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李白长相思(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18 18:08:50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长相思

《长相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2、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3、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二、导入

王国维曰: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静如练、山气日夕佳、落日大旗中、中天悬明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奇观。求之于词,则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夜深千帐灯”„„差近之。

三、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洲正白旗人。清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

四、朗读课文

1、正音

2、注释

榆关:山海关的别称。

那畔:那边。指关外。

帐:指护卫皇帝军队的营帐。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

聒碎:搅碎。聒,嘈杂。

五、感知理解

纳兰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词风清丽自然, 缠绵悱恻,反映到这首《长相思》上,虽然写旅途思乡,也写得悠长动情。

词的上片从“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下片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孤寂情怀。风雪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详和,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就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六、赏析加点字

1、“一”字赏析: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

2、“身”字赏析: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故园。

七、感悟课文

1、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你能确定是哪里的景物吗?

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故园。

2、体会出这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表达羁旅怀乡的感情。

八、知识归纳

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双调三十六字,平韵。

推荐第2篇:长相思

《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掌握词的内容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古往今来,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美好的感情。引领学生背诵唐代诗人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么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是怎么表露自己的思乡之情呢?

2.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词:《长相思》

3.解题。质疑。

(1)“相思”什么意思?(思念)

(2)“长相思”就是什么意思?(读题)

(3)学生根据预习搜集的资料了解作者,及生活年代。

(4)看到这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二)初读《长相思》

1.自由读,多读几遍,读到字正腔圆为止。

2.指名读,提醒读音的词语:聒更

1)查字典理解“更”的意思。

2)理解“风一更,雪一更”

3)小结学法。

3.指名读,评价并讲明该怎样停顿,把词读有板有眼。

4.(出示词,划出节奏)齐读。注意停顿节奏,及上下阙的停顿。

5.出示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故园等图。边看图边有感情地读。

(三)感知词意

1.边默读边试着去想一想这首词大概在讲什么意思。

提问:A、作者为什么会思念故乡和亲人呢?(板书)

B、作者的身在哪里?从哪里知道?这一路他是怎样走过来的?(指名多位学生回答)

师小结:他身在山海关、高山上、岸边、船上、帐篷里。他经过了崇山峻岭,经过了悬崖绝壁,经过了荒山野岭,经过了险滩急流,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的身在征途上”。(板书:身在征途)

C.作者在行军队伍在征途中可能遇到什么困难?从词中你知道什么?

D.作者心在哪儿?

2.作者的乡愁是由什么景物勾起的?

3.感受词的大意后,怀着相思之情,齐读《长相思》。

4.想象词的意境。

5.想象作者故园的情景,并说一说。

6.对比故园美好的生活画面,现在他在异乡的情绪会是什么样的呢?

带着自己的体会,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词。

(四)拓展。

师:同学们,《长相思》读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那一颗破碎的心,读到现在为止,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纳兰性德:既然你这么想家,你为什么不回家呢?谁来替纳兰性德回答。

这个问题纳兰性德也曾问自己,就在这次征途上,纳兰性德还写了一首词,题目叫《菩萨蛮》其中有这两句就是纳兰性德问自己的,谁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1)理解大意。

(2)纳兰性德“轻离别”吗?从词中哪里看出不是轻离别?

读“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的,纳兰性德不是轻离别呀!他也舍不得离开亲人啊!但是他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他责任重大,他不得不离,不得不别啊!他的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化在了《长相思》中了。

(学生有感情朗读《长相思》。)

师:(看板书)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做(生齐说:长相思)

师:让我们跟随纳兰性德一起走出帐篷,眺望远方的故乡,深情地吟诵:(齐读《长相思》)

(五)作业。

收集思念家乡的其他古诗词。

板书设计:

长相思

身在征途

心想故园

心系祖国

推荐第3篇:长相思

《长相思》教学设计 上津镇中心小学

一、复习导入:

乡愁在王安石的眼里是一片被春风吹绿的长江南岸,在张籍的笔下是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笔下又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按照大屏上的提示读课文。

二、初读词:

1、屏幕显示:请自由读课文两遍,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多音字和生字的读音。

检查朗读情况,齐读。

2、再读词:

读古诗词,除了读正确之外,还要读出节奏。请按屏幕上的提示再读词。 屏幕显示:请自由读词,注意读的节奏,正确断句。

检查朗读情况,指导“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和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的朗读。

3、反复读词

我们不但要将词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还要读出词的韵味,那你们认为如何才能读出词的韵味呢?

是的,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我们要想将词理解透彻,还要初步了解词人的生平和词的写作背景。我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相关资料。 大屏出示:

纳兰性德(1655-1685),年仅31岁,满洲人,字容若,被誉为“清代第一词人”。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国子监读书,18岁考中举人。主编了《通志堂经解》和《渌[lù]水亭杂识》,成就非凡。

《长相思》写于康熙[xī] 二十一(1682) 年,时值伴随康熙帝出山海关,祭祀(jì sì) 长白山。

那现在我们就来细细地读这首词,字字句句地读。请看屏幕上的提示:

请同学们借助注释,结合插图,字字句句地读,反反复复地读,边读边点画批注,尽量读懂。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同桌间相互讨论。

三、学词体会意境

1、现在我来考考你们两个问题,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读懂了。纳兰的“身”在哪里?你从哪里知道的?

1 山一程,“身”可能在哪里?水一程,“身”可能在哪里?“夜深千帐灯”,“身”可能在哪里?

孩子们,词人经过了一道道山,一道道水,可谓经历了千山万水。那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呢?将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反复诵读: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2、词人的心又在哪里?

身在征途,心在故园,那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是啊,深深的思乡之情。指导朗读。

请闭上你的眼睛,边听边想象,此时你看到了什么?

配乐朗读“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指名谈看到的情景。齐读全首词。

3、“故园无此声”,故园,让词人魂牵梦萦的一个词啊,因为故园里有他快乐幸福的时光,有他和妻子的“赌书波茶”,有他和孩子的嬉戏追逐,有他和老人的围炉夜话„„此时,让我们一起走进纳兰的故园,展开你合理的想象,写一写在故园纳兰幸福生活的场景。

学生展示。

4、是啊,故园的一切是多么温馨美好啊。但是,此时这里却没有鸟语花香,没有皎皎月光,没有幸福快乐。故乡的一切美好都破碎了,留给纳兰的只有回忆。现实只是“山一程„„”齐读整首词。

5、词读到这里,我相信,你们对这首词已经能读出韵味了,读出你自己的感觉了。孩子们,此时你有什么疑问要问纳兰性德吗?

6、对,想家为什么离家,念家为什么不回家?不只是你们这样问,纳兰性德自己也无数次地问自己。他在征途中还写过一首词《菩萨蛮》。屏幕展示《菩萨蛮》。

7、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读《菩萨蛮》。

四、小结:

1、“轻离别”啊“轻离别”,纳兰真的是轻离别吗?不是的!他重离别啊! 所以,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

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 爱亲人,惜朋友,字字化作“长相思”, 爱祖国,恤百姓,句句写满“长相思”。

2、孩子们,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纳兰性德,请读《纳兰词》,如果你想读懂《纳兰词》,请读《一生最爱纳兰词》。

推荐第4篇:长相思

《长相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2、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3、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2、难点: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王国维曰: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静如练、山气日夕佳、落日大旗中、中天悬明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奇观。求之于词,则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夜深千帐灯”„„差近之。

(二)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洲正白旗人。清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

(三)朗读课文

1、正音

2、注释

榆关:山海关的别称。

那畔:那边。指关外。

帐:指护卫皇帝军队的营帐。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

聒碎:搅碎。聒,嘈杂。

3、学生自由读

4、教师范读

5、全班齐读,初步感知课文

(四)感知理解

纳兰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词风清丽自然, 缠绵悱恻,反映到这首《长相思》上,虽然写旅途思乡,也写得悠长动情。

词的上片从“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

下片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孤寂情怀。风雪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详和,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就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五) 赏析加点字

1、“一”字赏析: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

2、“身”字赏析: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故园。

(六)感悟课文

1、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你能确定是哪里的景物吗?

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故园。

2、体会出这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表达羁旅怀乡的感情。

(七)知识归纳

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双调三十六字,平韵。

(八)拓展练习

诵读李白作的《长相思》一诗,说说该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与纳兰词又有何不同?

长 相 思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板书设计

纳兰性德

身在征途

心系故园——碎

爱故园

爱祖国——重

推荐第5篇:《长相思》

《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长相思》。2.了解词人的写作背景,理解词意。

3.体会词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重点:通过诵读感悟词人的思乡之情。 难点:通过想象,构建“征途”“故园”的意象,体味思乡之情。

一、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学生欣赏并谈感受。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王安石在看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盎然春意后,不禁感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洛阳城萧瑟肃杀的秋风吹起了诗人张籍的万千愁绪,让他在家书写好后:“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下面让我们来学习纳兰性德的《长相思》,看看又是什么引发了词人的思乡之情? 3.板书课题:长相思,解题。

长相思 词牌名,通常用来写思念之情。

二、初读,整体感知。1.思,词人因何而思?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词,注意读通生字和多音字。 2.指名读词,教师及时评价,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节奏。(播放音乐《怆》) 4.指名读,齐读。

5.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再读,理解词意。

同学们都是善于发现的孩子,能从字里行间发现一些词隐藏的含义中。 1.默读,结合注释理解词意。

2.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词意。3.小组派代表汇报。

四、三读,品味情感。

1.作者身在何处?从何得知?(征途) 2.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3.作者的心又在何方?(故园)

4.在作者的记忆中,故园又是怎样的景象?请同学们将自己的想象写一写。播放配乐《琵琶曲》)

师:也许是在春光明媚的日子,带上全家老小,到郊外踏青,感受花儿绽放的芬芳,聆听春天的赞歌……

也许是在月凉如水的晚上,与三五知己把酒言欢,举杯邀明月…….又或者是在昏黄的烛光下,老母亲用细密的针脚缝补衣服,温柔的妻子轻声哼唱儿歌,榻上的孩子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5.指名读学生对于故园的想象。

6.故园是温暖的,而征途是天寒地冻的;故园是舒适的,而征途是疲惫的;故园是宁静的,而征途是嘈杂的。看着“身在征途,心系故园”这八个字,你有什么想问问纳兰性德的吗?

7.自古忠孝难两全,正是出于对家园的热爱,作者才会毅然决然地踏上征途。让我们带着对家园的无限眷恋一起来读读《长相思》。

五、拓展延伸

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是漂泊在外的游子永恒不变的甜蜜和心酸。下来,我们来品味古今诗人的思乡情怀。

多媒体出示思乡诗句,学生自由读。

板书设计: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身在征途

爱国 心系故园

爱家

推荐第6篇:长相思

长相思

学习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还记得咱们上节课学习的两首古诗吗?谁能饱含深情地背一背?

2.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缕又绿江南岸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书,这节课咱们来学习《长相思》。(板书作者及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习,谁愿意来把这首词读一读?(指名读)

1) 相机评价:他的朗读有两大优点:第一,字音准确,多音字和生字发音都很准。第二,节奏得当,注意了句间停顿。同学们,你听出来了吗?他是在哪儿停顿的?(课件显示)

2) 谁能学着他的样子再来读一读?

2.(若读不好)要想读好古诗词,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读出韵味。比如这首词的题目,可以读成“长相思”,也可以读成“长——相——思——”,哪个更有韵味?

3.你能读出这种韵味吗?(指名)

三、体会诗境

1.我听出来了,(或:同学们读得特别深情,谁能给大家说说)从这首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思乡)

2.带着这份思乡之情,我们再来读一读《长相思》,把浓浓的思乡情融入字里行间。(生齐读)

3.长相思,思故乡,作者为什么会如此的长相思?请大家结合插图和相关资料小组自学这首词,想一想:这首词大概讲了什么意思?

4.(出示课文幻灯片)有没有解决不了的地方?(自由质疑,指名解疑)

1) “一”、“千”都是泛指,代表很多。

2) “更”古人把一夜分为五更,一更相当于现在两个小时。引导:从“风一更,雪一更”,我们可以知道……

3) “无此声”,联系上文:家乡风和日丽,没有风雪的声音,温暖而美丽。

5.还有吗?那老师可要出两个问题考考大家了。第一个问题: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同学们读懂了吗?作者“身”在哪里?(指投影,板书:身)还有补充吗?(师在大屏幕上指示山、水、帐。)

6.正像同学们所说的,纳兰性德身在崇山峻岭,身在大河小川,身在去山海关的路上,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身在……(板书:在征途)

7.第二个问题:看看词的下阕(指投影),作者的“心”又在哪里?

8.生回答后总结:用课文当中的一个词一起说,纳兰性德的心在哪儿?(在故园)

9.小结板书:是呀,此时此刻,纳兰性德身在……,心却在……,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四、体会诗情

1.作者对于故乡,因为不得见,所以长相思;因为离别远,愈加长相思。同学们,你能把作者身心分离的那种感受和心情读出来吗?我们一起来。(师起头,齐读)

2.孩子们,请闭上你的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士兵们的世界。(师配乐范读)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境呢?

3.睁开眼睛,刚才,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仿佛处在一个怎样的世界?(自由谈,如:士兵们翻山越岭到山海关,外面风雪交加,士兵们躺在帐篷里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在思念他的故乡。

纳兰性德在那里思念家乡,睡不着那样的情景。

山海关外声音杂乱,士兵们都翻来覆去睡不着,但在他们的家乡没有这种声音,睡得很宁静。 ……)

4.同学们都看到了,看到了士兵们跋山涉水,看到了士兵们辗转反侧,看到了士兵们孤独沉思。在士兵们心中,在纳兰性德的心中,故园(出示图片),又应该是怎样一番情境呢?引导: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故园桃红柳绿,清风阵阵,纳兰性德与朋友结伴来到郊外踏青游赏,喜趁东风放纸鸢。同学们能不能也像老师这样,展开想像,用一两句话,说说故园的情景?(恬淡黄昏时,家人晚餐,闲话家常;皎皎明月下,给幼子讲故事,看他们甜甜睡去;别忘了,纳兰性德可是清代第一词人,是个极富才情的公子,他还会跟自己的朋友……摇曳炉火旁,与朋友煮酒论诗词……)

5.家乡的一切多么美好啊!但是,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却都破碎了。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风和日丽,只有……(指名一生读上阕)在这里,没有知己相邀,安闲惬意,只有……(指名一生读下阕)在这里,没有融融亲情,天伦之乐,只有……(去掉字幕,齐背全词)

五、走入内心

1.长相思啊长相思,一程山水一程歌,一更风雪一更愁啊。同学们,《长相思》读到现在,当我们真正走入了纳兰性德的内心世界,你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问纳兰性德?(既然你这么思念家乡,为什么还要去从军呢?既然故园这么美好,你为什么还要出征?既然你这么思念家乡,为什么不回家看看?)(多找几生说充分)

2.其实,这些问题纳兰性德也在问自己,就在征途上,纳兰性德还写了一首词,题目叫《菩萨蛮》,其中有这么两句词就是纳兰性德问自己的,谁来读?(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3.问得好,孩子们,请你再仔细想一想,除了纳兰性德再问自己以外,还会有谁也要问一问纳兰性德?(妻子、孩子、父母……)引导: 妻子问丈夫,那个“君”字改一下,改成……

长亭中,秋风瑟瑟,年迈的老父问纳兰性德…… 长亭下,芳草萋萋,幼小的孩子问纳兰性德…… 长亭外,杨柳依依,娇弱的妻子问纳兰性德……

4.其实,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他们都在问纳兰性德……

5.可是我想问问同学们,对于故园、对于亲人,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再出示课文和资料)若答不出,再次默读《长相思》和相关资料,思考。(“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中看出,不是轻离别,而是为了保家卫国。军令不可违,纳兰性德身不由己。纳兰性德身系着皇帝的安危,国家的安定,不得不舍小家,顾大家,因为有国才有家。)(多找几生说充分)

6.是啊,纳兰性德何曾轻离别啊!他是那样的重离别,重情义。可是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他身系国家的安危,责任如山呀,他是不得不离,不能不别啊!为国的壮志和理想,思乡的孤独和寂寞,就这样沉甸甸地压在了纳兰性德年轻的心上,化作了他的……。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生述:长相思) 板书:

身在征途 长相思

心在故园

推荐第7篇:长相思

《长相思》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还记得咱们上节课学习的两首古诗吗?谁能饱含深情地背一背? 2.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缕又绿江南岸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书,这节课咱们来学习《长相思》。(板书作者及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习,谁愿意来把这首词读一读?(指名读)

1) 相机评价:他的朗读有两大优点:第一,字音准确,多音字和生字发音都很准。第二,节奏得当,注意了句间停顿。同学们,你听出来了吗?他是在哪儿停顿的?(课件显示) 2) 谁能学着他的样子再来读一读?

