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初三化学试卷(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3-12 09:00:46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初三化学模拟试卷

初三化学模拟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K-39 Fe-56 S-

32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以下做法合理的是()

A.用工业酒精配制白酒B.用汽油擦洗衣服上的油污C.将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里D.用亚硝酸钠替代食盐腌制肉类食品

2.《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关于资源环境发展的目标,其中有利于控制我市空气污染的是() A.通过资源空间配制,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 B.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以上

C.氨氮等主要水污染物年排放总量在2007年的基础上减少8%以上D.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在2007年的基础上减少5%以上

3.在高空中有一层臭氧层,它吸收了太阳光中绝大部分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臭氧的化学式是O3,它是一种() A.混合物B.氧化物C.单质D.化合物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铁、铝制作炊具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用酒精作燃料D.用铜制作导线 5.下列各项不随水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

A.物质的溶解度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C.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D.酸溶液的pH 6.生活中下列对自行车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A.车架表面喷涂油漆B.轮胎钢圈表面镀防护金属 C.露天放置,日晒雨淋D.链条表面涂机油 7.关于水和双氧水(H2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B.都能分解生成氧气 C.化学性质都相同D.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8∶34 8.通过化学反应不能生成的是()

A.一种新分子B.一种新原子 C.一种新离子D.一种新单质 9.现在提倡垃圾分类,则铝制饮料罐应放入的垃圾箱是() A.不可回收类B.塑料类C.纸类D.金属类

10.当土壤的pH为4时,农作物不能生长。要改良这种土壤,应撒施的物质是() A.食盐B.石灰石C.硫酸铜D.熟石灰

11.目前人类所使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化学反应。下列变化中实现了由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是()

A.家庭烧型煤取暖B.在家用电器中使用干电池C.利用海洋潮汐发电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12.泉州是我国龙眼主产区,龙眼同其他许多新鲜水果和蔬菜一样都富含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抵抗力。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维生素C是化合物B.维生素C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C:H:O=3:4:3 C.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D.维生素C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13.常言道:水火无情。一旦你被困在火灾现场时,要冷静地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求生措施,下列方法错误的是()

A.直立身子朝有火光的方向逃生B.拨打火警电话并到窗口呼救 C.用湿毛巾或口罩等捂住口鼻D.蹲下或匍匐前行逃生

14.在一只烧杯中装入一定量的浓硫酸,若将烧杯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的质量分数变小B.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不变 C.浓硫酸的质量变小D.浓硫酸的质量不变 15.鉴定某种溶液中是否含有CO一

32,所用的试剂是()

A.紫色石蕊试液B.酚酞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D.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16.聚乙烯塑料与聚氯乙烯塑料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A.观察颜色B.观察形状C.点燃,观察燃烧的现象D.品尝味道

二、填空题(共37分) 17.(9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⑴2个氮原子3个氧分子4个铝离子⑵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⑶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⑷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Na2O2)作为氧气来源,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 Na2O2+2CO2= 2 Na2CO3+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是。

18.(12分)小华同学从报纸新闻了解到,今年1月30日湖北孝感市发生化学品硫酸二甲酯泄漏事件,造成多人中毒。他马上查资料得知:硫酸二甲酯是一种略有葱头气味的油状可燃液

体,化学式为(CH3)2SO4。溶于乙醇和乙醚,在水中溶解度为2.8g/100ml。在摄氏18度时易迅速水解成硫酸和甲醇,在冷水中分解缓慢。遇热、明火或氧化剂可燃。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二甲酯的物理性质有:(2)硫酸二甲酯的化学性质有:

(3)硫酸二甲酯是由种元素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各元素的质量比C:H:O:其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9.(6分)为配合泉州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某校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了相关研究。(1)调查了解泉州市的环境现状查阅环境质量监测报告:我市降水的pH年均值约为5.07,说明我市降水显性(选填“酸”、“碱”或“中”)。晋江沿岸分布较多的漂染厂和居民楼,经检测晋江流域水质为V类水质,主要超标项目为总氮、大肠菌群。其水质污染的原因可能是(任答一个合理原因)。

(2)寻觅丰富的古丝绸文化我市自古以“海上丝绸之路”而闻名,唐宋时期对外贸易十分活跃。这里的“丝绸”是指(填序号)A.人造纤维B.天然纤维C.合成纤维

(3)参与建设生态泉州城在社区调查中,居民提出了以下建议:①采取措施,减少和控制污染气体的排放;②禁止在晋江敞放鸭子,以免大量鸭粪污染母亲河;③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④就地焚烧垃圾,减少固体污染物;⑤搬迁或关闭排污不达标的化工厂。你认为合理的是(填序号)。

20(10分)小亮同学进行实验探究铁、铜、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有关记录如下: Fe + 2HCl === FeCl2 + H2 ↑ Mg + 2HCl === MgCl2 + H2 ↑ Fe +CuSO4 === Cu + Fe SO4 Cu + 2HCl ===不反应

(1)根据上述反应结果,可获取的信息有(任写两种):①②、

(2)小亮说能从实验中发现镁比铁活泼,其依据是如果补充一个实验(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能说明镁比铁活泼。

(3)还能用金属活泼性顺序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

三、实验与探究(21分)

21.(10分)新闻报道《河北秦皇岛:小雨引“燃”一车电石》很好地说明水可“引火”。该报道称:5月9日傍晚,一辆储运电石的汽车因未做好防水工作,行驶过程中天降小雨,引发车厢着火„„已知:电石(CaC2)不可燃,与水接触剧烈反应产生乙炔(C2H2)。 (1)电石与水反应属于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电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2H2O=X+C2H2↑,其中,X的化学式为。

(3)根据上述信息,请从物质组成和化学性质角度,说说你对乙炔气体的认识(各一条)。

答:组成;性质。 (4)根据上述信息,你认为应该如何保存电石?答:。

22.(11分)在自然界中,有许多植物色素在不同的酸碱性溶液中都会发生颜色的变化,小项同学用紫色的康乃馨花瓣自制的花汁指示剂,她想通过实验探究自制的花汁是否能做酸碱指示剂,她把紫色的花汁加入不同的溶液中,观察到变色情况如下:

(1)小项同学根据这些现象得出的结论是:该花汁(填“能”或“不能”)做指示剂。 (2)小项同学用该花汁测知家中的花盆的土壤显酸性,则土壤pH7(填“>”、“<”或“=”)她应该加入上表中的来改良。

(3)小明同学想用这种花汁来判断氢氧化钠与盐酸刚好完全反应,他把花汁滴入盛有氢氧化钠的烧杯中溶液变成色,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边搅拌,当溶液变成色时,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刚好完全反应,这时溶液pH7(填“>”、“<”或“=”)。写出化学方程式:。

(4)只用这种花汁能不能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说明原因。

四、计算题(10分)

23.有一份铁粉和铜粉混合物的样品,为了解其组成,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所得数据如下:

试计算:(与计算有关的化学方程式:Fe+H2SO4== Fe SO4+ H2↑) (1)金属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2)该稀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为了配制实验所需的稀硫酸,需要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多少g?

参考答案:一

1、B

2、D

3、C

4、C

5、A

6、C

7、C

8、B

9、D

10、D

11、B

12、B

13、A

14、A

15、D

16、C

二、

17、(1)2N3O24Al3+ (2)4P十5O2点燃2P2O5 (3)Fe2O3+6HC1==2Fe C13+3 H2O (4)O

218、(1)略有葱头气味、油状液体,溶于乙醇和乙醚,能溶解于水;(2)在摄氏18度时易迅速水解成硫酸和甲醇,在冷水中分解缓慢,遇热、明火或氧化剂可燃;(3)412612:3:16:3225.4%

19、(1)酸工厂污水末经处理直接排放或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晋江 (2)B(3)①②③⑤

20、(1)铁和镁能与酸反应,铜不能与酸反应;金属活动性铁比铜强等;(2)镁与酸反应的速度比铁快;Mg + FeCl2 === MgCl2 +Fe (或其他合理答案)(3)波尔多液不能用铁桶盛装等。

三、

21、(1)放热(2)Ca(OH)2(3)乙炔由碳、氢元素组成(或其他合理答案);乙炔可燃(4)密封防水(或其他合理答案)

22、红能<石灰水黄紫NaOH +HC1==Na C1+ H2O不能,因为NaOH变质后生成的Na2CO3溶于水也是显碱性的

四、

23、(1)80% (2)14% (3)93g

推荐第2篇: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香河县第十二中学 窦星梅 马晓菲

一:试卷分析: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察知识点范围是初三化学1-7单元。

试卷试题分析中可以看出,试卷主要突出的知识点是化学实验 化学计算和化学用语三大知识块,这也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点知识板块。内容考察既全面,又有层次和梯度。这次考试让学生感觉有些难度,难在考察内容多,平时重点强调内容考查时换了方式,而且这些重点内容要想全都记住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还有拔高和分梯度的题,这就要求学生,要想拿高分,功夫在平时的点点滴滴。这次考试试题,出题灵活,对平时的重点知识考查时有变化,联系时政,题目新鲜有活力,分梯度的题让学生感觉似曾相似又不一样。所以成绩能分出层次,是套好题。这也给老师和学生提醒,平时学习和努力的方向。

二:试题分析(学生出错的地方)

(一)选择题。选择题错的最多的是9和

10、16和17。

9、18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的微观意义的知识,第10题,学生对于测量空气中含氧量中测量结果偏大和偏小的理解不深刻。第17题没有深刻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没有对比记忆。

(二)填空题、实验题 失分大多是不该错的,平时常错,重点强调,不该错的内容。如:22物质的分类不准确,大多数同学都说多选或者少选,导致失分率高。24(3)的方程式漏条件或把条件写成“电

解”,少部分还没有加气体符号;24题中混合物与纯净物区分不开,家用燃料的选择大多数答案少选。26元素质量比计算不准确,9:5的答案多,Ca没有乘上计量数2。

(三)计算题 30题出错的大多是计算问题。方程式书写没有条件或气体符号没写,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有错。 三:整改措施 1.上好试卷讲评课。

从试卷分值分布及考查的知识点来帮助学生分析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横向,纵向的帮助分析试题,分析知识,鼓励学生不要被一次的考试打击而气馁,失去信心。同时也要认识到学生自身态度,能力的不足,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这次考试和今后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分析试卷,从试卷的知识点及出错的原因两个方面来分析,如何避免因非知识性错误而失分情况发生,关注薄弱的知识点,做到查漏补缺。 2.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这次期末考试主要涉及知识点是:化学用语、化学实验 化学计算三个板块的知识,试题难度较大,从抽样分析来看,多数学生双基不扎实,存在化学符号书写不正确,错别字太多,一些基本概念混淆不清等问题。此次试卷中有近30分的题目完全来自平时强调的重点基础知识,但是得分率上看并不高,说明学生的作业质量有待提高,因此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仍要继续加强双基教学,并在课堂上要尽量留有练习时间已达到落实和加强基础知识的目的。继续加强课前的2-3分钟的听写,同时也要加强对不过关学生的督促。

推荐第3篇:初三化学试卷讲评教案

初三化学试卷讲评

张文

一、学情分析

从成绩和评卷来看,学生基础不够扎实,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处于中等及偏下水平,基于这样的情况,立求通过试卷题目的具体分析,通过对知识点的归纳,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更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争取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化解困扰自己学习进步的障碍。

二、设计思想

在讲评过程中注意将试题分类进行:第一类,没有或很少有差错的试题,通常不讲评或点到为止;第二类,部分学生有差错的试题,视具体情况适当讲评;第三类,绝大多数学生有差错的试题,这类试题往往属于迷惑性、综合性较强的考题,重点讲评。

提前发试卷给学生,要求学生先独立纠错,通过查阅课本或与同学交流、互评中发现自己的错误,能够对试卷中的部分错误自行纠正。本节课重点讲评第三类试题:即绝大多数学生有差错的试题。 讲评试卷时,把每个失分率比较高的试题都归纳入知识体系中,按知识点分类讲评:身边的化学物质→溶液→化学实验探究→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计算等;首先让学生回忆相关的知识点,然后根据这个知识点去解决题目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找出自己考卷中的错误,并当堂纠正。这样的讲评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促使他们系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应用课本知识,增强了课堂的有效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教学思路:

(一)讲评课前的准备工作

1、统计分析

统计每题得分率,对得分率较低的试题认真分析错误原因

2、归类分析

根据试卷的内容、特点和考试结果,将知识点归类分析

(二)讲评时重视“三要”

1、巧妙公布成绩,要重视激励

2、要借题发挥

3、要分析错因

三、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考试情况简要分析

1、成绩分析 表扬最高分的同学

鼓励30分以下的同学继续努力

2、答题存在问题分析

从成绩和评卷来看,学生基础相对较差,不重视化学学科的学习,忽略知识的巩固,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学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题不清;读题、审题不仔细;

(2)知识不牢、理解不透彻,解题时无法再现所需知识; (3)答题不规范。解答简答题,有的层次不清,有的表达不准确等。 (4)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错误。

(二)试卷讲评

1、学生自主订正(要求课前完成)

试卷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先独立纠错,通过查阅课本或与同学交流、互评中发现自己的错误,能够对试卷中的部分错误自行纠正。

2、选择题的答题情况分析

表扬全班学生:第一小题全部答对 失分多的题:

4、

6、

8、

11、12

3、知识点归类讲评

失分率低的略讲,重点讲解学生普遍做错的题。

考点一:对化学用语的理解(题

3、14) 复习(学生回忆知识点): 化学用语:三种微粒的表示方法、物质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元素化合价、物质的命名规律等

【分析】题2,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各选项的化学符号含义,然后根据有关知识解决。如:A:表示的是氮气分子;B:没有注意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D:离子符号书写要展示带电性及电量。

考点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原理、实验探究(题

6、

16、17) 学生回忆知识点:

1、常见仪器的操作要求:量筒、胶头滴管、试管、玻璃棒等的使用;药品的取用、读数、溶液的稀释等

【分析】题6:

1、粗盐的提纯实验:主要步骤、主要仪器及其用途。【分 析】题14(3)小题

考点三:常见气体O2 的实验室制法原理、装置、步骤、检验方法、验满方法、注意事项等。

考点四: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建构知识网络)

考点五:根据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0、18题) 【投影】让答得比较好的这些同学和大家分享一下注意事项,让学生去评价,进一步规范解题书写步骤。通过一起分析错误的答案,让学生以后不要再犯同类错误。

总结:试卷中、有些题目老师没有逐一详细讲解,请同学们自己回去思考,或者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解决。通过这次考试找出错因,有针对性进行复习,力争在下次考试中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

推荐第4篇:初三化学上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初三化学试卷分析

者海二中

傅錡

一、试卷特点分析

1.本次试卷的命题是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及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的有关内容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2.试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命题采用主题设计,突出“化学-技术-社会”的教育思想。“生活-化学-社会”的基本思路贯穿整份试卷。这些题目取材于生活实际,聚焦社会热点,立意起点高,知识落点低。情景设计新颖、真实,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并激发学生答题兴趣。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又渗透了思想教育,强调学习化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避免死记硬背。

4.试卷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

1 改变学习方式。学生在解答这类开放性问题时,思维应该是发散的,富有创造性和个性的,同时也会明白许多科学道理,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类试题考查的不再是课程中单一的知识点,而是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些做法体现了初中化学课程新理念,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具有导向作用。

5.体现学科渗透,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思想,也是本试题的一个特点。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大多数为学科间渗透的综合,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社会、学科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这些综合性试题,注意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体现了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导向。

6.试卷从内容到形式比较新颖。全卷由四大题组成,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题型,突出考查学生综合探究问题的能力。试卷还注重考查学生阅读图表信息的能力和知识归纳能力。试卷图文并茂,符合初三学生特点。文字阅读量大且信息丰富,对学生具有吸引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答卷中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表现

2 在对化学式的意义表述不清;对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不能正确理解;对物质的分类混淆不清;计算能力非常薄弱;对化学用语的表达含义不能准确理解;不会书写化学反应的表达式等等。

2.实验基本技能差。表现在对于改变装置的气体收集方法不能正确选择;对于实验过程中药品的添加顺序不清楚;不会组合正确的实验装置等等。

3.能力与方法问题。阅读理解、综合分析与归纳、语言表达、科学探究等能力较差,对化学学科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不熟悉。表现在不能正确归纳出不同化学反应的相似之处;对于物质的分类方法含糊不清;不会进行探究性学习;根据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较差。

4.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表现在不能根据所设计的问题情境,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语言表述不清楚,逻辑性较差,缺乏条理性。表现在不能用精练的、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反应现象,或对反应现象叙述不清;回答问题不能抓住重点问题去阐述,不能答出关键点。

三、教学建议

1.增强质量意识

要抓住一模测试这一契机,认真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全面、客观地分析教学中的得与失,尤其要找出自身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思考对策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抓措施的落实,跟踪督促,直至问题真正解决。要针对答卷中的典型问题,分析错误形成的原因,在做好补救工作的同时加强学法指导。要根据学情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理清工作思路,很抓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效,提高教学质量。

2.抓基础、重应用

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对重要的化学概念(如:分子、原子、元素等)、化学用语(如:化合价、化学式、离子符号、化学方程式等)和基本的化学思想方法(如:组成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要加强理解,对记忆性的概念和原理等要在理解和实际运用的基础上加强记忆。要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率,课堂教学要实在、有效,避免花架子。要加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要能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化学问题。

3.加强实验教学、重视活动与探究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目前对学生实验设计、评价和在新情境

4 中应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在提高。这里的提高,主要并不是难度的提高,而是实验涉及面的扩大,是对思维广阔性、敏捷性要求的提高,是对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基本技能的要求提高,也是对实验技能在实际应用中的要求的提高。一些开放性试题强调实验、观察、实践过程的讨论和迁移,从答案唯一向开放性转化。要注意培养表达能力,要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正确分析、准确表达。

4.课堂教学要体现新理念

课堂上教师要少讲、精讲,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自己归纳、自己表达,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训练表达能力,在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品质。

5.联系实际整合教学内容

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把“双基”放到实际问题情境中来学习,要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讨论和交流,寻求解答途径。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同时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

6.注意规范答题的训练

答卷中反映出学生不会审题、字迹潦草、写错别字、化学式书写错误、相对分子质量算错、隐含在图示及表格中的信息不会引用、语言表达不规范等,这说明在规范答题训练方面有缺陷,要在平时的作业训练及测试评讲中加强答题规范的训练,注意科学性和规范化,以减少答题的失误,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2018.2 6

推荐第5篇:初三化学期末测试试卷分析

初三化学期末测试试卷分析

下化中学

吴会泽

一、试题特点

全卷由五大题组成,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题型,突出考查学生综合探究问题的能力。试卷还注重考查学生阅读图表信息的能力和知识归纳能力。试卷图文并茂,符合初三学生特点。文字阅读量大且信息丰富,对学生具有吸引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答卷中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表现在对化学式的意义表述不清;对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不能正确理解;对物质的分类混淆不清;计算能力非常薄弱;对化学用语的表达含义不能准确理解;不会书写化学反应的表达式等等。

2.实验基本技能差。表现在对于改变装置的气体收集方法不能正确选择;对于实验过程中药品的添加顺序不清楚;不会组合正确的实验装置等等。

3.能力与方法问题。阅读理解、综合分析与归纳、语言表达、科学探究等能力较差,对化学学科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不熟悉。表现在不能正确归纳出不同化学反应的相似之处;对于物质的分类方法含糊不清;不会进行探究性学习;根据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较差。

4.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表现在不能根据所设计的问题情境,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语言表述不清楚,逻辑性较差,缺乏条理性。表现在不能用

精练的、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反应现象,或对反应现象叙述不清;回答问题不能抓住重点问题去阐述,不能答出关键点。

三、教学建议

1.增强质量意识

要抓住这次测试这一契机,认真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全面、客观地分析教学中的得与失,尤其要找出自身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思考对策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抓措施的落实,跟踪督促,直至问题真正解决。要针对答卷中的典型问题,分析错误形成的原因,在做好补救工作的同时加强学法指导。要根据学情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理清工作思路,很抓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效,提高教学质量。

2.抓基础、重应用

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对重要的化学概念(如:分子、原子、元素等)、化学用语(如:化合价、化学式、离子符号、化学方程式等)和基本的化学思想方法(如:组成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要加强理解,对记忆性的概念和原理等要在理解和实际运用的基础上加强记忆。要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率,课堂教学要实在、有效,避免花架子。要加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要能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化学问题。

3.加强实验教学、重视活动与探究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目前对学生实验设计、评价和在新情境中应用实

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在提高。这里的提高,主要并不是难度的提高,而是实验涉及面的扩大,是对思维广阔性、敏捷性要求的提高,是对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基本技能的要求提高,也是对实验技能在实际应用中的要求的提高。一些开放性试题强调实验、观察、实践过程的讨论和迁移,从答案唯一向开放性转化。要注意培养表达能力,要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正确分析、准确表达。

4.注意规范答题的训练

答卷中反映出学生不会审题、字迹潦草、写错别字、化学式书写错误、相对分子质量

算错、隐含在图示及表格中的信息不会引用、语言表达不规范等,这说明在规范答题训练方面有缺陷,要在平时的作业训练及测试评讲中加强答题规范的训练,注意科学性和规范化,以减少答题的失误,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推荐第6篇:新钢中学初三化学月考试卷

2014 年新钢中学初三化学月考试卷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Ba-137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符合要求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 20分) 1.常见的实验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活性炭吸附墨水中的色素 B.氢气燃烧 C.无水硫酸铜检验水 D.稀硫酸和锌粒制氢气 (8 分)金属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稀土储量居世界前列。右图是一种稀土元素铈(Ce)在元素周期表 中的信息示意图,则铈原子的质子数是 ; )新 课 标 网 (2)将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画,发现纯铜片表面留下较深的划痕,则它们的 硬度大小关系是:黄铜 纯铜(填“>”、“ 高温 (3)工业炼铁的反应原理是:Fe203+3C0 2Fe+3C02,该反应中体现了 C0 具有 性; ; (4)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往 AgN03 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和铜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为蓝色,则滤液 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写出所有存在的可能组合)。

推荐第7篇:初三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

初三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

一、试题评价:

试题紧扣教材、课标、考试说明;知识点全、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取舍合理;试题的设计数量合理,阅读量适中,呈现形式新,具有开放性,联系实际、日常生活、技术与社会,注重原题变式和改变;注重对“双基”和实验教学的考查,注重综合能力考查,注重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化学的学科素养的考查;但这份题过于注重基础,试题的区分度不大。

二、试题主要特点:

(1)面向全体,注重能力考查

此次测试,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我市的教学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获得较理想的成绩。采取低起点、小坡度、广覆盖的命题原则,(如计算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适当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基本概念的考察)突出其水平测试功能,采用活用教材、注重探究、关注过程、开放创新的方式创设新题,(如14题)以此来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体现其选拔功能。

(2)对教学的导向作用

考试的改革促进教学的改革,考试的改革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此次测试,做到“扣紧范围、活用教材、体现课改,联系实际、开放有度、着眼基础、注意能力、指导教学、有利创新”。对我校后期教学具有很好的向导作用。

(3)体现新课改精神

此次测试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难度相对稳定。考查内容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学生今后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卷中第

12、13,填空题第20题;试题的素材、内容方面体现考查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第13题(3)小题等;加强对实验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探究活动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第

14、

15、题等。(4)探究创新,突出学科特色

遵循课标要求,开放适度。初中化学是中学化学的启蒙学科,此次试题在严格遵循课标的前提下,以教材、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为基本材料命制试题,源于教材,活而不难,避免死记硬背和教材、资料上的原题,注意试题的变式,适度开放,如:第

4、5题

广覆盖,突出学科特点。覆盖教材各单元的重点内容基础上,突出了化学实验、微观知识、化学用语以及元素化合物性质考查,如:

11、

12、15题。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此次试题中,联系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和现代科学的有第1题、3题、4题、5题、13题、16题,体现了化学的价值在于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的真谛。这些紧密联系社会、日常生活和科技发展的化学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注重学习过程,引导学法。注重学习过程,寻求学习规律,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不只是停留于单纯的知识的记忆,而是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建构,并通过不断反思学习过程,悟出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如第13(3)题通过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的归纳,引导学生回味化学学习过程,悟法开窍。再如第

