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切格瓦拉语录(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3-09 21:07:1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切格瓦拉语录

切格瓦拉语录

1、苏联人沉迷于女秘书的怀抱,放弃继续革命;切为了追求心中理想,放弃所拥有的一切,和卡斯特罗诀别后出走

2、这是拉皮条的人开的车,我们是为人民工作的人,怎么能开这种车!给你两小时,赶紧从这辆车上给我滚下来!

3、古巴导弹危机时,切这么说,并成为争议的焦点,这是个复杂的问题,多了解点,再下结论吧

4、流浪汉脚步的芬芳,在我身上久久飘荡——格瓦拉在萨尔瓦多

5、所谓解放了劳动,也就是义务劳动,是人借以恢复其天性,并摆脱异化的重要方法和衡量标准。当人们由起初的略带强迫到最后升华为将义务劳动当成个人的需要时,他就达到了共产主义的境界。劳动必须具有新的地位,而这样的人也就成了新人。我们要创造的是21世纪的人,虽然这只是一种主观的,没有系统化的愿望。

6、儿子,你现在还小。等你长大了,如果还有战争,咱俩就一起去参战,并肩战斗,如果说战争已经打完,我们就一起去月球度假。

7、在这些没有明天的人身上,我们可以窥见全世界无产阶级所深受的苦难悲剧。在这些垂死者的眼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希望家人原谅的卑微愿望和渴望得到家人安慰的绝望哀求。

8、因为哮喘原因,切一直是门将,他说:“但这[指足球]会给那些人带来心理上无法估量的好处,他们通常被人当做野兽一般,而不是被当做人。

9、一个人一生的关键时刻就在于他下定决心面对死亡时,如果他决心坦然面对死亡,他就是个英雄,至于他的事业成功与否,那已经不再是关键。可是假如他不能面对死亡,那么,他永远只不过是个政客。

10、“ Let the world change you… and you can change the world!”

11、切一生反对官僚主义,热爱人民

12、“足球可不仅仅是一种运动,而且也是一种革命工具。

13、我的皮鞋染上了真正的尘土——写于格瓦拉在南美漫游时

14、你们应当永远对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任何非正义的事情,都能产生最强烈的反感,这是一个革命者最宝贵的品质。

15、“我的命运是外出远行”

16、革命者的心事红色的,墨水也是红色的,尤其是当蓝墨水用完的时候。

17、“Hasta la victoria siempre!(永久胜利时见! )”

18、“不革命行吗?!”

19、我整天只能坐在办公室里批公文,其他人却在为他们的理想出生入死。我根本就不想当部长,也不想这样庸庸碌碌虚度年华。

20、起义军战士们饥饿不堪,两只脚肿的无法再穿仅有的一双鞋子,队伍几乎到了要崩溃的程度。但大家心里那颗微弱的红星在闪闪发光。

21、“我不是英雄,但是我与英雄并肩战斗!”

22、“哪里有帝国主义,我就在哪里同他斗!”

23、我把我的那个女伴引到湖岸,谈了一会儿生物化学以后,我们双方同意,进入局部解剖学,我希望不要闹到谈论胚胎学的地步。

24、这一次,我同伴的名字变了,从阿尔贝托变成了卡利卡,可是旅程还是与第一次相同,两个波希米亚人在美洲游荡,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在找寻什么,也不知道前行的方向。

25、现在,我用艺术家的浓厚兴趣磨练出来的意志,将会支撑我两条软弱无力的腿和疲劳的肺脏。我会坚持下去的。请你们时不时挂怀一下20世纪的这个小小的雇佣兵。

26、我出生在阿根廷,这对谁都不是一个秘密。我是古巴人,也是阿根廷人,如果拉丁美洲各位尊敬的先生不介意的话,我认为我是一个绝不比任何人逊色的拉丁美洲的爱国主义者。任何时候,我都甘愿为拉丁美洲任何一个国家的解放献出自己的生命,而绝不会向任何人索取任何报酬,提出任何要求。

27、写下这些日记的人,在重新踏上阿根廷土地时,就已经死去。我,已经不再是我,至少不再是原来的那个我。这次漫游南美的旅行,对我的改变比我想象中还要深刻和剧烈。

28、阿根廷,以格瓦拉名言“直到最后的胜利”为名的关于格瓦拉生平的记传片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首映,4万人云集首都足球场,各国歌手纪念

29、1967年10月8日,格瓦拉被政府军击伤并被捕。审讯者问:“你现在在想什么?”切如是说。

30、“无数的生活经历告诉我,当一个旅人乃是我的宿命。

31、“直到永远胜利,为祖国勿宁死。

32、“像鹰一样战斗!”

33、我的夫妻生活几乎完全停止了,在决裂中有些苦楚的滋味。我的妻子是个很好的同志,但是,我们精神上的差异太大了,我生活在无政府的精神状态中,梦想着广大的地平线……

34、切是真正的世界公民

35、“让我冒着让人嘲笑的危险说出来吧,引导真正的革命者前进的,是伟大的爱。

36、我知道你是来杀我的,开枪吧,胆小鬼!

37、“如果我葬身异国,我临终时想到的将是古巴人民!”

38、如果说我们是浪漫主义者,是不可救药的理想主义分子,我们想的都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我们将一千零一次的回答说,是的,我们就是这样的人。

39、最初,当我站在这个造反的领袖一边,并参加他的革命时,我觉得胜利是不大可能的。从以开始,一种浪漫的同情和冒险的精神让我相信,为了这样一个崇高的理想,就是死在国外也值得——格瓦拉结识菲德尔·卡斯特罗

40、“哪里有贫困,哪里就有我!”

41、切是是一个真正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活着的人

42、我回忆起很多往事,记起在玛丽亚家跟你结识的情况。记起你建议我到这里来,记起当时的筹备工作是何等的紧张……我觉得,我已经完成了古巴革命的部分职责,因此我要向你、向同志们、向你的人民同时也是我的人民辞别……从此,我和古巴不存在法律关系上的联系了,仅存的是另一种联系,而这种联系是不能像职务那样辞去的——格瓦拉写给卡斯特罗的告别信

43、“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

44、“你们应当永远对这个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非正义事情产生强烈的反感,那是一个革命者最宝贵的品质。

45、我不是基督,也不是慈善家。我跟基督恰恰相反,我更愿意给大地带来一个对手,而不是把我自己钉上十字架。一切伟大的事情都来自热情,来自革命,需要极大的热情和勇气。你的儿子,切——格瓦拉写给母亲的信

46、雪茄烟是我命运中的一部分,它是枪,某些时候帮助我战胜自己。它是道德,但我不知道,这样评价这支烟是否是一种过错。但我真的这样认为。

47、“ 我们要建立一个不用钱的社会!”

48、“革命者的鲜血是红色的,墨水也是红色的,特别是当蓝墨水用完的时候!

49、我可以十分坦白的告诉你们,到了1956年,我们不是得到自由,就是成为烈士!

50、我是个梦想家,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我烦透了医院、学校、考试这些无聊透顶的事情。

51、“直到最后的胜利”

52、把拉丁美洲割裂为各个不稳定的国家,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虚妄做法。我们的旅途加深了我们的这种信念。我们是一个统一的混血民族,从墨西哥到麦哲伦海峡,我们拥有太多的共性,正因为如此,我本人要抛弃所有狭隘的地域观念,这杯酒,我要先给秘鲁和团结的拉丁美洲。

53、真是讽刺,我这个土包子怎么配使用这么高级的餐具?——格瓦拉讽刺苏联官员

54、“我是个梦想家,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我烦透了医院、学校、考试这些无聊透顶的事情。

55、在刚果这最后的时刻里,我只觉得孤独。在我漫游世界的日子里,无论是在古巴还是其他地方,我从来没像现在这样孤独。

56、1967年10月8日切腿部不幸中弹,包扎伤口时被捕,切平静的说

57、对多年来在喧嚣城市生活中所形成的那种模糊意识,我开始有所认识。那是一些令人讨厌的文明,是人们伴随着可怕的噪音而疯狂活动的一幅精彩场面。

58、1997年7月3日,切的遗骨在玻利维亚找到,阿莱达引用了父亲生前的一句名言

59、“我的脚跟再一次挨到罗西南特的肋骨,我挽着盾牌,重上征途。

60、当“切为了帮助穷人而牺牲”的消息传开,无论悬赏多高,那些曾经因为害怕而告密的玻利维亚农民,再没有告发过游击队员,甚至主动保护他们。

61、坚强起来,才不会丢失温柔。

62、我们大家都等待战斗,就像等待解放一样。在这个热血沸腾的时刻,即使是神经坚如钢铁的人,都会感觉到膝盖上轻微的战栗。一个游击队员,最大的快乐就是战斗,这是生活的最高层次。

63、“我用能拿到的一切武器为我的信念而战”

64、我的命运和古巴革命联系在一起。不是胜利,便是死亡。现在,我已经有了一个女儿,可以把我的生命传至永恒。

65、你们务必要能在你们内心深处感觉到,自己在什么地方对什么人做了什么不公正的事情,这是一个革命者最优秀的品质。

66、我今天给你写这封信,你却要在很久之后才可以收到。但我希望你知道我在惦记着你,希望你过一个非常快乐的生日。你应当知道,我正在遥远的地方,我将会和你分开很久。我正在做的虽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但毕竟也是尽力而为。我想,你是可以永远为你的父亲感到骄傲的,就如我为你而感到骄傲一样。

67、我走上了一条,比记忆还要长的路。陪伴着我的,是朝圣者般的孤独。我脸上带着微笑,心中却充满悲苦。

68、“请相信这个因穷人的情谊而感动不已的人,请相信这个靠穷人的祝福而跋涉不停的人,请相信这个为穷人的将来而告别过去的人。

69、“不要问篝火该不该燃烧,先问寒冷黑暗在不在;不要问子弹该不该上膛,先问压迫剥削在不在;不要问正义该不该祭奠,先问人间不平还在不在……”

70、1968年巴黎学生印在胸前的格瓦拉的一句名言

71、“世界的另外一些地方需要我去献出我微薄的力量!”

72、我在想,革命是不朽的。

73、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

74、“我在想,革命是不朽的。

75、“我是切·格瓦拉”

76、“如果按钮在古巴人手里,导弹很可能就发出去了。

77、“有人说像我们这样的人是理想主义者,总是想着一些不着边际的事情,但我要第一万次的说:是的我们就是这样的人

78、这次革命是一部纯真的即兴创作,是宇宙中组织的最完美的一场混战——格瓦拉写在古巴革命胜利后

79、“坚强起来才不会丧失温柔!”

80、一般来说,那些舒舒服服坐着大巴游玩的旅客,根本不可能对印第安人的文化和生活有所了解。大部分美国人都直接坐飞机从利马前往库斯科,在这里绕一圈就立刻又飞回去,他们能懂得什么呢?

81、像看到了久违的天使。她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声音与最后的爱——格瓦拉形容他的女儿

82、“一个美洲的战士出发了!”

83、一个美洲的战士,从这里出发了!——格瓦拉第二次漫游南美前对母亲说

84、“正义,有多少邪恶假你的名义而行”

85、你要记住,今后斗争的岁月还长着呢,甚至在你长大成人以后,你也要为斗争做出贡献。你要做好准备,做一个优秀的革命者。你要争取成为学校最好的学生,在各方面都要比较好。要品性端正、严肃认真、热爱革命,与同志们好好相处。我在你那么大的时候,还没有做到这些。我是在另一个社会长大的,你呢,现在的条件很优越,生活在不同的时代里,因此你应该无愧于这个时代。

86、那些傻帽儿美国人,他们不肯多给可怜的工人一丁点儿的工资,结果罢工的时候,他们每天得损失上百万比索。

87、“请听听人民的声音吧!”

88、“没有道德的社会主义,我不喜欢!”

89、“尖刀连”是革命精神的典范,只有经过精心筛选的志愿者才能加入。每当“尖刀连”有人死去——这是每场战役不能避免的事情,我们就会找到新的人选。这时我会发现,那些没有选上的人表现得非常痛苦,有些孩子甚至会失声痛哭。看到这些高贵的勇士们流下的绝望的眼泪,我的心里真是百感交集。

90、我的出征之日将是我实现壮志和我不息战斗的开始。

91、“我怎能在别人的苦难面前转过脸去。

推荐第2篇:切·格瓦拉生平解读

切·格瓦拉生平

1967年10月9日,拉丁美洲著名革命家、“游击中心”理论倡导者切·格瓦拉在前一天战斗中负伤被俘后,被美国支持的玻利维亚军人政权枪决。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切·格瓦拉的名字便在世界传扬。当年中国也曾称赞过他在古巴推行的游击战道路,而西方对他则冠以“红色罗宾汉”、“共产主义的堂·吉诃德”等称号。直至2000年,北京舞台上演的话剧《格瓦拉》还曾轰动一时。那个生活在地球另一面的传奇革命家,其战斗和生活的轨迹其实曾与我们紧密相关,其悲欢也值得国人品味反思……

-以毛泽东著作为师,为穷苦人的利益而抛弃了医生的职业到古巴打游击

在古巴革命中闻名的格瓦拉,原本是阿根廷人。他于1928年生于较优裕的家庭,毕业于医学院,在行医中痛感人民苦难非药可治,在阅读了马列著作后决心从事政治斗争,以解放整个拉丁美洲为己任。1957年,他在墨西哥结识了古巴革命者卡斯特罗并与其结成密友,两人很快便率一支小队乘船潜回古巴,登陆后他们上山进行游击战,一年多后就推翻了亲美的独裁政权。

在“七支步枪起家”的斗争中,格瓦拉读过西班牙文本的《毛泽东选集》后深受启发,后来他一再说:“毛泽东是游击战大师,我只是个小学生。”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翌年,格瓦拉便来华访问。他见到了被自己奉为导师的毛泽东,两人亲密地拉着手说话。回国后,格瓦拉便拿起甘蔗刀下田,宣布这是仿照人民公社的榜样,并号召民众学习中国专家不计较工资只讲奉献的精神。

格瓦拉做体力活并不是装样子给群众看的,而是实实在在地真干,业余时间特别是星期六下午,他的时间主要用于义务劳动。他公私分明,年幼的孩子生了急病,他也绝不许用自己的公车送医院。在当时物资困难的情况下,政府发给每个高级领导人一张特殊供应卡,位居国家第二把手的格瓦拉马上退回,而且始终要求家人到商店同普通百姓一样排队买东西。至于他那些同战士一样站岗,治疗被视为瘟神的麻风病人从不戴手套一类的故事,更是广为传扬。正是这种毫无利己动机的献身榜样,使格瓦拉能够超越时空,被贫困国度的民众和许多富足的西方人同时接受和称赞。卡斯特罗对这位战友的评价则是:“一个在行动上没有一丝污点,在举动中毫无瑕疵的典范就是切!”

