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设计教学法名词解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6-29 07:35:02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教学法名词解释

教学法 名词解释

1.教学氛围:指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课堂内外部气氛,场景等。

2.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汇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

3.启发式教学: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为目标,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与学生的主动探究,实现知情意和谐发展的过程。

4.教授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概括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得出结论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5.读书知道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课本或课外读物,以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一种方法。

6.演示法: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7.实验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8.讨论学习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与他人相互研讨切磋琢磨相互学习一种方法。

9.调研学习法:调查研究学习法的简称,它是指导学生亲自去熟悉和了解学习对象的一种学习方法。

10.研究型学习: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11.教学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与经验,促进学生学习达成教育目标的能力和技巧。

12.导入技能: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教学活动开始时,有意识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景的一种能力和技巧。

13.板书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用黑本以 凝练的文字语言或形象的图标传递信息的能力和技巧。

14.评价方法:收集教学的信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时所采用的工具和手段的总称。

15.纸笔测验:根据教育目标通过编制试题组成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引出学生学习表现,然后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测试结果加以测量的一种新评价方法。

16.成长记录袋:显示学生学习信息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

17.合作评价:多个评价主体从多角度,多渠道获取关于学生的多方面信息以判断学生发展情况的评价活动方式。

18.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所使用的媒介工具。

19.网络教学: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教学形式。

推荐第2篇:教育学教学法名词解释2

1.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2.观察:是一种特殊形成的知觉,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主动的知觉过程。

3.表象:是曾经感知的事物不在面前,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心里形式 4.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及学习活动对后来的学习产生的干扰作用。 5.后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与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6.超额学习:是在完全记忆了材料并足以正确回忆之后,又继续增加学习或练习的次数,是学习的巩固水平超过能背诵的程度。

思维:是人脑对各客观事物间接地概括的认识。 7.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认识。 8.想象:是人根据头脑中的已有表象,经过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即通过对已有表象进行的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9.求异思维:也叫发散思维,是对所要解决的一个新问题从多方面加以思考,并提出许多新假设和找到许多新答案的思维方式。

10.创造性思维:是人以新的方式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活动。

11.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导和集中。12.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该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各种需要的内部动因。

13.情商:也成情感商数,是人的情绪情感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也就是一个感受、理解、控制、运用、表达自己以及他人情感的能力。

14.能力:是人顺利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心理活动。

15.智力:是人顺利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并以抽象思维为核心,也就是说智力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能力,是进行学习,处理抽象观念,处理新情况和解决问题,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16.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个人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

17.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与之相适应的一贯的行为方式。

18.人格:使之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19.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有目的,有意识的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可操作性方案。20.变式:指教学过程向学生举例子时,交替变更所提供材料的形式,是对象的非本质特征得到变异,而突出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或共同规律。

21.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是对事物、定义、规则和原则等的描述。22.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么样“的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它包括一切为了进行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具体操作程序和从事这种活动的技能。

23..学习的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24.技能:是指经过练习而获得的呵护法则的认知活动或身体活动的动作方式。

25.品德:即道德品质,是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特征。

26.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的变化过程。

27.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地社会功能。

教师的威信:是教师具有的那种使学生感到的威望和信誉的精神感召力量,即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28.教师的威信:就是指教师具有的那种使学生感到的威信和信誉的精神感召力量,即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名词解释:1.学校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2.义务教育:是指依照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3.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4.遗传素质:也成为遗传,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主要是表现在人的机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特性等。5.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它是人的主观意识方面的特征,故称为主观能动性。 6.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手教育者的总的要求。

7.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者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指一个国家或是政党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8.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也就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质量规格标准。

9.教师:履行教育教学指责的专职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0.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是国家队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11.教师聘任制: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 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岗位设置,聘请有教师的重要动力。

资格的公民担任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 ③加强对记忆材料的理解。理解的记忆的基础,记12.核心课程:以问题为核心,把几门学科结合起来,忆的理解的结果和证明。“若要记得,必先懂得”这有一个教师或教学小组通过一系列活动进行教学的是众所周知的道理。所以,要提高记忆力,必须指课程。

导学生在学习和复习时加深对材料的理解。④对记13.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根据国家制忆材料的充分应用。要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储存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在头脑中的知识,只有通过应用,知识才能巩固与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制定的学生群体、更新。良好记忆品质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地完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善与发展。

14.课程内容:把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⑤使学生掌握记忆的规律。掌握与运用记忆规律,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就可以提高识记、保持、再认与回忆的效果,增强15.课程标准:指根据课程计划制度的有关科学的目记忆能力。

标,水准,结构与教学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⑥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记忆方法即是完成记16.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应教学规律忆任务的保证,也是影响记忆效果的重要因素。科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学、合理的记忆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7.班级授课制:也称课堂教学,是指学生年龄和知⑦科学用脑、合理用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识水平分成有 固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安规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规律与方法,而且要指性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课程表,分科进行教学的导学生合理地安排学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增一种组织形式。

强体质以提高脑的功能。只有这样,才能使提高记18.复式教学: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便忆力有可靠的保证。

在一个班里,有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⑧树立记忆的信心。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或复在同一课节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习的结果进行及时的检查与评定,并运用不同的方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式给学生以鼓励和肯定,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记忆成19.德育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到一果,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树立起记忆的信心。 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序的,相互关联的活动方第五章

式和手段的组合。

1、试论中小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p97 20.行为训练法:通过道德实践和对道德行为的价值①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创造的积极性。要培养学生良领悟、策略训练、奖惩等方式进行教育,以巩固道好思维品质,教师必须注意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是德信念、磨练道德意志、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学生知道学习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积极性。②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思维活动。唯物辩证21.读书指导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课本或课法是正确的思维路线,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世界观。外读物,以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得一种唯物辩证法进行思维,可以防止思维的主观性、表方法。

面性和片面性。防止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影22.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糖果展示各种实物、直响。③提高元认知能力,教给学生思维策略。元认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试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知是思维策略的核心,教师必须设法向学生讲授有性认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关思维策略和元认知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23.调研学习法:调查研究学生法的简称,它是指学学生学会学习。④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和创造方法。生亲自去熟悉和了解学生对象的一种学习方法。 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教师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24.研究性学习:只学生机与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让学生注意掌握知识的过程,讲授理解知识、应用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知识的思维方法和发明创造的方法,有计划地对学研究专题,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生进行思维训练。⑤不断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知的学习活动。

识与思维关系密切,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知识、操25.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于教学有关作知识的过程。强调思维训练重要性的同时,绝不的知识与经验,促进学生学习,达成教学目标的能能忽视逻辑知识和创造知识的传授。学生懂得了逻力和技巧。

辑知识和创造理论,就可以使思维的发展符合逻辑26.评价方法:是指收集教学的信息、对评价对象进规律,使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活跃起来。

行价值判断时所采用的工具和手段的总称。

⑥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思维与言语密切相关。提成长记录袋:是显示学生学习成就信息的一连串表高言语能力是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

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先关记录核材料的汇集。 ⑦要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思维品质。要发展学生的思27.成长记录袋:是显示学生学习成就信息的一连串维能力,必须使学生了解自己思维品质的特点,了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解自己在思维的目的、广度、深度、灵活、敏捷、汇集。

逻辑、独立、控制等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28.合作评价:是指多个评价主体从角度、多渠道获服缺点,是自己的思维能力不断发展。

取关于学生的多方面信息以判断学生发展情况的评⑧提供创造性活动条件,让学生大胆创造。培养创价活动方式。

造性的人才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要有29.教学媒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计划地组织创造性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大胆创造,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所使用的媒介工具。

让学生在发明创造实践中提高创造能力。 30.网络教学:是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采用新型教学

2、试述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有哪些。p83 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教学形式。

①创造动机强度的影响。动机的强度也有一定的限31.教学氛围:是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课堂内度。动机太强、太急时反而不利于解决问题。如果外部气氛、场景等。

人的创造动机不强,就会没有创造思维的积极性,32.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师目的,完也就解决不了问题。可见,人的创造动机要注意其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程序的“适度”性。

总称。

②知觉情境的影响。知觉情境越简单、越明显,有33.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关条件越容易感知,问题就越容易发现和解决;反教师的启发诱导与学生的主动探究,实现知情意和之。这里强调是的要注意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要谐发展的过程。

努力创设较好的有关因素的情境。

34.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观念或教学理论③思维定势的影响。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解决类似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问题时,思维定势可以帮助人们熟练、迅速地解决和活动程序。 问题,具有积极作用;但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解决

创造性的新问题,思维定势就成为一种束缚,使人心理学论述

难以跳出旧的思路,缺乏变通性和灵活性,产生消

1、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p42

极的影响。

①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这是良好的观④功能固着的影响。功能固着通常干扰创造思维,察的重要条件。知觉过程是无意的、不完整的、模影响新假设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

糊的。有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直接影响到知觉的选⑤解决问题策略的影响。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有算择性。

法策略和启发策略。在创造过程中,绝大多数人采②要有充分的观察准备,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制用启发式策略,但用启发式策略也有失败的可能。 定观察的计划。已有的知识经验会直接影响观察效⑥已有知识的影响。一般说来,知识越广博的人就果,无论是课外还是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复习或预越容易解决问题。可是,如果知识丰富但知识结构见有关的知识是必要的,做好充分的准备、周密的不合理,思维的策略和方法不科学,或是理论不能计划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任务的重要条件。

联系实际,不能实现广泛的迁移,也难以创造性地③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解决新问题。

性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品质。对感知观察较迟钝,⑦人格的影响。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觉得周围没什么可看的学生,教师应注意激发和培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养他们的观察兴趣与习惯。对于观察缺乏系统性的心;具有独立性。

学生,应该引导他们由近及远,由小到大,从外表⑧灵感的影响。灵感的出现是一个人长期艰苦的大向本质,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从上向脑思考劳动的结果,是对某问题的一切方面经过深下,从左向右,从静态到动态地进行观察。对于知入考虑之后达到的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境界。 觉较被动,依赖大的学生,应加强观察活动的主动9.启发的影响。启发主要分为原型启发与语言启发两性与独立性的训练。

种。原型启发指的是以类似事物为原型,经过类比④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语言启发指的是借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同时,还助概括性语言、经过联想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案。应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第六章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1、试述教师应如何利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p106 第四章

①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试述中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p64

a要尽量防止那些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的干扰; ①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进行学习目的,是培养学b新颖的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力求多样;

生记忆能力的首要工作。学生只有明确了为什么而d培养学生的兴趣; e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乐观学后,才能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因此,态度和健康的体魄,防止疲劳等。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把学习目的教育置于首位。 ②要善于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②培养学生对记忆内容的兴趣。对学习材料感到需a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b对学生的要求要要并产生兴趣,有利于不断地向大脑提供新的刺激,严格适当; c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 以保持脑细胞的敏锐性,增强记忆的心理准备。因d正确组织课堂教学; e组织学生实际操作。 此,培养学生对记忆内容的兴趣,是提高记忆效率

③要运用几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1

a有意注意容易疲劳,不能长时间地坚持;

b无意注意缺乏目的性而难以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两种注意交替运用,恰当地安排教学。 第七章

1、如何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p128 ①明确教学的具体目的和意义。 ②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 ③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儿童积极思维。 ④适当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⑤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2、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p132

①加强目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观念意识。学生的一切行动都受一定的动机和目的调节支配。加强学习目的、动机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

②规范管理教育,养成自觉、自控的习惯。自觉、自控的行为习惯是顺利地从事学习和其他活动的条件,也是良好意志品质的重要特征,因此,规范管理教育,养成自觉、自控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③加强行为练习,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与毅力。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与具体的困难作斗争中磨练意志。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在与困难作斗争中锻炼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只有在困难面前,学生付出意志的努力,才能取得锻炼意志效果。

④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加强意志品质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必要手段之一。对于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来说,自我锻炼更我重要。因为周围环境的影响必须通过个体的亲身锻炼,自我经历过程才能真正起作用。

⑤根据学生意志表现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重视对中小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分析,针对他们意志行动的情况,因材施教,对好的意志品质要巩固发扬,对不良的意志品质要教育、矫正,不断提高学生们的活动质量与水平。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意志弱点,采取不同的锻炼内容和重点进行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第八章

1、如何对中小学学生不良情绪进行调适。p146 ①矫正错误的观念。要矫正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的不正确的糊涂观念,耐心帮助学生分清各种不同心理品质的是非界限。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客观公正地认识自己。

②不要简单禁止。要辅导学生以适度的节制和升华来消除情绪的纷扰。合理释放、适度节制和升华可以发泄内心的烦恼,减少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和紧张。 ③不要损伤学生的人格与自尊心。对学生不要歧视,不应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消除其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才有利于克服消极情绪。

④科学正面引导,利用积极情绪克服消极情绪。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把握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要善于点燃他们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的火种,这对于克服他们的自卑心理、虚荣心理、利己主义情感、不友善情感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⑤帮助学生扩大胸襟。中小学生容易激动、愤怒等,形成性格上的暴躁习性。因此,要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谦虚谨慎的品德,使他们心胸开朗,让他们学会用理智驾驭和调节自己的情感。 第九章

1、试述影响中小学生能力发展的因素。p162

①素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素质为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素质是能力发展和形成的自然前提,没有这个前提是不行的。因此,在造就和选拔人才上重视优异素质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②教育对能力发展起主导作用。社会生活条件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教育主要有两种形式: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智力形成和发展有极大的影响。正所谓,父母的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教育在人的智力开发中起主导作用,所以教育的主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③社会实践是能力发展的主要途径。实践活动是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之间的桥梁。人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及各种特殊才能都是在人的反复多次实践中发展起来的。

总之,中小学生能力的发展是多因素错综复杂影响的结果,其中,身体素质是提前,是可能性,社会环境是决定因素,教育起主导作用,实践是重要途径。 第十章

1、教师应如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因材施教。①对胆汁质的学生;着重发展其热情、豪放、爽朗、勇敢和主动的心理品质,防止粗暴、任性、高傲等人格特点的产生。对胆汁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时,宜用“以柔克刚、热心肠、冷处理”等有效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切忌急躁。②对多血质的学生;要着重培养其朝气蓬勃、满腔热情、足智多谋等心理品质,防止朝三暮

四、虎头蛇尾、粗心大意、任性等不良人格特点的产生。对多血质学生进行教育时,一定要“刚柔交替”。

③对黏液质的学生;要着重发展其诚恳待人、工作踏实等品质,注意防止墨守成规、执拗、冷淡、迟缓等品质。对粘液质的学生,教师应当以满腔热情吸引他们参加集体活动,激发他们的积极情绪,引导他们生活活泼、机敏地完成各项任务。

④对抑郁质的学生;要着重发展敏感、机智、认真细致、有自尊心和自信心等品质,防止多疑、孤僻等消极心理的产生。在教育的方法上,教师要给以更多的关怀,要经常给予帮助。对这些学生,称赞、嘉许、奖励等对他们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第十二章

1、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

①加强基本概念、原理、原则和科学规律的教学。从教育与发展的角度看,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又③根据材料性质,精心组织识记。 ④让识记材料成为直接操作的对象。

3、怎样控制激情。p142

①自我意识调控; ②理智调控;③合理释放;

②对学习材料的理解程度 ③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要促进学生在各种新情境、新条件下活学活用已学的知识,从而在学习和运用过程中发展智力。基本要领和原理概括程度较高,教师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原理、法则规律教学上。②合理安排教材、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好的教材结构能够简化知识,促进知识的良好组织,促进更好的迁移。学科的安排,教学的词语要合理,应该尽量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突出新旧知识之间的相同因素和相互关系。

③注意教学的启发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三思而行”的习惯;养成客观求证的态度;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如何学习。

④科学地安排练习与实践,加强练习的指导。苦练固然必要,巧练更加重要。要指导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练习,多采用综合性练习和联系实际、解决实际课题的创造性练习。

⑤创设与情境相识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取那些原理、原则的具体运用情境相似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进行讲解和学习。使学生准确地运用原理、原则去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防止学生对某一原理、原则理解和运用的呆板化 ⑥采用有效教学策略与方法。为促进积极的迁移,在教学中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以促进原理、原则的迁移。

⑦改进对学生的评价。教学条件下的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样应该具有教育性,有效地运用评价手段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学习迁移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第十五章

1、教师应具有的基本心理品质有哪些。p285 ①教师的认识能力: a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b教师要有分配的注意力; c教师要有巩固的记忆力;

d教师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e教师要有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 f教师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②教师的情感:

a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 b教师要热爱学生; ③教师的意志: a教师要有坚定性; b教师要有果断性; c教师要有自制力。 心理学简答

1、简书心理学的基本任务。p9 ①描述心理现象; ②揭示心理规律;

③将心理规律应用于生活实践。 2研究心理学应遵循哪些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 ②发展性原则 ③实践性原则

3、简答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方法。p7 ①观察法;②实验法;③调查法; ④心理测验法;⑤个案研究法。

1、简述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运动规律(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①兴奋与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②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1、简述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联系;①视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不是感觉数量的简单相加;

②感觉和知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即感性认识),二者常常交织在一起。 区别:①二者在感受于反映客观事物属性方面的区别;

②二者在分析器方面的区别;

③经验在感觉与知觉活动中起的作用不同。

2、说明观察与感知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两者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情形成的,没有感知活动就不会有观察这是两者的联系。

区别:①观察是一种主动认识对象的形式,而感知是由对象的特点或人的兴趣所指引的;

②观察是知觉、思维和语言的相结合的活动过程,而感知只是在分析器的综合活动中体现了思维和语言的作用;

③观察过程要求观察者保持稳定的有意注意,而感知过程不必有这一要求;

④观察活动常常受到人的情感和意志的影响,而感知活动则较少的受到这种影响。

3、简述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

①对象和背景的长差别性;②对象的活动性; ③刺激物的新颖性;④刺激物的强度影响选择性。

4、简述感受性变化的规律。p34 ①感觉适应; ②感觉对比;

③感觉的相互作用;④感受性在实践中的发展。

1、如何减少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干扰?p58 ①让先学或后复习的材料达到100%的巩固; ②减少前后学习或复习的两种材料的类似程度; ③避免回忆材料时的系列位置效应; ④注意科学用脑。

2、简述艾宾斯基遗忘曲线的规律。p58 ①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总的趋势是最初忘得多,以后忘得少;

②遗忘的发展先快后慢。

3、简述如何进行复习。p59 ①复习要及时,多次进行; ②复习要多样化;

③要正确运用集中复习与分布复习的方法。

4、简述识记的规律。(可上升为论述) ①要有明确的识记目的。

②合理安排识记材料的数量。

⑤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④艺术升华;

⑤适当转移。 ⑥合理选择识记方法。 4如何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p147 ⑦运用尝试回忆。 ①正确认识与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 ⑧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②正确认识与判断他人的情绪、情感;

5、简述保持与遗忘的规律。p57(此题答案本人不③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与水平。 确定)

5、简述情绪、情感的功能。p136 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②适当超额学习; ①信号功能;

②适应功能; ③减少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的干扰; ③动机功能;

④组织功能。

④正确组织复习。

6、简答人的外部表情的变化。p138

1、思维的过程包括哪些内容。p71 ①面部表情;②言语表情;③身段表情。 ①分析与综合; ②比较与分类;

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如何。p151 ③抽象与概括; ④具体化与系统化。 联系:①知识、技能与能力的联系;

2、思维与语言有什么关系。p69

②能力又制约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 联系:思维是以语言为工具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 区别:①掌握知识、技能基本属于心理活动过程的区别:①语言是物质现象,思维是精神现象;

范畴,而能力属于人的心理特性;

②思维与外部世界是反映与被反映的感到;

②知识是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形式的概语言与外部世界则是标志与被标志的关系。

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

③语言规律有民族性,思维规律则有全人类

2、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p154 性;

①人的智能是由相对独立、相互平等的八种智能构

④即一词可多义;一个概念有时也可以用几成的;

个不同的词来表达。 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强项与智能弱项,且它们

3、简述思维的品质。p78 的表现程度不同;

①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 ③对某些智能的培养和发展能够带动或迁移至其他②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智能的发展;

③思维的逻辑性;

④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智能理论的超越。 ④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

3、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能力。

4、简述创造思维的过程。p81

①在教育与教学中培养;②在实践活动中培养; ①发现新问题:a提出新问题;b明确新问题。 ③在勤奋努力中培养。

②解决新问题:a准备阶段;b孕育阶段;c豁然开

1、简述影响中小学生性格形成的因素(可以上升为朗阶段;d检验假设阶段。

论述)。p185

5、简述高创造者一般具有哪些人格特征。p85 ①家庭教育影响;②学校教育影响; ①具有幽默感;

②有报复和强烈的动机; ③社会教育影响;④自我教育影响。 ③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 ④喜欢幻想;

2、简述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⑤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⑥具有独立性。 ①具有一种“成人感”; ②发现“新的自我”;

1、简述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有哪些。

③具有强烈的自尊心;

④性意识开始觉醒。 ①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其中必须有一种是很

3、简述人格的特征。p166 熟练的,这样才能把大部分注意集中到比较生疏的①人格的整体性; 活动上去,使注意合理分配;

②人格的独特性;

②注意分配的水平依赖于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性③人格的稳定性与毕生发展性; 质、复杂程度、熟练程度和习惯程度等。

④人格的生物性和社会性。

2、影响注意转移快慢与难易的因素有哪些。p103

1、如何理解学习这一概念。p191 ①原来的活动吸引注意的强度; ①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为标准; ②新的活动的和任务的特点; ②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

③实现是否有转移注意的信号; ③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④人的神经类型与生活习惯。 化。

3、简述注意的外部表现。p100

2、学生学习有何特点。p192 ①产生适应性运动;②无关动作被抑制; ①以掌握间接只是经验为主;

③呼吸的变化。

②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第指导下进行的;

4、有意注意的保持规律。p109 ③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①学习目的控制有意注意;

3、简述学习策略的形成条件。p199 ②实际活动控制有意注意;

内部条件:①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 ③用思维操作活动来监控有意注意;

②元认知发展水平。 ④根据学生感知特点来调节注意。

③学生的动机水平。

5、无意注意的形成规律 外部条件:①变式与练习;

①刺激的强度

②外显的可操作的技术。 ②刺激物的对比

4、简述学习策略教学的原则。p206 ③刺激物的变化 ①特定性原则; ②生成性原则; ③有效控制原则; ④刺激物的新异性

④注意个人效能感原则; ⑤注意个体的年龄差异。

1、简答动机的功能有哪些。p112

5、简述有效地进行学习策略教学的措施有哪些。①启动功能; ②定向功能;③强化功能; ①要确定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学习策略并对其结构

2、简述意志过程的分析。p121 进行分析;

①动机冲突; ②确立目的;

②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

③制订计划; ④执行决定等环节。

③结合学科知识的教学进行训练;

大体可分为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两个阶段。 ④注重元认知策略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学习

3、简述的意志品质有哪些。p123

策略。

①自觉性; ②果断性;③顽强性; ④自制性。

6、简述学习策略教学的原则

4、简述意志行动的特征。p120

①特定性原则 ①有自觉的行动目的;②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③受②生成性原则 意识的能动调节支配; ③有效控制原则

③克服困难。

④注意个人效能感原则

5、简述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p129 ⑤注意个体的年龄差异 ①语言提示的方式;

②活动的方式。

1、简述知识学习的标准。

6、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p115 ①概念化; ②条件化;③结构化; ①生理需要;

②安全需要;

④自动化; ⑤策略化。

③归属与爱需要; ④尊重的需要;

2、简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p219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①激发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

7、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p115

②呈现学习材料的教学策略; ①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强度水平; ③促进知识理解的教学策略; ②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④促进知识保持的教学策略。

8、简述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3、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下降为多选)。p224 ①影响活动的选择;

②影响努力的程度的坚持性; ①认知阶段;

②分解阶段; ③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④影响任务的完成。 ③联系定型阶段;④自动化阶段。

9、简述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p126

4、简述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p226 ①通过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自觉性; ①意识调控减弱,动作自动化。②能利用细微线索; ②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③动觉反馈作用加强;④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 ③利用原有动机的转移,使学生产生学生的需要; ⑤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 ④通过先进人物榜样和教师示范作用;

5、如何培养动作技能。p227 ⑤创设各种条件,以满足学习需要。 ①理解任务的性质和学习情境;

10、简述意志过程的分析

②示范与讲解; ③练习与反馈。

包括动机突出,确立目的、制定计划、执行阶段等

6、试述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阶段形成的理论。P228 环节,他们大体分为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两个阶段。 ①活动的定向阶段。

11、简述意志品质有哪些?

