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论语为政第二(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18 06:06:23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论语》为政篇第二选节教案

《论语》为政篇第二选节教案

第一课时 九龙小学

徐维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选节内容,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了解五则《论语》的大意,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读文,读出古文的韵味。 教学难点

了解孔子所表达的思想,明白五则《论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音频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上周所学的《论语》内容: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论语·学而篇第一》,对孔子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论语》的第二篇《为政》,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五则。

二、本篇概况介绍

《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三、初读感受

1.学生自由朗读句子,读准字音,读中感受句子意思。

2.检查学生读文情况,通过个人读,分组读和全班齐读等方式检查的学生朗读情况。

3.正字音,重点提醒共、罔、殆、诲、女、知等字的读音,听录音跟读。4.划分节奏,注意读文停顿节奏。

四、了解大意

1.教师出示学习的句子,让学生思考标有注释符号词语的意思。

2.师生共同解决注释意思,尽量让学生通过注释能说出句子大意,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意思。

3.教师评析句子,引出每则《论语》所蕴含的道理,加深学生的理解。

五、师生小结

孔子一生主张为政应以“德”为本,从第一则中我们就能够了解一二,孔子教育弟子要多做实事,少说空话,学习中要温故知新,思与学相结合。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孔子这些思想有一定了解,感受到孔子思想的光芒,今后我们要将这些思想融入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六、练习诵读

1、学生反复朗读。

2、个人、分组、全班配乐诵读。

推荐第2篇:论语《为政》选修课讲稿

论语

为政篇

吴蕾•

看《论语》中的为政之道

摘要:儒家讲求“学而优则仕”,因此儒家对如何为争做了许多积极而有力的探索,作为儒家代表作之一的《伦语》对此也从从政者的素质、态度及方法等方面作了一些阐述。

关键词:论语 为政 为政以德 吾十有五 至于学

一、《论语》

《论语》是儒家经典代表作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籍,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说直白些,也就是孔子之门生弟子为了追悼孔子而特意召开的“研讨会”之座谈言论纪要汇编。所以呈现为语录形态。因为是众人之座谈,所以成圆环状之列席之态,这也正合“论”字本意。

论,言为意所指,故取其形。仑,表声,亦为意所向,取其形声。与“仑”所类,皆以“圆环形向心辐射”,如“轮,抡”等。“论语”者,论之心声心得之众言也。论,即座谈之意;语,语录,记录。

二、《论语•为政》概述

《为政》篇是《论语》的第二篇,紧随第一篇《学而》使他的一个延续,但比它难读。第一篇其实只要弄清楚“学问”指的是做人的道理,在讲个人做学问的内在修养,则每句都可以理解其用意。而《为政》是学问的外用,初看上去比较乱,好像并不是在说为政,而是在讲孝、讲君子、讲信用,似乎都是与政治无关的东西。

查阅资料“政”的意思——政,会意兼形声,从攴从正,正亦声。攴,敲击,统治者靠皮鞭来推行其政治。正,光明正大。政,正也。那么,在这里孔子是不是还是在讲做人?将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继续大量搜集资料后发现这个说法很牵强。其实,为政就是讲如何来当政。但讲的是“为政”,不是政治。孔子所提的“为政”就是教化之意。宋朝宰相赵普曾说自己是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足见论语在为政等方面的作用与意义。

《为政》篇1共24句。第一句讲的是为政的最高境界,是主旨句起提纲挈领的作用。然后用《诗经》“思无邪”说明为政最需要解决的是思想问题。再后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说明为政需要丰富的人生经历。接下来,用了好几句来讲“孝”,然后讲了一个为政者的修为问题,最后用几句话总结:为政者“要有见义勇为的大勇,要有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胸怀。”这样一看为政篇的思路就很清晰了。

三、第一则 ——子曰:“为政以德(1),譬如北辰(2), 居其所(3)而众星共(4)之。”

【注释】

• (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 (2)北辰:北极星。 • (3)所:处所,位置。 •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评析】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孔子提出的“为政以德”是在继承西周时期的“明德慎罚”思想以及春秋时期的德治思想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的。后经孟子、荀子的系统发挥,形成了一套严密完整系统的治国方略。强调各级的政府官员首先要有道德,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化和教育百姓。统治者的道德品质不仅关系到社会的风气,还对国家的长治久安有重要的影响。 孔子所以提出“为政以德”是因为:

①统治集团的道德风气对社会道德风尚有导向社会效应;“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是实行“德政”的关键; ②为了缓和消解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防止“民变”的扩大,首先要规范统治者的行为,谨慎对待与民众的关系,争得民心。

③孔子崇拜周公“敬德保民”、“以德慎罚”的传统,汲取殷商失德亡国的教训和周朝有德而兴的历史经验。

德治论是一种政治理想主义,它把道德的社会功用夸大了,所以孔子、孟子在当时到处碰壁,并被目为迂远而阔于事情,相反富国强兵的法家学说得到了列国的采用。但是道德治国论只是不能独用,却不可或缺。它提出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见解和正人先要正已的主张,都是万古不移的真理,它比法治论更具有战略眼光,更符合人道主义的精神。

四、第四则——子曰:“吾十有①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⑥。” 【注释】

①有:同“又”。

②立:站得住的意思。

③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④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⑥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评析】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

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重点赏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孔子说这句话的时候已经七十多了,七十三岁上,这位伟人去世了。现在,很多人有了点本事就喜欢给自己写传记,刊刻于世,只怕不能留名于后;但孔子自己,仅仅留下了这句话来为自己的一生做个总结,还是后人弟子们记录下来的。

这句话是不好翻译的,因为这是孔子对自己的人生进行的简洁的盘点,有很多东西都给省略了。我们看不懂,是因为孔子没必要给我们说那么清楚,在孔子自己自然是什么都清楚的。那,后来者就需要顺着孔子一生的脉络,自己探个究竟了,虽然免不了把自己的体会附加给了孔子,也是没办法的事。

——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

我译之为:“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 很多人都会笑:我三四岁上幼儿园就在学习了,孔子十五岁才学习,我比孔子早十多年!但其实这一句并不是“吾十有五而学”,而是“志于学”,有没有这一个“志”字,天差地别。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说:“志乎此,则念念在此而不厌矣。”“志”也就是热爱、念念不忘的意思。能在十五岁就达到这个程度的,又有几个人?十五岁正是闹腾叛逆的时候,孔子却已经坚定好好学习的决心,实在是了不起。

古希腊有一个著名的圆圈理论:人的知识就像是一个园,圆内是已知,圆是未知,圆圈越大代表着知识越多。但是圆圈越大,与未知的边界也就越大,接触到的未知事物也就越多,所以越有知识的人越会感受到自己的无知。这个理论非常有道理,我们的成长都有这么一个过程:小的时候不知道天高地厚,以为自己够聪明知识够丰富;随着见识增长,圆圈逐渐扩大到一定程度,有一天会突然发现自己知识与外界相比是多么的浅薄,才发奋努力。孔子可能在十五岁时,就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于是下定决心好好学习。

其实孔子的学习要比十五岁早得多,这里要注意的是“有志”这个词,即,十五岁那年,孔子开始有了一种觉醒,有了一种自觉。人生一世,自觉不自觉地,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学习,无论你是多么被动,也免不了受到外界的刺激,这刺激留在你的大脑之中,你就已经在“学习”了。那么,一个人能不能成点事,能不能有点学问,其实不在学习,而在是否“有志”地学习。

童年时期,孔子就已经开始了学习,不过也跟我们一样,是一种最自然的学习方式。譬如他也玩游戏。他经常偷看国家的各种祭祀活动,然后就跟小伙伴们一起装扮起来,你是国君,我是大祭司,我是司仪,一板一眼。可能正是这样的经历,使得孔子一生以“复周礼”为己任。

十五岁,是少年时期了,正是朝阳初生,心海澎湃。此时的觉醒正得其时。孔子要立志学习了。而学习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孔子说自己并不是个先知,“吾非生而知之者”,哪能不学习呢?其实,这世界上哪里有先知?有的只是因好学而先知者罢了。而孔子,就是个这样的人。

孔子的学习非常勤奋。他本就不笨,加上勤奋,所以很快就掌握了很多知识。后来就跑到国家图书馆去读书,在断简乱麻间翻检了几年,渐渐觉得无书可读了,于是开始“求学”。学习而能到“求”的地步,不成事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了问“礼”,跑到国都洛阳向老子求问;为了问“乐”,向乐师求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 孔子的学习是终身的。可以说,学习,成了孔子的生活方式之一,就像人必须吃饭睡觉一样自然,学习,对孔子来说是自然而然的生存方式。六七十岁的时候孜孜于《周易》,竟然“韦编三绝”,还说,假如上天再给他几年时间,他就可以把这本最难解的书解开了。可惜天命难违,他竟没能达成心愿。十几年前,教育界提出“终身学习”的概念,其实只要看看孔子就什么都明白了。

他向一切学习。除了向人学习外,他还师法自然。看到天地浩瀚而宏大,孔子突然不想说话了,因为天化成万物而无言,我还要聒噪什么呢?他目睹流水而喟然叹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有感于心,不免大痛。

他在快乐的学习,因为他喜爱他所学习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上所有的学习,都可以称之为“勤奋”,但不能说“刻苦”,因为孔子在学习之中就是快乐的,喜乐的,勤奋足矣,何来痛苦?既无痛苦,何来刻苦?

我们不能强求每个人都像孔子一样伟大;但一个人,能像孔子一样,视学习为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便不会是一个无趣的人。

推荐第3篇:论语为政篇感想

论语为政篇有感

物理学院

2011213611

朱健

为政篇是《论语》的第二篇,是学而篇的一个延续。为政篇包括了二十四章,涉及到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在对为政篇进行了阅读之后,我对此有了一些感受。作为一个师范生,想到以后会走上教师的岗位教书育人,我对为政篇中的一些教导人如何学习的章节由更特别的感受,这些篇章给了我一些启示。

为政篇第十一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是我最有感受的一句话,不仅仅是对以后教导学生,同时也是我自己学习时有的一些感受。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可以得到新的知识,在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温习时,总是会有新的体会。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思维总是活跃的,我们的思维会在这个过程中与我们已有的知识发生碰撞,让我们不断有新的收获。在我们的世界中,新的知识的获得总是建立在就有知识的基础上的,“温故而知新”不仅在封建社会,在当今社会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这是孔子对我国教育的一个巨大的贡献。这让我想到在今后的教育岗位上也要强调这一点,不仅教导学生书本上的新知识,也要引导学生温习学过的知识,在温习过程中思考,以获得新的体会。学习知识不仅可以学没有学过的知识,也可以温故知新,这样得来的知识不仅更加深刻,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在为政篇中的关于学习的另一个观点是关于学习和思考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认为学习和思考应该并重。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茫然无知,学习了却没有收获;只知道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内心充满疑惑却得不到解答。学习和思考应该同时拥有,同时进行,只有将学习和思考一起进行才能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开拓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智慧。在我看来,学习和思考就像鸟儿的两只翅膀,共同支撑着鸟儿飞翔,缺一不可。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决不能进行灌输式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注重引导学生,不仅学习新的知识,同样要思考知识的内涵,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学习和思考一起出现,才能培养出真正的杰出的人才。 在为政篇中孔子还提出了一个学习上很重要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对于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在我们的学习中,保持谦虚务实的态度是十分重要的,虚心的向他人求教,不以不知为耻,以虚心求学为荣。人一旦有了自我膨胀、对待学习不能实事求是的心,那么就再难以学到更多的知识了。这在教育中尤其重要,教导学生有一个谦虚求学的态度是我们老师的重要责任,学生一旦有了装作知道的心思,那他就会在学习上举步维艰,再难有进步了,在生活中也难与人相处。

《论语》为政篇对我的感触有许多,但只有关于学习、教育的才让我有了切身的感受,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也会尽量努力做到。

推荐第4篇:论语之三:为政之道

《论语》之三:为政之道

在宋代,有部叫《鹤林玉露》的书中讲到宋初宰相赵普以半部论语辅赵匡胤定天下,辅赵匡义致天下,因此就有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谈谈《论语》的为政之道。

一、什么是政?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之以正,孰敢不正?‛ 季康子是鲁国当时执政之上卿,也是当时鲁国最有权势的人,他问政于孔子,孔子对他说,什么是政治呢?政治就是以“正”治理国家,只要为政者品形端正,那么国民就相继效仿而得其正。季康子你作为臣子架空了国君的权力,多有僭礼、逾矩之行,又如何能使将国家治理好呢?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季康子又向孔子请教了一个问题:我怎么做才能让百姓敬重我,让下属忠于我?孔子回答说,如果你在他们面前表现得品行庄严稳重,那他们自然就会敬重你了,如果你对君父有孝心,对子女臣子有慈爱,那他们自然就会忠诚于你了,同时相互劝勉而尚仁义。

综上所述,在孔子看来,所谓政治,就是一个修已而安民的过程。为政者的德性对国家治理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孔子说:“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若为政者能以德治国,就能服众。

季康子又问了:‚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看来这个季康子还是没有领会孔子的精神,他说,那好!我就来个惩恶扬善吧!孔子说,治理国家那里需要打打杀杀呀?你若品行高尚,国民相继效仿,民风自然淳朴。

以上就是孔子对什么是政治的理解,他强调政治治理的德性需求,同时也泛化了政治的具体性,在《为政第二篇》中,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孔子认为,我们对父母行孝,友于兄弟,虽是一家之治理,仍有修已而安民的效果,也可谓是政治,所以,政治并不一定只是身居高位者的事情,他也是普 1 天下百姓们的事,试想家家有孝悌,户户有仁义,那天下不就太平了吗,人民不就安乐了吗?这就是政治呀!

二、为政的基本要求

(一)以德治国

这是为政的总则,孔子认为以德治国比以法治国具有更好的影响力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恪‛

意思是说仅靠法制禁令可以约束百姓的行为,但不能让他们产生羞耻心而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但为政者若能身正以正民,那百姓不仅不会恣意狂为,还能自觉地约束和反省自己的行为。就是齐之以刑和齐之以德的不同结果,如果从经济效益上来考察二者,那么在孔子看来齐之以礼显然是更好的一种政治治理方式。当然,这也要求为政者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孔子说“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视之哉?”居上位者没有宽恕之心,行礼仪时趋于形式缺乏敬重,有国难而无哀伤,真是让人不忍目睹呀,为政者若此,又如何行正治呢?

(二)为政者应懂得敬信、节用、役时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千乘之国,大国是也,治理这样的国家,首先要做事,任何一时代都需要会做事、敢做事、踏踏实实做事的人,在社会政治混乱的时期,这批人显得尤为突出和可贵。其次,要使民信,中国有句古话叫得民心者得天下,为政者之尊严和伟大归根结柢并不在其权高位重,而在其是否能得到民心,能得到百姓的支持和信任。孔子还补充说:‚民无信而不立‛,这里的信,一是讲百姓当有诚信之美德,一是讲为政者应当修身正正已以获得百姓的信任。再次是节俭,从道德的角度讲,节俭是一种美德,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节俭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不管是对一个尚贫穷的国家而言,还是对一个富足的国家而言,节俭都是一种良好经济思维的表达。第四,为政者要懂得爱惜百姓,要让他们能从你的政治治理中得到实惠。最后,役使百姓也要讲究时机。不恰当的役使会让百姓辛劳、厌倦。

(三)为政者应当明是非,奖罚分明,举忠臣。

鲁哀公问政于孔子:‚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据说鲁哀公与孔子的关系很好,所以他们常常在一块讨论问题,鲁哀公曾经说:“吾与孔丘,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

我和孔丘并不是一般的君臣关系,我们是德友呀,什么是德友呢?以德交的朋友,不是狗肉朋友。正因如此,

2 鲁哀公对孔子的死感到非常的伤心,他说“灏天不吊,不潎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大概是说,天不体谅我呀,怎么把孔子带走了呢?留下我一人,真是令我伤心呀!

在《论语》中,鲁哀公问孔子怎么能让百姓信服于自己呢?孔子说,一定要直枉分明,就是是非清楚,好坏分明。另外还要善用良臣,勿为奸臣所用,这样做就可以令民服了。鲁哀公执政时,国家的政权掌握在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三家大夫之手,鲁哀公很不高兴,所以问了孔子这个问题,孔子说举用正直为公之人,除去曲枉自私之人,民受其利,乃服。反之则不服。鲁国此时,三家专横,即是举枉错诸直,故民不服。

(四)为政者应当率先示范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怎样为官,孔子对他说,要以身先之,起示范带头作用,这样,你的下属和百姓才能任劳任怨地做事,你的政令才能够得到实施。我们知道,子路是一个率直、勇敢的人,而且也很有政治才华,他曾数度做官:曾为季氏宰,曾做过卫国蒲邑的大夫,曾做过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因此常与老师讨教如何为官的问题,最后孔子还有针对性地勉励子路一定要恃久性。我们都知道这么一句话,做一次好人容易,做一辈子好人难,为官也是一样,有的人新官上任三把火,火烧完了,就打住了。孔子认为为政一定要持久,只有持久的政治才能真正为民谋福。对于为政而言,恃久地“先之劳之”也是考验其德性修养的过程。

(五)为政者定要尽职尽责,不代佾越庖

子曰:‚不在其政,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后人补充说,在其政则当谋其政.

(六)为政者要学会宽容,举贤才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不其舍诸?‛

(七)为政者行政要有正当的理由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3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 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 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 矣。‛

三、为政的效果

(一)近者悦,远者来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推荐第5篇:论语为政篇读后感

论语为政篇读后感(一)

和第一篇学而篇比较起来,个人觉得第二篇为政读起来难度就大了很多。第一篇其实只要明白了学问指的是做人的道理,则每一句都可以理解它的用意。但是第二篇中,除了几个句子是真正正面谈到政治外,其他说的似乎都是与政治没有关系的东西。

为此,我也专门去查了政字的意思。在古文中,政也通正用,所以我就在想,这里是不是孔子还是在讲做人?讲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过很快我认为这样解释是很牵强的。其实为政就是讲如何来当政,很明白不过。不过南怀谨先生的一句注释也值得我们注意:《论语》中讲的是为政,不是政治。孔子没有系统地去提出政治相关的概念。根据这句注释去理解为政篇的句子,似乎开始有了一些头绪。

为政一共二十四句。第一句讲的是为政的最高境界,然后用诗经的思无邪说明为政最需要解决的是思想问题,再后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说明为政需要丰富的人生经历。接下来,用了好几句的篇幅讲孝,然后讲了一个为政者的修为问题,最后用一句话总结:为政者要有见义而为的大勇,要有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胸怀。这样一看,为政篇的思路就很清晰了。

当然,这个思路是南怀谨先生的《论语别裁》中间理出来的。我也曾试着去怀疑它,但是找不出比之更好的解释,所以我还是比较认可这个解释的。为政篇有好几句话都是讲孝的,似乎与为政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关系很大。我国古代都是以孝治天下,所以在这里讲孝是有它的意义的。这点在为政第二十一句中也得到了证实: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在这一句中,孔子就明确说到:推行孝就是为政。所以该篇中间出现了很多人问孝的情况,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此外,孔子还讲到了一个为政者的基本要求:要周而不比,即不要偏心眼;要不器,也就是说要全面发展;要温故而知新,要且学且思,还不能钻牛角尖,等等。

不过,虽然为政不能翻译成做一个正直的人,但是可以看出,这些为政的道理,放小了看,也都是做人的道理,这点在后面的章节中也有体现。所以我个人认为,《论语》总体讲的还是做人,还是学而篇说的学问。不管是讲为政也好,还是后面讲礼、仁也好,孔子的主张都是从自身做人入手,就像第一章所讲的君子固本,本立而道生。我想这也应该是学而篇作为开篇的原因吧。

整体来说,为政篇给我的启发不如学而篇多,可能是为政这个话题对我们这些一般人来说,没有如何做人更贴近。不过在专家的解释中,我还是体会到了《论语》文章布局的特点,对中间的一些话也还是有一些体会。我想,只要能学到一点东西,也是很好的事情。

论语为政篇读后感(二)

众所周知,论语每篇的标题是以文章的前二个字来命名的,当然除去子曰,因为,这两字出现的频率太高。

为政篇,初步看去,好像比较乱,好像并不是在说为政,而是在讲孝,讲君子,将信用。其实,都是在围绕为政这个主题展开的,第一句是主旨,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接着,孔子从思无邪,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孝无违、孝敬,从君子不器,先行言后从之,周而不比,

以上这些说都是在围绕一个字展开——德,德代表着礼,代表着孝,代表着君子。曾国藩曾说过,德者,若水之源,树之本;才若水之流,树之叶,大概是这个意思,大概也是受我们伟大孔子的思想影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这篇有两句关于谈论学习的经典名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能很多人会以为这两句出自学而篇,没想到却是在为政篇,乍看,我也是颇觉新鲜,过后,我觉得也很正常,无论从政,为学,都是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肯定要注意学与思的结合,这也就是为什么高学历的人才,有时候,某个专业的问题跟他所研究的专业无直接的相关性,但却能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玄妙之门也!

最后,有一点对现在为政者都颇具借鉴意义的是: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这段话我觉得现在有志于从政而又摸不着门道的人,可以用心慢慢去琢磨,去悟,在中国的政治里,这绝对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比马克思的资本论都更厉害。对于刚从大学毕业长期处于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而言,更是值得谨记!