-理想主义与现实的矛盾,使他离开古巴进入他国丛林

在革命胜利后的古巴,格瓦拉在取得古巴国籍后只呆了六年。当时,中苏论战势同水火后,他感到两面为难,便在1965年2月再次来华访问,他主张同苏联停止论战,但他的建议未被接受,他也没见到毛泽东。带着忧郁离华后,格瓦拉便在公开场合消失,并登报宣布放弃职务和国籍,使古巴政府不必对其行为负责后来人们知道,1965年春,格瓦拉进入了刚果(利)东部,指导当地的左派游击队。几个月后,他失望地离开,因为他感到当地人不愿认真打仗,所以失败无法挽回。隐蔽回古巴休整几个月后,1966年11月,格瓦拉又带领几十个说西班牙语的外籍人进入玻利维亚,在丛林中展开游击战。

对于格瓦拉为什么出走,三十多年来不少研究者有过多种解释。多数意见是,他想摆脱国际共运的分歧,在南美洲再树立起一个革命榜样。不过,从近些年发掘出的他的一些当年的文件笔记中看,格瓦拉其实有更深层次的想法,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诸多疑问,想另辟一条新路。

古巴革命胜利后,格瓦拉是首任国家银行行长,可他却主张废除货币建立“不用钱的文明”。从事建设时,他反对“物质动力”,主张消灭个人主义,要求用劳动竞赛来驱动。由于美国的封锁,经济难以自给的古巴不得不大量接受苏援,在体制和指导原则方面也学习苏联模式,对此格瓦拉很失望,认为从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起就开始了“资本主义复辟”的先例,而只有战争条件下同志关系才是真正纯洁的兄弟关系。他这类理想主义的主张,在和平建设的现实生活中注定难以实行,到另一个国度用以往的战争方式再做新探索就势在必然。

抛弃古巴优裕且安宁的城市生活,再进入毒蛇蚊虫出没的南美丛林,对从小便患哮喘病的格瓦拉绝非易事,但是为了理想他义无反顾。在近一年艰难的山区游击跋涉中,格瓦拉只靠一匹骡子驮行李,忍受了诸多困苦,面对追剿和陷入绝境也毫不动摇,并宣布绝不让敌人活捉自己。在1967年10月8日的最后战斗中,他因负伤并犯了哮喘病,才当了俘虏。

-“游击中心”理论随着他的牺牲而终结,忘我的人格魅力却长存人间

格瓦拉学过中国的游击战理论,他提出的“游击中心”论却又有一些不同之处,其中特别强调少数精英的作用,认为到处游击示范便可让民众一涌而起推翻反动政府,而很少注重根据地建设和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格瓦拉最后在玻利维亚的牺牲虽然悲壮,却说明了外籍人到别国输出革命很难成功,实践标准也对其游击理论做了最无情的检验。

记得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内曾翻译过格瓦拉的《游击笔记》(内部出版),笔者曾问过许多熟悉游击战的老前辈的观后感,回答都是叹息不已。从书中可看出,格瓦拉最后近一年在山区到处游动,他想“解放”的当地农民对其却非常冷淡,没有一个人参加游击队,甚至向政府军告密。这支队伍成了无水之鱼,人越打越少,能坚持那么久全靠顽强的毅力和信念支持。

格瓦拉的小队遭伏击覆没,本人被俘后,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同他谈了话,出于敬佩曾主张送到关塔那摩关押,玻政府却坚持处决。因该国已取消死刑,刽子手便于10月9日把格瓦拉带出来,迎面用冲锋枪向他扫射,然后拍照后公布说格瓦拉是阵亡。面对枪口,格瓦拉昂首挺胸,无愧于一个战士的形象!

格瓦拉牺牲后,比生前获得了更多的荣誉,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亚非拉国家有了众多崇拜者。在许多国家的群众集会上,经常可看到他的画像和毛泽东像并列。那幅穿作战服留胡子的照片,成了为摆脱苦难而奋斗的许多人的精神偶像。

苏东巨变后,全球虽出现了意识形态趋向淡漠的情形,众多人却仍有“格瓦拉情结”。1997年是他牺牲30周年,恰好其遗骨在玻利维亚被发现,南美许多国家都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阿根廷还专门为他拍摄了故事片,并在国会大厦前举行诗歌朗诵会。更有成千上万各国青年聚集到格瓦拉牺牲的玻利维亚尤罗山谷,昔日冷寂的失败之地召开了欢声鼎沸的大会;古巴的悼念活动更是盛况空前……随后,在北京话剧舞台上出现的格瓦拉,也造成过轰动效应。剧中主人公谴责种种社会不公后大声说:“不革命行吗?”观众(多是年轻人)立即报以一阵掌声和呼喊。当然,剧场内同时也有笑声和叹息,表现出中国新时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情感的多样性。

国际范围内“格瓦拉热”几十年不衰,比格瓦拉本人的胜利和悲剧更值得人们思考。如今,在我们这个喧闹的世界上虽然物欲横流,人们需要物质利益,然而对美好精神境界的追求却没有泯灭。只要社会还存在着压迫和不公,切·格瓦拉那种为解放苦难者不惜献身的精神便永远会受尊崇,众多青年人仍会高呼着:“切!切!”

推荐第3篇:《切格瓦拉传》读后感

《切格瓦拉传》读罢,封面还是这位红色罗宾汉标志性的头像特写,心中却不再是单纯将他作为纯真理想主义的偶像崇拜。从少年时期的攻克疾病到青年时期的摩托骑行,从弃工从医的坚韧绝决到拿起武器投身革命,从游击理论的凝练诞生到领导拉美独立运动。起初因为满篇称呼他为埃内斯托觉得疏远生硬,直到作为古巴革命英雄的阿根廷人切·格瓦拉(Che Guevara)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才幡然理解:埃内斯托、切和格瓦拉代表着人们对他39岁有限生命的不同情感。无论你是否认为他就是那个嗜烟如命、视命如土的疯子,自律、坚韧、自我牺牲、为事业献身都构成他值得赞颂的人格特质。

1928年5月14日出生的倔强固执、坚定果断的金牛座小子埃内斯托,从小便与哮喘为伴,母亲学识广博但不谙世事、为人虔诚却勇于质疑,有着爱尔兰人火爆脾气的父亲鼻梁上架着极具欺骗性的眼镜,值得肯定的是轻松活泼、不受拘束的家庭生活,让埃内斯托青少年时期的叛逆洒脱有了滋生的土壤。埃内斯托固执、无所畏惧、自律、喜欢领导别人,在任何时候都是人群中特立独行的那个人,然而似乎正因为这些特质,让他最终成为一个传奇人物。

与哮喘为伍的时间成为埃内斯托的煎熬,也成就了他的独处、阅读和思考,似乎这也应和了中国古语:福兮祸所扶、祸兮福所倚。那些经典男孩历险故事的作者:儒勒·凡尔纳、大仲马,在埃内斯托小小的头脑里种下了怎样的种子,那场景我们无从而知,但当他开始记日记、做摘抄、写笔记,那棵大树顷刻间拔地而起,到他的病情缓解可以正常上学,我们才从他连续几小时在浴室看书独自雕刻孤独的时刻里看到这棵大树的枝繁叶茂。

父母指望他们这个有流浪癖的大儿子在决定学医后能安心过日子,岂料埃内斯托迅速修完医学博士的所有课程,只为一场更加浩大的旅行。从埃内斯托日记里对告别的超然感悟告别的瞬间和往常一样冰冷,总是不及人们的期望,在那个时刻,人们发现自己无法表现出深情厚谊。注定了这只雏鹰的一去难返;而他面对家人的激烈口吻这就是我,真实的我,不管你喜欢与否;你没法改变它,所以你最好习惯它。,那道防线已然划定,一头是全世界,另一头是即将成为切的埃内斯托。

25岁的埃内斯托在《页内笔记》中异乎寻常的热情着却也激烈暴力的伤感着,其中文字对他日后死亡的神秘昭示令人默然,画外音里那个神秘讲话人是预言更是警示:任何民族都不应被征服和奴役,而革命已与死亡触碰且来不及收手。于是我开始正视死亡的话题,印象里第一次思考是看村上春树: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如今看来,埃内斯托在乞食和欺诈相伴的摩托之旅中,在每一个满天星斗的寒冷夜空下,那种长时间在路上的心境,已令他多少参透生死的玄妙。

从他第一次在战斗中让自己的生命涉险,他便成了切。包括娶他从未爱过且甩都不掉的伊尔达为妻(这样下定论确乎残忍),在某种死亡宿命论中将战士的本能发挥尽致&&分析切走向革命的原因,要归功于他还是埃内斯托时的阅读和旅行,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同志情谊让他能将见闻和理论紧密联系,在信仰和行为中找到平衡,最终现实与理想和解,那就是他日后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代言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至于在墨西哥与菲德尔·卡斯特罗相遇,指引他走上古巴革命之路,都构成切的人生际遇的全新开端。

也有过疑问,很多人,包括切,对政治并没什么概念,只是渴望历险。人性的弱点在某些瞬间总会抑制不住地跑出来作祟,让艰苦的生活愈发艰苦。而一段恋情、养宠物的爱好都可以成为寻找温柔和安慰的归宿,这一点格瓦拉以身示范。如同格瓦拉的第一个女儿和最疼爱他的舅妈同名,他在寄给布宜诺斯艾利斯家中的新年贺卡中都会调皮的署名特特。如果说格瓦拉严格的纪律意识源自幼时哮喘缠身养成的自律习惯,那么身为革命战士走上政治舞台的坚韧则源自他漫长阅读与记录时光的孤独习惯。

第一次知道格瓦拉是在2014年濡长夏日的南京,那里也有五台山,也有文艺气息浓郁的书店,格瓦拉那标志性的头像特写就印在发黄纸张的线装本上,在一排排货架中显得格外突兀,就像他的性格,永远叛逆突出、与众不同。鬼使神差没有买书,行李箱里填了两个线装本,跟我走过了好多路。回京后其中一本送给了相识的心理学老师,想来我在老师心目中不像是会对如此人物感兴趣的学生,送出时候大概被在内心里做过专业分析,事实证明我也并非能有惊人之举的特殊学生;另外一本自己拿来记日记,断断续续的坚持,如今已记满了胡言乱语。

寥寥数语,不及书中十分之一;可若没有思考,一切不过几纸书页,而已而已。

推荐第4篇:轮滑俱乐部“切格瓦拉文化”宣传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che之家轮滑俱乐部“切格瓦拉文化”宣传活动

二.活动背景

che(古巴英雄切格瓦拉英文名),切,是一种文化,一种年轻人的文化,一种彰显自我,完善人格的文化。che之家轮滑俱乐部—最新潮运动的代表。轮滑运动近年来在中国发展迅速,但是比起欧美发达国家还是相差甚远,所以che之家轮滑俱乐部始终以英雄切格瓦拉为榜样,并不懈的努力着。

三.活动目的及意义

通过本次活动让队员在缅怀英雄的同时感受切格瓦拉文化的丰富内涵,激发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发扬传播轮滑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切格瓦拉,希望能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轮滑这项运动中来。并组织俱乐部成员通过表演节目以期以此为契机宣传切格瓦拉文化的无穷魅力,进一步丰富兰州工专校园轮滑文化,并借此活动带动同学们学习切格瓦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开拓精神。

四.活动安排

活动的宣传工作——宣传部

活动摄像工作——影像部

活动结束后经费预算工作——策划部、办公室

五.活动内容

(1)前期宣传工作

在学校以宣传板和张贴海报的形式进行宣传,让同学们认识切格瓦拉,了解切格瓦拉文化内涵以及che之家轮滑俱乐部的相关信息。

(2)活动的开展

轮滑队队员自己编排节目,进行轮滑表演。

拓展训练营进行一次野外拓展训练。

六.活动的注意事项及流程

1.表演开始前教练需向队员说明有关安全问题的注意事项。

2.表演开始前有相关人员检查场地,避免杂物引起安全问题。

3.表演开始前队员需好好检查自己的装备,确保装备齐全。

4.表演结束后场地清理工作。

七.活动对象

校内轮滑爱好者、俱乐部轮滑队队员

八.活动地点

南校区篮球场

九.活动时间

xx年10月9日

十.经费预算

宣传资料30元 彩笔 4元

纸、墨 10元

合计:44元

大学生社团联合会

che之家轮滑俱乐部

xx年9月19日

推荐第5篇:轮滑俱乐部“切格瓦拉文化”宣传活动策划书

轮滑俱乐部“切格瓦拉文化”宣传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Che之家轮滑俱乐部“切格瓦拉文化”宣传活动

二.活动背景

Che(古巴英雄切格瓦拉英文名),切,是一种文化,一种年轻人的文化,一种彰显自我,完善人格的文化。Che之家轮滑俱乐部—最新潮运动的代表。轮滑运动近年来在中国发展迅速,但是比起欧美发达国家还是相差甚远,所以Che之家轮滑俱乐部始终以英雄切格瓦拉为榜样,并不懈的努力着。

