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小学论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14 06:08:53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学,论文[优秀]

撒打算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 是大方的是 阿斯顿作者: 来源: 时间:2009-9-4 18:30:53 阅读234次 【大 中 小】

 爱上[小学教育教学论文摘要]:小学思想品德课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有重要意义。小学思品课中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有明理法、陶冶法、感染法、示范法、锻炼法。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思想品德;心理健康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思品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教育部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是指导思品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就现行思品教材而言,都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就其中的方法来说,则尚存在欠缺。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肯定会对小学生的道德能力发展更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探讨小学思品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于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确是当务之急。现在笔者就小学思品课教学中五种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作些探索。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一、明理法

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以他们的道德认识为基础的。所谓明理法,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和荣辱观,从而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品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学生的心灵是纯洁无瑕的,教师在思品教学过程中,着重点在于通过课程的教学来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培养健康的心理。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孩子的重中之重。如在“明礼”教育中,有位老师从《中华成语故事》的录像带中挑选《曾子杀猪》的片段在课堂上播放,而后让学生讨论有关“诚信”方面的话题。这样,学生对《讲信用》一课中对做人要“一诺千金”和“言必信,行不正”等有了较深的理解,也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单位与单位,国家与国家之间如果不讲诚信会有怎样的后果。

可见,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通过明理方法进行教学,在提高小学生道德认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二、陶冶法

和谐、愉悦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陶冶法就是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如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创设优良的校风、设置成功教育的情境等等,使学生的身心于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

为了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情,陶冶他们的情操,小学教师在思品课教学中应该设法陶冶学生的心灵。一位教师在上课时,先组织学生看了一个小品,内容是某同学因一点小事而生气,然后让大家讨论:生气好不好?为什么?使大家认识到生气对人的身体和精神都没有好处,经常生气不但容易得病,而且还会影响到与别人的关系,老师、家长、同学都不喜欢好生气的人。在课堂教学之余,老师积极进行良好班集体的建设,经常组织“班级之最”的评选。凡是在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等方面有进步的同学,就能得到一个相应的荣誉称号,并且他的名字还要被写上“班级之最”光荣榜。这样,就在班级营造起了一种和睦相处、团结互爱、积极向上的氛围。久而久之,这个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熏陶,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学习劲头更足了,班上因一点小事而相互吵闹的现象也就基本绝迹了。

小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而且师生之间的行为方式和人格特质往往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使学生在一个和谐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这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对小学生情感的一种积极的陶冶。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三、感染法

人的情感总是相互感染的。感染法就是教师不但用自己健康美好的情感与言行去感染学生,而且充分挖掘教材,积极促进学生间的交往,使良好的情感相互感染,不断增强。

小学思品教学不能光限于书本和课堂教学,要让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学内容能在学生中间产生共鸣。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不能仅仅把他们看成教学灌输的对象,特别是在丰富多彩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学生对某些社会事物的看法,往往会对其心理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思品课的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课堂灌输教学,努力着眼于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运用情景和音像设备,以达到教学目的。有位教师在教学《敬礼,五星红旗》一课时,由于该课的内容是讲述20世纪80年代一批身处异国他乡的少先队员尊敬国旗,维护国家荣誉的事。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她先让同学们预习了该课,然后让他们运用网络、书籍和搜集家中音像制品等材料,学生的收获远比老师想像的要多。他们在课堂上播放了家里录制的奥运健儿领奖时国旗冉冉升起的感人一幕,诉说了沈阳五星河体育馆世界杯预选赛中中国足球提前出线时全场红旗翻滚和北京申奥成功举国欢庆的动人场面,甚至唱《歌唱祖国》和《红旗飘飘》两首歌曲,从而了解了国旗和国家的关系和五星红旗对我们中国的意义。

整堂课中教师仅仅作为一名参与者与学生一同表述,有些内容和录像场面使教师们激动不已。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四、示范法

青少年模仿性较强,他们常常以他人的人格行为作为自己的仿效对象,然后以特定的方式在自己身上再现出来,并逐步内化为心理品质。所谓示范法,就是为学生提供榜样,指导他们去模仿。这些榜样,首先应该是教师自身,其次是教材中涉及到的领袖、伟人、科学家和英雄人物,再次是学生平时生活中接触到优秀人物,特别是学生中间的先进人物。

目前在社会上轻视劳动和劳动者的情况比较普遍,为了让学生懂得要尊重劳动这一教学目的,老师在教学《劳动不分贵贱》这一课时,不要光从书本中讲述,可以让学生的思绪从课堂走向社会,探询自己身边的、被人们真正尊重而又是普通劳动者的人和事,唤起学生对每一位劳动岗位上的人的尊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老师在讨论中可启发学生:小区里的老伯经常照顾双职工父母的小孩,帮人代管代看物品;自己下岗的父母用勤劳的双手起早摸黑做小生意支起一个幸福的家庭。这样会使更多的学生明白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阿姨都是值得尊敬的普通劳动者。

在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应因势利导,还可与小区居委会联合,将学生带到居民社区,进行卫生、帮教、助残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识和心理健康水平。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五、锻炼法

心理品质的形成都是学生自觉地参加社会实践的结果。锻炼法,就是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出一定的行为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从而增强集体观念,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例如,结合每年的春游、秋游,学校可组织学生进行远足活动,并且要求他们不带零食,只带开水。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艰苦朴素的精神,又促进了他们的互助、顽强、坚毅等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当前的思品课教学,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给小学生以过多的禁锢,使他们总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忽视了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作为思品课教师,要敢于向传统的“规矩”模式挑战。如执教《不上当受骗》一课,开课时,教师可借助录像创设这样一个情景:有一天晚上,小丽独自一人在家看电视,忽然听到敲门声。小丽问:“是谁,有什么事?”敲门者说是她爸爸的同事,要给他爸爸送一份文件。小丽站起身准备去开门,录像停止。小丽是该开门,还是不应该开门呢? 教师没有急于让学生作答,而是让学生用自主选择座位的形式来回答“该开门”还是“不该开门”的问题。同意开门的同学坐左边,不同意开门的同学坐右边,然后两组学生对抗辩论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这样在学生自由组合的两组对抗辩论

中,学生知道了面对陌生人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学会自己保护。通过学习,学生经历了一次难忘的锻炼。

又比如《遵守交通规则》一课,我们先通过课内教学,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遵守交通规则的意义和道理,再将学生带到室外的马路上、十字路口,指导他们辨认交通标志和信号灯,请交通警察进行现场指导,让小学生开展相应的行为实践,从而帮助学生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总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是一个塑造小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过程。小学教师要在思品课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只要教师富有一片爱心和诚心,小学思品教学就一定能把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机且紧密地揉合起来,在培养小学生健康心理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推荐第2篇:明德小学论文

秉承明德理念

践行全人教育

提升教学质量 ——农村学校实施“全人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涿鹿县大堡学区明德小学闫晓云

历史已翻开了21世纪的崭新篇章,信息时代的浓烈气息扑面而来。新的世纪呼唤怎样的人才?这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明确的课题。现代教育理念认为:现代公民不仅要学会求知,更要学会做人。这就意味着时代赋予教育的重任不仅要有认知教育,而且要有人格教育,不能只着眼于知识传授和智能开发,还必须注重人格的全面发展。

一、基本情况

涿鹿县大堡学区明德小学2006年6月是在台塑集团爱心人士王永庆先生的资助下,在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开始兴建,2007年9月新校舍投入使用。校园占地面积68876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教学楼面积3880平方米,有24个教学班,各功能室齐全,在校生1000名。教学楼投入使用以来,我们在抓好硬件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紧紧围绕明德小学所倡导的“全人教育”理念,把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校园绿化公园化”、“学生劳动服务”与实施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校风、学风。

二、办学理念

作为一处农村学校,我们没有理由妄自菲薄。通过教育软环境的建设,我们一样能建成优质、特色、创新的学校。坚持“全人教育”的办学理念。全人教育就是以培养完整的个体为目标,要求学生具有健全的心灵、健美的体魄、发展的潜能,教书育人强调“关注”和“唤醒”。就是把学生当作完整的人来关注,关注学生的生命形态,既要关注肉体的生命,更要关注精神生命,特别是人的尊严;尊重学生的完整人格,唤醒,就是唤醒失落或正在失落的心灵,唤醒沉睡的潜能。要提供学生充分探究身心潜能的机会、实践的机会,实现学生主动地发展、富有个性地发展。

三、全人教育的工作措施

学校本着“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

学会健体、学会审美”的办学目标,大力倡导“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全新理念,开展了一系列的育人措施:

(一)营造书香校园,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为了让孩子在优秀传统文化的诵读中受到中外经典文化的熏陶,接受良好的民族文化教育,为“构建书香校园”的奋斗目标,我校明确提出了“让读书成为习惯,让经典诵读成为兴趣”的口号,先后召开了教师、校领导会议,广泛征求了大家的意见,将诵读经典诗文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研究。实施中我们做到“四个落实”,开展“十个一工程”,有效推动了古诗文诵读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个落实:

1、教材的落实。我们虽然得到了台塑集团赠书《中华经典诵读文库》和《西方经典诵读文库》教材1000余册,弥补了学生诵读用书的不足。但作为校本课程的研发,学校又组织语文老师结合课标要求编印了部分校本教材来适用。现在,我们的经典阅读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每天早上,是专门的经典阅读时刻。《三字经》、《论语》、《唐诗三百首》、《宋词》等都成了学生手中的宝贝。齐颂唐诗、宋词的情景,构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独特的风景。

2、人员的落实。学校确定一名兼职指导老师,负责对其它辅导老师进行古诗文的读音、停顿、语调、语感等方面的培训。

3、时间的落实。以校内外、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每天安排晨读10分钟,家庭诵读10分钟,且每周不少于一课时的校本课程,以此来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

4、制度的落实。学校统一制定了诵读计划、诵读目标要求,诵读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完备的制度。

“十个一”工程内容:

1、每周背诵一首古诗文。每班开辟“每周欣赏”专栏。学生通过初步理解,对触动心灵情感的诗文,通过背诵、释义来抒发自己对这些诗文的喜爱。学生的思想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熏陶和感染。

2、每周写一篇硬笔古诗文书法作品。即可以掌握书法的基本技能,发展基本智力,又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培养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走廊的墙上则挂满了学生临摹的名著精彩片段。

3、每月读一本经典诗文。即是引导学生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有效途径。也能让学生拓宽视野,积累知识,充实文化底蕴。

4、每周在“校园广播”中开办一次“古诗文赏析”栏目,介绍一篇优秀古诗文,使学生加深理解,增进记忆。

5、每月利用校园网络开通一期“经典诵读点将台”,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激发全体学生的表现欲。

6、每月办一期“古诗文手抄报”。孩子们在读、背、想,查找相关的资料,理解诗文的含义的基础上,根据古诗的内容选择专题,精心设计,认真安排版面,编写出各具特点的手抄报。同时在编写手抄报过程中锻炼了书法、绘画能力。

7、每学期一次以班队活动为载体,以经典诵读活动为内容,组织喜闻乐见的班队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8、每学期兴办一次 “为古诗文配画”、“写古诗文故事”活动,增强理解,感受意境,增加乐趣,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9、每学年开展一次古诗文朗诵活动。将对诗文朗诵有兴趣的同学组织起来,由指导老师从语气、情感、停顿等方面对他们进行指导训练,为他们提供展示的机会。

10、每年以年级为单位,在校园艺术节开展一次古诗文表演展示赛,各班老师和同学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利用业余时间,自编、自导、自演,排练出形式多样的古诗文经典诵读节目,如:歌舞表演、古诗联诵、小品剧、拍手歌等,尽情展示他们的风采。

(二)丰富校园生活,彰显全人教育内涵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为学生提供平台展示自我,开展运动会、艺术节,办主题队会,举办古今中外经典诗文朗诵比赛,号召学生动手写读书笔记、做手抄报„„都彰显出学校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在农村学校,“学生社团”建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我们知道,学生社团具有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特点,这对初中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我校在2010年创办了校刊《星苑》,每周一期,发表了各班学生的优秀作文、先进事迹,还摘录了激人奋进的文章。本学期创立了文学社、书画社、英语俱乐部、篮球社、乒乓球运动协会、科技小组、“校园之声”广播站等十几个社团。在校的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加入了不同的社团。主要利用每周三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社团活动,学生社团的活动是教学活动的延伸,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和校园文化,又改善了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促进了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课堂和其他教育环节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学生加入某一个社团,在社团成员群体中自觉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陶冶自己的身心,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多彩的校园活动让许多默默无闻的学生成了各领域的“明星”,这对于这些孩子们心灵的震撼太大了,他们的自信心在不经意间被提高了

(三)加强校园公园化建设,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品位。良好的校园环境和人文环境是实施全人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为创建花园式学校、绿色学校,我校加大了新校绿化、美化、硬化力度,按照整洁、美观、规范的要求,将整个校园按功能分为教学区、运动区、绿化区和劳动基地,并注重校园“净化、绿化、美化”。五年多来,全校师生栽种柳树、修建花坛、草坪约2000平方米,其它硬化面积约3000平方米,公园化建设初步形成。对公园化建设的软件实行人本化管理。把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分块挂牌、任务到班、责任到人,定期拔草、修剪、浇水、施肥。学生在学校内的行为习惯有红领巾监督岗负责监督,坚持周评比,月考核,利用流动红旗进行月表彰奖励。借以对学生进行“爱我校园,美在双手”的行为养成教育,充分发挥校园公园的育人功能。

