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论文研究背景(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01 06:06:38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课题研究背景

课题研究背景:

学校数学教育开始“求新变异”,更具“前瞻性”,其主要任务不仅在于传递固有文化为满足,更积极强调对未来充满“挑战性”、“暂时性”、“多样性”及“新奇性”的社会的需求。因此,“框架于课堂教学,教师把现有教材组织起来,变成自己的东西,而又能够引起变化、更新、改组和形成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得到发展,教师与学生相互成长。”已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必然。我校“数学创新教学”课题组自2001年9月成立以来,在省、市教研部门的直接指导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积极开展数学创新教学研究与实践活动,对课题实验研究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 课题研究程序:

一、成立课题组,制订课题实验研究方案 顾 问:林永坚、叶必贵 负 责 人:林先平实验教师:黄 翔、林海珠 成 员:数学组全体教师 研究内容:

1、中学数学教师创新素质相关相长的研究。

中学数学教师对现教材的处弊要有改革意识,有敢于探索的精神,有自己独特而又适应知识时代的教育观念转变的能力。

2、中学数学教师章节教案创新知识体系的研究。

每单位课时教学应有目标,通过教学尝试,使学生对每一个数学问题都有探索意识,有钻研精神,善于实践的精神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中学生“双自”能力的培养研究。

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学能力,对知识进行加工、筛选、重组、讨论,敢于提问和质疑、假设和推测、联想和猜想,从特殊问题中提出一般规律。

4、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同课型的具体教学研究。

数学过程如何体现以“双基教学”为主线。在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自然获得思维、能力、个性、心理、思想品德等诸方面提高。 目的、意义:

1、数学创新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2、数学创新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养成谦逊、求实、严谨的学习风范。

3、数学创新教育,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真正培养他们要持续性发展的学习能力。

4、数学创新教育,对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将会具有深远的意义,它本身就是教育教改的产物,它的广泛实践,必然会动摇现有教育教学过程中相对滞后的因素。研究目标及具体操作:

经过三年的研究与实践。形成“四环八段”落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适合我校实际的校本教材教法。并将成果向全市乃至更大范围推广。

二、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创新教育理论、研究性学习理论,方方面面吸取教育信息

数学创新教学课题实验的成败,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否真正转变。在于教师是否自觉地实施创新教育,在于教师对教学改革是否有信心。为此,我校一手抓教师外出学习取经,搜集信念;一手抓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根据掌握到的信息,教师在学习理论中,针对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和现有教学的特点展开激烈的争论,达到共识。认为数学创新教学的过程,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的全过程。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其目的是实现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以说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素质教育理论等的指导下,开展数学创新教学实验尝试

为切实抓好本实验工作,我校紧紧抓住2001年12月16日至18日魏超群教授、罗才忠老师等亲临我校指导,省创新思维能力研讨会在我校隆重召开,和同年11月2日省教育厅在琼海师范举办的海南省青年教师说课评比活动,2002年6月在全省举办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研究交流会的好机会,在我校开展大面积的说课、课堂教学实验活动。

1、数学组教师集体备课。策划“四环八段”课堂教学模式说课教案。

2、确定课题主讲人。安排说课内容,由主讲老师按“四环八段”框架设计说课教案。

3、说课实验尝试。科组教师全员参与,实验教师主讲。检测其说课教学设计的创新意识。

4、课题组通过对说课展开讨论、评议,在体现创新教育的教学设计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改进说课教案,形成数学创新教学教案雏形。

5、选择优秀创新教学说课教案,参加省数学说课(优质)评比,从理论上检测现行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6、选择优秀创新数学说课教案,参加2001年12月的省创新思维能力研讨会“展示课”。全面实践现有的“四环八段”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知识的全过程和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获取新知识的过程。

7、全校铺开“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研究活动,并纳入课堂教学,将“数学创新教学”推向新的高潮。课题研究中的困惑:

1)、受传统教育中滞后因素的影响,加上试验班额相对偏大,学生学习水准不一,实验教师的教育观念仍需加大转变力度,因教学时间、空间、教学设备有所限制,在试验教学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很难说其现有教学的优势。从学生学习的方式、学习的自觉性,都难以说其所以然。

2)、部分实验教师在教学中仍不太习惯听取学生不同的意见,暂缓批判,许多老师在听到学生不同意见时,常会用自己的想法束缚学生,或给予伤害自尊心的批评,造成学生不敢冒 险提出和老师(或其他同学)不同的意见,长久下来,学生的相法、观念都趋向一致,缺乏变通及独创性。

3)、教师在教学中有时会排斥学生的错误或失败,老师在学生犯错之后,常立即给予惩罚或者责备,造成学生恐惧失败的心理,不敢知难而上。

4)、教师在课堂上,仍不敢大胆给学生予探索、解决问题的时间,生怕时间不够,放开方位仍需加大,这是试验教学中有待消除的背负因素。

5)、部分学生“或家长”尚未完全理解“前进中必有暂时退却”之道理,因其学习成绩暂时没有进步或在波动,对现行教学表示质疑。

6)、错误的教学评价:人们贯于用的什么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内容处理是否科学;教学方法设计与实施是否灵活;教学手段运用是否现代化等去对教学进行评价,无形中就束缚了教师在教学中“放开”,使教师呆板地履行自己的教案,追求形式,从而制约着学生,学生也成为实施教案的配角。 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法: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1、林校长亲自带领教导处、教研中心及数学组全体老师深入课堂,了解试验教学在我校实施情况。经多次、多方听课观察与从学生正面接触,找到了影响试验教学中的几点:其一,试验教师还没有真正掌握“四环八段”教学理论,教学中不敢大胆放开,许多“教学环节”是教师“编”出来的,而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探索、解决问题的也因时间、教学设备所限而流于形式;其二,欠缺得力的实验指导教师;

三、试验教学还没有真正走进课堂

2、林校长多次亲自主持召开我校教学研讨会,经再三研讨,提出“初(高)中滚动式课程课时安排铺助研究学习方案”(意义、理论根据和完成条件见附加材料会议记录),并在我校大面积铺开实施。具体做法是,以“四环八段”教学理论为指导,贯彻林校长提出的“一基?二跨?三放?四回归”的思想,(一基:即掌握知识起源,章节网络,外部联系;二跨:将问题中的条件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或变一变,引导学生探索新的结论;或者结论变了,使新结论成立的条件又将怎样?从而引导学生步步深入;三放:指导学生在“基”、“跨”基础上,在新的问题下寻找既与课本联系,又有跨越性的开放性问题,进行变式探究;四回归:经多层次的学习后,结合教材学习内容进行归类、重组、整合,形成一系列问题,学生在掌握知识中内化、升华。)首先保障集体备课。备课前强调教师投入充分的时间,分头研究教材,浏览各类资料,采集信息,然后集中讨论研究练习课中的探究式思维训练教学;复习课中的开放式教学和正在试验中的“四环八段”教学模式,备课组强化良性机制,确保教师坐班办公时间,跟踪课前工作任务,课堂上的知识重点及网络高度浓缩。教学时,教师要明确每一轮定的学习任务是在重点前提上的延伸(即1 1,1 0.5 0.5)的观念,在完成第一阶段教学任务后,给学生提高性的与课本既联系,又有跨越性阅读材料、思考题。阅读中拿出过滤信息,怎么利用过滤信息提出独特见解,提出新问题及思考,老师在第二阶段中如何跟踪,集中学生延伸学习,并分类集中指导,集中交流。得出具有指导性的解决一类问题的一般方法、特殊方法和学习方法。

林校长说,要确保研究性学习扎实有效地开展,首先要解决其生命力问题,也就是让教师、学生、家长领悟接受研究型学习的代价(时间与精力等)与价值(对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增长及其对人成才成长的直接作用)的问题,研究性学习必须是常规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与回归、内化,不是常规教学的机械叠加,而是共融与蜕变,脱离常规课本知识没有限极的研究,往往会变成“少数人”或“优生教育”,只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去舍近求远, 陷入少慢差费的泥坑。

3、充分发挥省级、市级骨干教师的积极带头作用于,每学期规定骨干教师要进行二至三次示范课和试验课,以此来推动全体,起着整体幅射的作用。

4、每次示范课和试验课后,我们都组织全组老师评议,肯定优点,找出不足,并在期中、期末进行案例和论文交流,集思广益,不断总结经验,提升理论认识。

二、承办省级学术报告会,构建研究性学习的外部支持和校内操作系统 2001年12月16-18日我校召开《中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研究与实践》研讨会,我校林海珠、黄翔两位老师上了“四环八段”教学模式汇报课。魏超群教授结合现场进行了全面评析,他从现代评价理论的高度对两位教师的教学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价,全面揭示教学的本质属性是使学生在获取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得自我的基因。魏教授的“让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全新思想,新教学模式一定要有超前意识的思想和课堂教学要做到全方位放开的思想,给予我们耳日一新的新思维、新思想、新观念。

三、邀请名师教学现场点拨,排难解惑

2002年6月11日,我校又特邀罗才忠老师,市教研室林永坚主任、叶必贵老师参加林海珠、黄翔等二位老师主讲的题为“ 乘法公式”、“命题”的研讨课。罗老师指出,两节课教学中最大的优点是情景的创设即新课引入很好,但尚未从最大限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他强调:教学中要使学生成为独立认识的主体,教师就必须从“主导”地位撤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指导者和服务者。教学观念是教学发展的灵魂,只有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才能创新的教学形式。我们要力争做到用创新思想,构造新的形式去培养创新的人才,其他老师也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四、正确的指导思想,指引着我们试验教学中前进的方向

几年的尝试教学困扰着我们的是:如何解决好“常规教学中基础知识的指导学习与发现、讨论问题两者在时间操作上碰撞”的问题。为此,林先平校长大胆地提出进行“改造课程内容和改变课时安排”的尝试——滚动创新教学。

滚动式教学的含义是:章节教学按基础传授学习与问题讨论从时间上错开安排的一种教学方式。具体地说,某一教学轮回的内容分为两个时段,第一时段完成轮回内最基础的学习,第二时段在老师跟踪指导下围绕若干延伸性问题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学习与体验,解决学法和能力培养问题,即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林校长倡导的滚动式教学,从客观上解决了传统教学因教时限制使探究自主的学习流于形式的弊端。为我们顺利开展尝试教学铺平了道路。 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近三年多时间的积极探索、大胆尝试,课题研究取得显著的成绩:(详见教学心得体会、教学案例、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案例、校本教材《基础与探究》)。

1、实验教师的教育观念已基本转变。

(1)教师心中的课程观:已将“教学是课程的传递,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为“课程是灵活的、开放的、可变化的生态系统”。

(2)教师心中的教学观:已将“教师是真理的化身,是学生命运的主宰者”转变为“教学是课程的发展和创新,是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3)教师心中的学习观:已将“学习的客体性、受动式、依赖性、阶段目的性”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终身受益性”。

(4)教师心中的质量观:已将“以学业成绩、考试分数作为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转变为“以促进学生生存与发展为本,将知识化为能力,将能力化为财富的教学质量”。

(5)实验教师已自发制定了《数学创新教学与实践》计划,并确定其研究的方向与操作程序。

2、课题组成员已感悟到数学创新教育和数学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的集交点,顺利过渡新课程实施。

3、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大胆假设、猜想、讨论、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的氛围基本形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克服依赖性,增强自动性

课堂上,学生已习惯于根据课前预习,主动提出疑难重点的问题,分组讨论,并和老师集中研究,乃至解决问题。 (2)克服接受性,增强实践性

第二课程,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发组织采集信息,查找既与课本联系,又有跨越性、开放性的阅读材料,结合已学习的教材内容,分类、整编、研探一类问题的解法,分析事物的共性和个性,意在从中总结解决问题方法。 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学习一个单元(或章节)后,学生能根据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自发提出研究性学习专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走访校图书馆、创新书店组织专题材料,按计划时间定点集中讨论解决所搜索的问题,分析同一问题的不同解法及较好解法,找出具有指导性的解决同一类问题的“结论”,在同学们学习、解题中推广。 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我校03届会考成绩居全省第六;高中数学竞赛,祁永福、黄新武等同学双双获得省一等奖,实现了我校办学史上高中数学竞赛一等奖零的突破。2004年我校高考成绩比去年翻了两番,上国线的有189人,清华、北大、科技大、人大均有我们的学子;走进了市(县)重点中学先进学校的行列。

4、多次大的活动(包括说课改革与创新活动)实验教师已从中领悟到“四环八段”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全方位放开的思想。

从参加三亚市一中召开的“中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研究与实践”开题会议,万宁中学召开的“中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研究与实践”课题研讨会,儋州市那大二中召开的“中学数学思维能力研究与实践”第三次交流会,到琼海市加积中学召开的课题研讨会,澄迈中学召开的课题研究阶段总结大会,我们深刻地认识到: (1)中学数学教育是打基础,奠定人的发展的教育,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有意义、最有普遍应用性的数学,其价值首先体现在利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和教学方法去认识、理解和改造自然和人类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尤为重要的还要体现数学教育的人文价值,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社会,数学与自然的密切联系,进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的信息,为此,我们必须通过数学教学去培养学生会用数学地提出问题,数学地研究社会,这就要用数学的思维方式与数学的思维模式去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勇于求异,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2)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需建立一个合理的教学流程、严谨的教学结构,形成科学的教学模式。建立这样的教学模式,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进而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3)“四环八段”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实施,要真正体现教学中“让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思想;要真正体现教学中“使学生成为独立认识的主体,教师就必须从„主导‟的位置撤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服务者”的思想。

说课改革与创新活动,使我们认识了“说课”的主体;使我们认识到“说课”中如何把学情分析融合于教法与学法分析之中;使我们体会到如何用说课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用课堂教学的改革进展促进说课创新,使说课创新和课堂教学改革同步发展。

5、学生自觉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求知欲大大增强。

《基础?思想?方法》更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每节课学习的[内容要点]、相关的[方法技巧]及补充例题[启迪思维]自始至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6、科研、教研成绩喜人。

(1)林海珠老师参加2001年11月省初中青年数学教师说课比赛荣获一等奖,同年下半年参加全国初中青年数学优质课比赛获二等奖。

(2)林海珠、黄翔等青年数学教师在2001年12月举办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研讨会上,向全省数学教师作题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相遇问题)》、《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展示课,得到了魏超群教授的高度赞赏和全省同行的充分肯定。

(3)我校卓平、柳成荫两位副校长、纪新景教导长时间搞教研活动,成绩突出,被评为2001年海南省数学骨干教师。

(4)我校符祥勤副校长被评为2002年度教研活动先进个人。

(5)林先平校长,狠抓教科研工作,撰写论文《现阶段推进素质教育的困惑与对策》荣获国家级一等奖,该论文被收集于中国《新世纪经济科教论文集》和海南省《中学继续教育研究与探索》等刊物。2002年12月,林校长亲自指导我课题组成员冯健、梁超豪老师,撰写《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案例:《三角函数的化简和求值》、《圆的计算与证明中常用辅助线研究学习》,得到罗才忠老师的高度赞赏。

(6)梁超豪、黄翔、林海珠等老师撰写论文《浅谈平面几何的入门教学》、《题型的转变》、《平行线的性质教学初探》均获市级一等奖。

(7)2002年12月,我校课题组老师参加省教育厅举办的《数学创新教学》论文、教案评比活动,黄翔老师的论文《浅谈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获一等奖;梁超豪老师的论文《平行线的性质教学初探》获二等奖;林海珠老师的论文《谈谈“四环八段”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验》获二等奖;柳成荫副校长的论文《主体教学模式探讨》获三等奖;周扬立老师的论文《在课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获三等奖。

梁超豪老师的教案《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获一等奖;林海珠老师的教案《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获一等奖;黄翔老师的教案《一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法》获二等奖。

(8)2003年10月,卓平副校长参加海南省第二届“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整合”调教课录像评比获一等奖。

(9)近三年来,学生的数学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学生蔡芳芳等三位同学参加2001年省数学联赛获一等奖;获得

二、三等奖的分别有28人次和34人次;2002年省高中数学竞赛,我校高二年级祁永福和黄新武等二位同学获一等奖,二等奖有20人次;高三年级王茹同学获三等奖;2003年海南省高中数学竞赛,我校杨泽明、吴英照二位同学双双获一等奖,获二等奖、三等奖分别有4人次和6人次;2004年全国数学联赛,我校李书白同学荣获二等奖,刘名升等三位同学获三等奖。

(10)实验班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高,探索、创新意识提高,学生主动性、创新性明显增强,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实验班学生学习成绩显著提高,这点从下列对比可证实。

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学生期末考试、中招考试合格率、优秀率对比: 年度 两 率

班 别 2001-2002 第二学期期考 2002-2003 第二学期期考 2004年 中招考试

合格率% 优秀率% 合格率% 优秀率% 合格率% 优秀率% 实 验 班 85 36.5 91 38 95.2 47 非实验班 81 24 82.5 27 81.6 28.5 (11)“数学创新教学”教学模式研究引向深入。

“中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研究与实践”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独辟蹊径,是一部新世纪走进新课程的一部前奏曲。他的试验为我们顺利走进新课程铺垫了一条坦途,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毫无疑问,此项试验喜人的成果,在新课程实施到来的时候,我们找到了汇集点,其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在我们今天总结“数学创新教育”试验成果的同时,将它同实施新课程有机地相兼容,加以思考、策划、运作,无疑是站在教改的前沿,绕着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主攻面临着共同的任务: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操作技能。

“数学创新教育”在新课程实施中,我校教师通过集体备课,达成共识,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调整和时间调配,设计精讲、泛讲的课题内容及课后学习课题,在教师指导下提出研究学习专题,开展第二次学习革命,使教学在体现课程价值观的同时也迎合新课程需求而开展实施的容课堂教学与课外为一体的“一基?二跨?三放?四回归”的研究型学习模式。

在魏超群教授、罗才忠老师、林先平校长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我校课题实验组整整用了两年时间,至2003年12月顺利编写了自己的校本教材《基础与探究》。 我校开展的《数学研究性学习》除了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征:(详见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案例)、校本教材《基础现探究》)。

1、针对性 框架于课堂教学,教师或学生把现有教材组织起来,解决哪一些问题,达到怎样的目的,有什么收获。

2、实用性 课题的研究学习是常规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与回归、内化。是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中高效地掌握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层次性 不同年级、不同标准的学生学习小组,提出的问题要求不同,只要朝着这一方向,途径去解决问题,乃至提高。 有待解决的问题:

实施“数学创新教学”还局限于基础教材“书本”的范围。加上时间、空间的限制,教育手段滞后,如何在教学双边活动中,师生源于课本,走出课本,使课堂教学有机的延伸、回归、内化,真正以全方位开放的思想贯彻课堂教学,是有待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开放性问题》 作者 张远增等

2、《初中数学探索性问题》 作者 李道州等

3、《初中数学应用问题》 作者 戴再平等

4、《基础?思想?方法》 作者罗才忠、李朝义等

5、《基础与探究》 万宁中学课题组编写

推荐第2篇:汽车背景研究

研究背景:

近年来,世界各大汽车公司都把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汽车市场,纷纷以各种方式(合资、合作、独资等)进入中国市场。正是由于各跨国汽车巨头在中国表现出的空前的本土化需求,包括在中国本土化同步开发,使得跨国零部件巨头更加坚信“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的潜力在后头”的信念,进而引发了外资主导下的零部件行业新一轮投资热潮正风起云涌,各大国际零部件企业纷纷在中国建厂、建立研发中心,其热情丝毫不亚于跨国整车汽车业的巨头们。面对众多不确定的因素及种种挑战\"我国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不仅要与国内的公司竞争,还要与有能力比国内公司做的更好的国外公司竞争\",每一个汽车零部件公司都必须运用营销思想来识别评价所面对的机遇,从中选择能够带来更大效益的商业机会\"。

研究意义:

目前,世界零部件企业正趋向于集成化、模块化、系统化地与整车厂商进行配套,若在整车制造企业与零部件生产企业之间没有一个科学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体系,没有一个有效地竞争与合作的协调机制,汽车工业的整体发展必然是低速度和低质量的。因此,如何将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做强、做大,不仅关系到我们能否跟上世界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节奏,而且关系到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取向,这一过程中发展模式的选择无疑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理论研究及案例研究的方法,从研究汽车行业及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入手,提出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尚处于弱势地位,如何加强自我品牌的竞争力,采用适当的组织与销售模式,在与整车市场配套的零部件企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已成为每个国产零部件企业不可忽视的问题。

推荐第3篇:课题研究背景

课题背景

对于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而又缺乏语言环境的初一学生来说,第一个难题就是记不住英语单词,或是暂时记住了,过一段就又忘了。这是因为初学英语的人还没有掌握足够的英语构词法的基础知识。因此开始记忆单词时,总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去记,这样记单词,少量的还可以,单词一多就不容易记住了有些学生可能会因此而产生畏难情绪,把英语学习看作一种负担,甚至半途而废。然而,不管怎样,对学生们来说来讲,要想学好英语,必须下功夫、想办法多记和巧记英语单词和短语,这是因为牢记英语单词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学好英语的必要前提。英语的词汇十分丰富,要想记得多、记得快、记得牢,除了多听、多说、多写,反复记忆和及时复习外,还要掌握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有关构词法的基础知识,以便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我们初一年级的小课题研究题目定为“英语单词记忆方法的研究”。

五、所采取的措施

(一)根据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利用上课学习单词的时间,给同学们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记单词的方法,为大家学好英语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1、音标发音记忆法