2.(若读不好)要想读好古诗词,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读出韵味。比如这首词的题目,可以读成“长相思”,也可以读成“长——相——思——”,哪个更有韵味? 3.你能读出这种韵味吗?(指名)

三、体会诗境

1.大家先听一遍诗歌朗诵,注意听它的节奏的字音。2.节下来大家齐读一遍,要读的有感情,读准字音。

四、认识作者 1.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564--1685)清代词人,字容若,号楞枷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权贵纳兰明珠之子,授乾清门一等侍卫,一直跟随康熙左右,31岁病故。他善射骑,好读书,生平淡泊名利,文学成就以词为最,尤以小令见长,颇得南唐二主遗韵。时人誉为“清代第一词人”。著有《通志堂经解》、词集《饮水词》(《纳兰词》《长相思》写于随康熙赴盛京(今沈阳)途中。 2.家庭背景

纳兰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公元1655年1月19日)生于北京,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相国”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那拉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3.流年爱情

容若与其表妹

纳兰容若与其表妹曾有婚约,“正是辘轳金井,满是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正是在容若还是一个心事眼波难定的风流少年时,初遇自己的表妹,这一切是不可预料的,也是不可阻拦的。只可惜如此美妙的邂逅,不过是昙花一现。

短暂的初恋过后,便是表妹的入宫, “谁省,睡省,从此箪纹灯影”,容若的相思苦恋的痛苦忧伤就更加突出了。为见表妹,纳兰容若不禁乔装成僧人。只可惜“一朵芙蓉着秋雨”的表妹与他在如此的宫廷内只得“相逢不语”静默无言的相对,“转过回阑扣玉钗”

容若与卢氏 容若在表妹入宫后不久便结识了第一任妻子,刚开始容若并不想与其成婚,因为他等着他的表妹,那才是他理想的正配。不知是家人的催促,还是容若决的表妹不再回来,或是卢氏太好,容若娶了卢氏。婚后二人琴瑟相和,“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椅斜阳”。然而这段爱情并没有持久,卢氏红颜薄命,婚后四年便离开了容若。卢氏死后,容若更加悲痛。“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缸。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妻子的死并没有被时间冲淡,反而更加的悲痛“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容若与官氏

在卢氏死后,纳兰另结新欢,与官氏结为夫妇。在那个年代,男人三妻四妾是很正常的。何况纳兰容若这个生活在繁花著锦衣食无忧之中。虽容若不以“人间富贵花”自居,当年他也确是人间富贵人。人是感情的动物,纳兰也不例外“彤云久绝飞琼宇,人在谁边?人在谁边,今夜玉清眠不眠对爱情,香消被冷残灯灭,静数秋天。静数秋天,又误心期到下弦”。对官氏或许是由一个谢娘到另一个谢娘的过渡罢了。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是一种矛盾的心理。对此容若对她的爱有多深,也未必看得出。

容若与沈宛

沈宛为江南艺妓,才华横溢。纳兰曾纳她为侍妾,后被迫分离。不过,容若似乎对这段分离始终耿耿于怀。似乎觉得自己辜负了她。而在他快要离开人世之时却不知现在的她身在何处。别人若对不起自己将很快忘记,以容若的性格,自己若对不起别人,那将是终生不忘。只是在他生命垂危时,“近来怕说当年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即分自责,几分自嘲,他或许也认为过这段分离是冷落了一个不该冷落的人才会对她身怀歉疚。

总结:纳兰容若这样多情的男子,为世所稀,但他多情反被多情误。他有着如林黛玉般的表妹,可他们却无法结成连理;容若的心之苦,后好不容易遇到心爱的妻子,可妻子卢氏四年后早逝;与官氏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更是加重了她的心理负担;而沈宛,一个艺妓,众再有才,也难被主流接受。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梁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明月中。半生以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不论这首词是容若回忆与哪位伊人相处的情景都已无关重要。纳兰容若的爱情随他的心一起埋葬在那不朽的历史长河里。 4.代表诗作

木兰花令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此词以一失恋女子的口吻谴责负心的锦衣郎。

起句非常新奇,本来两情相悦,恨不能朝朝暮暮,然而如若知道迟早分离,倒不如保持“初见”时那种若即若离的美好。

然后描绘变心的人往往指责满怀痴情却无端被弃的一方首先变心,失恋女子的爱恨情殇可见一斑。

最后引用七夕长生殿的典故,谴责薄情郎虽然当日也曾订下海誓山盟,如今却背情弃义!

词人以独特口吻,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佳词,但愿爱情永远保持初见时那般美好

五、写作背景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长相思》及《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作于出关前后之途中。作者出关时冰雪未销,又离开了京城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么荒凉,那么寂寞,于是不由的思念亲人朋友,作者有感而发,填下这首《长相思》。

六、全诗欣赏 1.长相思 赏析

上阕写山水行程。说“身”,诉诸视觉,在空间上展开。一路跋山涉水,在苍凉的去处,那万丈穹庐下的营帐,望去好似繁星落地,璀璨异常。 下阕承接“夜深千帐灯”,继续写“夜”,过渡自然。写深夜不寐时的思乡之情,说“心”,诉诸听觉,在时间上展开。出塞路上,帐外风雪声,勾起对“故园”无尽的思念,对家的无尽的思念。 2.诗中意象

山,水,灯,风,雪,榆关,故园

【讲解】榆关:山海关的别称。故园:故乡。

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征途)你从哪儿读懂这是在行军途中?作者的“心”又在哪里?(心在故园)你是从哪儿读懂的? 【译文一】走过一条山路,走过一条水路,正向山海关外走去。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我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译文二】爬山走一程,涉水走一程,朝着关外山海关那个方向走啊走啊,终于是夜深人静;军营里一片片的营帐里,全都亮起了灯。风,一阵阵,雪,一阵阵,嘈杂的声音烦碎了我思乡的心,我想做个思乡的梦,却怎么也完不成,啊,我那遥远的故乡的家园决不会有这种杂乱的声音。

【小结】身在征途,心系故园。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让我们怀着这份感情,齐读《长相思》。

3.写作手法

这首小令用白描手法写跋山涉水的辛苦行程,写塞外风雪载途、荒凉苦寒的景象,写野营露宿的难眠之夜,层层渲染征人凄恻缠绵的思乡之情,语言朴素,感情真挚,可谓真切自然 4.词中的情感

思乡,念着家中的人,念故园,不寐

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山海关),而心却在关内,在故园。“夜深千帐灯”,这看起来开阔的意境,壮伟的景观,实际上则是词人情心深苦之写照。白日统千军万马行走天涯,跋山涉水,为何夜深时仍然灯火通明,难以入梦?──思乡失眠! 5.相关视频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

七、拓展延伸

PPT中显示图片,让同学结合诗歌和图片自由想象并说出自己的感受,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表达能力。

1.作者对于故乡,因为不得见,所以长相思;因为离别远,愈加长相思。同学们,你能把作者身心分离的那种感受和心情读出来吗?我们一起来。(师起头,齐读)

2.孩子们,请闭上你的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士兵们的世界。(师配乐范读)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境呢?

3.睁开眼睛,刚才,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仿佛处在一个怎样的世界?(自由谈,如: 士兵们翻山越岭到山海关,外面风雪交加,士兵们躺在帐篷里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在思念他的故乡。

纳兰性德在那里思念家乡,睡不着那样的情景。

山海关外声音杂乱,士兵们都翻来覆去睡不着,但在他们的家乡没有这种声音,睡得很宁静。 „„)

4.同学们都看到了,看到了士兵们跋山涉水,看到了士兵们辗转反侧,看到了士兵们孤独沉思。在士兵们心中,在纳兰性德的心中,故园(出示图片),又应该是怎样一番情境呢?引导: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故园桃红柳绿,清风阵阵,纳兰性德与朋友结伴来到郊外踏青游赏,喜趁东风放纸鸢。同学们能不能也像老师这样,展开想像,用一两句话,说说故园的情景?(恬淡黄昏时,家人晚餐,闲话家常;皎皎明月下,给幼子讲故事,看他们甜甜睡去;别忘了,纳兰性德可是清代第一词人,是个极富才情的公子,他还会跟自己的朋友„„摇曳炉火旁,与朋友煮酒论诗词„„) 5.家乡的一切多么美好啊!但是,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却都破碎了。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风和日丽,只有„„(指名一生读上阕)在这里,没有知己相邀,安闲惬意,只有„„(指名一生读下阕)在这里,没有融融亲情,天伦之乐,只有„„ 板书设计:

长相思 身在征途 心想故园

心系祖国

推荐第8篇:长相思

长相思

风有声,树有声。重整音书见不成。孤灯夜夜情。人且行,梦且行。更歇天涯那一程。愁云日日生。春山红, 秋山红,春蕊秋实各不同。一样醉心胸。水淙淙,韵淙淙,婆娑杨柳沐轻风。诗词意气浓。长相思斑竹濛, 碧竹濛 难舍相思泪滴浓 离分恨忒匆;百叮侬,千叮侬 此别难知何日重 勿遗忘妾容。【十五】看花容,比花容。微透腮脂淡着红,眉开暖意浓。笑迎逢,喜迎逢。莫等明春人不同,聚期还又空。长相思*逍遥剑客步韵朝看容,晚看容。嫩嫩春光总泛红,眉心媚色浓。梦迎逢,醒迎逢。共举欢情恰意同,痴边万事空。恨相逢,却相逢,扶帐无言烛影红.新愁入户栊。泪几浓,怨几浓,别恨长亭无绪融,痛君今不同。雨相从.雪相从,孤影桥头望远鸿 依栏数夏冬;日朦胧,月朦胧 夜拨昏灯妆倦容 梦中能相逢长相思·登山(新韵)祖匆匆, 孙匆匆。小路石阶步步登, 前途志竞成。雾重重, 云重重。沟壑深深暗复明, 风光在顶峰夏木亦葱,草亦葱,蝶舞蛩鸣菡萏红。暑连热浪汹。雨几重,雾几重,垂地珠帘润物丰。苍天悯惠农。长相思·雾蒙蒙文 / 开心雨儿雾蒙蒙,雨蒙蒙。黄叶飘零随水中,轻烟笼菊丛。山朦胧,树朦胧。不见中秋玉月容,离人把酒盅。思重重,念重重。一处情思两处同,尘缘似彩虹。意浓浓,情浓浓。网络红颜相伴行,相思如梦中。诉情衷,月明中,女牛相逢七夕虹,鹊桥语呢侬。意盈胸,泪天冲,堪恨时光太苦匆,瞬间别梦空。相思天地同醒也侬,梦也侬,恨海情天千万重。相思天地同。诉情衷,道怀衷,万语千言血泪凝。架桥义鸟功。晓朦胧,夜朦胧。四顾苍茫心似空。人隔南北峰。盼相逢,念相逢。恨到相逢去又匆。依然西与东。相思风雨中盼月明,画月明,耿耿秋灯权作星。无眠怕梦惊。惧台风,又台风,欲渡天河路万重。相思风雨中夜朦胧,意朦胧,灯下无眠理旧衷。乡思一万重。岁如风,事如风,自叹沧桑风雨浓,故人何处逢?长相思·独恋君文 / 梦*苑心相融,意相融。融抹春阳进梦中。关山隔几重。忆相逢,盼相逢,盼到山穷心也空。夜阑灯又红。恨相逢,却相逢,扶帐无言烛影红.新愁入户栊。泪几浓,怨几浓,别恨长亭无绪融,痛君今不同。诉情衷,月明中,女牛相逢七夕虹,鹊桥语呢侬。意盈胸,泪天冲,堪恨时光太苦匆,瞬间别梦空长相思 ·郊游山蒙蒙,水蒙蒙,海色山光伴我从,人迷画境中。来匆匆,去匆匆,玩水游山风雨中,此番情不同风轻轻,雨轻轻,柔雨轻风细细声,同依确共情。雨停停,风停停,欲问清风何处宁,故园烟雾蒸。月朦胧,鸟朦胧,男女神交电脑中,情真爱显浓。叶飘零,人飘零,夜色深深观冷屏,耳闻幽怨声害怕穷, 太怕穷, 银子何时到手中? 无财眼更红.没发疯, 要发疯, 寸步难行头脑懵.见钱神智聪.浓月明,淡月明,流水纤舟桂影行。烟波冷草汀。水青青,山青青,晓色才织江雾轻。那乡晴未晴早思卿,晚思卿,多少柔情对梦倾,鸡鸣到五更。水流横,陌流横,又遇霜天雪打灯,问君何处行?志双盈行,牵手银河织女星,齐眉共酒觥桃花红,杏花红。紫燕穿梭剪暖风。冰消雪渐融。山重重,水重重。邂逅银屏心意同,嫣然一笑中。山无声,水无声,山水无声共月明。阑珊夜色朦。鼓轻轻,乐轻轻,鼓乐轻轻惊梦丛。怨嗔诗语穷月色盈,柳色盈,碧水寒烟如梦萦,清风戏落英。思君情,恋君情,一片痴心付古筝,点滴珠泪横山青青,草莹莹,绿浪重重走来迎。松涛共鸟鸣。风轻轻,花盈盈,白云悠悠伴我行。无边女儿情小轩窗 映纱窗 翻转难眠夜未央 临摹韵几行夜寒凉 瑟风凉 皎镜不知哪里藏 语花诗露长说谁听 写谁听 无语叹悲打字声 花儿落泪盈洞箫情 管弦情 网络诗书丝竹屏 赋词香案聆网海行,网海行,网络相逢伤痛凝。潇湘泪雨情。网海行,网海行,晓月残更意未明。秋风惹梦惊。处不惊 变不惊 琴瑟潇湘古韵听 悲欢画点晴面无情 写柔情 一曲年华浮漂萍 傲穹心泪盈雨一程,雾一程,摆渡红尘彼岸情。秋寒渭水凝。喜同行,怯同行,伴影忧思难自明。怎能心映宁?山一程,水一程。水复山重如梦萦,去伊不忍行。雁一声,猿一声。雁叫猿呜诉别情,离歌未卒听山一程,水一程,万水千山脚下轻,故园千缕情。风一更,雨一更,雨去风来心愈诚,悠悠伴此生山一程,水一程,陌上花开分外明,悠闲踏月行愁一生,恨一生,满腹心思无处倾,常怀知遇情。山一程,水一程。心系神州古篆行,榆关不夜城。学三更,印三更。神韵飘然亦动情,悲欣方寸成山一程,水一程,西湖钟山半日行。眼前万盏灯。吴山青,钟山青,云雾难遮山水情。夜深听雨声山有灵,水有灵,风韵波弦伴月听。谁知今夜情?山一程,水一程,万里乡关秋雁声。几多思故情?风一程,雪一程。几缕春思秋梦逢。君颜看不成。山路横,水路横,卿怨相思山水重,杜鹃啼泪声。山一程,水一程,隔断重楼多少情。渐行渐陌生。心难平,意难平,欲共当时问几声。谁违旧誓盟?山几重,水几重。塞雁高飞花又红。香梅傲雪风。情浓浓,意浓浓。别在今时何日逢?愿君早建功。风一程,雨一程,风雨如初梦未成。夜深残此灯。朝也行,晚也行,朝朝暮暮盼月明。孤独伴此生醒也行,醉也行,游走天涯念未停,谁人晓挚情。畏伶仃,又伶仃,只影青灯长泪盈,几时琴瑟鸣

(二)月朦胧,雾朦胧,杨柳思春醉恋中。何时醒酒风?爱浓浓,情浓浓,惬意浮云乘彩虹。岂知甜梦空。哥情浓,妹情浓,相伴相依海角同。天涯共雁鸿。雾蒙蒙,雨蒙蒙,半世兼程双俪踪。并肩更从容山一重,水一重,山水重重路难行,遥遥无日终。悲一声,叹一声,悲叹声声泣苍穹,茫茫不觉惊。春意浓,秋意浓,春去秋来盼归鸿,雁去空留声。夜朦胧,月朦胧,陌上箫声伴孤灯,相知谁与共?落花冢,葬花冢,生死相望成永恒,彼岸路两重。斟一盅,醉一盅,人去楼空各成影,日日对酒疯。月伶仃,雁伶仃,孤漠凄萧不忍听。荒云恋翠屏。夜难凭,梦难凭,一盏青灯笺案明。静闻窗外风人伶仃,影伶仃。双燕呢喃不忍听。黄花瘦画屏。醉无凭,念无凭。谁许天涯共月明,尘缘一枕风,爱分明 恨分明 由感尘缘一段情 香笺泪落盈悟人生 写人生 大爱莲心诗语晶 键盘敲尔听痴情浓 恋情浓 蝴蝶双双酿蜜中 人生几度逢盼相同 爱相同 筱月何时魂梦重 苦凄寒夜风长相思呓语轻, 燕语轻。三月春雷把梦惊, 潇潇雨不停。你来听, 我来听。仔细听听田陇中, 是谁蓑笠耕长相思 答丽人大姊盼相逢, 喜相逢, 天上人间共举盅。骏眉滴滴红。去匆匆, 来匆匆。北去南来人若鸿。真情比酒浓。山胧明,水胧明,云入荷塘鱼不惊。波平月影清。数流萤,戏流萤,却闻溪头蛙鼓声。那时谁与倾?长相思 二首春雷鸣,夏雷鸣,响在初冬罕见情。恰逢路上行。风未停,雨未停,气候异常思怎平?月缺云掩星。群中听,网中听,早被如兰妙语惊。诗坛靓丽星。学精英,和精英,拙笔同声笑奉迎。交流促友情。二风亦轻,露亦轻,跌宕人生幻若萍,将来淡泊名。醉犹醒,梦犹醒,花下弹琴侧耳听,香开通性灵。长相思。眉深双泪盈仍一更,睡还醒,起看轻霜月满庭,绕阶独自行;风冷清,别院筝,触及从前不忍听,眉深双泪盈长相思·和六月雪

