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3-19 06:04:03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是作为一位知识青年的至关重要的人生历程。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号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然儿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就对其进行全面的实践调查。因此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新农村建设对我家乡的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让人民的生活变的更加舒适,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尽自己应尽的力量。

我是一名在农村长大的大学生,虽说我学的专业可能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不是很大,但我却不能不去关心新农村建设,因为那是抚育我长大的地方。当国人在沐浴着社会新风尚的阳光,那么建设怎么样的新农村、怎么样建设好新农村是我们大家必须思考的问题。十分高兴,我能够在寒假进行相关的实践调查。然儿经过我的一番调查之后却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不禁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样一种已有的村庄发展模式是否正确?是否真是中国

新农村未来建设的整体框架?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是否有走形式主义的危险?

我的有关新农村与我家乡的变化调查主要体现在下面的方面:

目前,农民增收困难伴随着一系列负面影响,尤其是医疗保障方面显得更加突出,一些地方又出现了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甚至因病而陷入绝境的现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改革方案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55元,主要由农民个人自愿缴纳、地方财政补助、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三部分组成。

建国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农村逐步建立了三级(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卫生服务网络,基本解决了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另外,从50年代中期开始,部分农村开展了合作医疗。合作医疗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共同筹资,为农村居民提供疾病治疗和预防的一种社区型医疗保障制度。合作医疗和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相互配合,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问题。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由建国前的35岁迅速上升到1996年的71岁,①这一巨大成就的取得,为占总人口80%的农村居民提供健康保障的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功不可没。

然而,从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农村医疗保障发生了严重的衰退。随着集体经济的削弱,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生了大幅度的滑坡,到1996年,全国农村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口由1976年的90%锐减到5%左右。②绝大部分农民失去了医疗保障,退回到家庭保障。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村级卫生所、室或不复存在,或者转化为私人诊所。

合作医疗的衰退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消亡或市场化,导致农民医疗费用的急速攀升,大大越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从1990年至199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686.31增至2210.34,增长了3.2倍;而同期每人次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分别增长了6.2倍、5.1倍,③医疗费用的增长大大超过农民收入的增长。在农村最贫困的农户(占4%)中,有一半属于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

政府投入不足。1998年政府投入的卫生费用为587.2元,其中用于农村的92.5亿元。仅占政府投入的15.9%。④政府投入不足不仅导致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市场化和服务提供不足,由此增加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而且也限制了公共预防保健机构的能力。因为投入不足,使卫生防疫站、保健站等机构把主要精力用于门诊,住院等有偿服务的开展,预防保健服务有所削弱。一些传染病(如肝炎)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一些地方病(血吸虫病,碘缺乏等)又死灰复燃。

新世纪,政府应该通过加大投入,合理规划,提供帮助等多方面措施,切切实实把医疗卫生的重点重新放回到农村。(1)真正增加政府对农村的卫生投入,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医疗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卫生服务质量。(2)加强农村公共预防保健工作。公共预防保健具有投入低、效益高的优点。必须改变目前基层政府忽视预防保健的现状,要明确公共预防保健是政府的职能,政府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财力、人力投入。尤其是在一些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地方病等方面,预防保健尤其重要。(3)继续发展和完善合作医疗 (4)、积极探索其他形式的农村医疗保障形式。

还有就是新农村建设的乡村公路硬化情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通过综合建设,最终目标是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决策为“xxx”时期的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一些地区惟一的运输方式,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是很重要的。农村公路发展了,可以改善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可以加快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激发农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促进“乡风文明”;可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改善村容村貌,促进“村容整洁”。当我还在读高一的时候,听家人说会修水泥路,那时候可让我高兴坏了!终于可以摆脱泥巴路了,天晴时漫天尘土,下雨时泥泞不堪,而且经常是坑坑洼洼的,真不爽啊! 当我踏在新铺的水泥路上时,我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啊!虽然铺的不是很好看,但路面还是蛮平整的!有条水泥路就是好啊!进进出出方便多了,我也不时可以飙下车了!修路的钱有一部分需要农民出钱,但却没有一户没交的,这足以说明农民对修公路的渴望!我们不是天天说在嘴上吗?要致富先修路吗!农村公路建设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是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根本利益的大好事。

农村教育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科学技术是先进的生产力,有了先进的生产力农民就更容易致富。但是,至少在我们村,我好象没看见过什么发展农业生产的相关书籍,也没有看见过村里请过哪位技术人员来我们村指导农业生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怎么能没有教育呢?没有书籍就会缺少知识,农民的素质的提高就会受到阻碍,有了现代化的新农村怎么能没有具有素质较高的现代化村民呢?在农村也没有什么文化活动,最多是舞一下龙。但我隐约记得上一次舞龙还是

六、七年前的事。舞龙是一件好活动,在这一个星期里,全村人的积极性都调动了。年轻的由几个中年的师傅带着,到了晚上整个村都沉静在春节的喜庆中。爆竹声几乎就没断过,都在忙着接龙。我们的这条龙有十五节,前面两个打灯笼的和一个打锣的,接下来有四个人轮流举龙头,后面还有两个打锣的,四个打鼓的,反正总共有三十二个成员。在这个星期里,舞龙的大概内容是穿屋、贺寿、贺新房子等节目。

新农村的建设还存在这样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青少年太少,他们都跑到外面去打工,所以村里平时是以老年人和留守儿童为主。这也是为什么隔这么多年才舞一次龙的原因。在外面打工的一般都是不等过完春节就要出去工作,所以找不到这么多人来舞龙。由于缺少青壮年,所以有不少土地被荒废了,不少田都只种一季晚稻,大大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当然,我的意思也不是说年轻人就得在家种田,在外面然够找到好的谋生之路自然是好事,毕竟在外面的机会多点。但钱是世上的,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多留一点时间和家人呆在一起还是比较好的,因为有一个美好的家庭也是判定是否是合格新农村的一个方面。所以,在外的人儿记得多给家里打个电话,有机会就回家看看。同时如何使这些主力军回乡是政府所要努力的方向,毕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在年轻人的肩上。

带着一颗激动的心,带着包里存放的十份中国一拖农村农业机械调查表我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山东省费县新庄镇东流。像这样给一个公司作调查,作这样一个调查,我还是头一次呢。有着0%的经验,带着100%的信心我开始了我的暑期调查活动。

其实回乡作调查在我回乡之前就已经在自己的日记本上排上了日程,我早已经把它当作了自己的一份工作,一个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回去的当天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乘了十多个小时的火车,我早已累得爬不动了,只想找个地方好好休息。但想想毕竟自己还有任务没有完成呢,还是趁早为好,吃过晚饭我便来到了几个小小学同学的家里,找到几个现在也在上大学的学生,想让他们和我一同做好这份调查。他们是我最好的朋友,当然义不容辞地答应了这门差事了。我们觉得在自己本村开始为中心再到周围几个村里去调查,有必要的话我们还会去别的乡镇里去,因为他们也分别给自己安排了各自的任务。

一、农民的生活如今已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一)农村的交通大为改观

我们调研的第一个村子是山东省临沂市费县新庄镇东流村。虽然说的只是这一个村子,但从市里回来的路上我们已经已经看到了,现在的农村已经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那些原本比较偏远的山村,一改过去那种天气变化,道路变化,交通中断的状况,现在条条水泥路修进了村子里,家民再也不用担心天气给他们的交通带来的不便了。

(二)农民的观念提高了

现在的农村已经免农业税几年了,农民对国家的政策的认识水平也提高了,每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也是他们必看的。农民感激政府对农民的照顾,对这几年兴起的“新农村建设”更是喜上眉梢。农民一改往日那种只靠种田,秋天卖粮食来获取收入的方式。他们开始寻找自己的致富项目。村里的果园、大棚、养殖场像雨后春笋一般到处兴办。

(三)生活水平达了小康

过去的农村,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想都不敢想,而现在呢?嘿嘿……

全村彩电的普及率几乎达到了100%,包括年龄已高的老人,我奶奶今天已经是70多岁的高龄,而他们家今年把自己原有的黑白电视机封存起来,购置了一台彩电。今天村里还要实现家家连有线的目标!这样更放便了农村及时了解国家的最新方针政策。

通信发展也是更赶得上了速……固定电话已经是每家一部,手机普及也已过半,年轻人差不多人人一部了,好多家庭也已经购置了电脑,每晚回家的时候也会上网冲浪,那种感觉实在是好……

二、农村也有自己的不足

(一) 计划生育做的不够到位

国家政策规定一对夫妇只要一个孩子,如果第一胎是女孩的可以再生二胎。但现在农村近些年政策好了,收入增加了,有的人也通过做生意或搞运输赚到了一定的积蓄。虽然自己的家庭不符合生二胎的标准,但是冒着被罚款的惩罚,躲着藏着最后再生孩子,我的一个邻居本来有一个男孩,今年又要了个女孩,当我们问及他们为什么还再孩子,现在都有一个男孩了,他们的回答却是:现在只要有钱,就可以再要嘛。听说他们被罚了接近三万元钱。

(二)农业机械化程度还太低

因为我所处的村子位于山区,山路曲折,田地也多在山坡上,而非在平原地区,每户的每一块土地也是比较狭长的,很不适合使用农业机械。所以到目前山上的田地还保持着最原始的耕作方式。

(三)村干部队伍状况令人担忧

我们在村里及周围几个村里调查,每每提到村干部的,村里人都很是村里的百姓都无语。村里的人民普遍反应村里的干部为政不够谦洁,每次选村干部的时候那些所谓的候选人则会挨家送礼,送烟,送酒……百姓只有收的份,因为毕竟大部分老百姓收了烟都会选那个送烟的人,如果不选他的话,等以后请村干部办什么事情或帮忙的话都会受挫的,在村里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然而选了村干部后,那些当选村干部的人在村民眼里又成了一个个大米虫!把公款装进了自己的口袋。而百姓却又无能为力。偶而出现一个为百姓某事的好官,不愿与其他人同流合污,并且在村干部里处处受到排挤……

三、通过调查,我也颇受启发,我觉得发展农村要对症下药

(一)加强农村领导队伍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1、国家的政策再好如果不执行那也只是一纸空文!而一批有素质,有文化,有道德的农村领导干部则是国家政策顺利执行的有力保证。

2、一个好的农村干部会时刻想着怎样为百姓办事,怎么才能让村里上过上好日子,怎么才能让本村的经济有所发展!他也会利用各种信息途径为村里人寻找致富的项目,而这一点是我们所调查的村子里的干部做不到的,受各方面因素限制我们也不可能对国内所有村子进行调查,若大农村,我们只见一斑了吧!

(二)加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在农村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致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重树”,现在路修好了,而孩子去还是生得那么多,怎么致富?这使得本来收入就欠佳的农民负担更回重了,虽然农村的生活水平还不是很高,但生活费用的支出去不见得少,意外的病灾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一旦发生了,又有多少家庭困苦不堪呢?

拿种瓜来讲吧,一颗瓜上苦只结一个果子,这个果子往往会又大又饱满,而一颗瓜上苦结两个果子则往往不会结得太大,而结三个四个五个则往往根本就长不成果子,因为根吸收养分的能力是有限的。

所以我认识加强实行计划生育就是"强制"农民走致富的道路!

推荐第2篇: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

带着一颗激动的心,带着包里存放的十份中国一拖农村农业机械调查表我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中国山东省费县新庄镇 东流。像这样给一个公司作全面调查,作这样一个调查,我还是头一次呢。有着0%的经验,带着100%的信心我开始了我的暑期调查活动。 其实回乡作调查在我回乡之前就已经在自己的日记本上排上了日程,我早已经把它当作了自己的一份工作,一个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回去的当天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乘了十多个小时的火车,我早已累得爬不动了,只想找个地方好好休息。但想想毕竟自己还有任务没有完成呢,还是趁早为好,吃过晚饭我便来到了几个小小学同学的家里,找到几个现在也在上大学的学生,想让他们和我一同做好这份调查。他们是我最好的朋友,当然义不容辞地答应了这门差事了。我们觉得在自己本村开始为中心再到周围几个村里去调查,有必要的话我们还会去别的乡镇 里去,因为他们也分别给自己安排了各自的任务。

一、农民的生活如今已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一) 农村的交通大为改观 我们调研的第一个村子是山东省临沂市费县新庄镇 东流村。虽然说的只是这一个村子,但从市里回来的路上我们已经已经看到了,现在的农村已经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那些原本比较偏远的山村,一改过去那种天气变化,道路变化,交通中断的状况,现在条条水泥路修进了村子里,家民再也不用担心天气给他们的交通带来的不便了。

(二) 农民的观念提高了 现在的农村已经免农业税几年了,农民对国家的政策的认识水平也提高了,每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也是他们必看的。农民感激政府对农民的照顾,对这几年兴起的“新农村建设更是喜上眉梢。农民一改往日那种只靠种田,秋天卖粮食来获取收入的方式。他们开始寻找自己的致富项目。村里的果园、大棚、养殖场像雨后春笋一般到处兴办。

(三) 生活水平达了小康 过去的农村,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想都不敢想,而现在呢?嘿嘿…… 全村彩电的普及率几乎达到了100%,包括年龄已高的老人,我奶奶今天已经是70多岁的高龄,而他们家今年把自己原有的黑白电视机封存起来,购置了一台彩电。今天村里还要实现家家连有线的目标!这样更放便了农村及时了解国家的最新方针政策。 通信发展也是更赶得上了速……固定电话已经是每家一部,手机普及也已过半,年轻人差不多人人一部了,好多家庭也已经购置了电脑,每晚回家的时候也会上网冲浪,那种感觉实在是好……

二、农村也有自己的不足

(一) 计划生育做的不够到位 国家政策规定一对夫妇只要一个孩子,如果第一胎是女孩的可以再生二胎。但现在农村近些年政策好了,收入增加了,有的人也通过做生意或搞运输赚到了一定的积蓄。虽然自己的家庭不符合生二胎的标准,但是冒着被罚款的惩罚,躲着藏着最后再生孩子,我的一个邻居本来有一个男孩,今年又要了个女孩,当我们问及他们为什么还再孩子,现在都有一个男孩了,他们的回答却是:现在只要有钱,就可以再要嘛。听说他们被罚了接近三万元钱。

(二) 农业机械化程度还太低 因为我所处的村子位于山区,山路曲折,田地也多在山坡上,而非在平原地区,每户的每一块土地也是比较狭长的,很不适合使用农业机械。所以到目前山上的田地还保持着最原始的耕作方式。

(三) 村干部队伍状况令人担忧 我们在村里及周围几个村里调查,每每提到村干部的,村里人都很是村里的百姓都无语。村里的人民普遍反应村里的干部为政不够谦洁,每次选村干部的时候那些所谓的候选人则会挨家送礼,送烟,送酒……百姓只有收的份,因为毕竟大部分老百姓收了烟都会选那个送烟的人,如果不选他的话,等以后请村干部办什么事情或帮忙的话都会受挫的,在村里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然而选了村干部后,那些当选村干部的人在村民眼里又成了一个个大米虫!把公款装进了自己的口袋。而百姓却又无能为力。偶而出现一个为百姓某事的好官,不愿与其他人同流合污,并且在村干部里处处受到排挤……

三、通过调查,我也颇受启发,我觉得发展农村要对症下药

(一) 加强农村领导队伍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1、国家的政策再好如果不执行那也只是一纸空文!而一批有素质,有文化,有道德的农村领导干部则是国家政策顺利执行的有力保证。

2、一个好的农村干部会时刻想着怎样为百姓办事,怎么才能让村里上过上好日子,怎么才能让本村的经济有所发展!他也会利用各种信息途径为村里人寻找致富的项目,而这一点是我们所调查的村子里的干部做不到的,受各方面因素限制我们也不可能对国内所有村子进行调查,若大农村,我们只见一斑了吧!

(二) 加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在农村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致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重树”,现在路修好了,而孩子去还是生得那么多,怎么致富?这使得本来收入就欠佳的农民负担更回重了,虽然农村的生活水平还不是很高,但生活费用的支出去不见得少,意外的病灾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一旦发生了,又有多少家庭困苦不堪呢? 拿种瓜来讲吧,一颗瓜上苦只结一个果子,这个果子往往会又大又饱满,而一颗瓜上苦结两个果子则往往不会结得太大,而结三个四个五个则往往根本就长不成果子,因为根吸收养分的能力是有限的。 所以我认识加强实行计划生育就是”强制”农民走致富的道路!

推荐第3篇: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

创先争优谋发展,扶贫助困促和谐

——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是作为一位知识青年的至关重要的人生历程。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号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然儿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就对其进行全面的实践调查。因此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新农村建设对我家乡的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让人民的生活变的更加舒适,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尽自己应尽的力量。

作为一名大学生,虽说我学的专业可能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不是很大,但我却不能不去关心新农村建设,因为我的家乡就在农村。当国人在沐浴着社会新风尚的阳光,那么建设怎么样的新农村、怎么样建设好新农村是我们大家必须思考的问题。十分高兴,我能够在寒假进行相关的实践调查。然儿经过我的一番调查之后却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不禁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样一种已有的村庄发展模式是否正确?是否真是中国 新农村未来建设的整体框架?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是否有走形式主义的危险?我的有关新农村与我家乡的变化调查主要体现在下面的方面:目前,农民增收困难伴随着一系列负面影响,尤其是医疗保障方面显得更加突出,一些地方又出现了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甚至因病而陷入绝境的现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改革方案之一,然而,从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农村医疗保障发生了严重的衰退。随着集体经济的削弱,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生了大幅度的滑坡,合作医疗的衰退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消亡或市场化,导致农民医疗费用的急速攀升,大大越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在农村最贫困的农户中,有一半属于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

政府投入不足。政府投入不足不仅导致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市场化和服务提供不足,由此增加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而且也限制了公共预防保健机构的能力。因为投入不足,使卫生防疫站、保健站等机构把主要精力用于门诊,住院等有偿服务的开展,预防保健服务有所削弱。一些传染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一些地方病又死灰复燃。

新世纪,政府应该通过加大投入,合理规划,提供帮助等多方面措施,切切实实把医疗卫生的重点重新放回到农村。(1)真正增加政府对农村的

1卫生投入,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医疗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卫生服务质量。(2)加强农村公共预防保健工作。公共预防保健具有投入低、效益高的优点。必须改变目前基层政府忽视预防保健的现状,要明确公共预防保健是政府的职能,政府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财力、人力投入。(3)继续发展和完善合作医疗 (4)、积极探索其他形式的农村医疗保障形式。还有就是新农村建设的乡村公路硬化情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通过综合建设,最终目标是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决策为“十一五”时期的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一些地区惟一的运输方式,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是很重要的。农村公路发展了,可以改善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可以加快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激发农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促进“乡风文明”;可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改善村容村貌,促进“村容整洁”。当我还在读高一的时候,听家人说家乡会修水泥路,那时候可让我高兴坏了!以后回乡下时可方便多了。当我踏在新铺的水泥路上时,我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啊!虽然铺的不是很好看,但路面还是蛮平整的!有条水泥路就是好啊!修路的钱有一部分需要农民出钱,但却没有一户没交的,这足以说明农民对修公路的渴望!我们不是天天说在嘴上吗?要致富先修路吗!农村公路建设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是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根本利益的大好事。

农村教育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科学技术是先进的生产力,有了先进的生产力农民就更容易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怎么能没有教育呢?没有书籍就会缺少知识,农民的素质的提高就会受到阻碍,有了现代化的新农村怎么能没有具有素质较高的现代化村民呢?

