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阎海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08 12:00:37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个人工作总结—阎文龙

个人总结

在2012年即将过去之际,回忆这一年我的工作,存在收获和不足,以下进行总结: 首先,谈谈收获。过去的一年,是我踏入万科的第二个年头,在这段时间里我充分体会到了万科与我曾经经历的企业的不同。过去的我不了解报批、报建、运营等工作与工程有什么联系,在万科一个土建工程师确可以实实在在的接触这些事情,这与过去做一个仅仅了解工程方面的工程师是完全不一样的。再比如客户意识,曾经的我万万都不会去想客户与我们工程有什么任何联系,但是经过这一年的工作,我的思想里却烙下印记,就是所做的事情,首先都要考虑到未来客户的感受和是否投诉。过去较少了解景观、精装修这样的工程,在万科你却可以投入到其中的工作,而且可以独立去策划去实施。在万科有很多沟通的方法,组织会议、邮件沟通,这些使我加强了与各部门的横向联系。在万科还可以充分的吸收养分,各种学习培训,领导和同事的不吝赐教,让我感受到万科人的无私和培养职业经理人的良好环境。在工程管理方面,虽然自己有过多年的经验,但在万科却可以继续提高而不是停滞不前。除了培训和分享,万科的倡导的绿色建筑、工业化都是行业里领先的理念,虽然现在我不能掌握,但可以了解和逐步学习。万科的飞检是对工程管理的一个全面考核和指导,虽然很这件工作很辛苦,但确确实实提高了管理水平。总之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收获了很多,也让我越来越热爱万科。

下面是我对我今年工作的一个回顾,有收获、有不足、有经验教训。2012年初是我工作最繁忙的时刻,摆在面前的有如下工作:中央景观6月1日开放、四个新样板间及townh外立面的开放、1.1期工程师离职后临时接手的问题等。这也是我来万科后首次负责涉及开放的事情,工作难度很大。

谈到中央景观开放工作,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专业的综合工作,内容繁杂。因此在冬天的时候就开始研究和策划,经过十分充分和周密的前期策划,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中央景观区进行分段,提前组织讨论部品及方案的选择,制定中央景观从主体施工至开放前的详细阶段计划,从而为最终实现中央景观区提前高品质开放奠定了基础。在施工过程中,除了按照策划进行工作外,现场的的协调工作是重点,首先要及时完成土建界面,保证配套及时进场施工。其次就是协调所有资源推进工程的顺利进行,时刻处理现场出现的各种事情。虽然我不负责景观施工的具体工作,但我也时刻关注景观工程的各种进展,宏观把握整体工程,对于景观施工和土建工作有交叉或矛盾的地方积极解决,同时积极参与景观工作各种方案的研究,比如深入的了解水生态系统、参与音乐喷泉的考察和研究等,积极推荐音乐喷泉选择可以冬季免抽干湖水的最优的方案,编写水生态系统质量创新课件。经过努力,中央景观区提前高品质开放,得到了公司的肯定,作为参与者,虽然没有站到前台,但我深表欣慰和开心,同时也感到了我们这个团队的战斗力。

样板间作为我的工作是我的挑战之一,有了中央景观工作的经验,我可以参考借鉴,策划是重点。样板间的参观路线和通道,从考虑最短的路线、安全因素、节约成本等方面我做了细致的思考,最终确定了通道路线和样板间的位置,得到了领导和营销售同事的肯定,有了策划目标,我就有了工作方向。这个期间我也领悟到,要全面积极的支持营销的工作,两个部门目标是一致的。这是在思想上的转变,因为我们的工作最终目标就是为了销售,所以我加强了与营销同事们的沟通和配合,对于营销提出的要求全力以赴。同时样板间开放工作与设计、采购也是密不可分的,在此期间我与他们进行了积极的沟通和推进,保证了材料、部品的及时确定和进场,再加上积极的召集各甲委开会及频繁的沟通,从而保证最终样板间的按时开放。在S3和5#商业网点外立面施工中由于工期很短,交叉作业及材料供应都出现过很多问题,我都不厌其烦的处理解决,最终也没有给开放拖后腿按时完成。也正是有了这次样板间开放的经验,后来S3精装样板及11#楼外搭设样板间的开放工作,则显得游刃有余,顺利开放。

1.1期虽然有一段时间暂有我代管,但是我并没有因此而推卸一些工作,过去工程师留下的签证、变更、早期样板间维修等工作,我都积极去参与处理。作为一名项目工程师,一定要从整个项目出发,树立团队意识,每一件工作都要关注,无论是自己还是别人的工作。这也是我在这期间工作的思想意识的提高。也正是思想的提高,也使我经常的可以与同事们交流经验,自己的经验可以无私的分享,项目新人多,我就多多告诉我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让其避免走弯路,尽快进入角色。对于实习生,我都尽可能去帮助和指导他们,大胆的交给他们独立工作。

关心公司导向,今年初始公司对成本适配工作十分重视,为此我根据过去的经验对图纸进行优化,获得了公司的肯定,为此获得了成本适配之星,我也体会到在万科,只要你付出并取得结果,就不会被埋没。

回顾这一年的工作,自己有进度,当然也有经验教训。某些工作还存在沟通和推进不到位的地方,比如U5样板间部品出现过错误,不能够将责任全部归结于设计人员,一定要看清自己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如果我跟踪到位并充分交圈,这样的问题就不会出现。还有比如7#、8#楼主体验收的滞后,这样问题我没有及时反馈给领导,这也说明我不能正视问题,出现自己可能解决不了的问题后,不去向上级汇报,也没有想到利用团队去解决问题。再有就是飞检工作,因为有了总负责的人,所以自己就不去深入研究,错过了成长提高的时机。在工作下半年,工作任务不紧张的情况下,没有好好的研究报批、报建等自己需要提高掌握的能力。所以根据这些经验教训,我总结我的有几个方面还需提高:

1、加强对工作的跟踪推进力,对某项工作一定要给出时间节点,要勇于推进各部门工作进行。

2、加强沟通能力,要善于和其它部门及项目同事交流、多组织交圈会,对某件工作一定要充分交圈确定,方可执行。

3、加强会议组织能力和参与能力,组织和参加会议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不能只做旁听者,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不是自己专业领域的问题,也要有自己的意见。

4、增加项目内的交流,及时向领导汇报工作,定期进行工作梳理。

5、提高主人翁意识,凡是项目上的工作即使自己不是主导也全力开展工作,关心其它同事的工作,了解工作进展,给于及时的支持。

6、加强学习,对于自己不熟悉的地方,迅速提高。

展望明年的工作,装修房全面施工、飞检等工作仍然面临挑战,我有信心做好我的本职工作,不断提高不断改进,和项目团队一起进步,一起创造佳绩。

阎文龙

2012-12-21

推荐第2篇:营销服务标兵阎文彦先进事迹

要做就做最好,全心全意为客户

——讲述通渭供电公司安全生产标兵阎文彦的事迹

2006年6月份,通渭县电力公司进行了机构改制,新成立的马营供电所是全公司最大的供电所,阎文彦同志被聘为该供电所所长。

他是一位年轻的共产党员,担任供电所所长职务已有多年。在以前管辖范围相对较小的供电所时,他在管理上有条不紊,善始善终,从劳动纪律、所容所貌、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等方面,一直位列各供电所之首,多次受到公司的奖励。

然而,现在他面临的马营这个全县最大的供电所,管辖范围涉及马营、华岭等4个营业站,53个行政村,总人数达55000人,用电户达11628户,10KV线路5条212公里,0.4KV线路455.3公里。马营供电所用电量大,用电性质复杂,电费回收难度大,偷窃电现象严重,职工人数多,人员结构复杂,管理难度与原来的供电所无法比拟,加之历年管理中遗留的各类问题较多,如何管理好这个核心供电所,他在心中思量着、策划着。

他没有选择的余地,敢为人先的他继续发扬原来一贯的优良作风和严格的管理制度,从政治、业务理论的学习到营销管理、降损节能及查处偷窃电等方面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地逐步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加强理论学习,提升队伍素质

1 针对全所职工政治理论水平薄弱,业务技术普遍较差的现状,他采取定期组织职工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系统学习了电力法律法规、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部门、通渭供电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学习了营销管理、安全规程等业务技术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并在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指导实践,正在逐步提升全所职工的综合素质,正在以实际行动做到依法经营、按规程作业、按程序办事。

狠抓安全管理,夯实安全基础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的永恒主题,更是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他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重之又重的位臵,从抓员工安全教育入手,培训员工操作技能,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大考核力度。及时开展安全大检查,对辖区内10KV线路走廊全部进行了清理;对工器具重新配备、完善,并进行了试验、检测,保管严格,存放有序;有计划的完成“两措”计划。从而大大夯实了安全生产基础,稳定了安全生产局面。

加强用电管理,大力降低线损

他组织供电所相关人员成立了临时用电稽查小组,对高损台区、高损线路不定期进行检查,加大对陈欠电费的回收力度,减少了“三电”现象,减少了“跑、冒、漏、滴”现象,今年共查处偷窃电行为5起,追回补缴电费1121元,违约电费942元;在100%收清新产生电费的同时,回收陈欠 2 电费2万多元,回收率达95%;综合损失率由原来的20.4%降至现在的15%;有些商业用户的表计是有名无实,从房东或别处搭取居民用电,高价低接,他带领稽查人员进行用电性质普查,更正电价比例,为公司挽回经济损失。

落实服务承诺,提高服务质量

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本着“优质、方便、高效、规范、真诚”的服务方针,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内容,坚持为民办实事的精神,开展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有计划定期对员工进行服务理念教育,及待客的热情,举止的文明,仪态的端庄,着装的整洁等方面教育,不定期的进行现场抽查。

每次计划或非计划性停电时及时通过张贴公告、电视等新闻媒体通知企事业单位及个体、主要用电大户、外商企业。

在国庆期间、以及各类节假日期间,成立了专门的保电小组,克服一切困难,想尽一切办法,责任到人,加班加点,确保了正常供电。

在他的带领下,经过全员共同努,从服务意识,服务内容,服务质量,都己上了一个新台阶,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阎文彦的辛勤劳动换来今天的累累硕果:他管理的供电所先后被评为“市 3 公司明星班站”、“文明单位” “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他本人也连续多年被评为“营销管理标兵”、“先进工作者”。成绩面前不骄傲,困难面前不气馁。他同志以改革者的气魄、拓荒人的胆识,在电力征途上耕耘了一片沃土,开辟了崭新的天地。他正以新的姿态在永无止境的攀登上奋力拼博着、前进着。

推荐第3篇:营销服务标兵阎文彦先进事迹

要做就做最好,全心全意为客户

——讲述通渭供电公司安全生产标兵阎文彦的事迹

2006年6月份,通渭县电力公司进行了机构改制,新成立的马营供电所是全公司最大的供电所,阎文彦同志被聘为该供电所所长。

他是一位年轻的共产党员,担任供电所所长职务已有多年。在以前管辖范围相对较小的供电所时,他在管理上有条不紊,善始善终,从劳动纪律、所容所貌、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等方面,一直位列各供电所之首,多次受到公司的奖励。

然而,现在他面临的马营这个全县最大的供电所,管辖范围涉及马营、华岭等4个营业站,53个行政村,总人数达55000人,用电户达11628户,10KV线路5条212公里,0.4KV线路455.3公里。马营供电所用电量大,用电性质复杂,电费回收难度大,偷窃电现象严重,职工人数多,人员结构复杂,管理难度与原来的供电所无法比拟,加之历年管理中遗留的各类问题较多,如何管理好这个核心供电所,他在心中思量着、策划着。

他没有选择的余地,敢为人先的他继续发扬原来一贯的优良作风和严格的管理制度,从政治、业务理论的学习到营销管理、降损节能及查处偷窃电等方面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地逐步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加强理论学习,提升队伍素质

1 针对全所职工政治理论水平薄弱,业务技术普遍较差的现状,他采取定期组织职工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系统学习了电力法律法规、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部门、通渭供电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学习了营销管理、安全规程等业务技术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并在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指导实践,正在逐步提升全所职工的综合素质,正在以实际行动做到依法经营、按规程作业、按程序办事。

狠抓安全管理,夯实安全基础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的永恒主题,更是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他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重之又重的位臵,从抓员工安全教育入手,培训员工操作技能,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大考核力度。及时开展安全大检查,对辖区内10KV线路走廊全部进行了清理;对工器具重新配备、完善,并进行了试验、检测,保管严格,存放有序;有计划的完成“两措”计划。从而大大夯实了安全生产基础,稳定了安全生产局面。

加强用电管理,大力降低线损

他组织供电所相关人员成立了临时用电稽查小组,对高损台区、高损线路不定期进行检查,加大对陈欠电费的回收力度,减少了“三电”现象,减少了“跑、冒、漏、滴”现象,今年共查处偷窃电行为5起,追回补缴电费1121元,违约电费942元;在100%收清新产生电费的同时,回收陈欠 2 电费2万多元,回收率达95%;综合损失率由原来的20.4%降至现在的15%;有些商业用户的表计是有名无实,从房东或别处搭取居民用电,高价低接,他带领稽查人员进行用电性质普查,更正电价比例,为公司挽回经济损失。

落实服务承诺,提高服务质量

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本着“优质、方便、高效、规范、真诚”的服务方针,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内容,坚持为民办实事的精神,开展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有计划定期对员工进行服务理念教育,及待客的热情,举止的文明,仪态的端庄,着装的整洁等方面教育,不定期的进行现场抽查。

每次计划或非计划性停电时及时通过张贴公告、电视等新闻媒体通知企事业单位及个体、主要用电大户、外商企业。

在国庆期间、以及各类节假日期间,成立了专门的保电小组,克服一切困难,想尽一切办法,责任到人,加班加点,确保了正常供电。

在他的带领下,经过全员共同努,从服务意识,服务内容,服务质量,都己上了一个新台阶,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阎文彦的辛勤劳动换来今天的累累硕果:他管理的供电所先后被评为“市 3 公司明星班站”、“文明单位” “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他本人也连续多年被评为“营销管理标兵”、“先进工作者”。成绩面前不骄傲,困难面前不气馁。他同志以改革者的气魄、拓荒人的胆识,在电力征途上耕耘了一片沃土,开辟了崭新的天地。他正以新的姿态在永无止境的攀登上奋力拼博着、前进着。

推荐第4篇:海文合作协议书

合作协议书

甲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校区社团联合会

乙方:万学海文考研

甲乙双方本着“繁荣校园文化,服务学生成才,宣传企业形象,合作互惠共赢。”的原则,经协商签订如下合作协议并承诺共同遵守协议中的各项条款。

一、合作期限

经双方协商合作期限自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7月10日止。协议到期后将自行终止。

二、甲乙双方合作方式

由乙方向甲方提供赞助,甲方向乙方提供企业的宣传服务,甲乙双方合作开展。

三、双方的义务和权利

(一) 甲方义务

在本协议规定期限内。甲方为乙方提供宣传板两张,并且进行监督和摆放。宣传板的喷绘由乙方提供。在合作期限内,甲方配合乙方在校的宣传工作,乙方在校的所有讲座将由甲方承办,讲座前三天甲方为乙方进行宣传工作,宣传工作主要有:海报的张贴,传单的发放,外展等。

(二) 乙方义务

在本协议规定期限内。乙方为甲方提供资金赞助,宣传板费用为人民

币1000圆整,分两次赞助。本着“合作互惠共赢”的原则,先付百

分之五十。乙方为甲方在校的讲座承办提供宣传费用。该费用由讲座

的性质,教室,是否用外展宣传等而定。

四﹑补充协议

在本协议规定期限内。

五、违约条款

1.甲乙双方中任何一方未履行本协议条款,导致协议不能履行、不能

完全履行,对方有权变更、解除协议,违约方要承担违约责任;

2.由于不可抗拒力导致本协议不能履行,双方均不承担违约责任,

双方应共同协商变更或者解除本协议;

3.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应本着互惠互利、友好协商的原则另行约

定,并以备忘录或附件的形式体现;

六﹑其他

1、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具有同等效力;

2、未经对方许可,甲乙双方都不得将本协议内容透露给第三者。

3、本协议不得涂改,涂改无效。

甲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校区乙方:万学海文考研社团联合会

签字:签字:

甲方代表盖章乙方代表盖章

2011年6月21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校区社团联合

推荐第5篇:海文数学老师(陈)

我是研一的学生,是学管理学专业的,去年考研的时候,数学考了136分,以我原来的基础,数学能考到这个分数挺不容易的。相信很多即将准备考研的学弟学妹们也和我那时一样,为了如何学好数学而烦恼。

考研的三门公共课中,英语和政治主要以自己背诵和大量做题练习为主,而数学则不一样。如果你的数学基础不太好,在平时看书和做题的时候根本理解不了,记得我在刚刚开始复习数学的时候,做一些难度稍微大一点的题就完全无从下手,甚至答案都看不太懂,好不容易看懂了答案,轮到自己做的时候还是不会,郁闷啊!暑假的时候,我报了海文的数学暑期班,因为听同学说他们的数学老师是各个辅导班里实力最强的。之前就听我上届的师兄们说,要想听好这个暑假班,最好是在开课之前把书先都看一遍,不然可能跟不上老师。我知道自己基础不太好,所以暑假之前用了一大半时间复习数学,总算在上课之前把书过了一遍。

暑期的强化课,最先上的是高等数学,讲课的是李正元和刘西垣,听说都是北大数学系的教授。这两个老师,课讲得很细致,通过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原理的讲解,引导到考研的试题上去,让人很容易接受。几天的课程讲完,感觉高数好象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了,信心增加了不少。讲线性代数的是赫赫有名的李永乐老师。听说他为人也跟他做学问差不多,严谨认真。他讲课思路特别清晰,尤其强调基础。后来做了他的《数学基础过关660题》,结果考试的时候很多题型都是那些基础题型演变过来的,回想起来真的是没白下功夫啊。

概率是王式安老师讲的,这个老师经验更是丰富,对于出题的形式,考试重点简直了如指掌。随便拿出一道考研真题来举例,为什么选这道题,考察点在哪,怎么样作答,采分点在哪,分析的头头是道。而且讲课很幽默,真佩服他讲数学也能把人逗乐了。

一个暑期下来,我把老师们讲的内容认真整理了一遍,之后在做题的时候,发现以前想不通的问题,用这些老师教的方法全都迎刃而解。题做对了,我的信心大增,学习劲头也上来了。后来我又报了他们的冲刺班,为自己最后突破130分更增添了一份把握。衷心感谢海文,感谢几位老师!

推荐第6篇:文海拾贝广播稿

文海拾贝广播稿范文

甲:老师同学们早上好,我是主持人

乙:我是主持人

甲:接下来我们为大家安排的是《文海拾贝》栏目,在这个栏目里我们将和大家一起来欣赏美文,同时也欢迎同学们积极的投稿。

乙:生活的大树需要文学的花朵来点缀,文海拾贝将带你走进文学殿堂,与你共享佳文,请您静静地聆听“佳篇名作”。

甲:《多变的脸》

作者:张歧

多么像人啊,海的脸一天多变。

清晨,常常是安恬的。安恬得没有一丝涟漪,就像是刚睡醒还没睁开惺忪眼睛的脸,还羞怯地蒙着一层薄薄的面纱。

当风提着裙子姗姗走来,安恬顿时变成多皱,密匝匝的弧纹,就像是老奶奶皱巴巴的脸。

涨潮了。海浑身抖动,一边跳,一边吼,那扬起的雪白的浪花,多像是发脾气的老爷爷翘起的白胡须……

我喜欢宁静安恬的脸。

我喜欢慈祥温柔的脸。

我也喜欢严肃冷峻的脸。

爸爸和妈妈的脸不也是常常地变?当我潜心做*课的时候,当我学雷锋叔叔做好事的时候,当我不讲礼貌和淘气的时候……

嬉笑和严肃常常有同样的内涵:为了深沉的爱。

我喜欢海,喜欢有着丰富感情的海。

乙:《 溪 流》

作者:贾平凹

我常常觉得,我的生命,就是那山中的溪流。虽然在莽莽的山里,它只是那么柔细的一股儿水流。

溪是有根的,它凉凉地扎在山峰之下。 在庄严的 大山下,永远不安宁、表现着的,恐怕便是这小溪了。

或许,它是从石缝里一滴儿一滴儿渗出来的;或许,是从小草的根下一个泡儿一个泡儿冒出来的。但是,太阳晒不干它、黄风刮不跑它。天性是那么晶莹,气息是那么清新;它一出来,便宣告了它的生命,寻着自己的道路要流动了。

正因为寻着自己的道路,它的步伐是艰辛的。然而,它从石板上滑下,便有了自己的铜的韵味的声音;它从石崖上跌落,便有了自己白练般的颜色,它回旋

1 / 5 在穴潭之中,便有了自己叵不可测的深沉。

它终于慢慢地大起来了,要走更远的道儿;它流过了石川,流过了草地,流过了竹林,它要拜访所有的山岭,叩问每一次石头,有时会突然潜入河床的沙石之下去了呢。于是,轻风给了它的柔情,鲜花给了它的芬芳,竹林给了它的凉绿,那多情的游鱼,那斑斓的卵石,也给它增添了美的色彩。

它在流着,流着。它要流到哪里去呢?我想,山既然给了它的生命,它该是充实的,富有的;或许,它是做一颗露珠儿去滋润花瓣,深入到枝叶里了,使草木的绿素传送;或许,它竟能掀翻一坯污泥,拔脱了一丛腐根呢。那么,让它流去吧,山地这么大,这么复杂,只要它流,它探索,它就有了自己的路子。

我是这么想的,我提醒着我,我鼓励着我,我便将它写成了淡淡的文字。 甲:接下来请欣赏《校园点歌台》

乙:感谢大家的收听,本次播音到此结束,再见。

甲:再见!