三.活动目的及意义

通过本次活动让队员在缅怀英雄的同时感受切格瓦拉文化的丰富内涵,激发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发扬传播轮滑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切格瓦拉,希望能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轮滑这项运动中来。并组织俱乐部成员通过表演节目以期以此为契机宣传切格瓦拉文化的无穷魅力,进一步丰富兰州工专校园轮滑文化,并借此活动带动同学们学习切格瓦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开拓精神。

四.活动安排

活动的宣传工作——宣传部

活动摄像工作——影像部

活动结束后经费预算工作——办公室

五.活动内容

(1)前期宣传工作

在学校以宣传板和张贴海报的形式进行宣传,让同学们认识切格瓦拉,了解切格瓦拉文化内涵以及Che之家轮滑俱乐部的相关信息。

(2)活动的开展

轮滑队队员自己编排节目,进行轮滑表演。

拓展训练营进行一次野外拓展训练。

六.活动的注意事项及流程

1.表演开始前教练需向队员说明有关安全问题的注意事项。

2.表演开始前有相关人员检查场地,避免杂物引起安全问题。

3.表演开始前队员需好好检查自己的装备,确保装备齐全。

4.表演结束后场地清理工作。

七.活动对象

校内轮滑爱好者、俱乐部轮滑队队员

八.活动地点

南校区篮球场

九.活动时间

2010年10月9日

十.经费预算

宣传资料30元 彩笔 4元

纸、墨 10元

合计:44元

大学生社团联合会

推荐第6篇:轮滑俱乐部“切格瓦拉文化”宣传活动策划书

轮滑俱乐部“切格瓦拉文化”宣传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Che之家轮滑俱乐部“切格瓦拉文化”宣传活动

二.活动背景

Che(古巴英雄切格瓦拉英文名),切,是一种文化,一种年轻人的文化,一种彰显自我,完善人格的文化。Che之家轮滑俱乐部—最新潮运动的代表。轮滑运动近年来在中国发展迅速,但是比起欧美发达国家还是相差甚远,所以Che之家轮滑俱乐部始终以英雄切格瓦拉为榜样,并不懈的努力着。

三.活动目的及意义

通过本次活动让队员在缅怀英雄的同时感受切格瓦拉文化的丰富内涵,激发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发扬传播轮滑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切格瓦拉,希望能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轮滑这项运动中来。并组织俱乐部成员通过表演节目以期以此为契机宣传切格瓦拉文化的无穷魅力,进一步丰富兰州工专校园轮滑文化,并借此活动带动同学们学习切格瓦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开拓精神。

四.活动安排

活动的宣传工作——宣传部

活动摄像工作——影像部

五.活动内容

(1)前期宣传工作

在学校以宣传板和张贴海报的形式进行宣传,让同学们认识切格瓦拉,了解切格瓦拉文化内涵以及Che之家轮滑俱乐部的相关信息。

(2)活动的开展

轮滑队队员自己编排节目,进行轮滑表演。

拓展训练营进行一次野外拓展训练。

六.活动的注意事项及流程

1.表演开始前教练需向队员说明有关安全问题的注意事项。

2.表演开始前有相关人员检查场地,避免杂物引起安全问题。

3.表演开始前队员需好好检查自己的装备,确保装备齐全。

4.表演结束后场地清理工作。

七.活动对象

校内轮滑爱好者、俱乐部轮滑队队员

八.活动地点

南校区篮球场

九.活动时间

2010年10月9日

十.经费预算

宣传资料30元 彩笔 4元

纸、墨 10元

合计:44元

大学生社团联合会

Che之家轮滑俱乐部

2010年9月19日

推荐第7篇:《切·格瓦拉:一个偶像的人生、毁灭与复活》读后感(小编推荐)

(英勇的游击队员)

最早知道格瓦拉是在书上看到的一句话:如果你30岁以后还在看切·格瓦拉,那你就是一个不择不扣的理想主义者。当时就很好奇,赶紧去找了一本他的传记——《切·格瓦拉:一个偶像的人生、毁灭与复活》来读。

该书作者雷希纳多•乌斯塔里斯,是多年居住在巴西的玻利维亚人,医生兼记者。在切被由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务操纵的玻利维亚军方枪杀后,作者近距离目睹了格瓦拉被枪杀后不久的尸体。在书中,作者从格瓦拉在阿根廷的童年讲到他的哮喘病及其数次美洲旅行,从他同劳尔•卡斯特罗和菲德尔•卡斯特罗之间的友谊讲到他在马埃斯特拉山的战斗,再从他到玻利维亚开展游击战讲到他被杀害,甚至披露了作者因披露格瓦拉被谋杀这一事实而至今被迫流亡巴西的全过程。书中着墨最多之处,是格瓦拉对智利矿工、秘鲁和危地马拉疯人院病人、墨西哥及马埃斯特拉山区农民的爱与奉献,表现了切的顽强的革命精神和对广大人民无私爱。为写作该书,作者进行了长时间的调查研究,走访了无数同切•格瓦拉的英雄业绩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的人,甚至掌握了大量玻利维亚军方机密文件,书中还收录了极其珍贵的照片,特别是切在拉伊格拉小学里死后的照片,照片展示的情景令人怵目惊心。

切就是革命、乌托邦和青春的同义词。1968年5月29日,法国学生高举切•格瓦拉肖像,高喊着“切!切!切!”在巴黎大街上进军。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称许格瓦拉是“我们时代最完美的人”。《时代》杂志将格瓦拉选入二十世纪百大影响力人物。阿尔贝托·科尔达为他拍摄的命名为《英勇的游击队员》的照片,被美誉为“世上最知名的照片”。

“真正先进的革命者,是痛苦而又伟大的”“请允许我告诉你,哪怕受到被人嘲笑的危险,真正引导革命者前进的,是那强烈的爱啊!”在乌拉圭的《前进》周刊上发表的一篇长文中,切曾这样形容“革命者”。切也像自己所说的一样,用自己最真诚的爱去拥抱被贫困与苦难所压迫的人民。他怀着史诗般宏伟的梦想——用武装革命把拉美人民乃至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彻底结束贫困,不公正和民族主义!他将自己的全部都奉献出来,怀着炽热的爱去拥抱革命,在古巴,在刚果,在玻利维亚,为了梦想他用狂热的革命信仰与极端的忠诚去鞭策自己,将枪口指向了阻止他前进的一切。更让我们实在难以想象的是,这位优秀的游击战士,一直被严重哮喘折磨地死去活来,却依旧坚持革命。

切不是传说中的英雄,他没有亚瑟王那不朽之剑鞘以保其不死,也没有断纹剑以一当千。他用血肉之躯在捍卫自己的信仰,并最终为了理想而壮烈牺牲。伴随着响彻玻利维亚的一声枪响,切倒下了,但这并不意味着结束。切就像一只涅槃的凤凰,这39年所承受的痛苦只是他由凡入圣的一个仪式,从此切永远年轻,永远39岁。就像那张无人不知的照片——《英勇的游击队员》那样,头戴标志性的贝雷帽的切,永远叛逆,永远反抗,永远怀着坚定的决心用正义且坚毅的眼神出现在人们面前。

“切——他们从来不想让你活着”这句用潦草的字迹写在切被秘密埋葬着的玻利维亚一个小镇公用电话亭旁那意味深长的一句话,或许最能代表切·格瓦拉对世界的影响。在被秘密埋葬了30年后,切的尸骨被人们从地下两米深的土地挖出来时,切跨着漫漫时空仿佛再一次来到了人们眼前,70年代那句响彻古巴的宣传语似乎成真了“切一直活着!”。

有时会觉得切很傻,古巴革命成功后明明可以享受革命的果实,在古巴担任政府要员,却放弃一切,隐姓埋名独自跑到玻利维亚继续革命,最终战死他乡。但他若不这么做,他就不是切·格瓦拉了。切曾经说过:如果说我们是浪漫主义者,是不可药救的理想主义分子,我们想的都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我们将一千零一次地回答说:是的,我们就是这样的人!世界就是需要一些这样的傻子,去做那些我们眼中完全不可能的事,才有了一次次那些被我们称作奇迹的发生,才有了世界的不断进步。

虽然切离开了,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在他身后,整个美洲人民、全世界的许多青年人都受到了这种理想主义精神的召唤,以他为榜样,把这种宝贵的精神延续下去。切所体现的理想从未过时,为那些仍相信希望就是力量的人提供勇气和动力。

推荐第8篇:在古巴掀起“中国热”的“拉美雄鹰”格瓦拉

在古巴掀起“中国热”的“拉美雄鹰”格瓦拉

在一次纪念中古建交55周年的活动上,我与古巴驻中国大使白诗德谈到深厚的中古友好关系时,他用形象的比喻、幽默的语气说:“我们古巴和中国有12小时的时差。所以,当中国是白天的时候,古巴是夜晚。那么,就由我们兄弟的中国人民负责看护古巴这12个小时;而当中国是夜晚的时候,古巴是白天,就轮到我们古巴人民在这12小时来负责保护中国。真可谓是与生俱来的兄弟情谊啊!”的确,中国和古巴可谓是同呼吸共命运的真诚兄弟。对此,我就有深切的感受。

我曾有幸参加过接待古巴高级领导人和其他代表团访华,也陪同我国不同部门的领导人和文化友好代表团访问过古巴,或到哈瓦那参加国际会议。古巴甜蜜爽口的蔗糖、浓郁喷香的雪茄、魅力无比的女排和优美动人的芭蕾舞在中国有口皆碑。而触及中国人民心灵的古巴标识,就是震撼世界的两位伟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和切?格瓦拉。几十年来,“格瓦拉热”在世界范围内经久不衰。在许多国家的群众集会上,经常可以看到他的画像和毛泽东的画像并排挂在一起。而年轻人喜爱的T恤衫上,经常可以看到他穿着战服、留着胡子的图像。我也要在此献上这份深深凝聚在心头的“格瓦拉情结”,和全世界,特别是亚非拉数以千万计的崇拜者一起仰天振臂高呼:切,您永远是为追求美好生活、摆脱社会不公和苦难而奋斗的人们的精神偶像!

“毛泽东才是游击战大师,我只是个小学生”

格瓦拉于1928年出生在阿根廷罗萨里奥市一个资本家兼庄园主家庭。195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并取得了医生资格。他的初衷是想用行医来造福人类。但是,在目睹了印第安人的贫苦生活和疾病患者的困苦之后,他寝食难安,深感不公平的世界非药可医。所以,在阅读了马列著作后,他放弃了优越的理想职业,决心从事革命斗争,以解放苦难大众为己任。他毅然决定奔赴当年民族民主革命高潮中的玻利维亚和危地马拉等国家,旨在为贫苦大众的解放探索一条希望之路。当他告别自己的父母和乡亲启程远行时,在火车开动的瞬间,他充满激情高声地说:“一名美洲战士上路了!”

格瓦拉在这几个正经历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国度里,看到人民渴望着真正的变革,深受鼓舞。他认识到,若要用医道去造福人类,必须首先发动一场革命,推翻反动独裁统治,从而实现他的革命理想。为此,他暗下决心:如果拉丁美洲国家发生根除社会邪恶势力和推翻帝国主义统治的社会革命,他将是这场革命的坚定战士!

1955年6月,格瓦拉在墨西哥城与菲德尔?卡斯特罗相遇。共同的志向使两人一见如故。他们通宵畅谈形势和革命策略。在卡斯特罗邀请下,格瓦拉参加了正在组建的古巴远征军。

1956年11月25日,82名远征军登上“格拉玛号”游艇从墨西哥湾出发。想到即将投入到一场革命风暴中去,格瓦拉兴奋不已,和卡斯特罗一起,领着大家不停地高唱古巴国歌。不料他们刚一登陆,即遭到政府军的袭击,远征军70人丧生。格瓦拉在战斗中负了伤,哮喘病又复发,但他以顽强的毅力,和卡斯特罗一起率余部冲出重围,转移到层峦叠嶂的马埃斯特腊山区,创建了游击活动基地。

从那以后,格瓦拉和卡斯特罗密切配合,打了多次胜仗并转入反攻,最后于1959年1月4日,一举攻占首都哈瓦那,推翻了亲美的独裁统治,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一时间,在古巴,乃至整个中、南美洲地区,格瓦拉成了传奇式的人物,名声大震,被称为古巴起义军中“最强劲的游击司令和游击大师”,是卡斯特罗的左膀右臂。西方甚至称他为“共产主义的堂?吉诃德”。卡斯特罗对这位亲密战友的评价是:“一个在行动上没有一丝污点,在举动上毫无瑕疵的典范!”但是,格瓦拉一再谦虚地说:“毛泽东才是游击战大师,我只是个小学生。”

古巴革命胜利后,格瓦拉担任了国家银行行长、工业部长和党的领导职务。但是,作为古巴第二号人物,他却不愿接受任何特权。他身体力行,参加义务劳动;孩子生病,不用公车送医院;到商店买东西,让家人像普通人一样排队;需要的时候,同普通战士一样站岗;喜欢接触群众,了解民情;作风亲和,平易近人。这些作风,无不折射出他高尚的情操和纯净的人格魅力。

“是您的游击战思想指导我们取得了胜利”

我第一次见到格瓦拉是1960年11月间他率领古巴政府经济代表团访华之时。那一年是中古建交的第一年。当时,古巴是拉美国家中唯一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因此,我国对格瓦拉的访问给予了高规格的接待。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分别会见和宴请了格瓦拉,并同他进行了热烈的长谈。同时,北京和上海分别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群众集会,欢迎来自加勒比海的古巴人民的友好使者。格瓦拉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极为感动。而更令他激动无比的是,他终于实现了心仪已久的热切期望:一定要见到仰慕已久的中国革命伟人――毛泽东主席。