新农村的建设还存在这样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青少年太少,他们都跑到外面去打工,所以村里平时是以老年人和留守儿童为主。由于缺少青壮年,所以有不少土地被荒废了,大大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当然,我

的意思也不是说年轻人就得在家种田,在外面然够找到好的谋生之路自然是好事,毕竟在外面的机会多点。但钱是世上的,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多留一点时间和家人呆在一起还是比较好的,因为有一个美好的家庭也是判定是否是合格新农村的一个方面。所以,在外的人儿记得多给家里打个电话,有机会就回家看看。同时如何使这些主力军回乡是政府所要努力的方向,毕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在年轻人的肩上。

通过调查,给了我不少启发: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知识青年必须掌握的本领,任何事情在没有经过调查之后请不要轻易下定论。这就好比那些从未到过中国却天天在大谈特谈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等问题的外国专家们。,仅凭看到的几篇文章或听到的新闻。不搞社会实践调查,就不能更好的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就不能发现我们平常看不到的问题,就不能解决问题,就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我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建设的更加美好!!!!!

推荐第4篇: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

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

-

-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要求。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宏伟决策,对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社会注意新农村意义深远,任务艰巨,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统筹兼顾,稳步前进。为此,我通过走访当地农户,镇府对浦北县塘田村的新农村建设进行调研,主要着手于塘田村的建设项目,产业结构,教育状况,医疗服务状况的调查。

一.调查内容

1、塘田村的新农村建设项目

新农村建设项目可以说是新农村建设的引擎。到目前为止,塘田村已解决落实项目14个,计划投入资金902.04万元,已完成投资494.60万元。这是塘田村有史以来投入最多的一次,项目全部建成后,无论是水利、道路、经济、社会、村容村貌等方面,都将给该村带来根本性的改变。

要致富,先修路。塘田村村民人均收入低,无力修建村囤道路,进村道路为泥路,晴时尘烟滚滚,雨时泥泞不堪,严重影响了该村脱贫致富步伐。当地镇府积极与市、县党委和政府反映,向交通、财政、扶贫等单位积极沟通,经过多方协调,为塘田村争取了4个道路修建项目,总投资541万元,总共修建(扩建)水泥硬底化道路7.5公里,桥梁一座。目前,塘田村的4个道路项目基本完成,已开始造福村民。

农业是塘田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但塘田村地处偏僻,灌溉设施落后,而且很多年久失修,因干旱而欠收是是有发生的事。灌溉无疑是村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经济发展的问题,水利工程的修建将是村民得到最大实惠的工程,对塘田村的影响深远。为此,当地镇府多次向县水利局及县领导反映情况,落实了运水麓至竹根洞水利工程,目前已进行招标工作。工程将投资300万元,修建蓄水池、山溏、泵站、三面光水渠等设施。项目完成后,可为塘田村1000余亩农田提供灌溉,大大减少对气候条件的依赖,提高粮食产量,增加村民收入。新农村建设的项目的实施大大地促进了塘田村的发展。

2,塘田村的产业结构

塘田村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村民增收手段也比较单一,村民增收比较困难,被上级部门定位2011年的国家级贫困村。

当地镇府已经制定了塘田村产业调整规划、塘田村农民种养技术培训学习计划,注重从发展农村产业经济、提高农民素质等,本着塘田村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做到既“输血”又“造血”。塘田村地处全国连片面积最大的天然次生红椎林保护区内,发展林下产业、生态养鱼、生态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塘田村建立20亩流水养鱼池示范点、20亩旱地种植莲藕示范点。通过示范点的带动作用,带领村民走向致富的道路。这些项目实施后,将给村民带来可观的收益。为抓好这些农民发家致富的好技术,还多渠道多形式提高村民的技术水平。如为

了提高村民的旱地种植莲藕技术,积极争取经费,专程带领村民代表到柳州市柳江县百朋镇万亩旱植莲藕基地参观。通过组织参观学习,提高了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种植积极性。

3,塘田村教育状况

要普遍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必须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此次对于教育状况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学生和其家长,他们大多数人都表示对当地的教育服务状况满意,学校没有乱收费的现象,国家的义务教育给大多数的人减轻了负担,国家的减负政策效果也很明显,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但也有少部分的家长表示学校要适当增加一些活动器械以满足学生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村子中的大多数家长都认为投资教育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只要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到好的学校就读,自己会尽一切努力为孩子争取,他们认为只有学习好了才能够在这个社会立足,才能够获得美好幸福的生活。

4,塘田村医疗服务状况

大多数的人都认为当地的医疗服务状况比较好,能够满足需要,同时村里的医疗保险也比较到位,可以及时解决看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过大家觉得医疗保险报销的费用还是太少,特别是小病不能解决;医疗机构的医疗(包括医药,挂号,住院等)费用高,手续繁琐,定点医院等限制有的时候让人难以承受。遇到意外事故,大病的时候,国家报销的比例相对还是比较少,所以大多数的人认为医疗保险要以保大病,保住院为重点,很少的人认为应以保门诊或保小病为重点。虽然医疗保险存在一定的缺陷,可是几乎所有的村民都参加了,一个比较普遍的观点是:每年只要投入很少的一部分钱就能够再出现意外状况的时候获得比较大的补助。投保的费用当中大多数都由村政府承担,这得益于村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大家对于自己承担的比例还是比较满意的,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不太清楚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一些老年人。对于患病后的就医情况,大部分的人选择的医疗单位村卫生室,只有很少的人选择县级或以上医院。选择村卫生室主要原因是离家近;而县级医院凭借其质量也占据一定份额。

四、塘田村在建设新农村存的问题

(一)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物质基础较为薄弱

简单的农业生产、常规的农业生产占据农村的主导地位,小农意识较为深厚,农业产业化滞后,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形成不了优势,产业缺乏,市场信息落后。造成农民收入低,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其它副业的发展。。就土地总数与人口总数相比,可以算作地多人少的村落。然而几十年来,本村村民在农业生产上一直没有任何突破、创新。村中没有什么农特产品,更谈不上农特产品的加工。在蔬菜种植上、林果业发展、畜牧业等方面的发展落后,国家出台的农村政策中鼓励提倡的农村要发展多种经营模式的要求至今未在本村实现。

(二)医疗服务不够完善

一是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经费紧张、设备简陋。村民普遍的认为农

村合作医疗制度报销范围窄、比例低,报销的医药费少。对小病、门诊补偿的比例很低。而一般来说,农民患上需住院治疗的大病相对较少,而头痛、感冒等小病时有发生,但不需住院治疗。

二是村卫生所大都建在乡医家中,不合格,乡医普遍收入较低,待遇差。有部分的人认为部分定点医院不规范经营,乱收费,造成自己的利益受损。调查显示药品较贵、检查太多及乱收费是目前看病贵的主要原因。许多农户反映,同样一个感冒或其它小病,在私人医生那里只花二十多元,而到定点医院却要花费几百元。

三是农村合作医疗机关有些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够好,有些医院报销手续较麻烦。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定点医院少,看病手续烦。农民就医大多数选择村合作医疗站以及个体医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医疗单位离家近,就医方便,药价便宜,收费低,服务态度好。定点医院少,给农民看病带来不方便。

五.针对调查结果,通过查阅资料我们提出的看法

(一)对于经济建设

1发展农特产品,扩大农特产品的生产规模,进行农特产品的深加工

2开展农贸集会,扩大村民收入,消费渠道

3 完善水里灌溉系统,扩大人工河流的范围

4丰富农民头脑,增加农民科学种田知识

5丰富农民文化,增强农民乡村生活情趣

(二)对于医疗

1、加大政府的宣传力度,提高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2、加大资金投入,逐步改变乡村医疗卫生设施简陋的状况,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

3、增加定点医疗机构的数量,方便参保农民就医。

4、要十分关心重视农村医疗卫生这支队伍的建设。

5、国家可以调整补偿的标准,扩大报销的范围,不仅大病住院等情况可以报销,小病国家也可以帮助解决

(三)对于教育

1.乡镇政府应该把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

育,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能力放在首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可以组织实施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建设遍布乡村学校的远程教育网络,建立和完善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制度,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

3.要加快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有效统筹城乡各级各类教育资源,送知识、送技术、送人才下乡,满足农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新农村建设不能停留在口号上,更不能流于形式,在新农村建设刚刚起步之时就应该做好定位,切实解决农村的实际问题,提高整理农民的素质,只有有了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才有社会主义新农村。

此行,我们既充实又高兴!为人们的富足安康而快乐!也为自己的收获而开心!

当然,这次实践活动,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使我通过这次实践更加了解社会,这次实践活动意义深远,对我的帮助享用一生。作为一个21世纪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并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我们要抓住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机会;提升我们的修身,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与意识。同时,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自己的目标,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推荐第5篇:《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

学校:云南农业大学学院:建筑工程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年级:2010班级:建工(2)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

实践单位:云县蒿子坝村委会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实践时间:2011年8月1日----2011年8月14日 学以致用,可要是我们只呆在美丽的校园里,能知道我们学的是有用的吗?是有价值的吗?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也必须多参加社会实践。增长在校园里学不到的知识,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全面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样我们就更能有目标的去努力学习,学好过硬的专业技术,就当我们要走出美丽的校园时,我们是高昂着头大步出来的,而不是带着遗憾。在真正步入这个让我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时,让我们能感觉到自己是有用的人,也要让世人知道我们一定行。中国伟人曾说过:“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而归根到底是你们的。”你们指的就是我们年轻的这些,还有更年轻的下一代……

社会实践是指引我们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

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知识和思想。

在大学校园里有些学生有这样的想法,宁愿早日出去工作,不愿在校读书,就当我们接触社会的工作人时,他们却说宁愿回校读书。我们上学,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说高尚些是为将来走进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说实际点更是为了我们走出校园后能够在这个社会中较好的生存下来。那么我们应该在今天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明天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更为将来自己的生存打下美好的基础。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理论知识相当于零,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来讲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学到一些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的不同,从中所学到的东西自然也就不一样啦。我们学会了从实践中学习精华,从学习中实践理论。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己,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己,表现自己。

数天地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实践加深了我与

社会各层人的情感。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子的成才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才能得到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就是一种基本的素质。

一、实践内容,农村的变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调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的加以推进。“党的十七大再次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加强村镇规划和整治,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住环境,改变村容村貌,推动农村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规划师对城乡建设的理性思考,是连接现实与未来的桥梁。

当离别家乡差不多一年后踏上家乡那片净土时,深深埋在心底的是家乡的全新面貌。回家途中,一家家的楼房建起来了,同时还有更多的正在忙碌地建设中。还有一条条交错的车路直接通到了自家门口。在早期政府规划的“三通”---水通、电通、路通,现如

今基本实现了。看到家乡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心情很激动。为了更深入了解变化中的家乡,了解“新农村”建设状况。我满怀激情的对大朝山西镇蒿子坝村委会所属自然村进行了社会实践调查。

1、教育现状

(1)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该村委会共有8个自然村,将近有500户,现有人口1565人,其中九年义务教育学龄儿童占总人口的25.6%,已完成义务教育的比例为60.2%,相比十年前有较大的提高。老一辈中平均受教育程度更是偏低,上过初中以上的仅占1%,绝大多数为小学毕业或文盲。青年平均受教育程度为初中、高中以上的学历占16.5%。父母对子女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国家对教育力度的加大,整个村委中大学生地比例有了提高。

(2)义务教育教学硬件和软件严重滞后

以前8个自然村共有6所小学。但硬件设施较差,教室,桌椅简陋,教师学历平均为初中,孩子们上完小和初中需要去几里外地镇上,每一星期仅能回家一次。

学生的生活比较单调,学校里平均一年仅有一两次文体、娱乐活动。素质培养和暑期实践等等几乎为零。

2、居住和交通

(1)居住条件

整个蒿子坝村委会居民的平均居住条件相对农村来说为中下等水平,各自然村的房屋分布为集中。目前建房形式较好,很多家庭都在筹划着把瓦房改建成楼房。家电下乡的政策加快了农民把旧家具换成新家具的步伐。高科技节能太阳能热水器也频繁走进了农民家中,农民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为新农村的建设做出了进一步的贡献。

(2)交通顺便,出行无忧

经过村间走访调查和实地考察,在一年的时间内各村的车路基本铺成了石子路,主要的经费是由政府出资的。村民以后的出行就不用更多担心天气问题带给的不便。现如今各家几乎都有了一辆摩托车,甚至更好地交通工具。

3、环境

虽然农民的利益重要,但各村委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观念。现政府清醒的认识到保护好生态环境,以人为本。既要满足农民群众的物质需求,让农民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也要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物质环境,建设一个优美和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

二、实践结果

本次实践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可算圆满完成。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并非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在本次实践中懂得了这些道理,才致使我在实践中所做的对蒿子坝村委会所有8个自然村的教育,居住,交通及环境方面的调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实践总结

此次为期两周的新农村建设调查活动中,让我深切的体会到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农民生活的蒸蒸日上情形,我真诚的感激村委会能以农民为中心,处处把建设新农村为工作重点。

这次实践是一次经历,也是一次挑战,更是一笔财富,值得我永远牢记!更让我有了前进的动力,更清楚的看清了自己的目标。

2011年8月15日

推荐第6篇: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梁俊生

摘要:“走基层 看变化 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紧密联系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各项重大部署,深刻领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农村和谐,难点在农民增收,近年来农村经济实现了长足、快速、稳步发展,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以及影响农村稳定和持续繁荣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

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是作为一位知识青年的至关重要的人生历程。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号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然而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就对其进行全面的实践调查。因此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新农村建设对我家乡的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让人民的生活变的更加舒适,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尽自己应尽的力量。

一、调查的背景与动机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

1 / 8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新的更高要求。

我是一名在农村长大的大学生,虽说我学的专业可能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不是很大,但我却不能不去关心新农村建设,因为那是抚育我成长的地方。当国人在沐浴着社会新风尚的阳光,那么建设怎么样的新农村、怎么样建设好新农村是我们大家必须思考的问题。十分高兴,我能够在寒假进行相关的实践调查。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时间:2013年1月28号至2013年2月4号。

地点: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梁庙村梁庙庄及附近几个村庄:姜庄,徐庄,魏庄,唐庄。

方式: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我对自己所在的梁庙庄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

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二十年来到现在的变化及一年四季从农忙到农闲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2 / 8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乡村公路硬化情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通过综合建设,最终目标是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决策为“十一五”时期的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一些地区惟一的运输方式,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是很重要的。今年春节村委会的人开始向每家每户收钱修水泥路,说这次真修,心里听了还是挺高兴的!终于可以要摆脱泥巴路了,天晴时漫天尘土,下雨时泥泞不堪,而且经常是坑坑洼洼的,真不爽啊!修路的钱虽一部分需要农民出钱,但却没有一户没交的,这足以说明农民对修公路的渴望!我们不是天天说在嘴上吗?要致富先修路吗!农村公路建设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是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根本利益的大好事。

农村教育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科学技术是先进的生产力,有了先进的生产力农民就更容易致富。但是,至少在我们村,我好像没看见过什么发展农业生产的相关书籍,也没有看见过村里请过哪位技术人员来我们村指导农业生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怎么能没有教育

3 / 8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呢?没有书籍就会缺少知识,农民的素质的提高就会受到阻碍,有了现代化的新农村怎么能没有具有素质较高的现代化村民呢?