2 / 5

3 / 5

4 / 5

5 / 5

推荐第7篇:海文消防安全管理办法(版)

海文大厦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为贯彻执行《消防法》、《北京市楼宇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海文大厦各用户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确保国家财产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预防和遏制火灾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责任书。

一、海文大厦各用户单位应依法成立消防领导机构。各用户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二、各用户单位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防火安全管理制度、本单位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灭火、应急疏散预案,组建义务消防队,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和防火巡查员。消防安全责任人应经常召开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会议,定期听取消防安全管理人的消防安全情况报告,及时解决消防安全工作上存在的问题。

三、各用户单位要认真贯彻执行《消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经常对义务消防队及全体员工开展消防知识、消防技能、消防器材使用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组织建筑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演练,不断提高全体员工预防和扑救火灾的能力。

四、各用户单位应按规定在各自工作、经营区域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共同维护好各自楼层的建筑防火设施、消防给水设施、防排烟设施、电气、通讯设施、火灾报警设施、消防灭火设施、消防疏散设施的完好,受损坏应及时修复恢复正常功能,并共同做好大厦的“防火、防盗、防爆、防事故”四防工作。要切实保障本大厦消防疏散通道及安全出口畅通无堆积物,同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

五、按照“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进行消防管理范围及责任划分。

(一)各单位的消防设施由各自单位负责管理,损坏时自行修复,并各自承担应负的消防安全责任。

(二)海文大厦公共消防设施委托海文物业公司负责管理,公共消防设施损坏或出现故障时,有海文物业公司尽快负责联系外修或自行修复,随时保障公共消防设施完好,并负责相应的消防安全责任。

(三)各用户单位应依法经常组织对所辖的消防设施和消防重点部位进行安全检查,极力保障各类消防设施完好有效、消防值班人员到位,及时整改和消除火灾隐患,防范于未然。各用户单位在新、扩、改建和装修过程,不得更改原消防布局。在施工前和竣工后,应上报公安消防部门审核和验收,否则不得擅自施工和使用。

(四)海文物业公司操作人员严守安全操作规程作业,对公共消防设施经常进行日常维护检修,确保公共消防设施功能随时处于完好状态。各用户单位凡对设备进行违章操作造成损失,由责任方负责赔偿。

(五)海文大厦的业主,有权对各承租户消防安全管理进行监管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发出“整改通知书”,各承租户应按时无条件落实整改,以策安全。

六、凡违反上述条款造成火灾损失和责任,由责任方负责,并追究责任方领导责任。

七、本责任书一式伍份,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八、签字单位:

产权单位: 承租户:

海文物业公司:

二00九年 月 日

推荐第8篇:贾海文调研报告

温州奢侈品展市场调查报告

一、奢侈品的市场特征

1、在消费心理上,虚荣大于品位。中国奢侈品市场显示出很强的虚荣消费,也就是炫耀性消费。有了财富或权力还不够,还必须用什么东西证明出来,炫耀出来,让别人知道,于是,奢侈品就成为最好的证明和说明。与欧洲相比,品位式的享受性消费比较少,奢侈主要是做出来给别人看的。有一个故事,轩尼诗老板听说中国越贵的洋酒越能销售,就到中国巾场来看个究竟。结果,他看到国人大碗大碗地喝XO,全无法国式浪漫、情趣和品位。

2、在消费支出上,“死要面子活受罪。”在炫耀性消费心理作用下,一部分人透支钱包甚至透支身体。回家吃咸菜,出门穿名牌不是少数。东北在全国不是富裕的地区,但东北高档皮草市场火爆异常“月光族”(每月都把薪水花光)、“新贫族”(收入不错,却总是处于贫困状态)、“百万负翁”(总处于负债状态),就是很多白领生动的写照。

3、在消费人群的年龄上,年轻化明显。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人群集中在20至40岁的年轻人中,而在西方发达国家,40岁至70岁的中老年人才是奢侈品消费的主力。

4、消费人群结构多元化。欧洲是以私人消费为主,我国奢侈品消费者由三大人群构成:第一种人是位高权重者,第二种人是富人阶层,第三种人是外企白领。第一种人有地位有权势,讲究的是与“贵人”身份的匹配,但与其工资收入并不匹配。第二种人是私人企业主,其中一种人是为了显富摆阔,另一种入是隐形富人,他们的收入来源神秘,出手全是现金一次付清,第三种人长期沐浴“欧风美雨”,西方消费观念、消费意识相当浓厚,讲究的是时尚、派头、高雅,但其中一部分人纯粹是附庸风雅。

5、单位购物则是中国奢侈品市场的一大特色,许多公司购买奢侈品送给大客户、生意伙伴和政府官员。

6、在消费内容上不同。中国人的奢侈品大部分还集中在服饰、香水、手表等个人用品上,而在欧美国家,房屋,汽车、阖家旅游,还有非常个性的消费,比如陶瓷、美食等等,无所不包。只要拥有最高的质量,最深厚的文化内沤和艺术性,个古老的灯具,听新年音乐会都可以成为奢侈品消费。

7、在消费地点上,大多通过旅游实现。根据法国旅游局统计,中国旅游者在法国的平均消费金额远远超过欧美游客,目前全球顶级晃牌消费额中中同人占据了5%的比例,其中3%也是中国游客在海外购买的。

8、以小“奢”代大“奢”。一些收人水平并没有达到奢侈水准的人会购买一些相对便宜的配件寻找感觉,比如领带、皮鞋、皮包等,从而暗示自己也是顶级消费阶层中的一国。有些女孩始终停留在买品牌包的阶段,因为皮包经久耐用而日显露在外。

二、世界奢侈品市场的发展趋势

国际上奢侈品市场成长的历程表明,人均收入低于1000美元的地区,奢侈品市场很难发展,当人均收入在1500美元左右时,奢侈品消费需求开始启动,当人均收入达到2500美元之后,奢侈品消费便急剧上升。目前我国人均收入接近1500美元,全国性的奢侈品消费需求已由萌芽状态逐步转向启动,总体上我国处于奢侈品消费的初期。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区域发展不均衡,一些沿海发达城市人均收入已超过2500美元,也正是这些发达城市形成了奢侈品消费的井喷现象。我国缺少贵族阶层,但不乏暴富人群,这些新兴的市场经济土壤中迅速暴富的人将是近年内奢侈品消费的重力军和主力军。

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国民财富日益膨胀、关税不断降低、零售业全面开放等等这些有利于奢侈品生产、销售和消费的大环境下,有理由相信我国奢侈品市场的美好前景。但是,以暴富阶层为主导的奢侈品消费与我国政府当前大力倡导的节约型社会显得不甚和谐,加上人们对奢侈品消费的质疑和新富阶层消费的不稳定性,这些提醒我们在看好我国奢侈品市场长远发展的同时,应对近期发展持谨慎、乐观态度。

三、全国奢侈品消费市场消费总额以及增长速度

1、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题为《中国:新的奢华风潮》报告:中国的奢侈品市场每年销售额为20多亿美元;预计从现在到2008年,年增长率为20%;到2010年,中国将有2.5亿消费者有能力购买奢侈品,将近目前数字的17倍;到2015年的年增长率为10%,届时,销售额将超过115亿美元。“到2015年,中国消费者将像日本消费者一样具有影响力,奢侈品消费总量将占全球的29%。”

2、据中国品牌策略协会称,中国有1.75亿消费者有能力购买各种品牌的奢侈品,占总人口的13.5%,其中有1000万——1300万人是活跃的奢侈品购买者。中国品牌策略协会估计该群体的年收入为24万元人民币(约29,630美元),存款在30万-50万元人民币(约37,037至61,728美元)之间。预计到2010年,中国奢侈品消费群体的人数将增加到2.5亿。目前中国私人财产超过千万元的人数有30万之多,银行的个人储蓄余额约12万亿元,而这12万亿元的80%为20%的家庭所拥有,这些家庭都具有消费奢侈品的能力。

3、中国家庭收入超过8万元的家庭户数将从04年的570万户上升到09年的1800万户,到2013年会达到3390万户左右。而这些家庭的消费支出总和会2003年的2970亿元增长到2013年29450亿元,几乎增长10倍,其中估计约有10%以上的收入会用于奢侈品消费。

4、安永预计06-08年间奢侈品市场的年增长率可达到20%,而08年之后增长率也可维持在10%以上。而《新财富》通过对9家奢侈品品牌及品牌代理商的采访与调研发现,部分奢侈品品牌近两三年在中国市

场的增长率都保持在80%以上,远远高于他们在全球其它国家和地区10%左右的增长率,据此认为奢侈品今后5年在中国内地的增长速度将保持在50%左右。

四、现有奢侈品品牌、数量、定位,发展速度以及销售情况

2007年,落户中国的国际奢侈品品牌在华销售额几乎均达到了两位数的增长。 迅速膨胀的中国奢侈品市场成为了全球奢侈品品牌的必争之地。据国际奢侈品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世界公认的顶级奢侈品牌中已有超过八成进驻中国。

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世界顶级品牌都在中国设有分店,旗舰店也纷纷涌现。中国消费者的数量已排在Louis Vuitton全球客户群的第三位。代表品位和财富的高级钟表、珠宝制造商卡地亚,自1992年开始在中国经营,目前在中国已有3家精品店,30余个销售点。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消费市场的持续旺盛,也令世界各大奢侈品品牌信心倍增,纷纷表示将进一步扩展在华业务。高档女装品牌Prada计划在2006年底新开15家旗舰店;男装品牌阿玛尼计划于2008年之前在中国内地增开20--30家新店;而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团LVMH则计划今年在中国再开4家LV旗舰店。

五、中国奢侈品市场的消费特点:

1、奢侈品消费多以产品为主,即消费者追求最新系列或产品。而成熟市场的消费者偏爱尊崇的体验,例如奢华的假期或者为省时而提供的服务和送货上门的宅配服务等;

2、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的品牌、生产商和原产国,喜欢购买高公众知名度、有明显可视的品牌logo和从国外原装进口的奢侈品,而很少光顾不熟悉的、在国内不具有知名度和“made in china”的奢侈品。

3、送礼是中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主要用途之一;

4、在中国,购买奢侈品代表的是财富和社会地位,全球各大奢侈品商家在中国销售奢侈品,多是抢占发达城市中心商业圈的黄金位置开设专卖店乃至旗舰店,因为这样才能让消费者体会到品牌的尊贵和其象征价值,才能满足中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所追求的某种内在需要。

5、由于国内供应的奢侈品种类仍然相当有限,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开始通过海外旅行到欧美去购买奢侈品,中国消费者在旅行时显示出强烈的消费意愿,同时旅行也提升了他们对于奢侈品品牌的认知。

六.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消费习惯

1、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年龄大约在20到40岁之间;而欧美地区奢侈品消费者的年龄多在40至70岁之间,与之相比,中国奢侈品消费一族的年龄是相当年轻的。

2、在奢侈品消费者的性别构成方面,传统意义上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多为男性。2001年,女性仅占

总消费人口的25%。但由于现在中国女性在社会、经济独立性的进一步提高,女性在奢侈品市场的消费比例正在日益增长,尤其成为服饰、香水、珠宝等个人奢侈用品的消费主力军。(Vontobel Research,2005)

3、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富有阶层的消费者,他们喜欢避开人潮,追求个性化服务,经常光顾奢侈品零售商店,购买最新、最流行的产品,一般不会考虑价格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已有部分富裕阶层的消费者,在奢侈品消费上逐渐理性化,向西方成熟消费理念靠拢(Wong & Ahuvia1998)”,表现为在奢侈品消费上的享乐体验多于其象征价值,不再一味追求地位炫耀和虚荣。

第二类是“透支”奢侈者,多为月薪数千元的白领上班族,其中以外企公司的雇员最为典型,他们会花上一整月工资甚至不惜透支来购买一件奢侈品。Miller(1991)认为“虽然中国人平均收入不高,相比美国属于较为贫穷的国家,但地位消费并不仅仅为富余阶层所特有。”Ram(1989,1994)在研究中发现“在今天的中国,只有一小部分雷达表是戴在真正的高收入白领的手腕上,而大多数雷达表则是被出租车司机、农民和成功的年轻创业者拥有”,“中国人在尚未完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衣食住行)的时候,就存在着炫耀消费的需求。”

七、温州奢侈品市场状况

2005年云南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996.9元,比2000年增长了34.9%,八大类消费支出除家庭设备用品下降外,其他各项消费均成增长态势,且越来越注重质量和品牌。2008年1月1日到3月31日期间,温州市受理的年所得12万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人数共有7369人,较2007年增加1358人,年所得额达259004万元;奢侈品在温州一年有近10亿元的消费市场,拥有全亚洲首家爱马仕表店、全国第四家LAMER顶级护肤品专柜等。GUCCI、菲拉格慕、卡地亚等世界著名奢侈品牌纷纷进驻论名,温州的奢侈品销售业绩斐然,不但顶级护肤品的销量攀升至全国前十位,坊间还流传着“个人一次性最高购买额达50万、团购一次性最高购买额500万”的成绩单,足可见温州奢侈品市场前景之广阔。

1、温州现有奢侈品品牌:

ARTINI、ASHWORTH、AutaSon、a.testoni、Aquascutum、

BMW、BALLY、Balenciaga、BIOTHERM、BURBERRY、BCBG、BENETTON、

CANALI、CERRUTI 188

1、CD、CARTIER、Calvin Klein Jeans、

Ermenegildo Zegna、ESCADA SPORT、HUGO BOSS、MONT BLANC、MaxMara、

ST.DUPONT、MARC JACOBS、dunhill、LLOYD、MAX&CO

JORYA、LACOSTE、Marlboro Claics、爱彼、宝玑、格拉苏蒂、芝柏、卡地亚、萧邦、真利时、豪利时、Tag Heuer 、ROLEX、、TUDOR、IWC、OMEGA、RADO、GUCCI、GIVENCHY。MOVADO、浪琴、SWAROVSKI、LALIQUE、VERTU、LA MER、SKII、娇兰、兰蔻、娇韵诗、伊丽莎白·雅顿、雅诗兰黛、倩碧、资生堂、迪奥、香奈儿、EMPORIO ARMANI、LOUIS VUITTON、Salvatore Ferragamo、VERSACE、、

TRUSSARDI、MONT BLANC、LANVIN、Polo Ralph Lauren、Paul & Shark、KENT&CURWEN、ST.DUPONT、DUNHILL、TOMMY HILFIGER、MARC JACOBS、JOOP、幕诗、MONDI、Liu Jo、Furla、

ST.DUPOINT、G-STAR、MISS SIXTY、EVISU、ENERGY、REPORTER、江诗丹顿、宝珀、格拉苏蒂、芝柏、萧邦、伯爵、HERMES、OMEGA、GIVENCHY、FOLLI FOLLIE、GUESS、LLOYD、SWAROVSKI、Tiffany & Co、LANCEL、ESCADA WOMEN、GIVENCHY、TRUSSARDI、PIOMBO、JORYA、JIL SANDER、JEAN PAUL GAULTIER、GEOX、雅典、积家、ROLEX 、TUDOR 、艾美、LA COLLINE、娇兰、、资生堂、迪奥、GEOX、VASTO;

2温州消费者对奢侈品的认知

71.7%的人认为质量优良是奢侈品必备的条件,68.7%的人认为价格昂贵是奢侈品必备的条件,49.5%的认为奢侈品的必要条件是提供一流的商品服务;

3、温州消费者对奢侈品的关注程度

42.9%会仔细阅读时尚杂志的新品推荐;42.9%逛街时会留意奢侈品,只有4.1%对奢侈品不关注;

4、了解奢侈品的渠道:

87.9%通过时尚杂志了解相关信息,68.7%通过电视了解,46.5%通过销售现场POP广告

购买奢侈品的用途:51.5%是自用,26.3%是送别人礼物;

5、温州消费者认为的奢侈品牌:Rolex劳力士 手表、Chanel香奈儿 时装、香水、Estee Lauder雅诗.兰黛 化妆品、Lancome兰蔻 化妆品、OMEGA 欧米茄,表、RERRARI法拉利 汽车、Betley宾利 汽车、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 皮具、Mercedes梅塞德斯(奔驰) 汽车、Cartier卡地亚,表

6、购买奢侈品的原因:

63.3%喜欢就拥有,61.2%奢侈品确实品质优良,那何乐而不为呢,25.5%表示是为了社会需求

7、购买奢侈品的支付方式:15.6%付现金,84.4%刷银行卡

8、购买哪些奢侈品:

主要购买的奢侈品为化妆品、服装、香水。62.5%是购买香水,58.3%购买服装

9、购买奢侈品的地点:

45%在当地的高端市场,30%内地重点城市高端商场或奢侈品专门店,25%是在香港和台湾

10、温州收入水平与消费奢侈品之间的关系

50%的人认为月薪在5000至10000元以内的有能力购买奢侈品,34.7%的人认为月薪在5000元以内的有能力购买奢侈品;

11、温州奢侈品消费群体的特征

大致可以分为3类:

一类为颇具经济实力,有足够的资金来源为奢侈品埋单,包括公司经营者和打工族中的金领;

二类为“透支”奢侈者,对奢侈品的热爱度远高于自身财力的人群,多为月薪数千元的白领,不时在名品店刷卡购物,直到透支为止;

三类为部分送礼者,自身衣着未必昂贵,却不惜耗费万元购买名牌东西,作为足够体面的礼品。

九、温州在国内奢侈品市场的排名:

温州有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大量外地、外国人口前来定居,带来了很大一部分消费人群和一定量的消费能力,温州在全国的奢侈品消费市场,除北 上 广外 与青岛 杭州并驾齐驱。

十、建议

通过以上调查提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1、温州具备良好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也具有一定数量的国际奢侈品牌,并且在逐渐增加,温州奢侈

品消费的潜力也十分巨大,具备举办奢侈品展的市场条件;

2、温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尚有差距,奢侈品展办中小规

模的奢侈品展是可行的;

推荐第9篇:选择海文就是选择成功

选择海文就是选择成功

我是去年考研,刚开始在海文报的三科,后来又转为钻是卡了。我是前年毕业的,已经工作一年多才准备考研的,在校时觉得文凭并不重要,本科就OK了,可是上班后才发现工资都是跟文凭挂钩的,稍微高薪些的工作都会严格要求文凭,郁闷啊!爸妈也就让我辞职考研了!

都毕业一年了,该忘得不该忘得我都忘的差不多了,再说了,上大学真正也没有怎么认真学过,底子很差,对于我来说考研时很艰辛的!

我周围的同学都上班了,哪些考研的信息和资料都得我一个人搜索,在职考生好可怜啊!吼!吼!找了一些报考院校的信息,并且我也了解几个辅导班的信息,像本人这种考试条件,报班是毋庸置疑的!相继我还进了久违的BBS,感觉海文是better,隔天就去海文总部拜访了,咨询了很多问题,后来报了三科。刚报完在简章那看到了钻石卡的一些简介,当时感觉就是神秘,只是问了一下,咨询老师给我越讲我就越感兴趣,索性把我爸妈也拉过来听了,毕竟是高价格产品,还得老爸老妈用钱支持我呢!

嘿嘿!对了,还是主要给学弟学妹说下钻石卡的好处吧!刚报了一周多就给我配了一位公共课咨询师,那老师可是很牛的,交大的研究生状元,老师给我每周会制定学习计划,督促我学习,我想懒惰都不行啊!不会的问题随时都可以打电话或去总部问我的咨询师,不限时的答疑,够美的!并且我是无业游民,我还可以经常去海文总部上自习,这样比在家更能进入学习哦!提高学习效率!报考学校时老师们也给我提供了许多的信息,更方便我定夺院校!并且基本上不用买什么参考书,因为海文会根据我们的学习进度而在不同的阶段为我们提供各类的参考书!后期还为我们配备了一位专业课咨询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很必要的专业课信息和资料!

考研我们得搜集大量的信息,并且要有自觉性,更重要的是努力,钻石卡虽不是保过班,可是提供的服务和信息是我考研成功的最大基石,我真的很谢谢海文!同学们,选择海文是没错的!

推荐第10篇:海文考研回忆历程

海文考研回忆历程

其实挺怀年当初考研日子的!遥想去年的今天,正是在和数学拼命吧!一曲姜育恆的《驛動的心》和一篇《离考研还有整157天时间》的帖子将我的思绪又拉回了考研那段难忘的日子~~~~

我是过了6月末才正式下定决心考研的!虽然我早在4份就报了一个考研班,因为那时我在追一个女生,根本没把心思放在考研上。直到考6级的前一天,我遭到了她无情的拒绝,心灰意冷才痛下决心好好学习,当初就一个目的--考上再回来追她!

于是每天都和数学、英语较劲。焚膏继晷、闻鸡起舞,竟然渐渐的适应了这种枯燥乏味的生活模式。暑假的日子是苦闷的,我没有抱暑期班,只能一个人在家学习、想她...日子是那样的孤单而又寂寞。闲暇就写点什么,放飞一下心情。一首子夜随想也许就是当时的写照吧。

岁月的匆匆,让我

忘记了--什么是快乐。

青春的脚步,使我

习惯了--无尽的奔波。

十五载的寒窗,

只留下--无限的苦闷。

又一个岔路口,

却依然--毫无选择。

疲惫的我,

早以被沧桑,

遗忘在无爱的角落。

伴随的只有:

泛黄的课本,

兰色的忧郁,

粉红的回忆,

玫瑰色的寂寞。

不曾了解,

前方的路几多波折;

不会想象,

能否高唱胜利的凯歌。

可我依旧,勇往直前,

只因那里才是我跳动的脉搏;

可我依然,永不回头,

只因曾经无悔的走过。

凝眸飘香的远处,

满载着一船成功的花朵,

在斑斓里尽情的穿梭...

岁月的匆匆啊,

你让我深深的记得:

考研--

痛并快乐着!

好容易熬到了开学,却没有见到心爱的女生一面。想见却又不敢。可能矛盾是当时心理最好的写照吧!心伤还在继续,考研也在继续。我报了两个秋季班,本来就不充裕的时间一下子更加紧张了起来!周一,周三晚上是英语,周二,周四晚上是政治,周六,周日白天也是政治,丝毫没有喘息的时间。但是那段时间却是我人生经历中最充实的日子。每天9点起床,逃课去图书馆复习,中午吃完饭后爬在桌子上睡一个小时,学到下午4点,买上一个面包,一袋牛奶踏上公交车去上课。在车上,边吃边听着白洁的听力。上完课一般都在8:30或9:00。然后踏着夜色,匆匆赶回学校。有的时候,我的同学都嫌太远不爱去上课,往往我回学校的时候,就是一个人坐在公交车里(下课太晚了,几乎没有乘客),车上只有唯一的光亮--报站器。我只能孤零零的一个人望着窗外,想着以后考上研,有她在身边的日子......下雨的时候,我的同学就一定不会去上课。我只能一个人独自举着一把孤单的伞,浑身湿漉漉的,聆听着车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听它倾述着着往日的心伤与今日的寂寞......下雪的日子还不错。我们好几个同学会一起上课。这时我会静静的听他们讲故事。望着外面的风花雪月,心中波澜起伏,却又是一种心絮~~~

考研的日子是灰色的,想她的日子是兰色的。直到另一个她的出现,才给那段满是灰兰的单调日子,增添了些许的粉红......

她是我的学妹,英语系的,略有几分洋气。纤细的身材,湖水般清澈的眸子,以及长长的、一闪一闪的睫毛是她当时给我的第一印象。她在图书馆就坐在我的前面,我们对面坐着。我们一开始并不熟悉,但是每当我抬头就会瞅到她,当然她也会看见我。就这样坐着时间长了,俩个人慢慢熟悉起来。有一次我上火嘴坏了,她竟然叮嘱我吃药。后来,她还冒着雨夹雪帮我卖录音机和咖啡...这着实令我感动不已。

粉红的日子过了有半个月。那是一个周五的晚上,图书馆是那样的明亮而又安静,大部分同学都去过周末了,宽敞的自习室里只有少数的几个人。当然有我也有她。我很心不在焉的抄着三个代表,耳机里听着交通电台的广播。好久没有这么轻松了,好久没有一个人欣赏这安静而又平和的夜~~~看了一眼对面的她,心中却想起我一直深爱的她。曾几何时,我们也曾对面坐过,谈的那么开心,聊的那么愉快~~~~我深爱的她就像一片轻柔的云在我眼前飘来飘去,清丽秀雅的脸上荡漾着春天般美丽的笑容。在她那双又大又亮的眼睛里,我总能捕捉到她的宁静,她的热烈,她的聪颖,她的清丽~~~~

是啊!对面的她再好,也比不上我深爱的她在我心中的美丽!这时,对面的她突然抬头问我是不是也在听交通台。我微笑着冲她点了点头。她也微微的笑了一下,低下头拿起手机不知道给谁发短信。过了一会,我竟然在耳机中听到了我的名字,在莫文蔚的一曲《爱》里,我听到了她对我深深的祝福。那祝福透过婉转缠绵的歌声,穿过层层的电波,直入我那颗酸痛而又疲惫的心......

“谢谢!”除了说它,我还能说什么呢?回忆一下她的好,就是对爱再麻木愚蠢的人也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了。可是,我能接受这样一份爱吗?不能啊!因为我是在深爱着我的她啊!不管她喜不喜欢我,我对她的爱都会一成不变!我的心都已经被她占据,拳头大的地方又怎能容下另一个人呢?

该到解决问题的时候了。第二天,我上完课早早的回来,就在图书馆我把写完的一封信交到了她的手里,匆匆而去~~~信中什么也没有,只有我和我心中的她的一段故事和一颗不变的心......

当天晚上,我背上了沉甸甸的书包,登上了回家的列车,是该换个环境了。一个星期过去了,当我再次踏上图书馆时,对面已经换成了另一个陌生的人。虽然有种物是人非的感觉,但是却没有了些许的惆怅。

清清的、淡淡的、酸酸的感觉......

然而,考研的故事却没有这样结束。一个月半后,我住进了医院。直到今天我还记得当时窒息的那种感觉,以及氧气袋那恐怖的样子。不能回学校学习了,只能乖乖的呆在墓地般医院里,无奈的望着点滴管。对着慈爱的妈妈,述说着无奈与心伤......

左手插着点滴管,右手做着题--也许这就是我当时的写照吧!

04年1月10号。我得到了主治医生同意,如期参加了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虽然数学1没有考的像期待中那么好,但是所有科目和总分最后都轻松上线了,可能是老天青睐我吧!呵呵~~~~

我的考研历程就这样结束了,虽然过的有些苦,但是永远都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现在,我的我的她过的都很好,关系也不错。虽然分分合合,聚聚散散,但是只要心不变,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挺过来!她现在也在考研,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任何承诺,但是只要正常发展下去,我想我们会最终走到一起的。同时也在这里祝福我的那个学妹,幸福永远......

最后告诫今年考研的同学们,只要努力,报有必胜的决心,一直坚持走下去,就一定会成功!这是我在1月9号写的一首小诗,给自己加油的,送给学弟学妹们吧!

花开花落一春去,大业将成翘首盼。

往昔艰辛苦难尽,犹似湍流涉险滩。

今朝已贯黄金甲,唯待沙场闯五关。

上马一饮杯中酒,不破楼兰终不还!

