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环境保护论文3000字(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3-29 15:03:4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环境保护论文

1.1 公路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受公路交通环境有害影响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20年来以来,我国公路环保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多项进展,但从现状和发展趋势来看,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

(1) 机动车尾气对大气污染严重

各种机动车均排放有害废物到大气中,主要的污染物是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含铅化合物、苯并 (a)芘等,以及二次污染物——光化学污染物等。对烟尘、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四种主要污染物的统计表明,交通运输业已占我国大气污染物的10%。这表明,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成为我国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之一。

由于机动车是低面污染源,基本是在离地面1m左右的层面排放。正处在人的呼吸带附近,最易被人体吸入,对市民身体健康的危害更直接、更严重。1985~1990年,广州市卫生防疫部门对广州市城区抽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宽染区的疾病感染率为41.9%,窄街高污染区的疾病感染率为58.3%。广州市交警在职人员平均寿命为38.4岁,死亡人员中患肺癌、肝癌的占55%。汽车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碳氮化物(NOx)、铅(Pb)等。

一氧化碳(CO)是汽油燃烧不充分时的产物。尾气中一氧化碳和人体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有很强的亲和力,它的亲和力比氧强几十倍,亲和后生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从而削弱血液向组织输送氧的功能,造成人体内缺氧,危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感觉、反应、理解、记忆力等机能障碍,重者危害血液循环系统,导致生命危险。

氮氧化物(HC)主要指NO、NO2,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特别是对呼吸系统有危害。在NO2浓度为9.4mg/m3(5ppm)的空气中暴露10分钟,即可造成呼吸系统失调。碳氢化合物目前还不清楚它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但是HC和NOx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太阳光紫外线照射后,产生一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一种新的污染物——光化学烟雾,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氮氧化物(NOx)种类很多,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是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因此环境学中的氮氧化物一般就指这二者的总称。NO排放到大气中,也会氧化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在日光照射下与氧起光化学反应而形成一种有毒的烟雾,它刺激人的眼、鼻粘膜,从而引起病变,还会引起头痛。当人们长期处于氮氧化合物含量过高的环境中就可能导致死亡。NO2也是形成硝酸性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而酸雨对动植物、建筑及工业设备的腐蚀性和破坏性极强,每年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数以亿计。

另外,汽车用油大多数掺有有机铅(四乙基铅或甲基铅)。铅及其化合物均为有毒物质。四乙基铅是铅的最重要的烷基化合物,挥发性特别强,易溶于有机溶剂和油脂中,有剧毒,可通过皮肤渗入人体,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严重的催化作用。另外,汽车废气中还含有不少的致癌物质。

(2) 公路交通噪声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我国近十年来,机动车辆增长速度很快,几乎是每 5年增加1倍,另外我国汽车保有量

相对较少,但噪声水平确比国外高,因此交通噪声在全国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据统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71.5分贝;全国80%左右的交通干线两侧环境噪声超过国家标准,局部路段超标严重。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伴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公路建筑施工噪声业越来越严重。尽管施工噪声具有暂时性特点,但是由于人口稠密、施工任务繁重,施工期面广而工期较长,因此噪声污染相当严重。

(3) 生态破坏加剧,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

公路交通环保工作由于缺乏系统规划和科学指导,管理和执法力度不够,因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强度和规模加大而引起的森林、草原、湿地和沙地植被破坏严重,生态功能退化;由于公路建设衍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了土壤污染、动植物生境的破坏,引起更大的生态压力,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也很严重。

(4) 环境地质问题日益突出

公路建设对自然资源的过量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交通干线环境地质问题突出,地质灾害较为频繁,地下水水质、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呈增多趋势。因公路施工组织不善、缺乏环境监理等主、客观原因导致部分公路建设过程中产生大量固体废物(尤其是在山岭重丘区)扬尘污染大气,渗滤液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和周围环境,成为潜在的环境隐患;部分公路(主要是 2级以下公路及等外公路)直接影响区域内水土流失面积、侵蚀强度、危害程度在局部地区呈上升趋势。

(5) 科技工作与公路交通环保事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

公路交通环保事业仍未摆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污染控制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主要依赖投资规模扩大,多占用资源和高效耗来实现的,科技与环保脱节状况仍很严重。公路环保科技进步贡献率低,成果转化率低,在大规模大范围推广应用的更少。基础性研究薄弱,科技储备少,后劲不足。库存“成果”实际上没有多少含金量,大量的环境治理、经济和市场需要的技术拿不出来。公路环保事业科技创新不够,高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在公路环保方面没有重大突破。科技队伍总体实力薄弱且不够稳定。公路环保科技的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差距最少在 20年。

(6) 公路环境保护资金渠道不畅、投入不足、欠帐较多

(7) 公路环境保护工作是国际事务的重要内容

公路交通运输业是温室气体、损耗臭氧层物质排放和生物多样性的大户之一,因此,履行国际环境公约的任务十分繁重。同时,环境保护成为我国公路建设外资引进的重要条件之一,若不能有效地遏制公路交通建设对环境的有害影响,将影响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参与度。

上述 7个方面的矛盾对我国公路交通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提出了比以往更为严峻的挑战。对于这些后果严重、社会反响强烈的环境问题,如果不尽早进行研究和采取防治措施,则不仅不能解决公路交通运输与环境,乃至全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而且可能会导致较大规模的生态灾难,直接影响到公路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社会安定团结。

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改变传统的公路交通的发展模式,以较低的资源代价和环境代价换取较高的公路交通发展速度,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现公路交通运输业和环境的持续发展,这应是我国公路交通发展战略的重要决择。

参考文献

[1]姚宝艳.锦州市机动车尾气污染与防治.科技信息.2007,(7):227.

[2]孙强,赵丽,孙德岭.我国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策略.环境保护.1999,(2):43.[3]柳毅.沈阳市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环境保护科学.2004,(4):3-4.

[4]卫百潮,李红光.机动车辆尾气污染及控制对策.山西化工.2002,(5):72.

推荐第2篇:环境保护论文

新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上个世纪,人类社会的文明得到了飞跃的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时候,被污染的环境也同时在向我们索要代价。保护环境已经达到刻不容缓的地步,新能源的开发越来越重要,为此,我们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新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专题讨论。关键词:新能源、污染、生态、可持续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当今世界环境污染问题最显著的有以下三个:

1.二氧化碳„温室效应‟是目前人类社会面临的最重要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引起气温升高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微量成分, 在自然状况下,其浓度相对稳定,它能够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但由于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入 CO2,使气温不断升高,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人类肆意的砍伐森林,大量燃烧煤炭、天然气,不顾后果。就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太平洋岛国图瓦卢被迫举国迁移新西兰正在提醒着人类。当然,也有人一些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是一种必然趋势,与二氧化碳无关,即使是这样,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我相信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定能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因此,为减缓气候变化,新能源开发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近年来面对全球气候日益变暖的严峻局势,世界各国纷纷加大对新能源和能源新技术开发与利用的力度。我国具有丰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国家发改委从三方面力推新能源产业发展。国家发改委指出,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大量消耗的今天,加强新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创新,有效开发和利用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新型能源减少碳排放是我国战略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今后将重点开展三方面的工作:第一要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技术发展和产业示范。第二要加强新能源体系化建设。第三要开展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贾庆林曾强调:大力发展碳汇林业和生物质能源,2007年7月20日,贾庆林在中国绿色碳基金成立大会上指出,积极植树造林,大力发展碳汇林业和生物质能源,为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生态建设做出贡献。他指出,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全球的生态环境,影响到社会民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认真履行国际公约,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约能源、提高效能,发展可再生能源,实施生态建设功能,中国正在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经济贡献。中国石油多领域开发利用新能源公司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上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从2001年正式进入乙醇汽油领域,到2007年培养种植林业生物质能源林,进军林业生物质能源林领域,中国石油用了整整6年的时间打通了替代能源产业链,从而形成了资源种植、油品生产和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2001年,启动吉林燃料乙醇工程,乙醇俗称酒精,是由玉米、小麦、薯类、糖蜜等为原料,经液化糖化、发酵、蒸馏而制成。将乙醇进一步脱水为无水乙醇后,再加上适量变性剂(无铅汽油)形成变性燃料乙醇。车用乙醇汽油,就是把变性燃料乙醇和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配形成的一种新型汽车燃料。由于乙醇是一种具有较高辛烷值的含氧化合物,按合适的比例调入汽油中,会提高汽油的辛烷值,降低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排放。因此,世界上已有很多国家将乙醇作为汽油的调合组分。发展车用乙醇汽油对降低汽车排放污染和进口原油的依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乙醇汽油作为一种新型环保能源并未得到大面积推广,因此,我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改进技术,大范围推广乙醇汽油。使其逐步取代汽油。同时我们也应放眼更高的领域,如开发生物质能,使其应用于我们的生产生活中。

2.臭氧层遭破坏 臭氧层的破坏也是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 是人类活动是大气严重污染的结果冰箱内氟利昂的使用是臭氧层破坏最主要的原因, 它使照射到地面上的紫外线增多,严重损害地面上动植物的基本结构,并威胁到海洋生物的生存, 此外还会使坏境发生变异从而威胁人类自身的健康。1985年科学家通过监测表明,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已经

扩 大,1987 年,科学家们又发现北极上空也出现臭氧层空洞。臭氧空洞问题日趋严重,因此寻找氟里昂的替代品越来越重要,如今氟里昂以禁用,R

22、HFC等都是很好的替代品。然而,氟里昂并未绝迹,在我们农村,越来越多的村民安装了气调库,气调库的制冷剂仍是氟里昂,这对环境多少是有损害的,因此改进气调库是有必要的,同时气调库消耗大量电能,开发新的供能方式减少能源消耗,对我们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比如我们可以开发太阳能,用太阳能供电,某些地区有丰富的沼气资源,我们可以开发沼气资源,解决供电供暖问题既环保又能缓解能源问题,一举两得。

3.酸雨通常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工厂、汽 车、飞机等燃烧石油,天然气,不断地向大气中排放硫和氮造成的。酸雨的危害很大,酸雨引起河流湖泊的酸化,灭绝鱼类。美国明尼苏达州140个湖泊中所有鱼类全部被杀死,挪威主要河流内的鲑鱼和大麻哈鱼由于酸水增多而迅速减少。二氧化硫短期激增可以杀死大量鱼类,若长期持高不下则使鱼类停止繁殖。过多的酸将原本存在于岩石中的有毒金属解放出来,其中铝能使鱼类无法呼吸。湖水的pH值只要低于5,单细胞植物与水藻就会受损,达到4.5,湖内所有生物都会死亡。 酸雨对植物与小型动物的影响过于明显,但我们难以发觉它对人的影响。瑞典的10000个湖泊内受到有毒金属污染,水中汞含量很高,人们再也不敢食用捕获的鱼。饮用水的酸性如果过高,会腐蚀铅铜水管,引入毒物。瑞典某些地方的饮用水铜含量高,能使人的毛发变为绿色,引起小孩腹泻,破坏肝肾。 酸雨还能腐蚀建筑物的材料石灰石与大理石,溶解其中的碳酸钙,溶液蒸发,在岩石内部结晶。随着晶体的生长,石质碎裂,建筑物就崩溃了。 我国酸雨污染也很严重。比如重工业城市重庆。我常去重庆,了解一些情况。那里气候潮湿,空气中弥漫着无数酸性小液滴。当地的金属制品长期遭到腐蚀,表层大多锈迹斑斑,街上行驶的汽车外皮都大片地现出暗黄色,依我看,其树木的损毁程度决不低于中欧各国25%的严重污染标准。人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生理健康必然受到极恶劣的影响。酸雨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了巨大危害,被人类成为“空中死神”。

酸雨控制有两步:先从对目前的酸性物质排放加以消减, 以求短期见效果;同时考虑根本改善,变更能源结构,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目前着手控制酸雨的措施包括: 限制高硫煤的开采与使用;重点治理火电厂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化工, 冶金, 有色金属冶炼和建材等行业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硫污染。 酸雨控制的根本途径是减少酸性物质向大气的排放,有效手段是使用干净能源, 发展水力发电和核电站, 使用固硫的型煤, 使用锅炉固硫、脱硫、除尘新技术, 发展内燃机代用燃料, 安装机动车尾气催化净化器, 培植耐酸雨农作物和树种等。在我看来,我们应采用两种方式并重,一方面,我们减少含硫煤的消耗,或采用脱硫技术减少硫排放。但根本措施是改变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等。环境的严重破坏,大自然给予的惩罚。我们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更要注重新能源的开发,不得再以发展经济为主而不顾环境,寻找新能源迫在眉睫。

我国是农业大国,我也是来自农村,接下来就讨论一下关于农村开发新能源,建设生态农业的问题。回想98年以前,那是我们种的是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春耕秋收,农业机械相对不发达,单位面积产量低,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化程度提高,我们的农作物也被经济作物替代,如今,我们田地里种的是大片的冬枣树,然而,经济作物在提高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环境问题,如今的枣树要经常喷洒农药,回想十几年前,田里到处是飞虫,其中有种我最讨厌的一种,我不知道它的学名是什么,我们那都叫“臭大姐”,知道上了高中我又见到了它,我才发现很多年没见这种虫子了,在农药的作用下,他们几乎绝迹,蝉也越来越少,青蛙也不再那么常见,这些现象与农药有极大的关联,因此减少农药使用迫在眉睫,但又要保证产量,这就要求我们发展科技,利用新能源、新材料来解决问题。例如,我们可以设计杀虫灯,利用太阳能或风能供电,节能环保无污染,可以在田里安装杀菌灯,减少细菌病毒感染从而减少药物使用,降低污染,同时要进行资源高效利用,如树叶树枝可

以用来烧火做饭,树干可以用来做家具等。解决农业上的能源问题,我们可以借鉴被联合国授予\"中国生态第一村\"的——北京大兴留民营 \"。

留民营农场占地面积145公顷,现有农户250户,人口861人.别看他们地方不大,人口不多,但他们的总产值已达到1.6亿,人均收入也到达了10450元,集体固定资产更是高达1.23亿元之多。七十年代留民营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 老祖宗也没给留下什么宝贝玩艺, 加上村里自然条件非常恶劣, 土地低洼盐碱易涝, 车道沟, 泥土路, 柴草垛土坏房, 林树枯不成行, 羊肠小道不畅通, 后来从20世纪70年代初,村中的干部群众提出:\"大干1000天,苦战70年,经济要改变, 粮食要翻翻,多打战备粮\".到1975年的\"田成方,林成行,家家住上排子房\".截止到1978年,留民营基本摆脱了贫穷,村容村貌也有了很大改观.但进一步向何发展?怎样才能实现农业现代 化?又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就在这时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的一批专家和技术人员为留民营找到了突破口——沼气。沼气原理和生物学过程:沼气发酵是大分子有机物在一定的温度,水分,酸碱度和密闭等条件下, 在微生物作用下生成甲烷的过程。复杂或大分子有机物经厌氧消化生成甲烷和 二氧化碳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沼气发酵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沼气发酵能有效解决农村燃料短缺问题,沼气发酵过程中的生物质能转化率可达到90%,而沼气燃烧热能利用率可达到40%~60%, 比直接燃烧秸杆能量利用率提高20%~30%, 一个4~5口之家的农户,养2头猪,建一8立方米的沼气池,每天所生产的沼气可满足日常生活燃料.(2)增加优质肥料,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作物秸杆和畜禽粪便进行沼气发酵过程中, 养分损失极少,发酵后的沼液和沼渣是一种优质的肥料,腐殖质,氨基酸和维生素含量高,同时还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矿物元素,所以是一种有机养分和无机养分均有的,缓效,速效兼备的优质肥料,此外,沼气 燃烧产生大量热量和二氧化碳, 可用于增加温室(塑料大棚)中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提高作物光合作用效率。此外沼液还可有防治作物病虫害和提高作物抗逆性,。沼气发酵生态效益:(1)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沼气发酵可使农作物秸杆和畜禽粪便有效还田,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改善土壤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实现土壤养分的良性循环。(2)改善生态环境。农村发展沼气发酵,将农户的沼气池,厕所和畜禽舍合建在一起,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自流如沼气池,清洁卫生,且和常规的秸杆焚烧和粪便对沤相比,沼气发酵不派放烟雾,二氧化碳和恶臭气体的排放量大大减少,同时沼气发酵还有保护森林, 提高绿化率, 减少和杀死病原微生 物的效益。猪粪和人粪便进入沼气池,加上部分青草和秸秆,通过发酵产生沼气, 部分沼渣和沼水用作棚内蔬菜和花草的肥料, 菜叶喂兔, 沼气供炊事和照明 , 也可加入沼气池,用于沼气发酵 .这样就形成一个\"鸡(兔)-猪-沼气-菜(花)\"的小型家庭式循环系统.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开发计划署帮助下, 由中美两国专家设计建造了一座 1992 大型高温沼气发酵工程用以代替过去的小沼气, 一年四季都能发酵产气, 通过管道集中供气,可满足全村人的日常生活所需.。建立农村良性生态系统,让农村循环起来,让农民富裕起来 建立农村良性生态系统,让农村循环起来,生态农村建设要充分利用能量交换关系、能量多级利用与物质循环利用原理生态学原理合理设计食物链,多层分级利用,可以使有机废物资源化,使光合产物实现再生增殖,减少污染,增加土壤肥力。留民营的发展无疑是成功的,为响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应向他们学习借鉴,充分利用本地能源的同时开发天然资源,促进经济有好有快发展。 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开发利用新能源刻不容缓,新能源的寻找成为新实际的主要任务。开发利用新能源实际上就是进行生态补偿。 为何要进行生态补偿呢?马克思说:“人是宇宙的未来,人定胜天,我们不要沉醉于我们对天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天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 据世界银行测算,中国在保持经济每年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已占到每年GDP的8%。以森林资源为例,竟有几千年的过度消耗,我国最具有生物多样性,也最具木材出产价值的原始森林,大约只剩下史前的 2%。这种人与天然资源之间的对立与非协调状态,注定了建立其上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导致了严峻的生态危机。正如池田大作所指出的:“在现代,灭绝人类生存的不是

天灾,而是人灾。这已经是昭然的事实。” 面对这样的局势,1987 年,联合国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 一文,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主张各国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992 年, 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通过了 《21世纪议程》, 确立了“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唯一途径的地位。 为了应对这些环境污染,经过各国科学家共同研究,人类发现了新能源。新能源并不是狭义的指清洁能源,新能源包括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其中生物质能是最重要的一项技术, 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 即以生物质为 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的碳源。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是人类社会未来能源的基石,是目前大量燃用的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清洁干净、污染物排放很少,是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清洁能源。它与可再生能源是不发达国家20多亿无电、缺能人口和 20 特殊用途解决供电、用能问题的现实能源。 开发使用新能源,它可以有效的减少地球的大气污染,从而减少对自然节的伤害。 国际正在着手保护环境,然而对于个人……我们发现了现代青少年的环境保护意识还很薄 弱,以为环境污染离我们还很遥远,身为 21 世纪的接班人,我们要挑起未来的重任,不要让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是人类的眼泪, 不要让地球上的最后一个生物是人类自己,保护环境从现在做起,从个人做起,共同保护我们美好的家园!目前人类面临的问题正是:能源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现在世界上的能源供应量已经为数不多了,我们必须在能源枯竭之前开发新的能源,所以我们要知道能源的发展史,这样才可能找到新能源。而且,光这样是不行的,如果能源的污染太严重的话,恐怕还没等能源枯竭,地球早已成为混球一个。所以我们要在开发新能源的同时保护能源。我们还要学习能源发展史 ,这可以使我们了解地球上环境的污染,学习保护环境的方法,节约资源,为地球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推荐第3篇:环境保护论文

新形势下环境保护的现状与前景分析

一、关于环境保护的理论性描述

环境保护(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顾名思义,即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实践活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随着近年来工业的飞速发展,环保问题又一次引起来人们的认识,环保机构、相关律法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二、环境保护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土壤遭到破坏、淡水资源受到威胁据国内相关机构调查报道,由于近年来过度的开发,导致一些 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森林植被的消失、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引得不到科学的处理而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这些都从某种程度上妨碍了土壤的正常功能,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还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

