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教学相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11 09:00:2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

姓名

毛永春

学号 0930908007

专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我国伟大的物理学家钱学森留下遗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这就是钱学森之问。欲想解决钱学森之问,必须实施教学相长。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不断进取的路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矣之所学也,说明了教师的重要性。然而教师必须启发式地教学,填压式不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学生在聆听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培养自己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善于向老师发问,独立地思考问题,妥善地解决问题,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教学相长。王老师传授的唯物辩证法专题,是教学相长的范例。

王老师在唯物辩证法专题的教学过程中,共六个问题八次课讲完。第一次王老师讲,

二、

三、

四、八次两个同学一组分别讲一个问题,

五、

六、七次六个同学分三次讲一个问题。每一次学生讲完后,王老师再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引精举典进行综述,然后是师生同学展开讨论,教学相长。使我记忆尤新的是曹天航班长(和周荣)讲完哲学的反思作用后的那场讨论:对西南大旱原因的反思。同学们各述己见,什么人为的因素,什么自然的原因,什么天灾的缘故„„什么都有。通过讨论,开发了智力,提高了创新能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各大高校若能将王老师的授教模式发扬光大,那么,钱学森之问便不是问题了。

推荐第2篇: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

百科名片

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成语,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基本信息

发 音 jiào xué xiāng zhǎng

示 例 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懂得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用 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教与学相互促进。

《学记》:《礼记》名篇。主要是讲述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阐述了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等教学经验。是古代教育史上比较有价值的教育论著。

做法

教学相长: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学--- 知不足 ---自反

长———促进 嘉———美好

旨———味道

教--- 知 困 ---困惑,不理解

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相互促进。不足:不够之处

道理

教学和学习是可以互补的。

原文

虽有嘉肴①,弗②食,不知其旨③也。虽④有至道⑤,弗学,不知其善⑾也。是故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⑦。知不足,⑧然后能自反⑨也,知困,然后自强⑩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注释

1.嘉肴:美味的食物。嘉:佳,美好。 肴:熟的鱼肉等,熟食。

2.弗:不

3.旨:味道鲜美。

4.虽:即使。

5.至道:至高无上的道理,极好的道理。

6.是故:因此

7.知困:知道自己在学习中困惑的地方,困:困惑不解

8.知不足:知道自己有不足之处。

9.自反:反过来要求自己,即反省自己。

10.自强:自己奋发图强。强:使动用法,使……强。

11.善:好处

12.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长:促进;意思是:教育别人的同时也能增长了自己的学问

13.文言知识:说“至”上文有“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其中“至”解释为“极”“至道”指 极好的道理。

翻译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如果不去吃,就不会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会知道它的高妙。因此,通过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通过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困惑不解的地方。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自己困惑不解的地方,然后才能够自我奋发进取。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

陶行知关于“教学相长”的言论

一、教师应该一面教一面学

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

《教学合一》

1919年2月《世界教育新思潮》1号

《陶行知文集》第14页

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这是教学分离的流弊。那好的先生就不是这样,他必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

《教学合一》

1919年2月《世界教育新思潮》1号

《陶行知文集》第15页

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后生可畏,正是此意。我们极愿意学生能有一天跑在我们前头,这是我们对于后辈应有之希望。学术的进化在此。但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师道之可敬在此。所以我们要一面教,一面学。

《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

1923年《十年来之安徽中学》

《陶行知文集》第60页

二、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换句话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同学也互相感化。好学的同学能引别的同学好学。

《如何引导学生努力求学》

原载1926年2月《新教育评论》第2卷第12期

一个不长进的人是不配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兴教人。……“后生可畏”不是一句客气话,而是一位教师受了大众的蓬蓬勃勃的长进的压迫之后,对于自己及一切教师提的所出警告。只有不断的追求真理才能免掉这样的恐怖。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1936年

1943年4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地知文集》第540页

只须你甘心情愿跟你的学生做学生,他们便能把你的“思想的青春”留住,他们能为你保险,使你永远不落伍。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1936年

1943年3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行知文集》第541页

三、每天四问

我们必须认真办学以求对得住小朋友,对得住国家民族,毁誉之来,可不必计较。横逆之来,以慈爱智慧庄严无畏处之。我们追求真理,爱护真理,抱着真理为小孩,为国家,为人类服务,社会必有了解之日。

《给肖生的信》1930年3月29日

《陶行知文集》第703页

现在我提出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每天四问》

1951年4月《育才学校》

《陶行知文集》第747页

四、“

一、集、钻、剖、韧”五字帮助学问进步

现在我想到有五个字,可以帮助我们学问易于进步。哪五个字呢?

第一个,是“一”字。一是“专一”的一。荀子说:“好一则博”。这句话是很有精义的。因为有了一个专一的问题做中心,从事研究,便可旁搜广引,自然而然地广博起来了。……

第二个,是“集”字。集是“搜集”的集。集照篆字的写法,是这样“”,好像许多钩钩一样。我们研究学问有了中心题目,便要多多搜集材料,我们便象“集”篆写一样,用许多钩钩到处去钩,上下古今,左右中外的钩,前前后后,四面八方的钩,钩集在一起来,好细细研究。……我们有了丰富的材料,便可以源源本本的彻头彻尾的来研究它一个明明白白,才能够收得“水到渠成”的效力。所以我希望大家对于每一个问题,都必须多多搜集材料,以便精深的精益求精的研究。在研究上发生力量,在研究上加强创造力量,集体创造,共同创造,在创造上建立起我们事业的新生命,树立起我们事业的新生机,稳定我们事业的新基础。

第三个,是“钻”字。钻是钻进去的钻,就是深入的意思。钻是费很大的力量,才能够钻得进去,深入到里面去,看得清清楚楚,取得了最宝贵的宝贝。做学问虽不能象钻东西那么钻,但是能够用最好的方法,也可以很快钻进去。……

第四个,是“剖”字。剖是“解剖”的剖,就是“分析”的意思。有些材料钻进去还不够,必须解剖出来看它的真伪,是有用的还是有毒素的?以便取舍,清化运用。……对于每一个问题搜集得来的材料,除了钻进深入之外,必须更加着意做一番解剖的工夫,分析入微,如同在解剖刀下,在显微镜下,看得明明白白,分析得清清楚楚;真的有用的没有毒素的就拿来运用;如果是假的有毒素的就舍去抛掉不用。如此,鉴别材料,慎选材料,自然因应适宜了。

第五个,是“韧”字。韧是坚韧;即是鲁迅先生所主张的“韧性战斗”的韧。做学问是一种长期的战斗工作,所以必须有韧性战斗的精神,才能够在长期的战斗中,战胜许许多多困难,化除种种障碍,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走入新的境界。……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能把“一”“集”“钻”“剖”“韧”五个字做到了,在做学问上一定有豁然贯通之日,于已于人于社会都有贡献。

《每天四问》

五、育才十字诀

1951年4月《育才学校》

《陶行知文集》第726页

探讨真理,我们提五条路:

(一)体验;

(二)看书;

(三)求师;

(四)访友;

(五)思考。这与中庸上所讲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可以比起来看。体验相当于笃行;看书、求师、访友相当于博学;思考相当于审问、慎思、明辩。我们的治学次序是依据“行是知之始”及自动的原则排列,可以说是把传统的道理颠倒过来。

《育才十字诀》1942年12月4日

1951年4月《育才学校》

《陶行知文集》第733页

六、实施民主教育

虚心,虚心,虚心,承认一无所壬,一无所能;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也跟敌人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得专,也学得博。

《从五周年看五十周年》1944年6月

1951年5月《育才学校》

《陶行知文集》经743页

民主的教师,必须要有:

(一)虚心;

(二)宽容;

(三)与学生共甘苦;

(四)跟民众学习;

(五)跟小孩子学习……;

(六)消极方面:肃清形式、先生架子、师生的严格界限。

《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

1945年5月《战时教育》

《陶行知文集》第785页

个人学习不如集体学习,偶尔学习不如经常学习。为着进行经常的集体学习,最好是联合起来组织社会大学、星期研究会以实施共同之进修。

《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1946年

1947年3月《陶行知教育论文选辑》

《陶行知文集》第817页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看出这两句话有因果的关系。惟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如果天天卖旧卖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觉到疲倦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1946年

1947年3月《陶行知教育论文选辑》

《陶行知文集》第817页

七、不愿向小孩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

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一个人不懂小孩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救小孩?如何能知道小孩的力量?而让他们发挥出小小的创造力?