在校园公园化建设的同时,我们立足实际,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其中一并考虑,在走廊、教室、各功能室墙壁悬挂名言警句牌200余块;每层楼的走廊墙上成了师生特长的展示台,展示了教师学生的优秀作品,有水彩画、简笔画、硬笔和软笔书法还有各种粘贴画,在美术教室里展示了师生的手工作品。各班教室还建有班名、班风、班训、《小学生守则》、板报和评比栏。同时,学校每周按时开放图书室、阅览室,为学生提供了课外阅读和学习的平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构建了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

(四)强化管理,促进养成教育和劳动服务教育 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和劳动教育,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是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真、善、美”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造就新一代社会主义新人的必然要求。为此,我校始终本着全人教育的育人理念,从小事抓起,从点滴做起,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落实劳动服务的思想。

一是从内容、形式等方面制定了劳动服务计划、目标、制度以及所采取的安全措施。二是把学校的卫生区域按班划片承包,然后由班主任负责组织学生,每天进行扫除,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对教学楼、厕所、卫生区域及其教室进行日常保养,每天由学生会干部对班级的区域卫生、教学楼卫生以及教室墙壁、桌、凳、门窗等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每周评比公示1次,学期评比“文明班级”进行表彰奖励,颁发流动红旗。三是学校设立废品回收站,每周组织一次废品回收,既培养了学生讲卫生、爱劳动的好习惯,受到“勤劳朴实”的美德熏陶,还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设立爱心基金。随时为需要帮助的人贡献一颗爱心。四是根据季节的变化,春天组织学生平整花池,分配学生育好花苗,待天热时移入花坛、花盆里面。每个班级栽种好校园绿化区域的同时,还要移栽好10盆盆花,为教学楼内增添绿色。每周利用30分钟的劳动实践课对校园内所有的花草树木锄草、施肥、浇水、修剪、喷药,师生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从内心感到无比的舒服、愉悦。五是让孩子回到家中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体验父母劳动辛苦,如打扫卫生、洗衣服,帮父母做饭,田间除草等,一方面锻炼学生能力,实施感恩教育,另一方面也减轻了父母的劳动强度,在家长会上,家长一致反映:现在的孩子回到家中勤快多了,懂事多了。六是走出学校,在社区、敬老院打扫卫生、洗衣物,开展劳动服务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孩子们不怕脏,不怕累,争先恐后的场面令周围群众赞叹不已。

(五)实行全课程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全课程教育即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包括学科教育和非学科教育。不仅包括国家课程,还包括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家本课程。也就是说,我们要把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每项活动都视为课程,并像对待应试学科课程那样去对待其他类型的课程。我们设计的课程模式包括学中练、练中学、学中玩、玩中学等等。在这里,国家课程体现在学中练的课程模式中,地方课程体现在练中学的课程模式中,校本课程体现在学中玩的课程模式中,而家本课程则主要体现在玩中学的课程模式中。校本课程:逐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设符合校情的校本课程,逐步建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课程体系,使得学校的课程能够适合和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要求。

四、全人教育取得的成效及今后设想

我校在县党委、政府和县教育局的正确指导下,根据王先生的意愿,秉承“诚信做人,踏实做事”的校训,以倡导诵读古诗文经典,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创建花园学校,陶冶学生高尚情操为载体,积极开展全人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五年多来,学校各项工作成绩突出,学校先后被张家口教育局授予“群众最满意的五星级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教研工作先进单位、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法制教育先进单位、绿化工作先进学校等荣誉。近三年,在各级杂志上发表优秀论文和优秀教学设计达67人160多篇,获得的各项奖励达40人70多项,有《中小学英语一体化教学及三位一体教学法实验与研究》《启发式教学》《初中班主任工作深化研究》等国家级课题、《新课标下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现代媒体与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最优化运用研究》等市级课题结题并获奖。

学校深刻意识到:好的教育不应该只体现在学习成绩上,更重要的应该是培养心智、体魄等方面健全均衡发展的学生。学校通过系列“爱心教育”引导学生懂得在家庭关心父母,在学校关心老师、同学,在社会关爱他人。学生中间成立了互助小组,在行为习惯方面养成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学生们得到关爱,也渐渐懂得了回报爱:在劳动活动中,孩子们不怕苦不怕累,积极发挥自己的力量;同学有困难时,他们也会真诚积极地帮助自己的伙伴,涿鹿县大堡学区明德小学正用她的点滴努力,为孩子们打好人生的底色。我们将把心中的感激化作工作的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遵照追求真善美的全人教育理念,一如既往的抓好古诗文诵读和校园绿化美化,使之成为学校的一大亮点,继续开拓创新,务实奋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

推荐第3篇:小学语文论文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新观念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那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的心田。这次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内涵十分丰富,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创新精神,它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那么,对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如何面对这次课改呢?

首先,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努力去研究新课标,从理念上准确把握理解新课标的精神。然后,要积极地大胆地去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理念变为课改的实际行动,也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成果。“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地研究,不断地实践,立志在为课改作出贡献的同时,把自己锻造成新世纪优秀的语文老师。

其次,要更新观念,对《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要准确理解,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重新认识教学内容。要改变教科书是教学的唯一内容的狭隘认识。教科书是教学的基本内容。语文教学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会不断再生。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课中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特别是适时、适当地结合课文进行补充阅读;课后适当拓展、延伸,或引导进行实践活动。今后的教师,不应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当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二是重新认识语文教学。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教学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应为主角。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才是新课程下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今后的语文教师,不应是“授之与鱼”,终年辛劳而收效甚微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与渔”,教导孩子拥抱生活,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教练,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的智者。

新课程期待着老师们重新审视对职业角色的定位,把自己从“神坛”中请下来,能与生为善;把自己从“经验”中请出来,敢自以为非。期待着老师们正确地发掘其内涵,变通地实践其要求,给学生烹调出丰盛的素养套餐。期待着老师们来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在课堂上少一些“话语霸权”,多一些百家争鸣。“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未来人才的培养目标。面对这个大课题,面对新课改,让我们大胆地去实践,留下我们共同探索的足迹吧!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课堂提问要“精、巧、活、深”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组织的一种主要形式,是促使教学目标达成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近几年来通过对阅读教学的不断研究和探讨,语文教学逐步向培养“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方向发展。过去那种重分析讲解的“满堂灌”早已被摒弃,但代之而来的“满堂问”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着。这种教学表面上看很活跃,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是一种“假启发式”。

只有得当的课堂提问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从而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强化“问题意识”。即在一节课中,提问什么,怎样提问,什么时机提问,都要精心安排,将课堂教学设计成一环扣一环的“问题链”,把作者的写作思路、教师的教学思路与学生的学习认知这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课堂提问就要做到“精、巧、活、深”。

一、精

所谓“精”,就是精心设计提问,设计的问题要精。没有思考价值的“浅问题”不提,问题太浅,表面上学生对答如流,实际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同样若是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望“问”兴叹。也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提问既要有深度,又要体现层次性,使学生在不断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到探索的乐趣。如教学《李时珍》一课时,找准关键处,可抓住“完善”一词,层层设疑:“完善”是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为了编写“完善”的药物书,他是怎么做的新的药物书《本草纲目》是“完善”的药物书吗这样以“完善”为核心,层层递进,不仅使学生对“完善”的理解达到全面准确,而且对课文的思路也有了清晰的把握。

二、巧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而体现重难点,在“节骨眼处”(蒯福棣语)巧妙设置的问题更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善于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巧妙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课文到最后,教师可以这样向学生发问:“同学们想想看,如果小壁虎以后尾巴再断了,它还会去借尾巴吗”这种问题既紧扣文章的重点,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总结,又超出了课文本身的内容,给了学生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

三、活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的“小世界”,课堂上就要灵活把握问的时机。针对问题的难易,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切忌“蜻蜓点水”、“我呼你应”、即问即答,要使学生在充分思考后产生顿悟。如教学《飞机遇险的时候》一文,理解完第二自然段后让学生分层,有的学生把第二句划到了“飞机遇险,情况严重”这一层里。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的意见表态,而是引导学生去体会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认识语言的内在关系。当然,这仅仅是浅层次的,在课堂教学中,还需要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地引导,及时调控课堂节奏,真正使学生在老师灵活自如的点拨下“活”起来。

四、深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要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就必须发挥语文对学生在接受祖国优秀文化影响、培养良好品格、情操等方面所产生的积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把语文教学“面”扩出去,彻底改变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从教师的问转化为学生的问,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借助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大胆地向教材、老师质疑,并逐步由“敢问”向“善问”发展,一步步向思维的深层次拓展。

这一目的的实现离不开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不懈的有意识的训练,指点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该学生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刚开始时,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叙述思维过程──你是怎样想到这个问题的对于其他同学来说,理解提问者思维程序的过程,也是向同伴学习如何深入思考的过程,学生质疑的能力培养起来了,阅读教学就会“此处无声胜有声”,事半而功倍了。

课程改革后的语文课堂教学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认为,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新课程改革后的语文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下特点:

一 教师角色的转变:由教学权威转变为平等融洽

传统教学的课堂。教师是主宰者,是教学过程的绝对权威,这是千百年来教学惯性的一种负面沉淀。学生的思维被教师预先锁定,活动行为被教师预先设置,学习过程以教师为转移。学生配合教师,适应教师,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

现代课堂教学可以分解为两个基本的学习心理过程,一是情境感知——认知加工——知识与能力建构;二是情绪感染——情感认同——意志与品格建构。前者偏重于认知活动,智力目标占主要成分,后者指向于情感过程,非智力活动具有主要色彩。这两者联系紧密,互相支持,都需要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协商、合作互动,否则不能成其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认为,教师不再是课堂的绝对权威,教师的作用是把握学生的认识过程,调控好学习过程的微观环节,要求教师首先完成角色的转变,摒弃传统教学“师道尊严”中的负面意识,实现在教学地位上与学生的平等、和谐、合作。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苏赫姆林斯基)。教学过程中最为活跃的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价值判断,有高尚人格的教学统一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就是尊重了教师自己的教学地位。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情感交融、气氛和谐,达成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建立平等、和谐、合作的教学关系。教师要走下“神圣的讲台”,亲近学生、走向学生,让学生自由发言,有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既要严肃求真又要有慈母般的爱。讨论问题、探求真理、探索结论的产生,不得有半点马虎,要关爱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当好“导游”,让学生尽可能去发挥、去创造。

二 教法、学法的转变:变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索、合作学习

走进语文课堂教学就不难发现,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倾听,听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听”。家长也嘱咐学生:“上课要注意听讲”。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完成学习,当他们大学或参加工作后,明显地带有被动学习的特征,难以适应新的学习

此次课程改革,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正如新课程中强调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发展。现在的语文课堂,要打破“一言堂”的垄断格局,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在这样的场合里,教师如一个讨论的主席„„”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要做的事

就是自读自悟、互动交流,而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自读自悟、互动交流。那么,教师怎样帮助学生更好地自读自悟、互动交流呢?

1.教学目标师生共同确定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建立鲜明、清晰、正确的表象。在初学课文时,教师可以“你们认为,学习这篇课文应该弄懂什么?”激发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如果学生对学习的重难点把握不准,教师要加以指导。如我在教学《小狮子爱尔莎》一课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①课文主要讲了什么?②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③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④作者为什么要把爱尔莎送回大自然?⑤小狮子爱尔莎有什么特点?我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又补充了如下问题:作者和小狮子爱尔莎之间的感情怎么样?学生在自学、合作探索与师生交流中,解决了以上问题,真正把握了课文的内容。

2.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大容量、大空间

对于一篇课文的学习,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板块:第一.初读后,教师可问你读懂了什么,了解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这类问题。学生可以从时代背景、生字新词、课文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汇报。第二.教师和学生共同商讨、确定精读部分后,可设计这样的环节:勾出你认为重要重要的词句,想想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请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知识、经验等多角度思考。第三.学完课文后,可问:你有什么收获?可以是学习方法的归纳,可以是写作方法的借鉴,可以是懂得的道理,也可以是学到的知识等等。这样的设计,照顾了各个层次的学生,孩子容易产生自己的独特见解,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

3.教师的点拨要能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中很重要的思维形式,它是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途径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的点拨应具有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给学生的联想、想象提供较为自由的广阔天地,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学生可以把与问题有关的各种知识、信息、经验进行字认为合理的加工组合,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思考、想象、假设,形成新的设想、新的思想。教学中,教师要多往异处点拨:你还有别的想法吗?从另一个角度想想,看看能不能发现新的东西?