14、15题,考察了学生归纳、迁移、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做到学中思变、变中得法是有所启迪的。

三、答卷中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表现在对化学式的意义表述不清;对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不能正确理解;对物质的分类混淆不清,如16题;计算能力非常薄弱如

23、24题;不会书写化学反应的表达式如22题第2问等等。

2.实验基本技能差。不会组合正确的实验装置和排列合适的实验操作顺序等。

3.能力与方法问题。阅读理解、综合分析与归纳、语言表达、科学探究等能力较差,对化学学科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不熟悉。表现在不会进行探究性学习;根据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较差;如20、21题。

4.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表现在不能根据所设计的问题情境,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22题

5.语言表述不清楚,逻辑性较差,缺乏条理性。表现在不能用精练的、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反应现象,或对反应现象叙述不清;回答问题不能抓住重点问题去阐述,不能答出关键点。如19题。

6.计算能力薄弱。表现在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和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

四、我的感受:

1、中考命题科学严谨规范,使得任何猜题押题的行为纯属徒劳。但我们如果能够在平时的教学中,集中精力研究“考试说明”并梳理其中的知识点,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是肯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2、命题依据新课程标准,逐步实现由以考察知识为主向以考查能力为主,在继续加强“双基”考查的同时,重视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考查;考试内容加强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增强问题的真实性和情景性,重视考查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提出、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收集、整合、运用信息的能力,开放性、探究性题目出现并逐渐增多,考查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考试的难度逐步降低(一般控制在0.7左右),考查面越来越广,引导我们教学面向全体。

3、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学起点不要过高,不可只注重能力拔高,忽视基础,忽视化学的双基教学;不可只注重资料,忽视教材研究,挖掘教材到位;不可只注重题海战术,着眼点放在做题选题上,忽视原题研究、变式和改变,忽视规律总结和学法总结;不可只注重复习的时间长短,忽视新授课中基础掌握和能力培养;忽视对考试说明、课标学习、研究和落实,平常的教学不可只注重知识的结果,忽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忽视规范训练 (化学用语规范、书写认真、语言科学规范、逻辑严密、答题条理、计算题解题步骤规范等)。

推荐第8篇:初三化学

争当爱路护路的“小卫士”

5月18日上午,市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组到鸾凤中心小学检查指导工作。我校被定为铁路护路示范学校,每学期开展爱路护路活动,目的,为了进一步维护铁路运输的安全畅通,积极配合争创“平安铁路示范县”,确保铁路沿线学生人身安全,示范校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共铸平安铁路。其主要做法是:

一是大力宣传,提高护路意识。广泛宣传《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把普及铁路安全知识,深入学生、家长、周边群众心灵。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爱路护路的行动中,学校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校园(班)黑板报、远程教育网、国旗下讲话、中华家校通(短信方式)、家长会等形式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让学生争当爱路护路“小卫士”。

二是主题教育形式多样化。为了让活动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少年儿童,符合少年儿童情感、意志、认知规律,学校开展了以“爱路护路,关爱生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让学生自制铁路安全知识“手抄报”,举办安全知识竞赛,上好安全课,请干警对学生进行专题报告,现场参观宣传图片展。有效增强学生爱路护路情感。

三是警校共建,当好爱路护路“辅导员”。学校建立长期有效爱路护路宣传阵地,定期开展爱路护路安全知识讲座,开辟“小卫士之声”、“我的贴心话”、“辅导员心语”等板块,学校利用每周五旱会安全教育时段,对学生进行《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解读,为学生牢记铁路安全知识搭建平台。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做出新的贡献。

鸾凤中心小学:陈求荣

推荐第9篇:初三化学

一、选择题

15.不法分子常用“金光闪闪”的假元宝(铜锌合金)来蒙骗人们,下列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A、加盐酸B、测密度C、用火烧D、看颜色

16.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2Fe+6HCl=2FeCl3+3H2↑B、2Fe+3H2SO4=Fe2(SO4)3+3 H2↑

C、3Fe+2O2=Fe3O4D、Fe+CuSO4=Fe SO4+Cu

17.在下列反应中,X、Y、Z各代表一种物质,其中X是碱,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2X+H2SO4=Y+2H2O,Y+BaCl2=Z↓+2NaCl,则X、Y的化学式依次为()

A、NaOH Na2SO4B、Na2SO4NaOH

C、KOH K2 SO4D、Na2SO4 BaSO4

18.下列实验现象能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是()

A、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B、铁、铜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里,溶液颜色均发生变化

C、铁能被磁铁吸引,而铜则不能

D、铁、铜分别放入稀硫酸中,铁表面有气泡,而铜表面无现象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时都变成不饱和溶液

B、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时,若溶液的质量不变,则溶液的浓度也不变。

C、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时有晶体析出,变成饱和溶液,但浓度不变。

D、饱和溶液就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

20.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质量减少B、溶液质量不变

C、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D、溶液中溶质溶解度增大

二、填空题

21.“宝剑淬水”过程中,铁在高温下和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另外一种气体单质,此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2.由图可知。

①在t2℃时,X、Y、Z三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

②在____℃时,X与Z的溶解度相等。

③M点在t3℃时,对Y物质来说是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推荐第10篇:初三化学教学计划

2018初三化学教学计划

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如果要让学生感兴趣,教师就要饱含情感。查字典化学网编辑了2018初三化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

一、指导思想

继续把深化素质教育加快教育教学发展为主旨,以课程改革与实施为主线,以学校计划为指导,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化学学科的教学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分析:

初三级部共3个班,教师2人,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为此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加强教法改革,教书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三、教学目标:

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四、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1、体验化学的奇妙,初步形成化学学习的兴趣。

2、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3、初步学会常用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第二单元:自然界中的水

1、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及水的天然循环,认识水的特性,理解状态变化这一类物理变化的本质;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对生命体的重要意义。

2、通过对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实验的微观分析,初步揭示化学变化的本质;了解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概念。

3、了解原子的构成,初步了解原子内部各种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知道原子内部电子的分布极其特征和作用。

4、学会正确书写常见的元素符号,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5、学习实验室和工业上净化水的方法;通过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学习分类的方法;了解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组成的方法;学会科学表示原子质量大小的方法相对原子质量。

第三单元:溶液

1、通过对食盐等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的分析,了解溶液和溶剂的概念,理解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的基本特性均一性和稳定性。

2、通过对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微观分析,理解物质的溶解过程和溶液实质。

3、学会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方法溶质质量份数。

五、教学措施:

1、加强教研,认真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备好课。

2、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培养优生,减少差生与优生的差距,做好差生转化工作。

3、认真上课,及时批改作业。

4、抓好单元过关,搞好信息反馈,查漏补缺,改进教学方法。

5、在教学中处理好知识、能力、技能间的关系。

6、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加强实验教学。

7、抓好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圆满完成每堂课的教学任务。

8、及时总结经验,学习一些先进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六、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共18课时

第二单元:共14课时

第三单元:共8课时

注:每一单元有23课时测试和23课时讲评

七、加强集体备课

每周一节,坚持四统一,即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统一;例题、作业、单元测试题统一;课时安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

集体备课的方式:一人主备主讲,众人参与讨论,主备主讲人实行轮流制。

八、教研课题:

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希望各位教师能够认真阅读2018初三化学教学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11篇:初三化学方程式

1.2Mg+O2==点燃==2MgO

2.3Fe+2O2==点燃==Fe3O4

3.2Cu + O2==△==2CuO

4.2H2O ==通电==2H2↑+O2 ↑

5.2H2O2 ==MnO2== 2H2O+O2↑

6.2KMnO4 ==△==K2MnO4+MnO2+ O2↑

7.2KClO3 氯酸钾=MnO2=△=2KCl氯化钾 + 3O2↑

8.CaCO3 碳酸钙+ 2HCl====CaCl2+CO2↑+H2O

9.H2O+CO2====H2CO3

10.H2CO3====H2O+CO2↑

11.CO2 + Ca(OH)2====CaCO3↓+H2O

12.NH4HCO3 碳酸氢铵==△==NH3↑氨气+H2O+CO2↑

13.CuSO4 +2NaOH ====Cu(OH)2↓氢氧化铜+Na2SO4

14.Cu2(OH)2CO3碱式碳酸铜==△==2CuO+ H2O+ CO2↑

15.4Al+3O2==点燃==2Al2O3

第12篇:初三化学公式

初三化学公式大全

整理了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以及其他初中常用化学方程式: 一: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 高温 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 + H2O === H2CO3

12、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O

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点燃 2NaCl

二:分解反应

1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MnO2 2H2O+ O2↑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MnO2 + O2↑

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18、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9、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 高温CaO + CO2↑

三:置换反应

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21、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 + H2SO4 == ZnSO4 + H2↑

22、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2 + H2↑

23、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4、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CO2↑

25、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2H2O

26、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 高温 H2 + CO

27、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3CO2↑

四:其他

28、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29、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2H2O

30、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2CO2 + 3H2O

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CO2

3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3CO2

33、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a(OH)2 + CO2 ==== CaCO3 ↓+ H2O

34、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2NaOH + CO2 ==== Na2CO3 + H2O

35、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CaCO3 + 2HCl === CaCl2 +H2O + CO2↑

36、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泡沫灭火器的原理):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CO2↑

第13篇:初三化学教学计划

初三化学教学计划

西池学校 冯 坤

一、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化学教材为载体,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生活、生存所必须的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通过探究活动的引导与实施,让学生明确化学科学素养的形成过程,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关注化学与人类、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化学学科的情感,养成终身学习化学的习惯。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九年级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有好奇心并敢于一探究竟的阶段,所以教材上各种实验的开展,探究活动的安排,以及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内容。正对他们的胃口。但是现代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他们喜欢成功的感觉,那会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但却受不了挫折,一次实验或探究活动的失败,一次考试的失误都有可能扼杀他们的兴趣,打消他们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力求简单、形象,通俗易懂。多联系生活实际,简单实验应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这学期本人任教九年级的化学课,有的学生基础较牢固,学习习惯较好。而有的学生却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安排教材,因材施教,兼顾每一个学生,争取在明年中考取得较好成绩。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复习时常以以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和化合物等知识,化学基本实验操作和实验操作技能和逻辑结构等为骨架。在理论和舒述中结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发展顺序及他们对化学知识的认识顺序拟定的。同时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本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 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目标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6、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五、实施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复习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本质的东西

3、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要在区别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掌握时应进行对比,抓住事物的本质、概念特征,加以记忆。如分子和原子、他们在构成物质时区别很小,不易记忆,要列表分析,就较为容易了。

4、讲究“巧练” 在对比学习的同时,练习必不缺少的,关键在于“巧练”,要注意分析,习题的数量不要太大,关键在于“精”,从而达到“巧练巧学”的目的和完善的结合。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复习中在加强实验教学的指导和练习。

6、跟踪检查。

加大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查,搞好今学期化学课的“单元综合课”模式探索和自考工作,并做好及时的讲评和反馈学生情况。

7、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讲全面,提倡以学定教,以学定讲,努力增强讲授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减少多余的讲授,不着边际的指导和毫无意义的提问,从严把握课堂学、讲、练的时间结构,根据学科特点和不同课型确定适宜讲授时间,严格控制讲授时间和价值不大的师生对话时间。

六、教改专题:

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掌握和理解及应用化学知识,帮助学生把教育改革特别是目前中考改革动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自学能力,努力提高“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操作水平,并结合化学课自身特点,继续深入研究,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辅导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潜力,引导其在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上稳步提高。

