、黑白及套色版画等作品成果给以展现。

四、研究方法

1、调查法。调查学生的喜好、地方的特色、民间美术等。

2、文献研究法。我们理解的“文献研究”不是找几本书看看而已,根本的一点是要通过查阅文献,对研究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和命题进行辨析,以便提供必要的研究指向和问题框架。

3、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是青少年美术研究常用的方法,属客观性研究方法。这一研究方法的应用前提是对于青少年美术作品本质的界定。我们偏于认为,青少年美术本质上乃是语言。

4、案例研究法。我们研究的是课程案例,不仅仅是教学案例。我们研究的是课程开发的程序与结构而不仅仅是教学操作。或可以说,我们将教学操作理解为课程开发的最后一个环节,理解为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具体的课程事件。

5、比较法。通过对校本课程实施前后学生各方面的变化比较,了解教育的效果。

6、经验总结法。根据教学经验,对版画校本课程教材内容进行总结、汇编、按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总结付诸实施等。

五、研究的措施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民主开放的课程决策过程。我校在版画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探索中主要做法如下:

1、成立课题组,组织、管理好研究队伍,制定好研究实验方案,并对方案的实施进行调控,及时总结研究成果,确保课题研究有序、有效地开展。

2、培养一支赋有课程开发意识的教师队伍。

课题组根据本校学生的艺术特点与基础制定了开发方案,让美术教师亲身参与版画校本课程开发活动,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培养了一支专业扎实的课程开发队伍,使版画校本课程在学校真正扎下根来。

3、拓宽课程资源开发途径。

版画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校内外合作探究,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因此,我校同步拓宽学校、家庭、两条校本课程资源的途径,把校内资源开发与校外资源开发利用相结合,拓宽了课程资源开发途径。

4、开展教学研讨,互相培训学习。

为了将版画课程落到实处,我校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一边教学一边研讨,进行即席指导,现场培训,引导教师参与讨论,整个课堂变成学习与交流的场所,在互动交流中,献计献策,解决课程开发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

另外,美术教学可以结合本校实际,实现学科综合。例如版画教学与书香校园建设相结合,版画教学可以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大环境之中,版画教学也可以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等等。

推荐第5篇:完成教学设计(预案)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预案)

一、学习目标:

1.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形象的物体的知识。2.合理利用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使抽象的公式、定理、法则得到验证,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实践能力;

3.加强德育教育,使学生融入到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施方案:

一、课前收集信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习惯。1.收集有关信息,获得感性认识。

2.自制学具,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前,布置学生剪一个规范的圆,学生为了剪一个规范的圆,就必须预习圆的有关知识。、制造学具,学生容易接受,也很乐意、在制造学具的过程中,既能让学生学到一此数学知识,也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中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

1.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氛围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平等、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在毫无压抑感的气氛中学习,敢于设疑,敢于动手操作论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内在的心理需求。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摆一摆,拼一拼,搭一搭等实践活动发现事物的奥秘,逐步形成实验求知的意识。从而,学生在有意识的驱动下,动手操作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2.创设生活情景,引导操作。

数学来源于生活,它是具体的,但数学又经过了抽象,我们应该将数学抽象的内容附着在现实的背景中,让学生学习从现实生活中产生、发展的数学,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

3.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课后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指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通过动手操作,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学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的作用,这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关键。

1、操作游戏丰富创造性思维。

数学游戏,是小学生特别喜欢的活动,它既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 , 手工制作培养创新能力。

它能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兴趣,培养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小设计提高应用能力。

利用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和基本的技能,提出实际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圆的学习》教学预案

教学内容:圆的学习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进一步学习圆的有关知识的。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也进入了一新的领域。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多种操作,进一步认识圆,学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认识圆的基本特征。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进一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探索,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知道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初步学会画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认识圆是一种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2、在图形的比较中,得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

3、列举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圆,知道圆是一种平面图形。

(课的一开始,安排了一个猜谜活动,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比较自然地让学生走进了我们今天的学习主题:认识圆。接着从两方面来认识圆,首先是让学生把圆和以往学过的平面图形进行比较,产生认知冲突,知道了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其次让学生寻找日常生活中的圆,明白我们所说的圆是指物体的某一面,圆是一个平面图形。)

二、让学生动手摸一摸

( “摸圆片游戏”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快速、自然、顺畅地体会到圆与以前学过的一些平面图形有所不同——圆是“曲线图形”。教材上让学生体会圆是“曲线图形”,设计的并不是“摸圆片游戏”,它是结合学生自主尝试画圆进行的。我们作过尝试,按教材上的方法教学,不是很顺溜。总要在教师一引再引,多次启发之下,才能把学生的思维牵过来。可见,课本上的教法有一相情愿的嫌疑,至少说,它的目的指向是不够明确的。改用“摸圆片游戏”后,学生们体会深切,人人能说,仅是语言表述的差异而已。)

三、动手学习画圆的方法。

1、学生尝试用圆规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

2、谈谈画圆的体会。

3、教师示范画圆。

4、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独立画圆。

4、同桌比较所画圆的不同。

(圆的画法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因此整堂课我安排了两个层次的画圆,这个环节是第一层次,学会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在这里我以学生的操作为主,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画圆中发现问题,并发挥同伴的力量,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最后教师进行小结这一基本思路进行教学的。)

四、动手探究,认识圆心、半径、直径的特点。

1、给固定点取名字。

2、学生动手操作,证明这个固定点就是圆的中心

3、半径、直径概念的教学。

4、半径、直径特点及关系的探究。

(在给固定点取名字时大部分学生的意思都在说这个点是圆的中心,因此在这里让学生动手操作,用自己的方法来证明这个点就是圆的中心,学生会通过圆心画一些线段,用尺量一量他们到圆心的距离等等的一些操作,那么在这些操作中,其实就蕴涵了学生在画圆的半径、直径;学生量的过程、比较的过程其实也蕴涵着半径、直径的一些特点及两者之间关系的探究。)

五、理解圆的位置和大小分别是由圆心和半径所决定的。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圆的位置和大小分别是由圆心和半径所决定的。

2、画一个固定大小的圆。

(在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后,再来理解为什么羊吃草最后形成的图形是圆就比较的简单了,然后在这样一个情境中,通过两个问题“羊吃草的范围再大点,该怎么办?”“想要换个地方吃草又该怎么办?”使学生理解圆心能决定圆的位置,半径能决定圆的大小。知道了半径能决定圆的大小后,接下来就进行画圆的第二层次教学:画一个定圆。)

六、深化练习,运用圆。

(设计这组练习的目的是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把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七、全课总结。总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是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全面发展的学生。

总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是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全面发展的学生。

推荐第6篇:胡克定律教学预案设计1

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关系-------胡克定律

教学预案设计

【教学内容】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弹力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2010年11月16日(星期二)上午第三节(9:35-10:15) 【教学地点】昆明市第十四中学二号楼二楼电教室 高一(1)班 【教学目标】

以胡克定律这一知识点为载体,以实验探究为手段,通过观察、疑问、猜想、探究、突破为主线,体验科学研究方法,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体验物理学的简洁之美。体现物理教学在对学生成功教育中的功能 知识与技能:

1、

2、

3、

4、了解弹簧形变(长度变化)越大提供的弹力也越大;能应用胡克定律解答相关问题。

了解弹簧的劲度系数的物理含义及大小决定因素; 理解弹簧形变量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进而猜想,最后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的科学探索过程,使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以及在探究过程体会操作、合作及数据测量、处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2、通过实验探究过程体验物理学习的乐趣和科学知识海洋的博大;

通过胡克的生平介绍,让学生体验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只有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才能在科学技术的海洋任意遨游。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得到弹簧弹力与其长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试验中弹簧弹力与弹簧长度变化的图像描绘;

2、胡克定律适用条件的理解。

推荐第7篇:作业二教学设计预案

作业二

教学设计预案

为解决合作学习中的几个问题在下面的教学设计做了几方面有益的尝试:

第一,教师应首先考虑学习材料和任务是否有必要通过合作来完成。只有那些有一定难度、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能激活思维的学习任务才具有合作价值。比如选取实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突破思维模式。

第二,教师在明确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讨论、交流建立明确的角色分工和个人责任制,并指向个共同学习目标的,以建立起与合作学习相适应的稳定组织结构。

第三,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加强对合作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预案)

教学设计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种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会安装并使用打点计时器。

3、理解根据纸带测量速度的原理并测量瞬时速度。

4、明确速度—时间图象的意义,描点法画图象的方法,并画出该实验中的速度—时间图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看打点计时器的说明书,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2、通过对纸带的处理过程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体会处理问题的方法,领悟如何间接测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

3、通过画速度—时间图象培养学生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的能力,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发展中的作用。

4、体验实验中理性思维的重要,既要动手,更要动脑。

5.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体运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觉打点计时器的巧妙设计思路,体会物理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指导作用,增强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

2、经历实验过程,体验科学实验过程的艰辛与喜悦,并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3、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养成在合作中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2、由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

3、画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教学难点

1、对纸带数据的处理。

2、画图象的方法。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本节实验。

学生:学生看书明确实验的各项任务及实验仪器。

(二)进行新课 [引入新课] 作为同桌的两位同学合作,简易模拟打点计时器.

1.同桌两位同学之间,一位同学手拿一枝彩色画笔,另一位同学牵动一条宽约1cm的长纸带,使纸带在你的笔下沿着直线缓慢向前移动.你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点击纸带(比如每秒1次,或每秒2次),比比看,看谁牵动纸带的速度变化最小.想一想,相邻两点的距离跟牵动纸带的速度有什么关系?牵动纸带的快慢不均匀,对相邻两点所表示的时间有没有影响? 2.两位同学竞走比赛,为了比较他们的运动情况,现在让每位同学都提着底部穿孔、漏沙。比较均匀的两个沙袋一起竞走,然后通过他们的漏沙情况来判断他们的匀速运动情况和加速情况。

以上两个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打点计时器通过打点达到计时目的的原理.

学生回答1:相邻两点间的距离随着牵动纸带的速度的增大而加大.纸带运动的快慢不均匀,点子的间隔也不均匀,但对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没有影响.

学生回答2:参加竞走的两人若运动快慢比较稳定,则漏沙比较均匀,若加速运动,会发现快的时候漏沙少,慢的时候漏沙多. [新课教学] 师:在以上的活动中,同学们认识到了打点和漏沙可以体现物体运动的快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并用图象把这些速度形象地表示出来.