第11篇:伯牙阎学

感受毁灭,珍爱拥有

——闫学《伯牙绝弦》教学实录

文本透视:

我一直坚信:解读决定设计。如果说每一个教师遵循的教学理念各有侧重,那么对文本的解读可谓千姿百态。因此,每次面对新的文本,我首先考虑的不是设计,而是反反复复地对文本进行透视: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叙述了发生在春秋时代的一段千古流传的故事。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悟琴,伯牙以子期为知音。后来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绝,将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非常了解自己特长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乐曲高妙或知心朋友。

本文虽是文言,但相对浅显,在教学中可借助注释进行理解,因此理解文意不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本课难点在于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举及其此举背后隐喻的涵义——子期一死,伯牙为何摔琴?因为知音难觅,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无知音,因此也不必再来鼓琴。子期使他深深地感受了拥有知音的幸福,他的琴声以及他通过琴声所传达的心声都有子期能够理解,而人都是渴望被人理解的。子期的死,使伯牙尝到了失去知音的巨大痛苦,想到知音的难觅,他绝望地摔碎了瑶琴,从此也向整个世界封闭了心灵的大门。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理解是多么重要,多么令人渴望,而要找到一个真正理解自己的人却是难上加难。可能我们并不缺乏聊天说笑、吃饭娱乐的朋友,但真正心灵相通的知音却是可遇而不可求,正所谓“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永远不放弃对知音的寻求,不被人理解时也能够坦然地面对孤独,拥有知音是人生的幸运,没有知音也不会陷入绝望的深渊。

文本似乎昭示着,孤独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宿命。我们寻求着那份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但这份温暖却总是那么难以企及。即使我们曾经有幸感受到这份幸福,但因为人生中种种难以预料的因素,我们的幸福往往转瞬即逝,反而加倍地承受着失去的痛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是一场人生的悲剧,是一个人生的寓言,是知音难求的人生叹息,是人们在孤独中寻求温暖的见证,是心存美好、渴望美好、珍惜美好的心灵的

呼唤……

阅读这个文本,把重点放在文言语感的初步感知和对故事本身的体味上,通过诵读、体验、对话、联想,走进这场悲剧,理解这个寓言,聆听这声叹息,见证这种寻求,向往这份美好……

教学实录: 课前文字游戏: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词语游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词的组成结构。(板书:杨柳依依)你能照样

说一个这样的词语吗?要求后面两个字是叠字。

生1:白雪皑皑。

生2:流水潺潺。

生3:其乐融融。

生4:春风习习。

生5:书声琅琅。

师:(出示:清风徐徐 明月皎皎 杨柳依依 芳草萋萋 炊烟袅袅 流水潺潺 春雨潇潇 白雪皑皑 云雾蒙蒙 霞

光灼灼)有没有注意,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

生:这些词描写的都是美丽的景物。

师:平时有意识地积累,一定对我们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揭题导入:

师: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读到的《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与我们平时读到的文章不一样。有时,我们也把文言文简单地称为古文。与古文相比较,我们今天常见的文章就叫白话文。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够开始喜欢古文,喜欢古文特有的味道。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个故事。

二、整体读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大声读,按照自己的节奏,至少读三遍,有生字的地方或者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文言文的朗读跟现代白话文的朗读不一样,光读通顺了、读流利了还不行,还要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和韵味。现在再读一遍,注意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学生再读课文。

师:请一个同学读。

指名一生读课文。(该生读得通顺流利)

师:真是不简单!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老师没有做任何讲解,就能读得这么通顺,这么流利,而且很有文言文

的节奏和韵味。

再指名一生读课文。

师:真好!我最欣赏她读的三个地方。第一个地方:“善哉,峨峨兮泰山!”还有一个地方:钟子期必得之。“必得之”强调得好!第三个地方: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读得好!看来同学们读课文没问题了。现在齐读课文,

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放慢节奏试试。

学生放慢节奏再读课文。

三、初解绝弦:

师:读得越来越有味道。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虽然我们没有读了百遍,但七八遍已经有了。那么文章的意思是不是自见了呢?是不是都理解了?好,考一考你们:文章的题目——伯牙绝弦,怎么解?

生:伯牙从此不弹琴了!

师:好一个从此不弹琴了!“绝”怎么解?

生:“绝”就是断绝。

师:“绝”就是断绝,“伯牙绝弦”就是伯牙断绝了琴弦。但是这个同学刚才却直接说伯牙从此再不弹琴了。他解释得真好!他不是机械地按照下面的注释进行翻译,而是变成了我们现在能够理解的、经常在用的表达方式来说,看来他是真正读懂了题目的意思,他真会学习。我们学习文言文就要这样学会变通。 师:文章的题目就提到了伯牙绝弦,那么文章中还有哪些地方也提到了伯牙绝弦?

生:“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里也提到了伯牙绝弦。

师:文章的最后一句也提到了伯牙绝弦。这里的绝弦仅仅是把琴弦弄断,不再弹琴了吗?它意味着什么?它向

世人宣告了什么?

生:宣告了他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知音了。

师:他永远地告别了弹琴,彻底地放弃了弹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绝弦不是一般的绝弦,实际上是在向世人宣告他将永不弹琴,彻底地放弃弹琴!我相信如果我们继续读课文,你就会对“绝弦”这个词乃至对这篇文

章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四、再解绝弦:

(一)何谓知音:

师:现在再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读懂了,还有哪些地方没读懂?

生: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意思是说,伯牙非常擅长弹琴,钟子期非常喜欢听伯牙弹琴。

师:这里的“善”字怎么解?

生:擅长,喜欢。

师:真好。有没有注意这个“善”字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

生:四次。

师:每一次出现都是一样的解释吗?

生:不是。善鼓琴,善听,“善”都是善于,擅长的意思。

师:后两个“善”字?

生:感叹词!

师:感叹词?但我们解释的时候不能直接解释成“感叹词”,要善于变通啊!

生:这里的“善”就相当于“啊”!

师:有不同意的吗?

生:“善哉”就是“好啊”!

师:“善哉”就是对别人表示赞叹,“哉”是一个语气词,相当于现在的“啊”,“善哉”就是“好啊”!既然“善哉”是表示赞叹,我们变通一下,用现在的表达方式,肯定不只“好啊”这一种方式,我们还可以怎么说?

生:我们还可以说“真棒啊”!

师:你也真棒啊!

生:真行啊!

生:不错啊!

生:了不起啊!

生:真厉害啊!

生:妙极了!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善哉”可有多种解释,不论是“好啊”还是“妙啊”,还是“棒啊”还是“行啊”,都表示赞叹。我们看出来了,四个“善”字用法不一样。古汉语中一个字有多种用法,在我们现代汉语中也往往有这种

现象。

生:我读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意思就是:伯牙在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了高山,曲子中弹出了高山的感觉,钟子期就说:“太好了,就像泰山一样高大,就像泰山一样巍峨!”

师:你理解得非常棒!我也忍不住要对你说一声“善哉”!同样,后面一句你应该也能读懂啊!

生:“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了流水,钟子期就说:“真棒啊!就好

像江河一样光大!”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生:我对他有补充。这两句话说明伯牙弹琴的技艺很高超,他心里想到什么,他的曲子中就能够透露出什么来。

师:他能够用琴声表达自己的情怀,的确是“善鼓琴”。

生:我也看懂了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的时候,他想到了泰山巍峨和江河辽阔,表现了出来,钟子期就听懂了伯牙的意思,好像他俩心灵相通一样,可见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师: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那么我们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的确是善鼓琴,钟子期的确是善听呢?

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我从这

两句看出了伯牙的确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志在流水,曰——

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师:假如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透过伯牙的琴声,你就仿佛看到了——

生:我就仿佛看到了威武高大的泰山!

师:于是你就怎样赞叹?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现在你还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就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就仿佛看到了长江黄河!

师:于是你就怎样赞叹? 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师:真好。伯牙善鼓琴,我们的资料中也说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请你充分

发挥想象力!

生:还会表现鸟语花香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秋天落叶满地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无边无际的蓝天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春天繁花似锦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冬天雪花纷飞,白雪皑皑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秋风习习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清晨朝阳四射、霞光灼灼的壮丽景象。

生:还会表现春天杨柳依依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春雨绵绵、诗情画意般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鸟在枝头歌唱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春天竹子拔节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秋天果实累累的景象。

师:好!作为一个善鼓琴的人,作为楚国有名的音乐家,正如同学们所说,他的琴声一定表现了很多很多动人

的情景。(出示课件)

师:他的琴声一定还表现了那徐徐清风——

生: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潺潺流水,潇潇春雨,皑皑白雪,蒙蒙云雾,灼灼霞光!

师:现在你们都是钟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

赞叹?

生:善哉,徐徐乎若清风!

师:真是一个善听的子期!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

生: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师:也是一个善听的子期!我们都是钟子期,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

志在杨柳,钟子期曰——

生:善哉,依依兮若杨柳!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芳草,钟子期曰——

生:善哉,萋萋乎若芳草!

师:志在炊烟——

生:善哉,袅袅兮若炊烟!

师:志在流水——

生:善哉,潺潺兮若流水!

师:志在春雨——

生:善哉,潇潇乎若春雨!

师:志在白雪——

生:善哉,皑皑乎若白雪!

师:志在云雾——

生:善哉,蒙蒙乎若云雾!

师:志在霞光——

生:善哉,灼灼乎若霞光!

师:好一个善鼓琴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

生:知音! 师:(板书: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这就是真正的——

生:知音!

(二)相遇相知: 师: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在遇到钟子期之前,他还会缺少赞美吗?

生:不会!

师:不缺少赞美,那他为什么独独把子期看作知音?

生:因为伯牙想到什么子期都能知道。

师:那别人呢?

生:而别人就感受不到伯牙内心深处的感觉。

师:也就是说,不能真正听得懂伯牙琴声的妙处。

生:别人的赞美都是空虚的赞美,并没有真正的了解、懂得伯牙内心深处的感情,没有听得懂伯牙弹奏的曲子的韵味,而钟子期懂了,所以伯牙就把钟子期视为知音。

师:你能设想一下别人那些空虚的赞美是怎样的赞美吗?

生:别人会说:伯牙,你真厉害!真不愧是我国有名的音乐家!

师:可是伯牙的琴声到底好在哪儿,却说不出来,所以这样的赞美是空的,是不着边际的。

生:别人的赞美始终是肤浅的,是表面的,根本说不出哪里好,只是说你好,没说出哪个部分好,而钟子期却

说出他的哪个地方好,理解得很深!

师:那你说别人的那些肤浅的赞美到底是怎样的赞美?

生:伯牙,你的琴声真是太美了,没有人能弹出这么美的琴声!

师:尽管这样的赞扬是很高的评价,但这样的赞美却没有像钟子期这样真正道出伯牙琴声的妙处。所以这样的

赞美是肤浅的,是毫无价值的。

生:别人都知道伯牙是有名的音乐家,所以听到别人赞美,就都觉得伯牙的琴声一定是非常棒的。

师:别人赞美就跟着赞美,却并没有真正听出美在何处,所以这样的赞美也是没有什么价值,是吗?

生:钟子期是最能体会和了解伯牙内心深处是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别人却没能做到,所以伯牙把子期

视为自己的知音。

师:也就是说只有钟子期能真正听得懂伯牙琴声的妙处。可以想象,在遇到钟子期之前,当善鼓琴的伯牙志在

高山,没有人能像钟子期那样去说——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当他鼓琴志在流水,也没有人能像子期那样去说——

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师:当伯牙听到那些毫无价值的、没有意义的、空虚的、肤浅的赞美的时候,他是一种什么心情?

生:一种很失望的心情!他看到来听他弹琴的人中没有一个人真正懂得他琴声的韵味。

师:他的内心充满了失望!

生:他还有一种无奈!因为他想表达的情绪的高潮部分却无人能够听懂,因此他感到无奈!

师:他感到一种无人能够理解的无奈!

生:我想伯牙这时候肯定感到寂寞,因为他想到听他弹琴的人都是非常庸俗的人,不能真正听懂他内心所想,

因为他感到寂寞!

师:他一定是寂寞的,有道是曲高和寡!

生:伯牙一定是很忧郁、很失望,充满渴望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理解他的内心深处是怎样想的,

因此他十分渴望遇到一个跟他心有灵犀的人!

师:心有灵犀可能是对知音最好的注解。正如这个同学所说,那时候的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种渴望,他渴望遇到

一个真正的——

生:知音!

师:那时候的伯牙心中一定千万次地发出一种呼唤,他呼唤什么?

生:我的知音,你到底在何处啊?

师:然而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俞伯牙的

心情又是如何呢?

生:俞伯牙的心中一定是心潮澎湃的!

生:很快乐的,一定要在音乐事业上走得更远,一定要有成就,是钟子期带给他的希望。

师:因为有了知音,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生:俞伯牙的心中是十分欣慰的,因为终于有了一位真正的知音。

生:俞伯牙的心中是十分兴奋的,因为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知音。

师:俞伯牙的心中一定是感慨万千,这万千的感慨又汇集成一句话,他一定会对钟子期说什么?

生:他一定会说,知我者,乃钟子期也!

师:知我者,子期也!传说,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意,伯牙曾为等待子期在江边的船上苦苦地守候了一夜,而子期也把伯牙视为兄长,最后一次相见两人依依不舍,洒泪而别。此时的伯牙与子期,你觉得他们还

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

生:我觉得不只是音乐方面的知音,他们已经是一对生活上的知音。

师:他们已经成为一对人生的知音!

生:我觉得钟子期和俞伯牙不仅是音乐上的知音,是生命中的知音。因为钟子期能在俞伯牙的琴声中知道伯牙的心情,十分关心俞伯牙,所以我觉得他们是生命中的知音。

师: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相遇绝不仅仅是音乐方面的心有灵犀,他们的相遇是一颗心和另一颗心的相遇!

生:他们有一种心灵上的交流。伯牙是善于弹琴的,他总是能把他的心情表现在琴声里面,而这时钟子期在旁边默默地听着,能够努力使自己领会琴声的精神,所以不管在任何方面他们都能够互帮互助,这对于俞伯牙来说应该是一种很大的快乐和幸福!因为有这么好的知音在自己身边!

师:这真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而那样能够完全了解自己的知音,在我们的人生路上,如果能够遇到,真是太难得了。知音欢聚,一定是一幅非常欢乐、非常融洽的场面,是吗?现在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请同

学们感受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欢乐。

生:(饱含深情地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这个同学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欢聚的那一份融洽,那一份欢乐!的确,多么欢乐的相聚,多么

难忘的时光!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染病身亡!

(三)知音之死:

出示句子,学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是怎样的痛苦,这是何等的决心!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再无知音了呢?

生:伯牙认为钟子期是他的知音,除了钟子期没有人能理解他,所以他就终身不复鼓了。

师:伯牙觉得除了子期再也没有别人了,是吗?

生:我觉得他们之间已经建立了一种非常深刻的友谊,子期死后,伯牙就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人来作他的知音

了。

师:世再无知音,子期一死,他的心也跟着死了。

生:因为只有子期才能听懂伯牙的心声,听懂伯牙心中在想什么,子期一死,伯牙就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

知音了。

师:在遇到子期之前,伯牙听到的赞美都是虚的,不着边际的,肤浅的,是吗?

生:俞伯牙和子期的关系是很好的,就像亲人一样,而子期一死,伯牙感到非常痛苦,所以他的心也跟着死了。钟子期给他带了希望,结果子期一死,俞伯牙对生活也绝望了,所以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了解他的人了。

师:说得真好。在伯牙看来,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第二个人了。伯牙不由得会想,当他鼓琴志在高山,再也无

人能像子期那样赞他——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志在流水,再也无人像子期那样去赞叹——

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师:子期死了,伯牙的心也跟着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样沉重的打击,这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最为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这“终身不复鼓”的仅仅是琴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生:他在断绝琴的同时也断绝了他在音乐道路上辉煌的前程!

师:音乐所带来的乐趣全都断绝了。

生:伯牙在断绝琴弦的时候,同时也断绝了他的心弦!他认为已经没有人能真正懂得他,所以他断绝琴弦的同

时也把自己给封闭起来了。

师:好一个断绝心弦!绝得不仅仅是手上拿的弦,绝的分明是自己的心弦!

生:伯牙在断绝琴弦时也断绝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向往。

师: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都因此而断绝了!

生:伯牙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他的人生,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再也没有一件事情能够引起他的注意,没有一件事情能够引起他的希望,能够点燃他的希望之火。

师:也就是说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向整个世界关闭了心灵的大门。

生:我觉得还断绝了他的快乐!因为以前钟子期听他的琴声,子期都能听得出伯牙琴声的好处,现在钟子期去

了,伯牙感到非常伤心!

师:所有的快乐都随着子期的离去而化为泡影!伯牙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希望,断绝了快乐,断绝了对一切美好事物的追寻!只留下一片无边无际的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你再

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子期死,伯牙谓世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死的不是别人,而是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知音。而这个知音一死,在这个世界上就再也没有这样的知音了!

再读这句话。

生:(齐读)子期死,伯牙谓世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五、回味绝弦:

师: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传说,俞伯牙与钟子期是在江边相识。当时,伯牙在船上鼓琴,子期在岸边听见,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二人从此成为知音。无奈,月由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钟子期不幸染病身亡!子期死后,伯牙曾到子期的墓前悼念。面对子期的坟墓,伯牙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鼓琴,子期听琴的情景—— 出示课文(伴低沉悲凉的古典音乐),师生共读课文。

师: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出示短歌,师范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师: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想到与子期在一起的种种欢乐,又怎能不加

倍地想念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呢?再读课文——

学生读课文。

师: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正是——出示下列诗歌学生再读: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师: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可能我们并不缺乏聊天说笑、吃饭娱乐的朋友,但要找到真正心灵相通的知音却是难上加难。子期一死,世再无知音,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

传—— 学生再读课文。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难受吗?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也许你想劝劝他,也许你想安慰他,也许你还想赞美他,也许你还想到了别的,将你的想法写下来。

学生写,教师巡视;交流:

生:在茫茫人海中,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相遇是老天的安排,俞伯牙一种子期为指引是多么短暂啊,他们的故事

流传千古!

师:好一个流传千古!

生:伯牙,我理解你此时的心情。你没有了心灵依靠,我也替你难过,没关系,我相信人生还是会有知音的。伯牙,你振作起来吧,我们都看着你,振作起来吧!

师:听你的声音,我知道你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你理解伯牙,劝伯牙可以寻觅人生的第二个知音!

生:伯牙,知音却难得。你的知音离你而去,这种痛苦是常人不能想像的,不能理解的,愿你考虑再觅知音,

这也是子期盼望的。

师:你也觉得俞伯牙可以再觅知音!

生:俞伯牙,你不要再伤感了,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再找到知音的,我觉得人生有一个知音已经是很难得,我现在就有一位知己,我很珍惜,也很快乐。你不能这样消沉下去,人生的路还很长,你要好好走下去,在音乐方面

再创辉煌!

师:祝贺你,找到了一位自己的知音,你很快乐,是吗?

生:伯牙,我十分同情你,月有阴晴圆缺,他的死也许让你感到非常难过,但我想如果子期还活着,也一定不会赞成你摔琴绝弦的。他一定希望你在音乐方面再创辉煌!

师:你觉得如果子期在世,也一定不会希望自己的知音俞伯牙这样消沉、绝望,是吗?看来你是真正理解了知

音的含义。

生:俗话说,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你和钟子期虽然是音乐上的知音,生活上的知音,生命中的知音,心灵上的知音,但是总有一天会分开的,所以你不必太过悲伤,振作起来吧!

师:你觉得人生在世,聚散乃是家常事,是吗?那么,完全可以把自己的心打开,不必把整个心灵关闭,人在

任何时候都要走一条宽阔的路!

生:伯牙,别难过了。子期一死,但你们真正的友谊留下来了,虽然知音难觅,但是曾经有这样一个知音与你

为伴,你应该知足了!

师:子期虽死,俞伯牙与钟子期的这段动人的故事,却并不因为子期的死,也并不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它的光彩。我们现在不是在读、在品、在讨论这个故事吗?听了刚才同学们的看法,我也忍不住在想,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又何尝不在苦苦寻觅自己的知音呢?知音不分年龄,你分职业,不分性别,不分阶层,虽然知音的范围如此广泛,但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成为我们的知音。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知音难求,如果我们拥有自己的知音,那是命运的恩赐,那是人生的幸运,应该备加珍惜;但假若没有知音,或者和伯牙一样曾经拥有知音但最后失去了知音,我们也可以把寻觅知音作为一种人生的追求——也许我们最终依然是一无所获,但幸福往往不在结果,而在于寻求的过程之中。所以我希望同学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场悲剧,我们更应该从这个故事中见证一份人生的

美好,感受一份人生的温暖……再读读这个故事。

学生再读课文。

六、深悟绝弦:

师:对知音的寻求是超越时空的,每个时代的人都忍不住发出知音难求的感叹。两千多年来,伯牙子期的故事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在各种正史典籍中也均有记载:《吕氏春秋》、《列子》、《警世通言》(课件出示)。关于这个故事,人们有赞叹的,有遗憾的,更多的人思绪万千。但是没有人能够否认这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俞伯牙和钟子期已经成为知音的代名词。后人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这首乐曲的名字就叫《高山流水》。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一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乐曲请学生欣赏)

师:这一段动人的乐曲后来成为我国十大古典名曲之一。而这段伯牙绝弦的故事,不同的人看问题的眼光会不一样,现在的我们和将来的我们看问题的眼光也会不一样。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答案,当然也可以留在以后的人生中慢慢去思考,去品味。最后让我们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

事—— 学生再读课文。

师:这正是: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

下课!

第12篇: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文海实验小学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文海实验小学

2008学年新生生源摸底公告

文海小学是杭州市十二所实验学校之一,是浙江省下沙高教园区唯一配套小学。作为一所公办小学,隶属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由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额拨款投资建造。文海小学是浙江省标准化一级学校,是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是杭州市小班化教育基地学校,具有招收外国学生资格,同时还是市平安示范校园、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市文明学校、市绿色学校、市劳动模范集体、新华社对外宣传基地……可以说,短短四年,文海的办学品位获得迅猛提升,学生德智体美劳多元化多层次得到长足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也得到跨越提升,国、省、市、区各层级教学能手不断涌现,拥有教授级、副教授级管理团队,拥有特级教师、省优教师和百分百(硕)本科学历的教师队伍。文海是钱塘江边儿童读书的好地方,拥抱快乐童年的精神家园。

由于文海所处开发区是个移民城市,生源底细不清,将给2008学年招生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我们对基本生源进行先行摸底,相信能得到您的全力支持。现将摸底事务呈告如下:

1、摸底对象:

①户口在白杨街道的适龄儿童(2001.9.1~2002.8.31之间出生);

②高教园区大学正式在编教师的年龄六周岁以上子女。

③省乔司农场、省六监、省未管所正式在编警察的年龄为六周岁以上子女。

2、摸底要求:

请相关家长从学校网站上下载摸底报名表,于3月26日前发到各自高校工会或监狱宣教科,由单位核实后统一转发给文海小学教学处邓华老师的邮箱(wenhai.2004@163.com)。

3、摸底咨询机构:各高校工会、各监狱宣教科、文海教学处。

4、关于正式求读文海报名工作,完全根据市教育局、区社发局指示办,届时请关注文海网站(http://)。联系电话:81605960 (周老师、方老师、邓老师、颜老师)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文海实验小学

2008.3.16

第13篇:事实证明,我选对了海文

事实证明,我选对了海文!

从06年算起,我进入考研辅导界已经有4年时间了。4年当中,我经历了太多的酸甜苦辣,先在恩波考研,后转到海文考研;4年当中,我见到了许多家考研辅导机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倒闭;4年当中,我见证了海文的日趋强大;4年中,我见证了太多的事情,也学会了很多经验。

先从我毕业说起吧。

我是06年毕的业,学校是兰州的一个二本学校,毕业前也考过研,不过成绩不太理想,差不多能够上个二本学校,当时觉得有点亏,没有去。大四下学期时想到找工作,当时有几家单位过来招聘,我记得有个事黄河啤酒厂,只招一个人,月薪1200元,在我们专业看来,这个条件已经很不错了,因为我们食品工程本身就很难找工作,加之学校又是个二本学校,所以当时应聘的人超多,因此厂家可以优中选优。我自然是没戏了,可能我也没有把自己当成学院里最优秀的那群人。现在想起来有点后悔,其实毕业后应该继续考研,说不定还能考个好学校。当时我们班26个人,其中7个人考上了研究生,3个西北农林的,1个江南大学的(发酵工程全国排名前几位),1个中国农大,1个郑州大学,1个福建农林。现在毕业出来,个个都牛的很,2000以下的工作都不予考虑。

接下来也不想找本专业的工作了,因为太难找了。只想换专业找,当时也不知道换什么方向好,只是觉得毕业了,找工作压力大,于是成天跑人才市场,江北的、沙坪坝的、南坪的、渝中的都去过了,投了无数份简历,终于等到了一个叫“恩波考研”的辅导学校打过来电话,叫我去面试,地点是在重庆大学B区**大厦负一楼,感觉像个地下室,又觉得这个培训学校像个皮包公司。因为以前我考过研,有点经验,确实工作也难找,所以决定去面试。

面试我的是他们的校长,姓王。聊了几句我的个人经历之后,说,明天可以过来上班了,说实话,当时也是病急乱投医,不过至少有份工作了。

找工作先告一段落,不过有些经验值得大家分享。我在刚毕业找工作时一直在想,为什么人家能马上找到工作,而我却一直都找不到工作呢?我把我们班上一个同学的简历拿过来看了一下,明白了:人家做过N种兼职,参加N多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经验丰富,这种人,单位自然会喜欢。而我呢,之前一直以为搞好学习就行了,现在看来,当初的想法太幼稚了。关于考研,个人觉得,最好是在大学里考,一是时间充足,二是不用为经济担忧。如果你是参加工作之后再考,时间、家庭、经济等各个方面都不允许。有人可能会说,研究生出来也不一定好找工作,不好找不是因为人家找不到,而是因为目标极高。我去过很多场招聘会,人家厂家的要求,一半左右都是研究生。本科生人家连机会都不给。

扯远了,回到恩波考研辅导班上吧。于是开始去那边上班,第一天,写海报,写了N多张;第二天,贴海报,又贴了N多张;第三天写海报;第四天,贴海报...似乎每天的工作都是写海报、贴海报,枯燥乏味。但是为了填饱肚子,只得耐着性子做下去。当时只是想,我哪怕是贴海报,也要比人家贴的好,人家只在早上贴一次,我早上贴一次,下午再贴一次,见空即贴。两个月之后,虽然我的版面不是最好的,但是我的海报是最多的,这样惹恼了同行,我和他们打了一架。即使是这样,我还是没有离开恩波,因为我在恩波还有另外一个目的:我想继续考研,想听辅导班...于是我选择屈辱的在恩波呆下来。12月份,恩波开冲刺班,我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任汝芬,之前一直以为是个女的,结果是个男的,很激动,我把签名的笔和纸都准备好了。

开始听他讲课。听他吹自己有多神奇,压中了多少道题,听起感觉太牛X了。然后开始讲课,所谓讲课,就是念讲义,念到一个地方,就说“划一下”,我们就划一下;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再说“划一下”,

我们又划一下...一堂课下来,感觉听得最多的就是“划一下”。我就在想,既然只是划一下,我们又何必来听你讲课呢?直接买本讲义算了,这老师太令人失望了!!!