当然,学而篇谈到与朋友交很重要的一点——信用,其实,为政也一样,这不,孔子就说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就像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前提,所以,无论你是从政,还是为学,都是不可缺少的。

论语为政篇读后感(三)

《论语》为政篇,是学而篇的一个延续,学习之初要有美德,学习运用中,美德之用也是无法或缺的。如开篇第一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才会使自己像北极星一样,别的星辰都围绕它。就说明了,德的重要性,这也说明为政之人同样也需要有诸多的美德才可达到,此种效果。

围绕德这个主题,《论语》为政篇讲到何为孝,讲君子不器,讲信之重要性,德是为政之源,使看似散乱的为政篇,主题鲜明,条理清晰。

在德的主题下,又穿插了学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谈论学习的名言,很难和为政相联系,但是无论做什么,都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都是学习、实践、思考,再学习、再实践,在思考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学与思的结合,只有如此才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从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就可得知,只要懂得学与思的结合就没有愚蠢的人。孔子言传身教,以自身所感教育学生,学与思的结合受益终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习,三十岁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不致迷惑,五十岁能领悟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七十岁能随心所欲,有任何念头不会越出规矩。

因此德是做人之先,成事之基,学与思是达到成事目的的必经之路。

推荐第6篇:论语为政篇教案

《论语》为政篇第二

教案设计及执教者: 广利中心小学

教学目标

1、学习《论语》第二篇为政,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了解大意,明白道理。

2、结合自己实际,反思过去的不足,努力自我完善,用实际行动回报亲情。

教学重难点

读出古文的韵味,做到知行一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泱泱大国,在历史的长河中,诞生了无数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在这些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当中,有这么一个人和这么一本书,它照耀着、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这个人就是(点击课件)说出他的名字?对,这个人就是孔子。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的创始人,也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曾经有人用这样的一句话概括了孔子的一生。(点击课件)孔子是一位有才而得不到重用的闲人,是一位周游列国、四方游学的忙人,是一位为理想奋斗了一生的强人。

2.而那本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的书就是(点击课件)一起说。对,画面左边的就是《论语》的原件。(点击课件)《论语》的作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里面记录的都是关于孔子和他弟子的一些言行。宋代的朱熹把《论语》列入“四书”之中(点击课件)是封建社会读书人必读之书。《论语》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二是关于思德修养方面的。全文共有20篇。每篇都是用第一则开头的前两三个字作为题目的。

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论语》,学习《论语》的第二篇为政。请同学们齐读题目。

二、诵读经典

1.为政篇共有24则,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前八则,请同学们翻开书本23页,边听课文录音,边划出节奏停顿,并留意读音,请做好准备,开始。(点击课件)

2.请看屏幕。在这八则论语中,有几个字的读音我们要留意一下。(点击课件)(老师指出读音不正确的字。)

3.请同学们按划好的节奏停顿练习朗读。

4.看屏幕检查学生朗读的情况。(点击课件)先读前四则,再读后四句。注意及时纠正和作出评价。

5.指导读出古文的韵律美。6.师生配乐朗读。(点击课件)

三、略知文义

1.我们学习经典只是会读是不够的,还要理解它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一起来了解这八则论语的意思。(点击课件)

2.现在,你们对这八则论语的意思有些了解了吗?那么,在这八则论语当中,提到最多的是关于什么方面的呢?对,5到8则都是讲关于孝道的。也有两则讲为政方面的。(点击课件)我们可以从“为政以德”和“道之以德”这两个地方,看出孔子是主张要以德治理天下的。

3.那么,在孝道方面孔子又是怎么说的呢?读!(点击课件)(生读)

在这里孔子很明确地告诉我们什么是孝。(点击课件)孝就是要经常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不要对父母做出那些有违礼仪规矩的事。这两点孔子是明确告诉世人的。同时,孔子也向世人提出质疑(点击课件),齐读(生读)!孔子向我们提出的质疑是(点击课件)孝敬父母只是为他们提供吃、喝、穿、住就够了吗?

四、明理导行

1.你们认为这些就足够了吗?远远不够,孝敬父母不仅仅在物质上满足父母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精神上感到快乐。现在在我国越来越多的独居老人和留守老人,他们都无法承欢膝下,过着十分孤独、寂寞的生活。对于这些老人来讲,想与子女见见面、说说话都成了一种奢望。所以才会有人建议,把“常回家看看”纳入到法律

中。什么是孝?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孝”字吧!(点击课件)“孝”字的上面是一个老字的一半,表示老人、长辈,下面是一个子字,表示子女、晚辈。那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我们的老祖宗在创造这个“孝”字的时候已经诠释了孝的真意。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我们小的时候,上面的“老”字为我们遮风挡雨,使我们幸福快乐地成长;当我们长大了,下面的“子”字支撑着上面的“老”,把“老”字整个儿背了起来。那就是孝,相依相伴,相依为命。孝的本质是对亲情的回报。我们每个人都要回报那份浓浓的亲情。那么,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还没有长大成人,该用怎样的方式回报父母的恩情,表达自己的孝心呢?围绕着这个话题,请同学们进行一次讨论(点击课件)同桌之间、四人小组之内可以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学生交流环节) 2.学生说自己的看法。老师随机引导小结。

3.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作为一名小学生向父母表达孝心的方式。老师把它概括起来就是(点击课件)一起读!(生读屏幕的内容)

4.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古代就有二十四孝的故事,虽然这些故事中的有些做法时至今日已经不可取了,但是他们的孝道精神代代相传。在北京也有一位孝子,他的故事感动了身边每一个人,中央电视台特意把他的故事拍成了电视专题片,让全国的人都来学习。他就是„„请看屏幕。(点击课件)

5.看完这个电视专题片,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6.孙茂芳伯伯用一片真心践行着人间的至善、至孝。这种孝超越了一般的孝。那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生呼应),这是大孝,是真正的孝行天下。

五、身体力行

1.孝是人世间最美好、最高尚的情感,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孝的真意不会改变。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只有弘扬这种美德,才会迎来人和、家美、国盛的明天。同学们,让我们都来(点击课件)读!再读!(生读屏幕内容,师贴板书)

2.“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不是一句口号,关键在于行动。下面请同学们马上行动起来,拿起你的笔,写一写课后反思。(点击课件,生写我的反思)

六、结束语

同学们,“百善孝为先”,让我们从小诵中华经典(生呼应),立志做有德之人(生呼应)。让经典伴随我们成长,收获智慧人生。

板书:《论语》

为政篇第二

诵中华经典 做有德之人

推荐第7篇:《论语为政》与管理艺术

《论语-为政》与管理艺术

上篇《学而》主要是谈管理者的内在修养,强调管理者要不断总结,不怕别人的不理解。这里的《为政》是说如何把内在的东西,用在企业管理上,也就是如何外化。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 孔子说:“用德行来治理国家,如同北极星处在自己的位置上,而众多的星辰拱卫它。”

国家的管理要靠德,企业管理的德是什么呢?就是企业文化和管理者的品质。

销售队伍的管理要靠企业文化,而不单靠销售经理或总经理的个人能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道”,它象北斗星一样居于中央,公司其它要素,就象众星一样围绕它。

其它要素是什么呢?在麦肯锡的7-S模型框架中,硬件要素是战略、结构、制度,软件要素是风格、人员、技能,所有这些要素都以企业文化为中心展开。以企业文化为管理之道的公司,就象日月星辰一样运做有秩序。

在销售的角度培养什么文化观念呢?要培养市场的观念,以市场为中心,一切的工作围绕客户展开才有意义,避免闭门造车;要培养节约的观念,费用要用在刀刃上,避免企业内的铺张浪费;要培养风险的观念,客户信用好,要给一定的信用额度,但如何审批,如何监控要有制度有方法,并展开培训,把制度和方法落实到销售代表;培养团队合作的观念,靠一个能人开拓市场是风险很大的,也是不稳固的。企业文化是销售队伍的根,一支有文化的队伍是不可战胜的,所以销售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站在文化的角度来思考。

公司的德是企业文化,个人的德就是品质。优秀的销售经理要有个人魅力,吸引销售代表团结在周围,如果销售代表说:“这个公司,我也干够了,行业我也做腻了,很想换换。但正因为你还在这个公司,我就舍不得走了。经理,你什么时候离开,我跟你走。”做到了这点,销售经理就是以德服人,才算是做成了。

站在公司的角度上,树立明确的企业文化,站在个人的角度上,释放个人魅力。两者结合起来,会迸发出更大的力量。客户和销售代表会围绕在他身边,认同他,并认同公司,业务工作才能做好,才可以长久地“居其所”,坐稳目前的位子,并长久发展。

[管理译文] “北极星处在自己的位置上,而众多的星辰拱卫它。用企业文化来统帅公司,用个人魅力统帅下属,同样如此。”

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虑没有邪念。”

《诗经》是儒家的经典,可以看成儒家思想的诗歌形式,歌颂了人间的真善美,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孔子用一句话总结《诗经》,就是“思无邪”。正是因为“思无邪”,才能把精力集中到正道上来,才有真善美。

如果站在企业管理的角度上,老板做企业,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考企业发展的正道。如果老板总想着如何剥削员工、如何官商勾结、如何欺骗消费者,而不在管理上下工夫。那老板很容易走邪路,最后成为金钱的奴隶,成为权力的奴隶。如果老板在这个行业做得不错,看到别的行业很好,就想多元化,很可能因为分散精力而导致失败。如何“思无邪”,如何在这个行业内打造,无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才是管理者要考虑的核心问题。

老板是要承担社会责任,尤其是大企业的老板。但企业存在的首要目的就是赢利,而不是社会责任。所以象牟其中那样,整天考虑总理的事,不管出发点怎么样,也是“邪念“,也不会有好结果。

管理者首先要把自己想清楚,我要的是什么,公司为什么要用我,以这个为出发点思考工作,才能无邪,面对诱惑,才不会失去自我。

[管理译文] “企业管理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思虑没有邪念,专注就会胜利。”

3、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 孔子说:“用政令来教导,用刑法来整治,民众如果免除了刑法,也不感到羞耻;用德行来教导,用礼仪来整治,民众有廉耻,而且敬服。”

管理学中有所谓X型热管理,和所谓Y型人管理。所谓X型人的管理,是把员工看成不负责任的人,需要在强迫下,才能工作,所有管理的手段是制度和惩罚。所谓Y型人的管理,是把员工看成自主的人,员工知道要做什么工作,也知道怎么工作,管理者只要提供支持就可以了。这个两种管理思想,无所谓对错,更无所谓高下,要看员工的实际情况运用。其实孔子的话隐含了中国人的特点,那就是“互动”。既不是X型人,也不是Y型人人,而是你用什么方式对他,他就会是什么类型的人。如果你非常严格,过分强调制度,违反就惩罚,那么员工一定就会“免而无耻”;如果你尊重他们,给他们面子,他们就会“有耻且格”。

其实“道之以德”中的德,还是强调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制度对公司当然很重要,可以想象一个没有制度的公司,一定是个“大家拿”,不垮才怪。但如果公司特别强调制度和规范,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建设,可能公司出台了某项政策,员工和客户不首先考虑如何执行,而是首先想怎样钻漏洞。销售上,只要是政策和制度,都会有漏洞,钻成功了,而没有受到惩罚,他们还会笑话公司的管理水平落后,这就是“免而无耻”。

如果重视企业文化,也就抓住了“道”,在这样思想指导下,给下面充分授权,尤其是给分公司授权,并用信任和尊敬来对待他们,用制度来约束他们,他们就会自我管理,也就是“有格”,他们会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

总之就是用制度来约束,用文化来改变,用情感来感染,用事业来激励。

[管理译文] “如果用死板的制度来管理公司,用严格的考核来管理员工,员工违反了制度,而没有受到惩罚,不会感到羞耻,而只会认为管理者无能;反过来,用企业文化来熏陶,把员工放在事业伙伴的尊贵位置上,那么员工就会自己管理自己,违反了公司制度,就有羞耻之心,而且敬服。”

4、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榘。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致力于学习,三十岁自立,四十岁不疑惑,五十岁了解天命,六十岁听到什么都能领悟,七十岁随心所欲而不逾越法度。”

孔子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从十五岁开始的,到七十岁达到了最高境界-—“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其中,他提到了“三十而立”的概念。

销售经理大多是三十岁以下,我经常问他们,三十岁你准备做什么,四十岁你准备做什么,很多人沉默,很多人思考,也有很多人没有想法,没有想法和目标的人,怎么能带动整个团队?

三十岁以前,可以有很多尝试,也允许犯错误,可以做很多行业、也可以做很多专业,但无论如何,一定要在三十岁前找到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立在哪里。否则三十岁以后犯错误,是悲惨的,代价巨大,寻寻觅觅找不到目标也很可怜,活着有什么味道?行尸走肉而已。

摆在职业人前面的就几条路,今后可以做老板、做职业经理人、做自由职业者、做某方面的专家、做普通员工。目标清楚了,今天的工作才有意义,你才可能做出你人生的计划,才可能达到成功。

老板也喜欢用一个有目标的人,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就一定有“求”于老板,这样的人才好用。否则用什么激励他呢?怎么可能让他长久保持干劲呢?没有想法的员工是最难管理的,他的需求经常在变,管理者怎么可能跟上他的变化,怎么能摸透他的心思?

所以无论站在个人发展的角度上,还是公司管理的角度上,都要帮助员工树立明确的目标,做好职业规划,员工和公司共同成长,双赢。

[管理译文] “对自己有规划的人,才能实现你的目标,才能体会到做人的快乐,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你的不同阶段的目标是什么?”

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不违背。”

樊迟为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向我问孝,我和他说,不违背”。樊迟说:“什么意思呢?”孔子说:“活着,以礼事奉,死了,以礼安葬,以礼祭祀。”

企业中的“孝”就是服从。孔子进一步解释就是不违背,“孝”往往和“顺”联系在一起,不违背,服从上司的决定,顺着上司的意思办事,就是服从,就是“孝”。

当上司在位时,下属要尊敬上司,当他下台时,不能人一走,茶就凉。还要记得管理者对公司的贡献,经常记得,经常慰问。培养尊敬上司的文化,在位的管理者也会感觉到舒服和安全,从而做好目前的工作。

[管理译文]

“员工对管理者的服从,要体现在工作的各个方面,要形成一种尊敬上司的文化。当管理者在位时,对他要尊敬,下台了,还要尊敬,不能忘记。”

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 孟武伯询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不令父母亲为子女担忧。”

父母作为家长,要经常为儿女担忧,担忧学业,担忧事业,担忧婚姻。所以孔子说不让父母担忧,全都自己搞定的子女,才是好子女,才是孝。现在有的家长,把孝子定义为考上大学的人,也是这个道理。

企业管理中,什么样的下属是经理喜欢的下属?上司只要能说出来,一定能做出来的下属。上司只要想得到,一定能做得到的下属,也就是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下属。对这样的下属,上司可以采用授权管理,只看结果,不看过程。

你办事,我放心,是企业中的“孝”,是下属的最高境界。

[管理译文]

“不让上司操心的下属,才是好下属,才真正是尊敬上司,服从上司,才是真“孝”。”

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 子游询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的孝是指能养,人们对狗马都能饲养,不恭敬,有什么区别呢?”

既然在这家公司工作了,暂时还不想离开,那为什么不活得更好呢?怎样才能在企业中,活得更好,首先取决于上司对你的态度。那种“我只要把我该干的活,都干了,就可以了,不要看任何人的脸色”的观念是错误的。都不看上司的脸色,只把活干好,而对上司不恭敬,这个上司当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遇到君子还好说,他只看工作,对别的不会很计较。如果是个小人,很可能给你穿小鞋。要知道你没有权力选择上司,而上司有权力选择你。上司之所以成为你的上司,一定有他的长处。而这个长处就是你学习的地方。如果对上司不恭敬,上司怎么可能教你呢?

总体来看,对上司,除了不让他为你的工作担忧,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之外,还要有发自内心的恭敬。

[管理译文] “现在的下属对上司的“孝”,就是指能为上司干活,为任何人都能干活挣钱。如果不对上司恭敬,有什么区别呢?”

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译文] 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难在态度,有了事情由子女去效劳,有了酒食让长辈来享用,这就是孝吗?”

事情由下属去完成,功劳归上司,这是企业中的法则。要不你的上司要你做什么?当然是做事情。他既然给了你做事情的机会,你就可以在做事情中,得到学习和成长,要所谓的功劳干什么呢?干脆让它归上司。于是说:“我是在我们经理的领导下,完成工作的,没有他的支持是不可想象的”。虽然实际上,他对你的工作根本不懂。聪明的上司,也不会把功劳完全揽在自己身上,否则以后没人给他干活了,老板也会认为他太“独”。他于是要推让一下,你再接过来,于是双方各得其所,他有领导功劳,你有执行功劳,皆大欢喜。

但做到事情自己做,功劳归上司,就可以了吗?

对上司的态度才是最难的,也就是“色难”。你能从内心深处感激上司,给你提供机会吗?你真得认为功劳归属上司吗?日常工作中不会持才傲物吗?上司可能不因为你的能力而欣赏你,而一定会因为你的态度而惩罚你。

[管理译文] “对上司难在态度,工作上的事情下属完成,功劳归上司,这样就可以了吗?态度不对也不对!”

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译文]

孔子说:“我和颜回言谈终日,他无所问,如同愚人。他回去以后,我观察他独处的作为,也都能发扬所学的道理,颜回不愚蠢呀?”

孔子评价自己得意门生颜回时,认为颜回没有当面违背他,没有问问题,也就是“无违”,显出愚笨的样子,并能不断地反省自己,就认为颜回不错,是个好同志。

为什么颜回这样做呢?难道颜回不知道,当面对老师的观点提出疑问,采用辩论的方式,可以促使老师详细解释,自己也可以多学到些吗?辩论也可以让孔子有很多启发,为什么颜回“无违”呢?

原来他早就料定了孔子的脾气,只有“无违”和“如愚”,孔子才可说他好,否则可能对他的评价要降低,所以“不违”、“如愚”来让老师喜欢和多讲。孔子都是这样,何况我们刚刚富起来的老板?听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到底能不能撑?没见过!真正能做到胸襟开阔的老板太少了。管理者在老板面前要象小绵羊一样温顺!不要高估老板的肚量,老板富裕也没多久,目前主要盯着自己的口袋,“无违”和“如愚”的策略最保险。

[管理译文]

“聪明难,糊涂更难,从聪明转到糊涂难上加难。和比自己强的人交往,笨一点是好事,对方会好人师地多说,不就学到了吗?回去以后慢慢总结和体会,收获不是更大吗?”

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译文]

孔子说:“观看他的作为,考察他的经历,了解他追求的是什么,此人还能有什么隐瞒呢?此人还能有什么隐瞒呢?”