②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自制性 ③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1、情绪、情感的两极性哪些表现。

④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①积极动力(增力)作用与消极阻力(减力)作用; ⑤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②肯定与否定性质;

③激动与平静状态;

7、在教学中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对学生的智力技能④紧张与劲松作用;

⑤情绪的强弱两极状态。 进行培养。P230

2、简述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p137

①促进条件化知识的形成。 联系:①认识过程是产品情绪、情感的前提和基础; ②促进产生知识的自动化。

②情绪、情感对认识过程有影响作用。 ③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区别:①反映的对象不同; ④科学地进行练习。

②随意性程度不同; 8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③机体表现不同。 ①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

④指导的作用 ⑤定势作用

⑥对学习情境的理解 ⑦认知结构的特点 ⑧认知策略与元认知

1、简答道德认识的形成。p248

①道德知识的掌握;②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 ③道德信念的确立。

2、试述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因素。①家庭环境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 ②学校对学生品德发展的作用。 ③个性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

1、简述人的心理发展的规律。p256

①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 ②关于心理发展的动力或矛盾问题;

③关于教育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问题; ④关于心理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问题。

2、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p263

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 ①乳儿期(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②婴儿期(1.5—3岁),基本的自主感对基本的羞怯和疑虑;

③学前期(3—

6、7岁),基本的主动感对基本的内疚感;

④学龄期(

6、7—12岁),基本的勤奋感对自卑感;⑤青少年期(12—18岁),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的混乱;

⑥成年早期(18—25岁),基本的亲密感对基本的孤独感;

⑦成年中期(25—60岁),新本的繁殖感对基本的停滞感;

⑧成年晚期(60岁以上),基本的自我完善感对基本的绝望感。

3、简述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p283 ①强化法;

②代币奖励法; ③行为塑造法;

④示范法; ⑤惩罚法;

⑥自我控制法。

4、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p260

①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②社会环境和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

③儿童心理发展动力是通过在活动中产生的矛盾运动发展的。

5、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p271 ①生理原因;②心理原因;③社会文化原因。

1、如何做好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p303 ①正确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②面对现实,适应环境; ③广交朋友,与人为善; ④努力工作,学会休闲。

2、如何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p291 ①使教师真正体验教师的工作动机; ②使教师工作内容多样化; ③适当地增干一些工作的难度; ④给教师应有的自主权;

⑤将教师的能力发挥与兴趣统一起来; ⑥及时运用信息反馈机制。

3、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健全、人格完善、自我意识客观、人际关系协调、反应适度

教学法

1、结合实际分析素质教育对中小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新要求。P18

①突出“启发式”教学思想。

坚持“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按照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要求来选用和设计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点。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学方法希望彻底贯彻“心绪是”教学思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任。

②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

教会学生学习是学生素质发展的内在策略,是提高学生成绩的根本途径之一,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对策之一。 ③注重研究学法

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教学方法就应以过去只研究教法逐步过渡到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学法,使教与学统一起来。

④促使学生知情意和谐发展。

教学方面改革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学习态度,注重激情引趣。为了健全人格的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必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意因素,促使学生知情意和谐发展。

⑤实现教学方法最优化。

要保证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教学中往往要求选用几种能互补的方法,并将各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优化教学的理想境界。

1、结合实际分析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理念。P38 ①教学目的观:全面发展与主动发展的相互统一。 全面发展是启发式教学目的的内容指向;主动发展是启发式教学目的的工具指向。

②教学过程观:启发式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双边互动的过程,是知情意和谐发展的过程,是解决知与不知矛盾统一的过程,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过程,是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过程。

③教学对象观:学生具有发展的潜能,是潜在的主体;在坚持许多具有共同性的基础上,承认学生存在着差异性。 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身心发展的未成熟状态,客观上决定了许多是一个潜在的主体;学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每个个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我们要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

④教师观: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转化者,是积极的学习者、研究者和创造者。

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而且是知识的加工者和转换者,教师是一个自觉学习者和自我教育者,为胜任教育者的工作,要善于学习和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教师又是一个积极的创造者,这是启发式教学对教师角色所赋予的最高要求。

⑤知识观:坚持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传授与发现过程的统一,是现在启发式教学知识观的重要特征。 知识应为学生思考、感情、行动的一部分,知识的获得,必须是许多积极主动参与,才能产生较大的效果。

1结合实际分析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①由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向重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发展

②有重教师的发展模式向重学生的发展模式发展 ③由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 ④有归纳性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

1、结合实际分析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P127 ①研究性学习以项目、课题、主题或问题为载体,超越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和书本中心。

研究学习是以“问题或课题”为中心的学习活动。它完全不受系统的、严密的知识体系的学科知识和教材的局限,不以掌握系统的书本知识为目的。 ②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是以“研究”或“探讨”为核心的一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发展区别在开放的学习情境中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研究性学习是重视学习过程而不是偏重结果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经历和体验研究或探究的过程。 对中小学生来说,具有创新性的科学研究的结论不是终极目的,而经历过程、丰富经验、争强体验本身就是目的。在过程中发展综合实践能力才是根本目的。因而实践性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1、结合实际分析教师运用板书技能应注意的问题。①体现意图,有目的性。板书设计要加强目的性,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板书设计应符合教学目的,体现教学意图,注意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 ②书写规范,有示范性。板书要工整,必须遵循汉字的书写规律,做到书写规范,准确,清楚,美观大方,不潦草难辨,影响学生的学习,字的大小要适中,以后排学生能看清为宜。

③语言准确,有科学性。板书用词要准确,恰当,能正确反映教材的内容和教师的教学意图,图表规范,线条整齐,表达的知识要正确,再现的信息要准确,反映的资料要无误,揭示的内容要客观。 ④层次分明,有条理性。各学科的知识内容都有较强的层次性,逻辑性和连贯性,所以板书也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枝蔓有序,繁简适中,逻辑性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头脑清晰,掌握系统连贯的知识。

⑤重点突出,有鲜明性。教师板书必须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使学生通过板书就能纵观全课,了解全貌,抓住要领,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

⑥合理布局,有计划性。教师课前要根据教学要求,从实际出发,进行周密的计划和精心的设计,确定好板书的内容,规划好板书的格式,预订好板书的位置,使教学有条不絮地按计划进行。

⑦形式多样,有趣味性。教师板书不要千遍一律,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板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拨动他们的心弦,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强思维的积极性和持续性。

1、结合实际分析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的基本趋势。①以质评价统整替代量化评价。

质性的评价范式抓住学生发展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加以评价,如采用学习日记、行为记录等评价方法加以评价,起到了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目的。②评价的功能由侧重甄别、选拔转向侧重发展。 适应课程目标的转变,评价的功能不再是为了选拔与甄别,而是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不再是少数学生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而是面向学生的全体,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

③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与个别差异。

发展性学生评价要求改变划一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积极的、个性化反应。发展性学生评价突出地强调在评价中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

④当学生评价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时候,这样的评价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评价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解决真是生活中的问题的各种能力的生成,因此,学生的评价必须基于问题的情境性。 ⑤强调评价主题的多元化。

发展性学生评价要求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要求教师、家长、社区相关人员都要走到评价活动中来。 ⑥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是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评价的客观要求。要一改“应试教育”单一的纸笔测试的呆板的评价方式的局限。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发展的有效的评价方式、方法与手段等。 教育学

1、试述当代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P21 ①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益紧密。 ②教育民主化进程加快。

③教育形式、手段多样化。 动参与。 b合作学习。

④教育人民综合化。

c学生自主学习及差异发展。 d鼓励创新。 ⑤终身教育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 ④教学能力:良好的教学基本功。 ⑥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a课堂驾驭能力; b实践操作能力; ⑦教育改革日益成为教育发展的常态模式。

c语言表达能力。

1、试述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P65 ⑤教学效果与特色:富有成效与特点。课堂效果主①教育是有明确目的的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过程,要体现在:学生获得的知识和课堂气氛活跃等,特它制约着人的发展方向。教育的重点之一就是可以点主要看是否有改革创新。

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影响条件,排除和控制

1、品德的形成发展与德育(学校德育的基本规律或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达到影响性质和方向的学校教育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P251 一致性,以保证教育目的的顺利实现。

①良好的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品德结构各要素协调②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影响人的过程,可以大发展的过程。从品德形式结构的角度分析,德育过大增强对人影响的效益性。尤其是学校教育,总是程就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几大因素协调发展根据一定的要求有计划地选择教育内容,有效地组的过程,应包括发展学生的道德认识,陶冶学生的织教育活动,同时,教育对人的影响又是全面的,道德情感,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学生的道德即影响受教育者的身体也影响受教育者的精神,即行为习惯等几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品德的形成与发增进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也影响其思想品德。 展就是个体伴随着自然生命成长在得品德结构上不③教育是由特定的教育者负责组织的教育活动过断同化异化,形成更高质量、更具有丰富性的个性程,可以使人的发展避免盲目性。教育学校中的教道德人格的过程。

育者更受过专门的培养训练,他们即掌握丰富精深②品德的发展是行为主体活动和实践的结果。任何的科学文化知识,又懂得教育规律,掌握有效科学道德行为、任何道德品质都是人们在活动和实践中的教学方法;他们既有丰富的经验,又有高尚的师与他人发生适当关系而得来的,只有通过活动和实德,因此,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受教育者可以少走践,人们才能获得对道德规则更全面、更深刻的认弯路,获得最有效的发展。

识,并以此调节自己的行为,而且正是在活动中,

1、论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P103

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形成了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善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于合作等品质。

主要表现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根据不同的教育条③品德的发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不同阶段。它与件,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上,具体表现在三成熟有关但又不是由成熟决定的,就个体而言,品个方面:

德的发展尽管有早迟快慢,但都必须遵循这一发展①因材施教。

顺序,品德发展的各阶段虽然有各自不同的本质特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教师不能用同一个模式去塑点,但发展的各阶段又形成了一个连续的,相互链造每一个学生,也不能套用现成的公式去处理每一接、相互交叉的统一的整体,整个品德发展过程是个学生的问题,教师必须灵活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单纯受外部环境的支配点对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到受行为主体自我控制的过程。

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1、论述班主任如何做好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工作。②教师讲课活动虽然要以教科书为依据但必须从学①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目标是班集体理想生的实际出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难的体现,并且能够形成学生坚定的集体信念。班主点,因而必然对教科书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和加工。任在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时,要善于从本班学生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借每一个目标的奋斗过程来推动理念,实验新的教学理论与教学模式,尝试新的教班集体的逐步形成和巩固发展。

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

②尽力班集体的领导核心。一个真正的班集体,必③教师的教育机智。在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是事须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必须有情是有发生,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判断妥善的处理问一批积极分子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班主任要善于发题,这就需要教师的机智。

现和培养积极分子,并从中选拨出学习较好、组织

2、论述理想师生关系构建的策略。

管理能力较强、原以为同学服务,能够以身作则,①了解和研究学生。掌握班集体的基本特点及其形并且在同学中具有一定威信的同学来担任班干部。 成原因,在教育教学及与学生的其他形式的交往中,③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有无正确的避免认识偏见,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中集体舆论,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出现的问题做出适当的教育决策,满足学生不同的正确的集体舆论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形需要。

成和发展班集体的巨大力量,不是自发形成的要靠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正确的学生观应该是把学生班主任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来有意识、有目的视为不成熟但同时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富有创造引导和培养。

性的主体,具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领域和独立人④有计划的组织开展集体活动组织共同的活动是集格。

体生命,班集体只有在共同的集体活动中才能巩固③努力提高教师个人修养。教师素质是影响师生关和前进,因为只有在实践集体的共同目标进行的系系的核心要素。为此,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学习和研列活动中,才能充分交往,相互了解,建立友谊,究,使自己更有智慧才干,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完为形成集体奠定情感基础,才能把全班同学的积极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克服个人偏见和定势;还要经性调动起来,健全班集体的组织结构形成集体核心,常培训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善度闲暇形成积极的人才能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责任感,荣誉生观;加强自我修养,学会自我情绪控制,养成耐感,形 心,豁达、宽容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论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教学法

①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意知识传

1、教学方法制约着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 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1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制约学生个性心理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的发展。

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制约学生智力的发②实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展。

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3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负担,制约学生身体的发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展。

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

2、中小学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1发展性

2情感性

3主体性

4多样性

5技术性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

3、简要回答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1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与任务。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2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科性质、特点。 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3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依据教学原则。

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5依据教师的素养条件。 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6依据教学目标。

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7依据各种教学方法的职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8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9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⑤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4、简要回答教学方法发展的基本趋势?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拨的功能,发挥评1由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 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2教学方法由单一化发展到多样化。

⑥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3各种教学方法从彼此孤立发展到相互结合。

的状况,实际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

5、布鲁纳结构课程和发展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是什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么?

1、论述一堂好课的评价课要求。P231

第一,学习的过程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①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a基础第二,认为学生的认知经历着“动作表征、映象表目标:指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中所明确规定的学生征、符号表征”三个发展阶段。

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学习能第三,要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 力和相应的思想品德。

第四,教学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b提高目标:主要表现为学习的主体性发展。 c体第五,注意对儿童的早期教育。 验目标:好的课堂教学注重推动教师与学生间的情第六,注重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让学第七,强调发现学习的方法。

生体会到课堂生活的乐趣。

6、简述赞科夫的教学新体系原则? ②教学内容:科学合理。首先,合理确定重点和难1高难度进行教学原则。 点,精选具有基础性,范例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知识。2高速度进行教学原则。 其次,教学内容具有挑战能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原则。 望,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再次,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人5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再其次,关注教学内容的实

7、简述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践性,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多1“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目标。 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 ③教学策略与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a学生主3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3

4“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观。

8、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1综合性

2发展性

3递补性

9、简要说明尝试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

1出示尝试题

2自学课本

3尝试练习

4学生讨论

5教师讲解

10、简要回答构建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创新的原则。 2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原则。 3全程参与全员参与的原则。 4突出学生主体原则。 5开放的原则。 6实践探究原则。

11、简要回答“尝试回授-反馈调节”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

“尝试回授-反馈调节”的教学程序是:诱导—尝试—归纳—变式—回授—调节。

1诱导——启发诱导,创设问题情境。 2尝试——探究知识的尝试。

3归纳——归纳结论,纳入知识系统。 4变式——变式练习的尝试。

5回授——回授尝试效果,组织质疑和讲解。 6调节——单元教学结果的回授调节。

12、简要回答暗示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1创设优雅的教学外部环境。

2学前动员。

3采用各种暗示手段。

13、中小学教学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14、中小学学习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读书学习法

2讨论学习法

3调研学习法

4实践学习法

5循环学习法

15、运用读书指导法的要求有哪些?

第一,教育学生爱好读书,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第二,指导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

第三,要教会学生使用各种工具书,善于使用工具书。

第四,教会学生一些作读书笔记的方法,养成写读

书笔记的习惯,并要适当组织学生 交流读书心得。

16、学习方法指导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1创设学习条件的方法指导。 2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 3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导。

4学习各环节的方法指导。

5学习各具体学科的方法指导。

17、指导学生提高上课效率包括哪些方面?

1课前准备

2专心听

3仔细看

4善于想

5敢于问

6勤于解

7重点记

18、备课包括哪些内容?

备课的内容包括做好三项工作,写出三种计划。 三项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

三项计划即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19、钻研课程标准应该包括哪些步骤?

一是通读整个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的学科体系;二是了解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

三是精读课程标准的每一部分。20、编写教案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第一,教学目的要写的具体明确,切忌空洞抽象; 第二,有创造性,既依据教科书,又不能照搬教科书;

第三,要反复检查和修改教案。

21、运用提问技能应遵循哪些原则?

1目标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明确性原则 4适宜性原则 5多样性原则 6普遍性原则

22、在理答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哪些方法进行提示?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或缩小学生的思考范围;引出部分答案;提供与问题答案相关的旧知识;指明思考问题的方向;把一个较大的问题分解成几个较小的问题;从难度较大的问题退回难度相对较小的问题等方法进行提示。

23、简要回答课堂结课的意义与作用? 1能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具有强化主体,明确要旨的作用。 3能使学生增强记忆,巩固知识 4提高升华,开拓创新的作用。 5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6训练技能,学以致用的作用。

24、中小学基本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1纸笔测验

2课堂观察

3学生成长记录袋

4合作性评价

25、简述纸笔测验命题的原则?

1体现多维目标

2恰当确定各学习领域的比例

3试题选择与试卷呈现方式丰富多彩

26、课堂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包括哪些方面? 1,学生的参与状态

2,学生的交往状态 3,学生的思维状态 4,学生的情绪状态 5,学生问题的生成状态

27、如何实施课堂观察? 1明确观察对象和观察内容 2确定观察内容的基本维度 3选择观察工作 4准备观察工具 5观察结果的处理

28、简要回答建立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步骤?

1确定评价目的和目标

2选择记录的工具 3收集资料,组成成长记录袋和形成性反馈

29、简述当前教学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 1是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的融合,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媒体体系

2教学日益多媒化、综合化,即日益注意综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30、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哪些主要特点? 1丰富的表现力

2交互性强

3共享性好

31、简述网络教学的功能和作用 ①网络教学改变学习方式

②网络教学有利于突出表现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 ③网络教学促进了教学内容和目标结构的改革 ④网络教学可以节约和优化社会资源

一、简述教育本质的含义: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简述教育本质的特征?

1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3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四、简述学习教育学对教育工作者的作用? 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地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五、列举《学记》中概括总结的教学原则?

1藏息相辅

2教学相长

3师道尊严

4启发式教学

5学不躐等

六、简述20世纪初教育理论界出现的主要教育理论流派?

1实验教育学

2文化教育学

3实用主义教育学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5批判教育学

二、简述教育的人口功能。

①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

②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教育手段。 ③教育能够促进人口结构合理化

三、简述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人口数量影响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2人口质量影响制约教育的质量。 3人口的就业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四、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2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 3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4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

5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6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五、简述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个别特点的发展。

六、简述教育的本体功能? 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2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 3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 1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一是“体能、智能”的发展;二是“活动能力”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的发展;四是“情感、意志”的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也是指人的“和谐发展”。 3人的全面发展还意味着人的“多发面发展”。 4人的全面发展还指人的“自由发展”。

二、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1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2坚持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的质量标准。 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4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三、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1全体发展

2全面发展

3主动发展

4和谐发展 5充份发展

6可持续发展

简述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的具体内容?