第14篇:初三化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的基本分析:n化学是一个新的学校,在前三天设立,与生活更多接触,学生学习更多的热情,老师应该是正确的指导,以便在毕业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本期作为前三期50,51,52类化学教学任务,三类一共为学生。这些学生从城市和农村地区,基本水平不均,而且一些比较坚实,效果更好。当然,有个别学生不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做每一个学生的工作,个性化,使他们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进步。第二,教学分析:n1。学生必须进入现代社会从事现代生产,学习,工作和生活必要的教育学生。从生产和生活的现实,适当扩大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学生适应未来的适应能力,反映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增加一些金属和有机物的含量,制备空气和水的污染,防止污染,硬水,氢能,金属和人体的关系,以及普通肥料和农药等。教材的基本结构和系统是从学生生活中瞬间不能分离的空气,水 除了引入碳等,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同时计划穿插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法律。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使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减少学习困难。为了方便教师安排教学,方便学生学习和掌握教材每章的长度,寻求短,更集中.3,从我国的现实,注意减轻学生的负担超重,使学生学会主动。根据合格公民选择教材的需要,从深度,广度和难度上作出合理安排。根据大纲的需要,掌握和理解内容作为教学重点,以及理解要求,常识和选择内容,努力区分初,中,不同处理.4,为了动员热情的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和记忆学习的知识的概念,教材编成一些彩色图片和大约200张图表。其中一些集中反映了使用纯材料,以及中国古代和现代工业成果的一些表现,以及一些合作 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发表了科学家的肖像,一些与最新的科学成就图标,以激励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为了满足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则,除了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学,地理学,物理学和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容易教学和学习,在叙事内容的内容使学生愿意阅读,易于理解,感兴趣的Then5,教材除了一般强调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外,还要注意适当增加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概念。对于学生的差异也编译了9个选择的实验和一些小家庭实验。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发展技能,能力和科学态度和方法。第三,教学目的和要求:n(1)与实际生产,自然和社会现象相关的理论知识,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应用他们的知识。刺激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利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2)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激发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 能力。使学生学习一些基本概念和化学基本原理,学习一些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以了解化学在实践中的应用。(3 )发展学生的科学技术意识,资源意识,环境意识等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现代意识。四,具体措施:n(1)注意教学的基本概念n化学教学的基本概念对于学生学习化学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有必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还要注意形成阶段的概念。随着概念逐渐发展,所以要特别注意一步一步,从浅到深的原则。对于一些概念不能彻底揭示其意义,也不应该有一些初始概念的绝对。在教学中尽可能容易理解,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和事实,比较,抽象,一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到概念,从而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提高使用化学知识的能力。n(2)加强化学术语的教学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用于表示一组物质 进入和改变化学术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让学生结合物理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术语,结合与相应的物理和化学反应相关的化学术语。这有利于学生记忆,也有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术语含义的理解。还应该注意的是,通过活跃和有趣的学习活动和计划的练习,化学术语的分散教学,使学生逐渐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3)注意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是重要的为学生奠定化学学习的基础。为了使学生能够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在教学中应注意与现实的紧密联系,加强直观的教学,实验教学和音频教学,使学生更多接触同类,做更多的实验增加感性知识。采取多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复杂知识的重要元素的记忆的基础上。在学生逐步掌握化合物元素的知识后,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化合物元素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使用法律与使用之间的关系,注意加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指导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学习。 )加强实验教学n化学是一个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技能,并帮助培养实用,严肃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坚决防止只有再教,蔑视偏见。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教育学生爱好设备,节省drugs.n(5)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组织和指导学生从事课外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视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能力,发挥他们的才能。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灵活多样。如果活动的内容可以包括与社区的联系,联系生活,结合科学技术和化学史的发展,以及扩大课堂知识的学习;活动可以做小型实验,知识讲座,化学竞争和讨论,学生做教具,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第15篇:初三化学教学计划

初四化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化学是一门初三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毕业会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本期担任初四

一、

二、三三个班的化学教学任务,三个班共有学生 人。这些学生大都来自于农村,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下面就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各班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学生的学习纪律、、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等几个方面简要地分析一下:

(一)知识基础:

学生在小学的自然课学习中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基础,但从化学知识系统的总体上来说,只是学习了水、氧气、空气、二氧化碳等基础学科中最基础、最基本的化学知识,所学的知识是零碎的,支离的,就是从化学观方面去分析,学生对自然界和身边的化学现象的认识也是浅显的。

(二)技能和能力发展水平:

我校初二学生虽然各班均是按成绩平均划分和安排的,但从调查来看,各学生水平不一样,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均衡,总体上有两极分化倾向,在具体教学中应注意纠正这种倾向。另外,学生虽然有一定的基础,,对这门课程了解不深,应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

(三)学习方法水平:

大凡理科知识的掌握,着重于理解,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表现得尤其突出,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较正确的化学学习方法,能够掌握学习规律,识物达理,并能充分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规律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在具体教学中,应避免学生“死学知识,学死知识”,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走上活学活用的轨道上来。

(四)、学习态度与习惯及学习兴趣的分析

多数同学具备了良好的学习方法,他们能够通过记笔记、建立问题记录本等方法帮助学习,而且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了科学的学习态度。但仍有一部分同学局限于死记硬背,不能举一反三,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1.用学生进入现代社会从事现代生产、学习、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化学基础内容教育学生。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增加了一些金属和有机物的内容,编写了空气和水的污染与防止污染,硬水、氢能源,金属与人体的关系,以及常见的化肥和农药等内容。

2.教材的基本结构和体系是从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空气,水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3、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根据一个合格公民的需要精选教材,从深度,广度以及习题难度上合理安排。按照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需要“掌握”、“理解”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对要求“了解”,“常识性介绍”以及“选学”的内容,力求分清主次,区别对待。

4、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记忆所学的知识,教材中编入了数页彩图和约200幅图表。其中有的是集中反映某纯净物用途的,有的表现我国古代和现代工业成就的,有的配合化学科学 发展的历史,刊印了科学家的肖像,有的用最新的科学成就图示启发学生钻研科学的积极性。为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除了与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地理、物理等学科密切联系,便于教和学外,在教材内容的叙述上力求使学生愿读、易懂、有兴趣。

5、教材除普遍重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外,还注意适当增加了能引起学生兴 趣和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实验。针对学生的差异还编了9个选做实验及一些家庭小实验。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技能,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方法。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 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具体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2)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3)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4 )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节约药品。

(5)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方面可包括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结合科技发展和化学史,以及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化学竞赛和专题讨论,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五、教学研究与改革

(一)教研重点:

根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教研教改精神,结合化学本学科的特点,确定,本学科本学期的教研重点为“为先学后教”。

“先学”即学生拥有主动参与学习探索的欲望,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即学生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实践和主动发展。例如在实验教学中,可将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变结果教学为过程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初中化学的实验有很多是验证性实验,而学生的分组实验是在授课后进行,作为巩固课堂知识的一种手段。依照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做实验大多是“依照葫芦画瓢”,仅仅是完成了对知识的简单重复,几乎没有探索和创新的余地。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在实验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结果学习为过程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动机和思维,发挥思维的积极性。在自学中促使学生去阅读资料,设计实验,提出可行性的实验方案。“后教”即在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适时地引导点拨,充分发挥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及时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创造良好的学习、求知氛围,并设计难易适中的习题,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进度及时间安排

第一周

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周---------第三周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四周---------第五周

自然界的水 第六周---------第八周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九周

化学方程式

第十周---------第十一周

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十二周

燃料及其利用 第十三周--------第十七周

金属及溶液 第十八周---------结束

复习

化学实验教学工作计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观察到大量生动有趣的化学反应现象,从而了解大量物质变化的事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为此,本学期的实验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由于化学是新增设课程,没有准确的成绩参考,但综合该届学生的理科成绩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水平方面相差较大,在学习态度及方法上也相差较大,对于实验能力来说,在以前的物理、生物科中均有训练,大部分学生目的明确,态度端正,认识和掌握了一些仪器的使用技能,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地做好实验,达到实验能力要求的指标。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只是为了满足一时的好奇心,做做实验,但目的不明确,态度欠认真,实验课上松松跨跨,交头接耳,有的同学更似局外人,操作不规范,且一遇困难便止步不前。因此,教师要全面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倾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教育,使学生首先愿意参与,自觉规范操作,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的创新设计,全面提高技能。

二、实验内容分析:

新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与有效性,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为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化学学科内容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新教材将原有的部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全部改为“活动与探究”、“家庭小实验”等。这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氛围,为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在实验中切身体会到过程提供了条件。

演示实验有:空气成分的测定、物质的变化、水的组成、碳的单质的化学性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法、燃烧的条件、合金的性质、溶液、金属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配制、酸、碱、盐的性质等。这些实验有助于研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掌握一定的实验方法并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精神。

活动与探究有:探究蜡烛及蜡烛燃烧时的变化;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探究碳的单质的化学性质;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探究燃料燃烧的条件;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探究物质溶解时温度的变化;探究什么是饱和溶液;探究如何绘制溶解度曲线;探究自制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的变化;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探究酸、碱的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用PH试纸测定一些溶液的PH;测定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探究如何提纯粗盐;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探究有机物的组成;探究如何查看服装面料的纤维种类等。通过这些实验,让学生从实验成果中体会到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体会到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在完成一定的实验过程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并提高实验中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科学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实验目标: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化学课程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初步 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并对实验技能提出如下要求:

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

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的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4、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改造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5、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6、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7、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和动手能力。

8、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9、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10、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11、能知道化学实验是都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12、学会试管、酒精灯、滴管等仪器的使用方法,达到能独立操作的目的。

13、学会取用液体、固体药品,制备和收集气体的方法。

14、能用化学语言描述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等。

15、逐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16、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17、学会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四、实验措施:

1、加强实验教学的探究,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合作精神。

3、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

4、做好实验前的充分准备,做到课前演示。

5、创造条件,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

6、教师要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示范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直观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7、注意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到化学的重要性,并在探究中切身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8、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实验中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认真做好记录,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9、对有困难的实验,应尽量发挥创造性,因地制宜设计一些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

10、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活动与探究,可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11、鼓励并指导学生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

12、加强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以及独立操作的能力。

13、优化课堂结构,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平日注重实验与操作相结合,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14、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化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到良好的发展。

15、搞好课外活动,如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知识讲座、化学实验竞赛、专题讨论、实验教具制作、等等,留给学生空白,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实验进度

第二周 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第三周 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给物质加热 第四周 制取氧气

氧气的性质 第六周 分子运动现象

水的净化 第八周

质量守恒定律

第十一周

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与实践

第16篇:初三化学教学计划

初三化学教学计划

暑假很快结束了,新的学年又要开始了。这学期我带的班级是(6)

(7)班,但是面对的都是一张张新的面孔,都是刚刚才升入初三的新学生,而且都是一些智力平平的孩子.而我又是一个经验不足的新手,对于新学期的化学教学计划,我觉得要按这样四点来进行。

一、根据实际情况努力抓好分层次教学

初步看来,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很多,对于各班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我觉得不仅要让学习好的学生吃的饱,又能让学习差的学生跟的上。所以我觉得要将学生大致分成两部分,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的作业应该从数量和难度上有所区别。测试时,试题的难度也应不一样,这样逐渐提高学习差的学生的成绩,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又使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得到更好的提高。

二、大力发展多媒体教学

随着计算机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已经到了推广应用阶段,成为素质教育下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对于不适合用传统教学手段讲授的,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尽可能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如:分子、原子的运动,原子的结构,氯化钠的溶解过程等难以用言语说明的,要通过自己从网上下载一些相应的课件在课堂上演示,以形象、直观、生动的画面,来解决问题。要善于将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和完善。这样必将大大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三、作好实验教学,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演示实验是必做的,要争取不错过每一个演示实验,以往我在讲化学演示实验的时候,都是自己边讲边做,有些时候为了赶进度甚至用嘴做实验,今年我想争取做每一个演示实验,有的只告诉学生演示该实验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完成该实验的操作步骤,把动手的过程,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演示,自己总结实验现象,自己得出实验结论,这样,对于大部分同学,基本上能够掌握实验的现象及结论,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成果。让他们参与到化学实验中,体验学习化学的快乐。同时各班要成立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比如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简易材料,进行各种探究性的小实验。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同时又能学到化学知识,还能扩展同学们的思维,不局限在课堂上,书本里,能更好的学习化学知识.