4.教师要教学生学会互动交流

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不仅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更要有生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才会迸发。为了让大家都行动起来,一起听,一起看,一起想,教师要教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确定学习小组长和记录员,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主动发表意见,围绕学习任务展开讨论。要让学生明确,不是汇报给老师听,而是向全班汇报。汇报时,要尽量面向全体同学,关注大家。第二.教师要教给学生汇报用语,比如说:请大家看着„„请大家跟着我读„„我们小组„„这样一来,大家都有事做了。第三.教师要教给学生汇报的句式。个人汇报时,尽量用以下句式:我认为„„;我同意„„;我反对„„;我补充„„。这样的课堂才会产生生生互动的效应,才会形成一个活跃的课堂心理气氛。第四.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自由发言,学生可以打断老师、同学的谈话,因为有时灵感的火花会在一刹那中产生,也会一纵即逝。不过,也要告诉学生尊重别人的发言,用上“对不起”。在这样的互动交流中,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诉说”,讲述一个昨天的故事,也是“发现”,发现学生可贵的品质,独特的智慧和丰富的潜能,更是“唤醒”,唤醒学生沉睡着的主体意识、巨大的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转变观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势在必行!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初探

1、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态度应和蔼可亲,要以一个“参与者”的身分与学生打成一片, 给予学生积极和热情帮助、鼓励,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和发挥创造力的机会。从而根本上改变教师“居高临下”并极力把学生思维牵引到自己预定的轨道上来的做法,要尽最大可能去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使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得到迸发。

2、•在课堂教学中,•突出“读”与“说”两个训练。

在语文课教学中,要体现“以读为本”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的根本是让学生充分而有效的读书,教师要给学生读的机会,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有范读,有小组读,有男生读,有表情朗读,有分角色读;有默读,有诵读,读的形式要多,读的层次不同,方法也不同,但要突出学生读书的过程,加强指导,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读书求知的兴趣,这对“积累语言”和“促进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3、把创新的精神贯穿在课堂教学始终

上海建平中学冯恩鸿校长曾说,创新的观念比创新的行为更重要。要把指导创新作为课堂的灵魂,教师应把创新的精神贯穿在课堂教学始终,使各种主题的语文课堂教学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创造力不同于技能,虽然它不能教,但可以培养。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启发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学生创设适当情境,启发学生想象与联想,这就是培养创造力的表现。事实证明,创新教育需要创新的教师,创新的教师首先应具备的是创新的观念。

4、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活动为课堂的中心。

教师只起“导师”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举办朗读比赛活动,表演课本剧;教师当游客,学生当导游等,学生成“主角”,教师成“配角”,既大大地活跃课堂气氛,又切实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精神。•这样,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通过“活学活用\"和“在创造”的方式,扩大了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了自己的能力,完备了自己的人格。

5、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评价能力,自信心和反思习惯。

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面对挑战的第一步就是提问,一个好的提问要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在课堂上,教师应做到“善问”而不多问,应时刻鼓励学生多问,学生通过熟读精思也确实提出很多稀奇古怪而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注意用激励的方法,进行教师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评语恰切而自然,尽可能地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和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6、恰当地运用各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手段。

恰当地运用各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手段,既烘托气氛,又加强直观,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用动、静结合的画面向学生展示众多事物的本质特征,帮助学生理解,指导学生学习,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推荐第4篇:小学教育论文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质量关系学生的以后发展

一、问题提出表象思维(mentalimagerythinking)是指以表象为凭借物的思维,即通过对表象的操作、加工而实现的思维活动。小学儿童特别是小学低段儿童对感知过的各类事物积累有丰富的表象,他们的言语与思维需要表象、情境的支持,表象思维是其优势思维。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小学语文

教学,尤其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作为个体文化学习的开始,对个体的后继学习和人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学龄儿童正处于智力开发和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汉语文及其教学具有全脑开发的独特优势,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全面开发少儿学习潜能可从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抓起。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两半球各有分工与侧重,左脑分管语词、逻辑的内容,右脑分管形象、情感的内容。但是,大脑是整体联动、协同作用的,左右两半球是作为一个整体来接受外界刺激的,无论是言语的刺激还是形象的刺激,左右脑都会作出自己的反应。事实上,人脑中存在与心理词典相对应的集合——储备表象的心理相册(mentalimageryalbum)。语词与表象分属于左、右脑,作为两种相互平行的信息表征形式,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彼此激活、互译。长期以来,传统教育以语词思维代替思维的全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存在着忽视右脑开发和左脑开发不够、方法不当两种倾向。而T.布莱克斯利(T.Blakeslie)则更直接地指出,传统教育的不足或缺陷在于把人脑看成是单侧性的,人们的非言语思维、知识、情感是极其有效的,但非言语思维却长久地被忽视了。这也正是导致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的重要原因。考察近些年来小学语文教学与形象思维训练的相关研究,我们认为尚有以下不足:一是没有突破传统训练的模式,思辨性强,变量模糊;二是研究结论多停留在经验描述水平,缺乏实证性;三是缺乏学科针对性,缺少具体的策略教学与训练。目前,较少见到依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小学语文学科特点,从全脑开发的角度,通过表象思维训练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实验研究。本研究假定,教学中,在丰富、利用儿童表象储备的基础上,同时打开心理词典与心理相册,加强二者间的联系与沟通,使平面、枯燥的字词演练变成形象、生动且立体化的思维活动,通过相关的策略教学与训练

推荐第5篇:小学品德论文

如何提高品德课堂教学效果

姓名:严芙蓉

单位:沙窝教学点

邮编: 436057 【摘要】

品德教学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是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关键词】关注 引导 激发

品德教学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是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怎样做呢?以下是我对课堂教学的两点看法:

一、关注学生,有效引导和促进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也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从学生答问的结果及表现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好的、差的、正确的、错误的点滴信息,进行适时进行理答,使自己不仅成为知识的传播者,也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从而能够较准确地洞察和把握学生学习活动和思维活动的走向。

为此,在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差异,指向学习过程,可从下面的几点展开:

1、明理法

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以他们的道德认识为基础的。所谓明理法,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和荣辱观,从而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品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如,教学《学校里的规则》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让学生观看并引导学生说说图中人物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这样做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学生明白了学校为什么要制定这些规则。

2、陶冶法

和谐、愉悦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陶冶法就是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身心于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为了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情,陶冶他们的情操,小学教师在思品课教学中应该设法陶冶学生的心灵,要以真情来感染,因为激情是可以传递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激发激情中教师要能巧妙地运用一些谚语、诗词、歌赋、流行语、顺口溜等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受到感染,使课堂生动而且有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让学生有所收获。

3、共鸣法

近年来,有识之士提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品德,品德教学体现活动化”等观点。在思想品德课中可创设生活情景、故事情景、角色扮演等引发兴趣,教学内容可以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体现出来,学生从中领悟到文中的思想内涵,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例如《维护自己的尊严》一课有关古人自尊故事的这一节,就可以让学生以模拟故事中的财主为背景,由学生来扮演财主和饥民。让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再演。这样在评演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要做到自尊自爱,不允许别人侵犯自己的尊严。

二、关注自身,提高素养,激发活力

品德课课堂效率的提高,教师的语言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吃透教材精神,掌握形象丰富的素材,上课就一定会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特别是适时、贴切、富有激情和个性的理答在品德课堂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成功的理答需要品德教师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锤炼,这样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自如地驾驭。

1、真诚而富有激情

教师语言是否有技巧与魅力、是否具有感染力是十分重要的,是教师的职业特点所需要的。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人的情感总是相互的,教师只有入情入景,才能去感染学生,引发学生对品德课的兴趣,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贴切而富有个性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富有个性的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现代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大部分家长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的劳动无感激之情,觉得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逐步养成了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在教学《幸福是什么》一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课本,从课本中了解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另一方面我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是一个塑造小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过程。小学教师要在思品课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只要教师富有一片爱心和诚心,就一定能把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且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让他们带着激情、兴趣在课堂和生活中明理成长,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人。

本人简介:

姓名:严芙蓉 性别:女 年龄:37岁 职务:三年级语文教师 职称: 二级教师 单位:沙窝教学点 邮政编码:436057 电话:13886317508 电子邮箱:376271716@qq.com

推荐第6篇:小学德育工作论文

小学德育工作论文

摘要:小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是启蒙智力与能力、培养优良品德和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学段。小学教师的品德修养尤为重要,小学教师应从“斜事做起,牢记学校无大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的教诲。小学教师的师德应有以下几方面的师德意识和修养。

一、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必须有老师的“大”爱来呵护学生的成长。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教育根植于爱,爱心是打开小学生心扉,开启小学生道德和智慧,塑造小学生美好人格的金钥匙。在和蔼可亲、笑容可掬、民主宽容、公平无私、刚柔相济的教师面前,小学生会觉得自由愉悦,与教师心灵相通,情感交融,小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面对升学竞争、面对分数第一的教育现实面前,老师一碗水端平,赏识好学生,喜欢“坏”学生。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倾注自己的全部情感,换回学生真心的拥护和爱戴。对暂时学习困难的学生,更要持宽容的态度,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进步。爱学生就不会发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情。

二、理解是热爱学生的基础理解学生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里,洞悉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理解学生就是不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学生,教师以孩子的心态看待孩子,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理解学生就是不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求全责备,而是对学生的一点点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学生的学习或者生活出现困难时及时送上精神和物质的援助。教师真正理解了学生,在学生学习成长中出现困难时给予理解和帮助,就能化解学生一时的焦虑和胆怯,学生也必定会把教师视为自己永远的朋友。

三、尊重学生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小学生是公民,他们有一定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尊重学生首先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也就是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一种文化存在,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蹲下来跟学生说话”,要少一点教育者的威严,多一点慈母般的温和;少一点公众场合的批评指责,多一点两人世界的情感交流。要满腔热情地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彻底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使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要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给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自己安排学习时间的机会。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交往,才是真正的平等交往。

四、言谈举止的榜样示范是师德的具体表现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形象”。模仿是小学生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偶像”示范作用影响学生的一生。学校里的小学生、小事、小节,必须用教师的大德来哺育和感染,才能培养出参天大树。因此,无论是数学教师的简单的加减乘除,语文教师的听说读写,美术教师的画画写写,体育教师的蹦蹦跳跳,音乐教师的唱唱笑笑等等,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当成为楷模。一是仪表示范,教师随时随地都要给学生留下端庄的仪表、朴素干净、整洁大方的形象。二是语言示范,脸上表情写满了一个人的情绪。我们工作对象是有生命、会思想的孩子,教师应时时要以饱满的情绪、高涨的热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三是性格示范,教师良好的性格是积极的教育因素,性格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教师对现实生活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尊重他人的品格。教师有稳定的情绪,有助于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坚韧的意志,有助于学生形成坚毅的品格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四是行为示范,教师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在讲课时应体现语言美,操作时表现出协调美,板书时表现出文字美,教态中展现气质美,运动、劳动和其他活动中的动态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五是人格示范,学生是教师的镜子,教师的人格时时处处影响着学生。教师要做到诚实守信,求真求直。要按照我校的教师行为准则的要求。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凡是学生能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凡是答应学生的事情一定保证做到、做好,决不失言。小学教师的事业就如同泰戈尔说的“: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小学教师就应像那最早露出泥土的一片嫩叶,在点点滴滴中体现教师的高尚师德,促进学生的发展成长。

和平万桥小学:董德春

2013年3月10日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本学期我班德育工作认真按计划进行。开学初,利用班会,晨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认真贯彻《小学生德育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礼仪常规》,等对学生进行安全,纪律,法制,思想品德,环境文明礼貌等教育,使学生从开学起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除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我还对学生进行了各方面的教育如:

一、抓常规训练

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长期以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二、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

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三、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我每天早上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和教室清洁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我首先做到和各位教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

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我认为对后进生要给予特别的关爱。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要用自己对差生的一片真诚的爱心,去叩响他们的心灵之门。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在课堂上不要紧紧盯着优等生,应多给后进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举手发言,及时给予肯定、奖励,使他们也能自信地面对学习。课外积极辅导,多与家长联系,争取家校联合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促进班级的整体发展。

总之,德育工作是一项艰苦而耐心的工作,可我却乐在其中。我坚信,“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当我看到自己带的班级朝气蓬勃,秩序井然地向前发展时,当我看到每一名学生学有所成时,所有的辛苦与汗水都化作一股甘泉流淌于心涧,且瞬时又化为强大的动力,使自己更加努力地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去。

和平万桥小学:章海玉

2013年3月15日

推荐第7篇:小学美术论文

论美术课堂中的实践教学――儿童画创作

创造是美术的灵魂,没有创造,就不会有美术,美术作品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独创性体现出来的。目前,我们的美术教育工作者都已经意识到美术教育中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不过,这种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是浮于表面。多年来,我在美术教学中发现,儿童对天空有着许多的幻想,最爱表现太阳、月亮这些令人遐想的天体。可是在画太阳时,许多儿童都先画好一个圆圆的圈,然后在它的周围添上代表光芒的短直、曲线,最后在圆圈里添上红颜色,有的还给太阳添上“太阳公公”的眼睛、鼻子、嘴巴,其实这种普遍的现象是成人强加给儿童的,是成人的思维和经验在儿童头脑中的再现。再譬如:画天空,我们看到了一片“蓝天”,还有几片形状差不多的云彩,仿佛儿童的眼里从来没有乌云翻滚,深不可测的天空,这种状况无一不说明儿童的绘画思维已经被成人的观念所占领,成人正是利用儿童善于摹仿的特点,有意或无意地教给他们一种思维定式、教给他们投机取巧、懒于观察的思维惰性。针对上述现状,我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指导儿童画创作时,运用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儿童置身画境,倾泻情感,融感情于绘画内容之中,从而提高创作质量,增强创作的粗略体会,引导学生进入画境。

一、正确认识,树立成功的信心 美术课堂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它可使过去教材中以范画为载体传授技法为主,而变为教师创设情境,强化学生形象思维,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工具和材料的使用融于动手实践中。鼓励学生成功的信心。儿童画创作不要用成人的创作规律去要求学生,什么主题、构思、表现手段、绘画语言等等,暂不要过多地讲解,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产生一种惧怕感。要鼓励学生大胆去画,甚至是随意地涂鸦,也不要轻易批评、指责,这时画好与画坏并不重要,让学生克服“不会画”的畏难情绪。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心态下,有勇气和信心去完成作业。