销售经理在制定营销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客户的需求,也就是要“视其所以”,客户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了解客户的发展经历,也就是要“观其所由”。还要看客户现在追求什么,也就是他的需求。一般来说客户追求赚钱和发展两条主线,交叉而成四种动机。

第一类客户追求赚不赚钱无所谓,发展不发展也无所谓。

第二类客户追求现在赚不赚钱无所谓,但要考虑长远发展。

第三类客户追求现在一定要赚钱,今后发展无所谓,大不了转行。

第四类客户追求现在也要赚钱,今后更要长远发展。

了解了客户的需求和动机,才能制定出可行的政策,用老鼠对付猫,用兔子对付老虎,应付有余。在和客户交往中,要注意客户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知道什么是客户“安”的,客户感到爽的。用客户喜欢的方式和他交往,客户是流氓,你要变成流氓;客户是绅士,你要变成绅士。

做到了这三点,客户就完全被你搞定了。

[译文]“观看他的作为,考察他的经历,了解他追求的是什么,此人还能有什么隐瞒呢?此人还能有什么隐瞒呢?”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了解新的知识,就能成为老师了。”

销售经理平常不能只忙业务,还要承担培训的角色,不要都指望公司的培训部,总部组织的培训频率比较少,实用性也比较差,就胜在系统性好上。销售经理对客户、对销售代表做的OJT(在职训练)是最实用,最好的培训。

所以销售经理要不断地总结自己过往的经历,总结成经验,并不断地学习最新营销理念,管理知识,来“知新”,这样才是一个好的教练。

[管理译文]

“总结以往的经验,策划今后的工作,就可以培训下属了。”

12、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皿。”

企业就是舞台,老板是导演,销售经理是主演,其他的员工是配角。在演“业务”这场游戏时,销售经理注意自己的不同角色。所谓角色,就是在别人面前,你是什么样子,所以你要演什么。销售经理的角色是,在上司面前代表下属,在下属面前代表公司,在同僚面前代表部门。这样三个角色,才全面地反映了经理的角色。不要把自己用一个模式,也就是“器”来约束住,管理者要上通才,销售经理尤其如此。

作为演员的销售经理还要有全面的知识,财务知识要懂一点,物流知识要懂一点,人力资源要懂一点,营销知识要非常精通。不能只有营销能力,要做到“不器”。具备了这些知识和技能以后,还要通过日常工作表现出来。表现出来的是别人能看到的,看不到的,别人会认为你没有。也就是上司给的任务能不能完成,也就是能干;有没有创新的思路,也就是能想;能不能把干出来的,想到的说出来,写出来,就是能说和能写。

[管理译文]

“管理者要时刻认清自己的角色,不要太执着,也不要把自己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要争取成为通才。”

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从之。”

[译文]

子贡问君子,孔子说:“先做然后再说,并贯彻到底。”

优秀销售经理的行动力很重要,要贯彻两个凡是的理念。凡是公司决定的事,凡是自己想好了的事,就要去做,在做中调整。

目前市场变动很剧烈,加入了WTO以后,给国内企业的时间有限,以后的对手就是跨国公司了。所以目前来看行动力比思路更重要,中国企业失败在思路上的不多,而失败在行动力上的太多了。每个企业都可以看到很多“指点江山”的人,厉害一点的“激荡文字”,但坐而言的人太多,起而行的人太少。海尔张瑞敏的理念是迅速反应、马上行动,因为他认为八十年代,做市场是打固定靶;九十年代是打移动靶;现在是打飞靶了。不在运动中调整,一定在思考中失败。

再说思考多数是老板的事,销售经理主要是执行的能力。公司的决策一出来,只有销售经理先带头做了,下面的销售代表才会跟随,也就是“后从之”;如果销售经理抱怨,客户和销售代表一定都会观望,这样就乱了思想,失去了团队,腐化了组织。

[管理译文]

“优秀的管理者是先做然后再说,或者不说的。但无论说不说,都要把认定的事贯彻到底。”

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忠信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忠信。”

优秀的销售经理对待下属要一视同仁,象圆满的圆周一样等距离,给每个人公平的机会,不能因为下属是同学、同乡、同年,对自己“好”而有所偏差,要“周全”。不要让别人有所“攀比”和指责,这样的指责会破坏公司的管理体系。

差的销售经理会因为自己的私心,而偏向某个销售代表,对他进行促销上、销售政策上的倾斜,内部的不公平一定会导致销售队伍的不稳定,别人干着还有什么意思?优秀的人想辞职,留下来的都是庸才。

所以在管理销售代表时,要以公司的制度和原则为准绳,尽量不要参杂个人的情绪。

[管理译文]

“优秀的管理者对公司忠诚,对员工守信,而没有私心;差劲的管理者正好相反。”

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茫;思考而不学习就危险。”

只有实践的经历,而没有总结成经验,就会很迷茫,对个人对公司都没有价值。只总结而不去实践,就象很多“高级经理”,会对一线市场不了解,讲课或开会,别人不知他说什么,还自以为理论性比较强,这样也会很危险。

[管理译文]

“实践但不总结,就会迷茫;只总结但不实践,就很危险。”

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译文]

孔子说:“学习异端邪说,才是祸害呀。”

基本上,销售经理都是很有自信的人,这种自信可以影响到客户,影响到销售代表,对提高公司政策的执行,有很大帮助。但往往有些人,会从自信变得很执拗,爱钻牛角尖,也就是专注“异端”。销售经理在业务中一定要提出自己的想法,但最后公司决定了,老板拍板了,就要放弃自己的想法,服从并贯彻公司的决定。还坚持自己的想法,就是专注“异端”,会给自己、给公司惹很大的祸害。

大师的理论也不能尽信,尤其是西方的营销方法,如果照搬到中国,就可能不是真理而是“异端”了。所以要多听、多想、多联系实际,才能找到符合自己的好的策略,否则它们可能变成祸害。

[管理译文]

“思路偏激,盲目接受别人的想法,就容易被误导,祸害自己。”

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由,我来告诉你什么是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知。”

这是孔子教育弟子子路的话语。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最实在的话,也是最有智慧的话。

当上司问你的时候,也要坚持这个原则,知道了就要说,不知道就不能推测地说,否则容易出问题。有个老板对他的下属说:“我知道你有一些事情,不方便直接和我讲,我不怪你,你也要考虑对别人的影响,和周围的人处理好关系。但只要是我问到了,就一定要说实话,不能骗我。这是个原则问题。”也是这个道理。

上司没有问,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一旦他问到,就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才是明智,才符合管理原则。

[管理译文]

孔子说:“由,我来告诉你什么是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知。”

18、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译文]

子张学习求禄位。孔子说:“多听,保留疑问,慎重地谈论其余的,就会减少错误;多看,避开危险,慎重地实行其余的,就会减少悔恨。言语减少了错误,行为减少了悔恨,俸禄就在其中了。”

工作中很容易犯的四错是:入错行、跟错人、说错话、做错事。现在来看,除了家电这样的自由竞争行业,大多数行业都在上升阶段,空间还是很大的,所以行业的区别没有那么大。老板是难以琢磨的,跟哪个老板,就是一场赌博,要靠平常的多观察和判断。

最经常出错的,就是说错话和做错事了。在说话以前要考虑一下,是否容易伤害到别人。自己的想法可以说,伤害到别人的就要保留,私下可以交流,但当众一定不能说。做事以前也要周密的策划,细心地考虑,“这件事情对公司有什么好处,对我有什么好处,容易伤害到谁,万一做错了怎么办”。考虑清楚了再行动,少有后悔的,业绩和口碑一定好。

[管理译文]

如何才能升职呢?“多听,保留疑问,慎重地谈论其余的,就会减少错误;多看,避开危险,慎重地实行其余的,就会减少悔恨。言语减少了错误,行为减少了悔恨,就可以坐稳位子,进而升职。”

19、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译文]

哀公问道:“怎么样才能让民众服从?”孔子说:“将正直者置于邪恶者之上,民众就服从;将邪恶者置于正直者之上,民众就不服从。”

一个大老板,叫做哀公的问:“怎么让员工忠诚于公司,服从与公司呢?”孔子说:“把正直的人,放到管理岗位上,把“搞政治”的人拉下来,员工就会感到公平,看到了希望,对公司就会忠诚。把“搞政治”的人,放到管理岗位上,而把正直的人拉下来,员工就会感到不公平,对公司会不忠诚”。

国内的很多企业招聘和提拔人才时,经常在品质和能力之间进行选择,企业发展初期,急需打开市场,会请一些专业能力很强的人,不大计较品行高下。但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就宁可选择品质好的人,加以培养,而不是选择能力强,加以改造。

[管理译文]

“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服从和忠诚呢?”“将正直者放在管理岗位上,把搞政治的人拉下来,员工就服从和忠诚;反之就不服从,也不忠诚。”

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勤。”

[译文]

季康子问“使民众恭敬,忠诚并努力,怎么做呢?”孔子说:“用庄重来对待他们,他们就恭敬;孝顺长者,爱抚幼小,他们就忠诚;举用善者而教诲无能的人,他们就努力。”

怎样能让下属对上司恭敬呢?这主要取决于上司对下属的态度。公司和员工来比较,一般来说公司是强势的,员工是弱势的。弱势的员工肯定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在社会上,企业中生存,然后才谈得上发展。如果做为强势的企业都不主动对员工关怀、爱护,而要员工忠于企业,奉献,好意思吗?合理吗?所以我们从什么方面讲,作为企业要想让员工“敬忠以勤”,就要首先对员工好,真正把员工放在合理的位置上。

那么如果企业归员工有庄重有威信,员工必然对老板恭敬。

如果老板对老员工有人情味,对新员工培养,现在的员工必然忠诚。

如果老板能提拔优秀的员工,培训能力不足的员工,员工一定努力工作。

总体上来看,企业管理要从老板做起,首先付出,才能换回员工的“敬忠勤”。

[管理译文]

“如何做到让员工恭敬,忠诚并努力呢?”

“用管理者的威信来对待他们,他们就恭敬;对老员工有人情味,爱护新员工,他们就忠诚;举用优秀员工而培训能力差的人,他们就努力。”

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译文]

有人问孔子说:“你为什么不去治理国家呢?”孔子说:“《书》说:孝是什么,孝就是友爱兄弟,并推孝到国家。这也是治理国家,此外什么是治理国家呢?”

管理者大多都忙于每天的日常工作,很少有时间,有心思学习新理论,总结自己的经验。而做咨询和培训的人,每天都接触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接触到规律性的东西,因此几年下来,要比在企业的人收获大。更何况管理者的很多精力,放在内耗上,对成长的帮助不大。因此孔子虽然想从政,但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施展才华,而只好通过教导弟子来修炼。孔子教导弟子,也可以在教导的过程中得到学习和成长。其实教导弟子的过程,也是管理的过程。

有的保险公司规定凡是要做部门经理的人,一定要在培训部的岗位上有经验,才可以胜任。让有实践经验的人做培训,可以帮他总结经验,经验沉淀下来,就是公司的财富。他们培训别人的过程,也是他们学习成长的过程,也是提高管理水平的过程。

[管理译文]

有人问某大师说:“你为什么不去大公司,而要做咨询和培训呢?”

大师说:“培训和咨询会接触根本的东西,这就是每天实践管理,除此之外,什么是管理?”

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

孔子说:“作为人而没有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就象大车没倪,小车无杌,凭借什么来行驶呢?”

销售经理没有个人信誉就代表了公司没有信誉,这样的公司不知道能做什么,就象牛车没有横杆,马车没有挂钩,一定走不动。

客户如果没有信誉,没有厂家愿意他真心合作。

销售代表没有信誉,没有公司敢重用他,只能被利用。

所以销售经理管理客户和管理队伍,要把管理的重点放到企业文化,放到信誉管理上来,在公司建立起信誉文化,让客户和员工视信誉为生命。逐渐提高公司的信誉,客户就会认为和你合作是荣耀,可能不在乎能赚多少钱。打着某某公司核心客户这个招牌,和别的厂家谈条件,和零售终端谈条件,进而获得利润。

[管理译文]

“作为人而没有信用,作为公司没有信用,凭什么在社会上混呢?”

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译文]

子张问:“十世以后的事,能知晓吗?”

孔子说:“殷代沿袭夏代的礼制,所增减的能知晓;周代沿袭殷代的礼制,所增减的能知晓。如果有谁能继承周代,即使一百世也能知晓。”

正常的企业人员是流动的,进进出出很普遍,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企业的制度也会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快速变化的中国市场更是如此。而企业文化,却是贯穿企业的不变的灵魂,新的人和制度,都要靠文化整合到企业的大船上。

[管理译文]

“企业中,人可以变化的,制度可以变化的,都很难把握,惟有企业文化是可以继承的,是企业不灭的灵魂。”

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译文]

孔子说:“不是自己的鬼神而祭祀,是谄媚;见到合乎义的事不去做,是没有勇?”

自己的上司要服从,这是孝的文化。不是自己的上司,而要讨好,就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你的上司会怎么想呢?“莫非他们两个联合起来,要整垮我?我一定要提防。”上下级关系就出现了问题。你不能怪上司,怎么这么想,关键是你做出了讨好他同僚的行为,让他感到不安全。

见到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尤其是本部门的员工,一定要制止,否则就是没有勇气,怎么配做管理者?

[管理译文]

“不是自己的上司,而去讨好,就是谄媚;见到损害公司利益的事,不去制止,是没有勇气。”

分析整个《论语-为政》的管理思想,它是以企业文化为主线,其它要素,如战略、结构、制度、软件、风格、人员、技能都围绕它展开。其中,探讨了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强调在重视制度建设时,不要忽视文化这个“德”的建设。作为销售经理,自己首先要“三十而立”,有目标有自信,但不执着,时刻关注客户和销售代表,做好他们的发展规划,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客户的爱好并满足之。在和总经理相处时要“无违”和“如愚”,这样才有好的评价,才能得到大力支持。销售经理要认同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下修炼自己的性格,还要担当起培训和选拔下属的角色,要做到“不器”。最后《论语-为政》进行了总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建设信誉文化尤其重要,公司要守信誉,“言必行、信必果”。不断帮助他们建立信誉就是企业的生命,信誉就是职业的生命意识,只有这样,企业和员工、企业和客户的合作与发展才是长久的,才能“居其所”,并让“众客户共之”。

推荐第8篇:《论语·为政篇》带译文

为政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礼,祭之以礼。‛ 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孔子说:‚要整理整顿那些异端,(因为)他们对天下的危害太大了!‛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努力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干活,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

有人对孔子说:‚你什么不从事政治呢?‛孔子回答说: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

‚《尚书》上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孝悌的道理施于政事,也就是从事政治,又要怎样才能算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是为政呢?‛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

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

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

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有继承周虽百世,可知也。‛

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孔子说:‚不是你应该祭的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推荐第9篇:论语为政篇.教学设计

《论语》为政篇第二 教学目标

1、学习《论语》第二篇为政,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了解大意,明白道理。

2、结合自己实际,反思过去的不足,努力自我完善,用实际行动回报亲情。教学重难点

读出古文的韵味,做到知行一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泱泱大国,在历史的长河中,诞生了无数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在这些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当中,有这么一个人和这么一本书,它照耀着、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这个人就是(点击课件)说出他的名字?对,这个人就是孔子。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的创始人,也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曾经有人用这样的一句话概括了孔子的一生。(点击课件)孔子是一位有才而得不到重用的闲人,是一位周游列国、四方游学的忙人,是一位为理想奋斗了一生的强人。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论语》,学习《论语》的第二篇为政。请同学们齐读题目。

二、诵读经典

1.为政篇共有24则,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前八则,请同学们翻开书本23页,边听课文录音,边划出节奏停顿,并留意读音,请做好准备,开始。(点击课件)

2.请看屏幕。在这八则论语中,有几个字的读音我们要留意一下。(点击课件)(老师指出读音不正确的字。)

3.请同学们按划好的节奏停顿练习朗读。

4.看屏幕检查学生朗读的情况。(点击课件)先读前四则,再读后四句。注意及时纠正和作出评价。

5.指导读出古文的韵律美。6.师生配乐朗读。(点击课件)

三、略知文义

1.我们学习经典只是会读是不够的,还要理解它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一起来了解这八则论语的意思。(点击课件)

2.现在,你们对这八则论语的意思有些了解了吗?那么,在这八则论语当中,提到最多的是关于什么方面的呢?对,5到8则都是讲关于孝道的。也有两则讲为政方面的。(点击课件)我们可以从“为政以德”和“道之以德”这两个地方,看出孔子是主张要以德治理天下的。

3.那么,在孝道方面孔子又是怎么说的呢?读!(点击课件)(生读) 在这里孔子很明确地告诉我们什么是孝。(点击课件)孝就是要经常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不要对父母做出那些有违礼仪规矩的事。这两点孔子是明确告诉世人的。同时,孔子也向世人提出质疑(点击课件),齐读(生读)!孔子向我们提出的质疑是:孝敬父母只是为他们提供吃、喝、穿、住就够了吗?

四、明理导行

1.你们认为这些就足够了吗?远远不够,孝敬父母不仅仅在物质上满足父母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精神上感到快乐。现在在我国越来越多的独居老人和留守老人,他们都无法承欢膝下,过着十分孤独、寂寞的生活。对于这些老人来讲,想与子女见见面、说说话都成了一种奢望。所以才会有人建议,把“常回家看看”纳入到法律中。什么是孝?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孝”字吧!“孝”字的上面是一个老字的一半,表示老人、长辈,下面是一个子字,表示子女、晚辈。那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我们的老祖宗在创造这个“孝”字的时候已经诠释了孝的真意。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我们小的时候,上面的“老”字为我们遮风挡雨,使我们幸福快乐地成长;当我们长大了,下面的“子”字支撑着上面的“老”,把“老”字整个儿背了起来。那就是孝,相依相伴,相依为命。孝的本质是对亲情的回报。我们每个人都要回报那份浓浓的亲情。那么,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还没有长大成人,该用怎样的方式回报父母的恩情,表达自己的孝心呢?围绕着这个话题,请同学们进行一次讨论(点击课件)同桌之间、四人小组之内可以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学生交流环节) 2.学生说自己的看法。老师随机引导小结。

3.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作为一名小学生向父母表达孝心的方式。老师把它概括起来就是(点击课件)一起读!(生读屏幕的内容)

五、身体力行

1.孝是人世间最美好、最高尚的情感,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孝的真意不会改变。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只有弘扬这种美德,才会迎来人和、家美、国盛的明天。同学们,让我们都来(点击课件)读!再读!(生读屏幕内容,师贴板书)

2.“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不是一句口号,关键在于行动。下面请同学们马上行动起来,拿起你的笔,写一写课后反思。(点击课件,生写我的反思)

推荐第10篇:读论语为政篇心得体会

读《论语》为政篇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论语每篇的标题是以文章的前二个字来命名的,当然除去“子曰”,因为,这两字出现的频率太高。

为政篇,初步看去,好像比较乱,好像并不是在说为政,而是在讲孝,讲君子,将信用。其实,都是在围绕为政这个主题展开的,第一句是主旨,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接着,孔子从思无邪,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孝无违、孝敬,从君子不器,先行言后从之,周而不比,……

以上这些说都是在围绕一个字展开——德,德代表着礼,代表着孝,代表着君子。曾国藩曾说过,德者,若水之源,树之本;才若水之流,树之叶,大概是这个意思,大概也是受我们伟大孔子的思想影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这篇有两句关于谈论学习的经典名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能很多人会以为这两句出自学而篇,没想到却是在为政篇,乍看,我也是颇觉新鲜,过后,我觉得也很正常,无论从政,为学,都是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肯定要注意学与思的结合,这也就是为什么高学历的人才,有时候,某个专业的问题跟他所研究的专业无直接的相关性,但却能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玄妙之门也!

最后,有一点对现在为政者都颇具借鉴意义的是: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这段话我觉得现在有志于从政而又摸不着门道的人,可以用心慢慢去琢磨,去悟,在中国的政治里,这绝对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比马克思的资本论都更厉害。对于刚从大学毕业长期处于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而言,更是值得谨记!

当然,学而篇谈到与朋友交很重要的一点——信用,其实,为政也一样,这不,孔子就说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就像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前提,所以,无论你是从政,还是为学,都是不可缺少的。

第11篇:8论语分享为政篇第一次

论语分享为政篇第一次

宝光佛慈会:丙林兄分享

各位朋友下午好:

今天是我们宝光佛慈会的第十次学习交流,也是论语分享的第八次,今天在分享论语前我与大家分享一下,上周我率性所写的几段文字,这是我近期学习修养自己的过程中的一点体会,因我们这里叫宝光佛慈会学修小组,就是大家一起学习,而学习一起很大的一种方式就是分享和交流。下面我就以这个为纲与大家分享一个我对于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功成名遂死生之道

-------近期学修几点体会和思考

丙林兄 壬辰年秋

近期听了几节课,加上以前在龙江书院和看冯学成老师的博客所忆,忽略有所得,故记下来算是学习中的一些体会,遂取个名叫“功成名遂生死之道”。

如何功成?就是两个字一个是“专”,一个是恒,也就是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做精它,做大它。小结之:“专一行事毕生为之是成果之道,持之以恒终身行之是证果之法”。

如何为道?冯老语平常心是道,庄子语,吾等皆“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故要有平常心一颗,则近于道”。

如何为人?冯老语本份事为人。菜根谭有语“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故本份为人方近于道,因为那才是你自己。

如何了生死?死亦生,生亦死,死是另一个生的开始,生亦是另一个死的结束。故生则生、死则死,岂能赖着不死或就是不生?故来之则应,去留无意,随缘而行,不纠结、不著相。

如何修养?随时观照料自己的念头,持续改进我们的过失。

如何养生?起居有常,要守子午之时;饮食有节,要荤素答配,更不暴饮暴食;劳逸有度,干的了就干,干不了就不干,切不可强撑;心安情畅,要心安就少事扰,就要明事理,就要少忧、就要知足。

好下面我们进入正题,学习论语的为政篇。我们讲儒家讲学而优则仕,所以学而第一完了接下来就是为政第二。

下面我们来看“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先说这个为政以德。为政,谁在为政,不是我们现在谁都能说他是在为政,真正的为政的应该是宰相、君王那才叫为政。我们现在一个县委书记、市委书记那叫执行者,还谈不上为政。如何为政,孔子他老人家就提出的一个最高为政纲领就叫“德”, 所以这个,为政以德,这是最大的原则,也是为政理念的核心。有句话叫“以德服人者王,以力假仁者霸”,儒家所推崇的是王道,是以德为前提和基础的。这是说的国家治理的大原则,那对我们就什么启示呢?其实一样,治国,就是治大的家庭,要想长久那就得以德为最高标准,我们对什么人信服?你有权力?我不一定信服?你有钱?我也不一定信服?但这个人有德、你这个人大公无私我们就会对他表示敬重、就会信服他。所以不管是治国也好、治家也好、还是我们开公司当个老板或在机关里管一个部门,这就是治理管理的最高的核心的理念。前段时间我经常与我的一把手两个聊天,其中我们有一个共识就是管一个单位带一方队伍,就重要的初衷和发心为公,而不是为私。只要发心是为公,方法上不存在,结果上有点偏差也不存在,但一旦,发心不私,那就麻烦这个团队一定搞不好,一个国家如果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他都在以权谋私了,那就个国家一定完蛋,不可能搞好上行而下效的嘛。但只要你为政以德,