《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1946年

1947年3月《陶行知教育论文选辑》

《陶行知文集》第818页

我们要跟老百姓学习,学习人民的语言,人民的情感,人民的美德,努力发现老百姓的问题,困苦,和他们心中所希望达到的目的。

《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1946年

1947年3月《陶行知教育论文选辑》

《陶行知文集》第818页

我以为不但教师要学而不厌,就是职员也要学而不厌。因为既以生活为学校的中心,那么各种事务都要含有教育的意义:从校长起一直到厨司、校工,各有各的职务,即各有各的学问要增进。

《我之学校观》

原载1926年11月5日上海徽州同乡会《徽音》月刊

27、28合刊

小孩不小歌

人人都说孩子小,

谁知人小心不小。

你若小看小孩子。

便比小孩还要小。

《小孩不小歌》1931年4月18日

八、培养新父母和新教师

选自郭沫若审编的《行知诗歌集》

《陶行知文集》第489页

师生本无一定的高下,教学也无十分的界限,人只教师教授,学生学习;不晓得有的时候,教师倒从学生那里得到好多的教训。

《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

原载1919年10月《新教育》2卷2期

《陶行知文集》24页

我们要培养新父母和新教师,以培养更有福的后一代。旧父母和旧教师,凭主观以责儿童之服从;新父母和新教师,客观地根据他们的需要能力以宣导他们的欲望而启发他们自觉的活动。新父母与新教师,要跟儿童学,教儿童启示自己如何把儿童都得更合理。

《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

1944年12月16日《时事新报》

《陶行知文集》758页

摘自:中国陶行知

推荐第3篇:教学相长

论教学相长

作者:石油工程学院 张卫东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2-11-24 16:50:26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即,学的人通过学习知道自己不足,教的人通过教别人知道自己还有困惑。学者知不足后而自省,教者知难后而自强。因此,教与学两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学生在向老师学习中得到提高。学生从不知到知之、从知之甚少到知识渊博,老师就像蜡烛,把光和亮、知识与力量无私地传给学生,学生拥有了知识便拥有了搏击翱翔的力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尤为重要———究竟是为学分而学还是为追求真知而学。为学分而学者,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满足于一知半解;为追求真知而学者惟恐漏掉老师的半句话,仔细理解讲过的每一个知识点,如饥似渴地吮吸着知识的乳汁。

老师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教师的责任是教学生做人之道,传授专业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教师品德高尚方能为人师表,教师业务精通才能授业,教师责任心强才能满腔热情地解答问题。因为教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都有着鲜明的个性,教师必须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以正确的方法来取得好的效果。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教师要虚心向学生学习,学习他们的创新思维、科学方法,倾听他们的心声等。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的难点而尽力化解难点。

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中共同提高。教学包括教和学两方面,教是手段、学是目的。填鸭式的课堂是不管学生听不听都要满堂灌,不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实施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主动去学。为此,有条件的课堂要给学生发言的机会。笔者在讲授“石油工业概论”时针对学生参差不齐、学习积极性不高等情况开设了“石油论坛”,让学生自己查资料、做课件,然后选出优秀作品让学生上台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教师也从学生搜集的资料中丰富了讲课内容。

教学相长的理念一旦确立,将改变教师只是单向传授知识的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也将成为获取知识的受益者;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探索精神不断提高,对未来充满了向往。总之,在教学相长的氛围中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推荐第4篇: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熟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文中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古汉语知识,理解句子的含义。

3、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

【教学重点】

1、理解字、词、句,疏通文意

2.掌握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古汉语知识。

【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懂得“教学相长”,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入手

1.教师板书标题,请一个同学读一下标题:教学相长 2.明确读音:jīào xué xiāng zhǎng “教”指教学。“学”指学习。“相”互相的意思。“长”是促进的意思。

3.“教学相长”指的就是老师通过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不但使学生得到进步,并使自身也得到长进。

4.学生齐读两遍标题

二.作品简介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西汉戴圣所编。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是“四书五经”的五经之一。“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等五本儒家经典的合称。

三.朗读(读清楚,读得好听,读得有味)

清楚╱1.请一位同学来读,疏通读音

╲ 2.请同学来评价,再让他读一遍 好听---3.听老师范读,划分节奏,做好标记 有味---4.全班齐读

四.重点实词

1.古今异义词

虽有佳肴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不知其旨也 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 教然后知困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 教学相长也 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

2,词类活用

不知其旨也 名词作形容词 意义:甘美 不知其善也 形容词作名词 意义:好,好处

五.翻译

ن

1、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翻译全文。

2、教师指导学生翻译,注意重点字词。明确:

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的菜肴,如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②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其实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③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只有先去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缺乏,只有教了别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对知识还理解不清。)

④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了自己对有些知识还理解不通,然后才能督促自己努力。)

⑤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都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五.分析课文

1.思考“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吗?”

(明确:同意。教学相长) 2,作者是怎样展开论述的呢?

(明确:弗食嘉肴,不知其旨。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3,文章从“嘉肴”————“至道”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引入? (明确:类比引入/推理

4.由上面的类比推理,引入下面教与学的关系,让我们来看一下作者又是怎么写的呢? (明确:学知不足,教后知困。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在学习中发现自己不足,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能自我反省。教授别人知识,知道自己知识浅薄,然后能不断钻研。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层层推进,逐层论证 5.最后得到什么结论/启示呢? (教学能相长,实践出真知)

六.总结归纳 文章开头运用类比引入的手法。先从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她的味美。再从即使有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其中的好处。然后逐层论证,得出:教学相长的道理。

七.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完成学法大视野

八.板书设计

教学相长

《礼记》

教╱类比引入↗①弗食嘉肴,不知其旨╲

学 ②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教学能相长 相╲逐层论证↘①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实践出真知

长 ②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推荐第5篇:教学相长演讲稿

“教学相长”演讲稿

教学相长是我国古代教育者从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宝贵教学经验和教学原则,教师要在工作岗位上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挑战自我、教有所成,就必须重视与学生的共同成长。为人师者,我对“教学相长”这个词语并不陌生,总觉得教学相长对于学生来说,获得总是更多一些,而作为教师只要成功实施一堂课的教学就行了。然而,当老师的时间越长,和学生的接触越多,我才真正感觉到了什么是“教学相长”,真正切身体会到了它的魅力。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要求学生要有感情地、入情入境地进行朗读。一天,一个学生向我提出疑问:“老师,到底什么才是有感情地朗读?你能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课文吗?”当时,我不禁一愣:是啊!怎样才是有感情地朗读呢?我的朗读有感情吗?这时,我才发觉我的朗读能力急需加强。于是,从网上把一些优秀的朗读作品下载到我的手机中,课余时间里,经常听听。听到动情处时,情不自禁发声跟读,我的学生听到后,笑眯眯地对我说:“老师,你读得真有感情!”这时,有些学生向我提议:“老师,让我们也听听,行吗?”看着孩子们渴求的神情,于是我把这些优秀作品放进校园广播,让全校师生共同感受,共同学习。

2008年3月我参加兴安县首届小学语文教师美文诵读比赛,荣获二等奖,回校后,我情绪有些低落,我的学生知道情况后,纷纷给我打气,“老师,在我们的心里你是最棒的!”“老师,你不是告诉我们失败是成功之母嘛,请你不要气馁。”“老师,我们让共同努力......”看,我的学生多聪明,把我平时鼓励他们的话,全用来鼓舞我。我重拾心情,继续努力。

2008年5月12日,这是一个令世人震惊、国人悲痛的日子,当我们还沉浸在悲伤中时,已迎来了08年的六一儿童节。在六一文艺会上,我们的朗诵节目《拉着妈妈的手》荣获了一等奖,我跟班上的孩子们饱含深情的朗诵,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我们悲伤,但我们并不沉沦,我们在悲痛中学会坚强,我们在不断努力中收获希望!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惑”,不单是学生的迷惑,还有为师者自身的迷惑。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成灵光。”学生,不,应该是我和学生在教学碰撞和交融中获得了精神的成长、生命的发展。 我坚信:“教学相长”能让我和学生更快成长。

推荐第6篇:论教学相长

论教学相长

文 / 浮云追风

——我的教师手记

“教学相长”是我国古代教育者从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原则。众所周知,“教学相长”就是教与学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而双方都得到提高。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无数个教育工作者用“教学相长”作为自己的座佑铭,在不同社会、不同阶段、不同时代,在正确的观点与方法之下,不断探索着“教学相长”的奥秘。