文化生活单调,基层文化建设滞后。农村文化事业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民间文化遗产得不到发挥和有效保护,农村有线电视普及率不足35%。希望上级能多多加强硬件建设,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

新农村的建设还存在这样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青少年太少,他们都跑到外面去打工,所以村里平时是以老年人和留守儿童为主。希望上级部门对此多开展一些温暖活动,并且针对这些孤独老人和留守儿童,以给予他们心灵上的慰藉。由于缺少青壮年,所以有不少土地被荒废了,不少农田都只种一季小麦,大大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当然,我的意思也不是说年轻人就得在家种田,在外面能够找到好的谋生之路自然是好事,毕竟在外面的机会多一些。但钱是世上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多留一点时间和家人呆在一起还是比较好的,因为有一个美好的家庭也是判定是否是合格新农村的一个方面。所以,在外的人儿记得多给家里打个电话,有机会就回家看看。同时如何使这些主力军回乡是政府所要努力的方向,毕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在年轻人的肩上。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想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抓主导产业促经

4 / 8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济发展。只有发展富民产业,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

2、建设新农村应加强村社道路建设。\"要想富,先修路\",纵观临涣镇各乡村,道路硬化率低,应从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入手,发动农民,出资出力,解决村、镇道路\"雨天泥泞、秋季尘飞\"的局面。

3、建设新农村,要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要构筑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挥公共财政职能,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使农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两手抓。在落实财力投入的同时,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层党的建设,培养农民创新精神,通过创业改善自己生活,帮助困难群众致富,共同建设文明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5、建设新农村要搞好村镇规划。只有抓好规划,确保建设的科学有序,才能逐步改变村镇建设杂乱无章、水平低下的问题,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首先,抓好村镇建设整体规划,做到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力求反映地方特色、体现文化内涵、保护生态环境。其次,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推行\"一户一宅\",鼓励农民拆旧建新。实行人畜分离。

6、建设新农村要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塑造新风貌。我们应着力整治农村环境,植树造林,美化、净化村容镇貌,尽快改变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同时,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改变农村的各

5 / 8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种生活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7、建设新农村要有好的基层带头人和领导班子。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也是建设新农村的组织实施者。要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建好班子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龙头,通过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抓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重点。抓农村社会治安要以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为突破口,俗话说:\"游手好闲\",人们都有事干了,小偷小摸和聚众赌博现象自然会销声匿迹;另外要对外来走村串巷的流动人口加以监管,避免不法行为发生;对村民要适时进行法制教育,严禁邪教等违法乱纪行为在农村中蔓延。

9、建设新农村要长远打算,从农村教育着手。孩子是社会发展的希望,再穷不能穷教育。从长远考虑我们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壮大师资力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要严禁体罚学生,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和谐环境。积极推进农村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规模和现代化水平,节约资源。

10、建设新农村应整顿农村药品市场,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医疗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大对药品的监督管理,严禁假冒伪劣和过期药品在农村市场横行。控制药品价格,让农民能够看得起病,放心看病。

6 / 8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五、总结

“走基层”,为什么要走基层?因为只有走基层才能走进群众心里,才能没有距离感,才能有感召力!同百姓“唠嗑”,才能说出“家常话”、方感百姓情。只有走基层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落到实处,才能不断提高党的宣传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我深知,深入开展“走基层”活动,重在联系实际、贵在取得实效,因为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认真学习宣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必须要全面理解,准备把握精神实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依靠人民。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议定“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具体举措,以作风正党风,以党风赢民心。这些都体现出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宣示着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是我们把握十八大精神的精髓,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当前,劳动就业、物价房价、医疗卫生、入学教育、食品安全、收入分配、环保治安等问题,是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十八大报告都给出了答案:“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

7 / 8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民过上更好生活。”党已经听到了百姓心中对幸福的期盼,把百姓期盼的民生“好声音”在十八大报告中开新篇、布新局,为百姓的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当今五四青年开创的“走向社会 ,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必由之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必须要联系自身工作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用以致学,因此要想尽快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学习期间,必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摆正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各种困难和挫折的磨炼,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 “纸上得来终觉浅,投身实践觅真知”。我们可以肯定,经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会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从而促进了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代大学生有能力承担起未来建设国家的重任。追求进步,刻苦求知,勤于实践,全面成才,必将成为广大青年学生的共同心声和行动!社会实践活动将为进一步服务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通知》【Z】2012年11月25日 中央人民政府网www.daodoc.com/jrzg/2012-11/25/content_227522.htm

8 / 8

推荐第7篇: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论文

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论文

组员:梁小冰

0900420308

林沛其

0900420309 凌灵

0900420310 刘晓哲

09004203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总体要求: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只有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做主,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重大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如果我们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我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主动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国际经验表明,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一些国家较好地处理了工农城乡关系,经济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较快地迈进了现代化国家行列。也有一些国家没有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导致农村长期落后,致使整个国家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现代化进程严重受阻。我们要深刻汲取国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

生了巨大变化,但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不通公路、群众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农民子女上不起学。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因此,我们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农村集中了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别是通过加强农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信等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又可以消化当前部分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政治解读:

一、科学规划保证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

受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影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仍然比较落后。从总体上来说,农村面貌没有根本改变,环境脏、乱、差,使得城乡差距表现得更明显、更突出。而中央“一号文件”专门提出了要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新农村建设。

某些地区农村建设规划的误区

目前,各地建设新农村的群众积极性不断升高,地方政府也在全力推动,主流情况是好的,但是有两种思想倾向值得注意。一种倾向是中央决定新农村建设后,有的地方没有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央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标与要求,缺乏对农村基层的调查,没有形成有针对性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步骤,简单地将新农村建设理解为搞工程建设,盲目地搞运动,有能力要干、没有能力也要干。另一种倾向是惧怕做农民工作,怕接触农村的工作,担心矛盾复杂、政策性强、不易把握,担心没有钱不好做事、做不好事,不愿意负责任。

著名旅游规划策划机构——北京绿维规划设计院有关专家认为:城乡有别因地制宜有特色者生存。我国城市规划历来得到政府、学界与业界的高度关注,也取得了不少成就,那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将城市规划的经验照搬到农村规划建设中来呢?农村规划有着不同于城市规划的特点,只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才能使农村规划得到科学的发展。

1、因地制宜------全国现有村庄320多万个,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生活习俗等情况千差万别,东、中、西部地区有差别,同一个地区也有较大差别,村庄整治需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和完善。立足已有条件开展村庄整治,凡是能用的或者经改造后能用的房屋和设施,都要

加以充分利用。农民急需的是配套道路、供水、排水等设施,改变村容村貌。

2、量力而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政府财力有限,尽管中央已经和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步增加财政向“三农”的投入,但短期内不可能增加大量投入,新农村建设只能立足已有的基础,解决农村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

3、突出特色------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要把是否能尽量保留原有房屋、原有风格、原有绿化,突出农村特色,作为一项基本要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农村若是失去其特色,只会变成一个个微型城市,很难吸引到适合的投资与寻求差异化的城市游客。

二、新农村建设融资渠道

1、中央专项资金--2006年国家支农资金将达3397亿元

1998~2003年,中央财政直接用于三农资金的支出累计为9350多亿元。2004年为2626亿元,2005年达到2975亿元,2006年计划在这一基础上新增400多亿,达到3397亿元。2006年的支农资金比上年增长14.2%,占总支出增量的21.4%。今年总支出增量的五分之一强用到了农村。中央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决心之大,可见一斑。

2、金融机构支持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2006年2月召开的全国合作金融监管暨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支持。

农村信用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村信用社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当前农信社要着力进行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科学管理机制的建设,大力抓好业务创新,在继续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

的同时,用新思路、新机制搞活小企业融资;加大对产业化、产业集群形成的支持力度,增加助学和消费信贷的投入,大力发展结算、信用卡以及理财服务等以手续费为重点的中间业务。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指出,当前农村金融服务的改善已刻不容缓。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和发挥政策性银行的职能,提高履行公共服务的能力,特别对农村“两水”(饮水和灌溉用水)、“三网”(电、路、通讯网)、“两气”(沼气、液化气)、“两个市场”(境内外销售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带有政策性的领域要加大投入。

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贷款是市场行为,是把商业资金用于具有高回报的项目建设。贷款的原则是实施地区总量控制,与地方财政能力挂钩,同时考虑区域、政策导向、贷款质量和银行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把城建行业贷款总量控制限额分解到各省级分行,并通过监测确保各地不得突破,以防范对地方政府过度融资的风险。在项目分类指导上,对收费项目原则限定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地级市以上的市区项目,要求项目资本金比例在20%(含)以上;对非收费项目要求仅限于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以及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级市的项目,项目资本金要求进一步提高到30%(含)。

刘明康指出,商业银行也要大力增加对具有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农产品产业带、主导产业生产基地、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的资金投入,支持外贸和新兴领域的农村商业企业,扩大对农村私营业主、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覆盖率。

3、经营土地资源的融资

这种方式以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为手段,充分利用土地规划和土地储备进行融资。经过对

土地的开发,实现不同地段,不同价格,利用转让、租赁、拍卖等方式获得土地资源的经营收益进行城镇建设投资。跳出传统的“先基建、后招商”和靠贱卖土地置换基础设施的老路,改为以市场运作,整合经营城镇资源,以整合实现增值,在增值中推进整合,边开发、边增值、边经营、边发展的思路。

4、以特许经营为主要方式的市场化融资

这种方式以国家与民营相结合、民营投入为主。特点是以少量国家投资带动大量民间资金(外资、内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运作中实行建设项目的法人责任制,确保资金及时到位,责、权、利明确。什么样的项目可以市场化融资?根据项目区分理论,凡是可以收费的基础设施如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应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包括民营资本在内的各种资金投入,政府依法进行监管;在街道公共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中也可尝试实施特许经营制度,将城市街道的路灯、垃圾收集设施、公厕、书报亭、广告牌等设施统一规划和委托经营管理。以特许经营为主要方式的市场化融资,规定了政府和企业双方的责权利,实质上在政府和民营企业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合作关系。通过这种合作关系,使政府与企业双方各展其长,各司其职,优势互补,从而实现效率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著名旅游规划策划机构——北京绿维规划设计院有关专家认为:“四两拨千斤”,引导农村多元化投资。中央专项资金看起来数额庞大,但如果撒在广大的中国农村,却是杯水车薪,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现状,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支持综合运用国债、税收、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的政策手段,发挥财政资金“四两

拨千斤”的作用,从实质上来讲是鼓励各类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形成农业多元化投入格局。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中央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有目前这样的好形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党和政府在近几年的宏观调控中切实加强了农业和农村这个薄弱环节,扭转了前几年粮食生产滑坡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局面。这次宏观调控的一大成果,就是把农业农村稳住了,从而稳定了市场,稳住了人心。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事关全局,只有真正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才能把握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和农村始终是难点和重点。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特别是要在多予上下功夫,真正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全面推进农村的发展。经过全党全国的不懈努力,使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有比较

明显的改善,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切实加强,使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使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继续推进。归根到底,要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

以工带农

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从农村服务城市,到城市带动农村。工与农、城和乡,这两大关系正在实现着从未有过的历史性转变。我们正在寻找破解“三农”难题的“金钥匙”。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还处在爬坡阶段,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会议根据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实际,强调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入更多地转向农村,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围绕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三)稳步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四)坚持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和严格控制建设占地,确保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

(五)引导农民有序进城务工,公平对待农民工及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

(六)增加对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从多方面加强农村公共服务。

目前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政策措施陆续出台,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统一思想,狠抓落实。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三农”工作对全局的重大意义,切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领导干部要经

常到农村做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真正掌握农村的真实情况,了解农民的愿望和要求,认真研究制定和切实落实促进农村发展的具体措

施。

跨越城乡之间的鸿沟已经不是梦想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加大工作力度。要稳定、完善、强化各项行之有效的惠农支农政策,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要继续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正在农村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结合农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务求取得实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光荣而艰巨,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坚定信心,以脚踏实地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锐意创新的精神,缜密细致的工作,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

展,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

推荐第8篇:大学生实践报告 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具体而言,所谓的“新农村”包括五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民主、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是:既要因地制宜的建设各县民族和地域风情相适宜的居住条件,又要使得房屋建设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同时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通讯、广播、电信等配套设施要齐全,要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也要生态环境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上要体现出新时代的特征,严禁在建设新农村的同时又出现类似城市建设中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民”这一点十分重要,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也要兼顾软件的配套;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化、法制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不仅仅是农村外在的美化,更是提升农民的自我精神文明。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近年来家乡建设发展变化非常大,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都展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和实实在在的实惠政策。过去都说农村穷,现在可不是了:土地收入稳定且逐渐增加;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并有实实在在的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出现;老百姓也可以足不出户的用上互联网了;许多村内开起了像样的饭店;乡镇商店里出现了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等等。这一切的改善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果,这些改变足以让老百姓欣喜不已。其中的教育问题和缴税问题尤为突出“惠民”这一政策。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快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期,我们必须下更大的决心、拿出更多的投入、进行更扎实的努力,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而且关系到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使之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总体上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中央作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要把农民作为主体,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要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主导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首先,选准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对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升级。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遵循广开思路、广辟渠道、多种经营、突出特色、搞活

经济、提高效益的原则,按照调高、调优、调出质量和效益的方向,充分利用区内、区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通过区域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量,发挥资源优势,尽快形成优势产区和产业带;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实现农产品由产量型向质量型、专用型和高附加值型、高回报率型发展;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城市转移,广泛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化和产业化的良性循环。其次,积极发展农村

二、三产业,尤其是乡镇企业中的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努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农业发展的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今后,我们应该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积极发展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按照多层次、多样化的原则,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既要面向城市市场,又要注意满足农民要求;既要发展大规模的加工业,又要发展具有地方风味和特色产品的小企业,使农产品加工业真正成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导产业之一。

2、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集中力量培植名优品牌,以增强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3、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

多年的实践证明,把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拴在土地上,农民难以富裕起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减少农民,要繁荣农村必须推进城镇化。因此,必须尽快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快城镇化步伐,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乡镇企业、小城镇和城市转移,逐步减少农民,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一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县城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心建制镇为重点,健全小城镇的居住服务、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功能,增强小城镇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正确引导乡镇企业向城镇集聚、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流动和到城镇就业,注重发挥小城镇带动经济发展的功能;二是以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农村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

二、三产业,实现农民就地转移;三要组织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建立健全保障农民利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如防止拖欠工资,改善劳动环境,保障农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取消所有歧视性和限制政策。在长期内,要竭尽全力搞好农村教育事业,一则要大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使更多的农民子弟尽快通过高考升学实现高层次的转移;二则通过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社会急需的合格的技工型人才,为实现农村劳动力第二层次转移创造良好的条件。

4、加大对“三农”投入和服务,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要求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不断加大农业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改造和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依法有偿合理有序开发水资源。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村村通电话”工程。抓好农村基础设施、整村推进项目建设,推进以特色种养和龙头企业带动为主的产业化扶贫开发,改善贫困村群众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全面整合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能力,加大服务力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5、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

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特别是互联网的建设,通过互联网搜集现代农业科技和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变动趋势的信息,建立相应的预测预报系统,定期向农民发布相关的信息,真正使农民的农业生产与国内外的市场紧密联系起来,使农产品的生产更好地适应区内外市场的消费需要。鼓励龙头企业和营销大户拓展经营网络和销售空间。实施能人带动战略,加强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培育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切实加强动物防疫工作,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安全。

6、协调发展,走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要切实搞好退耕还林工作,加大林业综合开发力度,促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进一步降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坚持资源合理开发与节约并重,增强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7、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

一是尽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法规。这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功能就是稳定农村社会和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缓和农村的各种社会矛盾,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能依法有序地进行,为农村人口提供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二是多渠道筹措农村统筹基金及养老基金。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生存状况,使城乡更加协调发展。三是对农村统筹基金及养老基金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及使用。

8、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二是狠抓农村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培育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充分利用骨干培训、新闻媒体、法律工作者以案说法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广泛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增强依法办事和参与村务管理和监督的能力。三是实行村民自治,规范建章立制。按照“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让群众自我教育,干部自我约束。以村务大事民主决策制度为突破口,解决农村热点、难点问题,从而提高农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行使法律法规赋予的民主权利,制定出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工作规范。四是加强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稳定。要加大对农村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打击力度。要齐抓共管,共创共建,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搞好农村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稳定。五是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把阶段性集中整治与日常性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开展各项积极向上的群众评比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9、加强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工作的资金投入,对农民进行多方面的培训,一是面对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新技术,了解新信息,增强致富发展的本领;二是法律知识培训,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真正达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总之,建设新农村要求我们千方百计切切实实地提高农民的素质。我们要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重点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和技能培训。要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推荐第9篇:Pezvia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

Time will pierce the surface or youth, will be on the beauty of the ditch dug a shallow groove ; Jane will eat rare!A born beauty, anything to escape his sickle sweep

.-- Shakespeare

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是作为一位知识青年的至关重要的人生历程。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号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然儿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就对其进行全面的实践调查。因此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新农村建设对我家乡的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让人民的生活变的更加舒适,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尽自己应尽的力量。

我是一名在农村长大的大学生,虽说我学的专业可能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不是很大,但我却不能不去关心新农村建设,因为那是抚育我长大的地方。当国人在沐浴着社会新风尚的阳光,那么建设怎么样的新农村、怎么样建设好新农村是我们大家必须思考的问题。十分高兴,我能够在寒假进行相关的实践调查。然儿经过我的一番调查之后却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不禁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样一种已有的村庄发展模式是否正确?是否真是中国

新农村未来建设的整体框架?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是否有走形式主义的危险?