而且这个老师当时就已经78岁了,估计也是因为年龄的原因吧,体力和精力都跟不上了。至此,我最后的希望已经破灭,我觉得也没有必要再呆在恩波了,于是想跳槽。恩波那边恶心得很,扣了一个月的工资,说是到开过年之后再发,我只有等到年后再辞职。从恩波出来后晃了几个月,也一直在找工作。期间,以前和我一起贴海报的觉得我做事还挺踏实,便介绍我到其他的机构去做事。其中有两家,一家是文登,另外一家是海文。文登和海文都是刚进入重庆市场,文登里的工作人员,我认识一两个,都是我们老乡,所以很熟。打听了一下情况:文登给员工承诺的东西,经常不能兑现。既然给自己员工的东西都不能兑现,更别说给同学的承诺了,而且如果员工因此有抱怨的话,工作起来一定会带着情绪,长此以往,肯定对公司的发展很不利。因为首先公司的信誉就存在问题。果然不出我所料,07年文登的员工在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法听课证时,居然和同学打了起来。当时很多人觉得很惊讶,了解文登的人,一点都不觉得奇怪。文登员工带着情绪做事情,怎么可能把事情做好呢?而且08年文登开秋季班时,给同学承诺的是开面授班,结果开的是视频,而且视频课件上写的是“XX大海远程教育中心”,根本不是文登自己的视频,所以很多同学到文登办公室要求退费,但是文登“抵住压力”,坚决不退费,理由是他们的面授和视频不存在差价的问题,而且面授和视频“效果都一样”,真的是这样吗?骗骗小孩子还可以。最后这件事情越闹越大,居然被重庆时报曝光了,文登最后退费那天,有同学用毛笔写了几个大字“文登骗子”贴在文登门口。我看了之后很无语,因为文登当时从上到下都是我们老乡,在异乡做出这种不诚信的事情,真的是败坏我们同乡人的名声,连我们都替他们感到脸红!

直到现在,我还在庆幸,我当时没有进文登,否则真的完蛋了!

后面的事情,估计很多人都知道了,我进了海文。

对海文,我一无所知,只是从以前恩波同事的嘴里得知,海文喜欢骗人,所以我也有点害怕,万一进了海文,哪天被海文卖了都不知道。只是我不了解实情,还是想实地去考察一下。于是我去了海文办公室,当时是在重庆大学A区学生活动中心,感觉真的和以前不一样,以前无论是恩波还是文登办公室,地方都不大,而且办公室里一团糟,东西乱放。在这边,我见到的是一个200平米的宽敞明亮的办公室,而且里面干净整洁,东西摆放,井井有条,就像是一个跨国企业的office。我的第一感觉是:公司有实力,各方面管理得井井有条。随后又见到了校长,他当时问了我一个问题:教育学和心理学总分是多少分?我愣了一下,说是600分(虽然以前也考过研,但是从来没有了解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考试情况),刘校长微微一笑,说,给你一本书,拿回去好好看一下吧,3天后再过来。我接过来一看,是《考研必备基础知识手册》,看了之后才知道,考研分公共课和专业课,教育学和心理学考政治、英语及专业课,总分是500分,政治英语各100分,专业课300分。看来以前在恩波连最起码的常识都没有搞清楚,这样怎么才能解答同学的疑问呢?于是下定决心,开始恶补...

07年12月份,进入海文也有3个月时间了,还没有见过海文老师长啥子样子,正好12月份开冲刺班,顺便见识一下。当时是张鑫老师主讲的,我凭着工作人员的身份,也旁听了一把。感觉真的和我以前听过的课不一样,老师一直都是笑嘻嘻的讲课,由浅入深,风趣幽默,很容易让你了解整个上课内容,而且老师没有一点大师的架子,所讲的内容相当实用!接下来是王海军老师,据说是命题组老师,他会举出很多个与知识点相关的经典题目加以分析,带我们站在命题人的角度分析知识点,从而更有效率的把握住重点。我想,如果不是以前命过题的话,肚子里面肯定没有这么多货!

关于老师,我终于明白了一点:选择老师,不是选择有名气的老师,因为老师的名气大,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出书,出书越多,大家知道的越多,但往往这些书都不是他们自己编的,很多只是自己在上面

签了个名字,而且这些书往往印刷精美,一下子就能吸引住你的眼球,但是内容不一定实用。二是包装,比如“紧跟任汝芬,政治肯定得高分”“数学考高分,就找陈文灯!”完全是乱扯。个人觉得,辅导班只是一个牵线搭桥的作用,让你在复习时少走弯路,让复习更有效率,关键还是自己的努力复习!有句歌词唱到:“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正是考研艰辛复习的写照。

另外,老师的任务就是踏踏实实的把课教好,多教给同学们实用的东西,这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当然在海文这3年,我也一直在坚持我的梦想,不过由于在海文里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有时往往顾不过来,压力真的很大!

现在海文光在重庆地区每年的报名人数就达到上万人,海文在全国占据龙头老大的位置,而且计划在三年之内在美国上市...我有N个理由相信,海文会一直这样好下去!!

第14篇:实习培训记录张海文

实习培训记录

牢记监理员的职责:

1.在监理工程师的指导下开展现场监理工作。

2.检查施工单位投入工程项目的人力、材料、主要设备及其使用、运行状况,并做好记录。

3.复核从工程现场直接获取的工程计量有关数据并签署原始凭证。

4.按设计图纸及有关标准对施工单位的施工工艺、工序,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和记录。

5.担任旁站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

6.认真写好旁站记录和监理日记。

7.收集、保管好监理工作的各种原始资料。

土建方面培训知识:

1.当我们到达施工现场时,我们应当明确去做什么工作,并将现场第一眼看到的东西拍一张宏观的照片。

2.现场实拍的照片内容包括(现场人员、施工机械、材料)。

材料应该注意:砂石料的堆放,应该分开堆放,要注意防潮防雨;钢筋的规格、型号、数量、是否生锈等;水泥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施工机械:现场使用的主要设备,施工工具及搅拌措施。

3.监理中的问题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书面形式下发通知单——要求其限时整改。

4.如何去控制

我们要做到:事前控制——材料、机械是否到位,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事中控制——隐蔽工程、重要工序要做好旁站 事后控制——对现场发现的问题要下发通知单,要对通知单中问题进行整改,整改后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土建机房

一、基础工程:放线测量——开挖(是否按图纸要求进行开挖)

挖深——实地测量、并进行记录、拍照留底。

回填——检查基坑内是否有积水、杂物

二、钢筋混凝土工程:

1、检查钢筋的型号、规格、数量、尺寸(测量记录,拍照留底)

2、根据图纸检查钢筋的布放,是否符合要求。

3、检查钢筋的出厂检验报告,合格证进行管控。

4.水泥:检查水泥的型号、出厂日期、防水措施、出厂检验报告、合格证。

5.石子:石子粒径0.5-3.2cm

6.预支模板工程:检查模板的尺寸,是否涂刷隔离剂,浇筑过程中是否漏浆(表面平整、接缝严密)

三、砌筑工程

砌筑要求使用小红砖,砌筑时应注意(横平竖直,砂浆饱满,薄厚均匀,错缝搭接,严禁出现通缝现象)转角处和构造柱处需留置马牙槎,与构造柱连接的墙体需要布放拉结筋。

四、屋面浇筑

需要检查屋面板的钢筋布放和箍筋间距是否符合图纸要求,检查钢筋的型号,规格,尺寸,数量。检查施工人员是否按图纸要求做屋面保温层、找坡层、水泥

砂浆找平层、防水层。

五、总结

通过以上的培训,我学习到土建机房的监理流程,施工过程中如何去更好的把控质量与进度问题,使我的专业知识更加广泛,以及如何去运用专业知识规避责任,以便保护的保护自己。

第15篇:陈文海 我们的法兰西

陈文海法国史论文集

《中世纪法兰西王室徽章研究———百合花象征主义的神学渊源及内涵》

(《历史研究》陈文海)

提要:在中世纪法国,滋养象征主义的土壤极为丰厚。法国王室百合徽章作为象征符号,发轫历程较为明晰;但在论及其渊源和象征内涵时,学术界则存在较大分歧。王室百合与基督教神学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但是,随着王权的逐步强化,王室百合的神学色彩渐趋弱化,而其政治色彩则趋于浓重。法兰西王室百合的发展史曲折地反映了王权和神权之间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同时也反映了法兰西王权由弱到强的历史行程。

在文化相对落后或人们的交流主要以口耳相传为基础的社会里,象征符号往往具有颇为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信息传输功能。对于诸多不可名状的抽象事物,人们通常将之转化为象征性实体并加以尊崇膜拜,似乎只要赋予它们以某种可以感知的形式,其神秘感便可把握了。中世纪的法国亦莫能外,在这里,滋养象征主义(注:这里所说的“象征主义”与19世纪后期在法国出现的“象征主义”文学艺术流派有着原则区别。前者是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之可知可测;而后者在相当程度上则是将具体的事物抽象化,使之神秘莫测。)的土壤极为丰厚,其中宗教领域的情形自不必说(注:参见约翰·赫伊津哈《中世纪的衰落》,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年,159-18

5、209-222页。),即便在世俗生活中,有关现实世界的许多观念也都有着各自的象征载体;在诸如此类的象征符号中,从感召力度、出现频率以及人们的熟悉程度看,具有典型意义的当数王室的百合花徽章(注:徽章,西欧历史上通常称之为“纹章”(法文héraldique,英文heraldry或coat of arms),由一组特殊图案构成,一般绘于盾形物或能代表吉祥的其他形状的牌物之上;在古代西欧各国中,显贵家族、市政会议以及大学等通常将之作为自身的特殊标志。本文在涉及“纹章”这一语汇时,一般依从汉语的表达习惯,称之为“徽章”。)。那么,王室百合(注:据考证,中世纪法国王室徽章上的图案实际上是三叶草或香根鸢尾花,但它们与百合花极为相像,因此中世纪的法国人一般认为二者是可以互换的,将王室徽章上的图案直接视为百合花并无不妥。因而,在中世纪法国,不论是王室本身,还是普通民众,都毫无例外地将百合花看做为王室徽章。参见Collete Beaune,The Birth of an Ideology,California,1991,p.197。)是何时出现于法国政治生活之中的?这一象征符号最为根本的渊源是什么?其具体内涵如何?它与中世纪中后期法国王权的强化有何关系?关于这些问题,在我国学术界尚未见有系统的分析;西方学术界对之虽有一定的研究,但在许多具体问题上却是见仁见智,观点纷呈。由此看来,对法兰西王室百合作一深入的研究还是很有必要的,它不仅可以弥补我国的法国史研究领域中的某些空白,更为重要的是,它还为我们开辟了一个研究封建时代法国社会政治史的新视角。

一 王室百合的发轫历程以及有关王室百合起源问题的争论

在探讨法兰西王室百合的历史之前,有必要对徽章(纹章)在中世纪西欧的一般性起源略为说明。从源头上看,徽章的出现首先是军事装备变革的结果。11-12世纪,西欧骑士的头盔和铠甲由原来的半裸型向封闭型转变,骑士的脸部与躯体几乎被完全遮住;其安全系数虽有提高,但骑士的身份或所属阵营却不易判别。因此在征战时,骑士便在各自的盾牌上涂上各种特殊标志以做区分,徽章的雏形由此肇端(注:中世纪西欧各地的徽章多取盾牌之形,其基本源流即在于此。参见乔治·泰特《十字军东征:以耶路撒冷之名》,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70页。)。在其发展初

- 1

陈文海法国史论文集

君主制时期,王室的权威和影响范围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扩大,百合花的地位亦随之提高。首先,百合花由国王个人的象征物演变为家族性徽章。从腓力四世统治中期开始,不论是王室直系,还是王室支系,凡是具有法兰西王室血统的所有成员均须佩戴百合花徽章(王室公主亦可佩戴百合,但却不能将之传给自己的子女(注:由此可以引申出女子不得继承王位这一基本原则。关于这一问题,可参见陈文海《〈撒利克法典〉在法国中世纪后期的复兴和演化》,《历史研究》1998年6期。));这一原则的施行具有双重效用,一方面,它使得百合花成为一个特殊群体的“出身权”的标志(即“佩戴百合徽章=具有王室血统”),另一方面,它也使得百合花成为“归顺”、“服从”的标志(不论是直系成员还是旁系成员,也不论是身处巴黎还是远居外省,只要佩戴百合花徽章,就表明他有义务接受法兰西国王的最高领导),这对于加强王室家族的凝聚力应当说不无作用(注:参见R.Chabanne,Le Régime juridique des armoires,Lyon,1954,p.297。);为了使徽章规范化,1376年,查理五世(1364-1380年)更明确颁令,规定饰有三朵百合的盾形徽章(百合为金黄色,徽章的衬底为天蓝色)为法兰西王室徽章,王室的象征符号由此变得更为鲜明。其次,百合花图案的流传范围更趋广泛。14世纪时,度量衡器具、王室建筑、珠宝、布匹以及许多教俗团体的徽章上,均出现了百合花的图案;由此可以看出,百合花已经成为法国王室对全国施行统治的普遍性标志,王权的触角已经遍及各个领域,大有“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之意味。

完善时期:15世纪中叶以后。百年战争结束以后,法国的政体逐渐由等级君主制向绝对君主制过渡,王权的神圣色彩愈益浓重,国王与王室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亦因此变得更为森严。在此情形下,国王与王室其他成员佩戴同样的三朵型百合徽章显然已不合时宜。因此,在查理八世(1483-1498年)时,法国王室明确规定:作为法国王室的标志,三朵型百合徽章居于至尚的地位;在一国之中,只有国王一人享有与之相仿的尊威,因此也只有国王才能有资格佩戴三朵型百合徽章,而王室普通成员只能佩戴饰有两朵或一朵百合花的徽章图案。因此,从15世纪晚期开始,饰有三朵金黄色百合花的天蓝色徽章成为法兰西国王的专有标志,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18世纪末的资产阶级革命时代(19世纪上半叶的“复辟王朝”时期,三朵型百合一度死灰复燃)(注:参见R.Mathieu,Le Système héraldique francais,Paris,1946,pp.1-11。)。

如果说法国王室百合徽章的出现时间和演变轨迹尚属有稽可循的话,这一象征符号的渊源问题则显得扑朔迷离,不同时期的不同学者赋之以殊然不同的答案。早在绝对君主制时期,即已有人对王室百合进行追本溯源。17-18世纪时,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王室百合图案是由古代兵器(长矛、梭标或战斧)演变而来的;1653年,在法兰克人早期首领希尔德里克一世(约457-481年,克洛维之父)的墓穴中出土了蜜蜂状的宝石饰物,于是又有人断称,宝石饰物上的图案最终转化为王室百合。19-20世纪时,有关王室百合起源问题的解释依旧色彩斑斓。有人认为百合花图案源于古代罗马神话中海神尼普顿(Neptune)的武器三叉戟;有人认为它是古代罗马“束棒”的衍生物;另有一些人则认为其源头是古代亚述、克里特或埃及的某种形象;还有人从抽象的词源学角度对之进行考释,认为“百合花(fleur-de-lys)”的本意是“充盈的光芒”,而后者恰恰又是“圣灵”的另一称谓,因此“百合花”意即“圣灵”(注:详见F.Oppenheimer,Frankish Themes and Problems,London,1952,pp.171-235。)。

从上述可见,对法兰西王室百合起源问题的各种解释大都具有求古求远的倾向,它们或将之置于悠久的上古时代,或将之置于遥远的异国他乡;其探索精神固然可贵,但其具体的诠释却难以自

- 3

陈文海法国史论文集

生卒时间不详)看来,百合花既是救世主耶稣,又是那些浸透着天堂光芒的圣徒。生活于8世纪的本笃派僧侣、副主祭保罗(Paul the Deacon)亦将耶稣基督视为一株百合,花的外表呈白色,象征着基督的纯洁无瑕;其内部则为金黄色,这是基督权力的标志;他认为,百合花芳香甜美,其花茎曲直有序,优雅别致地向世人指明通往天国上帝的路径;而且,百合花具有与众不同之处,它鹤立于丛生的荆棘之中,其醒目的地位让人们的视线无法回避(注:Collete Beaune,The Birth of an Ideology,p.205.)。在基督教神学家们的笔下,百合花的形象已远远超越了《圣经》赋予它们的原始特征,其自然属性已经沦为其神秘性的一个底衬。到10世纪时,百合花已经成为某些特定价值观念(如信仰、公正、纯洁等)的象征,而这些价值观念则是通往“天堂至福”的必要前提。

第三,百合花神圣化的第二次变奏。11-12世纪,百合花的神学象征开始由基督转向圣母玛丽亚,圣母在法兰西基督教神学体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在此我们有必要追溯一下圣母的“发迹”历程。在中世纪早期,玛丽亚并无特别显赫之处,尽管她由圣灵感孕而生耶稣,但她依旧是木匠约瑟(Joseph)之妻,一位没有神性的凡人妇女。从8-9世纪起,玛丽亚的地位趋于上升,她开始以尘世教会的“预兆”之形象而出现在基督徒面前(即有了玛丽亚,才有了教会),同时,玛丽亚的尊号亦不断涌现,如“海洋之星”、“天国女王”以及“通往救赎的阶梯”等等。不过,只是到了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玛丽亚才与百合花联系在一起。当时的著名学者、夏尔特尔主教富尔柏(Ful-bert de Chartres,960?-1028年)认为,玛丽亚不仅具有一切常规的美德,而且她还拥有一种超常规的美德,即“贞洁”,因而她理应成为荆棘丛中的百合,成为基督徒追求救赎的指路明灯。11世纪末,鲁柏·德·都茨(Rubert deDeutz)更进一步,他开始将玛丽亚与教会等同起来,在他看来,二者具有许多共同的本质特征,如贞洁纯真、普施恩泽等,而且二者都是上帝在尘世的代理主教(注:详见H.Coathalem,Le Parallélisme entrela sainte Vierge et L\'Eglise jusqu\'à la fin du XIIe siècle,Roma,1974。)。自此以后,玛丽亚逐渐成为救赎体系中的主角,法国人对玛丽亚的崇拜之情亦日渐高涨(注:公元1000年前后宗教情感的转变并非是法国独有的现象,在意大利、德意志等地也都有所表现,不过却以法国为甚,究其原因,大概有二。一方面,教会宣扬的公元1000年“末日审判”的神话破产以后,基督教世界的“人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微弱的复苏,人们普遍觉得基督的“神性”距离他们的现实生活过于遥远,因而人们试图在基督教神学体系中寻求一种较为贴近现实的精神寄托,具有慈母形象的圣母玛丽亚便是其最佳人选。另一方面,就法国而言,世俗生活中盛行着所谓的“骑士道德”,它所提倡的敬重妇女之行为准则(且不论其是实是虚)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中世纪法国人对圣母玛丽亚的崇拜。)。

12世纪时,法国宗教领域中对玛丽亚及其百合标志的阐述更趋系统和具体。在西多会(注:西多会是12世纪法国影响最大的修院势力,其详细情况可参阅C.沃伦·霍莱斯特《欧洲中世纪简史》,商务印书馆,1988年,192-194页。)(Cistercian)下属的各修道院,包括修院建筑本身在内的所有物品均被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圣母玛丽亚;西多会的领袖人物、第二次十字军东征的鼓动者圣伯尔纳(Saint Bernard,1091-1153年)及其信徒大力传播玛丽亚的“圣母—百合”形象,玛丽亚由此成为尘世一切人等的代言人和一位普世之母,而她的百合形象是其美丽绝伦的象征,百合的纯洁色彩则是其美德所折射出来的光辉(注:详见P.Bernard,Saint Bernard et Notre Dame,Paris,1953。)。12世纪法国著名的神学家和历史学家基伯·德·诺让(Guibert de Nogent,1053-1124年)对“圣母百合”神秘性和神奇性的渲染更具神韵,他认为,这种百合没有

- 5

陈文海法国史论文集

兰维尔(Barthélemy de Glanville)在《伟大的万物之主》一书中写道:“百合花被运到教堂并被置于上帝和圣母面前。„„万能的上帝将之赠予所有基督徒国王中最为高贵者——法兰西国王”(注:Barthélemy de Glanville,Le grand propriétaire de toutes choses,Paris,1518,pp.94,138.此书原为拉丁文,后由Jehan Corbechon译为法文。)。如果说格兰维尔对二者关系的表述尚显暧昧,那么,15世纪的情形就大不一样了。15世纪上半叶,著名贵族、历史学家罗伯·布隆代尔(Robert Blondel,生于1380-1400年间?卒于1461年以后)曾写下一段流传颇广的话语:“在一个久远的年代,圣母选择了这片美妙的土地,„„在这片蔚蓝色的土地上,栽下了三株金黄色的百合”(注:R.Blondel,Oeuvres complètes,Rouen,1892,Vol.I,pp.88,123.)。当法国最终在百年战争中取得胜利以后,百合花的神秘色彩更趋浓重。15世纪末,作家奥利维埃·马亚尔(Olivier Maillard)曾不无自豪地将圣母百合与王室百合并作一处而加以颂扬,他认为:尽管魔鬼撒旦(指英国人)向百合发起猖狂进攻,但在上帝的帮助之下,百合依然盛开如故;而且,百合具有神圣的慈悲心肠,对一切善者均予以护卫,它既是“万福”的圣母玛丽亚,同时也是终将获享天国至福的仁慈的法兰西国王。大约与此同时,旅居法国的意大利文人吉奥瓦尼·维瓦尔迪(Giovanni Vivaldi)对王室百合的圣母色彩更是着意铺陈,他曾写道:法兰西国王在自己的徽章上饰有百合花,而此花恰恰又是最为纯洁的圣母之象征;由此可以证明,国王热爱并尊敬圣母,而且在圣母的恩典之下,国王成为臣民得救的可靠保证(注:Collete Beaune,The Birth of an Ideology,p.209.)。从以上所述的历史演变轨迹中可以看出,到15世纪后期(亦即绝对君主制初步发展时期),圣母百合与王室百合之间已经形成一种辩证的互动关系,对圣母玛丽亚的狂热崇拜带来了王室百合的欣欣向荣;同时,对百合花的顶礼膜拜又进一步强化了圣母玛丽亚与法兰西王国(尤其是王室和国王)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法国王室百合的这种神学渊源以及随之而带有的神圣色彩既是法国中世纪文化氛围的产物,也是法国王室及其御用文人和御用神学家苦心经营的结果。

三 王室百合的象征内涵

在中世纪法国王室百合的成长历程中,基督教神学一直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王室百合这一构图简单的象征符号之所以能够在较短的时期内蒙上神秘且神圣的色彩并为社会所普遍接受,与它所具备的丰富的神学底蕴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强烈的宗教象征意义有着颇为密切的关联。但需要明确的是,作为国王、王室乃至整个法兰西王国这一系列政治实体的标志,百合花的象征内涵并不可能仅仅局限于纯粹的神学范围之内;实际上,神学只是王室百合借以发展壮大的一顶华盖,随着王权的逐步强化,百合花的象征内涵势必要在原有的神学基础之上演绎出某些特殊内容,以利于法国王室进行有效的社会政治统治。可以说,王室百合是神学与政治的混合体,其中神学是依托,政治为根本。

王室百合的象征内涵并非是一个静态的范畴,不同时期的人们曾对之做出各种不同的解释。关于这一问题,可分为几个阶段进行考察。第一,13世纪后期:神学色彩占据统治地位。尽管说王室百合在12世纪已初具雏形,但对其象征内涵作较为系统的诠释却迟至13世纪后期(即法国由割据君主制向等级君主制过渡时期)。受王室百合的神学渊源以及当时浓厚的宗教氛围之影响,时人几乎不约而同地将王室百合的象征内涵与基督徒的德行联系在一起,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是在腓力四世时曾任文卷保管官(custos cartarum)和王家正式史官的吉约姆·德·朗伊(Guillaume de Nangis)所作的解释。他认为,王室百合的三枚花瓣分别代表信仰、智慧和骑士制度,它们是法兰

