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植树节是为了纪念谁(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09 15:00:07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寒食节又称为禁火节,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谁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于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上,于是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寒食节的具体日期,古俗讲究在冬至节后的一百零五天,现在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描写寒食节最有名的诗是唐朝诗人韩翃的《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另外宋代诗人苏轼也写过一首《黄州寒食诗帖》,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推荐第2篇:植树节是为纪念谁

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他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年11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规定将每年“清明”定为植树节。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于北平,1929年移灵柩于南京紫金山,1930年国民党政府曾定3月12日为植树节。

推荐第3篇:学习是为了谁?

学习是为了谁?

上周期中考试,布置学生写《期中考试以后》。今日,在批阅时发现。考得好的都是“这下爸爸妈妈肯定满意了!回家肯定会表扬我,奖励我了!”考得不好的都是“这下完了,回家肯定要挨骂了。弄不好还要挨打呢!”最后结尾都是:“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让爸爸妈妈满意。”“我一定要用好成绩来回报父母和老师!”从孩子写的字里行间读到的都是为父母,为老师而学习。这种被动学习的心态,怎么能学好呢。小铭是个文静好学的女孩。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这次语数英都在99分左右。她在日记中写道:“我已经考得这么好了,妈妈还是不满意,说我没考到100分。如果期末考试还这样,放寒假就只能做作业,不能玩,不能看电视。可是,我们班的同学有很多都考得比我差,回家也没有挨骂。妈妈对我的要求为什么这么高?”可见,即使是这样一个文弱懂事的孩子也已经在心里对父母的要求产生了不满。

看了孩子的话,我掩卷沉思,是呀,现在的家长把孩子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开口闭口就是要好好学习。而且提的要求很高,以满分为标准。所有的奖励也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考一百分,买新衣服;考一百分,带你去玩;考一百分,奖励你一百元钱;考一百分就是又亲又抱。考不好就什么都没有,一切取消,还要竹笋炒肉丝的伺候。这样的教育的结果是,孩子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这些奖励,学习就是为了父母。学习好的,有的好像自己帮父母学得好,理应得到父母加倍的关爱。有的无形中背负了太多的精神负担,学习不好就对不起父母。学习不好的,恶性循环产生厌学心理,破罐子破摔,跟父母产生敌对心理。认为自己学习不好就一无是处了。因此引发的悲剧不胜枚举。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从来不罚学生抄课文。首先,罚抄是学生不情愿抄的,对学生巩固知识没有什么用处。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讨厌这个老师,甚至讨厌这门学科。我也从来不会过多的表扬考高分的学生。但我会表扬取得进步的孩子。

于是,我走进教室,用十分钟的时间,对孩子们说了这样一番话:“孩子们,学习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谁呢?”学习是为了学会做一个人,做一个有用的人。学习是为了学习文化知识,为将来长大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储备必须的知识能量。学习是为了学会生存的本领。所以,你们说学习是为了谁呢?”“为了我们自己。”孩子异口同声地说。“是的,学习是为了我们自己!爸爸妈妈,老师为什么非常关心你们的学习呢?为什么会对你们提出那么多的要求呢?是因为他们太爱你们了?他们知道学习对你们是多么的重要,所以,在他们眼里只有你们,只有你们的学习成绩。我们应该首先为自己好好学习。只要你学习认真了,刻苦了,不管考几分,你都是好孩子!你应该用你勤奋学习的行为报答父母老师对你们的爱!”

由此,想到了女儿。自己也一直想淡化我作为家长带给她的学习压力。特别是因为自己是教师,无形中会给孩子施加压力。过多压力给孩子带来的是不健康的心理和厌学的情绪。所以,我从来不因为孩子考得好而奖励孩子,也不会因为孩子考得不好而惩罚孩子。只是很注重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可是,最近我发现由于女儿考了几个糟糕的分数,我明显地在孩子面前表现了自己急躁的心理。甚至对孩子说出“你是你们班上最笨的学生了!”这样的话,来刺伤女儿幼小的心灵。虽然,说完,自己很后悔:再怎样自己也不能让女儿觉得自己确实很笨,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信心啊!于是,冷静下来,对女儿说:“刚才妈妈说的是气话,其实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但学习不是靠聪明,而是要靠勤奋和认真。”今天,女

儿数学又考得不好。我没有责怪她,女儿晚上主动写了一篇日记,写了考试经过,总结了自己没考好的原因。写完,她问我,妈妈你会原谅我吗?我正在写这篇日志,转头对女儿说:“妈妈说过,学习是你自己的事,你已经知道自己为什么没考好了,妈妈相信,你下次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妈妈,我会记住这次考试的,不会再有下次了。”“你今天做作业进步很大,很认真!其实考试也是一次作业,你每次做作业都像今天这样认真,那考试也就没问题了啊。”

作为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无可厚非,但要放在心里,不要无形中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和太多的负担。孩子的身心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推荐第4篇:我们工作是为了谁

我们工作是为了谁?

对于每个人,工作都赋予了他特殊的意义,应当怎样工作,我们为了什么工作?是一个

值得思考的问题,时间流逝,只有把握此刻,才能赋予工作更多的意义。

工作的意义,是 真实检测我们生命价值的成绩单。要知道,人的一生,工作贯穿始终。

而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一条单向而不可逆转的河流。珍惜时间,流逝的生命才不会荒废,才能实现自我人生的价值和利益的积累。

在我们身边,经常听到很多这样那样的抱怨:资源太少,待遇不公,付出太多,收获太少,怀才不遇,社会不公。大家是否仔细观察过,但凡是这种类型的人, 多半在事业上没有任何建树,在生活中也处处碰壁,一辈子在抱怨和牢骚中度过。从来不会自我反省,工作中得过且过,生怕付出比别人多。每天都在茫然中上班、下班,到了固定的日子领回自己的薪水,高兴或抱怨一番之后,仍旧茫然上班,下班,等待下一个月薪水的到来。从不思索工作的意义,为谁工作,每天只是被动地 应付,机械地完成任务,而不会投入自己全部的热情和智慧。

不得不承认,我们正处于一个极度投机和浮躁的年代,过度崇尚物质至上,主流价值观偏

离,整个社会大众缺乏精神信仰。各种社会矛盾重生,各类不平等现象 时有发生。但是,在我们的周边,也有太多的普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事业成功,实现了人生的目标。他们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对工作有着不倦的追求, 深刻的领悟。他们清楚自己在为谁工作,甘于付出,乐于奉献;有着敬业、完美的工作态度,常存责任感,主动工作,勇于接受挑战;他们从不找任何理由,更不讲 任何借口,知道“办法总比困难多”;他们深知社会的发展与自身的工作是息息相关,只有不断的学习进步,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否则只有被淘汰的一种结局;他们富有激情,对工作忘我投入,正确的事果敢沉着,立即行动,绝不拖延,在许多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中,寻找任何可能出现的奇迹,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只有这样 的人,怀着对工作的热爱,才迸发出他们绚丽多彩的人生。

其实,工作是我们人生的塑像,融入工作,雕塑好我们的人生,在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

己的追求,也许每个人的目标不同,但他们都是想向着好的方向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们要清楚 我们在“为未来工作,为快乐工作,为自己工作”。只要自己决定做某件事

情,那就一定把它做好。如果不愿做它,那最好不要去做。一个善始善终的人,即使他要离开岗 位,只要在岗位一天,他就不会改变这种认真工作的态度。

上天赐予我们的生活是公平的,我们时刻都在建造自己生命的归宿,归宿的好坏与我们曾

经的过去和现在的努力与付出成正比,今天任何的一次不负责任,都会 在以后的某个地方、某个时间等着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都会深深的影响到自己的命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几分耕耘、就有几分收获。

人生是一种境界,在黑发时即应当懂得奋斗,并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不要等到白首之时

方悔时间流逝,岁月匆匆,有很多自己没有完成的事情。工作有目标和意义,为了自己的追求去工作,走好每一步,你会收获成功。

推荐第5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什么人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推荐第6篇: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为纪念国立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成立85周年和国立音乐院成立80周年,庆贺中央音乐学院萧友梅音乐教育促进会成立十周年,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北京大学、北京音乐家协会、中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于10月24日在京举行了萧友梅纪念碑揭幕式暨《萧友梅编年纪事稿》、《萧友梅全集》(第二卷)首发式与纪念座谈会。专程从意大利回国的萧友梅之子、著名画家萧勤先生与在京亲属,萧友梅当年的学生、同事及其子女,五家主办单位代表以及来自全国各地音乐院校和音乐教育机构的音乐专家学者近70人莅会。

当日上午举行了《萧友梅编年纪事稿》(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萧友梅全集》(第二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首发式与纪念座谈会。中央音乐学院萧友梅音乐教育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黄旭东主持会议。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荨⑸虾R衾盅г涸撼ぱ盍⑶唷⒈本┐笱?文科主管副校长张国有、北京音乐家协会主席谭利华、中山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方炳焯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

王次?菰撼ぴ谥麓侵兄赋觯?萧友梅是现代音乐教育开基创业的一代宗师,也是现代音乐文化史上首屈一指的人物。记得1990年中央音乐学院举办萧友梅逝世5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时,已故的前中国音协主席李焕之先生曾经讲过,蔡元培和萧友梅所创办的国立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前身)哺育了中国第一代专业音乐人才,他们成为中国音乐文化建设的栋梁,又为今天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后继者。萧友梅先生所期望的振兴中华民族音乐文化,自立于世界音乐之林的宏愿现在已经实现。我们应该尊重历史,饮水思源。认真总结和研究以萧友梅先生为代表的先贤们所开创的中西兼容音乐道路的宝贵经验,在新的社会历史时期,建设和发展多样化的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使其进一步跻身于世界音乐之林。