我的有关新农村与我家乡的变化调查主要体现在下面的方面:

目前,农民增收困难伴随着一系列负面影响,尤其是医疗保障方面显得更加突出,一些地方又出现了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甚至因病而陷入绝境的现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改革方案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55元,主要由农民个人自愿缴纳、地方财政补助、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三部分组成。

建国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农村逐步建立了三级(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卫生服务网络,基本解决了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另外,从50年代中期开始,部分农村开展了合作医疗。合作医疗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共同筹资,为农村居民提供疾病治疗和预防的一种社区型医疗保障制度。合作医疗和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相互配合,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问题。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由建国前的35岁迅速上升到1996年的71岁,①这一巨大成就的取得,为占总人口80%的农村居民提供健康保障的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功不可没。

然而,从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农村医疗保障发生了严重的衰退。随着集体经济的削弱,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生了大幅度的滑坡,到1996年,全国农村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口由1976年的90%锐减到5%左右。②绝大部分农民失去了医疗保障,退回到家庭保障。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村级卫生所、室或不复存在,或者转化为私人诊所。

合作医疗的衰退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消亡或市场化,导致农民医疗费用的急速攀

升,大大越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从1990年至199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686.31增至2210.34,增长了3.2倍;而同期每人次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分别增长了6.2倍、5.1倍,③医疗费用的增长大大超过农民收入的增长。在农村最贫困的农户(占4%)中,有一半属于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

政府投入不足。1998年政府投入的卫生费用为587.2元,其中用于农村的92.5亿元。仅占政府投入的15.9%。④政府投入不足不仅导致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市场化和服务提供不足,由此增加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而且也限制了公共预防保健机构的能力。因为投入不足,使卫生防疫站、保健站等机构把主要精力用于门诊,住院等有偿服务的开展,预防保健服务有所削弱。一些传染病(如肝炎)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一些地方病(血吸虫病,碘缺乏等)又死灰复燃。

新世纪,政府应该通过加大投入,合理规划,提供帮助等多方面措施,切切实实把医疗卫生的重点重新放回到农村。(1)真正增加政府对农村的卫生投入,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医疗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卫生服务质量。(2)加强农村公共预防保健工作。公共预防保健具有投入低、效益高的优点。必须改变目前基层政府忽视预防保健的现状,要明确公共预防保健是政府的职能,政府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财力、人力投入。尤其是在一些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地方病等方面,预防保健尤其重要。(3)继续发展和完善合作医疗 (4)、积极探索其他形式的农村医疗保障形式。

还有就是新农村建设的乡村公路硬化情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通过综合建设,最终目标是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决策为“十一五”时期的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一些地区惟一的运输方式,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是很重要的。农村公路发展了,可以改善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可以加快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激发农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促进“乡风文明”;可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改善村容村貌,促进“村容整洁”。当我还在读高一的时候,听家人说会修水泥路,那时候可让我高兴坏了!终于可以摆脱泥巴路了,天晴时漫天尘土,下雨时泥泞不堪,而且经常是坑坑洼洼的,真不爽啊! 当我踏在新铺的水泥路上时,我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啊!虽然铺的不是很好看,但路面还是蛮平整的!有条水泥路就是好啊!进进出出方便多了,我也不时可以飙下车了!修路的钱有一部分需要农民出钱,但却没有一户没交的,这足以说明农民对修公路的渴望!我们不是天天说在嘴上吗?要致富先修路吗!农村公路建设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是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根本利益的大好事。

农村教育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科学技术是先进的生产力,有了先进的生产力农民就更容易致富。但是,至少在我们村,我好象没看见过什么发展农业生产的相关书籍,也没有看见过村里请过哪位技术人员来我们村指导农业生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怎么能没有教育

呢?没有书籍就会缺少知识,农民的素质的提高就会受到阻碍,有了现代化的新农村怎么能没有具有素质较高的现代化村民呢?在农村也没有什么文化活动,最多是舞一下龙。但我隐约记得上一次舞龙还是

六、七年前的事。舞龙是一件好活动,在这一个星期里,全村人的积极性都调动了。年轻的由几个中年的师傅带着,到了晚上整个村都沉静在春节的喜庆中。爆竹声几乎就没断过,都在忙着接龙。我们的这条龙有十五节,前面两个打灯笼的和一个打锣的,接下来有四个人轮流举龙头,后面还有两个打锣的,四个打鼓的,反正总共有三十二个成员。在这个星期里,舞龙的大概内容是穿屋、贺寿、贺新房子等节目。

新农村的建设还存在这样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青少年太少,他们都跑到外面去打工,所以村里平时是以老年人和留守儿童为主。这也是为什么隔这么多年才舞一次龙的原因。在外面打工的一般都是不等过完春节就要出去工作,所以找不到这么多人来舞龙。由于缺少青壮年,所以有不少土地被荒废了,不少田都只种一季晚稻,大大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当然,我的意思也不是说年轻人就得在家种田,在外面然够找到好的谋生之路自然是好事,毕竟在外面的机会多点。但钱是世上的,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多留一点时间和家人呆在一起还是比较好的,因为有一个美好的家庭也是判定是否是合格新农村的一个方面。所以,在外的人儿记得多给家里打个电话,有机会就回家看看。同时如何使这些主力军回乡是政府所要努力的方向,毕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在年轻人的肩上。

通过调查,给了我不少启发: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知识青年必须掌握的本领,任何事情在没有经过调查之后请不要轻易下定论。这就好比那些从未到过中国却天天在大谈特谈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等问题的外国专家们。,仅凭看到的几篇文章或听到的新闻。不搞社会实践调查,就不能更好的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就不能发现我们平常看不到的问题,就不能解决问题,就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我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建设的更加美好!!!!!

推荐第10篇:Enlbses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情也成空, 且作“挥手袖底风”罢。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 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乃书于纸上。毕而卧。凄然入梦。乙 酉年七月初七。 -----啸之记。 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 是作为一位知识青年的至关重要的人生历程。 进 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号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然儿事 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 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就对其进行全面的实践调查。 因此进行 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新农村建设对我家乡的变化起了很大的 作用。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让人民的生活变的更加舒适,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做的 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尽 自己应尽的力量。 我是一名在农村长大的大学生, 虽说我学的专业可能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不是很大, 但 我却不能不去关心新农村建设, 因为那是抚育我长大的地方。 当国人在沐浴着社会新风尚的 阳光,那么建设怎么样的新农村、怎么样建设好新农村是我们大家必须思考的问题。十分高 兴,我能够在寒假进行相关的实践调查。然儿经过我的一番调查之后却发现了一些问题,我 不禁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样一种已有的村庄发展模式是否正确?是否真是中国 新农村未来建设的整体框架?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是否有走形式主义的危险? 我的有关新农村与我家乡的变化调查主要体现在下面的方面: 目前,农民增收困难伴随着一系列负面影响,尤其是医疗保障方面显得更加突出,一些地 方又出现了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甚至因病而陷入绝境的现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农 村建设的主要改革方案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 55 元,主要由 农民个人自愿缴纳、地方财政补助、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三部分组成。 建国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农村逐步建立了三级(县医院、乡镇卫生院 和村卫生所、室)卫生服务网络,基本解决了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另外,从 50 年代 中期开始, 部分农村开展了合作医疗。 合作医疗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共同筹资, 为农村居民提供疾病治疗和预防的一种社区型医疗保障制度。 合作医疗和三级卫生服务网络 相互配合,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看不上病,看不起病 的问题。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由建国前的 35 岁

迅速上升到 1996 年的 71 岁,①这一巨大成 就的取得,为占总人口 80%的农村居民提供健康保障的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卫生服务网络 功不可没。 然而,从 80 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农村医疗保障发生了严重的衰退。随着集体 经济的削弱,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生了大幅度的滑坡,到 1996 年,全国农村参加合作医疗 的人口由 1976 年的 90%锐减到 5%左右。②绝大部分农民失去了医疗保障,退回到家庭保 障。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村级卫生所、室或不复存在,或者转化为私人诊所。 合作医疗的衰退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消亡或市场化, 导致农民医疗费用的急速攀 升,大大越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从 1990 年至 1999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 686.31 增至 2210.34,增长了 3.2 倍;而同期每人次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分别增长了 6.2 倍、5.1 倍, ③医疗费用的增长大大超过农民收入的增长。在农村最贫困的农户(占 4%)中,有一半属 于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 政府投入不足。1998 年政府投入的卫生费用为 587.2 元,其中用于农村的 92.5 亿元。 仅占政府投入的 15.9%。 ④政府投入不足不仅导致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市场化和服务提 供不足,由此增加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而且也限制了公共预防保健机构的能力。因为投 入不足,使卫生防疫站、保健站等机构把主要精力用于门诊,住院等有偿服务的开展,预防 保健服务有所削弱。一些传染病(如肝炎)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一些地方病(血吸虫病,碘 缺乏等)又死灰复燃。 新世纪,政府应该通过加大投入,合理规划,提供帮助等多方面措施,切切实实把医疗 卫生的重点重新放回到农村。 (1)真正增加政府对农村的卫生投入,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 建设,加强医疗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卫生服务质量。 (2)加强农村公共预防保健工作。公 共预防保健具有投入低、效益高的优点。必须改变目前基层政府忽视预防保健的现状,要明 确公共预防保健是政府的职能,政府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财力、人力投入。尤其是在一些传染 病, 慢性非传染病、地方病等方面, 预防保健尤其重要。 (3) 继续发展和完善合作医疗 (4)、积极探索其他形式的农村医疗保障形式。 还有就是新农村建设的乡村公路硬化情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根 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为解决“三农” 问题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通过综合建设,最终目标是把农村建 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这一重大决策为“十 一五”时期的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 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一些地区惟一的运输方式, 是关系 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 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是 很重要的。农村公路发展了,可以改善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农村“生产发展” ; 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生活宽裕” ;可以加快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 交流,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激发农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促 进“乡风文明” ;可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改善村容村貌,促进“村容整洁” 。当我还在读 高一的时候,听家人说会修水泥路,那时候可让我高兴坏了!终于可以摆脱泥巴路了,天晴 时漫天尘土,下雨时泥泞不堪,而且经常是坑坑洼洼的,真不爽啊! 当我踏在新铺的水泥 路上时,我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啊!虽然铺的不是很好看,但路面还是蛮平整的!有条水泥路 就是好啊!进进出出方便多了,我也不时可以飙下车了!修路的钱有一部分需要农民出钱, 但却没有一户没交的, 这足以说明农民对修公路的渴望! 我们不是天天说在嘴上吗?要致富 先修路吗!农村公路建设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是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根本利益的大好事。 农村教育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科学技术是先进的生产力, 有了先进的生产力农民就更 容易致富。但是,至少在我们村,我好象没看见过什么发展农业生产的相关书籍,也没有看 见过村里请过哪位技术人员来我们村指导农业生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怎么能没有教育 呢?没有书籍就会缺少知识, 农民的素质的提高就会受到阻碍, 有了现代化的新农村怎么能 没有具有素质较高的现代化村民呢?在农村也没有什么文化活动, 最多是舞一下龙。 但我隐 约记得上一次舞龙还是

六、七年前的事。舞龙是一件好活动,在这一个星期里,全村人的积 极性都调动了。年轻的由几个中年的师傅带着,到了晚上整个村都沉静在春节的喜庆中。爆 竹声几乎就没断过,都在忙着接龙。我们的这条龙有十五节,前面两个打灯笼的和一个打锣 的,接下来有四个人轮流举龙头,后面还有两个打锣的,四个打鼓的,反正总共有三十二个 成员。在这个星期里,舞龙的大概内容是穿屋、贺寿、贺新房子等节目。 新农村的建设还存在这样一个严重的问题。 那就是青少年太少, 他们都跑到

第11篇:陕西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

陕西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

单位:消防工程系八队 姓名:王天玺

近几年来,陕西省在新农村建设上有着极为迅速的发展。各市、区、县依据自身的现有自然、经济、产业基础已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模式,这一发展使得农村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农民稳定增收有着长效的保障机制。

关中平原地区的区县凭着生态农业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较为典型的区县包括西安市未央区汉城遗址区、其中咸阳市秦都区将棚栽蔬菜面积扩展至该区蔬菜播种面积的90%以上,使棚栽蔬菜作为主导产业发展。这种城郊型农业带动了当地农副产品的市场交易,在该区通过引进外资建立了西北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由于经济的迅速增长,农民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在国家良好的政策下,在一些农业专家的无私帮助下,农民兄弟们利用则中心型的农业模式进行着一次次的创收,使自己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起来。

在陕西的其他地方,有些市县利用文化、休闲、旅游走出了自己的一条新路子。陕西富平陶艺村便是一个示范县。陶艺村是国内首家以陶艺为主题,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果林观光、薰衣草园,玩泥赏陶、棋牌娱乐为一体的国际陶文化旅游中心,拥有三星级旅游涉外饭店,是西安美院等多

所艺术院校和青少年组织的艺术实践教学基地,并紧邻青少年教育基地;习仲勋陵园。一个普普通通的陕西小县城正是凭着陶艺这一文化产业将自身向着更高水平的层次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还传播了中国文化,而这种陶文化不是仅限于传播,还在与各国间的交流。富平陶艺村的富乐国际陶艺博物馆群是由十多座世界不同地区、国家的分馆和地区的500余位陶艺家的近万件不同风格的陶艺作品,推动了当今世界陶艺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国内外陶艺家的互动这种以文化带动地区发展,以发展传播文化的新模式对于建设新农村来说实为一有效有力的方法,其没有化工污染的负面影响,且不危害各地区的生态环境。

新农村建设的另一重要方面便是发展生态农业,榆林市在这一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榆林北部风沙区已有建国前仅为1.8%的林草覆盖率逐步恢复为目前的38%,800万亩流沙有730万亩已被固定半固定,受风沙严重危害的160余万亩农田全部实现了林园化,绝迹多年的野生动物在经治理后的沙区内频繁出现,沙生植物逐步在微生态系统内得以生息扩繁,榆林北部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历史性的根本转变。在逐渐改善的良好生态系统之上,生态农业的发展极为迅速。榆林市尔德井村按照‘种养结合、工农互补、分产经营、集约发展、立体开发、循环利用’的思路,将大田生产和庭院经济通过农业的生产、生活有机的联系起来,

构建了一个生态型循环经济系统,他们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和草产业,为畜牧业发展创造条件;通过畜牧业的发展,利用转化优质牧草和农作物秸秆及剩余粮食,实现第一次增值,用以反哺种植业。同时,畜牧业的发展为沼气创造了条件,解决了农村能源问题。沼气废物的还田利用,又为种植业提供了有机肥料。这种绿色模式是新农村建设的又一大亮点。

技术培训与劳务输出型是另一模式。西安市未央区以劳务培训为切入口,带动高技能、高素质的劳务输出。该区成立了职业培训集团,设立20多个实用技术专业,并采取定点培训和‘大篷车’培训相结合的办法,把培训班办到街道办事处和各个村子;延安市宝塔区每年设立10万元以上的农民培训专项补助基金,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和‘外出务工性’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了一大批区、乡(镇)、村技术干部和农民经济能手。

利用政策的改变来促进农村发展是另一种模式的创新。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华县县委、县政府大胆探索、积极创新,运用新理念、新机制、新手段推动农业发展,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原则,华县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以四种流转模式进行土地流转,激活农田资本,促进农民增收。全县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得法人资格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55家,覆盖全县14

各乡镇,注册资金4258.04万元,在册社员6859人,带动农户3万余户,年销售各类农产品38玩吨,年产值3.8亿元,开展各类技术培训21000余人次,拉动人均纯收入增长520元。先后有1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了‘注册商标’,涌现出华州蔬菜、渭华菜果毕家芦笋、赤水大葱等多个知名农产品品牌,其中,华县立龙苹果专业合作社生产的系列产品被‘中国绿色食品监督管理中心’评为‘中国绿色环保产品’称号,绿叶蔬菜联合专业合作社成为全省首家联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华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走在了全省前列,县委农工部连续两年被省、市评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先进集体’,华县被省农业厅确定为全省首批重点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县之一。

同时,县委、县政府对华县立龙菜果专业合作社等2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了表彰奖励,有力的推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华县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以转包、互换、租赁、转让等四种方式流转土地,为土地的适度集中和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的初步形成,同时,土地流转也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并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有利于农业产业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

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而在新农村建设的这条康庄大道上,陕西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帮助下,‘奔’劲十足,以本省特色为发展之本,为新农村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为把陕西建设的更美好而不短前行。

第12篇:暑期实践报告(新农村建设探讨)

新农村建设探讨

摘要: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加强对科学发展观学习领会的一项重要活动,是服务新农村建设,实现城市和农村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

关键字:三下乡实践新农

前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全面深入地论述了这个重大历史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认真领会,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好“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坚持尊重实际、尊重群众的原则,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同时还要把握好建设新农村的各个关键环节。在这些关键环节中,人是最为根本的,农民和农村的基层干部是最为根本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素质为奋斗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改革发展大局服务,并且在扎扎实实的社会实践服务中让当代大学生接受锻炼,增长才干和社会阅历,增强自己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发现自身的不足和缺点,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加以弥补,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以适应社会所需,专业所需。由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团委、学生会主要学生干部组成的赴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大洋洲镇新市村社会实践营队,以“携手共建新农村,我把青春献祖国”为主题,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同时结合时代背景,当地实际,专业特色,了解建国六十周年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关于农村基本建设,对当地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进行宣传与推广。

一.当地基本情况简介

大洋洲镇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北部,东临该县桃溪乡,樟树市店下乡,南接该县溧江乡,西靠赣江,北毗樟树市永泰镇,是吉安市的北大门,被国家列为重点建设示范镇。全镇辖区面积78.54平方公里,总人口2.4万人,全镇辖11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135个村小组,墟镇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人口6500人。大洋洲镇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有地下储存岩盐达30亿吨,并兼有锑、钼等多种稀有金属。林木资源以松杉、果树、茶树为主,有林面积2.2万亩。农作物主要有生猪、水产、水稻、柑桔、

花生、西瓜等。中药材主要有名扬国内的商洲枳壳、黄姜、薄荷和车前子。全镇水资源充沛,共有中小型水库19座,灌溉基本实现自流化。大洋洲镇新市村有267户村民,1006人, 1360亩水田。5年前,新干县大洋洲镇新市村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人多地少,全村人均纯收入只有2000多元,如今,这个村已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明星村”, 村集体收入达16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4250元。村党支部先后荣获全县农业产业化先

进村、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一村一品百村推进行动争创村。

二.当地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

1.领导垂范,党员带头,做出表率。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有好政策,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好政策必须要有好的领导和党员队伍来执行。因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的作用。这个作用,在政治上表现为先锋模范作用,在发展经济上表现为带领和带头作用。以大洋洲镇新市村党支部书记李全忠为代表的党支部就做的很好,他们从制度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入手,狠抓班子自身建设,同时确定了“建基地、强产业、带民富”的工作思路,以产业带动谋划全村发展。经过考察,党支部发现村东边的几百亩水田由于地势低洼,一年要涝三四次,一年只能种一季,基本没多少收入。不能让这几百亩田就这样浪费了!李全忠利用自己丰富的水产养殖经验,提出改造涝田,发展稻虾连作和水产鱼苗养殖。一些村民不理解了:连水稻都会淹掉,鱼苗不会跑光啊?谁懂养鱼技术?顶着压力,李全忠带领村委一班人只能以实际行动,来证明村委决策的正确。他们外出湖北学技术,请专家现场指导,终于将水产养殖产业搞起来了,而且越弄越红火。目前,新市村已有稻虾连作150亩,水产鱼苗养殖680亩,仅此一项人均可增收600多元,很多村民因此而摆脱贫困,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初偿成功的村党支部班子成员,没有骄傲,而是把目光盯得更远。村党支部考虑到,要想发家致富,只能在土地上做文章。党支部班子成员认真分析了村里的土地状况。村子南面的土地,由于地势较高,缺少水源,以前只能种经济作物;村子东面的小山头,由于全是一毛之地红壤地。经过调查,村委一班人决定因地制宜发展葡萄产业和生猪产业。2006年10月,李全忠带领村委班子和一部分村民到吉安县横江镇,学习种植葡萄技术。回来后,他们多方筹集资金60余万元,从北京引进美国青提葡萄种植,发展种植葡萄。现在,新市村的葡萄基地已达到三百多亩,并已挂上一颗颗珍珠般的葡萄,今年预计葡萄每亩可实现收益4000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500余元。同年11月,新市村党支部将村东头的小山全部规划为养猪基地,发展养猪业。现在,全村已新增猪舍3000多平方米,出栏三元杂交猪2.4万头,年出栏总量占全镇的五分之一。其中村党员、养猪大户钟云根的猪场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县级龙头企业”。 当开展工作资金不足时,村干部们各自以个人身份去贷款筹资。他们言简意赅将经验总结为12字——高位推动,干部带头,先易后难。