1、电磁打点计时器

教师布置学生对照仪器看说明书,引导学生注意其重点:观察打点计时器并阅读其使用说明书,明确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各部分的名称、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如图1—4—1所示.工作电压为4 V~6 V.当电源的频率是50 Hz时,它每隔0.02 s打一次点.通电以前,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片压在纸带的上面.当接通电源时,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使振动片(由弹簧钢制成)磁化,振动片的一端位于永久磁铁的磁场中.由于振动片的磁极随着电流方向的改变面不断变化,在永久磁铁的磁场作用下,振动片将上下振动,其振动周期与线圈中的电流变化局期一致,即为0.02s.位于振片一端的振针就跟着上下振动起来,这时,如果纸带运动,振针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

[小组交流与讨论] 问题一: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低压交流电源工作,大家想一想能不能使用直流电源,为什么? 生:工作原理中是靠电流方向的改变来改变磁铁的磁场方向,从而促使振动片上下振动,并且振动片的振动周期与电源的电流变化周期一致。若使用50 Hz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这个值正好是电源频率的倒数。

2、电火花计时器

教师布置学生对照仪器看说明书,引导学生注意其重点:观察打点计时器并阅读说明书,明确两种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各部分的名称、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使用时电源插头直接插在交流220V插座内,将裁成圆片(直径约38mm)的墨粉纸盘的中心孔套在纸盘轴上,将剪切整齐的两条普通有光白纸带(20mmX700mm)从弹性卡和纸盘轴之间的限位槽中穿过,并且要让墨粉纸盘夹在两条纸带之间.这样当两条纸带运动时,也能带动墨粉纸盘运动,当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放电火花不至于始终在墨粉纸盘的同一位置而影响到点迹的清晰度.也可以用上述尺寸的白纸带和墨粉纸带(位于下面)做实验,还可以用两条白纸带夹着一条墨粉纸带做实验;墨粉纸可以使用比较长的时间,一条白纸带也可以重复使用。

[小组交流与讨论] 问题二:从原理上考虑,电火花计时器跟电磁打点计时器相比,哪个更好些,误差可能会更小? 生:电火花计时器可能会更好些,因为电磁打点计时器中振针和纸带间的摩擦会更大些.

教师评论并系统总结.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中运动阻力极小,这种极小阻力来自于纸带运动的本身,而不是打点产生的,因而系统误差小,计时精度与交流电源频率的稳定程度一致(脉冲周期不大于50µs,这一方面也远优于电磁打点计时器),同时它的操作简易,使用安全可靠(脉冲放电电流平均值不大于5 µA).

问题三:打点计时器能记录哪些信息? 生:时间和位移 3.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指导学生动手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并引导学生思考:纸带上的点与小车的位移和时间是如何对应的,怎样将纸带上的点变成相关的数据? [小组交流与讨论] 针对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实践后回答.

问题1.电磁打点计时器中怎样安放复写纸和纸带的位置? 问题2.振针打的点不清晰或打不出点可能是哪些原因?怎样调整? 问题3.开启电源打点完毕后要及时关闭电源,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讨论结果:

生:将复写纸套在复写纸定位销上,推动调节片,可调节复写纸位置.将纸带从复写纸圆片下穿过。

生1:可检查压纸框的位置是否升高,而阻碍了振动片,振针打不到纸带上,可将压纸框向下压恢复其原来位置.

生2:可能是复写纸该换新的了.

生3:可能是振动片的振幅太小,可调整振动片的位置.

生4:可能是振针的位置太高,调整振针的位置,直到打出点为止.

生5:我选的电压在4 V和6 V的情况下,打点的清晰度有点差别,电压高的时候稍清晰,所以可调高一点电压.

生:因打点计时器是按间歇工作设计的,故长期工作可能会因线圈发热而损坏.

4.课堂训练

[例1]一同学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时,纸带上点不是圆点而是一些短线,这可能的原因是( ) A.接在直流电源上 B.电源电压不稳 C.电源频率不稳 D.打点针压得过紧 解析:A.接在直流电源上不会打点。A错。

B.打点与电压是否稳定无关,点痕重轻与电压有关。B错。 C.频率不同打的点仍为圆点。故C错。

D.打点针压得过紧。针和纸接触时间长,打出一些短线。D正确。 答案:D [例2]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 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 A.时间间隔 B.位移 C.加速度 D.平均速度

解析:从打下的纸带上数一下点的个数就知道时间,因为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故A选项正确。

用刻度尺量一下任意两个点间的距离,就知道了物体的位移。故B选项正确。 从纸带上不能直接得到加速度、平均速度,只可以间接计算。故C、D选项错误。 答案:AB

推荐第8篇:《马路不是游戏场》教学设计预案

《马路不是游戏场》教学设计预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特点

《马路不是游戏场》一课出自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四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它是在学生了解了平面图、路线图并在掌握了认路和寻路的方法后,让学生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一些交通规则,并能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甚至教育身边的人遵守交通规则。

本套教材以“生活事件”为基本内容,体现教材的综合性,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本身只是一种经验生活的过程。本次编的教科书就以儿童生活中所遭遇到的事件作为它的基本内容,不再以德育目的为内容而通篇讲诚实、守信和勇敢;也不再以伟人故事为内容,那些故事不是儿童的故事。这里说的生活事件都是儿童所遇到的生活事件。生活事件可以把品德教育和社会性教育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没有必要把它区分出来,区分哪种是品德教育,哪种是社会性教育,生活事件本身是综合的,它具有多方面的教育意义。

2,教材内容的核心教学思想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离不开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只有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才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也只有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才能扩大学生的生活体验。

3,我的思考

近几年中小学生的交通事故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这些交通事故大多都是由于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如乱穿马路、乱闯红灯、在马路上玩耍、打闹等)引起的。在讲这一课时我面对的是小学的学生,新林小学前有一条马路,这条马路车量多,而且时有发生交通事故,这无疑是该校学生在安全上面临的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始终以这条公路为主线,让学生意识到危险就在我们身边,所以必须遵守交通法规,从而知道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1)学生观察本地的交通现状存在一定的难度,初步懂得交通法规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2)探讨分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的现代交通意识。

2,我的思考

通过对学生的分析,我渐渐的掌握了很多经验。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要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生活开始。“留心处处皆学问”,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角度往往会对身边的现象“熟视无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从点点滴滴入手,帮助学生学做生活的有心人。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细节展开。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往往容易忽视细节。而细微的生活细节正是有实效的道德教育展开的“生长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不放过生活细节的观察生活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还要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观察生活。观察总会遵循一定的角度,这样又容易造成主观观察与现实生活的落差。因此,学会从多角度观察生活、全面地观察、带着思考的观察是良好的对生活观察习惯的重要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通过交流,不断丰富学生观察生活的视角。 三,学习目标 1,通过调查交流交通事故的事例给与小学生有关的交通规则,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的现代交通意识。

2,通过观察本地的交通现状,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和常识。 3,通过探讨分析交通法规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的现代交通意识。

4,教学准备:课件(包括事故照片、录像、统计数字等) 四,教学过程

1,案例描述(通过情景导入进行) 片段一:

师:今天能够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我非常的高兴,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为了感谢大家的热情,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录像,你们想看吗?

生:想。

(课件一:播放新林小学门前的场景,公路上车来人往,时有行人违反交通规则„„)

师:你们对这个地方熟悉吗?

生:熟悉。这是我们的学校和学校前面的马路。

师:咱们班有多少同学每天要经过这条马路?

(生举手示意)

师:每天在你过马路的时候,你们的老师和家长会怎样嘱咐你们呢?

生:嘱咐我们要小心。

师:家长为什么总是这样不厌其烦的嘱咐我们呢?

生:担心我们路上出危险。路上的车太多了。现在交通事故发生的太多了。 片段二:

师小结:是呀。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发展迅速,虽然给人们带来了便捷,但也随之带来了许多交通事故。课前我请同学们搜集了一些有关交通事故的案例,下面请同学们先在本组为内交流,然后选取你们组最为令人震撼的交通事故讲给大家听。

小组内交流并选取最打动人心的事例在全班汇报。

师:看来同学们课前都做了充分的调查,老师课前也用电话对我市的交通大队做了采访,由此我了解到以下几组数据。

(课件二:展示课件,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发生的交通事故起数,死伤人数,以及死伤中小学生人数,并进行对比。)

师:这些是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的数据,由此数据你们有何感触呢?

2,案例引导

师:但是就是有一些人他们把马路当成了游戏人生的地方。课前同学们分别对这样的现象和行为进行了调查,那么你调查的关于哪方面的情况呢? 生:实践调查统计表 调查的是关于行人违章的 调查的是关于汽车违章的.实践调查录象 调查的是关于交通事故的统计图。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调查方法,制作实践调查表的同学请到一组,那么谁愿意了解行人违章的情况到一组,想知道汽车违章的同学到同一组,录象的请到第一组,对交通事故数据有兴趣的就到第一组。现在就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整理一下你看到或了解到的交通违章情况。总结你们找到的交通违章现象的共同特点,带给你们的思考?

在交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1、人人参与交流 实行人员分工合作 每组选出组长(汇报)、分类整理员、记录员、时间控制员、情绪调控提示员、组织员

2、将信息整理分类汇报

3、选出代表来介绍你们交流的情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我们身边游戏人生的违章现象吧。

生:调查表,通过调查发现的一些问题主要有闯红灯、抢行的一些交通现象。并说明在有交警的路口这样的现象就会少一些。说明人们的没有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生:(汽车)请同学们看一看现在汽车已经很拥挤了可还是有车在转弯是拥挤的道路更乱了。还有这个车在马路随便就转头了,后面的车还那么高。交叉汇报:还有的司机喝酒开车,不系安全带、闯红灯、逆行,乱停放。 生在汇报的同时师在一张白纸上纪录不文明的交通现象,及带给我门的思考 五,小组游戏竞赛

老师:你们对交通法规还有那些了解呢?考考同学们对常见的交通标志的了解和同学们的记忆力。小组游戏竞赛,交通标志“对对碰”。游戏规则:每组选出一位记忆力好的同学在本组相应的位置上找出看过的同样的交通标志,在由一位了解交通标志的同学把它贴到相应的说明下,看看哪组同学最默契,记忆力好,懂得的交通标志多。

师:说明交通标志的颜色也是一种语言。

同学们今天的收获一定很多了,你们每个小组表现的也很出色,我这里有几个奖状,你们看看该给哪个组呢?(最佳宣传奖)观察、实力、倾听。 六,教学小结

“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发展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我在教学《马路不是游戏场》一课时利用周边生活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作为品德课的课程资源,课一开始,我播放校园门前的录像,问:“这个地方你们熟悉吗?谁每天上学要经过这条马路?”这样就把学生“放在”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从而拉近了学生生活与课堂教学的距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课的开始就使学生能够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为本节课拉开了轻松的序幕。

推荐第9篇: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设计预案

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设计预案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思维、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仍不尽人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存在的问题: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其薄弱的一个环节,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课堂教学,作文教学都被“边缘化”了,似乎可有可无,不少教师缺乏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学生普遍厌学,归根到底是学生缺乏习作的自信心,懒于表达,羞于表达,难于表达。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呆板,单一,学生基本处于被动的地位,很难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习,而当前小学高段作文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是作文雷同与重复,过度模仿并抄袭作文选,此外虚假作文教多,不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一)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1、坚持课外练笔,培养写作兴趣。

自四年级开始我就要求学生每周交一篇课外习作,而对于作文题目、内容、形式等,不加任何限制,把写作的自主权完全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

刚开始,有的同学反映“无话可说”,于是我就引导他们把作文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疏通了作文与生活的渠道,鼓励学生“畅写欲言”,这样一来在长期的课外练笔中,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我手写我心”的写作快感,学生的写作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观察生活和认识生活的能力。

2、采用灵活多样的写作训练形式。

事实证明单一的作文训练形式,已无法适应学生心理的需要,所以每次作文前教师要根据写作的要求和具体内容,设计好训练形式,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除了在作文指导中坚持采用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两种形式以外,我还针对考试的实际需要,有计划地给学生出一些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范围题作文等。

与此同时,我还把一些形式新颖的练笔插到阅读教学当中,比如:在教完《十里长街送总理》之后,我布置学生写一个场面;在学完《小英雄雨来》之后,我让学生把它缩写成一篇400字左右的小故事;在学《草地夜行》之后,我让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读写;在学完《赠汪伦》后,我让学生把诗句改写成一个小故事等等。我认为这样的小练笔,既有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突出写作重点,丰富学生的写作经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采用创设情景法,引领学生走进写作乐园。