杨立青院长表示,萧友梅先生为上海音乐学院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绝的贡献,令“上音”人永远铭记。在上海音乐学院成立80周年来临之际,他代表上海音乐学院师生表达对萧友梅先生最崇高的敬意。他指出,今天我们纪念萧友梅先生,领悟他领时代之先的创新精神,对我们今天音乐事业的发展仍有深刻的借鉴作用。让我们在前人努力的基础上,不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以完成前人未竟的事业,开创足以同伟大时代交相辉映的中国音乐的辉煌明天。

受许智宏校长的委托,张国有副校长首先代表北京大学对纪念活动的举办表示衷心祝贺。他指出,作为我国第一个音乐教育机构,蔡元培和萧友梅所创立的北大音乐传习所培养了诸如冼星海等著名音乐家,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北大音乐传习所的建立,开创了在中国大学里进行音乐教育和传播的先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中国人的管弦乐队,在中国教育史、特别是音乐教育史上书写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篇章。北大音乐传习所是近代中国音乐教育的起点,现代中国音乐的火种。80年后的今天,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音乐教育水平已经大大提高,音乐专业人才大量涌现,并在国内外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但是,我们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仍不完整、不全面,对音乐教育的定位不够完整和准确,认为音乐教育的重点是培养专业层面的人才,极大地忽视了音乐教育作为对广大非专业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今天,我们缅怀和追思萧友梅先生,就是要学习和光大萧友梅全身心贡献音乐艺术事业、投身人才培养的精神和气节。中国的大学和社会有了这样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开创高等教育和文化事业辉煌发展的时代,一定会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

谭利华主席因病未出席活动,他的发言由该协会副主席、秘书长陈卫东代为宣读。他主要谈了两点:1.作为北京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兼指挥,他说,上世纪20年代,萧友梅在京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全部由中国演奏员组成的、由先生出任音乐总监、唯一指挥并亲自撰写节目单的、其主权完全属于中国人的管弦乐队,并于1923年5月5日在北京大学第二院大讲堂(今沙滩后街高教出版社院内)举行了中国近代第一次由中国人指挥中国人演奏的交响音乐会,从此揭开了中国交响乐发展史的第一页。对于从事交响乐事业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应该记得也值得纪念的日子。2.作为上海音乐学院校友,他指出,萧友梅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义无反顾、执著地为培养音乐人才而辛勤工作。正如萧友梅的学生贺绿汀所说:“如果没有萧先生为之含辛茹苦、百般操劳的‘老音专’,就不可能有1949年解放后的上海音乐学院,更不可能有目前活跃在国内外,使我国的音乐文化在世界大放光彩的各方面杰出的音乐人才。”萧先生呕心沥血、坚忍不拔的办学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后人深深怀念和好好学习。

中山市政府方炳焯副秘书长指出,作为一位从孙中山家乡走出来的爱国者,萧友梅始终不忘以音乐为武器,用音乐唤醒民众,为民族的音乐事业不懈奋斗。他让家乡人民再一次感悟到音乐的教化,艺术的良知和创新的力量。家乡人民永远怀念他。

国立音专首届毕业生、女高音歌唱家、原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兼声乐系主任、现年98岁高龄的喻宜萱之子管维拉,作曲家、原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贺绿汀之女贺元元,原国立音专教务主任陈洪之子、中央音乐学院钢琴教授陈比纲,原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作曲家丁善德之女丁柬诺等萧友梅当年的学生、同事的子女们也在纪念会上先后发言。他们中有人曾经有幸与萧友梅有过接触,有的是从自己的父母那里了解和认识萧友梅的。追思这位先辈的为人和事迹,他们心中都充满了崇敬与怀念之情:萧友梅胸怀振兴中华的壮志,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创办了国立音乐院;勤俭办学,四处奔波,辛勤耕耘;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不惜重金、三顾茅庐聘请各方面音乐人才;不仅将西洋音乐引入中国,还重视对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重视学生演奏、演唱中国作品;不仅创办专业音乐教育机构,还重视音乐的普及工作,重视国民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他播撒下的种子,已经发芽、开花、结果。

天津音乐学院副院长靳学东、星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周广平、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居其宏、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刘再生和上海音乐学院王勇等,也对活动的举办表达了祝贺之情。他们认为,萧友梅是20世纪中国新音乐之父,他学习西乐、改造旧乐、创造新乐,既是战略家,又是实践家。对音乐历史人物的研究与评价,“史料”与“事实”始终是第一位的,不断发现、发掘音乐史料,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加以研究,是真实浮现历史的重要前提条件。《萧友梅编年纪事稿》和《萧友梅全集》(第二卷)的出版,使萧友梅的史实面貌更加清晰,对于全面了解萧友梅音乐思想、音乐教育理论和音乐创作,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会上还宣读了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系主任柯芳隆和吴漪曼教授、旅居加拿大的萧友梅亲属萧酩和山东艺术学院孙继南教授发来的贺信。

大会发言之后,举行了《萧友梅编年纪事稿》和《萧友梅全集》(第二卷)的首发式。中央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逄焕磊和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杨立青共同揭开了盖在书上的红绸布。中央音乐学院副研究员汪朴和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沈庭康分别介绍了两本书的编纂情况。《萧友梅编年纪事稿》是一部文图并重、一一注明史料出处、按年月记述萧友梅生平事迹的著述。它形象、生动、客观地再现了萧友梅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以音乐教育为中心的生活、学习与工作经历,全面、真实地反映了萧友梅的爱国情操、敬业精神、执着追求及其音乐思想、创作成果、学术业绩、人材培养、历史贡献和独特的个性,以及他对后世的积极影响与后人对他的敬重与缅怀。《萧友梅全集》(第二卷)收辑了萧友梅自1916年以来写作和发表的116首(部)音乐作品(《萧友梅全集》第一卷为文论专著卷)。

隆重的纪念活动让萧友梅之子萧勤先生感动不已,几度落泪。他怀着感恩之情发表了简短的感言,并将自己珍藏的萧友梅的三件珍贵文物赠送给中央音乐学院:宣统二年(1910年)清政府颁发给萧友梅的“文科举人证书”,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友人戴筱农赠送、印有萧友梅夫妇合影的瓷碟以及萧友梅的备忘录――雪真(萧友梅之女)诞生日记。随后,经萧勤和学院同意,中央音乐学院又将这批文物转赠给萧友梅的故乡――中山市。萧勤先生还向中央音乐学院赠送了一尊由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塑造的萧友梅铜像复制件。

下午,在北京西郊香山碧云寺下的萧友梅祖坟所在地举行了萧友梅纪念碑揭幕仪式。萧友梅于1940年12月31日逝世后,翌年1月安葬于上海虹桥万国公墓。令人可惜的是,由于多种复杂的历史原因,该墓地、墓碑已不知去向。北京是萧友梅回国后最早开创事业的地方,经中央统战部批准并在北京市委、海淀区委统战部的支持与协调下,五家主办单位联合在萧家祖坟所在地建立了一座自然石纪念碑并栽种八棵翠柏(纪念北大音乐传习所成立85周年、上海音乐学院成立80周年)。这样既可弥补上述憾事,又有了一个不同于塑像与墓碑的永久性纪念物,以供后人瞻仰与缅怀。纪念碑于2007年7月动工兴建,10月落成。纪念碑碑体是一块重6吨、高3米的广东英德黑石,正面右边镌刻着“纪念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奠基者萧友梅博士(1884-1940)”,居中刻的是“跟随中华民族的解放而获得中国音乐的出路――萧友梅一九三七”。纪念碑的背面刻有萧友梅的座右铭“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五家单位领导和萧勤先生共同为纪念碑揭幕。与会者怀着敬仰与思念的心情为纪念碑献上鲜花,并在纪念碑前摄影留念。

宋学军中央音乐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张宁)

推荐第7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来的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来的。古代屈原为楚国投江而死,人民很同情他。因为想尽快把屈原打捞上来,人民争先恐后地划船寻找(后来形成划龙舟);因为怕江里的鱼饿了会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米团喂鱼(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粽子)。

端午节的来历之一,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祖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

(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很丰富,从早晨天蒙蒙亮开始,一直持续到正午才结束。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推荐第8篇:纪念是为了更好的前行(4月5日)

纪念是为了更好的前行

耀州城东、药王山脚下,坐落着耀州革命烈士陵园。清明时节,携家人来到烈士陵园,缅怀先贤,叩问初心,重温仁人志士为民生之福祉,上下求索,不惧牺牲之伟大精神。陵园内肃穆庄严,郁郁青柏掩忠骨,烈烈英魂诉长风。革命先烈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中,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舍生取义,用宝贵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驻足革命烈士纪念馆,重温了儿时已耳熟能详的革命先烈伟大事迹,自己仿佛穿越到那个战火硝烟的年代,亲历那伟大的革命斗争。耀州地处革命老区,是革命思想较早传播的地区之一。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浴血奋战,为中国革命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张邦英等革命先辈先后在耀州留下了战斗的足迹,耀州的英雄儿女们为争取自由、民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用鲜血和生命换来我们和平、安定、幸福的生活。