(三)文 / 罗希文看星星,数星星。昨夜月明风也轻。河边草转青。点心灯,亮心灯。和善谦恭送暖情。一生得永宁。附:冷冰冰,世人情,私欲频生多恶行,何来安乐亭。上孤灯,月琴横,泪谱新词和雁声,雨馀盼天晴冬草凋零,木凋零,猎猎西风恁少情。凄凉满目盈。瑞雪莹,俏梅莹,娇蕊凌寒傲骨铮。古今香墨凝长相思/ 春景山青青,水青清,山水相依扶翠亭,枝头喧鸟鸣。园芳兴,野芳兴。陌上春桃初窦情,露珠滴紫莹。

二、书豪情,写心情,妙笔生花乱纵横。问君何为情?手不停,键不停,打打敲敲问候声。一丝可有情?两离分,泪倾盆,横隔银河断梦魂,冬春谁问津。数年轮,度晨昏,秋夜明空最忆君,咽声何忍闻。东边云,西边云,长共相思雨纷纷。天晴心未晴。愁千斤,闷千斤,看到儿时淡两分。苦中一点欣。四夜几更,漏几更。卿恨思长晓月蒙。无声胜有声!念扶筝,醉扶筝。憔悴总关风月生,梦浓思更增。望荧屏,聚荧屏,言里行间满是情,声声祝语迎。你诗兴,我诗兴,烂漫珠玑魂魄盈,彩云追月行长相思⑧---一丛相思七夕栽风也浓,雨也浓。七夕仙桥无影踪,多情泪凝瞳。山几重,水几重。千尺游丝难从容,相思种一丛。长相思·空城念空城,忆空城,梦绕魂牵絮语萦,千珠泪滴凝。念曾经,忆曾经。一缕相思困半生,谁人解我情。烟蒙蒙,雨蒙蒙,烟雨梧桐泪脂红。相思如梦中。山重重,水重重,决眦红桥悴玉容。挥毫诉苦衷。长相思.秋收西凉风,北寒风,萧瑟低吟柳舞空。延香暗沁胸。谷储丰,果枝丰,起网翻飞银碎汹。旱烟萦暮翁。长相思.秋醉夜深浓,酒香浓,倾盏邀朋自信容。老烧染面红。醉堂中,卧庭中,呓语呼伊杯换盅。把觞王自封。水声鸣,鸟声鸣,双鹊枝头相对迎。生辰别样情。喜盈盈,笑盈盈,玉带同心需结成。妻贤家兴宁。杨枝青,柳枝青,难绾孤云万里行,长亭更短亭。水盈盈,泪盈盈,今夜清辉两处明,恨随春草生。二风一庭,雨一庭,萧瑟离声谁共听,天晴泪未晴。花飘零,梦飘零,一片伤心霜渐凝,镜前华发生。花飘零,叶飘零,秋月霜天梦难成。难言一段情。叹伶仃,怕伶仃 ,烛影摇红才三更。盼闻青鸟声。山重重,水重重,人面桃花点点红。相逢似梦中。念无穷,思无穷,一别楼台何处逢。月明谁与同。长相思*网络行网络行,键中行。诗海同馨咫尺逢,意融韵里凝。笔带情,句携情。一首知音唱响屏,墨开花落英。长相思盼相逢,望相逢,一道银河天上呈,凭栏仰九峰。想西风,念西风,婉曲离歌今古同,醒来佳梦空。一点红,两点红。枫叶飘飘聚散中。飞飞落树丛。远来风,近来风。远近秋时催谢容。语长情意浓。约前生,誓前生。世世生生续旧情,风来灭晚灯。待今倾,已今倾。倾尽相思付玉盟,泪飞别长亭。云海青,原山青。风掠莲塘波涌轻,炎炎暑意凝。心若平,思难平。翠竹幽栖鸟配鸣,撩人忆旧情。风也轻,云也轻,绿牗依然身影伶。怅然数乱星。灯也明,月也明,缱绻相思漫漫行。山兼水一程。[独木桥体]春柔风,夏炎风。舟静堤边杳柳风,盼临帆舞风。秋凉风,冬寒风。策马归途舒愿风,忆娇香透风。山朦胧,水朦胧,清月孤灯两地同。青丝寄去鸿。念方浓,情方浓,百转愁肠思未空。恨天人不逢。雨朦胧,泪朦胧,花落灯残夜不同。相思诉晚风。爱成空,恨成空,几度回眸魂梦中。画堂更已重山重重,雪重重,多少乡关怒雪中,归期问北风。爱浓浓,情浓浓,梦断天涯何处逢?问心梅样红桃花红,李花红;朵朵花开紫陌中。娇花映玉容。托东风,寄东风;愿把心笺付落鸿。相思映碧空。【新韵】长相思·癸巳又吟教师节情深深,谊深深,谁送金风丹桂醇?谁衷九月耘?赤氤氲,墨氤氲,爱舐涓涓桃李林。灿然朝暮勤。孤零丁,醉园丁。云里登峰笑揽星,清晨鸟乱鸣。雨魂盈,絮灵盈。曲径通幽脚步轻,可曾连理成。江潮生,海潮生;江海悠悠碧浪横。倚江听水声。鸾鸟鸣,凤鸟鸣;鸣向江头客梦惊。客心久未平。唐诗风,宋词风,书写诗词未了终,弯弯七彩虹。梦相逢,喜相逢,往事悠悠思绪浓,远天云影重。朝阳红,夕阳红,朝夕长河逝水匆,悠悠万古同。送归鸿,望归鸿,已是秋寒云路空,满天西北风。诗意浓,画意浓,执笔挥毫难觅踪。忽如六月冬。山一重,水一重,过尽千帆亦未逢。平生自任庸不了情,难忘情。刻骨相思如缆绳,切身痛痒刑。雨后晴,雪后晴。暖入幽窗照画屏,光回春意萌梦易醒,酒易醒,情到浓时未觉醒。巫山只影绳。思难羹,念难羹,暗剪霜词帘外轻。忆君诗几成。盼归程,望归程,吟断丝弦苦煞卿。相思瘦月迎。露三更,云三更,醉倚窗前听远筝。泪儿空咽声。盼重逢,念重逢,梦里难寻昨日踪。妆残粉泪红。忆情浓,寄情浓,几度相思无尽穷。望君潸泪从。月桥东,水流东,人影撩栏画院中。朦胧掩倦容。任风从,随花从,那道相思昏梦同。醒来空寂浓。来时匆,别时匆,无奈情思醉梦同。撩弦梦却空。笔锋穷,墨无穷,泼尽秋红梳俊容。菊吟篱下风恩几成,怨几成,孤枕霜清夜梦惊。空庭理旧筝。晓风盈,幺弦盈,瘦影宽衣谁与撑?泪眸凝五更。魂易同,梦也同,怜我相思送晚风。空将一梦逢。念情中,痴情中,半月栏边情最浓。叫人羞色红长相思⑧---一丛相思七夕栽风也浓,雨也浓。七夕仙桥无影踪,多情泪凝瞳。山几重,水几重。千尺游丝难从容,相思种一丛。秋意浓,情意浓,浓情深处佳期逢。红绡烛影重。郎一盅,妻一盅,而立新曲酒香浓。枝头桂已红。春意醒,酒意醒,谁晓相思却不醒。寒风孑影绳。夜凉羹,月残羹,落个诗词怜骨轻。寄她能几成?桃树东,孑影东,偏是丁香锁雾中。西边几许容?约花从,盼风从,莫把相思如昨同。梦来香且浓。说莫逢,却与逢,由此相思伴月踪。胭脂染字红。早时浓,晚还浓,一日无音怨墨穷。怎将伊影从?来也匆,去更匆,生把相思与梦同。难禁醒处空。梦能穷,念难穷,又问桃花索丽容。却还春冷风。山一程,水一程,千里奔波只为卿。西风夜色迎。数残更,过残更,孑影犹寒调冷筝。月儿听几声?心亦同,情亦同。把酒倚栏意万重,谁人解苦衷。愁满空,怨满空。弄墨还将旧梦融,相思比月浓情亦浓。爱亦浓。何恁千丝错几重。情同路不同。泪朦胧。思朦胧。晓夜含霜秋影中。水流偏向东。娇媚行。妩媚行。行处梨花诉薄情。幽怀悒闷听。意盈盈。念盈盈。只道秋回萍水停。谢娥柔语倾笑声声,乐声声,欢庆佳节兴致浓,欢歌笑语弘。意浓浓,爱浓浓,亲聚欢欣情意重,亲情同相拥山长青,水长清,笙笛幽幽碧谷鸣。轻云伴鹤行,品人生,叹人生,雪雨风霜一路争,路途艰险惊霜一重 露一重,霜露重重浸叶彤,寒江月似弓情也浓,爱也浓,情爱浓浓转瞬空,独依旧梦中念惺惺,惜惺惺,惺呓衡湖梦里萦。娉婷荷韵迎。水清清,笑盈盈,一首清歌舞榭亭.网屏心共鸣.山一重,水一程,山水遥迢梦难成,忧思月笼明。看潮生,看潮平,欲述相思谁喜听,杜鹃啼血声望星星,数星星,落雁秋风悲泪声,谁人共月明。草依亭,水依亭,万里高山挡路程,天涯怀旧情溪水清,涧水清,幽草浮萍伴落英,枝头百鸟鸣。水一程,山一程,野鹤闲云君欲行,且听筝语声水无声,月无声,地老天荒需几程?云开花色明。风是情,雪是情,只愿余生勿再零,悲欢一起经。唉一声,叹一声。迈向银州只一程。前途还末明?这也情,那也情。莫教秋来孤雁零。清心别念经哭一声,笑一声,谁的声音最爱听?怀胎十月情。梦回程,奔回程,古树村头扶杖迎,颤声呼乳名夜朦胧,爱朦胧,萍水相逢心意同,佳人传雁鸿。月如弓,幻觉中,籁夜星稀蜜语融,相依相伴中。山含情,水含情,魂系春光风绕轻,百合空对吟。欢声频,笑语频,如梦缠绵撩幻荧,满眸喜泪盈。写雁鸿,寄雁鸿,青鸟传情喜眼瞳,两腮绽艳红。情相融,意相融,前世姻缘今世侬,美谈笑侃中喜相迎,福相迎,辞旧接新今夜临,八方鞭炮鸣。亲友情,手足情,同庆壬辰祝贺萦,欢声笑语盈花情浓,草情浓。怡爽搀扶绕树藤,相依入碧空。走一程,念一程。路远山高心共行,月明情更浓思天明,盼天明,明媚阳光路好行。乾坤秀色清。学精英,会精英,曼舞笙歌杯盏擎。怎能不梦成!月影朦,花影朦。寂寞庭园寂寞风。凭栏望夜空。天无穷,地无穷。水远山高路万重。与君何日逢?聚匆匆,散匆匆。临别依依泪眼朦。站台夜色浓。山重重,水重重。明月清风两处同。相思入梦中。水自横,棹自横,枫叶飘红野渡宁。霜天处处明。雁声声,鹤声声,一道斜阳撩晚晴。远山如画屏风有情,雨有情,春意阑珊长梦中。并肩挽手行。念花容,思花容,郁郁成诗谁与同。碧霄正月明枫树彤,叶叶彤。满目青山夕照明,相思万点葱。风盈盈,露重重。灌木丛中秋韵浓,情牵一抹红忆相逢,盼相逢,帘外春浓暖袖风。天涯咫尺朋。语相融,绪相融,秉夜长谈笑泪同。情深意更浓。仙子忧忡忡,怨重重,秋夜无眠思忆浓,相牵梦里逢。朝慵慵,暮慵慵,空对妆奁懒理容,凄凄眸泪朦秋落英,叶凋零,枯绪萧萧剪水萍。孤思孑窗横。步长亭,堪自行,遥望天涯瞻目凝,瑶琴共曲情。仙子赏枫红,叹枫红。逐水飞烟飘水中,随波无影踪。对长庚,怕长庚。望断天涯珠泪盈,秋山峰几层夜朦胧,月朦胧,独坐台前似网虫,鼠标轻点屏。来匆匆,去匆匆,梦扰魂牵思未停,伊人梦里迎盼相逢,望相逢。南雁行行入眼中。捎书信几封?问秋风,恨秋风。峭壁嵽峦深影重。了凡倾泪浓。月影朦,花影朦。寂寞庭园寂寞风。凭栏望夜空。天无穷,地无穷。水远山高路万重。与君何日逢?聚匆匆,散匆匆。临别依依泪眼朦。站台夜色浓。山重重,水重重。明月清风两处同。相思入梦中。陆一程,海一程。魂絮飘飘婉梦萦。阳关望别情。百层冰,万层冰。咫尺天涯难解清。灞桥遥倚亭。《长相思》酒朦胧,眼朦胧。倾盏风流数几盅。谁言醉过浓?信千封,寄千封。盼望君归君影踪。梦中遥相逢。左一弓,右一弓。弓射连珠箭箭空。江湖狭路逢。案前童,马前童。再用童工吾不从。法庭来告侬。山色青,水色青。杨柳堆烟雨未停。无情胜有情。夜啼莺,晓啼莺。句句声声鸣不平。几多难了情?山几重,水几重。催马归来又笑逢。莲城虎抱熊。左三盅,右三盅。左右来攻星眼朦。醉翁成卧龙。其七恨多情,悔多情。何向庸人笔底倾,心思分外明。夜泠泠,雨泠泠,若水汹汹愁未平,至今流不停。其九心怎承,字怎承。双燕归时风满庭,秋心胡乱横。说无情,念无情,越是无情情越增,增来数不清。荷荷忆相逢,盼相逢,帘外春浓暖袖风。天涯咫尺朋。语相融,绪相融,秉夜长谈笑泪同。情深意更浓。仙子忧忡忡,怨重重,秋夜无眠思忆浓,相牵梦里逢。朝慵慵,暮慵慵,空对妆奁懒理容,凄凄眸泪朦。月朦胧,水朦胧,窗外芭蕉瘦影重。孤身沐晚风。去匆匆,来匆匆,一别今宵无影踪。几时能与逢荷荷时光匆,念心同,墨缱鸿书绪语融。情深蜜意浓。思无穷,叹枫红,雨沥秋寒忧几重。念君珍瘦容。仙子枫树彤,叶叶彤。满目青山夕照明,相思万点葱。风盈盈,露重重。灌木丛中秋韵浓,情牵一抹红。荷荷秋落英,叶凋零,枯绪萧萧剪水萍。孤思孑窗横。步长亭,堪自行,遥望天涯瞻目凝,瑶琴共曲情。仙子赏枫红,叹枫红。逐水飞烟飘水中,随波无影踪。对长庚,怕长庚。望断天涯珠泪盈,秋山峰几层《长相思*兄弟》案上觥,案下觥。觥往觥来好弟兄。缘生一世盟。战长缨,请长缨。铁甲唯为兄弟征。义豪当纵横。水自横,棹自横,枫叶飘红野渡宁。霜天处处明。雁声声,鹤声声,一道斜阳撩晚晴。远山如画屏。《长相思 梦游》大漠行,瀚海行,行到西湖月色清。三潭独自明。水中情,酒中情,酒到浓时晨鸟鸣。我心相印亭车几重,路几重,人在银塘蟹市东。归家半道中。侧行篷,收行篷,一叶枫枝怜早红,唱秋谁与同?《长相思*醉》醉也疯,醒也疯。红俗翩翩浊酒中。何妨再几盅?好随风,坏随风。好坏今生皆是空。醉依三丈松。暮烟生,晚潮生,芦苇扁舟自在横。归家忘网罾。爱泉声,爱松声,翠竹窗前灯火明。卷中秋色馨。喜相迎,福相迎,辞旧接新今夜临,八方鞭炮鸣。亲友情,手足情,同庆壬辰祝贺萦,欢声笑语盈思天明,盼天明,明媚阳光路好行。乾坤秀色清。学精英,会精英,曼舞笙歌杯盏擎。怎能不梦成!苦一生,乐一生,苦乐年华相伴行,赤心见坦诚。叹一声,笑一声,忘却前嫌无怨声,同心共拓程夜朦胧,爱朦胧,萍水相逢心意同,佳人传雁鸿。月如弓,幻觉中,籁夜星稀蜜语融,相依相伴中。山含情,水含情,魂系春光风绕轻,百合空对吟。欢声频,笑语频,如梦缠绵撩幻荧,满眸喜泪盈。写雁鸿,寄雁鸿,青鸟传情喜眼瞳,两腮绽艳红。情相融,意相融,前世姻缘今世侬,美谈笑侃中。感人生,叹人生,感叹人生一箭轻。瞬间霜鬓横。爱松鸣,醉鸟鸣,醉爱和鸣心静听。空灵魂魄宁。爱松鸣,爱鸟鸣,声向虚无难解听。空灵心底明。长相思.暮吟心海之旅花影横,竹影横,风挽斜阳又一程,推窗惜晚晴。月无声,墨无声,韵里江山都是情,任它秋意生。长相思 柳杨青青,柳青青,杨柳轻飏舞惠风,翩翩细柳萦。水重重,山重重,水远难割折柳情,两心魂梦同。《长相思》 游北海公园 文/南山信步树也青,草也青,白塔红墙御苑宫。凝眸沐古风。老欢容,少欢容,四代相携游兴浓。畅怀仙境中。短笛横,短笛横。短笛声催白发生。喑喑伴客行。潇湘情,潇湘情。暮雨潇潇埋故城。倚楼听远声。杨柳青,江水澄。草长莺飞满别情。送君千里行。山无穷,水成空。山水风光不尽同。桃花依旧红春行 [长相思]冰消融,雪消融,溪水流归暖涧中。清波野鹜行。麦葱茏,草葱茏,柳绿花红呈俏容。百花丛鸟鸣杨青青,柳青青,春日花间抚手行。枝头喜雀鸣。水滢滢,泪滢滢,碧流弯弯拍岸行。浪轻波未平早晴晴,晚晴晴,花下翩翩两两停。蝶儿梦里明。水清清,山清清,莫让风姨摇那铃。害生别雨盈【长相思】(一溪清梦)谢谢清梦!花满瞳,柳满瞳,时至黄梅两袖风。云山万万重。雨蒙蒙,泪蒙蒙,一别经年何日逢?晤卿唯梦中。【长相思】(绝世顽童)谢谢师兄!雨朦胧,雾朦胧,茔地层层绿柏中。松摇曳曳风。去匆匆,回匆匆,撒泪别离情更浓。聚时唯梦中。唇儿红,脸儿红,情用深时意亦忡。心生乱艾蓬。雾蒙蒙,雨蒙蒙,满腹相思成幻空。欲言词已穷。雨荷緑漪原玉长相思·落红豆儿红,果儿红,无数相思寄苦衷。秋山日日空。月朦朦,雨朦朦,画动心时情愈丰。点睛藏趣工长相思⑧---一丛相思七夕栽风也浓,雨也浓。七夕仙桥无影踪,多情泪凝瞳。山几重,水几重。千尺游丝难从容,相思种一丛。长相思*春之长相期十九首*静幽词寒水融,冻水融。和暖清波映艳红,春光已渐浓。雾千重,香千重。欲拨氤氲寻雁踪,倦云藏碧峰。长相思*逍遥剑客步韵花露融,草露融。晓看东边待日红,人间朝气浓。梦重重,欢重重。醒后伊人无影踪,依窗忆黛峰【十一】闻流莺,见流莺。三月乘风剪柳青,声声伴醉鸣。唤春情,唱春情。唱得花间魂也倾,暖香和梦萦。长相思*逍遥剑客步韵伊寻莺,我寻莺。十里江堤柳嫩青,莺声不住鸣。戏春情,得春情。又拟新词爱意倾,暖怀香润萦。【六】到江亭,望江亭。青叶铺陈坠紫藤,清幽满目呈。似檐铃,动檐铃。婉转相传如妾声,玉郎心可听?长相思*逍遥剑客步韵访江亭,坐江亭。细看蔷薇漫起藤,缠绵合意呈。垂檐铃,响檐铃。兼有春莺曼妙声,和伊倾耳听。【十】望春风,盼春风。今得欢期水岸逢,无言眼已朦。泪融融,意融融。不尽柔丝谁与同,柳条垂万重。长相思*逍遥剑客步韵饮春风,醉春风。身绕春风柳下逢,相依任眼朦。话融融,韵融融。千里吟诗并蒂同,花丛蝶梦重。【九】藤青青,叶青青,难觅琼花缀满亭,芳菲尽散声。景凄清,春凄清。往日温馨还对迎,更撩红泪倾。长相思*逍遥剑客步韵草青青,树青青,奈是孤身伫短亭,频传杜宇声。不凄清,感凄清。久等佳人未见迎,泪从心内倾。月色明,雪色明,火树银花璀璨灯。谁拈朵朵星。旧梦萦,今梦萦,乙未元夕最念卿。江南那古城。蝉也鸣,鸟也鸣。只为心中那个卿。缠绵爱意生。星点灯,月点灯。相拥无声胜有声。浓浓七夕情长相思不应逢,却相逢。夜夜相思得个空。无言风雨中。春匆匆,夏将穷。过了寒秋又是冬。何时花会红歌一声,叹一声,夜雨鸳鸯泪冷亭,葬花安几更。山一盟,海一盟,长忆临安雪落尘,念卿魂梦生。长相思·竹文/小草萋萋鲜血凝,珠泪凝,未了潇湘万古情,娥皇与玉英。凤翅翎,龙根茎,节亮怀虚天籁声,羌笛箫管笙。长相思·竹叹含情,怨传情。声破寒窗月下筝,流水心上声。泪盈盈,思盈盈。不尽相思爱此娉,根穿魂梦迎。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雨打花头水灵灵。依依别离情。风里行,浪里行,情浓语浓千叮咛。梦中笑相迎。长相思