创设情景要依据作文教学的目的来创设相应的写作情景,创造适合写作的“环境”、“小气候”,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境界,通过调动他们的感觉器官、思维器官去捕捉写作的素材,触发写作的灵感和激情。

1、活动体会情境。

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活动,如:带领学生参加工厂,到农村去,部队去;参观家乡的青山绿水;举行运动会,各种比赛等,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积累丰富多彩的美的表象。那些生动的,形象鲜明的情境,既为学生提供了描写美的事物的典型材料,又使学生深深感受到美的韵律与和谐,激发强烈的表达欲望。

2、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根据写作题材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音乐来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写作的美妙景象中,感染学生,如写《我的老师》,可先让学生深情歌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心中涌起完感激之情,对辛勤园丁的劳动更加理解,笔下所描述出的老师形象将更加感人。

3、媒体再现情境。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应充分利用媒体形象性,重现性和可控性的特点,将实物、图片、录音、投影、录象等多媒体组合运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进行观察分析,这样有助于学生在生活中吸取营养,积累素材,更有助于克服传统作文训练的单调,枯燥的弊端,要多方面创设情境,学生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便会水到渠成,获得写作的主动权。

(三)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写真实的作文。

1、注意积累,坚持练笔。

写作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如果单靠在语文课堂上的几次作文训练,要想尽快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会总是“感到没有材料写”有的感到“有话说不出”,这说明“言之无物”“有物不会言”是造成学生害怕作文的主要障碍,要解决这个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在上课时精心指导,还得抓好学生的生活积累,阅读积累,小练笔积累这三方面的积累工作。

2、把有真情实感的内容写充分.

有些小作者找到了富有真情实感的材料,但不注意在“出感情”的地方下功夫写深入,只是“蜻蜓点水”一“点”了之,结果文章没有感情色彩,缺少感染力。我们在作文时,要把“出感情”的地方展开写,使它具体化,详细地再现动人情景,让真情实感显露出来。

(四)教师批改作文的方法及点评。

1、调动学生热情。

以前我总是把学生交上来的作文一篇1篇认真批改并写评语,觉得改一次作文真的很累,有的学生拿到作文后随便看一眼就仍在一边,作文水平根本没有得到提高,这就引起了我的深思,如何才能够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能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呢?经过几番思考,我决定改变批改的方法,当学生把作文交上来的时候,我先全部浏览一遍,对写得非常好和写得相对较差的作文,加以标记,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把作文分发给大家,让学生互相传阅并要求学生对自己手中的作文加以批改(改错字、改标点、改病句、下批语等),并签上自己的名字。最后,我再组织大家针对几篇典型的文章进行评议并及时捕捉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

这样学生从写到评再到改,参与了作文活动的全过程,使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调动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2、教师注重点评

在作文训练的实践中,如果教师只重视作文的指导和修改,却忽视了作文的点评,结果也是劳而无获的,学生作文水平也难以得到提高,由此可见作文的点评在作文教学中很重要,教师点评通常采取在学生作文本上评价或在作文讲评中口头讲评的的方法。

作文点评并不一定只点评作文的内容。例如,一位学生写了自己做的一件很小的好事,小得连她自己都不好意思说,可是老师给他这样的评语:“雷锋是在一点一滴地为人民服务中铸就了他的伟大,全国劳模李素丽也是在一件件小事中得到全国人民的称赞,一个人不一定非要干惊天动地的大事来使别人尊敬你,但可以用自己那善良的纯洁的心来赢得大家的喜爱,我从这件事情当中可以看出,你是一个多么善良、纯洁的女孩!”像这类评语学生就会感到很亲切,很喜欢,慢慢的,当老师每次批改完作文后,学生总会迫不及待地看评语,甚至一写完作文就催老师批改,这样学生就越来越喜欢作文,把写作当作乐趣,把看评语当作是一种享受!

作文教学的改革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课题,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更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探求小学作文教学方法,摒除传统教学中出现的弊端,从学生的心理出发不断启发学生乐于写作,让学生在写作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推荐第10篇:多元化教学课堂设计教学预案(材料)

多元化课堂教学预案设计

龙关中心小学 杨柯

一、教学内容:

河北美术出版社、第十册、页数、主要内容、练习内容以及拟定的课题。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年龄结构比较正常,男女生比例均衡。但部分学生基础较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自律性差,上课好动,喜欢说话。进入五年级的学生大多十

二、三岁,对简单的美术知识已有一定的积累,多数学生能通过观察美术作品直观地感受到作品中的美感,适时地补充一些创作知识,会使他们感受到美术作品中的奥妙,必然能够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同时享受创作过程中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太行山的主要历史、地理及风土人情。

2.能够根据自己对太行山的了解,创作一件绘画作品。

3.深入感受祖国、家乡的美丽和可爱,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1、了解太行山的主要历史、地理及风土人情。

2、根据自己对太行山的了解,创作一件绘画作品。

五、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教室、与本科相关图片、资料和创作素材。

六、教学方法:

为了创设轻松、幽默、充满智慧的课堂,使课真正走进孩子们的情感世界,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等。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七、教学过程:

(一)关于教材:

太行山巍峨雄伟,历史悠久,风光迷人。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流传着中国最古老的神话故事,积淀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祖祖辈辈的太行山人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开拓耕耘,繁衍生息,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地区文化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由于太行山地理位置的重要和地形地貌的特点,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把太行山当做抗日根据地,从此太行山就像一座革命的丰碑矗立在人民的心中。 《巍巍太行》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一节主题绘画创作课,教材第一页介绍了位于太行山的革命根据地西柏坡的一些情况,上面是西柏坡纪念碑,旁边是位于西柏坡纪念馆前的雕塑《走向胜利——五大书记像》以及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的旧居。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说明太行山作为革命老区的辉煌历史。第二页展示了两幅反映太行山区革命精神的油画作品,以及一幅描绘太行山风貌的国画作品,目的是为了当做范例,以提示学生欣赏和感受名家是如何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太行精神和秀丽风光的。最后一页展示了太行风光,有古老的长城、有历史悠久的建筑,还有生活在太行山区的普通人家,下面是学生作品,这些图片可以为学生的创作提供更多的思路。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要用画笔歌颂太行山,同时也是一次爱国家、爱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关于导入:

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

同学们,老师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是: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达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山北面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年近九十岁了,向着大山居住。苦于大山的阻塞,出入要绕远路,于是他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竭尽全力铲平这两座大山,(使道路)直通豫州南部,达到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气,像魁父这样的小山丘也不能铲平,能把大行、王屋怎样呢?再说把石头和泥土往哪儿放呢?\"大伙纷纷说:\"把土石投到渤海边上、隐土的北面。\"于是愚公率领子孙当中能挑担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才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前来帮忙。夏去冬来,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嘲笑并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木,又能把这大山的土石怎么样?\"北山愚公长叹了一口气说:\"你思想太顽固,顽固得不开窍,连个寡妇、孤儿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我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永无穷尽,可是这两座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山神知道了这件事,害怕愚公挖山不止,就把这件事禀报天帝。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了,就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起两座大山.-座放置在朔方东部,一座放置在雍州南部。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交通了

同学们,老师讲的故事是什么? 《愚公移山》

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太行与王屋山脉

今天我们去太行山看看好吗? 好 (板书):《巍巍太行》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太行山上》影片片段,让学生感受太行历史的厚重与巍巍。

1

2、太行风光与历史的呈现,让学生对太行山有一定的了解。

太行山位于河北省与山西省交界地区,向南延伸至河南与山西交界地区。山脉北起北京市西山,南至濒临黄河的王屋山,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数百公里。它是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东缘,也是黄土高原的东部界线。太行山脉的地质基底是复式单斜褶皱。东侧为断层构造,相对高差达1500米~2000米,从北向南有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的主峰东台顶为最高峰)、太白山、白石山、狼牙山、南坨山、阳曲山、王屋山等山峰。太行山是中国东部的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东部的华北平原是落叶阔叶林地带,西侧的黄土高原是森林草原地带和干草原地带,两侧的植被、土壤垂直带特征也存在明显差异。太行山区属大陆性气候,无霜期平均为5至7个月。在这里,一年四季的动人景色美不胜收。太行山区的气候非常适宜动植物的生长,并且拥有煤、铁、铜、金等大量的有色金属物质矿藏,此外还有石灰石、大理石、石膏、磷、钾等非金属矿物资源,其中储量大、品质好、可开采利用的矿产资源非常多,还有潜在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为太行山区的工业发展可提供良好的条件。

太行山脉多东西向横谷,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商旅通衢。古时有著名的“太行八陉”。从南往北按顺序数,它们是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井陉、飞狐陉、蒲阴陉和军都陉。随着工程技术能力的发展,今天人们已能在太行山脉上开辟出无数通道,而在古代,太行八陉就成为当时人们穿越太行山脉的主要途径了。

太行山脉是人类的远古摇篮之一,古猿曾在这山高林密、水草丰茂的地方生活。六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曾在这里尝百草、得五谷、教民耕种,实现了华夏祖先从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农耕的转变。太行山沉积着丰富的文化遗产。《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女娲补天》、《愚公移山》——这些著名的东方神话都诞生在太行山里。

太行山山势险峻,历来为兵要之地。从春秋战国到明、清,两千多年间烽火不息。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战争就发生在这里。在太行山,随便一道山梁,也许就有一段历史的故事,随便一道沟壑,也许就曾经是一个人叫马嘶的古战场。古代的许多农民起义军也曾在太行山安营扎寨。至今仍有东汉黄巾起义军和隋末窦建德起义军活动的遗迹。在抗日战争年代,太行山是我军的重要根据地,八路军总部和中央北方局都设在太行山。抗日军政大学的校址,就设在邢台县西部的浆水川。著名的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给了日军沉重的打击。侵华日军号称善于山地作战的阿布规秀就是被击毙在河北涞源的黄土岭。太行儿女与壁立千仞的巍巍太行,共同组成了抗击日寇的铜墙铁壁。 革命历史:

●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太行上的革命历史: ●太行精神

●狼牙山五壮士:

3、太行历史故事图片 ① 炎帝传说 ② 女娲补天 ③ 大禹治水 ④ 后羿射日

4、太行题材的佳作赏析

5、与太行山有关的诗篇:

三、绘画创作:

1、描绘太行山实际风貌。

2、据图片和感受描绘想象中的太行山。

四、太行风情展:

学生作品完成后,布置一个“太行风情”展,在展览中,学生可以介绍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重点描绘了哪些内容,通过自己的美术作品表达了对太行山怎样的感受?课堂的展示活动其实也是又一次的升华和提高学生感受的活动。

五、拓展:

太行的历史文脉,体会太行的巍巍。

(四)关于语言

采用流动着的行体动作(视觉语言)。体态语言有组织教学、谐和关系、突出重点、强化感情、加强直观、美化朗读、激发兴趣。 (五)关于小组合作学习: 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展开,讨论太行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地理面貌。

八、作业设计:

能够根据自己对太行山的了解,创作一件绘画作品。

九、板书设计:

巍巍太行

(一)、太行风情

(二)、太行历史

(三)、太行故事

(四)、太行创作

(五)、太行诗篇

十、教学反思:

了解太行山的主要历史、地理及风土人情。 能够根据自己对太行山的了解,创作一件绘画作品 深入感受祖国、家乡的美丽和可爱,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由于学生还没有涉及到历史课的学习,以及太行山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所以学习起来比较抽象。

第11篇:小学五年级作文教学设计预案

小学五年级作文教学设计预案

《西 瓜》

明 城 中 心 小 学

杨 晓 辉

小学五年级作文教学设计预案《西瓜》

明城中心小学

杨晓辉

设计依据:

1、目前不少学生都怕写作文,写出来的作文又普遍存在“假、大、空”的现象。为了努力改变这一现象,就要求语文教师以《新课程标准》中的先进理念为指导,使学生“写作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真切的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训练地表达”。而本作文教学方案的预设,也正是以这种新理论为依托展开的。

2、作文题目千变万化,而话题作文,不限文体,不限表达方式,具有比较自由、开放的特点,因此受到学生的欢迎。但怎样写好话题作文,仍是学生在写作时感到困惑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走进话题作文的大门,激起学生想象的智慧,我选择了学生很熟悉、很常见的事物——西瓜作为话题,以这一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实际的材料,来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关注社会,品味人生,从而写出属于学生自己的个性化真实作文。 设计目标:

1.引导学生用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去直接感受生活中的事物,并且以自己全部的心思、全部的真情仔细体味人生。

2.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事物,把选材的触角延伸到家庭、学校及社会生活之中。

3.让学生尝试自主拟题习作,展开适当的联想,将文章内容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不拘写作形式。

教学重点:让学生用各种感官去感受事物,在感悟中引导学生联系到生活实际之中。

教学难点:让学生将感受事物、品位生活中的独特而真实的感受,与话题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不拘形式地表达出来。 课前准备:

1、学生自由组合编组,围着中间一卓就坐。

2、准备四个大西瓜

3、多媒体准备 课时安排:两课时(合上) 所教年级:五年级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导入话题(3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的作文课跟以前的作文课有些不同。首先,我想向大家提两个非常简单的小问题,但请你们如实回答。 其一,你们写过作文吗?

其二,同学们写了几年的作文,觉得作文难吗?

师:今天天气真热啊!刚才呢,老师在街上买了一样好东西,来给大家解解渴,请大家先给它起个名字吧![出示西瓜,并分发给各组一个瓜,放在中间一桌]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精神。在组内学生根据自我感悟,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充分尊重自我和其他伙伴的独特体验,学生们有了自己的感受,有了写作的兴趣,有了写作的信心,自然会钻研写作技巧了。】

二、“研究”西瓜,尝试写话(7分钟)

师: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仔细地“研究”一下西瓜,并向同组的伙伴介绍一下它是怎么样的。(学生开始观察研究,动手写话。时间:五分钟) 师:现在我读几篇大家写的作文,请同学们认真听,想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老师随机抽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朗读,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

三、“听、闻、摸、尝”,品味西瓜(15分钟)

1、“听”西瓜

师:同学们,看来大家的“眼力”可真不错,将这西瓜外形的特点都概括出来了。可不知大家有没有听到什么有关西瓜的声音呢?仔细听听,发挥想象,你听到了哪些声响? (学生自由回答:“咚咚咚”的手指敲瓜声,“咔嚓咔嚓”的切瓜声,“扑突扑突”的吐瓜子声,“嘣—”的西瓜爆裂声等等) 师:大家轻轻松松就听出了那么多的声音,那不知你们刚才写进文章没啊? 师:那老师就要责怪你们了,还要留给你们一个永久性的家庭作业:用自己灵敏的耳朵用心去听身边的每一个事物。

2、“闻”西瓜

师:请大家再闻闻这西瓜,有啥气味呀? (学生自由回答)

师:那刚才有同学把这些味道写上去了吗? 师:哎,大家都长了鼻子,而且还长在头的正中央,可就不能派上用场,不用它去闻、去嗅,真是大大的浪费。那我又要留给你们永久性的家庭作业:用自己的鼻子,用心去闻眼前出现的一切美好的事物。

3、“摸”西瓜

师:相信大家不论是以前,还是在刚才,都肯定摸过西瓜了吧,那你有什么感觉呢?

(学生自由发言回答)

师:那不知刚才你有没有将这触摸的感觉写下来呀?

师:真可惜,每个人都有一双手,一双充满智慧的手,而且是人类特有的“工具”,像动物它们没有。老师可又要怪大家了,还得留个作业:用自己的双手去触摸生活中一切可以触摸的东西。

4、“尝”西瓜

师:大家看过、闻过、摸过西瓜后,想不想尝尝这大西瓜的滋味如何呢? (教师用刀将各组的西瓜切成每人一份) 师:你觉得这沙地西瓜味道怎样啊? (学生自由发言)

师:那刚才你是否将这些美味写出来了呢?

师:嗨,这么美的味道,没把它们写出来,真是太浪费了。这下老师又要留一个作业给你们:让我们的嘴,去品尝生活中所有的美味,并记住这些美好的滋味。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学会运用各种器官,自由自在地去感受生活,感受作文”,并让孩子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触、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在作文指导中,并没有使学生停留在“视觉作文”上,而积极引导学生用耳听、用鼻闻、用手触,充分运用感官去感受这个看起来再常见不过的“西瓜”。也正因为这种感受,对西瓜的描述也就丰富多彩、言之有物了,每一次的听、闻、触摸,大家都有独到的见解。】

四、联系生活,展开联想(5分钟)

师:刚才同学们在品尝美味时,想到了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我想到了这么好吃的西瓜到底是怎么种出来的?

·我想到了这么好吃的西瓜应该将它推荐给全世界的人们一起分享! ·我想起了一件关于“西瓜”的往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品尝以后自主联想,再由联想到发现问题,进而想办法去解决,这一过程都较好的激起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有了写作的动机,自然而然会积极动脑筋了。】

五、讨论选材,拟定提纲(方案)(10分钟)

1、引导讨论

师:同学们想的可真多,现在老师也基本上了解了大家的想法,但问题也又出来了:

·如果你想与家人一起分享这西瓜,你该如何分?

·如果你想起了一件关于西瓜的往事,这又是怎样一件事? ·如果你想知道这西瓜是怎么种出来的,你该如何办呢?

·如果你想把这香甜可口的沙地西瓜推荐给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人们,又该怎么做呢? (学生展开讨论)

2、自主选材,试拟提纲(方案)

师:请同学们从上面的材料中任选一个方面,也可以选其它自己喜欢的材料,确定自己要写的文体及主要内容。比如关于“西瓜”的调查报告、“西瓜”的故事、关于“西瓜”的广告设计……并列好一个较为具体的提纲。

(选同一材料的同学可以自由合作,也可单独进行,综合本堂课有关“西瓜”的素材,进行分析整合,拟定好写作提纲、调查方案或广告设计方案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找准了学生作文的倾诉点,真正实现了为学生“需要”而作,也使学生的欲望从单纯的西瓜这个“物”转移到语言文字表达上来,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六、学生交流提纲,师生共同评议(10分钟)

在写各方面材料的同学中,分别选一两篇,请他们来实物投影下展示,其他同学与老师集体进行评议。在评议中,力求做到“多就少改”,尊重学生的意见。尤其对中后生,更应注意激励和表扬。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感受事物,讨论写作提纲,互相评议修改作文草稿等。使学生通过交流合作,积累自己的语言,也弥补了教师个别指导力度不够的缺陷,特别是作文中的“弱势群体”,使他们在无形之中也提高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水平。】

七、学生开始习作,教师巡回指导(20分钟)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提纲,拟好一个恰当的题目,进行作文草稿。教师巡回走动,随机进行个别指导与评讲。

八、学生修改作文,完成习作(10分钟) 学生先自己修改草稿,再请同学互改,然后将作文抄到作文本上。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新理念。】

第12篇:《野荷塘》教学活动设计(预案)

《野荷塘》教学活动设计(预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2、抓住重点词句运用一边读一边想象的方法体会野荷塘的美。

3、从作者产生联想的句子中体会野荷花的坚强品质。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运用一边读一边想象的方法体会野荷塘的美。 教学过程

1、我们以前在学习写景文章的过程中,学习过“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本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野荷塘》,运用这种方法,感受野荷塘的美。板书:野荷塘

2、在没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3、出示习题。

(课件)①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磨盘

恶劣

一抹

锤炼

②下面加点的字可不要写错了。

祖国

空隙

茂盛

③补充下面的词语

沁(

)心(

晶(

)剔(

) 光(

)四(

挺(

)而(

) 竞(

)(

)美

心(

)来(

) (小结)同学们对本节课的词语掌握的非常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野荷塘。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4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7自然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4、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景物特点,相机进行感情朗读。

句子

“两个男孩子领着我们走过一片草甸子,这时,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荷花芳香隐隐飘来。”

刚走过一片草甸子,还没看见荷花,却闻到了荷花的芳香,这清香是从哪里飘逸出来的呢?你们想象一下,不远的野荷塘是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从“沁人心脾”一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清香)闻到荷花的清香后,心情一定很舒畅,谁能带着舒畅的心情再读一遍这句话。

句子(课件)

“又走数十步,果然见到由绿色的芦苇,蒲草围绕的宝葫芦形的湖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荷叶,大的赛过磨盘,芭蕉扇,小的如茶碗、酒杯。

荷塘是绿色的芦苇,蒲草围绕,这充分说明了荷塘的位置比较隐蔽,不容易被路人看见。湖面上是怎样的景象?从“布满”一词你能体会到什么?(荷叶多

板书荷叶)那么多的荷叶漂浮在水面上,会是什么样子的。(出示课件帮助学生体会荷叶的样子)

(板书:形状

大小) 作者写荷叶的形状和大小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从这个比喻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形状美)你能把体会到的美在朗读中表现出来吗?

句子

“浮在水面的圆圆荷叶密密层层,叶子上凝聚着水珠,晶莹剔透,光彩四溢。”“密密层层”属于哪种句式,说几个AABB式的词语,从“密密层层”这个词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荷叶多)那么多的荷叶上布满了晶莹剔透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会是怎样的景象呢?你看到这奇妙的景观时,会发出怎样的赞叹。板书(样子)

句子

“荷叶之间,点缀着三角形的菱角叶,是淡淡的嫩绿颜色。”“点缀”一词可以换成“生长”吗?“点缀”一词用的好,好在哪里呢?既让我们感受到菱角的数量不多,又衬托出野荷塘的美丽(板书颜色)

句子

“荷叶空隙处,一朵朵粉红色的野荷花挺拔而生,竞相媲美。” 从“挺拔而生”一词中体会到荷花的勃勃生机。同学们想一想哪句诗句是写荷花的勃勃生机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池塘的荷花富有生机,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周围的环境如何呢?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出周边的景象吗?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从“竞相媲美”一词中可以体会到荷花的姿态美,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小结)

作者用他独特的观察,独特的描写,勾画出了野荷塘的美丽风光。抒发了作者对野荷塘美景的无比喜爱之情,请同学们带着对荷花美景的无比喜爱之情,齐读这一自然段(课件)放录音,哪位同学能试着背诵这一自然段。

当作者看到野荷塘的美景后,产生了怎样的联想,找生读第8自然段,其他同学用笔画出作者想象的句子。

请把你画出作者想象的句子读一遍。

(出示课件)也许,是候鸟从江南衔来的一料莲子,不小心遗落在野池塘里。也许,是我们的祖先曾将南方带来的莲子,小心地播种在这里。

师:这两句话都是作者看到荷花的美景后,产生的联想,荷花能在我国赛北的环境中出现,可能是这两种情况,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猜一猜,还会有哪种可能?