格瓦拉曾动情地说:“我们非常景仰毛泽东同志。”因为从他年轻时投身革命起,即阅读了许多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和游击战的文章和著作,从中受到深刻的启发,把它称为“来自中国的粮食”。他先是仿效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把斗争重点从城市转移到山区和农村,在那里形成革命斗争的根据地。在根据地建设过程中,他又仿效中国,注意发动群众。他身背药箱,走村串户,为农民免费治病。同时,向贫苦的农民介绍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这样,格瓦拉很快就成为起义军中最优秀的政治委员,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在军事行动中,格瓦拉更是灵活运用毛泽东关于游击战的许多战略战术,不断取得成功。这一切使格瓦拉对毛泽东和中国革命产生了深深的情谊。

因此,当1960年11月19日下午毛泽东接见格瓦拉时,见到这位慈祥而高大的伟人,格瓦拉的神情显得有些紧张,一时说不出话来。还是毛泽东先开口说:“切,你好年轻哩!”听到毛泽东温馨的问候,格瓦拉打开了话匣子,先是赞赏中国的绿茶,说:“到了中国品到这么清香的茶,就像是喝到了马黛茶啊!真像是阿根廷的马黛茶!”毛泽东幽默地回应说:“你喝到家乡的茶叶味了,这说明你是真的到家了。”之后,在谈到古巴革命的发展时,格瓦拉感激地说:“毛主席,您革命的时候我们还没有出生呢!但是,后来我们读到了许多您的文章,受到了深刻的启发。是您的游击战思想指导我们取得了胜利。”

后来,毛泽东又单独宴请了格瓦拉。格瓦拉把自己写的游击战的书亲手送给了毛泽东,毛泽东也送了他一本签了名的有关游击战的小册子。

“好好记住毛主席的这段话”

在格瓦拉第一次访问中国抵达北京的第二天,1960年11月18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设宴欢迎格瓦拉一行。我陪同古巴青年代表团一起出席。当格瓦拉步入宴会大厅时,他不断向欢迎他的宾客们挥手致意。只见他身穿绿橄榄色军装,足蹬一双黑色军靴,留着潇洒的络腮胡须,身材魁梧,步履矫健,眉宇间透出阿根廷草原高乔人那种特有的刚毅与豪放。

我陪同的几位古巴客人迎上前去,同他握手,向他问好。格瓦拉简短地问贡萨雷斯团长来中国多长时间了,有收获没有?然后,以深邃的目光看着贡萨雷斯说:“中国对青年工作非常重视,你们要好好学习中国同志这方面的宝贵经验。毛泽东主席对青年有一段非常精辟而生动的讲话,说青年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说到这里,他转过脸微笑地问我:“你知道毛主席的这段话的全文是怎么说的吗?”我说:“知道。那是1957年毛主席在访问苏联对中国留学生的一段精彩讲话。毛主席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格瓦拉听完后紧紧地握了握我的手说:“谢谢你的帮助!”然后转过脸来用寄予重托的犀利目光对贡萨雷斯说:“希望你好好记住毛主席的这段话,努力把青年工作做好啊!”贡萨雷斯连连点头称是,说回国以后一定好好安排学习和贯彻。

格瓦拉这次访华的另一个重要议题是商谈中古经贸合作。中方委派李先念副总理作为代表。谈判进行得非常顺利,双方商定:在1961年至1965年间,中方向古巴提供6000万美元贷款,援建一些工业项目,并在1961年度购买古巴100万吨糖、5000吨镍和铜等矿产品。格瓦拉对中国提供的援助十分感激。周恩来总理说:“我们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你们有困难,我们应该帮助。不然,就不是革命国家了。”

格瓦拉的中国之行取得了巨大成功。回国以后,他做了许多报告介绍中国情况,号召民众学习中国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格瓦拉在古巴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古巴人民钦佩中国,渴望了解中国,每天到新华社哈瓦那分社索取新华社电讯稿的人排成了长队。

“我们应该像切?格瓦拉”

古巴革命胜利后,格瓦拉依然阅读了许多毛泽东的著作。在他看来,革命尚未成功,拉美大多数国家,包括他的祖国阿根廷,仍然被独裁者或者反动权贵集团所统治。所以,他经常引用毛泽东的一句名言“不到长城非好汉”来激励自己的革命斗志。尽管肩负繁重的经济领导工作和频繁的外交出访任务,但丝毫没有让格瓦拉忘记他作为一名解放全拉美的国际主义者的理想。所以,当古巴的经济建设开始进入正常的运行轨道以后,他血脉中的拉丁美洲血液开始沸腾。他耳边常常听到受苦受难的人民的呼唤,他不能沉湎于“功成名就”,他要继续为拉美的解放事业作出贡献。

1967年1月,我陪同时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的吴学谦赴哈瓦那出席亚非拉三洲人民团结会议。念及格瓦拉在1965年3月结束了他为期3个月访问包括中国在内的亚非一系列国家后便销声匿迹,出席三洲会议的许多代表都十分关心格瓦拉的行踪。古巴政府了解到大家的心愿,卡斯特罗在三洲会议上发表的闭幕词中专门讲到了格瓦拉“告别古巴”的情景。

他说:“格瓦拉从参加我们行列的第一天起就时常明确地表示,当古巴斗争完成之日,他就将去另外的地方履行革命任务。我们也常向他许诺,任何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任何情况都不会使我们要求他留在我们国家内或者阻止他实现那种愿望的要求,而且我们完全忠诚地信守对格瓦拉同志的诺言。”此言刚完,全场报以长时间雷鸣般的掌声。接着,全场突然响起了一阵熟悉而合着节拍的欢呼声:“我们可以像他,我们应该像他。像谁?像谁?切?格瓦拉!”这时,群情激奋,全场淹没在一片热烈的气氛之中。

此情此景,令我们这些与会各国代表感动不已。紧接着,古共中央的一位领导人宣读格瓦拉自玻利维亚丛林写给三洲会议的《致世界人民的信》。格瓦拉在信中说:“要发扬真正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人类在无产阶级旗帜下进行的斗争是最神圣的斗争。对一个美洲人、亚洲人,一个非洲人,或一个欧洲人来说,在越南、委内瑞拉、危地马拉、老挝、几内亚、哥伦比亚或玻利维亚等现代武装斗争的舞台上献出生命,同样都是光荣而伟大的……”信刚念完,会场上又一次响起“切”“切”“切”的热烈欢呼声。

会后,我同古巴的陪同官员说了我对格瓦拉崇高品质的感受。这位官员告诉我,1965年10月3日,在宣告成立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大会上,卡斯特罗正式宣布:切已告别古巴!格瓦拉请求辞去他在古巴党内外的一切职务、军衔和古巴公民的国籍。他愿意为拉丁美洲任何一个国家的解放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而决不考虑个人付出任何代价。他在给卡斯特罗的告别信中表示,他对单一的苏联模式感到不解和失望,对社会主义的前途感到忧虑。因为他发现不少革命者都是在豪华的汽车里、在漂亮的女秘书的怀抱里丧失了往日的锐气。所以,为保持革命者的理想和完美形象,他只能选择战斗,选择一个凤凰涅??式的壮美结局。

1965年6月,格瓦拉率领一支有125人的古巴游击小分队,开赴非洲的刚果金沙萨地区,想在非洲的心脏地带建立一个“新古巴”。然而,斗争屡遭挫折。格瓦拉便决定在玻利维亚圣克鲁斯省的尼阿卡瓦苏峡谷建立游击据点。1967年3月,开始军事行动。1967年8月,由于叛徒的告密,游击队的秘密仓库被捣毁,城市中的联络网也遭到破坏。8月31日,遭到政府军的袭击,游击队全军覆没。10月8日,当格瓦拉滑下峡谷准备突围时不幸被铺。次日,玻利维亚武装部队司令和美国中央情报局人员乘直升飞机赶到现场进行审讯。格瓦拉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拒不回答任何问题,镇静地说:“我就是切?格瓦拉。你们把枪口对准我吧!革命是永垂不朽的!”格瓦拉英勇牺牲,年仅39岁。正如格瓦拉的女儿所说:“我父亲是去完成西蒙?玻利瓦尔(领导拉美获得独立的民族英雄)未竟的事业。”无论今天或者将来,只要世界上还存在着压迫、剥削与不公正,熟知或钦敬格瓦拉的人民还会发出同一种声音:切还活着!他的英名将流芳百世!

“他就是当代的救世主”

1995年11月22日,我在玻利维亚的大使官邸收听到一条惊人的消息:当年曾参与追剿格瓦拉的玻利维亚退役将军巴尔卡斯透露了格瓦拉遗骨下葬的秘密地点。广播说,慑于格瓦拉在全世界激进青年和左翼游击队中的巨大威望和影响,为避免他的墓地日后成为他的崇拜者朝拜的圣地,当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和玻军方决定将格瓦拉等人的尸体秘密地埋葬在玻东部圣克鲁斯省巴列格朗德市小型机场的跑道下面。

不久后,玻利维亚《现状报》发表了一篇当年曾在格瓦拉战斗的游击区采访的报道,还附有一张在现场拍摄的格瓦拉的遗体照片。有评论认为,那张照片同1500年在意大利画的耶稣像惊人相像,这真是人世间难以想象的巧合。显然,那是因为人们把格瓦拉同救世主耶稣相比拟,因而得出了那样的印象。

到格瓦拉饮弹的实地,去体验壮士昔日的战斗历程,无疑是对英雄最好的怀念。1996年初,我从圣克鲁斯出发,经过3个多小时的艰难旅程,到了这个与格瓦拉英名紧密相连的巴列格朗德市。市长卡勃雷拉热情地接待了我。我告诉他,我曾在中国接待过格瓦拉,中国人民对格瓦拉怀有崇高的敬意,而格瓦拉对中国也怀有深切的感情。我告诉他古巴驻玻利维亚大使曾和我讲过一段格瓦拉与中国有关的往事。那时,这位大使是古巴共青团中央的领导干部。她说,格瓦拉在一次光着膀子和他们一起参加砍甘蔗的义务劳动时,对古巴共青团的领导人说:“同群众共甘苦,参加集体劳动,这是我在中国受到的启发。对于肩负领导重任的同志来说,这也是与官僚主义决裂的最好办法。”卡勃雷拉市长听完后笑着对我说:“中国大使对格瓦拉的特殊感情完全可以理解。我们这里的普通老百姓就说,虽然切活着的时候我们对他知之甚少。但是,他死后我们才明白,他是一个仿效耶稣拯救穷人的好人,他就是当代的救世主。”

1995年11月底,在玻利维亚政府的支持下,玻利维亚、阿根廷和古巴联合组成的专家组,着手调查和寻找掩埋格瓦拉的地方。1997年7月1日,掩埋格瓦拉和另外几名游击队员的地方被找到。7月12日,古巴政府派专机接回格瓦拉等人的遗骸。1997年10月9日,即格瓦拉遇害30周年,古巴政府为格瓦拉举行了最为隆重的悼念活动和国葬规格的安葬仪式,地点就选在他生前战斗过的圣克拉拉市。圣市数十万群众涌向灵车经过的路旁并在路中撒满鲜花,场面十分感人。卡斯特罗在葬礼上发表讲话,赞扬格瓦拉对古巴革命的杰出贡献,称赞他是革命者和共产党人的楷模。

如今,在格瓦拉被害的玻利维亚伊格拉村竖起了“圣人切”的雕像,村中的一条大街被命名为“十月八日大街”,以纪念格瓦拉殉难的日子。成千上万慕名而来的“朝圣者”不远万里来到这个偏远的山村,他们沿着格瓦拉和他的战友战斗过的路线,参观和凭吊他们居住过的岩洞、营地,并献上鲜花。1997年10月9日,来自拉美各国的6000多位艺术家、作家、大学生,聚集到巴列格朗德市举行了“纪念切?格瓦拉世界大会”。阿根廷专门拍摄了纪念格瓦拉的故事片,并在国会大厦举行诗歌朗诵会。2003年,在古巴,有4万多人在格瓦拉广场举行集会,纪念格瓦拉诞辰75周年。古巴第4号领导人巴拉格尔发表了热情的讲话。

是啊,格瓦拉为了崇高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为了帮助穷苦人打碎压迫锁链而选择浪迹天涯进行革命的英雄气概,他那放弃至高权利和温馨家庭而义无反顾地回到热带丛林去做一名普通游击战士的高尚行为,使他成为超越时空并被世人广泛传颂和敬仰的英雄。正如玻利维亚著名作家奥普佩萨描述的那样,他是一个“点燃朝霞的人”。

推荐第9篇:妈妈格桑拉

《妈妈格桑拉》教学设计

中州实验学校 郑淑春

教学内容:歌曲《妈妈格桑拉》 教材分析: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悠扬民歌”中的一首藏族风格特点的创作儿童歌曲。歌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唱出了对妈妈的爱。歌曲前半部分节奏宽松,承载着质朴而抒情的旋律,叙述着浓浓的母子情深。歌曲的第二部分是从赞颂妈妈的爱转为歌唱性的呼唤音调,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依恋之情。

教学目标:1 能用饱满深情的声音演唱藏族歌曲《妈妈格桑拉》,表达自己祝福妈妈幸福之情。

2 引导学生感受藏族民歌的魅力与特点。 教学重点:

用饱满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对妈妈的爱与祝福之情。 教学难点:

和谐、统一的唱好歌曲的二声部。

教学准备:课件

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 导入环节:

1师:今天的音乐之旅,我们将前往一片神奇的土地,去感受人间最为真挚的情意,是什么地方呢?答案就在接下来的“歌名猜猜猜”比拼中,看哪位同学表现最为出彩,为小组赢得点赞。

1 2播放歌曲,猜歌名。

《天路》

《我的家在日喀则》 3设问:这两首歌曲有什么共同之处?

藏族风格的歌曲 4师:让我们携手走进西藏,感受藏族民歌的悠扬之美吧! 二 了解学习目标:

师:哪位勇敢的同学来宣读今天音乐之旅的目标与方向呢?(为其代表的小组进行点赞。) 三 初次聆听歌曲:

师:听!不远处悠扬的乐曲声飘然而至,让我们侧耳倾听,用心感受吧!

1播放课件,聆听歌曲《妈妈格桑拉》; 2 “我来谈感受”,初次聆听后回答四个设问: a歌曲分几个部分?