- 7

陈文海法国史论文集

du dauphin auxambaadeurs de Charles VII,法国国家图书馆,法文抄本2831号,2-14页。)。

第三,15世纪下半叶以后:在神学光环的衬托之下,王室百合的政治色彩日益鲜明。百年战争的创伤弥合以后不久,从查理八世(1483-1498年)时起,法国开始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在此背景下,对王室百合象征内涵的解释也随之发生了某些变化。15世纪80年代,长期客居法国宫廷的意大利人吉奥瓦尼·德·莱戈尼沙(Giovanni de Legonia)曾为查理八世著书,专门探讨王室百合问题。在王室百合的内涵和特征方面,莱戈尼沙并无什么新的发现,但他却将百合花的地位抬升到了一个特殊的高度,他认为,百合花可以战胜一切可能出现的恐吓和威胁,因而它完全有能力主宰上帝曾经允诺于它的三块土地(指法兰西、意大利和德意志);不论是罗马教皇还是(神圣罗马)帝国雄鹰,都终将置于百合花的那面保护性旗帜之下。与内文相配合,莱氏在手稿的卷首配有一幅醒目的插图,在这幅图中,佩戴百合徽章的法兰西君主气宇轩昂,他一手拿着教皇的三重冠,另一手则握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皇冠(注:A.Linder,\"L\'expédition italienne de Charles VIII et les espérances meianiques des juifs\",in Revue des études juives,1978,pp.179-186.)。数年以后,前文已经提及的另一意大利人吉奥瓦尼·维瓦尔迪又为路易十二(1498-1515年)写了一本专论王室百合的著作,书名为《三朵百合的胜利》。在此书中,维瓦尔迪详细总结了王室百合的象征内涵,如数字3象征“三位一体”,百合花所呈现的金黄色象征法兰西王权的经久不衰,百合徽章的天蓝底色则象征着百合花是来自天国上帝的赠礼,如此等等(注:关于百合徽章上的两种颜色,详见M.Pastoureau,\"Et puis vint le bleu\",in Europe,1983,pp.43-50。)。通过对王室百合的全面考察,维瓦尔迪得出结论:法兰西国王是上帝的扈从和斗士,在上帝的恩宠之下,他的统治将是无可匹敌、充满荣耀的,他将以摧枯拉朽之势去扫除各种形式的暴政和野蛮。可以看出,维瓦尔迪的观点与莱戈尼沙是一脉相承的,在他们的笔下,百合花已经成为法兰西国王孔武有力的象征,法国王室试图开疆拓土、雄霸欧陆的愿望在此已见端倪。在王室的悉心哺育之下,法国社会上流传的一些文学作品也开始赋予王室百合以强烈的政治色彩,例如,15世纪末16世纪初出现的一首诗歌即对百合花的威力作了正中王室下怀的描绘:“它们将战胜其他一切徽章,它们将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它们将聚居于法兰西王国,通过战役和战争,它们将比尘世上任何其他徽章都更令人敬畏”(注:Jean Divry,Les Triomphes et L\'origine desFrancais,Paris,1508,p.7.)。随着百合花政治内涵的不断发展,王室百合的神圣地位在日常的社会政治生活中亦开始具有程式化的表现形式,这一点可以集中体现在国王葬礼的某些重大变化上;从15世纪后期开始,在为已故国王举行的葬礼上,王冠和饰有百合徽章图案的旗帜不再与死者一同下葬,百合花旗只是在死者的墓前降半以示志哀。这一变化表明,法国王室已将百合徽章与王统理论紧密联系在一起:法兰西王统是永恒的,作为王室的标志,百合花当然也应当是永不枯萎的,它必将随着法兰西王统的传承而延诸万世(注:参见陈文海《试论中世纪法兰西的王统理论》,《世界历史》1999年1期。)。

由百合花图案的源流及演变历程可知,法兰西王室百合徽章与基督教神学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是宗教土壤养育了法兰西的王室百合。王室百合诞生以后,其象征内涵的神学色彩经历了一个渐趋弱化的过程,它曲折地反映了王权与神权之间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同时也反映了法兰西王权由弱到强的历史行程。从一定意义上说,百合徽章的历史已经成为中世纪法国社会政治史的浓缩。

陈文海法国史论文集

《共同先祖的虚拟与民族国家的初造——中世纪中、后期法兰西人的“同宗意识”刍论》 作者:陈文海

出处:《世界民族》2002年第2期,8-19

内容提要:同宗意识亦即共同的血缘意识或共同的先祖意识,它是民族观念的构成要素之一。中世纪法兰西人的“同宗意识”是以上古时期即已出现的“特洛伊神话”作为其表现形式的,这一神话不仅有力地将全体法兰西人稳固地植根于一片深厚的血缘纽带土壤之中,而且还成功地辅佐法兰西提高了自身在西欧世界中的国际地位。可以说,以“特洛伊神话”为表现形式的“同宗意识”在法兰西民族观念和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关键词:同宗意识;民族观念;民族国家;法兰西;特洛伊传说

民族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族观念一般都具有不同的内涵和不同的表现特征。就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来说,其民族观念最终得以形成,是多种要素相互综合的结果,其中同宗意识应当说居于一种核心地位。何谓同宗意识?简言之,就是共同的血缘意识或共同的先祖意识,它是在特定的历史、地理条件下形成的自然而有力的人类群体的聚合剂。同宗意识的表现形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有的是真实的历史事实;有的是缥缈虚无的神话;有的则是历史与神话的混杂。有关法兰西人起源的神话、传说最初萌芽于中世纪早期,但在中世纪中前期的数个世纪里,由于基督教普世主义和地方世俗主义的强劲泛滥,有关法兰克人(法兰西人的先祖之一)起源的神话、传说只能沦为汪洋大海中不为人们所注意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到了中世纪中后期,随着王权的不断加强,法兰西人的“同宗意识”开始浮出水面,有关这一共同体起源的神话、传说也开始迸发为一股颇为引人注目的潮流,从而为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形成提供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动力源。那么,法兰西民族起源神话、传说的具体表现形式如何?它在法兰西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这种神话、传说对法兰西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政治、文化产生了何种影响?关于这些问题,目前在我国学界尚未见具体 009 论述。本文拟对之作一探讨,以期对全面、深入理解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形成有所帮助。

一、“同宗意识”在法兰西的发端与流变

中世纪法兰西人的“同宗意识”是以上古时期小亚名城特洛伊(特别是“特洛伊战争”)为中心而敷陈、衍化的。由于这一故事本身所具有的真假难辨、虚幻模糊之特征,加之有善于穿凿附会、添枝加叶的中世纪编纂学传统,“法兰西人起源于特洛伊人”这一神话、传说也就显得芜杂零散、

陈文海法国史论文集

横枝蔓节;在具体细节方面,不同“版本”多有抵牾之处。另外,法兰西民众心理的变化以及社会、政治现实的发展,也要求法兰西人的“特洛伊起源传说”(以下简称“特洛伊传说”或“特洛伊神话”)不断“改版”。在中世纪中前期,法兰克人一直是这一起源传说中的主角,其主要内容就是讲述一部分特洛伊人(即后来的法兰克人)由东向西迁徙、入居高卢、繁衍生息并进而发展壮大的漫长历程。这一传说虽然有利于中世纪法兰西人证明自身的独立地位,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其“外来者”形象及“异教徒”色彩显然无法满足法兰西人在宗教氛围依然浓厚的西欧大环境中建立民族国家的要求。正因为如此,到了中世纪晚期,比法兰克人的历史更为悠久、在远古时期即已生活在法兰西这片土地上的高卢人开始被纳入“特洛伊神话”之中,并且这一“新版”神话还将高卢人、特洛伊人以及法兰克人与基督教圣经中所言的洪水过后之人类新始祖诺亚(Noah)联系起来,从而为法兰西人树立起一种既是土生土长,又是出类拔萃、更具纯正宗教情怀的民族新形象。这一演化过程相当复杂,在此只能撮其主要,略作如下梳理。

1.法兰克人之“特洛伊传说”的发端

一般认为,“法兰克人起源于特洛伊人”这一论点最初出现于公元660年左右以“佛莱德加”(Fredegar)之名义所编纂的《法兰克人史》(Gesta Francorum)一书中。其基本内容大致如下:在一个极为久远的年代,在小亚名城特洛伊的特洛伊人与希腊人之间展开了长达十年的战争(即“特洛伊战争”)。特洛伊城被攻破之后,一部分特洛伊人在一位名曰法兰西奥(Francio)的首领率领下,从大火熊熊的特洛伊城废墟中逃出并一直西徙,继而在多瑙河畔创建了西卡姆布里亚城(Sycambria)。在法兰西奥的苦心经营下,这批死里逃生的特洛伊人(后因其首领之名而被称为“法兰克人”)在多瑙河与莱茵河之间广袤的土地上又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国家。公元4世纪,罗马皇帝瓦伦提尼安(Valentinian,公元364—375年在位)吁请法兰克人出兵征讨阿兰人(Alans),并给予法兰克人十年免纳贡赋之特权。十年期满后,法兰克人拒纳贡赋并随即西渡莱茵河进入高卢地区,法兰克人的历史由此掀开新的篇章。在佛莱德加的笔下,法兰西奥是“特洛伊战争”英雄埃涅阿斯(Aeneas)的兄弟,是特洛伊末代国王普里阿摩斯(Priamus)的亲 010 戚,这就自然为法兰克人的起源史涂上了一层高贵色彩。我们知道,佛莱德加的《法兰克人史》是一部受后世历史学家诟病颇多的“杂烩式”史著,其内容荒诞不经,杜撰、附会之事充斥其间。然而,在文化凋敝的中世纪中前期,并没有人去认真探究《法兰克人史》所述内容的真伪问题,相反,该书的治史风格却被编年史家们一代一代地沿袭下来,“法兰克人源于特洛伊人”这一天方夜谭式的神话也就因此而被当成“正史”流传开来。

公元8世纪前期(约公元727年),在法兰克王国又出现了一本佚名作者的《法兰克诸王本纪》(Gesta regum Francorum)。该书在叙述法兰克人的起源问题时,其作者基本上承袭了佛莱德加《法兰克人史》中的说法,但却将这一神话的主人公由法兰西奥变为安特诺耳(Antenor)。也就是说,是安特诺耳完成了率领残众西迁、创建西卡姆布里亚城、挺进高卢等一系列壮举。

从法兰克王国晚期开始,历经加洛林帝国时期,一直到法兰西国家出现后的最初三个多世纪,其间历时约四五个世纪之久(即公元8世纪中期至12世纪)。在此期间,有关法兰克人起源的神

- 11

陈文海法国史论文集

招数相当丰富,其成效也是颇为明显的。中世纪中、后期的法国历史著作几乎都是从特洛伊难民的迁徙写起,法兰西王室及大、小家族的族谱也都以“特洛伊传说”作为其开篇。这些可以说是“特洛伊传说”在法兰西境内深入人心的最好证明。

3.法兰克人之“特洛伊传说”受到的挑战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下,从15世纪后期开始,人文主义思潮在法国知识界逐渐兴起。受此影响,有些学者已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前几个世纪中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那些传说。同时,古典作家的作品以及意大利人文主义学者的批判性历史著作也通过各种渠道传入法国,这也促使法国学者们去重新审视本民族的远古历史。在此背景下,有关“法兰克人起源于特洛伊人”这一传说的真伪问题就成为学者们争论的焦点,许多学者开始怀疑本民族的这个起源故事。

法国人首先对“特洛伊传说”的“版本”问题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在此前数百年中,法兰西人编造的起源故事太多、太滥,各不相同,混乱不堪,并且没有任何一种说法能够成功地占据 012 主导地位。随后,法国学者们又从其他方面对“特洛伊传说”的虚幻性进行了剖析。例如,雅克·米叶(Jacques Millet)在《特洛伊城陷落史》一书的后记中写道,根据他所接触到的材料,法兰西奥这个“先祖”人物的存在并未得到任何一种古典著作的证实。又如,著名人文主义学者罗伯·盖冈(Robert Gaguin,公元1433—1501年)认为,没有任何一位古典作家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及法兰克人的“特洛伊起源”问题,并且就连法兰克人自己的历史学家图尔教区主教格列高利(Gregoire,公元538?—594年)也从未提到这一传说。再如,15世纪80年代初,方济各会修士皮埃尔·德格罗(Pierre Desgros)亦明确指出,“特洛伊传说”“是不真实的”。他认为,特洛伊人是大搞偶像崇拜的异教徒,这些人并无高贵可言。因此,声称自己与特洛伊人有血统关系这一现象本身就是丢人现眼的。并且,即便说法兰西王室世系最初是传自特洛伊人,那么,其后的王室世系也曾出现过多次中断。除此之外,意大利的许多学者也对“特洛伊传说”进行了较为彻底的否定。例如,在15世纪末,方济各会修士让·德·莱戈尼萨(Jean de Legonia)指出,“特洛伊传说”是一个“极富诗意的寓言”。他认为,不论是谁,那种自认为是特洛伊传人的说法都是虚妄的;从特洛伊城陷落到法兰克人出现,其间经历了多个世纪,一个孤独无援的种族根本无法存在这么长的时间;并且,古典时代及古典时代以前的作家们已明确交代,特洛伊末代国王普里阿摩斯的儿子们都是死后无嗣。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特洛伊传说”持怀疑态度。面对怀疑论者的挑战,法国的一些坚信论者进行了反驳。他们认为,大多数古典作家对法兰克人及其起源史之所以保持沉默,其原因在于古典作家(罗马人)只对自己的历史感兴趣,并且他们与法兰克人是相互仇视的,他们在自己的著作中故意不提及法兰克人的辉煌历史。而与此同时,法兰克人又几乎没有自己的历史学家,结果就造成法兰克人的初期历史处于一个“黑暗时代”。坚信论者还认为,有朝一日或许能够发现新的文献或实物资料,到那时,法兰克人与特洛伊人之间的关系将不再被人怀疑。不过,我们可以认为,这种靠等待新文献、新材料来论证传统观点的方法显然无助于问题的尽快解决,“特洛伊传说”已面临无米下炊之境地。

- 1314

陈文海法国史论文集

树》一书中写道:希腊人对特洛伊的征战以及法兰克人从特洛伊的出走,其时间远远早于罗马帝国的建立,并且其地点与罗马相隔千山万水,因此,法兰西的国王们根本不可能从属于这样一个帝国。

15世纪时,法国学者依然运用“特洛伊传说”进行着与上一世纪基本类似的政治争论,以 015 便从理论上和历史上证明并维护法兰西的独立地位。例如,著名法学家居伊·巴普(Guy Pape,公元1402—1476年)曾撰文专门论述法国与“帝国”以及法国与罗马教廷之间的关系,而其最为重要的立论依据便是“特洛伊传说”。在不厌其详地重温了前辈作家们创造的“特洛伊神话”之后,巴普又写道:“罗马人用武力征服了法兰克人,但这一成功仅仅维持了很短一段时间”,即从公元4世纪前期的君士坦丁时代到公元4世纪后期的瓦伦提尼安时代,其间仅有几十年的时间,远远不足一个世纪,而对于有着光荣传统的法兰克人(法兰西人)来说,“与教皇、皇帝作斗争,有一百年就足够了”。他认为,从瓦伦提尼安时代以后,神圣的法兰西国王们就已和平地统治着他们的国家并牢固地掌握着他们的权力,并且这种权力绝非来自他人的恩赐。关于法兰西与“帝国”的关系,巴普还特别强调:“至于说到(“帝国”)皇帝,法国人在事实上就不是他的臣属,而且从法律上来说也从来不是他的臣属,关于这一点,各种编年史著作在叙述法兰西人起源问题时已有明确记载。”从其论证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巴普在材料的运用上还是较为谨慎的,除了“特洛伊传说”这一玄想之外(实际上,当时许多人仍然认为“特洛伊传说”是真实、可信的),所引材料基本上还是客观、真实的。

但是,到了16世纪早期,法国学者在论证法兰西国家的独立地位时,就显得有些不择材料、信手拈来了。在他们的笔下,不论是法兰克人还是高卢人,都拥有相对于罗马帝国的独立性。例如,在回答并论证“法兰西国王是否承认(帝国)皇帝是他的上级”(An rex franciae recognoscat imperatorem?)这一问题时,法学家让·费厄(Jean Feu)和吉约姆·布诺瓦(Guillaume Benoit)等人就声称:正是由于起源于特洛伊人,法兰克人才得以避免被罗马人征服,他们用自己的剑戟以武力征服了属于他们自己的领土。至于高卢人,尽管他们为罗马人的威力所慑服,但他们抗争不息,并且他们打败罗马人的次数远远多于罗马人打败他们的次数。

从长达数百年的有关法兰西国家独立地位的政治论战中可以看出,“特洛伊传说”一直是法国学者手中的一种常规且有力的武器,它为法国方面提供了一个先决性基础。如果没有这一传说,我们则很难想象法国方面将如何应对来自教皇和“帝国”皇帝的挑战。当然,这种论战是在法国与教权、“帝国”之间的势力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下发生的,随着后两者实力的衰落,这种论战也就自然平息了。

2.“特洛伊传说”与法兰西的统一和扩张

如果说,有关法兰西独立地位的论战是以纸上谈兵的方式间接促进了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形成,那么,与英国的领土争夺则是以兵戎相见的方式直接推动了法兰西民族国家的统一。在这一过程中,“特洛伊传说”再次登堂入室,成为激励法兰西人内部团结、消除内讧、一致对敌的思想武器。

陈文海法国史论文集

在中世纪,英国也曾流传着自己的“特洛伊神话”,即岛上居民也是特洛伊人的后裔(与法国人分属不同的支系)。在英、法两国处于和睦状态时,法国方面并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但是,从公元14世纪初开始,英、法关系急剧紧张,法国人的反英情绪不断增强,与英国人“共享”“特洛伊神话”也就成为不可容忍之事。正因为如此,14世纪初,在法国就出现了为英国人“除根”的舆论宣传:不列颠岛上最早的居民的确是特洛伊人的后代,其领袖是来自特洛伊的布鲁图斯(Brutus),而布鲁图斯本人既是杀害父母的恶子,又是谋杀国君的凶手,正是此人养成了英 016 国人擅长于弑君的恶习;布鲁图斯的后代并未能在英国建立长久的统治,因为他们被入侵的撒克逊人“以非常残酷的方式”杀死。因此,英国人并无一个纯正的血统,他们是杂种,因而他们能够做出任何一种坏事,甚至能够做出一切坏事。对于法国方面来说,否定英国人的特洛伊起源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为法国在未来的日子里独自运用这一神话进行反英宣传创造了条件。

15世纪早期,法国内部出现以勃艮第公爵和奥尔良公爵为首的两大封建贵族集团之间的权力斗争,英国乘机联合勃艮第党人共同进攻法国王室政权,并于公元1418年攻占法国首都巴黎,法国北部落入英国人之手。这一灾难性事件使得相信历史循环论的许多法国学者联想起特洛伊城被希腊人攻陷的故事,他们纷纷利用这一传说来分析法国遇此劫难的原因,同时还提出各种能够使法国化险为夷的设想。关于特洛伊城的陷落,中世纪中前期的史书及相关著作一般都将之归因于阿伽门农(Agamemnon)所率希腊军队的强大。而15世纪前期的法国学者则大都认为,它是特洛伊人内讧的结果,是一部分特洛伊人叛变的结果。法国学者之所以持这种解释,显然是与法国当时的状况紧密相联的。亲眼目睹这一现实的著名学者阿兰·夏蒂埃(Alain Chartier)曾写道:“不论是帝国还是王国,都不会因为与外敌发生战争而招致灭亡,只有内战才会导致一个伟大的王朝国家垮台。”关于特洛伊人叛变的具体细节,当时的法国学者有两种描述:第一种,有些人将特洛伊城陷落与公元1418年的巴黎失守相比。他们认为,与特洛伊人一样,是巴黎人出卖了自己的国王和贵族,巴黎人对国王及贵族的被迫出逃负有责任;英国人也如同当年的希腊人一样,即英国人之所以能攻克巴黎,完全是因为巴黎人的种种罪愆而给自己招致的一种惩罚。第二种,另有一些法国人则将特洛伊比同整个法兰西(而不仅仅是巴黎一城)。他们认为,与特洛伊一样,法兰西之所以遭受如此巨大的灾难,原因在于法国贵族内部的“党派”之争以及一部分贵族对国王的叛卖。这些贵族狂傲不羁、嫉妒成性、奸诈恶毒、自私自利,他们不仅断绝了与法兰西君王的关系,也断绝了与祖国的关系,而且还与外敌合谋,杀害自己的同胞。这些贵族有如叛卖耶稣的犹大(Judas),他们虽然知晓自己所犯的罪行,但却仍然拒不忏悔,因此,正是这些人应该被处死。

15世纪中前期法国学者所作的上述类比,其用意并不是要让法兰西人宿命地坐以待毙,而是要通过“特洛伊神话”来促发并整合法兰西人同仇敌忾的民族情绪,因为在他们的笔下,古代的特洛伊并没有因为希腊人的进攻而真正消亡,现今的法兰西就是古代特洛伊的再造化身。他们认为,只要法兰西人能够充分利用从先辈特洛伊人那里继承下来的美德和勇气,法兰西就完全可以成功地保全自己。15世纪20年代初,著名学者马丁·勒佛朗(Martin Lefranc)曾经严厉敦促法国王太子查理(即后来的国王查理七世,公元1422—1461年在位)应当像其先祖特洛伊人那样勇猛顽强,以实现收复失地这一国人万般渴望之目标:“请记住您的先辈,他们的优点无可比拟,是他们使我们的统治权威力无比,是他们使我们在各地取得了成功。”在勒佛朗之后,雅克·米叶在自己的著

- 17

陈文海法国史论文集

从12世纪中叶开始,随着法国王权的渐趋苏醒,法兰西人的族群意识也 018 开始萌动,为本族群的文明开化史寻找悠久而辉煌的源流,也就成了一些对世事感触敏锐者的一种偏好。正因为如此,“特洛伊神话”开始进入法兰西文化传统之中;也正因为有“特洛伊神话”,中世纪中、后期的法兰西人才拥有了一种不同凡响的文化品位。

首先将“特洛伊神话”与法兰西文明开化史联系在一起的并不是那些以正统面目出现的编年体史书,而是那些带有历史演义性质的传奇文学作品。12世纪中叶,一些传奇文学的作者开始对特洛伊人的传统面貌进行大刀阔斧的整葺,特洛伊人因此由原来的“纯勇士”形象演变成文明、智慧的东土菁华。例如,一位佚名作者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一位名曰巴托诺波·德·布洛瓦(Partonopeus de Blois)的法兰克墨洛温王朝的王公。这位王公在谈及自己的先祖特洛伊人时,发表了如下一段前所未闻的“道白”:“特洛伊城高贵典雅,地位隆崇,民殷国富,而且拥有众多的骑士„„而当时的法兰西(时称高卢)既无堡寨,亦无塔楼,也无名城,更无丽镇,因此,人们只是散落地居于各地。法兰西的乡村四野当时尚未拓荒,尽为林木覆盖。这里既无国王,也无公爵,更无伯爵。(是来自东方的特洛伊人)帮助他们建起了精巧的城堡和坚固的城池,而且教会他们过上了群居生活。”从这一描述中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中世纪中前期西欧封建主们掀起的垦荒拓殖运动,作者显然是在古代与现代之间进行着远距离的荒唐嫁接。但是,对特洛伊人传统形象的这种改造,对中世纪中后期法兰西的文化精神却有着重要的影响。

进入13世纪以后,特洛伊人的“新形象”开始出现于正规的编年史著作之中。13世纪初,法王腓力二世(公元1180—1223年在位)的宫廷史学家里戈尔等人曾写道:特洛伊人的后裔仿照特洛伊城的模式修建了巴黎城并铺设了巴黎城内的街道。著名史学家、博韦人万桑(Vincent de Beauvais,公元1190—1264年)在其名著《史鉴》(Speculum historiale)中继承了里高尔等人的说法,并使之进一步发扬光大。13世纪70年代出现的《法兰西大编年史》更是在普通法兰西人的心目中树立起了特洛伊人的新形象。该书认为,特洛伊人在高卢受到了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其原因不仅在于特洛伊人精于武器制造和擅长防御工事建筑,更为重要的是因为他们的文明程度极高。是他们使高卢人走出混沌状态并带领高卢人走向统一的君主制国家。而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君主制是世界上最好的政体。可以说,经过《法兰西大编年史》的宣传,法兰西文明与特洛伊文明之间的渊源关系已经成为人所共知的“事实”。在此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法兰西文明中的诸多优越之处都被归因于特洛伊人文明开化的结果。例如法兰西语言与特洛伊人的关系:在中世纪中后期即13—15世纪的法国,为了证明法语的“古老”与“高雅”,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将法语的源头追溯至上古时期的希腊语,其依据就在于有特洛伊人这一中介。他们认为,特洛伊人来到高卢的同时也就带来了高贵的希腊语,而法语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的;法语既是一种与希腊语密不可分的语言,又是一种土生土长的语言。经过学者、文人们的努力,法语的形象已焕然一新,法兰西人的民族自豪感也由此而大为增强。而这一局面的出现,与“特洛伊神话”在其中所起的桥梁作用是分不开的。又如法兰西立法与特洛伊人的关系:从中世纪法兰西的总体历史进程来看,各代君王所颁布的法律以及其他各种类型的法律多半具有区域性和临时性特征,真正能够长期有效并施及全境的法律并不多见。在这一混乱无序的总体格局中,有一部法律可以称得上是个例外,这就是《撒利 019 克法典》。该法典原为上古末期到中世纪初期法兰克人的习惯法汇编,到了中世纪