二、引入情境,启发想象,激发情趣

尹少淳说过:“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超脱常规的去看待我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经验世界,发现组织和创造新的形象。”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作画兴趣,我改变了以往临摹、写生等传统的绘画形式,运用了借境想象法,让学生在一种新的氛围中创作想象。

1、选择合适的情境,激发情趣,把学生带入想象中。

想象创作教学,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充分尊重儿童创造的绘画语言,选择合适的情境,激发情趣,把学生带入想象中。学生的作业如同“显示屏”一样反映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内容,它是教师指导的依据,教师的指导一般要动口不动手。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激发画欲,引导想象,演示模特,提供直观的形象,启发表象,鼓励创造加工形象知识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从各种各样的心理束缚中解放出来。总结阶段要尽量给学生“发表”的机会,让学生讲画、评画、欣赏画,体验创作成功的审美感受。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设置情境。

少年儿童对故事都比较感兴趣,在指导儿童画创作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诱导学生置身于创作的故事情境之中,则一幅幅生动有趣、天真稚拙的画面跃然纸上,惹人喜爱,显露儿童的创造智慧和创作才能。这样的话,学生既能听讲故事,又能自由作画。例如在教一年级《生活中的趣事》一课时,我就利用故事形式,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各种有趣的现象,引导他们也用故事的形式向同学讲述自己生活中的趣事,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激起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情境之中,学生的作品更具童趣魅力。 (2)播放动听的音乐感染学生,创造情境。

音乐是时间与听觉艺术,它通过旋律、节奏、节拍、曲调、音色和音质、强度和力度等形式要素,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指导儿童绘画创作时,有选择地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和韵律美去感染学生,在其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使学生的绘画创作增强艺术效果。如我在指导学生创作《泡泡飞呀飞》时,播放悠美、抒情的圆舞曲,学生随着舒缓的乐曲,用柔和的线条与色彩画出曲线美的泡泡;然后播放快节奏的迪斯科音乐,这时学生就会用明快的线条与色彩画缤纷、重叠的泡泡,创作出的作品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3)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展开讨论,引入情境。 在指导儿童画创作时,可根据创作主题,设计问题,鼓励儿童积极思考问题,支持他们大胆发表见解,通过自己的探索去解答问题,从而进入绘画情境,深化绘画主题。如命题画《我和动物交朋友》,通过“为什么要和动物交朋友?”的讨论,儿童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进入描绘的具体情境,于是“怎样和动物交朋友”的画面便展现出来。 (4)拓宽作画思维空间,再创情境。

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更加具有广泛的发散性和更深刻的集中性,使学生的思维获得发散的空间,画出与众不同的画。例如:《画我的手》,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手,又让学生做出手的各种动作,并引导学生说一说,根据手的动作可以加以怎样的联想。这样,学生的兴趣盎然,思路也宽了,个个争着发言,有的说:“我的手做这个动作是像只小鹿的头;”有的说:“我的这个动作像在数天上的星星;”还有的说:“我的手五指张开,像一只美丽的孔雀。”等等。这时,我又进一步启发学生在背景上“出谋划策”,有的加上森林和果园,布置一个小鹿的乐园;有的画上天空、月亮和星星,幻想坐上宇宙飞船在太空上游览;还有的画上鲜花、草地和美丽的森林,给我的孔雀安个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孩子们脑海中酝酿着,一个个形象俱佳的新形象自然而然在学生们的笔下生动的畅流着,拓宽了学生作画的思维空间,激发了学生的灵感,丰富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增强了创作欲望,使他们的思维更富有想象,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2、诱发学生天真的想象力 艺术创造需要艺术想象,在美术课的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首先,以对比引导想象,阐明美术的重要性。无论教哪一门类,教师首先要向学生阐明其重要性、社会意义等,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以联想引导学生想象,缩短艺术与生活的距离。美术课中把现实生活中的艺术拉到学生的眼前,使课堂讲述变成生动的影像展示,消除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距离感,认识到现实中艺术无处不有的感受。使学生感到艺术不仅能够美化生活、美化环境,而且艺术就在我们身边的道理。通过对生活中艺术的观赏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再次,想象是美术设计的先决条件,新颖的作品来自大胆想象。想象力在美术中的地位是不可低估的,小至日常生活中的用品,如铅笔刀的外形设计;大到大型建筑,都离不开大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能力不能忽视想象力的作用。如果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借助于美术这支神奇的彩笔,能描绘出生活最美最好的一切,自由自在地宣泄自己对生活的热爱,那么这一张张纯真稚嫩画面,就是一张张成功的儿童创作画。儿童画创作也是儿童丰富想象力的再现,他们头脑里有各种奇异的形象并通过手上的画笔把这一切表现出来,那些令人惊诧不已和不可思议的画面,正是儿童内心的一种期盼,一种心思的满足,而这些想象往往来源于童话、神话或科幻故事,男孩子喜欢把自己画成不可战胜的神斗士,女孩子喜欢把自己画成漂亮的公主或美人鱼,骑着大鸟神游太空,像美人鱼一样翱翔海底。有的把太阳的光芒画成少女的长发,让一群小朋友围着太阳梳辫子。有的让自己和机器恐龙同在太空飞翔,有的把太空画成了儿童乐园,有的把海底变成了绚丽辉煌的世界„„。这些作业都具有成为完整的儿童画的内在构成条件,分别加以不同程度的诱导和加工,就能得到一幅幅令人赏心悦目的儿童画来。在指导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启迪、创造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儿童画创作才能真正成为儿童自己的绘画,美术教育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总之,想象在美术教学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且提高了形象思维能力。美好形象的记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同时,还可以改善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方式,变死记硬背为形象化的记忆

三、贴近生活,画熟悉的事,借助多种形式练习,化解创作难度。

1、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结合学校的活动,有意识提前告诉画的内容,让学生注意观察,如“儿童节”、“过新年”、“一日学军”后,让学生画感受最深的情景。

2、学生在兴趣之中画,只要他们画自己的故事,就不要轻易地否定,有时他们画起来随意涂抹,特别像抽象派的画,但是画起来却津津有味,有时还伴随着自言自语,甚至唱起来,笑起来,这正是他们画到得意之时,此时在与他们分享童趣中,抓住指导的好时机。引导他们画完。

3、变速写为创作,根据人物速写,加上适当的背景,或添加些情境;也可根据景物速写添加些人物等,都可以变成一幅创作画。如《游乐园》、《学校开放日》就是这样变速写为创作画的例子。

4、采用临摹画的形式:让儿童在临摹过程中,用自己的想法去夸张或扭曲原作,在不似中变创作;或只临摹某部分,填补其它部分;或临其形而补其色;或临其色而补其形。这样也可以作为创作的练习。如在教学第八册四年级教材《变体画》一课时,我就是采用了临摹创作形式。

四、创作中点化恰当,帮助同学排疑解难。

1、经常进行绘画语言的训练。用画中的形象说话。限制在画面上添加标语或文字

A.画面加标签文字,是儿童画的一个特点。我们针对课堂上不同的作业,如《今日的菜单》一画,让学生比较出文字说明代替不了绘画语言。通过学生直观来识别好与坏,并在创作中提醒注意,与画面无关的东西不要都画入画面。

B.强化形象思维的训练,如画《风来了》,要让风吹起来,就要找到画“动”的规律,才能表现出风来了。

2、画面上的“遮挡”是学生视觉上的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过渡

通过对一年级《乘着小鸟》一课作业的调查分析和问卷,感到这个阶段是学生飞跃的难点,二维的平面化,学生习惯以后,画面上的东西都是单摆散开。抓住“遮挡”问题后,反复练习,从直观上让学生感受到“遮挡”能使画面产生前后层次、空间的变化及量的变化,从而牢固树立三维空间的立体概念。

3、强化观察能力的训练。 儿童绘画活动首先是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再通过头脑记忆进行简单而概括的再现,这在记忆画课堂上能充分反映出来。如他们熟悉的校园生活、鼓号队、升旗仪式等,他们用简单而又非常生动的人物造型来反映他们的感受。通过观察能力的训练完成画稿。尽量把主体画大、画细致、画具体。要强制克服幼儿园时简笔画的束缚。

4、平时注重审美意识的培养。

A.构图的训练:如《太空里的植物》一画,用太空里植物的疏密摆布练习;如四年级《新老街道》一画,先把做好的房屋模型试摆,比较怎样摆设好看,让学生对画面产生直觉,或通过欣赏比较来提高学生的构图美感。

B.情感的培养是美育的主要任务,是美术教学改革中,变技能学科为艺术文化学科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儿童画创作课中选用“参观和旅游”、“我们的家乡”等主题培养学生的荣誉感,用画“新老街道”、“可爱的家乡”等增加自豪感,画“世界地球日”、“**的节日”等培养学生们的责任感。再如色彩课,到计算机教室画太阳,练习色彩的推移、爱美中画穿着的毛衣、以及人格道德、喜、怒、哀、乐„„从点滴中注意对学生美感的培养;通过设计制作“我的鞋”,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以点带面,争做小先生,相互协作,体现合作意识等等,让学校的素质教育融于课堂教学之中。

C.利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尝试用各种工具和材料,培养创新能力。如添画、对印画、吹画、剪纸等都尽量让学生接触到,让他们拓宽视野,在新的美感中创造新的画意。

五、加强欣赏和互赏课。提高审美能力

1、创设展出环境,开辟展览阵地

学校画廊展览区为长期展出一个时期的优秀作品;《瞧,我真棒》专栏展出各节课较好的作业。个别作业还要进入班级教室展示,调动学生积极争先地完成作业。

2、精选儿童画作品共同欣赏

精选课内外儿童画作品或学生自己的作品,利用多媒体电视和实物投影仪,增加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的内容。

3、加强作业点评

每次创作课结束,都要选取学生有特点的作品,让学生互评、互赏。教师要备好作业,点拨适时、恰当。如针对《游乐园》一画中,游乐设施与环境的处理,让学生展开讨论,比较谁的画好。

六、灵活、大胆合理地利用教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创作 打破课时限制,把一般技能课转化为创作课来上,发挥潜能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孩子爱画画,确切地说是喜欢那种无拘无束信手涂鸦的快乐。孩子喜欢学画,是因为他们渴望借助这无声的语言来宣泄自己的情感。一幅儿童画,能体现出儿童的认识和感知能力,同时也能反映出儿童的情感、审美和人生观。现代各先进国家美术教学改革采取的有效教学方策,都是利用儿童画自发的本能的启蒙教育资源,促进儿童身心的启蒙发展,开拓发展儿童自己通过本能的认知活动,向大自然索取知识的本领和发展创造加工形象语言知识与创作性的艺术表现的才能。在指导儿童画创作时,根据情况,创设一定情境,渲染绘画氛围,可以丰富儿童创作思维,从而让学生创作出优美的作品来。总之,儿童绘画的创作与指导是一个神秘的充满诱惑的世界,我将用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努力探索其规律,为儿童绘画的百花园,增添新的绚烂的花朵。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儿童画创作课进入课堂的点滴体会和收获,它对激活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推荐第8篇: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一、我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小学开设英语课已成为发展趋势。我们中心校自99 年下半年起开设了英语课,我负责一个班的英语课。回想我上中学时,英语是让同学们感兴趣的一门课,但也是让同学们很头疼的一门课,相当一部分同学后来放弃了英语的

二、我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1、回想我的教学方案和实践:

⑴坚定信念,对教好学生有所认识: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使每个学生学好英语。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说,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期望他们都有所学。从小学生的智力发展过程看,我们应坚信他们都是可塑之材。小学生正处于儿童前期,这一时期,儿童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已经完成,脑神经系统的控制与调节功能也日趋完善。儿童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智力发展非常迅速,因此,这一时期的正常教育与良好环境显然格外重要。儿童前期智力的基本特征是:感性经验、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想结合,并逐步过度到逻辑思维为主;思维具有可逆性,并能进行初步的判断和推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对任何事物都要问个究竟;很强的记忆力,特别是机械记忆的能力;善于想象等。

⑵坚持以下原则: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原则:我在自修英语大专,我们偏远山区缺少英语学习环境,我就把我的英语自修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与学生共同学习;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是客观的,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 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一步一个脚印,最终都有所学。

⑶明确小学英语的教学目的:

①使儿童获得一些英语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培养能力,使学生敢于大胆开口说英语。

②打下较好的语音、语调和书写基础。

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英语奠定初步的基础。⑷教学实施:

在教学内容上:

①以音标为凭借,音标教学贯穿教学的始终:

语音的重要性:语言是一种工具。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往、交流思想。我

们通过学习英语,可以和许多国家和人民交往,可以吸取有用的科学文化知识,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语言有三个方面,即语音、语法以及词汇。语音是根本的。语法和词汇都是通过语音得到体现的。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好发音是十分重要的第一步。只有学好发音,才能听懂别人说的话,也才能让别人听懂你说的话。能听能说,英语就算学活了。只有学好发音,才能把所学的语言材料以正确的形式在脑子里存储下来,以正确的形式使它重现,从而加强对语言的感受,最有效地掌握语法和词汇,提高实际使用的能力。因此,学好发音是不可缺少的第一步。发音没有认真学好,不仅英语说不好,连朗读都有困难;这样,就很难学得活和学得牢,也很难较快地尝到学习英语的甜头。一开头学好语音,学英语的方法对,路子宽,以后收效会越来越大的。