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 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全人类气温的升高也将对农业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因此,西方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加强能源节约技术的转让进程。我们特别应当采用经济鼓励手段,使工业家们开发改进工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工艺技术。

地球生物的多样性减少,生存面临挑战由于城镇化的进一步加快、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这就导致了数以千计物种失去了原有的生态环境,进而走入灭绝的边远。然而一些物种的绝迹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多样性。

地表森林面积锐减环境污染会导致森林面积的锐减,具体表现在酸雨的腐蚀,、有害

气体的排放上,随着大气进入空气中,继而以自然雨水的形式进入土壤,影响原有的植物生长。

日益恶化的化学污染、空气污染多数大城市里的空气含有许多取暖、运输和工厂生产带来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威胁着数千万市民的健康,导致许多人失去了生命。 有毒气体主要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工业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即使 作为地球上最后的大型天然生态系统的冰盖也受到污染。那些有机化合物、那些重 金属、那些有毒产品,都集中存在于整个食物链中,并最终将威胁到动植物的健康, 引起癌症,导致土壤肥力减弱。

混乱的城市化

到本世纪末,世界上的大城市将达21个,大城市里的生活条件将进一步恶化:拥 挤、水被污染、卫生条件差、无安全感—— 这些大城市的无序扩大也损害到了自然区。因此,无限制的城市化应当被看作是文明的新弊端。

海洋的过度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

由于过度捕捞,海洋的渔业资源正在以令人可怕的速度减少。因此,许多靠摄取海产品蛋白质为生的 穷人面临着饥饿的威胁。集中存在于鱼肉种的重金属和有机磷化合物 等物质有可能给食鱼者的健康带来严重的问题。 沿海地区受到了巨大的人口压力。全世界有60%的人口挤在离大海不到100公里的地方。这种人口拥挤状态使常常很脆弱的这些地方失去了平衡。

三、环境保护可行性方案的探究

环境保护是利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各种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一切人类活动的总称。科学技术的多方面的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保证人类社会的发展,保

护包含至少三个层面的意思: 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对人类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对地球生物的保护。

1)继续坚定不移的健全环境保护地方法律法规体系,为环保提供法律依据与支持

例如,对于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烟尘、污水和垃圾等时,除了鼓励相关企业采用环境保护措施、对高耗能企业鼓励安装节能设施,还需在符合市场规律的情况下适当提高破坏环境的“代价”,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一系列环境评价、考核、监管和处罚制度,用法律保护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真正把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纳入法治化管理的轨道。此外,培养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也显得尤为重要。

(2)培养公民的环保新概念,从娃娃抓起,加强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环境保护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类身心的健康,防止机体在环境的影响下变异和退化;二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以利于人类生命活动。3.22日是世界地球日,人们正尝试着各种方法让环保赢得大家的重视,当然孩子作为祖国的下一代,作为未来祖国的接班人,培养其良好的环保修养对于祖国长远的发展是举足轻重的。

与法制宣传部门紧密结合,将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纳入全社会的宣传教育体系,作为公民普及法律常识的重要内容,并纳入普法考试考核。二是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教育培训制度。

(3)加强施工中的管理,杜绝不顾环境的开发

明确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铁路、公路干线、大型港口码头、机场和大型工业项目等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重大决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重大经济和技术政策的制定、基础设

施建设、土地整治等重大决策事项,应进行环境影响的评价,环境质量要求不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的不得实施。此外,工程的规划与管理也显得尤为重要,培养相关技术层面的专才对于避免开发中的破坏具有“远瞻性”。

(4)垃圾分类不乱扔 回收利用好再生

在垃圾中,约50%是生物性有机物,约30%—40%具有可回收再利用价值,“变废为宝”在这里获得的不仅仅是经济价值,收获更多的是培养了公民良好的环保意识,这才是无价的。垃圾分类降低了处理时的成本,营造了美好的社会氛围。

四、环境保护的趋势与未来展望

环境保护的工作任重道远,除了需要全民的参与之外,一些官方的或者民间的机构在引领环保时的作用也显得不可替代。在未来的环保进程里,环保机构会获得更加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人也会参与进来贡献自己的光与热。

完善相关环保机构中华环保联合会(All-China Environment Federation,英文缩写为ACEF)由热心环保事业的人士、企业、事业单位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的、全国性的社会组织。中华环保联合会的宗旨是围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围绕实现国家环境与发展的目标,围绕维护公众和社会环境权益,充分体现中华环保联合会“大中华、大环境、大联合”的组织优势,发挥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中国环境事业发展,推动全人类环境事业的进步。

另外,国际上的一些机构也加入了保护环境的行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简称 UNEP) )是全球仅有的两个将总部设在发展中国家的联合国机构之一。在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对全球环境状况及世界可持续发展前景愈加深切关注的21世纪,环境署受到越来越高度的重视,并且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在保护环境方面,立法制定节日的目的不仅仅是提醒人们保护环境,更重要的是表明我们在环保路上坚定不移的决心。例如,全国土地日,每年6月25日。1991年5月24日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决定,从1991年起,把每年的6月25日,即《土地管理法》颁布的日期确定为全国土地日。“土地日”是国务院确定的第一个全国纪念宣传日。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为保护土地而设立专门纪念日的国家。

国际上也有相关节日,国际湿地日 2月2日为国际湿地日。根据1971年在伊朗拉姆萨尔(RAMSAR)签定的《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湿地是指“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禽类的生息和迁徙有重要的作用。

在新形势下的今天,全民大力提倡的特殊时期,环境保护不单单只是一句口号,她需要我们每一个地球公民真真切切的以实际行动参与进来,为挽救我们的家园付出自己的青春与激情,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对得起养育我们的地球母亲。

推荐第4篇:环境保护论文

河北农业大学

《环境保护》课程论文

题目: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研究

学生姓名 :

学号 :

学院 :现代科技学院专业班级 :物流管理1001班 成绩 :

二零一零年四月

题目: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研究

摘要:党的十八提出解决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新农村是我国发展农村的重要战略,也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本文通过对农村环境的现状调查,结合今年来政府关于农村问题的政策、方针,立足于农村经济、生态的双重发展,对农村环境保护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力求促进农村环境的改善,促进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环境保护、建议与措施

1 前言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农村的发展对我国整体综合国力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当下农村地区的环境由于诸种因素而不断的恶化,由于人们的环境保护观念不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往往被忽视,由此造成了农村环境保护的盲点,这就造成农村的环境问题更加突出、更加严重。治理农村环境,致力与农村环境保护迫在眉睫。 2农村环境污染来源

2.1化学品污染

主要是指由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对水体、土壤和产品造成的污染。相关研究表明,近20年来,我国化肥的亩使用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亩使用量的一倍多。目前,我国农业每年的化肥使用量已经超过4 000万吨,而利用率却只有30%~40%。农药的年使用量达120万吨以上,其中10%~20%附在植物体上,其余都散落在土壤和水中。另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目前我国平均每公顷农田施用化肥量已达360多公斤,分别是德国、美国的1.6倍和3.3倍,其中氮肥的利用率为25%~30%、磷肥利用率为10%~20%,比发达国家低20—30个百分点;平均每亩农田使用农药量为150克左右,是欧盟国家的3倍,但平均利用率只有30%左右,仅相当于欧盟国家的一半。农药化肥和地膜的使用量有逐年大幅提高的趋势。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施肥结构不合理和施药不当,化肥和农药的利用效率低、流失率高,不仅严重污染土壤,通过农田径流加重了水体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而且还通过受污染农产品的销售直接威胁到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2.2工业养殖业造成的污染

2.2.1乡镇企业.地方污染型等工业企业对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

据统计,目前工业“三废”污染农田已达0.1亿公顷,比1983年增加了2.5倍,约有15%的农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近几年的调查显示,我国因固体废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达13.3万公顷以上,533.3万公顷以上的耕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全国利用污水灌溉的面积已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7.3%,比20世纪80年代增加了1.6倍。由于环境污染,导致每年粮食减产100亿公斤以上,直接损失达125亿元。在乡镇企业中一些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已接近或超过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量的一半以上。如此污染可想一些农村地区的污染状况了。

2.2.2养殖业造成的严重污染。

农业部的数据,我国农村仅猪、牛、鸡三类畜禽粪便的年排放量就达30亿吨左右,有30%直接排入了地表水体的污染。据调查,养殖一头牛产生并排放的污水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污水,养殖一只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于7个人生活产生的污水。还有养殖獭兔、狐等对当地的空气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2.3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

生活污染也不可小视,因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管理的缺失,致使无害化处理率低,生活垃圾一般都直接排入周边环境。生活垃圾由可被降解的有机物质和大量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废旧电池和玻璃瓶等,成分复杂,可利用率低。而大部分农村地区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致使环境污染加剧。还有由于农村城镇规模的扩大,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大量产生,受城镇垃圾处理能力有限的影响,这些未经任何处理的废弃物越来越多的被堆放到城镇周边的农村原野,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包括大量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十分令人担忧。

2.4非环保的开发造成的污染

一些农村地区大量开矿、挖河取沙、毁垦殖、围湖造田、毁林造成了对生态系统功能造成严重破坏。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利益,以牺牲农村地价,对本地区的矿产开采,使得大量土地退化、水土地质量下降,每年流失的地表土超过50亿吨。这不仅使得农地大量养份流失,同时,流失的地表土进入江河湖泊,造成严重的淤塞,也导致蓄洪能力的下降,从而导致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的发生;一些牧过度放纵,使得草原剧减,出现严重的沙进人退的局面,甘肃民勤和内蒙古的一些地区就是最好的例证。

3农村环境问题的原因

3.1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完善、环保监管能力薄弱、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环保部门的农业环境监测还没有健全的专门机构,业务经费与监测仪器不足,专

职人员素质比较低,没有对农业环境常规监测,大部分农产品没有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产品质量监测标准低,必要的监测剑斗手段更是不足。

3.2农村环保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各级政府将大部分资金投入于农业生产中,确忽视了对农业生产造成的环境问题的治理上,更没有投入资金配备相关的环保基础设施。

4保护农村环境的重要性

4.1保证农村农民生活质量

农村是农民的生活居住地,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是农民的基本生活要求,我国有一半多是人口生活在农村,保证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自然相当重要。

4.2农村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资源的提供者

农村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的提供者,同时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原材料的提供者,社会化生产背景下的各行业、各地域间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农村环境的破坏,最终结果由社会来承担,后果不堪设想。如农药的滥用会导致城市居民身体健康的危险,秸秆燃烧产生的浓烟导致城市空气环境的污染。

4.3农村环境污染导致自然灾害

农村环境的污染,生态不断遭受破坏,自然灾害日益频繁。酸雨、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等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5农村环境保护的建议

5.1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要把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位置来抓。要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和城市环保同等重要的地位,纳入全国环保和生态建设的总体规划并作为实施的重点,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5.2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管理机构与体系。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切实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领导,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环境保护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5.3科学种田,控制化学物质污染。

推广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减少化肥损失和污染,提倡土中施肥和推广测土施肥。通过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农药使用技术掌握,科学用药的技术。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监测。尤其要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蔬菜、粮食、畜产品的监测,预防重大农药污染。

5.4广大农民群众既是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受益者,也是主力军。

应加强指导、培训、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宣传和科普宣传,积极引导广大农民从自身做起,自觉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农村主要领导干部,在农村环保中具有导向性作用,应采取有效措施,着重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在中小学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组织实施环境保护实践,树立保护环境的理念。

5.5建立统筹城乡区域的环境保护管理机制

坚持以城带乡、以镇带村,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城乡统筹范畴。加强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加强城市各项环保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向农村地区的辐射和延伸,并根据乡村地区的特点,合理确定服务的内容和配套的标准。离城镇较近的村庄,生活污水、垃圾尽可能近纳入城镇收集、处理网络,由城镇处理设施统一处理;远离城镇的偏远村庄,在充分考虑当地地理条件、经济发展程度和人口规模等因素下,自愿选择适合当地的污染治理模式。城镇环保部门应切实加强对城郊结合部及远郊的农村环境,逐步实现城乡环保一体化。

六 结 论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为此,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识,要与当前开展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建设工程相结合,真正使我们的环境变得“山青水秀”。

参考文献:

[1] 刘树庆.农村环境保护[J].金盾出版社,2010,1(1):1~201

推荐第5篇:环境保护论文

一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大量政策,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农村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农业生产、乡镇企业等的蓬勃发展,给农村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但也给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如果不重视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必然会造成环境污染。可见,保护农村自然、社会和经济环境,特别是保护农村自然生态环境是保护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现状 ;

目前,我市农村生态环境状况有不断恶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水环境污染十分突出。目前,全市农村水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有的河流不仅不能饮用,甚至不能满足养殖、灌溉的要求。大多数河流已被污染,特别是有机污染超标率高。诸如“垃圾往水里倒,牲畜死了往水里扔”等陋习十分普遍,造成农村河道水质严重恶化。农村饮用水大部分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监测,很多群众不能喝到干净达标的水。另外,农村个体经营户如个体豆腐作坊、畜禽加工作坊等在加工经营过程中污水随意流淌,对周边水体环境影响很大。由于水污染严重,导致每年均发生养殖死亡事故。

2、集镇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随着我市农村的城镇化不断发展,农村人口开始大量向集镇转移,这对于农村的发展是有利的。但是由于集镇居民的环境意识仍然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人虽然进镇了,环境意识没有跟上,加之受目前经济发展水平限制,集镇环保硬件设施(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难以跟上,造成集镇生活污染不断加剧。

3、乡镇企业污染仍较严重。现有的乡镇企业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排放总量很大,远远大于环境承载能力。少数乡镇企业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不惜以身试法。有的虽有治污设施,但长期闲置,没有正常运行,废水不经处理,直接入河;有的企业甚至私设排口,偷排现象严重;不少锅炉、窑炉、生活大灶烟尘超标严重。同时由于经营者的短期行为,使一些污染问题旧帐未还,又欠新帐,不少企业想法设法应付环保部门检查,污染治理一直没有到位。

4、农村面源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由于化肥、农药、农膜、生长调节剂等农用物资的不科学使用和处置,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化肥、农药大量流入河流、湖泊,对农村地表水、地下水、农产品品质已经带来了明显的危害。在一些农业生产发达和比较发达地区,地下水中NO3- -N含量中已经超过可饮用水的许可标准,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农膜及各种塑料废弃物,由于极难降解,且降解过程中还会渗出有毒物质,对土壤及农作物危害也很大。另外,有机磷农药的大量施用,使蔬菜中的农药残留现象让人震惊。

5、畜禽粪便污染呈加剧趋势。目前,农村大型养殖场普遍缺沼气池等标准化的处理设施。这些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水的排放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造成畜禽场附近地区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氨氮超标和环境污染,夏季蚊蝇滋生,恶臭难闻,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6、作物秸秆焚烧已成为一大公害。随着农村人口生活方式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农作物秸秆50%以上已弃之不用,或一烧了之,或抛弃于河湖沟渠、道路两侧,不但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而且污染大气、污染水体,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秸秆季节性焚烧还严重影响交通、输电线路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一大公害。

二、产生的原因

农村环境恶化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主要有以下原因:

1、环保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环保意识淡薄、缺乏科学发展观是导致污染产生的根本原因。一是部分地方领导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政绩,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没有把环境和生态优先考虑,没有将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在处理环境与经济关系时,片面强调眼前和局部利益,以致在决策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一时的经济增长,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二是相当部分企业环保法制观念不强,在利益驱动下,在防治污染上消极对待,有的甚至闲置污染处理设施搞偷排。三是由于对农村环保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群众环境保护的意识总体还不够强,许多群众往往会对涉及自身利益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或投诉,而对自身破坏或影响环境的行为缺乏自我约束。

2、乡镇环保力量薄弱,难以适应形势需要。一是“兼”多“专”少。目前全市配有的乡镇环保员大部分是兼职,专职的比例很小。这样环保员的主要精力不可能放在环保工作上,许多工作只能是“点到为止”,不能深入开展工作。二是业务不精。目前镇环保助理队伍学历参差不齐,专业“五花八门”,急需加强环保操作

实务培训。三是人员常变。环保工作业务性强,往往分管领导、环保助理干上一年半载才能熟悉业务,适

应岗位。而部分乡镇环保工作人员变动过快,使刚刚启动的乡镇环保工作在工作质量和效率上大打“折扣”。

因此,当前农村环保队伍建设难以适应日益繁重的环保任务,很难将各项环保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3、环保资金投入不足。目前,环保投入严重不足,仍是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环保投入不足,导致环

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队伍自身建设难以跟上形势需要,环保机构设置滞后,缺乏有效的手段解决环

境污染问题。由于工作经费紧张,一些基层环保局没有财政拨款,环境监测、监理设备老化,环保执法手

段和装备落后。环保投入不足已严重制约农村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环保事业的发展,许多改善环境质量的措

施和亟待解决的重大环保工程得不到落实,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农村城市化进程。

4、环境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难以到位。无论是农村城镇化建设还是农村经济的发展,都缺乏科学系统的

环保规划,没有充分地考虑到环境因素。城镇发展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些小作坊和乡镇企业“遍地开

花”,造成严重的农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另外,许多地方的生态环境保护虽然有规划目标,但是一旦考

虑经济发展,那些破坏环境的项目出现在经济规划中,就全然不受环保规划的影响;或一旦注意到资金、

人力、物力的实际流向时,就会注重经济增长计划,而非环保计划。

5、农民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长期以来,农村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源匮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

农民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譬如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滥用化肥和农药;

卫生条件差,垃圾随处扔;前茬秸杆影响后茬,就一烧了之;等等。这种淡薄和落后的环保意识在农民身

上根深蒂固,造成制造污染的主体十分庞大,因而污染现象十分普遍,难以根治。

6、财政渠道的资金来源不够,导致污染治理不力。目前农村治污资金短缺的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着新

农村建设的步伐。之所以出现资金困难、投入不足,主要原因:一是村级集体缺乏经济实力。不少村没有

集体经济收入,是典型的“空白村”或“负债村”,正常的办公费用都要靠上级转移支付来维持,根本没有多余

的资金投入防污治污设施的建设。二是城乡分治使城市和农村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长期以来,污

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入在城市上和工业上。城市污染逐渐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几乎得不到污染防

治和管理方面的资金。三是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没有纳入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体系。

7治理方式不适,导致农村污染治理效率不高。目前农村的环境污染治理,基本上是套用治理工业污

染的“末端治理”方法,但农村污染有污染源分散、污染物多样等特点,故而“末端治理”的效果不佳,对“源

头控制”是即缺失执行者,又缺少经费支持,更缺乏群众基础。

三、建议与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就如何改善农村环境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领导和组织,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和干部考核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

清醒认识、认真分析农村环保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进一步增强抓

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真正地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摆上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的

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制定环境保护业绩硬性考核制度,对市、县、乡党委、政府及其领导实施严格的环保

业绩考核。另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庞大系统工程,仅靠涉农部门的力量是

不够的,应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各方面工作。切实

加强乡镇环保机构和人员配置、培训工作,设立专职环保员,具体负责本乡镇环保工作,并切实履行好职

责,确保乡镇、村环保到边到底,形成反应敏捷、管理高效的运行体制和机制。

2、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收益、谁负担,

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不断拓宽投资渠道,保证稳定有效的环保资金投入。财政政策逐步向农村环境保

护如农村环保重点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倾斜。另外,还需根据“工业反哺农业”有关精神研究制定相

关的优惠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集体和个人多渠道融资机制,保证稳定有效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

金投入。

6、加强农业科技的攻关和推广工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大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积

极推广先进的耕作制度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努力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开展生态农业建设

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和推行清洁生产,积极推

动乡镇企业结构调整,鼓励乡镇发展技术含量高、物耗少、污染轻、效益好的产业和产品,把产业结构调

整和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实用治理技术、发展环保产业结合起来。

7、广泛宣传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农村环保工作的合力。利用各种媒体加大环保宣传力度,

向农村干部宣传环境保护对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促使其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紧迫性;向广大农民