为公那就不一样了,清朝的胡林翼就是这样。胡林翼是湘军领袖,湖北巡抚,胡林翼在未死之前,对于湘军的控制和影响力是大于国藩的(曾国藩是湘军的创始人,但因为受皇帝的猜忌,长期悬于客位,久不能得督抚之权)当时胡林翼刚刚上任当湖北巡抚, 首先他赴任之初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如何处理好同湖广总督官文的关系,同城而治,巡抚总督互相牵制是清朝的惯例,何况是战争时期,官文是满人,实际上是朝廷的化身,同官文的关系就是处理同朝廷的关系,处理不好,胡林翼虽有冲天之翼也难以施展其才,刚开始时,官、胡两人关系并不好,后来胡林翼意识到督抚不和难成大事,于是亲自拜见官文,推诚相结。在薛福成《庸庵文集》中有一记载,说官文有一宠妾,一天宠妾三十岁生日,官文想为她做寿,到了生日那天,湖北官场听说是官文为一个小妾做寿都不耻于前往,因而很少有人去,生日那天显得很冷清,正当此时胡林翼领着老母、带着家眷亲自来给官文宠妾拜寿,这个消息一传开,湖北官场顿时沸腾起来,众官员听说巡抚大人都去了,都纷纷带着家眷、拿着贺礼去给官文宠妾拜寿,生日场上一下子热闹起来,宾客满门,官文宠妾也破涕而笑,官文也因此从心里很感激胡林翼,宠妾自幼丧母,拜胡太夫人为义母,于是两家往来益密,官胡交欢关系满清中兴。胡林翼因免受掣肘而交欢官文,忍辱负重,甚至一切报功都推官文为首,官文也因此累官至大学士,因胡而成名,由此可见,胡林翼为了要达到他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只要有利于国,哪怕是不计个人的荣辱得失,也在所不惜,这种舍己而顾全大局,公忠无私的品格,这就是为公不为私,方法上有点问题,不存在,只要是为人民、为大众、为大家。我们党也倡导“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如果我们所有的公务员都做到这点,我们国家那一定繁荣太平、梦回大唐。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是比喻了,就是说如果为政者用道德来治理国政,执政者便会像北极星一样,居于其位,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运转。这个比喻就很形像了,前面我们学过,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就是说,子禽问子贡,夫子每到一个国家,都必定得知那个国家的政治情况。是他求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夫子是靠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而获得的。”夫子这种获得的方法,大概和别人获得的方法是不相同的吧?这也就是居其所而众心拱之的感觉,为什么老百姓愿意跟着刘皇叔走,刘皇叔有德是出了名的嘛,他有吃的我们就有吃,我们老百姓不跟他走难道跟曹操这个不分清红皂白连自己的恩人都杀的人走吗?不可能。我们在生活中也是这样,我从当兵到上班也快二十年了,这些年我跟了三任营长、两任教导员、局长也是三任、副职也是六七个,但有些就很有感觉,我愿意跟着他干,有些我看着他就烦,为什么,就是有德和缺德的区别嘛。所以我们通过学这一个为政的纲领就一定要有做一个有德之人的感觉,要有这个志向,要有这个冲动,不管您是管家、还是管一个部门还是管理一个企业,一定要有德。这是您成功的必须遵守的、必须具备的。

我们学下一句,子曰:“《诗》三百①,一言以蔽②之,曰:“思无邪③。”孔夫子说:《诗经》三百篇,其实是305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那就是:‘遵循了情感的中道,不偏也不倚,不左也不右。” 前面说了为政的重要核心“德”按常理,该说条具体的条目了,但这里这出个诗经来,各位各的说法,这个咱们不管它,但诗哪是很有感觉的,自从,云轩老师和夏老给我们开讲诗以后,我们大家也都对诗有了一些感觉,我最近也写了好几着打油诗,在我的博客、微博和qq空间里相继发表,我们徐莉也有了写诗的冲动。《论语》后边也讲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之事,所以很好。这是正规解释,我觉得,诗高兴了写一写,好的整不来,我整个打油诗,这就叫兴,写不好、不学写,那可赏别人的,这就叫观,比如我们云轩兄写,我

们夏老师就可以品,我们就可以赏。我们大家一起以诗为媒讨论学习高兴一下这就叫群,我最近不舒服,我们写个诗舒畅一下感情确实很好,这就叫怨。我们小学,中学、高中学那么多知识,有多少还记得住,但说到诗我们可能随便也能整几首,比如什么: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那种就是美的图画,再比如,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没事,没事的时候我们读一读那就叫个舒服。

好,书归正传:这里的诗是指诗经,诗经是《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陕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西南,东至山东,南及江汉流域。编著者就是孔子,前面我们说过,他主要功绩在于上承接了尧、舜、文王、武王、周公的文化,起了一个断代整理接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修《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作《春秋》上。所以孔子将原来的很多诗整理后,留下了305篇,每一篇都是真情的表达,没有邪的、偏的。所以孔夫说,诗经三百首,一句来概括,就是三个字“思无邪”。

这个“思无邪”,《诗经》三百篇,风、雅、颂,古人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尽管有时很快乐,但乐得不过分,不沉溺于其中;有的时候很哀痛,但是它不过于伤感;《国风》里边经常有发牢骚的,但牢骚也发得不过。虽有哀怨之气,但是不会变成仇恨,永远有那么一种中道,属于一种情感的中道。为什么叫“思无邪”,它不会使自己的情绪走邪。我们经常不自觉地使自己的情绪走邪,走邪了就容易使自己失去理智,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麻烦。上面说的诗,我们这些不写诗的,对这个思无邪,我们又如何理解,如何去感觉。大家想想,我们自己进入过“思无邪”的状态没有?我们感觉一下什么是“思无邪”的心理情态。我高兴的时候是否忘乎所以了?我们受到打击的时候是不是感觉这个日子真的没法过了?我们是不是睡不着觉,但有在床上想些毫无意义,也想不明白的事,白白的浪费我们的精神。如果这样那思维就走入了邪的一种状态,这就不好。要注意要调整,所以我们要观注自己的念头,要日三省、省吾身,要善于发现我们的不好的邪的念过,不让他过去,不让他进入我们的心理世界,影响我们。这就是重要的学修功夫,大家可能随时玩一玩,看找到这种感觉不。

中场休息。

子曰:“道①之以政,齐②之以刑,民免③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④。”

道之以政,这里的道是通“领导”的导,意思是训导、引导、引领的意思,那什么是“政”,先从字上解释,左国定正大光明的正,右边一个文,我的理解就是治理国家要正大光明,上面为政者要正,然后用发布施政条文的方式来治理国家,这就叫政。也就是用政令来引导。这个历朝历代都是这样,发文件命令来治理国家这从古至今都在用,而且前几年还有文山会海的说法,就是处理文件,开会来治理一方。

齐之以刑,齐是整治、整肃,刑当然有是刑法了。老百姓,犯了王法,肯定要用刑法来治理,就是用刑法来整治。

民免③而无耻,民,老百姓,免就是免除了,因为前面用了刑法了的嘛,所以不敢犯了三,但,无耻心,因为他是廹于要抓去座牢的威慑,所以不做,但内心未改变。

这里孔夫说的是治理国的第一种层次,就是发号施令、然不听话的就用刑法来整治你,最后老百姓因为怕而不敢做坏事,但心灵未改变,所以老白姓没有自觉的廉耻之心。这就像我们管孩子一样,我给你说,你必给我考95分以上,考不上我就要打你,孩子因为怕挨打而要把分数拿上去。这就很麻烦,当前我们都在说世风日下,道德滑坡,现在一上网就是各种社会乱象,我现在上班,一天只在下午4点开一会儿电脑处理一个文件,其余时间不想上网,一个是弹出的新闻里边不是暴力就是情色,还有就是表哥、房叔之类整的我心理不舒服。另外现在我们国家的犯罪率是很高的,一些地方的看守所都快关不下了,这就不是好现象。我在想如果我们看守所里,只有很少的人那就好了,所光有刑法是不行的,因为有很多问题不是靠刑法就能解决的。前段时间,一条很火的微博,叫中国人过马路,大概意思是说“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央视,各地的电视台,还专门到一些城市对这一现象进行采访、报道。这说明什么?这个问题能用刑法来解决吗?管理国家是很大范筹,很多方面靠刑法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所以后面孔夫子他老人家就对当时的执政者提出了一个执政的重要纲领,叫做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④。”,我还想加一句叫辅之以刑,你个杀人犯不整治那还得了。

道之以德,那感觉就不一样了,前面说了嘛,为政以德,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啊,有了这个德就有四方归顺的氛围,后面我们还要学到,叫以德治国则“近者悦、远者来”就是在本国的国人高兴,以在本国生活而感到高兴,外国人听说你这个国家好,想移民到你这个国家。我们治理一个国家以德治,而且做到了近者悦、远者来,那就是了不起的为政治国。在中国历史上能够达到近者悦远者来的时候不多,周文王那时做到了,唐朝做到了,我也希望我们的为政者将我们的国家也建设成近者悦,远者来的圣朝。

齐之以礼,就是要用礼来规范我们的行为, 我们生活起居,学习,工作都应有礼,有规矩,而且要让这个礼成为老百姓的一种习俗和习惯。那样的话,中国式的过马路必将不复存在,周礼是周公制定的,所以周朝有800年的江山,当前最命的王朝,但周礼我也未学过,有机会,我都想学习学习。

最后有耻且格,这是什么一种感觉,先说有耻,就是廉耻心,我们现在的很多人少了这个东西,所以有无所适事的啃老族,而且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我们的时经常在电视里看到一些不孝顺父母的人,一个月几十块钱都不给,几弟兄还在推来推去。前段时间不是有个报道吗?一个大货车侧翻在路上,三十万葡萄,路过的老百姓,不是帮人家捡起,而是一抢而空。这个犯法吗?这个需要刑法来规范吗?要有德、要有礼,要形成风尚大家自动自发,如果做错了,还会生起惭愧的心情,就人人有耻,不敢做不道德的事,不需要刑法自己内心都难过,那样就好了。另外,对我们大家个人来讲,也要注意个耻,要有这个耻,对于我们做的不好,做的不到的要感到这个耻,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的改过,才能提升我们自己。冯学成老师在讲《通书》的时候,也反反复复的把:“人之生,不幸不闻过;大不幸无耻。”拿来讲,就是说,一个人生下来,不幸的是不知道自己的过错。大不幸无耻,一个人无耻,简直太不幸了,真正不幸的就是人格的丧失,人格的堕落。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④。这就是孔夫子他老人家所讲的为政大原则,所以大家看看,孔夫子他老人家是不是圣人,该不该被打倒,四书五经到底是精华,还是糟粕,大家各自去感觉。

如果时间差不多就结束。 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⑥

这是孔夫子他老人家学修的历程和各个阶段的状态和体会,这些话呢,而且己成为了年龄代称,比如这个我己是而立之年,或是不或之年。为什么孔子的弟子把这一段放这为政里呢?这是孔夫子人生的经历,对每个为政者来讲都有所启迪。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夫子他的父亲相当于一个乡张,他死的早,他的母亲也不是正房,他还有一个半残废的哥哥和一个姐姐,孔子都说他是吾少也贱,故多能也,孔子从小也是很苦的,我估计也是不管是农田里的事还是家里的事都要做,所以他才多能。同时,也说明他从小就受到人生的磨炼,我以前说过,一个小孩子就是要吃点苦,让其受点吃苦教育和挫折教育,长期在顺境中长大孩子以后,走出学校进行社会之后就会很麻烦。这里的志于学是立志了,是他老人老立了学有所成的志,不是开始学习,不是启蒙之学,七八岁是启蒙之学。这个志就了不得了,有了志向你不一定成功,但没有志向您肯定不会成功。龙江书院的院训里面第一条就是立志。没有志,哪人生就是飘的,像天上的浮云一样,东一下、西一下,群居终日无所事事,上点网、打点麻将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最后,终其一生而己。

三十而立,经过十五年的学习和磨炼,孔夫子他老人家,立起来了,什么立起来了?学闻立起来了吗?有但不全指,我们现有些博士、研究生,我看也很脑火,前段时间二十个研究生抢一个环节工的岗位,这就很麻烦了,但孔夫子是不一样的他立的要继续汤文武、周公的贤人之道,先王之道,按清张载的话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三十而立是在这些方面有所确立,建立了信心,不动摇,不偏离,永远干下去,干一辈子了。而在三十岁之前还属于从学阶段,还不太成熟,到了三十之后,就对自我有肯定性和自信心了,所以叫做“立”。我们,大座的大家可以体会一个我们三十岁的时候“立”没有?立的是什么?

第12篇:论语选读为政治国(九年级必修)

课程计划

一.专题题目:为政治国 二.教学内容:

1.孔子与《论语》

2.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3.《论语》的语言个性

4.《论语》主题(自学)

5.专题解

6.为政第二

7.八佾第三

8.颜渊第十二

9.子路十三

......(注:“为政第二”等篇选讲其中与本专题相关的若干章) 三.教学方式: 1.教师讲述与学生研讨相结合

2.使用课件教学 四.教学时间安排: 每周一课时,共计14课时授完本专题 《〈论语〉选读》教案 第一讲:《论语》与孔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学习《论语》的思想意义,懂得一些人生哲理; 2.学习孔子的高尚人格和伟大智慧; 3.了解孔子生活的时代背景,学会辨证地分析问题。 教学方法: 讲述,用灯片展示相关资料。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经典著作汗牛充栋,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化具有普遍的公理性,它能适应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今天我和大家一道来共同探讨世界文化经典之一______《论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板书课题:

《论语》与孔子 (一)为何校本教材定为《论语》? 1.深刻的思想性 2.语言的文学性

3.陶冶性情,吸取智慧 4.现实生活中人的缺失 (二)孔子其人

三.教材的编排体制

共三编:主题选讲 论语原文 综类撷英 四.我主讲的内容:“为政治国”专题简介

孔子与其弟子和当时的诸侯国君的对话录......一个人可以无为政之机但不可无为政之才。

五.课后作业: 2.品读《论语》中“为政治国”部分 第二讲:为政治国

一.抽学生谈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 二.学生提问,教师解疑

语言______思想______理趣 三.南怀瑾先生诠释孔子的为政思想 四.“为政治国”篇选讲 五.作业: 写一篇关于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的文章(特别提示:不求面面俱到,只求就一点阐发引申;标题自拟。

第13篇:从论语看孔子的为政思想

从《论语》看孔子的为政思想

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在治国中他主张以“礼”治国和以“德”治国。礼治最重要的就是“正名”,每个人都要按照礼的要求规范言行,履行义务;德治强调进行道德教化,正己正人。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可以看出,孔子并不排斥“法治”,他认为法治不过只是为了避免人们获罪的一种手段,并不能培养百姓的羞耻心,造成社会不稳定的根源仍在,而“道之以德“和“齐之以礼”的治国方法却能从根本上达到教化百姓,安定社会之功。

一、为国以礼

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西周王室衰微,诸侯专权,统治秩序日渐混乱,这种情况令孔子感到十分气愤,更坚定了他推行“以礼治国”的决心,他认为只有礼治才能使社会恢复到井井有条、国泰民安的状态。孔子认为以“礼”作为基本的社会制度才能使政权长久。“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礼治自古就有而且是一脉相承的,实行礼治的国家可以沿袭百代。

治国以礼最重要的措施是“正名”。孔子在于弟子讨论为政的首要问题时提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法不中则民无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由此可以看出,孔子特别注重礼治制度中的等级名分,礼治制度之所以产生,是为了确定与其名分相符的思想和行为,正名就是使名实相符,而所谓刑罚,则是对违反礼治者的惩罚。当然,在孔子看来,为了避免诸侯僭权,严格的君臣关系也是以礼治国的重要方面。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在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君主居于最高统治地位,效忠君王便是臣子最大的“礼”,任何僭越君主的行为都是有损“礼治”的。孔子所推崇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为了使君臣父子各安其位,遵守各自的名分,不越位、不僭礼,从而达到政治环境的安定有序。

孔子礼治思想的实质,就是依据嫡庶、长幼、亲疏等项关系,确定贵贱、大小、上下各种等级区别,形成各种名分。按照名分,确定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依据这些规范和准则,制定有关社会政治的礼法制度。所有的人都按照礼治规定,等差有序,贵贱有等,各处其位,各奉其事,每个人都恪守自己的社会角色和政治角色,遵循礼的角色规范,规范言行,履 行义务。这在当时混乱的社会状况下是十分必要的。

二、为政以德

孔子在为政中同样主张“以德治国”。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即是说当政者运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好像北极星安居其所,其他行星自然而然地有序地环绕着它一样,将得到人民的拥护和归顺。要用道德教化感化百姓,让每个百姓遵守孝悌之意,培养他们拥有良好的品行,而非用严法来约束百姓。他提出,“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因此,统治者要想“正人”,首先要“正己”,这样才能为百姓垂范,令百姓信服,引领百姓走上正道。

“仁”是孔子道德伦理学说的核心,孔子主张实行“仁政”。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足以使人。(《论语·阳货》)”,因此,统治者要首先具备这五种品质,才能成为百姓拥护的仁君。在选贤任能方面,也要遵循严格的道德标准。孔子说:“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论语·颜渊》)”。任用贤才,把正直的人提拔起来放在邪恶的人之上,是使百姓服从的重要条件,同时也可以使邪恶的人改邪归正。

孔子认为“为仁由己”,强调自觉行仁。他认为仁并不难达到,关键在于内心有没有这种要求,内心有这种要求,并努力践履,就可以实现仁。孔子“仁”的思想体系,有两个基本内涵,即“修己”与“安人”。“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无论是“修己”还是“安人”都离不开仁,“修己”实质就是“求仁”,“安人”实质则是“行仁”。在“修己”和“安人”二者之中,“修己”是本,“安人”是“求仁而得仁”之后的效用。因此,孔子思想从“修己”之道开始,心正而身修,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以贯之。心不正,身不修,又如何齐家、治国、平天下呢?因此,“仁”,也就是道德修养,成为儒家治国的必由之路。

在治国中,以礼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和相互渗透的。仁是内心的道德情感,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仁是礼的基础、灵魂,礼是仁的体现、落实。没有仁,礼就徒具形式;没有礼,仁就无所依托。同样,“道之以德”是“齐之以礼”的基础和手段;“齐之以礼”又是“道之以德”的目标和根本要求,“齐之以礼”还可以使民德归厚,也是“道之以德”的一种手段。

孔子的治国思想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这也是他的治国思想未能得到充分实施的原因。他过分强调了道德教化和礼制,而不推崇使用法律等强制措施约束人民,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从根本上是不符合封建统治者的统治需要的。孔子推行仁政,而并不是每个君主都是仁君,统治者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人民,巩固政权,并不会将大部分精力用于教化人民,他们倾向于用一种更加直接的手段——刑罚,使人民臣服,运用武力使四方归顺,因而德治只能说是法律的一种辅助手段,而不能单单作为治国的根本。

孔子像事件看法

对于孔子像搬离**的事件,网上众说纷纭,大多怀疑其中掺杂着太多政治用意,然而不论是否存在政治用意,不可否认的是,孔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始祖,千年以来一直受到国人的尊敬与景仰。

由于网络控制原因,我们现在很难了解到“立像”与“撤像”的原因始末,然而,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孔子文化是受到世界人民承认的优秀文化,否则就不会有孔子学院在全世界的建立。我们常说在认识一种文化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儒家文化毕竟发源于封建文化的土壤,难免有其时代的烙印,这就需要我们辩证的去看待它。在新文化运动和*中,我们不止一次地全盘否定了儒家文化的优秀成分,每一次否定都是对一种文化信仰的抹杀,因而,我们的信仰越来越淡薄,我们的心才越来越浮躁。中国现在之情形之所以缺乏信仰,过于浮躁,在前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太容易受到政治宣传和领袖任务的鼓动,而后期却是由于我们被抽离了革命的精神信仰而盲目碰撞的结果,因而,我们看见人浮于事,我们见义不为冷漠处之,我们争名逐利自私利己,我们互相谩骂自以为是„„

不论是“立像”时人们所说的“愚民政策”,还是“撤像”以后猜测的政治倾向变化,我们都太容易把一个事件进行简单化的归类。不论是政府还是人民,如果缺乏了“三思而后行”的精神,根本就无法“立信”,更不用说政通人和,国泰民安。据考证,当今人们的幸福指数甚至不如宋朝,为什么科技高度发达,生活其方便的今天甚至比不上一千多年前的朝代?也许原因就在于我们的物质欲望太多,“乱花渐欲迷人眼”或许才是现代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吧,欲望随着选择的增加而倍增,而精神上还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何其可悲!