从第一节英语课开始我就渗透语音教学,不论是会话中的词、会话后的词,还是字母,都给出音标,按音标教给学生发音,强调发音要领,持之以恒。这时,以模仿和利用音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并从中使学生形成利用音标学习英语的意识和一定的技能。

从第二学期开始专门学习音标后,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系统学习音标知识,并应用音标知识和技能去学习词汇。“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我要求学生记笔记,即课本会话中单词的音标,课后学生自己练习时若忘记某个词的发音,自己根据音标拼读出来。我鼓励学生学查字典,自己遇到生字自己去查、去拼。

②以听说为主方向,让学生在有意和无意中真正感受到英语:

学生学习英语,光会说几个单词、几句简单的日常用语,如“Hello!Bye-bye!”是远远不够的,不能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英语离他们是遥远的,所以要创造条件使学生充分地去练习听说。课本中的会话、Let\'s play中的绕口令,以及我平时教给学生的一些句子都可以看作是例句,课上课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有意练习”、“无意练习”。例如,在讲新课时“练习”,平时学生已能脱口而出“May I come in?”在学习Leon 43的“May I go now?”时就可让学生在对比中很快学会新句子,练习了句型“May I …?”在生活中练习,我不留神踩了一名学生的脚,便说“I\'m sorry”,学生说“Don\'t worry”,很自然地练习了所学英语。

③单词的认读、记忆逐步加强:

学习英语的另一块基石就是词汇,不管是听说还是读写,都离不开词汇,所以,一定要重视词汇教学。一是让学生自己通过课本插图、我去引导明确单词中文意义,二是学生自己看清单词字母组成、利用音标拼读出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自己借助字典学习,我给予指正。在巩固记忆方面,采取定期听写、随机复

习的方式。

④发挥游戏的作用:

课本中的游戏对巩固教学有很大作用,可以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自然地学英语。如,对于练习元音“/ei/ /i:/ /ai/ /u/”的四个绕口令,绝大部分学生能饶有兴趣地、较熟练地说下来,练习了音标,清楚了含有这几个元音的字母,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我的教学也比较顺利了。

此外,每单元结束后,我都要带领学生进行系统复习,内容除了单元检测外,还有会话、听写、拼认音标词等,学生先练习,然后在我跟前“一一过关”,查漏补缺。我把这些情况以表格形式记录,对学生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在对待学生方面:

在课堂教学、课后复习和单元复习时,我对自制力强、学有余力的学生“放手”让其“自学”,并要他们帮助其他同学;对有一定自制力、有一定知识和能力的学生给予辅导,组织他们一起学习;对自制力较差、知识和能力水平低的学生重点辅导,并组织其他学生帮助他们。我鼓励学生之间一起学习、交流,以促进他们的学习。

2、总结原因:

我的原因:

(1)教学方法、形式有所变化,但还是较单

一、死板,主要还是老师单纯讲解、学生听,练习仍是老师单纯叫、学生答,那些“优秀生”听得进去、做得下来,而有的学生对你的课就置若罔闻了。

(2)更重要的原因是教学的覆盖面小,上面所说的教学方案并没有完全实施。由于我的时间、精力的原因和学生的个体情况不同,我与学习好一点儿的学生接触、交流的机会相对于学习差一点儿的学生多。比如,课堂提问并没有特别注意中等生和后进生。再如课后练习和单元复习,“优秀生”“随时随地”找我练习,不对或不熟练的地方在我指导后再反复练习;中等生、特别是后进生,我得“主动”和他们“预约”,而他们往往“失约”;学习小组也没有完全搞起来;我对中等生和后进生“把关”也不严,中等生不熟练就放过去了,后进生是勉强“过关”。结果,“优秀的”越优秀,“落后的”越落后。

学生的原因:

(1)学生的智力、能力水平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2)更重要的原因是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深入,那些智力、能力水平相对较低的,也没有一定良好学习习惯(或说是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学习就落后许多了。

但我的教学也有一定效果,特别是听说方面,比如,上学期期末检测,全班

24人,听(说)成绩优秀的和良好的有16人;这学期,音标教学比较顺利,绝大部分学生能独立拼认音标词,听说能力的提高有保障。这说明我的教学方案有一定可行性。

三、我的小学英语教学的改进:我要使每个学生学好英语,我能使每个学生学好英语。

1、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和英语的学习,完善我的教学方案。

2、更重要的两个方面是花工夫、下力气、千方百计彻底实施教学方案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自制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推荐第9篇:小学素质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农村小学素质教育之我见

汝阳县城关镇南街小学

张润利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1

农村小学素质教育之我见

摘要:素质教育最根本的一条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充分发挥中小学教师的主力军作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教育质量

教师专业化成长

职业道德

“素质教育”已经在我国实施多年,作为一名在小学一线教学多年的教师,我想浅谈一下对农村素质教育发展的现状及意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时代已跨入二十一世纪,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

素质教育最根本的一条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充分发挥中小学教师的主力军作用。教师职业的本质是育人,教师的劳动是培养人的劳动,具体的说是引导青年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向他们“传道”、“授业”、“解惑”,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本身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教育质量的高低,更决定了所培养者质量的高低。荀子说过:“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凌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致士篇〉〉)意思是说做教师要具备四种条件:首先,要有尊严和威信;其次要有丰富的经验和崇高的信仰;再次要具备有条理、有传统地传授知识的能力;最后要能够了解精微的道理并加以发挥。英国资产阶级教育家斯宾塞也曾明智地指出:方法只是工具,工具再好,没有本领的工匠也使用不好。所以好的教育教学方法,还要有高水平的教师使用,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2

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存在失衡。 经济发展水平是实现教育供给的决定性因素。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我国城乡之间教育供求失衡的重要原因。它直接导致了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而且教育政策的制定往往是以城市教育的发展为基点,教育投资向城市一边倒。而广大的农村遭到有意或无意的忽视,这样使本来有限的教学资源分配得不合理,导致教学资源配置严重失衡。

1.教育经费及教学设施

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短缺。为此,2005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通知》,以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但由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长期积弱积贫,有限的经费不能立竽见影。绝大部分中小学校没有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实验室等。

2.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从学科结构上看,音体美教师奇缺。(2)教学科研水平偏低。对新课改感到“水土不服”。对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文化冲突普遍感到不适应。(3)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

3.课程资源单一

目前农村与城市一样执行国家统一的课程方案,使用单一的课程标准,出现“校校同课程,生生同课本”的局面。农村学校教学内容单一化,加之农村受条件的限制,很少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开发校本课程,很少使用乡土教材,致使农村课程设置单一,严重脱离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课程与教学跟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适应。

在现有资源的条件下对于农村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一)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3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切实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应当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并形成自己工作需要的知识结构,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各种实际问题的本领。“授业”不但需要教师有深厚的文化修养,还要他们能吸收新信息,具有新思维,也就是说既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要有现代的新鲜的“活水”。“解惑”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在课堂上不但能解决书本上的“惑”,还要能解决学生认知过程中发生的知情意行几方面的“惑”。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能力,具有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一定教育技术的能力和进行教育研究的能力。

(二)加强农村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书育人水平

提高教师的素质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他们对人民事业无限忠诚的事业心和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教育劳动是一种周期长、见效慢的劳动;教师的劳动没有轰轰烈烈、动人心魄的大场面,总是在一点一滴中进行,是一种平凡的劳动,没有严格的时空界限。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坚定自己的职业信念,在教育工作中寻求自身的价值,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找到自己人生轨迹的光辉位置。

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处在世纪之初的教育工作者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必须提高对素质教育的理性认识,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树师德,铸师魂,修师业,笃师行,使自己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优秀教师。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

民主和谐的环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托拉斯认为,创造教学的核心目的就在于创造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应是民主和谐的,激励创新的环境。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非常重视“神圣的好奇心”和“内在的自由”。

4

所谓“内在的自由”就是“不受权力和社会偏见的限制,也不受未经审查的常规和习惯的羁绊,能进行独立思考。”民主和谐的环境是为学生提供这样自由的空间。传统的教育缺少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找不到自由的空间。而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就是这样的一种模式。正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大力推进课程改革,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

(四)、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

新课程强调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走向“教师”,课程不只是官方文本,教学不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成为课程知识的建构与开发的过程。

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以改变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爱护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大力开展探究性教学。2.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因此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倡导合作学习。 3.提倡体验性教学。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各种活动。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发现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4.增强师生之间多维互动。互动可能缩小教师

5

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不同类型的互动也是不同文化在不同水平上的交往,促成的是文化间的交融与整合。在这种文化交融与整合中,学生既有机会学习成人的价值和态度,为进入成人世界打下基础,同是也使自已的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5.注重学习方式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教学生学会学习是学习连续性发展的重要支撑。新课程标准为适应终身学习时代的要求,积极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学习方法”提升到学习的上限概念——“学习方式”,这是理念上的进步与发展。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才能体验到学习的过程,领会学习的真谛,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为学生的认识活动是学生独立完成的。教法不能代替学法,今天所学的知识不一定就是未来所实用的。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才能终身受用。从某种角度讲,“教学生会学”比“教学生学会”意义更为深远。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善于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实施教会学生会学为目的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阅读、学会观察与思考、学会发现与归纳,并能通过自已的力量解决问题,创新问题,提高获取新知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活力与灵气。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为已所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他们提供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翱翔于天际,张开想像的翅膀去实践、去体验、去创新、去开拓。

汝阳县城关镇南街小学

张润利

2012年11月20日

推荐第10篇:小学素质教育论文

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实施之我见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时代已跨入二十一世纪,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

‚素质教育‛已经在我国实施多年,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我们学校是一处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已在摸索中实施并坚持下来,结合自己的一些体会,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农村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素质教育最根本的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力军作用。李岚清同志在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强调指出: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广大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职业的本质是育人,教师本身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教育质量的高低,更决定了所培养者质量的高低。荀子说过:‚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凌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意思是说做教师要具备四种条件:首先,要有尊严和威信;其次要有丰

1

富的经验和崇高的信仰;再次要具备有条理、有传统地传授知识的能力;最后要能够了解精微的道理并加以发挥。英国资产阶级教育家斯宾塞也曾明智地指出:方法只是工具,工具再好,没有本领的工匠也使用不好。所以好的教育教学方法,还要有高水平的教师使用,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切实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应当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并形成自己工作需要的知识结构,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各种实际问题的本领。‚授业‛不但需要教师有深厚的文化修养,还要他们能吸收新信息,具有新思维,也就是说既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要有现代的新鲜的‚活水‛。‚解惑‛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在课堂上不但能解决书本上的‚惑‛,还要能解决学生认知过程中发生的知情意行几方面的‚惑‛。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能力,具有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一定教育技术的能力和进行教育研究的能力。要达到上述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认真学点教育学、心理学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重视文化、业务的进修,同时苦练教学基本功,这样,自身的素质才能再上一个档次。所以,就要积极地为教师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在职或脱产进修,提高学历层次,提升教学水平。精心组织教师进行新课程理论培训,使他们能够认真理解,理会和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解读。实施多种激励措施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各级培训学习和教研活动,提高业务素养,教师定期分批到其他学校‚拜师学艺‛,由专家引领,促进专业成长。

2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书育人水平

提高教师的素质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他们对教育无限忠诚的事业心和献身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教育劳动是一种周期长、见效慢的劳动;教师的劳动没有轰轰烈烈、动人心魄的大场面,总是在一点一滴中进行,是一种平凡的劳动,没有严格的时空界限。它是‚全天候的‛、‚立体多维度 ‛的艰巨劳动。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坚定自己的职业信念,在教育工作中寻求自身的价值,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找到自己人生轨迹的光辉位置。

二、大力推进课程改革,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

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新课程强调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走向教师,课程不只是官方文本,教学不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成为课程知识的建构与开发的过程。这样,课程与教学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地融为一体,教学真正成为师生追求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

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以改变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爱护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大力开展探究性教学。2.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因此通过交往重建人

3

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倡导合作学习,并因此建立起新的‚学习共同体‛。把教学定位为交往,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教学关系,不仅在理论上超越了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而且在实践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提倡体验性教学。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各种活动。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发现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4.注重学习方式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教学生学会学习是学习连续性发展的重要支撑。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学习方法‛提升到学习的上限概念——‚学习方式‛,这是理念上的进步与发展。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才能体验到学习的过程,领会学习的真谛,才能促进智力潜能的发挥,促进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终身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才能终身受用。从某种角度讲,‚教学生会学‛比‚教学生学会‛意义更为深远。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善于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

三、新生入学进行成长档案建档

新生刚到一个新的校园环境,在开学初就要做好一系列的工作:第一步是做好性格测试,做好每一个学生的性格记录。(当然不一定很准确)。然后老师慢慢观察,有时也通过同学之间的座谈了解,再及时的进行补充。第二步是做好家庭完整性调查。检查一下是否有特殊家庭,及家庭教育方式。像一些单亲家庭或是留守儿童,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就要进行暗示性教育,鼓励他们坚强生活。但又不能触及他们敏感的神经。第三步是做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一