民国十年(1923),为纪念讨伐张勋复辟而牺牲的宋向辰、樊灵山二将军建烈士陵园于东校场旧址,每年清明节进行祭扫。抗日战争中,又在南门外为中条山战役牺牲的将士树立\"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1945年日本投降后,复建忠烈祠于药王山财神庙旧址,纪念邱铁生、谭建疆、白圭成、崔成杰、宋家龙等六十多位抗日烈士。

1954年5月,中共耀县县委、县人民政府为纪念1948年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的32位革命烈士,在药王山南麓烈士殉难处立碑建亭。1958年重新埋葬烈士遗骨建坟冢32座,并建新亭,移碑墓前,命名为耀县烈士陵园,1985年2月,习仲勋为陵园门楼题额。陵园占地3498平方米,建筑面积1868平方米,有墓冢、碑亭、纪念馆、接待室等建筑。每年清明节前后,各级领导及干部、学生、群众谒陵扫墓,缅怀先烈。

我告诫孩子,好好记住他们的革命故事,体悟他们伟大革命信念和革命精神,学会珍惜,乐于奉献,懂得坚强。

清明时节,慎终追远,感悟生命,缅怀先贤,致敬信仰。扛起历史的重担,完成未竟之事业,滚滚长江东逝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历史使命,砥砺前行,传承初心,让我们一起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

撰稿人:宋鹏 印台区养老保险经办中心 二〇一八年四月五日

推荐第9篇:教是为了不教

教是为了不教

郧西县上津中心学校 薛万江 邮编442600 摘要:语文课既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和方法,培养语文能力和习惯,又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在语文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表达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构思、感悟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并在自己的实践中运用这些技能,把语文的根留在内心深处。扣住听说读写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听”的兴趣,教会学生“读”的方法,强化学生“说”的训练,激发学生“写”的潜能。

教育心理学家吴增强认为,评价教师效能的主要标准是学生的学业成绩。这一点告诉我们,教学在很大程度要与考试联系在一起。考试考的是什么?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的三维目标,考查主要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其情感等方面的综合素养的检测。为此,我认为语文教学不应该围绕考试进行,而要着眼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这样就能做到水到渠成,使学生不会受到考试的困扰。这就是我们教者要明确语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教什么、怎么教。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语文课要教给学生什么。

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或者只有在考试的试卷上才有用,那么教师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在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好不好之前,首先要考察它的教学内容对不对;在感受课堂教学的活跃气氛之后更要关心学生是不是驻留了与教学内容相应的语文体验;我们还有十分的必要,关注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问题。从教学内容角度观察评教,也就是审视,反思这堂课教师教了什么,进而探询、体察学生所驻留的学习经验,并考察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的关联程度。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之。”叶圣陶先生还认为:“语文教学,有他的独挡之任。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

1 言文字。这个才是语文课的独挡之任。什么是‘语’?什么是‘文’?听、说归‘语’,读、写归‘文’。紧紧围绕听说读写组织实施,才能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语文作为一门课程,教学的价值应该是多元的。既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和方法,培养语文能力和习惯,又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拿到一篇课文,我们首先应该思考的是——这篇课文在那些地方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表达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构思、感悟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并在自己的实践中运用这些技能,把语文的根留在内心深处。

其次,我们应该知道语文课怎么教。

根据语文课教学的基本任务来看,语文课的教学应该扣住听说读写进行。下面从这四个方面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是培养学生“听”的兴趣。

教师课堂语言的质量是影响学生听课的主要因素,为此,在语言方面,教师应注意采取一下手段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感染力;运用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启发学生思考;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把握语调的轻重缓急,使学生沉浸在一个美妙的旋律与意境中;引用名宫、警句和典型等,特别是联系现实社会生活实际,做到言之有物、言之可信。另外,还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使用形容词等,但不能堆砌辞藻,不能无病呻吟,不能唯优美而优美,一定要和教学内容相联系,为教学服务。

讲课时适度运用肢体语言——表情、动作,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特别是讲课时的喜怒哀乐表情、目光的注意与集中、手势与颔首示意等,都可以与学生进行相互默契的情感交流,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二是教会学生“读”的方法。

学生的阅读往往是无序、无方法的状态中,因此,教师的阅读指导相当重要。

2 根据阅读内容选择适当的方法.是对需要全面、精细、深入的理解的内容,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事件、篇章结构等彻底通晓,即一字一句也不能放过,推敲、琢磨文句,求的是知识的深度,必须精读。提纲挈领地把握的内容、需要关注的问题,可以采取浏览、跳读等形式,在阅读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它可扩大学生阅读的量。

茅盾说:“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地一段段地读,领会、运用,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字炼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指导学生尝试运用“三遍阅读法”,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三是强化学生“说”的训练。

说话训练就是作文训练的基础,抓好说话训练,不但能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协调发展,提高表达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本身因素训练说话,把说话训练与阅读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怎样进行说话训练呢?

提供说话内容材料,挖掘说话源泉——由于学生知识面较窄,又不能广泛接触社会、体验生活,在说话训练时,他们往往感到无话可说。因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说话的内容材料,挖掘说话源泉:挖掘课文中的内容材料。现行小学教材中许多教材的题目、内容、课后问答都是对小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好材料。如:教学《十三岁的际遇》一课后,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讲述印象深刻的故事,既能帮助学生领会文章的主旨,也使学生学会完整有序的表达。

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再现文本,即学生学习课文之后,在读中学说,做到读说结合;描述视觉,即让学生通过看图片、视频资料等形式进行说话训练,做到看说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让学生说得有条理,又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动脑,集

3 中注意力的良好习惯;体验情境,即设置说话情景,让学生边活动边说,做到说做结合。

四是激发学生“写”的潜能。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相机进行作文指导和作文训练,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技能。

一方面,指导写作方法和写作知识。例如如何抓住人和事物物的特征进行描写,怎样有条理的说明事物,怎样进行作文的选材剪裁,怎样结构文章„„很多课文本身就是这方面的经典范例,在学习理解这些经典文章的过程中就可以学习到这些相关的写作知识。

另一方面,把握好契机和结合点进行作文训练。如在课文学习中学习了精彩的语言及时进行语言的仿写训练,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接近学生认知水平和接近生活实际的课文进行摹写来训练学生的布局谋篇和构思能力,„„如学习了朱自清的《春》让学生写仿写《秋》。

只有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写,学生才能在作文时出“彩”。 语文课的教学有确定的内容和具体的教学要求,我们可以灵活的安排、有机的结合,力求全面、平稳、快速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切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

(作者系郧西县上津镇中心学校教研员,电话15172257656)

以导促学 有效合作

——“小组合作”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郧西县上津镇伍峪坪小学 翟杨 15071590005

自主课堂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这一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了主阵地。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相比,有很多优越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有利于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还有利于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既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又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有些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不够明确,导致学生手拿活动单,不知道自己该干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干脆把别人的活动单拿过来照抄。在学生发表自己意见时,也总能听到诸如“我认为„„”而并非“我们小组认为„„”。学生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的关系。在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时,教师也往往关注的只是最后的讨论结果,很难听到一些个别学生的想法,忽略了个体的发展。那么,究竟怎样合理开展“合作学习”,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活动导学”呢?现以《十几减九》一课为例,谈一谈“小组合作”模式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要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 片段一:

师:小猴开了个水果店,今天开张啦,咱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图画:有13个桃,小白兔买9个)

师:看了这幅图,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图意?

5 生:有13个桃,小白兔买9个,还剩几个?

师:说得真好!该怎么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3-9) 师:13-9等于几呢?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售货员,选择你喜欢的学具代替桃子,从13个里拿出9个,赶快动手吧?

师:把你的拿法在活动单上圈一圈,算一算。然后再把你的拿法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和时间,使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使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体现学生学会学习的一般过程。在课前,教师可为每个小组准备好几组不同的学具,教学中让学生扮演营业员,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按照活动单的要求,每人选择一组感兴趣的学具,用学具代替桃子,从13个里面拿走9个,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充分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与时间,然后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算法说出来,在这一活动过程当中,学生将抽象的算理,通过操作活动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活动。

二、要为合作学习营造民主氛围 片段二:

师:13-9等于几呢?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拿走9根的? 生1:一个一个地拿。

生2:从10个里拿走9个,剩下的1个和旁边的3个合起来是4个。 师:说得真好,老师一下子就明白了。 生3:我先拿走3个,再从10个里拿走6个。 师:拿走3个,为什么还要拿走6个呢? 生3:先拿走3个,再拿走6个,等于拿走9个。 师:如果没有小棒,你有办法算出13-9吗? 生4:我是想9+4=13,所以13-9=4 师:哦,你的方法真简单。 师:还有谁想说的?

生5:先算13减10,再用剩下的3加上多减的1得4。

师:你可真行,想出了这么巧妙的方法计算13-9=4,真是一个爱动脑

6 筋的好孩子。他的方法你们听明白了吗?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说说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把你喜欢的方法和同桌说一说。

„„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由被动地听讲变为主动参与,要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当中,在学生汇报时,对方法简便、算法合理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表扬,对方法繁杂、但结果正确的,让学生通过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种算法,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对算法进行自我优化,同时让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深究方法背后的数学思想,从而获得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把握。这样既体现了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又对学生进行了数学思想的渗透,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了思维的灵活性。

三、要为合作学习提供必要的条件 片段三:

师:今天,我们算出了这么多的算式,你能把这些算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排队吗?