四、加大对学生的学习考核力度

要把考试做到经常化,每堂课都有小考试,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点,重点,在下堂课用大约5分钟的时间小考一下,每学完一个单元就有一次大考试,每到一个阶段也要进行一次考试,通过考试,来发现学生学习当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辅导使学生能及时掌握该知识。还可以不定期的对学习好的学生进行竞赛性质的考试。通过不同班级的比较,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化学教学的水平。

以上就是我今年在化学教学中的大体思路,希望能在不断的探索中获取更多的教学经验.2013.9.1

第17篇:初三化学复习资料

初三化学复习资料

一、空气与氧气 主要考点:

1.常识:空气的污染及其防治,

① 空气的污染成分:粉尘及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② 空气污染的来源: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工厂的废气及其机动车的尾气(主要是一氧化碳) ③ 空气污染的防治:改变燃烧方式,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2.了解:空气的成分,氧气的性质及主要用途,氧气的工业制法

① 空气成分研究的科学家: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制得了氧气),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的组成) ② 空气组成研究的反应: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 5O2 点燃== 2P2O5

③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杂质0.03% 注意:空气中各成分的主要性质及用途(如氮气、惰性气体)

④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高温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主要体现在较强的氧化性,及助燃性

a.与金属发生反应

2Mg + O2 点燃== 2MgO(注意石棉网的使用)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的粉末状固体; 3Fe + 2O2 点燃== Fe3O4 (注意瓶底留有少量的沙或者水)现象: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2Cu + 2O2 加热== 2CuO (注意并不是点燃,不能燃烧)现象:红色的铜变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2H2 + O2 点燃== 2H2O(淡蓝色火焰,在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b.与非金属发生反应

C + O2 点燃== CO2 在空气中燃烧持续红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S + O2 点燃== SO2 在空气中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P + 5O2 点燃== 2P2O5 放出大量的白烟 c.与化合物发生反应

2CO + O2 点燃== 2CO2 (蓝色的火焰);CH4 + 2 O2 点燃== 2H2O + CO2 (明亮的蓝色火焰) 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2CH3OH + 3O2 点燃== 4H2O + 2CO2 ⑤ 氧气的主要用途:支持燃烧,提供呼吸(气焊、气割、炼钢、液氧炸弹、呼吸等)

⑥ 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空气中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使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留下的就是液态氧气。 3.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① 反应原料:氯酸钾(KClO3,白色)和二氧化锰(MnO2,黑色),或高锰酸钾(KMnO4,紫红色固体) ② 反应条件:加热

③ 反应原理:2KClO3 2KCl + O2↑;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O2↑ ④ 发生装置: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试管,单孔塞,导管

⑤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排水集气法(氧气难溶于水) ⑥ 反应步骤:a.按照要求安装反应仪器;

b.检验反应装置的气密性;

c.装入反应物质,注意,反应物质为粉末状的,应该用药匙或者纸槽;

d.首先预热,然后对准固体下方固定加热;

e.如果用排水法收集,当导管均匀放出气泡的时候开始收集气体;

f.用排水法收集时,反应结束应该首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 (否则会使水倒流至试管中,可能使试管破裂)

g.待反应仪器冷却后,进行拆洗。 ⑦ 注意事项:

a.如果反应物品为高锰酸钾时,发生装置中导管口部还需要塞上少量棉花,避免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 b.试管应略微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导管应略微深入试管; 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注意要用磨口玻璃片,并且导管

(前言)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Cu2(OH)2CO3—

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

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通的是直流电。

(O

2、H

2、CO

2、CO、C)

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干冰是CO2固体。(碳酸气)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甲烷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2、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的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生铁和钢主要成分都是铁,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3、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O2的发生装置。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难或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CO

2、HCl、NH3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CO、N

2、(NO)只能用排水法

4、①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方程式) KClO3— KMnO4—

工业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原理:利用N

2、O2的沸点不同,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②实验室制H2的方法是:常用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

(不能用浓硫酸和硝酸,原因:氧化性太强与金属反应不生成H2而生成H2O)(也不能用镁:反应速度太快了;也不能用铁:反应速度太慢了;也不能用铜,因为不反应)Zn+H2SO4— Zn+HCl—

工业上制H2的原料:水、水煤气(H

2、CO)、天然气(主要成分CH4)

③实验室制CO2的方法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不能用浓盐酸(产生的气体不纯含有HCl),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 CaCO3+ HCl— 工业上制CO2的方法是:煅烧石灰石 CaCO3—

5、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

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

③(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用于发令枪)

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氧化镁。(用于照明弹等)

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⑥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⑦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⑧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酒精燃烧 C2H5OH+ O2— 甲醇燃烧 CH3OH+ O2—

6、H

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 ① 可燃性 H2+ O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CO+ O2— H2的爆炸极限为4——74.2% C+ O2— (氧气充足) C+ O2— (氧气不足) ②还原性 H2+CuO— 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出现 C+ CuO— 黑色变成红色,同时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CuO—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7、CO2 ①与水反应: CO2+H2O— (紫色石蕊变红色) ②与碱反应: CO2+Ca(OH)2— (检验CO2的方程式)

③与灼热的碳反应:CO2+C—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 ①除杂:CO[CO2] 通入石灰水 CO2+Ca(OH)2— 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 CaO[CaCO3]只能煅烧 CaCO3—

②检验:CaO[CaCO3]加盐酸 CaCO3+ HCl— ③鉴别:H

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 H

2、O

2、CO2:用燃着的木条

[(H

2、CO2),(O

2、CO2),(CO、CO2)]用石灰水

8、酒精C2H5OH,又名乙醇,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 醋酸又名乙酸,CH3COOH,同碳酸一样,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无水醋酸又称冰醋酸。

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其中气体矿物燃料是:天然气,固体矿物燃料是煤,氢气是理想燃料(来源广,放热多,无污染)。

(铁)

1、铁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是电和热的导体。

2、铁生绣实际上是铁、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红棕色)。全世界每年因生绣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1/4。

3、防止铁制品生绣的方法: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②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具体操作是:①在其表面刷油漆,②在其表面涂油,③金属制品表面镀上其它金属,④通过化学反应使铁制品的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4、黑色金属:Fe、Mn、Cr(铬) 有色金属:除前三种以外都是,如Cu、Zn、Al

5、合金(混合物):是由一种金属与其它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铁的合金有:生铁和钢(混合物)

生铁的含碳量在2%—4.3%之间,钢的含碳量在0.03%—2%之间。

生铁分为白口铁、灰口铁和球墨铸铁,球墨铸铁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某些场合可以代替钢。 钢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

6、炼铁的主要设备是高炉,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还原剂一氧化碳从铁的氧化物中将铁还原出来。(不能:置换)

炼钢设备:转炉、电炉、平炉。 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氧气或铁的氧化物把生铁中所含的过量的碳和其它杂质转变为气体和炉渣而除去。

7、白口铁的用途:用于炼钢、灰口铁的用途制造化工机械和铸件。

低碳钢和中碳钢用来制造机械零件,钢管。高碳钢用来制刀具、量具和模具。

8、锰钢中合金元素为锰,韧性好,硬度大;不锈钢中合金元素为铬、镍,抗腐蚀性好;硅钢中合金元素为硅,导磁性好;钨钢中合金元素为钨,耐高温,硬度大。

9、导电性:银>铜>铝,铝和锌在空气中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可阻止进一步氧化。铜生锈是铜和水、氧气、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钛耐腐蚀性好。

(溶液)

1、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①加水②升温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熟石灰对温度例外 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

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

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2、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10g,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1g,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3、分离:KCl和MnO2方法为过滤,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NaCl和KNO3方法为结晶,步骤:溶解、冷却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NaCl)。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较大的物质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KNO

3、CuSO4) 冷却饱和CuSO4溶液析出晶体的化学式为CuSO4·5H2O。

4、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盐酸中溶质是HCl,石灰水中溶质为Ca(OH)2,食盐水中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溶质为CuSO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C2H5OH。

(组成与结构)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D(氯分子)(A、Cl B、Cl- C、2Cl D、Cl2)。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一般的氢原子无中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2、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⑥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⑦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如H

2、O

2、N

2、Cl2等、共价化合物、一些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磷、硫等。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共价化合物是由非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组成,如CO

2、H2O、SO

3、HCl、H2SO4。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离子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如NaCl、CaCl

2、MgS、NaF、ZnSO4。构成氯酸钾的微粒是K+、ClO3-。

3、决定元素的种类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即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者核电荷数不同);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如Fe、Fe2+、Fe3+因核电荷数相同,都称为铁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

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e、HF、H2O、NH

3、CH4。已知RO32-有32个电子,则R的质子数为:R+8×3+2=32

(质量守恒定律)

1、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小结:在化学反应中: 一定不变的是: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②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④原子的种类⑤原子的数目⑥原子的质量; 一定改变的是: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表示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酸、碱、盐)

1、固体NaCl、KNO

3、NaOH、Mg(NO3)2等不能导电,其水溶液能导电,所以酸碱盐溶液能导电,但有机物溶液不导电。

2、氯酸钾溶液中是否含有自由移动的氯离子?(没有,只含有自由移动的氯酸根离子)

3、能导电的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所以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例如某溶液中Na+∶Mg2+∶Cl-=3∶2∶5,如Na+为3n个,求SO42-的个数,(此类题要会)解:3n+2×2n=5n+2x,则x=

4、盐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或金属元素(×) 碱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 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 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5、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但一定是酸性溶液;(如NaHSO4溶液是盐溶液,但溶液显酸性)

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但一定是碱性溶液。(如Na2CO3溶液是盐溶液,但溶液显碱性)

6、X-和Cl-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说出HX的化学性质(酸的通性) 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紫色石蕊遇HX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

2与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条件:①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②酸除了HNO3和浓H2SO4,氧化性强,与金属反应时,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 H2CO3酸性太弱) 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一定反应) 4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一定反应)

5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条件: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

7、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7时溶液呈中性,pH<7时呈酸性,pH>7时呈碱性。PH=0时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

蒸馏水的pH=7(雨水的pH<7显弱酸性),SO3溶于水,溶液pH<7,CO2溶于水,溶液pH<7;pH升高可加碱(可溶性碱)或水,pH降低可加酸或水。PH=3和pH=4混合溶液pH<7,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测定时,用玻璃棒把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溶液的pH。pH数值是整数。

8、碱的通性

由于碱在水溶液里都能电离而生成OH-离子,所以它们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 碱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条件:碱必须可溶)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例如Fe(OH)3中滴入紫色的石蕊试液,石蕊不变色。

(2) 碱能跟多数非金属氧化物起反应,生成盐和水。条件:碱必须可溶,例如Cu(OH)2+CO2不反应 (3) 碱能跟酸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4) 碱能跟某些盐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条件:反应物均可溶,生成物有沉淀。

9、盐的性质

①跟某些金属反应生成另一种金属和另一种盐,条件:①盐可溶②在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太活泼,不和盐置换) ②盐与酸反应 (与前面相同) ③盐与碱反应 (与前面相同)

④盐与盐反应 条件:反应物均溶,且生成物中有沉淀。

10、氧化物

① 定义:凡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 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除Al2O

3、ZnO外)

凡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除CO、H2O外) ② 性质 与水反应(碱可溶)

碱性氧化物大多数不溶于水中,除了Na2O、K2O、BaO、CaO外,Na2O+H2O=2NaOH,CuO+H2O=不反应。

酸性氧化物大多数溶于水(除了SiO2外)SO3+H2O=H2SO4,CO2+H2O=H2CO3,SiO2+H2O=不反应。

11、物质的检验

酸液(H+):只能用紫色石蕊试液 碱液(OH-):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均可。 盐酸和Cl-:用AgNO3溶液和稀HNO3 硫酸和SO42-:用BaCl2溶液和稀HNO3 区别Cl-和SO42-:只能用BaCl2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 CO32-:用盐酸和石灰水 铵盐(NH4+):用浓NaOH溶液(微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12、物质的俗名或主要成分、化学式:

氢氯酸(俗名为盐酸)HCl 氯酸HClO3 氢硫酸H2S 硫酸H2SO4 硝酸HNO3 磷酸H3PO4 氧化钙CaO (生石灰)氢氧化钙Ca(OH)2 (熟石灰 消石灰)Ca(OH)2水溶液俗名石灰水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 磷酸氢二钠Na2HPO4 氢氧化钠 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氯化钠NaCl(食盐) 粗盐中含有MgCl