当然,我们不能过分苛责人民如何如何,拥有一个为人民所信服的政府也是政通人和的关键。人民怨声载道无处倾诉反而压制,这只是回避问题、激化矛盾的不理智的做法。孔子所提倡的仁政思想同样适用于现代社会,“恭、宽、信、敏、惠”也是每一个心里装着人民的政府应有的品质,也是真正能够使人民信服的品质。我们不需要动不动就谈道路、谈主义,我们需要的是寻找一个脚踏实地的理由,让我们感到幸福以及获得真正自由的理由。

第14篇:为政的素质——从《论语为政篇》浅谈为政的素质(推荐)

为政的素质

——从《论语〈为政篇〉》浅谈为政的素质

【摘要】《论语-为政篇》是集中阐述孔子为政思想的一篇,可以说由学而第一到为政第二到八佾第三再到里仁第四详尽的为我们讲述了孔子及孔子门弟子的核心思想。每每读此四篇,其中微言大义了然于胸,但每次的细心阅读都会有新体会新收获。本文主要从为政以德、以孝治天下、慎言慎行、任人唯贤、倡行中道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试图达及浅谈为政的素质这一行文目的。

【关键词】论语;为政篇;为政的素质;孝;德;中道;

“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政治的意思就是端正,你带头端正,谁还敢不端正?自身端正不发号施令却能执行。

为政,很多人一看到这个题目随即想到了做官,想到了前文所说的政治,似乎这也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在《论语》当中却很少看到孔老夫子谈政治,他只提为政。为政并不等于政治,它更是一种教化,是一种人生修养。

“如笃学之,明辨之,融会有得而见之于行事之间,必可得自证。”

——南怀瑾先生语

一、为政以德

孔子为政的核心思想是“为政以德”,他不满足于当时社会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状况,一心要变天下无道为天下有道。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德者,得也;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德是人赞天地之化育的深刻体现,可以说它是人之为人的一个标准、一种界定,无德之人似如禽兽又禽兽不如。孔子的为政以德以德治天下,要求一个人不断的完善自身,替身自己的人生境界。在这里老夫子用天象比配人间,以北极星比配统治者治理天下的德行。你自己的德行完备了,就像天上的北极星那么闪闪发光,你的道德人格魅力就征服了众生,天下之人自然会臣服于你。结合:“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可以看出孔子的基本出发点是:只有把为政建立在道德教化的基础上,才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换句话说为政者应该为政以德,齐之以礼于是百姓有耻且格,天下方为大治。

二、以孝治天下

孟懿子问孝。孟武伯问孝。子游问孝。子夏问孝。

不同身份地位不同派别阶层的人问孝于孔子,孔子的回答不尽相同。梁老师说这是孔子智慧的体现——因材施教。看一看有子的这段话,就明白何为以孝治天下,为何能以孝治天下。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虽然是有子所言,但是其中所言是也。观其排于学而第一的第二章亦可知这句话的含义所指,分量轻重可见一斑。

“孝”可以说是人德性的基本体现,在家尽孝守悌出门在外才能尽忠尽己,报效祖国。在整本《论语》中关于孝的描写很多,曾经的我还因为某种机缘替大家搜集过“孝”的相关章句。另外,进入大学熟读背诵的第一部经典就是《孝经》可以说至今还记忆尤新。对于孔子的以孝治天下,在此就不再详叙。但是需要说

明的一点是,“孝治”还必须建立在德行的基础之上,只有厚德,孝治才能真正笃行。

三、慎言慎行

子张问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阕殆,慎行其余,则寡悔,禄在其中矣。”

这一章十分鲜明的概述了为政之时慎言慎行,可谓形象深刻。意思是说,说话做事都要谨慎为好,事先要多听、多看,以免产生说话过失和事后后悔的严重后果。在后文中还提到过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即要多听,选择其中善的并从之,多看并且记在心里而心中有数。在官场中说话做事之道学问颇为深刻,但孔子却给我们阐述得错落有致,在当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领导者,一定要有实事求是的老实态度和工作作风,言行要谨慎小心在具体的为政过程中可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总之,做到言寡尤,行寡悔,禄便在其中矣。

四、任人唯贤

为政之本在于选贤,要治理好国家,必须举用贤才,善于用人。孔子的任人唯贤打破了以往任人唯亲的传统。在为政篇中孔子提出了察人的方法,“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廋”是隐藏的意思,人焉廋哉就是哪一个人能够隐藏呢?全面的看一个人,使一个人不隐藏,孔子说了三个递进的方面,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看,就是很宏观的看全面的看;“观”是微观的看细致的看;“察”是考察,不光是看,还要从生活中去考察,视其所以,看他做的事情,观其所由,观察他的做事目的、动机;察其所安,细致的察看他做事后的心态。这里讲述了孔子为政选人的思想精髓。

下面孔子解答鲁哀公的对问,提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意即做为为政者,须要举直错诸枉选拔正直的人,将其错于诸枉以使民服而天下治。可见为政察人用人的深刻内涵。

五、倡行中道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为政者作为一方百姓的领军式人物,其言行教化直接影响到其臣民。可谓“身正影必正。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也。”

所谓异端就是走极端偏向的路线,不走中道,不行中庸之道。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不但不走中道,还标新立异,特别从事怪异思想。子不语:怪、力、乱、神。孔老夫子不谈怪、力、乱、神之类的偏离中道之事,为政者更是要如此。不仅做到守中道还要做到思无邪,以己身正而率领众人身正于是天下大治。

综上所述,作为为政者可以得到很大的启迪:一个真正的为政者要做到“遵五美,屏四恶”即“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坚决摒弃“不教而杀,不戒视成,慢令致期,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的四种不善之行。在为政或追求为政的道路上把自己经营好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以及道德境界。做到“仁、义、礼、智、信” 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可以说,阅读为政篇给我们的启发颇为深刻,在内圣的基础上才能有真正外王的可能性。一个为政者应该慎思之笃行之明辨之,只有这样方可开出智慧之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第15篇:读《论语》感悟:传承经典 为政以德

读《论语》感悟:传承经典 为政以德

读《论语》感悟:传承经典为政以德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着源源不断的丰厚滋养。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习近平同志也说过:“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论语》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著作,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直至清代科举制度废止,千百年来它一直都是历朝历代学习的经典,上至文臣武将援引它,北宋宰相赵普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论;下有黄口孩童记诵它,唐人李恕《戒子拾遗》所载培养子弟方案“男子六岁教之方名,七岁读《论语》《孝经》”便是明证。可以说,《论语》所代表的儒家经典背后体现出的道德伦理、家国秩序已经深入中华民族的血液,成为中国人日常文化、思想情感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时至今日,我们的许多礼仪风俗、处世智慧都脱胎于此。另一方面,从世界范围来看,在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的文化圈中,新加坡、日本、韩国等无论在经济还是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发展,其中儒家传统文化起到的作用不可谓不大。

XX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时看到了院长杨朝明主编的《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两部著作,他翻阅后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他还说:“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

因此,在全党、全国上下凝心聚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当下,精读、细度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作《论语》是十分必要的。通读该书后,我感受最深的是《论语》对于党员干部个人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以及对于百姓国家的治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照借鉴意义,而打通两者的枢纽则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所具备的“推己及人”意识。

在个人修养层面,《论语·为政》篇首句便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句话说的是只有从政者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以德行政,才能取得公信,赢得民心。“北辰”即北极星,因其自身光芒耀眼,故而仿佛其余星辰都环绕拱卫着它一般。当下,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广大群众产生深刻影响,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理应成为整个社会的表率,正如《论语·颜渊》所载:“政者,正也。子帅以正,熟敢不正?”又如《论语·子路》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使用传统训诂学中“声训”的解释方法,意在说明从“政”就得要“正”气、“正”派,你领导干部带头走正道,谁敢不走正道?当领导干部自身端正、做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百姓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领导干部自身不正派,即使要求百姓行为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老百姓也不会听从的。

施政者需要如北极星一样率先垂范,监督执纪者更需如此才能服众。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打铁还需自身硬”,短短七个字形象生动地传达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要完成现阶段的改革发展任务、实现长远的奋斗目标,就必须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俗话说“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领导干部首先要做到自身硬气,才能在关键时刻发劲发光,经受住考验,担当起改革发展的重任,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待。

在价值观层面,《论语·里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意思是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使用不正当的方法得到它,我就不会接受;贫穷和低贱是人人都感到厌恶的,但假如不用正当的方法摆脱它,我也是不会去除它的。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大富大贵的骄奢淫逸真的是我们入党的初心和动机吗?何况是“不以其道得之”!还记得我们举起右拳在党旗下宣誓的庄严时刻吗?——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的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我想,入党誓词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

在《论语·雍也》中,孔子表彰他的弟子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的信念是何等坚定!一篮糙米饭,一瓢白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就应当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不改其志。前段时间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有位因不得提拔重用便牢骚满腹,不理百姓诉求、只顾夜观星象的区长孙连城,他的这种懈怠懒政就是缺乏理想信念的表现,其实也是一种隐形腐败。忘记了“我是谁、为了谁?”就会淡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会辜负“共产党人”的光荣称号!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共产党人需要加强学习、武装头脑,经常为自己的党性修养、道德修养、理论修行“补钙”“充电”,这样才能练就一身处变不惊、从容镇定的坚强本领。

在社会治理中,孔子认为执政者应当严肃认真地对待工作,节约用度、体恤百姓,即便役使百姓也不能耽误农业生产,如《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总结出的这三个方面,一是源于他自己在鲁国为官时的亲身实践;二于其在修史过程中的归纳总结。为何要“敬事而信”?因为“上不敬则下慢,不信则下疑,下慢而疑,则事不立矣。”为何要“节用而爱人”?《周易》说:“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财物皆取之于民,一旦奢侈淫靡,必至于害民。为什么要“使民以时”?我国古代社会以农耕为本,农业生产靠天吃饭,时令节气非常重要,何时耕种、何时收割都有固定的时令,不能因一己之私大兴土木,造成徭役繁重而耽误了农业生产。

历朝历代的兴衰史是对孔子所言最好的见证:勤政敬业如汉武帝刘彻、清圣祖康熙;节俭克制如汉文帝刘恒、明太祖朱元璋;休养生息、劝课农桑如汉景帝刘启、晋武帝司马炎;他们给百姓都带来了“文景之治”、“太康盛世”、“康乾盛世”等大好局面。直到今天,孔子的思想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敬事”、“节用”毋庸多言,“使民以时”则是说政府要加强对社会生产的研究,掌握其规律,发展经济、建设项目要讲科学,不要违背规律乱来;另外,出台政策时不能一厢情愿,应当充分考虑民众的实际利益和意愿,以免因缺乏经验或考虑不周全而“好心办坏事”、“善政结恶果”。

在经济层面,孔子还明确提出了公平公正地分配财产对国家稳定的重要性,《论语·季氏》:“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认为无论是诸侯还是士大夫,他们不必担心社会财富总量少而导致问题,只需要关注财富分配是否公正公平;他们不必担忧人口数量少,只需要关心是否能让境内安定。若是分配公平,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平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国家便没有倾覆的风险。当然,孔子所指的公平分配,并非“均贫富”,而是指所有阶层“各得其分”。劳有所得,是极为重要的民生问题,公平公正更是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报告特别强调注重公平,说明党和政府时刻以亿万群众切身利益为出发点,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统筹协调、扎实推进,努力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保持经济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作为孔子思想的代表,《论语》具有十分明显的现代意义。当我们用自身实践读《论语》,那些古圣先贤的光芒,便会穿越千年时空照耀当下,让我们很多人的精神因为多了这种传统文化的陪伴而变得温暖有力,让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好未来的信心更加坚定。

而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论语》展现的只是其中一隅,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在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里,我们从不缺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意识;我们从不缺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牺牲精神;我们从不缺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

我想,经典的作用在于树立范式榜样,而榜样的力量又是无穷的,感动后人是一种崇高,被前贤感动则是一种价值取向。当我们翻开泛黄的、留有墨香的书页时,我们不仅要收获感动、有所启悟,更要传递力量、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在今天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第16篇:《论语》学而篇和为政篇全文(拼音和注释)

第一章 论语学而篇

zǐ yuē xuã ã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â hū yǒu pãng zì yuǎn fāng

子 曰: 学 而 时习之,不 亦 悦 乎。有 朋 自 远 方

lái bú yì lâ hūr ãn bù zhī ã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 hū

来,不 亦 乐 乎。人 不 知 而 不 愠,不 亦 君 子 乎。

【注释】子:《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敬称。

时:时时,经常。习:演习,复习。 说:同“悦”,高兴。 愠(yùn):恼怒,怨恨。

【大意】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yǒu zǐ yuē qí wãi rãn yě xiào tì ãr hào fàn shàng zhě xiǎn yǐ

有 子 曰:其 为 人 也 孝 悌,而 好 犯 上 者,鲜 矣;

bù hào fàn shàng ãr hào zuî luàn zhě wâi zhī yǒu yě jūn zǐ wù běn

不 好 犯 上,而 好 作 乱 者,未 之 有 也。君 子 务 本,

běn lì ãr dào shēng xiào tì yě zhě qí wãi rãn zhī běn yú

本 立 而 道 生;孝 悌 也 者,其 为 仁 之 本 欤。

【注释】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

弟:同“悌(tì)”,弟弟尊敬、善事兄长称为“悌”。 好(hào):喜欢。 犯:冒犯,抵触,违反。 鲜(xiǎn):少。

未之有:“未有之”的倒装形式。古代语法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放在动词前。 与:同“欤”,表示疑问的助词。《论语》中的“欤”都写作“与”。

【大意】有子说:“他的为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冒犯上级,却爱造反,这种人是从来没有的。君子致力于根本的事情,基础树立了,‘道’就产生了。孝顺爹娘,敬爱兄长,这就是‘仁道’的基础吧。”

zǐ yuē qiǎo yán lìng sâ xiǎn yǐ rãn 子 曰:巧 言 令 色,鲜 矣 仁。

【注释】巧言令色:以好话和做出来的和善面色来讨好别人。

鲜(xiǎn):少。

【大意】孔子说:“花言巧语,伪装得和颜悦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 zēng zǐ yuē wú rì sān xǐng wú shēn wâi rãn mïu ãr bú zhōng hū

曾 子 曰:吾 日 三 省 吾 身:为 人 谋 而 不 忠 乎? yǔ pãng yǒu jiāo ãr bú xìn hū chuán bù xí hū 与 朋 友 交 而 不 信 乎?传 不习乎?

【注释】曾子:孔子的学生。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他的弟子也称曾参为“子”。

三:约数,表示多次。 省(xǐnɡ):反省。 信:诚实。

传(chuán):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习:温习,实习。

【大意】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zǐ yuē dǎo qiān shâng zhī guï jìng shì ãr xìn jiã yîng ãr ài rãn 子 曰:道 千 乘 之 国,敬 事 而 信,节 用 而 爱 人, shǐ mín yǐ shí 使 民 以 时。

【注释】道:同“导”,治理。

千乘(shânɡ)之国:就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算不上大国了。千乘,四匹马拉的车称一乘,车辆数目能表现国家的强弱。 敬事:认真对待国家大事。

人:古代人广义指所有人群,狭义指士大夫以上阶层的人。这里是狭义的用法,与下面的“民”呼应。

【大意】孔子说:“治理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要认真地办理国家事务,严守信用,节约费用,爱护官吏,役使人民要按照农时的忙闲。”

zǐ yuē dì zǐ rù zã xiào chū zã tì jǐn ãr xìn fàn ài zhîng 子 曰: 弟 子 入 则 孝,出 则 悌,谨 而 信,泛 爱 众, ãr qīn rãn xíng yǒu yú lì zã yǐ xuã wãn 而 亲 仁;行 有 余 力,则 以 学 文。

【注释】弟子:一种意思是年纪幼小的人,另一种意思是学生。这里是第一种意思。

弟:同“悌”,敬重兄长。 谨:谨慎寡言。 汎:同“泛”。 仁:有仁德的人。

【大意】孔子说:“年轻人在家要孝顺父母,离开自己家便敬重兄长,谨慎寡言,说话诚实守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

zǐ xià yuē xián xián yì sâ shì fù mǔ nãng jiã qí lì shì jūn nãng 子 夏 曰:贤 贤 易 色,事 父 母 能 竭 其 力,事 君 能

zhì qí shēn yǔ pãng yǒu jiāo yán ãr yǒu xìn suī yuē wâi xuã wú bì wâi

致 其 身,与 朋 友 交,言 而 有 信。虽 曰 未 学,吾 必 谓 zhī xuã yǐ 之 学 矣。

【注释】子夏:孔子的学生,姓卜(bǔ),名商。

易:交换,改变,也有轻视、简慢的意思。 致:奉献。

【大意】子夏说:“对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父母能尽心竭力;服事君上能奉献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要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zǐ yuē jūn zǐ bú zhîng zã bù wēi xuã zã bú gù zhǔ zhōng xìn 子 曰:君 子 不 重 则 不 威,学 则 不 固;主 忠 信, wú yǒu bù rú jǐ zhě guî zã wù dàn gǎi 无 友 不 如 己 者,过 则 勿 惮 改。

【注释】君子:这里指的是士、大夫国君等上层人物。

固:巩固。

无友不如己者: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这一句的解释古人多有不同。无,同“毋”,不要。 惮(dàn):害怕。

【大意】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的知识也不巩固。要以忠、信两种道德为主。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有了过错,就别怕改正。”

zēng zǐ yuē shân zhōng zhuī yuǎn mín dã guī hîu yǐ

曾 子 曰:慎 终 追 远,民 德 归 厚 矣。

【注释】终:父母的死亡。

追远:追念祖先。

【大意】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死亡,追念祖先,就会使百姓道德归于纯厚了。”

zǐ qín wân yú zǐ gîng yuē fū zǐ zhì yú shì bāng yě bì wãn qí

子 禽 问 于 子 贡 曰:夫 子 至 于 是 邦 也,必 闻 其 zhâng qiú zhī yú yì yǔ zhī yú zǐ gîng yuē fū zǐ wēn liáng gōng 政;求 之 欤,抑 与 之 欤?子 贡 曰:夫 子 温、良、恭、jiǎn ràng yǐ dã zhī fū zǐ zhī qiú zhī yě qí zhū yì hū rãn zhī qiú

俭、让 以 得 之;夫 子 之 求 之 也,其 诸 异 乎 人 之 求 zhī yú 之 欤。

【注释】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有观点认为是孔子的学生。

子贡:孔子的学生。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抑:表示选择的连词,“还是„„”。

与之:给他。与:同“欤”,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其诸:表示不大肯定的语气,或者、大概的意思。

【大意】子禽向子贡问道:“老师到了一个诸侯国,必然会了解那国的政事,是他自己求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是靠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逊得到的。老师获得的方法和别人获得的方法不同吧!”

zǐ yuē fù zài guān qí zhì fù mî guān qí xíng sān nián wú gǎi yú

子 曰:父 在 观 其 志,父 没 观 其 行;三 年 无 改 于 fù zhī dào kě wâi xiào yǐ 父 之 道,可 谓 孝 矣。

【注释】其:指儿子。父亲在世时,儿子听从父命不能主事,所以要观察他的志向。

没(mî):死,去世。

三年:周礼规定父亲死后,儿子要守孝三年。三,这里可以理解为虚指,指许多年。 道:表示善的、好的东西。

【大意】孔子说:“他父亲还活着时,要观察他的志向;他父亲死了,要考察他的行动;如果他对父亲的合理之处长期坚持,可以说是做到了孝。”

yǒu zǐ yuē lǐ zhī yîng hã wãi guì xiān wáng zhī dào sī wãi měi

有 子 曰:礼 之 用,和 为 贵。先 王 之 道,斯 为 美。 xiǎo dà yïu zhī yǒu suǒ bù xíng zhī hã ãr hã bù yǐ lǐ jiã zhī 小 大 由 之,有 所 不 行。知 和 而 和,不 以 礼 节 之, yì bù kě xíng yě 亦 不 可 行 也。

【注释】和:恰当,适合,恰到好处。

先王:周文王等古代贤王。 节:节制,约束。

【大意】有子说:“礼的应用,以遇事做得恰当为可贵。过去贤明君王治理国家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小事大事都做得恰当。如果有行不通的时候,只为恰当而求恰当,不用礼节规矩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yǒu zǐ yuē xìn jìn yú yì yán kě fù yě gōng jìn yú lǐ yuǎn

有 子 曰:信近于 义,言 可 复 也;恭近于 礼,远 chǐ rǔ yě yīn bù shī qí qīn yì kě zōng yě 耻 辱 也;因 不 失 其 亲,亦 可 宗 也。

【注释】近:符合,接近。

复:实践,实行。

远:用作动词,使„„远离。 因:依靠,凭借。 宗:可靠,尊奉。

【大意】有子说:“约定符合义,说出来的话才能去实践、兑现。恭敬要合于礼,这样就能避免耻辱。依靠关系深厚的人,也就可靠了。”

zǐ yuē jūn zǐ shí wú qiú bǎo jū wú qiú ān mǐn yú shì ãr shân 子 曰:君 子 食 无 求 饱,居 无 求 安,敏 于 事 而 慎 yú yán jiù yǒu dào ãr zhâng yān kě wâi hào xuã yě yǐ 于 言,就 有 道 而 正 焉,可 谓 好 学 也 已。

【注释】君子:这里指的是有德行的人。

就:靠近,接近。 正:动词,匡正,端正。

【大意】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舒适安逸,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小心,向有道德的人看齐,来匡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zǐ gîng yuē pín ãr wú chǎn fù ãr wú jiāo hã rú zǐ yuē kě

子 贡 曰:贫 而 无 谄,富 而 无 骄,何 如?子 曰:可 yě wâi ruî pín ãr lâ fù ãr hào lǐ zhě yě zǐ gîng yuē shī yún 也,未 若 贫 而 乐,富 而 好 礼 者 也。子 贡 曰:诗 云: rú qiē rú cuō rú zhuï rú mï qí sī zhī wâi yú zǐ yuē cì yě 如 切 如 磋,如 琢 如 磨,其 斯 之 谓 欤?子 曰:赐 也, shǐ kě yǔ yán shī yǐ yǐ gào zhū wǎng ãr zhī lái zhě 始 可 与 言 诗 已 矣;告 诸 往 而 知 来 者。

【注释】谄(chǎn):巴结,奉承,谄媚。

何如:怎么样,表示疑问语气。

如切如磋(cuō),如琢如磨:引申为朋友互相讨论、研修的意思。这句出自《诗经·卫风·淇奥》。切,指把骨头加工成器物。磋,加工象牙,使其更圆滑。琢,雕刻玉石。磨,磨制加工石头使其更细致。 与:同“欤”。

【大意】子贡说:“贫穷却不去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然贫穷却乐于仁道、富裕却爱好礼义的人。”子贡说:“《诗经》说,‘要像加工骨、角、象牙、玉石一样,要雕刻并加以琢磨细刻’,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与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已经发生的事,你就可以举一反三知道未来的事了。”

zǐ yuē bù huàn rãn zhī bù jǐ zhī huàn bù zhī rãn yě

子 曰:不 患 人 之 不 己 知,患 不 知 人 也。

【注释】不己知:“不知己”的倒装句式。知,理解,了解。

【大意】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啊。”