宣传公益意识、环保意识,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环境、个个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把全市环境保护

与生态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一)加强组织领导,确立环保责任制。把环境保护纳入政府任期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将农村污染防治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和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二)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场(点),治理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对畜禽养殖场进行总体规划,规划后在区外新建的畜禽养殖场必须限期予以拆除,规划前已建的区外畜禽养殖场必须于2006年底前治理达标,未按期达

标的一律搬迁或关闭。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对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必须要有一定的综合利用和污染处理设施,实现畜禽粪便全部综合利用或废水达标排放。 (三)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物质,治理农村化学污染。发挥基层土肥站、

植保站的指导作用,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施药。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培育和发展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和绿

色食品基地。引导农民形成“绿色”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报告指出,中国污染每年造成70多万人非正常死亡,其中空气污染每年导致大约39万4千人死亡,中

国农村地区的水污染每年致使大约6万6千人死于严重腹泻、胃癌、肝癌和膀胱癌。另外,燃煤和食用油

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每年使大约30万中国人非正常死亡。专家还指出,中国的污染问题是全方位的。除

了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外,中国的土壤、食品污染也引发慢性病或癌变。

结束

农村环境不仅对于农业生产、农民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城市环境。国家和地方的

环境管理体系,对农村污染重视力度不够,国家建设生态县虽然在个别区域取得了可观的环境效益,但从

整体和长期上看,很难改变整个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农村环境保护本身是一项公共事业,没有投资回报或

投资回报率较小的领域,对社会资金缺乏吸引力。在此,政府必须承担起主导作用,要通过环境立法、增

设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加大建设环境建设投入力度等措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危害

农村环境污染具有主体分散,位臵、途径、数量随机性大,分布范围广,防治难度大,排污不确定性

强、不易环境监测等特点。这使得对农村环境污染的管理存在难度大、成本高的特点,另外区域单位面积

上的污染负荷相对小,往往忽视其宏观效应,但污染积累到临界点,释放时会产生巨大的累加效应,使农

村环境甚至整个生态环境发生突如其来的“病变”。造成的损失除了通过影响水质和土壤而影响农业生产

力之外,还对人居环境、人体健康和生活舒适性有很大的影响。在我国农村,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

其中超过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用水源水质不达标;农村人口中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

死亡率逐步上升。农村环境污染已经开始制约农业生产、危害农民健康。

2、加强基础体系建设。农村企业建设应推行建设实施前的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实行排污收费制度,推行环境目标责任制,将环境质量纳入行政政绩考评范畴,企业法人对本企业影响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负责,结合新农村建设将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使农村环境治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3、推行“自上而下”的筹资机制。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一方面缺乏财力来源,另一方面缺乏筹资对象,只能采取“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自下”的筹资机制,加大专项转移支付额度,将资金集中到一个部门统一调配,使农村污染防治有摸得着、看得见的资金来源。

4、在农业生产中倡导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有关部门应充分考虑农村区域特点,推广科学施肥、配方施肥新技术,倡导生态防治,从源头上控制化肥药的大量施用,结合节水灌溉技术,配套管理好水、肥料、农药的合理施用。在农村产业间要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协调发展,做到产业内部的高效、生产。

5、在农村中推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处理。垃圾之中有一些是可以变废为宝的,如:造成“白色污染”的废旧农膜、塑料袋、废纸等垃圾,收集起来进行处理后,还可以重复利用的。而那些废旧电池、废旧家电,随便丢弃会污染环境,应统一回收进行处理。对于生活污水、人畜粪便,可采用沼气池或湿地的工艺流程来进行利用和处理。

2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防治

新农村建设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搞好新农村建设,前提是搞好生态建设,特别是生态脆弱的地区,改变农

村生态状况,是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2.1推动农村生产可持续发展

推动农村生产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应从光、气、水、田、土、林、路等方面促进农村

生产的持续发展。通过开展太阳能开发利用工程、农村沼气建设工程、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工程、改

水工程、标准化农田建设工程、生态林建设工程和“村村通”建设工程,以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

并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雨养农业”、“节水农业”、“旱作农业”、“保护性耕作方式”等有效农业生产模式[3,5]。

2.2推进农村节能减排

在农村节能减排工作上,宣传和推广一批行之有效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如测土配

方施肥、生物防治病虫害、沼肥使用、生物处理禽畜粪便、农村节能保护环境等技术[5]。加强建设交通、

电力、水利、土地、牧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方面政策和产业发展相协调的工作机制和产业发展

安排,从而形成互相衔接、互为补充、体系完整的新农村建设政策体系,有力地推动新农村农业生产的可持续

全面发展。

2.3促进农村的文明整洁工程建设

创造整洁、舒适、文明的生活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既是新

农村建设的总要求,也是建设的总目标。

2.3.1搞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最主要的要求是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

生活、生态条件。应从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首先要着手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突

出抓好沿线公路线、铁路线、旅游线3线整治,深入推进农村“4清4改”(清理围墙院落、清理垃圾粪便、清

理边沟污泥、清理乱堆乱建和改水、改厕、改灶、改路),加强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建设,加快农村人畜

分离步伐,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通过“4个工程”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解决

好民生问题,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村容村貌的进一步改观。

2.3.2实施乡村清洁工程。以秸秆气化、沼气建设、风能和太阳能利用为重点,提高农村再生清洁能源开

发利用水平。通过提高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和污水向肥料、燃料、饲料的资源转化,通过集成配套

推广节水、节肥、节能等实用技术来净化水源、田园和家园,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发展。

2.3.3实施农村安居工程。采取旧村改造、集中建村、生态移民、消灭“空壳村”和迁移居户等方式,积极

推广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引导农民对现有砖瓦房进行改造,加快农村安居工程建设。

2.3.4加强环境保护、文明生活的思想建设。扎实开展文明村镇、信用村、信用户、和谐家庭、和谐村

组、和谐村镇等创建活动,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搞好个人卫生,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农民

推荐第6篇:环境保护论文

环境保护

卞小江 0904033406 数控09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有效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安全生产事故频次,防止突发环境事件,确保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制定并执行环保政策和措施,致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我国民生工程的关注点。

中国化工业价值链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显赫的地位,但是,环境污染问题,在化工领域尤其是中小化工企业存在的问题,是不可懈怠和轻视的;改善化工安全生产和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增强企业安全防患意识,提升环保部门的环境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采取治理和应对突发环境事故,是当前急不可待的任务。

提升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能力,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地区区域性经济发展中,已经注意到了本位主义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所带来的最终恶果,国家环保总局(现环保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开展的清洁生产运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示范项目,以促进中小型企业的认知和意识,足有收效。

对于中国,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不危及后代人的利益,政府,地方政府和业界应制定和实施更加严厉的安全生产、清洁生产、高效利用自然资源等法规和政策,以减少对中国本土、人类环境的污染。

近代以来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以市场制度为依托的发展。市场制度的有效性无疑已被近代 的经济奇迹所证明了。然而,经过数百年的现代化过程,人们逐渐发现,经济赖以发展的资源在逐渐耗竭,人类与其它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不断恶化,这些都不能不和以市场制度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联系在一起。那么,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上,市场出了什么错呢?

在市场中,存在着许多经济主体,他们可能是个体农民,也可能是乡镇企业,也可能是国有企业或者政府部门。他们之间在进行交易,通过多次的交易,逐渐形成了多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在任何一对交易者看来,他们达成的价格,恰恰落在自己的需求函数(或供给函数)曲线上。由于卖者的产品是用多种要素生产出来的,其中一些要素需要向别人购买,所以该产品的成本也是由交易决定的。经济学证明,在没有外部性的情况下,市场中的交易是有效率的。所谓外部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或两个人的交易所带来的成本或收益,对第二个或第三个人的成本或收益产生直接影响。或者说,一个人并没有承担或获得他自己行为所引起的所有成本或收益。在社会层次上看,所谓外部性,是指这样一种情境,即因为成本和收益不能在个人或组织间恰当地分配,以至人们宁肯放弃他们本来应该获得的利益(盛洪,1996)。导致外部性有很多原因。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产权制度。比如,在一条河边上的造纸厂的产权有明确的归属,但这条河没有明确的归属;或者有名义上的归属,如归集体或国家,但产权的行使效率较低。当造纸厂将污水排入这条后,河里的鱼就无法生存。由于没有人拥有这条河(或不关心这条河),所以没有人因为鱼的损失而向造纸厂索赔。因此,造纸厂将不承担污染河导致的经济成本(这里暂时不考虑环境成本)。但河里没有了鱼,实实在在地就是社会的损失。因此,造纸厂的“个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它的成本曲线比真实成本向右下角移动了(如图1所示)。这导致造纸厂的均衡价格低于“真实价格”,而产量却高于“真实产量”。在极端情况下,从社会角度看,建立这个造纸厂也许是得不尝失。因为它给社会带来的“福利增量”(即比按真实成本生产多获得的“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大约是BEE’C所包括的面积),几乎就是它给社会带来的损失(也大约等于BEE’C所包括的面积,即因污染而无法生存的鱼的市场价值);况且由于成本低估导致资源过多地进入造纸业,使得社会失去了将这些资源配置到其它更有效的用途时所获得的利益。

推荐第7篇:环境保护论文

浅谈如何加强导游素质

[摘要]旅游业已经成为现代经济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产业,它是当代社会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以从单纯的接待、游玩发展成一种全新的旅游文化产业,令世人瞩目。而导游则是旅游文化产业的灵魂,由于导游的素质将直接形象到旅游者的旅游消费行为,并影响到整个旅游业的声誉。因此,导游的良好素质对旅游业的发展就显得特别重要。一个优秀的导游员应当具备四种基本素质: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强健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导游员 素质 措施 1 引言

20世纪60年代,我国旅游界根据周恩来总理对外事翻译人员提出的要求,将翻译导游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概括为“三过硬”,即思想过硬、业务过硬和外语过硬。对于今天的导游人员来说,“三过硬”的基本精神仍然适用。鉴于我国旅游业多年来的发展和国际国内旅游市场游客需要的变化,即旅游在当今世界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一项重要的休闲活动,导游人员提供的导游服务要以游客的满足为目标。这些变化要求导游人员不仅在上述三个方面有过硬的本领,而且在观念上、角色上和所起的作用上也要有新的变化。但是中国旅游报就2005年全国旅游投诉情况进行了汇总,投诉旅行社的案件共4011件,占投诉总数的57.12%,问题集中在降低服务标准、导游不尽职责、延误变更日程等,其中大部分来自于对导游服务的投诉。导游的服务是影响旅游服务质量的关键。导游是旅游接待工作的主体,是旅游服务的第一线人物,导游服务作为旅游产品的一部分向旅游者出售,从旅游开始到结束,导游是与旅游者接触最多的关键人物,因此,提高导游员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2 国内导游的现状

我国的导游人员队伍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现代旅游事业的发展而从小到大逐步建立起来的,导游人员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涌现出不少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事迹。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我国导游人员是在普遍缺少稳定的工薪收入,缺乏可靠的社会保障的情况下做出上述成绩的,这也说明我国导游人员的基本素质还是好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与世界旅游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导游人员的素质尚存在很大的差距,还不能适应和满足当前我国现代旅游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形势和需要;更毋庸讳言,目前我国导游人员队伍中的确存在着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个别导游人员素质低下能力欠缺,甚至见利忘义缺乏诚信的行为也时有发生,这些现象已经和正在败坏我国导游人员队伍,影响我国导游人员的职业形象。近年来,我国社会上对导游的职业评价一直欠佳,说明我国导游人员整体素质的确不尽如人意。当前,导游人员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法律意识淡漠

知法却不懂法、懂法却不用法,或者知法、懂法却不守法、甚至违法犯罪。如出现擅自增加或取消旅游项目,降低导游服务质量标准的不履行旅游合同约定的数量和质量方面义务的现象,出现欺骗、胁迫旅游者或者与经营者串通欺骗、胁迫消费者消费,严重侵害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违法甚至犯罪活动的现象等。 2.2职业道德修养差

如出现杜撰史实,张冠李戴。胡言乱语,欺骗游客甚至低级趣味、毁谤国家领导人等违反职业道德的现象。如不少导游员仅把导游工作看作是谋生的手段而未当成事业追求,未能尽心尽力、精益求精,没有敬业爱岗精神。也有悖于职业道德。 2.3知识面窄

表现在业务知识不精,综合知识面较窄,尤其在美学知识方面贫乏,表现在不能深刻地领悟和挖掘景物的内涵并引导游客欣赏,讲解的层次不高。此外,不能用美学知识指导自己的仪容、仪表等。 2.4业务技能低劣

一方面,常规的导游技能低下,语言干巴,组织活动无序等;另一方面,新技能如特种旅游的参与技能更是缺乏。 2.5服务意识淡泊

不能主动从旅游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主要目标,不能有效地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等。 2.6身心不够健康

表现在任劳但不能任怨,不能正确对待挫折,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不利情绪等。 3 如何加强导游素质 3.1提高政治素质

导游人员应具有爱国主义意识,在为旅游者提供热情有效服务的同时,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遵纪守法。

维护国家的利益和民族尊严是宪法赋予每一位中国公民的义务,也是《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要求每位导游人员应尽的基本义务。每位导游人员均应把祖国的利益放在首位,自觉地维护祖国的尊严和民族的尊严,并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为自己工作的动力。

遵纪守法是导游人员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也是每个公民的应尽的义务。作为旅行社代表的导游人员尤其应该树立高度的法纪观念,认真学习并模范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遵守旅游行业规章,严格执行服务质量标准,严守国家机密和商业秘密,维护国家和旅行社的利益。 3.2提高思想素质

导游人员应有优秀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情操,遵守公德、尽职敬业。为人民服务是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集体主义是职业道德体系的原则。应在全体人民尤其是导游人员中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提倡尊重人,关心人,热爱集体,热心公益,为社会做好事,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旅行社和各接待单位实际上组成了一个大的接待集体,导游员则是这个集体的一员。因此,导游人员在工作中应从这个大集体的利益出发,从旅游业的发展出发,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支持才能将工作做好。导游人员应发扬全心全意为游客服务的精神,并把这一精神与宾客至上的服务宗旨紧密结合起来,热情为旅游者服务。 3.3提高业务素质

导游人员要提高组织、协调、应变等独立工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导游人员往往是一个人带领旅游团在外旅游,远离旅行社本部甚至远离所在城市,更甚至走出国门。团队的全面组织工作、旅游行程的全面实施、团队气氛的调控、旅游讲解、与有关方面的联络沟通、交通票据的确认或落实、团队的生活服务、突发事件的处理等,都靠导游员本人去做并临机处置 导游员是靠嘴巴“吃饭”的。导游讲解就是通过导游员的语言表达,向旅游者传达各种信息,使之从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这就要求导游员的嘴巴功夫要过硬。导游讲解是否动听,能否吸引住旅游者是导游工作成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导游讲解时应运用各种讲解技巧,无论是使用外国语、普通话、地方语还是少数民族语言,都应做到语言准确、精炼、生动、形象、切中要点、引人入胜和富有表达力。 3.4提高文化素质

导游人员应具有较广泛的基本知识,尤其是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以及国情、风土人情、民俗等方面的知识。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要求,具有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或者以上学历的人员才有资格报考导游资格证,这是报考导游资格证最起码的学历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旅游活动更加趋向于对文化知识的追求。人们出游除了消遣度假外,还想通过旅游来增长见识,扩大阅历,获取教益,这就对导游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导游人员的导游讲解和日常交谈,都是旅游者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为了适应游客的这种需要,导游人员知识面要广,要有真才实学,“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均应知晓。这样讲解才能以渊博的知识做后盾,做到内容丰富、言之有物。由此可见,丰富的知识是做好导游工作的前提。 3.5提高身体素质

身体健康是《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对导游员的基本要求之一。导游工作是一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高度结合的工作,工作纷繁,量大面广,流动性强,体能消耗大,而且工作对象复杂,诱惑性大。因此,导游人员必须有一个健康强壮的体魄。 [参考文献]

蒋冰华;导游对游客的心理影响【J】;安阳师范学院报;2002年03期 刘辛田;我国导游职业定位探讨【J】;关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吴柏玲,阮晓明,浅议导游服务的审美理念【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殷国聪,杨霓;浅论导游人员的基本素质【J】;云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3期 周仁杰;导游是旅行社服务的灵魂【J】;旅游学刊;2007年05期

推荐第8篇:环境保护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一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大量政策,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农村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农业生产、乡镇企业等的蓬勃发展,给农村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但也给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如果不重视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必然会造成环境污染。可见,保护农村自然、社会和经济环境,特别是保护农村自然生态环境是保护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现状 ;

目前,我市农村生态环境状况有不断恶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水环境污染十分突出。目前,全市农村水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有的河流不仅不能饮用,甚至不能满足养殖、灌溉的要求。大多数河流已被污染,特别是有机污染超标率高。诸如“垃圾往水里倒,牲畜死了往水里扔”等陋习十分普遍,造成农村河道水质严重恶化。农村饮用水大部分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监测,很多群众不能喝到干净达标的水。另外,农村个体经营户如个体豆腐作坊、畜禽加工作坊等在加工经营过程中污水随意流淌,对周边水体环境影响很大。由于水污染严重,导致每年均发生养殖死亡事故。

2、集镇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随着我市农村的城镇化不断发展,农村人口开始大量向集镇转移,这对于农村的发展是有利的。但是由于集镇居民的环境意识仍然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人虽然进镇了,环境意识没有跟上,加之受目前经济发展水平限制,集镇环保硬件设施(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难以跟上,造成集镇生活污染不断加剧。

3、乡镇企业污染仍较严重。现有的乡镇企业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排放总量很大,远远大于环境承载能力。少数乡镇企业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不惜以身试法。有的虽有治污设施,但长期闲置,没有正常运行,废水不经处理,直接入河;有的企业甚至私设排口,偷排现象严重;不少锅炉、窑炉、生活大灶烟尘超标严重。同时由于经营者的短期行为,使一些污染问题旧帐未还,又欠新帐,不少企业想法设法应付环保部门检查,污染治理一直没有到位。

4、农村面源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由于化肥、农药、农膜、生长调节剂等农用物资的不科学使用和处置,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化肥、农药大量流入河流、湖泊,对农村地表水、地下水、农产品品质已经带来了明显的危害。在一些农业生产发达和比较发达地区,地下水中NO3- -N含量中已经超过可饮用水的许可标准,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农膜及各种塑料废弃物,由于极难降解,且降解过程中还会渗出有毒物质,对土壤及农作物危害也很大。另外,有机磷农药的大量施用,使蔬菜中的农药残留现象让人震惊。

5、畜禽粪便污染呈加剧趋势。目前,农村大型养殖场普遍缺沼气池等标准化的处理设施。这些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水的排放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造成畜禽场附近地区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氨氮超标和环境污染,夏季蚊蝇滋生,恶臭难闻,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6、作物秸秆焚烧已成为一大公害。随着农村人口生活方式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农作物秸秆50%以上已弃之不用,或一烧了之,或抛弃于河湖沟渠、道路两侧,不但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而且污染大气、污染水体,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秸秆季节性焚烧还严重影响交通、输电线路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一大公害。

二、产生的原因

农村环境恶化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主要有以下原因:

1、环保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环保意识淡薄、缺乏科学发展观是导致污染产生的根本原因。一是部分地方领导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政绩,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没有把环境和生态优先考虑,没有将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在处理环境与经济关系时,片面强调眼前和局部利益,以致在决策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一时的经济增长,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二是相当部分企业环保法制观念不强,在利益驱动下,在防治污染上消极对待,有的甚至闲置污染处理设施搞偷排。三是由于对农村环保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群众环境保护的意识总体还不够强,许多群众往往会对涉及自身利益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或投诉,而对自身破坏或影响环境的行为缺乏自我约束。

2、乡镇环保力量薄弱,难以适应形势需要。一是“兼”多“专”少。目前全市配有的乡镇环保员大部分是兼职,专职的比例很小。这样环保员的主要精力不可能放在环保工作上,许多工作只能是“点到为止”,不能