教学本身是个双向活动,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起着助推的作用,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的知识就不可能高效和速捷,但教师也不可唯我独尊,搞一言堂,这是因为教师的思维能力并不是超前的。在教学中,特别是高年级的教学工作中,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个别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善于思考、乐于发言,并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见解,若能沿着他们的思维去想、去做,可以一题多解或引出新的实记法,否则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就像一位名师所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教学中,我非常注意发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教育学生的同时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目的。下面就谈一谈我是如何提高自己心理素质,做到与学生心心相印,教学相长的。

注尊重,就是师生之间互相尊重。教材中指出:“自尊自信的人,知道尊重他人,因而也能赢得他人的尊重,相反,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也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强调学生要尊重老师,其实进入青少年进期的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开始有了“成人感’,自尊心强,要求别人尊重他们,尤其希望家长和老师的理解和尊重。但是,他们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不成熟,日常的言行中经常出现差错,如果老师处理不当,很容易伤及自尊心,导致学生采取一些偏激的行为,影响到学习。班上曾有过一位学生,经常不交作业,批评教育后,仍屡教不改。几次个别谈话后,他终于说出原因。其实前两次作业他做了,但未能按时交,而我的当众批评使他觉得自己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心目中已不是个好学生,干脆就不写作业。这件事使我懂得,老师工作的疏忽和粗暴的训斥,只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教师不能总以教育者自居,处处要求学生,必须放下架子,注意尊重学生,以疏导、帮助、关爱和信任的教育行为来赢得学生的尊重。

互宽容,就是师生之间要互相宽容。今天的学生已不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读书郎”,他们不仅希望教师成为他们步入科学殿堂的引路人,也希望老师能成为自己真诚、坦率、无话不说的挚友。维护师生友情,需要老师有豁达大度的胸怀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有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和需要的良好品质。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学有所成,所以对学生严格要求。但是学生毕竟未成人,他们年幼需要教育。教师不能忽视这一特点,不能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对学生求全责备;而要宽容,要理解学生存在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朋友,喜欢老师,师生情才能长久。师生关系的融洽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正是成功的前提。记得一位学生上课开小差,没注意听课,我刚讲完练习,他马上就问怎么做,口干舌燥的我气不打一处来,马上批评他,谁知这位学生不仅不知错,反而把笔往桌上一扔,干脆不写了。这一行为更是火上加油,但我也意识到此时为了“出气”“解恨”,用教师拥有的权威和权利,继续批评教育,不是明智的选择,我冷静下来。过后,我先是帮助该生补上未听的内容,然后与他谈心。通过沟通,我了解到学生做了错事,一般心理总是不安,有些后悔。如果教师当时进行斥责,会使他从自我谴责中解脱出来,从而产生对抗情绪;导致不良的教育后果;如果教师采取宽容不计较的态度,反而有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问题,反省自己的行为,激起他的自我谴责和自我教育。我为自己的明智之举感到庆幸,否则矛盾必激化,谈何师生情。

强“意”“制”,就是要锻炼意志,善于自制。教材中指出:“意志坚强表现为坚持不懈、善于自制。”“坚持不懈的人,能够长期保持坚韧的毅力,顽强地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到底。”“善于自制的人,能够做到忍耐和克制,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的J情绪、言语和行为。”初中学生的各种意志品质都有明显提高,但是情绪起伏变化大,易冲动,自制力和坚持性差,做事常常不能善始善终,往往半途而废。就拿上述的两位学生来说,尊重了他,照顾了他的面子,但不交作业的现象仍有发生:宽容一次错误,没隔多久,违纪行为再次出现。面对这些同样的错误、同样的面孔,确实让老师头疼、心烦,要又不得不面对。这时需要老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冷静而全面地看问题,认真分析事情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便尽快找到解决的办法。对待这些问题学生,老师一定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增强心理的韧性,理智地控制情绪、言语和行为,制定短期目标和计划,耐心细致地做好工作,持之以恒。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勇创新,就是教师要有勇于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心理品质。教材中指出:“开拓进取精神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而探索创新是开拓进取的重要发源地。”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的学生视野开阔,思想开放,对外界事物反映迅速而敏感,而且想象力丰富。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墨守成规,要勇于开拓进取,以自己的创造性活动来影响学生。在教学中,我做到两个创造。首先,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就是教师用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语言,教育情感和教育形象,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健康、和谐的课堂气氛。再次,创设教学情境,就是教学时选择一些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典型事例或者社会发展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组织学生活动展示出来,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从中学到相关知识。

善时机,就是善于抓住教育时机。教材中指出:“处事果断是意志坚强的表现……处事果断的人还表现为善于抓住时机。”同学们学习思想政治这门课程,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因此,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教学始终。而善于抓住教育时机,教育的效果往往事半功倍。有一次上课铃响后,我走进教室,发现黑板没擦。我望了望黑板一角值日生的名字,刚想开口,只见一位男同学迅速地上来擦黑板,而值日生始终没有上来擦黑板。此情此景,我没有放弃教育学生的机会。上课后,我先讲了一个公司招聘职员的故事,然后联系实际,让同学们思考,如果现在公司在我班招聘职员,经理会录用谁!最后,教育同学们要注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逐渐塑造良好的性格,才能收获人生。平时强调学生要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但收效并不好,此时看着同学们深有感触的表情,我知道教育的效果达到了。

总之,“学无止境”、“学海无崖”。在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只要不断探索研究,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提高。韩愈说:“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美德,注意学生好的表现,可以引导学生向健康的轨道发展:学生是一面镜子,自己的言行品质能通过学生反映出来,及时发现,及时调节,不断的自我完善。只有把提高学生素质和提高自身素质相结合,与学生心心相印,方能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

推荐第7篇: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因 材 施 教 教 学 相 长

——浅议在新课标背景下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江西省信丰县第二中学 袁艳 341600

【摘要】笔者根据所在学校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些现象,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概念、优化教学设计以及实行分层次教学、教学要与生活相结合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浅谈个人对新课标下实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英语 有效性 分层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成为英语教学的追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师会由于教学对象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再加上其他方面的差异,所得到的教学效果也是千差万别的,特别是学生还停留在传统的学法中,新课程改革后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把握好的话,时间一长,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信心就没有了。那么,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什么?

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他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对应的是课堂教学的是低效或无效。无效低效也可以说是不需要教师教,学生也能理解。从专业角度来说,就是没有发展。

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突出目标性,体现词汇教学的趣味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控制和调节着整个教学过程。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某个教学目标展开。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围绕教学目标,并考虑所设计的课堂活动是否生动、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另外,还要避免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在突出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将趣味活动和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

1 教学效果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优化。

对于一堂英语课而言,呈现的方法有很多,如:情景呈现、故事呈现、直观呈现、问题呈现、热点话题呈现等。课堂上,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在教 “The Ten Fairies”这一课的词汇时,教师可以先用“猜一猜”的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受学生水平所限,同时也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师可选用简单的英语来描述学生熟悉的身边的人和物,如苹果,猫或是某个同学,让学生进行猜测,然后逐步引出“三毛”。再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用故事呈现的方式把“do the housework、clean the room、wash the clothes、make bread、grow up、get married、cried”等生词编入三毛的故事,结合图片进行讲解,形象易懂,既为课文教学打好了词汇方面的基础,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想进一步了解ELSA的故事的兴趣。又如,在“The UK”中有大量的地名、国名,为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可用地图、表格等形式呈现生词,进行直观教学。这样做,不但降低了阅读课的教学难度,而且通过对地名、国名等重点、难点生词的剪贴,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让学生既动了脑,又动了手,更直接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

三、运用可行性的分层教学,培养学生自觉性。

所谓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分类排队,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针对每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的一种教学方式。分层教学与传统的“快慢班”不同,其特点是“分层不分班”。所谓“分层”是教与学的分层,“不分班”是指学生上课所在的班级不变。分层教学中的学生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的。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成绩的波动随时做适当的调整,学生也可以根据考试和整个学习情况对分层做出新的选择。分层教学是“着眼于学生持续的、健康的发展”这样一种教育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教学实施策略,必须遵循一定的前提条件。教学的可行性是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保证。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设计难度适中的活动;同时合理安排活动所需时间、活动步骤以及学生在活动中的分工。其中,时间的把握最为重要,因为同一种活动由于活动内容、活动目的、活动主体、活动场所和活动手段的不同,所需时间也不尽相同。为此,教师要扮演好各种角色,给学生清晰明确的指令,并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和调控能力。