师:大家看,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这些算式都是减9的。

师: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十几减9。让我们一起读一遍算式。

师:读完算式,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把你的发现和小朋友们交流交流。

生:减数相同,被减数一个比一个多一个,差也一个比一个多一个。 师:小朋友们观察真仔细,你能根据这个发现,试着算出19-9等于几吗?20减9呢?

„„

老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有价值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特别是对一些规律性知识的探讨,要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在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当中,教师先让学生把这些算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排队,其实,排队的过程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的过程,接着让学生说

7 一说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自己去揭示本节课所学内容。接着再引导学生观察,学生很快发现这些减法算式有“递增或递减”的规律。虽然不能准确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然而他们已经发现了这些规律,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了。最后让学生根据这个发现,试着推算出19-

9、20减9等于几,这又是一种函数思想的渗透。

四、要重视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 片段四:

师:出示( )-9= ,这道算式,它想住到3号房子里去,你能帮帮它吗?让我们发挥小组的力量,齐心协力想办法。(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巡视)

师:第一小组的同学请学具来帮忙,这个方法不错。 师:第三小组的同学讨论热烈,居然想到了还原的方法。 师:你是第一个举手的,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就请你来说吧。 生:(6)-9=3 生:错了,错了。

师:不要着急,你能把这道算式的意思跟大家说一说吗? 生:从6个里面拿走9个,还剩3个。 师:从6个里面拿走9个,够吗?

生:哎呀,错了,6个里面拿走9个不够了。 „„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要注重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注重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要在对积极参与讨论、见解独特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对那些敢于发表意见、但结论错误的学生,也要注意保护好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发现并表扬他们的“闪光点”,引导他们通过合作学习,掌握知识、学会技能、修正错误。对合作学习意识不强,不善于发表意见,只当“听众”、“观众”的学生,除积极加以引导外,还要开“小灶”,通过提问、演示等方法,使他们由“被动参与”变成“主动参与”,着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合作学习”是构建这一变革的平台,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反思,大胆

8 实践,勇于创新,才能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9

推荐第10篇:写诗是为了诗歌

诗是生活的美感

诗是爱心的期盼

诗是心灵的呜唱

诗是最美的语言

诗来源于生活

来源于情感

把点滴的往事

穿成一串串

变成灵动的语言

那就是一部诗篇

诗的

写意最为广泛

有四季的美感

有景物的自然

有工作的场景

有生活的体验

有人物的刻画

有事迹的美传

有寓意的引申

有精神的凸显

流露在字里行间

变成灵动的光辉展现

那一句句

一篇篇

无不来自生活的灵感

诗的

情感最为丰富

有心灵的呜唱

有情感的爱恋

有爱情的缠绵

有离合的悲欢

有不尽的思念

有情意的绵绵

有豪情的激荡

有惆怅的感言

有伤痛的羁绊

有寂寞的孤单

写诗

就是爱祖国

爱人民

爱家园

爱亲人

爱友善

爱事业

爱生活

爱勇敢

写诗

是为了感知生活

是为了享受生活

是为了弘扬正义

是为了崇尚良善

是为了充满真情

是为了爱在人间

第11篇:坚持是为了什么?

坚持是为了什么?

所有人都在叫嚣着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所有人都在声嘶力竭的吼着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所有人都在极力寻求一种想要的生活,于是在这条路上艰难前行。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呢?

1

一浪更比一浪强,别被后浪拍在沙滩上。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竞争社会,拼的就是谁更有能力,谁更能在社会中立得一席之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你不争不抢不去努力,结果只能是在 原地打转,于是乎只能高高仰望别人的光芒。我们都听过这么一段话,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有人比你优秀,而是比你优秀的人依然还在努力,那么这样的你为什么 还不去奋斗。从来不怕大器晚成,怕的是一生平庸。

2

他孩子打我孩子1下,傲慢的开口说不就一巴掌赔你一万块,我有足够资格拿出五万甚至十万让孩子打回去。之前在网上流传起来的这句话,乍听之下会觉得好笑,可是在这句话之下隐藏着的是什么本质呢?试想一下,如果你有钱,那么当别人这么侮辱你侮辱你的孩子时 ,你完全有资格有资本可以拿出更多的钱来还回去,这并不是教育小孩子暴力和虚荣,而是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或者自己承受如此大的委屈和伤害。不然假设一下你没 钱的情境呢,当别人这么说之后,你顶多会发怒的吼回去“有钱了不起啊,”然后在背地里孩子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哭泣,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让孩子打回去,可是那时候 的你要承担接下来的什么索赔,你又没钱又没势拿什么和人家斗。

你努力创造更好的生活之后,你孩子出生的环境也是良好的,他可以接受好的教育,见识更多的精彩,可以不会因为没钱而忍受饥饿和寒冷,早早的见识了社会的 黑暗,他能有更多的机会做他想做的事情,而你也有能力满足他一切合理要求。事实证明,家庭优越的孩子比家庭贫苦的孩子要更加自信,成长的也更健康。当然,如 果你教育有问题或者太过溺爱造成他嚣张跋扈那就另说了。

3

我怕未来连病都不敢生,连梦都不舍得醒。有钱不是万能的,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也许你会说“钱算什么,都是肤浅,”甚至背地里痛骂那些“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的女生虚荣。可 是你知道吗,你没钱也许不可怕,你不努力不知进取才可怕。

你想像一下未来的吃穿住,再加上可能的生病意外,你难道不怕未来生病了却都不敢去医院怕花钱吗,你就不怕万一你真的需要手术光是手术费就要把你逼得无路 可走吗?每天新闻上有多少穷苦人家的父母因为自己的孩子生病却没钱医治,只能拼命赚钱或者乞讨,或者严重的想到卖血卖肾,这都是被生活所逼被钱所逼啊。

有时候面对着苍白的现实眼里全是痛苦,于是宁愿躲在无人的黑夜,躲在美好的梦里,怕一觉醒来一切又回到痛苦中,你又要面对这一切苦难。这样的生活这样的 无助,是你想要的未来吗?

4

怕酒杯碰在一起全是破碎的梦多年后,当几个老友聚在一起,你们喝酒畅谈,酒后讨论起各自多年的梦想,各自唏嘘各自凝噎。酒杯碰在一起,是破碎的梦,酒杯摔到地上,是破碎的痛。

你想起你当年的梦想,想起你曾激昂的愿望,想起你曾在华灯初上的夜晚对着这寂寥的空气吼着你要进五百强、你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律师、你要在娱乐圈风生云起 ,你要„„可是一切真的只是梦和想,你没有去努力没有去奋斗,没有把梦想实现,日后提起,全是惆怅。这样的未来,是你想要的吗?

5

怕让父母失望,怕让自己后悔。最近大火的一句话不外乎“你还年轻,怕什么来不及。”是啊,我们还年轻,怕什么来不及,可是亲爱的,我们是怕父母等不及。等不到看到我们成材的一天,等 不到为我们自豪的一天,等不到我们为他们撑起一片天的一天。小时候我们渴望长大,像大人一样可以决定自己的生活,可是后来当我们真的长大了,我们却发现长大的世界和我们想的不一样,而且随着我们长大的同时,随之 而来的是对现实的无奈。我们开始意识到,我们长大了父母也老了,我们开始恐慌害怕,怕他们看不到我们变优秀的那一天,怕自己无法为他们创造一下安心的晚年, 怕他们老了之后还在为我们担忧。

如果我们现在不去努力,等以后都没有能力去带父母各地旅游散心,品尝各地美食。我们努力的意义是让他们可以衣食无忧,可以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而不是在 晚年还替我们的生活工作担心,还要把自己的养老钱拿出来给你。所以我们成功的速度一定要超过父母老去的速度。

6

怕委曲求全卑躬屈膝活的没有尊严被领导骂的狗血喷头不敢还嘴不敢吭声,同学聚会看着别人事业有成而自卑的缩在角落,看见喜欢的东西不舍得买,每天为了省钱而拼命挤上已经没地方可站的公 交地铁,每天啃着面包泡面幻想这是美味的大餐。这些悲催的生活将是不努力的你的局面。

我们所努力的目的不过是为了不寄人篱下不看人白眼,可以骄傲的做自己想做的事,不为了一个工作一个人情而忍气吞声,不被人看轻,活得有尊严有底气。堂堂 正正的拍着胸膛,自豪的说这就是我,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7

想见到或者有资格和喜欢的人并驾齐驱,想谈一场势均力敌的爱情。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前行:“我努力为的是有一天当站在我爱的人身边,不管他富甲一方还是一无所有,我都可以张开手坦然拥抱他。”最好的感情是相配的,你不会因为比他差还自卑,也不会因为比他好而骄傲,因为你们同样优秀,优秀并不是指能做出多大的成就,而是你们各自独立,各自在感 情上依附却不在生活上依附。不用怕ta离开也不用怕ta抛弃,因为离开ta你照样能够好好的活着。

倘使情侣之间一方平凡另一方非常耀眼,也许一开始只是被别人不看好,但他们因为感情深厚而彼此不离不弃,但当时间长了之后就会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着很多 无法逾越的鸿沟,很多不志同道合的观念,于是乎矛盾越来越多,开始生厌开始吵架,直至最后的分手。