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

二、简述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内容? 1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3专业态度

三、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 2学生是迅速发展的人。 3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五、简述师生关系的类型?

1民主型

2挚爱型

3管理型

4专制型

5放任自流型

列举课程目标的类型及其代表人物? 1行为目标——泰勒

2生长性目标——斯滕豪斯 3表现性目标——艾斯纳

二、简述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1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主要依据。 2必须适应学生的特点。 3注重内容的基础性。

4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

三、简述世界各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 1基础学科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2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3课程设置趋于个性化、综合化。 4课程管理的动态化、弹性化。

四、简述课程编制的基本环节?

1确定课程目标

2选择课程内容

3组织课程活动 4评价课程

简述教学的基本功能?

1授受基础知识。 2形成基本技能。 3发展基本能力。 4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二、简析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

教学过程基本结构分为准备、展开、终结三个基本阶段。

准备阶段又可划分为启动和定向两个小阶段;

展开阶段可分为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个阶段; 终结阶段可分为检查和评价两个小阶段。

三、简述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趋势? 1班级规模小型化 2空间安排多样化 3注重个别化教学

4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化

四、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1教学目标设计 2教学内容设计 3时间设计 4措施设计 5评价设计

五、简述说课中“说教学过程”的主要内容? 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2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 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4说明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5说明板书设计

六、简述教师教学工作评价途径?

1领导评价 2学生评价 3同行评价 4教师自评 5专家评价 6学生成绩评价 简析品德的结构?

从内容结构的角度看,品德包含道德价值、道德原则、行为规范等不同要素。

从品德能力的角度看,品德结果包括道德判断能力、决策力、践行力等若干侧面。

从品德形式结构的角度分析,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所构成的综合体。

二、简述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

1直接的道德教学。

2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影响。

3校内外活动。

三、简述学校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

1学校德育影响与一般社会德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2德育目标要求与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的矛盾。 3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四、简述德育的过程组织的基本原则?

1保持教育与发展矛盾双方之间必要的张力。 2注意学校德育的物质与精神文化条件的建设,也就是努力建设好德育影响的校内环境,安排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交往活动。

3坚持教育与再教育、自我教育的统一。

五、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具体任务? 1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念。

2为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六、简述教师德育过程中运用奖励的教育艺术? 1奖励的指向不仅是成功的结果。 2奖励的频率和程度恰当 。 3注意奖励的灵活运用。 4坚持奖励的精神鼓励性质。 5奖励应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 简述班级的功能?

1归属功能

2个性化功能

3个性化功能

4选择功能

5保护功能

二、简述班级管理的内容?

1班级组织建设

2班级制度建设

3班级教学管理

4班级活动管理

三、简述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1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全面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 3组织和指导各类班级活动的开展。 4协调和整合校内外的各种教育力量。

推荐第3篇:音乐教育与教学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学生本位原则:学生本位原则就是强调学生是音乐教育的主体,要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给学生以更多选择的机会,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本位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以学生的学为本”,第二层含义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中“以学生的学为本”是基础和前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归宿和目的。

音乐本位原则: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将音乐置于音乐教育的本来(原来的、主要的、中心的)位置或其职能位置。

音乐教学过程概述:是音乐教师在分析、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接近、达到目标而精心研制的所可能实施的多种认知、体验、表现、感受等参与活动和大致活动程序安排。 音乐教学程序内涵:为了达到音乐教学活动的预期目标,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明确教学的顺序及步骤,实施之后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修改,直至获得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和操作程序,使之教学序列化的过程,称之音乐教学程序。

柯尔文手势:用以帮助学生体会音程空间感与调式音级的倾向性,从而掌握音准而创用的一套手势。这种手势包含七种不同的姿势,通过在空间中所处的不同高低位置,各自代表音阶中的一个唱名,显示出音阶中各音之间的高低关系。

音乐教学评价的定义:是依据一定的音乐教学目标,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对各种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与效果、完成和满足个体音乐能力发展需要的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学校音乐教育目标:是指学校音乐教育教学活动,是在教师引领下的学生进行音乐学习活动的具体行为变化表现和阶段性、特殊性的学习结果。学校音乐教育是通过学校音乐课程实施为载体。

简答题

2011年版课程基本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

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课程性质: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

音乐教学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学生本位原则、音乐本位原则、情感体验原则、寓教于乐原则、主动参与原则、协同融合原则、创造发展原则

演唱教学的基本方法:

1、模唱教学法:指教师教唱一句,学生模仿一句,直至学会全曲的方法。

2、试唱教学法: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识谱学唱歌曲的教学方法。

3、合唱教学法:既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高感、立体感,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演唱的方法,又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是演唱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通常以二部合唱为主。不同的哲学观是如何体现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音乐教育实践中:

1、政治化的音乐教育--他律论、功能论的哲学观

2、技术化的音乐教育--自律论、审美论的哲学观

3、作为美育的音乐教育--美育论的哲学观

4、作为文化的音乐教育--实践论的哲学观

5、综合化的音乐教育发展——多种哲学观的综合运用

音乐教学过程环节:起始阶段(导入)、展开阶段(主体过程)、形成阶段(初步呈现教学结果)、结束阶段(结课)

音乐教学评价特点:

1、注重过程评价

2、注重主体参与评价

3、注重多向性、交互性评价

4、注重发展性、动态性评价

音乐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4、情境性评价和非情境性评价相结合

推荐第4篇:历史教学法重要名词解释

历史教学法重要名词解释大全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或教育思想指导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逐渐形成的,用以组织和实践历史教学的相对稳定的一组策略和方法它直接影响着中学历史教学的效果。 课程:“课程”含有课业、进程、期限的意思。“课程”一词在使用时,广义上用于指学校教学科目的总和,狭义上指某一教学科目,有时课程也用于意指学科。在教育学上,课程解释为学校教学的科目,即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排列顺序、进程、时限等。历史课程的设置是历史教学的核心问题。

直线式课程:指将课程的内容按照前后相连,严密的逻辑顺序来组织,前后内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基本上不重复,宛如一条直线一拉到底。

螺旋式课程:又叫圆周式课程,指同一课程的内容在不同阶段上重复出现,像弹簧的层层旋转,但又不在原地画圈,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逐渐提升高度和加强深度。

学科课程:是以学科为基础所组成的课程形态,是将某门学科的内容进行适当的选择和编排,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成为独立的课程。

综合课程:也叫广域课程,是指将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加以合并,对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组成一门综合化的课程,在20世纪后发展较快,逐渐在国际上成为一种最主要的基础教育课程类型。

必修课程:指同一年级的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可称为公共学科课程。他一般是由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统一的规定,是对各阶段学生发展共同的、基本的要求。

选修课程:指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兴趣,向学生提供选学课程,允许学生进行选择。 历史:历史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人类社会的演化,另一是探究其因果关系。

“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观:学生的发展是指适应社会需要的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部分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指重其智力的片面发展;是指学生有个性的发展,而不是全部学生同一个“模式”的发展,是指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可持续的终身发展,而不是指局限在学校的当前发展。 基本的历史知识:指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历史教材:“教材”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是指师生教育学的所有材料;狭义的教材专指教科书。历史教材是师生为了达成历史教学目标而利用的相关素材、工具和手段,其中历史教科书居于核心地位。

一纲多本:指在同一份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下编纂出版多种不同风格的教材。

多纲多本:指不同地区分别制定适合本地区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相应的也编制与之配套的教材。

教学过程:一般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经过师生相互作用而进行的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的结构:也称教学过程的阶段,或及教学过程的环节,是指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成,以及教学过程展开的主要模式,指“教学过程内部各个组成环节及其在时间上的有机联系或相互作用的方式或顺序。” 叙述:是指对历史事件发展过程、历史现象的基本状况、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等进行具体而完整的讲授。叙述的特点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对特定的教学内容进行生动、具体、形象的讲述。叙述要有结构安排和节奏变化,如讲一个历史事件,需要讲清事情的由来、开端、发展、高潮、后续及结局等。

概述:是指对教学内容进行扼要的概括讲述,以精炼的语言勾勒出历史发展的面貌和基本线索。概述的特点不像叙述那样有情节,也不是像描述那样要求形象化,而是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逻辑完整。概述主要运用于教学内容的次要部分。

学习:学习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学习是指学习者在生活中获得的个体经验并引起行为变化的过程。狭义的学习主要指学生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获得知识和技能,并掌握一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效率:一般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率,或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大小。

学习策略:一般的讲是指在学习的情景和活动中,学习者对学习目标的认识,对学习规则的掌握,对学习过程的调控,对学习方法的运用等。

学习方法: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解释,广义的解释是指学习活动中所采用的策略、途径、方式、措施、原则等;狭义的解释是指学习者在学习中所运用的具体方法。学习方法由程序、原则、方式、手段四个要素组

合而成。

推荐第5篇:教师资格证教学法名词解释 简答

教学法名词解释

1教学氛围:指的是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课堂内外部气氛、场景等。 2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称。 3启发式教学: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为目标,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与学生的主动探究,实现知情意和谐发展的过程。 4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观念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5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的方法。

6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概括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得出结论获得新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7讨论法:是根据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师生共设问题情境,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相互交流个人的先看法,进而互相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8读书指导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课本或课外读物,以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一种方法。

9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10参观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到社会场所如工厂、农村、展览馆等进行参观和研究,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和实验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

11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依靠自觉地控制和校正,反复的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以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

12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13实习作业法: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从事一定的实际工作或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际,以获得感性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14读书学习法:又称阅读学习法。是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独立阅读材料和其他参考书或读物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

15讨论学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与他人相互研讨、切磋琢磨、互相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

16调研学习法:就是调查研究学习法的简称,它是指学生亲自去熟悉和了解学习对象的一种学习方法。

17实际学习法:是学生亲自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实践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学习方法。 18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19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与经验,促进学生学习,达成教学目标的能力和技巧。 20导入技能:是指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教学活动开始时,有意识、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的一种力量和技巧。

21提问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和经验,依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的一种能力和技巧。

22板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语言或形象的图表传递信息的技能和技巧。 23评价方法:是指收集教学的信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时所采用的工具和手段的总称。

24纸笔测验:是根据教育目标,通过编制试题、组成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引出学生的学习表现,然后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测试结果加以衡量的一种评价方法。 25课堂观察:是评价主体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设备在自然或人为创设的上课情境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教师和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以获得评价信息的方法。

26成长记录袋:是显示学生学习成就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

27合作评价:是指多个评价主体从多角度、多渠道获取关于学生的多方面信息以判断学生发展情况的评价活动方式。

28教学媒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所使用的媒介工具。

29网络教学:是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教学形式。 30现代教学媒体:是利用现代技术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 教育学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2义务教育:是指依照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家教育。

3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4环境:指的是人生活于其中,围绕在人周围并影响人的发展的一切外部世界。 5遗传素质:也称为遗传,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机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6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它是人的主观意识方面的特性,古又称为主观能动性。 7教育目的: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

8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9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也就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质量规格标准。

10智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11体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以其保健方面的基本知识,增强他们体质,发展他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

12美育: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13劳动技术教育:是指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现代生产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良好劳动习惯的教育。

14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重点,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职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主素质的使命。

16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17教师聘任制:是指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学岗位设置,聘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的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

18教师轮岗制:又称教师交流制或教师轮换制,是指为了促进教师成长和教育均衡,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有计划地组织其所属行政区域的教师,在不同学校间进行定期或不定期交流任教的制度。

19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各方面专业素质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变化过程。

20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简称师德。

21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在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决定着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态度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的教育关系,心理关系等。 22课程:是为现实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23课程类型:是指课程内容的组成方式,课程内容的范围以及课程的选择性等划分的课程种类及其具体表现形态。

24核心课程:是以问题为核心,把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由一个教师或教学小组通过一系列活动进行教学的课程。

25.隐形课程:又叫隐蔽课程或潜在课程,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课程表上看不到课程。

26校本课程:是有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27.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28.课程计划:是指关于一定学校课程的整体规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9.课程标准:是指根据课程计划制定的有关学科教学的目标、水准、结构与教学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30.课程评价:是通过系统调查,收集数据、资料,对学校课程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它的判断性依据主要是课程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与课程的有效价值。31.学分制:是把规定的毕业最低总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和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32.教学:从狭义上讲,教学主要是学校教育,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

33.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的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34.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师和学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按一定要求在人员、时间、空间等方面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35.班级授课制:也称课堂教学,是按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课程表,分科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36.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37.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38.教学策略:是为了大乘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过程。

39.说课:狭义的说课是指教师以口头表达的方式,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某节课的具体特点,以教师为对象,在备课和上课之间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

40.德育任务:是指德育活动要努力培养学生品德素养的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德育方面的直接体现。41.德育内容:是指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价值与规范,是完成德育任务所要从事的具体工作。 42.德育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序的、相互关联的活动方式和手段的组合。

43.思维训练法:是以道德知识的学习和道德思维能力的提高为主要目标的德育方法。44.情境陶冶法:是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暗示性德育方法。

45.行为训练法:是通过道德实践和对道德行为的价值领悟、策略训练、奖惩等方式进行德育,以巩固道德信念,磨练道德意志,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

46.修养指导法:是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受教育者主动地为自己提出目标,自觉采取措施,实现思想转化和进行行为控制,从而使自己逐步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47.班级:是学校根据管理的需要,把年龄相近、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分割成一个个小范围的聚合体。它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校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

48.班主任:是由学校指定的,全面负责一个班级教育与管理工作,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的教师。

49.集体舆论: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50.班风:一个班的集体舆论持久地发生作用而形成一种风气,这就是班风。 教学法简答题

1.教学方法制约着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

1)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制约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 2)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制约学生智力的发展 3)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负担,制约学生身体的发展 2.中小学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发展性、情感性、主体性、多样性、技术性。 3 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1)教学的具体目的与任务 2)教材内容和学科性质特点 3)学生的实际情况 4)教学原则

5)教师的素养条件 6)教学目标

7)各种教学方法的职能和适用范围 8)学校的实际情况 9)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4.选择教学方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1)注意反馈调控优化课堂结构 2)注意灵活性和调控性 3)注意科学性与艺术性 4)注意教法与学法的统一

5.简要回答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1)要树立完整的观点

2)必须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

3)要善于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6.简要回答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趋势

(1)由以教为重心逐步转移为以学为重心 (2)教学方法由单一化发展到多样化

(3)各种教学方法从彼此独立发展到相互结合 7.简要回答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内涵

启发式教学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为目标,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与学生的主动探究,实现知情意和写发展的过程。

8.加涅把学习按照从不知到知的过程分成哪几个阶段?

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9.布鲁纳结构课程和发展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

(1)学习的过程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新知识的获得过程、知识的转换过程、对知识的评价过程

(2)认为学生的认知经历着动作表征、映像表征、符号表达三个发展阶段 (3)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 (4)教学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5)注意对儿童的早期教育 (6)注意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7)强调发现学习的方法 10.启发式教学的课堂结构模式

第一阶段:温故导新,提出问题

第二阶段:讨论分析,阅读研究 第三阶段:交流比较,总结概括

第四阶段:练习巩固,反馈强化 11.加涅把学习从简单到复杂划分成哪几种类型层级?

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续形成学习、言语联合学习、多样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

12.赞科夫的教学新体系原则 (1)高难度进行教学原则 (2)高速度进行教学原则 (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原则 (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原则

(5)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13.运用发现学习法的要点。

1)要有适当的设计2)提供必须的资料和条件3)不断地提问、引导和耐心地等待。 14.发现学习有哪些优点?

1)有助于开发利用学生的智慧、潜能。 2)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

3)有利于学生掌握发现的方法,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端正其创造发明的态度

4)有利于保持学生的记忆

15.布鲁纳提出的最有效的学习心理倾向的基本要求。

1)要将教学过程有损学习者身心的危害因素缩小到最低程度 2)使学习者从学习失败的体验中获得最有益的教训

3)尽量排除家庭、社会、种族等时间陈规陋俗对学习者求知欲的影响 16.合作教育学的学生观

1)最明显的一点是突出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发展 2)强调保护学生的独特性

3)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责任心,这就是培养民主个性的基础 17.巴班斯基的教学原则

1)教学的目的性原则2)教学的科学性与生活实践性相联系原则 3)教学的系统性、连续性原则4)可接受性原则 5)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知识要求的原则

6)积极性、自觉性、独立性原则7)各种教学方法最优结合原则 8)各种教学形式最优结合原则 9)为教学创造最优条件的原则 10)教学的效果性、效用性原则 18.班杜拉“观察学习”的过程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19.格式塔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学习即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2)顿悟学习可以避免多余的试误,同时又有助于迁移 3)真正的学习是不会遗忘的

4)顿悟学习本身就具有奖励的性质 20.信号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1)学习都是有目的性的 2)学习是对符号——完形的认知 3)中介变量 4)潜伏学习

21.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1)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目标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 (3)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4)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观 22.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观

1)学生的学习应是有意义的 2)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应是全脑投入的学习3)学生的学习是自发的 4)学生的学习是自我评价的学习23.罗杰斯促进自由学习的方法

1)从真实的问题开始 2)提供学习资源 3)利用合同 4)利用社会进行实践性学习5)选出小教师 6)进行分组 7)建立会心团体 8)自我评价 24.人本主义思潮对当代教育的影响

1)从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到关注人与人的关系 2)从重知识到重人格 3)从重视客观外线的行为到重视内心世界 4)从单纯看重知识经验到同时重视经验对个人的意义、

5)重视自我概念

2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不把知识看成是绝对正确的真理 2)强调学生的主动性

3)看重学生独特的个体经验和已有能力 4)强调理解的丰富性、多样性、个体性 5)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要放在具体情景中 2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三个重心转移

1)从关注外部输入到关注内部生成 2)从个体化式学习到社会或学习

3)从概括性学习到情境性学习

27.布鲁姆提出的有助于掌握学习的良好条件

1)学习者必须清楚地理解教学目标,即学习任务。

2)学习者必须具备顺利地进行该项学习任务所必要的知识与技能 3)学习者必须具有掌握该项学习任务的愿望,不惜花费时间与精力

4)教师要对学习者要学习的材料提供有关线索,保证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过程,对他们的成绩

给予强化、反馈和矫正。 5)适当采用“小先生教学”,鼓励学生互教互学。 28.教学模式的功能

构造功能、解释功能、启发功能、推断功能 29.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应该注意的问题 综合性、发展性、递补性

30.在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运用的策略

启发指导策略、检查督促策略、辅导策略、激发思维策略 31.尝试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

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联系、学生讨论、教师讲解 32.构建教学模式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1.创新的原则2.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原则3.全程参与全员参与的原则 4.突出学生主体原则5.开放的原则6.实践探究原则 33.尝试回授——反馈调节 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 (1)诱导—启发诱导,创设问题情境 (2)尝试—探究知识的尝试

(3)归纳—归纳结论,纳入知识系统 (4)变式—变式练习的尝试

(5)回授—回授尝试效果,组织质疑和讲解 (6)调节—单元教学结果的回授调节 34.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积极参与策略、情感交融策略、人际合作策略、教学相辅策略 35.暗示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1)创设优雅的教学外部环境 (2)学前动员

(3)采用各种暗示手段

36.探究训练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 呈现疑难情境、提出假设和手机资料、提出结论 37.中小学教学的基本方法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38.中小学学习的基本方法

读书学习法、讨论学习法、调研学习法、实践学习法、循环学习法 39.讲授法具体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讲述法、讲解法、讲演法、讲读法。 40.运用读书指导法的要求是哪些

(1)教育学生爱好读书,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2)指导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

(3)教会学生使用各种工具书,培养他们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4)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并要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的心得

41.研究性学习的实质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

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42.学习方法指导内容有哪些

1、创设学习条件的方法指导

2、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

3、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导

4、学习各环节的方法指导

5、学习各具体学科的方法指导 43.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互动观、目标观、师生观、形式观、情境观 44.读书学习发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朗读、默读、精读、略读、速读。 45.运用讨论学习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1)做好讨论的准备工作 2)正确选定讨论的主题 3)积极参与讨论过程 4)做好讨论的小结 46.调研学习法的种类有哪些?

参观调查法、访问调查法、查阅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 47.实践学习法有哪些方式?

1)实习作业活动 2)课外与校外活动 3)社会服务活动 4)生产劳动活动 5)科学实验活动 48.学习方法指导的过程。

1)了解学生的学情 2)制定计划,做好准备 3)实施指导 49.中小学生学习的常规知道包括哪些方面?

1)制定学习计划 2)做好课前预习3)提高上课效率 4)记好课堂笔记 5)回答老师提问 6)重视课后复习7)完成课外作业 8)科学安排时间 49.指导学生提高上课效率包括哪些 (1)课前准备 (2)专心听 (3)仔细看 (4)善于想 (5)敢于问 (6)勤于解 (7)重点记

50.教学技能的特点。

(1)教学技能具有目标指向性

(2)教学技能的形成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 (3)教学技能是以学习与训练的结果 (4)教学技能具有可操作性 51.备课包括哪些内容?

做好三项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

写出三种计划: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52.钻研课程标准包括哪些步骤?

1) 通读整个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的学科体系

2 )了解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个学科之间的横向关系 3) 精读课程标准的每一部分 53 编写教案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目的要写得具体明确,切忌空洞抽象

(2)由创造性,既依据教科书,又不要照搬教科书 (3)要反复检查和修改教案 54.回答提问的作用与意义。

1)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 2)有利于集中注意力 3)有利于评价反馈、师生交流 4)有利于组织课堂教学 5)能够培养学生参与和表达能力 55.运用提问技能应遵循哪些原则?