英语是一种有声语言,英语单词的读音与拼写有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是有规律可循的。正确地拼读、朗读英语,对记忆单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初中英语中的单词绝大多数都是符合读音规则的,因此只要读音准确,并掌握一定的读音规则,记单词还是比较轻松容易的。读音准确也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因此,学生在背单词时,除了在课堂上跟老师读准每个单词的发音外,还要在课下集中精力多听英语单词录音,同时要大声跟读。记忆单词应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做到“五到”,即心到、眼到、耳到、口到和手到。在记忆某个生词时,首先要集中精力,注意生词的词形、词义和词的构造,并大声朗读这个生词,要把音读准,同时进行抄写以加深记忆。这样也为“听力”训练打下良好基础。例如, conversation这个单词虽然很长,但它符合读音规则。只要会读,就能拼写出来。

2、谐趣记忆法

这是一种把英语单词形象化、娱乐化,把枯燥乏味的英语字母变成鲜活有趣的东西,寓学习于娱乐之中的记忆单词的方法。可以把几个单词用汉英混用的方法编成顺口溜串起来。如 bench, chair, desk, look, write, talk, quiet, listen to the teacher, hand up, have a rest ,要一个一个地去记,既费力,又容易忘记。如果用一个顺口溜把这些词和短语连起来记,就会感到生动、形象、有趣,记忆效果也就好多了。 手拿book,坐bench(chair), 面前放着des眼look,手write, 耳朵listen to the teacher, 有疑问就hand up, 没问题莫要talk, 全班保持quiet, 下课我们have a rest。

再譬如, window这样的顺口溜,要一个个字母去记就比较费力,效果也不甚好。但如果通过“w在

1 两头, indo在里头”这样的顺口溜来帮助记忆, window这个词的拼写、读音、词义一下子就记住了,效果比较好。

3、英汉对照记忆法

此法主要用在记忆课文后的词汇表里的单词或自己编写的词汇表里的单词。在词汇表里,左边是英语,右边是相应的汉语。记单词时,用一只手掌(或别的物品)轮流遮盖住左边和右边,一边看一边喃喃地念,同时用手指在空中或桌面上或用笔在本子上练习拼写。

4、实物识词记忆法

如果有兴趣,可以将自己的住室布置成“英语世界”。具体做法是:利用彩色(或贴小纸条的办法)在室内的物品上写上相应的英语单词、短语以及句子。例如,在门上写上“Open the door(开门)”或“Close the door!(关门)”。在窗户上可写上window,床边可写上go to bed, get up,电灯开关旁可写上Turn on (off) the light,在挂钟表的地方写上 clock或“What time is it?” “It is...clock.”等字样。当然在家里其它地方,也可按这种方法去做。过一段时间,等到把这些词和短语记住后,再换一些内容。

5、看图识词记忆法

由于受家庭物品的限制,实物识词记忆法的作用也有所限制。相比较而言,看图识词法具有明显的优点。 看图识词记忆法同儿童看图识字的原理是一样的。我们把小孩看图识汉字用的卡片或画书略加修改,就成了看图识英语单词的卡片或画书。具体做法是:在每幅画面的汉字下边注上相应的英语单词,利用空暇时间,隔几天翻一次卡片或画书,直到能看到画就能马上读出和拼写出相应的英语单词或短语。当然我们还可以自己动手画一些图画,然后注上相应的英语单词,如画一张人的头像,然后把有关各部位的英语单词标注在相应的位置。也可以自己画一些简笔画来表示走、跑、坐、骑自行车、看书、游泳等动作,然后在图画下面写上相应的英语单词、短语或句子。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把直观的图画与干巴巴的文字结合在一起,有一定的趣味性,便于记忆。但不足的是有些词,尤其是抽象名词无法用图画来表示。

6、联想记忆法

在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的基础上,可以运用联想记忆法,在头脑中构建一个词汇网络。联想的内容可分为同义词、反义词、同类词、同根词等。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A.同义词:

1.family

home

house

家里人

出生地或居住的房屋

住房

2.say speak

tell talk

说(话) 讲、演讲

告诉

谈话

C.同类词,即按单词的意义、范畴粗略归类。例如,看到school一词,可以联想到与之有关的 teacher, pupil, student, cla, claroom, blackboard, desk, chair, homework, textbook, notebook, test, 等。

六、在我们学校中因为学生记不住单词而需要教师反复听写的现象很普遍。其实,只要方法得当,教会学生记忆单词也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为了改善这种效果不明显且难以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单词教学方法,我们尝试把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入到课堂的单词教学中,从而能促进学生在单词学习这一块上能够做到高效率且力求整个班级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1、单词学习中开展小组合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小班化教育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具有世界性的发展趋势,其根本宗旨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关爱,增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他们的各方面能力。在小班化教学班级中人数相对较少,这为在班级中开展学生间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供了可操作性。此外初一年级学生对中学课堂的学习行为相比较小学而言很陌生,对大词汇量的新目标英语课堂来说,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不产生畏难、厌恶的情绪尤为重要。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教学时间里,如何产生较高的课堂效率,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单词;如何缩短学生的学习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得,合作学习将是一种较好的办法。集结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进行合作学习,资源共享,有助于提高学习单词的效率。发挥优生的引领作用,小组成员互教互帮,使得能力弱的学生得到更多巩固学习的机会。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合作不仅是有效的学习手段,它本身也是一种目的。孩子们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只有在合作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培养和提高。在合作过程中,学生能从同伴那里获取有用的信息来填补自身在信息、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信息上的拓宽、知识上的增长和能力上的提高,并感受合作共事和分享成果的愉快。

2、单词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的具体操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就是合理分组,营造合作的氛围。在教师具体操作上可以以班为单位,依据教学目标定位以及学生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把合作学习小组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根据固定座位来分。

根据低年级学生缺乏合作的意识、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律性比较低等特点,依据学生固定座位分成4人小组,就近组成合作学习小组是最佳、最基本的形式。这种学习小组类型在合作学习形成的最初阶段在课堂中普遍使用的。它能节约上课的时间,比较便捷,使学生能在较快时间里

3 逐渐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掌握如何与人合作的基本方法。在初一Unit1-5的学习中,学生会遇到很多英文名字的单词。如果让每个人都记住这些名字不但枯燥而且效果不好。在小组合作中可以通过互相给对方取英文名字的方式来学习,同时也可以在小组间进行交流,互相介绍组员。这种学习过程不但直接地使学生掌握了这些英文名字的发音,而且每个人拥有一个英文名称也会提高他们今后学习英语的兴趣。

(2)根据小群体来分

虽然刚入学,但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中已经有自然存在的学生小群体。他们根据个性特征、兴趣爱好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自由组成。小群体中的成员有着较为相同的行为模式,凝聚力也较强,在同一个小组中合作学习,气氛显得较宽松,没什么精神压力,更利于思维的活跃,想象的发展,个性化的展示,成员之间也能相互促进。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小群体,改变平时固定的座位,自己来选择自己的合作学习伙伴。

(3)根据学习资源的类型来分

在学习词汇扩展时,则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资源的类型让学生组合成学习小组。小组内成员互相学习,然后再组与组之间交流,避免了学生逐个上台展示,或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使单词学习条理化,提高了课堂效率,也使每个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4)根据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来分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这个角度还可以把合作学习小组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A.交叉合作

在学习目标较难达成,而且对全体学生都有学习要求的时候,如果交差合作操作适当,往往能起到优生对学习困难生良好的带动作用。在 Unit 6的学习中会遇到大量与家庭成员有关的单词,在记忆上有一点困难,而教师也不可能做到每个学生单独指导。这时通过交叉合作的学习方式就能很好体现出优生的积极作用。对于基础好的学生,通过教师适当指点就可以找出这些单词间记忆的相似点: father, mother ,brother ,这三个单词都以ther结尾。在 father, mother, son, daughter, 前面加上grand ,就变成了爷爷,奶奶,孙子,孙女这四个单词。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能提升基础好的学生的单词学习能力,而且在学生的交流中也更有利于基础较差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B.同等生合作

其一就是“优—优”合作

由于优生的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因而他们能够适应并且也喜欢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这种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够使得他们得到跨越式的发展。

其二是“弱—弱”合作

如果教师不加辨别地单一地使用“优差合作”的话,容易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4 进一步地扼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降低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完成某种学习任务的时候,让学习困难生互相合作,由于基础相同,他们反而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采取这种合作小组学习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学生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是有所不同的。

学生依据能力不同,采用“优——优”、“差——差”的形式,在合作组内进行不同程度的交流,便于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不会出现“优生表现,差生旁观”的现象,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

总之,学生是个自主能动的主体,从实际出发,合作学习将更有针对性,从而增强合作的效果。

推荐第4篇:转型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论文

2014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通过“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2015年底,《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财政厅关于开展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的通知》(闽教高〔2015〕39号,以下简称“转型通知”)开始具体布署试点工作。截至2016年5月,福建省共有31所普通本科高校启动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其中18所本科高校(以新建本科高校为主)提交了整体转型试点的方案,13所高校(老本科与新建本科高校各半)提交了36个人才培养专业群建设方案。该项工作的布署、指导与政策支持为新建本科高校发展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部分高校有望率先走出近年来新建本科高校“同质化”的发展困局。有建设就必须有考核,福建省教育厅也明确指出各项目建设单位需将年度建设情况纳入其办学绩效考核范围。

纵观世界高等教育考评现状,在评价机构方面,西方国家主要是由校外具有一定资质的权威性学术机构或学术团体组织进行;而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宏观方面仍然是以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主管部门的学士学位授权评审为主。如果说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学士学位授权评审主要考察的是高校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保障等方面的硬件指标,那么对转型试点高校工作的绩效考核,则需要将评估工作的重点由对教学资源的关注转向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关注。转型期间,教学工作仍旧是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的新建本科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评价则是监控教师教学质量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对转型期间的教学活动特别是其中的实践环节和“双师双能型”教师进行真实的、有效的评价,对于新建本科高校加强产教融合,实现真正意义的转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由于高等教育教学效果的迟效性和内隐性,其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周期是相当长的,培养质量结果较难进行定量分析,往往依赖教学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评估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因此教学质量评价应该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然而,当前高校基本都是采取每学期教师自评和他评(学生评、院系评、第三方评等)相结合,以定量为主(进行五级制或者百分制评分)的方式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也有少数高校只采取他评价方式,评估的结果直接作用于教师个人。

(一)自评价

理论界对教师自评的定义看法不一,但有一些共识,即教师自评是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从自我认识开始,进而到自我分析,最后期望能实现自我提高。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自我评价对于个人和用人单位来说来说都很重要。虽然自我评价相对主观,但通过自我评价这一过程有助于刺激个人认识自身优势,发挥特长,实现自我价值;同时还可以帮助个人自省不足,扬长避短;而且某些个性化指标也只有参与者自身才能完成评价,例如访学、进修对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否有帮助等。多数高校也认识到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将教师自评纳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

(二)他评价

1.学生评价。通过调查不同层次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组成,学生评价的权重几乎都占总评价的一半以上。笔者曾以任职高校不同学院、专业、年级的1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对高校学生评教的有效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得出学生评教的信度较高、但效度值得考量这一结论。笔者随机抽取一所高校一个二级学院专任教师(不含外聘教师)近6个学期的学生评价分数进行平均分由高到低排序,同时对照教师个人的履历,发现排名前30%的13人中,10人为新进教师(任教不满3年),更有9人只承担了两个学期以内的教学任务。虽然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与教学年限不一定对等,不能排除个别教师的教学天赋和个人勤勉使其教学效果优秀而得到学生的认可,但是评价高的教师80%以上都是教学时间短、教学经验浅的新进教师,再次验证学生评教的有效性有待考量。

2.院系评价。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另一大权重则为院系评价,院系评价过程中往往会综合进行考虑。院、校教学督导组和同行、专家听课的结果,学生反馈的意见和建议,院系日常教学检查的结果(含期初、期中、期末),教师承担和完成额定教学工作量的情况,教师公共服务工作的情况(例如是否积极联系企业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参与大学生导师制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等)都存在于院系管理阶层对各教师的印象中,会潜意识地影响到院系评价主体对教师的评分。

3.第三方评价。据研究,当前高校的他评价主体基本都是所教学生和教师所在院系,即使加入了其他评价主体,往往也只是参考学校教学督导组听课的结果或者教学竞赛专家评委给出的得分,评价的采用并没有占固定的权重,评价的主体也不符合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所谓的第三方评价,是指独立于被评价者任教的高校外的教育质量评价行为。通过第三方独立机构对教学质量进行客观、公正以及公开的评价,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的行业敏感性、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用人单位),或者评估的专业性(专门的教育评估机构),再进而针对当前教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提出相应的改善和转型对策。

二、讨论

高校提供的服务是高等教育,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和用人单位作为教育服务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参与评价是合理而且必须的。可以说“教学评价是为了应对更广泛的多元化社会群体对高校问责的公共需要,是针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作出的回应”。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得教育评价不再是管理层的主观纯粹,也不再是不可预见的随机性活动。教师本人应该是最了解自己教学活动的人,自评价相对于他评价具有高操作性和覆盖率,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多方面的信息,可以是自己的感知,也可以是学生的反馈,还可以是教学质量监控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自我检查、反思和调节,使自我评价的过程成为教学质量提高的过程,这在改进教学方面有着他评价达不到的效果。但是,因为评价的结果往往与被评者的荣誉或利益息息相关,因此自评价必然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可能教师虽然意识到在自身的不足,但是为了教育生涯的发展而进行了较高的评分。所以教师的自我评价是必须的,但是权重不宜多大,在15%左右较为合适。

根据笔者的研究,“不同学科自身的属性、评教学生的综合素养、任课教师的个性风格等因素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都可能影响到学生评教的效度。”在效度有待考量的前提下,学生评价分数的权重过大,将会直接干预整个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参考价值和使用效果。但是由于学生是教育服务的直接对象,而且学生评价有着全覆盖性这一优势,所以建议控制在50%左右。剩下的35%左右的权重可以交由院系把握。根据调查结果,影响院系评价的相关因素中,督导组、同行听课和学生反馈等手段无法做到每一位教师都涉及到,具有片面性;而教师是否能够配合教研室完成每学期需开设课程的安排或调配,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学院专业和学科建设工作,这些可能影响院系评价者初始印象的因素,其实与授课效果关系不大。所以院系评价的重点在于其评价指标的确定,评价过程的指导和监控,不能让教师是否完成额定工作量、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公共服务情况等因素影响教学质量的评价。

当前,将第三方评价引入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关注。“转型通知”明确指出应用型转型发展初期的建设任务包含专业体系、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同时强调在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师评价体系进行改革,“把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实绩、社会服务与技术推广贡献纳入‘双师双能型’教师职务考核聘任的重要指标”。高校在有计划地分批选送中青年骨干教师到企业培训、进修或者挂职的过程中,这批教师所承担的学期教学工作量也会相应的减少甚至没有承担。因此,与其让教师全脱产的去企业锻炼,不如采取半脱产的方式,例如上半学期专业理论课阶段去企业进修,下半学期同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参与到课程实验部分或者实践环节。结合教师进修过程中的“学”和实践环节的“教”进行综合考量,将评价结果纳入院系评价中。这对推进校企产学研合作融合,实现科研成果和技术进步在本科教学中的转化,培养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很有帮助的。

三、结语

综上,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不能再局限于管理阶层的主观评价,或者单纯依靠教务管理部门对教学质量进行的监控和评价,而是需要依靠一个专门的教学质量评估组织,用科学的方法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设计评价体系(含权重、方法、指标、验证),通过主观赋权与客观赋权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辅相成,最终形成以教师自评为基本、学生评价为主体、院系评价为综合与补充的的模式。其中院系评价根据实际教学活动综合院系管理人员、专家同行和第三方评价给出分数,并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才能作为奖惩的依据。有了各种设计合理和定期实施的评价,最终使教育教学活动有望成为一个系统性的、呈现螺旋上升趋势的可控过程。

推荐第5篇:模具钢材管理软件研究背景

模具钢材管理软件研究背景

老实做人

近年来,我国模具工业迅速发展.据中国模协统计,在“九五”期间,每年增速约为13%~15%[1][2]。随着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和国际化的进程,我国模具钢的需求量将会大幅度增加。据统计,我国年需模具钢约20万吨,随着中国逐渐成为制造业的中心,汽车、手机等行业的迅速发展,在大连、成都、东莞等地区都建设了模具城,模具钢材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而且日本、法国、瑞典等国家分别在中国建设了分公司,同时在各地发展很多的代理商。模具钢材销售的公司数量较多,目前基本采用手工记账的方式进行模具钢材的库存管理和销售管理,手段相对落后。(18 6联4 0系8 2电2 6话91)

当前,模具钢材的种类可以分为:冷作模具钢,热作模具钢、塑料模具钢三大类,而冷作模具钢又包含高碳低合金冷作模具、抗磨损冷作模具钢、抗冲击冷作模具钢、冷作模具用高速钢、无磁模具用钢;热作模具钢有低耐热性热作模具钢、中耐热性热作模具钢、高耐热性热作模具钢;塑料模具钢有碳素塑料模具钢、预硬化型塑料模具钢、渗碳型塑料模具钢、时效硬化型塑料模具钢、耐腐蚀型塑料模具钢。由于模具钢材的种类繁多,人工管理容易造成钢材的品种和数量的不确定,容易导致漏账和库存积压等现象;中国已经成为制造业的大国,对模具钢材的需求数量逐年升高,模具钢材的价格同普通钢材相比较高,最高可达到800元/kg,这就要求模具销售企业在下料切割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余料、废料的产生,降低成本。综上原因,对模具钢材销售企业的库存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需要开发合适的针对模具钢材销售企业的软件,开发合适的管理信息系统,一方面便于企业销售人员及时了解库存钢材的实际情况,一方面也能保证库存的合理性,为模具企业提供方便的服务,同时有必要开发合适的下料切割模块,根据模具企业对钢材的需求制定合理的切割方案,为现场切割操作人员提供参考,提高钢材的利用率,对我国国民经济具有重大意义。

本课题主要研究模具钢材下料环节的优化问题,通过分析方形料的绘图算法,结合软件开发技术,将三维坐标转换成浏览器平面的二维坐标,并结合实际模具钢材的切割过程,进行模拟切割,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针对模具钢材销售企业开发管理系统,实现模具钢材销售过程中的订单、储存、加工、处理并辅助决策,随着企业信息化的逐步推广与深入,模具钢材企业的销售管理工作呈现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及现代化,必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踏实做事目标明确快乐生活

推荐第6篇:乡村文化研究背景

乡村文化研究背景

本次乡村文化研究地区是一个居于中原地区的被政府视为“国家贫困县”的一个县城,这个县城的乡村也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历史,而此次的乡村文化研究也是在于次。

一直以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的地区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相对于以前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相对于其他乡村地区,仍然落后,此调查中只是对乡村的表面阐述,如有不足,请指正。

淮阳古称宛丘、陈、陈州,历史渊源流长,是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 。战国时期,楚顷襄王迁都陈城,历经38年,史 称郢陈,故淮阳又称“陈楚故城”。秦时这里初设陈县,后置陈郡,公元前196年,以陈在淮水之北,改名淮阳。清雍正十二年置淮宁县,1913年改淮宁县为淮阳县。 淮阳地处豫东平原,周口市腹心,辖21个乡(场),497个行政村,134万人,163万亩耕地,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和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生产基地县、著名的“八卦之乡”、“姓氏之都”、“北国水城”;河南省26个加快城市化进程重点扶持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寻根朝祖旅游点。

淮阳婚礼风俗

“儿子结婚,乐坏邻里”,左右邻里在男孩子结婚的前几天就问情况。婚礼的前两天,左右的叔叔大伯都会前来帮忙布置新家,买操办婚礼的所需品;婶子大娘这是也会前来帮忙做被子,择菜等。

婚礼当天不是本姓家族的人当天一家会去一位代表喝喜酒,而是本姓家族的人是一起参加喜宴。新郎的亲戚都会来参加。前几年,因为地方习俗婚礼当天不许添女客,所以新郎的姥姥、妗子、姑姑等都会在婚礼前一天去,晚上

新郎的父母负责亲戚的住处问题,待到第二日男方再去。 虽然婚礼当中棉被主要是女方准备的,但是男方父母也为自己的儿媳准备了。

一般情况下,男方母亲准备两套或者四套。做棉被时特别的搞笑:婚礼前几天母亲请来左右邻居来做,母亲和邻居们先准备好花生和枣子(农村树上结的),把这些东西撒在被子中,老人们都说这样是图吉利,那些帮忙的婶子大娘会和新郎的母亲说早点抱孙子之类的话。后来我想“枣”和“早”是同音词,估计这两样东西是代表着“早生贵子”的意思吧!

婚礼经过

1.婚礼当天,男方租赁车去女方家接新娘,去时一路上摄影跟着,一般新郎的一位婶子或伯母和一位七八岁小男孩(新郎的一位晚辈)去新郎家接新娘,因为娘家人要给迎亲的人红包,去时村里的人都会向男孩子说要是给喜钱(红包)少了就不要下车,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但实际上很多时候迎亲的婶子或伯母会拉他下车的。

 2.待花车开到新郎家门口时,可忙坏了人们。放过鞭炮之后,接新娘下车。下车时先有新郎的两位妹妹给即将进门的嫂子上官粉,因为新娘的妆是完整的,一般时不 让在脸上涂粉了,但是没有这个过程是不吉利的,所以

新娘会告诉小姑们涂淡淡的就可以了。

 3.这过后,有两位同辈人来迎接新娘,即姐姐和嫂子,这还有讲究,两位都有儿女,最好是一儿一女的,这样是图吉利,下车时要采一青石。将新娘迎到洞房后,忙坏了嫂子,得给弟妹梳头,梳头时还数着: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这时满屋的人都会哈哈大笑,新娘也会害羞。  4.随着鞭炮声响起,新郎会撒一把喜钱,一般是新郎多大撒多少个银元,这时婚礼的主事者也会拿着一个簸箕撒喜糖、花生、烟、喜钱等。拜堂仪式开始。期间亲戚们会把他们的礼钱放在前面,一般新郎要是有姐姐的话,姐姐的礼钱是最多的,邻里们在这时也会看看新郎的亲戚多少,同时也看看新娘的长相有多俊,待到快结束时要到堂屋拜见公婆,有时是敬礼,有时是叩头。  5.婚礼结束后,喜宴开始。一般是先待女客,后待男客。待女客时没太多讲究,就是新娘随新郎一起去敬亲人们酒;待男客时就不一样了。在向男客们敬酒前先向舅舅敬礼或叩头,这时舅舅们都心疼自己的外甥,一般都是敬礼,而且舅舅要给外甥、外甥媳封礼。

 6.喜宴结束之后,送亲戚们离开。这时新娘会走出家门送客。

 7.客人们送走后,这可忙坏了新娘,床上的一大堆棉被

要整理,屋里乱七八糟的要收拾,晚上还有闹洞房的,这天通常是到深夜家里才能安静。

 8.家乡有个风俗,新娘到了,和她娘家同村的人要请她到家里来做,叫“请客”。这时她们会谈论以前在自己娘家时发生的一些事。

棉被制作

 虽然婚礼当中棉被主要是女方准备的,但是男方父母也为自己的儿媳准备。一般情况下,男方母亲准备两套或者四套。做棉被时特别的搞笑:婚礼前几天母亲请来左右邻居来做,母亲和邻居们先准备好花生和枣子(农村树上结的),把这些东西撒在被子中,老人们都说这样是图吉利,那些帮忙的婶子大娘会和新郎的母亲说早点抱孙子之类的话。后来我想“枣”和“早”是同音词,估计这两样东西是代表着“早生贵子”的意思吧!

