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名人简介(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3-13 18:04:07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名人简介

沙孟海故居 杭州龙游路15号

沙孟海(1900-1992) 原名文若,中年后以字行。号石荒、沙村、决明、兰沙等。浙江鄞县人。早年从冯君木学古典诗文,从吴昌硕习书法、篆刻。后又与著名学者朱疆村、况蕙风、章太炎、马一浮等交往,受益良多。曾就读于慈溪锦堂学校,毕业于浙东第四师范学校。曾为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1963年起在浙江美术学院兼课,1979年起为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导师。历任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西泠印社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浙江考古学会名誉会长等职。其书法远宗汉魏,近取宋明,于钟繇、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苏轼、黄庭坚诸家,用力最勤,且能化古融今,形成自己\"雄强\"书风。兼擅篆、隶、行、草、楷诸书,所作榜书大字,雄浑刚健,气势磅礴,堪称旷世罕见。沙氏学问渊博,识见高明,于语言文字、文史、考古、书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主要著作有《印学史》、《沙孟海书法集》、《沙孟海真行草书集》、《兰沙馆印式》、《中国书法史图录》、《沙孟海论书文集》等。并主编《中国新文艺大系·书法卷》等。沙孟海是中国当代书坛巨擘,现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先驱之一。

2林风眠故居 杭州灵隐路3号

林风眠(1900—1991)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原名林凤鸣,生于广东梅县,自幼喜爱绘画,19岁赴法勤工俭学。他先在蒂戒美术学校进修西洋画,后又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深造。1925年回国后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1927年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后来的浙江美术学院)任校长。解放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林风眠于70年代定居香港,1979年在巴黎举办个人画展,取得极大成功。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山水》、《静物》等。著有《中国绘画新论》,出版有《林风眠画集》等。

林风眠擅长描写仕女人物、京剧人物、渔村风情和女性人体以及各类静物画和有房子的风景画。从作品内容上看有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风格;从形式上看一是正方构图,二是无标题,他的画特点鲜明,观者一望即知。他试图努力打破中西艺术界限,造就一种共通的艺术语言。他无愧于是一位富于创新意义的艺术大师,对许多后辈画家产生过极深远的影响。林风眠是整个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

林风眠是“中西融合”这一艺术理想的倡导者、开拓者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与中国传统水墨和境界相结合,并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是已经接近了“东西方和谐和精神融合的理想”的画家。受到学界泰斗蔡元培的赏识与提携,成为我国第一所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前身)的首任院长。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教育思想,不拘一格广纳人才。培养出李可染、吴冠中、王朝闻、艾青、赵无极、赵春翔、朱德群等一大批艺术名家。

林风眠受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影响,承五四新文化运动之波澜,倡导新艺术运动,积极担负起以美育代提高和完善民众道德,进而促成社会改造与进步的重任。他锐意革新艺术教育,请木匠出身的画家齐白石登上讲台,聘请法国教授克罗多讲授西画,并提出了“提倡全民族的各阶级共享的艺术”等口号,全国艺坛为之欢呼。他提倡兼收并蓄,调和中西艺术,并身体力行,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高度个性化的抒情画风,为中国现代绘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和风格典范,也是20世纪实践中西文化融合具有革新开拓精神的先驱,林风眠是中国现代画坛的艺术大师,杰出的艺术教育家,中国美术学院的创始人。是中国现代绘画史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

3.李叔同(弘一法师)纪念馆 杭州虎跑公园内

李叔同:弘一法师(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祖籍浙江,客居天津。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都颇有造诣。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号弘一。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平湖(一说山西)。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圆寂于泉州。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他在音乐、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作为高僧书法,弘一与历史上的一些僧人艺术家存有差异,如智永和怀素,尽管身披袈裟,但似乎他们的一生并未以坚定的佛教信仰和恳切实际的佛教修行为目的,他们不过是寄身于禅院的艺术家,“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这完全是艺术家的气质与浪漫。八大山人笔下的白眼八哥形象,讽刺的意味是显而易见的,他的画作实在是一种发泄,是入世的,并未超然。比之他们,弘一逃禅来得彻底,他皈依自心,超然尘外,要为律宗的即修为佛而献身,是一名纯粹的佛教大家。

4.章太炎纪念馆 杭州南山路苏堤口

(1869—1936)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汉族,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1900年剪辫发,立志革命。1903年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触怒清廷,被捕入狱。1904年与蔡元培等合作,发起光复会。1906年出狱后,孙中山迎其至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1911年上海光复后回国,主编《大共和日报》,并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曾参加张謇统一党,散布“革命军兴,革命党消”言论。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参加讨袁,为袁禁锢,袁死后被释放。1917年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在苏州设章氏国学讲习会,以讲学为业。1935年在苏州主持章氏国学讲习会,主编《制言》杂志。晚年愤日本侵略中国,曾赞助抗日救亡运动。

早年接受西方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和生物进化论,在他的著作中阐述了西方哲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新思想、新内容,主要表现在《訄书》中,认为“精气为物”,“其智虑非气”;宣称“若夫天与上帝,则未尝有矣”,否定天命论说教。其思想又受佛教唯识宗和西方近代主观唯心主义影响。随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思想上渐趋颓唐。

鲁迅笔下的章太炎先生,首先是一个革命者,其次才是一个大学问家。他张扬国粹,却坚决而激烈地反抗权威和反抗一切束缚。他的确是一个道德主义者,强调道德的力量,却反对社会对个人的压抑,

主张个性的绝对自由。

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均有成就。宣扬革命的诗文,影响很大,但文字古奥难解。所著《新方言》、《文始》、《小学答问》,上探语源,下明流变,颇多创获。关于儒学的著作有:《儒术新论》、《订孔》等。

一生著作颇多,约有400余万字。著述除刊入《章氏丛书》、《续编》外,遗稿又刊入《章氏丛书三编》。

章太炎是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的重要领袖之一。他与孙文既有过并肩奋战的岁月,也有过激烈争辩乃至分道扬镳的日子。孙文逝世,章太炎肯定“天生我公,为世铃铎……余岂好邮,好是谔谔。”既承认孙文首倡革命之功,又坦言彼此的分歧,是有话直说的诤友。孙文生前,他笔下已一再出现如下的字眼:“中山计划短浅,往往自败”,“中山天性褊狭”, “中山为人卤莽轻听”,“中山名为首领,专忌人才,此仆辈所以事事与之相左也。”

5.夏衍旧居 杭州江干区彭埠镇严家弄50号

夏衍故居 杭州严家弄中新路66号

夏衍(1900-1995),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文学艺术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祖籍河南 开封,1900年10月 30日生于浙江省余杭县(今浙江杭州)彭埠镇严家弄,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杰出的革命文艺家、社会活动家和电影艺术家。1995年2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5岁。

1915年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在家乡参加五四运动,与同学一道发起并创办了当时浙江第一个进步刊物《双十》(第2期改为《浙江新潮》)。1920年,他赴日本留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4年,他经孙中山先生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担任国民党驻日总支部常委兼组织部部长。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外国名著。1929年,与郑伯奇等组织上海艺术社,首先提出“普罗列塔利亚戏剧”的口号,开展无产阶级戏剧活动。1930年加入“左联”,当选为“左联”执委。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领导者。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对30年代进步文艺产生巨大影响。抗战爆发后,在上海、广州、桂林、香港主办《救亡日报》《华商报》,后辗转到重庆,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主持大后方的文化运动,曾任《新华日报》代总编。撰写大量杂文、政论文章,同时继续从事话剧、电影创作。改编创作《祝福》《林家铺子》等电影剧本,著有《写电影剧本的几个理论问题》等理论专著。著述甚丰,有《夏衍剧作选》《夏衍选集》《夏衍剧作集》《夏衍电影剧本集》《夏衍杂文随笔集》《夏衍论创作》等。

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上海领导文化事业,创办电影文学研究所。1954年被任命为文化部副部长,主管电影及外事工作,为培养电影事业的新生力量作出了贡献。 “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1977年后,他先后担任对外友协副会长、中国文联副主席、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1982 年,他当选为中顾委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1994年10月,国务院授予“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6.司徒雷登故居 杭州耶苏堂弄3号

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1876年生于中国杭州 - 1962年9月19日逝于美国华盛顿)是一

位美国基督教的传教士。他也是一位教育家,曾创办并担任燕京大学的校长和校务长。他还是一位外交官,曾担任美国驻华大使。由于毛泽东写的一篇《别了,司徒雷登》(《Farewell Leighton Stuart》)的文章而使他在中国非常有名,但是在他的祖国——美国却是默默无闻。

司徒雷登的父母都是早期到中国的美南长老会传教士,从血统上说,他是一位纯粹的美国人。而用司徒雷登自己的话来说,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更多于是一个美国人”。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主管杭州基督教天水堂,司徒雷登即出生在天水堂教士住宅(今杭州下城区耶稣堂弄),会讲一口纯正的杭州话。11岁时到美国弗吉尼亚州上学,在那里曾被人讥笑为不会说英语的怪物。在大学期间受“学生志愿国外传教运动”的影响而转到神学院,立志于传教。1904年他结婚后携妻子回到杭州,成了第二代美南长老会传教士。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开始从事传教,并钻研汉语。

1908年开始任金陵神学院希腊文教授。1910年任南京教会事业委员会主席。辛亥革命时兼任美国新闻界联合通讯社驻南京特约记者。

民国8年(1919年)1月,他被聘请为燕京大学校长,此后,他作为燕大的长期领导人为该校的发展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司徒雷登四处募捐,为燕京大学在北京西郊建造了一所宫殿式的美轮美奂的新校园,不惜出重金延请中外著名学者如吴雷川、许地山、邓之诚、郭绍虞、顾颉刚、赵紫宸、容庚、钱穆、吴文藻等人来燕大任教,提升燕大知名度和学术地位,1927年,燕大与哈佛大学合作组成了著名的哈佛燕京学社,促进中美文化交流。到1930年代,燕大已发展成为中国学术水平最高的教会大学。司徒雷登提倡学术自由,要求燕大的学生既中国化,又国际化,司徒雷登还注意与学生、员工互动交流,对待学生和蔼可亲,对待教职员工热情温暖,给许多学生和员工留下了深刻印象。

司徒雷登同情学生运动,九一八事变后,他亲自带领数百名燕京大学的师生上街游行,抗议日本对中国的侵略。1921年他受聘为中国教会教育调查团成员。1930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他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受美国总统罗斯福召见,听取他对中国时局的意见。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他因拒绝与日军合作,被日军关在集中营,直到日本投降后获释。1945年,获释后的司徒雷登继任燕大校长(后为校务长),直到离开中国。中华民国35年(1946年)7月11日出任美国驻华大使,积极支持国民党政府进行反共内战,又拉拢民主个人主义者,培植中间势力。同年10月,来杭参加杭州青年会复会典礼并祭扫其父母之墓,杭州市参议会授予他“杭州市荣誉公民”称号。当时有人这样评论:他“既是政客又是学者,既是狡猾的对手又是温馨的朋友”。

1949年4月,解放军攻占南京,他没有随国民政府南下广州,留在那里。1949年8月2日由于美帝国主义阻挠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一切努力都已彻底失败,司徒雷登不得不悄然离开中国返回美国,随即退休。据说在他离开中国前夕,曾经和中国共产党高层秘密接触,也打算前往北京磋商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事宜,但是被提前召回,未能成行。8月8日,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将他作为美国的象征而极尽讽刺,说他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这篇文章还被收入了中学语文教材,“司徒雷登”这个名字在中国成了声名狼藉和失败的代名词。

回到美国后,他先被国务院下了“禁言令”,后来又被麦卡锡主义者骚扰。患了脑血栓,导致半身不遂和失语症。于1962年9月19日在华盛顿病故。他一直希望能够将骨灰送到中国,埋在燕京大学校园内。

主要著作有《启示录注释》《司徒雷登日记》《在华五十年──司徒雷登回忆录》等。历史学家林孟熹这样评论他:“整个20世纪大概没有一个美国人像司徒雷登博士那样,曾长期而全面地卷入到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各个领域,并且产生过难以估量的影响。”

2008年11月17日上午,杭州半山安贤园,司徒雷登先生的骨灰安放仪式在一片肃穆中进行。回到中国安葬,是司徒雷登先生的遗愿,他自称“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是一个美国人”。至此,他的遗愿才算完成。

7.潘天寿旧居 杭州荷花池头42号

潘天寿(1897-1971)早年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又号雷婆头峰寿者。浙江宁海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曾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教授。1928年到国立艺术院任国画主任教授。 1945年任国立艺专校长。1959年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他对继承和发展民族绘画充满信心与毅力。为捍卫传统绘画的独立性竭尽全力,奋斗一生,并且形成一整套中国画教学的体系,影响全国。他的艺术博采众长,尤于石涛、八大、吴昌硕诸家中用宏取精,形成个人独特风格。不仅笔墨苍古、凝炼老辣,而且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

他曾任中国美术协会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著述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他是一代艺术大师和美术教育家。

潘天寿绘画题材包括鹰、荷、松、四君子、山水、人物等,每作必有奇局,结构险中求平衡,形能精简而意远;勾石方长起菱角;墨韵浓、重、焦、淡相渗叠,线条中显出用笔凝炼和沉健。

他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尤善画鹰、八哥、蔬果及松、梅等。落笔大胆,点染细心。墨彩纵横交错,构图清新苍秀,气势磅礴,趣韵无穷。画面灵动 ,引人入胜。

潘天寿的指画也可谓别具一格,成就极为突出。这类作品,数量大,气魄大,如指墨花卉《晴霞》、《朱荷》、《新放》等,画的均为“映日荷花”,以泼墨指染,以掌抹作荷叶,以指尖勾线,生动之气韵,非笔力所能达。潘天寿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他在“有常必有变”的思想指导下,取诸家之长,成自家之体,他的画材为平凡题材,但经他入手的画,却能产生出不平凡的艺术感染力。如他的《小龙湫一角》特别是把画面主体小龙湫压到边角的构图,含蓄地让观者先看灵岩的磅礴山势,烂漫的山花然后再去欣赏那支龙湫水,这种方法,正与那些使画面“一览无余”形成对照,不仅显示了画家出奇制胜的构图才能,也表述了画家对平凡事物的内在感情。

潘天寿艺术的可贵之处,主要在于他具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他常说,“荒山乱石,幽草闲花,虽无特殊平凡之同,慧心妙手者得之尽成极品。”他的书法功力也很深,早年学钟、颜,后又撷取魏、晋碑中精华以及古篆汉隶 ,还能诗、善治印。平时作画,对诗文、题跋、用印方面,非常认真、讲究,绝不马虎。他对画史、画理也研究有素,著有《中国绘画史》、《顾恺之》,《听天阁诗存》、《治印丝谈》。并缉有《听天阁画谈随笔》等。

8.郁达夫故居

杭州大学路场官弄培六十三号

郁达夫(1896.12.7~1945.8.29) 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郁达夫通三门外语,分别为日语、英语、德语。

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因参加**被校方开除。1914年7月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后开始尝试小说创作。1919年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东京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

1922年3月,自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归国。5月,主编的《创造季刊》创刊号出版。7月,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发表。1923年至1926年间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26年底返沪后主持创造社出版部工作,主编《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发表了《小说论》、《戏剧论》等大量文艺论著。

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12月,小说《迟桂花》发表。

1933年4月移居杭州后,写了大量山水游记和诗词。1936年任福建省府参议。1938年,赴武汉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并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1938年12月至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等报刊副刊,写了大量政论、短评和诗词。1942年,日军进逼新加坡,与胡愈之、王任叔等人撤退至苏门答腊的巴爷公务,化名赵廉。1945年在苏门答腊失踪,关于其死亡的推测最早出于胡愈之的文章,胡文中推测郁达夫是为日本宪兵所杀害。建国后此一推论基本被延续下来,在1985年郁达夫的纪念会上,日本学者玲木正夫提出郁达夫系由日本宪兵掐死在森林里的观点,但是其对“凶手”却用英文字母表示,似嫌证据不足。此外还流传着其他的看法,如郁达夫系由印尼游击队杀害(郁达夫曾当过日本宪兵队的翻译)。故现在在学术界郁达夫只能谨慎地称为是失踪,而不能武断地认为其为日本宪兵杀害。

夏衍先生曾说“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并曾赴台儿庄劳军。1938年底,郁达夫应邀赴新加坡办报并从事宣传抗日救亡,星洲沦陷后流亡至苏门答腊,因精通日语被迫做过日军翻译,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暗暗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1945年8月29日,在苏门答腊失踪,终年四十九岁。因在南洋从事抗日活动,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郁达夫的一生,胡愈之先生曾作这样的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推荐第2篇:名人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主要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春》、《欧游杂记》、《你我》、《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

1898年11月22日生于江苏东海(今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因祖父,父亲长期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原籍实为浙江绍兴)。朱自清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今扬州中学),并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朱自清的孙子现也定居于扬州,从事文化工作);他也曾在浙江省台州中学任教,亲手种下紫藤花,后来此花成为了台州中学的校花。

叶永烈,男,笔名萧通、久远、叶杨、叶艇。汉族,1940年8月30日生,一级作家、教授、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作家。浙江温州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以儿童文学、科幻、科普文学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曾任中国科学协会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一级作家,教授。1940年生於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於北京大学。11岁起发表诗作,19岁写出第一本书,20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

维克多•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雨果出生于法国东部紧挨瑞士的省城贝桑松,他的父亲是拿破仑麾下的一位将军,儿时的雨果随父在西班牙驻军,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进入法学院学习,但是他的兴趣在于写作。他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会得奖,17岁时在“百花诗赛”得第一名,20岁时出版了诗集《颂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复辟,获路易十八赏赐,之后写了大量异国情调的诗歌。之后他对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为共和主义者,他还写过许多诗剧和剧本,而这几部都是具有鲜明特色并贯彻其主张的小说。驻军,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进入法学院学习,但是他的兴趣在于写作。他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会得奖,17岁时在“百花诗赛”得第一名,20岁时出版了诗集《颂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复辟,获路易十八赏赐,之后写了大量异国情调的诗歌。之后他对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为共和主义者,他还写过许多诗剧和剧本,而这几部都是具有鲜明特色并贯彻其主张的小说。

推荐第3篇:20个名人简介

名人姓名:毛泽东

出生年代:1893-1976

名人职称: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 ~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 ~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 ~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 ~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 ~1959 早期革命活动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毛泽东加入湖南起义的新军。1913 ~1918 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习。1919 年在长沙创办《湘江评论》。1920 年发起组织新民学会和俄罗斯研究会,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21 年7 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和湖南省工团联合会总干事,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

比尔-盖茨是微软公司主席和首席软件架构师。微软公司在个人计算和商业计算软件、服务和互联网技术方面都是全球范围内的领导者。在2002年6月截止的上个财年,微软公司的收入达283.7亿美元,在7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全球的员工总数超过50,000人。

盖茨出生于1955年10月28日,和两个姐姐一块在西雅图长大。他们的父亲,William H.Gates II,是西雅图的律师。盖茨已故的母亲,Mary Gates,是学校教师,华盛顿大学的董事以及United Way International的主席。盖茨曾就读于在西雅图的公立小学和私立的湖滨中学。在那里,他发现了他在软件方面的兴趣并且在13岁时开始了计算机编程。1973年,盖茨考进了哈佛大学.在和现在微软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结成了好朋友。在哈佛的时候,盖茨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MITS Altair开发了BASIC编程语言的一个版本。 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盖茨离开了哈佛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与孩提时代的好友Paul AllEn在1975年创建的微软公司中。在计算机将成为每个家庭、每个办公室中最重要的工具这样信念的引导下,他们开始为个人计算机开发软件。盖茨的远见卓识以及他对个人计算的先见之明成为微软和软件产业成功的关键。在盖茨的领导下,微软持续地发展改进软件技术,使软件更加易用,更省钱和更富于乐趣。公司致力于长期的发展,从目前每财年超过50亿美元的研究开发经费就可看出这一点。 1999年,盖茨撰写了《未来时速》一书,向人们展示了计算机技术是如何以崭新的方式来解决商业问题的。这本书在超过60个国家以25种语言出版。《未来时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并被《纽约时报》、《今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和Amazon.com列为畅销书。盖茨的上一本书,于1995年出版的《The Road Ahead》(未来之路),曾经连续七周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

居里夫人(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物理学家,最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