4

是有没有先天性疾病、重大病症及传染病。二是平常有没有一般性的增强体质性劳动。三就是平常的饮食卫生习惯。四是有没有特殊的体质天赋专长。农村中的孩子不像城里的孩子那么宝贝,经常有一些重大的健康问题都是在很严重了以后才知道。一些家长也怕因为孩子有什么问题受到歧视也隐忍不说。但是做为教师,这些都应该知道。教师在教育的时候才不会导致一些悲剧的发生。第四步是做好学生天赋潜能的调查。每一个学生,其实都是有一些特长和过人的能力的。比如善良和同情心,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对知识的接收能力,思考能力和展现能力。有的同学成绩差,却很会做人。有的学生很调皮,却能够勇于担责。这可是人最可宝贵的财富。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读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作为农村小学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潜能天赋进行保护性教育和开发,这些潜能,有时候是显现的,一眼就能看出,有一些,是要经过慢慢观察然后突然发现的。所以,在学生的成长档案当中,这些都要及时补充和更新。

二、确定每一个新生的素质教育目标。

学校教育不能成为一种扼杀个性和天赋的教育。更不能是一种平庸化教育和狭窄式唯分式教育。农村中的教师可以平凡而不被人重视,但从另一方面想,我们可以从容的去学习,和最有朝气的人群在一起,去思索人生的问题,这又是农村教师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在农村学校的教育,是最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素质教育。可以避免‚办家家‛式素质教育。 (1)确立情商目标:

其一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主体性格和从体性格,做一个性格培养目标方案。分析学生性格的优点和缺点,寻找到最佳的教育方式,在他(她)的逐步成长中,不断扩大性格优点,淡化性格缺点。如果老师对学生的性格有了清楚的了

5

解,那么在教育中,也可以省下很多力气。

其二是根据学生的情感特点,制定一个正确做人目标方案。讲诚信,有爱心,自尊,自强,自信,这些都是每一个人要努力做到的。这也是学生和每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这既要有榜样的力量,也要有实践的行动。而且每个学生又是千差万别的,但一些共性不能丢。特别是维系美好和谐社会的共性。

其三是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自我调整能力、吸收先哲思想能力、接受时代思想能力目标方案。这四个能力,小而言之,是为自己,大而言之,是为社会。真正的素质教育,是学生能不断进行自身学习、主动上进的教育。所以教师的‚导‛,更多的时候是体现在暗示教育和激励教育,用‚心‛去教育。 (2):确立学生体质目标。

第一点是学生的体能目标方案。对于体能训练的指标和项目,我不是很清楚。但学生要跑的快,走的正,坐的稳,有力气,有耐力,能蹦能跳,这是我在教育学生时是要他们做到而必须进行适当锻炼的。当然有些特殊情况的学生(如残疾患者)除外。

第二点是学生的健康目标方案。在农村中学来说,就是手脚勤快,讲究卫生。皮肤健康,没有传染病。知道四季养生和防病。身体能自然发育成长。这一切目标都是以健康、实用为原则,不用也不必去搞一些好看不中用的东西。 (3):确立学生的智商培养目标。天赋与生俱来,但智商却是可以通过培养来提高的。从教学实践出发,把学生的智力教育目标,分为有一定顺序的三个过程:接收过程→消化过程→再生过程。首先是接收过程:是学生的观察力、领悟力、接受力。这是学习的第一步。很多学生成绩欠佳,就是在这一步就摔了跟头。然后是消化过程:主要是学生的记忆力,分析能力,计算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对于这些能力,每个学生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教师心里对每个自己教

6

导的学生,哪些是长处,哪些是短项都要清楚。清楚了这样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教师才能轻松从教而不迷惘,才有明确的针对性和方向。最后是再生过程:是指学生把知识展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能力、书写能力,绘画能力、舞蹈能力、操作能力,其中语言能力又包括音乐、演说、写作能力。 以上是我的一点浅陋的看法和做法,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笔者当万分感激。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为已所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他们提供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翱翔于天际,张开想像的翅膀去实践、去体验、去创新、去开拓。

第11篇: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电教媒体——小学英语课堂的助推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在小学英语中电化教学也越来越广泛。它以图、文、声、像等表现手段,直观、生动、形象的创设了一个个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信息转变为语言交际的直接参与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一、善用电教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拥有了成功的基础。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好电化教学,不仅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版第二册“Unit l How are you?”时,我先放“Hello song”,让学生学着表演唱,然后让他们去学句子。学句子时,先播放一段新学期开学时同学们相互打招呼的画面,让学生一边欣赏画面,一边跟着录音读,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学生的兴趣一提高,他们就能集中注意力,轻松自如地去学习。实践证明,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只有在真实的语言模拟的情景中才能更好的理解具体情景所传达的信息,触景生情,从而激发表达的欲望。现代的各种电教媒体,能 1

将真实的生活引进课堂,缩短了教学与现实的距离,提供了使用

英语交际的机会。再如实验版的教材,每一单元都设计有一个发

生在Dino和Tim之间的小故事。Dino是个非常机灵可爱的卡

通形象,同学们都十分喜欢它。我就将其制成动画,让同学们和

它一起说、一起玩,同学们都觉得有趣极了,不知不觉也就说得

多了。

二、活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情景交融。

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活波好动,兴趣易激发、易减退的特点,

在教学中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教材中单调的文字内容,通

过文字、声音、图像相结合的多媒体方式,形象、生动、逼真的

展示出来,创设出更具直观性、感染力、和挑战性的情境,不但

能渲染气氛,使整个过程图文并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更能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使其主观上产生可求新知识的

动力,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将日常生活中的场景真

实再现,因此而产生运用英语的真实情感和激情,并得到一些真

实交流,使学生们很快融入到教材设定的情景中去。

如,教“Time”一课,利用多媒体的演示,通过看琳琅满目

的钟表,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丰富多彩、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

心。使学生在短暂的时间里,领悟到学习和掌握时间的重要性。

同时设计不同地区在同一时刻的时差显示的课件,让学生在学习

巩固时间表达法的同时,了解世界各地的时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乐学的状态,达到诱发创新欲望的目的。

三、巧用电教媒体,有效开阔学生视野

巧妙利用电教手段,能创造出让小学生感受外国文化的环境

氛围,小学生观看后,不仅可以锻炼说,而且可以了解英语国家

人们的真实生活,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及文化交际

意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如我教London

这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显示教学内容,出示一些英国伦敦的标志

性建筑物,并给他们用英语一一介绍;另外还出示中国的标志性

建筑如长城、**、故宫等,还有美国的白宫、纽约华尔街等

等,并让他们用学过的形容词来描述这些建筑物。学生们大开眼

界,感觉豁然开朗,这激起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很快掌

握了新知识,再加上一系列与生活实际切实有关的场景,又如展

示圣诞节、万圣节的场景等等,学生觉得很新鲜,学英语更有兴

趣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四、合理使用电教媒体,降低难度提高效率。

电化教学能形象、直观地演示知识的推导过程,使难点简单化、

生动化、形象化,更好地帮助理解。如学生第一次接触用“ We

are„”等复数形式表达的句子时往往觉得很难。在教学中,我就

给他们先播放了几组用单数表示的画面和录音提问,让他们回答,

这是以前已经了解学会了的,然后再逐幅画面进行变化,随着画

中事物数量有着不同的增加,录音播出了新的句子,在适当的位

置把句子也展示了出来,让学生比较,帮助他们理解两种句子异

同,以及句子中各个部分的相应变化,从而使他们既复习了许多

相关的职业名称,又轻松地掌握所学内容,提高了学习效率。总而言之,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英语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

必然趋势。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我们教师必须树立现代化的教育

理念。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手段大大丰富,

不再局限于一本书、一支粉笔的单调方式。但是,具体运用的过

程中必须在“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本着“以学生为主体、辅

助教学、优化教学”理念,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才能达到理

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把课堂教学变成一个信

息传递、反馈、控制的完整体系。教师如果能在深入钻研教材的

基础上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学习英语的氛

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去感知,就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

间内提高效率,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能得到全面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第12篇: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一二招

--------实现高效课堂之我见

单 位:合阳县王村镇中心小学

姓 名: 李 鹏

2014年 03月 27日

小学英语教学一二招

----实现高效课堂之我见

摘要:

全英文的教学模式和餐桌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地引导学生学好英语,提高英语课堂效率。全英文的教学模式不仅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语感,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大胆说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餐桌式教学模式从形式上来说就是改变了以往的两人一桌、集体面对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围坐在一起听课学习;这样坐,犹如围坐一桌一起吃饭,学习氛围就轻松了很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利于学生的学习交流和探讨,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资源共享的意识,真正体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

关键词:

英语教学 高效课堂 新课标 全英文教学模式 餐桌式教学模式

正文:

新课标指出:义务阶段的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还能够让学生通过学习开阔视野,丰富经历,增强爱国精神,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作为英语教师的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实现英语课程所承担的历史使命,让英语课堂真正变得高效起来呢?其实,全英文的教学模式和餐桌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地引导学生学好英语,实现新课标对小学英语课程提出的要求。

全英文的教学模式不仅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语感,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树立大胆说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全英文的教学模式不应仅限于示范课的教学展示,我们应该将其运用到常态课的教学中去。几乎所有观摩过示范课的小学教师都曾发出过这样的感慨:人家的学生就是不一样,他们的英语水平就是高,口语能力就是强。而我却不这样认为!其实如果我们能够在日常教学中尽可能的运用全英文教学模式,也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向他们一样,具有很好的英语听说能力。当然,要想一下子就看到效果是不现实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想实现常态化的全英教学,要想教学效果较以往有很大改观,我们需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练好课堂口语基本功,使自身具备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

想全英教学,首先应该提高教师自身的英语口语水平。在新课程标准的附录9中就列举了许多的课堂常用语,我们只有把这些常用语牢记于心并熟说于口,我们才能有底气地进行全英教学。当然我们也应该加强日常的业务学习,增加自己的课堂口语储备,那样,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能够真正完全地实现全英化。

二、转变“用汉语学习英语、理解英语”的陈旧观念,树立“用母语化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的先进理念。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我们都是通过汉语意思学英语、理解英语,这样不仅限制了学生的英语思维和口语能力的发展,还给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带来了许多不良的后遗症,形成了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学习怪圈。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以汉语学英语的教学形式,避免英语交流汉语思考的思维方式,避免一切英语教学和联系实践中出现汉语,为学生提供一个纯英语的学习空间。久而久之,学生的英语思维就会逐渐形成,口语能力自然也就会获得大大提高。

三、从学生开始接触英语起,就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意识和兴趣,锻炼他们的听说能力。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要充分遵循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帮助学生说英语。我们在刚开始的时候可以通过创设情景或借助图片、表情和肢体语言等引导学生理解英语,时间久了,学生就可以听懂课堂用语以及简单的英语口语,同时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以培养起来,他们就会觉得原来英语说起来其实很简单。

四、认真设计每一个英语情景,为学生听说英语提供充足的空间

和机会。创设情景是实现全英文的教学的重要手段。好的情景能够激发学生听说英语的积极性,还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弥补了日常生活中英语环境的不足,为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餐桌式的教学模式不同于过去传统上的“两人一桌、面朝黑板”传统模式,它的有效执行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合作探究意识的形成,能够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

餐桌式教学模式从形式上改变了以往的两人一桌、集体面对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把把学生们按4--6人一组分成几个小组围坐在一起听课学习。这样坐,犹如围坐一桌一起吃饭一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利于学生的学习交流和探讨,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和资源共享的意识,真正体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

餐桌式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够大大改善以往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犹如各自为战,不能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为部分学生上课思想开小差提供了机会,致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和自暴自弃的情绪,课堂效果很难得到提高。而学生们围坐一起,犹如一个个小家庭一样,这样的环境促使每一个人都必须参与其中,集中注意加倍努力学习,不为小组荣誉拖后腿,可以形成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学习气氛。这样既能够实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还有利于学生的集体意识的形成,自觉不自觉的扎实了学习的基础,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餐桌式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够大大提高英语教学活动的效果。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都是靠老师的监督和自己的自觉意识来学习的。而小学生的自觉意识都还没有完全形成,从而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餐桌式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再是单个的学习个体,而是以小组学习为最小单元,成员之间能够形成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相互激励、相互学习的良好风气,促进了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增加了他们之间知识和思想的交流,提高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促进了学生人格魅力的形成。

餐桌式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够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餐桌式的教学课堂中学生犹如顾客,老师犹如服务员根据学生的认知需求、理解需求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指导。如此就能真正实现平等、互动、和谐、高效的教学要求,切实做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

课堂用语的改变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能够从高效的教学模式中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认识到学好英语的必要性,为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课堂形式的改变,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乐于用英语交流,促进了学生的英语思维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为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提供了保证。

总之,全英文的教学模式和餐桌式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学习更高效,更轻松,更快乐!这不正是新课标所期望的吗?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

[2]杨仙菊.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7).[3]雷耘.谈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3,(1).[4]谢丽娟.英语教学中语感的培养[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5]赵玉君.浅谈突破传统模式的英语教学[J].石油教育,2003.