女方准备

 1.“女儿出嫁,忙坏爹娘。”当爹的忙在各种礼仪上,先扒出老皇历,选好黄道吉日,“看好”“换帖”,目的是图个来日双方家庭的平安。

 2.当娘的一个月前就开始做嫁被,里里外外要都是新

的,棉被越厚越好,棉被越厚预示着女儿将来的日子越暄乎。棉被一下子要套9床,也是讨个吉利。  3.众邻居和亲戚都要给女儿“添箱”(方言,即置嫁妆),这里面也有讲究,姑姨添被面毯子,舅添脸盆照镜,婶子大娘添枕头梳妆用品。嫁衣是不让爹娘置的,原因很简单,爹娘的眼光太落后,跟不上时代,不如自己拿着礼钱到大街上尽情挑选时髦的衣服,这时的女儿今非昔比,不再给家里俭省,花起家里的钱出手分外大方。

 4.女儿出嫁的头天晚上,爹娘会坐在女儿面前给女儿上最后一堂“政治课”,交待女儿到了婆家怎样做人:一要孝顺公婆,二要体贴丈夫,不能像在家里那样任性撒娇,千叮咛万嘱咐,惟恐有所疏忽。

 5.第二天男家的迎亲队伍一到,这边可忙坏了女家,当娘的和婶子大娘们忙着给女儿打扮梳洗,叔伯们忙着把嫁妆填柜,搬出来装到婆家的车辆上,女儿的嫁妆除衣物、被褥、家具、电器外,还有一种必备的很有地方特色的饭食嫁妆——“随身饭”。

 6.从自己闺房走到轿车上的短暂一路一般有两位婶婶送去,新娘脚上穿的是两双鞋子,即一双是新娘鞋,一双是父亲的新鞋,听长辈们提到穿父亲的鞋是表示新娘在未离开娘家前一切都是新的,更重要的是父亲对自己

女儿的祝福。坐在了迎亲的轿车上时,当娘的这时会抱着女儿一顿大哭,“执手相看泪眼,”这叫“哭嫁”。  7.新娘坐上轿车关上门后,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放鞭炮,很多时候这很平常,但此时,鞭炮是越响越好,响的时间越长娘家人越是高兴。轿车启动时,有自己的两位哥哥或者是堂兄弟在前面护送,直到送出村为止。同村的姐妹去送新娘,一般是四位姐妹去送,这一来是表示对自己姐妹的祝福和保持一生亲情的眷念,二来是看看自己姐妹的新家是什么样子的,三来是见见新郎,希望自己的姐妹以后的日子幸福,送亲的四位姐妹当天是贵宾,呆到喜宴过后的下午,新郎家再派车把送亲的姐妹送回来

 8.结婚后过几天还有“回门”一事,女儿回门的前一天,当娘的开始为女婿张罗饭菜,等到当天新娘的兄弟早早的在家等候新姑爷的到来,新姑爷的第一杯酒是敬岳父和岳母,然后是敬娘家的兄弟,而后再和岳父岳母兄弟好好聊聊。这是还有一重要的开始考虑下面的事情,何时给女儿送满月,要准备哪些礼物给外甥等等 。

婚礼中的随身饭

 由于这种饭需事先由娘家备好,准备时也有讲究,自己不能插手,是还未出嫁的姐妹或同村姐妹亲自准备,女

儿出嫁的当天,随迎娶的花轿或汽车带到婆家,故而才有了这个名称。“随身饭”的品种有肉、菜、馍、面条和饺子等。称呼每种饭菜时,人们习惯在前面加上“随身”二字。若是随身饺,饺子的数量也有讲究,它要由女儿出嫁时的年龄来决定。如果女儿是20岁,应要准备20个饺子;如果24岁,则必须包上24个饺子。有的地方饺子的数量和女儿的年龄相等,有的地方要比年龄多一个,为的是图吉利有余。饺子摆放时也有一定的规矩,即尽量摆放成双喜字,也代表着双喜临门。父母为女儿捏饺子的目的,据说是为了捏住亲家的嘴,怕女儿到了婆家,亲家絮絮叨叨使女儿受气。

农村基础设施简述

• 1.而乡村地区仍以土路为主,阴雨天气道路堵塞严重,大多数主要干道是政府兴建的公路,;近年来有个别乡村得到政府资助兴修了砖路,但是因为保护工作做得不好,道路破坏严重。兴修的下水道因为农村家门口长堆积秸秆、垃圾等大都堵塞,阴雨天气仍是排水不畅,作用不大。道路不安全,有大桥的也是道路上最危险的地方,乡村中有许多是危桥,许多人身事故、交通事故大都因桥而起,而且桥栏杆因人为和自然等原因被破坏,在桥上的孩子身旁必须有长辈们陪伴,经过的车辆必须

慢速行驶。

• 2.政府修建了乡村卫生所,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乡村医生实行了补助制度,乡村医生实行了补助制度,县医院、乡医院人流量越来越多。有时还要许多不足有待完善,比如医疗设施不齐全、乡村医生的职业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私人诊所因为医疗费用太高而渐渐无人问津,大多私人诊所的医生都是县乡等医院的退休职工,在医术医德上虽都较高但是也不得不再一次面临退休的境况。从另一方面来看,也损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

• 3.农村沼气建设发展较快,沼气设施发展快,很多家庭建有沼气池用于照明、做饭等生活,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 事业的发展。

• 4.农村节约意识不强。水电不足,生活用水不足并且污染严重;用电不足,尤其是炎热的夏季,经常停电。 • 5.近年来,小型太阳能、秸秆气化、小水电发展较快。 • 6.乡村地区没有养老院、没有一个供人休闲娱乐的场所。老年人的衣食起居都有儿女承担。很多时候老年人都是搬着板凳坐在大街两旁闲聊。 • 7.学校设施不健全(详见下面)

• 8.乡村没有公共的存放垃圾的场所,垃圾堆放零散,并且有时堆放在河边,污染了河水。近年来乡村污染越来

越严重,尤其是河流的污染,河流早已不再是清澈见底、河里不再是鱼儿成群、河面上不再是鹅鸭成群,取而代之的是干枯、是断流、是污水。

乡村教育脱节

1.学校基础设施较差,教学设备不健全。教室危墙较多,玻璃破坏严重,校园里环境卫生较差。

2.乡村教师严重缺乏。乡村环境艰苦、教师待遇不好、学生素质不高难以管理等原因导致许多人对乡村教师这个职业敬而远之。许多乡村小学的老师一兼多科、一兼多班。 3.私人办学越来越多。鉴于乡村公办学校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的原因,乡村有些原来不错的学校因学生太少而面临合并、倒闭的危险境地。虽然已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许多家长不愿意把子女送到公办学校,此时公办学校无人问津,更严重的时候是一个年级没有人报到,而私人学校学生越来越多,并且学费较高。乡村人闲谈时也常说道,“政策不错,就是设施不好,不得不将更多的钱花在上学上”。

童趣

1.春季:二月太昊陵庙会,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刻就是放学后在回家的路上孩子拦住赶庙会的成年人索要泥泥狗,并唱起

韵味悠悠的歌谣。阳春三月,柳树发芽,这时孩子们爬树上摘取柳枝,拧柳条成一口哨,做成后可以发出悠扬的声音,等到傍晚时寂静的乡村也被这些声音打破,夜幕降临,孩子们的身影也消失在悠扬的声音中。

2.夏季:夏季河水较多,这时孩子们因为天气炎热都去河里游泳,在水里他们自由自在的玩耍。有时下雨后,河里鱼虾增多,这时他们会拿着鱼竿钓鱼,光着脚丫去河里摸泥鳅。其实大多时候,他们总是一无所获,但是,好奇的童心和“工作”时的乐趣使他们只愿享受过程而不去计较收获,经常他们忘记吃饭、忘记回家,也常因此家长们会大街小巷、沿河找他们,并会遭到一顿指责,可他们总是表面上以后听话,实际上心里美滋滋的。树林里、道路旁也有一群孩子在那忙碌着,他们在摔胶泥做玩具,用胶泥捏成人物、鸟、坦克、泥泥狗,忙碌中他们不管自己全身都被弄得脏兮兮的,仍然享受着那份乐趣„„

3.秋季:秋收时节,掰完玉米女孩用玉米皮编成长绳跳绳。女孩子在跳的时候时不时的顽皮男孩来捣乱,在男孩子不懈的哀求中女孩子勉强答应他们加入。

4.冬季:刚刚入冬,那些女孩子会嚷嚷着家长缝做沙包,这时无论是在上学时下课期间、还是在放学后、节假日里他们会三五成群在一起踢毽子、扔沙包。下雪了,孩子们也会在第一时间里欢呼雀跃,雪下的较小时,他们在外面打闹玩耍;

下的较大时,他们在雪地里打雪仗、滑雪等。这时候河流干枯,他们就在街上滑冰。天气虽然寒冷,但是玩耍中他们享受着快乐,这也是他们童年时期难忘的记忆。

总之:童年时期无忧无虑,快乐时时刻刻相伴着童年时期的他们„

留守儿童状况

 在乡村地区,大街小巷成群结队都看到的小孩们的身影,他们大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当中孩子的父母都去了外地,也只有和自己的爷爷奶奶、叔婶等一起生活。他们与和父母在一起的孩子都不一样:全身沾满泥巴,衣服脏兮兮的;说话玩耍等也有差别;在学校的表现也不是特别好,经常打架骂人、经常逃课、不尊重老师等。学生素质相对于前几年越来越差,一 次在探望老师时,他说道:“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在学校又不愿意听老师教训,而且很多时候老师也怕得罪自己的学生,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只是把错误指出来交给家长处理,但是因为大都是留守儿童,就算犯了再严重的错误爷奶因疼爱自己的孙子(女),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 和爷奶生活在一起因为无人照料,农忙时他们不得不和长辈们去农田,我们经常看到田地头好多“帐篷”,而

下面就是孩子们在那里等着长辈们结束一天的劳作。无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干燥的秋收,他们都得在那守住自己的阵地。田地间会有很多机井,由于无人长期管理,缺少井盖。有时大人们农忙,孩子们一起玩耍时不知道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常发生令人担忧的事情,这时年迈的爷爷奶奶即使有万般无奈也只能提心吊胆的农忙。  两代人代沟严重。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和儿女聚少离多,孩子常年不见父母,有一种对父母的淡化和忘记,当他们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归来时,孩子们对他们十分陌生,而且很长时间难以接受。这对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是心灵上的打击和折磨。

农业发展状况

 农村耕地面积减少:住房面积增加;很多地方因发展养猪养鸡等养殖业发展占据了大面积的养殖设施。  农业减灾抗灾能力不强。一是农田排水不畅;二是灌溉技术仍以喷灌为主,浪费水资源严重;三是农业基础设施管理体制不顺,管护机制不活。

 农作物越来越单一化,即小麦和玉米,不再像以前那样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绿豆等。今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人放弃家中的土地去天津、新疆等地保地种植。

农村人民生活状况

近年来农村环境污染严重。随着养殖事业的发展,人民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污水任意排放,垃圾任意堆积,农村环境卫生改善工作势在必行。

 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 越来越健全,并且有了显著发展。  农村迷信、移风易俗、陋习等现象仍较严重。 现在人们娱乐仍以扑克、象棋为主,农闲时期,大街小巷常常见到这种现象;在县城中娱乐活动各种各样,常看到戏曲表演,杂技表演,民间生活多样。

近年来,乡村定期集市、庙会越来越多,除了每天早晨去集市上卖蔬菜、瓜果等食用品外,定期集市、庙会越来越多,而且是持续时间越来越长,既是延长到了一天或者是几天,集市上商品样式多样化。而且每个集市上都会有娱乐表演等节目。外商投资越来越流行,镇上许多服装店、电器店等前几年都是本地人开店,今年来台商、广商、浙商等前来投资的越来越多。集市、庙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每次集市过后,一大片的“垃圾场”便应运而生了。

 每年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的淮阳县城朝祖庙会,正处在农闲时节,各村人会集体地去那拜祖烧香。淮阳庙会对

于每个淮阳人来说都很重要,虽然庙会上人流量巨大,而且就是去那不买东西也会凑凑热闹。由于老人们传言说小孩子去庙会烧香不吉利,前几年很少有家长带自己的孩子去庙会,但是对于儿童来说,最期待的就是大人们早点回来,给他们带礼物(布老虎、泥泥狗)。曾几何时,依托太昊陵,方圆上百里的地域内,有这样一个古老的习俗:沿途的孩子拦住赶庙会的成年人索要泥泥狗,并唱起这样韵味悠悠的歌谣。被索要者,赶快把随身携带的泥泥狗撒在地上,让孩子们去捡拾,那是一种美丽的祝福,我们当地人认为,把泥泥狗送给孩童或亲朋好友可以消灾祛病,吉祥平安。所以,无论谁去庙会,回去时,总少不了带一些泥泥狗 ,而且这对孩子们来说,是儿童的最有意义的童事之一,也是一段难忘的记忆。

泥泥狗

 淮阳泥泥狗--------是祖传技艺,世代相传,已有很久的历史,是太昊陵古会上的一种独特商品。它取材广泛,造型美观,精致大方,古朴淳厚,不务华丽,不仅工艺精湛,而且古色古香。 淮阳特产淮阳泥泥狗—真图腾、活化石"泥泥狗"是淮阳县太昊伏羲陵泥玩具的总称,当地农民用黄泥捏成的、含纳福避邪之意的祭祀

物。除了狗外,它还有猴、羊、鸟等110多种形态,相传已有3000多年历史,泥泥狗又叫“陵狗”、“天狗”,为淮阳太昊陵所独有,被誉为“天下第一狗”。 

据说,“泥泥狗”是为伏羲、女娲看守陵庙的“神狗”,赠送亲友,可以消灾、祛病,颇为神圣。泥泥狗造型古朴浑厚,形状奇特怪异,其题材包罗鸟、兽、鱼、虫与人物,可谓无奇不有,个个充满着一种虚幻的超脱神秘感,散发出浓烈的乡土气味和野性的芬芳。泥泥狗都是有孔可吹,呜呜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久远的神话。 泥泥狗是淮阳独有的民间文化遗产。淮阳泥泥狗设计精美、品位高雅有很高的艺术和考古价值,被专家们赞誉为“真图腾、活化石”和“现代活文物”。

布老虎

布老虎是一种古代就已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玩具,它品种繁多,流传广泛,是一种极具乡土气息的民间工艺品。在中国人心里,老虎是驱邪避灾、平安吉祥的象征,而且还能保护财富。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因此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在太昊陵,尤其是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的太昊伏羲陵古庙会上,随处可见。这时当姥姥的和当奶奶的这时要个外孙、孙子买老虎,以求晚辈们身体强壮、勇敢。农历五月初

五端午节期间,民间盛行给儿童做布老虎,或者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画虎脸,寓意健康、强壮、勇敢。布老虎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单头虎、双头虎、四头虎、子母虎等。

结尾

乡村风俗是每个地方的特色,也是地区的代表。在此次文化的调查中,主要是对地方婚礼的调查和思考。婚礼中最能体现出乡村亲情和友情。虽然乡村婚礼风俗一直在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展,但是有一点是亘古不变的,那就是家族和亲情的关系。淳朴的乡亲让乡村仍保持着原来时的面貌。

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在此次的调查中,最大的感触就是基础设施虽然相对于几年前来说已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是问题仍是严重。道路大部分都是泥路,这对人们的生活非常不利:道路凸凹不平,老年人和那些刚会走路的孩子常因此而受伤;阴雨天气,因为排水不畅,要为学生安全着想,那些上学的孩子要是道路稍微有点泥泞,学校就会“放假”,这严重影响了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是不利于祖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道路不平,常出现堵车(车陷于泥中)现象,而且更严重的时候有翻车现象。乡村医疗设施有了较大改观,相对于以前来说,设备更新,政策变化,无钱看病的现象越来越少。由于现在就业形势不太乐观,乡村

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滞后,随着社会风俗的发展,对教育事业有轻视现象。举个例子来说,一个村里15岁以上的孩子几乎没有上学的,一是因为教育资金较高(虽然现在是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但是仍有私办院校,教育设施较好),二是因为就业形势不好,大学生就业较难,并且有时村里如果有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这打击了他们上学的信心,为了不步入他们的后尘,就提前离开学校去外地打工或者是去学习技术。

推荐第7篇:成本核算方式研究背景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成本核算方式研究背景

成本核算方式研究背景

1、国内外目前有哪些理论研究

(一)国外学者的研究理论

1.埃里克.科勒的观点。科勒发现水力发电生产过程中,直接成本比重很低、间接成本很高,从根本上冲击了传统的按照工时比例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核算方法。科勒教授在1952年编著的《会计师词典》中,首次提出作业、作业帐户、作业会计等概念。科勒的作业会计思想主要是为了适应会计预算和控制的发展需要,但在实务中并没有得到认可。

2.乔治·斯托布斯的观点。美国人乔治·斯托布斯最早提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他在1953一1954年撰写的博士论文《收益的会计概念》中,揭开了会计目标决策有用论的序幕。在此基础上,斯托布斯教授认为“作业会计”是一种和决策有用性目标相结合的会计模式,虽然他的观点在当时受到质疑,但对作业会计理论框架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在《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中对“作业”、“成本”、“作业会计”、“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作了全面系统的讨论。

3.宾·库拍学者和卡普兰教授的观点。20世纪末,由于计算机为主导的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以及适时制的产生与发展,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有了质的飞跃。代表者是芝加哥大学的青年学者宾.库泊和哈佛大学的卡普兰教授(Roberts.Kaplan)。芝加哥大学的青年学者宾·库拍1988年开始在他们合作的《成本管理》杂志上发表了四篇关于作业成本法的文章。对作业成本的定义、运作程序、成本动因的选择、成本库的建立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和探讨。

4.詹姆斯。布林逊的观点。此后,科技的发展与应用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学术界也掀起了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高潮,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詹姆斯·布林逊于1991年著的《作业会计:作业基础成本计算法》,该书提出了增值成本、不增值成本、同质成本以及适时制成本等许多新概念,在理论研究上将作业成本计向一前推进了一大步,1991年,来自波兰特大的彼得特尼在其专著《ABC的功效:怎样成功的推行作业成本计算》中,系统地研究了作业会计的核心概念一作业和成本动因,并首次将作业成本计算与企业管理联系起来。另外,库拍和卡普兰还与他人合作,通过对作业成本法试点公司报告的加工、整理,在1992年共同撰写了《推行作业成本基础成本管理:从分析到行动》一书,从实践上进一步论证了作业成本法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最早起源于美国,我国的学者对此研究相对较晚。

(二)国内学者的观点

1.余绪缨教授的观点。我国学者对作业成本法并不陌生,早在1984年余绪缨教授就将乔治·斯托布斯的《作业成本计算与投入产出会计》选作硕士研究生教材,并在有关文章中予以介绍。1987年作业成本初具雏形,余绪缨教授率先向我国引进,并在1993一1994年间亲自主持了以作业成本计算和管理为题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此后,作为研究成果,余绪缨教授的项目组在《当代财经》上连续发表了8篇论文,全面介绍和探讨了作业成本计算与管理及其框架、内容和内在联系,探讨了作业成本计算与管理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

2.朱宅仁、于增彪的观点。在1986年第12期《河北财会》上朱宅仁、于增彪也详细介绍了此部著作。并对该著作的部分内容进行进一步解释和说明。

目前,国内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作业成本最新理论介绍方面,二是作业成本在国内使用条件是否成熟方面。就其应用研究而言,作业成本法最初在加工制造业中应用,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随后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在项目管理、商品批发、零售业、金融保险业、服务行业中的运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国内还没有有关作业成本法在农业企业中运用。对于作业成本法在中国企业中的适用性研究,国内外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中目前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条件还不成熟或大部分企业不适用。中国会计教授会1998年年会观点综述指出:作业成本法能否在中国企业应用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2、作业成本法未能大规模应用的原因(包括对前人失败的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业成本法这一先进的会计方法得到了会计学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管理方法,勿庸讳言,作业成本法是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大量的研究文献从作业成本法的适用环境出发,重点阐述了大型先进制造企业中的作业成本核算,推动了作业成本法的普及和应用。然而,中小企业很少关注这一问题。作业成本法在中小企业中受到了限

制未能大规模应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制造环境假设”误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中小企业普遍认为“作业成本法只有在高度自动化的大型先进制造企业才能适用”,而对本企业并不可行,“制造环境”的适用条件阻碍了众多中小企业采用作业成本法