8

也许努力是为了证明灵魂还活着,我们还没放弃自己。回忆你过往的几年,你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我们生活着又是为了什么?生活的意义又在哪里?浑浑噩噩是一天,把所有安排充足去行动去享受生活又是一 天,一天过去我们又收获了什么。

也许我们努力着、尝试去进步,是为了让自己感觉到存在的意义,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事可做有生活去追,证明自己的灵魂还没有完全枯萎,证明自己并没有 被打倒。

吃了还是会饿但我们还是要吃饭,睡了依然会困但我们还是要睡觉,学了不一定有用但我们还是要学习,活着最终也会死但我们还是要活着。也许这就是生活存在 的意义,你的灵魂在指引着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摒弃不知进取游手好闲的你。

9

我听过我们为什么要努力的最好的答案是:因为我们只有一辈子。也许所有我们为什么要努力的答案,都比不上最后这一点:因为我们只有一辈子,我们的人生只有一次!时光不会重来,时间不会倒逝,那些你错过的风景错过的路错过的人,都成了无法回头的回忆。当日后提起,满满的全是遗憾。我们的人生只有一次,很多事情现在不做以后真的更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做了,我们总习惯拖延,习惯告诉自己时间还很长,可是当下的每一天才是弥足珍贵的。何 不在自己最年轻最有拼劲的几年里去努力达到自己想要的,以后的道路也会更好走的多。

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那些你以为还有的时间其实也在你眼皮子底下偷偷溜走了。我们的人生只有一次,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让自己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 ,才不枉来这人世间一场。

你问努力真的有用吗,你问坚持一定会成功吗?我肯定不能确切的回答是。可是我可以很明确的说,当你真正努力了之后,你所谓的结果如何也就不再那么重要了 ,因为在努力的过程中你已经打败了那个坐享天成不知进取的自己,已经发现了一个更积极向上更优秀的自己。努力,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

第12篇:读书 是为了有意义

为什么要读书(读书十宜)

一、养静气,去躁气

静可观变,静能制动。而烦躁则失态,躁动则生乱。静是一门真功夫。对读书学习来讲,“板凳要坐十年冷”,特别要注意静心研读,不怕坐冷板凳。读书要求环境安静、心理平静、内心清静,心不在焉、心烦意乱、心浮气躁是读不进书的。一个人全身心地投入到读书的状态,实际上也是一种修炼自我的气功状态,是个人品性修养、意志磨砺与心理能量积累的过程。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读书,宁神定气几十年,座位下的地面硬是被锃出了一道深深的痕迹,马克思也成就了人类千年的思想家。荀子在《劝学篇》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读书是一个长期的逐步积累的过程,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坚持做到读书学习,天长日久,自然而然身上的宁静之气就会越来越多,浮躁之气就会越来越少,就能练成排除干扰、闹中取静的功夫,增强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定力,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这样在大事、急事、难事及各种突发事件来临之时,才能够做到气定神闲,沉着冷静,从容不迫,有效应对。

二、养雅气,去俗气

读书能够长知识,明事理,修品性,脱俗气。古话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个不爱读书的家庭是没有出息的家庭,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不爱读书的社会是没有发展的社会。难怪古今中外有见地的人常以书香门第为荣,饱学之士常说人世间第一美事还是读书,温总理最爱看人们在乘坐地铁时手拿书读的场景。爱读书,眼界就会变得开阔,思想就会变得深刻,精神就会变得崇高,品德就会变得高尚,举止就会变得高雅,就会提升整个做人与处事的层次和魅力,使知识产生出无穷的力量。而不爱读书,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就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整个社会就会变得市侩气十足,铜臭气日盛。邓小平同志曾经在批评那些不爱读书学习的干部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整个社会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怎能一日离开读书?

三、养才气,去迂气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勤奋读书,广泛涉猎各科知识,能够使人视通今古,学养深厚,才高八斗。然则读书有善读与不善读之别。善读书者,能够把书读活,把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融会贯通,真正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本领,使人才华横溢,才气大增;不善读书者,只会机械地阅读,被动地接受,死记硬背书本上的只言片语,食而不化,人云亦云,迂气十足,书生气浓,不善于解决实际问题。时代迫切需要千万个善于治国理政的人才。年轻干部读书学习就是要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领导艺术与水平,切实增长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矛盾纠纷的才干,而不是为了装点门面,增加个人炫耀的资本。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要求要始终带着问题读书,对现实中的各种疑难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不断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力求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四、养朝气,去暮气

当清朝的鸿儒显贵闭目塞听,视西方的天文物理地理算术为“奇淫巧技”,并无情地封杀本

朝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所著的《海国图志》之时,曾经显赫世界的大清帝国早已老态龙钟,无可奈何地沦落到被新兴的西方列强蹂躏欺凌的地步。而《海国图志》则东渡日本,对明治维新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是一个国家国策的悲哀,更是读书人的悲哀。不善读书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满足于“子曰诗云”,看不到当今世界的飞速发展与变化,墨守成规,抱残守缺,暮气沉沉。而善读书者,“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写宇宙文章”,会用开放的视野、宽阔的胸襟、敏锐的眼光,自觉地跟踪当今世界的最新发展与变化,头脑清醒,意气风发,朝气蓬勃。这样的人经邦济世,必定“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开拓,敢于创新,使整个社会充满创新活力。为此,我们迫切需要善于读书,具备世界眼光,擅长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让一切创新的活力竞相迸发,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使整个社会蒸蒸日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五、养锐气,去惰气

明代袁了凡著有一本《了凡四训》,有一句话读来让人难以释怀:“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搁一生。”“因循”就是惰性太大、懒懒散散、得过且过,就是常说的混日子。人都有好逸恶劳、贪图安逸的惰性,但“玉不琢,不成器”,管不住自己哪能成就事业、造就人才?越是志存高远,勤于读书,越会发现自己知之甚少,就会越发努力学习,那种求知进取的力量真可谓锐气十足,即使天大的困难也锐不可当。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西伯被拘禁而推演出《周易》,孔子处困境而写成了《春秋》,屈原被放逐创作了《离骚》,左丘失明后完成了《国语》,孙膑膝盖骨被剜去后撰修了《孙膑兵法》,吕不韦谪迁蜀地,《吕览》却流传于世,韩非在秦国被捕,这才有了《说难》、《孤愤》,《诗经》共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抒发内心愤懑而写作的。当今的年轻干部应当继承和发扬这种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珍惜大好时光,毫不放松自己,乐于探求真理,勇于挑战自我,在增长知识、提高本领上一往无前,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上锐意进取。

六、养大气,去小气

宋真宗赵恒为提倡读书的风气,广开读书人登仕之途,御笔亲作了一首《劝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这首短短的篇章,倡导男儿要为自己的荣华富贵而发愤读书,迷醉天下士子几近千年。可让宋真宗无法预料的是,毛泽东却说,“读书是决定中国命运的要紧一着,要为改变中国之命运勤奋读书”,周恩来却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两相比较,不难辨别何为大气,何为小气。纵观历代读书人,为一己之利而读书,虽也能读个功名,但因只顾封妻荫子,富不过三代;然为国为民而读书,虽身无分文而心忧天下,力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则是何等的大气磅礴,万世流芳,让人景仰和效仿。年轻干部就是要自觉地把个人命运同党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在一起,为了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富裕幸福而发愤读书学习。

七、养正气,去邪气

正气不扬,邪气必涨;邪气嚣张,百姓遭殃。中国传统文化最讲究礼义廉耻,要求读书人都要做品行端正、品德高尚的正人君子。君子要“治国平天下”,匡扶正义,弘扬正气,首先自己必须行得直,走得正,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晚清中兴重臣曾国藩每日“三省吾身”,甚至连偶尔在梦中与小妾私密也记录下来,作为内心尚存邪念的验证。顾炎武撰写《日知录》,“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因为“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人的缺点和过失就是一点一滴改正并变得完美的,社会的正气就是在这日复一日中逐渐树立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历史的账本上,既有清官好官的光辉灿烂,更有贪官污吏的丑恶面目。年轻干部要时时温习警醒自己,经常学习《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坚决抵制一切歪风邪气,努力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奉公守法,廉洁从政。

八、养胆气,去怯气

所谓“无知无畏”,那是一种愚昧的莽撞和盲目的自负。有识才有胆。艺高才胆大。建立在掌握科学知识、把握客观规律、拥有丰富经验、集中群众智慧基础上的胆识,才是科学的可敬的。毛泽东善读书,读出了一条“以农村包括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缔造了一个新中国,并以“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英雄气概,使中国人民挺起了腰杆;邓小平善读书,读出了“实事求是”这个法宝,养成了他气吞山河、不惧千难万险的冲天豪气,开创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事业;江泽民善读书,读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中国在复杂多变的世界形势下,社会主义事业昂首挺立,中国共产党的面貌焕然一新;胡锦涛善读书,读出了“科学发展观”,使当代中国在激烈的全球竞争面前,走上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快车道。年轻干部只有刻苦学习知识,深入调查研究,善于团结群众,才能不怕困难,不畏艰险,不惧风险,才能信心十足,底气十足,胆气十足,妥善驾驭纷繁复杂的矛盾斗争,有效推进实际工作。