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华沙市的一个教师家庭。10岁丧母、家境贫困,造就出她吃苦耐劳、好学不倦的品质。1891年,她只身前往法国巴黎大学理学院求学深造。她珍惜其间艰苦而又―完美‖的时光,勤奋努力,于1893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894年又获得数学硕士学位。几乎与此同时,科学之缘将她和彼埃尔·居里吸引到一起。1895年两人结了婚。 [1897年,居里夫人看到亨利·柏克勒尔发现铀具有放射性的报告,引起她极大兴趣。她悉心探索、反复实验,与居里先生密切合作,终于研究出两种新的化学元素,它们比铀具有更强的放射性。一个是―钋‖,它是居里夫人出于对祖国的热爱,以波兰的第一个字母命名的;另一个是―镭‖,它倾注了居里夫妇巨大的心血、智慧、体力,甚至生命。为了证实镭的存在,他们在一间夏不避燥热,冬不避寒冷的破旧棚屋内从事起脑力加苦力的劳动,从1898年到1902年四年时间里,坚持不懈,终于从几十吨铀沥青矿废渣中提炼出十分之一克纯镭盐,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1903年,居里夫妇和柏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1906年,居里先生突遇车祸逝世。居里夫人以坚强的意志战胜巨大悲痛,承担起全部家庭责任。很快地,她又继任了居里先生在巴黎大学的课程,并指导实验室工作。

1911年,居里夫人参加法国科学院院士竞选,由于有人提出―女人不能成为科学院院士‖而以一票之差落选。但这阻挠不住她献身科学的追求。同年12月她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以及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他出生于英格兰中部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少年时代曾在当地文法学校接受基础教育,学习拉丁文、哲学和历史等,接触过古罗马剧作家的作品。后因家道中落,辍学谋生。莎士比亚幼年时,常有著名剧团来乡间巡回演出,培养了他对戏剧的爱好。1585年前后,他离开家乡去伦敦,先在剧院打杂,后来当上一名演员,进而改编和编写剧本。莎士比亚除了参加演出和编剧,还广泛接触社会,常常随剧团出入宫廷或来到乡间。这些经历扩大了他的视野,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MRMY.NET收集]

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早期,又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这一时期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和艺术风格渐渐形成。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鼎盛时期,王权稳固统一,经济繁荣。莎士比亚对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人文主义理想充满信心,作品洋溢着乐观明朗的色彩。这一时期,他写的历史剧包括《理查三世》(1592)、《亨利四世》(上下集)(1597—1598)和《 亨利五世 》(1599)等9部。剧本的基本主题是拥护中央王权,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比如,《亨利四世》展现的是国内局势动荡的画面,贵族们联合起来反叛国王,但叛乱最终被平息;王太子早先生活放荡,后来认识错误,在平定内乱中立下战功。剧作中,历史事实和艺术虚构达到高度统一。人物形象中以福斯塔夫最为生动,此人自私、懒惰、畏缩,却又机警、灵巧、乐观,令人忍俊不禁。

雷锋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湖南省望城县人。

1940年出身于穷苦农民家庭。7岁沦为孤儿。对中国共产党怀有深厚的感情,先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少年先锋队和青年团。他工作积极,埋头苦干,多次被评为―红旗手‖―工作模范‖―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和―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雷锋1960年1月应征入伍,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牢固地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远大目标。他不忘阶级苦,懂得―怎样做人,为谁活着‖,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社会主义;以―钉子‖精神刻苦学习毛泽东著作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以甘当―螺丝钉‖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连队分配他当汽车兵,他努力钻研驾驶技术,成为一名合格的汽车驾驶员。担任班长后,大胆管理,事事模范带头,带领全班成为部队先进集体。他热爱集体,关心战友,关心群众,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并身体力行,认真实践,―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把自己省吃俭用积存起来的钱,寄给受灾人民,送给家庭困难的战友。他曾担任校外辅导员,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激励少年一代健康成长。他谦虚谨慎,从不自满自炫,受到赞誉不骄傲,做了好事不留姓名。1962年8月15日,执行运输任务时不幸殉职。他在部队生活2年8个月,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受嘉奖多次,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节约标兵‖,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分别于1905年和1915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重新诠释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修正了牛顿力学,取代了传统的万有引力理论,使物理理论的预测更为精确。爱因斯坦和牛顿是物理史上并列的巨人。[ 1905年是爱因斯坦一生中,也是物理史上的神奇年。爱因斯坦的超人智慧迸出了耀眼的光芒。以26岁的年龄,在没有其它学术联系的情况下,一年内发表了三篇震撼物理学界的论文:光的量子说(解释光电效应)、布朗运动(证明分子的存在)和狭义相对论(修正了牛顿力学)。其后的几年内,爱因斯坦从一名没没无名的青年学子,一跃而为国际上知名的学者。欧洲各著名大学争相礼聘。1912年,爱因斯坦很高兴回到苏黎世的母校任教,但不久后,他在德国科学界的力邀下,前往柏林威廉皇帝研究所进行研究工作。在德国的工作期间,他离了婚,后来另娶他的表妹为妻。

永远的丰碑:邓稼先

邓稼先,安徽怀宁县人,中共党员,全国劳动模范。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在昆明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卖国独裁的斗争。翌年,他 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 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9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8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解决了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8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鲁迅(1881—1936) 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城里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原名樟寿,后改名树人,字豫才,―鲁迅‖是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鲁迅著作二十卷,继往开来,博大精深。《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杰作《阿Q正传》的发表,为新文学历史树立了一座丰碑,对中国作家和世界作家产生了巨大影响;《热风》、《二心集》等杂文精悍犀利,独树一帜,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领域。他卓越的文学成就,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宝库,而且也是对世界文学的巨大贡献。鲁迅是世界文坛上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 间 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 学,死于扶风 。 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五千文》即《道德经》,也叫《老子》。它是 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理诗。它是道家的主要精典著作,也是研究老子哲 学思想的直接材料。其《五千文》被日、前苏联、德、英等国视为古代哲学 中的奇葩而译出版。美周《纽约时报》列其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

《道德经》一书是一个唯物主义体系,并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它宣扬自然 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其唯物主义体系的核心是―道‖,老子反对天道有 知,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以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即道是构 成万物的基础,道并不是意志有目的的构成世界万物,道是世界万物自身的 规律 。

安徒生是丹麦作家。他出生于贫苦的鞋匠家庭,早年丧父,初在店铺学徒,后到剧院当小配角。17岁时受人资助到学校念书,开始发表作品。24岁时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作品开始受到社会重视。其后,曾几度出国旅游,结识各国著名作家、艺术家。其毕生精力主要致力于为"未来的一代"创作童话,总共创作童话168篇。题材大都从他经历过或目睹过的社会生活中提取,真实地描写了穷苦人民的不幸遭遇,揭露和讽刺了反动阶级的凶残和愚蠢。他的许多作品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传诵的不朽名篇。[更多资料来源于

张海迪 女 1955年9月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创作室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1983年海迪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

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南北朝时期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祖冲之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源),为避战乱,祖冲之的祖父祖昌由河北迁至江南。祖昌曾任刘宋的―大匠卿‖,掌管土木工程;祖冲之的父亲也在朝中做官,学识渊博,受人敬重。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祖冲之公元429年生于建康(今江苏南京)。祖家历代都对天文历法素有研究,祖冲之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天文、数学知识。在青年时代祖冲之就博得了博学多才的名声,宋孝武帝听说后,派他到―华林学省‖做研究工作。公元461年,他在南徐州(今江苏镇江)刺史府里从事,先后任南徐州从事史、公府参军。公元464年他调至娄县(今江苏昆山东北)任县令。在此期间他编制了《大明历》,计算了圆周率。宋朝末年,祖冲之回到建康任谒者仆射,此后直到宋灭亡一段时间后,他花了较大精力来研究机械制造。公元494年到498年之间,他在南齐朝廷担任长水校尉一职,受四品俸禄。鉴于当时战火连绵,他写有《安边论》一文,建议朝廷开垦荒地,发展农业,安定民生,巩固国防。公元500年祖冲之在他72岁时去世。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卡尔·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才能出众的律师,对马克思少年时代的思想成长起过良好的影响。母亲罕丽达·普勒斯堡是个贤慧的妇女,主要操持家务。

马克思从小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1830年,他进入特利尔中学,1835年9月毕业。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中学毕业时他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说,一个人只有立志为人类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伟人。1835年10月,他进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在大学,他除研究法学外,还研究历史、哲学和艺术理论。1837年起,马克思开始认真钻研黑格尔哲学。1841年,他结束大学生活,获哲学博土学位。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成都一个旧式的大家庭中。

1920年秋巴金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读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大量阅读西方文学和社会科学著作,尤其受到社会主义思潮中无政府共产主义理论的影响。1921年与朋友一起参与半月社和均社等社会团体的工作,1922年开始发表诗歌创作。1923年4月离开成都,到上海、南京等地,并在东南大学附中读完中学。1925年与朋友组织民众社,办《民众》半月刊,并从事无政府主义的理论探索和社会运动。

1927年巴金赴法国巴黎求学,这期间积极参与营救被美国政府陷害的意大利工人领袖萨坷、凡宰特的国际性活动,并受其影响写作了中篇小说《灭亡》,歌颂为理想而献身的革命青年。1929年回国后,因无政府主义运动已经失败,将绝望与愤怒的心情寄托于文学虚构。所创作的小说有两大主题:一是探索青年人追求理想和信仰的道路,代表作有《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二是揭露封建家庭制度的弊害,以影射社会专制制度的罪恶,代表作有《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热烈、真诚,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相关介绍:

朱镕基

(1928.10-)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

湖南长沙人。194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12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电机系电机制造专业毕业,大学文化。1947-1951年在清华大学电机系电机制造专业学习,担任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并参加"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1951-1952年任东北工业部计划处生产计划室副主任。1952-1958年任国家计委燃料动力局、综合局组长,国家计委主任办公室副处长,国家计委机械局综合处副处长。1958-1969年任国家计委干部业余学校教员、国民经济综合局工程师。1970-1975年下放国家计委"五七"干校劳动。1975-1979年任石油工业部管道局电力通讯工程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副主任工程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室主任。1979-1982年任国家经委燃料动力局处长、综合局副局长。1982-1983年任国家经委技术改造局局长、高级工程师,国家经委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1983-1985年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党组成员。1985-1987年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国家环保委副主任。1987年任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1988年任上海市市长。1989年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市市长。1991年4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务院生产办主任、党组书记,国务院经贸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1992年10月兼任国务院证券委员会主任。1992年10月当选为第十四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993年3月在全国人大第八届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1993年7月-1995年6月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1997年9月19日在中共第十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1998年起任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长。1998年3月17日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务院总理。1998年4月起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1998年5月任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是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

四、十五届中央委员,第

七、

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琼瑶:原名陈喆。衡阳县渣江镇人。 1938年生,一九四九年随父陈致平由大陆到台湾。[更多资料来源于

1947年九岁在上海《大公报》儿童版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可怜的小青》;十六岁时,用成人的口吻写的小说《云影》在《晨光》杂志发表。1957年台北第二女子中学毕业。1963年7月,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窗外》,从此跃登台湾文坛。她创作颇丰,作品已有数十部之多。许多作品都要再版十几甚至几十版,而且往往都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在台湾和海外拥有大量读者,尤其受到广大青年的欢迎.[

斯蒂芬.霍金,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现年60岁,出生于伽利略逝世周年纪念日,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皇家学会会员。他因患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2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光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书画家、诗人,1938年生,江苏南通人,常署―抱冲斋主十翼江东范曾‖。[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更多资料来源于出版有画集、书法集、诗集、散文集、艺术论、演讲集等百馀种,近年《范曾序跋集》(海南出版社)、《画外话·范曾卷》(人民文学出版社)、《范曾散文三十三篇》(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范曾卷》(人民美术出版社)、《范曾临八大山人》(人民美术出版社)、《范曾谈艺录》(中国青年出版社)、《范曾诗稿》(华宝斋出版)、《鲁迅小说插图集》(线装书局·广陵书社)、《插图本鲁迅小说经典集》(海南出版社)等影响甚大。[

姓名:刘翔 出生日期:1983年7月13日 籍贯地:上海 教练:孙海平身份: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冠军 [ 个人简介:刘翔,2000年世界青年锦标赛男子110米栏第4名;

2001年全运会、东亚运动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男子110米栏冠军;

2002年世界室内田径大奖赛,平60米栏7秒55的亚洲纪录;

2002年瑞士洛桑国际田联一级大奖赛以13秒12的成绩打破男子110米栏亚洲纪录,排名世界第4; 2002年亚锦赛男子110米栏冠军; 2002年第14届亚运会男子110米栏冠军;

2003年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男子60米栏第3名,结束了中国男选手在该项赛事中18年未夺牌的历史;3月获全国十佳运动员;4月全国田径大奖赛冠军;7月萨格勒布田径田联超级大奖赛亚军; 2004年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刘翔分别以7秒46和7秒43两次打破男子60米栏的亚洲室内纪录并夺得亚军,再次书写了中国田径历史; [ 2004年大阪田径大奖赛,刘翔首次在与美国名将阿兰-约翰逊的同场竞技中取胜并夺得冠军,同时还以13秒06的成绩再次刷新了室外110米栏亚洲纪录2004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冠军。

原名蒋海澄,笔名莪加、克阿等。生于浙江金华,1996年5月5日卒于北京。1928年考进杭州国立西湖艺术院绘画系。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自学绘画兼习法文 ,并大量阅读哲学和文学著作。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的诗作 ,给他后来的创作留下深刻的影响。1932年回国,途中写了《那边》等忧国忧民的诗作。同年5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囚徒生活促使他从绘画转到诗歌创作,在狱中写下《芦笛》、《透明的夜》、《巴黎》、《马赛》等诗作,其中《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使艾青一举成名。作品赞美养育自己的农妇,为其凄苦的命运抒发悲愤与不平,表达了对中国广大农民遭际的深刻同情。1935年出狱,曾到常州武进女子师范学校任教半年 ,继又流浪到上海。1936年自费出版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从上海到武汉、临汾、西安、桂林等地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翌年去延安,被选为陕甘宁边区参议员、延安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

回答者:匿名 5-7 22:38 名人姓名:毛泽东

出生年代:1893-1976

名人职称: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 ~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 ~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 ~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 ~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 ~1959 早期革命活动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毛泽东加入湖南起义的新军。1913 ~1918 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习。1919 年在长沙创办《湘江评论》。1920 年发起组织新民学会和俄罗斯研究会,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21 年7 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和湖南省工团联合会总干事,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

比尔-盖茨是微软公司主席和首席软件架构师。微软公司在个人计算和商业计算软件、服务和互联网技术方面都是全球范围内的领导者。在2002年6月截止的上个财年,微软公司的收入达283.7亿美元,在7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全球的员工总数超过50,000人。

盖茨出生于1955年10月28日,和两个姐姐一块在西雅图长大。他们的父亲,William H.Gates II,是西雅图的律师。盖茨已故的母亲,Mary Gates,是学校教师,华盛顿大学的董事以及United Way International的主席。盖茨曾就读于在西雅图的公立小学和私立的湖滨中学。在那里,他发现了他在软件方面的兴趣并且在13岁时开始了计算机编程。1973年,盖茨考进了哈佛大学.在和现在微软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结成了好朋友。在哈佛的时候,盖茨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MITS Altair开发了BASIC编程语言的一个版本。 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盖茨离开了哈佛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与孩提时代的好友Paul AllEn在1975年创建的微软公司中。在计算机将成为每个家庭、每个办公室中最重要的工具这样信念的引导下,他们开始为个人计算机开发软件。盖茨的远见卓识以及他对个人计算的先见之明成为微软和软件产业成功的关键。在盖茨的领导下,微软持续地发展改进软件技术,使软件更加易用,更省钱和更富于乐趣。公司致力于长期的发展,从目前每财年超过50亿美元的研究开发经费就可看出这一点。 1999年,盖茨撰写了《未来时速》一书,向人们展示了计算机技术是如何以崭新的方式来解决商业问题的。这本书在超过60个国家以25种语言出版。《未来时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并被《纽约时报》、《今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和Amazon.com列为畅销书。盖茨的上一本书,于1995年出版的《The Road Ahead》(未来之路),曾经连续七周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

居里夫人(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物理学家,最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

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华沙市的一个教师家庭。10岁丧母、家境贫困,造就出她吃苦耐劳、好学不倦的品质。1891年,她只身前往法国巴黎大学理学院求学深造。她珍惜其间艰苦而又―完美‖的时光,勤奋努力,于1893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894年又获得数学硕士学位。几乎与此同时,科学之缘将她和彼埃尔·居里吸引到一起。1895年两人结了婚。 [1897年,居里夫人看到亨利·柏克勒尔发现铀具有放射性的报告,引起她极大兴趣。她悉心探索、反复实验,与居里先生密切合作,终于研究出两种新的化学元素,它们比铀具有更强的放射性。一个是―钋‖,它是居里夫人出于对祖国的热爱,以波兰的第一个字母命名的;另一个是―镭‖,它倾注了居里夫妇巨大的心血、智慧、体力,甚至生命。为了证实镭的存在,他们在一间夏不避燥热,冬不避寒冷的破旧棚屋内从事起脑力加苦力的劳动,从1898年到1902年四年时间里,坚持不懈,终于从几十吨铀沥青矿废渣中提炼出十分之一克纯镭盐,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1903年,居里夫妇和柏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1906年,居里先生突遇车祸逝世。居里夫人以坚强的意志战胜巨大悲痛,承担起全部家庭责任。很快地,她又继任了居里先生在巴黎大学的课程,并指导实验室工作。

1911年,居里夫人参加法国科学院院士竞选,由于有人提出―女人不能成为科学院院士‖而以一票之差落选。但这阻挠不住她献身科学的追求。同年12月她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以及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他出生于英格兰中部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少年时代曾在当地文法学校接受基础教育,学习拉丁文、哲学和历史等,接触过古罗马剧作家的作品。后因家道中落,辍学谋生。莎士比亚幼年时,常有著名剧团来乡间巡回演出,培养了他对戏剧的爱好。1585年前后,他离开家乡去伦敦,先在剧院打杂,后来当上一名演员,进而改编和编写剧本。莎士比亚除了参加演出和编剧,还广泛接触社会,常常随剧团出入宫廷或来到乡间。这些经历扩大了他的视野,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MRMY.NET收集]

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早期,又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这一时期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和艺术风格渐渐形成。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鼎盛时期,王权稳固统一,经济繁荣。莎士比亚对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人文主义理想充满信心,作品洋溢着乐观明朗的色彩。这一时期,他写的历史剧包括《理查三世》(1592)、《亨利四世》(上下集)(1597—1598)和《 亨利五世 》(1599)等9部。剧本的基本主题是拥护中央王权,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比如,《亨利四世》展现的是国内局势动荡的画面,贵族们联合起来反叛国王,但叛乱最终被平息;王太子早先生活放荡,后来认识错误,在平定内乱中立下战功。剧作中,历史事实和艺术虚构达到高度统一。人物形象中以福斯塔夫最为生动,此人自私、懒惰、畏缩,却又机警、灵巧、乐观,令人忍俊不禁。

雷锋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湖南省望城县人。

1940年出身于穷苦农民家庭。7岁沦为孤儿。对中国共产党怀有深厚的感情,先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少年先锋队和青年团。他工作积极,埋头苦干,多次被评为―红旗手‖―工作模范‖―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和―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雷锋1960年1月应征入伍,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牢固地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远大目标。他不忘阶级苦,懂得―怎样做人,为谁活着‖,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社会主义;以―钉子‖精神刻苦学习毛泽东著作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以甘当―螺丝钉‖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连队分配他当汽车兵,他努力钻研驾驶技术,成为一名合格的汽车驾驶员。担任班长后,大胆管理,事事模范带头,带领全班成为部队先进集体。他热爱集体,关心战友,关心群众,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并身体力行,认真实践,―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把自己省吃俭用积存起来的钱,寄给受灾人民,送给家庭困难的战友。他曾担任校外辅导员,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激励少年一代健康成长。他谦虚谨慎,从不自满自炫,受到赞誉不骄傲,做了好事不留姓名。1962年8月15日,执行运输任务时不幸殉职。他在部队生活2年8个月,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受嘉奖多次,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节约标兵‖,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分别于1905年和1915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重新诠释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修正了牛顿力学,取代了传统的万有引力理论,使物理理论的预测更为精确。爱因斯坦和牛顿是物理史上并列的巨人。[ 1905年是爱因斯坦一生中,也是物理史上的神奇年。爱因斯坦的超人智慧迸出了耀眼的光芒。以26岁的年龄,在没有其它学术联系的情况下,一年内发表了三篇震撼物理学界的论文:光的量子说(解释光电效应)、布朗运动(证明分子的存在)和狭义相对论(修正了牛顿力学)。其后的几年内,爱因斯坦从一名没没无名的青年学子,一跃而为国际上知名的学者。欧洲各著名大学争相礼聘。1912年,爱因斯坦很高兴回到苏黎世的母校任教,但不久后,他在德国科学界的力邀下,前往柏林威廉皇帝研究所进行研究工作。在德国的工作期间,他离了婚,后来另娶他的表妹为妻。