2 “复杂系统”误区

“作业成本法需对大量的作业及相应的成本动因进行分析、确认和计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美国D.T.希克斯公司在为中小组织提供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相关问题的咨询服务时发现,“精湛复杂的作业成本计算技巧”使很多原本打算采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也望而却步

3“高实施成本”误区

“作业成本法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需要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实施成本高”,“高实施成本”将众多中小企业排除在作业成本法的门外

4.“高资源需求”误区

“作业成本法需要大量人力,需要投人大量资源”,“缺乏资源(人员与资金)”成为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采用作业成本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5.“无关性”误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在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看来,“作业成本法可以提供更准确的成本数据,这是财务人员的事情,似乎与我们没有太大的关系”,领导“无关性”态度从主观上阻碍了作业成本法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

6.“只做跟随者”误区

“作业成本法确实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我希望我的同伴实施后,我看到它是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它对企业的影响,才决定是否采用”,而目前尚没有一个成功的榜样,“只做跟随者”的心态使中小企业在作业成本法的门外迟迟徘徊,不能跨出前进的脚步。

3、作业成本法目前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情况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全新的成本计算系统,它对准确地提供成本信息,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截止21世纪初,作业成本法己被广泛应用于预测采购量、成本管理、产品定价、新产品开发、顾客盈利能力分析等诸多方面,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也有一些成功的应用案例,例如许继电器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成功地利用作业成本法控制了销售费用。但作业成本法的成功率并不高。

虽然目前我国的应用条件还有些欠缺,但也不能对作业成本法还停留在一般的介绍上,而应该创造条件在应用上下功夫,把着眼点放在实务操作上。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尚未涉足作业成本法,可以在个别自动化程度高、管理水平较好的企业或企业的某一部门先行实践,待条件成熟后再全面实施。在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可以借鉴作业成本计算中的某些思想或方法,用作业成本法的特定理念来改进企业或组织的管理水平。作业成本法是适应现代高科技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从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看,已经出现了作业成本核算、管理运行的环境特征,虽然总体还不够成熟。但是,这不应该成为阻碍作业成本法运用的借口。因为,运用作业成本法的意义在于带给企业管理者一种全新的管理思维,而不仅仅在于对成本进行精确的计算。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推荐第8篇: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本课题市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一个物质文明与科学技术空前发达的新世纪,给人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现代人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水准严重下降,这一矛盾有可能给人类精神空虚和残缺,道德的堕落。因此,20世纪

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都非常注重道德教育,寄希望于学校能为此做出贡献。许多国家也都采取具体相应的措施,明确德育目标、完善德育内容、使德育教育系统有序,大力加强学校德育建设。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少年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表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2005年4月20日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指出,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就是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准确规范德育目标和内容,科学设置德育课程,积极开展德育活动,努力拓展德育途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学校德育更具科学性,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胡锦涛同志2010年7月13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德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要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创新德育观念、目标、内容、方法,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

众所周知,要提高德育实效性,必须建立一种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导向性功能、诊断性功能、强化性功能。目前,我市中小学对德育模式的研究和改革较多,百花齐放,且日趋成熟,德育模式中德育评价方法是各具特色。但是,在同样的目标、体系界定下,并不能保证地际间、校际间,乃至生际间德育的同质同效,其原因不仅在于德育具体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上的差异,更在于德育的管理和评价的差异。

长期以来,我校德育工作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德育为首形成共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在学校逐步形成。形成了校长-德育主任-少先队辅导员为主的德育领导班子,以班主任、思想品德课教师为骨干的学科教师全员参与的德育队伍。注重了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一日常规、升降旗制度、优秀学生的评选制度、班级考核评比制度、班主任工作考评制度等,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纳入了制度化的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从儿童节、清明节、教师节、国庆节等传统节日的庆祝,到艺术节、运动会、“讲、读、唱、传、书”等系列活动,都形成了长效机制。 尽管如此,我校德育工作仍处在一个低效甚至无效的状态。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传统的德育评价,结果重于过程,主观评价多于切合实际评价,他评代替自我评价,定格的褒贬评价重于激励的发展性评价。严重干扰了德育目标的达成,也是德育取得实效的关键障碍。 我们现行的德育评价体系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弊端:

1、评价内容单一:重结果轻过程,重外在轻心理,重定格的约束性评价轻激励性发展性评价。

2、评价标准趋同:过多强调共性而忽视个性差异与个性化发展。

3、评价手段落后:基本上是评优评先树典型,以教师的主观意志写评语。

4、评价主体失衡:被评者(学生)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自评为主,教师、社区、家长、管理者参评助评,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因此,加大探索和研究学校德育实效性评价体系的研究工作力度,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实践中推动评价工作日趋完善,就是应当是当前应重点解决好的问题之一。我们将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建构主义评价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三大理论”,按照区教科所对此项课题的要求,通过对此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力求构建科学、合理、务实、规范的小学德育评价指标体系,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一)、本课题的界定。

我校开展的小学德育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是依据一定的社会评价标准,运用相应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变化做出正确及时的判断,以便学生本人根据所得出的评价结果对自己的行为重新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学生思想品质水平不断提高。在评价体系运用的过程中注重了解学生需求、开发学生潜能、鼓励学生创新、发挥学生特长等方面产生积极效应,让学生在受到充分尊重和取得自信的前提下,认识其我,发展自我,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和谐发展,不断实现预定发展目标的过程。德育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核心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标准、内容、过程、方法和手段都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调整,以促进学生的自我调整来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方法。把行动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同时使用文献借鉴法、榜样分析法、主题活动参与法、调查问卷法、教育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1、文献借鉴法:搜集现有的德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和理论,并进行分析归类,以借鉴于课题之中。

2、行动研究法:在实验研究中不断进行总结、调整,辅以德育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发现不足及时调整。

3、榜样分析法:在德育中,通过名人故事、英雄模范、好人好事激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引起他们的向往、效仿之情,培养其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4、主题活动参与法:有针对的开展班校德育主题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从中获得个性体验;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行为及发言分析学生德育发展情况,进行前后对比、纵向比较,力求尽可能科学地解释实验效应。

5、调查问卷法:在研究过程中通过问卷、家访、访谈等调查方法对实验对象进行定期调查分析,并对所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获得第一手资料。

6、教育观察法:通过对实验对象进行观察、跟踪记录,采用描述性观察法。

(三)、本课题的研究途径。

该课题的研究对象为小学生,课题的研究是依据国家对于学校德育的政策、法规、文件、德育大纲等的要求,探索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以生为本的主体发展性德育评价体系,构建新的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手段等,让学生不断内化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以促进学生自我调整来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求实现以下目的:

1、在实践基础上探索出一套促进我校学生德育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之来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推动和促进学校校风的进一步改善,为学生可持续性地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形成一支集德育领导、研究、实施、考核为一体的素质较高的专职德育队伍。

3、引导全体教师、家长逐步转变传统的学生德育评价观,学校德育整体水平提高。

4、使我校学生在评价活动中切实感受到以人为本,突出个性的全新的评价理念,对自己的文明素养、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以及终身发展等方面的形成所起的重要导向作用。

三、本课题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一)、本课题的创新程度。与传统的德育评价比较,实效性德育评价淡化以教师主观色彩为主的具有褒贬性质的评价,尊重学生自我教育、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切实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自觉性,充分发挥新评价体系的差异性、实效性、激励性、全面性、导向性功能。

(二)、本课题的理论意义

1、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我校的德育实效性评价体系建设遵循《小学德育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结合学校德育工作需要,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

2、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理论。

从品德发展心理学角度讲,品德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内在调节机制,是思想品质与道德品质的总称,是合乎社会规范要求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又成为品性或德性。学生的品德发展的四个特点:一是建构性。学生的品德是自己建构的,道德灌输是无效的。二是情感性。品德情感是学生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学生品德首先要发展学生的情感。三是情境性。学生的品德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情境,培养品德要放到一定的情境中去完成。四是发展性。即阶段性,不同年龄的学生品德发展有不同的特点。

3、“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

“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是把教育对象置身于现实生活世界中加以考查。在现实生活世界,道德教育的对象不是传统课堂上机械记诵道德知识的“认知人”,而是活生生的有情感、有思想、有创造性、有选择权、有生命活力的人。

“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是一个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统一的过程。它尊重人的认知发展规律,力求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理性思考做出道德判断,培养学生对各种社会价值的分析、比较、鉴别、批判能力,使他们能自主地选择个人所应该有或改变的价值取向以及应遵从或排斥的道德规范。

4、建构主义学说: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成果有赖于学习者的主动介入及丰富教育环境的提供。在品德评价方面,也应以受教育者为中心,在评价的运用上引发、保护、激励儿童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三)、本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

1、通过德育实效性评价体系课题的研究,促使我校教师切实贯彻德育为首的理念。切实加强对德育理论的学习,加强对新形势下学校德育环境、青少年学生心理特点的研究,以进一步拓展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路。

2、通过德育实效性评价体系课题研究,力求以“实践”的思维带动“实践”活动的开展。针对影响德育实效性的因素,各班分工合作,有利于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整体性。

3、通过课题研究使我校教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从知行统一上来真正认识和践行德育内容和要求,使德育评价体系科学化、制度化、长期化,过程化,实现促进学生整体协调发展这一目的。

4、通过此课题研究,促使被评价的对象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更全面、更清晰地认识自我,从而修正自我,完善自我,以实现我校“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这一办学核心理念。

(四)、已有的研究基础。

我校于2010年5月开始了《农村小学生生活、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实践研究》,在此课题研究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课题研究的经验,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研究群体,营造了浓郁的科研氛围。 主研人有《浅议农村小学生卫生习惯的培养》等三篇论文在《教育科研》等杂志上发表。《激励制评价》获永川市第四届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为我校德育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五)、课题完成的条件和保证。

1、组织管理。本课题由校长、副校长亲自参加并全面组织、指导实施。

2、人员保证。参研的人员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能保证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课题小组成员有学校的校长、副校长、德育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常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资深的小学高级教师、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青年教师。这一科研群体能为课题展开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3、经费保障:正副校长都是课题组成员,课题经费能够确保。对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将给予适量的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

4、时间保证:为了使课题研究真正开展好,课题组将制订科学的时间安排管理制度,每周召开课题研究分析会,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研究。

推荐第9篇:研究焚烧秸秆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强调建设美丽中国,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尤其强调了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生态文明的融入。美丽中国,是环境之美、时代之美、生活之美、社会之美、百姓之美的总和。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紧密相连,建设美丽中国,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通过生态、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建设,实现生态良好、经济繁荣、政治和谐、人民幸福。

然而现实却呈现出巨大的反差,前几年每到夏收、秋收季节,江苏各地都会陆续出现程度不同的集中焚烧秸秆现象,产生如下几点危害。

危害一:污染空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有数据表明,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相当于日均浓度的五级水平。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发生。

危害二:引发火灾,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秸秆焚烧,极易引燃周围的易燃物,尤其是在村庄附近,一旦引发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危害三: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焚烧秸秆形成的烟雾,造成空气能见度下降,可见范围缩小,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危害四: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质量下降。焚烧秸秆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能直接烧死、烫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影响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直接影响农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农业收益。

危害五:焚烧秸秆所形成的滚滚烟雾、片片焦土,对一个地区的环境形象是最大的破坏。

国家和江苏省虽三令五申禁止焚烧秸秆,各级政府及发改委、农业、环保等有关部门对秸秆焚烧行为采取高压严打措施,但仍屡禁不止。

在即将到来的六月份,又将有大量的秸秆产生,而今年又恰逢亚青会在南京召开,环境问题的解决尤为重要。我们小组正想以此为契机,调查各级政府部门对秸秆焚烧的治理情况、农民对于秸秆的处理情况以及公民对于秸秆焚烧状况及治理的看法。

毫无疑问,建设美丽中国是所有公民所共同拥有的中国梦。而“营造生态城市 共建美好家园”更是我们东大人,尤其是能源与环境学院学子不可推卸的责任。进过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秸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机械化秸秆还田、过腹还田(过腹还田是将秸秆通过青贮、微贮、氨化、热喷等技术处理,可有效改变秸秆的组织结构,使秸秆成为易于家畜消化、口感性好的优质饲料)、培育食用菌。、制取沼气、用作工业原料、用于生物质发电等。但是现实情况是这些宝贵的资源被一烧了事,这其中既牵扯了制度问题,也与技术问题密不可分,而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则必须亲身实地地调查并得到该领域专家的指导,故而我们申请了重点项目。

推荐第10篇:延迟退休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世界人口老年化进程的加快,政府养老金支出额不断增加,为了缓解这一压力,已经有不少国家制定了退休年龄的调整方案,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而为我国调整退休年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其实,早在四年前延迟退休年龄的说法就已经提上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议事日程,当时提出这一提议的主要原因是基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巨大,延迟退休年龄可以有效缓解“白色浪潮”带来的压力。但是在当时这一政策并未得到实行,表明它的实施基础尚不具备。

2008年11月6日召开的第3届中国劳动论坛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何平所长表示:相关部门正在等待时机成熟时推迟法定退休年龄,最大可能性是女职工从2010年开始,男职工从2015 年开始,采取“小步渐进”的方式,每3年延迟1岁,逐步将法定退休年龄延长到65岁。

2004 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酝酿出台延长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政策;2005 年的“两会”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方潮贵提交了一份《关于改革退休制度的建议》,建议新参加工作的女工应统一到60周岁才退休;2006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重提延长退休,建议将退休年龄延长至63岁左右等等。但是,目前为止,这些建议与方案均未得到实施。可以看到,从公共政策与社会环境的角度,我们政府与民众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实践与心理准备。而从理论研究的领域来看,延长退休年龄的课题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被学者提出并日益受到重视,但该政策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因此在研究过程中,难免有一个非常全面而具有可行性的结论,很大程度上,我国对于延长退休年龄的理论研究,可以说仍然处于探索之中。尽管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于2010年9月15日提出“暂时不会调整退休年龄”,但研究我国延长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实施的可行性,未雨绸缪,仍是一个紧迫并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课题。

然而,“延长退休年龄”迟迟未有定论,一个主要的原因是饱受诟病的养老金“双轨制”的存在,日前的“养老金并轨”正式宣告“双轨制”的结束,由此可见,延迟退休年龄似乎已经开始突破重重阻力,到了势在必行的关键时期。

2008年11月,人保部社会保障研究所负责人就称,有关部门正在酝酿等待条件成熟时延长退休年龄,有可能女职工从2010年开始,男职工从2015年开始,采取“小步渐进”方式,每3年延迟1岁,逐步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在2030年前,职工退休年龄将延迟到65岁。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明确了顶层设计中,延迟退休政策渐行渐进。

2013年11月20日下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国新办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延长退休年龄是大势所趋但将采用“渐进式”。

2014年3月9日上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人社部会在2020年前,将延长退休年龄的方案推出来,此方案是渐进式的退休年龄办法。

2015年12月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6》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该报告建议,延迟退休可分“两步走”:2017年完成养老金制度并轨,取消女干部和女工人的身份区别,将职工养老保险的女性退休年龄统一规定为55岁。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至2045年男性、女性退休年龄同步达到65岁。对于居民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改革方案,报告建议居民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从2033年开始每3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完成。

实施“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是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按照此前人社部给出的时间表,该方案将在2016年向公众征求意见,2017年正式出台。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目前方案仍在抓紧制定中。需要综合考虑包括人口结构、人力资源供求、劳动者受教育年限、人口,预期寿命以及社会保障制度进展情况等多种因素。目前,我们正在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会适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列发展问题迫使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特别是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制造业用工成本上升、产能过剩、技术含量缺乏竞争力、采购价格上涨、人均效能低等问题困扰着大部分行业企业,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发达国家历经全球经济危机的洗礼,重新认识到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是保证经济健康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实施制造业回归计划,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被誉为“德国制造”的基石、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郑春蓉,2015)。产业升级的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特别是全要素生产率,所以演变方向体现了对劳动者人力资本的更高要求(蔡昉,2013)。无论是传统制造业的减能增效,还是先进制造业的培育兴起,尤其是中国智造下的新兴产业的发展归根到底都是人的问题,体现在人力资本的需求和积累方面。制造业发展不仅需要创新技术人才,还需要更多的管理人员和产业工人,需要人力资本的大量积累。人力资本问题一直都是经济学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新一轮发展需要各个领域、各个层级的人才以其具有的知识和技能来支撑整个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近年来,伴随着“民工荒”和“就业难”等问题,关于制造业发展和人才供需的探讨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的关注,但是制造业人力资本积累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且长期以来,研究人员更为关注人力资本的总量、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等,对制造业人力资本关注较少,企业的人力资本自己、文凭导向的用人和评价机制、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协同等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此,深入探讨中国制造业人力资本积累现状,把握特点,及早发现制造业人力资本的未来需求并进行布局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正在这一背景下,本位聚焦制造业人力资本积累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的优化制造业人力资本积累,为政府制定政策、企业重视技能型人力资本积累、开展校企合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自“十二五”规划执行以来,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虽然在新常态的经济背景下稳步推进,但迄今为止,制造业的总体态势及在国际产业链的 相对位置还未发生“颠覆性”的质变。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所在,制造业的主导地位和基础性作用决定了加快制造业发展是我国产业升级的方向及产业政策的着力点,而转型升级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工资不断上涨,依靠低劳动成本发展起来的传统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正在不断弱化。我国已进入工业化进程的后半期,即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在这个时期内顺利完成战略转型,我国有望迅速跨入高收入发达国家之列,相反,则可能面临着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生产率水平的直接体现,是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国家实现社会进步与富民强国的基石,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具备高度发达的制造业。为此,任何一个大国为了国家的发展和安全,都将制造业的发展和升级上升到国家战略来对待,从当今世界来看,是否具有高度发达的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是否强大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制造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可以肯定的说,2050年以前,我国仍然会把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核心产业,然而,处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核心、高端、基础”的关键技术、关键元器件的关键部件方面仍然薄弱,制造业“大而不强”问题十分突出,还存在着机构性矛盾,严重制约着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升级

近几年来,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政府养老金支付总额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各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为缓解这一压力,西方国家普遍采用了延长退休年龄来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但延长退休年龄制度的改革对不同阶层的劳动者影响不同,进而对不同产业影响差异较大,实施过程中也举步维艰。同时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生育率降低、人均寿命延长使得我国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步增加,同时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逐步下降,现行的社会养老制度,尤其是体现代际转移特征的DB和NDC制度,将由于代际赡养能力的减弱,逐渐失去保障力度。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临近和未来劳动力数量的减少,延迟退休成了必然之举。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之一,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实施“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成为了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的重要任务。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逐步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当前,按照人社部的计划,我国2017年将出台延迟退休方案,2022年将正式实施延迟退休,按照“小步慢走,渐进到位”的原则,每年延长几个月的退休年龄,同时提前预告社会公众,给公众以心理预期,而第一批退休者延迟退休的期限或将在3至4个月之间。延迟退休政策的逐步出台,将使得我国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人力资本投资和收益、人力资本机构和特征以及相关制度支撑发生重大变化,并通过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间的差异体现出来。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生产率水平的直接体现,是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制造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首先,制造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经济转型的基础,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打造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其次,制造业更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部门,不仅能通过自身强大的吸纳能力创造就业机会,还能够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然而我国制造业发展缓慢主要原因在于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严重短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成长缓慢,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严重不足,研发经费投入不足等,要更好的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的不断改善。

从上述分析来看,合理有效的实施延迟退休政策,优化人力资本配置,能够有效的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有利于增加制造业投入产出数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于实现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第11篇:物联网背景下工业设计创新理念研究论文

网络的三次变革:从互联网到物联网

1.物与物交流的物联网时代

物联网(Web3)的物与物之间交流不同于Web1的人与物交流与Web2的人与人交流,其主要区别在于:Web1的物主要指计算机,人与计算机打交道,互联网通过计算机终端提供服务,交流之主体是人与计算机;Web2的人与人交流更凸现了实时性和多媒体特征,人们之间的通过文字、图片、动画、语音和视频的形式即时信息互动,超越了人机交互界面,交流之主体是人与人(图1);而物联网之物与物交流是通过传感技术、无线传输技术和互联网络将具有感知的物品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更加智慧的生产和生活体系”2,交流之主体则是更为广泛的包括人类在内之智慧物。

2.物联网使具有“智慧”之物成为可能

物(things)指客观世界中万物之总称,“物也者,大共名也”(荀子正名)。而物联网中的“物”是指能够通过网络联系起来的“物”,换句话说,能否实现此物与彼物的相联,关键在于“物”是否具有相连的条件,即物联网中的“物”是否具有环境感知、身份识别、信息接收和行为决策等智慧特征。只有具有这些特征的“物”构成的“智慧地球”,才可能实现物联网中物与物的“对话”。因此,物联网中的“物”并非是物质世界中所有的物,而是具有一定智慧之物3。智慧是指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4。按照这一定义,以产品类“物”为例,要使其具有“智慧”似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是,传感器的应用使产品有了“感觉器官”,RFID的应用使产品有了可识别的身份,再通过无处不在移动网络使产品有了判断和处理问题的大脑,原本无意识的物体变成了有智慧的物品。也可以说物联网中“物”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智慧,至少要让物联网络知晓你是谁(能识别)、在何处(能定位)和做什么(能感知和沟通)。

设计对象的更新:从常规智能产品到智慧型物品

从产品设计视角,为了区分常规的智能产品设计与面向物联网的产品设计,我们将后者的设计对象称之为“智慧型物品”。从本质上说“智慧型产品”的也属于“智能产品”一类,但其与一般意义的上智能产品有所不同。