(过渡语)

满塘的荷花虽美,但并不稀奇,对此作者却拍手称奇,令作者拍手称奇的,仅仅是荷花美丽吗?(不是的)那又是什么呢?板书:(坚强的品质)

课文中哪些语句是描写荷花坚强品质的?(出示课件)

历经长长的岁月,经过无数个寒冬,那野荷花没有在恶劣的气候中死去,却锤炼得更坚强,越繁衍茂盛,把边锤的池塘,装扮成一个荷花万朵,香飘天外的世界!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顽强生命力)

(过渡语)

白天的野荷塘美不胜收,那傍晚的野荷塘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足迹,却欣赏那里的荷塘月色。

老师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同学们思考,傍晚的野荷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淡淡绿影”一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不清楚、模糊)作者写荷塘月色美景时,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点写的。由荷叶、荷花的绿影、明月和霞光形成一道夜幕风景线,同学们边读边想象,这幽美的夜景,在虫儿歌唱的相伴下,会是怎样的一种意境呢?看到这幽美的景观后,作者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因为作者看到了模糊的景象,所以产生了朦胧的想象。此时,你想说点什么吗?把你要说的话写在练习本上。

(过渡语)

作业一

由于荷花出污泥而不染,且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常被诗人和作家所称颂,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作业二

完成下面的表格

填一填,比一比。

课文

地点

描写景物

叙述

颐和园

水乡 野荷塘

第13篇:兰春龙教学设计预案

《分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预案

一教材分析:

分数除法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分数乘法的意义及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学习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时,教材循序渐进的安排了4个例题: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三部分内容,下面我就重点说一说自己对例4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理解及简单的课堂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根据已有的数量关系,引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在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这是一个难点。教材比较小明、小红两位同学“谁走得快些”,引导学生根据“路程÷时间=速度”这个数量关系列出两个除法算式。算式列出后,请同学们估一估结果是多少,是比被除数2大还是小,然后想办法进行验证,这个环节的设计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又为发现被除数和商之间的关系留下悬念。例3的设计体现了一种转化的思想。将“图”与“式”相对照进行解释、分析、说理,使学生在讲述算理的过程中感受到“熟形结合”解决问题的便捷性、科学性的优势。

三、对例题3的认识及分析

分数除以分数这一内容是在例3中出现的。在例3教学之前学生已经体会了分数除法的意义并掌握了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一个几分之一的数和整数除以一个几分之几的数的计算方法,而且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教材借助了分一分、画一画等直观手段去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并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了算法,有了这些做基础,虽然这个例题是个新知,但学生完全能够利用比较、类推,迁移,用前面学过的方法来自己解决分数除以分数应怎样计算。然后再让学生在示意图中分一分,画一画,借助直观图来验证自己的计算方法和结果是否正确,有了这些环节做铺垫,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除以分数也可以等于分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这个例题的设计与以前的传统教材不同,它不在通过复杂的数学算式去理解为什么要变成乘10/3,而是通过直观的图示去验证9/10里面就是包含着3个3/10,所以9/10÷3/10就等于3,再就是要让学生明确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这种方法在分数除以分数中也同样适用就可以了。

因此,分数除法各种类型的题目,就都学完了,紧接着就可以联系前面学习过的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来总结概括出分数除法计算的一般方法。这个方法的概括和学习为后面教学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应用以及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打好了基础

四、课堂教学设计

在这一课时中,我认为有两个教学重点:一是通过验证得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二是由前面的4道例题概括出分数除法的一般方法: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下面就是我根据对这一课时的教材理解进行的教学环节的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掌握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分数除法统一的运算法则。

3、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觉运用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新问题。教学重点: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准确进行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观察发现

1、口算。

(板书:分数除以整数

整数除以分数)

2、师:这两种除法的计算方法好象有一种共同点,大家看出来了吗?(学生交流)

3、师:对,都是化除为乘,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可如果是分数除以分数呢?

(板书:分数除以分数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迅速唤醒学生的旧知,为知识的迁移创造一种条件。】

(二)、积极参与,探究感受

1、出示例题3指名列式:

(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师:我们可以根据题意列方程,大家来试做。

指名汇报,强调计算结果不带单位名称。 还可以用算术方法解决,关键找出单位“1”。

2、总结计算方法。

师:哪位同学能试着说一说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生总结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3、深化方法,加强理解。师:现在我们已经学会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请大家看一看,这三种计算方法是否有一定联系呢?

(学生发表意见。)

师:能否把这三种计算方法归纳在一起呢?谁来试试看?

师生共同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板书)

(总结时注意提醒学生考虑,除数不包括0)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出示练习第1题。

先计算,再分别把商与被除数比一比,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根据除数的情况分类,并总结出规律:

当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 当除数等于1时,商等于被除数; 当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

2、在○里填上“>”“<”“=”。

完成后再引导学生辨析除法与乘法的不同。

(四)、全课总结,强化新知: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课后反思

《分除以分数》属于计算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分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和感受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 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先复习分数单位及倒数,再把例题2米改为1米,我认为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再把它引申到2米。再把1/5米 改为 2/5米。同时借助线段图帮助理解。不把法则的得出、技能的形成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身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发展性领域目标。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现自主建构。

在多样化的计算方法中,学生先是通过知识迁移,由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猜想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有的同学把“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分数的倒数”作为一种猜想,还有的把分数转化成了小数;有的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有的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有的结合倒数的知识把分数转化成了整数;有的根据除法各部分的关系进行验算;有的结合题意另列算式, 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倒数的知识和乘法结合律也推导出了猜想。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采用了“猜想——验证——比较——明理”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索空间和充裕的探索时间。教师还注重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经过研究讨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就解决了。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探索中感悟到: “一个数除以分数(零除外),等于这个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

六、不足之处:

1、应再放手,在课堂上只讲易错易混淆的地方,这节课包办讲的东西还是过多。

2、还是不敢放,怕浪费时间,导致自主、互助的学习氛围并不浓厚,在这方面应再注意加强训练。

3、由于前面知识学得较扎实,学生能自己归纳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但有个别同学掌握的程度不太扎实.

4、学生在做分数除法时,可能会把被除数转化为倒数,除号和乘号改变出错,除数没有改变成倒数。

第14篇:《葡萄的精灵》教学设计预案

《葡萄的精灵》教学设计预案

教学目标:

、整体阅读感知文,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

2、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等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3、分析理解主题。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主题

教学难点:主题的把握

教学时数:1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葡萄是x疆的特产,x疆人最爱喝葡萄酒,“葡萄酒是葡萄的女儿”。

2、1963年一场政治风暴把王蒙划分为“右派”,他被被流放我国西部边陲伊犁河谷的边缘,作为被改造对象,他落脚在伊宁县巴彦岱乡一户普通的维吾尔族农民家。在十年浩劫期间,他的名字和作品被遣责、被谩骂。但王蒙在经历了一系列遭遇之后,他并没有意志消沉,反而像生活在世外桃源一般。有些朋友不理解他怎么可能在那种生活条下在x疆一口气生活了16年,没有发疯也没有自杀。他半开玩笑地回答说:“我是读维吾尔语的博士后啊,两年预科,五年本科,三年硕士研究生,三年博士研究生,再有三年博士后,不是整整16年吗?”16年,从29岁到4岁,他把宝贵的青春年华留在了这片土地上,却被他这样调侃式的一带而过,是何等的乐观与豁达。我想,他没有发疯也没有自杀一定和这里的人们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就让我们随王蒙一起走进《葡萄的精灵》,认识认识这片葱郁的土地上的人们,感受浓郁的x疆地域风情——

二、初步感知:快速阅读(8分钟)

、用三至五个词或短语提取文的关键主题词以体现你的对文的理解。

穆敏老爹

自酿葡萄酒

请乡邻饮酒

葡萄酒的精灵——维吾尔族的精灵

2、读后,让你印象最深的最打动你的一幕场景或一段话是

,为什么?

3、你读不懂的地方是

三、深入理解:结合学生的感受和问题再读文,合作探讨,明确把握人物形象。

、为什么“我”一开始觉得酒是盐酸,可后来这酒就有了沁人心脾的幽香?是什么导致的这一变化?

2、如果不是老爹爽快的赠酒,如果不是和爽朗的维族兄弟一起喝酒,“我”还会觉得“老爹的酒委实不赖”吗?

3、“是的,请谁呢?谁是我的朋友呢?好像都是我的朋友,又好像都不是……”此句怎样理解,如何揣摩老爹此时的心理?

吸烟

吹烟不吸烟

善良纯真可爱包容

穆敏老爹

酿酒

酿酒不喝酒

执着虔诚热情慷慨

开会

苦中取乐

机智幽默和谐融洽

品酒

热情

好客

豪爽欢快乐观包容

四、主题探讨

怎样理解“葡萄的精灵”?

、穆敏老爹用心酿的饱含着“夏的阳光,秋的沉郁,冬的山雪和春的苏醒”有“那伊犁河谷的葱郁与辽阔”,有“往日的充满柔情的灵魂”的葡萄酒就是葡萄的精灵;

2、穆敏老爹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善良纯朴、虔诚慷慨、真诚宽容、热情好客的性格的精灵;

2、是维吾尔族人民情感世界的精灵,是维族人民自身纯朴热情、豪爽包容性格和虔诚的信仰的载体,代表着人民间的团结与友谊,能给人们心中带来温暖和希望,让人能在困境中有一颗乐观坚定的心;

3、《葡萄的精灵》可以让人感到作家其意不在酿酒,而意在体现人的品德性格的酿造与形成——“穆敏老爹”酿酒的情节:“在经过几次这样沸腾之后,我们的葡萄原汁,不但平静了,而且净化,不但不再混浊,不再有任何絮状沉淀物,而且没有颜色了,晶莹剔透,超凡脱俗,如深山积水,观之心清目明。”由此感叹生命在历经煎熬和磨练之后才能升华,才能更完美,更超凡脱俗,更有内涵。

五、总结

、主题:老爹将自己的自信执着智慧和精神寄托融入葡萄汁液,就像孕育自己的生命一样将其装入瓶中,经过多次沸腾和自然的磨练,混沌的汁液变得愈发清澈了。葡萄汁液正在进行着脱胎换骨的运动,它要脱去葡萄的面纱,它要经过风雨雪霜的洗礼和曝晒,经过一个轮回后,终于酿成了醇香的沁人心脾的,包含着伊犁河谷葱郁与辽阔,融入了穆敏老爹及少数民族同胞炽热情感的葡萄的精灵。

尽管经过四季的洗礼,可是葡萄的灵魂并没有丢失,任何东西只要留住了自己的灵魂,就有了一种难改的本色。葡萄酒就是虔诚灵魂的产物。作者不仅是赞美“穆敏老爹”,也是对生活在伊犁这块土地上的各族人民的深情赞美。

穆敏老爹的性格就是经历了时间的沉淀,成为人身上的“精灵”,还有象穆敏老爹一样的的千千万万的x疆人民。也正是如此,王蒙才有如此的乐观与豁达。

2、王蒙如是说

A、“虽然这一系列小说的时代背景是那*的十年,但当我写起来,当我一一回忆起来以后,给我以强烈冲击的并不是*本身,而是即使在那不幸的时代,我们的边陲,我们的农村,我们的各族人民竟蕴含着那么多的善良、正义感、智慧、才干和勇气,每个人心里竟燃着那样炽热的火焰。那些普通人竟是那样可爱、可亲、可敬,有时候亦复可惊、可笑、可叹!即使在我们的生活变得沉重的岁月,生活仍然是那样强大、丰富、充满希望和勃勃生气。……令人禁不住高呼:太值得了,生活,到人民里面去,到广阔而坚实的地面上去!”