两个部分

b歌曲的拍号、速度与情绪是怎样的? 四二拍

稍慢 深情地 c歌曲是表现妈妈的幸福?还是表达儿女祝愿妈妈幸福?

歌曲表达儿女祝愿妈妈幸福之情

d知道 “妈妈格桑拉”这句藏语是什么意思吗?

“格桑”藏语指幸福;“拉”是藏族人民使用敬语的体现,表示对妈妈的尊敬,即祝妈妈幸福的意思。

四 有节奏读歌词:

1师:这首歌曲不仅旋律优美,歌词也深情感人。请大家随着琴声,带着对妈妈的爱,高位置、有感情,有节奏的读歌词。 2二声部处读第一声部。

2 3再次读时,与老师配合,注意倾听老师的第二声部。 五 学唱歌曲

1学唱第一部分—齐唱部分:

(1)学生根据自己的程度与能力,或慢速视唱简谱,或用“lu” 模唱旋律;

(2)识读谱并右手击拍,跟琴听唱法学唱第一乐段。

(3)引导学生发现歌曲旋律带有藏族民歌风格,并尝试用轻声加气息支持来演唱。

2 学唱合唱部分的第二声部。

方法与要求同齐唱部分相同 3 学唱合唱部分的第一声部。 4 合唱部分的和谐、统一。 5 通唱全曲。 六 歌曲的艺术升华

1 歌曲前半部分节奏宽松,承载着质朴而抒情的旋律,叙述着浓浓的母子情深,用叙事的语气,稍弱的力度演唱。

2 歌曲的第二部分是从赞颂妈妈的爱转为歌唱性的呼唤音调,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依恋之情,用抒情的,较强的力度演唱。 七 小组赛一赛:看谁最出彩!

老师推荐表演形式:领唱、齐唱、合唱、朗诵、舞蹈、情景剧等。 八 结束语:

今天的西藏之行,让我们共同体会到“深厚母爱、终生难忘”, “悠扬民歌、永驻童心”。让我们共同祝愿天下妈妈永远幸福,安康

3 长寿!祝愿祖**亲繁荣昌盛!

推荐第10篇:信念《马克思、列宁 、白求恩、斯诺、卢森堡、格瓦拉1》观后感(优秀)

仰望星空

信念是一个又一个姓名

他们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胜利

他们在一起

就是我们的全部光明

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

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

信念

是坚定 坚信 坚持 坚守

用信念凝聚力量

这是信念《马克思、列宁、白求恩、斯诺、卢森堡、格瓦拉1》中的开场白,在这个开场白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他们的伟大精神和崇高的信仰,让我真正明白他们是不可比例的伟人。

在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马克思一生的众多的著作,列宁的坚信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宣言》和《资本论》等等。在马克思是千年思想家,他的思想影响了我们人历史的变革,他的无产阶级改变了整个世纪,他说的有一句是“越读书就觉得越感觉知识的贫乏”这真的值得我们每一个大学生和每一个现代人深思呀!他精通了各种各种领域的学说,他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怕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从这样一个伟人嘴里说出我们不得不感觉我们太渺小。他说我们一生只有奋斗才有民族的希望才有光明的存在。他的坚持他的不屑努力才让他有了这么多的成果,他的《共产主义宣言》代表了他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欧州一切反动派都行动起来了,但是他从不害怕从不屈服,而是踊跃前进,他说“现在就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工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如果人仅仅为自己劳动那么他不成为真正完善和真正伟大的人。他一生并不是在解释世界而是在改变世界。俄国列宁和中国毛泽东为代表的把马克思理论推向一顶峰,他一生中没有觉得他自己是伟大的是完美的,他选择了为人民而服务的人类,他在有生之年就知道他将改变世界,推动世界的经济发展,然而在

今天我们看到他真正的改变了我们中国的命令推动了中国的前进,让中国进入了又一个历史时代的高峰。

我们再来看列宁,列宁的至理名言“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他一生都学习,当他17岁时他的哥哥因刺杀沙皇而被处死时他就决定了他要走这条路,在他入狱以后他的思想还是没有改变,还是推翻沙皇的统治。他一生坚信改变苦命改变人们的历史。他把俄国革命推向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土地属于谁,银行和工厂属于谁,是属于俄国工人呢?还是 属于俄国和外国的资产阶级。他一生节约,他从不乱花费国家的一分钱,1717列宁分析了新的情况,获得胜利开辟了一条历史的大路,1918年俄国正是成为苏俄。从此以后他过着简朴的生活,一心只想让国家富起来,他的心思是如此的明了。他只为一个目标而努力,就一门心思的努力。他被女杀手(范妮.卡普兰)开三枪,他顽强的生命没有就此了结,再后来的时间里面他虽然中疯,但从影片上看的出来,还是理治,他虽然渐渐的失去了健康,但是他是把自己的国家放在了第一位,他中疯三次最后去世了。他把他的一生献给了祖国,他一生的使命就是完成无产阶级共产主义社会。他是一个历史性的伟人,是世人所推崇的伟大伟人。是我们现代社会所要敬仰和学习的一大历史性伟人。

第11篇:妈妈格桑拉教案

《妈妈格桑拉》

课型:唱歌课 教材分析:

歌曲《妈妈格桑拉》是一首藏族风格特点的创作儿童歌曲。歌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唱出了对妈妈的爱。歌曲前部分节奏宽松承载着质朴而抒情的旋律,叙述着浓浓的母子深情。歌曲的第二部分是从赞颂妈妈的爱转为歌唱性的呼唤音调,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依恋之情。 教学目标:

1、用柔和、亲昵的歌声,真挚的演唱歌曲。

2、启发学生懂得珍惜父母的爱,有孝顺父母和感恩的意识与情感。教学重点:

用柔和亲昵的歌声、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表达对妈妈的爱。

教学难点:

用轮唱的形式演唱歌曲的第二部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新课教学:

(一)歌名介绍:(喜欢这个表演吗?)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歌吗?它带给你 什么样的感受呢?是活泼欢快的,还是优美深情的?(深情 优美 )这

里是学生第一次感受歌曲,说说初步感知的情绪可能比较好。考虑到三年级太小,不怎么会说,也可以让他们选择。这是一首藏族歌曲《妈妈格桑拉》,看到这个歌名你们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想问老师吗?

( 西藏文化:在藏语中,“格桑”是幸福的意思,《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曲把妈妈比作格桑花,象征着母亲朴实无华、勤劳善良的性格,以及不畏艰难困苦的顽强精神,也表示对母亲的敬意。)有一个“拉”的意思不明白: 你们知道“妈妈格桑拉”是什么意思吗?“格桑拉”是一句藏语

“格桑”表示幸福,西藏的格桑花,被藏族乡亲视为象征着爱与吉祥的圣洁之花,是西藏首府拉萨的市花。 “拉” 表示对人的尊敬, “妈妈格桑拉”就是祝妈妈幸福。 展示图片 格桑花 师:格桑花是不是非常美丽?就像我们妈妈一样的 学生:美丽!!( 二)朗读歌词:

师:让我们一起看看歌曲的歌词,一起有感情的读一读,声音要甜甜美美的。 爬到你的肩上,能说悄悄话 依在你的怀里,就到了家 牵着你的手,风雨不害怕 听着你的歌,梦里开鲜花

妈妈格桑拉,妈妈格桑拉 我在您的眼里,永远长不大 妈妈格桑拉,妈妈格桑拉 您在我的心里,永远是童话

(三)学唱旋律: 翻开书本

让我们一起唱唱这首歌的旋律吧,有机会把这首歌唱给我们的妈妈听。 第一步:师唱第一遍旋律,学生跟唱。 第二步:疑问解答。小朋友们,唱完第一遍旋律,书本上有什么音乐符号是你们所不认识的? 反复记号:才开始老师唱的时候唱了几遍,这个记号也就是反复记号。 连音记号:唱完第一个音就不要唱了,音拍不能少,是这个音的延续。 师:那老师今天还带了两个朋友跟大家见面,一个是老朋友“dada”,另一个是小箭头老师,一根长长的竖线我们叫小节线,小节线前面由小箭头老师组成了两个钩钩,两个钩钩代表两拍,我们划两拍。大家跟着下面的小箭头老师一起划一划。

评价:大家的小手划的真漂亮,很整齐。 第三步:让我们带着小箭头老师,小手划起来,一边打节奏,一边跟老师再唱一遍旋律。老师可先示范唱一句。 第四步:(现在我要检验了,看看咱们学的怎么样,)下面,老师来检验一下,看看大家学得怎么样了。老师不带唱,小朋友们用“lu\"随着电子琴的声音把旋律唱一遍。

(四)突破难点:

(准确)大家唱的非常深情动听,细心的小朋友会发现在我们歌曲中啊有些乐句是相同的,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找一找,看看这下面的几条旋律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不准确) 我发现有些小朋友在检验的过程中就出现一些小问题了,旋律没有把握准确,歌曲中有些乐句相同,也有些乐句不同,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找一找,看看下面的几条旋律哪些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播放课件 及时点评

(五)填入歌词。

师:接下来,让我们做一对默契小搭档,我唱旋律,你们把歌词装进去,一起试一试。 师:小朋友们唱的真棒,那格桑花仙子也来凑热闹了,她也想来唱一唱,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份浓浓的深情。 播放课件《妈妈格桑拉》

这个版本有点不同,请同学们仔细聆听,不要跟唱。

(六)激情表演: 花仙子唱的真棒,让我们也一起唱唱吧。小朋友们轻轻地站起来,想象妈妈就在我们的面前,跟着老师一起把这首歌表演给我们的妈妈看。 不对的地方老师可以再指点,再齐唱巩固。 课后反思:

第12篇:拉格朗日对偶

2 拉格朗日对偶(Lagrange duality)

先抛开上面的二次规划问题,先来看看存在等式约束的极值问题求法,比如下面的最优化问题:

目标函数是f(w),下面是等式约束。通常解法是引入拉格朗日算子,这里使用来表示算子,得到拉格朗日公式为

L是等式约束的个数。

然后分别对w和求偏导,使得偏导数等于0,然后解出w和。至于为什么引入拉格朗日算子可以求出极值,原因是f(w)的dw变化方向受其他不等式的约束,dw的变化方向与f(w)的梯度垂直时才能获得极值,而且在极值处,f(w)的梯度与其他等式梯度的线性组合平行,因此他们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参考《最优化与KKT条件》) 然后我们探讨有不等式约束的极值问题求法,问题如下:

我们定义一般化的拉格朗日公式

这里的和都是拉格朗日算子。如果按这个公式求解,会出现问题,因为我们求解的是最小值,而这里的

已经不是0了,我们可以将调整成很大的正值,来使最后的函数结果是负无穷。因此我们需要排除这种情况,我们定义下面的函数:

这里的P代表primal。假设使得之处在于

或者,那么我们总是可以调整和来

为f(w)。这个函数的精妙有最大值为正无穷。而只有g和h满足约束时,,而且求极大值。

因此我们可以写作

这样我们原来要求的min f(w)可以转换成求

了。

我们使用来表示

。如果直接求解,首先面对的是两个参数,而也是不等式约束,然后再在w上求最小值。这个过程不容易做,那么怎么办呢?

我们先考虑另外一个问题 D的意思是对偶,作是固定值。之后在

将问题转化为先求拉格朗日关于w的最小值,将和看求最大值的话:

这个问题是原问题的对偶问题,相对于原问题只是更换了min和max的顺序,而一般更换顺序的结果是Max Min(X)

下面解释在什么条件下两者会等价。假设f和g都是凸函数,h是仿射的(affine,

)。并且存在w使得对于所有的i,。在这种假设下,一定存在

使得

是原问题的解,

是对偶问题的解。还有另外,满足库恩-塔克条件(Karush-Kuhn-Tucker, KKT condition),该条件如下:

所以如果

满足了库恩-塔克条件,那么他们就是原问题和对偶问题的解。让我们再次审视公式(5),这个条件称作是KKT dual complementarity条件。这个条件隐含了如果,那么

。也就是说,

时,w处于可行域的边界上,这时的)点都是不起作用的约束,其才是起作用的约束。而其他位于可行域内部(。这个KKT双重补足条件会用来解释支持向量和SMO的收敛测试。

这部分内容思路比较凌乱,还需要先研究下《非线性规划》中的约束极值问题,再回头看看。KKT的总体思想是将极值会在可行域边界上取得,也就是不等式为0或等式约束里取得,而最优下降方向一般是这些等式的线性组合,其中每个元素要么是不等式为0的约束,要么是等式约束。对于在可行域边界内的点,对最优解不起作用,因此前面的系数为0。

最优间隔分类器(optimal margin claifier)

重新回到SVM的优化问题:

我们将约束条件改写为:

从KKT条件得知只有函数间隔是1(离超平面最近的点)的线性约束式前面的系数,也就是说这些约束式

,对于其他的不在线上的点(

),极值不会在他们所在的范围内取得,因此前面的系数本。

看下面的图:

.注意每一个约束式实际就是一个训练样

实线是最大间隔超平面,假设×号的是正例,圆圈的是负例。在虚线上的点就是函数间隔是1的点,那么他们前面的系数造拉格朗日函数如下:

,其他点都是

。这三个点称作支持向量。构

注意到这里只有没有是因为原问题中没有等式约束,只有不等式约束。

下面我们按照对偶问题的求解步骤来一步步进行,

首先求解

的最小值,对于固定的,

的最小值只与w和b有关。对w和b分别求偏导数。

并得到

将上式带回到拉格朗日函数中得到,此时得到的是该函数的最小值(目标函数是凸函数)

代入后,化简过程如下:

最后得到

由于最后一项是0,因此简化为

这里我们将向量内积

表示为

此时的拉格朗日函数只包含了变量。然而我们求出了才能得到w和b。

接着是极大化的过程,

前面提到过对偶问题和原问题满足的几个条件,首先由于目标函数和线性约束都是凸函数,而且这里不存在等式约束h。存在w使得对于所有的i,使得是原问题的解,

是对偶问题的解。在这里,求就是求

。因此,一定存在了。

如果求出了,根据即可求出w(也是,原问题的解)。然后

即可求出b。即离超平面最近的正的函数间隔要等于离超平面最近的负的函数间隔。

关于上面的对偶问题如何求解,将留给下一篇中的SMO算法来阐明。

这里考虑另外一个问题,由于前面求解中得到

我们通篇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根据求解得到的,我们代入前式得到

也就是说,以前新来的要分类的样本首先根据w和b做一次线性运算,然后看求的结果是大于0还是小于0,来判断正例还是负例。现在有了,我们不需要求出w,只需将新来的样本和训练数据中的所有样本做内积和即可。那有人会说,与前面所有的样本都做运算是不是太耗时了?其实不然,我们从KKT条件中得到,只有支持向量的

,其他情况。因此,我们只需求新来的样本和支持向量的内积,然后运算即可。这种写法为下面要提到的核函数(kernel)做了很好的铺垫。这是上篇,先写这么多了。

第13篇:妈妈格桑拉说课稿)

献给妈妈的歌——《妈妈格桑拉》

说课稿

教材分析:

父母的爱是人世间最诚挚的情感,同样也是学生最易理解的情感。西师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科书在第五单元安排了《献给爸爸妈妈的歌》这一内容,其中包括献给爸爸的歌曲与献给妈妈的歌曲。这一节课我选择的执教内容是:献给妈妈的歌曲——《妈妈格桑拉》 《妈妈格桑拉》是一首亲切真挚的人性美颂歌,它表现了藏族孩子对妈妈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妈妈深深的感激。 设计思路:

音乐是声音的世界,离开了唱就不能说是完整的音乐教育了。故本堂课以学唱歌曲《妈妈格桑拉》为主要内容。在方式方法上,通过看(看亲子图片)→感(对母爱进行评价)→听(听歌曲)→唱(唱歌曲)→演(表演演唱))五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参与感受、表现、体验音乐,使学生充分感受歌曲的思想情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妈妈格桑拉》,启发学生怀着对母亲的赞赏之情,用亲切的情绪,饱满而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从中感受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深情,得到爱的教育。

2、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从中获得快乐。

音乐是一种情感教育。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思想的感受和理解,使其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的情操的熏陶。例如通过本堂课学习,主旨在于让学生关心父母,知道父母抚育自己长大很不容易。 教学重点:

课堂设计主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歌曲的思想感情,能用深情、柔美的歌声表现对妈妈情,情感体验贯穿始终。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学生听《世上只有妈妈好》排队进教室,课前渲染母爱的氛围。

2、欣赏亲情图片《深深的母子情》导入新课,让学生体验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激发学生兴趣,,使音乐课堂沉浸在浓烈的情感之中。

3、欣赏《妈妈格桑拉》的音乐视频,通过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的优美与深情及歌曲中渗透的浓浓的母爱,,为接下来的歌曲学唱作了情感上的铺垫。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用听唱法和视唱法进行歌谱教学。

5、师生合作,用一段舞蹈表现与妈妈的情,激发学生对亲人的挚爱,培育美好的人性。

6、歌曲处理:一要唱慢些,二要注意旋律的强弱。歌曲的前部分是叙事,唱弱一些,后部分是抒情,可以唱强些,这样就能更好地唱出我们心中对妈妈无尽的爱。 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较好地把握歌曲的演唱情绪。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歌曲的演唱情绪,我从组织教学到导入新课再到新课教学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浓烈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感受到深深的母爱,从而也为歌曲演唱情绪的把握作了良好的铺垫。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听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进教室。

2、欣赏课件:《深深的母子情》

师生交流,说说母爱。

二、感受与学唱歌曲《妈妈格桑拉》

(一)感受歌曲

1、欣赏视频,感受歌曲的优美与深情

2、听录音范唱,体会歌曲中深深的母爱,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师带学生用“la”音哼唱。

(二)学唱歌曲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歌词

2、用视唱法、听唱法学唱歌曲

3、歌曲接龙,检查学唱情况

(三)、表现歌曲

1、学生齐唱,用歌声唱出对妈妈的爱。

2、师生合作,用舞蹈跳出与妈妈的情。

三、教学小结

第14篇:古拉格群岛读后感

古拉格群岛读后感

(一)

胡宇通

第一次听说索尔仁尼琴这个名字是在电影《云图》中,审判者对着周迅饰演的星美审讯时说“索尔仁尼琴及其所有著作已被国家统一部所禁止”,一本书居然会在科幻的“未来世界”被“禁”,这不禁让我对它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但当我在图书馆见到这本书时,我真的被它的容量所吓到了,恐怕四个一的书目中,它在厚度上绝对是首屈一指——整整2000多页,分上中下三册,放在寝室里足足占了半个书架,这部巨著的内容主要是有关前苏联的劳改营制度 ,作者是劳改营制度的亲历者,也调查走访了大量的人物,他在书的开头写道“此书中既无臆造的人物,又无虚构的事件。人与地,都称其真姓实名。如果用的是姓名缩写,则系出于私人性质的考虑。如果什么名称也没有用,那只是因为人的记忆力没有把姓名保留下来——而所写的事实都是千真万确的。”2000多页的书中,列举了很多事件,大量来自于零星的,无从考证的口述和传闻,不仅如此,他还引用了很多官方的数据和说法(例如《从监狱到教育机构》并与马克思的思想(例如《哥达纲领批判》)相对比,反映了劳改营制度对马克思原理的歪曲和不切实际的政策在执行中所导致的各种问题,让人不寒而栗,却又不得不信服。书中的内容涉及了劳改营的方方面面:有关劳改营制度的起源和审讯的办法,沙皇俄国的劳改营制度和农奴制与苏联时期的对比,成千上万的冤假错案与冤狱的产生和被滥用的刑法,还有斯大林死后的制度出现的松动。

索尔仁尼琴是个异议分子,说这本书是孤笔,因为很少有这样记录劳改营的书,且书中的内容大多是没有史料记载的孤证。但这样的书难免带有很大的感情色彩,《古拉格群岛》不是小说,但也不是传记,可以说是介于小说和传记之间,他对劳改制度并不是控诉和咒骂,若只是这样,恐怕诺贝尔文学奖也轮不到他,这本书中犀利的讽刺和对制度透彻的剖析才是它最大的意义所在。前苏联从建国到作者出书的1973年有过的各种各样的“运动”擢发难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难道这样的历史只存在于社会主义国家么?美国不是也曾经有“麦卡锡主义”吗?统治者出于各种各样的需要搞出这样或那样运动,或许为了巩固统治,或许为了铲除异己,或许为了自己的失误找替罪羊。这本书的对制度剖析之透彻足以改变一个人看待事物的态度,也足让使它在历史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索尔仁尼琴在书中所言,我绝不会全信,因为他笔下的苏联,只有无尽的黑暗与冤狱和没有人性的劳改营,简直可以算是《1984》的现实翻版,但事实上苏联是当时唯一一个能和美国抗衡的强国,敢问这样一个强国难道是建立在他笔下那样的社会上的吗?显然是不现实的,没有人敢说自己是完美无缺的,一个国家的制度更不可能十全十美,在国家中有各种各样的阶层,轻轻动一下,就可能牵扯到无数人的利益。国家更不可能控制所有人的言行,自然不能避免异议分子的出现,但是一个成熟的国家应该有对待异议分子宽容和开明的态度,而不是搞刑讯,“逼供信”,秘密警察和无比严格的审查制度。索尔仁尼琴本人年轻时因为在信中批评了斯大林而被“五十八条”(苏联刑法有关政治犯的条目),1973年又因此书而被逐出苏联,的确,他受到了极为不公正的待遇,也许这也是导致他将苏联的制度写的如此黑暗的原因。当然,如果只是其批判斯大林的勇气,他必然无法获得世人如此的推崇,在他的书中也不乏对西方民主的虚伪和反思导致苏联制度产生并得以存在的“人”的原因。但他的祖国容不下他犀利的批评,同样被他所批评的美国则给了他“荣誉公民”称号。

而反观现实,今天的我们应该增强对自己国家制度的自信,加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自信绝不是狂妄到无视批评,但绝不会对批评者无端迫害。批评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社会没有敢于站出来批评的人,每个人都是“沉默的大多数”。一个开放宽容的和谐社会,绝不会畏惧任何人的批评,无论是出于善意还是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

《古拉格群岛》(Архипелаг Гулаг)是由苏联作家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写的一部反映苏联奴隶劳动和集中营故事的书。实际上前苏联并没有古拉格群岛这个地理名称,它是索尔仁尼琴的一种比喻说法,索尔仁尼琴把整个苏联比作海洋,在这个海洋上处处皆是监狱和集中营的岛屿,他把这些岛屿称为古拉格群岛。

古拉格群岛读后感

(二)

一句真话的分量重于世界

崔海荣

谎言充斥的世界,一句真话的分量比世界还重。

上学的时候,提起俄国作家,我们熟悉的往往有:高尔基、列夫托尔斯泰、奥斯特洛夫斯基等,而我们所熟知的俄国文学作品一般也就是《海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战争与和平》如此等等。今天当我说到索尔仁尼琴,说到他的作品《古拉格群岛》,恐怕知道的人不多。而当我读完《古拉格群岛》这部史诗般的巨著时,留给我的震撼,让我锥心不已,正如书中囚徒们在诗里所写的:在古拉格,只有死人笑得出来,因为他们终于解脱了。

这本巨著,索尔仁尼琴以他自己的亲身经历,搜索了大量的纪实材料,为我们再现了一段惨无人道的苏联历史。

对专制暴君的歌功颂德,在历史被还原的时候,总会显现出无比的丑陋。一个工厂开会,当有人提到“斯大林”的名字时,全场起立鼓掌,然后是长时间的热烈鼓掌,再鼓掌。没有人敢首先停下来,哪怕鼓掌到有人晕倒被抬走,现场还在继续。后来直到一位厂领导,因为鼓掌鼓到胳膊受不了了,才号召大家停止鼓掌坐下。可第二天,这个厂领导就被以其他罪名,逮捕入狱,而检察官对他的最后告诫却是:永远不要第一个停止鼓掌。

书中让我深有感触的,还有人物角色的多重性。在不断的政治运动中,今天的飞扬跋扈者,明天就极有可能被他人踩在脚下,这样的讽刺屡见不鲜。书中还常常拿苏联执政者信誓旦旦的承诺与血泪斑斑的现实对比,拿被认为满是镇压与死亡的沙俄时代与加倍残酷的现实对比,这样的对比所引发的反差,充满了讽刺和控诉。这种控诉与反思,将读者带入到那段血雨腥风、令人发指的历史。让人感受到索尔仁尼琴对那段历史深深的痛恨,感受到悲剧发生时,作者的仰天长叹。

在古拉格,婴幼儿死亡率极高,就是勉强活下来的孩子,处境也许还不如早早夭折的。孩子们睡在地上,午饭只有水和土豆。没有碗和盘子,140人只有一个杯子,只有一盏煤油灯,但是里面没有煤油。在一个章节里,一个保育员讲述她刚到古拉格时的惊诧发现,在那里四岁的孩子只会说一些互不相连的单词。他们一般只能用模仿和哼哼来表达自己。她给孩子们画个房子,孩子们的回答是:营房区。在房子旁边画一只猫,竟然没有孩子认得。画一圈农村传统的篱笆。得到的回答又是:囚犯区。

古拉格极端残酷的现实,让囚犯之间充满了血腥的绞杀:两个试图逃跑的刑事犯,一般会带上一个不谙内情的轻刑犯,他们管这个轻刑犯叫口粮。如果吃完了这个人,还没有逃出人迹罕至的荒野,两个心怀鬼胎的朋友,就会一宿一宿地睁着双眼,等待着对方先于自己睡下,以便下手。

我们说,能够产生这样惨剧的社会,一定是一个邪恶的存在。能够产生这样人道灾难的制度,一定是一个非人的制度。在古拉格的围墙之内,一切的邪恶都在坦然地毫无羞耻地呈现着。铸起它的每块砖石都在拷问人类灵魂里那最基本的善恶,最起码的是非。

索尔仁尼琴以饱满的激情和克制的理性向我们揭示了一幕幕阳光下的黑暗,引人思考,不单单只是为了前苏联的历史。

同样的悲剧,知情者不只索尔仁尼琴。

上世纪20年代,苏联的索洛维茨岛劳改营有一个叫马尔扎夫的犯人从岛上逃走,不久,他在英国出版了一本自传式的书《在地狱岛上》。此书披露了大量虐待、侮辱劳改人员的状况,在欧洲引起了极大反响。为了消除影响,苏联领导决定派一个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作家赴岛上视察,然后用他的言论驳斥“那卑鄙的谎言”。他们相中了高尔基。

1929年6月20日,高尔基在国家保卫总局官员的陪同下,来到了索洛维茨岛。尽管当局作了精心安排,高尔基还是看出了问题。躺在长椅上休息的犯人,手捧报纸津津有味地读着,可是报纸却全是倒着拿的,他们想以此示意他在劳改营所看到的全是假的。高尔基默不作声地走到他们身边,将报纸拿正了过来,什么也没有说。

在参观儿童教养院时,一个14岁的男孩突然从迎宾队伍中走出来,对高尔基说:“你看见的都是假的。想知道真相吗?我告诉你吧。”高尔基单独听小男孩讲了整整一个半小时。男孩把所见所闻都告诉了这位令人崇敬的爷爷,高尔基出来时泪流满面。后来高尔基离开劳改营时,这个小男孩被枪毙了。

可谁也没有想到,知道真实并不等于忠于真实。回到莫斯科,高尔基就在苏联和世界各大报刊上发表文章,以“雄鹰”和“海燕”为名,宣称:“犯人们在索洛维茨岛生活得非常好,改造得也很好。无论任何人,拿这个劳改营来欺骗和恐吓人民都是毫无根据的。”

高尔基没有完全看到真相,但他在 “说谎”。他的谎言是对邪恶的默认和支持。一个知识分子在关键的时刻丧失了良知,灵魂就永远被贴上耻辱的标签。相比之下索尔仁尼琴因为《古拉格群岛》,而被剥夺国籍,驱逐出境,流往海外长达20多年。但到了今天,人们却称他是“俄罗斯的良心”!