1.“智能”有限的智能产品

常规的智能产品也可以具有感知、决策和执行等功能,如智能导航仪、智能洗衣机和智能冰箱等。这类产品是机械、电子、信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结晶,美国西北大学教授Norman认为“由于机器的智能并不存于机器中,而是存在于设计者的大脑中;因此,当意外事件发生时,由于设计者不在场,所以机器往往就不灵了”5。机器的“失灵”并不等于机器完全没有“智能”,而是设计者使机器所具有的“智能”不能应对“意外事件”。理由有二:第一,设计者设定的或设想的智能处理程序与实际情况不符,因为设计者的智慧总是有限的,不可能穷尽所的可能性;第二,特殊情况下超出了智能产品的应对能力,从而出现错误。譬如,GPS导航仪由于无法反映道路拥堵、交通管制或维护等实时情况,从而导致错误的导航。

2.“智能”无限的智慧物品

与常规的智能产品相比,物联网中的“物”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人工智能产品,而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或终端,其智能与网络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离开了网络,其智能成了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以3G手机为例,如果没有了网络不仅不能上网,甚至电话都不能用了。另一方面,来自物联网的智能使产品更具有智慧,如物联网导航仪可以随时接收实时道路情况,选择最佳的行驶线路;物联网冰箱会及时提示用户购买将要用完食物,进入商家购买界面享受商家自动配送服务。从“戴物联网‘表’保老人平安”到“‘智慧型旅游’开启智能时代”无不具有“智慧”的烙印。对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联网终端产品来说,与其称为智能产品,莫如定位于“智慧型物品”更为合适。正如前述,这种“智慧型物品”是物联网环境下的产物,完全依赖于物联网而存在。因而,“智慧型物品”的“智能”存在于物联网中之中。名为Nabaztag(后更名Karotz,图2)的无线智能兔子,法国Violet公司将其称为首款Facebook硬件。

Karotz是为社群网络整合打造的,具有“智能”的“智慧型物品”。当连接至互联网时,内置网络摄像头可在语音识别软件的指挥下拍摄照片,并将照片上传至Facebook,且还能阅读Twitter信息流和天气播报等内容。在此基础上Violet公司还推出了Android版和iOS版的一款应用程序,能在Android或iOS移动设备上向Karotz智能兔发送文字信息,从而让Karotz“讲话”。

从设计“智能产品”到设计“智慧型物品”,设计师的思维方式将发生变化:智能产品具有智能不再是固化的和有限的,而是动态的和可扩展的。设计者虽然不能让产品本身的智能应对所有情况,但可以让产品接收来自网络的“智能”变得更加“智慧”。设计师不只是设计产品对象本身,而是要设计好产品与物联网对接的形式和获得智能的路径。

设计策略的变革:从一体化解决方案到智慧解决方案

物联网的发展和应用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革命性变化,许多过去认为是天方夜谈的事情,如今已变成了现实。千里之外,人们可以看到家中的情景,智能家居让小偷们“失业”;凭借一部手机,就能远程轻松指挥智能家居,显示了智慧生活的神奇魅力1。显然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得益于革命性的“智慧解决方案”。

1.一体化解决方案产生的非“聪明”产品

“产品设计的核心是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提供的产品创新方案”2。这种创新方案并非是一蹴而就,而是对多个产品解决方案的评价、筛选、组合和决策,其根本目标总是为了满足产品服务的对象——产品消费者(间接用户或直接用户)的需要,实现这一目标必然会涉及到产品解决方案的选择问题。对于常规的产品设计来说,满足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主要立足产品对象本身,即利用产品本体所具有的特性和功能来实现设计目标。设计者基于独立的、有界的或者封闭的产品空间,提出一体化解决方案。立足于产品本身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由于受自身条件的约束,在由用户、产品和场景构成的产品系统中,用户始终是起主导作用的主体,产品总是为用户服务的客体,二者的主从属关系也总是恒定的。如家用智能洗衣机,可以自动选择最佳的洗衣程序,但确不能保证一定能将衣物洗净;家用智能电冰箱,可以提供最佳的食品保存温度,但确不可能提醒用户食品是否超过了保质期。这是因为局限于一体化的产品解决方案,由于缺乏“智慧”是不“聪明”的产品。

2.智慧解决方案催生的“聪明”产品

智慧解决方案超越了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局限,将立足于产品本身的解决思路扩展到开放的物联网空间,利用以“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为特征”1的智慧方法来实现常规产品无法企及的目标。实现智慧解决方案的基础是物-物之间的透彻识别和全面互联构成的有机网络,依托的是物联网海量、高速、实时的数据超常处理能力和系统、全面和深入的智能决策和行动技术。纵观物联网的主要应用领域,如智能医疗、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农业、智能安防、智能建筑、智能生活和智能家居等均是采用智慧解决方案的结果。

采用智慧解决方案不仅可以构建具有“更深入的智能化”的各类智慧的应用系统,还可以设计出“聪明”的各类物联网终端产品。正如国际电信联盟于2005年的报告中所描绘的那样:“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海尔发布的世界上首台物联网冰箱,不仅可以储存食物,而且可以通过与网络连接,实现了冰箱与冰箱里的食品、与超市的食品、与人类之间自由沟通2。例如Wifi体重计(图3)就像我们的便携私人健身教练一样,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咨询健身相关资料。可帮助用户坚持完成节食和健身计划,还可以将数据共享到其他健身App中。凭借内置的Wi-Fi连接,可以自动记录用户所有的体重数据和阻抗测量值,并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到用户的iPhone、iPad和iPodtouch上。用户通过下载免费的iTunesApp,便可随时安全登录查看完整的体重、体重指数(BMI)、脂肪和肌肉量等信息。与智慧型物品需要依赖于物联网技术一样,设计师要实现设计能够理解人意图的“聪明”产品也必将以基于物联网的智慧解决方案为设计策略,这种设计策略采用开放的创新设计思维,体现了直接方式与间接支持、产品终端与网络系统的交集与整合。

设计思维的转变:从服务设计到智慧服务设计

服务设计命题的提出,为产品设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是物质条件不断提升的前提下,从为生存到为生活方式而设计的设计理念变革之使然。从本质上说,立足于非物质的服务设计是为了“将设计的理念融入到服务的规划与流程本身,从而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消费者的使用体验”3,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则为单纯的服务设计转换为智慧服务设计提供了可能性。

1.从为“一次性行为”到“服务性行为”之设计思维转变

传统意义上的产品设计主要针对用户购买产品的“一次性行为”,由于从“购买——使用——废弃”全过程完全由用户自主进行,产品提供的服务功能是在有限的设计过程中完成的,用户的按受的服务也是在一个有界空间进行的。在服务设计之中,所谓的产品只不过是为用户提供服务的一个节点或产品终端,设计不再囿于相对独立的产品和不可拓展的服务。可以认为,为“一次性行为”的设计是有限的,而为“服务性行为”的设计是无限的。从“有限的服务”到“无限的服务”促使了设计思维的转变与创新:首先,由于产品与服务融为一体的服务设计是“包括服务模式、商业化模式、产品平台和交互界面的的一体化设计”1,因而这种设计必定是多学科的团队行为,服务体系的构建需要不同背景开发人员同力完成。其二,实现“无限的服务”,需要一个合适的运作平台,该平台允许众多的第三方设计公司可以在平台上发布、断更新和扩充服务功能和内容,以满足用户的无限需求。苹果公司的AppStore和iTunes、GooglePlay以及诺基亚的OviStore等正是这种平台的具体体现。

2.从为“接受服务”到为“智慧服务”之设计思维转变

物联网的引入使服务系统的感知服务成为可能。接受服务的对象进入服务提供环境之后,由无处不在的计算技术和网络构成智慧系统就能够自动识别接受服务的对象,从而提供相应的服务。如应用于北京故宫、成都都江堰、南京中山陵和杭州虎跑寺等景点的自动导游系统借助集智能多媒体导游和GPS全球定位系统,随时感知游客所处的景点位置,自动进行详细的讲解。这种服务模式虽然只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服务雏形,但其“智慧”特色已见端倪。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服务系统的设计不只是对用户需求、产品终端、计算技术和互联网络的整合,其服务对象和形式也将发生变化。服务对象将由消费者扩展为物联网中的“物节点”,如汽车自动驾驶、不停车自动缴费、宠物位置定位、远程信息采集和安全防护监控等。服务的形式将由接受服务扩展为基于感知识别的更智能的个性化“智慧服务”,如根据感知到的病人状况,提供医疗咨询和诊治建议、根据感知到的家庭养花的物理信息(品种、湿度、温度和养分等)提供自动养护等。物联网的引入对服务设计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设计创新与科学技术的结合,将使真正智能化的智慧服务成为现实。

武汉侨亚百老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利用物联网、互联网、无线通信等信息化技术,提出“信息化养老”服务模式,希望将智能养老服务模式延伸至老人家中。E-脉手表的服务内容涵盖老年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该方案以网络和电话为主要实现形式,整合社会上已成熟的专业化老年服务机构力量,结合信息化终端E-脉手表和智能健康养老服务站为老人搭建了一个居家养老的信息化服务平台2。

结语

人类正在步入充满憧憬的物联网时代,我们在享用物联网智慧化产品的时候,物联网的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也非常令人担忧,处理不当将会导致个人重要信息的丢失或者泄露,甚至会危害国家政治和经济安全。2012年4月至7月期间,欧洲委员会就物联网问题向公众咨询意见,考虑出台必要的管理条例以规范该领域的活动,尤其是数据保密和安全保障问题。2013年夏季,欧委会还会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研究3。物联网环境下的安全机制需要在很长久的实践中逐步完善。然而,智慧化物联网产品发展的主旋律是不会改变的。

在人们关注物联网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同时,不应忽略设计在物联网中的角色和价值。物联网需要技术的创新,物联网系统的设计更需要设计思维的创新,而后者的创新将更新产品设计中的许多观点:由于物联网的存在,产品将变得更“聪明”和更“智慧”;用“智慧型物品”取代“智能型产品”并非只是称谓的变化,而是依据于物联网的“智慧解决方案”,设计师将从设计产品本身转变为设计产品获得“智慧”的途径;将单纯服务设计升格为智慧服务设计,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服务对象的广泛化和服务形式的智慧化将依托于物联网而成为现实。(本文作者:李世国、昝赤玉 单位: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南大学产品创意与文化研究中心)

第12篇: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研究论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与推进,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于小学教师来讲,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更是显得必要而且十分重要。小学是我们系统的接受知识学习以及学校教育熏陶的基础阶段,它是为以后一切的学习活动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很不成熟,极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担任着无比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新的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以期能对提升小学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有所裨益。

1.坚定教师的职业信念

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首先要求教师要有坚定的职业信念。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活动与其它工作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社会上教师是一种受人尊敬的崇高的职业,因为它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责。身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一种责任使命感,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爱岗敬业,只有从内心深处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且发自内心的去爱好它,才能在每天的日常工作中保持积极昂扬的工作状态,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中的得到自身最大价值的实现。在物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加强小学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一定要自觉抵制拜金主义的侵袭,教师这一职业从来都不能把追求物质利益的享受当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我们纵观历史上比较受人尊敬的老师都是生活清贫但是品行高尚的代表。比如身为万世师表的孔子,作为我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学说以及教育思想仍然影响着我们当今的教育活动。他的生活可谓是颠沛流离,比较清贫的,但是他为人师表的师德师风无疑确是十分高尚的,是值得后人称颂与赞扬的。教师要自觉的投身教育事业,勇于奉献,将奉献精神贯穿在自身的教育工作活动中,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为自己的工作感到内心的骄傲,坚定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业信念与理想,树立端正的态度,自觉抵制拜金主义等社会不良之风的侵袭,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素质修养。

2.规范教师的日常行为

加强对小学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除了要求教师有坚定的职业信念外,还要求教师要自觉严肃的规范自己的行为,用高品质的道德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言行,自觉的为学生树立榜样。

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太成熟,极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在这一时期能否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中,教师是学生不自觉想要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言行对于学生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教师要自觉的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师德师风来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具体的来说,在日常的学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从自身的行为规范出发,要做到严于律己,才能成为学生的表率。比如教师要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首先自身就必须做到言而有信,对于承诺过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也就是孔子所说的“言必行,行必果”,这样学生才会潜移默化的受到老师的影响,形成诚实、正直、善良的优秀品质。另外,教师加强对自身行为的日常规范还应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用科学严谨的求知态度去感染学生,向学生传递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教师要经常参加学校或者社会组织的职业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道德修养,要时刻保持一科学习的心态,同时要对当前的大政方针以及社会热点问题等都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要多动脑多思考。

3.完善对教师的考核激励

要真正推进新时期背景下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特别是小学阶段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就需要充分的完善我们当前对教师队伍的考核以及激励机制。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从学校政策制定的高度来有意识的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学校应该将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加入教师管理工作之中,并且要一以贯之的坚持下去,建立和完善学校对教师队伍的评价和考核机制,把端正的教学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等都加入到对教师整体素质的考量体系中去,要在明确任务,切实落实责任的基础上加强对教师队伍的考核监督。其次,我们要把好源头关,在最初的教师聘任过程中,就要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做出严格的考量与评估,把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以及道德水平作为重要的准入标准。另外,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要不断完善对教师师德师风的考核程序,要定期开展师德师风测评,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培训,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充分尊重听取学生的意见,积极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对于教师真实的评价,综合学生的意见开展教学评估。最后,学校还应该加强对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的激励制度,对于师德师风高尚、受学生尊敬爱戴的教师,学校应该给予适当的物质以及精神上的奖励,对于在评价考核的过程中发现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要给予严格的重视,及时的给予纠正,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挥学生、家长、社会共同的监督作用,三方共同努力来完善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工程,对于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而言更是如此。加强小学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顺应这一潮流,在新时期下结合新的时代背景不断提高小学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更好的为祖国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教师要做到坚守自己的职业信念,并且严格要求自己的日常行为,学校也应该加强对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管理力度,共同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水平。

参考文献:

[1] 索南吉 .新时期如何加强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J].科学导报 ,2014,(3):236.

[2] 张宏钰 .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策略浅谈 [J].新课程 .小学 ,2015,(6):217.

[3] 崔达厂 .论小学教师的师德师风修养 [J].小作家选刊 ,2011,(6):286-287.

第13篇:情境学习背景下的成人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情境学习对成人的有效学习起着重要作用。在成人教学中应该更多的关照成人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现实情境,在教学中尽可能的为成人学习者创设一种真实的、本真的情境,为成人的“学”提供多方面的服务,以使成人真正的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实现成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成人教学质量,实现成人教育价值。

[关键词]情境学习;成人;教学

一、情境学习符合成人认知学习的特点

成人作为负有社会责任的群体,成人学习有别于儿童学习,其独特的学习特点如下:

1.以经验为基础

成人从事任何事情都是以自身经验为基础的,这是成人学习者与青少年学生的重要区别。成人学习者大都已参加工作,他们在工作和生活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人无论学习什么样的内容,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以及对自己的学习结果如何评价,都以其已有的经验作为前提和参照。成人的学习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经验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成人善于学习与他们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相关的新的知识、技能,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

2.以实用为目的

成人对学习的实用性的关注度很高,成人的学习内容受社会变化发展的制约,其学习是为了当前的使用。大多数成人学习者是在职学习,他们参加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工作中急需的知识或者技能,学习动机是按照工作与生活的实际需要而产生和变化着的,这种实用性的学习,不仅为成人学习者当前从事的实际工作创造了条件,同时还能够不断提高其职业能力,满足社会发展的竞争需要。一般来说,成人对与现实联系密切的知识或信息较易引起注意,他们更愿意学习现实迫切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重视应用及成效,要求即学即用。

3.以问题为中心

成人学习者的学习总是和他们面临的现实需要相联系,与生活和职业的实际需求相联系。因此,成人学习者的学习取向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活动要与他们的生活情境有关,与当前需要有关。

二、情境学习对成人实践能力的提高的意义

成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成为高素质的实用人才,通过在学习过程中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来达到工作上的要求,实践能力的提高对成人学习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情境学习的特点正符合了成人这一需求。情境学习鼓励学习者动手去实践而不仅仅是记忆一些事实性的信息,鼓励学习者运用思维技能进行思考,同情境学习也提供了一个更加真实的方法,将独特的情境概念化。

三、阻碍成人情境学习的教学问题

3.1教学目标追求“唯智主义”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当前的成人教学广泛存在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的现象,教学的着力点只放在让学员掌握现有的知识上,对学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方面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3.2教学过程脱离成人生活实践

知识大多数是以默会的形式存在于一定的情景或文化传统之中,无法通过直接的教授而掌握。明确的知识往往传达的是一些显性的社会规范,而支配人们实际行为的往往是那些深深根植于社会文化传统的“潜规则”,只有在这种生活实践中共同分享其中的概念、符号、知识体系,才能掌握这种以默会知识形式存在的真正规则。 3.3教学活动共同体意识淡薄

共同体意识淡薄是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们一直习惯于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课堂气氛沉闷,教学之间师生、生生互动较少,基本上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教学,这种方式严重阻碍了成人的自主性学习,同时也影响了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其次,教学内容和活动大多由教师安排,成人学习者参与主体性选择的机会较少,成人在实践共同体中没有参与权和话语权,就难以形成身份建构参与整个共同体活动。在远程教育方面,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为成人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成人学习者摆脱了教学的时空限制,实现了随时随地的学习。

四、基于情境学习的成人教学策略

4.1树立全面的教学目标

全面的教学目标是以成人的终身发展为旨归,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培养和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的渗透和训练),让成人学会学习。“英语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累积和机械记忆,而是其存在的每一部分都会与自己的学习经验、知识、文化相互贯穿,并导致自己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精神世界乃至整个人格发生变化”。全面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成人学习者的知识、技能和情意素养三方面。

4.2建立民主的教学氛围

成人学习者与青少年相比,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明确的价值取向,他们对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民主化要求也就更为强烈,因此教师要尊重成人学习者的格和尊严,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成人学习者。成人教学中应该重视他们作为主体参与者和创造者的地位,尊重他们多年积累起来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发挥成人理解力强、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优势,使他们没有压力,学得轻松愉快。同时在教学管理上,教师要以高超的教学艺术吸引成人学习者而不是借助纪律对其进行约束。同时应多征求成人学习者的意见,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这样,教学氛围民主、师生关系融洽、互相密切配合,就能充分激发成人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4.3运用相宜的方法原则

只要是能够符合成人情境学习的需要、促进成人知识能力获得的,任何一种方法都是可以被利用的。目前成人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自学指导、辅导答疑、实验、实习、练习、讨论等方法。成人教学经验表明,多种方法的综合渗透和交叉使用,是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员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多种教学方法的选用,可以使学习者及时反馈,教学更有针对性,起到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作用,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玉民,范天成.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能力的培养与训练[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李如密.现代教学理论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3]柳士彬.基于回归生活世界的成人教育变革[J].教育学术月刊,2009(12)

第14篇:预防近视眼研究的背景

金点子创新工程

金乡县西关小学预防近视眼实施方案

预防近视眼研究的背景

视觉是人类重要感官之一,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就业、学习、心理及生活品质。近年来,近视的人群在迅速扩大并且趋于低龄化,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戴上了眼镜。近视眼具有普遍性,是全世界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医学问题。2000年,我国学生近视率分别为小学26.96%,初中53.43%,高中72.8%,大学77.95%。山东省学生近视率更高,分别为小学30.6%,初中65.8%,高中84.9%,大学89.7%。近视眼已成为危害我国学生健康最为突出的问题。

1、人眼球发育规律与近视眼预测

医学研究表明,新生儿绝大部分为远视,随着眼球发育,眼轴迅速增长使屈光力增加,向正视化发展,同时角膜变扁平、晶状体变薄缓和了屈光力的改变,使屈光度维持相对稳定。人的视觉在出生后6个月发育异常迅速,2~5岁逐渐发育成熟,6~7岁视力达到成人水平。一般认为人视觉敏感期持续至9~12岁,眼球发育须到13~18岁完成,此过程容易受视觉环境因素影响,而屈光系统变化则持续发生。

根据儿童屈光发育规律,1985年汪芳润提出“隐性近视”概念,积极倡导屈光监测,开展近视眼的科学预测与及早预防。对学龄前儿童视力进行了10年连续观察分析,结果显示:4岁时的正视眼儿童至9岁时大部分成为近视眼,6岁以前的正视眼在14岁以后全部变

为近视眼;11岁以前的远视眼95%以上变为正视眼和近视眼。测定4~6岁学龄前儿童的屈光生理值分别为6岁+1.6~1.7D,5岁及4岁

6、7岁两个年龄组均为+2.00D,8~13岁每个年龄组以0.25D的级差递减,14岁组为0.37D。儿童屈光生理值的提出为预防近视眼发生提供了判断界值。近视眼预测保健系统也表明,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眼是能够预测的。

2、儿童青少年近视眼病因与发病机理

经近视眼实验与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近视眼的病因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前者主要为病理性近视眼,环境因素亦起重要作用。对学生近视来说,遗传因素可看作是近视眼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学前提,仅提供近视眼的可能性,而环境因素则是决定近视眼是否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亦即学生时期的近视眼主要是由于长期视近写作业,并通过遗传因素的作用而形成。

当前,我国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近距离用眼时间长,室外活动时间少,学生近视眼发生发展明显与用眼有关,“近世进士尽是近视”中肯定地揭示了过多读书与近视眼的密切关系;另外,小学生长时间看电视、上网、玩游戏机均是导致近视眼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高糖、

高蛋白饮食以及机体缺乏某些元素(锌、铬、硒等)与近视眼可能有关。

西关小学预防近视眼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近视眼防控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加强保护学生视力的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原则

1.坚持预防为主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实施预防措施,有效预防近视眼的发生,降低学生近视眼新发病率。

2.坚持综合防控原则。针对导致近视眼发生的多种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改善教学卫生条件,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普及视力保护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用眼习惯;落实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3.坚持常抓不懈原则。把“防近”工作作为学校日常工作,坚持常抓不懈,促进“防近”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4.坚持全员参与原则。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和家长的作用,建立教师全员参与,学校、家长联动的机制,形成共同做好学生“防近”工作的合力。