从目前笔者学校现状来看,老师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实际上存在两个不同的层次:一个是学生达到学业水平考试水平的知识与能力层次要求;另

2 一个是参加高考,进入大学进行深造的要求。两者都不可偏废。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对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上的不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一方面是对学业水平考试考纲的深刻领会,另一方面是对高考精神的认真研究。对于我们认为是属于能参加高考进一步深造的第一层次的学生,任何时候都不能降低要求,只是在一些难点问题上,不一定要求他们一定要一次性达到教学要求(这也是一种动态的观点)。而对于大部份学生来说,是处在第一层次和第三层次之间的学生,真正属于第三层次的学生(即其学习一贯地表现为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或是一贯地表现出存在学习障碍)实际上也只有少数学生。对第二层次学生的把握,是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在,这部分学生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或是某个特定的知识点的学习上或是某次考试中,其表现完全可能比好生更为出色。因此,在进行分层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学生存在的学习障碍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相对的农村学校的学生常有以下一些学习障碍的表现:(1)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坐不住。(2)做题速度太慢或是不愿进行思考,而把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等待老师讲解。(3)不愿对英语单词、句型、课文等做必要的记忆。(4)不爱阅读或阅读理解能力差。(5)上课没有记笔记的习惯,不愿也不会提问题。

以上均为存在学习障碍的表现。尽管我们承认,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但就具体的一节英语课来说,属于某一层次的学生数可能性则是相对确定的,因为一节课是属于以听说为主的课还是以阅读为主的课,还是综合课,一旦确定,学生的学习障碍对本节课中要学习的内容的影响大小,也应当是教师可以预见的。因此,可根据教师对学生能力的掌握以及学生个体对英语语言的感悟并结合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把全班的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具体操作应以利于不同学生克服自己的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效率为目标,而采取相应的不同层次的教学设计,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保证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分层教学,不仅是学生分层,而且教师的教学目标、训练方式和评价体系也要分层。

1、教学内容分层。在讲授同一教材内容时,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教学程度做参考,从最低点起步,分类指导,做到教学“分合”有序,动静结合,并分层设计练习,分层设计课堂问题,分层布置作业,同时学生全员参加,各得其所。也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清楚,本课对自己所在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而教师也应清楚知道这节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哪些不同的要求,应该怎样教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如: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对A层的学生要加大对词汇的比较,要

3 求其掌握近义、反义词,同时还可以介绍相关的前缀、后缀等构词法,扩大其词汇量。B层的可要求能熟记当天文中所学单词。在讲授课文时,对A层的学生可以用图片和文字进行提示,要求他们对课文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段落进行retell, debate或rewrite,或是适当安排的其他的拓展练习,如在教“The Ten Fairies”时,可以让A层学生想象如果没有小仙女,ELSA会怎样,设计文章的结尾,编写自己的故事。对于B层的学生,教师可以在阅读文章后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练习口语,当学生用英语表达发生困难时,可以允许他们中英结合,强调重在参与。而C层的学生起码应了解文章大意,能在文中找到合适的句子回答些简单的问题。

2、课后练习分层次。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不同能力的迅速提高,使学生更适应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的发展需要,我们对不同学生的课后练习、作业、以及评价也都需要作相应的指标。其中,对A层学生有目的的布置题目,压担子,尽量挖掘其内在潜力。具体的说,针对每堂课的教学,相关的英语阅读是重点,简单的作业可以不做或有选择地做,目的是增进课堂教学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英语阅读能力。对于B层的同学要求把每一篇课文读懂,力争把课文变成自己的东西,掌握课文的重要词汇和语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设置情景,自行表达,以达到语言的实际运用的目的。对于C层学生则采取学生多练习,教师多批改,集中进行训练的办法,以强化基础内容的巩固,同时鼓励他们多说、多读、多听,培养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进行写作练习时,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分层进行练习。可以尝试让C层的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课文进行缩写或仿写(即部分单词的替换练习);给B层的学生多些中文提示和英语词组、句型,进行写作训练;而A层的学生则要求在有限的提示下,结合所学知识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四、理论联系实际,课堂与生活相结合。

课堂教学不是封闭的系统,教师要想方设法使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活”起来。教师可以从开放活动的内容、开放活动的过程、开放活动的空间、开放活动的评价方式等方面入手凸显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在开放活动内容方面,教师不必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材,而是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同时,教师要树立英语教学必须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理念,使教材走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尝试用英语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教学NSEFC Book 3 Unit 5 Advertising后,笔者要求学生收集商品的英文广告,

4 并就广告内容设计问题,请其他同学回答,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就开放活动的空间而言,教师要改变以往以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空间,构建开放、自主、富有活力的活动空间。例如,在学习In the Lab中的Dos and Don’ts的内容时,笔者将学生带进化学实验室,让学生亲身体验Dos和Don’ts的具体要求,以增强语言的实用性。开放评价方式就是要变教师单一评价为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笔者曾听过一节公开课,教学内容是一篇题为 My First Ride on a Train的课文。为了让学生记住有关交通工具的名词,授课教师制作了PowerPoint课件,展示了很多交通工具的图片,并用“What’s this?”对学生进行提问。这样的活动看似活泼,但师生间的问答缺乏信息沟,学生无需思考就可以轻松回答,因此浪费了很多宝贵的课堂时间。此活动若改为Brainstorm的形式,教师用诸如“When we speak of transport, what do you think of...? Why do you prefer this means of transport?”等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就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总之,有效的课堂活动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这样教学才能有序、高效地进行,才能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与统一。

参考文献:

①应文琴

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尝试[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9.(29):NO.27-29 ②咸修斌

博采众长,因材施教——浅析与外语教学相关的几个因素[J],外语界,1999 ③何安平

高中英语课程理论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推荐第8篇:教学相长 精益求精

“立德树人 立教圆梦”征文

教学相长

精益求精

开平市长沙街道办事处侨园路小学

谭泳梅

社会文明“赋予”了人类各种各样的职业,每一种职业都有其巨大的社会职能,人们需要接受社会的考验,需要肩负起职业为自己带来的重任,需要不断地熟悉、发展、传承各种职业。因为教师的教育对象既广泛又特殊,“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教师的态度、思想、形象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这一职业更需要接受社会的考验。

教师需要树立德业,以德育人。有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人们总喜欢在社会中获得成就感,即使是小事,也能从中得到成功带来的满足,而“立德”是使人更容易获得成功的前提。教师树立德业,就是树立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行,当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思想观念真正地融入到个体时,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才能把良好的德行从言行中自然地表现,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成为学生们的楷模。一直以来,教师具备怎样的道德品质,已经不仅是教师个人修养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培育出怎样的教育对象的问题。古人云:士有百行,以德为先。其中的内涵不言而喻。

教师需要爱岗敬业,寻找工作的乐趣。教师做到“以德为先”,是为了给予学生们更多的正能量。而有人认为:爱岗敬业是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但是当我们认真地为此思考一番,就会发现这一奉献精神不是人人都能够轻易做到。所以,爱岗敬业,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每一种职业都存在其固有的一套运行模式,人们时常会在固有的模式中感受到疲惫,产生职业倦怠。总会简单地表述为:没有新鲜感,没有发展空间。实际上,“新鲜”存在于每一个角落,只是人们是否会主动地去寻找、发现。顾名思义,教师每天都要对着同样的学生,为学生进行授课,批改作业,应对家长„„每天都重复体验这些工作。人们想要在固定的工作中体验到乐趣,就需要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教师可以热爱自己的岗位,拥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艺术,同时具有诲人不倦的精神。当我们对工作拥有一颗热爱之情,才能发自内心地尊敬、尊重自己的职业,才能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形成强烈的职业责任感,才能“细心”地发现工作中的“新奇”,不断地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才能“诲而不倦”。

教师需要尊重、关爱学生,达到教学相长。毫无疑问,从小我们的内心就渴“立德树人 立教圆梦”征文

望得到别人的关注,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不同性格的人会用不同的方式吸引别人的兴趣,学生们亦然:学生也是社会中的个体,也拥有被尊重的权利,教师首先需要尊重自己的学生,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想问题,做到换位思考,不要专制地控制学生,不应该让学生感受到“不公平”,产生这种感受的学生往往很容易对老师产生偏见,也会因此不愿意完全服从老师的安排,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其次,教师还要关爱学生。坚持做到不心罚、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敢于原谅学生的过错,允许学生拥 有犯错误的权利,多表扬少批评,善于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以便及时成为学生们的“心灵鸡汤”,还要学会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自己的优点,弥补不足,做到扬长补短。当然,教师在教育中应做到关爱学生和严格要求相结合。最后,身为教师,不能自视甚高地认为学生不如自己,教学相长,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如果一位教师,能让学生自然地对自己产生“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情感,相信这位教师也算是成功的教师。