(一)山重重 水重重 一曲新成寄情浓 笙箫彻宇空君心同 我心同 几许相思在梦中 思绪意难穷山青青,水青青,一棹轻舟别客行,春秋几送迎。心未平,意未平,折段横箫泪已盈,知音谁与凭。长相思·十年翻书声,笔耕声。为取功名独木行,何时美梦成。从一更,至三更。几度唠叨双目疼,爹娘鸣不平。【长相思】路难行路难行,梦不成。好梦难寻路不平。天涯风雨兴。月西倾,日东升。日月巡回又一程。几多游子情。【长相思】春题风一程,雪一程,二月春来踽踽行。殊难测暖晴。点花灯,灭花灯,又见桃蹊陌上逢。梦觉人已空。长相思·海沟平望长空,念长空。梦里相欢云雾中,我心寄信风。月动容,水动容。两案鸳鸯奈苦情。手牵沟海平叹惜声,惋惜声。哀叹有邻撒手崩,天堂且慢行。聚一程,少一程,把酒欢歌洒洒行,轻松度尔生。雾朦胧,月朦胧,漏断无眠魂梦空。芳菲何日红?惜匆匆,叹匆匆,缱绻缠绵无数重。相思寒夜中。

推荐第9篇:长相思

王崧舟:《长相思》教学设计

上传: 杨宏

更新时间:2012-2-21 23:28:28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一)导入

师: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二)读准《长相思》 结合诵读穿插讨论: ──“更”为什么要读平声?

──什么人听得到打更的声音?更声对这些人意味着什么?

──“风一更,雪一更”是不是“先刮了一更的风,再下了一更的雪”的意思? 师: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些什么印象和感觉?

(三)读懂《长相思》

师:带着这些印象和感觉,默读《长相思》,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大概讲了怎样的意思。

读后讨论:作者的“身”在哪里?你们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指名多位学生回答)

师:这里站着好多位同学。作者的身在哪儿?这些站着的同学就是作者的身经过的点,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上。

(板书:身在征途)

师:作者的“心”又在哪里?(板书:心系故园)你们是从哪儿读懂的? 师:同学们,作者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把它们连起来,(在这两句上画一个圆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四)小结

师:身在征途,心系故园。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怀着这份感情,大家齐读《长相思》。

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一)想象上阕的情境

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词的上阕,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 ──你看到了翻山越岭的画面。 ──你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 ──你看到了眺望家乡的画面。 ──你看到了风雪交加的画面。 ──你看到了刀光剑影的画面。 ……

(二)自由朗读词的下阕

师: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画面、一种场景,用手中的笔,更用心中的情把它们写下来。(播放音乐、画面) 师: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畅谈着……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茶,唠家常……那还可能是……(学生在音乐声中写话)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 ──好一幅恬静安闲的村居图。

──故乡就是老母手中那一针针纳入寒衣的线啊! ──故乡就是妻子那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啊! ──一个多么宁静、多么美好的团圆之夜啊! ──故园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其乐融融的生活。 ……

(三)对比引读

师:但是,这一切现在有吗?没有。

故园啊,我的故园,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去郊外踏青、放飞风筝。可在这里,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朗读词)

师:故园啊,我朝思暮想的故园,当明月东升的时候,我们一起围坐在庭院里,数着一颗一颗闪闪的星星。可在这里,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朗读词)

师:故园啊,我美丽温馨的故园,当朋友相聚的时候,我们一起畅饮,一起高歌,那时多么快乐啊!可在这里,这一切都不复存在,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朗读词)

(四)小结 师:面对此情此境,纳兰情不自禁地在自己的词中大大地写下了这个让人心碎的“碎”字。同学们,什么碎了? (学生自由发言)

师:《长相思》读到这里,你们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孤独、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伤感……) (全班学生齐读《长相思》)

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一)质疑问难

师: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 ──你为什么要远离家乡去从军呢?

──既然你这么思念家乡,为什么不早点回去呢? ──你离开家乡已经有多长时间了? ──你在行军途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

(二)互文印证

师:这次出行,纳兰性德写下了好几首诗词。在一首《菩萨蛮》的词中,他留有这样的词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还有谁也想这样问一问诗人? 在回答中穿插情境诵读:

──长亭外,杨柳依依,哀怨的妻子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圣旨铁定、君命难违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古道边,芳草萋萋,伤感的朋友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报效朝廷、建功立业是男子汉的理想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月光下,秋风瑟瑟,孤独的纳兰性德深情地问自己──(齐读此句)

(三)回归课文

师: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再读《长相思》,用心体会。

(四)小结

师:就这样,纳兰性德将自己对故园的无限思念和依恋写进了这首感人肺腑的《长相思》中。

师引: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读:长相思。

师引: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读:长相思。

师引: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 生读:长相思。 【设计思路】

一、语文课程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遵循这一特点,本课教学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维目标要整合,课程资源要整合,教学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语文课程具有情感性的特点

遵循这一特点,本课教学努力在情感上下工夫。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咀嚼品味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互文参读中升情。

三、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点

遵循这一特点,本课教学努力做到引领价值、传承文化。古诗词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其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本课教学引领学生融入这种文化,从而洗涤心灵,铺垫精神底子。 【点评】

教师的设计思路虽寥寥几条,却既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又体现了教师对语文教学的认识深度,不愧是居高临下,站在语文课程最本质的高度进行教学设计。更为可贵的是,这全新的理念就像一篇文章的“魂”,紧紧地系住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教学目标抓住了古诗文的情和味,又从小学生实际出发,以移情想象、质疑、情景诵读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入境动情。

教学过程扎扎实实,步步为营。第一个环节,通过借助注释、观看插图、穿插诵读、静心默读和教师精辟的点拨,引领学生走进作者所处的征程,初步感受作者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之后,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空间,精心设计,通过声情同构出征程中的艰辛和故园其乐融融的安逸生活,引发学生对作者此刻矛盾心情的进一步感受。再通过教师诗一般的语言和情调,用鲜明对比而又层层递进的引读,使学生和作者思乡到几近破碎的心灵碰撞,使学生自然走进了作者的心灵,以至心心 相印、感悟极深。

充满诗情画意的、字字荡漾激情的、敲击学生心灵的互文印证环节的设计,使课堂教学令学生陶醉。再加上教师精心设计的板书,自然使学生对诗文认识的高度陡然提升,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孰重孰轻就自在言内了。这不仅体现了语文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也充分展示了教师深厚的文学底蕴和教学艺术的才华。

杭州市拱宸桥小学王崧舟

师:(课件出示《长相思》这首词。)好,谁来读一读《长相思》?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的一个生字,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读准了。

师:真好,同学们,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比如《长相思》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有许多种读法,有的读《长相思》(快速而平淡地)有长的味道吗?有相思的感觉吗?

师:比如你这样读,《长相思》(缓慢而深情地),有感觉吗?有味道吗?

师:读词就要读出这样的味道来。你们试着读一读,争取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来。

生:(自由读《长相思》。)

师:谁来读一读《长相思》?读出你的味道、你的感觉来。注意听,注意听,你听出了什么味道?什么感觉?

师:好一个“故园无此声”,有味道,谁还想读?

师:好一个“聒碎乡心梦不成”,来,我们一起读,读出你自己的味道和感觉来。

师:真好!同学们,词读到这儿为止,你的脑海里面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

生1:我感到纳兰性德非常思念家乡。

师:这是你的感觉。谁还有别的印象和感觉?

生2:我感觉到纳兰性德思念家乡,是觉都睡不好,根本就没有梦。同学们,梦都作不成,觉都睡不好,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长相思》,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师:长相思,长相思,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地长相思呢?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请大家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注解,然后,试着去想想这首词大概在讲什么意思,明白吗?

师:好,默读《长相思》。

师:现在王老师提两个问题,看看你对这首词大概的意思,掌握了没有。(板书“身”)第一个问题,听清楚了,作者的身,身体的身,身躯的身,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

生1:作者的身在前往山海关外。

师:请站着,山海关外。继续说,谁还有不同的看法?

生2:作者的身在前往山海关的路上

师:路上,请站着。继续说。

生3:作者的身在山海关。

师:你也站着。谁还有不同的理解?身在何方?

生4:他的身在山海关那边。

师:那边,山海关的那边。好,那么“山一程”呢?身在哪儿?还可能在哪儿?

生5:身可能在山上。

师:可能在怎么样的山上?

生5:非常高的山上。

师:在崇山峻岭上。那么,“水一程”呢?他的身还可能在哪儿?

生6:他的身可能在船上。

师:可能在船上,是的。那么“夜深千帐灯”呢,他的身可能在哪儿?

生7:他的身可能在营帐里面。

师:营帐里面,请站着。孩子们,这里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位同学。作者的身在哪儿?七位同学就是作者的身经过的点,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上。(板书:在“身”后面写“在征途”。)

师:请坐。已经读懂了一半,下面我提第二个问题。(板书“心”)纳兰性德的心,心情的心,心愿的心,心在那儿?

师:用课文里的一个词,一起说,纳兰性德的心在哪儿?

生:(齐答)纳兰性德的心在故园。 孩子们,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把它们连起来,(板书:在这两句上画了一个圆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生1:我发现了,他身在征途,却很思念故乡。

生2:我发现纳兰性德既想保家卫国,又很想自己的家人。

师:你理解得更深了一层。

生3:我觉得纳兰性德肯定很久没有回家乡了。

生4:我还觉得纳兰性德不管在什么地方,心里总是有家乡的。

生5:我觉得纳兰性德虽然远离家乡,可是心总是牵挂家乡的。

师:好,一个远离,一个牵挂。同学们,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感情,这种心灵的长相思。我们带着这样的感觉,再来读一读《长相思》。先自己读一读,试着把作者身和心分离的那种感受、那种心情读出来。

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师:孩子们,请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怎么样的情景?(稍作停顿)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孩子们,睁开眼睛,现在你的眼前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仿佛处在一个怎么样的世界里?

生1:我看见了士兵们翻山越岭到山海关,外面风雪交加,士兵们躺在帐篷里,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在思念他的故乡。

师:你看到了翻山越岭的画面。

生2:我看见了纳兰性德在那里思念家乡、睡不着觉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

生3:我看到了纳兰性德走出营帐,望着天上皎洁的明月,他思乡的情绪更加重了起来。

师:你看到了抬头仰视的画面。

生4:我看到山海关外,声音杂乱,士兵们翻来覆去睡不着,但是在他们的家乡没有这种声音,睡得很宁静。

师:你们都看到了,你们看到跋山涉水的画面,你们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你们看到了抬头仰望的画面,你们看到了孤独沉思的画面。但是,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么样的画面?怎么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也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遍畅谈着……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茶,拉家常……那还可能是……

师:好,孩子们,请停下你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回到作者的家乡,走进纳兰性德的故园。我们去看一看,在他的家乡有着怎么样的画面和情景。

生1:我看见了纳兰性德的家乡鸟语花香,纳兰性德的家人在庭院中聊天,小孩子在巷口玩耍嬉戏,牧童赶着牛羊去吃草,姑娘们就在门口绣着花,放学归来的孩童们,放下书包,趁着风,放起了风筝,还有的用花编成花环戴在头上。家乡一片生机勃勃。

师:好一幅乡村乐居图啊。这是他看到的,你们看到了哪些?

生2:我看到了晚上,月光皎洁,星星一闪一闪的。他的亲人坐在窗前,望着圆圆的月亮,鸟儿也不再“唧唧喳喳”地叫,只听见外面“呼呼”的风声,花儿合上了花瓣,亲人是多么希望纳兰性德能回到家乡与他们团聚啊。

师:一个多么宁静多么美好的夜晚。你看到了——

生3: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妻子正绣着锦缎,孩子们在门外的草地上玩耍,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又玩起捉迷藏的游戏。汉子们正挑着水,一家人做好饭后,围在一起,喝酒聊天。

师:故园的生活真是其乐融融啊!但是,但是,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却都破碎了,这样的情景却都破碎了。(板书:在“身在征途,心系故园”上面写个大大的“碎”。)

师:谁再来读读《长相思》?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这里只有——

生1:(朗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在皎洁月光下和妻子相偎在一起的那一份温暖,那一份的幸福,这里只有——

师:你是在用自己的心读啊!在这里,没有郊外的踏青,没有牧童的短笛,没有跟孩子们在一起的天伦之乐。这里只有——我们一起读。

师:长相思啊,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进入诗人那个身和心分离的世界,我们再一起读《长相思》。

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师:同学们,《长相思》读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破碎之心。我想,读到现在为止,读到这个时候,你是不是该问一问纳兰性德了,你的脑子里冒出了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

生1:纳兰性德,既然你这么思念家乡,为什么还要去从军呢?