第二章 论语为政篇

zǐ yuē wãi zhâng yǐ dã pì rú běi chãn jū qí suǒ ãr zhîng xīng

子 曰:为 政 以 德,譬 如 北 辰,居 其 所,而 众 星 gǒng zhī 拱 之。

【注释】北辰:北极星。

共:即“拱”,环绕,环抱。

【大意】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自己就会像北极星一样,处于一定的位置,群星环绕着它。”

zǐ yuē shī sān bǎi yì yán yǐ bì zhī yuē sī wú xiã

子 曰:诗 三 百,一 言 以 蔽 之,曰:思 无 邪。

【注释】《诗》三百:《诗经》有305篇,人们常用“《诗》三百”这一整数的说法来指代《诗经》。

蔽(bì):概括,包盖。

【大意】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zǐ yuē dǎo zhī yǐ zhâng qí zhī yǐ xíng mín miǎn ãr wú chǐ

子 曰:道 之 以 政,齐 之 以 刑,民 免 而 无 耻; dǎo zhī yǐ dã qí zhī yǐ lǐ yǒu chǐ qiě gã 道 之 以 德,齐 之 以 礼,有 耻 且 格。

【注释】道:同“导”,引导。一说,治理。

齐:整治,统一,约束。 免:免罪,免于刑法,免祸。 无耻:做了坏事心里不知羞耻。 格:纠正。

【大意】孔子说:“用行政法令来治理,用刑法来处罚,人民虽然能避免犯罪,但并非认识到犯罪可耻;用道德教化来治理,用礼来约束,人民就会有羞耻心,并且会自觉改正错误。”

zǐ yuē wú shí yîu wǔ ãr zhì yú xuã sān shí ãr lì sì shí

子 曰:吾,十 有 五,而 志 于 学,三 十 而 立,四 十 ãr bú huî wǔ shí ãr zhī tiān mìng liù shí ãr ěr shùn qī shí ãr cïng 而 不 惑,五 十 而 知 天 命,六 十 而 耳 顺,七 十 而 从 xīn suǒ yù bù yú jǔ 心 所 欲,不 踰 矩。

【注释】十有五:即十又五,指的是15岁。古人在整数和各位数字之间多用“有”字表示相加。

有:同“又”。

立:站立。

天命:含有上天旨意、自然禀赋与天性、人生的道义和职责等意义。

矩:礼法,规矩。

【大意】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就开始立志于学问,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遇事不会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时就能随心所欲,任何想法都不越出规矩。”

mâng yì zǐ wân xiào zǐ yuē wú wãi 孟 懿 子 问 孝,子 曰:无 违。

fán chí yù zǐ gào zhī yuē mâng sūn wân xiào yú wǒ wǒ duì yuē

樊 迟 御, 子 告 之 曰:孟 孙 问 孝 于 我, 我 对 曰 wú wãi 无 违。

fán chí yuē hã wâi yě zǐ yuē shēng shì zhī yǐ lǐ sǐ zàng zhī

樊 迟 曰:何 谓 也?子 曰:生,事 之 以 礼;死,葬 之 yǐ lǐ jì zhī yǐ lǐ 以 礼,祭 之 以 礼。

【注释】孟懿(yì)子:姓仲孙,名何忌,“懿”是死后的谥号,鲁国大夫,与叔孙氏、季孙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他父亲孟僖子临终时嘱咐他向孔子学礼。

违:古人称违背礼法为“违”。

樊(fán)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学生。 御:赶车,驾车。

“生,事之以礼”五句:古代丧事、祭祀等的礼节规格是有差等的。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不相同。鲁国三家权门大夫有时用诸侯、天子的礼仪等级,孔子对此不满,文中的话就针对这个。

【大意】孟懿子问孔子什么是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替孔子赶马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氏问我孝道,我回答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时,依照礼节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节规矩为他们办丧事,按礼节祭祀他们。”

mâng wǔ bï wân xiào zǐ yuē fù mǔ wãi qí jí zhī yōu

孟 武 伯 问 孝,子 曰:父 母 唯 其 疾 之 忧。

【注释】孟武伯:姓仲孙,名彘(zhì),即前面提到的孟懿子的儿子。“武”是谥号。

其:指父母,该句可解释为担忧他们的疾病。一说,其,指儿女,父母担忧儿女的疾病;另一说,疾,子女品行上的毛病,父母担心子女品行不好。这里取第一种说法。

【大意】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于父母,尤其要担忧他们的疾病。”

zǐ yïu wân xiào zǐ yuē jīn zhī xiào zhě shì wâi nãng yǎng zhì yú

子 游 问 孝,子 曰:今 之 孝 者,是 谓 能 养。至 于 quǎn mǎ jiē nãng yǒu yǎng bú jìng hã yǐ biã hū 犬 马,皆 能 有 养;不 敬,何 以 别 乎。

【注释】子游:孔子的学生,姓言名偃(yǎn),字子游,吴人,比孔子小45岁。

【大意】子游问孔子怎样做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的孝,总说能养活爹娘就行了。至于狗马都还能得到人的饲养呢。如果对父母不是诚心诚意敬重、孝顺的话,那和饲养狗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zǐ xià wân xiào zǐ yuē sâ nán yǒu shì dì zǐ fú qí láo yǒu

子 夏 问 孝,子 曰:色 难。有 事,弟 子 服 其 劳,有 jiǔ shí xiān shēng zhuàn cãng shì yǐ wãi xiào hū 酒 食,先 生 馔, 曾 是 以 为 孝 乎?

【注释】色:脸色。这里指和颜悦色,从心底里敬重父母。

弟子:晚辈,这里指儿女。 先生:长辈,指父母。 馔(zhuàn):吃喝。 曾(cãnɡ):副词,难道。

是:代词,即“此”,这个的意思。

【大意】子夏问怎么做是孝。孔子说:“对父母和颜悦色是很难做到的。仅仅是有事情的时候,子女去为父母做;有酒饭了让父母吃喝,难道这就可以认为是孝吗?” zǐ yuē wú yǔ huí yán zhōng rì bù wãi rú yú tuì ãr xǐng qí

子 曰:吾 与 回 言 终 日,不 违,如 愚。退 而 省 其 sī yì zú yǐ fā huí yě bù yú 私,亦 足 以 发, 回 也 不 愚!

【注释】回:姓颜,名回,字子渊,也称颜渊。是孔子早年的学生,受到器重。

省(xǐnɡ):观察,考察。

【大意】孔子说:“我同颜回讲学一整天,他也不提不同的意见,像是很愚笨。课后我观察他私下的言行,发现他能充分发挥我讲的东西,可见,颜回并不愚笨。”

zǐ yuē shì qí suǒ yǐ guān qí suǒ yïu chá qí suǒ ān rãn yān

子 曰:视 其 所 以,观 其 所 由,察 其 所 安;人 焉 sōu zāi rãn yān sōu zāi 廋 哉!人 焉 廋 哉! 【注释】以:根据,动机,原因。一说,“以”通“与”,意为结交朋友。

由:经由。

焉:表疑问的代词,何处,哪里。 廋(sōu):隐藏,隐瞒,可以理解为掩盖。

【大意】孔子说:“看一个人言行的动机,观察他做事达到目的所用的方法,考察他安心于做什么。这样,这个人怎么能掩盖得了他的真面目呢?”

zǐ yuē wēn gù ãr zhī xīn kě yǐ wãi shī yǐ

子 曰:温 故 而 知 新,可 以 为 师 矣。

【注释】故:旧的。

【大意】孔子说:“常温习学过的知识,才能有新的体会,获得更进一步的知识,这样就能为人师表了。”

zǐ yuē jūn zǐ bú qì

子 曰:君 子 不 器。

【注释】器:器具,只有一种用途的东西。此处用来比喻人知识范围狭窄,只能有某一种技艺。

【大意】孔子说:“君子不该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用途。”

zǐ gîng wân jūn zǐ zǐ yuē xiān xíng qí yán ãr hîu cïng zhī

子 贡 问 君 子,子 曰:先 行 其 言,而 后 从 之。

【注释】君子:古代君子指的是有学问、有德行或者地位、官职高的人。

【大意】子贡问怎样做才是君子。孔子说:“对于自己要说的话,要先做到,再讲出来。”

zǐ yuē jūn zǐ zhōu ãr bù bǐ xiǎo rãn bǐ ãr bù zhōu 子 曰:君 子 周 而 不 比,小 人 比 而 不 周。

【注释】周:团结周围的人。

比:原义指并列,这里指的是因共同利害而勾结。

【大意】孔子说:“君子是用道义来团结人,而不是为私情勾结拉拢人,小人是为私情勾结拉拢人,而不是用道义来团结人。”

zǐ yuē xuã ãr bù sī zã wǎng sī ãr bù xuã zã dài 子 曰:学 而 不 思 则 罔,思 而 不 学 则 殆。

【注释】罔:同“惘(wǎnɡ)”,迷惑。

殆(dài):危险。一说疑惑;另一说没有信心。

【大意】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是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误入歧途的危险。”

zǐ yuē gōng hū yì duān sī hài yě yǐ

子 曰:攻 乎 异 端,斯 害 也 已。

【注释】攻:攻击。另一说为钻研学问,整句释为,钻研邪说就有害了。 异端:不正确的结论。

斯:连词,这就。

已:停止。这句也作“斯害也已矣”。

【大意】孔子说:“批判那些不正确的议论,祸害就可以消灭了。”

zǐ yuē yïu huì rǔ zhī zhī hū zhī zhī wãi zhī zhī bù zhī wãi 子 曰:由,诲 汝 知 之 乎。知 之 为 知 之,不 知 为 bù zhī shì zhī yě 不 知,是 知 也。

【注释】由:孔子的学生,姓仲,名由,字子路。

诲(huì):教导,教育。 女:同“汝”,你。

【大意】孔子说:“由,教给你的知识都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态度。”

zǐ zhāng xuã gān lù zǐ yuē duō wãn quē yí shân yán qí yú zã

子 张 学 干 禄,子 曰:多 闻 阙 疑,慎 言 其 余,则 guǎ yïu duō jiàn quâ dài shân xíng qí yú zã guǎ huǐ yán guǎ yïu xíng 寡 尤;多 见 阙 殆,慎 行 其 余,则 寡 悔。言 寡 尤,行 guǎ huǐ lù zài qí zhōng yǐ 寡 悔,禄 在 其 中 矣。 【注释】子张:孔子的学生,姓颛(zhuān)孙,名师,字子张。

干:求,谋。

禄:古时官吏的俸禄,这里指的是官职。 阙(quē):缺,空,有所保留,暂时放在一边。 寡:少。 尤:过失,错误。

【大意】子张向孔子学习谋求做官的方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加以保留,谨慎地说出其余有把握的部分,就能减少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加以保留,就能减少错误,谨慎地去做其余有把握的事,就能行事少有懊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懊悔,求官职的机会就在这其中了。”

āi gōng wân yuē hã wãi zã mín fú kǒng zǐ duì yuē jǔ zhí cuî zhū

哀 公 问 曰:何 为 则 民 服?孔 子 对 曰:举 直 错 诸 wǎng zã mín fú jǔ wǎng cuî zhū zhí zã mín bù fú 枉,则 民 服;举 枉 错 诸 直,则 民 不 服。

【注释】哀公:鲁国国君,姓姬,名蒋,定公的儿子。“哀”是死后的谥号。

何为:怎么做。

对曰:《论语》中臣对君的回答用“对曰”。孔子回答鲁国国君的问题,因此用“对曰”。

举:选拔,提拔,推举。 直:正直的人。 错:放置。

诸:“之于”的合音。

【大意】鲁哀公问:“怎么做才能使人民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提拔正直的人,将其位置安排在邪恶的人之上,百姓就服从了;而提拔邪恶的人,将其位置安排在正直的人之上,人民就不服。”

jì kāng zǐ wân shǐ mín jìng zhōng yǐ quàn rú zhī hã zǐ yuē lín 季 康 子 问:使 民 敬 忠 以 劝,如 之 何?子 曰:临

zhī yǐ zhuāng zã jìng xiào cí zã zhōng jǔ shàn ãr jiáo bù nãng zã quàn 之 以 庄 则 敬,孝 慈 则 忠,举 善 而 教 不 能,则 劝。

【注释】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在鲁哀公时候任正卿。“康”是谥号。“子”是尊称。

以:连词,而,和。 临:对待。 庄:庄重,严肃。

【大意】季康子问:“要使人民对我尊敬、忠实又努力勤勉,该怎么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严肃的态度来对待人民,人民就会尊敬你;你遵守孝道,慈爱民众,人民就会忠实于你;你提拔优秀的人,教育那些能力弱的人,人民也就会勤勉了。” huî wâi kǒng zǐ yuē zǐ xī bù wâi zhâng zǐ yuē shū yún xiào hū

或 谓 孔 子 曰:子 奚 不 为 政?子 曰:书 云:孝 乎 wãi xiào yǒu yú xiōng dì shī yú yǒu zhâng shì yì wãi zhâng xī qí wãi 惟 孝,友 于 兄 弟。施 于 有 政,是 亦 为 政,奚 其 为 wãi zhâng 为 政?

【注释】或:代词,有人。

奚(xī):疑问词,何,怎么,为什么。

书:指《尚书》,是商周时期政治文告和历史资料的汇编。 施:延及,推广,影响。 有:无实在意义。 其:代词,指做官。 为:是。

为政:参与政治。当时孔子没有出来做官,所以有人这样问他。

【大意】有人对孔子说:“您为什么不参与政治?”孔子说:“《尚书》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种道理推广到政治上去。’这也是参与了政治,为什么非要做官才算参与政治呢?”

zǐ yuē rãn ãr wú xìn bù zhī qí kě yě dà chē wú ní

子 曰:人 而 无 信,不 知 其 可 也。大 车 无 輗,

xiǎo chē wú yuâ qí hã yǐ xíng zhī zāi 小 车 无 軏,其 何 以 行 之 哉。

【注释】信:守信用。

輗(ní):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大车指的是牛拉的车。

軏(yuâ):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小车指的是马拉的车。没有輗和軏,车就不能走。

何以:即“以何”,靠什么。

【大意】孔子说:“作为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那怎么能行呢?如同大车没有安横木的,小车没有安横木的,靠什么走呢?”

zǐ zhāng wân shí shì kě zhī yě zǐ yuē yīn yīn yú xià lǐ suǒ

子 张 问:十 世 可 知 也?子 曰:殷 因 于 夏 礼,所 sǔn yì kě zhī yě zhōu yīn yú yīn lǐ suǒ sǔn yì kě zhī yě qí 损 益,可 知 也;周 因 于 殷 礼,所 损 益,可 知 也。其 huî jì zhōu zhě suī bǎi shì kě zhī yě

或 继 周 者,虽 百 世 可 知 也。

【注释】世:古代称30年为一世,10世为一代。也有人认为朝代改换为一代。

殷(yīn):商朝。商朝至盘庚将都城从奄(yǎn)(山东曲阜)迁到殷(河南安阳一带),所以又被称为殷朝。 因:沿袭,因袭。

礼:指整个礼仪制度,用来规范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 损益:废除和增加。

【大意】子张问:“今后十代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说:“商朝沿袭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所增加的是可以知道的;周朝沿袭了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所增加的也是可以知道的。那么将来如果有承继周朝的人,其礼仪制度也会是或增或减,即使下去一百代,也是可以知道的。”

zǐ yuē fēi qí guǐ ãr jì zhī chǎn yě jiàn yì bù wãi wú yǒng yě

子 曰:非 其 鬼 而 祭 之,谄 也;见 义 不 为,无 勇 也。

【注释】鬼:古代人死都叫鬼,一般指死去的祖先。

祭:是吉祭。凶祭叫奠。祭鬼的目的一般是祈福。 谄(chǎn):谄媚,阿谀,巴结。

【大意】孔子说:“不是自己的祖先却去祭祀它,是谄媚。遇到符合正义的事情却不去做,就是怯懦。”

第17篇:为政格言

一、领袖人物的从政警言

1、天下为公。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 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大纲既挈,条目自举。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孙中山)

2、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

3、党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我们党员的思想和行动的最高原则。(刘少奇)

4、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 周恩来 )

5、生活俭朴,与群众同甘共苦。

只有能代表士兵利益,能体贴士兵疾苦的军官,不脱离士兵群众的军官,才是一个好的军官,这就是养兵的原则。(朱德)

6、人生原出谋幸福,冒险奋勇男儿事 ( 任弼时 )

7、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样就非弄坏事情不可。( 邓小平)

8、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陈云 )

9、为人民利益活着,无尚光荣 ;为人民利益而死,死而永生。 ( 瞿秋白 )

10、要帮助干部养成不计名利、艰苦奋斗、廉洁正派的思想作风。(贺龙)

11、要学习共产主义风格,不和劳动打交道是学不好的。(罗荣桓)

12、一是勇猛果断,但不要急躁粗暴;二是谨慎细致,但不要犹豫不决。 ( 徐向前 )

13、一切真本领、硬功夫都是练出来的。( 叶剑英 )

14、我们应该关心和注意人民事业的利益,我们是人民勤务员,一个螺丝钉。( 陈毅 )

二、省部级领导的从政警言

1、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

2、不敢说“向我看齐”,就不能坐在“一把手”这个位置上。(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

3、把“官位”作为为人民服务的“岗位”,

把“权力”作为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安徽省委书记 王太华)

4、把清正廉洁,鲜明地写在江苏干部队伍的旗帜上。(江苏省委书记 李源潮)

5、要带头做廉政勤政的模范,做反腐败斗争总责任的模范。( 青海省委书记 苏荣 )

6、克服“衙门”作风,力倡雷厉风行。( 湖北省省长 罗清泉 )

7、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 山西省省长 刘振华 )

8、严格政治纪律,严格依法行政。( 广东省省长 黄华华 )

9、廉洁自律,以身作则,恪尽职守,励精图治。(江西省省长 黄智权)

10、建成务实班子,成为放心干部。(安徽省省长 五金山)

11、以身作则,忠实履行职能。(福建省省长 卢展工)

12、自重是拒腐防变的基础;

自省是拒腐防变的关键;

自警是拒腐防变的屏障; 自励是拒腐防变的动力。 ( 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 )

13、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

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 ( 贵州省省长石秀诗 )

14、品行好,人不忍为恶;制度全,人不能为恶;法制严,人不敢为恶。(黑龙江省纪委书记 杨光洪)

15、只有做到廉洁从政,干净干事,才能提高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公信力,才能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克己奉公,干净干事。 (广东省纪委书记 王华元)

16、伟大的时代,宏伟的目标,艰巨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理想信念这一关键环节。(北京市纪委书记阳安江)

17、作风要朴实,工作要扎实,任务要落实。(贵州省纪委书记 曹洪兴)

18、歪风不止,正气难树;正气不树,事业难成。为那些想事和干事的党员干部撑腰壮胆,排忧解难。( 河北省纪委书记张毅)

19、知难而进的决心,锲而不舍的精神,攻坚破难的魄力,切实可好的办法,组织协调的本领。( 四川省省纪委书记李崇禧 ) 20、用“钢班子”带“铁队伍”。 ( 甘肃省纪委书记韩忠信 )

21、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农业部部长 杜青林 )

22、严格廉洁自律,严格依纪依法办事,严格管好身边人,管好本单位。( 司法部部长 张福森 )

23、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敢说“向我看齐”。( 水利部部长汪恕诚 )

24、到基层去,到群众反映问题突出的地方去。( 国家计生委主任 张维庆 )

25、既要廉洁自律,做好表率,又要敢抓敢管,认真负责。( 新华社社长 田聪明 )

三、优秀党员干部的从政警言

1、牢记宗旨,永葆本色。慎独慎微,慎始慎终。

人才是压出来的,高效率是严出来的。 坚持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统一起来。 牢记政治责任,保持好的作风, 掌握理论武器,深入扎实工作。

根本是理想信念问题,而总开关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

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给自己半点腐败的念头。 ( 郑培民 )

2、当共产党的干部,一不能偷懒,二不能糊弄,三不能滑坡。( 汪洋湖 )

3、一个领导干部,面对歪风邪气,就要勇于说“不”。( 范匡夫 )

4、日食百姓粟米,月拿国家俸禄,

不为百姓办事,老百姓养我们何用? ( 姜瑞峰 )

5、堂堂正正为人,公公正正执法。( 方工 )

6、只要当一天干部,就要做一天清官。( 姜云胜 )

四、著名作家的警言

1、我的上帝只有一个,就是人类,为了他们准备献出我的一切。( 巴金 )

2、学人者人恒学之,助人者人恒助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王蒙 )

3、当官不爱才,不如早下台。( 高占祥 )

4、我们要完成的不是生命本身,而是一个因真诚而闪光的灵魂。( 冯骥才 )

5、不当父母官,甘为孺子牛。( 舒乙 )

6、人的一生好比马拉松赛跑。

谁能跑好最后一圈,谁就是胜利者。 ( 何为 )

7、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份劳动就有一份收获。( 鲁迅 )

8、人生在世,事业为重,一息尚存,绝不松劲。( 吴玉章 )

9、只有不可知,不可得的,才有人去追求。( 朱自清 )

10、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理想的辉煌之中。( 巴金 )

11、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老舍 )

12、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 钱学森 )

13、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 邓拓 )

14、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只小船,理想是小船的风帆。( 张海迪 )