二、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防近工作领导组,明确分工与职责。

组 长:仇海昕

副组长:刘茂新

刘伟华

成 员:各班班主任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规范管理“防近”工作。

1.将学生视力保护工作纳入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和班级管理内容,按照《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岗位职责》,落实各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并作为年终考核、班级评优评先的依据。

2.制定科学的学生在校作息制度。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9小时。

3.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切实做到不拖堂。统筹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各年级不超过60分钟。

4.建立健全眼保健操制度。上午课间操后、下午第一节课后,组织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各班安排值日班干部。班主任负责本班的两次眼保操的落实。

5.每月调整一次学生座位(左右调整)。

6.建立视力定期监测制度。每学期期初期末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和统计分析。对有视力下降趋势和轻度近视的学生进行分档管理,并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关“防近”措施。

7.坚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制度。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认真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不得挤占体育课,不得在体育课时留学生做作业。

(二)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1.按照《中小学学生预防近视眼基本知识与要求》,深入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印发相关宣传资料,学生、教师人手一份。各班级召开专题班会进行学习宣传(查班会记录)。班级内张贴眼保操挂图和视力监测表,随时对视力进行检测。

2.每月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宣传科学用眼、预防近视等眼保健知识,培养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用眼卫生习惯。

3.每学期开学初和学期结束放假前,通过品德与生活课或体育与健康课、主题班队会等,集中对学生进行一次保护视力教育。

4.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随时纠正学生不良读书写字姿势。课间不许学生写作业,督促学生到室外活动或远眺。学校将此项工作纳入教学常规检查范畴进行抽查,与班级以及教师考评挂钩。

5.向家长宣传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知识和方法,指导和督促家长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视力保护的学习环境、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看书、写字、看电视、用计算机时间达45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时间)、及时纠正不良的用眼卫生习惯、视力下降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6.每年6月6日的“全国爱眼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近视”宣传活动。

(三)完善教学条件,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

1.保证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应有2 米以上距离,后排课桌后缘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超过8.5米。

2.根据学生身高的变化及时调整课桌椅的高度。至少每学期调整一次,此项工作作为学期工作常规,和班主任工作考评挂钩。

3.教室黑板应完整无破损、无眩光,挂笔性能好,便于擦拭;黑板下缘与讲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1~1.1米;讲台桌面距教室地面的高度一般为1.2米。

4.教室采光应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

预防近视眼工作取得的成果

一、预防近视眼工作实施以来,学校全体师生对防近视工作高度重视,学生用眼习惯有了很大改变,经调查:

1、课堂上每位教师都能够注意学生的读写姿势。看书、写字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在33厘米左右。坐的姿势端正,头正,背直。

2、学生做到了不长时间用眼阅读或书写。上课40分钟后去课外活动10分钟,两眼能向远处眺望看远处绿色的树木,使眼肌得到休息。

3、教室采光很好。能够根据天气变化用灯光或窗帘调节室内光线。

4、卫生课上经调查学生路上、车上看书的没有了。躺在床上或被窝里打着电筒看书的没有了。看电视的时间能限制在一个小时以内,中间还能休息5-10分钟,玩游戏机也有时间的限制。

5、按时做眼保健操,能保质保量学位准确的多了,从而能消除眼肌疲劳。达到了预防近视的目的。

6、通过健康课的反馈,吃小食品的少了,偏食、挑食的少了,学生能够合理膳食,预防了近视。做到了定期检查视力,发现问题及时就医进行视力矫治。

二、学校教科室积极开展近视眼防治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取得了下面一些成果

T型预防近视眼坐姿矫正器简介:本套支架可以很容易的安装到课桌上,上下可以调节高度,左右可以调节宽度。学生使用时可以起到提示和矫正坐姿的作用。上下调节到合适的高度后,可以起到控制身体过度前倾,从而起到预防近视眼的作用;左右可以调节宽度至与肩同宽,当肩膀作用过度倾斜时,会碰到两端的平衡圆球,从而起到矫正坐姿的作用。为了使用时安全,我们设计上下调节伸缩力2.0kg,左右伸缩力1.0kg ,当学生从上面碰撞支架时,支架会向下收缩;当身

体碰撞到左右平衡球时,支架会以中间立杆为中心旋转,从而避免支架伤害到学生。

2.在一部分班级做了使用对比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实验班教室里安装了T型预防近视眼矫正器

学生使用情况对比图:

使用前

使用后

使用后

班级内使用矫正器的学生和未使用的学生坐姿对比图

由于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学生的近视眼发病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绝大部分在校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用眼习惯,已发生的学生近视现象也得到了有效的治疗。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教育,进一步健全用眼卫生宣传教育网络,落实各项措施,进一步提高防近宣传力度,为保学生用眼卫生,推进素质教育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预防近视眼工作实施方案预期成果

1.继续研究开发近视眼防治产品,并积极申请专利。

2.在全校推广使用T型预防近视眼矫正器。

3.总结预防近视眼取得的经验与教训,撰写相关论文。

4 .定期开好近视眼预防研讨会,及时修订与完善预防近视眼实施方案。

第15篇: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研究背景

第 1 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殷鉴不远,对于全球金融体系格局变化至今仍然有着很大的影响。后金融危机时代,关于全球金融体系改革的反思和总结从未停止。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多种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最为值得警惕的问题之一就是金融监管的缺位。健全的金融监管体制可以有效的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如何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体制也成为了全球范围内都受到重视的课题。各国政府和学界都提出了诸多对策,要求将金融监管的范围进一步拓宽,持续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过程的建设,重视金融稳定,同时更要兼具全球化视角,要建立能够维持国际金融运行的国际性的金融稳定框架。在这样的国际金融新形势下,中国人民银行也结合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诸多问题,恰如其分的提出了银行业“两管理两综合”的履职模式,收紧对于金融机构监督和考核的尺度。

本文将以中国人民银行《银行业金融机构综合评价办法》为指导,结合央行有关工作文件精神,深入研究目前银行业金融监管现状,找出金融监管各种乱象和问题的症结之所在,帮助银行业金融机构改进经营管理水平,增强抗击金融风险能力,促进经济发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国外金融监管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此时期是金融监管的萌芽阶段,诞生了早期的金融监管理论和实践。第二阶段大致为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该时期的金融监管已经初具体系,主要特点表现为严格监管,安全优先。第三阶段为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末这段时期,彼时金融自由化泛滥,金融业追求效率优先。第四阶段为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此时的金融监管体系已经开始成熟,特点是安全和效率并重。《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横空出世,为全球金融业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国际性的资本充足率标准,有效的缓解了潜在的债务危机相关国际风险。本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全球金融业的发展速度可谓是一日千里,金融监管理论也不断推陈出新,逐渐成熟。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各国政府都开始重视对于经济的调控和监管,为了振兴经济和维护金融稳定可谓是手段尽出。通过对于危机的反思和总结,各国也达成了共识,那就是金融创新失衡和金融监管不足是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具体而言表现为金融机构自由化过于严重。为了应对此次危机,美国进行了大萧条时代之后最大规模的金融监管改革,进一步修复和完善全美金融监管体系,主要措施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扩大美联储的监管范围,美联储由此拥有了对于金融系统全面的监管权。第二是酝酿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尤其对于个人信用贷款、信用卡消费等领域实施更为严格的监管。第三是填补监管漏洞,将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盲区加大监管,并且进一步强化美联储在全美金融监管体系中的核心位置。

作为第一个实施统一金融监管的国家,金融危机甫一爆发,英国财政部就颁布了新一轮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具体包括将将金融监管局的金融监管职能收归英格兰银行,赋予英国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职能于一身。同时加大对于金融风险高发领域的监管:第一是对于商业银行的自由交易规模和资金储备进行明确限制;第二与国际接轨,纳入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第三是明确英国央行的核心地位。

和英国一样,法国也做出了重大的金融监管改革,同样是突出央行在金融稳定中的重要作用。法国还直接通过立法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欧盟的其他国家和日本等国也不同程度的加强了本国央行的监管职能。

由此可见,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社会在进行了金融改革实践后逐渐认识到了明确央行在金融监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

我国金融监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末,早在北洋时期,我国就开始实行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结合的金融监管形式。民国时期还成立的专门的金融监管机关。而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全面实行计划经济,并无金融监管的必要。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在1998年证监会和保监会开始执行其独立监管权力,直至2003年银监会正式挂牌,我国金融业“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体系也正式形成。不难看出,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和欧美国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体而言就是在分业监管的理念指导下,分别设有央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四个分业监管机构,并且根据其职责分工的差异赋予其不同的监管权力。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责在于金融宏观审慎监管,而“三会”则是专业的金融监管机构,分别对接其专门的金融业务领域进行微观审慎监管,这二者相辅相成,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金融监管体系。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还能够适应经济发展水平,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井喷式发展,加之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体制相较于整体经济态势已经稍显落后。虽然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于我国国内的金融秩序和经济发展的冲击相对来说并不大,但是同样也暴露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我国央行尚且没有能够形成有效的金融监管能力,对于不同金融机构出现的混业经营模式不能够灵活应对。不可否认,分业监管的模式必然会弱化央行对于金融机构的监管能力,从而使得部分金融机构不能够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和宏观调控政策。由于无法对金融机构形成有效的监管,央行在执行维护金融稳定的任务时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央行难以通过相应的监管手段来形成约束力,也就不能够贯彻落实各项监管和调控政策。

就我国目前的金融形势来说,央行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管理,不然将不能够满足当前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和履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责的要求。央行必须要敦促金融机构贯彻落实货币政策,进行业务和管理改革,要以防范金融风险为出发点,结合目前我国金融业存在的诸多乱象,探索出一条更为科学有效的履职模式。人民银行还必须要结合新技术发展的趋势,寻找到金融服务的新方式和路径,对于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一些漏洞巧妙的进行弥补,总结来说就是要执行“两管理两综合”的履职模式。所谓“两管理”,就是指金融机构的开业管理和营业管理。而“两综合”就是指综合执法检查和综合评价。首先是两管理,中央银行对于新开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开业审查和验收要进一步提高标准,严格审核从而降低市场准入风险;同时还要全面实行涉及金融稳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要对涉及经营风险的各项事务进行营业管理。而“两综合”,需要对于各个金融机构对于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全面评价,要通过综合执行检查等方式及时的对一些评价结果较差的机构进行整改,力求全面贯彻落实央行制定的各项金融政策,为金融业的稳定有序发展提供有效助益。 1.3 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将通过对于商业银行面对金融危机所进行的履职方式的改革对金融监管和金融服务的影响的分析,尽可能多的掌握和使用信息数据,全面提升履职能力,并且结合其在履职过程中的现实情况和实际需要,设计并完成能够适应与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各分支机构的金融机构综合评价管理信息系统,进而帮助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综合评价管理的系统化信息化。本系统是在充分分析和了解适用对象的需求和履职方式的基础上,依据软件工程开发和设计理论完成的。本文将会着重从涉及技术、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系统具体设计、系统的具体实现、系统测试等几个发面注意论述。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分析国际金融监管现状,研究国外各国央行开展金融监管改革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脉络。

(2)分析中国人民银行在进行“两管理两综合”的履职模式改革中,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采集、整合和分析金融信息数据的必要性,阐明信息技术如何更好的服务于金融监管和金融服务。

(3)介绍在本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中所需要使用的相关技术和运行平台,例如软件框架技术、开发模式、数据库技术、软件开发平台等等。

(4)进行需求分析和可行性分析,明晰系统分析和总体设计的思路,并且通过绘制例图、类图等技术来实现UML建模的实际运用。

(5)在本次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代码编写、系统测试、部署实施等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文章也会对相应环节进行阐述。 1.4 论文结构安排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设计和完成银行业金融机构综合评价管理系统,全文的书写结构如下:

第一章是本文的绪论,主要是结合当前的全球金融背景阐述中国人民银行此次“两管理两综合”模式改革的重大意义,对于国内外对于金融监管的研究现状和政策导向进行分析,并引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将对涉及关键技术进行阐明。在该章节将会对该金融机构这评价系统设计和完善所涉及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逐一介绍,并分析系统设计的步骤,主要技术包括J2EE、软件框架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等。

第三章主要介绍系统需求和进行可行性分析。本章将会结合图表对于系统概要、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等内容进行阐述。

第四章主要介绍系统设计。在第三章需求分析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从结构、功能模块、数据库等方面全面的对系统设计进行阐述,着重介绍和各个系统模块间的关系。

第五章主要介绍系统具体实现。在前文系统设计的基础上,对于系统的环境配置进行设计和实现,并且对于本系统运行过程中依赖的数据库关键技术进行介绍,着重阐释数据库连接池技术的原理和设计攻关方案,同时也对其他的系统主要模块进行一个逐一的介绍。

第六章是对系统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的介绍。本章将会详细说明系统的软硬件环境和测试的具体设计方案,主要是进行系统的核心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通过对于最终测试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本次系统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和成果。

本文的最后是对对本次系统设计和开发工作的总结,回顾本次设计过程中经验和成果,并且对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梳理,为进一步改良开发给出具体的方向和思路。

第 2 章系统相关技术

金融机构综合评价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完成离不开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和理论的支持,因此本章将会针对本系统所涉及的各项技术进行一个总括的介绍。目前主流使用较多的是B/S和C/S这两种软件系统开发模式,在 J2EE 架构体系下,利用三大框架技术进行系统开发,编程体系采用 JSP+MYSQL,从而完成动态交互网页和金融数据库管理。

第16篇: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在幼儿早期学习中,阅读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对幼儿学习能力的提高、智力的开发及终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早期阅读对幼儿早期的语词、概念、能力的形成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早期阅读备受幼教界的关注。许多幼教工作者对早期阅读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如:阅读环境的创设研究、阅读材料选择研究、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以及家园互动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实践研究等,在不同方面都总结出了一定的教育经验。我园过去也曾对早期阅读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研究,发现幼儿对早期阅读颇有兴趣,但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时有灌输的现象,忽视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阅读教育环境;重知识轻能力,把早期阅读等同于识字教育;重结果轻过程,忽视情感体验和创造性思维训练;重集体教学,忽视日常培养;重幼儿园教育忽视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的作用。为此,从2009年7月起我园将对幼儿早期阅读的培养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研究和探讨。并有针对性的从2——3岁幼儿早期阅读指导为切入点,在分析2——3岁幼儿阅读特点的基础上,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通过家园同步开展早期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实现家园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教师、家长指导幼儿阅读的水平的能力,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幼儿阅读理解能力,并在阅读过程中,引起幼儿阅读识字的愿望,获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发展想象、思维、表达能力。

二、研究的主要思路

1.研究目的:了解教师与家长在2—3岁早期阅读指导过程中的困惑,总结出一套有效解决2—3岁早期阅读指导的方法和策略。

2.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观察法、案例收集法、追踪记录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3.研究途径:

① 通过调查分析了解教师及家长对早期阅读指导的困惑;

② 通过文献的搜集与整理,获得理论上的经验积累;

③ 通过具体方案的实施,不断观察幼儿的阅读特点,进行案例的总结,个案分析;

④ 积累2—3岁早期阅读指导的策略,并总结出适宜的指导方法;

二、研究价值

本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一方面,可以丰富和提高本幼儿园上在早期阅读的材料、指导方法等方面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细致探讨一下针对2—3岁幼儿的、教师与家长在早期阅读指导中的策略,同时让好的图书在幼儿2—3岁这个年龄段发挥更好的作用,并在研究过程中实现辐射家庭的目的。

三、研究基础

在以前的工作中,进行过有关早期阅读材料和指导的初步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这是这次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如2007年6月,梅建宁的教案—

—《小鸟的家》收录在《幼儿园发展课程——教师用书》中,2008年2月 ,倪雪春的文章《开展家园互动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全国创建和谐校园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2008年9月,倪雪春图文《虫虫爬》在《现代教育报》启蒙专刊刊登等。

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对适合2-3岁幼儿的阅读材料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并搜集了大量的图书(比如……),同时也认识到有些方法能帮助幼儿更好地养成阅读的习惯(比如……)。但要更好地发挥图书的作用,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和探讨。因为图书只是阅读过程的第一步,它还需要具体指导策略、阅读环境和氛围的营造以及家庭参与等方面的因素。因此,在前面获得大量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将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如何更好地发挥图书的作用、如果更好地指导和干预幼儿的阅读过程,帮助他们享受阅读的兴趣,并不断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第17篇:子课题研究立项背景

·子课题研究立项背景

·子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

·子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二、课题研究方案

1.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课题提出的背景:

阅读是收集处理知识信息的重要手段,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而现今农村小学学生没有阅读的环境、阅读的兴趣不高、阅读量也小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语文教学的提高。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对小学阶段语文课外阅读作了明确要求:小学生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由于是

1、2年级,同学们才刚接触到语文课本知识,小学低年级是学习阅读的起步阶级,应重视阅读情趣、良好阅读习惯以及最基本阅读能力的培养。认(识字)是读(读书)的基础,认读能力是阅读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能识字,会写字,能朗读,会默读,这才具备进入阅读的基本条件,先要跨进门槛,而后才能登堂人室。到目前为止,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些基本的阅读能力。如朗读、默读、借助图画阅读。所以我们不能让他们不会读、不想读。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知吸收,不知消化,没有收获,也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要让他们有书读、有兴趣读。低年级很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理解能力差,不认真,怕吃苦,持续时间短,懒于动脑思考,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学生才会从老师的“要我读”转化成自主进行的“我要读”。因此,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学生一定的课外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我校几位老师商量决定研究此课题的目的所在,为提高本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现状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心校,由于受家长素质、家庭环境、学校条件局限性,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与大多数农村学校一样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第一,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高,课外书存量少;第二是阅读环境差和学生阅读习惯差。这些表现导致了课外阅读质量低。第三,多数教师无系统的课外阅读指导,从而导致了学校语文教学质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解决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高的问题;

2、解决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差的问题。

第18篇:课题研究背景怎样书写

课题研究背景怎样书写

在课题方案中,课题研究的背景通常以“课题的提出”或“课题的背景”作提示进行阐述的,主要是介绍所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

研究背景一般应从三个层面来考虑,即第一个层面是从国际的大背景下宏观的政治经济的角度阐述,第二个层面是从国内的教育领域方面的中观的角度来考虑,第三个层面是从本省、市、县、校的实际出发与课题直接相关的微观的角度来分析,如果课题不大,那么其研究的三个层面相应地递减,调整为本国、本省市、本县校。总体上说,研究的背景中主要应写明是在什么因素促成下研究的,为什么要对此进行研究。其中对本校的研究基础要分析得略为详尽一些,特别是对已经尝试过一段时间并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的课题,更是应该把这些情况作为研究的背景来书写。同时为了让课题的评审者阅读的方便,在书写研究背景的时候一是要做到分层分段要点明确,段首最好都要有个简短的中心句;二是各层意思之间要讲究逻辑的顺序,各意思不交叉重复;三是在最后部分尽量能点明本课题研究的特色及亮点,而且不妨借机界定一下题目中的概念。

至于有些课题方案在背景中还要求书写意义,即要写出本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在这部分的书写中应尽量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意义。有一个课题的意义是这样写的:“实施了3+x方案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学必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当前的形式下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化学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x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2001届至2004届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x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陈述使人一看就觉得该课题的确有研究价值,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

总的来说写课题的背景几意义,不能纯粹是为了写背景而写背景,东抄一些西摘一点大道理来糊弄,不要让人家觉得这个课题是空穴来风。

第19篇:金融危机背景下(研究依据)

金融危机背景下

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

1、世界金融危机导致大批农民工返乡。2008年下半年以来,世界金融危机波及全球,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了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出口产品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企业倒闭、减产、停产导致大批就业岗位流失,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民工失去了就业岗位,不少农民工被迫返乡,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国1.3亿外出农民工中,大约有2000万人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而返乡,占外出就业农民工总数的15.3%。加上每年新加入到外出打工队伍的农民,2009年共有2500万农民就业面临很大压力,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大批农民工返乡,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从中央到地方都把妥善安排返乡农民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2、农民工返乡明显受地域、行业以及自身素质状况的影响。大量统计资料表明,农民工返乡明显受地域、行业以及自身素质状况的影响。从地域看,在南方务工回来的较多。如莒县,输出的13万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地区,其中50%以上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由于这两个地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时间早、程度深,因此近期从南方省市返回的农民工数量较多。我们走访的返乡农民工多数由南方返回。从行业看,返乡农民工在电子、汽车、机械制造、建筑等行业的比较多。五莲县从省外返乡的17名农民工中,有14人分布在以上行业。日照市东港区冀庄村,有150多名农民在建筑行业打工,有90多人返乡。与此相反,五莲县的家政服务在北京和天津信誉好、影响大、人数多,一直供不应求,很少有人返乡。另外,文化水平、劳动技能、业务专长等自身素质高低,也是影响农民工返乡的重要因素。莒县有3名农民尽管当时暂时返乡,但由于他们都是职业中专毕业,分别掌握一定技能,企业并未与他们解除劳动合同,每月还支付一定的生活费,返乡属于放假性质。

3、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面临许多困难。走访中一些返乡农民工向我们反映,回来后想在当地找点活干或者干点小买卖,但却面临活难找、事难干等诸多困难。我们在莒县走访的20名返乡农民中,仅有5人在当地又找到临时性零工,其余全部在家,再就业的压力非常大。莒县农民王保稳反映,返乡后听说县里一个企业要在当地建冷库,自己想养肉鸭,但一缺信息、二缺技术、三缺启动资金,不知从何入手。

4、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诸多问题。2009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9〕4号】,通知要求各地,紧密结合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各地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促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并把返乡农民工培训作为政府促进就业创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工作重点,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更多的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增加就业创业的机会,保持社会稳定。但是,目前社会上开展的各类培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着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资金投入不足、培训主体不明确、培训效果不明显等等,这都直接影响了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实际效果。

