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学相长师生情

发布时间:2020-03-01 21:24: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新课标下师生关系的角色转换

【摘要】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语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为师之尊、为师之高。然而在新课程标准中,则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知识”;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贯穿全新的师生合作关系,转换师生角色尤为必要。

【关键词】教学 新课标 师生关系 转换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一种双向活动,是教师以一定的知识引导学生、训练学生的技能、培养学生的素养和构建学生完善的人格品质,从而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新课程理念明确规范,学生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对象,还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本身也应该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资源”。教师不能单单把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体,需要对意义世界自我体验,这种自我体验是学生理智与情感,精神与灵魂、生命与个性的构建。教授者固然重要,而缺少教育对象的沟通与互动,这样的教学肯定是不成功的。

为师者,首先就是在教学中“以人为本”,要“目中有人”和“心中有人”。语文教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教育工作中肩负着重任,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外,还要关爱学生,教学相长,把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当作教师的天职。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是教师劳动成果的体现,更是教师人格和智慧的继承人,是教师精神和生命的延续。然而现实课堂教学特别是农村偏远地方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不少教师依然固守“一块黑板、一座讲台、一支粉笔、一张嘴巴”那种“口技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至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超前的教学理念,切切实实把课堂还给学生,许多教师还不愿放下这个“架子”,更谈不上老师配合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情感,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只有亲近和信赖学生,才能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达到“乐教乐学”的境界。德国诗人海涅说:“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复杂的世界,而青少年心理又是闭锁的,要想真正关注了解学生,就必须细心揣摩,下一番功夫,而教学过程又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又是平等的关系,只有教学民主、师生关系融洽,才能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万世师表”的孔子早就提出“有教无类”“教学相长”的教育主张,教育我们“无贵无贱,无长无少”,不能凭个人好恶评价学生,要鼓励学生的独创精神,勇于承认自己的过错不足,虚心向教育对象学习。

为生者,首先是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定位的认识。任何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都有一种永恒的资源,即学生。从知识信息的角度而言,今天的学生知识信息获得的渠道,已不再只是学校、课堂、书本,还有从学校以外的广大传播媒体中不断获取,并将他们带入学科课堂的教学活动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有自己的认识方式,有自己的选择能力,有自己的人格特征,并且蕴藏着巨大的可开发与发展的潜能,这本身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充满活力的积极资源。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在课堂教学信息互动的情境之中,实现着民主平等的参与和合作。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教师在教学中要民主平等对待学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其实质就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师生交互作用的关系。在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师生关系的工作中,教师的观念和行为从一定意义上说起决定性的作用。对教师来说,第一,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包括每一个学生在内的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个别或一部分学生的有效发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是有差异的,这就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新的教学理念,认识到学生都有着自己的发展能力和发展潜能。第二,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应该是学生具有自身个性特征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一种规格,统一模式的发展。有的学生基础知识好,有的学生技能好,有的学生智力好,有的学生人格突出,所以要“有教无类”。第三,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发展,是一种学生整体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重在人的智力的片面发展上,更不能仅凭学生的学科知识分数来判定学生发展的优或差。课堂教学除了教授学生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外,它还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和陶冶学生的个性等等,具有积极作用。第四,学生的发展应当是在其原有的基础上的一种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以课堂中的知识或分数的获得为终点的,因此,这种课堂教学理念要求的是教师要“目中有人”、“心中有人”,要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注重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建立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师生关系。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一种资源,学生也是一种资源。虽然他们的内涵不同,但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他们共同处于课堂的双向互动的流变状态中。在这种流变状态中,他们实现着教师、学生、教材等多种渠道的知识信息的共享和互动,这里的信息不只是学科知识,还包括兴趣、情感等要素,教师在课堂上就需要改变传统的一味的注入式教学方法要采用启发式教育方法,以师生双边共同活动为其表现形式的议论法,需要提问、谈话和讨论。提问要具有准确性、针对性和启发性,提问要防止信口乱问,答案绝对统一等偏向。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从学生那里获取知识,谈话是沟通信息渠道、融洽感情、不断调整和强化教学的措施,有利于和学生亲切,容易发扬教学民主,讨论式提问,谈话基础上更高层次,多向交流信息的教学方法,在这样的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努力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促进师生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活动,首先要求教师能够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出的一切努力,承认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所做出的一切贡献吗,核心就是鼓励倡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其次,要肯定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得出的一切结论,因为这些结论都是学生积极实践的结果。例如,我在教《老人与海》这篇文章时,在说到小说中的主人公桑地亚哥这个硬汉形象,最终战胜鲨鱼带着大马林鱼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这个结果时,迅即把问题抛给学生:他到底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学生纷纷发言表达不同的见解。这些结论得出的过程及其结论本身,都是从某一个或几个侧面反映出学生不同的学习品质,这是我们非常需要的,当然要多给予鼓励和赞扬。三是要肯定和选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探索、创新、发现行为和活动。如在教授《孔雀东南飞》一课时,学生从人性的角度、社会的根源看待刘焦爱情悲剧,这很值得我们思考、肯定,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满信心,主动积极地参与,这正是我们在课堂上所要达到的效果。

新课改已实施多年,但农村中学师生角色转化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仍然在课堂上漫延。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转变观念,不断创新,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及时转换角色准确定位,融入新课标。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中新课程解析》 魏国栋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9月第二版 《先秦诸子选读》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11月第二版

师生情

《师生情》

师生情

师生情

师生情

师生情

师生情

师生情

师生情

师生情

教学相长师生情
《教学相长师生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