2.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主导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物质文明是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基础。只有千方百计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城市转移,广泛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化和产业化的良性循环。积极发展农村

二、三产业, 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规模化发展。该镇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尤其盐卤资源蕴藏丰厚,成立了许多大型盐化工企业。对于一片年年闹旱的低产田,领导班子决定将这片低产田改种葡萄,对于一年要涝三四次地势低洼的几百亩水田,提出改造涝田,发展稻虾连作和水产鱼苗养殖,对于全是一毛之地红壤地的小山头山地,全部规划为养猪基地。利用紧临105国道和京九铁路,信息灵通的优势,他积极鼓励农民购买汽车跑运输,搞流通,并成立了运输协会。全村目前共有货车32部,农用四轮车18部,汽车司机60人,业务遍布江浙、广东和海南等地,年创收280万元,年人均增收600余元。如今,新市村已有稻虾连作150亩,水产鱼苗养殖680亩,仅此一项人均可增收600多元,预计葡萄每亩可实现收益4000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500余元。全村已新增猪舍3000多平方米,出栏三元杂交猪2.4万头,年出栏总量占全镇的五分之一。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农民收入显著

增加,人们的生活越过越甜。

3.注重人才培养,高位推动,共同致富。

发展是硬道理,人才是道理中的道理。新干县在广大农村中深入开展了“能人带动”工程,通过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致富能人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村干培养成典型标杆,从而带动村民致富。该县还通过多种渠道,将6000多名农村党员培养成了致富能人,从中挑选了1000多人进入村、组班子,同时吸纳一批复员退伍军人、在外创业有成之士担任村干部,使全县村干部平均年龄普遍降到45岁左右,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提高到60%以上。该县除每年拨出近十万元,对全体村干部进行专题培训外,还开展了现场观摩、研讨交流、到浙江、广东、福建等沿海发达地区取经等一系列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村干部们带领农民致富的能力。在该县各级党委的精心选拔、着力培养、真情关怀下,目前,全县已造就了像李全忠这样的致富能人1000多名,他们在村干部任上挑起了新农村建设的大梁,全县农村经济因此实现跳跃式发展,农民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3644元,增加到去年的3948元,年均增长

8.3%。新干县大洋洲镇新市村千亩水产养殖基地鱼跃人欢,村支书李全忠带领人们将低洼盐碱地改良成水产基地,使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这

是新干县实施“能人带动”建设新农村的典范。

4.努力建设生态文明,革除陋习树新风,共创美好生活。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更要和谐风“村”风。新市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狠抓垃圾无害化处理,做到了“四化”:一是垃圾桶装化。每户自配一个垃圾桶,放在房屋后门口,生活垃圾放入其中,由保洁员每天上门收集倒入2个大垃圾池中,再用搬运车运到垃圾掩埋点掩埋处理。二是垃圾处理制度化。新市村制定了《门前卫生三包制》、《垃圾处理清理制度》、《环境卫生检查评比制度》、《环境卫生奖励惩罚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使垃圾处理走上了规范化轨道。三是保洁人员收入保障化。在聘用保洁人员时,新市村优先考虑低收入家庭,确保低收入家庭生活有保障。在发给每个保洁员每年1000元工资的同时,还帮

他们争取到了最低生活保障,每人每月可领取生活补助100多元,从而使他们工作安心、生活宽心。四是村庄环境整洁化。由村民每户出60元卫生管理费,聘请了8名保洁员,每天对村里大路小巷、公共场所进行清扫,从而确保了整个新市村的环境优美。通过以上措施,新市村的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80%。新市村委李家村设立了“农村书舍”,添置了500册农村科技图书;建立了高标准的文化大院和休闲广场,较好地满足了群众文化生活需要,彻底摆脱了过去“农忙一身泥,农闲赌不离”的不良习惯。为了形成和谐平安、互助互爱的高尚情操,各村还建立了扶贫助困基金会,使那些孤寡老人、困难群众、贫困学生等弱势群体生产、生活有一定的保障。成立了禁赌协会、家庭纠纷调解协会等村民组织;通过开展 “双带双联”和“好媳妇”、“好婆婆”、“科技致富带头人”、“文明信用户”等评选活动,积极建设文明、富裕、平安的新农村。优美的生活

环境,积极文明的“村”风,农民的日子怎能过得不舒坦?

三.当地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农民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广大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是基本依靠力量,决不意味着农民就不必提高自身的素质了。恰恰相反,建设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和要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迫切要求把提高亿万农民的素质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根据建设新农村的总要求,我们要从根本上转变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价值观念,引导农民通过投身建设新农村的实践,转变传统观念,提高文化水平,陶冶精神情操,在走向富裕迈向文明和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使自己真正成为这个伟大事业的价值主体和创造主体。这无疑对农民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部分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当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给领导班子开展工作增加了一定难度。比如为了规划房屋要拆迁部分房屋,这让一些农民很不理解。因此他们充分发挥了老年协会的作用,先做好那些德高望重的老人的思想工作,然后再让这些老人去开导不理解村委会工作的农民。有些农民的环保意识

不强,甚至缺乏。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存在着宣传不到位的问题,虽然现在每家每户都参保了,但还有部分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了解。(2)由于财政投入不足,镇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条件不够、设备差,医护人员的医术水平低,部分大病患者不敢到这些医疗机构就医,只能越级到市或省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和治疗。

(3)受益面狭窄导致可信度不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突出的是以“大病统筹”为主,受益人群主要是生大病住院治疗的参保者。在调查过程中,农村人口中生大病的概率并不是很大,大多数农民日常得的都是小病,一般都在卫生所治疗,都是花自己所交的保险费,基本没有享受到国家的补贴。即使患大病住院治疗,由于受定点医疗机构、起付线以及赔付率的限制,受益人群是非常有限的。另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药品范围、诊疗项目范围等都比较小,也对受益面产生一定

影响。(4)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县为统筹单位,各乡村的缴费都要交由县级专门机构统一管理,并按照统一模式建立了监督机构,实行缴费、筹款、核算、管理和服务的一体化。但是我们在新市村的调查中,从农民那里我们了解到,这一制度体系仍然存在报销程序繁琐、服务意识淡薄、管理混乱等问题,导致公共管理

和服务不到位,引起农民对制度的不满。

3.农产品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够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效仿和低水平重复时有发生。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此外,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合同不规范,订单屡约率较低。 当地葡萄销售就存在着一定问题,随着园地的增长,产量也迅速增加,销售问题也日益突显,再加上所种葡萄品种虽味

美但个头小,包装技术跟不上,导致葡萄的出价低,甚至卖不出去。

四.对当地新农村建设提出的建议

1.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当地应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把中小学校舍建设、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电化教育设施投入作为农村投资的重点。 要高度注重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对于当前农村的劳动力来说,提高素质的主要途径是参加培训,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培养农村科技能人;而对于农村的儿童而言,则要让他们系统地接受学校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儿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未来,只有他们的文化素质整体提高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才能得到长久的维护。因此,要重视对农村教育的软件、硬件投入,改善农村教育的质量,保证农村人口的素质一代一代能得到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伟大的战略任务。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农民素质的提高,加大投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加强农村优秀文化资源的挖掘,加强农村教育的发展,同时鼓励进城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返乡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鼓励优秀人才向农村流动,从科技文化素质、经济知识、道德素质、政治素质等各个方面提高农民的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2.加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和宣传力度,建立一体化的管理。

(1)对于宣传不到位,应该加大农村基层单位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如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文化下乡等。同时,要安排专业人员负责跟农民讲解专业术语、政策规定和报销流程的,增强农民对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有更深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要让农民真正了解参加的受益状况,引导和鼓励农民参保,提高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和自觉性。(2)是要加大农村公共卫生的投入,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提供基本条件。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公共事业建设,用专项资金来改善农村公共医疗和卫生基础。只有加强农村医疗机构和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强乡镇一级的农村医疗机构的建设,改善农村落后的医疗条件,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彻底改善广大农民的医疗环境,实现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持续和稳定发展。(3)(扩大覆盖面和受益范围。现在中国还有

近一半的农业人口没有加入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医疗保障,万一得了大病,小则家里的积蓄少了;大则积蓄看完,亲戚借遍。因此,政府应该加快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覆盖面积。(4)是建立一体化的管理和全面化的服务体系。实现制度运行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制度运行的安全性和效率,严格监督,强化运行管理,做好农民意见和建议的反馈工作

3.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实现全国农产品信息联网

目前,许多地区的农民和地方政府都已认识到:调整农业结构,种植或养殖养市场上畅销的农畜产品,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但具体到某个地区、某个农户、每个地块,到底应该种什么、养什么,群众往往束手无策。其根本原因是人们缺乏对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及农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消费心理等信息的发展变化方面的了解,缺乏有关方面的数据和资料及其分析和判断。因此,必须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特别是互联网的建设,通过互联网搜集现代农业科技和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变动趋势的信息,建立相应的预测预报系统,定期向农民发布相关的信息,真正使农民的农业生产与国内外的市场紧密联系起来,使农产品的生产更好地适应国内外市场的消费需要。解决当地葡萄的销售问题,就应根据当地葡萄品种的特点,做好大力宣传工作。当地葡萄个头小但很甜,成熟期比一般品种要早„„这些信息通过网络宣传,肯定

对当地葡萄的销售有帮助。

后记

这次吉安之行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收获与感动。回想那十几天的生活,我们仍记忆犹新,让我们不得不去细细品味„„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了社会,明确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了自己的学习热情,我们会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挫折,锻炼自己的意志,为适应今后的工作做好准备。实践结束了,而我们前进的脚步、奋斗的决心永远都不会停止。我们会通过一点

一滴地努力,使我们更具能量,更加充实。

第13篇:长溪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

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服务新农村建设,我在家9月10日至12月1日,以自己任职所在的长溪村为调研重点,根据自己任职的工作情况和三个多月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目前长溪村新农村建设整体情况

2010年以来,长溪新农村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推进特色产业为支撑,以创新农村工作机制为载体,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到又好又快发展,村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为根本出发点,制定了“整合茶叶,发展旅游,保护生态”三大战略,务实推进本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圆满完成了各级既定目标任务,尤其在推进镇区建设和市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中更是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色得以充分体现。

第一,新农村建设工作责任层层落实

长溪村建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村组干部细化了责任分工,各项工作专人具体抓,严格执行了村务公开制度和一事一议制度,有力地推动了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第二,发展产业致富一方百姓

长溪村依托婺源县委县政府提出打造中国旅游第一县、中国有机茶第一县的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茶叶种植加工业,进一步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手工加工,使村中的闲余劳力都有在农闲时增加收入。第三,“领头雁”队伍引领新农村建设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培养“双带双强”型基层干部队伍,全面激发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一直是长溪村工作的着力点,尤其是2008年以来,长溪村支部一直将构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作为重点工作,重点推出党员科技创业示范户、无职党员示范岗,先锋党员帮扶志愿者等活动带领全村村民致富。

第四,卫生环境常抓不懈

长溪村把村庄环境卫生当成一项民心工程,作为干部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全村没有乱堆垃圾现象。各村配备了四名卫生员、设立垃圾池、垃圾桶,以及垃圾焚烧锅等对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在有力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也取得了社会群众的一致好评。

第五,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通过组织跳舞、看电影、文化下乡等娱乐活动,在极大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使群众受到了公民道德的教育与文化文明的熏陶,村民的文化素质与文明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村民们对新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了乡风文明的发展。

二、目前长溪村新农村建设有关情况

(一)长溪村概况

长溪村位于婺源县西南部,全村共有农户596户,人口2138人,村支部有党员48人。长溪村主要产业为林业、茶叶、旅游,201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

(二)长溪新农村建设主要做法:

1、做强经济文章,发挥党组织模范作用

长溪村支部一班人,认真执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以“做强经济文章,提升创建水平,巩固组织阵地”为目标,把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强力推进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旅游业和茶叶生产,每年经济年可创产值300万元,成为全村的支柱产业。

2、做大传统产业,做强工业经济,推动新农村建设

村两委班子充分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有坚强经济作后盾,只有发展经济,提高村集体和村民收入,才能真正建设好新农村。我村充分利用和发挥资源地域优势,以发展茶叶和旅游经济为重点,大力发展茶叶加工和旅游农家乐,到目前为止,全村己有茶叶加工厂5家,年创产值600多万元。同时

村里还注重抓好农家乐建设,农家乐客人连续多年成倍增长,该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现已成为全村的支柱产业。

3、建好班子,带好队伍和群众一起建设好新农村

村党支部是推进全村各项工作的核心,也是全村工作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坚持做到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带头领好路、走好路,帮助群众一起致富,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积极参加,带头奉献,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宣传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群众真正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心任务和根本宗旨,使老百姓真正地能够解放思想,积极投入到建设新农村的大潮中去,并发挥各自的作用。

4、树文明新风,营造良好氛围,构筑和谐新农村

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西林子村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和人的和谐发展,以文化为纽带,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全村上下以“做文明公民、创文明家庭、建文明村庄”为主题,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发扬优良乡风民俗,强调邻里和睦、妯娌和睦、孝敬父母、不打架不骂人,以好的乡风民俗来约束不好的做法。

5、规划为先,扩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农村建设步伐

为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长溪村于2011年聘请县规划设计局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综合规划村落、住宅的布设,高标准、高起点地绘制蓝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

投资30万元完成了村内小巷的硬化工程,电信、移动、联通信号全村布设、有线电视入户率、道路硬化、绿化率均达到96%以上,装路灯80盏,栽植桃树,梨树绿化树木12000多棵,清理乱搭乱建违章建筑、乱堆乱放不规范行为、乱贴乱画不文明现象,建立村容村貌长效管理机制。投资5万多元,在村内建设了垃圾池、购置垃圾桶、垃圾运输车,成立卫生清洁队,制定和完善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做“日清日洁”,对垃圾统一收集、统一转运,收集率、清运率达100%。投资50万元对全村大部份农户实行户厕改造为卫生厕所。2012年在原有基础改造上投入35万元铺设自来水管道改造村自来水,全村居民已全部安装自来水,目前,全地自来水入户率达100%;清理水沟,河道5800多米,保障了河道、渠道水源清洁流动畅通,并建立长效管

理机制。从而促进了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如今的长溪村新房幢幢,整洁卫生,一片靓丽的新农村景象。

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产业化结构单一,长远效益不明显。从调查的情况来看,长效支柱产业尚未形成,产业发展不平衡。二是产业链条不完整。新农村建设中产业化经营格局尚未真正形成,虽然组建了一些协会,但是组织化程度普遍不高、协会与会员之间联结松散,协会和农民之间还未真正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很少在协会的二次分配中获益增收。同时,各种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功能尚不健全,对产业的拉动力弱,带动致富能力不强。

问题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以党政部门或村两委为主要实施主体,而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主动性不强的现象。这种现象大大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不利于干群建设积极性的发挥,甚至出现了很多领导唱戏群众看戏的局面,这也促使有些领导无法将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到彻底。

四、建议及对策

1、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长溪村旅游农家乐产业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实现超常规发展。一些农家乐改造可由政府出面给与协调部分资金贷款以扶持发展。鼓励和支持长溪村高山绿茶创立品牌,提升茶叶加工的附加值。同时,要大力开发优农产品和安全、保健、绿色食品,充分挖掘新兴特色产业等。

2、落实优惠政策,引导农民自主创新。要积极出台旨在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的文件政策,建立和完善鼓励农民自己创业的激励机制,引导农民走好三条路子:一是引导农民走好传统农业向优势产业转移的路子。二是引导农民走好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路子。三是引导农民走好优秀人才返乡回流的路子。动员和吸引有能力、有技术、有实力的在外打工人才回乡创业。同时,完善鼓励大学生回乡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使农村经济发展与人才和技术牢牢捆在一起,形成人才输出与回流的共振效应,从而推动农民不断自主创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3、政府搭台,让群众唱戏,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中多听群众意见和建议,提高参与度,争取广大农民群众理解、支持。

第14篇:寒假暑假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

关注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内容摘要:提高管理水平,坚持科学发展,把我村建设成为全市一流的新农村示范点

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是一位有识青年至关重要的人生历程。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号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新农村建设对我家乡的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要做的是根据社会实际需要而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尽自己应尽的力量。因此社会实践是一项最基础的任务,也是自我成长的必经之路。

我是一名在农村长大的大学生,虽说我学的专业可能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不是很大,但我却不能不去关心新农村建设,因为那是抚育我长大的地方。建设怎么样的新农村、怎么样建设好新农村是我这次实践要考察的主要内容。

这次……………………….。近些年党中央加大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农民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三农”是国家的根本,毛主席曾说过劳动人民最伟大。是的!劳动很光荣,劳动人民纯朴善良,待人随和,不计较得与失。劳动是生命价值最好的诠释。在烈日炎光下汗流浃背才能体会人生的充实与美好,劳动的光荣,生命的价值。父母的恩德真的难以回报万一。

“三农”问题是我国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的简称。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腾飞发展,中国正由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向先进的工业大国转变。“三农”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农村的发展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抓住机遇发展农村,是我们全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农村的发展如何及“三农”问题解决的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由于农民人口占大多数“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障碍。因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也连续几年成为中央的头号文件,成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党和政府先后提出“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减免农业税”、“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减免义务教育学费”、“三下乡”等政策和措施来促进我国农村的发展。最近,党和政府又提出“买家电进行补贴”的

措施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更让我们难以忘记的是,党和政府自2003年以来特别重视“农民工工资”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纷纷采取多种措施来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亲自帮助农民工维护自身利益。一时间,“农民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得到了应有的回报,自身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得到改善。“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是党和政府永远不变的承诺。

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第二次飞跃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我们高岳镇徐瓦房村作为市级新农村示范点,农村经济在日光温室产业的推动下,基本实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制约全镇经济发展的瓶颈以及影响农村稳定和持续繁荣的因素依然很多,新农村建设还有许多新的问题和情况亟待解决,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