2、CaCl2杂质而易潮解 尿素CO(NH2)2 工业盐中含有亚硝酸钠NaNO2 亚硫酸钠Na2SO3 碳酸钠Na2CO3(纯碱)(水溶液呈碱性,但不是碱)纯碱晶体Na2CO3·10H2O 波尔多液CuSO4和Ca(OH)2 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蓝矾、胆矾)磷酸二氢钙Ca(H2PO4)2 碳酸氢钠NaHCO3 硫酸氢钠NaHSO4 氨水NH3·H2O(属于碱类)过磷酸钙是混合物 有关物质的颜色:

Fe(OH)3红褐色沉淀 Fe2O3红(棕)色 Fe2(SO4)

3、FeCl3、Fe(NO3)3溶液(即Fe3+的溶液)黄色FeSO4、FeCl2、Fe(NO3)

2、(即Fe2+)浅绿色 Fe块状是白色的,粉末状是黑色,不纯的是黑色

Cu(OH)2蓝色沉淀 CuO黑色 CuCl

2、Cu(NO3)

2、CuSO4溶液(即Cu2+的溶液)蓝色无水CuSO4是白色 CuSO4·5H2O是蓝色 Cu(紫)红色 BaSO

4、AgCl是不溶于 HNO3的白色沉淀 CaCO3 BaCO3是溶于HNO3 的白色沉淀

KClO3白色 KCl白色 KMnO4紫黑色 MnO2黑色 Cu2(OH)2CO3绿色

13、用途、性质

⑴浓HCl、浓HNO3具有挥发性,放在空气中质量减轻。

⑵浓H2SO4:吸水性,放在空气中质量增重。使纸张或皮肤变黑是硫酸的脱水性。 ⑶粗盐(因含有CaCl

2、MgCl2杂质而潮解),放在空气中质量增重。

⑷NaOH固体(白色)能吸水而潮解,又能与空气中的CO2反应而变质,所以NaOH必须密封保存。放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变质。NaOH中含有的杂质是Na2CO3。

⑸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由于在常温下失去结晶水(叫风化),放在空气中质量减轻且变质。 ⑹无水CuSO4:能吸水(检验水的存在)。 ⑺铁、白磷放在空气中质量增加。

⑻生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 ⑼需密封保存:浓HCl、浓HNO

3、浓H2SO

4、NaOH、CaO、Ca(OH)

2、铁、白磷、纯碱晶体。⑽稀HCl、H2SO4用于除锈。

⑾ NaOH不能用于治疗胃酸(HCl)过多,应用Al(OH)3 Al(OH)3+HCl ⑿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农业上农药波尔多液[CuSO4和Ca(OH)2] ⒀ 粗盐中含有杂质是CaCl

2、MgCl2 工业用盐中含有杂质是NaNO2(亚硝酸钠) 工业酒精中含有杂质是CH3OH NaOH中含有杂质是Na2CO3 CaO中含有杂质是CaCO3 ⒁ 检验Cl-:AgNO

3、HNO3溶液 检验SO42-:BaCl

2、HNO3溶液 区别HCl、H2SO4:用BaCl2溶液

⒂ 改良酸性土壤用Ca(OH)2, 制取NaOH用:Ca(OH)2+ Na2CO3— 制取Ca(OH)2用:CaO+H2O—

波尔多液不能使用铁制容器是因为:CuSO4+Fe— 不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KNO

3、NaCl

14、制碱

(1)可溶性碱 ①碱性氧化物溶于水 CaO+H2O= Ca(OH)2 ②碱和盐反应 Ca(OH)2+ Na2CO3=CaCO3↓+2NaOH (2)不溶性碱 碱和盐反应 2Cu+O2△2CuO,CuO+2HCl=CuCl2+H2O, CuCl2+2NaOH= Cu(OH)2↓+2NaCl 不溶性碱可受热分解:Cu(OH)2△CuO+ H2O 制金属铜:两种方法①还原剂还原CuO②金属与盐反应如:CuSO4+Fe 制盐例如MgCl2:①Mg+HCl ②MgO+HCl ③Mg(OH)2+HCl

(实验部分) 1: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

A: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 B:能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C:间接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

(1)试管 常用做①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②也可用做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③或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

(2)烧杯 主要用于①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②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

(3)烧瓶----有圆底烧瓶,平底烧瓶

①常用做较大量的液体间的反应②也可用做装置气体发生器

(4)锥形瓶 常用于①加热液体,②也可用于装置气体发生器和洗瓶器③也可用于滴定中的受滴容器。 (5)蒸发皿 通常用于溶液的浓缩或蒸干。 (6)胶头滴管 用于移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注意: ①使用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防止液体试剂进入胶头而使胶头受腐蚀或将胶头里的杂质带进试液 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 ③用过后应立即洗涤干净并插在洁净的试管内,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 ④滴瓶上的滴管必须与滴瓶配套使用 (7)量筒 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不能①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 。 也不能②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注意: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8)托盘天平是一种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0.1克。注意: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右盘,取用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直接用手,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体, 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 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9)集 气 瓶 ①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的气体 ②也可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的反应。 (瓶口是磨毛的)

(10)广 口 瓶 (内壁是磨毛的) 常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用做洗气瓶

(11)细 口 瓶 用于盛放液体试剂 ,棕色的细口瓶用于盛装需要避光保存的物质,存放碱溶液时试剂瓶应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

(12)漏 斗 用于向细口容器内注入液体或用于过滤装置。

(13)长颈漏斗 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斗中逸出)

(14)分液漏斗 主要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

(15)试管夹 用于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使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16)铁架台 用于固定和支持多种仪器, 常用于加热、过滤等操作。 (17)酒精灯 ①使用前先检查灯心,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②也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以免失火) ③酒精灯的外焰最高, 应在外焰部分加热 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④要防止灯心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受损)

⑤实验结束时,应用灯帽盖灭(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不易点燃),决不能用嘴吹灭(否则可能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⑥万一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18)玻璃棒 用做搅拌(加速溶解)转移如PH的测定等。 (19)燃烧匙

(20)温度计 刚用过的高温温度计不可立即用冷水冲洗。 (21)药匙 用于取用粉末或小粒状的固体药品,每次用前要将药匙用干净的滤纸揩净。 2:基本操作

(1)药剂的取用:“三不准”①不准用手接触药品 ②不准用口尝药品的味道 ③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

注意:已经取出或用剩后的药品不能再倒回原试剂瓶,应交回实验室。 A: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具体操作: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的竖立起来);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具体操作: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 B: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很少量时可用胶头滴管,取用较多量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注意:把瓶塞倒放在桌上,标签向着手心,防止试剂污染或腐蚀标签,斜持试管,使瓶口紧挨着试管口) (2)物质的加热 给液体加热可使用试管、烧瓶、烧杯、蒸发皿; 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试管、蒸发皿、坩埚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试管一般与桌面成45°角,先预热后集中试管底部加热,加热时切不可对着任何人

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试管口应略向下(防止产生的水倒流到试管底,使试管破裂)先预热后集中药品加热

注意点: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心,以免容器破裂。烧的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3)溶液的配制

A:物质的溶解 加速固体物质溶解的方法有搅拌、振荡、加热、将固体研细

B:浓硫酸的稀释 由于浓硫酸易溶于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在稀释时一定要把浓硫酸倒入水中,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酸入水) C: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①固体物质的配制过程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用到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②液体物质的配制过程 计算、量取、溶解 用到的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4)过滤 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如粗盐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分离。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壁;

“二纸”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指①烧杯紧靠玻璃棒 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边 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5) 蒸发与结晶 A、蒸发是浓缩或蒸干溶液得到固体的操作,仪器用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

注意点:①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液滴飞溅,②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就停止加热③使用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持,后放在石棉网上

B、结晶是分离几种可溶性的物质①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②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的,则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6)仪器的装配 装配时, 一般按从低到高,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7)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先将导管浸入水中,后用手掌紧物捂器壁(现象:管口有气泡冒出,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8)玻璃仪器的洗涤 如仪器内附有不溶性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加稀盐酸洗涤,再用水冲洗。如仪器内附有油脂等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也可用洗衣粉或去污粉刷洗。清洗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上的水即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均匀地附着一层水膜时,就表明已洗涤干净了。 (9)常用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A:使用酒精灯时,不慎而引起酒精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 B:酸液不慎洒在桌上或皮肤上应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C:碱溶液不慎洒在桌上应用醋酸冲洗,不慎洒在皮肤上应用硼酸溶液冲洗。 D:若浓硫酸不慎洒在皮肤上千万不能先用大量水冲洗。

3、气体的制取、收集 (1)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

A:固体之间反应且需要加热,用制O2装置(NH

3、CH4);一定要用酒精灯。 B:固体与液体之间且不需要加热,用制H2装置(CO2);一定不需要酒精灯。 (2)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A:排水法 适用于难或不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的气体,导管稍稍伸进瓶内,(CO、N

2、NO只能用排水法) B:向上排空气法 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CO

2、HCl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 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排气法:导管应伸入瓶底

4、气体的验满:

O2的验满:用带余烬的木条放在瓶口。

CO2的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证明CO2的方法是用澄清石灰水。

5、常见气体的净化和干燥 一定先净化后干燥 (1)气体的净化(除杂)

H2(HCl)用NaOH溶液 CO(HCl)用NaOH溶液 CO(CO2)用澄清石灰水 CO2(HCl)用NaHCO3溶液 CO2(H

2、CO)用CuO CO(O2)用铜网 O2(CO

2、HCl、H2O)用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 (2)气体的干燥(除去水)

干燥剂有浓硫酸(酸性)、碱石灰(碱性)、固体氢氧化钠(碱性)、氧化钙(碱性)、五氧化二磷(酸性)、无水氯化钙(中性)、无水硫酸铜(中性) 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氨气;

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三氧化硫、氯化氢等。 注意:证明时,一定要先证明水再证明其它物质,证明水一定要用无水硫酸铜; 除去水时,先除去杂质,再除去水 。证明二氧化碳一定要用澄清石灰水。

6、指示剂的使用 使用指示剂只能说明溶液呈酸性或碱性,不能确定溶液一定是酸或碱。

操作方法:用玻璃棒沾取少量被测溶液滴在试纸上,绝不能将试纸伸入待测试液中,更不能将试纸投入到待测溶液中去。

紫色石蕊遇酸性溶液显红色,遇碱性溶液显蓝色; 无色酚酞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显红色。

7、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表示,测定pH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PH的范围在0——14之间,pH>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越小酸性越强;pH升高加碱(或水),pH降低加酸(或水)。

8、证明盐酸和可溶性盐酸盐(Cl-):用AgNO3和稀HNO3,产生白色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证明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SO42-):用BaCl2和稀HNO3,产生白色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证明碳酸盐(CO32-):用盐酸和石灰水

证明铵盐(NH4+):用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是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9、(1)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2)加热时试管内的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3)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容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2,蒸发溶液时溶液的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得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其容积的1/4。

(4)在洗涤试管时试管内的水为试管的1/2(半试管水);在洗气瓶内的液体为瓶的1/2;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应取少量,液体取用1——2毫升,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加热试管内液体时,试管一般与桌面成45°角,加热试管内的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5、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 (1)酸: 全部溶于水 ;

(2)碱: 大多数不溶于水,NH3·H2O、KOH、NaOH、Ba(OH)2溶于水,Ca(OH)2微溶; (3)盐:a、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 四类盐都易溶于水; b、盐酸盐(即氯化物) 绝大多数溶于水 , 只有AgCl不溶于水 ; c、硫酸盐 绝大多数溶于水, 只有BaSO4不溶于水 ,Ag2SO4、CaSO4微溶于水 ;

d、碳酸盐 绝大多数不溶于水, Na2CO3、K2CO3、(NH4)2CO3溶于水 , MgCO3微溶于水 。 15.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 + 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0.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1.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22.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 3Fe + 2CO2↑ 2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2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25.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 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①化合反应

金属+非金属(除O2)→无氧酸盐 金属+氧气→碱性氧化物 非金属+氧气→酸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含氧酸盐(条件:加热或高温下才可进行) 酸性氧化物+水→含氧酸(范围:SiO2除外) 碱性氧化物+水→碱(范围或条件:金属活动次序表中,Mg及Mg前的金属氧化物可直接跟水反应,其余不能) ②分解反应

碱-△→碱性氧化物+水(范围:在金属活动次序表中,Mg及Mg后的碱受热可分解) 含氧酸-△→酸性氧化物+水 碳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③置换反应