B、正如王蒙自己所深情倾诉的:伊犁是“在我孤独的时候给我以温暖,迷茫的时候给我以依靠,苦恼的时候给我以希望,急躁的时候给我以慰安,并且给我以新的经验、新的乐趣、新的知识、新的更加朴素与更加健康的态度与观念的土地。”

3、学习总结:学习较长的叙事类的方法总结

六、板书设计

葡萄的精灵

王蒙

吸烟

吹烟不吸烟

善良纯真可爱包容

穆敏老爹

酿酒

酿酒不喝酒

执着虔诚热情慷慨

开会

苦中取乐

机智幽默和谐融洽

品酒

热情

好客

豪爽欢快乐观包容

第15篇:关于初中文言文教学设计(预案)

关于初中文言文教学设计(预案)

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几千年,从先秦诸子的文章到唐宋古文等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学好文言文,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有着积极意义,那么当前的语文课堂中,文言文教学“怎样教、如何教”是我们值得探究的问题。

文言文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立足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等方法让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文言文教学“教为不教”的最终目标。

教师在准备文言文教学设计的备课过程中,要严格考虑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以及教学过程各环节的设计。下面就我对初中文言文的教学设计谈谈个人的拙见:

一、关于文言文的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目标的确定主要应放在对文章词、句的含义的基本理解上,对文章内容、结构、写法上的探究、认识;能力目标主要确定为培养学生诵读文言文的能力,以及文言语句在文本语境中的推断能力、文言作品思想内容的概括能力等内容;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主要确定为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通过学习文言作品,明确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关于文言文的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文言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首先要关注“言”的知识,教师要注重文言文阅读的学法指导,注意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积累、

归类梳理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抓住词、句、文三个层面;要关注文言文文体的特点,结合文言文不同的文体特点确定重难点;要关注学习文言文中体现的各种创作手法,可以古为今用;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关于文言文的教学方法的确定

新课标强调把文言文作为常态文本教学,遵循“知、解、体、用”为原则的文本教学规律,创设文言文的教学与应用环境,鼓励学生对文言文的探究性学习,可围绕“读—研---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四、关于课前教学准备的设想

无论是现代文教学,还是文言文教学,课前教师和学生的充分准备十分重要。教师课前应该认真钻研教材,从文本的字词到内容的挖掘,都应该深入探究;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氛围,制作课件,搜集材料等;学生的准备要求学生能初步会读,结合书下注释初步了解课文,也可让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内容资料等。学生的课前准备,培养学生能够凭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工具书的能力,学生通过课前准备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也达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要求。

五、关于教学课时的安排

对于文言文的教学课时安排,可依据课程内容在教学大纲中的地位,以及课程内容的长短程度,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来设定,一般来讲最少2课时,最多3到4课时为好。

六、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

1、导入的设计

导入的成功设计往往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启智慧的闸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导入的设计时,需根据课文、学生等各种因素来设计,可采用直接导入法、温故知新导入法、创设气氛导入法、背景介绍导入法、激发情感导入法等,需要教师的不断摸索。教师要牢记课堂导入要遵循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艺术性等原则。

2、文言文的“读”不可缺

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对文本的“读”,可按照“三读”进行:听读(听播音员的朗诵或者教师范读)、自读、仿读。虽然“三读”要花费一节课的很多时间,但文言文教学注重学生的“读”不可缺。

3、对字、词、句法的处理

首先要和学生针对文本里的生僻字或难字认清并识记,重点是文言文实词的识记上,特别牢记一些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内容;另外对重点的文言虚词和文言句法上,教师也要让学生涉略一些,教师课堂上不要只是围着中考指挥棒转,忽略了学生对这些最基本的文言文知识的认知。

4、在体验中学习、感悟

体验教学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体验,才会达到教学目标。

在文言文教学时,要让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感受体验文本蕴含的感情,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体验,可采用

“互动中体验(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情景式体验(编排课本剧,学生扮演文本里的角色)”、“多媒体教学体验(相关视频、图片等)、“想象中体验(通过想象建立一种情景,产生联想体验)”、“实践中体验(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到文本中涉及的名胜去亲身体验)”等多种方法,对学生而言,获得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体验、感悟、积累的过程。

5、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

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抓住文章中关键的字词句设计问题,会有助于学生解读人物形象,体味作者情感,从而更好的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可以抓住关键字词句提问,引起学生深层次地思考。抓住文本中重点的词句提问,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文本,体悟文本表达的情感。

文言文教学,教师设计问题的前提应该是潜入文本,沉入词语,细读文本,善于在文本中抓住关键的词句,以达到抛砖引玉、提纲契领、推波助澜的效果

6、强调拓展多比较

在设计文言文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不同的内容对照研究,由此及彼,求同求异,拓展延伸,组合积累,才能让学生牢牢掌握所学知识。例如,《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的比较阅读、《爱莲说》和《陋室铭》的比较阅读、《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的比较阅读等,让学生分析两者的异同,把握文章的深意。

7、教师注重开发学生资源的同时、还要注重示范性解读 课堂上要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给学生更多地展示机会。教师的了解不能代替学生的认识,对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语境理解,包括对文章主题的正确把握等,应该示范讲解,不要一味地把课堂统统还给学生去“自主、合作、探究”,导致学生理解上的片面化。

8、板书的设计

教师的基本功——板书设计不可忽视。精美的板书会让课文的主旨更加鲜明,学生也能一目了然。教师可采用“摘录提纲法”、“概括归纳法”、“图形示意法”、“比较对照法”等。可依据文本和个人的想法精心设计,要遵循科学性、针对性、启发性、艺术性的原则。

9、作业的设计

为了扎实学好文言文,读背是毋庸置疑的,作业的设计一定要落在实处,紧密围绕“文言现象”展开,可围绕以下内容进行作业设计:

(1)重点实词、虚词解释 (2)特殊句式及类型 (3)翻译经典句子 (4)分析表现手法

以上几种作业设计还不是很全面,教师应依据课文重点来精心设计作业。

新课标对各学段文言文教学应达到的目标确定有所不同,七年级将文言文归类于不同的主体单元,希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更多的关注文言文的“文”;八年级要求学生能自觉地利用自身的文言文认知

水平,集中精力学习文言文精品;九年级需要学生能看出文言文文本后面所蕴含的道理和文化。因此,文言文的教学在各个学段,应该有不同的侧重,必须依据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规律进行行之有效的设计,才能满足《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新课改要求。由此,教师相应的教学设计侧重当然要有所不同。

以上仅是本人就文言文教学设计中的一些相关环节自我认识的阐释,还不够成熟,有待同行们点拨、指正,以待今后在文言文教学中有所提高!

第16篇:集体备课实施方案与教学预案设计

集 体 备 课

集体备课对课程改革、学校发展、教师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相互交换,大家都只有一个苹果;但是观点的交流就不同了,你有一个观点,我有一个观点,大家相互交流,就有两个观点,甚至产生更新的观点”。集体备课能充分发挥群体智慧的优势,促进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而大家在集体备课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甚至争论,问题越议越明,方案越论越好,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另外,“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大家在互相交流和学习中,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成长,发挥“1+1>2”的效益。

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因此,集体备课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搭建起了一个平台,通过“解读碰撞、对话交流”,把备课从简单的作为课堂准备的一种状态提高到思维的角度去探讨,可以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其教学思路,从而更好地驾驭课堂教学;可以借鉴和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反思和提升自己的经验,自己少走或不走弯路,从而减少备课的时间和精力;还可以拓宽教师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及时捕捉到生成性的智慧,形成有价值的新见解,以达到“减负提质共享智慧”的终极目标。 集体备课就是寻求备课组全体教师集体力量的最佳发挥,而不仅仅是单个教师力量的简单相加。备课中教师要积极参与,针对教材的特点,从各自角度充分挖

1 掘其内涵,真正做到每一位参与教师都能发表各自不同的体会,通过相互交流、研讨,可以整合大家的优势和特色,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集体备课的操作程序和基本流程:

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教学实践、课后交流、反思。

一、个人初备。钻研课标、分析教材、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核心问题及解决的关键、编写教学预案、问题训练单。即备课标(编写意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备教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的确立以及重难点等)、备学生(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具体情况)、备教法(教与学的策略,情境的创设和活动的具体安排等)、备练习(注重练习设计的针对性、层次性、实践性等)。

二、集体研讨。集体备课开始前确定中心发言人,并复印材料。在集体研讨活动中,主备教师要提供给本组教师统一的教学预案,然后由主备教师(中心发言人)说课。说课要涵盖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

1、教材分析

(1)在理解教材体系、理解编者意图的前提下,说明本课时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2)说明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特点以及本课时内容的取舍。

2、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要符合课标、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 (2)知识、能力及情感目标要求具体明确。

3、教学重点、难点,核心问题及解决的关键。

4、教学预案设计

2 (1)要符合目标要求、教材特点,符合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 (2)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重点说明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5、教学特色

说明本课时教学设计的独到之处和创新之处。

三、修正教学预案。在集体备课中,中心发言人说课,老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在讨论过程中每个人必须提出自己的看法,重点谈不同的意见和改进之处。

使得目标更具体、更可行,重点更突出,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更合理、更科学、更简捷、更有效,预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主备人根据集体备课情况修改预案、训练单,任课教师可根据集体备课预案和集体讨论情况再结合本班具体情况设计具有自己教学风格的预案。

四、教学实践。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学预案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五、课后交流、反思。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走出集体备课误区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如果单靠教师个体的素质打拼,难以应对教学要求的日益变化,因而教师有必要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有效凝聚集体智慧,促进教师专业

3 成长,这就要求我们尽快走出认识上和操作上的误区,使集体备课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体优势,从而达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误区一:既然集体备课,个人备不备不重要。 搞好个人备课是开展集体备课的前提,集体备课要建立在个人认真备课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利用集体的力量修订出更加可行的教案。

误区二:集体备课只是组长的事情。 在集体备课中,研讨由备课组长组织,很多教师便偷得清闲,以尊重他人意见为借口,不主动发表自己的主见,不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显然不是“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求教师树立合作意识,能积极主动地交流,在交流中实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误区三:集体备课就是用相同的教案上课。教师对学生的培养不等于流水线上生产零件,如果我们上课用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过程,这样一来,把集体备课变成完全等同的上课并不是我们的目的。要在集体研讨结束后,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成果,结合自己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总体特点,对教案进行修正,使之更适于自己的风格和学生习惯,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和提高课堂效率。

误区四:集体备课只研究怎样教,不考虑怎样学。集体备课既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和相关的资料,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同时还要深入了解学生,摸清学情。既要研究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能力水平等,又要研究学生的兴趣、态度等,提出具有独创性的设计方案,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第17篇:针对第一篇作业完成教学设计(预案)

针对第一篇作业完成教学设计(预案)

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解决大班额班级学生学习兴趣低,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的现状。 学情分析:

本班人数有63人,大部分学生五年级前都是在其他几个不同教学点学习,之后才到本校学习,学习底子参差不齐。课堂提问一直都是本校几个同学回答,课堂上的练习有十来个学生能在你预算的时间前完成,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本节课上都完成不了。相当部分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有些可以说是无心向学,厌学情绪较为突出。