永远的丰碑:邓稼先

邓稼先,安徽怀宁县人,中共党员,全国劳动模范。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在昆明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卖国独裁的斗争。翌年,他 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 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9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8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解决了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8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鲁迅(1881—1936) 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城里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原名樟寿,后改名树人,字豫才,―鲁迅‖是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鲁迅著作二十卷,继往开来,博大精深。《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杰作《阿Q正传》的发表,为新文学历史树立了一座丰碑,对中国作家和世界作家产生了巨大影响;《热风》、《二心集》等杂文精悍犀利,独树一帜,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领域。他卓越的文学成就,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宝库,而且也是对世界文学的巨大贡献。鲁迅是世界文坛上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 间 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 学,死于扶风 。 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五千文》即《道德经》,也叫《老子》。它是 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理诗。它是道家的主要精典著作,也是研究老子哲 学思想的直接材料。其《五千文》被日、前苏联、德、英等国视为古代哲学 中的奇葩而译出版。美周《纽约时报》列其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

《道德经》一书是一个唯物主义体系,并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它宣扬自然 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其唯物主义体系的核心是―道‖,老子反对天道有 知,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以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即道是构 成万物的基础,道并不是意志有目的的构成世界万物,道是世界万物自身的 规律 。

安徒生是丹麦作家。他出生于贫苦的鞋匠家庭,早年丧父,初在店铺学徒,后到剧院当小配角。17岁时受人资助到学校念书,开始发表作品。24岁时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作品开始受到社会重视。其后,曾几度出国旅游,结识各国著名作家、艺术家。其毕生精力主要致力于为"未来的一代"创作童话,总共创作童话168篇。题材大都从他经历过或目睹过的社会生活中提取,真实地描写了穷苦人民的不幸遭遇,揭露和讽刺了反动阶级的凶残和愚蠢。他的许多作品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传诵的不朽名篇。[更多资料来源于

张海迪 女 1955年9月生于济南,汉族,哲学硕士,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创作室一级作家,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1983年海迪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

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南北朝时期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祖冲之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源),为避战乱,祖冲之的祖父祖昌由河北迁至江南。祖昌曾任刘宋的―大匠卿‖,掌管土木工程;祖冲之的父亲也在朝中做官,学识渊博,受人敬重。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祖冲之公元429年生于建康(今江苏南京)。祖家历代都对天文历法素有研究,祖冲之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天文、数学知识。在青年时代祖冲之就博得了博学多才的名声,宋孝武帝听说后,派他到―华林学省‖做研究工作。公元461年,他在南徐州(今江苏镇江)刺史府里从事,先后任南徐州从事史、公府参军。公元464年他调至娄县(今江苏昆山东北)任县令。在此期间他编制了《大明历》,计算了圆周率。宋朝末年,祖冲之回到建康任谒者仆射,此后直到宋灭亡一段时间后,他花了较大精力来研究机械制造。公元494年到498年之间,他在南齐朝廷担任长水校尉一职,受四品俸禄。鉴于当时战火连绵,他写有《安边论》一文,建议朝廷开垦荒地,发展农业,安定民生,巩固国防。公元500年祖冲之在他72岁时去世。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

卡尔·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才能出众的律师,对马克思少年时代的思想成长起过良好的影响。母亲罕丽达·普勒斯堡是个贤慧的妇女,主要操持家务。

马克思从小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1830年,他进入特利尔中学,1835年9月毕业。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中学毕业时他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说,一个人只有立志为人类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伟人。1835年10月,他进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在大学,他除研究法学外,还研究历史、哲学和艺术理论。1837年起,马克思开始认真钻研黑格尔哲学。1841年,他结束大学生活,获哲学博土学位。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成都一个旧式的大家庭中。

1920年秋巴金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读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大量阅读西方文学和社会科学著作,尤其受到社会主义思潮中无政府共产主义理论的影响。1921年与朋友一起参与半月社和均社等社会团体的工作,1922年开始发表诗歌创作。1923年4月离开成都,到上海、南京等地,并在东南大学附中读完中学。1925年与朋友组织民众社,办《民众》半月刊,并从事无政府主义的理论探索和社会运动。

1927年巴金赴法国巴黎求学,这期间积极参与营救被美国政府陷害的意大利工人领袖萨坷、凡宰特的国际性活动,并受其影响写作了中篇小说《灭亡》,歌颂为理想而献身的革命青年。1929年回国后,因无政府主义运动已经失败,将绝望与愤怒的心情寄托于文学虚构。所创作的小说有两大主题:一是探索青年人追求理想和信仰的道路,代表作有《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二是揭露封建家庭制度的弊害,以影射社会专制制度的罪恶,代表作有《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热烈、真诚,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相关介绍:

朱镕基 (1928.10-)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

湖南长沙人。194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12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电机系电机制造专业毕业,大学文化。1947-1951年在清华大学电机系电机制造专业学习,担任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并参加"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1951-1952年任东北工业部计划处生产计划室副主任。1952-1958年任国家计委燃料动力局、综合局组长,国家计委主任办公室副处长,国家计委机械局综合处副处长。1958-1969年任国家计委干部业余学校教员、国民经济综合局工程师。1970-1975年下放国家计委"五七"干校劳动。1975-1979年任石油工业部管道局电力通讯工程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副主任工程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室主任。1979-1982年任国家经委燃料动力局处长、综合局副局长。1982-1983年任国家经委技术改造局局长、高级工程师,国家经委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1983-1985年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党组成员。1985-1987年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国家环保委副主任。1987年任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1988年任上海市市长。1989年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市市长。1991年4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务院生产办主任、党组书记,国务院经贸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1992年10月兼任国务院证券委员会主任。1992年10月当选为第十四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993年3月在全国人大第八届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1993年7月-1995年6月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1997年9月19日在中共第十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1998年起任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长。1998年3月17日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务院总理。1998年4月起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1998年5月任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是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

四、十五届中央委员,第

七、

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琼瑶:原名陈喆。衡阳县渣江镇人。 1938年生,一九四九年随父陈致平由大陆到台湾。[更多资料来源于

1947年九岁在上海《大公报》儿童版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可怜的小青》;十六岁时,用成人的口吻写的小说《云影》在《晨光》杂志发表。1957年台北第二女子中学毕业。1963年7月,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窗外》,从此跃登台湾文坛。她创作颇丰,作品已有数十部之多。许多作品都要再版十几甚至几十版,而且往往都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在台湾和海外拥有大量读者,尤其受到广大青年的欢迎.[

斯蒂芬.霍金,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现年60岁,出生于伽利略逝世周年纪念日,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皇家学会会员。他因患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2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光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书画家、诗人,1938年生,江苏南通人,常署―抱冲斋主十翼江东范曾‖。[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更多资料来源于出版有画集、书法集、诗集、散文集、艺术论、演讲集等百馀种,近年《范曾序跋集》(海南出版社)、《画外话·范曾卷》(人民文学出版社)、《范曾散文三十三篇》(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范曾卷》(人民美术出版社)、《范曾临八大山人》(人民美术出版社)、《范曾谈艺录》(中国青年出版社)、《范曾诗稿》(华宝斋出版)、《鲁迅小说插图集》(线装书局·广陵书社)、《插图本鲁迅小说经典集》(海南出版社)等影响甚大。[

姓名:刘翔 出生日期:1983年7月13日 籍贯地:上海 教练:孙海平身份: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冠军 [ 个人简介:刘翔,2000年世界青年锦标赛男子110米栏第4名;

2001年全运会、东亚运动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男子110米栏冠军;

2002年世界室内田径大奖赛,平60米栏7秒55的亚洲纪录;

2002年瑞士洛桑国际田联一级大奖赛以13秒12的成绩打破男子110米栏亚洲纪录,排名世界第4; 2002年亚锦赛男子110米栏冠军; 2002年第14届亚运会男子110米栏冠军;

2003年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男子60米栏第3名,结束了中国男选手在该项赛事中18年未夺牌的历史;3月获全国十佳运动员;4月全国田径大奖赛冠军;7月萨格勒布田径田联超级大奖赛亚军; 2004年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刘翔分别以7秒46和7秒43两次打破男子60米栏的亚洲室内纪录并夺得亚军,再次书写了中国田径历史; [ 2004年大阪田径大奖赛,刘翔首次在与美国名将阿兰-约翰逊的同场竞技中取胜并夺得冠军,同时还以13秒06的成绩再次刷新了室外110米栏亚洲纪录2004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冠军。

推荐第4篇:青岛名人故居简介

青岛名人故居简介

青岛——一个美丽的城市。“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多少年来已经成为了游客心中的旅游天堂。“青岛之红瓦绿树、青山碧海,为中国第一„„恐昔人之仙山楼阁亦比不及,诗文不足形容之。”康有为的话成为青岛标志性的评语。青岛别有韵致的人文景观与美丽多彩的自然景观是浑为一体的。康有为、沈从文、闻一多、老舍、洪深、梁实秋、王统照、萧军、萧红、舒群等这些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拥有一定声誉的文化名人都在青岛留下了他们的故居,这些名人故居见证了青岛人文发展中引以为荣的一段历史。

老舍故居:黄县路12号,为二层楼房,座北朝南。30年代中期老舍在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任教期间曾在此居住,并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篇小说《文博士》等一批优秀作品。 住在二楼的是作家黄宗江、黄宗洛、黄宗英三兄妹。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康有为故居:始建于1899年,三层德式砖木结构建筑,为德占时期总督府要员官邸。1924年康有为先生购买此房作为寓所,直至1927年3月病逝于此,现为山东省 文物保护单位。康有为是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先生长期流亡海外,辛亥革命后方得以回国。1917年他第二次来青岛时,市政当局安排他在此下塌,先生对此处十分满意,于次年购买并进行改进装修。嗣后先生在此会见文化要员,潜心研讨书艺,因此故居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青岛市对故居的维修十分重视,1986年曾作过维修并对外开放,其时86岁高龄的康有为弟子刘海栗来青时,亲笔为康有为故居题词,并为康有为墓撰写了碑文。2000年初青岛市政府根据市人大常委会议案精神,拨出专款,由市文物局全面维修,并于同年国庆期间正式对外开放。 康有为来青时,当时居住青岛的清朝第二代恭亲王溥伟欲举家北迁大连,二人私交甚笃,溥伟便将其家具赠送先生。现故居内起居室、会客室、书房等室内家具,均为当时亲王所赠。康有为故居虽不豪华,却十分高雅,足以反映康先生的审美康有为故居陈列馆重新修复开放后,增加了《康有为生平图片展》和《康有为藏品珍品展》二个展览。图片展以详实的资料和丰富的图片,介绍了先生坎坷奋斗、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的一生。藏品珍品展出了康有为书法原作、使用过的器物以及先生流亡海内外时收藏的艺术珍品,康先生后裔捐赠的不少珍品也同时与观众见面,这两个展览的不少文物资料均为第一次与观众见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物研究价值。

孔祥熙故居:郧阳路33号。 孔祥熙早年留学美国,是基督教徒,与同学王正廷同属基督教一个兄弟会,王正廷还担任兄弟会会长。他们回国后都成为基督教中国青年会理事。当时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与世界基督教青年会有着密切关系。五四运动后,中国与日本谈判收回青岛及山东的权益,王正廷是中国首席委员,在国际外交界中成了知名人士。还在中国参加奥委会之前,1922年王正廷就已成为国际奥委会第一位中国委员。这年12月,中国政府收回青岛,称胶澳商埠,原拟由王正廷任督办,后改任他为外交总长,由熊炳琦任胶澳督办。王正廷代表中国政府参加了中国收回青岛仪式。在王正廷推荐下,孔祥熙任胶澳商埠电讯局长、实业处长,这是孔祥熙迈入政坛的第一步。 孔祥熙认为青岛是中国城市中最适宜居住的,在太平山南麓修建郧阳路时,他在山坡上购地建了别墅。 也是在王正廷推荐下,孔祥熙成为国际奥委会的第二位中国委员。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后,孔祥熙屡任高官,掌握财政大权,很少到青岛来。他的女儿孔四小姐曾住在这里。 孔祥熙别墅在太平山南麓,面瞰大海,位置绝佳,且造型美观,曾作为植物园办公楼。

郭沫若寓址:太平角一路23号。 郭沫若,字鼎堂,四川乐山人。一代学者、诗人、文学家、史学家。 1956年郭沫若第一次来到青岛,住在太平角一路23号,这里曾是一处美国人的别墅,位于一处岩崖之上,推开窗扉便是汇泉角与太平角环抱的太平湾,郭沫若说这里像日本的博多湾。 郭沫若久慕崂山之名,去游山、考察,由青岛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张铮夫同志陪同。他们乘车经王哥庄先游了太平宫,又经东海路去华严寺。一路上的景致令他十分兴奋。 到华严寺内外游览之后,他说崂山景色这里最好,“负山函海”,可以久居。他还仔细听取了关于于七事迹的介绍。寺僧献茶之后,陪他欣赏了寺中珍藏的书法绘画、文物图书,他都认真鉴赏。他对寺中收藏的两部《册府元龟》很感兴趣,尤其是其中的一部抄本。《册府元龟》是宋代编写的一部大型类书。类书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大型工具书,大体上相当于外国的百科全书。《册府元龟》编纂严谨,很有价值。但从清代中期,宋朝刻本已经遗失,建国后出版的《册府元龟》是根据明代刻本重印的。郭沫若看了良久,认为这部抄本与明本不同,有可能早一些,经与寺僧协商借了几册带回去。经他校勘,鉴定为元代抄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个版本,十分珍贵。“*”期间破“四旧”的时候,市文化局派人去华严寺“抢”出了这部《册府元龟》。1980年全国古籍善本普查的时候,专家组来到青岛,一致鉴定它确为元代抄本。这部《册府元龟》成为国宝级的海内孤本,幸赖当年郭老的鉴定。在青岛,郭沫若流连于山海之间,尤其是见到一些日式建筑,常常回忆起在日本的读书和流亡生活。四川、北京均保留有郭沫若故居,他在青岛生活过的太平角一路23号寓址也保存完好。

梁实秋故居:鱼山路33号。30年代初,梁实秋在青岛大学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期间曾在此居住,并创作出版了《文艺批评集》,开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院内留有梁实秋当年栽植的树木。故居巷口有青岛市文物局立的铭牌。梁实秋认为在青岛的四年是他一生中家庭最幸福的时期,还认为在中国从北疆到南粤,以青岛为最好。

沈从文、巴金故居:福山路3号。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现代著名作家。 沈从文早年便从湘西小城到了上海、北平等大城市,以其智慧、灵性和勤奋,20年代末已是知名作家。沈从文的许多作品发表于《新月》刊物,与徐志摩等有深厚友谊。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建校,文科教师中几乎全是“新月派”人物,包括梁实秋、闻一多、方令孺、孙大雨、陈梦家等,正如鲁迅所说,是“新月派”的天下。沈从文觉得只靠写作的稿酬还难以维持生活,在徐志摩介绍下,青岛大学聘沈从文为中文系讲师,沈1931年来到青岛。这时青岛大学为教师在福山路(今3号)新建的一座宿舍楼刚刚建成,建筑瓦砾尚未清除完。沈从文在回忆那段生活时谈到:“房屋刚粉刷过,楼前花园里花木尚未载好,只在甬道旁有三四丛珍珠梅,剪成蘑菇形树顶,开放出一缕缕细碎的花朵,增加了院中清韵风光。”《新月》杂志的主编叶公超来青岛,曾为他在楼前拍摄了一张照片。青岛福山路住所位于八关山麓,前瞰大海,既不“窄”又不“霉”,因而心情很好,他的业余时间全用来写作。他说:“我的住处已由干燥的北京移到明朗华丽的海边。海天那么宽阔,无涯无际,我对人生远景凝眸的机会便较多了些。”又说:“大约因为先天性供血不足,一到海边,就觉得身心舒适,每天只睡三小时,精神特别旺盛。„„在青岛期间,正是我一生中工作能力最旺盛、文字也比较成熟的时期。” 沈从文在青岛期间写了大量作品。其中包括三部人物传记:《从文自传》、《记丁玲》、《记胡也频》和《月下小景》等二十多篇中、短篇小说,还有《论徐志摩的诗》等十几篇。短篇小说《风子》是以青岛为背景,也以岳萌为影子。沈从文喜欢崂山,先后六次去游崂山,有一次在山中住了许多天,他见到崂山九水的清纯少女联想到家乡湘西少女,便构思酝酿了一篇小说,1933年离青去北平后才写成,这就是他的代表作《边城》。《边城》在香港拍为电影时,导演恰也是钟情崂山的青岛人严俊(原青岛“铁中”的学生)。在北平,沈从文还创作了以青岛大学教授为原型的小说《八骏图》。

沈从文早年卖文为生,生活清贫,1932年他到上海将一部分作品送给了巴金,巴金为他出版了小说集《虎雏》。他邀巴金到青岛做客,巴金迟迟未能成行。巴金在《写作生活的回顾》一文中说:“夏天来了。我的房间里热得跟蒸笼里差不多。我的心像炭一样燃烧起来,„„在这时候我却忘掉一切地把头俯在那张破旧的书桌上。”在他终于写完长篇小说《雨》以后“才开始我渴望了许久的北方的旅行。住在青岛一个朋友的山中宿舍里”。这个朋友便是沈从文,“山中宿舍”是青岛大学为单身教师在八关山麓建的宿舍。这里地势很高,推开窗扉,面前便展现出葱郁的汇泉和碧波荡漾的汇泉湾。巴金说,沈从文没读过什么书,他的写作全是自学的成果,徐志摩介绍他到青岛大学任教,他十分珍惜,但仍利用晚上来写作。他十分疼爱自己的妹妹,为了使她有文化,接妹妹来青岛大学读书。沈从文兄妹陪巴金游览青岛,从汇泉炮台经俄国公爵别墅(今花石楼)到太平角。在江苏路基督教堂的台阶上谈天说地。巴金羡慕沈从文兄妹生活在这样一个好的环境。

建国后,全国文联组织生活在原“国统区”的文艺名人到老解放区参观。上海的作家、艺术家组成一个团到山东解放区参观、学习。参观完之后一部分人来到青岛,这是1950年,其中有作家巴金、李健吾,音乐家周小燕等人。巴金在青岛访问了朋友,周小燕去在青岛的华东大学艺术系参加座谈会。巴金说:经过18年,青岛海天依旧,但已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青岛了。巴金是四川人,但在上海生活了70年之久,他在成都的旧居已不存,上海还有4处旧居,青岛福山路3号巴金写作《爱》时的寓址尚存。

一多楼:位于八关山和青岛三交界处的青岛海洋大学东北角。闻一多先生于1930年夏来青岛,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先后住在大学路、文登路。1931年迁至该楼内。 解放后,闻一多故居定为此处,命名为“一多楼”。1978年海洋大学将一多楼辟为“闻一多故居展室”,并在楼前建造花坛,正中竖立闻一多半身大理石塑像,座上刻着他的学生、著名诗人臧克家撰写的碑文。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沈从文故居位于八关山麓福山路3号。1931年至1933年沈从文在青岛大学中国文学系执教期间在此居住。1932年巴金来青岛时亦住沈从文寓所。沈从文在此先后创作了《从文自传》、《记丁玲》、《月下小景》、《八骏图》等名著名,《边城》也是在这期间酝酿而成的。沈从文故居斜对面曾是著名作家吴伯箫的故居,后因城市建设被拆除。

汪静之故居:位于驻青某海军部队内的“山海楼” ,新文学运动早期,汪静之和冯雪峰、应修人组织了一个“湖畔诗社”,出版了诗集,被称为“湖畔诗人”。汪静之写了中国第一首“情诗”——《过伊家门外》,受到广大青年欢迎,但却受到封建卫道者的进攻。他的诗集有《蕙的风》等。1933年,青岛市立中学聘汪静之和翻译家章铁民来校任教。章铁民先来青岛看了看,他给汪静之写信说:“南窗外是海一般的绿林,绿林一般的海,望一望窗外的绿林,立刻忘了疲劳。校的西邻是一个其大无比的公园„„”。于是汪静之也来到青岛,二人共任教于市立中学,共同住在一座宿舍楼里,北依太平山、前瞰大海,他们称它为“山海楼”,他写道:“晚上听着雨声,市上的电灯在眼底闪耀,潺潺的雨,在冲洗山林。”大概是在市立中学任教的还有王统照、陈翔鹤、张友松等,均是作家、翻译家,因而学校里文艺气氛很浓,学生们组织有涛社、青岛文艺社、黄金时代社等文学社团,在几家报纸上出刊文学周刊,汪静之的山海楼上集中了许多文学青年,充满了青春和文学的气息。这一时期的市立中学涌现了于黑丁、周世超、李白凤、李普、黄宗江等一批以后成名的作家。汪静之十分喜欢青岛,他说:我一生最喜欢的两个地方,一是西湖,一是青岛,他说:“欲把青岛比西湖,秀美柔美各五分。”

由此可见,名人故居记载着城市历史,传承着岛城文化。研究、保护和开发现存的名人故居,对保护岛城历史风貌及促进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还需使现有的名人故居不断修缮,使其开发利用,从而使其成为岛城城市文化真正的一张名片。

推荐第5篇:广州近现代史的名人简介

广州近现代史的名人

林则徐:

1、虎门销烟;

2、提出教育后代的“十无益”格言 :存 心 不 善 ,风 水 无 益 。父 母 不 孝 , 奉 神 无 益 。 兄 弟 不 和 , 交 友 无 益 。行 止 不 端 , 读 书 无 益 。 做 事 乖 张 , 聪 明 无 益 。心 高 气 傲 , 博 学 无 益 。 ……..