- 1920

陈文海法国史论文集

体在相关问题上的价值取向进行总体考察:笔者拟从最能集中体现这一时期天主教会上层文化观念的特兰特宗教会议(the Council of Trent, 1545-1563)[4]入手,以文本分 124 析的方式对蕴含在会议文献中的教会上层关于相关问题所持的立场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再依据相关文献材料,将之与普通民众的价值观念进行比照。其次,在总体考察的基础上,以典型事件对两大文化群体的价值取向进行个案分析:即选取建立神学院(seminary)这一天主教会上层最为重视的举措作为考察基点,具体分析教会上层的文化理念与普通民众的价值观念在相关问题上的反差,进而感知这种反差所带来的社会结果。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主旨只是在于从历史学的角度阐述特定时期天主教会上层和普通民众这两个群体在某些宗教文化观念上的差异、碰撞及其对天主教发展走向的影响,至于这些宗教文化观念究竟孰优孰劣,考虑到其特有的复杂性,本文不拟作过多的讨论。

一、天主教会上层视野中的教会流弊

当西欧社会从中世纪走出之际,不论是坚守正统阵地的天主教会上层,还是以马丁·路德为首的新教改革派,抑或是普通的天主教徒,他们从各自的视角出发,几乎都毫无例外地认为天主教会存在诸多非常严重的问题。为了正本清源,以正统自居的罗马天主教会最终决定于1545年12月13日起在亚平宁半岛北部小城特兰特[5]召开宗教会议。在这次时断时续的会议上,与会人士就各种问题展开细致而激烈的讨论,[6]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系列教令(decrees)和教规(canons),[7]于1563年12月4日会议闭幕前由与会代表署名, 1564年1月26日又由教皇庇护四世颁布谕令对之予以确认。[8]这次会议颁布的所有教规教令都是在教皇特使的主持下制定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明确的针对性;而且在会议参加者中,除了少数几位世俗君王偶尔与会之外,几乎全是天主教会的中上层人物或是信仰坚定的神学家;在特兰特会议中后期,虽然新教方面曾派出几位代表与会,但这些人仅有“聆听教诲”的权利,而没有参与拟定教规教令的权力,更没有任何表决权。[9]由此也就可以得出两个基本结论:第一,凡是需要制定规章予以规范 125 之处,也就是天主教会认为存在问题的地方;第二,这次会议所制定的教规教令是天主教会上层意志的集中体现。因此,从会后集结而成的《特兰特圣公会议教规教令集》[10]这一文本之中,人们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出这一时期天主教会上层对自身问题的基本判断。

《特兰特圣公会议教规教令集》的内容涉及天主教会的方方面面,其中既有对正统教义的全面阐述,又有针对教会日常行为的“改革”措施(实为护教措施)。虽然说教义问题最终也会牵涉到普通民众的日常宗教生活,但有关教义的各种争论更多地集中在文化精英层面,普通民众在其中的参与程度较低。相比之下,有关教会日常行为规范的改革却是与普通民众的日常宗教生活有更直接、更显性的联系。基于这一考虑,笔者将选取教规教令中有关改革的部分内容进行考察,以窥教会上层价值判断之概貌。特兰特会议先后召开过25次全体会议,其中有10次全体会议涉及教会改革问题,教会上层对自身流弊的判断也就散列在这10次全体会议颁布的教令之中。可以说,在天主教会上层的视野中,教会存在的问题是“全方位”的。因此,在这里无法一一枚举,而只能撮其主要,将之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陈文海法国史论文集

在操节上,不守独身,私蓄情妇;参加特兰特会议的天主教会人士认为,戒除色欲、固守独身[11]是教士阶层必须遵循的最为基本的道德底线,是教士“之所以能够成为教士”的重要标志之一。[12]然而,教会精英们发现,教士们虽然不再公开娶妻,但却蓄养情妇。他们不仅将情妇供养在自己的住处,而且还把他们与情妇所生的孩子安排在自己主持的教堂中任职。对于这一现象,特兰特会议曾多次予以痛斥,而且在第25次全体会议(1563年12月3—4日)上就这一问题发布专门的教令。该教令认为,对于献身于上帝、一心为上帝服务的教士而言,蓄养情妇是“极为丢人的事情,是与教士的名头极不相称的做法”;蓄养情妇是普通信徒中“司空见惯的丑事”,教士竟然同他们混迹一处,结果“使教士阶层颜面尽失”。[13]因此,该教令宣称,必须禁绝教士蓄养情妇现象,只有如此,普通信徒才有可能“更加尊敬他们”,人们也才有可能“知道他 126 们过着更为纯洁的生活”。[14]

在生活上,与俗共舞,贪图享乐;在正统天主教会看来,除了“绝色”这一要义之外,物质生活上的清心寡欲也是教士阶层有别于俗人的一大特点。然而,在中世纪中后期,教士们在物质生活方面却“堕落”了。特兰特会议曾不止一次地详细列举教士们在这个问题上的种种表现。例如:不仅出入酒馆,而且有时还喝得酩酊大醉;不仅和别人跳舞,而且还聚众赌博;不仅放鹰打猎,而且餐桌丰盛;不仅从事世俗职业,而且醉心于谋取厚利。特兰特会议认为,教士本应成为普通信徒的“榜样”,而且普通信徒的确“就像照镜子一样将眼睛盯在他们(指教士)身上”,然而,教士们却物欲熏心,其教化功能当然也就无从谈起。特兰特教令要求,教士必须立即弃绝俗欲,否则将受惩罚。[15]

在形象上,服饰俗化,举止不端;特兰特会议认为,教士是“与俗有别”且高于俗民的一个特殊阶层,其特殊之处不仅体现在更为虔诚的信仰、更为纯洁的生活方面,而且体现在与众不同的服饰打扮和言谈举止方面。“虽说衣着打扮本身并不能造就教士僧侣,但是,教士总要穿着与其身份相配的服装,这一点却是必须的”,因为“通过外在衣饰的正派和体面,他们就可以展示出其内在道德的端正和恰当”。但是,在中世纪中后期,教士们的衣着却颇为随便,“甚至在公开场合也是一副俗人的打扮”。教会认为,这种扮相的教士是“将脚踩在了不同的道路上,一条是上帝之路,另一条是肉身之路”。特兰特会议的教令中还提到,许多教士在“行为方式、走路姿势和说话谈吐”等方面也都与俗人为伍,根本没有教士的“样子”。天主教会认为,所有这一切都有损于“他们自身的尊严”,有损于“教士阶层的荣誉”。[16]

在规范上,礼仪尽失,随心所欲;教会认为,宗教礼仪是宗教信仰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虔诚的信仰离不开规范的仪式;在举行或参加宗教仪式时,“必须尽最大的可能保持内在的清白与纯洁,同时必须尽最大的可能从外在方面来展示其专注与虔诚”。但是,由于“时代的邪恶”以及“人们的漫不经心和腐败堕落”,许多根本不属于天主教的粗俗做法已经“悄悄渗透进了”天主教礼仪当中,其结果就是教会礼仪遭到严重的亵渎。在仪式上,人们竟然弹奏着“不洁的”音乐,唱着“淫荡的”歌曲,在场子里“东走走西逛逛”,“大声喧哗,吵闹起哄”。而所有这一切,与教士的放任和纵容是密不可分的。教令要求,教士们必须按照规范举行宗教仪式,而且各教省的教务会议必须为他们“制定一套固定的礼仪程式”。[17]

- 23

陈文海法国史论文集

具有这样一种悲切的心态,也正是因为具有以上所述的价值判断,天主教会的护教愿望就显得甚为迫切,以强化天主教信仰和加强天主教组织建设为核心内容的天主教会“改革”也就渐次展开。[22]

二、普通民众对天主教会问题的认识

天主教会并不是一种与世隔绝的隐修会,它是与世俗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普通信徒的生活更是密不可分;而且,其社会影响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信众对它的认可度。因此,要想准确把握天主教会护教行动的社会效应,还应弄清以下问题:天主教会上层总结出来的上述各类问题是不是天主教会与普通民众的共识?如果不是的话,那么,哪些是天主教会上层的观点,哪些是普通信徒的观点?也就是说,天主教会上层认为存在问题的那些层面,普通信徒是否也认为是严重的问题?普通信徒认为需要改进的那些层面,天主教会上层是否也认为需要去改进?只有对上述问题作出区分,才能更为清晰地判定天主教会护教行动的社会基础,才能更为全面地认识天主教会在护教之后的命运走向。

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里,学术界存在比较明显的“精英替代”色彩。即对于教会以外的俗民,人们关注最多的是其中那些能写会道并能留下各种著作的文化人,而这当中又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以及后来启蒙运动时期的启蒙学者最受重视,他们对天主教会所作的嬉笑怒骂与无情批判被当作经典而不断地被重复。重视人文主义者和启蒙学者这一做法本身并没有任何问题,他们对社会宗教问题的揭露与批判毕竟是其他任何一个文化群体所无法比拟的。但是,就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而言,这一做法却存在比较明显的局限,即容易将人文主义者和启蒙学者当成整个世俗社会的集体代言人。虽然世俗社会的各个阶层对当时的天主教会都有不满之声,但是,文化精英们的视角与那些长日和猪牛马羊、耕田种地相伴的平民信众的观念毕竟存在差异,把文化精英们的声音过度放大显然会掩盖世俗社会本身存在的多样性。

随着社会史研究以及大众文化史研究在西方社会的兴起和发展,“精英替代”式的研究已有较大改观,许多以底层民众为研究对象的著作不断涌现,从而使得原本失语的普通民众开始以鲜活的形象展现在人们眼前。那么,对于前文所述的天主教会对自身所作的那些判断,普通民众究竟是如何看待的?从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普通民众的宗教观念一方面是虔诚的,但另一方面,他们对教会的感受却是独特的,他们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不仅与教会上层存在明显差异,而且与世俗文化精英们的看法也有很大不同。不过,这里也存在另外一个问题值得思考,即学者们展示出来的“大众文化”在多大程度上代表“大众”?这是困惑大众文化研究者的一个难题,因为不论研究者如何扩展其研究对象的覆盖面,面对“大众”这一字眼,几乎都难以逃 129 脱“以偏概全”之类的责难。正因如此,在讨论普通民众对教会流弊的认识这一问题上,持相对谨慎的态度或许更为科学,即不能从绝对意义上去理解大众文化的涵盖对象。在这里,我们只能说,相关的观念来自民间、来自普通民众、来自社会底层,它是大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天主教命运变迁中有着自身的一席之地。如果能在这一问题上形成共识,那么,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就不至于显得突兀了。在此基础

陈文海法国史论文集

上,我们可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作一具体分析,以此展现天主教会在普通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关于教士的禁欲问题。天主教会将教士不守独身、私蓄情妇视为十恶不赦之罪,但是,从不少文献材料及相关研究成果来看,中世纪中后期乃至近代早期的西欧民众却多多少少地都将之视为无关大局的“小事”。这样的现象虽然让天主教会觉得是“伤风败俗”,但它毕竟是一个客观现实,特兰特会议颁布的教规教令中有很多地方已经表明了这一点。实际上,从新教改革当中也可以反射出当时的民众对这类问题的态度。新教之所以能在这个问题上迈出关键性的步伐(当然不是说让教士或牧师“蓄养情妇”,而是让他们有结婚的自由),也正是基于与之相适应的民众心态基础。[23]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奥兹蒙特(S.Ozment)对中世纪晚期德意志和瑞士地区的教士性行为问题作过深入的研究。他发现,在这些地区,教士蓄养情妇不仅普遍,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得到了世俗社会的认可;在俗民们看来,与私通或调戏妇女等可恶的罪行相比,蓄养情妇不失为“一种值得尊敬的选择途径”,[24]因为它毕竟是一种相对正常的“家庭生活”。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塔弗诺(R.Taveneaux, 1911-2000)对大转折时期的法国天主教会做过精细的探讨,在《古典主义时期的法国天主教》一书中,作者援引了奥顿(Autun)地区的主教在1652年[25]留下的一段原始文献材料,其中有言:“在这里,蓄养情妇是极为司空见惯的现象,教士们毫无顾忌地将那些不正派的女人供养在自己的住处,而且还把自己和这些女人所生的孩子留在自己身边。他们照料并抚养这些孩子,训练他们从事教会服务工作,为他们安排婚姻大事,为他们准备彩礼,好像他们都是婚生子女。”奥顿主教还对当地俗民们的“无动于衷”作了描绘:“教区居民们对这些做法都很习以为常,当(我)问他们这些蓄养不正派女人的教士们在道德水准和行为举止方面的表现如何之时,他们回答说,这些教士生活得很正派很得体。于是,(我)又向这些教区居民们挑明,前面所说的这些教士可是跟情妇以及他们所生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啊。他们则回答说,这些情妇及其孩子生活得很安静,并没有喧嚷不宁。他们认为,这根本没有什么罪恶可言,他们已经非常习惯于看到他们的教士和女人生活在一起。因此,他们认为, 130 这是可以接受的。”[26]世俗居民之所以没有将教士蓄养情妇并生儿育女的事情看成是一个问题,一个基本的因素当然在于教士们的此类行为已属积习已久,长期的耳濡目染已使俗民们惯看了秋月春风,此即教会人士所言的“见怪不怪”。[27]除此之外,从西方学者的有关研究中,我们还发现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首先,基督教的原始教义在圣职人员的婚姻问题上本身就存在灵活性。作为基督教信仰的最高指南,《圣经》当中有许多关于婚姻以及性爱方面的教言。从《马太福音》中可以看出,耶稣基督虽然其本人坚守独身,但他并没有要求自己的门徒以及其他追随者都要遵循这一做法。在“有关休妻的教导”一节中,耶稣对其门徒说过:婚姻是由“上帝结合的,人不可分开”;至于独身,耶稣强调,那是某些人“为了天国的缘故”而采取的生活方式,但“这话不是所有人都能领悟的,只有那些得了恩赐的人才能领悟。„„能领悟的就领悟吧”。[28]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更是明确写道:“倘若自己禁止不住,就可以嫁娶。与其欲火攻心,倒不如嫁娶为妙”;保罗甚至还说道:“其他使徒、主的诸兄弟以及矶法[29]都拥有信教的妻子,难道我们就没有权利像他们那样也拥有一位信教的妻子陪伴左右吗?”[30]在《提摩太前书》中,保罗对教职的任职条件有这样的表述:作为主教(亦称“监督”),“必须无可指责,只作一个妇人的丈夫”;作为执事,必须只作“一

- 26

陈文海法国史论文集

第二,关于教士的世俗物质欲望问题。天主教会认为,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和享受是教士们堕落的重要表现。那么,天主教徒是如何看待这类问题的?相对来说,这类问题较为复杂,因为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而言,不论财富(且不论这种财富的大小)存在于哪一个社会阶层,也不论它为谁所有,只要这个社会中还存在比之更穷的社会阶层或个人,就有可能引发社会心理的失衡。这里仅以更易引发争议的教士出入酒馆问题为例作一分析。从天主教会史的各种相关材料中可以看出,在特兰特会议之前的漫长时期里,普通民众的确曾围绕教士酗酒问题提出过不少投诉。但是,西方一些学者对这些投诉细加分析之后却发现,民众投诉的焦点问题并不是教士下酒馆这一现象本身,也不是教士喝酒这一问题本身,而是与酒水问题虽然相关但又不完全等同的其他一些问题。例如,在法国的沙特尔主教区,世俗居民们曾经投诉,他们的教士一旦“喝醉”了酒,往往就会打架斗殴并会干出其他一些胡作非为的事来。另外,教士们的“酒友”也经常是人们关注的一个话题。世俗居民曾向教会巡访人员反映说,他们的教士有时竟然和胡格诺教徒(Huguenots,信仰卡尔文教的法国新教徒)一起出入酒馆,而且还会与其他各种“不三不四之徒”一起喝酒。[40]由此不难看出,俗民们并不是笼而统之地反对教士下酒馆,他们对“喝酒”和“醉酒”是有所区别的,对教士酒伴的“好”与“坏”也是区别对待的,只要教士们下酒馆的钱是自己挣来的而不是勒索来的(即符合《圣经》中“不贪无义之财”的标准[41]),只要教士们没有喝得酩酊大醉并借酒生事,只要和教士们一起喝酒的是一些“正派”人,那么,俗民们也就不会认为教士的行为有多少不妥之处。但是,如果教士“因醉酒而不能履行自己的职责”,或者利用下酒馆之机“而与教区居民之妻私通”,那当然就会招致俗民的反感与敌意。[42]可以看出,世俗居民是以世俗社会的处世原则来对待教士们的世俗物质享受的,他们一般不可能用教会上层人士设想的那些标准来衡量他们的教士。另外,《圣经》中的有关教言对俗民们的观点也有较直接的影响。《提摩太前书》以及《提多书》都曾提到过教职人员的喝酒问题,但这些教言并不是禁止他们喝酒,而是强调不能喝得“过头”,即不能“因酒滋事”。[43]

第三,关于宗教礼仪的废弛问题。教士在主持圣礼圣事时的“千姿百态”、“无规无矩”是特兰特会议特别关注的又一严重问题,但是,根据西方一些学者的研究,下层民众对宗教礼仪的认识和要求往往与天主教会存在较大差异。教会上层当然知道宗教礼仪的特殊作用,出于对“一统天下”的追求,它特别注重其外在形式;下层民众履行宗教仪式当然有满足其宗教心理需求的一面,但他们同时也非常看重这些宗教礼仪所具有的社会功用,而对宗教礼仪的外在形式 133 却很少关注。[44]关于宗教及宗教礼仪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历史学以及宗教社会学已有许多深刻的研究成果,宗教及宗教礼仪具有其独特的社会功能,这一点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基本共识。[45]关于中世纪西欧天主教宗教仪式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英国约克大学历史学教授约翰·鲍西有过详细的分析。他认为,在近代以前的欧洲,社会关系通常都是处在一种冲突状态乃至解体状态,而且这种矛盾已经发展到了极端的地步,“一个人和另外一群人只要是没有亲戚关系,那么,人们就会认为,这个人和那群人处于敌对状态”。在这样一种社会氛围下,创造相对和谐的社会关系、整合濒于瓦解的社区便成了天主教会基层组织所要承担的重要职责,而教士们赖以解决各种社会冲突的最为重要的工具之一就是宗教仪式。在举行各种宗教仪式(如圣餐礼、结婚礼等等)的过程中,通过教士们的穿梭往来,处于冲突之中的各方至少可以象征性地超越各自的分歧而以一个相对融洽的团体形式融合在一起。[46]而这些宗教仪式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在仪式举行过程中具有较高程度的灵活性,没有“一成不

- 28

陈文海法国史论文集

方面的认识在特兰特会议颁布的教规教令中已有非常清楚的表述,与此相应,西方学者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关普通民众方面的材料。日内瓦大学历史学教授班兹曾对中世纪后期日内瓦的教俗关系进行过细致的研究,他指出,教区居民向教会巡访者反映最多的也是最为不满的问题就是他们的教士“经常缺勤”(absentéisme),许多神甫到处兼职,一人同时管理多个教区,而且经常是优先关照那些酬俸最丰的教区,正因如此,对于有些穷乡僻壤,教士竟然从 135 未光临过。[57]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奥布伦对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勃艮第地区宗教状况的研究也表明,世俗居民极为重视教士在当地社会宗教生活中的特殊作用,同时又对教士在宗教服务方面的缺失多有不满。为了迫使懈怠而散漫的教士能够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1339年,贝藏松(Besancon)的圣马丽-马德莱纳教区(Sainte-Marie-Madelaine)的居民与他们的本堂神甫(curé,堂区神父)签订了一份包含25项条文的协议,每一条文都详细规定了本堂神甫主持某一仪式过程中应达到的最低要求; 1455年,勃艮第的格里塞教区(Griey)居民也同他们的本堂神甫订立了类似的协议,只是规定得更加细致,而且居民对神职人员的期望值也更高一些。[58]其他一些研究也都证实了同样的问题。例如,在17世纪中前期之前的法国沙特尔地区,俗民对教区神甫最为不满的问题仍然是其“失职”(négligences)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表现仍然是神职人员不按时主持圣礼圣事或者根本不履行自己的宗教职责。[59]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俗双方在教士是否敬业这一问题上的共识在很大程度上只能说是形式上的趋同。也就是说,虽然双方都认识到教士们存在不务正业问题,但在根治这一痼疾的方式上,双方却存在内在差异。教会方面认为要务是先将教士训练成圣洁寡欲、中规中矩、身着长袍且会说拉丁语之人,然后要他们长驻自己的教区,并以完人的形象去训导俗民。而世俗民众方面虽然也热切希望教士能够长驻教区且能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但是他们希望得到的并不是那种由上面派下来的榜样,而是熟悉并能遵循当地习俗、会说当地语言、能够协调社会关系之人。正是由于这种分歧的存在,教会越是强调教士的敬业,其结果就只能离俗民的期望越远。应当说,教俗双方在对相关问题认识上的这种分野是教会精英文化与世俗大众文化差异性的自然反应,也是亚文化之间缺乏融通情况下的必然结果。

三、以“神学院”为中心的个案分析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天主教会上层与普通民众在对教士问题的认识上的确存在诸多差异,但是,教会方面并不主张对这些差异进行调和,这是由天主教会排他性这一本质特征所决定的,而这种排他性又是基于以下两个基本的价值判断。首先是世俗社会的普遍堕落。特兰特会议以及世俗社会的一些知识精英认为,世俗民众特别是下层民众在信仰上是放任的,在习惯上是粗俗的,在行为上是古怪的,具有典型的“乡巴佬”(rustics)习气。[60]对于这种现象,不仅不应纵容,而且应该彻底根治,必须以高尚的宗教品德感染他们,以圣洁的完人形象引导他们,以纯洁的精神食品去喂养他们。[61]其次是教士阶层的普遍异化。天主教会认为,教士本应成为俗 136 民的楷模,但由于制度的废弛以及时代的邪恶,教士的身心言行已经被淹没在世俗社会的庸俗价值观念之中。天主教会认为,导致这种异化现象的基本原因在于,地方上的神职人员一般都是源自当地村社,其宗教技能基本上都是通过充当某一老教士的学徒而获得的,而师傅本身在宗教知识方面就毫无章法

- 30

陈文海法国史论文集

定,如果大教堂的教长不愿建立神学院,或者建了神学院但又不愿坚持长期办学,或者拒绝出资以维持神学院的运转,则大主教有权责令其按照教令行事。如果大主教犯有此类错误,则教省教务会议必须责令其尽快履行自己的职责。第六,师资配备。神学院“这类性质的学校”属于非营利的“公益事业”,为了保证师资队伍的“低薪高质”,教令规定,主教、大主教以及各类教长“可采用强制手段要求那些拥有神学教授头衔之人以及其他所有拥有讲经职位且有能力讲课之人亲自为神学院学生授课;亦可由这些教师挑选能够胜任教职者代替他们授课,但须得到相关教长批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教令规定,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得随意发挥,“必须讲授经主教认定合适的那些内容”。第七,日常管理。主教或教省教务会议有权监管神学院的一切事务,“只要是有利于神学院的健康发展”,主教可采取一切措施以排除对神学院工作的“阻碍或干扰”;如有需要,主教或教省教务会议可不拘于以上所定细则,可依具体情形“对之修订或扩充”。

尽管天主教会的护教愿望极为强烈,且在教令中明确要求各地应“尽快推进这一神圣且虔诚的善功”,但在当时那种混乱的社会政治局势下,要想让各地主教在一夜之间使神学院遍地开花是不可能的。实际上,特兰特会议之后的历史进程表明,为神学院建立而出力最多的并不是各地的主教,而是在这一时期兴起或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各式各样的天主教修会团体,如西班牙人罗耀拉(Loyola,约1491—1556年)创立的耶稣会(the Society of Jesus)、意大利人鲍罗米欧(Borromeo, 1538-1584)创立的献主会(the Oblates)、意大利人奈利(Neri, 1515-1595)创立的奥拉托利会(the Congregation of Oratory)、法国人奥利耶(Olier, 1608-1657)创立的苏尔比斯会(the Sulpicians)以及法国人万桑(Vincent,约1580—1660年)创立的遣使会(the Congregation of the Priests of the Miion,亦称“文生会”)等等。[67]且不论何者是创办神学院的“第一功臣”,一个客观事实就是,经过百余年的发展,至17世纪后期及18世纪,天主教世界中的绝大多数主教区都已拥有一所乃至多所以“圣职培训”为基本职能的神学院。[68] 138