九、养和气,去霸气

人们读书学习,说到底,就是为了摆脱愚昧、野蛮与落后,追求文明、进步与自由,更好地与人类和平共处,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和事业旺,家和万事兴,国和享太平。和是中国文化追求的崇高境界,也是世界人民希望的理想目标。中国古代的一部《孙子兵法》,说的是“战”事,求的却是“和”事。难怪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许多有见识的军事战略家和政治家扼腕叹息说:要是早一点通晓中国《孙子兵法》“和”的精髓,欧洲各国也不至于为些蝇头小利而付出那么惨重的代价。康德曾说,书读得越多,我越崇敬头顶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越觉得必须与人和睦相处。著名学者季羡林始终和颜悦色,从不以大学者自居,对任何人都非常客气,也从不与人动气,与人争个高下。现在有一些年轻干部,自以为进过高等学府就高尚得不得了,手中大权在握就高傲得不得了,将来仕途看好就高贵得不得了,眼里容不下别人,心里瞧不起群众,与老百姓打交道颐指气使,高高在上,说话办事态度生硬,霸气熏天,真是该好好改改了。

十、养运气,去晦气

有道是,人在做,天在看。吉人自有天相,恶人会遭天谴。一部佛教经典上说,“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唯物主义者虽然不相信因果轮回之类的说教,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仅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愿望和社会需求,更是社会的一种客观存在和秩序约束。运气好与坏,不在天与地,全在人自己。一个人好事做多了,自有美德留在人间,危难时刻必有好人相助,好运相伴;而坏事做多了,其结果必然是臭名远扬,过街老鼠人人打。年轻干部刻苦读书学习,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必然能够赢得群众的口碑,得到信任、拥护和支持,一路好运。相反,那些没有真才实学而又虚情假意,不肯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人,虽然也可能在官场上混上几天,但有朝一日会被群众无情地淘汰出局。这正如老百姓所说的:谁对群众真心,群众就对他真心;谁把群众不当事,群众就把他不当事;爱民的干部会走运,害民的干部会倒霉;爱民的干部会长命,害民的干部会短命。

第13篇:学习是为了什么

学习是为了什么?

学习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我曾经做过调查,许多同学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考试,为了考得一个好成绩,考上好的大学。上了好的大学,就能找到好的工作。至于目前所学的内容,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得、体会,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有什么价值,或者说有什么实际用处,许多同学从来没有考虑过。由此,就出现了应试教育与应试学习。应试就是应付考试,或者说得好听一点是应对考试。先说说考试。为什么要考试?考试的作用主要有两种,也就存在两种主要类型的考试。一类是为了总结过去,例如,与教学同步进行的单元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新课标,每半个学期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要进行结业考试,都是为了检查同学们有没有达到课程规定的学习要求,知识、技能方面是否合格,还存在哪些问题,这一类属于合格性考试。这一个模块学习合格了,就取得相应的学分。不合格,如果相差不很大,通过补考,取得相就的学分。如果相差太大,又是必选内容,就要花时间重修。另一类是为了展望未来,例如高考、中考、研究生考试,是为了检查同学以后继续学习的能力怎么样,能参加哪一种类型的学习,学术型、研究型的,还是应用型、操作型的,这一类属于选拔性考试。平常的合格性考试,可以是教什么考什么,练什么考什么。而选拔性考试则不同。表面上看,中考、高考中的相当一部分题目,与平时同学们的所学、教师的所教的一定的距离。总会有一些题目,以前没有做过,或者似曾相识,而细细追究起来又与平时做的不同,英语试题中的阅读理解,甚至出现没有学过的词汇。这就是所谓考查能力,考查同学们继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考查同学们的创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在的高考特别强调这个。为什么要这样考?原因就在我们学习的目的上。学习,是为了用,现在同学们的学习是为了未来同学们的应用。未来的社会,不是父母的社会,不是老师们的社会,而是同学们自己组成的社会。我们今天是学生,二十年、三十年后,就是社会的主人。五十年代,毛泽东曾经对年轻人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象早晨

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当时,我很年轻,比你们在座的同学们还小,听到这句话是很激动的。人生、社会,确实是这个道理。过去属于老年人,未来属于年轻人。对青年人来说,这不仅是一份光荣,更是一份责任。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同学们将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新问题。例如,我们这一代人上高中的时候,就从来不知道计算机为何物,没有遇到过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以后,同学们成人了,也会遇到许多现在看不到想不到的新问题,从老师、长辈、书本上找不到现成答案的问题。这些问题都要靠同学们自己动脑筋去解决。正因为如此,同学们必须具备创新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在的学习,就是要培养这种能力。上大学,上好大学不是目的。出了大学门要工作,走向人才市场。有人以为,好好学,拿个好的文凭,重点大学的文凭,就能找到好的工作。以为有了好文凭就意味着工作能力强了,这是误解。现在的人才市场,初次就业靠学历,靠大学牌子。第二次、第三次再就业,跳槽,就不靠牌子了。甚至初次就业也有文凭失灵的时候。曾经有大企业招聘大学生时打出这样的广告:北大、清华的学生免谈。为什么?因为他们觉得名牌大学的学生不少人很浮躁,把自己看得很了不起。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只顾个人利益,缺乏事业心,责任感。有的,所带的项目没搞好,不打招呼就跑了。这说明,仅有好的考分不行,仅有名牌大学的牌子不行。你的所学,不能为社会所用,不能对社会、对他人做出贡献,考得再好也是白搭。当然这是指成人的方面。我们一直主张先成人后成才,只有成人才能成才。另一方面,这也表明,能不能做好工作,并不取决于拿的什么文凭。什么是学习?学习是为了什么?我的看法:所谓学习,就是要掌握前人已经发现的丰富的知识,以便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这里有三层意思必须明确。第一,学习的对象,即知识,是前人智能活动的产物。书是前人编出来的。科学的结论、方法是前人研究发现的。都是前人动脑筋的结果。既然是智能活动的产物,我们就有能力掌握。这种掌握,也是我们自己智能活动的产物,是我们自己动脑筋的结果。不动脑筋是掌握不了的。学习的过程,是动脑筋的过程。第二,人的智能是在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学习也是一种实践活动,是掌握前人知识的学习活动。在掌握前人知识的动脑筋的过程中,我们自身的智能也会得到发展。脑筋是越用越活的。第三,掌握前人的知识不是学习的目的。学习的目的是通过握知识来发展智能,使我们能够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之所以要学习,不仅是因为所学的这些知识内容是现代社会一个人生活、工作所必需知道,必需掌握的,而且是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能体会到如何去探索未知世界,如何去克服各种困难,如何去发现、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发展自己的能力,这种能力发展只有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才能取得。

第14篇:不仅仅是为了祈福

不仅仅是为了祈福

刘 军

地球是我们的母亲!

这是我们人类发自内心的情感。是的,如果没有地球提供适合人类生存的土地、水、空气、矿物质、树林等等条件,人类就不可能产生。因此我们喜欢把自己比喻“大地之子”,歌唱地球母亲博大的情怀,诗吟地球母亲深沉的爱。但是,再慈爱的母亲,也有她承受压力的极限。一旦这压力的极限崩溃,人类就会受到灾难性的打击。

地震或许就是惩罚人类的手段之一!

2013 年4 月20 日8 点02 分,四川雅安发生大地震,芦山县受损最为严重。震级7.0,震源深度13 千米。一时间世界的目光向雅安、芦山聚集。这是一个永远铭刻在心中的日子,这是一个伤心悲痛的日子。作为一个经历过汶川特大地震,今天仍然生活在北川这片土地上的我,对于地震所带来的伤痛,体会得更加深刻。“5·12”特大地震带给我们的伤痛还没有完全愈合,雅安大地震又给我的心灵上带来了新的伤痛。那一刻,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想哭!

雅安作为风景区,我曾游历过两次。而且,我们单位用的一些石材也是雅安的,雅安在我的心目中并不陌生。只要一提起“雅雨、雅女、雅鱼”“三雅”,心中就会泛起一种温存。那是一个多情美丽的地方。

雅安是国宝熊猫的故乡,也是世界茶文化的源头,还是盆地向高原过渡的生态阶梯,同时更是沟通川、藏、滇各民族的地缘走廊。一条古老的茶马古道,不仅把历史和今天,还把高原风光、地理奇观、民族风情连成一线。雅安东邻成都、西连甘孜、南界凉山、北接阿坝,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雅安的历史悠久,先秦时代就已纳入中央政府管辖,两汉文化历史底蕴丰厚,近代更留下了“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的壮丽诗篇。雅安山川秀美,是天然氧吧,而且降雨量丰富,有雅雨、雅鱼、雅女“三雅”美誉。雅安可谓是山水相间、碧茶飘香的城市。而最让雅安人值得骄傲的是大熊猫。据说1869 年,一个名叫阿尔芒·戴维的法国人在夹金山山麓的雅安邓池沟教堂附近发现“一个可爱的物种”“一个最不可思议的动物”,就是大熊猫。从此,这一生物界的“最伟大的发现”,使大熊猫这个从冰川时代存留下来的活化石走出雅安,走向世界。

点击电脑,收集信息,陌生的地名芦山就在眼前。

芦山县位于四川盆地西缘,属雅安,盆地周边山区县。北与汶川,东北与崇州、大邑县,东南与邛崃,南与雨城区,西南与天全县,西北与宝兴县相连。芦山县是一个有着2300 多年历史的古城。