第13篇: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来源:热点论文[ 2008-1-22 23:09:31 ]作者:未知编辑:论文

p; 《集体的力量大》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集体的力量的无比。一个人办不到的事情,很多人在一起齐心协力,互相合作就有可能办到。难点:人多并不一定力量大,只有团结一致,力往一处使才行。要在课堂上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可以通过课本中的《运水果》的故事来突破,但是总觉得学生的认识不够深刻。所以在导入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能类比说明问题的“折筷子”的游戏来作好相应的铺垫。先请一位学生上前来折筷子,给一根,轻而易举折断了,再给两根,有点费力,但还是折断。作后给一把筷子,结果怎么也折不断。整把筷子请其他的同学也来折,可……游戏结束后,老师组织学生讨论。通过游戏,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讨论后,然揭示课题。

这个游戏中蕴涵着团结,力往一处使,力气就大的道理。在讨论中,学生认识到筷子多了就折不断了。这是对道理的最为朴素的认识。在课堂中《运水果》的故事学完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对“折筷子”的游戏有什么新的认识。这时学生对道理的认识就深刻到位了。

(3)、情境体悟导入揭困惑

现实社会缤纷复杂,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学生对生活中许多现象存在认识上的困惑,觉得到底该怎样来正确认识,感觉很难,品德课程中如果涉及到了,我们就要花时间把它讲透彻。因此,在课堂导入时就让学生来面对困惑,对于积极解决困惑帮助很大。

《当冲突发生后》的难点,就是希望学生尽量避免与人发生矛盾,当矛盾发生的时候,要冷静处理,不激化矛盾,能理解他人,做到宽容待人。在现实的生活中,学生知道不该为一点小事与同学闹的不可开交。但在事情发生时,总觉得自己吃亏了,于是剑拔弩张干起来。对此孩子们在认识上很困惑,“我们到底怎么办?”很希望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点下,知道如何来处理。结合这样的情况,可以设计如下的导入:

出示:三幅漫画,第一幅两个男同学在打架,闹得很凶。第二幅是在办公室里,老师在教育他们,两人都低着脑袋。(旁边文字)老师:“打架对吗?” 第三幅是老师在问哪你们为什么打架?两个男同学都仰着头说旁边文字:一个说:“是他先打我的。然后问学生“看着这三副画,你对他们打架以及在办公室的表现是怎

第14篇: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集体的力量大》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集体的力量的无比。一个人办不到的事情,很多人在一起齐心协力,互相合作就有可能办到。难点:人多并不一定力量大,只有团结一致,力往一处使才行。要在课堂上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可以通过课本中的《运水果》的故事来突破,但是总觉得学生的认识不够深刻。所以在导入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能类比说明问题的“折筷子”的游戏来作好相应的铺垫。先请一位学生上前来折筷子,给一根,轻而易举折断了,再给两根,有点费力,但还是折断。作后给一把筷子,结果怎么也折不断。整把筷子请其他的同学也来折,可……游戏结束后,老师组织学生讨论。通过游戏,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讨论后,然揭示课题。

这个游戏中蕴涵着团结,力往一处使,力气就大的道理。在讨论中,学生认识到筷子多了就折不断了。这是对道理的最为朴素的认识。在课堂中《运水果》的故事学完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对“折筷子”的游戏有什么新的认识。这时学生对道理的认识就深刻到位了。

(3)、情境体悟导入揭困惑

现实社会缤纷复杂,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学生对生活中许多现象存在认识上的困惑,觉得到底该怎样来正确认识,感觉很难,品德课程中如果涉及到了,我们就要花时间把它讲透彻。因此,在课堂导入时就让学生来面对困惑,对于积极解决困惑帮助很大。

《当冲突发生后》的难点,就是希望学生尽量避免与人发生矛盾,当矛盾发生的时候,要冷静处理,不激化矛盾,能理解他人,做到宽容待人。在现实的生活中,学生知道不该为一点小事与同学闹的不可开交。但在事情发生时,总觉得自己吃亏了,于是剑拔弩张干起来。对此孩子们在认识上很困惑,“我们到底怎么办?”很希望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点下,知道如何来处理。结合这样的情况,可以设计如下的导入:

出示:三幅漫画,第一幅两个男同学在打架,闹得很凶。第二幅是在办公室里,老师在教育他们,两人都低着脑袋。(旁边文字)老师:“打架对吗?” 第三幅是老师在问哪你们为什么打架?两个男同学都仰着头说旁边文字:一个说:“是他先打我的。然后问学生“看着这三副画,你对他们打架以及在办公室的表现是怎样看的?”因为这种事情太熟悉了,学生纷纷发言。老师引出“当冲突发生后,我们怎么办?”然后重点和学生一起探讨合理的处理办法以及谈论“老实是要吃亏的”这种说法。整堂课的教学,一点也不拖泥带水,结构紧凑,重点突出,教学实效明显。

第15篇:小学科学实验论文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姓名:杨文杰 吴晚霞 怀化市通道县江口乡中心校

【论文内容摘要】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较为低效。针对这种现状,我们要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提高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优化小学科学教学。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全球信息化的实现,作为未来人才培养基地的教育系统首先受到巨大的冲击,当代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系统的不仅是手段与方法的变革,而且也包括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教育系统受到信息革命的冲击,最突出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这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格局和新的气象。特别是它对课程改革中新兴的课程——小学科学课,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我们在科学实验课上,不仅要引领学生经历探究,更应该注重探究活动的效益。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典型的探究活动,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探究活动的目标。并给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在探究中有所收获。

科学课的学科特点就是实验教学。而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发展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所从事的学习活动,其本质就是让学生“动手做”。因此,实验应当突出实践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有一节三年级的科学课,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液体的相同和不同。讲台两侧摆满了各种实验材料。有食用油、水、牛奶、蜂蜜、蜡光纸、小烧杯、玻璃片、木板、塑料小天平等。学生开始试验之前,老师提出的问题是:食用油、水、牛奶、蜂蜜有什么不同?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说出了很多看法,比如:颜色、透明度、味道、稀稠程度、喝下去的感觉、用途等等。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接下来,就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学生一下子蜂拥到讲台上领取材料,想领什么材料就领什么材料。学生顿时忙开了,课堂上很热闹。听课的老师问一个同学,你们在研究什么呀?学生摇摇头„„

这节课,教师准备的大量工具和材料,是想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各种液体更多的不同,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由于教师没有让学生确定自己要探究的课题,致使学生盲目地忙乱了一节课,无论是在科学概念方面,还是在科学态度、方法和探究方面,得到的东西很有限。

实验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有效的实验启发性,努力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或结果去激励学生思考、分析。小学“科学课”中有许多实验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趣味性,不少内容又具有极强的启发性,如“热胀冷缩”“淀粉的踪迹”等,这些实验本身所呈现的新奇现象会吸引学生去认真观察和动手实践,同时也会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和探究的欲望。并不是每一个实验都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因此,有目的地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启发性,增强实验的启发性,对学生感知、理解实验现象无疑是有帮助的。做的过程伴随着思维的过程,因此,增强实验的启发性可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能极大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因此在强化实验启发性的同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启发引导、点拨指导,在降低思维难度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也就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如五年级上册《影子》时,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惑:影子有什么特征?物体和影子有什么关系?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通过实验,每个实验小组测出的物体的长度和影子的长度的两个数据,在汇总后让学生分析、比较这些数据,从中可以发现所有的影子的长度和物体长度顶点连结图相似,这时,学生又产生了疑惑这是巧合还是规律?教师继续鼓励他们研究。通过实验、观察,学生发现是太阳的位置的缘故。这样为“太阳的位置在斜线的沿长线上”“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问题打下基础。

一个完美的科学探究活动,应该是“学生自己发现可研究的对象,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拟定实验计划,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并进行汇报、交流”。每位科学课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完成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但是,真正做到这一步,需要一个能力形成的过程,如果只有探究的激情,而缺乏探究的方法,漫无目的地去操作,那么,只能说是科学课教师失去了应有的指导作用,是“有量无质”的探究活动。

作为科学课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放慢“探究的脚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学生探究能力的水平,设计由扶到放的一系列活动。不仅要引领学生经历探究,更要注重探究活动的效果,让学生从中在各个方面得到最大的发展。当然,在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仍然需要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参与,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之内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这才是我们在科学教育中所追求的“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科学知识”三维教学目标的系统达成。

只有打破常规思维,才能培养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张红霞.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丁定一.小学自然教学方法[M].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第16篇:小学信息技术论文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迁安市蔡园镇孟官营中心完全小学

孟得丽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和效果,做到课堂中的“精”和 “活”,我们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和充分备学生。一堂好的信息技术课,要求老师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和组织工作。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力强,想象力丰富和敢于探索 的精神,怎样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能起到举一反三,融汇贯通的目的。我在教学回收站时,放了一段录相,录相的内容是一对新婚夫妇,有了一个新家,搬家那天,他们把所有的废品扔在斗车准备处理,丈夫扫视一眼斗车里的废品,发现初恋时送给爱人的一对小泥人,随手从斗车里捡了回来,其他废品倒入了垃圾车,搬到新居后,妻子突然想起他们之间恋爱时的信件也被当作废物处理了,想找回来,可垃圾车已走了,她懊悔莫已。这段录相虽然不很精彩,但学生兴趣却很浓,随后我设置了几个问题:1.回收站是做什么用的?2.放入回收站的文件能恢复吗?3.清空回收站是什么意思?4.回收站是硬盘上的一块区域还是内存中的一块区域?5.回收站的大小能改变吗?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很快就解决了问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加大信息教学的实践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的任务是让小学生掌握获取、传输、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计算机作为信息传导中最重要的平台和媒介,让小学生能够及早地掌握其基本的技能和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应该以实践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只需对学生进行要领的点透,而着重对其进行实践上机的指导,让小学生在亲身接触计算机

的过程中,了解并熟悉信息接收、传导的操作方式和流程,使其较为轻松地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操作要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作为一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教学思路,拓展教学领域,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将学习活动讨论、信息技术学习征文、“我与信息技术”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活动纳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自由发言、展现自己,畅谈自己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所收获的一些小知识、小窍门或小故事,通过与同学们的共同分享与讨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现在教学模式不再是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师一步一步演示,学生跟着一步一步地操作。信息技术课现在更侧重动手操作实践。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去探索,从而发现问题,合作交流去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完“Word软件和画图工具”后,为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利用两个课时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给我们的校园规划设计、校 服设计等任务,把全班分为每五个人为一小组,最好的设计方案将会被学校采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和发展的舞台,学生都在自主探究中 发挥聪明才智,自主创新,合作交流,张扬个性。

总之,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要上想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这门课程,必须努力钻研教材,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在教学上注意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把一些抽象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变得有趣、生动。同时也要让注意培养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信息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为未来竞争更为激烈的信息社会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

第17篇:小学后勤工作论文

小学后勤工作论文

新学期,在中学党支部,校长室的直接领导下,我校后勤组的全体人员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教育工作文件精神,全面贯彻执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方针,坚持“后勤”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的方向,强化后勤内部各环节的管理,发扬“勤快,务实,高效,优质”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通力合作,克服困难,锐意改革,使后勤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做好开学筹备工作,保障学校正常开学

1、为确保9月1日能正常开学,我们后勤组的全体成员克服了高温酷暑、人少活多的困难,大家齐心协力,高起点、高质量地完成了各种开学筹备工作。及时配备各种教学设施设备,使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开学初,我校征定了许多教学仪器设备,从一套课桌椅、一张办公桌、一台电脑……的配备,我们不仅要核实数量,有的设备还需进行调试,以确保开学时能正常运行。校园网的布线刚完工,为了弄清各个接点是否通畅,我们连续奋战了好几个晚上。特别是开学报名前的两天,我们后勤组忙而不乱,按时完成了任务。

2、由于各种原因,课本未能全部到位。因此我们又及时与兄弟学校联系,尽最大能力调节所缺的书,以满足大部分学生所缺的教材。

3、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添置各种教学仪器、设备。本学期,我校投入大量资金添置了各种教学仪器、设备,但每样设备的添置,我校都严格按照政府采购制度,不私自购买,杜绝了不良之风的产生。从而为老师创造了一流的教学环境。

二、端正服务思想,提高服务意识。

1、后勤工作的目标是“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主要职责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为师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热情主动帮助师生解决困难,及时提供必需的教育教学方面的物质资料。为此,本学期我们后勤员工从学校利益出发,时时处处以主人翁精神,对待工作,以“勤快,务实”的

工作作风,开源节流,加强管理。全体后勤人员坚持做到眼勤,手勤,腿勤,嘴勤,深入实际勤检查,勤补缺,多督促;发现问题听到合理化建议,及时记下,坚持认真记好总务工作日志和总务处大事记;遇事办事坚持请示,事后汇报制度。

2、我们坚持每天检查校园教学楼各处,检查卫生保洁,水电厕所设施使用效果,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重在自己动手,平时注重服务态度的转变,对待各方故障,公物损坏,维修以及办公用品的提供,力求做到随喊随到,随报随修,能提供上门服务的争取做到。同时配合学校各项中心工作和社会活动,不断培养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超前意识,尽可能把各项服务内容,服务项目,服务方式考虑的周全些。

3、坚持学生纯净水由专人负责收发,确保学生及时、安全、健康地饮用。

4、配合学校开展各种活动,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在开放周等大规模活动中,我们后勤组成员一马当先,分工协作,尽心尽力完成各自的任务。

三、规范后勤常规管理,努力抓好各项工作

1、抓校产合理化管理

校产管理历来是后勤管理中的难点。本学期,后勤管理的工作中心是抓好学校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消费品这三大类别财产的电脑化管理。首先针对我校的特点,制定了有关校产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各部门的设备,仪器设施实行“日日管理,分室保管”专人使用,专人负责,专人保管的管理体制,落实责任到人,负责填报本部资产表。总务处按资产分类标准对所有资产进行分类,并进行微机登录记帐,做到条目清楚。其次,结合校产管理,进一步完善物资的采购,领用,借用管理程序,凡各部门采购的物品一律先经验收入库,入库单记帐联随同发票送审批后报销,物品领用分专用和借用两种,各部门资产内部转移必须履行部门转移手续,经总务处调整入帐。