师:问得好。谁还想问?

生2:纳兰性德,你快点回家吧,纳兰性德,你为什么不回家呢?

师:你为什么不早点回家呢?是吗?好,继续问。

生3:纳兰性德,如果你想回家,你就应该早点用心打仗,为什么不用心打仗,不然的话,如果仗打不好,你还会死在途中。

师:是啊,你既然身在征途,你就应该一心干你的事业,为什么还要对故园牵肠挂肚、辗转反侧呢?

生4:你既然这么想念家乡,那你为什么不把想念家人的话写下来,让一个老乡帮你送过去呢?

师:孩子们,你们都问过了,是吧?你们可曾知道,这些问题,纳兰性德也问过自己。就在征途上,纳兰性德还写过一首词,题目叫《菩萨蛮》,其中有这样两句词,就是纳兰性德问自己的。(课件呈现两句词。)谁来读一读?

生:(朗读)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问得好,孩子们,请你再想一想,除了纳兰性德在问自己外,还会有谁要问一问纳兰性德: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还有谁?

生1:还有深深思念他的妻子。

师:对,你就是纳兰性德的妻子,你问一问纳兰性德?

生1:(朗读)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妻子问丈夫,那个“君”字改一下,改成——

生1:问“夫”。

师:对!你再来问一问。等一下,我们一起到一个地方去问,好吗?长亭外,杨柳依依,妻子站在送别的路上,问纳兰性德——

生1:(朗读)问夫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好一个深情的妻子啊!谁还会问纳兰性德?

生2:纳兰性德的儿子,

师:儿子,好,儿子问一问,你现在是纳兰性德的儿子,你来问一问,你把“君”字改成——

生2:父

师:父,好。长亭外,芳草萋萋,儿子拉着父亲的手问——

生2:(朗读)问父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毕竟是儿子,感受还不是很深。(笑声)

生3:还有他的父亲。

师:你就是他的父亲了。长亭外,秋风瑟瑟,白发苍苍的老人问纳兰性德——

生3:(朗读)问儿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老父来日不多了,不知还能见儿几面啊!还有谁也会问纳兰性德?

生4:还有他的哥哥

师:虽然纳兰性德没有哥哥,但是你可以暂且做他的哥哥。长亭外,雨雪霏霏(米评:一看,就是通读过诗经的!),兄长递上一杯酒,问道——

生4:(朗读)问弟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是啊,孩子们,许许多多的人,他的老父,他的爱妻,他的娇儿,他的兄长,还有他的朋友,都在问纳兰性德。(米评:这儿,老师在时时刻刻把汉语的美展现给学生,排比铺陈,美不胜收。)我们再一起问一问纳兰性德吧: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生:(齐读)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轻离别?你们居然说我轻离别?(板书“轻”)我,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真的对离别无所谓吗?再读《长相思》,默读,你在哪儿体会到,我纳兰性德没有轻离别啊,我不是轻离别啊。

生:(默读《长相思》。)

师:我是纳兰性德,我想先问一问我的老父。老父,你说我是轻离别吗?

生1:不是,我从“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中看出你不是轻离别,而是为了保家为国。

师:好一位深明大义的父亲。我想再问一问我的爱妻,我是轻离别吗?

生2:你不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你是为了保卫祖国,你离别家乡是为了到前线去杀敌,所以我不怪你。(笑声)

师:好一位贤良的妻子啊。是的,我何曾是轻离别啊,我是何等地重离别啊。可是,我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米评:终于透露了背景和作者的身份,王老师真能沉住气啊!)我重任在肩,我责任如山,我不得不离,不得不别啊!我舍不得离开年迈的老父,舍不得离开温柔的妻子,舍不得离开生我养我的故园啊!这一切的一切都已化在了《长相思》中。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这就是为什么我身在征途却心系故园的原因所在,这就是我的那个梦会被破碎、我的那颗心会被破碎的原因所在。建功立业的壮志和理想,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就这样交织在一起,化作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课件出示题目并播放音乐。)(米评:理想和寂寞,壮志和孤独成就了一代词人。)

师: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齐读)长相思

师: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齐读)长相思

师: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

生:(齐读)长相思(掌声。)

推荐第10篇:长相思课堂实录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读上4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要把词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要注意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明白吗? 生:(齐答)明白。

师:自由朗读《长相思》,开始。 生:(自由读课文《长相思》。)

师:(课件出示《长相思》这首词。)好,谁来读一读《长相思》?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的一个生字,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读准了。 生:(朗读)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读得字正腔圆,真好!风一更这个“更”是多音字,聒碎乡心的“聒”是个生字,她都念准了。来,我们读一读,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预备起。

生:(齐读)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再来一遍,预备起。

生:(齐读)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师:很好!谁再来读一读《长相思》?请你,其他同学注意听,特别注意,他在读词句的中间时是怎么停顿的,是不是读得有板有眼。

生:(朗读)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真好,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位同学,在读“身向榆关那畔行”的时候,哪个地方停顿了一下?

生:他在“身向榆关”的后面停顿了。

师:你有没有注意到,他在读“夜深千帐灯”的时候,哪个地方又停顿了一下? 生:他在“夜深”后面停顿了一下。 师:你们听出来了吗? 生:(齐答)听出来了。 师:对,这样读就叫有板有眼。我们读这两句词,“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预备起。

生:(齐读)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师:再来一遍,“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读。 生:(齐读)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师:真好,同学们,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比如《长相思》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有许多种读法,有的读《长相思》(快速而平淡地)有长的味道吗?有相思的感觉吗? 生:(齐答)没有。

师:比如你这样读,《长相思》(缓慢而深情地),有感觉吗?有味道吗? 生:(齐答)有。

师:读词就要读出这样的味道来。你们试着读一读,争取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来。

生:(自由读《长相思》。)

师:谁来读一读《长相思》?读出你的味道、你的感觉来。注意听,注意听,你听出了什么味道?什么感觉?

生1:(朗读)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好一个“故园无此声”,有味道,谁还想读?

生2:(朗读)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好一个“聒碎乡心梦不成”,来,我们一起读,读出你自己的味道和感觉来。

生:(齐读)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真好!同学们,词读到这儿为止,你的脑海里面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

生1:我感到纳兰性德非常思念家乡。 师:这是你的感觉。谁还有别的印象和感觉? 生2:我感觉到纳兰性德思念家乡,梦都睡不好了。 师:不是梦都睡不好,是觉都睡不好,根本就没有梦。同学们,梦都作不成,觉都睡不好,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长相思》,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生:(齐读)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长相思,长相思,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地长相思呢?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请大家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注解,然后,试着去想想这首词大概在讲什么意思,明白吗? 生:(齐答)明白。 师:好,默读《长相思》。

生:(默读《长相思》,按要求思考词的大意。)

师:现在王老师提两个问题,看看你对这首词大概的意思,掌握了没有。(板书“身”)第一个问题,听清楚了,作者的身,身体的身,身躯的身,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

生1:作者的身在前往山海关外。

师:请站着,山海关外。继续说,谁还有不同的看法? 生2:作者的身在前往山海关的路上 师:路上,请站着。继续说。 生3:作者的身在山海关。

师:你也站着。谁还有不同的理解?身在何方? 生4:他的身在山海关那边。

师:那边,山海关的那边。好,那么“山一程”呢?身在哪儿?还可能在哪儿? 生5:身可能在山上。 师:可能在怎么样的山上? 生5:非常高的山上。

师:在崇山峻岭上。那么,“水一程”呢?他的身还可能在哪儿? 生6:他的身可能在船上。

师:可能在船上,是的。那么“夜深千帐灯”呢,他的身可能在哪儿? 生7:他的身可能在营帐里面。

师:营帐里面,请站着。孩子们,这里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位同学。作者的身在哪儿?七位同学就是作者的身经过的点,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上。(板书:在“身”后面写“在征途”。)

师:请坐。已经读懂了一半,下面我提第二个问题。(板书“心”)纳兰性德的心,心情的心,心愿的心,心在那儿? 生1:他的心在故乡 生2:他的心在家乡。 生3:纳兰性德的心在家乡。 生4:纳兰性德的心在家乡。 生5:纳兰性德的心在家乡。

师:用课文里的一个词,一起说,纳兰性德的心在哪儿? 生:(齐答)纳兰性德的心在故园。

师:好。(板书:在“心”的后面写“系故园”。)孩子们,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把它们连起来,(板书:在这两句上画了一个圆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生1:我发现了,他身在征途,却很思念故乡。 师:不错。你说。

生2:我发现纳兰性德既想保家卫国,又很想自己的家人。 师:你理解得更深了一层。

生3:我觉得纳兰性德肯定很久没有回家乡了。 师:你的心思真是细腻啊。

生4:我还觉得纳兰性德不管在什么地方,心里总是有家乡的。 生5:我觉得纳兰性德虽然远离家乡,可是心总是牵挂家乡的。

师:好,一个远离,一个牵挂。同学们,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感情,这种心灵的长相思。我们带着这样的感觉,再来读一读《长相思》。先自己读一读,试着把作者身和心分离的那种感受、那种心情读出来。 生:(自由读《长相思》。) 师:好,咱们一起读一读《长相思》

生:(齐读)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师:(课件播放一段音乐后,在音乐声中有感情朗读。)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一起来,预备起。

生:(齐读)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孩子们,请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怎么样的情景?(稍作停顿)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孩子们,睁开眼睛,现在你的眼前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仿佛处在一个怎么样的世界里?

生1:我看见了士兵们翻山越岭到山海关,外面风雪交加,士兵们躺在帐篷里,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在思念他的故乡。 师:你看到了翻山越岭的画面。

生2:我看见了纳兰性德在那里思念家乡、睡不着觉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

生3:我看到了纳兰性德走出营帐,望着天上皎洁的明月,他思乡的情绪更加重了起来。

师:你看到了抬头仰视的画面。

生4:我看到山海关外,声音杂乱,士兵们翻来覆去睡不着,但是在他们的家乡没有这种声音,睡得很宁静。

师:你们都看到了,你们看到跋山涉水的画面,你们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你们看到了抬头仰望的画面,你们看到了孤独沉思的画面。但是,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么样的画面?怎么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生:(伴随着乐曲《琵琶语》,想象写话。)

师:(在学生的写话过程中插话。)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也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遍畅谈着„„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茶,拉家常„„那还可能是„„

生:(继续在音乐声中想象写话。)

师:好,孩子们,请停下你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回到作者的家乡,走进纳兰性德的故园。我们去看一看,在他的家乡有着怎么样的画面和情景。 生1:我看见了纳兰性德的家乡鸟语花香,纳兰性德的家人在庭院中聊天,小孩子在巷口玩耍嬉戏,牧童赶着牛羊去吃草,姑娘们就在门口绣着花,放学归来的孩童们,放下书包,趁着风,放起了风筝,还有的用花编成花环戴在头上。家乡一片生机勃勃。

师:好一幅乡村乐居图啊。这是他看到的,你们看到了哪些?

生2:我看到了晚上,月光皎洁,星星一闪一闪的。他的亲人坐在窗前,望着圆圆的月亮,鸟儿也不再“唧唧喳喳”地叫,只听见外面“呼呼”的风声,花儿合上了花瓣,亲人是多么希望纳兰性德能回到家乡与他们团聚啊。 师:一个多么宁静多么美好的夜晚。你看到了——

生3: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妻子正绣着锦缎,孩子们在门外的草地上玩耍,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又玩起捉迷藏的游戏。汉子们正挑着水,一家人做好饭后,围在一起,喝酒聊天。

师:故园的生活真是其乐融融啊!但是,但是,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却都破碎了,这样的情景却都破碎了。(板书:在“身在征途,心系故园”上面写个大大的“碎”。)

师:谁再来读读《长相思》?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这里只有——

生1:(朗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在皎洁月光下和妻子相偎在一起的那一份温暖,那一份的幸福,这里只有——

生2:(朗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你是在用自己的心读啊!在这里,没有郊外的踏青,没有牧童的短笛,没有跟孩子们在一起的天伦之乐。这里只有——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长相思啊,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进入诗人那个身和心分离的世界,我们再一起读《长相思》。

生:(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师:同学们,《长相思》读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破碎之心。我想,读到现在为止,读到这个时候,你是不是该问一问纳兰性德了,你的脑子里冒出了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

生1:纳兰性德,既然你这么思念家乡,为什么还要去从军呢? 师:问得好。谁还想问?

生2:纳兰性德,你快点回家吧,纳兰性德,你为什么不回家呢? 师:你为什么不早点回家呢?是吗?好,继续问。

生3:纳兰性德,如果你想回家,你就应该早点用心打仗,为什么不用心打仗,不然的话,如果仗打不好,你还会死在途中。

师:是啊,你既然身在征途,你就应该一心干你的事业,为什么还要对故园牵肠挂肚、辗转反侧呢?

生4:你既然这么想念家乡,那你为什么不把想念家人的话写下来,让一个老乡帮你送过去呢?

师:孩子们,你们都问过了,是吧?你们可曾知道,这些问题,纳兰性德也问过自己。就在征途上,纳兰性德还写过一首词,题目叫《菩萨蛮》,其中有这样两句词,就是纳兰性德问自己的。(课件呈现两句词。)谁来读一读? 生:(朗读)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问得好,孩子们,请你再想一想,除了纳兰性德在问自己外,还会有谁要问一问纳兰性德: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还有谁? 生1:还有深深思念他的妻子。

师:对,你就是纳兰性德的妻子,你问一问纳兰性德? 生1:(朗读)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妻子问丈夫,那个“君”字改一下,改成—— 生1:问“夫”。

师:对!你再来问一问。等一下,我们一起到一个地方去问,好吗?长亭外,杨柳依依,妻子站在送别的路上,问纳兰性德—— 生1:(朗读)问夫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好一个深情的妻子啊!谁还会问纳兰性德? 生2:纳兰性德的儿子,

师:儿子,好,儿子问一问,你现在是纳兰性德的儿子,你来问一问,你把“君”字改成—— 生2:父

师:父,好。长亭外,芳草萋萋,儿子拉着父亲的手问—— 生2:(朗读)问父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毕竟是儿子,感受还不是很深。(笑声) 生3:还有他的父亲。

师:你就是他的父亲了。长亭外,秋风瑟瑟,白发苍苍的老人问纳兰性德—— 生3:(朗读)问儿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老父来日不多了,不知还能见儿几面啊!还有谁也会问纳兰性德? 生4:还有他的哥哥

师:虽然纳兰性德没有哥哥,但是你可以暂且做他的哥哥。长亭外,雨雪霏霏,兄长递上一杯酒,问道——

生4:(朗读)问弟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是啊,孩子们,许许多多的人,他的老父,他的爱妻,他的娇儿,他的兄长,还有他的朋友,都在问纳兰性德。我们再一起问一问纳兰性德吧: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生:(齐读)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轻离别?你们居然说我轻离别?(板书“轻”)我,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真的对离别无所谓吗?再读《长相思》,默读,你在哪儿体会到,我纳兰性德没有轻离别啊,我不是轻离别啊。 生:(默读《长相思》。)

师:我是纳兰性德,我想先问一问我的老父。老父,你说我是轻离别吗? 生1:不是,我从“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中看出你不是轻离别,而是为了保家为国。

师:好一位深明大义的父亲。我想再问一问我的爱妻,我是轻离别吗? 生2:你不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你是为了保卫祖国,你离别家乡是为了到前线去杀敌,所以我不怪你。(笑声) 师:好一位贤良的妻子啊。是的,我何曾是轻离别啊,我是何等地重离别啊。可是,我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我重任在肩,我责任如山,我不得不离,不得不别啊!我舍不得离开年迈的老父,舍不得离开温柔的妻子,舍不得离开生我养我的故园啊!这一切的一切都已化在了《长相思》中。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这就是为什么我身在征途却心系故园的原因所在,这就是我的那个梦会被破碎、我的那颗心会被破碎的原因所在。建功立业的壮志和理想,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就这样交织在一起,化作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课件出示题目并播放音乐。)

师: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齐读)长相思

师: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齐读)长相思

师: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 生:(齐读)长相思(掌声。)

第11篇:长相思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一)导入

师: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二)读准《长相思》

结合诵读穿插讨论:

──“更”为什么要读平声?

──什么人听得到打更的声音?更声对这些人意味着什么?

──“风一更,雪一更”是不是“先刮了一更的风,再下了一更的雪”的意思?

师: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些什么印象和感觉?