教学重点、难点:

帮助学生走出学习数学的困境,使学生爱上学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轻松掌握学习内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

3、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到数学的无穷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无处不在,从而爱上学数学。

教学策略:

采取学校和家庭的双方努力 教学过程:

一、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学,甚至弃学的原因分析。

1、学生自身方面原因。首先是学习方法不当。数学是一门讲究学习方法,追求学习效率的学科,依靠死记硬背或者进行题海战术是学不好数学的。由于没有掌握争取的学习方法,尽管平时也很努力,但是结果却差强人意,付出得不到回报,学习上的失败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导致厌学数学的心理产生。其次是大多数的小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机,而学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我曾经对本班63位学生进行聊天调查,结果发现有50%的学生回答“被家人叫来学校的”,有22%的学生回答“不上学就没事干”、“在家没人玩”等,可见,小学生的学习动机非常薄弱,当看到社会上一些没读书而赚了大钱的人时,他们更是迷茫,自然而然就对学习丧失兴趣而厌学。最后是性格问题。学生的个性品质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学生注意力散漫,容易形成心不在焉的不良习惯;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愿与人沟通交流,遇到不会的内容不能及时得到解决,积少成多,从而无从下手;还有一些学生自卑感较强,容易自暴自弃,放弃对学习的追求和热情而导致厌学。

2、社会原因。一是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不健康的影视音像制品,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不利的营业场所,对小学生造成了及坏的影响。一些本来自制力较差、成绩差的学生容易放下自己手中的书本,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造成“厌学”甚至“弃学”。二是社会上不乏一夜暴富的现象,而这些人当中有不少人是没有什么文化的人,学生就会产生“不学习、没文化一样能挣钱”的想法,从而无心向学。

3、学校原因。(1)学校的办学思想不端正,长期以来,学校教学活动主要围绕升学的指挥棒运转,而极少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2) 评价导向的偏离。目前我国考试成了中心,分数成为评价学生好坏的重要标准,学生长时间处于疲惫和焦虑的状态,从而形成“厌学”心理。(3)教师的素质问题。有些教师缺乏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的学习,上课完全照本宣科,缺乏语言的生动性,教学方式单调,了无生趣的学数学体验,使学生对学习缺乏新鲜感,失去探索欲,逐渐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数学的心理。

4、家庭原因。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会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父母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在农村,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偏低,认为能认几个字就行了,“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家长的心中已经形成,家长忙着外出赚钱,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成了“留守儿童”,无人管束,这样家庭的孩子往往对学习,特别是对数学不感兴趣。

5、其它方面原因。在农村,教育资金匮乏、教学设施落后、危房依然存在。因为资金不足,许多农村学校缺少必要的教学设施,大多是在“普九”达标之后再没有得到补充和改善,有的甚至缺少必备的桌、凳等教学基本设备,既没有图书馆,也没有运动设施,办学条件简陋而又艰苦,大多数学生的成绩普遍的低,因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开始产生厌学思想。

二、小学生厌学数学的解决对策

针对上述厌学心理的成因可以采取如下相应的对策。

1、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要像害怕火灾一样害怕学生的智力劳动一无所获!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只要有那么两三个月看不到自己智力劳动的效果,他就会失去学习的愿望”。 首先,应该从实际考虑,降低学习目标,降低期望值,合理地设立目标来满足学生学习成功的需求;避免目标不切合实际不能实现,导致自尊心受到打击,加重厌学和畏惧情绪的现象。对于学生出现的点滴进步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的信心。老师根据不同成绩的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其次,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针对一些厌学学生懒惰、意志力薄弱的性格特点,学校和家庭要联合起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指导他们制订具体的学习计划。特别注意培养他们自觉、自制、自立、自律、自强的能力,可以采取及时反馈、强化动机,及时沟通,多表扬,常鼓励的方式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懒惰、无毅力的消极心理。一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改变厌学态度。

2、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学习兴趣是支持、推动学生认识活动的巨大动力。但兴趣并不是天生的,它是与人的愉快情绪相联系的。认识倾向性,是指人积极探究活动与认识事物的倾向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特长,使学生学有所得,要使学生在学校感到有吸引力,老师更应该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理,千万不能让它在老师的批评与讽刺声中泯灭。李政道说过,好奇心很重要,有了好奇心,才能提出问题。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是人自发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意向。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学生的好奇往往是表现在对一些新鲜事物,自己不懂的东西有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他们总爱问个为什么,或者异想天开。老师的责任在于要把学生的好奇心成功转移到探求科学知识上去,使这种好奇心升华为求知欲,这是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探索事物的强大动力,是兴趣的先导。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教师把一些教学内容转化为有趣的问题,吸引住学生,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由于数学即抽象又形式化,容易给人以枯燥乏味之感,因而将数学具体化尤为重要。

3、适合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数学时,学习方法极其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上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的目的越明确,学习积极性就越高;目标越宏伟,为实现目标所付出的努力就越多,学习意志就越坚强。确定学习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太低不利于意志的培养,太高不仅不利于目标的实现,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记忆是学习中最重要的学习手段。首先要学生养成良好的记忆习惯。根据遗忘规律去记忆,勤复习、多复习。当天的内容当天复习,本周的功课周末复习,一月还有小复习,考前再做总复习,这样学习才记忆牢固,才能取得最佳学习效果。指导学生抓好学习环节的关键,做好学习的四个主要环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

4、其它

班级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要注意创建和谐、团结、稳定的班集体,积极向上的班风,活泼健康、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思考、活动,把班级变成学习、生活的乐园,才能令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另外,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安排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把学习和锻炼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释放紧张的心理,满足心理松弛的需求。教师同时要加强家校联系,使家庭教育科学化、合理化。教师应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交换意见,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克服过分溺爱、苛求或放任自流的心态,使家长能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心理特点和个性特长等确定符合孩子实际的阶段性期望目标,不断改进教育方法。

总之,当前农村学校的学生厌学数学心理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解决厌学数学心理的方式方法也应是多种多样。只要社会、家庭、学校、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最大限度地消除厌学心理和厌学行为的发生。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深切的感受到,数学知识自身独特的魅力,能让老师在激情和享受中教,让学生在欢乐和入迷中学,让课堂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焕发其应有的生命活动。

第18篇:精巧设计教学预案 细致实施师生活动,

精巧设计教学预案、细致实施师生活动

江西省吉安县立中学

梁莉

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使我们对未来 教育 满怀憧憬,新的教学理念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实现新的教学目标、增进课堂的有效性,对广大高中英语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认为通过精巧设计教学预案、细致实施师生活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及实施理论

教师、学生、教材及教学资源构成了 现代 教学的四要素,因此,课堂设计前对学生、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等影响教学的外部因素逐一分析是必要的,只有进行了充分分析才能进行有效设计,其重点是对知识和技能的传递的设计,在这一活动的设计中,教师被看作是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也被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活动设计;“课堂中”的设计,其重点是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的辅导者。因此也被称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设计。在我看来,教学活动虽然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活动,但二者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的预设和生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不能单纯地以教师作为设计的中心,也不能单纯地以学生作为设计中心,而应是二者兼有的设计。另外,教学时间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活动是有一定的时间限制的,忽视时间的设计就会使课堂实施产生混乱。课堂教学设计的完成,仅是完成了课堂教学的前奏,要在实践中去检验,用“实施”发展“实践性”。最后采取多元评价体系,做出评价、反思。如此循环往复,课堂的有效性会逐步得以提高。

二、精巧设计、细致实施,以实现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实施教学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但是课堂活动设计得再好,如果缺失相应的实现环境和实施策略,是不可能实现课堂活动整体的有效性的。以下是笔者对人教版SEFC,unit 15 中speaking这一活动的设计案例及实施过程,借此来进一步的说明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对高中英语课堂进行设计及实施。

教材分析:虽是旧人教版的教材,但其内容与新课程的标准相吻合。这一练习提供了一系列旅客在旅行途中可能遇到的服务质量的问题设计,要求学生用表示抱怨及安慰的常用句型,以双人对话的活动形式进行交流,这一活动的设计让学生体验旅途中吃、住、行方面的一些经历,并锻炼学生用英语阐述自己的意见,以达到促使学生在比较真实的情景中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

学情分析:经过高中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会话基础,且该班班额不大,平时上课大多比较积极,可以采用与新课标一致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踊跃表达。

教学环境: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城镇中学,环境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但是由于地域条件的限制,教学资源也十分有限。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包括:I’m sorry to say …;I hate to have to say this, but…;Could you do something about …; Why didn’t you tell me the truth? I’ll do everything I can to help you. 技能目标包括:能传递信息,并就熟悉的话题表达看法;能通过重复,举例和解释等方式澄清意思;能有条理地描述个人体验和表达个人的见解和想象;能用恰当的方式在特定场合中表达态度和意愿;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语言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1)Let the students learn to use the structure of making complaints.(2)Finish the task of making complaints to train the students’ speaking ability.教学难点:How to help the students finish the tasks of speaking. 教学实施:

Teaching steps and time Teaching activities Students’ activities

Design’ s aim Revision and

Lead-in (5’)

1.通过告诉一些新单词的意义,

让学生猜单词来复习上节课所学单词。

2.就上节所学 listen ing的内容

提问:Where does Andrew want to go? Why? If you were Andrew and your package is lost, what can you do? 1.猜单词

2.回忆listening内容,回答问题。

3.跟随教师思维,换位思考如何处理这一问题。

通过猜单词复习所学单词,就listening内容提问是为了引出下一步的活动。

Pre-speaking (3’)

1.呈现任务:让我们在这种环境下,按照role cards 所描述的内容,来表达抱怨或者对抱怨者给以安慰或者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2.分发role cards 1.理解任务

2.熟悉role cards内容。

3.为活动做积极准备

用role cards 替代教材有新鲜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自己熟悉的内容有利于迸发思维的火花。

While-speaking (25’) 1.行走于行间中,充当指导者或裁判员的角色。

2.根据评价表(附后)进行评价。

学生前后走动,根据自己的role cards寻找自己的partner,表达抱怨或者帮助抱怨者解决问题。

改变固定座位、固定partner 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的逼真的环境中进行活动,不但有利于学生表达思想而且有利于教师监听。

Post-speaking(10’)

1.让同学们各归其位,就教材任意场景找几位同学让他和自己的partner 一起在教室前面表演,要求大家选出最佳的一组。

2.根据评价量表做出评价,记录在学生学习档案中。

表演者在掌声中走向教室前面,向大家做声情并茂地表演,其他同学做裁判员,给出合理评价。

培养当众表演的才能,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感受的能力。为多元评价提供可能。

Homework(2’)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110页talking ,下一节上课前,在黑板前表演。

打开课本,明白任务

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增进合作意识

教学评价: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保障,只有通过评价才可判断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只有通过评价才能发现教学中存在什么问题,只有通过评价,才能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 发展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设计及实施中,笔者遵循新课标理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采取交际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交流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活动中仅起到一个活动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裁判员的角色。所取得的成功之处一,role cards的使用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 英语 交际环境,学生们通过role cards寻找自己的partner, 与以往固定partner的设计截然不同,激发了学生内心深处渴望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互动默契。但也凸显出很多不足之处:一,由于条件的限制,本节课未能使用多媒体。二,由于学生的语言基础不扎实,在用英语进行交流时,学生们不时的使用汉语,导致课堂虽活跃,但不够地道,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为学生呈现更多的句型,多训练学生的口语,鼓励学生大胆开口。