深入开展工作。二是业务不精。目前镇环保助理队伍学历参差不齐,专业“五花八门”,急需加强环保操作实务培训。三是人员常变。环保工作业务性强,往往分管领导、环保助理干上一年半载才能熟悉业务,适应岗位。而部分乡镇环保工作人员变动过快,使刚刚启动的乡镇环保工作在工作质量和效率上大打“折扣”。因此,当前农村环保队伍建设难以适应日益繁重的环保任务,很难将各项环保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3、环保资金投入不足。目前,环保投入严重不足,仍是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环保投入不足,导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队伍自身建设难以跟上形势需要,环保机构设置滞后,缺乏有效的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由于工作经费紧张,一些基层环保局没有财政拨款,环境监测、监理设备老化,环保执法手段和装备落后。环保投入不足已严重制约农村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环保事业的发展,许多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和亟待解决的重大环保工程得不到落实,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农村城市化进程。

4、环境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难以到位。无论是农村城镇化建设还是农村经济的发展,都缺乏科学系统的环保规划,没有充分地考虑到环境因素。城镇发展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些小作坊和乡镇企业“遍地开花”,造成严重的农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另外,许多地方的生态环境保护虽然有规划目标,但是一旦考虑经济发展,那些破坏环境的项目出现在经济规划中,就全然不受环保规划的影响;或一旦注意到资金、人力、物力的实际流向时,就会注重经济增长计划,而非环保计划。

5、农民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长期以来,农村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源匮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譬如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滥用化肥和农药;卫生条件差,垃圾随处扔;前茬秸杆影响后茬,就一烧了之;等等。这种淡薄和落后的环保意识在农民身上根深蒂固,造成制造污染的主体十分庞大,因而污染现象十分普遍,难以根治。

6、财政渠道的资金来源不够,导致污染治理不力。目前农村治污资金短缺的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之所以出现资金困难、投入不足,主要原因:一是村级集体缺乏经济实力。不少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是典型的“空白村”或“负债村”,正常的办公费用都要靠上级转移支付来维持,根本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防污治污设施的建设。二是城乡分治使城市和农村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长期以来,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入在城市上和工业上。城市污染逐渐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几乎得不到污染防治和管理方面的资金。三是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没有纳入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体系。

7治理方式不适,导致农村污染治理效率不高。目前农村的环境污染治理,基本上是套用治理工业污染的“末端治理”方法,但农村污染有污染源分散、污染物多样等特点,故而“末端治理”的效果不佳,对“源头控制”是即缺失执行者,又缺少经费支持,更缺乏群众基础。

三、建议与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就如何改善农村环境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领导和组织,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和干部考核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清醒认识、认真分析农村环保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进一步增强抓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真正地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摆上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制定环境保护业绩硬性考核制度,对市、县、乡党委、政府及其领导实施严格的环保业绩考核。另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庞大系统工程,仅靠涉农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应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各方面工作。切实加强乡镇环保机构和人员配置、培训工作,设立专职环保员,具体负责本乡镇环保工作,并切实履行好职责,确保乡镇、村环保到边到底,形成反应敏捷、管理高效的运行体制和机制。

2、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收益、谁负担,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不断拓宽投资渠道,保证稳定有效的环保资金投入。财政政策逐步向农村环境保护如农村环保重点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倾斜。另外,还需根据“工业反哺农业”有关精神研究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集体和个人多渠道融资机制,保证稳定有效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投入。

6、加强农业科技的攻关和推广工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大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积极推广先进的耕作制度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努力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开展生态农业建设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和推行清洁生产,积极推动乡镇企业结构调整,鼓励乡镇发展技术含量高、物耗少、污染轻、效益好的产业和产品,把产业结构调整和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实用治理技术、发展环保产业结合起来。

7、广泛宣传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农村环保工作的合力。利用各种媒体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向农村干部宣传环境保护对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促使其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紧迫性;向广大农民宣传公益意识、环保意识,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环境、个个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把全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立环保责任制。把环境保护纳入政府任期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将农村污染防治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和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二)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场(点),治理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对畜禽养殖场进行总体规划,规划后在区外新建的畜禽养殖场必须限期予以拆除,规划前已建的区外畜禽养殖场必须于2006年底前治理达标,未按期达标的一律搬迁或关闭。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对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必须要有一定的综合利用和污染处理设施,实现畜禽粪便全部综合利用或废水达标排放。

(三)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物质,治理农村化学污染。发挥基层土肥站、植保站的指导作用,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施药。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培育和发展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引导农民形成“绿色”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报告指出,中国污染每年造成70多万人非正常死亡,其中空气污染每年导致大约39万4千人死亡,中国农村地区的水污染每年致使大约6万6千人死于严重腹泻、胃癌、肝癌和膀胱癌。另外,燃煤和食用油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每年使大约30万中国人非正常死亡。专家还指出,中国的污染问题是全方位的。除了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外,中国的土壤、食品污染也引发慢性病或癌变。 结束

农村环境不仅对于农业生产、农民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城市环境。国家和地方的环境管理体系,对农村污染重视力度不够,国家建设生态县虽然在个别区域取得了可观的环境效益,但从整体和长期上看,很难改变整个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农村环境保护本身是一项公共事业,没有投资回报或投资回报率较小的领域,对社会资金缺乏吸引力。在此,政府必须承担起主导作用,要通过环境立法、增设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加大建设环境建设投入力度等措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危害

农村环境污染具有主体分散,位臵、途径、数量随机性大,分布范围广,防治难度大,排污不确定性强、不易环境监测等特点。这使得对农村环境污染的管理存在难度大、成本高的特点,另外区域单位面积上的污染负荷相对小,往往忽视其宏观效应,但污染积累到临界点,释放时会产生巨大的累加效应,使农村环境甚至整个生态环境发生突如其来的“病变”。造成的损失除了通过影响水质和土壤而影响农业生产力之外,还对人居环境、人体健康和生活舒适性有很大的影响。在我国农村,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其中超过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用水源水质不达标;农村人口中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逐步上升。农村环境污染已经开始制约农业生产、危害农民健康。

2、加强基础体系建设。农村企业建设应推行建设实施前的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实行排污收费制度,推行环境目标责任制,将环境质量纳入行政政绩考评范畴,企业法人对本企业影响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负责,结合新农村建设将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使农村环境治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3、推行“自上而下”的筹资机制。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一方面缺乏财力来源,另一方面缺乏筹资对象,只能采取“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自下”的筹资机制,加大专项转移支付额度,将资金集中到一个部门统一调配,使农村污染防治有摸得着、看得见的资金来源。

4、在农业生产中倡导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有关部门应充分考虑农村区域特点,推广科学施肥、配方施肥新技术,倡导生态防治,从源头上控制化肥药的大量施用,结合节水灌溉技术,配套管理好水、肥料、农药的合理施用。在农村产业间要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协调发展,做到产业内部的高效、生产。

5、在农村中推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处理。垃圾之中有一些是可以变废为宝的,如:造成“白色污染”的废旧农膜、塑料袋、废纸等垃圾,收集起来进行处理后,还可以重复利用的。而那些废旧电池、废旧家电,随便丢弃会污染环境,应统一回收进行处理。对于生活污水、人畜粪便,可采用沼气池或湿地的工艺流程来进行利用和处理。

2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防治

新农村建设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搞好新农村建设,前提是搞好生态建设,特别是生态脆弱的地区,改变农村生态状况,是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2.1推动农村生产可持续发展

推动农村生产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应从光、气、水、田、土、林、路等方面促进农村生产的持续发展。通过开展太阳能开发利用工程、农村沼气建设工程、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工程、改水工程、标准化农田建设工程、生态林建设工程和“村村通”建设工程,以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并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雨养农业”、“节水农业”、“旱作农业”、“保护性耕作方式”等有效农业生产模式[3,5]。

2.2推进农村节能减排

在农村节能减排工作上,宣传和推广一批行之有效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如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病虫害、沼肥使用、生物处理禽畜粪便、农村节能保护环境等技术[5]。加强建设交通、电力、水利、土地、牧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方面政策和产业发展相协调的工作机制和产业发展安排,从而形成互相衔接、互为补充、体系完整的新农村建设政策体系,有力地推动新农村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全面发展。

2.3促进农村的文明整洁工程建设

创造整洁、舒适、文明的生活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既是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也是建设的总目标。

2.3.1搞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最主要的要求是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应从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首先要着手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突出抓好沿线公路线、铁路线、旅游线3线整治,深入推进农村“4清4改”(清理围墙院落、清理垃圾粪便、清理边沟污泥、清理乱堆乱建和改水、改厕、改灶、改路),加强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建设,加快农村人畜分离步伐,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通过“4个工程”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解决好民生问题,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村容村貌的进一步改观。

2.3.2实施乡村清洁工程。以秸秆气化、沼气建设、风能和太阳能利用为重点,提高农村再生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水平。通过提高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和污水向肥料、燃料、饲料的资源转化,通过集成配套推广节水、节肥、节能等实用技术来净化水源、田园和家园,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发展。

2.3.3实施农村安居工程。采取旧村改造、集中建村、生态移民、消灭“空壳村”和迁移居户等方式,积极推广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引导农民对现有砖瓦房进行改造,加快农村安居工程建设。

2.3.4加强环境保护、文明生活的思想建设。扎实开展文明村镇、信用村、信用户、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等创建活动,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搞好个人卫生,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农民的

推荐第9篇:环境保护论文

摘 要

针对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状况,论述了现代生物技术在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当前,城市化飞速发展。在城市中开展和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城市建设部门、园林设计师和生态学家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各方应该携手合作,共同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既提高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科学性,又落实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国家对环境保护问题,包括环境污染的防治与控制、自然生态保护、核安全监管、环境安全保护等,政策应当先行。对于以省级主要领导执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也应当充分利用经济杠杆策略,过去比较注重经济份额的考量,以“政绩”应迅速转为对国家法规和政策执行力的考量,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过程。关键词 现代生物技术 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

Pick to: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ituation, discues the modem biological technology in the treatment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At presen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In the city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the city

construction department, the landscape architect and ecologists is both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All parties should work together to study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research, increasing both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and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the urban biodiversity protection.Countries to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blems,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natural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nuclear safety supervision,

environmental safety protection and so on, policy should go first.At the provincial level for main leadership to imple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shall make full use of economic leverage strategy, the past comparison pay attention to economic considerations, the share of the \"political achievement should be quickly converted into national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of the executive power of the

considerat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real sense of promoting the harmony of man and nature proce.

Keywords: modern biological technolog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1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

目前我国由于工业“三废”污染、农用化肥和农药的污染以及废弃塑料和农用地膜的污染,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生态环境,使得水污染日益加剧,水资源严重短缺,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已有一半城市缺水,农村则有8 000万人和6 0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土壤污染严重,耕地面积锐减,近10年来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t,土地荒漠化日益加剧;森林覆盖面积下降,草场退化,每年减少森林面积达2 500万亩;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疾病发病率急剧上升。因此,加大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加快应用高新技术,如现代生物技术来控制环境污染和保持生态平衡,提高环境质量已成为环保工作者的工作重点。 2 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DNA分子技术为基础,包括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一系列生物高新技术的总称。现代生物技术不仅在农作物改良、医药研究、食品工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也随着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在治理污染、环境生物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20 世纪 8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已普遍受到世界各国和民间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发展十分迅猛。与传统方法比较,生物治理方法具有许多优点。

(1)生物技术处理垃圾废弃物是降解破坏污染物的分子结构,降解的产物以及副产物,大都是可以被生物重新利用的,有助于把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减轻到最小程度,这样既做到一劳永逸,不留下长期污染问题,同时也对垃圾废弃物进行了资源化利用。

(2) 利用发酵工程技术处理污染物质,最终转化产物大都是无毒无害的稳定物质,如二氧化碳、水、氮气和甲烷气体等,常常是一步到位,避免污染物的多次转移而造成重复污染,因此生物技术是一种既安全又彻底消除污染的手段。

(3)生物技术是以酶促反应为基础的生物化学过程,而作为生物催化剂的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其反应过程是在常温常压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大多数生物治理技术可以就地实施,而且不影响其他作业的正常进行,与常常需要高温高压的化工过程比较,反应条件大大简化,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廉、效果好、过程稳定、操作简便等优点。

所以,当今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清洁生产、工业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有毒有害物质的无害化处理等各个方面。

3 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1 污水的生物净化

污水中的有毒物质的成分十分复杂,包括各种酚类、氰化物、重金属、有机磷、有机汞、有机酸、醛、醇及蛋白质等等。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可以解除污水的毒害作用,从而使污水中的有毒物质转化为有益的无毒物质,使污水得到净

化。当今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处理污水就是生物净化污水的方法之一。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酶工程技术。固定化酶又称水不溶性酶,是通过物理吸附法或化学键合法使水溶性酶和固态的不溶性载体相结合,将酶变成不溶于水但仍保留催化活性的衍生物,微生物细胞是一个天然的固定化酶反应器,用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直接将微生物细胞固定,即是可催化一系列生化反应的固定化细胞。运用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可以高效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无机金属毒物等,此方面国内外成功的例子很多,如德国将能降解对硫磷等9种农药的酶,以共介结合法固定于多孔玻璃及硅珠上,制成酶柱,用于处理对硫磷废水,去除率达95%以上;近几年我国在应用固定化细胞技术降解合成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对于含100mg/L废水,降解率和酶活性保存率均在90%以上;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降解含酚废水也已实际应用于废水处理。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重金属污染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植物)作用,削减、净化土壤中重金属或降低重金属的毒性。其原理是:通过生物作用(如酶促反应)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化学形态,使重金属固定或解毒,降低其在土壤环境中的移动性和生物可利用性,通过生物吸收、代谢达到对重金属的削减、净化与固定作用。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过程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激发微生物的活性,由此可以改善土壤的生态结构,这将有助于土壤的固定,遏制风蚀、水蚀等作用,防止水土流失。

3.3 白色污染的消除

废弃塑料和农用地膜经久不化解,估计是形成环境污染的重要成分。据估计我国土壤、沟河中塑料垃圾有百万吨左右。塑料在土壤中残存会引起农作物减产,若再连续使用而不采取措施,十几年后不少耕地将颗粒无收,可见数量巨大的塑料垃圾严重影响着生态和环境,研究和开发生物可降解塑料已迫在眉睫。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一方面可以广泛地分离筛选能够降解塑料和农膜的优势微生物、构建高效降解菌,另一方面可以分离克隆降解基因并将该基因导入某一土壤微生物(如:根瘤菌)中,使两者同时发挥各自的作用,将塑料和农膜迅速降解。同时,还需大力推行可降解塑料和地膜的研发、生产和应用。

有些微生物能产生与塑料类似的高分子化合物即聚酯,这些聚酯是微生物内源性贮藏物质,可以用发酵方法进行生产,由此形成的塑料和地膜因有可被生物降解、高熔点、高弹性、不含有毒物质等优点而在医学等许多领域有极好的应用前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人们正在用重组DNA技术对相关的微生物进行改造,此方面目前一个研究热点是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聚-β羟基烷酸(PHAs),研究人员正设法构建出自溶性PHAs生产菌种,即将PHAs重组菌进行发酵,在积累大量的PHAs后,加入信号物质,使裂解蛋白产生,细胞壁破坏,PHAs析出,以简化胞内产物PHAs的提取过程,降低提取成本。

3.4 化学农药污染的消除

一般情况下,使用的化学杀虫剂约80%会残留在土壤中,特别是氯代烃类农药是最难分解的,经生态系统造成滞留毒害作用。因此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办法,而利用微生物降解农药已成为消除农药对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能降解农药的微生物,有的是通过矿化作用将农药逐渐分解成终产物CO2和H2O,这种降解途径彻底,一般不会带来副作用;有的是通过共代谢作用,将农药转化为可代谢的中间产物,从而从环境中消除残留农药,这种途径的降解结果比较复杂,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为了避免负面效应,就需要用基

因工程的方法对已知有降解农药作用的微生物进行改造,改变其生化反应途径,以希望获得最佳的降解、除毒效果。要想彻底消除化学农药的污染,最好全面推广生物农药。

所谓生物农药是指由生物体产生的具有防止病虫害和除杂草等功能的一大类物质总称,它们多是生物体的代谢产物,主要包括微生物杀虫剂、农用抗生素制剂和微生物除草剂等。其中微生物杀虫剂得到了最广泛的研究,主要包括病毒杀虫剂、细菌杀虫剂、真菌杀虫剂、放线菌杀虫剂等。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现在人们正在利用重组DNA技术克服其缺点来提高杀虫效果,例如目前病毒杀虫剂的一个研究热点是杆状病毒基因工程的改造,人们正在研究将外源毒蛋白基因如编码神经毒素的基因克隆到杆状病毒中以增强杆状病毒的毒性;将能干扰害虫正常生活周期的基因如编码保幼激素酯酶的基因插入到杆状病毒基因组中,形成重组杆状病毒并使其表达出相关激素,以破坏害虫的激素平衡,干扰其正常的代谢和发育从而达到杀死害虫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孔繁翔.环境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陈坚.环境生物技术[J], 生物工程进展,2001(5)

3 姜成林,徐丽华.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推荐第10篇:环境保护论文

机械发展与环境保护

一、

摘要:

自从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引发了一次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有了飞跃性的发展,世界的工业化从此迅猛发展,机械技术不断得到提高,机械加工慢慢地代替了人手加工,提高了生产效率。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地理距离。好像机械的发展给人带来了幸福,但是与此同时,这个观点也收到了怀疑,生产力发展的同时,环境的污染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快,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已经伤痕累累!所以机械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机械发展带来的问题

机械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制造各种装备的部门,在机械工业的生产过程中不论是铸造、锻压、焊接等材料成型加工,还是车、铣、镗、刨、磨、钻等切削加工都会排出大量污染大气的废气、污染土壤的废水和固体废物,如金属离子、油、漆、酸、碱和有机物,带悬浮物的废水,含铬、汞、铅、铜、氰化物、硫化物、粉尘、有机溶剂的废气,金属屑、熔炼渣、炉渣等固体废物,同时在加工过程中还伴随着噪音和振动。1

首次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从此之后英国曾一度发展为世界上最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这是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伦敦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化城市之一,环境曾受到过严重的污染。英国伦敦市区因常常充满着潮湿的雾气,因此有个叫“雾都”的别名。20世纪初,伦敦人大部分都使用煤作为家用燃料,产生大量烟雾。。1952年12月5日至9日期间,伦敦烟雾事件令4000人死亡,政府因而于1956年推行了《空气清净法案》,于伦敦部分地区禁止使用产生浓烟的燃料。

工业废气指企业厂区内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排入空气的含有污染物气体的总称。 这些废气有:二氧化碳 二硫化碳 硫化氢 氟化物 氮氧化物 氯 氯花氢 一氧化碳 硫酸(雾) 铅 汞 铍化物 烟尘及生产性粉尘,排入大气,会污染空气。这些物质通过不同的途径呼吸道进入人的体内,有的直接产生危害,有的还有蓄积作用,会更加严重的危害人的健康。不同物质会有不同影响。2

工业废气加上汽车尾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多,会破坏臭氧层,导致温室效应,继而全球的气候变暖。

12 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 工业废水的不合理乱排也导致了水污染,而且没有及时的治理,现在很有市区的河流都很脏很臭了。

三、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指在经济建设中要保证合理地利用自然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人类创造清洁适宜的生活和劳动环境,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3

虽然说机械的发展带动了生产的发展,加快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速度,影响了生活环境,但是还是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减轻污染。例如设计一些污染产生比废气废水较少的机械,废气废水排放前先经过处理,多利用太阳能等天然能源代替一部分的石油、煤炭、天然气,推广电力汽车等。

对排入大气中的固态污染物可以通过各种除尘器除去其中的颗粒,如机械式除尘器、电除尘器、湿式除尘器和过滤式除尘器。

废水处理方法的选择, 首先应通过现场调查和采样分析,明确废水的类型、成分、性质数量和变化规律等, 然后按水质情况和具体要求明确处理程度和确定处理方法,不一一详述。

四、对未来的展望

近些年来,中国都提倡可持续发展,但是一味的追求GDP,追求经济持续快增长,环境保护还是做得不到位。为此,应该发展环保型机械!研究更多的绿色科技,实用环保材料。

就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各方面而言,中国已经制定了各自的发展战略, 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总体上的协调。这就要求中国政府建立起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 展等多因素综合治理的总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只有做好 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建设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主义社会。所以我们应该长期坚持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游不动摇!