教师还需要刻苦钻研,乐于教学,达到精益求精。兴趣对于个体的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影响作用。当我们对某种工作感兴趣时,热爱之情会促使我们不断地

学习、研究,从中学会更多知识。教师的工作不能简单地对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不同时期接受的知识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不一定全部都适合每一代人。为此,教师要学会与时俱进,从工作过程中,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发展动向,对比不同年代、年龄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普及程度,还要学会利用闲暇时间,专研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力求让自己在一点点的进步中,不但能够跟上社会时代的步伐,而且能够力所能及地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水平与要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后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对待教育的态度,以“乐教”为至上追求。有人认为,“乐教”是师德培养的最高境界。我认为,“快乐”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充实,也会为我们的心灵补充积极的养分。教师若能把工作融入到生活中,把工作视为生活一样“经营”,以教书育人为人生最大的快来,并且尝试保留它、延续它、分享它。或许就能快乐地做到“术业有专攻”,让工作达到精益求精。

一直以来,教师在社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赞颂教师的词句也言传至今,而“立德树人、立教圆梦”简单的八个字,充分地“立德树人 立教圆梦”征文

提炼总结出教师的“修行”之路,指引着教师的发展方向。我们身为教师的一员,我们除了要成为一名“有心”的教师,还需要成为一名“有方向”的教师;我们不但要为自己“圆梦”,同时也要辅助学生们“圆梦”。请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桃李满天下,学子尽乾坤!

推荐第9篇:浅谈教学相长

浅谈“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出自于《礼记·学记》,其中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意思是说,学习之后方会知道知识不足,教学之后才会知道知识困乏;然后能自我上进,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对于“教学相长”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教”的主体是教师,“学”的主体也是教师,换句话说,教师的教学过程是自身专业化成长的过程。另一种是,“教”的主体是教师,“学”的主体是学生,也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得到提高。总之,教学相长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孔子教学相长的教育理论提出已有两千多年,但在现下仍然有重要意义。那么我们在工作中应如何去实践教学相长的理论呢,我想有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一、勇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重视教学互动,改变教师在课堂上的“霸主”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形成教师的一言堂现象,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接受能力差,甚至产生抵制情绪。教学相长启示我们,应该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要达到互动的目标,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三个问题:提高兴趣,让学生爱学;着眼未来,让学生会学;知情合一,让学生乐学。通过明确目标、提出问题、疑难剖析,师生共同参与,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实现教学相长。

二、不断反思教学行为,教学实践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促专业化成长。教师有无教学经验不在于他从事教学工作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他是否在不断的理解与思考。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最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去追求更加完美的教学艺术。教师的专业化道路不能止步于做一个会教书的老师,还应该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甚至是研究型的教师。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著书立说,而著书立说的目的是为了教学。所以,善于发现和思考的教师才能构建富有创造力的课堂,才能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学生。通过教学、反思、研究、实践,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也实现了教学相长。

推荐第10篇:教学相长师生情

浅谈新课标下师生关系的角色转换

【摘要】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语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为师之尊、为师之高。然而在新课程标准中,则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知识”;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贯穿全新的师生合作关系,转换师生角色尤为必要。

【关键词】教学 新课标 师生关系 转换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一种双向活动,是教师以一定的知识引导学生、训练学生的技能、培养学生的素养和构建学生完善的人格品质,从而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新课程理念明确规范,学生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对象,还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本身也应该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资源”。教师不能单单把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体,需要对意义世界自我体验,这种自我体验是学生理智与情感,精神与灵魂、生命与个性的构建。教授者固然重要,而缺少教育对象的沟通与互动,这样的教学肯定是不成功的。

为师者,首先就是在教学中“以人为本”,要“目中有人”和“心中有人”。语文教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教育工作中肩负着重任,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外,还要关爱学生,教学相长,把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当作教师的天职。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是教师劳动成果的体现,更是教师人格和智慧的继承人,是教师精神和生命的延续。然而现实课堂教学特别是农村偏远地方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不少教师依然固守“一块黑板、一座讲台、一支粉笔、一张嘴巴”那种“口技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至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超前的教学理念,切切实实把课堂还给学生,许多教师还不愿放下这个“架子”,更谈不上老师配合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情感,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只有亲近和信赖学生,才能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达到“乐教乐学”的境界。德国诗人海涅说:“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复杂的世界,而青少年心理又是闭锁的,要想真正关注了解学生,就必须细心揣摩,下一番功夫,而教学过程又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又是平等的关系,只有教学民主、师生关系融洽,才能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万世师表”的孔子早就提出“有教无类”“教学相长”的教育主张,教育我们“无贵无贱,无长无少”,不能凭个人好恶评价学生,要鼓励学生的独创精神,勇于承认自己的过错不足,虚心向教育对象学习。

为生者,首先是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定位的认识。任何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都有一种永恒的资源,即学生。从知识信息的角度而言,今天的学生知识信息获得的渠道,已不再只是学校、课堂、书本,还有从学校以外的广大传播媒体中不断获取,并将他们带入学科课堂的教学活动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有自己的认识方式,有自己的选择能力,有自己的人格特征,并且蕴藏着巨大的可开发与发展的潜能,这本身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充满活力的积极资源。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在课堂教学信息互动的情境之中,实现着民主平等的参与和合作。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教师在教学中要民主平等对待学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其实质就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师生交互作用的关系。在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师生关系的工作中,教师的观念和行为从一定意义上说起决定性的作用。对教师来说,第一,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包括每一个学生在内的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个别或一部分学生的有效发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是有差异的,这就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新的教学理念,认识到学生都有着自己的发展能力和发展潜能。第二,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应该是学生具有自身个性特征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一种规格,统一模式的发展。有的学生基础知识好,有的学生技能好,有的学生智力好,有的学生人格突出,所以要“有教无类”。第三,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发展,是一种学生整体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重在人的智力的片面发展上,更不能仅凭学生的学科知识分数来判定学生发展的优或差。课堂教学除了教授学生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外,它还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和陶冶学生的个性等等,具有积极作用。第四,学生的发展应当是在其原有的基础上的一种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以课堂中的知识或分数的获得为终点的,因此,这种课堂教学理念要求的是教师要“目中有人”、“心中有人”,要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注重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建立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师生关系。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一种资源,学生也是一种资源。虽然他们的内涵不同,但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他们共同处于课堂的双向互动的流变状态中。在这种流变状态中,他们实现着教师、学生、教材等多种渠道的知识信息的共享和互动,这里的信息不只是学科知识,还包括兴趣、情感等要素,教师在课堂上就需要改变传统的一味的注入式教学方法要采用启发式教育方法,以师生双边共同活动为其表现形式的议论法,需要提问、谈话和讨论。提问要具有准确性、针对性和启发性,提问要防止信口乱问,答案绝对统一等偏向。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从学生那里获取知识,谈话是沟通信息渠道、融洽感情、不断调整和强化教学的措施,有利于和学生亲切,容易发扬教学民主,讨论式提问,谈话基础上更高层次,多向交流信息的教学方法,在这样的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努力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促进师生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活动,首先要求教师能够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出的一切努力,承认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所做出的一切贡献吗,核心就是鼓励倡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其次,要肯定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得出的一切结论,因为这些结论都是学生积极实践的结果。例如,我在教《老人与海》这篇文章时,在说到小说中的主人公桑地亚哥这个硬汉形象,最终战胜鲨鱼带着大马林鱼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这个结果时,迅即把问题抛给学生:他到底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学生纷纷发言表达不同的见解。这些结论得出的过程及其结论本身,都是从某一个或几个侧面反映出学生不同的学习品质,这是我们非常需要的,当然要多给予鼓励和赞扬。三是要肯定和选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探索、创新、发现行为和活动。如在教授《孔雀东南飞》一课时,学生从人性的角度、社会的根源看待刘焦爱情悲剧,这很值得我们思考、肯定,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满信心,主动积极地参与,这正是我们在课堂上所要达到的效果。

新课改已实施多年,但农村中学师生角色转化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仍然在课堂上漫延。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转变观念,不断创新,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及时转换角色准确定位,融入新课标。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中新课程解析》 魏国栋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9月第二版 《先秦诸子选读》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11月第二版