(三)读懂《长相思》

师:带着这些印象和感觉,默读《长相思》,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大概讲了怎样的意思。

读后讨论:作者的“身”在哪里?你们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指名多位学生回答)

师:这里站着好多位同学。作者的身在哪儿?这些站着的同学就是作者的身经过的点,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上。

(板书:身在征途)

师:作者的“心”又在哪里?(板书:心系故园)你们是从哪儿读懂的?

师:同学们,作者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把它们连起来,(在这两句上画一个圆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四)小结

师:身在征途,心系故园。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怀着这份感情,大家齐读《长相思》。

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一)想象上阕的情境

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词的上阕,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

──你看到了翻山越岭的画面。

──你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

──你看到了眺望家乡的画面。

──你看到了风雪交加的画面。

──你看到了刀光剑影的画面。

„„

(二)自由朗读词的下阕

师: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画面、一种场景,用手中的笔,更用心中的情把它们写下来。(播放音乐、画面)

师: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畅谈着„„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茶,唠家常„„那还可能是„„(学生在音乐声中写话)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

──好一幅恬静安闲的村居图。

──故乡就是老母手中那一针针纳入寒衣的线啊!

──故乡就是妻子那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啊!

──一个多么宁静、多么美好的团圆之夜啊!

──故园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其乐融融的生活。

„„

(三)对比引读

师:但是,这一切现在有吗?没有。

故园啊,我的故园,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去郊外踏青、放飞风筝。可在这里,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朗读词)

师:故园啊,我朝思暮想的故园,当明月东升的时候,我们一起围坐在庭院里,数着一颗一颗闪闪的星星。可在这里,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朗读词)

师:故园啊,我美丽温馨的故园,当朋友相聚的时候,我们一起畅饮,一起高歌,那时多么快乐啊!可在这里,这一切都不复存在,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朗读词)

(四)小结

师:面对此情此境,纳兰情不自禁地在自己的词中大大地写下了这个让人心碎的“碎”字。同学们,什么碎了?

(学生自由发言)

师:《长相思》读到这里,你们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孤独、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伤感„„)

(全班学生齐读《长相思》)

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一)质疑问难

师: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 ──你为什么要远离家乡去从军呢?

──既然你这么思念家乡,为什么不早点回去呢?

──你离开家乡已经有多长时间了?

──你在行军途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

(二)互文印证

师:这次出行,纳兰性德写下了好几首诗词。在一首《菩萨蛮》的词中,他留有这样的词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还有谁也想这样问一问诗人?

在回答中穿插情境诵读:

──长亭外,杨柳依依,哀怨的妻子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圣旨铁定、君命难违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古道边,芳草萋萋,伤感的朋友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报效朝廷、建功立业是男子汉的理想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月光下,秋风瑟瑟,孤独的纳兰性德深情地问自己──(齐读此句)

(三)回归课文

师: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再读《长相思》,用心体会。

(四)小结

师:就这样,纳兰性德将自己对故园的无限思念和依恋写进了这首感人肺腑的《长相思》中。

师引: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读:长相思。

师引: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读:长相思。

师引: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

生读:长相思。

第12篇:长相思读后感

长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

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

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 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 一帘风月闲。长相思·冯延巳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闲庭花影移。忆归期,数归期。梦见虽多相见稀,相逢知几时。长相思·陆游暮山青。暮霞明。梦笔桥头艇子横。苹风吹酒醒。看潮生。看潮平。小住西陵莫较城。莼丝初可烹。长相思·林逋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争忍有离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长相思·晏几道 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长相思·欧阳修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长江东,长江西,两岸鸳鸯两处飞,相逢知几时。长相思·雨·万俟咏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长相思·山一程 ·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长相思·西湖雨中 ·陈子龙黛眉收,翠鬟流,恹损芳波一段愁。愁时梦未休。山浮浮,水悠悠,欲问行云何处留。有人天际头。

第13篇:《长相思》说课稿

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小编整理和搜集了五年级上语文长相思说课稿,希望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真正的作用。《长相思》说课稿范文1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各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长相思》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文章中的一首词。可以说,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作者通过对眼前边塞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和热爱。选编这首词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词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词《长相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用掌握的方法学习古词。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感悟作者的思想之情。

三、说教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突破重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诗歌的特点和学生个体差异,本堂课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朗读感悟法:

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想像,配乐朗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并将之内化、沉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2、想象感悟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通过的情景设置,让学生置身诗境,进入作者的内心,与作者进行对话,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境教学法:有景、有情、有境是诗歌教学的基础。本节课中,我极力为学生创设诗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诗歌文意,享受审美情趣。

4、评价激励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珍视学生的独特的阅读体验,只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给予认可与鼓励。

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还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等。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前面我们学习了两首描写思乡之情的古诗,我们一起来背一遍吧!(齐背《泊船瓜洲》《秋思》)

2、我们学习前面两首古诗时,运用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谁能说给大家听?(读古诗、知作者、解诗句、展想象、悟诗情)

这节课我们就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长相思》

齐读课题。解析词牌名。

(首先我通过复习导入让同学们对前两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并引入本课学习古诗的方法。在此环节并对词牌名《长相思》进行解读,让学生对词有大致了解。)

二、初读古词,知晓作者。

1、初读提示:诵读全词,读准字音。

2、检查字音,指名读古词。

3、知作者。(生介绍,师补充)揭晓词人创作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这一环节通过初读自学掌握字词句,然后创设情景将学生引入这首词的环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学词句,悟词情。

1、朗读古词,结合注释,理解句意。(将句意写在练习本上)

2、指名说句意。

3、师生交流。

(1)感读古诗。

师:作者的“身”在哪里?生:身在征途。

师:你们是从哪儿读出来的?(齐读上半阙)

师:上半阙你读出了什么?生: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

师:作者的“心”又在哪里?生:心系故园。(齐读下半阙)

师:下半阙你又读出了什么?生:将士们在风雪交加的夜晚思念家乡。(指名读,读出思乡之情。)

展开想象。

现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仿佛处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里面?(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的画面)

师:《长相思》读到这里,你们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

4、再读古词,感悟词情。(小组竞赛读。指名合作读。)

(首先我让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词意,指名说词意练习学生的表达能力,然后再通过朗读感悟法和想象感悟法进行师生交流,感悟和想象将士征途中的困难以及思乡之情。当学生理解这首词后便会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这时我让小组赛读以及指名展示读来升华情感。)

四、板书设计。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读古诗

知作者身在征途抒发思乡之情

解诗句心系故园

展想象

悟诗情

《长相思》说课稿范文2

一、说教材

《长相思》是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中的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其中《长相思》是第三首,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写得一首词,这首词主要描写的是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情景。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热爱家乡”,选编这组课文的目的就是一是让学生能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能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和事情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本单元教学,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的语言,感受人物的美好情感。

二、说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长相思》,背诵《长相思》。

2.通过借助注释、插图,查阅资料,感知诗词大意。

3.能过朗读、感悟、想象,体会作者所要表达思乡之情,并想想作者的感情是能过哪些些景物或事物表达出来的。由于它的体裁特点,所以我将

三、说重难点

品味诗情,体会作者的思乡怀乡之情。

四、说理念

1.构建课内外阅读体系。新“课标”明确规定了各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凸显了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本节课我采用了“铺垫”与“延伸”这两种方式,构建了课内外衔接的教学机构。开课时用本课的前两首诗引出乡愁,而且两首诗是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乡愁,从而引出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进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由课内知识的积淀走进文本。在拓展,解词心部分,我引用《菩萨蛮》中“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来读透词心。

2.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它们相得益彰,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着永久的活力与生机。鉴于这样的认识,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从教师与学生共同运用教材的角度出发,创设积极有效的教学情境。课堂上,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由开始的初读正音到有节奏地读及带着词的味道读、入情入境的读再到最后的背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走进作者内心,去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既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又实现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生成,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3.教师做好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合作者,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在读词,懂词意部分,让学生借助注释插图,同桌互助来理解词的大概意思,既教给了他们该如何学,又让他们有自主、合作的意识。

五、说设计思路

1.还词的“完整性”。教学这节课,我没有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进行背景叙述,也没有过多地进行语言上的肢解分析,哪个词哪句话是什么意思,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悟诗情、解词心部分,从开始的两首诗不同的乡愁导课到最后的《菩萨蛮》,我追求的是一种意境,一种词的意境,一种边关将士浓浓的思乡的意境,我觉得这正是这首词的终极意义,也是古诗词教学的终极意义。

2.把握一条情感脉络。《长相思》这首词,通过描写征途的艰难,在一个风雪之夜勾起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所以在教学时,我紧扣这一感情脉络,设置相应问题,如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是什么使作者如此的长相思?作者的心在哪里?纳兰性德的故园是怎样的一副情景等问题贯穿全课,让课堂始终是环节在变,方法在变,唯有这一情感脉络不变,整堂课都处于浓浓的乡愁之中。

3.落实一个训练点。按照国家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的说法:“诗活在诵读的当下,诵读保护了诗的存在,诗即诵读”。所以,在这节课上,我以读为主,有十几次要求学生诵读诗歌,但是,每次的诵读,学生所带得任务不同,要求不同,所获得的情感不同,意境也不相同,每一次的诵读,都向诗的本体意义更进了一步。如开始的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也就是课中讲到的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再到后边的带着词味读,带着身和心分离的感觉读、带着想象读等以及自由读、默读、指名读、齐读、男女生对读、引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从而发扬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将阐释的自由还给了学生,把想象留给了学生,这种想象,使诵读者完成了对作品“空白”的填充,也从而完成了诗歌作品的意义。

4.培养两种学习习惯。培养“诵读、想象”和“主动搜集资料”的学习习惯。这两种习惯,既是学习的习惯又是学习的方法,它时刻体现在教学中。如在诵读中想象身在征途的情景及故园的情景,而在学生对作者的简介及作业的布置内容都是对学生主动搜集资料的习惯体现。

《长相思》说课稿范文3

一、说教材

《长相思》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本单元的课文,不论诗词还是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也是这样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表达了羁旅怀乡的主题。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词的上下两阕开头对仗,“一”字的运用,有连续不绝的含义,使词风缠绵。“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身向榆关那畔行”激荡的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情;“夜深千丈灯”催生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情。这情感的三级跳,既反映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阕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的心理。夜的静谧更显出了风雪的声音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无。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袭来的阵阵寒意,更加怀念故园的温暖、宁静和祥和。“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乡之意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

二、说教学目标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是第三次接触词这种文体了,可以说对词这种文体并不陌生。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并背诵。2、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想象意境,领会诗情,品读诗句,背诵积累语言。难点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词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说教法学法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学情,下面,我把教法学法融合在一起谈谈本课时采取的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

教学本首诗,我通过音乐渲染情境,导语创设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多种手段,创设各种学生乐于接受,并能享受其间的情境,能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体会词人绵绵的思乡情。

2、读悟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品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感悟。

3、想象法:挖掘教材的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抒发内心的情怀,发表独立的见解,揣摩人物的内心,产生情感的共鸣。

四、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五大教学板块:

(一)、学生对诗,创设诗韵课堂

因为五年级的学生已积累了很多古诗,所以我用以“思乡”为主题的诗句进行生生对话的形式引入,让学生快速地进入诗的课堂。之后就导入课题,介绍作者资料。

(二)、读诗文知词意

这个环节我准备分三步:第一步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形式指导学生把诗读正确。第二步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读得字正腔圆;第三步提升读的要求,从读的实践中要求学生“争取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来”。读出感觉来,读出作者浓浓的思乡情。第四步,指导学生读懂词意。指导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即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来读懂词的大意再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三)悟诗情,想画面

在教学过程中,我围绕“征途”与“故园”,引领学生在吟咏中放飞想象,感悟“征途”与“故园”的情景与画面,体味作者“身”“心”分离的情感。

通过播放背景音乐,引领学生走进词的境界,走近词人的生活。学生们在音乐和语言的感召下,展开想象,通过形象再现,让学生自己走进纳兰性德的世界,走进他的“征途”。学生们在“征途”的画面中舒展着所思所想。然后话锋一转,让学生展开想象,把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学生又在《琵琶语》的伴奏声中展开对“故园”的想象。写话时,我用舒缓的语调提示词人在家乡的生活有多种可能性,借以拓展学生的思路。纳兰性德的“聒碎乡心”丰富和激活着学生的精神世界,构成了“长相思”的精神主题——思乡与卫国、壮志与理想。学生对文本的感悟,通过言语实践,积淀为语言、语感能力的培养。在《长相思》教学中我通过想象进行了言语实践的两次设计,对“征途”的想象采用“说”来展示,对“故园”的想象则采用诉诸文字“写”的方式。学生的想象极其丰富,在想象中,学生们感悟到词人跋山涉水、辗转反侧、抬头仰望、孤独沉思等等画面,感悟到了家乡的美丽、温馨,安宁、祥和。学生用言语和文字释放着“故园”二字所承载着的无穷韵味。两次想象的对比更使学生感受到征途的艰辛,倍感家乡的美好,亲人的温暖!

(四)拓展相思内涵,在情感对话中体验。

为了深入展开“词人为什么身在征途,心系故园?”这个话题的讨论,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文本的拓展,将纳兰性德《菩萨蛮》中的一句词——“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引入课堂。直面词人的心灵深处,感悟词人的“理想”与“壮志”,体悟到词人何事离别,是为了保家卫国。

(五)布置作业。让学生课下搜集有关思乡的诗词或歌曲背一背或唱一唱,以丰富学而生的语言积累。

上完了这节课,觉得还有不少缺憾,也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整个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我愈发感觉到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的语文教学基本功还不够扎实,对文本的解读还不够细致深刻,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工作在实小这个团结奋进的大家庭中,对我来说,是一种鞭策,也是一种动力。今后,我唯有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无愧于学校对我们的培养。

我的说课内容结束,谢谢大家。

第14篇:改写长相思

改写长相思

呼,呼,呼……”寒冷的北风不停的刮着,大雪纷纷下着。远处的群山被大雪覆盖了。我们的战旗在狂风中飘舞。山脚下,一顶顶帐篷在雪雾中若隐若现。我们的队伍正跋山涉水向山海关进发。

夜己经很深了,我们住在这里荒凉的野外,白天,我们在战场上厮杀,把自己的性命抛在脑后,就是为了保卫家园和亲人。

风还在不停的刮着,雪还在飘飘扬扬的下着,战士们从睡梦中冻醒,就再也睡不着了。大家的思绪不禁飞到了家乡,飞到了亲人的身边,想起家中的妻儿老小,还有家中的大花狗和小黄猫。家乡绿绿的树林,清澈的小河静静的流淌,采茶姑娘们唱着山歌,踏着轻盈的舞步,穿梭在茶山中。一阵寒风吹过,这才回过神来,原来我们都在寒冷又艰难的山海关路上。战士们都流下了眼泪,他们是想家了,可谁都不会相信,白天这些战士们骑着战马在布满硝烟的战场上搏杀,就是为了早点把来犯之敌据之国门之外。

风更紧了,雪更大了,战士们思念着家乡,烛火渐渐熄灭了,带着思乡之情,他们进入了梦乡。我想,家乡的美丽景色和亲人们一定会浮现在他们的梦中。

改写《泊船瓜洲》

夜,静悄悄的。黑色的天幕悄无声息的笼罩了大地。一只小舟停靠在瓜洲岸边,王安石站在船头,长江水面上波光鳞鳞,江水静静的拍打着岸边的石头,发出一声声长短不同、有大有小的声音,使夜更加幽静……

王安石静静地倚着船舷,捋着那已有几根白丝的胡子,注视着江对岸的京口,心里默默地想:我因推行新法两次被罢相,新法推行尚未成功,国富民强还没实现,可我却已年过半百。苍天啊!我何时才能回到京城,回到皇上身边,去实现那未尽的理想!又何时才能回到家乡,和家人团聚?想到这里,王安石忧心忡忡,情不自禁地深深叹了口气,有些迷茫地看着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和滔滔不绝的江水,对家乡的思念闪电般充塞脑海,让家乡的怀抱抚慰那不安的灵魂。

一缕带着春天气息的夜风撞断了王安石的思绪,却唤醒了夜的深沉。

桃花开了,润如玉,粉似露,一片片轻如纱的花瓣飘入了池塘,水很清,鱼正快活地游来游去。人们在河边惬意的钓鱼,看着肥美的鱼一条一条的上钩。柳树吐出点点绿色的嫩芽花儿竞相开放,绿叶衬托着花儿,整个江南大地都穿上了绿色的新衣裳。

他又叹了口气,对明日说道:“哎——我何时才能回到家乡,和亲人们团聚?我又何时能重返京城?想着想着,又看了看头上的明日,我又何时能重返京城啊!”

读《假如没有灰尘》有感

“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同学们,你们一定还记得上学期学的那篇《假如没有灰尘》这文章吧。生活中微不足道的灰尘,居然有如此巨大的作用。人们都非常讨厌灰尘,可有谁会想过,生活离不开灰尘。

上学期学那课的时候,它使我了解了许多灰尘的作用。灰尘在吸收阳光的同时向四周散射光线,如同无数个点光源。阳光经过灰尘的散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在大气中的气体容易散射紫、蓝、青三色光,天空则呈蔚蓝色状。之所以我们看到的天空是由蓝逐渐变白,是因为空中灰尘含量较高。假如天空中没有灰尘,天空将永远是单调的蔚蓝色。空气中的水蒸气要依附着灰尘才能形成稳定的水滴,从空中落下来。湿漉漉的地面,水分全被灰尘吸收了,地面才会比较干燥。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大地将永远是湿漉漉的。由于小水滴的折射,才会有大自然中气象万千的景色。

湿漉漉的地面,会影响到生物的生存。人们在潮湿的地面呆久了,会导致呼吸困难,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多么可怕!