五、

参考文献。

1、环保节能工程机械产品设计与趋势

,王军 。

2、机械发展史, 中山秀太郎。

3 百度百科

第11篇:环境保护论文

《我们的环境,我们保护》

四月份我们即将迎来世界地球日,为了迎接这个神圣的节日,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共同来营造整洁优雅的校园环境.作家说:“环境是心灵的港湾。”画家说:“环境是灵感的源泉。”

军事家说:“环境是制胜的法宝。”教育家说:“环境是塑造人的摇篮。”

我们学生则说:“环境是保证我们学习的必要条件。”

当我们在绿树成阴的校园中漫步时,一定会感到心旷神怡;当我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中读时,哪能不全神贯注?当我们在整洁优雅的环境中学习时,倍感心情舒畅。优美的环境,让我们懂得珍惜,学会爱护;优美的环境,让我们知书达礼,更加文明;优美的环境,让我们学习进步,道德高尚;优美的环境让我们学会谦让,学会做人。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中,我们沐浴着阳光,吸取着营养。我们满怀激情,畅想未来。现在,正是莺歌燕舞,花红柳绿的阳春时节,我们在欣赏这一切美景时,更应该感恩地球,回报地球,珍惜地球.爱护我们校园的一草一木,保持校园的清洁卫生.要想营造这样的环境,必须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我们的一举手,一投足,一声亲切的问候,一个会心的微笑,一瞥信任的眼神,去寻找答案。在我们琅琅的读书声里,在我们聚精会神的课堂上,在我们井然有序的各项活动中得到落实。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营造整洁优雅的校园环境吧!让我们在校园这片圣洁的天空,心灵的净土中放飞希望,迎接挑战,拼出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天地!

第12篇:环境保护论文

环境保护概论

姓名:太猛

学号:200711003144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2007级土木3班

大气污染

作者:太猛 学号:200711003144

摘要: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关键词:环境污染、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

引言: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 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 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

就大气的环境问题而言,主要有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等。

一:酸雨:

造成雨水酸化之污染物很多,其污染来源大致可分为两类: 其一为自然物质,其二为人为物质。前者如:火山爆发喷出大量之硫化物及悬浮固体物,自然水域表面释放之硫化氢,动植物分解产生有机酸,土壤微生物及海藻释放之硫化氢、二甲基硫及氮化物等,都会使雨水之pH值降至5.0左右;后者则为工业化后,燃料之大量使用,燃烧过程中产生一氧化碳、氯化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有机酸及悬浮固体物,排放至大气环境中,经光化学反应生成硫酸、硝酸等酸性物质使得雨水之pH值降低,形成酸雨。

由於酸雨为二次污染物且具有跨区污染的特性,以致影响层面相当广,故局部空气污染的改善,空气品质标准的达成,对於酸雨的防制助益不大,必须削减SO

2、NOx的总量方能遏止酸雨的危害。

二: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里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含量增大而形成的。

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且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含量基本上保持恒定。这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始终处于\"边增长、边消耗\" 的动态平衡状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80%来自人和动、植物的呼吸,20%来自燃料的燃烧。散布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于水中。还有5%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贮藏起来。这就是多年来二氧化碳占空气成分0.03%(体积分数)始终保持不变的原因。

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发展,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水平。而另一方面,由于对森林乱砍乱伐,大量农田建成城市和工厂,破坏了植被,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渐缩小,降水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破坏了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的动态平衡,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就使地球气温发生了改变。

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如果没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会比目前降低20 ℃。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使地球仿佛捂在一口锅里,温度逐渐升高,就形成\"温室效应\"。

现今最受人青睐的是瑞士两位气候专家对温室效应成因作出新的解释,认为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汽车和工厂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而是大气层中增多的水蒸气。它是于2001年发表的。瑞典中部大学的KG〃拉松和斯韦克〃爱德华松说,根据他们提出的一种计算未来气温的新模式,地球确实像其他研究人员所认为的那样,正在进入一个逐渐变暖的时期,但这主要是因为地球轴心在向太阳倾斜,而使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在今后的一万年里有所缩短。他们说,随着气温的升高,地球大气层中的水蒸气逐渐增多。因此,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更主要的是增多的水蒸气,而并不是汽车和工厂所排放的二氧化碳。

还有,英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报告指出,他们在大气层中发现一种学名为\"五氟化硫三氟化碳\"(化学分子式为SF5CF3)的稀有气体。虽然这种气体目前的浓度仍相当低,但是它稳定热的能力远超过其他任何已知的温室气体,而且正在快速积累,长此以往,将会使\"温室效应\"形势更趋恶化。

三:臭氧层空洞

大气中的臭氧含量仅一亿分之一,但在离地面20至30公里的平流层中,存在着臭氧层,其中臭氧的含量占这一高度空气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臭氧层的臭氧含量虽然极其微少,却具有非常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可以吸收太阳光紫外线中对生物有害的部分(UV-B)。由于臭氧层有效地挡住了来自太阳紫外线的侵袭,才使得人类和地球上各种生命能够存在、繁衍和发展。

1985年,英国科学家观测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并证实其同氟利昂(CFCs)分解产生的氯原子有直接关系。这一消息震惊了全世界。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薄,欧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科学家警告说,地球上臭氧层被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氟利昂等消耗臭氧物质是臭氧层破坏的元凶,氟利昂是本世纪20年代合成的,其化学性质稳定,不具有可燃性和毒性,被当作制冷剂、发泡剂和清洗剂,广泛用于家用电器、泡沫塑料、日用化学品、汽车、消防器材等领域。80年代后期,氟利昂的生产达到了高峰,产量达到了144万吨。在对氟利昂实行控制之前,全世界向大气中排放的氟利昂已达到了2000万吨。由于它们在大气中的平均寿命达数百年,所以排放的大部分仍留在大气层中,其中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对流层,一小部分升入平流层。在对流层相当稳定的氟利昂,在上升进入平流层后,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会在强烈紫外线的作用下被分解,分解释放出的氯原子同臭氧会发生连锁反应,不断破坏臭氧分子。科学家估计一个氯原子可以破坏数万个臭氧分子。

在现代经济中,氟利昂等物质应用非常广泛,要全面淘汰,必须首先找到氟利昂等的替代物质和替代技术。在特殊情况下需要使用,也应努力回收,尽可能重新利用。目前,世界上一些氟利昂的主要生产厂家参与开发研究了替代氟利昂的含氟替代物(含氢氯氟烃HCFC和含氢氟烷烃HCF等)及其合成方法,有可能用作发泡剂、制冷剂和清洗溶剂等,但这类替代物也损害臭氧层或产生温室效应。同时,也在开发研究非氟利昂类型的替代物质和方法,如水清洗技术、氨制冷技术等。

为了推动氟利昂替代物质和技术的开发和使用,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许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类是传统的环境管制措施,如禁用、限制、配额和技术标准,井对违反规定实施严厉处罚。欧盟国家和一些经济转轨国家广泛采用了这类措施。一类是经济手段,如征收税费,资助替代物质和技术开发等。美国对生产和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实行了征税和可交易许可证等措施。另外,许多国家的政府、企业和民间团体还发起了自愿行动,采用各种环境标志,鼓励生产者和消费者生产和使用不带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材料和产品,其中绿色冰箱标志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人类的社会行为和对自然的加剧破坏改变了自然系统的平衡,导致自然环境加剧变化,就形成难以处理的难题,我们要发扬可持续发展的精神,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参考文献:

《环境保护概论》 战 友 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学概论》 刘培桐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环境保护》 刘天齐 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13篇:环境保护论文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学生姓名:陈渝 教师姓名:程旻

学 院:动力工程学院

专 业:热能与动力

学 号:20117427

中国﹒重庆 重庆大学 动力工程学院

二〇一五年六月

1

《能源动力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课程论文

热污染及其防治

摘要:对热污染状况进行了介绍。概括了热污染的危害,包括水体热污染、大气热污染。对全球的影响等。最后提出了几点防治热污染的措施。 关键词:热污染

分类

危害

防治

0引言

环境的冷和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里最熟悉、最关心的话题。环境的温度太低,天气太冷,人们必须穿厚厚的衣服,抵御寒冷,防止感冒或冻伤。环境的温度太高,天气太热,人们必须设法降温,防止中暑。

总之,环境温度的过高或过低对人类的生活和生存都是不利的。在热力学中,温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状态参量。适宜的温度是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物理条件。早期的热污染主要是由于自然因素造成的。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消耗的能源越来越多。在能源转化和消费过程中, 一部分能源转化为有用功,为人类服务,另一部分成为废热,排放到空间环境里,造成环境温度的异常升高,导致固有的热污染进一步加剧。

环境温度的升高在冬季里没有什么坏处。可是到了夏天,哪怕是温度升高1℃,对于冷热敏感的人来说,也会感觉到很不舒服。空调房间里的温度如果是27℃,通常人们会感觉到很舒服。如果再升高1℃,温升达到28℃,你就会感觉到有点热了。

环境温度的改变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一切社会活动。认真研究和控制环境的热污染问题,维护环境温度的稳定与平衡,应该提到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日程。

1热污染的简要介绍

所谓热污染,是指自然界和日益现代化的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排出的各种废热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工业推动了文明, 也影响了环境。热机的使用使人类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电能,代价却是大量热能的散失和一些有害气体的排放。火电厂、核电站和钢厂的冷却系统排出的热水,以及石油、化工、造纸等工厂排出的生产性废水中均含有大量废热。热污染通过使受体水和空气温度升高的作用污染大气和水体,导致了全球变暖、干旱地区增多、沙化严重、气候变异等危害

2热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

热污染是异常热量释放或被迫吸收产生的环境“不适”造成的。主要是受城市化进程加快、森林破坏、沙漠化、火山爆发和人为加热影响。而化石燃烧及核电站排出的废物是全球范围内热污染的主要来源。热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异常气候变化带来的多余热量和各种有害的“人为热”。

1.1异常气候变化。首先,近年来太阳活动频繁,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发生改变,大气环流运行状况随之发生变化。当太阳黑子活动强时,经向环流活跃,南北气流交换频繁,导致冬冷夏热。其次,森林破坏和森林火灾的发生使大气释放大量热量。直接或间接地破坏了生态平衡,并给人类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全世界每年有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极大地削弱了森林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其三,火山爆发频繁,释放大量的热直接或间接对地球气温变化产生影响,而地震、风暴潮等灾害也使地球升温,造成全球热量平衡紊乱,并且严重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1.2直接或间接的“人为热”释放。首先是工业的迅速发展带来各种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的消费剧增,产生了大量的废热气和废热渣被释放到大气中,造成热污染。由于大量砍

伐森林,草场过渡放牧,使荒漠化、沙漠化状况日趋严重,加速了地球大气平均温度的增高。其次是工业生产(如电力、冶金、石油、化工、造纸、机械等行业)过程中的动力、化学反应、高温熔化等,居民生活(如汽车、空调、电视、电风扇、微波炉、照明、液化气、蜂窝煤等)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热水、废热气和废热渣。其三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与热过程有关的工业热灾害,如火灾、爆炸和毒物泄漏, 也是热污染的来源。这些灾害可以引起大范围的人员伤害和大面积的区域热污染。

3热污染的分类及危害

热污染作为一种物理污染曾一度被忽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此项污染的危害正日趋加重,造成的损失也正在加大,应引起足够重视。热污染主要包括:水体热污染、大气热污染和全球影响3方面

3.1水体热污染

由于向水体排放温水,使水体温度升高到有害程度,引起水质发生物理、化学和生物变化,称为水体热污染。

3.1.1影响水中生物

水生生物对温度变化敏感性较一般陆地生物高,温度的骤变会导致水生生物的病变及死亡,温度再高则难以生存。水的各种性质受温度影响,水温升高,使水中溶解氧逸出而减少,而且还使水中生物代谢增强,需要更多的溶解氧。当溶解氧不能满足需要时,鱼类便会力图逃离那个水域,当溶解氧降到1mg/L时,大部分鱼类会发生窒息而死亡;水体中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速度会加快,导致有毒物质毒性加强,需氧有机物氧化分解速度加快,耗氧量增加,水体缺氧加剧,引起部分生物缺氧窒息,抵抗力降低,易产生病变乃至死亡。此外由于水体温度的异常升高,会直接影响水生生物繁殖行为如鱼在冬季产卵及异常回游,生物种群发生变化,寄生生物及捕食者相互关系混乱,影响生物的生存及繁衍。

3.1.2对水生生物群落的影响

由于不同生物的温度敏感性不一致,热污染改变了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水体增温使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影响生物多样性指数,不同季节的温排对动物影响有所区别,持续高温导致南极浮动冰山顶部大量积雪融化,还使动物栖息场所显著减少。

3.1.3引起传染病蔓延,有毒物质毒性增大

水温的升高为水中含有的病毒、细茵形成了一个人工温床,使其得以滋生泛滥,造成疫病流行。水中含有的污染物如毒性比较大的汞、铬、砷、酚和氰化物等,其化学活动性和毒性都因水温的升高而加剧。

3.1.4加快蒸发,地面失水严重

从分子运动理论的观点看,水温的升高使水分子热运动加剧,也使水面上的大气受热膨胀上升,加强了水汽在垂直方向上的对流运动,从而导致液体蒸发加快,陆地上的液态水转化为大气水,使陆地上失水增多,这在贫水地区尤其不利。

3.2大气热污染

按照大气热力学原理,现代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一切能量都可转化为热能扩散到大气中,大气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引起大气环境发生变化,形成大气热污染。

3.2.1 大气增温效应

根据热力学中的能量耗散现象可知,人类利用的全部能量最终将转化为热能进入大气,逸向宇宙空间。在此过程中,废热直接使大气升温;建筑物的增多不仅导致绿地减少还使风力减弱,阻碍了热量的扩散,同时建筑物白天吸收太阳光能,晚上放出热量,特别是冬季取暖期,本身也成为了较强热污染源。造成的影响是一方面夜晚温度升高,减小了昼夜温差, 人的生理代谢发生紊乱;另一方面是暖冬现象,使冬季气温持续偏高,病毒和细菌滋生,疾病流行。

3.2.2 CO2的“温室效应”

3 所谓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农业上的塑料薄膜育秧、玻璃窗苗床以及北方的塑料大棚菜畦,利用的就是温室效应。在地球周围的大气中, CO2具有类似玻璃窗和塑料膜的功效,对太阳光的透射率较高,而对红外线的吸收力却较强,致使通过大气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增强,而使地表受热升温。同时地表升温后辐射出来的红外线(热能) 也较多地被CO2吸收,然后再以逆辐射的形式还给地表,从而减少了地表的热损失,即辐射能量进来容易出去难。温室效应使地表升温、海水膨胀和两极冰雪消融,海平面由此而上涨,就有可能淹没大量的沿海城市;台风、暴风、海啸、酷热、旱涝等灾害就会频频发生。

3.2.3 城市的“热岛效应”

城市中企事业、饭店、汽车、电气化设施及居民住宅区等无时无刻不在排放着热量,在近地面气温分布图上表现为以城市为中心形成一个封闭的高温区,犹如一个温暖而孤立的岛屿 , 英国气候学家赖壳·霍德华把这种气候特征称为“热岛效应” 。由于热岛中心区域近地面气温高,大气做上升运动,与周围地区形成气压差异,周围地区近地面大气向中心区辐合,从而形成一个以城区为中心的低压旋涡,结果就造成人们生活、工业生产、交通工具运转等产生的大量大气污染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聚集在热岛中心,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一方面,直接刺激人们的呼吸道黏膜,轻者引起咳嗽流涕,重者会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另一方面,还会刺激皮肤,导致皮炎,甚至引起皮肤癌;第3方面,长期生活在“热岛” 中心,会表现为情绪烦燥不安、精神萎靡、忧郁压抑、胃肠疾病多发等;第4方面,因城区和郊区之间存在大气差异,便可形成“城市风”,它可干扰自然界季风, 使城区的云量和降水量增多;大气中的酸性物质易形成酸雨、酸雾,诱发更加严重的环境问题。

3.3对全球的影响 3.3.1危害人体健康

热污染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降低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高温不仅会使体弱者中暑,还会使人心律加快,引起情绪烦燥,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思维反应迟钝,工作效率低;高温助长了多种病原体、病毒的繁殖和扩散,蚊虫孳生,传播病原体,形成互感性连锁反应,危害地球生命。

3.3.2对整个地球危害

整个地球的热污染可能破坏大片海洋从大气层中吸收CO2的能力,热污染使得吸收CO2能力较强的单细胞水藻死亡,而使得吸收CO2能力较弱的硅藻数量增加,如此引起恶性循环,会使地球变得更热。热污染使海水温度略微升高,已使海藻、浮游生物和甲壳纲动物等物种栖息的珊瑚礁和极地海岸周围的冰架遭到破坏;同时滋生了人类从前不知道的细菌和病毒,正在杀害海洋生物,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破坏生态平衡,加快生物物种灭绝。热污染引起的南极冰原的持续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可能要远远超出人类的想象。对于那些地势较低的海岛小国和沿海地区生活着大量人口的国家无疑是灾难性的。热污染引起冰川的融化最初可能导致洪水肆虐,贮有冰川融水的冰川湖也可能泛滥成害,但一旦冰川湖枯竭,河流就会断流。生命之源的水一旦减少或枯竭 ,植物、动物 , 还有人们的生活受到的影响就可想而知。

4热污染的防治

人类的生活永远离不开热能,但人类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利用热能的同时减少热污染。这是一个系统问题,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应在源头和途径上。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热污染将日趋严重。然而,人们尚未有用一个量值来规定其污染程度,这表明人们并未对热污染有足够重视。防治热污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4.1在源头上,应尽可能多地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4.2加强绿化,增加森林覆盖面积。绿色植物具有光合作用,可以吸收CO2,释放O2 ,还可以产生负离子。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释放大量水汽,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气温。林木还可以遮光、吸热、反射长波辐射,降低地表温度。绿色植物对防治热污染有巨大的可持续生态功能。

4 具体措施有:提高城市行道树建设水平,加强机关、学校、小区等的绿化布局,发展城市周边及郊区绿化等。

4.3提高热能转化和利用率及对废热的综合利用。像热电厂、核电站的热能向电能的转化,工厂以及人们平时生活中热能的利用上,都应提高热能的转化和使用效率,把排放到大气中的热能和CO2降低到最小量。在电能的消耗上,应使用良好设计的节能、散发额外热能少的电器等。这样做,既节省能源,又有利于环境。另外,产生的废热可以作为热源加以利用。如用于水产养殖、农业灌溉、冬季供暖、预防水运航道和港口结冰等。

4.4提高冷却排放技术水平,减少废热排放。

4.5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制定法律、法规和标准 ,严格限制热排放。

结语: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 ,必然会有更多形式的多余热量释放到环境中,环境热污染将会日趋严重,它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因此,人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必须注意控制热污染,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References(参考文献): [1]陈宏 .改善城市热环境方法初探 .武汉工业大学学报 , 2000 , 22 (5) : 58 -60 [2]Hough ton J.Global Warm ing (全球变暖) [M ].Dai Xiaos u(戴晓苏) , Shi Guang yu (石广玉) , Dong Min (董 敏 ) ,etal,trans.Beijing:Meteorology Pre , 2001 [3]Lin Zhaoxin(林肇信) , Liu Tianqi(刘天齐 ) and Liu Yinong(刘逸农)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utline (环境保护概论) [M ].Beijing: Higher Ed ucation Pre, 1999.255 [4]Hu Deliang (胡德良) and Yang Huanan (杨华南) .Effects of h eat shock on macroinver tebrates in Xiangjiang River [J].Tech niques and Equ ip ment for Environmen tal Pollution [5]杨朝飞.中国生态危机的挑战与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1998(19).[6]王金南.环境经济学[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4.462 .[7]陈洁瑢.物理性污染.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19-220 [8]孙兴滨, 闫立龙, 张宝杰.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第二版,北京: 化工出版社, 2010:197-198