第11篇:教学相长 信息交流

教学相长

信息交流

2012年3月13日19:30,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交通运输系“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教学信息反馈畅谈会”在八上阶举行。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和老师有:交通运输系副主任陈东,系教研室主任王多宏、庄维维,交通运输系2009级辅导员刘意、2010级辅导员朱虹宇、2012级辅导员张素风。活动由陈东主任主讲,张素风老师主持。

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师生之间教与学的信心交流与反馈。本次“教学信心反馈畅谈会”的开展,旨在为师生提供一个教学沟通的有效平台,达到教学相长这一目的,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

陈东主任首先对本次活动开展的前期工作进行了简要回顾。他谈到,通过对系2012级班委、2010级党支部、全体班主任,以及部分学生代表开展工作意见建议留言,系领导和老师们收集了不少宝贵的教学反馈信息。

在热点问题集中答复过程中,陈主任还不时用风趣的语言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教学心得体会,向在场同学进行一些启发教育。部分同学反映英语学科平时考核分在总成绩中占的比重偏大这一问题,陈主任谈到,任课教师加强英语平时成绩的考核,意在强调学习态度的重要性。态度决定成败,同学们应加强英语学科的平时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对外贸运输专业同学提出的聘请外教上课这一问题,陈主任谈到,考虑到该专业的具体情况,系上会在后续学习过程中的某一学期安排外教老师上课,让同学们获得一种纯英语学习环境的体验。

针对同学们普遍关注的任课教师答疑时间安排的问题,陈主任向大家说明了老师安排平时课程答疑和期末考试答疑的具体形式。他表示针对同学们的要求,老师们会适当调整和增加答疑时间,希望同学们敏而好学,勤思多问。在谈到任课老师教学内容创新这一问题时,陈主任回答道,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教材的内容作出适当的取舍和知识的部分延伸,往往教学PPT与教材不尽相同,这是正常的现象,希望同学们领悟老师的教育意图。同时,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大家也可以和老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部分同学反映毕业设计中存在有同学抄袭这一不良现象。陈主任谈到,同学们首先应该学会自律;其次,老师也会尽可能多安排答辩和布置手写毕业设计等方式来杜绝抄袭现象。

最后,现场部分同学向陈主任和其他老师进行现场提问,老师们认真回答提问,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陈东主任向记者表示,本次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收获颇多。

记者:罗鸣州

第12篇:教学相长 学记

教學相長

教學相長

原文繁體字

雖有佳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

《記》曰:“蛾子時術之”。其此之謂乎!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學鼓篋,孫其業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視學,遊其志也。時觀而勿、語存其心也。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倫也。

《記》曰:“凡學,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謂乎!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淩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教學相長

教学相长

原文简体字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勿、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2 文章節選

雖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qiǎng)也。故曰:教學/相長(zhǎng)也。《兌(yuâ)命》曰:“學(xiào)/學(xuã)半。”其/此之謂乎?

节选翻译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会知道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教學相長

文言翻译

尽管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尽管有最好的方法,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因此学习了然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然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检查,对自己提出要求。知道困惑,然后能鞭策自己努力进修。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上说:“教是学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古代设学施放,每二十五家的“闾”设有学校叫“塾”,每五百家的“党”有自己的学校叫“庠”,每一万二千五百家的一“术”有自己的学校叫“序”,在天子的王城或诸侯的国都设立有大学。(太学)每年招收学生入学,每隔一年对学生考查一次。第一年考查学生断句分章、弄清经文旨意的能力,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心学习和亲近同学,第五年考查学生是否广泛学习和亲近老师,第七年考查学生讨论学业是非和识别朋友的能力,(这一阶段学习合格)叫“小成”。第九年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思想观点坚定不移,不违背老师的教诲,(达到这一阶段的学习标准)叫做“大成”。唯其这样,才能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周围的人能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也会来归顺他,这就是大学教人的宗旨。古书上说:“(求学的人)应效法小蚂蚁衔土不息而成土堆的精神。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大学开学的时候,(天子或官吏)穿着礼服,备有祭菜来祭祀先哲,表示尊师重道,学生要吟诵《诗经·小雅》中(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篇(叙述君臣和睦)的诗,在一开学就用做官事上的道理勉励学生;入学授课之前,先击鼓召集学生,整齐威仪,然后打开书箱;同时展示戒尺,来约束他们的仪容举止;(学生春季入学,教官)没有占卜而大祭就不去考查学生,使学生内心从容不迫;时时观察却不说,让问题在学生的心中积聚;年幼的学生只听老师讲解而不随便发问,学习不逾越难度。这七点,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古书上说:“大凡学习,若学习做官,就先学习与职务有关的事;若学习做士,就先学习学士应有的志向。”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大学施教的方法,在学生的错误没有发生时就加以防止,叫做预防;在受教育的最好时机进行教育,叫做及时;不超越受教育者的才能和年龄特征而进行教育,叫做循序渐进;互相取长补短,叫做观摩。这四点,是教学成功的经验。错误出现了再去禁止,就会抵触抗拒,格格不入;放过了学习时机,事后补救,尽管勤苦努力,也较难成功;杂乱施教而不循序渐进,学业就会搞乱而无所成;自己一个人学习,不与友人讨论,就会学识浅薄,见闻不广;与不正派的朋友来往,必然会违逆老师的教导;从事一些不正经的交谈,必然荒废正课学习。这六点,是教学失败的原因。

教學相長

4 字词注解

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嘉肴(yáo):美味的菜。佳,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旨:甘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 是故:所以。 困:不通,理解不了。 自反:反省自己。

自强(qiǎng):自我勉励。强:勉励。

教学相长(zhǎng):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yuâ)命》:《尚书》中的一篇。兑,通“说(yuâ)”,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â)。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学(xiào)学(xuã)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测。 虽:连词,虽然。 肴:做熟的鱼肉等。

第13篇:“教学相长”教师素养

读《关于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的思考》有感

“教学相长”

陈姣姣

四(2)班

教学相长,顾名思义,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古人云:触类旁通。推此即彼,以此类推教师学科素养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之间的关系也是一样,也是互相作用影响的。

目前,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提升教师学科素养的发展目标,即形成立足本学科内所具有的专业素质并以此为基础上的知识素养、理念素养、经验素养以及技能素养养成。教师学科素养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不仅对教师专业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对学生素养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利于深化教育实践,提升教学实效。

素养的养成取决于环境和教育,经历了一个从低到高逐步发展的过程,其发展呈现多层次、综合化特点,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相一致。教师学科素养是教师了解学科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其目的在于提升服务于教学的品质,帮助教师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以及培养出用科学态度与方法判断与解决学科问题的习惯或思维方式。教师的学科素养是教育活动中必不可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关注的不仅是教师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水平,同时也反映在学生基于教师学科素养而逐步确立起的学生素养养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明确核心素养,一方面可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一方面可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研究者和教师应该开发更多的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生成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无论是传递知识、开拓思维、组织活动还是互动交流,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时要从传统的“以知识点为核心”的教学观念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观念转变。

在这个循序渐进的实践过程中,也是教师提高自己学科素养的关键时期。教师学科素养的养成提高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文本解读巩固教师学科素养。文本解读,是教师对文本进行广泛的、有选择性的、深入的解读,是基于实践、基于学情的创造性思考,教师能够据此更加精准地掌握教学目标,从而选取合适的教法,避免出现重心不稳的局面,增加教师所掌握的学科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教师的思维逻辑性得以锻炼,教学水平也会予以提升,换言之,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也在此作用下不断地得到提高。二是以师本培训提升教师学科素养。师本培训,能够切实巩固教师学科素养,形成专业的教学理念,使其已有的能力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师本培训是实现学科素质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实现教师学科素养自我提高的关键一步。三是以教学实践深化教师学科素养。学科素养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同时,教师学科素养发展,也是教师终身学习和不断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是教师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力的提升,也是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从“学科知识本位”向“学科思想本位”转变,要有转向“育人为本”的思想觉悟和专业觉醒,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肩负起“提高教育质量”和落实“核心素养”的重任。任重而道远,我们大家共勉之!