关于神学院在秉承天主教会价值观念方面的表现,西方学术界已多有研究。总体而言,虽然各个神学院在具体运作方面存在各种差异,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它们都是以特兰特会议制定的教规教令为准绳而展开神学院的组织和教学工作的。从其具体实践中,人们可以看出神学院教育的一些基本特征。首先,培养“高尚”的孤独意识。神学院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均属俗世之人,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浸染着世俗社会的印迹。因此,神学院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彻底摆脱世俗尘念,然后再用“纯正而圣洁”的基督精神对之进行教化,从而使之养成注重“内省”、崇尚“圣独”的特殊品质。[69]天主教会的愿望是,当这些学生从神学院毕业之后,即便是在“恶俗横飞”的世俗环境中,他们也能保持圣洁状态。其次,强调行为的标准化。每个神学院均有专授礼仪的教师,其职责是教导学生既要以正确的方式主持各种宗教礼仪,同时又要注重各种宗教礼仪的神圣性和神秘性。当时的神学院教科书强调,在教堂举行仪式时,一定要营造出“天国的氛围”,而不能让礼仪浸泡在“俗世的氛围”之中。[70]再次,灌输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天主教会虽然对教士的“不学无术”痛恨不已,但它却无意于(甚至说应该是反对)将教士们培养成满腹经纶、有思想、有见地的学问家,因为它需要的是既要能读会写又要绝对尊重和服从权威的“上帝意志的执行者”。因此,在神学院里,教师们主要是以灌输的方式向学生们反复宣讲正统的条文、教义和教规,在这里,几乎不存在自由的讨论和辩论。

- 3233

陈文海法国史论文集

的任何瑕疵都不再给予任何宽容。美国斯坦福大学历史学教授塔盖特对此有过这样的评论:“教区居民们对他们的教士(本堂神甫)与女人之关系方面进行着严格的监视,而且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程度或许没有任何其他问题可以比拟”,教士“在性方面的纯洁”已被世俗居民视为教士“在宗教圣洁方面重要且必要的组成部分”。[82]也就是说,虽然教士们总体上在性行为方面已经变得相当谨小慎微,但世俗信徒们却会以更加入微的方式去探寻教士们在“利比多”(libido)方面露出的蛛丝马迹,一旦有所发现,俗民们便如获至宝。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教授、著名历史社会学家布特里曾对法国阿尔地区(pays d Ars)的教士操守问题及其与民众的关系做过一些个案研究,其基本结论是:在整个19世纪,先后在该地区出任教士职务的共约2000人,其中仅有16人被世俗民众指控犯有“性道德不端”之罪,而在这16人之中,最终只有6人被认定罪名成立;然而,就是这区区6人的丑事,世俗民众特别是各种报刊却将之当作惊天动地的要闻而予以大加渲染、反复传播、深入挖掘。[83]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种重复宣传对社会舆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的一个明显的社会效应就是:在民众的心目中,整个教士阶层有口是心非伪君子集团的嫌疑。不难看出,世俗民众已经把对教士“性问题”的指控和渲染当成对教士宣泄不满的一种武器。为了达到某些目的,世俗民众甚至可以通过捕风捉影乃至编造故事的手段来将教士弄得身败名裂。[84]世俗民众对教士阶层亲疏远近的前后变化由此可见一斑。

对于天主教会护教运动之后出现的普通民众对教士阶层的冷漠乃至不恭,当然可以从多种角度去审视,因为它本身的确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就的产物,但不论怎么说,在考察这一问题时,都不应该忽略天主教会的新方略新形象对教俗关系特别是对俗民心理造成的持久性冲击。天主教会的这场运动虽然名曰“改革”,但从本质上说,它只是一种强化和净化运动。所谓“强化”,就是要将已经废弛的天主教教规教义重新搬出来,伴以各种惩戒措施,强令信徒严格信奉之遵守之。所谓“净化”,就是要将数百年来逐步融入天主教文化习俗之中的那些“非天主教成分”从天主教文化中铲除出去,从而使天主教恢复原来的纯洁面目。从天主教会中的正宗的“原教旨教徒”角度来看,强化信仰乃是救教救民的当务之急,净化信仰更是救民救教的不二法门。然而,从世俗民众的角度来看,天主教会的新政与历史潮流的背离度已经超出了社会所能接受的范围,因为它要强化的正是属于已被社会所不满并被社会所主动抛弃的东西,而它要铲除的却正是属于已被世俗信徒所认可并被世俗信徒所主动接纳的东西。

既然改造后的天主教教士阶层是以“比尔等更圣洁”(holier than thou)[85]的姿态出现在世俗信徒面前的,而且他们已经决心要将民众的俗化信仰方式强行扭转到圣洁轨道上来,那么,虽然会有一些世俗民众对之表示心悦诚服,但是,就总体而言,这样的教会却难以拥有从前那种对自身表示认可的社会环境,世俗民众与教士阶层的隔膜也只能是不断加深。既然教士阶层将自己改造成不与世俗社会“同流合污”的“局外人”,那么,世俗民众当然也会以“局外人”的角度去审视他们的教士,而且会以教会自身标榜的圣洁标准去衡量他们。正因如此,当教士 142 阶层的自律性增强之后,世俗社会针对某些“不守规矩”之教士的抨击活动反而会逐渐演变为一场民众运动,甚至整个教士阶层都会成为世俗民众攻击的靶子。一旦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氛围,俗民们也就可以无拘无束地对某些教士抱以冷漠、嘲讽乃至批判的态度。由此不难看出,特兰特会议之后的天主教会之所以出现其社会角色的持续衰退并最终陷入严重的困境,其中比较重要的内在原因之一在于它

- 35363738

陈文海法国史论文集

[49] 培根:《论宗教一统》,见《培根论述文集》,第10页。

[50] John Boy, Christianity in the West 1400-1700,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 1985, p.100.另外,鲍西教授在其他一些著作也一再强调这一观点。参见John Boy, The English Catholic Community, 1570-1850, London: Darton, Longman and Todd, 1975; John Boy, Peace in the Post-Reform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 1998. [52] 参见陈文海:《民族语言·民族文化·民族国家———法国中世纪后期语言文化的民族化进程探析》,《世界历史》1997年第6期,第49—57页;王鸿斌:《中世纪后期英国民族意识的萌发与民族语言的形成》,《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29—32页。

[56] 特兰特会议之后的数百年间,天主教会长期固守其服饰规范,其结果就是,身着长袍的神职人员和修士“常被俗人取笑”,其“孤寂感”不断加重。只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梵二会议”(1962—1965年)以后,天主教会才逐渐放松对教士服饰的要求,服饰禁令最终于1974年得以废止。参见傅乐安主编:《当代天主教》,第83—84页。

[58] Michel Aubrun, La Paroie en France des Origines au XVe Siècle, Paris: Picard, 1986, pp.240-250;奥布伦教授的另外一本著作对这个问题也有详细分析,见Michel Aubrun, Moines, Paroies et Paysans, Clermont-Ferrand: Prees Universitaires Blaise-Pascal, 2000. [64] 教皇保罗三世语,见J.Waterworth, ed.and trans., The Canons and Decrees of the Sacred and Oecumenical Council of Trent, p.2.[65] J.Waterworth, ed.and trans.,TheCanons and Decrees ofthe Sacred and Oecumenical Council ofTrent, p.187.以下所归纳的几个方面也都是出自这一教令,具体内容详见前引“教规教令集”第187—192页,不再一一注明。

[66] 剪发礼是神职人员在领受神品(圣职)之前的第一个步骤,即把头顶剃光,露出光秃圆顶,此圆顶称为“发圈”。只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这种与世俗社会反差过于悬殊的且时常招致俗人嘲弄的奇特发型才被天主教会正式舍弃。 [68] 在特兰特会议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神学院计划进展较为缓慢,即使在各地建立了一些神学院,其办学状况也与教会的要求相差甚远;只是到了18世纪以后,神学院的运作才开始步入正轨。参见Kathleen M.Comerford, Ordaining the Catholic Reformation: Priests and Seminary Pedagogy in Fiesole, 1575-1675, Firenze: L.S.Olschki, 2001. [73] 林中泽主编:《宗教史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第213—214页。

[74] 在中世纪西欧社会,虽然天主教徒的人数颇众,但天主教的教规礼仪等方面却呈现出明显的精英化色彩,参见刘城:《中世纪天主教信仰的仪式化》,《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第11—19页。到了近代以后,其精英化程度又有一个质的飞跃。美国学者罗斯认为,这种状况使得天主教会已经变成了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囚笼”,详

- 4041

陈文海法国史论文集

的新生事物。实际上,在成为法国王室守护神之前,作为基督教徒们普遍认可的神明天使,米迦勒的灵光在广袤的基督教世界上空浮沉飘荡已达千余年之久。因此,为便于更好地理解米迦勒在法国中世纪中后期的历史命运,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米迦勒在上古及中世纪中前期的动荡起伏的兴衰历程作一追溯和勾勒。

从可考的文字资料来说,对米迦勒的最初描绘源于上古时期以色列人的宗教经典《圣经》(即《旧约全书》)。根据《圣经》所言,米迦勒是天国中地位最为重要的天使之一,其使命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较为纯粹的天界事务:作为天国军队的首领和上帝的旗手,米迦勒对上帝赤胆忠心,而且他还具有超凡的勇猛气概,曾将企图背叛上帝的恶魔路锡福(Lucifer)从天界赶进地狱,又曾与凶恶的大龙(dragon,又称古蛇、撒但、魔鬼)英勇搏斗并最终将之扔进暗无天日的无底坑。另一类是与尘世关联较为密切的中介性事务:在尘世信徒的人间生活终结之后,米迦勒负责将其灵魂领入来世;末日审判之时,米迦勒则是所有灵魂的过磅员,对其是上天抑或入地拥有重要的发言权;同时,米迦勒还是“选民”以色列人的守护神,受耶和华之差遣,他曾成功地保护过以色列人领袖,并与以色列人一道与那些跟“选民”敌对的部族或国家进行斗争①。上述有关米迦勒的传说和信仰在初始时只是为数不多的苦难而孤独的以色列人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配制出来的一服精神安慰剂。但是,随着基督教的兴起及其西传,对米迦勒的崇拜开始在罗马帝国的下层民众中逐渐得以流行。公元4世纪初,基督教在帝国境内取得合法地位,米迦勒亦开始成为基督教国家——罗马帝国的守护神。

注释:① 有关米迦勒的描述,可详见《圣经》:但以理书,10:13,12:1;出埃及记,23:20—23:列王纪下,19:35。

公元5世纪晚期,西罗马帝国分裂成几个互不联属的蛮族王国。在此背景下,对米迦勒的崇拜也进入一个或圆或缺的历史时期。根据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我们可将中世纪中前期基督教世界的米迦勒崇拜史划分为如下几个发展时段。第一,5—8世纪中叶:衰退消沉时期。在此时期,东罗马帝国(拜占廷)依然保持着对米迦勒的尊崇和信仰,但在西方的拉丁蛮族世界,对米迦勒的崇拜则已蜕变为荒漠之中的几点绿洲,具体说,此间只有三个地区尚对米迦勒怀有浓厚的崇拜之情。一是意大利北部的伦巴底地区;二是不列颠地区;三是法兰克王国的西部地区。在这一时期,此地以米迦勒名义兴建的修道院明显多于其他地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位于法兰克王国西北角、濒临英吉利海峡而与不列颠相望的圣米迦勒山修道院,该修院在随后的漫长岁月里一直作为信徒们的朝圣中心而存在。第二,8世纪中叶—10世纪中叶:渐趋复苏时期。受拜占廷以及不列颠的影响,查理大帝(768—814年在位)曾经颁令,米迦勒节③作为法定节日在帝国全境必须得到遵守。9世纪中叶,加洛林帝国分裂,但西欧世界对米迦勒的崇拜并未因此受到影响,反而有进一步增强之势。850年前后,在西法兰克王国出现了一本名曰《圣米迦勒的启示》(Revelation ofSaint Michael)一书,该书详细描述了有关米迦勒山修道院起源的传说,而且,对该修院里那眼神奇的喷泉亦有生动的描绘,据称此喷泉乃米迦勒

注释:③ 米迦勒节为每年的9月29日。在现今西欧,民间仍有过米迦勒节的习俗,例如,英国人在秋收时节往往要吃“米迦勒节鹅”(a Michaelamas goose),以企盼来年生活富足安康。

陈文海法国史论文集

的恩赐天礼。《圣米迦勒的启示》一书在西欧流传颇为广泛,圣米迦勒山修道院因此成为信徒们向往的圣地,朝圣活动由此日趋频繁。第三,10世纪中叶—13世纪初:亲英色彩较为浓厚时期。966年,圣米迦勒山修道院落入虔信米迦勒的诺曼底公爵的控制之下,因此该修院的势力得以发展壮大。到12世纪后期,该修院在物质财富的占有、宗教感召力以及政治影响力等方面均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度,而且僧侣们编撰了大量的图书文献资料,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当数《圣米迦勒山修院传奇》。此书完全以编造奇迹剧式的笔触尽情挥洒了有关圣米迦勒山修道院的起源、修院所藏的米迦勒当年用以与大龙决斗的利剑与盾牌以及其他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神奇故事②。出于宗教的狂热,前往圣米迦勒山修院的朝圣活动再度掀起高潮。但是,关于这一时期西欧世界对米迦勒的崇拜,有一个重要现象值得我们注意,这就是:除诺曼底之外,英国是米迦勒崇拜最为流行的地区。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原因在于诺曼底与英国之间的特殊关系:诺曼底公国形成之初即是不受法国王权制约的“独立王国”,1066年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并登上英国王位以后,诺曼底依旧是其管辖之地,圣米迦勒山修道院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受英王保护的宗教圣地,同时,米迦勒也就相应成为英王们的守护天使。

注释:② 这里只需列举几例便可窥知该书的主题,如:一名尚在摇篮中的婴儿以神奇的力量将巨石搬滚聚集一处,圣米迦勒山由此奠基;阿佛朗西主教诺尔高(Norgod,生活于10世纪)突然发现圣米迦勒山修院起火燃烧,但最终却是虚惊一场,原来那些冲天的红光并非火焰,而是米迦勒巡幸该修院时的足迹;一名前往修院朝圣的孕妇在海边临产,恰遇狂风巨浪的袭击。在几乎要被风浪卷走之时,米迦勒及时赶到井将风浪止住,母子二人转危为安;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1204年,法王腓力二世(1180—l223年)从英王手中收复了诺曼底。但正是由于米迦勒崇拜所具有的亲英色彩,法国卡佩王朝(1328年终结)后期的国王们对米迦勒崇拜在法国的发展一直持谨慎态度。因而在此期间,圣米迦勒山修道院的影响渐趋式微,来此朝圣的香客已越来越少,米迦勒崇拜再次进入消沉时期。由以上所述可以看出,在中世纪中前期的基督教世界,米迦勒崇拜是一种跨越国界的信仰行为。在法国,米迦勒虽然也受到尊崇,甚至国王有时也会惠顾其朝圣中心,但米迦勒并未上升到守护神的地位,为法国王室提供精神庇护的仍然是法兰西文化的“开山者”圣丹尼。

二、法国王室对米迦勒崇拜由观望到坚信的转变

1328年瓦洛亚王朝取代卡佩王朝以后,其“合法性”问题在当时曾颇有争议,因此,瓦洛亚王朝的开国君主腓力六世(1328—1350年)相当谨慎,他千方百计地强调法兰西王统的连续性,并自称是圣路易(即路易九世,1226—1270年)的继承人,而且还与圣路易一样,是圣丹尼的忠实信奉者。既然如此,那么,米迦勒又是如何最终成为法国王室新一任守护神的呢?应当说,这是一个渐进的演化过程。根据历史发展的实际,我们可将之划分为几个阶段予以考察。

第一,观望摇摆时期(1380年以前的瓦洛亚家族)。这一阶段主要是指腓力六世以后的约翰二世(1350—1364年)和查理五世(1364—1380年)执政时期。在此时期,法兰西境内的米迦勒崇拜渐趋活跃,而且王室的某些支系(注意:不是王室本身)对之热情尤高,其中有两支值得一提。一是布洛瓦家族(Blois):该家族与王室关系密切,在与英国进行的长期战争中一直竭力支持王室。布洛瓦家族的世袭领地位于圣米迦勒山修道院附近,因此对米迦勒崇拜有着天然的亲近。另一个笃信米迦勒的王

- 4445

陈文海法国史论文集

突遇巨石从空中落下,几欲伤及其身,但在米迦勒的援救下,最终却化险为夷。后来,他为此而特意向圣米迦勒山修道院送去了一尊圣米迦勒雕像,同时还将那块神奇的岩石交由修院珍藏。

值得注意的是,米迦勒崇拜在路易十一统治时期达到了鼎盛,但也正是在他的统治之下,这一崇拜开始了由盛而衰的历程。虽然说路易十一以后的几代国王仍然保持着对米迦勒的信仰,法国民众也已从心理上接受了米迦勒这一王室守护神②,但是,正是从路易十一统治后期开始,法国王室不再像从前那样对米迦勒倾注着过分的热情,地处西北边陲的圣米迦勒山修道院也不再成为王室频繁光顾的圣地。与此相伴,在当时的有关绘画作品中以及在王室的某些标志性图案上,米迦勒的形象或米迦勒与大龙搏斗的场景已经开始退居次要地位,而居于突出

注释:② 例如,在查理八世时期(1483—1498年),法学家吉约姆·布诺瓦(Guillaume Benoit)曾写道:“在法兰西,王室的守护神是圣米迦勒,因为他是所有天使中最有权威者,就如法兰西国王是所有国王中最为虔信基督的一样。而且,根据上帝的意旨,他被委以保卫法兰西王国的重任:作为履行这一重任的标志,他出现在法兰西的圣米迦勒山修道院。”参见科莱特·波纳:《一种观念形态的诞生》,第170页。

地位的如今已是法兰西国王。可以说,在守护神米迦勒的羽翼保护之下,法国的王权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发展,法国的政体已开始较为顺利地由等级君主制向绝对君主制转变。在此背景下,已经完成历史使命的米迦勒渐渐退出显赫的历史舞台也就是自然之事了。

三、法国王室选择米迦勒作为守护神的原因试解

从米迦勒崇拜的演变轨迹中可以看出,米迦勒正式成为王室守护神的历史并不久远,其开始起步只是在14世纪晚期的查理六世统治时期;到查理七世和路易十一统治时期,这一崇拜才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明确。如果从宏观的角度来对这一时期法国王室所面临的内政外交形势作一概观性考察,我们不用花费多少周折便可轻松窥知法国王室为何要在这一时期“另立”守护神。自公元11世纪中叶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以后,英法之间就已形成一种特殊的关系格局,英王既是英国的最高君主,同时又是法国国王的附庸。此后,英国王室成员又因与法国一些大封建主之女联姻而在法国获得更为广阔的领地,英法之间的关系更趋错综复杂。自1337年起,两国因王位继承以及领土纠纷问题而展开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军事斗争(即后世所称的“百年战争”)。但是,在百年战争的中前期,法国方面屡战屡败。与此同时,法国国内的一些大封建主(以勃艮第公爵为典型)也试图与王室分庭抗礼,离心倾向异常严重。严峻的政治现实势必会对包括法国王室在内的法国人的心理意识产生深刻的影响。在眼光向天的中世纪,由于宗教传统的根深蒂固,他们不可避免地要把对世俗生活的理想与对上天的企盼联结在一起,他们渴望在上帝的帮助之下改变法国在军事斗争中软弱无力、不堪一击的狼狈局面。在此背景下,继续以阳刚不足的“文化鼻祖”圣丹尼作为法国王室乃至整个法兰西的守护神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与上帝的距离更为接近且有着非凡战斗力的天使长米迦勒于是逐渐得到法国王室的重视与认可,并最终成为法国王室的新的守护神。

以上是以俯瞰的方式对中世纪中后期法国王室守护神的转化问题所作的一般性分析,文章写到这里似乎也应该画上句号了。但问题并非如此简单。细心的读者不难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从前文所

- 47

陈文海法国史论文集

响渐趋减弱,而另一个新的守护神圣乔治(Saint George)⑤正一步步地登上英国的历史舞台。亨利三世统治时期(1216—1272年),对圣乔治的崇拜已经遍及整个英国。14世纪末,查理二世(1377—1399

注释:⑤ 圣乔治是中世纪西欧传奇故事里所描述的一位至圣至善的骑士,他曾奋力援救过一名落难的妙龄公主。

年)则下令,英国士兵均须佩带红色的圣乔治十字架;如发现有外国士兵佩带此种十字架的,必须将其抓住并处以死刑。1415年,亨利五世(1413—1422年)明确将圣乔治定为英国的守护神。与此同时,坎特伯雷大主教查切尔(Chichele)则规定:每年的4月23日(圣乔治节),英国全境均要举行纪念活动,而且其隆重程度要与圣诞节一样。可以说,英国人崇拜对象由米迦勒向圣乔治的转变已经明确表明英国人已无法再从米迦勒那里寻求精神寄托,特别是当法国人高举着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米迦勒大旗时,英国人便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海洋反应”。

切合点之三:法兰西是米迦勒崇拜者的“朝圣中心”,具有较为深厚的民众信仰基础。米迦勒之所以能够在短时期内上升为法国王室的守护神,法国王室及其御用文人和神学家的宣传鼓动工作所起的作用当然不容低估,但是,如果对米迦勒的崇拜在法国民众中没有一个较为适度的信仰积淀,那么,法国王室的“造神运动”恐怕很难顺利取得成功,这是因为宗教创新往往是很难让人轻易接受的。历史恰恰为法国王室创造了在法兰西推行米迦勒崇拜的基本条件。首先,圣米迦勒山修道院是米迦勒崇拜者心目中的“圣地”,而这一“圣地”即位于法兰西境内,尽管它一度处于诺曼底公爵和英国王室的控制之下,但法国王室在名义上仍然享有对之的最高宗主权,而且1204年以后这一“圣地”又重新回到了法国王室的手中。其次,米迦勒具备的各种角色功能能够满足普通民众以及上层社会的某些心理需求。一方面,在人之来世的某些重要时刻(如死亡之时和末日审判之时),米迦勒会提供无私的帮助,因此,从中世纪中期开始,许多祈祷文都是以米迦勒为倾诉对象的,如路易七世(1137—1180年)的堂弟、奥尔良公爵曾这样说道:“天使大君,您在天堂里拯救着众灵魂,您就是众灵魂的领袖,但愿我能与您联成一体,以便在我死亡之时保护我,在对我的灵魂进行可怕的审判时护卫我”。另一方面,米迦勒还能为信徒解除现世生活中的病痛和苦难,如治疗发烧感冒和治疗创伤等。因此,在中世纪中后期(特别是公元14世纪以后),到圣米迦勒山修道院朝圣的信徒络绎不绝,而且有许多还是有组织地前往朝圣。据记载,巴黎的圣雅克(Saint-Jacques)宗教社团仅1368年接待前往圣米迦勒山修道院的信徒就达16700人。不难看出,在把米迦勒转化为王室守护神的过程中,法国王室正是利用了自身在米迦勒崇拜中的特殊地位,同时也充分迎合了普通民众的宗教情绪。

从米迦勒崇拜在中世纪中后期法兰西的演变历程中可以看出,宗教信仰在这里居于一种超乎寻常的重要地位,它时常成为政治活动的一个精神基础。而且,当政治形势需要之时,宗教领域也不会固守陈规,而会适时地作出相应的变革。政治与宗教在此已经达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结合,而米迦勒崇拜史便是这一结合方式的最好诠释。 参考文献

陈文海法国史论文集

法国国家图书馆,拉丁文抄本1196号

《圣米迦勒山修院—千年》(Millénaire monastique du Mont-Saint-Michel)第1卷,巴黎1967年版

昂塞姆:《法兰西王家编年谱系》(Anselme, Histoire généalogique de la maison royal de France)第1卷,巴黎1726—1733年版

科莱特·波纳:《一种观念形态的诞生》(Colette Beaune, The Birth of an Ideology),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博尔拜:《圣米迦勒山修道院的奇迹》(E.Beaurepaire,“Les miracles du Mont-Saint-Michel”),《阿佛朗西考古学会论文集》(Mémoires de la Sociétéarchéologique d\'Avranches)1873年第4期,第17—41页。

科塞—布里萨克:《圣米迦勒骑士团》(Coé-Briac,“L’ordre de Saint-Michl”),《圣米迦勒山之友》(Amis de Mont-Saint-Michel)(1969—1970年)1969—1970年第79期,第7—17页。 夏蒂埃:《查理七世年谱》(J.Chartier, Chronique de Charles VII),巴黎1858年版,第2卷 德尚:《中世纪壁画中有关圣乔治的传说》(P.Deschamps,“La légende de Saint Georges dans les peintures murales du Moyen Age”),《铭文与纯文学研究会会刊》(Académie des Inscriptions et Belles-lettres)1950年第56期,第109—123页。 德维佛尔:《长着翅膀的雄鹰与鲁昂地毯》(J.-B.de Vaivre,“Les cerfs ailés et la tapierie de Rouen”),《艺术报》(Gazette des Beaux-Arts)1982年第87期,第93—108页。 法维尔:《美男子腓力》(J.Favier, Philippe le Bel),巴黎1978年版

加斯尼埃:《天使长圣米迦勒》(M.Gasnier, Saint Michel archange),巴黎1940年版

日尔曼、布汉、科赫瓦那(合著):《圣米迦勒与圣米迦勒山修道院》(A.Germain, P.Brin, and E.Corroyer, SaintMichel et le Mont-Saint-Michel),巴黎1880年版

戈登:《圣乔治——英格兰的守护神》(E.Goordon, Saint George, Patron of England),伦敦1907年版

鲁斯:《圣米迦勒山修院编年史》(S.Luce, Chronique du Mont-Saint-Michel)第1卷,巴黎1879年版

鲁斯:《贞德在东莱米》(S.Luce, Jeanne d\'Arcà Domrémy),巴黎1887年版

菲力浦·德·梅兹埃尔:《老香客之歌》(Philippede Mézières, Le Songe duvieil pèlerin)第1卷,剑桥1969年版

佩尔德里泽:《天使与永福》(P.Perdrizet,“Anges et Saluts”),《古钱学评论)(Revue numismatique)第35卷(1932年),第89—197页。

陈文海:《民族语言·民族文化·民族国家——法国中世纪后期语言文化的民族化进程探析》,《世界历史》1997年第6期。

陈文海:《〈撒利克法典〉在法国中世纪后期的复兴与演化》,《历史研究》1998年第6期 陈文海:《试论中世纪法兰西的王统理论》,《世界历史》1999年第1期。

- 50 -

第16篇:土建工程师工作总结(李海文)

个人工作总结

2012年11月来到希望玫瑰园地产工程部,主要负责三江希望城20#楼土建工程管理工作。根据公司最新安排,现负责8#、9#楼现场管理工作。现将有关

一、2012年度个人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1、在20#楼基槽开挖过程中,积极主动与土方施工单位联系,采取“抓晴天,抢阴天”的措施,保证了土方开挖及时完成。

2、在临时边坡支护施工管理中,严格要求施工队伍按照图纸施工,对19#楼项目部下边坡出现的不稳定情况及时处理,保证了边坡稳定和19#楼项目部的安全。

3、在管桩施工管理中,严抓管桩施工质量,并结合工程现场地质情况,在保证管桩设计承载力的条件下,控制好管桩施工的送桩长度,尽量减少锯桩长度。

4、对于现场基槽土有淤泥,出水,提出先挖排水沟集水井排水,降低基槽地下水水位,及时有效的处理了基础施工出现的问题。

二、工作中不足之处及改进方法

1、缺乏沟通,不能充分利用资源

在工作过程中与同事和其他部门的人员交流较少,不能达到优势资源充分利用。 改进方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主动加强本部门和其他部门同事的沟通,通过公司这个平台达到资源共享,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计划性不强。

在项目开发的施工阶段,制定的计划不够详细,对主次矛盾的把握不是很准。 改进方法: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加强做事的目的性,分清主次矛盾,争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专业面狭窄。

作为一个现代人才应该是一专多能的,这样才符合时代和公司的需求。自己的专业面狭窄,对房地产其他专业认识不够,特别是营销策划和国家相关政策。 改进方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加强本专业及其他专业的学习,充分利用公司资源,提高主观能动性,争取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三、2013年的工作设想有以下几点:

1 加强现场协调和质量管理,保障施工进度的顺畅,保障工期按时完成。 2 提前深入的审图,针对施工图上的问题,提前拿出处置预案。

3 认真执行领导的工作指令,积极向领导提合理化建议,为工程施工多做贡献。在新的一年里,我会加倍努力,认真做好我的本职工作,为公司创造价值,同公司一起展望美好的未来!