一、基本情况

,,,,,,村地处。。。市北部36公里,全村现有15个村民小组,814户,3744人,劳动力1492人,耕地面积3096亩,其中水浇地700亩,旱地2396亩,2008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712元,比2005年增加600元。2006年完成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2006年被列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二、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产业开发势头良好,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充分发挥本地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交通运输便利等条件,把发展日光温室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有效途径,广泛发动

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累计建成日光温室52幢,全村很多农户都有了日光温室。日光温室产业给全村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08年,全村仅日光温室蔬菜销售收入就达到90多万元,人均增收800多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6%。同时,大力发展陆地蔬菜、玉米制种、啤酒大麦、优质小麦,地膜覆盖率34%,各类蔬菜782亩,优势作物种植面积达1500多亩,占播种面积的63.4%。

(二)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公益事业发展迅速。近三年来,村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改造中低产田2200亩,衬砌渠道45.4公里,修建渠系建筑物54座,埋设低压管道11公里,配套维修机井10眼,改造田间机耕道路16公里,埋设自来水入户管道14.8公里,自来水入户率达90%以上。新建砖木结构村级活动场所275平方米;建成中国移动村村通示范工程,电话入户率达到95%;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以上;新建新胜完全小学教室9间204.75平方米,硬化校园2500平方米,新建卫生保健所3间60平方米,配备医疗设备;建成拥有8组书架、1000册图书、40平方米的农家书屋。全面落实农村“两免一补”、“粮食直补”、五保户供养、农村居民低保、特困户救助等各项惠农政策,农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三)村庄改造稳步推进,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乡村道路硬化和小康住宅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了4.6公里的乡村道路硬化,将全村规划为朱庄片、孟庄片、里哇片、砖楼片四个集中居住区,鼓励有

条件的住户结合旧房改造迁入新区,并逐步改造原住宅区,进行以“改院、改水、改厨、改厕”和“净化、美化、绿化”为主要内容的人居环境工程建设,指导和帮助80户房屋自建新建农户完成住宅设施配套,集中规划新建小康住宅20幢,200户的改水改厕工程全部开工建设。设立党员村容村貌整治岗,通过检查整治和引导,群众逐渐有了自觉维护和改善村容村貌的良好习惯。组织群众整修乡村道路11公里,义务植树4万多株,维修渠道12公里。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组织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动用农用车清理村组“三堆”,填埋“四坑”,清除残墙破壁,柴草乱放,农家肥乱堆,垃圾乱倒的现象基本消失,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和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四)扎实开展科技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根据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需要,镇、村两级积极与市县劳动、农牧、文化、就业等单位联系协调,以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和劳务技能为主,组织相关培训和讲座36场次,截至目前,完成农民技术培训1600多人次,劳务技能培训300人次,全村劳动力科技培训率和劳务输转技能培训率达到85%以上,户均掌握1—2门农业生产技术,劳务输转人员掌握1—2门就业技能,涌现出了众多农业科技方面的“土专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

新农村试点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以省、市、县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群众发展意识不强,在主导产业培育等重点工作中,主体作用发挥不

够充分,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主导产业虽具一定规模,但效益不平衡,特别是日光温室,每座日光温室收益高的可达2万元以上,低的仅4000多元,带动作用不强。缺乏项目支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自来水、村组道路、群众生活用电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群众整体素质不高,致富能人、小康建设带头人等队伍薄弱。

目前,农民增收困难伴随着一系列负面影响,尤其是医疗保障方面显得更加突出,一些地方又出现了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甚至因病而陷入绝境的现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改革方案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55元,主要由农民个人自愿缴纳、地方财政补助、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三部分组成。

四、对策建议

(一)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力争户均经营一座日光温室,户均养殖量在20头(只)以上,提高农民收入。

(二)在土地承包的经济体制框架内,根据群众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做好耕地的保护。在土地征用中,让失地农民得到合理的补偿。有序组织有技能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积极引导有一技之长的返乡农民,建业创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三)整合资源,形成发展合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在全面落实中央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同时,调

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各种社会资源,形成发展合力。整合资金,争取多项资金整合捆绑,集中用于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在小康住宅建设等方面,争取加大扶持力度,按照规划高标准建设。

(四)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孟庄片、里哇片、砖楼片等村组道路硬化、农电线路改造和人饮安全入户工程,彻底解决有路路难行、有电灯不亮和有水水不通的问题。

(五)加大小康住宅建设力度。通过项目扶持新建一批、适当补贴改造一批、群众自筹翻新一批等多种方式,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同时注重环境整治,组织和发动群众及时清理“三堆”,整治环境,并以村规民约的形式,形成制度,彻底整治脏、乱、差,改善村容村貌。

(六)积极倡导文明高尚的社会风尚和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持之以恒的开展“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儿媳”等评选活动,鼓励、引导和带动群众崇尚文明,营造祥和、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结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又一重大举措,是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也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作坚持不懈的努力,需要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建设。广大青年作为经济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肩负重任,使命崇高。只有认清形势、立足本职、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才能在社会主义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成长成才、有所作为。

第15篇:建设美好新农村——安徽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

建设美好新农村

——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幸福村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形式:走访幸福村村民及村委干部

实践实践以及地点:2011年2月,安徽省舒城县城关镇幸福村

实践意义: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关于新农村的建设状况,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解决,了解幸福村作为新农村示范村的良好政策和政策的执行力度,给其他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经验和教训,提高全社会新农村建设水平。

一、背景资料

安徽省舒城县城关镇幸福村位于县城南郊,万佛湖下游,马安公路穿村而过,全村4.2平方公里,3200人,可耕面积2200亩。人均七分地,是半丘陵半平原的行政村。一九九二年成立党总支、幸福农工商总公司,与村委会形成了“一套人马三块牌子”的新格局。目前,拥有集体产权企业11家,08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60元。幸福村是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全省百佳生态村、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国“敬老”模范村、全省“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和全省村镇建设“十佳村”。

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群众收入、改善农村面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幸福村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对全村新农村建设进行了规划,规划成“四区”,以实现“八化”目标。四区:现代农业精品区、个体私营工业区、乡村旅游度假区、现代农民住宅区;八化:农村城镇化、生活小康化、住宅康居化、环境优美化、农业产业化、道路网络化、通讯现代化、管理民主化。特别是在村庄整治方面,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促进幸福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二、实践经历

2011年2月13日,笔者来到新农村示范村幸福村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希望通过本次的社会实践得到一些有益的信息,对其他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的示范和指导。一进村,一条整洁而宽大的水泥大道便印入眼帘,道路两旁一排排崭新的楼房整洁而美观,不远处是一望无际的农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一目了然,村容村貌整洁美观。接着笔者沿途进行了走访调查,采访了几位村民。

鉴于当前全国新农村建设中普遍存在“拆房难”以及“强拆房”的现象,笔者对幸福村的一栋栋整洁美观的新农村建设房充满了好奇,并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访问调查。村民吴叔叔告诉我,幸福村由于面积比较大,旧的村址大部分位于村的南边,村里为了建设新农村拆除一批老房在村北新建了一大批新的楼房,新房建好后旧房立即拆除、复耕,村民集体搬迁,通过村里的补贴大家一起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由于该村村委工作落实,补贴到位,群众从中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因此该村的村民都表示乐意拆除旧房,因此并不存在“拆房难”的现象。另外,吴叔叔还透露说村里的农田都集体承包了出去,村民们不用亲自下田劳作,而纷纷选择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胡奶奶一家由于常年外出打工,在村里居住的时间甚少,但胡奶奶表示能明显地感受到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她老人家为此感到开心。胡奶奶还告诉我村里通了公交车,直达县城,方便快捷又省钱,而且供村里65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搭乘。胡奶奶的儿子胡叔叔在一边表示幸福村的新农村建设很给力,村民们都过上了小康生活,真正感到了“幸福”。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中重要的一项,在幸福村的村头,笔者也看到了张贴的大幅民主建设流程图,关于民主建设的执行状况笔者也进行了调查。戴叔叔是一名人民教师,他告诉我村里的民主工作做得不错,村民们通过民主选举推举出了自己心目中满意的村委会干部,真正做到了“话由群众讲,家由群众当,事由群众办”。除此之外,村里还广开言路,就新农村的建设方案及具体实施步骤征求村民的意见,使得该村的新农村建设更能体现群众意愿,而且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推广和展开。

戴叔叔的邻居周阿姨表示村里还办起了养老院,并加固小学教学楼,积极发

展教育事业及福利事业,将实惠带给广大的村民朋友们,并积极把大官塘(坐落在该村的一口塘)打造成农业观光、休闲垂钓、农家乐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王大爷说村民还可以享受到一系列的补贴优惠政策,例如农田保障、植树保障、医疗保险等等,村民看病方便了很多也省去了许多冤枉钱,不像从前村民看病还要到很远的镇上医院,而且没有医疗保险卡昂贵的医疗费用也让很多村民望而却步,但现在大爷表示对目前的生活状况感到很满意,不由得感叹起党的政策好了。沈阿姨是浙江人,不远千里来到安徽幸福村承包土地种植草莓,沈阿姨的身后是一大片的草莓大棚,阿姨说这儿的土壤肥沃,气候也适宜,年年草莓的收成都很不错,并表示来年还将继续在这儿承包土地种植草莓。

随后笔者来到了幸福村村委办公室,办公室里的周文书详细地给我介绍了幸福村的新农村建设状况。周文书说幸福村的建设目标是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农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倡导“新风尚”、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

旅游观光有“新亮点”、乡村治理健全“新机制”。在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情况方面:

(一)、产业布局:

1、通过大量资金投入,对全村土地进行综合治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基本上达到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庄成片,大大改善了人们群众的生活条件。

2、农业种植实施三个“一”工程:一是一千亩香稻种植示范区、二是一千亩的稻田龙虾养殖区、三是一千亩农业精品区。实践证明,幸福村所创办的土地流转的新路子符合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符合农民的心愿,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3、注重农业品牌建设:2003年注册的“幸福村”牌香米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产品供不应求。为发展生态农业,搞好示范、引导、服务,2000年,村里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免费为群众提供政策、市场、人才等信息服务。

4、保护生态环境:为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规划形成“一带一片”。建立生态林带,防止水土流失;关闭窑厂,低处复垦,高处种林,形成一个生态片。

(二)、基础设施:

1、道路水利:近三年修通了10.5公里的环村水泥路中心大道和长河水泥路;2000米得中心排灌渠和800米得沿河支渠改造、截弯取直,为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夯实了基础。

2、公共设施:创办敬老院,发放生活补助;抓好“农家书屋”工程;组建农民文艺宣传队;村里拿出一定的资金,开通了有线电视,接通了自来水;新建了一流的花园式小学和标准化卫生室。

3、农民培训:幸福村重视村民的职业技能培训,适时请农业专家来村上农业技术课,以“农组示范基地”为现场课堂,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技术培训。

周文书的介绍详细而简约,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幸福村新农村建设的给力政策和给力力度,周文书还表示尽管幸福村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村里的农田整改仍在进行中,工作进展比较缓慢;村里的资金还不够宽裕,无法进一步展开更深的工作等。但周文书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都将会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有理由相信幸福村的新农村建设会取得更加骄人的成果。

三、实践感言

通过这次走访幸福村,笔者获得了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一些有益启示:

1、一切以农民利益为出发点,切实考虑农民利益,给予农民补贴和优惠;

2、规划设施,改善村容村貌,整改农田;

3、创办一批小型企业,吸纳村民进厂打工,将农民的收益最大化;

4、建设基础设施,方便农民生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5、加强民主建设,由村民当家作主,提高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幸福村作为安徽省新农村示范村,其经验具有很大的指导性意义,对于全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希望其他地区能够借鉴幸福村的成功经验努力把本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做好,并在建设过程中克服一些困难,努力建成美好新家园,共同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

建设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举措。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

政策措施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为农民的切身利益而努力奋斗,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在广大农民群众的努力下,相信我国的新农村建设的前景会越来越光明。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也应该为祖国的伟大政策感到自豪,为新农村建设出一份力,共同建设美好给力的新农村。

第16篇:暑假实践活动新农村建设报告

2013年暑假实践活动报告

7月15日我们理学院暑期暑假社会实践小组一行3人来到秦安县陇城镇,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陇城镇的三天中,我们开展了许多活动,和村长交流了解农村现状、与农民讨论农村生活、了解他们的农村体系和医疗设备、深入农民之中调查研究等等。在农村里,我们学到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问题。这是我们这些大学生第一次如此热衷于农村问题,并且如此深入地思索农村问题。其中大家关心最多,也是讨论最多的,就是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将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对农业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的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业市场,才能支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通过对陇城镇各个村的深入调查,各个村的医疗、粮食、饮水、收入都不同,有些村的医疗大多数都得到了保障,而有些村医疗保险还不是太到位,没有切实按农民的意愿,但大多数人都认同了国家现在的医疗保险,他们得到的保障比 1

以前大有不同,他们不会对医疗保险感到很满意。通过和村民的深入交流,我们了解到国家对农民的医疗有很大的改善,参加医疗保险合作可以选择不同的医院就诊,一般采取就近原则,选择不同医院的报销比例也有所不同,一般对住院患者的报销比例比较大,可以分为慢性病、特殊病、意外伤害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报销比例。他们各个村的粮食收入基本一样,都是小麦、胡麻等。有的村的饮水使用井水,有些使用泉水,但也有一些比较发展好一点的村子使用自来水。村民的收入也有不同,在一些有青年人家他们就可以外出打工增加收入,而没有青年人的家里只能通过农作物来收入,所以在农村也有贫富之分。

靠天吃饭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祖祖辈辈唯一的谋生手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农业生产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市场风险增加。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根据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思想,陇城镇各个村委会在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上做文章。吸引新知识和引进先进技术,带领全村人走上了致富之路在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必须对农产品的品种结构进行调整,面向市场,依靠科技,进一步加强优质品种的引进、选育、繁育和推广工作,尽快淘汰和压缩劣质品种,全面优

化农作物品种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他们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和改变作物来改善农业收入。

(一)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鼓励农民服务组织创新,培训农民种植水平,加强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加快制订或修订农业行业标准和重要农产品质量标准,推广采用国际标准,创建一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有计划地兴建或扩建一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科技、劳务等要素市场。搞好农业服务,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引导农民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搞好对农民的科技教育和培训,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户,及时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推进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水平还很低,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实行对初级产品的深加工,还可以为农产品的增长提供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要加快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发展农产品销售、储运、保鲜等产业,积极促进初级农产品的转化和加工,不断开发名、优、特、新品种,搞好优良品种的繁育。

(三)积极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从种植业向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转移,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必由之路,也是使农村丰富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需要。 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引导农民更多地从事非农产业,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等行业,加快改造传统工业,积极发展商业、运输、饮食服务、旅游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作完有关农业的调查,我们还调查了村委会的选举和村委会各员的工作,我们了解到村委会不仅通过上级任命,也要通过民主选举,只有通过村民的选举才能成为村委会一员,村干部的能力还是可以的,一般都能胜任其职能,村民对村干部的能力还是满意。

大多数农民都未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对知识并不是知道的太多,他们也渴望知识,能够通过方式学习到更多知识。他们对培训非常重视,只要有培训他们都会去。他们也通过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着科学的种植。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我们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表现出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成熟、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我们回到学校后会更加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 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

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次\"三下乡\"活动虽然早已结束,但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使我们这些\"读圣贤书\"的人也开始关心\"窗外事\"。它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在生活着九亿多农民的广大农村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问题,那里的经济还不够发达,那里的政治体制还不够健全,非常需要我们这些大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尽自己应尽的一份力,作出自己应做的一份贡献!

暑假实践团队:成兴隆、常浩平、王伟兵

实践报告人:王伟兵

2013年9月

第17篇:农村大学生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

关于新农村的调查报告

在最近几年,为了促进农村的发展,国家政府和省政府出台了很多相关的优惠政策和制度来支持和鼓励农村的建设,我所了解的就有全免各种农业税,退耕还林,国家固定价格收小麦,农业种子费用的补贴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政策等相关政策和制度;这些政策和制度的实行提高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费用。

做完这些后,国家并没有停止对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支持。近几年,国家又提出了新农村建设这一政策。我市市政府市委书记潘逸阳等领导的领导之下,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方针,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来支持和鼓励新农村的建设,使得我市新农村建设取得有序的、稳步的发展。

在我市,新农村建设采取的是一个村一个村轮流建设的方法,先在指定时间内建设几个村,时间段一过,又开始另外几个村的建设,如此循环下去。今年,新农村建设轮到了我家所在的村子——赣州市章贡区沙石镇龙岗村。看到家乡的每天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想到了如下几个问题:

1、新农村建设之后农村的变化又多大?

2、在没有实行新农村建设之前农民做新房遇到了那些难题?

3、新农村建设主要是要解决那些问题?

4、国家、省、市政府采取了那些相关的政策来支持和鼓励新农村的建设?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也为了亲自领略了这一巨大的村庄变化,本次借放暑假的机会回到家乡,在父亲的热情支持下,我对赣州市章贡区沙石镇原马山村(已经完成新村建设的村子)新村建设前后的相关细节做了比较详细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马山村新农村建设前后的比较:

(1)、新农村建设前的马山村:

新农村建设之前的马山村只有一天主干马路是水泥路,其它都是泥土路,通向家门口的只是一些羊肠小道;新农村建设之前的马山村以五六十年代的泥土瓦房占了绝大部分,房子的墙壁已经破烂不堪,门前屋后长满了杂草,厕所也还是茅厕(一个厕所一个坑,而且坑没有盖),总之大多数房子已经属于临危房,即使有为数不多的几家盖起了新房,那些新房也还是停留在没有粉刷装修的;新村建设之前的马山村喝的水基本靠的是挑?? (2)、新农村建设后的马山村:

新村建设之后的马山村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原有主干水泥马路的基础上每家每户都有一条能把小轿车开到家门口的水泥路;新村建设之后的马山村五六十年代的泥土瓦房彻底消失,每家每户都盖上了新楼房,门前屋后也干干净净,而且每家每户的房子都经过粉刷装修;新村建设之后的马山村再也看不见以前使用的茅房,每家每户用的都是水冲厕所;新村建设之后的马山村喝的水都是用抽水机把水抽大水塔里然后再通过水管放出来使用;新村建设之后的马山村每家每户都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

2、在没有实行新农村建设之前农民做新房遇到了那些难题?