邓世昌――番禺人,甲午战争时在黄海大战为国捐躯。

孙中山:

1、领导辛亥革命;

2、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发动讨袁的二次革命;

3、三次发动反对废除《临时约法》的护法运动;

4、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

5、建立中山大学;

6、创办黄埔军校。

陆皓东――被孙中山称为“为公和殉难之第一健将”;史坚如――被孙中山称为“为公和殉难之第二健将”

胡汉民――孙中山的得力助手,第一位广东都督,曾代孙中山行使大元帅的职权。

孙科:孙中山之子,1921年成立广州市,任广州市首任市长,对广州的城市建设贡献较大。

陈济棠:国民党军阀,1929—1936年控制广东军政大权,号称“南天王”统治广东期间能保境安民,对广州的城市建设贡献巨大(兴建中山纪念堂、爱群大厦、海珠桥、成立西南航空公司、设立广播电台等)老广州还怀念他。

毛泽东:在广州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简称农讲所)培养农民运动干部。

张太雷:共产党员,国共合作失败后领导广州起义,任广州苏维埃政府代主席。在起义中阵亡。

苏兆征:领导省港大罢工。

冼星海:谱写抗战歌曲,激励抗战。代表作《黄河大合唱》

伍秉鉴:广州十三行的首席行商,家产2600万两白银,鸦片战争后,他向朝廷捐赠110万两白银用于赔款。曾被西方学者称为“天下第一大富翁”

张之洞: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1888年创办广雅书院(广州名校广雅中学前身),创办广州陆师学堂和广州水师学堂。

康有为:创办万木草堂,梁启超就读于万木草堂,成为康有为的弟子,宣传维新变法。

红线女: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

居巢、居廉――岭南画派鼻祖

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岭南画派创始人,并称“岭南三杰”。高剑父曾加入同盟会,参加过黄花岗起义和护法运动。

霍英东:香港著名的爱国人士,积极支持家乡建设(白天鹅宾馆、洛溪大桥)

推荐第6篇:虹溪镇名人古迹简介

虹溪镇名胜古迹简介

俗言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可反思一下,一个连自己身边美景都懒于关注的人,更不可能发现他山之美。 “十八寨”“虹溪”名称的由来

古北门位于弥勒县虹溪北门街,始建于明嘉靖二年(1523),据虹溪城祠碑记载:先是彝族“阿勿盘居之土,列寨十八以自固”,故名十八寨,明正德十五年(1520),巡抚何孟春巡按陈察奉命平之,调拨陆凉卫后所伍军屯镇守御。明嘉靖元年(1522)设立十八寨守御千户所,次年建十八寨所城。城墙为石砖土结构,上有垛埤御敌,类古城式造型。东、西、南、北四门有砖石翻拱,城门上置城楼。万历三十六年(1608)遭受特大水灾,南门倾圯,居民遂向东西移居,逐延伸拓筑成五里长街。

虹溪镇古名“十八寨”。东有鸡洞仙踪和黄家庄湖,南有螺峰晚景,西有山花烟雨,北有北岗樵唱、虹溪春水、白龙洞,是一个自然景观优美的地方。清初有一个叫做陈卿的四川人,官至按察使佥事,曾奉命来十八寨巡视。他被周边的风光所陶醉,写下了八首七律赞叹十八寨的山水。其中的《虹溪春水》一诗,是这样咏叹十八寨的:

远明虹影射檐牙,树杪飞泉百道斜。

朝雨碧光涵柳色,夕阳红焰泛桃花。

冰销自识鲛人室,星渚谁通汉使槎。

渔笛数声山石裂,几多欧梦落平沙。

常言道:“地灵人杰”。十八寨的历史也的确印证了这句古话。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十八寨的东门街便诞生了一个名叫王四的男孩。这个男孩长大后,便是“同庆丰”商号老板、全国赫赫有名的巨商王炽。最近几年,王炽的生平和发家史被编拍成电视连续剧《钱王》。于是,一百多年前的云南巨商王炽,又成为了人们谈论的话题。当然,《钱王》中的王炽和真正的王炽是有不少差别的,如他因一件小事而怒杀跋扈的姑表兄姜庚,就被电视剧演义成为一件十分英勇、正义的壮举。但不管怎么说,历史上的王炽的确是一位急公好义、乐善好施、知人善任、勇气过人的大商人。他在十八寨,云南各地,乃至全国的许多地方,都做了许多好事和善事。虹溪镇留存至今的许多乡土建筑都与王炽的经历和义举有关,就连十八寨改名为“虹溪”,也是王炽联合地方绅士,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呈报省府的结果。遗憾的是,这位恩泽遍及家乡每个角落的大名人,他在东门街的老宅却荡然无存了。

“三代一品封典”牌坊

漫步在虹溪镇的老街东门一带,行走在王炽当年捐资修筑的石条路上,你会看见一座雕刻得十分精美的石牌坊,这便是“三代一品封典”牌坊。

牌坊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冬建成,高约10米,宽6米,三重檐四柱三门,青石雕砌。柱脚石墩有四对石狮相对而立,重檐石脊上有八个相对的吻兽石雕,坊头正中有镂空石龙盘抱,匾刻“圣旨旌表”,下书“三代一品封典”。石牌坊为东西向,台基有垂带式踏道七级,十分雄伟。牌坊石柱上镌刻有名流和达官题书的三副对联。

正中一联:“铁索架飞龙,九重褒义来丹诰;绣章膺翥鹤,三代荣封树锦芳。”乃诰授奉直大夫、翰林院吉士加三级罗瑞图撰、滇黔使者兼巡抚松藩所书。

左边一联:“铁索系飞虹,咸占利涉;纶音勒石柱,宏奖公忠。”是云南按察使司全茂绩撰书。

右边一联:“是为仁里,坊表所式;非独私门,门第之光。”为诰授中宪大夫知府四川补用同知直隶州赵藩撰、督学使者桂林张建勋书。

王炽修桥补路、捐资赈灾,善举数不胜数,光绪二十六年又出巨资孝敬逃难西安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朝廷对王炽就更加赏识,又钦赐“三代一品封典”,准建牌坊旌表。王炽便于当年建造了这座牌坊。

虹溪书院

虹溪书院是虹溪镇唯一的书院,位于书院街。书院是现代学校的前身,创办者或为私人,或为官府。虹溪书院重建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书院占地宽广、环境清幽。主体建筑为藏书楼,重檐歇山顶抬梁式结构,通面阔13.6米,进深14.2米,三开间三进间,占地面积193平方米。二楼的屋檐下悬挂有清乾隆内阁学士尹壮图题写的三字匾额“藏书楼”。

重建这座书院时,王炽捐资4883两银子,同时还出资购置学田作为书院的教育经费来源,又赠《古今图书集成》等书籍万余册给藏书楼。

虹溪文庙

虹溪文庙位于虹溪镇街北,现存棂星门、中殿、天子台、大成殿、东西庑等建筑。大成殿单檐歇山顶,抬梁式结构,三开间三进间,面阔19米,进深12米,高10米。

虹溪文笔塔

文笔塔位于虹溪文笔村东500米处的扎云山上。这座建造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的古塔,是一座造型奇特的塔,塔身用青石和方砖垒砌成为一个空心方塔,顶又呈圆锥形,塔刹用铜铸成。塔通高17米,边长6.8米,坐北朝南,背面有上下两道拱门,塔身正面镌刻有“天开文运”四个大字。据当地传说,乾隆十二年以后虹溪出了好几位举人、进士,都与文笔塔的修建有关。

推荐第7篇:二十世纪中国书画名人简介之金行

二十世纪中国书画名人简介之金行

金行(原名骆才)1955年出生,河北省涿州人,六岁开始临写四体千字文,受名师指导钻研古代各家书法,打下了坚实的书法基础;后得《中国书法鉴赏全集》开阔眼界,细品全书,广闻博学,从学习三王颜柳贴得其晋唐风骨,临摹苏黄米蔡书得其柔媚飘逸,习元明清帖各家新法,后师承启功先生,学其结字、运笔、章法,得艺名小元伯,作品风格灵秀潇洒,钢丝银钩,笔法千变万化;崎例收放自如,浑然为书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金行先生早年多次参加全国书法比赛幵获奖,作品被编入《羲之集》《洗笔泉》《三国文化》《纪念孔繁森》《中华古今书画家吉祥福寿作品集》《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书画家》等数十部集录;其作品被国际及港澳台、新家坡多家艺术馆收藏,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和收藏价值。

金行老师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合会会员,华北书画院院士,全球华人祖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等多重美誉于一身,一方面深入研究书法文化,另一方面热心于公益事业,曾多次为地震灾区筹款捐物和组织公益教学等活动,被称为:“慈善艺术家”

推荐第8篇:中国四大发明 传统节日 名人伟人简介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项科技发明,包括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见雕版印刷,活字印刷)。这四大发明相继传入世界各地后,对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对于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指南针 指南针是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成的一种指向仪器,有多种形体。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先民已用天然磁石制成指示方向的司南之勺。三国魏时,马钧利用磁铁和差速齿轮制造了能指示方向的机械装置——指南车。宋代科学家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制作指向用的磁针的方法。后来,又发展成磁针和方位盘联成一体的罗盘。至晚在北宋后期,指南针已用于航海;南宋时,已使用针盘导航。指南针的发明,对于海上交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极大作用。

造纸术 在纸尚未发明之前,古埃及人曾用纸莎草,古印度人用贝树叶,古巴比伦人用泥砖,古罗马人用蜡板,欧洲人则用中亚细亚人制作的小山羊皮等当作记事材料。在中国,商代用甲骨,西周用青铜器,春秋时则用竹简、木牍、缣帛等作为记事材料;此外,还曾将抽丝织绸和制取丝棉时残絮的薄片用于书写。上述材料有的笨重,有的昂贵,有的来源较少,不能适应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发明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植物原料,经挫、捣、抄、烘等工艺制成的纸,人称蔡侯纸,是现代纸的渊源。纸的发明及应用,对社会历史的记载与保存,对文化思想的交流与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火药 火药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类爆炸物,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古代炼丹家们利用早在汉代就已掌握的金石药物硝、硫,经过长期的炼丹实践,至迟在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以前便已发明了火药 ,并在五代末北宋初用以造出纵火用的火药兵器。经宋、元、明各代,火箭、火毬(火聤)、火铳等各种火器已达到成热的程度。火药的发明对世界科技的发展曾起重大作用,现代黑火药就是由中国古代火药发展而来的。

印刷术 中国约在公元7世纪的初唐时期就已出现采用雕版印刷术印制的书 。唐咸通九年(868)印制的《金刚经》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刻印时间的印刷品。 宋仁宗庆历年间,平民毕昇在雕版印刷业已普及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它是用胶泥刻字,每字一印,烧后制成字印。将一颗颗字印排列、镶嵌于铁板之上,经烧烤、压平等工艺制成印版后,便可印刷。印版上的字印可取下反复使用。这种活字印刷方法已具备现代印刷的基本过程——铸字、排版、印刷,比15世纪中叶德国人J.谷登堡制造的活字印刷工艺要早400年。继泥活字后,中国人又相继发明了磁活字、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等印刷方法。印刷术的发明和传布,大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 (说明:请插入相应的图片)

现代科技

两弹一星 神舟飞船

中国传统节日

【除夕】 New Year's Eve

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

(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除”,本义是“去”,引申为“易”[交替];“夕”字的本义原是“日暮”,引申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除”乃除旧布新之意。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除夕”在古时还有许多别称,如除夜、逐除、岁除、大除、大尽等等。称呼虽多,但总不外乎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春节】Spring Festival

农历正月初一

(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春节的来历,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

农历正月十五

(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

【清明节】Tomb-Sweeping Day

农历三月初八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

农历五月初五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

(阴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与“午”互为谐音而通用。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遭谗言被放逐后,目睹楚国政治日益腐败,又不得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力拯救危亡的祖国,于是自投汩罗江以殉国。此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其尸体,纷纷用糯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炸糕的来源。这风俗已传到了国外。

【七夕节】Chinese Valentine's Day

农历七月初七

(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我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后有妇女于此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所谓乞巧,即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重阳节】Double-ninth Day

重阳节,也叫双九节,古代以九为阳,六为阴,双九就是重阳,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阴历的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

每到重阳,人们就会想起王维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是人们敬老爱老、思念双亲、渴望团圆的日子。

【中秋节】Mid-Autumn Day

农历八月十五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中国名人伟人简介

孔子 :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在家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之一。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秦始皇:

(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汉族(原称华夏族),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公元前238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将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屈原:

(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姓芈,氏屈,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人(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人)。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思想家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九章》 《九歌》 《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这部书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天问》一篇等。

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司马迁:

(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著有《史记》,又称《太史公记》,他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0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公元前99年,他因“李陵事件”,遂遭受宫刑。在狱中司马迁发奋图强,自强不息,忍受了非常人所能忍受的痛苦,继续编写《史记》。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于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记》。

毛泽东:

(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湖南湘潭人。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 ~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 ~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 ~1959)。著作有《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泽东诗词选》等。其它文章收集在《毛泽东选集》五卷中。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原名孙文,字德明,号逸仙,流亡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故后人称其为“中山先生”,其后此称谓便逐渐演化为孙中山。

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人。是近代中国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中国国民党总理,是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广州革命政府大元帅。他是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孙中山被尊称为国父,夫人宋庆龄女士被尊称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都称他为“革命先行者”。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领袖。

周恩来:

(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原藉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担任政府总理,兼任过外交部长,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主席。是中共第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书记处书记,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八届、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朱德

朱德

刘少奇 邓小平渭南人文历史名胜

华山

渭河

处女泉

司马迁祠

仓颉庙

慧照寺

桥陵

寇陵习仲勋陵园等

五一劳动节

六一儿童节

七一建党节

八一建军节

十一国庆节

推荐第9篇:湖北民族文化研究名人之简介

个人简介

冉博仁 ,男,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人,大专文化,经济师,恩施州民族研究学会理事,恩施州民族服饰研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恩施州施南民族文化应用研究中心负责人,从事土家族文化研究15余年,对民族文化有执着的追求与创新精神。

2003年,恩施日报评论其创办的恩施博雅玛民族服饰制作有限公司为湖北省首家民族服饰公司,专门从事民族服装、民族饰品的设计、制作、销售。公司自成立以来,无数次给中央、省、州领导设计过土家族盛装,如为恩施州建州20周年设计的土家大红袍,为2006年给数民族地区地税协作会的领导及参会人员设计的土家蓝袍,为2007年重庆土家族地区重庆市部分人大代表设计的土家族服装,2008年设制贵州土家族地区(沿河、印江县等)参与“多彩贵州”大型民族演唱会的部分土家族服装等等。2009年8月在湘西州和铜仁地区领导来恩施州考察之际,作的《关于武陵山区的民族服饰和民族旅游产品现状》的汇报,得到与会领导的一致认同与赞赏。同时也设计制作了不少恩施州内外各大、中、小型宾馆、农家乐、旅游景点以及各种民族民间活动等一些相关的民族服饰。2012年成立恩施比兹卡民族文化有限公司,主要项目为土家族的衣食住行乐一条龙的文化产业服务。个人论文有《看比兹卡歌舞谈土家族服饰》、《浅析土家族舞蹈服饰》、《土家族的历史发展与服饰成因》、《土家族香火文化阐释》、《恩施州民族服饰与旅游开发研究》等,个人著作《土家族服饰传承、研究、创新》、《土家族婚嫁仪注》、《土家族饮食阐经》。曾多次参与恩施州内外土家族特色餐饮的设计、创意、策划。

荣获设计奖项:土家大红袍和土家蓝袍被选入第三界湖北省民间工业美术大师参评作品集,其中土家大红袍获得优秀创作奖。2008年土家大红袍获得湘、鄂、川、黔四省边区优秀奖。2010年度恩施州土家族服饰设计大赛荣获二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五个三等奖。

推荐第10篇:名人赠言

因为你的诞生这一天才别具意义。鲜花亦百媚,生日献笑脸

原我的心是一朵鲜花,盛开在你的天空下,为你的生日增添一点浪漫的情调,为你和欢乐增添一片美丽的光华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绿色的浪漫是生命的浪漫。因此我选择啦着绿色的世界,馈赠给你的生日。愿你充满活力,青春常在

假如我一想到让你得到一份生日祝福,你将不知如何消受如此之多的鸿福。因此我只给你寄上一份不同寻常的祝愿,他倾注了我一生美好的祝愿、健康、好运和祝福,每分钟他都会带给你!

愿友谊之手愈握愈紧,让相连的心愈靠愈近!我的好朋友祝你生日快乐

每年此时此时刻在我的心里深处悄悄把你怀念,祝你生日快乐

这世界或许没有永恒的东西,但我愿在心里为你保留一个空间,真诚为你祈祷,不论岁月是否匆匆,日月不断更替,这一空间将会永恒。祝你生日快乐

物换星移、不会为我们停留、唯有你我情谊、永藏在心灵深处祝你生日快乐

四季的韶光悄悄闪过,赞着这诞辰的喜悦。祈愿你依旧光彩怡人,依然满心欢愉——————同学生日赠言

父母生日赠言————绵绵情难尽

闭上眼睛,我小小的心愿会在生日烛光里飞临在你的窗前,和你所希冀的梦幻轻轻重叠。。。。。

在这个世界上,不论我在多活多少岁,结识多少朋友我深信再也找不到另一个你。祝你生日快乐

————朋友生日赠言

赠幼辈

凡是决心取得胜利的人来说是从来不说“不可能”的

——拿破仑

凡是有良好修养的人都有亦禁戒:误发脾气——爱默生

凡事只要看得淡些,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了,只要不因愤怒而夸大其事,就没有什么事情值得生气的了——屠格涅夫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长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

失败是坚韧的最后考验——俾斯麦

能在困境中自强是多么的令人崇敬啊——朗费罗

一个人在哪都能找到自己的天地,只要他肯付出代价——亨利詹姆斯

在一个崇高的目的的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能获得成功——爱因斯坦

灰心是动摇的开端动摇是失败的近邻。——易卜生,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制造时机——居里夫人

不要认为机会会敲你的门两次——欧洲谚语

兴趣,知识,把握今天,高瞻远瞩,心灵手巧,理想,有始有终,勿因小事而不为,青春

祝愿

跨出门槛,你的眼睛会射进一个明净的世界

让我们不要用过去的哀愁拖累我们的记忆-----莎士比亚

后悔过去不如奋斗将来------马克思

唯有创造才是快乐------罗曼罗兰

颂扬

少年犹如早晨出海的太阳------巴特勒

失去信心和理想的青春是一朵枯败的花-----莎士比亚

青春的梦想是真实的投影------卢梭

青年的理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所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法捷耶夫 抚慰

遭一蹑者得一便,经一事者长一智------《五代汉文评话》

要为天下奇男子,须经人间万里程-----冯梦龙

一个人知道自己的短处,能够改过自新的就是有福的-----莎士比亚

不幸的人总比幸运的人经得起磨难-----尤瑟娜尔

在你的心园中种植忍耐吧!虽然它的根是苦的,但果实是甜的----奥斯丁 赠长辈

仰慕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

穷且意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明德惟馨----《尚书》

吾亦老或老,谁不敬其亲----江万里

朗如日月,清如水镜-----杨炯

白手壮心驯大海,青春浩气走千山-----林伯渠

母亲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的,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功力之心掺杂其间-----巴尔扎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诗经