课程改革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实现有效甚至高效课堂教学是我们每一个 教育 工作者永恒的理想。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是我们追求有效课堂的关键。课堂活动精巧设计、细致实施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得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和提高实际语言 运用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其身心的发展。

第19篇: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写作教学设计(预案)

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写作教学设计预案

学情分析:学生作文时缺乏素材,往往东拼西凑,人云亦云,写不出自己的真实体验与生活感受,有时甚至无病呻吟。为了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我决定从他们感兴趣的网络入手,设计了这次作文指导。

一、这次训练的目的:

1、引导学生写作也要与时俱进:学会利用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关注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热点。 2培养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4、通过这次练笔,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二、计划

1、制定练笔内容:刘翔,我想对你说

2、学生利用网络搜集有关资料,进行整合。

3、查找网络上有关刘翔的评论性文字,尽可能全面。

4、完成练笔内容。

5、四人小组交流,互评互改。

6、将小组改过的作文上传到个人空间,全班范围内浏览。

7、浏览同学的空间作文,跟帖评价。

三、写作目标:

1、能将信息技术与作文课整合,用作文反映生活。

2、改变自己不良的写作习惯,利用网络、运用交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流程

(一)、导入:多媒体播放伦敦奥运会刘翔比赛视频,然后导入——2012年,承载了多少人的梦想;伦敦,聚焦了多少渴望的目光。我们的飞人刘翔在实现梦想的赛场上再度因伤退赛,各大媒体报道了这一消息,各种网络评价也接踵而至,现在请大家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全面了解刘翔及人们对他的评价,把自己的看法、观点记录下来,写一篇作文:刘翔,我想对你说

(二)、学生利用网络搜集有关刘翔的资料,进行整合。(教师提示:可以从刘翔的兴趣爱好、成长经历、参赛荣誉、日常生活等多方面进行材料搜集。)

(三)、查找网络对刘翔的各种评价,学生在浏览评价中情不自禁的予以赞同或进行反驳,有的甚至与同桌展开辩论,课堂气氛热烈。

(四)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写出来,对刘翔诉说。

(五)小组互评互改。

(六)发布到自己空间,全班范围内交流。

五、评价

浏览别的同学的空间,进行评价。每人至少选5篇点评,点评语言要求准确、具体、得当,并且有鼓励性评价。

教师浏览学生作文及评价,予以点评,点评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对写作过程进行评价,同时指出今后努力方向。

教学反思:尝试,就会发现问题;探索,就会有得失。第一次做此尝试,准备不是太充分,具体操作中出现了一些状况,比如学生查到资料后的取舍,有的同学查找了好多有关刘翔的资料,全部拿来读,费了不少时间,冲淡了训练主题;有的同学太注重人们对刘翔的评价,展开了辩论,也远离了训练重点。我及时地发现并予以纠正,课堂的重心才回到这次训练的重点上来。通过这次作文指导,我也欣喜地发现,学生对新事物确实有一种灵感,利用网络的确可解决一些写作素材的问题。

第20篇:针对第一篇作业完成一份教学设计(预案)

针对第一篇作业完成一份教学设计(预案)

1、通过丰富多彩的的物理学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形成自己良好的人生态度。

只有当学生对物理有了兴趣,才能表现出学习物理的自觉性、主动性,才能在学习中发扬开拓和探索精神,以顽强毅力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教学中我把科学理论的建立,科学发现的过程,科技发明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利与弊,用生动事例展示给学生,并通过了解物理学家的生平、各学派间的争端以及尚未解开的物理课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从中学习到物理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知识.例如: 玛丽·居里(1867.11.7—1934.7.4)。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pō)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镭(Ra)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具有很强的放射性,并能不断放出大量的热:镭疗(利用镭引的γ射线或a射线进行治疗)。(镭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Ra,原子序数88,原子量226.0254,属周期系ⅡA族,为碱土金属的成员和天然放射性元素。它能放射出人们看不见的射线,不用借助外力,就能自然的发光并发热,含有很大的能量。镭的发现,引起科学和哲学的巨大变革,为人类探索原子世界的奥秘打开了大门。)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她被人称为“镭的母亲”“放射性元素的母亲”。 1898年玛丽.居里和皮埃尔.居里从沥青铀矿提取铀后的矿渣中分离出溴化镭,1910年又用电解氯化镭的方法制得了金属镭,它的英文名称来源于拉丁文radius,含义是“射线”。镭在地壳中的含量为1×10-9%,已发现质量数为206~230的同位素中,除镭2

23、镭2

24、镭2

26、镭228是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外,其余都是用人工方法合成的。镭存在于所有的铀矿中,每2.8吨铀矿中含1克镭

价值高达100万金法郎以上的镭,无偿地赠送给了研究治癌的实验室。。 1934年她因白血病逝世。直到她死后39年,在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镭射线在不断释放。几十年来,居里夫人由于长期从事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工作,加上恶劣的实验环境和对身体保护的不够严格,时常受到放射性元素的侵袭,使她的血液渐渐受到了破坏,患上白血病。她还患有肺病、眼病、胆病、肾病,甚至患过神经错乱症。居里夫人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她把她的一生完全献给了她所挚爱的科学事业。通过介绍居里夫人的生平及其科学研究历程,拉近了科学家与学生的距离,激励他们把对科学家的崇拜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动力.

2、通过有趣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和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物理学本身是生动的、有趣的,它来源于实践,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知识。通过演示实验,把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提高学习效率;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实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初中物理新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注重科学探究,通过科学探究,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在探究中学会提出问题,大胆猜想与假设,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如在《大气压强》一节教学中,我将小试管套在装满水的大试管中,口朝下倒过来,学生观察到小试管会上升这一奇妙的现象,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激起他们进一步探索的热情。总之,通过多种形式的实验方法,既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又点燃了对物理的求知欲望。密度6.0克/立方厘米(20℃)。熔点700℃,沸点约1140℃。银白色有光泽的软金属。在空气中不稳定,易与空气中氮和氧化合。与水作用放出氢气,生成氢氧化镭Ra(OH)2。溶于稀酸。化学性质与钡十分相似;所有镭盐与相应的钡盐是同晶型的。镭能生成仅微溶于水的硫酸盐、碳酸盐、铬酸盐、碘酸盐;镭的氯化物、溴化物、氢氧化物溶于水。已知镭有13种同位素,226Ra半衰期最长,为1622年。

编辑本段主要来源 存在于多种矿石和矿泉中,但含量极稀少,较多的来源于沥青铀矿中。在处理沥青铀矿提取铀时,镭经常与钡一起在不溶于酸的残渣中以硫酸盐形式回收,当时居里夫人用了3年9个月提炼出0.1克镭。

编辑本段基本用途 从1898年到1902年,经过无数次的提取,处理了几十吨矿石残渣,终于得到了0.1克的镭盐,并测定出了它的原子量是225

镭能放射出α和γ两种射线,并生成放射性气体氡。镭放出的射线能破坏、杀死细胞和细菌。因此,常用来治疗癌症等。此外,镭盐与铍粉的混合制剂,可作中子放射源,用来探测石油资源、岩石组成等。

3培养物理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物理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应用与生活的学科,学习物理要有很强的观察的能力。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思考、积累和表达的前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物理这门学科中显得尤为突出。1)因为物理变化中常常同时出现多种现象,有的瞬息即逝,所以要求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俄国杰出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就是从深入地观察唾液分泌等现象入手,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英国细菌学家费莱明1928年通过非常细致的观察,发现了毒霉素等重大科学成就,这些都足以说明观察在科学研究、科学创造中的重要作用。

物理学最贴近生活,所以我在传授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层中,尽可能多的采取实验教学,基本的知识点学生较容易理解的采取演示实验,对于实验性推理性较强的知识点,我采取学生实验,或者把实验留作家庭作业让学生充分体验物理学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把知识能力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讲解知识点的同时,向学生讲解这些知识点的社会应用,令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对物理知识理解,如,讲解共振时让学生观察音叉,了解音叉的振动,并准备不同频率的音叉,观察不同频率音叉的振动现象。通过视频观看共振的应用及防治,如防弹玻璃:子弹击不穿的防弹玻璃用一定频率的音叉即可将其震碎。军队过桥时不能齐步走,避免军队起步频率与桥固有频率相同从而引起共振,使得桥坍塌。通过讲解某些物理知识与上述问题挂钩,无形之中把课程内容贴近实际,联系社会与人,激励对科学执着的探索精神,培养创造品质。

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创造思维的潜能人皆有之,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种方法是一题多解,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多“思”。另一种方法就是适当的向学生示弱,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老师在旁边做适当提示,使得学生产生能自行战胜困难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学生就会充满发自内心的创造力。再者还可以采取让学生备课讲课,讲解题型,使学生的思维水平逐渐由低级向高级发展,逐步成熟全面。

3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学习方法对路,学生的受益将和努力程度成正比。我们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法的研究,更要注重学法的探讨。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1),高一第一学期主要用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物理这门功课,我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给学生留思考题,开课前检查以督促学生课前预习。另外,要求学生记物理课堂笔记,并定时检查。再者,给学生留课外题,题中要有一定的做过的旧的题目题型,还有,定时的配合新旧知识的试卷考试。(2),教给学法。通过教师课堂上有目的的示范引导,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我尽量创设师生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大胆地从多角度、多方位去猜想、去发现,并让其充分发表“高见”以逐步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快掌握物理学科的研究方法;(3),抽尽可能多的时间进行学生辅导,指导学法,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的理解。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 老师帮助并督促学生,坚持一定时间让学生养成习惯。(4),要给学生定好任务时间,培养学生学习的效率性。通过高一一个学期的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学习习惯,形成了共同良好的又充满个性的学习习惯。

二、物理教育中还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我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时刻注意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要学生感觉老师和他们始终在一起,他们背后有支持的力量。

1、和学生一起成长,体会学生的悲欢喜乐。

学生群体中存在差异是必然的。如果教师教学程序的安排中照顾了少数学生,疏远了多数学生,势必会挫伤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1、采取分层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不甘落后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尽相同,通过教师的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可以逐步得到提高。多多鼓励学生,找适当的时机告诉学生自己的优点,别人的优点,暗示其需要努力的部分,让其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使得学生养成谦虚的学习态度,懂得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补不足,注重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另外还要让学生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让学生养成持之以很的学习习惯。通过老师适时点拨、指导和鼓励,同时也靠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和你追我赶。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形成积极向上、愉快学习、互相合作的浓厚氛围。

和学生分享老师自己的快乐和困惑,让学生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得失。

3、保护学生个性,了解每个学生,在进行教学的同时,针对个别学生采取相应的学习指导 。针对性的能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老师不要包办代替。老师本来是一心为学生着想的,只担心漏讲知识或少讲而学生不会。老师讲得很辛苦,但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太小,很难获取较大的学习效益。这就需要老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要放得开,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形成灵活多变的生动活泼的课堂,如讲解习题时老师挑选典型题,采用学生讨论的形式进行。:评讲前公布出答案,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在获取反馈信息后,精心设计复习题评价的程序,可以针对性选择,让学生自己评讲为什么对、为什么错,从学生角度讲出来的思路更富有启发性;教师要精讲、讲准、讲到点子上。有些问题可以让同桌学生互相评判;让学生去讨论、去争论;有些计算题可以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几种解法都写出,让学生去分辨,激励全体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教学预案设计
《教学预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