在新农村建设后的马山村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为什么在没有实行新农村建设之前很少人去建新房等等呢?难道农民伯伯遇到了什么难题?或者他们有什么顾忌?我此我走访了马山村的10户村名,归纳他们的答案以后,主要有以下几点:

(1)、资金问题。这是一个主要的问题,我访问的每户村民都提到了这个问题,有几户村民是由于家里没有积蓄,还有几户人家是积蓄不够,更有几户人家是有足够的积蓄但是当心做房子把积蓄用完之后如果家里发生什么重大变故的话资金周转不过来。

(2)、批地皮问题。这是村民提出的仅次于资金问题的一个问题,由于现在很难批地皮,即使能批下地皮来办理批地皮的工作的手续繁琐也是影响村民盖新房积极性所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3)、还有一些小问题也是值得注意的,比如说农民安于现状和比较的心理,使得村民看见别人没有盖新房自己也懒得去盖新房??

3、新农村建设主要是要解决那些问题?

这也是一个不得不谈的问题,新农村建设到底建设什么?新农村建设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根据我的调查了解,我市新农村建设可以概括我“三清三改”,具体可以用赣州市宣传新农村建设的一首诗歌来概括:

三清工作第一条,门前屋后天天扫;

垃圾倒进垃圾池,干干净净健康保。

三清工作第二条,清除污泥和杂草;

家禽家畜要圈养,搞好卫生蚊蝇少。

三清工作第三条,清除路障道路畅;

路面平整好行走,生产生活有保障。

三改第一是改路,改好道路为致富;

民办公助齐出力,为求致富先修路。

三改第二是改水,用水不必靠肩挑;

家家用上干净水,卫生清洁身体好。

三改第三要改厕,水冲厕所家家搞;

建厕结合办沼气,去除污臭环境好。

三清三改要搞好,农民群众唱主角;

村民自治抓管理,村规民约很重要。

农民兄弟齐参加,村村迎来新面貌。

4、国家、省、市政府采取了那些相关的政策来支持和鼓励新农村的建设?

这是本次调查活动中调查的主要问题,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为什么新农村建设这一政策能如此提高农民的积极性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在这里,为此我走访了多户村民和有关部门,并对他们所做的回答做了归纳和总结,总结出了国家、省、市政府对新农村的建设主要采取了以下鼓励补助的措施:

1、新村建设区间,建新房可以免批地皮这以繁琐的程序。

2、只要村民自己调整好土地修马路,政府会免费铺水泥。

3、房子如果经过粉刷装修,可以按粉刷费4-6元\\m2进行补贴。

4、如果建了水冲厕所,即可得到600元补贴。

5、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可以得到1000元补贴。

6、建设信息村。如果家里装了电话并开通宽带业务,可以得到1000元补贴。

经过调查分析发现,采取这些措施之后,村民建新房的成本大大的减小了。因此村民盖新房的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

经过这次的调查研究,使我了解了国家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和关心力度,也是我更了解了农村的发展动态可方向,使我对我们村的发展有了更近一步的认识。但是调查之后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农村的那些高科技东西很少人使用,比如到我走访结束之日为止,我没有走访到一家开通了宽带业务,希望以后国家能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农村使用高科技来建设农村!!篇2: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对于一名知识青年,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至关重要的人生历程。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号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然儿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就对其进行全面的实践调查。因此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让人民的生活变的更加舒适,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尽自己应尽的力量。

我的专业可能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不是很大,但我却不能不去关心新农村建设。当全国人民在沐浴着社会新风尚的阳光,那么建设怎么样的新农村、怎么样建设好新农村是我们大家必须思考的问题。十分高兴,我能够在暑假进行相关的实践调查。然而经过我的一番调查之后却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不禁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样一种已有的村庄发展模式是否正确?是否真是中国新农村未来建设的整体框架?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是否有走形式主义的危险?

我的有关新农村与我家乡的变化调查主要体现在下面的方面: 目前,农民增收困难伴随着一系列负面影响,尤其是医疗保障方面显得更加突出,一些地方又出现了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甚至因病而陷入绝境的现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改革方案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60元,主要由农民个人自愿缴纳、区地方财政补助、市财政转移支付三部分组成。

根据部分历史资料以及从老一辈村干部提供的材料来看,建国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农村逐步建立了三级(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卫生服务网络,基本解决了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另外,从50年代中期开始,部分农村开展了合作医疗。合作医疗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共同筹资,为农村居民提供疾病治疗和预防的一种社区型医疗保障制度。合作医疗和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相互配合,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问题。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由建国前的35岁迅速上升到1996年的71岁,这一巨大成就的取得,为占总人口80%的农村居民提供健康保障的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功不可没。

然而,从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农村医疗保障发生了严重的衰退。随着集体经济的削弱,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生了大幅度的滑坡,到1996年,全国农村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口由1976年的90%锐减到5%左右。绝大部分农民失去了医疗保障,退回到家庭保障。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村级卫生所、室或不复存在,或者转化为私人诊所。对于该村的情况,村级卫生所虽没有撤销,但是村民大多另处寻医,不愿在那里就诊。

合作医疗的衰退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消亡或市场化,导致农民医疗费用的急速攀升,大大越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政府投入不足。1998年政府投入农村的卫生费用仅占政府投入的15.9%。而下发到众多村子后,每村得到的资金数量少之又少,④政府投入不足不仅

导致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市场化和服务提供不足,由此增加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而且也限制了公共预防保健机构的能力。因为投入不足,使卫生防疫站、保健站等机构把主要精力用于门诊,住院等有偿服务的开展,预防保健服务有所削弱。

政府应该通过加大投入,合理规划,提供帮助等多方面措施,切切实实把医疗卫生的重点重新放回到农村。

在2006年全市各区分批次开展了新型农村医疗体系的建设,由区财政、市财政共同补贴,每位农民每年只需交10元,即可享受医疗保险。而在2008年本市开始推广养老保险制度,该村积极响应,大力宣传保险的相关内容以及利民政策,鼓励村民参加养老保险。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可按年龄的的大小来交相应的保险费,就可以在此后的每个月获得一定的小额补贴,一直到其死亡,若死亡后缴纳的费用还未返还完,则全数退还与余下的费用。另外,70、80、100岁的老人,可获得每月20、50、100元不等的额外高龄补助。该政策得到了村民的广泛拥护,到年底时,全村老人基本都参加保险。

还有就是新农村建设的乡村公路硬化情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通过综合建设,最终目标是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决策为“十一五”时期的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一些地区惟一的运输方式,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农村公路建设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是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根本利益的大好事。

农村教育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该区在全市率先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费和杂费。在国家规范收费情况下,乱收费情况减少甚至没有,极大地减轻了农民义务教育负担。自“两免一补”(国家对贫困生实行免收学费,免收教材费,寄宿费补助的措施)后,农民教育负担进一步减轻。据悉,从08年上学期开始,农村义务教育不存在“两免生”,全体农村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费和教材费,对寄宿费进行补助,仅收本子和教参费。

公共费用上,国家加大了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使得一些教育设施得到改善,使办学条件及办学效益得到提高。由于近年的学生数量急剧下降,区政府将周边几个小学进行合并,整合优势资源,建立了一所规模较大的小学,便于集中管理,并使学生能够得到同等的教育资源。

而在教师方面,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教师工资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使得教师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市政府还实行了教师轮换制度,使农村的小学生可以享受到和城市的孩子同等的教育机会。近两年来,该小学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并多次得到市、区的各种

为了使村民的精神文化与物质财富同时富裕起来,村里常举办一些丰富村民精神和头脑的文化活动。近年来,村里还利用一些多余的收入进行全民运动设施的改造,建立了不少健身设施,还修建了一个篮球场地和多个乒乓球台。村里还经常为村民放映电影,内容丰富多彩,教育意义的效果也十分好。

通过调查,给了我不少启发: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知识青年必须掌握的本领,任何事情在没有经过调查之后请不要轻易下定论。这就好比那些从未到过中国却天天在大谈特谈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等问题的外国专家们。仅凭看到的几篇文章或听到的新闻。不搞社会实践调查,就不能更好的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就不能发现我们平常看不到的问题,就不能解决问题,就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我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建设的更加美好!篇3: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新农村建设) 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

对于一名知识青年,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至关重要的人生历程。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号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然儿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就对其进行全面的实践调查。因此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让人民的生活变的更加舒适,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尽自己应尽的力量。

我学的数学专业可能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不是很大,但我却不能不去关心新农村建设。当全国人民在沐浴着社会新风尚的阳光,那么建设怎么样的新农村、怎么样建设好新农村是我们大家必须思考的问题。十分高兴,我能够在寒假进行相关的实践调查。然儿经过我的一番调查之后却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不禁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样一种已有的村庄发展模式是否正确?是否真是中国新农村未来建设的整体框架?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是否有走形式主义的危险?

我的有关新农村与我家乡的变化调查主要体现在下面的方面: 目前,农民增收困难伴随着一系列负面影响,尤其是医疗保障方面显得更加突出,一些地方又出现了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甚至因病而陷入绝境的现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改革方案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60元,主要由农民个人自愿缴纳、区地方财政补助、市财政转移支付三部分组成。

根据部分历史资料以及从老一辈村干部提供的材料来看,建国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农村逐步建立了三级(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卫生服务网络,基本解决了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另外,从50年代中期开始,部分农村开展了合作医疗。合作医疗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共同筹资,为农村居民提供疾病治疗和预防的一种社区型医疗保障制度。合作医疗和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相互配合,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问题。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由建国前的35岁迅速上升到1996年的71岁,这一巨大成就的取得,为占总人口80%的农村居民提供健康保障的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功不可没。

然而,从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农村医疗保障发生了严重的衰退。随着集体经济的削弱,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生了大幅度的滑坡,到1996年,全国农村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口由1976年的90%锐减到5%左右。绝大部分农民失去了医疗保障,退回到家庭保障。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村级卫生所、室或不复存在,或者转化为私人诊所。对于该村的情况,村级卫生所虽没有撤销,但是村民大多另处寻医,不愿在那里就诊。 合作医疗的衰退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消亡或市场化,导致农民医疗费用的急速攀升,大大越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和群众交流:在暑期实践过程中,我们在新村村开展了“关注新农村建设”宣传活动。我们向村民发放了中央“新农村建设”相关资料,向他们介绍“新农村建设”相关知识,同时开展“新农村建设”问题的问卷调查。通过此次活动,我们了解到村民们非常关心国务院“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然而,他们不知道到底什么是“新农村建设”。通过与他们交谈,我们了解到村里做过相关的宣传,但比较少,他们仅仅知道一些,他们了解的途径主要是报纸、电视。他们认为这样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很有效,他们希望这样的活动以后能多多开展。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问卷调查:在宣传的同时,我们还做了问卷调查。我们共向群众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09份,回收率90.833%。我们的问卷共11道题,8道选择题,2道填空题,1道问答题。 1 调查结果:在回收的109份问卷中,我们抽取其中的有效问卷98份。我们对这些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针对其中的六个问题)问题如下:

意见和建议:

禁止官员搞形象工程:不能急于求成搞形象工程,应进行统一的领导协调机构,应长远规划,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科学理性,因地制宜地开发有利于群众的项目。杜绝盲目跟风,和发达地区攀比,杜绝劳命伤财的面子工程,时刻将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听取群众意见,发扬基层民主,实行民主决策,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为群众办实事。

平衡工、农业发展:进一步发展农业,巩固农业中心地位,继续创新农业生产模式,打造绿色产业,拓长农业产业链;政府继续深化农林地改革,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资源,保障农民“耕者有其田”,保障农民用地的延续性和有效性;完善相关农业的法律体系,给予农民、农村政策倾斜。发展环保工业,深化乡镇企业发展,平衡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加快转换经济发展模式,加快绿色,节能经济的发展。最终,保障农民工资的稳步提高。

“新农村建设”对于我国来说是个重要、艰巨的课题,它不仅仅是关系农村和占全国绝大多数比例的农民的事情,在资源紧张,供大于求的当今中国,也与城市和城市居民紧密相关,农村建设与城市建设应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新农村建设”也关系着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多个层面,关系着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作为一个大学生,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看到了农村建设的新变化,新希望,感到十分欣喜和自豪。同时,也看到发展中的不足,当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必将解决,新农村建设必将创造新的辉煌!

政府投入不足。1998年政府投入农村的卫生费用仅占政府投入的15.9%。而下发到众多村子后,每村得到的资金数量少之又少,④政府投入不足不仅导致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市场化和服务提供不足,由此增加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而且也限制了公共预防保健机构的能力。因为投入不足,使卫生防疫站、保健站等机构把主要精力用于门诊,住院等有偿服务的开展,预防保健服务有所削弱。

政府应该通过加大投入,合理规划,提供帮助等多方面措施,切切实实把医疗卫生的重点重新放回到农村。

在2006年全市各区分批次开展了新型农村医疗体系的建设,由区财政、市财政共同补贴,每位农民每年只需交10元,即可享受医疗保险。 而在2008年本市开始推广养老保险制度,该村积极响应,大力宣传保险的相关内容以及利民政策,鼓励村民参加养老保险。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可按年龄的的大小来交相应的保险费,就可以在此后的每个月获得一定的小额补贴,一直到其死亡,若死亡后缴纳的费用还未返还完,则全数退还与余下的费用。另外,70、80、100岁的老人,可获得每月20、50、100元不等的额外高龄补助。该政策得到了村民的广泛拥护,到年底时,全村老人基本都参加保险。

还有就是新农村建设的乡村公路硬化情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通过综合建设,最终目标是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决策为“十一五”时期的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2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一些地区惟一的运输方式,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农村公路建设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是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根本利益的大好事。

农村教育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该区在全市率先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费和杂费。在国家规范收费情况下,乱收费情况减少甚至没有,极大地减轻了农民义务教育负担。自“两免一补”(国家对贫困生实行免收学费,免收教材费,寄宿费补助的措施)后,农民教育负担进一步减轻。据悉,从08年上学期开始,农村义务教育不存在“两免生”,全体农村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费和教材费,对寄宿费进行补助,仅收本子和教参费。

公共费用上,国家加大了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使得一些教育设施得到改善,使办学条件及办学效益得到提高。由于近年的学生数量急剧下降,区政府将周边几个小学进行合并,整合优势资源,建立了一所规模较大的小学,便于集中管理,并使学生能够得到同等的教育资源。

而在教师方面,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教师工资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使得教师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市政府还实行了教师轮换制度,使农村的小学生可以享受到和城市的孩子同等的教育机会。近两年来,该小学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并多次得到市、区的各种奖项。

为了使村民的精神文化与物质财富同时富裕起来,村里常举办一些丰富村民精神和头脑的文化活动。近年来,村里还利用一些多余的收入进行全民运动设施的改造,建立了不少健身设施,还修建了一个篮球场地和多个乒乓球台。村里还经常为村民放映电影,内容丰富多彩,教育意义的效果也十分好。

通过调查,给了我不少启发: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知识青年必须掌握的本领,任何事情在没有经过调查之后请不要轻易下定论。这就好比那些从未到过中国却天天在大谈特谈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等问题的外国专家们。仅凭看到的几篇文章或听到的新闻。不搞社会实践调查,就不能更好的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就不能发现我们平常看不到的问题,就不能解决问题,就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第18篇:新农村建设的调查实践报告

新农村建设的调查实践报告

一、前言

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是作为一位知识青年的至关重要的人生历程。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号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就应该对其进行全面的实践调查。因此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新农村建设对我家乡的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让人民的生活变的更加舒适,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尽自己应尽的力量。

二、调查内容

我们油坊村的科学种茶技术、居民住房建设、养殖三个方面

三、调查对象

油坊村委会干部3人,村名代表5人

四、调查时间

2011年7月中旬到8月中旬

五、调查分析及解决措施 (1)科学种茶

一、移栽方法

首先把种茶土地进行翻耕,整平。开好排水沟,防止土壤积水,然后按一定种植密度开好定植沟,有条件的可以在定植沟一侧开45厘米深,公分宽的施肥沟,施入有机肥或土杂肥,及时盖土后再开定植沟,定植沟一般掌握在深20公分,宽15公分左右,密植程度根据土壤条件好坏,茶苗多少而定。如行距

4、5尺,株距1尺,每穴二株,亩需茶苗3000株,如行距4尺,株距1尺,双行条栽,每亩需苗4500-5000株。移栽时,每穴二株。方法是一手将苗扶直在种植行,一手将土填入沟中,将土覆致不露须根时,再用手将茶苗向上微微一提,使茶苗根系自然舒展,及时压紧压实,盖土直至茶苗根(泥门)上面3-5公分为止,浇足定根水,然后再覆盖松土,以防水分蒸发。

二、栽后管理

移栽后茶苗必须及时剪去尚绿部分的嫩枝,目的防止冻害,减少地上部分的水分蒸发。移栽后茶苗必须保持一周内土壤湿润,如遇久晴未雨,土壤干燥,每天早晚要及时浇水,促使茶苗成活。

(2)房屋建设 房屋建设是我们油坊村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建设规模在100户以上。我们村属于政府引导下的村名联合建房,初衷是引导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实现土地集约化使用,实现农村的交通、文体等公共资源的集中共享。据调查,采取的措施有:

1.农村新村建设用地方: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采用土地流转的方法解决新村建设新村用地。

2.拆迁房屋方面:调查发现,我村所使用的建筑用房地面不需要进行房屋拆迁。 3.房屋价格确定方法:新村房屋价格是由村委会根据乡级财务公开的要求,根据具体的建设成本的核算,自行确定。

(3)养殖(渔业)

这次实践活动是在夏季进行的,主要询问了夏季的渔业情况。夏季高温期间是整个水产养殖阶段。面夏季气候多变,水温较高,由此引发的底质恶化、水质富营养化现象严重,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含量增高,导致底质发黑,相关病害易发。另一方面,夏季也是生长旺季,养值品种的摄食量大、生长快。因此如何做到夏季养殖管理,为丰产丰收打好坚实基础是这一阶段最重要的工作,我们把在夏季养值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解答如下,供参考:

1、在夏秋季高温期间的晴天中午,特别是水质肥沃、浮游植物丰富的鱼要开启增氧机2~3小时。因为在高温的晴天,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特别强,向水体中放出大量氧气;然而,在水质肥的鱼塘光照只能达到20-30厘米的深度,在水体的中底层因没有光照而光合作用较弱。增氧机有向上提水的作用,开机时能形成鱼塘水体垂直循环流转。

2、白天太阳光强、温度高,傍晚突然下雷雨,大量温度较低的雨水进入鱼塘,使表层水温急剧下降,比重迅速下沉,下层水因温度高比重小上浮,上层溶氧量较高的水传到下层去,暂时使下层水溶氧升高,但很快就被消耗,使整个鱼塘的含氧量迅速降低,容易引起鱼类浮头,应及时开增氧机。

3.夏季若遇连绵阴雨,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弱,水中溶氧补给少,造成水中溶氧供不应求,易引起鱼类浮头要多开增氧机。还有另外一种情况也要多开增氧机,即阴雨天水清见底,水蚤很多,几乎吃光了鱼塘中的浮游植物,因缺少光合作用产氧而造成鱼塘容易缺氧。

六、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

(1)种茶技术相对落后,相关的种茶烹茶技术人员相对缺乏。 (2)基层民主政治发展还不够完善,有些政策缺乏公正民主透明

(3)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交通、电力、通讯设施仍然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 (4)有些政策措施村委执行还不到位,农民还缺乏对政策的正确理解 (5)发展养殖的融资优惠政策还不够健全,资金问题还不能得到很好解决

七、解决措施

(1)加强对种茶科技的宣传,加强对农民的科技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2)加快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法制建设,提高农民当家作主的意识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

(4)村委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抓好抓牢上级下达的任务,提高行政水平

(5)县乡政府要着实解决养殖等各种经济的资金问题,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八、实践的意义

通过对农村建设状况的调查,我觉得农村经济虽然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不管是在经济方面而且在政治、教育方面都有大大的跨步,这说明国家政策的正确性。这次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对与国家政策的不了解只有不断的查资料,我觉得对于现代的学生来说还是要有所了解国家的政策,关心国家大事,这对于我们踏入社会也是有很多帮助的。这次实践有助于提高我的实践水平,丰富我的暑假生活,也为我的大学生活增添例如色彩。

第19篇:暑期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推荐]

暑期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

对临潭县冶力关镇洪家庄村的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三农”问题也备受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三农问题的阐述占了很大的篇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三农”问题也做了进一步的部署和安排,会议强调: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村投入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去年农业直接补贴税的发放更是体现了中央关于三农政策的具体实施。

本次暑假社会调查我调查的是我县冶力关镇洪家庄村,一个北方的乡村,下面分类介绍一下在这次调查中获得的信息.