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陈毅

感恩

问候

知天乐,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庄子

人与信心同情,与犹豫同老;与希望同青,与绝望同老;与自信同青,与恐惧

同老------麦克阿瑟

大德必得长寿----礼记

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正名,则配尧舜-----荀子

当有病时,就要努力恢复健康;当健康时,则应当经常从事锻炼-----培根 乐天之命,故不忧-----易经·系辞上

经常保持心胸坦然,精神愉快,这是延年益寿的秘诀之一------培根 只有心中充满快乐才能长寿----莎士比亚

第11篇:名人故事

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因为他生逢五【感悟】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隔壁人家借来的灯光,孜孜不倦地田里的农活,夜晚借着那一小束从和两年少辛句。伏酸话言生,明八包自岁含己;了是青多八云少十得考二路场岁,上了多的。太艰短公苦短二” 宗问他的年岁,他自称:皓首穷经,满头白发的老翁了。在大殿上,太参加会试四十场,中状元时已经是床头翻出《诗经》,凑到那一小块虫是怎么一回事呢点为状元。他一共考了四十七年,照亮了一小块儿地方。匡衡连忙从地问私塾的先生:先生,这怪哉二离总年状是元自近我年了解一嘲,步地他才。说考直:中到考进宋一士太次,宗,被雍我钦熙就”代。虽然屡试不中,但他毫不在意,应试,历经后汉和后周两个短命朝天福三年(938年起就不断地进京太宗时期的状元郎。他从五代后晋梁灏是五代时期的人,却是宋在墙上晃来晃去。小匡衡灵机一动:了,小伙伴们都非常佩服他的勇气。二岁的名状人元刻苦读书的小故事二:八十上,酷似一个个怪物,怪模怪样地好声。他得意极了,舞得更得劲儿坚持学习,否则赶不上时代的步伐。用说人到中年,就是老年仍然需要借过来就可以读书了。幼年到垂暮都要不间断地学习,不人,他灵机一动,把邻居家的灯火推我、我推你地谦让起来。 学到老是时代的要求,它要求人从火通明。匡衡羡慕在灯光下读书的些平时非常调皮的孩子这会儿却你使知识的更新期大大缩短,活到老读过的《诗经》时,发觉邻居家灯我们让他客串阎王殿里的小鬼。那的年代,现代科学文化迅猛发展,一天夜里,他正躺在床上默诵白天下一拱手说:哪位小兄弟愿意上台老就不能学习了吗?当今知识爆炸学习的事例也比比皆是,青少年年从小喜欢学习,刻苦勤奋,可是家已经挤满了人。突然,热闹的锣鼓【感悟】从古至今,年老发奋 了文学大家。着这种认真刻苦的精神,苏洵成为 书,误把砚台当成了糖碟。正是凭少糯米粒。原来,苏洵只顾专心读自己的理想。却原封未动,而旁边砚台上竟有不之以恒,就能达到你的目标,实现在三味书屋发现粽子已经吃完了,碟里的白糖断完善的过程,只要正确对待,持 房。将近中午时,夫人收拾盘碟时,龄,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端了一盘粽子和一碟白糖送进了书的故事告诉青少年:学习不在于年神,培养自己的学习毅力。 起来就扎在书房里读书。他的妻子值得每个人称颂和学习。大器晚成努力克服这些困难,要有吃苦的精学习。有一年端午节,苏洵从早晨纶垂名后世。这种坚毅的求学精神学习中遇到困难是常有的事。但要从此开始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后不能功成名就,至少可以满腹经因素,自己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直到二十七岁才认识到读书很重要,惜追求到须发皆白,那么,即便最外界条件不是制约我们成功的决定宋八大家之一。他小时候很贪玩,梁灏那样孜孜不倦,为达到目标不 苏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唐贵的。在求学路上,如果人人都像的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却是极为可一代学者。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一:苏洵发愤 (985! ) )“从此以后,匡衡白天帮大人忙该读书,先生不喜欢学生问各种古酸苦起儿楚,来宝。都。贵感匡的到衡光特的亮别父处欣母,慰看专,到心同匡致时衡志又如地倍此苦感刻读答:不先知生道却板着脸,很不高兴地回 “ 凿了个小小的窟窿。顷刻间,灯光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便悄悄找来一把凿子,在墙壁下方偏僻处一浇,便会消失不见。鲁迅非常想他高兴地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东方朔说过有一种虫叫怪哉,用酒灵非常感兴趣。他在园中想起古人书里光我了来就如吗,能果我穿在不墙这就而边可过偷以,偷借照凿着射个这到洞点我,亮这隔光小壁读屋灯学时,鲁迅对百草园中的那些小精一所叫三味书屋的私塾就读。初入 看书,灯光把巨大的人影投身到墙钢叉就舞起来,戏台下马上响起叫匡衡正在思索着该如何借到光班的人画了个花脸,然后拿起一把 “里却买不起灯油,无法在夜间学习。声停了,从后台走出一个人,对台匡衡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他到戏台前看热闹。这时,戏台周围趁着父亲不注意,他一溜烟儿地跑衡凿壁借光读书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三:匡镇里的戏台正在排戏,鲁迅听到外代乱世,人生坎坷在所难免。但他读书,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成为 ? 起来。鲁迅为了勉励自己学习,制欢鲁迅的聪明刻苦,态度渐渐和蔼书。起初十分严厉的先生也开始喜怪的问题。于是,鲁迅开始刻苦读后来,鲁迅慢慢体会到学生应鲁迅12我来岁那年,被父亲送进了小鲁迅走上台去,让戏面的锣鼓声,便在家里坐不住了, 鲁迅小时候非常淘气。一天, “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四:鲁迅【感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 ““?” „‟“”” ?并且一边走,一边问问题。 就紧追上去,和老师一起走一段路,到邻村叶家玩,看到厅堂里的对联或者老师从高中部到初中部去,他 的求教方式很特殊:看到老师外出老师请教时却毫不羞涩和胆怯。他就问,别看他平时沉默寡言,但向来不吝惜时间和精力。陈景润不懂比试和较量。陈景润对于解题,向中得到了无限乐趣。数学是心智的也认真去做。陈景润在解题的过程精神认真听讲。课后布置的习题他在乎最怕失去的。然后为了那个目知唐朝诗人中最推崇谁。他不假思当老师讲解数学题时,他总是集中奋斗的目标,这个目标必须是你最完了。还书时,同学的父亲问陶行上学期间,陈景润酷爱数学。量配合。、自制法:为自己找一个让警官、好友监督自己,自己要尽他向崇一学堂的同学借来唐诗选本,他他一。就边忘等记着了别别人人来,捉而别他人。也看忘着记看了着,到一些困难,那么应该怎么去做呢?桌子底下,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能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取得巨入学就直接被编入二年级,毕业时,藏在一个别人不容易发现的角落或样刻苦钻研的精神,只有这样,才了崇一学堂。由于基础扎实,他一藏时有点特别。他常拿着一本书, 一起玩捉迷藏。不过,陈景润捉迷陈景润小时候经常和哥哥姐姐命名为陈氏定理。动了国际数学界,后来这条定理被他有时替父亲挑瓜、挑柴进城出售,润认真名读人书刻苦读书的小故事五:陈景巴赫猜想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倍精地。力总去结攻学读习,方只法有,这集样中才时能间事、半集功中所以。偿地进年入,了他中发国表科了学《院表数大学偶研数究馆,便前去求学。王老先生被他的经纶的前清贡生王老先生在主持学经验总结,我们也要像他那样不断 读书三到是鲁迅在学习过程中的一晃而过,是所谓学而不思则罔。阅读,任何理论观点都只在脑海里教授讲解的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人虽勤于学习,但不过只是泛泛的想比喻成皇后皇冠上的明珠沈元需的。同时,学习需要思考。有些成自然科学的皇后,把哥德巴赫猜精通专业的,熟悉相关的,了解必作了个形象的比喻,他把数学比喻只得半工半读。他每天砍一担柴,人,要善于取舍,要选择正确的,悬案。沈元教授把哥德巴赫猜想序渐进,日积月累。真正会学习的没有结果,并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感悟】学习要讲究方法,循之迷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但始终他便进入学堂,读四书五经。学难题。长久以来,哥德巴赫猜想书三到的书签。学们也都向鲁迅学习,纷纷制作读熟练地把课文背出来了。后来,同课文的理解,用不了多久,他就能读过几遍之后,就用默读来加深对每读一遍就从上往下盖掉一个字,数学难题:大约在年前,一位口到。读书时,他把书签夹在书里,楷小字:读书三到:心到、眼到、作了一张小书签,书签上有10 “ ””“” “” “”个正 “字画,就用竹条在泥地上描摹。他陶行知小时候十分聪明。他常 陶名行人知刻苦读书的小故事六:爱读书的感到惊奇,他认为陶行知一定会有学的父亲为陶行知有这样的想法而己醒标。目,的让地自方己贴勤上快自起己来的。目并标且提可醒以自在索地回答:杜甫和白居易。并说::“这里提供两种方法借鉴:、鞭策法:大的成就。青少年在学习中,会遇他的成绩名列第一。在崇一学堂读【感悟】做学问要有陈景润那费入学。这样,长见陶行知勤奋好学,便允许他免的意义。他所证明出的那条定理震不能一心读书,必须经常参加劳动。的乘积之和》简称这在哥德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诚意所感动,便免费让他伴读。许多年之后,陈景润终于如愿的小南海航埠头曹家,有一位满腹刻苦自觉。他听说距黄潭源村一般吸引着陈景润。遗憾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正式入学。在那里,陶行知练出了有证明出来,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尔宽先生的学堂伴读,陶行知这才简一叫称个哥偶德数巴的均赫理可的论表德。示国但成数他两学一个家出素提生数出也之任没和何,‟沈元教授给同学们讲了世界上一道书,很喜欢聪明好学的陶行知,愿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沈元教授的课。学费,幸好有位秀才在附近开馆教 ”1966„1+1‟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到了读书的年龄,家里却无力缴纳 “”2”““(” “1+2”),“200„ “1”!“„”‟教育家后。来,陶行知成为我国著名的所作为。白诗通俗易懂,道出民生疾苦。同杜诗沉郁有力,多伤时忧国之作;在吟诵之余将一本书工工整整地抄又没丢下古典文学。因为家境不好,书期间,陶行知既学现代科学知识,岁的陶行知进入有时帮母亲挑水、洗菜。崇一堂校少年陶行知迫于生活的压力,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因此学习更里为这时的陶行知已深知读书对穷孩子返挑到城里里,卖就掉这后样再学去完上了学四,书每五天经往。岁时,因父亲失业,陶行知一手好书法。启蒙教育结束之后,外婆见他聪明伶俐,就把他送到吴会陶意。行免知费岁就收时得他,到为陶了学行接生知受。来启这到蒙样外教,婆育家的岁,机的 10209 “”15615 ” 是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大将军曾多次立下大功,却不爱读书。于雪,是白雪把窗口映亮了。孙康心眼睛也能体味到。经过不懈努力,吕蒙是三国时吴国的大将,他他披着衣出门一看,原来是下了大因为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他不用疑是到了快要出太阳的时候了,等用结绳记事。他还喜欢上了诗歌,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

八、吕蒙读书了求知求学的好时光。该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不要浪费习环境,对于青少年来说,就更应书,晚上便躺在床上默诵。 政府为我们提供一个如此良好的学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的环境中尚且好学不厌,现在党和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且开始积极地面对生活。一个有学问的人。古人在如此艰苦有办法读书。特别是到了冬天,长他逐渐适应了没有光明的日子,并火虫的灯勤奋读书,最后终于成为学习,并不气馁,用装了几十只萤用去一灯油,以孙康当时的家庭条容,也看不到自己的亲人了。他痛点灯的油都买不起,但他为了读书油灯,往往读一个晚上的书,就要再也看不到洋溢在伙伴们脸上的笑小时候家里的条件并不好,甚至连间读书,可是夜间读书时,必须点 【感悟】晋朝一代名臣车胤,的机会。于是,他开始利用夜晚时是家中很贫穷,根本没有上学读书唐汝洵的世界从此失去了光明。的苦读,终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去了。就这样,车胤经历长年累月车胤拿着这盏灯,高兴地进屋读书聚在一起,不就是一盏小小的灯吗?放在口袋里。这么多虫子发出的光小口袋,一口气捉了几十只萤火虫为今后的就业谋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呀他赶紧找来一个用白纱制成的虫子身上一闪一闪的亮光多像灯光所以,青少年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的萤火虫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些小可能就真的会成为最下等的人了。外纳凉。这时,在草丛里飞来飞去种环境下,如果还不抓紧时间学习,一个夏夜,车胤无聊地坐在屋当前,青少年正在经历困苦,在这不知道学习的人,就是最下等的人。书,为此,他非常苦恼。起。这样一到晚上,车胤就不能读道的人,是次一等的人经历困苦才穷困,有时甚至连点灯的油都买不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学习之后知名。他从小勤奋好学,但家里特别都是不可缺少的。古人说:生下来车胤是晋代的名臣,以博学闻 囊萤夜名读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

七、车胤进。孙权大为高兴,就让吕蒙担任力的动力。而是把这些不利因素转化为勤奋努务繁忙之余,他便一头钻进书堆里, 会被困难、环境等诸多因素所阻碍,于是,吕蒙逐渐爱上了读书。在军由。一个对知识充满渴求的人,不打败庞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开。跑一跑,搓搓手脚。环境再恶劣都不能成为不学习的理孙膑用减灶计诱使庞涓轻敌,最后为著名的教育家。他的事例说明,根本不知道的东西。一次,他读到人蹲在雪地里,借着积雪映出的微习了现代科学和古典文学,终于成慢慢地,他发现书中有很多以前他这里,他便捧起书跑到门外,一个难的情况下学完了四书五经,又学书,长点见识。吕蒙便开始读书。 !【感悟】陶行知在家境十分困了,肩上担子很重,一定要多读读想:既然白雪能映亮窗口,那么一“” “”“ 突然发现窗口越来越亮,他甚至怀记不住先生讲的内容,只好学古人 风呼啸的窗口又在背书。背着背着,候,课文很长,他凭耳朵听根本就盖着薄被正蜷缩在床上,面对着北要付出比别人多很多的努力。有时三天两头下一场大雪。冬夜,孙康了困难,因为他看不见,所以常常有一年冬天,天气格外寒冷,他很坚强,但在学习过程中也遇到件根本负担不起,一到天黑,便没苦极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晋朝人孙康自幼聪敏好学,但岁那年,不幸得了天花,这场病使个既聪明又可爱的孩子。谁知,他5映雪读名书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

九、孙康 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才干,学习的人,又次一等经历了困苦还【感悟】不论什么时候,学习境,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不负有心人,孙康最终摆脱贫困家了大都督,统领全国兵马。 几年下来,吕蒙的军事才能大有长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如饥似渴地阅读古代的兵法和史书。愁。整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 “ ””;;;“” 在一旁仔细地听,用心地记。虽然哥哥们上课的时候,唐汝洵便他再也看不到外面的美丽风景,唐汝洵是明朝人,他小时候是洵苦读名书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

十、唐汝自放说法己弃就,。,要战不利胜要用困畏一难惧切。,时对要间于在去我困学们境习青中,少磨不年砺要来难时,不应该放弃,要动脑筋想办苦努力,才能成功。特别是遇到困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只有通过刻【感悟】孙康映雪读书的故事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过。功夫直读到鸡叫。即使是北风呼号,滴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弱亮光来读。手脚冻僵了,就起身定也可以用积雪照着读书吧。想到 我坎且一弱的怀的 们坷要个小斗抱不 正的付健残志里公【常残出康缺去,,感人疾很的的激而更悟不人大人身励是没】更都的要躯和用有唐应能努获显感不生汝该如力得得召屈活洵热此,如高他的在没爱面而此大人精别有生对一成、,神人埋活生个就伟使和同怨吗活历,岸自坚情命? ,经尚。己强的运和唐诗汝人洵。终 于成为了明朝著名的学者

第12篇:名人故事

名人故事

1、岳飞学艺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2、厉归真学画虎

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3、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4、徐霞客志在天下

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5、华佗拜师学艺

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亳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很有效的全身麻醉药,比西方的麻醉药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华佗对世界医学的贡献非常巨大。不要以为华佗一生下来就是神医,华佗小时候学医,经历了千辛万苦。

6、欲速则不达的故事

子夏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现在的山东省莒县境内)去做地方官。

临走之前,他专门去拜望老师,向孔子请教说: \"请问,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地方呢?\" 孔子十分热情地对子夏说: \" 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可是,只要抓住了根本,也就很简单了。\"

孔子向子夏交代了应注意的一些事后,又再三嘱咐说: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这段话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单纯追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只顾眼前小利,不讲长远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

子夏表示一定要按照老师的教导去做,就告别孔子上任去了.后来,\"欲速则不达\"作为谚语流传下来,被人们经常用来说明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7、孔子不耻下问的故事

春秋时期,卫国有个人叫孔圉,勤奋好学,而且很谦虚。他死了以后,卫国的国君为了表彰他,并让后人学习他的好学精神,就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所以,后来人们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称他为“孔文子”,似乎是有点评价过高了。他想来想去,觉得不能理解,就去向孔子请教。

子贡说:“那个孔文子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凭什么要赐给他„文‟的称号?”

孔子回答说:“孔圉聪明好学,勇于向地位和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会感到丢脸,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要赐给他„文‟的称号。”子贡听孔子这样一说,猛然省悟,顿时感到心悦诚服。

8、徐悲鸿的爱国故事

20世纪初,徐悲鸿在欧洲留学时,曾碰到一个洋人的寻衅。那个洋人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就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送到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义愤填膺地回答:“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时,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一年之后,徐悲鸿的油画就受到法国艺术家的好评,此后数次竞赛,他都得了第一,他的个人画展,轰动了整个巴黎美术界。这样令人惊叹的成就,是那个洋人远远不能及的。

9、岳飞举朋报国之志

提起岳飞这位南宋民族英雄,很少有人不知道的。传说,岳飞刚生下来的时候,恰巧有一只大鹏鸟从屋上飞过。父亲岳和、母亲姚氏,就给他起了个单名叫飞,字鹏举。“鹏举”,就是大鹏举翅高飞,表示希望儿子将来能“鹏程万里,远举高飞”的意思。

然而,岳飞生下来不到一个月,黄河决口,使家乡汤阴成为一片汪洋。幸亏岳母急中生智,怀抱岳飞坐进一口大缸里,随波逐流,才算保住了性命。从此,岳家的日子就很艰难了。

岳飞长到七八岁,就天天上山拾柴。劳动之余,便在地上铺上一层细沙,用树枝在沙上练写字。

有一天,岳母挖野菜回来,发现沙地上写满了“举朋”二字,心想,我让他写“鹏举”,他偏偏写成“举朋”,这不是心不在焉吗?于是,她怒冲冲地把岳飞喊到身旁,厉声质问起来。

岳飞不慌不忙地回答:“母亲要孩儿长大报国,可孩儿一人又能有多大能耐!所以,孩儿立志要广交朋友,举朋报国。”

岳母恍然大悟,连声说:“我错怪孩儿了,你做得对!”

后来,岳飞果然依靠牛皋、张显、王贵、汤怀等朋友的帮助,在抗金斗争中屡建奇功。

10、勤学惜时的司马光

司马光小时候在私塾里上学的时候,总认为自己不够聪明,他甚至觉得自己比别人的记忆力差。为了训练自己的记忆力,他常常要花比别人多两三倍的时间去记忆和背诵书上的东西。每当老师讲完书上的东西,其他同学读了一会儿就能背诵,于是纷纷跑出去玩耍了。司马光却一个人留在学堂里,关上窗户,继续认真地朗读和背诵,直到读得滚瓜烂熟,合上书本,能背得一字也不差,才肯罢休。

他还利用一切空闲的时间,比如骑马赶路的时候,或者夜里不能入睡的时候,一面默诵,一面思考文章的内容。久而久之,他不仅对所学的内容能够记诵,而且记忆力也越来越好,少时所学的东西,竟至终身不忘。由于他从小学习一丝不苟,勤奋用力,为他后来著书立说奠定了很坚实的基础。

司马光一生坚持不懈地埋头学习、写作,往往忘记饥渴寒暑。他住的地方,除了书本,只有非常简单的摆设:一个板床、一条粗布被子、一个圆木做的枕头。

为什么要用圆木做枕头呢?原来是这样的,司马光常常读书到很晚,他读书读累了,就会睡一会儿,可是人睡觉的时候是要翻身的,当他翻身的时候,枕头就会滚到一边,这时他的头自己会碰到木板上,这样一振动,人也就醒了。于是,他就马上披衣下来,点上蜡烛,接着读书。后来他把那个圆木枕头看成是有思想的东西,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警枕”。

就是凭着这种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的精神,司马光和他的助手,花了整整19年时间,编成了《资治通鉴》这本历史巨著。

11、巴金的读书方法:

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

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这样有许多好处:

(1)不受条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巴金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长期被德军包围的时候,有一位少女在日记中写着“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一类的句子。当时没有电,也没有蜡烛,整个城市实行灯火管制,她不能读书,而是在黑暗中静坐回忆书中的情节。托尔斯泰的小说帮助她度过了那些恐怖的黑夜。另一个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内乱中的亲身经历。他说:“„*‟期间要是造反派允许我写日记,允许我照自己的意思写日记,我的日记中一定写满了书名。人们会奇怪:我的书房给贴了封条,加上锁,封闭了十年,我从哪里找到那些书来阅读?他们忘了人的脑子里有一个大仓库,里面储存着别人拿不走的东西。”这两个事例说明,在一切不具备正常读书条件的情况下都可以“读书”。 (2)温故而知新。通过回忆,将过去读过的书拿出来一点点地咀嚼,就象牛反刍一样,能进一步消化吸收。每回忆一次都会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新的收获。

(3)能够不断地从已读过的书中吸取精神力量。巴金说:“我现在跟疾病作斗争,也从各种各样的作品中得到鼓励……即使在病中我没有精神阅读新的作品,过去精神财富的积累也够我这有限余生消耗的。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热。”

12、诸葛亮喂鸡求学

诸葛亮小的时候,跟着隐居在襄阳城南的水镜先生学习兵法。水镜先生养了一只公鸡,公鸡一到晌午啼叫三声,水镜先生就下课了。诸葛亮听课听得很不过瘾。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在裤子上缝了一个口袋,每天上学的时候就抓几把小米放在口袋里。当晌午快到时,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公鸡见有黄灿灿的小米,顾不上啼叫,就啄食起来。刚刚啄完,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把口袋里面的小米撒完。

等公鸡吃完口袋里的小米再叫时,水镜先生多讲了一个时辰的课,可把师娘饿坏了,时间长了不免抱怨几句:“怎么搞到这么晚,晌午过了,也不知道饿!”