二、理论依据

1、国家和地方政府近年来出台的关于农民工培训的有关政策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是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的重要途径,它对于提升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增强农民工的职业适应性,改善农民工的就业部门和工种岗位,增加农民工收入和提高城市适应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日益受到政府的重视。最近几年,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有关农民工培训的文件和政策。2003年9月9日,农业部、劳动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和财政部六部委联合制定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2004年党中央出台了l号文件《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问题的意见》,农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委自2004年起共同组织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2006年3月27日国务院公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若干问题的意见》,2007年农科教又印发了[2007]l号文件《关于做好2007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2010年1月21日,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

2 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11号】。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制定了当地的农民工培训计划和措施。

2、学界对于农民工培训的研究成果和主要观点

从国内理论研究来看,总结梳理主要有三个方面成果:一是关于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有了统一的认识,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加强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对于解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保持社会稳定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二是普遍认为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还存在着政策不够完善、资金投入不足、培训方式单一等诸多问题;三是对于加强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从不同的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但是,以上成果仅限于一般意义上的研究,对金融危机背景下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的专门研究基本上是从2008年10月以后开始的,到去年底对这一问题的社会关注度骤然提升,很多农民问题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开始注意这个问题,所以较成熟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

3、国外、省在农民工培训方面取得的实践经验

从国外来看,英国、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很早就开始了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的研究,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操作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如英国政府非常重视对农民的培训教育,在英国唯一能得到政府资助的产业培训就是农业,在法规方面对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给予诸多的优惠待遇;美国通过颁布系列法案,建立和完善了美国农业科教体系;日本建立了一套任务明确、职责清晰的农业技术普及与培训机制。韩国政府注重农业人力资源开发,重视农民成人教育,对农民的选拔、培养和扶持都有较科学、系统和长效的改革尝试等。其中许多东西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从国内实践层面来看,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金融危机对经济影响的不断加剧,大批农民工失业返乡,成为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针对这一形势,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把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国务院办公厅于2008年12月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有些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工作力度,促进农民工再就业,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研究目标

通过调查分析返乡农民工情况,了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研究提出农民工技能培训的科学模式。分为投入机制研究、培训主体研究、培训方式研究、培训效果指标体系研究以及创业培训研究几个具体目标。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主要内容

(1)研究金融危机背景下返乡农民工情况、特点。

(2)研究金融危机背景下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3)研究提出金融危机背景下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对策性建议。

2、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以国务院有关农民工培训的文件精神为指导,广泛吸纳国内农民工培训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山东省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同时利用曲阜师范大学和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网络媒体资源,查阅有关研究成果,全面了解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做好基础理论的准备工作。

(2)调研法。一是走访有代表性的县涉农部门,了解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情况,了解当地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二是走访返乡农民工较多地市,了解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情况及培训要求;三是了解破产倒闭的企业都集中的行业和岗位,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

(3)案例研究法。选择开展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论证,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建议,为做好开展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五、研究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09年3月—5月):根据课题指南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题论证;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搜集整理关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有关资料,形成课题论证报告,完成申报工作。由主持人负责。

2、资料收集阶段(2009年6月-8月):分解子课题研究任务,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全面收集有关文献资料,搞好资料的整理分类,由课题组成员共同负责;

3、情况调研阶段(2009年9月-12月)项目组各成员根据分工,到涉农部门和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专题调研,掌握返乡农民工返乡后就业和培训的情况、存在困难,综合分析调研资料,锁定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研究对策性建议,完成阶段总结报告。由课题组成员共同负责。

4、报告撰写阶段(2010年1月—3月),汇总各方面情况,按照成员的专业特长分工负责起草工作,形成研究报告,并向涉农部门和有关人员征求意见建议,进一步充实完善,最后由主持人终审定稿。

5、结题鉴定阶段(2010年4月):撰写结题报告,申请鉴定验收。由主持人负责。

第20篇:1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1

山东交通学院

专业:交通建设与装备

学号: 姓名:赵同渠110612127

目录

1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 ....................................................................................................................3

1.1研究背景 .............................................................................................................................3 1.2理论基础 .............................................................................................................................3

1.2.1绿色信贷的起源、内涵和特征 ..............................................................................3

1.2.1.1绿色信贷的起源 ...........................................................................................3 1.2.1.2绿色信贷的特征 ...........................................................................................4 1.2.2绿色信贷的经济学基础 ..........................................................................................5

1.2.2.1绿色信贷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5

2与绿色信贷相关的文献综述 ........................................................................................................6

2.1国外研究现状 .....................................................................................................................6 2.2国内研究现状 .....................................................................................................................6 3研究目的与意义 ............................................................................................................................7 4研究方法 ........................................................................................................................................8 5国内外银行业绿色信贷发展现状 ................................................................................................8

5.1国外银行业绿色信贷的发展与创新 .................................................................................8

5.1.1国际绿色信贷的黄金准则—赤道原则 ..................................................................8 5.1.2国外银行业开展绿色信贷的创新案例 ..................................................................9 5.2我国银行业绿色信贷的发展现状 ...................................................................................10 5.2.1政策性银行 ............................................................................................................10 5.2.2我国商业银行 ........................................................................................................11 6我国银行目前面临的不足及制约因素 ......................................................................................12 6.1面临的不足 .......................................................................................................................12 6.2制约因素 ...........................................................................................................................13 7针对我国银行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案 ..........................................................................................13 8总结与启示 ..................................................................................................................................14 8.1银行业外部应建立绿色信贷的激励约束机制 ...............................................................14 8.1.1我国政府应加快绿色信贷的政策制度建设 ........................................................14 8.1.2环保部门应营造绿色信贷发展的良好氛围 ........................................................14 8.2银行业内部应完善绿色信贷的发展与创新机制 ...........................................................14 8.2.1人行、银监会应构筑沟通桥梁 ............................................................................14 8.2.2以商业银行为主、政策性银行为辅发展与创新绿色信贷 ................................15

绿色信贷的发展和创新机制的研究 1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

1.1研究背景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金融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己在全球悄然打响。在中国,经济因30多年的改革开放而飞速增长,但也随之带来了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资源的过度开采和低效利用、生态的退化、环境的污染。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中“两高一剩”(即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产品)行业比例较高,导致能源资源消耗加剧,环境形势日趋严峻。据国家环保总局数据显示,全国有70%的江河水系受到污染,40%基本丧失了使用功能,流经城市的河流95%以上受到严重污染,1/3的国土被酸雨覆盖川。在能源资源方面,我国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一些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用量大的大宗矿产资源中,贫矿和难选矿多,富矿少,质量差,后备储量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相对突出。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目前,石油的一半依赖进口,2009年,我国又成为煤炭进口国。

面对如此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各级政府积极致力于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的行动中,出台了不少保护资源环境的法律法规、管理条例,开展了一系列执法、监督专项行动,然而效果并不理想。为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我们越发意识到采取推广节能降耗技术、提高能效这一措施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而能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需要我国政府的财政支持和企业的自身投入,还需要我国金融体系的融资支持。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银行在节能环保中应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7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共同发布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提出了我国银行业应以绿色信贷机制为主要手段,遏制“两高一剩”产业的盲目发展。之后,银监会也出台了《关于防范和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贷款风险的通知》和《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2〕,具体指导开展绿色信贷。由此掀起了我国银行业研究和实施绿色信贷的序幕。作为国内绿色信贷的倡导者,兴业银行以实际行动走在了业内发展绿色信贷的前列,其他银行必须加快步伐跟上这一趋势,尽快研究和实施绿色信贷业务.1.2理论基础

1.2.1绿色信贷的起源和特征

1.2.1.1绿色信贷的起源

绿色信贷包含于可持续金融中,在国外的起步较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环境的日益恶化,经济的增长与环境的恶化形成了越来越突出的矛盾,也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这种背景下,1974年联邦德国成立了“生态银行”,这是世界第一家政策性环保银行,只为一般银行不愿受理的环境项目发放优惠贷款,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1989年5月,美国CoalitionforEnvironmentallyResponsibleEconomies(CERES)集团发表并启动了对地球环境负责的伯尔第斯原则,该原则要求每家签字的企业除了遵循原则所规定的各项内容外,每年还要向CERES集团提交环境报告,CERES集团则通过环境报告掌握企业的环境状况,从而确定对企业的具体投资方式。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开发会议颁布《银行关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声明》,与此同时,一些专业化的金融机构在实施环境审慎评估时使用环境影响评估流程作为中心环节。世界银行和其他多边、双边金融机构都将环境问题纳入是否向公共或私有部门项目提贷款的考量标准之一。2002年10月。又一项企业巨贷款准则—赤道原则出台。“伯尔第斯原则和“赤道原则”如今己成为国际银行业开展绿色信贷实践的操作指南。

1.2.1.2绿色信贷的特征

(1)绿色信贷是银行业环境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随着政府、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对企业环境行为要求的不断提高,目前商业银行的环境风险越来越得到重视,具体包括:污染企业无力还贷的风险;银行承担污染连带责任的风险;第三方要求损害赔偿的法律风险;声誉风险和不适应新的环境要求而失去市场份额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的环境风险特指由环境问题而引发的这些风险119]。而环境风险管理(Environmental形skManagement)是商业银行识别、评估、控制、转移和监控环境风险的过程,具体流程为:收集相关的环境信息并进行评估,进而形成完整的环境报告,通过报告全面评估该项目或该贷款的环境风险,若确定风险能被接受,则应对其进行控制,以实现计划中的潜在收益,若不能接受,则不提供信贷支持,或采取措施收回已发放的贷款。由此看出,绿色信贷正是银行业环境风险管理流程中必不可少的环 节之一,实施绿色信贷,有利于银行业环境风险管理的顺利进行,从而有利于降低银行的环境风险、减少银行的不良资产、提升整个银行的经营绩效。

(2)绿色信贷是银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世界银行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等有关政策和实践的集合I20)。因此,企业社会责任不仅要求企业只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还须重视广泛的社会效益,而银行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特殊企业,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更应义不容辞。这其中防止环境继续恶化、改善生态环境是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方而,银行通过绿色信贷这一特殊的金融手段从源头上切断“两高一剩”行业的经济命脉、为相关“绿色”产业北京交通人学硕十学位论文绿色信贷的理论基础提供信贷倾斜,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缓解了城市尤其是工业企业集中的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严重、人居环境恶化间的矛盾,从而履行了部分企业社会责任。

(3)绿色信贷是可持续发展在商业信贷方面的创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因此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后只需避免贷款信用风险,保证贷款的有效收回即可。而现如今,政府、社会公众意识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为基础发展经济,越来越多的银行认识到了环境风险在商业银行贷款中占比大的事实,绿色信贷应运而生,在原有的信贷发放标准中首先考量到环境风险,在随后的信贷跟踪中一旦出现环境风险,银行将随即采取应急预案,如发现企业有违背绿色信贷原则的行为,将立即停止各类形式的授信支持,并采取措施收回已发放的贷款。与此同时,银行也对研发从事生态保护建设、生产环保设施、从事循环经济、开发利用新能源、绿色制造和生态农业的企业提供倾斜信贷支持。

1.2.2绿色信贷的经济学基础

绿色信贷有着深厚的经济学基础,与两门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紧密相关。

1.2.2.1绿色信贷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是20世纪后期,在“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并被社会普遍接受基础上产生的,是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不能正常持续下去而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反映,以环境、资源、经济、社会等相统一的社会经济系统为主体,以实现可持续收入持续增长为目标的经济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当今人类社会处在不可持续发展之中,资源供给满足不了资源的消耗速度、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全球的森林资源正不断减少、全球性的土地沙化和退化、水资源短缺、海洋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日益明显的“温室效应”等等。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将原来传统经济学中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转变为两者间的和谐关系;将原来传统经济学中经济资源和财富观念拓展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口和社会组织方式等上面;同时将代内公平拓展到代际公平中,注重后代人应享有的权利;注重分配方式和分配结构对生态环境一与自然资源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将原来单纯的追求物质财富及其满足,转变为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将原来在国际经济关系中过于强调竞争力,忽视国家间利益分配的国际经济行为准则,转变为注重国家间协调发展的新的国际经济关系行为准则

等。绿色信贷正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在金融信贷领域的延伸和发展,突出了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维护了生态平衡。通过建立环境准入门槛,从源头上切断“两高一剩”行业的经济命脉、为相关“绿色”产业提供信贷优惠,实现了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反过来,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也为绿色信贷政策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环境经济学2(EnvironmentalEconomics)是绿色信贷的理论基础,而绿色信贷又是环境经济学在金融领域上的延续和创新。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一直认为水、空气等环境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视大自然为净化废弃物的场所,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曾经被认为“无偿资源”的稀缺性问题、自然环境的恶化问题不断显现出来,资源环境的利用和保护越来越成为焦点。随着环境经济学研究的不断展开,许多学者提出在经济发展规划中要考虑生态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必须既能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能超出环境负荷。超过了环境负荷,自然资源的再生增值能力和环境自净能力会受到破坏,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社会经济也不能持续发展。要在掌握环境变化过程中,维护环境的生产能力、恢复能力和补偿能力,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的发展口\']。在此过程中,绿色信贷就是一个架构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间的桥梁与纽带,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突出了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维护了生态平衡,赢得了双赢的局面。 2与绿色信贷相关的文献综述

2.1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目前并没有“绿色信贷”一词,在其相关研究中更多的注重研究金融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如环境金融研究、企业社会责任(CSR)、赤道原则等。国外较早地把环境问题引入到金融研究中,Josesalazar(1998)研究了环境金融的功能,认为各国应当致力于旨在保护环境的金融创新。EricCowan(1999)通过界定环境金融的内涵外延,分析了发展环境经济所需融通资金的有效途径。著名的金融专家MarcelJeucken[3j研究了金融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强调了银行在环境问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地,S。垃aLabatt于2002年出版的《环境金融》也是一个代表,该书主要探讨了金融创新与环境的关系,分析了金融服务业进行环境风险评价以及提供金融产品的方式方法。2003年6月,“赤道原则”\'出台,它要求银行在项目融资中重视潜在的环境和社会风险,强调环境、社会与企业应和谐统一地发展,促进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目标从早期的“股东利益最大化”向“充分考虑多元利益主体诉求”的新阶段转变。“赤道原则”强调银行应该把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提升到战略层面,最近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田agnoliand认值tts[4j,2003],[BansalandRoth〔51,2000],【Baron[61,2001],〔Heal[7],200习and[Mcwilliamsandsiegel[sl,2001])也提出建议,企业应以从经营活动得到的预期效益为基础,既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又实现利润最大化,履行公司社会责任有很多好处,包括更好的信誉,更好的市场准入,更高的产品定价能力以及更能招募或留住高素质员工等等。BertseholtensandLarnmertjanDam[9](2007)也认为,采用“赤道原则”的银行和没采用的银行差别明显,具体而言,前者的社会责任评价较高,投资的安全性和效益性较高,虽然采用的成本较高,但提高了声誉,同时通过和其他志同道合的金融机构合作可帮助银行提高甄别贷款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化解金融风险。目前,国际上对“绿色信贷”的定义以“赤道原则”为标杆,“赤道原则”也被称为国际绿色信贷政策。

2.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绿色信贷的研究还属于起步发展阶段,从理论和实践角度都进行了相关分析。苏宝梅t\'。l在((绿色信贷:和谐社会的必然》一文中认为,绿色信贷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环境内生型绿色经济的可靠保障,体现了一种神圣的社会责任感。它的出现表明了我国希望将环境保护融入各项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当中,最终形成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及环境保护的管理制度态势。马萍、姜海峰口\'1在《绿色信贷与社会责任—基于商业银行层面的分析》一文中则从分析实施绿色信贷履行社会责任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入手,认为从短期来讲绿色信贷可能造成银行边际成本上升。假定边际收益不变的情况下,最终提供的贷款量将偏离利润最大化的量,竞争优势将会减弱。因此短期内银行会倾向于选择不履行这一社会责任。然而从长期来看,银行履行该社会责任后,企业对一银行的认可度会提高,对银行信贷的需求增加,银行的盈利能力得到提高。所以银行从长期考虑,应履行这一社会责任。朱红伟I\'2〕在((\'\'绿色信贷”与信贷投资中的环境风险》中从信贷投资中存在的环境风险论证了“绿色信贷”的必要性。目前人们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再加上政府逐渐加大了对污染环境企业的打击力度,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将会逐渐退出市场,这样就扩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就银行而言,就增加了信贷投资风险。总而言之,“绿色信贷”不仅使商业银行积极主动地承担了社会责任,同时也降低了商业银行投资活动所产生的环境风险。李新、程会强[\'“]在《博弈模型在绿色信贷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在“绿色信贷”的应用中引入博弈波形,认为银行和污染企业博弈的结果是企业不治理污染,银行不对其贷款,这样会导致多方收益受损,银行不再通过这些贷款大户得到利息收益,而企业不会治理污染改善环境,相反会继续污染环境,此时环境非但得到保护反而遭受破坏,绿色信贷政策不再发挥作用;而银行和政府博弈的结果就是政府不对污染企业查处,银行对其贷款,双方获得最大收益,这是典型的个人利益最大化,但整个社会利益即环境保护所带来的长期重要价值受到损失。若要改善博弈结果就要从让环境污染成本作为经济发展成本的内在要素、规范绿色信贷机制约束外的融资团体行为,并消除环境评估信息传递的制约因素做起。夏少敏仁`41则从法律角度对“绿色信贷”政策实施进行了分析,认为只有法律化的“绿色信贷”刁`能有足够的权威,具备规则的一致、透明性,使中外资银行有统一执行的法律标准。其法律形式应该是“绿色金融促进法”,法律化的路径应是由“软法”上升为“促进型立法”。同时,阳露昭、姜渊[l51也研究了构建我国“绿色信贷”法律制度的问题。在绿色信贷的实践上,吴友光、刘军[1“]对农村信用社开展“绿色信贷”业务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困难及解决措施做了一些研究。指出“绿色信贷”业务长期停滞的现实情况,原因在于农村信用社“绿色信贷”从业人员匿乏,地方政府态度模棱两可等方面。认为农村信用社发展“绿色`信贷”业务就应加快建设“绿色信贷”新机制,重视“绿色信贷”人员储备与人才培训,同时应针对农村地区的具体情况加大绿色金融创新力度。甘露,7]则以调查陇南市实施“绿色信贷”相关情况为基础,研究了欠发达地区“绿色信贷”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综上所述,国内的学者或者银行家有的从社会责任和和谐社会的角度讨论,有的从信贷投资中的环境风险方面考虑,有的引入博弈模型进行应用论证,有的探讨绿色信贷的法律化问题,有的从一些欠发达地区实践“绿色信贷”遇到的问题入手等等。虽然国内的研究面广泛,但深度还有待挖掘,实证分析比较少,可用的模型也较少。

3研究目的与意义

绿色信贷,是指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依据国家的环境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新建项目投资贷款和流动资金进行贷款额度限制并实施惩罚性高利率,而对研发和生产治污设施,从事生态保护与建设、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从事循环经济生产和绿色制造以及生态农业的企业或机构提供贷款扶持并实施优惠性低利率的金融政策手段,目的是引导资金和贷款流入促进国家环保事业的企业和机构,并从破坏、污染环境的企业和项目中适当抽离,从而实现资金的“绿色配置”[l8]。具体而言,对于顺应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有较高环保价值的企业和目,尤其是环保产业中某些不易盈利或盈利甚微的行业,通过实施绿色信贷政策,银行加大了以低息贷款、无息贷款、延长信贷周期、优先贷款、贷款贴息等形式的信贷支持和其他金融支持,同时政府也给予企业银行贷款的贴息;而对违反国家环保政策、可能对环境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新建、在建项目,在环保评价报告未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前,都不会提供任何形式的信贷支持,对有环保违反信息的企业实行降低其信用等级、压缩授信等惩罚性措施。由此可见,绿色信贷体现了时下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金融领域中一种创新而可持续的金融手段。1994年,我国组建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我国政策性银行以增加国家竞争力和改善人民生活为使命,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断拓展业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力量,发挥着引领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与商业银行相比,政策性银行需要涉及一些商业银行从盈利角度考虑不愿意融资的领域,对一些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但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经济效益见效慢、资金回收时间长的项目进行融资。在绿色信贷实施进程中,政策性银行作为政府干预的重要手段,应当把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开发资源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能,在信贷投放时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大力推行绿色信贷。研究绿色信贷对经济发展有深远的意义.4研究方法

通过对大量资料的分析、归纳和整理,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绿色信贷的创新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凡个方面: (1)比较分析法主要通过介绍发达国家银行业在发展绿色信贷的创新措施,把国内外银行业在绿色信贷的应用和实践上进行比较,得出我国银行业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通过阐述兴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创新措施,得出我国银行业内部的不同发展水平,进一步丰富国内银行业发展绿色信贷的具体措施。 (2)SWOT分析法

通过确定兴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的竞争优势(Strensth)、竞争劣势机会(叩Portunity)和威(threat),找出兴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的战略方向,可以明确其在建立和维持竞争优势中的地位。

(3)案例分析法

主要通过以兴业银行在发展绿色信贷上的创新措施为例,分析我国银行业发展绿色信贷的创新途径、存在的问题,最后给予可行性建议。用已经发生的,且已取得实效的案例,来指导我国其他银行绿色信贷的实践。(weaklle) 5国内外银行业绿色信贷发展现状