掩卷沉思,痛彻心扉,只想用索尔仁尼琴说过的一句话作为结尾:总盯着过去,你会瞎掉一只眼睛,然而忘掉历史,你会双目失明。

东台市唐洋中学 崔海荣

第15篇:妈妈格桑拉教案

《妈妈格桑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妈妈格桑拉》,启发学生怀着对母亲的赞赏之情,用亲切的情绪、饱满而深情地声音演唱歌曲,并从中感受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深情,得到爱的教育。

音乐是一种情感教育。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思想的感受和理解,使其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的情操的熏陶。例如通过本堂课学习,主旨在于让学生关心父母,知道父母抚育自己长大很不容易。 教学重点:

通过歌曲的演唱、表演等形式表达对母亲的爱与感激,从而激发学生对亲情的珍爱。 教学难点:

通过情感的体验升华为感恩的实际行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着《世上只有妈妈好》音乐走进教室,让学生感受浓浓的母爱。

2、师生问好。2/4 × × ︳×—‖

师: 同 学们 好! ×× × ︳×× × ︳×× × ︳×—‖

生: 老师好! 老师 好 老师 您 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听着熟悉的《世上只有妈妈好的》的歌曲进教室,意在课前渲染母爱的氛围,使他们初步感受母子情。根据音乐课的特点,用拍节奏的方式进行师生问好,使学生感受到音乐课的氛围。】

二、情景引入

1、欣赏亲情图片《深深的母子情》 说一说: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亲情图片《深深的母子情》导入新课,让学生体验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音乐课堂沉浸在浓烈的情感之中。】

2、板书课题——《妈妈格桑拉》

三、学习歌曲《妈妈格桑拉》

(一)感受歌曲

1、初听歌曲《妈妈格桑拉》(欣赏音乐音乐),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的优美与深情。

2、听范唱,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带学生用“la”音轻声跟唱旋律。【设计意图:通过画面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中渗透的浓浓的母爱,为接下来的歌曲学唱作了情感上的铺垫。】

(二)学唱歌曲

1、指导学生轻声的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体验歌曲的意境。

2、师教唱曲谱,然后再弹琴逐句教唱歌曲。

3、师生进行歌曲接唱,检查学生对歌曲的掌握情况。

4、对歌曲进行情感处理。

要求:小组讨论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才能更好表达歌曲的感情?

5、师伴奏,师生一起带着爱与感激之情,亲切、深情的演唱全曲。【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

(三)表现歌曲

1、师生合作,用舞蹈律动展现。

2、学生齐唱,用歌声唱出对母亲的爱。

3、写

学生各自写下自己最想对妈妈说的话,鼓励学生把写的话读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结合文学及相关文化,目的是让学生把爱用文字表达出来。】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大家不仅学会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还为妈妈献上了自己的一份爱心,老师相信,你们的妈妈一定会非常高兴的。同学们,也许,我们的母亲没有领袖的丰功伟绩,没有明星的光彩夺目,没有科学家的博学,没有文学家的鸿篇巨著。但母爱比天高、比海深、比地宽······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让我们永远热爱自己的母亲!同时,老师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报答母亲的恩情,学会用心、用真诚去回报每一个给予你关爱的人。 生:学生手持爱心卡片,唱着歌曲《妈妈格桑拉》走出教室。

第16篇:妈妈格桑拉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用亲和,亲昵的歌声,真挚的演唱歌曲《妈妈格桑拉》

过程与方法:通过积极参与表演,熟悉歌曲旋律并自我展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懂得珍惜父母的爱,有孝顺父母和感恩的意识与情感。

学情分析:由于我校学生来自农村,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别,对于有特长的学生,我会尽量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在教学中,有些学生能通过点拨就可以学会,而有些学生则要进行反复的训练。学习乐理知识有时让学生感到枯燥,甚至个别学生会感到厌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上课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的方式进行。

教学重点:

用柔和,亲昵的歌声,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表达对妈妈的爱。

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感受和体验,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发声练习,师生问好:

音阶训练:

1234 | 5 — |54 32 | 1—||

La

二、导入:第一环节 发现美

1、播放《北京的金山上音乐》课前律动 藏族舞的三步一撩进入课堂

2、师:欢迎同学们来到音乐的殿堂,大家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组成,这些地方山美水美人美,歌更美今天同学们请坐上我们的“桂林号”列车去寻找今天的主题悠扬民歌“首先让进入到我们的第一环节 发现美

3、介绍各地区民歌

4、通过欣赏总结民歌的特点

5、通过歌曲《母亲》引入新课学习

三、新课教学:第二环节 学习美

1、歌名介绍: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歌吗?它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是活泼欢快的,还是优美深情的?(深情 优美 )这里是学生第一次感受歌曲,说说初步感知的情绪可能比较好。不怎么会说,也可以让他们选择。这是一首藏族歌曲《妈妈格桑拉》,看到这个歌名你们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想问老师吗?

( 西藏文化:在藏语中,“格桑”是幸福的意思,《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曲把妈妈比作格桑花,象征着母亲朴实无华、勤劳善良的性格,以及不畏艰难困苦的顽强精神,也表示对母亲的敬意。)有一个“拉”的意思不明白:

你们知道“妈妈格桑拉”是什么意思吗?“格桑拉”是一句藏语

“格桑”表示幸福,西藏的格桑花,被藏族乡亲视为象征着爱与吉祥的圣洁之花,是西藏首府拉萨的市花。 “拉” 表示对人的尊敬,

“妈妈格桑拉”就是祝妈妈幸福。展示图片 格桑花 师:格桑花是不是非常美丽?就像我们妈妈一样的学生:美丽!!

2、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什么?中速 深情地

3、观看课件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

两个乐段

第一乐段是叙述浓浓的母子情深

第二乐段是抒情——

心头爱妈妈的激情在起伏涌动

4、学唱歌曲

(一) 学唱旋律:

翻开书本

让我们一起唱唱这首歌的旋律吧,有机会把这首歌唱给我们的妈妈听。

第一步:师唱第一遍旋律,学生跟唱。

第二步:疑问解答。小朋友们,唱完第一遍旋律,书本上有什么音乐符号是你们所不认识的?

反复记号:才开始老师唱的时候唱了几遍,这个记号也就是反复记号。

连音记号:唱完第一个音就不要唱了,音拍不能少,是这个音的延续。

师:那老师今天还带了两个朋友跟大家见面,一个是老朋友“dada”,另一个是小箭头老师,一根长长的竖线我们叫小节线,小节线前面由小箭头老师组成了两个钩钩,两个钩钩代表两拍,我们划两拍。大家跟着下面的小箭头老师一起划一划。

评价:大家的小手划的真漂亮,很整齐。

第三步:让我们带着小箭头老师,小手划起来,一边打节奏,一边跟老师再唱一遍旋律。老师可先示范唱一句。

第四步:(现在我要检验了,看看咱们学的怎么样,)下面,老师来检验一下,看看大家学得怎么样了。老师不带唱,小朋友们用“lu\"随着电子琴的声音把旋律唱一遍。

(二) 突破难点:

(准确)大家唱的非常深情动听,细心的小朋友会发现在我们歌曲中啊有些乐句是相同的,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找一找,看看这下面的几条旋律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不准确) 我发现有些小朋友在检验的过程中就出现一些小问题了,旋律没有把握准确,歌曲中有些乐句相同,也有些乐句不同,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找一找,看看下面的几条旋律哪些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播放课件 及时点评

(三) 填入歌词。

师:接下来,让我们做一对默契小搭档,我唱旋律,你们把歌词装进去,一起试一试。

师:小朋友们唱的真棒,那格桑花仙子也来凑热闹了,她也想来唱一唱,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份浓浓的深情。

播放课件《妈妈格桑拉》

这个版本有点不同,请同学们仔细聆听,不要跟唱。

(四) 激情表演:

花仙子唱的真棒,让我们也一起唱唱吧。小朋友们轻轻地站起来,想象妈妈就在我们的面前,跟着老师一起把这首歌表演给我们的妈妈看。

不对的地方老师可以再指点,再齐唱巩固。

第三环节: 创造美

1、让学生欣赏藏族的舞蹈风格

2、归纳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

3、藏族舞的几个基本步法

4、碎步,颤膝, 一步一靠,

5、三步一撩

6、归纳藏族音乐的主要节奏类型

7、为伴奏乐器编写主要伴奏节奏

8、为音乐会的展开进行练习

9、舞蹈组 器乐组分别练习

10、我们一起来开个音乐会

11、评价

送上祝福:

我们都被妈妈的爱感动着,如果请你送给妈妈一句深情的话,你会说什么呢?(课件展示 背景音乐:妈妈格桑拉)

感谢妈妈的话很多,今天回家之后我们可以写上对妈妈祝福的小卡片送给妈妈。(同时唱上这首歌献给我们的妈妈,相信我们的妈妈会感到很幸福,很欣慰。)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藏族歌曲《妈妈格桑拉》,在同学们的歌声里重温了妈妈的爱,让我们把祝福都唱进歌里,送给天下所有的妈妈! 下课!!用总结性的话语结课好一些吧?

第17篇:切格尔村三八妇女节活动主持词

三八节活动主持词及节目串词

主持人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妇女姐妹们:

大家下午好!

在这阳春三月里,绽放的花朵,书写春天的讯息,锦簇花团,凝聚的声声祝福!春风扑面,岁月巾帼显风流!亲爱的姐妹们,在这充满春意、充满温柔、充满热情的三月里,我们迎来了第106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我国的第93个妇女节!在此向所有的妇女姐妹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祝大家节日愉快、身体健康,合家欢乐、青春永驻!

自古以来,“女性”就是人类讴歌、赞颂的主题之一。母爱的伟大、妻子的辛苦、姐妹的靓丽、女儿的活泼,这些温馨的字眼是人类心灵最深处的温暖与慰籍。世界因为有了你们才美丽。时代的洪流记载着中华巾帼勇于奉献的激情,历史的丰碑记载着中华巾帼不朽的业绩。在这里请允许我把最美好的祝愿献给在场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以及全体的妇女姐妹们!

今晚到来的领导有塔城地区国税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杨山,塔城地区国税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谭静,塔城地区国税局党组成员、总会计师努尔坚,江格斯乡切格尔村村委班子成员。 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塔城地区国税局党组成员、总会计师努尔坚致辞,有请!

感谢领导热情洋溢的讲话。

1、愿花儿开满你生活的旅途,愿阳光洒满你前进的道路,愿我今天最真诚的祝福,带给女性朋友们无尽的喜悦,愿你们每一个今天都过的幸福,愿你们每一个明天在心情都比今天更美好!下面请欣赏由塔城地区国税局的美女帅哥们带来的舞蹈《天天好心情》,表演者:王柯棨、柳青、康建新等。

2、大红灯笼翩翩飞,欢腾的风儿吹,饮一口清甜的水,唱一曲家乡的美。有甜蜜的欢笑相陪,张灯结彩美不美,前进路上有爱相随。欢乐的锣鼓敲起来,优美的舞蹈跳起来,动人的歌声唱起来。共同庆祝我们自己的节日,因为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下面请欣赏由切格尔村的美女们带来的舞蹈《张灯结彩》,表演者:李伟丽,尹春菊等。

3、下面放松一下,进入第一个游戏环节---《 你比我猜》,规则是:两人一队,一人比划一人猜,过程中不允许提到该词的任何一个字或将该词说出,否则将不计为有效成绩(一组一组的上,共10组,视参加人员而定)。

4、解放前的华北农村,贫苦佃农杨白劳早年丧妻,膝下一女名喜儿,相依度日,恶霸地主黄世仁为霸占年轻貌美的喜儿,以重租厚利强迫杨白劳于年内归还欠债,将杨白劳逼死,将喜儿逼入深山,一头青丝变白发。今天,喜儿也来到了我们的节目现场,让大家来看看新时代的喜儿是如何爆笑演绎这段故事的,下面请看由塔城地区国税局带来的情景剧《白毛女外传》,表演者:薛江、朱艳君、王鑫强、王贵卿。

5、喜欢你的歌飘在蓝天下,长调像岁月悠悠的情话,一匹黑骏马草原上潇洒,心爱的人啊你骑着黑骏马,有你在身边就是爱的神话, 幸福的感觉飘成了彩霞。下面请欣赏由切格尔村的美女们带来的哈萨克民族舞蹈《黑骏马》,表演者:李伟丽、张雪云等。

6、下面再次进入今天的第二个游戏环节---《背对背夹气球》,规则是:两人一队,背靠背夹气球,在此过程中,将球放好后,参加人不允许用手抓球,两人也不得将手拉在一起,要完全靠两人的背将球夹住,途中球不准掉,不准爆,否则为失败(共5组,视参加人员而定)。

7、星光洒满了山山水水,风雨走遍了世界的角落。今天我们在共同庆祝我们自己的节日,期待着姐妹们日后的生活更绚丽、更多彩、更美好!让我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让《今夜舞起来》!请欣赏舞蹈《今夜舞起来》,表演者:李伟丽,尹春菊等。

结束语:

阳光想渗透所有的语言,春天把美好的故事传说。今天我们有幸欢聚在这里和我们姐妹们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节日。让我再次对姐妹们道声祝福,祝你们身体健康!生活快乐!永远年轻美丽!

活动到此结束!