第14篇:教学相长话题演讲

与学生同学习、共成长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与学生同学习、共成长》。

由于教师这个职业的原因,我们对于“学习”这个话题都不陌生,因为我们的主要职责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做人。然而今天我想说的是,不仅学生需要学习,我们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个“惑”不但指学生的疑惑,更指为师者自身的困惑。

做学生时,总觉得讲台上的老师就是学问高深的代表,好像所有的难题都能在老师那里找到答案。然而,当自己踏上讲台,成为一名教师,才明白,老师和学生并没有什么不同。所有看似轻而易举的解答,都是老师在讲台下不断学习、多年积累的结果。“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教的好,我们必须首先自身学得广、学得多,学得透。我们的学生,是一群00后新少年,他们思想独立、思维活跃、思路广阔。我们只有在精通本专业的基础上,涉猎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满足教学所需。就拿语文来说,想要顺利的上好语文课,我们既要掌握文学、艺术知识又要懂哲学、历史、地理知识,既要吃透作品的思路、结构、思想内涵,又要对作家的生平经历甚至奇闻异事如数家珍。只有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回答学生随时提出的各种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否则知识储备不足,课堂上就会捉襟见肘。

21世纪,我们已进入到信息时代。网络的普及、通讯的发达,对我们教师来说,是机遇,但更多的是挑战。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学生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各类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教师知识老化的周期越来越短,这使得我们青年教师相对于学生的优势几乎荡然无存。以前我们说“不进则退”,现在则是“进慢则退”,昨天合格的教师,今天不一定合格。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平时多读书,多上网,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才能担负起引领学生的重担,才能更好的指引一批又一批的青少年学生。

孔子曰 :“其身正 ,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 虽令不从” 。老师是学生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样。老师的思想、信念、行为等,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身教胜于言传,凡要求学生做到的, 我们自己首先应该做到,想要学生喜欢学习、努力学习,我们首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身教能到达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我相信合格的老师塑造合格的学生,正如著名教育教陶行知先生所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我们应该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超越自我,我们要向书本学习,向网络学习,向社会学,向同事学,向学生学,向家长学,取百家之长,补一己之短,做一个学习型教师。别的自不必说,单说学生身上,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最近学院举办运动会、朗诵、演讲等一系列活动,同学们积极报名、认真对待、自觉刻苦训练。运动会前,学生们顶着烈日在操场上一次次操练,准备服装、跑鞋,只为在赛场上再好一点点。参加朗诵、演讲的学生,利用上课之余,到办公室里一遍遍听名家朗诵,反复揣摩、细心体会,不断提高自己,精益求精。平心而论,我觉得自己做的不如他们,他们这种努力拼搏,执着奋进的态度值得我向他们学习。

学习能成就更好的自己,它能使我们永保活力,它能使学生更加信任、亲近我们,它能使我们的课堂更有魅力。“教了学,学了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同时也助力学生更好、更快得成长。

最后,希望我们教师带动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相处,让学习的风尚真正流行起来!

谢谢大家!

第15篇:教学相长 倾心育人

教学相长 倾心育人

从教26年来,我以饱满的热情,十倍的努力,百倍的干劲,勤勤恳恳地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在“教书育人”这个平凡而神圣的岗位上默默地挥洒汗水,哺育幼苗。我以自己的行动出色地履行一个教师的职责,以自己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肯定。在教学生涯中,我以爱导航,教学相长,在紧张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

爱——一种博大的胸怀。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自踏上教育征程的那一刻起,一颗热爱教育之心,扎根生长在我心中。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春夏秋冬,年龄在增长,岁月在流逝,但热爱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更加坚毅。俗话说:“爱乃师德之源,”身为教师:学校里最直观有效的示范,是学生最直观鲜活的榜样。我始终坚持把爱化为对教育工作的一种行为,一种动力。每天把爱带进校园,融入课堂,时时让爱触摸每一个灵动的生命,让爱产生智慧,让爱在孩子心中留下学习的痕迹。

苏霍母林斯基曾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是她热爱孩子。”我关爱每一个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竭力帮助每一个孩子,不分贵贱与贫富,不分弱智与聪颖我都关心着他们的成长。爱为我的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因为爱事业,我内心不空虚,我干得轰轰烈烈;因为爱学生,我的学生乖而具有凝聚力。在课堂上,师爱无言,对走神的学生,我总是走到他身边,用手轻轻抚摸或拍拍他的肩,孩子总会领会我意,专心听讲;在课余,对违规违纪的同学,我绝不姑息、迁就、溺爱,有时似春风,有时似“冷剑”,孩子总会谅解我意,悔过自新。我想:这就是一种促学生终身发展的讲方法、有分寸、讲教育艺术的理性之爱吧!与此同时,我牢记泰戈尔的一句话:“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变得日臻完美。”

教——一项基本的要求。

毋庸置疑,课堂即是老师的“阵地,”真正的教学应该是发生在课堂里的,课堂是我们落实教育理念和目标的主渠道。更具体来说,学生在校园的时间是在“课”上度过的,我们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也主要是在这短短的40分钟内完成去完成和落实。因此,追求课堂敬爱呕血的新境界,成为我教学中永恒的主题。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把学生培养成有一地并知识能力技巧的接班人。哪么,要教好学生首先要备好课,我备课都要做到“三备”即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抓住“三点”即知识点、训练点、重难点。启发式教学中精讲多练,凡是学生能体会到的一律不讲,通过学生质疑解疑形成技能技巧,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有效教学是课堂教学地线要求。每堂语文课,都要确保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做到节节清。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前的层面。课堂教学还应该追求更高的效率。总之,要向40分钟要质量,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达到教书育人。

如果说:“教懂、教会、教活”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体现。我自傲教学实践中也始终没忘记这“三教”。课堂上要让学生真正经历无知到有知的过程,由不懂到会的过程。当然更注重教法的“活”与“巧”。在执教《爬山虎的脚》一课时,学生对这长脚的植物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不了解,都沉默不语。我引导学生先观察图——再读——模拟(用手臂和手指) _再读文,一遍、两遍,做到不厌其烦,最后学生豁然开朗。我想,这不仅是效果层面上值得肯定的课堂教学,更是一种创新层面的追求与体现。

学习——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代伟人毛主席曾说过:“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在当今社会仍不失现实意义。我始终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因为我清楚当今基础教育在飞速发展,教学目标在变,课堂在变,师生关系在变,面对基础教育的诸多变化,不学不行。实践证明,单凭学历教育获取的营养难以支撑教育的全过程,不学习就会落伍。

作为青年教师,我系统的阅读了一些教育刊物,读后受益匪浅。订阅了《小学语文教师》等任教学科所适合的教学刊物,每期必读,通过粗度、细读、精读,对我的专业提升帮助很大。另外,每学期我都确定一名骨干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通过跟踪听课,观摩,学习其最突出的特点来提高自己。还定期观摩专家、优秀教师的录像课,种种做法撩开了我眼前的迷雾,解决了我心头的困惑,使我以清醒的头脑,信心百倍的往前走。

反思——一种教育习惯。

假如说坏习惯是人需要偿还的“债务”,好习惯则是不断增值的“资本”。实践证明,把反思当作一种好习惯,就是提升发展。怎样反思?在学习中不断反思,通过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名师的时间经验,各类报刊上的新信息,及时输入新鲜的“血液”与“能源”与自身教学实践相碰撞,引发自身进行换位思考,便萌发了一种新思想,新的理念、新的想法新的措施,新的点子等,促进自身的专业素质得到不断提升,引领教育教学改革走向深处。例如:《科学种田与因材施教》读后不难领悟反思的实质。一次新闻上说现在农民种田,先取土壤样品,经化验后再决定施加哪种肥料如:氮、磷、钾,缺哪种?加多少?想到我们教学也要像现在农民这样,根据学生的性格、基础、思维能力的不同,做到因材施教。

其次,在日常教学中,我不断的反思自己的得与失。记得我班李廷同学一次单元考试成绩很不理想,凭我三年来对她的了解,这鲜红的62分着实让我气愤,在班内我大发雷霆,恶语相待。她被我突如其来的批语吓哭了。晚上,我回顾白天自己的一举一动,辗转反侧,孩子偶尔的一次失败,就应该承受老师这样不光彩的“待遇”么?身为教师的自己也有失败的时候呀!有鉴于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处理类似事件,我总是戒骄戒躁、心平气和,我的教学管理方法日臻完善。

总之,我凭着干一行、钻一行、爱一行的坚定信念,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辛勤地耕耘,把全部的精力都花在学生身上。有付出就有收获,无论哪次考试,所任班级的语文成绩均居首位。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成绩均居榜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第16篇:成长之路——教学相长

成长之路——教学相长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第二小学 李占伟

2014年9月18日 星期四

当自己走入低迷期的时候,我常常会问自己,什么是教师?我的职责是什么?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人类心灵的工程师,花园的园丁······

有时候感觉自己也特别的有成就感,自豪感,对自己工作的认同感。每次在工作中遇到不同的事情,自己的心态也在微妙的发生着变化。直到有一次,我身为一名家长的身份与那位老师谈话中,让我对自己的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

在与那位老师的交谈中,他说道:“孩子犯错是可以理解的,只有在犯错后让他从中吸取教训,去反思自己的行为。我作为教师,其实也是与这些学生们共同在成长,我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进的过程,教学相长的过程。”是啊,我同是身为一名教师,我是作为一名管理者树立在学生之间,还是身为一名成长者与学生接触。我想结果很明显吧!