5

第14篇:环境保护论文

长江流域的水污染

单位:防灾工程系专业:土木工程

姓名:周海涛

学号:115022232

摘要:

世间万物的生存均离不开水。然而,现如今,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正在被人们肆意的破坏着,大量的生活废弃物、城市所产生的废弃物、一些厂矿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废渣、死猪、农作物的除草剂、杀虫剂等一系列垃圾肆意的排放到长江流域中,严重的破坏了整个长江流域的水质和其周边的生态系统以及长江流域中整个水生动植物的生态平衡,长江流域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偌大的垃圾场。若不及时处置,它将严重的影响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面对一系列的水污染事件,我们应当痛心,我们也应该清醒,因为引起这些水污染的始作俑者正是我们自己。

解决水污染,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

关键词: 水质水生动植物空气质量化学药物宣传

正文:

(一):地球上的水资源以及所面临的问题。

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口的迅猛增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生态系统也会随之遭到破坏,环境问题已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人类必须爱护地球,共同关心和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

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我们的生活将无法继续下去。从遥远的太空上,地球就是一个蔚蓝的水球。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有70%的是由水组成的,而在这70%之中又有97.2%是海水,冰川和冰山占2.15%,我们全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仅仅占有0.65%。而淡水又分布在湖泊、河流、地下水、江流······然而,我们目前不但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还面临着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的重大问题。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较为丰富,但是也面临着东西部淡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匀的重大问题和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较少的重大问题,以及某些城市大量开发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从而引起整个城市地平下降的重大地现象级问题。若我国不及时解决上述有关水资源、水污染以及税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那么我国的经济将很难在以现在增长的速度继续增长。不仅仅是我国现在面临着水资源等一系列问题,全球也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那么人类终将走向灭亡。

(二):近几年我国所遇到的水污染问题。

1、2004 沱江“3.02”特大水污染事故

四川省的名字来源于它境内的四条河流。它们丰沛的水源,造就了四川这个天府之国。可是2004年2月到3月,这四条河流之一的沱江,却给天府之国带

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态灾 四川省的名字来源于它境内的四条河流。它们丰沛的水源,造就了四川这个天府之国。可是2004年2月到3月,这四条河流之一的沱江,却给天府之国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态灾难。当时,因为大量高浓度工业废水流进沱江,四川五个市区近百万老百姓顿时陷入了无水可用的困境,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19亿元。这起事件,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近年来全国范围内最大的一起水污染事故。当时,因为大量高浓度工业废水流进沱江,四川五个市区近百万老百姓顿时陷入了无水可用的困境,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19亿元。这起事件,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近年来全国范围内最大的一起水污染事故。造成此次特大水污染事故的原因,是川化股份公司在对其日产1000吨合成氨及氨加工装置进行增产技术改造时,违规在未报经省环保局试生产批复的情况下,擅自于2004年2月11日至3月3日对该技改工程投料试生产。在试生产过程中,发生故障致使含大量氨氮的工艺冷凝液(氨氮含量在每升1000毫克以上)外排出厂流入沱江。此外,川化股份公司在日常生产中忽视环保安全,在同年2月至3月期间,一化尿素车间、三胺一车间、三胺二车间的环保设备未正常运转,导致高浓度氨氮废水(氨氮含量在每升1000毫克以上)外排出厂。而川化公司工业废水中氨氮的含量应执行的国家标准为每升60毫克以内,其进入区污水处理厂的污水的进水指标中氨氮含量要小于每升75毫克。因此,川化股份公司排放水氨氮指标严重超过强制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且持续时间长,造成沱江干流特大水污染事故的发生。

2、河南濮阳多年喝不上“放心水”

自2004年10月以来,河南省濮阳市黄河取水口发生持续4个多月的水污染事件,城区40多万居民的饮水安全受到威胁,濮阳市被迫启用备用地下水源。据了解,自1997年以来,濮阳市黄河取水口已连续多年遭受污染,城市饮用水源每年约有4-5个月受污染影响。

3、2005 北江镉污染事故

北江是珠江三大支流之一,也是广东各市的重要饮用水源。2005年12月15日北江韶关段出现严重镉污染,高桥断面检测到镉浓度超标12倍多。韶关地处北江上游,一旦发生污染将直接影响下游城市数千万群众的饮水安全。经调查发现,此次北江韶关段镉污染事故,是由韶关冶炼厂在设备检修期间超标排放含镉废水所致,是一次由企业违法超标排污导致的严重环境污染事故。

4、2005 重庆綦河水污染

因取水点被污染导致水厂停止供水,重庆綦江古南街道桥河片区近3万居民,从2005年1月3日起连续两天没有自来水喝,綦江齿轮厂也因此暂停生产。经卫生和环保部门勘测,河水是被綦河上游重庆华强化肥有限公司排除的废水所污染。綦江县有关部门立即在綦河水域的桥河段上游和下游开闸放水,加速稀释受污染水体,并责成华强化肥有限公司硫酸厂停止生产并整改。

5、2005 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苯胺车间发生爆炸事故。事故产生的约100吨苯、苯胺和硝基苯等有机污染物流入松花江。由于苯类污染物是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有机物,因而导致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哈尔滨市政府随即决定,于11月23日零时起关闭松花江哈尔滨段取水口停止向市区供水,哈尔滨市的各大超市无一例外地出现了抢购饮用水的场面。

6、2006 白洋淀死鱼事件

2006年2月和3月份,素有“华北明珠”美誉的华北地区最大淡水湖泊白

洋淀,相继发生大面积死鱼事件。调查结果显示,水体污染较重,水中溶解氧过低,造成鱼类窒息是此次死鱼事件的主要原因。这次事件造成任丘市所属9.6万亩水域全部污染,水色发黑,有臭味,网箱中养殖鱼类全部死亡,淀中漂浮着大量死亡的野生鱼类,部分水草发黑枯死。

7、2006湖南岳阳砷污染事件

2006年9月8日,湖南省岳阳县城饮用水源地新墙河发生水污染事件,砷超标10倍左右,8万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和影响。最终经核查发现,污染发生的原因为河流上游3家化工厂的工业污水日常性排放,致使大量高浓度含砷废水流入新墙河。

8、2007太湖水污染事件

2007年5月29日开始,江苏省无锡市城区的大批市民家中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难闻的气味,无法正常饮用。无锡市民饮用水水源来自太湖,造成这次水质突然变化的原因是:入夏以来,无锡市区域内的太湖水位出现50年以来最低值,再加上天气连续高温少雨,太湖水富营养化较重,从而引发了太湖蓝藻的提前暴发,影响了自来水水源水质。无锡市民纷纷抢购超市内的纯净水,街头零售的桶装纯净水也出现了较大的价格波动。

9、2007江苏沭阳水污染

2007年7月2日下午3时,江苏省沭阳县地面水厂监测发现,短时间、大流量的污水侵入到位于淮沭河的自来水厂取水口,城区生活供水水源遭到严重污染,水流出现明显异味。经过水质检测,取水口的水氨氮含量为每升28毫克左右,远远超出国家取水口水质标准。由于水质经处理后仍不能达到饮用水标准,城区供水系统被迫关闭,城区20万人口吃水、用水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直至7月4日上午,因饮用水源污染而关闭的自来水厂取水口重新开启,沭阳城区全面恢复正常供水,整个沭阳县城停水超过40小时。

(三)长江水污染

1、问题的现状

长江,亚洲的第一大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全场六千多公里,与黄河并列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作用全亚洲第一大淡水河,却把它拿来当垃圾场使用,而中国的人民却为了寻求干净的水资源而烦恼,实在是太可悲和太可笑了。长江水的污染,让长江显得面目全非,并且给子孙后代在水上航运、水力发点、渔业、水域生物和生活用水方面带来了难以想象的灾难性的后果。更可悲可恨的是,这一切的缘由都是由于我们国人的愚昧和无知而造成的。

前不久,上海黄浦江上游的一些省市地方养猪户,更是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居然将上千头死猪直接抛入长江,导致长江上大量的死猪漂浮,臭气熏天,景象极为恐怖,也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和谴责。据报道,这次长江漂浮死猪事件共打捞死猪1200多头。

2、问题发展趋势的探讨。

养猪户之所以把死猪直接扔到江中,是因为如果按照环保的方式处理这些死猪,将花费一大笔资金,为了让自己的利益不受到损害,他们直接作出了一个令人发指的措施——把死猪直接扔到江中,在他们眼中,根本就没有什么环保的意识,都抱着一种长江水与我无关的态度,从而导致了这件事情的发生。 ⑴从死猪身上,我们可以延伸。

① 死猪身体的腐烂,所散发出来得臭气污染空气,这让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周围地区的人民长时间生活在这种刺鼻的气味当中,影响人们的生活,打扰了他

们生活的兴致。

② 现阶段,长江流域中水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正在锐减,长江流域基本上就不能再提供渔业作业。然而,死猪事件的发生,从而导致一些水生动物的食物被污染、被破坏,而在长江流域的整个水生动物之中,他们形成了一个复杂的食物链、食物网,一但某些链接处出现破坏、出现漏洞,就会导致整个食物链、食物网的破坏,这也会加快整个长江流域水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的速度,也进一步减少了长江流域渔业的产量。

③ 死猪事件将直接影响长江流域水域的水质,这给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江水灌溉、饮用水以及生活用水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从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⑵从把死猪直接扔到江里的事件上,我们可以延伸。

一些商家为了自己的利益,把一些生产、生活废弃物直接排放到江里,从而给长江流域的水带来更为严重的污染。

① 长江流域周围一些造纸厂、化工厂、冶炼厂等厂矿直接把在生产过程中的废水自己接排放到江水里。大家都知道,将这些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拿来回收处理,使其循环使用将会花费一大笔资金,所以他们跟上诉的养猪户一样,为了不让自己的利益得到损失,直接将废水排入江中。然而,众所周知,造纸厂、化工厂和冶炼厂等一些厂矿的生产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放射元素以及一些重金属元素,这些元素被江河里的动植物吸收后,保存在动植物的体内,当人们使用这些动植物的时候,也将这些化学元素、放射性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吸收到了体内,而这些元素对人体都是有害的,从而就更进一步的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

② 人们的生活废水、生活废弃物(废旧塑料袋、残枝烂叶、废弃塑料瓶等);现在一些大城市为了城市自身的环保,然而城市周边的垃圾回收厂也严重的影响到周围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所以人们把一些城市的生活废弃物、建筑垃圾等也会肆意的排放到长江流域,这样就会使整个长江流域成为一个大的垃圾场、垃圾站,然而这些垃圾本省被分解的速度又极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整个长江流域将会被垃圾充满,也就会严重的影响整个流域的水质以及一些沿途的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

③ 一些长江流域周围的农作物在劳作时,喷晒一些农药、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药品,然而,这些化学药物也是难以被分解的,它们会随着一些水流流向长江流域,使长江流域的水质进一步被破坏、被污染,从而影响整个长江流域水生动植物的生态平衡。

以上均是原先本就存在或者有黄浦江漂浮死猪事件所引发的一些关于长江流域水质和周边生态系统以及周围空气质量的严重的问题。试想,如果当黄浦江漂浮死猪事件不能够得到良好的解决,那么有了一个开始,接下来上面所诉的严重的环境问题也就将会接踵而至,到那个时候,我们所赖以生存的长江流域将会变成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噩梦。所以,为了减轻或者是根除长江流域以及其周边所带来的严重的环境问题,我给出以下一些建议:

3、解决这一些列严重问题的途径:

① 我们首先应该对黄浦江漂浮死猪事件进行严格的审查,应追究当事人严重的法律责任,让他知道事情的严肃性与重要性。

② 法律部门应当对有关保护长江流域的环境、生态系统以及周边的空气质量立

下一些法律法规,并且对长江流域周边城市的市民宣传这方面的法律知识,也让他们这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所带来的严重性。有关法律一旦成立,执法部门也应当按照法律经行严格的执法,执行力度一定要强烈,不要存在有法不用、执法不严的状况,决不能徇私枉法,以感情说话,而要真正的以法律说话。

③ 强行让长江流域周边的一些造纸厂、化工厂、冶炼厂购买废弃物处理系统,严令他们必须把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经过废弃物处理系统处理并且达到排放标准后才能排放,并且不定时的暗中对这些厂矿经过处理的排放物进行抽样检测,若还是未达到排放标准,应当对其进行严重处罚并追究其法律责任,若还未达到排放标准,轻者应当迫使其厂停工整顿,严重者应当关闭厂矿。

④ 应当告知生产农作物除草剂、杀虫剂的企业,让他们力争生产出一些分解速度快、高效的农作物除草剂、杀虫剂;告知长江流域周边的农民,让他们争取少用除草剂、杀虫剂等一系列的化学药物,让他们力争生产出一些无公害的绿色农业产品,从而减少长江流域水质的污染。

⑤ 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力度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多让人民知道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所需要做得事情,河道管理部门应建立与沿线居民的沟通渠道,定期访问居民,公布举报电话,让居民有机会参与对污染源的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处理。也可以实行“门前三包”等措施,目的是充分发挥群众保护水环境的巨大热情,对水环境实行有效的监督和保护。 对大众加强保护水质的教育,沿河树立一些警示牌,呼吁人们注意保护水质。另外,新闻媒体继续对大众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最后:

水污染治理过程应当同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紧密结合起来。环境问题以其固有的全方位、多因子的特点区别于其它任何部门法所调整的对象,这就要求在整治水环境问题的过程当中首先要考虑到水污染问题的流域性,加强河流湖泊沿岸省市地区之间的协调和合作。这一点在淮河治理过程当中已经获得重要的实践经验,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加以推广。其次,水资源作为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成分对于人类生产生活都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价值,因而将水环境整治与水权概念的开发相结合,明确水资源使用的受益者和水环境问题的治理者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实行全流域统筹兼顾的方针 ,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综合平衡,做到微观与宏观相结合,促进水环境问题的根本解决。自古以来,人类就是在水的滋养下生存和繁衍,今后也将同样依赖于水资源而继续存在和发展。无论社会如何进步,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不可以水环境的恶化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因为那将造成人类无法承受的恶果,并最终导致一切人类文明化为乌有。如果说过去的水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的无知导致的,那么今天,我们已经逐渐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果说已经造成的水污染及水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我们疏于管理的结果,那么今天,我们已经在水环境治理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如果说已经完成的治理工作在遏制水环境恶化方面起到了可喜的积极作用,那么今后的工作将更加艰巨和繁重,需要更完善的立法支持、更广泛的社会参与以及更持久的全方位投入。水环境的现状要求我们不懈地坚持治理工作,已取得的成绩激励我们更有信心地将治理工作开展下去。水污染治理比防洪、抗旱难度更大,因为洪水的发生在时间上偶然性、在地域上有局限性,而水污染则是每时每地都存在。洪水、干旱是天灾,面对天灾,

人类更能团结一致,更能吃苦耐劳,更能相互帮助,更能激起一股热情,1998年长江大水就是一个例证。水污染是人祸,是人引起的,治污会影响到部分人的利益,会涉及到社会中的方方面面。

总之:解决水污染,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

第15篇:环境保护论文

可持续发展,从保护环境开始

中华民族诞生在黄河流域。追溯历史,这里必有其生存条件,先民才在此定居下来,繁衍生息。我国古乐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就是黄河流域自然景观的写照。那么为什么后来却出现“一方水土不足以养一方人呢”?虽同在一块天,同在一块地,今天和当年先民们生存环境条件已大不相同,环境问题已非常严重。当支撑人类文明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消失了,文明也将消失,如古巴比伦王国的衰亡,地中海文明的衰落,虽然中华文明是一种延续下来的文明,但随着环境的变迁,中华文明的中心已从古代的黄河流域逐渐东迁南移。

环境意识是一种综合性的体系,是指人们在认识环境状况和了解环保规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念而产生的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它最终体现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上。环境意识包括认识意识和参与意识,它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的哲学、宗教、经济、道德、法律等各个领域。环境意识很早就存在于人的天性之中,但现代环境意识则是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日趋严峻的环境问题,随着不断崛起的环境保护运动而形成的。现代环境意识是现代科学知识和道德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也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必然,它是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全面、深刻的思考与反映,是人类社会实践和发展的产物,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体系。就中国而言,“环境意识”在1983年召开的第二届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并成为全国极为关注的问题。目前,环境意识已广泛的被国际社会所接受。在许多发达国家,环境意识已成为人们思想意识的一部分,规范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方式。在我国,环境意识一词也在大众传媒中频繁出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环境意识所反映的思想观念,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人为因素

1.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低。当今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中,人口是第一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都与人口紧密相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口问题是其他所有问题的根源,人和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方面,人要利用和改造自然,不断地向自然界索取资源,满足自己的需要,为自己创造适宜的生存条件,同时也排放废物污染环境。另一方面,自然界也反作用于人类,限制其无节制的开发活动,以各种灾害施加报复,人口增长过快已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再加上,人口剧增,教育跟不上,人口的文化水平低,环境保护意识差,法制观念薄弱,也造成对资源环境的巨大冲击和破坏。

2.法制不健全,人治代替法治。目前我国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缺少配套的实施细则,不足以成为执法部门的依据。某些地方的经济规划、资源开发、工程项目上马等重大决策,仍然由少数官员做出,缺乏专家论证、缺乏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如果再加上这些官员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就会造成对环境的破坏。

3.对生态规律缺乏认识,经济活动决策失误。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甚至现阶段的某些经济活动中,决策人员没有充分认识生态规律,未能从环境的区域性、整体性和生物资源的潜在价值出发,因地制宜、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有些工程项目,只顾近期或眼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没有认真考虑其生态效益,违背了生态规律,结果出现一系列环境问题。

4.生产技术落后,环境资源过渡消耗和浪费。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生产技术水平低,工业化水平不高,再加上人们环保意识不强,管理混乱,因而资源利用率低,废物的排放量大,造成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面对我国环境问题比较严峻的现实,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深刻反思传统的发展观、价值观、环境观和资源观,重新思考人类未来的命运,走出全球生态危机的困境,消除人与自然紧张关系的困惑。使人们认识到必须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社会经济的进步都离不开人,适当数量的高素质人是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特别是公众环境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左右着人们的行动,环境意识是调节、引导和控制人们环境行为的内在原因,因此必须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才能使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途径

1.环境教育在领导决策层

(1)政府部门

工程上马等一系列经济活动,都是通过政府部门的统筹决策而付诸实施的,所以强化领导决策层的环境意识尤为重要。必须使环境保护意识扎根于他们心里,所想所做都是从环境出发,切忌“说起来重要,计划中重要,实施中不要”的环境意识倾向。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环保政策,要从决策源头控制住环境问题的产生。

(2)环保部门

首先明确环保部门在环境保护中的职责,然后加大环保部门的执法力度的教育,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起环保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权威性;再次要加强对环保工作人员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提高环保工作的自觉性和重要性。对于那些能为地方带来财政收入、创造就业机会的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决不能视而不见。

2.环境教育在基层

(1)构筑公众参与的基础

保护生态环境,成功管理自然资源的关键之一是鼓励公众参与,但是公众有时并不清楚他们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权利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权利。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是管理机构要充分认识到公众参与的必要性,设立专门的人员和预算,使公众获取到清晰易懂的信息,同时增强公众的环境知识,环保意识,使环保宣传社会化、环保意识全民化,形成环保事业人人参与、社会舆论广泛监督的环境保护工作局面;另一方面通过新闻自由及信息法律自由使他们有条件获取更多的信息,同时承认他们有权代表自己的成员作出决定。公众明确了自己的职责、义务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能使环境保护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充分发挥公众的能动性,切实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2)环境教育在学校

环境保护教育要从小抓起,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求知欲强,好学上进,对周围自然界充满好奇心,他们的环境意识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环境保护的发展。在中小学校有计划地增设和开展一些环境保护课程和宣传教育活动,使他们从小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3.大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环境,当今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我国环境问题严重,已经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已成为一项世界性的课题,环境保护意识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们必须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境保护。

现在有的大学生在我看来环境保护的意识是很差劲的。走在校园里你会时不时看见有的大学生随地吐痰,随便乱扔垃圾。近些年来,许多高校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开设环保课程,因此,随着环境伦理教育的逐步开展,我国社会公众尤其是大学生的环境意识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大部分学生对环境基础知识都有所了解,、环境保护和责任意识较以前有一定的提高,有的学生能积极参加生态环境保护活动。然而,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举办的亚太地区大学校长务虚会上指出:“尽管经过多年的努力,高校环境教育工作的进步是明显的,但目前中国大学生环境意识的总体水平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甚至一些环境专业的学生也没有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崇高的事业,缺乏使命感和热情,这种现象令人担忧。.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环保意识、生态知识远不能达到和谐社会的要求。大学生的环境意识还必须全面提高。

目前,环保参与意识较强,但行动滞后。广大同学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环保观念,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但在行为上却表现为不能从自己做起,不愿从小事做起,很多同学对自己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所应承担的责任认识不够,在知与行上差距很大。

我们大学生应该如何参与环保事业呢?首先,我认为应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事实上,环保事业看起来好象很大,或者很空。其实我们随时都可以投身于其中。这关键就是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比如,不要随便扔垃圾,不要随地吐痰,外出郊游记得把垃圾收集回来等等。很多人可能认为这些是小事不值得去做(可悲的是事实确实也如此)。中国有句古话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一恶小而为之”。如果我们对于这些小事都不注意,那么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去谈环境保护的大事呢?熟话说“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古人确实说得好啊!