工程部李海文

2013年1月10日

第17篇:海岩的悲剧情结文

海岩的悲剧情结

文 / 李雨轩

——解析《河流如血》之陆宝良

爱情与案情是当下电视剧中最吸引观众的两大编剧题材,能将二者完美的结合于一部作品中并赚尽观众无数眼泪的作家编剧,非海岩莫属,他的文学影视作品从《便衣警察》、《永不瞑目》到《玉观音》、《河流如血》,每一部的关注率都让与之同期的作品难以望其项背。看过或读过海岩的作品,受众感受到最多的是一种压抑得令人窒息的惋惜!无论是忍辱负重的周志明、朝气执著的肖童、还是坚强忍韧的安心,海岩赋予了作品中的每一位主人公以深沉凝重的悲剧精神,凝聚了强烈的个人悲剧情结,这种情结在他的新作《河流如血》中的主人公陆保良身上显现的更为淋漓尽致。

陆宝良是海岩在新作中树立的典型形象,这个外表柔顺,内心倔强非常的男子,年少时怀揣着的唯一信念就是找到为了爱情和父亲、家庭决裂的姐姐。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失去了继承父业做一名警察的光明前途,失去了与他相依为命的似乎不近人情的父爱,失去了追求一份刻骨铭心的属于自己的爱情的机会,他以自己的微薄之力试图改变已经失去平衡的生活,却失去了他本应拥有的一切……这一切仅仅是为了心中的那个“找到姐姐”的信念。而当他终于实现夙愿,找到梦寐以求的姐姐的时候,却不得不面对亲手将姐姐、姐夫送入监狱的无情事实。每次掩卷回想,保良的遭遇都会令人扼腕痛惜,但他的那份执著也总会令人在感动之余又多几分追求美好理想的动力!

海岩赋予保良在逆境中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肯定矛盾,殉于矛盾,战胜矛盾;在虚空毁灭中寻求生命的意义,获得生命的价值,这是悲剧的人生态度”。①宗白华:《悲剧幽默与人生》这是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在周围环境与人物的双重压力下执著追求人生目标的经历,保良被海岩设定为一个种种矛盾的集合体,并将这个集合体放置在种种矛盾的积聚交织的典型环境中,这就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可以说,这个悲剧个体是人物本身性格和他与周围的社会环境的矛盾两者结合的产物。在纷繁复杂的种种矛盾中起主要作用的主要有四个,图示如下:

正义(父亲)

悲剧源头

仇恨(姐姐)← 寻找 ← 保良 →放弃 → 爱情(张楠)

见利忘义

友情(兄弟) 矛盾之一:寻找仇恨之姐姐

姐姐是海岩给予保良的悲剧符号之一—仇恨,她在作品中是保良的精神寄托和生命的目的地,保良执著的寻找代表仇恨的姐姐构成了整个悲剧的主线索。

作者让保良找寻的是世间最平凡、最易被忽视却又最珍贵的亲情,这种亲情在普通人家里本是措手可得的,可是在保良14岁那年,原本和睦的亲情关系被仇恨打破而失去平衡:与父亲称兄道弟的二伯所经营的公司涉嫌犯罪活动,作为一名人民警察的父亲,大义灭亲,打入二伯公司搜集证据,将兄弟送上了断头台,而姐姐就在父亲暗中搜集证据的过程中不明事理的爱上了二伯的儿子权虎,尽管父亲想尽办法阻止悲剧的发生,可是姐姐为了爱情不惜放弃亲情,最终与爱人私奔,酿成悲剧。由此,姐弟之情一下子由咫尺之间变得遥不可及,也

许没有保良的执著寻找,悲剧会就此结束在姐弟的永不相见,但是海岩把保良继续寻找作为情节发展的驱动力并将悲剧延续。

姐姐嫁入的是视陆家为仇人的权家,一边是亲情,一边是仇恨,保良在寻找亲情的同时也为自己和父亲找寻了仇恨,父亲因此失去了好不容易重新构建的家庭,姐姐在无形之中成了权家报复的帮兄,保良寻找的结果也把好不容易找到的姐姐送入了监狱的大门,面对寻亲路上的重重阻碍,保良没有放弃,没有屈服,他忍受着各种各样的痛苦,在逆境中冲破矛盾,这个人物的悲情形象在寻亲的道路上逐渐丰满。

矛盾之二:忠孝难两全之父亲

父亲被海岩设计为保良悲剧精神的源泉,保良寻找姐姐的悲剧是由父亲一手造成的。作为一名公安干警,父亲要“效忠国家、服从命令、分清什么是公,什么是私”,“你爸爸我头上的一颗国徽,肩上的两星两杠,是人民给的,我必须要为这份荣誉尽责。”这是父亲的心理独白,也是父亲在面对兄弟之情和正义信仰的矛盾时做出选择的原因,从父辈人的价值观来看,父亲的选择并不能说是错的,但父亲的选择在客观上造成了整个家庭的悲剧——姐姐与家庭决裂、母亲怨恨父亲,从此,保良的家变得支离破碎。

父亲是一个典型的老公安干警形象,这个人物形象把公安事业看作毕生的追求,为了国家的利益可以放弃个人的利益,这是父辈的价值观,而在家人看来,这样的选择是不近人情的,这就注定了父亲的人生必将走向孤苦的深渊。海岩把父辈与子辈的矛盾归结为人生价值观的不同,父亲不会再去寻找当初弃家而去的姐姐,尽管他在内心仍然想念女儿;而保良则不同,保良对姐姐的思念带有明显的“移情”因素,其中混合着对母亲的怀念,尤其是当另一个女人走进了他的家庭,担任起母亲的角色时,保良心中的恋母情结逐渐显现,所以他会不顾及父亲的安危执意去寻找姐姐,直到仇恨之火几乎烧到他的身上,保良选择仍然是继续寻找回散落的姐弟之情。海岩没有在作品中刻意分清父子俩的价值观究竟是谁对谁错,而是利用这种分歧交待了保良悲剧精神的源头,加上保良骨子里与父亲相同的倔强使得保良的人生更具悲情意味。

矛盾之三:带刺玫瑰之爱情

在寻找姐姐的过程中,保良与他身旁的每一个女人的悲剧故事都与姐姐这个悲剧符号有着千丝万缕的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由此积聚在保良身上的矛盾进一步深化。

菲菲

本是保良兄弟的女朋友,见到保良后爱上了他,保良并不喜欢菲菲,但是在姐姐失踪、母亲去世、继母横死、自己被学校开除、父亲绝望的各种打击下,保良把心中的全部压抑发泄在了菲菲的身上,但他没有思考的是他到底爱不爱菲菲。菲菲的悲剧是她爱上了一个并不爱她的男人,她只是他心情低落的救命稻草,也是他身无分文时的取款机。为了找到姐姐,保良可以对菲菲不管不问,千辛万苦找到姐姐后,为了姐姐的病,保良又可以经常去找菲菲去借靠她卖身赚的钱,却从来没有能力偿还。尽管保良在菲菲有麻烦的时候总会挺身而出保护她,但这改变不了彼此的悲剧的本质。 小乖

小乖是保良寻找姐姐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人物,是保良寻找姐姐的途径,但是这个途径的打通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只是作者让保良付出了超乎想象的惨痛代价:和小乖混在一起接触了毒品,被关进了拘留所,被公安学校开除学籍,小乖也在迷顿的生活中选择了走向死亡。小乖身份的暴露彻底毁掉了保良唯一的一次爱情,而保良按照小乖临终前留下的地址找到了二伯原来的义子,也给父亲新组建的家庭带来了灭顶之灾。这是保良悲剧的转折点,从此,保良在寻找姐姐的道路上已经没有任何退路。 张楠

一个阳光自信、充满朝气且家庭条件优越的白领,在保良被大学开除沦为清洁工人之后认

识了保良,两人产生了超越阶层的爱恋,但这样的爱恋注定只会开花而不会结出果实。也许如果保良没有失去姐姐,就会在家庭温暖的呵护下考上大学并顺利毕业,不会有菲菲、小乖的误会,那时两人相爱就不会有障碍,结果一定不会如此。但找寻姐姐让保良失去了人生之中最纯真的这一段爱情,这个本来会给保良带来光明的女孩是保良本应拥有的阳光生活的写照,但注定不会属于悲情的保良。

矛盾之四:义与利

李臣和刘存亮是保良发小的好友,三人曾一起出谋划策寻找姐姐。在保良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是他们的帮助让他度过了难关,尽管它们之间也有不愉快,但三人仍是相互关照,荣辱与共。不幸的是他们可以同患难,可悲的是却不能共享福,一张中将彩票改变了三人的关系和命运,刘李对簿公堂,保良不肯作伪证,兄弟之谊就此完结。在作品中,海岩并没有费太多的笔墨描绘保良与兄弟之间的恩怨,只是将保良的“鉴宁三雄”与父亲和二伯的兄弟之情相互映衬,保良的兄弟之情完结于利,而父亲的完结于义,两者有着相同的悲剧感染力。

海岩在作品中还巧妙的设计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形象——那个寄托了保良无限希望的女警夏萱,这个形象的设置更凸显了保良的悲剧人生。如果少时保良没有经历那场波折,那夏萱的生活也许就是未来保良的生活,这个人物是保良人生的分裂,是保良的另一半人生,在她的映衬下,保良这个形象的悲剧意味就变得更加浓厚了。

总揽作品,海岩自身的悲剧意识很好地体现在保良这个人物身上,一个有自身价值的生命个体在海岩设置的重重矛盾的相互作用和整体制约下被无情的毁灭了——尽管作者在收笔之处给读者还留下了保良的希望—雷雷。这种悲凉的意境正是海岩为我们细心营造的精华所在,也是他的作品魅力所在,保良这个人物的悲剧形象给与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去惋惜,去反思,去回味,让读者在不同层面的价值观的矛盾冲突之中去体味人生的无奈和徘徊,去感叹生命的脆弱与坚强。

第18篇:文思如泉涌,诗海尽泛舟;

文思如泉涌,诗海尽泛舟; 笔尖会尔意,知心解愁忧; 慰君何所虑,联吾出良谋; 良心为威客,精诚永无休; 诸多文章事,一笔定春秋。

您好任主,我是六级威客,专职写手,已经为数百位客户圆满完成了任务,不知道您的具体要求是什么?本人文章类兼顾多方面,并且有速度有质量,期待合作,为您解忧。770587628联系。

为了您的任务完成的更好,期待联系与沟通,愿我们携手合作,愉悦共达。

这方面是我的擅长之处,希望合作!

第19篇:海文考研数学寒假学习

2014 届海文考研寒假学习规划

所含内容:

2014 届海文考研寒假学习规划一 2014 届考研英语寒假复习计划

(一)寒假复习规划总体说明

1.启动寒假复习计划的重要性

2.可有效利用的复习总天数及每日学习时长

3.复习内容说明

4.预期复习效果要求

5.选用的复习资料

6.复习注意事项说明

(二)寒假详细复习规划

二 2014 届考研数学寒假学习计划

(一)学习资料推荐

2013 年寒假学习规划及学习方法指导

(二)学习计划表使用说明

(三)计划内容与时间安排

1.数学一

2.数学二

3.数学三

(四)学习方法解读

一、2014 届考研英语寒假复习计划

(一)寒假复习规划总体说明

1.启动寒假复习计划的重要性

同学们要想做到在考场上胸有成竹,在走出考场后稳操胜券,就应尽早的进入备战考研的复习状态中,同学们如能早一天启动复习计划,就能为自己的成功考取赢得多一份的把握与胜算。尤其对于英语学科而言,越是能保证充足的复习时间,越能在考场上灵活自如、驾轻就熟地应对试题。

同学们应能清楚地认识到考研英语是靠长期积累才见成绩的学科。考研英语更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通常备战考研英语科学合理的进程是:夯实基础→单项题型分析与训练→研习真题→模拟训练→查漏补缺、考前冲刺→进入考场。同学如能按照这个步骤去进行复习,英语过线是毫无疑问的。可是能将英语复习的这一系列环节付诸于实践的同学却为数不多,原因就在于有些同学由于不能保证充足的复习时间,要么不得不跳过第一个甚至第二个环节的复习,要么就是匆忙的应对了第一个环节而没有达到实际的成效。而我们知道,脱离了基础的英语复习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势必会得不偿失。有些同学复习得很辛苦,很劳累,甚至能把考研大纲所要求的单词倒背如流,却依然看不懂文章;提笔写作文时要么感觉不会表达,要么通篇都是病句,这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忽略了对基础的重视。鉴于此,只要同学们下定决心考研,就应尽早着手从而赢得充分的学习时间,从而能按照上述的环节,循序渐进的进行复习。

当然,有些同学总是认为,等过完寒假在开始复习也为时不晚,但实际上等开学后能整块利用的复习时间并不多,而且难免会有些意外的事情占去我们的部分学习时间,因此为了避免仓促应战,为了避免前松后紧,为了能切实的贯彻执行科学合理的英语复习环节,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寒假的复习时间。因为最后的成功必然会属于那些提早进入复习状态的同学。

2.可有效利用的复习总天数及每日学习时长在寒假中,除去过年进行适当的休息外,我们完全可充分利用的复习时间为 28 天,在这 28 天的复习中,基于英语学科的特点,每天至少保证 3 小时的复习时间,因此,寒假中可有效利用的学习时间共计 72 小时。

3.复习内容说明

(1)复习的具体内容说明

在这 28 天内我们主攻三块复习内容,即单词、语法、阅读。

(2)选定复习内容的合理性说明

考研英语的复习不能绕过打牢基础这一关,而词汇、语法是决定英语基础是否过关的直接标准,因此寒假的复习我们应首先从词汇、语法入手。同时应注意,阅读理解在考研试卷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而阅读理解的能力也不是速成的,而是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训练和培养的,因此从我们一开始着手复习时就应该去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阅读能力。而且从另一方面来看就算 2014 的英语考研大纲的要求有所调整和变化,也依然是万变不离其宗,抓住了单词、语法、阅读也就是抓住了考研英语中最基础、最本质的内容,其它试题都是紧扣这一基础要求的拓展而已。

4.预期复习效果要求

(1)充分了解认知考研英语的考察特点与难度,考研英语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为长期的英语复习做好良

好的心理准备和信息储备;

(2)完成 1000-1800 个考研英语 1 级基础词汇的记忆;

(3)对英语从句进行系统的梳理、理解和掌握,达到理解英语从句的句子结构特点,并能熟练理解应用英

语从句;

(4)完成 14-28 篇阅读理解的精读,培养基本的对篇章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5)探索确定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有规律的学习习惯。

5.选用的复习资料

(1)《考研英语分级词汇记忆宝典》

(2)《考研英语语法特训手册》

(3)《考研英语阅读理解强化训练 120 篇》

6.复习注意事项说明

(1)在学习态度上一定做到自律,高效,每天切实保证 3 小时的学习时间并有质量的完成相应的学习计划;

(2)在复习单词时应注意:单词的记忆,除了下苦功夫外,有时也应注意一些技巧和方法。记忆是有科学方法的,通常我们应掌握三种有效记忆单词的方法:

a.循环记忆法

记单词必须采取循环的方法。这就如同认识人一样,仅见面一次,相隔久远了是很难保证不忘的。但若经常见、反复见,则成了老朋友,不容易再忘掉。

如单词 orient 不太好记,但比它更长的单词 ordinary 甚至 organization,为什么就感觉记得更清楚些呢?关键在于后两个单词要常见得多,我们反复使用,自然也就不容易遗忘了。因此我们应明白间隔复习的效果要胜过集中记忆。在第一次记忆单词时,一定要弄懂意思,准确记忆。几个小时后,再巩固一遍。次日抽出时间,再看一看。一周后再强化记忆一遍,平时把单词本带在身边,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看一看。通过这种抽空记并反复记忆,效果会更好。

b.例句记忆法

有些考生记单词仅仅去死背考试大纲中的汉语解释。以单词 charge 为例,字典中是这么写的“n.v.索(价),要(人)支付,收费,控告,指控,充电,费用,代价,电荷,负荷,负责,主管,担任”。很多人看后如坠云里雾里,不仅记不住,不理解,而且到了考场上肯定想不起来是哪种意思。

但是,如果看了例句呢?

收费:I chargehim 10 yuan.我收了他 10 元钱。

This book is free of charge.这本书是免费的。

充电:Thisbattery can be charged again and again.It is rechargeable.这是个可再充电的电池。

指控:I chargehim with theft.我指控他犯了偷窃罪。

负责:He is incharge of the company.他负责这家公司。

这样去记,要形象得多,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当然,除了注意运用科学的方法记忆单词外,在记忆单词时一定还要做到细致、精确,要全面的记住单词的汉语释义,尤其还要记住一级词汇的拼写,同时要做到既知道单词的释义也知道单词的用法。

(3)在复习从句时应注意:以理解句法结构为主,以能划清句子成分和结构、理解从句的意思为目标,切忌机械的记忆语法规则,而不能理解应用。

(4)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应注意:在阅读训练的起步阶段,不要去斤斤计较 5 个选择题对了几个,踏踏实实的进行精读是提高阅读能力和速度的有效途径。一篇文章,看过之后做完题,要认真想想自己是否真的看懂了文章的主旨,逻辑结构,作者的写作意图,甚至每个句子的结构,每个单词的意思都应搞明白,要一句一句的抠,直到准确理解出每个句子的意思。

(二)寒假详细复习规划

二、2014 届考研数学寒假学习计划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这就注定了数学复习具有基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数学复习包括对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复习,其中高等数学的复习是复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考研数学的复习是从寒假考试准备的,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寒假期间

对基础部分的复习。

在该学习计划中,包括三部分:学习资料推荐、计划内容与时间安排及计划表使用说明。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这三部分以后再执行学习计划。

(一)学习资料推荐

《高等数学》第六版 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学习计划表使用说明

1.本次学习计划的时间是十周,每周的学习时间是六天。请同学们自行调整每天的复习内容,务必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完成学习任务;

2.本次学习计划的内容是高等数学的第一到七章和第

九、

十、十二章,根据考试大纲第八章和第十一章数三的不作要求;

3.对于学习资料,如果不是推荐的版本,同学们可以自己找到对应的习题进行练习,对于推荐资料不做强求。

(三)计划内容与时间安排

注:在进行第五周学习任务前,先用一天的时间总结归纳上一周中复习的知识点,整理并创建本章中的难题、错题题库

(四)学习方法解读

(1)强调学习而不是复习

对于大部分同学而言,由于数学学习的时间比较早,而且原来学习所针对的难度并不是很大,又加上遗忘,现在数学知识恐怕已经所剩无几了,所以,这一遍强调学习,要拿出重新学习的劲头亲自动手去做,去思考。

(2)复习顺序的选择问题

我们建议先高等数学再线性代数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数学是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础,一定要先学习。我们并不主张三门课齐头并进,毕竟三门课有所区别,要学一门就先学精了再继续推进,做成“夹生饭”会让你有种骑虎难下的感觉,到时你反而会耗费更多的时间去收拾烂摊子。同学们也可根据自己的特殊情况调整复习顺序。

(3)注意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定理的复习掌握

结合考研辅导书和大纲,先吃透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定理,只有对基本概念深入理解,对基本定理和公式牢牢记住,才能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分析表明,考生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理解不准确,基本解题方法没有掌握。因此,首轮复习必须在掌握和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基本定理、重要的数学原理、重要的数学结论等数学基本要素上下足工夫,如果这个基础打不牢,其他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4)加强练习,重视总结、归纳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

数学考试的所有任务就是解题,而基本概念、公式、结论等也只有在反复练习中才能真正理解和巩固。试题千变万化,但其知识结构却基本相同,题型也相对固定,一般存在相应的解题规律。通过大量的训练可以切实提高数学的解题能力,做到面对任何试题都能有条不紊地分析和计算。

(5)不要依赖答案

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力求全部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做题的过程中先不要看答案,如果题目确实做不出来,可以先看答案,看明白之后再抛弃答案自己把题目独立地做一遍。不要以为看明白了就会了,只有自己真正做一遍,印象才能深刻。

(6)强调积极主动地亲自参与,并整理出笔记

注意一定要在学习过程中写出自己的感受,可以在书上以题注的形式或者就是做笔记,尽量深挖例题内涵,这一点很重要,有了自己整理的笔记,到考研冲刺阶段就会很轻松。有同学说学习线性代数最好的办法就是亲自推导,这话很有道理,事实上如果我们学习什么知识都采取这种态度的话,那肯定都会学得非常好。

第20篇:海文幼儿园新教师岗前培训

海文幼儿园新教师岗前培训

2009年6月22日,海文实验幼儿园开始对新聘的09级的幼师实习生进行为期3天的培训。

结合海文的发展需求,我园今年新招聘09届幼师毕业生12名,为了使新教师能更快的走上工作岗位,在工作中早日独当一面,我园在新教师上岗前特此对他们做了详细全面的培训。

培训活动由崔园长率各部门主任完成。培训内容涉及到海文管理的方方面面,从幼儿园的各种规章制度、幼儿园的发展史、新纲要的学习,到幼儿园工作一日流程以及卫生保健制度、教师岗位职责和教案的规范书写,最后由崔园长以教师的职业道德为专题,亲自对实习老师进行了详细的培训。

在培训中,老师们认真学习,详细记录,熟记每一项规章制度的细节要求;在一日流程的互动培训中,大家更是虚心认真,稍有不懂便及时请教,争取弄懂每一个环节,力求早日做到独当一面。

培训结束后,崔园长给各位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内容是:“崔园长我想对你说”。希望老师们说说心里话和在海文的感受,并对海文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不出崔园长的预料,老师们不但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还写出了对海文的感情,写出了在海文的成长,更为海文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信有了这些新鲜血液的加入,海文的明天会更加灿烂!

阎海文
《阎海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