1、目标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明确性原则

4、适宜性原则

5、多样性原则

6、普遍性原则

56.理答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哪些方法进行提示 (1)可以通过提供或缩小学生的思考范围 (2)引出部分答案

(3)提供与问题相关的旧知识 (4)指明思考问题的方向

(5)把一个较大的问题分解为几个较小的问题 (6)难度较大的问题退回难度相对较小的问题 57.理答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转阴的好处是什么?

1)可以大大增加回答问题的学生人数、吸引更多学生的注意力、2)是实现课堂内学生之间观点与经验共享的有效途径 3)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态度和交流的能力 4)能够充分挖掘每一个问题潜在的思维训练价值 58.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鼓励学生提问? 1)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2)引导学生善于提问 59.课堂结课的意义和作用 (1)能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具有强化主题

(3)能使学生增强记忆 巩固知识 (4)提高升华、开拓创新的作用 (5)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6)训练技能、学以致用的作用 60.运用结课技能应遵循的原则。

目标性原则、引导性原则、针对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延伸性原则、多变性原则、精要性原则 61.板书的意义与作用

1)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4)能使学生思路清晰,掌握知识的整体框架和脉络 5)具有强化、启发的作用

62。教师在理答时为什么要认真倾听?

1)倾听有助于提升提问效果 2)倾听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63.中小学基本评价方法有哪些? (1)纸笔测验 (2)课堂观察

(3)学生成长记录袋 (4)合作评价

63.纸笔测验有哪些特点?

可操作性、可比较性、测验范围较广 64.纸笔测验命题的原则。 (1)体现多维目标

(2)恰当确定各学校领域的比例

(3)试题选择与试卷呈现方式丰富多彩 65.课堂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包括哪些方面?

1、学生的参与状态

2、学生的交往状态

3、学生的思维状态

4、学生的情绪状态

5、学生问题的生成状态 66.如何实施课堂观察?

(1)明确观察对象和观察内容 (2)确定观察内容的基本维度 (3)选择观察方法 (4)准备观察工具 (5)观察结果的处理

67.建立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步骤

1、确定评价目的和目标

2、选择记录的工具

3、收集资料,组成成长记录袋和形成性反馈

68.合作评价的基本特点。

1)评价主体多元化 2)获取信息丰富化

3)评价方式多样化 4)评价主体间的合作 69.教学媒体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1)口语,辅以动作、表情 2)文字和手抄书的介入

3)印刷术及普遍教具的广泛使用 4)电子技术媒体的兴起 70.现在教学媒体选择的原则。

发展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教学最优化原则、共同经验原则、多重刺激原则、抽象层次原则 71.当前教学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

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的融合,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媒体体系,教学日益多媒化、综合化,即日益注意综合运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以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72.现代教学媒体的作用。

1)提高教学质量 2)提高教学效率 3)扩大了教学规模 73.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哪些主要特点 (1)丰富的表现力 (2)交互性强 (3)共享性好

74.网络教书的主要特点。

自主性、交互性、个性化、仿真性、及时性、灵活性、可控性、高效性 75.网络教学的功能和作用 (1)网络教学改变学习方式

(2)网络教学有利于突出表现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 (3)促进了教学内容和目标结构的变革 (4)可以节约和优化社会资源 76.网络教学内容选用的原则。

1)知识的完备性和独立性原则 2)知识的新颖性原则 3)教学内容选用的科学性原则 教学法论述题

结合实际分析素质教育对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新要求。1突出“启发式”教学思想{坚持“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按照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要求来选用和设计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点}2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是学生素质发展的内在策略,是提高学业成绩的根本途径之一,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对策之一}3注重研究学法{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教学方法就应以过去只研究教学逐步过渡到即研究教法,又研究学法,使教与学统一起来}4促使学生知情意和谐发展{教学方法改革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良好学习态度,注重激情引趣}5实现教学方法最优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或优化不在于剔除或偏爱哪些方法,而在于如何依据不同的制约因素对教学方法作出最佳选择} 结合实际分析影响中小学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因素1从宏观上讲,教学方法一方面随着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而发展,深受国家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变迁的影响。另一方面,教学方法的沿革受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制约。也受人们对学生年龄特征的认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水平的制约,还受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变化的影响。从微观上看,教师个体在选择、运用教学方法上的变化与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水平、自我专业较色定位以及教学经验、教学情境等均密切相关

结合实际分析中小学教师学习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答:1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教师备课离不开教学方法;教学的实施离不开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离不开教学方法}2教学方法是学生发展的制约因素{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制约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制约学生智力的发展;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负担,制约学生身体的发展}3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通过教学方法来体现;教学内容的改革必然伴随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教学改革最容易着手的是教学方法的改革} 结合实际分析教师如何巧妙的运用教学艺术?

答:1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处理学生提出各种疑难问题的机敏性,处理偶发事件的机敏性处理教师自身失误的机敏性}2充满风趣的教学幽默。3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

结合实际分析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理念1教学目的观:全面发展与主动发展的全面统一 2教学过程观:启发式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双边互动的过程,是知情意和谐发展的过程,是解决知与不知矛盾统一的过程,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过程,是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过程。3教学对象观:学生具有发展的潜能,是潜在的主体;在坚持学生具有共同性的基础上,承认学生存在着差异性。4教师观: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转化者,是积极的学习者、研究者和创造者。5知识观:坚持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传授与发现过程的统一,是现代启发式教学知识观的重要特征。

结合实际分析加涅的学习层级说给了我们哪些启示1学习过程是从低级的学习向高级的学习发展的,高级的学习室以低级的学习为基础和条件的。学习的每一后继形式实质上都是前一形式的最复杂的表现。学习层级的每一层面都不是处于独立地位的,而是相互联系,这也是学习层级说的中心思想2学习层级表明,要提高学习的迁移效果,宜从低层级的学习逐渐延伸向高层级,即从简单到复杂,这样的学习具有累积效应才是有效的学习3加涅的学习层级说是建立在关于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式基础上的,因此可能比较适合于学生的智力技能方面的习得,对于动作技能、态度等方面的适应性恐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结合实际分析布鲁纳设计最佳教学程序的基本要求1教材的呈现顺序要与学习者的认知发展相适应。按照智力发展的正常历程应该由表演式再现表象到肖像式再现表象最后到象征式再现表象的顺序2要以经济有效的原则来安排教学顺序3教学程序应明确学习的速度,要考虑到认知的紧张度

结合实际分析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1学习的过程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2认为学生的认知经历着“动作表征、映象表征、符号表征”三个发展阶段3要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4教学促进学生毅力的发展5注意对儿童的早期教育6注重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7强调发现学习的方法

结合实际分析合作教育学的教师观1要求教师首先要改变以往的人际交往原则,必须在师生关系上来一个根本的转变,以相互尊重和相互合作的方式代替过去那种行政命令的顺从、服从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合作教育学”的精髓是完全排除对学习的强制手段。因此教学思想要求“教师应千方百计从人道主义原则出发,没有强制的对待学生”。教师应该实行“三不主义”。还要求教师应开张创造性活动。 结合实际对场学习理论在教学上的应用进行概括评价 1 场论认为,人既非依赖环境,也不独立与环境之外;人既非环境所创造,也并非与它无关。2 勒温学习理论是以“目的”为中心的,他认为行为时有目的的,所有的学习活动都由目的指引。3 场论心理学家把学习集中在“认识”上,他们试图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而不是让环境和教师把知识灌进自己的头脑。4 强调学习情境的重要性 5 勒温强调当前的情境,集中注意于同时发生的情况。 结合实际分析人本主义思潮对当代教育的影响1从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到关注人与人的关系2从重知识到重人格3从重视客观外显的行为到重视内心世界4从单纯看重知识经验到同时重视经验对个人个人的意义5重视自我概念

结合实际分析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1由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向重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发展{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增长速度的加快,终身教育的普及和社会化竞争程度以及个人社会生活复杂化程度的提高,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2由重教师的教学模式向重学生的教学模式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现代的教学模式都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注重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能动性、积极性}3由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据统计,我国已有20多个教学模式,而我国在教改实践中提出的教学模式也达10多种。}4由归纳型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后产生的教学模式大都属于演绎教学模式,即从一种思想或理论假设出发,设计一种教学模式,用实践检验证明其有效后,确立这一教学模式}

结合实际分析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1研究性以项目、课题、主题或问题为载体,超越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和书本中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探究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活动。}2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研究学习活动包括观察、考察、归纳、实验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发展学生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研究性学习是重视学习过程而不是偏重结果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经历和体验研究或探究的过程。{在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问题上,研究性学习重视学习过程,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研究过程,形成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结合实际分析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1互动观。之所以重视互动,是因为“实际上,教师的一切可叹该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同伴全体过程的环境之中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2目标观。合作学习非常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追求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同时,合作学些还十分主义人际交往技能目标3师生观。合作学习把学生看做事学习的主体,要求建立“知道——参与式”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展开,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以解决4形式观。合作学习采用了班级授课制与交租活动相结合的组织方式,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5情境观。合作学习认为,组织学生学习的情境应该是合作性情境,而不应该是竞争性情境或个体性情境。

结合实际分析中小学教师为什么要掌握教学技能1有利于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教学技能综合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如教师深入地钻研教材、分析教材,正确地把握教材知识的重点、难点;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控制课堂教学节奏,调动学生的情绪和兴趣等等。这对教学效果、效率和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2有利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如教师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运用不同的方式提出各种问题,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分析和判断能力的提高和发展;通过演示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的发展;联系实际进行结课,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3有利于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具有一定教学技巧,就能够打破常规,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和羁绊,用新颖的形式、巧妙的方法、奇特的实例去展示教学过程的矛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刺激学生产生疑问和探索的欲望

结合实际分析教师运用板书技能应注意的问题1体现意图、有目的性{板书设计要加强目的性,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2书写规范,有示范性{板书要工整,必须遵循汉子的书写规律,做到书写规范、标准、清楚、美观大方,不潦草难辨,影响学生的学习}3语言准确,有科学性{板书用词要准确、恰当,能正确反映教材的内容和教师的教学意图}4层次分明,有条理性{板书也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枝蔓有序、繁简适中、逻辑性强}5重点突出,有鲜明性{教师的板书必须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使学生通过板书就能纵观全课,了解全貌,抓紧要领,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6合理布局,有计划性{教师课前要根据教学要求,从实际出发,进行周密的计划和精心的设计}7形式多样,有趣味性{老师板书不要千篇1律,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板书} 结合实际分析教师运用提问技能应注意的问题1要有明确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清晰,目的要明确,使学生一下子就能听懂,知道怎么回答2要有计划性。教师要认真备课做好提问的准备,一堂课提出几个问题,所提问题的切入角度都要经过精心的构思。要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问题,确定提问的进程。3要有启发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要减少或避免走过场的应答式提问。4要有顺序性。教师要精心筹划,先问什么,后问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提问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有条理地进行。5要有量力性。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水平,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6方法要有灵活性。教师要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灵活地选择和利用形式多种多样的提问方法。对一个知识点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进行提问。

结合实际分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注重发展自己的理答技巧恰当理答的前提(1理答的前提是认真倾听。倾听有助于提高提问效果。因为倾听能够显示教师对学生的耐心和尊重,有利于学生产生高质量的回答,而且还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诊断学生存在的问题,一边及时提出相应的补救办法。倾听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2学生回答后,教师不应马上评论或判断,而是应该停顿片刻,略作思考,然后再由教师或其他学生对刚才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或判断。这样做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对自己的回答进行自我补充和自我修改的机会;可以向学生表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慎重的;有利于学生之间展开讨论。)理答的几种形式(提示、探究、转引、回问、延伸)

结合实际分析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的基本趋势。1以质性评价统整替代量化评价。{随着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以量化的方法评价学生的发展状况所表现的僵化、简单化和表面化的局限日益突出。质性的评价范式抓住学生发展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加以评价,起到了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目的}2评价的功能由侧重甄别、选拔转向侧重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关注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评价功能转变的关键点}3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与个别差异。{发展性学生评价要求改变划一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积极的、个性化反应。突出强调在评价中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别特点}4强调评价问题的情境性和真实性。{测验的试题不能孤立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要富有真是性}5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助于避免单一的评价带来的误差,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6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是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评价的客观要求。} 结合实际分析合作评价的操作策略1教师要做好合作评价的组织者。首先,教师要向学生、家长、社区人员说明合作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其次,教师要向各评价主体明确评价的标准。再次,教师要为家长和社区人员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对学生也要有评价“培训”。2合理控制评价主体的参与范围。要分清哪些内容适合多主体评价,哪些内容不适合多主体评价;要考虑评价的目的,采用最有效、最合理的评价方式与手段。3淡化等级和分数。合作评价要淡化等级和分数,强调品评和反思。4信息应以描述性的为主。描述性的信息更能说明学生发展的情况。5不便在高利害评价中使用。6及时沟通反馈调整。

结合实际分析当前中小学教学评价的成功经验1注重学生学习发展过程的评价(1教师更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的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学生评级和反馈2利用一些成长记录的方法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3实验区很多学校试图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2注重学生非学业性内容的评价。如美术学科学生是否对美术有兴趣,其创造性怎样,在生活中探求美的愿望和能力的高低等,在日常教学和评估中有意识地对这些方面给予关注3注重多元参与学生的评价。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特别是学生自我评价,一方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4注重评价给学生创造成功机会。 如很多学校给予学生多次考试机会,只要学生觉得考试结果不理想,就可以申请重考,是考试真正成为促进学习发展的过程5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评价。如在一二写理科科目中增加对实际操作的考试。在数学考试中要求学生为学校设计一个车棚,这样的题不仅考察了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对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谈说各种可能的方案、进行决策和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6注重评价激励学生的功能。广大教师采用即时的口头评价、谈心式的评语激励每一个嘘声,特别是对学习不好的学生,更注重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结合实际分析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应注意的主要问题1避免以辅代主,本末倒置教学与媒体的关系。2避免以演示代交流,分散学生注意力3避免以单项信息传递为主,忽视学生的思考过程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网络教学的理解1是一种超实践和空间的教学。虚拟空间潜力无穷,它突破了实践的限制,网络拆除城乡教育篱笆,打破学校建筑便捷,建构无围墙无时空的虚拟教室和虚拟学校,人们不会感觉不自由,学生不会有场地、时间等条件限制2是以学生参与为中心的远程教学。互联网介入课堂教学活动后,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活动,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虚拟现实的产生,可以创造一种身临其境、完全真实的学习环境。学习者从中可以获得真实的感受3是一种以信息为基础的教学。有了网络,学生就可以通过检索数据库、专家教学系统自测自学,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向世界各所学校调阅资料。4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网络构建者一种社会性德学习状态。处于其中的学习者,不仅拥有的信息量可以快速增加,更新的频率加快,而且将刺激着人们的创新意识,保持学习者对信息的敏感

结合实际分析进行网络教学应遵循哪些原则1体现课程基础目标与学生发展目标的统一2追求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变革相互促进3着力发挥信息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4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学技术的结合5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多样化的发展需求6重视教学活动的社会性和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推荐第6篇:设计教学法

一、什么是设计教学法

设计教学法是通过设计活动来进行的教学。设计教学法,体现了实用主义的教学过程及其理论。

杜威认为,一个设计,便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是学生自己要求,自己计划,自己负责去做,并以至于成的。设计教学法有四个重要步骤:

创造情景,引起动机,确定目的制定计划;实行计划;评价成果。例如:领儿童参观飞机场,看各种飞机起落(创造情景),儿童见直升飞机飞行很有趣,欲制直升飞机模型(动机);经过讨论,研究确定目的,定出计划(计划);根据计划,有组织地实行计划,遇有困难则请教教师或有关专家(实行);做成了,请教师,同学等有关人员评价(评价)。

二、“思维起于疑难”--实用主义的哲学思想,是设计教学法的基本指导思想①疑难怎样产生,疑难产生的意义:经验产生干活动,得之于活动。疑难在活动中产生,没有活动就没有疑难;没有疑难,也就没有思维和学习。学习就是要产生疑难和解决疑难。②疑难怎样解决,解决的办法:提出科学的合理假设;小心而致密地求证。③思维起于疑难和解决疑难的过程是:让儿童从事活动,在活动中遇到疑难(创造背景,引起动机)。明确疑难之所在。提出一种或几种假设(解决疑难的方案)。将各种假设,经过分析,推演,选择一种较好的方案。

在活动中验证“假设”的效果,如果解决了疑难,那么就是对的,否则就是不对。设计教学法的过程,就是以此过程为基础的。

三、设计教学法的特点:设计教学法精神有三:有确定的行动目的;有指导前进的计划;有为实现目的,激励求知,以至于成的动力。

设计教学法的原则有三条:①归纳和演绎联合运用的原则:假设。不是空想,要以旧经验或作必要的学习之后从归纳中得出。假设既立,则又应充分利用演绎和求证。整个过程应是归纳和演绎联系运用的过程。②统觉(类化)的原则:最充分地调动原有经验,解决疑难。利用统觉是教学上最经济的办法,设计教学法强调了这个原则。③自动的原则:体现自主,自动,自决的精神。设计的单元,解决的是与实际生活有关的问题。由于疑难的不断出现,引导儿童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总之,自动的原则,在于重视有目的的活动,在于先行后知,在于发展能力和取得活知识。

四、设计教学法分类:①建设的设计:其目的在制造和完成某种事项。②娱乐的设计:其目的在参加一种活动,以求心意的满足。③问题的设计:为把某一个问题,当作一个设计,谋求问题的完满解决。④学习的设计:其目的在于获得知识和技能。以学科分类如:分科设计棗科目范围内的设计;合科设计棗数科联合进行一个设计;大单元设计棗打破各科界限,不用固定时间表,就学习需要进行设计,如“庆祝五·一”。

二、设计教学法的特点

设计教学法就是采用“设计”方式,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方法。设计教学法具有下列几个特点:

一、设计是有目的的活动;在设计活动中学生对于所要做的工作,有明确目的,强烈的愿望,因而他们对于学习工作,能够自动地专心致志地去从事,而不必要教师强迫他们去做。在旧式教学活动中,儿童是为了教师而读书;在设计教学法活动中,儿童是为了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而工作,例如为扑灭苍蝇而制造蝇拍。这种学习活动,就是一个设计。

一个设计的目的,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也可以由教师提出,由学生采纳,不过要由学生把这个设计当作自己的工作,然后他们才会专心致志地去做。

二、设计是有计划的活动:设计是一种有计划的活动;而且一个设计,要由学生自己用思想去拟订计划。一个工作,举凡所用到的材料,进行的方法和步骤,工作的分配,时间的预算等,都要学生自己去计划妥当。在实行时,他们就依照这个计划逐步推进,有条不紊。

如果学生依照教师的说明,或依照教师预定的工作计划而从事活动,这就不算是设计活动。

三、设计是要在实际的情况中进行:一个设计活动,要和实际的情境相近似,换言之,设计要在自然的环境中去进行。例如教学生种稻,就要在田里去学习;教学生学习自治,就要组织学校市或乡公所,使教学的情境和实际的情境相近似,使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打成一片。

四、设计是手脑并用的:在设计活动中,学生一方面要用手去做,一方面要用脑去想。手脑并用;因而可以获得真实的知识,养成纯熟的技能。在决定学习的工作和拟订工作的计划时,学生要动用思想;在实行工作时,一面要做,一面要运用思想;做完之后,还要运用思想去批评实行的成绩。

设计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的不同之点,就在于问题教学,是属于思考方面的,解决这种问题,只要运用思想,所得到的结果,也只是一个抽象的结论或原则。例如,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要革命?这是一个思考的问题。解答这个问题,只要动用思想,用不着做什么实际工作;学习的结果,只是得到一个合理的结论。“设计教学法”是注重实际的活动,学生不仅要运用思想,而且要用手去做。例如,为庆祝儿童节而编写一张壁报,这就是一个实际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先要计划壁报的内容、编写的方法、需用的材料,工作的分配,然后运用具体材料,实地去做;最后还要得到一个具体的结果棗编成一张壁报。

五、设计是一个完整的作业:在设计活动中,一个学习单元,不是某一章或某一课,而是一个完整的工作。学生做了一个设计活动之后,就可以获得一个完整的经验,而不是零碎的知识。例如学生编辑一次壁报之后,就知道壁报内容应当包括哪些材料,那种材料应当怎样写法,各栏材料应当怎样排列,插图应当放在什么地方,„„以后他们对于编壁报这一件工作,就有了一次具体的经验。

有一种大单元设计活动,更不受学科界限的束缚。在一个设计活动中,可以随时用到各科教材。例如为庆祝“国庆纪念”而做一个大单元设计教学,教师要指导学生排演话剧,练习合唱舞蹈,准备讲演,写标语,布置会场,打扫校内场地„„等,这样,就把国语、音乐、美术、体育、劳作、社会等科材料打成一片,组成一个整个的活动。

六、设计是自动的作业:在设计教学中,从头到尾老师学生自己的活动,要由学生自己决定目的,自己拟订计划,自己实行,自己批评,教师中处于指导地位。

三、设计教学法的种类和一般实行过程

设计教学法有以下几种分类:

一、依照学生的人数分类,①个别的设计:是指一个年级中各个学生各自进行一种设计活动。个别设计,又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各个学生所做的设计工作是相同的。第二种个别设计,是各人所做的工作不同。②团体的设计:就是全级学生或全校学生分工合作,从事一种设计活动,完成一个有意义的实际工作。例如全级学生共同表演一幕戏剧,或是全校学生共同筹备国庆纪念节目。这种团体设计,可以培养学生集体生活习惯,具有很大的教育价值。

二、依照学科的范围分类:①单位设计:单科设计又称“分科设计”,就是以一种学科为范围,采用设计教学,而不牵涉其他学科。采用这一设计方法,学校组织和学级编制都不必改变,分科教学的制度也可以保留,上课时间表也不必变动,不过各科和自拟订单元活动,采用设计教学法进行学习。中、小学的美术,劳作等科,尤为适用。②合科设计:又称“分析设计”,就是联合几种有关的科目,采用设计教学法,进行学习活动。这种分析设计的办法,可以减少各科分立的弊病。例如历史、地理、常识等可以合并为一系。③大单元设计。

三、依照设计教材的性质分类:①建造的设计:这种设计的目的,在于建造成功一件事物,做一件具体的工作,以养成儿童的发表和创造的能力。例如工艺品的制作,文章的创作(写一封信、编剧本、出壁报)等,都是属于建造方面的工作。②思考的设计:这种设计的目的,在于解决一个问题,例如研究日光对于植物有什么影响,蚊虫是不是孑孓变成的等问题。③欣赏的设计:这种设计的目的,在使学生从设计活动中得到美育的熏陶并获得娱乐和满足,例如表演古代人的生活,表演外国的风俗,表演戏剧,表演舞蹈,举行图书展览,都是属于欣赏的设计活动。④练习的设计:这种设计的目的,在于养成学生某种技能或习惯,例如写字比赛,绘制历史年代表,绘制物产地图,为表演而练习演奏乐器等技能的练习(像跳高、赛跑的运动技能,文字的书写技能),方法的练习(像朗读的方法,默读的方法,表演的方法,调查的方法),习惯的练习(像卫生习惯、说话习惯)等,都可以采用设计的方式进行。

设计教学的一般实行过程:

一、决定目的: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学生对于所要做的活动,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强烈的愿望,然后这种活动才算是设计活动。所以设计教学法的第一步,是使学生性实行某种设计活动的需要,然后他们才会专心致志地去实行。

二、拟定计划:目的决定后第二步就要指导学生计划进行的方法。指导学生拟订计划,也是设计中最重要的一步工作。一个设计的计划工作,应当让学生自己去做,使他们从多次思考练习中,养成计划的能力。不过教师也要相机指导,使他们所拟订进行方法切实可行。

三、实施工作:计划订好之后第三步是实行。

学生实行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监督、鼓励和协助。教师要用暗示和建议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实行。他要监督学生不停地工作,不让学生分心或浪费时间。他要时时鼓励学生以免他们遇到困难而灰心。他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示和帮助。不过他不能代学生工作。

四、评论结果:当一个设计活动圆满告成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于实行的结果,予以评论。评论的工作应当由学生自己去做,教师只提示他们评论的标准,并指导他们应用这个标准去评论,因而可以养成他们自我评论的习惯。集体的设计,可以由学生共同评论。有时学生自己的评论不妥当,教师也可以加以纠正。

评论的时候应当注意下列各点①实行时是否依照预定计划?②预定的设计目的,有没有实现?③从设计活动中,学得了什么?④计划和实行方面有什么缺点?⑤下次做设计作业时应当怎样改进?教师在指导学生评论的时候,还要尽量鼓励学生和激发他们对于设计作业的兴趣,以引起他们做下次设计作业的愿望。

设计教学法注重实际,有利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后学生能获得解决一个实现问题的完整经验。其主要问题是:不易使学生获得系统知识,容易遗漏重要的教材内容,学生缺乏练习的机会,浪费时间大,需要较好的物质条件。

四、对设计教学法的评价

教育目的为生活所囿,无高远理想;“做中学”在一定意义上是失误的,爬行的,不能获得人类积累的系统科学知识,不能高速度,大教学量地进行教学;因为忽视系统科学知识,因而难以使学生全面发展,难以形成科学世界观;在学习上缺乏基本功的训练,为进一步提高造成困难;因为作业是自由分配,程度较低生的作业常为优等生所占,故发展不平衡,形成能者更能,弱者更弱。

推荐第7篇:设计概论名词解释

设计师的社会意识:设计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社会性工作,设计师是为社会为大众所从事设计的,因此设计师的设计职业,其本质内涵就决定了设计师所具备的社会意识和责任,这种社会意识实际上是一种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和协作意识。 非物质设计:是社会非物质化的产物,是以信息设计为主的设计,是基于服务的设计。非物质设计有许多不同的层面,既有软件、程序设计的层面;又有功能、价值的层面;还有方法、服务的层面及窨、感觉、思想和哲学等诸多层面。 信息设计:是设计学科中最新出现的一个专业领域,最初主要是所谓的界面设计。信息设计,从根本意义上说是用艺术设计的方式和形式表示、传送、集合、处理信息,或提供某一产品或工具为人使用或了解、获得信息。

明式家具:主要是指那种以硬木制作于明代和清代前期,设计精巧、精于选才、制作精致、风格简洁、大方的优质家具。是中国家具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形成独特而被称为明式家具。

生态设计:又称为绿色设计,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勃兴的一种新的设计方式,是在生态技术发展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并不注重美学表现和设计语言持独特,而以使用再生材料、减少材料消耗为目的,将设计介入产品构想、设计、制造、使用及废物利用的全过程。

能主之人:这种在施工建设中统领全局的设计师在明计成《园冶》中被称作“能主之人”。他能以设计统领全局,规划筹度,经营安排的本领在施工完毕,在建筑上留下其名。“梓人”即设计师。

设计哲学:是关于设计领域根本观点的学说体系,是设计普遍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虚拟设计:在信息空间中,艺术设计成为一种虚拟方式,或者说艺术设计是以数字化的虚拟为中介,创造和构思艺术形象、设计艺术作品的,艺术以虚拟方式产生和存在。

波普艺术设计:产生于50年代中期,一群青年艺术家有感于大众文化的兴趣,而以社会生活中最大众化的形象作为设计表现主题,以夸张、变形、组合等诸多手法从事设计,形成特有的设计流派和风格,产品充满了戏剧性、浪漫性的效果,令人啼笑皆非的波普形象,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和视觉冲击。

设计师的社会意识:设计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社会性工作,设计师是为社会为大众所从事设计的,因此设计师的设计职业,其本质内涵就决定了设计师所具备的社会意识和责任,这种社会意识实际上是一种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和协作意识。 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

推荐第8篇:设计概论名词解释

答案

1.长信宫灯,出土于西汉,通高48cm。宫灯由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灯罩六部分分别铸造组合而成,可自由拼拆,便于清除烟灰和擦洗。 灯的形象为跪地执灯的年轻宫女,通体鎏金。宫女头上梳髻,戴头巾,身穿长衣,衣袖宽大。宫女左手持灯盘,右臂上举,袖口下垂成灯罩。灯盘可以转动,灯盘上的两片弧形屏板可以推动开合,以调节灯光的亮度和照射方向。宫女身体中空,烟灰经右臂进入体内,以保持室内清洁。灯的各部分还可以拆卸,有利于清洁。此灯上面刻有“长信尚浴”等铭文共65字,所以被命名为“长信宫灯”。长信宫灯将灯的实用功能、净化空气的科学原理和优美的造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整个造型自然优美、舒展自如、轻巧华丽,是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

2.《考工记》,是作为《周礼》的一部分。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该书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关于《考工记》的作者和成书年代,长期以来学术界有不同看法。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考工记》是齐国官书(齐国政府制定的指导、监督和考核官府手工业、工匠劳动制度的书),作者为齐稷下学宫的学者;该书主体内容编纂于春秋末至战国初,部分内容补于战国中晚期。《考工记》全文约7000多字,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工、染色工、玉工、陶工等6大类、30个工种,其中6种已失传,后又衍生出1种,实存25个工种的内容。书中分别介绍了车舆、宫室、兵器以及礼乐之器等的制作工艺和检验

方法,涉及数学、力学、声学、冶金学、建筑学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总结。

3波普文化.是流行艺术(popular art)的简称,又称新写实主义,因为波普艺术(Pop Art)的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波普艺术的特点归纳为:普及的(为大众设计的)、短暂的(短期方案)、易忘的、低廉的、大量生产的、年轻的(对象是青年),浮华的、性感的、骗人的玩意儿,有魅力和大企业式的。 波普艺术出现于20 世纪50 年代,又称流行艺术、通俗艺术、新达达主义。代表着流行于大众化的品位。它的鼎盛时期是20 世纪60 年代,主要活动中心在英国和美国,代表着60 年代工业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它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求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波普艺术的手法是利用现成的工业和商业产品,把它们加以改造、加工、然后重新组合和拼贴,赋予一定的社会思想意义,由此构成一件新的艺术作品。此外,波普艺术还很强调灵活性和可消费性,即产品的寿命应是比较短暂的,以适应多变的社会、文化条件。

4.视觉传达设计是利用视觉符号来进行信息传达的设计。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收者。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必须具备部分相同的信息知识背景,即是说:信息传达所用的符号至少有一部分既存在于发送者的符号贮备系统中,也存在于接收者的符号贮备系统中。只有这样,传达才能实现,否则,在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就必须有一个翻译或解说者作为中间人来沟通。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

功能是传达信息,有别于直接使用功能为主的产品设计和环境设计。它是凭借视觉符号进行传达,不同于靠语言进行的抽象概念的传达。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是设计者将思想和概念转变为视觉符号形式的过程,而对接收者来说,则是个相反的过程。

5.包豪斯(Bauhaus,1919/4/1—1933/7),是德国魏玛市的 “公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她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一词是格罗披乌斯生造出来的,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

包豪斯的奠基人是沃尔特.格罗佩斯,他于1919年在德国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他是第一任校长。第二任沃尔特.格洛佩斯于1928年辞职并任命汉斯.迈耶为第二任校长。第三任校长是米斯.凡德洛 于1930年8月接任 。

包豪斯的设计教育观念:1.技术和艺术应该和谐统一2.视觉敏感性达到理性的水平3.对材料、结构、肌理、色彩有科学的、技术的理解4.集体工作是设计的核心5.艺术家、企业家、技术人员应该紧密合作6.学生的作业和企业项目密切结合

6.设计与科技进步的关系?

答:1)设计总是受着生产技术发展的影响;

2)设计是在工业革命后开花结果的,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工业革命

导致了20世纪初各种设计思潮的产生,同时为设计的发展打开了广阔前景;

3)一种新材料的诞生往往给设计造成重大影响,塑料是对20世纪的设计影响最大的材料,新材料的出现总是鼓励着设计师进行新的形式探索;

4)与再现过程有关的机器的相继诞生使视觉传达的领域不断扩大。历史上最早看到的是印刷术。视觉的表现手法极大丰富,同时大大地扩大了和深化了视觉传达领域;

5)新兴的信息技术引起设计生产及设计模式划时代的变革。技术的高度发达,传统的设计观念已从有形的物质领域扩展到了无法触摸的程序领域。

7.明代家具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种类繁多,用材考究,设计巧妙、制作精美,形成别具一格的设计特色,被称作“明式家具”。明式家具的设计特色:

1、注重结构美;2、注重材质美;3、注重造型美;4、注重装饰美.明式家具不止是中国家具民族形式的典范和代表,在世界家具设计史上也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具有显赫的地位。

8.水晶宫博览会

1851年英国在伦敦海德公园举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国际工业博览会,由于博览会是在“水晶宫”展览馆中举行的,故称之为“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水晶宫”是20世纪现代建筑的先声,是指向未来的一个标志,是世界上第一座用金属和玻璃建造起来的大型建筑,并采用了重

复生产的标准预制单元构件。与19世纪其他的工程杰作一样,它在现代设计的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水晶宫”中展出的内容却与其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各国选送的展品大多数是机制产品,其中不少是为参展而特制的。展品中有各种各样的历史式样,反映出一种普遍的为装饰而装饰的热情,漠视任何基本的设计原则,其滥用装饰的程度甚至超过了为市场生产的商品。 这次博览会在工业设计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一方面较全面地展示了欧洲和美国工业发展的成就,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工业设计中的各种问题,从反面刺激了设计的改革。举办这次博览会的目的既是为了炫耀英国工业革命后的伟大成就,也是试图改善公众的审美情趣,以制止对于旧有风格无节制的模仿。

9.设计师的艺术与设计知识技能

设计师首先需要掌握艺术与设计的知识技能,这是所有设计时必要的首要条件,包括造型基础技能、专业设计技能及与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造型基础技能包括手工造型、摄影摄像造型和电脑造型技能:专业设计技能包括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与环境设计技能;艺术与设计理论包括美术史论、设计史论和设计方法论。

设计色彩的基本技法包括:混色法、序列法、对比法、调和法、色调组织法,用色彩塑造、表现和装饰形象法,选择与组织色彩实现一定的功能的方法等。

构成造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这“三大构成”以及光构成、动构成和综合构成。

制图技能包括机械制图与效果图的绘制。

材料的表面处理则直接影响设计作品的外观肌理与质感效果,是设计师理应掌握的“面子”技能。

设计师应掌握的艺术与设计理论知识,主要有艺术史论、设计史论和设计方法论等。设计方法论是挖掘创造智慧,展示设计无限可能性的主要方法。价值工程学是一种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设计分析方法,是设计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10.洛可可艺术

“洛可可艺术”主要盛行于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大量采用曲线型的贝壳纹样,雅致、精细、轻盈、活泼,结构巧妙,给人一种意趣盎然的感受。洛可可最初是在室内的装饰设计中出现,后来扩展到了雕刻和绘画领域,在法国,它雄踞了整个建筑和家具领域。洛可可轻盈、精美的风格十分适合居住面积不大的现代公寓,因此,最漂亮的洛可可建筑都出现在私人公馆中,大量使用曲线形的花草、贝壳、漩涡纹样。此外,洛可可艺术的特殊贡献是引发了意大利舞台设计的变革。

工艺方面,设计家从大自然中吸取灵感,把动植物某些生长的规律和外在形态的某些特点作为装饰的因素加以发展,并应用到一切小工艺品中。室内装饰器物的设计最为典型地体现了洛可可风格。

推荐第9篇:会计制度设计名词解释

1.会计制度:是由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对会计工作的规则、方法程序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2.会计制度设计:是以会计法律、法规为依据用系统控制的理论和技术,把单位的会计组织机构、会计核算与监督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等加以具体化、规范化、文件化,以便据此指导和处理会计工作的过程。

3.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或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各有关工作人员之间,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

4.总体设计:是对所设计的会计制度内容及设计工作做出全面安排及规划,即事先有一个提纲性规划和指南。

5.会计制度设计方案:是指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涉及的范围,所形成的系统、框架和规划。

6.单独设计:是指由单位指定有设计能力的会计人员担当设计工作,或者聘请合格的会计师负责设计。

7.共同设计:是指由单位选派高级会计人员及聘请合格的会计师,共同参加设计工作。

8.集体设计:是指由合格的会计师或专家、企业管理人员共同组成设计小组或委员会来承担设计任务。

9.会议设计:是指使用行政命令方式,召集有关会计人员开会拟订草案加以讨论,另聘专家学者为顾问以备咨询,经全体通过后上报批准,公布实施。

10.局部设计:对个别部门的组织机构和会计核算资料,或部分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所进行的设计。

11.账务处理程序:是指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过程。

12.会计岗位责任制:是指明确各项会计工作的职责范围、具体内容和要求,并落实到每个会计工作岗位或会计人员的一种会计工作责任制度。

13.会计科目:是按经济内容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它是以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为基础、按照管理和核算的要求而设计。

14.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据以登记账簿的书面文件。

15.记账凭证:是指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确定会计分录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会计凭证。

16.日记账:序时账簿是指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故也称日记账。

17.分类账簿:指全部经济业务按照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

18.备查账簿:是指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载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19.会计核算形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账簿体系为核心,将会计凭证、账簿组织、记账方法和记账程序有机结合的形式,或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20.货币资金:是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金。

21.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库存商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

22.投资:是企业单位为了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了谋求其他利益将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

23.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含一年)的投资。包括短期债券投资、短期股票投资和短期其他投资。

24.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符合到期日和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25.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除下列各类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账款;持有至到期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

26.长期股权投资:是指持有时间准备超过一年(不含一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包括长期股票投资其他长期股权投资。

27.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28.债券契约:是明确债券持有者与发行企业双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文件,是对债券发行企业的各种限制条款及保护债券持有者利益的措施。

29.固定资产: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30.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31.筹资:是指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经营发展需要,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或者银行借款等形式筹集资金的活动。

32.成本:是指为取得各种特定成果而耗费的那一部分价值。

33.成本预测:是指依据掌握的经济信息和历史成本资料以及成本与各种技术经济因素的相互依存关系,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未来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作出的科学推测。

34.成本控制: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根据成本预算对各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审核、控制,将其限制在计划成本之内,防止超支、浪费和损失的发生,以保证成本预算的执行。

35.销售与收款业务:是指企业销售商品并取得货款的行为。

36.财务报表: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通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推荐第10篇:会计制度设计名词解释

1.

会计制度:是由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对会计工作的规则、方法、程序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2.

综合性会计制度:指规范全国会计工作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3.

业务性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业务的处理方法和程序方面的制度。 4.

会计人员制度:规范会计工作者行为和会计人才选拔、管理方面的制度。 5.

统一会计制度:由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或地方财政业务主管部门制定的会计制度。

6.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会计主体根据会计法规、会计准则结合本单位经济活动特点制定的各项会计工作规章制度。

7.

企业会计制度:规范营利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制度。相对应的是预算会计制度。 8.

是以会计法律、法规为依据,用系统控制的理论技术,把单位的会计组织机构、会计核算与监督和社会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等加以具体化、规范化、文件化,以便据此指导和处理会计工作的过程。 9.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或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各有关工作人员之间,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 10.

会计控制:是按照既定的会计目标,对会计行为和企业经济活动所进行的制约, 11.

总体设计:是对所设计的会计制度内容及设计工作做出全面安排及规划,即事先有一个提纲性规划和指南,实际上是计划阶段。 12.

单独设计:由单位指定有设计能力的会计人员担当设计工作,或聘请合格的会计师负责设计。 13.

由单位选派高级会计人员及聘请合格的会计师,共同参加设计工作。 14.

集体设计:由合格的会计师或专家、企业管理人员共同组成设计小组或委员会来承担设计任务。 15.

会议设计:使用行政命令方式,如今有关会计人员开会拟订草案加以讨论,另聘专家学者为顾问以备咨询,经全体通过后上报批准,公布实施。但只适用于政府部门。

16.

设计方案:是根据企业会计涉及的范围,所形成的系

统、框架和规划。具体可分为全面设计和局部设计。 17.

全面设计:为企业设计一整套会计制度,一般在新建的企业或改制、兼并与收购后的企业里需要进行。 18.

局部设计:对个别部门的组织机构和会计核算资料,或部分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所进行的设计,可分为补充性和修订性。 19.

设计思路:是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所采用的行动准则。

20.

会计组织机构:是开展和组织企业会计功过的只能部门,是由专门的机构和专职的会计人员组成 21.

责权对等原则:是指在设计会计岗位责任制时,必须明确规定每一位管理者应负责,并相应地赋予其一定的权利,做到有职必有权,有权必有责,权责相对等。 22.

是指企业会计组织机构及其岗位责任制的设计应与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特点和管理要求相适应,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声场、加工和传递真实可靠、及时有效。 23.

控制性原则:是指通过在经营的关键环节设置必要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以便有关人员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使企业会计组织机构及其岗位责任制具有必要的查错防弊功能,并形成一套对企业经营全过程、全方有效的监控系统。 24.

账务处理程序:是指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过程。 25.

会计与财务合并设置:是将会计对资金运动的核算、监督职能与财务管理对资金的筹集、调度与分配职能统一由一个部门来履行的一种机构设置形式。

26.

算模式:以总会计师为领导,以会计部经理为主管,以审计部为专职监督部门的一种会计工作的分工模式。

27.

总会计师领导下的分散核算模式:以总会计师为领导,下设财务、会计、审计部主管,并将一些成本业务核算或明细核算工作交由分厂或车间等部门完成的一种会计工作的分工模式。 28.

会计岗位责任制:是指明确各项会计工作职责范围,具体要求,并落实到每个会计岗位或会计人员的一种会

计责任制度。 29.

:是相对独立与企业会计部门的管理机构,它将商业银行的信贷结算只能和方式引入企业内部来充实和完善企业内部经济核算。

30.

总会计师:是指企业根据《会计法》、《总会计师条例》规定设置的在企业负责人领导下,主管经济核算和财务会计人员的负责人。 31.

企业集团:是由母公司、控股子公司、分公司和其他分支机构组成的企业联合组织。

32.

内部核算:运用货币结算形式,把企业的业务部门、车间、职能科室的经济核算统一组织起来,使内部的经济往来按等价交换原则通过企业内部银行结算,以强化资金管理,完善考核和核算机制,提高部门工作积极性。

33.

:是按经济内容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它是以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为基础、按照管理和核算的要求而设计。即根据会计的要求,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要素的具体类容进行科学的分类,给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设计一个合适的名称。 34.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35.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36.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利,其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37.

: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各项收入、各项支出相抵后的结果。 38.

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据以登记账簿的书面文件。 39.

记账凭证:是指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确定会计分录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会计凭证。 40.