换一种心情去与孩子们接触,这是当时我脑子里蹦出来的一句话。为什么我非要让孩子们看到我就怕我呢?孩子,本来就是思维最单纯,喜欢玩、爱动的。如果真的让他们都一板一眼规规矩矩的坐在教室里面学习,安静的走在校园内。我想那时候的我才是最失败的吧?

改变心态后,我们迎来了这新的一学期。孩子是最单纯的,谁对他们好,他们就会对谁亲。告诉自己多一点笑容,对他们多一点耐心。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不在站在老师的角度去和他们说话。

中午辅导的时间,部分学生改完作业就是他们自由活动时间。有的画画、有的看书······做着他们自己喜欢的事情。一两个学生开始慢慢地走上来和我聊天。刚开始放不开的样子,我就不断笑着和他们说话,时不时还和他们开着玩笑。慢慢的他们开始和我聊起来,交谈中他们的笑声也爽朗起来。一位学生说“老师,你现在这样子感觉你特别的像爸爸。”我就问他们,“平时的我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就对我争先恐后的比划着我平时多么的厉害。最后还不忘总结一句,老师对我们严厉是为了让我们学习好······当时听得我卟哧一声笑了出来。可爱的孩子们啊!

从那以后,每天中午我辅导的时候,总会留出点时间和学生们聊聊天、说说话。感觉这样在慢慢地与他们的距离拉近。以前学生们见到我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现在他们下课会和我一起走在走廊上问一些奇怪的问题,不再有怯怯的表情。有时会偷偷的跟在我的身后,让我去发现他们,每次当我发现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高兴的蹦起来。

孩子是天真的、浪漫的、可爱的。他们在学校中不断的成长,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也是他们在不断的磨练着我,让我不断成长。对这群孩子们我也应该心存感恩,是他们让我更好的学会了去爱,学会去宽容,学会慢慢的静下心来和他们一起向前走,在这个过程中欣赏沿途的风景。

学校教研组综合评价意见:

第17篇:高效课堂,教学相长

高效课堂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教学理念。作为地理教师,要打造高效、优质的课堂,必须改变过去那种重结论轻过程、重记忆轻思考、重文字轻图表、重积累轻运用的教学观念。学生由教师讲解到模仿再到形成学科能力,关键是靠学生本身,而不是教师。要把课堂教学真正由“教而获知”转变为“学而获知”,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积极地参与课堂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要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要构建开发的地理课堂。

针对学生知识面窄的问题,尽可能利用可以利用的媒体资源,拓宽知识层面,并就所见所闻加以思索,提炼分析。在生活中应用所学地理知识,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更好的认识生活。

不仅仅教授知识点,还教授学法。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科学体系,相对的有自己的学习方法,针对同门课不同的知识点学习领会的方法也不同。现在的初中地理课程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都采用“总----分”的模式,这样有利于学习区域地理时学生知识的迁移,能把所学过的气候地形河流人文特点加以复习运用,但在学习“总”的知识点时,学生不容易产生主观体验。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有系统的基础知识,又要会运用比较法学习。

多和学生交流,多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可以利用“头脑风暴法”, 相信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达到教学相长。学生会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完善个人修养。

地理是动态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随时补充教材上没有或者发生改变了东西。如长江三峡已经成了美丽的回忆,但出现了三峡大坝。

在地理教学中借鉴行动导向教学法,如学习中国的交通运输方式,可以利用案例教学法,设计一条最佳旅游路线,或设计最佳运输方式。也可以采用讨论教学法,对同一个案例,设计不同的路线和运输方式,比较它们的优劣。

换位思考,如果我是我的学生,这一堂课我想不想这样学习,我会不会听不懂,会不会不能完全接受,会不会觉得无聊。

共同体学校课堂教学探讨

大郇初中

黄凤芹

2012.10

第18篇:《教学相长》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这篇《教学相长》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 )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 ) ②教学相长( )

③虽有至道( ) 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2.翻译句子。

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故曰:教学相长也

②译文: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的道理。

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

教学相长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 )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zhǐ ) ②教学相长(zhǎng )

③虽有至道(dào ) ④知困,然后能自强(qiáng)也

2.翻译句子。

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学了以后才了解到自己欠缺的地方。

故曰:教学相长也

②译文: 教与学可以互相促进。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教) 与(学)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学互相促进) 的道理。

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饮食 ”作比继而引入“ 学习道理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教学相长》阅读答案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YJBYS文学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郭枫的《蝉声》阅读答案

2.余秋雨《壮士》阅读答案

3.《一颗豆粒》的阅读答案

4.《“论语”的温度》阅读答案

5.《纪念白求恩》选段阅读答案

6.《一只青花碗》阅读答案

7.陆游《南乡子 归梦寄吴樯》原文赏析以及阅读答案

8.《幸福的坡度》阅读答案

9.《莫干山的蝉鸣》阅读答案

10.刘长卿《送严士元》阅读答案及赏析

第19篇:书法人生 教学相长

书法人生

教学相长

读师范时,我选修的是国画书法。工作以后,我教语文并兼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因为“能写会画”,很快博得了学生们的好感,我便写点励志的小作品,奖励进步较大的学生。学生们喜欢我的字,而每次的“奖品”,我都要练上好几遍。不知不觉,我的书法水平提高了不少。

在我的影响下,许多学生开始模仿我的字,还常常拿来向我“炫耀”。索性,我要求他们每日一练。每天下午放学后,我无偿辅导他们练习半小时钢笔字。刚开始不知道怎么教,只是我写好了让他们模仿,可很多学生模仿不像,很快没了兴趣。怎样才能让学生们感兴趣呢?我大量查找资料,发现把写字要点编成口诀是很好的办法,如“点如瓜子形,横画左边轻,短横略上翘,长横像拱桥”之类。于是,我仔细寻找笔画和结字的规律,然后编成口诀。后来,口诀教学逐渐成了我的一个教学特色。

两年后,我选送部分学生书法作品参加全国“小星星杯”书画比赛。一段时间后,组委会寄来了奖状和奖牌,居然有7个金奖,8个银奖!学生们高兴坏了,我也一不小心声名大噪!周围来求字的人也多了,多半是题匾,有时要求直接用油漆在墙上写(那时不像现在多半写在宣纸上拿去装裱),难度很大。有一次写坏了,我很过意不去。后来有人求字,我总要提前练到自己感觉很熟了才“上墙”。

正所谓艺无止境。书法教学促使我一方面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学习,永远保持一种谦虚谨慎的态度;另一方面对学生保持一种宽容的审美心态,有一点进步就及时鼓励。教学相长,这就是我的书法人生吧。

李虎,安徽天柱山人。徐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曾获徐州市规范字书写大赛现场比赛一等奖,江苏省首届教师书法篆刻展硬笔一等奖,庆祝建党90周年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三笔字邀请赛粉笔一等奖、钢笔一等奖、毛笔三等奖,上海市“封浜杯”教师书画比赛软硬笔各一等奖。

第20篇:《教学相长》知识总结

《教学相长》知识总结

【古今异义】

1、虽有至道古:即使今:虽然

2、不知其旨也古:味美今:意义

3:虽有至道古:好到极点今:到

4、教然后知困古:困惑今:困难

5、教学相长也古:促进今:增长

【词类活用】

1、不知其旨也词类活用:名词作形容词美味

2、不知其善也词类活用:名词作形容词好处

【内容理解】

1.本文讲述了什么道理?

教学相长,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相辅相成的。【实践出真知】

2.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类比论证,引出“弗学不知其善也”

3.本文写作特点

A、本文开头运用类比的手法,从“弗食不知其旨也”,引申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接着讲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最后点明观点“教学相长”。B、文章短小精悍,有条有理

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