“你没听见鸡才叫吗?”水镜先生说。

师娘是个聪明人,知道其中必有奥妙。

第二天快到晌午的时候,她悄悄地来到了院子里,只见那只花颈公鸡刚要伸长脖子叫唤,就有人从书房窗口撒出一把小米。她走上前,把事情看了个仔细,又悄悄地回家了。

这天水镜先生回来,师娘笑着说:“你这个当先生的,还不如小诸葛。”于是她把刚才看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听后一愣,又哈哈大笑起来,心想诸葛亮喂鸡求学,真是聪明过人,将来必定是盖世奇才。

诸葛亮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

13、华罗庚的爱国情结

1938年,抗日战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英国人要华罗庚留下来教书,他毅然放弃在英国的一切回到祖国,到西南联大与同胞们共患难.清华大学的资格审查委员会一致通过,让只有初中文凭的华罗庚晋升为大学教授。

1946年秋天,迫于国内的白色恐怖,华罗庚再次出国,美国伊利诺大学把华罗庚聘为终身教授,并给了他相当优厚的待遇,希望他把那里建成世界级的代数研究中心。1950年,祖国解放的消息传到美国,华罗庚毅然放弃优厚的条件,举家回国。

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特别是数学研究事业之中。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200余篇学术论文,10部专著,其中8部为国外翻译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纪数学经典著作之列。他还写了10余部科普作品。他的名字已载入国际著名科学家的史册.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14、鲁迅嚼辣椒驱寒夜读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15、张海迪的一个小故事

五岁的张海迪因患有脊髓病,无论做什么事情她都只能在轮椅上进行。不久,她做了一次手术,手术后她只能一动不动躺在床上,可她仍然刻苦学习知识,她从镜子里面看书。就这样,她自学了小学、中学的课本,后来又开始自学英语。她对自己要求严格,因此进步很快,渐渐地,她开始替有关部门翻译英语资料。有一次,她翻译了《海边诊所》。当张海迪捧着厚厚的翻译稿来到出版社时,老编辑被她深深地感动了。

张海迪给自己立下一个规定:每天背熟10个单词,如果背不全,就狠狠地咬几下自己的手指。

16、少年张衡求知识

古人曰:今日事,今日毕。这可见古人是多么注重今日的事情今日完成,可是现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做事总是拖拖拉拉,今日的事情总是拖到明天去做,甚至托到后天。有些人遇到一些挫折,就闷闷不乐的,他们不知道,只有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并且对自己充满信心,才能走向成功。

少年时代对日月星辰的观察,激发了张衡努力探索天文奥秘的决心。后来他两度出任中央政府专管天文的太史令,在这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据《辞海》所记:他首次正确解释月食是由月球进入地影而产生;观测和记录了中原地区能看到的2500颗星星,并且绘制了我国第一幅较完备的星图;他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候风地动仪;创造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和能飞行数里的木鸟。

渴求知识的张衡总是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不满17岁时,他辞别父母独身一人到外地访师求学。在古都长安,他游览了当地的名胜古迹,考察了周围的山川形势、物产风俗和世态人情。在当时的京都洛阳,他结识了不少有学问的朋友,其中有一个叫崔瑗,精通天文、数学、历法,还是很有名气的书法家。张衡登门向他求教。正是由于他这种虚心好学的精神使得他在各方面获益匪浅。除了在天文学方面有杰出成就外,在地震学的研究上也是举世瞩目的,他创制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相类似的仪器问世早1700多年。他还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他写的《二京赋》“精思博会,十年乃成”,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17、坚守尊严的贝多芬

德国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在维也纳时,曾受到李希诺夫斯基公爵的倾慕和照顾,他感激公爵,但并不因此出卖尊严。

一次,公爵要求贝多芬到他家为一批占领维也纳的拿破仑军队的军官演奏。贝多芬看不起公爵这种阿谀逢迎的态度,断然拒绝了。公爵凭他的地位和布施者的身份,一定要贝多芬演奏。

公爵的傲慢冒犯了贝多芬的自尊,他冒着倾盆大雨冲出公爵的庄园,一回到家中,就把案头上公爵的半身塑像猛地掷在地上,摔了个粉碎,并给公爵写了一封信。他写道:“公爵,你之为你,是由于偶然的出身; 我之为我,是靠我自己。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还有一次,贝多芬与大诗人歌德在一起散步,途中与一群德意志、奥地利的权贵相遇。歌德对权贵肃然起敬,这使贝多芬十分恼火。他极力劝歌德不必卑躬屈膝,但歌德还是抽出被贝多芬挽住的手臂,恭敬地站在路旁,向皇族们一一行礼。只见贝多芬昂然背着手走过去,这些皇族们却首先向贝多芬打招呼,脱帽致意。

贝多芬的自尊,为他赢得了别人的尊敬。

18、居里夫人尊师的故事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立,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落成典礼。许多著名的人物都拥在他的周围。

典礼就在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的老妇人面前,深情的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他走上了主席台,这位老妇人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感动了,都热烈的鼓掌,老人也留下了眼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的,当他成为一名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19、敢于承认错误-爱因斯坦

世界级的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直为他“—生最大错事”而愧疚。爱因斯坦究竟做错了什么事?

1917年,也就是他创立广义相对论的第二年,为了解释宇宙的稳恒态性问题,爱因斯坦和荷兰物理学家德西特各自独立进行此项工作的研究。他们发现引力场方程的宇宙解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也就是说宇宙要么膨胀,要么收缩。由于物理直觉上的偏见和数学运算上的失误,爱因斯坦决不放弃静态宇宙的概念,为求得—个静态的宇宙模型解,不惜在方程中引进—个“宇宙项”。这个结论在当时既符合宇宙学原理,又符合已知的观测事实。然而,1922年,美国学者弗里德曼求出了这个方程的另—个动态解;1927年比利时学者勒梅特也独立求得同—解。从数学角度证明,宇宙不是静态的,而是均匀地膨胀或收缩着。然而,爱因斯坦仍然不肯接受这个结果,坚持他的静态宇宙模型观。

两年后,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根据远距星云的观测,发现远距恒星发出的光谱线有红移现象,离地球越远的恒星光谱线红移越大。这说明恒星在远离地球而去。哈勃的发现支持了弗里德曼等人的动态宇宙模型,也改变了爱因斯坦对宇宙的看法。爱因斯坦把坚持静态宇宙模型的失误称为他“—生中最大的错事”,并收回了对弗里德曼等人的批评。

后来,在他70岁生日之时,还向好友索洛文表示:“我感到在我的工作中没有—个概念是很牢靠地站得住的,我也不能肯定我所走的道路—般是正确的。”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了他在1917年的这次失误。

—位举世闻名的伟大科学家能勇于承认自己的失误,谦虚地回顾自己已被世人承认和称颂的成就,说明了爱因斯坦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坦荡胸怀。这也正是爱因斯坦能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20、霍金的励志故事

史蒂芬‧霍金 (Stephen Hawking) 於1942年1月8日生於牛津,那一天刚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可能因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所以小时候对模型特别著迷。他十几岁时不但喜欢做模型飞机和轮船,还和学友製作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战争游戏,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这种渴望驱使他攻读博士学位,并在黑洞和宇宙论的研究上获得重大成就。

霍金十

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於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1973年,他发现黑洞辐射的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為辐射而变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终会发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现在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帮忙,连阅读也要别人替他把每页纸摊平在桌上,让他驱动著轮椅逐页去看。

霍金一生贡献於理论物理学的研究,被誉為当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著作包括《时间简史》及《黑洞与婴儿宇宙以及相关文章》。虽然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在他在病发后获得的。他凭著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蹟,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诚,是值得年轻一代学习的。

21、伽利略与时钟的故事

300多年前的一天,伽利略到比萨大教堂做礼拜。悬挂在教堂半空的一盏吊灯被门洞里刮来的风吹得来回摆动。

这引起了他的注意,“奇怪,怎么每次摆动的时间都相同呢?”伽利略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了确切地肯定每次摆动的时间相同,当时在学医的他忽然想到用自己的脉搏测试。“千真万确!” 伽利略为自己的发现感到惊喜。接着他又想:“吊灯要是大小不一样。摆的时间会有什么不同?挂吊灯的绳子要是有长有短又会怎样呢?”回到家,伽利略做起了实验。

结果发现摆动的快慢与物体的重量无关,当线长时摆动慢,当线短时摆动快。后来人们根据伽利略的发现,制成了时钟。

22、齐白石努力练习作画

齐白石是我国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他最善长画小虾小虫等小动物,另外,在篆刻方面他也颇有建树。

齐白石年轻的时候,他就很喜欢篆刻。有一天,他去拜访一位老篆刻家,老篆刻家说:“你去挑一担础石回家,等这一担石头都变成了泥浆,你的印就刻好了。”别的人都以为老篆刻家戏弄齐白石,劝他不要理那老家伙,齐白右却真的挑了一担础石来,夜以继日地刻着,一边刻,一边拿古代篆刻艺术品来对照琢磨。刻了磨平,磨平了又刻,手上起了血泡,他不在意,他就那么专心致志地刻呀刻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础石越来越少,而地上的淤泥却越来越厚。最后,一担础石统统都化为泥了,齐白石也练得了一手好篆刻艺术,他刻的印雄健、洗炼,独树一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有一次,他过生日。由于齐老是一代宗师,学生朋友来了很多。从早到晚,客人络绎不绝,老人笑吟吟地迎来送往,等到夜晚送去最后一批客人,老人再也支持不住了,他躺下很快睡着了。

第二天,齐白石老人一早就起床了,他顾不上吃饭,先到画室去做画,家里人都劝他吃饭,他却不肯歇一歇。总算五张画画完了,家人都长长的松了一口气,等着他吃饭。谁知他摊纸挥毫又继续作起画来。家里人怕他累坏了,都说:“您不是已画够五张了吗?怎么还画呀?”

老人轻轻抬起头说道:“昨天生日,客人多,没作画,今天追画几张,以补昨天的„闲过‟”。说完,他低下头继续作起画来。

正是凭着这种勤奋精神,齐白石老人的画越作越精,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

23、瓦特爱读书的故事

瓦特出生在英国一个平民家庭。小的时候,他身体非常虚弱。7岁了,瓦特到了上学的年龄,看着小朋友们一个个背着书包走进了学校,瓦特羡慕极了,因为经常生病,瓦特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幸运的是,瓦特有着一位聪慧善良的母亲,母亲不愿让儿子把时光都虚度了,她利用空余时间教授儿子读书写字,观察自然,还鼓励儿子动手做各种小玩具,培养孩子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瓦特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家里的地板上、壁炉上处处可以看到他验算的习题。瓦特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任何玩具到了他手上,他总要把零件一个个拆下来,弄个明白,再按照原来的模样依次安装好。时间一长,他成了修理玩具专家,邻居小伙伴的玩具坏了都来找他,经瓦特那么一鼓捣,玩具马上就修好了。

瓦特11岁了,他实在太想到学校里去学知识、学文化了,父母见他要求强烈,只好答应了他。

瓦特进入格林诺克的文法学校学习,他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可是他身体实在太不好了,没有坚持到毕业,他就不得不退学了。

重新回到家里,躺在病床上,瓦特不肯让光阴虚度,他在养病期间阅读了有关天文、物理、化学的许多书籍,还自学了好几门外语,为以后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瓦特渴望学习,虚弱的身体阻碍了他迈进学校的大门,而经济贫困迫使18岁的瓦特出外打工求生。在以后的日子里,瓦特碰到了无数困难,走尽了人生坎坷,永不磨灭的却是他好学的精神。无论走到哪里,瓦特最不能忘的就是他的学习,勤奋的努力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成果,瓦特成为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一人。

第13篇:皖南名人

徽州历史上人才辈出,很多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出自徽州这块风水宝地,如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升、大名鼎鼎的新安画派创始人渐江等,清光绪年间著名的“公车上书”,百名举人中就有四位出自徽州! 毕升(?—约1051),北宋著名科技家、活字印刷术的创始人,歙县人。毕升是徽州一位没有功名的布衣,一生喜爱钻研技术。北宋庆历年间,毕升有感于传统雕板印刷的繁杂不便,潜心研究泥活字印刷技术,他发明了在粘土坯上刻字,一字一坯,然后烧硬的泥活字,使印刷工艺得到了质的飞跃,速度大大加快,错字可以单独更换,可以重复使用活字,实现了人类印刷史上第一次伟大的革命。宋代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毕升的业绩有专门记载。

方腊(?-1121):北宋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歙县人。出身贫苦,为反抗压迫,1120年10月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后迅速移师睦州,举行“漆园誓师”,痛斥黑暗朝政,改元“永乐”,自号“圣公”,建立农民政权。义军战火曾袭卷江浙皖赣六州52县,影响很大,1121年夏被俘遇害。《宋史》有传。

朱熹(1130-1200):南宋大学者,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理学集大成者。字元晦,号晦庵、晦翁,别号紫阳。婺源县人。1148年考中进士,曾任秘书修撰,定文阁待制等职。死后谥赠大师,封徽国公。仕途多坎坷,潜心治学。研究领域甚广,在哲学、经学、教育、音韵、文学、地理、考古、自然科学等方面都有伟大贡献,其思想体系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以“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著称。与程颢、程颐等共创的理学史称“程朱理学”,为继孔子之后在中国思想界影响

七、八百年之久的正统官方哲学,远涉海外,影响世界;重视教育,创办书院,所撰《白鹿洞书院揭示》对后代教育事业影响深远;著述巨丰,其中《四书集注》58卷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圣典”;常以“新安朱熹”署名著述,讲学于徽州,从其弟子者众,“朱子之学”也就构成了“新安理学”的开山之学,并进而构成徽州文化的理性内核。《朱史》有传。

程大位:(1533-1606):明代著名数学家,珠算大师。字汝思。屯溪区人。少年经商,中年弃商归里,专心著书。有感于商务往来中珠算的传统筹码计数法的不便,1592年著成《算法统宗》17卷及1598年的简明本《算法纂要》4卷,详述了传统的珠算规则,确立了算盘用法,完善了珠算口诀;搜集了古代流传的595道难题并记载了解题方法,堪称中国16-17世纪数学领域集大成的著作。明末,日本人毛利重能将《算法统宗》译成日文,开日本“和算”之先河;之后,又流传朝鲜、东南亚和欧洲,成为东方古代数学的名著,影响极大。

张小泉:(1626-?):明末清初著名制剪工匠。黟县人。明崇祯年间,张小泉带领儿子前往杭州开设“张大隆”剪刀铺,并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嵌钢制剪技术、产品很快畅销全国,后为防假冒,以“张小泉”作为店名。“张小泉”剪刀在乾隆年间被列为贡品,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二等奖,新中国三次全国评比均获第一名。

胡光墉(1823-1885):清代著名徽商。字雪岩。绩溪县人。早年在杭州经营钱庄,后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依靠湘军势力在全国广设当铺和银号,成为富甲江南的特大官商,红极一时的“红顶商人”。创办“胡庆余堂国药号”,为发掘中国药学遗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詹天佑(1861-1919):近代著名铁路工程专家、中国铁路事业的创始人。字春诚,徽州婺源县人。早年家贫,后获岳父资助赴欧洲留学。1905-1909年,主持建造了中国第一条自已设计自已施工的铁路--京张铁路,创造了不少施工新法,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铁路工程专家,奠定中国铁路事业基础。

黄宾虹(1865-1955):现代著名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字相存,别号虹庐。歙县人。是现代中国画坛上成就卓著的一代宗师,为“新安画派”的现代代表。早年山水画重在师法古代大师,中年以后重在师法自然,70岁后又画风大变。作品深厚华滋,意境深远,精于墨法,善用焦墨与浓墨,与齐白石并存称为“北齐南黄”。在美术理论上,总结出“平、留、圆、重、变”五字笔法和“浓、淡、泼、焦、积、宿”七字墨法,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精通诗词。有《黄山画家源流考》、《古画微》、《画学通论》等多种著述和绘画作品传世。

胡适(1891-1962):现代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字适之,绩溪县人。出身徽商之家,1910年留学美国,1915年成为实用主义哲学大师杜威的学生,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学识渊博,曾拥有三十多个博士头衔;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会议》,揭开中国现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第一面;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并撰写现代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1919年,接替陈独秀主编《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实用主义方法论,在全国影响极大;提出过“全盘西化“论点;抗战期间曾出使过美国,代表蒋介石签订《中美互助条约》。政治上追随国民党,学术上是一代宗师,著述甚丰,治学方法上具徽派朴学遗风。

陶行知(1891-1946):著名教育家。原名文浚。乳名和尚,曾改名知行,再改名行知。歙县人。1927年创办南京晓庄师范,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后又相继创办浙江省湘湖师范,江苏淮安新安小学、山海工学团,并支持新安小学生组成新安旅行团。“一 二九”运动后,与沈钧儒等发起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联合会,任联全会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1946年与李公仆、史良等在重庆创办大学,任校长。后回上海从事反内战、反独裁民主运动,1946年7月25日因劳累过度,患脑溢血逝世,毛泽东称赞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尊称他为“万世师表”。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诗歌集》等。

戴震(1723-1777):清代大学者,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徽派朴学的创建及领袖 人物。字东原。屯溪人。徽商出身,1762年曾中举人,后六次考进士,因皆思想与程朱理学不符未中。曾参加《四库全书》修纂,授翰林院庶吉上。学识渊博,在哲学、天文、历算、历史、地理、经学、训话、音韵等领域均有重大贡献,为一代通儒和宗师,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其哲学思想是程朱理学之后反理学的启蒙思潮的重要代表;朴学思想是作为了在中国学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乾嘉学派中的皖派领袖人物,并由之开创徽派朴学。著作甚丰,主要著作有《原善》、《孟子字义疏证》、《仪礼考正》、《考工图记》、《古历考》、《水地记》、《勾股割圜记》等50余种。《清史稿》有传。

王茂荫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唯一的一位中国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主张发行钞票而出名的理财家,也是徽商杰出的代言人。清咸丰年间,他任过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他的老家在歙南杞梓里。祖父王槐康,是乾隆年间有名的大茶商。父亲王应矩善于经商赚了好些钱,热心桑梓公益事业。

王茂荫生于嘉庆三年(1798年)。青年时期勤奋读书,但几次考举人都没考上。他原以为仕途无望乃弃儒从贾。道光十年, 32岁的王茂荫离家北上通州经营“森盛茶庄”。岂知此后数年,先中举人又考取进士,从此30余年的京宦生涯,直到1865年去世。

王茂荫有浓厚的重商思想。他曾在给咸丰皇帝的奏折中说:“必得商贾流通,百货云集,方足以安民生。”在中国封建社会里,轻商观念严重,商人处在社会下层,当官的很少有人为商人说话。身为京官的王茂荫却是商界的忠实代言人。1840年,他闲居家乡期间,亲见商贾财产被夺,于是,他在一篇奏稿中反映说,歙邑十室九商,商必外出,家中惟存老弱,地方棍徒往往借端生事,敲榨勒索。他呼吁地方政府抚恤商民。为揭露贪官污吏,王茂荫在北京直接上疏咸丰,其中最出名的有这样两个奏折;一是《论徽州续捐局扰害折》,一是《沦徽州练局积弊折》。还有一次,王茂荫接到家信,得知昱岭关有匪徒拦路抢劫商人钱物,于是便上疏咸丰,请求咸丰下令地方政府把潜藏在这个地方的土匪全部肃清。

长江中下游特别是扬州,是四方商人云集之地,其中又以徽商势力为最。咸丰三年,清政府为筹措军饷,批准了江苏布政使雷以诚的奏请,在长江南北各设一“捐局”,对来往商贩课以1%的捐税,并首先在仙女镇(今江都县)设局。可是,到了次年,扬州以下三四百里之内已有10余局拦江而设,敛行商客,假公济私,商民怨声载道。王茂荫对此非常愤恨,他给咸丰呈递奏折,指出:“局愈多,民愈困,弊愈滋\主张将多设的捐局裁撤。这显然是保护商民利益之举。

王茂荫为商人请命最有代表性的一件事情,是他在户部右侍郎任内一再上疏咸丰,主张将清政府发行的不兑现的“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现的钞票。王茂荫是清朝第一个主张发行钞币的,但他主张发行的钞币可以兑现,而且是限额发行的。可是,清政府后来发行的则是一种不兑现的纸币,而且无限制的滥发,结果在流通中受阻,信用扫地,被商民讥为“吵票”。据有关史料记载,咸丰三年,“官票”刚刚出笼,寓居北京的徽商拿着“官票”去缴税,税吏坚持要现银而不收“官票”,导致各地商帮起哄。为此,王茂荫坚决主张纸币官票兑现,于咸丰四年三月初五日再次上疏——《再议钞法折》,主张用兑现办法挽回信用。结果被咸丰指斥为“专利商贾,不问国事”,并解除了他的官职。这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那件事情。