五、其它从政警言

1、才为德添豪气,德为才长精神。

2、“为官”犹如为树,为百姓遮风挡雨。

3、政治上做一个明白人,工作上做一个勤政人, 生活上做一个清廉人,处事上做一个正直人。

4、勤政廉洁,人品如高山巍峨;为国为民,深情似大海浩瀚。

5、物以美为资,官为德服人。

6、口贪香饵 终将为钓者所虏, 翅缚重金 永不能自由高飞。

7、百代盛兴依吏正,千秋基业仗群心。

8、松竹梅 岁寒三友,公正廉 官德三宝。

9、食能止饥 饮能止渴,畏能止祸 足能止贪。

10、靠人格树威信 威信顶天;靠权势耍威风 威风扫地。

11、绊人的桩不在高,腐败的事不在小。

12、当官有私难公道,从政无为不服人。

13、人 有七情六欲 当以德统之; 官 有大小权力 须依法而行。

14、商业运作权力 必腐,无耻搭售人格 必败。

15、做官不勤政 不如菩萨,从政不清廉 即是盗贼。

16、一日得失看黄昏,一生成败看晚节。

17、做人 宁可一生不仕,为官 不可一日无德。

18、宁可贫而有德,不可富而不仁。

19、只说不干 威信减半,言行不一 威信扫地。

20、清清白白 当好公公正正官,实实在在 办好桩桩件件事。

21、事能知足心常惬 人到无求品自高。

22、成克杰成巨贪 不克己枉称杰; 胡长清胡乱行 未长久愧名清。

23、菜美酒香 君若舌长嘴阔 莫道身后无风浪; 金黄银白 你要眼红心黑 且看头顶有清天。

24、事权财权人权 贪权是滋生腐败之源; 公开公正公平公心乃建设廉政之基。

25、领导干部搞一次特殊,就失一份威信;破一次规矩,就留一个污点; 谋一次私利,就失一片民心。

26、想民疾苦以自俭,想民喜乐以自励;不使小节致民怨,不使放纵招民愤。

27、官品源于人品,政绩来自政德。

28、薄礼面前慎微,盛情面前慎软,喜好面前慎谗,“隐贿”面前慎独,面前慎终。

29、腐败一块冰,寒透百姓心。

30、莫怨清廉淡滋味,应愁贪婪铁窗泪。

31、党风党纪打折扣,迟早都要犯错误。

32、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他自己。

凡是管不住自己的干部,都没有资格去管教别人。 管好自己是前提,是根本;管好他人是职责,是义务。

33、地位是脚下的台阶,并非你的真正高度;官衔是脸上的脂粉,并非你的真正肤色。

34、酸甜苦辣尝尽方知世间真味;褒贬毁誉经过不枉此番人生。

35、下要不负人,上要合天理,中要守王法,横竖不攀比。

36、谋人财害人命 奸贪枉法任你焚香也无益;

“五九”忠于党勤于政 清廉正直见佛不拜又何妨。

37、反腐莫论事大小,倡廉不在位高低。

38、不自重者取辱,不自律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

39、心中装着人民,倡廉如鱼得水;脑里牢记宗旨,反腐顺风行舟。

40、诚实是为人的行为支撑,守信是立业的道德基石;正直是从政的品质核心,廉洁是做官的行为准绳 。

41、取所当取 不义之财分文不取 谓之廉。 用所当用 人民权力切务滥用 谓之公。 行所当行 为政做人言行一致 谓之德。

42、廉洁自律者,可化自己的陋室为宫殿;腐败者将把自己的宫殿为坟墓。

43、阿谀奉承只能荣于生前,正道直行方可名垂青史。

44、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前车之鉴切记;政贵廉,廉政方受尊,先贤之德可循。

45、行贿者给你好处的同时,也给你一把违法犯罪之门的钥匙。

46、廉造幸福业,贪栽祸害根。

47、吃菜根淡中有味,守法律梦里不惊。

48、纪检监察干部要有两个“胃”,一个“胃”装饭,一个“胃”装气,不但要吃得苦,还要受得气。

49、常警示分清善恶美丑,师贤达明辨是非黑白。50、两点以直线为近,人生以廉洁为好。

51、以铜为鉴,明目;以史为鉴,清心; 以步为车,强体; 以学为食,醒神。

52、官小而品高,其威乃大,民必拥之;位高而行劣,其誉则低,民当弃之。

53、交挚友利于行,亲小人自损名。

54、公仆丰碑人民立,贪官坟墓自己掘。

55、人民群众是我友 乐在深交; 贪官污吏皆我敌 耻于同行。

56、一言一行 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 长思百姓冷暖。

57、守得住清贫胜似福;耐得住寂寞持亮节; 抗得住诱惑保平安。

58、希望和绝望之间有段漫长的路,关键是如何选择路上的每一个岔口。

59、芝兰生于幽谷 不以无人而不芳; 君子修道立德 不为窘困而改节。 60、风正人心齐,官清民平安。 6

1、民心是杆秤,称得官德和政绩;众口皆是碑,书就美名与丑行。

62、先去私心 而后可以治公事。先平己见 而后可以听人言。 6

3、静坐当思己之过 闲谈多听百姓言。

64、人,就应像“人”字一样,双脚踏地而又永远向上;官,就要像“官”字一样,头戴帽子,而心里永远挑着担子。 6

5、形之正不求影之直而影自直;声之平不求音之和而音自和; 德之崇不求名之远而名自远。 6

6、廉洁奉公 家事国事皆为心头事; 贪污受贿 风声雨声都是警笛声。

67、天地有杆秤,功过问百姓,甘苦心自知,来去两袖风。6

8、政靠法实施,法靠人执行,人靠德律之。6

9、根深不怕风摇 行止无愧天地; 身正何惧影移 褒贬自有春秋。 70、为官不勤政 闭门难掩民声怨; 在位有清廉 身后犹闻赞誉声。

71、丧失了良知的才能 比没有才能更可怕; 失去了监督的权力比没有权力更糟糕。

72、但求心无愧 官亦可民亦可;惟守品无暇 富也安贫也安。 7

3、清廉做官方敢怒,公正办事才敢言。7

4、宁走百步远,不留一念贪。

75、不屈于利称之富有,不屈于名可谓高贵。7

6、廉则民爱 碑自立,贪则民弃 墓自掘。 7

7、法包拯无私无畏,为民伸冤;师海瑞两袖清风,一心为国; 缅诸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78、不干好工作一点理由也没有;不尊重群众一点基础也没有;不廉洁自律一点威信也没有。

79、执政以廉为本,为官以勤为先。80、鱼贪饵,容易上钩,人贪利,终落陷阱。

81、对知识的追求是学习的动力;对金钱的贪婪是腐败的起因。 8

2、奋起廉政双刃剑,外拒腐蚀,内防蜕变,上忠国家,下慰妻儿。8

3、戒贪,求心安理得;慎行,为正人君子。 8

4、淡泊名利 清风拂袖身自正; 曲直分明 正气在胸威自生。

85、镜不蒙尘可照人,人不染污可树威。8

6、滴水常击水滴石穿,小欲常纵欲温自毙。8

7、衣缺不补则日以甚,贪欲不除则日以胀。8

8、廉就是要耐得住生活的清贫;8

9、洁就是要守得住人生的清白。90、掌权要廉,为政要勤; 办事要公,作风要实; 观念要新,思路要清。

91、廉洁既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更是一种升华了的人格。9

2、行端好比松傲雪,贪念犹似蚁决堤。9

3、廉洁 韶华之树常青;贪婪 生命之花凋零。 9

4、如果从政之路是一条珠链,那么人格操守则是串无数颗珍珠的金线;如果为官之道是一组数字,那么清正廉洁则是统率后面许多个“ 0 ”的那个“ 1 ”。

95、砺操行以修德业,当自重;甘淡泊以守清贫,当自省; 谋善举以泽众生,当自励。

96、智者为官,替国分忧,为民解难,鞠躬尽瘁,一生尽得平安。愚人居吏,为己谋财,弄权求利,机关算尽,永世难求幸福。 97、一念之贪,损自德,毁自身,殃及儿女; 两袖清风,躬于行,利于民,感召世人。 98、莫以财权分远近,且将品质度高低。 99、人以诚信而立,业因利民而兴。

100、见人恶而自省,有则改无则警;见人善而自慕,外则敬内则从。 10

1、物质的贪婪愈烈,精神的空虚愈重。

10

2、月晕生风础润有雨应见微知著;鼠洞毁屋蚁穴溃堤宜防微杜渐。 10

3、廉洁是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的生命之本,是其从政的最起码要求,拥有它虽清贫却心安理得,失去它虽富有但寝食难安。10

4、当官 常担为民之责 站得正直; 执政 常谋富民之策 行得坦然; 掌权 常循法纪之规 寝得安稳。 10

5、权似一条河,清浊看官德。10

6、一次拒礼易,一生拒礼难。10

7、非己物戒贪心一丝不取,是他利弃私欲一点不沾。10

8、智者 以别人惨痛的教训警示自己; 愚者 用自己沉重的代价唤醒别人。

10

9、公开是防腐的良药,暗箱是犯罪的温床。

110、为官戒不清,掌权戒不廉,办事戒不公,做人戒不检。

1

11、声誉重于生命的从政者,定能严于律己名垂青史;私欲高于道德的掌权人,必将疏于约束滑入陷阱。

1

12、以权交友 权倾则情绝;以利交友 利尽则人散。 1

13、贤士殉名 贪夫死利;宁可清贫 不可浊富。 1

14、廉洁人品磨砺出,壮丽人生干中来。1

15、为官惟廉,从政惟勤,处事为公,做人惟实。1

16、勤补拙苦作舟永学毋惰,严律己廉为政常涤细非。1

17、家庭应该是廉政的港湾,而不应该成为腐败的漩涡。1

18、以德修身 多做好事积德;以才立命 多读好书益智; 1

19、不贪不沾 以品行得声誉;全心全意 当公仆赢人心。 120、恣欲纵行 得意失终生;慎始慎终 律己得康宁。 1

21、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如鸿毛。1

22、处事要公 公生明;律己要廉 廉生威; 待人要诚 诚生信;工作要勤 勤生效。 120、脑勤要多思,眼勤要多看,嘴勤要多问, 耳勤要多听,手勤要多记,腿勤要多跑。 121、从政以民为本,倡廉以慎为要。 122、做公仆应时时自省“三讲”,为官者须日日严把“三关”。 123、清廉公平断事理,勤政正直做“公仆”。 124、善观人者善观己,善观己者善观心。 125、从政不忘百姓 掌权不忘廉政; 做事不忘公平为人不忘自重。

126、心正则廉洁,身正则刚直,行正则威严。127、欲惠己时先泽人,欲教人时先律己。 128、为官浮云远,春风铸精神。 129、闲时静心思己过,他日清正无是非。 130、为政不贪,头顶蓝天;为政不廉,利剑高悬。 131、贤能兴家,廉可避祸。

132、权力加廉政等于服务,权力加贪欲等于自毙。

133、职权,对廉洁者是一根人生的拐杖,对贪婪者是一把自刎的利刃。134、草生峰巅不显伟岸,松长谷底不失高洁。 135、多植荷花塘自清,勤反腐败政自明。

136、官阶有大小可大亦可小,人品有高低求高不求低。137、为政重在廉 做人重在诚,说话重在信 办事重在实。 138、贿如绳套朝朝紧,贪若沼泽步步深。 139、奉献一生皆富有,占有一份亦是贪。 140、品廉纯 人生之路山清水秀; 心贪秽 从政之途荆棘丛生。

141、清廉如同健康一样,不要在失去之后才意识到其可贵。142、做事一丝不苟,做人一生正气,做官一尘不染。 143、人民乃干部之父母,一粥一饭,当思父母养育恩; 权力乃人民之公器,一举一动,勿忘人民公仆身。 144、纵容腐败无异于在战场上放下武器。 145、德如土中之苗 能营养众生;

诚如冬日之炭 能温暖人心。

146、以势相交者 势倾则绝,以利相交者 利穷则散。 147、廉洁从政两袖清风德昭后世; 贪图钱财一朝失足愧对今生。 148、乐自清中出 烦从贪中来。 149、劲松立险处 正气显人格。 150、根植泥土 经风雨知四季; 情融百姓 见真情献丹心。

151、人心如秤称量谁轻谁重,民意似镜照出孰贪孰廉。152、生前博得万民爱,不唤清风自然来。

153、为官上头跑 柔若墙头草,遇风也歪 遇雨也倒; 扎根群众中 稳如岩中松,春亦繁荣 冬亦长青。 154、吃百姓饭 穿百姓衣 兴百姓业 做百姓公仆; 顺黎民心 谋黎民福 报黎民恩 为黎民子弟。 155、勤廉从政事事尽职不图权轻权重; 清白做人处处守节无意患得患失。 156、识时务保勤廉为官硬硬朗朗; 顾大局守规矩做人堂堂正正。 157、廉洁奉公满眼风光百姓赞; 贪得无厌苟且如鼠骂名留。

158、贫者 因德而富,富者 因德而贵。 159、抗腐拒贪 始终不坠报国志; 持节保廉 朝夕常怀爱民心。

160、权势倾失朱门冷,勤廉为民一家亲。161、权大不如贡献大,位高不如威信高。 162、一生一世至暝终,论定荣辱各不同。 自古清官得赞誉,历来污吏留骂名。 贪赃枉法背先祖,为政清廉榜后生。 一任掌权无异道,予民谋利是真经。

163、官,甘作公仆莫为权,兴邦业,勇于攀尖端。官,清正廉明莫为钱,无私念,公办永不贪。 官,刻苦辛勤莫为闲,任劳怨,重担不离肩。

164、空气是最平常的东西,但人类一离开它,就会窒息;老百姓是最普通的群体,但执政党一离开他,就要失去生命。 165、坚持原则,以法服人;掌权为公,以廉服人; 身体力行,以德服人;苦口婆心,以理服人; 心糸群众,以爱服人;运筹帷幄,以谋服人。 166、用自己的钱心踏实,用别人的钱心发虚。 167、贪欲始于一瞬间,痛苦伴陪一辈子。 168、律己廉为首,立世德在先。 169、名利淡如水 养天地正气;

操守重于山 法古今贤人。

170、放钩为钓鱼 鱼贪饵上钩,设夹为捕鼠 鼠为食丧命。 171、无偏袒 无私心 只认一个公理; 不欺下 不媚上 但凭一片公心。

172、行船不端 风浪毁之,为官不廉 百姓弃之。 173、是非明于学习,名节源于党性,腐败止于正气。 174、穷不忘操,贵不忘道;乐以天下,忧以国家。 175、禁分外之欲,勤位内之政。

176、听百姓之言,知百姓之意,实践“三个代表”;存中华之德,兴中华之业,牢记“两个务必”。 177、去衙门习气 事事以人民为主; 扬廉政作风 时时拜群众为师。 178、枝叶繁 花果盛 根植大地所致; 事业兴 口碑好 心糸群众使然。

179、“为官”重人才,人才必尽力,业自兴;“为官”重钱财,钱财必尽失,祸自生。

180、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 把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原则,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181、人民公仆的价值在于,其生命在勤政中延长,其人格在廉政中升华。182、做人之道,道德为本;处事之道,公正为先;从政之道,事业为重。 183、鸟的翅膀被金链糸住了,就难以飞翔,人的心志被贪欲占满了,就无法公正。

184、为官不忘百姓则脑清,从政铭记廉洁则手净。185、居官位则忧其民,处庶民则忧社稷。 186、做事认真讲原则,不争不贪不献媚;

为人敦厚怀诚信,有格有本有分寸。 187、媚你的人实在误你,需加倍防备;

谏你的人意在帮你,要诚心倾听。 188、志不可无,做不可有,财不可贪,欲不可纵。 189、贪权是腐败之源,公心乃廉政之基。

190、于官于民于情于理于己于人,全容不得一个“贪”字。191、忠于党,诚于民,严于己,尽于职。 192、从政多听逆耳言,莫被谀语乱方寸。 193、为官清正廉洁,当视名利淡如水;

执政勤奋为民,应看事业重如山。 194、瞻前利国有豪气,顾后为民无愧心。 195、勤政廉政,慎始慎终。自律自持,奉献为荣。 196、党风政风民风,系国家存亡;

廉政勤政清政,关社稷兴衰。 197、做人以德正己身,为官凭廉树威信。 198、学从疑处来,知从问中来。

199、言廉为虚,行廉为实;身廉为标,心廉为本。 200、无功就是过,平庸就是错。 201、为人当以德为基,为力当以能为本, 为事当以勤为先,为官当以廉为鉴。 202、坚守道德准则的人,也许暂时寂寞; 热衷追逐名利的人,却会永远孤独。 203、心清才能志高,心浊必然气短。 204、天上鸟死于贪食,水中鱼死于诱饵。

205、处世立身须有一腔热血,秉公尽职应无半点私心。206、两袖清风,心地安然何有敲门之惊; 一身正气,胸怀坦荡自无指脊之虑。

207、人见利而不见其害 必贪;鱼见食而不见其钩 必亡。

208、清贫与富有本身都不值得赞美,值得赞美的是在清贫和富有面前,都能挺直腰身,保持尊严。

209、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210、百代兴盛依清正,千秋基业仗民心。 211、顺境勿骄逆勿沉做堂堂正正人;平境勿庸浊勿乱当勤勤廉廉官。

212、保初节易,保晚节难。百年养德难,一日丧德易。 213、毛毛细雨湿衣裳,点点私心毁名节。

214、为官者总有一天是要下来的,但清正廉明,奉公为民的人是退下来,贪污腐化的人则是倒下来。

215、对腐败分子的宽容,就是对人民的犯罪。216、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217、人要有一个信念: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要干一行爱一行,干就尽最大努力干好。

218、撕不开面子,就会丢掉原则;徇了私情,就会背弃民心。 219、得罪了广大人民的人,我就不得不得罪他。 220、做人要端其行,做事要静其心,做官要洁其身。 221、养廉贵在自律,立德贵在践行。

222、淡泊名利可磨炼远大志向,但远大志向又可能在奢侈享乐中丧失。223、爱听恭维话的人身处险境,能听到批评话的人是一种幸运。 224、一颗露珠,滋润生命,折射太阳光辉; 一件实事,造福百姓,体现公仆本色。

225、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226、不患位不尊,只患德不崇;为官多修德,民和政令通; 人生贵清廉,干事在勤勉;从政道德高,功绩民心间。 227、人生一世间,存心要为公。 天下有忧身当先,有乐先让人民享。

228、闻之有悟,观之有触,言之有物,行之有度。229、廉政以立身,勤之以务公,善政以富民。

230、不谋当谋之事,为官之耻;贪求身外之财,从政之危。 231、水美不在深,而在清澈;人美不在貌,而在廉洁。 231、想民疾苦以自俭,想民怨忧以自律,想民喜乐以自励。 不使小节致民怨,不使放纵招民愤。 2

32、牢记“两个务必”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立党为公 2

34、实践“三个代表”廉洁从政严以律己执政为民 2

35、淡泊名利身自正 清廉处世心方安 2

36、大事小事应秉公办事 大节小节以清廉为节 2

37、立党为公 两袖清风昭日月

执政为民 一身正气定乾坤 2

38、慎独慎微 勿以腐小而为之

慎始慎终 勿以廉小而不为

陆昊同志在全国学联第二十四届委员会 第二次全体会议闭幕式暨中国大学生骨干 培养学校第三期开班式上的讲话

( 2009 年11 月20 日,根据录音整理)

刚才大家提的问题都很好,很有针对性,学联秘书处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借今天这个机会,我和大家交流几方面的问题,供同学们参考。

一、关于学联、学生会组织的工作任务

学联和学生会,看似一回事,实际上不完全一样,是两个层次的组织。我先说说一致的地方。从组织产生的历史来看,学联、学生会组织是有着光荣历史和传统、承担着光荣职责的学生组织。全国学联成立于90 年前,它与伟大的“五四”爱国学生运动相伴生,从一开始就是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的,是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的。这种历史的演进,决定了学联、学生会组织跟中国共产党、共青团都有非常特殊而紧密的关系,有着鲜明的思想性。从组织的本质规定来看,任何一个组织的章程都规定了这个组织的根本原则和方向。学联章程指出,学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同学的桥梁和纽带,要在维护国家和全国人民整体利益的同时,表达和维护同学的具体利益;要倡导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从以上两点出发,学联、学生会组织总体上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第一,始终强化对广大同学的思想引领。刚才讲到了,学联组织是党领导下、团指导下的学生组织,思想性、政治性都很强,这方面与团组织有很一致的地方。因此,帮助同学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这一根本任务,学联组织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旗帜鲜明,不能含糊,不能动摇,更不能放弃。帮助同学坚定理想信念的关键是从理论的、历史的、现实的逻辑出发,引导同学始终坚持把爱国主义、社会全义和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个人成就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怎么引导呢?我认为,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归根到底是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内在历史逻辑;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归根到底是理解在全球化、国际化的背景下,如何处理好中国发展过程中与世界的关系;把个人成就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归根到底是学会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思想引领是学联、学生会组织的重要任务,但是思想引领要找载体,要体现在各项工作和活动中,不能抽象化、形式化。