其次,要成为环保主义的宣传者,向他人宣传环境保护的必要性。毕竟环抱事业不是一两个人就能解决的问题。它是一个社会的共同要求,是一个宏大的工程。所以在我们自己做的同时,我们还应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尽社会最大的力量参与到环境的保护中来。同时,我们也要讲究宣传的方法,对于不同的人,我们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以期收到最好宣传的效果。

再次,要积极参与社会监督,反映群众意见。在社会经济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很多故意破坏、污染环境的行为。一旦发现,我们应当积极向有关部门报告。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我们应当把他们的意见也积极向有关部门、相关媒体和组织反映,针取充当环境保护的代言人。

最后,要与国家的方针政策相一致,不能损害他人合法利益,更不应该违反法律。说实在,有的环保意识很强烈,社会责任心也很强。但是缺乏对国家政策的了解和参与环境保护的方法技巧。这不但没有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还会产生不良影响,引发一些不必要的矛盾。所以在实际行动中,一方面要遵守国家法律制度,依法参与;一方面要以理服人,不能损坏他人合法利益。

具备较高环境素养的学生,才会知道知道人与自然如何相处,才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一个不具备较高环境素养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会认识到环境问题的紧迫性,不会自觉的保护环境,甚至会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最终难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以环境保护为己任,积极参与其中,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造福于人类社会而贡献我们的青春力量。

专业:D自动化101

学号:511030521

姓名:陈苗

第16篇:环境保护论文

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杨盟

何克昌

内容摘要:云南省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非常遗憾的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目前,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令人担忧,加强对其的保护迫在眉睫。本文在剖析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成因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保护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生态环境保护

现状

成因

对策 作者简介:

盟:男,1959-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司法局律师公证科科长; 何克昌:男,1968-

,红河学院社会科学部,副教授、律师,主要从事法治理论和实践研究。

云南省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自然环境独特,地形地貌复杂,地表地下资源丰富,融边疆性和民族性为一体,有着自身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人文景观。2002年,云南省少数民族人口为1415.3万人,占全省人口的33.41%,在其16个地州市中,有8个民族自治州,包括了29个自治县,民族自治地方土地面积为27.67万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70%,民族自治地区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52%,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推进,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在这少数民族聚居的8个自治州中,生态系统脆弱,环境现状日趋恶化。因此,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生态保护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现状

目前,云南省环境污染严重,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地石漠化问题十分突出,现存荒山立地条件差、造林难,中幼林和低效林面积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河流、湖泊水量减少,水质不断下降,\"高原明珠\"滇池水体水质严重富营养化,江河湖库污染造成的水质性缺水日益突出;城乡生活污水治理效率低下,城镇生活废弃物及工业污染物排放持续增加,城市垃圾、废水污染向农村转移势头加剧,对环境和人民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

1、水土流失严重。云南省是全国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水土流失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索。据云南省第三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显示:云南省水土流失面积2004年比1999年减少7072平方公里,土壤侵蚀总量、土壤侵蚀模数、年均侵蚀深度都有不同程度减少。全省水土流失恶化趋势总体上得到有效遏制,重点防治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草覆盖率明显提高。但是云南省仍然是全国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截至2004年,全省水土流失面积13.4万平方公里,年流失土壤5亿多吨,是全国年流失土壤总量的10%。

2、地质灾害频发。云南省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4%,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山高坡陡,谷深流急,地质地貌复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据调查统计,全省有大、中、小型崩塌、滑坡、泥石流点20余万处,并以每年1000-2000处的速度增加。近20年来,滑坡、泥石流几乎平均每年造成200人死亡和近2亿元以上的财产损失 。

3、石漠化问题突出。石漠化是指岩溶地区地表植被遭受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导致岩石裸露,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是土地退化的极端表现形式。岩溶在云南分布较为广泛,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中118个均有分布。据云南省林业厅2005年组织开展的石漠化监测结果显示,岩溶面积在30%以上县区的石漠化土地为288.14万公顷,占65个县土地总面积的21.8%。

4、环境污染严重。据云南省环保局通报2004年的云南全省的环境状况:我省的环境形势仍然严峻,水环境污染突出,局部地区生态恶化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遏制,城市生活污染仍呈上升趋势,城市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改善亟待加强;污染结构发生了变化,农村与农业污染加重,控制与治理难度加大。

二、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成因

导致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很多,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

1、历史原因。解放后,尤其近十多年来,由于我国一直奉行经济至上的社会发展战略,从而导致了大量破坏性的开发。几十年来,国家出于加快工业化步伐的整体考虑,一直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作为原材料产地来对待,不计生态成本地在这一地区大规模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20世纪50年代的“大炼钢铁”运动,六七十年代以围湖造田、垦荒造地为内容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使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急剧恶化。改革后,在急于脱贫致富的利益驱动下,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发展观念指导下,破坏性的资源开发活动迅速演变成为全民性的发展行为,处于一种宏观失控的无序状态。

2、现实原因。

(1)重开发轻保护。

近几年来,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地把西部大开发理解为资源大开发、项目大发展,不计成本的层层下达招商引资数目和开发项目硬性指标,进一步助长了资源滥采乱伐行为。所有这些掠夺式的生产生活行为,使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自然环境继续遭受到非常严重的破坏,以至于生态系统严重失衡,成为全国生态环境重灾区。

(2)民族少数人口增长迅速,传统生产方式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2003年云南省总人口为4375.6万人,云南省25个少数民族的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0.4%,远高于汉族10.77%的增长率,其中云南境内的蒙古族和布依族的自然增长率更是分别达到了111.26%和621.48%。少数民族人口的急剧增加致

使其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快速减少,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粮食不足及水资源的承载负担加重等一系列问题。而且,云南属于高原山地地形,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4%,其中坡度≤8度的较平缓土地面积仅占省面积的8.86%。农业属于典型的山区农业,为了解决生存问题,过度垦殖现象难以遏制,天然林地、草地不断减少,少数民族所赖以生存的独特的生态系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环境压力不断增加。相应的结果是:水土流失加剧,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

(3)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结构严重畸形,过度依赖自然资源。

从云南省的五大经济支柱烟糖茶、橡胶等热带作物、林纸、磷化以及钢铁与有色金属可以看出,自然资源是其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及经济来源。而少数民族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更为严重,占全省70%面积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工业总产值只占全省比重的29.6%,少数民族地区甘蔗总产量占全省比重的77%,烤烟产量占全省比重的41.4%。少数民族以种植业为主的格局仍然没有根本改变,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依然很大。以烟草产业为例,烟草一直是云南省的重要经济支柱,占省财政收入的70%左右。为了发展这一优势作物,云南省不断加大烟草的种植面积,以求更大经济增长。同时,烟草的种植对于粮食种植面积及森林保有面积的挤占是显而易见的,不仅这些经济作物自身要占用森林和粮食种植面积,例如在煤炭缺乏的地区种植烤烟,还要依靠木柴烤烟,这些间接的消耗也不能不被重视。用柴烤烟,每公斤干烟叶需要耗柴5-7公斤,但是现阶段用柴烤烟量占全省烤烟量的20%左右,以43.6万吨的20%计算,木柴的消耗是惊人的。还有部分高山冷凉地区砍伐树木种植烤烟,这些地区因气温低所生产的烤烟品质差,经济效益并不高,但是在没有合理规划经济增长布局的情况下,依然会盲目的以破坏环境的代价换取很低的经济收入。其中用柴烤烟最为严重的楚雄彝族自治州,森林覆盖率已经由1950年前后的35.91%下降到1997年的27.93%的历史最低点,环境权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牺牲品,少数民族以其自身特有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生活在良好环境中的权利,已经在日渐改变的区域环境中越来越难以得到实现。

三、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一)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和谐发展原则,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有序发展

在经济发展滞后,人口素质普遍不高的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弱,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非常突出。因此,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少数民族地区应加强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是西部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出路。由于诸多因素的作用,民族地区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自觉性不足,多年来民族地区的发展道路有力证明了这一点。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究

其原因在于人口增长过快、土地大规模开发、自然的过渡开发。可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观严重缺乏可持续性。少数民族地区应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和宣传叙径,加强对公民可持续发展规律和战略的教育,组织专家、有关领导和人员对当地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研究,确保指导思想的科学性。

(二)弘扬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在云南的25个少数民族中,几乎都有一些与现代环保理念有关的习俗、禁忌乃至习惯法。这些文化现象中,有的是直接出于保护民族社区或者聚落的环境的目的,更多的则是由于各个民族自身的宗教崇拜或者其它一些社会历史原因,但他们在实际上无疑都对当地的生态平衡环境维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云南的许多少数民族都有一种神林文化,既在村寨后方或附近,有一块被赋予神秘色彩或者被作为宗教崇拜对象的的树林。这种“神林”在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苗族、水族、瑶族等许多少数民族文化中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由于民族传统文化客观上的保护功能,许多自古就有的“神林”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的生态状况,对于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农耕文明产物的哈尼梯田极好地显示了哈尼人在天人关系上追求和谐的思想。哈尼梯田重重叠叠,包裹住座座大山,多者上千台,直插入云霄,仿佛梯从天上来。村寨中的建筑绝大多数是传统的民居样式,当地人形象的称之为蘑菇房,这种房屋用土坯和稻草造成,外型美观。在哈尼史诗《哈尼阿培聪坡坡》中这样描述:“惹罗高山红红绿绿,大地蘑菇遍地生长。小小蘑菇不怕风雨,美丽的样子叫人难忘。比着样子盖起蘑菇房,直到今天它还遍布哈尼家乡。”村落中的蘑菇房排列紧凑,高低错落,在山顶树林和周围梯田的环绕中分外醒目。磅礴的梯田、山顶茂密的树林和造型独特的民居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梯田、村寨、树林和村民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彼此之间相互制约,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总之,哈尼族的这些观念与现代可持续发展观念不谋而合,对于我们促进科学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当然,不可否认,哈尼族的环境观带有蒙昧主义和神秘色彩,需要我们认真甄别,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挖掘其现代价值。

(三)充分利用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权,结合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需要,加强可持续发展立法工作,制定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传统法律性文化资源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方面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实施所面临的问题、任务和实施方针等与其他地区有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突出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面临的问题更严峻,任务更艰巨,困难更大。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必须有针对性地、结合自己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制定符合自己区域情况和特征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这些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有很多是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关的,如《西双版纳自治州澜沧江保护条例》等,对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了专门的规定。其它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教育条例》也是从一些侧面促进和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2、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传统法律性文化资源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

作用。

少数民族在长期与自然的对话过程中,形成了一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朴素观念,形成和制订了一系列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习惯和规约,这些习惯和规约虽有不符合社会主义法治总体要求和目标的一面,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平衡及持续发展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因此,在不违背社会主义法治统一原则的基础上,也可以借鉴这些法治的“本土资源”。这在经济和文化总体发展水平不高、法律意识不强的少数民族地区,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比如红河州绿春县哈尼族禁打到家里来做窝的燕子,燕子到家里做窝是一种吉利。这种习惯和禁忌很好地保护了这种有利于当地生产的益鸟,其效果不亚于甚至起过《野生动物保护法》一类的法律作用。再如西双版纳的哈尼族有一世代流传下来的丧葬习俗——人死后要用桂花树制成棺木埋葬。全州的哈尼族大多保留了这一习俗,因此对桂花树的需求很大,对森林的保护形成了威胁。曼纳览是一个哈尼族寨子,那里的村民沿袭了这一传统。针对这一情况,州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当地大力倡导种植桂花树,并帮助该寨引进树种,得到村民的积极响应,1999年在集体林地和自留山种了400多株桂花树,都成活了。这一举措既保护和发扬了民族传统文化,又保护了森林,还绿化了荒山,可谓一举三得。这种把传统民族文化和现代环境理念相结合的模式,是非常值得总结和借鉴的。

3、加强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再造山川秀美。

(1)要强化生态环境执法手段,一是提高环保部门的行政执法权力。 国家和地方要赋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一些必要的强制执法手段,如查封、扣押、没收等,落实对违法排污企业“停产整顿”和出现严重环境违法行为的地方政府“停批停建项目”权、区域限批权等。二是强化环保法律责任。在法律上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经济、工商、供水、供电、监察和司法等有关部门的环境监管责任,建立并完善环境保护行政责任追究制;完善“双罚”制度,确立既罚公家、也罚个人的“双罚”制度,推动企事业单位进一步贯彻环保法律法规,履行环境保护义务。三是实行重大环境问题一票否决制。对出现重特大污染事故、出台与国家环境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文件、引进国家明令禁止的企业,造成污染集中反弹的,实行一票否决。

(2)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投入,确保人员和经费能够满足生态环境执法的需要。

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属于经济落后地区,长期以来,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再加上人员素质偏低、地广人稀等原因,远远不能满足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的实际需要。因此,国家和地方必须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投入,配备必要的装备,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在当前环保工作新形势下,环境行政执法人员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探索环保执法新形式,不断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坚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一要敢于执法;二要善于执法;三要高效执法;四要主动执法,建立污染预警机制,主动对污染企业采取限产、限排或停产措施;五是要严格执法,切实做到环境执法到位,维护环境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李俊杰.对民族自治地方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的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1) [2] 李剑文.论西部地区环境权的强化及生态环境建设[J].经济问题探索,2007(5) [3] 张坤.西部大开发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科学动态,2000,(1) [4] 何爱平.西部大开发中的环境灾害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软科学,2000(6) [5]《哈尼阿培聪坡坡》[M],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规划办公室编,云南民族出版社, 1986年版

第17篇:环境保护论文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测控0702班

吴克非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吴克非

测控技术与仪器0702班

【摘要】自20世纪末以来,由于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各种“生态问题”,因而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备受人类关注的热门话题。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观,也日益深入人心,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战略付诸实践,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的质的飞跃。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阐述绿色建筑的内涵及在我国的发展状况,指出目前我国在绿色建筑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科学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生存,环境问题及解决意见

环境在人类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回顾人类的生存环境,一系列的严重问题也摆在人类的面前。 1.众多的环境问题。

1943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夏季,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市。该市250万辆汽车每天燃烧掉1100吨汽油。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引起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病。后来人们称这种污染为光化学烟雾。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 水俣病事件 1953 1956年 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这些废水排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当时,最先发病的是爱吃鱼的猫。中毒后的猫发疯痉挛,纷纷跳海自杀。没有几年,水俣地区连猫的踪影都不见了。1956年,出现了与猫的症状相似的病人。因为开始病因不清,所以用当地地名命名。1991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

美国和日本均为经济发达的国家,而这种经济的高速发展却是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这是真正的发展吗?

从科学的定义上讲,美日的发展模式只能称得上是经济增长,而非经济发展,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

2.当前我国人居环境发展现状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中的用能大户。据统计,每年建筑能耗占全社会终端能耗总量的27.6%。全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建筑面积20亿平方米,85%以上为高能耗建筑;在441亿平方米存量建筑中,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二至三倍。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每年约有1000万以上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照此计算,未来15—20年我国将有几亿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不仅是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资源能源消耗量成倍增长的过程。预计到2020年,全国城乡房屋建筑面积还将新增约300亿平方米,如果不采取有力的节能措施,每年建筑用能将消耗1.2万亿度电和4.1亿吨标准煤,几乎是目前全国建筑能耗的3倍。然而,我国的能源、土地、水、原材料等资源又严重短缺。从能源供求看,在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探明储量中,90%以上是煤炭,人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石油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天然气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5%。从土地、水资源方面来看,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水资源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绿色建筑势在必行。

3.现阶段世界所面临的环境资源问题

二战之前,地球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还允许经济发展;二战之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纷纷走到独立的发展轨道,资本主义国家也走上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如前例中的美日已进入高度工业化阶段)。到了六七十年代,人类面临的一些问题就出来了,比如资源匮乏、生态危机等等。 当今世界的不可持续发展问题包括: 1.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

2.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耕地面积减少; 3.森林资源日益减少; 4.水荒制约发展,影响生活; 5.臭氧层破坏,威胁地球生命;

6.生物物种加速灭绝,生物资源急剧减少; 7.人口爆炸,危及自然生态及环境; 8.有害人工化合物泛滥,贻害人间; 9.有害废弃物的转移,贻害世界; 10.残留物质,伤害环境。

4.绿色建筑的内涵及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绿色建筑作为一种建筑规则和建筑环境性能的衡量标准,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用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也被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

我国绿色建筑是从建筑节能起步的,以1986年颁布的《北方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标准》为标志。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建筑节能工作有了长效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已初步建立以节能50%为目标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二是初步形成了以《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为主体的法规体系。三是通过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工程,有效带动了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四是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与此同时,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绿色建筑理念在中国也逐渐受到了重视,开展了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设立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在办公建筑、高等院校图书馆、城市住宅小区、农村住宅等建筑类型进行了绿色建筑的实践活动。 5.目前存在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绿色建筑在我国起步较晚,还处于试点、初步发展阶段,因此我国在绿色建筑工作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

5.1 认识不足。目前对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还没有达到广泛的共识,相当一部分人尚未将绿色建筑工作放到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

5.2 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的节约还没有明确规定各方利益主体必须参与,而建设部颁发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作为一个部门规章,力度远远不够。此外,关于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的标准体系尚未建立。

5.3 行政监管体系薄弱。对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相关的行政管理未给予高度重视,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管理薄弱,个别地方甚至放任自流。

5.4 缺乏发展绿色建筑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长期以来,国家对能源的管理偏重工业和交通节能,而对引导和扶植绿色建筑缺乏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

5.5缺乏行之有效的推广交流平台。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配件和新的设计及管理模式的推广交流平台。在西方发达国家,绿色建筑起步较早,有的国家甚至已经取得经济发展和能耗持续下降的突出成就。及时、系统、广泛地引进他们的技术和成功经验,对推动我国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发展尤为重要。

6 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若干建议

6.1 加强全社会的生态意识教育。要在全社会普及生态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提倡绿色消费,使全民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在居住、出行、娱乐、休憩中切勿追求奢侈豪华,倡导节能和减少对环境污染的生活方式。只有全社会接受并追求绿色建筑体系,才能驱动建筑市场的需求,促使市场各方主体积极营建绿色建筑。

6.2 重视节能、节地、节水和节材。节能重点在于降低长期使用的总能耗。如充分考虑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减少空调使用和照明;通过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和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以及密封性良好的多层窗,减少建筑运行能耗。

节地关键在于城乡空间的统筹。重点研究城市发展新增建设用地从节约农村建设用地中获取;建筑选址及规划时,要尽量翻新旧建筑,减少道路及服务区域的面积;限制使用和淘汰实心粘土砖,充分利用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料;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和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保护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节水应重点考虑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省水资源,可采取鼓励节水型器具、改变用水习惯和通过水价杠杆调节等措施,从而降低用水量。另外,要加强屋顶雨水的收集和再利用、地面雨水可通过采用可渗透的路面材料使雨水能深入地层,保持水体循环。

节材重点是走新型工业化和产业化道路,同时应精心选择高效经济的建筑材料和设备。

6.3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及评估体系。建立健全发展绿色建筑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绿色建筑的技术标准支撑体系;建立严密的行政监管制度体系;建立切实可行的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的标准体系;制订绿色建筑量化标准和可操作的评估体系。这些体系对指导绿色建筑设计、建设、规范引导建筑业转向绿色可持续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6.4 建立有效的经济激励制度。在推行绿色建筑时,仅靠道德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有经济力量的驱动。政府应制定有吸引力的经济优惠措施调动开发商和消费者的积极性,如采取适当的补贴和优惠的税收政策,为绿色开发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使绿色开发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稳步、健康、持续发展。

6.5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由于中国绿色建筑起步较晚,需要学习和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因此,政府应采取多种形式建立交流平台,使世界所有国家在绿色建筑上的最新技术能够在中国得到及时应用。 7.结语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绿色建筑要求做到“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因此,发展绿色建筑是从全局考虑问题,是从人类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的一项“利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英明举措。

【参考文献】

[1]傅先庆.略论“生态文明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方向”[J].新华文摘,1998,(3).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 史勇:从建筑节能的本质看“合同能源管理”[J].城市开发,2008(6).[4] 张勤:推行绿色建筑,建设生态城市[J].今日国土,2005(9).[5] 符振彦:2007年是道关,最不节能建筑的活路在哪儿[J].北京房地产,2006(9).[6] 仇保兴: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J].中国经济周刊,2005(9).