赛金花(1864—1936),原名郑彩云,晚年又名曹梦兰,黟县龙江乡郑村人。赛金花出生于苏州,父亲是一位贫穷的轿夫。父亲病逝后,少年赛金花为生计所迫,被迫为娼。不久,因色艺双全而又善解人意成为苏州名妓。其后,歙县籍状元洪钧奉命出使德、俄、荷、奥四国,原配何夫人拒绝随行,洪钧于是花钱将赛金花买来做妾,充为公使夫人出行。在德国等地,赛金花学会了德、英等语言,并凭借自己的伶俐和美貌获得了德国上层人士的青睐。洪钧离任回国后,不久即去世。状元府的遗老遗少们,不愿让这位曾经当过妓女的小妾来辱没他们显赫的门庭,便将赛金花赶出家门。赛金花辗转来到北京,重操妓业。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仓惶西逃。八国联军大肆烧杀劫掠,一个偶然机会,赛金花与旧日相识、联军统帅瓦德西接上了头,两人同居数月,并经常乘马并行于市。京城人称“赛二爷”。在赛金花的劝说下,瓦德西加强了对部队的约束,减少了妄杀乱掠的恶形,一时赛氏门前车水马龙,贵族子弟纷纷拜她为干娘,李鸿章也派儿子李经才面见赛金花,请她设法促成早日签定和约。慈禧太后回到北京后,民间有“妓女救驾”的舆论,一些人争相访问赛金花,更有一些好事者写出了讽刺诗:“千万雄兵何处去,救驾全凭一女娃;莫笑金花颜太厚,军人大可赛过她。”“庚子事变”后,清廷感到颜面大伤,于是以虐待婢女为由,将赛金花发配回原籍黟县。此后,赛金花又嫁给一位曹姓人士为妾,曹死后被族人驱逐,重返京津为鸨谋生。赛金花晚景凄惨,行同乞丐。1936年,赛金花贫病交困,死于北京居仁里,终年67岁。

目前,黄山鼎泰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正投资修复赛金花故居。故居计划占地40余亩,除了依据原貌恢复的赛金花旧居,还有体现徽派建筑、“三雕”经典的赛氏祖居,用于展示珍贵图片、表演当地小调的展览厅和 徽派园林。故居的修复,将向人们展现出那段可歌可泣的人物历史和徽派园林的独特风貌。

张曙(1909—1938),原名恩袭,歙县坑口柔岭下人。1926年考入上海艺术大学音乐系,后又转入南国艺术学院和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学习。先后参加南国社和左翼戏剧家联盟等进步文艺团体,在田汉、萧友梅的指导下,进步很快。学生时代,因积极参加进步的文艺活动,曾两次被国民党当局罗织罪名,投入监狱。1933年参加“苏联之友社”,与聂耳、吕骥等共同组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歌曲研究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被党组织派往长沙,以教书为掩护,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创作《抗日进行曲》、《还我河山》、《保卫国土》等表现人民强烈救国热情的歌曲。1938年在武汉至桂林的途中,遭敌机轰炸不幸遇难。周恩来曾评价:“张曙先生之可贵在于和聂耳同为文化战线的两员猛将。”

张曙创作了200多首革命歌曲,也曾以优美的歌声抒发对美丽故乡的眷恋之情,如《日落西山》中唱道:“日落西山满天霞,对面来了个俏冤家,眉儿弯弯眼儿大,头上插了一朵山茶花„„”无论词、曲,都洋溢着朴实无华的徽派情韵,活灵灵地勾勒出新安江两岸的美丽风光。

第14篇:名人故事

名人故事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先生开始很恼怒,但不久还是被诸葛亮的好学精神所感动,对他更关心,更器重,对他的教育也就更毫无保留了。而诸葛亮也就更勤奋了。通过诸葛亮自己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一个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的一带饱学之人。

孔子一生勤奋学习,到子晚年,他特别喜欢易经。易经是很难读懂的,学起来很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复诵读,一直到弄懂为止。因为孔子所处的时代,还没有发明纸张,书是用竹简或木简写成的,既笨又重。把许多竹简用皮条编穿在一起,便成为了一册书。由于孔子刻苦学习,勤展书简,次数太多了,竟使皮条断了三次。后来,人们便创造出了“韦编三绝”这句成语,以传诵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

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瞌睡就会被扯醒。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事。

晋朝的车胤、孙康、匡衡,家里都很穷,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夏天的晚上,车胤用纱布做成一个小口袋,捉一些萤火虫装进去,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看书;孙康在严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读;匡衡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偷”邻居家的一点灯光读书。成语“囊萤映雪”和“凿壁偷光”所讲的就是这几个故事。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他每次写完字,都到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洗毛笔,时间长了,一池清水变成了一池墨水。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池塘称为“墨池”。王羲之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

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有一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夜深了,佛殿里忽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小和尚们吓坏了,以为里面有鬼,立刻报告给老和尚。于是,老和尚带领小和尚捉鬼,没想到“鬼”原来是一个叫刘勰的穷孩子,他在借佛灯读书呢。刘勰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理论家。

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每看一本书,不是一上来就从头至尾地去读,而是对着书本闭目沉思,猜想书中写了些什么。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再打开书。如果书的内容与自己的猜想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如果与猜想的不同,他就认真地去读。华罗庚的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终于成为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有一次,他想买一部明代的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城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时值冬日,他顶风冒雪,连续十八天跑到图书馆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据说在他结婚那天,家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当迎亲的花轿快到家门时,却找不到新郎了。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只见他仍穿着旧袍,全神贯注地在读书。

第15篇:名人故事

一代伟人毛泽东于1893年12月26日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的上屋场。

韶山冲是个美丽的地方,群山怀抱,绿树翠竹;在一片松竹掩映的斜坡上,建有一座凹形的房屋,这种房屋当地称作\"一担柴\"式民居。房屋的墙都是用土砖砌的,一多半盖着青瓦,另一小半盖着稻草。毛泽东就出生在那青瓦屋里。这里叫上屋场。毛泽东的家门口有两个池塘,是夏天游泳的好地方。

毛泽东的父亲叫毛顺生。毛顺生只读过两年书,7岁就当家理事,但继承的却是一大笔欠债,不得已去当了几年兵,回来以后在家务农。他聪明能干,善于经商,还作粮食和猪牛生意,很快就还清了债,赎回了15亩稻田,日子越过越好。

毛泽东的母亲叫文七妹,娘家离韶山冲只10几里地,与韶山冲只隔着一座云盘山,在湘乡县的四都唐家坨。文七妹中等身材,长得清秀,圆脸庞,宽前额,聪慧又善良,勤劳又俭朴,乐于助人,每逢灾荒之年,常接济穷人,深得乡亲们的赞誉。

毛泽东出生以后,父母非常高兴,满月的时候做\"三朝酒\",专门请一位有学问的老先生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毛泽东\",字润之。毛泽东满月以后,母亲文七妹把他带到了外婆家。外婆非常疼爱这个外孙。就请算命先生给外孙测了八字,说要平安长大成人,必须拜一个长寿的干娘。谁长寿呢?外婆认为后山那块两丈多高的石头最长寿。于是,选了个黄道吉日置办了香烛酒醴,把毛泽东抱到那块大石头前面,让他作了个揖,拜这块大石头为\"干娘\",还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石三\",按当地的习惯就叫他\"石三伢子\"。外婆舍不得外孙,毛泽东就留在外婆家,一直到4岁。

毛泽东从小就聪明,人们都夸他长大了一定有出息,是个天才。

那是石三伢子4岁的时候。过年了,外婆给他穿了一身新衣服,头上戴着一顶红风帽,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有一个白胡子老头,喜欢跟孩子们逗着玩。他故意板着脸,翘起白胡子,吓唬小孩子们,说:\"不许你们在这儿玩,我要割掉你们的耳朵? 小朋友们一听,都吓得跑掉了,只有石三伢子站在那儿不动。白胡子老头就问他:\"你为什么不跑呢?你不怕我割耳朵?\"石三伢子一点都不害怕他,反而问道:\"老阿公!你为什么要割我的耳朵呢?\"

白胡子老头觉得这个孩子挺有意思,一本正经地说:\"我要割下你的耳朵做下酒菜!\"

石三伢子一点也不害怕,也一本正经地说:\"一个人做事要讲道理。老阿公,你讲不讲道理?你如果有道理,我的耳朵就给你吃;你要是没道理,我就扯掉你的胡子。\"

石三伢子边说边笑咪咪地望着白胡子老头,还把红风帽子的扣解开,把耳朵露在外面。

白胡子老头大吃一惊,心想:一个4岁的孩子就有这样的胆量和聪明,真是少见。

毛泽东在外婆家住的时候,他的八舅开了一个家馆教孩子们读书。4岁的石三伢子跟着去当\"旁听生\"。几个弟兄背书的时候,因为他们平时贪玩,一个个都憋得满头大汗,脸涨得通红,谁也背不下来。这时候,小小的石三伢子站起来,说:\"八舅,让我背吧!\"八舅惊奇地说:\"你能背吗?\"\"我能背下来,不信,你听!\"石三伢子从容地\"赵钱孙李,周武郑王…\"一气背了下来,一个字不错。外婆听说这件事以后,高兴地说:\"石三伢子真是聪明,怕是天上的文曲星下了凡!\"

石三伢子6岁就开始跟着大人干活。他常和几个小伙伴去放牛。小孩子贪玩,玩高兴了,就忘牛,不是让牛吃了人家的禾苗,就是牛吃不饱。怎么才能又让牛吃得饱,又玩得好呢?石三伢子想了一个好办法:把小伙伴们组织起来,一伙人放牛,一伙人采野果子,割青草。然后,把牛拴起来,让它们吃割来的青草,小伙伴们就可以做游戏,讲故事。

毛泽东少年时代和同伴放牛时,经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来往往就误了放牛,要么是到了时间牛还没有吃饱,要么是牛跑到人家的田里去啃庄稼。怎样才能既保证放好牛,又让大家玩得痛快?毛泽东和大家商量了一个办法。他把同伴们组织起来分成三班:一班看牛,不让它们吃了庄稼;一班割草;一班去采野果子。每天轮班,今天看牛的,明天割草,后天去采野果子。这样,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 快到晌午的时候,大家都回到了原来聚会的地方。看牛的孩子们,让牛吃得滚圆滚圆的;割草的孩子们,都装满了一大篓子;采野果子的孩子们,从山里带回来大堆大堆美味的野果……这时候,毛泽东就把草和果子拿来,合理地分给每个人。有时不够分了,他就少分一点。而有剩余的草,他就用绳拴起吊在树枝上,谁能跳起来抓着就归谁。和毛泽东一起,不仅能放好牛,而且玩得痛快,因此,小伙伴都乐意同毛泽东一起放牛,称他为“牛司令”。

一次,周恩来接见的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马路?”他听后没有急于用刺人的话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马路。”这个美国记者仍不死心,继续出难题:“总理阁下,在我们美国,人们都是仰着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低头走路,这又怎么解释呢?”周总理笑着说:“这不奇怪,问题很简单嘛,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当然要仰着头走路了,而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是低着头走了。”记者又问:“中国现在有四亿人,需要修多少厕所?”这纯属无稽之谈,可是,在这样的外交场合,又不便回绝,周总理轻轻一笑回答到:“两个!一个男厕所,一个女厕所。”

第16篇:名人故事

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

鸡叫三遍过后,周家花园里传出了阵阵琅琅的读书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着、读着,周恩来很快就把这首诗背得滚瓜烂熟了,但他总觉得没有透彻领会诗的意境:每一粒到底有多辛苦呢?

第二天,周恩来来到蒋妈妈家玩。吃饭的时候,他望着白花花的大米饭迫不及待的问道:“蒋妈妈,这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呢?”

蒋妈妈很喜欢周恩来好问的精神,就笑着告诉他:“大米是稻子舂成的。稻子浑身有一层硬硬的黄壳。它的一生要经过浸种催芽、田间育秧、移栽锄草、施肥管理、除病治虫、收割脱粒,一直到舂成大米。”

“啊,吃上这碗大米饭,可真不容易啊!”周恩来惊讶地说。

“是呀,这十多道关,也不知道要累坏多少种田人呢,这香喷喷的大米饭是种田人用血汗浇灌出来的。”蒋妈妈深有感触地说。

蒋妈妈一番深刻的教诲,不仅加深了周恩来对诗意的理解,更激励他勤奋学习。为了过好习字关,他除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坚持每天练一百个大字。

有一天,周恩来随陈妈妈到一个路途较远的亲戚家,回来时已是深夜了。一路上风尘劳累,年幼的恩来已精疲力尽、呵欠连天,上下眼皮直打架,但他仍要坚持练完一百个大字再休息。陈妈妈见状,心疼不过,劝道:“明天再写吧!”

“不,妈妈,当天的事当天了!”周恩来说服了陈妈妈,连忙把头埋在一盆凉水里,一下子把瞌睡虫赶跑了,头脑也清醒多了。

一百个字刚写完,陈妈妈一把夺过恩来的笔说:“这下子行了吧,快睡觉!” “不!”周恩来仔细看完墨汁未干的一百个大字,皱着眉头认真地说:“陈妈妈,你看这两个字写歪了。”

说着,周恩来白嫩的小手又挥起笔来,把那两个字又写了三遍,直到满意这止。

毛泽东

不动笔墨不看书。

几十年来,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毛主席所藏的书中,许多是朱墨纷呈,批语、圈点、勾画满书,直线、曲线、双直线、三直线、双圈、三圈、三角、叉等符号比比皆是。无所不读毛主席的读书兴趣很广泛,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等社会科学以至一些自然科学书籍无所不读。在他阅读过的书籍中,历史方面的书籍是比较多。中外各种历史书籍,特别是中国历代史书,毛主席都非常爱读。从《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历朝纪事本末,直到各种野史、稗史、历史演义等他都广泛涉猎。他历来提倡“古为今用”,非常重视历史经验。他在他的着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毛主席对中国文学方面的书籍也读得很多。他是一个真正博览群书的人。

欧阳修

欧阳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写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极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说:何必这样折磨自己?难道还怕老师责骂?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人笑。

约翰逊

约翰逊博士,他的父亲经营一个大旧书摊。有一次,距离不远处有个节目,大家都去赶集,这天正下着雨,他的父亲想要约翰博士分一部份书籍,运到赶集的地方去贩卖。他的父亲接连呼唤他三次,要他去,可是约翰逊博士这时正专心阅读一本又厚又大的书,竟假装听不见,也不理睬,父亲叹了一口气,只得自己亲自去了。这时候,约翰逊博士年十八岁。五十年后,有一天中午十一时,当地人看见这个体态臃肿的老年人,跪在街心,他把帽子夹在腋下,拐杖放在一边,低头跪在太阳下,热泪直流。这时约翰逊博士业已成名,大家都来看他,他对大家说:五十年前的同一天,同一时刻,我不听父亲的话,现在我跪在这里忏悔!

卓别林

卓别林能编,能导,能演,是不可多得的全能影人。有一次,他召开影片摄制会议,一只苍蝇在他四周绕着圈子飞。起初他用手打几下,没有打到,就要了一个苍蝇拍。会议进行中,他就握着苍蝇拍,摆出打苍蝇的姿态,眼睛狠狠地望着那苍蝇。可是打了三次,都没有打到。后来苍蝇就在他面前的桌上,他慢慢地拿起苍蝇拍,正要作死命一击时,忽然放下手中武器,让苍蝇飞走。旁边在座的人看了,就说:为什么你不把它打死?这位谐星耸了耸肩,说:这只不是方才那只!

司马光

宋朝司马光出生于官宦世家。从小机智过人,勤奋好学。刚满二十岁即考上进士。他为官清廉,公务之余常利用时间读书,立志写一部通志,作为人们的借鉴。为了把握时间读书,他特意制作一个圆木枕头,枕头的妙用是睡觉时身子只要一翻动,它就会滚动,人也就惊醒了,可以继续研究学问,因此称“警枕”。每当司马光需休息时,便枕着“警枕”,如此学习的结果,终于取得了成功,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

牛顿

牛顿研究学问非常专心。有一次,朋友请客,席间,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于是叮嘱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牛顿回来,只好去看个究竟。原来牛顿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项实验的做法,到家后,就一头栽进实验室,做起实验,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净。又有一次,他饿了,煮鸡蛋吃,却一边想问题,一边把鸡蛋放进锅子中,等问题解决了,想吃鸡蛋时,揭开锅盖,捞起的竟是自己的怀表。

邓亚萍

众所周知,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我为什么不能借钱给你

亚伯拉罕·林肯(1809-1865),曾连任美国总统。江斯顿是美国总统林肯继母的儿子,他来信向林肯借钱,林肯以此信回复了他。

亲爱的江斯顿:

你向我借80块钱。我觉得目前最好不要借给你。所有的问题都源于你那浪费时间的恶习,改掉这种习惯对你来说很重要,而对你的儿女则更为重要。因为,他们的人生之路还很长,在没有养成闲散的习惯之前,尚可加以制止。我建议你去工作,去找个雇人的老板,为他“卖力地”工作。为了使你的劳动获得好的酬金,我现在可以答应你,从今天起,只要你工作挣到一块钱或是偿还了一块钱的债,我就再给你一块钱。

这样的话,如果你每月挣10块钱,你可以从我这里再得到10块钱,那么你一个月就可赚20块钱。我不是说让你到圣路易或加利福尼亚州的铅矿、金矿去,而是让你在离家近的地方找个最挣钱的工作——就在柯尔斯县境内。

如果你愿意这样做,很快就能还清债务。更重要的是你会养成不再欠债的好习惯。但如果我现在帮你还了债,明年你又会负债累累。照我说的做,保证你工作

4、5个月后就能挣到那80元钱。你说,如果我借给你钱,你愿意把田产抵押给我,若是将来还不清钱,田地就归我所有——

胡说八道!假如你现在有田地都无法生存,将来没有了田地又怎么能存活呢?你一向对我很好,我现在也不是对你无情无义,如果你肯采纳我的建议,你会发现,对你来说,这比8个80块钱还值!

挚爱你的哥哥:亚·林肯

第17篇:名人故事

颜回借梳

孔子周游列国,路上看见一个妇人,头上戴着象牙梳子。 孔子就对他的弟子们说:“谁能把她的象牙梳子拿来?”

颜回说:“我能取来。”

颜回到妇人跟前,跪着说:“吾有徘徊之山,百草生其上,有枝而无叶,万兽集其里,有饮而无食,故从妇人借罗网而捕之。”那妇人笑了笑,就把头上的象牙梳子取下来递给颜回。

颜回问:“夫人您不问原由,就把梳子给我,是为什么?” 妇人说:“徘徊之山者,是您的头;百草生其上,有枝而无叶者,是您的发;万兽集其里者,是生了虱子;借网捕之,不就是借我的梳子吗?所以我就把梳子借给你,这有什么奇怪的呢?”

颜回把梳子拿回来,孔子听了颜回借梳子的经过,便说:“妇人尚且这么聪明,何况你们当学生的呢?”

孔子学琴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大约在公元前496年离开鲁国到了卫国,在卫国他得知师襄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便拜师襄为师学习弹奏古琴。

师襄是春秋时期一位古琴演奏家,其时为卫国的乐官。见孔子来跟他学琴,很是高兴,他就教了孔子一首名为 《文王操》的曲子。过了些时日,师襄听了孔子的弹奏就对他说:“你可以弹别的曲子了”(“夫子可以进矣,’),而孔子却认为自己没有掌握乐曲发展的逻辑性 (“丘已得其曲矣,未得其数也”),要求继续弹奏《文王操》。又过了些时日师襄对孔子说:“你可以弹别的曲子了”,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掌握乐曲的意境 (“丘已得其数矣,未得其意也”),还要更深刻地理解乐曲的意境……

就这样,孔子反复弹奏而一丝不苟,不断加深理解,至到掌握了乐曲的内涵——是一首歌颂周文王的乐曲。而师襄也知道孔子的为人和严谨的治学精神,深知他学什么都要习焉不察,学而不厌和执着的追求,故采用启发式的循循善诱,使孔子发挥主动精神,能在实践(弹奏)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而不断地进取。

一 “教”一 “学”可谓配合默契。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琴艺求精。

孔夫子的学问

孔夫子带了弟子们出游。一天,路过一个村庄,只见有户人家的大门上贴着一副对联。

家财万贯不算富,膝下无子亦有福

孔夫子看完,想了半天,也没弄懂是什么意思,他回头问了:“弟子们,谁能解出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诸弟子有的直搔头皮,有的低头不语,有的干脆摇头表示答不出来。没有办法,孔夫子只好去请教户主。

孔夫子敲门进去,向户主说明来意。户主答道:“老夫子见笑了,这副对联写的是我家事实。小老儿有闺女十个,一个闺女一干金,十个闺女就是十千金了,所以上联:家财万贯不算富护。还有,小老儿膝下无子,常言道女婿是半子,小老儿十个女婿,个个争先孝顺我。我们老两口常常被女儿、女婿你争我拉地请去吃饭,比那些天天和儿子、媳妇争争吵吵的人家要有福气多了。所以说:膝下无子亦有福。”

听完户主的解释,孔失子不禁称赞道:“妙哉!”再一看身后的众弟子,个个面带愧色。

孔夫子对他们说:“学问学问,就是又学又问。不耻下问,乃学习美德也,何必羞愧!”老师的一席话,说得弟子们个个点头称是。师生一行向户主道过谢,又上路去了。

我不能忘掉祖国

1908年,宋庆龄15岁。这一年,她被父母送到美国留学,进了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

宋庆龄是个文静而爱沉思的女孩子。她学习非常勤奋,尤其是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时,她就更加刻苦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搜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

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民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

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了起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总会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中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第18篇:名人故事

名人故事:盖茨童年的故事

比尔·盖茨拥有好多个“世界之最”,例如:他是第一个靠观念、智能和思维致富的人;他是世界首富,1996年的财产是160亿美元;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世界第一富翁;他是第一个从一无所有白手起家,在短短20年内创造财产达139亿美元的奇才;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靠电脑软件积累亿万财富的先行者;他是首先开发利用高科技和高智商,创造巨大财富的典范„„,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的地球上刮起了一阵强劲的比尔·盖茨旋风。那么盖茨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的事迹有许多厚厚的书作了详细的介绍,这里问单讲他几个小时候的故事吧!