2、抓好食堂管理

本学期针对食堂工作人员实际情况,开学前就对所有的人员进行了有关卫生常识培训。并要求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进货渠道,把好质量关,杜绝三无食品进

校。对于食堂工作人员,要求做到定期体检,严格要求持证。坚持每周菜谱审批,注重营养搭配合理,努力提高师生膳食质量。

四、抓好卫生、绿化,改善校园环境建设。

1、虽说卫生工作天天搞,但搞好它也确实不易。虽然学校的每个地方都包干到班,但效果还是不佳,本学期后勤组与大队部对卫生齐抓共管,大队部天天查,后勤组重点查,每周公布各班卫生成绩,每周提出卫生要求,这样使全校的卫生工作落到实处,调动了各班的积极性。

2、另外由于我校人少面广,许多地方或者不易学生打扫的地方没能包干到人,因此学校投入一笔资金,将这些地方的卫生和灭蝇工作包干到人,定期进行清洁。

总之,后勤工作是非常复杂繁琐的工作,只要我们认真用心去做,发扬“勤快,务实,高效,优质”的工作作风,就一定能够做的更好。

第18篇:小学后勤工作论文

小学后勤工作论文

学期,在学校党支部,校长室的直接领导下,我校后勤组的全体人员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教育工作文件精神,全面贯彻执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方针,坚持“后勤”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的方向,强化后勤内部各环节的管理,发扬“勤快,务实,高效,优质”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通力合作,克服困难,锐意改革,使后勤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小学后勤工作论文。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做好开学筹备工作,保障学校正常开学

1、我校是一所新校,为确保9月1日能正常开学,我们后勤组的全体成员克服了高温酷暑、人少活多的困难,大家齐心协力,高起点、高质量地完成了各种开学筹备工作。

及时配备各种教学设施设备,使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建校初,我校征定了许多教学仪器设备,从第一套课桌椅、第一张办公桌、第一台电脑……的配备,我们不仅要核实数量,有的设备还需进行调试,以确保开学时能正常运行。校园网的布线刚完工,为了弄清各个接点是否通畅,我们连续奋战了好几个晚上。电脑刚进学校还只是***机,近100台的电脑单单为了装各种软件,又是几个通宵。特别是开学报名前的两天,大量设备蜂拥而至,但我们后勤组忙而不乱,按时完成了任务。

2、由于我校学生多数是由云盘转入,大部分教材需从云盘小学调入。但由于各种原因,课本未能全部到位。因此我们又及时与新华书店联系,尽最大能力调节所缺的书,以满足大部分学生所缺的教材。

3、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添置各种教学仪器、设备。本学期,我校投入大量资金添置了各种教学仪器、设备,但每样设备的添置,我校都严格按照政府采购制度,不私自购买,杜绝了不良之风的产生。从而为老师创造了一流的教学环境。

二、端正服务思想,提高服务意识。

1、后勤工作的目标是“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主要职责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为师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热情主动帮助师生解决困难,及时提供必需的教育教学方面的物质资料,工作总结《小学后勤工作论文》。为此,本学期我们后勤员工从学校利益出发,时时处处以主人翁精神,对待工作,以“勤快,务实”的工作作风,开源节流,加强管理。全体后勤人员坚持做到眼勤,手勤,腿勤,嘴勤,深入实际勤检查,勤补缺,多督促;发现问题听到合理化建议,及时记下,坚持认真记好总务工作日志和总务处大事记;遇事办事坚持请示,事后汇报制度。

2、我们坚持每天检查校园教学楼各处,检查卫生保洁,水电厕所设施使用效果,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重在自己动手,平时注重服务态度的转变,对待各方故障,公物损坏,维修以及办公用品的提供,力求做到随喊随到,随报随修,能提供上门服务的争取做到。同时配合学校各项中心工作和社会活动,不断培养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超前意识,尽可能把各项服务内容,服务项目,服务方式考虑的周全些。

3、持学生饮用奶、纯净水由专人负责收发,确保学生及时、安全、健康地饮用。

4、配合学校开展各种活动,提高后勤服务质量。虽然我校刚开办一个学期,但我校已经成功的举办了“学校庆典”、“迎接苏州市信息化实验学校验收”、“全省学校信息化建设及教学资源应用现场会”等多项大规模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后勤组成员一马当先,分工协作,尽心尽力完成各自的任务。

三、规范后勤常规管理,努力抓好各项工作

1、抓校产电脑化管理

校产管理历来是后勤管理中的难点。本学期,后勤管理的工作中心是抓好学校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消费品这三大类别财产的电脑化管理。首先针对我校的特点,制定了有关校产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各部门的设备,仪器设施实行“日日管理,分室保管”专人使用,专人负责,专人保管的管理体制,落实责任到人,负责填报本部资产表。总务处按资产分类标准对所有资产进行分类,并进行微机登录记帐,做到条目清楚。其次,结合校产管理,进一步完善物资的采购,领用,借用管理程序,凡各部门采购的物品一律先经验收入库,入库单记帐联随同发票送审批后报销,物品领用分专用和借用两种,各部门资产内部转移必须履行部门转移手续,经总务处调整入帐。

2、抓好食堂管理

本学期针对食堂工作人员都是新手,因此开学前就对所有的人员进行了有关卫生常识培训。并要求炊事班长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进货渠道,把好质量关,杜绝三无食品进校。对于食堂工作人员,要求做到“三勤,三白”,定期体检,严格要求持证上岗。坚持每周菜谱审批、上网公布制度,注重营养搭配合理,努力提高师生膳食质量。

四、抓好卫生、绿化,改善校园环境建设。

1、虽说卫生工作天天搞,但搞好它也确实不易。虽然学校的每个地方都包干到班,但效果还是不佳,本学期后勤组与大队部对卫生齐抓共管,大队部天天查,后勤组重点查,每周公布各班卫生成绩,每周提出卫生要求,并将卫生成绩纳入教师考核中,这样使全校的卫生工作落实到实处,调动了各班的积极性。

2、另外由于我校人少面广,许多地方或者不易学生打扫的地方没能包干到人,因此学校投入一笔资金,将这些地方的卫生和灭蝇工作包干到清洁公司和消杀站,定期进行清洁,从

第19篇:小学师德论文

传道、授业、解惑之先行

摘要:师德,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为师者,当以古今中外之圣贤为模范,修身养性,成为一个真正的传道者、优秀的模范者、宽容的爱人者。 关键词:传道 楷模 宽容

荀子曰:“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师者,地位之尊可略见一二。身为师者,当以一己之力,身先士卒,为人楷模。古之贤者,莫不为人前之先行者。纵观天下之名师,无不为真正之传道授业解惑者,无不为人前之楷模者,无不为宽容之爱人者。

一、端正师风,做一个真正的传道者

韩愈之《师说》曾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作为一个老师,最重要的就是要做一个真正的传道者。而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传道者,首先必须要端正师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作为一个刚开始登上教师舞台的我,各项为人、为师的职责和义务,都还在初步认识阶段,各项知识和技能都还在不断地积累。生活中,学习中,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凡优于我者皆可为师。古之圣贤,两袖清风,今之大师,淡泊名利,不为世俗所诱。他们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

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坚持着那一份为师者的崇高。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社会改革的大潮下,一些为师者,在拜金主义和利益的驱使下,迷失了自我。在社会革新的浪潮中,不免泥沙俱下,一些人价值观念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膨胀。而一些禁受不住“诱惑”的为师者,失去了作为传道者应有的良好作风,超越了职业道德底线。

为师者,凡事基于传道授业解惑者这一角色。而现如今一部分教师,做家教、搞“副业”,有时甚至忘记了自我的本职。这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师风作派氛围,严格要求端正师风道德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建立机制,完善师德师风建设体系。必须发挥学校的各种资源的优势,利用广播、文件、宣传栏,为广大的教师传递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建立和健全师风监督机制,要求各位教师以身作则,让为师者回归本职,做一个真正的传道者。

二、修身养性,当一个优秀的模范者

《礼记﹒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养性,是作为一个社会自然人应有的基本素养。只有修身养性之后,才能齐家,才能治国,才能平天下。可见修身养性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古人善能如此,何况作为现代文明社会的现代人?普通人善能如此,而况

作为社会培养栋梁的教师?

《荀子﹒修身篇》:“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修身,是指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一个人的思想有多高,决定他能向成功迈出多远。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大浪淘沙,思想觉悟高者,所能幸存下来,反之者,随波逐流也,为社会所淘汰。身为教师,必须要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抱负,以及不断进步的思想高度。在人际交往中,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取人之精华,去己之糟粕,为学生学习如何做人做一个榜样。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为人师表,必须先提高个人的修养,提升教师自身的思想觉悟,凡事以身作则,做一个模范者,做一个好榜样。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对老师信服,反之,学生则会认为老师是一个不可信赖之人,失去了应有的诚信。岂不是正如《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三、有容乃大,成一个宽容的爱人者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一个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的时候,何况是小学生。当学生犯了错误时,不能一棍子打死。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懂得理解和包容学生。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

在我们这里天高地远的山区学校,父母为了维持家庭的经济来源,远赴广东、浙江一带打工,留下老人来照看孩子,现在每个村在平常时只能见到老人和小孩,孩子们都成了留守儿童。学生们缺少了来自父母的爱和管教,一些学生养成了不良习惯,例如偷盗、敲诈等行为。这时就需要教师做出一个合理合情的处理方式了,在我们惩罚学生时,往往总要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弥补过去的错失。我们要懂得宽容和关爱学生,用我们的真诚的爱,去感化他们的心灵,去破除他们心中的坚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取向,培养成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的好学生。

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站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走下讲台,为人师表,为人楷模。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师德便蕴含了深刻的含义。师德是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教师则是护旗人,师风正则旗正。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更应传承古之遗训,提升师德修养,为人师范,为现代教育的革新和发展撑起一面鲜艳的旗帜。

第20篇:小学音乐论文

小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音乐论文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它的这一作用?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认为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趣味”是教学的侧重点。什么是音乐审美趣味?审美趣味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能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由此可见审美趣味是审美教育的基础。

小学低段音乐教材都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审美趣味的有利条件。教材中选择了许多适合于低段儿童的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

一、培养审美趣味获得美感体验

美好的音乐作品是能带给人以快感的,其中包含了生理快感的成分。我们有的教师看到女孩喜欢跳舞,男孩子喜欢打击乐,在还没有听完全曲,学会新歌,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表现的情绪时便让学生盲目地跳起来,敲起来。还有教师对音乐欣赏这一重要的教学,采取了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粗粗一听,简单一讲:“这首歌曲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欢快的”,“这首乐曲是优美、抒情的”便草草了之。以为这就是音乐审美教育。其实音乐审美的本质应是美感。法国作曲家圣桑说:“音乐不是生理满足的工具。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的神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艺术„„”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审美趣味时,不能满足于对感官的刺激,生理的快乐。以上老师的片面做法,究其根源还是对审美教育认识不足。

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由五官快适进而使精神需要获得满足而产生的那种愉悦,“是经过感官到达于情感、想象、理智、意志等方面的高级心理活动,是在感性直觉中积淀着理性内涵的审美体验”。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悉音乐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二、扩展学生的审美趣味开阔音乐视野

在美学界流行着一句话:“趣味无争辨。”这是说,一个人喜爱什么音乐,不喜欢什么音乐是因人而异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们都有相同的爱好。相反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引导和教育。因为低年级儿童由于受年龄、文化、生活经验的局限,审美趣味是狭窄的。教师有责任通过音乐教学活动让他们的审美趣味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扩展,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对当代的音乐作品比较熟悉,因而倍感兴趣。然而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在人类历史长河下创作了极为丰富的音乐作品,这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除此以外,利用课外音乐教学活动,如学校艺术节中让有文艺特长的学生演奏民乐,演唱民歌、名歌,有的放矢地介绍民族乐器、乐曲、民歌或历史上有名的声乐作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

低年级学生往往对本民族、本国家的音乐作品感到亲切,因而感到兴趣。然而,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音乐作品,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和式样。人们常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当然,审美趣味的扩展是以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和情感体验的增长为基础的,我们进行扩展审美趣味教育时不能脱离这个基础。这就需要音乐教师不断地加强自身文化素养,特别是音乐素养的积累,不断进行音乐教改的探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从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中汲取精神养料,扩展音乐审美趣味,开阔音乐视野。

三、提高审美品位培养高尚情操

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一方面它很抽象,一方面它却又能最深刻、最细腻、最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当前文化市场发展不平衡,在相当范围内主旋律不响亮,优秀民族文化不占主导地位,流行歌曲作为一种商品进入市场,渗透到各个角落,学校也不例外。低年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弱,而好奇心与模仿能力却特别强。精心设计音乐教学课内外活动,通过听听、唱唱、讲讲、跳跳、演演、比比等教学手法,让学生体验每一个音乐作品的美感和思想内涵,同时教给他们必要的音乐知识以促进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音乐审美的品位;逐步培养学生对高雅艺术的好感、兴趣,从而净化学生心灵、培养高尚情操。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音乐老师一方面要加强美育、音乐审美教育理论的学习,正确地认识音乐审美趣味的作用,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最终目的。

阿克陶县实验小学2015-2016学年

第二学期音乐论文

授课学科:音乐 授课教师:曹娟 授课年级:四年级

时间:2016年6月

小学论文
《小学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