通用记账凭证:可通用于反映收付款业务及转账业务的凭证。 41.

会计账簿:企业经济信息绝大部分分散于会计凭证之

中,相互独立的会计凭证无法连续、系统、完整地提供某一会计事项的全部信息,因此需要设计一定格式、相互联系的帐页,即账簿。

42.

序时账簿:是指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也称日记账。 43.

分类账簿:指全部经济业务按照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

44.

备查账簿:是指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载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45.

普通日记账:是用来序时、全面的登记一个单位的经济 业务发生的情况,它是由原始的日记账簿和分录簿相结合而成。 46.

:把专门反映某些重要的、经常发生的业务,从普通日记账中逐步分离出来的日记账成为特种日记账。

47.

会计核算形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账簿体系为核心,将会计凭证、账簿组织、记账方法和记账程序有机结合的形式,或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48.

逐笔记账型核算形式:记账凭证不需要经过汇总直接据以登记总账的核算形式,包括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和日记总账核算形式。 49.

汇总记账型核算形式:是指记账凭证需要经过汇总编制总凭证,然后根据江总凭证登记总账的核算形式。一类是凭证汇总核算形式,一类是账薄汇总核算形式,前者又有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和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50.

是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51.

:是指企业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款投资款、外埠存款等其他货币资金。 52.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库存商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53.

库存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的现金,不包括企业各部门借用、尚未报销的备用现金。 54.

周转材料:是指企业能够多

次使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保持原有形态不确定为固定资产的材料,如低值易耗品、包装物、企业刚模板、木模板、脚手架和其他周转材料。

55.

永续盘存制:是对各种存货每一次收入和支出后,都要计算结存数,这个结存数又可分为实物数量的、金额的、实物数量与金额的三种不同方式。 56.

收料汇总表:由会计部门根据已经审核的收料单、自制材料和废料的材料交库单、委托加工收料单等,在月终加以整理,整理时按材料类别和有关账户归类汇总编制。

57.

发料汇总表:由会计部门根据已经审核的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委托加工发料单、销售材料发料单等,在月终加以整理,按材料类别和有关账户归类汇总编制。 58.

订货时间固定而订货批量不固定的一种订货方式。定期订货因订货时间固定,适用于签订定期合订货同 59.

定量订货:订购时间不固定而订购批量固定的一种订货方式。适用于签订一次性、协议性合同或向市场订货 60.

投资:是企业单位为了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了谋求其他利益将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

61.

交易性金融资产: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含一年)的投资。如:短期债券投资、短期股票投资、短期其他投资。 62.

持有至到期投资:符合到期日和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如:企业从二级市场购入的固定利率国债、浮动利率公司债券。 63.

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除下列各类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a、贷款和应收账款b、持有至到期投资c、交易性金融资产。如:企业从二级市场购入的,有报价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

64.

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时间超过一年(不含一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包括长期股票投资和其他长期股权

投资。如对子公司投资、联营企业投资、合资企业投资 65.

投资性房地产: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66.

对外投资职责分离制度:是指企业为了达到各种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应当建立对外投资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对外投资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67.

经纪人通知书:企业投资经纪人进行投资活动的书面记录。

68.

投资合同或投资协议:企业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时与被投资单位签订的表明相互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文件。

69.

债券契约:明确债券持有者与发行企业双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文件,是对债券发行企业的各种限制条款及保护债券持有者利益的措施。 70.

交割单:又称证券成交报告单,是企业在证券市场购入和售出股票、债券、基金,由证券公司出具的、表明证券成交的原始凭证。

71.

固定资产: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 72.

固定资产卡片:为了反映和监督每期固定资产而开设的专用式明细账。 73.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 74.

是指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 75.

:是指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经营发展需要,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或者银行借款等形式筹集资金的活动。企业所拥有的资产来源于债权人的借贷资金和股东提供的股本金。企业可以通过发行债券或股票、向银行及非金融机构取得借款、赊购、租赁等方式筹集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

76.

债券资本:也成债务资本、借入资金,是企业依法取得并依约运用、按期偿还的资本 77.股权资本:亦称权益资本、

自有资金,是企业依法取得并长期拥有、自主调配运用的资本。 78.直接筹资:是指企业不借助

已拿回那个等金融机构,直接与资本所有者协商融通资本的一种筹资活动。 79.成本:是指为取得各种特定

成果而耗费的那一部分价值。在生产阶段,成本是指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垫付的款项。 80.直接材料:直接用于产品生

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费用等。 81.直接人工:直接从事产品生

产的工人薪酬。 82.制造费用:间接用于产品生

产的各项费用,以及虽然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不便于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因而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费用和生产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83.基本生产:为完成企业主要

生产目的而进行的商品产品生产。

84.多步骤生产:是指生产过

程在工艺上可以间断,可以分散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产品生产。

85.直接分配法:是指不考虑

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劳务的情况,而将各种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受益车间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

86.交互分配法:首先将各辅助

生产车间直接发生的费用,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交互分配,然后将各辅助生产车间经交互分配后的费用总额,直接分配给除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对象的一种分配方法。 87.以产品品种为成本

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88.分批法:以所生产的产品批

别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89.分步法:以产品的生产步骤

和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90.逐步结转分步法:亦称“计

划半成品成本法”。按产品的生产步骤先计算半成品成本,再随实物依次逐步结转,最终计算出产成品成

本。即从第一步骤开始,先计算该步骤完工半成品成本,并转入第二步骤,加上第二步骤的加工费用,算出第二步骤半成品成本,再转入第三步骤,依此类推,到最后步骤算出完工产品成本。

91.

平行结转分步法:又称为“不计算半成品成本法”,是先计算各步骤发生生产费用中 应计入完工产品成本的“份额”,然后由财会部门进行汇总,形成企业最终产品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92.

日常经营中的成本决策:是指企业以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前提,以合理且最低的成本支出为标准,包括进行零部件自制或外购、产品最优组合、生产批量等的成本决策,属于日常经营管理中的决策范围。 93.

依据掌握的经济信息和历史成本资料以及成本与各种技术经济因素的相互储存关系,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作出的科学推测。 94.

成本决策:依据掌握的各种决策成本及相关数据,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 95.

成本预算:是根据以决策所确定的目标成本,具体规定在预算期内为完成生产经营任务所应支出的成本、费用,并提出为达到规定的成本、费用水平所应采取的各项措施。 96.

成本控制: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根据成本预算对各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审核、控制,将其限制在计划成本之内,防止超支、浪费和损失的发生,以保证成本预算的执行。

97.

仔细调查分析和运用技术测定等科学方法制定的,在有效经营条件下应该实现的成本,是根据产品的耗费标准和标准价格预先计算的一种目标成本。 98.

成本分析:根据成本计算提供的成本数据和其他有关资料,与本期计划成本、上年同期实际成本、本企业历史先进成本水平、同行业成本水平等进行比较,确定成本差异,分析差异产生原因,查明成本超支责任。 99.

实际成本核算的一般流程:

是以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为依据,归集、分配费用并计算其成本的过程。 100.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提供

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 101.对内报表:是由各企业根据

自身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自行规定、自行设计的会计报表。 102.对外报表:按照我国现行的

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需要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包括四表一注,其具体格式、编制方法和报送时间均有统一规定。

103.原材料: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104.在产品:指企业正在制造尚未完工的产品,包括正在各个工序加工的产品,和以加工完毕但尚未检验或已检验但尚未办理入库手续的产品。 105.半成品:指经过一定生产过程并已检验合格交付半成品仓库保管,但尚未制造完工成为库存商品,仍需进一步加工的中间产品。但不包括从一个车间转给另一个车间继续加工的自制半成品以及不能单独计算成本的自制半成品。 106.库存商品:指企业已经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验收入库,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者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企业接受外来原材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和为外单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制造和修理完成验收入库后应视同企业的库存商品。

107.盘点控制:指通过对企业的资产实施定期盘点清查,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以确定其是否相符,进而发挥控制作用的一种控制方式。108.间接筹资:指企业借助银行等金融机构融通资本的筹资活动,这是一种传统的筹资类型。其基本方式是银行借款,此外还有融资租赁等筹资方式。 109.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 110.定额:是指企业根据本单位当前的设备条件和技术水平,对生产产品所耗费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方面规定的应达到的标准。

111.成本项目:是指产品成本的构成要素,是根据成本管理的要求,对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进行的分类。

112.分期收款销售:是指商品销售已经形成,但货款分期收回的一种销售方式。

113.坏账损失报告书:是一种用来批准将某些应收款项注销为坏账,仅在单位内部使用的凭证。

114.合并财务报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根据母公司和所属子公司的财务报表,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115.财务状况分析表:是指根据资产负债表的有关资料,对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各自总额中所占比重及报告期和上期比较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的报表,也称资产负债分析表。 116.经营成果分析表:是指对企业一定时期构成经营成果的各项目本期实际数与计划数或上期数或上年同期实际数等进行比较和分析的报表。 117.成本计算期:是指企业按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起止日期。 118.产品成本表:是根据产品成本核算的有关账簿资料定期编制,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一定时期产品生产成本水平和构成情况的报告文件。

119.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是用来登记应收账款入账时间长短,估计坏账损失的管理表格。120.预算会计制度:是规范各级政府、使用预算资金的各级行政单位和各类事业单位收入、分配、使用和报告情况的会计制度。

121.成本会计制度:是企业会计工作中记录、计算、归集、报告及分析反馈成本信息的制度,是企业会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122.会计分析制度:是指如何利用现有会计信息对相关会计对象进行分析和考核,以比较不同时期或不同单位之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规范。

123.货币资金增减变动情况表:是反映企业库存现金及银行存款每日增减变动及其余额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由出纳员在每日业务终了,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及其他有关资料编制。

124会计制度设计方案:是指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涉及的范围,所形成的系统、框架和规划。 125日记账:序时账簿是指按照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故也称日记账。 126销售与收款业务:是指企业销售商品并取得货款的行为。 127财务报表: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通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128.固定资产登记簿:是按固定资产类别开设的、用以记录各类固定资产增减变化和结余情况的账簿。

129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各种有形资产,包括库存的、加工中的和在途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委托加工材料、外购商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以及发出商品等。

130.永续盘存法:也称账面盘存法(账面盘存制),其通过设置详细的存货明细分类账,逐日逐笔地记录存货收入的数量和金额、发出的数量,能够随时结出结余存货的数量并从账面上求出期末结存金额。131.实地盘存法:也称定期盘存制(定期盘存制),它在平时只记录存货收入的数量和金额,不记录发出的数量和金额,期末通过实地盘点来确定存货的实际结存数量,并据以计算出期末存货的成本和当期发出存货的成本。

132.会计基础工作:包括会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人员职责的明确以及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

133.会计工作任务:对会计目标的具体化,以法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形式将会计目标具体化会计工作的内容,形成会计工作任务。

134.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要素进行具体分类所用的名称,或者说是会计对象要素进行具体分类项目的名称。

135.会计科目设计步骤:就是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根据每一类经济业务性质和核算内容确定会计科目的性质和名称,规定用途和使用方法以及进行会计科目的编号。136.会计科目分类:就是按照企业经济管理的需要和会计核算的要求对会计科目进行科学的分类。

137.会计科目设置:就是根据会计对象要素分类项目设置会计科目。

138.会计科目编号:就是确定会计科目的号码。

139.会计科目使用说明:是对每一个会计科目的使用范围、核算内容、经济用途、核算方法、主要会计事项的处理等进行的文字表述。

140.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用以证明经济业务已发生或业已完成的会计凭证。141.会计报表: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 142.会计循环:从经济业务发生起,直到编制出会计报表止的一系列会计处理程序,也即企业周而复始地进行会计核算的工作程序。

143.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其是时点报表,是静态报表,是月度报表,是对外报表。

144.利润表:又称损益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的报表。其是时期报表,是动态报表,是月度报表,是对外报表。

145.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及其净额的报表。其是时期报表,是动态报表,是年度报表、是对外报表。 146.内部报表:是为企业各管理部门提供的报表。其作用在于为企业管理提供必要的决策、分析所需要的会计信息。 147.备用金:财会部门按企业有关制度的规定,拨付给所属报账单位和企业内部有关业务与职能管理部门,用于零售找零、收购零星商品物资或日常业务零星开支的备用现金。 148.未达账项:由于结算凭证传递的时间关系,使得企业和银行一方入账另一方尚未入账的款项。

第11篇:会计制度设计名词解释

会计制度设计名词解释

1.:是由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对会计工作的规则、方法程序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2.会计制度设计:是以会计法律、法规为依据用系统控制的理论和技术,把单位的会计组

织机构、会计核算与监督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等加以具体化、规范化、文件化,以便据此指导和处理会计工作的过程。

3.务过程中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

4.总体设计:是对所设计的会计制度内容用设计工作做出全面安排及规划,即事先有一个

提纲性规划和指南。

5.会计制度设计方案:是指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涉及的范围,所形成的系统、框架和规

划。

6.单独设计:是指由单位指定有设计能力的会计人员担当设计工作,或者聘请合格的会计

师负责设计。

7.共同设计:是指由单位选派高级会计人员及聘请合格的会计师,共同参加设计工作。

8.集体设计:是指由合格的会计师或专家、企业管理人员共同组成设计小组或委员会来承

担设计任务。

9.会议设计:是指使用行政命令方式,召集有关会计人员开会拟订草案加以讨论,另聘专

家学者为顾问以备咨询,经全体通过后上报批准,公布实施。

10.局部设计:对个别部门的组织机构和会计核算资料,或部分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所进行

的设计。

11.账务处理程序:是指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过程。

12.会计岗位责任制:是指明确各项会计工作的职责范围、具体内容和要求,并落实到每个

会计工作岗位或会计人员的一种会计工作责任制度。

13.:是按经济内容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它是以会计要素

的具体内容为基础、按照管理和核算的要求而设计。

14.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据以登记账簿的书面

文件。

15.:是指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确定会计分录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会计凭

证。

16.eip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

账簿,故也称日记账。

17.分类账簿:指全部经济业务按照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

18.:是指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载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补充登记

的账簿。

19.方法和记账程序有机结合的形式,或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20.货币资金:是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金。

21.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库存商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

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

22.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

23.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含一年)的投资。

包括短期债券投资、短期股票投资和短期其他投资。

24.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符合到期日和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

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25.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除下列

各类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账款;持有至到期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

26.长期股权投资:是指持有时间准备超过一年(不含一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包括

长期股票投资其他长期股权投资。

27.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28.债券契约:是明确债券持有者与发行企业双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文件,是对债券发

行企业的各种限制条款及保护债券持有者利益的措施。

29.: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

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30.: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31.资金的活动。

32.

33.成本预测:是指依据掌握的经济信息和历史成本资料以及成本与各种技术经济因素的相

互依存关系,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未来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作出的科学推测。

34.成本控制: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根据成本预算对各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审

核、控制,将其限制在计划成本之内,防止超支、浪费和损失的发生,以保证成本预算的执行。

35.

36.财务报表: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

果、现金流通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第12篇:会计制度设计名词解释

会计制度设计名词解释

1.会计制度:是由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对会计工作的规则、方法程序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2.:是以会计法律、法规为依据用系统控制的理论和技术,把单位的会计组织机构、会计核算与监督和会计业务

处理程序等加以具体化、规范化、文件化,以便据此指导和处理会计工作的过程。

3.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或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各有关工作人员之间,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管理制

度。

4.总体设计:是对所设计的会计制度内容及设计工作做出全面安排及规划,即事先有一个提纲性规划和指南。

5.会计制度设计方案:是指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涉及的范围,所形成的系统、框架和规划。

6.单独设计:是指由单位指定有设计能力的会计人员担当设计工作,或者聘请合格的会计师负责设计。

7.共同设计:是指由单位选派高级会计人员及聘请合格的会计师,共同参加设计工作。

8.集体设计:是指由合格的会计师或专家、企业管理人员共同组成设计小组或委员会来承担设计任务。

9.会议设计:是指使用行政命令方式,召集有关会计人员开会拟订草案加以讨论,另聘专家学者为顾问以备咨询,经全体通过

后上报批准,公布实施。

10.局部设计:对个别部门的组织机构和会计核算资料,或部分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所进行的设计。

11.账务处理程序:是指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过程。

12.会计岗位责任制:是指明确各项会计工作的职责范围、具体内容和要求,并落实到每个会计工作岗位或会计人员的一种会计

工作责任制度。

13.:是按经济内容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它是以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为基础、按照管理和核算

的要求而设计。

14.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据以登记账簿的书面文件。

15.记账凭证:是指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确定会计分录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会计凭证。

16.日记账:序时账簿是指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故也称日记账。

17.:指全部经济业务按照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

18.备查账簿:是指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载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19.: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账簿体系为核心,将会计凭证、账簿组织、记账方法和记账程序有机结合的形式,或

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20.货币资金:是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金。

21.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库存商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

用的材料和物料。

22.:是企业单位为了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了谋求其他利益将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

23.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含一年)的投资。包括短期债券投资、短期股票投资和

短期其他投资。

24.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符合到期日和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25.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除下列各类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贷款和应

收账款;持有至到期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

26.长期股权投资:是指持有时间准备超过一年(不含一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包括长期股票投资其他长期股权投资。

27.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28.债券契约:是明确债券持有者与发行企业双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文件,是对债券发行企业的各种限制条款及保护债券持

有者利益的措施。

29.: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30.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31.筹资:是指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经营发展需要,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或者银行借款等形式筹集资金的活动。

32.:是指为取得各种特定成果而耗费的那一部分价值。

33.成本预测:是指依据掌握的经济信息和历史成本资料以及成本与各种技术经济因素的相互依存关系,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

业未来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作出的科学推测。

34.成本控制: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根据成本预算对各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审核、控制,将其限制在计划成本之内,

防止超支、浪费和损失的发生,以保证成本预算的执行。

35.销售与收款业务:是指企业销售商品并取得货款的行为。

36.财务报表: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通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38.固定资产卡片:是为了反映、监督每项固定资产而开设的固定资产专用明细账,它相当

39.固定资产登记簿:是按固定资产类别开设的、用以记录各类固定资产增减变化和结余情况的账簿。

40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各种有形资产,包括库存的、加工中的和在途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委托加工材料、外购商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以及发出商品等。

41.永续盘存法:也称账面盘存法(账面盘存制),其通过设置详细的存货明细分类账,逐日逐笔地记录存货收入的数量和金额、发出的数量,能够随时结出结余存货的数量并从账面上求出期末结存金额。

42.实地盘存法:也称定期盘存制(定期盘存制),它在平时只记录存货收入的数量和金额,不记录发出的数量和金额,期末通过实地盘点来确定存货的实际结存数量,并据以计算出期末存货的成本和当期发出存货的成本。

43.会计基础工作:包括会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人员职责的明确以及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

44.会计工作任务:对会计目标的具体化,以法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形式将会计目标具体化会计工作的内容,形成会计工作任务。

45.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要素进行具体分类所用的名称,或者说是会计对象要素进行具体分类项目的名称。

46.会计科目设计步骤:就是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根据每一类经济业务性质和核算内容确定会计科目的性质和名称,规定用途和使用方法以及进行会计科目的编号。

47.会计科目分类:就是按照企业经济管理的需要和会计核算的要求对会计科目进行科学的分类。

48.会计科目设置:就是根据会计对象要素分类项目设置会计科目。

49.会计科目编号:就是确定会计科目的号码。

50.会计科目使用说明:是对每一个会计科目的使用范围、核算内容、经济用途、核算方法、主要会计事项的处理等进行的文字表述。

51.会计核算形式:又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组织、记账方法和记账程序结合的形式。

52.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用来登记账簿的依据。

53.会计账簿:由具有一定格式、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用于连续、系统、分类登记经济业务的簿籍。

54.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用以证明经济业务已发生或业已完成的会计凭证。

55.记账凭证: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确定会计分录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会计凭证。

56.序时账簿: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

57.分类账簿:对全部经济业务按照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

58.备查账簿: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载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59.会计报表: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

60.会计循环:从经济业务发生起,直到编制出会计报表止的一系列会计处理程序,也即企业周而复始地进行会计核算的工作程序。

61.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其是时点报表,是静态报表,是月度报表,是对外报表。

62.利润表:又称损益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的报表。其是时期报表,是动态报表,是月度报表,是对外报表。

63.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及其净额的报表。其是时期报表,是动态报表,是年度报表、是对外报表。

64.内部报表:是为企业各管理部门提供的报表。其作用在于为企业管理提供必要的决策、分析所需要的会计信息。

65.货币资金: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停留在货币形态的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66.备用金:财会部门按企业有关制度的规定,拨付给所属报账单位和企业内部有关业务与职能管理部门,用于零售找零、收购零星商品物资或日常业务零星开支的备用现金。

67.未达账项:由于结算凭证传递的时间关系,使得企业和银行一方入账另一方尚未入账的款项。

68.其他货币资金:除现金和银行存款之外的货币资金。

第13篇:设计概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部分——修订版(2014-2016谢其龙)

团队设计(不记得是不是考了):是当今设计界比较流行的一种集体工作方式。团队设计是指围绕解决某一项问题而建立起一个包括众多成员的工作团队,要求成员相互激发、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讲究团队协作精神,共同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人机工程学(2015.1考):是研究人、机器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跨越不同科学领域,应用多种学科原理、方法和数据的一门边缘学科。