第18篇:英瓦格学校国防教育调研报告

沙雅县英瓦格九年一贯制学校国防

教育调研报告

沙雅县英瓦格九年一贯制学校

2015年6月9日

沙雅县英瓦格九年一贯制学校国防

教育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着眼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以国防教育法和《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为依据,大力推进国防教育向社会各界普及深入,不断增强国防观念,推动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激发学生国防意识,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对我校的国防教育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做出调研。

一、国防教育实施的目的

建校以来,我们不断回顾总结国防教育的经验,使大家充分认识,开展国防教育能使广大学生提高身心素质,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良好思想道德品质,不断增强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光荣感,从而使大家树立读书报国思想。总之,通过教育引导,要使广大教师和学生家长逐渐认识到开展学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增强开展学校国防教育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国防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1、缅怀英雄

我校为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60周年,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全校树立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我校领导组织师生为烈士扫墓纪念他们,让师生了解他们的光荣事迹,树立保护国家 爱护家园的良好氛围。

2、进一步增强双拥和国防教育的及时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做好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双拥和国防教育。双拥和国防教育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提高全面素质。它与部分文化课、专业课有着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坚持双拥和国防教育要以渗透教育为主,既不打乱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也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做到两促进,两提高。

二是要与行为规范管理和养成教育相结合,在日常管理中体现双拥和国防教育。校园管理实现行政、教师、学生值日制,不断增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为深入开展军民共建美好家园,我校师生走入军营,与他们共同举行活动,使干部与人民的关系更加紧密。

四深入推进领导干部国防教育,我校开展了国防教育专题讲座让师生明白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三、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校的国防教育尽管做了大量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国防教育活动开展还不够经常。定期开展工作多,不定期开展工作少。在教职工中开展多,学生中开展少。

二是教职工仅限于书写学习笔记、开展讲座、参加一日军营生活,中小学生仅限于军训、签名之类的活动。

三是宣传教育工作还不是完全到位,全民参与国防教育的意识还没有全民形成。

四、加强国防教育工作的主要对策

今后,我校国防教育工作要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常抓不懈、力求实效”的原则,坚持经常教育和集中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和行为教育相结合,不断拓展教育渠道,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把国防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1、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国防教育与经济建设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坚持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专题讲座、邀请英雄模范人物介绍先进事迹、开展军营一日生活等方式,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国防教育意识和领导开展国防教育工作的能力。

2、认真抓好中小学生的经常性国防教育。要继续把课堂教育、图片展览、影视展播作为开展中小学生国防教育的主要手段,纳入学校德育教育的总体部署当中,作出具体安排,提出明确要求。同时要把节庆日作为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途径,采取统一部署、分头组织的形式,每学期开展一次以上规模较大、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国防教育活动。要持之以恒地对广大青少年进行关心国防、热爱国防、立志建设国防的宣传教育。

4、进一步加强国防教育基地建设。要充分利用文字、图片、投影仪等,坚持完善好现有基地。围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逐步建立一批新的国防教育基地。要充分利用基地开展教育,开展活动。要组织教职工、中小学生到基地参观学习。

五、今后工作思路和努力的方向

1、努力实现学校双拥工作的五大跨越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是巩固国防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指示精神,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开展好双拥工作,巩固和发展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新型关系,促进全校双拥工作各项任务的全面落实,要继续做好统筹规划,拓宽领域,挖掘深度,有重心,有重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实现五大跨越:即:双拥创新意识和能力有新增强,国防教育有新思路,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有新办法,拥军活动有新载体,双拥工作的各项成果有新突破。

2、在拓宽教育渠道,搞好结合渗透上下功夫。

要与学校日常教育活动相结合,在寓教乐中感受双拥和国防教育。双拥和国防教育与学校日常教育活动相结合,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三是组织全民国防教育日宣传和学校国防教育节活动;四是利用学校传统体育节、文化科技节、艺术节活动,穿插双拥和国防教育。要与学校文化宣传教育相结合,在校园文化中融入双拥和国防教育。结合学校文化宣传阵地,开展双拥和国防教育宣传活动。在学校广播开辟双拥和国防知识专题节目;在校报中开辟双拥和国防教育专栏,定期刊出。同时,在校园设立教育宣传专栏、在学校显示屏滚动双拥和国防宣传标语,营造了浓厚的双拥和国防教育宣传氛围。此外,在校图书馆设立国防书架,阅览室征订国防报刊,组织师生观看《国防教育专题片》,政教室、团支部定期组织班级黑板报专刊评比等,积极利用舆论宣传阵地开展双拥和国防教育宣传活动。

第19篇:其尼瓦格社区文化体育活动

2012年其尼瓦格社区文化体育活动

工作计划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旋律,以提升市民素质为主抓手,结合“创先争优”、“机关文化建设”、“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活动,服务大局,创新载体,扎实开展工作,2012年我社区文体活动计划如下:

一、加强社区宣传教育工作,发挥舆论导向重要作用。

通过文艺形式,广泛开展市民公德、法制、新型生育文化等内容的宣传工作。以社区市民学校为依托,积极开展面向不同群众层面居民的社区学习教育活动,加强与辖区学校的联系,构筑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全面提高居民受教育的程度。

二、扩大社区文体活动影响面,争取各方面均有所突破。

社区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探索文化活动的新形式、新内容,继续深化参加社区文体活动对象普及面,大力结合读书节、邻里节、学生寒暑假校外实践的机会,积极引导和提倡全社区居民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向上的各类文体活动。

三、组织开展高品味的文娱活动,独具特色的文体活动。

充分利用社区文化资源,拓宽活动领域,经常组织开展高品味的节庆文化、广场文化和家庭文化为重点内容的文娱活动。经常开展强身健体、寓教于乐、独具特色的文体活动。

四、开展文体活动培训活动,发展壮大社区文体队伍。

举办培训班,邀请老师来社区上课,以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调

动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积极性,给社区文化增添新的活力。搜集挖掘社区和共建单位文化人才资源,并整理入库,通过整理出的各具特长、有才艺的人员名单,继续保持扩大原有文体队伍.

开展社区文体工作是一条艰苦而又漫长的道路,需要我们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总结以往的工作成功经验,弥补存在的不足,使社区文体工作走向一个新的起点共同努力奋斗!

以下是我社区2012年具体的活动计划:

三月份:三八妇女节健身活动,在社区开展拔河比赛、麻将、国际象棋、中国象棋、传递乒乓球比赛活动,获奖者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 同时购买一些小礼品在园区里送给女同志。

四月份:举办“暖春踏青”活动,组织东湖、南湖公园参观游览,让业主们身临其境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和生活的美好。

六月份:举办“庆六一 快乐天使”活动,联系并借助外界资源,举办一场文艺汇演活动,大量征集小业主的节目。

七月份:根据社区以已成立的心连文艺团,组织一些有文艺才能并热心的人,在社区活动室开展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如舞蹈和歌唱活动,丰富社区老年人生活。

十一月份:举行“老年趣味”活动,在社区组织麻将、国际象棋、中国象棋、扑克牌、跳跳棋、吹蜡烛、夹玻璃、猜谜语等休闲娱乐活动,给老人发放一些生活用品,若比参加活动获奖者都有小礼品赠送,丰富了退休老人业余生活,活跃群众文化体育生活。

十二月份:开展社区“健康讲座”活动,生活常识、健康常识、

基本的法律常识。在办好社区文化活动的同时,不断加强社区文化体育建设,争取将社区文化活动做好做大。

其尼瓦格社区

2012年1月18日

第20篇:波提切拉《春》教学设计

《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波提切利创作的一幅经典的世界名画。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美术欣赏活动,旨在贯彻《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稿)》的精神。该标准将美术课程定性为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主张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通过美术作品与文化情境的互动关系,使学生既能通过一定的文化情境有效地解读和欣赏作品,又能通过作品了解相关的文化情境。教材所提供的背景资料,正体现出上述美术教学的思想和理念。对于美术及美术作品自身的一些特点,包括形式语言等也是需要让学生理解和把握的。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近一步提高高中学生运用欣赏的基本方法,并在欣赏感受的过程中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对油画主要艺术成就及其主要艺术作品有所了解和认识,开阔眼界,提高认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图片的认知、分析、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审美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油画的欣赏和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问题对答,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欣赏油画作品的同时,增进知识,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世界著名油画的艺术成就以及其艺术特点,掌握古典油画《春》的欣赏。 教学难点:设置适应的双板教学深入展开的情境及方式,激发学生更深入参与到欣赏活动中来。

教学方法、教法: 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育思想,通过图片欣赏、师生互动、教师讲授、观察理解、共同研讨等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油画的了解。

师生互动: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思考回答老师对图片的提问。

观察理解:通过观察老师展示的图片,让学生自己讨论理解,最后老师再总结。

讲授新课

(一):教学引入

1:“文艺复兴”一词源于意大利。它的原意是“再生”,是指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艺术在14-16实际的欧洲的到了再生,意即复兴。实际上,这一时期并非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艺术的简单复兴,而是由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对于破除千年的基督教的神学世界观的束缚,是一词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她使欧洲的科学、文化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这一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是意大利。

2:“蛋彩画”,是15 世纪欧洲油画正式形成以前的两种最常用的画法之一(另一种是“湿壁画”)。因为它是用鸡蛋黄或鸡蛋清调和颜料作画而得名。欧洲油画材料和技法得到完善后,蛋彩画逐渐被油画所代替。

3:桑得罗·波提切利(1444/5-1510)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弗洛伦萨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他的艺术风格不仅在当时是独立的,而且在整个欧洲绘画史上也是非常突出的。他的作品不仅富于诗的想象,而且在创造手法方面独树一帜,这就是他不完全依靠欧洲传统绘画的明暗造型法,而是同时强调表现被绘画对象的美,追求画面的装饰效果。现存的《春》和《维纳斯的诞生》是波提切利的两件代表作。

(二)学生自由讨论

1:整个作品给大家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2:请说出这幅画中的人物与春的关系

3:画面上人物的象征与寓意

(三)作品赏析:《春》·波提切利

1:作品取材

作品取材于当时的著名诗人波利希安的寓言诗———一个早春的清晨,在优美雅静的果林里,端庄妩媚的爱与美之神维纳斯位居中央,正以闲散、幽雅的表情等待着为春之降临举行盛大的典礼。她的右边,动人的美惠三女神身着薄如蝉翼的纱裙,沐浴着阳光,正携手翩翩起舞———“美丽”戴着人间饰物珠光闪耀,“青春”羞答答背过身去,“幸福”愉快地扭动腰肢,她们将给人间带来生命的欢乐。她们一旁的是众神使者———身披红衣、带佩刀的墨丘利,他挥舞神杖,正在驱散冬天的阴云。在维纳斯的左边,分别是花神、春神与风神,头戴花环,身披饰花盛装的花神弗罗娜正以优美飘逸的健步迎面而来,将鲜花撒向大地,象征“春回大地,万木争荣”的自然季节即将来临。而维纳斯上方飞翔的小爱神,蒙住双眼射出了他的爱情金箭。作品展示了充满着春的欢欣的众神形象,这种对于人性的赞美,具有非凡的美感。

2:人物了解

画面的最右边的那个像极力拥抱的那位就是代表春天的西风神塞非尔,右边第二位就是尚未变形的花神克罗丽丝,右边第三位浑身开满鲜花的就是变成之后的花神,画面最中央的那位秀丽端庄的那位就是爱和美的女神维纳斯,画面左边的三位簇拥在一起的女性就是美惠三女神,她们是维纳斯的侍女,三人分辨象征着“美丽”、“青春”、“欢乐”。在画面最左边的那位手指好像昂在盘弄橘子树叶的那位就是众神的信使墨丘利。 3:详细解读画面

西风神、克罗丽丝和花神织在同一画面之中,不仅体现了画家卓越的艺术构思和高超的描绘技巧,而且表现了波提切利一丝不苟的精致明净的独特画风。 维纳斯: 她位于画面的中央,是全画面的中心人物。她的形象端庄、秀美,脸上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她轻举着右手好像控制着整个画面中的人物。

美惠三女神:则是一组最为生动、优美的人物形象。她们的姿态绰约,且走且舞,其形象突出了一种姿态动作的形态美,使人感到她们修长匀称的腿不是在地面上行走,而是在舞,在飘。她们的比臂膀上下摆动的姿态,具有连续动作的视觉效果,可见是画家精心设计的。她么身

披的薄如蝉翼的轻纱,与有没的女性人体结合得非常自然和谐,充分表现了画家高超的艺术技巧,同时也生动地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纺织业。

4:画面情节

在黎明的橘树林里,有一群仙女来到了人间。代表温暖春风的西风神(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意大利的春风是西风)从天而降,试图拥抱他前面的美女克罗丽丝,而克罗丽丝极力想摆脱西风神的拥抱。从她口中呼出的温馨之气变成了一枝鲜花。全身饰满鲜花的美女则是已经完成变形的花神。位居画面中央的是端庄、秀丽的维纳斯。她上面的是眼睛蒙着布条,盲目地张弓预射象征着爱情的箭的丘比特。美惠三女神正默默地舞蹈。画面左侧是往来于众神之间的传信使者墨丘利。因他是信使,终日奔走在外,故他的鞋上长着翅膀。他右手所持的具有魔力的蛇杖,轻轻一指,似乎使万物都苏醒了。他在画面上的位置恰好与他相对立的西风神形成呼应。由于这是一群唤醒春天的众神的到来,整个橘树林里洋溢着一种春天的活力。那挂满树枝的橘子和满地生长的各种奇花异草,不就是春天最好的象征吗? 四:课堂总结:

我们再来欣赏前面那些图片,回忆一下我们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请看大屏幕。 本节课我们了解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大事波提切利的油画,下节课我将带领大家继续学习古典油画的欣赏,回顾教学中能力培养的要点及学生对应表现,使学生更加明确欣赏努力地方向。

五:作业布置(练习):

1.谈谈欣赏了油画作品《春》后的新的体会。

题 (板书设计)

一、文艺复兴

1.源于意大利。

2.

原意是“再生”。

3.实际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波提切利

1.出生于

1444/5-1510年。

2.他是欧洲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画家。

3.代表作《春》《维纳斯的诞生》。

切格瓦拉语录
《切格瓦拉语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