(一)农业:“民以食为天”,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大到整个社会国家的发展,农业都在其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我们这个村地处北方平原地区,降水适中,因此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是青稞、小麦、豆类、薯类等,这里的耕地是旱地,是一年两耕。

(二)教育: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历来为国人所重视,它不仅关系到农村人才的培养。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农村义务教育比重大。由此可见农村教育在我省的地位和作用。在我村更是如此,这里的村民普遍还是比较重视教育问题的,随着农村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转变,更关系到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东南沿海省市的孩子大多都至少上到高中的学历,我调查的农户中大部分人都说孩子上学是一个比较好的出路,应该尽量支持孩子的学业。同时,这里的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增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硬件、软件不断完善。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多数的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教育走出农村,这一个思想观念一直贯穿在每一个农村孩子的受教育过程中。从小形成的走出农村,告别农民的思想观念使义务阶段的教育严重背离义务教育对农村教育的目标,很少有人选择在掌握好知识后为农村作贡献,甚至在学习知识选择上避开农村避开农业。不仅在农村教育上产生了障碍,而且深层次的对农村经济和农村文化的继承发展也是一个严重的误区。 值得一提的是“两免一补”政策的逐步实施,大大减轻了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家庭的教育负担。

(三)经济:有人说:“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民、村社、社会各界和政府的参与。新农村建设不单是知识分子倡导的社会改良和实验,不单是农民的自发行为,也不单是政府的一相情愿,发挥政府、社会和农民三方面的积极性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此,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工业反哺、工农互促、城乡互动、和谐发展等,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最鲜明时代特征。”也有人说:“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整体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经验告诉我们,既要看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大量转移的必然性,也要看到,农业兼业化、农村劳动力素质退化的严重后果,哪些大量输出劳务的村落显现的凋敝现象足够我们警惕,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迫在眉睫。”

(四)医疗:医疗对民众特别是经济不宽裕的农民来说曾经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以前不少农民存有“小病不想看,大病不住院”的想法。但自从有了医疗合作制度后,我村农民只需交10几元钱就可以在以后的医疗过程中报销好多钱,基本上每个村民都对此政策大加赞赏。

2006年,政府投资支持五大重点领域新农村建设摆在首位,新农村建设主要是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饮水安全,农村公路,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农村电网,农村公共文化,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沃土工程,植保工程,灌区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及种养业良种工程等.可以说我们村正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希望这里将来能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成果。

建设新农村要首先理解农村贫困的根源有了对农村贫困根源的知识,才能发现和尊重农村事务的规律。了解了这种规律,才可能恰当地处理国家援助与村民“自助”的关系,村民物质需要与文化需要的关系,以及农村眼下的迫切需求与历史发展方向之间的关系。

中国农民贫穷,有五大根本原因。

1、制造的产品已取代养殖和种植的产品,成为人类财富的主要来源。农业已成为“产业”。占人口10%以下的农户,用机器耕作辽阔的耕地,方能获得城市普通人家的收入。

2、中国农村人口过多。农村人均耕地少,构成“自种自食”的自然经济,一半农产品不进入市场,而是供农民自己消费。自种自食的自然经济是我们时代最落后的一种生产方式。在工业时代,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拒绝自种自食,养牛的也得买牛奶喝,对鲜奶进行卫生消毒和包装的是专业工厂。因为引进了土豆、玉米、白薯,清朝的农村人从一亿上升到四亿,自由小农经济的成功达到了顶峰。今天,中国在册的农村人口高达九亿,包括将近五亿农业劳动力。尽管农业技术在飞速进步,耕地总量却是固定的,因此,农业领域的劳动积极性空前下降。

3、组织社区合作非常艰难。人们独立自由,不肯合作,习惯以出工不出力、“搭便车”来抵制合作组织。中国农民家庭的经济独立和人身自由有两千多年历史,自足、独立、自私、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的生活方式构成了“乡村中国”的“基因”,与工业时代严密的组织化生产格格不入。

4、市场机制摧毁不肯合作的小农。小规模家庭农业无力应付市场上变动不居的成本和销售价格,无力适应市场机制对规模效益的要求,更无力联合起来建立非农的产业。所以,农村整体沦落到破产的边缘:一部分农民陷入绝对贫困,大多数农民陷入相对贫困,农村与城市的鸿沟急剧扩大。市场经济是事实,是农村衰落的原因,而不是挽救农村的手段。不组织起来合作,农民就无力适应市场的残酷竞争,就只能沦落为21世纪里自种自食的“自耕农”。

5、衰落的农村导致农民萎靡的精神。在市场条件下农村经济的衰败,以及中国一些农村政治政策方向上的失误,导致了农村基层原有社区组织的溃败。农村基层社区组织的溃败,导致了农村文化的衰败甚至倒退。在繁荣的城市面前,农村人的精神和自尊遭到了严重的打击,在精神和文化上更加衰落,甚至堕落到求助传统迷信。文化垮了,就更加一无所有,就使农村人更难组织起来,更难应付时代的挑战。中国农民处于无组织状态, 当然新农村建设工作也有显著的成效:

1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通过环境整治,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河道的净化、路灯的亮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拆除,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卫生保洁制度的健全,使环境卫生得到长效管理机制的保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2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3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

4村班子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通过各项方案的实施,进一步体现了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在各项实事工程的建设中,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 但是不可否认在新农村建设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1、乡、村资金缺乏,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去创建更大的成绩是一个难题;

2、部分群众的认识还不到位,环保意识有待加强;

3、各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存在不平衡性。

对此次实践活动中发现的上述问题我提出了几点建议:

1、强化干部队伍素质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抓好落实;

2、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管理责任机制;

3、巩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村级经济发展;

4、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5、加大政府对经济薄弱村的扶持力度,为各村的经济发展起助推器作用。

总之,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处在探索阶段,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我相信在党的政策指导下,通过农民的勤劳勇敢地奋斗拼搏和积极主动地真抓实干,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农民阶级必能克服种种困难,中国的农业必将呈现一片艳阳天。

调查人:李岩 班级:06土建 学号:20069829 日期:2008.08.24

第20篇:有关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报告

1

土木工程学院 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题目 聚青春之力量 助农村之发展

——关于山东招远夏甸镇大棚村现状调查的实践报告 专业年级 土木111班 学生姓名 徐彩云

学 号 201104072 实践地点 山东省招远市夏甸镇大棚村 实践日期 2013年1月24日 至 1月31 实践方式 □团体 □个人

2013年 2 月 7 日

2

目录

1、摘要..........................................3

2、关键字.........................................3

3、绪论...........................................3

4、活动开展.......................................5 “放飞孩子的梦想,托起明天的太阳” 主题班会......5 走访农民,寻找科技带头人”.....................6 建立“农学院农村发展研究会旧堡农业科技服务站”与当地进行长期合作..............................8 农事实习,说起来是很简单的活,就是给大蒜地锄草 ……………………………………………………………9

5、实践感受.......................................9

3

聚青春之力量 助农村之发展 ——关于山东招远夏甸镇大棚村现状调查的实践报告

作者:徐彩云 时间:2013年2月7日

摘要:2013年1月24日至1月31日,我随山东省烟台招远寒假志愿团招远分团来到烟台招远夏甸镇大棚村社会实践。大棚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这次社会实践的时间为9天,参加队员有20名。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我们主要开展了四项较大的活动,分别是“放飞孩子的梦想,托起明天的太阳” 主题班会、“走访农民,寻找科技带头人”、建立“农学院农村发展研究会旧堡农业科技服务站”与当地进行长期合作、“农事实习,说起来是很简单的活,就是给大蒜地锄草”。这些活动让我们在了解大棚村的实际情况的前提之下,为大鹏村的各种工作的开展尽了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最后我们总结了整个实践活动,得到了深刻的感悟,受益匪浅。 关键字:农村实况 活动开展 实践感受

第一章 绪论

——农村实况

4 1月24日至1 月31日,我随山东省烟台仁东寒假志愿团仁东分团来到烟台招远夏甸镇大棚村社会实践。对于从小就比较娇生惯养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9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大棚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1550亩,住户面积200亩,230户人家,800口人,其中党员19名。村固定资产50万,村民每年平均收入 12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富裕水平。甘村长自XX年上任以来,为村里的工作耗尽心血,给村里带来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村长,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都直竖大拇指。

进村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一望无际的大蒜田,与我想象中的农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周家村给我的第一印象。

听村里的领导介绍,村里的主要收入于种植业,其中200亩苹果地收益可达每亩1000元左右,而大蒜更是达到了每亩XX元。但当我们问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业和项目时,村里领导向我们道出了苦衷:数年前曾有一罐头厂,在村里投入生 产,但不到3年,罐头厂就因接连亏损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后的几次上项目的想法,都因缺资金少技术(尤其是少技术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后几天给村民上课的过程中,这个烙印日渐加深。

下乡过程中所见所闻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教育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时期农村的教育事业依然面临很多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极大的促进农村的发展.

第二章 活动开展

这次社会实践的时间为9天,参加队员有20名。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我们主要开展了四项较大的活动,下面我就简要的进行一下汇报。

一、“放飞孩子的梦想,托起明天的太阳” 主题班会。

在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上,我们组主持的专题叫“关爱花朵,精彩大棚”,做这个活动我们的初衷是想借我们的行动展示给这些缺乏关爱的山村孩子们的父母一个感性的认识,那些礼都是村委出钱资助给我们活动的。 我们这个活动是在这期志愿活动里的一部分。当我们给孩子们送去一些糖果和书本文具时,孩子们那种渴望爱的眼神深深的打动着我、震撼着我,缺爱、纯真、努力、上进是在场的每一个孩子都具备的,从他们那双充满求泪水的眼睛里,我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

和孩子们一起的几个小时里,我过得快乐而充实,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当一个小孩子代表给我们佩带红领巾的时候,我真的很激动,激动的程度不比我第一次带红领巾的时候差;当孩子们用洪亮的声音唱着《春

6 天在哪里》时,我不知为什么,也许是一种冲动。我的眼睛开始模糊了,我想我真的是被他们感动了,被他们的纯真、活泼、朴实感动了。

在这些孩子的身上,我真正体会到了“我们社会对留守孩子的关爱是重要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让我感觉到我的做法是对的,如果这次活动能增强他们对未来美好的憧憬,那我们的这个活动就算是成功了!

我们的这次活动得到了当地领导、村委、村民的一致好评。

二、走访农民,寻找科技带头人。

为了尽快了解大棚村,我们第二天一大早就和村干部进行了座谈,座谈会的地点就在村委会,形式很简单,但内容却很充实。

村干部介绍说:“大棚村共一万三千亩耕地,种植的主要作物是小麦,其他还种一些蔬菜,养殖业也不算发达,正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还没有形成什么规模,主要品种比较单一,就猪、鸭、鸡等传统品种,特种养殖还没有。”

我们组有个成员是农学院学机械的学生,这次下乡的目的有一个就是调查一下农业机械在农村的普及程度和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机械。但当我们问到这个问题时,村干部很干脆的回答:“我们村根本不存在农业机械化,一切农活全部由农民手工去做,完全是原始的东西,不存在什么机械化。”当时我真的很惊讶,问他们为什么不用一些机械代替人来做这些重复性很强有很繁重的工作时,他们是这样回答的:“如果都机械化了,那不就有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了?”我想农民他们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也许他们就是

7 这么认识的,我们的任务是来调查的,在短短的几天里,我们不可能改变他们的思想,就没有在往下追问。

于是我们就转换话题,说:“在现在的这种耕作过程中,有没有哪种工作是农民认为比较繁重的,希望由机械代替的?”村干部想了想说:“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水稻田被收割后,翻地再种主要由人力和畜力来完成,又费时又费力。希望有一种耕田的机器代劳。” 我个人认为,市场上应当有这种机器,只不过当地的信息不是很丰富。打算回来在网上或者从别的渠道帮农民们找找。

其他的队员也就他们自己的专业问了些问题,例如,学法律的就比较关心农业的法规政策等问题,像税费改革什么的;学化肥的就问的是作物的一些疾病。在他们问的时候,我就仔细地听,然后认真地作笔记,我想虽然这些跟我的专业不相关,但是多知道一些总没有坏处。

座谈大概持续了两个小时,我们对旧堡的总体情况有了个整体的认识,但光听村干部讲,是绝对不能完全了解的,所以我们决定下午亲自到农民家里去看一看。

吃过午饭,我们来到一家养鸡的专业户,它是全村开始养鸡较早的一家,直到今年已经5年了。我们去的那天是下午,正好她丈夫赶着鸡场去看看了,家中只有女主人和3岁的小女儿在,15岁的大女儿今年开学上初二,放假去学校补课了。

她家养鸡的数目是全村最多的,现在有500只呢;总共有4亩半地,除了一亩地种的是粮食,其余种的都是青菜。

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制定了十六字的访问过程,即“赠送资料、说明来意、了解情况、记录问题”。有了明确的过程,我们访问起来,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三、建立“农学院农村发展研究会旧堡农业科技服务站”,与当地进行长期合作。

建立这个服务站的目的或者说是初衷就是使农大的学生与农民保持密切的联系,充分了解农民的需求,在他们的学习当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所侧重,真正做到学有所用,这样,他们学习起来就更有动力了; 同时,农民也能得到真正的实惠,首先,他们所提供的资料、信息都是免费的,没有经济利益在其中,也就不存在什么欺骗,不像有些种子公司卖假种子可以得到更多的利润却不顾辛苦一年而颗粒无收的农民,他们不会;其次,是长期合作,农民可以随时把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通过服务站告诉农学院,要是他们能解决、有把握的东西,会毫无保留的告诉农民,如果他们解决不了,或者把握不大,他们也会负责的告诉农民,让他们先等等,他们会替他们去请教学校里专家、教授们。 这次建站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制定“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旧堡农业科技服务站”管理制度的暂行办法;

2、经过走访农户,对农民进行了解,确定农业科技服务站站长以及旧堡村科技带头人;

3、向农业科技服务站捐赠图书、光盘等资料,其中部分留在服务站作为保存本;

4、由于怕耽误农民的时间,我们决定为农民送书到家,加强对服务站的宣传。

这种人才流向并非只存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也同样存在于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以至于我国的西部和东部之间及国内和国外之间。

四、农事实习。说起来是很简单的活,就是给大蒜地锄草。 虽说这不是我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干这种活。但一开始乱锄一气,草没锄掉几棵,手上倒磨出了几个泡,后来慢慢的掌握技巧了,也锄的快多了,不一会我就把一垄锄完了。大蒜地里风很大,我这才亲身体会到了农民们的不容易,作为农大的学生应该给农民办点实事,更坚定了我们把农业科技服务站建下去的决心。

第三章 实践感受

以上是我对主要活动进行的简要介绍,其中穿插了一些感想,下面我要对整个活动谈一些感受:

1、“团队精神、共同合作”在工作当中的重要性。

每个人对每件事的看法不会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处理事情有分歧是很正常的,但随着大家相互的逐渐了解,分歧会慢慢减少,工作开展也会越

10 来越顺利。只有大家的思想统一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才能顺利出色的完成。

2、宣传工作和前期准备工作在整个工作中的重要性。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都被人说烂了,可只有经历以后才能体会到它的真正含义。你要开展一项活动,如果宣传工作做的不到位,没有人来参加,活动怎么能开展下去呢?即使你准备的再充分再也白搭,给谁看呢?如果你前期准备的不够充分,观众或者说参与者一多,你准备的不够充分,肯定就会手忙脚乱,更别提发挥水平了。 从这次活动中,我充分认识到准备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出色的完成任务。

3、我觉得做一件事情只要你努力了,用心去做了,不管结果怎样都是成功的!

这次的社会实践我的收获很大,感受也很多,以上只是一部分,请老师给予批评、指导。

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
《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