5.1国外银行业绿色信贷的发展与创新 5.1.1国际绿色信贷的黄金准则—赤道原则

(1)赤道原则的起源和发展

赤道原则(theEquatorPrinciPfes,简称EPs)是由世界主要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公司和世界银行的政策和指南建立的,旨在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一个金融行业基准。赤道原则源于金融机构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压力。当银行向一些大型项目融资后,由于项目产生的负面环境影响和引发社会问题而备受争议,并使银行声誉遭受损失,包括政府、多边贷款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和社区民众在内的利益相关方认为,银行有责任对项目融资中的环境和社会问题进行审慎性调查并督促项目发起人或借款人采取有效措施来消除或减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2002年10月,国际金融公司和荷兰银行等9家银行在伦敦主持召开会议讨论项目融资中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会后由荷兰银行、巴克莱银行、西德意志州立银行和花旗银行在国际金融公司环境和社会政策基础上共同起草了一套针对项目融资中有关环境与社会风险的指南,这就是赤道原则。2003年6月,包括4家发起银行在内的10家大银行宣布接受赤道原则。2006年7月,根据国际金融公司修订后的《绩效标准》对赤道原则进行了修正并重新发布122)。如今,全球已有68家金融机构宣布采纳赤道原则,其业务分布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项目融资额约占全球项目融资总额的85%[231,但在亚太地区,接受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比较少,在国内只有兴业银行一家。赤道原则虽不具备法律条文的效力,但随着其在国际项目融资市场中的广泛应用,赤道原则己逐渐成为国际项目融资中的行业标准和国际惯例。 (2)赤道原则的内容和结构

赤道原则包括序一言、适用范围、原则声明和免责声明四部分。其中,序一言简要列明了赤道原则出台的动因、目的和采用意义;适用范围部分规定赤道原则适用于全球各行业项目资金总成本超过1000万美元的所有新项目融资和因扩一充、改建对环境或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原有项日。原则声明是赤道原则的核心,列举了采取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EPFIs,即赤道银行)做出投资决策时`需依据的10条特别条款和原则,具体规定了项目分类标准、社会和环境评估报告、适用的社会和环境标准、行动计划和环境管理方案、公开征询意见和信息披露制度、投诉机制、独立评审、契约合同、独立监测和报告及赤道银行报告制度。最后,免责声明部分规定了赤道原则的法律效力,即赤道银行自愿独立采用和实施赤道原则。

5.1.2国外银行业开展绿色信贷的创新案例

(l)英国银行业:绿色信贷管理指引引领世界

由于英国法律规定污染者付费,并以完整的生产标准来指导企业的生产,使得银行向高污染企业提供贷款具有很高的风险性。为了避免信贷资金无法回收会形成坏账,银行自发性地将环境、社会、道德因素纳入到自身的信贷和对企业的评估系统中124]。在这方面,英国巴克莱银行做得尤为突出。2003年6月,该行宣布接受赤道原则,成为英国环境管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事件。随后,在环保团体的支持下,巴克莱银行制定了一系列的集环境和社会于一体的信贷指引,该指引涵盖了所有的融资书籍和50多个行业,明确了企业环境违法和划分了环境风险等级,同时为了与同行分享本行的经验,该行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合作,向全球170多个金融机构提供了一该指引,为世界其他银行评估和审核贷款提供了强有力的导向。该行的可持续发展项目也广泛地遍及了世界五十多个国家,例如该行意在使弱势群体享受到主流的金融服务而实施的非洲融资计划,通过在英国和南非开设100多万个基本银行账户、并在加纳实施一个创新的微型金融方案的方式,目前己使80000多个贸易商得到实惠。此外,该行通过吸引和留住年轻的专业人才、聘用外部咨询公司或行业环保专家等方法,成立了银行内部的环境风险评估人才储备库。

(2)美国银行业:注重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

20世纪70年代至今,美国就为绿色信贷业务在国内的发展奠定了完善的法律和政策基础,制定了多部环境法以及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法律法规,还实施了以税收政策为首的相关支持和鼓励政策。同时美国银行业也很重视完善信息技术系统,使其真正做到与社会环境部门数据共享,以便绿色信贷的更好展开。同时,美国的银行也是国际上最先考虑环境政策特别是与信贷风险相关的环境政策的银行。其中花旗银行做得尤为突出,是国内最早签署联合国环境声明和发起、编写直至履行“赤道原则”的银行之一。2003年,该行制定了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ESRM)体系,该体系建立在赤道原则、碳原则以及关于气候变化和人权的立场声明基础之上,从信贷风险和声誉风险角度来把握环境与社会风险,为筛选交易、提供客户咨询、促进创新以及采用环保的方式发展业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自03年以来,该行的独立风险审计和评估小组一直定期进行合规审计测评,以确保分支行遵守ESRM政策。与此同时,该行一直致力于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的信贷支持,努力减少对能源、水资源和材料的使用。2007年5月9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花旗银行宣布将在未来10内出资500亿美元,与客户一同支持可替代性能源和清洁科技的发展与市场推广,其中花旗出资10亿美元支持“克林顿气候倡议”活动,为全球主要城市建筑的节能改造提供资助]。 (3)德国银行业:形成政府参与、政策性银行奠基、环保部门审核的绿色信贷体系

德国是国际绿色信贷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经过数十年的政策、体系构建,德国己经形成了完备且别具特色的实施模式,有如下特点:第一,银行业主动参与“赤道原则”的制定与推广,目前德国德意志银行、德累斯顿银行、裕宝银行、德国复兴信贷银行都是世界知名的“赤道银行”,在项目授信审批时,严格按照“赤道原则”分类,以行业《环境、健康与安全指南》为依据,评估项目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和风险(包括健康和安全等方面),并提出降低和管理不利影响的方法。针对环境敏感型项目,政府、借款人或第三方专家通过各种渠道向受项目影响的群体,特别是原住居民和当地的非政府组织征询意见,确保整个绿色信贷流程的公平透明;第二,政府积极参与开发绿色信贷产品,德国政府以资本市场和商业银行为载体实施对环境项目的金融补贴政策,使政府补贴资金发挥到最大效率;第三,环保部门的认可是企业获得绿色信贷的关键,环保部门通过参与审核的形式来确保国家的贴息政策能准确地支持节能环保项目。项目投资方需要对新建或改造项目的环保节能绩效进行评估,在环保部门对项目评估结果认可后,会为该项目出具证明材料,然后项目方才可到商业银行申请贴息贷款。

5.2我国银行业绿色信贷的发展现状

2007年7月,国家相关部门颁布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提出了实施绿色信贷及相关的具体规定要求。我国各类银行开始顺应社会进步潮流,积极响应并实施绿色信贷政策,建立起各具特色的绿色信贷体系。

5.2.1政策性银行

(l)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必要性

1994年,我国组建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我国政策性银行以增加国家竞争力和改善人民生活为使命,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断拓展业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力量,发挥着引领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与商业银行相比,政策性银行需要涉及一些商业银行从盈利角度考虑不愿意融资的领域,对一些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但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经济效益见效慢、资金回收时间长的项目进行融资。在绿色信贷实施进程中,政策性银行作为政府干预的重要手段,应当把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开发资源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能,在信贷投放时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大力推行绿色信贷。 (2)三大政策性银行的绿色信贷发展进程 ①国家开发银行

早在2007年,国家开发银行就陆续发布了多个信贷政策,包括《国家开发银行节能减排专项贷款业务指导意见》、《国家开发银行污染减排贷款工作方案》、《关于落实节能减排目标项目贷款评审的指导意见》。2009年国开行向南方水泥发放了“绿色贷款”7.5亿元,随后又作为牵头行为该企业取得了银团贷款,有力地支持了南方水泥旗下22家企业的23条生产线余热发电项目改造。据估算,项目完成后,年供电量可达10亿千瓦时,年节约标准煤3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1万吨。同年2月,国开行一与环保部签发性金融合作协议,明确了“绿色贷款”支持环保领域的方式和重点,随后积极开展并完成了《低碳生态园区发展模式及融资模式研究》、《排污权质押可行性研究》、《环保生态专项系统性融资研究》等课题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该行支持环保的重点领域和方向,积极探索支持节能减排的新模式、新产品,并构建“绿色贷款”平台,以流域治理、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为重点,支持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这些都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融资提供了支持。2010年,国开行发放了环保及节减排贷款2320亿元,比2009年的1751亿元增长了32.5%。 ②中国进出口银行

2009年,中国进出口银行批准并向武汉凯迪控股有限公司发放中德财政合作能效、可再生能源贷款和人民币配套资金贷款,共计人民币1.4亿元,这是该行首笔中德财政合作能效和可再生能源贷款。该公司投资建设的4*12MW生物质能热电厂,是发电兼顾供热的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由于该项目利用生物质能发电,而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资源,可运用于发电,既可有效弥补我国化石资源不足,又可减少环境污染。该项目利用秸秆、稻壳发电,为我国扩大电力生产开辟了新途径,而且也有效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提高了农业效益。随后的一年,该行连续为凯迪控股下属的5家小型电厂生物质发电项目发放了共计6.4亿元人民币的中德财政合作能效和可再生能源贷款及人民币配套贷款。2009年,中国进出口银行还向葛洲坝集团承建的赤道几内亚首都马拉博城市污水管网与污水处理厂工程提供9亿元人民币对外承包工程贷款。该项目是赤道凡内亚政府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防治水污染而修建的,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③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2007年以来,农发行利用政策性信贷杠杆引导资金和贷款流入国家环保节能行业,并从破坏、污染环境的企业和项目中抽离,促进了节能环保和农发行信贷业务的和谐发展。2008年开始,农发行对绿色产业的投放力度不断加大,重点支持了我国大型灌区配套节水改造、大型江河湖水系治理、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清洁能源开发,择优选择水热电气、垃圾污水处理及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对节能减排显著的地区和企业及项目实施了一定程度的信贷政策倾斜。2009年农发行涉及节能减排贷款余额308.23亿元,较2008年增加167.97亿元,增幅148%,主要投向生态及生活环境改善、能源综合利用改造、循环经济试点、节能减排技改等项111建设。订了开农发行在贷款调查环节,重点调查客户的环保、节能问题,加大力度调查核实客户的治污设施建设投资情况、运转情况、排放达标情况,儿发现项目有不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的一律不予受理,同时把环境评价报告作为企业或项目贷款申报的重要材料之一,以项目获取有关主管部门的审批作为项目授信、合规审查的最低要求:密切关注国家新的准入条件和环保标准,聘请道路、水利、电力等方面的专家作外聘专家,重点对项目的可行性、环境影响、项目建设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意见,从严审批贷款,以防范因违背国家环保政策形成的信贷风险lz7]。

5.2.2我国商业银行

(l)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在粗放型增长的经济发展大潮中,我国商业银行对环境和社会问题重视不够,一味追求投资回报。现如今,环保风险在银行风险中比例越占越大,2005年到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就刮起了三次“环保风暴”:05年,国家环保总局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获批准为由一次性宣布停建了总投资近1180亿元的30个违法开工项目;06年是我国环境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而环保总局在环境影响评价环节时就停批缓批了投资7700多亿元的163个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其中一半以上为钢铁、火电、石化等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在07年的环保风暴中,环保总局就通报了投资1123亿元的82个严重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钢铁、电力、冶金等项目。由此可见,我国商业银行在项目特别是大型、特大型项目的贷款投放时应将环境和社会影响纳入考量范围,努力地推行绿色信贷,实现银行的可持续经营。 (2)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运行机制 ①信贷准入机制 我国各商业银行在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指导下,严格实施信贷市场准入机制。首先,对现有客户进行分类管理,把是否积极履行国家环保政策、是否获得环境保护良好等级作为衡量是否给予信贷支持的标准,将企业客户分成环境友好型、环保合法型、环保关注型、环保潜在风险型和环保违法型。其次,逐户排查环境违法企业,对包括企业环评报告书中的披露信息、环保部门对其的评级以及公众对其的认可度等主要内容进行调查。最后,加大力度限制污染企业的贷款,防范污染企业出现污染行为而引发的各类风险。如今人行已建立发放信贷的重要依据,同时,有能力的商业银行在本银行计算机系统中建立了客户环保信息数据库,如中国工商银行就通过对企业客户进行“环保信息标识”、建立客户环保风险数据库的方式来分类管理贷款客户。 ②绿色信贷管理机制

第一,环保一票否决制。07年9月,中国工商银行首次提出建立信贷“环保一票否决制”,不对违反环保法规、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项目提供贷款,随后其他商业银行纷纷效仿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这既能促使企业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政策,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又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二,信息共享机制。迄今为止,国家环保总局已与银监会签订两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协议,标志着国家环保部门与宏观经济部门首次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环保部门及时、准确地公布企业的环境违法信息,银行以此为依据审查企业信贷的申请,企业以此为依据申请税收优惠,而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应提供使用环境信息的反馈情况,使环保部了解到绿色信贷的执行效果,这种互通信息、相互监督的一体化信息机制,使政府、银行实现了双赢。第三,动态退出机制。对列入“区域限批\'夕、“流域限批”地区的项目和企业,实行行业名单制管理制度,将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存在节能减排和安全等重大潜在风险、国家和各地重点监控的企业(项目)停止一切形式的信贷支持;对于列入国家环保总局“挂牌督办”名单和被责令处罚、限制整改、停产治理的企业,一律不得增加新的融资。07年国家环保总局首次使用“区域限批”的办法,对唐山市、吕梁市、莱芜市、六盘水市等4个城市及国电集团等4家电力企业处以“区域限批”的制裁,以遏制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2011年,环保总局还提高了化工等行业环境准入“门槛”,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区域、环境违法突出的地区、不能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国家环保任务的地区,一律实行“区域限批”。

6我国银行目前面临的不足及制约因素

6.1面临的不足

第一,现有的人才一结构尚不能满足独立实施绿色信贷项目和评估环境风险的需求。虽已开展了不少赤道原则的相关培训,但仍却缺乏绿色信贷的专门人员,缺乏对相关人员的培养、再教育机制,银行内很多信贷工作人员对环保法律法规、政策还了解不够。第二,推进绿色信贷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对于环保做得好或对环保事业有突出贡献的企业,比如新能源、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等行业的企业,兴业银行尚没有扶持这类企业的经济政策。第三,绿色信贷相关的专业技术服务能力较弱,在项目技术可行性、节能行业政策及技术标准确定、节能量测算等方面仍依靠国外公司的技术帮助。在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开展能效项目时,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国际金融公司技术团队提供的合格技术认定,缺乏对项目技术可行性的独立判断。 6.2制约因素

第一,政府环境考核制度不健全和地方保护主义较为严重。当前,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和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仍以GDP增长为主,尚未加入或加大环保指标权重。而钢铁、电力、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是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源泉,因此,我国地方政府对“两高一剩”行业的保护主义较为严重,加之环保部门和银行均受地方政府管辖,就难免受到地方政府的影响,这就阻碍了银行绿色信贷的推行。第二,缺乏绿色信贷法律制度保障。虽然从05年12月开始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制定了一些绿色信贷发展政策,但是政策相对宏观、操作性还不强,有的甚至还没有强有力的法律支撑。而原来我国银行业信贷投放时所依据的《贷款通则》己越来越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不能适应当前银行业绿色信贷的发展。第三国内外同业竞争激烈。目前很多国际知名银行凭借着丰富的项目操作管理经验等优势,纷纷抢滩国内市场。而国内的大中小银行也正积极响应绿色信贷政策,在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项目、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产品推广方面积极给予授信支持,对环保违规企业有关项目实施限贷、停贷和收贷。因此,国内银行需要与国际商业银行、国内其他银行争夺着国内绿色信贷的目标客户,竞争激烈程度不言而喻。第四,国内大多数企业受到眼前利益和短期经济利益驱使,忽视环保理念,导致所提供的环保信息不真实、不及时和不详细。因此,国内银行难以及时、准确而全面地掌握企业环保执行情况,给银行信贷决策和管理带来难度,导致企业绿色信贷项目较少,银行的绿色信贷产品需求不够。

7针对我国银行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案

(1)培训和储备专业人才,健全绿色信贷的激励机制

我国银行现有的绿色信贷人才储备仍不够。由于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估专业性很强,银行还应多加强内部针对性专业性的培训,重点培养社会和环境风险识别、评估、决策这三方面人刁`。同时,银行还应与政府环保部门、社会环保协会保持合作关系,在需要时聘请相关专家审查融资过程中的环评报告、行动计划等文件,提出专业意见和建议。对于环保做得好或从事有利于环保的企业,如新能源、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等行业的企业,银行应制定操作性更强的倾斜政策。

(2)加强绿色信贷的专业技术研究

银行与IFC合作发放能效贷款时,在项目技术可行性、节能量测算等方面缺乏研究,一直依赖于IFC的技术支持,从长远看这必将阻碍其发展绿色信贷。因此,兴业银行应在储备专业人才的同时,加大技术投入,加强技术研究,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外银行业在赤道原则项目融资方面的先进技术手段。

(3)实施可操作性强的绿色信贷管理

在实施绿色信贷过程中,银行不仅要进行传统的信贷管理,还应建立以规避绿色信贷风险为目的绿色信贷管理政策,通过制定环境政策、掌握环境信息、评估环境风险等一系列流程对融资项目或融资企业进行环境风险管理及信用风险管理。银行只有具有严格的绿色信贷分类、审批和评估机制,才一能保障绿色信贷资金的安全,实现保护环境和盈利最大化的双赢局面。 8总结与启示

8.1银行业外部应建立绿色信贷的激励约束机制 8.1.1我国政府应加快绿色信贷的政策制度建设

(l)加快完善环境经济政策的法律保障体系,适时制定和完善与绿色信贷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配套政策建设,为多部门协同推进绿色信贷的有效实施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2)为防止有些地方政府无视国家环保政策,对个别环境污染企业或项目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中央政府应以立法或规定等形式杜绝地方政府对各银行经营行为的干预,并把环境治理指标纳入到地方官员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促使地方政府鼓励各银行发展绿色信贷。

(3)制定与之配套的免税收、财政贴息等财政政策。有一部分绿色信贷项目是不能产生较好经济效益的,如风电和垃圾发电等,银行支持这些项目就必然会影响其盈利,因此此时国家就必须有配套的免税、财政贴息等财政政策发挥作用,才能保障资金投放的稳定性,确保银行实施绿色信贷的积极性。

8.1.2环保部门应营造绿色信贷发展的良好氛围

(1)应建立并完善环保信息数据库,建立与各银行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渠道,及时向中国银行征信系统传递企业环保信息,为各银行做出授信决策提供参详。加强对广大企业的绿色信贷教育,帮助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与征信系统的配套支持系统,以便企业及时向其提交本企业的环保信息。(2)实行环境信息披露,建立和完善企业环境评估报告书制度,促使其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包括环境在内的报告,便于社会公众监督其环保行为,环境违法企业会得到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环境友好企业会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环保部门的奖励和银行的信贷支持,这样就使得社会资源倾向于环保企业,促进信贷资源的优化配置。(3)在全社会开展绿色信贷政策宣传教育,创造良好的绿色信贷实施氛围,为各银行发展绿色信贷政策提供有益的社会环境,进而促使全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8.2银行业内部应完善绿色信贷的发展与创新机制 8.2.1人行、银监会应构筑沟通桥梁

(l)中国人民银行应积极建设征信管理系统

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还很滞后,一方面人民银行应积极推动我国银行企业征信系统的建设,制定相关政策监督和鼓励企业将诸如环保审批认证、环保先进奖励及清洁生产审计等企业环保信息纳入企业征信系统,扩充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建立既高效又安全的信息平台,做到及时与环保、质检、财政、司法、税务、工商及各金融机构等沟通环保信息数据;另一方面,人民银行应监促和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将企业环保信息纳入审批企业或项目授信过程中的重要考量标准之一,按照环保风险轻重程度,对贷款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及时向银行等金融机构预警环境风险。

(2)银监会应指导和督促各银行的节能减排授信工作银监会作为我国银行的监督管理单位,应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信贷标准,督促和提示我国各银行加强自身的环保节能授信管理,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利用中国银行企业征信系统对不符合当地环境标准和产业政策的企业或项目实行授信控制,进行绿色信贷管理,遏制“两高一剩”产业的盲目扩张。

8.2.2以商业银行为主、政策性银行为辅发展与创新绿色信贷

(l)提高银行内部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能力

有效的环境及社会风险管理有助于贯彻实施国家的绿色信贷政策,有一助于减少银行不良资产,进而提高其经营绩效。具体包括:银行应积极响应国家宏观环境经济政策,适时调整自身发展战略;建立识别环境风险和检验风险程度的职能部门;分步分层地培训内部管理层和业务层人员,使其内部工作人员既具备银行业专业知识,又兼备“绿色”政策分析能力、环境知识、了解我国环保监管体系等方面的素质。 (2)加快绿色信贷创新步伐和专业人才建设

第一,创新绿色信贷服务,学习和借鉴兴业银行在发展绿色信贷时项目、业务模式、体系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优先考虑、重点扶持符合绿色信贷原则且信誉好的企业及项目;为“低能耗、低污染”的中小型企业提供多样的金融服务;对项目回收期长但有益于环保节能的项目提供全程金融服务,根据项目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提供与之相适应的信贷产品;对绿色信贷项目按国家规定一律实行优惠利率。

第二,创新绿色信贷产品。绿色信贷产品应在原有信贷产品基础上融入环境和社会责任理念,在考虑经济效益时兼具其社会效益。目前的发展重点应是开发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洁机制的产品,包括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生物多样化保护和小额信贷等。

第三,加强专业人刁`培训。应设置专业机构、聘用专门机构对银行内部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可引进外部咨询公司或环保业专家,设立银行内部环境风险预警及评估人才储备库;借鉴兴业银行做法,广泛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使信贷人员深入了解国际绿色信贷模式;定期为信贷人员开展绿色信贷相关培训,讲授环保专业知识,提高各级授信人员识别、判断风险的能力;建立独立的授信评审工作制度,适当集中一部分重大环保节能项目的审批权限,设立风险经理制度,重视贷后跟踪管理工作;遇到棘手的项目审批问题,应及时组织相关专业机构和业内知名学者组成专业评判团,判断项目可行性,安全快捷实施绿色信贷。

论文研究背景
《论文研究背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