金属+酸→盐+氢气(范围或条件:排在金属活动次序表H前的金属,浓H2SO

4、HNO3除外,生成盐可溶) 金属+盐→新金属+新盐(范围或条件:参加反应的金属要比盐中的金属活泼,盐及新盐必须可溶,出K、Ca、Na等非常活泼的金属) ④复分解反应

酸+碱→盐+水(条件:至少有一种反应物可溶) 酸+盐→新酸+新盐(条件:酸必须可溶,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碱+盐→新碱+新盐(条件:盐和碱都必须可溶,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盐+盐→两种新盐(条件两种盐都需可溶,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碱性氧化物+酸→盐+水(条件:酸必须可溶) ⑤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反应

酸性氧化物+碱→盐+水(条件:碱必须可溶)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26.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33.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4.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35.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 36.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 (3)碱性氧化物 +酸 -------- 盐 + 水

37.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38.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39.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 40.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41.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 H2SO4 ==== MgSO4 + H2O 42.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 (4)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

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47.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5)酸 + 碱 -------- 盐 + 水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49.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Cu(OH)2+H2SO4=CuSO4+2H2O 蓝色固体溶解 Ca(OH)2+H2SO4=CaSO4+2H2O Mg(OH)2+H2SO4=MgSO4+2H2O 白色固体溶解 2Al(OH)3+3H2SO4=Al2(SO4)3+3H2O 白色固体溶解

2Fe(OH)3+3H2SO4=Fe2(SO4)3+3H2O 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Ba(OH)2+ H2SO4=BaSO4↓+2H2O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检验SO42—的原理 BaCl2+ H2SO4=BaSO4↓+2HCl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检验SO42—的原理 Ba(NO3)2+H2SO4=BaSO4↓+2HNO3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检验SO42—的原理 Na2O+2HNO3=2NaNO3+H2O 白色固体溶解

CuO+2HNO3=Cu(NO3)2+H2O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ZnO+2HNO3=Zn(NO3)2+ H2O 白色固体溶解 MgO+2HNO3=Mg(NO3)2+ H2O 白色固体溶解 CaO+2HNO3=Ca(NO3)2+ H2O 白色固体溶解 NaOH+HNO3=NaNO3+ H2O Cu(OH)2+2HNO3=Cu(NO3)2+2H2O 蓝色固体溶解 Mg(OH)2+2HNO3=Mg(NO3)2+2H2O 白色固体溶解 Al(OH)3+3HNO3=Al(NO3)3+3H2O 白色固体溶解 Ca(OH)2+2HNO3=Ca(NO3)2+2H2O Fe(OH)3+3HNO3=Fe(NO3)3+3H2O 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3NaOH + H3PO4=3H2O + Na3PO4 3NH3+H3PO4=(NH4)3PO4 2NaOH+CO2=Na2CO3+ H2O 吸收CO、O

2、H2中的CO

2、

2NaOH+SO2=Na2SO3+ H2O 2NaOH+SO3=Na2SO4+ H2O 处理硫酸工厂的尾气(SO2) FeCl3+3NaOH=Fe(OH)3↓+3NaCl 溶液黄色褪去、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AlCl3+3NaOH=Al(OH)3↓+3NaCl 有白色沉淀生成 MgCl2+2NaOH = Mg(OH)2↓+2NaCl CuCl2+2NaOH = Cu(OH)2↓+2NaCl 溶液蓝色褪去、有蓝色沉淀生成 CaO+ H2O = Ca(OH)2 白色块状固体变为粉末、生石灰制备石灰浆 Ca(OH)2+SO2=CaSO3↓+ H2O 有白色沉淀生成 初中一般不用

Ca(OH)2+Na2CO3=CaCO3↓+2NaOH 有白色沉淀生成 工业制烧碱、实验室制少量烧碱 Ba(OH)2+Na2CO3=BaCO3↓+2NaOH 有白色沉淀生成 Ca(OH)2+K2CO3=CaCO3↓ +2KOH 有白色沉淀生成 CuSO4+5H2O= CuSO4·H2O 蓝色晶体变为白色粉末

CuSO4·H2OΔ CuSO4+5H2O 白色粉末变为蓝色 检验物质中是否含有水

AgNO3+NaCl = AgCl↓+Na NO3 白色不溶解于稀硝酸的沉淀(其他氯化物类似反应) 应用于检验溶液中的氯离子

BaCl2 + Na2SO4 = BaSO4↓+2NaCl 白色不溶解于稀硝酸的沉淀(其他硫酸盐类似反应) 应用于检验硫酸根离子

CaCl2+Na2CO3= CaCO3↓+2NaCl 有白色沉淀生成 MgCl2+Ba(OH)2=BaCl2+Mg(OH)2↓ 有白色沉淀生成 CaCO3+2HCl=CaCl2+H2O+CO2 ↑ MgCO3+2HCl= MgCl2+H2O+ CO2 ↑

NH4NO3+NaOH=NaNO3+NH3↑+H2O 生成使湿润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 应用于检验溶液中的铵根离子

NH4Cl+ KOH= KCl+NH3↑+H2O 生成使湿润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

金属+盐→新金属+新盐(范围或条件:参加反应的金属要比盐中的金属活泼,盐及新盐必须可溶,出K、Ca、Na等非常活泼的金属) ④复分解反应

酸+碱→盐+水(条件:至少有一种反应物可溶) 酸+盐→新酸+新盐(条件:酸必须可溶,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碱+盐→新碱+新盐(条件:盐和碱都必须可溶,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盐+盐→两种新盐(条件两种盐都需可溶,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碱性氧化物+酸→盐+水(条件:酸必须可溶) ⑤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反应

酸性氧化物+碱→盐+水(条件:碱必须可溶)

初中会接触到的干燥剂: 浓硫酸:有强吸水性,故可干燥,但氨气等碱性气体不可用浓硫酸干燥; 五氧化二磷:易与水反应,不干燥碱性气体

碱石灰(CaO+NaOH)、氢氧化钠:由于氢氧化钠潮解和氧化钙极易与水反应而 可用于干燥。但不可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酸性气体。

无水氯化钙(因要与氨气反应而不能干燥氨气)、无水硫酸铜:因容易形成结晶水合物而可作干燥剂 (1) 浓 H2SO4:用于干燥 H

2、O

2、N

2、CO、CO

2、SO

2、HCl等气体,但不能干燥溶于水呈碱性的气体,如 NH3。

(2)NaOH固体:用于于燥H

2、O

2、N

2、CO、NH3等气体,但不能干燥溶于水呈酸性的气体,如CO

2、SO

2、HCl等气体。

(3)无水CuSO4: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吸水后变蓝,生成CuSO4•5H2O,通常用无水CuSO4检验一些物质中是否含水。

(4)生石灰(CaO):易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Ca(OH)2,常用作食品袋中的干燥剂。 (5)碱石灰:CaO与NaOH的混合物,用法同NaOH固体。

(6)MgCl

2、CaCl2:也有较强的吸水性,在一些实验中常用于吸收反应后生成的水蒸气。元素:

①、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②、元素的分类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③、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④、元素的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⑤、相对原子量由质子数+中子数决定。 常见酸、碱、盐的主要用途: HCl、H2SO4 —— 用于金属除锈

NaOH —— 制肥皂、造纸 Al(OH)3 —— 治疗胃酸过多

Ca(OH)2 —— 制三合土、漂白粉、农药波尔多液;改良酸性土壤等 CuSO4 —— 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Na2CO3 —— 制洗涤剂、蒸馒头等 CaCO3 —— 制水泥等建筑材料

6、环境污染方面: (1)、大气污染:

主要分两种:A、有害气体,如:SO

2、NO

2、CO 等,其中CO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而SO

2、NO2 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另注:空气中CO2 浓度增大会导致温室效应 ;而含氟物质的排放会破坏O3 (臭氧) 层,使得地球表面受紫外线辐射加重。] B、粉尘,如:灰尘、粉煤灰 等。 (2)、水污染:

主要来源于:A、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B、生活污水;C、农业化肥和农药污染.

第18篇:初三化学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

(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 (2)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 (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二、药品的取用

(1)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多少? (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量筒应该怎样正确读数?如果采用了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4)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定质量固体?砝码和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用?如果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

三、物质的加热

(1)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怎样证明这一点?(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 (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

四、药品和仪器的处理

(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放置?(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

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 (2)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铝箔、铁丝来代替红磷?为什么?如用木炭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 (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 (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

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

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例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

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六、化合反应 氧化物

什么叫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化合反应?什么叫氧化物?学会识别氧化物

七、探究S、Al的燃烧有关问题

(1)S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2)Al燃烧时,火柴在什么时机插入集气瓶中,为什么?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放些细纱?

八、分解反应

什么叫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分解反应? 知道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要证明MnO2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需要做哪些实验?

九、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有三种方法制取氧气,原料分别是什么?反应原理分别是什么?三种方法的优缺点? (2)用KMnO4制取氧气的装置需要哪些仪器?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3)用KMnO4制取氧气时,绵花的作用?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什么时候开始收集?为什么?结束时,如何操作?为什么这样?

十、探究碳和铁的燃烧

(1)在空气和纯氧中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2)为什么木炭点燃后要缓缓插入集气瓶中。

(3)铁丝为什么要盘成螺旋状?如未发现“火星四射”的现象,原因有哪些?分别应如何改进? (4)通过上述实验得出氧气的什么化学性质? 十

一、本单元的反应符号表达式

(1)碳、硫、磷、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符号表达式?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符号表达式?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根据什么现象可以推断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二、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和化合物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要学会区别?各举几个例子,并写出化学式?

三、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四、探究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特征有哪些?列举几个实例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列举几个实例证明分子间有间隔的?

五、水的净化

(1)纯水与天然水的区别是什么?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是什么? (2)有哪些净化水的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何种操作? (3)明矾和活性炭的净水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4)什么样的混合物可以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过滤的操作要领“一贴两低三靠”的含义是什么?

六、水污染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应如何防治?

七、节约用水

认识节约标志,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节约用水的做法?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构成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构成? (2)原子是由哪几种粒子构成的?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的空间分布和质量分布分别有什么特点?

二、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三、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元素可以分为哪三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不同类别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和化学性质各有什么特点?

四、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如:

8、

18、

28、

38、48等

五、形成“化学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是否改变?微观原因是什么?

六、核外电子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为什么说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七、原子与离子

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如:Na与Na+、S与S2-如何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质子数、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变化情况?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NaCl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 2011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提纲

八、说出几种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K、Na、Ca、Zn、Mg、Cl、Al、SO

4、OH、NO

3、NH

4、CO3等。

九、能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1)根据俗名写化学式;(2)根据用途写化学式;(3)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十、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2)计算元素间的质量比;(3)计算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4)根据计算来确定有机物的组成中除C、H元素之外是否含有氧元素; 当 M有机物 等于 MH +MC 不含有O元素; 大于 MH +MC 含有O元素;差值即为氧元素的质量。

十一、能懂商品标签上的物质成分及含量

(1)要注意标示的是物质的质量还是元素的质量,如:加钙盐CaCO3-Ca,加碘盐KIO3-I; (2)要注意标示的单位质量与所给的质量或体积单位是否一致。

二、能根据某种氮肥包装袋或产品说明书标示的含氮量推算它的纯度 (1)标示的含氮量 实际含氮量(不纯) 根据化学式计算含氮量 理论含氮量(纯)则纯度=实际含氮量/理论含氮 量×100% (2)判断广告其真实性

若标示的含氮量 大于 理论含氮量 则是虚假广告。

十三、平均值问题

两种不等量物质混合,所得实际结果必介于两种之间。 2011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一、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认识常见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1)铁钉生锈后质量为什么增加? (2)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什么减少?

二、用微观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1)知道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 (2)会推断未知物质的化学式(注意有无系数)

三、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在什么情况下,必须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实验。

四、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1)查化学式 --- 根据化合价; (2)查配平--- 数原子数,尤其氧原子; (3)查条件和箭头 ---- 根据所学知识或题目所给信息。

五、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1)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必须要查; (2)比例式必须要列; (3)设答必须要完整; (4)单位,x---不带单位,数字---必须带。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1)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认识同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单质; (2)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碳、碳黑的特性和用途; (3)金刚石和石墨性质有什么显着的特点?主要原因是什么?分别有什么用途?