在小小的县境内不可思议地拥有着两个世界第一:世界上最大的漏斗和世界上最长的砾岩溶洞。在我们无法触摸的年代,南方丝绸之路经由这里伸向遥远的南方,著名的茶马古道也从此蜿蜒远去。时光虽然已过去了千年,司马相如出使西域的身影尚回荡在芦山。几条古道托起芦山的脊梁,芦山也成为这几条古道上不可或缺的明珠。芦山县曾经是三国名将姜维的封地,这里是当时蜀汉政权的产粮基地。

县城里保存较为完整的平襄楼(又名姜庆楼),是历来当地人祭祀姜维的地方,这里至今保存有姜维的墓碑。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有丰富的红军文化:1935 年红军长征时曾在这里休整3 个月之久。红四方面军总司令部、红军总医院就设在芦山县龙门乡。

当然,关于芦山的介绍还有很多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记录了。总之,芦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丰厚的县城。而且其风景可以说是处处峨嵋秀峰、步步西湖美景。

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遭受了2008 年“5·12”的阵痛后,又遭到了2013 年“4·20”大地震的磨难。怎能不令人心疼、悲伤。

那一刻,生与死的距离是那样的短,悲伤与伤痛很容易摧垮人们脆弱的心灵。然而,有一种力量会让我们站起来。这力量就是爱,爱是最好的救援。在媒体报道雅安、芦山遭受地震灾难的同时,一条条爱的河流从中央到地方也涌向那里。

据媒体报道,雅安发生地震后,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心情十分沉重,立即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要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习主席的命令,立即奔赴抗震救灾一线。地震当日下午1 时许,受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飞赴灾区查看灾情,现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一时间,从人民解放军到武警部队,从公安消防部队到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从国家卫生应急队到国家矿山救援队,一支支救援队伍从北京、四川等地赶往灾区。截至4 月22 日18 时,灾区救援队伍已达2.4 万人,另有1.1 万多名医疗卫生人员在重灾区投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党和政府视人民生命为第一位,救援队伍视人民生命为第一位!那么同样,未能去灾区亲自参与救灾人们的心,时时刻刻都牵挂着灾区人民,他们用各种方式表达着对灾区的支援。在这里我用诚挚的笔记录曾经遭受2008 年“5·12”特大地震磨难的土地上的人们,用真情心系灾区的片段,就可以感受到我们祖国人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伟大情怀和发自内心的感恩。

总装驻川某基地党委,在得知雅安遭受地震后,立即召开党委会,要求各研究所做好抗震救灾准备工作。他们根据“5·12”抗震救灾的经验,准备好了帐篷、床板、药品、水和粮食,只待上级一声令下,即刻奔赴抗震救灾一线,为受灾群众送上生活必需品。

我有一个年轻同事,本来和妻子说好了星期六买家具,但突然接到所里通知,命令他参加应急救援分队准备到灾区参加抗震救灾,他二话没说就告别了正看家具的妻子。他在临行前给我发过一个短信,告诉我他星期一还有一件必须完成的工作,希望我帮助完成。收到短信,我的心情是沉重和感动的交织。我为灾难中的人们沉重,我为我同事的行为感动。什么是敬业?什么是听党指挥?什么样的队伍能打仗,打胜仗?一个军人的行动就能说明一切。

我还有一位62 岁的农村石匠朋友,他在星期六下午4 点左右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是要参加抗震救灾志愿者去雅安,他的石匠手艺用得上。我劝他说,年纪大了就不要去了。他在电话里扯着嗓门大声说:“没关系,我是去回报!”我听了他的话,心中一阵感动。这就是曾经也遭受过地震灾难,但是在全国人民帮助下站起来的灾区普通百姓的感恩情怀。

那几天,我所在的驻地到处都流动着爱的热浪。

4 月21 日上午,在绵阳市兴力达广场,市民们排起了队献血。其中有一对夫妻还带着孩子一起来献血。当人们问这对夫妻为什么要带着孩子来,丈夫回答说:人要懂得感恩,我们要把这种精神传播开,以此教育我们的后代,这就是为什么要带着孩子来献血的原因。接着,这对夫妻向人们介绍了2008 年“5·12”大地震中,人们是怎样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和重建家园的。

三台县一位生活难以自理的残疾人,拿出两百元钱交给心心之火公益联盟的志愿者,嘱咐他们一定要带到灾区。他真诚地说:“他们正在经受灾难,我的力量虽然渺小,但也希望能够带给他们希望”。

是的,希望!经历过灾难的人们,最能理解人在困难时刻对希望的渴望。因为有希望,再艰难中的人们也会站立起来。

血浓于水般的爱在川西北的大地上到处涌动,要讲的爱心故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让我在祈福雅安、芦山的同时,也祈福这爱在我们心灵深处永远吟唱。

然而,我们在祈福的时候,我们人类是不是也应该深刻地反省反省?反省一下我们对地球母亲的行为是不是有悖于我们的“孝道”?反省一下我们手里的人民币,有的得来的是不是让地球母亲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反省一下我们是不是发自内心珍惜过地球母亲所奉献给我们的一切?虽然,有些灾难是自然现象,且是不可抗拒的。但是如果我们真的从细微之处善待我们的地球母亲,或许我们人类得到的惩罚会少一些,也小一点。

电视台有一条公益广告,我刻骨铭心地记住了。

说的是我们地球的水资源正在萎缩,如果人类再不引起高度重视,那么人类的最后一滴水就是我们人类的眼泪。而我却想,水都没有了,我们还能有眼泪吗?

在祈福我们人类的同时,我也深深地祈福我们的地球母亲!

第15篇:入党是为了什么

敬爱的党组织:

自我完善——榜样的力量——责任与担当。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首先,是为了完善自我。力求使自己得到更多的锻炼,促使自我的成长与完善,向先进的集体靠拢,使自己的思想得到升华,行为得到规范,即一颗积极向上的进取心。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基础,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性。早在党的成立之前,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实践的结合。而此时的工人阶级,一方面她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伴随,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历史上最先进最有前途的阶级;另一方面工人阶级深受剥削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最坚决,最彻底的革命精神。而大多数来自农民的中国工人阶级相对集中,他们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使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以说,中国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在时代的呼唤,是中国人民的呼唤!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本质特点和优点,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一个内在根据和要求、是党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面临大量开创性的或是前人没有提出问题,或是前人没有涉足的课题,面临大量错综复杂的矛盾,广大的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他们每天都在创造新事物、新经验。而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只有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使党的发展更切合我们党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符合时代要求。

通过对党的性质的学习,我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念,也更进一步地坚定了我的入党信心和决心。

近九十年的全部历史证明,只有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肩负起民族的希望,才能领导中国人民把历史推向前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

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中的一员,我们每个人,要有大局观念,关心时事,关心国计民生,关心身边的点点滴滴。更重要的,我们要有所行动,在党的理论指导下去实践、去贯彻、去落实。我们要做朴实的实干家,而不仅仅是现有理论的传承者。我们要有全局观念,时时顾念那些仍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我们也要居安思危,珍惜当下的每一点资源。可持续发展道路,需要我们身体力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我们每一个个体的积极参与。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树立起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担负起我们作为青年人的责任。我们有义务更有权力,让我们的生活富裕、国家富强。

汇报人:

XX年2月25日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16篇:《放弃,是为了收获》

根据下面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着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放弃,是为了收获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古人曾经这样说。天地万物皆有其不足,也皆有其独具的长处,人生在世,又何尝不是如此?有所舍弃,才会有所收获,如果你把什么都背在身上,你注定无法前行,所以我要说,放弃,也未尝不是一种人生智慧。

【点评】:能引用古人哲语开篇且能与文章标题契合,在围绕引语论述时能拎出“放弃”这个话题,首段扣题,迅速点明全文观点。

纵览中外古今,凡取得大成就者,必有过人之处,而敢于放弃从而以更专注的心去追求自己的目标,既是他们智慧的体现,也是他们最终成功的秘诀之一。 放弃繁华虚名,可得艺术自在。白石老人一生中放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潜心研究山水画的精髓,他在古稀之年,早已誉满天下,却依然没有忘记对中国画的追求,每日作画一张,反复习练,潜心揣摩,正是他这种潜心孤诣的执着,使他悟得震惊八方的“笔法三味”。反观胡适,在中年时期在文坛上风生水起之后,热衷官场,却再也没有写出一篇令人叹服的作品,究其原因,不正是胡适被名缰利锁拴住了智慧,不正是他不懂得放弃而造成的遗憾吗?

【点评】:单纯从段落角度讲,这一段能够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通过齐白石与胡适两位名人的事例来证明段首的观点,有事例,有分析.从全篇的角度来说,在此段之前,有了个引领性的过渡段,这个过渡一是上承首段提出的核心观点,下启几个分论点,有这个过渡,文章就显得自然紧凑。

放弃眼前小利,可铸长远辉煌。三年国共内战,为什么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能够最终夺取天下,而凭借着全新美式装备的国民党集团却败走台湾?当然根本的原因取决于民心向背,可除此之外,共产党能够审时度势敢于战略性地放弃也是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原因。解放战争前期,敌强我弱,共产党果断地放弃一些大中城市,不在乎“一城一池之得失”,而国民党却不明就里,处处分兵,不想放弃一寸土地,东边一个团,西边一个团,最终被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从这一方面讲,懂得放弃,适时放弃,以退为进,不也是一种智慧吗?