第18篇:环境保护论文

关于齐齐哈尔地区固体废弃物的回收与治理

班级 机械097班 姓名 姜成浩 学号 2009800141 齐齐哈尔是中国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省辖的地级市,是经国务院批准具有独立立法权的城市。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商贸和交通的中心,与内蒙古自治区和吉林省交界,哈大齐工业走廊西端。全市辖七个区、一个市、八个县。人口561.1万(市区143.9万)。面积43000平方公里。齐齐哈尔又称鹤城,国内著名湿地之一也是鹤类栖息地的扎龙自然保护区在此。

环境保护问题由来已久,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现实威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一什么是固体废弃物,组成,及其分类

固体废弃物是指人类在生产、消费、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国外的定义则更加广泛,动物活动产生的废弃物也属于此类),通俗地说,就是“垃圾”。主要包括固体颗粒、垃圾、炉渣、污泥、废弃的制品、破损器皿、残次品、动物尸体、变质食品、人畜粪便等。有些国家把废酸、废碱、废油、废有机溶剂等高浓度的液体也归为固体废弃物。

按其组成可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按其形态可分为固态的废物、半固态的废物和液态(气态)废物;按其污染特性可分为有害废物和一般废物等。在《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将其分为城市固体废弃物、工业固体废物和有害废物。

通常按照固体废弃物的来源分为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农业废弃物。 城市生活废弃物

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

物,即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居民生活垃圾、医院垃圾、商业垃圾、建筑垃圾(又称渣土)。一般来说,城市每人每天的增圾量为1-2公斤,其多寡及成分与居民物质生活水平、习惯、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程度、市政建筑情况等有关。如国内的垃圾主要为厨房垃圾。有的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来说,每年的产量就十分惊人。在18世纪中叶,世界人口仅有3%住在城市;到1950年,城市人口比例占29%;1985年,这个数字上升到41%。预计到2025年,世界人口的60%将住在城市或城区周围。这么多人住在或即将住在城市,而城市又是高度集中、环境被大大人工化的地区,城市垃圾所产生的污染极为突出。1980年各国处置城市垃圾情况国别

处置的城市垃圾数量(吨)美国160*106日本43.9*106德国32.6*106英国16.0*106法国15.5*106意大利14.0*106加拿大12.6*106 由表可知,一般来说,城市生活水平愈高,垃圾产生量愈大,在低收入国家的大城市,如加尔各答、卡拉奇和雅加达,每人每天产生0.5-0.8千克;在工业化国家的大城市,每人每天产生的垃圾通常1千克左右。 工业固体废物

是指在工业、交通等生产活动中产生的采矿废石、选矿尾矿、燃料废渣、化工生产及冶炼废渣等固体废物,又称工业废渣或工业垃圾。工业固体废物按照其来源及物理性状大体可分为六类。而依废渣的毒性又可分为有毒与无毒废渣两类,凡含有氟、汞、砷、铬、铅、氰等及其化合物和酚、放射性物质的均有毒废渣。 农业废弃物

也称为农业垃圾,主要来自粪便以及植物秸秆类。 二 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及污染方式

未经处理的工厂废物和生活垃圾简单露天堆放,占用土地,破坏景观,而且废物中的有害成份通过刮风进行空气传播,经过下雨侵入土壤和地下水源、污染河流,这个过程就是固体废弃物污染。 污染水体

固体废物未经无害化处理随意堆放,将随天然降水或地表径流入河流、湖泊,长期淤积,使水面缩小,其有害成份的危害将是更大的。固体废物的有害成分,如汞(来自红塑料、霓虹灯管、电池、朱红印泥等)、镉(来自印刷、墨水、纤维、搪瓷、玻璃、镉颜料、涂料、着色陶瓷等)、铅(来自黄色聚乙烯、铅制自来水管、防锈涂料等)等微量有害元素,如处理不当,能随溶沥水进入土壤,从而污染地下水,同时也可能随雨水渗入水网,流入水井、河流以至附近海域,被植物摄入,再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影响人体健康。我国个别城市的垃圾填埋场周围发现,地下水的浓度、色度、总细菌数、重金属含量等污染指标严重超标。 污染大气

固体废弃物中的干物质或轻质随风飘扬,会对大气造成污染。焚烧法是处理固体废弃物目前较为流行的方式,但是焚烧将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一些有机固体废弃物长期堆放,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会被微生物分解,同时释放出有害气体。 污染土壤

土壤是许多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聚居的场所,这些微生物在土壤功能的体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与土壤本身构成了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而未经处理的有害固体废物,经过风化、雨淋、地表径流等作用,其有毒液体将渗入土壤,进而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破坏了土壤中的生态平衡,污染严重的地方甚至寸草不生。 侵占土地 不断增加的产生量相当迅速,许多城市利用大片地城郊边缘的农田来堆放它们,难怪科学家从卫星拍回的地球照片上,围绕着城市的大片白色垃圾是那么显眼。 三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及技术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通常是指物理、化学、生物、物化及生化方法把固体废物转化为适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的过程,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目标是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有人认为固体废物是“三废”中最难处置的一种,因为它含有的成份相当复杂,其物理性状(体积、流动性、均匀性、粉碎程度、水份、热值等)也千变万化,要达到上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目标会遇到相当大的麻烦,一般防治固体废物污染方法首先是要控制其产生量,例如,逐步改革城市燃料结构(包括民用工业)控制工厂原料的消耗,定额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废品的回收率等;其次是开展综合利用,把固体废物作为资源和能源对待,实在不能利用的则经压缩和无毒处理后成为终态固体废物,然后再填埋和沉海,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压实、破碎、分选、固化、焚烧、生物处理等。 压实技术

压实是一种通过对废物实行减容化、降低运输成本、延长填埋寿命的预处理技术,压实是一种普遍采用的固体废弃物的预处理方法,如汽车、易拉罐、塑料瓶等通常首先采用压实处理,适于压实减少体积处理的固体废弃物,不宜采用压实处理,某些可能引起操作问题的废弃物,如焦油、污泥或液体物料,一般也不宜作压实处理。 破碎技术

为了使进入焚烧炉、填埋场、堆肥系统等废弃物的外形减小,必须预先对固体废弃物进行破碎处理,经过破碎处理的废物,由于消除了大的空隙,不仅尺寸大小均匀,而且质地也均匀,在填埋过程中另令压实。固体废弃物的破碎方法很多,主要有冲击破碎、剪切破碎、挤压破碎、摩擦破碎等此外还有专有的低温破碎和混式破碎等。 分选技术

固体废物分选是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化、减量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分选将有用的充分选出来加以利用,将有害的充分分离出来;另一种是将不同粒度级别的废弃物加以分离,分选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料的某些性方面的差异,将其分离开。例如,利用废弃物中的磁性和非磁性差别进行分离;利用粒径尺寸差别进行分离;利用比重差别进行分离等。根据不同性质,可设计制造各种机械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分选,分选包括手工捡选、筛选、重力分选、磁力分选、涡电流分选、光学分选等。 固化处理技术 固化技术是通向废弃物中添加固化基材,使有害固体废物固定或包容在惰性固化基材中的一种无害化处理过程,经过处理的固化产物应具有良好的抗渗透性、良好的机械性以及抗浸出性、抗干湿、抗冻融特性,固化处理根据固化基材的不同可分为沉固化、沥青固化、玻璃固化及胶质固化等。 焚烧和热解技术

焚烧法是固体废物高温分解和深度氧化的综合处理过程,好处是大量有害的废料分解而变成无害的物质。由于固体废弃物中可燃物的比例逐渐增加,采用焚烧方法处理固体的废弃物,利用其热能已成为必须的发展趋势,以此种处理方法,固体废弃物占地少,处理量大,在保护环境、焚烧厂多设在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并设有能量回收系统。日本由于土地紧张,采用焚烧法逐渐增多,焚烧过程获得的热能可以用于发电,利用焚烧炉生产的热量,可以供居民取暖,用于维持温室室温等。目前日本及瑞士每年把超过65%的都市废料进行焚烧而使能源再生。但是焚烧法也有缺点,如投资较大,焚烧过程排烟造成二次污染,设备锈蚀现象严重等。热解是将有机物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高温(500℃-1000℃)加热,使之分解为气、液、固三类产物,与焚烧法相比,热解法则是更有前途的处理方法,它最显著的优点是基建投资少。 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对有机固体废物的分解作用使其无害化可以使有机固体废物转化为能源、食品、饲料和肥料,还可以用来从废品和废渣中提取金属,是固化废物资源化的有效的技术方法,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有:堆肥化、沼气化、废纤维素糖化、废纤维饲料化、生物浸出等

四 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价值

如果将垃圾分类回收,便可得到大范围资源化综合利用的事半功倍之效。回收工作取决于分类的程度和垃圾的累积量,固体废物的回收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固体废物资源化途径主要有3种:

1、废物回收利用:包括分类收集、分选和回收。

2、废物转换利用:即通过一定技术,利用废物中的某些组分制取新形态的物质。如利用垃圾微生物分解产生可堆腐有机物生产肥料;用刻塑料裂解生产汽油或柴油等。

3、废物转化能源:即通过化学或生物转换,释放废物中蕴藏的能量,并加以回收利用。如垃圾焚烧发电或填埋气体发电等。

五 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固体废弃物就是我们所说的垃圾,它是人类新陈代谢排泄物和消费品消费后的废弃物品。目前城市居民的生活垃圾、商业垃圾、市政维护和管理中产生的垃圾以及工业生产排出的固体废弃物,数量急剧增加,成分日益复杂,大大超过自然界的自净能力。 垃圾若不及时清除,必然污染空气,对土壤、水体都会造成严重污染。例如,固体废弃物经日晒雨淋,它们的渗出液中所含有毒物质渗入土壤后,会改变土壤结构,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妨碍植物根系生长或在植物体内积累。一只小钮扣电池所含的有毒物质渗入地下水中,它所污染的水量远远超过一个人一生所用的水量的总和。照相机用的钮扣电池一粒,能使60万升水受到污染。有资料表明,一节废镍铬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米的土地失去使用价值,在酸性土壤中这种污染尤为严重,因为它会变成镍、铬离子渗入水体,在食物链的富集化作用下最后进入人体而中毒。垃圾不及时清理,会导致蚊蝇孳生、细菌繁殖,老鼠活动猖狂,使疾病迅速传播,危害人体健康。

环境污染带来了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那些我们能感觉得到的危害,如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带来的土地、地表水和地下水、空气的污染;其次是我们不能够察觉到的危害,如现在正热论的温室效应,CO2本来是无毒、无害的,但是随着它的量得逐步增加,出现了现在的温室效应,也算是一种污染,对人类家园的破坏。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冲自己做起,珍惜现在的环境以及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随着人口的增长,可用资源与爱来越少,而大部分都是不可再生资源,所以,我们不能让别人不污染环境,至少我们可以自己不污染,还城市一个美好的环境

第19篇:环境保护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班级:高分子11-3

09

指导老师:李宗宝

摘要: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令人担忧。空气污染、土壤遭到破坏、淡水资源短缺、森林面积减少等都严重威胁着全人类。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Abstrac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refers to the humanity for solving realistic or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oordinate human and the environment,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adopting the floorboard of all sorts of action.Along with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ceasing progre,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 human society changed, while increasing pollution, worrying.Soil destroyed, fresh water resource shortage, forest area reducing are a serious threat to mankind.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everyone\'s responsibility.

关键词: 环境问题 污染 资源与环境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iues, contaminat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近几十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的进步。然而,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刚刚起步,许多地方的环境状况还无法让人乐观,除了污染和资源破坏严重这一根本原因外,环境保护措施成效不显著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环境保护没有与当地自然生态实际相结合,也没有充分认识或者是误解了保护环境与生态知识之间的关系。因此,在环境保护进程中迫切需要实现环境和生态的有效保护与恢复。

一、环境与污染问题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

1 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体突出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大气污染 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可贵资源,大气环境资源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大气污染会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同时,大气污染还造成酸雨的形成。酸雨可以直接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又可以通过渗入土壤及进入水体,引起土壤和水体酸化、有毒成分溶出,从而对动植物和水生生物产生毒害。我国现在的大气污染十分严重,不仅危害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2.水污染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活上不可缺乏之物质。然而近年来,水污染却非常严重,人们大量用水,或排放废水等,都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水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人们的生活污水。水体污染影响工业生产、增大设备腐蚀、影响产品质量,甚至使生产不能进行下去。而且,危害人的健康水污染后,通过饮水或食物链,污染物进入人体,使人急性或慢性中毒,直接危害人的健康,损害很大。

3.土壤污染 土壤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正是因为这些土壤能提供作物生长的养分和水分,才能使粮食获得稳定的产量,才能维系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因此,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质量的好坏。但如今我国由于土壤被污染严重,使得我国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土壤污染,尤其是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造成的土壤污染,在杀虫、防病的同时,也使有益于农业的微生物、昆虫、鸟类遭到伤害,破坏了生态系统,妨碍了土壤的正常功能,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还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

二、资源与环境

1.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土地是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农业的根本生产资料,是矿物质的储存所,也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场所以及野生动物和家畜等的栖息所。目前,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给土地资源造成愈来愈大的压力。盲目扩大耕地面积促进了土地资源的退化,使得可耕地数量日渐减少.严重的土地减少,加剧了洪涝、干旱、风沙灾害,恶化了环境,导致贫困,制约着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当进一步增强土地保护意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保护土地,保

2 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2.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我国的生物资源虽然丰富,但利用率很低,特别是在生物产品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面水平更低。而且近年来资源量急剧下降,有些物种已经灭绝,或成为稀有和濒危种。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伴随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对自然界的索取急剧增加,加上环境污染,使全世界范围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遭到了严重破坏,并以惊人的速度减少。我国生物资源利用的现状是初级产品多,低层次开发多、单一利用明显。因此,需要大力加强综合开发利用的深层次研究,提高生物资源综合利用的整体水平。 3.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矿产资源是不可更新的资源,由缓慢的地质过程对矿产进行补给的速度与消耗的速度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因而矿产资源正逐年大量消耗,并面临着枯竭的威胁。这就是矿产资源的耗竭问题。保护矿产资源不仅要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矿产资源的最优耗竭,还要限制和禁止不合理的乱采滥伐,防止矿产资源的损失、浪费和破坏。

三、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保护是利用科学技术的多方面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保证人类社会的发展。保护包含至少三个层面的意思: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对人类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对地球生物的保护。

保护环境要求我们继续坚定不移的健全环境保护地方法律法规体系,为环保提供法律依据与支持。鼓励相关企业采用环境保护措施、安装节能设施,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一系列环境评价、考核、监管和处罚制度,用法律保护社会生产力,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真正把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纳入法治化管理的轨道。此外,培养公民的环保新概念,从娃娃抓起,孩子作为祖国的下一代,作为未来祖国的接班人,培养其良好的环保修养对于祖国长远的发展是举足轻重的,加强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使人人都树立环保意识;加强施工中的管理,杜绝不顾环境的开发,明确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防止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对重大经济和技术政策的制定、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治等重大决策事项,应进行环境影响的评价,环境质量要求不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的不得实施;垃圾分类不乱扔 回 3 收利用好再生。垃圾分类降低了处理时的成本,减少了污染,营造了美好的社会氛围。

四、可持续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可持续发展概念是在人类深刻认识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能力基础上提出的。它是源于环境保护的。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必须与自然协调才能持续生存。我们要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以及当代人之间关系。要真正解决环境问题,首先必须改变当前人类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发展不能仅局限于经济发展,不能把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更不应对立起来。发展应是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新形势下的今天,全民大力提倡的特殊时期,环境保护不单单只是一句口号,她需要我们每一个地球公民真真切切的以实际行动参与进来,为挽救我们的家园付出自己的青春与激情,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对得起养育我们的地球母亲。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

[2]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钱易主编

第20篇:环境保护论文

环境保护

现在的孩子虽然对环保的意识还比较朦胧,对周围一些涉及环保不力而引发的事故,也可能熟视无睹或者漠不关心,但并不能说明环保与孩子们无关。相反。我们的孩子是环境污染的最大受害者,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保护下一代的身心健康,要从我们每个人身上做起。保护环境,清洁空气、水源,还大自然本来面目,这是所有孩子们的心愿,也是我们共同的心愿。童心是最宝贵的,童言是最真心的。我们不能让幼小的心灵因此蒙上阴影。从儿童身上,我们要看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全民动员,人人出力。

在这几年中,我校每学期都组织学生走出校们,到周边风景名胜古迹参观游览,呼吸新鲜空气,领略大自然的魅力,陶冶孩子们的身心。同时每次活动也是教育孩子从小树立环保意识的最好机会教育。在平时的课外活动中,我校还尽可能创造一切机会,让孩子们看看画画,写写说说,做做议议,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环保意识的教育。活动中,有些同学饶有兴致地创作了儿歌、顺口溜,来宣传环保。如《变废为宝》: 叮呤呤,叮呤呤,环保行动开始啦! 纸盒瓶罐、废铜烂铁, 纷纷登场显其功。 漂亮的“外衣”我来做, 强壮的“身体”我来当。 开发我们的小巧手, 变废为宝乐趣多!《废电池》:废电池,你别扔, 污染环境可不轻; 土壤、空气、地下水, 需要我们来澄清。 废电池,你别扔, 有害物质脏又毒; 若把它们归归类, 有利回收环境美。《保护环境》:花儿对我笑嘻嘻,小鸟唱歌叽叽叽,看到垃圾快拾起,保护环境我和你。在孩子们说说唱唱中,以前那种

随手乱扔果皮纸屑的不文明现象大为减少。我校的环境卫生工作也因此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学校大队部把清洁卫生检查考评作为小学生行为规范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班每天安排专人负责教室、保管区的打扫,红领巾检查小组天天检查、评分。每学期组织各班开展创建优美环境评比。部分班级还走出校门到工厂、村道、农贸市场捡废纸、废塑料、废罐子„„清扫路面,得到了社区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大地上拥有和谐的绿色,花儿才显得更加芬芳鲜艳,大地需要绿色,人类心灵也需要绿色。朋友们,让我们手牵着手,心连着心,共同来关心我们的大自然,共同来保护我们的绿色和谐家园!让地球变成一个洁净、清新、永远年轻的蓝色星球!一定要记住:保护环境,责无旁贷!

环境保护论文3000字
《环境保护论文30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