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魏玛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推行现代设计教育、有完整的设计教育宗旨和教学体系的学院,创始人是格罗皮乌斯。其间经历了短短14年时间,三次迁校,由此形成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它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首先,它作为现代教育的摇篮,对设计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次,他培养出的杰出建筑师与设计师将现代设计推向了高潮。再次,他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始终贯彻现代设计精神,它是现代主义设计的新名词。

(三个时期:魏玛、德索、柏林 历史地位:倡导了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新精神,创立了工业化时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发展了现代设计的新风格,为工业设计指示了正确的方向,对现代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包豪斯是工业设计史、现代建筑史、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确立的标志,是现代设计的摇篮。设计理念:一是坚持艺术与新技术的统一;二是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三是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进行。)

乌尔姆:1953年,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成立。该学院以理性主义设计、技术美学思想为核心,大力倡导系统设计原则,培养出新一代设计师。乌尔姆设计学院将工业设计完全建立与科学

技术的基础之上,在设计观念上是一个很大的转折,是现代设计理性、科学研究的开端,引发了设计的系统化、模数化、多学科交叉化的发展,对设计理论化风格的形成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德意志制造同盟(2016.1考):1907年在穆特修斯、贝伦斯和凡·德·维尔德的发起组织下,联合一群关心现代设计的艺术家、建筑师和设计师、企业家们,成立了德国第一个设计组织——德意志制造同盟。该同盟的目的是要在各界推广工业设计的思想,推动了“工业产品的优质化”。同盟明确提出了肯定机械生产,主张功能主义的宗旨,并通过同盟年鉴刊登工业设计的理论文章,推广著名设计师贝伦斯、格罗皮乌斯等的设计作品,介绍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装配工厂流水线,为德国工业设计发展做了大量的宣传鼓动工作。

孟菲斯:1980年与1981年之交,意大利反现代主义设计运动领袖索特萨斯,在米兰组建了自己的设计集团孟菲斯,在它存在的短短的时间里,它成为国际上反现代主义设计的典范。孟菲斯设计运动将意大利固有的设计传统与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它的产生轰动世界,成为后现代设计中的璀璨明星。

视觉传达设计:是将要所表达的信息语言通过视觉形象借助媒介来表现,并传递给行为个人的视觉感知设计。

CI设计:将企业经营理念于精神文化,运用整体传达系统,传达给企业内部与大众,并使其对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或价值观,从而达到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促销产品的设计系统。

书籍装帧设计:以一本或数册书为对象,对其进行美的视觉上的设计。它需要从书籍的内在精神出发,通过从内容到外观的整体系列设计,把作者的思想和设计师的表现形式融为一体,生动而形象地呈现给广大读者。

产品设计:是指对产品的造型、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设计,以便生产制造出符合人类需要的实用、经济、美观的产品。

设计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物质生产和器物文化中有美学问题的应用美学学科。设计美学就是把美学原理广泛运用到设计之中而产生的一种应用美学,它在技术美学研究的基础上,具体探究设计领域的审美规律,旨在为设计活动提供相关美学的理论支持。设计美学有着自己的特殊的内涵,它是技术美、功能美、形式美、艺术美等范畴的有机融合。

设计心理学:是研究设计心理的问题、现象与方法,是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在设计中的运用。设计心理学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自身的心理活动;二是设计师通过设计产品满足、引导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波普设计: 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群青年艺术家有感于大众文化的兴趣,而以社会生活中最大众化的形象作为设计表现的主题,以夸张、变形、组合等诸多手法从事设计。

广告设计:是一种将信息向大众传播的方式,利用视觉符号进行广告信息传达的设计。

标志设计:以精炼的形象代表或指称某一事物,表达一定的涵义,传达特定的信息。相对文字符号,标志表现为一种图形符号,具有更直观、更直接的信息传达作用。

字体设计:指对文字形体按照视觉设计规律加以整体的精心安排,包括字形提炼、编排酝酿、情调确立、构图想象和表现形式的选择等一系列形象思维创造的过程。

工业设计:即工业产品的艺术设计。它是在现代工业化生产条件下,运用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方式进行产品设计的一种创造性方法。

产品设计:是指对产品的造型、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设计,以便生产制造出符合人类需要的实用、经济、美观的产品。

展示设计:是为了实现某种功能目的,而进行展示空间环境道具照明、特定展品、展品、陈列方式及各种休息媒体等综合设计,以便创造出一个与观众沟通的活动场所和空间。

包装设计:是商业艺术设计,它以市场营销为目的,综合社会、经济、艺术、技术、心理诸要素,最终的设计应能达到商品信息传达与视觉审美传达之间的完美融合。(包括容器造型、包装结构、包装装潢设计)

非物质设计:是社会非物质化的产物,是以信息设计为主的设计,是基于服务的设计;是相对于物质设计而言的;非物质设计有许多不同的层面,既有软件、程序设计的层面;又有功能、价值的层面;还有方法、服务的层面及空间、感觉、思想和哲学等的诸多层面。

室内设计:即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的设计。具体地说,是根据对象空间的实际情形与使用性质,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艺术处理手段,创造出功能合理,美观舒适,符合使用者生理与心理要求的室内空间环境的设计。包括空间设计、装修设计、陈设设计、物理环境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指为了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所制订的城市建设综合性计划。

建筑设计:指对建筑物的结构、空间及造型、功能等方面进行 的设计,包括建筑工程设计和建筑艺术设计两个方面。

设计管理:设计管理是对设计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设计借鉴和

利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设计本身进行管理。即设计管理是在设计范畴中实施的管理。管理是为了对设计活动本身的组织与管理。主要包括设计组织的管理,设计程序的管理,设计工程的管理。

绿色设计:又称生态设计,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设计方法,是人类环保意识给设计提出的新课题。在生产活动中把环保利益放在首位,改变了原来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的做法。在设计生产中必须尽量使用可重复使用,不造成污染的“绿色材料”。绿色材料要满足“整体、和谐、循环、再生”的生态原理。它是人类生存环境和有限的生存资源密切相关的设计理念,是未来每一个设计师需要深刻考虑的。

市场营销: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以产品定价、分销、促销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经营销售活动,同时,它又是一种观念形态,一种把市场看作为消费者服务的理论。

工艺美术运动:是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期的一场设计运动,由威廉·莫里斯倡导宣传。旨在试图通过完全否定技术和机器生产,来恢复艺术和手工艺之间的联系,以解决当时艺术设计中存在的技术和艺术之间的矛盾,并通过设计来改造社会,建立以手工艺为主导的生产模式。但反对工业化,否定机械与大批量生产,过于强调装饰,带有一定的乌托邦色彩。

第14篇:项目教学法设计

《高层建筑火灾》项目教学法教学案例设计

包珊娜(087083)

项目目标:

知识目标:老师课堂讲述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以及高层建筑消防车道设置的相关规定。学生熟记这些规范。

能力目标:教师带领同学现场参观高层建筑周围的消防车道,强调重点,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能够独立完成消防车道的平面布置。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项目重点:

1、熟记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

2、根据设计需要,灵活运用以前所学知识。

3、学生能根据参观实例,发挥想象力设计出相关作品。

项目难点:

1、如何综合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2、作品设计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讲述法、感官教学法。

一、项目分析:

本节课是《高层建筑》中有关高层建筑火灾的内容。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联系学生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从亲身的感受中学、想、做,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来学习知识。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个人独立设计,实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二、教学策略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以及学习了高层建筑的基本定义等知识,对高层建筑有一个初步了解。

(二)、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学习,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成为知识传播者,问题情境的创设者,尝试点拨的引导者,知识反馈的调整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组合作交流中,利用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新知,自主学习。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师生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在课堂上利用明确、无误的工作表结果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作出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采用这种项目教学法,既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可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

三、教学准备 计算机与投影设备。

四、设计思路

以实际问题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生共同看一段有关上海“11·15”大火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全体学生分析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带着解决问题的目标来学习。

五、讲授新课

1、导入

教师展示一段火灾视频,同学之间进行适当的讨论,在教师的适当提示之下,让学生回答它主要有什么特点。

2、讲解

第一部分: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针对建筑用地日益昂贵和紧张的实际,现代化、大型化、多功能化的高层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日益增多,而且大部分高层建筑都位于繁华的城市中心,一旦发生火灾,势必将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特别是在建高层建筑本身消防设施相当不完善,缺水成了最大问题,扑救相当困难。如2009年“2.9”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央电视台新址附属文化中心在建大楼的30层楼、159米高大火;“4.19”南京市中环国际大厦的50层楼、189米高大火;2008年“2.13”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在建科技业务楼的25层楼、90米高大火;2008年“11.30”上海尚凯商务大厦的20层楼大火;2007年“8.14”上海浦东陆家嘴在建环球金融中心大厦的83层楼、370米高大火;2007年“11.29”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在建高楼的19层楼大火等,火灾教训十分深刻。而2011年11·15上海静安区高层住宅大火更是导致了58人遇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第二部分:

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

(一)火灾特点

1、火势猛烈,蔓延速度快。一旦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大部分呈敞开式燃烧,风力、风向对加快火灾的蔓延,迅速形成立体式火灾。

2、烟气扩散迅速,极易造成人员伤亡。科学试验表明,在火灾燃烧猛烈阶段,由于高温状态下的热对流而造成的水平方向烟气扩散速度为每秒0.5米至3米,但是烟气沿着楼梯间或其他竖向管井扩散的速度能达到每秒3米至5米。一座100米的高层建筑,在无阻挡的情况下,只需30秒左右,烟气就能顺着竖向管井扩散到顶层。由于高层建筑层数多、人员相对集中,高温烟气和有毒气体对被困人员造成的危害极其严重。

3、人员、物资疏散困难。尤其突出的是在建高层内楼梯无扶手,楼面孔洞多,电梯井道口无护栏,楼面穿管预排的凸出物多,物品堆放杂乱无章,易造成坠落跌倒伤害;外围脚手架和防护物多为可燃物,在火灾中易失去承重能力易造成垮塌等,严重影响人员、物资的安全疏散。

4、登高与灭火难度大。随着高层建筑楼层数的不断刷新,火灾发生后,一旦缺少消防电梯及其他辅助登高设备,消防人员不能及时到达着火层展开扑救,各类消防器材也不能得到及时补充,且建筑内部情况复杂、缺乏照明,战斗展开相当困难。

第三部分:

高层建筑消防车道设置

《GB50045-2005》中规定: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当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在适中位置设置穿过建筑的消防车道。

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高层建筑沿街时,应设置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距离不宜超过80m。

消防车道净宽不应小于4m,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净宽与净高均不小于4m。

3、实地参观

实地参观一栋符合规范标准的高层建筑,主要引导同学观察建筑周围消防车道的布置,并让同学分组讨论消防车道的布置要点。

4、设计活动

在学生初步掌握消防车道布置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环形车道设置。展示学生设计作品,调动学生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5、教师总结

对整体情况作出总结,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讲评,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反思

职业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受教育者劳动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能力。不仅是知识能力或专业能力,还包括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能力等。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是中职教学的必然选择,项目教学法的功能是项目驱动,即通过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来带动学生思考、研究;利用资源,操作实践,进行创作,从而达到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本节课通过实例的制作,将知识点融入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交流合作提供技术支持。教学时,首先利用一段视频,给学生创设学习的环境,通过参观之后请学生将知识点运用到设计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协助作用,项目的选取有一定的时效性,能包含所学的内容。

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回到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也培养课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在此进行反思:

1、引导要适度

教师带领同学参观之后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不要压制了学生思维,使很多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不由自主的模仿教师的设计,缺乏创新意识。 2、评价要到位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改革,以过程评价为主,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发展。评价现在成为课堂教学中越来越重要的手段。与学生亲切的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会为每节课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这方面还要注意,要发自内心的去表扬学生,要真情流露,关注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有很强烈的学习意识,关键是教师如何去引导。将书本知识融入实际的运用中,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同时通过讨论、分组等方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15篇:福建师范大学奥鹏复习题《英语教学法》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合作学习

2、移情

3、考试焦虑4.学习方式5.迁移6.任务型教学

7、多元智能理论

8、形成性评价9.元认知策略10.研究型学习11.间接策略

12、语言焦虑

13、学习档案

14、自主学习

15、动机

16、发现学习

17、文化教学

18、信息技术

19、归纳、演绎法20、情感

21、情感态度

22、终结性评价

23、接受性学习

24、直接策略

25、任务因素

1、合作学习

参考答案: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它在强调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也重视小组成员个人的合作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论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信息互动的过程。合作学习的互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传递给学生的单向型互动,或师生之间交流的双向型互动,它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

2、移情

参考答案:所谓移情是指一个人的意识通过想象活动投射到另一个人身上。移情就是人类思想、情感及观点的相互理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通过自身的思想、情感和观点帮助学生获得移情体验,即通过自身的情感改变对学生的认识和情感,产生新的认识和情感,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应具备熟悉感、和睦感、理解感信任感和责任感。

3、考试焦虑

参考答案:考试焦虑是指考生在考试期间(考前、考中、考后)产生的紧张、害怕、忧虑等情绪。考试焦虑是受个体的认识评价能力,人格倾向及其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心考不出好的成绩为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情绪性反映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有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症状。考试焦虑影响学生实际能力的正常发挥,是考生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4.学习方式

参考答案:学习方式(learning styles)或称学习风格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即学生学习新知识或解决问题时采取的一贯方式。当代教育理论从不同角度认识学习方式。从教学的效果来看,学习方式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变量,学习方式所反映出来的是学生的认知变量,学习方式的不同或变化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从学生的活动方式来分析,学习方式是一个组合概念,它包括学生的行为、情感和认知,这三种因素有机结合,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的品质。从认知角度分析,人的思维水平和学习任务的要求有关,不同的学习任务需要不同的认知水平。

5.迁移

参考答案:迁移(transfer)也是一种认知策略,它是指人们运用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或概念知识来促进学习新的语言任务。根据迁移对学习的影响,它可分为正迁移、零迁移和负迁移;根据迁移的方向,它可分为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根据迁移的内容,它可分为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研究表明,迁移是知识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母语的交际经验可以迁移到外语交际活动中;过去学过的知识可以迁移到当前的学习中。迁移不是自动的,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概念本身并不能保证它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得到适当应用。促进学习的正迁移避免负迁移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6.任务型教学

参考答案: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teaching approach)是交际式语言教学的方法之一,它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英语教学法》名词解释 共4页

1 是外语教学界提出的“过程教学大纲”(proce syllabuses)的产物,旨在把语言教学真实化,把课堂社会化。所谓“任务”指的是,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学生为达到某一具体目的而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任务型学习强调“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学生参与活动、师生共同完成语言教学任务,使学生自然地习得语言,并体验到人是如何用语言做事或解决问题、处理矛盾,促进外语学习。

7、多元智能理论

参考答案: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Howard Gardner于20世纪80年代所提出的一种智能理论。该理论注重学生的智能多种性、整体性、开发性和差异性,鼓励教师配合学生的学习策略,采取多元模式的教学方式,以发挥教与学的功效。该理论认为,智能是智力是多元的,由一组多元的能力构成,而不是单一的能力。换言之,人的智能应该包括一系列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创造问题的潜力。根据这个基本的认识,Gardner提出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省智能、认识自然智能和生存智能。

8、形成性评价

参考答案: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与能力发展所进行的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质化评价,它具有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记录成长、积极导向的功能,以及全面性、真实性和情景性等特征,能够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

9.元认知策略

参考答案: “元认知”是有关认知过程的知识,包括提前准备、集中注意、选择注意、自我管理、事先练习、自我监控、延迟表达和自我评价等。例如决定注意某个通知,激发学习某些东西,监控学习和评价学习。

10.研究型学习

参考答案: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学习或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步骤包括提出问题、实践与体验、表达与交流。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重视过程、应用和体验,注重主体的多元化和手段的多样性。 11.间接策略

参考答案:间接策略与目的语没有或基本上没有直接联系,是支持和管理目的语学习作用的策略,该策略也分为3个次大类,即元认知策略(包括建立学习重点、安排和计划学习、评价学习)、情感策略(包括降低焦虑程度、鼓励自己、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和社会策略(包括询问问题、和别人合作、同情别人)。

12、语言焦虑

参考答案:语言焦虑既可能是学生的个体因素(如心理素质差)造成的,也可能是学习活动形式和教学方法不当所致。此外,如果教师、家长对学生施加的压力过大,学校环境或班级氛围过分紧张,也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焦虑、人际焦虑或情感焦虑。研究显示,焦虑度太高会消耗学习者的记忆能量和空间,使学习者用于思考和记忆能力下降,语言储存和输出效果降低,进而导致焦虑感加剧,给语言学习造成恶性循环。

13、学习档案

参考答案:学习档案,是展示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努力的取得的进步,以及反映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集合体,同时也是教师观察学生学习成果和学习进步的窗口。它以学生为中心,多方面和多角度地反映一段时间内学生在教师、家长和学校共同教育下成长进步的过程,为教师提供其他评价手段所无法提供的关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而且以其灵活性、多样性和高适合性的特点而受到广泛的重视和认可。

14、自主学习

参考答案:自主学习是学习者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其中包括确立学习目标、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等。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和元认知监控的学习,它涉及五个方面的内容:确立目标、确定学习内容、运用合适的学习方法、控制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和进度、评价学习结果。从教育角度看,自主学习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语言教与学的目标,是学生各项能力发展的保证,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方式有:记日/周记、调查问卷、制《英语教学法》名词解释 共4页

2 定计划、面谈、讨论和自我评估。

15、动机

参考答案: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从事某种行为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它是一种学习的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指来自于学习者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教师或家长的要求和鼓励或就业压力等,它包括融合型动机、工具型动机和成就动机。内部动机指来自学习者内部的动力,如对所学科目的喜好、对教师的喜欢、学习需求意向、愿望、兴趣、求知欲、态度等,是最直接的驱动因素。

16、发现学习

参考答案:发现学习也是以系统的学科知识的获得为主的,但它更加强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掌握、理解以及学生在获得这种学科基本结构过程中积极主动性的发挥。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出来,学习的心理机制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

17、文化教学

参考答案:文化教学是指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本国文化、外国文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跨文化知识,养成尊重、宽容、平等、开放的跨文化心态和客观、无偏见的跨文化观念与世界意识,并形成有效的跨文化交往、理解、比较、参照、摄取、舍弃、合作、传播的能力。

18、信息技术

参考答案: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一门新兴的高新技术。广义地说,信息技术是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它具有超速度、网络化、信息流、数字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等特点。具体地说,信息技术是指人类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手段以及人类获取信息及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工具和技术设备。

19、归纳、演绎法

考核知识点:归纳法和演绎法的定义,参见P114 归纳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推理方法,是由一系列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归纳具有概括、总结的特征,同时具有发现事物某些新现象的功能。归纳有观察--分析对比--归纳几个步骤。演绎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方法,就是从已知的事实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得出新的结论。归纳与演绎相互依赖、互相补充,归纳是从个别事物到一般性知识,而演绎是从一般性到个别;归纳和演绎相互渗透,因为从个别到一般和从一般到个别是人类认识的两个相互渗透的过程;归纳与演绎相互转化,归纳准备了演绎的条件,而演绎得出的结论可以为归纳提供前提,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相互转化。

20、情感

考核知识点:情感的定义,参见P48 情感是人类所特有而高度发展的一种心理想象。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和体验,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人的情感是在人的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在人的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健康的情感是人的精神生活得以高度发展的必要条件。情感具有理智性、社会性和易变性等特征。

21、情感态度

考核知识点:情感态度的定义,参见P52-53 《标准》把情感态度界定为“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

22、终结性评价

《英语教学法》名词解释 共4页

3 考核知识点:终结性评价的定义,参见P10 终结性评价属于量化评价,是指以笔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终结性的评价面向过去,关注评价结果。

23、接受性学习

考核知识点:接受性学习的定义,参见P17 接受性学习主要是以获得系统的学科知识为主,其根本目的在于增加个体的知识储备,扩展学生知识的视野。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他们是知识的接受者。

24、直接策略

考核知识点:直接策略的定义,参见P68 直接策略与目的语直接相关、是直接处理目的语学习的策略,该策略分为3个次大类,即记忆策略(包括建立联系网络、运用形象和声音、认真复习、运用动作)、认知策略(包括练习、接受和传送信息、分析和推理、为输入信息建立规则)和补偿策略(包括猜测、克服说写中语言知识的不足)。

25、任务因素

考核知识点:任务因素的定义,参见P74

人们学习语言时自然会出现学习的情景和学习任务。学习者针对不同的任务选择使用不同的策略。大量的证据表明,学习者在词汇学习任务和口语训练中使用策略的频率最高,而在执行听力理解、推断和口语表达等任务中使用策略的频率最低。事实说明,语言任务决定着哪种策略最为有效。

《英语教学法》名词解释 共4页

第16篇:版式设计名词解释(整理)

32.什么是立体主义? 33.什么是未来主义? 34.什么是达达主义? 35.什么是超现实主义? 36.什么是现代主义设计? 37.什么是构成主义? 38.什么是风格派? 39.什么是包豪斯?

40.什么是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 41.什么是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

1.什么是点? 2.什么是线? 3.什么是面?

4.什么是骨骼设计? 5.什么是变形骨骼? 6.什么是视觉流程? 7.什么是单向视觉流程? 8.什么是曲线视觉流程? 9.什么是重心的视觉流程? 10.什么是散构的视觉流程? 11.什么是最佳视阈? 12.什么是单纯? 13.什么是秩序? 14.什么是对比? 15.什么是和谐? 16.什么是节奏? 17.什么的韵律? 18.什么叫图版率? 19.什么叫角板? 20.什么是挖版? 21.什么是出血版? 22.什么是视觉度? 23.什么是多维空间?