看上去微不足道的灰尘,原来有那么大的作用。现在再阅读《假如没有灰尘》那一课,真令我回味无穷啊!

《我的长生果》读后感

我学了《我的长生果》这篇课文受益匪浅。

文章通过两件事写出了读书的益处。在写作文时她不像别人一样千篇1律,而是用自己的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生活。作者通过写《秋天来了》获得“甲优”作文中悟出了一条道理:作文要构思别出心裁,落笔时也要有与众不同的“鲜味”才行。作者通过写《一件不愉快的往事》作文中悟出一条道理::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也是离不开借鉴与模仿的。这两条道理,对我写作文帮助很大。

以前我最怕作文课,因为提笔不知从何写起,不会用自己的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生活,写出的作文千篇1律,语言空洞、乏味,几乎每次作文都得“C”。每当发作文时,我心怦怦跳,担心老师批评。当我看到自己的作文上那个红红的半圆“C”时,羞愧的把深深头埋在胸前,担心同学瞧不起我。因此,我对作文没有兴趣。通过学习《我的长生果》,我按作者在写作文悟出的两条道理,尝试写作文。

记得有一次,作文的题目是《美丽的大公鸡》。我回家观察大公鸡的外形、生活习性。把观察到的按一定顺序描写下来。描写大公鸡的外形,我首先抓住大公鸡的羽毛、冠子、嘴巴、眼睛、爪子、等进行观察,然后用生动的语言描写。我是这样描写大公鸡的外形的:我家的大公鸡长着五颜六色的羽毛,覆盖着全身,像穿了一件华丽无比的外衣。鸡冠子红红的,像一个红颜色的大头盔。它还长着尖尖的嘴。鸡抓尖尖的,似锋利的刀子,好像什么都能抓开。鸡尾长长的,翘翘的,真是活像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这篇作文老师给我得“A”。还把这篇作文当范文读给同学们听,同学们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我心理美滋滋的。此时此刻,我深刻体会到:“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真谛。

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同学们,让我们与书为友,让书为我们导航。让我们携起手来,营造书香校园,共享读书乐趣吧!

读《小桥流水人家》有感

全文描述了作者童年时简单却又快乐的生活。小溪,垂柳,小桥,茶山,老家,是作者最好的玩具,小鱼,小虾,小螃蟹,就能带给作者最大的满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则是作者故乡生活最真实的写照。

淡淡的乡土气息迎面扑来,作者的童年生活对于长在城市中的我来说是那么新鲜。下河捉小鱼,上山采茶叶,看似随意的劳动其实蕴含了那么多快乐。乡村有乡村的朴素自然,城市有城市的繁华喧嚣,只不过作者笔下的小桥流水人家更纯朴恬淡罢了。正因如此,香醇轻松的田园生活才那么可望不可及。流露出了她对家的无限温情,对故乡生活的无限怀念.

生活像一杯白开水,家让它成了一锅喷香的热汤,温柔地穿肠而过,暖胃养心。每一天每一天,妈妈的唠叨和爸爸的饭菜把这个家调理地有滋有味。家里的大理石地板光洁得映出了家的影子,那是妈妈拖地板时留下的汗水;美味的饭菜吃出了家的味道,那是爸爸的心意。文中并没有过多地提到家,但依然掩盖不住作者对家的喜爱。

每每看到电视上许多青少年沉迷于外面世界纸醉金迷的生活中,我都不禁感叹:这种生活真的不适合我们!就像冷饮美味,但不宜多吃,会拉肚子的。因为,家才是我们最好的归宿,是我们生活乃至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梅花魂》读后感

毛主席曾赞扬梅花:“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坚贞不屈的梅花,历来是我们中华的民族魂的代表。

作者的外祖父是一位远居星岛的华侨,外祖父善长唐诗宋词,还能书会画,在新加坡有绝对的人气和优越的条件。但即使如此,外祖父对祖国依然无限留恋,对祖国有一颗赤子之心。

在古代,也有不少人拥有梅花的精神:抗金名将岳飞,一心为了祖国的山河统一,杀敌永远冲在前沿,用行动验证了母亲绣给他的四个字“精忠报国”;抗元名将文天祥,在黄公滩的背水一战中失利,被元兵用金棍击伤膝盖,但依然不肯屈服……这不是梅花魂吗?

1945年,中国那一个个把梅花魂融入生命的英雄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夺回了自己的领土。然而67年的今天,日本居然想买走我们的领土——钓鱼岛!每一块中国的土地都是祖**亲的孩子,难道那20亿日元就能抵得上中国的血肉?难道会有一个母亲愿意将自己的孩子卖掉吗?现在,我们应该拿出梅花魂的精神,保卫自己的国土!

其实,对我们小孩子来说,爱国只要做一些小事,也是从小事做起:每天充满敬意地向国旗敬礼;认真的学习,完成自己的作业;多走几步路把垃圾扔进垃圾桶,让祖**亲的身躯不被玷污;戴好自己的红领巾,每时每刻记住自己是中国的孩子,应该与其它同胞团结一心……我们的身体流的是华夏民族的血,理应让它更美,更洁净。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安乐的生活里,还是在艰难的困境中,都有奋斗,与困难作斗争,把梅花魂融入我们的血液,让中国这头沉睡了百年的东方雄师觉醒,重新站在世界的屋顶俯视大地,而不是站在山脚下抬头仰视别人!

《梅花魂》读后感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从这些着名的诗句我们可以看出梅花是多么的纯洁,它那不畏严寒的品性曾经影响着多少世人。而我又想到了我们所学的课文《梅花魂》这一课,更加让我对梅花产生了许多敬佩之情。

本文通过描写梅花的秉性,叙述了一位华侨老人身在异乡对祖国深切的眷恋之情。让我们深切的领会到一位身在异乡的老人那一颗热爱祖国、盼望回到祖国的赤子之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出生在东南亚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有一次,作者在外祖父的书房玩耍时,不小心把一副用水墨画的梅花图给弄脏了,外祖父很生气。说梅花图是不可以随便糟蹋的,因为梅花是我们祖国的名花,愈是寒冷,它却俞精神、俞秀气,也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花。而作者和妈妈回国的那一天,外祖父由于年纪大了,不能回国,却是那样的伤心、痛楚。但是在临走时,外祖父送给作者他那一幅格外珍藏的梅花图和一条绣着梅花的手绢,告诫他无论在怎么样的境遇里,都要有梅花的秉性。可是在那悲凉的情绪中,外祖父显得是那样的苍老。多少年过去了,当作者看到那幅梅花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时,便会想起身在异乡的外祖父,和外祖父那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再读此文,思绪飞扬,不仅是梅花的高洁影响着我,激荡着我的更是如梅花一样清逸飘香的思乡情怀,爱国之心。更能体现出外祖父拥有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我们也要像梅花一样,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第15篇:《长相思》说课稿

《长相思》說课稿

宜君县高级中学 罗朋娟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教学反思各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长相思》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推荐作品中的一首词。可以说,这是一首情意绵绵的思乡词,作者通过对眼前边塞直径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和热爱,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缠绵而不颓废,流露出男儿镇守边关慷慨报国之志。选编这首词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词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同时,积累古诗词,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厚实文化积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诗歌的特点和学情,在一课时的基础上,我把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层面:

1、知识与能力:

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展开想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阅读与习作,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和表达能力。

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感悟作者的思想之情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描绘作者心目中的故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思乡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三、说教学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诗歌的特点和学生个体差异,本堂课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朗读感悟法:

朗读,是解读文本的重要形式,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想像,配乐朗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本节课中,全文阅读共6次,分别为:(1)生默读(2)指名生读

(3)生齐读(4)师配乐范读(5)生配乐齐读(6)生背诵。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并将之内化、沉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2、想象感悟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的情景设置,让学生置身诗境,进入作者的内心,与作者进行对话,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境教学法:有景、有情、有境是诗歌教学的基础。本节课中,我极力为学生创设诗境。(1)导入:周邦彦《苏幕遮》(2)乡愁:王安石《泊船瓜洲》、张籍《秋思》(3)想象:纳兰性德《菩萨蛮》(4)预设情景:柳永《雨霖铃》、李叔同《送别》(5)拓展:纳兰性德《蝶恋花》苏轼《江城子·记梦》。使学生在情境中诗歌文意,享受审美情趣。

4、评价激励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开放的阅读思维空间,珍视学生的独特的阅读体验,只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给予认可与鼓励。

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还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等。我力求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内容体会中掌握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1、激情导入: 周邦彦《苏幕遮》引出思乡之情。可以说,家乡,是每个人心中那根最脆弱的琴弦,谁一触动它,就会发出最缠绵的思乡之情。今天,我们就随着《长相思》,与纳兰性德共弹一曲思乡曲。

2、预习自学

(1)介绍作者,了解背景

见课本P38注释,师作补充说明 (2)品读诗文,感知词意

a、指导学生准确、有节奏的读词。 b、配乐朗读诗文,谈读后感受。(乡愁)

乡愁,是王安石眼中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乡愁,是张籍笔下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c、文中哪个字最能表达词人的乡愁。(碎)

一个“碎”字,让我们感受到诗人风雪之夜无眠的心碎,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缠绵的思乡之情。——置身诗境

3、探究问题

(1)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您能确定是哪里的景物吗?

(2)诗人的“身”在哪里?“心”又在何方? (3)故园无此声的故园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要求不少于100字)

4、成果展示,总结提升(板书)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最精华的体现。在这堂课中, 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这个词语式(问题式)的板书,力求突出重点,做到简明,概括。让学生获得更鲜明的印象和有关知识。

榆关

边塞之景千帐灯 风雪触景 乡心生情 思乡之情故园

身在征途,心系故园

展开想象,描绘作者心中的故园(反衬手法)

小结:这首词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缠绵而不颓废,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

5、拓展知识、迁移运用 蝶恋花 纳兰性德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奈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思考:这首词从题材内容来看,属于( )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A、怀古诗 B、送别诗 C、悼亡诗 D、闺怨诗

对于这一题材,你最熟悉的一首词是? 苏轼《江城子·记梦》

五、说教学反思

此次赛教活动是我从教以来第一次参加,加之所选篇目属于推荐作品,学生重视度不够,搜集的资料很少,另外,我的口语习惯也成为了自身成长的阻力。今后,我一定积极改进,向优秀教师学习经验,让自己不断进步。好在本节课,课堂发言学生配合比较积极,而且回答的很精彩,达到了预设要求,我也及时给与了他们奖励。

总之,本节课我做到:以读为主线,以展开想象为发散点,以情为核心,以培养能力为目的,使学生在本堂课中达到会读会学会用的效果。

我的发言到此完毕,谢谢!

第16篇:长相思说课稿

长相思说课稿

龙塘小学 尹易斯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标第九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三首《长相思》一词。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逆雪之声的。

二、说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独立思考和查阅资料的能力,在学习古诗词上能够自主借助注释、课文插图、课外资料书等方法学习课文。但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语言表达、综合归纳能力有所款的缺。在教学时要有导有放、放扶兼施。

三、说教学目标分析

这是一首词,全诗分上下两阕,36个字,为了让学生在学这首词时感到轻松自如。在教学中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设定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书写“帐”“畔”两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借助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知诗人、晓诗题、学诗意、悟诗情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词的意思。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比了解这首词与前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的异同。在拓展想象中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1、能在自主学习中通过知诗人、晓诗题、学诗意、悟诗情等多种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2、体会作者的思乡怀家的思想感情,揣摸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说课前准备

在教学新课前,制作课件创设情景,布置学生用知诗人、晓诗题、学诗的方法预习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词意,同时通过资料了解作者。学生的课前预习为教学做了铺垫。

六、说教法、学法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而古诗词犹如其中颗颗璀的明珠,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傲视群芳”。古诗词凝练隽永,其每一个字都是浓缩的精华,意境悠远,哲理深刻„„但古诗词对学生而言枯燥乏味,孩子们对古诗词毫无兴趣。如何让今天的孩子去穿越时空,寻访古人,历其心志,激起他们学习古诗文的欲望?同时在教学中我推崇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宗旨。所以,在教学时我改变过去的说教式,采用了激趣导入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有导有放、放扶兼施法、课件激趣法、榜样范读法、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古诗。

古诗词浓缩的精华,意境悠远,哲理深刻,小学生由于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力浅,表象储备贫乏,很难理解诗词中所描绘的社会背景、人物思想、风土人情,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边读诗句边想象画面、学着古人摇头晃脑的读,感受古人读书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再以“小组讨论”、“自主、合作、探究”、“读中感悟、悟中升情、情中升华”中去体会古诗词蕴含的人生哲理或情感表现,激趣学生学习的兴趣。

七、说教学流程

1、复习导入。

在教学新课前以欣赏古诗和沙画视频导入。(拓展)在我们的学习中,同学们还学过那些思乡的古诗呢?通过比一比谁记住的古诗多,鼓励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检测学生预习情况。

让学生用学习诗的方法,知诗人、晓诗题、学诗意检测学生对这首词的理解情况。通过预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师生互疑:课题《长相思》中,作者在思什么?在什么情况下思的?你从那儿看出来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深入的了解作者。一个个问题的抛出,激起了学生的想象和求知欲,使他们在没有深入学习课文前,让学生借助插图想象情景,激活了学生的动口动脑的能力,更进一步想了解作者和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

3、学生汇报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我知道作者是外出打扙,宿营在冰天雪地里,此时作者很想家。所以,作了这首词。师追问:“你是怎样知道的。”学生自信地说:“我是从课文插图上看到一个身穿盔甲的士兵、从文中千帐灯中知道在外安营扎寨得知。”(不错,你在学习上善于观察、思考。教师的肯定与评价,给予了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其时,本课的作者不是外出打扙,作者是去干什么呢?刚才你们对作者的简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想知道,我们还得从知作者中去寻找答案。(农村的孩子在收集资料、查阅信息上是一个薄弱环节,由学习条件和课外阅读的限制。学生对作者的了解,仅局限于手中的一丁点教辅资料)。这一悬念的抛出,又一次激起了学生更进一步想了解作者和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

4、课文教学

(1)课件出示要学习的两个生字“帐”“畔”。会读会写这两个生字,同时读准“聒”字的音。这两个生字让学生用自己的记字方法解决。

(2)把词板书于黑板。通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分组读、点名读等形式,让学生把整首词读通顺、读流利,读出韵味,读得有板有眼,读得字正腔圆。让学生在读中生情、读中感悟,结合背景想象情景,进一步体会作者要表达了情感。

(3)区分词与诗的不同。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在教学中,向学生简要说说古诗与词的区加别,由于词不像诗那样在形式上要求字数相等、对仗工整。所以,词又叫长短句,

(4)理解词意。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边学边想象画面,文中那些画面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结合注释和对单个字理解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

(5)学生汇报。

学生1:(预测)上阕让我仿佛看到了人们相送的情景,下阕夜晚露宿的孤 独。

学生2:(预测)我从字中理解程:路程;帐:帐篷;更:旧时一夜有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故园:故乡。

学生3:(预测)词的大概意思: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晚,千余座帐篷里都亮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不禁思念起家乡,因为故乡宁静、温暖是听不到这些声音的。

(6)师生合作。通过理解,学生知道了这首词的上阕是叙事、写景;下阕是写景叙事,从整首词来看,作者采用了写景、叙事融为一体的表达方式来体现自己的思乡之情。

5、伴着音乐,老师范读,拓展想象

为了加深对这首词的理解,体会词人的思乡情怀。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范读,边听想象将士们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在外安营扎寨。夜晚,在风雪声中醒来难以入眠的情景,通过你想到了吗?你看到了吗?这些提问,加剧学生的想象,这种看似无形的想象在学生的脑海里却是有形的记忆。由于作者从小在宫廷长大,从没吃过苦,受过罪,在想象中让学生接合看过的电视剧《还珠格格》来想象作者如果此时在宫中正享受着怎样的待遇。学生想象到:有人更衣;有人盖被子;有人在生火;有父母嘘寒问暖等。这样的对比想象,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在天寒地冻的关外是如何的思乡家乡。同时也和开篇的导入起到了前后呼应。 激兴地导入,拓展地想象,在学生理解词意上帮助很大。从而为学生理解性背诵课为打下基础。

八、说教学反思

《长相思》一课反应的是边塞军旅的思乡佳作。在教学时,我开始以学生赛思乡诗导入课题,激励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在整个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读的多样性,在读中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通过读中生情、读中感悟进一步体会作者,感知诗意,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高涨。虽然,这节课教学很成功,但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还不够理想,所以,在归纳诗意时,表现很不是很大胆、很流畅。