二、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CO2 (1)用什么药品?固体能否选用CaCO3或Na2CO3粉末?液体能否选用稀盐酸或稀硫酸?原理是什么?用什么装置? (2)依据什么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常见的发生装置有哪些?常见的收集装置有哪些? (3)如何进行气体的检验和验满、验纯(可燃性气体)?

三、知道自然界的氧和碳循环 ,如何实现?

四、温室效应

知道温室效应的成因和防治;注意与空气污染、酸雨污染的防治区别。

五、探究CO2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1)CO2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如何通过实验来说明?由此性质决定它有什么用途? (2)探究CO2与水、澄清水灰水反应,学会设计实验说明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性质决定它有什么用途?

六、知道CO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1)物理性质有哪些?(2)化学性质有哪三个?(3)如何检验CO?

七、本单元的化学方程式之间联系要熟练掌握

第19篇:初三化学德育论文

探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高效性

初中化学 泗溪中学 刘爱云 摘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是一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关系密切的学科。在初三的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优化改进教材中的实验,以增加实验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从而来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提高学生的自信。

初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但是由于初三的时间紧迫,中考的压力,教师都是以讲解考试内容等知识为主,忽略了学生的探究欲,慢慢的也就失去了学习这门新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兴趣了,那么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如何提高初三化学教学的趣味性和高效性,我想谈谈个人的一些初浅看法:

一、走近学生——生成高效课堂的前提

信其师才能信其道,很多老师都能够感觉到,和某一班的学生关系处好了,那么这个班的成绩就不用担心了。教师与所教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连带关系。如果学生喜欢上某位教师,那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高。假如学生不喜欢某位教师,那么,学生就与那位教师不配合,教学效果就自然低下了。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走进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成为朋友,用爱感化他们。

教师欲在学生面前树立完美的形象,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课堂教学有深度、广度。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好每堂课,课后还要做好自身的“充电”工作。其次,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想法,21世纪的青少年是新一代的青少年,他们接受的新鲜事物多,有想法。所以,教师应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创设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模式,放手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共同开展合作学习,因此,要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课堂。

二、优化改进实验——生成高效课堂的基础

初三的化学和生活联系教紧密,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特别是一些特殊的实验现象可以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所以,教师要做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当然,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将会大大的提高课堂的高效性。我们教师可以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优化设计,让学生都可以准备实验器材一起做实验来探究。比如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的实验中,教师可改进实验设计,让学生准备矿泉水瓶,饮料管,火材,玻璃片,石灰水等材料分小组进行实验 。这样学生自己准备材料,动手实验,得出结论将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学到知识。

做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因此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必不可少。特别是学生分组实验,能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分组实验。对新课标要求的每个分组实验都要安排学生到实验室去动手操作,做到实验目的明确,要求详细具体,操作规范,实验报告准确无误。在学生动手实验时,教师必须及时防止和纠正在实验操作上的错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例如:学生做粗盐提纯的实验时,常因仪器不干净,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做不出理想的实验效果,教师就应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出问题,及时纠正。事实证明,通过组织分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聚焦策略(方法)——生成高效课堂的根本 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当前的教材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结构体现,很多都是从生活的实际出发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每个课题的探究,需要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这样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但对学生锻炼化学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提出了挑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进行必要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化学问题的思考方向和思考能力,解题能力,为今后的发展奠基。

在初中的化学学习中,知识内容都是由浅入深,从简到难一步步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在探究化学问题、讨论问题的时候,也有一定的顺序,通常是沿着从表到里、由远到近的方式进行思考。比如,在学习变化和性质是,先描述变化,然后描述性质,最后再根据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循序渐进锻炼化学思维能力。再比如,在学习化学用语时,依次学习分子、原子、离子、化学式和化合价再到化学方程式及其应用。在这些化学用语学习时从基础个体开始学习,如分子原子。再逐步加深到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这些内容里知识间的联系非常密切环环相扣,哪一环没学好都会影响后面内容的学习;再比如在学习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时,在探究实验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不能死记硬背,而要教学生理解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理解到位的话,今后学习任何气体的制备时,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对学生来说将不会有任何问题。反而会觉得很有意思,自己也可以去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装置,学生的能力会得到一个非常大的提升。

四、重视反思——生成高效课堂的关键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假如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师都会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过程设计等花费大量的心血。在课堂教学之后,如发现确实有独具匠心之处是应该归纳和总结;另外,再具体的教案也不可能预见师生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全部情况,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总会忽然产生一些灵感,这些聪明的闪光点往往“突如其来,忽然而去,不由自主”,不及时利用教学后记去捕捉,稍纵即逝,会再也想不起来,造成很大的遗憾。教学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记录学生的困惑和问题。2.记录教学中的疏漏和探索。3.记录教学中的亮点。

总之,化学课堂的高效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学习不再是只为了分数、为了升学,而在于技能掌握、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的价值观及科学态度的形成,在于科学的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在于创新潜能的激发。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为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关注社会中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学。

参考文献:

① 李荣华“化学实验教学的新探索”《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3年第6期

② 刘晓东:《服务于化学课堂》,中国科技出版社,2005年 出版,第15页

③ 王六新、李建“在化学教学中推行新课改”《中学化学 教学》2004年8期

第20篇:初三化学小结

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⑴金刚石、石墨:c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碳酸钠: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离子) 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3 (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

5、cao、naoh、ca(oh)

2、kclo

3、kcl、na2co

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

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淡黄色)[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

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碱。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

3、so

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

2、h

2、n

2、co

2、ch

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 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三、物质的溶解性

1、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 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 的物质只有k2co

3、na2co

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于稀硝酸,

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 caco3 baco3 ag2 co3 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四、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

4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5、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宋朝应用);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五、初中化学中的“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6、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

3、(3) fe3o4。

7、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8、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9、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

10、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11、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2、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13、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4、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5、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6、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17、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18、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19、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20、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21、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1)硫酸铜晶体;(2)氢氧化铜沉淀;(3)硫酸铜溶液。

22、过滤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23、三大气体污染物:so

2、co、no

224、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25、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26、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32、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

27、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29、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30、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h

2、co、ch4 (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尘)。

31、浓硫酸三特性:吸水、脱水、强氧化

32、使用酒精灯的三禁止:对燃、往燃灯中加酒精、嘴吹灭

33、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34、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o、c、h

35、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36、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六、化学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1、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金属常温下不一定都是固体(如hg是液态的),非金属不一定都是气体或固体(如br2是液态的)注意:金属、非金属是指单质,不能与物质组成元素混淆

3、原子团一定是带电荷的离子,但原子团不一定是酸根(如nh4+、oh-);

酸根也不一定是原子团(如cl-- 叫氢氯酸根)

4、缓慢氧化不一定会引起自燃。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高压锅爆炸是物理变化。)

5、原子核中不一定都会有中子(如h原子就无中子)。

6、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不能说“分子大,原子小”)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7、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8、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

9、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8。(第一层为最外层2个电子)

10、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因为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而元素不包括多原子所构成的分子或原子团)只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单核粒子(一个原子一个核)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1、(1)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对不同溶质而言)(2)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因为温度没确定,如同温度则一定)(3)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晶体析出。(4)一定温度下,任何物质的溶解度数值一定大于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数值,即s一定大于w。

13、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就是置换反应。但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14、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15、单质一定不会发生分解反应。

16、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一定显示一种化合价。如nh4no3 (前面的n为-3价,后面的n为+5价)

17、盐的组成中不一定有金属元素,如nh4+是阳离子,具有金属离子的性质,但不是金属离子。

18、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离子。如h+、nh4+。

19、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氧化物和碱;不一定(可能)含氧元素的是酸和盐;一定含有氢元素的是酸和碱;不一定含氢元素的是盐和氧化物;盐和碱组成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4no

3、nh3·h2o);酸组成可能含金属元素(如:hmno4 叫高锰酸),但所有物质组成中都一定含非金属元素。

20、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na2co3溶液显碱性。

21、酸式盐的溶液不一定显酸性(即ph不一定小于7),如nahco3溶液显碱性。但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nahso4 =na++h+ +so42-),所以能电离出氢离子的物质不一定是酸。

22、酸溶液一定为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h2so

4、nahso4溶液都显酸性,而 nahso4属盐。(酸溶液就是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就是指含h+的溶液)

23、碱溶液一定为碱性溶液,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oh、na2co

3、nahco3溶液都显碱性,而na2co

3、nahco3为盐。碱溶液就是碱的水溶液,碱性溶液就是指含oh-的溶液)

24、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如mn2o7是金属氧化物,但它是酸氧化物,其对应的酸是高锰酸,即hmno4);记住:碱性氧化物中只k2o、na2o、bao、cao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碱。

25、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h2o、co、no)。

★常见的酸性氧化物:co2、so2、so3、p2o5、sio2 等,酸性氧化物大多数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记住二氧化硅(sio2)不溶于水 。

26、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27、所有化学反应并不一定都属基本反应类型,不属基本反应的有:①co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②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③有机物的燃烧。

28、凡是单质铁参加的置换反应(铁与酸、盐的反应),反应后铁一定显+2价(即生成亚铁盐)。

29、凡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凡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判断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变化,只要看参加反应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与生成的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大换小增重,小换大减重”

30、凡是同质量同价态的金属与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产生氢气的质量就越少。

31、凡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的金属(如k、ca、na),就一定不能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但它们与酸反应是最为激烈的。

如na加入到cuso4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是:2na+2h2o =2naoh+h2 ↑;2naoh+cuso4 =cu(oh)2 ↓+na2so4 。

31、凡是排空气法(无论向上还是向下),都一定要将导气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32、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在装药品前一定要检查气密性。

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之前一定要检验纯度.33、书写化学式时,正价元素不一定都写在左边。如nh3、ch

41、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①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②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

③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排在后面的金属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④混合盐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近”

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

2、金属+酸→盐+h2↑中:

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3、干冰不是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水银不是银是汞;铅笔不是铅是石墨

纯碱不是碱是盐(碳酸钠);塑钢不是钢是塑料。

4、物质的检验

(1)酸(h+)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h+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如果蓝色试纸变红,则证明h+的存在。

方法3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小于7,则证明h+的存在。

(2)碱(oh-)的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3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大于7,则证明oh-的存在。

(3)co32- 或hco3-的检验。

将少量的盐酸或硝酸倒入盛有少量待测物的试管中,如果有无色气体放出,将此气体通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果石灰水变浑,则证明原待测物中co32-或hco3-的存在。

(4)铵盐(nh4+):

用浓naoh溶液(微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5、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

①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⑦稀释浓硫酸稀释浓硫酸时,先往烧杯里加入蒸馏水,然后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冷却后装瓶。

⑧分离混合物用重结晶的方法分离食盐和硝酸钾的混合物,当食盐占相当多量时,可以先加热蒸发饱和溶液,析出食盐晶体,过滤,然后再冷却母液析出硝酸钾晶体;当硝酸钾占相当多量时,可以先冷却热饱和溶液,析出硝酸钾晶体,过滤,然后再蒸发母液,析出食盐晶体。

⑨中和滴定在做中和滴定的实验时,待测溶液一般选用碱溶液,应先向待测溶液中加入酚酞试剂,使之显红色,然后逐滴加入酸溶液,搅拌,直至红色恰好退去。

⑩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应把混合气体先通过盛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然后接着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⑾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在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应把混合气体先通过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然后再通过盛有石灰水的洗气瓶。

⑿金属和盐溶液的置换反应混合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近”;金属混合物与一种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也是“先远”“后近”。

11、反应中的一些规律:

①跟盐酸反应产生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一定是co32-(也可能为hco3- 离子,但一般不予以考虑)◆ 凡碳酸盐与酸都能反应产生co2气体

②跟碱反应能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的,一定为nh4+(即为铵盐)。

●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只有nh3(nh3+h2o=nh3·h2o)

③可溶性的碳酸盐加热不能分解,只有不溶性碳酸盐受热才能分解。caco3=cao+co2↑

酸式碳酸盐也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12、实验中的规律: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⑦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时,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⑧凡是使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一定是“一通、二点、三灭、四停”。

初三化学试卷
《初三化学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