24、什么是文字的互动性

25、什么是开放性

26、版面中的各种组织关系

名词解释

32.什么是立体主义?

具有主张模仿客观对象,重视艺术的自我表现,对具体对象分析、重构和综合处理的特征。

33.什么是未来主义?

即编排无重心无主次、杂乱无章、字体各异的散构,甚至完全散乱的无政府主义的形式。

34.什么是达达主义?

强调自我,反理性,认为世界没有任何规律可遵循,所以表现出强烈的虚无主义特点;随机性和偶然性,荒诞与杂乱。

35.什么是超现实主义?

认为社会的表象是虚伪的,创作的目的是重新寻找和了解社会的实质,认为无计划的,无设计的下意识或潜在思想机动更真实,如用写实的手法描绘、拼合荒诞或虚无的幻觉。

36.什么是现代主义设计?

现代主义的特点是理性主义,“功能决定形式”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信仰。现代主义最鲜明的主张是:“少则多”。它反对装饰的繁琐,提倡简洁的几何形式。

37.什么是构成主义?

构成主义设计将抽象的图形或文字作为视觉传达的元素和符号进行构成设计,版面编排常以几何的形式构成,同时也带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自由拼合、无序的特点。但在整体上构成主义更讲究理性的规律,强调编排的结构、简略的风格以及空间的对比关系。

38.什么是风格派?

荷兰风格派的思想和形式来源于蒙德里安的绘画探索。他以高度理性、数字化的逻辑思维来创造和谐的新秩序,画面上简洁到只有纵横的几何形方块和鲜明的色块。

39.什么是包豪斯?

包豪斯的平面设计思想及风格具有强调科学化、理性化、功能化,减少主义和几何化的特点,注重启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和想象力,注重字体设计,采用无线装饰字体和简略的编排风格。

40.什么是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

国际主义风格在平面上的贡献是研究出了骨骼排版法,即将版面进行标准化的分割,将字体、插图、照片等按照划分的骨骼编排在其中,取消编排的装饰,采用朴素的无线装饰字体,采用非对称的版面编排。特点是高度的功能化、标准化、系统化。其反装饰的排版风格,简明扼要的视觉形式,有利于国际化的视觉传达功能,

41.什么是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

后现代主义的整体思想体系是全面的否定与反讽传统的一切文明,主张强调自我感受。他们“对人类自古典文明以来的传统艺术进行了全面的、革命的、彻底的改革,完全改变了视觉艺术的内容、形式和服务对象”。使版面获得趣味与韵味,充满活跃、纷乱、生动的特点,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思潮,一种趋势以及一种设计观念。

1.什么是点?:将单位面积比较小的称其为点。

2.什么是线?:线是点的移动轨迹。

3.什么是面?

面是点的放大、点的密集或线的重复。

4.什么是骨骼设计?

骨骼设计是一种严谨、规范、理性的设计方法。骨骼的基本原理是将版面刻意按照骨骼的规则,有序地分割成大小相等的空间单位。

5.什么是变形骨骼?

变形骨骼是在骨骼设计的基础上变化发展而来的。在骨骼的基本形上,通过并合、取舍部分骨骼、寻求新的造型变化,它产生的造型无穷无尽,并且富有活力与生命,富有设计的魅力,

6.什么是视觉流程?

视觉流程是一种“视觉空间的运动”,是版面空间的各元素引导视线阅读的运动过程。

7.什么是单向视觉流程?

单向视觉流程就是指视觉往一个方向运动的过程。

8.什么是曲线视觉流程?

曲线视觉流程就是视觉成弧线形运动方向的过程。

9.什么是重心的视觉流程?

重心的视觉流程就是以一个点为重心向四周扩散或收缩的视觉运动过程。 10.什么是散构的视觉流程?

散构的视觉流程就是自由活泼、无规则的视觉运动过程。

11.什么是最佳视阈?

最佳视阈是最舒适的视觉运动过程。即注目价值高的位置。

12.什么是单纯?单纯就是简练。

13.什么是秩序?秩序就是有规律。

14.什么是对比?对比就是差异化。

15.什么是和谐?和谐就是将相同的或相似的并置在一起。

16.什么是节奏?

节奏是均匀的重复,是在不断重复中产生的频率节奏的变化。

17.什么的韵律?

韵律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比节奏要求更高一级的律动。

18.什么叫图版率?

是指版面相对于文字、图(图片或照片)所占据的面积比。

19.什么叫角板?

角板也称方形版,即画面被直线方框所切割。

20.什么是挖版?

挖版图也称退底图,即将图片中精彩的图像部分按需要剪裁下来。

21.什么是出血版?

出血版,即图形充满或超出版页,无边框的限制,有向外扩张和舒展之势。

22.什么是视觉度?

视觉度是指文字和图版(插图、照片)在版面中产生的视觉强弱度。而视觉“角度”是:指物象在拍摄时摄影师所选取的拍摄角度。

23.什么是多维空间?

在二维平面空间上表现立体的、矛盾的、虚幻的复合空间,叫多维空间。

24、什么是文字的互动性 答:文字的互动性一般是指文字围绕图形的编排设计所产生的动感性,图文在组织结构产生的和谐性,版面的趣味性、情感性。

25、什么是开放性

打破传统的规则思维,努力营造新的意念与想象,创造出版面充满生命的艺术价值。以情动人

26、版面中的各种组织关系:结构流程关系、疏密节奏关系、对比关系等。

第17篇:162会计制度设计名词解释

1.1会计制度:

由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对会计工作的规则、方法、程序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1.2会计制度设计:

是以会计法律、法规为依据,用系统控制的理论和技术,把单位的会计组织机构、会计核算与监督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等加以具体化、规范化、文件化,以便据此指导和处理会计工作的过程。

1.3内部控制制度:

指单位或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各有关工作人员之间,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

2.1总体设计:

是对所设计的会计制度内容及设计工作做出全面安排及规划,即事先有一个提纲性规划和指南。

2.2设计方案:

指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涉及的范围,所形成的系统、框架和规划。

2.3单独设计:

指由单位指定有设计能力的会计人员担当设计工作,或者聘请合格的会计师负责设计。(手续简单,适用于小型企业)

2.4共同设计:

单位选派高级会计人员及聘请合格的会计师,共同参加设计工作。(适用大中型企业)

2.5集体设计:

由合格的会计师或专家、企业管理人员共同组成设计小组或委员会来承担设计任务。(适用于大中型企业)

2.6会议设计

指使用行政命令方式,召集有关会计人员开会拟订草案加以讨论,另聘专家学者为顾问以备咨询,经全体通过后上报批准,公布实施。(政府各部门)

2.7局部设计:

对个别部门的组织机构和会计核算资料,或部分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所进行的设计,它又可分为补充性设计和修订性设计。

2.8账务处理程序

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过程。

3.1会计与财务合并

将会计对资金运动的核算、监督职能与财务管理对资金的筹集、调度与分配职能统一由一个部门来履行的一种机构设置形式。

3.2会计与财务分别设置

将会计对资金运动的反映、监督职能与财务管理对资金的筹集、调度与分配职能分别由会计部门和财务部门来履行的一种机构设置形式。

3.4财会主管领导下的集中核算模式

它是以财务与会计主管为领导,并且通常只设财会主管、会计和出纳等少数几个岗位(甚至只设会计与出纳两个岗位)的一种会计工作分工模式。

3.5总会计师领导下的分散核算模式

是总会计师为领导,下设财务、会计、审计部主管,并将一些成本业务核算或者明细核算工作交由分厂(或车间等部门)完成的一种会计工作分工模式。

3.6会计岗位责任制

是指明确各项会计工作的职责范围、具体内容和要求,并落实到每个会计工作岗位或会计人员的一种会计工作责任制度。

3.7企业集团

是由母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分公司和其他分支机构组成的企业联合组织。

4.1会计科目

按经济内容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它是以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为基础、按照管理和核算的要求而设计。

4.2会计科目表

是根据会计科目的名称、编号和类别所列示的会计科目系总表,企业在内部会计制度中确定的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是通过会计科目表的设计完成的。

4.3会计凭证

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据以登记账簿的书面文件。

4.4记账凭证

指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确定会计分录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会计凭证。

4.5日记账(序时)

是指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薄。

4.6分类账簿

是指对全部经济业务按照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

4.7备查账簿

是指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载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4.8会计核算形式

是指丰会计核算中,以账簿体系为核心,将会计凭证、账簿组织、记账方法和记账程序有机结合的形式,或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4.9逐笔记账型核算形式

是指记账凭证不需要经过汇总直接据以登记总账的核算形式。包括两种模式: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和日记总账的核算形式。

4.10汇总记账型核算形式

是指记账凭证需要经过汇总编制凭证,然后根据汇总凭证登记总账的核算形式。两大类四种表现形式:一类凭证汇总核算形式,包括科目汇总和汇总记账凭证;二类账簿汇总核算形式,包括多栏日记账和凭单日记账

5.1货币资金

是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金。

6.1存货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库存商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6.2周转材料

是指企业能够多次使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态不确认为固定资产的材料。

6.3企业的采购计划

是确定计划期内,为保证生产所需要物资而做出的采购安排,是企业据以组织订货或向采购各种物资的依据。

步骤:1)确定各种物资的需要量

2)确定各种物资的储备量和核定储备资金定额。

3)编制采购申请计划表。

6.4订货合同

是供需双方共同签订的一种经济合同,它是采购方的法律依据,也是供货方的销售合同。

7.1投资(对外投资)

是企业单位为了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了谋求其他利益将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

7.2交易性金融资产

是指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含一年)的投资。包括短期债券投资、短期股票投资和短期其他投资。

7.3持有至到期投资

是指符合到期日和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7.4长期股权投资

是指持有时间准备超过一年(不含一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包括长期股票投资和其他长期股权投资。

7.5投资性房地产

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8.1固定资产

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8.2无形资产

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8.3固定资产折旧

由于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的那部分价值

9.1筹资

是指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经营发展需要,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或者银行借款等形式筹集资金的活动。

9.2权益资本(股权)

又称权益资本、自有资金,是企业依法取得并长期拥有、自主调配运用的资本。

9.3债权资本

也称债务资本、借入资金,是企业依法取得并依法约运用、按期偿还的资本。

9.4内部筹资

是指企业在企业几个内部通过留存利润而形成的资本来源。

9.5外部筹资

是指企业在内部筹资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向企业外部筹资而形成的资本来源。

9.6直接筹资

是指企业不借助银行等金融机构,直接与资本所有者协商融通资本的一种筹资活动。

9.7间接筹资

是指企业借助银行等金融机构融通资本的筹资活动,这是一种传统的筹资类型。

10.1成本

是指取得各种特定成果而耗费的那一部分价值。

10.2成本会计制度

是企业会计工作中记录、计算、分配、归集、报告及分析反馈成本信息的制度,是企业会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10.3产品成本控制

是指生产过程中将原材料、人工等各项费用支出限制在规定的标准范围之内。保证企业达到降低成本的目标。

10.4成本计算期

是指企业按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起止日期。取决于生产组织的特点。

10.5成本项目

是指产品成本的构成要素,是根据成本管理的要求,对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进行的分类。 10.6废品

是指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不能按原用途使用或者需要经过修理后才能使用的在产品、半成品和产成品。 10.7产品成本报表

是根据产品成本核算的有关账簿资料定期编制,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一定时期产品生产成本水平和构成情况的报告文件。

10.8成本预测

是指依据掌握的经济信息和历史成本资料以及成本与各种技术经济因素的相互依存关系,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未来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作出的科学推测。

10.9成本决策

是指依据掌握的各种决策成本及相关数据,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 10.10成本控制

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根据成本预算对各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审核、控制。将其限制在计划成本之内。防止超支,浪费和损失的发生,以保证成本预算的执行。

10.11标准成本

是指经过仔细调查分析和运用技术测定等科学方法制定的,在有效经营条件下应该实现的成本,是根据产品的耗费标准和标准价格预先计算的一种目标成本。

10.12成本考核

是在成本分析的基础上,定期地对成本预算(或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进行评定和考核。

11.1销售与收款业务

是指企业销售商品并取得货款的行为。

11.2应收账款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

是指应收款项初始确认后实际发生的,金融性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有影响,且企业能够对该影响进行可靠计量的事项。具体情况: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债务人违反了合同条款;债务人出于经济或法律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对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作出让步;债务人很可能倒闭或进行其他财务重组;无法辨认一组金融性资产中的某项资产的现金流量是否已经减少,但根据公开的数据对其进行总体评价后发现,该组金融性资产自初始确认以来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确已减少且可计量;其他表明应收账款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

12.1财务报告

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是会计核算工作的结果,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总结。

12.2对外报表

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需要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

12.3对内报表

由各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自行规定、自行设计的会计报表。

12.4静态财务报表

是综合反映企业在特定日期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状况的报表。

12.5动态财务报表

是综合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成果、所有者权益以及现金流量情况报表。

12.6个别财务报表

由企业在自身会计核算基础上对账簿记录进行加工而编制的财务报表,它主要用以反映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12.7合并财务报表

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根据母公司和所属子公司的财务报表,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

12.8资产负债表

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月未、季未、中期期未、年未)财务状况的报表。

12.9经营成果分析表

是对企业一定时期构成经营成果的各项目本期实际数与计划数或上期数或上年同期实际数等进行比较和分析的报表。

第18篇:装饰设计一体化名词解释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5=20分)

1、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为主要内容的思维方式。“形象”是指客观事物的本身所具有的本质和现象,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2、超现实派

追求一种超越现实的纯艺术,力图在有限的空间内部用夸张的手法进行空间的组织。

3、梅菲斯派

强调手工艺的制作方法,以现代艺术和传统民间艺术为参考,努力把设计变成现代大众文化的一部分。

4、图示思维

图示思维就是借助于徒手草图形式把思维活动形象地描述出来,并通过礼觉反复验证达到刺激思维进一步活动,促使设计方案的生成和发展。这种思维活动与动手勾图是同步进行的,互动促进的,也是迅速展开的。

5、建筑装饰设计

建筑装饰设计是一种以科学为构造基础,以艺术为表现形式,为塑造一个精神与物质并重的空间环境而进行的理性创造活动。

6、开敞式办公空间{也称景观办公室}

其布置形式是以开敞式大空间办公室为主,结合高层主管使用少量小单间。目前,

这种布置形式的办公空间已广泛使用于各企事业单位,它突出体现了沟通、高效与私密、层次相结合、相交融的现代办公环境理念。

7、视觉适应

人的视觉器官在接受外来光色的过程中,按照自然生理机制对光色刺激本能地进行有益的调节和转换,以保持视觉的生理平衡。我们将视觉器官受刺激后变化的过程和变化的状态称为视觉适应。视觉适应主要包括明适应、暗适应和色适应。

8、照度

照度是反映光的明亮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对于被照面来说,常用落在它上面的光通量的多少来衡量它被照射的程度,这就是照度,即单位面积内入射的光通量。照度用符号E表示,照度的单位是流明每平方米,又称勒克斯(符号lx)。它的计算公式是:某一表面上入射光通量与表面积之值。

9、交通联系空间

主要指用于办公室内交通联系的空间,有水平交通联系空间及垂直交通联系空间所组成。包括水平交通联系空间(主要指门厅、大厅、走廊、电梯厅等空间)和垂直交通联系空间(主要指电梯、楼梯、自动扶梯)两种形式。

10、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在造型上形体简洁、素雅、端庄,比例适度、线条舒展;在结构上,朴实、严谨、合理、坚固耐用;装饰常用小面积的浮雕、线刻、嵌木、嵌石等。明式家具讲究选料,多用红木、紫檀、花梨、鸡翅木、铁梨等硬木。

11、哥特式家具

哥特式家具的主要特征与哥特式建筑风格相一致,采用尖拱、尖顶、细柱、垂饰罩、浅雕或透雕的镶板装饰,以华丽、俊俏、高耸的视觉印象营造出一种严肃、神秘的宗教气氛。

12、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打破常规、具有开拓性的思维形式。创造性思维是对各种思维形式的综合和运用,创造性思维的目的是对某一个问题或在某一个领域内提出新的方法、建立新的理论,或艺术中呈现新的形式等。

第19篇:《教学系统设计》名词解释

第一章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缓解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系统方法

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

指出了以什么样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教学的设计,是关于设计过程的理论。

主导—主题教学系统设计

第二章 教育目标

教学目的

一定的行为指向、意图、意愿,对活动结束时的结果有特定的构想。

教学目标

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选出来的课件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达,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到达的丙炔能够用现有技术手段测量的教学结果。

第三章

认知结构变量

对于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与保持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最为直接意义的因素。

概念图

知识结构的表现方式。

学习动机

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学习风格

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映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第四章 教学模式

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

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教学策略

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教学方法

广义: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人物,而采用的一切手段、途径和办法的总称。即某种教学理论、原则和方法及其时间的统称。

侠义:教学方法的知道思想,是指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实现既定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所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和措施,既包括教室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

第五章 学习环境

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动态的组合。

教学媒体选择 教学媒体:以传递教学信息为最终目的的媒体,用于教学信息从信息源到学习者之间的传递,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

认知工具

支持和扩充使用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

学习资源

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支持学习的人、财、物、信息等。

第六章 形成性评价

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

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活动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

一对一评价

对教学系统设计成果的诊断性评价阶段。设计人员往往需要3名或者3名以上具有代表性的学习者一起工作,从耽搁的学习者身上采集数据并修正教学材料,其目的是确定并改正教学中存在的明显错误,并从学习者那里获得对教学内容最初的使用数据和反馈。

小组评价

由8-20个目标人群的典型代表组成学习小组,利用教学材料自行学习,然后通过对他们的测试来采集所需要的数据。

实地试验 执行人员(通常是指教师)要在一个与教学材料最终使用环境尽可能相像的学习环境中进行评价。

进行中的评价 在教学实施后,就教学对学习者的学习、工作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效果所进行的评价。

简答: 第一章:

1简述教学系统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以及这些理论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影响。P12-14 2举例说明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的三个不同层次。P10-11 3以教为中心、以学为中心、主导—主题教学设计模式p19

第二章

1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p38 2各种教学目标分类理论p34-39 3教学目标的分析方法,及其使用范围p42-51 4学习目标有何优缺点

第三章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p59 2奥苏贝尔的学习动机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教学的启示p60 3学习风格常见的类型,以及不同学习风格对教学的启示p69 4成人学习者与儿童的不同特征p70 5网络环境对教学有那些影响?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有哪些新的特征?p72

第四章

1说明一下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概念和步骤: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p83 情景—陶冶教学策略p89 发现式教学模式p90 抛锚式教学策略p92 支架式教学策略p91 角色扮演p100 Cscl p101 2简述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及注意事项p106 3简述在教学策略选择和学习活动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p113 4以教为中心ID、以学为中心ID、主导—主题ID

第五章

1学习环境的概念,及其演变p123-125 2教学媒体的选择 主要方法p130 3影响教学媒体的因素p129 4简述学习资源设计应遵循的心理学原理及基本原则p134

5创设良好的人际学习环境的方法和影响因素p139

第六章

1概念辨析:

教学评价和教学系统设计结果评价p1

53、p156 形成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p16

9、2教学评价类型和功能p155 3分析比较诊断行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各自的特点 4分析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及个体内差异评价的优缺点 5分析一对一评价、小组评价、实地试验的特点

6在教学系统设计评价中,需要哪些数据?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有哪些 7教学评价目前发展的主要趋势

8计算机在支持新的教学评价理念方面的作用

第七章

1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的一般过程p193 2网络课程设计的原则p210

第20篇:情景教学法教学设计

《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 陈颖

更新时间:2012-5-17 14:48:48

一、案例背景

1、使用教材:电子工业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每二册)

2、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2节

3、课时安排:1课时

4、教学环境:多媒体

5、课前准备:计算机各部件图片

二、教学设计

1、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计算机系统得基本组成;

②、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展示计算机的各部分组成,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爱护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增强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①、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分类;

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教学难点: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3、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课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组成和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本节课展示计算机的各部分组成,学生通过感悟计算机并不神秘,它只是在执行人们编制的各种程序。

4、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小学的学习及第一课的学习,对计算机的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计算机的内部结构还不太了解。本文通过情景教学法,揭示计算机的各部分组成,学生必来对计算机的有极大的兴趣。

5、教学策略分析:

本文首先采用任务驱动法,设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然后通过情景教学法,通过演示计算机各部件的图片,展示计算机的组成。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认识计算机)。提出问题: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总结“我们的身边到处是计算机”,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二)、任务驱动、情景教学

(1)、出示本节课教学任务

①、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③、计算机软件的组成;

④、计算机工作原理。

设计意图:采用任务驱动法,展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2)、学生自主学习,如遇到问题先记录下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学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带着问题学习有利于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3)、教师通过情景教学法展示计算机的部件,同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教学法,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解答学生的疑问可以加深师生的了解,培养师生的感情。

(4)、在学生对计算机有了一个感性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一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设计意图:知识的迁移,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三)、总结归纳,体验成功

(1)、交流学习心得,各自说说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

(2)、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3)、设疑,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在本节课后能自主思考做到知识的迁移;激发学生再学习的乐情。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涉及的概念较多,大的操作基本没有。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本课以学生为中心,并设计提问:“学习和生活中的计算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本节课后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设计教学法名词解释
《设计教学法名词解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