第17篇:〈长相思〉说课稿

《长相思》说课稿 沈家小学

黄莉

一、说教材

《长相思》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诗词。它向我们讲述的是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事情。课文图文并茂,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借助课文插图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挚爱的思想感情,从而领悟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表达出来的,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根据大纲及教材的要求以及结合本文的特点,现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故园”二字所承载的无穷的韵味。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

在移情想象中构建“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主要采用点拨、质疑、想象,诵读法教学模式。

依据:本课着重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通过抓关键词句进行点拨,以点代面,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寓讨论、探究式教学法一体。

学法:指导学生用读、思、议问等方法理解,在整个文本中走过来回。

三、说教学流程

怎么样教学这节课呢?我采用:直接引题,感悟诗蕴——按要求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读懂诗意——想象画面,读出诗情——提出疑问,寻找根源五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一)直接引题,感悟诗蕴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关于乡情的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读课题。

设计依据: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就会读出不同的感觉,从而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引出读诗就要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这就叫味道、这就叫感觉。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题疑问、印证想法。

孩子们通过读课题,我们就把疑问定格在一个字(生:“思”),由此我产生了猜想(生:这是不是在写与“思”相关的诗?”)打开书本,大声朗读课文,看看你的想法是否正确。

2、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3、抽生读、评价,齐读,定格初步印象。

设计依据:整体感知课文,带着问题读,让学生有目的地读,有价值地获取,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及时反馈,才能得知相应朗诵的情况,通过抽生的朗读,孩子们就能感受到这样一字一顿,节奏有序,就叫字正腔圆,就叫有板有眼,这就是诗的味道。在反复朗诵的础上,这时他们的头脑中已形成了初步印象。

(三)抓住重点词、读懂诗意

1、借助课文插图和注释,默读课文。

2、小组讨论两个问题:第一,作者“身”哪里;第二,作者“心”在哪里? 生汇报,师点拨。

读上阕,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 ——将士们翻过悬崖峭壁,渡过惊涛骇浪,向山海关前进,辛苦。你的感觉是辛苦,你来读

——夜晚,他们露宿营地,点起篝火,好壮观的场面,你的感觉是壮观,你来读。 ……

c、读下阕,感受心在“故园”。(相机板书,说出发现)

设计依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抓住时机,适时点拨如“拨云见月”。

(四)想象画面,读出诗情

师: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读——

1、想象画面,领略诗人意思。

此情此景,让我不由得思念起我的故园,因为故园——(生:无此声),此是什么意思,此声又指的什么呢?让们跟随纳兰性德,一起去感受他的内心世界吧。闭上眼,听老师朗读,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2、感受故园,写下感触,感受相思之苦。(配乐)。

那可能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一家人坐在一起,喝着下午茶……那也可能是一个寒风凛冽的早上,父母们端上热腾腾的饭菜……那还可能是……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已经不存在了,这里远离故园,没有鸟语花香,这里只有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没有了妻子的相伴,这里只有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没有了父母的嘘寒问暖,这里只有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山水程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雪更更,更更都是长相思。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设计依据:创造意境,才能把课文读得有滋有味。

(五)提出疑问,寻找根源

1、读简介,提问题。

2、回归课题,寻找根源。

设计依据:情到浓时自然水深火热,我们不仅要从读出情,更要从情中走出来。

四、说板书设计

身在征途

心在故园

设计依据:板书是文章结构的简缩,通过板书,能使学生直观地抓住线索,理清思路,体会中心,知道选材,因此,我的板书力求体现这些,以达到事办功倍的效果。

第18篇:长相思教案

《长相思》教学设计 执教:章源中英文小学刘小燕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春风又绿”,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意恐匆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二、初读古诗,了解作者。

1、教师伴乐范读。

2、作者简介

3、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正确、流利。

4、指名读。好,谁来读一读《长相思》。来,孩子。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的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

3、注意“更”、“聒”的读音。(你怎么知道读geng?)

4、齐读这一句

5、指导朗读过渡:(如词题)

6、划分节奏

7、齐读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1)初步理解词的大意

1、默读,结合书中插图和注释,说说你读理解了什么?

2、汇报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介绍词牌名、上下阙、叠词、互文 理解“更”、“此声”、上下阙的意思

(2)深入理解词的内容,想象画面( 大家知道了词的意思,那老师出题考考你们)

1、作者的“身”,身体的“身”,身躯的“身”, 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 学生思考 汇报交流

师小结(板书:身在征途上)

2、纳兰性德的心(稍做停顿)心在哪儿? (教师板书:心系故园)

3、好,孩子们,作者身在征途,心里却想着故园,你感觉到了什么?

4、带着对家乡的思念,齐读这首词。(3)想象画面

1、孩子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出示课件)

(你们都看到了,是吗?你们看到了跋山涉水的画面,你们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你们看到了抬头仰望的画面,你们看到了孤独沉思的画面。)

2、但是,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出示课件)

3、小结(那可能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也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唱吟着什么……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在故园,在家乡,你将会看到很多很多美好的画面和场景。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在皎洁的月光下和妻子相偎依在一起的那份温暖,那份幸福,在这里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再读《长相思》)

师:孩子,听得出,你是在用自己的心在读。在这里没有郊外的踏青,没有和孩子在一起的捉迷藏,没有杨柳依依,没有芳草青青,这里有的只是一起读——长相思

(学生齐读)

师:长相思啊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

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进入诗人的那个身和心分离的世界,我们再一起读:长——相——思。

4、齐读词

四、拓展

学习作者描写思念家乡的其它词: 采桑子〃九日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菩萨蛮〃黄云紫塞三千里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茄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五、作业

课后收集纳兰性德的词,并试着背诵下来。

【板书设计】

身 在 征 途

长 相 思 思念家乡

心 系 故 园

第19篇:长相思教案

《长相思》教学设计

一、

二、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1、导入:书写“思”什么意思?“相思”呢?“长相思”呢?

通过课前咱们的预习,你对课题长相思有什么样的理解吗?(《长相思》是词牌名,又名《长相思令》、《吴山青》、《山渐青》等。三十六字,平韵,上下片的首两句叠韵。唐教坊曲名,此调多抒相思缠绵之意。)查你都知道哪些词牌呢?什么叫词牌?是乐曲的名称(《西江月》、《忆江南》、《蝶恋花》、《念奴娇》)

2、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纳兰性德,你知道他是谁吗?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康熙朝内阁大学士、太傅明珠的长子,顺治十一年(1655年)出生于满州正黄旗。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太学读书,-拜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为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他又把搜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渌水亭杂识》,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这首长相思是他随康熙出征时所写。

3、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他在思念谁呢?他当时在想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一定要把字音读准确。自由读《长相思》,开始。

4、同学们,谁来给大家读读这首词?这首词当中的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为什么读更呢?(时间)1更是多长时间?两个小时,古时一般从晚上7点开始算,到早5点是5更,到12点是3更,所以有三更半夜一词。同学们,那这首词中的风一更,雪一更,是说刮一更的风,再刮一更的雪吗?(叠韵、互文)也就是风雪交加,风雪掺杂的意思。

5、同学们,初读完这首词,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思念家乡

6、同学们,对家乡的思念,梦都做不成,觉都睡不好,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长相思》,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长相思》读。

7、在上次咱们学习古诗的时候,是分哪三步来学习的呢?(理解诗意——想象 1 画面——感悟情感)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三步来学习。

8、长相思长相思,作者为什么会如此的长相思?是什么让纳兰性德如此的长相思呢?请大家默读这首词,然后试着去想一想这首词大概在讲什么意思。默读《长相思》。

9、质疑(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

10、好了,老师提两个问题,看看你对这词大概的意思掌握了多少。

(老师板书:身) 1) :第一个问题听清楚:作者的“身”,身体的“身”,身躯的“身”, 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

生:作者的身在前往山海关外。(身在征途)你在读读第一句,想想他的身在哪?山里,那是怎样的山(想象),他的身还可能在哪?水路上,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水路?(艰险的),他的身还可能在哪?继续往下看。(夜深千帐灯)在军营里。

是啊,他的身在崇山峻岭间,在大河小川间,在荒山野岭间。总之,他是身在征途。你能通过朗读,读出纳兰走过的路吗? 他告别了故园,告别了亲人,纳兰动身了,读 他继续跋山涉水读

他跨过一座座山,穿过一道道岭,还在行进着读 他离家越来越远,脚步却不停啊,谁再读 他再也看不见他的家乡了,只是向前行,读

2)、教师范读,作者身在征途,那么作者的心在何方?(心系故园)

3)、身在征途,心系故园,你怎样理解这八个字呢?他的身和心隔着一道障碍呀,一个远离,一个思念,同学们,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感情,这种心灵的回想,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长相思》。先自各读,试着把作者身和心分离的那种感受,那种心情读出来,自各读。

9、孩子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风)(教 2 师范读)

10、孩子们,睁开眼睛,现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仿佛处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里面?(让学生课前想象)

11、你们看到了跋山涉水的画面,你们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你们看到了抬头仰望的画面,你们看到了孤独沉思的画面。进入纳兰的内心世界我们再来读长相思。但是,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教师放音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学生写片段。)

12:那可能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他和他的孩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也可能是在月光皎洁的夜晚,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唱吟着什么……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也许……在故园,在家乡,你将会看到很多很多美好的画面和场景。

现在让我们一起到纳兰的故乡去看看,看到那是一幅怎样的场景。

13、天伦之乐,温馨融融,多美好的生活。但是现在,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全都破碎了,这样的情景全破碎了。他写了一个大大的字 “碎”

(板书:碎 在身在征途,心系故园上写“碎”),同学们,是什么碎了?(心碎了,梦碎了,回忆碎了)把这种感觉读进去。

14、师:谁来读《长相思》?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在这里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读《长相思》)

师: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在皎洁的月光下和妻子相偎依在一起的那份温暖,那份幸福,在这里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再读《长相思》)

师:孩子,听得出,你是在用自己的心在读。在这里没有郊外的踏青,没有和孩子在一起的捉迷藏,没有杨柳依依,没有芳草青青,这里有的只是一起读——长相思

(学生齐读)

15、:长相思啊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 3 更更唤醒长相思。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进入诗人的那个身和心分离的世界,我们再一起读:长——相——思。

16、这首词讲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你身在征途,就一门心思去干你的事业,为什么对自己的故园又要牵肠挂肚,辗转反侧呢?

17、你们可曾知道这些问题纳兰性德也在问自己,就在征途上,纳兰性德还写了一首词,题目叫《菩萨蛮》其中有这两句就是纳兰性德问自己的,谁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学生朗读)(一年能有几个团圆的时候,问自己为什么要轻易离别呢)

18、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再读《长相思》,默读,你从哪儿体会到纳兰性德没有轻离别呀?我不是轻离别呀!长相思的什么地方让你体会到这一点。

19、是的,我何曾是轻离别呀!我是那样的重离别呀!但是我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我重任在肩,我责任如山,我不得不离,不得不别啊!长相思,我的重离别,我的重重的离别,我的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化在了《长相思》中了。(学生有感情朗读《长相思》。)

师:这就是为什么我身在征途却心系故园的原因所在,这就是为什么我的那个梦会被破碎,我的那颗心会被破碎的原因所在。为了我的壮志和理想,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就这样化做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教师出示“长相思”三个字,放音乐《怆》)

师: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生齐说: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生齐说:长相思)。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做(生齐说:《长相思》)。 20、表现了纳兰性德什么样的情感?(思念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将作者推为宋后第一真词人

21、长相思是词牌名,很多诗人都写过长相思,南唐后主李煜也写过一首长相思,我们一起来读读。李煜——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 相思枫叶丹。

4 鞠花开,鞠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 一帘风月闲。

1.烟水:烟雾迷蒙的水面.2.鞠花:菊花.鞠通菊.3.塞雁:边塞的大雁.上片从山起.山一重两重,层峦叠嶂,就如同心中的相思层层叠叠,连绵不绝.山远天高望不到尽头,就如同相思无际无涯.而寒的不仅仅是烟雾深锁的水面,更是思人的心情.相思日久,已到暮秋,枫叶正红,而红不过相思之苦.

下片从花起.花开花谢,相思经年,边塞的大雁也高飞还故乡,而远去的人却还没有回来,相比塞雁之还,离人之苦更甚.远人不归,便只好任那风月闭于于帘外.人静帘闲,而不静不闲的,是心中无穷无尽的思念之情.帘闲而心乱.

这阕小词,以景状情.在词人笔下,远山,烟水,枫叶,菊花,塞雁,共同构建了一个清冷的深秋.在这样的深秋中,相思之情就越发的寂寞幽怨.词中的远人,也许指的就是入宋不归的弟弟从善.

22、我们学的这类词叫相思词,今后我们见到这类词该怎么学呢? 相思的对象

借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思念之情。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

5 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第20篇:长相思教案

《长相思》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更”和“聒”,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本词,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通过想象了解“山一程、水一程”的互文手法,感受“千帐灯”所体现的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的艰辛和无奈,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深和相思之苦。

【教学重点】: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的艰辛和无奈,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深和相思之苦。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体会了解“山一程、水一程”的互文手法,感受“千帐灯”所体现的作者强烈的思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激趣导入

1、这个单元我们已经学过了两首思乡的古诗,一抹绿色,一阵秋风,勾起了离乡游子对家乡的思念。“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两位诗人用古诗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词中经典《长相思》(板书)(齐读、范读、再读)

2、之前,我们在学习词时已经知道了,词不光有题目,还有(词牌名),“长相思”就是词牌名。词还分为两段,叫(上片(阙)和下片(阙))。看来词对同学们来说已经非常熟悉了。这首词的作者就是清代的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板书),他是康熙身边的一等侍卫,《长相思》是他在随从皇帝出山海关至盛京告祭祖陵的时候写下的,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这首千古绝唱。

二、初读,激发情感

1、先听老师随着音乐读一读这首词,注意听老师的字音、节奏。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这里有个多音字“更”,我们平常读四声,但是这里读一声,表示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这里还有个生字“聒”,跟老师一起读“聒”

2、接下来同学们也自由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词的韵味。

3、现在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得怎么样?注意听他是怎么停顿的,是否读得有节奏。(评价:这是一首词,上下阕之间要停顿)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知道你们的倾听有效果,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词。

4、同学们,读了这首词,它给了你们怎样的感受?A、(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归心似箭)(这是你的感觉、体会)带着这样的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把你的感觉读到词中去。同学们读得越来越有韵味了。

三、品读,抒发情感

1、现在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和插图,再读一读上阙,边读边想“词人在相思谁?”(家乡、亲人)“他为什么相思?”(远在他乡,远离故乡)

2、词人这样思念家乡,是因为他的身在哪里?(板书身)(关里、关外、去边关的路上)从哪里读出来的?齐读(身向逾关)(这是你的理解,很好)

3、你们觉得作者的“身”还可能在哪儿?(高山)你是怎么知道的?(山一程)去边关的路途遥远,经历种种,你们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山?(丛林密布,荆棘丛生,布满悬崖峭壁)是啊,或许他的身就在那崇山峻岭上。

4、山一程,水一程,那作者的“身”还可能在哪里?(水上)你是怎么知道的?(水一程)怎样的水上?(冰雪覆盖,波涛汹涌的水上)你们看到了不同的水,作者的身就在那可能是风平浪静的,也可能是波涛汹涌的,还可能是冰雪覆盖的小河大川上。

5、“夜深千帐灯”作者的“身”还可能在哪儿?(军营、营帐)你们还从营帐中找到了他的身,很好。

6、纳兰的身就在这丛山峻岭上,就在那小河大川上,就在那山海关内和关外,就在这透着朦胧灯光的营帐里,也还可能在许许多多的其他地方。一句话,他的身就在那遥遥无期的(征途)上。(让学生一个接一个回答)(板书在征途)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上阕。

7、“山一程,水一程” 一程山一程水,重重叠叠,行行复复这行程该是多么的遥远和艰辛啊。鞍马劳顿,本应早早地熄灯就寝,但现在却(夜深千帐灯)。

8、“夜深千帐灯”

词人既然是写自己思念家乡,为什么不写“夜深孤帐灯”,而是千帐灯?(在作者的眼中,将士们也和他一样无眠,在灯下思念家乡;(你读懂了)一帐灯代表一份思念的话,千帐灯又是多少的思念呢?)自己相思,却看人人相思,万千相思最终化作这首(长相思)

四、美读,释放情感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纳兰走过的崇山峻岭、大河小川吧。(配乐朗读) 告别了故园,告别了亲人,纳兰踏上了/征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他跋山涉水,离家越来越远,直到再也看不见自己的家乡了,仍旧(山一程„„)

五、想象,升华情感

同学们,此时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彻夜难眠、风雪交加、眺望家乡、依依不舍)你们都读懂了纳兰,都是纳兰的知己。我们再来感受一下纳兰带给我们的情感,读一读词的上阕。

六、结课,延续情感 这就是“身”在征途的纳兰性德啊,路途遥远而充满艰辛,思念家乡而彻夜难眠。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身向逾关那畔行,步步脚印(长相思);夜深千帐灯,灯灯流露(长相思)。

作者的身,在征途,那他的心,又在何方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去找找纳兰性德“心”的归宿。

李白长相思
《李白长相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