比尔·盖茨的童年是在美国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度过的,西雅图是美国波音公司的基地,全市职工近半数在这家公司工作,所以人们也把西雅图称为“波音城”。它和旧金山、洛杉矾并列为美国西海岸的三大门户之一。长着一头沙色头发的7岁男孩盖茨最喜欢反复看个没完的是那套《世界图书百科全书》。他经常几个小时地连续阅读这本几乎有他体重1/3的大书,一字一句地从头到尾地看。

他常常陷入沉思,冥冥之中似乎强烈地感觉到,小小的文字和巨大的书本,里面藏着多么神奇和魔幻般的一个世界啊!文字的符号竟能把前人和世界各地的人们无数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又传播出去。他又想,人类历史将越来越长,„那么以后的百科全书不是越来越大而又笨重了吗!能有什么好办法造出一个魔盒来,只要小小的一个香烟盒那么大,就能包罗万象地把一大本大百科全书都收进去,该有多方便。

这个奇妙的思想火花,后来竟给他实现了,而且比香烟盒还要小,只要一块小小的芯片就行了。

盖茨看的书越来越多,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一次忽然对他四年级的同学卡尔·爱德:“与其做一棵草坪里的小草,还不于成为一株耸立于秃丘上的橡树。回为小草千遍一律,毫无个性,而橡树则高大挺拔,昂首苍穹。”他坚持写日记,随时记下自己的想法,小小的年纪常常如大人股的深思熟虑。

他很早就感悟到人的生命来之不易,要十分珍惜来到人世的宝贵机会。他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人生是一次盛大的赴约,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信守由人类积累起来的理智所提出的至高元上的诺言„„”那么“诺言”是什么呢?就是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

他在另一篇日记里又写道:“也许,人的生命是一场正在焚烧的”火灾“‘,一个人所能去做的,就是竭尽全力要从这场’火灾‘中去抢救点什么东西出来。”这种“追赶生命”的意识,在同龄的孩子中是极少有的。

盖茨所想的“诺言”也好,追赶生命中要抢救的“东西”也好,表现在盖茨的日常行动中,就是学校的任何功课和老师布置的作业,无论是演奏乐器、还是写作文,或者体育竞赛,他都会全心全意花上所有时间去最出色完成。

一次,老师给他所在的四年级学生希置了一篇关关人体特殊作用的作文。要求四五页的篇幅。结果盖茨利用他爸爸书房里的百科全书和其他医学、生理、心理方面的书籍,洋洋洒洒地一口气写了30多页。又有一次老师布置同学写一篇不超过20页的故事,盖茨浮想联翩,竟写出长达100页的神奇而又曲折无比的故事,使老师和同学都十分惊讶!大家说他:“不管盖茨做什么事,他总喜欢来个登峰造极,不鸣则已,一呜惊人,不然他是不会甘心的。”

盖茨在体育和社会活动方面也表现出这种不落人后的精神。

有一次暑假童子军的80公里徒步行军,时间是一个星期,他穿了一双崭新的高筒靴,显然新鞋不大合脚,每天13公里的徒步行军,又是爬山,又是穿越森林,使他吃尽了苦头;第一天晚上,他的脚后跟磨破了皮,脚趾上起了许多水泡。他咬紧牙关,坚持走下去。第二夭晚上,他的脚红肿得非常厉害,开裂的皮肤还流了血。同伴们都劝他停止前进,他却摇摇头,只是向随队医生要点药棉和纱布包扎一下,又要了些止痛片服用,继续上路了。就这样他一直坚持到一个途中幢查站,当队发现他的脚发炎严重,下令医治,才中止了这次行军。盖茨的母亲从西雅图赶来,看到他双脚溃烂的样子时,难过地哭了,直埋怨儿子为什么不早点停止行军。盖茨却淡淡他说:“可惜我这次没有到达目的地。”

美国有乔丹,中国有林丹

尽管伦敦奥运会结束了,但8月5日奥运会上林丹和李宗伟那场羽毛球决赛还是历历在目。林丹让我们揪心了一个多小时,在那一个多小时里,我们为他紧张,为他着急,怕他失误,怕他心急,怕他压力太大。可是他就是那么的给力,在这场较量中笑到了最后。从2004年的“林一轮”,到2008年的夺冠,再到2012年的卫冕,他一次又一次书写了属于他的传奇。

在我我买到了这本林丹的自传《直到世界尽头》,我想知道这个内心强大的“超级丹”的心路历程和人生感悟。从小到大,林丹就不是老师喜欢的“三好学生”。但是,他拥有无比强大的正能量。当“篮球飞人”乔丹在中国影响力如日中天时,林丹以无比认真的口气对母亲说:“没关系,美国有乔丹,中国有林丹。”我相信,一个七八岁大的孩子,不是谁都这样的“狂妄”。

那个时候,小小年纪的林丹就显示出了不肯服输、自尊心强的劲头。当时的训练项目中,唯一让林丹害怕的就是压腿。刚开始的时候,小孩子的韧带没拉开,腿压不下去,教练就帮他压,小林丹疼得直哭,边哭边压,回家后,妈妈还要帮他继续压。可是,不管再怎么疼,妈妈也从来没有听他说过不想去练了。周末的时候,训练队要长跑,绕着上杭县城跑两圈,至少也有几千米,林丹是队里年纪最小的,他跑不到前面去,就死死跟着大一点的队员跑,一定要跑完全程。

我很早就开始关注林丹,那个时候他有个称号“林一轮”,老是在重要比赛中被别人一轮就淘汰。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下,林丹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每个星期,非常疼爱外孙的外婆都去体校看林丹,鼓励他坚持下去,坚信他会成为一个伟大的运动员。外婆信天主教,林丹就在自己的手臂纹上十字架,提醒自己时刻不要忘记那些爱自己的人。林丹找来一本迈克尔·乔丹的自传——《我的天下》,读完这本书,林丹才开始觉得,与其说是老天选择了赋予自己不一样的使命,不如说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对于热爱的运动,对于我们身处的时代,我们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人生如赛场,即使不被看好,也能实现反转。”

2002年8月,不满19岁的林丹登上国际羽联排名第一的位置。2004年至2012年,林丹获得各类世界比赛冠军,长时间占据世界排名第一,并成为世界首位至今也是唯一一位获得羽毛球全满贯的选手。《直到世界尽头》是林丹这些年运动生涯的一个真实写照,林丹在努力,一直在努力,直到世界尽头。他通过自己的讲述让人知道体育的真谛,知道他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与汗水。无论多么苦多么累的情况下林丹都不愿低头。“不是你今天感觉不好,就可以随随便便输掉的。”

伟大存在于哪里呢?也许是众人向往的金牌领奖台上,也许是不被人注意的冷清角落。但真正的伟大与成绩无关,更是一种精神的闪耀,在你的能力所及之处挑战自我达到自我的巅峰。也许无人注视,但心中掌声响起的那一刻,全世界安静,你也为之屏息。林丹,这个从福建龙岩的小县城里走出来的小伙子,他平凡如你我,却在用一颗超级强大的内心,书写人生,书写未来。

第19篇:建湖名人

陆秀夫

陆秀夫(1236—1279)字君实,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人。宋末政治家,民族英雄,和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乔冠华

乔冠华(1913——1983),生于1913年3月28日,卒于1983年9月22日。乔冠华是江苏省建湖县庆丰镇东乔村人,他早年留学德国,获哲学博士学位。抗日战争时期,主要从事新闻工作,撰写国际评论文章。1942年秋到重庆《新华日报》主持《国际专栏》,直至抗战胜利。1946年初随周恩来到上海,参加中共代表团的工作,同年底赴香港,担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外交部外交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外交部副部长(1964.3~1974.11)、外交部部长(1974.11-1976.12)等职。1976年后,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顾问。 张连珍

张连珍,女,汉族,1951年4月生,江苏建湖人,197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4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

1968.01——1970.10 江苏省建湖县沿河公社兴旺小学民办教师;

1970.10——1974.04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生物专业学习;

1974.04——1977.11 江苏省盐城地委驻阜宁县沟墩公社、建湖县钟庄公社工作队副队长,驻滨海县临淮公社工作队队长;

1977.11——1981.04 江苏省滨海县临淮公社党委书记;

1981.04——1983.09 江苏省滨海县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主持县政府全面工作;

1983.09——1985.09 中央党校培训部学习;

1985.09——1990.10 江苏省妇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1990.10——1993.09 江苏省徐州市委副书记;

1993.09——1995.10 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1995.10——2001.11 江苏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

2001.11——2003.02 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

2003.02——2003.04 中共江苏省委常委;

2003.04——2006.11 江苏省委副书记;

2006.11——2008.02 江苏省委副书记兼省委党校校长;

2008.02——2008.04 江苏省委副书记兼省委党校校长,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2008.04——2008.08 江苏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兼省委党校校长。

2008.08—— 江苏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党的十五大、十七大代表,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十一届省委委员、常委,十届、十一届省人大代表,十届省政协常委。

陈克天

陈克天,1916年生,江苏建湖上冈镇冈东村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淮阴抗日义勇队中队长、新四军特务团营长、中共射阳县工委书记、射阳县县长、苏中第五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江淮军区34旅政治委员(旅长廖成美),华东野战军102师参谋长(师长李木生,政委廖成美)。建国后,历任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主任,江苏省水利厅厅长、省农办主任,江苏省副省长、省京杭运河续建工程指挥部指挥,江苏省顾问委员会常委。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刘是龙

刘是龙,1936年10月生,江苏建湖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务委员。1964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后任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科员、秘书,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研究院技术员、办公室副主任、主任。1980年后任中央组织部经济干部局办公室干事、企业处处长、中央机关干部局副局长、经济干部局副局长、办公厅副主任、主任、副秘书长兼研究室主任。1995年后任中央组织部部务委员。是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

朱维群

朱维群,男,汉族,1947年3月生,江苏建湖人,197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8月参加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新闻业务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研究员。现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正部长级)。

唐登杰

唐登杰,男,汉族,1964年6月生,江苏建湖人,学历在职研究生,工商管理硕士,高级工程师。现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李佩佑

李佩佑,1943年11月生,汉族,江苏建湖人,大学学历,江苏省人大副主任,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国家二级大法官。

杨正武

男,汉族,1949年10月出生,江苏建湖人,大学学历,196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3月参加工作,干部代表,现任武警工程学院院长。历任27军80师战士、排长,作训科参谋,27军司令部作训处参谋,80师作训科科长,239团团长,81师师长。1999年武警山东总队总队长,2006年武警任武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院长,武警少将。

史有来

少将 1942年10月生,江苏建湖人。1961年7月入海军工程学院,1963年3月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曾任见习军医、干事、秘书、副处长,团政治委员,师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白城兵器试验中心副政治委员,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政治委员。 总装备部后勤部政治委员。

季龙

季龙,江苏建湖人。1917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盐城县,194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至1949年间,先后任中共盐城县西北工委委员、上岗警卫大队教导员、盐城大队连长,苏北解放区阜东县(今滨海县)八区区长,阜东县政府秘书、副县长,华中生产推进总社副主任、主任等职。建国后,1950年至1982年历任苏北行署合作总社主任兼苏北合作干部学校校长,苏北合作社联合社副主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华东办事处副主任,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筹委会计划局副局长、研究室主任,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办公厅主任、党组成员,国务院财贸办公室轻工业组副组长、计划组副组长、业务组组长,国家计委财贸物价组副组长,国家物价总局副局长兼北京大学教授,轻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兼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副主任,轻工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中国轻工协会第二届理事长。

原轻工业部副部长季龙同志(部长级医疗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10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梁广友

梁广友(1901--1935)江苏盐城人,淮剧四大名旦之一,艺名梁琴芳,小名“梁小晚子”。江苏盐城上冈人。

彭彬

(1933- ) 江苏建湖县钟庄镇人。1944年4月入伍,1947年3月毕业于苏北军区卫生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原副院长兼体检队队长,空军少将军衔、主任医师、专业技术3级。《中华航空医学杂志》总编辑,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理事会理事,航空医学会北京航空医学学会主任委员,空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总后勤部军事航空医学专业技术顾问,中华医学会航空医学学会主任委员,振兴盐城北京咨询委员会顾问。历任新四军第3师建阳县万丰游击队队员,苏北军区卫生学校学员,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医疗队见习军医,华东野战军第30军90师医疗队手术室室长,空军混成4旅卫生所所长(医生),空军航空兵第4师医办室航空军医、第6师18团航医主任,沈阳军区空军后勤部卫生部航医科科长,空军后勤部卫生部航空卫生处处长等职。主持编写:《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人员体格条件》、《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卫生工作条例》、《中国军事航空医学史条目》等。主审我国第一部《航空医学》,1974年空军后勤部卫生部编印。长期从事航空医学专业,是我军空军著名的航空医学专家,在军事航空卫生保障方面作出了大量的贡献,对推动和发展我国航空医学事业作出了贡献,并多次立功受奖,被评为空军、全军后勤卫生先进工作者。

陆嘉禾

陆嘉禾,别名陆烨,1940年出生于江苏建湖,宋末“忠烈公”陆秀夫后裔。1958年毕业于江苏省文化艺术学院,师承亚明、宋文治等名家,系著名书画大师钱松岩先生关门弟子。擅长书画,精于水乡芦雁。其绘画、书法、诗词、篆刻熔于一炉,深得传统精髓。历年来先后应邀参加新加坡、日本、加拿大、巴西、韩美英德、泰国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联展及访问交流。荣获荣誉金奖20多次。曾在国内外举办个人书画展览10多次。部分作品被国家美术馆、博物馆等单位和国家部委局领导人及知名人士陈香梅、廖静文等人珍藏。出版《陆嘉禾画集》。陆嘉禾系世界科教文卫组织专家成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际)、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国际东方艺术收藏家协会会员、世界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终身荣誉会员、北京湖社副会长、徐悲鸿画院副院长和香港世界华人远程教育学院研究员及终身教授等。

第20篇:名人资料

“亲子共读征文”例文:

读《天蓝色的彼岸》有感

一天,妈妈带回来一本书,名字叫《天蓝色的彼岸》。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我一个下午一口气就看完了。

小男孩哈里因为一场车祸被夺去了生命去到另外一个世界,下一站他该去的就是“天蓝天色的彼岸”,但他还留恋着人间的一切,特别是他还担心着他的离去会带给姐姐终身的歉疚,他无法安心奔向“天蓝色的彼岸”„„后来他碰到了一个叫阿瑟的幽灵,阿瑟带着哈里重返人间,向亲人、同学表达了最后的歉意和爱,然后终于奔赴充满希望的“天蓝色的彼岸”„„

小男孩哈里的故事对我启发很大。

首先,死亡并不可怕。死亡,对于每一个活着的人来说,也许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死亡,就意味着无法看到亲人,无法与朋友像往常一样聊天、玩耍,无法感受这个世界的所有美好„„但是,死亡是一件无法回避的事情,人生随时都可能戛然而止,就像小哈里,因为车祸,他的生命停止在12岁的某一天。那么,死亡既然是一件无法改变的事实,我们为什么要惧怕它呢?其实,没有了死亡,也就没有了生的意义;没有了死亡,也就没有了珍惜生命的必要。当我们知道死亡必定来临,我们不如干脆放弃对死亡的恐惧,而追求生命的质量。

其次,正因为有死亡,我们要加倍爱惜生命。因为有了死亡,生命显得如此短暂;因为生命的短暂,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活着的时候,我们应该快乐轻松,用善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去发现发生在自

己身边的许多快乐和幸福:亲人的关怀,美丽的风景,四季的轮回,爱与牵挂„„这一切的快乐在活着的时候我们就要去好好珍惜和感受。就是遇到生命中的困难和痛苦,我们也不能轻易放弃生命,因为死亡是如此容易,生命值得珍惜。

最后,我们要正直真诚地活着,不留遗憾和歉疚。哈里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才发现以前的生活多么美好,自己有太多遗憾的事情:和姐姐吵架后赌气出门,没有和爹妈道别,和同学杰菲间的误解等等。是啊,生本身就是幸福的事,在有生命的时候,我们应该负责任地活,不要到最后,才后悔自己有很多没有做完的事;没有和亲人好好相处并关爱他们;和亲人朋友闹别扭没有来得及道歉„„这些在生的时候就可以做好,到死亡来临的时候也就可以安心离开,坦然奔赴每个人自己的“天蓝色的彼岸”了。

总之,这本书教会了我怎么坦然面对死亡,怎样爱惜生命,怎样有意义地活着„„在此,我也希望能和大家分享我的收获:死并不可怕;死亡教会了我们珍惜生命,珍惜从你身边流走的幸福;死亡也让我们明白在每一天的生活中都不要留下遗憾。这样负责任地活着,有一天我们一定可以轻松地走向自己的“天蓝色的彼岸”„„

妈妈的感想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她小脑袋瓜里的烦恼也开始滋生。临睡前,黑暗中她会忽然睁眼对我说:“妈妈,我睡不着,我想到死,很害怕!”或着她也会问:“妈妈,人活着有什么意思啊,反正也是要死的。”又

或者她会执着地问:“妈妈,真的有地狱吗?是什么样的呢?”„„每一次,我都尽力用充满信心和鼓舞的声调对她说:“别瞎想,那还是很远以后的事呢!”或者:“又不是对你一个人,每个人都一样呢,没有什么了不起。”又或者:“没有,都是吓吓活人让他们不要作恶的。”无论哪种回答,我都是想制止她的继续发问。一方面,我不想在临睡前和她讨论这么庞大而沉重的生命话题,这至少会影响她睡眠的时间;另一方面,我也听到了自己声音中的空洞,其实,就是作为成年人,又有多少人不困惑于生与死的命题啊,包括我自己。

很偶然地,我知道了《天蓝色的彼岸》这本书,于是从当当网上购买了。与女儿一起阅读起来。

这是一本很易读的书。一方面很薄;另一方面故事情节简单而有趣。我没有想到,一本有关生与死那么沉重话题的书可以写得那么清新而温暖,同时给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深深的启发。

“如果我们只热爱生命而不热爱死亡,那是因为我们并不真正热爱生命。”我想的确是的。生命是针对死亡而存在的,没有死亡作为终结的生命就失去了时间的概念,生命最后的结局只能是让人厌倦活得不再耐烦而不是让人去珍惜。

书中的阿瑟告诉哈里,“若你有心愿尚未完成,若你的灵魂尚未得到安宁,你将无法到达天蓝色的彼岸”。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向往的“天蓝色的彼岸”,那里只有美好和安宁,但是要获得那种美好和安宁,我们必须认真负责地对待我们的生命,然后作为馈赠,我们才能到达“天蓝色的彼岸”。

作者告诉我们,天蓝色彼岸的那种美好是存在的,我们可以触及。无论从什么角度出发,我也都是愿意和作者一起相信这种美好的。因为,那是一种人类的希望。

在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探讨以上观点时,女儿很自然地总结出了她最后写入读后感的三个感想,那就是:不惧怕死亡;珍惜生命中的美好;认真生活,不留遗憾。

看着孩子轻松地与我畅谈生与死的话题,我感到十分的欣慰。因为,我不仅感觉到女儿的成长,我同时也感觉到自己在帮助女儿成长的同时自己也在提高。我相信,这样的一种学习和阅读,一定可以丰富我和女儿的生活以及生命的意义。

如果可以,在此,请允许我向大家推荐这本让我和女儿受益匪浅的书——《天蓝色的彼岸》。

名人简介
《名人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