第二,从组织自身的特点出发,找到服务同学成长的切入点。大学是一个极其特殊的、神圣的社会组织,承载着传播知识、创造知识、传播推动社会进步所需要的科学技术和思想准则的重要责任。对大学生来讲,有以下五个层级的发展目标:一是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否则将来就无法满足国家在不同领域对不同人才的需求;二是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与专业知识相对应的知识结构;三是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包括顽强的意志、宽广的视野、协作的精神及组织、协调、表达能力等等;四是养成良好的意志品德,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社会,德才兼备都是对人才的共同要求;五是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关键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中职学生,我曾讲过具备必须的职业技能、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掌握适应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社会化技能、树立理想信念四个层级的发展目标。我们的学生会组织不可能服务学生全面成长的各个领域,要在这几个层级的目标中找到学生会可为的一些切入点,比如可以在提高综合素质、培养良好意志品德、掌握社会化技能、树立理想信念等方面设计工作载体。要从同学所需要的具体问题做起,不要贪大求全,不要总想干轰轰烈烈的事情,要干务实的事情。 第三,善于合理有效地表达和维护同学权益。学生会组织一个很重要的职能就是代表和维护学生权益,这是章程里规定的,大家在方向上要坚定、明确。一要特别注意对同学们普遍性诉求的表达;二要注意稳妥地把握好表达利益的方式;三要善于在学校党政、共青团组织和同学之间作有效的沟通。要遵循理性原则,不要简单化。学联是学生会的联合组织,除了和学生会一些共性的工作任务外,还主要承载着沟通交流、促进发展、维护权益三项职能。 一是沟通交流。沟通交流是联合性组织很重要的根本性任务。学联秘书处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区域化交流机制等,促进各学校学生会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各学校学生会在工作中有些什么好的做法、好的创意,要用最快的速度在第一时间让大家了解,互相启发、互相借鉴。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分类指导。

二是促进发展。学联既要研究学生会组织的发展,也要研究学生会干部的发展。学联要对学生会存在的重大问题、共性问题集中力量深度研究,要敢于拿一些指导性意见;要发挥组织化整体力量,支持高校学生会的工作。比如一些好的工作模板,就可以推广复制到基层,节省工作成本。促进发展还有一条,就是学生干部自身的成长。省级学联要把在本地区的全国学联委员单位学生会干部组织起来,把大家共性的需求挖掘出来,通过举办一些活动帮助大家深入生活,提高综合素质和技能,更好地开展学生会工作。

三是维护权益。学联在维护权益上要善于表达。要对学生会组织维护学生普遍、合法利益的事情上给予后续的指导和支持。要注意发挥一致性、整体性的组织力量,在涉及学生整体利益的问题上有组织的声音。当然,要注意把握方法和“度”,注意发挥学代会、研代会大会提案机制在表达和维护同学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学联、学生会组织要努力在同学中赢得信任

完成以上的工作任务,学联、学生会组织一定要在同学中赢得信任。赢得信任主要依靠以下几条:

第一,学生会干部特别是主要干部一定要经过合理的代议制选举过程。学生会是一个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组织,它的产生一定要有必要的代议制程序,指定主要负责人的做法不可取。

第二,在维护同学合理的、重大利益诉求上要旗帜鲜明,履行好学联章程中规定的表达和维护同学含理权益的职能。既要敢于表达,善于表达,也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向同学沟通、解释学校的努力和考虑,并善于在工作中把学校的校内问题和社会问题、学生的政治问题和具体利益问题、学生的思想问题和行动问题分开处理。

第三,要特别注意抓住新生入学、学生毕业前两个重要时段开展有效性、针对性强的工作。对于刚进校园的学生,关键是帮助他们了解大学的生活,了解本学科中的主要问题,比如核心课程、有效的学习方法、有益的知识结构,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对于将要毕业的学生,也可以尝试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第四,要注意工作的普遍性原则。学生会组织不能丢掉同学的兴趣,要面向广大普通同学,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多数同学喜欢的活动,在活动中抽象出对学生思想引领和素质提升的有效方法。要少干那些少数人参与、学生干部自娱自乐的工作,损害组织威信。 第五,善于结合学校的学科优势和学生专业开展一些活动,不断形成学生的工作能力。这可以让学生工作与学生专业学习紧密结合。

第六,学生会干部不能放松学习,不能脱离普通同学。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如果书念得不好,你们无论如何也成长不成优秀的年轻干部,学生干部必须有学术精神,有钻研精神。只当“职业活动家”和“学生官僚”这两种倾向对学生干部成长非常有害。

三、关于大学生骨干成长的目标和路径

未来永远是年轻人的,这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现在的大学生骨干一定会成长为各个行业的重要人才。因此,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对整个党和国家的事业至关重要。大学生骨干要在一般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五个层级目标基础上有更高的要求和目标:

第一,要培养学术精神。没有学术精神,就很难有真正的科学精神,以后也就很难有真正意义的实事求是的勇气和务实作风,就会见风使舵,不追求真理,甚至藐视真理,那是非常危险的。作为大学生骨干,一定要从小、从年轻时候起就形成好的习惯,真正追求科学、尊重科学,遇到事情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二,要强调培养学习能力。要逐步形成学习的意识、有效的学习方法、好的知识结构,也要有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大家以后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自己不熟悉的事情,都要依靠过去形成的学习能力和习惯,支持你做好工作。学生干部仅仅懂点人情世故、懂点组织协调能力是不行的,要有扎实的学术基础,坚持继续学习。

第三,要有崇高的精神追求。我们不否认物质财富的创造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作用。但是,我们所处的社会不管物质财富如何发达,物质终究不能替代精神,要有点精神追求。如果人一点精神都没有,那就会成为物质奴隶。我相信人如果一旦走到这一步,自己也会非常痛苦。 第四,要培养更加全面的素质。学生干部,很大程度上是靠自己的综合素质来赢得学生的支持,兴趣爱好多一点没有什么坏处。必须拥有较好的与人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良好的意志品质等等。对自己的强项和不足都要认识清楚,这样才能在实际学习工作中,不断发展自己,并带领团队取得成果。

第五,要真正从历史、理论和现实逻辑理解和认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演进,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对普通同学,我们只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和认同,而作为大学生骨干,还要不断提高自己对重大政治方向问题深刻关注、理性思考、全面分析和把握的能力,在理性认知基础上坚定理想信念。

如何成长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我认为要注意把握好五个结合:

一是把理论框架学习与能力结构训练结合起来。为什么要学理论呢?因为不学习理论我们就很难认识现在、把握未来。我们这个培训班,是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的一个训练,但通过几次培训就形成清晰的认识,是不太可能的。我们希望通过培训让大家更深刻地来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性问题,能够为同学们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认识提供看问题的角度、视野、理论框架和方法,帮助同学们结合自身的实践经历和社会观察对社会问题形成更深刻、更理性、更全面、更稳定的看法,进而明确坚定的政治方向。在学习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还要注意进行能力结构方面的训练。我把能力结构分成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包括学习研究、组织、协调、人事工作、表达等基本能力,第二个层次是包括工作出思路出思想、处理复杂问题、做好群众工作等较高层次的能力。大学生骨干要努力完善自己的能力结构。

二是把参与社会实践与进行社会观察结合起来。在我们去年对万名大学生进行的思想状况问卷调查中,在“你认为要形成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主要依靠什么”这个问题上,60.4%的学生认为主要应当通过社会生活的历练。相信在座的同学们对此也有同感。社会实践是我们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对每个学生来说,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和机会有限,要更全面地认识社会,在互联网时代主要靠社会观察。对社会观察的引导,第一要注意全面和普遍性,第二要注意观察的深度,第三要注意在比较中观察。要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困惑进行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分析和解答,帮助他们得出正确的社会观察结论。

三是把树立远大志向与选择正确成长路径结合起来。大家现在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时候,都希望到社会上施展才华、干出一番事业,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普遍性的人生追求。对人的成长发展来说,哪里是高处?去企业,是先创业还是先到大公司?要从政,先到机关,还是先到基层?我看这都不矛盾。坦率地讲,成长路径并没有完全标准的格式,正确的成长路径是在年轻时代能够锻炼本领、增长才干的路径,而不是名义上干什么的路径,要始终把信仰放在第一位。不要害怕到基层、困难的地方去,这些地方更容易让你熟悉国情、磨练意志品格、锻炼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四是把参加短期集中培训和长期的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结合起来。建立对重大理论问题的正确认识,树立坚定的信仰,关键在于长期社会生活的历练。同学们在学校包括通过我们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接受了一定的理论、实践等方面的培训,不是说参加了几个培训班,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就算完成任务了。这需要大家在今后自觉坚持长期的自我教育,立足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际,坚持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我还希望大家守住自己的专业本领,掌握较强的专业技能。

五是把自信心和平和的心态、扎实的努力结合起来。大学生骨干要有点自信心,这是大家应该具备的素质。但成功取决于很多因素的结合,既有你的愿望、能力、素质,还有机遇。保持平和的心态,主要是对社会本质看得更透些,不要总是用世俗化的标志去看待我们是否成功,这和自信并不矛盾。同时,人成长是有规律的,也是有科学性的,年轻的时候,不能以你的福利状况为评价标准,不能以你的精神愉快程度为评价标准,而应以你受到的锻炼和增长的才干为评价标准。因此,在自信、保持平和心态的基础上要扎扎实实地努力工作。 今天我就讲这些意见。最后,衷心祝愿同学们在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学有所成、学有所获,能够为将来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一定的基础。

第18篇:为政不为

为政不为个人自查报告

铁炉小学 陈杰

在党的十九大会议结束后,我认真学习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力戒“为官不为”的相关讲话精神。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有关要求,切实防止和纠正“为官不为”的倾向。通过查找,在思想和工作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安于现状,进取认识不强。个人思想上总是认为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对工作现状和取得成绩,感到满足缺乏主动向上的进取认识,认为就是再努力也不会有更大的进步,也不会工作成绩上有更大的突破,工作的热度不高,总是满足于完成既定的工作和任务。有些工作限于被动落实上级工作安排,没有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行动。在一些问题和工作上思前虑后,畏首畏尾,怕伤和气,没有很好地将压力转化为工作动力,导致工作不敢担当,得过且过,避重就轻。

二、贪图安适,放松了吃苦耐劳作风的锻炼。努力工作、艰苦奋斗的认识有所淡薄,滋长了享乐思想,就导致工作上有了惰性,工作上不思进取,追求安逸了,受了点苦、受了点累就有情绪,艰苦工作干得少了,吃苦耐劳的作风下降了,工作不敢大胆负责,始终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事化了,小事化无思想态度。

三、开拓创新认识不强。对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在工作中有时会习惯性的按传统思想考虑,凭喜好、兴趣、特长来选择性的考虑工作方法方法。有时急躁冒进,问题抓得不实,分析不细,问题谈的多,整改的措施和方法谈的少。 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一、要敢于担当,认真履行职责,在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把工作压力转化为工作动力,迎难而上,坚持敬业奉献,勇于开拓进取,克服精神懈怠和封闭保守思想,不等不靠,为学校解忧、解难。

二、加强理论和专业学习,通过坚持不懈的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进一步强化党性修养,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道德观。切实转别工作作风,在抓工作、抓落实上下工夫,做到工作标准要严,自我要求要高,查找问题要细,整改措施要实。

三、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提高自身修养。时时刻刻做到自查、自警、自省、自励,加强道德修养,追求主动向上的生活情趣,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坚决抵制歪风邪气。

以上是我这次学习活动所查找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将严格按照学校要求,自觉抵制“为官不为”倾向,做好本职工作。

第19篇:智慧树【5】读《论语 为政第二》心得体会交流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3)

智慧树

【5续之五】

我的新年祝福

分享“为政以德”的六个修学过程

修仁心

增厚德

思 无 邪

其修学的过程是:子曰:为政以德,比如北辰,居其所,而众 星共之。

在这里,孔子只说“为政”,没有说“政治”。因此“为政以德”主要是谈学问思想外用的道理。要让孩子参与家庭生活的全过程,在生活过程中修学并培养能力!父母切忌代劳!

要做学问不简单,学而时习天天练, 内圣为学修品德,家庭生活功德课, 扫洒应对学礼仪,父母处处做榜样: 外用为政学德字,比如北辰居其所, 两人同行用一心,其利断金无私心, 十方器皿为我用,德行天下乐助人; 众星共之是尊敬,万众一心事业成。 一言蔽之思无邪,不贪邪欲心不浊, 《诗经》三百言真爱,温柔敦厚心不歪; 道之以政多包容,兴业亲民国安宁, 道之以德教礼仪,知惭知愧守规矩; 十五志学修明德,三十而立修忍性, 四十方能断疑惑,再加十年寻规律, 六十耳顺无怨疾,心包天地不逾矩; 以心传心教儿孙,一以贯之修一生!

孝为根

顺民心

远 贪 欲

其培育的过程是:孟懿【yi也叫孟孙】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孟孙的儿子】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这是“为政以德”的引申和发挥,进一步把孝道扩充到了为人处事的精神修养方面。

为政以德远贪欲,真心服务筑根基, 尽职尽责敬于民,无违民心德业成; 在家尽孝修恭敬,在外处事忠于信, 忠孝修身共用心,诚信养性心正用; 生死一理都恭敬,善因种心子孙兴。 喂与犬马皆能养,心不恭敬孝不真! 冷言冷语板面孔,不孝双亲不是仁! 尊师敬长亲民众,闲时退而省其私, 检讨自己找过错,天天向上增厚德!

照镜子

改习气

矫 错 偏

其修学的过程是: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过去就是你的老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所以说,为政的人,说到底还是要有真学问的,这样才能师法过去的历史,以判断未来新事物的发展方向。

视其所以看目的,观其所由察动机, 察其所安观平时,何处藏觅叛逆心! 温故而又能知新,以人过错照自己, 常省过错随时改,可以为师向未来; 君子不器心要宽,博学多闻比奉献, 锅碗水桶与大海,智慧大小价值在, 先行其言别多说,众人学您君子多; 道德学问一个体,修身养性一个理; 周而不比多帮人,互助补缺好邻居, 才能品德与学问,古今中外一个理: 一学二问三体验,不罔不殆用中悟; 攻乎异端路不宽,固执偏见牛角尖。 持戒修定矫错偏,阳光大道走中间; 知之为知不说假,不知装懂才愚傻, 多闻阙疑不乱说,多听多问除疑惑, 谨言慎行少过错,话说过分人怨多, 多见阙殆多请教,模棱两可别乱来, 说话做事都小心,无尤无悔禄溢中; 以德服人用正直,举直错枉别狂妄, 举枉错直民不服,借鉴历史破迷雾。 乱用权力多贪欲, 火车脱轨翻沟底!

学历史

守诚信

知未来

其修学的过程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i),小车无軏(yue),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孔子说:多读历史,凭借智慧,就可知道过去,同样,循历史的轨迹,也可预知未来。“温故而知新”也是这个道理。

尽忠尽责敬他人,真心帮助感化人, 自尊自爱人敬您,孝慈则忠用一心, 举善而教多奖励,推广善行睦四邻; 书云孝道敬双亲,和睦四邻亲兄弟, 溪其为政不为政,和谐幸福才要紧; 人而无信难立身,朝令夕改难实行, 大车无輗(ni横杆)牛无套,小车无軏(yue挂钩)马无用 不用真心欺骗人,金牛御马人无用! 过去未来皆可知,借鉴历史知兴衰, 改朝换代《易经》在,三皇五帝传现代, 增益减损看成败,温故知新规律在, 敬仰天地敬民众,真心服务民心顺! 咸与心合才能感,心种善因成义恩, 我爱民众如亲人,众人敬我如宗亲! 要借鉴历史的反面教训教孩子: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就智慧人生 ; 进朱者赤、进墨者黑;

“慎终追远”知因果,摄心为戒,圆满善行 ,破迷开“悟”教孩子 !

请您看看这个“ 悟 ”字中包含的智慧:

左边竖心:一心合天道,顺应自然规律做人、做事,就是智慧心灵的外用。右边:上面“五”字,是说人有仁、义、礼、智、信五种天性与人的五种行为孝、诚、信、正、慧合成十善,是人成就智慧人生的十种美德,积聚正能量而增强灵性;下面一个“口”字,是说人,若不能正用心智而走向善行的反面时,则五方天空会变成“五口陷阱”或“五种迷惑”,合称十恶:吃、喝、玩、乐是贪心,名、利、财、色是欲火 ,戒除反面五毒,避免消耗正能量而伤害身心。这正是: 古今育儿有《孝经》,善根播种厚土中,德拥天下顺人心,孝诚信正育慧根; 总结历史有教训,成败三五都验证:

夏商周朝前三代,仁义孝慈五百载,西周秦汉晋朝继,诚信建国败贪欲,隋唐宋元明清帝,轮转一二入共和:溺爱娇惯多不孝,忤逆任性多祸害,贪欲欺骗多败家,人有贪心烧欲火,昏迷难醒行十恶,有伤德性羞祖先,对治五毒生活中,帮贫济困天道通。一颗仁心、德有天下,用在两面:诚信建国,贪欲败家,改朝换代,轮转未来,家国一理,铭记铭记 !

这就是古人为我们总结的历史经验及教训:

前两代人尽心传承培育善行品德,才能成就第三代人的智慧果实;反面亦如是:若上辈人因贪欲败家就是大不孝,有伤德性羞祖先;而对后辈人的影响,就如同父母将自己的孩子交给一位连做人道德底线都守不住的老师去培养,其结果也是惊心动魄的、不敢往下想;哪一位家长会这样做呀?但实际上自古至今:娇惯多忤逆、溺爱多不孝、贪欲多败家、任性多傲慢、哄骗多邪僻等,如饮五种毒蜜、误人一生的育儿教训,不正是我们自己做的吗:看看今天青少年犯罪率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对照、反思我们的教育问题,缺失了什么?你种蜜桃,它一定不会结个苦瓜给你的:

历史的车轮,自夏商周三朝开始,到清朝结束共经历12个朝代,基本上遵循了一个规律:前三代人用100年时间,仁慈顺人心,受民众敬爱而有天下,后三代再用100年时间,努力以诚信治理天下,再后三代再用100年时间,进入鼎盛而开始享受生活、丢失服务意识,再后三代,贪腐衰败、与民众对立,再后三代无力回天:贪欲败家丢天下,祖先蒙羞,后人背丑;这就是自汉朝以后的朝代,都没有超过500年的根本原因!值得反思、醒悟、不能复辙呀:

勤学善思要诚心,善行柔顺人恭敬,节俭谦让炼忍性,立志成才学贤圣。

积累10种善行,促使其心性品德,像培育智慧树一样,由小到大而健康成长,正面矫错、反面纠偏,阳光大道走中间;忠孝修身、诚信养性:这是《中庸》教给我们培养后人的思想及方法:孝诚信正种慧田,真做善施能圆满;

亲于民

真心做

感恩义

其修学的过程是: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为政就是一种自我牺牲,要智、仁、勇齐备,看到该做的事,就去做,打算把这条命付出去了:尽忠孝,要见义勇为。所以,把这句话加在《为政》篇的最后,这是为政的基本精神。全心全意一个真,为人民服务一个做!这样,才能把你的理想信仰落实到社会生活的事业过程之中,才能实现你智慧人生的梦想!心真一切真! 见义勇为不谄媚,真心服务政德兴: 为政以德比北辰,止于至善亲于民!

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是《大学》的基本文明道德教育思想!

内圣为学的道德修养是第一,外用为政是第二,能把内圣外用综合起来化为用,才是人的文化精神,即文化道德精神修养的妙用即《八佾第三》:其修学的过程是:礼仪!如:

用恭敬心孝养双亲、尊师重道的礼仪建立了家庭秩序;用诚信交往、童叟无欺的礼仪建立了社会秩序等。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因果相续,想吃蜜桃,你就别种苦瓜的种子!“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要用心观察并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深刻义理!

今天教育的问题,说到底,主要还是品德形成教育过程脱离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实际的问题。如:品德形成教育欠缺家庭传承道德文明的培养;道德思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欠缺承传家庭生活中的孝道思想的培养;学习生活中欠缺吃苦耐劳、勤学苦练及其尊师重道等思想品质的培养;社会生活及理想教育中欠缺奉献精神及其乐于助人品质的培养;做人处事教育中欠缺与人为善、和睦四邻、合作共处,爱心付出等传统优秀品质的培养等等。还是古人总结得好呀: 传给儿孙一车金,不如教念一句三世因果经! 金银能用完,智慧用无穷! 而历史上的成功经验就是:

正而不贪财色,净而远离邪欲,觉而不迷权势!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年1月1日2017

第20篇:论语十则学案第二课时

《论语十则》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儒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儒家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 2 积累文化常识,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识记文中的名句。 3 品味经典,启迪心灵,涵养人生。学会以现代的眼光审视经典。

二、教学重点

文言知识的学习掌握,常用文言句式的熟悉与学习,培养语感,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品味《论语》,掌握其中的内涵,并联系自己学习及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精髓。

四、教学课时 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提 问:孔子与《论语》

相关概念:“四书”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二、课文学习

1 “为政”篇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句疏通(记录):

质疑辩难(提问):

文化解读(记录):

2 “公冶长”篇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子句疏通(记录):

质疑辩难(提问):

文化解读(记录):

3 “雍也”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句疏通(记录):

质疑辩难(提问):

文化解读(记录):

4“述而”篇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句疏通(记录):

质疑辩难(提问):

文化解读(记录):

三、课堂小结

四、课后作业

1、分条目梳理所学文言知识及文言现象。

2、选择所学论语内容中你最有感触的语句,就一方面展开写一篇300字的短文谈谈你的收获或启发。

五、教学反思

论 语 十 则

品味经典,启迪心灵,涵养人生。

讲课人:崔刚波

论语为政第二
《论语为政第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