放弃眼前安逸,可搏美好未来。高中是一场艰苦而漫长的马拉松,在这三年痛苦与快乐交织、诱惑与意志交锋的竞赛中,我们必须懂得放弃一些东西,只有放弃,才会凸显坚守的意义——在困难面前,我们要放弃逃避,要敢打硬仗,在各种诱惑面前,我们要放弃享受,要懂得有所失才会终有所得;在挫折面前,我们要放弃消极与气馁,要懂得“风雨之后,方能见彩虹”……在青春的赛场上,我们也许会暂时落后,但我们会咬紧牙关,挺过去,在青春的字典里,没有逃兵,我相信,在我们付出的艰辛里,一定就藏着收获的喜悦! 【点评】:第二与第三分论点之间要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从不同的角度去论述,体现出某种纵深更好。

亲爱的朋友,消除对放弃的误解吧,放弃不意味着逃避不意味着消极和颓废,放弃更不是自欺欺人的虚妄的安慰,放弃是一种选择后的专注,放弃是一种立足长远的考量,放弃更是一种追求梦想的坚守,人在征途,战鼓在响……

【总评】:文章运用了正反对比等的论证方法来证明全文的观点。在结构上也有过渡,显得自然,有层次结构。标题也与内容相紧扣,在文章中扣题,点明中心。

第17篇:植树节

植树节

公历3月12日,是我国法定的植树节,1979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通过了将3月12日定为我国植树节的决议,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为我国植树节,也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并且要实现得更好。

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他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年11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规定将每年“清明”定为植树节。近代最早设立植树节的是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1872年4月10日,莫顿在内布拉斯加州园林协会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了设立重视节的建议。该州采纳了莫顿的建议,把4月10日定为该州的植树节,并于1932年发行世界上首枚植树节邮票,画面为两个儿童在植树。

据联合国统计,现在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由于各国国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树节在各国的称呼和时间也不相同,如日本称为“树木节”和“绿化周”;以色列称“树木

的新年日”;缅甸称为“植树月”;南斯拉夫称为“植树周”;冰岛称为“学生植树日”;印度称为“全国植树节”;法国称为“全国树木日”;加拿大称为“森林周”。

1981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出《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规定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11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棵至5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我们应该提倡把这项任务列入清明节活动的范围,并通过清明植树活动,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植树节的诗歌

写给3.12植树节

就在三月

就在今天

风是绿的

笑声是绿的

歌声是绿的

用心植一片草

就会翠绿一片大地

用爱种一棵树

就会留下一片绿荫

三月曹州风雨齐,眉开柳面鸟初啼。有情最是人间路,早把春天扶上堤。

阵阵清风吹醒了惊蛰,点点花雨打湿了春分,又是一季的春暖花开。

珍爱绿色,珍爱我们共有的家园。

植树造林,利在当今,功在千秋。

第18篇:植树节

植树节

早春三月,草长鹰飞间,冬天的寒意还未褪尽,春天带着绿色的气息向我们走来,春风吹绿了枝头上的嫩芽,吹绿了地上的小草,也吹动了每个长治人的热情。

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为使我们能够积极与环境“对话”,主动参与植树节活动,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美化环境的意义,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请大家积极参加“种一棵小树,绿一方净土”的植树节爱树护树活动。

第19篇:植树节

植树节

今天,我和爸妈一起第一次植树。

我爸妈坐在椅子上发呆,不知干什么事好,恰好几个人到婆婆店拿了一瓶水便走了。我有些好奇就问:“婆婆,他们是去哪里?”婆婆说:“他们去山里种树。”我很想去植树,就对妈妈爸爸大喊:“爸爸,我们一起去植树好吗?”好呀!反正坐在这里也没事,倒不如去种种树。妈妈也同意了,说着我们就向山上出发。

过了几十分钟,我们终于到了半山腰。我非常高兴大喊一声:“开始植树喽!”说完便植起来了。种树可真难,你先得挖一个大坑,再把小苗叉进去,最后填上土,再浇一点水就行了。谁知道说的容易,做起来还真是难。

我挖好了一个坑,然后把小树苗放到这个坑里,再用土给填上。可是我一放手这小树苗就倒了,我毫不气馁又挖了一个坑,把小树苗放好,再用土填,我反反复复做了几十次也填不好,气得正要把小树苗折断,这时爸爸连忙走过来说:“你不能折断这棵小树苗。”我奇怪的地说:“他对我们人类做过什么贡献?”爸爸说:“他的用处可大了,他不但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还可以放出氧气,不但可以调节气候,还可以挡风沙和汹涌的洪水,总之一句话如果地球上没有树就没有我们。”“不会这么严重吧?爸爸,可是我怎么种也种不好一棵树呀。”我恢心地说。爸爸看了看我挖的坑说:“你挖的坑还不够深,最少也要挖45厘米。”

我照爸爸说的方法做,果然种好了许多树。我正想小便,就跟爸爸说了一声,但爸爸却叫我到这里拉,我奇怪的问:“为什么要在这里拉?”爸爸严肃地说:“因为我们的尿正好和树需要的养料差不多,尿就是肥料,”我听了不好意思了拉在了小树苗上。

这次植树我觉得非常的快乐,不但知道树的方法,而且知道了树对我们人类非常重要,不能没有树.我很喜欢植树。

第20篇:植树节

【节徽标志】

中国植树节标识,植树节节徽是寓意概括的标志:

1.树形,表示全民义务植树3至5棵,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

2.“中国植树节”和“3.12”,表示改造自然,福人类,年年植树,坚韧不拔的决心。

3.五棵树可会意为“森林”,由此引伸连接着外圈,显示着绿化祖国,实现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

【植树的好处】

1.树木能调节气候,保持生态平衡,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进二氧化碳,吐出氧气,使空气清洁,新鲜。一亩树林放出的氧气够65人呼吸一辈子。

2.树能防风固沙,涵养水土,还能吸收各种粉尘,一亩树林一年可吸收各种粉尘20—60吨.。

3.树林能减少噪音污染。40米宽的林带可减弱噪音10—15分贝。噪音的污染对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休息等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可以说是人们的“敌人”。因此我们更要重视植树造林。噪音还可以使人类在长期的生活中听力减弱、耳聋、变傻,心脏、血压、神经等出现异常。甚至,还能让人在长期的噪音煎熬下死亡。这样树林就能使噪音减小

四、五倍。

4.树木的分泌物能杀死细菌。空地每立方米空气中有3,4万个细菌,森林里只有300-400个。植树造林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国家还专门规定了在三月十二日这天为植树节。植树造林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好处。

5.树可以减低温度,和提高湿度。30度气温可以降到二十几度左右。

【植树节倡议书】

1、不破坏绿化,这包括:不采摘花朵,不践踏绿化、不穿越开放式草坪,不到花坛等绿地玩耍,做游戏时远离花木。(特别提醒:各位学生不得损坏学校的花草树木,德育处将进行检查,一经发现将严重批评并对班级扣一分)

2、参加社区、学校的护绿活动,到社区、学校附近的绿化地做保洁工作,看到不文明的行为及时劝阻。

3、使自己的家变成一个绿色家园。选择一些适合在家种植的植物,种在阳台上、房间里。

4、在学校或家附近种一棵树苗,让树苗陪伴着你成长。

我们倡议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让我们播种绿色,播撒文明,我们相信有了道德的阳光,绿树才会常青,让我们齐努力让我们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植树的好处】

1.树木能调节气候,保持生态平衡,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进二氧化碳,吐出氧气,使空气清洁,新鲜。一亩树林放出的氧气够65人呼吸一辈子。

2.树能防风固沙,涵养水土,还能吸收各种粉尘,一亩树林一年可吸收各种粉尘20—60吨.。

3.树林能减少噪音污染。40米宽的林带可减弱噪音10—15分贝。噪音的污染对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休息等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可以说是人们的“敌人”。因此我们更要重视植树造林。噪音还可以使人类在长期的生活中听力减弱、耳聋、变傻,心脏、血压、神经等出现异常。甚至,还能让人在长期的噪音煎熬下死亡。这样树林就能使噪音减小

四、五倍。

4.树木的分泌物能杀死细菌。空地每立方米空气中有3,4万个细菌,森林里只有300-400个。

5.树可以减低温度,和提高湿度。30度气温可以降到二十几度左右。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生态失衡的主要原因。乱砍滥伐、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会破坏森林和草场,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使沙尘暴频繁出现。不合理的开发、占用土地,使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植树节标语口号】

让地球变的更年青。

大力植树造林,禁止滥砍滥伐。

珍爱绿色,珍爱我们共有的家园。

爱我长沙山水洲城,维护优良生态环境。

多一片绿叶,多一份温馨。

告别城市的喧嚣,投入绿色的怀抱。

植树造林,利在当今,功在千秋。

水是生命之源,树是水的卫士。

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呵护,从我做起,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绿化环境,美化人生。

生命在于绿色,希望在于绿色。

珍爱绿色,珍爱我们共有的家园。 多一片绿叶,多一份温馨。

告别城市的喧嚣,投入绿色的怀抱。 植树造林,利在当今,功在千秋。 水是生命之源,树是水的卫士。

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呵护,从我做起,爱护XX的一草一木。

植树节是为了纪念谁
《植树节是为了纪念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